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36010B - 后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后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36010B
CN101436010B CN2008101316044A CN200810131604A CN101436010B CN 101436010 B CN101436010 B CN 101436010B CN 2008101316044 A CN2008101316044 A CN 2008101316044A CN 200810131604 A CN200810131604 A CN 200810131604A CN 101436010 B CN101436010 B CN 1014360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paper
processing
unit
folding
adjustment amou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3160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36010A (zh
Inventor
川村导博
川名健治
青木贵
长坂大辅
牧田和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360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360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360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360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38Devices for collating sheet copy material, e.g. sorters, control, copies in staples for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45/00Folding thin material
    • B65H45/12Folding articles or webs with application of pressure to define or form crease lines
    • B65H45/18Oscillating or reciprocating blade fol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24Post -processing devices
    • B65H2801/27Devices located downstream of office-type machin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789Adding properties or qualities to the copy medium
    • G03G2215/00822Binder, e.g. glueing device
    • G03G2215/00827Stapl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789Adding properties or qualities to the copy medium
    • G03G2215/00877Folding devi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后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后处理装置的后处理单元针对记录纸张执行包括在设定的折叠位置进行预设折叠处理的后处理。后处理装置的设定单元基于该折叠位置的目标值、折叠处理之后的折叠位置测量值以及记录纸张的纸张质量信息来设定折叠位置的调整量。后处理装置的调整单元基于设定单元所设定的该调整量来调整后处理单元的折叠位置。后处理装置的调整控制单元基于设定单元所设定的该调整量来控制由调整单元进行的该调整。后处理装置还包括针对各不同的记录纸张存储由所述设定单元设定的折叠处理的多个调整量的存储控制单元。通过识别信息分别识别多个调整量,并且识别信息被分配给装载要在后处理中进给的记录纸张的多个纸张托盘。

Description

后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后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后处理装置与图像形成装置协作对通过该图像形成装置在其上形成图像的记录纸张进行后处理,从而对该记录纸张分类、折叠或装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后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其简化了对记录纸张的折叠处理的调整工作。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后处理装置包括后处理单元,其针对记录纸张执行包括在设定的折叠位置处进行预设折叠处理的后处理;设定单元,其基于该折叠位置的目标值、折叠处理之后的折叠位置测量值以及所述记录纸张的纸张质量信息来设定该折叠位置的调整量;调整单元,其基于该设定单元所设定的该调整量来调整该后处理单元的该折叠位置;调整控制单元,其基于该设定单元所设定的该调整量来控制由该调整单元进行的该调整,其中,该后处理装置还包括存储控制单元,该存储控制单元针对各不同的记录纸张存储由所述设定单元设定的折叠处理的多个调整量;其中,通过识别信息分别识别所述多个调整量,并且该识别信息被分配给装载要在所述后处理中进给的记录纸张的多个纸张托盘。
根据以上结构,可以简化记录纸张的折叠处理中的调整工作。
根据第一方面的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后处理装置还包括校正单元,该校正单元根据要在该折叠处理中折叠的记录纸张的数量来校正该调整量。
根据以上结构,该校正单元根据要折叠的记录纸张的数量来校正调整量,因此,与没有根据记录纸张的数量来校正调整量的情况相比,可以获得更精确的调整量。
根据第一方面的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后处理装置还包括存储控制单元,该存储控制单元针对各不同的记录纸张存储由该设定单元所设定的折叠处理的多个调整量。
根据以上结构,该存储控制单元存储针对各不同的记录纸张的折叠处理的调整量或者组合处理的调整量,从而,可以基于在调整后所存储的调整量来执行后处理。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根据第三方面的本发明第四方面的后处理装置,其中,通过识别信息分别识别所述多个调整量,并且该识别信息被分配给装载要在该后处理中进给的记录纸张的多个纸张托盘。
根据以上结构,该存储控制单元将纸张托盘用作识别信息,并且因此可以应对同一记录纸张包含在相同的纸张托盘内的使用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根据第一方面的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后处理装置,其中,该设定单元包括重新设定该调整量的重新设定处理、改变先前设定的调整量的改变设定处理、以及删除先前设定的调整量的删除设定处理。
根据以上结构,可以重新设定调整量、改变先前设定的调整量、以及删除先前设定的调整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根据第五方面的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后处理装置,其中,当所述记录纸张被装载到对其分配有该删除设定处理的识别信息的纸张托盘中时,该设定单元阻止该删除设定处理并且给出警告。
根据以上结构,在对其分配有删除目标的识别信息的纸张托盘处于装载状态时,可以通过防止删除设定处理并且给出警告而防止错误地删除。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根据第五方面的本发明的第七方面的后处理装置,其中,当所述记录纸张没有被装载到分配有该删除设定处理的识别信息的纸张托盘中时,允许该删除设定处理。
