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31204A - 空气安全带及空气安全带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气安全带及空气安全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31204A
CN107531204A CN201680023138.0A CN201680023138A CN107531204A CN 107531204 A CN107531204 A CN 107531204A CN 201680023138 A CN201680023138 A CN 201680023138A CN 107531204 A CN107531204 A CN 1075312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air belt
airbag
occupant
expa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2313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31204B (zh
Inventor
村上吉树
礒崎广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nsheng Security Systems Japan Contract Society
Original Assignee
Taka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kata Corp filed Critical Taka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5312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312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312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3120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18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the inflatable member formed as a belt or harness or combined with a belt or harness arrang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2Construction of belts or harnesses
    • B60R22/16Construction of belts or harnesses using belts which become permanently deformed, i.e. one time u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降低膨胀时对乘员产生的载荷的空气安全带及空气安全带装置。一种空气安全带(1),具备配置于对乘员(M)进行限制的织带(W)并且在紧急时被供给气体而膨胀的气袋(2),气袋(2)具备:配置于下方的能够膨胀的第一腔室(21)、配置于上方的能够膨胀的第二腔室(22)、及将第一腔室(21)和第二腔室(22)以能够连通的方式连接的一个以上的气体流路(23),气体流路(23)的膨胀高度(h2)小于第一腔室(21)的膨胀高度(h1)且小于第二腔室(22)的膨胀高度(h2)。

Description

空气安全带及空气安全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安全带及空气安全带装置,尤其是涉及能够降低对乘员产生的载荷的空气安全带及空气安全带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等交通工具通常设有将乘员向座席进行限制的三点式的座席安全带装置,该座席具备乘员就座的座位部和位于乘员的背面的靠背部。上述座席安全带装置具有对乘员进行限制的织带、对该织带进行卷绕的座席安全带卷收器、设置于车身侧而对上述织带进行引导的引导固定器、将上述织带固定于车身侧的安全带固定器、配置于座席侧面的带扣、配置于上述织带的锁舌,通过使上述锁舌嵌合于上述带扣而利用上述织带对乘员进行限制。
近年来,为了提高座席安全带装置的限制性能,在碰撞时等紧急时,利用气体使对乘员进行限制的织带膨胀,由此扩大织带与乘员的胸部的接触面积,使在胸部产生的冲击分散的空气安全带装置逐渐被实际应用。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那样,上述空气安全带装置构成为,具备在内部收纳有能够膨胀的气袋且一端支撑于固定部的安全带、设置于该安全带的另一端的锁舌装置、支撑于固定部而与上述锁舌装置结合的带扣装置、产生高压气体的充气机,通过在车辆碰撞时将充气机产生的高压气体向气袋供给而使气袋膨胀。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132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空气安全带装置中,构成为织带从锁舌附近至安全带固定器附近大致均等地膨胀,因此在乘员正常地就座的状态(使后背紧贴于靠背部的状态)下,在空气安全带膨胀时,在从胸部至腹部的大范围内,载荷升高。然而,胸部和腹部是仅由肋骨保护的部分,是强度比肩部或腰部低的部分,因此需要降低该部分的载荷。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创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膨胀时对乘员产生的载荷的空气安全带及空气安全带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安全带,具备配置于对乘员的躯体部进行限制的织带并且在紧急时被供给气体而膨胀的气袋,上述空气安全带的特征在于,上述气袋具备:配置于下方的能够膨胀的第一腔室、配置于上方的能够膨胀的第二腔室、及将上述第一腔室及上述第二腔室以能够连通的方式连接的一个以上的气体流路,上述气体流路的膨胀高度小于上述第一腔室的膨胀高度且小于上述第二腔室的膨胀高度。