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89812B - 片材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片材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89812B
CN102689812B CN201210073254.7A CN201210073254A CN102689812B CN 102689812 B CN102689812 B CN 102689812B CN 201210073254 A CN201210073254 A CN 201210073254A CN 102689812 B CN102689812 B CN 1026898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material
film tray
folding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7325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89812A (zh
Inventor
野泽成树
柴山谅太
萱场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6391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27746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6390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59839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6898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98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898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98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45/00Folding thin material
    • B65H45/12Folding articles or webs with application of pressure to define or form crease lines
    • B65H45/18Oscillating or reciprocating blade fol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02Pile receivers with stationary end support against which pile accumul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10Cassettes, holders, bins, decks, trays, 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sheets stacked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 B65H2405/11Parts and details thereof
    • B65H2405/111Bottom
    • B65H2405/1117Bottom pivotable, e.g. around an axis perpendicular to transport direction, e.g. arranged at rear side of sheet suppor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20Location in space
    • B65H2511/21Angle
    • B65H2511/214Inclin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40Identification
    • B65H2511/414Identification of mode of ope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3/00Dynamic entities; Timing aspects
    • B65H2513/50Timing
    • B65H2513/512Starting; Stopp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24Post -processing devices
    • B65H2801/27Devices located downstream of office-type mach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 Pile Re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片材处理装置。该片材处理装置对由图像形成装置形成图像后的片材进行处理,该片材处理装置具备:片材折叠部,该片材折叠部对形成图像后的片材进行折叠;片材托盘,该片材托盘积载由片材折叠部折叠后的片材,以便将片材取出;以及控制部,该控制部对片材处理装置整体进行控制。片材托盘包括:能够对与假想平面之间的角度进行调整的机构;以及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检测与假想平面之间的角度的变化,控制部基于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以及由片材折叠部进行折叠处理的内容,禁止将片材从片材折叠部朝片材托盘排出。

Description

片材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接收从图像形成装置排出的记录完毕的纸张并实施后处理的片材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接收从打印机、复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排出的记录完毕的纸张(片材)并实施规定的后处理的片材处理装置近年来被广泛应用。
具体而言,在片材处理装置设置有对形成图像后的纸张进行钉上订书钉(U形钉)、打孔(开圆孔)、折纸等后处理的后处理单元。
其中,关于将从图像形成装置排出的记录完毕的纸张(片材)装订成册而后取出的片材处理装置,以往提出有很多。例如提出有如下的片材处理装置:将从图像形成装置排出并堆叠的纸张在中央部进行订缀,在所订缀的位置对纸张进行骑马订装订而后对折从而装订成册,将其载置在片材托盘上并取出。
例如,在日本特开2004-284762号公报中,公开了在积载从图像形成装置排出的片材的片材托盘上使多张片材重叠并对齐的技术。
但是,一般情况下片材托盘设置于片材处理装置的下部,用户为了取出片材束而需要使姿态变化以接近设置于下部的片材托盘的位置等,存在不方便从片材托盘取出片材的缺点。
关于这一点,考虑使片材托盘的角度倾斜以便容易从片材托盘取出片材,但在使片材托盘的角度变更的情况下,片材相对于片材托盘的排出角度发生变化,因此,根据所排出的片材的种类、张数的不同,在片材的硬挺度强的情况下,考虑会出现无法正常排出而产生卡纸、卷边等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能够调整片材托盘的角度的结构中能够正常排出片材的片材处理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片材处理装置,该片材处理装置对由图像形成装置形成图像后的片材进行处理,该片材处理装置具备:片材折叠部,该片材折叠部对形成图像后的片材进行折叠;片材托盘,该片材托盘积载由片材折叠部折叠后的片材,以便将片材取出;以及控制部,该控制部对片材处理装置整体进行控制。片材托盘包括:能够对与假想平面之间的角度进行调整的机构;以及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检测与假想平面之间的角度的变化,控制部基于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以及由片材折叠部进行折叠处理的内容,禁止将片材从片材折叠部朝片材托盘排出。
优选的是,控制部基于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以及由片材折叠部进行折叠处理的次数,判断是否能够将片材从片材折叠部朝片材托盘排出,控制部基于判断结果禁止将片材从片材折叠部朝片材托盘排出。
优选的是,控制部基于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以及由片材折叠部折叠的片材的种类,判断是否能够将片材从片材折叠部朝片材托盘排出,控制部基于判断结果禁止将片材从片材折叠部朝片材托盘排出。
优选的是,控制部基于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以及由片材折叠部折叠的片材的张数,判断是否能够将片材从片材折叠部朝片材托盘排出,控制部基于判断结果禁止将片材从片材折叠部朝片材托盘排出。
优选的是,片材托盘包括对片材进行输送的输送带,在第一输送模式的情况下,控制部使输送带步进移动从而使所积载的片材重叠而将片材排出,在第二输送模式的情况下,控制部使输送带移动而以使所积载的片材位于片材托盘的端部的方式将片材排出。
特别是,片材托盘还包括:第一传感器,该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由片材折叠部折叠并被排出至片材托盘上的片材的位置;以及第二传感器,该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由输送带输送至片材托盘的端部的片材的位置。