根据以上结构,在对其分配有删除目标的识别信息的纸张托盘没有处于装载状态时,可以通过允许该删除处理而删除不必要的设定。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根据第五方面的本发明的第八方面的后处理装置,其中,当所述记录纸张被装载到对其分配有该删除设定处理的识别信息的纸张托盘中时,该设定单元在该删除设定处理时给出提前警告。
根据以上结构,与没有给出提前警告的情况相比,可以在删除处理时通过给出提前警告来防止错误地删除。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根据第一方面的本发明的第九方面的后处理装置,其中,所述设定单元具有用户接口,该用户接口包括用于依次并交互地输入包括所述测量值和所述识别信息在内的设定信息的输入装置;以及用于显示信息、使得至少能够直观地识别出是否设定了所述调整量的输出装置。
根据以上结构,由于配备有包括用于输入设定信息的输入装置和用于显示信息的输出装置的用户接口,所以与未配备用户接口的情况相比,可以简化该设定。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根据第二方面的本发明的第十方面的后处理装置,其中,该校正单元针对关于至少两种记录纸张数量的装订处理设定基于所述目标值和所述测量值的调整量,并且基于该设定的调整量,针对其他记录纸张数量的装订处理对调整量进行插值。
根据以上结构,通过针对两种记录纸张数量的装订处理设定调整量,对于其未设定调整量的各沓纸张数量,可以基于所设定的已调整的调整量来对该未设定调整量的各沓纸张数量进行插值,并且可以省掉在装订处理中对全部数量纸张中的每一个进行的调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根据第十方面的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的后处理装置,其中,针对所述两种记录纸张数量的装订处理,分别存储缺省调整量,并且当没有输入实际测量值时,改为应用该缺省值。
根据以上结构,对两种记录纸张数量的装订处理的调整量存在缺省值,并且可以省掉针对这两种记录纸张数量的装订处理设定调整值的步骤。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根据第十方面的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的后处理装置,其中,所述两种记录纸张数量是可以进行装订处理的最小纸张数量和最大纸张数量。
根据以上结构,通过将两种记录纸张数量的装订处理的调整量设定为可以执行装订处理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与没有在可以执行装订处理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处进行设定的情况相比,可以进行更精确插值。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根据第十方面的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的后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校正单元包括选择单元,该选择单元选择要基于所述目标值和所述测量值来设定调整量的记录纸张数量。
根据以上结构,通过设定将成为调整量目标的记录纸张数量,与没有设定记录纸张数量的情况相比,可以针对记录纸张该设定数量获得更精确的调整量。
根据发明第十四方面的后处理装置包括后处理单元,其针对记录纸张执行包括在设定的折叠位置处进行预设折叠处理的后处理;设定单元,其基于该折叠位置的目标值、折叠处理之后的折叠位置测量值以及所述记录纸张的纸张质量信息来设定该折叠位置的调整量;调整单元,其基于该设定单元所设定的该调整量来调整该后处理单元的该折叠位置;调整控制单元,其基于该设定单元所设定的该调整量来控制由该调整单元进行的该调整,该后处理单元包括组合处理,该组合处理具有在对折位置处装订多个记录纸张的装订处理和在该折叠处理中的对折处理,所述设定单元基于预设装订位置和预设对折位置的各目标值、以及所述装订处理和所述对折处理的各测量值,来设定所述装订位置和所述对折位置的各调整量,并且该调整单元基于所述装订位置和所述对折位置的各调整量来调整所述装订位置和所述对折位置。
根据以上结构,可以简化对预定数量的记录纸张堆叠、借助订书钉装订、然后对折的组合处理的调整工作。
根据发明第十四方面的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的后处理装置还包括校正单元,该校正单元根据要在所述折叠处理中折叠的记录纸张数量来校正所述调整量。
根据以上结构,该校正单元根据要折叠的记录纸张的数量来校正调整量,因此,与没有根据记录纸张的数量来校正调整量的情况相比,可以获得更精确的调整量。
根据发明第十六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单元,该图像形成单元进给来自纸张托盘的记录纸张,并且在该记录纸张上形成图像;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处理装置,该后处理装置连接到该图像形成单元的、在图像形成之后输出所述记录纸张的一侧。
根据以上结构,可以提供连接到对折叠处理和组合处理进行调整的后处理装置上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根据发明第十六方面的本发明的第十七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该设定单元具有用户接口,该用户接口包括:用于依次并交互地输入包括所述测量值和所述识别信息在内的设定信息的输入装置;以及用于显示信息、使得至少能够直观地识别出是否设定了所述调整量的输出装置,该用户接口功能作为现有用户接口的其中一项执行功能而登记在该图像形成装置内。
根据以上结构,用户接口在图像形成装置中运行。因此,不必单独提供用于调整折叠处理和组合处理的用户接口。
根据发明第十八方面的后处理方法是一种针对记录纸张在设定的折叠位置进行预设折叠处理的后处理方法,该后处理方法包括:基于折叠位置的目标值、折叠处理之后的折叠位置测量值以及所述记录纸张的纸张质量信息来设定所述折叠位置的调整量;基于所述调整量来调整所述折叠位置,其中,所述调整量是通过识别信息来识别的,并且该识别信息被分配给装载要在所述预设折叠处理中进给的记录纸张的纸张托盘。
根据以上结构,可以简化记录纸张折叠处理的调整工作。
附图说明
现在将根据下列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结构的示意图。
图2A是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对记录纸张执行折叠处理的折叠机构的概要结构的示意图。
图2B是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对记录纸张执行折叠处理的折叠机构的概要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对折叠位置调整处理的功能的功能框图。
图4是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对折叠位置调整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用于设定记录纸张的折叠位置的设定画面的图。
图6是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用于确认和改变纸张托盘的分配的设定画面的图。
图7是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用于设定未登记的折叠位置视图的设定画面的图。
图8是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用于确认和改变折叠位置的设定内容的设定画面的图。
图9是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用于调整内三折的位置的设定画面的图。
图10是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用于调整外三折的位置的设定画面的图。
图11是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用于调整Z形折叠位置的设定画面的图。
图12是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用于调整对折位置设定画面的图。
图13是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用于确认和改变纸张托盘及在确认打印时的复印数量的设定画面的图。
