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19794B - 物品输送设备 - Google Patents

物品输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19794B
CN103419794B CN201310191193.9A CN201310191193A CN103419794B CN 103419794 B CN103419794 B CN 103419794B CN 201310191193 A CN201310191193 A CN 201310191193A CN 103419794 B CN103419794 B CN 1034197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transport vehicle
goods transport
conveying
transporting veloc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9119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19794A (zh
Inventor
粕谷透
佐藤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fuk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fuk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fuku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fuku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4197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197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197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197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5/00Mechanical convey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G35/06Mechanical convey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prising a load-carrier moving along a path, e.g. a closed path, and adapted to be engaged by any one of a series of traction elements spaced along the pa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Current collectors for power supply lin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Current collectors for power supply lin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5Current collectors for power supply lin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without mechanical contact between the collector and the power supply li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BRAILWAY SYSTEMS; EQUIPMENT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B13/00Other railway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BRAILWAY SYSTEMS; EQUIPMENT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B3/00Elevated railway systems with suspended vehicles
    • B61B3/02Elevated railway systems with suspended vehicles with self-propelled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00Storing articles, individually or in orderly arrangement, in warehouses or magazin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242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sorting or marking
    • H01L21/67259Position monitoring, e.g. misposition detection or presence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 H01L21/6770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 H01L21/67706Mechanical details, e.g. roller, bel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 H01L21/6770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 H01L21/6772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using a general scheme of a conveying path within a factor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 H01L21/6770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 H01L21/6773Conveying cassettes, containers or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 H01L21/6770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 H01L21/67733Overhead convey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 H01L21/6770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 H01L21/67736Loading to or unloading from a convey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00/00Type of vehicles
    • B60L2200/26Rail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Intermediate Stations On Conveyors (AREA)
  • Platform Screen Doors And Railroad Systems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 Chain Conveyers (AREA)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 Branching, Merging, And Special Transfer Between Conveyors (AREA)
  • 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Moving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物品输送设备。物品输送设备具备物品输送车和旋转体输送装置。物品输送车构成为,通过使推进用旋转体在接触在接触部上的状态下驱动旋转而得到推进力,沿着设定行进路径行进。旋转体输送装置是推进用旋转体接触自如、并且将接触的推进用旋转体向行进方向输送的装置,在设定行进路径中包含的特定区间中代替接触部而设置。推进用旋转体构成为,能够在接触在旋转体输送装置上的状态下驱动旋转。

Description

物品输送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物品输送车的物品输送设备,所述物品输送车构成为,通过使推进用旋转体在接触在接触部上的状态下驱动旋转而得到推进力,沿着设定行进路径行进。
背景技术
在上述那样的物品输送设备中,通过物品输送车的行进而输送物品。作为物品输送车,有在作业空间的顶棚部行进的提升式的物品输送车、以及在作业空间的地板部上行进的台车式的物品输送车。
在特开2011-116313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作为具备在作业空间的顶棚部上行进的提升式的物品输送车的物品输送设备的一例,公开了在无尘室内的顶棚部上行进的物品输送车将收存硅基板等基板的收存容器作为物品输送的设备。
即,物品输送车的行进轨道沿着以经由基板处理装置的方式设定的设定行进路径设在无尘室的顶棚部上。物品输送车构成为,通过使作为推进用旋转体的行进轮在接触在作为接触部的行进轨道的行进面上的状态下驱动旋转而得到推进力,沿着设定行进路径行进。
顺便说一下,专利文献1的物品输送车具备升降自如的物品把持部。物品输送车在对基板处理装置的送入送出部移载物品时,在与基板处理装置的送入送出部对应的停止部位停止的状态下,使物品把持部升降。
专利文献1的物品输送设备构成为,在设定行进路径的全部范围中用通过使推进用旋转体驱动旋转得到的推进力使物品输送车行进。有在设定行进路径中存在希望使物品输送车以比其他区间高速行进的区间的情况。
即,例如有下述情况:将离开设置的多个作业厂房的内部分别设定为作业区,设定行进路径设定为,具备用来在多个作业区各自的内部进行物品的输送的作业区用路径部分、和为了在多个作业区间进行物品的输送而将作业区用路径部分连接的连接路径部分。在此情况下,有希望使在连接路径部分上行进时的物品输送车的行进速度比在作业区用路径部分上行进时的物品输送车的行进速度高速等、希望在设定行进路径中存在使物品输送车比其他区间以高速行进的区间的情况。
对希望使在连接路径部分上行进时的物品输送车的行进速度比在作业区用路径部分上行进时的物品输送车的行进速度高速的理由加以说明。在连接路径部分中,只要不使物品输送车停止而连续行进就可以,此外,连接路径部分通过设定为直线状等,能够使物品输送车高速行进。因此,在这样的连接路径部分中,为了实现物品输送效率的提高,希望使物品输送车高速行进。
