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37406C -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37406C
CN1237406C CNB021433143A CN02143314A CN1237406C CN 1237406 C CN1237406 C CN 1237406C CN B021433143 A CNB021433143 A CN B021433143A CN 02143314 A CN02143314 A CN 02143314A CN 1237406 C CN1237406 C CN 123740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our
mentioned
toner
concentration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14331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10841A (zh
Inventor
手塚大树
山崎博之
前桥洋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29706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53697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30524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13635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4108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108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3740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3740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6Processing of colour picture signals
    • H04N1/60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 H04N1/603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controlled b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icture signal generator or the picture reproducer
    • H04N1/6033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controlled b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icture signal generator or the picture reproducer using test pattern analysi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05Details of unit
    • G03G15/0131Details of unit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4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 G03G15/0178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 G03G15/0194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primary transfer to the final recording medium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54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or drum, conveyor belt
    • G03G15/5058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or drum, conveyor belt using a test patch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62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the copy materia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025Machine control, e.g. regulating different parts of the machine
    • G03G2215/00029Image density detection
    • G03G2215/00033Image density detection on recording member
    • G03G2215/00037Toner image detection
    • G03G2215/00042Optical detec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025Machine control, e.g. regulating different parts of the machine
    • G03G2215/00029Image density detection
    • G03G2215/00059Image density detection o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transfer bel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025Machine control, e.g. regulating different parts of the machine
    • G03G2215/00029Image density detection
    • G03G2215/00063Colou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025Machine control, e.g. regulating different parts of the machine
    • G03G2215/00029Image density detection
    • G03G2215/00067Image density detection on recording medium

Abstract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在1台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内部实施考虑了第三色的灰阶平衡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这比只使用了浓度传感器的以往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更优异。在定影前检测未定影的色标的浓度(S112),检测形成在转印材料上的定影后的色标的色度(S114),根据上述的两个检测结果校正从图像信息的灰阶级变换到基于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浓度-灰阶特性的灰阶级的氰、品红、黄、黑各个颜色的校准表,进行浓度-灰阶特性的控制(S116、S117)。

Description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彩色打印机、彩色复印机等电子照相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涉及其浓度-灰阶特性、色度的控制。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人们对彩色打印机、彩色复印机等的采用了电子照相方式或喷墨方式等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提出了输出高像质化的图像的要求。特别是浓度的灰阶及其稳定性,其将对人们做出的图像的好坏的判断产生很大的影响。
但是,如果因环境的变化或长时间的使用导致装置的各个部分产生了变化时,则彩色图像形成装置所得到的图像的浓度将会变动。特别是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情况,由于存在着哪怕是微小的环境变动也会产生浓度的变动而破坏其彩色平衡的危险,故必须具有用于总是保持恒定的浓度-灰阶特性的装置。因此,彩色图像形成装置都具有对于各色的调色剂,对应了绝对湿度的数种的曝光量和显影偏置等的处理条件、查询表(LUT)等的灰阶校正装置,并基于通过温湿度传感器测量得到的绝对湿度,选择此时的工艺条件和灰阶校正的最佳值。此外,为了即便在装置各个部分产生了的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恒定的浓度-灰阶特性,装置构成通常是通过用各色的调色剂在中间转印体或转鼓等的上面作成浓度检测用调色剂色标,用未定影调色剂色标浓度检测传感器(以下称之为传感器)检测其未定影调色剂色标的浓度,并根据其检测结果对曝光量、显影偏置等的工艺条件施加反馈来进行浓度控制,以得到稳定的图像。
但是,使用了上述浓度传感器的浓度控制,是在中间转印体或转鼓等上面形成色标并进行检测的控制,而对于在此后进行的向转印材料上的转印以及定影所引起的图像的彩色平衡的变化则不进行控制。彩色平衡也会因向转印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中的转印效率、或在定影中的加热以及加压而变化。对于该变化,使用了上述浓度传感器的浓度控制将无法应对。
于是,人们考虑了通过形成利用黑色(K)的灰色色标和混合了氰(C)、品红(M)、黄(Y)色的处理灰色色标,并在定影后相对比较两种色标的颜色,进而设置可以输出使处理灰色色标成为无色的CMY的混合比率的、用于检测转印材料上的色标的颜色的传感器(下面称之为彩色传感器)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在该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将检测的结果反馈给将图像形成部的曝光量或处理条件、图像处理部的RGB信号变换到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彩色再现区域的彩色匹配表、或将RGB信号变换成CMYK信号的彩色分解表、以及用于校正浓度-灰阶特性的校准表等,可以进行在转印材料上形成的最终输出图像的浓度或者色度控制。
用外部的图像读取装置或者色度计·浓度计检测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图像并进行同样的控制也是可以的,但使用上述的彩色传感器的方式在打印机内完成控制的方面较为优越。该彩色传感器,例如,作为发光元件可以使用红(R)、绿(G)、蓝(B)等发光光谱不同的3种以上的光源,或者发光元件使用发白色(W)光的光源并在感光元件上形成了红(R)、绿(G)、蓝(B)等的分光透过率不同的3种以上的滤色片的部件构成。由此,可以获得RGB输出等不同的3种以上的输出。
但是,为了进行使用了彩色传感器的控制,必须在转印材料上形成色标,这样将消耗转印材料以及调色剂。因而,其实施频度不能过高。从而就需要能够以较少的实施次数来进行有效的浓度以及色度的控制。