图14是示出了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在小册子制备处理中对折叠位置和装订位置进行调整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了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用于调整书本装订位置的设定画面的图。
图16是示出了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用于调整两张一沓的书本装订位置的设定画面的图。
图17是示出了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用于调整十五张一沓的书本装订位置的设定画面的图。
图18是示出了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用于调整设定数量一沓的书本装订位置的设定画面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1为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像形成装置10由主体12、连接到主体12上的附加托盘装置14、以及作为后处理装置的后处理器(finisher)16构成。
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在记录纸张18上形成与输入到主体12中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图像。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10中,主体12通过网络连接到多种图像形成装置(例如,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等)上,并且基于从这些图像形成装置作为打印作业输入的图像数据,来执行打印处理。
此外,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0,配备有自动原稿进给功能的扫描仪(图像读取装置)可以连接到主体12上,并且可以在记录纸张18上形成基于由该扫描仪读取并生成的原稿图像数据的图像。
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装置主体12中,设置有图像形成单元20和托盘单元24,该图像形成单元20通过电子成像处理在记录纸张18上形成图像,而该托盘单元24配备有容纳多张记录纸张18的多个托盘22。并且主体12形成了具有独立简单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作为多个托盘22的一个例子,在托盘单元24中设置有用于容纳尺寸相对较大的记录纸张18的托盘22A、22B,以及用于容纳尺寸相对较小的记录纸张18的托盘22C、22D。并且许多记录纸张18分别叠压放置并分别容纳在托盘22A到托盘22D中。
另外,在连接到主体12的附加托盘装置14中,设置有其内可容纳大量记录纸张18的托盘22E、托盘22F及用于手动送纸的托盘22G。而在下文中,将包含用于手动送纸的托盘22G的托盘22A-22G统称为托盘22。
在托盘22中设置有从顶层取出记录纸张18的进给辊26及运输路径28,该运输路径28用于将从各托盘22中取出的记录纸张18运输到图像形成单元22。
因此在主体12中,记录纸张18被一个接一个地从托盘22中取出,并且运输(进给)到图像形成单元20的预定位置处。
在图像形成单元20中,相应颜色为Y(黄)、M(洋红)、C(青)及K(黑)的显影单元32Y、32M、32C、32K被设置为图像形成系统装置。另外,在图像形成单元20中,环形转印带34被设置为中间保持体。
转印带34围绕辊36A、36B以及记录纸张18的运输路径一侧的转印辊38设置,并且被驱动为以恒定速度沿箭头A的方向转动。另外,转印带34与设置在显影单元32Y、32M、32C、32K中的感光鼓40Y、40M、40C、40K接触。
将基于图像数据产生的相应颜色Y、M、C、K的图像信号(光栅数据)输入到图像形成单元20,并且在图像形成单元20中,基于这些图像信号,在相应的显影单元32Y、32M、32C、32K中,在感光鼓40Y、40M、40C、40K上形成相应颜色Y、M、C、K的调色剂图像,并且相应的调色剂图像重叠并转印在转印带34上。
另外,在图像形成单元20中,辊38A(偏置转印辊)被设置为与转印辊38相对,并且从托盘22中取出的记录纸张18被送到转印辊38与偏置转印辊38A之间,从而由转印辊38、偏置转印辊38A与转印带34一起夹紧记录纸张18。
从而,在转印带34的调色剂图像复制到记录纸张18上的同时,记录纸张18被传送出去。另外,转印带34被构造为使得大体上不会对在接头线(joint line)处进行复制的图像(调色剂图像)产生影响。
定影单元42作为图像形成系统装置而设置在图像形成单元20内。定影单元42上设置有一对定影辊44,并且在其上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张18被传送到该对定影辊44之间。
定影单元42通过定影辊44夹紧被传送到定影辊44间隙内的记录纸张18,并且按压并加热记录纸张18,并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纸张18上。从而在记录纸张18上形成与该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图像。另外,在记录纸张18上形成彩色图像时使用了显影单元32Y、32M、32C、32K,而在形成黑白图像的时候,则使用显影单元32K。
可以对这种图像形成单元20应用利用电子成像处理的一般结构的图像形成,并且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省略了对该图像形成的说明。
在主体12中形成有循环运输路径46,该路径用于将已经经过了图像形成单元20的记录纸张18再次运输到图像形成单元20。在运输路径46中,传送经过定影单元42的记录纸张18,并且对其进行反转并传送到输送路径28中。换句话说,在循环输送路径46中,当记录纸张18首次通过图像形成单元20的时候,将记录纸张18反转从而使其与转印带34对置的表面成为背对转印带34的一侧。
从而,在主体12中,可以进行在记录纸张18的两面形成图像的双面打印。
另一方面,当在对记录纸张18完成图像形成(打印处理)之后,主体12将该记录纸张18传送到后处理器16上。
在后处理器16中,设置有对许多记录纸张18进行叠压并且累积的输出托盘48。
另外,在后处理器16中设置有作为用于记录纸张18的后处理装置的小册子制备单元50、装订单元52及折叠单元54。在小册子制备单元50中,预定数量的记录纸张18堆叠并装订起来,接着进行对折等,并且以小册子的形式输出到托盘58。
在装订单元52中,预定数量的记录纸张18堆叠起来,并且装订堆叠起来的记录纸张18边缘的预定位置,然后将记录纸张18输出到托盘58。
另外,在折叠单元54中,记录纸张18折叠成预定的折叠类型(例如,对折、Z形折叠及其它折叠类型),然后输出到托盘58。
同时,可以由小册子制备单元50进行Z形折叠及其它类型的折叠。此外,对于后处理器16的小册子制备单元50、装订单元52及折叠单元54而言,可以使用常规公知的结构。另外,后处理器16可以具有其它后处理功能,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设置必要的装置。另外,来自小册子制备单元50、装订单元52及折叠单元54的输出并不局限于托盘58,而是可以适当地改变为托盘48。
图2A和图2B均为示出了对记录纸张18执行折叠处理的折叠机构的概要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2A所示,当一对运输辊62沿箭头B方向旋转时运输记录纸张18,并且记录纸张18碰到门64。当记录纸张18碰到门64时停止运输。如图2B所示,当停止运输记录纸张18的时候,刀形折叠元件68沿箭头C的方向向一对辊66移动,并且将记录纸张18推入折叠辊66。同时,运输辊62通过单向离合器机构等而不会干扰记录纸张18的运动。结果,由辊66对记录纸张18进行折叠。
记录纸张18的折叠位置是由相对于运输辊62推出记录纸张18的偏移量所决定的。理想的情况是:记录纸张18不会弯曲,但它们可能由于纸张质量(记录纸张18的抗弯强度、厚度、基本重量等)而弯曲,并且其偏移量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根据记录纸张18的纸张质量来调整折叠位置。
图3是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折叠位置调整处理的功能的功能框图。
