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30599A -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后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后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30599A
CN102830599A CN2012102066470A CN201210206647A CN102830599A CN 102830599 A CN102830599 A CN 102830599A CN 2012102066470 A CN2012102066470 A CN 2012102066470A CN 201210206647 A CN201210206647 A CN 201210206647A CN 102830599 A CN102830599 A CN 1028305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in slice
unit
sensor
image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0664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村尚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8305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305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 G03G15/2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pying both sides of an original or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1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2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 G03G15/234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by inverting and refeeding the image receiving material with an image on one face to the recording member to transfer a second image on its second face, e.g. by using a duplex tray; Details of duplex trays or inverters
    • G03G15/235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by inverting and refeeding the image receiving material with an image on one face to the recording member to transfer a second image on its second face, e.g. by using a duplex tray; Details of duplex trays or inverters the image receiving member being preconditioned before transferring the second image, e.g. decurled, or the second image being formed with different operating parameters, e.g. a different fixing tempera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85/00Recirculating articles, i.e. feeding each article to, and delivering it from, the same machine work-station more than on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9/00Registering, e.g. orientating, articles; Devices therefor
    • B65H9/002Registering, e.g. orientating, articles; Devices therefor changing orientation of sheet by only controlling movement of the forwarding means, i.e. without the use of stop or register wal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30Orientation, displacement, position of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301/33Modifying, selecting, changing orientation
    • B65H2301/333Inver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20Location in space
    • B65H2511/21Angle
    • B65H2511/216Orientation, e.g. with respect to direction of mov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20Location in space
    • B65H2511/24Irregularities, e.g. in orientation or skewn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06Office-type machines, e.g. photocopi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556Control of copy medium feeding
    • G03G2215/00561Aligning or deskew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egistering Or Overturning Sheet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 Separation, Sorting, Adjustment, Or Bending Of Sheets To Be Conveyed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后处理设备。图像形成设备通过考虑经过了定影处理的薄片在横向方向上的位置之间的伸缩量之间的差来对薄片进行精确的歪斜进给校正。转印部将图像转印至薄片上。摄像单元获取与薄片的前端的歪斜有关的第一信息。校正单元基于第一信息来校正薄片的姿势。定影装置对转印至薄片上的图像进行定影。反转路径上下反转薄片。另一摄像单元获取与薄片的端部的歪斜有关的第二信息。在将图像转印至薄片的第二面上之前,校正单元基于第二信息和第一信息来校正薄片的姿势。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后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电子照相方法或静电记录方法的图像形成设备、对形成有图像的薄片进行后处理的后处理设备、以及包括图像形成设备和后处理设备的图像形成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校正薄片的歪斜进给的技术。
