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42606B - 双面打印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双面打印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442606B CN113442606B CN202110326313.6A CN202110326313A CN113442606B CN 113442606 B CN113442606 B CN 113442606B CN 202110326313 A CN202110326313 A CN 202110326313A CN 113442606 B CN113442606 B CN 11344260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inting
- speed
- duplex
- printing medium
- mediu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Landscapes
- Conveyance By Endless Belt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面打印装置。具备:二次供纸部,其朝向打印部以固定的间隔送入打印介质;反转部,其将通过打印部对一方的面实施打印处理后的已打印打印介质反转后排出;双面输送部,其将从反转部排出的已打印打印介质循环输送并再次提供给二次供纸部;以及控制部,其控制打印介质的输送速度,其中,控制部基于打印介质的尺寸和打印速度来计算打印介质的输送路径内的打印介质的张数和将已打印打印介质循环输送并再次提供给定位部时的的双面输送速度,在计算出的双面输送速度为预先设定的范围外的情况下,变更输送路径内的打印介质的张数和反转部的控制条件来再次计算双面输送速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打印介质实施双面打印的双面打印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将一方的面被实施打印处理后的打印介质循环输送并且通过在反转部中转回(switchback)来反转正面和背面、从而对另一方的面实施打印处理的双面打印装置。近年来,针对打印装置,对通过高速打印来提高生产性的要求增长,期望不仅在单面打印时通过高速打印实现高生产性,在双面打印时也通过高速打印实现高生产性。
能够在单面打印时一张接一张地提供打印用纸,因此,能够以用于进行打印处理的打印部能够处理的每单位时间的打印张数输出打印介质。另一方面,在双面打印时将正面已打印的打印介质循环输送并反转来进行背面打印,因此,循环输送时的双面输送速度对打印装置的生产性造成影响。即,当双面输送速度不合适时,产生尽管能够利用打印部进行打印处理但是打印介质不被输送到打印部等状况,不能担保与单面打印时同等的生产性。
另外,在双面打印时需要单面打印时二次的量的打印处理。因此,如果每单位时间的双面打印时的输出张数为单面打印时的输出张数的1/2,则能以与单面打印时同等的每个单面的生产性进行双面打印。
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为了在双面打印时也担保与单面打印时同等的生产性而基于打印介质的尺寸、用纸间隔(纸张间隔)和打印速度来求出打印介质的循环张数并且基于该循环张数来决定能够担保上述生产性的双面输送速度的方法。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打印速度是指对打印介质喷出墨水等来实施打印处理时的打印介质的输送速度。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以下方案:为了避免循环输送的路径内的打印介质的冲撞,在双面输送速度小于打印速度的情况下,减少循环张数来再次计算双面输送速度。此外,在双面输送速度小于打印速度的情况下,被循环输送的打印介质的双面输送速度慢于从打印部排出的打印介质的输送速度,因此,从打印部排出的后续的打印介质的前端与在先的循环输送的打印介质冲撞。
但是,在如上所述减少循环张数来使双面输送速度变快的情况下,存在该双面输送速度超出输送机构的马达的额定转速的情况。因而,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在此时通过扩大打印介质的用纸间隔(纸张间隔)来计算不超出马达的额定转速的双面输送速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4630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如专利文献1的方法那样,在通过调整用纸间隔来使双面输送速度下降的情况下,存在双面打印的生产性降低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计算不产生输送不良并且能够维持生产性那样的双面输送速度的双面打印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双面打印装置具备:打印部,其对打印介质实施打印处理;定位部,其朝向打印部以固定的间隔送入打印介质;反转部,其被送入通过打印部对一方的面实施打印处理后的已打印打印介质,将该已打印打印介质反转后排出;以及控制部,其控制打印介质的输送速度,其中,控制部基于打印介质的尺寸和打印速度来计算打印介质的输送路径内的打印介质的张数和将已打印打印介质循环输送并再次提供给定位部时的双面输送速度,在该计算出的双面输送速度为预先设定的范围外的情况下,变更输送路径内的打印介质的张数和反转部的控制条件来再次计算双面输送速度。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双面打印装置,基于打印介质的尺寸和打印速度来计算打印介质的输送路径内的打印介质的张数和将已打印打印介质循环输送并再次提供给定位部时的双面输送速度,在该计算出的双面输送速度为预先设定的范围外的情况下,变更输送路径内的打印介质的张数和反转部的控制条件来再次计算双面输送速度,因此,能够计算不产生输送不良并且能够维持生产性那样的双面输送速度。此外,之后详述变更输送路径内的打印介质的张数和反转部的控制条件对双面输送速度带来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喷墨打印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概要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喷墨打印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概要结构的框图。
图3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喷墨打印装置的打印介质的输送动作的时序图。
图4是用于说明双面打印时的打印调度表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双面输送速度慢于打印速度的情况下的打印介质冲撞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喷墨打印装置中的双面输送速度的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用于说明考虑了与后处理所需的时间相应的纸张间隔的双面输送速度的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喷墨打印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概要结构的图。
图9是示出图8所示的喷墨打印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概要结构的框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图8所示的喷墨打印装置的打印介质的输送动作的时序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图8所示的喷墨打印装置中的双面输送速度的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喷墨打印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装置在双面打印时的打印介质的输送速度控制上具有特征,但是,首先,对该喷墨打印装置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装置1的概要结构的图。此外,图1所示的上下左右方向是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装置1的上下左右方向。另外,图1的纸面跟前侧是前方向,纸面背侧是后方向。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装置1具备:侧面供纸部10、内部供纸部20、打印部30、排纸部40、以及反转部50。
打印部30和内部供纸部20设置为容纳于由金属或树脂等形成的框体内。另外,侧面供纸部10和排纸部40以一部分容纳于框体内且一部分突出到框体外的状态设置。
侧面供纸部10具备:供纸台11,其载置打印介质P;一次供纸部12,其仅将最上面位置的打印介质P从供纸台11陆续送出并输送;以及二次供纸部14,其在规定的定时将由一次供纸部12输送出的打印介质P向打印部30送出。
一次供纸部12具备供纸辊和对供纸辊进行驱动的供纸马达等。
二次供纸部14具备定位辊14a和对定位辊14a进行驱动的定位马达等,该定位辊14a与从一次供纸部12输送出的打印介质P或从内部供纸部20输送出的打印介质P的前端抵接而使打印介质P暂时停止从而形成弯曲,由此进行歪斜校正。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二次供纸部14相当于本发明的定位部。
内部供纸部20具备:供纸台21a,其载置打印介质P;一次供纸部22a,其仅将最上面位置的打印介质P从供纸台21a陆续送出并输送;供纸台21b,其载置打印介质P;一次供纸部22b,其仅将最上面位置的打印介质P从供纸台21b陆续送出并输送;输送辊23;以及纵向输送辊15。