此外,为了如前述那样进行使处理灰色达到无彩色的校正,必须有求解使处理灰色达到无彩色的氰、品红、黄的比率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即为在上述这样的状况下进行的工作,目的在于能够通过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组合使用彩色传感器和浓度传感器,在1台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内部实施减少使用了彩色传感器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的实施次数以抑制转印材料的消耗的,同时,还考虑了第三色的灰色平衡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这与只使用了浓度传感器的以往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相比较性能优异。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可以根据由彩色传感器检测出的色度精度良好地求出使处理灰色达到无彩色的氰、品红、黄的比率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用于用多个色剂形成图像并用于重合所形成的图像,以在转印纸张上形成彩色图像,其中上述方法包括用于控制用各个色剂形成的各个图像的浓度的单色控制过程,以及用于控制重合图像的彩色平衡的混色控制过程,其中上述单色控制过程包括步骤:使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用上述色剂之一形成色标;使用浓度传感器,检测所形成的色标的浓度,其中所形成的色标还没有转印到转印纸张;基于上述浓度传感器检测的结果,控制第一图像形成条件,其中上述混色控制过程包括步骤:使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用多个色剂形成混色色标;使用彩色传感器,检测上述混色色标的色度,其中该混色色标已经转印到转印纸张并定影且还未排出;以及基于上述彩色传感器检测的结果,控制第二图像形成条件,以及其中上述单色控制过程和上述混色控制过程独立地执行。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单元,用于用多个色剂形成图像并且用于重合这些图像来形成彩色图像;浓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用该色剂之一形成的色标的浓度,其中所形成的色标还没有转印到转印纸张;彩色传感器,用于检测用多个色剂形成的混色色标的色度,其中该混色色标已经转印到转印纸张并定影且还未排出;控制器,用于在独立的定时,执行用于通过使用上述浓度传感器控制由各个色剂形成的各个图像的浓度的单色控制过程,以及用于通过使用上述彩色传感器控制重合图像的彩色平衡的混色控制过程。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用无彩色色剂形成图像并用多个有彩色色剂形成图像,并且重合这些图像来在转印纸张上形成彩色图像,其特征在于上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多种方式改变有彩色色剂的混合比率,使上述图像形成装置通过混合多个有彩色色剂形成多个灰色色标和用无彩色色剂形成灰色色标;使用彩色传感器,检测所形成的灰色色标的每一个的色度;基于上述检测色度的步骤的结果,计算使色度与用该无彩色色剂形成的上述灰色色标相等的、用该多个有彩色色剂形成的灰色色标的各灰阶级;以及基于上述计算步骤的结果,控制图像形成条件。
再有,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单元,用于在以多种方式改变有彩色色剂的混合比率的同时,用无彩色色剂形成图像和用多个有彩色色剂形成图像,并且重合这些图像来在转印纸张上形成彩色图像;彩色传感器,用于检测通过混合多个有彩色色剂形成的多个灰色色标的色度,并且用于检测具有无彩色色剂的灰色色标;控制器,用于基于使色度与用该无彩色色剂形成的上述灰色色标相等的、用该多个有彩色色剂形成的灰色色标的各灰阶级的计算结果,控制图像形成条件。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构成以及效果,从下面的详细说明以及附图中会弄明白。
附图说明
图1所示是实施例1的整体构成的断面图;
图2所示是图像处理部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3所示是浓度传感器的构成;
图4所示是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用色标图案;
图5所示是彩色传感器的构成;
图6所示是在转印材料上形成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用色标图案;
图7所示是组合了彩色传感器和浓度传感器的浓度-灰阶特性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8所示是实施例1中的组合了彩色传感器和浓度传感器的浓度-灰阶特性的控制的详细过程的流程图;
图9是说明图像处理部的校准表的更新顺序的图;
图10所示是实施例2中的组合了混色控制和单色控制的浓度-灰阶特性的、对于预定的纸张种类的色差-灰阶特性控制的详细过程的流程图;
图11是说明图像处理部的校准表的更新顺序的图;
图12所示是实施例3中的组合了混色控制和单色控制的浓度-灰阶特性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的详细过程的流程图;
图13所示是实施例4中的组合了混色控制和单色控制的浓度-灰阶特性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的详细过程的流程图;
图14所示是有关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的电系统图;
图15所示是实施例5中的浓度-灰阶特性的控制的详细过程的流程图;
图16所示是缺省的灰阶-浓度曲线;
图17所示是形成在中间转印体上的色标图案;
图18所示是利用浓度传感器的输出的灰阶-浓度特性的控制的图;
图19所示是形成在转印材料上的色标图案的内容;
图20所示是形成在转印材料上的色标图案;
图21所示是形成在转印材料上的色标图案的C、M、Y坐标;
图22所示是利用彩色传感器的输出的灰阶-浓度特性的控制的图;
图23所示是目标的灰阶-浓度特性;
图24所示是实施例6中的灰阶-浓度特性的控制的详细过程的流程图;
图25所示是形成在转印材料上的色标图案的内容;
图26所示是形成在转印材料上的色标图案;
图27所示是形成在转印材料上的色标图案的C、M、Y坐标;
图28所示是实施例7中的混色控制的详细过程的流程图;
图29所示是形成在转印材料上的色标图案的内容;
图30所示是实施例7的混色控制的原理图;
图31所示是实施例8的形成在转印材料上的色标图案的内容;
图32所示是形成在转印材料上的色标图案的内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所示是实施例1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构成的断面图。该装置如图所示的那样,是作为电子照相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采用了中间转印体27的纵列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本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由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部和没有图示的图像处理部构成。
首先对图像处理部的处理进行说明。图2所示是说明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处理部的处理的一例的说明图。彩色匹配部81根据预先准备的彩色匹配表将从PC机等传送来的表示图像的颜色的RGB信号变换成适合于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彩色再现区域的器件RGB信号(下面称之为DevRGB)。彩色分解部82根据预先准备的彩色分解表将上述DevRGB信号变换成作为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调色剂颜色材料色的CMYK信号。校准部83根据校正各个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固有的浓度-灰阶特性的校准表,将上述CMYK信号变换到施加了浓度-灰阶特性校正的C’M’Y’K’信号。PWM部84根据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表,将之变换到对应上述C’M’Y’K’信号的扫描部24C、24M、24Y、24K的曝光时间Tc、Tm、Ty、Tk。所生成的PWM信号被送往激光部86。
下面使用图1说明电子照相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部的动作。图像形成部是通过基于图像处理部进行了变换的曝光时间使激光曝光,形成静电潜像,通过显像该静态潜像,形成作为无彩色成分的黑色(K)、作为有彩色成分的黄色(Y)、品红(M)、氰(C)各种彩色成分的调色剂图像,并通过在中间转印体上重合该单色调色剂像(一次转印)形成多色调色剂图像,以及将该多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材料1 1(二次转印)并定影该转印材料11上的多色调色剂图像的装置,由供纸部21、并列配置了显像色的数量的工作台(station)各自的感光体(22Y、22M、22C、22K)、作为一次带电装置的注入带电装置(23Y、23M、23C、23K)、调色剂盒(25Y、25M、25C、25K)、显像装置(26Y、26M、26C、26K)、中间转印体27、转印辊28、表面清扫装置29、定影部30、浓度传感器41以及彩色传感器42构成。
上述感光鼓(感光体)22Y、22M、22C、22K为在铝圆柱体的外周涂敷有机光传导层而构成,受没有图示的驱动电机的驱动力传动而旋转,驱动电机对应于图像形成动作使感光鼓22Y、22M、22C、22K在逆时针圆周方向上旋转。
作为一次带电装置,采用的是每个工作站分别具有用于使黄色(Y)、品红(M)、氰(C)、黑(K)感光体带电的4个注入带电器23Y、23M、23C、23K的构成,且在各个注入带电器上均具有套管23YS、23MS、23CS、23KS。
对感光鼓22Y、22M、22C、22K进行曝光的曝光光由扫描部24Y、24M、24C、24K送来,并构成为采用使感光鼓22Y、22M、22C、22K的表面选择性地曝光的办法形成静电潜像。
作为显影装置,为了使上述静电潜像可视化,采用每一个工作台分别具备进行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显像的4个显像器26Y、26M、26C、26K的构成,且在各个显像器上都设置套管26YS、26MS、26CS、26KS。各个显像器均可以进行装拆。
中间转印体27与感光鼓22Y、22M、22C、22K相接触,在彩色图像形成时,在顺时针圆周方向上旋转,并伴随着感光鼓22Y、22M、22C、22K的旋转而旋转,转印单色调色剂图像。然后,后述的转印辊28接触中间转印体27并挟持输送转印材料11,将中间转印体27上的多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材料11上。
转印辊28在将多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材料11上的过程中,在28a的位置处抵接到转印材料11,并在印字处理后离开到28b的位置。
定影部30是边输送转印材料11,边使被转印的多色调色剂图像溶融定影的装置,如图1所示的那样,具有加热转印材料11的定影辊31和用于将转印材料11压贴到定影辊子31上的加压辊32。定影辊31和加压辊32形成中空状,内部分别内置有加热器33、34。就是说,保持了多色调色剂图像的转印材料11在被定影辊31和加压辊32进行输送的同时,还被进行加热和加压,以使调色剂定影在表面上。
调色剂图像定影后的转印材料11在此后被没有图示的排出辊排出到没有图示的排纸托盘上并完成图像形成动作。
表面清扫装置29是清扫残存在中间转印体27上的调色剂的装置,形成在中间转印体27上的4种颜色的多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材料11上后的废弃调色剂存放在没有图示的清扫器容器内。
浓度传感器41,在图1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朝向中间转印体27配置,以测量形成在中间转印体27表面上的调色剂色标的浓度。图3给出了该浓度传感器41的构成的一例。由LED等的红外发光元件51、光电二极管、CdS等的感光元件52、处理感光数据的没有图示的IC等和收容它们的没有图示的保持器构成。
感光元件52a检测来自调色剂色标64的漫反射光强度,感光元件52b检测来自调色剂色标64的正反射光强度。通过检测正反射光强度和漫反射光强度这两者,可以检测出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调色剂色标64的浓度。这里,为了使上述发光元件5 1和感光元件52a和52b耦合,有时也可以使用没有图示的透镜等光学元件。
图4给出了形成在中间转印体27上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用色标图案的一例。图中排列有未定影K调色剂的单色的灰阶色标65。此后,相继形成没有图示的C、M、Y调色剂单色的灰阶色标。上述浓度传感器41不能区分载置在中间转印体27上的调色剂的颜色。因此,在中间转印体27上形成单色调色剂的灰阶色标65。此后,将该浓度数据反馈给校正图像处理部的浓度-灰阶特性的校准表或图像形成部的各处理条件。
此外,也有这样的浓度传感器41,其使用从检测出来的浓度变换到与特定的纸张种类的色差的变换表,可以限定C、M、Y、K单色的色标,变换并输出与特定的纸张种类的色差。在浓度传感器除了浓度之外还可以输出与特定的纸张种类的色差时,也可以不控制C、M、Y、K各自的浓度-灰阶特性而代之以控制C、M、Y、K的各自的与特定纸张种类的色差-灰阶特性。在该情况下,只要把迄今为止所叙述过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的浓度全部换成与特定纸张种类的色差即可。通过控制C、M、Y、K各自的与特定纸张种类的色差-灰阶特性,可以得到更适合人类视觉特性的灰阶特性。
在图1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彩色传感器42配置在转印材料输送通路的定影部30下游一侧并朝向转印材料11的图像形成面,以检测形成在转印材料11上的定影后的混色色标的彩色的RGB输出值。通过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内部进行配置,可以在将定影后的图像排出到排纸部内之前自动地进行检测。