特别是,在第一输送模式的情况下,控制部利用第一传感器探测由片材折叠部折叠并被排出至片材托盘上的片材,响应于第一传感器的探测而使输送带移动,使输送带移动,直至利用第一传感器无法探测到片材,在第二输送模式的情况下,控制部利用第二传感器探测由片材折叠部折叠并被排出至片材托盘上的片材,使输送带移动,直至经过规定期间。
特别是,片材折叠部能够根据指示对片材实施多个处理,控制部根据由片材折叠部实施的处理来调整规定期间。
特别是,控制部基于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将第一输送模式以及第二输送模式从一方切换成另一方。
特别是,控制部响应于针对片材折叠部的任务的输入,根据第一输送模式,使由片材折叠部折叠的片材重叠并将该片材排出,直至任务完成,在任务完成后,判断是否存在新任务的输入,在判断为不存在新任务的输入的情况下,将第一输送模式切换成第二输送模式,并使输送带移动而以使片材位于片材托盘的端部的方式将片材排出,在第二输送模式的情况下,当存在新任务的输入时,将第二输送模式切换成第一输送模式。
特别是,控制部根据来自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面板的指示将第一输送模式以及第二输送模式从一方切换成另一方。
从以下的参照附图对具体实施方式进行的详细说明能够清楚本发明的上述的和其他目的、特征、特点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后处理装置(片材处理装置)FS以及图像形成装置A的图像形成系统的概略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后处理装置FS的鞍座(saddle)100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3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中间折叠(对折)处理进行说明的图。
图4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三折处理进行说明的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片材托盘800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片材托盘800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A的概略框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后处理装置FS的概略框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操作面板13的概观图。
图10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片材托盘800的调节机构进行说明的图。
图11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片材托盘800的角度的检测方式进行说明的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片材对齐输送模式的流程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片材排出输送模式的流程图。
图14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折叠片材堆积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
图15是基于片材托盘800以及后处理模式的片材堆积时间的对应表。
图16是执行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其他输送模式的切换的流程图。
图17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排出限制表进行说明的图。
图18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后处理装置FS的、在任务执行过程中的相对于片材托盘800的排出处理的流程图。
图19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排出停止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20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排出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对相同的部件以及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它们的名称以及功能也相同。因而,不反复对它们进行详细说明。
(图像形成系统)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后处理装置(片材处理装置)FS以及图像形成装置A的图像形成系统的概略剖视图。
(图像形成装置A)
图像形成装置A具备图像读取部1、图像处理部2、图像写入部3、图像形成部4、供纸纸盒5、供纸辊6、定影装置7、排出辊8以及自动双面复印供纸部9。
在图像形成装置A的上部搭载有自动原稿输送装置10。并且,在图像形成装置A的图示左侧面的排出辊8侧连结有后处理装置FS。载置于自动原稿输送装置10的原稿台上的原稿沿着输送路径被输送,利用图像读取部1的光学系统对原稿的单面或者双面的图像进行扫描,读入CCD图像传感器1A。
由CCD图像传感器1A进行光电转换后的模拟信号在图像处理部2中被实施模拟处理、A/D转换、图像斑点调整(shading correction)、图像压缩处理等,然后被送入图像写入部3。半导体激光器基于被送入图像写入部3的图像数据被驱动而发光,照射图像形成部4的感光鼓4A而形成潜像。在图像形成部4中,进行带电、曝光、显影、转印、分离、清洁等处理,在感光鼓4A上形成调色剂像。
由供纸辊6从供纸纸盒5供给的记录纸张S到达感光鼓4A,利用转印单元4B将调色剂像转印至记录纸张S。利用定影装置7对担载有调色剂像的记录纸张S进行定影处理,然后该记录纸张S从排出辊8被送入后处理装置FS。在进行双面复印的情况下,单面图像处理完毕的记录纸张S由输送路径切换板8A送入自动双面复印供纸部9,在图像形成部4中对背面转印调色剂像并定影,然后从排出辊8被送入后处理装置FS。
(后处理装置FS)
后处理装置FS具有纸张搬入部20和多个后处理部。作为后处理部,具有开孔处理部40、折叠部50、端部装订(平订)处理部71、骑马订处理部72以及排出部80。
从图像形成装置A的排出辊8被送入后处理装置FS的形成图像后的记录纸张S(也称作片材)由纸张搬入部20输送至后处理装置FS内部。
开孔处理部40配置于纸张搬入部20的左手下游侧,在片材S进行开孔。具体而言,在后处理装置FS的入口附近设置有入口传感器28,当片材S被搬入后处理装置FS时,该入口传感器28检测到片材S的搬入。进而,在从检测到片材S的搬入起经过规定时间后,停止片材S的输送,开孔处理部40对片材S进行开孔(打孔处理)。
从开孔处理部40的下游分支出两个输送路径H0、H1。利用输送路径切换部件30进行该输送路径H0、H1的切换。朝下方分支的输送路径H1经由输送辊23与鞍座100相连。鞍座100的情况将在后面加以叙述,但配置有骑马订处理部72、折叠部50,详细情况后述。
另一方的输送路径H0经由输送辊24与排出部80相连。
在后处理装置FS中,在不利用后处理部进行处理而进行大量的图像形成之际,片材S从纸张搬入部20经输送路径H0从排出部80的排出滚轮22被排出至设置于后处理装置FS的出口的升降托盘81。
升降托盘81如图中以点划线所示那样朝下方移动,以使得所排出的片材S的最上面始终处于恒定高度。因而,能够在升降托盘81上堆积数千张片材。并且,在输送路径H0设置有纸张检测传感器26,该纸张检测传感器26检测片材S在输送路径H0的通过,从而执行输送辊24、排出滚轮22等的驱动的时刻控制等。
并且,排出滚轮22构成为能够在压接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活动。在排出滚轮22处于压接状态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将片材S排出至升降托盘81。另一方面,在排出滚轮22处于分离状态的情况下,并不直接将片材S朝升降托盘81排出,在片材S到达排出滚轮22之后,片材S的后端落下到收纳带70上。进而,收纳带70以及收纳滚轮74旋转,从而将片材朝设置有端部装订处理部71的方向输送。进而,针对多张片材S多次执行该处理,当利用处理托盘传感器77检测到在端部装订处理部71已收纳有规定张数的片材后,执行端部装订处理。进而,然后,收纳带70以及收纳滚轮74将端部装订后的片材束朝排出滚轮22的方向输送,将片材束从排出滚轮22排出至升降托盘81。
鞍座100在输送辊23的下游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配置,该鞍座100具有:对片材S进行引导的多个引导部件以及前端止挡件、骑马订处理部72、折叠部50、和纸张宽度方向对齐部,相对于一张以上的片材S,以中间折叠(对折)模式、中间折叠/骑马订装订模式、三折模式的各模式对纸张进行处理,并排出至片材托盘800。另外,在本例中,在鞍座100中,对一张以上的片材S实施对折或者三折的处理,因此也将排出至片材托盘800的片材称作折叠片材。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后处理装置FS的鞍座100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参照图2,片材S从斜上方朝斜下方被搬入。并且,如图中右下所记载的那样,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朝向斜下方的方向设定为X方向,将在纸面中与X方向正交的方向设定为Y方向,将与纸面垂直的方向设定为Z方向。
