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61113A - 初榨原味山茶油及其制取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初榨原味山茶油及其制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61113A
CN115261113A CN202210797014.5A CN202210797014A CN115261113A CN 115261113 A CN115261113 A CN 115261113A CN 202210797014 A CN202210797014 A CN 202210797014A CN 115261113 A CN115261113 A CN 1152611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ellia
oil
squeezing
seeds
t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9701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鹏
陈修权
唐颖
张琴
杜程丽
陶书会
韦春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Sanmenjiang Ecological Camellia Oi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Sanmenjiang Ecological Camellia Oi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Sanmenjiang Ecological Camellia Oi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xi Sanmenjiang Ecological Camellia Oi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9701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6111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611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611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1ANIMAL OR VEGETABLE OILS, FATS, FATTY SUBSTANCES OR WAXES; FATTY ACIDS THEREFROM; DETERGENTS; CANDLES
    • C11BPRODUCING, e.g. BY PRESSING RAW MATERIALS OR BY EXTRACTION FROM WASTE MATERIALS, REFINING OR PRESERVING FATS, FATTY SUBSTANCES, e.g. LANOLIN, FATTY OILS OR WAXES; ESSENTIAL OILS; PERFUMES
    • C11B1/00Production of fats or fatty oils from raw materials
    • C11B1/02Pretreatment
    • C11B1/04Pretreatment of vegetable raw materi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74Recovery of fats, fatty oils, fatty acids or other fatty substances, e.g. lanolin or wax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Fats And Perfu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初榨原味山茶油及其制取方法,本发明的初榨原味山茶油的制取方法的步骤包括油茶籽预处理、剥壳、油茶籽仁预处理、压榨、过滤,油茶籽预处理通过挑选待压榨油茶籽,并对油茶籽进行清洗和烘干处理,使用油茶籽剥壳设备对油茶籽进行剥壳处理,控制油茶籽的剥壳率为80%‑85%,得到油茶籽仁,对油茶籽仁进行物理冷干处理,并保持油茶籽仁压榨前温度小于35℃,对物理冷干处理后的油茶籽仁进行压榨得到茶油和茶饼,压榨过程中控制压榨温度小于60℃,对茶油进行过滤得到成品茶油。本发明不仅可以提高出油率,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茶油中诸如维生素E、角鲨烯、甾醇等功能性有益物质,在提高出油率的同时,其营养价值更高。

Description

初榨原味山茶油及其制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油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初榨原味山茶油及其制取方法
