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6267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6267A CN1186267A CN97125684A CN97125684A CN1186267A CN 1186267 A CN1186267 A CN 1186267A CN 97125684 A CN97125684 A CN 97125684A CN 97125684 A CN97125684 A CN 97125684A CN 1186267 A CN1186267 A CN 118626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nit
- image
- original copy
- output
- mention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352—Input means
- H04N1/00355—Mark-sheet input
- H04N1/00376—Means for identifying a mark sheet or are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962—Inpu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instructions or parameters, e.g. updating internal software
- H04N1/00968—Inpu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instructions or parameters, e.g. updating internal software by scanning marks on a shee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561—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e.g. a microprocesso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35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using picture signal storage, e.g. at transmitter
- H04N1/32486—Storage for making a plurality of copies or reprodu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1—Image read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2—Image hardcopy reproduc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Recor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or Printing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Storing Facsimile Image Data (AREA)
- Editing Of Facsimile Origi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读取特殊原稿的图像的第1读取单元、存储由第1读取单元读取的图像信息的存储单元、连续地读取将预先决定的分类板插入到所希望的页位置的普通原稿的图像的第2读取单元、第2读取单元读取普通原稿的图像时检测分类板并识别插入该分类板的页位置的识别单元、印刷输出由第2读取单元连续地读取的图像信息的输出单元和印刷输出存储单元存储的图像信息并插入到由输出单元印刷输出的印刷物的上述识别的页位置的插入单元。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数字复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
以往,在数字复印机等具有读取单元(扫描器)和图像形成单元(打印机)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将不能用相同的输入输出方式及处理方法对应的不同种类的原稿及数据作为1个作业完成时,是进行与各原稿对应的处理和复印,然后用户进行页插入等来完成作业。
另外,在要求对具有特殊处理的原稿进行特殊处理时,只要该处理完成其他原稿的复印没有影响,就对所有的原稿完成特殊处理。
最近,有人提出了利用指令板等方式向复印器或图像处理机器动态地发指示的方法(参见日本专利申请特愿平5-112064号、特愿平5-289456号、特愿平6-202415号)。
这种包括进行特殊的图像处理等的原稿的原稿束的复印处理,由于将特殊原稿与普通原稿分开分别进行复印,然后,用户通过手动进行插入等,所以,不仅麻烦,而且花费时间。
另外,利用特殊的处理进行所有的处理时,由于需要花费处理时间,所以,存在复印速度慢的问题,此外,如果是进行使用消耗品等的处理,成本将提高。
另外,在到目前为止提出的利用指令板的指示方法中,为了识别该指令板记载的指示内容,使用了OCR(字符识别处理)这样的高技术,所以,该识别处理复杂,需要花费处理时间,并且,用户为了作成这样的指令板也需要花费功夫。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将用户所希望的复印处理的指示和该指示内容的识别处理简化、提高用户的方便性并进而可以降低成本、实现处理速度的高速化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是一种印刷输出从原稿读取的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具有指定特殊原稿的图像的印刷输出的插入页位置的指定单元、读取上述特殊原稿的图像的第1读取单元、存储由该第1读取单元读取的图像信息的存储单元、连续地读取普通原稿的图像的第2读取单元、印刷输出由该第2读取单元连续地读取的图像信息的输出单元和印刷输出上述存储单元存储的图像信息并插入到由该输出单元印刷输出的印刷物的由上述指定单元指定的页位置的插入单元,实现将用户所希望的复印处理的指示和该指示内容的识别处理简化、提高用户的方便性并进而降低成本、实现处理速度的高速化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是一种印刷输出从原稿读取的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具有读取特殊原稿的图像的第1读取单元、存储由该第1读取单元读取的图像信息的存储单元、连续地读取将预先决定的指令板插入到所希望的页位置的普通原稿的图像的第2读取单元、在由该第2读取单元读取普通原稿的图像时检测上述指令板并识别该指令板插入的页位置的识别单元、印刷输出由上述第2读取单元连续地读取的图像信息的输出单元和印刷输出上述存储单元存储的图像信息并插入到由该输出单元印刷输出的印刷物的由上述识别单元识别的页位置的插入单元,实现将用户所希望的复印处理的指示和该指示内容的识别处理简化、提高用户的方便性并进而降低成本、实现处理速度的高速化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是一种印刷输出从原稿读取的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具有指定对特殊原稿的图像的特殊处理和该图像的印刷输出的插入页位置的指定单元、读取上述特殊原稿的图像的第1读取单元、对由该第1读取单元读取的图像进行由上述指定单元指定的特殊处理的图像处理单元、存储由该图像处理单元处理的图像信息的存储单元、连续地读取普通原稿的图像的第2读取单元、印刷输出由该第2读取单元连续地读取的图像信息的输出单元和印刷输出上述存储单元存储的图像信息并插入到由该输出单元印刷输出的印刷物的由上述指定单元指定的页位置的插入单元,实现将用户所希望的复印处理的指示和该指示内容的识别处理简化、提高用户的方便性并进而降低成本、实现处理速度的高速化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是一种印刷输出从原稿读取的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具有指定对特殊原稿的图像的特殊处理的指定单元、读取特殊原稿的图像的第1读取单元、对由该第1读取单元读取的图像进行由上述指定单元指定的特殊处理的图像处理单元、存储由该图像处理单元处理的图像信息的存储单元、连续地读取将预先决定的指令板插入到所希望的页位置的普通原稿的图像的第2读取单元、在由该第2读取单元读取普通原稿的图像时检测上述指令板并识别该指令板插入的页位置的识别单元、印刷输出由上述第2读取单元连续地读取的图像信息的输出单元和印刷输出上述存储单元存储的图像信息并插入到由该输出单元印刷输出的印刷物的由上述识别单元识别的页位置的插入单元,实现将用户所希望的复印处理的指示和该指示内容的识别处理简化、提高用户的方便性并进而降低成本、实现处理速度的高速化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是一种印刷输出从原稿读取的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具有连续地读取将预先决定的指令板插入到特殊原稿之前的原稿束的图像的读取单元、在由该读取单元读取原稿的图像时检测上述指令板并根据该指令板的种类识别对上述特殊原稿的特殊处理的识别单元、在由该识别单元未检测到上述指令板时对由上述读取单元读取的原稿的图像进行指定的图像处理并印刷输出的第1输出单元和在由上述识别单元检测到上述指令板时对由上述读取单元下一个读取的特殊原稿的图像进行由上述识别单元识别的特殊处理并印刷输出的第2输出单元,实现将用户所希望的复印处理的指示和该指示内容的识别处理简化、提高用户的方便性并进而降低成本、实现处理速度的高速化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是一种印刷输出从原稿读取的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具有设定对从原稿读取的图像进行特殊处理的组合的设定单元、输出印刷了与由该设定单元设定的特殊处理的组合对应的识别代码的指令板的指令板输出单元、连续地读取将由上述指令板输出单元输出的指令板插入到特殊原稿之前的原稿束的图像的读取单元、在由该读取单元读取原稿的图像时间上述指令板并根据印刷在该指令板上的识别代码识别对上述特殊原稿的特殊处理的识别单元、在由该识别单元未检测到上述指令板时对由上述读取单元读取的原稿的图像进行指定的图像处理并印刷输出的第1输出单元和在由上述识别单元检测到上述指令板时对由上述读取单元下一个读取的特殊原稿的图像进行由上述识别单元识别的特殊处理并印刷输出的第2输出单元,实现将用户所希望的复印处理的指示和该指示内容的识别处理简化、提高用户的方便性并进而降低成本、实现处理速度的高速化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是一种印刷输出从原稿读取的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具有对各作业指定印刷份数的指定单元、连续地读取插入预先决定的指令板而区分开的多个作业的各个原稿的读取单元、在由该读取单元读取原稿的图像时检测上述指令板并识别各作业的区分界线的识别单元和对根据由该识别单元识别的各作业的区分界线而判断的上述各作业印刷输出由上述指定单元指定的份数的由上述读取单元读取的图像信息的输出单元,即使在用户所希望的多个作业的连续执行的那种复杂的复印处理中,也可以实现将这种处理的指示和指示内容的识别处理简化、提高用户的方便性并进而降低成本、实现处理速度的高速化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是一种印刷输出从原稿读取的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具有连续地读取插入与印刷份数相等的张数的预先决定的指令板而区分开的多个作业的各个原稿的读取单元、在由该读取单元读取原稿的图像时检测上述指令板并识别各作业的区分界线及印刷份数的识别单元和对根据由该识别单元识别的各作业的区分界线而判断的上述各作业印刷输出由上述指定单元指定的份数的由上述读取单元读取的图像信息的输出单元,即使在用户所希望的多个作业的连续执行的那种复杂的复印处理中,也可以实现将这种处理的指示和指示内容的识别处理简化、提高用户的方便性并进而降低成本、实现处理速度的高速化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是一种印刷输出从原稿读取的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具有连续地读取插入赋予了关于印刷份数的信息的预先决定的指令板而区分开的多个作业的各个原稿的读取单元、在由该读取单元读取原稿的图像时检测上述指令板并识别各作业的区分界线及印刷份数的识别单元、存储由上述读取单元读取的原稿的图像的存储单元和对根据由该识别单元识别的各作业的区分界线而判断的上述各作业印刷输出由上述识别单元识别的份数的由上述存储单元存储的图像信息的输出单元,即使在用户所希望的多个作业的连续执行的那种复杂的复印处理中,也可以实现将这种处理的指示和指示内容的识别处理简化、提高用户的方便性并进而降低成本、实现处理速度的高速化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复印机)的主要电气部分的结构概略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机械的结构例的图,主要是用于说明ADF单元、图像读取单元的结构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机械的结构例的图,主要是用于说明ADF单元、图像读取单元、输出单元、作业区分单元的结构图。