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安全带装置,具备:空气安全带,具有配置于对乘员的躯体部进行限制的织带并且在紧急时被供给气体而膨胀的气袋;及充气机,向该空气安全带供给上述气体,上述空气安全带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空气安全带的上述气袋具备:配置于下方的能够膨胀的第一腔室、配置于上方的能够膨胀的第二腔室、及将上述第一腔室及上述第二腔室以能够连通的方式连接的一个以上的气体流路,上述气体流路的膨胀高度小于上述第一腔室的膨胀高度且小于上述第二腔室的膨胀高度。
在上述空气安全带及空气安全带装置的基础上,例如,上述第一腔室在上述乘员的腰部附近进行膨胀,上述第二腔室在上述乘员的肩部附近进行膨胀。
另外,也可以是,上述气体流路的截面积或横宽小于上述第一腔室的截面积或横宽且小于上述第二腔室的截面积或横宽。
另外,上述气体流路也可以是具有与上述织带的横宽大致相同的横宽的一个流路。
另外,也可以是,上述气袋是通过缝合配置于乘员侧的第一基布与配置于车辆构造物侧的第二基布而形成的袋体,上述气袋具备对所述第一基布及所述第二基布的用于构成所述第二腔室的部分进行连结的系绳。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空气安全带及空气安全带装置,将气体流路的膨胀高度形成得小于第一腔室的膨胀高度且小于第二腔室的膨胀高度,由此,通过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的膨胀来提升气体流路,在气袋的膨胀时,能够通过第一膨胀部及第二膨胀部对乘员的躯体部的下方及上方进行限制。因此,通过采用本发明,能够在身体中的强度比较高的部分(腰部及肩部附近)对乘员进行限制,能够降低对于强度比较低的部分(胸部或腹部)的载荷。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安全带的膨胀展开的初期阶段的概略构成图,图1(A)是长度方向剖视图,图1(B)是图1(A)的B-B剖视图,图1(C)是图1(A)的C-C剖视图。
图2是表示图1(A)所示的空气安全带的使用状态下的情景图。
图3是表示构成图1(A)所示的气袋的零件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空气安全带的气袋的俯视图,图4(A)示出第二实施方式,图4(B)示出第三实施方式。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空气安全带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A)~图5,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此,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安全带的膨胀展开的初期阶段的概略构成图,图1(A)是长度方向剖视图,图1(B)是图1(A)的B-B剖视图,图1(C)是图1(A)的C-C剖视图。图2是表示图1(A)所示的空气安全带的使用状态下的情景图。图3是表示构成图1(A)所示的气袋的部分的俯视图。
如图1(A)~图3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安全带1具备配置于对乘员M进行限制的织带W且在紧急时被供给气体而膨胀的气袋2,气袋2具备相对地配置于下方的能够膨胀的第一腔室21、相对地配置于上方的能够膨胀的第二腔室22、将第一腔室21及第二腔室22以能够连通的方式连接的一个以上的气体流路23,气体流路23的膨胀高度h3形成得小于第一腔室21的膨胀高度h1且小于第二腔室22的膨胀高度h2。
图2所示的乘员M假定为例如第50百分位男性(AM50),但是空气安全带1的具体的形状或结构通常考虑第50百分位男性(AM50)及第5百分位女性(AM05)的平衡来设计。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中,为了便于说明而利用单点划线来图示乘员M。而且,省略了向空气安全带1供给气体的充气机(参照图5)的图。
如图2所示,气袋2具有供织带W插通的安全带引导件24。安全带引导件24具有沿着织带W的长度方向的筒形状,缝合而固定于气袋2的表面。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安全带引导件24通过将一对基布(第一长条状基布24a及第二长条状基布24b)缝合而形成。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中,利用单点划线来图示缝合线,利用虚线来表示对应(缝合)的缝合线。
另外,也可以向安全带引导件24内插入用于分散织带W的压力的引导片24c。引导片24c例如为树脂制的板材,通过其弹性力向使织带W离开乘员的方向附加力。需要说明的是,引导片24c能够根据需要省略。
另外,安全带引导件24例如将一端侧(在此为上端侧)配置于气袋2的表面侧(车辆空间侧)且另一端侧(在此为下端侧)向形成于气袋2的狭缝25插通而配置于背面侧(乘员侧)。因此,气袋2构成为能够沿着织带W的长度方向进行相对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A)中,为了便于说明,省略了安全带引导件24的图。
如图1(A)及图2所示,气袋2在一端(在此为下端)具有用于向内部吹入气体的气体供给口26,第一腔室21、气体流路23、第二腔室22依次被供给气体。在此,如图2所示,构成为第一腔室21在乘员M的腰部附近膨胀,第二腔室22在乘员M的肩部附近膨胀。
如图3所示,例如,气袋2是通过将配置于乘员M侧的第一基布2a和配置于车辆构造物侧的第二基布2b缝合而形成的袋体。在此,第二基布2b的外形以沿着第一腔室21、气体流路23及第二腔室22的形状的方式形成,第一基布2a的外形形成为在气体流路23的两侧具有余料的形状,但是不限定于上述形状。例如,可以将第一基布2a形成为与图示的第二基布2b相同的形状,可以将第二基布2b形成为与图示的第一基布2a相同的形状。