背景技术
油茶籽油作为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食用油,其食品安全关系国民的健康和高端食用油产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茶油的精深加工技术的提高,常规的理化指标质量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但常规压榨茶油颜色深和增加苯并芘产生几率,精炼工艺中脱酸、脱色工段造成化学物质与茶油直接接触及二次污染、脱臭工段增加反式脂肪酸产生几率,另外无论是常规压榨还是精炼工艺都会造成功能性有益物质和山茶油清香风味的丧失,很难满足消费者的现代营养健康理念,并且采用传统的压榨方法其出油率也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初榨原味山茶油及其制取方法,旨在提高茶油压榨的出油率和营养价值。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初榨原味山茶油的制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油茶籽预处理:挑选待压榨油茶籽,并对所述油茶籽进行清洗和烘干处理;
剥壳:使用油茶籽剥壳设备对所述油茶籽进行剥壳处理,控制所述油茶籽的剥壳率为80%-85%,得到油茶籽仁;
油茶籽仁预处理:对所述油茶籽仁进行物理冷干处理,并保持所述油茶籽仁压榨前温度小于35℃;
压榨:对物理冷干处理后的所述油茶籽仁进行压榨得到茶油和茶饼,压榨过程中控制压榨温度小于60℃;
过滤:对所述茶油进行过滤得到成品茶油。
优选地,在对所述油茶籽进行清洗和烘干处理的步骤中,烘干处理的温度为50℃-60℃,烘干至所述油茶籽的含水率为6%-8%。
优选地,采用双螺旋压榨机对所述油茶籽仁进行压榨,调节所述双螺旋压榨机的饼端间隙为8mm-10mm,直至料饼呈瓦状排出后,逐步调节所述双螺旋压榨机的饼端间隙至3mm-5mm。
优选地,采用降温设备将压榨后的所述茶油温度降至20℃-25℃,采用叶片过滤机对压榨后的所述茶油进行过滤,采用板框式精滤机对过滤后的所述茶油进行精滤。
优选地,所述油茶籽预处理步骤具体包括:
比重精选:采用振动筛将混在所述油茶籽中的断枝、果壳、碎石粒杂物去除,保持含杂率控制在≤0.1%;
除杂:采用色选机将油茶籽中的病斑、霉变粒、虫眼、黑点、不良品、杂质异色油茶籽挑选出来,控制霉变籽率≤0.05%;
清洗:清洗挑选后的油茶籽。
烘干处理:采用平板烘干机对清洗后的油茶籽进行烘干。
优选地,在所述除杂步骤中,所述色选机的压缩空气压力为0.6MPa-0.8MPa。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初榨原味山茶油,该初榨原味山茶油根据以上所述的制取方法制得。
本发明的初榨原味山茶油的制取方法的步骤包括,油茶籽预处理、剥壳、油茶籽仁预处理、压榨、过滤,其中,油茶籽预处理通过挑选待压榨油茶籽,并对油茶籽进行清洗和烘干处理,使用油茶籽剥壳设备对油茶籽进行剥壳处理,控制油茶籽的剥壳率为80%-85%,得到油茶籽仁,对油茶籽仁进行物理冷干处理,并保持油茶籽仁压榨前温度小于35℃,对物理冷干处理后的油茶籽仁进行压榨得到茶油和茶饼,压榨过程中控制压榨温度小于60℃,对茶油进行过滤得到成品茶油。
本发明的初榨原味山茶油的制取方法在对油茶籽进行剥壳处理时,通过将剥壳率控制在80%-85%,如此在压榨的过程中,多个油茶籽之间的摩擦力增大,并且油茶籽之间的空隙较为松散,因此可以避免在相互挤压的过程中多个油茶籽形成糊状。此外由于相互摩擦所形成的破碎颗粒增多,因此空气填充于多个破碎颗粒之间,在压榨时油茶籽的破碎颗粒的压榨更为充分,从而较大程度地提高了油茶籽压榨的出油率。同时本申请中,通过严格控制油茶籽仁入榨前的温度,使其温度低于35℃,在压榨的过程中,严格控制压榨温度,使其控制在60℃以下,如此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茶油中诸如维生素E、角鲨烯、甾醇和茶多酚功能性有益物质,在提高出油率的同时,其营养价值更高。
附图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初榨原味山茶油的制取方法的其中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初榨原味山茶油的制取方法的其中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简图;
图3为本发明初榨原味山茶油的制取方法中油茶籽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用于描述各种部分、成分、区域、层和/或段,但这些部分、成分、区域、层和/或段不应该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某一部分、成分、区域、层和/或段与另一部分、成分、区域、层和/或段。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内,以下描述的第一部分、成分、区域、层和/或段也可以描述为第二部分、成分、区域、层和/或段。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只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而不意在限制本发明。除非上下文中另给出明显相反的含义,否则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也意在包含复数形式。还应该理解的是,术语“包含”具体指某一特性、领域、整数、步骤、动作、要素及/或成分,但是并不排除其他特性、领域、整数、步骤、动作、要素、成分及/或组的存在或附加。
