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36452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36452A
CN1536452A CNA2004100311083A CN200410031108A CN1536452A CN 1536452 A CN1536452 A CN 1536452A CN A2004100311083 A CNA2004100311083 A CN A2004100311083A CN 200410031108 A CN200410031108 A CN 200410031108A CN 1536452 A CN1536452 A CN 15364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cooling fan
main body
holding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3110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98582C (zh
Inventor
������ɽ����
山县正典
���֪��
胜间田知英
横山诚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5364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364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9858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9858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976Arrangements for regulating environment, e.g. removing static electricity
    • H04N1/00978Temperature control
    • H04N1/00981Temperature control by forced convection, e.g. using f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00Packaging fluent solid material, e.g. powders, granular or loose fibrous material, loose masses of small articles, in individual containers or receptacles, e.g. bags, sacks, boxes, cartons, cans, or jars
    • B65B1/04Methods of, or means for, filling the material into the containers or receptac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20Humidity or temperature control also ozone evacuation; Internal apparatus environment control
    • G03G21/206Conducting air through the machine, e.g. for cooling, filtering, removing gases like ozo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609Fault detection or counter-measures, e.g. original mis-positioned, shortage of pap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609Fault detection or counter-measures, e.g. original mis-positioned, shortage of paper
    • H04N1/32625Fault detection
    • H04N1/32635Fault detection of reproducing apparatus or receiver, e.g. out of pap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609Fault detection or counter-measures, e.g. original mis-positioned, shortage of paper
    • H04N1/32646Counter-meas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00Packaging fluent solid material, e.g. powders, granular or loose fibrous material, loose masses of small articles, in individual containers or receptacles, e.g. bags, sacks, boxes, cartons, cans, or jars
    • B65B1/20Reducing volume of filled material
    • B65B1/24Reducing volume of filled material by mechanical compres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39/00Nozzles, funnels or guides for introduc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into containers or wrappers
    • B65B2039/008Strainer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39/00Nozzles, funnels or guides for introduc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into containers or wrappers