背景技术
作为图像形成设备中校正薄片的歪斜进给的一种方法,已知在输送薄片时校正薄片的歪斜进给的主动对准方法。在该方法中,在薄片输送路径中、在与薄片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相隔预定距离的位置处配置两个图像传感器,并且基于分别表示薄片的前端跨过了相关联的传感器的信号来检测薄片的歪斜。然后,以相互间隔预定距离的方式、在与薄片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在同一轴上配置可以相互独立地控制转动速度的两个歪斜校正辊,并且控制由两个歪斜校正辊的转动速度所确定的薄片的输送速度,从而校正薄片的歪斜进给(参见日本特开平10-032682)。
当在薄片的两面上形成图像时,将图像转印至薄片的第一面,然后将薄片输送至包括加热辊和加压辊的定影装置。在定影装置中,在薄片通过在加热辊和加压辊之间形成的辊隙时,利用加热辊对薄片进行加热,从而将图像定影在薄片上。在将图像定影在薄片的第一面上之后,将图像转印至薄片的第二面上,并且将薄片再次输送至定影装置。这同样将图像定影至薄片的第二面上。
此外,当对薄片进行后处理时,将通过定影装置之后的薄片输送至后处理设备,后处理设备对薄片进行期望的后处理。
然而,如果加热辊的轴方向和加压辊的轴方向相互不平行,则辊隙的压力的分布在加压辊的轴方向上不均匀。结果,薄片的伸缩量随着在薄片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而变化,从而薄片的前端和后端有时不与薄片的侧边缘垂直。在传统技术中,不考虑薄片的这种伸缩,从而在通过了定影装置的薄片的第二面上形成图像时,有时执行了过度的歪斜进给校正。以下将说明这种过度的歪斜进给校正。
图7A示出通过定影装置之前的薄片的状态。图7B示出通过定影装置之后的薄片的状态。更具体地,图7B示出在定影处理后的薄片的前端产生歪斜α的状态。现在将说明在薄片的前端产生歪斜α之后,利用主动对准方法来校正薄片的歪斜α的方法。
图8示意性示出如何对薄片进行歪斜进给校正处理。在所示出的例子中,基于分别表示薄片P的前端跨过了薄片检测传感器133和134中相关联的传感器的信号来检测薄片P的前端的歪斜β,并且通过控制歪斜校正辊141和142的转动速度来校正薄片P的歪斜以使得歪斜β等于0。
图9示出歪斜校正辊141和142校正薄片P的歪斜进给之前的薄片P的姿势(虚线)、以及歪斜校正辊141和142校正薄片P的歪斜进给之后的薄片P的姿势(实线)。由于控制歪斜校正辊141和142以使得薄片检测传感器133和134所检测到的薄片P的歪斜β等于0,因而薄片P不会为正确的姿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能够通过考虑进行了定影处理后的薄片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位置之间的伸缩量的差来对薄片进行精确的歪斜进给校正的图像形成设备。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转印单元,用于将图像转印至薄片上;第一获取单元,用于在薄片输送方向上所述转印单元的上游的第一位置处获取与薄片的前端的歪斜有关的第一信息;校正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获取单元所获取的第一信息来校正薄片的姿势;定影单元,用于将所述转印单元转印至薄片上的图像定影在薄片上;反转单元,用于在所述定影单元将图像定影在薄片的第一面上之后,将薄片上下反转以将图像转印至薄片的第二面上;以及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薄片输送方向上所述定影单元的下游的第二位置处获取与薄片的端部的歪斜有关的第二信息,其中所述薄片的端部是所述反转单元将薄片上下反转后的薄片的前端,其中,在将图像转印至薄片的第二面上的情况下,所述校正单元基于所述第二获取单元所获取的第二信息和所述第一获取单元所获取的与所述反转单元上下反转后的薄片的前端的歪斜有关的第一信息,校正薄片的姿势。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包括:转印单元,用于将图像转印至薄片上;定影单元,用于将所述转印单元转印至薄片上的图像定影在薄片上;后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定影单元将图像定影在薄片上之后对薄片进行后处理;第一获取单元,用于在薄片输送方向上所述定影单元的下游和所述后处理单元的上游的第一位置处,获取与通过了所述定影单元的薄片的前端的歪斜有关的第一信息;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薄片输送方向上所述第一位置的下游和所述后处理单元的上游的第二位置处,获取与薄片的前端的歪斜有关的第二信息;以及校正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获取单元所获取的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获取单元所获取的第二信息来校正薄片的姿势。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后处理设备,用于对由图像形成设备形成了图像的薄片进行后处理,所述后处理设备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从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其中,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用于将薄片上形成的图像定影在薄片上的定影单元,所述第一信息是与由所述定影单元定影了图像的薄片的前端的歪斜有关的信息;后处理单元,用于对从所述图像形成设备供给的薄片进行后处理;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后处理单元的上游的位置处获取与从所述图像形成设备供给的薄片的前端的歪斜有关的第二信息;以及校正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接收单元所接收到的第一信息和所述获取单元所获取的第二信息来校正薄片的姿势。
根据本发明,可以通过考虑经过了定影处理的薄片的伸缩来对薄片进行精确的歪斜进给校正。这使得可以在对打印后的薄片进行后处理的情况下获得高质量的后处理产品,并且还可以使得在打印薄片的第二面时在相对于薄片没有图像偏移的情况下对薄片进行精确的打印。
此外,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系统的示意截面图。
图2是图1的图像形成系统中的通过定影装置的薄片、和薄片检测传感器的示意平面图。
图3是图1的图像形成系统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4是构成图1的图像形成系统的图像形成设备所执行的打印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示意性示出如何在图4所示的步骤中进行歪斜进给校正的图。
图6是构成图1的图像形成系统的自动整理器(后处理设备)所执行的后处理的流程图。
图7A是示出薄片A在通过定影装置之前的状态的例子的图。