相对于此,在作业区用路径部分中,进行使物品输送车为了物品的移载而停止到多个停止部位的操作,此外,作业区用路径部分以具备弯曲状的路径部分的形态设定的情况较多,难以使物品输送车高速行进。通过这些理由,不要求作业区用路径部分中的物品输送车的行进速度比连接路径部分中的物品输送车的行进速度高速。
为了满足这样的希望,可以考虑构成为,将使推进用旋转体以高速驱动旋转的大型而高输出的电动马达装备在物品输送车中,用通过使推进用旋转体驱动旋转得到的推进力,能够使物品输送车以充分的高速行进。但是,在此情况下,因为将大型而昂贵的电动马达装备到物品输送车中,有设备整体变得昂贵的缺点,难以实用。
即,在物品输送设备中,一般具备许多台物品输送。如果这样在许多物品输送车的各自中装备昂贵的电动马达,则设备整体变得昂贵。
另外,在物品输送车是在顶棚部上行进的提升式的物品输送车的情况下,如果因装备大型的电动马达而物品输送车的重量增大,则需要将物品输送车的行进轨道构成为,具备能够承受较大的重量的强度,所述较大的重量是将因装备大型的电动马达而重量增大的物品输送车的重量与该物品输送车输送的物品的重量加在一起而成的。因此,也有因行进轨道的设置成本变高而设备整体变得昂贵的缺点。
顺便说一下,在已设的物品输送设备中,有在设定行进路径中存在为了使物品输送效率提高而希望使物品输送车以比其他区间高速行进的区间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改造以使已设的物品输送车以高速行进实际上很困难,在已设的物品输送设备中不能使物品输送车高速行进。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背景,希望实现一种在避免设备整体变昂贵的同时、在设定行进路径中的希望使物品输送车高速行进的区间中能够使物品输送车高速行进的物品输送设备。
有关本发明的物品输送设备具备:物品输送车,所述物品输送车构成为,通过使推进用旋转体在接触在接触部上的状态下驱动旋转而得到推进力,沿着设定行进路径行进;旋转体输送装置,所述旋转体输送装置在特定区间中代替上述接触部而设置,上述推进用旋转体接触自如,并且将接触的上述推进用旋转体向行进方向输送,所述特定区间包含在上述设定行进路径中;这里,上述推进用旋转体构成为,能够在接触在上述旋转体输送装置上的状态下驱动旋转。
即,物品输送车在设定行进路径中的特定区间以外,在推进力作用下沿着设定行进路径行进,所述推进力通过推进用旋转体在接触在接触部上的状态下驱动旋转而得到。
并且,物品输送车在包含在设定行进路径中的特定区间中,在推进力和旋转体输送装置将推进用旋转体向行进方向输送的输送力的作用下沿着设定行进路径高速地行进,所述推进力通过推进用旋转体在接触在旋转体输送装置上的状态下驱动旋转而得到。
这样,通过在包含在设定行进路径中的特定区间中代替接触部而设置旋转体输送装置,使物品输送车高速行进。由于将物品输送车自身构成为能够高速行进的必要性变低,所以在避免设备整体变昂贵的同时,能够在包含在设定行进路径中的特定区间中使物品输送车高速行进。
另外,在包含在设定行进路径中的特定区间中代替接触部而设置旋转体输送装置的结构,在已设的输送设备中也能够实施。因此,在已设的物品输送设备中,在设定行进路径中存在为了使物品输送效率提高而希望使物品输送车以比其他区间高速行进的区间的情况下,通过在该区间中装备旋转体输送装置,能够使物品输送车高速行进。
如以上这样,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提供能够在避免设备整体变昂贵的同时、在设定行进路径中的希望使物品输送车高速行进的区间中使物品输送车高速行进的物品输送设备。
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例子进行说明。
在有关本发明的物品输送设备的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上述推进用旋转体是行进轮,所述行进轮在接触在作为上述接触部的行进面上的状态下被驱动旋转;上述旋转体输送装置构成为,将上述行进轮向行进方向载置输送。
即,物品输送车在设定行进路径中的特定区间以外,在通过作为推进用旋转体的行进轮在接触在行进面上的状态下驱动旋转得到的推进力作用下,沿着设定行进路径行进。
并且,物品输送车在包含在设定行进路径中的特定区间中,在通过行进轮在接触在旋转体输送装置上的状态下驱动旋转而得到的推进力、和通过旋转体输送装置将行进轮载置输送的输送力的作用下,沿着设定行进路径高速地行进。
这样,通过在包含在设定行进路径中的特定区间中代替行进面而设置将行进轮载置输送的旋转体输送装置,能够使具备被驱动旋转的行进轮的物品输送车高速行进。
在有关本发明的物品输送设备的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上述旋转体输送装置使用输送带而构成,所述输送带具备将上述行进轮向行进方向载置输送的载置输送面。
即,物品输送车在包含在设定行进路径中的特定区间中,在通过作为推进用旋转体的行进轮在接触在输送带的载置输送面上的状态下驱动旋转而得到的推进力、和将行进轮通过输送带输送的输送力的作用下,以高速行进。
并且,由于输送带的载置输送面能够形成为平坦面状,所以能够抑制在载置输送面上行进的行进轮上下振动,使物品输送车在上下振动较少的状态下良好地行进。
即,可以考虑向行进方向载置输送行进轮的旋转体输送装置例如使用辊式输送机构成。在此情况下,由于在辊式输送机的上表面上存在凹凸,所以有通过在辊式输送机的上表面上行进的行进轮上下振动而物品输送车上下振动的缺点。相对于此,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输送带的载置输送面能够形成为平坦面状,所以能够使物品输送车以上下振动较少的状态良好地行进。
在有关本发明的物品输送设备的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上述旋转体输送装置构成为,在上述特定区间的入口侧部分,将输送上述推进用旋转体的输送速度逐渐向高速侧变更,在上述入口侧部分与上述特定区间的出口侧部分之间的中间部分,维持上述输送速度,在上述出口侧部分,将上述输送速度逐渐向低速侧变更。
即,物品输送车的推进用旋转体在特定区间的入口侧部分,以输送速度被逐渐向高速侧变更的形态被输送,在中间部分,以维持输送速度的形态被输送,在出口侧部分,以输送速度被逐渐向低速侧变更的形态被输送。
这样,由于能够将物品输送车的推进用旋转体在特定区间的入口侧部分以逐渐向高速侧变更的状态输送,所以能够抑制给进入特定区间的物品输送车带来前后方向的振动。
即,如果在刚进入到特定区间中之后将物品输送车的推进用旋转体在入口侧部分以高速输送,则物品输送车的行进速度急剧地成为高速,有可能给物品输送车带来前后方向的振动。相对于此,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在特定区间的入口侧部分将推进用旋转体的输送速度逐渐向高速侧变更,使物品输送车的行进速度逐渐成为高速,所以能够抑制给物品输送车带来前后方向的振动。
此外,由于能够将物品输送车的推进用旋转体在特定区间的出口侧部分以逐渐向低速侧变更的状态输送,所以能够抑制给从特定区间退出的物品输送车带来前后方向的振动。
即,如果使在特定区间的中间部分中以高速行进来的物品输送车以其高速行进状态从特定区间退出,则有可能给物品输送车带来前后方向的振动。相对于此,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在特定区间的出口侧部分中将推进用旋转体的输送速度逐渐向低速侧变更,能够在将物品输送车的行进速度变更为低速侧后使物品输送车从特定区间退出,所以能够抑制给物品输送车带来前后方向的振动。
在有关本发明的物品输送设备的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上述旋转体输送装置具备沿输送方向排列配置在上述入口侧部分的多个入口侧输送体、配置在上述中间部分的中间输送体、和沿输送方向排列配置在上述出口侧部分的多个出口侧输送体;多个上述入口侧输送体的各自的上述输送速度设定为比在输送方向下游侧相邻的其他上述入口侧输送体的上述输送速度低;上述中间输送体的上述输送速度设定为预先决定的设定高速度;多个上述出口侧输送体的各自的上述输送速度设定为比在输送方向下游侧相邻的其他上述出口侧输送体的上述输送速度高。
即,物品输送车的推进用旋转体在特定区间的入口侧部分,首先用多个入口侧输送体中的输送速度最低速的入口侧输送体输送,然后用输送速度比该入口侧输送体高速的入口侧输送体输送。由此,将推进用旋转体的输送速度逐渐向高速侧变更。
并且,物品输送车的推进用旋转体在特定区间的出口侧部分,首先用多个出口侧输送体中的输送速度最高速的出口侧输送体输送,然后用输送速度比该出口侧输送体低速的出口侧输送体输送。由此,将推进用旋转体的输送速度逐渐向低速侧变更。
这样,由于是通过在入口侧部分将多个入口侧输送体以越接近于特定区间的入口则将输送速度设定为越低速的状态在输送方向上排列配置、来进行在特定区间的入口侧部分将推进用旋转体的输送速度逐渐向高速侧变更的操作的结构,所以能够用将输送速度不同的多个入口侧输送体在输送方向上排列配置的简洁的结构将推进用旋转体的输送速度逐渐向高速侧变更。
此外,由于是通过在出口侧部分将多个出口侧输送体以越接近于特定区间的出口则将输送速度设定为越低速的状态在输送方向上排列配置、来进行在特定区间的出口侧部分将推进用旋转体的输送速度逐渐向低速侧变更的操作的结构,所以能够用将输送速度不同的多个出口侧输送体在输送方向上排列配置的简洁的结构将推进用旋转体的输送速度逐渐向低速侧变更。
在有关本发明的物品输送设备的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上述旋转体输送装置具备配置在上述入口侧部分的入口侧输送体、配置在上述中间部分的中间输送体、和配置在上述出口侧部分的出口侧输送体;上述入口侧输送体构成为,如果上述物品输送车进入,则使上述输送速度逐渐增速;上述中间输送体的上述输送速度设定为预先决定的设定高速度;上述出口侧输送体构成为,如果上述物品输送车进入,则使上述输送速度逐渐减速。
即,如果物品输送车进入特定区间的入口侧部分,则通过将入口侧输送体的输送速度逐渐增速,将物品输送车的推进用旋转体的输送速度逐渐向高速侧变更。
并且,如果物品输送车进入特定区间的出口侧部分,则通过将出口侧输送体的输送速度逐渐减速,将物品输送车的推进用旋转体的输送速度逐渐向低速侧变更。
另外,作为由中间输送体带来的推进用输送体的输送速度的设定高速度优选的是与由入口侧输送体带来的输送速度的调整范围的上限的速度相同的速度,但也可以设定为比该上限的速度稍稍高速。
同样,由出口侧输送体带来的输送速度的调整范围的上限的速度优选的是与作为由中间输送体带来的推进用输送体的输送速度的设定高速度相同的速度,但也可以设定为比该设定高速度稍稍低速。
这样,在特定区间的入口侧部分,通过使入口侧输送体的输送速度逐渐增速,将物品输送车的推进用旋转体的输送速度逐渐向高速侧变更,所以能够尽量抑制给在特定区间的入口侧部分行进的物品输送车带来前后方向的振动。
此外,在特定区间的出口侧部分,通过使出口侧输送体的输送速度逐渐减速,将物品输送车的推进用旋转体的输送速度逐渐向低速侧变更,所以能够尽量抑制给在特定区间的出口侧部分行进的物品输送车带来前后方向的振动。
顺便说一下,通过构成为,在物品输送车从特定区间的入口侧部分退出后,使入口侧输送体的输送速度回到由该入口侧输送体带来的输送速度的调整范围的下限的速度,如果前面的物品输送车从入口侧部分退出,则接着能够使后续的物品输送车进入入口侧部分。在此情况下,构成为,在物品输送车从特定区间的出口侧部分退出后,使出口侧输送体的输送速度回到由该出口侧输送体带来的输送速度的调整范围的上限的速度。
