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67044A - 处理盒、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以及电子照相感光鼓单元 - Google Patents

处理盒、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以及电子照相感光鼓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67044A
CN102067044A CN2009801223362A CN200980122336A CN102067044A CN 102067044 A CN102067044 A CN 102067044A CN 2009801223362 A CN2009801223362 A CN 2009801223362A CN 200980122336 A CN200980122336 A CN 200980122336A CN 102067044 A CN102067044 A CN 1020670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pling access
access component
revolving force
component
driv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2233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67044B (zh
Inventor
浅沼直哉
森冈昌也
中泽良亮
佐佐木辉彦
久野正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0940556&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2067044(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riority to CN20141040896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33361B/zh
Priority to CN201410407638.7A priority patent/CN10416633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0670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670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670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670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42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 G03G21/1853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the process cartridge being mounted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s of the photosensitive memb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47Mechanical connection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4Details of parts of process cartridge, e.g. for charging, transfer, cleaning, develop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57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to the process cartridge, drive mechanisms, gears, couplings, braking mechanisms
    • G03G21/186Axial couplings

Abstract

一种处理盒,该处理盒能够通过沿与驱动轴的轴线基本垂直地方向运动而可拆卸地安装至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该主组件包括所述驱动轴(180),该驱动轴具有旋转力施加部分,该处理盒包括:i)电子照相感光鼓,该电子照相感光鼓可绕轴线旋转;ii)耦接部件,该耦接部件可与旋转力施加部分接合,以便接收用于使电子照相感光鼓旋转的旋转力,耦接部件能够采取: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用于将用于使电子照相感光鼓旋转的旋转力传递给电子照相感光鼓;接合前角向位置,在该接合前角向位置中,耦接部件远离电子照相感光鼓的轴线地倾斜;以及脱开角向位置,在该脱开角向位置,耦接部件远离电子照相感光鼓的轴线地倾斜;以及iii)控制部分(170),用于控制耦接部件的倾斜角度,使得耦接部件的向下倾斜角度小于当耦接部件处于接合前角向位置时耦接部件的倾斜角度;其中,在将盒安装在主组件上时,耦接部件从接合前角向位置运动至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且在使处理盒从主组件上拆卸时,耦接部件从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运动至脱开角向位置,以便与驱动轴脱开。

Description

处理盒、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以及电子照相感光鼓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盒、一种该处理盒能够可拆卸地安装至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以及一种电子照相感光鼓单元。
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包括电子照相复印机和电子照相打印机(激光束打印机、LED打印机等)。
处理盒作为一单元地包括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和可作用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部件上的处理装备,并能够可拆卸地安装至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例如,处理盒作为一单元地包括电子照相感光部件以及显影装备、充电装备和清洁装备中的至少一个,该显影装备、充电装备和清洁装备作为处理装备。因此,处理盒的实例作为一单元地包括电子照相感光部件以及显影装备、充电装备和清洁装备,该显影装备、充电装备和清洁装备是处理装备。处理盒的另一实例作为一单元地包括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和充电装备,该充电装备是处理装备。处理盒的又一实例作为一单元地包括电子照相感光部件以及充电装备和清洁装备,该充电装备和清洁装备是处理装备。处理盒的再一实例作为一单元地包括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和显影装备,该显影装备是处理装备。
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装置主组件是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除了处理盒之外的部分。
处理盒可以安装至装置的主组件以及从该主组件拆卸。因此,装置的维护操作可以在不依赖于维护人员的情况下由用户有效进行。这提高了成像装置的维护的可操作性。
背景技术
在处理盒领域中,为了从主组件接收用于使鼓形电子照相感光部件(鼓)旋转的旋转驱动力,已知以下结构。
装置的主组件包括用于传递马达的驱动力的可旋转部件,并包括扭转孔,该扭转孔设在所述可旋转部件的中心处,且该扭转孔具有带有多个拐角部分的非圆形截面,。处理盒包括扭转突起,该扭转突起具有带有多个拐角部分的非圆形截面,且该扭转突起设在鼓的一个纵向端上,该扭转突起可以与可旋转部件的扭转孔接合。在处理盒安装至主组件之后,当可旋转部件在突起与孔接合的状态下旋转时,旋转力从可旋转部件传递给鼓,同时突起沿朝向孔的方向接收退回力。因此,用于使鼓旋转的旋转力从主组件传递给感光鼓(日本专利N0.2875203)。
在另一已知系统中,固定于处理盒的鼓的齿轮与主组件的驱动齿轮接合,以便使鼓旋转(日本专利1604488)。
本发明进一步发展了上述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盒,该处理盒可通过主组件盖沿轴向方向的打开和关闭操作安装至这样的主组件,该主组件并没有提供用于使主组件侧耦接部件(它用于将旋转力传递给鼓)运动的机构,该处理盒能够使得鼓平顺旋转。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与该处理盒一起使用的电子照相感光鼓单元以及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装置,该处理盒可相对于其安装和拆卸。
本发明的还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盒,该处理盒可沿与驱动轴的轴线垂直的方向从设有该驱动轴的主组件拆卸。
本发明的还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与该处理盒一起使用的电子照相感光鼓单元以及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装置,该处理盒能够可拆卸地安装至其上。
本发明的还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盒,该处理盒沿与驱动轴的轴线基本垂直的方向安装至具有该驱动轴的主组件。
本发明的还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与该处理盒一起使用的电子照相感光鼓单元以及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装置,该处理盒能够可拆卸地安装至其上。
本发明的还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盒,该处理盒可相对于设有驱动轴的主组件沿与该驱动轴的轴线基本垂直的方向进行安装和拆卸。
本发明的还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与该处理盒一起使用的电子照相感光鼓单元以及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装置,该处理盒能够可拆卸地安装至其上。
本发明的还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盒,其中,与齿轮之间的接合用于从主组件向处理盒传递旋转力的情况相比,该电子照相感光鼓的旋转精度提高。
本发明的还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与该处理盒一起使用的电子照相感光鼓单元以及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装置,该处理盒能够可拆卸地安装至其上。
本发明的还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盒,该处理盒具有控制部分,用于控制耦接部件的倾斜角度,使得耦接部件由于重量而倾斜的角度比当耦接部件处于接合前角向位置时的角度更小。
本发明的还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与该处理盒一起使用的电子照相感光鼓单元以及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装置,该处理盒能够可拆卸地安装至其上。
本发明的还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盒,其中,在将该盒安装至主组件之前,防止耦接件沿不必要的方向进行较大倾斜,因此盒可以平顺地安装至主组件。
本发明的还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与该处理盒一起使用的电子照相感光鼓单元以及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装置,该处理盒能够可拆卸地安装至其上。
本发明的还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盒,该处理盒沿与布置在主组件中的驱动轴的轴线基本垂直的方向进行安装和拆卸,且布置于其中的电子照相感光鼓平顺旋转。
本发明的还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与该处理盒一起使用的电子照相感光鼓单元以及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装置,该处理盒能够可拆卸地安装至其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盒,该处理盒能够通过沿与驱动轴的轴线基本垂直地方向运动而可拆卸地安装至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该主组件包括所述驱动轴,所述驱动轴具有旋转力施加部分,所述处理盒包括:
i)电子照相感光鼓,该电子照相感光鼓可绕轴线旋转,并具有处于其外周表面上的感光层;
ii)处理装备,该处理装备能够作用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上;
iii)耦接部件,该耦接部件可与所述旋转力施加部分接合,以便接收用于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旋转的旋转力,所述耦接部件能够采取: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用于将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旋转的旋转力传递给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接合前角向位置,在该接合前角向位置中,所述耦接部件从所述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远离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轴线地倾斜;以及脱开角向位置,在该脱开角向位置,所述耦接部件从所述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远离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轴线地倾斜;以及
iv)控制部分,用于控制所述耦接部件的倾斜角度,使得所述耦接部件的向下倾斜角度小于当所述耦接部件处于接合前角向位置时所述耦接部件的倾斜角度;
其中,在通过使所述处理盒沿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轴线基本垂直的方向运动而将所述处理盒安装至装置的主组件的过程中,所述耦接部件从接合前角向位置运动至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以便对着驱动轴,在通过使所述处理盒沿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轴线基本垂直的方向运动而将所述处理盒从装置的主组件拆卸时,所述耦接部件从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运动至脱开角向位置,以便与驱动轴脱开。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处理盒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该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上,所述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包括:
i)驱动轴,该驱动轴具有旋转力施加部分;以及
ii)处理盒,该处理盒包括:
电子照相感光鼓,该电子照相感光鼓可绕轴线旋转,并具有处于其外周表面上的感光层;
处理装备,该处理装备能够作用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上;
耦接部件,该耦接部件可与所述旋转力施加部分接合,以便接收用于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旋转的旋转力,所述耦接部件能够采取: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用于将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旋转的旋转力传递给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接合前角向位置,在该接合前角向位置中,所述耦接部件从所述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远离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轴线地倾斜;以及脱开角向位置,在该脱开角向位置,所述耦接部件从所述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远离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轴线地倾斜;以及
控制部分,用于控制所述耦接部件的倾斜角度,使得所述耦接部件的向下倾斜角度小于当所述耦接部件处于接合前角向位置时所述耦接部件的倾斜角度;
其中,在通过使所述处理盒沿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轴线基本垂直的方向运动而将所述处理盒安装至装置的主组件的过程中,所述耦接部件从接合前角向位置运动至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以便对着驱动轴,在通过使所述处理盒沿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轴线基本垂直的方向运动而将所述处理盒从装置的主组件拆卸时,所述耦接部件从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运动至脱开角向位置,以便与驱动轴脱开。
