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93932B - 液体喷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93932B
CN114193932B CN202111082729.4A CN202111082729A CN114193932B CN 114193932 B CN114193932 B CN 114193932B CN 202111082729 A CN202111082729 A CN 202111082729A CN 114193932 B CN114193932 B CN 1141939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image
liquid
ejection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8272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93932A (zh
Inventor
足立裕尚
牧阳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1939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939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939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939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08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aiming at correcting other parame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8Controlling printhead for accurately positioning print image on printing material, e.g. with the intention to control the width of marg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86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controlling heads of a type not covered by groups B41J2/04575 - B41J2/04585, or of an undefined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41J29/393Devices for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the entire machine ;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mechanical parameters involving printing of test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CBOOKBINDING
    • B42C1/00Collating or gathering sheets combined with processes for permanently attaching together sheets or signatures or for interposing inserts
    • B42C1/12Machines for both collating or gathering and permanently attaching together the sheets or signa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k Jet (AREA)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液体喷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存储介质。记录系统(1)具备喷出部(22)、打孔部(40)以及控制部(24)。喷出部通过向由输送部(28)输送的纸张(P)喷出墨(Q)来形成图像(G)。打孔部对被从喷出部(22)喷出墨(Q)的纸张(P)形成多个贯通孔(A)。控制部基于图像数据(DG)控制喷出部(22)中的墨(Q)的每单位面积的喷出量。控制部将区域(S)划分为不包括贯通孔(A)的第一区域(S1)和包括贯通孔(A)的第二区域(S2),并以使在第二区域(S2)形成图像(G)时的每单位面积的第二喷出量(d2)比在第一区域(S1)形成图像(G)时的每单位面积的第一喷出量(d1)少的方式控制喷出部(22)中的墨(Q)的喷出量。

Description

液体喷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喷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程序。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印刷数据处理装置在印刷区域与开孔处重叠时,为了不使印刷区域中与开孔处相互重叠的部分被印刷,而将该重复部分转换为从印刷区域中排除的印刷数据,并将转换后的印刷数据以及生成的加工处数据发送至印刷装置。包括加工头的印刷装置基于接收到的印刷数据和加工处数据并行地进行印刷以及开孔。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42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的构成中,在加工头的安装位置相对于设定位置偏离的情况下,即使将重复部分从介质的印刷区域中排除,相对于排除的部分而形成的孔的位置也有可能偏离,孔的位置偏离有可能明显。
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发明所涉及的液体喷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喷出部,通过向由输送部输送的介质喷出液体来形成图像;孔形成部,对被从所述喷出部喷出所述液体的所述介质形成在与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排列的多个贯通孔;以及控制部,基于图像数据控制所述喷出部中的所述液体的每单位面积的喷出量,所述控制部将所述介质中形成有基于所述图像数据的图像的区域划分为不包括所述多个贯通孔的第一区域和包括所述多个贯通孔的第二区域,并以使在所述第二区域形成图像时的每单位面积的第二喷出量比在所述第一区域形成图像时的每单位面积的第一喷出量少的方式控制所述喷出部中的所述液体的喷出量。
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发明所涉及的液体喷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喷出部,通过向由输送部输送的介质喷出液体来形成图像;孔形成部,对被从所述喷出部喷出所述液体的所述介质形成在与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排列的多个贯通孔;以及控制部,基于图像数据控制所述喷出部中的所述液体的每单位面积的喷出量,所述控制部将在所述介质中能够形成基于所述图像数据的图像的区域划分为不包括所述多个贯通孔的第一区域和包括所述多个贯通孔的第二区域,并被设为能够按各个所述贯通孔分别被输入用于校正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位置的校正数据,并基于被输入的所述校正数据校正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位置,在所述第一区域使所述喷出部喷出所述液体,在所述第二区域不使所述喷出部喷出所述液体。
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发明所涉及的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喷出装置具备:喷出部,通过向由输送部输送的介质喷出液体来形成图像;孔形成部,对被从所述喷出部喷出所述液体的所述介质形成在与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排列的多个贯通孔;以及控制部,基于图像数据控制所述喷出部中的所述液体的每单位面积的喷出量,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工序:在所述多个贯通孔形成于所述介质的情况下,将所述介质中形成有基于所述图像数据的图像的区域划分为不包括所述多个贯通孔的第一区域和包括所述多个贯通孔的第二区域;以及以使在所述第二区域形成图像时的每单位面积的第二喷出量比在所述第一区域形成图像时的每单位面积的第一喷出量少的方式控制所述喷出部中的所述液体的喷出量。
