CN101068700A - 乘客座位安全气囊的折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乘客座位安全气囊的折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68700A
CN101068700A CNA2006800013236A CN200680001323A CN101068700A CN 101068700 A CN101068700 A CN 101068700A CN A2006800013236 A CNA2006800013236 A CN A2006800013236A CN 200680001323 A CN200680001323 A CN 200680001323A CN 101068700 A CN101068700 A CN 1010687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airbag
safety air
passenger
safe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0132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06610C (zh
Inventor
深渡瀬修
山田诚之
竹中研一
铃木慎哉
平井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Toyota Motor East Japan Inc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Kanto Auto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Kanto Auto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687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687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0661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06610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7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they are fold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4Expansion control features
    • B60R21/2338Teth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021/003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characterised by occupant or pedestian
    • B60R2021/0039Body parts of the occupant or pedestrian affected by the accident
    • B60R2021/0044Ches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021/003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characterised by occupant or pedestian
    • B60R2021/0039Body parts of the occupant or pedestrian affected by the accident
    • B60R2021/0058Shoul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4Expansion control features
    • B60R21/2338Tethers
    • B60R2021/23386External tether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compartmen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bag-like members, one within the oth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一种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其包括一对左和右安全气囊(44,46),以及连接到两个左右安全气囊(44,46)的根部部分(48)。当在车辆中提供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时,形成左和右安全气囊(44,46)的安全气囊折叠部分(62)比根部部分(48)安置得更靠近车辆的后部,并且形成根部部分(48)的松弛部分(49)沿着安全气囊折叠部分(62)竖立,并且比安全气囊折叠部分(62)安置得更靠近车辆的前部。因此,松弛部分(49)较早地朝着挡风玻璃膨胀和展开以形成“墙壁”。然后,左和右安全气囊(44,46)朝着乘客座位(朝着车辆的后部)稳定地展开。

Description

乘客座位安全气囊的折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折叠并存放在乘客座位安全气囊装置中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的折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传统地,提供乘客座位安全气囊装置用于在正面碰撞时保护坐在乘客座位上的乘客不受碰撞。公开号为JP-A-2004-268903的日本专利申请描述了乘客座位安全气囊装置的例子,其中乘客座位安全气囊包括一对左和右安全气囊,以及形成在左和右安全气囊之间的凹部。当乘客座位安全气囊开始展开时,乘客座位安全气囊收纳乘客身体的多个区域,例如肩部。结果,施加于乘客的负荷被分散和减少。
[0003]在此配置下,安全气囊通常折叠和存放在,例如,仪表板的顶壁部分以下。当正面碰撞发生时,安全气囊打开设置在仪表板的顶壁部分中的安全气囊门。然后,安全气囊撞击挡风玻璃,并且安全气囊朝着车辆后部展开。结果,安全气囊收纳坐在乘客座位上的乘客的肩部等以缓冲冲击。因此,安全气囊展开方向的精确性越高,保护乘客的性能越稳定可靠。
[0004]常规公知通过改变折叠安全气囊的方法来改变单个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因此,当应用包括如上所述的一对左和右安全气囊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时,提高安全气囊展开方向的精确性极其困难。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乘客座位安全气囊的方法,其提高了乘客座位安全气囊展开方向的精确性。
[0006]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乘客座位安全气囊的折叠方法,所述乘客座位安全气囊包括:根部部分,其容纳当充气器工作时从充气器注入的气体,以及安全气囊主体,其连接到根部部分,并且当气体通过根部部分流入到安全气囊主体时,该安全气囊朝着乘客座位展开。该方法包括折叠安全气囊主体使安全气囊主体具有条状形状,然后将安全气囊主体在纵向方向上朝着一侧折叠以形成安全气囊折叠部分,其中当在车辆中提供乘客座位安全气囊时,安全气囊主体比其根部部分安置得更靠近车辆的后方;以及使得所述根部部分松弛以形成松弛部分,并使得该松弛部分沿着安全气囊折叠部分竖立,其中当在车辆中提供乘客座位安全气囊时,根部部分比安全气囊折叠部分安置得更靠近车辆的前方。
[0007]。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当充气器工作时气体从充气器注入,并且气体被供应到乘客座位安全气囊的根部部分。因为根部部分连接到安全气囊主体,供应到根部部分的气体通过根部部分流入安全气囊主体,并将安全气囊主体朝着乘客座位展开。因此,安全气囊主体收纳坐在乘客座位上的乘客身体的上部部分,并缓冲冲击。
[0008]根据如上所述的方面,当折叠乘客座位安全气囊时,首先,将安全气囊主体折叠为条状形状,然后,将安全气囊主体在纵向方向上朝着一侧折叠。因此,形成了等同于安全气囊主体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的安全气囊折叠部分。然后,使根部部分松弛以形成松弛部分。该松弛部分沿着安全气囊折叠部分竖立。将以上述方式折叠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设置在车辆中从而安全气囊折叠部分比其根部部分安置得更靠近车辆的后部,并且根部部分比安全气囊折叠部分安置得更靠近车辆的前部。
