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60553B - 片式线圈元件 - Google Patents

片式线圈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60553B
CN102760553B CN201110447748.2A CN201110447748A CN102760553B CN 102760553 B CN102760553 B CN 102760553B CN 201110447748 A CN201110447748 A CN 201110447748A CN 102760553 B CN102760553 B CN 1027605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external electrode
chip
conductive pattern
coil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4774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60553A (zh
Inventor
郑东晋
李栽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605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605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605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605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04Printed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006Printed inductances
    • H01F17/0033Printed inductances with the coil helically wound around a magnetic co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01F27/292Surface mounted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片式线圈元件,该片式线圈元件包括:主体;导电图案,该导电图案相互连接以具有线圈结构;以及外电极,该外电极形成在底面和沿长度方向的两个表面上;其中沿所述主体的厚度方向的所述外电极的高度大于从所述底面到所述导电图案中的距离该底面最远的导电图案的高度,并小于从所述主体的底面到该主体的顶面的高度。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即使在片式线圈元件组接触金属壳体的情形下,也不会发生诸如短路等干扰,从而能够获得具有良好可靠性的片式线圈元件。

Description

片式线圈元件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韩国知识产权局的申请号为10-2011-0040829、申请日为2011年4月29日的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片式线圈元件,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良好可靠性的片式线圈元件。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小型化、薄型化和多功能化,电子产品的片状元件也要求小型化,并且电子元件的安装也已高度集成化。因而,根据这种趋势,所安装的电子元件之间的间隔会最小化。
此外,为了抑制电子元件组中的电子元件之间的交互噪声干扰,可以布置金属壳体以罩盖所安装的电子元件组。根据高度集成化的趋势,所述金属壳体可以安装为使得该金属壳体与容纳在该金属壳体内的电子元件之间的间距最小化。
在常规的多层电感器的内部线圈结构中,进/出引线可以位于电感器主体的上部和下部,外电极可以布置在所述电感器主体的全部端面以及邻近于主体端面的部分表面上,以电连接于所述进/出引线,并且可以在其上形成镀层。因此,所述外电极形成在所述电感器主体的六个外表面上。
如上所述,在常规的多层电子元件的情形下,外电极可以形成在电子元件的陶瓷主体的顶面上。在此情形下,形成在所述陶瓷主体顶面上的外电极会接触金属外壳,因而会发生短路,从而导致电子元件组失灵。
因此,需要改进外电极的形状,以使得电子元件组的电性能正常实现,并且在将所述外电极安装到表面时保持片体强度,同时保持与现有的多层电子元件相同的内部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良好可靠性的片式线圈元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片式线圈元件,该片式线圈元件包括:主体,该主体通过层叠多个磁性层而形成,并包括设置为安装面的底面、与该底面相对的顶面、沿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的两个表面以及沿所述主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个表面;导电图案,该导电图案形成在所述磁性层上并相互连接,以具有线圈结构;以及外电极,该外电极形成在所述底面和沿所述长度方向的两个表面上;其中,沿所述主体的厚度方向的所述外电极的高度大于从所述底面到所述导电图案中的距离该底面最远的导电图案的高度,并小于从所述主体的底面到该主体的顶面的高度。
所述外电极还可以形成在所述主体的沿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个表面上。
所述主体的表面的未形成有所述外电极的区域上可以形成有绝缘层。
所述主体的全部表面上可以形成有绝缘层,并且所述外电极形成在所述绝缘层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片式线圈元件,该片式线圈元件包括:主体,该主体通过层叠多个磁性层而形成,并包括设置为安装面的底面、与底面相对的顶面、沿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的两个表面以及沿所述主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个表面;导电图案,该导电图案形成在磁性层上并相互连接,以具有线圈结构;以及外电极,该外电极形成在所述底面和所述主体的沿所述长度方向的两个表面上;其中,形成在所述主体的沿所述长度方向的一个表面上的一个所述外电极的高度大于从所述底面到所述导电图案中的距离该底面最远的导电图案的高度,并小于从所述主体的底面到该主体的顶面的高度,同时形成在所述主体的沿所述长度方向的另一个表面上的另一个所述外电极的高度大于从所述主体的底面到所述导电图案中的距离该底面最近的导电图案的高度,并小于从所述主体的底面到该主体的顶面的高度。
所述外电极还可以形成在所述主体的沿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个表面上。
所述主体的表面的未形成有所述外电极的区域上可以形成有绝缘层。
所述主体的全部表面上可以形成有绝缘层,并且所述外电极形成在所述绝缘层上。
附图说明
通过下文结合附图的详细说明,将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方面、特征以及其它优点,其中:
