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71178A - 图像形成装置、后处理装置、校正方法及其程序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后处理装置、校正方法及其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71178A
CN1671178A CNA200410074158XA CN200410074158A CN1671178A CN 1671178 A CN1671178 A CN 1671178A CN A200410074158X A CNA200410074158X A CN A200410074158XA CN 200410074158 A CN200410074158 A CN 200410074158A CN 1671178 A CN1671178 A CN 16711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image
test pattern
paper
carbon du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7415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64312C (zh
Inventor
铃木孝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711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711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6431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64312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62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the copy materia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05Details of unit
    • G03G15/0126Details of unit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025Machine control, e.g. regulating different parts of the machine
    • G03G2215/00029Image density detection
    • G03G2215/00063Colou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025Machine control, e.g. regulating different parts of the machine
    • G03G2215/00029Image density detection
    • G03G2215/00067Image density detection on recording medium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5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chnical problem
    • G03G2215/0158Colour registration
    • G03G2215/0161Generation of registration mark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Facsimile Image Signal Circuits (AREA)
  • Color Image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Laser Beam Printer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进行良好色彩校正的图像形成装置,打印装置(10)具有如下装置,形成碳粉图像的碳粉图像形成装置;控制碳粉图像形成装置(14),形成测试图像的控制装置(20);传送转印有碳粉图像的记录媒体的传送装置(18);将转印的碳粉图像在记录媒体上进行定影的定影装置(19);读取转印到记录媒体(42)上的测试图像的图像读取装置(302);基于图像读取装置(302)读取的测试图像进行色彩校正处理的校正装置。传送装置包括从定影位置到纸张托盘(352)之间的纸张排出通道(310)和从该纸张排出通道上的分支位置分开,反转记录媒体(42)的纸张反转通道(320)。图像读取装置配置在定影位置和分支位置之间。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后处理装置、校正方法及其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说明进行色彩校正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比如,在专利文献1中说明了如下方法:在打印机使用过程中,使用规则的间隔,打印彩色片(color patch),通过传感器检测该彩色片,基于检测出的色彩决定色彩校正值的方法。
【专利文献1】
专利公开1988-2246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想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基于上述技术背景,提供一种能实现良好色彩校正的图像形成装置。
【解决课题的手段】
【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说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如下装置:在记录媒体上形成碳粉图像的碳粉图像形成装置;对上述碳粉图像形成装置进行控制,在记录媒体上形成测试图像的控制装置;传送上述碳粉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碳粉图像的记录媒体的传送装置;将通过上述碳粉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碳粉图像在记录媒体上进行定影的定影装置;安装在上述传送装置的上述定影装置下游,读取记录媒体上形成的测试图像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基于通过上述图像读取装置读取的测试图像,进行色彩校正处理的校正装置。
最佳情况是,上述传送装置包括从通过上述定影装置实施定影处理的定影位置到纸张排出托盘之间的纸张排出通道,和从该纸张排出通道上的分路位置分开而使记录媒体反转的纸张反转通道;上述图像读取装置设置在上述定影位置和上述分路位置之间。
最佳情况是,上述传送装置包括从通过上述定影装置实施定影处理的定影位置到纸张排出托盘之间的纸张排出通道,和从该纸张排出通道上的分路位置分开而使记录媒体反转的纸张反转通道;上述图像读取装置设置在上述纸张排出通道上的上述分路位置,纸张排出托盘一侧下游的位置。
最佳情况是,上述图像读取装置包括测色传感器,设置在非反转输出的记录纸的图像形成面的对向位置;及更具有传送控制装置,控制上述传送装置,使禁止对形成测试图像的记录媒体实施反转处理。
最佳情况是,上述碳粉图像形成装置是连续形成用户要求图像的碳粉图像和测试用的碳粉图像;上述传送控制装置在当要求图像被形成的记录媒体被指定反转输出时,禁止对形成测试图像的记录媒体实施反转处理,而且控制上述传送装置,使在先行的记录媒体之后排出。
最佳的情况是,上述传送控制装置在当要求图像被形成的记录媒体被指定反转输出时,对上述传送装置实施控制,形成测试图像的记录媒体和比其先行的记录媒体之间的记录纸间隔,要比没有指定反转输出时的间隔宽。
最佳情况是,上述碳粉图像形成装置是连续形成用户要求图像的碳粉图像和测试用的碳粉图像;上述图像读取装置包括测色传感器,安装在非反转输出的记录纸的形成图像面的对面位置;上述控制装置在被指定双面打印时,对上述碳粉图像形成装置进行控制,以使通过上述纸张反转通道反转的记录媒体上形成测试用碳粉图像。
最佳情况是,上述碳粉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连续形成用户要求图像的碳粉图像和测试用的碳粉图像;上述图像读取装置包括测色传感器,安装在非反转输出的记录纸的形成图像面的对面位置安装的;上述控制装置在被指定要求双面打印时,对上述碳粉图像形成装置实施控制,以便不在记录媒体的第一面形成测试用的碳粉图像,只在第二面上形成测试用的碳粉图像。
最佳情况是,记录媒体为片状材料;上述图像读取装置包括第1种测色传感器,安装在非反转输出时形成图像的记录媒体面的对面位置上;以及第2种测色传感器,安装在反转输出时形成图像的记录媒体面的对面位置上。
最佳情况是,上述碳粉图像形成装置连续形成用户要求图像的碳粉图像和测试用碳粉图像;上述校正装置在指定非反转输出时,基于通过第1种测色传感器读取的测试图像实施色彩校正处理,在指定反转输出时,基于通过第2种测色传感器读取的测试图像实施色彩校正处理。
最佳情况是,上述控制装置在指定双面打印时,对上述碳粉图像形成装置进行控制,只在记录媒体的第一面形成测试用碳粉图像,在第二面不形成测试用碳粉图像;上述图像读取装置适用通过上述第2测色传感器读取的测试图像。
最佳情况是,上述控制装置在指定双面打印时,对上述碳粉图像形成装置实施控制,以便在记录媒体的双面形成测试用碳粉图像;上述校正装置基于上述第1测色传感器读取的测试图像和上述第2测色传感器读取的测试图像,实施色彩校正处理。
最佳情况是,上述控制装置在指定双面打印时,在各个面形成测试用碳粉图像,使在记录媒体的一个面上形成的测试图像和在另一面上形成的测试图像不要相互重叠。
最佳情况是,上述控制装置在记录媒体的一面上形成的测试用碳粉图像和另一面上形成的测试用碳粉图像至少在记录媒体的传送方向上错开形成。
最佳情况是,上述控制装置是在记录媒体的一个面上形成测试用碳粉图像和在另一面上形成测试用的碳粉图像至少在与记录媒体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错开形成;上述图像读取装置是在由至少和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不同的位置读取一个面上形成的测试图像和在另一个面上形成的测试图像。
最佳情况是,上述控制装置在指定双面打印的情况下,在记录媒体的一个面上形成的测试用碳粉图像和在另一个面上形成的测试用碳粉图像至少应在垂直于记录媒体传送方向的方向上错开形成;上述图像读取装置使读取测试图像的测色传感器沿垂直于传送方向的方向移动,来读取在一个面上形成的测试图像和在另一个面上形成的测试图像。
最佳情况是,上述传送装置包括从实施定影处理的定影位置到堆放应提供给用户的记录媒体的纸张托盘处的纸张排出通道,以及从该纸张排出通道上的第2个分支位置分出的,传送应报废记录媒体的废弃通道;上述图像读取装置设置在上述废弃通道上;及还具有传送控制装置,控制上述传送装置,将形成测试图像的记录媒体传送到上述废弃通道上。
最佳情况是,上述传送控制装置在形成测试图像的记录媒体被传送到上述废弃通道时,控制上述传送装置,使得传送速度比形成测试图像的记录媒体被传送到纸张排出通道时的速度慢。
最佳情况是,还具有位于上述定影装置的后段,在形成图像的记录媒体上实施后处理的后处理装置;上述图像读取装置设置在上述后处理装置上。
最佳情况是,上述控制装置在当正面和反面的表面状态不同的记录媒体被使用于图像形成的情况下,对上述碳粉图像形成装置实施控制,以在记录媒体的正面及反面上形成测试用的碳粉图像;上述图像读取装置读取分别在记录媒体的正面和反面形成的测试图像;上述校正装置基于从正面读取的测试图像实施与正面图像形成相关的色彩校正处理,且基于从反面读取的测试图像实施与反面图像形成相关的色彩校正处理。
最佳情况是,上述控制装置在当正面和反面的表面状态不同的记录媒体被使用于图像形成的情况下,在各个面上形成测试用的碳粉图像,使得在记录媒体正面形成的测试图像和在反面形成的测试图像不相互重叠。
[后处理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后处理装置具有传送形成图像的记录媒体的传送装置;对上述传送功能传送来的记录媒体实施后处理的后处理装置;及设置在上述传送装置,在记录媒体上形成测试图像时,读取形成的测试图像的图像读取装置。
[校正方法]
另外,本发明的校正方法是使用设置在非反转输出的记录纸的图像形成面的对面位置上的测色传感器。校正方法具有:对于用户要求的要求图像,在指定双面打印时,在反转的记录媒体上形成测试图像;通过上述测色传感器,读取形成的测试图像;及基于读取的测试图像,实施色彩校正处理。