    • B65B39/007Guides or funnels for introducing articles into containers or wrapp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39/00Nozzles, funnels or guides for introduc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into containers or wrappers
    • B65B39/12Nozzles, funnels or guides for introduc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into containers or wrappers movable towards or away from container or wrapper during filling or deposi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8/00Large containers
    • B65D88/54Large container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acilitating filling or emptying
    • B65D88/64Large container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acilitating filling or emptying preventing bridge formation
    • B65D88/68Large container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acilitating filling or emptying preventing bridge formation using rotat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548Jam, error detection, e.g. double feed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603Control of other part of the apparatus according to the state of copy medium fee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装置主体内配设有若干个冷却扇,而且,它具有检测发生夹纸或其它错误的错误检测功能,根据检测到的错误结果,可将上述冷却扇切换为运转、停止状态,或者改变运转时的转速。这样,通过将发生错误时的机内温度控制或者发生夹纸时的机内各部的温度控制设定在最合适的范围,因错误发生时的机内温度状况引起的各种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设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内的冷却机构的控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搭载于电子照像复印机·打印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加热定影装置旁,配设防止通过该定影装置的热量引起的装置主体内的温度上升的冷却扇。该冷却扇能有效地将定影装置产生的热量排出到装置主体外,避免加热空气流入配置有显影装置等的所谓的图像形成部,从而防止热气给图像形成造成的不良影响。
为了满足小型化的需求,这种图像形成装置在设计上做了很大的努力,设计成尽量能填补装置的各构成部品、机器间的间隙的形式。但结果是,即使是在接近发热体即定影装置的位置,必须配置转印带、显影装置等的其它的构成部品、机器的情况也不少。
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防止定影装置产生的热气给周围部品造成不良影响,通常采用在图像形成装置内配设冷却扇,通过它将定影装置产生的热气有效地排出到装置主体外,从而防止热气给各部造成影响。
一般,具有这种构造的图像形成装置,其定影装置的控制温度在装置主体待机状态和实际印刷状态不同,多数情况是前者的温度比后者的设定要低。
同时,装置主体内配设的冷却扇的转速(旋转速度)在装置主体待机状态和印刷状态下也是不同的,可控制切换,一般多数的情况是待机状态下的转速比印刷状态下的低。
另外,一般地,这种图像形成装置在印刷状态出现夹纸等错误时,图像形成装置马上停止运转,切断定影装置的加热器的通电,并将冷却扇的转速切换到上述待机状态相同的转速上(例如:参照特开2000-007205号公报、特开2001-005366号公报)。
夹纸现象可以通过打开图像形成装置的开放窗开放图像形成装置来处理(例如:参照特开平11-190924号公报)。打开开放窗后电路自动切断,这样就保证了用户在进行夹纸处理时的安全。因此如上所述在转速切换到与待机状态的转速相同时,冷却扇的驱动也在开放窗打开电路切断后停止。
但是,这种在所有的错误状态下将冷却扇的转速设定在规定范围的情况,存在着如下的问题。
例如,在定影装置旁出现用纸滞留发生夹纸的情况,用户在处理夹纸问题时,虽然给定影装置的加热器通电已切断,但定影装置的温度仍然处于高温状态,所以由于定影装置的散热使得很难处理。因此,从检测到夹纸错误后紧急停止图像形成装置的运转,到为了处理夹纸问题在打开开放窗并切断电路的一段时间内,最好能有效地对同部进行冷却,在上述的一段时间内,例如最好使配置在定影装置旁的冷却扇以快于平常的速度旋转。
但是,在定影装置旁以外出现用纸滞留引起夹纸的情况,如果进行如上所述的冷却扇控制,而使定影装置在短时间内冷却的同时另一个问题又出现了,就是用户在处理完夹纸问题想马上再复印时,由于被冷却的定影装置要达到目标控制温度需要一段时间,即产生由于等待时间变长而不满的问题。
同时还存在另外一种情况,即使在同一定影装置旁出现了夹纸的现象,普通纸的情况和如OHT胶片类纸的情况下期望的冷却速度不同。
例如,有一种OHT胶片类纸在定影装置周围出现夹纸现象而被置于高温状态时,立即被软化而变形,然后再将它置于常温后该形状又被硬化,所以夹纸问题的处理变得非常困难。
因此,当这种胶片类纸出现夹纸的情况,必须最大限度地提高冷却扇的转速以在短时间内使其变冷。
亦即,必须明确装置主体出现了哪种夹纸现象,发生了什么样的错误,然后根据实际错误发生的情况对冷却扇进行适当的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相关问题的一个参考方案,其目的是通过将发生错误时的机内温度控制、或者发生夹纸时的机内各部的温度控制设定在最合适的范围内,从而解决由发生错误时机内温度状况引起的各种问题。
