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81383B -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981383B CN102981383B CN201210323472.1A CN201210323472A CN102981383B CN 102981383 B CN102981383 B CN 102981383B CN 201210323472 A CN201210323472 A CN 201210323472A CN 102981383 B CN102981383 B CN 10298138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et material
- transfer rate
- paper
- feeding
- im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79—Refeeding path for composite copying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 G03G15/2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pying both sides of an original or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1—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2—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 G03G15/234—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by inverting and refeeding the image receiving material with an image on one face to the recording member to transfer a second image on its second face, e.g. by using a duplex tray; Details of duplex trays or inverter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 G03G15/2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pying both sides of an original or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58—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 G03G15/6561—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for sheet registration
- G03G15/6564—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for sheet registration with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 G03G15/2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pying both sides of an original or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1—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2—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 G03G15/234—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by inverting and refeeding the image receiving material with an image on one face to the recording member to transfer a second image on its second face, e.g. by using a duplex tray; Details of duplex trays or inverters
- G03G15/235—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by inverting and refeeding the image receiving material with an image on one face to the recording member to transfer a second image on its second face, e.g. by using a duplex tray; Details of duplex trays or inverters the image receiving member being preconditioned before transferring the second image, e.g. decurled, or the second image being formed with different operating parameters, e.g. a different fixing temperature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556—Control of copy medium feeding
- G03G2215/00599—Timing, synchronisation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919—Special copy medium handling apparatus
- G03G2215/00949—Copy material feeding speed switched according to current mode of the apparatus, e.g. colour mod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veyance By Endless Belt Conveyors (AREA)
- Counters In Electrophotography And Two-Sided Copying (AREA)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通过参照与片材的类型和尺寸以及要打印的图像的分辨率相对应地存储可循环片材的数量和片材的传送速度的存储单元,来判定可循环片材的数量和片材的传送速度。确定接下来要给送至打印单元的片材的给送表面的传送速度与接下来要再给送至打印单元的给送表面的传送速度是否相互一致。确定接下来要给送至打印单元的片材的给送表面的传送速度与之前刚给送至打印单元的片材的给送表面或再给送表面的传送速度是否相互不同。基于确定结果中断双面打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执行双面打印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近来,打印机已经实现高分辨率,具有600dpi(点/英寸)和1200dpi的打印机首次亮相。这些打印机通过改变打印纸张(片材)的传送速度来在600dpi和1200dpi之间切换分辨率。更具体地说,当与600dpi相对应的片材传送速度被定义为第一恒定速度时,通过以第一恒定速度的一半的速度(半速)传送片材实现1200dpi的两倍分辨率的打印。因此,在1200dpi的打印中,纸张传送速度减半,生产率是600dpi打印的生产率的一半。为了以第一恒定速度实现1200dpi的打印,扫描激光束的多棱镜的旋转速度加倍,或激光束的数量加倍,从而增加了硬件成本。为了实现低成本的高分辨率打印,通过切换传送速度来切换分辨率是不可缺少的技术。例如,日本专利特开第2000-181275号公报和第2002-23576号公报已经提出了该技术。
作为在多个片材的正面和反面上形成图像的方法,使用循环纸张传送方法。在该方法中,片材被发送到被配置为转印图像的转印单元,并且图像被打印在片材的一个表面上。片材然后被发送到反转单元并且被反转。反转的片材然后再次被发送到转印单元,并且图像被转印在反面上,由此在片材的两个表面上打印图像。为了通过缩短片材之间的间隔来提高生产率,在双面打印中进行双面循环控制。更具体地说,替代给送和再给送一个片材,一次给送多个片材以连续在其第一表面打印图像,并且将各自在第一表面上具有图像的片材发送到双面路径。然后,交替打印新给送的片材的第一表面的图像和经由双面路径传送的片材的第二表面的图像。
作为使用循环纸张传送方法的图像形成装置,日本专利特开第03768785号公报已经提出了基于要给送的片材的纸张尺寸和纸张类型判定双面循环片材数的图像形成装置。即使存在随后要打印的片材,也能够在给定条件下进行暂时中断双面循环的控制。例如,当纸张尺寸从A4切换到A3时,中断双面循环。这是因为循环片材数根据纸张尺寸和纸张类型来切换。此外,当纸张类型切换(从普通纸到厚纸)时,因为传送速度切换,所以中断双面循环。
在日本专利特开第03768785号公报中的传统的片材双面循环控制针对各片材执行。这是因为基于诸如“纸张尺寸”和“纸张类型”的片材信息来获得双面循环片材数。也基于“纸张类型”切换片材传送速度。这是因为针对诸如厚纸的具有较大克重的片材,传送速度下降,以增加热容量并且实现稳定的定影。
然而,在日本专利第03768785号公报中,不基于分辨率而是基于诸如“纸张尺寸”和“纸张类型”的片材信息来确定是否中断双面循环。为此,在多个打印片材上打印具有不同分辨率的图像的情况下,即使在打印片材之间传送速度改变,双面循环也不能够适当地中断,从而发生卡纸。
发明内容
