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53808B - 一种条形乌龙茶的揉捻成型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条形乌龙茶的揉捻成型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53808B
CN112753808B CN202110198558.5A CN202110198558A CN112753808B CN 112753808 B CN112753808 B CN 112753808B CN 202110198558 A CN202110198558 A CN 202110198558A CN 112753808 B CN112753808 B CN 1127538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ing
pressure
time
forming
t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9855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53808A (zh
Inventor
毛明
张晨安
袁彬
陈建能
周彬松
卞贤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ci Tech University ZST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ci Tech University ZST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ci Tech University ZST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ci Tech University ZSTU
Priority to CN20211019855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5380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538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538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538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538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23F3/12Rolling or shredding tea lea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条形乌龙茶的揉捻成型工艺。目前常见的揉捻成型工艺揉捻时间为20‑30分钟,多次揉捻后还要成型、打散、成型、打散这样往复几次,得到的茶叶质量普遍不高,且揉捻成型率较低。本发明建立揉捻成型工艺模型,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使揉捻成型工艺模型最优时的工艺参数,再对茶叶进行揉捻成型;在各次揉捻后,均对茶叶进行保压成型,揉捻、成型一体式,且三次揉捻采取中压、重压、轻压的揉捻方式,大大增加茶叶的成型率;通过优选茶叶揉捻与成型时的压强和时间工艺参数,在充分揉捻与保压的前提下,再次提高茶叶成型率与成型效率,相比现有揉捻成型工艺,在碎茶率相当的前提下,茶叶成型率能提高20%以上,时间效率也能大幅提高。

Description

一种条形乌龙茶的揉捻成型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条形乌龙茶的揉捻成型工艺。
背景技术
把经过杀青或萎凋变软的鲜叶用手工或机器揉成条形、针形、颗粒、片等要求的形状就叫揉捻,通过揉捻形成其紧结弯曲的外形,并对内质改善也有所影响。揉捻可以卷紧茶条,缩小体积。揉捻的功用除了做形,主要是造成细胞破碎、茶汁溢出,溢出的茶汁附着在已成形的叶表面,干燥后冲泡才能泡出颜色和滋味。所以揉捻是做各种茶都必有的一道加工工序。
现有技术中对乌龙茶进行揉捻成型时还存在一些问题:1、现有的揉捻成型工艺对茶叶进行揉捻时需要花费大约20分钟的时间,效率较低。2、现有的揉捻成型工艺包含多次揉捻,多次揉捻间仅存在压力与时间的差异,且揉捻是连续进行,多次揉捻后还要成型、打散、成型、打散,这样往复几次,大大降低了茶叶的生产效率,且成型率还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条形乌龙茶的揉捻成型工艺,以提高现有揉捻成型工艺的生产效率和成型率。
本发明一种条形乌龙茶的揉捻成型工艺,具体如下:
步骤一、建立揉捻成型工艺模型;揉捻成型工艺模型为连续进行三次冷揉(揉捻的一种方式)与保压成型组合操作;其中,冷揉与保压成型组合操作为先冷揉,后保压成型。
步骤二、从杀青处理并冷却至室温(由于刚杀青后茶叶内水分较少,若直接进行揉捻操作,易产生茶叶破碎)的待加工茶叶中称取预设重量,根据正交实验中正交表行数将称取的待加工茶叶按质量等分成与正交表行数相等的份数,并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使揉捻成型工艺模型最优时的工艺参数。
步骤三、每次称取与步骤二重量相等的杀青处理并冷却至室温的待加工茶叶,然后根据步骤二得到的工艺参数按照揉捻成型工艺模型的步骤进行揉捻成型,直至剩余待加工茶叶的重量少于步骤二中的预设重量,结束加工。
优选地,三次冷揉的压力依次为中压、重压和轻压。
更优选地,第二次冷揉(第二次冷揉在重压下进行,茶叶会结块)与保压成型组合操作后,采取空揉(无压力状态下冷揉)10圈的方式进行解块,然后进行第三次冷揉与保压成型组合操作。