图5示出了彩色传感器42的构成的一例。彩色传感器42由白色LED53和带RGB单片滤色片的电荷存储型传感器54a构成。使白色LED53相对形成有定影后的色标的转印材料11倾斜45度入射,利用带RGB单片滤色片的电荷存储型传感器54a检测朝向0度方向的漫反射光强度。带RGB单片滤色片的电荷存储型传感器54a的感光部如54b那样,为RGB独立的的像素。
带RGB单片滤色片的电荷存储型传感器54的电荷存储型传感器也可以是光电二极管。RGB三个像素的组,也可以排列多个组。此外,可以是入射角度为0度、反射角度为45度的构成。进而,也可以用发RGB三种颜色的光的LED和无滤光片的传感器进行构成。
在此,图6中示出了形成在转印材料11上的定影后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用色标图案的一例。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用色标图案,是作为色再现区域的中心,并作为在获得色彩平衡方面非常重要的颜色的灰色的灰阶色标图案。由利用黑色(K)得到的灰色灰阶色标61、使氰色(C)、品红色(M)和黄色(Y)混色后的处理灰色灰阶色标62构成,如同称之为61a和62a、61b和62b、61c和62c那样,在标准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由色度接近的利用K形成的灰色灰阶色标61和CMY处理灰色灰阶色标62成对排列起来。并用彩色传感器42检测该色标的RGB输出值。
此外,如果设置绝对的白色基准等,则也可以计算出绝对色度。
进而,由于RGB输出值相对于灰阶等级是连续地变化的,故通过对某一灰阶等级和与之相邻的灰阶等级RGB的输出值进行1次近似或2次近似等的数学上的处理,可以计算出所检测到的灰阶等级间的RGB输出值的推测值。即便是在没有绝对的白色基准、且不能计算出绝对色度的情况下,通过对利用K形成的灰色灰阶色标和CMY处理灰色灰阶色标的RGB输出值进行相对比较,也可以计算出色度和利用某一灰阶等级的K形成的灰色色标大致相同的、混合了CMY3色的处理灰色色标的CMY3色的混色比率。
即,在检测形成在转印材料上的定影后的色标颜色的装置的输出是不同的3种颜色的输出时,通过判断处理灰色色标的不同的3种颜色的输出分别与利用黑色的灰色色标的不同的3种颜色的输出相等,可以判断两色标的绝对色度相等。
图14给出了本图像形成装置中关于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的电系统图。校准表83属于图像处理部,浓度传感器41、彩色传感器42属于图像形成部。浓度传感器41、彩色传感器42的检测数据被输送给CPU。在CPU43,如前述那样,实施用于计算出与利用某一K的灰色灰阶色标色度相同的CMY处理灰色色标的CMY三种颜色的混合比率的计算。本计算结果的反馈目的地是校准表83,计算结果由CPU43传送给校准表83并在此后的图像形成时予以反映。
图7所示是本实施例中的组合了彩色传感器42和浓度传感器41的浓度-灰阶特性的控制的流程图。由于使用了彩色传感器的控制消耗转印材料,故与使用了浓度传感器的控制相比,实施次数受到限制。因而,如图7所示的那样,最初在步骤S101(图中表示为S101,以下相同)实施使用了彩色传感器和浓度传感器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以下称之为混色控制),此后,在步骤S102~104,实施预定次数的只使用浓度传感器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以下称之为单色控制),然后再返回到混色控制。
如图7所示的那样,混色以及单色控制在通常的打印动作的间隔中实施,或者在接通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电源时、在预定页数的图像形成后、在预定的环境变动检测后或者更换消耗品时等预先设定的定时自动地实施,或者在用户希望实施控制时通过用户的手动操作进行实施。单色控制的预定实施次数预先设定好。这里,在产生了接通电源、环境变动、更换消耗品等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状况变化时,即使没有达到预定次数也可以返回到混色控制。
图8所示是组合了上述混色控制和单色控制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的详细过程的流程图。
在步骤S111,预先设定好黑色(K)的浓度-灰阶特性的目标。该目标是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处理部的设计时或者出厂时设定的目标。
此后,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设置地进行实施。从步骤S112到步骤S117相当于图7的混色控制S101。
在步骤S112,在中间转印体上形成K的灰阶色标,并用浓度传感器检测浓度。
在步骤S113,计算检测出的K的灰阶色标的浓度-灰阶特性与在步骤S111设定的浓度-灰阶特性的目标的偏差,并进行更新,以使校正图像处理部的浓度-灰阶特性的K的校准表返回到目标。
利用图9示出了步骤S113中的校准表的更新手法。例如,在255灰阶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相对于灰阶级100的浓度目标,实际得到的浓度传感器输出较其低。为了获得同样的浓度,必须使灰阶级达到160。因而,只要更新校准表使K100变换到K’160即可。在多个灰阶级中进行该作业并进行校准表的更新。这里,在图9中,灰阶级与目标浓度存在线性关系,但没有必要一定为线性。
接着,在步骤S114,输出在转印材料上形成了利用K的灰色灰阶色标和CMY处理灰色灰阶色标的、定影后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用图案,通过定影装置30后,用彩色传感器42检测色标的RGB输出。在形成灰色色标时,只对K使用在步骤S113更新了的校准表。对C、M、Y不使用。
在步骤S115,根据在步骤S114检测出的利用K的灰色灰阶色标和CMY处理灰色灰阶色标的RGB的输出值,利用RGB输出相对于灰阶级连续地变化的事实,计算可以得到和各灰阶级的利用K的灰色色标的色度同样的色度的CMY处理灰色的C、M、Y各灰阶级。色度不一定能准确地相等,也可以预先设定允许的色差,判断在其色差的范围内是相同的。
在步骤S116中,使用在步骤S115中计算出来的C、M、Y、K各个灰阶级作成C、M、Y的各校准表。作成的方法如下:例如,假定使得色度与在步骤S114中作成的灰阶级100的K的灰色色标相同的CMY处理灰色的C、M、Y各灰阶级是C140、M120、Y80时,作成过程是C的校准表将C100变换到C’140、M的校准表将M100变换到M’120、Y的校准表将Y1 00变换到Y’80。对于其他灰阶级的灰色色标也同样地进行处理,作成其C、M、Y的校准表。
在步骤S117,使用在步骤S116作成的C、M、Y的校准表在中间转印体上形成利用C、M、Y单色的灰阶色标的未定影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用色标图案,用浓度传感器检测浓度,并将检测出来的浓度-灰阶特性设定为C、M、Y各色的浓度-灰阶特性的目标。
步骤S118~119相当于图7的单色控制S102、S103、S104。在步骤S117与118之间通常进行打印动作。
在步骤S118中,将C、M、Y、K单色的灰阶色标形成在中间转印体上并用浓度传感器检测浓度。
在步骤S119,计算自在步骤S111设定的K的浓度-灰阶特性目标以及在步骤S116作成的C、M、Y的浓度-灰阶特性目标的偏差,并进行更新,以使各种颜色的校准表能够返回到目标。更新手法在C、M、Y、K任意一种颜色中均与在步骤S113进行的K的校准表的更新顺序相同。
在步骤S119与120之间通常进入打印动作,在步骤S120,判断从实施上一次混色控制后直到现在是否实施了预定次数的单色控制。在已经实施了预定次数时,返回到步骤S112。在没有实施预定次数时则返回到步骤S118。
这里,在没有实施预定次数的单色控制情况下,也可以在接通电源、环境变动、更换消耗品等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状况产生了变化时,返回到步骤S112的混色控制。
在浓度传感器除了输出浓度之外还输出与特定的纸张种类的色差时,也可以用控制与特定纸张种类的色差-灰阶特性来代替控制浓度-灰阶特性。该情况下,只要将本控制的浓度全部换成与特定纸张种类的色差即可。通过采用这种做法,可以得到更适合人类视觉特性的灰阶特性。
当彩色传感器可以输出绝对色度时,也可以在步骤S115利用使用K的灰色色标和CMYK处理灰色的绝对色度计算出达到一样色度的处理灰色的C、M、Y各灰阶级。
如上面说明过的这样,采用本实施例,通过使用彩色传感器和浓度传感器,组合混色控制和单色控制,可以在1台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内部实施极力抑制了转印材料以及调色剂的消耗的、效率良好的浓度-灰阶特性的控制。此外,通过使C、M、Y的浓度-灰阶特性吻合于K的浓度-灰阶特性,可以稳定灰色平衡,即使是产生使浓度-灰阶特性变动的环境变动等,由于C、M、Y一齐随之变动浓度-灰阶特性,故不易产生色相的变化,可提供彩色再现性能优异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实施例2)
图10所示是实施例2中的组合了上述混色控制和单色控制的、与特定的纸张种类的色差-灰阶特性控制的详细过程的流程图。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浓度传感器除了输出浓度之外还输出来自特定的纸张种类的色差,彩色传感器的输出是绝对色度,在混色控制的开始进行的K的校准表的更新方面,用彩色传感器检测形成在转印材料上的K的灰阶色标的绝对色度来进行更新。
在步骤S131,预先设定好黑色(K)的与特定纸张之间的色差-灰阶特性的目标。该目标是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处理部的设计时或者出厂时设定的目标。
此后,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设置地进行实施。从步骤S132到步骤S137相当于混色控制。
在步骤S132,在转印材料上形成K的灰阶色标并用彩色传感器检测绝对色度。色标是定影了未定影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用色标图案65的色标即可。
在步骤S133,使用检测出的K的灰阶色标的绝对色度和已知的特定的纸张种类的色度,计算出与特定的纸张种类的色差-灰阶特性和在步骤S 1 3 1设定的与特定的纸张种类的色差-灰阶特性的目标的偏差,进行更新,以使校正图像处理部的与特定的纸张种类的色度-灰阶特性的K的校准表能够返回到目标。
利用图11示出了步骤S133中的校准表的更新手法。例如,在255灰阶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相对于灰阶级100的色差目标,根据实际得到的彩色传感器输出求得的色差较其低。为了获得同样的色差,必须使灰阶级达到160。因而,只要更新校准表使K100变换到K’160即可。在多个灰阶级中进行该作业并进行校准表的更新。这里,在图11中,灰阶级与目标色差存在线性关系,但没有必要一定是线性。
接着,在步骤S134,输出在转印材料上形成了利用K的灰色灰阶色标和CMY处理灰色灰阶色标的、定影后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用图案,通过定影装置30后,用彩色传感器42检测色标的绝对色度。在形成灰色色标时,只对K使用在步骤S133更新了的校准表。对C、M、Y不使用。
在步骤S135,根据在步骤S134检测出来的利用K的灰色灰阶色标和CMY处理灰色灰阶色标的绝对色度,利用色度相对于灰阶级连续地变化的事实,计算使得色度与各灰阶级的利用K的灰色色标达到一样的CMY处理灰色的C、M、Y各灰阶级。色差即使不一定能准确地相等也可以,只要预先设定允许的色差的差且判断在其色差的差的范围内是相同的即可。
在步骤S136中,使用在步骤S135中计算出来的C、M、Y各个灰阶级作成C、M、Y的各校准表。作成的方法如下。例如,假定使得色度与在步骤S134中作成的灰阶级100的K的灰色色标相同的CMY处理灰色的C、M、Y各灰阶级是C140、M120、Y80时,作成过程是C的校准表将C100变换到C’140、M的校准表将M100变换到M’120、Y的校准表将Y100变换到Y’80。对于其他灰阶级的灰色色标也同样地进行处理,以作成C、M、Y的校准表。
在步骤S137,使用在步骤S136作成的C、M、Y的校准表在中间转印体上形成利用C、M、Y单色的灰阶色标的、未定影的色差-灰阶特性控制用色标图案,用浓度传感器检测与特定的纸张种类的色差,并将检测出来的与特定的纸张种类的色差-灰阶特性设定为C、M、Y各色的与特定的纸张种类的色差-灰阶特性的目标。
步骤S138~139相当于单色控制。在步骤S137与138之间通常进入打印动作。
在步骤S138中,将C、M、Y、K单色的灰阶色标形成在中间转印体上并用浓度传感器检测与特定的纸张种类的色差。在步骤S139,计算自在步骤S131设定的K的与特定的纸张种类的色差-灰阶特性目标、以及在步骤S136作成的C、M、Y的与特定的纸张种类的色差-灰阶特性目标的偏差并进行更新,以使各种颜色的校准表能够返回到目标。更新手法在C、M、Y、K任意一种颜色中均与在步骤S133进行的K的校准表的更新顺序相同。
在步骤S139与140之间通常进入打印动作,在步骤S140,判断从实施上一次混色控制后直到现在是否实施了预定次数的单色控制。在实施了预定次数时,返回到步骤S132。在没有实施预定次数时则返回到步骤S138。