图7B是示出薄片B在通过定影装置之后的状态的例子的图。
图8是示意性示出如何对薄片进行歪斜进给校正的图。
图9是示出在定影装置产生薄片前端歪斜的情况下,利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进行歪斜进给校正前后的薄片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系统的示意截面图。图像形成系统包括利用电子照相方法在薄片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设备10和作为用于对由图像形成设备10在其上形成图像的薄片进行预定后处理的后处理设备的例子的自动整理器400。图像形成设备10包括操作和显示单元600、用于从原稿读取图像的图像读取器200、以及用于在薄片上形成从原稿读取的图像的打印机(打印部)300。
操作和显示单元600用于输入用户期望执行的图像形成操作和后处理的条件。原稿进给器100安装在图像读取器200上。原稿进给器100在如图1所示的左方向上从开始页逐一顺次进给原稿托盘101上设置的正面朝上的原稿,以使得经由弯曲路径通过平板玻璃102上的读取位置从左至右输送原稿,然后,将原稿排出至排出托盘112上。
当原稿从左至右通过平板玻璃102上的读取位置时,利用扫描器单元104读取原稿的图像。具体地,当原稿通过读取位置时,光源103朝向原稿发光,并且经由镜105、106和107将来自原稿的反射光引导至透镜108。然后,通过透镜108的光在图像传感器109的摄像面上形成图像。
将利用图像传感器109从原稿读取的图像转换成图像数据,并且将图像数据作为视频信号输入至打印机300的曝光控制器110。
注意,可以通过使原稿进给器100在平板玻璃102上输送原稿以在预定位置处停止原稿来读取原稿的图像,然后,使扫描器单元104在原稿的停止状态下从左至右扫描图像。
打印机300的曝光控制部110基于从图像读取器200输入的视频信号来调制激光束,并输出调制后的激光束。在利用多面镜110a扫描从曝光控制部110输出的激光束的情况下将激光束照射至感光鼓111上。在感光鼓111上,根据所扫描的激光束形成静电潜像。利用从显影装置113供给的显影剂将感光鼓111上形成的静电潜像可视化为显影剂图像。
在打印机300中,利用包括各种辊等的输送单元从打印机300中安装的上盒114或下盒115进给和输送薄片。拾取辊127和128之一从上盒114和下盒115中相关联的一个进给薄片。然后,利用薄片进给辊对129和130中相关联的一个将薄片输送至歪斜校正单元126。后面将详细说明歪斜校正单元126的配置。薄片在通过输送路径中设置的歪斜校正单元126时经过歪斜进给校正。然后,在与激光束的照射开始同步的时刻将薄片输送至感光鼓111和转印部116之间。
转印部116将感光鼓111上形成的显影剂图像转印至薄片上。将转印了显影剂图像的薄片输送至定影装置117。定影装置117进行用于通过对薄片进行加热和加压来将显影剂图像定影在薄片上的定影处理。输送进行了定影处理的薄片以使其通过在输送路径中在定影装置117的下游位置处设置的薄片检测传感器131和132(图1中未示出薄片检测传感器132)。
薄片通过挡板121和排出辊对118,并且将薄片从打印机300排出至自动整理器400。当面朝下、即薄片的图像形成面朝下地排出薄片时,通过挡板121的切换操作将通过了定影装置117的薄片临时引导至反转路径122。然后,在被引导至反转路径122的薄片的后端通过挡板121之后,将薄片转回以上下反转,并且利用排出辊对118将薄片从打印机300排出至自动整理器400。这里,挡板121和反转路径122用作通过转回薄片来上下反转薄片的反转单元。例如,在基于使用原稿进给器100读取的原稿而形成图像的情况下,或者在基于从未示出的个人计算机传送的图像数据形成图像的情况下,利用挡板121和反转路径122反转薄片,因此,排出辊对118以正确的页顺序(图像形成顺序)排出薄片。
在对薄片的两面进行图像形成的情况下,在薄片的第一面上形成图像之后,通过挡板121的切换操作将薄片引导至反转路径122。这使得以以下方式反转薄片:在第一面上的图像形成期间作为薄片的后端的薄片的一部分在薄片的第二面的图像形成期间变成薄片的前端。在将薄片反转之后,将薄片输送至双面输送路径124。被引导至双面输送路径124的薄片再次在歪斜校正单元126中经过歪斜进给校正,然后,在薄片的第二面上形成图像。
自动整理器400利用包括各种辊等的输送单元(第二输送单元)顺次获取从打印机300排出的薄片,并且经由输送路径输送薄片,以根据需要对薄片进行各种薄片后处理。薄片后处理的例子包括用于对齐多个薄片的对齐处理、用于装订薄片束的后端的装订处理、用于在薄片的后端或其附近穿孔的穿孔处理和骑马钉装订处理等。
用于在薄片的后端或其附近穿孔的穿孔单元440和用于校正薄片的歪斜进给的歪斜校正单元430设置在自动整理器400的入口路径420的中间位置。歪斜校正单元430的配置与打印机300中设置的歪斜校正单元126的配置相同。歪斜校正单元430校正薄片的歪斜进给。穿孔单元440根据需要而进行操作,以在歪斜校正单元430校正了歪斜进给的薄片中穿孔。在薄片通过歪斜校正单元126之后,当薄片上从后端朝向薄片的前端距离预定距离的位置到达输送单元440要在薄片中进行穿孔的位置时,穿孔单元440停止薄片以在薄片中进行穿孔。
在入口路径420的下游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将薄片引导至非整理路径421或整理路径422的切换挡板426。经由输送辊对425将被引导至非整理路径421的薄片排出至样本托盘441。此外,在整理路径422的下游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将薄片引导至整理排出路径423或装订路径424的切换挡板427。被引导至整理排出路径423的薄片经由输送辊对428被堆叠在中间托盘460上。
在与薄片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配置的一对对齐构件461对堆叠在中间托盘460上的薄片进行对齐处理。然后,沿着中间托盘460的外周可移动地设置的装订机465对堆叠在中间托盘460上的薄片进行装订处理。利用排出辊(未示出)将进行了装订处理的薄片束排出至堆叠托盘442。注意,装订机465相对于薄片输送方向(如图4所示的左方向)在薄片的后端装订薄片。
此外,将引导至装订路径424的薄片经由输送辊对471输送至装订处理托盘485。在装订处理托盘485中,设置了可移动类型的薄片定位构件493。薄片定位构件493上下移动来根据薄片的大小将薄片设置在预定位置。此外,装订处理托盘485包括装订机490和在与装订机490相对的位置处设置的砧491。装订机490和砧491协作来对装订处理托盘485中接收到的薄片束进行装订处理。
折叠辊对482和推动构件492设置在装订机490的下游。推动构件492朝向装订处理托盘485中接收到的薄片束突出,从而将薄片束推进折叠辊对482之间。折叠辊对482以引入薄片束的方式转动以折叠薄片束并将薄片束输送至装订托盘443。
图2是用于检测是否存在通过了定影装置117的薄片的薄片检测传感器131和132的示意平面图。以在与薄片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相隔预定距离的方式配置定影装置117的下游的第二位置处的薄片检测传感器131和132。薄片检测传感器131和132用作第一歪斜检测传感器。注意,薄片检测传感器131和132均包括发光器和在用于接收来自利用来自发光器的光所照射的薄片的反射光的位置处设置的光接收器。薄片检测传感器131和132在光接收器正在接收来自薄片的反射光时持续输出高电平信号。CPU 301(图3)基于薄片检测传感器131输出高电平信号的时刻和薄片检测传感器132输出高电平信号的时刻之间的时间差t0来检测薄片的前端的歪斜。更具体地,假定薄片的输送速度由V0表示,以及薄片检测传感器131和132之间的距离由L0表示,利用等式α=tan-1(V0×t0/L0)[=arc tan(V0×t0/L0)]计算薄片的前端的歪斜α。即,CPU 301(图3)基于薄片的前端到达薄片检测传感器131的时刻和薄片的前端到达薄片检测传感器132的时刻来检测薄片的前端的歪斜α。这里,上述时间差t0与第二信息相对应。此外,薄片检测传感器131和132用作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与薄片的前端的歪斜α有关的第二信息,其中歪斜α由于薄片通过定影装置117而改变。注意,薄片检测传感器131与第三传感器相对应,以及薄片检测传感器132与第四传感器相对应。