在有关本发明的物品输送设备的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上述入口侧输送体具备在输送方向上排列配置的多个入口侧输送部分;多个上述入口侧输送部分分别将上述输送速度在预先决定的初始设定低速度与预先决定的最终设定高速度之间变更自如地构成,并且对多个上述入口侧输送部分分别设定的上述最终设定高速度是与对在输送方向下游侧相邻的其他上述入口侧输送部分设定的上述初始设定低速度相同的速度;多个上述入口侧输送部分分别构成为,如果上述物品输送车进入,则将上述输送速度从对自己设定的上述初始设定低速度朝向对自己设定的上述最终设定高速度逐渐增速,并且如果上述物品输送车退出,则将上述输送速度向上述初始设定低速度减速;上述出口侧输送体具备在输送方向上排列配置的多个出口侧输送部分;多个上述出口侧输送部分分别将上述输送速度在预先决定的初始设定高速度与预先决定的最终设定低速度之间变更自如地构成,并且对多个上述出口侧输送部分分别设定的上述最终设定低速度是与对在输送方向下游侧相邻的其他上述出口侧输送部分设定的上述初始设定高速度相同的速度;多个上述出口侧输送部分分别构成为,如果上述物品输送车进入,则将上述输送速度从对自己设定的上述初始设定高速度朝向对自己设定的上述最终设定低速度逐渐减速,并且如果上述物品输送车退出,则将上述输送速度向对自己设定的上述初始设定高速度增速。
即,由于在特定区间的入口侧部分,在输送方向上排列配置多个入口侧输送部分,所以物品输送车从多个入口侧输送部分中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部分朝向下游侧的部分依次进入、退出。
并且,多个入口侧输送部分分别如果物品输送车进入,则将输送速度从对自己设定的初始设定低速度朝向对自己设定的最终设定高速度逐渐增速,并且如果物品输送车退出,则将输送速度向初始设定低速度减速。
关于多个入口侧输送部分的各自的输送速度,将在输送方向上相邻的入口侧输送部分彼此的输送速度的关系设定为,使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入口侧输送部分的最终设定高速度为与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入口侧输送部分的初始设定低速度相同的速度。因此,随着物品输送车对多个入口侧输送部分依次进入、退出,将推进用旋转体的输送速度以不会在输送中途急剧地增速的状态增速。
此外,由于在特定区间的出口侧部分,在输送方向上排列配置多个出口侧输送部分,所以物品输送车从多个出口侧输送部分中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部分朝向下游侧的部分依次进入、退出。
并且,多个出口侧输送部分分别如果物品输送车进入,则将输送速度从对自己设定的初始设定高速度朝向对自己设定的最终设定低速度逐渐减速,并且如果物品输送车退出,则将输送速度向对自己设定的初始设定高速度增速。
关于多个出口侧输送部分的各自的输送速度,将在输送方向上相邻的出口侧输送部分彼此的输送速度的关系设定为,使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出口侧输送部分的最终设定低速度成为与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出口侧输送部分的初始设定高速度相同的速度。因此,随着物品输送车对多个出口侧输送部分依次进入、退出,将推进用旋转体的输送速度以不会在输送中途急剧地减速的状态减速。
并且,多个入口侧输送部分分别构成为,如果物品输送车进入,则将输送速度从对自己设定的初始设定低速度朝向对自己设定的最终设定高速度逐渐增速,如果物品输送车退出,则将输送速度向初始设定低速度减速。因此,例如如果进入到多个入口侧输送部分中的在输送方向上最上游侧的入口侧输送部分的物品输送车从该入口侧输送部分退出,则接着使后续的物品输送车进入最上游侧的入口侧输送部分等,能够使多台物品输送车位于特定区间的入口侧部分。
此外,多个出口侧输送部分分别构成为,如果物品输送车进入,则将输送速度从对自己设定的初始设定高速度朝向对自己设定的最终设定低速度逐渐减速,如果物品输送车退出,则将输送速度向对自己设定的初始设定高速度增速。因此,例如如果进入到多个出口侧输送部分中的在输送方向上最上游侧的出口侧输送部分中的物品输送车从该出口侧输送部分退出,则接着使后续的物品输送车进入最上游侧的出口侧输送部分等,能够使多台物品输送车位于特定区间的出口侧部分。
即,根据上述结构,以使多台物品输送车位于特定区间的入口侧部分及出口侧部分的形态,使许多物品输送车在设定行进路径的特定区间中行进,能够使物品输送效率提高。
在有关本发明的物品输送设备的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上述旋转体输送装置具备将该旋转体输送装置的输送范围的整体的上述输送速度一齐变更自如的输送体;上述输送体构成为,如果上述物品输送车进入上述入口侧部分,则使上述输送速度从预先决定的设定低速度朝向预先决定的设定高速度逐渐增速;当上述物品输送车位于上述中间部分时,将上述输送速度维持为上述设定高速度;如果上述物品输送车进入上述出口侧部分,则使上述输送速度从上述设定高速度朝向上述设定低速度逐渐减速。
即,将输送范围的整体的输送速度一齐变更自如的输送体的输送速度如果物品输送车进入入口侧部分,则被从设定低速度朝向设定高速度逐渐增速,当物品输送车位于中间部分时被维持为设定高速度,如果物品输送车进入出口侧部分,则被从设定高速度朝向设定低速度逐渐减速。
这样,通过随着物品输送车的移动而变更将输送范围的整体的输送速度一齐变更自如的输送体的输送速度,在特定区间的入口侧部分将输送速度逐渐向高速侧变更,在中间部分维持输送速度,在特定区间的出口侧部分将输送速度逐渐向低速侧变更。由此,通过将一个输送体的输送速度变更的简洁的结构,能够尽量抑制给物品输送车带来前后方向的振动。
在有关本发明的物品输送设备的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上述设定行进路径具备用来在多个作业区的各自中进行物品输送的作业区用路径部分、和将这些作业区用路径部分连接的连接路径部分;上述特定区间设定在上述连接路径部分中。
根据该结构,与在作业区用路径部分上行进时的物品输送车的行进速度相比,使在连接路径部分上行进时的物品输送车的行进速度成为高速,能够使物品输送效率提高。
为了使物品输送效率提高而使在连接路径部分上行进时的物品输送车的行进速度成为高速是基于以下的理由。即,在作业区用路径部分中,进行使物品输送车为了物品的移载而停止在多个停止部位的操作,此外,作业区用路径部分以具备弯曲状的路径部分的形态设定的情况较多,难以使物品输送车高速行进。因为这些理由,作业区用路径部分中的物品输送车的行进速度不被要求高速。相对于此,在连接路径部分中,不用使物品输送车停止,而只要连续行进就可以,此外,连接路径部分通过设定为直线状等而能够使物品输送车高速行进。因此,为了实现物品输送效率的提高,希望在连接路径部分中使物品输送车高速行进。
在有关本发明的物品输送设备的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上述设定行进路径具备随着朝向路径下游侧而变高的倾斜路径部分;上述特定区间设定在上述倾斜路径部分中。
根据该结构,能够避免在倾斜路径部分上行进时的物品输送车的行进速度成为低速,实现物品输送效率的提高。
即,在设定行进路径具备高位侧路径部分及位于比该路径部分靠下方的低位侧路径部分的情况下,作为用来使物品输送车从低位侧路径部分朝向高位侧路径部分行进的路径部分,在设定行进路径中具备随着朝向路径下游侧而变高的倾斜路径部分。
如果仅用通过装备在物品输送车上的推进用旋转体的驱动旋转得到的推进力使物品输送车在倾斜路径部分上行进,则由于行进负荷较大,所以行进速度成为低速,物品输送效率下降。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在倾斜路径部分中设定特定区间,能够避免在倾斜路径部分上行进时的物品输送车的行进速度成为低速,实现物品输送效率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物品输送设备的俯视图。
图2是该形态的物品输送车的侧视图。
图3是该车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设定行进路径的特定区间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该区间的切开侧视图。
图6是图5的VI-VI线向视图。
图7是图5的VII-VII线向视图。
图8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特定区间的行进速度的变化的图。
图9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特定区间的行进速度的变化的图。
图10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特定区间的行进速度的变化的图。
图11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特定区间的行进速度的变化的图。
图12是表示设定行进路径的其他形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物品输送设备的第1实施方式。
(物品输送设备的整体结构)
如图2及图3所示,左右一对行进轨道1沿着设定行进路径L(参照图1)设置在无尘室等的顶棚侧,沿着设定行进路径L行进的提升式的物品输送车2以被行进轨道1导引而行进的状态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物品输送车2构成为,将收存有半导体基板的容器作为物品A输送。
如图1所示,设定行进路径L以经由将半导体基板处理的多个物品处理部3的方式设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多个作业区Z,设有一对作业区Z,设定行进路径L具备用来在一对作业区Z的各自中进行物品输送的作业区用路径部分LZ、和将这些作业区用路径部分LZ连接的连接路径部分LC。
另外,虽然图示省略,但一对作业区Z形成在形成无尘室的单独的作业厂房内,连接路径部分LC设定在以将作业厂房连接的状态设置的输送用通路内。并且,将设定连接路径部分LC的输送用通路内也维持为清洁的环境。
作业区用路径部分LZ具备长圆形的环状的主行进路径4、和长圆形的多个环状的副行进路径5。多个副行进路径5在主行进路径4的两侧旁以沿主行进路径4的长度方向排列的状态设置。
并且,主行进路径4和多个副行进路径5通过物品输送车2从主行进路径4向副行进路径5分支行进的分支行进路径6、以及物品输送车2从副行进路径5向主行进路径4合流行进的合流行进路径7连接。
连接路径部分LC以将一对作业区用路径部分LZ的主行进路径4的端部彼此分别连接的形态设有一对。
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连接路径部分LC分别形成为直线状,在这些连接路径部分LC的各自中,设定使物品输送车2高速行进的特定区间K。特定区间K的详细情况后述。另外,也可以将连接路径部分LC以形成为平缓弯曲的状态的形态实施。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装备有多台物品输送车2。
并且,各物品输送车2构成为,一边沿着设定行进路径L向一定方向行进,一边进行将从物品处理部3接收到的物品A向进行别的处理的物品处理部3输送的作业。另外,在图1中,将物品输送车2的行进方向用箭头表示。
顺便说一下,物品输送车2基本上沿着设定在一个作业区Z内的作业区用路径部分LZ行进。物品输送车2根据需要而在连接路径部分LC中行进,由此,向其他作业区Z内的作业区用路径部分LZ移动,也进行其他作业区Z内的输送作业。
另外,虽然图示省略,但保管物品A的多个保管部设置在与作业区用路径部分LZ对应的位置,物品输送车2也进行将从物品处理部3接收到的物品A向保管部输送的作业、以及将从保管部接收到的物品A向物品处理部3输送的作业。
(行进轨道的结构)
左右一对行进轨道1以沿着设定行进路径L的作业区用路径部分LZ及连接路径部分LC延伸的方式配置。如图3所示,一对行进轨道1以通过行进轨道用支承体8悬挂在顶棚部上的形态设置。
即,左右一对行进轨道1以在用倒U字状的连结件E(参照图4)连结以构成一个轨道体的状态下悬挂在顶棚部上的形态设置。