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发明所涉及的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程序的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喷出装置具备:喷出部,通过向由输送部输送的介质喷出液体来形成图像;孔形成部,对被从所述喷出部喷出所述液体的所述介质形成在与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排列的多个贯通孔;以及控制部,基于图像数据控制所述喷出部中的所述液体的每单位面积的喷出量,所述控制程序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如下步骤:在所述多个贯通孔形成于所述介质的情况下,将所述介质中形成有基于所述图像数据的图像的区域划分为不包括所述多个贯通孔的第一区域和包括所述多个贯通孔的第二区域;以及以使在所述第二区域形成图像时的每单位面积的第二喷出量比在所述第一区域形成图像时的每单位面积的第一喷出量少的方式控制所述喷出部中的所述液体的喷出量。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记录系统的整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1的记录系统的主要部分的框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打孔部及变更部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用于实施方式1的记录系统的纸张中的能够形成图像的区域的俯视图。
图5是示出用于实施方式1的记录系统的纸张的各区域与来自喷出部的各喷出量之间的关系的简要图。
图6是示出在实施方式1的记录系统中使用的纸张的纸厚度与第一喷出量及第二喷出量之间的关系的数据表的一例。
图7是示出在实施方式1的记录系统中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数据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8是示出在实施方式1的记录系统中设定的第一区域的图像及第二区域的图像和假设的贯通孔的俯视图。
图9是示出在实施方式1的记录系统中执行的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在实施方式2的记录系统中设定的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和贯通孔的俯视图。
图11是示出在实施方式2的记录系统中设定的第一区域的图像及第二区域的图像和贯通孔的俯视图。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记录系统中在宽度方向上校正第二区域的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3是示出在实施方式2的记录系统中校正形成贯通孔的纸张的输送方向的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4A是示出在实施方式2的记录系统中执行的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的前半部分。
图14B是示出在实施方式2的记录系统中执行的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的后半部分。
图15是示出在实施方式3的记录系统中设定的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和贯通孔的俯视图。
图16是示出在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记录系统中使用的纸张中的能够形成图像的区域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记录系统;2:记录单元;4:中间单元;10:图像形成部;12:扫描仪部;13:设定部;14:盒收纳部;15:操作部;16:电源;17:显示部;18:收纳盒;19:输送路径;20:记录头;22:喷出部;23:喷嘴检查部;24:控制部;25:CPU;26:存储器;27:计时器;28:输送部;30:后处理单元;32:壳体;33:排出托盘;34:下部;40:打孔部;42:冲头;44:支承部;46:模具;46A:上表面;50:变更部;52:纸张传感器;52A:射出部;52B:受光部;54:第一辊对;54A:辊;54B:辊;57:第二辊对;57A:辊;57B:辊;60:图像读取部;62:装订部;A:贯通孔;d1:第一喷出量;d2:第二喷出量;DG:图像数据;DT:数据表;G:图像;GA:主图像部;GB:背景部;K:输送路径;L1:尺寸L;L2:设定尺寸;L2a:第一尺寸;L2b:第二尺寸;L3:长度;L4:长度;M:纸张摞;P:纸张;Q:墨;S:区域;S1:第一区域;S2:第二区域;T1:纸厚度;T2:纸厚度;T3:纸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简要说明。
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涉及的后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喷出部,通过向由输送部输送的介质喷出液体来形成图像;孔形成部,对被从所述喷出部喷出所述液体的所述介质形成在与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排列的多个贯通孔;以及控制部,基于图像数据控制所述喷出部中的所述液体的每单位面积的喷出量,所述控制部将所述介质中形成有基于所述图像数据的图像的区域划分为不包括所述多个贯通孔的第一区域和包括所述多个贯通孔的第二区域,并以使在所述第二区域形成图像时的每单位面积的第二喷出量比在所述第一区域形成图像时的每单位面积的第一喷出量少的方式控制所述喷出部中的所述液体的喷出量。
根据本方面,在所述介质的所述第一区域中,基于所述图像数据从所述喷出部喷出所述液体,由此形成所述图像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在所述介质的所述第二区域,通过将所述液体的每单位面积的喷出量设为所述第二喷出量,从而比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所述第一喷出量少。也就是说,在所述第二区域中,在所述第二区域形成的图像的图像浓度比在所述第一区域形成的图像的图像浓度低。由此,当在所述第二区域形成所述贯通孔时,由于所述贯通孔导致的所述图像的缺损部分与所述第二区域的图像之间的图像浓度之差比当在所述第一区域形成所述贯通孔时小,因此能够抑制所述多个贯通孔的位置偏离明显。
进而,根据本方面,所述图像数据中与所述第二区域对应的图像数据即使为低的图像浓度也会残存,因此能够得到缺损少的所述图像。
第二方面的液体喷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所述控制部在所述输送方向上划分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
根据本方面,所述第二区域被设定为遍及整个所述宽度方向,因此与在所述宽度方向的一部分设定所述第二区域的构成相比,不进行使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图像的位置与所述贯通孔的位置之间的偏离降低的处理即可。
第三方面的液体喷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基础上,在所述液体喷出装置设置有能够设定所述第二喷出量的设定部,所述控制部以使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所述液体的每单位面积的喷出量成为在所述设定部中设定的所述第二喷出量的方式控制所述喷出部的所述液体的喷出。
根据本方面,由于能够在所述设定部自由地设定所述第二喷出量,因此能够得到符合用户的意向的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图像。
第四方面的液体喷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基础上,所述控制部具备存储数据表的存储部,所述存储部在所述数据表中存储所述介质的厚度数据和与该厚度数据对应的所述第二喷出量的数据。
根据本方面,在所述数据表中存储有所述介质的厚度数据和所述第二喷出量的数据,因此,在用于所述液体喷出装置的所述介质的厚度变更的情况下,能够配合所述介质的厚度,从所述喷出部喷出适当的所述第二喷出量的所述液体。
第五方面所涉及的液体喷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在所述控制部中,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尺寸被设为比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输送方向的尺寸大的尺寸。
根据本方面,即使是所述宽度方向相对于所述孔形成部的设定位置的位置偏离比所述输送方向相对于所述孔形成部的设定位置的位置偏离显著的构成,由于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形成为比所述输送方向长,所以在形成有所述多个贯通孔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所述多个贯通孔的位置偏离明显。