[程序]
另外,本发明的程序,在非反转输出的记录纸的图像形成面的对面位置上设置了测色传感器的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其具有步骤:对于用户要求的要求图像指定双面打印时,在反转的记录媒体上形成测试图像的步骤;通过上述测色传感器,读取形成的测试图像的步骤;及基于读取的测试图像,实施色彩校正处理的步骤。
【发明的效果】
跟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维持良好的发色特性。
附图说明
图1表示串联型打印装置(图像形成装置)10的构成的图。
图2表示打印装置10打印的测试图像的图。
图3表示双面打印的测试图像的图。(A)表示在记录纸42的正面打印测试图像的例子;(B)表示在记录纸42的反面打印测试图像的例子。
图4表示与副扫描方向错开的测试图像的图。(A)表示打印在记录纸42正面的测试图像;(B)表示从反面看到的位于正面的测试图像;(C)表示打印到反面上的测试图像。
图5表示控制器20及图像处理装置22的功能构成图。
图6说明打印装置10的动作(S1)的流程图。
图7进一步详细说明打印开始前的色彩校正处理(S40)的流程图。
图8进一步详细说明打印过程中的色彩校正处理(S80)的流程图。
图9表示第2种实施形式中打印装置10的结构。
图10说明第2种实施形式中第2色彩校正处理(S82)的流程图。
图11说明本特殊例子中第3色彩校正处理(S84)的流程图。
图12表示第3种实施形式中打印装置10的结构图。
图13列举了校正值决定部232在决定校正值(校正图表)时参照的校正图像的图。
图14说明第3种实施形式中第3色彩校正处理(S86)的流程图。
图15表示第4种实施形式中打印装置10的结构图。
图16说明第4种实施形式中第4色彩校正处理(S88)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0……打印装置;
14……图像形成组件;
16……中间转印装置;
17……纸张传送托盘;
18……纸张传送装置;
19……定影器;
20……控制器;
200……数据获取部;
202……色彩空间转换部;
204……测试图像存储部;
206……读取控制部;
208……传送控制部;
22……图像处理装置;
220……灰度校正部;
224……浓度调整部;
226……加网处理部;
228……写入控制部;
230……色彩校正部;
232……校正值决定部;
234……彩色平衡调整部;
236……校正数据存储部;
30……后处理装置;
302,304……测色传感器;
310……纸张排出通道;
320……纸张反转通道;
330……清理通道;
352……纸张排出托盘;
354……清理托盘
具体实施方式
[第1种实施形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1种实施形式。
首先,说明第1种实施形式中的打印装置10。
图1是表示串联型打印装置(图像形成装置)10的结构图。
如图1所示,打印装置10具有图像读取组件12、图像形成组件14、中间转印装置16、多个纸托盘17、纸张传送装置18、定影器19、控制器20、图像处理装置22及后处理装置30。该打印装置10除了将从PC(图中未标注)等接收的图像数据进行打印的打印功能外,还可以添加使用图像读取装置12的全彩复印机的功能,以及传真等功能,成为一台多用途机。另外,在本实施形式中,作为具体例子,将针对安装了多个感光鼓152的串联型打印装置10来进行说明。但实际上并不局限于此,比如,也可以是只安装了1个感光鼓152的轮转式打印装置、在感光带或者鼓上形成多种颜色的碳粉图像的打印装置、将感光体上的碳粉图像直接转印到记录媒体上的打印装置或者在转印的同时进行定影处理的打印装置等。
首先,说明打印装置10的概略,在打印装置10的上部,安装有图像读取装置12、控制器20以及图像处理装置22。图像读取装置12读取原稿上显示的图像,输出到控制器20。控制器20基于从图像读取装置12输入的图像数据或者通过LAN等网络从PC(图中未标注)等输入的图像数据和通过用户接口装置(图中未标注)输入的用户的设定信息,设置打印装置10中包括的各种构成的工作模式。这里,所谓的工作模式是指针对打印装置10的各种构成预先设置的工作类型。另外,控制器20将输入的图像数据输出到图像处理装置22。图像处理装置22对输入的图像数据实施灰度校正及解像度校正等图像处理,并输出到图像形成组件14。
在图像读取装置12的下部,根据构成彩色图像的色彩,安装有多个图像形成组件14。在本例子中,根据黄色(Y)、洋红(M)、青色(C)、黑色(K)等各种颜色,第1种图像形成组件14Y、第2种图像形成组件14M、第3种图像形成组件14C以及第4种图像形成组件14K沿中间转印装置16呈一定间隔水平排列。中间转印装置16,沿图中箭头A的方向旋转作为中间转印体的中间转印带160,这些4个图像形成组件14Y、14M、14C、14K是基于从图像处理装置22输入的图像数据依次形成各种颜色的碳粉图像,在这多个碳粉图像相互重合的时候,转印(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60上。而且,各图像形成组件14Y、14M、14C、14K的各种颜色的顺序并不限定于黄色(Y)、洋红(M)、青色(C)、黑色(K)的顺序,也可以是黑色(K)、黄色(Y)、洋红(M)、青色(C)的顺序等,其顺序可以是任意的。而且,本发明说明的碳粉图像形成装置,比如,是图像形成组件14及中间转印装置16的组合。
纸张传送装置18配置在中间转印装置16的下部。来自第1纸张托盘17a或者第2纸张托盘17b的记录纸42a或者42b通过该纸张传送装置18传送,多重转印到上述中间转印带160上的各色碳粉图像碳粉图像,被整体转印(二次转印),,转印的碳粉图像被定影器19定影,通过后处理装置30被传送到外部。
下面,详细说明打印装置10的各部构成。
如图1所示,图像读取组件12具有如下部件,安放原稿的印字压板124、将原稿按压到印字压板124上的印字压板盖122、读取安放在印字压板124上原稿图像的图像读取装置130。该图像读取装置130,通过光源132对安放在印字压板124上的原稿进行照明,通过由全速反射镜(fullrate mirror)134、第1半速反射镜(half rate mirror)135、第2半速反射镜136以及成像透镜137组成的缩小光学系统,将从原稿30来的反射光像扫描曝光到由CCD等构成的图像读取元件138上,通过该图像读取元件138,将原稿30的色材反射光图像以特定的点密度(如,16点/mm)进行读取。
控制器20对于通过图像读取组件12获取的图像数据进行阴影补正、原稿位置偏移修正、亮度/颜色空间转换、放射线补正、消框等特定的图像处理。而且,通过图像读取组件12读取的原稿的色材反射光线是,比如在RGB表色系中有表现出红(R)、绿(G)、蓝(B)(各8位元)的三色原稿反射率数据,通过基于控制器20实施颜色空间切换处理,转换成黄色(Y)、青色(C)、洋红(M)、黑色(K)(各8位)的四色原稿色材灰度数据(最终数据)。另外,控制器20根据用户的要求,来控制图像形成组件14、中间转印装置16、纸张传送装置18、图像处理装置22及后处理装置30等的工作。
图像处理装置22,针对从控制器20输入的图像数据,实施灰度校正、浓度调整、清晰度校正以及加网处理等图像处理,转换成适合打印的2值图像数据,然后输出到处理各色图像数据(2值)的图像形成组件14。
第1图像形成组件14Y、第2图像形成组件14M、第3图像形成组件14C及第4图像形成组件14K在水平方向间隔一定宽度并列配置,除形成图像的颜色不同外,几乎构成相同。下面,说明第1图像形成组件14Y。另外,各图像形成组件14的构成以附上Y、M、C或者K的符号进行区分。
图像形成组件14Y包括:根据从图像处理装置22输入的图像数据(2值)来扫描激光的光扫描装置140Y和利用该光扫描装置140Y扫描的激光形成静电潜影的图像形成装置150Y。
光扫描装置140Y根据黄色(Y)的图像数据对半导体激光142Y进行调制,根据图像数据,从该半导体激光142Y射出激光LB(Y)。从该半导体激光142Y射出的激光LB(Y)通过第1反射镜143Y及第2反射镜144Y照射到旋转多面镜146Y上,通过该旋转多面镜146Y进行偏转扫描,通过第2反射镜144Y、第3反射镜148Y及第4反射镜149Y,照射到图像形成装置150Y的感光鼓152Y上。另外,在光扫描装置140Y,安装有根据用户接口装置等的指示调整激光光量的光量平衡校正装置和保持一定激光输出的自动输出控制装置,半导体激光142Y射出的激光LB(Y)被调整到所要的输出水平。
图像形成装置150Y由以下部件构成:沿箭头A方向以特定旋转速度旋转的图像载体感光鼓152Y、与该感光鼓152Y的正面一样带电的带电方式的一次带电用的布电补偿组件(scorotron)154Y、对感光鼓154Y上形成的静电潜影进行定影的定影器156Y、清洁装置158Y。感光鼓152Y在布电补偿组件154Y作用下一样带电,在被光扫描装置140Y照射的激光LB(Y)的作用下形成静电潜影。感光鼓152Y上形成的静电潜影在显影器156Y作用下,利用黄色(Y)的碳粉进行显影,被转印到中间转印装置16上。而且,在碳粉图像的转印工序后,利用清洁装置158Y将附着在感光鼓152Y上的残留碳粉及纸粉屑等进行清除。另外,在感光鼓152Y的附近,安装有测定该感光鼓152Y正面带电量的电位传感器(图中未标注),根据该电位传感器的输出,控制适用布电补偿组件154Y的带电偏压电压。
其它的图像形成组件14M、14C及14K也与上述情况相同,形成洋红(M)、青色(C)、黑色(K)的各种颜色的碳粉图像,再将形成的各种颜色的碳粉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装置16上。
中间转印装置16具有以下部件,在驱动轧辊164、第1传动轧辊165、转向轧辊166、第2传动轧辊167、支承轧辊168及第3传动轧辊169之间按一定的张力活动的中间转印带160(图像载体),在驱动马达(图中未标示)的作用下,驱动轧辊164进行旋转驱动,这样,会沿箭头A的方向以特定的速度循环驱动中间转印带160。中间转印带160,比如,可以将具有弯曲性的聚酰亚胺等合成树脂膜形成带状,通过焊接等将形成条状的合成树脂膜的两端进行接合,形成无接头条状物。
另外,中间转印装置16,在各图像形成装置14Y、14M、14C、14K对面的位置上分别是第1一次转印轧辊162Y、第2一次转印轧辊162M、第3的一次转印轧辊162C及第4的一次转印轧辊162K,在感光鼓152Y、152M、152C、152K上形成的各种颜色的碳粉图像,在上述一次转印轧辊162的作用下多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60上。而且,对于附着在中间转印带160上的残留碳粉可通过位置二次转印位置下流的皮带用清洁装置的清洁板或者刷子实施清除。
另外,中间转印带160的附近安装有浓度传感器163。浓度传感器163以光学方式读取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60正面上的碳粉图像。浓度传感器163读取的碳粉图像主要用于检测浓度不均匀及各色碳粉图像的位置偏移等。
纸张传送装置18具有如下结构,从纸张托盘17到定影装置19之间的纸张排出通道的图像形成通道180(图中的虚线部分)、从定影装置19到纸张排出托盘352之间纸张排出通道的纸张排出通道310(图中的实线部分)、在从纸张排出通道310开始的第1分支位置进行分支,反转记录纸42的纸张反转通道320、在从纸张排出通道310开始的第2分支位置进行分支,将记录纸传送到清理托盘(purge tray)354上的清理通道330以及在上述通道上传送记录纸42的传送轧辊。这里所说的第1分支位置在图1中位于安装第1切换板342的位置;第2分支位置位于图1中安装第2切换板344的位置。
在纸张排出通道18上配置了第1送纸轧辊181A及第2送纸轧辊181B(从第1纸张托盘17A或者第2纸张托盘17B提取第1记录纸42A或者第2记录纸42B)、纸张传送用一对轧辊182、以既定时序将记录纸42A及42B传送到二次转印位置的阻力轧辊183。
另外,纸张排出通道18上的二次转印位置配置了压接到辅助(backup)轧辊168上的二次转印轧辊185,被多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60上的各种颜色的碳粉图像在该二次转印轧辊185产生的压接力及静电作用下被二次转印到记录纸42A或者42B上。转印有各种颜色的碳粉图像的记录纸42A或者42B在两个传送带186的作用下被传送到定影器19。
定影器19,在对转印有上述各种颜色碳粉图像的记录纸42A或者42B进行加热处理及加压处理,将碳粉溶化固定到记录纸42A或者42B上。
在定影器19的后段配置纸张排出通道310。经过定影处理(加热及加压)处理的记录纸42A或者42B通过纸张排出通道310被排出到打印装置10的外部,堆积到纸张排出托盘352上。