主体12的UI (用户接口)100连接到后处理器16的设定单元102、存储控制单元106及校正单元112上。UI 100是设置在显示面板上的触摸面板的操作画面,该显示面板由未示出但设置在主体12内的液晶显示面板构成,并且在其中输入诸如图像形成处理和后处理的指令等。当执行对折叠位置的调整处理时,UI 100将折叠处理的种类(例如,折叠位置的目标值、折叠处理之后的折叠位置测量值及记录纸张18的纸张质量信息)发送给设定单元102,将其中包含有记录纸张18的托盘22的信息发送给存储器106控制单元,并且将记录纸张18的数量传送给校正单元112。
设定单元102连接到存储控制单元106、调整单元104及校正单元112。设定单元102根据通过利用UI 100传送出的记录纸张18的折叠位置的目标值与折叠处理之后的折叠位置测量值之间的差而计算出调整量,并且基于记录纸张18的纸张质量信息来设定该调整量。设定单元102将所设定的调整量传送到校正单元112。另外,设定单元102将发送自校正单元112的调整量传送到调整单元104及存储控制单元106。
校正单元112基于从UI 100传送的记录纸张18的数量来对从设定单元102传送出来的调整量进行校正。校正单元112将经校正的调整量传送给设定单元102。
因此,校正单元112根据将要折叠的记录纸张数量而对该调整量进行校正,并由此可以获得比没有根据记录纸张的数量来校正调整量的情况更精确的调整量。
调整单元104连接到后处理单元108。调整单元104基于由设定单元102所设定的调整量来调整该折叠位置。
后处理单元108基于由调整单元104所调整的折叠位置在折叠单元54内(参考图1)进行折叠处理。
存储控制单元106将设定单元102所设定的调整量与从UI 100传送出来的、其中含有记录纸张18的托盘22的信息关联起来,并且将这些内容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
因此,存储控制单元106将纸张托盘(sheet tray)用作识别信息,从而,能够应付相同的记录纸张包含在相同的纸张托盘内的使用方法。
调整控制单元110对设定单元102、调整单元104、存储控制单元106、后处理单元108及校正单元112的处理进行控制。
在下文中,对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操作进行说明。
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当将图像数据输入到主体12时,图像形成单元20基于所输入的图像数据形成图像,并且从托盘22中运输记录纸张18,并且将所形成的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18上,由此,完成了该图像形成(打印处理)。
当从UI 100输入成像指令以外的后处理指令时,将其上形成图像的记录纸张18传送给后处理器16。
在后处理器16中,根据从UI 100输入的后处理指令,在折叠处理的情况下,由折叠单元54进行该后处理,在装订处理的情况下,由装订单元52进行该后处理,而在对预定数量的记录纸张18进行堆叠、装订并且接着对折的小册子制备处理的情况下,由小册子制备单元50进行该后处理。
在这些后处理中,当在检查折叠处理后的记录纸张18时,发现存在未在所期望的折叠位置执行该折叠处理并且应该调整折叠位置的情形。到目前为止一直由客户服务工程师对该折叠位置进行调整,但还可以利用UI 100对该折叠位置进行调整。
另外,该折叠位置的调整也可应用于这样的情况,即,对在图像形成装置10出厂时按标准对记录纸张18设定的折叠位置进行调整,或者应用于将折叠位置改变为先前调整的调整量的情况,或者应用于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折叠位置偏移进行调整的情况。
图4是示出了折叠处理的调整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在步骤200中,选择与进行折叠处理调整的记录纸张18相对应的项目。在图5所示的记录纸张18的项目选择画面上执行对记录纸张18的选择。
如图5中的选择区域120所示,对于其折叠处理被调整的记录纸张18而言,其名称可以根据记录纸张18的用途而改变为“小册子”、“目录”等。此外,对于其折叠处理尚未被调整的记录纸张18而言,它们显示为“(尚未登记)”。此外,对于其折叠处理已被调整但其名称尚未改变的记录纸张18而言,它们自动显示为“(名称尚未设定)”,并且以区别于表示折叠处理尚未调整的“(尚未登记)”的方式来显示这些名称尚未设定的项目。
另外,其折叠处理被调整的记录纸张18的项目可以通过按压删除按钮123而被删除。另外,调整量可被重新改变并且可以对先前登记的调整进行改变。
另外,如图6所示,调整可以分配给包含记录纸张18的托盘22来进行。当在图5所示选择区域120选择了被分配给托盘22的记录纸张18的项目,并且按压删除按钮123时,则显示警告,并且该项目未被删除。
即,在删除处理情况下,如果分配有删除目标的识别信息的纸张托盘处于其装载状态,则在删除处理之前给出警告。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禁止删除处理并且给出警告。另一方面,如果分配有删除目标的识别信息的纸张托盘未处于其装载状态,则允许删除处理。
通过这种方式,在分配有删除目标的识别信息的纸张托盘处于其装载状态的情况下,可以防止错误地删除,而在分配有删除目标的识别信息的纸张托盘未处于其装载状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允许删除处理而删除不必要的设定。
在步骤200,在图5所示的记录纸张18的选择画面中,当选择与要改变其已改变的调整值的记录纸张18相对应的项目或者与要重新调整的记录纸张18相对应的项目,并按压确认/改变按钮122时,处理转移到步骤202。
在步骤202,选择要调整的折叠处理。在图7或图8中进行该折叠处理的选择。
图7是在重新执行调整折叠处理时的折叠处理选择画面。在图7所示的折叠处理选择画面的选择区域124中,选出要调整的折叠处理,并且按压确认/改变按钮122。
图8是当调整后的折叠处理的调整值被改变时的该折叠处理选择画面。如图8所示,先前调整过的调整值显示于选择区域124内,并且选择已执行调整的折叠处理。选出折叠处理并且按压确认/改变按钮122。
在步骤202,当选出要调整的折叠处理时,该处理转移到步骤204。
在步骤204,显示在步骤202中选出的折叠处理的调整画面。对于折叠处理的调整画面而言,根据所选出的折叠处理来显示调整画面(图9到图12中的任何一个)。
图9示出了内三折(three-inward-folding)情况下的调整画面,图10示出了外三折(three-outward-folding)情况下的调整画面,图11示出了Z形折叠情况下的调整画面,并且图12示出了对折情况下的调整画面。
显示在步骤204中选出的折叠处理的调整画面(图9到图12中的任何一个),并且处理转移到步骤206。
在步骤206,输入要在折叠处理中执行的折叠位置的目标值(在图9-图11中,“将要完成的输出纸张的数值A/数值B”)。
在图9所示的内三折情况下的调整画面中所显示的操作指令区域140内,以及在图10所示的外三折情况下的调整画面中所显示的操作指令区域140内,确认进行折叠处理的折叠位置。在目标值输入区域142内,对操作指令区域140内所显示的数值A和数值B的相应数值进行了确认,并且根据需要进行改变。在目标值输入区域142,当先前对该数值完成调整时,输入先前调整值,而当重新对该数值进行调整时,则输入缺省值。在改变目标值的情况下,通过使用目标值输入区域142内的上调按钮142A和下调按钮142B而输入数值A,而通过使用上调按钮142C和下调按钮142D而输入数值B。
在图11所示的Z形折叠的调整画面中所显示的操作指令区域132内,确认进行折叠处理的折叠位置。确认操作指令区域132内所显示的数值A和数值B的相应数值,并且根据需要在目标值输入区域134内改变该数值A和数值B的相应数值。在目标值输入区域134内,当先前对该数值完成调整时,输入先前调整值,而当重新对该数值进行调整时,则输入缺省值。在改变目标值的情况,通过使用目标值输入区域134内的上调按钮134A和下调按钮134B来输入数值A,而通过使用上调按钮134C和下调按钮134D来输入数值B。
在图12所示的对折的调整画面中,由于假设以操作指令区域146内所示的数值A变成0.0mm的方式执行折叠处理,因此不存在前面描述的用来输入折叠位置目标值的目标值输入区域,并且该目标值为0.0mm。另外,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将目标值设定为0.0mm,并且画面被构造为不接受任何输入,但为了应付有意偏移折叠位置以及为归档之目的而在对折的纸张的一个纸张上打孔的情况,可以通过能够输入目标值的方式来构造该画面。
在步骤206,输入目标值并且步骤转移到步骤208。
在步骤208,按压显示在所选调整画面中的确认打印按钮126,并且执行确认打印。当执行该确认打印时,显示图13所示的记录纸张18的选择画面,并且该处理转移到步骤210。
在步骤210,在图13所示的记录纸张18的选择画面中选出其上执行了该确认打印的记录纸张18。