本发明使得能够实现如下技术,即,在多个打印片材上执行双面打印的情况下,即使在各个打印片材上打印具有不同分辨率的多个图像,也能够防止发生片材卡纸并且连续执行双面打印。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被布置为在给送的双面片材的第一表面上形成图像、对所述片材进行再给送以及在所述片材的第二表面上形成图像,来在所述片材的表面上进行图像形成,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单元,其被配置为在所述片材上形成图像;循环路径,其被配置为在将所述片材的第一表面上形成图像之后并且在以使得能够在所述片材的第二表面上形成图像的方式将所述片材反转之后,将所述片材再给送至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判定单元,其被配置为根据要由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的图像的分辨率,来判定所述片材的传送速度;比较单元,其被配置为将要给送至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在后片材的、使得由所述图像形成单元能够在所述在后片材的第一表面上形成图像的传送速度,与在所述在后片材之前给送的在前片材的、使得由所述图像形成单元能够在所述在前片材的第二表面上形成图像的传送速度进行比较;以及给送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基于所述比较单元的输出,控制所述在后片材的给送定时。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图像形成装置的方法,该图像形成装置被布置为通过在给送的双面片材的第一表面上形成图像、对所述片材进行再给送以及在所述片材的第二表面上形成图像,来在所述片材的表面上进行图像形成,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片材给送至图像形成单元,所述图像形成单元被布置为在所述片材上形成图像;在所述片材的第一表面上形成图像之后并且在以使得能够在所述片材的第二表面上形成图像的方式将所述片材反转之后,将所述片材再给送至所述图像形成单元;根据要由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的图像的分辨率来判定所述片材的传送速度;将要给送至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在后片材的、使得由所述图像形成单元能够在所述在后片材的第一表面上形成图像的传送速度,与在所述在后片材之前刚给送的在前片材的、使得由所述图像形成单元能够在所述在前片材的第二表面上形成图像的传送速度进行比较;以及基于所述比较步骤的输出,控制所述在后片材的给送定时。
根据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多功能外围设备)可应用于的图像输入/输出系统的整体结构的框图;
图2是用于说明读取器单元和打印机单元的布置的截面图;
图3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操作单元的平面图;
图4是示出在打印机单元中片材的传送状态的示意图;
图5A和图5B是用于说明进行单面打印的片材的传送方法的图;
图6A和图6B是用于说明进行双面打印的片材的传送方法的图;
图7A和图7B是用于说明在进行循环双面打印时的片材传送方法的示意图;
图8A和图8B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循环图像形成时的纸给送顺序的示意图;
图9是例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用于由纸张尺寸、纸张类型和分辨率获得循环片材数和传送速度的表的示例表。
图10是用于说明打印所使用的纸张(片材)、其尺寸、其纸张类型、要打印在各片材的两个表面上的图像及分辨率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传统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片材传送控制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片材传送控制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单元的片材传送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14是用于说明在图13的步骤S104中确定是否中断双面循环的确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15是例示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纸张(片材)的图;
图16是用于说明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给送和再给送纸张片材的顺序的图;
图17是例示第二实施例中双面拼版的图;
图18是用于说明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给送和再给送纸张片材的顺序的图;以及
图19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单元的双面拼版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应注意,除非另有明确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所阐述的组件的相对布置、数字表示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必要的情况下或在单个实施例中由各个实施例的元件或特征的组合是有益的情况下,以下描述的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能够单独实现或作为多个实施例或其特征的组合实现。
[第一实施例]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多功能外围设备)可应用于的图像输入/输出系统(打印系统)的整体布置的框图;
读取器单元(图像输入装置)200光学读取文档图像并将其转换为图像数据。读取器单元200包括具有读取文档的功能的扫描器单元210和具有传送要读取的文档的功能的文档给送单元(DF单元)250。
打印机单元(图像输出装置)300传送片材,将图像数据作为可视图像打印在片材上,并且将片材从装置排出。打印机单元300包括具有多个类型的片材盒的给纸单元310、具有将图像数据转印并定影在片材上的功能的标记单元320、以及具有将打印后片材从装置输出的功能的排出单元330。
控制单元110包括CPU120、图像存储器130、非易失性存储器140、RAM150、ROM160及操作单元170。控制单元110电连接到读取器单元200和打印机单元300。控制单元110中的CPU120通过控制读取器单元200将文档的图像数据加载到图像存储器130、并且控制打印机单元300将图像存储器130中的图像数据输出到片材上,来提供复印功能。非易失性存储器的140存储各种调节值。RAM150用作CPU120的工作区,ROM160存储CPU120的控制程序。操作单元170包括具有液晶显示单元和附装至液晶显示单元的触摸屏的LCD触摸屏360(图3)和多个硬键。经由触摸屏或硬键输入的信号被传送到CPU120,液晶显示单元根据对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来显示功能、图像数据等。
图2是用于说明读取器单元200和打印机单元300的布置的截面图。
首先,将说明读取器单元200。
在读取器单元200中,文档给送单元(DF单元)250将文档片材从开头按顺序逐个给送到稿台玻璃211上,并且在文档读取操作结束之后,将稿台玻璃211上的文档片材排出到排出托盘219。当文档片材被传送到稿台玻璃211上时,灯212打开,光学单元213开始移动,并且文档片材被曝光和扫描。由文档片材反射的光通过镜214、215、216及透镜217导向至CCD图像传感器(下文中被称为CCD)218。CCD218读取所扫描的文档的图像。从CCD218输出的图像数据进行预定处理,并且被传送到控制单元110。
接下来,将说明打印机单元300。
激光驱动器321驱动激光发射单元322,并且使激光发射单元322发射与从控制单元110输出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激光束。激光束经由多棱镜照射感光鼓323,从而在感光鼓323的表面上形成与激光束相对应的潜像。显影单元324将显影剂涂布至感光鼓323上的潜像。
在打印机单元300中,给纸单元包括各自具有抽屉形状的给纸盒311、312、313及314。给纸单元310还包括手动给纸托盘315。打印机单元300给送来自给纸盒311、312、313、314及手动给纸托盘315中的一个的片材,并将其经由传送路径331传送到转印单元(打印单元)325。转印单元325将涂布于感光鼓323的显影剂转印在片材上。传送带326将转印了显影剂的片材传送到定影单元327,通过定影单元327的热和压力将显影剂定影到片材。已经通过定影单元327的片材通过传送路径335和334并且被排出。当反转打印表面并且排出片材时,片材被导向至传送路径336和338,然后从传送路径338的相反方向输出,并且通过传送路径337和传送路径334。当设置双面打印时,由挡板329将已经通过定影单元327的片材从传送路径336导向至传送路径333。然后,片材在相反方向上传送,并由挡板329导向至传送路径338和再给纸传送路径332(循环路径)。被导向至再给纸传送路径332的打印片材在上述定时通过传送路径331,并且被再次给送到转印单元325。注意,无论单面还是双面打印,从传送路径334排出的片材都被传送到排出仓350。
接下来,将参照图3描述操作单元170。
图3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操作单元170的平面图。
在用户进行主模式设置以及显示状态时使用LCD触摸屏360。在用户输入0至9的数值时使用十键键盘361。ID键362用于在管理多功能外围设备时输入部门编号和密码模式。重设键363是用于重设设置模式。导键(guide key)364用于显示针对各个模式的说明画面。用户模式键365用于进入用户模式画面。中断键366用于进行中断复印。开始键367用于开始复印操作。停止键368用于停止正在运行的复印作业。当用户按下软电源SW369时,LCD触摸屏360的背光关闭,多功能外围设备转变到低电力状态。当用户按下省电键370时,多功能外围设备进入省电状态,并且当用户再次按下省电键370时,从省电状态返回。
调整键371用于调整LCD触摸屏360的对比度。当用户按下计数器检查键372时,计数画面出现在LCD触摸屏360上并且显示到现在为止使用过的复印总页数。LED373表示作业正在执行并且图像正在累积在图像存储器中。错误LED374表示多功能外围设备处于诸如发生卡纸或开门等的错误状态。LED375是表示多功能外围设备的主开关是ON的电源LED。