图1和图2是从下方观察的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片式线圈元件的立体图;
图3是沿图1和图2中的A-A’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片式线圈元件的剖视图;以及
图5和图6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具有额外形成的绝缘体的片式线圈元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各种变型,并且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相应地,为了说明的清楚性,附图中的元件的形状和尺寸可以进行放大,并且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
图1和图2是从下方观察的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片式线圈元件的立体图;图3是沿图1和图2中的A-A’线剖切的剖视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片式线圈元件的剖视图;以及图5和图6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具有额外形成的绝缘体的片式线圈元件的剖视图。
参照图1,在片式线圈元件中,长度方向L、宽度方向W以及厚度方向T显示为坐标系。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片式线圈元件可以包括:主体10,该主体10通过层叠多个磁性层而形成,该主体10包括设置为安装面的底面、与该底面相对的顶面、沿该主体10的长度方向的两个表面以及沿该主体10的宽度方向的两个表面;导电图案20,该导电图案20形成在所述磁性层30上并相互连接,以具有线圈结构;以及外电极40,该外电极40形成在所述底面以及沿所述长度方向的两个表面上。在此情形下,沿所述厚度方向的所述外电极40的高度h2可以大于从所述底面到距离该底面最远的导电图案20的高度h1,并可以小于从所述底面到所述顶面的高度h3。所述主体10通过层叠所述多个磁性层而形成,并可以包括设置为安装面的所述底面、与该底面相对的所述顶面、沿所述长度方向的所述两个表面、以及沿所述宽度方向的所述两个表面。
磁性层30可以是通过采用磁粉制造的薄片。所述磁粉连同粘结剂混合进溶剂,进而通过球磨碾磨或类似工艺使得所述磁粉均匀地散布其内。然后,通过诸如刮刀法(doctorblademethod)之类的方法可以制造出薄磁片。
导电图案20可以形成在磁性层30上并相互连接,以具有线圈结构。
导电图案20可以通过采用导电浆料(conductivepaste)制造,所述导电浆料通过将诸如镍粉的导电粉连同粘结剂散布到有机溶剂中而获得。
导电图案20可以通过采用诸如丝网印刷法的印刷方法形成在磁性层30上。
导电图案20可以通过通孔(via)连接。
所述通孔可以穿过其上形成有导电图案20的磁性层,并可以填充有导电金属浆料。
通过填充有导电金属浆料的所述通孔,布置在磁性层的顶面和底面上的导电图案20可以相互电连接。
导电图案20的形状和所述通孔的位置可以适当调整,以使得所述导电图案20可以具有所述线圈结构。
如图1所示,外电极40可以形成在所述底面和沿所述长度方向的两个表面上。也就是说,外电极40可以形成在主体10的三个表面上。
参照图3,沿所述厚度方向的所述外电极的高度h2可以大于从所述底面到距离该底面最远的导电图案20的高度h1,并可以小于从所述底面到所述顶面的高度h3。也就是说,外电极40可以不形成在主体10的顶面上。
因此,在基于电子产品的小型化而产生电子元件高度集成化的情形下,可以防止片式线圈元件中的主体10的顶面上所形成的外电极与罩盖电子元件组的金属壳体之间的接触而导致的诸如短路或电子产品失灵的缺陷。
因而,由于去除了形成在主体10的顶面上的外电极,即使在所述电子元件组与包围该电子元件组的金属壳体彼此发生接触的情形下,也不会发生诸如干扰等缺陷。
此外,由于外电极40形成在主体10的顶面上所导致的限制(例如必要的固定空间等)可以得到解决,因此增大了产品的性能有效区域。
另外,通过将金属制成的外电极从主体10的顶面上去除,产品的制造成本可以降低。
外电极40还可以形成在主体10的沿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个表面上。也就是说,外电极40可以形成在主体10的六个表面中的五个表面上。
主体10、导电图案20等与上文所述相同。
参照图4,根据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片式线圈元件可以包括:主体10,该主体20通过层叠多个磁性层而形成,并包括设置为安装面的底面、与底面相对的顶面、沿主体10的长度方向的两个表面、以及沿主体10的宽度方向的两个表面;导电图案20,该导电图案20形成在磁性层30上并相互连接,以具有线圈结构;以及外电极40,该外电极40形成在所述底面和沿所述长度方向的所述两个表面上。在此情形下,形成在主体10的沿所述长度方向的一个表面上的一个外电极40的高度h2可以大于从所述底面到距离该底面最远的导电图案20的高度h1,并可以小于从主体10的底面到主体10的顶面的高度h3,同时形成在主体10的沿所述长度方向的另一个表面上的另一个外电极40的高度h1’可以大于从主体10的底面到距离该底面最近的导电图案20的高度h4,并可以小于从主体10的底面到主体10的顶面的高度h3。
在该情形下,由于外电极40可以形成为使得高度h1’小于高度h2,因此罩盖电子元件组的金属壳体与外电极40之间的间隔距离可以进一步增大,从而可以降低产生诸如短路的缺陷的可能性。
此外,由于外电极所耗费的材料量减少,因此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外电极40还可以形成在主体10的沿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个表面上。也就是说,外电极40可以形成在主体10的六个表面中的五个表面上。
主体10、导电图案20等可以与上述所述的相同。
如图5所示,在未形成有外电极40的主体10的外表面的区域上可以形成有绝缘层60。
通过绝缘层60,可以防止主体10因外部水分、外来杂质等而受到污染。
在水分等渗透主体10的晶界(grainboundary)并且电流反复作用于该晶界时,主体10的绝缘性能会因为晶界的破坏而受损,从而会降低产品的使用寿命。
绝缘层60可以通过诸如硅、环氧树脂等材料的涂层或者玻璃涂层而形成。
如图6所示,绝缘层60可以形成在主体10的全部表面上,并且外电极40可以形成在绝缘层60上。
在绝缘层60形成为包围已烧结的主体10的全部表面之后,外电极40可以形成在所述绝缘层上。在该情形下,导电图案20的引线部分可以电连接于外电极40。
由于能够阻止渗透外电极40的外来杂质,因此可以更有效地保护主体10。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即使在片式线圈元件组与金属壳体接触的情形下,也不会发生诸如短路之类的干扰,因此可以获得具有良好可靠性的片式线圈元件。
此外,由于减小了该片式线圈元件的占用空间,因此能够使得电子产品的尺寸最小化。
另外,由于去除了上部外电极,因此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尽管结合具体实施方式显示并描述了本发明,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地是,在不脱离所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进行改变或变型。