如图13所示,在记录纸张18的选择画面中,可以确认包含在设定的托盘22内的记录纸张18。另外,可以通过按压选择区域128内的选择按钮128A来根据需要改变记录纸张18。此外,当改变要通过该确认打印处理而输出的记录纸张18的数量时,可以通过按压复制数量改变区域130中的上调按钮130A和下调按钮130B来改变复制数量。当确认或改变记录纸张18并且按压关闭按钮131时,在记录纸张18上执行折叠处理,并且输出已经进行了折叠处理的记录纸张18,然后再次显示在其上已经改变了折叠处理的调整画面。对于其上已经进行了折叠处理的记录纸张18而言,记录纸张18的顶面上印制有标记,从而使可以对已处理过的顶面进行区分。
在步骤210,当选出其上已执行了确认打印的记录纸张时,处理转移到步骤212。
在步骤212,显示在步骤204中选出的调整画面(图9到图12的任何一个),测量通过执行确认打印而输出的记录纸张18的折叠位置,并且输入该折叠位置的测量值(显示图9到图11中的“确认打印输出纸张的数值A/数值B”和图12中的“确认打印输出纸张的数值A”)。以打印在输出记录纸张18上的标记所在面为上表面来进行记录纸张18的折叠位置测量。
在图9所示的内三折情况中的调整画面及在图10所示的外三折情况中的调整画面中,通过使用在测量值输入区域144中的上调按钮144A和下调按钮144B输入测量值A,而通过使用上调按钮144C和下调按钮144D输入测量值的数值B。
在图11所示的Z形折叠情况的调整画面中,通过使用在测量值输入区域136中的上调按钮136A和下调按钮136B输入测量值A,而通过使用上调按钮136C和下调按钮136D输入测量值的数值B。
在图12所示的对折情况的调整画面中,通过使用操作指令区域146中的指令按钮146A,可以指示该数值A是具有长顶部还是具有长底部。接下来,通过使用在测量值输入区域148中的上调按钮148A和下调按钮148B输入测量值A。另外,在对折处理中,由于多个记录纸张18可以对折为一沓,所以通过使用纸张数量指定区域150中的上调按钮150A和下调按钮150B输入该沓中的记录纸张18的数量。同时,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12中将一沓记录纸张18的纸张数量指定为1~5张,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可以对该数量进行设置。
在步骤212,对输出的记录纸张18进行测量,并且当输入测量值时,处理转移到步骤214。
在步骤214,按压显示在所选折叠处理的调整画面中的调整按钮138,并且处理转移到步骤216。
在步骤216,设定单元102根据在步骤206中输入的折叠位置的目标值以及在步骤212中输入的测量值来设定调整量,并且处理转移到步骤218。
在步骤218中,根据设定单元102所设定的调整量来调整该折叠位置,并且处理转移到步骤220。
在步骤220,存储控制单元106将设定单元102所设定的折叠位置、折叠种类以及其内包含有记录纸张18的托盘的托盘信息存储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并且处理转移到步骤222。
在步骤222,按压选择折叠处理的调整画面的关闭按钮141,然后完成该程序。
在折叠处理中,根据通过测量折叠处理之后的记录纸张18而获得的折叠位置测量值以及根据预定折叠位置的目标值或输入的目标值,对折叠位置的调整量进行了设定,从而可以调整该折叠位置,并且简化了记录纸张折叠处理中的调整工作。
另外,由于设置有包括用于输入设定信息的输入装置及用于显示信息的输出装置的UI,因此相对于没有设置用户接口的情况而言,能够简化设定。
(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
在以上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纸张数量一经设定,对记录纸张18中的一张进行折叠的折叠位置的调整基本上就不再改变。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对组合处理中的小册子制备处理中的折叠位置和装订位置的调整进行了说明,在该组合处理中,预定数量的记录纸张18被堆叠并且借助订书钉进行装订,然后对折起来。
同时,在该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应当注意:在所有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附图中,对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构件相同的构件给定了相同的标号,以便省略对这些构件的重复说明。
在该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除了所设定的数量的记录纸张18的对折处理之外,还执行了借助订书钉来装订纸张的装订处理。对于对折处理而言,该折叠处理之后的记录纸张折叠位置没有区别,而对于装订位置而言,在对折位置要进行装订。因此,对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功能框图(参考图3)中的UI 100输入小册子制备处理之后的折叠位置与装订位置的相应测量值、记录纸张18的纸张质量信息、其内包含有记录纸张18的托盘22的信息及记录纸张18的数量。UI 100将小册子制备处理之后的折叠位置与装订位置的相应测量值及记录纸张18的纸张质量信息传送到设定单元102,将其内包含有记录纸张18的托盘22的信息传送到存储控制单元106,并且将记录纸张18的数量传送到校正单元112。
设定单元102基于从UI 100传送过来的、小册子制备处理之后的折叠位置与装订位置的相应测量值及记录纸张18的纸张质量来计算该折叠位置和装订位置的相应调整量,然后将它们传送到调整单元104。
调整单元104基于从设定单元102传送过来的折叠位置和装订位置的相应调整量来调整记录纸张18的折叠位置和装订位置。
后处理单元108基于调整单元104所进行的调整通过小册子制备单元50(参考图1)而进行折叠处理。
下面,对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操作进行说明。
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当图像数据输入到主体12时,图像形成单元20基于输入的图像数据来形成图像,从托盘22运输记录纸张18,并且所形成的图像被转印到记录纸张18上,由此完成了图像的形成(打印处理)。
当从UI 100输入成像指令以外的后处理指令时,将其上形成图像的记录纸张18传送给后处理器16。
在后处理器16中,根据从UI 100输入的后处理指令,在折叠处理的情况下,由折叠单元54进行该后处理,在装订处理的情况下,由装订单元52进行该后处理,而在对预定数量的记录纸张18进行堆叠、装订并且接着对折的小册子制备处理的情况下,由小册子制备单元50进行该后处理。
在这些后处理中,当在检查折叠处理后的记录纸张18时,发现存在未在所期望的折叠位置执行该折叠处理和该装订处理并且应该调整折叠位置和装订处理的情形。到目前为止一直由客户服务工程师对该折叠位置进行调整,但还可以利用UI 100对该折叠位置进行调整。
另外,对该小册子制备处理的折叠位置和装订位置的调整也可应用于这样的情况,即,对在图像形成装置10出厂时按标准对记录纸张18设定的默认的折叠位置进行调整,或者应用于将折叠位置和装订位置改变为先前调整的调整量的情况,或者应用于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折叠位置和装订位置偏移进行调整的情况。
图14为示出了对小册子制备处理中的折叠位置和装订位置进行调整的流程的流程图。
在步骤300,在图4所示的记录纸张18的选择画面中选择与要调整的小册子制备处理相对应的记录纸张18。
在步骤302,在与所选择记录纸张18相对应且展示于图7或图8中的后处理选择画面中选出小册子制备处理(在图7或图8显示了“书本装订”)。
在步骤304,显示小册子制备处理的调整画面(图15)。
图15是用于对小册子制备处理进行调整的调整画面。通过在图15所示的设定区域152中选择两张一沓(two-sheet bundle)(选择按钮152A)或十五张一沓(15-sheet bundle)(选择按钮152B)(2和15为要装订成一沓小册子的记录纸张的数量)进行调整。作为一沓执行该两张一沓的设定的理由是至少要两张或更多张记录纸张18才能装订为一个小册子。另外,作为一沓执行该十五张一沓的设定的理由是记录纸张18的最大可处理数量为15张。
通过将两种记录纸张数量的装订处理调整量设定为可以进行该装订处理的最小值和最大值,相对于没有在可以执行装订处理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处进行设定的情况相比,可以进行更精确的插值。