一次供纸部22a、22b具备供纸辊和对供纸辊进行驱动的供纸马达等。
由一次供纸部22a从供纸台21a陆续送出的打印介质P和由一次供纸部22b从供纸台21b陆续送出的打印介质P被输送辊23朝向纵向输送辊15输送。
纵向输送辊15设置在定位辊14a与输送辊23之间以及定位辊14a与后述的第二双面输送辊45之间的输送路径上。
因而,从一次供纸部22a、22b向纵向输送辊15输送打印介质P,并且也从进一步后述的反转部50向纵向输送辊15输送打印介质P。因此,在输送方向上的纵向输送辊15的跟前存在合流地点,从内部供纸部20提供的打印介质P的输送路径与从反转部50输送的一方的面被打印后的打印介质P的输送路径在该合流地点处合流。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定位辊14a作为基准,将从定位辊14a起经由打印部30和后述的第一双面输送辊44到后述的反转辊52为止的输送路径称为第一双面输送路径DS1。另外,将从反转辊52起经由后述的第二双面输送辊45和纵向输送辊15到定位辊14a为止的输送路径称为第二双面输送路径DS2。另外,将从后述的第二带压纸辊34起到排纸部40为止的输送路径称为排纸输送路径HS,将在反转部50中打印介质P进行转回的输送路径称为反转输送路径SR。
另外,在第一双面输送路径DS1、第二双面输送路径DS2、排纸输送路径HS以及反转输送路径SR等打印介质P的输送路径上设置有许多用于检测打印介质P的用纸检测传感器,由后述的控制部60基于由该用纸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的检测信号来进行打印介质P的输送控制。特别地,在第一双面输送路径DS1上的处于最下游的第一双面输送辊44与反转辊52之间且第一双面输送辊44的下游侧附近的位置设置有反转输送传感器RS。反转输送传感器RS也是用于检测打印介质P的传感器。
打印部30具备:四个行式头(line head)31、与行式头31相对设置的环状的输送带32、第一带压纸辊33、以及第二带压纸辊34。
输送带32由环状的无端带形成,其形成有许多吸引孔。从二次供纸部14提供的打印介质P被输送到环状的输送带32。然后,打印介质P由于输送带32的输送路面的背面侧设置的抽风机(suction fan)(省略图示)的吸引而被吸附到输送带32上,从而被以规定的输送速度输送。然后,一边通过输送带32输送打印介质P一边从行式头31对打印介质P喷出墨水,由此,对打印介质P实施打印处理。
在第一带压纸辊33与第二带压纸辊34之间架设输送带32,通过输送马达(省略图示)对第一带压纸辊33和第二带压纸辊34进行驱动,来使输送带32按图1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移动。
各行式头31分别沿与打印介质P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设置,对由输送带32输送的打印介质P喷出墨水。如图1所示,四个行式头31是沿着打印介质P的输送路径空出规定的间隔排列的。四个行式头31分别喷出CMYK的墨水。
各行式头31具有头列,该头列中沿与打印介质P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前后方向)等间隔地配置了三个喷墨头。各行式头31分别具有两列头列,该两列头列以各头列的喷墨头重叠规定喷嘴数的方式交错配置。
然后,通过各行式头31所具有的两列头列的喷墨头进行打字,由此形成一行打印图像。
在第一双面输送路径DS1与排纸输送路径HS之间的合流地点设置有切换机构43。切换机构43对是将由打印部30实施打印处理后的打印介质P向排纸部40引导还是使该打印介质P向第一双面输送路径DS1上循环进行切换。
排纸部40具有从喷墨打印装置1的框体突出的做成托盘形状的排纸台41、以及用于向排纸台41排出打印介质P的三对排纸辊42。而且,由切换机构43引导到排纸输送路径HS的打印介质P被排纸辊42排出到排纸台41上。
反转部50具备:用于使打印介质P反转的反转输送路径SR;反转辊52,其用于将打印介质P从第一双面输送路径DS1向反转输送路径SR输送,并且将输送到该反转输送路径SR的打印介质P转回后再次返回到第二双面输送路径DS2上;以及对反转辊52进行驱动的反转马达(省略图示)等。
由切换机构43引导到第一双面输送路径DS1的打印介质P通过第一双面输送辊44从第一双面输送路径DS1输送到反转输送路径SR。然后,利用反转辊52将打印介质P从反转输送路径SR再次返回到第二双面输送路径DS2,由此,使打印介质P以正面和背面反转了的状态在第二双面输送路径DS2上输送。然后,正面和背面反转了的打印介质P被在第二双面输送路径DS2上设置的第二双面输送辊45朝向纵向输送辊51输送。
由纵向输送辊15输送出的打印介质P再次被输送到二次供纸部14的定位辊14a,该打印介质P被定位辊14a在规定的定时再次朝向打印部30送出。然后,通过打印部30对打印介质P的背面实施打印处理。
通过打印部30对背面实施打印处理后的打印介质P被切换机构43引导到排纸输送路径HS,被排纸辊42排出到排纸台41上。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装置1的控制系统的概要结构的框图。如图2所示,喷墨打印装置1具备控制部60以及操作面板70。
控制部60对喷墨打印装置1整体进行控制,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以及半导体存储器等。控制部60通过使CPU执行半导体存储器中预先存储的程序来控制喷墨打印装置1的各部的动作。
另外,控制部60获取从计算机等输出的图像数据或由扫描仪等读取出的图像数据,基于该图像数据来控制打印部30,由此实施打印处理。
另外,控制部60获取打印介质P的尺寸和打印速度等打印条件,基于该打印条件,进行后述的计算打印介质P的双面输送速度、计算打印介质P的输送路径用纸张数等处理。
操作面板70由具有液晶显示器的触摸面板构成,显示各种设定输入画面,接受开始打印的指示输入或打印条件的设定输入等各种设定输入。由控制部60获取的打印介质P的尺寸例如通过操作面板70被设定输入。另外,打印介质P的尺寸也可以设为由设置于侧面供纸部10和内部供纸部20的供纸台的传感器感测。
接着,一边参照图3所示的时序图一边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装置1的打印介质P的输送动作。此外,图3的横轴是时间,纵轴是打印介质P的输送速度。另外,在此对双面打印时的输送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由侧面供纸部10或内部供纸部20输送出的打印介质P的前端与定位辊14a抵接,在形成了弯曲的状态下暂时停止。
然后,打印介质P在时刻t1的定时被定位辊14a朝向打印部30输送。此时,二次供纸部14以加速度α1加速之后以输送速度V1输送打印介质P。
然后,二次供纸部14之后以减速度α2进行减速,在变为输送速度V2的时刻t2时将打印介质P交付给输送带32。此外,如图3所示,输送速度V1与输送速度V2之间的关系是V1>V2。由此能够缩短纸张间隔。
输送带32也以输送速度V2驱动,使从二次供纸部14接收到的打印介质P以输送速度V2匀速输送。然后,通过打印部30对以输送速度V2输送的打印介质P的正面实施打印处理。从输送带32送出的输送介质P之后被第一双面输送辊44和反转辊52接着以输送速度V2匀速输送。
然后,当打印介质P的后端到达反转输送传感器RS时(时刻t3),反转辊52以加速度α3进行加速,以输送速度V3匀速输送打印介质P。通过反转辊52的输送将打印介质P引导到反转输送路径SR。
在打印介质P被引导到反转输送路径SR之后,为了使打印介质P转回且停止,反转辊52以减速度α4进行减速。然后,在打印介质P的后端到达距反转辊52距离Ls(反转时后端剩余量)的位置的定时,反转辊52停止(时刻t4)。
反转时后端剩余量Ls预先设定为能够将打印介质P充分引入反转输送路径SR且在不从反转辊52脱落的情况下将打印介质P双向输送的距离,以能够反转打印介质P。因此,反转辊52的减速开始位置是在从输送速度V3起以减速度α4进行减速时能够使打印介质P的后端在距反转辊52距离Ls的位置处停止的位置。
然后,从时刻t5起,反转辊52再次开始向相反方向旋转,将打印介质P转回后进行输送,该时刻t5是从使反转辊52暂时停止输送打印介质P的时刻t4起经过反转部等待时间后的时刻。从时刻t4起到时刻t5为止的反转部等待时间SBwait最初设定为初始值,但是,在计算后述的双面输送速度时根据需要变更。
然后,在开始反转打印介质P之后,打印介质P被反转辊52和第二双面输送辊45以加速度α3加速输送。打印介质P当到达输送速度V4时被第二双面输送辊45和纵向输送辊15保持该状态匀速输送。
之后,为了通过定位辊14a使打印介质P停止,第二双面输送辊45和纵向输送辊15以减速度α5减速。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以减速度α5进行减速的中途,将打印介质P以输送速度V5匀速输送。像这样,在打印介质P的前端与二次供纸部14的定位辊14a抵接之前,暂时进行匀速输送,由此,能够使打印介质P与定位辊14a冲撞的速度变慢,能够使冲撞声变小。但是,并不必须设置该匀速输送期间。
另外,上述的第二双面输送辊45和纵向输送辊15的减速开始位置只要是在从输送速度V4以减速度α5进行减速时能够使打印介质P的前端在二次供纸部14处停止的位置即可。但是,在二次供纸部14处,如上所述打印介质P暂时抵接来被进行歪斜校正,因此,维持弯曲地停止。在该歪斜校正时形成的弯曲量被预先设定。
然后,从时刻t7起,定位辊14a进行旋转,将打印介质P朝向打印部30送出,该时刻t7是从第二双面输送辊45和纵向输送辊15停止输送打印介质P的时刻t6起经过预先设定的定位启动等待时间后的时刻。
然后,重复进行从图3的时刻t1起的动作,一边被输送带32以输送速度V2匀速输送一边被行式头31打印背面。
背面被打印后的打印介质P被切换机构43引导到排纸台41侧的排纸输送路径HS,被排纸辊42以适于排纸的输送速度排出。
接着,对双面打印时的打印调度表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装置1能够在在先的打印介质P被排出之前提供后续的打印介质P。因此,例如在打印第一张打印介质P的正面之后、且该第一张打印介质P被循环输送而被反转从而其背面被进行打印之前,能够提供第二张打印介质P来打印第二张的正面。因而,在多张打印介质能够循环的情况下,需要进行以怎样的顺序进行双面打印中的打印介质P的各面的打印的调度。
