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70796A - 一种花香型功夫红茶的加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花香型功夫红茶的加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70796A
CN106070796A CN201610446699.3A CN201610446699A CN106070796A CN 106070796 A CN106070796 A CN 106070796A CN 201610446699 A CN201610446699 A CN 201610446699A CN 106070796 A CN106070796 A CN 1060707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leaf
green
time
dark browni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4669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陶思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nglin Three Red Tea Co
Original Assignee
Longlin Three Red Tea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nglin Three Red Tea Co filed Critical Longlin Three Red Tea Co
Priority to CN20161044669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70796A/zh
Publication of CN1060707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707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23F3/14Tea preparations, e.g. using additi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23F3/08Oxidation; Ferment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23F3/12Rolling or shredding tea leav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9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ood processing or handling, e.g. food conservatio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花香型功夫红茶的加工方法,包括鲜叶采摘、晒青、做青、速冻萎凋、解冻、揉捻、发酵、毛火、足火、提香、真空包装等步骤。针对凌云白豪茶品种红茶加工时滋味清甜淡薄、花香味淡,花式品种单调的问题进行工艺改进。具体通过采摘凌云白豪茶树的1芽2叶或1芽3叶为原料,通过加强日光萎凋、做青、冷冻萎凋、揉捻、发酵、足火烘干、干燥、提香的工艺参数控制对传统加工方法进行改进,使产品具有条索紧结匀秀,色泽乌润有光泽,汤色橙红明亮,香气高锐持久,滋味醇厚爽口,叶底红亮匀整的品质风格特征,使得红茶香气不仅只有甜香,还具有明显的花蜜香,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要。

Description

一种花香型功夫红茶的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花香型功夫红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红茶是当今世界茶叶消费的主体,但我国红茶在国际茶叶市场上竞争力较弱,产量和质量提高的速度缓慢,至今红茶的出口量仅占世界红茶总销售量的3%左右,质量和销售价一直处于中下等水平,为了改变这种状态,提高我国红茶的品质,扩大出口量,必须在品种、产量、加工工艺技术进行改革创新。
凌云白毫茶树品种是广西唯一的国家级地方良种。生长于云贵高原,高原清新、日照时间短的特性,因此,由于日照时间不足,常规的萎凋并不能满足茶叶在发酵过程中能释放香气,因此,白豪茶往往做为绿茶原料,不生产红茶,然而,高山生长的白豪茶叶具有有机质含量高,滋味清淡的特征,是茶中良品,若是能进一步加工成红茶将能大大提高经济效益,目前,市面上花香型红茶的加工往往采用传统加工工艺来进行加工,通过:鲜叶采摘、萎凋、做青、揉捻、控温发酵、烘干成型、分段提香、筛选整理、包装来完成,花香型红茶的加工通常经过分段提香来增加香气,但对于凌云的白豪茶来说,由于日光萎凋时间的不足不能完全进行发酵,即使通过后续的分段提香也不能达到完全释放花香的目的。