此外,CPU 301(图3)基于薄片检测传感器131在输出高电平信号之后输出低电平信号的时刻和薄片检测传感器132在输出高电平信号之后输出低电平信号的时刻之间的时间差来检测薄片的后端的歪斜α1。即,CPU 301(图3)基于薄片的后端通过薄片检测传感器131的时刻和薄片的后端通过薄片检测传感器132的时刻来检测薄片的后端的歪斜α1。这里,时间差与第二信息相对应。注意,由于如下所述通过转回而上下反转薄片,因而薄片的后端的歪斜α1与输送至转印部116的薄片的前端的歪斜α相对应。
歪斜校正单元126具有与参考图8和9所述相同的配置。歪斜校正单元126设置在薄片输送方向上的转印部116的上游的第一位置。歪斜校正单元126包括以在与薄片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相隔预定距离的方式配置的、可以相互独立地控制转动速度的歪斜校正辊141和142。此外,歪斜校正单元126包括作为以在与薄片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相隔预定距离的方式配置的第一歪斜检测传感器的薄片检测传感器133和134。
薄片检测传感器133和134均包括发光器和在用于接收来自利用发光器的光所照射的薄片的反射光的位置处设置的光接收器。如果薄片未处于发光器发光的位置(测量位置),则光接收器不能接收到来自薄片的反射光。薄片检测传感器133和134在光接收器正在接收来自薄片的反射光时持续输出高电平信号。歪斜校正单元126能够利用与上述薄片检测传感器131和132所利用的方法相同的方法来确定薄片的前端的歪斜β。即,基于薄片的前端到达薄片检测传感器133检测到薄片的第三位置的时刻和薄片的前端到达薄片检测传感器134检测到薄片的第四位置的时刻来检测薄片的前端的歪斜β。更具体地,基于薄片检测传感器133和134检测到薄片的时刻之间的时间差t1、薄片的输送速度V1、以及薄片检测传感器133和134之间的距离L1,利用等式β=tan-1(V1×t1/L1)来计算歪斜β。这里,上述时间差t1与第一信息相对应。此外,薄片检测传感器133和134用作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与薄片的前端的歪斜β有关的第一信息。注意,薄片检测传感器133与第一传感器相对应,以及薄片检测传感器134与第二传感器相对应。
歪斜校正单元126基于薄片检测传感器133和134所检测到的歪斜β以及薄片检测传感器131和132所检测到的歪斜α、通过相互独立地控制歪斜校正辊141和142的转动速度,来校正薄片的歪斜进给。更具体地,在薄片检测传感器133和134检测到薄片的前端的歪斜β之后,歪斜校正单元126通过考虑通过了定影装置117的薄片的伸缩所引起的薄片的歪斜α来相互独立地控制两个歪斜校正辊141和142的转动速度,以使得将歪斜进给校正了通过歪斜校正单元126的薄片的歪斜之间的差β-α。换句话说,在薄片检测传感器133和134检测到薄片的前端的歪斜β之后,歪斜校正单元126通过使歪斜校正辊141和142相互独立地转动来控制薄片的姿势,以使得薄片的前端在与薄片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歪斜等于与歪斜α相等的角度。
注意,在进行双面打印的情况下,在打印薄片的第二面期间,歪斜校正单元126将薄片的歪斜进给校正了薄片的歪斜β-α。此外,歪斜校正单元126在打印薄片的第一面期间校正薄片的姿势,以使得薄片检测传感器133和134所检测到的薄片的前端的歪斜β等于0。
此外,与歪斜校正单元126相同,自动整理器400中设置的歪斜校正单元430(图1)包括相互独立地驱动的歪斜校正辊431和432(图3)、以及薄片检测传感器451和452。薄片检测传感器451和452与薄片检测传感器133和134相同地构造。由于歪斜校正单元430利用与歪斜校正单元126所利用的相同的方法来进行歪斜进给校正,因而省略其详细说明。注意,歪斜校正单元126在单面打印的情况下打印了薄片的第一面之后,以及在双面打印的情况下打印了薄片的第二面之后,将薄片的歪斜进给校正了薄片的歪斜β-α。
图3是图1的图像形成系统的控制系统的框图。打印机300包括CPU 301、ROM 302、RAM 303、计时器304、外部接口305、操作和显示部接口306、配件通信部307、曝光控制部110和ASIC(专用集成电路)310。
CPU 301控制打印机300的整体操作。ROM 302存储CPU301的控制操作所需的程序、参数和序列等。RAM 303用作系统工作存储器。外部接口305与诸如个人计算机等的外部设备(未示出)进行通信。操作和显示单元接口306从操作和显示单元600接收用户输入。配件通信部307与外部薄片进给器和排出器进行通信。在本实施例中,配件通信部307与自动整理器400进行通信。
ASIC 310包括马达控制器311、高压控制器312和输入/输出(I/O)控制器313。马达控制器311控制驱动用于转动在图像形成设备10中所使用的各种输送辊的多个马达。即,马达控制器311控制各马达的转动速度和转动方向,从而控制输送辊中相关联的输送辊的转动速度和转动方向。图3示出用于驱动歪斜校正辊141和142转动的马达143和144。
高压控制器312控制用于显影、充电、转印等的高压。输入和输出控制器313控制从各种传感器等的输入和至各种传感器等的输出。多个传感器连接至输入和输出控制器313,并且输入和输出控制器313将从传感器输出的传感器信号发送至CPU301。图3示出薄片检测传感器131和132以及薄片检测传感器133和134作为传感器的示例。
自动整理器400包括CPU 401、ROM 402、输入/输出(I/O)控制器403、马达控制器404和通信部407。CPU 401根据来自CPU 401的命令来控制自动整理器400的整体操作。ROM 402存储CPU 401的控制操作所需的程序和序列等。
多个传感器连接至输入和输出控制器403,以及输入和输出控制器403将从传感器输出的传感器信号发送至CPU 401。图3示出薄片检测传感器451和452作为传感器的例子。马达控制器404控制驱动用于转动在自动整理器400中所使用的各种输送辊的多个马达。即,马达控制器404控制各马达的转动速度和转动方向,从而控制输送辊中相关联的输送辊的转动速度和转动方向。图3示出用于驱动歪斜校正辊431和432转动的马达433和434。通信部407能够经由配件通信部307与打印机300的CPU301进行通信。
图4是图像形成设备10所执行的打印处理的流程图。通过CPU 301从ROM 302中读出所需的程序、将程序装载在RAM303的工作区域中并执行该程序来执行流程图中所示的打印处理的步骤,从而控制形成图像形成设备10的驱动元件等的操作。
首先,CPU 301在打印薄片的第一面之前校正薄片的歪斜进给(步骤S1001)。在步骤S1001中,薄片检测传感器131和132尚未检测到歪斜α,因此,基于薄片检测传感器133和134所检测到的歪斜β来进行歪斜进给校正。然后,CPU 301将通过使用原稿进给器100读取原稿所形成的显影剂图像或基于从未示出的个人计算机输送的图像数据所形成的显影剂图像转印至薄片的第一面(步骤S1002)。接着,CPU 301判断是否要打印第二面(是否要进行双面打印)(步骤S1003)。如果不打印第二面(S1003中为“否”),则CPU 301进入后述的步骤S1008。