[0009]当操作乘客座位安全气囊装置时,在该装置中,形成根部部分的松弛部分和安全气囊折叠部分用上述方式安置在前后方向上,从充气器注入的气体流入沿着安全气囊折叠部分竖立的根部部分的松弛部分中,比流入安全气囊折叠部分早,该安全气囊折叠部分通过折叠安全气囊主体因而安全气囊主体具有条状形状,然后将该安全气囊主体在纵向方向上朝着一侧折叠而形成。因此,根部部分较早地膨胀和展开,在接近车辆前部的位置处形成“墙”。在该墙形成之后,安全气囊的折叠部分打开,安全气囊主体朝着坐在乘客座位上的乘客展开。因为连接到安全气囊主体的根部部分在此时形成了“墙”,安全气囊主体在设定方向上极其稳定地膨胀和展开。
[0010]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的折叠乘客座位安全气囊的方法具有提高了乘客座位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的精确性的极好效果。
[0011]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涉及乘客座位安全气囊的折叠方法,所述乘客座位安全气囊包括:安全气囊主体,其包括与坐在乘客座位上的乘客的左和右肩部对应的左安全气囊和右安全气囊;以及根部部分,其容纳当充气器工作时从充气器注入的气体,且其连接左安全气囊根部部分和右安全气囊根部部分。该方法包括各自折叠左和右安全气囊使左和右安全气囊各自具有条状形状,然后将彼此重叠的左和右安全气囊在纵向方向上朝着一侧折叠以形成安全气囊折叠部分,其中当在车辆中提供乘客座位安全气囊时,左和右安全气囊比根部部分安置得更靠近车辆的后方;以及将根部部分松弛以形成松弛部分,并将松弛部分沿着安全气囊折叠部分竖立,其中当在车辆中提供乘客座位安全气囊时,根部部分比左和右安全气囊安置得更靠近车辆的前部。
[0012]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当充气器工作时,气体被注入,并供应到乘客座位安全气囊的根部部分。因为根部部分与左安全气囊根部部分和右安全气囊根部部分相连接,供应到根部部分的气体流入到左安全气囊和右安全气囊,并将两个安全气囊朝着乘客座位展开。左安全气囊收纳坐在乘客座位上的乘客的左肩部。右安全气囊收纳坐在乘客座位上的乘客的右肩部。两个安全气囊收纳乘客身体的上部部分从而乘客身体的上部部分处于稳定状态。因此,左和右安全气囊在正面碰撞的时候缓冲冲击,并且从安全气囊施加载到乘客的负荷被分散和减小。
[0013]根据如上所述的方面,当乘客座位安全气囊被折叠时,首先,将每一个左和右安全气囊折叠为条状形状,然后,将彼此重叠的左和右安全气囊在纵向方向上朝着一侧折叠。因此,形成了乘客座位安全气囊的安全气囊折叠部分,其等同于左和右安全气囊。其次,将与左安全气囊根部部分和右安全气囊根部部分相连接的根部部分松弛以形成松弛部分。将松弛部分沿着安全气囊折叠部分竖立。通过上述方式折叠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提供在车辆中,从而安全气囊折叠部分比根部部分安置得更靠近车辆的后部,而且根部部分比安全气囊折叠部分安置得更靠近车辆的前部。
[0014]当操作乘客座位安全气囊装置时,在该装置中,形成根部部分的松弛部分和安全气囊折叠部分用上述方式安置在前后方向上,从充气器注入的气体流入沿着安全气囊折叠部分竖立的根部部分中,比流入安全气囊折叠部分早,该安全气囊折叠部分通过折叠每一个左和右安全气囊因而每一个左和右安全气囊具有条状形状,然后将彼此重叠的左和右安全气囊在纵向方向上朝着一侧折叠而形成。因此,根部部分较早地膨胀和展开,在靠近车辆前部的位置处形成“墙”。在该墙形成之后,安全气囊折叠部分打开,左和右安全气囊朝着坐在乘客座位上的乘客展开。因为连接到左安全气囊根部部分和右安全气囊根部部分的根部部分在此时形成了“墙”,左和右安全气囊在设定方向上极其稳定地膨胀和展开。
[0015]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的折叠乘客座位安全气囊的方法具有提高了乘客座位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的精确性的极好效果。
[0016]在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中,左和右安全气囊的每一个的表面,其为当每一个左和右安全气囊在车辆中展开时每一个左和右安全气囊的左和右表面,其可以彼此重叠所以每一个左和右安全气囊是平的;每一个左和右安全气囊的下部,其为当每一个左和右安全气囊在车辆中展开时在车辆高度方向上的下三分之一部分,可以朝着每一个左和右安全气囊的中心手风琴式折叠;每一个左和右安全气囊的上部,其为当每一个左和右安全气囊在车辆中展开时在车辆高度方向上的上三分之一部分,可以朝着中心卷起;并且卷起的上部可以放置在手风琴式折叠的下部上从而每一个左和右安全气囊具有条状形状。
[0017]在如上所述的方面中,安全气囊折叠部分可以主要通过卷起安全气囊主体形成。
[0018]通常地,气体到达卷起部分的端部所需的时间长于气体到达手风琴式折叠部分的端部所需的时间。即,卷起部分比手风琴式折叠部分较容易展开。
[0019]根据本发明,当在车辆中提供乘客座位安全气囊时,根部部分的松弛部分比安全气囊折叠部分安置得更靠近车辆的前部,并且安全气囊折叠部分比松弛部分安置得更靠近车辆的后部。因此,从充气器注入的气体将要流入根部部分的松弛部分和安全气囊折叠部分。然而,因为安全气囊折叠部分主要通过卷起安全气囊主体形成,所以安全气囊折叠部分不容易打开,从充气器注入的气体密集地流入到根部部分的松弛部分,并立即膨胀和展开松弛部分。
[0020]折叠乘客座位安全气囊的方法具有提高了乘客座位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的精确性的极好效果。
[0021]在如上所述的方面中,安全气囊折叠部分可以通过卷起远离根部部分的安全气囊主体的端部部分两次而形成卷起部分,然后手风琴式折叠接近根部部分的安全气囊主体的另一个端部部分一次以形成手风琴式折叠部分,并将卷起部分放在手风琴式折叠部分之上。
[0022]在如上所述的方面中,安全气囊折叠部分可以通过卷起远离根部部分的安全气囊主体的端部部分一次以形成折叠部分而形成,然后手风琴式折叠接近根部部分的安全气囊主体的另一个端部部分一次以形成手风琴式折叠部分,并将手风琴式折叠部分放在卷起部分之上。
[0023]在如上所述的方面中,可以通过卷起安全气囊主体三次,或者通过手风琴式折叠安全气囊主体二次而形成安全气囊折叠部分,
[0024]在如上所述的方面中,可以将形成根部部分的松弛部分的顶端部分朝着安全气囊折叠部分手风琴式折叠。
[0025]根据如上所述的方面中,因为形成根部部分的松弛部分的顶端部分朝着安全气囊折叠部分手风琴式折叠,根部部分可以迅速地膨胀和展开。因为在折叠乘客座位安全气囊时使根部部分松弛以形成松弛部分,松弛部分从侧面看可以稍长。在此情况下,当使松弛部分沿着安全气囊折叠部分竖立时,松弛部分的顶端部分可以凸出超出安全气囊折叠部分。
[0026]如果松弛部分的顶端部分朝着车辆的前部手风琴式折叠,松弛部分将会膨胀得更缓慢。结果,将花费更多的时间用来填冲仪表板的顶壁部分和挡风玻璃之间的空间。同时,根据本发明,通过将松弛部分的顶端部分朝着安全气囊折叠部分手风琴式折叠,松弛部分可以迅速地膨胀,并且所述空间可以迅速地被填冲。
[0027]在如上所述方面中折叠乘客座位安全气囊的方法具有即使松弛部分稍长,松弛部分也可以如期地迅速膨胀和展开的极好的效果。
[0028]在本发明的如上所述的方面中,形成根部部分的松弛部分的顶端部分可以以基本的直角朝着安全气囊折叠部分弯曲。
[0029]根据如上所述的方面,与将顶端部分朝着车辆的后部手风琴式折叠的情况相比,气体迅速地流入松弛部分的顶端部分,并迅速地膨胀松弛部分。
[0030]在如上所述的方面中,松弛部分的顶端部分可以安置于安全气囊折叠部分上方。
[0031]在本发明的上述方面中,形成根部部分的松弛部分的顶端部分可以朝着车顶定向,从而该顶端部分处于基本竖立的状态。
[0032]根据如上所述的方面,与将顶端部分以基本的直角朝着车辆的后部弯曲的情况相比,气体迅速地流入松弛部分的顶端部分,并迅速地膨胀松弛部分。
[0033]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装置包括,利用如上所述方面中的任一方法折叠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注入气体的充气器;容纳乘客座位安全气囊和充气器的安全气囊容器。
[0034]在根据如上所述方面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装置中,安全气囊主体包括左安全气囊和右安全气囊,并且当乘客座位安全气囊膨胀时,左安全气囊的内部部分的基本中心可以接触右安全气囊的内部部分的基本中心。同样,乘客座位安全气囊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连接左安全气囊的后端部和右安全气囊的后端部的连接部件。
附图说明
[0035]本发明的前述和/或进一步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参照附图从以下示范实施例的描述中变得更加明显,其中相同或相应的部分用相同的标号表示,其中:
图1为图示了乘客座位安全气囊装置的纵向截面图,其包括由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折叠乘客座位安全气囊的方法折叠而成的安全气囊;
图2为图示了图1所示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装置的工作状态的立体图;
图3为图示了当乘客座位安全气囊展开时被施加负荷的乘客身体区域的示意图;