目前,市面上的花香型红茶普遍采用传统红茶工艺来制作,主要通过将鲜叶依次通过晒青、凉青、做青、萎凋、揉捻、发酵、足火烘干处理,市面上的花香型功夫红茶加工多采用乌龙茶进行加工,还未有采用白豪茶进行加工的加工方法,与乌龙茶相比,白豪茶香味更为淡薄、清醇,由此凸显得涩味较重,花香味不够,中国专利CN 105166151 A公开了一种花香红茶制作方法,其通过如下步骤完成:鲜叶采摘、萎凋、做青、揉捻、控温发酵、烘干成型、分段提香、筛选整理、包装,本发明通过分段提香的方法来增加花香味,但由于茶青叶的茶多酚酶不能充分释放,茶叶的香味往往比较单一;中国专利CN 105325579 A公开了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本发明是采用红外萎凋的方法来处理茶青叶,克服的是高山茶叶在高山上日光萎凋光照不足的问题,但是其未公开如何提香的方法,不能达到改善白豪茶品质进行增香处理;中国专利CN 102217682 A公开了一种黄岗白毛茶保质留香加工技术,主要通过原料采摘、萎凋失水、堆积回潮、揉青激酶、微促氧化、阻氧留香、培笼复火、摊凉装箱的方式进行处理,但是该方法是针对白毛茶做为绿茶的加工方式,因此,要利用生长于云贵高原的白豪茶其有机质含量高、滋味清淡的优点,进一步加工成红茶将能大大提高经济效益,要加工成花香型功夫茶就需要克服白豪茶普通红茶产品滋味清甜淡薄、花香味淡,花式品种单调的问题,需要在传统的加工工艺上进行改进,促进茶青叶细胞破碎,进一步释放茶多酚酶,并且利用提香工艺促使多种芳香味物质的释放。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适用于白毫茶的花香型功夫红茶加工方法,能有效改善白豪茶普通红茶产品滋味清甜淡薄、花香味淡,花式品种单调的问题,提高产品的品质,达到条索紧结匀秀,色泽乌润有光泽,汤色橙红明亮,香气高锐持久,滋味醇厚爽口,叶底红亮匀整的品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花香型功夫红茶的加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鲜叶采摘:选用白毫茶树品种的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鲜叶为原料,采摘时间选择晴天上午9:00~10:00;
(2)晒青:将茶青叶均匀摊放于竹筛上,摊放厚度为1cm~2cm,置于室外晒青,早上室外气温22℃~25℃,晒青时间控制在40min~60min;
(3)做青:晒青后的茶青叶使用遥青机进行摇青,并进行摇青和静置凉青重复交替处理,当叶子呈现边缘红,中间青,叶脉透明,形状如汤匙,外观硬挺,手感柔软,散发出浓郁的花香味即转入速冻萎凋进行处理;
(4)速冻萎凋:将做青后的茶青叶放在冻柜内进行速冻,待茶青叶表面结冰则转入解冻步骤进行处理;
(5)解冻:把速冻萎凋好的茶青叶放在常温室内进行自然解冻,待茶青叶表面无冰渣,茶青叶恢复柔软则转入揉捻步骤;
(6)揉捻:将自然解冻的茶青叶放入揉捻机内进行揉捻,按照“空揉-轻压-中压-重压”进行逐步加压,揉至原料叶卷成条、茶汁粘附其表面即完成揉捻工序,下机解块后,转入发酵工艺;
(7)发酵:将揉捻处理后的茶青叶放在发酵箱中,进入发酵室发酵,待出现浓郁的花香味后可转入足火烘干工序;
(8)足火烘干:将茶青叶放入烘干机,当手触其略有刺手感时立即下烘干机,进入提香步骤;
(9)提香:茶叶放入提香机内提香,当出现浓郁的花香味即得到成品茶叶,完成功夫红茶的制作。
进一步的,所述速冻萎凋步骤的冷冻温度为-30℃~-18℃,时间为60min~90min。
进一步的,所述做青次数为三次,具体步骤如下:
(1)第一次做青:遥青机摇青15s-30s,静置凉青1h-1.5h;
(2)第二次做青:遥青机摇青25s-40s,静置凉青1h-1.5h;
(3)第三次做青:遥青机摇青70s-110s,静置凉青2h-3h。
进一步的,所述揉捻步骤通过使用40型揉捻机进行揉捻,“空揉-轻压-中压-重压”重复处理的步骤为:空揉5min、轻压10min、中压10min、重压5min、轻压5min;下机解块后继续空揉2min、轻压3min、中压5min、重压10min、轻压5min的方式进行揉捻,同时空揉、轻压、中压、重压的压力条件分别为:0MPa、0.2MPa、0.4MPa、0.6MPa。
进一步的,所述发酵步骤的发酵温度控制在23℃-27℃,湿度保持在85%-95%,发酵时保持空气新鲜流通,发酵时间为2h~3h。
进一步的,所述足火烘干步骤的温度为100℃~120℃,时间为3min~5min。
进一步的,所述提香步骤的提香温度为90℃~100℃,提香的时间为40min~60min。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凌云白毫茶树品种的一芽二叶、一芽三叶为原料,该原料生长于云贵高原,高原清新、日照时间短的特性,因此,由于日照时间不足,常规的萎凋并不能满足茶叶在发酵过程中能释放香气,因此,白豪茶往往做为绿茶原料,不生产红茶,然而,高山生长的白豪茶叶具有有机质含量高,滋味清淡的特征,是茶中良品,若是能进一步加工成红茶将能大大提高经济效益,本技术方案发明人经过不断研究发现,可采用复式萎凋(即日光萎凋和速冻萎凋)的工艺来解决上述问题,采用日光萎凋和速冻萎凋结合,日光萎凋将茶青叶充分晒青,去除茶青味的同时,能促进茶青叶充分发酵,采用速冻萎凋技术加强了茶青叶细胞的破碎率,促进茶青叶细胞内茶多酚酶的释放,更好的促进茶青叶的发酵,促使花香味的充分释放,解决了白豪茶滋味寡淡、花香味不浓的问题;同时由于细胞破碎率高,所需的发酵时间更短,便于加工,可以保证成品的功夫红茶有更好的外形,能达到条索紧结匀秀的效果;由于细胞在速冻萎凋和揉捻的双重作用下,茶多酚能充分释放可增加红茶的茶黄素含量,达到滋味醇厚,汤色、叶底红亮,滋味强度、汤色明亮度增加,滋味醇和,提高了滋味和汤色品质的目的,而且采用速冻萎凋的模式进行处理,保证了茶青叶本身的特性,不会造成产品加工的二次污染。