根据本发明的还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照相感光鼓单元,该电子照相感光鼓单元能够通过沿与驱动轴的轴线基本垂直的方向运动而可拆卸地安装至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该主组件具有所述驱动轴,所述驱动轴具有旋转力施加部分,所述鼓单元包括:
i)电子照相感光鼓,该电子照相感光鼓能够绕轴线旋转,并在其外周表面上具有感光层;
ii)耦接部件,该耦接部件能够与所述旋转力施加部分接合,以便接收用于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旋转的旋转力,所述耦接部件能够采取: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用于将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旋转的旋转力传递给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接合前角向位置,在该接合前角向位置中,所述耦接部件从所述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远离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轴线地倾斜;以及脱开角向位置,在该脱开角向位置,所述耦接部件从所述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远离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轴线地倾斜;以及
iii)控制部分,用于控制所述耦接部件的倾斜角度,使得所述耦接部件的向下倾斜角度小于当所述耦接部件处于接合前角向位置时所述耦接部件的倾斜角度;
其中,在通过使所述处理盒沿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轴线基本垂直的方向运动而将所述处理盒安装至装置的主组件时,所述耦接部件从接合前角向位置运动至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以便与驱动轴相对,在通过使所述处理盒沿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轴线基本垂直的方向运动而将所述处理盒从装置的主组件拆卸时,所述耦接部件从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运动至脱开角向位置,以便与驱动轴脱开。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说明,将更清楚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主组件和盒的剖视图。
图2是盒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表示盒的框架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4是装置的主组件的示意透视图。
图5是装置的主组件的驱动轴的示意透视图。
图6是耦接部件的示意透视图。
图7是表示耦接部件和驱动轴相互接合的状态的视图。
图8是表示耦接部件和驱动轴相互接合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耦接部件的透视图。
图10是表示球形部件的透视图。
图11是表示耦接部件和连接部分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耦接部件和连接部分的透视图。
图13是鼓突缘的视图。
图14是沿图13中的线S2-S2的剖视图。
图15是沿图13中的线S1-S1的剖视图,表示了将耦接部件安装至鼓突缘的过程。
图16是沿图13中的线S1-S1的剖视图,表示了将耦接部件固定至鼓突缘的过程。
图17是电子照相感光鼓单元从驱动侧看时的示意透视图。
图18是电子照相感光鼓单元从非驱动侧看时的示意透视图。
图19是装置的主组件的盒设置部分的透视图。
图20是装置的主组件的盒设置部分的透视图。
图21是表示将盒安装至装置的主组件的过程的剖视图。
图22是鼓支承部的剖视图。
图23是表示主组件引导件的驱动侧的透视图。
图24是表示主组件引导件和耦接部件之间的关系的侧视图。
图25是表示主组件引导件和耦接件之间的关系的透视图。
图26是表示盒和主组件引导件之间的关系的侧视图。
图27是表示主组件引导件和耦接件之间的关系的透视图。
图28是表示主组件引导件和耦接件之间的关系的侧视图。
图29是表示主组件引导件和耦接件之间的关系的透视图。
图30是表示主组件引导件和耦接件之间的关系的侧视图。
图31是表示驱动轴和耦接部件之间的接合过程的透视图。
图32是表示驱动轴捕获耦接件的过程的透视图。
图33是驱动轴、驱动齿轮、耦接件和鼓轴的分解透视图。
图34是在将盒从装置的主组件取出过程中的接合操作的视图。
图35是驱动轴的端部构造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总体布置)
下面将参考附图介绍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1(主组件)和处理盒2(盒)的剖视图。图2是盒2的放大剖视图。下面将参考图1-2介绍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总体布置和成像处理。
本发明适用于例如图2中所示的处理盒自身。另外,本发明适用于例如图17(a)中所示的感光鼓单元21自身。另外,本发明适用于例如图1中所示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自身。
这种成像装置是电子照相激光束打印机,其中盒2能够可拆卸地安装于主组件1。当盒2安装于主组件1时,在盒2上方存在曝光设备(激光扫描器单元)3。在盒2下方设置容放记录材料(片材)P的片材托盘4,该记录材料是成像对象。此外,在主组件1中,沿片材P的供给方向设置拾取辊5a、供给辊5b、输送辊对5c、转印引导件6、转印充电辊7、传送引导件8、定影设备9、排出辊对10、排出托盘11等。
2a表示鼓闸板,且当盒2从主组件1取出时,该鼓闸板保护感光鼓20。闸板2a在图1和2中处于打开位置。
(成像处理)
下面将概括介绍成像处理。电子照相感光鼓(鼓)20根据打印开始信号以预定圆周速度(处理速度)沿由箭头R1表示的方向旋转。鼓20可绕轴线(鼓轴线)L1旋转,并具有作为最外侧层的感光层。提供有偏压的充电辊(充电装备)12与鼓20的外表面接触,且鼓20的外表面通过该充电辊12而被均匀充电。
与图像信息的串行电数字像素信号相对应地调制的激光束L从曝光设备3输出。激光束L通过盒2的上部部分的曝光窗口53而进入盒2的内部,以便使得鼓20的外表面由激光束扫描曝光。这样,与图像信息相对应的静电潜像形成于鼓20的外表面上。静电潜像在显影设备单元40中通过显影剂T(调色剂)而显现成调色剂图像。
充电辊12与鼓20接触,并使得鼓20充电。充电辊12通过鼓20而旋转。显影设备单元40将调色剂供给至鼓20的显影区域,以使得形成于鼓20上的潜像显影。
显影设备单元40通过搅拌部件43的旋转而使调色剂T从调色剂腔室45中出来供给至调色剂供给腔室44。当使得显影辊41(该显影辊41是包含磁体辊(静止磁体)41a的显影剂承载部件)旋转时,在显影辊(显影装备)41的表面上通过显影刮刀42形成摩擦带电的调色剂层。根据潜像通过将调色剂转印至辊20而形成调色剂图像,以便显现潜像。当显影刮刀42调节显影辊41的外周表面上的调色剂量时,使调色剂摩擦带电。
另一方面,容放于主组件1的下部部分中的片材P与激光束L的输出时间相关联地通过拾取辊5a、供给辊对5b和供给辊对5c而从片材托盘4供给。片材P经由转印引导件6而时间相关联地供给至形成于鼓20和充电辊7之间用于转印的转印位置。在该转印位置,调色剂图像从鼓20顺序转印至片材P上。
其上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P与鼓20分离,并沿传送引导件8供给至定影设备9。片材P经过在构成定影设备9的定影辊9a和按压辊9b之间形成的压合部。片材在压合部中受到加压和加热定影处理,这样,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片材P上。具有定影的调色剂图像的片材P供给至排出辊对10,并排出至排出托盘11。
另一方面,对于在图像转印后的鼓20,其外表面上的残余调色剂通过清洁刮刀(清洁装备)52而除去,且该残余调色剂用于从充电开始的成像操作。从鼓20除去的残余调色剂储存在感光部件单元50的废调色剂腔室52a中。
在上述实例中,充电辊12、显影辊41、清洁刮刀52等是能够作用于鼓20上的处理装备。
(处理盒的框架结构)
图3是表示盒2的框架结构的透视图。下面将参考图2和图3介绍盒2的框架结构。
如图2中所示,鼓20、充电辊12和清洁刮刀52安装至鼓框架51,以便构成整体的感光部件单元50。
另一方面,显影设备单元40由装有调色剂的调色剂腔室45以及形成调色剂供给腔室44的调色剂容纳腔室40a和盖40b来构成。调色剂容纳腔室40a和盖40b通过例如焊接的措施而相互连接成一体。
感光部件单元50和显影设备单元40通过圆销构成的连接部件54而相互可旋转地连接。
也就是,圆的旋转孔55b与显影辊41平行地设在臂部分55a的自由端上,该臂部分55a形成于设在显影设备单元40的、相对于纵向方向(显影辊41的轴向方向)的各端处的侧盖55上。臂部分55a插入鼓框架51的预定位置中。鼓框架51设有接合孔51a(在图3的(a)中,图3的左手侧未示出),用于接收与旋转孔55b同轴的连接部件54。连接部件54穿过旋转孔55b和接合孔51a,借此,感光部件单元50和显影设备单元40绕连接部件54可旋转地相互连接。这时,安装于臂部分55a的基部部分的压缩螺旋弹簧46抵靠至鼓框架51,以便向下推压显影设备单元40。这样,显影辊41(图2)被可靠地压向鼓20方向。间开部件(未示出)安装至显影辊41的各端,以便保持显影辊41离鼓20预定间距。
(旋转力传递给处理盒的方法)
图4是主组件1的透视图,其中盒门(主组件盖)109打开。盒2没有被安装。下面将参考图4介绍旋转力传递给盒2的方法。
主组件1设有用于盒安装和拆卸的导轨130,且盒2沿导轨130安装至主组件1的内部。在这种情况下,主组件1的驱动轴100和作为盒2的旋转力传递部分的耦接部件150(图3,耦接件)与盒2的安装操作相关联地相互耦接。这样,鼓20从主组件1接收旋转力以便旋转。
如后面所述,耦接部件150设置于鼓20的端部,且它可相对于鼓的轴线L1沿基本所有方向枢轴转动。该鼓20的耦接部件150可以采取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第一角向位置),用于向鼓20传递旋转力。此外,它可以采取接合前角向位置(第二角向位置),该接合前角向位置相对于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沿远离鼓20的轴线L1的方向倾斜。此外,它可以采取脱开角向位置(第三角向位置),该脱开角向位置相对于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沿远离鼓的轴线L1的方向倾斜。这将在后面介绍。
1)驱动轴100:图5是设在主组件1中的驱动轴100的透视图。驱动轴100与驱动传递装备(例如设在主组件1中的齿轮组,未示出)耦接,并与马达耦接。驱动轴100的自由端部分100a具有大体球形表面,并具有作为旋转力施加部分的旋转力传递销100b。这些结构将在后面介绍。
2)耦接部件150:图6是耦接部件150的透视图。耦接部件150的材料为聚甲醛、聚碳酸酯和PPS或者类似树脂材料。为了提高耦接部件150的刚性,玻璃纤维、碳纤维等可以根据负载力矩而混合在树脂材料中。当这些材料被混合时,可以提高耦接部件150的刚性。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刚性,金属可以嵌入树脂材料中,以及整个耦接件可以由金属等制造,等等。
耦接部件150的自由端设有多个驱动接收突起150d(150d1-150d4)。驱动接收突起150d(150d1-150d4)设有旋转力接收部分150e(150e1-150e4),且它相对于耦接部件150的轴线L2倾斜地设置。而且,驱动接收突起150d1-150d4的内部提供漏斗状驱动轴接收表面(凹口)150f。驱动轴接收表面150f为凹口形式。
更具体地,耦接部件150的旋转力接收部分150e彼此相对,并布置成使中心处于假想圆C(图9)上,该假想圆的圆心O处在耦接部件150的旋转轴线(轴线L2)上。在本实施例中,提供四个旋转力接收部分150e1-150e4。驱动力接收表面150f与耦接部件150的旋转轴线交叉,并具有扩大部分,该扩大部分朝着自由端扩大。旋转力接收部分150e(150e1-150e4)在扩大部分的自由端部分处沿耦接部件150的旋转的周向方向等间距地布置。
3)驱动轴100和耦接部件150之间的连接:图7表示了耦接部件150和驱动轴100相互连接的状态。图8是表示耦接部件150和驱动轴100相互连接的状态的剖视图。下面将参考图7和图8介绍驱动轴100和连接部件150的耦接。
驱动轴100的旋转力传递销100b与旋转力接收部分150e(150e1-150e4)接合。尽管图7中未示出,背侧上的旋转力传递销100b也与旋转力接收部分150e接合。另外,驱动轴100的自由端部分100a与耦接部件150的驱动轴接收表面150f接触。通过驱动轴100的旋转,旋转力从旋转力传递销100b传递给旋转力接收部分150e。此外,旋转力接收部分150e相对于耦接部件150的轴线L2倾斜,这样,耦接部件150和驱动轴100相互吸引,并稳定自由端部分100a和驱动轴接收表面150f之间的可靠接触,以便建立可靠的旋转力传递。
驱动轴100的、作为旋转力施加部分的旋转力传递销100b相对于与驱动轴的轴线基本垂直的方向沿彼此相反方向突出。任何一个旋转力接收部分150e(150e1-150e4)都与一个旋转力传递销100b接合。此外,另一旋转力接收部分与另一旋转力传递销100b接合。因此,耦接部件150从驱动轴100接收旋转力以便旋转。
耦接部件150的驱动轴接收表面150f的扩大部分为锥形形状,如图8中所示。该锥形形状具有位于耦接部件150的旋转轴线上的顶点a。图8表示了耦接部件150处于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耦接部件150的旋转轴线L150基本与鼓20的轴线同轴。还有,驱动轴接收表面150f的锥形形状的顶点与驱动轴100的自由端相对,且耦接部件150覆盖驱动轴100的自由端,以便向耦接部件150传递旋转力。旋转力接收部分150e(150e1-150e4)沿耦接部件150的旋转的周向方向等间距地布置。
4)耦接件和连接部分;图9是表示耦接部件150的透视图。图10是表示球形部件160的透视图。图11是表示耦接部件150和连接部分的剖视图。图12是表示耦接部件150和连接部分的透视图。
通孔150r邻近耦接部件150的、与旋转力接收部分150e相反的一侧的端部150s布置。用于与耦接部件150连接的球形部件160具有基本球形形状,并提供了用于插入耦接部件150的孔以及后面将介绍的销155。一端闭合的孔160a是耦接部件150的端部150s将插入其中的部分。此外,通孔160b是销155将插入其中的部分,如后面所述,且它穿过一端闭合的孔160a。
如图11和12中所示,耦接部件150的端部150s插入球形部件160的孔160a中,且销155在通孔150r和通孔160b相互对齐的状态下插入。在本实施例中,耦接部件150和孔160a松配合地接合,销155和通孔150r松配合地接合,销155和通孔160b紧配合地接合。因此,销155和球形部件160连接成一体。这样的组合结构构成耦接组件156。
当耦接部件150从驱动轴100接收旋转力时,它绕轴线L150旋转,且通孔150r的边缘抵靠销155。换句话说,来自主组件1的旋转力通过耦接部件150而转变成用于使得销155绕旋转轴线L150旋转的力。
5)旋转力从耦接组件156传递给鼓20:图13是鼓突缘151(突缘)的视图。图14是沿图13中的线S2-S2的剖视图。图15是表示当沿图13的线S1-S1看时将耦接部件150附连至突缘151的过程的剖视图。图16是表示沿图13的线S1-S1看时将耦接部件150固定至突缘151的过程的剖视图。图17是当从驱动侧(耦接部件150)看时电子照相感光鼓单元21的透视图。图18是当从非驱动侧(相对端部分)看时电子照相感光鼓单元21的透视图。
下面将参考图13和图14介绍用于安装耦接部件150的突缘151的实例。图13表示了当从驱动轴100侧看时的突缘151。图13中所示的开口151g(151g1-151g4)是沿突缘151的旋转轴线方向延伸的槽。当耦接部件150安装至突缘151时,销155由这些开口151g1-151g4中的任意两个接收。而且,开口151g1-151g4的顺时针方向上游部分设有旋转力传递表面(旋转力接收部分)151h(151h1-151h4)。当旋转力从销155传递给突缘151时,销155和旋转力传递表面151h相互接触。此外,突缘151的中心轴线L151附近提供有空间(凹口151f)。突缘151具有齿轮151m(图15、图16、图17和图18)。齿轮151m将从耦接部件150和驱动轴100接收到的旋转力传递给显影辊41。
凹口151f是由筒体表面151j(151j4-151j4)、保持部分151i(151i1-151i4)和开口151k(151k1-151k4)包围的空间。筒体表面151j(151j4-151j4)是基本筒体表面,它邻近开口151g,并具有在轴线L151上的中心,且它是具有直径D151a的筒体表面的一部分。保持部分151i(151i1-151i4)有与筒形表面151j平顺连续的基本半球形表面,且它具有半径SR151。开口151k(151k1-151k4)布置在保持部分151i的驱动轴100侧,且它是具有直径D151b的开口。
这些直径和球形部件160的外部尺寸D160之间的关系如下(图14、图15)。
D151b<D160<D151a≈2×SR151。球形部件160可以插入凹口151f中且具有间隙,但是阻止它沿轴线L151的方向朝着开口151k运动。球形部件160(耦接组件156)由于该阻止作用在正常情况下并不与突缘151(处理盒2)脱开。
耦接部件150具有在旋转力传递销155(旋转力传递部分)和旋转力传递表面(旋转力接收部分)151h之间的间隙,使得其可相对于鼓20的轴线L1基本沿所有方向枢轴转动。销155可相对于旋转力传递表面151h运动。这样,耦接部件150安装至鼓20的端部,使得销155和旋转力传递表面151h沿耦接部件150的旋转方向相互接触。下面将参考图15和16介绍用于将耦接部件150安装和固定至突缘151的过程。端部150s沿箭头X1的方向插入突缘151中。然后,球形部件160沿箭头X2方向布置。而且,球形部件160的通孔160b和端部150s的通孔150r同轴对齐,然后,销155沿箭头X3的方向插入。销155穿过通孔160b和通孔150r。因为通孔160b和通孔150r的内径小于销155的直径,因此在销155和通孔160b以及在销和通孔150r之间产生摩擦力。在本实施例中干涉为大约50微米。
因此,在通常使用时,将可靠地保持销155,且耦接组件156被维持成整体。
耦接组件156沿X4方向运动,且球形部件160接触或接近保持部分151i。
然后,保持部件157沿箭头X4方向插入,以便固定至突缘151。因为相对于球形部件160提供有游隙(间隙),因此耦接部件150可以改变定向。
下面将参考图17和图18介绍电子照相感光鼓单元21(感光鼓单元)的结构。设有耦接组件156的突缘151固定至鼓20的端部侧,从而暴露驱动接收突起150d。非驱动侧的鼓突缘152固定至鼓20的另一端部侧。固定方法可以是铆接、粘接、焊接等。感光鼓单元21在驱动侧由支承部件15支承并且非驱动侧由感光鼓单元支承销202支承的状态下由鼓框架51可旋转地支承。非驱动侧通过销202而可旋转地支承在鼓突缘152的孔152a中。