并且,一对行进轨道1分别具备物品输送车2的行进部10行进的朝上的行进面1a、以及限制物品输送车2的横宽方向上的位置的横向的导引面1b,还具备支承用来向物品输送车2供电的供电线D的供电线支承部1c、以及用来安装连结件E的连接部1d。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行进轨道用支承体8连结在连结件E上的情况,但也可以将行进轨道用支承体8以安装在连接部1d上的形态实施。
(物品输送车的结构)
物品输送车2如图2及图3所示,由位于行进轨道1的下方的车体主体部9、和沿着行进轨道1行进的行进部10构成,在车体主体部9上具备将物品A以悬挂的状态把持的把持部11。
行进部10由在前后方向上排列的前方行进部10F和后方行进部10R构成,从这些前方行进部10F及后方行进部10R分别向下方伸出的连结轴12以穿过左右一对行进轨道1之间向下方延伸的状态设置。
并且,车体主体部9以相对于前方行进部10F及后方行进部10R分别绕连结轴12的轴心相对旋转自如的状态,受连结轴12悬挂支承。
在前方行进部10F及后方行进部10R的各自上,以在左右一对行进轨道1的行进面1a上行进的状态装备有受电动马达13旋转驱动的左右一对行进轮14。此外,在前方行进部10F及后方行进部10R的各自上,以抵接在左右一对行进轨道1的导引面1b上的状态装备有绕沿着车体上下宽度方向的轴心自由旋转的左右的导引轮15。
另外,左右的导引轮15对于前方行进部10F及后方行进部10R分别以在台车前后方向上排列的状态配设有各两组。
因而,物品输送车2构成为,通过前方行进部10F及后方行进部10R的导引轮15被左右一对行进轨道1导引,车体横宽方向上的位置被规制,并且通过前方行进部10F及后方行进部10R的行进轮14被旋转驱动,沿着行进轨道1行进。
此外,物品输送车2通过前方行进部10F及后方行进部10R相对于车体主体部9绕连结轴12的轴心弯曲,在设定行进路径L的圆弧状部分或副行进路径5的圆弧状部分等圆弧状路径部分上也能够良好地行进。
顺便说一下,在本实施方式中,4个行进轮14作为推进用旋转体发挥功能,所述推进用旋转体以接触在作为接触部(地上侧接触部)的行进面1a上的状态被驱动旋转。物品输送车2通过使行进轮14在接触在行进面1a上的状态下驱动旋转而得到推进力,沿着设定行进路径L行进。
此外,物品输送车2通过从分别支承在左右一对行进轨道1上的上述供电线D供给的电力而动作。在车体主体部9的上部,以位于前后一对连结轴12之间的状态设有被从左右的供电线D非接触地供给电力的单一的受电部(受电线圈)Du。
即,构成为,通过对供电线D通电交流电流而产生磁场,通过该磁场,在受电部Du中产生驱动用电力,以非接触状态向物品输送车2供电。
另外,在前方行进部10F及后方行进部10R的比行进轮14靠上方侧部位上,作为路径切换用的被导引体而装备有绕上下轴心旋转的前后一对导引轮G,在设定行进路径L的分支部位或合流部位,通过切换导引轮G的车体横宽方向上的位置,进行分支行进或合流行进。其详细情况是周知的,所以这里省略说明。
(把持部的结构)
如图2及图3所示,车体主体部9形成为车体前后方向的前端侧部分和后端侧部分向下方侧延伸、并且下方侧开放的倒U字状。在车体主体部9的前端侧部分与后端侧部分之间,配设有上述把持部11。
在车体主体部9中,具备将把持部11升降驱动的升降用电动马达16、以及将把持部11绕上下轴心旋绕驱动的旋绕用电动马达17。
在把持部11上,向把持物品A的把持姿势和将该把持解除的把持解除姿势姿势切换自如地装备有用来把持物品A的一对把持件11A。此外,在把持部11中,具备使把持件11A姿势切换动作的把持用电动马达18。
因而,在使物品输送车2停止在对于物品处理部3或保管部的物品移载部位的状态下,进行把持部11的升降动作或把持件11A的姿势切换动作,根据需要而进行把持部11的旋绕动作,由此进行对于物品处理部3或保管部的物品A的供给、以及从物品处理部3或保管部的物品A的接收。其详细情况是周知的,所以这里省略说明。
(控制结构)
在物品输送车2中,具备台车侧控制部(未图示),所述台车侧控制部控制前方行进部10F及后方行进部10R的行进动作、把持部11的升降动作及把持件11A的姿势切换动作等、控制物品输送车2的运转。
并且,台车侧控制部构成为,如果从管理多个物品输送车2的运行的设备管理用计算机通过无线通信等接收指定输送源的站点及输送目的地的站点的输送指令,则进行从由该输送指令指定的输送源的站点向输送目的地的站点输送物品A的输送处理。
顺便说一下,物品处理部3或保管部对应于输送源的站点及输送目的地的站点。
即,在物品输送车2中,具备用来检测与各站点对应的目标停止位置的传感器或用来检测物品输送车2从基准点的行进距离的传感器等各种传感器。
并且,台车侧控制部构成为,基于这些各种传感器的检测信息,为了向指定的输送源的站点行进、从输送源的站点向指定的输送目的地的站点行进而控制前方行进部10F及后方行进部10R的行进动作。此外,台车侧控制部构成为,为了在输送源的站点中从输送源的站点接收物品A而控制把持部11的升降动作及把持件11A的姿势切换动作,并且为了在输送目的地的站点中将物品A向输送目的地的站点供给而控制把持部11的升降动作及把持件11A的姿势切换动作。
(旋转体输送装置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在设定行进路径L的连接路径部分LC中设定了特定区间K。
并且,在该特定区间K中,如图2、图4及图5所示,代替行进轨道1的行进面1a而设有行进轮14接触自如、并且将接触的行进轮14向行进方向输送的旋转体输送装置F。行进轮14构成为,能够以接触在旋转体输送装置F上的状态驱动旋转。即,物品输送车2构成为,通过使行进轮14在接触在旋转体输送装置F上的状态下驱动旋转,能够得到推进力。
旋转体输送装置F构成为,将行进轮14向行进方向载置输送。具体而言,旋转体输送装置F使用具备将行进轮14载置输送的载置输送面H的输送带B构成。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输送带B而具备单一输送带20,单一输送带20作为将输送范围的整体的输送速度一齐变更自如的输送体,对应于特定区间K的整体而设置。
此外,如图8所示,旋转体输送装置F构成为,在特定区间K的入口侧部分Kf,将行进轮14的输送速度逐渐向高速侧变更,在入口侧部分Kf与特定区间K的出口侧部分Kr之间的中间部分Km,将行进轮14的输送速度维持为高速状态,在出口侧部分Kr,将行进轮14的输送速度逐渐向低速侧变更。另外,所谓高速状态,是行进轮14的输送速度是在入口侧部分Kf被增速后的速度以上的状态。
因而,构成为,物品输送车2的行进速度在特定区间K的入口侧部分Kf被逐渐向高速侧变更,接着,在入口侧部分Kf与特定区间K的出口侧部分Kr之间的中间部分Km被维持为高速状态,然后,在出口侧部分Kr被逐渐向低速侧变更。
具体而言,单一输送带20如果物品输送车2进入到入口侧部分Kf,则通过使输送速度从预先决定的设定低速度朝向预先决定的设定高速度逐渐增速,在入口侧部分Kf将输送速度逐渐向高速侧变更。此外,单一输送带20在物品输送车2位于中间部分Km时,通过将输送速度维持为设定高速度,在中间部分Km将输送速度维持为高速状态。进而,单一输送带20如果物品输送车2进入到出口侧部分Kr,则通过使输送速度从设定高速度朝向设定低速度逐渐减速,在出口侧部分Kr将输送速度逐渐向低速侧变更。
另外,设定低速度优选的是比零稍大的速度,但也可以将设定低速度设定为零而实施。
顺便说一下,以物品输送车2的前后的行进轮14的两者位于入口侧部分Kf为条件,判断为物品输送车2进入了入口侧部分Kf,同样,以物品输送车2的前后的行进轮14的两者位于出口侧部分Kr为条件,判断为物品输送车2进入了出口侧部分Kr。
此外,特定区间K的入口侧部分Kf的长度设定为在物品输送车2在该入口侧部分Kf行进的期间中能够将输送速度从设定低速度变更为设定高速度的长度,同样,特定区间K的出口侧部分Kr的长度设定为在物品输送车2在该出口侧部分Kr行进的期间中能够将输送速度从设定高速度变更为设定低速度的长度。
因而,物品输送车2在包含在设定行进路径L中的特定区间K中,在推进力和输送力作用下以高速行进,所述推进力通过行进轮14在接触在单一输送带20的载置输送面H上的状态下驱动旋转而得到,所述输送力用单一输送带20将行进轮14载置输送。
另外,在图8中,表示物品输送车2的行进速度在特定区间K中被逐渐增速后被维持为一定的高速状态、然后被逐渐减速的状态。
(输送带的设置结构)
如图4及图5所示,在特定区间K的两端部,配设有支承带卷绕用带轮21的带轮支承框22,在这些带轮支承框22之间,以连接在带轮支承框22上的状态配设有带导引框23。
带导引框23如图7所示,基本上与行进轨道1同样地构成。在带导引框23的上表面部和下表面部上形成带卡合槽U这一点与行进轨道1不同。并且,带导引框23与行进轨道1同样,具备将导引轮15导引的导引面23b、支承供电线D的供电支承部23c、以及连结件E的连接部23d。
带轮支承框22如图6所示,为了形成上部开口的带轮配置用空间22S,相邻于带导引框23的部分的横截面形状形成为U字状。此外,带轮支承框22如图5所示,与单一输送带20对置的面形成为沿着单一输送带20的圆弧状。
并且,带轮支承框22与行进轨道1同样,具备将导引轮15导引的导引面22b、支承供电线D的供电支承部22c、以及连结件E的连接部22d。
在带轮支承框22上,经由轴承26旋转自如地支承着安装了带卷绕用带轮21的旋转轴25,以支承在带轮支承框22上的状态设有将该旋转轴25驱动旋转的带减速器的电动马达27。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位于特定区间K的两端部的一对带轮支承框22的各自上,以受带减速器的电动马达27驱动的状态装备有带卷绕用带轮21的情况。也可以以下述形态来实施:在位于特定区间K的一侧的端部的带轮支承框22上以受带减速器的电动马达27驱动的状态装备带卷绕用带轮21,在位于另一侧的端部的带轮支承框22上以空转状态装备带卷绕用带轮21。
(输送带的控制结构)
如图6所示,设有控制带减速器的电动马达27的动作的运转控制部28、以及检测特定区间K中的物品输送车2的位置的位置检测装置29。
并且,运转控制部28构成为,基于位置检测装置29的检测信息控制带减速器的电动马达27的动作,以变更单一输送带20的输送速度。
即,位置检测装置29例如通过将多个光断路器型的光传感器配置在特定区间K的各处而构成,在此情况下,通过由物品输送车2将光传感器的发光元件的光遮光来检测物品输送车2的位置。位置检测装置29构成为,检测物品输送车2进入到特定区间K的入口侧部分Kf、物品输送车2从特定区间K的入口侧部分Kf退出(换言之,物品输送车2进入到特定区间K的中间部分Km)、物品输送车2从特定区间K的中间部分Km退出(换言之,物品输送车2进入到特定区间K的出口侧部分Kr)、以及物品输送车2从特定区间K的出口侧部分Kr退出,将该检测信息向运转控制部28输出。
运转控制部28构成为,基于位置检测装置29的检测信息控制带减速器的电动马达27的动作,以使得如果物品输送车2进入到入口侧部分Kf,则使单一输送带20的输送速度从设定低速度朝向设定高速度逐渐增速,当物品输送车2位于中间部分Km时,将单一输送带20的输送速度维持为设定高速度,如果物品输送车2进入到出口侧部分Kr,则使单一输送带20的输送速度从设定高速度朝向设定低速度逐渐减速。
顺便说一下,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作为输送带B的单一输送带20对应于特定区间K的整体而设置,所以基本上是控制多台物品输送车2的运转以成为一台物品输送车2位于特定区间K中的状态。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将旋转体输送装置F装备在特定区间K中,能够在将作业区用路径部分LZ连接的连接路径部分LC中,使物品输送车2高速行进,所以能够实现物品输送效率的提高。
并且,由于旋转体输送装置F在特定区间K的入口侧部分Kf以将输送速度逐渐向高速侧变更的形态将物品输送车2的行进轮14输送,在特定区间K的出口侧部分Kr以将输送速度逐渐向低速侧变更的形态将物品输送车2的行进轮14输送,所以能够抑制给在特定区间K中行进的物品输送车2带来前后方向的振动。