2、本发明采用速冻萎凋步骤来增加细胞的破碎率,促进茶青叶细胞内酶的释放,利于发酵、增香,经发明人不断试验发现,当速冻萎凋温度低于-30℃时,茶多酚酶失活,后期不能完成发酵过程,当温度高于-18℃时,不能达到破碎细胞,释放茶多酚酶的目的,因此,速冻萎凋的温度为-30℃~-18℃,在-30℃~-18℃区间内,时间低于60min细胞不能完全破碎,高于90min时,酶会失活,因此,速冻调萎的温度为-30℃~-18℃,时间为60min~90min,然而仅通过速冻萎凋释放茶多酚酶也不能保证花香味的完全释放,还需要控制后期的揉捻、发酵、足火烘干、提香步骤来达到花香气的完全释放。
3、做青是红茶的初制工序,是摇青与摊青的多次交替过程,在此交替过程中,叶内物质水解可缓慢的控制茶多酚氧化酶的氧化,有利于氧化酶在后续的发酵工序中释放花香气,做青应防止过度和不足,过度会造成茶叶香气低沉,汤色红暗,滋味淡薄,不足会造成茶叶香味带“青”。本发明选择的一芽二叶、一芽三叶白毫茶青叶具有节间长、梗叶粗大,前期经冰水浸泡、蒸汽处理后含水率较高,容易发酵,因此,做青过程中应轻摇、薄摊多凉以利于水分蒸发,避免发酵过度,经本发明发明人研究发现:一芽二叶、一芽三叶白豪茶做青时宜采用轻做青三次,即:第一次做青使用遥青机摇青15s~30s,静置凉青2h~3h;第二次做青使用遥青机摇青25s~40s,静置凉青2h~3h;第三次做青使用遥青机摇青70s~110s,静置凉青4h~6h。
4、揉捻是破裂茶青叶细胞,使挤出的细胞汁附着于茶青叶表面而为揉捻叶的发酵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还是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通过利用外力作用,使叶片揉破变轻,卷转成条,体积缩小,且便于冲泡。同时部分茶汁挤溢附着在叶表面,对提高茶滋味浓度也有重要作用。本发明使用的一芽二叶、一芽三叶白豪茶宜采用冷揉以保持汤底颜色,常规的茶青叶揉捻采用手工操作,而本发明采用40型揉捻机,克服了手工操作力度不均,强度不够的问题,同时经发明人根据一芽二叶、一芽三叶白豪茶的特点,多次实施研究得出结论:为了防止白毫茶青叶在揉捻过程中被揉碎,应采用较轻的的揉捻方式由空揉5min、轻压10min、中压10min、重压5min、轻压5min;下机解块后继续空揉2min、轻压3min、中压5min、重压10min、轻压5min的方式进行揉捻,同时空揉、轻压、中压、重压的压力条件分别为:0MPa、0.2MPa、0.4MPa、0.6MPa。
5、发酵是茶青叶在利用本身的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从而使多酚类物质产生一系列的氧化作用,形成各种氧化物,推动其他物质的转化,提高茶叶的香气,因此可见发酵因素的确定是花香型功夫红茶产生的关键因素,本发明采用的一芽二叶、一芽三叶白豪茶是青茶的代表,经发明人多次实验研究得出结论:由于本技术方案的前期经过速冻萎凋对茶青叶进行了处理,当茶青叶发酵的最佳温度低于23℃,湿度低于85%,时间不足2h时,成茶汤色浅、滋味淡带涩,汤底不够红亮;而发酵温度超过27℃,湿度超过95%,发酵时间超过3h时,汤色变暗、味欠鲜、叶底不够明亮,均降低了“功夫红茶”品质,因此针对本发明原料,其发酵的最佳温度在23℃~27℃,湿度在85%~95%,发酵时间在2h~3h。
6、足火烘干是利用高温迅速破坏酶的活性,终止发酵,使茶青叶所形成的良好品质固定下来,散发低沸点的青草气味,保留并发展高沸点的芳香物质,使香味进一步提高,获得特有的色、香、味,是生产“功夫红茶”的关键步骤,传统的足火烘干工艺是采用手工炒茶完成,容易受热不均匀,从而造成品质不一,不能批量生产,而本发明使用烘干机,通过控制转速,匀速进行烘干,容易控制足火烘干温度,同时也使茶青叶受热均匀;经发明人多次研究得出结论:使用一芽二叶、一芽三叶白豪茶进行足火烘干时,足火烘干温度低于100℃,成茶润度稍差、汤色稍浅、花香较低;而温度高于120℃时成茶润度稍差、汤色稍差,叶底欠亮,当足火烘干温度达到115℃时茶的品质最好,因此,本发明的足火烘干温度为100℃~120℃。
7、提香是利用烘焙的原理烤出茶青叶的芳香物质,利用“低温长烤出高香”的原理,将茶青叶中的芳香物质进行进一步释放,从而达到能充分释放茶青叶中的香味物质,使红茶不仅具有本身的甜香气,还增加了花蜜香,同时能保证香味的高锐、持久的目的,经发明人不断研究发现,只通过复式萎凋还不能完全达到释放红茶花香气,增加茶叶层次感的目的,还需要经过提香,通过中高温缓慢烘焙才能将茶青叶的芳香物质完全释放。经发明人不断试验,发现:当提香温度低于90℃时,不能将芳香物质完全释放,当温度高于100℃时会造成温度过高,茶青叶烧糊的现象,在90℃~100℃区间内,时间低于40min不能释放茶青叶的芳香味物质,当时间高于60min时,茶青叶会散发出苦味,因此,提香的温度为90℃~100℃,时间为40min~60min最合适。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实施例1:
选用白毫茶树品种的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鲜叶为原料,采摘时间选择晴天上午9:00,将采摘的鲜叶摊在簸箕上,置于室外晒青,选择室外温度为22℃,晒青时间控制在40min,将晒青好的茶青叶进行轻做青处理,共做青三次:第一次做青:用遥青机摇青15s,静置1h;第二次做青:用遥青机摇青25s,静置1h;第三次做青:用遥青机摇青70s,静置2h。将进行三次轻做青的茶青叶轻放在冷冻柜中进行速冻萎凋,调萎温度为-30℃,时间为60min,然后放在室内常温解冻、将解冻的茶青叶用40型揉捻机进行揉捻,处理的步骤为:空揉5min、轻压10min、中压10min、重压5min、轻压5min;下机解块后继续空揉2min、轻压3min、中压5min、重压10min、轻压5min的方式进行揉捻,空揉、轻压、中压、重压的压力条件分别为:0MPa、0.2MPa、0.4MPa、0.6MPa。揉至原料叶卷成条、茶汁粘附其表面即可下机解块,将揉捻处理后的茶青叶放在发酵筐,进入发酵室发酵,发酵温度制在23℃,湿度保持在85%,发酵时间为2h,发酵完全后将茶青叶放入烘干机进行足火烘干,足火烘干温度为100℃,时间为3min,烘到手触其略有刺手感时即可下机、摊凉,将摊凉后的茶青叶投到提香机进行提香,提香温度为90℃,时间为40min,提香后下机得到花香型功夫红茶茶叶。
实施例2:
选用白毫茶树品种的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鲜叶为原料,采摘时间选择晴天上午9:30,将采摘的鲜叶摊在簸箕上,置于室外晒青,选择室外温度为24℃,晒青时间控制在50min,将晒青好的茶青叶进行轻做青处理,共做青三次:第一次做青:用遥青机摇青20s,静置1h;第二次做青:用遥青机摇青30s,静置1.5h;第三次做青:用遥青机摇青100s,静置2.5h。将进行三次轻做青的茶青叶轻放在冷冻柜中进行速冻萎凋,调萎温度为-20℃,时间为80min,然后放在室内常温解冻、将解冻的茶青叶用40型揉捻机进行揉捻,处理的步骤为:空揉5min、轻压10min、中压10min、重压5min、轻压5min;下机解块后继续空揉2min、轻压3min、中压5min、重压10min、轻压5min的方式进行揉捻,空揉、轻压、中压、重压的压力条件分别为:0MPa、0.2MPa、0.4MPa、0.6MPa。揉至原料叶卷成条、茶汁粘附其表面即可下机解块,将揉捻处理后的茶青叶放在发酵筐,进入发酵室发酵,发酵温度制在25℃,湿度保持在90%,发酵时间为2.5h,发酵完全后将茶青叶放入烘干机进行足火烘干,足火烘干温度为110℃,时间为4min,烘到手触其略有刺手感时即可下机、摊凉,将摊凉后的茶青叶投到提香机进行提香,提香温度为95℃,时间为50min,提香后下机得到花香型功夫红茶茶叶。
实施例3:
选用白毫茶树品种的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鲜叶为原料,采摘时间选择晴天上午10:00,将采摘的鲜叶摊在簸箕上,置于室外晒青,选择室外温度为25℃,晒青时间控制在60min,将晒青好的茶青叶进行轻做青处理,共做青三次:第一次做青:用遥青机摇青30s,静置1.5h;第二次做青:用遥青机摇青40s,静置1.5h;第三次做青:用遥青机摇青110s,静置3h。将进行三次轻做青的茶青叶轻放在冷冻柜中进行速冻萎凋,调萎温度为-18℃,时间为90min,然后放在室内常温解冻、将解冻的茶青叶用40型揉捻机进行揉捻,处理的步骤为:空揉5min、轻压10min、中压10min、重压5min、轻压5min;下机解块后继续空揉2min、轻压3min、中压5min、重压10min、轻压5min的方式进行揉捻,空揉、轻压、中压、重压的压力条件分别为:0MPa、0.2MPa、0.4MPa、0.6MPa。揉至原料叶卷成条、茶汁粘附其表面即可下机解块,将揉捻处理后的茶青叶放在发酵筐,进入发酵室发酵,发酵温度制在27℃,湿度保持在95%,发酵时间为3h,发酵完全后将茶青叶放入烘干机进行足火烘干,足火烘干温度为120℃,时间为5min,烘到手触其略有刺手感时即可下机、摊凉,将摊凉后的茶青叶投到提香机进行提香,提香温度为100℃,时间为60min,提香后下机得到花香型功夫红茶茶叶。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加工乌龙茶的方式加工白毫茶具体方案如下:
选用白毫茶树品种的一芽二叶、一芽三叶鲜叶为原料,鲜叶经室内晾青架上摊晾1h后进行凉青,凉青以茶青热气消失,晒青叶恢复紧张状态为准,凉青后将茶青倒入摇笼内,进行2步摇青之后转入萎凋工序,萎凋时间为12-15h左右,萎凋之后茶青叶经过揉捻机进行揉捻,揉捻时间为40min左右,揉捻好的茶青叶经过发酵室进行发酵,发酵温度24℃发酵湿度90%发酵时间4h,发酵后采用初烘机对茶青叶进行毛火和足火,毛火温度为120-130℃,足火温度为110-120℃,足火后得到毛茶。
将本发明的实施例1-3中的一种花香型功夫红茶的加工方法生产的花香型功夫红茶与对照组加工方法生产的功夫红茶各取5g用紫砂壶进行冲泡,静置3min,对茶叶外形、香气、茶汤汤色、滋味、叶底等几种因素进行观察,并进行记录,具体见下表:
表1本发明的记录情况表
外形 香气 汤色 滋味 叶底
实施例1 条索紧结乌润 香气高锐持久 橙红明亮明亮 醇厚爽口 红匀明亮
实施例2 条索紧结乌润 香气高锐持久 橙红明亮明亮 浓醇鲜爽 红匀明亮
实施例3 条索紧结乌润 香气高锐持久 橙红明亮明亮 浓醇鲜爽 红匀明亮
对照组 条索欠紧结乌润 香气单一 红欠明亮 滋味寡淡 红较均匀
综上所述,本发明花香型功夫红茶的加工方法生产的花香型功夫红茶品质更好,滋味更浓醇,是加工白毫茶花香型功夫红茶的创造性发明。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