图4是概略地表示操作单元的结构例的图。
图5是概略地表示设定值存储单元的结构例的图。
图6是表示分类板识别单元的结构例的图。
图7是表示图6的尺寸传感器的结构例的图。
图8是表示宽度传感器的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图7的光电遮断器的结构例的图。
图10是表示图7的编码器的结构例的图。
图11是表示图6的尺寸的识别单元的结构例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纸尺寸检测的图。
图13是表示图6的尺寸的检测单元具备的纸尺寸的检测判断表的存储例的图。
图14是表示图6的特征检测传感器的一例即色传感器的结构例的图。
图15是用于说明在利用图6的特征的识别单元的RGB空间的色检测方法的图。
图16是表示图6的特征检测传感器的一例即透过率用纸传感器的结构例的图。
图17是表示用于根据利用图6的特征的识别单元的透过率判断分类板的结构例的图。
图18是表示印刷在分类板上的ID图形的印刷例的一例的图。
图19是表示图像加工控制单元的结构例的图。
图20是表示图像加工单元的结构例的图。
图21是表示图20的黑白用图像加工部的结构例的图。
图22是用于说明图21的滤波处理部的处理的一例的图。
图23是表示图21的γ修正处理部的处理的一例的图。
图24是表示图21的γ修正处理部的结构例的图。
图25是表示图21的灰度处理部的结构例的图。
图26是用于说明不需要区域去除处理的概念图。
图27是表示彩色用图像加工部的主要部分的结构例的图。
图28是表示图像延迟单元的结构例的图。
图29是表示图像存储控制单元的结构例的图。
图30是用于说明复印作业控制单元的功能的图。
图31是用于说明由复印作业单元控制的数据的路径的图。
图32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机械的结构例的图,主要是用于说明图1的作业区分控制单元、作为作业区分单元而工作的各部分(分类器)的结构的图。
图33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机械的结构例的图,主要是用于说明图1的作业区分控制单元、作为作业区分单元而工作的各部(分类器)的结构的图。
图34是用于说明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示出了从操作单元指定特殊原稿的插入位置的情况。
图35是用于说明操作单元的指示输入顺序的图。
图36是用于说明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示出了用分类板指定的特殊原稿的插入位置的情况。
图37是用于说明原稿束中分类板的插入位置的图。
图38是用于说明操作单元的指示输入顺序的图。
图39是用于说明操作单元的指示输入顺序的图。
图40是用于说明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示出了用分类板识别特殊原稿的插入位置和特殊处理的情况。
图41是用于说明原稿束中分类板的插入位置的图。
图42是用于说明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示出了用赋予分类板的ID识别特殊处理的情况。
图43是表示存储设定值存储单元具备的图像加工单元的组合与赋予该组合的ID的对应的表的存储例的图。
图44是表示ID图形的印刷的分类板的一例的图。
图45是表示用分类板区分多个作业的情况的一例的图。
图46是表示用分类板区分多个作业的情况的其他例的图。
图47是用于说明作业区分单元的分类功能的一例的图。
图48是用于说明作业区分单元的分类功能的其他例的图。
图49是表示用分类板指示多个作业的区分界线和各作业的份数的情况的一例的图。
图50是表示用分类板指示多个作业的区分界线和各作业的份数的情况的其他例的图。
图51是用于说明作业区分单元的分类功能的其他例的图。
图52是用于说明作业区分单元的分类功能的另一其他例的图。
图53是用于说明用分类板进行原稿内的区域指定时的图。
图54是用于说明用分类板进行原稿内的区域指定并将指定的数据与该指定的区域合成时的图。
图55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机械的结构例的图,是用于说明分类板和个别地将原稿排出时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图。
图56是表示图1的设定值存储单元存储的设定值的输出例的图。
图57是表示关于在作者执行中发生的错误的信息的输出例的图。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1)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
图1是概略地表示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具体而言就是电子照相式的复印机(以下,简单地称为复印机)的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复印机由自动原稿馈送(ADF)单元101、图像读取单元102、用户可以向图像处理装置输入各种处理信息的操作单元103、用于存储预处理的各种设定值和操作单元103的输入及分类板识别结果等的设定值存储单元104、识别分类板的分类板识别单元105、根据设定进行图像加工的控制的图像加工控制单元106、按照图像加工控制单元106的指示进行图像处理的图像加工单元107、用于暂时存储输入图像的图像延迟单元108、用于存储加工过的图像的图像存储单元110、进行图像存储单元110与外部的处理及数据供给单元的交换联系的图像存储控制单元109、进行复印作业的复印作业单元112、进行复印作业单元112的控制的复印作业控制单元111、输出加工和处理过的图像的输出单元113、对输出的图像按各作业进行区分的作业区分单元115、进行作业区分单元115的控制的作业区分控制单元114、进行文书图像的简易文件编排的图像文件编排单元117、进行图像文件编排单元117的控制的图像文件控制单元116、进行系统全体的控制和管理的系统控制管理单元118和进行原稿的自动识别并向所需要的处理块供给原稿的种类及复杂度等信息的自动识别单元119构成。
下面,说明各块的详细情况。
(2)自动原稿馈送(ADF)单元、图像读取单元
自动原稿馈送(ADF)单元101是将对象原稿及向图像处理装置给出某种指示的分类板等传送到图像读取单元102的读取原稿台上的装置,图像读取单元102是用读取光学系统及CCD传感器读取由自动原稿馈送单元101传送来的原稿或直接放置到原稿台上的原稿并进行光电变换、然后作为数字图像数据供给下一个块的装置。
下面,更详细地说明自动原稿馈送单元101和图像读取单元102的结构。
如图2、图3所示,复印机具有装置本体10,在装置本体10内,主要设置作为ADF单元101和图像读取单元102的功能的图像读取部4。
图像读取部4具有由承载读取对象物即原稿D的透明的玻璃构成的原稿承载台12和设置在原稿承载台12的一端表示应放置原稿D的位置的尺寸板12a。
自动原稿馈送装置80(以下,称为ADF)设置在装置本体10的上面,该ADF将原稿自动地传送到原稿承载台12上,同时设置为相当于原稿承载台可以开合,从而还起着使放置到原稿承载台上的原稿D与原稿承载台12紧密接触的原稿压板的功能。
ADF80具有放置原稿D的原稿托盘82、检测有无原稿的空载传感器81、将原稿从原稿托架82上一张一张地取出的拾取滚轮83、传送取出的原稿的进给滚轮84、将原稿的前端对齐的调整滚轮对85和设置在调整滚轮对的上流侧检测原稿的到达的调整传感器86。
另外,ADF80还具有将整个原稿承载台12基本上全部覆盖的传送带88,由进给滚轮84和调整滚轮对85从尺寸板12a一侧进给到原稿承载台12上的原稿D由传送带88传送并定位到原稿承载台上的指定位置。
在ADF80中,在将传送带88夹在中间与调整滚轮对85相反一侧的端部,设置反转滚轮90、非反转传感器93、舌门91和排纸滚轮92。在由装置本体10的原稿读取部4读取原稿的图像信息后,原稿D由传送带88从原稿承载台12上传送出去,通过反转滚轮90、舌门91和排纸滚轮92排出到ADG80上面的原稿排出部94上。
读取原稿D的反面时,通过切换舌门91,由传送带88传送来的原稿由反转滚轮90反转后,再次由传送带88传送到原稿承载台12上的指定位置。
ADF80具有拾取滚轮83、进给滚轮84、驱动调整滚轮对85的进给电机95、传送带88、反转滚轮90和驱动排纸滚轮92的传送电机96。
设置在装置本体10内的图像读取部4具有照明放置在原稿承载台12上的原稿D的照明灯14和使原稿D的反射光向指定的方向偏转的第1反射镜15,照明灯和第1反射镜在装置本体10内,安装在设置在原稿承载台12的下方的第1支架16上。
第1支架16与原稿承载台12平行地设置,可以移动,通过图中未示出的带齿的皮带等,由图中未示出的脉冲电机驱动,沿着原稿承载台平行地移动。另外,在原稿承载台12的下方,还与原稿承载台平行地设置苦移动的第2支架18。
使由第1反射镜15偏转的原稿D的反射光顺序偏转的第2还第3反射镜20、21相互成直角地安装在第2支架18上。第2支架18通过驱动第1支架16的带齿的皮带等相当于第1支架16而从动,同时相当于第1支架16以1/2的速度沿着原稿承载台平行地移动。
另外,在原稿承载台12的下方,设置将第2支架18上的第3反射镜21的反射光聚焦的成象透镜22、使由成象透镜聚焦的反射光折返导引到后面所述的感光体圆筒上的固定的第4~第6反射镜23、24、25。成象透镜22设置在包含由第3反射镜21偏转的光的光轴的面内,通过驱动机构可以移动,通过自身移动,将反射光以所希望的倍率成象。
下面,说明由这样的结构的图像读取部4进行的多个原稿的读取动作。
首先,由ADF80将原稿托盘82上的第1张原稿进给到装置本体10的原稿承载台12上的指定位置,然后,从装置本体的一边的供纸盒48(或50)中取出复印纸P,在夹持前传感器59接通之前由进给滚轮57向夹持滚轮对58传送。夹持前传感器59接通时,进给动作暂时停止。
其次,ADF控制部利用ADF80内的调整传感器86、反转传感器93等判断有无原稿堵塞现象。没有原稿D的堵塞现象时,在主控制部的控制下,由图像读取部4从原稿承载台12上的原稿读取图像信息,并由CCD传感器根据读取的图像信息进行光电变换。
(3)操作单元
操作单元103在控制面板上具有触摸板LCD等显示装置,其结构示于图4。
由控制键微处理器314识别控制面板301上的各种键和触摸板的按下状态,控制键微处理器314将按下状态与控制基板302的微处理器321进行通信。微处理器321根据该信息及其他纸传感器、调色剂浓度传感器等各种传感器的输出,与ROM323、RAM322进行数据存取,液晶控制器324将数据进行通信。在ROM323中,存储显示画面的数据、程序数据等,在RAM322中,存储画面切换时间等。
另外,内部处理的参量及处理切换信息等通过微处理器321供给设定值存储单元104。
另外,同时根据状况进行电机的驱动等的输出,并根据处理误设定、纸传感器、废调色剂传感器、调色剂浓度传感器等的信号进行堵塞处理和调色剂补充处理等的检测,根据需要使控制面板上的蜂鸣器发出蜂鸣声。
液晶控制器324向图形显示装置311发送基于微处理器321的信号的信号,据此进行图形显示。
(4)设定值存储单元
下面,参照图5说明设定值存储单元104。
设定值存储单元104由设定数据库104a、处理设定值RAM104b、控制用微处理器104d和数据输入输出I/F104c构成。
各种处理所需要的设定值以某种形式整理后存储到设定数据库ROM104a中。例如,文字专用处理的设定,预先决定从“aaa”地址到“abc”地址等对应,成为该代码时,根据微处理器的控制,对应的ROM104a的数据下载到处理设定RAM104b中,成为现行设定,然后,由数据输入输出I/F104c设定对应的处理块的参量。
数据输入输出I/F104c是进行分类板识别单元105与其他块的相互联系的接口,可以进行各块的设定值等的读出、写入等。
另外,利用操作单元103设定或利用分类板暂时设定而传送来的设定数据从这些块输出中断信号,控制用微处理器104d成为输入等待状态,然后,输出微处理器的控制信号,通过数据总线相应的块信息。
控制用微处理器104d通过数据输入输出I/F104c与外部各单元进行联系,根据需要,从设定数据库ROM104a中将对应的参量下载到处理设定用RAM(缓冲器)104b中或进行预先指示的某种计算,并将该结果供给处理设定用RAM(缓冲器)。只对所需要的数据通过数据输入输出I/F104c进行各单元的设定。
另外,如前所述,根据由操作单元104或分类板识别单元105输入的信息进行设定值的切换及修正等。此外,根据需要,将按各原稿或各作业将处理设定信息或与后面所述的用户定制功能即处理群的ID登录对应的ID作为位标记数据供给输出单元113,输出单元113将它们输出。
(5)分类板识别单元
分类板识别单元105的结构例示于图6。
如图6所示,分类板识别单元105由尺寸检测传感器单元501、尺寸的识别单元502、检测纸的特征例如颜色及透过率等特性的特征检测单元503、基于特征的识别单元504、根据输入图像读取分类板上的ID图形等的ID解读单元505、根据这些结果识别分类板并向对应的块传送该信息的分类通知单元506和通知分类板的ID的分类ID通知单元507构成。