关于多张打印介质P能够循环的情况下的打印顺序,交替地打印新提供的打印介质P的正面和在第一双面输送路径DS1和第二双面输送路径DS2中循环输送的打印介质P的背面,由此提高生产性。
如图4的(a)所示,例如在使两张打印介质P循环的情况下,在打印第一张的正面之后,空开一张的量的打印时间来打印第二张的正面,接着,对循环输送来的第一张进行背面打印。此外,在本图中,在白纸上用黑文字的K表示第K张的正面打印,在黑纸上用白文字的K表示第K张的背面打印。
然后,在对第一张进行背面打印之后,对第三张的正面进行打印,接着,对循环输送来的第二张进行背面打印。之后,同样地,交替地打印新提供的打印介质P的正面和循环输送来的打印介质P的背面。但是,当在打印的末期新的打印介质P的提供完成时,空开一张的量的打印时间地连续两次对循环输送来的打印介质进行背面打印来结束打印。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在从结束规定的打印介质P的正面的打印起到打印该打印介质P的背面为止的期间循环输送的打印介质P的张数设为输送路径用纸张数N,在图4的(a)的情况下,N=2。
另外,如图4的(b)所示,在喷墨打印装置1进行单面打印的情况下,设为从开始打印第一张起到开始打印第二张为止的时间为dt。在单面打印时,能够一张接一张地提供打印介质P,因此,能够以喷墨打印装置1的打印部30的最大生产性执行打印。即,只要在保持所要求的打字品质的范围内以打印部30能够打印的打印速度和纸张间隔(用纸纸张间隔)输送打印介质即可。
相对于此,在喷墨打印装置1进行双面打印的情况下,如果能够以与单面打印同等的生产性即以每单面的打印时间dt进行双面打印,则以喷墨打印装置1的最大生产性进行双面打印。
如图4的(a)所示,为了实现该生产性,在N=2时,例如在时刻t11时开始打印正面的第一张打印介质P进行循环而在时刻t14时开始打印背面,因此,只要在3×dt的期间循环打印介质P即可。
然而,dt是根据打印介质P的尺寸(打印介质P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纸张间隔和打印速度决定的,因此,在打印速度快的情况下,3×dt根据打印介质P的尺寸而变短。而且,为了在经过3×dt的时间之前的期间内使第一张打印介质P循环输送,存在用于驱动第二双面输送辊45的马达等超出额定转速的情况。如图4的(c)所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扩大供纸张间隔,则3×dt的时间变长,能够进行双面打印,但是存在生产性下降的问题。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担保双面打印时的生产性且使第二双面输送辊45的马达等不超过额定转速。具体地说,本实施方式变更循环输送中的输送路径用纸张数N和反转部50的控制条件来调整双面输送速度。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双面输送速度是指图3所示的输送速度V4,即,是通过反转辊52倒转输送打印介质P时的匀速输送的输送速度。
此外,在增加输送路径用纸张数N的情况下,能够增加在第一双面输送路径DS1和第二双面输送路径DS2中存在的打印介质P的张数,因此,能够使上述的双面输送速度V4变慢。例如输送路径用纸张数N=2的情况下的双面打印时的打印调度表如上所述是图4的(a)所示那样的打印调度表,但是,输送路径用纸张数N=3的情况下的双面打印时的打印调度表是图4的(d)所示那样的打印调度表。即,只要在5×dt的期间循环输送打印介质P即可,因此,能够使双面输送速度V4变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需要调整作为反转部50的控制条件的、通过反转辊52将打印介质P在反转输送路径SR上正转输送时的输送速度V3和上述的反转部等待时间SBwait。
具体地说,在如上所述增加输送路径用纸张数N的情况下,能够使双面输送速度V4变慢,但是,其结果,存在再次计算出的双面输送速度V4慢于打印速度(输送速度V2)的情况。在双面输送速度V4慢于打印速度(输送速度V2)的情况下会产生问题。具体地说,在例如从内部供纸部20提供打印介质P的情况下,从内部供纸部20朝向定位辊14a以与打印速度(输送速度V2)相同的速度供纸。而且,控制为在提供来自内部供纸部20的打印介质P之间从第二双面输送路径DS2供给打印介质P,打印介质P总是以固定的间隔到达定位辊14a。
在这样的控制中,在双面输送速度V4慢于打印速度(输送速度V2)的情况下,纵向输送辊15和定位辊14a之间的输送速度也变慢。另一方面,需要设为不改变打印介质P到达定位辊14a的时刻,因此,在较早的定时朝向定位辊14a输送。如图5所示,在像这样对打印介质P进行输送控制的情况下,存在从内部供纸部20提供的打印介质P1的后端与从第二双面输送路径DS2供给的打印介质P2的前端冲撞的情况。
因此,为了避免这样的打印介质P的冲撞,在双面输送速度V4慢于打印速度(输送速度V2)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使输送速度V3变慢来使双面输送速度V4相应地变快。另外,在即使使输送速度V3下降双面输送速度V4也没有达到打印速度(输送速度V2)以上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使反转部等待时间SBwait变长来使双面输送速度V4相应地变快。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变更输送路径用纸张数N和反转部50的控制条件来调整双面输送速度,以担保双面打印时的生产性且使第二双面输送辊45的马达等不超过额定转速,进一步使双面输送速度为打印速度以上。
在此,在具体说明上述的双面输送速度V4的调整方法之前,一边参照图3一边说明双面输送速度V4的计算方法。图3的上半部分所示的1~5的数字是表示箭头的范围的各区间的号码,1a~1c表示将区间1进一步划分而得到的区间,3a~3d表示将区间3进一步划分而得到的区间,4a~4e表示将区间4进一步划分而得到的区间。而且,在下面的说明中,在作为T的下标而标注了区间的号码的情况下,意味着该号码的区间内的打印介质P的输送时间(区间5除外),作为L的下标而标注了区间的号码的情况下,意味着该号码的区间内的打印介质P的输送距离。
首先,通过下述式(1)计算双面输送时间TINV,该双面输送时间TINV是从二次供纸部14开始输送打印介质P的时刻t1起到该打印介质P被循环输送而再次由二次供纸部14再次提供为止的时间。
TINV=T1+T2+T3+T4+T5···(1)
接着,图3所示的区间1内的输送时间T1通过下式(2)计算。此外,L1是从二次供纸部14的定位辊14a到第一带压纸辊33的距离。
另外,图3所示的区间2内的输送时间T2通过下式(3)计算。此外,L2是从第一带压纸辊33到反转输送传感器RS的距离+打印介质P的长度。
另外,图3所示的区间3内的输送时间T3通过下式(4)计算。此外,L3是从反转输送传感器RS到反转辊52的距离-反转时后端剩余量Ls。另外,T3d=SBwait是在反转输送路径SR中暂时停止打印介质P的时间,最初设定为初始值。
另外,图3所示的区间4内的输送时间T4通过下式(5)计算。此外,L4是从反转辊52到定位辊的距离-反转时后端剩余量Ls+弯曲量。
另外,图3所示的区间5内的时间T5是直到定位辊启动为止的等待时间。
然后,当整理由上式(5)所示的T4时,能够由下式(6)表示。
然后,对于上式(1),当代入由上式(6)表示的T4并使TINV移动到右边时,能够由下式(7)表示。
通过对上式(7)的两边都乘以V4,能够求出下式(8)那样的V4的二次方程式。通过解开式(8)的二次方程式,能够由下式(9)表示双面输送速度V4。
此时,
c=L4-L4d
此外,为了担保与单面打印同等的生产率,上式(9)中的TINV需要以图4的(a)的N=2时的双面输送时间满足3×dt的方式满足下式(10)。
TINV={(打印介质P的长度/打印速度)+纸张间隔}(2×路径内张数N-1)…(10)
接着,一边参照图6所示的流程图一边说明上述的双面输送速度V4的调整方法。
首先,控制部60基于由用户设定的打印条件(打印介质P的尺寸(长度)和打印速度等)暂时决定循环输送中的输送路径用纸张数N(S10)。具体地说,控制部60如下式(11)那样将上述的L1、L2、L3、L4相加来计算整体输送路径长度La。
La=L1+L2+L3+L4···(11)
然后,在双面输送的情况下,交替地输送进行正面打印的打印介质P和进行背面的打印的打印介质P,因此,在外观上认为循环了两张将打印介质P的长度和纸张间隔相加后的长度的打印介质,通过下式(12)暂时计算输送路径用纸张数N。像这样暂时计算输送路径用纸张数N是因为存在之后增加输送路径用纸张数N的情况。此外,物理上由下式(12)计算出的输送路径用纸张数N的两倍的张数称为最大输送路径用纸张数。
输送路径用纸张数N=整体输送路径长度La/{2×(打印媒体P的长度+纸张间隔)}…(12)
然后,控制部60当暂时计算出输送路径用纸张数N时,将暂时计算出的输送路径用纸张数N代入上式(9)来计算双面输送速度V4(S12)。
控制部60确认在S12中计算出的双面输送速度V4是否能够通过上式(9)计算(S14)。双面输送速度V4通过解上式(8)所示的二次式来计算,但是,在其解为虚数的情况下,控制部60判定为不能计算出双面输送速度V4(S14、“否”)。此外,不能计算出双面输送速度V4的情况是指以下情况:在S10中暂时计算出的输送路径用纸张数N的情况下,被循环输送的打印介质P不能在预先设定的定时(由打印介质P的尺寸、打印速度和纸张间隔决定的定时)到达定位辊14a。
因而,控制部60在判定为不能计算出双面输送速度V4的情况下(S14、“否”),将输送路径用纸张数N变更为N+1(S16),再次将该输送路径用纸张数N+1代入上式(9)来计算双面输送速度V4(S12)。控制部60重复进行输送路径用纸张数N的增加(S16)以及双面输送速度V4的计算(S12),直到能够计算出双面输送速度V4为止。此外,在S16中使输送路径用纸张数N增加是为了能够计算出双面输送速度V4,并且是为了在之后的S18的判定中使双面输送速度V4小于最大双面输送速度。
然后,在S14中判定为能够计算双面输送速度V4的情况下(S14、“是”),控制部60将该计算出的双面输送速度V4与预先设定的最大双面输送速度进行比较(S18)。最大双面输送速度是根据对第二双面输送辊45等以双面输送速度V4输送打印介质P的辊进行驱动的马达的额定转速的上限值计算出的值。
