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527A - 可充气的安全带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可充气的安全带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8527A CN1088527A CN93117789A CN93117789A CN1088527A CN 1088527 A CN1088527 A CN 1088527A CN 93117789 A CN93117789 A CN 93117789A CN 93117789 A CN93117789 A CN 93117789A CN 1088527 A CN1088527 A CN 108852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lt
- tongue
- gas
- knitted fabric
- negative acceler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28—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incorporating energy-absorbing devi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18—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the inflatable member formed as a belt or harness or combined with a belt or harness arrangement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4—Other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primarily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thread materials
- D04B1/16—Other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primarily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thread materials synthetic thread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1/0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21/14—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corporation by knitting, in one or more thread, fleece, or fabric layers, of reinforcing, binding, or decorative threads; Fabrics incorporating small auxiliary elements, e.g. for decorative purposes
- D04B21/16—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corporation by knitting, in one or more thread, fleece, or fabric layers, of reinforcing, binding, or decorative threads; Fabrics incorporating small auxiliary elements, e.g. for decorative purposes incorporating synthetic threads
-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3/00—Details of fabric structure established in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 D10B2403/02—Cross-sectional features
- D10B2403/024—Fabric incorporating additional compounds
- D10B2403/0241—Fabric incorporating additional compounds enhanc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 D10B2403/02411—Fabric incorporating additional compounds enhanc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with a single array of unbent yarn, e.g. unidirectional reinforcement fabrics
-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3/00—Details of fabric structure established in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 D10B2403/03—Shape features
- D10B2403/031—Narrow fabric of constant width
- D10B2403/0312—Bulk fabric, e.g. belts
-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5/00—Industrial
- D10B2505/12—Vehicles
- D10B2505/122—Safety bel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一种可充气安全带系统,当保持扁平窄带形状
时,带子的厚度是最小的,而且能够省去折叠带子的
步骤,并能减少底布的用量,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可靠
地使带子膨胀。肩带是由管状带子、插在带子内的管
子的包裹带子的包裹层构成的。管子由能够制出比
较薄的壁且具有耐热性和比较高的强度的弹性材料,
比如氨基甲酸乙酯橡胶或硅橡胶制成。包裹层由树
脂材料比如聚酯制成。带子由纬编制成管状结构的
针织物制成,带子在横向可以伸得较长,但在纵向几
乎不伸长。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一根带子的可充气的安全带系统,带子的至少一部分被制成袋状,而且,在正常情况下,所说的带子保持扁平窄带形状,而当发生紧急情况时,带子可借助于由气体产生装置所供给的气体的作用而胀起。
迄今为止,很多机动车辆、比如小汽车的座位上都已安装了安全带系统。常规的安全带系统的设置,目的是遇有紧急情况发生时,比如车辆碰撞时,用带子约束乘客的身体,以避免伤及乘客,否则的话,他或她会由于同车体的某些部位相碰而受到伤害。然而,在这样的安全带系统中,构成用以约束乘客的身体的带子的那根扁带的宽度不很大。因此,当用该带子约束乘客身体时,乘客的身体局部将承受比较大的负荷。