第六方面的液体喷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基础上,所述控制部被设为能够按各个所述贯通孔分别被输入用于校正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位置的校正数据,并基于被输入的所述校正数据校正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位置。
根据本方面,按照各个所述贯通孔校正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位置,从而在形成有所述多个贯通孔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抑制所述多个贯通孔的位置偏离明显。
第七方面的液体喷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喷出部,通过向由输送部输送的介质喷出液体来形成图像;孔形成部,对被从所述喷出部喷出所述液体的所述介质形成在与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排列的多个贯通孔;以及控制部,基于图像数据控制所述喷出部中的所述液体的每单位面积的喷出量,所述控制部将在所述介质中能够形成基于所述图像数据的图像的区域划分为不包括所述多个贯通孔的第一区域和包括所述多个贯通孔的第二区域,并被设为能够按各个所述贯通孔分别被输入用于校正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位置的校正数据,并基于被输入的所述校正数据校正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位置,在所述第一区域使所述喷出部喷出所述液体,在所述第二区域不使所述喷出部喷出所述液体。
根据本方面,在所述介质的所述第一区域中,基于所述图像数据从所述喷出部喷出所述液体,由此形成所述图像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通过在所述介质的所述第二区域不喷出所述液体,在所述第二区域形成的图像的浓度比在所述第一区域形成的图像的浓度低。由此,当在所述第二区域形成了所述贯通孔时,由于所述贯通孔导致的所述图像的缺损部分与所述第二区域的图像之间的浓度差比当在所述第一区域形成了所述贯通孔时小,因此能够抑制所述多个贯通孔的位置偏离明显。
第八方面的液体喷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至第七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在所述液体喷出装置设置有能够设定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输送方向的尺寸的操作部,所述控制部以使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输送方向的尺寸成为在所述操作部中设定的设定尺寸的方式划分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
根据本方面,在所述操作部能够自由地设定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输送方向的尺寸,因此,能够得到符合用户的意向的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图像。
第九方面所涉及的液体喷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至第八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在所述液体喷出装置设置有能够变更向所述孔形成部输送的所述介质的所述输送方向的位置的变更部,所述控制部被设为能够被输入用于校正所述介质的所述输送方向的位置的输送校正数据,并通过基于被输入的所述输送校正数据使所述变更部进行动作,校正所述介质的所述输送方向的位置。
根据本方面,所述变更部基于输入到所述控制部的所述校正数据,校正所述介质的所述输送方向的位置。由此,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无差别地能够修正所述图像相对于所述多个贯通孔的位置偏离。
第十方面所涉及的液体喷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至第九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在所述介质中从所述喷出部喷出的所述液体未干燥的状态下,所述孔形成部在所述介质形成所述贯通孔。
根据本方面,与所述孔形成部等待所述液体干燥之后再在所述介质形成所述多个贯通孔的构成相比,从自所述喷出部喷出所述液体到在所述介质形成所述多个贯通孔为止所需的时间变短,因此能够提高所述液体喷出装置中在所述介质形成图像的吞吐量。
第十一方面所涉及的液体喷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至第十方面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在所述液体喷出装置设置有检查所述喷出部的状态的检查部,在所述喷出部与所述介质的所述第二区域相对置的时间内,所述控制部使所述检查部检查所述喷出部的状态。
根据本方面,与在所述第二区域形成所述图像的构成相比,在所述介质形成所述图像的图像形成处理和由所述检查部进行的对所述喷出部的状态的检查处理所需的合计时间变短,因此,可以提高在所述液体喷出装置中在所述介质形成图像的吞吐量。
第十二方面所所涉及的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喷出装置具备:喷出部,通过向由输送部输送的介质喷出液体来形成图像;孔形成部,对被从所述喷出部喷出所述液体的所述介质形成在与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排列的多个贯通孔;以及控制部,基于图像数据控制所述喷出部中的所述液体的每单位面积的喷出量,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工序:在所述多个贯通孔形成于所述介质的情况下,将所述介质中形成有基于所述图像数据的图像的区域划分为不包括所述多个贯通孔的第一区域和包括所述多个贯通孔的第二区域;以及以使在所述第二区域形成图像时的每单位面积的第二喷出量比在所述第一区域形成图像时的每单位面积的第一喷出量少的方式控制所述喷出部中的所述液体的喷出量。
根据本方面,能够得到与第一方面所涉及的液体喷出装置同样的作用及效果。
第十三方面所涉及的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程序的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喷出装置具备:喷出部,通过向由输送部输送的介质喷出液体来形成图像;孔形成部,对被从所述喷出部喷出所述液体的所述介质形成在与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排列的多个贯通孔;以及控制部,基于图像数据控制所述喷出部中的所述液体的每单位面积的喷出量,所述控制程序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如下步骤:在所述多个贯通孔形成于所述介质的情况下,将所述介质中形成有基于所述图像数据的图像的区域划分为不包括所述多个贯通孔的第一区域和包括所述多个贯通孔的第二区域;以及以使在所述第二区域形成图像时的每单位面积的第二喷出量比在所述第一区域形成图像时的每单位面积的第一喷出量少的方式控制所述喷出部中的所述液体的喷出量。
根据本方面,能够得到与第一方面所涉及的液体喷出装置同样的作用及效果。
[实施方式1]
以下就本发明所涉及的液体喷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程序的一例即实施方式1的各构成进行具体说明。
图1中示出了作为液体喷出装置的一例的记录系统1。记录系统1构成为通过对作为介质的一例的纸张P喷出作为液体的一例的墨Q来进行记录的喷墨方式的装置。
在各图中示出的X-Y-Z坐标系中,X方向为装置宽度方向,Y方向为装置进深方向,Z方向为装置高度方向。X方向、Y方向以及Z方向相互正交。Y方向为纸张P的宽度方向的一例。
当从正面观察记录系统1时,在相对于装置宽度方向上的中央来区分左和右的情况下,将左设为+X方向,将右设为-X方向。在相对于装置进深方向上的中央来区分近前和里侧的情况下,将近前设为+Y方向,将里侧设为-Y方向。在相对于装置高度方向上的中央来区分上和下的情况下,将上设为+Z方向,将下设为-Z方向。
朝向+X方向记录系统1依次具有记录单元2、中间单元4以及后处理单元30。需要说明的是,在记录系统1中,记录单元2、中间单元4以及后处理单元30相互机械和电连接。中间单元4将从记录单元2送入的纸张P向后处理单元30输送。在以后的说明中,将纸张P的输送方向设为T方向,用箭头T图示。需要说明的是,T方向不是固定的,其相对于水平方向的角度根据输送路径K上的纸张P的位置而改变。
记录系统1构成为对在后述的图像形成部10中记录有信息的纸张P进行后述的后处理。