在S18中双面输送速度V4为最大双面输送速度以下的情况下(S18、“否”),控制部60判定双面输送速度V4是否为打印速度(输送速度V2)以上(S20)。在此,关于进行S20的判定的理由如上所述。
然后,在双面输送速度V4为打印速度(输送速度V2)以上的情况下(S20、“是”),控制部60计算反转部驱动余量(S22)。反转部驱动余量被设定为在反转部50中打印介质P进行反转的期间打印介质P不会碰撞接着朝向反转部50输送来的打印介质P。之后叙述反转部驱动余量的计算方法。
接着,控制部60判定反转部驱动余量是否为20ms以下(S24)。然后,在反转部驱动余量超过20ms的情况下(S24、“否”),控制部60视为双面输送速度V4适当来结束调整处理。
另一方面,在S20中双面输送速度V4小于打印速度(输送速度V2)的情况下(S20、“否”),控制部60确认图3所示的输送速度V3是否为打印速度(输送速度V2)+100mm/s以上(S26)。输送速度V3是向反转部50送入已打印的打印介质P时的输送速度,是本发明的反转部正转速度。另外,输送速度V3在初始值的情况下设定为打印速度(输送速度V2)+100mm/s以上。
然后,在输送速度V3为打印速度(输送速度V2)+100mm/s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60计算该输送速度V3-100mm/s,即,使输送速度V3下降100mm/s(S28),该控制部60返回到S12将减速后的输送速度V3代入上式(9)中来再次计算双面输送速度V4。然后,控制部60再次进行S14以后的处理。
然后,在即使一边使输送速度V3下降一边再次计算双面输送速度V4在S20中也保持双面输送速度V4小于打印速度的状态、其结果是在S26中输送速度变为小于打印速度(输送速度V2)+100mm/s的情况下(S26、“否”),该控制部60确认输送速度V3与打印速度(输送速度V2)是否不同(S30)。在输送速度V3与打印速度(输送速度V2)不同的情况下(S30、“是”),控制部60将输送速度V3的大小设定为与打印速度(输送速度V2)的大小相同(S32)。然后,控制部60返回到S12,将大小与打印速度(输送速度V2)的大小相同的输送速度V3代入上式(9)中来再次计算双面输送速度V4。然后,控制部60再次进行S14以后的处理。
然后,在其结果是S18、S20和S26的判定结果再次为“否”的情况下,或者在S28中使输送速度V3下降的结果是在S30中输送速度V3与打印速度(输送速度V2)相同的情况下,控制部60在S30中判定输送速度V3与打印速度(输送速度V2)相同(S30、“否”)。在该情况下,不能利用输送速度V3的减速来调整双面输送速度V4,因此,使作为反转部50的等待时间的图3所示的T3d=SBwait变长1ms(S34)。然后,控制部60返回到S12,对上式(9)代入T3d=SBwait+1ms的T3来再次计算双面输送速度V4。然后,控制部60再次进行S14以后的处理。
然后,在控制部60重复进行上述的处理直到在S20中双面输送速度V4成为打印速度(输送速度V2)以上、但是在S18中判定为双面输送速度V4超过最大双面输送速度(S18、“是”)或者在S24中判定为反转部驱动余量为20ms以下的情况下(S24、“是”),仅通过调整上述的输送速度V3和反转部等待时间无法将双面输送速度V4设定为适当,因此,虽然降低生产性,但是对纸张间距加上1ms(S36)。
然后,控制部60返回到S12,对上式(9)代入将纸张间隔加上1ms后的TINV来再次计算双面输送速度V4。然后,控制部60再次进行S14以后的处理。控制部60重复进行S36中的纸张间隔的增加,直到在S20中判定为双面输送速度V4为打印速度(输送速度V2)以上且判定为反转部驱动余量超过20ms为止。
然后,在S20中判定为双面输送速度V4为打印速度(输送速度V2)以上且判定为反转部驱动余量超过20ms的时间点,控制部60结束处理,使用在该时间点计算出的双面输送速度V4、输送速度V3、反转部等待时间T3d=SBwait来进行双面输送控制。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装置1,基于打印介质P的尺寸和打印速度来计算打印介质P的输送路径用纸张数N和双面输送速度V4,在该计算出的双面输送速度V4超过最大双面输送速度的情况和小于打印速度的情况下,变更输送路径用纸张数N和反转部50的控制条件来再次计算双面输送速度,因此,能够计算不使双面打印的生产性降低并且处于预先设定的范围内(小于最大双面输送速度且为打印速度以上)的双面输送速度V4。
另外,在基于打印介质P的尺寸和打印速度来计算出的双面输送速度V4小于打印速度的情况下(图6的S20、“是”),使反转部正转速度下降(图6的S28),来再次计算双面输送速度V4,因此,能够如上所述使双面输送速度V4加快与反转部正转速度的下降量相应的量,因此,能够避免图5所示那样的打印介质P1与打印介质P2的冲撞。
另外,在使反转部正转速度下降而计算出的双面输送速度V4小于打印速度的情况下(图6的S30,“否”),使反转部50中的打印介质P的反转部等待时间T3d=SBwait变长(图6的S34),来再次计算双面输送速度V4,因此,即使在无法使反转部正转速度下降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双面输送速度V4加快与反转部等待时间的变长量相应的量,因此,能够避免图5所示那样的打印介质P1与打印介质P2的冲撞。
即,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装置1中,通过如上所述实施输送路径用纸张数N的追加以及反转部50的反转部正转速度的减速和反转部等待时间的变更,能够在不扩大纸张间隔的情况下使双面输送速度V4小于最大双面输送速度且为打印速度以上,因此,能够避免图5所示那样的打印介质P1与打印介质P2的冲撞。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也确保反转部驱动余量,因此,能够避免反转部50中的打印介质P的冲撞。
因而,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装置1不会产生输送不良并且能够维持生产性。
关于生产性,在例如将单面打印的纸张间隔设为100ms的情况下,在以往的方法中在双面打印时必须将纸张间隔扩大到200ms,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装置,能够通过变更输送路径用纸张数N和反转部50的控制条件来将纸张间隔维持为100ms。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装置1中,如上所述那样调整反转部正转速度(输送速度V3)和反转部等待时间,但是,先于反转部等待时间调整反转部正转速度。像这样优先进行反转部正转速度的减速,能够使加速时间变短,因此能够使打印介质P的输送稳定化。另外,能够利用反转部正转速度的减少来抑制振动和功耗。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装置1中,先于反转部正转速度(输送速度V3)调整双面输送速度V4。这是因为双面输送速度V4下的输送距离长于反转部正转速度下的输送距离,由此能够扩大调整的幅度。
接着,说明上述的反转部驱动余量的计算方法。反转部驱动余量如上述那样被设定为在反转部50中打印介质P进行反转的期间打印介质P不会碰撞接着朝向反转部50输送来的打印介质P。
首先,计算从打印部30输送出的输送介质P进入反转部50的间隔(用纸反转进入间隔)。在打印部30中打印所花费的时间能够通过将打印介质P的长度除以打印速度来计算,将该打印所花费的时间和纸张间隔相加,由此能够计算打印部30的供纸间隔。
然后,两张打印后的打印介质9隔开一张的间隔地进入反转部50,因此,向反转部50的用纸反转进入间隔是打印部30的供纸间隔的2倍的时间。因而,用纸反转进入间隔Tnp通过下式(13)计算。
Tnp={(打印介质P的长度/打印速度)+纸张间隔}×2…(13)
另一方面,反转部50的反转辊52的动作时间TSB是TSB=T3+T4。
然后,在反转打印介质P的期间,TSB与Tnp的关系需要为TSB<Tnp,使得不会碰撞下一个打印介质P。因而,反转部驱动余量能够通过Tnp-TSB计算。在图6所示的S24中,判定Tnp-TSB是否为20ms以下。
接着,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按照图6的流程图来调整双面输送速度V4时基于上式(9)和上式(10)来计算双面输送速度V4的情况下,使用预先设定的纸张间隔,但是在例如喷墨打印装置1连接了后处理装置的情况下,该纸张间隔需要考虑该后处理装置中实施的后处理所需的时间。
具体地说,例如在后处理装置中对从喷墨打印装置1排出的每个打印介质P实施整合处理作为后处理的情况下,需要调整纸张间隔,以在对之前排出的打印介质P的整合处理结束之后排出下一个打印介质P。
因此,下面参照图7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考虑与上述的后处理所需的时间相应的纸张间隔来调整双面输送速度V4的方法。此外,在此,以与图6所示的流程图的处理不同的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首先,控制部60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基于由用户设定的打印条件(打印介质P的尺寸(长度)和打印速度等),来暂时决定循环输送中的输送路径用纸张数N(S40)。
具体地说,基于上式(12)来暂时计算输送路径用纸张数N,但是,此时作为纸张间隔,代入了与后处理所需的时间相应的最短的纸张间隔。关于与后处理所需的时间相应的纸张间隔,可以预先设定在喷墨打印装置1中,也可以从与喷墨打印装置1连接的后处理装置获取后处理所需的时间,基于该获取到的后处理所需的时间、打印介质P的尺寸和打印速度来计算出该纸张间隔。
然后,控制部60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将暂时计算出的输送路径用纸张数N代入上式(9)和上式(10)来计算双面输送速度V4(S42),但是,此时将上述的与后处理所需的时间相应的最短的纸张间隔用作代入式(10)的纸张间隔。而且,关于之后的S44~S60为止的处理,进行与图6所示的流程图的S14~S30的处理同样的处理。
