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41923A - 用于车辆乘员的膝部保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乘员的膝部保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41923A
CN1741923A CNA2004800026754A CN200480002675A CN1741923A CN 1741923 A CN1741923 A CN 1741923A CN A2004800026754 A CNA2004800026754 A CN A2004800026754A CN 200480002675 A CN200480002675 A CN 200480002675A CN 1741923 A CN1741923 A CN 17419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supporting member
described air
bag supporting
knee restra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0267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31692C (zh
Inventor
早川达也
山田英一
近藤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419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419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3169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3169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05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dashboards
    • B60R21/206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dashboards in the lower part of dashboards, e.g. for protecting the kne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021/003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characterised by occupant or pedestian
    • B60R2021/0039Body parts of the occupant or pedestrian affected by the accident
    • B60R2021/0051Kne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1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 B60R2021/01204Actuation parameters of safety arrangents
    • B60R2021/01211Expansion of air bags
    • B60R2021/01218Expansion of air bags control of expansion spe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021/23169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ee prot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5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 B60R2021/23504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
    • B60R2021/23509Fabr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5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 B60R2021/2357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connections between panels
    • B60R2021/23576Sew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05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dashboar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乘员的膝部保护装置。该膝部保护装置包括:气囊(11)和连接于该气囊的气囊支承件(15)。在气囊(11)展开时,该气囊支承件一起膨胀以便覆盖仪表板从而帮助气囊平滑地膨胀。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乘员的膝部保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乘员保护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乘员的膝部保护装置,所述膝部保护装置在车辆碰撞时通过使用来自气体发生器(充气装置)的气体展开存储在膝部前面的气囊(安全气囊)而保护乘员的膝部。
背景技术
这种类型的已知保护装置(例如,日本未审定公开专利申请No.2002-249016)包括一气囊,该气囊以包装的方式设置在乘员膝部前面并且当供以来自气体发生器的气体时会沿仪表板的表面展开以便在仪表板与乘员膝部之间膨胀。
然而,只存在用于该气囊的所述展开的较小空间(也就是说,在仪表板与乘员膝部之间),而且,在仪表板侧上具有突起和凹痕,诸如被形成得用于为仪表板提供良好外观并且由连接在该仪表板上的一些相关零件所形成的那些突起和凹痕,因此我们认为当如前面所述的那样膨胀时气囊“抓”在所述突起和凹痕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以解决前述问题的用于车辆乘员的膝部保护装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用于车辆乘员的膝部保护装置,包括:设置在乘员膝部前面的气囊;用于在车辆碰撞时向气囊供应气体以使该气囊被所供应的气体展开的气体发生器;和在气囊展开时膨胀以便覆盖车辆的仪表板的气囊支承件。
根据该结构,当从气体发生器供应的气体使气囊展开时,所述气囊支承件覆盖仪表板表面上的突起和凹痕以使得当气囊朝向其目标位置膨胀时气囊不会抓在那些突起和凹痕上。这样,气囊支承件在其展开时会帮助气囊平滑并快速地膨胀。
所述气囊支承件优选连接到所述气囊上。根据该结构,所述气囊的膨胀力会快速地作用在所述气囊支承件上,从而所述气囊支承件迅速膨胀以覆盖所述仪表板。
而且,所述气囊支承件优选包括在气囊展开时与所述气囊相分离的临时连接部分。根据该结构,所述临时连接部分会在所述气囊膨胀时的气囊的膨胀力而与所述气囊相分离,同时,所述临时连接部分变成自由的,之后相对于仪表板迅速膨胀。
另外,所述气囊支承件优选包括设置在所述气囊的靠近仪表板的一侧上的仪表板侧部分和设置在所述气囊的靠近乘员的另一侧上的乘员侧部分。根据该结构,所述气囊支承件会覆盖存在于乘员侧中的突起和凹痕,以及存在于仪表板侧中的突起和凹痕,以使所述气囊能够更平滑地膨胀。
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气囊支承件可包括断开部分,所述气囊支承件会在该部分处分开。根据该结构,可以一体的形式,即,作为单个部件设置所述气囊支承件。也就是说,在所述气囊展开时,所述气囊支承件由于所述气囊的膨胀力而在所述断开部分处分成为仪表板侧部分和乘员侧部分,并且之后仪表板侧部分和乘员侧部分的释放的端部会迅速移动。