后处理装置30可自由安装拆卸被配置在打印装置本体上。根据控制器20的控制,实施分类、钉钉或者折纸(图中未标注)等后处理。后处理装置30包括,摆放提供给用户的记录纸42的纸张排出托盘352、摆放应废弃记录纸42的清理托盘354。另外,后处理装置42上还配置了部分纸张排出通道310、部分纸张反转通道320及清理通道330。
单面打印而且打印面为上面的面朝上输出被指定时,经过定影处理的记录纸42通过纸张排出通道310被传送,且保持状态不变,被排出到纸张排出托盘352。
另外,单面打印而且打印面为下面的面朝下输出被指定时,经过定影处理的记录纸42在第1分支位置在第1切换板342的作用下被传送到纸张反转通道320进行反转,传送到纸张排出托盘352上。
另外,指定双面打印时,第1面的碳粉图像经过定影处理的记录纸42在第1切换板的作用下被传送到纸张反转通道320进行反转,再被传送到二次转印位置。然后,该记录纸42在二次转印位置在第2面转印碳粉图像,经过定影处理后,保持不变,通过纸张排出通道310被传送到纸张排出托盘352上。
另外,指定记录纸42报废时,通过纸张排出通道310传送的记录纸42在第2分支位置在第2切换板344的作用下,被传送到清理通道330上,传送到清理托盘354上。
另外,在纸张排出通道310上配置了测色传感器302。本实施形式中的测色传感器302位于纸张排出通道310的定影器19的下游,第1分支位置的上游。测色传感器302从经过纸张排出通道310进行传送的记录纸42A或者42B上读取图像,计算该图像的特征量。测色传感器310测出的特征量,包括颜色数据(各种颜色的浓度、色度、色相、色分布等)。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相关背景及本实施形式的概要。
打印装置10,在环境变化及装置特性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打印图像的浓度或者灰度再现性等也会出现变化。特别是连续打印多张图像时,由于打印过程中的环境变化以及装置特性的变化等因素,在打印要求相同的情况下,打印的多张图像之间画质会不同,发色彩变动会很明显。
所以,最好是按一定间隔,基于打印装置10打印的测试图像实施色彩校正处理。这里,色彩校正处理包括,打印测试图像的测试图像打印处理、检测作为基准的装置特性(色彩特性)和当前的装置特性(发色特性)之间差异的差异检测处理、基于该差异检测处理的结果调整装置特性的调整处理等。
特别是,本实施形式中的打印装置10在连续打印图像时,将测试图像打印到记录纸42上,基于该测试图像实施色彩校正处理。即,本例子中的打印装置10,通过在用户要求的打印处理作业中,加入色彩校正处理,来降低在连续打印处理中的色彩变动。
而且,也可以考虑基于感光鼓152或者中间转印带160上的碳粉图像实施色彩校正处理。但是,感光鼓152上形成的碳粉图像是单色的,基于此,很难推定多种颜色的碳粉重叠时的发色(即,混合色的发色)。另外,一旦碳粉图像被溶化固定到记录纸42上,记录纸42的表面特性、多种颜色的碳粉图像的重叠顺序、以及上述碳粉的性质等会相互作用而发色,所以,基于中间转印带160等上的碳粉图像进行充分的色彩校正处理是非常困难。所以,打印装置10最好是基于记录纸42上形成的碳粉图像进行色彩校正处理。更好的方法是,打印装置10基于经过定影处理的碳粉图像进行色彩校正处理。所以,本实施形式中的打印装置10通过配置在定影装置19下游的测色传感器302从传送过程中的记录纸42上读取测试图像,基于读取的该测试图像进行色彩校正处理。
图2表示打印装置10打印的测试图像。
本实施形式中的打印装置10如图2所示,在连续打印用户要求的多张图像(以下称要求图像)时,在连续的打印处理之间,插入测试图像的打印处理,将要求图像和色彩校正用图案426(即,测试图像)打印到不同的记录纸42上。打印到记录纸42上的测试图像中包括多张校正图案426a~426d。上述校正图案426a~426d被打印到测色传感器302(图1)能够读取的范围(比如,记录纸42的中心附近)。在本图中,第1校正图案426a是由三色的碳粉组成的混合色(3次色)的图像,3色的碳粉混合在一起。另外,第2校正图像426b、第3校正图像426c以及第4校正图像426d分别是由2色的碳粉组成的混合色(2次色)。
另外,校正图像426中包含的混合色,发色变化的辨认性较高,而且,最好是根据包含有全部色彩的无彩色附近的混合色、后续打印处理(本例子中,第N+2张以后的打印处理)中使用的色彩,来选择。比如,本实施形式中的打印装置10从后续打印处理中使用的混合色中选择无彩色附近而且出现频率较高的色彩,作为测试图像,只将选择色彩的校正图案426打印到记录纸42上。这样,打印装置10就能够控制打印到记录纸42上的校正图案426的数量,防止工作效率下降。另外,打印装置10在记录纸42上的限定打印范围内,尽可能将选择的校正图案426打印得尽量大,就能够提高测色传感器302读取校正图像426的精度。
图3表示双面打印的测试图像。图3(A)表示在记录纸42的正面打印的测试图像;图3(B)表示在记录纸42的反面打印的测试图像。
如图3所示,打印装置10在垂直于纸张传送方向的方向(即,图像形成组件14的主扫描方向)上打印正面上的测试图案426a~426d和打印到反面的测试图案426a~426d,而且打印到记录纸42正面(第一面)的测试图像和打印到反面(第二面)的测试图像不要重叠。即,打印装置10打印到记录纸42的一个面上测试图案426a~426d,在另一个面上可以看作426a’~426d’,防止与打印到另一个面上的测试图案426a~426d重合。这样,通过测试图案426a’~426d’与测试图案426a~426d重合,可以防止测试图案426的色平衡发生变化。而且,在本例子中,为了提高测色传感器302的读取精度等,打印到第2面上的测试图案426与打印到第1面上的测试图案426相同,也可以不同。这样,就能够在限定的打印范围内打印各种各样的由混合色组成的测试图像。
由于本例子中的记录纸42会通过图1所示的纸张反转通道320,通过垂直于纸张传送方向的轴实施反转。所以,本例子的打印装置10中,在记录纸42的第1面(正面)上打印测试图案426的位置和在第2面(反面)打印测试图案426的位置沿主扫描方向错开。
另外,记录纸42将纸张传送方向作为轴进行反转时,打印装置10在第1面和第2面上,在从记录纸42的中心位置向主扫描方向错开的同一位置,打印测试图案426。打印到第1面上的测试图案426,通过记录纸42反转,相对记录纸的纸张传送方向中心线对称移动。
另外,在本例子中,打印装置10由于包括以下两种情况,测色传感器302读取打印到第1面上的测试图像的情况[图3(A)]和测色传感器302读取打印到第2面上的测试图像的情况[图3(B)],所以,需要更改测试图案426的读取位置。即,本例子的打印装置10在读取第1面的测试图像到读取第2面上的测试图像之间的时间,将测色传感器302沿主扫描方向(垂直于纸张传送方向的方向)移动。这样,打印装置10通过测色传感器302读取的可能范围如下:读取第1面上的测试图像时可作为第1可读取范围403a,在读取第2面的测试图像时可作为第2可读取范围403b。
另外,如果主扫描方向适用较长的测色传感器302时(即,测色传感器302能够读取的范围430能够读取第1面及第2面双面的测试图案426的情况),色彩校正部230(后面说明)从第1可能读取范围403a及第2可能读取范围403b提取出各自测试图像的特征量,进行应用。
图4是表示与副扫描方向错开的测试图像。图4(A)表示打印到记录纸42正面的测试图像;图4(B)表示通过反面看到的正面测试图像;图4(C)表示打印到反面的测试图像。
如图4(A)所示,打印装置10在记录纸42的第1面(正面)的既定位置打印测试图案426a~426d,通过纸张反转通道对该记录纸42进行反转。这样,记录纸42以主扫描方向为轴反转180度,打印到该记录纸42正面的测试图案426a~426d,如图4(B)所示,沿副扫描方向,相对平分线对称移动记录纸42,透过反面能够看到(可以看见图中测试图案426a’~426d’)。
如图4(C)所示,本例子中的打印装置10在与透过正面看到的测试图案426a’~426d’不重合的位置打印反面的测试图像426a~426d。
特别是,本例子中的打印装置10在记录纸42反转前后,因为决定第1面的打印位置及测试图案的形状,使测试图案426不重合,所以即使在第1面及第2面的同一位置打印同一形状的测试图案426,第1面的测试图案426和第2面的测试图案426也不会相互重合。
而且,在本例子中,打印装置10即使不移动测色传感器302也能够读取第1面的测试图像及第2面的测试图像。
图5表示控制器20及图像处理装置22的功能构成图。
如图5所示,控制器20包括以下部分,数据获取部200(控制装置)、色彩空间转换部202、测试图像记忆部204、读取控制部206及传送控制部208;图像处理装置22包括灰度校正部220、浓度调整部224、加网(screen)处理部226、写入控制部228及色彩校正部230(校正装置)。另外,色彩校正部230包括校正值决定部232、彩色平衡调整部234及校正数据存储部236等。
另外,控制器20及图像处理装置22中包含的上述各构成,可以通过CPU、内存及程序等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ASIC等硬件设施实现。
在控制器20中,数据获取部200从图像读取组件12(图1)或者用户的PC等处获取包括有图像数据等的打印要求数据,基于获取的图像数据,生成至少一个作业。所谓作业是指图像处理装置22、图像形成组件14、中间转印装置16、纸张传送托盘17、纸张传送装置18、定影器19及后处理装置30等的处理单位,比如,包含只打印要求图像的普通作业,及打印测试图像的校正作业等。在上述作业中,还包括有规定了应打印图像数据及工作模式等信息(以下称,工作规定信息等)。该模式规定信息中包括打印张数、打印使用的记录纸、彩色/黑白、加网的种类、记录纸的输出方法(排出方法)以及输出解像度等信息。数据获取部200在生成作业,就将生成的作业输出到色彩空间转换部202。
另外,数据获取部200在向图像处理装置22输入作业时,根据该作业(模式规定信息)决定工作模式,然后在决定好的工作模式下,将工作模式信息输出到读取控制部206及传送控制部208,使得图像形成组件14、中间转印装置16、纸张传送托盘17、纸张传送装置18、定影器19以及后处理装置30等工作。
色彩空间转换部202将作业中的图像数据(RGB)转换成适用打印处理的表色系图像数据(YMCK),输出到图像处理装置22。具体来讲,色彩空间转换部202事先保存了用于色彩转换的颜色转换图表,参照该颜色转移图表,来转换各画素的画素值。
测试图像存储部204事先保存了多个测试图案426(图2)的图像数据,根据数据获取部200的要求,将测试图案426的图像数据输出到数据获取部200。保存在测试图像存储部204的测试图案426最好应至少包括混合色(2次色及3次色等),是略无彩色附近的混合色。这里,所说的混合色是指多种颜色混合在一起,看起来像一种颜色的颜色,比如,多种颜色的点混在附近范围内,用人的肉眼看只能识别为一种颜色。
输入到数据获取部200的测试图案426的图像数据被添加到校正作业内,通过颜色空间转换部202输出到图像处理装置。
读取控制部206基于从数据获取部200输入的工作模式信息来控制测色传感器302。比如,读取控制部206的工作模式被指定为双面打印时,应移动测色传感器302,以便能分别读取打印在记录纸42两个面上的测试图像(图3)。另外,读取控制部206决定测色传感器302读取时序(包含禁止读取)等,控制测色传感器302的工作时序。
传送控制部208基于从数据获取部200输入的工作模式信息,控制纸张传送装置18的工作。比如,传送控制部208被指定双面打印的工作模式时,使第1切换板342工作,将第1面打印了图像的记录纸42传送到纸张反转通道320,该记录纸42再次被传送到二次转印位置。而且,传送控制部208被指定面朝下输出的工作模式时,使第1切换板342工作,将正面打印有图像的记录纸32传送到纸张反转通道320,将该记录纸42的反面朝上排出到纸张排出托盘352。另外,传送控制部208被指定实施针对应废弃记录纸张42的打印处理时(比如,输入校正作业时),使第2切换板342工作,将记录纸42传送到清理通道330,排出到清理托盘354上。
在图像处理装置22中,灰度校正部220将输入的图像数据(作业中包含的图像数据)校正为适合打印处理的灰度,输出到浓度调整部224。具体来讲,灰度校正部220预先保存了校正灰度的灰度校正图表,参照该灰度校正图表,来变换各个画素的画素值。
浓度调整部224基于从浓度传感器163(图1)输入的碳粉图像的浓度,检测出浓度不均匀,变换各画素的画素值,将检测出的浓度不均匀相互抵消,并输出到加网处理部226。
加网处理部226对从浓度调整部224输入的图像数据(多值数据)实施加网处理,使其二值化,并输出到写入控制部228。具体来讲,加网处理部226预先保存了网点的形状、周期或者角度等不同的多种加网,来施加对应输入图像数据的加网,将多值的图像数据转换成2值的图像数据。
写入控制部228根据从加网处理部226输入的图像数据(2值)生成脉冲信号,并将该脉冲信号输出到光装置140。
色彩校正部230基于从测色传感器302输入的测试图像的特征量,调整打印装置10打印的图像的发色特性。具有来讲,色彩校正部230包括校正值决定部232、彩色平衡调整部234及校正数据存储部236。校正值决定部232控制测色传感器302(图1),计算打印到记录纸42上的测试图案426(图2)的特征量。测定的特征量可以是,比如与各个校正图案相对应的颜色的浓度。