本发明为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它具有配设在装置主体内的若干个冷却扇和检测包括夹纸等多种类型的错误发生的检测机构,以及根据上述错误检测机构检测到的错误结果,将上述若干个冷却扇切换为运转或停止,或者在上述若干个冷却扇运转时改变若干个冷却扇的转速的机构。
根据检测到的错误的类型对冷却扇的运转、停止状态的切换,例如,如表1中第2及第3冷却扇61·62的控制,第2冷却扇61在夹纸后定影温调为OFF的情况其运转通常停止。但是,在定影温调混乱时的错误状态则以最高速度(3500rpm)旋转。这是为了迅速排除热气对作像部件旁的影响。另一方面,第3冷却扇62在发生除两面部件以外的夹纸现象时为OFF状态,但发生两面部件内的夹纸时为旋转状态。另外,定影温调出现混乱时为OFF状态。
为了适应这种状况,要求装备一检测机构和控制机构,该检测机构在装置主体内发生夹纸或其它的错误时,检测在装置主体内的输送通路上残留纸的位置,其中的一控制机构根据该残留纸的位置信息,将装置主体内的若干个冷却扇的全部或特定的冷却扇切换为运转或停止状态。另外还要求另一控制机构,通过它改变上述若干个冷却扇运转时的转速。
对于根据残留纸的位置信息对装置主体内的若干个冷却扇的全部或特定冷却扇的运转、停止状态进行切换的控制模式,在装置出现异常的情况,例如,在安全上电源必须完全处于OFF状态的情况,应考虑关闭所有的冷却扇。
因此这就要求装备检测机构,该检测机构对装置主体内发生夹纸后的滞留用纸的已被排除状态进行检测。还有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则在检测到滞留用纸已被排除的状态后将上述冷却扇的旋转控制从装置主体的发生错误时的控制状态恢复到正常时的待机状态或同印刷状态相同的控制状态。
而且,要求装备有定影装置、检测机构,其中定影装置在夹持用纸的同时对其进行加热,检测机构对装置主体内的定影装置旁的夹纸现象的发生进行检测,通过检测发生夹纸现象的检测机构发现在定影装置旁发生了夹纸或用纸滞留时,该控制机构将装置主体内特定的冷却扇从停止状态切换为运转状态,或者将冷却扇的转速调整为快于装置主体待机时或印刷时的转速。
在检测到定影装置旁发生了夹纸问题或出现用纸滞留现象时,对于将装置主体内的特定冷却扇由停止状态切换为用纸状态的控制模式,例如,第1冷却扇60,通常,即使处于待机、复印这两种状态,而且旋转停止时,在装置内温度下没有出现什么问题的情况下,也只是在定影部夹纸的情况它才处于运转的状态。亦即,它为表1中的冷却扇60在定影器旁发生夹纸问题(以及温度控制错误)以外,处于OFF状态的例子。
因此在检测到滞留用纸由定影装置旁排除后,使上述冷却扇恢复到发生错误之前的运转状态。
另外还要装备有检测印刷用纸种类的检测机构,根据装置主体内发生夹纸的部位及用纸的种类的信息,改变装置主体内的特定冷却扇的转速。
本发明可以控制使用介质(用纸)的种类以及根据夹纸问题发生的部位对装置内的冷却扇进行运转、停止状态及转速的切换。
这样就可以将发生错误时的机内温度控制、或者发生夹纸时的机内各部的温度控制设定在最合适的范围,进而解决由错误发生时的机内温度状况引起的各种问题。
更具体地说,作为一种机构,它在检测到装置主体出现夹纸问题后,首先根据发生的部位选择装置内的冷却扇的控制,然后将其控制在最佳的状态。配置多个检测装置主体输送通路上的用纸滞留错误的检测机构,并且将发生夹纸问题时的出现部位特定。根据这些信息,例如,上述的例子中有说明,用户必须在定影装置旁处理夹纸问题,而且设想由于定影装置的温度的原因使得处理非常困难的情况下,通过使配置在其附近的冷却扇以高于平常的转速运转,迅速冷却同一领域从而排除了用户处理夹纸问题时的热方面的障碍。
因此,在得出用户已经将因夹纸而滞留的用纸从同一领域排除的信息后,再次调整冷却扇的转速并迅速将装置主体调为可印刷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夹纸问题出现在与定影装置无关的领域时,特别地,在没有必要立即冷却定影装置旁时,则不能采取上述的冷却扇控制方法。
如上所述,可以确认在装置主体发生错误的状态,例如出现夹纸问题的部位、用纸的种类、用纸滞留的位置的图像形成装置,根据因上述的夹纸造成滞留的用纸的位置和用纸的滞留的相关信息,通过适当地控制配设在装置内的冷却扇的转速,可以将发生错误时装置主体内以及发生夹纸部位周围的温度管理控制在最佳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涉及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例的构成示意图。
图2是图1的部分的扩大图。
图3是冷却扇旋转转速控制系统的电路框图。
图4是涉及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及控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图像形成装置例
图1为涉及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例的构成示意图。本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为利用电子照相处理、纵列式、可双面印刷的彩色激光打印机。图2为第1~第4的4个作像部件部分的扩大图。
Y、M、C、K代表图纸上依次由左侧到右侧并列配置的第1~第4的4个作像部件。每一个作像部件都是电子照相构件,它由感光鼓1、起电辊2、激光扫描部件3和显影装置4等构成,感光鼓1沿箭头的顺时针方向旋转,起电辊2为使该感光鼓的表面进行均匀起电处理,激光扫描部件3在激光对感光鼓的均匀起电处理面进行扫描曝光后将图像信息以静电潜像的形式写入,显影装置4将形成于感光鼓面的静电潜像显影成调色剂像。
上述的第1~第4作像部件Y、M、C、K分别在感光鼓1面将作为彩色图像的3色分解成分像的黄色调色剂像、品红调色剂像、深蓝调色剂像以及黑色调色剂像按照各色图像数据以规定的控制时间点关系而形成。由于各作像部件Y、M、C、K上的调色剂像形成原理·方法是众所周知的,因此这里就不再对其进行说明。
7为环形转印带,它被连接在3根支持辊7a、7b、7c之间,沿箭头的反时针方向旋转驱动。第1~第4的4个作像部件Y、M、C、K则按照图纸上从左侧到右侧依次并列配置在该转印带7的支持辊7a、7b间的水平带部分的上侧。因此,转印点6(图2)在相对于第1~第4的各作像部件Y、M、C、K的感光鼓1的下面,通过用支承辊(转印辊)5抵接而形成转印带8。
10为送纸盒,装有用纸S。开始印刷信号给出后,送纸辊11在规定的控制时间点旋转,用纸S从送纸盒10被分离送出一张,然后通过输送辊对12及13在用纸输送通路8夹持输送,最后送到旋转的转印带7的上行侧皮带部分的上面。