所述气囊支承件的仪表板侧部分和乘员侧部分优选临时地连接在一起,以使得它们在所述气囊展开时相分离。根据该结构,在所述气囊展开时,由于所述气囊的膨胀力而导致所述气囊支承件的仪表板侧部分和乘员侧部分相互分离。根据该结构,可容易地将每个部分的尺寸设定得适合于其功能要求。
另外,优选地,将仪表板侧部分和乘员侧部分布置成使得在所述气囊展开时仪表板侧部分在乘员侧部分之前膨胀。根据该结构,仪表板侧部分会在乘员侧部分之前膨胀,在优先覆盖仪表板上的突起和凹痕的情况下这是有利的。
另外,所述气囊支承件优选包括用于引导气囊支承件的膨胀的膨胀引导装置。在这种情况下,在气囊展开时,由膨胀引导装置引导气囊支承件以使得它沿一优选方向稳定地膨胀。
例如,所述膨胀引导装置可由将气囊与气囊支承件缝合在一起的引导缝线(stitch)形成。至少一部分引导缝线沿气囊展开时气囊支承件将膨胀的方向延伸。这种结构在成本方面是有利的。
如果用于形成气囊的缝线或者将系绳(tether)缝合在气囊上的缝线的一部分用于构成引导缝线,则通过制造气囊即可自动形成引导缝线。
另外,可通过气囊支承件的加强件形成所述膨胀引导装置,该加强件的至少一部分沿气囊展开时气囊支承件将膨胀的方向延伸。所述加强件可与气囊支承件相分开地形成,因此可容易地以优选的形状形成,也就是说可灵活地设定该加强件的加强效果。
所述加强件可由气囊支承件的缝合成特定形状或者在该处形成有缝线的一部分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可利用用以缝合所述气囊的装置制造所述加强件,因此将不需要额外的装置成本。另外,所述加强件可由气囊支承件的其上涂覆有密封物质的一部分形成。在这种情况下,也可利用用以将密封物质涂覆于气囊的装置制造所述加强件,因此将不需要额外的装置成本。
同时,所述气囊支承件优选为用于覆盖其内存储有气囊的气囊盒的开口的盖的一部分。这种结构不会增加所需零部件的数量,因此在成本方面是有利的。另外,气囊支承件和气囊优选由通用基布(base cloth)一体形成。这种结构也不会增加所需零部件的数量,因此在成本方面是有利的。
如果连接在气囊上的气囊支承件以与气囊分开包装的方式存储的话,就可自由地布置所述气囊支承件,从而在气囊展开时所述气囊支承件可执行期望的膨胀行为而不管气囊的膨胀行为。
另外,所述气囊支承件优选在其底部部分处连接于气囊,并且所述气囊支承件和所述气囊被存储成使得气囊支承件的顶部部分与气囊分开地折叠。在这种情况下,在气囊展开时,气囊支承件的顶部部分会在不受气囊限制的情况下膨胀,因此气囊支承件会在气囊之前膨胀。
另外,优选设置气囊盒,并且所述气囊和所述气囊支承件可彼此分开地包装并在所述气囊盒中存储成使得所述气囊支承件在所述气囊盒中覆盖所述气囊。在这种布置下,所述气囊支承件保持所述气囊,从而减少气囊移位或变形的机会。
另外,优选设置用于存储气囊的气囊盒,并且气囊支承件的仪表板侧部分和乘员侧部分被分开地包装并与气囊一起在所述同一气囊盒中存储成使得包装的气囊由乘员侧部分覆盖而乘员侧部分由仪表板侧部分覆盖。根据这种结构,所述气囊由仪表板侧部分和乘员侧部分的支承件支承,从而减少气囊移位或变形的机会。另外,在气囊展开时,仪表板侧部分会在乘员侧部分之前膨胀。
另外,气囊支承件的一个端部优选是自由的,并且在同一端部处设置有固定部分。根据这种结构,气囊的膨胀力作用在所述固定部分上以使得气囊支承件相对于仪表板快速膨胀。例如,可通过将密封物质涂覆于气囊支承件而形成该固定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可利用用于向气囊涂覆密封物质的装置设置固定部分,因此不需要额外的装置成本。或者,可通过将气囊支承件的一部分缝合成特定形状而形成固定部分。同样,在这种情况下,可利用用于缝合气囊的装置设置固定部分,因此不需要额外的装置成本。
另外,气囊支承件优选设置有用于减小气囊支承件与气囊之间的摩擦的减摩器(friction reducer)。所述减摩器用于使气囊展开时气囊支承件抓在气囊上的机会最小化或减小所述机会。例如,可通过在气囊支承件的靠近气囊的一侧上涂覆密封物质而形成减摩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所涂覆的密封物质,可使得气囊与气囊支承件的相对移动更为平滑。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可使用密封物质减小气囊与气囊支承件之间的摩擦。
另外,减摩器优选由气囊支承件的折叠在其一部分上的另一部分(重叠部分)形成。由于气囊支承件的所述折叠部分,使得气囊与气囊支承件的相对移动较为平滑,因此气囊支承件可相对于仪表板平滑地膨胀。另外,可通过气囊支承件和气囊的一种布置形成减摩器,其中,气囊的基布的织造方向与气囊支承件的基布的织造方向是不同的。通过适当地设定从气囊支承件的基布上裁剪出气囊支承件的方向可容易地实现这种布置。
另外,气囊支承件优选在其底部部分处连接到气囊,而其顶部部分是自由的,并且气囊支承件的顶侧的周边长度优选比气囊支承件的底侧的周边长度长。根据这种结构,即使在与顶部部分相对应的位置处存在突起(诸如转向管柱),气囊支承件也可在避开突起的同时适当地膨胀。
附图说明
从结合附图所作出的优选实施例的以下描述中将更加明白本发明的前述和/或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其中相似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相似的元件,
其中: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膝部保护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示出膝部气囊组件、面板、托架和仪表板加强件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3是示出图1中所示的膝部气囊组件的截面侧视图;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当气囊展开时图1中所示的膝部保护装置的另一个侧视图;
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当气囊展开已完成时膝部保护装置的另一侧视图;
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气囊支承件设置在气囊的仪表板侧和乘员侧两者上的一个示例的截面侧视图;
图7是示出从车辆的后侧看时的图6的气囊和气囊支承件的透视图;
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使用双面胶带将气囊支承件的一个端部临时固定于气囊上的一个示例的截面侧视图;
图9是示意性地示出断开线设置在气囊支承件的中间部处的一个示例的截面侧视图;
图10是示出从乘员的侧部看时的图9的气囊和气囊支承件的透视图;
图11是示意性地示出使用双面胶带将气囊支承件的仪表板侧部分和乘员侧部分相互临时固定在一起的一个示例的截面侧视图;
图12是示意性地示出气囊支承件的仪表板侧部分和乘员侧部分被缝合从而被临时相互固定在一起的一个示例的截面侧视图;
图13是示出图12的气囊支承件已膨胀的一种情况的截面侧视图;
图14是示意性地示出一个示例的截面侧视图,其中,气囊支承件的仪表板侧部分和乘员侧部分被布置成在气囊展开时仪表板侧部分将在乘员侧部分之前膨胀;
图15是示意性地示出一个示例的截面侧视图,其中,气囊首先被包装并存储在气囊盒中,之后气囊支承件的仪表板侧部分和乘员侧部分被相继卷绕并存储在同一个气囊盒中;
图16是示意性地示出一个示例的截面侧视图,其中,气囊首先被包装并存储在气囊盒中,之后气囊支承件的仪表板侧部分和乘员侧部分被折叠成“波纹状管形”并存储在同一个气囊盒中;
图17是示意性地示出一个示例的截面侧视图,其中,包括仪表板侧部分和乘员侧部分的气囊支承件与气囊由通用基布一体形成。
图18是示意性地示出一个示例的视图,其中,由用以将气囊和气囊支承件缝合在一起的缝线形成膨胀引导装置;
图19是示意性地示出一个示例的视图,其中,由用以将气囊和气囊支承件缝合在一起的缝线形成膨胀引导装置;
图20是示意性地示出一个示例的视图,其中,由用以将气囊和气囊支承件缝合在一起的缝线形成膨胀引导装置;
图21是示意性地示出一个示例的视图,其中,由用以将气囊和气囊支承件缝合在一起的缝线形成膨胀引导装置;
图22是示意性地示出一个示例的视图,其中,由用以形成气囊的缝线的一部分形成膨胀引导装置;