在本实施例中,耦接部件150通过突缘151而安装至鼓20的端部,并可相对于鼓20的轴线L1沿基本所有方向枢轴转动和公转。
如前所述,来自主组件1的马达(未示出)的旋转力通过驱动传递装备(未示出)(例如主组件1的齿轮)而使得驱动轴100旋转。其旋转力通过该耦接部件150而传递给盒2。而且,旋转力通过销155而从耦接部件150传递给突缘151,且驱动力传递给与突缘151固定成一体的鼓20。齿轮由151c表示,耦接部件150从驱动轴100接收到的旋转力传递给显影辊41(图2)。齿轮151c与突缘151模制成一体。
(盒2的安装和拆卸结构)
下面将介绍用于将盒2安装至主组件1的安装引导件。本发明的安装装备130包括设在主组件1中的主组件引导件130R1、130R2、130L1、130L2。它们设在主组件1中的盒安装空间(盒设置部分130a)的右侧内表面和左侧内表面上。(图19表示了驱动侧,图20表示了非驱动侧)。与盒2的驱动侧相对应,主组件引导件130R1、130R2沿盒2的安装方向延伸。另一方面,与盒2的非驱动侧相对应,主组件引导件130L1、130L2沿盒2的安装方向延伸。主组件引导件130R1、130R2和主组件引导件130L1、130L2彼此相对。在将盒2安装至主组件1的过程中,盒引导件(后面将介绍)由引导件130R1、130R2、130L1、130L2引导,以便将盒2安装至主组件1,可相对于主组件1打开和关闭的盒门109打开。通过关闭该门109而完成盒2相对于主组件1的安装。还有,在将盒2从主组件1取出时,门109打开。这些操作由用户来进行。
下面将介绍盒2的安装引导件和相对于主组件1的定位部分。在本实施例中,支承部件158的外侧端部的外周158a也用作盒引导件140R1。鼓框架的筒形部分51a也用作盒引导件140L1。支承部由158h表示,并可旋转地支承鼓20(图22(C)、图26)。支承部148h布置在支承部件158中。
鼓框架51的一个纵向端部部分(驱动侧)设有大体在盒引导件140R1上方的盒引导件140R2。另一纵向端部部分(非驱动侧)设有大体在盒引导件140L1上方的盒引导件140L2。
鼓20的一个纵向端部部分设有从鼓框架51向外突出的盒侧引导件140R1、140R2。另一纵向端部部分设有从鼓框架51向外突出的盒侧引导件140L1、140L2。引导件140R1、140R2、140L1、140L2沿纵向方向向外突出。引导件140R1、140R2、140L1、140L2沿鼓20的轴线L1从鼓框架51突出。当盒2安装至主组件1时以及当盒2从主组件1拆卸时,引导件140R1由引导件130R1引导,引导件140R2由引导件130R2引导。当盒2安装至主组件1时以及当盒2从主组件1拆卸时,引导件140L1由引导件130L1引导,引导件140L2由引导件130L2引导。这样,盒2沿与驱动轴100的轴向方向L3基本垂直的方向运动,并安装至主组件1,以及它沿该方向运动离开主组件1并从该主组件1拆卸。在本实施例中,盒引导件140R1、140R2与第二框架118模制成一体。不过,单独的部件可以用作盒引导件140R1、140R2。
下面将介绍处理盒的安装操作。下面将参考图21介绍盒2相对于主组件1的安装操作。图21表示了安装过程。图21是沿图19中的线S9-S9的剖视图。
如图21的(a)中所示,用户打开门109,并将盒2相对于设在主组件1中的盒安装装备130(设置部分130a)可拆卸地安装。
如图21的(b)中所示,当盒2安装至主组件1时,盒引导件140R1、140R2由驱动侧中的主组件引导件130R1、130R2引导。盒引导件140L1、140L2(图3的(b))也沿非驱动侧中的主组件引导件130L1、130L2(图20)引导。
参考图22的(a)、(b)、(c),下面将详细介绍直到盒2插入至主组件引导件(130R1)的状态以及作为用于控制耦接部件150的控制部分的鼓支承部件158的构造。
如上所述,耦接部件150可在感光鼓单元21中枢轴转动。因此,当盒2在主组件1的外部时,它通常由于重力而向下倾斜。
在图22中,(a)是盒2的鼓支承部件附近的透视图,且省略耦接件,以便更好理解。图22的(b)是盒2的侧视图。图22的(c)是盒2沿图22的(b)的线S10的剖视图,其中,表示了感光鼓单元21(鼓20)的轴线L1和耦接部件150的倾斜轴线L2的定向。
鼓支承部件158的构造将利用图22的(a)来介绍。鼓支承部件158设有控制部分170,用于控制耦接部件150绕孔158f(该孔158f被耦接部件150穿过)的运动。更特别地,支承部件158设有控制部分170。该控制部分170控制耦接部件150的倾斜角度,使得在接合前角向位置中耦接部件150相对于鼓20的轴线L1的倾斜角度大于在其它角向位置(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接合前角向位置)中的倾斜角度。更特别地,控制部分170控制耦接部件150的倾斜角度,使得耦接部件150由于重力而产生的倾斜角度小于当耦接部件150采取接合前角向位置(第二角向位置)时的角度。这里,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时第一角向位置。接合前角向位置是第二角向位置。脱开角向位置是第三角向位置。
鼓支承部件158设有孔150f。耦接部件150可在被包围在孔150f中的范围内枢轴转动。与孔150f的外周边一起还设有第一弧形部分170a,该第一弧形部分170a具有倾斜控制部分170g。耦接部件150在装配操作时穿过该孔150f。在盒2处于主组件1外部的状态下,倾斜控制部分170g设在孔150f的下方。在盒2处于主组件1外部的状态下,倾斜控制部分170g控制耦接部件150的倾斜角度。沿轴线L1的方向从孔158f的边缘的一部分向外突出的突出控制部分170c设有第二弧形部分170d以及与该第二弧形部分170d连接的平坦表面部分170e。突出控制部分170c构成倾斜控制部分140R1a,如后面所述。倾斜控制部分140R1a控制耦接部件150在从上表面到左侧之间的倾斜方向。因此,耦接部件150基本上只可以沿安装方向(X4)自由倾斜。后面将参考图24和图30介绍倾斜控制部分140R1a。
如图22的(a)中所示,在盒2处于主组件1外部的状态下,耦接部件150的轴线L2倾斜至使得耦接部件150由控制部分170的倾斜控制部分170g保持的位置。更特别地,耦接部件150的中间部分150c与倾斜控制部分170g接触,以便控制倾斜角度(图22(C))。在盒2插入主组件1中之后,倾斜控制部分170g保持耦接部件150的中间部分150c,直到耦接部件150由主组件引导件130R1引导。换句话说,倾斜控制部分170g控制耦接部件150的倾斜角度。因此,倾斜控制部分170g并不沿孔150f的周向方向在整个区域上延伸。孔150f附近区域的一部分设有突起170b,用于使得耦接部件150的倾斜角度比在孔150f附近区域的其它部分中的倾斜角度更大。突起170b沿孔150f的径向方向(径向方向)从孔150f的周边突出。突起170b在相对于径向方向离鼓20的轴线L1的距离比突出控制部分170c和倾斜控制部分170g更远的位置处控制耦接部件150的倾斜角度(图29(a))。图29(a)表示了耦接部件150由突起170b控制倾斜角度的状态。在图22(c)中,耦接部件150的从动部分150a由虚线表示。耦接部件150的倾斜角度通过倾斜控制部分170g控制在倾斜角度α8。因此,在将盒2安装至主组件1时,耦接部件150在小冲击的情况下传递至主组件引导件130的插入部分130R2,而并不与插入部分130R2干涉。耦接部件150由滑动器131弹性推压,直到它定位至主组件1。耦接部件150被引导至突起170b,同时抵靠突出控制部分170c的第二弧形部分170d和平坦表面部分170e。在耦接部件150与驱动轴100接触之前,耦接部件采取接合前角向位置。因此,耦接部件150可以与驱动轴100可靠和平顺地接合。耦接部件150从滑动器131接收外部力(第二外部力)。
当盒2进一步沿箭头X4方向插入时,驱动轴100和耦接部件150相互接合,随后,盒2安装至预定位置(设置部分130a)(设置)。换句话说,盒引导件140R1与主组件引导件130R1的定位部分130R1a接触,盒引导件140R2与主组件引导件130R2的定位部分130R2a接触。此外,盒引导件140L1与主组件引导件130L1的定位部分130L1a(图20)接触,盒引导件140L2与主组件引导件130L2的定位部分130L2a接触。因为情况基本对称,因此为了简明,图中进行了省略。这样,盒2通过安装装备130而可拆卸地安装至设置部分130a。换句话说,盒2安装至主组件1并就位。在盒2设置于设置部分130a的状态下,将建立驱动轴100和耦接部件150之间的接合。更特别地,耦接部件150采取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如后面所述。当盒2安装至设置部分130a时,能够进行成像操作。当盒2设置于如上所述的预定位置时,盒2的加压接收器部分140R1b(图3的(a))从推压弹簧188R(图19)接收推压力。盒2的加压接收器部分140L1b(图3的(b))从推压弹簧188L(图20)接收推压力。因此,盒2(鼓20)相对于主组件1的转印辊、光学装备等精确定位。
这样,盒2设有盒引导件140R1、140R2、140L1、140L2,它们沿与鼓20的轴线L1的方向垂直的方向进行引导。因此,盒2在沿与驱动轴100的轴线L3基本垂直的方向运动的同时安装至主组件1。盒2沿相同方向从主组件1拆卸。
如上所述,控制部分170沿与鼓20的轴线L1基本垂直的正交方向环绕耦接部件150布置。更特别地,在控制部分170中,耦接部件150的中间部分150c的一部分被环绕有间隙,使得耦接部件150可以公转。如后面所述,控制部分170设有第一弧形部分170a和突起170b,该突起170b沿正交方向与第一弧形部分170a连续地突出。耦接部件150由于重力而倾斜的倾斜角度由第一弧形部分158a来控制,突起158b控制处于接合前角向位置的耦接部件150的倾斜角度。
这样,当耦接部件150由于它的重量而倾斜时,耦接部件150的倾斜角度通过与中间部分150c接触的第一弧形部分158a的倾斜控制部分170g来控制。突起170b控制处于接合前角向位置的耦接部件150的倾斜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在接合前角向位置时的倾斜角度为大约30度,由第一弧形部分158a控制的倾斜角度为大约20度(在图22(c)中的α8)。不过,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该角度,而是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合适地选择其它倾斜角度。耦接部件150的倾斜角度由第一弧形部分170a来控制。换句话说,在控制耦接部件150的倾斜角度的情况下,耦接部件150的倾斜角度控制成使它小于当耦接部件150处于接合前角向位置(第二角向位置)时的倾斜角度。更具体地说,沿相对于轴线L1的径向方向,突起170b控制该耦接部件150的倾斜角度的位置设置远离第一弧形部分158a控制该耦接部件150的倾斜角度的位置的位置。
这里,当耦接部件150由于重量而倾斜时的角度是当用户握住把手T(图3)并携载盒2时该耦接部件150的倾斜角度。更特别地,该角度是直到耦接部件150由主组件引导件130R1引导前的倾斜角度。在这种情况下,耦接部件150的倾斜角度由第一弧形部分170a(倾斜控制部分170g)来控制。
用于控制耦接部件150由于重量而倾斜的倾斜角度的第一弧形部分170a的预定部分和突出控制部分170c彼此相对,中心O处于它们之间。
第一弧形部分170a设有突出控制部分170c,该突出控制部分170c沿轴向方向从第一弧形部分突出。控制部分170具有:第二弧形部分170d,该第二弧形部分的半径与第一弧形部分170a相同;以及平坦表面部分158e,该平坦表面部分与第二弧形部分连续地并朝着具有突起170a的一侧延伸。当耦接部件150从主组件1接收外部力(第二外部力)时,耦接部件150通过该外部力沿第二弧形部分158d和平坦表面部分158e被导向至突起170b。因此,耦接部件150采取接合前角向位置。外部力(第二外部力)是由滑动器131施加至耦接部件150的推压力。
如前所述,在安装至主组件1之前,控制部分170防止耦接部件150沿不需要的方向倾斜。因此,可以减小关于主组件1的纵向方向的尺寸。当盒2安装至主组件1时,盒2可以平顺地安装至主组件1。这里,不需要的方向是不同于接合前角向位置的方向。
这里,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处理盒2具有以下结构(i)-(iv)。
i)电子照相感光鼓20,该电子照相感光鼓可绕轴线旋转,并在其外周表面上具有感光层。
ii)处理装备(充电辊12、显影辊41、清洁刮刀52),该处理装备可作用在鼓20上。
iii)耦接部件150,该耦接部件可与旋转力施加部分接合,以便接收用于使得鼓20旋转的外部力(第一外部力),耦接部件150能够采取: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第一角向位置),用于将使鼓20旋转的外部力(第一外部力)传递给鼓20;接合前角向位置(第二角向位置),在该接合前角向位置中,耦接部件从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第一角向位置)远离鼓20的轴线L1地倾斜;以及脱开角向位置(第三角向位置),在该脱开角向位置中,耦接部件从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第一角向位置)远离鼓20的轴线L1地倾斜。
这里,外部力(第一外部力)是由耦接部件150从驱动轴100接收的旋转力。
iv)控制部分170,用于控制耦接部件的倾斜角度,使得耦接部件150的向下倾斜(由于重力)角度小于当耦接部件处于接合前角向位置(第二角向位置)时该耦接部件的倾斜角度。
控制部分170沿与鼓20的轴线L1垂直的垂直方向环绕耦接部件150,且控制部分设有第一弓形部分170a和沿所述垂直方向从第一弓形部分170a连续突出的突出部分170b,其中,第一弓形部分170a(倾斜控制部分170g)控制耦接部件150的向下倾斜,且突出部分170b控制耦接部件在接合前角向位置(第二角向位置)中的倾斜角度。
通过这样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当盒2插入主组件1中时,盒2可以平顺地插入主组件1中,且耦接部件150不与主组件1中的其它结构干涉。更特别地,盒2插入主组件1中平顺地进行。
第一弧形部分170a设有突出控制部分170c,该突出控制部分沿轴向方向从第一弧形部分170a突出。突出控制部分170c具有:第二弧形部分170d,该第二弧形部分的半径与第一弧形部分170a相同;以及平坦表面部分170e,该平坦表面部分与第二弧形部分170d连续地并朝着突起170b延伸。当耦接部件150接收与外部力(第一外部力)不同的第二外部力时,耦接部件150由第二外部力弹性推压,以便沿第二弧形部分170d和平坦表面部分170e运动。耦接部件150被引导至突起170a。因此,耦接部件150采取接合前角向位置(第二角向位置)。
通过这样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当耦接部件150与驱动轴100接合时,在耦接部件150和驱动轴100之间可靠地建立接合。盒2和主组件1之间的耦接可平顺建立。
耦接部件150设有与耦接部件150的轴线L2同轴的驱动轴接收表面(凹口)150f。凹口具有扩大部分,该扩大部分朝着自由端扩大。通过这样的结构,耦接部件150可以相对于驱动轴100平顺地接合和脱开。耦接部件150可以稳定地从驱动轴100接收旋转力。
耦接部件150的旋转力接收部分150e在扩大部分的自由端侧处沿耦接部件的旋转方向等间距地布置。旋转力接收部分150e处在假想圆C上,该假想圆的中心O在轴线L2上(图9),中心O置于它们中间。通过这样的结构,耦接部件150可以平衡地从驱动轴100接收旋转力。
扩大部分具有锥形形状。锥形形状具有在轴线L2上的顶点。
通过这样的结构,在耦接部件150和驱动轴100之间实现准确定位。
耦接部件150设置于大体可绕轴线L1公转的鼓20的端部。更特别地,耦接部件可相对于轴线L1基本沿所有方向运动(枢轴转动)。
通过这样的结构,耦接部件150可相对于驱动轴100接合和脱开,而不管驱动轴100的相位如何。
即使当轴线L2稍微偏离驱动轴100的轴线L3时,耦接部件150也可以平顺地接收旋转力。
盒2具有沿与鼓20的轴线L1的方向垂直的方向被引导的引导部分(盒引导件140R1、140R2、140L1、140L2)。因此,盒2可沿与驱动轴100的轴线L3基本垂直的方向相对于主组件1安装和拆卸。
这里,如后面所述,感光鼓单元21是除了上面在ii)中所述的结构的处理装备之外的结构。
为了平顺地安装和拆卸盒2,在盒2和装置主组件1之间提供小间隙。更特别地,该小间隙相对于纵向方向设于引导件140R1和130R1之间、相对于纵向方向设于引导件140R2和130R2之间、相对于纵向方向设于引导件140L1和130L1之间以及相对于纵向方向设于引导件140L2和130L2之间。因此,在盒2相对于装置主组件1安装和拆卸时,整个盒2可以在间隙的限制下稍微倾斜。因此,垂直性并不是严格的意义。不过,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本发明也有效。因此,术语“基本垂直”覆盖了盒稍微倾斜的情况。
备用(standing by)部分150k设在突起150d之间。相邻突起150d之间的间距大于销100b的外径,这样,它们可以接收布置于主组件1中的驱动轴100的旋转力传递销(旋转力施加部分)100b。相邻突起之间的部分提供备用部分150k。当旋转力从驱动轴100传递给耦接部件150时,传递销100b位于任意备用部分150k中(图24)。
150a表示用于从销100b接收旋转力的耦接侧从动部分。150b表示用于与旋转力传递部分155接合并用于将旋转力传递给鼓轴的耦接侧驱动部分。150c表示使得从动部分150a和驱动部分150b彼此相互连接的中间部分150c(图32(a))。
下面将介绍用于使耦接部件150的轴线L2相对于鼓轴线L1倾斜的另一方式。图23是表示主组件1的驱动侧的透视图。下面将参考图23介绍主组件引导件和耦接推压装备。根据该实施例,即使当由于中间部分150c或主组件引导件的刮擦导致摩擦力增加时,耦接部件150也可靠地倾斜至接合前角向位置。主组件引导件130R1具有:引导表面130R1b,用于通过盒引导件140R1(图3)引导盒2;引导肋130R1c,用于引导耦接部件150;以及盒定位部分130R1a。引导肋130R1c设在盒2的安装地点。引导肋130R1c相对于盒安装方向延伸至驱动轴100的前侧。设在驱动轴100附近的肋130R1d具有这样的高度,当耦接部件150接合时将并不会产生干涉。
将肋130R1c的一部分切除。主组件引导滑动器131可沿箭头W的方向滑动地安装在肋130R1c上。滑动器131由推压弹簧132(图24)的弹性力加压。在这种状态下,滑动器131突出超过引导肋130R1c。
滑动器131向耦接部件150施加作为外部力(第二外部力)的推压力。更具体地说,滑动器131向耦接部件150施加推压力作为外部力(第二外部力)。
主组件引导件130R2有引导部分130R2b和盒定位部分130R2a,用于引导鼓框架51的一部分,并在安装盒2时确定定向。
下面将参考图24-26介绍在盒2的安装操作过程中主组件引导件130R1、130R2、滑动器131和盒2之间的关系。图24是当从主组件的驱动轴100(图19)侧看时的侧视图,图25是它的透视图。图25是图24的Z-Z剖视图。
在驱动侧,盒2在盒引导件140R1与引导表面130R1b接触的状态下运动。这时,中间部分150c与引导肋130R1c间开n1。因此,力并不施加至耦接部件150。耦接部件150通过控制部分140R1a在上表面和左侧上受到控制。因此,耦接部件150基本只能够朝着安装方向(X4)自由倾斜。