Claims (9)

1.一种片式线圈元件,该片式线圈元件包括:
主体,该主体通过层叠多个磁性层而形成,并包括设置为安装面的底面、与该底面相对的顶面、沿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的两个表面以及沿所述主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个表面;
导电图案,该导电图案形成在所述磁性层上并相互连接,以具有线圈结构;以及
外电极,该外电极形成在所述底面和沿所述长度方向的两个表面上;
其中,沿所述主体的厚度方向的所述外电极的高度大于从所述底面到所述导电图案中的距离该底面最远的导电图案的高度,并小于从所述主体的底面到所述主体的顶面的高度;
其中,所述主体的全部表面上形成有绝缘层,并且所述外电极形成在该绝缘层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式线圈元件,其中,所述外电极还形成在所述主体的沿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个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式线圈元件,其中,所述主体的全部表面上形成有绝缘层,并且所述外电极形成在所述绝缘层上。
4.一种片式线圈元件,该片式线圈元件包括:
主体,该主体通过层叠多个磁性层而形成,并包括设置为安装面的底面、与该底面相对的顶面、沿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的两个表面以及沿所述主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个表面;
导电图案,该导电图案形成在所述磁性层上并相互连接,以具有线圈结构;以及
外电极,该外电极形成在所述底面和所述主体的沿所述长度方向的两个表面上;
其中,形成在所述主体的沿所述长度方向的一个表面上的一个所述外电极的高度大于从所述底面到所述导电图案中的距离该底面最远的导电图案的高度,并小于从所述主体的底面到该主体的顶面的高度,同时形成在所述主体的沿所述长度方向的另一个表面上的另一个所述外电极的高度大于从所述主体的底面到所述导电图案中的距离该底面最近的导电图案的高度,并小于从所述主体的底面到该主体的顶面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片式线圈元件,其中,所述主体的表面的未形成有所述外电极的区域上形成有绝缘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片式线圈元件,其中,所述主体的全部表面上形成有绝缘层,并且所述外电极形成在所述绝缘层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片式线圈元件,其中,所述外电极还形成在所述主体的沿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个表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片式线圈元件,其中,所述主体的表面的未形成有所述外电极的区域上形成有绝缘层。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片式线圈元件,其中,所述主体的全部表面上形成有绝缘层,并且所述外电极形成在所述绝缘层上。
CN201110447748.2A 2011-04-29 2011-12-28 片式线圈元件 Active CN1027605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1-0040829 2011-04-29
KR1020110040829A KR101219003B1 (ko) 2011-04-29 2011-04-29 칩형 코일 부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60553A CN102760553A (zh) 2012-10-31
CN102760553B true CN102760553B (zh) 2015-11-18

Family

ID=470549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47748.2A Active CN102760553B (zh) 2011-04-29 2011-12-28 片式线圈元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8482371B2 (zh)
JP (1) JP2012235080A (zh)
KR (1) KR101219003B1 (zh)
CN (1) CN1027605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71251A1 (en) * 2012-04-12 2013-10-17 Cyntec Co., Ltd. Substrate-Less Electronic Component
KR101983135B1 (ko) * 2012-12-27 2019-05-2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인덕터 및 그의 갭층 제조를 위한 조성물
KR101983146B1 (ko) 2013-08-14 2019-05-2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칩 전자부품
KR20150080797A (ko) * 2014-01-02 2015-07-10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세라믹 전자 부품
KR101994730B1 (ko) 2014-01-02 2019-07-0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인덕터
KR20150089279A (ko) * 2014-01-27 2015-08-05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칩형 코일 부품
KR20150089213A (ko) * 2014-01-27 2015-08-05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칩 인덕터
KR101823189B1 (ko) * 2014-01-27 2018-01-2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인덕터 어셈블리
KR101548862B1 (ko) * 2014-03-10 2015-08-3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칩형 코일 부품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160000329A (ko) * 2014-06-24 2016-01-04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적층 인덕터, 적층 인덕터의 제조방법 및 적층 인덕터의 실장 기판
KR102052596B1 (ko) * 2014-06-25 2019-12-0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칩형 코일 부품 및 그 제조방법