校正值决定部232对测得的特征量和色彩校正处理目标的基准值(与测试图像种类相对应的固定值)进行比较,根据该特征量和基准值的差值,生成规定色彩校正量的校正数据,并将该校正数据输出到彩色平衡调整部234。
彩色平衡调整部234基于应调整的彩色平衡的从校正值决定部232输入的校正数据,更新保存在灰度校正部220的灰度校正图表。具体来讲,彩色平衡调整部234将从校正值决定部232输入的校正数据保存到校正数据存储部236处,按既定的时序,从校正数据存储部236读取校正数据,根据读取的校正数据,更新保存在灰度校正部220的灰度校正图表的校正系数。灰度校正部220能够参照彩色平衡调整部234更新的灰度校正图表,进行灰度校正,输出彩色平衡调整的图像数据。
另外,彩色平衡调整部234基于从校正值决定部232输入的校正数据,也可以通过改变由颜色空间转换部202参照的颜色转换图表系数、加网处理部226适用的加网[比如,抖动显赫阵(DITHER MATRIX)]的系数、光扫描装置140发射的光量,调整输出图像的彩色平衡。
图6表示打印装置10的工作(S1)流程图。
如图6所示,在步骤10(S10)中,校正值决定部232(图5)设定作为色彩校正处理目标值的基准值。设定的基准值,比如,可以是手动进行色彩校正处理时的测试图像的特征量。
在步骤20(S20)中,用户通过PC或者打印装置10的用户接口装置实施打印要求。数据获取部200,在打印要求数据(含有指定打印张数、记录纸的种类、双面打印/单面打印、面朝上输出/面朝下输出、以及彩色/黑白等的信息)被输入时,根据该打印要求,通过网络或者图像读取组件12来获取要求图像的图像数据,来将获取的图像数据和打印要求数据相互对应并保存。
在步骤30(S30)中,控制器20对累积打印张数是否在既定值以上进行判断,当累积打印张数超过既定值时,进入S40的处理,如果还没有达到既定值,则进入S50的处理。即,打印装置10在累积打印张数达到既定值时,在打印前实施色彩校正处理,消除色彩特性的变化量。
在步骤40(S40)中,打印装置10在进行用户要求的打印处理前,打印测试图像,并且依据打印的测试图像,进行色彩校正处理。
在步骤50(S50)中,数据获取部200依据打印张数,对应打印图像数据进行分割,生成多个作业(普通作业),并将生成的普通作业输出到颜色空间转换部202。
颜色空间转换部202将普通作业中包含的图像数据(RGB)转换成打印用的图像数据(YMCK),并输出到灰度校正部220。灰度校正部220,参照灰度校正图表,对输入的图像数据实施灰度校正处理,并输出到浓度调整部224。浓度调整部224基于从浓度传感器163(图1)输入的碳粉图像浓度,对输入的图像数据实施浓度调整处理,对单色碳粉图像的浓度变化进行校正,并输出到加网处理部226。加网处理部226对从浓度调整部224输入的图像数据(多值数据)进行加网处理,使其二值化,然后将二值化的图像数据输出到写入控制部228。写入控制部228根据输入的图像数据(2值数据)生成脉冲信号,另外,通过图中未标注的传感器或者肉眼进行观察,基于图像处理装置22上设定的校正信号,将主扫描方向及副扫描方向的浓度不均匀进行抵消的校正信号输出到光扫描装置140(图1)。写入到感光鼓152中的静电潜影被显影器156以各色碳粉进行显影,经过显影处理的各色碳粉图像被多次转印到中间转印装置16上。被中间转印装置16多次转印的碳粉图像在二次转印位置被转印到从纸张托盘17供给的记录纸42上。转印有碳粉图像(要求图像)的记录纸42被传送到定影器19,实施定影处理,通过纸张排出通道310被传送到装置外部。
在步骤60(S60)中,控制器20,在每次打印要求图像时都对累积打印张数进行累计计数,从而来判断累计打印张数是否超过既定值。控制器20,在累计打印张数超过既定值时,会进入S80的处理,如果累计打印张数小于既定值,则进入S70的处理。即,打印装置10在累计打印张数达到既定值时会强制插入校正作业,中断色彩校正处理。
在步骤70(S70)中,控制器20对连续打印处理中打印条件(比如,用于打印的记录纸42的种类或者加网处理部226适用的加网种类)是否出现变化进行判断。控制器20,在记录纸42的种类或者加网处理部226适用的加网种类出现变化时,会进入S80的处理,如果记录纸42的种类或者加网处理部226适用的加网种类没有变化,则进入S90的处理。即,打印装置10在打印条件(用于打印的或者加网处理部226适用的加网种类)出现变化时,会强制插入适合变化后的打印处理(即后续的打印处理)的色彩校正作业,进行色彩校正处理。
在步骤80(S80)中,打印装置10在进行用户要求的打印处理过程中,会插入测试图像的打印处理(校正作业),基于打印到记录纸42上的测试图像进行色彩校正处理。
在步骤90(S90)中,控制器20判断是否还有未处理的作业(普通作业),如果还有未处理的作业,则返回S50,对后续的作业实施打印处理,如果没有未处理的作业(即,无等待处理的作业),则结束打印处理(S1)。
图7进一步详细说明打印开始前的色彩校正处理(S40)的流程图。
如图7所示,在步骤402(S402)中,数据获取部200在当基于累计打印张数决定插入色彩校正处理的话,就会从测试图像存储部204中保存的多个测试图案426(图2)中选择在后续打印处理中使用量大于既定量的混合色测试图案426,然后从测试图像存储部204读取选择的测试图案426的图像数据。另外,数据获取部200在与后续打印处理相同打印条件(打印纸的种类及加网的种类)下,设定应打印测试图像的校正作业的工作模式,在普通作业之前插入校正作业。
打印装置10根据数据获取得200生成的校正作业,将测试图案426组成的测试用碳粉图像转印到记录纸42上,实施定影处理。
在步骤404(S404)中,转印有测试用碳粉图像的记录纸42在被定影器19实施了定影处理后,被传送到纸张排出通道310的第2分支位置,且被第2切换板344导入清理通道330,传送到清理托盘354上。
配置在纸张排出通道310上的测色传感器302从纸张排出通道310传送过来的记录纸42读取测试图像,并将读取的测试图像输出到校正值决定部232。
在步骤406(S406)中,校正值决定部232基于从测色传感器302输入的测试测试图像来测定该测试图像的特征量,对测得的特征量与预设的基准值(目标量)进行比较,计算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值。
在步骤408(S408)中,校正值决定部232根据计算出的差异值,生成规定色彩校正量的校正数据,并将该校正数据输出到彩色平衡调整部234。
在步骤410(S410)中,彩色平衡调整部234,基于从校正值决定部232输入的校正数据,立即对保存在灰度校正部220中的灰度校正图表进行更新。即,在打印开始前的色彩校正处理中,打印装置10在开始打印要求图像前,适用色彩校正处理的结果。
图8进一步详细说明打印过程中的色彩校正处理(S80)的流程图。
如图8所示,在步骤802(S802)中,数据获取部200一旦基于累计打印张数或者打印条件的变化决定插入色彩校正处理的话,会对前后普通作业的工作模式进行判断,相同工作模式适用于校正作业。另外,数据获取部200对校正作业应适用的工作模式进行判断,看是否是双面打印模式。
校正作业适用双面打印模式时,控制器10会进入S804的处理,其它情况下,会进入S812的处理。
在步骤804(S804)中,数据获取部200从保存在测试图像存储部204中的多个测试图案426(图2)中,选择在后续打印处理中使用量在既定量以上的混合色的测试图案426,并从测试图像存储部204读取选择的测试图案426的图像数据。另外,数据获取部200在与后续打印处理相同打印条件(打印纸的种类及加网的种类)下,设定应打印测试图像的校正作业的工作模式,在普通作业之前插入校正作业。
在步骤806(S806)中,打印装置10根据数据获取部200生成的校正作业,将在既定位置配置了测试图案的测试用碳粉图像转印到记录纸42上,实施定影处理。所谓的测试图案426被配置的既定位置是指打印到第1面上的测试图案和打印到第2面上的测试图案不相互重合的打印位置。本例子中的打印装置10,对于将测试图案配置在这样既定位置的图像数据,保存在测试图像存储部204中,作为适用双面打印的测试图像。
在步骤808(S808)中,转印有测试用碳粉图像的记录纸42通过定影器19被实施定影处理,然后,被传送到纸张排出通道310的第1个分支位置。
配置在纸张排出通道310上的测色传感器302从通过纸张排出通道310传送的记录纸42上读取测试图像,将读取的测试图像输出到校正值决定部232。另外,测色传感器302根据读取控制部206的控制,在读取打印到第1面上的测试图像后,沿主扫描方向(垂直于纸张传送方向的方向)移动,来读取打印到第2面上的测试图像。
在步骤810(S810)中,控制器20判断第2面(反面)的打印处理是否结束。如果第2面的打印处理已结束,传送控制部208会控制第1切换板342及第2切换板344将记录纸42传送到清理托盘354上,进入S816的处理。另外,如果第2面的打印还未结束,传送控制部208会控制第1切换板342,将记录纸42传送到纸张反转通道320上进行反转,再传送到二次转印位置,进入S806的处理。
在步骤812(S812)中,数据获取部200从测试图像存储部204中保存的多个测试图案426(图2)中,选择在后续打印处理中使用量在既定量以上的混合色的测试图案426,并从测试图像存储部204读取选择的测试图案426的图像数据。另外,数据获取部200在与后续打印处理相同打印条件(打印纸的种类及加网的种类)下,设定应打印测试图像的校正作业的工作模式,在普通作业之前插入校正作业。
打印装置10根据数据获取部200生成的校正作业,将测试图案426组成的测试用碳粉图像转印到记录纸42上,并实施定影处理。
在步骤814(S814)中,转印有测试用碳粉图像的记录纸42通过定影器19被实施定影处理,之后,通过纸张排出通道310及清理通道330,被传送清理托盘354。
配置在纸张排出通道310上的测色传感器302从纸张排出通道310传送来的记录纸42读取测试图像,并将读取的测试图像输出到校正值决定部232。
在步骤816(S816)中,校正值决定部232基于从测色传感器302输入的测试图像,测定该测试图像的特征量,对测得的特征量和预设的基准值(目标量)进行比较,计算出其差异值。
在步骤818(S818)中,校正值决定部232根据计算出的差异值生成规定色彩校正量的校正数据,并将该校正数据输出到彩色平衡调整部234。
在步骤820(S820)中,彩色平衡调整部234将从校正值决定部输入的校正数据保存到校正数据存储部236处。另外,打印装置10在测试图像打印处理结束后,再重新开始要求图像的打印处理。
在步骤822(S822)中,彩色平衡调整部234在实施要求图像的打印处理时,在打印条件(记录纸42的种类或者加网的种类)即将出现变化时,进入824的处理,如果不是打印条件变化即将出现变化,则进入待机。
在步骤824(S824)中,彩色平衡调整部234基于从校正值决定部232输入的校正数据,更新保存在灰度校正部220中的灰度校正图表。
即,彩色平衡调整部234,在打印条件即将发生变化的时序,对于所有的颜色,会反映出色彩校正处理的结果。这样,打印装置10通过打印条件变化的定序,反映出色彩校正处理的结果,就能够使色彩校正处理导致的彩色平衡的变化不会明显。
如同上述说明,本实施形式中的打印装置10在实施用户要求的打印处理过程中,将测试图像打印到与打印要求图像不同的记录纸上,在打印处理过程中,实施基于该测试图像的色彩校正处理。这样,打印装置10对连续打印处理过程中发生的色彩特性变动进行修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输出图像的彩色平衡。
另外,本打印装置10,在指定要求双面打印时,通过对校正作业也指定双面打印,防止因工作模式的变动而导致的工作效率下降。而且,本打印装置10,由于读取打印到记录纸42的两个面上相同的测试图像,所以,可以提高测试图像的读取精度。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式中,由于测色传感器302配置在定影器19的正后面,所以也会有受定影处理产生的热量的影响,不能保证稳定的工作状态。所以,打印装置10也可以安装冷却测色传感器302的风扇(冷却装置)。另外,打印装置10也可在定影器19和测色传感器302之间安装隔热部件。即,打印装置10,通过隔热部件防止从定影器19直接将热量传递到测色传感器302,使用冷却风扇对通过记录纸42传导到测色传感器302的热量进行冷却。
另外,打印装置10,在正面和反面纸质(表面特性)不同的记录纸(比如,单面铜板纸等)上形成图像时,也可以使用多张记录纸,读取在正面形成的测试图像和在反面形成的测试图像,基于从各个面读取的测试图像进行色彩校正处理。即,打印装置10在一个记录纸的正面形成测试图像再读取,在其它的记录纸的反面形成测试图像再读取。另外,打印装置10在正面和反面纸质不同的记录纸上形成图像时,如图3或者图4所示,也可以在一张记录纸的两面上形成测试图像,使得在正面形成的测试图像和在反面形成的测试图像不能重合,且基于形成的测试图像进行色彩校正处理。
[第2实施形式]
下面,说明第2实施形式。
图9表示第2种实施形式中的打印装置10的构成图。另外,在本图中标注的各构成中,与图1中的构成实质上相同的构成部件,使用相同的符号。