下面将参考图27-30介绍在耦接部件150与滑动器131接触的状态下滑动器131从推压位置向退回位置的运动。图27-28表示了耦接部件150与滑动器131的顶点131b接触的状态,也就是,滑动器131已经运动至退回位置的状态。通过使得只能向安装方向(X4)枢轴转动的耦接部件150进入,中间部分150c和滑动器131的突起的倾斜表面131a(图29)相互接触。因此,滑动器131压低至退回位置。
下面将参考图29-30介绍在耦接部件150跨过滑动器131的顶点131b之后的操作。图29-30表示了在耦接部件150跨过滑动器131的顶点131b之后的状态。
当耦接部件150跨过顶点131b时,滑动器131倾向于由于推压弹簧132的弹性力而从退回位置返回至推压位置。在这种情况下,耦接部件150的中间部分150c的一部分从滑动器131的倾斜表面131c接收力F。更特别地,倾斜表面131c用作力施加部分,中间部分150c的一部分用作力接收部分150p。力接收部分150p相对于中间部分150c的盒安装方向布置在上游侧。因此,耦接部件150可以平顺倾斜。力F分成分量力F1和F2。耦接部件150的上表面由控制部分140R1a来限制。控制部分140R1a的一部分形成为平坦表面部分158e(图22的(a)),该平坦表面部分158e相对于安装方向X4基本平行或稍微倾斜。因此,耦接部件150由于分量力F2而朝着安装方向(X4)倾斜。换句话说,耦接部件150朝着接合前角向位置倾斜。因此,耦接部件150可与驱动轴100接合。
如上所述,主组件1设有滑动器131,该滑动器用作推压部件,它可在推压位置和从该推压位置退回的退回位置之间运动,并有效地施加外部力。当盒2安装至主组件1时,滑动器131与进入的盒2接触,并从推压位置一度退回至退回位置,且然后返回推压位置。耦接部件150由滑动器131的弹性力推压。因此,它沿第二弧形部分158d和平坦表面部分158e运动,并被引导至突起,这样,耦接部件150采取接合前角向位置。
耦接部件150具有旋转力接收部分150e和用于将旋转力传递给鼓20的旋转力传递部分155,还具有在旋转力接收部分150e和旋转力传递部分155之间的筒形形状的中间部分(连接部分)150c。当盒2沿与驱动轴100基本垂直的方向运动时,中间部分150c与设在主组件中的固定部分(主组件引导件130R1)接触,以便采取接合前角向位置。
驱动轴100将作为外部力(第一外部力)的旋转力传递给耦接部件150。驱动轴100将作为外部力(第一外部力)的旋转力施加给耦接部件150。
在前述实施例中,中间部分150c接收力,以便使得耦接部件150倾斜。不过,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该实施例。例如,不同于中间部分150c的部分可以与滑动器131接触,只要该部分在耦接部件150从主组件1的滑动器131接收力时可枢轴转动即可。
(耦接部件的操作)
下面将介绍耦接合的接合操作和驱动传递。恰好在耦接件2设置于预定位置之前或与之同时,或者恰好在盒2位于主组件1的预定位置之前,耦接部件150和驱动轴100相互接合。该耦接部件150的接合操作将参考图31和图32来介绍。图31是表示驱动轴100的主要部分和盒2的驱动侧的透视图。图32是当从主组件的底部看时的纵剖图。
[实施例]
如图32中所示,在盒2的安装过程中,盒2沿与驱动轴100的轴线L3基本垂直的方向(由箭头X4所示的方向)安装至主组件1。在接合前角向位置时(图31的(a),图32的(a)),对于耦接部件150,它的轴线L2相对于鼓轴线L1预先朝着安装方向的下游倾斜。通过耦接部件150这样倾斜,相对于鼓轴向方向L1,自由端位置150A1比驱动轴的自由端100c3更靠近鼓20的主体。此外,自由端位置150A2比驱动轴的自由端100c3更靠近销100b(图32(a))。
首先,自由端位置150A1经过驱动轴的自由端100c3。然后,锥形的驱动轴接收表面150f或从动突起150d与驱动轴100的自由端部分180b或者旋转力驱动传递销100b接触。这里,驱动轴接收表面150f和/或突起150d是盒侧接触部分。此外,自由端部分100c3和/或销100b是主组件侧接合部分。响应盒2的运动,耦接部件150倾斜(图32(c)),使得轴线L2基本与轴线L1同轴。最后,当盒2的位置相对于主组件1确定时,驱动轴100和鼓20基本相互同轴。更特别地,在耦接部件150的盒侧接触部分与主组件侧接合部分接触时,盒2插入主组件1中。通过该插入,耦接部件150从接合前角向位置枢轴转动至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使得轴线L2与轴线L1基本同轴。这样,耦接部件150和驱动轴100相互接合(图31(b)、图32(d))。
更特别地,在耦接部件150处于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的状态下,耦接部件150的旋转轴线L2与鼓20的轴线L1基本同轴。此外,在耦接部件150处于接合前角向位置的状态下,它相对于鼓20的轴线L1倾斜,这样,沿用于将盒2安装至主组件1的安装方向的下游侧可以经过驱动轴100的自由端。
如上所述,在将盒2安装至主组件1时,当沿与鼓20的轴线L1垂直的方向移动盒的同时,耦接部件150从接合前角向位置运动至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因此,耦接部件150对着驱动轴100.
更特别地,耦接部件150具有在旋转轴线上的驱动轴接收表面150f。当将盒2安装至主组件1时,盒2沿与鼓20的轴线L1基本垂直的方向运动。响应该运动,耦接部件150从接合前角向位置枢轴转动至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使得耦接部件的、沿将盒2安装至主组件1的方向看位于下游侧的部分能够绕过驱动轴100。还有,在耦接部件150处于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的状态下,驱动轴接收表面150f覆盖驱动轴100的自由端。在这种状态下,耦接部件150的旋转力接收部分150e沿耦接部件150的旋转方向与旋转力施加部分100b接合,该旋转力施加部分100b沿与驱动轴100的轴线L3基本垂直的方向在驱动轴100的自由端部分中突出。因此,耦接部件150从驱动轴100接收旋转力以便旋转。
如前面所述,耦接部件150安装成用于相对于轴线L1倾斜运动。还有,响应盒2的安装操作,通过耦接部件150的枢轴转动,耦接部件可以与驱动轴100接合。
与实施例1类似,不管驱动轴100和耦接部件150的相位如何,上述耦接部件150的接合操作都可以进行。
这样,在该实施例中,耦接部件150绕轴线L1大体可旋转和可摆动地安装至鼓的端部。图32中所示的耦接件的运动可以包括公转。
在该实施例中,耦接部件150的公转并不是耦接件自身绕耦接件的轴线L2的旋转,而是倾斜轴线L2绕鼓20的轴线L1的旋转。不过,在可靠地提供的游隙或间隙的限制下,并不排除耦接件自身绕轴线L2的旋转。
耦接部件设置于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端部,并能够沿基本所有方向相对于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轴线L1倾斜。这样,耦接部件150可以平顺地在接合前角向位置和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之间以及在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和脱开角向位置之间枢轴转动。
基本所有方向意味着不管旋转力施加部分停止在哪个相位,耦接件都可以枢轴转动至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
此外,不管旋转力施加部分停止在哪个相位,耦接件都可以枢轴转动至脱开角向位置。
在销155(旋转力传递部分)和旋转力接收部件(图13)155h之间设有间隙,使得耦接部件能够沿基本所有方向相对于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轴线L1倾斜。耦接部件150设在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端部处。耦接件以这样的方式安装至鼓的端部。耦接件能够相对于轴线L1沿基本所有方向倾斜。
下面将参考图33介绍在鼓20旋转时的旋转力传递操作。驱动轴100通过从马达(未示出)接收到的旋转力在鼓驱动齿轮181的作用下沿图中的X8的方向旋转。齿轮181是螺旋齿轮,在本实施例中它的直径为大约80mm。与驱动轴100成一体的销100b与耦接部件150的四个接收表面150e(旋转力接收部分)中的任意两个接触。耦接部件150通过销100b推动接收表面150e而旋转。此外,旋转力传递销155(在图11中,耦接件侧接合部分、旋转力传递部分)使得耦接部件150与旋转力传递表面(在图13中,旋转力接收部分)151h(151h1、151h2)接触。这样,耦接部件150与鼓20耦接,使得旋转力能够被传递。因此,鼓20由于耦接部件150的旋转通过突缘151旋转。
此外,在轴线L1和轴线L2稍微偏离同心状态的情况下,耦接部件150稍微倾斜。这样,耦接部件150可以在并不向鼓20和驱动轴100施加大负载的情况下旋转。因此,在驱动轴100和鼓20的装配操作中不需要非常精确的控制。因此成本降低。
下面将介绍在将盒2从主组件取出时耦接部件150的操作。图34是在从主组件下方看时的纵剖图。
在图34的(a)中,在鼓20的驱动处于静止的状态中,当耦接部件150处于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时,轴线L2与轴线L1基本同轴。
在图34的(b)中,当盒2移动至主组件1的前侧(取出方向X6)时,鼓20运动至前侧。响应该运动,耦接部件150的驱动轴接收表面150f或突起150d至少与驱动轴100的自由端100c3接触,使得轴线L2开始朝着取出方向X6的上游侧倾斜。该倾斜方向与在安装盒2时耦接部件150倾斜的方向相同。
在图34的(c)中,当盒2进一步沿方向X6运动时,相对于方向X6的上游自由端位置150A3倾斜,直到它到达轴的自由端100c3。在这种情况下,耦接部件150的角度是脱开角向位置,它从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沿远离鼓20的轴线L1的方向倾斜。
在图34的(d)中,在该状态下,当与轴的自由端100c3接触的同时,耦接部件150前进。尽管轴线L1和轴线L2之间的角度与在进行安装时的角度不同,作为耦接部件150的一部分的自由端位置150A3绕行轴的自由端100c3,这与进行安装的情况类似。
在耦接部件150处于脱开角向位置的状态下,耦接部件相对于鼓20的轴线L1倾斜,使得耦接部件的相对于将盒2从主组件1拆卸的移除方向的上游侧可以经过驱动轴100的自由端。更特别地,当从主组件1拆除盒2时,盒沿与鼓20的轴线L1基本垂直的方向运动。响应该运动,沿着与将盒2从主组件1拆卸的移除方向相反的方向看时,耦接部件150从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枢轴转动至脱开角向位置,使得耦接部件的、位于驱动轴100后面的部分能够绕行驱动轴。因此,通过耦接部件150的枢轴转动,耦接部件150与驱动轴100脱开。
因此,在盒被取出的情况下,也表示为耦接件的一部分绕行驱动轴。
然后,将盒2从主组件1取出。
下面将参考图35更详细地介绍驱动轴100的尖端形状。作为驱动轴100的简单结构的实例,具有半球形表面100f和柱形表面100d的组合,如图35的(a)中所示。通过半球形表面100f抵靠耦接部件150的漏斗状驱动轴接收表面(锥形表面)150f,确定了驱动轴100和耦接部件150之间的相关位置。因此,需要将半球形表面100f的中心(球心)定位在驱动传递销100b的中心线上。如图35的(b)中所示,即使耦接部件150在旋转过程中倾斜,旋转力接收部分150e和驱动传递销100b之间的距离Ra并不改变。此外,驱动轴接收表面150f和驱动传递销100b之间的距离Rb也不改变,因此可以继续稳定地旋转。
本实施例采用这样的构造,其中,驱动轴100的纵向尺寸可以减小。作为第一定位部分的半球形表面100f的半径在图34的(b)所示的构造中较小。如说明书中所示,半球形表面100f的中心在作为旋转力施加部分的驱动传递销100b的中心线上。与半球形形状的半径减小相对应,驱动传递销100b接近耦接部件150。
半球形表面100f和柱形表面100d之间的部分是作为引导部分的锥形表面。如已经参考图32所述,当耦接部件150与驱动轴100完全接合时,它从接合前角向位置倾斜至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在该实施例中,为了平顺地进行该操作,锥形表面100g形成为没有台阶。
柱形表面100d的直径确定了相对于耦接部件150的游隙量。恰好在将盒2安装至主组件1之后,耦接部件150的漏斗状驱动轴接收表面(锥形表面)150f和驱动轴100的半球形表面100f相对于纵向方向可以相互分开通过考虑尺寸公差等而确定的间隙。这时,半球形表面(第一定位部分)100f的定位功能并不起作用。在该实施例中,柱形表面(第二定位部分)100d和耦接部件150之间相对于径向方向的游隙较小,使得柱形表面100d起到第二定位部分的作用以暂时定位耦接部件150。
如前所述,驱动轴100具有半球形表面100f(第一定位部分)和柱形表面100d(第二定位部分),它们是相对于耦接部件150的定位部分。在旋转力传递过程中,耦接部件150与半球形表面100f接触,并与柱形表面100d间开。
驱动轴100的半球形表面100f具有基本球形形状。柱形表面100d具有柱形形状。
此外,驱动轴100具有锥形表面(引导部分)100g,该锥形表面连接于半球形表面100f和柱形表面100d之间。
(1)处理盒2通过沿与驱动轴100的轴线基本垂直的方向运动能够可拆卸地安装至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1。成像装置包括驱动轴100,该驱动轴具有旋转力施加部分100b。处理盒2包括:
i)电子照相感光鼓20,该电子照相感光鼓可绕轴线L1旋转,并在其外周表面上具有感光层;
ii)处理装备12、41、52,该处理装备可作用在电子照相感光鼓20上;
iii)耦接部件150,该耦接部件可与旋转力施加部分100b接合,以便接收用于使得电子照相感光鼓20旋转的旋转力。耦接部件150能够采取: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用于将使电子照相感光鼓20旋转的旋转力传递给电子照相感光鼓20;接合前角向位置,在该接合前角向位置中,耦接部件150从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远离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轴线L1地倾斜;以及脱开角向位置,在该脱开角向位置,耦接部件150从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远离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轴线地倾斜;以及
iv)控制部分170,用于控制耦接部件150的倾斜角度,使得耦接部件150的向下倾斜角度小于当耦接部件150处于接合前角向位置时该耦接部件150的倾斜角度。
在通过将处理盒2沿与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轴线L1基本垂直的方向移动而将处理盒2安装至装置的主组件1的过程中,耦接部件150从接合前角向位置运动至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以便与驱动轴100相对,且在通过使得处理盒2沿与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轴线基本垂直的方向运动而将处理盒3从装置的主组件1拆卸时,耦接部件150从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运动至脱开角向位置,以便与驱动轴100脱开。该脱开能够通过耦接部件150运动至脱开角向位置而实现。
通过该结构,盒2可以沿与轴线L3基本垂直的方向而相对于主组件1进行安装和拆卸。
(2)控制部分170沿与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轴线L1垂直的垂直方向环绕耦接部件150,且控制部分170设有第一弓形部分170a和突出部分170b,该突出部分沿所述垂直方向从第一弓形部分170a连续地突出,且第一弓形部分170a控制耦接部件150的向下倾斜(由于重力),而突出部分170b控制处在接合前角向位置的耦接部件150的倾斜角度。
(3)第一弓形部分170a设有控制突起170c,该控制突起沿轴向方向从第一弓形部分170a突出。该控制突起170c设有:第二弓形部分170d,该第二弓形部分具有与第一弓形部分170a相同的圆弧半径;以及平坦表面部分170e,该平坦表面部分从第二弓形部分170d朝着突出部分170b延伸。当耦接部件150从装置的主组件1接收外部力时,耦接部件150由于该外部力而沿第二弓形部分170d和平坦表面部分170e运动至突出部分170b。因此,耦接部件150定位于接合前角向位置处。
通过这样的结构,耦接部件150由于重力的倾斜角度可以被控制,因此,盒2可以平顺地安装至主组件1。
(4)装置的主组件1包括滑动器(推压部件)131,该滑动器可在推压位置和从推压位置退回的退回位置之间运动并用于施加外部力。耦接部件150由滑动器131的弹性力推压,该滑动器在将处理盒2安装至装置的主组件1时与处理盒2接触,以便暂时从推压位置退回至退回位置,然后恢复至推压位置,以便沿第二弓形部分170d和平坦表面部分170e运动至突出部分170b。因此,耦接部件150定位于接合前角向位置。
通过这样的结构,在耦接部件150和驱动轴100之间可靠地形成接合。
(5)耦接部件150具有凹口(驱动轴接收表面)150f,耦接部件150的旋转轴线L2在该凹口中延伸,当将处理盒2安装至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1时,处理盒2从接合前角向位置枢轴转动至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使得相对于将处理盒2安装至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1的安装方向的耦接部件150的下游部分绕行驱动轴100。在耦接部件150位于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的状态下,凹口150f覆盖驱动轴100的自由端。耦接部件150通过与旋转力施加部分100b的接合在旋转力的作用下沿耦接部件150的旋转方向旋转,该旋转力施加部分邻近驱动轴100的自由端沿与驱动轴100的轴线L3基本垂直的方向突出。当将处理盒2从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1拆卸时,耦接部件150通过响应于处理盒2沿与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轴线L1基本垂直的方向运动从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运动(枢轴转动)至脱开角向位置使得耦接部件150的一部分绕行驱动轴100而与驱动轴100脱开。因此,耦接部件与驱动轴100脱开。
(6)多个这样的旋转力接收部分150e布置在假想圆C上并处在彼此基本径向相对的位置处,该假想圆C的中心在耦接部件150的旋转轴线L2上。