在这些情况下,应运诞生了很多种可充气的安全带系统,这类安全带系统的带子被制成袋状,在正常情况下,袋状的带子保持扁平窄带形状,从而起常规的安全带的作用,而当紧急情况发生时,袋状的带子被从一个气体产生装置引入袋内的气体吹胀,起到一个空气带的作起,从而用充了气的带子约束乘客的身体。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昭47-26830和昭49-88220。这种可充气的安全带系统使得乘客身体的动能由具有较宽面积的带子承受。这样,载荷被分散,尽而,乘客的身体承受比较小的载荷。因此,乘客得到更有效的保护。
如果打算象为坐在前座上的乘客提供空气袋系统那样也为后座提供一个空气袋系统,那么,该空气袋系统必须不可避免的要设置在前座上,其位于后座的前方。然而,如果该空气袋系统设置在前座上,那么,对于空气袋系统来说,其难以正确地和有效地保护后座的乘客,因为前座的纵向位置取决于坐在其上的乘客,而且,倚靠的姿势也是随机不同的。因此,上述的可充气安全带系统特别适宜于作为后座的安全装置。
顺便说说,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各种各样的方法被用来将袋状的带子在正常情况下保持扁平窄带的形状。例如,美国专利US-3,865,398的说明书和附图公开了一种保持扁平窄带形状的方法。根据这一方法,如图17所示,带子W的两个侧边W1和W2是折叠的,而且,用扣紧件或者其他合适的啮合装置F将它们保持在折叠状态,借此,使带子W保持具有预定宽度的扁平带子形状。当带子W需起空气带的作用时,将空气供进袋状带子W内,使它膨胀。当带子W被充气时,啮合装置F所产生的啮合因膨胀力的作用而消除。因此,折叠部分W1和W2就恢复到它们的初始状态,使得带子W大大地膨胀,从而提供一个比当带子W保持扁平窄带形状时的宽度大得多的宽度。
另一种状态保持方法,例如,图18所示的这种方法也可以被想到。在这种方法中,袋状带子W按下列方法折叠成具有预定宽度的窄带形状:带子W的侧边W1和W2被向内反转,而带子W则用一个外套C来保持窄带形的折叠状态。当带子W被充气时,外套C的缝合部分被膨胀力切开,从而许可带子W按同上面所述的状态保持方法相同的方式大大地膨胀。
然而,这些用于带子W的传统的形状保持方法具有下面一些问题。按照传统的方法,首先要按照一定的尺寸来制做带子W,所说的尺寸与带子W被充气之后的尺寸相同,而且,在这种情况下,需将带子W折叠起来,从而保持具有预定宽度的扁平窄带形状,以便起安全带的作用。因此,处于折叠状态的带子W过厚和过于笨重。因此,当乘客固定安全带时,带子W不能合身地贴合于乘客的躯体,使得乘客感受不舒服。此外,这种它全带不能平滑地操纵。
再者,由于带子W处于折叠状态,所以,即便当把气体供进袋状带子W时,它也不能顺利地膨胀。
此外,传统的方法需要有折叠带子W的工作,因此,必须包括大量的操作步骤。再者,当生产时,需要将带子W切成与其在膨胀状态下的宽度相同的宽度。因此,必须使用大量的底布。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充气的安全带系统,该系统打算,当在正常情况下保持扁平窄带形状时,带子既不厚也不笨重,而且,能够取消折叠步骤和减少底布的用量,还能够在发生紧急情况时确实地和快速地胀起带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可充气的安全带系统,其至少包括:一个当因发生紧急情况例如车辆碰撞而作用在车辆上的负加速度超过第一设定负加速度时产生气体的装置;一根其一部分与乘客身体产生接触的带子,与乘客身体接触的这一段的至少一部分被制成袋状,该带子这样布置-即:当气体产生装置没有产生气体时,带子保持具有预定宽度的扁平窄带状,而当有气体从气体产生装置产生时,袋状部分被气体充胀;一个收缩装置,该收缩装置这样工作-即:当车辆的负加速度不高于第二设定负加速度(其低于第一设定负加速度)时,该收缩装置允许带子自由地卷绕和展开,而当车辆的负加速度超过该第二设定负加速度时,收缩装置阻止带子的展开;一个连结到带子上的插舌;以及一个与插舌可拆卸地啮合的卡子装置。带子的袋状部分是由针织物组成。
针织物可以由纬编而成。
针织物可以由经编而成。
针织物可以具有夹入其中的经纱。
可以把一个能被气体吹胀的管子夹进带子的袋状部分内。
该管子可以由氨基甲酸乙酯橡胶或者硅橡胶制成。
该装置还可以是这样的-即:把插舌连结到带子的袋状部分上,在插舌上做出一个气流孔,而在卡子装置上设置一个气体产生装置,而且也制出一个与气体产生装置连通的气流孔,从而当插舌与卡子装置相啮合时,做在插舌上的气流孔和做在卡子装置上的气流孔共同构成一条用以将由气体产生装置所产生的气体引进带子的袋状部分的气流通道。
在上述本发明的可充气的安全系统中,如果作用在车辆上的负加速度高于第二设定负加速度但又不高于第一设定负加速度,那么,气体发生装置不被启动。此时,带子保持具有预定宽度的窄带形状,而且,由于它的载荷伸长特性,经线不伸长。因此,带子能够确实地约束住乘客的身体。于是,可充气的安全带系统起类似于常规的安全带的安全带作用。
如果作用在车辆上的负加速度超过第一设定负加速度,那么,气体产生装置起动,以产生气体。于是,带子的袋状部分被所说的气体吹胀。在这种情况下,袋状部分的膨胀由纬线的伸长来实现,而纬线的伸长是由当带子的袋状部分被充气时所产生的膨胀力所引起的。由于乘客的身体被带子的膨胀了的袋状部分切实地和有效地支撑住,所以,乘客身体的动能由一个比较大的面积所承受。结果是,载荷被分散,可靠地保护乘客免受大的冲击力。也就是说,可充气的安全带系统起到了空气带的作用。此外,由于此时经线事实上不伸长,所以,可充气的安全带系统也起常规安全带的作用。
另外,当带子被来自气体产生装置的气体充胀时,由于带子的底布的纬线伸长,所以,带子的底布的宽度无需设计成与膨胀之后的带子的比较大的宽度相等,而是可以设计成与在正常情况下安全带的预定宽度相同。因此,就无需去折叠带子,安全带在正常情况下的厚度能够做得非常的小。因此,安全带就能够更平滑地展开和卷绕。此外,由于能够将安全带收缩装置的带收卷容量减至最小,所以,收缩装置能够被制成更加紧凑的结构。
另外,由于安全带不需要折叠,所以,在安全带的组装过程中也就无需折叠安全带的步骤,而折叠工作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劳动。因此,能够减少生产安全带所需要的操作步骤的数量,并极容易地组装安全带。
此外,构成安全带的管状带子的针织物处于扁平状态时的宽度能够设计成与普通的安全带的宽度相等。因此,底布的用量与传统的可充气的安全带相比能够大幅度地减少。
与机纺织物相比,用针织物作为带子能够获得非常优良的伸长特性,即:在横向的伸长量大,在纵向的伸长量小。
通过下面的说明可以清楚地看出本发明的其它的目的和优点。
本发明包括结构的特点,零件的组合以及零件的布置,这些都将在下文所揭示的结构中举例说明,本发明的范围将在权利要求中指明。
图1概略地示出本发明的可充气安全带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
图2是表示用于该实施例的肩带的示意图,其中;图2(a)是以错落方式表示的肩带的构件的透视图;图2(b)是肩带的横截面图。
图3是沿图1中Ⅲ-Ⅲ线的剖面图,图中示出了在不同状态下,亦即在正常情况和膨胀状态下的肩带。
图4是表示实施例所用的带子的示意图,该带子是由平针组织所形成的纬编针织物形成的,其中,图4(a)示出了纬编针织物的正面线圈;图4(b)示出了它的背面线圈。
图5示出了罗放组织的一个例子,其可以作为针织物的一种针织图案。
图6示出了双反面组织的一个例子,其可以作为针织物的一种针织图案。
图7是一个分解了的透视图,图中示出了实施例中所用的卡子装置、插舌和气体产生装置。