虽然没有另作定义,但本文使用的所有术语(包含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的含义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意思相同。对于辞典里面有定义的术语,应该被解释为具有与相关技术文献和本文中公开的内容一致的意思,而不应该以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它们的意思。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初榨原味山茶油及其制取方法的流程图。图1的初榨原味山茶油的制取方法的流程图只是用于例示本发明,本发明不限于此。因此,可以对初榨原味山茶油的制取方法作出各种变形。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初榨原味山茶油的制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油茶籽预处理:挑选待压榨油茶籽,并对所述油茶籽进行清洗和烘干处理;步骤S20剥壳:使用油茶籽剥壳设备对所述油茶籽进行剥壳处理,控制所述油茶籽的剥壳率为80%-85%,得到油茶籽仁;步骤S30油茶籽仁预处理:对所述油茶籽仁进行物理冷干处理,并保持所述油茶籽仁在压榨前温度小于35℃;步骤S40压榨:对物理冷干处理后的所述油茶籽仁进行压榨得到茶油和茶饼,压榨过程中控制压榨温度小于60℃;步骤S50过滤:对所述茶油进行过滤得到成品茶油。除此之外,根据需要,初榨原味山茶油的制取方法还可包含其他步骤。
请参见图2和图3,首先在步骤S10油茶籽预处理中,具体包括:步骤S11比重精选:采用振动筛将混在所述油茶籽中的断枝、果壳、碎石粒杂物去除,保持含杂率控制在≤0.1%。具体而言,在该步骤中,主要是根据不同油茶籽的质量不同,将油茶籽放置于振动筛的筛网,在其振动下,油茶籽于筛网的表面振动,然后利用筛网下层鼓风机吹动的气流作用使质量不同的分离。通过振动筛的振动,将混在油茶籽中的断枝、果壳、碎石粒杂物去除,从而实现含杂率控制在≤0.1%的效果。为了保证清理效果,因经常检查筛网内杂质和油茶籽的情况,及时调整解决。
步骤S12除杂:采用色选机将油茶籽中的病斑、霉变粒、虫眼、黑点、不良品、杂质异色油茶籽挑选出来,控制霉变籽率≤0.05%。具体而言,采用色选机对经过步骤S11处理后的油茶籽进行除杂,色选机具有高分辨率全彩色CCD,可以识别出细微的色差及瑕疵,通过高效的图象采集与处理系统,快速有效的将油茶籽中的病斑、霉变粒、虫眼、黑点、不良品、杂质异色油茶籽挑选出来,尽可能的避免待压榨的油茶籽中混入霉变籽,进而将霉变籽控制在≤0.05%。在除杂的过程中,色选机的压缩空气压力应控制在0.6MPa-0.8MPa,在该区间内空气压力值具有较好的除杂效果。
步骤S13清洗:清洗挑选后的油茶籽。该步骤主要是洗去油茶籽表面附着的灰尘,保证油茶籽的清洁。因此可以采用人工清洗或是油茶籽清洗机进行清洗。本申请中以油茶籽清洗机为例进行说明。在油茶籽清洗机的箱体内注入适量的水,原料在经过箱体时,会在油茶籽清洗机的气泡组件的作用下于箱体内作翻滚运动,并随网带不断向前推进,在出水面时,其上端设有喷淋头对其进行高压冲洗。本申请的油茶籽清洗机利用气泡组件产生的气泡能够将油茶籽表面冲洗干净,有效的杀灭有害细菌,分解残留农药,同时油茶籽清洗机设有隔板,能将清洗后的杂质有效隔离开,清洗水循环利用率,进面节约80%的清洗用水。
步骤S14烘干处理:采用平板烘干机对清洗后的油茶籽进行烘干。步骤S13清洗后的油茶籽通过振动沥水机快速脱去其表面大部分水珠,使用鼓风机吹干油茶籽表面,最后通过平板烘干机实现后续剥壳所需的温度和含水率。平板烘干机为传导换热结构,链条传动,控制平板烘干机蒸汽压力在0.2MPa-0.5MPa之间、出料水分6%-8%、温度50℃-60℃,以上的参数可以根据工况需要具体选择,例如干机蒸汽压力在0.2MPa、出料水分6%、温度50℃;又如干机蒸汽压力在0.3MPa、出料水分7%、温度55℃;再如干机蒸汽压力在0.5MPa、出料水分8%、温度60℃。油茶籽于平板烘干机内运动,在烘干的过程中,可适当根据油茶籽的含水率动态调整平板烘干机的烘干时间、蒸汽压力、出料水分。从而实现烘干后的油茶籽的含水率控制在6%-8%,烘干后的温度在50℃-60℃之间。如此可以保证油茶籽中的油茶籽仁坚韧而富有弹性,不容易在剥壳中出现破碎的情况,剥壳整仁率高,壳中残仁率低。
接下来在步骤S20剥壳:使用油茶籽剥壳设备对所述油茶籽进行剥壳处理,控制所述油茶籽的剥壳率为80%-85%。本申请中,油茶籽剥壳设备采用中天金谷所制造的油茶籽剥壳设备。或是采用其它的型号的油茶籽剥壳设备,可将油茶籽反复通过油茶籽剥壳设备进行剥壳从而将其剥壳率控制在80%-85%,以便在压榨时增加相互摩擦,避免成糊状,起到松散的作用,同时剥壳后的壳中含仁率不超过0.5%。