构成鞍座100的引导部件由上游侧引导部件101、102以及下游侧引导部件103、104构成,纸张宽度方向对齐部110位于上游侧引导部件101、102的上部侧,骑马订处理部72位于上游侧引导部件101、102的中间,折叠部50位于上游侧引导部件101、102和下游侧引导部件103、104之间。
经输送路径H1被搬入至鞍座100的片材S由鞍座搬入传感器62一张一张地检测。进而,所搬入的片材S因自重而沿着引导部件被输送。此时,上滚轮75、下滚轮76与片材的表面接触并旋转,由此片材被一张一张顺畅地输送。
纸张宽度方向对齐部110进行片材S的宽度方向(Z、反Z方向)的对齐。
在折叠部50的下游设置有前端止挡件105,该前端止挡件105能够沿着下游侧引导部件103、104移动。前端止挡件105用于将片材S的下端限制在规定位置,且该前端止挡件105根据纸张尺寸而移动。
上游侧引导部件101和下游侧引导部件103位于鞍座100的下侧(反Y方向侧),构成堆叠面,片材沿上游侧引导部件101和下游侧引导部件103的面滑落并积载。并且,上游侧引导部件102和下游侧引导部件104与上游侧引导部件101和下游侧引导部件103隔开一定间隔对置配置。
骑马订处理部72由受针机构(staple-receiving mechanism)72a和打针机构(staple-driving mechanism)72b构成,当片材S的束的纸张输送方向的中央部由前端止挡件105定位时,该骑马订处理部72工作,对片材S的束进行骑马订装订。具体而言,通过前端止挡件105沿片材S的纸张输送方向(X、反X方向)移动,多张片材S的中央部与骑马订处理部72对齐并堆叠。在堆叠有多张片材S之后,利用骑马订处理部72对片材S的束进行骑马订装订。另外,在不利用骑马订处理部72进行骑马订装订处理的情况下,片材S以片材S的中央部与折叠部50对齐的方式堆叠。
折叠部50具备第一折叠板51、第一折叠辊52、第二折叠辊53、第三折叠辊54、第四折叠辊56、第五折叠辊58、输送路径切换部件55、引导部件57、第一折叠板传感器59、第二折叠板60以及第二折叠板传感器61,对片材S进行中间折叠(对折)处理或者三折处理。
图3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中间折叠(对折)处理进行说明的图。
参照图2和图3,在中间折叠(对折)处理中,首先,前端止挡件105移动,以使得片材S的长度的中央部位于第一折叠板51的位置。接着,如图3(A)所示,第一以及第二折叠辊52、53旋转,并且第一折叠板51将片材S插入第一折叠辊52和第二折叠辊53之间。由于第一折叠辊52和第二折叠辊53由未图示的弹簧部件施力而相互压接,所以在图3(B)中,片材S在中间部作成折痕而被折叠处理。进而,被折叠处理后的片材S利用设置于输送路径切换部件55的下方的引导部件57被朝第四以及第五折叠辊56、58输送。如图3(C)所示,第四以及第五折叠辊56、58旋转,对被折叠处理后的片材S进行输送。进而,在图3(D)中,第四以及第五折叠辊56、58将被折叠处理后的片材S排出至片材托盘800。另外,第一折叠板传感器59对第一折叠板51的基本位置(home position)进行检测,移动的第一折叠板51返回至基本位置。
图4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三折处理进行说明的图。
参照图2和图4,首先,在三折处理中,输送路径切换部件55移动,被设定在图2的以虚线所示的位置。进而,前端止挡件105移动,使得片材S的长度的三分之一的位置位于折叠板51的位置。接着,如图4(A)所示,第一以及第二折叠辊52、53旋转,第一折叠板51将片材S插入第一折叠辊52和第二折叠辊53之间。在图4(B)中,片材S在其长度的三分之一的位置作成折痕而被折叠处理。接着,在图4(C)中,片材S以该折痕作为最前头而沿着输送路径切换部件55的形状被朝上侧引导。另外,利用未图示的停止部件使沿着输送路径切换部件55的形状被引导的片材S停止。停止部件用于进行利用第二折叠板60进行折叠处理时的片材S的定位,对该停止部件的位置进行调节,使得被折叠处理后的片材的长度的中央部位于利用第二折叠板60作成折痕的位置。
接着,在图4(D)中,第二折叠辊53以及第三折叠辊54旋转,并且第二折叠板60将片材S插入第二折叠辊53和第三折叠辊54之间。第二折叠辊53和第三折叠辊54由未图示的弹簧部件施力而相互压接。被折叠处理后的片材S由第二折叠板60在余下的长度的中央部的位置进一步作成折痕而被折叠处理。在图4(E)中,第二以及第三折叠辊53、54旋转,并且将被折叠处理后的片材S排出至片材托盘800。另外,第一折叠板传感器59对第一折叠板51的基本位置进行检测,移动的第一折叠板51返回至基本位置。并且,第二折叠板传感器61对第二折叠板60的基本位置进行检测,移动的第二折叠板60返回至基本位置。另外,在三折处理中,首先在片材S的长度的三分之一的位置对片材S进行折叠处理,进而,对于余下的长度的一半,以朝折叠处理后的一侧折叠的方式作成折痕而进行三折处理。
另外,此处,对一张片材S的对折或者三折处理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一张片材,对于多张片材也能够进行同样的处理。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片材托盘800的立体图。
参照图5,片材托盘800具备:载置部件820以及止挡部件822。
止挡部件822的端部与载置部件820连结,并且能够以与载置部件820重叠的方式折叠,且能够与载置部件820一起收纳于后处理装置FS的侧面。
并且,在止挡部件822设置有把持部826,将在后面加以叙述,能够把持该把持部826来调整片材托盘800的角度。
并且,在载置部件820设置有两条输送带827A、827B。载置于片材托盘800的折叠片材经该输送带827A、827B被输送。
并且,在载置部件820设置有活动部件823、824。另外,此处,活动部件824并未图示。当载置于片材托盘800的折叠片材经输送带被输送时,折叠片材与活动部件823、824接触,活动部件823、824朝下方移动。
并且,在载置部件820设置有输送按钮825。当按下该输送按钮825时,能够驱动输送带827A、827B。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片材托盘800的示意图。
图6(A)是从上面观察片材托盘800的图。图6(B)是片材托盘800的剖视图。
在片材托盘800的载置部件820设置有两条输送折叠片材的输送部亦即输送带827A、827B,通过带输送辊821A、821B的旋转,使输送带827A、827B朝该图(A)所示的箭头c方向、该图(B)所示的箭头d方向转动。
如该图(A)所示,在止挡部件822附近、且是在两条输送带827A、827B之间的大致中央附近,设置有因折叠片材而移动的活动部件823。
并且,在与止挡部件822相反侧的入口附近、且是在两条输送带827A、827B之间的大致中央附近,设置有因折叠片材而移动的活动部件824。
被排出至片材托盘800的载置部件820的折叠片材在如图所示的堆积状态(图6(B)的折叠片材的积载状态是示意性地示出的状态)下由输送带827A、827B缓缓输送。
如图所示,活动部件823通过与最前头的折叠部件接触而朝载置部件820内侧的隐藏位置移动。在载置部件820内配置有用于检测活动部件823是否已移动至载置部件820的内侧的位置的检测部件(片材托盘前端传感器)。根据该活动部件823的移动,检测部件能够掌握折叠片材已到达该位置的情况。
另外,活动部件824设置于如下位置:在折叠片材被从折叠部50朝片材托盘800排出之际,折叠片材以覆盖活动部件824的方式被排出的位置。因而,在折叠片材被排出的情况下,活动部件824与活动部件823同样移动至载置部件820的内侧的隐藏位置。在载置部件820内配置有用于检测活动部件824是否已移动至载置部件820的内侧的位置的检测部件(片材托盘入口传感器)。根据该活动部件824的移动,检测部件检测到折叠片材已被排出至该位置、即片材托盘800的情况。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A的概略框图。
参照图7,图像形成装置A具备:对装置整体进行控制的主控制部150;图像读取部1;图像处理部2;图像写入部3;图像形成部4;自动原稿输送装置(ADF(Auto Document Feeder))10;操作面板13;声音输出部14;外部设备接口15;以及通信接口16。
主控制部150具备:用于执行包含操作系统(OS:Operating System)的各种程序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151;预先存储有由CPU151执行的程序的ROM(Read Only Memory)152;以及暂时存储CPU151的程序部分的执行所需要的数据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153。
主控制部150执行如下控制:读取控制,使用图像读取部1从载置于ADF 10的原稿读取图像,并将该图像电子数据化;图像处理控制,使用图像处理部2对所读取的图像进行各种图像处理;图像形成控制,使用图像写入部3以及图像形成部4并利用已知的电子照相处理将图像处理后的图像形成于片材;以及纸张供给控制,对形成有图像的片材进行输送。
操作面板13具有触控面板,该操作面板13构成为:能够进行要对片材实施的后处理的种类的设定、其他各种功能的操作设定,并且能够显示所设定的功能的确认、各种警告等。如后所述,在操作面板13例如显示有:设定复印张数等的数字键、指示开始动作的开始键、指示停止动作的停止键、使各种设定条件初始化的复位键等。
基于用户的操作,从操作面板13向主控制部150输入包含片材的尺寸信息、后处理的类别信息(有无折叠/装订,以及折叠/装订的种类及张数等)的任务(job)。
主控制部150将上述任务经通信接口16朝后处理装置FS发送。