JP6206349B2 (ja) * 2014-07-08 2017-10-0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インダクタ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60008318A (ko) * 2014-07-14 2016-01-22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칩형 코일 부품
KR101686989B1 (ko) 2014-08-07 2016-12-19 주식회사 모다이노칩 파워 인덕터
KR20160019265A (ko) * 2014-08-11 2016-02-1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칩형 코일 부품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662209B1 (ko) 2014-09-11 2016-10-06 주식회사 모다이노칩 파워 인덕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WO2016039518A1 (ko) * 2014-09-11 2016-03-17 주식회사 이노칩테크놀로지 파워 인덕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1607026B1 (ko) * 2014-11-04 2016-03-2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칩 전자부품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607027B1 (ko) * 2014-11-19 2016-03-2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칩 전자 부품 및 칩 전자 부품의 실장 기판
KR101630090B1 (ko) 2014-12-24 2016-06-1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적층 전자부품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109634B1 (ko) * 2015-01-27 2020-05-2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파워 인덕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160098780A (ko) 2015-02-11 2016-08-1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전자부품 및 전자부품의 실장 기판
KR101659216B1 (ko) * 2015-03-09 2016-09-22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코일 전자부품 및 그 제조방법
JP6341138B2 (ja) * 2015-04-10 2018-06-13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面実装インダ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60124328A (ko) * 2015-04-16 2016-10-2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칩 부품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171676B1 (ko) 2015-05-26 2020-10-2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칩 전자 부품
US10147533B2 (en) 2015-05-27 2018-12-04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Inductor
KR101670184B1 (ko) * 2015-08-24 2016-10-2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적층 전자부품 및 그 제조방법
JP6551305B2 (ja) * 2015-10-07 2019-07-3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積層インダクタ
KR101900879B1 (ko) * 2015-10-16 2018-09-21 주식회사 모다이노칩 파워 인덕터
KR101900880B1 (ko) * 2015-11-24 2018-09-21 주식회사 모다이노칩 파워 인덕터
KR101832589B1 (ko) 2016-01-19 2018-02-2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코일 부품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6536437B2 (ja) * 2016-03-04 2019-07-03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子部品
JP6484194B2 (ja) 2016-03-18 2019-03-13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547683B2 (ja) * 2016-05-26 2019-07-2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イル部品
KR101823246B1 (ko) 2016-06-21 2018-01-2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적층 세라믹 전자 부품 및 그 실장 기판
KR102345106B1 (ko) * 2016-07-27 2021-12-30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인덕터
KR101823267B1 (ko) * 2016-11-01 2018-01-2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박막 인덕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180054266A (ko) * 2016-11-15 2018-05-24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칩 전자부품
JP6575773B2 (ja) * 2017-01-31 2019-09-1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イル部品、及び該コイル部品の製造方法
JP7043743B2 (ja) * 2017-05-29 2022-03-30 Tdk株式会社 積層電子部品
KR101952873B1 (ko) 2017-07-05 2019-02-2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박막형 인덕터