接着在步骤S30油茶籽仁预处理:对所述油茶籽仁进行物理冷干处理,并保持所述油茶籽仁压榨前温度小于35℃;利用工业制冷设备,将剥壳后的油茶籽仁进行物理冷干处理,采用内循环冷风鼓风模式,通过工业制冷设备将入榨前的油茶籽仁温度控制在35℃以内,以便油茶籽仁能保持坚韧硬度,压榨时增加相互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出油率。
接下来在步骤S40压榨:对物理冷干处理后的所述油茶籽仁进行压榨得到茶油和茶饼,压榨过程中控制压榨温度小于60℃。具体而言,采用双螺旋压榨机,在放入油茶籽仁初始,保持油茶籽仁压榨前温度小于35℃,并且要调节好双螺旋压榨机的饼端的缝隙,保持出饼端的间隙为8mm-10mm为宜,让压榨后料胚顺利通过榨笼,直至料饼呈瓦状成形排出,才逐步增大下料门的尺寸,提升榨笼内的压榨温度。通过调节下料门的尺寸的以控制压榨温度保持在60℃以内。在料饼呈瓦状成形排出后,逐步缩小和保持出饼端的缝隙至3mm-5mm。在压榨过程中要经常通过检测胚料的温度、水分含量、胚料的外形、饼中残油等工艺指标,以使料饼中残油率控制在5%以内。
接着将压榨后的茶油经过步骤S50过滤:对所述茶油进行过滤得到成品茶油。具体而言,在该步骤中包括首先采用降温设备将压榨后的的茶油温度降至20℃-25℃,而后叶片过滤机对压榨后的所述茶油进行初次过滤,过滤掉油渣等杂质后,放入储罐保存。而后将初次过滤后的茶油压入板框式精滤机,采用精密滤布与精密滤纸相叠加的双层过滤方式,能有效将茶油中不相干的物质相互分离。精滤后的山茶油澄清、透亮,色泽金黄,得到的成品茶油品质优于国标GB/T 11765-2018压榨一级标准。
本发明的初榨原味山茶油的制取方法在对油茶籽进行剥壳处理时,通过将剥壳率控制在80%-85%,如此在压榨的过程中,多个油茶籽之间的摩擦力增大,并且油茶籽之间的空隙较为松散,因此可以避免在相互挤压的过程中多个油茶籽形成糊状。此外由于相互摩擦所形成的破碎颗粒增多,因此空气填充于多个破碎颗粒之间,在压榨时油茶籽的破碎颗粒的压榨更为充分,从而较大程度地提高了油茶籽压榨的出油率。同时本申请中,通过严格控制油茶籽仁入榨前的温度,使其温度低于35℃,在压榨的过程中,严格控制压榨温度,使其控制在60℃以下,如此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茶油中诸如维生素E、角鲨烯、甾醇和茶多酚等功能性有益物质,在提高出油率的同时,其营养价值更高。
下面通过实验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下述实验例只是用于例示本发明,本发明不限于下述实验例。
实施例1
一种初榨原味山茶油的制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比重精选:采用振动筛将混在所述油茶籽中的断枝、果壳、碎石粒杂物去除,保持含杂率控制在0.1%;
S12除杂:采用色选机将油茶籽中的病斑、霉变粒、虫眼、黑点、不良品、杂质异色油茶籽挑选出来,控制霉变籽率0.05%;
S13清洗:清洗挑选后的油茶籽;
S14烘干处理:采用平板烘干机对清洗后的油茶籽进行烘干,将烘干后的油茶籽的含水率控制在6%,烘干后的温度为50℃;
S20剥壳:使用油茶籽剥壳设备对烘干后的油茶籽进行剥壳处理,控制油茶籽的剥壳率为80%;
S30油茶籽仁预处理:将油茶籽仁进行物理冷干处理,在压榨前控制油茶籽仁温度为35℃;
S40压榨:采用双螺旋压榨机对物理冷干处理后的油茶籽仁进行压榨,压榨过程中通过控制下料门的尺寸以保持压榨温度小于60℃,压榨后得到茶油和茶饼;
S50过滤:采用降温设备将压榨后得到的茶油温度降至25℃,采用叶片过滤机对压榨后的茶油进行初次过滤,初次过滤后采用板框式精滤机对茶油进行精滤得到成品茶油。
实施例2
一种初榨原味山茶油的制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比重精选:采用振动筛将混在所述油茶籽中的断枝、果壳、碎石粒杂物去除,保持含杂率控制在0.08%;
S12除杂:采用色选机将油茶籽中的病斑、霉变粒、虫眼、黑点、不良品、杂质异色油茶籽挑选出来,控制霉变籽率0.04%;
S13清洗:清洗挑选后的油茶籽;
S14烘干处理:采用平板烘干机对清洗后的油茶籽进行烘干,将烘干后的油茶籽的含水率控制在7%,烘干后的温度在53℃;
S20剥壳:使用油茶籽剥壳设备对烘干后的油茶籽进行剥壳处理,控制油茶籽的剥壳率为82%;
S30油茶籽仁预处理:将油茶籽仁进行物理冷干处理,在压榨前控制油茶籽仁温度为33℃;
S40压榨:采用双螺旋压榨机对物理冷干处理后的油茶籽仁进行压榨,压榨过程中通过控制下料门的尺寸以保持压榨温度小于67℃,压榨后得到茶油和茶饼;
S50过滤:采用降温设备将压榨后得到的茶油温度降至23℃,采用叶片过滤机对压榨后的茶油进行初次过滤,初次过滤后采用板框式精滤机对茶油进行精滤得到成品茶油。
实施例3
一种初榨原味山茶油的制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比重精选:采用振动筛将混在所述油茶籽中的断枝、果壳、碎石粒杂物去除,保持含杂率控制在0.06%;
S12除杂:采用色选机将油茶籽中的病斑、霉变粒、虫眼、黑点、不良品、杂质异色油茶籽挑选出来,控制霉变籽率0.03%;
S13清洗:清洗挑选后的油茶籽;
S14烘干处理:采用平板烘干机对清洗后的油茶籽进行烘干,将烘干后的油茶籽的含水率控制在7.5%,烘干后的温度在58℃;
S20剥壳:使用油茶籽剥壳设备对烘干后的油茶籽进行剥壳处理,控制油茶籽的剥壳率为84%;