尺寸检测传感器单元501如图7所示,由纸宽传感器501a和纸设定时间传感器501d构成,分别输出纸的宽度信息和长度信息。
纸宽传感器501a由后面所述的光电遮断器501b和编码器501c构成。
如图8所示,光电遮断器501b在原稿台5011的下面配置由红外线发光二极管(LED)PI1~PI3和光电晶体管构成的反射型光电遮断器。原稿位于原稿玻璃板上时,由于LED的光由原稿进行反射,所以,根据有无反射光而光电晶体管成为通/断状态,从而可以检测有无原稿。
例如,如图9所示,在LED中流过矩形波的电流时,就使LED以某一频率发光,研究光电晶体管对该发光的反应,有原稿时可以得到图9所示的光电晶体管的输出,没有原稿时该输出成为“0”。
如图10所示,编码器501c根据传感器PI1、PI2、PI3的通/断状态,使对应的输出PO1~PO3成为高电平(H=1)或低电平(L=0)状态。例如,光电晶体管如图9那样根据反射光应答PI1的光电遮断器时,对应的输出PO1就成为H(1),否则就成为L(0)。同样,与传感器PI2的反应对应地PO2成为H(1)或L(0),与PI3的反应对应地PO3成为H(1)或L(0)。并将该信息作为纸的宽度信息供给图6的尺寸的识别单元502。
纸设定时间传感器501d测量由ADF进行的纸设定所需要的时间,并将该时间作为长度信息供给图6的尺寸的识别单元502。例如,设由ADF进行的原稿台上的纸设定时间为Tsec、该纸设定速度为Smm/sec,由于纸的长度与S×T成正比,所以,可以推算出大致的纸的长度。
如图11所示,尺寸的检测单元501从尺寸检测传感器单元501接收纸的宽度和长度信息,并将其与预先设定的信息进行比较,如果与分类的大小相同,就输出分类检测信号(分类器=1,其他=0)及其对应的尺寸(例如,直接输出对应的输入)。
根据尺寸检测分类板的具体例示于图12、图13。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简单起见,只举出了用宽度信息和长度信息的1个组合定义的1个分类板的例子,但是,也可以考虑将多个分类板组合进行定义。另外,还可以定义复印对象原稿的尺寸以外的情况。例如,对于A4的原稿,是使A3作为分类板等。
下面,说明图6的特性检测传感器503及特征识别单元504。这里,所谓特征,就是分类板的纸的特征,例如,颜色、透过率等。
首先,说明利用颜色检测识别分类板的情况。这时,特征检测传感器503是检测纸的衬底颜色的传感器,特征识别单元504识别检测到的衬底是否为分类板。
如图14所示,分类板的衬底颜色传感器503在支架5042上的1个或多个地方设置颜色传感器5043~5045,支架移动时,读取置于原稿台5041上的分类板5046的前端的某些行的反射光的RGB(红绿蓝)性质,求平均后作为衬底颜色信息供给特征识别单元504。
例如,如图14所示,与分类板5046对应地在中央和分类板的两端的附近设置颜色传感器5043~5045,支架5042在执行读取动作而移动时,在最初的某些行(例如,50),根据各行的对应的位置的反射光读取R(红)、G(绿)、B(蓝),求平均后作为分类板的衬底颜色而输出。
特征识别单元504判断所检测的衬底是否为分类板,如图15所示,将颜色检测传感器503的平均RGB信息与预先设定的分类板的RGB成分进行比较,根据是否在预先决定的误差的范围内判断是否为分类板。
即,在RGB空间,若令矢量S表示分类板、矢量M表示测量的平均颜色特征,如果矢量S与矢量M的矢量差D的R、G、B各成分DR、DG、DB分别为
|DR|<εR(其中,εR为R成分的误差范围)
|DG|<εG(其中,εG为G成分的误差范围)
|DB|<εB(其中,εB为B成分的误差范围)
则可识别为分类板。
另外,如果可以利用分类板分别设定R、G、B的误差范围,则对正和负的成分也可以设定各自的范围。
此外,特征识别单元504如果是分类器,就将直接输出分类器检测信号(分类器=1,其他=0)及其对应的颜色信息(例如,对应的测量的平均RGB或对应的分类板的RGB等)。
这里,是限定某一大小的分类板进行说明的,但是,例如,如果可以与各种宽度的分类板对应地增加支架5042上的颜色传感器的个数并根据宽度和传感器的信息识别分类板,也可以动态地构成传感器,伴随用户设定而决定其位置,从而可以识别与用户的希望对应的分类板。
下面,说明图6的特性检测传感器503和特征识别单元504的其他例子。这里,例如以使用透过率高的纸或媒体作为分类板、根据检测对象的透过率检测分类板的情况为例。这时,可以在原稿内的区域指定之前进行。
如图16所示,分类板的透过率检测传感器503和上述尺寸检测传感器一样,是反射率的传感器,可以根据反射光的量检测有无纸和分类板。
图16所示的传感器与图9所示的传感器不同的部分是光电晶体管就反射光进行了放大,并将反射光直接供给如下特征识别单元504。
特征识别单元504的结构如图17所示,由比较器COM1、COM2分别将几个阈值(这时,为2个阈值Thn、Thp、Thn<Thp)与透过率检测传感器503的输出进行比较,根据该比较结果进而判断是否为分类板。
几乎没有反射光时,是“无原稿”的情况,图17所示的进行与Thn比较的比较器COM2和进行与Thp比较的比较器COM1的输出均为“0”。
有某种程度的反射光时(Thn<输入<Thp),比较器COM2的输出根据输入的变化在输入小于Thn时成为“0”,在输入大于Thn时成为“1”。这时,比较器COM1的输出成为“0”,从而判定为分类板。
反射光大时即大于Thn和Thp时,由于两个比较器COM1、COM2的输出都大,所以,就判定为原稿。
这样,只要可以将透过率高的媒体识别为分类板,将可以考虑与上述颜色检测传感器组合将带颜色的透过率高的媒体作为分类板进行检测的装置。
另外,还可以将这种透过率高的媒体置于原稿上用标识器等将原稿内的区域包围起来,可以指定特定的区域,从而可以在原稿内指定与该区域相应的处理及编辑。
与区域相对应的处理指示可以考虑由上述操作单元103进行的指示或后面所述的ID指定指示等,除此之外,在读取CCD为彩色传感器时,还可以考虑利用颜色标识器进行的指定。
现在,再回到图6的说明,ID解读单元505是读取后面所述的从装置输出的ID的装置。如图18所示,ID图形是主扫描方向的周期图形。
ID解读单元505从开始行到副扫描方向的指定的长度对各行解读该图形的个数例如为黑白图形时解读黑和白的个数及其宽度等,对各行基本上是相同的,如果是在主扫描方向预先设定的相同宽度的周期性的图形,就根据该个数来识别ID。例如,在图18中,处理ID为“4”。
图6的分类通知单元506根据尺寸的识别单元502、特征识别单元504、ID解读单元505的判断结果,参照内部预先存储的识别表识别该分类的意义,并向对应的外部块发出指示。例如,如果是表示页插入的分类板,就向后面所述的复印作业控制单元111发出插入及插入位置的指示,如果是图像加工的切换,就将该信息通知图像加工控制单元106及上述设定值存储单元104。
这样,便根据分类板向对应的后级的处理单元进行通知。
分类ID通知单元507检测到处理ID时,通过将该信息直接通知设定值存储单元104,使设定值存储单元104进行对应的设定。
(6)图像加工控制单元
图1的图像加工控制单元106是根据特殊原稿切换图像处理的路径及参量的装置。如图19所示,由与设定值存储单元104(参见图1)的接口(I/F)部1061、标准模式参量表1062、特殊模式参量表1063、特殊模式判断部1064、标准模式处理信息存储部1065、特殊模式处理信息存储部1066、参量选择器1067和处理选择器1068构成,通常,将与标准模式对应的参量及处理信息供给图像加工单元107。
标准模式及特殊模式的参量及处理信息从设定值存储单元104通过接口单元1061下载到标准模式参量表1062、特殊模式参量表1063、标准模式处理信息存储部1065、特殊模式处理信息存储部1066中。
关于特殊模式的信息,在预先知道时(例如,通过操作单元103设定时),就这样预先进行下载,但是,例如,在通过分类板进行指示时,则根据分类板识别单元105的识别结果动态地进行下载。
特殊模式判断单元1064根据操作单元103或分类板识别单元105的信息判断是否为特殊处理,是特殊处理时,所需要的参量及处理信息等就从设定值存储单元104通过接口部1061写入特殊模式参量表1063、特殊模式处理信息存储部1066中,参量选择器1067和处理选择器1068选择特殊处理用的参量和处理信息后供给图像加工单元107(参见图1)。
另外,特殊处理结束时,特殊模式判断单元1064将可以选择与标准模式对应的参量及处理信息的信号向参量选择器1067、处理选择器1068输出。
(7)图像加工单元
图1的图像加工单元107,例如,如图20所示的那样,由黑白用图像加工处理部107a和彩色用图像加工处理部107b和处理选择器107c构成,由处理选择器107c切换到黑白用图像加工处理部107a和彩色用图像加工处理部107b中的某一方。例如,只对多个原稿中的1各进行彩色处理时,就仅在处理该原稿时进行彩色处理,除此之外,就切换为进行黑白处理。
黑白用图像加工处理部107a的结构例示于图21。
在图21中,黑白用图像加工处理部107a由用于对由图像读取单元102读取的图像进行噪音去除及轮廓修饰等处理的滤波处理部1071、用于修正输入输出系统的非线性特性的γ修正处理部1072、与输出系统的灰度数一致地均灰度再现的灰度处理部1073和去除原稿上的原稿的外侧及书的厚度等不需要的部分的不需要区域去除处理部1074构成。
滤波处理部1071的滤波处理的一例示于图22。
将大小为3×3的滤波器F对像素g(i、j)进行处理时,像素9(i、j)的滤波处理结果可以利用滤波系数和图像的卷积来表现,可以表为如下式(1)。
【公式1】
可以根据滤波器的系数决定加强或去除某个频率成分。例如,在文字原稿等情况下,可以考虑加强高通滤波器,在照片的情况下,则加强低通滤波器等。这样,便可根据原稿通过改变滤波参量而得到适当的输出。
下面,参照图23、图24说明γ修正处理部1072的γ修正处理的一例。
所谓γ修正,就是修正输入输出的非线性特性,如图23所示,将与输入输出系统元器件的非线性输入输出特性曲线A的逆曲线B对应的值如图24所示的那样预先作为表进行存储,将输入的值作为该表的地址,与该地址对应的值作为修正值而输出。此外,也可以考虑不对文字原稿进行该γ修正而只对照片原稿进行修正的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25说明灰度处理部1073的灰度处理的一例。
在图25所示的灰度处理部1073的结构中,将输入的各像素与某一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是否大于该阈值而输出“1”或“0”(2值输出)。
对具有灰度的原稿使用图25所示的高频振动等周期性的阈值矩阵模拟地再现灰度而对文字原稿等具有边缘空白的原稿使用固定阈值时,可以进行分别适合于文字原稿和照片原稿的输出。
这里,为了简单起见,以高频振动处理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作为灰度处理,除此之外,还可以考虑例如误差扩散等各种方法。而且,也可以对所有的原稿进行相同的灰度处理,从而可以由上述滤波处理部1071及γ修正处理部1072进行文字及照片等原稿的精细的调整。
如图26所示,不需要区域去除处理部1074在去除原稿的外侧及书的影子等复印时不需要的区域的处理中,如上所述,也可以使用由分类板指定的原稿内的复印对象的区域或结构分析等的自动识别方式(参考文献:)等来判断原稿中不需要的区域。
如图27所示,图20的彩色用图像加工处理部107b先将从原稿读入的各像素的输入值红(R)、绿(G)、蓝(B)用颜色变换部1081变换为控制彩色记录用的色材料的3原色的色数据黄(Y)、品红(M)和青(K)。
然后,对色变换后的各色数据Y、M、C、K(信道)在图像加工部1082中进行和上述黑白用图像加工处理部107a相同的处理。通过这种处理,只要可以用后面所述的输出单元113(参见图1)进行4色输出,就可以获得彩色图像输出。
(8)图像延迟单元
图1的图像延迟单元108是暂时存储由图像读取单元102读取的图像(输入图像)的装置,由DRAM或FIFO等构成。
作为延迟时间,用分类板识别单元105识别分类板所需要的时间就是最小限度需要的时间,作为后面所述的错误处理等的对策,需要相当于1或多页的存储容量。
图像延迟单元108的结构例示于图28。
如图28所示,图像延迟单元108由存储部108a、写入控制部108b和读出控制部108c构成,从图像读取单元102(参见图1)供给的输入图像在写入控制部108b的控制下写入存储部108a,由读出控制部108c在指定的延迟时间后按先入先出(按写入的顺序读出)形式从存储部108a中读出,供给图像加工单元107(参见图1)。
图像读取单元102(参见图1)的输出,也直接供给分类板识别单元105。
(9)图像存储控制单元
下面,说明图像存储控制单元109。如图29所示,图像存储控制单元109主要由图像加工单元107和复印作业单元112的接口部109a、外部网络接口部109b、与图像文件编排单元的接口部109c、控制部109d和与图像存储单元的接口部109f构成。
接口部109a、109b、109c、109f在控制部109d的控制下,与对应的处理单元、网络、图像文件编排单元及图像存储单元进行图像数据的相互交换。
(10)图像存储单元
图1的图像存储单元110通过图像存储控制单元109存储由图像加工单元107处理的图像、由图像文件编排单元117编排的图像和从外部通过网络供给的图像数据,根据需要将存储的数据通过图像存储控制单元109供给图像加工单元107、复印作业单元112、图像文件编排单元117和网络。
(11)复印作业控制单元
如图30所示,图1的复印作业控制单元111按照通过操作单元103指定的设定值存储单元104存储的设定值和由分类板识别单元105识别的内容,将例如进行了特殊处理的图像的插入、所需要的图像加工指示、图像数据的插入路径等供给复印作业单元112。
(12)复印作业单元
图1的复印作业单元112从复印作业控制单元111接收插入、加工、数据的路径等指示,并将这些指示通知图像存储单元110,进行所希望的复印作业。
下面,参照图31说明复印作业的顺序的一例。