另外,记录系统1也可以具备由用户设定、操作的设定部13和操作部15(图2)、以及显示记录系统1的各种信息的显示部17(图2)。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设定部13、操作部15以及显示部17设置于记录单元2。
作为一例,设定部13、操作部15以及显示部17也可以是由未图示的一个触摸面板构成,并构成为能够执行记录系统1的各部分的操作,同时还构成为能够设定各种操作参数。操作参数显示于触摸面板。
显示部17也可以构成为能够在触摸面板中显示后述的数据表DT(图6),且能够从数据表DT中选择后述的第二尺寸L2b(图4)。
作为一例,设定部13和操作部15由在已述的触摸面板中显示于不同区域的按钮构成。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是通过相同的按钮对设定部13和操作部15进行设定、操作。也可以是,在设定部13中通过由用户操作按钮,从而能够设定后述的第二喷出量d2(图5)。
也可以是,在操作部15中通过由用户操作按钮,从而能够设定后述的第二尺寸L2b。
记录单元2在被输送的纸张P上记录各种信息。纸张P形成为片材状。另外,记录单元2具备图像形成部10、扫描仪部12、盒收纳部14以及电源16。作为一例,图像形成部10构成为包括记录头20、控制部24以及输送部28(图2)。
作为一例,记录头20构成为行式头。此外,记录头20具备由未图示的多个喷嘴构成的喷出部22。
喷出部22通过向被输送的纸张P喷出墨Q来形成图像。作为一例,可以在喷出部22设置喷嘴检查部23(图2)。
喷嘴检查部23是检查喷出部22的状态的检查部的一例。具体而言,在从喷出部22喷出墨Q的情况下,喷嘴检查部23基于通过未图示的压力室的内部的残留振动得到的微振动波形即非喷出波形来检查喷嘴的状态。喷嘴的状态例如意指喷嘴的内部的墨Q的粘度的变化状态。换言之,在喷嘴状态的检查中,检查喷嘴的内部的墨Q的堵塞状态。另外,作为喷嘴的状态,也可以检查是否附着有纸张P等的纸粉的状态。
如图2所示,控制部24具备作为计算机发挥功能的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25、存储器26、能够基于各时间点计时间或时刻的计时器27以及未图示的存储装置。另外,控制部24控制记录系统1的各部分的各种动作。控制部24的控制包括对后述的打孔部40的动作的控制。并且,控制部24基于图像G的图像数据DG(图7),控制喷出部22中的纸张P的每单位面积的墨Q的喷出量d〔升/平方米〕。作为喷出量d的例子,有后述的第一喷出量d1和第二喷出量d2(图5)。
存储器26中保存有包括CPU25所执行的程序PR的各种数据。换言之,存储器26是保存有在计算机中能够读取的程序PR的记录介质的一例。作为记录介质的其他例子,有CD(Compact Disc:压缩光盘)、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数字多功能光盘)、蓝光光盘、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存储器等。另外,在存储器26的一部分中,能够展开程序PR。
程序PR是用于使CPU25执行记录系统1中的后述的各步骤的程序。
另外,存储器26是存储部的一例,存储数据表DT(图6)。
输送部28设置于整个记录系统1,在从后述的输送路径19(图1)到输送路径K(图1)中输送纸张P。此外,输送部28构成为包括:包括后述的第一辊对54和第二辊对57(图3)的多个辊对;以及使多个辊对旋转驱动的未图示的多个电机。由输送部28进行的纸张P的输送动作被控制部24控制。
如图1所示,扫描仪部12读取未图示的原稿的信息。在控制部24中能够对在扫描仪部12中读取的原稿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解析。在该图像解析中,能够识别后述的贯通孔A(图4)。
盒收纳部14具有收纳多张纸张P的多个收纳盒18。在图像形成部10和盒收纳部14形成有输送纸张P的输送路径19。在输送路径19中,纸张P被从收纳盒18向记录头20的记录区域输送,进而被从该记录区域经过中间单元4向后处理单元30输送。
后处理单元30是后处理装置的一例,具备壳体32、打孔部40、变更部50、图像读取部60以及装订部62。在壳体32的内部形成有输送路径K。从中间单元4接收的纸张P被沿输送路径K输送,并被排出到排出托盘33。另外,后处理单元30对纸张P进行后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后处理的例子,有在打孔部40中在纸张P形成贯通孔A(图4)的打孔处理、在装订部62中集中必要数量的纸张P以进行装订的装订处理。
打孔部40在输送路径K的T方向上,位于比后述的纸张传感器52更靠下游且比装订部62更靠上游的位置。另外,作为一例,打孔部40设置于位于比壳体32的Z方向的中央靠-Z方向的部位、即下部34。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一例,输送路径K的一部分且与打孔部40相对置的部位是沿着X方向的。
如图3所示,打孔部40是孔形成部的一例,具备冲头42、支承冲头42的支承部44、载置纸张P的模具46。
冲头42形成为中心轴沿着Z方向的圆筒状。在冲头42的-Z方向的端部形成有未图示的刃部。此外,作为一例,设置有两根冲头42。两冲头42在Y方向上隔开间隔排列。
支承部44相对于输送路径K配置在+Z方向上,并将两根冲头42支承为能够在Z方向上伸缩。在支承部44设置有未图示的电机。该电机在Z方向上驱动两根冲头42。
模具46相对于输送路径K配置在-Z方向上。模具46具有载置纸张P的一部分的上表面46A。另外,在模具46形成有未图示的孔部。该孔部的大小和深度被设定为贯通了纸张P的两根冲头42能够进入的大小和深度。在上表面46A上载置有纸张P的一部分的状态下,两根冲头42一边沿-Z方向移动,一边贯通纸张P的一部分,从而在纸张P形成两个贯通孔A。
这样,打孔部40对被喷出部22喷出墨Q的纸张P形成在与纸张P的T方向交叉的Y方向上排列的两个贯通孔A。具体而言,也可以是,在纸张P中从喷出部22喷出的墨Q未干燥的状态下,打孔部40在纸张P形成两个贯通孔A。换言之,控制部24以使贯通孔A形成在喷出部22向纸张P喷出的墨Q未干燥的状态的纸张P的方式,使输送部28输送纸张P。
墨Q未干燥的状态意指形成了图像G后的纸张P的含水分〔质量%〕在形成图像G前的纸张P的含水分〔质量%〕以上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墨Q为未干燥的状态是指从喷出部22开始喷出墨Q到纸张P与打孔部40相对置为止的时间在6〔秒〕以内的情况。
变更部50也可以设置于后处理单元30(图1)。另外,变更部50也可以构成为能够变更输送至打孔部40的纸张P的T方向的位置。具体而言,作为一例,变更部50具备纸张传感器52、第一辊对54以及第二辊对57。
纸张传感器52设置于在T方向上比第二辊对57更靠上游的位置。作为一例,纸张传感器52具备比输送路径K位于更靠+Z方向的位置的射出部52A和比输送路径K更靠-Z方向的受光部52B。并且,纸张传感器52通过判定来自射出部52A的光是否被受光部52B接收,从而检测纸张P在纸张传感器52中的通过时间点。
第一辊对54在T方向上位于比打孔部40更靠下游的位置。此外,第一辊对54具有中心轴的方向是沿着Y方向的辊54A和辊54B。辊54A和辊54B是驱动辊,被未图示的电机旋转驱动。辊54A和辊54B通过在Z方向上夹住纸张P并旋转来输送纸张P。
第二辊对57在T方向上位于比纸张传感器52更靠下游且比打孔部40更靠上游的位置。此外,第二辊对57具有中心轴的方向是沿着Y方向的辊57A和辊57B。辊57A和辊57B是在Z方向上夹住纸张P并随着纸张P的移动而旋转的从动辊。
以在T方向上使第一辊对54夹住纸张P的+T方向的一端部、使第二辊对57夹住纸张P的-T方向的另一端部的方式来决定第一辊对54的位置和第二辊对57的位置。由此,纸张P在于第一辊对54与第二辊对57之间受到张力的状态下,由打孔部40来形成贯通孔A。此外,纸张P在T方向上的前端位置能够通过第一辊对54和第二辊对57的旋转和停止而变更。
如图1所示,图像读取部60配置在T方向上比第一辊对54更靠下游的位置。另外,作为一例,图像读取部60构成为接触式图像传感器模块(CISM)。图像读取部60能够读取纸张P的两面的图像。在图像读取部60中被读取的图像数据被发送至控制部24。控制部24通过基于所得到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解析,检测纸张P中的图像的位置以及两个贯通孔A的位置。另外,控制部24通过求出预先设定的两个贯通孔A的位置与通过图像解析得到的两个贯通孔A的位置之间的差,获取与打孔部40相对置的纸张P的位置的校正数据量。
装订部62通过在层叠于输送路径K的末端处的多张纸张P钉未图示的订书钉来形成纸张摞M。
如图4所示,将在纸张P中形成有基于图像数据DG的图像G(图7)的区域设为区域S。区域S是假设的区域,设定为是从Z方向观察时Y方向的尺寸比T方向的尺寸大的矩形。设区域S的T方向的尺寸为Lt〔mm〕,设区域S的Y方向的尺寸为Ly〔mm〕。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将区域S作为除去了纸张P的外缘部的区域而设定于控制部24(图2)。
当两个贯通孔A形成于纸张P时,控制部24在T方向上将区域S划分为第一区域S1和第二区域S2。具体而言,控制部24以使第二区域S2的T方向的尺寸成为在操作部15(图2)中设定或者预先存储在存储器26(图2)中的设定尺寸L2〔mm〕的方式在T方向上将区域S划分为第一区域S1和第二区域S2。这样,设定尺寸L2是第二区域S2的T方向的尺寸的一例,能够在操作部15中设定。