如图9所示,第2实施形式中的打印装置10,主要具有第2后处理装置32,这一点与第1种实施形式中的打印装置不同。具体来讲,第2后处理装置32在第1分支位置(配置第1切换板342的位置)和第2分支位置(配置第2切换板344的位置)之间安装有测色传感器302,这一点与第1后处理装置30不同。即,本实施形式中的测色传感器302比第1实施形式中的测色传感器安装位置更靠后,所以,不易受定影处理发热的影响。
本例子中的测色传感器302安装在纸张排出通道310的上部,以便能够从面朝上输出的记录纸42处读取测试图像。
图10是说明第2种实施形式中第2色彩校正处理(S82)的流程图。另外,在本图中标注的各处理中,与图8中标注的处理实质上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符号。
如图10所示,在步骤826(S826)中,数据获取部200基于累计打印张数或者打印条件的变化,决定插入色彩校正处理的话,会选择后续打印处理中使用的既定量以上的混合色测试图案426,且从测试图像存储部204读取被选择的测试图案426的图像数据,生成校正作业。另外,数据获取部200在与后续打印处理相同的打印条件(打印纸的种类及加网的种类)下,设定应打印测试图像的校正作业的工作模式。
接着,数据获取部200判断前后的普通作业的工作模式,将与至少一个相同的纸张传送方法适用于校正作业。另外,数据获取部200判断校正作业应适用的纸张传送方法是否是反转输出模式。这里,所谓反转输出模式是指记录纸42的反转处理伴随的纸张传送工作模式,比如,双面打印模式及面朝下输出模式等都相当于反转输出模式。
控制器10,在双面打印模式或者面朝下输出模式适用校正作业时,进入S828的处理,如果适用双面打印模式以外的情况时,则执行校正作业,进入S812的处理。
在步骤828(S828)中,控制器20使校正作业的启动延迟,使之不影响在该校正作业之前的打印处理(伴随反转处理),。更具体来讲,数据获取部200,只在第1分支位置传送到纸张反转通道320到再次传送到第1分支位置的时间,对启动校正作业的时序进行延迟,扩大先行的记录纸42和被打印测试图像的记录纸42之间的间隔。读取控制部206及传送控制部208,根据数据获取部200校正作业的启动时序的延迟,从而分别对测试图像的读取时序、以及打印测试图像的记录纸42的传送开始时序进行延迟。
另外,传送控制部208禁止在校正作业中进行反转输出。这样,纸张传送装置18根据传送控制部208的控制,不使测试图像被打印的记录纸42通过纸张反转通道320,而是经过纸张排出通道310及清理通道330,传送到清理托盘354。另外,传送控制部208也可将打印测试图像的记录纸42传送到纸张排出托盘352。
在S812中,打印装置10根据控制器20启动的校正作业,将测试图案426组成的测试用碳粉图像转印到记录纸42上,实施定影处理。
如同以上说明,第2实施形式中的打印装置10在第1分支位置和第2分支位置之间配置测色传感器302,所以,对于打印测试图像的记录纸42,禁止通过纸张反转通道320实施的反转处理,只允许读取测试图像。
另外,本实施形式中的打印装置10,在先行的普通作业的打印处理中,与双面打印或者面朝下输出等同时伴随反转处理时,延迟校正作业的启动,将前面的普通作业和插入的校正作业之间的处理时间差相互抵消。
下面,说明第2实施形式中的变化例。
在上述第2实施形式中,打印装置10禁止在校正作业中实施反转处理,而且,在先行的普通作业为反转输出模式时,通过延迟该校正作业的启动,使得测试图像的读取成为可能,而且,将其对普通作业的影响降到最低。
在本变化例中,打印装置10在先行的普通作业为双面打印模式时,在第2面上打印测试图像。这样,打印装置10可以在同一工作模式下处理先行的普通作业和插入的校正作业,而且,也可以实现测色传感器302(图9)读取测试图像。
图11是说明本变化例中第3种色彩校正处理(S84)的流程图。另外,本图中标注的各处理中,与图8中的处理实质性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符号。
如图11所示,在步骤802(S802)中,数据获取部200基于累计打印张数或者打印条件的变化,决定插入色彩校正处理的话,数据获取部200会从保存在测试图像存储部204中的多个测试图案426(图2)中选择后续打印处理中使用量在既定量以上的混合色测试图案426,从测试图像存储部204读取被选择的测试图案426的图像数据。另外,数据获取部200在与后续打印处理相同打印条件(打印纸的种类及加网种类)下,设定应打印测试图像的校正作业的工作模式。
另外,数据获取部200判断前后的普通作业的工作模式,使至少与其中一个普通作业相同的纸张传送方法适用校正作业。另外,数据获取部200对应适用于校正作业中的工作模式是否是双面打印模式进行判断。
控制器10,在双面打印模式适用校正作业时,会进入S842的处理,适用双面打印模式以外的情况时,会基于读取的测试图像,生成校正作业,启动该校正作业,进入S812的处理。
在步骤842(S842)中,数据获取部200禁止在第1面打印,生成将从测试图像存储部204读取的测试图案426做成应在第2面打印的图像数据的校正作业,将生成的校正作业插入到普通作业之间。
在步骤844(S844)中,打印装置10根据数据获取部200生成的校正作业,开始打印处理。即,打印装置10,在碳粉图像的转印范围在记录纸42的第1面时,禁止碳粉图像的形成处理及转印处理等,不在记录纸42的第1面上转印碳粉图像,而是传送到纸张反转通道320上,反转记录纸42;碳粉图像的转印范围在记录纸42的第2面时,进入S812的处理。
在步骤812(S812)中,打印装置10根据校正作业,将测试图案426组成的测试用碳粉图像转印到记录纸42上,实施定影处理。即,打印装置10在双面打印模式时,在记录纸42的第2面上打印测试图像,单面打印模式时,在记录纸42的第1面打印测试图像。
在S814中,转印有测试用碳粉图像的记录纸42在使用定影器19实施定影处理后,被通过纸张排出通道310传送。安装在该纸张排出通道310上的测色传感器302从被传送的记录纸42上读取测试图像。
这样,本变化例的打印装置10,在前后普通作业为双面打印模式时,在插入的校正作业中也应用双面打印,在记录纸42的第2面上打印测试图像。如此,打印装置10不切换工作模式,就能够进行测试图像的打印及读取。
另外,在正面和反面纸质(表面特性)不同的记录纸(比如,单面铜板纸等)上打印图像时,由于各个面上的色彩特性不同,所以,需要在各个面上形成测试图像,基于形成的测试图像实施色彩校正处理。所以,本实施形式中的打印装置10,使用多张记录纸,读取在正面形成的测试图像和在反面形成的测试图像,基于从一张记录纸正面及另一张记录纸的反面分别读取的测试图像,实施色彩校正处理。即,打印装置10,通过图10所示的处理,在一张记录纸的正面形成测试图像,从该记录纸的正面读取形成的测试图像,根据图11所示的处理,在另一张记录纸的反面上形成测试图像,从该记录纸的反面读取形成的测试图像。
[第3实施形式]
下面,说明第3实施形式。
图12是表示第3实施形式中的打印装置10的构成图。在本图中标注的各个构成部分,与图1中标注的构成实质上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符号。
如图12所示,第3实施形式中的打印装置10具有第3后处理装置34,这一点与第1种实施形式中的打印装置不同。具体来讲,第3后处理装置34,在第1分支位置和第2分支位置之间安装有第1测色传感器302及第2测色传感器304,这一点与第1后处理装置30不同。
第1测色传感器302安装在纸张排出通道310的上游,这样就能够从面朝上输出的记录纸42上读取测试图像。第2测色传感器安装在纸张排出通道310的下游,这样就能够从面朝上输出的记录纸42读取测试图像。即,本实施形式中的后处理装置34不对记录纸42实施反转,就能够从任何一个面(正面及反面)读取测试图像。
所以,本实施形式中的控制器20会至少与前后普通作业的一种作业应用同一种纸张传送方法,生成校正作业,就不会对生成的校正作业进行延迟,就可以启用。
比如,控制器20,在校正作业适用双面打印时,可以只在第1面上打印测试图像。此时,读取控制部206使用第2测色传感器304读取第1面上的测试图像。
另外,控制器20也可以在第1面及第2面上打印测试图像。此时,读取控制部206通过第2测色传感器304读取第1面上的测试图像,通过第1测色传感器302读取第2面上的测试图像。此时,因为第1测色传感器302的读取能力和第2测色传感器304的读取能力会有差异的情形,打印装置10需要将第1测色传感器302的读取结果和第2测色传感器304的读取结果的相互关系反映到色彩校正处理中。
图13是校正值决定部232在决定校正值(校正数据)时参照的校正图表。
如图13所示,校正值决定部232具有的校正图表将记录纸的种类、加网的种类、测试图像的识别信息及差异数据的组合与校正值(校正数值)规定了一一对应关系。所谓差异数据,是表示打印到记录纸42上的测试图像的特征量和作为色彩校正目标设置的基准特征量之间的差异。另外,校正值是为了将对应的差异变小而对打印装置10的色彩特性进行调整的值。
另外,校正值决定部232将第1测色传感器302及第2测色传感器304分别对应,使拥有各自的校正表。与各个测色传感器302及测色传感器304对应的校正图表,包括将各自测色传感器的机差相互抵消而计算出的校正值。所以,打印装置10无论是基于第1测色传感器302读取的测试图像实施色彩校正处理,还是基于第2测色传感器304读取的测试图像实施色彩校正处理,都能够实现大体相同的色彩校正。
而且,本例子中的打印装置10针对各个测色传感器还准备了预先校正值,但并不局限于此,比如,使用第1测色传感器302的测色结果和第2测色传感器304的测色结果之间的相关值来读取测试图像,对测试图像的特征量或者校正值(校正数据)进行校正,以抵消机差。
图14是说明第3实施形式中第3色样校正处理(S86)的流程图。另外,本图中标注的各项处理中,与图8中标注的处理实质上相同的处理,使用相同的符号。
如图14所示,在步骤826(S826)中,数据获取部200一旦基于累计打印张数或者打印条件的变化决定插入色彩校正处理的话,会选择后续打印处理中使用量以上的混合色测试图案426,从测试图像存储部204读取选择的测试图案426的图像数据,生成校正作业。另外,数据获取部200在与后续打印处理相同的打印条件(打印纸的种类及加网的种类)下,设置应打印测试图像的校正作业的工作模式。
接着,数据获取部200判断前后普通作业的工作模式,将相同的纸张传送方法应用于校正作业。另外,数据获取部200判断校正作业应适用的工作模式是否是纸质指定模式。这里,所谓的纸质指定模式是指根据打印用记录纸42的正面状态更改打印条件进行打印的工作模式,比如,适用于用户指定使用普通纸以外的记录纸42的情况。在设定纸质指定模式后,比如,有时会出现象单面铜板纸那样记录纸42的正面和反面的正面状态不同的情况。所以,本实施形式中的打印装置10在被指定了纸质指定模式时,对记录纸42的两个面实施色彩校正处理。
即,控制器10在纸质指定模式被应用到校正作业[即应用正反面正面状态不同的记录纸(比如,单面铜板纸)的情况]时,进入S804的处理,在不适用纸质指定模式[即,缺省的记录纸(比如,普通纸)的情况]时,会启用校正处理,进入S812的处理,只在一个面上打印测试图像。
从S804到S810,打印装置10在记录纸42的两个面上打印测试图像,要求第1测色传感器302及第2测色传感器304从该记录纸42的正面及反面分别读取测试图像。
在S816中,校正值决定部232基于从第1测色传感器302及第2测色传感器304输入的测试图像的图像数据,分别计算出各个测试图像的特征量,对计算出的特征量和基准值进行比较,计算出它们的差异值。
在步骤864(S864)中,校正值决定部232根据计算出的各自差异值,从校正图表(图13)读取与测色传感器及纸张(记录纸的正面状态)相对应的校正数据,并将这些校正数据输出到彩色平衡调整部234。
如上所述,第3实施形式中的打印装置10在第1分支位置和第2分支位置之间配置了第1测色传感器302和第2测色传感器,这样,即使在被指定面朝下输出或者双面打印时,也不必更改工作模式,就能够读取测试图像。
另外,本实施形式中的打印装置10即使在使用正面状态正反不同的记录纸42时,也能够在各个面上打印测试图像,几乎同时读取各个测试图像。
[第4种实施形式]
下面,说明第4种实施形式。
图15表示第4实施形式中打印装置10的结构。而且,本图中所标注与图1相同的结构,使用相同的符号。
如图15所示,第4实施形式中的打印装置10与第1实施形式中的打印装置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其具有第4后处理装置36。具体来讲,第4后处理装置36,在清理通道330上安装有测色传感器302,这一点与第1后处理装置30不同。即,本例子中的测色传感器302配置在通向清理托盘354的排出口附近,从通过清理通道330传送来的记录纸42上读取测试图像。
清理通道330是指传送应废弃记录纸42的纸张排出通道。传送要求图像被打印的记录纸42的纸张排出通道310在第2分支位置被分开。所以,传送到清理通道330中的记录纸42与纸张排出通道310相比,能够放慢传送速度。