另一方面,如果要打印第二面(S1003中为“是”),则CPU 301基于从薄片检测传感器131和132输出的信号,紧接着在第一面上转印了显影剂图像的薄片通过定影装置117之后,检测薄片的后端的歪斜α1(步骤S1004)。然后,在双面输送路径124上输送了薄片之后,当薄片正在通过歪斜校正单元126时,CPU 301基于从薄片检测传感器133和134输出的高电平信号来检测薄片的前端的歪斜β1(步骤S1005)。这里,在将在步骤S1004中检测到歪斜α1的薄片输送至双面输送路径124时,薄片的后端变成薄片的前端。
然后,CPU 301通过考虑由在打印第一面时的定影处理所引起的、薄片的宽度方向上的各位置处的伸缩量之间的差来校正经过了定影处理的薄片的歪斜。CPU 301通过相互独立地控制歪斜校正辊141和142的转动速度来校正薄片的歪斜进给,从而将歪斜校正了薄片的歪斜β1-α1(步骤S1006)。图5示意性示出在步骤S1006中如何进行歪斜进给校正。接着,CPU 301打印薄片的第二面(步骤S1007),然后处理进入步骤S1008。
在步骤S1008中,CPU 301判断是否将自动整理器400设置为对薄片进行后处理。如果在步骤S1008中判断为未将自动整理器400设置为对薄片进行后处理,则CPU 301将薄片排出至自动整理器400的样本托盘441。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1008中判断为将自动整理器400设置为了对薄片进行后处理,则CPU 301判断是否在将薄片上下反转之后排出薄片(步骤S1009)。如果在步骤S1009中判断为要将薄片上下反转,则CPU 301基于从薄片检测传感器131和132输出的低电平信号来检测紧接着薄片通过定影装置117之后的薄片的后端的歪斜α2(步骤S1010)。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1009中判断为不将薄片上下反转,则CPU 301基于从薄片检测传感器131和132输出的高电平信号来检测紧接着薄片通过定影装置117之后的薄片的前端的歪斜α2(步骤S1011)。注意,在步骤S1010和S1011中,将当薄片输送至自动整理器400时作为薄片的前端的边缘的歪斜检测为歪斜α2,因此,用于检测歪斜的边缘在步骤S1010和S1011之间不同。
接着,CPU 301将步骤S1010或S1011中检测到的歪斜α2发送到自动整理器400的CPU 401(步骤S1012),之后结束图像形成设备10所进行的打印处理。注意,尽管在图4中,对一个薄片进行打印处理,但在对多个薄片进行打印处理的情况下,重复进行上述打印处理。
图6是自动整理器400所执行的后处理的流程图。CPU 401通过从ROM 402读出所需的程序等并执行该程序来执行流程图中所示的后处理的步骤。
然后,CPU 401基于从薄片检测传感器451和452输出的高电平信号来检测输送至歪斜校正单元430的薄片的前端的歪斜β2(步骤S2001)。CPU 401判断是否从CPU 301接收到与薄片的歪斜α2有关的信息(步骤S2002)。
如果在步骤S2002中判断为未从CPU 301接收到与薄片的歪斜α2有关的信息,则CPU 401控制歪斜校正单元430的歪斜校正辊431和432的转动速度以使得薄片的歪斜β2等于0(步骤S2003)。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2002中判断为从CPU 301接收到与薄片的歪斜α2有关的信息,则CPU 401控制歪斜校正单元430的歪斜校正辊431和432的转动速度以使得薄片的歪斜β2等于歪斜α2的角度(步骤S2004)。这使得可以通过考虑由图像形成设备中的定影处理引起的薄片的伸缩来精确校正通过了定影装置117的薄片的歪斜。然后,CPU 401执行所需的后处理(操作和显示单元600所设置的后处理)(步骤S2005),之后结束后处理。
此外,尽管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获取与薄片的前端和/或后端的歪斜有关的信息,图像形成设备被配置为使用薄片检测传感器131和132、薄片检测传感器133和134、以及薄片检测传感器451和452,但是用于获取与薄片的前端或后端的歪斜有关的信息的方法不限于上述结构。为了获取与薄片的前端或后端的歪斜有关的信息,可以设置例如包括诸如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器等的图像传感器装置的图像传感器单元来代替薄片检测传感器131和132。在该结构中,通过分析在薄片的前端或后端到达拍摄位置的时刻所拍摄的图像,可以获取与薄片的前端或后端的歪斜有关的信息。在该情况下,在歪斜校正单元126中设置的图像传感器单元与用于获取薄片的前端的图像作为与薄片的前端的歪斜有关的第一信息的第一获取单元相对应。此外,代替薄片检测传感器131和132设置的图像传感器单元与第二获取单元相对应,第二获取单元获取薄片的后端的图像,作为与如下边缘的歪斜有关的第二信息,其中该边缘在将图像转印至薄片的第二面的转印部116中输送薄片之前变为该薄片的前端。
此外,可以通过由在与薄片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配置的多个CCD(电荷耦合装置)传感器形成的图像传感器单元来获取与薄片的前端或后端的歪斜有关的信息。
此外,尽管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转回而上下反转薄片,但用于上下反转薄片的结构不限于此。例如,可以通过螺旋状输送路径而输送薄片来上下反转薄片。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由于通过考虑由定影处理引起的薄片的伸缩来校正薄片的歪斜进给,因而可以精确校正薄片的歪斜。这使得可以在打印第二面时在相对于薄片没有图像偏移的情况下进行精确的打印。此外,在自动整理器400的后处理中,可以使薄片的歪斜的变化最小化,从而可以得到高质量的后处理产品。
尽管已经参考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类修改、等同结构和功能。
还可以利用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器装置上的程序以进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或者CPU或MPU等装置)和通过下面的方法实现本发明的方面,其中,利用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通过例如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器装置上的程序以进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来进行上述方法的步骤。为此,例如,通过网络或者通过用作存储器装置的各种类型的记录介质(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将该程序提供给计算机。
本申请要求2011年6月16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1-134303和2012年5月3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2-124394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Claims (18)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转印单元,用于将图像转印至薄片上;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在薄片输送方向上所述转印单元的上游的第一位置处获取与薄片的前端的歪斜有关的第一信息;
校正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获取单元所获取的第一信息来校正薄片的姿势;
定影单元,用于将所述转印单元转印至薄片上的图像定影在薄片上;