转印带7通过静电吸引力将送来的用纸S保持在上行侧皮带部分的上面,或者用卡具握持并依次输送到第1~第4的4个作像部件Y、M、C、K的各转印点6。在各转印点6的支承辊5上以规定的控制时间点从没有图示的转印偏压电源施加规定的转印偏压。这样,在依次输送至第1~第4的4个作像部件Y、M、C、K的各转印点6的同一用纸S的面上,第1作像部件Y的黄色图像、第2作像部件M的品红色图像、第3作像部件C的深蓝色图像以及第4作像部件K的黑色图像依次按照合适的位置状态被重叠转印,最后合成形成彩色调色剂像。
通过第4作像部件K的转印点6的用纸S从转印带7分离,然后被导入定影装置(以下称定影器)20接受未定影的彩色调色剂像的加热定影处理。
于是,单面印刷模式的情况,定影器20送出的用纸S由排纸辊对(14)排出到设备外的排纸盒25上。
定影器20在本例中是加热辊型的,支持未被定影的调色剂像的用纸S,穿过内包有卤素加热器23的定影辊21以及以规定的压力抵接于该定影辊21并旋转的加压辊22的接触点即定影辊隙部,未定影的调色剂像在热和压力的作用下定影在用纸S上。
而双面印刷模式的情况,定影器20送出的完成了单面复印的用纸S,通过设置为可旋转的分配器45的切换动作将用纸的前端导入到垂直向下方而设计的输送通路46,然后由输送辊对15、同16、同17输送到输送通路46内。接着,在用纸前端到达靠近输送通路46的末端47时,输送辊对16及17改变旋转方向,以相反的方向输送用纸,而且由另一个分配器48将其导入延长的水平方向的用纸输送通路49内,通过若干输送辊对将用纸向装置主体右方向输送。然后,对于从纸盒10开始的用纸输送通路8在合流点50处合流,然后停止用纸的反转动作,最后以同第1面相同的步骤进入到第2面印刷的动作。
这样在用纸S的第2面也印刷、定影上图像后,排出到排纸盒25上。
在黑白单色印刷模式(单色打印模式)的情况,仅第4作像部件K作动。
70是对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而能够自由装卸操作的构成的两面部件部分。
(2)冷却扇
60为第1冷却扇,它将定影器20旁产生的热气通过冷却扇配管排出到装置外,进而防止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温度上升。
61为第2冷却扇,它配设在同配设有上述第1冷却扇60的装置侧壁侧相反的装置侧壁侧。该第2冷却扇61将装置外的空气(外气)吸入装置内,产生了从第1~第4的作像部件Y、M、C、K侧向定影器20方向的空气流,从而能防止作像部件部产生热气笼罩的情况。
(3)用纸检测传感器
30~36是第1~第7的若干个用纸检测传感器,它们配置在装置内的用纸输送通路的适当的位置,用作夹纸检测和夹纸错误发生时用纸滞留位置的检测机构。它们是通常采用的发光侧、受光侧一对地被使用的光透过型的传感器。当然,即使是更普遍地被使用的可摇动杆部件和光透过型组合的也没有问题。
在本例中,第1用纸检测传感器30配置在从输送辊对12到同13的用纸输送通路8的途中的位置,第2用纸检测传感器31配置在靠近输送辊对13的位置,第3用纸检测传感器32在定影器20的用纸入口侧位置,第4用纸检测传感器33在定影器20的用纸出口侧位置,第5用纸检测传感器34在用纸输送通路46的锯齿形输送用的输送辊对16和同17之间的位置,第6和第7用纸检测传感器35和36则配置在两面部件70内先于分配器48的用纸输送通路部分的上流侧位置和下流侧位置。
(4)夹纸检测及冷却扇控制
上述第1~第7的用纸检测传感器30~36检测用纸从送纸盒10送出,然后将图像以单面或双面印刷模式送出的用纸上,在直到用纸S排出到排纸盒25上的用纸输送通路上,检测用纸S通过各传感器位置的时间点。
通过这些用纸检测传感器30~36,对比正常送纸时的状态,不但可以通过检测任何一部位的用纸到达时间的延迟,或者检测用纸超出规定时间滞留在传感器部而检测到发生夹纸的错误,同时还能判断出装置主体内的哪一领域出现了用纸停滞现象。
这些夹纸检测信息由装置主体内的没有标示的控制基板上的控制电路即CPU传送,本实施方式中,根据这些夹纸检测信息通过CPU来决定配置在装置主体内的上述冷却扇60~62的控制方法。该控制电路的一例如图3所示。
亦即,这种控制如图3所示,它可以是结合用纸种类检测机构105、夹纸检测及发生夹纸错误时的用纸滞留位置检测机构(用纸检测传感器)30~36、输入输出接口(I/O)103、CPU100以及ROM101、RAM103,并将I/O103和控制冷却扇的转速(旋转速度)的冷却扇转速控制机构(例如:电流值变更电路)106与其前的冷却扇60~62联系的系统。
由于条件因介质种类不同而各异,例如,介质为普通纸或者为Overhead Project Tansparent Sheet(OHT胶片类纸)等,因此需要识别介质的种类。介质种类的识别可以通过用纸种类检测机构105在用纸输送时进行,或者直接使用用户在运行印刷指令时从打印机驱动器输入的信息。
用纸种类检测机构105(用纸种类检测传感器)的构成,通过配设在装置主体内的透过型传感器,或者一般采用的用户从打印机驱动器等将使用用纸的种类直接输入的方式,用户可以识别出装置中使用的用纸的介质种类。
1)CPU100在用纸检测传感器30~36在检测到作像程序实行中发生的给纸用纸S夹纸或停滞的现象时,将图像形成装置的作像动作、用纸的输送动作设为紧急停止状态。显示器104显示夹纸现象的发生以及用纸滞留位置。将向定影器20的加热器23的通电控制为OFF状态。通过转速控制机构106参照后述表1的转速控制表将冷却扇60~62的驱动从打印时的转速状态切换控制到由实际夹纸错误种类规定的夹纸时的转速状态。
2)夹纸用纸的排除处理(夹纸处理),用户可以通过打开图像形成装置的开放窗(图中未标示)开放装置内部来进行。打开开放窗后与其处于连动状态的通道开关(图中未标示)变为OFF状态,然后图像形成装置的电源电路亦为切断状态,这样图像形成装置对用户在电气方面处于安全状态。冷却扇60~62的驱动在开放窗被打开而通路开关关闭时伴随电源电路的切断而停止。两面部件70内的夹纸处理是将两面部件70从图像形成装置内往外抽出。
3)夹纸处理完后关闭开放窗。在抽出两面部件70时将它收入图像形成装置内后关闭开放窗。开放窗关闭后与其处于连动状态的通路开关打开而装置的电源电路又恢复到正常状态,控制电路复位。
这种情况下如果图像形成装置内还有忘了排除的夹纸用纸、滞留用纸时,用纸检测传感器30~36能检测出来。CPU100禁止装置重新启动,它会在显示器104上显示夹纸提示以及用纸滞留位置,提示用户再次进行夹纸处理。
图像形成装置内没有了忘排除的夹纸用纸、滞留用纸时,用纸检测传感器30~36不再检测用纸,亦即检测到夹纸用纸、滞留用纸已全部被排除。这时CPU100执行图像形成装置规定的重新启动时的程序动作。
冷却扇控制的一例记载在图4的流程图和表1中。
重新启动时程序动作是,先打开电源开关启动主电动机(S401),接着给定影器20的定影加热器23通电(S402),然后冷却扇60~62即可驱动了。最后冷却扇60~62的驱动从发生夹纸错误时的转速控制状态恢复到正常时的待机状态(待机状态的设定条件)的转速控制状态S(403)。