S30油茶籽仁预处理:将油茶籽仁进行物理冷干处理,在压榨前控制油茶籽仁温度为30℃;
S40压榨:采用双螺旋压榨机对物理冷干处理后的油茶籽仁进行压榨,压榨过程中通过控制下料门的尺寸以保持压榨温度小于63℃,压榨后得到茶油和茶饼;
S50过滤:采用降温设备将压榨后得到的茶油温度降至21℃,采用叶片过滤机对压榨后的茶油进行初次过滤,初次过滤后采用板框式精滤机对茶油进行精滤得到成品茶油。
实施例4
一种初榨原味山茶油的制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比重精选:采用振动筛将混在所述油茶籽中的断枝、果壳、碎石粒杂物去除,保持含杂率控制在0.05%;
S12除杂:采用色选机将油茶籽中的病斑、霉变粒、虫眼、黑点、不良品、杂质异色油茶籽挑选出来,控制霉变籽率0.02%;
S13清洗:清洗挑选后的油茶籽;
S14烘干处理:采用平板烘干机对清洗后的油茶籽进行烘干,将烘干后的油茶籽的含水率控制在8%,烘干后的温度为60℃;
S20剥壳:使用油茶籽剥壳设备对烘干后的油茶籽进行剥壳处理,控制油茶籽的剥壳率为80%;
S30油茶籽仁预处理:将油茶籽仁进行物理冷干处理,在压榨前控制油茶籽仁温度为27℃;
S40压榨:采用双螺旋压榨机对物理冷干处理后的油茶籽仁进行压榨,压榨过程中通过控制下料门的尺寸以保持压榨温度小于60℃,压榨后得到茶油和茶饼;
S50过滤:采用降温设备将压榨后得到的茶油温度降至20℃,采用叶片过滤机对压榨后的茶油进行初次过滤,初次过滤后采用板框式精滤机对茶油进行精滤得到成品茶油。
对比例1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压榨温度不同。一种初榨原味山茶油的制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比重精选:采用振动筛将混在所述油茶籽中的断枝、果壳、碎石粒杂物去除,保持含杂率控制在0.1%;
S12除杂:采用色选机将油茶籽中的病斑、霉变粒、虫眼、黑点、不良品、杂质异色油茶籽挑选出来,控制霉变籽率0.05%;
S13清洗:清洗挑选后的油茶籽;
S14烘干处理:采用平板烘干机对清洗后的油茶籽进行烘干,将烘干后的油茶籽的含水率控制在6%,烘干后的温度在50℃;
S20剥壳:使用油茶籽剥壳设备对烘干后的油茶籽进行剥壳处理,控制油茶籽的剥壳率为80%;
S30油茶籽仁预处理:将油茶籽仁进行物理冷干处理,在压榨前控制油茶籽仁温度为35℃;
S40压榨:采用常规的螺杆茶油压榨机对物理冷干处理后的油茶籽仁进行压榨,压榨过程中不作任何温度控制处理,压榨的温度在110℃-130℃之间,压榨后得到茶油和茶饼;
S50过滤:采用降温设备将压榨后得到的茶油温度降至25℃,采用叶片过滤机对压榨后的茶油进行初次过滤,初次过滤后采用板框式精滤机对茶油进行精滤得到成品茶油。
对比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在于,对油茶籽的剥壳率不作严格要求。一种初榨原味山茶油的制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比重精选:采用振动筛将混在所述油茶籽中的断枝、果壳、碎石粒杂物去除,保持含杂率控制在0.1%;
S12除杂:采用色选机将油茶籽中的病斑、霉变粒、虫眼、黑点、不良品、杂质异色油茶籽挑选出来,控制霉变籽率0.05%;
S13清洗:清洗挑选后的油茶籽;
S14烘干处理:采用平板烘干机对清洗后的油茶籽进行烘干,将烘干后的油茶籽的含水率控制在6%,烘干后的温度在50℃;
S20剥壳:使用常规的剥壳设备对烘干后的油茶籽进行剥壳处理,经测算油茶籽的剥壳率为65%;
S30油茶籽仁预处理:将油茶籽仁进行物理冷干处理,在压榨前控制油茶籽仁温度为35℃;
S40压榨:采用双螺旋压榨机对物理冷干处理后的油茶籽仁进行压榨,压榨过程中通过控制下料门的尺寸以保持压榨温度小于60℃,压榨后得到茶油和茶饼;
S50过滤:采用降温设备将压榨后得到的茶油温度降至25℃,采用叶片过滤机对压榨后的茶油进行初次过滤,初次过滤后采用板框式精滤机对茶油进行精滤得到成品茶油。
对比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不同在于,在压榨之前不对油茶籽仁进行物理冷干处理。一种初榨原味山茶油的制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比重精选:采用振动筛将混在所述油茶籽中的断枝、果壳、碎石粒杂物去除,保持含杂率控制在0.1%;
S12除杂:采用色选机将油茶籽中的病斑、霉变粒、虫眼、黑点、不良品、杂质异色油茶籽挑选出来,控制霉变籽率0.05%;
S13清洗:清洗挑选后的油茶籽;
S14烘干处理:采用平板烘干机对清洗后的油茶籽进行烘干,将烘干后的油茶籽的含水率控制在8%,烘干后的温度在60℃;
S20剥壳:使用油茶籽剥壳设备对烘干后的油茶籽进行剥壳处理,控制油茶籽的剥壳率为80%;
S40压榨:采用双螺旋压榨机对油茶籽仁进行压榨,压榨过程中通过控制下料门的尺寸以保持压榨温度小于60℃,压榨后得到茶油和茶饼;
S50过滤:采用降温设备将压榨后得到的茶油温度降至25℃,采用叶片过滤机对压榨后的茶油进行初次过滤,初次过滤后采用板框式精滤机对茶油进行精滤得到成品茶油。
对比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未对油茶籽进行比重精选步骤,对含杂率不作具体要求。一种初榨原味山茶油的制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2除杂:采用色选机将油茶籽中的病斑、霉变粒、虫眼、黑点、不良品、杂质异色油茶籽挑选出来,控制霉变籽率0.05%;