第一区域S1是形成有图像G(图7)的区域且是不包括两个贯通孔A的区域。另外,第一区域S1是T方向为尺寸为L1〔mm〕、Y方向为尺寸为Ly〔mm〕的区域。L1=Lt-L2。
第二区域S2是与第一区域S1在T方向上排列且包括两个贯通孔A的区域。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区域S2在T方向上位于比第一区域S1更靠上游的位置。另外,如上所述,第二区域S2是Y方向的尺寸为Ly、T方向的尺寸为设定尺寸L2的区域。换言之,第二区域S2是与图像数据DG的Y方向的整个宽度对应的带状的区域。
在控制部24中,以使第二区域S2的Y方向的尺寸Ly成为大于第二区域S2的T方向的设定尺寸L2的尺寸的方式,预先对尺寸Ly及设定尺寸L2进行设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设定尺寸L2,预先将控制部24的存储器26所存储的尺寸设为第一尺寸L2a,将在操作部15中设定的尺寸设为第二尺寸L2b以进行区分。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一例,设定尺寸L2是在贯通孔A的直径上加上未图示的误差ΔL〔mm〕而得到的大小的尺寸,并被设定为将两个贯通孔A整个地收纳在第二区域S2内。基于相对于形成贯通孔A的预定位置而假设的冲头42(图3)的位置偏离量来设定误差ΔL。
如图7所示,作为一例,基于图像数据DG的图像G形成于整个区域S。另外,作为一例,图像G由主图像部GA和主图像部GA周围的背景部GB构成。作为一例,主图像部GA由用黑色以外的颜色表示的字母A的图像构成。作为一例,背景部GB是整体涂成黑色的图像。需要说明的是,在图7中,背景部GB不是涂黑,而是用斜线表示。
如图5所示,当在第一区域S1形成图像G时,将从喷出部22向纸张P喷出的墨Q的每单位面积的喷出量d设为第一喷出量d1。另外,当在第二区域S2形成图像G的情况下,将从喷出部22向纸张P喷出的墨Q的每单位面积的喷出量d设为第二喷出量d2。
在此,控制部24(图2)以使第二喷出量d2比第一喷出量d1少的方式控制喷出部22中的墨Q的喷出量d。另外,控制部24以使第二区域S2中的喷出量d成为在设定部13(图2)中设定的第二喷出量d2的方式,控制从喷出部22喷出墨Q。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喷出量d2包括零。另外,使第二区域S2中的喷出量d少的控制,可以在依赖于图像G的喷出量d在该控制前在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进行,也可以无差别地进行控制而不考虑喷出量d。
如图6所示,存储器26(图2)也可以在数据表DT中存储作为纸张P的厚度的纸厚度数据以及与纸厚度数据对应的第一喷出量d1和第二喷出量d2的数据。
在数据表DT中,在纸厚度〔mm〕为T1的情况下,设定d1=da、d2=db。在纸厚度〔mm〕为T2的情况下,设定d1=dc、d2=dd。在纸厚度〔mm〕为T3的情况下,设定d1=de、d2=df。在这里,T1<T2<T3。此外,作为一例,db<dd<df<da<dc<de。
进一步具体说明控制部24的控制。需要说明的是,关于记录系统1,关于已经说明的构成,参照图1至图5,并省略对单独的附图编号的记载。
控制部24在区域S中,基于图像数据DG使喷出部22喷出墨Q,由此来形成图像G。
如图8所示,作为一例,在进行了图像G的形成之后且形成贯通孔A之前的纸张P中,与第二区域S2对应的部分的图像G的第二图像浓度比与第一区域S1对应的部分的图像G的第一图像浓度低。这是因为,第二喷出量d2比第一喷出量少。需要说明的是,图像浓度与图像密度相关。
另外,只要在喷出部22和纸张P的第二区域S2相对置的时间内不向第二区域S2喷出墨Q的情况下,则控制部24就使喷嘴检查部23检查喷出部22的状态。喷出部22的状态如上所述,是喷嘴内部的墨Q的堵塞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在向第二区域S2喷出的墨Q的占空低于预先设定的占空的情况下,能够使喷嘴检查部23检查喷出部22的状态。
接着对实施方式1的记录系统1的作用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构成记录系统1的各部分和各图像、各区域,参照图1至图8,并省略单独的附图编号的记载。
图9是示出从控制部24获取操作部15的信息到排出纸张P为止的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图9所示的各处理通过由CPU25从存储器26读出程序PR并展开执行来进行。
在步骤S10中,CPU25从操作部15获取第二尺寸L2b的信息。然后,转移到步骤S12。
在步骤S12中,当在操作部15中未输入第二尺寸L2b的信息时,即,当未设定第二尺寸L2b时(S12:是),CPU25转移到步骤S14。当在操作部15中输入了第二尺寸L2b的信息时(S12:否),转移到步骤S16。
在步骤S14中,CPU25将已存储的第一尺寸L2a设定为第二区域S2的T方向的设定尺寸L2。然后,转移到步骤S18。
在步骤S16中,CPU25将在操作部15中输入的第二尺寸L2b设定为设定尺寸L2。然后,转移到步骤S18。
在步骤S18中,CPU25以使第二区域S2的T方向的尺寸成为设定尺寸L2的方式将区域S划分为第一区域S1和第二区域S2(划分工序的一例)。然后,转移到步骤S20。
在步骤S20中,CPU25获取图像数据DG。图像数据DG的获取不仅是通过扫描仪部12中的原稿的读取实现的获取,还可以是来自不同于记录系统1的外部装置的获取。然后,转移到步骤S22。
在步骤S22中,CPU25将图像数据DG应用于区域S。也就是说,CPU25确认图像数据DG的哪个部分位于区域S的哪个部分。当在第二区域S2中存在图像数据DG的一部分时(S22:是),转移至步骤S28。当在第二区域S2中不存在图像数据DG的一部分时(S22:否),转移至步骤S30。
在步骤S28中,CPU25以使第二区域S2的第二喷出量d2比第一区域S1的第一喷出量d1少的方式控制喷出部22中的墨Q的喷出量(喷出量控制工序的一例)。也就是说,第二喷出量d2被设定为比第一喷出量d1减少的值。然后,转移到步骤S30。
在步骤S30中,CPU25通过使输送部28的动作开始,从而开始从盒收纳部14输送纸张P。然后,转移到步骤S32。
在步骤S32中,CPU25在第一区域S1中使墨Q从喷出部22以第一喷出量d1喷出,在第二区域S2中使墨Q以第二喷出量d2喷出。由此,与第一区域S1的图像G的图像浓度相比,第二区域S2的图像G的图像浓度下降。然后,转移到步骤S38。
在步骤S38中,CPU25在使输送部28暂时停止的状态下使打孔部40进行动作,从而在纸张P的第二区域S2内形成两个贯通孔A。然后,转移到步骤S40。
在步骤S40中,CPU25通过使输送部28进行动作来输送纸张P,并将纸张P向排出托盘33排出。然后,结束程序PR。需要说明的是,当在其他纸张P形成图像G以及贯通孔A中的至少一方时,重新执行程序PR。
如上所述,根据记录系统1,在纸张P的第一区域S1中,基于图像数据DG从喷出部22以第一喷出量d1喷出墨Q,由此来形成图像G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在纸张P的第二区域S2中,通过使墨Q的每单位面积的喷出量d为第二喷出量d2,而变得比第一区域S1中的第一喷出量d1少。也就是说,在第二区域S2中,形成于第二区域S2的图像G的图像浓度比形成于第一区域S1的图像G的图像浓度低。由此,当在第二区域S2形成贯通孔A时,与当在第一区域S1形成贯通孔A时相比,由贯通孔A导致的图像G的缺损部分与第二区域S2的图像G之间的图像浓度的差变小,因此会抑制两个贯通孔A的位置偏离明显。
并且,根据记录系统1,在不将第二喷出量d2设定为零的情况下,由于图像数据DG中与第二区域S2对应的图像数据DG即使为低的图像浓度也会残存,所以能够得到缺损少的图像G。
在记录系统1的控制方法及记录系统1的控制程序中也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当由于墨Q被喷出到纸张P上而使得纸张P膨胀时,纸张P的硬度降低,在形成贯通孔A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切断不良。在产生了切断不良的情况下,贯通孔A不会开孔成圆形而成为压扁的形状,打孔碎屑不从纸张P完全脱离而夹在冲头42与模具46之间,可能会卡挂在冲头42。在此,在记录系统1中,墨Q只少量地被喷出到贯通孔A和贯通孔A附近,因此,容易避免贯通孔A的形状不良、冲头42的阻塞。
根据记录系统1,由于遍及整个Y方向设定第二区域S2,所以与在Y方向的一部分设定第二区域S2的构成相比,不进行降低第二区域S2的图像G的位置与贯通孔A的位置之间的偏离的处理即可。
另外,根据记录系统1,能够在设定部13中自由地设定第二喷出量d2,因此能够得到符合用户意向的第二区域S2的图像G。
并且,根据记录系统1,由于纸张P的厚度数据和第二喷出量d2的数据存储于数据表DT,所以在变更了在记录系统1中使用的纸张P的厚度的情况下,能够配合纸张P的厚度,使适当的第二喷出量d2的墨Q从喷出部22喷出。
根据记录系统1,即使是打孔部40相对于预先设定的设定位置在Y方向上的位置偏离比打孔部40相对于设定位置在T方向上的位置偏离显著的构成,由于第二区域S2与T方向相比在Y方向上形成得较长,所以在形成有两个贯通孔A的情况下,能够抑制两个贯通孔A的位置偏离明显。
另外,根据记录系统1,在操作部15能够自由地设定第二区域S2的T方向的尺寸,因此,能够获得符合用户意向的第一区域S1的图像G。