在图31中,在通常的复印作业中,从图像加工单元107输出的图像数据传送给复印作业单元112(R1)。与该通常的复印作业的图像相同作业的插入图像数据从图像加工单元107通过图像存储控制单元109暂时存储到图像存储单元110中(R2)。这时,复印作业单元111的动作暂时停止。在复印处理中(R1)到达预先指示的插入位置时,即成为插入模式时(R3),就从对应的地址读出并插入在R2预先存储的图像数据(R4)。在R4插入的图像数据在外部的数据及进行了文件编排的数据和“多合一”的特殊处理中,根据需要暂时对数据进行图像加工。
(13)输出单元、作业区分单元、作业区分控制单元
下面,参照图3、图32、图33说明输出单元113、作业区分控制单元114、作业区分单元115。
首先,参照图3说明作为装置本体10内的输出单元113而起作用的各部分的动作。
如图3所示,从复印作业单元112输出的已完成图像加工等处理的图像数据(电信号)由激光写入部113a用激光在感光体圆筒36上形成调色剂像。即,对图像形成动作在指定的时刻将夹持轮对58驱动指定时间(例如,在复印纸为A4时是0.5秒钟)。这样,复印纸P就通过感光体圆筒36和转印起电器40之间的转印部进行传送,将调色剂像转印到复印纸P上。复印纸P进而传送带60传送到定影装置53,在调色剂像定影后向排纸滚轮62传送。
下面,参照图3、图32、图33说明作为装置本体10内的作业区分控制单元114、作业区分单元115而起作用的各部分的动作。
在夹持滚轮对58的驱动的同时,螺线管95被激励,舌门94切换到分页位置,同时,驱动分类器71内的各种滚轮和传送带98。分页头96在复印动作开始时保持在与最上部的分页托盘(第1分页托盘)75相对的位置。
这样,由排出滚轮对62从装置本体10的排出口54排出并传送到分类器71内的复印纸由舌门94和导引滚轮97向分页通路105传送,并进而由传送带98传送到分页头96。并且,复印纸P由分页头96的传送滚轮96a堆放到第1分页托盘75上。
由拾取滚轮56从第1或第2复印纸盒48、50中1张1张地取出的复印纸P由进给滚轮对57向夹持滚轮对58传送。并且,复印纸P由夹持滚轮对58将前端对齐后传送给转印部。在转印部中,在感光体圆筒36上形成的显影剂像即调色剂像由转印起电器40转印到复印纸P上。
转印了调色剂像的复印纸P由于剥离起电器39的交流电晕放电和剥离爪42的作用从感光体圆筒36的表面上剥离下来,通过构成传送线路52的一部分的传送带60传送给定影装置。并且,显影剂像由定影装置53熔融定影到复印纸P上后,复印纸P便由进给滚轮对61和排纸滚轮对62从排出口54排出。
另外,将通过定影装置53的复印纸P反转后再次向夹持滚轮对58传送的反转机构64设置在传送路线52的下方。反转机构64具有暂时积存复印纸P的暂时积存部65、从传送路线52分支的将通过定影装置53的复印纸P反转后向暂时积存部65导引的反转路线66、将暂时积存部积存的复印纸P1张1张地取出的拾取滚轮67和将取出的复印纸通过传送路线68向夹持滚轮对58进给的进给滚轮69。另外,在传送路线52与反转路线66的分支部,设置将复印纸P有选择地向排出口54或反转路线66分配的分配门70。
进行两面复印时,通过定影装置53的复印纸P由分配门70导引到反转路线66中,以反转后的状态暂时积存到暂时积存部65中后,由拾取滚轮67和进给滚轮对69通过传送路线68向夹持滚轮对58传送。并且,复印纸P由夹持滚轮对58整理后再次传送到转印部,将调色剂像转印到复印纸P的反面。然后,复印纸P通过传送路线52、定影装置53和排纸滚轮62排出到排纸托盘55上。
如图3和图32所示,复印机具有将从装置本体10的排出口54排出的完成了复印的多张复印纸P任意分页并积存的分页器71。
分页器71与排出口54连接,同时,具有与装置本体10并列地设置的箱体72。位于装置本体10的相反一侧的箱体72的侧面具有开口73。另外,用于积存从装置本体10排出的复印纸P的多个托盘沿垂直方向以集层状态安装在箱体71上。这些托盘包括位于最上部的非分类托盘74和可以成为非分类托盘的以指定的间隙而集层的多个分页托盘75。并且,这些非分类托盘74和分页托盘75从开口73伸出到箱体72的外面。
另外,在箱体72内,设置与排出口54相邻的入口滚轮对76、将由入口滚轮对76通过排出路线77传送来的复印纸P排出到非分页托盘74上的出口滚轮对78、位于入口滚轮对和出口滚轮对之间的作为分配装置的舌门94和位于入口滚轮与舌门之间的检测复印纸P的到达的复印纸传感器103。
舌门94设置在将从入口滚轮76传送来的复印纸P导引到出口滚轮78的图33所示的排出位置与将从入口滚轮76传送来的复印纸向分页托盘75一侧导引的分页位置之间,可以自由转动,利用螺线管95在两位置间切换。
如图3、图32、图33所示,分页器71在箱体72内具有沿分页托盘75的减方向即沿垂直方向设置在分页托盘基端部附近可以自由移动的分页头96、设置在入口滚轮76和舌门94之间的导引滚轮97和在导引滚轮97的下方沿垂直方向设置的传送带98。入口滚轮76、出口滚轮87、导引滚轮97和传送带98由后面所述的移位电机106驱动。
作为分页装置而起作用的分页头96支持在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导引杆100上,由后面所述的升降电机102驱动升降。另外,一对移位滚轮96a安装在分页头96上。在分页头96和舌门94之间,设置根据分页头的升降动作而伸缩的导引板104,在该导引板与导引滚轮和传送带98之间,形成从舌门94延伸到分页头96的分页通路105。
并且,如图32所示,在舌门94切换到分页位置的状态下,从装置本体10的排出口54排出的复印纸P由入口滚轮76进行传送,并由舌门94和导引滚轮97导引到分页通路105中。进而,复印纸P由传送带98传送到分页头96后,就由移位滚轮96a排出到与分页头96相对的分页托盘75上。
文字非分类托盘74和各分页托盘75的基端部分别安装位置检测传感器108。并且,由这些位置检测传感器108检测分页头96的位置。
作业区分单元114具有堆积、搭配等分类器的功能及作业单位的分页的功能。
(14)图像文件控制单元
图1的图像文件控制单元116根据操作单元103及分类板识别单元105等的指示将预先编排的文件数据从图像编排单元117读出,通过上述图像存储控制单元109存储到图像存储单元110中,然后,由复印作业单元112读出该数据,如果需要,可以进行图像加工等处理,并插入或再次输出编排过的文件。
(15)图像编排单元
图像编排单元117是大家所熟知的简易图像编排装置,对各作业赋予ID和日期等,暂时进行记录。如果文件容量少了,就从老的文件开始顺序删除,逐渐地存储新的作业。
(16)系统控制/管理单元
系统控制/管理单元118是进行本装置全体的苦/管理的装置,发生所有块的时钟、控制信号、块间的相互联系的定时控制信号等,分别供给各个块。
(17)自动识别单元
自动识别单元119检测输入原稿的特征和复杂度等,并将该检测信息与设定值存储单元104、图像加工单元107等进行交换,检查用户的指示是否有错误,如果有就要求进行对应的最佳的设定中的试印刷等。另外,对于复杂度高的原稿,也要求进行试印刷。
下面,说明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复印机)的动作。
首先,定义在下面的说明中使用的术语。
所谓普通原稿,主要就是指可以与ADF对应的读取对象的原稿。
所谓普通复印,主要就是指将普通原稿的图像复印到指定的复印纸上的复印。
所谓特殊原稿,就是指不能由ADF处置的例如书/杂志等的原稿、必须进行特殊处理的原稿。
所谓特殊复印,就是指将特殊原稿的图像复印到指定的复印纸上的复印。
所谓特殊处理,就是指对多个原稿中的数张原稿进行与其他原稿不同的图像加工处理时对该数张原稿进行的图像加工处理。
所谓作业,就是指用复印机进行复印处理时的1个处理单位,是由用户进行指定的。
(18)动作说明A:将不能由ADF处置的原稿的复印插入到用操作单元指定的位置
下面,参照图34所示的流程图,以利用ADF(自动馈送)单元101复印多张(例如100张)原稿(普通原稿)以及插入不能由ADF(自动馈送)单元101处置的书/杂志等原稿(特殊原稿)的复印(特殊复印)的情况为例说明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复印机)的动作。
S1:如图35(a)所示,由图1的操作单元103选择特殊复印模式即插入模式、指定特殊复印的插入页数(参见图35(b))和插入位置(参见图35(c))等信息时,该设定值存储到设定值存储单元104中。
S2:将书/杂志等特殊原稿放置到图像读取单元102的原稿台上,读取该特殊原稿的图像,由图像加工单元107进行指定的图像加工后,通过图像存储控制单元109保存到图像存储单元110中。
S3~S6:由ADF单元101和图像读取单元102读取多张普通原稿,由图像加工单元107进行指定的图像加工,并通过复印作业单元112从输出单元113输出。
S4:在普通原稿的处理中,与预先设定的特殊复印的插入位置一致时,ADF单元101、图像读取单元102暂时停止。
S9:关于特殊复印的插入的信息从设定值存储单元104供给复印作业控制单元111,进而从复印作业控制单元111向复印作业单元110发出特殊复印的插入指示。
S10:复印作业单元112通过图像存储控制单元109读出图像存储单元110事先保存的特殊原稿的图像,从复印输出单元113作为特殊复印而输出。
S7~S8:特殊复印的插入操作结束时,ADF单元101、图像读取单元102再次开始动作,再次开始进行普通原稿的连续读取、图像加工和输出。反复进行S4~S7的处理,直至设定的原稿全部复印完为止。
这样,通过由操作单元103预先指示普通复印中的特殊复印的插入位置、插入页数等,便可连续地进行多张特殊复印,或者根据简单的指示而向别的位置插页,从而可以节省以往进行的复印后的整理时间和特殊复印的插入指示所需要的手续,特别是必须插入多张特殊复印时或份数多时,可以提高用户的操作方便程度。
(19)动作说明B:将不能用ADF处置的原稿的复印插入到分类板的插入位置
下面,参照图36所示的流程图,以用ADF(自动馈送)单元复印多张(例如100张)原稿(普通原稿)以及插入不能用ADF(自动馈送)单元101处置的书/杂志等原稿(特殊原稿)的复印(特殊复印)的情况为例说明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复印机)的动作。
S11:如图35(a)所示,由图1的操作单元103选择特殊复印模式即插入模式。
S12:将书/杂志等特殊原稿放置到图像读取单元102的原稿台上,读取该特殊原稿的图像,由图像加工单元107进行图像加工后,通过图像存储控制单元109保存到图像存储单元110中。
S13~S16:如图37所示,将分类板插入到普通原稿束中的特殊复印机的插入位置,将该原稿束放置到ADF单元101的指定的位置,由图像读取单元102读取多张原稿,由图像加工单元107进行指定的图像加工,通过复印机作业单元112从输出单元113输出。
S14、S19:在普通原稿的处理中,由分类板识别单元105识别出分类板时,该插入位置等的信息就供给复印机作业控制单元111,进而,从复印机作业控制单元111向复印机作业单元110发出特殊复印机的插入指示。
S20:复印机作业单元112通过图像存储控制单元109读出图像存储单元110事先保存的特殊原稿,从复印机输出单元113作为特殊复印机而输出。
S17~S18:特殊复印机的插入操作结束时,再次由ADF单元101、图像读取单元102继续进行从设定在ADF单元101上的下一张原稿开始的连续读取、图像加工和输出。反复进行S14~S17的处理,直至设定的原稿全部复印机完为止。
这样,通过将分类板插入到原稿束中所希望的位置,便可连续地进行多张特殊复印,或者根据简单的指示而向别的位置插页,从而可以节省以往进行的复印后的整理时间和特殊复印的插入指示所需要的手续,特别是必须插入多张特殊复印时或份数多时,可以提高用户的便利性。
(20)动作说明C:下面,参照图34所示的流程图,说明用操作单元指定特殊原稿的特殊处理和插入时对多张原稿中的例如1张原稿进行与其他原稿的图像加工不同的图像加工(例如,其他原稿进行黑白图像加工,而对该1张原稿进行彩色图像加工)的情况。对这种多张原稿中的一部分原稿进行与其他原稿不同的图像加工处理的情况,这里将对该一部分原稿进行的图像加工处理称为特殊处理。作为特殊处理,例如,可以是不需要区域的去除处理等。
S1:如图38(a)所示,由图1的操作单元103选择特殊处理模式、指定进行特殊处理的原稿(特殊原稿)的页数(参见图38(b))、特殊处理(参见图38(c))、进行特殊处理的特殊复印的插入位置(参见图38(d))等信息时,该设定值存储到设定值存储单元104中。
S2:由ADF单元101和图像读取单元102读取特殊原稿的图像,图像加工控制单元106根据设定值存储单元104存储的值进行图像加工处理的设定,图像加工单元107按照该设定进行进行特殊处理后,通过图像存储控制单元109保存到图像存储单元110中。
S3~S6:由ADF单元101和图像读取单元102读取多张普通原稿,由图像加工单元107进行指定的图像加工,并通过复印作业单元112从输出单元113而输出。
S4:在普通原稿的处理中,与预先设定的特殊复印的插入位置一致时,ADF单元101、图像读取单元102暂时停止。
S9:关于特殊复印的插入的信息从设定值存储单元104供给复印作业控制单元111,进而从复印作业控制单元111向复印作业单元110发出特殊复印的插入指示。
S10:复印作业单元112通过图像存储控制单元109读出图像存储单元110事先保存的特殊原稿的图像,从复印输出单元113作为特殊复印而输出。
S7~S8:特殊复印的插入操作结束时,ADF单元101、图像读取单元102再次开始动作,再次开始进行普通原稿的连续读取、图像加工和输出。反复进行S4~S7的处理,直至设定的原稿全部复印完为止。
这样,通过由操作单元103预先指示普通复印中的特殊复印的插入位置、插入页数等,便可实现特殊复印的特殊处理和插入指示简化,可以省去以往那样特殊复印机的插入操作的手续和只对一部分原稿进行不需要区域的去除处理等特殊处理就可以时也必须对全部原稿进行那样的特殊处理的无谓的作业,从而可以缩短处理时间,同时可以高效率地进行复印动作。另外,可以提高用户的便利性。