4)图像形成装置通过规定的重新启动时的程序动作的执行恢复到可以印刷的状态,在输入打印开始信号之前处于待机状态。在待机状态下,主电动机的驱动停止,定影器20温调控制在规定的待机状态温度,冷却扇60~62在正常时的待机状态的转速控制状态下被驱动。
5)输入打印开始信号后(S404),主电动机开始驱动,定影器20温调控制在规定的打印状态温度,冷却扇60~62在打印时的转速控制状态下被驱动,作像程序动作开始执行(S406、S407)。
另外上述4)中,在执行重新启动程序动作过程中已经输入打印开始信号时,不是在规定的重新启动程序动作一结束立即转入待机状态的,而是接着主电动机继续驱动,定影器20温调控制在规定的打印状态温度,冷却扇60~62被切换为打印时的转速控制状态而驱动,然后执行作像程序动作。
下面说明发生夹纸错误时的冷却扇60~62的驱动控制情况。在上述的正常程序中判断用纸的输送动作以及定影温度是否正常(S408)。在正常的情况下,即使打印结束了,但如果发生了一些异常状况,打印动作停止(S410)。
这里进行错误状况的识别(S411)。例如,用纸夹纸发生在定影装置20旁时,亦即、用纸在第3用纸检测传感器32或第4用纸检测传感器33检测的领域发生了夹纸、滞留的现象时,向定影器20的加热器23的通电被切断(S412)。然后改变如表1所示的第1到第3的冷却扇的转速。例如,通过立即将接近定影器20的第1冷却扇60的转速提高到高于一般水平尽量冷却定影装置20,以确保用户处理定影器旁的夹纸问题时的安全性和易操作性(S413)。
另外,在能用两面部件70内的第6用纸检测传感器35和第7用纸检测传感器36检测的领域发生夹纸现象时,用户可以将上述两面部件70从装置主体抽出并取出其内的残留纸,但是这种情况如果用纸是例如胶片类纸时,由于定影器20的热较长时间的积累而熔解后粘在输送辊上很难处理,用户用手触到它时会感觉比一般的普通纸的温度非常高的温度。这种情况就必须使设置在同近旁的第3冷却扇62快于一般的转速旋转,以冷却介质。
由于这些介质信息通过用纸种类检测机构101传达给进行冷却扇控制的控制电路CPU,因此装置主体结合使用用纸的种类和发生夹纸部位两方面的信息就可以进行更详细的冷却扇控制。
亦即,CPU100在检测到夹纸而紧急停止装置的作像动作、用纸的输送动作后,在为了进行夹纸处理而打开装置的开放窗并关闭通路开关的电源使装置的电源电路变为停止状态的这段时间内,如上述仅定影器20的近旁、两面部件70内发生了胶片类纸的夹纸时,可以通过使配设在同部的第1冷却扇60或第3冷却扇62以快于一般水平的转速旋转加速其冷却,或者当胶片类纸在定影器20的周围发生夹纸时,可以将第1冷却扇60以快于普通纸发生夹纸问题时的转速旋转来实现快速冷却。
另一方面,在其它部位发生夹纸错误的情况,不需进行特别的冷却扇控制,以与通常的装置待机时相同的转速,或以印刷时的转速控制的最合适的冷却扇控制即可(S413)。
表1冷却扇控制一例
              冷却扇的转速(rpm)
用纸种类   状态   定影温调温度(℃)   第1冷却扇60     第2冷却扇61     第3冷却扇62
-   待机时   165   1500     1000     1000
普通纸   打印时   175   2000     2000     2000
OHT胶片类纸   打印时   185   2500     2000     2000
普通纸   夹纸(定影器旁无纸滞留)※1   OFF   2000     OFF     OFF
普通纸   夹纸(定影器旁有纸滞留)※1   OFF   3000     OFF     OFF
OHT胶片类纸   夹纸(定影器旁无纸滞留)※1   OFF   2000     OFF     OFF
OHT胶片类纸   夹纸(定影器旁有纸滞留)※1   OFF   3500     OFF     OFF
普通纸   夹纸(中间部件内有纸滞留)※2   OFF   2000     OFF     3000
OHT胶片类纸   夹纸(两面部件内有纸滞留)※2   OFF   2000     OFF     3500
不分   定影器温度控制错误(异常温度上升)※3   OFF   3500     35 00     OFF
※1:两面部件内无纸滞留
※2:定影器旁无纸滞留
※3:两面部件内、定影器旁都无纸滞留
在很多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定影器20的温度在待机时、复印时所设定的不同。另外,根据不同用纸的种类来选择最合适的情况也不少。在此基础上,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在表1所示的控制中,根据夹纸发生的部位(用纸滞留的位置)和用纸的种类将第1、第3冷却扇的转速设定在最合适的范围。因此,在识别完介质后,改变定影温度、冷却扇的转速的设定。例如,改变普通纸的情况的设定、OHT纸时的情况的打印时的条件。
这样在本发明中,先弄清楚在装置主体内的哪一部分发生了哪种类型用纸的夹纸,然后根据实际状况,将装置主体内的若干个冷却扇的转速等的控制调整到最合适的范围。
这是因为,例如,在发生了夹纸等错误时的所有情况,因提高第1~第3冷却扇60~62的全部冷却扇的转速带来的装置的噪音问题,或者由于定影装置20冷却过度造成在处理完夹纸问题后要重新到可以打印状态时使得将定影器20的温度提高时的预热时间变长,而引起用户的不满,因此就有必要如上述的根据用纸的种类,以比普通纸快的速度迅速降下定影器周围的温度。
如上所述,在装置主体内设置有若干个用纸位置检测用传感器和若干个冷却扇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根据装置的错误状态、特别是用纸的种类和用纸发生夹纸部位,可以进行最佳的冷却扇控制。
5)其它
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用纸夹纸检测和冷却扇控制的联系,但本发明不局限于用纸夹纸,其它的错误状况同样适用。其它的错误如印刷动作中装置的一部分发生了故障等。例如,尽管对定影器进行了温度控制,但实际上以温度检测机构进行监控的温度也有超过控制目标温度上升的情况,亦即,控制电路或程序出现故障使得定影器温度急剧上升失去控制的例子。假定控制目标温度设为T1,实际的检测温度为T2的情况,温度差为ΔT=T2-T1。又如,该ΔT变为+10℃以上的情况,装置则会判定定影器温度控制不准(错误)。即使在这种情况,为了最小化给装置的不良影响,亦可以考虑采用使冷却定影器近旁的冷却扇60、冷却感光鼓周围的温度的第2冷却扇61以最高速(例如表1中所示3500rpm)旋转(其中,由于与两面部件内温度没有直接关系所以第3冷却扇为OFF状态)等的处置方法。