所以,本实施形式中的控制器20,在打印有测试图像的记录纸42被传送到清理通道330时,至少在测色传感器302的附近,会减慢该记录纸42的传送速度(与在纸张排出通道310中的传送速度相比)。具体来讲,控制器20的传送控制部208(图5)在插入校正作业后,在测色传感器302的读取位置会暂时停止打印有测试图像的记录纸42。
这样,打印装置10就能够提高测色传感器302读取测试图像的精度。
图16是说明第4实施形式中第4色彩校正处理(S88)的流程图。另外,本图中标注的各个处理中,与图10中实质上相同的处理使用相同的符号。
如图16所示,在从S826到S812中,打印装置10将校正作业插入到普通作业内,在记录纸42上打印测试图像。
在步骤882(S882)中,传送控制部208(图5)根据校正作业,来控制纸张传送装置18,将打印有测试图像的记录纸传送到清理托盘354(图15)。
纸张排出通道310根据传送控制部208的控制,将打印有测试图像的记录纸42传送到第2分支位置。这时,第2切换板310根据传送控制部208的控制,将该记录纸42送入清理通道330。
在步骤884(S884)中,传送控制部208对纸张传送装置18实施控制,使得打印有测试图像的记录纸42在测色传感器302(图15)的附近暂时停止。
清理通道330根据传送控制部208的控制,在将打印有测试图像的记录纸42传送到测色传感器302的附近时,将暂时停止传送工作,使得该记录纸42暂时停止,之后,送到清理托盘352。
在S814中,打印装置10在打印有测试图像的记录纸42暂时停止的时序,通过测色传感器302读取测试图像。
如上所述,第4实施形式中的打印装置10,通过在清理通道330上配置测色传感器302,在读取测试图像的时序,能够使得记录纸42的传送速度降下来,能够提高测试图像的读取精度。
另外,本实施形式中的打印装置10,由于打印有测试图像的记录纸42肯定被送入清理托盘354,所以,能够很容易区分测试图像被打印的记录纸42和要求图像被打印的记录纸42。

Claims (24)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在记录媒体上形成碳粉图像的碳粉图像形成装置;
对上述碳粉图像形成装置进行控制,在记录媒体上形成测试图像的控制装置;
传送上述碳粉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碳粉图像的记录媒体的传送装置;
将通过上述碳粉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碳粉图像在记录媒体上进行定影的定影装置;
安装在上述传送装置的上述定影装置下游,读取记录媒体上形成的测试图像的图像读取装置;及
基于通过上述图像读取装置读取的测试图像,进行色彩校正处理的校正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传送装置还包括从通过上述定影装置实施定影处理的定影位置到纸张排出托盘之间的纸张排出通道,和从该纸张排出通道上的分路位置分开而使记录媒体反转的纸张反转通道;
上述图像读取装置设置在上述定影位置和上述分路位置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传送装置还包括从通过上述定影装置实施定影处理的定影位置到纸张排出托盘之间的纸张排出通道,和从该纸张排出通道上的分路位置分开而使记录媒体反转的纸张反转通道;
上述图像读取装置设置在上述纸张排出通道上的上述分路位置,纸张排出托盘一侧下游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上述图像读取装置还包括测色传感器,设置在非反转输出的记录纸的图像形成面的对向位置;及
还具有传送控制装置,控制上述传送装置,使禁止对形成测试图像的记录媒体实施反转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碳粉图像形成装置是连续形成用户要求图像的碳粉图像和测试用的碳粉图像;
上述传送控制装置在当要求图像被形成的记录媒体被指定反转输出时,禁止对形成测试图像的记录媒体实施反转处理,而且控制上述传送装置,使在先行的记录媒体之后排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传送控制装置在当要求图像被形成的记录媒体被指定反转输出时,对上述传送装置实施控制,形成测试图像的记录媒体和比其先行的记录媒体之间的记录纸间隔,要比没有指定反转输出时的间隔宽。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碳粉图像形成装置是连续形成用户要求图像的碳粉图像和测试用的碳粉图像;
上述图像读取装置包括测色传感器,安装在非反转输出的记录纸的形成图像面的对面位置;
上述控制装置在被指定双面打印时,对上述碳粉图像形成装置进行控制,以使通过上述纸张反转通道反转的记录媒体上形成测试用碳粉图像。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碳粉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连续形成用户要求图像的碳粉图像和测试用的碳粉图像;
上述图像读取装置包括测色传感器,安装在非反转输出的记录纸的形成图像面的对面位置安装的;
上述控制装置在被指定要求双面打印时,对上述碳粉图像形成装置实施控制,以便不在记录媒体的第1面形成测试用的碳粉图像,只在第2面上形成测试用的碳粉图像。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记录媒体为片状材料;
上述图像读取装置包括第1测色传感器,安装在非反转输出时形成图像的记录媒体面的对面位置上;以及第2测色传感器,安装在反转输出时形成图像的记录媒体面的对面位置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碳粉图像形成装置连续形成用户要求图像的碳粉图像和测试用碳粉图像;
上述校正装置在指定非反转输出时,基于通过第1测色传感器读取的测试图像实施色彩校正处理,在指定反转输出时,基于通过第2测色传感器读取的测试图像实施色彩校正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装置在指定双面打印时,对上述碳粉图像形成装置进行控制,只在记录媒体的第一面形成测试用碳粉图像,在第二面不形成测试用碳粉图像;
上述图像读取装置适用通过上述第2测色传感器读取的测试图像。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装置在指定双面打印时,对上述碳粉图像形成装置实施控制,以便在记录媒体的双面形成测试用碳粉图像;
上述校正装置基于上述第1测色传感器读取的测试图像和上述第2测色传感器读取的测试图像,实施色彩校正处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或者1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装置在指定双面打印时,在各个面形成测试用碳粉图像,使在记录媒体的一个面上形成的测试图像和在另一面上形成的测试图像不要相互重叠。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装置在记录媒体的一面上形成的测试用碳粉图像和另一面上形成的测试用碳粉图像至少在记录媒体的传送方向上错开形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装置是在记录媒体的一个面上形成测试用碳粉图像和在另一面上形成测试用的碳粉图像至少在与记录媒体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错开形成;
上述图像读取装置是在由至少和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不同的位置读取一个面上形成的测试图像和在另一个面上形成的测试图像。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装置在指定双面打印的情况下,在记录媒体的一个面上形成的测试用碳粉图像和在另一个面上形成的测试用碳粉图像至少应在垂直于记录媒体传送方向的方向上错开形成;
上述图像读取装置使读取测试图像的测色传感器沿垂直于传送方向的方向移动,来读取在一个面上形成的测试图像和在另一个面上形成的测试图像。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传送装置包括从实施定影处理的定影位置到堆放应提供给用户的记录媒体的纸张托盘处的纸张排出通道,以及从该纸张排出通道上的第2个分支位置分出的,传送应报废记录媒体的废弃通道;
上述图像读取装置设置在上述废弃通道上;以及
还具有传送控制装置,控制上述传送装置,将形成测试图像的记录媒体传送到上述废弃通道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传送控制装置在形成测试图像的记录媒体被传送到上述废弃通道时,控制上述传送装置,使得传送速度比形成测试图像的记录媒体被传送到纸张排出通道时的速度慢。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位于上述定影装置的后段,在形成图像的记录媒体上实施后处理的后处理装置;
上述图像读取装置设置在上述后处理装置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装置在当正面和反面的表面状态不同的记录媒体被使用于图像形成的情况下,对上述碳粉图像形成装置实施控制,以在记录媒体的正面及反面上形成测试用的碳粉图像;
上述图像读取装置读取分别在记录媒体的正面和反面形成的测试图像;
上述校正装置基于从正面读取的测试图像实施与正面图像形成相关的色彩校正处理,且基于从反面读取的测试图像实施与反面图像形成相关的色彩校正处理。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装置在当正面和反面的表面状态不同的记录媒体被使用于图像形成的情况下,在各个面上形成测试用的碳粉图像,使得在记录媒体正面形成的测试图像和在反面形成的测试图像不相互重叠。
22.一种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传送形成图像的记录媒体的传送装置;
对上述传送装置传送来的记录媒体实施后处理的后处理装置;及
设置在上述传送装置,在记录媒体上形成测试图像时,读取形成的测试图像的图像读取装置。
23.一种校正方法,使用设置在非反转输出的记录纸的图像形成面的对面位置上的测色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对于用户要求的要求图像,在指定双面打印时,在反转的记录媒体上形成测试图像;
通过上述测色传感器,读取形成的测试图像;及
基于读取的测试图像,实施色彩校正处理。
24.一种在图像形成装置中运行的程序,在非反转输出的记录纸的图像形成面的对面位置上设置了测色传感器的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对于用户要求的要求图像指定双面打印时,在反转的记录媒体上形成测试图像的步骤;
通过上述测色传感器,读取形成的测试图像的步骤;及
基于读取的测试图像,实施色彩校正处理的步骤。
CNB200410074158XA 2004-03-18 2004-09-01 图像形成装置、后处理装置、校正方法及其程序 Active CN10036431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77627 2004-03-18
JP2004077627A JP4534538B2 (ja) 2004-03-18 2004-03-18 画像形成装置、後処理装置、校正方法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1380347A Division CN100538536C (zh) 2004-03-18 2004-09-01 图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71178A true CN1671178A (zh) 2005-09-21
CN100364312C CN100364312C (zh) 2008-01-23

Family

ID=3498639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1380347A Active CN100538536C (zh) 2004-03-18 2004-09-01 图像形成装置
CNB200410074158XA Active CN100364312C (zh) 2004-03-18 2004-09-01 图像形成装置、后处理装置、校正方法及其程序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1380347A Active CN100538536C (zh) 2004-03-18 2004-09-01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7206068B2 (zh)