S13清洗:清洗挑选后的油茶籽;
S14烘干处理:采用平板烘干机对清洗后的油茶籽进行烘干,将烘干后的油茶籽的含水率控制在6%,烘干后的温度为50℃;
S20剥壳:使用油茶籽剥壳设备对烘干后的油茶籽进行剥壳处理,控制油茶籽的剥壳率为80%;
S30油茶籽仁预处理:将油茶籽仁进行物理冷干处理,在压榨前控制油茶籽仁温度为35℃;
S40压榨:采用双螺旋压榨机对物理冷干处理后的油茶籽仁进行压榨,压榨过程中通过控制下料门的尺寸以保持压榨温度小于60℃,压榨后得到茶油和茶饼;
S50过滤:采用降温设备将压榨后得到的茶油温度降至25℃,采用叶片过滤机对压榨后的茶油进行初次过滤,初次过滤后采用板框式精滤机对茶油进行精滤得到成品茶油。
对比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在S11比重精选后未对油茶籽进行除杂处理,对油茶籽的霉变籽率不作要求。一种初榨原味山茶油的制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比重精选:采用振动筛将混在所述油茶籽中的断枝、果壳、碎石粒杂物去除,保持含杂率控制在0.1%;
S13清洗:清洗精选后的油茶籽;
S14烘干处理:采用平板烘干机对清洗后的油茶籽进行烘干,将烘干后的油茶籽的含水率控制在6%,烘干后的温度在50℃之间;
S20剥壳:使用油茶籽剥壳设备对烘干后的油茶籽进行剥壳处理,控制油茶籽的剥壳率为80%;
S30油茶籽仁预处理:将油茶籽仁进行物理冷干处理,在压榨前控制油茶籽仁温度小于35℃;
S40压榨:采用双螺旋压榨机对物理冷干处理后的油茶籽仁进行压榨,压榨过程中通过控制下料门的尺寸以保持压榨温度小于60℃,压榨后得到茶油和茶饼;
S50过滤:采用降温设备将压榨后得到的茶油温度降至25℃,采用叶片过滤机对压榨后的茶油进行初次过滤,初次过滤后采用板框式精滤机对茶油进行精滤得到成品茶油。
对比例6
本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烘干处理后油茶籽的温度不同。一种初榨原味山茶油的制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比重精选:采用振动筛将混在所述油茶籽中的断枝、果壳、碎石粒杂物去除,保持含杂率控制在0.1%;
S12除杂:采用色选机将油茶籽中的病斑、霉变粒、虫眼、黑点、不良品、杂质异色油茶籽挑选出来,控制霉变籽率0.05%;
S13清洗:清洗挑选后的油茶籽;
S14烘干处理:采用平板烘干机对清洗后的油茶籽进行烘干,将烘干后的油茶籽的含水率控制在10%,烘干后的油茶籽温度为60℃;
S20剥壳:使用油茶籽剥壳设备对烘干后的油茶籽进行剥壳处理,控制油茶籽的剥壳率为80%;
S30油茶籽仁预处理:将油茶籽仁进行物理冷干处理,在压榨前控制油茶籽仁温度为35℃;
S40压榨:采用双螺旋压榨机对物理冷干处理后的油茶籽仁进行压榨,压榨过程中通过控制下料门的尺寸以保持压榨温度小于60℃,压榨后得到茶油和茶饼;
S50过滤:采用降温设备将压榨后得到的茶油温度降至25℃,采用叶片过滤机对压榨后的茶油进行初次过滤,初次过滤后采用板框式精滤机对茶油进行精滤得到成品茶油。
对比例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过滤的操作步骤不同。一种初榨原味山茶油的制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比重精选:采用振动筛将混在所述油茶籽中的断枝、果壳、碎石粒杂物去除,保持含杂率控制在0.1%;
S12除杂:采用色选机将油茶籽中的病斑、霉变粒、虫眼、黑点、不良品、杂质异色油茶籽挑选出来,控制霉变籽率0.05%;
S13清洗:清洗挑选后的油茶籽;
S14烘干处理:采用平板烘干机对清洗后的油茶籽进行烘干,将烘干后的油茶籽的含水率控制在6%,烘干后的温度为50℃;
S20剥壳:使用油茶籽剥壳设备对烘干后的油茶籽进行剥壳处理,控制油茶籽的剥壳率为80%;
S30油茶籽仁预处理:将油茶籽仁进行物理冷干处理,在压榨前控制油茶籽仁温度为35℃;
S40压榨:采用双螺旋压榨机对物理冷干处理后的油茶籽仁进行压榨,压榨过程中通过控制下料门的尺寸以保持压榨温度小于60℃,压榨后得到茶油和茶饼;
S50过滤:压榨后得到茶油和茶饼,使用滤布对压榨后的茶油进行过滤得到成品茶油。
实施例和对比例的不同在于其制备工艺有所不同。测定了实施例和对比例中相关参数与国标GB/T 11765-2018中压榨一级标准中的压榨茶油的部分质量指标进行对比,其结果示于下表1中。
Figure BDA0003736095400000151
Figure BDA0003736095400000161
测定了根据前述的实施例1-4、对比例1-7制取的成品茶油的出油率和主要营养指标,与普通压榨法抽取的成品茶油出油率和主要营养指标进行对比,其结果示于下表2中。
Figure BDA0003736095400000162
Figure BDA0003736095400000171
由上述表格数据可以看到,采用本发明的初榨原味山茶油的制取方法所制取的山茶油,其各项指标均优于国标GB/T 11765-2018压榨一级标准。且初榨原味山茶油的制取方法的出油率和各项营养指标均高于常规压榨法。