Claims (7)

1.一种花香型功夫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鲜叶采摘:选用白毫茶树品种的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鲜叶为原料,采摘时间选择晴天上午9:00~10:00;
(2)晒青:将茶青叶均匀摊放于竹筛上,摊放厚度为1cm~2cm,置于室外晒青,早上室外气温22℃~25℃,晒青时间控制在40min~60min;
(3)做青:晒青后的茶青叶使用遥青机进行摇青,并进行摇青和静置凉青重复交替处理,当叶子呈现边缘红,中间青,叶脉透明,形状如汤匙,外观硬挺,手感柔软,散发出浓郁的花香味即转入速冻萎凋进行处理;
(4)速冻萎凋:将做青后的茶青叶放在冻柜内进行速冻,待茶青叶表面结冰则转入解冻步骤进行处理;
(5)解冻:把速冻萎凋好的茶青叶放在常温室内进行自然解冻,待茶青叶表面无冰渣,茶青叶恢复柔软则转入揉捻步骤;
(6)揉捻:将自然解冻的茶青叶放入揉捻机内进行揉捻,按照“空揉-轻压-中压-重压”进行逐步加压,揉至原料叶卷成条、茶汁粘附其表面即完成揉捻工序,下机解块后,转入发酵工艺;
(7)发酵:将揉捻处理后的茶青叶放在发酵箱中,进入发酵室发酵,待出现浓郁的花香味后可转入足火烘干工序;
(8)足火烘干:将茶青叶放入烘干机,当手触其略有刺手感时立即下烘干机,进入提香步骤;
(9)提香:茶青叶放入提香机内提香,当出现浓郁的花香味即得到成品茶叶,完成功夫红茶的制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花香型功夫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速冻萎凋步骤的冷冻温度为-30℃~-18℃,时间为60min~9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花香型功夫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做青次数为三次,具体步骤如下:
(1)第一次做青:遥青机摇青15s-30s,静置凉青1h-1.5h;
(2)第二次做青:遥青机摇青25s-40s,静置凉青1h-1.5h;
(3)第三次做青:遥青机摇青70s-110s,静置凉青2h-3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花香型功夫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揉捻步骤通过使用40型揉捻机进行揉捻,“空揉-轻压-中压-重压”重复处理的步骤为:空揉5min、轻压10min、中压10min、重压5min、轻压5min;下机解块后继续空揉2min、轻压3min、中压5min、重压10min、轻压5min的方式进行揉捻,同时空揉、轻压、中压、重压的压力条件分别为:0MPa、0.2MPa、0.4MPa、0.6MP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花香型功夫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步骤的发酵温度控制在23℃-27℃,湿度保持在85%-95%,发酵时保持空气新鲜流通,发酵时间为2h~3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花香型功夫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足火烘干步骤的温度为100℃~120℃,时间为3min~5min。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花香型功夫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香步骤的提香温度为90℃~100℃,提香的时间为40min~60min。
CN201610446699.3A 2016-06-21 2016-06-21 一种花香型功夫红茶的加工方法 Pending CN1060707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46699.3A CN106070796A (zh) 2016-06-21 2016-06-21 一种花香型功夫红茶的加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46699.3A CN106070796A (zh) 2016-06-21 2016-06-21 一种花香型功夫红茶的加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70796A true CN106070796A (zh) 2016-11-09

Family

ID=57237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46699.3A Pending CN106070796A (zh) 2016-06-21 2016-06-21 一种花香型功夫红茶的加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70796A (zh)