(21)动作说明D:用分类板的插入位置指定进行特殊处理的特殊原稿的复印的插入位置的情况
下面,参照图36所示的流程图,说明说明用操作单元指定特殊原稿的特殊处理和插入时对多张原稿中的例如1张原稿进行与其他原稿的图像加工不同的图像加工(例如,其他原稿进行黑白图像加工,而对该1张原稿进行彩色图像加工)的情况。
S11:如图39(a)所示,由图1的操作单元103选择特殊复印模式即插入模式、指定进行特殊处理的原稿(特殊原稿)的页数(参见图39(b))和特殊处理(参见图39(c))等信息时,该设定值存储到设定值存储单元104中。
S12:由ADF单元101和图像读取单元102按插入顺序读取特殊原稿的图像,图像加工控制单元106根据设定值存储单元104存储的值进行图像加工处理的设定,由图像加工单元107按照该设定进行特殊处理后,通过图像存储控制单元109保存到图像存储单元110中。
S13~S16:如图37所示,将分类板插入到普通原稿束中的特殊复印机的插入位置,将该原稿束放置到ADF单元101的指定的位置,由图像读取单元102读取多张原稿,由图像加工单元107进行指定的图像加工,通过复印机作业单元112从输出单元113输出。
S14、S19:在普通原稿的处理中,由分类板识别单元105识别出分类板时,该插入位置等的信息就供给复印机作业控制单元111,进而,从复印机作业控制单元111向复印机作业单元110发出特殊复印机的插入指示。
S20:复印机作业单元112通过图像存储控制单元109读出图像存储单元110事先保存的特殊原稿,从复印机输出单元113作为特殊复印机而输出。
S17~S18:特殊复印机的插入操作结束时,再次由ADF单元101、图像读取单元102继续进行从设定在ADF单元101上的下一张原稿开始的连续读取、图像加工和输出。反复进行S14~S17的处理,直至设定的原稿全部复印机完为止。
这样,通过用操作单元103指定在普通复印中插入的特殊复印的特殊处理、用分类板的插入位置指示该特殊复印的插入位置,便可实现特殊复印的特殊处理和插入指示简化,可以省去以往那样特殊复印机的插入操作的手续和只对一部分原稿进行不需要区域的去除处理等特殊处理就可以时也必须对全部原稿进行那样的特殊处理的无谓的作业,从而可以缩短处理时间,同时可以高效率地进行复印动作。另外,可以提高用户的便利性。
(22)动作说明E:用插入原稿中的分类板指定特殊原稿的特殊处理的情况
下面,参照图40所示的流程图说明对放置到ADF(自动馈送)单元101上的多张原稿中的数张原稿进行与其他原稿的图像加工不同的图像加工(例如,其他原稿进行黑白图像加工,而该数张原稿进行彩色图像加工)的情况。
S31:由图1的操作单元103使特殊处理(例如,彩色的图像加工处理、不需要区域的去除处理等)与分类板对应。
例如,预先使红的分类板与照片用的图像加工处理对应,使蓝的分类板与不需要区域的去除处理对应。这里所设定的对应关系,登录到例如分类板识别单元105的分类板通知单元506具备的识别表中。
S32~S35:如图41所示,将与特殊处理对应的分类板插入到原稿束中的特殊原稿之前,将该原稿束放置到ADF单元101的指定的位置上,由图像读取单元102读取多张原稿,由图像加工单元107进行图像加工,并通过复印作业单元112从输出单元113输出。
S33、S38~41:在普通原稿的处理中,由分类板识别单元105识别出分类板时,从识别表中读出关于与其颜色对应的特殊处理的信息,供给设定值存储单元104和图像加工控制单元106,进行对下一个特殊原稿应进行的处理的切换及参量设定。然后,在对由图像读取单元102读取的特殊原稿的图像进行由图像加工单元107指定的特殊处理后,从输出单元113输出。
S36~S37:对特殊原稿的图像的特殊处理结束时,图像加工控制单元107再次切换为先有的处理设定及参量,进入通常的复印作业。并且,继续进行从放置在ADF单元101上的下一个原稿开始的连续读取、图像加工和输出。反复进行S33~S37的处理,直至设定的原稿全部复印完为止。
这样,通过由操作单元103使特殊处理(例如,彩色的图像加工处理、并需要区域的去除处理等)与分类板对应、将与特殊处理对应的分类板插入到原稿束中的特殊原稿之前,便简化特殊原稿的位置和对该特殊原稿的特殊处理的指示,同时,可以节省用户将特殊复印插入到普通复印中的手续。此外,也并需要暂时存储特殊复印的插入处理和进行特殊处理的图像的存储器等。另外,如果特殊处理需要时间,则从若对全部原稿进行特殊处理复印速度将降低的角度考虑,通过采用这一方法也可以进行高效率的复印动作。
(23)动作说明F:用赋予分类板的ID指定特殊处理的情况
下面,参照图42所示的流程图说明对放置到ADF(自动馈送)单元101上的多张原稿中的数张原稿进行与其他原稿的图像加工不同的图像加工(例如,其他原稿进行黑白图像加工,而该数张原稿进行彩色图像加工)的情况。
S51:由图1的操作单元103将所希望的图像加工处理组合,对该组合,使其与识别信息(ID)对应。此外,设定该组合的各处理的参量。这样设定的内容按照例如图36所示的表形式存储到设定值存储单元104中。
如图43所示,将高通滤波处理、γ修正处理、灰度处理组合并赋予1个ID“1”时,则各处理的参量就成为滤波系数、处理的要/不要、高频振动/误差扩散。
S52~S53:用户根据操作单元103显示的处理的组合选择所希望的组合的ID、指示了分类板的输出时,设定值存储单元104通过将所选择的ID例如像图44所示的那样展开成周期性的图形,并将其供给输出单元113,印刷到指定的复印纸上,输出分类板。
S32~S37:以下的处理和图40基本上一样,所不同的是,在S38识别出分类板时,由分类板识别单元检测分类板上的ID,并将关于所检测的Id的信息供给设定值存储单元104。
设定值存储单元104根据供给的关于ID的信息,将与ID对应的处理的组合和处理的参量等供给图像加工控制单元106,图像加工控制单元106进行向对下一个特殊原稿应进行的处理的切换及参量设定。
这样,通过将所希望的图像加工处理组合、赋予1个ID并将该ID印刷到分类板上、将适当的分类板插入到原稿束中的特殊原稿之前,便可简化特殊原稿的位置和对该特殊原稿的特殊处理的指示,同时,可以省去用户将特殊复印插入到普通复印中的手续。另外,还可以进行用户所喜欢的精细的图像加工处理的设定等,并省去用户将特殊复印插入到普通复印中的手续。此外,也并需要暂时存储特殊复印的插入处理和进行特殊处理的图像的存储器。另外,如果特殊处理需要时间,则从若对全部原稿进行特殊处理复印速度将降低的角度考虑,通过采用这一方法也可以进行高效率的复印动作。
以上的动作说明A~F,是以1个作业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的,下面,说明多个作业的情况。即,在完成多个复印作业时,以往不能一次执行这些作业,要个别地进行这些作业。
因此,在以下的动作说明G~I中,说明通过1次的复印操作完成多个作业并对各作业将复印输出进行分页的情况。
(24)动作说明G:操作单元的份数指示、由分类板指示作业的区分
步骤1:从操作单元103输入多个作业所需要的份数信息。例如,假定取100张原稿中最初的20张为作业1、其后的30张为作业2、其余的50张为作业3,并且各作业分别需要3份,或者作业1需要3份、作业2需要5份、作业3需要10份时,从操作单元103输入关于份数的信息。该输入值存储到设定值存储单元104中。
步骤2:如图45、图46所示,为了指示各作业的区分界线或者下一个作业的开始,插入分类板。
步骤3:由图像加工单元107对由ADF单元101和图像读取单元102读取的原稿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并由输出单元113将其输出,根据由操作单元103、设定值存储单元104给定的各作业的份数信息,反复进行相同原稿的读入、输出。
作业区分单元115利用分类器将反复输出的复印纸进行分类分页。
步骤4:在以上的复印处理中,由分类板识别单元105识别出所读取的图像是表示作业的区分界线/开始的分类板时,就将识别为作业的区分界线/开始的信息通知作业区分控制单元115。
步骤5:作业区分控制单元115根据从分类板识别单元105给定的作业的区分界线/开始信息进行作业区分单元114的控制,完成该作业的最后工作(例如,分页),根据从操作单元103、设定值存储单元104给定的份数信息转移到下一个作业的处理。以后,和上述一样,对于所有的作业,作业区分单元114按照作业区分控制单元115的指示进行区分(参见图47、图48)。
这样,通过从操作单元103指定各作业的份数、将分类板插入到原稿束中,指示作业的区分界线/开始,使用ADF单元101只给出简单的指示便可限容易地进行多个作业的一并复印处理。
(25)动作说明H:用分类板指示作业的区分界线和各作业的份数
步骤1:例如,假定将100张原稿中最初的20张取为作业1、其后的30张取为作业2、其余的50张取为作业3,并且假定各作业分别需要3份或者作业1需要3份、作业2需要5份、作业3需要10份时,通过在各作业的开始位置插入分类板、指示各作业的开始,另外,各作业的份数如图49所示的那样利用印刷到分类板上的例如周期图形代码(ID)或者如图50所示的那样通过按所需份数插入分类板进行指示。
步骤2:由图像加工单元107将由ADF单元101、图像读取单元102读取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由分类板识别单元105识别出输入的图像是表示作业的开始的分类板时,将该信息和份数信息供给作业区分控制单元115和图像输入单元102。
步骤3:图像输入单元102与份数信息对应地反复进行相同原稿的读入。作业区分控制单元115根据从分类板识别单元105给定的作业的开始信息和份数信息进行作业区分单元114的控制,作业区分单元114与其对应地进行该作业的区分。
这样,通过对分类板赋予份数信息(赋予表示份数的ID、插入和所需份数相同张数的分类板)、将该分类板插入到原稿束中,指示各作业的开始和各作业的份数,使用ADF单元101只给出简单的指示便可很容易地进行多个作业的一并复印处理。
(26)动作说明I:用分类板指示作业的区分界线和各作业的份数(具备电子分类功能的复印机的情况)
步骤1:例如,假定将100张原稿中最初的20张取为作业1、其后的30张取为作业2、其余的50张取为作业3,并且假定各作业分别需要3份或者作业1需要3份、作业2需要5份、作业3需要10份时,通过在各作业的开始位置插入分类板、指示各作业的开始,另外,各作业的份数如图49所示的那样利用印刷到分类板上的例如周期图形代码(ID)或者如图50所示的那样通过按所需份数插入分类板进行指示。
步骤2:由图像加工单元107将由ADF单元101、图像读取单元102读取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通过图像存储控制单元存109储到图像存储单元110中。
步骤3:由分类板识别单元105识别出读取的原稿的图像是表示作业的开始的分类板时,将该信息和份数信息供给作业区分控制单元115和复印作业控制单元111。
步骤4:复印作业控制单元111与作业开始信息和份数信息对应地控制复印作业单元112,复印作业单元112从图像存储单元110中反复读出相同的原稿图像,由复印机输出单元113进行输出。
步骤5:作业区分控制单元115根据从分类板识别单元105给定的作业的开始信息和份数信息进行作业区分单元114的控制,作业区分单元114与其对应地进行该作业的区分(参见图51、图52)。
这样,通过对分类板赋予份数信息(赋予表示份数的ID、插入和所需份数相同张数的分类板)、将该分类板插入到原稿束中,指示各作业的开始和各作业的份数,使用ADF单元101只给出简单的指示便可很容易地进行多个作业的一并复印处理。
另外,通过将读取所有的原稿的图像并进行了指定的图像加工处理的图像暂时存储到图像存储单元110中,最后根据预先给定的各作业的份数进行输出时,由复印机作业单元112从图像存储单元110中反复读出相同的原稿图像(电子分类功能),不必具备机械的分类器的设备,从而可以抑制区分顺序的管理及扫描驱动引起的噪音。
(27)动作说明J:用分类板的纸尺寸进行各种指示的情况
如在分类板识别单元105的说明中所述的那样,使用与复印对象的原稿尺寸不同的纸作为分类板,也可以用于进行插入指示等各种指示。
例如,原稿为A4时,使用A4以外的复印纸例如B5、A3、或非标准的尺寸等以及A4R作为分类板,预先从操作单元103进行指示,并登录到设定值存储单元104中。
这样,通过使用所登录的与复印对象的原稿尺寸不同的纸作为分类板,就可以用普通纸作为分类板使用。
(28)动作说明K:利用分类板的特征进行各种指示的情况
如在分类板识别单元105的说明中所述的那样,使用与复印对象的原稿尺寸不同的纸作为分类板,也可以用于进行插入指定、特殊处理的指示等各种指示。
例如,如参照图14、图15说明的那样,使用具有特定的颜色的纸作为分类板时,将该颜色性质和指示内容通过操作单元103预先登录到设定值存储单元104中。
例如,使红色与照片原稿处理对应、蓝色与不需要其余的去除处理对应等,就使用该颜色的纸作为分类板。
这样,便可给出详细的指示。根据纸尺寸与颜色的组合,还可以给出更详细的指示。
(29)动作说明L:使用透过率高的分类板进行原稿内的区域指定的情况
在动作说明K中,对使用分类板的特定的特征进行各种之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使用透过率高的媒体作为分类板。这样,不仅可以进行页单位的指示而且也可以进行原稿内的其余指定。例如,如图53(a)、(b)所示,将透过率高的媒体放置到原稿上,用就特征的标识器等将所需要的区域包围起来,将其作为分类板使用,从操作单元103输入对应的处理等,将分类板在原稿之前利用ADF等进行读出,分类板识别单元105识别分类板内的区域,并将其通知图像加工控制单元106,图像加工控制单元106根据设定值存储单元104还分类板识别单元105的信息在对下一个原稿进行所指示的处理后输出。
在图46中,示出了只再现区域内的图像的例子。
这样,便可切换与原稿内的各区域相适应的处理。
(30)动作说明M:使用分类板指示数据的插入、合成的情况
下面,参照图54说明用ADF单元101复印多张原稿、并且将例如从装置外部传送来的数据按页单位或区域单位进行插入的情况。