图8是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盖的示意图,其中,图8(a)示出了插舌侧盖,图8(b)示出了卡子装置侧盖。
图9是卡子装置和插舌的示意图,它们相互接合在一起,其中,图9(a)是卡子装置和插舌的局部剖视正视图;图9(b)是从右手侧看上去的这两个部件的侧视图。
图10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用的由经编针织物制成的带子,经编针织物是由假双反面组织构成的。
图11示出了用于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带子,其包括由平针组织构成的纬编针织物和夹在其内的经纱的组合。
图12示出了一种带子,其包括由单梳栉经平组织构成的经编针织物和夹在其内的经纱的组合。
图13示出了带子的另一个例子,其包括经编针织物和夹在其内的经纱的组合。
图14示出了带子的再一个例子,其包括经编针织物和夹在其内的经纱的组合。
图15是表示用于针织物的针织纱的载荷伸长特性的曲线图。
图16是用于本发明的可充气安全带系统的插舌的变型的透视图。
图17是一个剖面图,用来解释折叠传统的可充气安全带的方法。
图18也是一个剖面图,用来解释另一种折叠传统的可充气安全带的方法。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概略地示出了基于本发明的可充气的安全带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2示出了用于这一实施例的肩带,其中,图2(a)是一个透视图,图中以错落的方式示出了肩带的构件,而图2(b)是肩带的横截面图。图3是沿图1的Ⅲ-Ⅲ线的剖视图,图中示出了在两种不同的状态下-即正常情况下和膨胀状态下的肩带。图4示出了用于这一实施例的带子。
如图1所示,这一实施例的可充气安全带系统1具有一根从乘客身体的一侧向下倾斜地延伸到另一侧(在图示的例子中是从右手侧到左手侧)的肩带2;一根从乘客身体的一侧延伸到另一侧(在图示的例子中是从右手侧到左手侧)的搭接带3;一个与固定在例如车体的底板上的一根带子(未示出)相连结的卡子装置4;一个当乘客固定安全带时可插进卡子装置4内,以使它们综合的插舌5;一个设置在中心支柱或其它车体件上的、作为导面引肩带2用的中间导向件的支承物6;一个带有用以卷绕肩带2的夹紧器的收缩装置7;一个用以卷绕搭接带3的收缩装置8;以及一个作为气体产生装置的气体发生器(G.G.)9,气体发生器9与卡子装置4相连。
肩带2被设计成落在被约束的乘客的身体的某些部位上,即:一侧肩膀、胸脯和腹部上。肩带2的一端与插舌5相连,它的另一端与固定在车体上的安全带收缩装置(ELR)7相连。
如图2所示,肩带2是由管状带子17、插在带子17内的管子16和包裹带子17的包裹层15组成的。管子16由能够制出比较薄的壁且具有耐热性和较高强度的弹性材料制成,例如,由氨基甲酸乙酯橡胶或者硅橡胶制成。包裹层15是由树脂材料例如聚酯制成的。肩带2的与安全带收缩装置7相连的那一端是密封的,以便将肩带2制成袋状。
在正常情况下,袋状的肩带2保持扁平的窄带形状,如图3的实线所示。对肩带2进行设计,以便在正常情况下它具有一个预定的宽度(例如50毫米),这个宽度大致等于常规安全带的宽度。当来自气体发生器9的反应气体被引进肩带内时,肩带2显著地膨胀,如图3中双点划线所示。应当指出,肩带2的一端是通过把它安装到插舌5的一个端部的外周缘而连接到插舌5上的,而且,肩带2和插舌5的接点是保持不漏气的,因此,反应气体不会逸出。
带子17是由针织物制成的,其通过纬编形成管状结构。纬编的基本图案包括图4所示的平针组织、图5所示的罗纹组织和图6所示的双反面组织。
图4所示的平针组织是最简单的花纹组织,在这种组织中,编织的毛圈相互之间并排连续地排列,而且,织物的正面和背面是互不相同的。图4(a)示出了平针组织的正面线圈,其中,正面线圈的纵行W连续地纵向延伸,而正面线圈的横列C连续地横向延伸。图4(b)示出了平针组织的背面线圈,其中,背面线圈的纵向W′连续地纵向延伸,而背面线圈的横列C′连续地横向延伸。纵行W被布置在带子17的纵方向上,横列C则布置在带子17的横向上。
图5所示的罗纹组织具有的线圈图案是,正面线圈的纵行W和背面线圈的纵行W′交替地纵向延伸。因此,正面线圈的横列C和背面线圈的横列C′被交替地排列。这种正面线圈和背面线圈的纵行是交替地排列的花纹组织(如图所示)被称作“1×1罗纹组织”。还有各种各样其它的派生的罗纹组织,例如,“2×1罗纹组织”、“2×2罗纹组织”等等。这种类型的针织物正面和背面是相同的,而且,它所表现的外观好象它只有正面线圈构成。罗纹织物在横向(即图5看上去的水平方向)上能够显著地伸长。
图6所示的双反面组织具有的线圈图案是,正面线圈的横列C和背面线圈的横列C′交替地横向延伸。这种花纹组织在正面和背面是相同的,而且表观出的外观好象它只包括背面组织。在这种情况下,正面线圈的纵行W和背面线圈的纵行W′是交替地排列的。由这种双反面组织构成的织物在纵方向上可伸长。
通过使用由这些针织方法所形成的纬编针织物,可以制成一种具有这样的伸长特性的带子-即:在横方向上它较大程度地伸长,但在纵方向上只能稍稍地伸长。
当宽度为50毫米的管状带子17实际上是由通过罗纹针织而成的纬编针织物制成的,带子17具有这样的伸长特性-即:它在横向可较大程序地伸长。另外,一个宽度为50毫米的管状带子17是由通过罗纹针织而成的纬编针织物制成的,且把一个管子插进带子17内,并对其施加一个内压。结果是,该带子17在横向较大程序地膨胀,与此同时,纵向收缩。于是,由于带子在横向能膨胀到较大的程度,所以,带子的宽度加宽,导致与乘客身体相接触的面积增加。因此,能够减轻可能作用在乘客的身体上的冲击,并能更可靠地保护乘客。另外,由于带子纵向收缩,所以,它能够起安全带的预张紧装置的作用。
另外,通过改变罗纹组织的横列C和C′的密度,能够调节带子的横向膨胀程度。因此,能够设计带子,使带子的必要部分膨胀到较大的程度,而不必要的部分的膨胀将是最小的。通过象上面所述的那样形成带子,能够获得与空气带相同的效果,同时,还能将所需的空气量降至最小。
搭接带3是用类似于常用的传统安全带的常规带制成。搭接带3的一端与插舌5相连,它的另一端与固定在车体上的安全带收缩装置(ELR)8相连。
如图7所示,插舌5被制成一个圆筒,其上有一个气流孔5a。插舌5与肩带2相连,它们的连接是通过把肩带以气密的方式固定到插舌5的一个端部5b的外周缘而实现的。插舌5的另一个端部设有一个啮合部分5d,啮合部分5d具有一个能与下面将要描述的卡爪(在图7中用序号4f表示)相啮合的凹槽5c。啮合部分5d具有一个位于它的侧面的斜面5e,该斜面接近插舌5的第二端。插舌5还具有一个大致上位于它的中间部位的连接部分5f,搭接带3就连接到这个部分上。
在插舌5的气流孔5a上,插舌5的第一端5b通过“T”型盖夹持了一个过滤器10。另外,插舌侧盖11(如图9所清楚地表示)装在了插舌5的第二端。过滤器10冷却流进肩带2的高温气体,还阻止外部物质闯入肩带2。如图8(a)所示,插舌侧盖11上设有凹槽11a。在正常情况下,盖11关闭插舌5的气流孔5a,以阻止外部物质闯进气流孔5a。然而,当紧急情况下产生了气体时,由于气体的压力,将盖11在凹槽11a处快速地破坏,以确保一个气流通道。
由于插舌5被制成圆筒状,而且,气流孔5a不必做得非常大,所以,插舌5的整体结构能够做得紧凑一些,因此,它能够快速地同具有改进的操作性能的卡子装置4产生啮合和脱离啮合。
如图7所示,卡子装置4包括一个圆筒状的卡子体4b,卡子体4b具有气流孔4a。卡子体4b被制造成能许可插舌5的第二端部从卡子体4b的一端插进气流孔4a。气体发生器9安装并固定在卡子体4b的另一个端部。卡子体4b还具有一个制在它的外周表面上的凸台部分4c。凸台4c上设有一个垂直于卡子体4b的轴向延伸的凹槽4d,因此,可将卡爪4f卡进凹槽4d,起锁的作用。另外,还轴向设置了一个从凸台4c的上方延伸到卡子体4b内的槽4e,以便插舌5的啮合部分5d能够插进槽4e。