如图3所示,气袋2的膨胀展开形状由缝合线2c规定。具体而言,在将基布进行了平面展开的状态下,气袋2的缝合线2c具有:具有横宽B4且构成气体供给口26的部分、具有横宽B1且构成第一腔室21的部分、具有横宽B3且构成气体流路23的部分、具有横宽B2且构成第二腔室22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横宽”是指与织带W的宽度方向相同的方向的宽度。
在此,气体流路23是具有与织带W的横宽大致相同的横宽B3的一个流路,该横宽B3形成得小于构成第一腔室21的部分的横宽B1且小于构成第二腔室22的部分的横宽B2。通过将气体流路23形成为与织带W的横宽大致相同的横宽B3,能够增大在膨胀时沿织带W的横宽方向形成的曲率,能够使织带W的位置稳定,能够减少织带W的偏置。
需要说明的是,将横宽B3形成得小于横宽B1、B2实质上等同于气体流路23的流路截面积小于第一腔室21的流路截面积且小于第二腔室22的流路截面积。
另外,构成气体供给口26的部分的横宽B4形成得至少小于构成第一腔室21的部分的横宽B1,优选的是,形成得小于构成气体流路23的部分的横宽B3。
另外,构成第一腔室21的部分的横宽B1与构成第二腔室22的部分的横宽B2的大小任意,可以将某一方形成得较大,也可以形成为相同的大小。
在第一腔室21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通过缝合线2d将第一基布2a及第二基布2b缝合而成的非膨胀部27。在该非膨胀部27上形成有供织带W或安全带引导件24插通的狭缝25。
另外,如图1(B)及图3所示,气袋2具备连结构成第二腔室22的部分的第一基布2a及构成第二腔室22的部分的第二基布2b的系绳28,可以将系绳28的横宽方向的两端部连接于第二基布2b,将系绳28的横宽方向中心部连接于第一基布2a。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系绳28由具有大致矩形形状的基布构成,沿着气袋2的长度方向而在中心部形成有缝合线28a,沿着缝合线28a而在两侧形成有缝合线28b。缝合线28a将系绳28与第一基布2a连接,缝合线28b将系绳28与第二基布2b连接。
通过将上述系绳28配置于第二腔室22,而能够限制第二腔室22的高度方向的膨胀量,能够使气袋2的膨胀展开形状稳定为大致扁平状。在此,通过一片的平板形状的基布形成系绳28,但是不限定于上述结构。例如,系绳28也可以通过将第一基布2a与第二基布2b连接的多个绳状或长条状的基布形成。
需要说明的是,系绳28可以具有形成在缝合线28a与缝合线28b之间的切入线28c。通过形成上述切入线28c,能够容易使系绳28的两端部立起,在气袋2的膨胀时,系绳28不会产生无用的张力,能够使第二腔室22稳定地膨胀展开。
另外,也可以在第一基布2a及第二基布2b的外侧配置用于保护气袋2免于遭受高温高压的气体的加强补片29。缝合加强补片29,例如以保护从气体供给口26至非膨胀部27的范围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加强补片29可以根据需要而扩大或缩小配置的范围,也可以省略。
如果在车辆碰撞时或急减速时等紧急时从充气机(参照图5)喷出气体,则上述气袋2按照气体供给口26、第一腔室21、气体流路23、第二腔室22的顺序被供给气体,沿着织带W而膨胀展开。此时,气体流路23的横宽B3形成得小于第一腔室21的横宽B1且小于第二腔室22的横宽B2,因此如图1(A)所示,第一腔室21的膨胀高度h1及第二腔室22的膨胀高度h2大于气体流路23的膨胀高度h3。
因此,如图1(A)及图1(C)所示,由于第一腔室21及第二腔室22的膨胀而气体流路23从乘员M的表面被提升δ,在第一腔室21及第二腔室22之间呈桥状地膨胀展开。其结果是,如图2所示,在气袋2的膨胀时,能够通过第一腔室21及第二腔室22对乘员M的躯体部的下方及上方进行限制。
尤其是将第一腔室21构成为在乘员M的腰部附近进行膨胀展开,将第二腔室22构成为在乘员M的肩部附近进行膨胀展开,由此能够在身体中的强度比较高的部分(腰部及肩部附近)对乘员M进行限制,能够降低对于强度比较低的部分(胸部或腹部)的载荷。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安全带1,通过形成有气体流路23,而能够降低气袋2的中央部的气袋容量,即气袋2整体的气袋容量,能够提高气袋2膨胀展开时的内压。因此,后述的充气机的输出也能够根据需要而降低,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及成本降低。而且,能够通过提高气袋2的内压来省略引导片24c。
接下来,参照图4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空气安全带1进行说明。在此,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空气安全带的气袋的俯视图,图4(A)示出第二实施方式,图4(B)示出第三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安全带1相同的构成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4(A)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空气安全带1使用的气袋2具有将第二腔室22的两端部沿着气体流路23的两侧延伸设置的延设部221。通过上述结构,相比第一腔室21的D-D截面的截面积及第二腔室22的U-U截面的截面积,能够减小气袋2的F-F截面的截面积(气体流路23的截面积与延设部221的截面积的总和),在气袋2膨胀时,能够提升气体流路23。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延设部221的长度是任意的。而且,虽然未图示,但是也可以从第一腔室21沿着气体流路23的两侧形成延设部。第一腔室21的延设部可以取代第二腔室22的延设部221而形成,也可以与第二腔室22的延设部221一起形成。