图4A到4C为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折叠乘客座位安全气囊的方法的过程图,图4A为俯视图,图4B为正视图,图4C为侧视图;
图5A到5C为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折叠乘客座位安全气囊的方法的过程图,图5A为正视图,图5B为部分正视图,图5C为沿着图5A的C-C线剖切的放大的截面图;
图6A到6C为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折叠乘客座位安全气囊的方法的过程图,图6A为俯视图,图6B为局部正视图,图6C为侧视图;
图7A和7B为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折叠乘客座位安全气囊的方法的过程图,图7A为俯视图,图7B为正视图;
图8A和8B为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折叠乘客座位安全气囊的方法的过程图,图8A为俯视图,图8B为正视图;
图9A和9B为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折叠乘客座位安全气囊的方法的过程图,图9A为俯视图,图9B为正视图;
图10A和10B为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折叠乘客座位安全气囊的方法的过程图,图10A为俯视图,图10B为正视图;
图11A到11C为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折叠乘客座位安全气囊的方法的过程图,图11A为俯视图,图11B和11C每个图示了乘客座位安全气囊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的正视图;
图12为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折叠乘客座位安全气囊的方法的过程图,并且为图示了当过程完成时乘客座位安全气囊的状态的正视图(局部的横截面图);
图13A到13C为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的折叠方法的效果的说明图,图13A为图示了开始展开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的状态的纵向横截面图,图13B为图示了其内的松弛部分已展开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的状态的纵向截面图,13C为图示了正在展开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的状态的纵向截面图;
图14A和14B为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的折叠方法的一个效果的图,图14A为图示了乘客座位安全气囊展开方向的说明的示意性纵向截面图,图14B为图示了乘客座位安全气囊运动的各种轨迹和乘客座位安全气囊展开的各种方向的示意性的纵向截面图;
图15A到15C为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一个改进例子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的折叠方法的说明图,其与图13A到13C对应;
图16A到16C为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二个改进例子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的折叠方法的说明图,其与图13A到13C对应;
图17A到17C为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三个改进例子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的折叠方法的说明图,其与图13A到13C对应;
图18A到18C为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四个改进例子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的折叠方法的说明图,其与图13A到13C对应;
图19A到19C为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五个改进例子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的折叠方法的说明图,其与图13A到13C对应;
图20A到20C为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六个改进例子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的折叠方法的说明图,其与图13A到13C对应;及
图21A到21C为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七个改进例子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的折叠方法的说明图,其与图13A到13C对应。
具体实施方式
[0036]在下文中,根据本发明的每一个实施例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的折叠方法将参照图1到图21描述。在图1到图21中,箭头FR表示车辆的前部,箭头UP表示车辆的顶部,箭头IN表示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车辆的内部。
I.乘客座位安全气囊装置10的全部配置
[0037]图1为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装置10的纵向截面图,其提供在车辆中。图2为图示了工作中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装置10的透视图;
[0038]如图1和图2所示,乘客座位安全气囊装置10设置在仪表板12的顶部壁部分12A的下面靠近乘客座位的位置。乘客座位安全气囊装置10包括安全气囊舱14和安全气囊门16。可操作的组件存放在安全气囊舱14中。安全气囊门16用于关闭位于安全气囊舱14的上端部的开口(opening)。
[0039]安全气囊门16设置在仪表板12的顶壁部分12A的后侧。安全气囊门16包括一对枢轴部分16A和16B;和一对支腿部分16C和16D。枢轴部分16A和16B各自朝着车辆的前部和后部轴转。支腿部分16C从枢轴部分16A的后侧基本朝向车辆的底部延伸。支腿部分16D从枢轴部分16B的后侧基本朝向车辆的底部延伸。开口20形成在每个支腿部分16C和16D中。枢轴部分16A和16B各自通过铰链16E和16F连接到支腿部分16C和16D。在俯视图中基本为H形的撕裂线18设置在安全气囊门16中。撕裂线18不可见。当大于或等于预定值的安全气囊的膨胀压力被施加到撕线18时,撕裂线18被撕开以致枢轴部分16A和16B各自朝着车辆的前部和后部轴转。
[0040]安全气囊舱14包括具有基本盒子形状的安全气囊容器22。安全气囊容器22由例如仪表板加固物的加固部件(未示出)通过支架支撑。具有钩子形状的啮合部分24设置在安全气囊容器22的每个前壁和后壁中。支腿部分16C和16D的开口20与啮合部分24啮合以使安全气囊门16装配到安全气囊容器22。
[0041]凹部26,其为朝着车辆的底部凸出的部分,形成在安全气囊容器22的底部壁22A在前后方向的中心。凹部26具有半圆形截面。具有基本为圆柱形的充气器28容纳在凹部26中。折叠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容纳在充气器28上方。当充气器28注入气体时,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充气,其打开安全气囊门16。因此,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朝着坐在乘客座位30上的乘客膨胀。
[0042]开口形成在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的根部部分48(稍后描述)中。气体通过该开口供给到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金属护圈36装配在该开口内。金属护圈36包括外部边缘36A和在外边缘36A内的主体36B。外边缘36A具有基本的矩形框架形状。主体36B具有空心半圆柱形状。充气器28的上半部分装配在主体36B中。从护圈36的外边缘36A朝着车辆底部凸出的螺栓38拧进螺母40中。结果,护圈36被固定到安全气囊容器22的底部壁22A上,并且充气器28被固定到底部壁22A的凹部26上。多个开口42形成在护圈36的主体36B中。因此,护圈36作为调节气流的扩散器起作用。
[0043]多个气体注入孔(未示出)以预定的排列形成在充气器28的外壁中的预定位置。当前部安全气囊传感器和中部安全气囊传感器(均未示出)检测正面碰撞时,安全气囊ECU(未示出)操作充气器28以使气体通过气体注入孔注入。前部安全气囊传感器设置在车辆的前部的预定的位置。中部安全气囊传感器设置在车辆的中部。