Cited B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62522A (zh) * 2017-05-17 2017-07-21 张松波 提高红茶品质的方法
CN107006630A (zh) * 2017-05-17 2017-08-04 三明市合丽诗物联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合丽诗红茶制作方法
CN107258958A (zh) * 2017-08-03 2017-10-20 贵州茗香茶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加工的茶青前处理方法
CN107333929A (zh) * 2017-08-01 2017-11-10 贵州茗之天下茶业有限公司 花香红茶制作方法
CN107372878A (zh) * 2017-08-01 2017-11-24 贵州茗之天下茶业有限公司 红茶制作方法
CN107581280A (zh) * 2017-07-28 2018-01-16 武夷山市梅园生态茶业有限公司 手工高端奇丹团型茶或茶饼高效率制作工艺方法及产品
CN107624902A (zh) * 2017-10-17 2018-01-26 湖南望城乌山贡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夏秋茶制备花甜香工夫红茶的方法
CN107637674A (zh) * 2017-11-03 2018-01-30 广西昭平县凝香翠茶厂 一种优质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7668228A (zh) * 2017-10-17 2018-02-09 南宁茗韵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栗香型观音绿茶的加工方法
CN108185067A (zh) * 2017-12-06 2018-06-22 芜湖市欣然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提香红茶速溶片的加工方法
CN108419858A (zh) * 2018-06-08 2018-08-21 湖南省茶叶研究所(湖南省茶叶检测中心) 一种花蜜香型红金针茶的制备方法
CN108740213A (zh) * 2018-07-12 2018-11-06 王斌 一种提高咖啡酸含量的蒲公英茶加工方法
CN108740090A (zh) * 2018-05-30 2018-11-06 国丰(福建)农业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的制作方法
CN108812980A (zh) * 2018-08-24 2018-11-16 江口梵韵白茶开发经营有限公司 一种高香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09007087A (zh) * 2018-08-13 2018-12-18 金秀瑶族自治县瑶轩茶业专业合作社 一种蜜糖香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9601651A (zh) * 2018-12-29 2019-04-12 李朝雄 一种雀舌红茶的初制加工方法
CN109744328A (zh) * 2017-11-08 2019-05-14 湘西自治州林茵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黄金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10012950A (zh) * 2019-05-28 2019-07-16 孙继明 一种砖茶的制茶工艺及蒙砖茶
CN110881533A (zh) * 2019-10-12 2020-03-17 重庆金山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重庆南川金佛山花香型古树红茶的加工工艺
CN111670966A (zh) * 2020-07-13 2020-09-18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高香型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12056417A (zh) * 2020-09-25 2020-12-11 贵州安顺春来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加工方法
CN112616947A (zh) * 2020-12-07 2021-04-09 贵州省茶叶研究所 一种经摇青协同有氧发酵提高红茶品质制备方法
CN112753808A (zh) * 2021-02-22 2021-05-07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条形乌龙茶的揉捻成型工艺
CN112772753A (zh) * 2021-01-18 2021-05-11 河南喜乐神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养心茶的制备工艺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30013A (zh) * 2013-06-21 2013-10-02 周建喜 一种功夫红茶加工工艺