从声音输出部14输出:操作音、警告音、产生卡纸等故障时的故障音。在外部设备接口15连接有外部的网络17。由此,构成为能够与网络上的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A除了具备复写(复印)功能之外,还具备取得图像数据的扫描功能、以及虽然未图示但从外部的计算机等设备接收图像数据并进行印刷的打印功能、能够发送传真的FAX功能等。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后处理装置FS的概略框图。
参照图8,后处理装置FS具备:对后处理装置FS整体进行控制的后处理装置(finisher)控制部200;以及用于与图像形成装置A进行信息的通信的通信接口87。
后处理装置控制部200具备:用于执行包含操作系统的各种程序的CPU 201;预先存储有由CPU 201执行的程序的ROM 202;以及暂时存储CPU 201的程序部分的执行所需要的数据的RAM 203。
后处理装置控制部200基于从图像形成装置A输出的任务对后处理装置FS内部的各部分进行控制。
后处理装置控制部200与各种传感器连接。具体而言,纸张检测传感器26、73、鞍座搬入传感器62、入口传感器28、片材托盘入口传感器38、片材托盘前端传感器39、第一折叠板传感器59、第二折叠板传感器61、片材托盘上部传感器82、以及片材托盘下部传感器84与后处理装置控制部200连接,来自各种传感器的检测信号输入后处理装置控制部200。
后处理装置控制部200对切换开关86、88进行控制。切换开关86、88分别与输送路径切换部件30、55连接。通过该切换开关86、88的切换,输送路径切换部件30、55的位置变化,从而对输送路径进行切换。
后处理装置控制部200对各种电机进行控制。
前端止挡件105、上滚轮75、下滚轮76、输送辊23、24、第一折叠板51、折叠辊52~54、56、58、排出滚轮22、输送带827A、827B、升降托盘81、第二折叠板60分别由前端止挡件电机90、上滚轮电机91、下滚轮电机92、输送辊电机93、第一折叠板电机94、折叠辊电机95、排出滚轮电机96、输送带电机97、升降托盘电机98、第二折叠板电机99驱动。
后处理装置控制部200对开孔处理部40、端部装订处理部71、骑马订处理部72、纸张宽度方向对齐部110等分别进行控制。
另外,此处,为了便于说明,省略对分别驱动收纳带70以及收纳滚轮74的电机的图示。对于其他部件也同样。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操作面板13的概观图。
参照图9,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操作面板13包括:显示部312、数字键302、开始按钮310。另外,对于其他键予以省略。
在显示部312上设置有触控面板,能够在显示部312上进行规定的操作。数字键302是用于输入复印等的张数的按钮。开始按钮310是指示执行复印/扫描等处理的按钮。
并且,在显示部312进行各种模式的显示、其他的显示。进而,能够利用触控面板进行遵从显示内容的各种设定。例如,在显示部312通常配置有用于进行在执行复印动作、扫描动作之际进行的基本设定/应用设定的选项卡按钮(Tab button)314。当按下各选项卡按钮时,显示用于进行其详细设定的层次画面。在本例中,示出“应用”这一选项卡按钮被按下的情况,能够进行针对后处理装置FS的各种后处理的详细的设定指示。具体而言,能够进行“小册子(小冊子)模式”、“装订余边(とじ代)模式”、“折叠(折り)模式”、“装订(ステ一プル)模式”的指定。
并且,在本例中,示出设置有托盘排出模式切换(トレイ排出モ一ド切替)按钮316的情况。通过按下该托盘排出模式切换按钮316,能够进行后述的托盘排出模式的切换。
其次,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片材托盘800的角度的调节方式进行说明。
图10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片材托盘800的调节机构进行说明的图。
参照图10,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片材托盘800的角度能够分三个等级进行调节。
具体而言,图10(A)、(B)是对片材托盘800位于最下部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
图10(C)、(D)是对片材托盘800位于中间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
图10(E)、(F)是对片材托盘800位于最上部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
在本例中,作为一例,示出当片材托盘800位于最下部时该片材托盘800相对于水平面倾斜5度的角度、当片材托盘800位于中间位置时该片材托盘800相对于水平面倾斜15度的角度、当片材托盘800位于最上部时该片材托盘800相对于水平面倾斜30度的角度的情况。
参照图10(A),片材托盘800被收纳于托盘座850,被收纳于托盘座850的片材托盘800的角度能够调节。具体而言,在片材托盘800的侧部的两侧设置有突起部840、842。在本例中,设置有突起部840A、840B以及突起部842A、842B。
参照图10(B),在托盘座850设置有与突起部840、842对应地分别设置的凹部。此处,示出与突起部840A、840B对应地设置的凹部845A、845B。
在片材托盘800位于最下部的情况下,突起部840A、840B被收纳于凹部845A、845B。另外,突起部842A、842B也是同样的。
当借助上述止挡部件822的把持部826将片材托盘800抬起时,托盘座850的左右的壁被设置于片材托盘800的突起部推压而扩张,突起部从凹部脱出,从而能够将片材托盘800抬起。
参照图10(C),此处,形成为突起部840从凹部845A、845B脱出而片材托盘800被抬起的状态。
参照图10(D),示出片材托盘800的突起部840A、840B载置于托盘座850的上端部的状态。该状态是片材托盘800位于中间的状态。
进而,当进一步经上述止挡部件822的保持部826将片材托盘800抬起时,托盘座850的左右的壁被设置于片材托盘800的突起部推压而扩张,突起部842从凹部脱出,从而能够进一步将片材托盘800抬起。
参照图10(E),此处,形成为突起部842从凹部脱出而片材托盘800被抬起的状态。
参照图10(F),示出片材托盘800的突起部842A、842B载置于托盘座850的上端部的状态。该状态是片材托盘800位于最上部的状态。
另外,此处,对从最下部朝最上部将片材托盘800抬起来调节角度的方式进行了说明,相反地,也可以从最上部朝最下部将片材托盘800压下来调节角度。
并且,在本例中,对为了调节片材托盘800而设置具有突起部、凹部等的调节机构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特别限定于此,也可以根据指示对电机进行驱动,根据电机的驱动来调节片材托盘800的角度。
片材托盘800设置于较低的位置,为了取出载置于片材托盘800的折叠片材,有时必须使姿态变化而斜视、或者必须弯腰,有时难以取出折叠片材。并且,由于设置于片材托盘800的输送按钮也位于较低的位置,因此存在难以操作的情况。
因此,如上述结构那样,通过调节片材托盘800的角度,能够使得容易从片材托盘800取出折叠片材。
其次,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片材托盘800的角度的检测方式进行说明。
图11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片材托盘800的角度的检测方式进行说明的图。
参照图11(A),此处示出片材托盘800位于最下部的状态。片材托盘800在端部具有朝上下方向伸出的上缘部811和下缘部812。并且,与上缘部811、下缘部812分别对应地设置有片材托盘上部传感器82、片材托盘下部传感器84。
在本例中,在处于片材托盘800位于最下部的状态的情况下,片材托盘下部传感器84反应,检测到下缘部812。另一方面,片材托盘上部传感器812检测不到上缘部811。例如,此处,作为一例,片材托盘下部传感器84、片材托盘上部传感器82是接触式传感器。进而,在该图(A)的状态下,片材托盘下部传感器84和下缘部812处于接触状态。
参照图11(B),此处示出片材托盘800位于中间的状态。
在本例中,片材托盘下部传感器84以及片材托盘上部传感器82与下缘部812、上缘部811均不接触,因此均检测不到。
参照图11(C),在本例中示出片材托盘800位于最上部的状态。
在本例中,片材托盘下部传感器84与下缘部812不接触,但片材托盘上部传感器82与上缘部811接触,能够检测到上缘部811。
因而,能够根据仅片材托盘下部传感器84能够检测到的情况、片材托盘上部传感器82、片材托盘下部传感器84均检测不到的情况、以及仅片材托盘上部传感器82能够检测到的情况这三个状态来检测片材托盘800的角度。
其次,对片材托盘800的折叠片材的输送模式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片材托盘800能够对载置于片材托盘800的折叠片材的输送模式进行切换。
具体而言,作为输送模式,设有片材对齐输送模式以及片材排出输送模式。
片材对齐输送模式是使被排出至片材托盘800的折叠片材重叠、对齐并进行输送的模式。
片材排出输送模式是将被排出至片材托盘800的折叠片材输送至片材托盘800的前端部,以便容易将该折叠片材取出的模式。
作为一例,通常状态下、即片材托盘800位于最下部的情况下,执行片材对齐输送模式的输送控制。
具体而言,后处理装置控制部200的CPU 201基于片材托盘上部传感器82、片材托盘下部传感器84的检测状态来检测片材托盘800的角度。进而,根据该角度执行片材托盘800的输送控制。例如,CPU 201以执行遵照片材对齐输送模式的输送控制的方式对输送带电机97发出指示。或者,以执行遵照片材排出输送模式的输送控制的方式对输送带电机97发出指示。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片材对齐输送模式的流程图。通过CPU 201对输送带电机97进行控制来执行该处理。
参照图12,在片材对齐输送模式中,首先,判断是否处于片材排出时刻(步骤S2)。CPU 201判断是否处于将在折叠部50被处理的折叠片材排出的排出时刻。