这里,在没有实施到预定次数的单色控制情况下,也可以在接通电源、环境变动、更换消耗品等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状况产生了变化时,返回到步骤S132的混色控制。
如上面说明过的这样,采用本实施例,通过使用彩色传感器和浓度传感器并组合混色控制和单色控制,除了实施例1的效果外,通过用彩色传感器进行在最初进行的黑色的灰阶特性控制,以及不使用浓度而是全部采用与特定的纸张种类的色差来控制灰阶特性,可以提供可以实施更适合于人类视觉特性的控制,且不易产生色相的变化的、彩色再现性能优异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实施例3)
图12所示是实施例3中的组合了上述混色控制和单色控制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的详细过程的流程图。与实施例1、2不同之处在于,其在图像处理部设计时或者出厂前确定好的浓度-灰阶特性的目标不是黑色(K)而是氰(C)、品红(M)、黄(Y)的任意一种颜色。
在步骤S151,预先设定好氰(C)、品红(M)、黄(Y)的任意一种颜色的浓度-灰阶特性的目标。该目标是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处理部的设计时设定的目标。为了简化说明,以下只对确定了C的目标的情况进行说明。在确定了M、Y的目标时,顺序也是同样的,只要将C置换成M或者Y即可。
此后,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设置地进行实施。从步骤S152到步骤S157相当于混色控制。
在步骤S152,在中间转印体上形成C的灰阶色标,并用浓度传感器检测浓度。
在步骤S153,计算检测出来的C的灰阶色标的浓度-灰阶特性和在步骤S151设定的浓度-灰阶特性的目标的偏差并进行更新,以使校正图像处理部的浓度-灰阶特性的C的校准表能够返回到目标。更新的顺序与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
接着,在步骤S154,输出在转印材料上形成了利用K的灰色灰阶色标和CMY处理灰色灰阶色标的、定影后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用图案,通过定影装置30后,用彩色传感器42检测色标的RGB输出。在形成灰色色标时,只对Y使用在步骤S153更新了的校准表。对K、M、Y不使用。
在步骤S155,根据在步骤S154检测出来的利用K的灰色灰阶色标和CMY处理灰色灰阶色标的RGB输出值,利用RGB输出相对于灰阶级连续地变化的事实,计算使得色度与各灰阶级的利用K的灰色色标的达到一样色度的CMY处理灰色的C、M、Y各灰阶级。即使色度不一定能准确地相等也可以,只要预先设定允许的输出差且判断在其色差的范围内是相同的即可。
在步骤S156中,使用在步骤S155中计算出来的C、M、Y各个灰阶级作成M、Y、K的各校准表。作成的方法如下:例如,假定使得色度与在步骤S154中作成的灰阶级100的K的灰色色标达到一样的CMY处理灰色的C、M、Y各灰阶级分别是C140、M120、Y80时,作成过程是K的校准表将K100变换到K’140、M的校准表将M120变换到M’140、Y的校准表将Y80变换到Y’140。对于其他灰阶级的灰色色标也同样地进行处理,作成M、Y、K的校准表。
在步骤S157,使用在步骤S156作成的C、M、Y的校准表在中间转印体上形成利用M、Y、K单色的灰阶色标的、未定影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用色标图案,用浓度传感器检测浓度,并将检测出来的浓度-灰阶特性设定为M、Y、K各色的浓度-灰阶特性的目标。
步骤S158~159相当于单色控制。在步骤S157与158之间通常进入打印动作。
在步骤S158中,将C、M、Y、K单色的灰阶色标形成在中间转印体上并用浓度传感器检测浓度。
在步骤S159,计算自在步骤S151设定的C的浓度-灰阶特性目标以及在步骤S156作成的M、Y、K的浓度-灰阶特性目标的偏差并进行更新,以使各种颜色的校准表能够返回到目标。更新手法在C、M、Y、K任意一种颜色中均与在步骤S153进行的C的校准表的更新顺序相同。
在步骤S159与160之间通常进入打印动作,在步骤S160,判断从实施上一次混色控制后直到现在是否实施了预定次数的单色控制。在实施了预定次数时,返回到步骤S152。在没有实施到预定次数时则返回到步骤S158。
这里,在没有实施到预定次数的单色控制情况下,也可以在接通电源、环境变动、更换消耗品等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状况产生了变化时,返回到步骤S152的混色控制。
在浓度传感器除了输出浓度之外还可以输出与特定的纸张种类的色差时,也可以控制与特定纸张种类的色差-灰阶特性来代替控制浓度-灰阶特性。该情况下,只要将本控制的浓度全部换成与特定纸张种类的色差即可。通过采用这种做法,可以得到更适合人类视觉特性的灰阶特性。
此外,当彩色传感器可以输出绝对色度时,也可以在步骤S155利用使用K的灰色色标和CMYK处理灰色的绝对色度,计算出达到一样色度的处理灰色的C、M、Y各灰阶级。
进而,在步骤S152~153进行的C的校准表的更新,也可以如在实施例2叙述过的那样,通过在转印材料上形成C的灰阶色标,用彩色传感器检测绝对色度,并计算在步骤S151设定的C的色差-灰阶特性的目标与检测出来的色标和预定的纸种之间的色差-灰阶特性的偏差来进行更新。
如上面说明过的这样,采用本实施例,通过使用彩色传感器和浓度传感器并组合混色控制和单色控制,除了实施例1、2的效果外,通过采用将初期设定的浓度-灰阶特性的目标做成C、M、Y之任一种而不是K的做法,可以提供使浓度传感器或者彩色传感器的测量精度较K相比在C、M、Y方面更好、更有效,且不易产生色相的变化的、彩色再现性能优异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实施例4)
图13所示是实施例4中的组合了上述混色控制和单色控制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的详细过程的流程图。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其预先确定氰(C)、品红(M)、黄(Y)、黑色(K)的浓度-灰阶特性的目标。
在步骤S171,预先设定好C、M、Y、K的浓度-灰阶特性的目标。该目标是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处理部的设计时或者出厂时设定的目标。
此后,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设置地进行实施。从步骤S172到步骤S177相当于混色控制。
在步骤S172,在中间转印体上形成K的灰阶色标,并用浓度传感器检测浓度。
在步骤S173,计算检测出来的K的灰阶色标的浓度-灰阶特性与在步骤S171设定的浓度-灰阶特性的目标的偏差并进行更新,以使校正图像处理部的浓度-灰阶特性的K的校准表能够返回到目标。更新的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接着,在步骤S174,输出形成在转印材料上的利用K的灰色灰阶色标和CMY处理灰色灰阶色标的、定影后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用图案,通过定影装置30后,用彩色传感器42检测色标的RGB输出。在形成灰色色标时,K使用在步骤S173更新了的校准表,C、M、Y也使用设计时或者该时刻的校准表。
在步骤S175,根据在步骤S174检测出来的利用K的灰色灰阶色标和CMY处理灰色灰阶色标的RGB输出值,利用RGB输出相对于灰阶级连续地变化的事实,计算使得色度与各灰阶级的K的灰色色标的色度达到一样的CMY处理灰色的C、M、Y各灰阶级。即使色度不一定能完全相同也可以,只要预先设定允许的色差且判断在其色差的范围内是相同的即可。
在步骤S176中,使用在步骤S175中计算出来的C、M、Y各个灰阶级作成C、M、Y的各校准表。作成的方法如下:例如,假定使得色度与图像处理部设计时灰阶级100的利用K的灰色色标达到一样的CMY处理灰色的C、M、Y各灰阶级被设计为C140、M120、Y80。与之相对照,假定根据步骤S175的计算结果,使得色度与灰阶级100的利用K的灰色色标达到一样的CMY处理灰色的C、M、Y各灰阶级为C135、M125、Y90。此时,作成过程是C的校准表将C140变换到C’135、M的校准表将M120变换到M’125、Y的校准表将Y80变换到Y’90。对于其他灰阶级的灰色色标也同样地进行处理,并更新C、M、Y的校准表。
在步骤S177,使用在步骤S176更新的C、M、Y的校准表在中间转印体上形成利用C、M、Y单色的灰阶色标的、未定影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用色标图案,用浓度传感器检测浓度,并将检测出来的浓度-灰阶特性设定为C、M、Y各色的浓度-灰阶特性的目标。
步骤S178~179相当于单色控制。在步骤S177与178之间通常进入打印动作。
在步骤S178中,将C、M、Y、K单色的灰阶色标形成在中间转印体上,用浓度传感器检测浓度。
在步骤S179,计算自在步骤S171作成的K的浓度-灰阶特性目标、以及在步骤S176更新的C、M、Y的浓度-灰阶特性目标的偏差并进行更新,以使各种颜色的校准表能够返回到目标。更新手法在C、M、Y、K任意一种颜色中均与在步骤S173进行的K的校准表的更新顺序相同。
在步骤S179与180之间通常进入打印动作,在步骤S180,判断自实施上一次混色控制后直到现在是否实施了预定次数的单色控制。在实施了预定次数时,返回到步骤S172。在没有实施到预定次数时则返回到步骤S178。
这里,在没有实施到预定次数的单色控制情况下,也可以在接通电源、环境变动、更换消耗品等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状况产生了变化时,返回到步骤S172的混色控制。
在浓度传感器除了输出浓度之外还可以输出与特定的纸张种类的色差的情况下,也可以控制与特定纸张种类的色差-灰阶特性来代替控制浓度-灰阶特性。该情况下,只要将本控制的浓度全部变成与特定纸张种类的色差即可。通过采用这种做法,可以得到更适合人类视觉特性的灰阶特性。
当彩色传感器可以输出绝对色度时,也可以在步骤S175利用使用K的灰色色标和CMYK处理灰色的绝对色度,计算出达到一样色度的处理灰色的C、M、Y各灰阶级。
与实施例2同样地,步骤S172、173也可以在转印体上形成利用K的灰色色标,更新K的校准表。
如上面说明过的这样,采用本实施例,通过使用彩色传感器和浓度传感器并组合混色控制和单色控制,可以在1台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内部实施极力抑制了转印材料以及调色剂的消耗的、效率良好的浓度-灰阶特性的控制。此外,通过吻合于K的浓度-灰阶特性,可以稳定灰色平衡,即使是产生使浓度-灰阶特性变动的环境变动等,由于C、M、Y、K一齐随之变动浓度-灰阶特性,故不易产生色相的变化,通过预先确定C、M、Y的浓度-灰阶特性的目标,可提供单色的灰阶特性也良好的、彩色再现性能优异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以上的实施例1~4,通过组合使用彩色传感器和浓度传感器,可以在减少使用彩色传感器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的实施次数并抑制转印材料的消耗的同时,还能够在1台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内部实施考虑了第三色的灰阶平衡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这比只使用了浓度传感器的以往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优异。
(实施例5)
实施例5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与实施例1相同。
图15所示是组合了上述混色控制和单色控制的浓度-灰阶特性控制的详细过程的流程图。
首先,在使用新的调色剂盒时,即在最初设置了彩色图像形成装置时或者更换了调色剂盒时,在步骤S211,作为C、M、Y、K各种颜色的灰阶-浓度特性的目标,使用预先设定的缺省的灰阶-浓度曲线。缺省的灰阶-浓度曲线是考虑了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特性而设定的。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图16那样的对于输入灰阶级输出浓度为线性的曲线。此外,浓度校正表使用没有变更输入值的所谓直通表。
其次,在中间转印体上形成色标图案并利用浓度传感器进行读取(步骤S222)。图17中给出了形成在中间转印体上的色标图案的例子。排列有未定影K调色剂单色的调色剂色标64,其后相继形成没有图示的C、M、Y调色剂单色的灰阶色标。此时,形成色标的C、M、Y、K的灰阶级使用预先确定的灰阶级。形成在中间转印体上的色标图案由浓度传感器检测浓度,并根据检测出的浓度通过插值生成灰阶-浓度曲线。当浓度检测结果成为图18的用黑点表示的那样的结果时,例如,可以通过线性插值那样的插值生成100那样的灰阶-浓度曲线。进而以在步骤S211设定的目标的浓度曲线300为基准计算出相反特性的曲线200并将之作为对应输入图像数据的浓度校正表。通过用该浓度校正表对输入图像数据进行表变换,可以使输入灰阶级和输出灰阶级成为目标的灰阶-浓度曲线300的关系(步骤S213)。
在步骤S214,使用在步骤S213生成的浓度校正表200在转印材料上形成CMY混色色标以及K的单色色标图案,并用彩色传感器进行检测。下面,详细地叙述本步骤的内容。