KR101994754B1 (ko) * 2017-08-23 2019-07-0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인덕터
JP6946876B2 (ja) * 2017-09-08 2021-10-13 Tdk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及び電子部品装置
KR101994755B1 (ko) 2017-09-22 2019-09-24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전자부품
JP7017893B2 (ja) * 2017-09-25 2022-02-09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積層セラミックコンデンサ
JP2019096818A (ja) 2017-11-27 2019-06-2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積層型コイル部品
KR102029577B1 (ko) * 2018-03-27 2019-10-0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코일 부품
KR102404322B1 (ko) * 2018-03-28 2022-06-0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코일 부품 및 코일 부품의 제조 방법
KR102064070B1 (ko) * 2018-04-25 2020-01-0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코일 부품
JP7132745B2 (ja) * 2018-05-08 2022-09-0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表面実装インダクタ
KR102080653B1 (ko) * 2018-05-23 2020-02-24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코일 부품
KR102080651B1 (ko) * 2018-05-28 2020-02-24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코일 부품
KR102067250B1 (ko) * 2018-08-13 2020-01-1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코일 부품
KR102632365B1 (ko) * 2018-09-14 2024-02-02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코일 부품
KR102609143B1 (ko) * 2018-12-07 2023-12-05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코일 전자 부품
KR102064106B1 (ko) * 2019-01-31 2020-01-0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칩 전자부품
KR102185051B1 (ko) 2019-03-06 2020-12-0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코일 전자부품
KR102185050B1 (ko) * 2019-03-13 2020-12-0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코일 전자부품
KR20210012175A (ko) * 2019-07-24 2021-02-0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코일 부품
KR102194723B1 (ko) * 2019-11-29 2020-12-2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칩형 코일 부품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335428B1 (ko) * 2019-12-30 2021-12-0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코일 부품
KR102409325B1 (ko) * 2020-05-08 2022-06-15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코일 부품
KR20220007962A (ko) * 2020-07-13 2022-01-20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코일 부품
KR20220041508A (ko) * 2020-09-25 2022-04-0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코일 부품
WO2023149240A1 (ja) * 2022-02-04 2023-08-1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子部品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12944A (zh) * 2003-07-14 2006-08-0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磁性铁氧体和含有所述铁氧体的磁性装置
CN101821822A (zh) * 2008-09-24 2010-09-0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叠层线圈零件
CN101911221A (zh) * 2008-01-08 2010-12-08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开磁路型层叠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8574Y2 (zh) * 1980-06-25 1986-03-17
JPS6223065Y2 (zh) * 1981-06-01 1987-06-12
JPS5950596A (ja) * 1982-09-16 1984-03-23 ティーディーケイ株式会社 チツプ状電子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S5944029U (ja) * 1982-09-16 1984-03-23 ティーディーケイ株式会社 チツプ状電子部品
JPS618574A (ja) 1984-06-22 1986-01-16 ヤンマーディーゼル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ヒ−トポンプ冷暖房装置
JPH04342108A (ja) * 1991-05-17 1992-11-27 Tokin Corp チップ部品電極の製造方法
JP2713005B2 (ja) * 1992-03-31 1998-02-1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6120071A (ja) * 1992-09-30 1994-04-28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 Corp チップ部品