[0044]下面,将描述被从充气器28注入的气体膨胀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的结构。
[0045]如图2和图3所示,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包括左安全气囊44、右安全气囊46和根部部分48。左安全气囊44在坐在乘客座位上的乘客前面和左侧膨胀,所以左安全气囊44主要收纳乘客的左肩部。右安全气囊46在坐在乘客座位上的乘客前面和右侧膨胀,所以右安全气囊46主要收纳乘客的右肩部。根部部分48连接左安全气囊44的根部部分(即左安全气囊根部部分)和右安全气囊46的根部部分(即右安全气囊根部部分)。
[0046]在俯视图中,每一个左安全气囊44和右安全气囊46形成为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小于在车辆高度方向上的长度。在侧面图中,每一个左安全气囊44和右安全气囊46形成为在车辆高度方向上的长度从前端向后端增大。排气孔50形成在靠近每一个左安全气囊44和右安全气囊46的外部部分的中心处(参照图2)。当左安全气囊44和右安全气囊46收纳乘客时,气体通过排气孔50释放因而在安全气囊内的压力减小。
[0047]当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膨胀时,左安全气囊44的内部部分的基本的中心接触到右安全气囊46的内部部分的基本的中心。当乘客由于惯性朝着车辆的前部移动时,上述接触防止了左安全气囊44和右安全气囊46在其中心位置被弯曲,和在正面碰撞时乘客将负荷施加于左安全气囊44和右安全气囊46的后端。
[0048]由布制成的连接条52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将左安全气囊44的后端和右安全气囊46的后端连接起来。当从乘客侧看时连接条52具有矩形形状。连接条52设置的位置和范围为,在正面碰撞时由于惯性乘客朝着车辆的前方移动时,连接条52可以收纳乘客的胸部。因此,在正面碰撞时连接条52轻柔地收纳乘客的胸部。如上所述,当左安全气囊44和右安全气囊46膨胀时,左安全气囊44的内部部分和右安全气囊46的内部部分接触,这减少了在连接条52的后侧上的空间54。这防止了乘客的胸部过度地插入到左安全气囊44和右安全气囊46之间。在广义上,连接条52为在汽车宽度方向上连接左安全气囊44的后端和右安全气囊46的后端的部件。
[0049]图3中的阴影区域示意性地图示了在正面碰撞时,来自左安全气囊44和右安全气囊46的负荷施加到的乘客身体的区域。因此,如图3所示,施加到乘客的负荷被分散。
[0050]如上所述,根部部分48连接左安全气囊44的根部部分(即左安全气囊根部部分)和右安全气囊46的根部部分(即右安全气囊根部部分)。即,左安全气囊44和右安全气囊46具有共有的根部部分48。当充气器28将气体注入根部部分48时,以如下所述的方式折叠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被膨胀。
II.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的折叠方法。
[0051]下面,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的折叠方法。
[0052]因为连接条52连接左安全气囊44和右安全气囊46,左安全气囊44和右安全气囊46单独地折叠。更明确地,首先,平铺左安全气囊44。左安全气囊44的下部,即当左安全气囊44在车辆中展开时左安全气囊44在车辆高度方向上的下三分之一部分,其朝着左安全气囊44的中心手风琴式折叠。左安全气囊44的上部,即当左安全气囊44在车辆中展开时左安全气囊44在车辆高度方向上的上三分之一部分,其朝着左安全气囊44的中心卷起。因此,左安全气囊44在车辆高度方向上的长度减小。并且手风琴式折叠的下部和卷起的上部更靠近中心。结果,手风琴式折叠的下部邻近卷起的上部放置。然后,卷起的上部放置在手风琴式折叠的低部上。因此,左安全气囊44的折叠过程结束。结果,左安全气囊44被折叠为条状形状。
[0053]然后,用相同的方法折叠右安全气囊46。结果,右安全气囊46也被折叠为条状形状。可以先折叠左安全气囊44或右安全气囊46。
[0054]图4A(俯视图)、图4B(正视图)和图4C(侧视图)图示了在上述过程中折叠的左安全气囊44和右安全气囊46。在图4A到4C中,根部部分48的松弛部分用附图标记49表示。
[0055]如图5A(俯视图)所示,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被转到相反的方向,因而松弛部分49位于左侧。同样,左安全气囊44被右安全气囊46遮盖。左安全气囊44的顶端部分44A(即,在连接条52的前面的顶端部分)和右安全气囊46顶端部分46A(即,在连接条52的前面的顶端部分)被弯曲45度,因而顶端部分44A和顶端部分46A彼此分开。结果,整体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具有T形形状。如图5C中所示(沿着图5A中的C-C线剖切的横截面图),松弛部分49的两侧49A被手风琴式折叠。
[0056]然后,将顶端部分44A的凸出部分44A′和顶端部分46A的凸出部分46A′朝着中心折叠,因而整体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具有图6A(俯视图)、图6B(局部正视图)和图6C(侧视图)中所示的形状。
[0057]随后,如图7A(俯视图)和图7B(正视图)所示,当左安全气囊44与右安全气囊46重叠时,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的端部在纵向方向上(即,靠近连接条52的端部)朝着松弛部分49卷起。图7A和图7B图示了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其远离松弛部分49的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的端部部分被卷起一次。图8A(俯视图)和图8B(正视图)图示了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在其中远离松弛部分49的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的端部部分卷起两次。最后,靠近松弛部分49的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的端部部分被手风琴式折叠一次,并且卷起部分60被放置在手风琴式折叠部分59上以形成安全气囊折叠部分62,如图9A(俯视图)和图9B(正视图)所示。
[0058]随后,松弛部分49如图10A(俯视图)和图10B(正视图)伸展。然后,将松弛部分49沿着安全气囊折叠部分62竖立,如图11A(俯视图)、图11B(正视图)和图11C(主要部分的展开图)所示。松弛部分49的全部长度稍大于安全气囊折叠部分62的高度。因此凸出超过安全气囊折叠部分62的顶端部分49A朝着安全气囊折叠部分62(即,朝着车辆的后部)手风琴式折叠一次。当松弛部分49竖立的同时顶端部分49A可以被手风琴式折叠。可选地,顶端部分49A可以在松弛部分49竖立前或后被手风琴式折叠。
[0059]以上述方式折叠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容纳在安全气囊容器22中,从而松弛部分49比安全气囊折叠部分62安置得更靠近车辆的前部,并且当在车辆中提供安全气囊容器22时,安全气囊折叠部分62比松弛部分49安置得更靠近车辆的后部,如图12所示。松弛部分49形成根部部分48。安全气囊折叠部分62形成左安全气囊44和右安全气囊46。然后,安全气囊容器22被装配到仪表板12。
III.效果
[0060]然后,将描述本实施例获得的效果。
[0061]首先,将总结在本实施例中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装置10的总体效果。当前部安全气囊传感器和中部安全气囊传感器(均未示出)检测到正面碰撞时,安全气囊ECU(未示出)操作充气器28,从而气体通过形成在充气器28的外壁上的多个气体注入孔被注入。在作为扩散器起作用的护圈36调节注入气体的流动后,气体流入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中。
[0062]因此,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被膨胀。当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内的压力达到预定值时,安全气囊门16沿着撕裂线18撕开。因此,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朝着挡风玻璃56展开。结果,左安全气囊44主要收纳坐在乘客座位30上的乘客的左肩部。右安全气囊46主要收纳坐在乘客座位30上的乘客的右肩部。进一步,连接带52主要收纳乘客的胸部。结果,乘客座位安全气囊保护乘客免受正面碰撞的冲击。另外,如图3所示,在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开始展开后,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立即收纳例如肩部的乘客的多个部分,并且施加到乘客的负荷可以被分散。因此,施加到乘客的负荷可以减小。