图23是示意性地示出一个示例的视图,其中,由用以将系绳缝合在气囊上的缝线的一部分形成膨胀引导装置;
图24是示意性地示出一个示例的视图,其中,气囊支承件的气囊支承件通过其与气囊相连接的粘附部分是使用粘合剂形成的,使得粘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沿气囊展开时气囊支承件将膨胀的方向延伸;
图25是示意性地示出形成粘附部分的另一个示例的视图;
图26是示意性地示出形成粘附部分的另一个示例的视图;
图27是示意性地示出形成粘附部分的另一个示例的视图;
图28是示意性地示出加强件由气囊支承件的缝合成特定形状的一部分形成的一个示例的视图;
图29是示意性地示出加强件由气囊支承件的缝合成特定形状的一部分形成的另一个示例的视图;
图30是示意性地示出加强件由气囊支承件的缝合成特定形状的一部分形成的另一个示例的视图;
图31是示意性地示出加强件由气囊支承件的其上形成有缝线的一部分形成的另一个示例的视图;
图32是示意性地示出加强件由气囊支承件的其上涂覆有密封物质的一部分形成的一个示例的视图;
图33是示意性地示出加强件由气囊支承件的其上涂覆有密封物质的一部分形成的另一个示例的视图;
图34是示意性地示出气囊支承件被形成为气囊盖的一部分的一个示例的截面侧视图;
图35是示出图34中所示的气囊已被展开的一种情况的截面侧视图;
图36是示意性地示出气囊支承件和气囊由通用基布一体形成的一个示例的截面侧视图;
图37是示意性地示出气囊和气囊支承件被分开地包装并被存储在气囊盒中的一个示例的截面侧视图;
图38是示意性地示出气囊和气囊支承件被分开地包装并被存储在气囊盒中的另一个示例的截面侧视图;
图39是示意性地示出一个示例的截面侧视图,其中,气囊支承件在其底部部分处连接到气囊,并且气囊支承件和气囊被存储成使得气囊支承件的顶部部分与气囊分开地包装;
图40是示意性地示出一个示例的截面侧视图,其中,气囊支承件在其底部部分处连接到气囊,并且气囊支承件和气囊被存储成使得气囊支承件的顶部部分与气囊分开地包装(折叠);
图41是示意性地示出一个示例的视图,其中,固定部分是由气囊支承件的已被折叠两次并且被缝合于气囊支承件的顶部部分制成的;
图42是示意性地示出一个示例的视图,其中,固定部分是由(气囊支承件的)被折叠一次并且被缝合于气囊支承件从而形成一环的顶部部分与设在所述环中的一杆制成的;
图43是示意性地示出一个示例的视图,其中,固定部分是由(气囊支承件的)其上薄薄地涂覆有密封物质的顶部部分制成的;
图44是示意性地示出一个示例的视图,其中,固定部分是由气囊支承件的顶部部分制成的,在所述顶部部分处密封物质被附加地涂覆在已经形成在气囊支承件整个表面上的相同物质的薄层上;
图45是示意性地示出一个示例的视图,其中,固定部分是由气囊支承件的其上厚厚地涂覆有密封物质的顶部部分制成的;
图46是示意性地示出一个示例的视图,其中,固定部分是由气囊支承件的其上形成有两条缝线的顶部部分制成的;
图47是示意性地示出一个示例的截面侧视图,其中,减摩器是由形成在气囊支承件的靠近气囊的一侧上的一层密封物质形成的;
图48是示意性地示出一个示例的截面侧视图,其中,减摩器是由气囊支承件的重叠部分形成的;
图49是示意性地示出另一个示例的截面侧视图,其中,减摩器是由气囊支承件的重叠部分形成的;
图50是示意性地示出另一个示例的截面侧视图,其中,减摩器是由气囊支承件的重叠部分形成的;
图51是示意性地示出一个示例的视图,其中,减摩器是通过气囊支承件和气囊的布置形成的,其中气囊的基布的织造方向与气囊支承件的基布的织造方向是不同的;
图52是示意性地示出一个示例的视图,其中,通过基本在气囊支承件的顶侧的中央处形成半圆形凹口而使得气囊支承件的同一顶侧的周边长度大于气囊支承件的底侧的周边长度;
图53是示意性地示出一个示例的视图,其中,通过基本在气囊支承件的顶侧的中央处形成V形凹口而使得气囊支承件的同一顶侧的周边长度大于气囊支承件的底侧的周边长度;
图54是示意性地示出一个示例的视图,其中,通过基本在气囊支承件的顶侧的中央处形成缝隙凹口而使得气囊支承件的同一顶侧的周边长度大于气囊支承件的底侧的周边长度;
图55是示意性地示出一种状态的视图,其中,从相对侧上看时图54的气囊支承件已膨胀;
图56是示意性地示出一个示例的视图,其中,通过将气囊支承件形成为梯形形状而使得气囊支承件的顶侧的周边长度大于气囊支承件的底侧的周边长度;
图57是示意性地示出一种状态的视图,其中,从相对侧上看时图56的气囊支承件已膨胀;
图58是示意性地示出一个示例的视图,其中,通过提供气囊支承件的折叠成扇形形状的一部分而使得气囊支承件的顶侧的周边长度大于气囊支承件的底侧的周边长度;
图59是示意性地示出另一个示例的视图,其中,通过提供气囊支承件的折叠成扇形形状的一部分而使得气囊支承件的顶侧的周边长度大于气囊支承件的底侧的周边长度;
图60是示意性地示出另一个示例的视图,其中,通过提供气囊支承件的折叠成扇形形状的一部分而使得气囊支承件的顶侧的周边长度大于气囊支承件的底侧的周边长度;
图61是示意性地示出一个示例的截面侧视图,其中,当气囊支承件已在断开部分处分成为几部分时,使得气囊支承件的一部分的顶侧的周边长度大于气囊支承件的另一部分的顶侧的周边长度;
图62是示出图61中的气囊支承件和气囊的后视图;
图63是示意性地示出另一个示例的截面侧视图,其中,当气囊支承件已在断开部分处分成为几部分时,使得气囊支承件的一部分的顶侧的周边长度大于气囊支承件的另一部分的顶侧的周边长度;以及
图64是示出图63中的气囊支承件和气囊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图1-5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用于车辆乘员的膝部保护装置的结构的视图。根据该实施例,在基本与乘员A的膝部B相同高度处,膝部气囊组件10经由面板21和左右托架22固定在仪表板加强件23上,并且经由面板21固定在仪表板24的底部部分24A上。
如此布置在乘员A的膝部B前面的膝部气囊组件10包括气囊11、用于在车辆碰撞时向气囊11供应气体的气体发生器12、用于存储气囊11和气体发生器12的气囊盒13、以及覆盖气囊盒13的后开口13a的气囊盖14(见图3)。
从乘员侧看时,气囊11是由缝合成宽矩形形状的织造织物(例如,基布)制成的。之后将如此形成的气囊11包装并存储在图1、图3中所示的气囊盒13中。当展开时,气囊11从气囊盒13中弹出并朝向车辆的后侧扩展,然后向上扩展从而在仪表板24与乘员A的膝部B之间膨胀以保护所述膝部。另外,密封物质(例如,硅)被涂覆于气囊11的表面以便提高气密性。
与气囊11一起安装在气囊盒13中的气体发生器12用于在车辆碰撞时向气囊11供应气体。气囊盒13具有矩形形状并且是由金属板制成的。在气囊盒13的后侧中形成有面对车辆后侧的后开口13a,并且气囊盒13以一种方式连接到面板21,使得后开口13a和形成在面板21的下部部分中的开口21A对齐。
从乘员侧看时,气囊盖14是具有宽矩形形状的树脂制盖,并且连接到气囊盒13和面板21,以便覆盖气囊盒13的后开口13a和面板21的开口21a。气囊盖14包括具有宽矩形形状并且被设置在与气囊盒13的后开口13a以及面板21的开口21a相对应的位置中的门部分14a。另外,沿门部分14a的上部边缘、左部边缘和右部边缘形成有小厚度的断开线14b,并且沿门部分14a的下部边缘形成有更小厚度的绞接部分14c,以使得在气囊11展开时门部分14a向下打开。
面板21是用以吸收应力的可塑性变形的薄板。参照图2,面板21在上部安装部分21b处连接于托架22的后端部,并且在下部安装部分21c处连接于仪表板24的下端部。另外,在面板21的左右侧部中分别形成有基本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卷边21d(即,加强部分)。
每个托架22都是由用以吸收应力的可塑性变形的较厚板制成的。参照图1、2,每个托架22都在尖端(顶端)22a处固定于面板21并且包括向下弯曲的两个弯曲部分。
而且,该实施例的膝部保护装置包括连接到气囊11的特定部分的气囊支承件15。气囊支承件15是由与气囊11相同类型的织造织物制成的并且具有细长形状。更具体地说,气囊支承件15在其底部部分15a处连接到气囊11,并且与气囊11一起以包装的方式存储在气囊盒13中。例如,可将气囊支承件15缝合于气囊11,或者可使用粘合剂(例如,热粘合剂)将其粘结于气囊。
参照图4、5,当从气体发生器12中供应的气体使得气囊11展开时,气囊支承件15以这种方式膨胀,即,气囊支承件15的顶部部分15b(即,自由端部)向上移动以使得气囊支承件15覆盖仪表板24上的突起和凹痕,从而在气囊11展开期间帮助其平滑地膨胀。因此,气囊支承件15减小了气囊11“抓”在仪表板24上的突起和凹痕的机会,从而确保气囊11的快速展开。