JP (1) JP4534538B2 (zh)
KR (1) KR100625628B1 (zh)
CN (2) CN100538536C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8906B (zh) * 2008-01-30 2012-12-0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
CN102830599A (zh) * 2011-06-16 2012-12-19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后处理设备
CN101436010B (zh) * 2007-11-12 2013-03-1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后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981383A (zh) * 2011-09-05 2013-03-20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3257541A (zh) * 2012-02-16 2013-08-21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4238302A (zh) * 2013-06-05 2014-12-24 夏普株式会社 调整用图案图像、图像形成装置及其图像调整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11644A (ja) * 2004-04-21 2005-11-04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校正方法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2005321568A (ja) * 2004-05-07 2005-11-17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386268B2 (ja) * 2004-05-07 2009-12-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652720B2 (ja) * 2004-05-07 2011-03-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840968B2 (ja) * 2005-03-14 2011-12-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20060244980A1 (en) * 2005-04-27 2006-11-02 Xerox Corporation Image quality adjustment method and system
JP4375357B2 (ja) * 2005-07-11 2009-12-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JP4685552B2 (ja) * 2005-08-29 2011-05-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JP4765592B2 (ja) * 2005-12-06 2011-09-0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74007A (ja) * 2005-12-20 2007-07-05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処理装置、補正係数生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8102564B2 (en) * 2005-12-22 2012-01-24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lor correction using both spatial correction and printer calibration techniques
JP2007196553A (ja) * 2006-01-27 2007-08-09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方法、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プログラム
JP4961867B2 (ja) * 2006-07-07 2012-06-27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26701A (ja) * 2006-07-24 2008-02-07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040223B2 (ja) * 2006-09-06 2012-10-0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269182B2 (ja) * 2006-10-18 2009-05-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測色制御装置、印刷測色制御方法、印刷測色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印刷装置
US8040365B2 (en) * 2006-12-20 2011-10-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8086122B2 (en) * 2006-12-29 2011-12-2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adjusting method
US7630653B2 (en) * 2007-02-14 2009-12-08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line sensing and measuring image on paper registration in a printing device
JP2008233370A (ja) * 2007-03-19 2008-10-02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7899341B2 (en) * 2007-10-01 2011-03-0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alysi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ethod
US8184347B2 (en) * 2007-12-13 2012-05-22 Infoprint Solutions Company Llc Opportunistic process control for printers
JP5271052B2 (ja) * 2007-12-14 2013-08-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073586B2 (ja) * 2008-06-03 2012-11-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228787B2 (ja) * 2008-10-21 2013-07-03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37474A (ja) * 2008-12-12 2010-06-24 Fujifilm Corp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776189B2 (ja) * 2010-03-12 2015-09-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8451518B2 (en) * 2010-04-20 2013-05-28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color-to-color misregistration
JP5623194B2 (ja) * 2010-08-31 2014-11-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5333394B2 (ja) * 2010-09-15 2013-11-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JP2012083625A (ja) * 2010-10-13 2012-04-2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における補正効果確認方法
JP5864867B2 (ja) * 2011-02-10 2016-02-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8843002B2 (en) * 2011-03-31 2014-09-23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of correlating image misregistration
JP2013044940A (ja) * 2011-08-24 2013-03-04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921124B2 (ja) * 2011-09-30 2016-05-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11758A (ja) * 2011-11-25 2013-06-10 Canon Inc プリント装置および測色装置
JP2013129187A (ja) * 2011-11-25 2013-07-04 Canon Inc プリント装置
JP5916531B2 (ja) * 2012-06-22 2016-05-1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吐出不良検出方法、テストチャートの作成方法及びテストチャートデータ生成プログラム
JP2014119732A (ja) * 2012-12-19 2014-06-30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検出装置
WO2014154302A1 (en) * 2013-03-28 2014-10-0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er calibration
JP2015001600A (ja) * 2013-06-14 2015-01-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870970B2 (ja) * 2013-06-24 2016-03-0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制御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5015512A (ja) * 2013-07-03 2015-01-2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KR20150069159A (ko) * 2013-12-13 2015-06-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장치, 캘리브레이션장치 및 그들의 제어방법
JP2015212027A (ja) * 2014-05-01 2015-11-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679213B2 (ja) * 2015-03-04 2020-04-1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及び画質不良検出方法
US9868311B2 (en) 2015-05-18 2018-01-16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In-line case printing system with dynamic sampling frequency and method therefor