CMY混色色标以及K单色色标的各色标(1)~(9)由图19那样的C、M、Y的数据(1)~(8)以及K的单色数据(9)构成。各色标的C、M、Y的灰阶级为自基准的灰阶级(以下称之为基准值)C0、M0、Y0起使灰阶级变化了±α的值的组合。此外,(9)的色标是K的单色色标,用预先确定的灰阶级K0形成。这里,C0、M0、Y0、K0的值是CMYK的灰阶-浓度特性被调整为缺省的灰阶-浓度特性曲线300的状态、且在通常的图像形成状态下如果混色C0、M0、Y0的值则成为与K0同样颜色的值,在彩色处理以及中间色调设计时进行设定。如图20那样,在转印材料上形成(1)~(9)的色标图案,且形成在转印材料上的色标通过定影装置30后,用彩色传感器42进行检测并输出RGB值。
下面,在步骤S215,根据传感器的RGB输出值计算用于使C、M、Y的处理灰色与(9)的K的色标的颜色一致的C、M、Y的值(灰阶级)。
如果图像形成条件是与彩色处理设计时完全相同的状态,则K0的颜色一致于混色了(C0、M0、Y0)的颜色,但因在背景技术中叙述过的那样的理由而不能一致,故将产生色彩偏离。如果设各色标的RGB输出值为(1)=(r1、g1、b1)、(2)=(r2、g2、b2)、…,并3维地表示(1)~(8)的各色标的C、M、Y坐标,则结果为图21那样。图中的立方格子的中心的坐标为(C0、M0、Y0)。
由图21利用8点的线性插值求用于使(1)~(8)的RGB值一致于K0的RGB的值的C、M、Y的值。具体地,可以通过利用下面的公式进行计算来求出对应图21的立方格子内的各C、M、Y坐标的RGB值(Rcmy、Gcmy、Bcmy)。
Rcmy=[(C-C0+α)(M-M0+α)(Y-Y0+α)r1+
    (C0+α-C)(M-M0+α)(Y-Y0+α)r2+
    (C-C0+α)(M0+α-M)(Y-Y0+α)r3+
    (C-C0+α)(M-M0+α)(Y0+α-Y)r4+
    (C0+α-C)(M0+α-M)(Y-Y0+α)r5+
    (C0+α-C)(M-M0+α)(Y0+α-Y)r6+
    (C-C0+α)(M0+α-M)(Y0+α-Y)r7+
    (C0+α-C)(M0+α-M)(Y0+α-Y)r8]/(8α3)Gcmy、Bcmy也用同样的公式求解。
利用上式计算出来的(Rcmy、Gcmy、Bcmy)与K的RGB值(Rk、Gk、Bk)的差可以用例如各RGB的差的平方和等求出。并且,求出差的最小的值、即最接近(Rk、Gk、Bk)的(Rcmy、Gcmy、Bcmy),并将此时的C、M、Y的值作为最佳值取为(C0’、M0’、Y0’)。
这里,为了提高插值的精度,希望立方格子的大小能尽可能地小。
在K0与(C0、M0、Y0)的颜色偏离较大时,(C0’、M0’、Y0’)没有在立方格子的中心(C0、M0、Y0)附近,但由于即使在该情况下,(C0’、M0’、Y0’)也必须进入到立方格子内,故需要立方格子具有足够的大小。考虑上述2个条件,将α设定成最佳值。
进而,使K的灰阶级变化,并具有多个基准值(CN、MN、YN、KN)(N=0、1、2、…、n),对应各基准值形成与前边同样的(1)~(9)的色标,进而相对于各(CN、MN、YN、KN)求(CN’、MN’、YN’、KN’)。如果如此求得的(CN、MN、YN、KN)与(CN’、MN’、YN’、KN’)的氰的关系成为图22黑点所示的那样,则可用线性插值其之间的值作成150那样的曲线(彩色校正表)。
下面在步骤S216更新浓度校正的目标表。生成对于原来的目标灰阶-浓度曲线(图18,300)相乘了图22的彩色校正表150的灰阶-浓度曲线,并将之作为新的氰的目标灰阶-浓度曲线(图23,400)。具体地,在对于输入灰阶级用彩色校正表150进行了表变换后,按照目标灰阶-浓度曲线变换成输出浓度。
同样地也对M、Y变更目标。通过用该新的目标进行浓度校正,可以使通过(CN、MN、YN)的混色的颜色一致于KN的颜色。
这里,注意“人眼对高光的灰色敏感,越接近阴影越迟钝”,“在通常彩色处理时,由于进行UCR处理(彩色分解时用K转换CMY的一部分的处理),故在阴影区域不能表现仅利用CMY3色的灰色”,通过以高光为中心地选择(CN、MN、YN、KN)的值,可以更有效地实施本发明。
在步骤S217,根据步骤S212的浓度检测结果,使用在步骤S216进行了变更的C、M、Y目标重新生成浓度校正表,此后,在打印时使用该浓度校正表进行输入图像数据的浓度校正并进入通常的打印状态(步骤S218)。
在通常的打印状态下,如果打印了预定张数(步骤S220)则进行单色浓度控制。在单色浓度控制中,在步骤S221与步骤S212同样地在中间转印体上形成色标图案并利用浓度传感器进行读取。形成在中间转印体上的色标图案经由浓度传感器检测浓度,并根据检测出的浓度通过插值生成灰阶-浓度曲线,使用在步骤S216生成的目标400采用与步骤S213相同的手法更新浓度校正表(步骤S222)。进而判断是否进行了预定次数的单色浓度控制(步骤S223),在没有达到预定次数时再次进入通常打印。如果已经进行了预定次数则再次在步骤S114在转印材料上形成CMY混色以及K的单色色标图案并用彩色传感器进行检测。此时的色标图案的形成使用最新的浓度校正表进行。此后,进行在前述的步骤进行的处理。这里,在新的目标作成时,对于在上一次的步骤S116生成的目标400,将乘以新的逆特性表。
此外,由于在通常打印状态下更换某一种颜色的调色剂盒时(步骤S219)图像形成条件发生很大的变化,故需要再次返回到步骤S211的处理。
这里,在本实施例中,重视精度并采用了如上述那样校正目标的构成,但也可以采用不校正目标地在浓度校正表之后乘以图22中的150的校正表的构成。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计算最佳的C、M、Y值方面使用了3维的线性插值,但作为插值手法,也可以使用2次函数近似或3次函数近似、或者样条插值那样的非线性方法。
再有,虽然在本实施例中α的值在C、M、Y中使用的是同一的值,但也可以使用按颜色不同的值。
进而,在本实施例中彩色传感器采用了RGB输出,但也可以采用输出其他种类的色空间,例如L*a*b*或者L*c*h*、XYZ等色度的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虽然是使C、M、Y的混色色标的颜色吻合于K的色标的颜色,但也可以用彩色传感器测量C、M、Y的混色色标的颜色的L*a*b*值,例如,以a=0、b=0的无彩色轴为目标,计算出使C、M、Y的混色成为无彩色的最佳的灰阶级,反馈到单色控制。
(实施例6)
实施例6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与实施例1相同。本实施例的流程图示于图24。
首先,在使用新的调色剂盒时,即在最初设置了彩色图像形成装置时或者更换了调色剂盒时,在步骤S231作为K的灰阶-浓度特性的目标使用预先设定好的灰阶-浓度曲线。缺省的灰阶-浓度曲线是考虑了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特性而设定的。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图16那样的对于输入灰阶级输出浓度为线性的曲线。此外,浓度校正表133使用没有变更输入值的所谓直通表。
其次,在中间转印体上形成色标图案并利用浓度传感器进行读取(步骤S232)。形成在中间转印体上的色标图案虽然与实施例5的图17给出的例子一样,但在本实施例中,只排列未定影K调色剂单色的调色剂色标64。此时形成色标的K的灰阶级使用预先确定的灰阶级。形成在中间转印体上的色标图案由浓度传感器检测浓度,并根据检测出的浓度通过插值生成灰阶-浓度曲线。当浓度检测结果成为图18用黑点表示的那样的结果时,例如,可以通过线性插值那样的插值生成100那样的灰阶-浓度曲线。进而,以目标的浓度曲线为基准计算相反特性的曲线200,并将之作为对应输入图像数据的浓度校正表。通过用该浓度校正表对输入图像数据进行表变换,可以使输入数据和输出浓度成为目标的灰阶-浓度曲线300的关系(步骤S233)。
然后在步骤S234,将预先设定好的缺省值(Cd、Md、Yd)作为下一次的混色控制的色标的基准值(C0、M0、Y0)进行设置。
在步骤S235,关于K使用在步骤S233生成的浓度校正表300,关于C、M、Y使用直通表,在转印材料上形成CMY混色色标以及K的单色色标图案,并用彩色传感器进行检测。下面,详细叙述本步骤的内容。
CMY混色色标以及K的单色色标的各色标由图25那样的C、M、Y的数据(1)~(6)以及K的单色数据(7)构成。在本实施例中,各色标的C、M、Y值为自基准值C0、M0、Y0始,只使特定的颜色变化了±α的值。此外,(7)的色标是K的单色色标,由预先确定的灰阶级K0形成。如前述的那样,最初C0、M0、Y0设置为缺省值(Cd、Md、Yd)。(Cd、Md、Yd)被K的浓度特性调整为灰阶-浓度特性曲线300的状态,如果在典型的灰阶-浓度曲线的状态下混色Cd、Md、Yd的值,则C、M、Y为达到与K0大致成为同样颜色那样的值。如图26那样,在转印材料上形成(1)~(7)的色标图案,形成在转印材料上的色标通过定影装置30后,用彩色传感器42进行检测并输出RGB值(步骤S235)。
下面,在步骤S236根据传感器的RGB输出值计算用于使C、M、Y的处理灰色与K的色标颜色一致的C、M、Y的值(灰阶级)。
图像形成条件如果是与彩色处理设计时完全相同的状态,则K0的颜色一致于混色了(C0、M0、Y0)的颜色,但因在背景技术中叙述过的那样的理由而不能一致,故将产生色彩偏离。如果设各色标的RGB输出值为(1)=(r1、g1、b1)、(2)=(r2、g2、b2)、…,并3维地表示(1)~(6)的各色标的C、M、Y坐标,则结果为图27那样。图中的3个轴的交点的坐标为(C0、M0、Y0)。
由图27求用于使(1)~(6)的RGB值一致于K0的RGB的值的C、M、Y的值。具体地,首先在(1)、(2)间的轴上使C的值变化,并按下式利用线性插值求出各C的值(Rc、Gc、Bc)。
Rc=[(C-C0+α)r1+(C0+α-C)r2]/(2α)
Gc=[(C-C0+α)g1+(C0+α-C)g2]/(2α)
Bc=[(C-C0+α)b1+(C0+α-C)b2]/(2α)
通过上式计算出来的(Rc、Gc、Bc)与K0的RGB值(Rk、Gk、Bk)的差可以用例如各RGB的差的平方和等求出。并且,求出差的最小的值、即最接近(Rk、Gk、Bk)的(Rc、Gc、Bc),并将此时的C的值作为最佳值取为C0’。
关于M、Y也同样地求出最佳值M0’、Y0’,即,将(C0’、M0’、Y0’)作为形成最接近K0的颜色的C、M、Y的最佳值。
此后的流程虽然与实施例5的流程图15相同,但在本实施例中,如果单色控制进行了预定次数(步骤S244),则在步骤S245将用上一次的混色控制求得的最佳值(C0’、M0’、Y0’)设置成基准值(C0、M0、Y0)。并且用新的基准值(C0、M0、Y0)形成色标,用彩色传感器进行检测(步骤S235)。
在通常打印状态下更换了某一种颜色的调色剂盒时(步骤S240),将再次返回到步骤S211的处理,并在进行了K的浓度控制后再次用缺省的基准值(Cd、Md、Yd)进行混色控制。
以上,在本实施例中,将1组混色色标的组合数减少到7个,可以在转印材料上形成更多的色标的组。此外,通过使用上一次的最佳值作为基准值,可以进行更高精度的控制。
这里,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同样地,虽然α的值在C、M、Y使用的是同一的值,但也可以使用按颜色不同的值。
(实施例7)
实施例7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与实施例1相同。
在实施例5、6中只形成1次混色控制用的色标,但在本实施例中,特征是多次形成色标图案。
本实施例的处理的流程除了混色控制部分以外,其他与实施例5中的图15的流程图相同。本实施例中的混色控制的流程图示于图28。如果在步骤S251开始混色控制,则预先设定好的C、M、Y的灰阶级(C0、M0、Y0)作为初始值被设置为基准值(Cs、Ms、Ys)(步骤S252)。这里,(C0、M0、Y0)是采用与实施例5同样的做法确定的值。进而在步骤S253将α设置为初始值α0。此外,C、M、Y、K的浓度校正表使用利用没有图示的单色控制进行了浓度控制的校正表。
在步骤S254,形成CMY混色以及K的单色色标图案。图29给出了本实施例中的色标图案的内容。
各色标的C、M、Y值为自基准值Cs、Ms、Ys始使之变化了±α的值的组合。此外,(9)的色标是K的单色色标,用预先确定的值K0形成。同实施例5一样,如图20那样在转印材料上形成(1)~(9)的色标图案,形成在转印材料上的色标通过定影装置30后,由彩色传感器42进行检测并输出RGB值。
然后,在步骤S255用与实施例5一样的手法求出最佳值(C0’、M0’、Y0’)。
在步骤S256使用在步骤S255求得的(C0’、M0’、Y0’)再次在转印材料上形成色标。此时,同时也形成K的单色色标。形成在转印材料上的色标通过定影装置30后,由彩色传感器42进行检测并输出RGB值。
在步骤S257,例如用R、G、B的差的平方和计算在步骤S256输出的(C0’、M0’、Y0’)的混色色标、以及K0的单色色标的RGB值的差,在步骤S3 1 8判断上述差是否大于预先确定的阈值。在大于阈值时,认定差超过允许范围,进入步骤S259。
在步骤S259,将在步骤S255计算出的(C0’、M0’、Y0’)设置为基准值(Cs、Ms、Ys),在步骤S260将α的值设定为在上一次的步骤S314~315中使用的α的值的1/2的值,并再次在步骤S314用新的基准值和α的值形成CMY混色以及K的单色色标图案,以及用彩色传感器检测RGB值。
边更新基准值(Cs、Ms、Ys)和α边反复以上的步骤S254~260,直到在步骤S258差达到允许范围内为止。
在步骤S254~260的处理中探索最佳值的原理图示于图30。图30中,为了简化,省略Y的坐标并用C、M的坐标表示。图中横轴为C,纵轴为M,作为初始值设置的(C0、M0)的坐标位于411a。如果开始混色控制,则最初以(C0、M0)为中心,在C、M方向±α0范围的矩形(411b)的4个角上形成色标(步骤S252~254),利用根据各色标的值的插值计算出传感器输出值最接近K0的C、M的坐标(C0’、M0’)(412a)(步骤S255)。然后,在步骤S256~257形成(C0’、M0’)以及K0的色标,判断传感器输出值的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步骤S258)。如果不是在允许范围内,接着以41 2a的坐标为中心在±α0/2的矩形(412b)的4个角上形成第2色标(步骤S259~254),并再次利用根据各色标的值的插值计算出传感器输出值最接近K0的C、M的坐标(C0”、M0”)(413a)(步骤S255)。