同时,纸张的最大可处理数量并不局限于十五张一沓,而是可以改变的。具体地说,例如在预先知道调整值的线性度在靠近小册子制备处理的最大可处理数量时下跌的情况下,可以将比最大可处理数量的纸张小的数字设定为线性度可得到维持的纸张数量。相反,在虽然线性度下跌但小册子制备处理的频率在靠近纸张的最大可处理数量时仍然很高的情况下,可以有意对靠近纸张最大可处理数量的两种记录纸张数量进行调整,从而可以进行更有效地调整。另外,对于两张一沓和十五张一沓的调整量而言,作为标准的记录纸张18的调整量被预先设定为缺省值。
通过对作为调整量的设定对象的记录纸张数量进行设定,与没有对记录纸张的数量进行设定情况相比,能够针对所设定记录纸张数量获得更精确调整量。
通过设定两张一沓的折叠位置和装订位置,并且通过设定十五张一沓的折叠位置和装订位置,根据两张一沓和十五张一沓的设定值从2到15对一沓的纸张数量进行插值。
通过设定两张一沓和十五张一沓的两种记录纸张数量的装订处理的调整量,对于从2到15的张数而言,可以基于所设定的调整后的调整量对这些张数进行插值,从而可以在装订处理中省略对所有纸张数量中的每一种张数的调整。
另外,在通常通过将特定数量的纸张装订起来而进行的小册子制备情况下,可以通过使用纸张数量设定区域160内的上调按钮160A和下调按钮160B并且通过按压选择按钮161指定要装订的记录纸张18的数量来进行调整。在指定了特定数量的纸张情况下,不根据两张一沓和十五张一沓对该设定值进行插值,而是使用了由指定纸张数量调整的调整值。
换句话说,在两种记录纸张数量的装订处理调整量中具有缺省值,从而可以省略针对两种记录纸张数量的装订处理设定调整值的处理。
在步骤304,显示了小册子制备处理的调整画面,并且处理转移到步骤306。
在步骤306,判断是否已经按压了用于对图15所示的两张一沓或十五张一沓的设定进行确认的确认打印按钮162。在确认打印按钮162尚未被按压的否定性判断的情况下,处理转移到步骤308,而在确认打印按钮162已经被按压的肯定性判断的情况下,处理转移到步骤312。
在步骤308,判断是否已经通过使用图15所示的纸张数量设定区域160内的上调按钮160A和下调按钮160B来指定了一沓记录纸张18的纸张数量。另外,对于纸张数量的指定而言,由于可以通过使用设定区域152内的设定按钮152A(用于对两张一沓进行设定)和设定按钮152B(用于对十五张一沓进行设定)来指定两张一沓和十五张一沓,所以记录纸张18的数量被指定为3张-14张,或16张-20张。另外,可以设定为16张-20张的理由是因为这是后处理器16处理容量的上限,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该数值范围。
在步骤308,在一沓记录纸张18的纸张数量已经被输入的肯定性判断的情况下,处理转移到步骤310,而在一沓记录纸张18的纸张数量尚未被输入的否定性判断的情况下,处理转移到步骤324。
在步骤310,判断是否已经按压用于根据在步骤308中输入的纸张数量而执行确认的确认打印按钮166。在确认打印按钮166已经被按压的肯定性判断的情况下,处理转移到步骤312,而在确认打印按钮166尚未被按压的否定性判断的情况下,处理转移到步骤324。
在步骤312,在图13中选出对其进行了确认打印的记录纸张18,并且处理转移到步骤314。
在步骤314,以在确认打印时在其上打印有用于判断记录纸张18上表面的标记的表面作为标准,测量输出的记录纸张18的折叠位置和装订位置,并且在图16所示的两张一沓的情况下的调整画面中、在图17所示的十五张一沓的情况的调整画面中、以及在图18所示的指定一沓纸张数量的情况的调整画面中输入测量值。
在所示的调整画面用来对两张一沓(图16)进行调整的情况、在所示的调整画面用来对十五张一沓(图17)进行调整的情况和在所示的调整画面用来对指定的一沓纸张数量(图18)进行调整的情况的任何一种情况中,在测量结果输入区域154中,按压与输出结果的折叠位置及装订位置相对应的测量结果按钮154A。接下来,在测量值输入区域156中,通过使用上调按钮156A和下调按钮156B输入作为在测量结果输入区域154中示出的折叠位置测量值的数值A。另外,通过使用上调按钮156C和下调按钮156D输入作为装订位置的测量值的数值B。在输入折叠位置的测量值的数值A和装订位置的测量值的数值B之后,按压关闭按钮158,并且再次显示图15,处理转移到步骤316。
在步骤316,在两张一沓和十五张一沓的情况中,按压调整按钮164,而在指定一沓纸张数量的情况中,则按压调整按钮168,并且处理转移到步骤318。
在步骤318,设定单元102根据在步骤314中输入的折叠位置测量值和装订位置测量值而设定相应的调整量,并且该处理转移到步骤320。
在步骤320,根据调整单元104所设定的调整量而调整该折叠位置和装订位置,并且该处理转移到步骤322。
在步骤322,存储控制单元106将设定单元102所设定的折叠位置和装订位置及其中含有记录纸张18的托盘的托盘信息存储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并且处理转移到步骤324。
存储控制单元106内存储有不同记录纸张的折叠处理的调整量,或者存储有组合处理的调整量,并且从而可以基于所存储的经调整的调整量来进行后处理。
在步骤324,判断图15所示的关闭按钮169是否已被按压。在关闭按钮169尚未被按压的否定性判断的情况下,处理转移到步骤306,而在关闭按钮169已经被按压的肯定性的判断情况下则结束该处理。
在预定数量的记录纸张18堆叠、装订然后对折的小册子制备处理中,基于通过在小册子制备处理中对记录纸张18进行测量而获取的折叠位置测量值和装订位置测量值、折叠位置的预定目标值和装订位置的预定目标值及记录纸张18的设定数量,来设定折叠位置的调整量和装订位置的调整量,借此可以调整折叠位置和装订位置,并且可以简化对预定数量的记录纸张18堆叠、借助订书钉装订、然后对折的组合处理的调整工作。
另外,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和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即使在未登记折叠位置调整量或装订位置调整量的情况下,在执行后处理时,如果所选托盘22中的记录纸张18的数量与先前登记调整量的记录纸张18的数量相同,则也可以基于所登记的调整量来进行后处理。
此外,在对折处理中要对折的一沓记录纸张18的最大纸张数量、在小册子处理中要由小册子制备处理处理的一沓记录纸张18的最大纸张数量可以根据记录纸张18的质量而改变。
此外,在后处理的折叠处理的调整和小册子制备处理的调整中,为了简化在执行确认打印时的记录纸张18的测量值的输入,可以在UI 100上显示比例,或者可以将比例打印在输出的记录纸张18上。
此外,在小册子制备处理中,对两张一沓和十五张一沓的记录纸张18的调整量进行了设定,基于所设定的调整量来对介于两者之间的纸张数量的调整量进行插值,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可以在考虑到一沓纸张数量被选定的情况的调整量而进行插值。
另外,用户接口功能可以作为现有用户接口的其中一个执行功能而寄存到图像形成装置内。当在该图像形成装置的现有用户接口内执行该用户接口功能的时候,不必为了调整折叠处理和后处理的复合处理而重新设置用户接口。
为了例示和描述目的,已经提供了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在前描述。这些描述不应当是穷尽性的或者不应当将发明限制于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清楚许多修改例和变型例。所选择和描述的实施方式是为了充分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适合于所构思出的特定用途的各种实施方式和各种变型例。发明范围应当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进行限定。

Claims (16)

1.一种后处理装置,该后处理装置包括:
后处理单元,其针对记录纸张执行包括在设定的折叠位置处进行预设折叠处理的后处理;
设定单元,其基于折叠位置的目标值、折叠处理之后的折叠位置测量值以及所述记录纸张的纸张质量信息来设定该折叠位置的调整量;
调整单元,其基于所述设定单元所设定的所述调整量来调整所述后处理单元的折叠位置;及
调整控制单元,其基于所述设定单元所设定的所述调整量来控制由所述调整单元进行的调整,
其中,该后处理装置还包括存储控制单元,该存储控制单元针对各不同的记录纸张存储由所述设定单元设定的折叠处理的多个调整量;