并且,根据记录系统1,与从打孔部40等待墨Q干燥到在纸张P形成两个贯通孔A的构成相比,由于从自喷出部22喷出墨Q到在纸张P形成两个贯通孔A为止所需的时间变短,所以能够提高在记录系统1中在纸张P形成图像的吞吐量。
[实施方式2]
接着,具体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液体喷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程序的一例即实施方式2的各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与实施方式1共同的部分及方法,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10所示,在实施方式2的记录系统1(图1)中,设定占据纸张P的能够形成图像的区域的大部分的第一区域S1、以及在第一区域S1的内侧位于T方向的上游部的两个第二区域S2。
作为一例,两个第二区域S2分别被设定为圆形的区域。另外,两个第二区域S2在Y方向上隔开间隔排列。第二区域S2的圆的直径比贯通孔A的圆的直径大。贯通孔A被设定在第二区域S2的内侧。
在图12中,用单点划线表示预先设定的第一区域S1和第二区域S2,用双点划线表示预先设定的贯通孔A。进而,用实线表示实际形成的第二区域S2及贯通孔A。关于贯通孔A,实际的位置相对于预先设定的位置偏离是由于冲头42(图3)的位置因组装误差等而比所设定的位置更向Y方向偏离。
作为一例,设+Y方向的第二区域S2及贯通孔A在+Y方向上比设定的位置偏离长度L3〔mm〕。设-Y方向的第二区域S2及贯通孔A在-Y方向上比所设定的位置偏离长度L3〔mm〕。
操作部15(图2)也可以构成为能够选择在纸张P中是否使第二区域S2的位置在Y方向上错开。另外,也可以设为操作部15能够按照贯通孔A分别设定长度L3〔mm〕以作为第二区域S2的Y方向的错开量。长度L3作为校正数据被发送至控制部24。
将控制部24(图2)设为能够针对各个贯通孔A分别被输入用于校正两个第二区域S2的Y方向的位置的校正数据,并根据被输入的校正数据校正两个第二区域S2的Y方向的位置。
如图13及图2所示,也可以将控制部24设为能够被输入用于校正纸张P的T方向的位置的输送校正数据,通过基于被输入的输送校正数据使变更部50进行动作,从而对纸张P的T方向的位置进行校正。作为一例,输送校正数据是从操作部15输入的数据且是作为T方向的偏离量的长度L4〔mm〕的数据。需要说明的是,作为输送校正数据,也可以使用根据图像读取部60的图像分析求出的输送校正数据来代替从操作部15输入的输送校正数据。
具体而言,与打孔部40相对置的状态下的纸张P的位置向T方向的下游错开长度L4。换言之,以连接两个贯通孔A的中心的未图示的假设线在T方向上偏离长度L4的方式使纸张P的位置偏离。
需要说明的是,其他构成与实施方式1相同。
如图11所示,在通过实施方式2的记录系统1进行了图像形成处理和后处理的纸张P中,第二区域S2的图像G的第二图像浓度比第一区域S1的图像G的第一图像浓度低。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1中,通过扩大斜线的间隔来表示第二区域S2的第二图像浓度低于第一区域S1的第一图像浓度的状态。
接下来,对实施方式2的记录系统1的作用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构成记录系统1的各部分和各图像、各区域,参照图1至图13的例子,并省略单独的附图编号的记载。
图14A和图14B是示出从控制部24获取操作部15的信息到排出纸张P为止的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图14A和图14B所示的各处理通过CPU25从存储器26读出程序PR并展开执行来进行。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步骤,标注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在步骤S10的处理之后,转移到步骤S18,执行步骤S18以及步骤S20。然后,转移到步骤S22。
在步骤S22中,CPU25将图像数据DG应用于区域S。也就是说,CPU25确认图像数据DG的哪个部分位于区域S的哪个部分。当在第二区域S2存在图像数据DG的一部分时(S22:是),转移到步骤S24。当在第二区域S2不存在图像数据DG的一部分时(S22:否),转移到步骤S30。
在步骤S24中,CPU25基于操作部15的信息,判断是否校正第二区域S2的Y方向的位置。也就是说,当在操作部15中设定了第二区域S2的Y方向的位置的校正时,CPU25判断为校正第二区域S2的Y方向的位置。另一方面,当在操作部15中未设定第二区域S2的Y方向的位置的校正时,CPU25判断为不校正第二区域S2的Y方向的位置。在不进行第二区域S2的Y方向的位置的校正的情况下(S24:是),转移到步骤S28。在进行第二区域S2的Y方向的位置的校正的情况下(S24:否),转移到步骤S26。
在步骤S26中,CPU25将从操作部15获取的作为校正数据的长度L3设定为错开量,将+Y方向的第二区域S2的位置向+Y方向变更,将-Y方向的第二区域S2的位置向-Y方向变更。也就是说,在纸张P中相当于第二区域S2的部分的位置相对于设定位置向Y方向偏离。然后,转移到步骤S28,在进行了步骤S28、步骤S30以及步骤S32的各处理之后,转移到步骤S34。
在步骤S34中,CPU25确认有无打孔部40中的纸张P的位置校正。作为一例,CPU25从操作部15获取有无纸张P的位置校正的信息以及作为输送校正数据的长度L4的信息。在有纸张P的位置校正的情况下(S34:是),转移到步骤S36。在没有纸张P的位置校正的情况下(S34:是),转移到步骤S38。
在步骤S36中,CPU25校正被输送到打孔部40的纸张P的T方向的位置。具体而言,CPU25设第一辊对54以及第二辊对57输送纸张P的输送速度为恒定,通过变更从在纸张传感器52中检测到纸张P的T方向的下游端到停止纸张P的输送为止的经过时间,从而将与打孔部40相对置的纸张P的T方向的位置校正长度L4。然后,转移到步骤S38。
在步骤S38中在第二区域S2形成贯通孔A之后,执行步骤S40,排出纸张P。然后,程序PR结束。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2的记录系统1,在通过按照贯通孔A分别校正第二区域S2的Y方向的位置来形成两个贯通孔A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抑制两个贯通孔A的Y方向的位置偏离明显。
另外,根据记录系统1,变更部50基于输入到控制部24中的校正数据,校正纸张P的T方向的位置。由此,能够在T方向上无差别地校正图像G相对于两个贯通孔A的位置偏离。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具体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液体喷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程序的一例即实施方式3的各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与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相同的部分及方法,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15所示,在实施方式3的记录系统1(图1)中,与实施方式2同样地,第一区域S1和第二区域S2构成为能够进行设定和位置校正。
作为与实施方式2的不同点,控制部24在第一区域S1中使喷出部22喷出墨Q,在第二区域S2中不使喷出部22喷出墨Q。换言之,第二喷出量被设定为零。
在形成了图像G后的纸张P中,未形成与第二区域S2对应的部分的图像G,而形成与第一区域S1对应的部分的图像G。因此,在形成贯通孔A之前的状态下,墨Q未附着于第二区域S2。
另外,控制部24在喷出部22和纸张P的第二区域S2相对置的时间内,使喷嘴检查部23检查喷出部22的堵塞状态。
接着,对实施方式3的记录系统1的作用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构成记录系统1的各部分,参照图1至图3,并省略单独的附图编号的记载。
根据记录系统1,在纸张P的第一区域S1中,基于图像数据DG从喷出部22喷出墨Q,由此来形成图像G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由于在纸张P的第二区域S2不喷出墨Q,所以在第二区域S2形成的图像G的第二图像浓度比在第一区域S1形成的图像G的第一图像浓度低且为零。由此,在第二区域S2形成贯通孔A的情况下,与在第一区域S1形成贯通孔A的情况相比,由贯通孔A导致的图像G的缺损部分与第二区域S2的图像G之间的浓度差变小,因此能够抑制两个贯通孔A的位置偏离明显。
另外,根据记录系统1,与在第二区域S2形成图像G的构成相比,在纸张P形成图像G的图像形成处理和喷嘴检查部23对喷出部22的堵塞状态的检查处理所需的合计时间变短,因此能够提高在记录系统1中对纸张P形成图像的吞吐量。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系统1、记录系统1的控制方法及记录系统1的控制程序以具有以上那样的构成为基础,当然也能够进行在不脱离本申请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的部分结构的变更、省略等。