CN103783179A (zh) * 2013-09-05 2014-05-14 广西凌云浪伏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凌云白毫茶加工花蜜香红茶的方法
CN103999960A (zh) * 2014-06-04 2014-08-27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特形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5166151A (zh) * 2015-09-28 2015-12-23 务川自治县鑫隆缘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功夫红茶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30013A (zh) * 2013-06-21 2013-10-02 周建喜 一种功夫红茶加工工艺
CN103783179A (zh) * 2013-09-05 2014-05-14 广西凌云浪伏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凌云白毫茶加工花蜜香红茶的方法
CN103999960A (zh) * 2014-06-04 2014-08-27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特形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5166151A (zh) * 2015-09-28 2015-12-23 务川自治县鑫隆缘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功夫红茶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62522A (zh) * 2017-05-17 2017-07-21 张松波 提高红茶品质的方法
CN107006630A (zh) * 2017-05-17 2017-08-04 三明市合丽诗物联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合丽诗红茶制作方法
CN107581280A (zh) * 2017-07-28 2018-01-16 武夷山市梅园生态茶业有限公司 手工高端奇丹团型茶或茶饼高效率制作工艺方法及产品
CN107333929A (zh) * 2017-08-01 2017-11-10 贵州茗之天下茶业有限公司 花香红茶制作方法
CN107372878A (zh) * 2017-08-01 2017-11-24 贵州茗之天下茶业有限公司 红茶制作方法
CN107258958A (zh) * 2017-08-03 2017-10-20 贵州茗香茶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加工的茶青前处理方法
CN107258958B (zh) * 2017-08-03 2021-07-02 贵州茗香茶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加工的茶青前处理方法
CN107624902A (zh) * 2017-10-17 2018-01-26 湖南望城乌山贡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夏秋茶制备花甜香工夫红茶的方法
CN107668228A (zh) * 2017-10-17 2018-02-09 南宁茗韵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栗香型观音绿茶的加工方法
CN107637674A (zh) * 2017-11-03 2018-01-30 广西昭平县凝香翠茶厂 一种优质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9744328A (zh) * 2017-11-08 2019-05-14 湘西自治州林茵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黄金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8185067A (zh) * 2017-12-06 2018-06-22 芜湖市欣然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提香红茶速溶片的加工方法
CN108740090A (zh) * 2018-05-30 2018-11-06 国丰(福建)农业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的制作方法
CN108419858A (zh) * 2018-06-08 2018-08-21 湖南省茶叶研究所(湖南省茶叶检测中心) 一种花蜜香型红金针茶的制备方法
CN108419858B (zh) * 2018-06-08 2022-03-29 湖南省茶叶研究所(湖南省茶叶检测中心) 一种花蜜香型红金针茶的制备方法
CN108740213A (zh) * 2018-07-12 2018-11-06 王斌 一种提高咖啡酸含量的蒲公英茶加工方法