其中,通过识别信息分别识别所述多个调整量,并且该识别信息被分配给装载要在所述后处理中进给的记录纸张的多个纸张托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处理装置,该后处理装置还包括校正单元,该校正单元根据要在所述折叠处理中折叠的记录纸张的数量来校正所述调整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单元包括重新设定所述调整量的重新设定处理、改变先前设定的调整量的改变设定处理、以及删除先前设定的调整量的删除设定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记录纸张被装载到分配有该所述删除设定处理的识别信息的纸张托盘中时,所述设定单元阻止所述删除设定处理并且给出警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记录纸张没有被装载到分配有所述删除设定处理的识别信息的纸张托盘中时,允许所述删除设定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记录纸张被装载到分配有所述删除设定处理的识别信息的纸张托盘中时,所述设定单元在该删除设定处理时给出提前警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单元具有用户接口,该用户接口包括用于依次并交互地输入包括所述测量值和所述识别信息在内的设定信息的输入装置;以及用于显示信息、使得至少能够直观地识别出是否设定了所述调整量的输出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单元针对关于记录纸张的至少两种数量的装订处理设定基于所述目标值和所述测量值的调整量,并且基于该设定的调整量,针对记录纸张的其他数量的装订处理对调整量进行插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针对记录纸张的所述两种数量的装订处理,分别存储缺省调整量,并且当没有输入实际测量值时,改为应用该缺省值。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记录纸张的所述两种数量是可以进行装订处理的纸张的最小数量和纸张的最大数量。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单元包括选择单元,该选择单元选择要基于所述目标值和所述测量值来设定调整量的记录纸张数量。
12.一种后处理装置,该后处理装置包括:
后处理单元,其针对记录纸张执行包括在设定的折叠位置处进行预设折叠处理的后处理;
设定单元,其基于所述折叠位置的目标值、所述折叠处理之后的折叠位置测量值以及所述记录纸张的纸张质量信息来设定所述折叠位置的调整量;
调整单元,其基于所述设定单元所设定的调整量来调整所述后处理单元的折叠位置;
调整控制单元,其基于所述设定单元所设定的调整量来控制由所述调整单元进行的调整,
所述后处理单元包括组合处理,该组合处理具有在对折位置处装订多个记录纸张的装订处理和所述折叠处理过程中的对折处理,
所述设定单元基于预设装订位置和预设对折位置的各目标值、以及所述装订处理和所述对折处理的各测量值,来设定所述装订位置和所述对折位置的各调整量,并且
所述调整单元基于所述装订位置和所述对折位置的各调整量来调整所述装订位置和所述对折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后处理装置,该后处理装置还包括校正单元,该校正单元根据要在所述折叠处理中折叠的记录纸张数量来校正所述调整量。
1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单元,该图像形成单元进给来自纸张托盘的记录纸张,并且在该记录纸张上形成图像;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处理装置,该后处理装置连接到该图像形成单元的、在图像形成之后输出所述记录纸张的一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单元具有用户接口,该用户接口包括:用于依次并交互地输入包括所述测量值和识别信息在内的设定信息的输入装置,该识别信息被分配给装载要在所述后处理中进给的记录纸张的多个纸张托盘,以通过该识别信息识别所述调整量;以及用于显示信息、使得至少能够直观地识别出是否设定了所述调整量的输出装置,
所述用户接口的功能作为现有用户接口的其中一项执行功能而登记在该图像形成装置内。
16.一种针对记录纸张在设定的折叠位置处进行预设折叠处理的后处理方法,该后处理方法包括:
基于折叠位置的目标值、折叠处理之后的折叠位置测量值以及所述记录纸张的纸张质量信息来设定所述折叠位置的调整量;
基于所述调整量来调整所述折叠位置,
其中,所述调整量是通过识别信息来识别的,并且该识别信息被分配给装载要在所述预设折叠处理中进给的记录纸张的纸张托盘。
CN2008101316044A 2007-11-12 2008-07-16 后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14360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92952 2007-11-12
JP2007292952A JP4506816B2 (ja) 2007-11-12 2007-11-12 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92952 2007-11-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36010A CN101436010A (zh) 2009-05-20
CN101436010B true CN101436010B (zh) 2013-03-13

Family

ID=406229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316044A Active CN101436010B (zh) 2007-11-12 2008-07-16 后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896328B2 (zh)
JP (1) JP4506816B2 (zh)
CN (1) CN1014360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65407A1 (en) * 2008-10-21 2010-07-01 Trish Witkowski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int automation
JP2011197079A (ja) * 2010-03-17 2011-10-06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8676069B2 (en) * 2010-05-28 2014-03-18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725292B2 (ja) * 2011-06-28 2015-05-2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ジョブ設定装置
JP5995551B2 (ja) * 2012-06-27 2016-09-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6217909B2 (ja) * 2013-10-09 2017-10-2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設定記憶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設定記憶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296835B2 (ja) * 2014-03-06 2018-03-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シート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977412B2 (ja) * 2017-09-06 2021-12-08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方法
JP6958145B2 (ja) * 2017-09-06 2021-11-02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
JP6953923B2 (ja) * 2017-09-06 2021-10-27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方法
JP7052284B2 (ja) * 2017-10-19 2022-04-12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方法
JP7003566B2 (ja) * 2017-10-20 2022-01-20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方法
JP7367437B2 (ja) * 2019-10-03 2023-10-24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折り筋形成装置、および折り装置