图4(B)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空气安全带1使用的气袋2具有两个气体流路23。具体而言,在第一腔室21与第二腔室22之间,通过环状的缝合线2e而在大致中央部形成非膨胀部20。通过形成上述非膨胀部20,而能够在膨胀部20与对第一腔室21及第二腔室22的外形进行限制的缝合线2c之间,即沿着气袋2的长度方向的两侧部形成两个气体流路23。
通过上述结构,与第一腔室21的截面积及第二腔室22的截面积相比,能够减小气袋2的大致中央部的截面积(气体流路23的截面积的总和),在气袋2的膨胀时,能够提升气体流路23。而且,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能够在气袋2的大致中央部形成凹陷,因此能够沿着该凹陷来配置织带W,能够使气袋2膨胀时的织带W的位置更加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气袋2膨胀时,只要能够相对于第一腔室21及第二腔室22使气体流路23提升即可,气体流路23的条数不限定于一个或两个,也可以为三个以上。
接下来,参照图5对具备上述空气安全带1的空气安全带装置进行说明。在此,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空气安全带装置的整体结构图。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与上述空气安全带1相同的构成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重复的说明。而且,在图5中,为了便于说明而利用单点划线来图示车辆用座椅。
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安全带装置10例如配置于乘员M就座的车辆用座椅11。如图5所示,空气安全带装置10具备:织带W,对乘员M进行限制;卷收器3,进行织带W的卷绕;引导固定器4,设置于车身侧并对织带W进行引导;安全带固定器5,将织带W固定于车身侧;带扣6,配置于车辆用座椅11的侧面;锁舌7,配置于织带W;空气安全带1,配置于对乘员M的躯体部进行限制的织带W,且具有在紧急时被供给气体而膨胀的气袋2;及充气机8,向空气安全带1供给气体。
图示的空气安全带装置10是所谓驾驶席用的空气安全带装置,搭载于车辆的车辆用座椅11通常具备位于乘员的背面的靠背部11a和供乘员M就座的座位部11b。卷收器3例如配置于在车辆的侧部配置的支柱(未图示)的内部,引导固定器4例如配置于支柱(未图示)的表面。安全带固定器5固定于车门侧的车辆或座位部11b的底部。带扣6配置于车辆中央侧的座位部11b的侧面部。需要说明的是,卷收器3也可以配置在车辆用座椅11的靠背部11a的内部。
另外,在带扣6上配置充气机8,并将锁舌7连接于带扣6,由此,以能够从充气机8向空气安全带1供给气体的方式将充气机8与空气安全带1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向空气安全带1供给气体的方法可以任意地选择并使用以往使用的方法。
空气安全带1向对乘员M的躯体部进行限制的织带W,即位于引导固定器4与锁舌7之间的织带W插通。如图所示,空气安全带1在通常时将气袋2以折叠的状态收容,在车辆碰撞时或急减速时等紧急时如图2所示那样气袋2膨胀展开。气袋2具有例如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安全带装置10,如图1(A)所示,将气体流路23的膨胀高度h3形成得小于第一腔室21及第二腔室22的膨胀高度h1、h2,由此,通过第一腔室21及第二腔室22的膨胀来提升气体流路23,在气袋2的膨胀时,能够通过第一腔室21及第二腔室22对乘员M的躯体部的下方(腰部附近)及上方(肩部附近)进行限制,能够降低对于强度比较低的部分(胸部或腹部)的载荷。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也能够应用于副驾驶席用座椅、后部座席等其他座席等,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这是不言而喻的。
附图标记说明
1 空气安全带
2 气袋
2a 第一基布
2b 第二基布
2c、2d、2e 缝合线
3 卷收器
4 引导固定器
5 安全带固定器
6 带扣
7 锁舌
8 充气机
10 空气安全带装置
11 车辆用座椅
11a 靠背部
11b 座位部
20 非膨胀部
21 第一腔室
22 第二腔室
23 气体流路
24 安全带引导件
24a 第一长条状基布
24b 第二长条状基布
24c 引导片
25 狭缝
26 气体供给口
27 非膨胀部
28 系绳
28a、28b 缝合线
28c 切入线
29 加强补片
221 延设部

Claims (6)

1.一种空气安全带,具备配置于对乘员的躯体部进行限制的织带并且在紧急时被供给气体而膨胀的气袋,所述空气安全带的特征在于,
所述气袋具备:配置于下方的能够膨胀的第一腔室、配置于上方的能够膨胀的第二腔室、及将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以能够连通的方式连接的一个以上的气体流路,
所述气体流路的膨胀高度小于所述第一腔室的膨胀高度且小于所述第二腔室的膨胀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安全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腔室在所述乘员的腰部附近进行膨胀,所述第二腔室在所述乘员的肩部附近进行膨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安全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体流路的截面积或横宽小于所述第一腔室的截面积或横宽且小于所述第二腔室的截面积或横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安全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体流路是具有与所述织带的横宽大致相同的横宽的一个流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安全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袋是通过缝合配置于乘员侧的第一基布与配置于车辆构造物侧的第二基布而形成的袋体,所述气袋具备对所述第一基布及所述第二基布的用于构成所述第二腔室的部分进行连结的系绳。