另外,由于气囊支承件15连接于气囊11,因此在气囊11展开时,气囊11的膨胀力迅速作用在气囊支承件15上并且气囊支承件15迅速覆盖仪表板24。
根据前述结构,气囊支承件15被布置得相对于气囊11的仪表板侧膨胀。然而,参照图6、7,或者可将气囊支承件15布置成分别使得气囊支承件15的底部部分15a相对于气囊11的仪表板侧膨胀以及使得顶部部分15b相对于气囊11的乘员侧膨胀。在这种情况下,与仪表板24上的突起和凹痕一样,存在于气囊11的乘员侧中的那些突起和凹痕也被气囊支承件15覆盖,这样减小了气囊11在气囊11的展开期间抓在那些突起和凹痕上的机会。
在图1到图5的示例中,虽然气囊支承件15的顶部部分15b(即,自由端部)未固定于气囊11,但是可使用双面胶带16等将其临时固定于气囊11(见图8)。在这种情况下,在气囊11展开时,当气囊11的膨胀力使得气囊支承件15膨胀时顶部部分15b与气囊11相分离,之后分离的顶部部分15b快速朝向仪表板24移动。
图9、10示出顶部部分15b被缝合于气囊11并且断开线15c被设在气囊支承件15的中间部处的示例。
在这种情况下,在气囊11展开时,承受来自气囊11的膨胀力的气囊支承件15在断开线15c处分成为仪表板侧部分15A和乘员侧部分15B,之后每个部分的顶部部分迅速移动。
根据这种结构,这两个分开的部分15A、15B以一体的形式设置并连接于气囊11。在图9的示例中,系绳11a被缝合并从而固定于气囊的内侧,并且使用用于将系绳11a缝合于气囊的细丝将气囊支承件15缝合于气囊11。
在上述示例中,虽然气囊支承件15以一体的形式设置并且在气囊11展开时在断开线15c处分成为仪表板侧部分15A和乘员侧部分15B,但是这些部分也可被分开地设置,如图11、12中所示的示例中那样。
参照图11,仪表板侧部分15A和乘员侧部分15B通过双面胶带16临时地相互固定在一起,使得在气囊11展开时底部部分15a将在自由端15b之前膨胀。
同时,参照图12,仪表板侧部分15A和乘员侧部分15B被缝合并因此临时地相互固定在一起,使得在气囊11展开时仪表板侧部分15A将在乘员侧部分15B之前膨胀。
根据这些结构,如图13所示,在气囊11展开时气囊11的膨胀力使得临时固定的仪表板侧部分15A和乘员侧部分15B分开,此时仪表板侧部分15A在乘员侧部分15B之前膨胀。特别是,在优先覆盖仪表板24上的突起和凹痕而不是优先覆盖存在于乘员侧中的那些突起和凹痕的情况下这种布置是有利的。
图14示出一个示例,其中仪表板侧部分15A和乘员侧部分15B被布置成在气囊11展开时使得仪表板侧部分15A将在乘员侧部分15B之前膨胀。在该示例中,气囊11、仪表板侧部分15A和乘员侧部分15B在存储于气囊盒13中之前被布置成使得乘员侧部分15B的包装的顶部部分被布置在气囊11的顶部上以及使得仪表板侧部分15A的包装的顶部部分被布置在乘员侧部分15B的顶部部分上。
在图11、12、14的示例中,仪表板侧部分15A、乘员侧部分15B和气囊11基本一起被包装并存储在气囊盒13中。然而,在图15、16中所示的示例中,气囊11首先被包装或折叠成“波纹状管形”并存储在气囊盒13中,之后仪表板侧部分15A和乘员侧部分15B被包装并存储在气囊盒13中。
另外,在上述示例中,仪表板侧部分15A和乘员侧部分15B是与气囊11分开形成的。考虑到这一点,图17示出一个示例,其中这些部分与气囊11是用通用基布一体形成的。这种结构不会增加所需零件的数量,因此在成本方面是有利的。
另外,在图11到17所示的示例中,仪表板侧部分15A和乘员侧部分15B是独立形成的,并且它们的端部部分(即,顶部部分)可重叠。因此,可根据其功能要求设定每个部分的优选尺寸。
在图15、16的示例中,彼此分开并与气囊11分开包装的仪表板侧部分15A和乘员侧部分15B以一种方式被存储在气囊盒13中,即,使得乘员侧部分15B被布置在气囊11的顶部上以及使得仪表板侧部分15A被布置在乘员侧部分15B的顶部上。
在这种情况下,气囊11由仪表板侧部分15A和乘员侧部分15B支承,这样减小了气囊11移位或变形的机会。另外,仪表板侧部分15A可被布置成在气囊11展开时在乘员侧部分15B之前膨胀,并且可独立于气囊11设定每个部分的膨胀状态。
接下来,图18-33示出设置用于引导气囊支承件15以使其沿一优选方向稳定地膨胀的膨胀引导装置的示例。
在这些示例中,膨胀引导装置是由相对于车辆纵向方向(即,在气囊展开时气囊支承件15膨胀的方向)的固定缝线形成的,所述固定缝线是由足以耐受气囊支承件15膨胀期间所施加的应力的细丝17b制成的。在这种情况下,用于将气囊支承件15缝合于气囊11的一部分细丝可用作细丝17b,这在成本方面是有利的。
例如,在图22的示例中,一部分细丝(缝线)11b形成了在气囊11展开时沿气囊支承件15将展开的方向延伸的固定缝线。同样,在图23的示例中,将系绳11c缝合于气囊11的一部分细丝(缝线)11c形成固定缝线。这些仅是用以说明固定缝线可被容易地形成的示例。
图24-27示出一些示例,其中,膨胀引导装置是由气囊支承件15的气囊支承件通过其连接于气囊11的粘附部分形成的。所述粘附部分是使用粘合剂(例如,热粘合剂)18形成的,以使得至少一部分粘附部分沿车辆的纵向方向(即,在气囊展开时气囊支承件15膨胀的方向)延伸。在该示例中,可使用用于将气囊支承件15连接于气囊11的粘合剂形成粘附部分,这在成本方面是有利的。
在图28-33中示出其它一些示例,其中,膨胀引导装置是由气囊支承件15的加强件C制成的。参照附图,加强件C独立于气囊11设置,因此可容易地将加强件C形成为期望形状,从而实现在设定与之相关的目标效果方面的改进的灵活性。
在图28-31的示例中,加强件C是由气囊支承件15的缝合部分形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使用用于缝合气囊11的装置形成加强件C,从而将不需要额外的装置成本。在图32、33的示例中,加强件C是由气囊支承件15的其上涂覆有密封物质19的一部分形成的,所述密封物质用于提高所述部分的气密性。在这种情况下,用于向气囊11上涂覆密封物质的装置同样可用于形成加强件C,从而将不需要额外的装置成本。
在图34、35中示出其它一些示例,其中,气囊支承件15被形成为气囊盖14的用于覆盖气囊盒13的开口13a的一部分,以使得在气囊11展开时所述开口将打开以便释放气囊。这种结构不会增加所需零部件的数量,因此在成本方面是有利的。在图36中所示的一个示例中,气囊支承件15和气囊11是由通用基布一体形成的,这不会增加所需零部件的数量,因此在成本方面是有利的。
在图37、38中示出其它一些示例,其中,连接于气囊11的气囊支承件15被与气囊11分开地包装并存储在气囊盒13中。在这种情况下,可独立于气囊11设定气囊支承件15的膨胀行为。另外,由于在气囊盒13中气囊支承件15被布置于气囊11上,因此减少了气囊11移位或变形的机会。
在图39、40中示出其它一些示例,其中,气囊支承件15在底部部分15a处被连接于气囊11,并且顶部部分15b与气囊11分开地包装,而气囊支承件15的其它部分与气囊11一起包装。在这种情况下,在气囊11展开时,顶部部分15b不会受到气囊11的限制并且从而迅速膨胀,气囊支承件15的膨胀在气囊11展开之前完成。
在图41到46中示出其它一些示例,其中,气囊支承件15的顶部部分15b被形成为包括固定部分D的自由端部。在这种情况下,在气囊11展开时,气囊11的膨胀力作用在固定部分D上以使得气囊支承件15相当于仪表板24迅速膨胀。
在图41的示例中,固定部分D是由折叠两次并缝合于气囊支承件15的顶部部分15b形成的。在图42中,固定部分D是由折叠一次并缝合于气囊支承件15以便形成一环的顶部部分15b以及设在所述环中的一杆形成的。在图46的示例中,固定部分D是由形成在顶部部分15b处的两个缝线形成的。根据这些示例,可利用用于缝合气囊11的装置形成固定部分D,因此将不需要额外的装置成本。
在图43的示例中,固定部分D是由其上薄薄地涂覆有密封物质19的顶部部分15b形成的。在图44的示例中,固定部分D是由气囊支承件15的顶部部分15b形成的,在所述顶部部分15b处密封物质19被附加地涂覆在已经形成于气囊支承件15整个表面上的相同物质的薄层上。根据这些示例,可使用用于将密封件涂覆于气囊的相同装置形成固定部分D,从而不需要额外的装置成本。