前述对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发明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Claims (7)

1.一种初榨原味山茶油的制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油茶籽预处理:挑选待压榨油茶籽,并对所述油茶籽进行清洗和烘干处理;
剥壳:使用油茶籽剥壳设备对所述油茶籽进行剥壳处理,控制所述油茶籽的剥壳率为80%-85%,得到油茶籽仁;
油茶籽仁预处理:对所述油茶籽仁进行物理冷干处理,并保持所述油茶籽仁压榨前温度小于35℃;
压榨:对物理冷干处理后的所述油茶籽仁进行压榨得到茶油和茶饼,压榨过程中控制压榨温度小于60℃;
过滤:对所述茶油进行过滤得到成品茶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所述油茶籽进行清洗和烘干处理的步骤中,烘干处理的温度为50℃-60℃,烘干至所述油茶籽的含水率为6%-8%。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取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双螺旋压榨机对所述油茶籽仁进行压榨,调节所述双螺旋压榨机的饼端间隙为8mm-10mm,直至料饼呈瓦状排出后,逐步调节所述双螺旋压榨机的饼端间隙至3mm-5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取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降温设备将压榨后的所述茶油温度降至20℃-25℃,采用叶片过滤机对压榨后的所述茶油进行过滤,采用板框式精滤机对过滤后的所述茶油进行精滤。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茶籽预处理步骤具体包括:
比重精选:采用振动筛将混在所述油茶籽中的断枝、果壳、碎石粒杂物去除,保持含杂率控制在≤0.1%;
除杂:采用色选机将油茶籽中的病斑、霉变粒、虫眼、黑点、不良品、杂质异色油茶籽挑选出来,控制霉变籽率≤0.05%;
清洗:清洗挑选后的油茶籽。
烘干处理:采用平板烘干机对清洗后的油茶籽进行烘干。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除杂步骤中,所述色选机的压缩空气压力为0.6MPa-0.8MPa。
7.一种初榨原味山茶油,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榨原味山茶油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取方法制得。
CN202210797014.5A 2022-07-08 2022-07-08 初榨原味山茶油及其制取方法 Pending CN1152611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97014.5A CN115261113A (zh) 2022-07-08 2022-07-08 初榨原味山茶油及其制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97014.5A CN115261113A (zh) 2022-07-08 2022-07-08 初榨原味山茶油及其制取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61113A true CN115261113A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63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97014.5A Pending CN115261113A (zh) 2022-07-08 2022-07-08 初榨原味山茶油及其制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61113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57858A (zh) * 2012-07-26 2012-10-31 安徽亿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茶油的双螺旋低温压榨制作方法
CN104109584A (zh) * 2014-06-25 2014-10-22 武汉轻工大学 茶叶籽或油茶籽的制油及精炼生产方法
CN104789349A (zh) * 2015-03-31 2015-07-22 湖南大三湘油茶科技有限公司 特级初榨山茶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86107A (zh) * 2014-12-19 2016-08-24 贵州省黎平县黔香园油脂有限公司 一种浓香型山茶油的冷榨工艺
CN106118866A (zh) * 2016-07-19 2016-11-16 湖南天惠油茶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富硒精炼茶油的加工方法