步骤1:用图1的操作单元103指示插入模式。
步骤2:将从外部传送来的数据通过图像存储控制单元109保存到图像存储单元110中。
步骤3:如在动作说明L中说明的那样,将透过率高的分类板放置到原稿上,用指定的指示笔等指定插入区域。
步骤4:将该分类板放置到原稿之前,由ADF单元101和图像读取单元102连续地读取多张原稿,由图像加工单元107进行图像加工,并通过复印作业单元112从输出单元113输出。
步骤5:由分类板识别单元105识别出分类板时,进而识别该插入区域的大小等,并将该信息通知图像加工单元107和复印作业控制单元111,在读入下一个原稿的同时,对应的应插入的数据从图像存储单元110通过图像存储控制单元109供给图像加工单元107。
在图像加工单元107内,该插入数据作为原稿的图像的分类板适当地放大或缩小在指定的区域进行合成,然后从输出单元113输出。
步骤6:插入数据向指定的区域的插入操作结束时,再次由ADF单元101和图像读取单元102读取下一个原稿,并进入通常的作业。
这样,通过使用透过率比通常的复印纸高的分类板,便可很容易地进行向从原稿读取的图像插入其他数据或图像的区域指定,从而,在多张原稿的复印处理时也可以很容易地进行所希望的数据或图像的合成。
(31)动作说明N:原稿和分类板的排出
下面,说明用ADF单元101将分类板和原稿分开排出的方法。
如参照图2说明的那样,原稿由传送带88从原稿台12上传送出,通过反转滚轮90、舌门91和排纸滚轮92排出到ADF80上面的原稿排纸部94中。
通过控制该排纸滚轮的转动及与其对应的制动器,可以控制排出的位置。例如,排出分类板时,通过提高滚轮的转动速度或减弱制动,便可强有力地排出,与排出通常的原稿情况相比,可以在排出方向的靠前的位置排出。这样,在ADF80上面,分类本发明和原稿可以排出到不同的位置。
此外,如图55所示,在纸排出口设置舌门2001和分类板排出托盘2002,通常,舌门2001朝下设定排纸路径以使将原稿排出到ADF80上面。排出分类板时,如图55所示的那样将舌门2001切换为朝上设定排纸路径以使将分类板排出到托盘2002上。
(32)动作说明O:分类板的登录
如前所述,可以从操作单元103将某一特定的颜色或尺寸的复印纸早分类板进行登录,但是,也可以将用户所喜欢的颜色或尺寸的复印纸作为分类板进行登录。
由图1的图像读取单元102使用传感器等从分类板读取尺寸及其他特征信息,作为用于判定其为分类板的判断信息登录到设定值存储单元104中。这样登录的复印纸或媒体在执行下一个复印处理时由分类板识别单元105使用于识别分类板。
例如,首先可以由操作单元103选择分类板登录项目,由ADF单元101将想作为分类板而进行登录的复印纸传送到图像读取单元102的原稿台上,由在图7~图11说明的尺寸检测单元间该复印纸的宽度及长度信息,并将其作为分类板进行登录。此外,也可以由操作单元103登录与该分类板对应的向复印机的指示内容(插入指示、特殊处理的指示等)。
同样,只要可以使用在图14、图15说明的颜色检测单元将某一特定的颜色的复印纸作为分类板登录到设定值存储单元104中,便可将图16、图17的高透过率媒体作为分类板进行登录。
这样,用户不仅可以将有自己喜欢的特征的媒体作为分类板进行登录,而且可以将输入系统或传感器等的偏差等吸收某种程度,在进行实际的复印机处理时,可以更正确地识别分类板。
(33)动作说明P:处理内容详细输出
1个作业的复印机处理结束时,作为用户的要求,如果从操作单元103有指示,就可以将该作业的处理内容的详细情况从设定值存储单元104读出,向用户提示。
例如,从设定值存储单元104读出的设定值,如图56所示,用内部微处理器进行位展开并输出。
将这样输出的详细信息的分类板的内容从图1的图像读取单元102读取,并预先存储到图1的图像文件编排单元117中。
也可以将该图像文件编排单元117存储的详细信息的分类板的内容在完成其他作业时使用。
例如,在作业开始时,从操作单元103选择图像文件编排单元117存储的详细信息的分类板时,通过图像文件控制单元116和图像存储控制单元109从图像文件编排单元117中读出所选择的详细信息的分类板的内容,并存储到图像存储单元110中。作业开始时,复印机作业单元112从图像存储单元110中读出该选择的详细信息的分类板的内容,并根据该内容进行指定的设定,从而进行复印作业,并从输出单元113输出。
只要不重新选择图像文件编排单元117存储的详细信息的分类板,在执行下一个作业时,则为和前次的作业时相同的设定,只将原稿再读入1次,便可进行和前次相同的作业。
(34)动作说明Q:错误输出
在1个作业执行中,例如发生了设定错误时,也可以从设定值存储单元104读出该作业的详细设定,用内部微处理器进行位展开,进而利用各种传感器或通过判断查找错误,如图57所示的那样,将其按错误发生的各页进行区别,将工序错误的现象及原因等在操作单元103上显示或者印刷到指定的复印纸上(作为处理详细记录纸),不从输出单元113输出。
用户通过参照该错误信息,便可很容易地对发生的错误进行处置。
作为错误的发生原因,例如,可以考虑
·参量的极端设定(不限定输入图像变化,输出总是白或黑)
·所要求的尺寸的复印纸已用完
·从文件读入,从要求的图像信息文件中抹消等。
例如,在某一作业中,只有1张为A3输出,其余为A4输出时,如果A3的复印纸用完了,就将该信息作为错误而输出。
(35)动作说明R:试印刷
完成很多份数时,如果有试印刷的功能,是很便利的。下面,说明这时的试印刷处理顺序。
步骤1:从操作单元103进行用于试印刷的指定的指示,通过设定值存储单元104对分类板识别单元105进行指定的设定。
步骤2:由ADF单元101、图像读取单元102读取原稿,分别排出分类板和原稿。
步骤3:进行试印刷,同时,将设定值存储单元104存储的对该作业的详细信息如图56所示的那样印刷到指定的复印纸上,从输出单元113输出。
步骤4:用户看了试印刷后,如果有变更,就在印刷在刚才输出的复印纸上的作业的详细信息相应的位置标上指定的标记。
步骤5:从图像读取单元102读取带该标记的复印纸和用于指示与其对应的变更的分类板(或者,利用操作单元103进行设定),在进行只与该指示的变更位置相应的设定变更后,完成所需要的份数。
这样,既可以避免纸张等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可以很容易地进行向所希望的复印环境的设定。
(36)动作说明S:错误发生时的作业跳跃、利用分类板进行的错误位置的通知
在1个作业执行中,例如发生了设定错误时,就可以跳过该执行中的作业或原稿的输出,将分类板插入到对应的输出的位置,在作业结束后,利用处理详细记录纸或通过显示将该内容通知用户。
作为错误原因,可以考虑
·参量的极端的设定(不限定输入图像变化,总是白或黑)
·所要求的尺寸的赋予已用完
·从文件读入,从要求的图像信息文件抹消等。
例如,在某一作业中,只有1张为A3输出,其他为A4输出时,如果A3的复印纸用完了,就将分类板插入到该位置,进入下一个原稿或作业。
在处理之后,根据设定值存储单元104存储的信息从输出单元113输出上述处理详细记录纸。
作为分类板,如果可以将分类板设定在1个纸托盘上,就可以考虑插入对象原稿以外的复印纸。例如,这时,在A4原稿下,只有1个A3时并且A3的复印纸已用完了,则作为分类板,就可以使用B4、A4R等比A4大的复印纸作为分类板使用。
这样,在执行作业中发生了错误时,通过插入印刷了错误信息等的分类板,便可即使发生错误也不中止作业执行,而且可以很容易发现错误位置,所以,用户可以只进行发生错误的原稿的复印作业。
(37)动作说明T:图像存储器使用的错误处理对策
在1个作业执行中,例如发生了设定错误时,通过不进行该作业的原稿的复印输出,将正常地整理过的原稿的图像存储到图像存储单元110中,在作业结束之后,利用处理详细记录纸或通过显示将错误的内容通知用户。
作为错误原因,可以考虑上述各种各样的原因。
用户根据通知的错误信息对发生的错误进行处置。这时,可以在作业之后进行或在中途中断作业进行。
用户修改错误设定、并用图像读取单元102进行原稿的再次输入时,提醒加工控制单元106就根据该新的设定控制图像加工单元107,图像加工单元107进行与该指示相应的处理,复印作业单元112将该图像插入到预先保存的进行了其他处理的原稿对应的位置,并输出。
这样,特别是在进行多份复印输出时,就可以避免浪费、进行高效率的复印作业。
(38)动作说明U:图像延迟存储器·图像存储器使用的错误处理对策
在1个作业执行中,例如发生了设定错误时,通过不进行发生该错误的原稿的复印输出,将正常地处理过的原稿的图像存储到图像存储单元110中,通过只对发生错误的原稿的图像不进行图像加工处理,作为扫描图像数据保管到图像延迟单元108中,通过画面显示或复印纸输出将该内容通知用户。
在作业结束之后,利用处理详细记录纸或通过显示将发生的错误的内容通知用户。
作为错误原因,可以考虑上述各种各样的原因。
用户根据通知的错误信息对发生的错误进行处置。这时,可以在作业结束之后进行或在中途中断作业进行。
用户修改了错误设定时,图像加工控制单元106根据新的设定控制图像加工单元107,图像加工单元107从图像延迟单元108中读出发生错误的图像,根据图像交公粮控制单元106的指示进行处理,复印作业单元112复印作业单元112将该图像插入到预先保存的进行了其他处理的原稿对应的位置,并输出。
这样,特别是在进行多份复印输出时,就可以避免浪费、进行高效率的复印作业。另外,通过只对发生错误的原稿进行再设定,便可很容易地进行复印作业。
(39)动作说明V:使用蜂鸣器、分类板的错误处理对策
在1个作业执行中,例如发生了设定错误时,可以暂时中断作业、通过驱动操作单元101具备的蜂鸣器将发生错误的信息通知用户。这时,通过操作单元103的画面或复印纸输出显示成为错误的设定的理由等,用户在某一指定的时间以内不进行处置时,就跳过该作业执行,将分类板插入到对应的输出的位置进行输出,通知错误发生的信息,并转移到下一个作业的执行。
这样,例如,用户在附近时,便可当场对发生的错误进行处置,所以,可以减轻用户的负担,如果可以顺利地进行作业,在指定的时间内便转移到下一个作业,其他用户不必等待便利用。
(40)动作说明W:错误发生时的分类板、原稿排出的对策
在动作说明N中,介绍了用分类板给出原稿束内的特殊原稿的位置、特殊复印的插入、分页等各种指示时,由ADF单元101分别排出原稿和分类板的情况,但是,相反,发生错误时,通过跳过该作业、将分类板排出到原稿托盘上、将原稿排出到别的托盘上,便可很容易知道错误原稿,从而只对排出到别的托盘上的错误原稿进行再设定,并根据需要进行原稿的再输入并进行复印。
(41)动作说明X:用分类板指示试印刷、只对特殊原稿进行试印刷
完成很多份数的复印作业时,如果有试印刷的功能是很便利的。这时,有大量原稿时,如果对全部原稿进行试印刷,就要花费很多时间,并且试印刷的输出的检查也需要时间。
因此,在想进行试印刷的原稿之前插入分类板,由ADF单元101、图像读取单元102读取原稿束,由图像加工单元107进行必要的图像加工处理,并暂时保存到图像存储单元110中。
读取的图像由分类板识别单元105识别为分类板时,就将其下一个原稿或作业存储到图像存储单元110中,并由输出单元113进行试印刷。
用户检查试印刷后,如果不需要进行再设定,就由复印作业单元112从图像存储单元110中读入全部原稿的图像,进行相应份数的输出。
这样,便可只进行例如特殊原稿的试印刷。
此外,便可根据由图1的自动识别单元119检测的原稿的复杂度,只对复杂度高的原稿(例如,就多个原稿作为1张复印进行处理等)进行试印刷。
这时,首先由ADF单元101、图像读取单元102读入原稿,由图像加工单元107进行必要的图像加工,暂时保存到图像存储单元110中。由分类板等指示复杂的合成处理的原稿、由自动识别单元119判定复杂度高的原稿及作业的图像存储到图像存储单元110中,并根据该原稿由输出单元113进行试印刷。用户检查试印刷后,如果不需要进行再设定,复印作业单元112就从图像存储单元110中读入全部原稿,进行相应份数的输出。
这时,用户的设定与由内部的自动识别单元119检测的设定极不相同时,就按用户的设定和内部的自动识别的设定分别进行处理,并进行试印刷和详细处理及报警的输出或显示,用户可以从中选择1个。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可以简化用户所希望的复印处理的指示和该指示内容的识别处理,提高用户的便利性,进而,还可以降低成本、实现处理速度的高速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Claims (15)
1.一种印刷输出从原稿读取的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指定特殊原稿的图像的印刷输出的插入页位置的指定单元、读取上述特殊原稿的图像的第1读取单元、存储由该第1读取单元读取的图像信息的存储单元、连续地读取普通原稿的图像的第2读取单元、印刷输出由该第2读取单元连续地读取的图像信息的输出单元和印刷输出上述存储单元存储的图像信息并插入到由该输出单元印刷输出的印刷物的由上述指定单元指定的页位置的插入单元。
2.一种印刷输出从原稿读取的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读取特殊原稿的图像的第1读取单元、存储由该第1读取单元读取的图像信息的存储单元、连续地读取将预先决定的指令板插入到所希望的页位置的普通原稿的图像的第2读取单元、在由该第2读取单元读取普通原稿的图像时检测上述指令板并识别该指令板插入的页位置的识别单元、印刷输出由上述第2读取单元连续地读取的图像信息的输出单元和印刷输出上述存储单元存储的图像信息并插入到由该输出单元印刷输出的印刷物的由上述识别单元识别的页位置的插入单元。
3.一种印刷输出从原稿读取的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指定对特殊原稿的图像的特殊处理和该图像的印刷输出的插入页位置的指定单元、读取上述特殊原稿的图像的第1读取单元、对由该第1读取单元读取的图像进行由上述指定单元指定的特殊处理的图像处理单元、存储由该图像处理单元处理的图像信息的存储单元、连续地读取普通原稿的图像的第2读取单元、印刷输出由该第2读取单元连续地读取的图像信息的输出单元和印刷输出上述存储单元存储的图像信息并插入到由该输出单元印刷输出的印刷物的由上述指定单元指定的页位置的插入单元。