(7)凹口包括朝着其自由端扩大的扩大部分。多个旋转力接收部分150e沿耦接部件150的旋转方向以规则间距布置。旋转力施加部分100b设在相对于驱动轴100的轴线L3彼此径向相对的两个位置的各位置处。耦接部件150通过一个旋转力接收部分150e与一个旋转力施加部分100b接合以及通过另一个旋转力接收部分150e与另一个旋转力接收部分100b接合而从驱动轴100接收旋转力以便旋转。一个旋转力接收部分150e与另一个旋转力接收部分150e相对,且一个旋转力施加部分100b与另一个旋转力施加部分100b相对。
通过这样的结构,耦接件可以平顺旋转。
(8)扩大部分具有锥形形状,该锥形形状具有在耦接部件150的旋转轴线上的顶点“a”(中心O)。在耦接部件150位于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的状态下,该顶点与驱动轴100的自由端相对,且当旋转力传递给耦接部件150时耦接部件150覆盖驱动轴100的自由端。旋转力接收部分150e沿耦接部件150的旋转方向以规则间距布置。
(9)在耦接部件150位于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的状态下,耦接部件150的旋转轴线L2与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轴线L1基本同轴,在耦接部件150位于接合前角向位置的状态下,耦接部件150相对于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轴线L1倾斜,使得耦接部件的、相对于将处理盒2安装至装置的主组件1的安装方向的下游部分经过驱动轴的自由端,在耦接部件150位于脱开角向位置的状态下,耦接部件150的旋转轴线L2相对于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轴线L1倾斜,以便使得耦接部件150的沿将处理盒2从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1拆卸的移除方向的上游部分经过驱动轴100的自由端。
(10)耦接部件150设于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端部,并能够沿基本所有方向相对于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轴线L1公转。
通过这样的结构,不管驱动轴100的相位如何,耦接部件150都能够相对于驱动轴100接合和脱开。
(11)在旋转力传递部分155和旋转力接收部件151h之间设有间隙,使得耦接部件150能够相对于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轴线L1沿基本所有方向倾斜。旋转力传递部分155设在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端部处,并可相对于旋转力接收部件151h运动。旋转力传递部分155和旋转力接收部件151h可沿耦接部件150的旋转方向相互接合。
(12)耦接部件150设有旋转力传递部分155,用于传递要传递给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旋转力。旋转力传递部分155布置成沿耦接部件150的旋转轴线L2的方向与旋转力接收部分成一直线,耦接部件150还设有在旋转力接收部分和旋转力传递部分155之间的中间部分150c,当处理盒2沿与驱动轴100基本垂直的方向运动时,中间部分150c与装置主组件1的固定部分(主组件引导件130R1)接触,使得耦接部件150采取接合前角向位置。
通过这样的结构,耦接部件150可以可靠地与驱动轴100接合。
下面总结根据上述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结构。
(13)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包括主组件,处理盒2能够可拆卸地安装至该主组件。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包括:
i)驱动轴100,该驱动轴具有旋转力施加部分100b;
ii)处理盒2,该处理盒包括:
电子照相感光鼓20,该电子照相感光鼓可绕轴线L1旋转,并在其外周表面上具有感光层;
处理装备(12、41、52),该处理装备可作用在电子照相感光鼓20上;
耦接部件150,该耦接部件可与旋转力施加部分100b接合,以便接收用于使得电子照相感光鼓20旋转的旋转力,其中:耦接部件150能够采取: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用于将使电子照相感光鼓20旋转的旋转力传递给电子照相感光鼓20;接合前角向位置,在该接合前角向位置中,耦接部件150从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远离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轴线L1地倾斜;以及脱开角向位置,在该脱开角向位置,耦接部件150从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远离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轴线L1地倾斜;以及
控制部分170,用于控制耦接部件150的倾斜角度,使得耦接部件150的向下倾斜角度小于当耦接部件150处于接合前角向位置时该耦接部件150的倾斜角度;
其中,在通过使处理盒2沿与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轴线L1基本垂直的方向运动而将处理盒2安装至装置的主组件1的过程中,耦接部件150从接合前角向位置运动至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以便与驱动轴100相对,在通过使处理盒2沿与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轴线L1基本垂直的方向运动而将处理盒2从装置的主组件1拆卸的过程中,耦接部件150从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运动至脱开角向位置,以便与驱动轴100脱开。
(14)控制部分170沿与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轴线L1垂直的垂直方向环绕耦接部件150,控制部分170设有第一弓形部分170a和突出部分170b,该突出部分沿所述垂直方向从第一弓形部分170a连续地突出,第一弓形部分170a控制耦接部件150的向下倾斜(由于重力),而突出部分170b控制处在接合前角向位置的耦接部件150的倾斜角度。
(15)第一弓形部分170a设有控制突起170c,该控制突起沿轴向方向从第一弓形部分170a突出。该控制突起170c设有:第二弓形部分170d,该第二弓形部分具有与第一弓形部分170a相同的圆弧半径;以及平坦表面部分170e,该平坦表面部分从第二弓形部分170d朝着突出部分170b延伸。当耦接部件150从装置的主组件1接收外部力时,耦接部件150由于该外部力沿第二弓形部分170d和平坦表面部分170e运动至突出部分170b。因此,耦接部件150定位于接合前角向位置处。
通过这样的结构,耦接部件150由于重力的倾斜角度可以被控制,因此,盒2可以平顺地安装至主组件1。
(16)装置的主组件1包括滑动器(推压部件)131,该滑动器可在推压位置和从推压位置退回的退回位置之间运动并用于施加外部力。耦接部件150由滑动器131的弹性力推压,该滑动器在将处理盒2安装至装置的主组件1时与处理盒2接触,以便暂时从推压位置退回至退回位置,然后恢复至推压位置,以便沿第二弓形部分170d和平坦表面部分170e运动至突出部分170b。因此,耦接部件150定位于接合前角向位置。
(17)耦接部件150具有凹口(驱动轴接收表面)150f,耦接部件150的旋转轴线L2在该凹口中延伸,当将处理盒2安装至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1时,处理盒2从接合前角向位置枢轴转动至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使得相对于将处理盒2安装至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1的安装方向的耦接部件150的下游部分环形驱动轴100。在耦接部件150位于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的状态下,凹口150f覆盖驱动轴100的自由端。耦接部件150通过与旋转力施加部分100b的接合在旋转力的作用下沿耦接部件150的旋转方向旋转,该旋转力施加部分邻近驱动轴100的自由端沿与驱动轴100的轴线L3基本垂直的方向突出。当将处理盒2从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1拆卸时,耦接部件150通过响应处理盒2沿与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轴线L1基本垂直的方向运动从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运动(枢轴转动)至脱开角向位置使得耦接部件150的一部分绕行驱动轴100而与驱动轴100脱开。因此,耦接部件与驱动轴100脱开。
(18)在耦接部件150位于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的状态下,耦接部件150的旋转轴线L2与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轴线L1基本同轴,在耦接部件150位于接合前角向位置的状态下,耦接部件150相对于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轴线L1倾斜,使得耦接部件的相对于将处理盒2安装至装置的主组件1的安装方向的下游部分经过驱动轴的自由端,在耦接部件150位于脱开角向位置的状态下,耦接部件150的旋转轴线L2相对于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轴线L1倾斜,以便使得耦接部件150的沿将处理盒2从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1拆卸的移除方向的上游部分经过驱动轴100的自由端。
(19)耦接部件150设有旋转力传递部分155,用于传递要传递给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旋转力。旋转力传递部分155布置成沿耦接部件150的旋转轴线L2的方向与旋转力接收部分成一直线,耦接部件150还设有在旋转力接收部分和旋转力传递部分155之间的中间部分150c,当处理盒2沿与驱动轴100基本垂直的方向运动时,中间部分150c与装置主组件1的固定部分(主组件引导件130R1)接触,使得耦接部件150采取接合前角向位置。
如图34的(d)中所示,在耦接部件150的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中,耦接部件150相对于轴线L1的角度为这样:在盒(B)安装至装置主组件(A)的状态中,耦接部件150从驱动轴180接收所传递的旋转力,且它旋转。在耦接部件150的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用于使感光鼓旋转的旋转力被传递给鼓。
如图34的(d)中所示,在耦接部件150的接合前角向位置,耦接部件150相对于轴线L1的角向位置为这样:该位置是在将盒2安装于装置主组件1的安装操作中恰好在耦接部件150与驱动轴100接合之前的状态。更特别地,该位置是相对于轴线L1的角向位置,其中耦接件150的、相对于盒2的安装方向的下游的自由端部分150A1可以经过驱动轴100。
如图34的(d)中所示,耦接部件150的脱开角向位置是在耦接件150与驱动轴180脱开的情况下在将盒2从装置主组件1取出时耦接部件150相对于轴线L1的角向位置。更特别地,如图34的(d)中所示,该位置是相对于轴线L1的角向位置,通过该角向位置,耦接件150的自由端部分150A3可以相对于盒(B)的拆卸方向(X6)经过驱动轴180。
在接合前角向位置或脱开角向位置,轴线L2与轴线L1形成的角度θ2大于在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中轴线L2与轴线L1形成的角度θ1。对于角度θ1,优选是0度。不过,在该实施例中,如果角度θ1小于大约15度,将实现旋转力的平顺传递。这也是本实施例的一个效果。对于角度θ2,优选范围为大约20-60度。
(20)驱动轴100设有针对耦接部件150的第一定位部分100f和第二定位部分100d。在旋转力传递过程中,耦接部件150与第一定位部分接触,并与第二定位部分间开。
下面总结根据上述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感光鼓的结构。
(21)电子照相感光鼓单元21通过沿与驱动轴100的轴线基本垂直的方向运动而能够可拆卸地安装至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1,该主组件具有驱动轴100,该驱动轴具有旋转力施加部分100b,鼓单元21包括:
i)电子照相感光鼓20,该电子照相感光鼓可绕轴线L1旋转,并在其外周表面上具有感光层;
ii)耦接部件150,该耦接部件可与旋转力施加部分100b接合,以便接收用于使得电子照相感光鼓20旋转的旋转力。耦接部件150能够采取: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用于将使电子照相感光鼓20旋转的旋转力传递给电子照相感光鼓20;接合前角向位置,在该接合前角向位置中,耦接部件150从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远离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轴线L1地倾斜;以及脱开角向位置,在该脱开角向位置,耦接部件150从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远离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轴线地倾斜;以及
iii)控制部分170,用于控制耦接部件150的倾斜角度,使得耦接部件150的向下倾斜角度小于当耦接部件150处于接合前角向位置时该耦接部件150的倾斜角度。
在通过使处理盒2沿与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轴线L1基本垂直的方向运动而将处理盒2安装至装置的主组件1的过程中,耦接部件150从接合前角向位置运动至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以便与驱动轴100相对,在通过使处理盒2沿与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轴线基本垂直的方向运动而将处理盒3从装置的主组件1拆卸的过程中,耦接部件150从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运动至脱开角向位置,以便与驱动轴100脱开。该脱开能够通过耦接部件150运动至脱开角向位置而实现。
(22)控制部分170沿与电子照相感光鼓20的轴线L1垂直的垂直方向环绕耦接部件150,控制部分170设有第一弓形部分170a和突出部分170b,该突出部分沿所述垂直方向从第一弓形部分170a连续地突出,第一弓形部分170a控制耦接部件150的向下倾斜(由于重力),突出部分170b控制处在接合前角向位置的耦接部件150的倾斜角度。
(23)第一弓形部分170a设有控制突起170c,该控制突起沿轴向方向从第一弓形部分170a突出。该控制突起170c设有:第二弓形部分170d,该第二弓形部分具有与第一弓形部分170a相同的圆弧半径;以及平坦表面部分170e,该平坦表面部分从第二弓形部分170d朝着突出部分170b延伸。当耦接部件150从装置的主组件1接收外部力时,耦接部件150由于该外部力沿第二弓形部分170d和平坦表面部分170e运动至突出部分170b。因此,耦接部件150定位于接合前角向位置处。
通过这样的结构,耦接部件150由于重力的倾斜角度可以被控制,因此,盒2可以平顺地安装至主组件1。
(24)装置的主组件1包括滑动器(推压部件)131,该滑动器可在推压位置和从推压位置退回的退回位置之间运动并用于施加外部力。耦接部件150由滑动器131的弹性力推压,该滑动器在将处理盒2安装至装置的主组件1时与处理盒2接触,以便暂时从推压位置退回至退回位置,然后恢复至推压位置,以便沿第二弓形部分170d和平坦表面部分170e运动至突出部分170b。因此,耦接部件150定位于接合前角向位置。
(25)多个这样的旋转力接收部分150e布置在假想圆C上并处在彼此基本径向相对的位置处,该假想圆C的中心在耦接部件150的旋转轴线L2上。
(26)耦接部件150具有凹口,该凹口包括朝着其自由端扩大的扩大部分。多个旋转力接收部分150e沿耦接部件150的旋转方向以规则间距布置。旋转力施加部分100b布置在相对于驱动轴100的轴线L3彼此径向相对的两个位置的各位置处。耦接部件150通过一个旋转力接收部分150e与一个旋转力施加部分100b接合以及通过另一个旋转力接收部分150e与另一个旋转力接收部分100b接合而从驱动轴100接收旋转力以便旋转。一个旋转力接收部分150e与另一个旋转力接收部分150e相对,且一个旋转力施加部分100b与另一个旋转力施加部分100b相对。
通过这样的结构,耦接件可以平顺地和稳定地旋转。
扩大部分具有锥形形状,该锥形形状具有在耦接部件150的旋转轴线上的顶点“a”(中心O)。在耦接部件150位于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的状态下,该顶点与驱动轴100的自由端相对,当旋转力传递给耦接部件150时,耦接部件150覆盖驱动轴100的自由端。旋转力接收部分150e沿耦接部件150的旋转方向以规则间距布置。
通过这样的结构,耦接部件150可以接受平顺和稳定的旋转力。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处理盒能够沿与驱动轴的轴线基本垂直的方向可拆卸地安装至具有该驱动轴的成像装置的主组件。还有,提供了一种可用于这样的处理盒的电子照相感光鼓单元以及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装置,该处理盒能够可拆卸地安装至该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与接合齿轮用于从主组件向处理盒传递旋转力的情况相比,电子照相感光鼓的旋转精度可以提高。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将处理盒安装至主组件之前,防止耦接部件沿不需要的方向倾斜较大程度,因此,可以将处理盒平顺地安装至主组件。此外,提供了一种电子照相感光鼓单元,它可与这样的处理盒一起使用,还提供了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装置,这样的处理盒能够可拆卸地安装至该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处理盒,该处理盒通过主组件盖沿轴向方向的打开和关闭操作可安装至这样的主组件,该主组件并没有提供用于使得主组件侧耦接部件(它用于将旋转力传递给鼓)运动的机构。本处理盒能够使得鼓平顺旋转。