然后,在即使一边使输送速度V3(反转部正转速度)下降一边再次计算双面输送速度V4时在S50中也保持双面输送速度V4小于打印速度的状态、且通过与打印速度之间的关系无法使输送速度V3进一步下降的情况下,即在S60中判定为输送速度V3与打印速度相同的情况下(S60、“否”),控制部60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前进到调整反转部50的等待时间的步骤。
然后,控制部60此时确认反转部50的等待时间SBwait是否为上述的与后处理所需的时间相应的最短的纸张间隔以下(S64)。此外,下面将与后处理所需的时间相应的最短的纸张间隔称为后处理要求最短纸张间隔。这样将等待时间SBwait与后处理要求最短纸张间隔进行比较是因为:如果在等待时间SBwait长于后处理要求最短纸张间隔的情况下,则在反转部50中下一个打印介质P与暂时停止的打印介质P冲撞。
然后,在S64中判定为等待时间SBwait为后处理要求最短纸张间隔以下的情况下,控制部60使等待时间SBwait变长1ms(S66)。然后,控制部60返回到S42,对上式(9)代入T3d=SBwait+1ms的T3来再次计算双面输送速度V4。然后,控制部60再次进行S44以后的处理。
然后,在控制部60重复进行上述的处理直到在S50中双面输送速度V4成为打印速度(输送速度V2)以上为止,但是在S64中判定为等待时间SBwait长于后处理要求最短纸张间隔的情况下,确认后处理要求最短纸张间隔是否为200ms以下(S68)。此外,200ms是在喷墨打印装置1中能够容许的最长的纸张间隔,是预先设定的值。该值根据喷墨打印装置1的结构而不同,并不是限定于200ms的值。
然后,在控制部60在S68中判定为后处理要求最短纸张间隔为200ms以下的情况下(S68、“是”),因为仅通过调整上述的输送速度V3和反转部等待时间无法将双面输送速度V4设定为适当,因此,虽然会降低生产性,但是对纸张间隔加上1ms(S72)。
然后,控制部60返回到S42,基于式(9)和上式(10)来计算双面输送速度V4(S42),但是,此时将后处理要求最短纸张间隔用作代入式(10)的纸张间隔。接着,控制部60再次进行S44以后的处理。
控制部60重复进行S72中的纸张间隔的增加直到在S50中判定为双面输送速度V4为打印速度(输送速度V2)以上且判定为反转部驱动余量超过20ms为止。
另一方面,在控制部60重复S72中的纸张间隔的增加的结果是,在判定为双面输送速度V4为打印速度(输送速度V2)以上且判定为反转部驱动余量超过20ms之前在S68中增加后的纸张间隔超过200ms的情况下(S68、“否”),将输送路径用纸张数N变更为N+1(S70),再次将该输送路径用纸张数N+1代入上式(10),基于上式(9)来计算双面输送速度V4(S42)。然后,控制部60再次进行S44以后的处理。
此外,在S48中判定为S44中计算出的双面输送速度V4超过最大双面输送速度的情况下(S48、“是”)、或者在S54中判定为反转部驱动余量为20ms以下的情况下(S54、“是”)也同样,仅通过调整上述的输送速度V3和反转部等待时间无法将双面输送速度V4设定为适当,因此控制部60重复进行S68以后的处理。
然后,控制部60在S50中判定为双面输送速度V4为打印速度(输送速度V2)以上、且判定为反转部驱动余量超过20ms的时间点结束处理,使用在该时间点计算出的双面输送速度V4、输送速度V3、反转部等待时间T3d=SBwait、以及纸张间隔来进行双面输送控制。
通过如上所述按照图7所示的流程图调整双面输送速度V4,能够考虑与后处理所需的时间相应的纸张间隔来调整双面输送速度V4。即,能够在与上述纸张间隔相应的定时从喷墨打印装置1对后处理装置排出用纸,并且能够不使双面打印的生产性下降且调整为处于预先设定的范围内(小于最大双面输送速度且打印速度以上)的双面输送速度V4。
另外,在基于打印介质P的尺寸、打印速度以及后处理要求最短纸张间隔来计算出的双面输送速度V4小于打印速度的情况下(图7的S50、“否”),使反转部正转速度(输送速度V3)下降(图7的S58),来再次计算双面输送速度V4,因此,能够使双面输送速度V4快与如上所述使反转部正转速度下降的量相应的量,因此能够避免图5所示那样的打印介质P1与打印介质P2的冲撞。
另外,在使反转部正转速度(输送速度V3)下降而计算出的双面输送速度V4小于打印速度的情况下,在后处理要求最短纸张间隔的范围内变更反转部50中的打印介质P的停止时间来再次计算双面输送速度V4,因此,能够避免反转部50中的打印介质P的冲撞。
接着,说明使用本发明的双面打印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装置2。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装置1是反转部50设置于喷墨打印装置1的下部、被反转部50反转后的打印介质P经由第二双面输送路径DS2输送到定位部1的结构,但是,如图8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装置2是反转部150配置在上侧、被反转部150反转后的打印介质P保持该状态输送到定位部114的结构。下面,具体地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装置2。此外,图8所示的上下左右方向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装置2的上下左右方向。另外,图8的纸面跟前侧是前方向,纸面背侧是后方向。
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装置2具备:侧面供纸部110、内部供纸部120、打印部130、排纸部140、以及反转部150。
打印部130和内部供纸部120设置为容纳于由金属或树脂等形成的框体内。另外,侧面供纸部110和排纸部140以一部分容纳于框体内且一部分突出到框体外的状态设置。
侧面供纸部110具备:供纸台111,其载置打印介质P;一次供纸部112,其仅将最上面位置的打印介质P从供纸台111陆续送出并输送;以及二次供纸部114,其在规定的定时将由一次供纸部112输送出的打印介质P向打印部130送出。
一次供纸部112具备供纸辊和对供纸辊进行驱动的供纸马达等。
二次供纸部114具备定位辊114a和对定位辊114a进行驱动的定位马达等,该定位辊114a与从一次供纸部112输送出的打印介质P或从内部供纸部120输送出的打印介质P的前端抵接而使打印介质P暂时停止从而形成弯曲,由此进行歪斜校正。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二次供纸部114相当于本发明的定位部。
内部供纸部120具备:供纸台121a,其载置打印介质P;一次供纸部122a,其仅将最上面位置的打印介质P从供纸台121a陆续送出并输送到供纸输送路径FR上;供纸台121b,其载置打印介质P;一次供纸部122b,其仅将最上面位置的打印介质P从供纸台121b陆续送出并输送到供纸输送路径FR上;供纸台121c,其载置打印介质P;一次供纸部122c,其仅将最上面位置的打印介质P从供纸台121c陆续送出并输送到供纸输送路径FR上;以及纵向输送辊115。
一次供纸部122a、122b、122c具备供纸辊和对供纸辊进行驱动的供纸马达等。
由一次供纸部122a从供纸台121a陆续送出的打印介质P和由一次供纸部122b从供纸台121b陆续送出的打印介质P被朝向纵向输送辊115输送。
纵向输送辊115设置在定位辊114a与一次供纸部122a、122b、122c之间的输送路径上。
这样,从侧面供纸部110或内部供纸部120向二次供纸部114输送打印介质P,并且也从进一步后述的反转部150向二次供纸部114输送打印介质P。
因此,在输送方向上的二次供纸部114的跟前存在合流地点,从侧面供纸部110或内部供纸部120提供的打印介质P的输送路径与从反转部150输送的一方的面被打印后的打印介质P的输送路径在该合流地点处合流。将该合流地点作为基准,将供纸机构侧的路径称为供纸输送路径FR,将其以外的路径称为循环输送路径CR。
另外,在循环输送路径CR上设置有许多用于检测打印介质P的用纸检测传感器,由后述的控制部160基于由该用纸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的检测信号来进行打印介质P的输送控制。
打印部130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具备:四个行式头131、与行式头131相对设置的环状的输送带132、第一带压纸辊133、以及第二带压纸辊134。
输送带132由环状的无端带形成,其形成有许多吸引孔。从二次供纸部114提供的打印介质P被输送到环状的输送带132。然后,打印介质P由于输送带132的输送路面的背面侧设置的抽风机(省略图示)的吸引而被吸附到输送带132上,从而被以规定的输送速度输送。然后,一边通过输送带132输送打印介质P一边从行式头131对打印介质P喷出墨水,由此,对打印介质P实施打印处理。
在第一带压纸辊133与第二带压纸辊134之间架设输送带132,通过输送马达(省略图示)对第一带压纸辊133和第二带压纸辊134进行驱动,来使输送带132按图1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移动。
各行式头131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各行式头31相同。
通过循环输送路径CR上配置的输送辊等使由打印部130打印后的打印介质P在循环输送路径CR上输送。在循环输送路径CR上设置有切换机构143,该切换机构143对是将在循环输送路径CR上输送的打印介质P向排纸部140引导还是使该打印介质P在循环输送路径CR上再次循环进行切换。具体地说,切换机构143在排纸部140侧的输送路径与反转部150侧的输送路径之间进行切换。
排纸部140具有从喷墨打印装置1的框体突出的做成托盘形状的排纸台141、以及用于向排纸台141排出打印介质P的一对排纸辊142。而且,由切换机构143朝向排纸部140引导的打印介质P被排纸辊142排出到排纸台141上。
反转部150具备:反转台151,其具有用于使打印介质P反转的反转输送路径SR;反转辊152,其用于将打印介质P从循环输送路径CR向反转台151输送,并且将输送到该反转台151上的打印介质P再次返回到循环输送路径CR上;以及对反转辊152进行驱动的反转马达(省略图示)等。