如图7和图9所示,将一个弹簧4g置于卡子体4b的气流孔4a内,以便当把插舌5插进气流孔4a时,弹簧对插舌5轴向偏压,使插舌5有从气流孔4a退出的趋势。将卡子装置侧盖12装到弹簧4g的一端。卡子装置侧盖12可在第一、第二两个位置之间滑动。在第一位置时,插舌5没有插进气流孔4a,因此,弹簧4g处于自由状态;在第二位置时,插舌5被插进气流孔4a,并且受压,使其紧靠着气流孔4a的台肩部分4h。
另外,卡子侧盖12具有凹槽12a,如图8(b)所示。在正常情况下,盖12关闭卡子体4b的气流孔4a,以阻止外部的物质通过盖12进入在气体发生器侧的气流孔4a。当紧紧急情况下产生了气体时,盖12被气体的压力于凹槽12a处快速地破坏,以确保气流通道。
如图9所示,卡爪4f卡进凹槽4d。由于弹簧4j的作用,卡爪4f总是倾向于卡进凹槽4d,弹簧4j是一个片簧。于是,当把插舌5插进卡子体4b的气流孔4a时,随着插舌5的轴向移动,插舌5的啮合部分5d的斜面5e克服弹簧4j所加的偏压力,将卡爪4f向上推。当插舌5通过卡子侧盖12达到紧靠在气流孔4a的台肩部分4h时,插舌5的啮合部分5d的凹槽5c与卡子体4b的凹4d对正。于是,由于弹簧4j的偏压力的作用,卡爪4f卡进凹槽5c并与凹槽5c啮合。当卡爪4f与凹槽5c啮合时,插舌5不能够从卡子体4b内脱出。弹簧4j的一端被夹在卡子装置4的上盖4k和凸台4c之间。
如图7所示,上盖4k具有一个开口4h,该开口内装了一个操纵按钮4m,上盖4k还包括一个孔40的一部分401,孔40供插入插舌5之用,上盖4k进一步包括一个啮合件4p,当上盖4k与下盖4q结合时,啮合件4p与下盖4q的啮合部分(未示出)相啮合,从而构成卡子体4b的盖。下盖4q包括了供插入插舌5之用的孔40的另一部分402。于是,当上盖4k和下盖4q相互组合在一起时,就构成了一个圆形的孔40。
操纵按钮4m以这样的方式安装到上盖4k的开口4n内-即,它能够从开口4n内突出和缩进开口4n。由于压缩后装在操纵按钮4m和上盖4k之间的一对螺旋弹簧4r的作用,操纵按钮4m总是倾向于从开口4n内伸出。在这种情况下,做在操纵按钮4m两侧的两个啮合用凸台4s同位于上盖4k上的相应的位于预定位置处的啮合部分(未示出)相啮合,从而限制操作按钮4m的伸出量。啮合凸台4s与上盖4k的啮合部分相啮合的位置就是操纵按钮4m的不工作位置,如图9中实线所示。
在操纵按钮4m的左、右两侧还分别设置了一对升起卡爪的部分4u,这个部分具有斜面4t。由于升起卡爪部分4u上设置了斜面4t,因此,当操纵按钮4m轴向移动时,它走到卡爪4f的下方。在插舌5和卡子装置4象图示的那样连接在一起的状态下,当操纵按钮4m被推向图9中虚线所示的位置时,随着操纵按钮4m的轴向移动,斜面4t同卡爪4f的下端相接触并升起卡爪4f。结果是,卡爪4f从凹槽4d和5c中脱出,从而允许插舌5从卡子装置4中脱出。
在这个如上所述的实施例的可充气安全带系统1中,袋状的肩带2通常保持扁平窄带形状,如图3中实线所示。当卡子装置4和插舌5没有相互啮合时,卡子装置4的气流孔4a被盖12关闭,而插舌5的气流孔5a则被盖11关闭。因此,外界物质将不可能进入气体发生器9或者肩带2。
坐在座位上的乘客通过插入动作而将插舌5同卡子装置4啮合,从而用带子固定住他或她的身体。在这种带子固定情况下,卡爪4f卡进凹槽5c并与之啮合。因此,插舌5和卡子装置4保持在结合状态,不可能让插舌5从卡子装置4中脱离出来。另外,当插舌5和卡子装置4结合在一起时,气流孔4a和5a相互对准,构成一个单独的气流通道。但是在正常情况下,气流孔4a和5a被盖11和12彼此隔断。
再者,在安全带固定状态下,肩带2和搭接带3由于各自的安全带收缩装置7和8的比较弱的力的作用而倾向于卷绕。由于这个弱的力对乘客不产生压迫的感觉,而且,安全带收缩装置7和8的卷绕轴不被锁住,所以,2和3两个带子都能够自由展开。于是,肩带2和搭接带3能够随着乘客身体的正常移动而平顺地展开和卷绕,从而改善安全带的舒适性。
在车辆行驶期间,如果作用在车辆上的负加速度超过第二设定负加速度,则乘客的身体因惯性力的作用而向前移动,压迫2和3两个带子,使它们从各自的安全带收缩装置7和8内伸出。然而,此时,与收缩装置7和8相连系的负加速度传感器工作,锁死卷绕轴,以便阻止带子2和3的伸出。因此,乘客的身体被肩带2和搭接带3有效地和可靠地约束住,使身体不能向前移动。此时,肩带2被中间导向件6引导,以便它与乘客身体上的正确部位产生接触。因此,这个实施例的可充气安全带系统起到了以类似于传统的安全带系统的方式约束乘客身体的安全带的作用。
当发生紧急情况,比如车辆碰撞时,如果作用在车辆上的非常高的负加速度超过第一设定负加速度,则气体发生器9被起动,以便产生高压气体。参见图9,如此产生的气体瞬时进入卡子装置4的气流孔4a,并撞着卡子装置侧盖12,使得盖12破坏。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气流通道。接着,气体又撞着插舌侧盖11,同样把盖11破坏。结果是,在卡子装置这一侧的气流孔4a和在插舌一侧的气流5a互相连通。于是,气体发生器9直接与肩带2连通,在气体发生器9和肩带2之间形成了一个气流通道。因此,由气体发生器9所产生的气体通过气流孔5a进入肩带2。于是,肩带2必定暧时即大大地膨胀。此时,外部物质,即气体发生器9内气体反应结束时的剩余杂质、盖11和12的碎片等都被过滤器10截住。因此,这些外部物质将不可能进入肩带2。
因此,乘客身体的上半部,亦即肩膀、胸脯等被膨胀了的肩带2确实地和有效地支撑住。由于乘客身体的动能用一个因肩带2膨胀而造成的比较宽的面积来承受,所以,压力被分散,可靠地保护乘客免受大的冲击力。也就是说,可充气的安全带系统1起空气带的作用。
当肩带2膨胀时,在横向它较大程度地伸长,但在纵向,由于它的膨胀,导致轻微地收缩。结果是,由于肩带2的膨胀,可充气的安全系统1能够起一个预张紧器的作用。从而使安全带的松驰部分能够被张紧。因此,可充气的安全带系统1确实地和有效地表现出安全带的功能,在安全带的约束乘客的性能方面得到了改进。
为了使插舌5从卡子装置4内释放出来,需按压操纵按钮4m。于是,卡爪4f向上移动,从凹槽4d和5c中脱出,从而允许插舌5从卡子装置4内脱离出来。由于插舌5在弹簧4g的作用下总是倾向于从卡子装置4内脱离出来,所以,插舌5能够很容易地从卡子装置4内脱出。
就这个实施例的可充气安全带系统1来说,就象上面所述的,由于带子17由针织物制成,所以,肩带2可在横方向上膨胀到较大的程度。因此,在正常情况下,通过简单地弄平肩带2就能够将肩带2保持在具有与传统的安全带的宽度相同的宽度的形状。因此,在正常情况下,与传统的可充气安全带系统的折叠肩带相比,本实施例的肩带的厚度能够显著地减小。于是,肩带能够更平滑地展开和卷绕。另外,由于能够将安全带收缩装置7的带子缠绕容量减至最小,所以,收缩装置7能够被制成更加紧凑的结构。再者,由于肩带无需折叠,所以,在安全带的组装过程中,无需进行折叠安全带的工作,而这种折叠工作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劳动。因此,能够减少生产安全带所需的操作步骤,并能够极容易地组装安全带。
另外,由于构成肩带2的带子17被设计成具有与传统安全带的相等的宽度,所以,与传统的可充气安全带相比,所用的底布的量能够大幅度地减少。
图10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
在这个实施例中,把经编而成的针织物用作构成带子17的材料。经编包括图10所示的假双反面组织。应当指出,带子17也可以由用其它的经编方法例如,单梳栉经平组织、双经平组织、平经平组织所构成的针织物制作。
由用这样的经编方法针织而成的针织物所制成的带子17与那些使用了上述的纬编针织物的带子具有同样的优点效果。