在步骤S2中,在判断为处于片材排出时刻的情况下(在步骤S2中为是),使输送带正转(步骤S4)。具体而言,对输送带电机97发出指示而使输送带827A、827B正转(排出方向),直至折叠片材即将与片材托盘800接触。
其次,判断片材托盘入口传感器38是否接通(步骤S6)。CPU 201判断设置于折叠片材被排出至片材托盘800的位置的片材托盘入口传感器38是否接通。
在步骤S6中,在判断为片材托盘入口传感器38接通的情况下(在步骤S6中为是),维持该状态,在使输送带正转的状态下,判断片材托盘入口传感器38是否断开。
在步骤S6中,使输送带正转,直到片材托盘入口传感器38断开,在片材托盘入口传感器38断开的情况下(在步骤S6中为否),使输送带停止(步骤S8)。
进而,判断是否存在下一个任务(步骤S10)。在存在下一个任务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2,反复进行上述处理。另一方面,在不存在下一个任务的情况下,结束处理(结束)。
即,在该片材对齐输送模式下,在片材排出时刻中,当被排出的折叠片材到达片材托盘800时,上述活动部件824移动,因此片材托盘入口传感器38接通。进而,利用输送带输送该被排出的折叠片材,直至片材托盘入口传感器38断开,当该被排出的折叠片材的后端部脱离活动部件824时,活动部件824返回初始位置。即,片材托盘入口传感器38断开,输送带在该位置停止。进而,在下一个任务中,在片材排出时刻,被排出的折叠片材使活动部件824移动而使片材托盘入口传感器38再次接通。例如,在活动部件824设置于被排出的折叠片材的中央部分的情况下,之前排出的折叠片材与随后排出的折叠片材以长度的一半重叠。通过反复进行该处理,以一定间隔被排出的折叠片材重叠对齐并被输送。即,该输送模式是每当折叠片材被排出时就使输送带移动(步进移动)规定距离,从而输送所排出的折叠片材的输送模式。
后处理装置控制部200的CPU 201基于片材托盘上部传感器82、片材托盘下部传感器84的检测状态检测片材托盘800的角度。进而,执行遵照该角度片材托盘800的输送控制,在角度不是通常状态的情况下,例如在检测到片材托盘位于中间位置或者最上部位置的情况下,以执行遵照片材排出输送模式的输送控制的方式对输送带电机97发出指示。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片材排出输送模式的流程图。通过CPU 201对输送带电机97进行控制来执行该处理。
参照图13,判断片材托盘前端传感器39是否接通(步骤S20)。
接着,在判断为片材托盘前端传感器39接通的情况下(在步骤S20中为是),维持该状态。
另一方面,在判断为片材托盘前端传感器39断开的情况下(在步骤S20中为否),使输送带正转(步骤S22)。具体而言,对输送带电机97发出指示,使输送带827A、827B正转(排出方向)。
其次,判断片材托盘前端传感器39是否接通(步骤S24)。
在步骤S24中,在判断为片材托盘前端传感器39接通的情况下(在步骤S24中为是),判断是否已经过了片材堆积时间(步骤S26)。
在步骤S26中,在判断为已经过了片材堆积时间的情况下(在步骤S26中为是),使输送带停止(步骤S28)。具体而言,对输送带电机97发出指示,使输送带827A、827B停止。进而,再次返回步骤S20。
另一方面,在步骤S26中,在判断为未经过片材堆积时间的情况下(在步骤S26中为否),维持步骤S26的状态。
在步骤S24中,在判断为片材托盘前端传感器39未接通的情况下(在步骤S24中为否),判断是否经过空(empty)时间(步骤S30)。
在步骤S30中,在判断为已经过了空时间的情况下(在步骤S30中为是),报告是空的意旨(步骤S32)。进而,使输送带停止(步骤S34)。进而,结束处理(结束)。
另一方面,在步骤S30中,在判断为未经过空时间的情况下(在步骤S30中为否),返回步骤S24,边使输送带正转边判断片材托盘前端传感器39是否接通。以后的处理也是同样的。
即,该片材排出输送模式是如下的输送模式:基于片材托盘前端传感器39的检测结果,在片材托盘前端传感器39未接通的情况下,利用输送带将被排出至片材托盘800的折叠片材朝端部输送,直至片材托盘前端传感器39接通且经过片材堆积时间。
因而,被排出至片材托盘800的折叠片材被输送至片材托盘800的端部(前端方向),因此易于取出载置于片材托盘800的折叠片材。
并且,在载置于片材托盘800的端部的折叠片材被取出后的情况下,片材托盘前端传感器39再次断开,片材托盘800的输送带动作,将积载于片材托盘800的入口附近的折叠片材朝端部方向输送,因此,积载于片材托盘800的入口附近的折叠片材的取出也变得容易。
另一方面,在经过空时间后片材托盘前端传感器39也未接通的情况下,能够掌握当前处于在片材托盘800未载置有折叠片材的状态。因而,在该情况下,报告是空的意旨而使输送带停止。通过进行该处理,能够防止继续进行无用的处理。
此处,对经过片材堆积时间后使输送带停止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14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折叠片材堆积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
图14(A)示出在片材托盘800载置有多张折叠片材的情况。
在该状态下,当使片材托盘800的输送带正转时,如图14(B)所示,呈现借助止挡部件822使折叠片材的束堆积的状态。
当保持该状态不变而进一步使片材托盘800的输送带正转时,折叠片材的束会朝相反侧翻倒。在本例中,在止挡部件822上适当堆积有折叠片材的状态下使片材托盘800的输送带停止。
片材堆积时间与从片材托盘前端传感器39接通起到成为在止挡部件822上适当堆积有折叠片材的状态为止的期间相当。
该片材堆积时间根据片材托盘800的角度而被调整。并且,也根据后处理模式的种类而被调整。
图15是基于片材托盘800以及后处理模式的片材堆积时间的对应表。
参照图15,片材托盘800的角度越小,折叠片材越难翻倒,相反,角度越大则折叠片材越容易翻倒。并且,在后处理模式中,在三折处理的情况下,折叠片材的高度低,因此难以翻倒,在中间折叠的情况下,折叠片材的高度高,因此容易翻倒。并且,虽然采用骑马订装订的情况下的折叠片材的高度与中间折叠的情况下的折叠片材的高度相同,但折叠片材的前端被装订,前端重,因此易于翻倒。
在本例中,基于上述内容,在片材托盘800位于最下部位置的情况下,在三折、中间折叠、骑马订装订的各个情况下,将片材堆积时间分别设定为75s、30s、22.5s。
并且,在片材托盘800位于中间位置的情况下,在三折、中间折叠、骑马订装订的各个情况下,将片材堆积时间分别设定为45s、22.5s、15s。
并且,在片材托盘800位于最上部位置的情况下,在三折、中间折叠、骑马订装订的各个情况下,将片材堆积时间分别设定为30s、15s、7.5s。
该时间是基于纸张尺寸为A3、单位面积重量为80g/m2、骑马订装订的订缀为两处、以20mm/s驱动输送带时的实验结果得出的。
另外,该例子仅是一例,也可以针对每个纸张尺寸设置该表,或者也可以根据纸张尺寸乘以系数而算出片材堆积时间。
根据该片材堆积时间,能够在止挡部件822上适当地堆积片材,且容易将折叠片材从片材托盘800取出。
片材托盘800设置于较低的位置,为了将载置于片材托盘800的折叠片材取出,有时需要使姿态变化而斜视,或者需要弯腰,有时难以将折叠片材取出。并且,因设置于片材托盘800的输送按钮也位于较低的位置,因此存在难以操作的情况。
在本例中,当对片材托盘800的角度进行调节而使片材托盘800的位置从最下部位置变化的情况下,将输送模式从片材对齐输送模式切换成片材排出输送模式,将折叠片材输送至片材托盘800的端部,由此能够消除取出折叠片材时的不便性。
并且,通过根据角度对堆积于片材托盘800的端部的片材数量进行调整,在取出片材之际能够容易地将折叠片材取出。
并且,该输送模式的切换并不特别限定于此。
例如,也可以在从任务输出起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切换输送模式。
图16是执行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其他输送模式的切换的流程图。通过CPU 201对输送带电机97进行来执行该处理。
参照图16,首先,判断是否存在任务输入(步骤S40)。在步骤S40待机,直至存在任务输入。
当在步骤S40中判断为存在任务输入的情况下(在步骤S40中为是),执行片材对齐输送模式(步骤S42)。该输送模式是在图12中说明了的模式,不再重复对其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进而,其次,判断在规定时间内是否存在任务输入(步骤S44)。当在规定时间内存在任务输入的情况下(在步骤S44中为是),再次返回步骤S42,执行片材对齐输送模式。
另一方面,在经过规定期间内不存在任务输入的情况下(在步骤S44中为否),执行片材排出输送模式(步骤S46)。该输送模式是在图13中说明了的模式。另外,在图13的流程处理中,在存在任务输入的情况下,以中断的方式执行步骤S48的处理。
当在步骤S48中存在任务输入的情况下(在步骤S48中为是),返回步骤S42,执行片材对齐输送模式。
通过该输送模式的切换,在存在任务输入的情况下,执行片材对齐输送模式的输送模式,当在规定期间不存在任务输入的情况下,通过切换至片材排出输送模式而将折叠片材输送至片材托盘800的端部,使得能够容易地取出折叠片材。
并且,关于输送模式的切换,也可以通过用户在操作面板13作出指示而进行切换。
具体而言,如上所述,也可以在图9的操作面板13中按下托盘排出模式切换按钮316来执行切换。例如,当在初始状态设定为片材对齐输送模式的情况下,通过选择托盘排出模式切换按钮316,发出模式切换的指示,从片材对齐输送模式切换成片材排出输送模式。具体而言,能够通过下述方式实现:图像形成装置A的主控制部150的CPU 151接收操作面板13的操作指示的输入,将该接收到的输入指示经通信接口16、87输出至后处理装置FS的后处理装置控制部200。进而,后处理装置控制部200的CPU 201根据该接收到的输入指示来切换输送带电机97的驱动的输送模式。