反转单元,用于在所述定影单元将图像定影在薄片的第一面上之后,将薄片上下反转以将图像转印至薄片的第二面上;以及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薄片输送方向上所述定影单元的下游的第二位置处获取与薄片的端部的歪斜有关的第二信息,其中所述薄片的端部是所述反转单元将薄片上下反转后的薄片的前端,
其中,在将图像转印至薄片的第二面上的情况下,所述校正单元基于所述第二获取单元所获取的第二信息和所述第一获取单元所获取的与所述反转单元上下反转后的薄片的前端的歪斜有关的第一信息,校正薄片的姿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获取单元包括用于检测薄片的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
其中,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配置在与所述薄片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不同的位置处,以及
所述第一获取单元基于从所述第一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和从所述第二传感器输出的信号来获取所述第一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获取单元包括用于在所述第一位置处拍摄薄片的图像的图像传感器,
其中,所述第一获取单元基于所述图像传感器所拍摄的薄片的图像来获取所述第一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获取单元包括用于在所述第二位置处拍摄薄片的图像的图像传感器,
其中,所述第二获取单元基于所述图像传感器所拍摄的薄片的图像来获取所述第二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转单元通过在所述第一面上转印了图像的薄片通过所述定影单元之后转回薄片来上下反转薄片,
其中,所述第二获取单元基于所述图像传感器所拍摄的薄片的后端的图像来获取所述第二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获取单元包括用于检测薄片的第三传感器和第四传感器,
其中,所述第三传感器和所述第四传感器配置在与所述薄片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不同的位置处,以及
所述第二获取单元基于从所述第三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和从所述第四传感器输出的信号来获取所述第二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转单元通过在所述第一面上转印了图像的薄片通过所述定影单元之后转回薄片来反转薄片,
其中,所述第二获取单元基于在所述反转单元上下反转薄片之前、所述第三传感器在检测到薄片之后输出表示所述第三传感器未检测到薄片的信号的时刻和所述第四传感器在检测到薄片之后输出表示所述第四传感器未检测到薄片的信号的时刻,获取所述第二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转单元通过在所述第一面上转印了图像的薄片通过所述定影单元之后转回薄片来反转薄片,
其中,所述第二获取单元基于在所述反转单元上下反转薄片之前薄片的后端的歪斜的检测结果来获取所述第二信息。
9.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包括:
转印单元,用于将图像转印至薄片上;
定影单元,用于将所述转印单元转印至薄片上的图像定影在薄片上;
后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定影单元将图像定影在薄片上之后对薄片进行后处理;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在薄片输送方向上所述定影单元的下游和所述后处理单元的上游的第一位置处,获取与通过了所述定影单元的薄片的前端的歪斜有关的第一信息;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薄片输送方向上所述第一位置的下游和所述后处理单元的上游的第二位置处,获取与薄片的前端的歪斜有关的第二信息;以及
校正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获取单元所获取的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获取单元所获取的第二信息来校正薄片的姿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获取单元包括用于检测薄片的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
其中,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配置在与所述薄片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不同的位置处,以及
所述第一获取单元基于从所述第一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和从所述第二传感器输出的信号来获取所述第一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获取单元包括用于检测薄片的第三传感器和第四传感器,
其中,所述第三传感器和所述第四传感器配置在与所述薄片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不同的位置处,以及
所述第二获取单元基于所述第三传感器检测到薄片的时刻和所述第四传感器检测到薄片的时刻来获取所述第二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获取单元包括用于在所述第一位置处拍摄薄片的图像的图像传感器,
其中,所述第一获取单元基于所述图像传感器所拍摄的薄片的前端的图像来获取所述第一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获取单元包括用于在所述第二位置处拍摄薄片的图像的图像传感器,
其中,所述第二获取单元基于所述图像传感器所拍摄的薄片的前端的图像来获取所述第二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转单元,所述反转单元用于在所述定影单元将图像定影在薄片上之后通过转回薄片来上下反转薄片,
其中,所述第一获取单元基于在所述反转单元上下反转薄片之前、所述第一传感器在检测到薄片之后输出表示所述第一传感器未检测到薄片的信号的时刻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在检测到薄片之后输出表示所述第二传感器未检测到薄片的信号的时刻,获取所述第一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转单元,所述反转单元用于在所述定影单元将图像定影在薄片上之后通过转回薄片来上下反转薄片,
其中,在所述反转单元反转薄片之前,所述第一获取单元基于所述图像传感器所拍摄的薄片的后端的图像来获取与薄片的如下端部的歪斜有关的第一信息:该端部是在所述后处理单元对薄片进行后处理的情况下在将薄片输送至所述后处理单元的薄片输送方向上的薄片的前端。
16.一种后处理设备,用于对由图像形成设备形成了图像的薄片进行后处理,所述后处理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从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其中,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用于将薄片上形成的图像定影在薄片上的定影单元,所述第一信息是与由所述定影单元定影了图像的薄片的前端的歪斜有关的信息;