图11-图14示出了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在这些图所示的每个实施例中,把一些经纱夹进了形成带子17的针织物中,借此提高带子17的长度方向(纵向)上的强度。也就是说,在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带子17是由由平针组织构成的纬编针织物和夹在其内的经纱13的组合物制成的。在图12和13所示的实施例中,带子17是由由单梳栉经平组织所构成的经编针织物与夹在其内的经纱13的组合物制成的。在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带子17是通过在图13所示的带子中进一步夹入第二经纱14所制成的。
通过把经纱13和14夹进针织物这种办法,带子17的纵向强度提高。因此,能够抑制肩带2的纵向伸长。另外,即使对肩带2施加大的拉力,也能被经纱13和14有效地承受。因此,能够用比较细的纱线作为形成针织物用的针织纱。
由上述的纬编或经编而成的针织物所制造的带子17与机纺织物相比,表现出特别高的结构伸长能力。如果把具有图15所示的载荷伸长特性的纱线用作上述的针织物,则能够获得更满意的空气带效果。
应当指出,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的实施例,还可以透露设计方面的多种改变和改型。例如,尽管在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中是用管状的针织物来制造带子,但也能够通过把叠放着的两块平面织物的各自的侧边结合在一起的办法来制造带子。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把单个的平面织物弯折并将织物的两个侧边连接在一起的办法来制作带子。
此外,尽管在上面的实施例中,插舌5上只设置了与肩带2相通的气流孔5a,但结构还可以是这样的-如图16所示,设置在插舌5上的气流孔5a分为两路,而且,搭接带3也制作成袋状带,因此,气流孔5a不仅能够与肩带2相通,还能够与搭接带3的袋状带相通。通过这种布置,能够进一步加强空气带的效果,乘客能够得到更有效地保护。
通过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可充气安全带系统不仅能够起以类似于常规的安全带系统的方式约束乘客身体的安全带的作用,而且能够起因用比较大的面积承受乘客身体的动能,从而确实地保护乘客免受重的冲击力的空气带的作用。由于本发明之可充气安全带系统的带子不折叠,所以,它能够快速地和顺利地膨胀。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带子不需要折叠,所以,安全带在正常情况下的厚度能够降低到一个非常小的值。因此,能够更平滑地展开和卷绕安全带。另外,由于能够将安全带收缩装置的带子卷绕容量减至最小,所以,能把收缩装置做成更加紧凑的结构。
再者,由于不必折叠安全带,所以,在组装安全带的过程中无需进行折叠安全带的作业,而这种折叠作业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劳动。因此,能够减少生产安全带所需的操作步骤,还能更容易地组装安全带。
另外,由于构成安全带的管状带子的针织物被设计成当带子扁平时,带子的宽度等于常规安全带的宽度,所以,与常规的可充气安全带相比,底布的用量大幅度地减少。
对于带子来说,针织物的使用导致能够获得比机纺织物好得多的伸长特性,即:横向的伸长量大,而纵向的伸长量小。
Claims (7)
1、一种机动车辆用的可充气安全带系统,至少包括:当因发生紧急情况,例如车辆碰撞而作用在车辆上的负加速度超过第一设定负加速度时产生气体的装置;一根其一部分与乘客身体发生接触的带子,与乘客身体接触的这一段的至少一部分被制成袋状,该带子被设计成当气体产生装置没有产生气体时,带子保持一种具有预定宽度的扁平窄带状,而当有气体从气体产生装置产生时,所说的袋状部分被气体充胀;一个收缩装置,其这样工作一即:当作用于车辆的负加速度不高于比第一设定负加速度低的第二设定负加速度时,该收缩装置允许上述带子自由地卷绕和展开,而当车辆的负加速度超过所说的第二设定负加速度,该收缩装置阻止上述带子的展开;一个连结到上述带子上的插舌;以及一个与该插舌可拆卸地啮合的卡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带子的袋状部分是由针织物制成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气安全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针织物是纬编而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气安全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针织物是经编而成的。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可充气安全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针织物具有夹在其内的经纱。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可充气安全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把一个可被所说的气体充胀的管子夹进上述带子的袋状部分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充气安全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管子是用氨基甲酸乙酯橡胶或者硅橡胶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可充气安全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插舌与所说的带子的袋状部分相连,插舌上制有一个气流孔,上述卡子装置上设有所说的气体发生装置并制有与该气体发生装置相通的一个气流孔,以便当插舌与卡子装置相啮合时,制于插舌上的气流孔和制于卡子装置上的气流孔构成一个气流通道,用以把由气体发生装置所产生的气体引进所说的带子的袋状部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10355/92 | 1992-08-06 | ||
JP21035592A JP3278075B2 (ja) | 1992-08-06 | 1992-08-06 | インフレータブル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8527A true CN1088527A (zh) | 1994-06-29 |
Family
ID=16588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3117789A Pending CN1088527A (zh) | 1992-08-06 | 1993-08-06 | 可充气的安全带系统 |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5385367A (zh) |
JP (1) | JP3278075B2 (zh) |
KR (1) | KR100306562B1 (zh) |
CN (1) | CN1088527A (zh) |
DE (1) | DE4326481C2 (zh) |
FR (1) | FR2694529B1 (zh) |