JP2017001332A (ja) * 2015-06-12 2017-01-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673069B2 (ja) * 2016-07-13 2020-03-2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制御プログラム
JP7175684B2 (ja) * 2018-09-13 2022-1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測定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KR20200052616A (ko) * 2018-11-07 2020-05-15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리얼-타임 컬러 레지스트레이션
JP7196694B2 (ja) * 2019-03-06 2022-12-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テスト記録媒体の搬送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321766B2 (ja) * 2019-05-15 2023-08-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10687128A (zh) * 2019-11-15 2020-01-14 南京铂文嘉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定位检测系统的校准装置
JP7468099B2 (ja) * 2020-04-14 2024-04-1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制御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182064A (ja) * 2020-05-19 2021-11-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042268A (ja) * 2021-09-14 2023-03-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7879A (ja) * 1995-07-11 1997-01-28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
US5875372A (en) * 1996-07-26 1999-02-23 Konic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6178007B1 (en) * 1997-01-21 2001-01-23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for continuous incremental color calibration for color document output terminals
CN1167247C (zh) * 1998-09-07 2004-09-15 鸿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一图像扫描装置上的图像扫描方法
US6175700B1 (en) * 2000-01-18 2001-01-16 Xerox Corporation Inserting test patterns in large print jobs
US6477352B2 (en) 2000-03-15 2002-11-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wo-side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110148B2 (en) 2000-12-28 2006-09-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uplex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JP2002269555A (ja) * 2001-03-12 2002-09-20 Ricoh Co Ltd カラー画像の色濃度補正方法
JP4944321B2 (ja) * 2001-09-26 2012-05-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KR100425310B1 (ko) 2001-11-23 2004-03-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사진 화상형성 장치의 컬러 레지스트레이션 보정시스템 및 그를 이용한 보정 방법
US6961526B2 (en) * 2002-01-24 2005-11-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hich performs image formation control based on the image after fixing
JP2003280466A (ja) * 2002-03-20 2003-10-02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69948A (ja) * 2002-08-06 2004-03-04 Canon Inc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US6909858B2 (en) * 2002-08-09 2005-06-2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oner-adhesion calculation method and data processing method
US7257358B2 (en) * 2003-12-19 2007-08-14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registration errors in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6010B (zh) * 2007-11-12 2013-03-1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后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498906B (zh) * 2008-01-30 2012-12-0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
CN102830599A (zh) * 2011-06-16 2012-12-19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后处理设备
CN102981383A (zh) * 2011-09-05 2013-03-20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2981383B (zh) * 2011-09-05 2015-06-17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9377736B2 (en) 2011-09-05 2016-06-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storage medium for sheet ordering based on image resolution
US10895839B2 (en) 2011-09-05 2021-01-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storage medium
CN103257541A (zh) * 2012-02-16 2013-08-21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3257541B (zh) * 2012-02-16 2016-08-10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4238302A (zh) * 2013-06-05 2014-12-24 夏普株式会社 调整用图案图像、图像形成装置及其图像调整方法
CN104238302B (zh) * 2013-06-05 2017-11-28 夏普株式会社 调整用图案图像、图像形成装置及其图像调整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364312C (zh) 2008-01-23
US7421221B2 (en) 2008-09-02
KR100625628B1 (ko) 2006-09-20
US20050207768A1 (en) 2005-09-22
CN100538536C (zh) 2009-09-09
KR20050093670A (ko) 2005-09-23
US7206068B2 (en) 2007-04-17
CN101109916A (zh) 2008-01-23
US20070189789A1 (en) 2007-08-16
JP2005266212A (ja) 2005-09-29
JP4534538B2 (ja) 2010-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71178A (zh) 图像形成装置、后处理装置、校正方法及其程序
CN1625220A (zh) 图像形成装置、校正方法及其程序
CN1193270C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调整方法
CN1625221A (zh) 图像形成装置、图案形成方法及其程序
CN1625222A (zh) 图像形成装置、校正方法及执行程序
CN1237406C (zh)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205515C (zh) 彩色传感器输出值的校正方法以及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CN100344147C (zh) 在记录纸上形成图像的设备
CN1684007A (zh) 成像设备
CN1642219A (zh)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其程序
CN1367409A (zh) 选项定影装置
CN1287232C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670630A (zh) 图像浓度校正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120612C (zh) 光写头驱动装置和光写头驱动方法
CN1909595A (zh) 图像处理设备及其方法
CN1959549A (zh) 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591233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904753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186267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625219A (zh) 图像形成装置、校正方法及其程序
CN1351285A (zh) 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
CN1637636A (zh) 成像设备
CN101063749A (zh) 光扫描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及光扫描装置的有效控制方法
CN101046885A (zh) 错位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782913A (zh) 成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