在图47-51中示出其它一些示例,其中,设置了用于减小气囊支承件15与气囊11之间的摩擦的减摩器,以使得在气囊11展开时膨胀的气囊支承件15被气囊11抓住的机会最小化。在图47的示例中,减摩器是由形成在气囊支承件15与气囊11之间的密封物质层形成的。更具体地说,密封物质被薄薄地涂覆于气囊支承件15,以使得密封物质层形成在气囊支承件15与气囊11之间。如果密封物质也被涂覆于气囊11的话,可进一步提高使得气囊11与气囊支承件15之间的相对运动平滑的效果。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使用密封物质减小气囊11与气囊支承件15之间的摩擦。
在图48-50中示出其它一些示例,其中,减摩器是由气囊支承件15的重叠的两个或多个分开的部分或者气囊支承件15的折叠在其自身上的一部分形成的。使用气囊支承件15的所述重叠部分,可使得气囊11与气囊支承件15的相对运动平滑,因此可使得气囊支承件15相对于仪表板平滑并迅速地膨胀。
在图51中示出另一个实施例,其中,通过一种气囊支承件15和气囊11的布置形成减摩器,其中它们的织造方向是不同的。通过适当地设定从基布上裁剪下气囊支承件15的方向可容易地实现该布置,并且通过适当地设定所述方向可实现减小摩擦的有利作用。
在图52-60中示出其它一些示例,其中,气囊支承件15在底部部分15a处连接于气囊11,而顶部部分15b是自由的,并且气囊支承件15的顶侧的周边长度比气囊支承件15的底侧的周边长度长。在图52的示例中,在气囊支承件15的顶侧的基本中央处形成半圆形凹口15b1以使得气囊支承件15的顶侧的周边长度比其底侧长。同样,在图53的示例中,在气囊支承件15的顶侧的基本中央处形成V形凹口15b2以使得气囊支承件15的顶侧的周边长度比其底侧长。
在图54、55中所示的示例中,在顶部部分15b的基本中央处形成预定长度的缝隙15b3。参照图55,在气囊11展开时,当气囊支承件15的顶部部分15b接触突起(诸如转向管柱30)并从而被所述突起压制时,气囊支承件15的顶部部分15b在缝隙15b3处打开,以使得气囊支承件15的顶侧的周边长度比其底侧长,如图55中所示。在图56、57的示例中,气囊支承件15被形成为梯形的,以使得气囊支承件15的顶侧的长度比气囊支承件15的底侧长。在图58、59的示例中,气囊支承件15的顶部部分15b被形成得像“折扇”,以使得当气囊支承件15已膨胀时气囊支承件15的顶侧的长度比其底侧长。在图60的示例中,气囊支承件15被形成为扇形形状以使得气囊支承件15的顶缘的长度比其底侧长。
在图61-64中示出其它一些示例,其中,形成用于将气囊支承件15分成为分别与气囊11的仪表板侧和乘员侧相对应的两个部分的断开线15c。断开线15c被形成为这样的形状,即,当气囊支承件已被分裂成这样两部分时,一个部分的顶侧的周边长度大于另一部分的顶侧的周边长度。例如,如图63、64所示,可将断开线15c的中央部分形成为V形形状。
根据图52-60的气囊支承件15的顶侧的长度比其底侧长的示例,以及图61-64的气囊支承件15的两个部分的一个部分的顶侧的周边长度大于另一部分的顶侧的周边长度的示例,即使存在类似于转向管柱30的突起,气囊支承件15也可避开所述突起而平滑地膨胀。

Claims (28)

1.一种用于车辆乘员的膝部保护装置,它包括:
设置在乘员膝部前面的气囊(11);
用于在所述车辆碰撞时向所述气囊供应气体以使所述气囊被所供应的气体展开的气体发生器(12);和
在所述气囊展开时膨胀以便覆盖所述车辆的仪表板(24)的气囊支承件(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支承件被连接到所述气囊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膝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支承件包括在所述气囊展开时与所述气囊相分离的临时连接部分(15b)。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膝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支承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气囊的靠近所述仪表板的一侧上的仪表板侧部分(15A)和设置在所述气囊的靠近乘员的另一侧上的乘员侧部分(15B)。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膝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支承件包括断开部分(15c),所述气囊支承件在所述气囊展开时会在该断开部分处分开。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膝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支承件的仪表板侧部分和乘员侧部分临时地相互连接在一起,以便它们在所述气囊展开时相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膝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板侧部分和所述乘员侧部分被布置成使得在所述气囊展开时所述仪表板侧部分在所述乘员侧部分之前膨胀。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膝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支承件设置有用于引导所述气囊支承件沿一预定膨胀方向稳定膨胀的膨胀引导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膝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引导装置是将所述气囊支承件与所述气囊缝合在一起的引导缝线(17b),所述引导缝线的至少一部分沿所述预定膨胀方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膝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缝线是由用于形成所述气囊的缝线(11b)的一部分形成的。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膝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系绳(11a),其中,所述引导缝线是由将该系绳缝合在所述气囊上的缝线的一部分形成的。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膝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引导装置是由设置在所述气囊支承件中的加强件(C)形成的,所述加强件的至少一部分沿所述预定膨胀方向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膝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是由所述气囊支承件的缝合成特定形状或者在该处形成有缝线的一部分形成的。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膝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是由所述气囊支承件的其上涂覆有密封物质的一部分形成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其内存储有包装的所述气囊的气囊盒(13),以及用于覆盖所述气囊盒的开口的气囊盖(14),其中,所述气囊支承件与所述气囊盖一体形成。
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膝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支承件与所述气囊是由通用基布一体形成的。
1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膝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支承件与所述气囊被分开地包装并存储。
1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膝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支承件的一个端部是底部部分,而所述气囊支承件的另一个端部是顶部部分,其中,所述气囊支承件在所述底部部分处连接到所述气囊,所述气囊支承件和所述气囊被存储成使得所述气囊支承件的所述顶部部分与所述气囊分开地包装。