4.一种印刷输出从原稿读取的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指定对特殊原稿的图像的特殊处理的指定单元、读取特殊原稿的图像的第1读取单元、对由该第1读取单元读取的图像进行由上述指定单元指定的特殊处理的图像处理单元、存储由该图像处理单元处理的图像信息的存储单元、连续地读取将预先决定的指令板插入到所希望的页位置的普通原稿的图像的第2读取单元、在由该第2读取单元读取普通原稿的图像时检测上述指令板并识别该指令板插入的页位置的识别单元、印刷输出由上述第2读取单元连续地读取的图像信息的输出单元和印刷输出上述存储单元存储的图像信息并插入到由该输出单元印刷输出的印刷物的由上述识别单元识别的页位置的插入单元。
5.一种印刷输出从原稿读取的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连续地读取将预先决定的指令板插入到特殊原稿之前的原稿束的图像的读取单元、在由该读取单元读取原稿的图像时检测上述指令板并根据该指令板的种类识别对上述特殊原稿的特殊处理的识别单元、在由该识别单元未检测到上述指令板时对由上述读取单元读取的原稿的图像进行指定的图像处理并印刷输出的第1输出单元和在由上述识别单元检测到上述指令板时对由上述读取单元下一个读取的特殊原稿的图像进行由上述识别单元识别的特殊处理并印刷输出的第2输出单元。
6.一种印刷输出从原稿读取的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设定对从原稿读取的图像进行特殊处理的组合的设定单元、输出印刷了与由该设定单元设定的特殊处理的组合对应的识别代码的指令板的指令板输出单元、连续地读取将由上述指令板输出单元输出的指令板插入到特殊原稿之前的原稿束的图像的读取单元、在由该读取单元读取原稿的图像时间上述指令板并根据印刷在该指令板上的识别代码识别对上述特殊原稿的特殊处理的识别单元、在由该识别单元未检测到上述指令板时对由上述读取单元读取的原稿的图像进行指定的图像处理并印刷输出的第1输出单元和在由上述识别单元检测到上述指令板时对由上述读取单元下一个读取的特殊原稿的图像进行由上述识别单元识别的特殊处理并印刷输出的第2输出单元。
7.一种印刷输出从原稿读取的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对各作业指定印刷份数的指定单元、连续地读取插入预先决定的指令板而区分开的多个作业的各个原稿的读取单元、在由该读取单元读取原稿的图像时检测上述指令板并识别各作业的区分界线的识别单元和对根据由该识别单元识别的各作业的区分界线而判断的上述各作业印刷输出由上述指定单元指定的份数的由上述读取单元读取的图像信息的输出单元。
8.一种印刷输出从原稿读取的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连续地读取插入与印刷份数相等的张数的预先决定的指令板而区分开的多个作业的各个原稿的读取单元、在由该读取单元读取原稿的图像时检测上述指令板并识别各作业的区分界线及印刷份数的识别单元和对根据由该识别单元识别的各作业的区分界线而判断的上述各作业印刷输出由上述指定单元指定的份数的由上述读取单元读取的图像信息的输出单元。
9.一种印刷输出从原稿读取的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连续地读取插入赋予了关于印刷份数的信息的预先决定的指令板而区分开的多个作业的各个原稿的读取单元、在由该读取单元读取原稿的图像时检测上述指令板并识别各作业的区分界线及印刷份数的识别单元、存储由上述读取单元读取的原稿的图像的存储单元和对根据由该识别单元识别的各作业的区分界线而判断的上述各作业印刷输出由上述识别单元识别的份数的由上述存储单元存储的图像信息的输出单元。
10.如权利要求2、权利要求4~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识别单元根据其尺寸或特征检测上述分类板。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识别单元根据上述分类板的尺寸或特征识别对上述特殊原稿的特殊处理。
1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分类板使用透过率高的复印纸,对使用工序分类板指定的区域内的原稿的图像进行上述特殊处理。
13.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上述识别单元识别的特殊处理是在上述特殊原稿的图像的由上述分类板指定的区域内将指定的信息合成的处理。
14.如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进而还具有在印刷输出从原稿读取的图像时发生了障碍时输出关于该障碍的信息的装置。
15.如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9中的任一权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进而还具有输出关于从原稿读取的图像的试印刷结果的信息的装置和根据关于上述试印刷结果的信息在印刷输出从原稿读取的图像时进行指定的设定变更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349040/96 | 1996-12-26 | ||
JP34904096A JP3748141B2 (ja) | 1996-12-26 | 1996-12-26 | 画像形成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6267A true CN1186267A (zh) | 1998-07-01 |
Family
ID=18401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7125684A Pending CN1186267A (zh) | 1996-12-26 | 1997-12-25 | 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118544A (zh) |
JP (1) | JP3748141B2 (zh) |
CN (1) | CN1186267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327639A (zh) * | 2012-05-15 | 2019-02-12 | 夏普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12565540A (zh) * | 2019-09-26 | 2021-03-26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原稿检查装置 |
US20210313556A1 (en) * | 2012-01-19 | 2021-10-07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Active material, active material production method, nonaqueous electrolyte battery, and battery pack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473192B1 (en) | 1997-09-18 | 2002-10-29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Job processing apparatus |
JP2001220053A (ja) * | 2000-02-07 | 2001-08-14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記憶媒体 |
US8285794B2 (en) * | 2002-05-14 | 2012-10-09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Signature e-mail attachment printing |
US7324230B2 (en) * | 2002-12-04 | 2008-01-29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for forming color and monochromatic images |
US20040139399A1 (en) * | 2003-01-14 | 2004-07-15 |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
US7312903B2 (en) * | 2003-03-31 | 2007-12-25 | Toshiba Corporation | Scan job size |
JP4216140B2 (ja) * | 2003-08-21 | 2009-01-28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US8693043B2 (en) | 2003-12-19 | 2014-04-08 | Kofax, Inc. | Automatic document separation |
US20060152757A1 (en) * | 2005-01-13 | 2006-07-13 | Forlenza Randolph M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printer separator pages |
US9137417B2 (en) | 2005-03-24 | 2015-09-15 | Kofax,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cessing video data |
US9769354B2 (en) | 2005-03-24 | 2017-09-19 | Kofax,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of processing scanned data |
JP2010052384A (ja) | 2008-08-29 | 2010-03-11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印刷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US8774516B2 (en) | 2009-02-10 | 2014-07-08 | Kofax, Inc. | System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determining document validity |
US9576272B2 (en) | 2009-02-10 | 2017-02-21 | Kofax, Inc. | System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determining document validity |
US9349046B2 (en) | 2009-02-10 | 2016-05-24 | Kofax, Inc. | Smart optical input/output (I/O) extension for context-dependent workflows |
US8958605B2 (en) | 2009-02-10 | 2015-02-17 | Kofax, Inc. | System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determining document validity |
US9767354B2 (en) | 2009-02-10 | 2017-09-19 | Kofax, Inc. | Glob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retrieval, validation, and normalization |
US10146795B2 (en) | 2012-01-12 | 2018-12-04 | Kofax,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bile image capture and processing |
US9165188B2 (en) | 2012-01-12 | 2015-10-20 | Kofax,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bile image capture and processing |
US9483794B2 (en) | 2012-01-12 | 2016-11-01 | Kofax,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dentification document processing and business workflow integration |
US9058580B1 (en) | 2012-01-12 | 2015-06-16 | Kofax,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dentification document processing and business workflow integration |