由切换机构143引导到反转部150的打印介质P通过反转辊152从循环输送路径CR输送到反转台151后,从反转台151再次返回到循环输送路径CR,由此使该打印介质P以正面和背面反转了的状态在循环输送路径CR上输送。然后,正面和背面反转了的打印介质P被在循环输送路径CR上设置的输送辊153等多个辊朝向打印部130再次输送。
由输送辊153输送出的打印介质P再次被输送到二次供纸部114的定位辊114a,该打印介质P被定位辊114a在规定的定时再次朝向打印部130送出。然后,通过打印部130对打印介质P的背面实施打印处理。
图9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装置2的控制系统的概要结构的框图。如图9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装置2也具备控制部160以及操作面板170。
控制部160对喷墨打印装置2整体进行控制,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以及半导体存储器等。控制部160通过使CPU执行半导体存储器中预先存储的程序来控制喷墨打印装置2的各部的动作。
另外,控制部160获取从计算机等输出的图像数据或由扫描仪等读取出的图像数据,基于该图像数据来控制打印部130,由此实施打印处理。
另外,控制部160获取打印介质P的尺寸和打印速度等打印条件,基于该打印条件,进行后述的计算打印介质P的双面输送速度、计算打印介质P的输送路径用纸张数等处理。
接着,一边参照图10所示的时序图一边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装置2的打印介质P的输送动作。此外,图10的横轴是时间,纵轴是打印介质P的输送速度。另外,在此对双面打印时的输送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由侧面供纸部110或内部供纸部120输送出的打印介质P的前端与定位辊114a抵接,在形成了弯曲的状态下暂时停止。
然后,打印介质P在时刻t1的定时被定位辊114a朝向打印部130输送。此时,二次供纸部114以加速度α1加速之后以输送速度V1输送打印介质P。
然后,二次供纸部114之后以减速度α2进行减速,在变为输送速度V2的时刻t2时将打印介质P交付给输送带132。此外,如图10所示,输送速度V1与输送速度V2之间的关系是V1>V2。由此能够缩短纸张间隔。
输送带132也以输送速度V2驱动,使从二次供纸部114接收到的打印介质P以输送速度V2匀速输送。然后,通过打印部130对以输送速度V2输送的打印介质P的正面实施打印处理。然后,从打印介质P的后端自输送带132脱离的时间点t3起以加速度α3进行加速,使打印介质P在循环输送路径CR上以输送速度V3匀速输送。接着,通过反转辊152的输送将打印介质P引导到反转输送路径SR。
在打印介质P被引导到反转输送路径SR之后,为了使打印介质P转回且停止,反转辊152以减速度α4进行减速。然后,在打印介质P的后端到达距反转辊152距离Ls(反转时后端剩余量)的位置的定时,反转辊152停止(时刻t4)。
反转时后端剩余量Ls预先设定为能够将打印介质P充分引入反转输送路径SR且在不从反转辊152脱落的情况下将打印介质P双向输送的距离,以能够反转打印介质P。因此,反转辊152的减速开始位置是在从输送速度V3起以减速度α4进行减速时能够使打印介质P的后端在距反转辊152距离Ls的位置处停止的位置。
然后,从时刻t5起,反转辊152再次开始向相反方向旋转,将打印介质P转回后进行输送,该时刻t5是从使反转辊152暂时停止输送打印介质P的时刻t4起经过反转部等待时间后的时刻。从时刻t4起到时刻t5为止的反转部等待时间SBwait最初设定为初始值,但是,在计算后述的双面输送速度时根据需要变更。
然后,在开始反转打印介质P之后,打印介质P被反转辊152以加速度α5加速输送。打印介质P当再次到达输送速度V3时被反转辊152和输送辊153保持该状态匀速输送。
之后,为了通过定位辊114a使打印介质P停止,反转辊152和输送辊153以减速度α6减速。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以减速度α6进行减速的中途,将打印介质P以输送速度V4匀速输送。像这样,在打印介质P的前端与二次供纸部114的定位辊114a抵接之前,暂时进行匀速输送,由此,能够使打印介质P与定位辊114a冲撞的速度变慢,能够使冲撞声变小。但是,并不必须设置该匀速输送期间。
另外,上述的反转辊152和输送辊153的减速开始位置只要是在从输送速度V3以减速度α6进行减速时能够使打印介质P的前端在二次供纸部114处停止的位置即可。但是,在二次供纸部114处,如上所述打印介质P暂时抵接来被进行歪斜校正,因此,维持弯曲地停止。在该歪斜校正时形成的弯曲量被预先设定。
然后,从时刻t7起,定位辊114a进行旋转,将打印介质P朝向打印部130送出,该时刻t7是从反转辊152和输送辊153停止输送打印介质P的时刻t6起经过预先设定的定位启动等待时间后的时刻。
然后,重复进行从图10的时刻t1起的动作,一边被输送带132以输送速度V2匀速输送一边被行式头131打印背面。
背面被打印后的打印介质P被切换机构143引导到排纸台141侧,被排纸辊142以适于排纸的输送速度排出。
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装置2中的双面打印时的打印调度表进行说明。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装置1中,变更循环输送中的输送路径用纸张数N和反转部50的控制条件来调整双面输送速度,以担保双面打印时的生产性且使第二双面输送辊45的马达等不超过额定转速,第二实施方式的基本想法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但是,是变更输送路径用纸张数N和反转部150的控制条件来调整双面输送速度,以担保双面打印时的生产性且使循环输送路RS上的输送辊的马达等不超过额定转速。在本实施方式中,图10所示的输送速度V3相当于本发明的双面输送速度。
此外,在增加输送路径用纸张数N的情况下,能够增加循环输送路RS上的打印介质P的张数,因此,能够使图10所示的输送速度V3变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需要调整作为反转部150的控制条件的、上述的反转部等待时间SBwait。
具体地说,在如上所述增加输送路径用纸张数N的情况下,能够使输送速度V3变慢,但是,其结果,存在再次计算出的输送速度V3慢于打印速度(输送速度V2)的情况。在输送速度V3慢于打印速度(输送速度V2)的情况下会产生问题。具体地说,在例如从内部供纸部120提供打印介质P的情况下,从内部供纸部120朝向定位辊114a以与打印速度(输送速度V2)相同的速度供纸。而且,控制为在提供来自内部供纸部120的打印介质P之间从反转部150经由循环输送路径CR供给打印介质P,打印介质P总是以固定的间隔到达定位辊114a。
在这样的控制中,在输送速度V3慢于打印速度(输送速度V2)的情况下,反转部150和定位辊114a之间的输送速度也变慢。另一方面,需要设为不改变打印介质P到达定位辊114a的时刻,因此,在较早的定时朝向定位辊114a输送。在像这样对打印介质P进行输送控制的情况下,存在从内部供纸部120提供的打印介质P的后端与从反转部150输送的打印介质P的前端冲撞的情况。
因此,为了避免这样的打印介质P的冲撞,在输送速度V3慢于打印速度(输送速度V2)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使反转部等待时间SBwait变长来使输送速度V3相应地变快。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变更输送路径用纸张数N和反转部50的控制条件来调整输送速度V3,以担保双面打印时的生产性且使循环输送路径CR上的输送辊的马达等不超过额定转速,进一步使输送速度V3为打印速度以上。
此外,关于输送速度V3的计算方法的基本想法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双面输送速度V4的计算方法相同,是基于图10所示的时序图来计算的。具体地说,输送速度V3由下式(14)计算。
此外,图10的上半部分所示的1~5的数字与图3同样是表示箭头的范围的各区间的号码,1a~1c表示将区间1进一步划分而得到的区间,3a~3d表示将区间3进一步划分而得到的区间,4a~4e表示将区间4进一步划分而得到的区间。而且,在作为T的下标而标注了区间的号码的情况下,意味着该号码的区间内的打印介质P的输送时间(区间5除外),作为L的下标而标注了区间的号码的情况下,意味着该号码的区间内的打印介质P的输送距离。
此时,
此外,上式(14)中的TINV需要满足下式(15),以担保与单面打印同等的生产率。
TINV={(打印介质P的长度/打印速度)+纸张间隔}(2隔路径内张数N-1)…(15)
接着,一边参照图11所示的流程图一边说明上述的输送速度V3的调整方法。此外,在此,考虑上述的与后处理所需的时间相应的纸张间隔来说明调整输送速度V3的方法。
首先,控制部160基于由用户设定的打印条件(打印介质P的尺寸(长度)和打印速度等)来暂时决定循环输送路径CR中的输送路径用纸张数N(S80)。具体地说,控制部160按照上式(12)暂时计算输送路径用纸张数N。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整体输送路径长度La是图10所示的L1+L2+L3+L4。
然后,控制部160当暂时计算出输送路径用纸张数N时,将暂时计算出的输送路径用纸张数N代入上式(14)和上式(15)来计算双面输送速度V3(S82)。
控制部160确认在S82中计算出的双面输送速度V3是否能够通过上式(14)计算(S84)。双面输送速度V3通过解上式(14)所示的二次式来计算,但是在其解为虚数的情况下,控制部160判定为不能计算双面输送速度V3(S84、“否”)。此外,不能计算双面输送速度V3的情况是指以下情况:在S80中暂时计算出的输送路径用纸张数N的情况下,被循环输送的打印介质P不能在预先设定的定时(根据打印介质P的尺寸、打印速度和纸张间隔而决定的定时)到达定位辊114a。
因而,控制部160在判定为不能计算双面输送速度V3的情况下(S84、“否”),将输送路径用纸张数N变更为N+1(S86),再次将该输送路径用纸张数N+1代入上式(14)来计算双面输送速度V3(S82)。控制部160重复进行输送路径用纸张数N的増加(S86)和双面输送速度V3的计算(S82),直到能够计算出双面输送速度V3为止。此外,在S86中,使输送路径用纸张数N增加是为了能够计算双面输送速度V3,并且是为了在之后的S88中的判定中使双面输送速度V3小于最大双面输送速度。