以上对本发明的各种例子和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同行业者应该了解本发明的主旨和范围不限于本说明书内的特定的说明和图,所有叙述的各种修正和变更均在本专利申请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为:它具有若干个冷却扇、错误检测机构和控制机构;其中,若干个冷却扇配置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内,错误检测机构对发生夹纸等错误的发生进行检测,控制机构根据上述错误检测机构检测到的错误结果,将上述若干个冷却扇切换为运转或停止,或者在上述若干个冷却扇运转时改变该若干个冷却扇的转速。
2.如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为:该图像形成装置备有检测机构,该检测机构在装置主体内发生夹纸等的错误时,检测在装置主体内的输送通路上残留纸的位置,该控制机构根据该残留纸位置检测机构检测获得的该残留纸的位置信息,将上述若干个冷却扇的全部或特定的冷却扇切换为运转或停止状态,或者改变上述若干个冷却扇的全部或特定的冷却扇的转速。
3.如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为:它装备有检测机构和控制机构,其中检测机构对装置主体内发生夹纸后的滞留用纸的已被排除状态进行检测,该控制机构则在检测到滞留用纸已被排除的状态后将上述冷却扇的旋转控制从装置主体的发生错误时的控制状态恢复到正常时的待机状态或同印刷状态相同的控制状态。
4.如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为:它装备有定影装置、检测机构;其中定影装置在夹持用纸的同时对其进行加热,检测机构对该装置主体内的定影装置旁的夹纸现象的发生进行检测,通过检测发生夹纸现象的检测机构发现在定影装置旁发生了夹纸或用纸滞留时,该控制机构将装置主体内特定的冷却扇从停止状态切换为运转状态,或者将冷却扇的转速调整为快于装置主体待机时或印刷时的转速。
5.如权利要求4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为:在检测到滞留用纸由定影装置旁排除后,该控制机构将上述冷却扇恢复到发生错误之前的运转状态。
6.如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为:它装备有检测打印纸种类的检测机构,该控制机构根据装置主体内发生夹纸的部位及用纸的种类的信息,改变装置主体内的特定冷却扇的转速。
CNB2004100311083A 2003-04-07 2004-04-06 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858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103216A JP4332366B2 (ja) 2003-04-07 2003-04-07 画像形成装置
JP103216/2003 2003-04-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36452A true CN1536452A (zh) 2004-10-13
CN100498582C CN100498582C (zh) 2009-06-10

Family

ID=32866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31108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8582C (zh) 2003-04-07 2004-04-06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6985677B2 (zh)
EP (1) EP1467260B1 (zh)
JP (1) JP4332366B2 (zh)
KR (1) KR100633507B1 (zh)
CN (1) CN100498582C (zh)
DE (1) DE602004015183D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17179A (zh) * 2014-11-17 2015-01-28 成都西华升腾科技有限公司 能够提高纸张分离准确性的定影系统
CN104360588A (zh) * 2014-11-17 2015-02-18 成都西华升腾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对纸张复印或扫描质量进行提高的定影组件
CN107121915A (zh) * 2017-06-21 2017-09-01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形成装置、散热风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861352A (zh) * 2016-09-21 2018-03-30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93708A (ja) * 2002-08-30 2004-03-25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7224916B2 (en) * 2004-06-07 2007-05-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oner containing wax with image density detecting means used for image density adjustment
US7252286B2 (en) * 2004-06-08 2007-08-07 Xerox Corporation Compact printer paper path manual access improvement with collapsible air ducts
JP2006078683A (ja) * 2004-09-08 2006-03-23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冷却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7317467B2 (en) * 2004-10-19 2008-01-08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System for controlling printer cooling fan
JP4815890B2 (ja) * 2005-06-20 2011-11-1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31012A (ja) * 2005-07-22 2007-02-08 Fujifilm Corp 画像記録装置