优选地,第一次冷揉施加的压强为250-300Pa,时间为3-5min;第一次保压施加的压强为800-900Pa,时间为10-20s;第二次冷揉施加的压强为800-900Pa,时间为3-5min;第二次保压施加的压强为2200-2300Pa,时间10-20s;第三次冷揉施加的压强为55-65Pa,时间为2-4min;第三次保压施加的压强为2200-2300Pa,时间为10-20s。
优选地,所述的正交实验中实验参数为第一次揉捻压强、第一次揉捻时间、第一次保压压强、第一次保压时间、第二次揉捻压强、第二次揉捻时间、第二次保压压强、第二次保压时间、第三次揉捻压强、第三次揉捻时间、第三次保压压强和第三次保压时间,实验结果为条状成型率、碎茶率和时间效率。
更优选地,所述的正交实验具体如下:
首先确定实验参数和水平数,实验参数为第一次揉捻压强、第一次揉捻时间、第一次保压压强、第一次保压时间、第二次揉捻压强、第二次揉捻时间、第二次保压压强、第二次保压时间、第三次揉捻压强、第三次揉捻时间、第三次保压压强和第三次保压时间,通过试验参数和水平数得到正交表的行数以及每一行的实验方案,不同实验方案中各实验参数所对应的水平值组合方案不同;针对每一行的实验方案均得出茶叶揉捻成型后的条状成型率、碎茶率和时间效率作为实验结果;然后根据实验参数和所有实验方案得到的条状成型率、碎茶率和时间效率数据,进行极差和方差分析,得出各实验参数对条状成型率、碎茶率和时间效率的显著性影响,并确定最优的实验参数作为工艺参数。
更优选地,水平数为3,得到正交表的行数为27;称取51.3斤260℃下杀青4.5min并冷却至室温后的待加工茶叶,按质量等分成27份,并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使揉捻成型工艺模型最优时的工艺参数:第一次冷揉施加的压强为285Pa,时间为4min;第一次保压施加的压强为860Pa,时间为10s;第二次冷揉施加的压强为840Pa,时间为3min;第二次保压施加的压强为2300Pa,时间10s;第三次冷揉施加的压强为60Pa,时间为4min;第三次保压施加的压强为2300Pa,时间为20s。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在茶叶每次揉捻之后,都进行一定时间的保压成型处理,极大地提高了茶叶的成型效果,大大增加了茶叶的成型率,还避免采用现有成型工艺多次成型、打散、成型、打散的重复过程,缩短了整个工艺的时间。进一步,本发明三次揉捻采取中压、重压、轻压的揉捻压力方式,避免在揉捻初始时茶叶较脆发生破碎,在保持较低碎茶率的前提下,实现了茶叶快速、准确地成型,进一步提高了成型率。更进一步,本发明通过优选茶叶揉捻与成型时的压强和时间工艺参数,在充分揉捻与保压的前提下,获得条形乌龙茶,再次提高了茶叶的成型率与成型效率。最后,本发明采用冷揉的揉捻方式,进一步避免茶叶破碎。最终,本发明相比现有揉捻成型工艺,在碎茶率相当的前提下,茶叶成型率能提高20%以上,时间效率也能大幅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条形乌龙茶的揉捻成型工艺,具体如下:
步骤一、建立揉捻成型工艺模型;揉捻成型工艺模型为连续进行三次冷揉与保压成型组合操作;其中,冷揉与保压成型组合操作为先冷揉,后保压成型,保压成型在冷揉后直接进行,不需要打散的过程,无需像现有揉捻成型工艺一样,先在揉捻机中多次揉捻后,再经过成型、打散、成型、打散这样往复几次操作,节省加工时间,提高了效率。
步骤二、从杀青处理并冷却至室温(由于刚杀青后茶叶内水分较少,若直接进行揉捻操作,易产生茶叶破碎)的待加工茶叶中称取预设重量,根据正交实验中正交表行数将称取的待加工茶叶按质量等分成与正交表行数相等的份数,并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使揉捻成型工艺模型最优时的工艺参数。
步骤三、每次称取与步骤二重量相等的杀青处理并冷却至室温的待加工茶叶,然后根据步骤二得到的工艺参数按照揉捻成型工艺模型的步骤进行揉捻成型,直至剩余待加工茶叶的重量少于步骤二中的预设重量,结束加工。
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根据步骤二得到的工艺参数按照揉捻成型工艺模型的步骤对杀青处理并冷却至室温后的茶叶进行揉捻成型过程中,三次冷揉的压力依次为中压、重压和轻压。如图1所示,步骤S10为杀青处理并冷却至室温后的茶叶进料,步骤S20为第一次冷揉,采用中揉(即揉捻压力为中压),步骤S30为第一次保压(采用轻压);步骤S40为第二次冷揉,采用重揉(即揉捻压力为重压),S50为第二次保压(采用重压);步骤S60为第三次冷揉,采用轻揉(即揉捻压力为轻压),步骤S70为第三次保压(采用重压);步骤S80为加工完成的茶叶出料。
作为一个更优选实施例,第二次冷揉(第二次冷揉在重压下进行,茶叶会结块)与保压成型组合操作后,采取空揉(无压力状态下冷揉)10圈的方式进行解块,然后进行第三次冷揉与保压成型组合操作。
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正交实验具体如下:
首先确定实验参数和水平数,实验参数为第一次揉捻压强a、第一次揉捻时间b、第一次保压压强c、第一次保压时间d、第二次揉捻压强e、第二次揉捻时间f、第二次保压压强g、第二次保压时间h、第三次揉捻压强i、第三次揉捻时间j、第三次保压压强k和第三次保压时间l,通过试验参数和水平数得到正交表的行数以及每一行的实验方案,不同实验方案中各实验参数所对应水平具体值的组合方案不同;针对每一行的实验方案均得出茶叶揉捻成型后的条状成型率、碎茶率和时间效率作为实验结果;然后根据实验参数和所有实验方案得到的条状成型率、碎茶率和时间效率数据,进行极差和方差分析,得出各实验参数对条状成型率、碎茶率和时间效率的显著性影响,并确定最优的实验参数作为工艺参数。其中,条状成型率为成型茶叶重量除以待加工茶叶总重量;破茶率为待加工茶叶总重量减去成型未破碎的茶叶重量,再除以待加工茶叶总重量;时间效率为成型茶叶重量除以揉捻成型总时间。计算条状成型率、碎茶率和时间效率时,随机取样三次,每次取去除茶梗后重量为10g的茶叶样品(包括碎叶和碎末),将三次茶叶样品计算的条状成型率、碎茶率和时间效率均值分别作为条状成型率、碎茶率和时间效率的最终值。