JPH06196332A (ja) * 1992-12-24 1994-07-15 Kyocera Corp 積層インダクタ
JP3301564B2 (ja) * 1993-08-12 2002-07-15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積層チップインダクタ
JPH07320939A (ja) * 1994-05-19 1995-12-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インダクタンス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8130118A (ja) * 1994-10-31 1996-05-21 Taiyo Yuden Co Ltd チップ形インピーダンス素子
JP3771308B2 (ja) * 1996-02-13 2006-04-26 コーア株式会社 チップインダクタの製造方法
EP0921542B1 (en) * 1997-03-28 2005-11-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hip induc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H11265823A (ja) * 1998-03-17 1999-09-28 Tokin Corp 積層型インダ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039538B1 (ja) * 1998-11-02 2000-05-0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積層型インダクタ
JP2001155938A (ja) * 1999-09-17 2001-06-08 Fdk Corp 積層インダク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198229A (ja) * 2000-12-25 2002-07-12 Fdk Corp チップ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203813A (ja) * 2001-08-29 2003-07-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磁性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備えた電源モジュール
JP4851062B2 (ja) * 2003-12-10 2012-01-11 スミダコーポレ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インダクタンス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05191256A (ja) * 2003-12-25 2005-07-14 Murata Mfg Co Ltd コイル部品
EP1635363A1 (en) * 2004-05-28 2006-03-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ommon mode noise filter
JP4220453B2 (ja) * 2004-10-13 2009-02-04 Tdk株式会社 積層型インダクタの製造方法
JP2009026897A (ja) * 2007-07-18 2009-02-05 Tdk Corp コイル部品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12944A (zh) * 2003-07-14 2006-08-0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磁性铁氧体和含有所述铁氧体的磁性装置
CN101911221A (zh) * 2008-01-08 2010-12-08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开磁路型层叠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1821822A (zh) * 2008-09-24 2010-09-0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叠层线圈零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293339A1 (en) 2013-11-07
CN102760553A (zh) 2012-10-31
US8810351B2 (en) 2014-08-19
US8482371B2 (en) 2013-07-09
KR101219003B1 (ko) 2013-01-04
JP2012235080A (ja) 2012-11-29
US20120274432A1 (en) 2012-11-01
KR20120122589A (ko) 2012-1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60553B (zh) 片式线圈元件
US10879005B2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JP2012235080A5 (zh)
US8860190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00553413C (zh) 多层陶瓷基板
US9056442B2 (en) Ceramic multilayer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JP5532141B2 (ja) モジュール基板及びモジュール基板の製造方法
CN104867673A (zh) 多层陶瓷电子组件以及其上安装有多层陶瓷电子组件的板
CN105869833A (zh) 电子组件以及具有该电子组件的板
KR20100076972A (ko) 전기 다층 구성요소
KR101860735B1 (ko) 배선 기판
US20150187486A1 (en) Multilayer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102064073B1 (ko) 인덕터
CN104810133A (zh) 片式线圈组件
CN104916391A (zh) 一种芯片线圈组件和安装芯片线圈组件的电路板
US6776661B2 (en) Planar filter and multi-pole angle-connecting device with a planar filter
CN104810129A (zh) 片式电感器
JP5867136B2 (ja) 静電気保護部品
JP7055588B2 (ja) 電子部品
JP6489156B2 (ja) 電子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A2293131C (en) Planar filter
JP7484853B2 (ja) インダクタ部品
KR20170103414A (ko) 인덕터
JP3894810B2 (ja) 多数個取り配線基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