另一方面,在如上述那样片材托盘800的角度变化的情况下,根据折叠片材的种类、折叠片材的张数不同,在折叠片材的硬挺度强的情况下,也存在无法正常地将折叠片材排出至片材托盘800的可能性。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对根据片材托盘800的位置状态来限制折叠片材的排出的方式进行说明。
图17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排出限制表进行说明的图。
参照图17,在排出限制表中,根据片材托盘800的角度来规定能够处理的片材的种类以及张数。
具体而言,在片材托盘800位于最下部位置的情况下,对于三折处理,在为普通纸的情况下容许排出三张,并且,在为厚纸的情况下容许排出一张。并且,在中间折叠/骑马订装订的情况下,在为普通纸的情况下容许排出20张,在为厚纸的情况下容许排出五张。
并且,在片材托盘800位于中间位置的情况下,对于三折处理,在为普通纸的情况下容许排出一张,并且,在为厚纸的情况下禁止排出。并且,在中间折叠/骑马订装订的情况下,在为普通纸的情况下容许排出十张,在为厚纸的情况下禁止排出。
并且,在片材托盘800位于最上部位置的情况下,对于三折处理,在为普通纸的情况下容许排出一张,并且,在为厚纸的情况下禁止排出。并且,在中间折叠/骑马订装订的情况下,在为普通纸的情况下容许排出五张,在为厚纸的情况下禁止排出。
该排出限制表预先存储于后处理装置FS的ROM 202。进而,该排出限制表的信息经通信接口87被输出至图像形成装置A。图像形成装置A经通信接口16接收该排出限制表的信息,并将其存储于主控制部150的RAM 153。并且,后处理装置FS的CPU 151将片材托盘800的状态(最上部位置、中间位置、最下部位置)经通信接口87输出至图像形成装置A。如上所述,能够基于片材托盘上部传感器82以及片材托盘下部传感器84来判断片材托盘800的状态。
图像形成装置A能够经通信接口16接收片材托盘800的状态信息并参照存储于RAM 153的该排出限制表,取得与后处理装置FS的对折处理或者三折处理的限制相关的信息。
CPU 151基于存储于RAM 153的该排出限制表取得与对应于片材托盘800的状态的对折处理或者三折处理的限制相关的信息,并控制用户对操作面板13的接收输入。即,不从操作面板13接收用户作出的超出所限制的范围的对折处理或者三折处理的输入。另外,也可以在操作面板13的显示部312关于对折处理或者三折处理提示与用户可从操作面板13输入指示的片材的种类以及张数相关的信息。
通过使用该排出限制表,能够限制用户对操作面板13作出的无法正确地朝片材托盘800排出的情况下的任务输入。
另外,在本例中,对基于折叠处理次数(对折、三折)而所限制的内容不同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设定并不基于折叠处理次数而仅基于片材的种类(普通纸、厚纸)的表。或者,相反地,也可以设定并不基于片材的种类而仅基于折叠处理次数的表。或者,也可以设定并不基于片材的种类或折叠处理次数,而仅根据片材托盘800的状态对排出的片材的张数加以限制的表。
该表的内容是一例,可以基于片材托盘800的角度等适当变更。
另一方面,考虑用户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变更片材托盘800的状态的情况。
图18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后处理装置FS的、在任务执行过程中的相对于片材托盘800的排出处理的流程图。利用后处理装置控制部200的CPU 201执行该处理。
参照图18,判断片材托盘的状态是否发生变化(步骤S50)。具体而言,CPU 201基于片材托盘上部传感器82以及片材托盘下部传感器84的检测结果来判断片材托盘800的状态是否发生变化。
接着,在判断片材托盘的状态是否发生变化而判断结果为状态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在步骤S50中为是),确认片材托盘的状态(步骤S52)。具体而言,CPU 201基于片材托盘上部传感器82以及片材托盘下部传感器84来确认片材托盘800位于哪个位置。
其次,对任务进行确认(步骤S54)。具体而言,CPU 201对从图像形成装置A经通信接口87接收到的任务中所包含的片材类别、张数等进行确认。
其次,参照排出限制表(步骤S56)。具体而言,参照在图17中说明了的存储于ROM 202的排出限制表。
其次,判断是否能够排出(步骤S58)。CPU 201基于所确认的任务的内容以及片材托盘的状态,根据排出限制表判断是否能够排出、即是否满足排出条件。
当在步骤S58中判断为能够排出的情况下(在步骤S58中为是),对设置于鞍座100的电机发出指示,执行排出处理(步骤S60)。对于排出处理将在后面叙述。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58中判断为不能排出的情况下(在步骤S58中为否),对设置于鞍座100的电机发出指示,执行排出停止处理(步骤S62)。即,不朝片材托盘800排出片材。对于该排出停止处理将在后面叙述。
其次,将排出已停止的情况通知给图像形成装置A(步骤S66)。具体而言,CPU 201将排出已停止的情况经通信接口87通知给图像形成装置A。图像形成装置A经通信接口16接收该通知,使用声音输出部14发出警告音,或者在操作面板13上显示排出停止的情况,由此能够进行通知。并且,作为该通知,也可以在操作面板13上显示促使变更片材托盘800的角度的信息。
并且,当用户新对操作面板13进行操作之际,也可以以不接受对折处理或者三折处理的方式进行控制。另外,能够接受通常的不使用鞍座100的后处理、例如打孔处理等。
其次,判断片材托盘的状态是否发生变化(步骤S68)。CPU 210基于片材托盘上部传感器82以及片材托盘下部传感器84的检测结果来判断片材托盘800的状态是否发生变化。
在判断为片材托盘800的状态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在步骤S68中为是),返回步骤S52。进而,反复进行上述处理。另外,在判断为片材托盘800的状态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且是能够排出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60,执行排出处理。
另一方面,在判断为片材托盘的状态发生变化、但不能排出的情况下,维持排出停止处理。
当在步骤S68中判断为片材托盘800的状态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在步骤S68中为否),维持步骤S68的状态。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50中判断为片材托盘800的状态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S60,执行排出处理。
图19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排出停止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参照图19,首先,判断是否处于将片材朝鞍座输送的过程中、或者在鞍座内是否处于进行折叠处理之前的状态(步骤S70)。具体而言,CPU 201基于鞍座搬入传感器62、第一折叠板传感器59、第二折叠板传感器61等,判断是否处于将片材朝鞍座输送的过程中、或者在鞍座内处于何种状态。
当在步骤S70中判断为处于将片材朝鞍座输送的过程中、或者在鞍座内处于进行折叠处理之前的状态的情况下(在步骤S70为是),利用前端止挡件保持片材(步骤S72)。具体而言,CPU 201对设置于鞍座100的电机发出指示,利用前端止挡件保持片材。
进而,结束处理(返回)。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70中判断为并不处于将片材朝鞍座输送的过程中、或者在鞍座内并不处于进行折叠处理之前的状态的情况下(在步骤S70中为否),判断是否处于折叠处理过程中(步骤S74)。具体而言,CPU 201基于第一折叠板传感器59、第二折叠板传感器61等,判断是否处于在鞍座内进行折叠处理的过程中。
当在步骤S74中判断为处于折叠处理过程中的情况下(在步骤S74中为是),继续进行折叠处理(步骤S76)。
其次,利用折叠辊夹持片材(步骤S78)。在折叠处理后的片材被折叠辊夹持而成为夹持的状态的时刻,CPU 201使折叠辊的旋转停止。例如,在对折的情况下,利用折叠辊56、58进行夹持。在三折的情况下,利用折叠辊53、54进行夹持。
进而,结束处理(返回)。
当在步骤S74中判断为并不处于折叠处理过程中的情况下(在步骤S74中为否),结束处理(返回)。
根据该处理,在判断为不能排出的情况下,当判断为在进行折叠处理之前时,在利用对折叠处理前的片材的负荷少的前端止挡件保持该片材的状态下停止。另外,在本例中,作为在对片材负荷少的状态下停止的一例,对利用前端止挡件进行保持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特别限定于此,只要是对片材负荷少的状态即可,也可以在其他状态下停止。
并且,在判断为不能排出的情况下,当判断为折叠处理过程中的情况下,继续进行该处理直至完成折叠处理,在能够排出的状态下停止。根据该处理,当在折叠处理中途的状态下停止的情况下,片材处于挠曲状态等、有可能被施加有负荷,通过继续进行处理直至完成折叠处理,不会对片材施加不必要的负荷,并且,通过在即将排出之前的位置停止,能够在重新起动后立即进行排出处理。
图20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排出处理进行说明的图。
参照图20,判断是否存在未排出片材(步骤S80)。具体而言,CPU 201能够基于上次是否执行了排出停止处理来进行判断。或者,也可以使用传感器等判断在鞍座100或者折叠辊是否存在未排出片材。
当在步骤S80中判断为存在未排出片材的情况下(在步骤S80中为是),判断是否在进行折叠处理之前(步骤S82)。具体而言,CPU 201能够基于在上次排出停止处理中是否利用前端止挡件使片材停止来进行判断。或者,也可以使用传感器等掌握未排出片材的状态。