作为一个更优选实施例,如表1所示,水平数为3,得到正交表的行数为27,如表2所示;称取51.3斤260℃下杀青4.5min并冷却至室温后的待加工茶叶(乌龙茶),按质量等分成27份,并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使揉捻成型工艺模型最优时的工艺参数(表2中第15行实验方案的工艺参数):第一次冷揉施加的压强为285Pa,时间为4min;第一次保压施加的压强为860Pa,时间为10s;第二次冷揉施加的压强为840Pa,时间为3min;第二次保压施加的压强为2300Pa,时间10s;第三次冷揉施加的压强为60Pa,时间为4min;第三次保压施加的压强为2300Pa,时间为20s。从表2中可见,各行实验方案的条状成型率大部分在60%以上,其中第15行实验方案的条状成型率达到了78.25%,时间效率达到0.907g/s,碎茶率为4.66%;而现有成型揉捻工艺的成型率基本在60%以下,碎茶率通常在4%~6%之间。
表1正交实验的实验参数和水平
表2正交实验的实验方案与实验结果

Claims (2)

1.一种条形乌龙茶的揉捻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具体如下:
步骤一、建立揉捻成型工艺模型;揉捻成型工艺模型为连续进行三次冷揉与保压成型组合操作;其中,冷揉与保压成型组合操作为先冷揉,后保压成型;
步骤二、从杀青处理并冷却至室温的待加工茶叶中称取预设重量,根据正交实验中正交表行数将称取的待加工茶叶按质量等分成与正交表行数相等的份数,并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使揉捻成型工艺模型最优时的工艺参数;
步骤三、每次称取与步骤二重量相等的杀青处理并冷却至室温的待加工茶叶,然后根据步骤二得到的工艺参数按照揉捻成型工艺模型的步骤进行揉捻成型,直至剩余待加工茶叶的重量少于步骤二中的预设重量,结束加工;
三次冷揉的压力依次为中压、重压和轻压;
第二次冷揉与保压成型组合操作后,采取空揉10圈的方式进行解块,然后进行第三次冷揉与保压成型组合操作;
第一次冷揉施加的压强为250-300Pa,时间为3-5min;第一次保压施加的压强为800-900Pa,时间为10-20s;第二次冷揉施加的压强为800-900Pa,时间为3-5min;第二次保压施加的压强为2200-2300Pa,时间10-20s;第三次冷揉施加的压强为55-65Pa,时间为2-4min;第三次保压施加的压强为2200-2300Pa,时间为10-20s。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条形乌龙茶的揉捻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交实验中实验参数为第一次揉捻压强、第一次揉捻时间、第一次保压压强、第一次保压时间、第二次揉捻压强、第二次揉捻时间、第二次保压压强、第二次保压时间、第三次揉捻压强、第三次揉捻时间、第三次保压压强和第三次保压时间,实验结果为条状成型率、碎茶率和时间效率;
所述的正交实验具体如下:
首先确定实验参数和水平数,实验参数为第一次揉捻压强、第一次揉捻时间、第一次保压压强、第一次保压时间、第二次揉捻压强、第二次揉捻时间、第二次保压压强、第二次保压时间、第三次揉捻压强、第三次揉捻时间、第三次保压压强和第三次保压时间,通过试验参数和水平数得到正交表的行数以及每一行的实验方案,不同实验方案中各实验参数所对应的水平值组合方案不同;针对每一行的实验方案均得出茶叶揉捻成型后的条状成型率、碎茶率和时间效率作为实验结果;然后根据实验参数和所有实验方案得到的条状成型率、碎茶率和时间效率数据,进行极差和方差分析,得出各实验参数对条状成型率、碎茶率和时间效率的显著性影响,并确定最优的实验参数作为工艺参数;
水平数为3,得到正交表的行数为27;称取51.3斤260℃下杀青4.5min并冷却至室温后的待加工茶叶,按质量等分成27份,并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使揉捻成型工艺模型最优时的工艺参数:第一次冷揉施加的压强为285Pa,时间为4min;第一次保压施加的压强为860Pa,时间为10s;第二次冷揉施加的压强为840Pa,时间为3min;第二次保压施加的压强为2300Pa,时间10s;第三次冷揉施加的压强为60Pa,时间为4min;第三次保压施加的压强为2300Pa,时间为20s。
CN202110198558.5A 2021-02-22 2021-02-22 一种条形乌龙茶的揉捻成型工艺 Active CN1127538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98558.5A CN112753808B (zh) 2021-02-22 2021-02-22 一种条形乌龙茶的揉捻成型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98558.5A CN112753808B (zh) 2021-02-22 2021-02-22 一种条形乌龙茶的揉捻成型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53808A CN112753808A (zh) 2021-05-07
CN112753808B true CN112753808B (zh) 2024-01-09

Family

ID=757039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98558.5A Active CN112753808B (zh) 2021-02-22 2021-02-22 一种条形乌龙茶的揉捻成型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53808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49752A (zh) * 2014-01-21 2014-04-30 阳山县第一峰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乌龙茶的加工方法