此外,由于旋转体输送装置F使用输送带B构成,所述输送带B具备将行进轮14向行进方向载置输送的载置输送面H,所以能够抑制在载置输送面H上行进的行进轮14上下振动,使物品输送车2在上下振动较少的状态下良好地行进。
进而,由于作为输送带B而设有单一输送带20,所以能够实现整体结构的简洁化。
〔第2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2实施方式,该第2实施方式除了旋转体输送装置F的结构不同这一点以外,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构成。
因而,为了将重复的记载省略,仅对旋转体输送装置F的结构进行说明。
该第2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使用将物品输送车2的行进轮14载置输送的输送带B构成旋转体输送装置F,但输送带B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
即,如图9所示,旋转体输送装置F在特定区间K的入口侧部分Kf具备作为入口侧输送体的入口侧输送带30,在入口侧部分Kf与出口侧部分Kr之间的中间部分Km具备作为中间输送体的中间输送带31,在出口侧部分Kr具备作为出口侧输送体的出口侧输送带32。
即,在该实施方式中,作为输送带B而装备有入口侧输送带30、中间输送带31及出口侧输送带32。
入口侧输送带30构成为,如果物品输送车2进入,则使行进轮14的输送速度从预先决定的送入用设定低速度朝向预先决定的送出用设定高速度逐渐增速,并且,如果物品输送车2退出,则迅速地向送入用设定低速度减速。由此,在入口侧部分Kf,行进轮14的输送速度被逐渐向高速侧变更。另外,所谓“迅速地减速”,是指以比使输送速度增速时的时间变化率大的时间变化率(例如,大一位左右的时间变化率)使输送速度减速。以下同样。
另外,送入用设定低速度优选的是比零稍大的速度,但也可以将送入用设定低速度设定为零而实施。
中间输送带31上的行进轮14的输送速度设定为预先决定的设定高速度。由此,在入口侧部分Kf与出口侧部分Kr之间的中间部分Km,行进轮14的输送速度被维持为高速状态。
顺便说一下,作为中间输送带31的输送速度的设定高速度优选的是与入口侧输送带30的送出用设定高速度相同的速度,但也可以将中间输送带31的设定高速度设定为比入口侧输送带30的送出用设定高速度稍稍高速。
出口侧输送带32构成为,如果物品输送车2进入,则使行进轮14的输送速度从送入用设定高速度朝向送出用设定低速度逐渐减速,并且,如果物品输送车2退出,则迅速地向送入用设定高速度减速。由此,在出口侧部分Kr,行进轮14的输送速度被逐渐向低速侧变更。另外,所谓“迅速地增速”,是指以比使输送速度减速时的时间变化率大的时间变化率(例如,大一位左右的时间变化率)使输送速度增速。以下同样。
另外,出口侧输送带32的送入用设定高速度优选的是与中间输送带31的设定高速度相同的速度,但也可以将出口侧输送带32的送入用设定高速度设定为比中间输送带31的设定高速度稍稍低速。
顺便说一下,以物品输送车2的前后的行进轮14的两者位于入口侧部分Kf为条件,判断为物品输送车2进入到入口侧部分Kf,同样,以物品输送车2的前后的行进轮14的两者位于出口侧部分Kr为条件,判断为物品输送车2进入到出口侧部分Kr。进而,以物品输送车2的前后的行进轮14的两者从入口侧部分Kf退出为条件,判断为物品输送车2从入口侧部分Kf退出,同样,以物品输送车2的前后的行进轮14的两者从出口侧部分Kr退出为条件,判断为物品输送车2从出口侧部分Kr退出。
此外,特定区间K的入口侧部分Kf的长度设定为在物品输送车2在该入口侧部分Kf行进的期间中能够将输送速度从送入用设定低速度变更为送出用设定高速度的长度,同样,特定区间K的出口侧部分Kr的长度设定为在物品输送车2在该出口侧部分Kr行进的期间中能够将输送速度从送入用设定高速度变更为送出用设定低速度的长度。
另外,关于入口侧输送带30及出口侧输送带32的各自的动作控制,以装备与对第1实施方式的输送带B装备的运转控制部28同样的运转控制部、基于位置检测装置29的检测信息控制将这些入口侧输送带30及出口侧输送带32单独驱动的电动马达的动作的形态进行。
总之,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入口侧输送带30、中间输送带31及出口侧输送带32,旋转体输送装置F构成为,如果物品输送车2进入到特定区间K的入口侧部分Kf,则在入口侧部分Kf将行进轮14的输送速度逐渐向高速侧变更,在入口侧部分Kf与出口侧部分Kr之间的中间部分Km将行进轮14的输送速度维持为高速状态,如果物品输送车2进入到出口侧部分Kr,则在出口侧部分Kr将行进轮14的输送速度逐渐向低速侧变更。
另外,在图9中,表示将物品输送车2的行进速度在特定区间K中逐渐增速后维持为一定的高速状态、然后逐渐减速的状态。
如以上这样,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也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将旋转体输送装置F装备到特定区间K中,能够在将作业区用路径部分LZ连接的连接路径部分LC使物品输送车2高速行进,所以能够实现物品输送效率的提高。
并且,由于旋转体输送装置F在特定区间K的入口侧部分Kf以将输送速度逐渐向高速侧变更的形态将物品输送车2的行进轮14输送,在特定区间K的出口侧部分Kr以将输送速度逐渐向低速侧变更的形态将物品输送车2的行进轮14输送,所以能够抑制给在特定区间K中行进的物品输送车2带来前后方向的振动。
此外,由于构成旋转体输送装置F的输送带B具备载置输送面H,所以能够使物品输送车2以上下振动较少的状态良好地行进。
进而,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输送带B被分割为入口侧输送带30、中间输送带31及出口侧输送带32,并且,入口侧输送带30以如果物品输送车2退出则迅速地向送入用设定低速度减速的状态设置,并且,出口侧输送带32以如果物品输送车2退出则迅速地向送入用设定高速度增速的状态设置。因此,例如,如果先进入到特定区间K的入口侧部分Kf的物品输送车2从入口侧部分Kf退出则使后续的物品输送车2向入口侧部分Kf进入,由此,如图9所示,能够使多台物品输送车2同时位于特定区间K内。
〔第3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3实施方式,该第3实施方式除了旋转体输送装置F的结构不同这一点以外,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构成。
因而,为了将重复的记载省略,仅对旋转体输送装置F的结构进行说明。
该第3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使用载置输送物品输送车2的行进轮14的输送带B构成旋转体输送装置F,除此以外,输送带B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具备入口侧输送带30、中间输送带31及出口侧输送带32,但在该第3实施方式中,入口侧输送带30及出口侧输送带32的结构与第2实施方式不同。
即,如图10所示,作为入口侧输送体的入口侧输送带30作为在输送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入口侧输送部分而具备位于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入口侧上游输送带30f和位于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入口侧下游输送带30r。
同样,作为出口侧输送体的出口侧输送带32作为在输送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出口侧输送部分而具备位于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出口侧上游输送带32f和位于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出口侧下游输送带32r。
入口侧上游输送带30f及入口侧下游输送带30r将输送速度在预先决定的初始设定低速度与预先决定的最终设定高速度之间单独变更自如地构成。并且,多个入口侧输送带的各自的最终设定高速度设定为与在输送方向下游侧相邻的其他入口侧输送带的初始设定低速度相同的速度。在本例中,入口侧上游输送带30f的最终设定高速度设定为与在输送方向下游侧相邻的入口侧下游输送带30r的初始设定低速度相同的速度。此外,在输送方向上位于最上游侧的入口侧输送带(在本例中是入口侧上游输送带30f)的初始设定低速设定为上述送入用设定低速度,在输送方向上位于最下游侧的入口侧输送带(在本例中是入口侧下游输送带30r)的最终设定高速度设定为上述送出用设定高速度。
并且,入口侧上游输送带30f及入口侧下游输送带30r分别构成为,如果物品输送车2进入,则将输送速度从对自己设定的初始设定低速度朝向对自己设定的最终设定高速度逐渐增速,并且如果物品输送车2退出,则将输送速度迅速地向初始设定低速度减速。
出口侧上游输送带32f及出口侧下游输送带32r将输送速度在预先决定的初始设定高速度与预先决定的最终设定低速度之间独立变更自如地构成。并且,多个出口侧输送带的各自的最终设定低速度设定为与在输送方向下游侧相邻的其他出口侧输送带的初始设定高速度相同的速度。在本例中,出口侧上游输送带32f的最终设定低速度设定为与在输送方向下游侧相邻的出口侧下游输送带32r的初始设定高速度相同的速度。此外,在输送方向上位于最上游侧的出口侧输送带(在本例中是出口侧上游输送带32f)的初始设定高速度设定为上述送入用设定高速度,在输送方向上位于最下游侧的出口侧输送带(在本例中是出口侧下游输送带32r)的最终设定低速度设定为上述送出用设定低速度。
并且,出口侧上游输送带32f及出口侧下游输送带32r分别构成为,如果物品输送车2进入,则将输送速度从对自己设定的初始设定高速度朝向对自己设定的最终设定低速度逐渐减速,并且如果物品输送车2退出,则将输送速度迅速向对自己设定的初始设定高速度增速。
顺便说一下,以物品输送车2的前后的行进轮14的两者位于入口侧上游输送带30f或入口侧下游输送带30r的输送范围内为条件,判断为物品输送车2已进入入口侧上游输送带30f或入口侧下游输送带30r。同样,以物品输送车2的前后的行进轮14的两者位于出口侧上游输送带32f或出口侧下游输送带32r的输送范围内为条件,判断为物品输送车2已进入出口侧上游输送带32f或出口侧下游输送带32r。
此外,以物品输送车2的前后的行进轮14的两者从入口侧上游输送带30f或入口侧下游输送带30r的输送范围退出为条件,判断为物品输送车2已从入口侧上游输送带30f或入口侧下游输送带30r退出。同样,以物品输送车2的前后的行进轮14的两者从出口侧上游输送带32f或出口侧下游输送带32r的输送范围退出为条件,判断为物品输送车2已从出口侧上游输送带32f或出口侧下游输送带32r退出。
此外,入口侧上游输送带30f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设定为在物品输送车2在入口侧上游输送带30f的上部行进的期间中能够将输送速度从初始设定低速度变更为最终设定高速度的长度,入口侧下游输送带30r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设定为在物品输送车2在入口侧下游输送带30r的上部行进的期间中能够将输送速度从初始设定低速度变更为最终设定高速度的长度。同样,出口侧上游输送带32f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设定为在物品输送车2在出口侧上游输送带32f的上部行进的期间中能够将输送速度从初始设定高速度变更为最终设定低速度的长度,出口侧下游输送带32r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设定为在物品输送车2在出口侧下游输送带32r的上部行进的期间中能够将输送速度从初始设定高速度变更为最终设定低速度的长度。