GB (1) | GB2270044B (zh) |
IT (1) | IT1314367B1 (zh) |
MY (1) | MY115770A (zh) |
SE (1) | SE9302563L (zh) |
TW (1) | TW251260B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45821A (zh) * | 2008-12-19 | 2011-11-16 | E.奥伯曼艾恩贝克机械带及捆绑织制有限公司 | 带 |
CN102806888A (zh) * | 2011-06-03 | 2012-12-05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用于车辆的充气式安全带装置 |
CN103237687A (zh) * | 2010-12-02 | 2013-08-07 | 戴姆勒股份公司 | 用于车辆安全带的带件 |
CN107531204A (zh) * | 2015-04-28 | 2018-01-02 | 高田株式会社 | 空气安全带及空气安全带装置 |
CN113499551A (zh) * | 2015-02-06 | 2021-10-15 | Be航天公司 | 用于飞行器机组人员氧气面罩的充气式安全带组件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66002A (en) * | 1994-06-30 | 1995-11-14 | Takata Corporation | Inflatable seat belt with leak detection device |
US5465999A (en) | 1994-06-30 | 1995-11-14 | Takata Corporation | Inflatable seat belt having defined shape |
US5466003A (en) * | 1994-06-30 | 1995-11-14 | Takata Corporation | Inflatable seat belt having bag filter |
EP0898525A4 (en) | 1996-05-22 | 2001-09-12 | Simula Inc | EXTENDED, TUBULAR AND INFLATABLE CUSHION |
US5839753A (en) * | 1997-03-31 | 1998-11-24 | Simula Inc. | Inflatable tubular torso restraint system |
US6126194A (en) * | 1997-03-31 | 2000-10-03 | Simula, Inc. | Inflatable tubular torso restraint system |
US6336656B1 (en) | 1997-03-31 | 2002-01-08 | Simula, Inc. | Inflatable tubular torso restraint system with pivoting upper anchor point attachment |
JPH1178775A (ja) * | 1997-09-02 | 1999-03-23 | Takata Kk | エアベルト装置 |
JPH1178781A (ja) * | 1997-09-02 | 1999-03-23 | Takata Kk | エアベルト装置 |
JP3598781B2 (ja) * | 1997-12-03 | 2004-12-08 | タカタ株式会社 | エアベルト及びエアベルト装置 |
US6109647A (en) * | 1997-12-15 | 2000-08-29 |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Seat-occupant restraining apparatus |
FR2773755B1 (fr) * | 1998-01-16 | 2000-03-24 | Renault | Equipement de securite pour la protection d'un passager d'un vehicule automobile comportant une ceinture de securite et un coussin gonflable associe |
US6220626B1 (en) | 1998-03-13 | 2001-04-24 |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Air belt apparatus |
JP3726494B2 (ja) * | 1998-05-27 | 2005-12-14 | タカタ株式会社 | エアベルト用タング及びエアベルト装置 |
DE69910304T2 (de) * | 1998-06-09 | 2004-06-24 | Takata Corp. | Aufblasbare Sicherheitsgurtvorrichtung |
JP3760632B2 (ja) * | 1998-06-09 | 2006-03-29 | タカタ株式会社 | エアベルト及びエアベルト装置 |
US6837079B1 (en) * | 1998-06-09 | 2005-01-04 | Takata Corporation | Warp knitted fabric for air belt cover |
US6267409B1 (en) * | 1998-10-09 | 2001-07-31 | Joalto Design, Inc. | Vehicle restraint presenting system |
JP4135273B2 (ja) * | 1999-01-13 | 2008-08-20 | タカタ株式会社 | エアベルトカバー用たて編み物及びエアベルト装置 |
JP3899723B2 (ja) * | 1999-03-10 | 2007-03-28 | タカタ株式会社 | エアベルト装置 |
JP3945100B2 (ja) * | 1999-11-05 | 2007-07-18 | タカタ株式会社 | エアベルト及びエアベルト装置 |
JP4527268B2 (ja) * | 2000-03-02 | 2010-08-18 | タカタ株式会社 | エアベルト用係止装置 |
GB0008547D0 (en) * | 2000-04-06 | 2000-05-24 | Scott & Fyfe Ltd | Vehicle safety device |
JP4380021B2 (ja) * | 2000-05-11 | 2009-12-09 | タカタ株式会社 | エアベルト装置 |
US6709063B1 (en) * | 2000-06-15 | 2004-03-23 | Keiji Furukawa | Automobile seat belt structure and assist apparatus thereof |
US6951350B2 (en) * | 2003-02-24 | 2005-10-04 | Universal Propulsion Company, Inc. | Seatbelt airbag |
US7631896B2 (en) * | 2005-04-15 | 2009-12-15 | Indiana Mills & Manufacturing, Inc. | Sleeper bunk restraint system for a vehicle |
JP4670531B2 (ja) * | 2005-08-02 | 2011-04-13 | タカタ株式会社 | エアベルト及びエアベルト装置 |