后处理单元,用于对从所述图像形成设备供给的薄片进行后处理;
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后处理单元的上游的位置处获取与从所述图像形成设备供给的薄片的前端的歪斜有关的第二信息;以及
校正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接收单元所接收到的第一信息和所述获取单元所获取的第二信息来校正薄片的姿势。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后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包括用于检测薄片的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
其中,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配置在与薄片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不同的位置处,以及
所述获取单元基于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到薄片的时刻和所述第二传感器检测到薄片的时刻来获取所述第二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后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包括用于在所述后处理单元的上游的位置处拍摄薄片的图像的图像传感器,
其中,所述获取单元基于所述图像传感器所拍摄的薄片的前端的图像来获取所述第二信息。
CN2012102066470A 2011-06-16 2012-06-18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后处理设备 Pending CN10283059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34303 2011-06-16
JP2011134303 2011-06-16
JP2012124394A JP2013018653A (ja) 2011-06-16 2012-05-31 斜行補正を行う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後処理装置
JP2012-124394 2012-05-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30599A true CN102830599A (zh) 2012-12-19

Family

ID=473337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066470A Pending CN102830599A (zh) 2011-06-16 2012-06-18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后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320399A1 (zh)
JP (1) JP2013018653A (zh)
CN (1) CN102830599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70477A (zh) * 2014-01-17 2014-05-07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打码机和打码方法
CN113860019A (zh) * 2021-09-10 2021-12-31 珠海趣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校准进纸装置的逻辑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CN114193932A (zh) * 2020-09-18 2022-03-1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存储介质
CN113860019B (zh) * 2021-09-10 2024-06-04 珠海趣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校准进纸装置的逻辑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03649B (zh) * 2013-06-18 2016-04-06 宁波天弘电力器具有限公司 印花机械自动差速纠偏装置
JP2015182850A (ja) * 2014-03-24 2015-10-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9348291B2 (en) * 2014-10-10 2016-05-24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with correction mechanism
JP7229660B2 (ja) * 2017-11-21 2023-02-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230620B2 (ja) * 2019-03-22 2023-03-0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338381B2 (ja) 2019-10-01 2023-09-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位置ずれ補正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46363A (ja) * 1999-11-24 2001-05-29 Konica Corp 用紙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671178A (zh) * 2004-03-18 2005-09-21 富士全录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后处理装置、校正方法及其程序
US20050212194A1 (en) * 2004-03-23 2005-09-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same
JP2008137757A (ja) * 2006-11-30 2008-06-1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斜行補正制御方法
CN101354547A (zh) * 2007-07-24 2009-01-28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设备
CN102050353A (zh) * 2009-10-26 2011-05-11 佳能株式会社 薄片处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及薄片处理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23624B2 (ja) * 1999-07-21 2009-09-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制御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33160B2 (ja) * 2006-06-06 2012-05-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クリア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制御装置