1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膝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用于存储包装的所述气囊的气囊盒(13),其中,所述气囊与所述气囊支承件被分开地包装并在所述气囊盒中存储成使得所述气囊支承件在所述气囊盒中覆盖所述气囊。
2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膝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用于存储所述气囊的气囊盒(13),其中,所述气囊支承件的仪表板侧部分和乘员侧部分被分开地包装并与所述气囊一起在所述气囊盒中存储成使得包装的所述气囊由所述乘员侧部分覆盖而所述乘员侧部分由所述仪表板侧部分覆盖。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支承件的一个端部是自由的,在同一端部处设置有固定部分。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膝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分是由所述气囊支承件的其上涂覆有密封物质的一部分形成的。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膝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分是由所述气囊支承件的缝合成特定形状或者在该处形成有缝线的一部分形成的。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支承件设置有用于减小所述气囊支承件与所述气囊之间的摩擦的减摩器。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膝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摩器是由形成在所述气囊支承件的靠近所述气囊的一侧上的一层密封物质形成的。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膝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摩器是由所述气囊支承件的重叠部分形成的。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膝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摩器是通过所述气囊支承件与所述气囊的一种布置形成的,其中所述气囊的基布的织造方向与所述气囊支承件的基布的织造方向不同。
2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膝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支承件的一个端部是底部部分,而另一个端部是顶部部分,其中,所述气囊支承件在所述底部部分处连接到所述气囊,而所述顶部部分是自由的,并且所述气囊支承件的顶侧的周边长度比所述气囊支承件的底侧的周边长度长。
CNB2004800026754A 2003-01-24 2004-01-23 用于车辆乘员的膝部保护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3169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16199/2003 2003-01-24
JP2003016199A JP4016842B2 (ja) 2003-01-24 2003-01-24 車両用乗員膝部保護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41923A true CN1741923A (zh) 2006-03-01
CN1331692C CN1331692C (zh) 2007-08-15

Family

ID=32767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02675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31692C (zh) 2003-01-24 2004-01-23 用于车辆乘员的膝部保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850198B2 (zh)
EP (1) EP1585654B1 (zh)
JP (1) JP4016842B2 (zh)
KR (1) KR100706003B1 (zh)
CN (1) CN1331692C (zh)
DE (1) DE602004003557T2 (zh)
WO (1) WO200406517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64356A (zh) * 2014-10-29 2016-05-11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车辆碰撞能量吸收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360509B4 (de) * 2002-12-27 2012-04-26 Toyoda Gosei Co., Ltd. Knieschützende Airbagvorrichtung
JP4063712B2 (ja) * 2003-05-22 2008-03-19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膝保護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US7377541B2 (en) * 2004-01-14 2008-05-27 Takata Corporation Leg-protection device for vehicle occupant
JP4665669B2 (ja) * 2005-08-30 2011-04-06 タカタ株式会社 乗員脚部拘束装置
DE102005043308B4 (de) * 2005-09-07 2010-09-23 Takata-Petri Ag Gassack, insbesondere zum Schutz des Kniebereichs eines Fahrzeuginsassen
JP4894283B2 (ja) * 2006-02-10 2012-03-14 タカタ株式会社 乗員脚部拘束装置
JP4395172B2 (ja) 2007-03-09 2010-01-0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コラム付けニー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0158914A (ja) * 2007-08-10 2010-07-22 Autoliv Development Ab エアバッグ装置
US8408596B2 (en) 2007-11-22 2013-04-02 Autoliv Development Ab Air bag device for passenger seat
US8272664B2 (en) * 2007-12-13 2012-09-25 Autoliv Asp, Inc. Airbag lateral flap
KR100938327B1 (ko) * 2007-12-18 2010-01-22 델파이코리아 주식회사 무릎 에어백
EP2072348B1 (en) 2007-12-18 2016-10-05 Autoliv Development AB Knee airbag and method of folding the same