US20070096535A1 (en) * | 2005-11-03 | 2007-05-03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Restraint system for a vehicle |
EP2303645B1 (en) * | 2008-06-20 | 2015-07-15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Inflatable seat belt system |
DE102010045650B4 (de) * | 2010-09-17 | 2015-11-12 | Autoliv Development Ab | Aufblasbarer Sicherheitsgurt |
DE102011109612A1 (de) | 2011-08-05 | 2013-02-07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etzen des Staates Delaware) | Aufblasbarer Sicherheitsgurt |
DE102011109616A1 (de) | 2011-08-05 | 2013-02-07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etzen des Staates Delaware) | Aufblasbarer Sicherheitsgurt |
US9283913B2 (en) * | 2013-03-01 | 2016-03-15 |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 Seat belt system |
DE102017001998A1 (de) | 2017-03-01 | 2017-10-12 | Daimler Ag | Sicherheitsgurt für ein Fahrzeug, insbesonder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US10479162B2 (en) * | 2017-12-07 | 2019-11-19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Vehicle seat belt having tubes for air delivery |
US10442392B2 (en) | 2017-12-07 | 2019-10-15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Vehicle seat belt system having air distribution manifold |
US10569735B2 (en) * | 2017-12-07 | 2020-02-25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Vehicle seat belt system having uniform air delivery |
US20190344743A1 (en) * | 2018-05-14 | 2019-11-14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Seatbelt assembly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416517A (en) * | 1971-11-15 | 1975-12-03 | Project Lab Ltd | Safety belts |
US3791670A (en) * | 1972-09-21 | 1974-02-12 | Allied Chem | Band buckle for use with inflatable seat belts |
US3841654A (en) * | 1972-09-21 | 1974-10-15 | Allied Chem | Vehicle safety system |
SE390623B (sv) * | 1972-12-13 | 1977-01-03 | Allied Chem | Fordonssekerhetsbelte med ett uppblasbart band |
JPS4988220A (zh) * | 1972-12-27 | 1974-08-23 | ||
US3865398A (en) * | 1973-02-05 | 1975-02-11 | Toni Woll | Expandable crash-restraining means |
JPS576545Y2 (zh) * | 1973-05-09 | 1982-02-06 | ||
US3929348A (en) * | 1974-02-13 | 1975-12-30 | Allied Chem | Tongue for inflataband |
FR2442058A1 (fr) * | 1978-11-24 | 1980-06-20 | Pierre Clausin | Dispositif destine a tendre les ceintures de securite ou les systemes d'arrimage a bord des vehicules au moment d'un choc accidentel |
DE3627519A1 (de) * | 1986-08-13 | 1988-02-18 | Overmans Olaf | Elastisches material sowi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 seiner herstellung |
JPS63258239A (ja) * | 1987-04-14 | 1988-10-25 | Mitsuharu Yamaguchi | 膨張機能を有する人体緊締保護方法 |
-
1992
- 1992-08-06 JP JP21035592A patent/JP327807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3
- 1993-07-13 KR KR1019930013158A patent/KR100306562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3-07-30 US US08/099,479 patent/US5385367A/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3-08-05 GB GB9316212A patent/GB2270044B/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3-08-05 FR FR9309670A patent/FR2694529B1/fr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3-08-05 MY MYPI93001551A patent/MY115770A/en unknown
- 1993-08-05 SE SE9302563A patent/SE9302563L/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1993-08-06 CN CN93117789A patent/CN1088527A/zh active Pending