[0063]随后,将详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的折叠方法的效果。
[0064]当根据如上所述的折叠方法折叠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时,当乘客座位安全气囊装置10被装配到仪表板12时,安全气囊折叠部分62比松弛部分49安置得更靠近车辆的后部。安全气囊折叠部分62形成了左安全气囊44和右安全气囊46,并占据了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的大部分。同样,松弛部分49沿着安全气囊折叠部分62竖立,并且比安全气囊折叠部分62安置得更靠近车辆的前部。松弛部分49形成了连接左安全气囊44的根部部分(即左安全气囊根部部分)和右安全气囊46的根部部分(即右安全气囊根部部分)的根部部分48。
[0065]当乘客座位安全气囊装置10在安全气囊折叠部分62和松弛部分49以上述方式安置之后工作时,气体需要时间来流入安全气囊折叠部分62,其通过将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卷起两次并手风琴式折叠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一次来形成,如图13A所示。即,安全气囊折叠部分62不容易被打开。因此,气体密集地流入松弛部分49,并且松弛部分49立即膨胀。松弛部分49在基本为车辆高度方向上竖立,并且气体容易地流入松弛部分49。因此,如图13B所示,松弛部分49朝着车辆的顶部(即,在图13B中箭头“A”所示的方向)展开。松弛部分49接触挡风玻璃56并形成根部部分48。
[0066]因为根部部分48朝着基本的车辆顶部迅速地膨胀和展开,由气体充分地伸展的“墙”形成在接近车辆前部位置的安全气囊展开区域中。然后,安全气囊折叠部分62被来自“墙”的反作用力展开,并且安全气囊折叠部分62朝着坐在乘客座位30上的乘客展开(即,在图13C中箭头“B”所示的方向上)。因此,形成了左安全气囊44和右安全气囊46。即,气体在展开的极早阶段被密集地输送到松弛部分49,并且松弛部分49在预定方向上膨胀以形成“墙”。松弛部分49形成了将气体供给左安全气囊44和右安全气囊46的根部部分48。结果,左安全气囊44和右安全气囊46在箭头“B”所示的方向上朝着乘客座位30极稳定地膨胀并展开。在图13C中,箭头“B”表示安全气囊折叠部分62的中心的移动轨迹。同样在图15到图21中,箭头“B”表示安全气囊折叠部分62的中心的移动轨迹。
[0067]已经发现左安全气囊44和右安全气囊46展开的方向的准确性由在早期阶段将气体供给给左安全气囊44和右安全气囊46的根部部分48的展开性能级别来决定(即,迅速地展开根部部分的性能级别,和在预定方向上展开根部部分的性能级别)。由此,发明了本实施例中的折叠乘客座位安全气囊的方法。因此,可以提高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在展开方向的准确性。换句话说,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可以在指定的方向展开。
[0068]近来,相比于传统的车辆,车辆已经设计为在挡风玻璃56和仪表板12的顶壁部分12A之间的角度非常小。在这种车型中,在给定的方向中高准确性地展开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是非常有用的。
[0069]通常地,气体到达卷起部分的端部需要的时间长于气体到达手风琴式折叠部分需要的时间。即,卷起部分比手风琴式折叠部分更不容易展开。
[0070]在根据本实施例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的折叠方法中,当在车辆中提供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时,松弛部分49比安全气囊折叠部分62安置得更靠近车辆的前部,并且安全气囊折叠部分62比松弛部分49安置得更靠近车辆的后部。因此,可以获得下面的效果。即,从充气器28注入的气体将要流入到松弛部分49和安全气囊折叠部分62中。然而,因为安全气囊折叠部分62主要通过卷起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形成,所以安全气囊折叠部分62更不容易展开。因此,从充气器28注入的气体可以密集地输送到松弛部分49。因此,松弛部分49可以立即膨胀和展开。结果,根据本实施例,可以提高安全气囊折叠部分62在展开方向的准确性。
[0071]另外,在根据本实施例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的折叠方法中,松弛部分49的顶端部分49A被手风琴式折叠一次。因此,松弛部分49可以迅速地膨胀和展开。即,松弛部分49在侧视图中有些长。因此,当松弛部分49沿着安全气囊折叠部分62竖立时,顶端部分49A可以凸出超过安全气囊折叠部分62。在该情况下,松弛部分49被手风琴式折叠一次(或两次),因为气体容易流入手风琴式折叠部分。因此,松弛部分49被做的紧凑。松弛部分48没有被卷起,因为气体流入卷起部分不容易。结果,尽管松弛部分49有些长,松弛部分49可以迅速地膨胀和展开。即,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0072]进一步,如果松弛部分49的顶端部分49A朝着车辆的前部被手风琴式折叠,松弛部分49膨胀得慢。因此,需要很多时间填充仪表板12的顶壁部分12A和挡风玻璃56之间的空间。同时,如果松弛部分49的顶端部分49A如同在本实施例中朝着安全气囊折叠部分62手风琴式折叠一次(或两次),松弛部分49可以迅速地膨胀并且可以迅速地填充该空间。
[0073]进一步,通过改变松弛部分49和安全气囊折叠部分62的折叠方法,可以任意选择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的展开轨迹(即,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展开的方向)。因此,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展开的方向可以根据车型来调整,从而可以获得最适宜的轨迹。
[0074]将结合附图描述效果。在图14A中,点划线P表示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的中心展开的轨迹(移动)。轨迹“P”还表示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膨胀的方向。在图14B中的区间X中的轨迹表示形成根部部分48的松弛部分49的折叠方法的效果。在图14B中的区间Y中的轨迹表示形成左安全气囊44和右安全气囊46的安全气囊折叠部分62的折叠方法的效果。因此,通过改变松弛部分49和安全气囊折叠部分62的折叠方法,可能获得表示两个改变后的方法的结合效果的轨迹。
[0075]图14B表示八个示范性的轨迹“a”到“h”。轨迹“d”为当采用根据本实施例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的折叠方法时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的移动的轨迹。通过改变松弛部分49和安全气囊折叠部分62的折叠方法,轨迹“d”改变为其它轨迹“a”到“h”和“e”到“h”。通常地,当松弛部分49的顶端部分49A弯曲时,顶端部分49A比顶端部分49A向后折叠时更迅速地到达挡风玻璃56。随着安全气囊折叠部分62卷起的次数增加,安全气囊折叠部分62更不容易打开,并且在间隔“Y”内的轨迹更低。
IV.其它实施例
[0076]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乘客座位安全气囊的折叠方法的修改的例子。
[0077]在图15所示的第一个修改例子中,松弛部分70的顶端部分70A没有向后折叠,并且朝着安全气囊折叠部分72(即,朝着车辆的后部)以基本的直角弯曲。弯曲的松弛部分70的顶端部分70A安置于安全气囊折叠部分72上方。因此,相比于图13中的实施例,根部部分48更早地到达挡风玻璃56。通过卷起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一次来形成安全气囊折叠部分72。
[0078]在图16所示的第二个修改例子和图17中所示的第三个修改例子中,安全气囊折叠部分74由下部和上部组成。下部卷起一次。上部手风琴式折叠一次。下部在与图15所示的第一个修改例子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卷起。在第二个修改例子中,松弛部分49以图13所示的方式向后折叠。在第三个修改例子中,松弛部分70以图15所示的方式弯曲。
[0079]在图18所示的第四个修改例子和图19所示的第五个修改例子中,通过将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卷起三次形成安全气囊折叠部分76。在第四个修改例子中,松弛部分49向后折叠。在第五个修改例子中,松弛部分70弯曲。在每一个修改例子中,通过将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卷起多次形成安全气囊折叠部分,安全气囊折叠部分不容易打开,并且在图14B中的轨迹“Y”低。