JP2014083026A (ja) * 2012-10-26 2014-05-12 Terada Seisakusho Co Ltd 茶葉揉捻機
CN105053300A (zh) * 2015-09-10 2015-11-18 贵州省凤冈县永田露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高原绿茶加工工艺
CN106070796A (zh) * 2016-06-21 2016-11-09 隆林三冲茶叶有限公司 一种花香型功夫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7873887A (zh) * 2017-11-04 2018-04-06 来安县半塔茶场 一种乌龙茶加工工艺
CN109820062A (zh) * 2018-12-29 2019-05-31 刘安兴 武夷岩红制备方法
CN112189721A (zh) * 2020-11-11 2021-01-08 湖南怡田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绿茶的制备方法
CN112314724A (zh) * 2020-11-18 2021-02-05 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一种浓香型乌龙茶的加工工艺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83026A (ja) * 2012-10-26 2014-05-12 Terada Seisakusho Co Ltd 茶葉揉捻機
CN103749752A (zh) * 2014-01-21 2014-04-30 阳山县第一峰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乌龙茶的加工方法
CN105053300A (zh) * 2015-09-10 2015-11-18 贵州省凤冈县永田露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高原绿茶加工工艺
CN106070796A (zh) * 2016-06-21 2016-11-09 隆林三冲茶叶有限公司 一种花香型功夫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7873887A (zh) * 2017-11-04 2018-04-06 来安县半塔茶场 一种乌龙茶加工工艺
CN109820062A (zh) * 2018-12-29 2019-05-31 刘安兴 武夷岩红制备方法
CN112189721A (zh) * 2020-11-11 2021-01-08 湖南怡田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绿茶的制备方法
CN112314724A (zh) * 2020-11-18 2021-02-05 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一种浓香型乌龙茶的加工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53808A (zh) 2021-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82347B (zh) 一种提高结晶麦芽结晶率的方法
CN101715804B (zh) 有机笋干的加工方法
CN101744061A (zh) 富含锌硒乌龙茶生产工艺
CN103518892A (zh) 一种桑叶红茶加工方法
US9629383B2 (en) Dried pasta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07365666B (zh) 一种多种粮食同时柔熟的蒸粮方法
KR20160063854A (ko) 증편제조방식을 이용한 발효 떡 반죽의 제조방법
CN112753808B (zh) 一种条形乌龙茶的揉捻成型工艺
CN114606078A (zh) 一种大麦麦芽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KR102140625B1 (ko) 발아수수 당화와 효모발효에 의한 비건치즈 제조 및 그 방법
CN107439756B (zh) 一种玫瑰花茶的加工工艺
CN104171069A (zh) 一种红茶的生产工艺
CN105594943A (zh) 一种茶叶加工工艺
CN212937760U (zh) 一种co2脱涩罐
CN111808695A (zh) 一种高结晶率的结晶麦芽的生产方法
CN113892526A (zh) 一种红茶及其加工方法
CN112120091A (zh) 一种扁形红茶及其加工方法
CN106962509A (zh) 一种白叶茶的制作工艺
CN111728000A (zh) 一种葡萄花序膳食纤维营养饼干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15693A (zh) 一种古茶树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12293541A (zh) 一种黄花小花蕾茶的制备方法
KR20170063108A (ko) 성형 고구마 말랭이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12920917A (zh) 啤酒麦芽的制麦工艺
CN110959706A (zh) 一种紧压红茶及其加工方法
CN108432900A (zh) 一种祁门红茶茶饼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