CN109007087A (zh) * 2018-08-13 2018-12-18 金秀瑶族自治县瑶轩茶业专业合作社 一种蜜糖香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8812980A (zh) * 2018-08-24 2018-11-16 江口梵韵白茶开发经营有限公司 一种高香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09601651A (zh) * 2018-12-29 2019-04-12 李朝雄 一种雀舌红茶的初制加工方法
CN110012950A (zh) * 2019-05-28 2019-07-16 孙继明 一种砖茶的制茶工艺及蒙砖茶
CN110881533A (zh) * 2019-10-12 2020-03-17 重庆金山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重庆南川金佛山花香型古树红茶的加工工艺
CN111670966A (zh) * 2020-07-13 2020-09-18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高香型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12056417A (zh) * 2020-09-25 2020-12-11 贵州安顺春来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加工方法
CN112616947A (zh) * 2020-12-07 2021-04-09 贵州省茶叶研究所 一种经摇青协同有氧发酵提高红茶品质制备方法
CN112772753A (zh) * 2021-01-18 2021-05-11 河南喜乐神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养心茶的制备工艺
CN112753808A (zh) * 2021-02-22 2021-05-07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条形乌龙茶的揉捻成型工艺
CN112753808B (zh) * 2021-02-22 2024-01-09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条形乌龙茶的揉捻成型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70796A (zh) 一种花香型功夫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3461547B (zh) 一种炒烘联合干燥的工夫红茶生产工艺
CN103783179B (zh) 一种利用凌云白毫茶加工花蜜香红茶的方法
CN103621699B (zh) 一种螺形红茶(红松萝)的制备方法
CN102415453B (zh) 一种金茶的加工方法
CN104381480B (zh) 一种提高大叶种夏秋圆饼红茶品质的加工方法
CN105379866A (zh) 一种晒红茶及晒红茶的制作工艺
CN102783532B (zh) 乌龙红茶的制作工艺
CN106387127A (zh) 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04171051B (zh) 一种利用夏秋茶鲜叶加工兰花香型红茶的方法
CN106306150A (zh) 一种古树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4489144A (zh) 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5028716B (zh) 一种高品质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6578162A (zh) 一种崂山绿茶的加工方法
CN106561847A (zh) 一种天然花香型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4605043A (zh) 一种条形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06962533A (zh) 一种发酵茶及发酵茶的制作工艺
CN105104613A (zh) 一种古茶树红茶的制作方法
CN103504032A (zh) 茉莉花金骏眉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6417708A (zh) 红茶的加工工艺
CN105360370A (zh) 一种珠形红茶加工工艺
CN105341193A (zh) 一种普洱生茶晒青茶的制备方法
CN103891934A (zh) 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3947777A (zh) 一种花香有机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5341191A (zh) 一种金牡丹红茶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