当在步骤S82中判断为在进行折叠处理之前的情况下(在步骤S82中为是),重新起动折叠处理(步骤S84)。具体而言,CPU 201对折叠部50发出指示,指示执行预定的折叠处理。
进而,其次,在执行折叠处理之后,执行排出(步骤S86)。将折叠处理后的片材朝片材托盘800排出。
进而,结束处理(返回)。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82中判断为并非进行折叠处理之前的情况下(在步骤S82中为否)、即判断为处于利用折叠辊夹持折叠片材的状态的情况下,执行排出(步骤S86)。具体而言,CPU 201能够基于在上次排出停止处理中是否在利用折叠辊夹持片材的状态下停止来进行判断。或者,也可以使用传感器等掌握未排出片材的状态。在判断为处于该状态的情况下,对折叠辊发出指示,将折叠片材朝片材托盘800排出。
进而,结束处理(返回)。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80中判断为不存在未排出片材的情况下(在步骤S80中为否),执行通常处理(步骤S88)。具体而言,如上所述,根据任务的内容执行折叠处理等。
进而,执行排出(步骤S86)。对折叠辊发出指示,将折叠片材朝片材托盘800排出。
进而,结束处理(返回)。
通过该方式,当在任务执行过程中片材托盘800的状态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根据排出限制表来判断是否能够排出,在判断为不能排出的情况下,使排出处理停止。因而,在根据片材托盘800的状态不同而无法正确地将折叠片材排出的情况下,停止排出。进而,在片材托盘800的状态变化而成为能够正确地将折叠片材朝片材托盘800排出的时刻,将折叠片材朝片材托盘800排出。因而,能够适当地朝片材托盘800排出折叠片材。
以上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和说明,但应当理解,上述叙述和说明只不过是说明和示例,而不应当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应当基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各项进行解释。

Claims (11)

1.一种片材处理装置,该片材处理装置对由图像形成装置形成图像后的片材进行处理,其中,
所述片材处理装置具备:
片材折叠部,该片材折叠部对所述形成图像后的片材进行折叠;
片材托盘,该片材托盘积载由所述片材折叠部折叠后的所述片材,以便将所述片材取出;以及
控制部,该控制部对所述片材处理装置整体进行控制,
所述片材托盘包括:
能够对与假想平面之间的角度进行调整的机构;以及
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检测与所述假想平面之间的角度的变化,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以及所述片材折叠部即将进行的折叠处理的内容,判断是否能够将所述片材从所述片材折叠部朝所述片材托盘排出,
所述控制部基于判断结果禁止将所述片材从所述片材折叠部朝所述片材托盘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折叠处理的内容包括由所述片材折叠部进行折叠处理的次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折叠处理的内容包括由所述片材折叠部折叠的所述片材的种类。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折叠处理的内容包括由所述片材折叠部折叠的所述片材的张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片材托盘包括对所述片材进行输送的输送带,
在第一输送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使所述输送带步进移动从而使所积载的所述片材重叠而将所述片材排出,
在第二输送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使所述输送带移动而以使所积载的所述片材位于所述片材托盘的端部的方式将所述片材排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片材托盘还包括:
第一传感器,该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由所述片材折叠部折叠并被排出至所述片材托盘上的所述片材的位置;以及
第二传感器,该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由所述输送带输送至所述片材托盘的端部的所述片材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一输送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利用所述第一传感器来探测由所述片材折叠部折叠并被排出至所述片材托盘上的所述片材,响应于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探测而使所述输送带移动,使所述输送带移动,直至利用所述第一传感器无法探测到所述片材,
在所述第二输送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利用所述第二传感器来探测由所述片材折叠部折叠并被排出至所述片材托盘上的所述片材,使所述输送带移动,直至经过规定期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片材折叠部能够根据指示对所述片材实施多个处理,
所述控制部根据由所述片材折叠部实施的处理来调整所述规定期间。
9.根据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将所述第一输送模式以及所述第二输送模式从一方切换成另一方。
10.根据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响应于针对所述片材折叠部的任务的输入,根据所述第一输送模式,使由所述片材折叠部折叠的所述片材重叠并将所述片材排出,直至所述任务完成,
在所述任务完成后,所述控制部判断是否存在新任务的输入,在判断为不存在新任务的输入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将所述第一输送模式切换成所述第二输送模式,并使所述输送带移动而以使所述片材位于所述片材托盘的端部的方式将所述片材排出,
在所述第二输送模式的情况下,当存在新任务的输入时,所述控制部将所述第二输送模式切换成所述第一输送模式。
11.根据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片材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根据来自设置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面板的指示将所述第一输送模式以及所述第二输送模式从一方切换成另一方。
CN201210073254.7A 2011-03-23 2012-03-19 片材处理装置 Active CN1026898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63910A JP5277468B2 (ja) 2011-03-23 2011-03-23 シート処理装置
JP2011-063909 2011-03-23
JP2011063909A JP5598395B2 (ja) 2011-03-23 2011-03-23 シート処理装置
JP2011-063910 2011-03-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89812A CN102689812A (zh) 2012-09-26
CN102689812B true CN102689812B (zh) 2015-01-28

Family

ID=46855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73254.7A Active CN102689812B (zh) 2011-03-23 2012-03-19 片材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632065B2 (zh)
CN (1) CN1026898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73116B2 (en) * 2012-05-31 2014-10-2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heet scanners
DE102013204933A1 (de) 2013-03-20 2014-09-25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Stirnraddifferenzialgetriebe
JP6256808B2 (ja) * 2014-01-14 2018-01-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264138B2 (ja) * 2014-03-26 2018-01-2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128098B2 (ja) * 2014-11-05 2017-05-1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6281498B2 (ja) * 2015-01-06 2018-02-2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重送検知装置、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8628117A (zh) * 2017-03-16 2018-10-09 柯尼卡美能达办公系统研发(无锡)有限公司 图像形成装置