US8292322B2 (en) * 2007-12-18 2012-10-23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upplemental inflatable restraint system with hush panel housing
KR100947995B1 (ko) * 2008-02-20 2010-03-18 델파이코리아 유한회사 자동차용 에어백
US8444177B2 (en) * 2008-02-25 2013-05-21 Autoliv Development Ab Assembly with an instrument panel for a motor vehicle and a knee airbag
DE102009018950A1 (de) * 2009-04-25 2010-10-28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Airbaghalter
USD623071S1 (en) 2009-07-16 2010-09-07 S.C. Johnson & Son, Inc. Container with overcap
US8407968B2 (en) * 2009-10-16 2013-04-02 Autoliv Asp, Inc. Method of packaging an inflatable airbag cushion including a wrapper and deployment flap
US8246074B2 (en) * 2009-11-13 2012-08-21 Hyundai Motor Company Airbag mounting assembly for vehicles
DE102010030194B4 (de) * 2010-06-17 2018-06-07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Knieairbaganordnung für Fahrzeuge
KR101188615B1 (ko) * 2010-08-04 2012-10-08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운전자 무릎 보호장치
JP5610531B2 (ja) * 2010-12-27 2014-10-22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及び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US8696019B2 (en) * 2011-03-21 2014-04-15 Tk Holdings Inc. Knee airbag module
KR101520850B1 (ko) 2012-03-05 2015-05-20 아우토리브 디벨롭먼트 아베 무릎 에어백 쿠션의 제조 방법
US8814201B2 (en) * 2012-08-17 2014-08-26 Chrysler Group Llc Knee airbag having increased package width
DE102013003239B4 (de) 2013-02-27 2019-03-21 Autoliv Development Ab Knieairbag
JP2014184805A (ja) * 2013-03-22 2014-10-02 Toyota Motor Corp 自動車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US9045108B1 (en) 2014-06-04 2015-06-02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Airbag reinforcement material at an airbag gas inlet
KR102337340B1 (ko) * 2015-07-13 2021-12-10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무릎 에어백 장치
JP6274164B2 (ja) * 2015-07-28 2018-02-0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運転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US9623833B2 (en) * 2015-09-18 2017-04-18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Airbag flap fold
KR102439460B1 (ko) * 2015-09-30 2022-09-02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무릎 에어백
JP6696268B2 (ja) * 2016-03-31 2020-05-20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442775B2 (ja) * 2016-05-12 2018-12-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乗員保護装置
JP7087814B2 (ja) * 2018-08-10 2022-06-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室前部構造
US10919478B2 (en) * 2019-04-16 2021-02-1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stowage bin
GB2585651B (en) * 2019-07-09 2021-11-03 Ford Global Tech Llc A vehicle airbag assembly and associated method of forming
DE102021110275A1 (de) 2021-04-22 2022-10-27 Autoliv Development Ab Knieairbag,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und Kraftfahrzeug mit einem solchen Knieairbag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68830A (en) * 1970-09-23 1973-10-30 Eaton Corp Vehicle knee bag
US3702706A (en) * 1971-01-15 1972-11-14 Ford Motor Co Motor vehicle restraint device
US4290627A (en) * 1979-12-03 1981-09-22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L-shaped inflatable restraint cushion
JPH05208646A (ja) 1992-01-31 1993-08-20 Takata Kk 車両乗員の保護装置
JP2731324B2 (ja) * 1992-06-17 1998-03-25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エアバッグ装置の袋体及び袋体の製造方法
SE513029C2 (sv) * 1995-09-04 2000-06-19 Volvo Ab Anordning och förfarande för personskydd i fordon
US5803495A (en) 1996-04-22 1998-09-08 Autoliv Asp, Inc. Variable volume airbag cushion
EP0929419B1 (de) * 1996-10-10 2001-12-19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Airbag-Ein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3501741B2 (ja) * 1996-11-07 2004-03-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乗員保護装置の配設構造