下面,与前面同样地,在步骤S256~257形成(C0”、M0”)以及K0的色标,判断传感器输出值的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步骤S258)。如果不是在允许范围内,接着以413a的坐标为中心在±α0/4的矩形(413b)的4个角上形成第3色标(步骤S259~254),并利用根据各色标的值的插值计算出传感器输出值最接近K0的没有图示的C、M的坐标(C0、M0)(步骤S255)。
通过反复上述的处理,可以越来越缩小探索范围地求解C、M、Y的最佳值。
在步骤S258差小于阈值时,认定差是在允许范围内,将在步骤S255求得的C、M、Y的值作为最佳值。步骤S261~262进行与实施例5的步骤S216~217同样的处理。
这里,在前面只使用了1组(Cs、Ms、Ys),但与实施例1同样,也可以形成对应多个K的值KN(N=0、1、…n)的(CN、MN、YN)的色标,并只对在步骤S258不是在允许范围内的(CN、MN、YN)的色标反复步骤S254~260的循环。
此外,为了抑制转印材料的消耗,减少色标的形成次数,在步骤S316形成混色色标时,也可以假定在步骤S258是NO(否)的情况预先同时形成下一步骤S254的混色色标。
(实施例8)
实施例8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与实施例1相同。本实施例中的处理的流程与实施例5中的图15的流程图一样。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215求最佳值的过程中,使用的是二次回归分析。下面对本实施例中的最佳值的求法进行说明。
首先,对在步骤S214形成的色标图案进行说明。
CMY混色色标以及K的单色色标的各色标由图31那样的C、M、Y的数据(1)~(6)以及K的单色数据(7)构成。如实施例6那样,设C00~C05、M00~M05、Y00~Y05的值是例如自基准值C0、M0、Y0始只使特定的颜色变化了±α的值。此外,(7)的色标是K的单色色标,用预先确定的值K0形成。基准值(C0、M0、Y0)与实施例6一样,  被K的浓度特性调整为灰阶-浓度特性曲线300的状态,如果在典型的灰阶-浓度曲线的状态下混色C0、M0、Y0的值,则C、M、Y为达到与K0大致同样颜色那样的值。如图26那样,在转印材料上形成(1)~(7)的色标图案,形成在转印材料上的色标通过定影装置30后,由彩色传感器42进行检测并输出RGB值。
下面,在步骤S236根据传感器的RGB输出值计算用于使C、M、Y的处理灰色与(7)的K的色标颜色一致的C、M、Y的值(灰阶级)。
设各色标的RGB输出值为(1)=(r00、g00、b00)、(2)=(r01、g01、b01)、…(6)=(r05、g05、b05),(7)的K单色色标的RGB输出值为(rk0、gk0、bk0)。
这里,如图32那样,关于R,以C、M、Y的灰阶级为说明变量,R为目标变量,求出下面的二次回归式的系数rc0、rc1、rc2、rc3。
R=rc1×C+rc2×M+rc3×Y+rc0
系数rc0、rc1、rc2、rc3采用下面这样的做法求出。
S = S 11 S 12 S 13 S 21 S 22 S 23 S 31 S 32 S 33 , T = S R 1 S R 2 S R 3 , B = rc 1 rc 2 rc 3
但是,如果设
S 11 = Σ i = 0 5 ( C 0 i - C ‾ 0 ) 2 , C ‾ 0 = Σ i = 0 5 C 0 i 6
S 22 = Σ i = 0 5 ( M 0 i - M ‾ 0 ) 2 , M ‾ 0 = Σ i = 0 5 M C 0 i 6
S 33 = Σ i = 0 5 ( Y 0 i - Y ‾ 0 ) 2 , Y ‾ 0 = Σ i = 0 5 Y 0 i 6
S 12 = Σ i = 0 5 ( C 0 i - C ‾ 0 ) × ( M 0 i - M ‾ 0 )
S 13 = Σ i = 0 5 ( C 0 i - C ‾ 0 ) × ( Y 0 i - Y ‾ 0 )
S 23 = Σ i = 0 5 ( M 0 i - M ‾ 0 ) × ( Y 0 i - Y ‾ 0 )
S21=S12,S31=S13,S32=S23
S R 1 = Σ i = 0 5 ( C 0 i - C ‾ 0 ) × ( r 0 i - r ‾ 0 ) , r ‾ 0 = Σ i = 0 5 r 0 i 6
S R 2 = Σ i = 0 5 ( M 0 i - M ‾ 0 ) × ( r 0 i - r ‾ 0 )
S R 3 = Σ i = 0 5 ( Y 0 i - Y ‾ 0 ) × ( r 0 i - r ‾ 0 )
则可以用
B=S-1T
求出rc1、rc2、rc3。进而用
rc0= r0-(rc1× C0+rc2× M0+rc3× Y0)
求出rc0。
进而,对G、B也同样地求下述的二次回归式的系数。
G=gc1×C+gc2×M+gc3×Y+gc0
B=bc1×C+bc2×M+bc3×Y+bc0
这里,将对应K的输出值(rk0、gk0、bk0)的C、M、Y的值作为(C0’、M0’、Y0’)代入上述公式,用矩阵表达则有
rk 0 gk 0 bk 0 = rc 1 rc 2 rc 3 gc 1 gc 2 gc 3 bc 1 bc 2 bc 3 C 0 ′ M 0 ′ Y 0 ′ + rc 0 gc 0 b c 0
并利用
C 0 ′ M 0 ′ Y 0 ′ = rc 1 rc 2 rc 3 gc 1 gc 2 gc 3 bc 1 bc 2 bc 3 - 1 rk 0 - rc 0 gk 0 - gc 0 bk 0 - bc 0
求出(C0’、M0’、Y0’)。
进而,使K的灰阶级变化,并具有多个基准值(CN、MN、YN、KN)(N=0、1、2、…、n),对应各基准值形成与前边同样的(1)~(7)的色标,对于各(CN、MN、YN、KN)求(CN’、MN’、YN’、KN’)。
此后的处理与实施例5的步骤S216之后相同。
这里,在本实施例中,虽然色标的个数以及色标的值采用的与实施例6相同,但色标的个数以及其值的选择方法并非只限于此。此外,作为本实施例的特征,由于在本实施例中没有假定实施例5~7(图21)那样的格子,故可以比较自由地选择色标的个数以及色标的值,可以不被基准值和色标的值的关系左右地、精度良好地求出最佳值。
根据以上的实施例5~8,在利用彩色传感器的输出值使C、M、Y的灰阶-浓度特性吻合于K的灰阶-浓度特性时,形成改变了C、M、Y的比率的多个色标,通过插值可以精度良好地使C、M、Y的彩色平衡吻合于K、即无彩色,可以提供即使是发生使灰阶-浓度特性变动的环境变动等,也不易产生色相的变化的、彩色再现性能优异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以上,举出若干个理想的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并非仅限于这些实施例,显然本发明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进行种种变形或应用。

Claims (33)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用于用多个色剂形成图像并用于重合所形成的图像,以在转印纸张上形成彩色图像,其中上述方法包括用于控制用各个色剂形成的各个图像的浓度的单色控制过程,以及用于控制重合图像的彩色平衡的混色控制过程,
其中上述单色控制过程包括步骤:
使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用上述色剂之一形成色标;
使用浓度传感器,检测所形成的色标的浓度,其中所形成的色标还没有转印到转印纸张;
基于上述浓度传感器检测的结果,控制第一图像形成条件,
其中上述混色控制过程包括步骤:
使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用多个色剂形成混色色标;
使用彩色传感器,检测上述混色色标的色度,其中该混色色标已经转印到转印纸张并定影且还未排出;以及
基于上述彩色传感器检测的结果,控制第二图像形成条件,
其中上述单色控制过程和上述混色控制过程独立地执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用无彩色色剂形成第一图像,用多个有彩色色剂形成第二图像,并且重合该第一和第二图像来形成彩色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无彩色色剂包括黑色调色剂,上述有彩色色剂包括黄、品红和青调色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用于使具有各种色剂的调色剂图像重合在中间转印体上的1次转印装置;
用于使该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纸张上的2次转印装置;以及
用于使该转印纸张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的定影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浓度传感器检测未定影的该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色标的浓度,并且上述彩色传感器检测定影后的该转印纸张上的调色剂图像的色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第二图像形成条件的步骤包括校正用于校准图像信息的每种颜色的校准表,其中该图像信息表示要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图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混色控制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使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用多个有彩色色剂形成第一灰色色标,用无彩色色剂形成第二灰色色标;
使用上述彩色传感器,检测所形成的灰色色标各自的色度;
计算使色度与用上述无彩色色剂形成的上述第二灰色色标相等的、用上述多个有彩色色剂形成的灰色色标的各灰阶级;以及
基于该计算步骤的结果,校正各个有彩色色剂的校准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在上述混色控制之前实施无彩色色剂的浓度控制,上述浓度控制包括以下步骤:
使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用无彩色色剂形成单色色标;
使用上述浓度传感器,检测所形成的单色色标的浓度;以及
基于该检测步骤的结果,校正该无彩色色剂的校准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在上述校正步骤中所校正的该条件下,使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形成具有每种有彩色色剂的单色色标;
使用上述浓度传感器,检测所形成的单色色标的每一个的浓度;
基于每种有彩色色剂的该检测步骤的结果,设定上述浓度控制的浓度目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在独立于上述混色控制的定时实施浓度控制,该浓度控制包括以下步骤:
使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用一种有彩色色剂形成单色色标;
使用上述浓度传感器,检测所形成的单色色标的浓度;以及
基于该检测步骤的结果和上述浓度目标,校正上述有彩色色剂的校准表。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使用上述浓度传感器检测的步骤中,检测与预定纸张的浓度偏差,并且
在上述使用上述彩色传感器检测的步骤中,检测上述灰色色标的绝对色度。
1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形成单元,用于用多个色剂形成图像并且用于重合这些图像来形成彩色图像;
浓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用该色剂之一形成的色标的浓度,其中所形成的色标还没有转印到转印纸张;
彩色传感器,用于检测用多个色剂形成的混色色标的色度,其中该混色色标已经转印到转印纸张并定影且还未排出;
控制器,用于在独立的定时,执行用于通过使用上述浓度传感器控制由各个色剂形成的各个图像的浓度的单色控制过程,以及用于通过使用上述彩色传感器控制重合图像的彩色平衡的混色控制过程。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装置用无彩色色剂形成第一图像,用多个有彩色色剂形成第二图像,并且重合这些图像来形成彩色图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无彩色色剂包括黑色调色剂,上述有彩色色剂包括黄、品红和青调色剂。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装置包括:
用于使具有各种色剂的调色剂图像重合到中间转印体上的1次转印装置;
用于使该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纸张上的2次转印装置;以及