然后,在S84中判定为能够计算双面输送速度V3的情况下(S84、“是”),控制部160将该计算出的双面输送速度V3与预先设定的最大双面输送速度进行比较(S88)。最大双面输送速度是根据驱动用于以双面输送速度V3输送打印介质P的辊的马达的额定转速的上限值来计算出的值。
在S88中双面输送速度V3为最大双面输送速度以下的情况下(S88、“否”),控制部160判定双面输送速度V3是否为打印速度(输送速度V2)以上(S90)。在此,进行S90的判定的理由如上所述。
然后,在双面输送速度V3为打印速度(输送速度V2)以上的情况下(S90、“是”),控制部160计算反转部驱动余量(S92)。
接着,控制部160判定反转部驱动余量是否为20ms以下(S94)。然后,在反转部驱动余量超过20ms的情况下(S94、“否”),控制部160视为双面输送速度V3适当来结束调整处理。
另一方面,在S90中双面输送速度V3小于打印速度(输送速度V2)的情况下(S90、“否”),控制部160前进到调整反转部150的等待时间的步骤,但是,此时确认反转部50的等待时间SBwait是否为后处理要求最短纸张间隔以下(S96)。
然后,在S96中判定为等待时间SBwait为后处理要求最短纸张间隔以下的情况下(S96、“是”),使等待时间SBwait变长1ms(S98)。然后,控制部160返回到S82,对上式(14)代入对等待时间SBwait加上1ms后的时间来再次计算双面输送速度V3。然后,控制部160再次进行S84以后的处理。通过这样使等待时间SBwait变长,能够使双面输送速度V3变快,因此,能够避免从内部供纸部120提供的打印介质P的后端与从反转部150输送的打印介质P的前端冲撞。另外,如上所述,通过在后处理要求最短纸张间隔的范围内增加等待时间SBwait,能够避免反转部150中的打印介质P的冲撞。
然后,控制部160如上所述进行对等待时间SBwait加上1ms的处理直到在S90中双面输送速度V3为打印速度(输送速度V2)以上为止,但是,在S96中该增加后的等待时间SBwait长于后处理要求最短纸张间隔的情况下(S96、“否”),控制部160确认后处理要求最短纸张间隔是否为200ms以下(S100)。此外,200ms是在喷墨打印装置2中能够容许的最长的纸张间隔,是预先决定的值。该值根据喷墨打印装置2的结构而不同,并不是限定于200ms的值。
然后,控制部160在S100中判定为后处理要求最短纸张间隔为200ms以下的情况下(S100、“是”),因为仅通过调整上述的等待时间SBwait无法将双面输送速度V3设定为适当,因此,虽然会降低生产性,但是对纸张间隔加上1ms(S104)。
然后,控制部160返回到S82,基于式(14)和上式(15)来计算双面输送速度V3(S82),但是,此时后处理要求最短纸张间隔被用作代入式(15)的纸张间隔。接着,控制部160再次进行S84以后的处理。
控制部160重复进行S104中的纸张间隔的增加,直到在S90中判定为双面输送速度V3为打印速度(输送速度V2)以上且判定为反转部驱动余量超过20ms为止。
另一方面,在重复S104中的纸张间隔的增加的结果是,在判定为双面输送速度V3为打印速度(输送速度V2)以上且判定为反转部驱动余量超过20ms之前,在S100中后处理要求最短纸张间隔超过200ms的情况下(S100、“否”),控制部160将输送路径用纸张数N变更为N+1(S102),再次将该输送路径用纸张数N+1代入上式(15),基于式(14)来计算双面输送速度V3(S82)。然后,控制部160再次进行S84以后的处理。
此外,在S88中判定为双面输送速度V3超过最大双面输送速度的情况下(S88、“是”)、或者在S94中判定为反转部驱动余量为20ms以下的情况下(S94、“是”)也同样,仅通过调整上述的反转部等待时间SBwait无法将双面输送速度V3设定为适当,因此,重复进行S100以后的处理。
然后,控制部160在S90中判定为双面输送速度V3为打印速度(输送速度V2)以上、且判定为反转部驱动余量超过20ms的时间点结束处理,使用在该时间点计算出的双面输送速度V3、反转部等待时间SBwait以及纸张间隔来进行双面输送控制。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是将本发明的双面打印装置应用于喷墨打印装置的例子,但是,作为打印方式,不限于喷墨方式,也可以将本发明的双面打印装置应用于激光方式或者孔版打印方式的打印装置。
关于本发明的双面打印装置,进一步公开以下附记。
(附记)
在本发明的双面打印装置中,在基于打印介质的尺寸和打印速度而计算出的双面输送速度小于打印速度的情况下,控制部能够变更反转部的控制条件来再次计算双面输送速度。
另外,在本发明的双面打印装置中,在基于打印介质的尺寸和打印速度而计算出的双面输送速度小于打印速度的情况下,控制部能够使反转部被送入了已打印打印介质时的反转部正转速度下降,来再次计算双面输送速度。
另外,在本发明的双面打印装置中,在使反转部正转速度下降而计算出的双面输送速度小于打印速度的情况下,控制部能够变更反转部中打印介质的停止时间来再次计算双面输送速度。
另外,在本发明的双面打印装置中,在基于打印介质的尺寸和打印速度来计算出的双面输送速度小于打印速度的情况下,控制部能够变更反转部中的打印介质的停止时间来再次计算双面输送速度。
另外,在本发明的双面打印装置中,控制部能够基于打印介质的尺寸、打印速度以及与连接于双面打印装置的后处理装置中的后处理所需的时间相应的纸张间隔,来计算打印介质的输送路径内的打印介质的张数以及将已打印打印介质循环输送并再次提供给定位部时的双面输送速度。
另外,在本发明的双面打印装置中,在基于打印介质的尺寸、打印速度以及与后处理所需的时间相应的纸张间隔而计算出的双面输送速度小于打印速度的情况下,控制部能够使反转部被送入了已打印打印介质时的反转部正转速度下降,来再次计算双面输送速度。
另外,在本发明的双面打印装置中,在使反转部正转速度下降而计算出的双面输送速度小于打印速度的情况下,控制部能够在与后处理所需的时间相应的纸张间隔的范围内变更反转部中的打印介质的停止时间,来再次计算双面输送速度。
另外,在本发明的双面打印装置中,在基于打印介质的尺寸、打印速度以及与后处理所需的时间相应的纸张间隔而计算出的双面输送速度小于打印速度的情况下,控制部能够在与后处理所需的时间相应的纸张间隔的范围内变更反转部中的打印介质的停止时间,来再次计算双面输送速度。
附图标记说明
1:喷墨打印装置;10、110:侧面供纸部;11、111:供纸台;12、112:一次供纸部;14、114:二次供纸部;14a、114a:定位辊;15、115:纵向输送辊;20、120:内部供纸部;21a、21b、121a、121b、121c:供纸台;22a、22b、122a、122b、122c:一次供纸部;23:输送辊;30、130:打印部;31、131:行式头;32、132:输送带;40、140:排纸部;41、141:排纸台;42、142:排纸辊;43、143:切换机构;50、150:反转部;52、152:反转辊;60、160:控制部;70、170:操作面板;HS:排纸输送路径;P、P1、P2:打印介质;RS:反转输送传感器;SR:反转输送路径;DS1:第一双面输送路径;DS2:第二双面输送路径;CR:循环输送路径;FR:供纸输送路径。
Claims (9)
1.一种双面打印装置,具备:
打印部,其对打印介质实施打印处理;
定位部,其朝向所述打印部以固定的间隔送入所述打印介质;
反转部,其被送入通过所述打印部对一方的面实施打印处理后的已打印打印介质,将该已打印打印介质反转后排出;以及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打印介质的输送速度,
所述双面打印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打印介质的尺寸和打印速度来计算所述打印介质的输送路径内的打印介质的张数和将已打印打印介质循环输送并再次提供给定位部时的双面输送速度,在该计算出的所述双面输送速度为预先设定的范围外的情况下,变更所述输送路径内的打印介质的张数和所述反转部的控制条件来再次计算所述双面输送速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打印装置,其中,
在基于所述打印介质的尺寸和打印速度而计算出的双面输送速度小于所述打印速度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变更所述反转部的控制条件,来再次计算所述双面输送速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打印装置,其中,
在基于所述打印介质的尺寸和打印速度而计算出的双面输送速度小于所述打印速度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使所述反转部被送入了所述已打印打印介质时的反转部正转速度下降,来再次计算所述双面输送速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面打印装置,其中,
在使所述反转部正转速度下降而计算出的所述双面输送速度小于所述打印速度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变更所述反转部中所述打印介质的停止时间,来再次计算所述双面输送速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打印装置,其中,
在基于所述打印介质的尺寸和打印速度而计算出的双面输送速度小于所述打印速度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变更所述反转部中的所述打印介质的停止时间,来再次计算所述双面输送速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打印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打印介质的尺寸、所述打印速度以及与连接于所述双面打印装置的后处理装置中的后处理所需的时间相应的纸张间隔,来计算所述打印介质的输送路径内的打印介质的张数以及将所述已打印打印介质循环输送并再次提供给所述定位部时的双面输送速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面打印装置,其中,