6.一种空气安全带装置,具备:空气安全带,具有配置于对乘员的躯体部进行限制的织带并且在紧急时被供给气体而膨胀的气袋;及充气机,向该空气安全带供给所述气体,所述空气安全带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安全带是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安全带。
CN201680023138.0A 2015-04-28 2016-04-22 空气安全带及空气安全带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5312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91012A JP6576679B2 (ja) 2015-04-28 2015-04-28 エアベルト及びエアベルト装置
JP2015-091012 2015-04-28
PCT/JP2016/062737 WO2016175145A1 (ja) 2015-04-28 2016-04-22 エアベルト及びエアベルト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31204A true CN107531204A (zh) 2018-01-02
CN107531204B CN107531204B (zh) 2019-11-08

Family

ID=57198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23138.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531204B (zh) 2015-04-28 2016-04-22 空气安全带及空气安全带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576679B2 (zh)
CN (1) CN107531204B (zh)
WO (1) WO201617514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064537A (ja) * 2017-10-04 2019-04-25 Joyson Safety Systems Japan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7254757B2 (ja) * 2019-12-06 2023-04-10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乗員拘束装置
CN113543554B (zh) * 2021-07-19 2022-08-05 深圳市百氏源科技有限公司 散热性能更佳的电源适配器及其散热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88503A (en) * 1973-02-22 1975-06-10 Allied Chem Limiting of continuous extent of inflatable restraint
CN1088527A (zh) * 1992-08-06 1994-06-29 高田株式会社 可充气的安全带系统
JPH06262994A (ja) * 1993-03-15 1994-09-20 Takata Kk インフレータブル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US5465999A (en) * 1994-06-30 1995-11-14 Takata Corporation Inflatable seat belt having defined shape
JP2005170248A (ja) * 2003-12-11 2005-06-30 Nissan Motor Co Ltd 乗員保護装置
CN1944110A (zh) * 2005-10-07 2007-04-11 高田株式会社 空气安全带和固定器之间的连接体以及空气安全带装置
JP2008247087A (ja) * 2007-03-29 2008-10-16 Takata Corp 乗員拘束装置
CN102858598A (zh) * 2010-04-12 2013-01-02 高田株式会社 空气安全带装置
JP2013028241A (ja) * 2011-07-27 2013-02-07 Toyota Boshoku Corp 車両用シートベルト
CN103313881A (zh) * 2010-10-28 2013-09-18 关键安全体系股份有限公司 单卷收器可膨胀安全带系统
JP2013184559A (ja) * 2012-03-07 2013-09-19 Takata Corp 乗員保護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82762A (ja) * 2002-08-22 2004-03-18 Nippon Plast Co Ltd エアバッグ
JP2005343316A (ja) * 2004-06-03 2005-12-15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用乗員拘束装置
US7665761B1 (en) * 2008-03-27 2010-02-23 Amsafe, Inc. Inflatable personal restraint system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of use and manufacture
JP6300521B2 (ja) * 2013-12-27 2018-03-28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ベルト及びエアベルト装置