用于使该转印纸张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的定影装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浓度传感器检测未定影的该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色标的浓度,并且上述彩色传感器检测定影后的该转印纸张上的调色剂图像的色度。
1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用无彩色色剂形成图像并用多个有彩色色剂形成图像,并且重合这些图像来在转印纸张上形成彩色图像,其特征在于上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以多种方式改变有彩色色剂的混合比率,使上述图像形成装置通过混合多个有彩色色剂形成多个灰色色标和用无彩色色剂形成灰色色标;
使用彩色传感器,检测所形成的灰色色标的每一个的色度;
基于上述检测色度的步骤的结果,计算使色度与用该无彩色色剂形成的上述灰色色标相等的、用该多个有彩色色剂形成的灰色色标的各灰阶级;以及
基于上述计算步骤的结果,控制图像形成条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无彩色色剂包括黑色调色剂,以及上述有彩色色剂包括黄、品红和青调色剂。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多个有彩色色剂形成的各灰色色标,是通过将该有彩色色剂之一的量设定为基准值增加或减少预定的变化量,并且将其他有彩色色剂的量分别固定在基准值而形成的。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基准值以及上述预定的变化量基于最新的检测步骤的结果确定。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刚刚更换了某一种色剂的调色剂盒之后,上述基准值以及上述预定的变化量使用预先确定的值。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复实施上述形成灰色色标的步骤和上述检测步骤,直到在通过混合多个有彩色色剂形成的灰色色标和无彩色色剂形成的灰色色标之间实现一个偏差为止。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计算灰色色标的各灰阶级的步骤中,使用线性差值计算。
24.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计算灰色色标的各灰阶级的步骤中,使用非线性差值计算。
25.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计算灰色色标的各灰阶级的步骤中,使用多次回归分析,
其中各种色剂的量为说明变量,所检测的色度为目标变量。
26.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用于使具有各种色剂的调色剂图像重合到中间转印体上的1次转印装置;
用于使该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纸张上的2次转印装置;以及
用于使该转印纸张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的定影装置。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彩色传感器检测定影后的该转印纸张上的调色剂图像的色度。
2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使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形成色标;
使用浓度传感器,检测所形成的色标的浓度,其中所形成的色标还没有转印到转印纸张;
基于上述浓度传感器检测的结果,控制图像形成条件。
2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形成单元,用于在以多种方式改变有彩色色剂的混合比率的同时,用无彩色色剂形成图像和用多个有彩色色剂形成图像,并且重合这些图像来在转印纸张上形成彩色图像;
彩色传感器,用于检测通过混合多个有彩色色剂形成的多个灰色色标的色度,并且用于检测具有无彩色色剂的灰色色标;
控制器,用于基于使色度与用该无彩色色剂形成的上述灰色色标相等的、用该多个有彩色色剂形成的灰色色标的各灰阶级的计算结果,控制图像形成条件。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无彩色色剂包括黑色调色剂,上述有彩色色剂包括黄、品红和青调色剂。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装置包括:
用于使具有各种色剂的调色剂图像重合到中间转印体上的1次转印装置;
用于使该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纸张上的2次转印装置;以及
用于使该转印纸张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的定影装置。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彩色传感器检测定影后的该转印纸张上的调色剂图像的色度。
33.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浓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还没有转印到转印纸张上的所形成的色标的浓度,并且用于控制图像形成条件。
CNB021433143A 2001-09-27 2002-09-25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23740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297068A JP4536970B2 (ja) 2001-09-27 2001-09-27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カラー画像の制御方法
JP297068/2001 2001-09-27
JP2001305247A JP4136351B2 (ja) 2001-10-01 2001-10-01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処理方法
JP305247/2001 2001-10-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10841A CN1410841A (zh) 2003-04-16
CN1237406C true CN1237406C (zh) 2006-01-18

Family

ID=26623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433143A Expired - Lifetime CN1237406C (zh) 2001-09-27 2002-09-25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097270B2 (zh)
EP (3) EP2597522B1 (zh)
KR (1) KR100636760B1 (zh)
CN (1) CN1237406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7406C (zh) 2001-09-27 2006-01-18 佳能株式会社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
JP4011963B2 (ja) * 2002-04-30 2007-1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データ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並びに、画像処理装置
JP2004069947A (ja) * 2002-08-06 2004-03-04 Canon Inc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濃度−階調特性の制御方法
KR100477682B1 (ko) * 2002-12-02 2005-03-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회색 균형 스캐닝 장치
JP2005043768A (ja) * 2003-07-24 2005-02-17 Canon Inc カラー画像形成方法
JP2005059585A (ja) * 2003-07-30 2005-03-10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05092299A (ja) * 2003-09-12 2005-04-07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印刷制御方法、制御装置、及び印刷システム
JP2005121987A (ja) * 2003-10-17 2005-05-12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該装置の制御方法
JP4447887B2 (ja) * 2003-10-27 2010-04-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色安定化制御方法
US7633646B2 (en) * 2003-10-30 2009-12-15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7936481B2 (en) * 2004-01-30 2011-05-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system and program for forming an image
JP2005321568A (ja) * 2004-05-07 2005-11-17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386268B2 (ja) 2004-05-07 2009-12-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652720B2 (ja) * 2004-05-07 2011-03-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KR20050120958A (ko) * 2004-06-21 2005-12-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확장된 색재현 범위를 갖는 색재현 장치를 위한 색신호처리방법 및 그 처리장치
JP4442879B2 (ja) * 2004-07-28 2010-03-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色信号変換方法
US7475960B2 (en) * 2004-09-30 2009-01-13 Fujifilm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and ejection abnormality determination method
US8014024B2 (en) * 2005-03-02 2011-09-06 Xerox Corporation Gray balance for a printing system of multiple marking engines
KR100677588B1 (ko) * 2005-05-24 2007-02-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 정렬 레지스트레이션 장치 및 방법
EP1732308A2 (en) * 2005-06-08 2006-12-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ing device,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DE102007005018B4 (de) 2006-02-24 2020-06-04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Verfahren zur Farbregelung von Vervielfältigungsexemplaren einer Druckmaschine
JP4710722B2 (ja) * 2006-06-05 2011-06-2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1265264B1 (ko) * 2006-07-31 2013-05-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테스트 패턴을 이용한 토너농도 추정 방법 및 장치, 이를이용한 토너 공급 방법 및 장치
JP4311753B2 (ja) * 2007-03-06 2009-08-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094298B2 (ja) 2007-09-14 2012-1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色調整方法