将参照图4至图6B描述在形成图像时的片材传送方法。
图4是示出打印机单元300中片材的传送状态的示意图。与图2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以下描述中,给纸托盘仅限于手动给纸托盘315。然而,以下描述也适用于给纸盒311、312、313及314。
图4对应于没有片材被传送到传送路径的状态。图5A和图5B对应于进行单面打印的片材的传送方法。
在进行单面打印时,从手动给纸托盘315给送的片材S通过传送路径331并且被传送到转印单元325,如图5A所示。已经转印有图像的片材S(在图5A中,Δ表示转印图像)通过传送路径335并且被排出。在该情况下,片材S以转印图像朝上的方式被排出。
在排出转印图像朝下的片材S时,由转印单元325转印了图像的片材S通过传送路径336和338,然后在传送路径338的相反方向上传送,通过定影单元327并且被排出,如图5B所示。通过如此回转在其一个表面打印有图像的片材S,能够将片材S以转印图像朝下的方式排出。
将参照图6A和图6B描述进行双面打印时的片材传送方法。图6A和图6B是示出在打印机单元300进行双面打印时的片材传送状态的示意图。与图2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以下描述中,给纸托盘是手动给纸托盘315。然而,以下描述也适用于给纸盒311、312、313及314。
参照图6A,当在进行双面打印的片材的正面形成图像时,从手动给纸托盘315给送的片材S通过传送路径331,并且被传送到转印单元325。已经转印有图像的片材S(在图6A中,Δ表示转印的正面图像)被从传送路径336导向至传送路径333,然后再以相反方向传送,并且被再次导向至传送路径338和再给纸传送路径332。
如图6B所示,存在于再给纸传送路径332并且在正面(一个表面)上转印有图像的片材S在适当的定时被再给送到传送路径331并且被传送到转印单元325。之后,图像被转印在反面(另一表面)(在图6B中,半椭圆代表转印的反面图像)。在两个表面都具有图像的片材S通过传送路径335并且从装置排出。
将参照图7A和图7B描述在进行循环双面打印时的纸张传送方法(给纸控制)。图7A和图7B是示出在打印机单元300进行循环双面打印时多个片材的传送状态的示意图。与图2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以下描述中,给纸托盘是手动给纸托盘315。然而,以下描述也适用于给纸盒311、312、313及314。
图7A示出在循环三个片材时存在于纸张传送路径上的片材的传送顺序。在图7A中,S1至S3代表存在于纸张传送路径上的片材的传送顺序。
图7B示出在循环五个片材时存在于纸张传送路径上的片材的传送顺序。在图7B中,S1至S5代表存在于纸张传送路径上的片材的传送顺序。
因为传送路径的长度被确定,所以循环片材数主要根据片材尺寸而改变。针对小尺寸片材,能够预先给送和循环大量片材。与之相反,针对大尺寸片材,只能够预先给送少量片材,从而减少循环片材数。
图8A及图8B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循环图像形成时的给纸顺序的示意图。图8A示出在循环三个片材(循环片材数是3)时的给纸顺序。图8B示出在循环五个片材(循环片材数是5)时的给纸顺序。在图8A和图8B中,在各片材上的数字1至5代表片材的序号。
如图8A所示,在双面打印中进行三个片材循环打印时,在801中给送第一片材的正面,然后在802中给送第二片材的正面,而不是再给送第一片材的反面。在803中再给送之前给送的第一片材的反面,并且在804中给送第三片材的正面。在805中再给送第二片材的反面,并且在806中给送第三片材的反面。针对每三个片材,继续这些处理。
图8B是用于说明在双面打印中进行五个片材循环打印的情况的图。在该情况下,在810中给送第一片材的正面,然后在811中给送第二片材的正面,而不是再给送第一片材的反面。在812中,与三个片材循环不同,给送第三片材的正面,而不是再给送第一片材的反面。在813中再给送之前给送的第一片材的反面,并且在814中给送第四片材的正面。在815中再给送第二片材的反面,并且在816中给送第五片材的正面。在817和后续处理中,再给送第三至第五片材的反面。针对每五个片材,继续这些处理。
循环片材数改变为3或5,以有效地在相同的纸张路径上以不同的片材尺寸进行双面打印。
图9是例示在根据第一实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由纸张尺寸、纸张类型和分辨率获得可循环片材数和传送速度的表的示例表。该表被存储在控制单元110的ROM160或非易失性存储器140中。
循环片材数基本根据纸张(片材)尺寸来决定。例如,如图9所示,当纸张尺寸为“A4”时,循环片材数是“5”,而当纸张尺寸为“A3”时,循环片材数是“3”。
根据纸张类型和分辨率来判定传送速度。例如,由于以下原因,当纸张类型为“普通纸”并且分辨率为“600dpi”时,传送速度是恒定速度,而当纸张类型为“厚纸片时,传送速度为半速。由定影单元327的热和压力将显影剂定影在片材上。然而,难以将热传移至纸张类型为“厚纸”的片材上。在这种情况下,传送速度下降到半速,使得大量的热能够传移到片材上,实现稳定的定影。
此外,当分辨率为1200dpi时,传送速度变为半速,以与600dpi时相同的激光束的数量、多棱镜的旋转速度在感光鼓323上形成高分辨率潜像,并且由转印单元325将涂布于感光鼓323的显影剂转印至片材。
将参照图10至图12描述传统的图像形成装置和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片材传送控制。
图10是用于说明打印所使用的纸张(片材)、其尺寸、其纸张类型、要打印在各片材的两个表面上的图像及分辨率的图。
所有纸张A至纸张E的纸张尺寸均为“A4”并且纸张类型为“普通纸”。除纸张B的再给送表面(反面)(第4原稿页)之外,要打印在这些片材上的图像的分辨率为600dpi。纸张B的再给送表面(反面)(第4原稿页)的分辨率为1200dpi。在图10至图12中,1200dpi的打印表面有阴影线。
图11是用于说明传统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片材传送控制的图。由于纸张尺寸为“A4”并且纸张类型为“普通纸”,所以基于图9的表,双面打印的循环片材数是“5”。
确定是通过在给送纸张B的给送表面(第3原稿页)之后给送纸张C的给送表面(第5原稿页)来继续双面循环,还是通过再给送纸张A的再给送表面(第2原稿页)和纸张B的再给送表面(第4原稿页)来中断双面循环。在传统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片材传送控制中,从片材的纸张尺寸和纸张类型来获得双面打印中的循环片材数和传送速度,因此对纸张B和纸张C进行相互比较。由于纸张B和纸张C两者的纸张尺寸均为“A4”并且纸张类型为“普通纸”,所以其在双面打印中的循环片材数和传送速度是“5”和“恒定速度”,并且相互一致。因此确定双面循环能够继续。
然而,如果双面循环继续,如图11所示,在具有传送速度“恒定速度”的纸张D的给送表面(第7原稿页)1100和纸张E的给送表面(第9原稿页)1101之间,插置了具有“半速”传送速度的纸张B的再给送表面1102的打印。
将这应用于示出双面打印中的五个片材循环传送控制的图7B。片材S4对应于纸张D的正面1100,片材S2对应于纸张B的反面1102,并且片材S5对应于纸张E的正面1101。在该状态下,如果纸张B的再给送表面(第4原稿页)(S2)的传送速度改变为半速,则纸张E(S5)追上纸张B(S2),因为后续纸张E的给送表面(第9原稿页)(S5)的传送速度是恒定速度。结果,纸张E及纸张B互相冲突,产生卡纸。
图12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片材传送控制的图。
确定是通过在给送纸张B的给送表面(第3原稿页)之后给送纸张C的给送表面(第5原稿页)来继续双面循环,还是通过再给送纸张A的再给送表面(第2原稿页)和纸张B的再给送表面(第4原稿页)来中断双面循环。控制单元110进行该确定。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片材传送控制中,不仅基于片材的纸张尺寸和纸张类型而且还基于打印表面的分辨率来获得传送速度(传送速度判定)。也就是说,通过比较打印表面的传送速度,不仅确定是否针对各纸张进行双面循环,而且还确定是继续还是中断双面循环。
更具体地说,将纸张C的给送表面(第5原稿页)1202和纸张B给送表面(第3原稿页)1201进行相互比较。由于纸张B和纸张C两者的纸张尺寸均为“A4”并且纸张类型为“普通纸”,所以在图9的表中他们的双面循环片材数是“5”,并且相互一致。此外,纸张C的给送表面(第5原稿页)1202和纸张B的给送表面(第3原稿页)1201具有分辨率“600dpi”。因此,在图9的表中,纸张C的给送表面(第5原稿页)1202和纸张B的给送表面(第3原稿页)的传送速度为“恒定速度”,他们的双面循环片材数和传送速度也相互一致。
然后,将纸张C的给送表面(第5原稿页)1202和纸张B的再给送表面(第4原稿页)1204进行相互比较。由于纸张C和纸张B两者的纸张尺寸均为“A4”并且纸张类型为“普通纸”,所以在图9的表中他们的双面循环片材数是“5”,并且相互一致。然而,纸张C的给送表面(第5原稿页)1202的分辨率为“600dpi”,因此传送速度是“恒定速度”。与之相反,纸张B的再给送表面(第4原稿页)1204的分辨率是1200dpi,因此传送速度是“半速”。由于传送速度相互不一致,所以确定不继续双面循环。双面循环被暂时中断,装置中的所有片材(纸张A和纸张B)被从装置排出之后,给送纸张C。
图13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单元110的片材传送控制处理的流程图。注意,执行该处理的程序被存储在ROM160中,扩展在RAM150中,并且在CPU120的控制下被执行。
在控制单元110开始片材传送控制时,处理开始。在步骤S101中,控制单元110确定ON和OFF中的哪个被设置为RAM150中的双面循环中断标志。如果双面循环中断标志是ON,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12;如果双面循环中断标志是OFF,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02。在步骤S102中,控制单元110检查是否存在等待给送的纸张(片材)。如果存在等待给送的纸张,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03;如果不存在等待给送的纸张,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12。