本发明还可以提供一种可与该处理盒一起使用的电子照相感光鼓单元以及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装置,该处理盒可相对于该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安装和拆卸。
尽管已经参考这里所述的结构介绍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述的细节,本申请将覆盖可以包含在下面权利要求的改进目的或范围内的变化或改变。

Claims (27)

1.一种处理盒,该处理盒能够通过沿与驱动轴的轴线基本垂直的方向运动而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上,该主组件包括所述驱动轴,所述驱动轴具有旋转力施加部分,所述处理盒包括:
i)电子照相感光鼓,该电子照相感光鼓能够绕轴线旋转,并在其外周边表面上具有感光层;
ii)处理装备,该处理装备能够作用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上;
iii)耦接部件,该耦接部件能够与所述旋转力施加部分接合,以便接收用于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旋转的旋转力,所述耦接部件能够采取: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用于将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旋转的所述旋转力传递给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接合前角向位置,在该接合前角向位置中,所述耦接部件从所述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远离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轴线地倾斜;以及脱开角向位置,在该脱开角向位置,所述耦接部件从所述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远离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轴线地倾斜;以及
iv)控制部分,用于控制所述耦接部件的倾斜角度,使得所述耦接部件的向下倾斜角度小于当所述耦接部件处于接合前角向位置时所述耦接部件的倾斜角度;
其中,在通过使所述处理盒沿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轴线基本垂直的方向运动而将所述处理盒安装至装置的主组件的过程中,所述耦接部件从接合前角向位置运动至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以便与驱动轴相对,以及其中,在通过使所述处理盒沿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轴线基本垂直的方向运动而将所述处理盒从装置的主组件拆卸的过程中,所述耦接部件从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运动至脱开角向位置,以便与驱动轴脱开。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处理盒,其中:所述控制部分沿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轴线垂直的垂直方向环绕所述耦接部件,所述控制部分设有第一弓形部分和突出部分,该突出部分沿所述垂直方向从第一弓形部分连续地突出;以及所述第一弓形部分控制所述耦接部件的向下倾斜,所述突出部分控制处在接合前角向位置的耦接部件的倾斜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2的处理盒,其中:所述第一弓形部分设有控制突起,该控制突起沿轴向方向从所述第一弓形部分突出,该控制突起设有:第二弓形部分,该第二弓形部分具有与所述第一弓形部分相同的圆弧半径;以及平坦表面部分,该平坦表面部分从所述第二弓形部分朝着所述突出部分延伸;以及其中,当所述耦接部件从装置的主组件接收外部力时,所述耦接部件在该外部力的作用下沿所述第二弓形部分和所述平坦表面部分运动至所述突出部分,并且所述耦接部件定位于接合前角向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的处理盒,其中:装置的主组件包括推压部件,该推压部件能够在推压位置和从推压位置退回的退回位置之间运动,并用于施加所述外部力,以及其中,所述耦接部件由推压部件的弹性力推压,当将所述处理盒安装至装置的主组件时,该推压部件与所述处理盒接触,以便暂时从推压位置退回至退回位置,然后恢复至推压位置,以便沿第二弓形部分和平坦表面部分运动至所述突出部分,借此,所述耦接部件定位于接合前角向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个的处理盒,其中:所述耦接部件有凹口,所述耦接部件的旋转轴线在该凹口中延伸,当将所述处理盒安装至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时,所述处理盒从接合前角向位置枢轴转动至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使得所述耦接部件的相对于将所述处理盒安装至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的安装方向的下游部分绕行驱动轴;在所述耦接部件位于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凹口覆盖所述驱动轴的自由端;所述耦接部件通过与旋转力施加部分的接合在旋转力的作用下沿所述耦接部件的旋转方向旋转;该旋转力施加部分邻近驱动轴的自由端沿与驱动轴的轴线基本垂直的方向突出;当将所述处理盒从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拆卸时,所述耦接部件通过响应所述处理盒沿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轴线基本垂直的方向的运动从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枢轴转动至脱开角向位置使得所述耦接部件的一部分绕行驱动轴而与驱动轴脱开。
6.根据权利要求5的处理盒,其中:多个所述旋转力接收部分在彼此基本径向相对的位置处布置在假想圆上,该假想圆的中心在所述耦接部件的旋转轴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的处理盒,其中:所述凹口包括朝着其自由端扩大的扩大部分,多个所述旋转力接收部分沿所述耦接部件的旋转方向以规则间距布置,旋转力施加部分设在相对于驱动轴的轴线彼此径向相对的两个位置中的每一位置处;所述耦接部件通过所述旋转力接收部分中的一个与所述旋转力施加部分中的一个接合以及通过旋转力接收部分中的另一个与所述旋转力施加部分中的另一个接合而从驱动轴接收旋转力以便旋转,所述旋转力接收部分中的所述一个与所述旋转力接收部分中的所述另一个相对,且所述旋转力施加部分中的所述一个与所述旋转力施加部分中的所述另一个相对。
8.根据权利要求7的处理盒,其中:所述扩大部分具有锥形形状,该锥形形状具有在所述耦接部件的旋转轴线上的顶点;在耦接部件位于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的状态下,该顶点与驱动轴的自由端相对,当旋转力被传递给所述耦接部件时所述耦接部件覆盖驱动轴的自由端;所述旋转力接收部分沿所述耦接部件的旋转方向以规则间距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个的处理盒,其中:在耦接部件位于所述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的状态下,所述耦接部件的旋转轴线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轴线基本同轴;在耦接部件位于接合前角向位置的状态下,所述耦接部件相对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轴线倾斜,使得耦接部件的、相对于将处理盒安装至装置的主组件的安装方向的下游部分经过驱动轴的自由端;在耦接部件位于脱开角向位置的状态下,所述耦接部件的旋转轴线相对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轴线倾斜,以便使得所述耦接部件的、沿将所述处理盒从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拆卸的移除方向的上游部分经过驱动轴的自由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个的处理盒,其中:所述耦接部件布置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端部,并能够沿基本所有方向相对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轴线公转。
11.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个的处理盒,其中:在所述旋转力传递部分和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之间设置间隙,使得耦接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轴线沿基本所有方向倾斜;所述旋转力传递部分设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端部处,并能够相对于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运动,所述旋转力传递部分和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能够沿所述耦接部件的旋转方向相互接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个的处理盒,其中:所述耦接部件设有旋转力传递部分,用于传递要传递给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旋转力,所述旋转力传递部分布置成沿所述耦接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与所述旋转力接收部分成一直线,所述耦接部件还设有在所述旋转力接收部分和所述旋转力传递部分之间的中间部分;当所述处理盒沿与驱动轴基本垂直的方向运动时,所述中间部分与装置的主组件的固定部分接触,使得耦接部件采取接合前角向位置。
13.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处理盒能够可拆卸地安装至该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所述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包括:
i)驱动轴,该驱动轴具有旋转力施加部分;以及
ii)处理盒,该处理盒包括:
电子照相感光鼓,该电子照相感光鼓能够绕轴线旋转,并在其外周表面上具有感光层;
处理装备,该处理装备能够作用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上;
耦接部件,该耦接部件能够与所述旋转力施加部分接合,以便接收用于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旋转的旋转力,所述耦接部件能够采取: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用于将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旋转的旋转力传递给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接合前角向位置,在该接合前角向位置中,所述耦接部件从所述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远离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轴线地倾斜;以及脱开角向位置,在该脱开角向位置,所述耦接部件从所述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远离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轴线地倾斜;以及
控制部分,用于控制所述耦接部件的倾斜角度,使得所述耦接部件的向下倾斜角度小于当所述耦接部件处于接合前角向位置时所述耦接部件的倾斜角度;
其中,在通过使所述处理盒沿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轴线基本垂直的方向运动而将所述处理盒安装至装置的主组件时,所述耦接部件从接合前角向位置运动至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以便与驱动轴相对;在通过使所述处理盒沿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轴线基本垂直的方向运动而将所述处理盒从装置的主组件拆卸时,所述耦接部件从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运动至脱开角向位置,以便与驱动轴脱开。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装置,其中:所述控制部分沿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轴线垂直的垂直方向环绕所述耦接部件,所述控制部分设有第一弓形部分和突出部分,该突出部分沿所述垂直方向从第一弓形部分连续地突出;所述第一弓形部分控制所述耦接部件的向下倾斜,所述突出部分控制处在接合前角向位置的耦接部件的倾斜角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弓形部分设有控制突起,该控制突起沿轴向方向从所述第一弓形部分突出,该控制突起设有:第二弓形部分,该第二弓形部分具有与所述第一弓形部分相同的圆弧半径;以及平坦表面部分,该平坦表面部分从所述第二弓形部分朝着所述突出部分延伸;当所述耦接部件从装置的主组件接收外部力时,所述耦接部件在该外部力的作用下沿所述第二弓形部分和所述平坦表面部分运动至所述突出部分,且所述耦接部件定位于接合前角向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装置,其中:装置的主组件包括推压部件,该推压部件能够在推压位置和从推压位置退回的退回位置之间运动,并用于施加外部力,所述耦接部件由推压部件的弹性力推压,该推压部件在将所述处理盒安装至装置的主组件时与所述处理盒接触,以便暂时从推压位置退回至退回位置,然后恢复至推压位置,以便沿第二弓形部分和平坦表面部分运动至突出部分,使得所述耦接部件定位于接合前角向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3-16中任意一个的装置,其中:所述耦接部件具有凹口,所述耦接部件的旋转轴线在该凹口中延伸;当将所述处理盒安装至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时,所述处理盒从接合前角向位置枢轴转动至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使得所述耦接部件的相对于将所述处理盒安装至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的安装方向的下游部分绕行驱动轴;在所述耦接部件位于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凹口覆盖所述驱动轴的自由端;所述耦接部件通过与旋转力施加部分的接合在旋转力的作用下沿所述耦接部件的旋转方向旋转,该旋转力施加部分邻近驱动轴的自由端沿与驱动轴的轴线基本垂直的方向突出;当将所述处理盒从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拆卸时,所述耦接部件通过响应所述处理盒沿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轴线基本垂直的方向的运动从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枢轴转动至脱开角向位置使得所述耦接部件的一部分绕行驱动轴而与驱动轴脱开。
18.根据权利要求13-17中任意一个的装置,其中:在耦接部件位于所述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的状态下,所述耦接部件的旋转轴线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轴线基本同轴;在耦接部件位于接合前角向位置的状态下,所述耦接部件相对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轴线倾斜,使得耦接部件的相对于将处理盒安装至装置的主组件的安装方向的下游部分经过驱动轴的自由端;在耦接部件位于脱开角向位置的状态下,所述耦接部件的旋转轴线相对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轴线倾斜,以便使得所述耦接部件的沿将所述处理盒从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拆卸的移除方向的上游部分经过驱动轴的自由端。
19.根据权利要求13-18中任意一个的装置,其中:所述耦接部件设有旋转力传递部分,用于传递要传递给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旋转力,所述旋转力传递部分布置成沿所述耦接部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与所述旋转力接收部分成一直线,所述耦接部件还设有在所述旋转力接收部分和所述旋转力传递部分之间的中间部分;当所述处理盒沿与驱动轴基本垂直的方向运动时,所述中间部分与装置的主组件的固定部分接触,使得耦接部件采取接合前角向位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3的装置,其中:驱动轴设有相对于所述耦接部件的第一定位部分和第二定位部分;在旋转力传递过程中,所述耦接部件与第一定位部分接触,并与第二定位部分间开。
21.一种电子照相感光鼓单元,该电子照相感光鼓单元能够通过沿与驱动轴的轴线基本垂直的方向运动而可拆卸地安装至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主组件,该主组件具有所述驱动轴,所述驱动轴具有旋转力施加部分,所述处理盒包括:
i)电子照相感光鼓,该电子照相感光鼓能够绕轴线旋转,并在其外周表面上具有感光层;