另外,关于入口侧上游输送带30f及入口侧下游输送带30r、以及出口侧上游输送带32f及出口侧下游输送带32r的各自的动作控制,以装备与对第1实施方式的输送带B装备的运转控制部28同样的运转控制部、基于位置检测装置29的检测信息控制将它们独立驱动的电动马达的动作的形态进行。
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进入特定区间K的入口侧部分Kf的物品输送车2对于入口侧上游输送带30f及入口侧下游输送带30r依次进入、退出。此时,入口侧上游输送带30f及入口侧下游输送带30r分别使输送速度从对自己设定的初始设定低速度朝向对自己设定的最终设定高速度逐渐增速,由此将行进轮14的输送速度从送入用设定低速度向送出用设定高速度增速。
同样,进入特定区间K的出口侧部分Kr的物品输送车2对于出口侧上游输送带32f及出口侧下游输送带32r依次进入、退出。此时,出口侧上游输送带32f及出口侧下游输送带32r分别将输送速度从对自己设定的初始设定高速度朝向对自己设定的最终设定低速度逐渐减速,由此将行进轮14的输送速度从送入用设定高速度向送出用设定低速度减速。
此外,入口侧上游输送带30f及入口侧下游输送带30r分别如果物品输送车2退出则使输送速度迅速地向初始设定低速度减速,同样,出口侧上游输送带32f及出口侧下游输送带32r分别如果物品输送车2退出则使输送速度迅速增速为对自己设定的初始设定高速度。因此,例如,进入到入口侧上游输送带30f上的物品输送车2如果从该入口侧上游输送带30f退出,则接着使后续的物品输送车2进入入口侧上游输送带30f,由此,如图10所示,能够使两台物品输送车2位于特定区间K的入口侧部分Kf或出口侧部分Kr。
另外,在图10中,表示了将物品输送车2的行进速度在特定区间K中逐渐增速后、维持为一定的高速状态、然后逐渐减速的状态。
另外,在该第3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下述情况:作为入口侧输送体的入口侧输送带30作为在输送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入口侧输送部分而具备位于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入口侧上游输送带30f和位于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入口侧下游输送带30r,作为出口侧输送体的出口侧输送带32作为在输送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出口侧输送部分而具备位于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出口侧上游输送带32f和位于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出口侧下游输送带32r。也可以通过下述形态来实施:入口侧输送带30以在输送方向上排列的状态具备3个以上的输送带、出口侧输送带32以在输送方向上排列的状态具备3个以上的输送带。
如以上这样,在该第3实施方式中,由于具备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共同的结构,所以起到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除此以外,在该第3实施方式中,由于在特定区间K的入口侧部分Kf具备在输送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入口侧输送部分、在特定区间K的出口侧部分Kr具备在输送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出口侧输送部分,所以与第2实施方式不同,能够在使多个物品输送车2位于特定区间K的入口侧部分Kf或出口侧部分Kr的状态下使物品输送车2行进。
〔第4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4实施方式,该第4实施方式除了旋转体输送装置F的结构不同这一点以外,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构成。
因而,为了将重复的记载省略,仅对旋转体输送装置F的结构进行说明。
该第4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使用将物品输送车2的行进轮14载置输送的输送带B构成旋转体输送装置F,但输送带B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
即,如图11所示,旋转体输送装置F在特定区间K的入口侧部分Kf,作为多个入口侧输送体而具备3个入口侧单位输送带33,在入口侧部分Kf与出口侧部分Kr之间的中间部分Km作为中间输送体而具备一个中间单位输送带34,在出口侧部分Kr,作为多个出口侧输送体而具备3个出口侧单位输送带35。
3个入口侧单位输送带33以距特定区间K的入口越近则使输送速度越低速的状态在输送方向上排列配置。即,3个入口侧单位输送带33的各自的输送速度设定得比在输送方向下游侧相邻的其他入口侧单位输送带33的输送速度低。由此,在入口侧部分Kf,将输送速度逐渐向高速侧变更。
中间单位输送带34的输送速度被设定为预先决定的设定高速度,在入口侧部分与出口侧部分之间的中间部分Km,输送速度被维持为高速状态。
3个出口侧单位输送带35以距特定区间K的出口越近则使输送速度越低速的状态在输送方向上排列配置。即,3个出口侧单位输送带35的各自的输送速度设定得比在输送方向下游侧相邻的其他出口侧单位输送带35的输送速度高。由此,在出口侧部分Kr,将输送速度逐渐向低速侧变更。
即,在该第4实施方式中,在特定区间K的入口侧部分Kf,物品输送车2在输送速度依次为高速的3个入口侧单位输送带33的上部行进,在特定区间K的中间部分Km,在输送速度被设定为设定高速度的中间单位输送带34的上部行进,此外,在特定区间K的出口侧部分Kr,在输送速度依次为低速的3个出口侧单位输送带35的上部行进。
顺便说一下,在该第4实施方式中,例如,当物品输送车2进入特定区间K的入口侧部分Kf时,前后的行进轮14中的后方侧的行进轮14位于行进轨道1的行进面1a的上部,前方侧的行进轮14位于入口侧单位输送带33的上部,此外,当物品输送车2在特定区间K的入口侧部分Kf行进时,存在下述情况:前方侧的行进轮14和后方侧的行进轮14位于3个入口侧单位输送带33中的相互不同的带的上部等、成为前后的行进轮14分别接触的部分的沿着行进方向的输送速度不同的状态。
这样,在成为前后的行进轮14分别接触的部分的沿着行进方向的输送速度不同的状态的情况下,仅将前后的行进轮14的一方驱动,另一方成为空转状态,能够提高物品输送车2的行进的稳定性。
即,例如在马上要物品输送车2进入特定区间K的入口侧部分Kf之前,切换为仅将前后的行进轮14的一方驱动、另一方成为空转状态的形态,将该形态继续,直到物品输送车2进入到特定区间K的中间部分Km,如果物品输送车2进入特定区间K的中间部分Km,则切换为将前后的行进轮14的两者驱动的形态。
然后,在特定区间K的中间部分Km行进的物品输送车2在马上要进入特定区间K的出口侧部分Kr之前,切换为仅将前后的行进轮14的一方驱动、另一方成为空转状态的形态,将该形态继续,直到物品输送车2退出特定区间K的出口侧部分Kr,如果物品输送车2退出特定区间K的出口侧部分Kr,则可以切换为将前后的行进轮14的两者驱动的形态。
另外,在图11中,表示了物品输送车2的行进速度在特定区间K中被逐渐增速后被维持为一定的高速状态、然后被逐渐减速的状态。
顺便说一下,在该第4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下述情况:构成为在特定区间K的入口侧部分Kf作为多个入口侧输送体而设置3个入口侧单位输送带33、在出口侧部分Kr作为多个出口侧输送体而设置3个出口侧单位输送带35的形态。也可以以下述形态实施:在特定区间K的入口侧部分Kf作为多个入口侧输送体而设置两个入口侧输送体或4个以上的入口侧输送体,同样在出口侧部分Kr作为多个出口侧输送体而设置两个出口侧输送体或4个以上的出口侧输送体。
如以上这样,该第4实施方式由于具备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共同的结构,所以起到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除此以外,在该第4实施方式中,由于是在特定区间K的入口侧部分Kf或出口侧部分Kr排列配置不变更输送速度的多个入口侧输送体或多个出口侧输送体的结构,所以能够实现整体结构的简洁化。
〔第5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5实施方式。在该第5实施方式中,设定行进路径L的形态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但物品输送车2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构成,旋转体输送装置F与第1实施方式~第4实施方式的任一个同样地构成。
因而,为了将重复的记载省略,仅对设定行进路径L进行说明。
即,如图12所示,设定行进路径L设定为与第1实施方式的作业区用路径部分LZ对应的状态。
并且,主行进路径4具备位于上位侧的上位路径部分4J、位于下位侧的下位路径部分4S、倾斜路径部分4U及下降路径部分4D。这里,所谓“上位”,意味着高度较高,所谓“下位”,意味着高度较低。倾斜路径部分4U是将下位路径部分4S与上位路径部分4J连接的路径,是随着朝向路径下游侧而变高的路径。此外,下降路径部分4D是将上位路径部分4J与下位路径部分4S连接的路径,是随着朝向路径下游侧而变低的路径。
即,通过将无尘室的顶棚部的高度形成为一部分比其他部分低等,将设定行进路径L设定为具备上位侧部分和下位侧部分。结果,在主行进路径4中,设有随着朝向路径下游侧而变高的倾斜路径部分4U、以及随着朝向路径下游侧而变低的下降路径部分4D。
并且,在该第5实施方式中,将随着朝向路径下游侧而变高的倾斜路径部分4U作为特定区间K,在该倾斜路径部分4U中装备旋转体输送装置F。
由于物品输送车2在倾斜路径部分4U中行进时的行进负荷较大,所以仅通过由行进轮14得到的推进力不能使物品输送车2高速行进,但由于在倾斜路径部分4U中装备旋转体输送装置F,所以通过旋转体输送装置F的输送力能够使物品输送车2以高速行进。
〔其他实施方式〕
接着,列举其他实施方式。
(1)在上述第1~第5实施方式中,作为物品输送车而例示了沿着顶棚部的行进轨道1行进的提升式的物品输送车2,例示了在该提升式的物品输送车2的输送中采用本发明的情况,但对于沿着地面部的行进轨道行进的台车式的物品输送车、或通过激光引导等在地面部上自律行进的引导台车式的物品输送车等各种形态的物品输送车也能够采用本发明。
(2)在上述第1~第5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将物品输送车2的前后的行进轮14都驱动旋转的情况,在仅将前后的行进轮14中的一侧驱动旋转的形式的物品输送车2中也能够采用本发明。
(3)在上述第1~第5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将物品输送车2的行进轮14作为推进用旋转体的情况,但例如在作为推进用旋转体而以啮合在作为接触部的齿条状体上的状态下设置绕上下轴心旋转的链轮的情况下,作为旋转体输送装置F,也可以以将链轮能够啮合的带齿的带在沿着设定行进路径L的路径长度方向转动驱动的状态下设置的形态实施。