在步骤S103中,控制单元110确定是否存在等待再给送的纸张。如果不存在等待再给送的纸张,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10;如果存在等待再给送的纸张,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04。在步骤S110中,控制单元110检查是否对等待给送的第一纸张设置双面打印。如果设置了单面打印,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11;如果设置了双面打印,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09。在步骤S111中,控制单元110将等待给送的第一纸张给送到用作排出目的地的排出仓350,从而结束片材传送控制。如果设置了双面打印,则在步骤S109中控制单元110将等待给送的第一纸张给送到用作排出目的地的再给纸传送路径332,从而结束片材传送控制。步骤S109至S111中的处理是一般处理。
如果存在等待再给送的纸张,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04,控制单元110进行双面循环中断确定处理,然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105。将参照图14的流程图来描述双面循环中断确定处理的详情。
在步骤S105中,控制单元110确定步骤S104中双面循环中断确定处理的结果。如果双面循环中断确定处理的结果是“FALSE”,也就是说,控制单元110确定不中断双面循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06;如果双面循环中断确定处理的结果是“TRUE”(中断),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07。在步骤S106中,控制单元110确定等待再给送的片材的数量是否大于(从图9的表获得的双面循环片材数-1)/2。例如,针对纸张尺寸为“A4”并且纸张类型为“普通纸”的片材,在图8B中,双面循环片材数为“5”。在这种情况下,(5-1)/2=2。如果等待再给送的片材的数量为“1”或“2”,则处理从步骤S106进行到步骤S109;如果等待再给送的片材的数量为“3”,则处理从从步骤S106进行到步骤S108。在步骤S108中,为了在等待再给送的第一纸张的反面上打印图像,控制单元110将第一纸张给送到用作排出目的地的排出仓350,从而结束片材传送控制。如果控制单元110在步骤S105中确定中断双面循环,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07,控制单元110将RAM150中的双面循环中断标志设置为ON,处理进行到步骤S108。
如果在步骤S101中双面循环中断标志为ON或在步骤S102中不存在等待给送的纸张,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12,控制单元110确定是否存在等待再给送的纸张。如果控制单元110确定存在等待再给送的纸张,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08。如果控制单元110确定不存在等待再给送的纸张,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113,控制单元110将RAM150中的双面循环中断标志设置为OFF,从而结束片材传送控制。
通过以上处理,如参照图12所描述的,能够通过不仅确定是否对各纸张进行双面循环,而且还通过比较打印表面的传送速度确定是继续还是中断双面循环来控制给纸。
图14是用于说明图13的步骤S104中的确定是否中断双面循环的处理的流程图。
在控制单元110开始确定是否中断双面循环的处理时,处理开始。在步骤S201中,控制单元110确定对等待给送的纸张设置单面打印和双面打印中的哪一个。如果设置了单面打印,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205,控制单元110判定双面循环中断确定为TRUE(中断双面循环),从而结束确定处理。
如果控制单元110在步骤S201中确定设置了双面打印,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202,控制单元110基于等待给送的第一纸张的纸张尺寸和纸张类型,通过查找图9的表来获得双面循环片材数。然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203。在步骤S203中,控制单元110基于等待再给送的最后纸张的纸张尺寸和纸张类型,通过查找图9的表来获得双面循环片材数。然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204。在步骤S204中,控制单元110确定在步骤S202和S203获得的双面循环片材数是否相互一致。如果控制单元110确定双面循环片材数相互不一致,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205,控制单元110判定中断双面循环,从而结束处理。
如果在步骤S204中控制单元110确定双面循环片材数相互一致,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206,控制单元110基于等待给送的第一纸张的给送表面的纸张尺寸、纸张类型及分辨率,通过查找图9的表来获得传送速度。然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207。在步骤S207中,控制单元110基于等待给送的第一纸张的再给送表面的纸张尺寸、纸张类型及分辨率,通过查找图9的表来获得传送速度。之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208。在步骤S208(第一确定)中,控制单元110确定在步骤S206和S207获得的传送速度是否相互一致。如果控制单元110确定传送速度相互不一致,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205,控制单元110判定中断双面循环,从而结束处理。
如果在步骤S208中控制单元110确定传送速度相互一致,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209,控制单元110基于等待再给送的最后纸张的给送表面的纸张尺寸、纸张类型及分辨率,通过查找图9的表来获得传送速度。然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210。在步骤S210(第二确定)中,控制单元110确定在步骤S206和S209中获得的传送速度是否相互一致。如果传送速度相互一致,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211。如果传送速度相互不一致,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205,控制单元110判定中断双面循环,从而结束处理。
在步骤S211中,控制单元110基于等待再给送的最后纸张的再给送表面的纸张尺寸、纸张类型及分辨率,通过查找图9的表来获得传送速度。然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212。在步骤S212(第三确定)中,控制单元110确定在步骤S206和S211中获得的传送速度是否相互一致。如果传送速度相互一致,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213,控制单元110判定双面循环中断确定为FALSE(不中断双面循环),从而结束处理。如果在步骤S212中控制单元110确定步骤S206和S211中获得的传送速度相互不一致,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205,控制单元110判定中断双面循环,从而结束处理。
在上述确定处理中,在基于纸张尺寸、纸张类型和分辨率判定不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中的一个时中断双面循环:
(1)等待给送的第一纸张的给送表面的处理速度与等待给送的第一纸张的再给送表面的处理速度是否相互一致,(2)等待给送的第一纸张的给送表面的处理速度与等待再给送的最后纸张的给送表面的处理速度是否相互一致,以及(3)等待给送的第一纸张的给送表面的处理速度与等待再给送的最后纸张的再给送表面的处理速度是否相互一致。
将参照图13、图14、图15及图16来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片材传送控制方法。
图15是例示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纸张(片材)的图。存在纸张A至纸张I,即,总共9个片材。对于单面打印和双面打印,仅对纸张B设置单面打印,并对所有剩余的纸张片材设置双面打印。仅将纸张C的纸张尺寸设置为A3,并且将所有剩余的纸张片材的纸张尺寸设置为A4。所有的纸张片材的纸张类型为普通纸。原稿的1至5页的分辨率为600dpi,6至14页的分辨率为1200dpi,15页的分辨率为600dpi,16和17页的分辨率为1200dpi。具有1200dpi分辨率的打印表面以阴影线来表示。
图16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要给送和再给送纸张片材的顺序的图。
首先,当给送纸张A时,控制单元110进行到图13的步骤S101、S102、S103、S110及S109,并且将用作等待给送的第一纸张的纸张A给送到用作排出目的地的再给纸传送路径332,从而结束片材传送控制。当给送纸张B时,控制单元110进行到图13的步骤S101、S102、S103及S104,并进行双面循环中断确定处理。
在双面循环中断处理中,控制单元110进行到图14的步骤S201。由于对等待给送的纸张B设置了单面打印,所以控制单元110进行到步骤S205,并且判定双面循环中断确定为TRUE(中断双面循环)。之后,控制单元110进行到图13的步骤S105、S107及S108,并且将用作等待再给送的第一纸张的纸张A再给送到用作排出目的地的排出仓350,从而结束片材传送控制。
此外,当给送纸张B时,控制单元110进行到图13的步骤S101、S102、S103、S110及S111,并且将用作等待给送的第一纸张的纸张B给送到用作排出目的地的排出仓350,从而结束片材传送控制。