JP2007041025A (ja) * 2005-07-29 2007-02-15 Canon Inc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86629A (ja) * 2005-09-26 2007-04-05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EP1770451A3 (en) 2005-09-29 2009-05-13 Oki Dat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7219192A (ja) * 2006-02-17 2007-08-30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冷却制御方法
JP4878194B2 (ja) * 2006-03-30 2012-02-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39828A (ja) * 2006-08-01 2008-02-21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882752B2 (ja) * 2007-01-11 2012-02-2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53726B2 (ja) * 2007-06-26 2012-10-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8200112B2 (en) * 2007-11-30 2012-06-12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Fuser assembly heater setpoint control
JP2009198880A (ja) 2008-02-22 2009-09-03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877259B2 (ja) * 2008-03-31 2012-02-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5581939B2 (ja) * 2010-03-15 2014-09-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US20130051826A1 (en) * 2011-08-23 2013-02-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BR112013010351A2 (pt) 2011-09-06 2016-08-02 Canon Kk aparelho de formação de imagem
JP5453504B1 (ja) * 2012-10-16 2014-03-26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25429A (ja) * 2013-12-27 2015-07-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422295B2 (ja) * 2014-10-08 2018-1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9637337B2 (en) * 2015-05-26 2017-05-0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JP2017120294A (ja) * 2015-12-28 2017-07-06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
KR20190004907A (ko) * 2017-07-05 2019-01-15 에이치피프린팅코리아 유한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JP7350514B2 (ja) * 2018-06-08 2023-09-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034863A (ja) * 2018-08-31 2020-03-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452122B2 (ja) 2020-03-12 2024-03-1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186495A (ja) * 2021-06-04 2022-12-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020575A (ja) * 2021-07-30 2023-02-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08612A (en) * 1989-12-06 1993-05-04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constituting of selectable units
JP3288639B2 (ja) 1990-03-27 2002-06-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998819B2 (ja) 1992-09-11 2000-01-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H0962153A (ja) * 1995-08-24 1997-03-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202737A (ja) 1998-01-08 1999-07-30 Ricoh Co Ltd 記録装置
JP2000007205A (ja) 1998-06-17 2000-01-11 Canon Inc シート反転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305325A (ja) * 1999-04-20 2000-11-0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05366A (ja) 1999-06-23 2001-01-12 Copyer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6283590B1 (en) * 1999-10-04 2001-09-04 Xerox Corporation Liquid ink printer including a non-scorching dryer assembly