- 1993-08-06 DE DE4326481A patent/DE4326481C2/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3-08-11 TW TW082106429A patent/TW251260B/zh active
- 1993-08-12 IT IT1993MI001825A patent/IT1314367B1/it active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45821A (zh) * | 2008-12-19 | 2011-11-16 | E.奥伯曼艾恩贝克机械带及捆绑织制有限公司 | 带 |
CN102245821B (zh) * | 2008-12-19 | 2013-08-28 | E.奥伯曼艾恩贝克机械带及捆绑织制有限公司 | 带 |
US9074306B2 (en) | 2008-12-19 | 2015-07-07 | E. Oppermann, Einbeck, Mechanische Gurt- Und Bandweberei Gmbh | Belt |
CN103237687A (zh) * | 2010-12-02 | 2013-08-07 | 戴姆勒股份公司 | 用于车辆安全带的带件 |
CN103237687B (zh) * | 2010-12-02 | 2016-03-23 | 戴姆勒股份公司 | 用于车辆安全带的带件及具有该带件的安全带 |
CN102806888A (zh) * | 2011-06-03 | 2012-12-05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用于车辆的充气式安全带装置 |
CN113499551A (zh) * | 2015-02-06 | 2021-10-15 | Be航天公司 | 用于飞行器机组人员氧气面罩的充气式安全带组件 |
CN113499551B (zh) * | 2015-02-06 | 2022-10-11 | Be航天公司 | 用于飞行器机组人员氧气面罩的充气式安全带组件 |
CN107531204A (zh) * | 2015-04-28 | 2018-01-02 | 高田株式会社 | 空气安全带及空气安全带装置 |
CN107531204B (zh) * | 2015-04-28 | 2019-11-08 | 均胜安全系统日本株式会社 | 空气安全带及空气安全带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ITMI931825A0 (it) | 1993-08-12 |
KR940005455A (ko) | 1994-03-21 |
KR100306562B1 (ko) | 2001-12-15 |
GB2270044B (en) | 1995-11-01 |
SE9302563D0 (sv) | 1993-08-05 |
TW251260B (zh) | 1995-07-11 |
IT1314367B1 (it) | 2002-12-09 |
JP3278075B2 (ja) | 2002-04-30 |
ITMI931825A1 (it) | 1995-02-12 |
DE4326481C2 (de) | 1999-09-02 |
US5385367A (en) | 1995-01-31 |
SE9302563L (sv) | 1994-02-07 |
FR2694529A1 (fr) | 1994-02-11 |
MY115770A (en) | 2003-09-30 |
GB2270044A (en) | 1994-03-02 |
JPH0656001A (ja) | 1994-03-01 |
FR2694529B1 (fr) | 1995-03-17 |
GB9316212D0 (en) | 1993-09-22 |
DE4326481A1 (de) | 1994-03-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8527A (zh) | 可充气的安全带系统 | |
US6419263B1 (en) | Seatbelt system having seamless inflatable member | |
EP0928260B1 (en) | Seatbelt system having seamless inflatable member | |
EP1087878B1 (en) | Belt system with inflatable section within an outer belt section and method of restraint | |
JP4734737B2 (ja) | エアベルト及びエアベルト装置 | |
US20070040368A1 (en) | One-piece woven airbag with tethers | |
JP4380021B2 (ja) | エアベルト装置 | |
US6648369B2 (en) | Inflatable seat belt apparatus | |
US7954847B2 (en) | Stretchable webbing, inflatable belt, and inflatable belt apparatus | |
US6837079B1 (en) | Warp knitted fabric for air belt cover | |
US7845676B2 (en) | Stretchable webbing, inflatable belt, and inflatable belt apparatus | |
JPH11348721A (ja) | エアベルト及びエアベルト装置 | |
US6712389B2 (en) | Air bag with tether | |
JP3308348B2 (ja) |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のプリテンショナ | |
JP4135273B2 (ja) | エアベルトカバー用たて編み物及びエアベルト装置 | |
EP0965496A1 (en) | Combination of an inflatable belt and a tongue and combination of the inflatable belt and a webbing | |
JP2002526683A (ja) | ベル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3899740B2 (ja) | エアベルト及びエアベルト装置 | |
JP2000212864A5 (zh) | ||
JP3849306B2 (ja) | エアベルトカバー用たて編み物、エアベルト及びエアベルト装置 | |
CN1796186A (zh) | 折叠气囊的方法、气囊装置以及气囊 | |
WO1992003603A1 (en) | Improved strap | |
WO2005068266A1 (en) | Vehicle safety device | |
JP4375875B2 (ja) | エアベルト装置 | |
JP2000212863A5 (zh)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1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patent law 1993)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