JP4839298B2 (ja) * 2007-11-28 2011-12-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2009251229A (ja) 2008-04-04 2009-10-29 Canon Inc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画像形成条件設定方法
JP2010054577A (ja) * 2008-08-26 2010-03-11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濃度制御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10145B2 (ja) * 2008-12-22 2013-06-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JP5419608B2 (ja) * 2009-09-17 2014-02-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1077844A (ja) * 2009-09-30 2011-04-14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および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方法
EP2491708B1 (de) * 2009-10-19 2018-02-14 GMG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r erstellung einer optimierten druckerkalibrierung
JP5537194B2 (ja) 2010-03-05 2014-07-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DE102011012806B4 (de) 2010-03-24 2022-07-07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Graubalancekorrektur eines Druckverfahrens
JP5676965B2 (ja) * 2010-08-09 2015-02-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796971B2 (ja) * 2011-02-28 2015-10-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812765B2 (ja) * 2011-08-29 2015-1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文書管理システム
JP2013219527A (ja) 2012-04-06 2013-10-24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043081B2 (ja) 2012-04-06 2016-12-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968132B2 (ja) * 2012-07-11 2016-08-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なら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14085379A (ja) * 2012-10-19 2014-05-1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5990093B2 (ja) * 2012-11-29 2016-09-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ならびにプログラム
JP6245921B2 (ja) * 2013-10-07 2017-12-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904196B2 (ja) * 2013-11-29 2016-04-13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並びに画像形成制御方法
JP6070634B2 (ja) * 2014-05-30 2017-02-0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デバイスプロファイルの作成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46724A (ja) * 2017-03-03 2018-09-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962033B2 (ja) * 2017-07-03 2021-11-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装置の調整方法
JP6947060B2 (ja) * 2018-01-31 2021-10-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2969994A (zh) * 2018-11-12 2021-06-15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打印材料密度异常的检测
JP7236925B2 (ja) * 2019-05-08 2023-03-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WO2021020969A1 (en) * 2019-08-01 2021-02-04 Ing. Gerritse Holding B.V.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and/or fixating a print on(to) a substrate in a device for transfer and/or fixation
JP7449154B2 (ja) 2020-04-24 2024-03-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86901A (en) * 1992-03-10 1996-01-23 Konica Corporation Color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a detector to detect a superimposed toner image density and correcting its color balance
JPH07222013A (ja) * 1994-02-04 1995-08-18 Fuji Xerox Co Ltd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H1063048A (ja) * 1996-08-13 1998-03-06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536564B2 (ja) * 1997-01-06 2004-06-1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H11136532A (ja) * 1997-10-31 1999-05-21 Canon Inc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5839016A (en) * 1997-11-24 1998-11-17 Xerox Corporation Fused image sensing
JP3422240B2 (ja) * 1997-12-25 2003-06-3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6243542B1 (en) * 1998-12-14 2001-06-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ystem for controlling the density of toner images in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441994B2 (ja) * 1999-02-24 2003-09-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0301808A (ja) * 1999-04-19 2000-10-31 Canon Inc テストパターン記録方法、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
US6384918B1 (en) * 1999-11-24 2002-05-07 Xerox Corporation Spectrophotometer for color printer color control with displacement insensitive optics
US6864995B2 (en) * 2000-02-29 2005-03-0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Gradation correction curve producing method, gradation correction curve producing apparatus, and gradation correction curve producing program storage medium
CN1237406C (zh) 2001-09-27 2006-01-18 佳能株式会社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636760B1 (ko) 2006-10-20
US20030085941A1 (en) 2003-05-08
CN1410841A (zh) 2003-04-16
EP1298500A2 (en) 2003-04-02
EP1298500A3 (en) 2010-11-10
EP2597522A2 (en) 2013-05-29
EP2597522A3 (en) 2016-06-29
EP2597521A3 (en) 2015-01-21
EP2597522B1 (en) 2018-12-12
EP1298500B1 (en) 2014-01-08
KR20030027824A (ko) 2003-04-07
US7097270B2 (en) 2006-08-29
EP2597521A2 (en) 2013-05-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37406C (zh)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93270C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调整方法
CN1083995C (zh) 图象处理方法及其设备
CN1205515C (zh) 彩色传感器输出值的校正方法以及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CN1303807C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CN1242305C (zh)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625221A (zh) 图像形成装置、图案形成方法及其程序
CN1670630A (zh) 图像浓度校正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909595A (zh) 图像处理设备及其方法
CN1671178A (zh) 图像形成装置、后处理装置、校正方法及其程序
CN1204462C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123205C (zh) 图象形成设备及图象处理设备
CN1625220A (zh) 图像形成装置、校正方法及其程序
CN1262971C (zh) 图像处理装置
CN1484114A (zh) 图像处理设备
CN1684007A (zh) 成像设备
CN1892487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959549A (zh) 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537055A (zh) 色彩管理处理系统和方法
CN1893535A (zh) 浓度确定方法、成像设备和图像处理系统
CN1612074A (zh)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764228A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CN1782913A (zh) 成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637641A (zh) 成像设备
CN1054843A (zh) 彩色图像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