如图16所示,在纸张P中,第二区域S2也可以在T方向上位于比第一区域S1更靠下游的位置。这种情况下,只要将打孔部40配置于与第一辊对54相邻的位置即可。
在记录系统1中,也可以不设置设定部13而将第二喷出量预先存储于存储器26。存储器26也可以在数据表DT中将纸张P的外形尺寸数据、纸张P的纸张种类作为参数来存储,以代替纸张P的厚度数据。数据表DT的值也可以设定为图6所示的值以外的值。
第二区域S2的T方向的尺寸也可以比Y方向的尺寸大。也可以不设置操作部15而在存储器26中预先存储设定尺寸L2。变更部50不限于辊对,例如也可以是环形带与辊的组合。也可以在记录系统1设置送风部,使纸张P的墨Q干燥。
校正数据及输送校正数据不限于从操作部15输入的数据,也可以是从与记录系统1不同的外部装置输入的数据、或预先存储在存储器26中的数据。
在记录系统1中,作为未干燥的定义,可以将时间设定为3〔秒〕以内,更优选为2〔秒〕以内,而不是设定为6〔秒〕。另外,作为未干燥的定义,也可以定义为从喷出部22开始喷出墨Q到纸张P与打孔部40相对置为止的时间为6〔秒〕以上的时间。
控制部24也可以在喷出部22和纸张P的第二区域S2相对置的时间内,使喷嘴检查部23不检查喷出部22的状态。在记录系统1中,可以在喷嘴检查部23的检查期间内,对后续的纸张P喷出墨Q。也就是说,也可以开始第二张以后的纸张P的图像形成。
介质不限于纸张P,也可以是薄膜、布等。
贯通孔A的数量不限于两个,也可以是三个以上。而且,第二区域S2的数量不限于一个或两个,也可以是三个以上。
作为根据纸厚度切换设定尺寸L2的情况下的方法,存在控制部24决定图像数据DG的Y方向的尺寸的方法、控制部24限制用户能够指定的尺寸的宽度的方法、控制部24向用户提议优选的尺寸的方法、不仅变更图像G的T方向的位置,还切换是否一起使用变更该位置和除去图像数据DG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校正数据及输送校正数据,不仅可以是从操作部15输入的数据、通过图像读取部60得到的数据,也可以是基于在扫描仪部12中读取的原稿设定的数据。
作为与T方向相比向Y方向较长地形成的第二区域S2的例子,不限于带状即矩形状的第二区域S2,例如,也可以是以Y方向为长轴方向、以T方向为短轴方向的椭圆形的第二区域S2。

Claims (13)

1.一种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喷出部,通过向由输送部输送的介质喷出液体来形成图像;
孔形成部,对被从所述喷出部喷出所述液体的所述介质,形成在与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排列的多个贯通孔;以及
控制部,基于图像数据控制所述喷出部中的所述液体的每单位面积的喷出量,
所述控制部将所述介质中形成有基于所述图像数据的图像的区域划分为不包括所述多个贯通孔的第一区域和包括所述多个贯通孔的第二区域,并以使在所述第二区域形成图像时的每单位面积的第二喷出量比在所述第一区域形成图像时的每单位面积的第一喷出量少的方式控制所述喷出部中的所述液体的喷出量,从而分别在所述第一区域及所述第二区域形成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输送方向上划分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液体喷出装置设置有能够设定所述第二喷出量的设定部,
所述控制部以使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所述液体的每单位面积的喷出量成为在所述设定部中设定的所述第二喷出量的方式控制所述喷出部的所述液体的喷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具备存储数据表的存储部,
所述存储部在所述数据表中存储所述介质的厚度数据和与该厚度数据对应的所述第二喷出量的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控制部中,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尺寸被设为比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输送方向的尺寸大的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被设为能够按各个所述贯通孔分别被输入用于校正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位置的校正数据,并基于被输入的所述校正数据校正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位置。
7.一种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喷出部,通过向由输送部输送的介质喷出液体来形成图像;
孔形成部,对被从所述喷出部喷出所述液体的所述介质,形成在与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排列的多个贯通孔;以及
控制部,基于图像数据控制所述喷出部中的所述液体的每单位面积的喷出量,
所述控制部将在所述介质中能够形成基于所述图像数据的图像的区域划分为不包括所述多个贯通孔的第一区域和包括所述多个贯通孔的第二区域,并以使在所述第二区域形成图像时的每单位面积的第二喷出量比在所述第一区域形成图像时的每单位面积的第一喷出量少的方式控制所述喷出部中的所述液体的喷出量,从而分别在所述第一区域及所述第二区域形成图像,并且所述控制部被设为能够按各个所述贯通孔分别被输入用于校正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位置的校正数据,并基于被输入的所述校正数据校正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液体喷出装置设置有能够设定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输送方向的尺寸的操作部,
所述控制部以使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输送方向的尺寸成为在所述操作部中设定的设定尺寸的方式划分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液体喷出装置设置有能够变更向所述孔形成部输送的所述介质的所述输送方向的位置的变更部,
所述控制部被设为能够被输入用于校正所述介质的所述输送方向的位置的输送校正数据,并通过基于被输入的所述输送校正数据使所述变更部进行动作,校正所述介质的所述输送方向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介质中从所述喷出部喷出的所述液体未干燥的状态下,所述孔形成部在所述介质形成所述贯通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液体喷出装置设置有检查所述喷出部的状态的检查部,
在所述喷出部与所述介质的所述第二区域相对置的时间内,所述控制部使所述检查部检查所述喷出部的状态。
12.一种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喷出装置具备:
喷出部,通过向由输送部输送的介质喷出液体来形成图像;
孔形成部,对被从所述喷出部喷出所述液体的所述介质,形成在与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排列的多个贯通孔;以及
控制部,基于图像数据控制所述喷出部中的所述液体的每单位面积的喷出量,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工序:
在所述多个贯通孔形成于所述介质的情况下,将所述介质中形成有基于所述图像数据的图像的区域划分为不包括所述多个贯通孔的第一区域和包括所述多个贯通孔的第二区域;以及
以使在所述第二区域形成图像时的每单位面积的第二喷出量比在所述第一区域形成图像时的每单位面积的第一喷出量少的方式控制所述喷出部中的所述液体的喷出量,从而分别在所述第一区域及所述第二区域形成图像。
13.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程序,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喷出装置具备:
喷出部,通过向由输送部输送的介质喷出液体来形成图像;
孔形成部,对被从所述喷出部喷出所述液体的所述介质,形成在与所述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排列的多个贯通孔;以及
控制部,基于图像数据控制所述喷出部中的所述液体的每单位面积的喷出量,
所述控制程序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如下步骤:
在所述多个贯通孔形成于所述介质的情况下,将所述介质中形成有基于所述图像数据的图像的区域划分为不包括所述多个贯通孔的第一区域和包括所述多个贯通孔的第二区域;以及
以使在所述第二区域形成图像时的每单位面积的第二喷出量比在所述第一区域形成图像时的每单位面积的第一喷出量少的方式控制所述喷出部中的所述液体的喷出量,从而分别在所述第一区域及所述第二区域形成图像。