JP7131157B2 (ja) * 2018-07-19 2022-09-0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シート折り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シート後処理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20203761A (ja) * 2019-06-17 2020-12-2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シート積載装置、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8303A (zh) * 2008-06-11 2008-11-05 株式会社东芝 纸张处理装置、纸张处理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US7677544B2 (en) * 2005-10-25 2010-03-16 Fuji Xerox, Co., Ltd. Booklet-loading device, post-treatment device and image-forming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1856A (ja) 1985-12-27 1987-01-20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感光性印刷版の製造方法
JPS6341350A (ja) 1986-08-06 1988-02-22 Canon Inc シ−ト後処理ユニツト
DE69228264T2 (de) * 1991-11-25 1999-08-05 Sharp K.K., Osaka Vorrichtung zur Weiterverarbeitung nach der Kopierung
JP2002060113A (ja) * 2000-08-10 2002-02-26 Canon Inc 積載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387609B2 (ja) * 2001-04-20 2009-12-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JP3906662B2 (ja) 2001-09-19 2007-04-1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
JP4179011B2 (ja) 2003-03-24 2008-11-1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
JP4209249B2 (ja) * 2003-05-08 2009-01-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用紙積載装置、用紙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4701908B2 (ja) 2005-08-05 2011-06-15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4862384B2 (ja) 2005-12-14 2012-01-2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21463B2 (ja) * 2007-02-02 2011-07-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20080315490A1 (en) * 2007-06-21 2008-12-25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Sheet stacking apparatus and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equipped therewith
JP4433063B2 (ja) * 2008-02-29 2010-03-1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後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記録材処理装置
JP4578549B2 (ja) * 2008-07-28 2010-11-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排紙装置、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09807B2 (ja) 2008-09-03 2013-10-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折り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226076B2 (en) * 2009-10-08 2012-07-24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77544B2 (en) * 2005-10-25 2010-03-16 Fuji Xerox, Co., Ltd. Booklet-loading device, post-treatment device and image-forming system
CN101298303A (zh) * 2008-06-11 2008-11-05 株式会社东芝 纸张处理装置、纸张处理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632065B2 (en) 2014-01-21
CN102689812A (zh) 2012-09-26
US20120245012A1 (en) 2012-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89812B (zh) 片材处理装置
CN100363188C (zh) 后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程序和记录介质
JP4580431B2 (ja) 後処理装置
US7738809B2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including finisher applying punching processing and staple processing to printed paper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mechanism for printing on both surfaces of paper
CN102910479B (zh) 薄片堆叠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
US8905394B2 (en) Sheet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with an alignment-side determination feature
JP4638517B2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4345687B2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7084270A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77468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
JP2894868B2 (ja) 製本装置
JP5598395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
JP3115643B2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N102963761A (zh) 折叠处理装置及包括该折叠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5434522B2 (ja) 後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3108461B2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3093326B2 (ja) 用紙処理装置
JP3131465B2 (ja) 製本装置
JP4155915B2 (ja)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233228A (ja) 用紙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3093327B2 (ja) 用紙処理装置
JP2895984B2 (ja) 製本装置
JP6150063B2 (ja) 後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3001526A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
JP2020172383A (ja) スタッカー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