当给送纸张C时,控制单元110进行到图13的步骤S101、S102、S103、S110及S109,并且将用作等待给送的第一纸张的纸张C给送到用作排出目的地的再给纸传送路径332,从而结束片材传送控制。
当给送纸张D时,控制单元110进行到图13的步骤S101、S102、S103及S104,并且进行双面循环中断确定处理。在双面循环中断处理中,控制单元110进行到图14的步骤S201。由于对等待给送的纸张D设置了双面打印,所以控制单元110进行到步骤S202、S203及S204。纸张C的尺寸为“A3”并且其类型为“普通纸”,所以双面循环片材数为“3”。纸张D的尺寸为“A4”并且其类型为“普通纸”,所以双面循环片材数是“5”。因此,在步骤S204中纸张C和纸张D的双面循环片材数相互不一致,控制单元110进行到步骤S205,并且判定双面循环中断确定为TRUE。然后,控制单元110进行到图13的步骤S105、S107及S108,并且将用作等待再给送的第一纸张的纸张C再给送到用作排出目的地的排出仓350,从而结束片材传送控制。
此外,当再次给送纸张D时,控制单元110进行到图13的步骤S101、S102、S103、S110及S109,并且将作为等待给送的第一纸张的、进行双面打印的纸张D给送到用作排出目的地的再给纸传送路径332,从而结束片材传送控制。当给送纸张E时,控制单元110进行到图13的步骤S101、S102、S103及S104,并且确定是否中断双面循环。在确定处理中,控制单元110进行到图14的步骤S201。由于对用作等待给送的纸张的纸张F设置了双面打印,所以控制单元110进行到步骤S202。然后控制单元110进行到步骤S203和S204。纸张D和纸张E两者共同具有尺寸“A4”并且类型为“普通纸”,并且在图9中他们的双面循环片材数为“5”并相互一致。因此,控制单元110进行到步骤S206。控制单元110进一步进行到步骤S207和S208,并且将纸张E的给送表面(第8原稿页)的传送速度与纸张E的再给送表面(第9原稿页)的传送速度进行比较。纸张E的给送表面和纸张E的再给送表面两者共同具有尺寸“A4”、类型“普通纸”、分辨率“1200dpi”,并且传送速度为图9中的“半速”并相互一致。因此,控制单元110进行到步骤S209。在步骤S209中,纸张E的给送表面(第8原稿页)和纸张D的给送表面(第6原稿页)共同具有尺寸“A4”、类型“普通纸”、分辨率“1200dpi”,并且他们的传送速度为图9中的“半速”。因此,控制单元110进行到步骤S211。
此外,纸张E的给送表面(第8原稿页)和纸张D的再给送表面(第7原稿页)共同具有尺寸“A4”、类型“普通纸”、及分辨率“1200dpi”,并且他们的传送速度为图9中的“半速”。因此,控制单元110从步骤S212进行到步骤S213,并且判定双面循环中断确定为FALSE。之后,控制单元110进行到图13的步骤S105、S106及S109,并且将用作等待给送的第一纸张的纸张E给送至用作双面打印的排出目的地的再给纸送路径332,从而结束片材传送控制。
当给送纸张F时,控制单元110进行到图13的步骤S101、S102、S103及S104,并且确定是否中断双面循环,与纸张E类似。在该确定处理中,控制单元110进行到图14的步骤S201。由于对用作等待给送的纸张的纸张F设置了双面打印,所以控制单元110进行到步骤S202。然后控制单元110进行到步骤S203及S204。纸张E和纸张F两者具有尺寸“A4”和类型“普通纸”,并且他们的双面循环片材数是图9中的“5”。因此,控制单元110进行到步骤S206。在步骤S207和S208中,控制单元110将纸张F的给送表面(第10原稿页)的传送速度和纸张F的再给送表面(第11原稿页)的传送速度进行比较。纸张F的给送表面和纸张F的再给送表面具有尺寸“A4”、类型“普通纸”、及分辨率“1200dpi”,并且他们的传送速度为图9中的“半速”。因此,控制单元110进行到步骤S209。此外,纸张F的给送表面(第10原稿页)和纸张E的给送表面(第8原稿页)具有尺寸“A4”、类型“普通纸”、及分辨率“1200dpi”,并且他们的传送速度为“半速”并相互一致。因此,控制单元110进行到步骤S211。
此外,控制单元110将纸张F的给送表面(第10原稿页)的传送速度和纸张E的再给送表面(第9原稿页)的传送速度进行比较。纸张F的给送表面和纸张E的再给送表面具有尺寸“A4”、类型“普通纸”及分辨率“1200dpi”,并且他们的传送速度为图9中的“半速”。因此,控制单元110进行到步骤S213,并且确定不中断双面循环。然后控制单元110进行到图13的步骤S105、S106及S109,并且将用作等待给送的第一纸张的纸张F给送至用作双面打印的排出目的地的再给纸传送路径332,从而结束片材传送控制。
当给送纸张G时,控制单元110进行到图13的步骤S101、S102、S103及S104,并且确定是否中断双面循环。在该处理中,控制单元110进行到图14的步骤S201。由于对用作等待给送的纸张的纸张G设置了双面打印,所以控制单元110进行到步骤S202。然后控制单元110进行到步骤S203及S204。纸张F和纸张G两者具有尺寸“A4”和类型“普通纸”,并且他们的双面循环片材数是图9中的“5”。因此,控制单元110进行到步骤S206。控制单元110进一步进行到步骤S207和S208,并且将纸张G的给送表面(第12原稿页)的传送速度和纸张G的再给送表面(第13原稿页)的传送速度进行比较。纸张G的给送表面和纸张G的再给送表面二者具有尺寸“A4”、类型“普通纸”及分辨率“1200dpi”,并且他们的传送速度为“半速”。因此,控制单元110进行到步骤S209。此外,纸张G的给送表面(第12原稿页)和纸张F的给送表面(第10原稿页)具有尺寸“A4”、类型“普通纸”及分辨率“1200dpi”,并且他们的传送速度为“半速”。因此,控制单元110进行到步骤S211。控制单元110进一步进行到步骤S212,并且将纸张G的给送表面(第12原稿页)的传送速度和纸张F的再给送表面(第11原稿页)的传送速度进行比较。纸张G的给送表面和纸张F的再给送表面二者具有尺寸“A4”、类型“普通纸”及分辨率“1200dpi”,并且他们的传送速度为“半速”。因此,控制单元110进行到步骤S213,并且判定不中断双面循环。之后,控制单元110进行到图13的步骤S105和S106。在步骤S106中,纸张D、纸张E及纸张F三者已经作为等待再给送的纸张存在,并且等待再给送的片材的数量大于(双面循环片材数“5”-1)/2=2。因此,控制单元110进行到步骤S108,并且再给送用作等待再给送的第一纸张的纸张D,从而结束片材传送控制。
此外,当给送纸张G时,控制单元110进行到图13的步骤S101、S102、S103及S104,并且确定是否中断双面循环。在该处理中,控制单元110进行到图14的步骤S201。由于对用作等待给送的纸张的纸张G设置了双面打印,所以控制单元110进行到步骤S202。然后控制单元110进行到步骤S203及S204。纸张F和纸张G两者具有尺寸“A4”和类型“普通纸”,并且他们的双面循环片材数为“5”。因此,控制单元110进行到步骤S206。控制单元110进一步进行到步骤S207和S208,并且将纸张G的给送表面(第12原稿页)的传送速度和纸张G的再给送表面(第13原稿页)的传送速度进行比较。纸张G的给送表面和纸张G的再给送表面两者具有尺寸“A4”、类型“普通纸及分辨率“1200dpi”,并且他们的传送速度为“半速”。因此,控制单元110进行到步骤S209。此外,纸张G的给送表面(第12原稿页)和纸张F的给送表面(第10原稿页)两者具有尺寸“A4”、类型“普通纸”及分辨率“1200dpi”,并且他们的传送速度为“半速”。因此,控制单元110进行到步骤S211。然后控制单元110进行到步骤S212,并且将纸张G的给送表面(第12原稿页)的传送速度和纸张F的再给送表面(第11原稿页)的传送速度进行比较。纸张G的给送表面和纸张F的再给送表面两者具有尺寸“A4”、类型“普通纸”及分辨率“1200dpi”,并且他们的传送速度为“半速”。因此,控制单元110进行到步骤S213,并且确定不中断双面循环。
之后,控制单元110进行到图13的步骤S105和S106。在步骤S106中,纸张E及纸张F两者已经作为等待再给送的纸张存在,并且等待再给送的片材的数量不大于(双面循环片材数“5”-1)/2=2。因此,控制单元110进行到步骤S109。在步骤S109中,控制单元110将用作等待给送的第一纸张的纸张G给送至用作双面打印的排出目的地的再给纸传送路径332,从而结束片材传送控制。
接下来,将说明给送纸张H的情况。控制单元110进行到图13的步骤S101、S102、S103及S104,并且确定是否中断双面循环。在该处理中,控制单元110进行到图14的步骤S201。由于对用作等待给送的纸张的纸张H设置了双面打印,所以控制单元110进行到步骤S202。然后控制单元110进行到步骤S203及S204。纸张G和纸张H两者具有尺寸“A4”和类型“普通纸”,并且他们的双面循环片材数为“5”。因此,控制单元110进行到步骤S206。控制单元110进一步进行到步骤S207和S208。纸张H的给送表面(第14原稿页)具有尺寸“A4”、类型“普通纸”及分辨率“1200dpi”,并且其传送速度为“半速”。与之相反,纸张H的再给送表面(第15原稿页)具有尺寸”A4”、类型“普通纸”及分辨率“600dpi”,并且其传送速度为“恒定速度”。这些传送速度相互不一致。为此,控制单元110进行到步骤S205,并且判定中断双面循环。然后控制单元110进行到图13的步骤S105、S107及S108,并且将用作等待再给送的第一纸张的纸张E再给送至用作排出目的地的排出仓350,从而结束片材传送控制。也就是说,不继续执行纸张E的双面打印。
控制单元110确定要给送等待给送的纸张H还是再给送等待再给送的纸张F。此时,在之前的步骤S107中针对纸张H的给纸确定中,双面循环中断标志已经为ON。因此,控制单元110从步骤S101进行到步骤S112和S108。在步骤S108中,控制单元110将用作等待再给送的第一纸张的纸张F再给送至用作排出目的地的排出仓350,从而结束片材传送控制。
之后,控制单元110确定要给送等待给送的纸张H还是再给送等待再给送的纸张G。此时,在之前的步骤S107中针对纸张H的给纸确定中,双面循环中断标志已经为ON。因此,控制单元110从图13中的步骤S101进行到步骤S112和S108。在步骤S108中,控制单元110将用作等待再给送的第一纸张的纸张G再给送至用作排出目的地的排出仓350,从而结束片材传送控制。
当给送纸张H时,在之前的步骤S107中针对纸张H的给纸确定中,双面循环中断标志已经为ON。因此,控制单元110从步骤S101进行到步骤S112。在步骤S112中,等待再给送的纸张F和纸张G已经被再给送,所以不存在等待再给送的纸张。控制单元110进行到步骤S113,并且将双面循环中断标志设置为OFF。控制单元110进行到步骤S110和S109,并且将用作等待给送的第一纸张的纸张H给送至用作双面打印的排出目的地的再给纸传送路径332,从而结束片材传送控制。