US9058515B1 (en) | 2012-01-12 | 2015-06-16 | Kofax,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dentification document processing and business workflow integration |
EP2973226A4 (en) | 2013-03-13 | 2016-06-29 | Kofax Inc | CLASSIFICATION OF OBJECTS ON DIGITAL IMAGES RECORDED BY MOBILE DEVICES |
US9208536B2 (en) | 2013-09-27 | 2015-12-08 | Kofax,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hree dimensional geometric reconstruction of captured image data |
US9355312B2 (en) | 2013-03-13 | 2016-05-31 | Kofax,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lassifying objects in digital images captured using mobile devices |
US20140316841A1 (en) | 2013-04-23 | 2014-10-23 | Kofax, Inc. | Location-based workflows and services |
EP2992481A4 (en) | 2013-05-03 | 2017-02-22 | Kofax,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cting and classifying objects in video captured using mobile devices |
US9386235B2 (en) | 2013-11-15 | 2016-07-05 | Kofax,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enerating composite images of long documents using mobile video data |
US9760788B2 (en) | 2014-10-30 | 2017-09-12 | Kofax, Inc. | Mobile document detection and orientation based on reference object characteristics |
JP2016150491A (ja) * | 2015-02-17 | 2016-08-22 | 齋藤 敬 | 印刷方法およびプリンタとプリントヘッド |
US10242285B2 (en) | 2015-07-20 | 2019-03-26 | Kofax, Inc. | Iterative recognition-guided thresholding and data extraction |
US9779296B1 (en) | 2016-04-01 | 2017-10-03 | Kofax, Inc. | Content-based detection and three dimensional geometric reconstruction of objects in image and video data |
FR3050045B1 (fr) | 2016-04-08 | 2022-03-04 | Sas Sages Informatique | Procede et systeme de separation de documents lors d'une numerisation par lot |
US11062176B2 (en) | 2017-11-30 | 2021-07-13 | Kofax, Inc. | Object detection and image cropping using a multi-detector approach |
JP7147360B2 (ja) * | 2018-08-20 | 2022-10-05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ウイルスチェック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034400A (en) * | 1970-09-23 | 1977-07-05 |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Corporation Ltd. | Apparatus for reproducing graphic material |
US4602776A (en) * | 1984-10-22 | 1986-07-29 | Xerox Corporation | Insertion apparatus for use with copier/sorter system |
US4763161A (en) * | 1986-08-21 | 1988-08-09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Copier operable in an insert mode |
US4757348A (en) * | 1986-11-17 | 1988-07-12 | Xerox Corporation | High speed electronic reprographic/printing machine |
JPH02211770A (ja) * | 1989-02-10 | 1990-08-23 | Ricoh Co Ltd | 編集機能付きアナログ複写機 |
US5161037A (en) * | 1990-10-10 | 1992-11-03 | Fuji Xerox Corporation, Ltd. |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documents in accordance with a job control sheet |
JPH05112064A (ja) * | 1991-10-22 | 1993-05-07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H05289456A (ja) * | 1992-04-10 | 1993-11-05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処理装置 |
JP2962961B2 (ja) * | 1993-03-19 | 1999-10-1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イメージ情報処理装置 |
US5671463A (en) * | 1993-12-28 | 1997-09-23 | Minolta Co., Ltd.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forming a plurality of images from different originals on a single copy sheet |
DE69409491T2 (de) * | 1994-01-24 | 1998-11-19 | Agfa Gevaert Nv | Einlegen eines Stapels bildempfangender Blätter in einen Drucker |
-
1996
- 1996-12-26 JP JP34904096A patent/JP3748141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7
- 1997-12-22 US US08/996,430 patent/US6118544A/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7-12-25 CN CN97125684A patent/CN1186267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210313556A1 (en) * | 2012-01-19 | 2021-10-07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Active material, active material production method, nonaqueous electrolyte battery, and battery pack |
CN109327639A (zh) * | 2012-05-15 | 2019-02-12 | 夏普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09327639B (zh) * | 2012-05-15 | 2020-04-14 | 夏普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12565540A (zh) * | 2019-09-26 | 2021-03-26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原稿检查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H10191028A (ja) | 1998-07-21 |
JP3748141B2 (ja) | 2006-02-22 |
US6118544A (en) | 2000-09-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86267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268993C (zh) | 印刷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572520A (zh) |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图像读取装置及调整方法 | |
CN1102316C (zh) | 图像处理装置 | |
CN1207888C (zh) |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系统 | |
CN1794105A (zh) | 打印装置和打印方法 | |
CN1154880C (zh) | 图象形成装置 | |
CN1351285A (zh) | 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 | |
CN1892508A (zh) |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控制程序和记录介质 | |
CN1608857A (zh) | 片材处理系统 | |
CN101046657A (zh) | 色粉补给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色粉不足检测方法 | |
CN1104134C (zh) | 图象形成系统 | |
CN1716131A (zh) | 图像形成系统、适用于该图像形成系统的维护方法及程序 | |
CN1715065A (zh) | 数据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46757C (zh) |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 |
CN1032033C (zh) | 循环型原稿自动馈送装置和配备这种装置的双面复印机 | |
CN1190750A (zh) | 图像输入装置以及图像输入方法 | |
CN1169341C (zh) | 复合型图象形成装置 | |
CN1866191A (zh) | 数据处理设定装置和数据处理设定方法 | |
CN1702565A (zh) | 图像形成系统、控制方法、记录介质和程序 | |
CN1866190A (zh) | 数据处理设定装置和数据处理设定方法 | |
CN1799009A (zh) | 纸张供给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周边装置的安装方法和装置连接方法 | |
CN1298153C (zh) | 图像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 |
CN1932656A (zh) | 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及使用自动原稿输送装置的图像阅读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 |
CN1792086A (zh) | 图像位置校正方法、图像位置校正用夹具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01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patent law 1993)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