JP4048694B2 (ja) * 2000-05-31 2008-02-20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US6374063B1 (en) * 2000-09-28 2002-04-16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Fixing device used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2132122A (ja) * 2000-10-27 2002-05-0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58722A (ja) * 2000-12-28 2002-09-1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記録媒体、ならびにプログラム
JP4670184B2 (ja) * 2001-06-04 2011-04-1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17179A (zh) * 2014-11-17 2015-01-28 成都西华升腾科技有限公司 能够提高纸张分离准确性的定影系统
CN104360588A (zh) * 2014-11-17 2015-02-18 成都西华升腾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对纸张复印或扫描质量进行提高的定影组件
CN107861352A (zh) * 2016-09-21 2018-03-30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7121915A (zh) * 2017-06-21 2017-09-01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形成装置、散热风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467260B1 (en) 2008-07-23
JP4332366B2 (ja) 2009-09-16
KR100633507B1 (ko) 2006-10-16
JP2004309796A (ja) 2004-11-04
CN100498582C (zh) 2009-06-10
US6985677B2 (en) 2006-01-10
EP1467260A1 (en) 2004-10-13
DE602004015183D1 (de) 2008-09-04
KR20040087901A (ko) 2004-10-15
US20040197108A1 (en) 2004-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536452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464535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012919B1 (ja) モーター制御装置、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5963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786847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427315A (zh) 调节纸张传输时间的图像形成设备
JP200507756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3685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9342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610773B2 (ja) 印刷装置
US2006026310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ducing substrate transport faults in image forming machines
JP2003080778A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2840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8171314A (ja) 電子複写装置
CN108732883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9285710B2 (en) Untransferred toner recovery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7027183A (ja) 制御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29783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H04283763A (ja) 用紙搬送装置
JP2006058581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030532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09525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26316A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16856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9457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10

Termination date: 2017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