(4)在上述第1~第5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使用将行进轮14载置输送的输送带B构成旋转体输送装置F的情况,但也可以使用将行进轮14载置输送的辊式输送机或板条式输送机等其他形态的输送机构成旋转体输送装置F。
(5)在上述第1~第5实施方式中,例示了设定行进路径L设定为在主行进路径4的两侧旁具备多个副行进路径5的状态的情况,但例如可以设定为仅在主行进路径4的单侧旁具备多个副行进路径5的状态等,将设定行进路径L的形态进行各种变更。
(6)在上述第2及第3施形态中,例示了作为配置在特定区间K的入口侧部分Kf与出口侧部分Kr之间的中间输送体而配设一个中间输送带31的情况,但也可以以作为中间输送体而将多个输送带在输送方向上排列的形态实施。
同样,在上述第4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作为配置在特定区间K的入口侧部分Kf与出口侧部分Kr之间的中间输送体而配设一个中间单位输送带34的情况,但也可以以作为中间输送体而将多个输送带在输送方向上排列的形态实施。
(7)在设定行进路径L中设定的特定区间K并不限定于在上述第1~第5实施方式中例示的情况,可以将要求使物品输送车2高速行进的各种区间作为特定区间。
顺便说一下,如果在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路径部分LC为随着朝向路径下游侧变高的倾斜路径部分的情况下采用本发明,则本发明的效果较显著。
另外,在特定区间K中,设定行进路径L优选的是直线状,但只要不妨碍物品输送车2高速行进,也可以是弯曲状。
附图标记说明
1a 行进面(接触部)
2 物品输送车
14 行进轮(推进用旋转体)
20 输送体
30 入口侧输送体
30f 入口侧输送部分
30r 入口侧输送部分
31 中间输送体
32 出口侧输送体
32f 出口侧输送部分
32r 出口侧输送部分
33 入口侧输送体
34 中间输送体
35 出口侧输送体
B 输送带
F 旋转体输送装置
H 载置输送面
K 特定区间
Kf 入口侧部分
Kr 出口侧部分
L 设定行进路径
LC 连接路径部分
LU 倾斜路径部分
LZ 作业区用路径部分
Z 作业区。

Claims (10)

1.一种物品输送设备,具备物品输送车,所述物品输送车构成为,通过使推进用旋转体在接触在接触部上的状态下驱动旋转而得到推进力,沿着设定行进路径行进,其特征在于,
具备旋转体输送装置,所述旋转体输送装置在特定区间中代替上述接触部而设置,上述推进用旋转体接触自如,并且将接触的上述推进用旋转体向行进方向输送,所述特定区间包含在上述设定行进路径中;
这里,上述推进用旋转体构成为,能够在接触在上述旋转体输送装置上的状态下驱动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推进用旋转体是行进轮,所述行进轮在接触在作为上述接触部的行进面上的状态下被驱动旋转;
上述旋转体输送装置构成为,将上述行进轮向行进方向载置输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品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旋转体输送装置使用输送带而构成,所述输送带具备将上述行进轮向行进方向载置输送的载置输送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旋转体输送装置构成为,在上述特定区间的入口侧部分,将输送上述推进用旋转体的输送速度逐渐向高速侧变更,在上述入口侧部分与上述特定区间的出口侧部分之间的中间部分,维持上述输送速度,在上述出口侧部分,将上述输送速度逐渐向低速侧变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物品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旋转体输送装置具备沿输送方向排列配置在上述入口侧部分的多个入口侧输送体、配置在上述中间部分的中间输送体、和沿输送方向排列配置在上述出口侧部分的多个出口侧输送体;
多个上述入口侧输送体的各自的上述输送速度设定为比在输送方向下游侧相邻的其他上述入口侧输送体的上述输送速度低;
上述中间输送体的上述输送速度设定为预先决定的设定高速度;
多个上述出口侧输送体的各自的上述输送速度设定为比在输送方向下游侧相邻的其他上述出口侧输送体的上述输送速度高。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物品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旋转体输送装置具备配置在上述入口侧部分的入口侧输送体、配置在上述中间部分的中间输送体、和配置在上述出口侧部分的出口侧输送体;
上述入口侧输送体构成为,如果上述物品输送车进入,则使上述输送速度逐渐增速;
上述中间输送体的上述输送速度设定为预先决定的设定高速度;
上述出口侧输送体构成为,如果上述物品输送车进入,则使上述输送速度逐渐减速。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品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入口侧输送体具备在输送方向上排列配置的多个入口侧输送部分;
多个上述入口侧输送部分分别将上述输送速度在预先决定的初始设定低速度与预先决定的最终设定高速度之间变更自如地构成,并且对多个上述入口侧输送部分分别设定的上述最终设定高速度是与对在输送方向下游侧相邻的其他上述入口侧输送部分设定的上述初始设定低速度相同的速度;
多个上述入口侧输送部分分别构成为,如果上述物品输送车进入,则将上述输送速度从对自己设定的上述初始设定低速度朝向对自己设定的上述最终设定高速度逐渐增速,并且如果上述物品输送车退出,则将上述输送速度向上述初始设定低速度减速;
上述出口侧输送体具备在输送方向上排列配置的多个出口侧输送部分;
多个上述出口侧输送部分分别将上述输送速度在预先决定的初始设定高速度与预先决定的最终设定低速度之间变更自如地构成,并且对多个上述出口侧输送部分分别设定的上述最终设定低速度是与对在输送方向下游侧相邻的其他上述出口侧输送部分设定的上述初始设定高速度相同的速度;
多个上述出口侧输送部分分别构成为,如果上述物品输送车进入,则将上述输送速度从对自己设定的上述初始设定高速度朝向对自己设定的上述最终设定低速度逐渐减速,并且如果上述物品输送车退出,则将上述输送速度向对自己设定的上述初始设定高速度增速。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物品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旋转体输送装置具备将该旋转体输送装置的输送范围的整体的上述输送速度一齐变更自如的输送体;
上述输送体构成为,
如果上述物品输送车进入上述入口侧部分,则使上述输送速度从预先决定的设定低速度朝向预先决定的设定高速度逐渐增速;
当上述物品输送车位于上述中间部分时,将上述输送速度维持为上述设定高速度;
如果上述物品输送车进入上述出口侧部分,则使上述输送速度从上述设定高速度朝向上述设定低速度逐渐减速。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物品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设定行进路径具备用来在多个作业区的各自中进行物品输送的作业区用路径部分、和将这些作业区用路径部分连接的连接路径部分;
上述特定区间设定在上述连接路径部分中。
10.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物品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设定行进路径具备随着朝向路径下游侧而变高的倾斜路径部分;
上述特定区间设定在上述倾斜路径部分中。
CN201310191193.9A 2012-05-23 2013-05-22 物品输送设备 Active CN1034197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17885 2012-05-23
JP2012117885A JP5582366B2 (ja) 2012-05-23 2012-05-23 物品搬送設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19794A CN103419794A (zh) 2013-12-04
CN103419794B true CN103419794B (zh) 2017-04-12

Family

ID=49620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91193.9A Active CN103419794B (zh) 2012-05-23 2013-05-22 物品输送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967367B2 (zh)
JP (1) JP5582366B2 (zh)
KR (1) KR102018220B1 (zh)
CN (1) CN103419794B (zh)
TW (1) TWI6079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38686B (zh) * 2013-12-05 2015-10-28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基于rgv、agv的柔性输送系统
DE102014209378A1 (de) * 2014-05-16 2015-11-19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Transportvorrichtung zum Transport von Gütern
JP2017007763A (ja) * 2015-06-18 2017-01-12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搬送設備
JP6455404B2 (ja) 2015-11-17 2019-01-23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容器搬送設備
EP3214024B1 (en) * 2016-03-01 2018-06-27 EWAB Engineering AB Autonomous conveyor system
CN105946870B (zh) * 2016-06-13 2018-06-08 南通顺迅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电车驱动悬挂装置
CN109661366B (zh) 2016-09-09 2022-01-14 宝洁公司 用于独立地引导载具并且将容器和闭合件递送到单元操作站的系统和方法
EP3510548B1 (en) * 2016-09-09 2023-10-11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ducing customized products intermixed with mass produced products
US10899240B2 (en) * 2016-09-09 2021-01-26 Michael Steward Evans Intelligent pod management and transport
MX2019002777A (es) 2016-09-09 2019-08-29 Procter & Gamble Sistema y método para producir productos en base a solicitud.