ii)耦接部件,该耦接部件能够与所述旋转力施加部分接合,以便接收用于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旋转的旋转力,所述耦接部件能够采取: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用于将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旋转的旋转力传递给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接合前角向位置,在该接合前角向位置中,所述耦接部件从所述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远离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轴线地倾斜;以及脱开角向位置,在该脱开角向位置,所述耦接部件从所述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远离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轴线地倾斜;以及
iii)控制部分,用于控制所述耦接部件的倾斜角度,使得所述耦接部件的向下倾斜角度小于当所述耦接部件处于接合前角向位置时所述耦接部件的倾斜角度;
其中,在通过使所述处理盒沿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轴线基本垂直的方向运动而将所述处理盒安装至装置的主组件时,所述耦接部件从接合前角向位置运动至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以便与驱动轴相对,在通过使所述处理盒沿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轴线基本垂直的方向运动而将所述处理盒从装置的主组件拆卸时,所述耦接部件从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运动至脱开角向位置,以便与驱动轴脱开。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鼓单元,其中:所述控制部分沿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轴线垂直的垂直方向环绕所述耦接部件,所述控制部分设有第一弓形部分和突出部分,该突出部分沿所述垂直方向从第一弓形部分连续地突出;所述第一弓形部分控制所述耦接部件的向下倾斜,所述突出部分控制处在接合前角向位置的耦接部件的倾斜角度。
23.根据权利要求22的鼓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弓形部分设有控制突起,该控制突起沿轴向方向从所述第一弓形部分突出,该控制突起设有:第二弓形部分,该第二弓形部分具有与所述第一弓形部分相同的圆弧半径;以及平坦表面部分,该平坦表面部分从所述第二弓形部分朝着所述突出部分延伸;当所述耦接部件从装置的主组件接收外部力时,所述耦接部件在该外部力的作用下沿所述第二弓形部分和所述平坦表面部分运动至所述突出部分,且所述耦接部件定位于接合前角向位置。
24.根据权利要求23的鼓单元,其中:装置的主组件包括推压部件,该推压部件能够在推压位置和从推压位置退回的退回位置之间运动并用于施加外部力,所述耦接部件由推压部件的弹性力推压,该推压部件在将所述处理盒安装在装置的主组件时与所述处理盒接触,以便暂时从推压位置退回至退回位置,然后恢复至推压位置,以便沿第二弓形部分和平坦表面部分运动至突出部分,使得所述耦接部件定位于接合前角向位置。
25.根据权利要求21-24中任意一个的鼓单元,其中:多个所述旋转力接收部分在彼此基本径向相对的位置处布置在假想圆上,该假想圆的中心在所述耦接部件的旋转轴线上。
26.根据权利要求21-25中任意一个的鼓单元,其中:所述凹口包括朝着其自由端扩大的扩大部分;多个所述旋转力接收部分沿所述耦接部件的旋转方向以规则间距布置;旋转力施加部分布置在相对于驱动轴的轴线彼此径向相对的两个位置中的每一位置处;所述耦接部件通过所述旋转力接收部分中的一个与所述旋转力施加部分中的一个接合以及通过所述旋转力接收部分中的另一个与所述旋转力施加部分中的另一个接合而从驱动轴接收旋转力以便旋转,所述旋转力接收部分中的所述一个与所述旋转力接收部分中的所述另一个相对,且所述旋转力施加部分中的所述一个与所述旋转力施加部分中的所述另一个相对。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鼓单元,其中:所述扩大部分具有锥形形状,该锥形形状具有在所述耦接部件的旋转轴线上的顶点;在耦接部件位于旋转力传递角向位置的状态下,该顶点与驱动轴的自由端相对,当旋转力被传递给所述耦接部件时所述耦接部件覆盖驱动轴的自由端;所述旋转力接收部分沿所述耦接部件的旋转方向以规则间距布置。
CN200980122336.2A 2008-06-20 2009-06-19 处理盒、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以及电子照相感光鼓单元 Active CN1020670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08966.9A CN104133361B (zh) 2008-06-20 2009-06-19 处理盒
CN201410407638.7A CN104166335B (zh) 2008-06-20 2009-06-19 处理盒、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以及电子照相感光鼓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61530A JP5127584B2 (ja) 2008-06-20 2008-06-20 ドラムユニット、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61530 2008-06-20
PCT/JP2009/061673 WO2009154312A1 (en) 2008-06-20 2009-06-19 Process cartridge,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graphic photosensitive drum unit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07638.7A Division CN104166335B (zh) 2008-06-20 2009-06-19 处理盒、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以及电子照相感光鼓单元
CN201410408966.9A Division CN104133361B (zh) 2008-06-20 2009-06-19 处理盒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67044A true CN102067044A (zh) 2011-05-18
CN102067044B CN102067044B (zh) 2014-09-03

Family

ID=40940556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22336.2A Active CN102067044B (zh) 2008-06-20 2009-06-19 处理盒、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以及电子照相感光鼓单元
CN201410408966.9A Active CN104133361B (zh) 2008-06-20 2009-06-19 处理盒
CN201410407638.7A Active CN104166335B (zh) 2008-06-20 2009-06-19 处理盒、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以及电子照相感光鼓单元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08966.9A Active CN104133361B (zh) 2008-06-20 2009-06-19 处理盒
CN201410407638.7A Active CN104166335B (zh) 2008-06-20 2009-06-19 处理盒、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以及电子照相感光鼓单元

Country Status (16)

Country Link
US (4) US8121517B2 (zh)
EP (1) EP2291714B1 (zh)
JP (1) JP5127584B2 (zh)
KR (4) KR20120132585A (zh)
CN (3) CN102067044B (zh)
AU (1) AU2009261109A1 (zh)
BR (1) BRPI0913741B1 (zh)
CA (1) CA2725488C (zh)
DE (1) DE112009001511B4 (zh)
HK (3) HK1153545A1 (zh)
MX (1) MX2010013529A (zh)
MY (2) MY182604A (zh)
RU (8) RU2488868C2 (zh)
SG (2) SG10201610761RA (zh)
TW (2) TWI509373B (zh)
WO (1) WO2009154312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49821A (zh) * 2012-07-18 2012-10-24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驱动组件、辊及处理盒
CN105511246A (zh) * 2016-01-21 2016-04-20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处理盒
CN110426935A (zh) * 2013-09-12 2019-11-08 佳能株式会社 用于电子照相式成像装置的盒和鼓单元
CN111433684A (zh) * 2017-12-13 2020-07-17 佳能株式会社 盒与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98407B2 (ja) 2006-12-22 2010-07-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ユニット
JP5311854B2 (ja) * 2007-03-23 2013-10-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現像装置、及び、カップリング部材
JP5306050B2 (ja) 2008-06-20 2013-10-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カップリング部材の取り付け方法、及び、カップリング部材の取り外し方法
JP5041014B2 (ja) * 2010-01-28 2012-10-0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駆動力伝達機構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11228B2 (ja) 2010-01-29 2012-04-0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83281B2 (ja) 2010-02-02 2015-03-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ドラムユニット
US8892004B2 (en) 2011-03-29 2014-11-18 Static Control Components, Inc. Drive gear for extended drive shaft
US8644733B2 (en) * 2011-03-29 2014-02-04 Static Control Components, Inc. Cartridge drive shaft gear
TWI640849B (zh) 2011-12-06 2018-11-11 日商佳能股份有限公司 旋轉力傳達單元
JP5943716B2 (ja) 2012-06-04 2016-07-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5738953B2 (ja) * 2012-11-26 2015-06-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9377714B2 (en) 2012-12-14 2016-06-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er accommodating unit with frames for accommodating a developer accommodating member
JP6020237B2 (ja) * 2013-02-15 2016-11-02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軸受部材、端部部材、感光体ドラムユニット、及び軸受部材の製造方法
JP6172994B2 (ja) 2013-03-28 2017-08-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補給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5093889A (zh) * 2014-04-16 2015-11-25 珠海艾派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盒
US9329517B2 (en) 2014-09-30 2016-05-03 Clover Technologies Group, Llc Drive receiving member for an imaging cartridge
JP6425189B2 (ja) * 2014-10-07 2018-11-2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643052B2 (ja) 2014-11-28 2020-0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12255902B (zh) * 2014-11-28 2023-10-27 佳能株式会社 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EP3051360B1 (en) 2015-01-30 2022-05-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apparatus,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GB2552915B (en) 2015-02-27 2021-03-31 Canon Kk Drum unit, cartridge and coupling member
US9651915B2 (en) * 2015-03-05 2017-05-16 Clover Technologies Group, Llc Process cartridge modification and method for retractable process cartridge drive
JP1543378S (zh) * 2015-07-22 2016-02-08
JP6187552B2 (ja) * 2015-08-28 2017-08-3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187551B2 (ja) * 2015-08-28 2017-08-3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10286570B (zh) 2015-09-30 2022-11-08 佳能株式会社 鼓单元、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JP6671973B2 (ja) 2016-01-18 2020-03-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203656B2 (en) * 2016-10-26 2019-02-12 Ninestar Corporation Processing cartridge
RU2749500C1 (ru) * 2017-06-15 2021-06-11 Кэнон Кабусики Кайся Картридж и электрофотографическ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й
WO2019170017A1 (zh) * 2018-03-06 2019-09-12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盒
CN108469722B (zh) * 2018-04-16 2024-03-15 中山润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碳粉盒的驱动组件
US10928751B2 (en) 2018-08-29 2021-02-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developing apparatus and cartridge
JP7187305B2 (ja) 2018-12-28 2022-1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KR20210139385A (ko) * 2019-03-18 2021-11-22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전자 사진 화상 형성 장치, 카트리지 및 드럼 유닛
MA56211A (fr) * 2019-06-12 2022-04-20 Canon Kk Cartouche, accessoire et kit de montage
KR20200145094A (ko) 2019-06-20 2020-12-30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커플러 홀더와 구동 커플러가 탄성적으로 결합되는 유니버설 커플러
WO2021021147A1 (en) * 2019-07-31 2021-02-0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ervicing a drum at a printer
MX2022015746A (es) * 2020-09-17 2023-01-19 Canon Kk Cartucho, unidad de tambor y aparato que forma imagen.