当给送纸张I时,控制单元110进行到图13的步骤S101、S102、S103及S104,并且确定是否中断双面循环。然后控制单元110进行到图14的步骤S203和S204。纸张H和纸张I两者具有尺寸“A4”和类型“普通纸”,并且他们的双面循环片材数为“5”。因此,控制单元110进行到步骤S206。控制单元110进一步进行到步骤S207和S208,并且将纸张I的给送表面(第16原稿页)的传送速度和纸张I的再给送表面(第17原稿页)的传送速度进行比较。纸张I的给送表面和纸张I的再给送表面两者共同具有尺寸“A4”、类型“普通纸”及分辨率“1200dpi”,并且他们的传送速度为“半速”。因此,控制单元110进行到步骤S209。此外,纸张I的给送表面(第16原稿页)和纸张H的给送表面(第14原稿页)两者具有尺寸“A4”、类型“普通纸”及分辨率“1200dpi”,并且他们的传送速度为“半速”。因此,控制单元110进行到步骤S211。控制单元110进一步进行到步骤S212。纸张I的给送表面(第16原稿页)具有尺寸“A4”、类型“普通纸”及分辨率“1200dpi”,并且其传送速度为“半速”。与之相反,纸张H的再给送表面(第15原稿页)具有尺寸“A4”、类型“普通纸”及分辨率“600dpi”,并且其传送速度为“恒定速度”。传送速度相互不一致。为此,控制单元110进行到步骤S205,并且确定中断双面循环。然后控制单元110进行到图13的步骤S105、S107及S108,并且将用作等待再给送的第一纸张的纸张H再给送至用作排出目的地的排出仓350,从而结束片材传送控制。
此外,当给送纸张I时,控制单元110进行到图13的步骤S101、S102、S103、S110及S109,并且将用作等待给送的第一纸张的纸张I给送至用作排出目的地的再给纸传送路径332,从而结束片材传送控制。当最后再给送纸张I时,控制单元110进行到图13的步骤S101、S102、S112及S108,并且将用作等待再给送的第一纸张的纸张I再给送至用作排出目的地的排出仓350,从而结束片材传送控制。
上述给送和再给送顺序在图16中示出。
在上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方法中,当确定是否继续双面循环时,确定接下来要给送的纸张(打印介质)的给送表面和再给送表面的分辨率是否相互不同,或确定接下来要给送的纸张的给送表面的分辨率与之前刚给送的纸张的给送表面的分辨率是否相互不同。此外,确定接下来要给送的纸张的给送表面的分辨率与之前刚给送的纸张的再给送表面的分辨率是否相互不同。如果在这些条件中的一个中,分辨率相互不同,则确定中断双面循环。因此,能够有效地执行双面打印。
[第二实施例]
将参照图17、图18及图19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注意,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多功能外围设备)和图像输入/输出系统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布置,因此将不重复其描述。
图17是例示第二实施例中双面拼版的图。更具体地说,原稿由10页构成。分辨率基本为600dpi,只有第4原稿页的分辨率为1200dpi。
所有纸张A至纸张F都具有纸张尺寸“A4”及纸张类型“普通纸”。分辨率基本为600dpi,只有纸张C的给送表面(第4原稿页)和再给送表面(空白表面)的分辨率为1200dpi。注意,1200dpi的打印表面以阴影线来表示。
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10中,1200dpi的第4原稿页布置在纸张B的反面上,然而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双面拼版中布置在纸张C的正面上。具有与纸张B和纸张C的正面相同的分辨率的空白页对应于纸张B和纸张C的反面。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双面拼版中,在双面打印中的正面和反面上不布置具有不同分辨率的面,所以在正面和反面之间不切换传送速度。因此,能够实现如图18所示的针对各纸张的传统双面循环控制,从而避免诸如发生卡纸等的问题。
图18是用于说明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给送和再给送纸张片材的顺序的图。
图19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单元110的双面拼版处理的流程图。注意,执行该处理的程序被存储在ROM160中,在RAM150中扩展,并且在CPU120的控制下执行。
该处理在控制单元110开始双面拼版处理时开始。在步骤S301中,控制单元110确认是否添加了原稿。如果添加了要打印的原稿,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302;如果未添加要打印的原稿,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301以等待直到添加下一原稿为止。在步骤S302中,控制单元110确定是否存在等待反面拼版的纸张。如果控制单元110确定存在等待反面拼版的纸张,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303。如果步骤S302中是“否”,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307,控制单元110新生成等待反面拼版的纸张,并且将该原稿与纸张的正面相关联,从而结束双面拼版处理。
在步骤S303中,控制单元110确定等待反面拼版的纸张的正面的分辨率与原稿的分辨率是否相互一致。如果控制单元110确定分辨率相互一致,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304,控制单元110将原稿与等待反面拼版的纸张的反面表面相关联,并且处理进行到步骤S305。在步骤S305中,控制单元110给送等待反面拼版的纸张,从而结束双面拼版处理。
如果在步骤S303中控制单元110确定分辨率相互不一致,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308,控制单元110将空白纸张与等待反面拼版的纸张的反面相关联。控制单元110插入空白纸张并且进行拼版,使得正面和反面的分辨率相互一致。然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309。在步骤S309中,控制单元110给送步骤S308中具有与空白纸张相关联的反面的纸张,并且等待反面拼版。之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307。在步骤S307中,控制单元110新生成等待反面拼版的纸张,并且将原稿与反面相关联,从而结束双面拼版处理。
如上所述,根据第二实施例,接下来要给送的纸张(打印介质)的给送表面和再给送表面的分辨率总是相互一致。能够执行甚至适用于基于纸张单位的双面循环控制的传送控制。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的各方面还可以通过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设备上的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程序的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诸如CPU或MPU的设备)来实现,以及通过由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例如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设备上的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程序来执行各步骤的方法来实现。鉴于此,例如经由网络或者从用作存储设备的各种类型的记录介质(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向计算机提供程序。
虽然参照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应当对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给予最宽的解释,以使其涵盖所有这些变型例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8)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被布置为通过在给送的双面片材的第一表面上形成图像、对所述片材进行再给送以及在所述片材的第二表面上形成图像,来在所述片材的表面上进行图像形成,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形成单元,其被配置为在所述片材上形成图像;
给送单元,其被配置为将所述片材给送至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反转所述片材并将所述反转的片材再给送至所述图像形成单元;
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
基于在要给送至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在后片材的第一表面上形成的图像的分辨率,来判定所述在后片材的第一传送速度,并基于在所述在后片材之前刚给送的、要被给送至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在前片材的第二表面上形成的图像的分辨率,来判定所述在前片材的第二传送速度,
将所述在后片材的所述第一传送速度与所述在前片材的所述第二传送速度进行比较,并且