[0080]在图20所示的第六个修改例子中,通过将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手风琴式折叠两次形成安全气囊折叠部分78。将根部部分48的松弛部分49向后折叠。在该例子中,因为通过将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手风琴式折叠形成安全气囊折叠部分78,所以安全气囊折叠部分78不容易打开,并且该实施例的效果不容易获得。然而,尽管通过将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手风琴式折叠来形成安全气囊折叠部分78,通过调整护圈36的开口部分的排列,以及通过调整开口部分的面积以调整气流,气体可以在展开的初始阶段密集地输送到松弛部分49。因此,在本修改的例子中可以实现本发明。
[0081]在图21所示的第七个修改例子中,通将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卷起形成安全气囊折叠部分80。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在与图15所示的第一修改例子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卷起。松弛部分49以图13所示的相同的方式向后折叠。
V.本实施例的补充说明
[0082]在如上所述的实施例中,本发明应用于包括乘客座位安全气囊主体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该乘客座位安全气囊主体包括左安全气囊44和右安全气囊46。然而,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单个安全气囊。
[0083]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形成根部部分的松弛部分49的顶端部分49A没有弯曲或向后折叠的情况。即,形成根部部分的松弛部分49的顶端部分49A可以以基本竖立的状态朝着车辆的顶部定向。在该情况下,相比于顶部部分49弯曲或向后折叠的情况,松弛部分49可以朝着挡风玻璃56迅速地膨胀和展开。
[0084]将描述手风琴式折叠和卷起之间的区别。短语“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被手风琴式折叠”表示将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在一个方向折叠180度一次,然后在相反的方向折叠180度。短语“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卷起”表示将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在一个方向折叠180度一次,然后在相同的方向折叠180度。
[0085]当已经参照其示例实施例描述本发明时,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示例实施例或解释。相反地,本发明意图覆盖各种修改和等同布置。另外,当示例实施例的各种部件表示于各种组合和配置时,其是示范性的,其它的组合和配置,包括更多、更少或仅仅一个部件,也在本发明的思想和范围内。

Claims (19)

1、一种乘客座位安全气囊的折叠方法,所述乘客座位安全气囊包括:根部部分(48),其容纳当充气器(28)工作时从充气器(28)注入的气体;和安全气囊主体(44,46),其连接到根部部分(48),并且当气体通过根部部分(48)流入安全气囊主体(44,46)时朝着乘客座位展开,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折叠安全气囊主体(44,46)使安全气囊主体(44,46)具有条状形状,然后将安全气囊主体(44,46)在纵向方向上朝着一侧折叠以形成安全气囊折叠部分(62;72;74;76;78;80),其中当在车辆中提供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时,安全气囊主体(44,46)比根部部分(48)安置得更靠近车辆的后部;及
使得根部部分(48)松弛以形成松弛部分(49,70),并使得松弛部分沿着安全气囊折叠部分(62;72;74;76;78;80)竖立,其中当在车辆中提供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时,根部部分(48)比安全气囊折叠部分(62;72;74;76;78;80)安置得更靠近车辆的前部。
2、一种乘客座位安全气囊的折叠方法,所述乘客座位安全气囊包括:安全气囊主体(44,46),其包括与坐在乘客座位上的乘客的左和右肩部相应的左安全气囊(44)和右安全气囊(46);和根部部分(48),其容纳当充气器(28)工作时从充气器(28)注入的气体,并连接左安全气囊根部部分和右安全气囊根部部分,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各自折叠左和右安全气囊(44,46)使左和右安全气囊(44,46)各自具有条状形状,然后将彼此重叠的左和右安全气囊(44,46)在纵向方向上朝着一侧折叠以形成安全气囊折叠部分(62;72;74;76;78;80),其中当在车辆中提供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时,左和右安全气囊(44,46)比根部部分(48)安置得更靠近车辆的后部;及使得根部部分(48)松弛以形成松弛部分(49,70),并使得松弛部分沿着安全气囊折叠部分(62;72;74;76;78;80)竖立,其中当在车辆中提供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时,根部部分(48)比左和右安全气囊(44,46)安置得更靠近车辆的前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左和右安全气囊(44,46)各自的表面,即当左和右安全气囊(44,46)各自在车辆中展开时的左和右安全气囊(44,46)各自的左和右表面,是彼此重叠的,从而使左和右安全气囊(44,46)都是平的;左和右安全气囊(44,46)各自的下部,即当左和右安全气囊(44,46)各自在车辆中展开时在车辆高度方向上的下三分之一部分,是朝着左和右安全气囊(44,46)各自的中心手风琴式折叠的;左和右安全气囊(44,46)各自的上部,即当左和右安全气囊(44,46)在车辆中展开时在车辆高度方向上的上三分之一部分,是朝着中心卷起的;并且该卷起的上部放置在手风琴式折叠的下部上,从而使左和右安全气囊(44,46)各自具有条状形状。
4、如权利要求1到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安全气囊折叠部分(62;72;74;76;80)主要通过卷起安全气囊主体(44,46)形成。
5、如权利要求1到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安全气囊折叠部分(62)是通过下述方式形成的:将远离根部部分(48)的安全气囊主体(44,46)的一个端部卷起两次以形成卷起部分(60),然后将靠近根部部分(48)的安全气囊主体(44,46)的另一端部手风琴式折叠一次以形成手风琴式折叠部分(59),并将卷起部分(60)放置在手风琴式折叠部分(59)上。
6、如权利要求1到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安全气囊折叠部分(74)是通过下述方式形成的:将远离根部部分(48)的安全气囊主体(44,46)的一个端部卷起一次以形成卷起部分,然后将靠近根部部分(48)的安全气囊主体(44,46)的另一端部手风琴式折叠一次以形成手风琴式折叠部分,并将手风琴式折叠部分放置在卷起部分上。
7、如权利要求1到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安全气囊折叠部分(76)是通过将安全气囊主体(44,46)卷起三次形成的。
8、如权利要求1到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安全气囊折叠部分(78)是通过将安全气囊主体(44,46)手风琴式折叠两次形成的。
9、如权利要求1到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根部部分(48)的松弛部分(49)的顶端部分(49A)朝着安全气囊折叠部分(62;74;76;78;80)手风琴式折叠。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顶端部分(49A)仅手风琴式折叠一次。
11、如权利要求1到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根部部分(48)的松弛部分(70)的顶端部分(70A)以基本的直角朝着安全气囊折叠部分(72;74;76)弯曲。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松弛部分(70)的顶端部分(70A)安置于安全气囊折叠部分(72;74;76)的上方。
13、如权利要求1到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根部部分(48)的松弛部分(49)的顶端部分(49A)朝着车辆的顶部定向,从而使顶端部分(49A)处于基本竖立状态。