CN108249109B (zh) * 2016-12-28 2021-10-26 昕芙旎雅有限公司 工件输送装置及工件输送装置的调整方法
WO2019008966A1 (ja) * 2017-07-06 2019-01-10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走行体システム
JP6918713B2 (ja) * 2018-01-10 2021-08-11 ヤンマーパワー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走行速度制御装置
CN109625737A (zh) * 2018-12-29 2019-04-16 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搬运系统及具有其的生产线
JP7410615B2 (ja) * 2019-09-03 2024-01-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加工システム、および物品の製造方法
US11414002B2 (en) 2019-09-25 2022-08-16 The Boeing Company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high-traffic density air transportation
US11586222B2 (en) * 2019-09-25 2023-02-21 The Boeing Company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high-traffic density transportation pathways
US11989033B2 (en) 2019-09-25 2024-05-21 The Boeing Company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high-traffic density personalized transportation
DE102021109792B4 (de) * 2020-04-23 2023-06-01 Takraf Gmbh Fahrschiene und Fahrwerk für Tragrollendiagnosesystem an Förderern
JP7322801B2 (ja) * 2020-05-13 2023-08-08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容器取扱設備
CN112875125A (zh) * 2021-02-03 2021-06-01 艾迪森科技有限公司 半导体晶圆盒仓储运输结构系统
KR102545034B1 (ko) * 2021-02-10 2023-06-20 주식회사 리페어코리아 블럭식 양방향 운송 시스템
CN112978276A (zh) * 2021-05-24 2021-06-18 烟台红卫建筑工程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多驱动部的环形输送机
CN114130608B (zh) * 2021-11-24 2023-06-13 昆山华誉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点胶保压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42248A1 (en) * 1990-02-13 1991-08-21 S.A.F. - SISTEMI AUTOMAZIONI FLESSIBILI - S.p.A. Monorail conveyor system and a motor-driven carriage for the system
DE9200973U1 (zh) * 1992-01-28 1992-05-21 Cfc-Foerdersysteme Gmbh, 7500 Karlsruhe, De
DE29509605U1 (de) * 1995-06-12 1995-08-24 Aft Gmbh Elektrohängebahn zur Beförderung von Lasten unterschiedlichster Art auf verschiedenen Ebenen
CN1343594A (zh) * 2000-09-14 2002-04-10 株式会社戴福库 运送设备
DE102007037764A1 (de) * 2007-08-10 2009-02-19 Eisenmann Anlagenbau Gmbh & Co. Kg Elektrohängebahn
EP2172381A1 (de) * 2008-10-01 2010-04-07 EISENMANN Anlagenbau GmbH & Co. KG Elektrohängebahn
CN102198864A (zh) * 2011-02-22 2011-09-28 和近建 动力回转跑道及其起降操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80377A (en) * 1969-01-15 1971-05-25 Arthur H Kiehl Conveyor article transfer apparatus
JPS4853483A (zh) * 1971-11-05 1973-07-27
JPS5297573A (en) * 1976-02-10 1977-08-16 Nissei Ltd Truck climbing device in transslift and monorail transportation system
JPS5415280A (en) * 1977-07-05 1979-02-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Conveyor apparatus
JPS5843488Y2 (ja) * 1979-01-24 1983-10-01 安全索道株式会社 架空ベルトウエイの加減速装置
JPS58192768U (ja) * 1982-06-18 1983-12-21 泉陽機工株式会社 輸送乗物装置
US5069326A (en) * 1989-07-20 1991-12-03 Mazda Motor Corp. Conveyor means
JPH06104491B2 (ja) * 1989-09-20 1994-12-21 トキワ工業株式会社 ワークの分割供給方法とその装置
FR2719011B1 (fr) * 1994-04-22 1996-07-12 Pomagalski Sa Installation de transport à câble tracteur et à moteur embarqué.
JP3011886B2 (ja) * 1996-06-06 2000-02-21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通い凾搬送装置
CH691806A5 (fr) * 1997-04-29 2001-10-31 Kustner Ind Sa Transporteur.
JP3436070B2 (ja) * 1997-05-15 2003-08-11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搬送設備
JPH1198813A (ja) * 1997-09-19 1999-04-09 Oriental Motor Co Ltd リニアパルスモータ
US5996771A (en) * 1997-12-01 1999-12-07 Central Conveyor Company High speed shuttle conveyor system
JP3464404B2 (ja) * 1999-02-10 2003-11-10 Jfeプラント&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交通システム
JP2003117879A (ja) 2001-10-15 2003-04-23 Ckd Corp ウェハ搬送ロボット及びウェハ搬送方法
SE0400176D0 (sv) * 2003-07-22 2004-01-30 Ocs Overhead Conveyor Sys Ab Hängtransportör
US7178661B2 (en) * 2005-07-01 2007-02-20 Tabler Charles P Overhead conveyer with high friction drive tube
JP4209919B2 (ja) * 2007-01-26 2009-01-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ハンガー駆動装置
CA2639635A1 (en) * 2007-09-21 2009-03-21 Ocs Intellitrak Inc. Slip tube system for adjusting drive force of shaft driven conveyor system
JP5239377B2 (ja) * 2008-02-14 2013-07-17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パレット搬送システム
JP5099454B2 (ja) * 2009-03-27 2012-12-19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交差部切換設備
JP5141987B2 (ja) * 2009-12-07 2013-02-13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物品搬送設備
JP2012136173A (ja) * 2010-12-27 2012-07-19 Murata Machinery Ltd 走行車システム
JP5527619B2 (ja) * 2011-11-24 2014-06-18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天井設置型の物品搬送設備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42248A1 (en) * 1990-02-13 1991-08-21 S.A.F. - SISTEMI AUTOMAZIONI FLESSIBILI - S.p.A. Monorail conveyor system and a motor-driven carriage for the system
DE9200973U1 (zh) * 1992-01-28 1992-05-21 Cfc-Foerdersysteme Gmbh, 7500 Karlsruhe, De
DE29509605U1 (de) * 1995-06-12 1995-08-24 Aft Gmbh Elektrohängebahn zur Beförderung von Lasten unterschiedlichster Art auf verschiedenen Ebenen
CN1343594A (zh) * 2000-09-14 2002-04-10 株式会社戴福库 运送设备
DE102007037764A1 (de) * 2007-08-10 2009-02-19 Eisenmann Anlagenbau Gmbh & Co. Kg Elektrohängebahn
EP2172381A1 (de) * 2008-10-01 2010-04-07 EISENMANN Anlagenbau GmbH & Co. KG Elektrohängebahn
CN102198864A (zh) * 2011-02-22 2011-09-28 和近建 动力回转跑道及其起降操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245032A (ja) 2013-12-09
TW201404706A (zh) 2014-02-01
KR20130131223A (ko) 2013-12-03
TWI607950B (zh) 2017-12-11
CN103419794A (zh) 2013-12-04
KR102018220B1 (ko) 2019-09-04
US8967367B2 (en) 2015-03-03
US20130313071A1 (en) 2013-11-28
JP5582366B2 (ja) 2014-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19794B (zh) 物品输送设备
CN102807097B (zh) 物品运送设备
JP5316907B2 (ja) 物品搬送設備
US11476141B2 (en) Rail-guided trolley system, and rail-guided trolley
JP5674041B2 (ja) 物品搬送設備
CN105366259A (zh) 一种基于双链传动的幼苗盘自动搬运车
JP2004189018A (ja) 天井搬送車システム
JP2013110370A (ja) 天井設置型の物品搬送設備
JP7095750B2 (ja) 天井吊下棚
JP4483055B2 (ja) 搬送設備
KR101504146B1 (ko) 반송시스템
JP2004189361A (ja) 天井搬送車及びそのシステム
JPS62297050A (ja) 天井自走車
KR20140084387A (ko) 반송시스템
JP2580264B2 (ja) 被搬送物吊り下げ装置付き搬送台車
JP2004010250A (ja) 無人搬送車システム
JP3832745B2 (ja) 天井走行車システム
KR101504145B1 (ko) 반송시스템 및 그 대차장치
US20220401996A1 (en) A Conveyor Sorting Device
IL282630B (en) Car travel system
TWI329613B (en) Suspension transporting apparatus
KR100817897B1 (ko) 에프피디 수직 반송 장치 및 그 것을 이용한 에프피디 제조장치
JP3570152B2 (ja) 吊り下げ搬送装置
JPH0412904A (ja) 走行台車の移載装置
JP2000327125A (ja) 搬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