在比较结果表明所述在后片材的所述第一传送速度与所述在前片材的所述第二传送速度相对应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给送单元在将由所述给送单元反转的所述在前片材给送至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之前,将所述在后片材给送至所述图像形成单元,而在所述比较结果表明所述在后片材的所述第一传送速度与所述在前片材的所述第二传送速度不对应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给送单元在将所述在后片材给送至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之前,将所述在前片材给送至所述图像形成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所述在后片材的用于在第一表面上进行打印的所述第一传送速度与所述在后片材的用于在第二表面上进行打印的第三传送速度不同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在将所述在后片材给送至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之前,将反转的所述在前片材再给送至所述图像形成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所述在后片材的用于在第一表面上形成图像的所述第一传送速度与所述在前片材的用于在第一表面上形成图像的第四传送速度相同、并且所述在后片材的用于在第一表面上形成图像的所述第一传送速度与所述在前片材的用于在第二表面上形成图像的所述第二传送速度相同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在将反转的所述在前片材再给送至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之前,将所述在后片材给送至所述图像形成单元,而在所述在后片材的用于在第一表面上形成图像的所述第一传送速度与所述在前片材的用于在第一表面上形成图像的所述第四传送速度不同、或者所述在后片材的用于在第一表面上形成图像的所述第一传送速度与所述在前片材的用于在第二表面上形成图像的所述第二传送速度不同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在将所述在后片材给送至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之前,将反转的所述在前片材再给送至所述图像形成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片材的一个表面的传送速度与该片材的另一表面的传送速度相同的情况下、在所述在后片材的一个表面的传送速度与所述在前片材的一个表面的传送速度相同的情况下、以及在所述在后片材的一个表面的传送速度与所述在前片材的另一表面的传送速度相同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在将所述在前片材再给送至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之前,将所述在后片材给送至所述图像形成单元,而在片材的一个表面的传送速度与该片材的另一表面的传送速度不同的情况下、在所述在后片材的一个表面的传送速度与所述在前片材的一个表面的传送速度不同的情况下、或者在所述在后片材的一个表面的传送速度与所述在前片材的另一表面的传送速度不同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在将所述在后片材给送至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之前,将所述在前片材再给送至所述图像形成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存储单元,其用于将要转印至片材的形成图像的传送速度与要给送至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片材的传送速度相关联并进行存储,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参照所述存储单元,根据图像的传送速度判定片材的传送速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将要给送至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片材的尺寸与循环路径上能够累积的片材数量相关联并进行存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将要给送至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片材的类型和传送速度相关联并进行存储。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方法,该图像形成装置被布置为通过在给送的双面片材的第一表面上形成图像、对所述片材进行再给送以及在所述片材的第二表面上形成图像,来在所述片材的表面上进行图像形成,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片材给送至图像形成单元,所述图像形成单元被布置为在所述片材上形成图像;
反转所述片材;
将反转的所述片材再给送至所述图像形成单元;
基于在要给送至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在后片材的第一表面上形成的图像的分辨率,来判定所述在后片材的第一传送速度并基于在所述在后片材之前刚给送的、要被给送至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在前片材的第二表面上形成的图像的分辨率,来判定所述在前片材的第二传送速度;
将所述在后片材的所述第一传送速度与所述在前片材的第二传送速度进行比较;以及
在比较结果表明所述在后片材的所述第一传送速度与所述在前片材的所述第二传送速度相对应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在所述反转的在前片材给送至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之前,将所述在后片材给送至所述图像形成单元,而在所述比较结果表明所述在后片材的所述第一传送速度与所述在前片材的所述第二传送速度不对应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在将所述在后片材给送至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之前,将所述在前片材给送至所述图像形成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193275A JP5960960B2 (ja) | 2011-09-05 | 2011-09-05 | 画像形成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2011-193275 | 2011-09-0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981383A CN102981383A (zh) | 2013-03-20 |
CN102981383B true CN102981383B (zh) | 2015-06-17 |
Family
ID=47080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323472.1A Active CN102981383B (zh) | 2011-09-05 | 2012-09-04 |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9377736B2 (zh) |
EP (1) | EP2565721B1 (zh) |
JP (1) | JP5960960B2 (zh) |
KR (1) | KR101473528B1 (zh) |
CN (1) | CN10298138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960960B2 (ja) | 2011-09-05 | 2016-08-0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US10379465B2 (en) * | 2017-07-13 | 2019-08-13 | Konica Minolta, Inc.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with paper heating control |
JP6969229B2 (ja) * | 2017-08-30 | 2021-11-2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印刷管理装置 |
CN113442606B (zh) * | 2020-03-27 | 2023-06-23 | 理想科学工业株式会社 | 双面打印装置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71178A (zh) * | 2004-03-18 | 2005-09-21 | 富士全录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后处理装置、校正方法及其程序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824259B2 (ja) * | 1988-08-26 | 1998-11-1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両面プリント装置 |
JPH07253699A (ja) * | 1994-03-15 | 1995-10-03 |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 カラー電子写真装置 |
JPH11296046A (ja) * | 1998-04-14 | 1999-10-29 | Canon Inc | 印刷制御装置および印刷制御装置の印刷処理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が読み出し可能なプログラムを格納した記憶媒体 |
JP3710306B2 (ja) * | 1998-12-10 | 2005-10-2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 |
JP2000181275A (ja) | 1998-12-16 | 2000-06-30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1022138A (ja) | 1999-07-09 | 2001-01-26 | Minolta Co Ltd |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 |