14、一种乘客座位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折叠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
注入气体的充气器(28);及
容纳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和充气器(28)的安全气囊容器(22)。
15、一种乘客座位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折叠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
注入气体的充气器(28);及
容纳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和充气器(28)的安全气囊容器(22)。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安全气囊主体(44,46)包括左安全气囊(44)和右安全气囊(46);并且
其中当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膨胀时,左安全气囊(44)内部的大致中心与右安全气囊(46)内部的大致中心接触。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安全气囊主体(44,46)包括左安全气囊(44)和右安全气囊(46);并且
其中乘客座位安全气囊装置进一步包括连接左安全气囊(44)的后端和右安全气囊(46)的后端的连接部件(52)。
18、一种乘客座位安全气囊的折叠方法,所述乘客座位安全气囊包括:根部部分,其容纳当充气器工作时从充气器注入的气体;和安全气囊主体,其连接到根部部分,并且当气体通过根部部分流入安全气囊主体时朝着乘客座位展开,该方法包括:
折叠安全气囊主体使安全气囊主体具有条状形状,然后将安全气囊主体在纵向方向上朝着一侧折叠以形成安全气囊折叠部分,其中当在车辆中提供乘客座位安全气囊时,安全气囊主体比根部部分安置得更靠近车辆的后部;及
使得根部部分松弛以形成松弛部分,并使得所述松弛部分沿着安全气囊折叠部分竖立,其中当在车辆中提供乘客座位安全气囊时,根部部分比安全气囊折叠部分安置得更靠近车辆的前部。
19、一种乘客座位安全气囊的折叠方法,所述乘客座位安全气囊包括:安全气囊主体,其包括与坐在乘客座位上的乘客的左和右肩部相应的左安全气囊和右安全气囊,;和根部部分,其容纳当充气器工作时从充气器注入的气体,并连接左安全气囊根部部分和右安全气囊根部部分,该方法包括:
各自折叠左和右安全气囊使左和右安全气囊各自具有条状形状,然后将彼此重叠的左和右安全气囊在纵向方向上朝着一侧折叠以形成安全气囊折叠部分,其中当在车辆中提供乘客座位安全气囊时,左和右安全气囊比根部部分安置得更靠近车辆的后部;以及使得根部部分松弛以形成松弛部分,并使得该松弛部分沿着安全气囊折叠部分竖立,其中当在车辆中提供乘客座位安全气囊时,根部部分比左和右安全气囊安置得更靠近车辆的前部。
CNB2006800013236A 2005-08-05 2006-07-31 乘客座位安全气囊的折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661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28892A JP4245590B2 (ja) 2005-08-05 2005-08-05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の折り畳み方法
JP228892/2005 2005-08-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68700A true CN101068700A (zh) 2007-11-07
CN100506610C CN100506610C (zh) 2009-07-01

Family

ID=37199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80001323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6610C (zh) 2005-08-05 2006-07-31 乘客座位安全气囊的折叠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793975B2 (zh)
EP (1) EP1910136B1 (zh)
JP (1) JP4245590B2 (zh)
KR (1) KR100814057B1 (zh)
CN (1) CN100506610C (zh)
DE (1) DE602006003904D1 (zh)
WO (1) WO2007017729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8806A (zh) * 2009-09-28 2012-07-04 芦森工业株式会社 气囊装置
CN102837661A (zh) * 2011-06-24 2012-12-26 高田株式会社 气囊装置及气囊的折叠方法
CN107000674A (zh) * 2014-12-25 2017-08-01 高田株式会社 行人用气囊装置及汽车
CN110382307A (zh) * 2017-01-31 2019-10-25 Trw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前部安全气囊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14919B2 (ja) * 2008-04-23 2013-10-16 芦森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299512B2 (ja) 2009-07-24 2013-09-2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493586B2 (ja) 2009-08-19 2014-05-14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の折り畳み方法
US8181987B2 (en) * 2010-06-27 2012-05-2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ir bag deployment door with force transmitting hinge
JP5465117B2 (ja) * 2010-07-13 2014-04-09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516362B2 (ja) 2010-11-19 2014-06-11 タカタ株式会社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の折り畳み体及び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US8678430B2 (en) 2011-06-24 2014-03-25 Takata Corporation Airbag device and airbag folding method
KR101884445B1 (ko) * 2011-10-10 2018-08-02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조수석 에어백 쿠션 및 조수석 에어백 쿠션의 폴딩방법
JP5819177B2 (ja) 2011-12-15 2015-11-18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の製造方法
JP6164169B2 (ja) * 2014-07-11 2017-07-19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
US9156425B1 (en) 2014-08-25 2015-10-13 Honda Motor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straining vehicular passengers
US10369957B2 (en) * 2014-08-26 2019-08-06 Autoliv Development Ab Side airbag device and airbag in side airbag device
EP3459795B1 (en) * 2016-05-20 2020-11-25 Autoliv Development AB Side airbag device