在基于所述打印介质的尺寸、所述打印速度以及与后处理所需的时间相应的纸张间隔而计算出的双面输送速度小于所述打印速度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使所述反转部被送入了所述已打印打印介质时的反转部正转速度下降,来再次计算所述双面输送速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面打印装置,其中,
在使所述反转部正转速度下降而计算出的所述双面输送速度小于所述打印速度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在所述与后处理所需的时间相应的纸张间隔的范围内变更所述反转部中的所述打印介质的停止时间,来再次计算所述双面输送速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面打印装置,其中,
在基于所述打印介质的尺寸、所述打印速度以及与后处理所需的时间相应的纸张间隔而计算出的双面输送速度小于所述打印速度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在所述与后处理所需的时间相应的纸张间隔的范围内变更所述反转部中的所述打印介质的停止时间,来再次计算所述双面输送速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0057172 | 2020-03-27 | ||
JP2020-057172 | 2020-03-27 | ||
JP2021023837A JP7574102B2 (ja) | 2020-03-27 | 2021-02-18 | 両面印刷装置 |
JP2021-023837 | 2021-02-1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442606A CN113442606A (zh) | 2021-09-28 |
CN113442606B true CN113442606B (zh) | 2023-06-23 |
Family
ID=77809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326313.6A Active CN113442606B (zh) | 2020-03-27 | 2021-03-26 | 双面打印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44260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476585A (zh) * | 2022-08-24 | 2022-12-16 | 宁波荣大创想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喷墨打印机及喷墨打印机的清洗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21269A (ja) * | 1981-07-30 | 1983-02-08 | Minolta Camera Co Ltd | 両面記録装置 |
US5883660A (en) * | 1991-06-22 | 1999-03-16 |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i | Digital copier for two-sided reading using various writing modes |
JPH07267424A (ja) * | 1994-03-25 | 1995-10-17 | Canon Inc |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3844876B2 (ja) * | 1997-04-10 | 2006-11-1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0264528A (ja) * | 1999-03-16 | 2000-09-26 | Fuji Xerox Co Ltd | 後処理装置 |
JP3090141B1 (ja) * | 1999-03-31 | 2000-09-18 |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3182163A (ja) * | 2001-12-21 | 2003-07-03 | Hitachi Printing Solutions Ltd | 印刷制御装置における両面印刷方式 |
JP2006078683A (ja) * | 2004-09-08 | 2006-03-23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冷却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JP2007039204A (ja) * | 2005-08-03 | 2007-02-15 |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待機条件設定プログラム |
JP5366428B2 (ja) * | 2007-07-23 | 2013-12-11 |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 両面印刷装置 |
JP2010273022A (ja) * | 2009-05-20 | 2010-12-02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JP4978811B2 (ja) * | 2009-05-29 | 2012-07-1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JP5273061B2 (ja) * | 2010-01-29 | 2013-08-2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278459B2 (ja) * | 2011-01-31 | 2013-09-0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及び両面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 |
JP2012237835A (ja) * | 2011-05-11 | 2012-12-06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JP5392297B2 (ja) * | 2011-05-20 | 2014-01-22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960960B2 (ja) * | 2011-09-05 | 2016-08-0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5716726B2 (ja) * | 2012-11-27 | 2015-05-13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
JP6472241B2 (ja) * | 2014-12-26 | 2019-02-20 |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 |
JP6218890B2 (ja) * | 2016-06-24 | 2017-10-2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11247859B2 (en) * | 2018-06-27 | 2022-02-15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controlled sheet feeding |
-
2021
- 2021-03-26 CN CN202110326313.6A patent/CN113442606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442606A (zh) | 2021-09-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366428B2 (ja) | 両面印刷装置 | |
JP5081752B2 (ja) | 印刷装置 | |
JP6013038B2 (ja) | 給紙装置 | |
JP6782584B2 (ja) | 印刷装置 | |
JP6472241B2 (ja) | 印刷装置 | |
JP6282889B2 (ja) | 給紙装置 | |
CN113442606B (zh) | 双面打印装置 | |
JP2015083353A (ja) | 印刷装置 | |
JP5997529B2 (ja) | 給紙装置 | |
JP7574102B2 (ja) | 両面印刷装置 | |
JP2018052090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JP6393580B2 (ja) | 印刷装置 | |
JP2012131127A (ja) | 印刷装置 | |
JP2013071833A (ja) | 搬送装置 | |
JP2015042464A (ja) | 印刷装置 | |
JP2021155222A (ja) | 両面印刷装置 | |
JP6443186B2 (ja) | 印刷装置 | |
JP2012246128A (ja) | 印刷装置 | |
JP2015042465A (ja) | 印刷装置 | |
JP2019026407A (ja) | 給紙装置 | |
JP6428446B2 (ja) | 印刷装置 | |
JP2018138357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 |
JP6397319B2 (ja) | 印刷装置 | |
JP7351695B2 (ja) | 印刷媒体反転装置 | |
JP7110071B2 (ja) | 印刷システム、媒体供給装置および印刷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