CN107488499A (zh) * 2017-10-13 2017-12-19 三江县稻香山茶油生态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冷榨茶籽油方法
CN108929769A (zh) * 2018-08-28 2018-12-04 湖南大三湘茶油股份有限公司 油茶籽压榨提香工艺方法及该方法所得茶籽油
CN110484351A (zh) * 2019-08-20 2019-11-22 广西粮油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原味山茶油的物理精制方法
CN113736555A (zh) * 2021-09-23 2021-12-03 广东友丰油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山茶油生产设备及工艺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57858A (zh) * 2012-07-26 2012-10-31 安徽亿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茶油的双螺旋低温压榨制作方法
CN104109584A (zh) * 2014-06-25 2014-10-22 武汉轻工大学 茶叶籽或油茶籽的制油及精炼生产方法
CN105886107A (zh) * 2014-12-19 2016-08-24 贵州省黎平县黔香园油脂有限公司 一种浓香型山茶油的冷榨工艺
CN104789349A (zh) * 2015-03-31 2015-07-22 湖南大三湘油茶科技有限公司 特级初榨山茶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18866A (zh) * 2016-07-19 2016-11-16 湖南天惠油茶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富硒精炼茶油的加工方法
CN107488499A (zh) * 2017-10-13 2017-12-19 三江县稻香山茶油生态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冷榨茶籽油方法
CN108929769A (zh) * 2018-08-28 2018-12-04 湖南大三湘茶油股份有限公司 油茶籽压榨提香工艺方法及该方法所得茶籽油
CN110484351A (zh) * 2019-08-20 2019-11-22 广西粮油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原味山茶油的物理精制方法
CN113736555A (zh) * 2021-09-23 2021-12-03 广东友丰油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山茶油生产设备及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13650B (zh) 一种芝麻油的制取工艺
CN102326631A (zh) 一种油茶籽冷榨制油工艺
RU2376344C1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пищевой муки из семян масличных культур, в частности семян льна (варианты)
EP1074605A1 (de)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von Speiseöl aus Rapssaat
CN105112157B (zh) 亚麻籽油脱苦脱腥处理方法
CN101899360B (zh) 浓香山茶籽油的制作方法
CN104928011A (zh) 以元宝枫籽为原料制取元宝枫油、元宝枫蛋白粉的生产工艺
CN107325878A (zh) 冷压榨美藤果油的生产方法
CN107488499A (zh) 一种冷榨茶籽油方法
CN111763561A (zh) 一种原味茶油生产工艺及生产线
KR20170030738A (ko) 벤조피렌이 발생하지 않는 참기름과 들기름 제조방법
CN110628503A (zh) 一种压榨法制备鲜花椒油的加工方法
CN105542938A (zh) 浓香型食用植物油的生产方法
CN108865423B (zh) 一种利用夹绵核桃生产初榨核桃油的方法
CN115261113A (zh) 初榨原味山茶油及其制取方法
CN115181601A (zh) 一种高效出油的橄榄油压榨生产工艺
CN113115842B (zh) 一种原香玉米油及其制备方法
CN205328977U (zh) 一种大豆冷榨系统
CN101220314A (zh) 一种食用米糠油和米糠蛋白联合生产的方法
CN104621340B (zh) 冷榨生产脱酚棉籽蛋白方法
CN107868696A (zh) 一种芝麻油的低温压榨方法
CN101233878B (zh) 一种低温静态冷榨技术制备半脱脂花生白仁的工艺
CN103710139B (zh) 菜籽中温压榨生产油脂的方法
CN108949346B (zh) 一种茶油精炼改进方法
CN210595972U (zh) 一种油茶籽压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