JP3196880U (ja) * 2015-01-27 2015-04-09 タカタ株式会社 乗員保護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88503A (en) * 1973-02-22 1975-06-10 Allied Chem Limiting of continuous extent of inflatable restraint
CN1088527A (zh) * 1992-08-06 1994-06-29 高田株式会社 可充气的安全带系统
JPH06262994A (ja) * 1993-03-15 1994-09-20 Takata Kk インフレータブル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US5465999A (en) * 1994-06-30 1995-11-14 Takata Corporation Inflatable seat belt having defined shape
JP2005170248A (ja) * 2003-12-11 2005-06-30 Nissan Motor Co Ltd 乗員保護装置
CN1944110A (zh) * 2005-10-07 2007-04-11 高田株式会社 空气安全带和固定器之间的连接体以及空气安全带装置
JP2008247087A (ja) * 2007-03-29 2008-10-16 Takata Corp 乗員拘束装置
CN102858598A (zh) * 2010-04-12 2013-01-02 高田株式会社 空气安全带装置
CN103313881A (zh) * 2010-10-28 2013-09-18 关键安全体系股份有限公司 单卷收器可膨胀安全带系统
JP2013028241A (ja) * 2011-07-27 2013-02-07 Toyota Boshoku Corp 車両用シートベルト
JP2013184559A (ja) * 2012-03-07 2013-09-19 Takata Corp 乗員保護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75145A1 (ja) 2016-11-03
JP6576679B2 (ja) 2019-09-18
JP2016203913A (ja) 2016-12-08
CN107531204B (zh) 2019-1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54439B2 (en) Airbag device for front passenger seat and airbag folding method
KR101715548B1 (ko) 차량용 사이드 에어백 장치
US8398113B2 (en) Knee air bag for vehicle
US8820785B2 (en) Airbag apparatus
JP4992853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10382307B (zh) 前部安全气囊
US7516979B2 (en) Occupant restraint apparatus
EP3088258B1 (en) Air belt and air belt device
JP2010036770A5 (zh)
US20070013175A1 (en) Occupant restraint belt
EP2479071B1 (en) Air belt and air belt device
EP1738969A2 (en) Occupant restraint belt and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
EP3772438A1 (en) Airbag device
CN110382308B (zh) 前部安全气囊
JPWO2014098027A1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US8814205B2 (en) Passenger airbag device
CN107531204A (zh) 空气安全带及空气安全带装置
JP5362501B2 (ja)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12061070B (zh) 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US11260819B2 (en) Airbag apparatus
US20070018441A1 (en) Occupant restraint apparatus
US20160297389A1 (en) Seatbelt device
JP5871475B2 (ja) 乗員保護装置
US20130055942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ushion for front passenger seat air bag device
JP4835316B2 (ja)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619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Joyson Safety Systems Japa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Takata Corp.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30

Address after: Shiga

Patentee after: Junsheng Security Systems Japan Contract Societ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Joyson Safety Systems Japan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