JP2002023576A (ja) | 2000-07-12 | 2002-01-23 | Sharp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768785B2 (ja) | 2000-07-19 | 2006-04-1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記憶媒体 |
JP2002132087A (ja) | 2000-10-20 | 2002-05-09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2268318A (ja) * | 2001-03-14 | 2002-09-18 | Konica Corp |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
JP4037694B2 (ja) * | 2002-06-18 | 2008-01-23 |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と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
JP5000901B2 (ja) * | 2006-03-02 | 2012-08-1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装置 |
JP4533334B2 (ja) | 2006-03-27 | 2010-09-0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
JP2008049641A (ja) * | 2006-08-28 | 2008-03-06 | Canon Inc |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 |
US20080218773A1 (en) * | 2007-03-05 | 2008-09-11 |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 Image scaling for an electrophotographic device to obtain various media output speeds |
JP5366428B2 (ja) * | 2007-07-23 | 2013-12-11 |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 両面印刷装置 |
JP2010006547A (ja) * | 2008-06-26 | 2010-01-14 | Kyocera Mit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081752B2 (ja) * | 2008-07-15 | 2012-11-28 |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 |
JP2011025489A (ja) | 2009-07-24 | 2011-02-10 | Kyocera Mit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428981B2 (ja) * | 2010-03-19 | 2014-02-26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同装置におけるプリント方法 |
JP5960960B2 (ja) | 2011-09-05 | 2016-08-0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5847560B2 (ja) | 2011-11-28 | 2016-01-2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印刷制御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2011
- 2011-09-05 JP JP2011193275A patent/JP5960960B2/ja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08-15 EP EP12180521.2A patent/EP2565721B1/en active Active
- 2012-08-28 US US13/596,650 patent/US9377736B2/en active Active
- 2012-09-04 CN CN201210323472.1A patent/CN102981383B/zh active Active
- 2012-09-04 KR KR1020120097564A patent/KR101473528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6
- 2016-06-02 US US15/171,567 patent/US10895839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71178A (zh) * | 2004-03-18 | 2005-09-21 | 富士全录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后处理装置、校正方法及其程序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60274524A1 (en) | 2016-09-22 |
US9377736B2 (en) | 2016-06-28 |
US10895839B2 (en) | 2021-01-19 |
JP2013052981A (ja) | 2013-03-21 |
KR101473528B1 (ko) | 2014-12-16 |
EP2565721A2 (en) | 2013-03-06 |
JP5960960B2 (ja) | 2016-08-02 |
CN102981383A (zh) | 2013-03-20 |
EP2565721A3 (en) | 2017-09-27 |
KR20130026396A (ko) | 2013-03-13 |
US20130058694A1 (en) | 2013-03-07 |
EP2565721B1 (en) | 2019-03-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129194B (zh) | 打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US6539198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of th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 |
CN101436011B (zh) | 操作面板及具备该操作面板的电气器具 | |
US8400659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dedictated transmission line that connects the control unit and the engine unit and features a power mode signal | |
US7369785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forming at least one input image on at least one sheet surface and also of forming a selected prestored image on an otherwise blank surface of the sheet | |
CN102981383B (zh) |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1907842A (zh) |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薄片输送方法 | |
US5293203A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movable sheet receiving tray | |
JPH01273070A (ja) | 記録装置 | |
CN104691117A (zh) | 打印装置及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 | |
CN101399894B (zh) | 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
JP2009010861A (ja) | 原稿読取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3330695A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中央管理装置 | |
JP2023148105A (ja)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JP2004325490A (ja) | 画像印字装置 | |
US10698641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operation mode setting method | |
CN108810305B (zh) | 图像形成装置及读取装置 | |
JPH11231730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3241581A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中央管理装置 | |
JP2007156279A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
JP2003316552A (ja) | 機密文書管理システム | |
JP2006047474A (ja) | 原稿読み取り機能付き画像形成装置 | |
JPH06245045A (ja) | 複写装置 | |
JPH09166936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3330343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