CN202111082729.4A 2020-09-18 2021-09-15 液体喷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1939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57452A JP2022051140A (ja) 2020-09-18 2020-09-18 液体吐出装置、液体吐出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液体吐出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20-157452 2020-09-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93932A CN114193932A (zh) 2022-03-18
CN114193932B true CN114193932B (zh) 2023-12-01

Family

ID=80646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82729.4A Active CN114193932B (zh) 2020-09-18 2021-09-15 液体喷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701878B2 (zh)
JP (1) JP2022051140A (zh)
CN (1) CN114193932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40118A (zh) * 2009-10-21 2011-05-04 佳能株式会社 生产率提高的薄片处理设备以及图像形成系统和设备
CN102167243A (zh) * 2010-02-26 2011-08-31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后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830599A (zh) * 2011-06-16 2012-12-19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后处理设备
CN103508247A (zh) * 2012-06-22 2014-01-15 株式会社理光 穿孔处理设备、纸张后处理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3581470A (zh) * 2012-07-31 2014-02-12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CN104754167A (zh) * 2013-12-27 2015-07-01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和打印方法
JP2018165023A (ja) * 2017-03-28 2018-10-2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04259A (ja) 2003-06-09 2005-01-06 Seiko Epson Corp 印刷システム、印刷データ処理装置、印刷プログラム及び印刷データ処理プログラム、並びに印刷方法及び印刷データ処理方法
JP2007021905A (ja) 2005-07-15 2007-02-01 Fuji Xerox Co Ltd 印刷支援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724406B2 (ja) * 2010-03-16 2015-05-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740875B2 (ja) 2016-11-24 2020-08-1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7151349B2 (ja) * 2018-10-04 2022-10-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40118A (zh) * 2009-10-21 2011-05-04 佳能株式会社 生产率提高的薄片处理设备以及图像形成系统和设备
CN102167243A (zh) * 2010-02-26 2011-08-31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后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830599A (zh) * 2011-06-16 2012-12-19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后处理设备
CN103508247A (zh) * 2012-06-22 2014-01-15 株式会社理光 穿孔处理设备、纸张后处理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3581470A (zh) * 2012-07-31 2014-02-12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CN104754167A (zh) * 2013-12-27 2015-07-01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和打印方法
JP2018165023A (ja) * 2017-03-28 2018-10-2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051140A (ja) 2022-03-31
CN114193932A (zh) 2022-03-18
US11701878B2 (en) 2023-07-18
US20220088921A1 (en) 2022-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80785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7093933B2 (en) Ink-jet printer
US20080238983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14193932B (zh) 液体喷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存储介质
JP201112121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9096099A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2008284840A (ja) 画像記録装置、その装置によるシート分別切断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031289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US20030081045A1 (en)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20100177333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Printing Method and Printing Program
JP200310460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プリンタ
JP2006256302A (ja) 紙送り量調整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方式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208721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7268826A (ja) 印字装置及び印字方法
CN114193931A (zh) 液体喷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存储介质
JP2003200593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4188783A (ja) 印刷方法および印刷装置
JP2005205649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におけるノズルのインク不吐出検知方法
CN114953735B (zh) 后处理装置以及印刷装置
JP6203663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
JP2010069782A (ja) 画像記録装置
CN111337489B (zh) 图像检查装置
JP5804240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7196563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359753B2 (ja) 記録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