JP3798506B2 (ja) 1997-05-15 2006-07-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DE29807424U1 (de) 1998-04-23 1998-08-27 Trw Repa Gmbh Knieschutzeinrichtung für Fahrzeuginsassen
JP3494026B2 (ja) * 1998-08-25 2004-02-0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DE19964446B9 (de) * 1998-12-28 2013-09-05 Toyoda Gosei Co., Ltd. Beifahrersitz-Airbagsystem
US6264233B1 (en) * 1999-02-18 2001-07-24 Daimlerchrysler Corporation Vehicle airbag assembly
GB9919083D0 (en) * 1999-08-13 1999-10-13 Dow Corning Silicone coated textile fabrics
US7182365B2 (en) * 2000-07-07 2007-02-27 Toyoda Gosei Co., Ltd. Air bag device for knee protection
JP2002127862A (ja) * 2000-10-26 2002-05-09 Toyota Motor Corp エアバッグ袋体
US6435554B1 (en) * 2000-11-21 2002-08-20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Knee bolster apparatus with center tether
JP2002249016A (ja) * 2000-12-19 2002-09-03 Toyoda Gosei Co Ltd 膝保護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715030B2 (ja) * 2001-05-21 2011-07-06 タカタ株式会社 乗員脚部保護装置
JP3687602B2 (ja) * 2001-12-10 2005-08-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乗員膝部保護装置
DE10360509B4 (de) * 2002-12-27 2012-04-26 Toyoda Gosei Co., Ltd. Knieschützende Airbagvorrichtung
JP2004284416A (ja) * 2003-03-19 2004-10-14 Toyoda Gosei Co Ltd 膝保護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063712B2 (ja) * 2003-05-22 2008-03-19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膝保護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US7048298B2 (en) * 2003-09-22 2006-05-23 Key Safety Systems, Inc. Upward deploying inflatable knee bolster with mechanical guides
EP1518762B1 (en) * 2003-09-24 2009-05-27 Toyoda Gosei Co., Ltd. Knee protection airbag apparatus
US7261318B2 (en) * 2003-12-01 2007-08-28 Autoliv Asp, Inc. Knee airbag and glove box assembly
JP4595499B2 (ja) * 2004-03-23 2010-12-08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エアバッグ折り畳み方法
JP4424048B2 (ja) * 2004-04-20 2010-03-03 タカタ株式会社 ニーバッグモジュール
JP4665669B2 (ja) * 2005-08-30 2011-04-06 タカタ株式会社 乗員脚部拘束装置
US7758069B2 (en) * 2006-05-18 2010-07-20 Autoliv Asp, Inc. Knee airbag and restraint system for suppressing deployment of head/torso airbag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64356A (zh) * 2014-10-29 2016-05-11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车辆碰撞能量吸收器
CN105564356B (zh) * 2014-10-29 2020-06-26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车辆碰撞能量吸收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585654B1 (en) 2006-12-06
KR100706003B1 (ko) 2007-04-12
DE602004003557T2 (de) 2007-10-11
WO2004065178A1 (en) 2004-08-05
CN1331692C (zh) 2007-08-15
EP1585654A1 (en) 2005-10-19
US7850198B2 (en) 2010-12-14
JP2004224259A (ja) 2004-08-12
JP4016842B2 (ja) 2007-12-05
DE602004003557D1 (de) 2007-01-18
KR20050093843A (ko) 2005-09-23
US20060071459A1 (en) 2006-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41923A (zh) 用于车辆乘员的膝部保护装置
CN1621280A (zh) 头部保护气囊
CN1275807C (zh) 膝盖保护用气囊装置
CN1089698C (zh) 侧气囊装置的气囊
CN1076682C (zh) 有侧面冲击气袋装置的座椅结构
US7758068B2 (en) Curtain airbag device
CN1903618A (zh) 气囊装置
CN1394774A (zh) 车辆用侧气囊及其折叠方法
CN1230326C (zh) 具有保护头部的气囊的车身结构
CN1654250A (zh) 乘员保护装置
CN1640730A (zh) 乘员腿部保护装置
CN1459394A (zh) 气囊
CN1443673A (zh) 气囊装置
US20090212540A1 (en) Curtain air bag devic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CN1847059A (zh) 气囊和气囊装置
CN1824549A (zh) 气囊和气囊装置
CN1903619A (zh) 气囊装置
CN1747859A (zh) 乘客保护装置
CN100347010C (zh) 驾驶席用气囊装置
EP1612110A1 (en) Curtain airbag device
CN101062674A (zh) 用于车辆的侧面安全气囊
CN1759026A (zh) 乘员保护装置
CN102310833A (zh) 气囊模块
JP5641648B2 (ja) エアバッグ
CN1955048A (zh) 乘员约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815

Termination date: 2016012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