US7694962B2 (en) * 2006-12-04 2010-04-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0241558A (ja) * 2009-04-06 2010-10-28 Canon Inc シート搬送装置
JP2011123434A (ja) * 2009-12-14 2011-06-23 Fuji Xerox Co Ltd 媒体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46363A (ja) * 1999-11-24 2001-05-29 Konica Corp 用紙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671178A (zh) * 2004-03-18 2005-09-21 富士全录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后处理装置、校正方法及其程序
US20050212194A1 (en) * 2004-03-23 2005-09-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same
JP2008137757A (ja) * 2006-11-30 2008-06-1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斜行補正制御方法
CN101354547A (zh) * 2007-07-24 2009-01-28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设备
CN102050353A (zh) * 2009-10-26 2011-05-11 佳能株式会社 薄片处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及薄片处理设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70477A (zh) * 2014-01-17 2014-05-07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打码机和打码方法
CN114193932A (zh) * 2020-09-18 2022-03-1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存储介质
CN114193932B (zh) * 2020-09-18 2023-12-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存储介质
CN113860019A (zh) * 2021-09-10 2021-12-31 珠海趣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校准进纸装置的逻辑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CN113860019B (zh) * 2021-09-10 2024-06-04 珠海趣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校准进纸装置的逻辑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320399A1 (en) 2012-12-20
JP2013018653A (ja) 2013-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30599A (zh)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后处理设备
JP2894269B2 (ja) パンチ処理装置
JP7056044B2 (ja) 用紙処理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726130B2 (ja) 折り装置、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845218B2 (en) Folding device, post-process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6340984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correcting an angle of inclination of the recording material and for recording corrected image
JP4827939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画像処理装置
JP2016191779A (ja)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853831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39912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90241384A1 (en)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US20180111773A1 (en) Sheet position correction device
JP512132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90148198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76932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positional adjustment in image formation
US20190317440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control method
JP437619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45220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22114068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3981336B2 (ja) 用紙搬送装置
JP6245849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220327677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JP538149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415644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26657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