DE102017217499A1 (de) * 2017-09-29 2019-04-04 Joyson Safety Systems Germany Gmbh Gassackeinheit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7053301B2 (ja) * 2018-02-16 2022-04-12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US11059442B2 (en) * 2019-03-26 2021-07-13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Adaptive side airbag for protecting occupants in a vehi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52751B2 (ja) 1993-02-04 1997-09-10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US5605350A (en) * 1995-05-30 1997-02-25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Air bag fold and method
JPH10338096A (ja) 1997-06-10 1998-12-22 Takata Kk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H1120587A (ja) * 1997-07-08 1999-01-26 Tokai Rika Co Ltd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3405182B2 (ja) * 1998-03-27 2003-05-12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H11321511A (ja) 1998-05-11 1999-11-24 Takata Kk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及びその折り畳み方法
JP3497763B2 (ja) * 1999-03-24 2004-02-16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エアバッグ装置
DE19961574A1 (de) * 1999-12-21 2001-07-19 Koenig & Bauer Ag Zylinder einer Rollenrotationsdruckmaschine
JP4465873B2 (ja) 2000-12-19 2010-05-26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US6832779B2 (en) * 2000-12-28 2004-12-21 Toyoda Gosei Co., Ltd. Airbag device for passenger's seats
JP2002249009A (ja) 2001-02-22 2002-09-03 Nippon Plast Co Ltd エアバッグの折り畳み方法及び自動車のエアバッグ装置
US6739622B2 (en) * 2001-03-30 2004-05-25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Method of folding air bag
US7163232B2 (en) * 2001-11-26 2007-01-16 Nihon Plast Co., Ltd. Curtain airbag and its folding method and system
US6969086B2 (en) * 2003-01-23 2005-11-29 Takata Corporation Airbag and airbag device
JP4380313B2 (ja) 2003-02-18 2009-12-09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US6834886B2 (en) * 2003-02-18 2004-12-28 Takata Corporation Airbag device
JP4134752B2 (ja) 2003-02-26 2008-08-20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380315B2 (ja) 2003-04-03 2009-12-09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車両
US7404575B2 (en) * 2003-07-14 2008-07-29 Toyoda Gosei Co., Ltd. Air bag apparatus
JP2004034989A (ja) 2003-10-24 2004-02-05 Takata Corp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及びその折り畳み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8806A (zh) * 2009-09-28 2012-07-04 芦森工业株式会社 气囊装置
CN102837661A (zh) * 2011-06-24 2012-12-26 高田株式会社 气囊装置及气囊的折叠方法
CN102837661B (zh) * 2011-06-24 2016-08-10 高田株式会社 气囊装置及气囊的折叠方法
CN107000674A (zh) * 2014-12-25 2017-08-01 高田株式会社 行人用气囊装置及汽车
CN110382307A (zh) * 2017-01-31 2019-10-25 Trw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前部安全气囊
CN110382307B (zh) * 2017-01-31 2022-05-10 Trw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前部安全气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06610C (zh) 2009-07-01
WO2007017729A1 (en) 2007-02-15
EP1910136A1 (en) 2008-04-16
US20080122208A1 (en) 2008-05-29
JP2007045190A (ja) 2007-02-22
DE602006003904D1 (de) 2009-01-08
JP4245590B2 (ja) 2009-03-25
KR100814057B1 (ko) 2008-03-14
EP1910136B1 (en) 2008-11-26
US7793975B2 (en) 2010-09-14
KR20070073959A (ko) 2007-07-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68700A (zh) 乘客座位安全气囊的折叠方法
CN1299935C (zh) 头部保护气囊和头部保护气囊装置
CN1185123C (zh) 乘员约束保护系统
CN101068699A (zh) 乘客座位安全气囊装置及其折叠的方法
US7758068B2 (en) Curtain airbag device
CN1443673A (zh) 气囊装置
CN1775595A (zh) 气囊装置
CN1689875A (zh) 气囊装置
US7434831B2 (en) Curtain airbag device
US7992892B2 (en) Inflatable ramp for inflatable curtain side impact restraint
CN1621281A (zh) 气囊、气囊装置和车辆
CN1672986A (zh) 气囊装置和气囊折叠方法
CN1903620A (zh) 气囊装置
CN1903618A (zh) 气囊装置
US20180126944A1 (en) Curtain airbag for a vehicle
CN1775596A (zh) 气囊装置
CN1629014A (zh) 膝部气袋和乘员腿部保护装置
CN1616278A (zh) 乘员保护装置及车辆
CN1459394A (zh) 气囊
CN1394774A (zh) 车辆用侧气囊及其折叠方法
CN1572602A (zh) 乘员腿部保护装置
CN1883985A (zh) 气囊和气囊装置
CN1903619A (zh) 气囊装置
CN1458027A (zh) 摩托车气囊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具有气囊装置的摩托车
CN101300158B (zh) 车辆乘员约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Aichi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Toyota Motor Corp.

Patentee after: TOYOTA MOTOR EAST JAPAN, Inc.

Address before: Aichi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Toyota Motor Corp.

Patentee before: Kanto Auto Works,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01

Termination date: 2019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