JP2021146517A (ja) * 2020-03-16 2021-09-27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017884A (ja) * 2020-07-14 2022-01-26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021860A (ja) 2020-07-22 2022-02-03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1178A (zh) * 2004-03-18 2005-09-21 富士全录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后处理装置、校正方法及其程序
CN1778658A (zh) * 2004-09-16 2006-05-31 株式会社理光 页折叠装置、页处理装置以及成像装置
CN1831657A (zh) * 2005-03-10 2006-09-13 夏普株式会社 纸后处理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成像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85820A (en) * 1970-04-13 1972-08-22 Linotype Machinery Ltd Printing press folders
JP3372573B2 (ja) * 1992-07-01 2003-02-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記録装置
JP3281895B2 (ja) * 1996-02-08 2002-05-13 プリンサーター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郵便物取扱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3511555B2 (ja) * 1996-09-19 2004-03-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DE19706517A1 (de) * 1997-02-19 1998-08-27 Boewe Systec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Falzen von Blattstapeln
JP4157433B2 (ja) * 2003-06-18 2008-10-01 リコーエレ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用紙折り装置
JP2006253873A (ja) 2005-03-09 2006-09-21 Fuji Xerox Co Ltd 後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DE102005013361B4 (de) * 2005-03-23 2017-04-13 Manroland Web Systems Gmbh Verfahren zur Regelung eines Falzapparats einer Druckmaschine
JP4871551B2 (ja) * 2005-08-31 2012-02-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4544112B2 (ja) * 2005-09-20 2010-09-15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後処理装置、後処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1178A (zh) * 2004-03-18 2005-09-21 富士全录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后处理装置、校正方法及其程序
CN1778658A (zh) * 2004-09-16 2006-05-31 株式会社理光 页折叠装置、页处理装置以及成像装置
CN1831657A (zh) * 2005-03-10 2006-09-13 夏普株式会社 纸后处理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成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36010A (zh) 2009-05-20
US7896328B2 (en) 2011-03-01
US20090121407A1 (en) 2009-05-14
JP2009120271A (ja) 2009-06-04
JP4506816B2 (ja) 2010-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36010B (zh) 后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0520609C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03508249B (zh) 能够创建折帖的片材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8124070B (zh)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
US1164478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adjusts image forming area based on read test image
JP2012001370A (ja) シート束のシートの整合を維持するシート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シートバッファ装置
CN101859081B (zh) 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2689812B (zh) 片材处理装置
CN101364067A (zh) 成像系统和成像设备
CN102642741A (zh) 后处理装置以及包括该后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15093742A (ja) 給紙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とプログラム
JP5098942B2 (ja) 後処理装置
JP201000246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70017397A1 (en) Image printing system, image printing method, and image printing program
US7905478B2 (en) Inserter apparatus, printer, print system and insert method
US20070217846A1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bookbinding device
JP583899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910416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CN112010092B (zh) 图像形成系统、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控制方法
JP2006263970A (ja) 画像編集装置及びを画像編集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25668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481539B2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518646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415644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030959A (ja) 検査システム、検査装置、検査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