WO2022124422A1 (ja) 2020-12-07 2022-06-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容器、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65941A (en) * 1975-05-16 1978-01-03 Koto Sangyo Kabushiki Kaisha Universal joint
US4065841A (en) 1976-08-23 1978-01-03 Max Gysin Printing roller
JPS57153844A (en) 1981-03-05 1982-09-22 Sato Co Ltd Device for printing and pasting label
JPS60249729A (ja) 1984-05-23 1985-12-10 Fuji Xerox Co Ltd 脱着可能な2自由度接手
JPS634252A (ja) * 1986-06-24 1988-01-09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トリツジ及びこのカ−トリツジを使用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3179153B2 (ja) 1990-12-25 2001-06-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回転型現像装置
US5331373A (en) 1992-03-13 1994-07-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cess cartridge mountable within it and method for attaching photosensitive drum to process cartridge
JP3347361B2 (ja) * 1992-06-12 2002-11-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352155B2 (ja) 1992-06-30 2002-12-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0625729B1 (en) 1993-05-20 1998-11-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 process cartridge
JPH06332285A (ja) * 1993-05-25 1994-12-02 Ricoh Co Ltd 回転型現像装置
JP3869868B2 (ja) 1994-04-27 2007-0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337859B2 (ja) 1994-04-26 2002-10-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AU3426895A (en) 1994-10-17 1996-05-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container, toner container assembling method,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875203B2 (ja) 1995-03-27 1999-03-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駆動力伝達部品、及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
JP3839932B2 (ja) * 1996-09-26 2006-11-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及びカップリング
JP3315560B2 (ja) 1995-06-13 2002-08-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の取り付け方法
JP3372719B2 (ja) 1995-07-11 2003-02-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962079A (ja) 1995-08-25 1997-03-07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トナー再充填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402872B2 (ja) 1995-08-25 2003-05-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372772B2 (ja) 1996-07-22 2003-02-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332818B2 (ja) 1996-08-29 2002-10-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接続端子の接続方法
JP3363751B2 (ja) 1996-08-29 2003-01-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342362B2 (ja) 1996-09-20 2002-11-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235649B2 (ja) * 1996-09-26 2009-03-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
JPH10133450A (ja) 1996-11-05 1998-05-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3352370B2 (ja) * 1996-11-14 2002-12-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H10222041A (ja) 1996-12-03 1998-08-21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363727B2 (ja) 1996-12-12 2003-01-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組立方法及び廃トナー容器の組立方法
JP3745111B2 (ja) 1997-03-18 2006-02-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結合部材、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組立方法
JP3789040B2 (ja) 1997-03-28 2006-06-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609919B2 (ja) 1997-06-19 2005-01-12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用の軸継手
JP3679614B2 (ja) * 1997-07-03 2005-08-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ャッター及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799162B2 (ja) * 1997-07-03 2006-07-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728104B2 (ja) 1997-07-03 2005-12-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サイドカバー及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3332813B2 (ja) 1997-08-01 2002-10-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H11161133A (ja) * 1997-11-28 1999-06-18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JP3083091B2 (ja) * 1997-12-09 2000-09-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納容器のシール部材、現像剤収納容器、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11249495A (ja) 1998-03-03 1999-09-17 Canon Inc アース部材、円筒部材、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H11249494A (ja) 1998-03-03 1999-09-17 Canon Inc ドラムフランジ、円筒部材、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728097B2 (ja) * 1998-04-24 2005-12-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817369B2 (ja) * 1998-05-22 2006-09-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器及びこの現像器を備え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075732A (ja) 1998-08-28 2000-03-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像形成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546220B1 (en) 1998-08-28 2003-04-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plural color image forming units moveable into image forming position
JP3673658B2 (ja) 1998-10-28 2005-07-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684092B2 (ja) 1998-10-26 2005-08-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697090B2 (ja) * 1998-10-26 2005-09-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542731B2 (ja) 1998-11-27 2004-07-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748506B2 (ja) 1999-05-20 2006-02-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組立方法
JP3320398B2 (ja) 1999-05-20 2002-09-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320399B2 (ja) 1999-05-20 2002-09-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組み立て方法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42753A (ja) * 1999-07-28 2001-02-16 Canon Inc 結合部材、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679665B2 (ja) 1999-11-19 2005-08-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間隙保証部材および現像装置および帯電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478797B2 (ja) 1999-12-28 2003-12-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6549736B2 (en) 2000-01-19 2003-04-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engaging member therefor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developing roller and magnet
US6603939B1 (en) 2000-06-09 2003-08-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apparatus, process cartridge, connecting method between developing frame and developer frame, and flexible seal
JP4514170B2 (ja) * 2000-07-11 2010-07-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ップリング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046933B2 (ja) * 2000-08-02 2008-02-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駆動伝達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US6301458B1 (en) 2000-08-03 2001-10-09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6349191B1 (en) 2000-10-02 2002-02-19 Xerox Corporation Replaceable container assembly for storing material for delivery to or from a printing machine
JP2002182446A (ja) * 2000-10-04 2002-06-26 Canon Inc 駆動力伝達部品およ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6829455B2 (en) 2000-10-20 2004-12-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riving forc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such a mechanism, and process unit of such an apparatus
JP3432218B2 (ja) 2000-10-31 2003-08-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負荷発生部材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44382A (ja) 2000-12-13 2002-08-30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気接点部材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658315B2 (ja) 2000-12-19 2005-06-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677093B2 (ja) 2000-12-25 2011-04-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6714746B2 (en) * 2001-01-23 2004-03-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rotationally driving image bearing member and contact electrifying member of process cartridge and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ing image bearing member and contact electrifying member
JP2002258551A (ja) * 2001-02-28 2002-09-11 Canon Inc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6993326B2 (en) * 2001-04-02 2006-01-31 Bellsouth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short message targeted advertisements ove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JP3542569B2 (ja) 2001-04-27 2004-07-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
JP3564080B2 (ja) 2001-04-27 2004-09-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
JP3840063B2 (ja) * 2001-04-27 2006-11-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681762B2 (ja) * 2001-06-18 2011-05-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JP2003162203A (ja) 2001-09-13 2003-06-06 Canon Inc ユニット及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6517439B1 (en) 2001-09-19 2003-02-11 Maytag Corporation U-joint construction
KR100381601B1 (ko) 2001-09-26 2003-04-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커플링장치와 현상카트리지 및 이를 채용한 전자사진방식인쇄기
US6795671B2 (en) 2002-01-15 2004-09-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eaturing switchable, contact and spaced, clutch-operated developing units
JP2003215917A (ja) 2002-01-24 2003-07-30 Canon Inc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072362B2 (ja) 2002-03-14 2008-04-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307931A (ja) * 2002-04-17 2003-10-31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307992A (ja) * 2002-04-17 2003-10-31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307993A (ja) * 2002-04-17 2003-10-31 Canon Inc 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45603A (ja) 2002-07-10 2004-02-12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01690A (ja) 2002-09-06 2004-04-02 Canon Inc 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944045B2 (ja) 2002-09-30 2007-07-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供給容器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314006B2 (ja) 2002-09-30 2009-08-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913153B2 (ja) 2002-09-30 2007-05-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給電接点部材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51563A (ja) 2002-10-31 2004-05-27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
JP2004177835A (ja) * 2002-11-29 2004-06-24 Canon Inc 部品及び部品の供給方法
JP4018517B2 (ja) * 2002-11-29 2007-12-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部品
US6808980B2 (en) 2002-12-05 2004-10-26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Method of process simplification and eliminating topography concerns for the creation of advanced 1T-RAM devices
US7121205B2 (en) 2003-03-14 2006-10-17 Ricoh Company, Limited Device for and method of coupling shafts,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process cartridge, and belt unit
JP2004317995A (ja) * 2003-04-21 2004-11-11 Canon Inc トナーシール部材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439994B2 (ja) * 2003-05-14 2010-03-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カートリッジ、カートリッジに搭載される記憶装置
JP2005077743A (ja) * 2003-08-29 2005-03-24 Canon Inc 現像フレーム、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673793B2 (ja) * 2003-08-29 2005-07-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装着機構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625470B1 (ja) * 2003-09-30 2005-03-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48445A (ja) * 2003-11-17 2005-06-09 Canon Inc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端部規制部材
JP4110143B2 (ja) 2004-01-30 2008-07-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に着脱可能なユニット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7228090B2 (en) 2004-02-26 2007-06-05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 removable process unit capable of securing rotation transmission accuracy without stressing a holding portion despite shaft misalignment
JP3885062B2 (ja) 2004-03-30 2007-02-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7164875B2 (en) 2004-03-30 2007-01-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plurality of mounting portions for detachably mounting a plurality process cartridges
JP3970274B2 (ja) 2004-03-31 2007-09-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110128B2 (ja) 2004-04-26 2008-07-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軸受部材
JP2005316192A (ja) 2004-04-28 2005-11-10 Canon Inc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840232B2 (ja) 2004-05-06 2006-11-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885074B2 (ja) 2004-05-11 2007-02-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20060008289A1 (en) 2004-07-06 2006-01-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KR100605165B1 (ko) * 2004-08-13 2006-07-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JP3826148B2 (ja) 2004-08-26 2006-09-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431467B2 (ja) 2004-09-03 2010-03-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617122B2 (ja) 2004-09-08 2011-01-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搬送部材、現像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110144B2 (ja) * 2004-09-17 2008-07-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886182B2 (ja) 2004-09-27 2012-02-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950882B2 (ja) 2004-10-06 2007-08-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950883B2 (ja) 2004-10-06 2007-08-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CN100511032C (zh) * 2004-10-28 2009-07-0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
JP4710476B2 (ja) * 2004-10-28 2011-06-2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526400B2 (ja) 2005-01-26 2010-08-18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軸継ぎ手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08916A (ja) 2005-01-31 2006-08-1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794892B2 (ja) 2005-04-11 2011-10-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CN1851282B (zh) 2005-04-21 2012-06-27 Ntn株式会社 等速联轴器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07052185A (ja) * 2005-08-17 2007-03-01 Ntn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4681946B2 (ja) 2005-05-27 2011-05-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47881A (ja) * 2005-11-25 2007-06-14 Brother Ind Ltd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58247B2 (ja) 2006-02-20 2011-08-24 株式会社東芝 駆動伝達機構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802796B2 (ja) 2006-03-23 2011-10-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像担持体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364214B2 (ja) 2006-05-13 2009-11-11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駆動伝達機構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US7537410B2 (en) 2006-10-31 2009-05-26 Xerox Corporation Coupling apparatus
JP4444999B2 (ja) 2006-12-11 2010-03-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948382B2 (ja) * 2006-12-22 2012-06-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感光ドラム取り付け用カップリング部材
JP4498407B2 (ja) * 2006-12-22 2010-07-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ユニット
JP5311854B2 (ja) * 2007-03-23 2013-10-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現像装置、及び、カップリング部材
JP5135031B2 (ja) 2007-10-05 2013-01-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連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88900B2 (ja) * 2008-06-20 2013-09-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283986B2 (ja) * 2008-06-20 2013-09-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ドラムユニット、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159507B2 (ja) * 2008-06-20 2013-03-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ップリング部材の取り外し方法、カップリング部材の取り付け方法、及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ユニット
JP5306050B2 (ja) * 2008-06-20 2013-10-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カップリング部材の取り付け方法、及び、カップリング部材の取り外し方法
JP5371627B2 (ja) * 2008-08-27 2013-12-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523015B2 (ja) * 2008-08-28 2014-06-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341589B2 (ja) * 2009-03-25 2013-11-13 株式会社カーメイト 整流板装置
KR101123698B1 (ko) * 2009-07-30 2012-03-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및 이를 구비한 화상형성장치
CN201532527U (zh) * 2009-10-27 2010-07-21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一种感光鼓驱动组件
JP5523061B2 (ja) * 2009-10-30 2014-06-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49821A (zh) * 2012-07-18 2012-10-24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驱动组件、辊及处理盒
CN102749821B (zh) * 2012-07-18 2015-07-15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驱动组件、辊及处理盒
CN110426935A (zh) * 2013-09-12 2019-11-08 佳能株式会社 用于电子照相式成像装置的盒和鼓单元
CN110426935B (zh) * 2013-09-12 2022-07-29 佳能株式会社 用于电子照相式成像装置的盒和鼓单元
US11579561B2 (en) 2013-09-12 2023-02-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and drum unit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5511246A (zh) * 2016-01-21 2016-04-20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处理盒
CN111433684A (zh) * 2017-12-13 2020-07-17 佳能株式会社 盒与图像形成装置
CN111433684B (zh) * 2017-12-13 2022-12-13 佳能株式会社 盒与图像形成装置
US11703794B2 (en) 2017-12-13 2023-07-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927910B2 (en) 2017-12-13 2024-03-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013115894A (ru) 2014-10-20
RU2663267C1 (ru) 2018-08-03
EP2291714B1 (en) 2016-06-29
KR101562925B1 (ko) 2015-10-23
SG10201610761RA (en) 2017-02-27
KR20110017447A (ko) 2011-02-21
SG192417A1 (en) 2013-08-30
CA2725488C (en) 2017-10-17
US20090317132A1 (en) 2009-12-24
KR20120132584A (ko) 2012-12-05
BRPI0913741B1 (pt) 2019-12-31
TW201433889A (zh) 2014-09-01
TWI509373B (zh) 2015-11-21
CN104133361B (zh) 2019-01-15
RU2743630C1 (ru) 2021-02-20
US20140112686A1 (en) 2014-04-24
WO2009154312A1 (en) 2009-12-23
RU2011101936A (ru) 2012-07-27
AU2009261109A1 (en) 2009-12-23
KR20140133847A (ko) 2014-11-20
RU2713095C1 (ru) 2020-02-03
CN104133361A (zh) 2014-11-05
HK1153545A1 (zh) 2012-03-30
US8121517B2 (en) 2012-02-21
JP5127584B2 (ja) 2013-01-23
RU2756007C1 (ru) 2021-09-24
CN104166335B (zh) 2018-12-14
HK1200545A1 (zh) 2015-08-07
US8688004B2 (en) 2014-04-01
JP2010002689A (ja) 2010-01-07
TW201007392A (en) 2010-02-16
KR101332899B1 (ko) 2013-11-26
KR20120132585A (ko) 2012-12-05
RU2629535C2 (ru) 2017-08-29
MY153747A (en) 2015-03-13
TWI528120B (zh) 2016-04-01
EP2291714A1 (en) 2011-03-09
RU2691653C1 (ru) 2019-06-17
KR101738221B1 (ko) 2017-05-19
RU2488868C2 (ru) 2013-07-27
BRPI0913741A2 (pt) 2015-10-13
DE112009001511B4 (de) 2019-03-21
CN104166335A (zh) 2014-11-26
US20130177335A1 (en) 2013-07-11
CA2725488A1 (en) 2009-12-23
DE112009001511T5 (de) 2011-04-14
CN102067044B (zh) 2014-09-03
HK1200544A1 (zh) 2015-08-07
MY182604A (en) 2021-01-26
US20120121290A1 (en) 2012-05-17
MX2010013529A (es) 2010-12-21
US8369744B2 (en) 2013-02-05
RU2731667C1 (ru) 2020-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67044B (zh) 处理盒、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以及电子照相感光鼓单元
CN102067045B (zh) 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感光鼓单元
CN102067042B (zh) 处理盒和静电成像设备
CN103439870B (zh) 感光鼓和旋转力接收构件
JP2010002689A5 (zh)
JP2010002690A5 (zh)
CN105404123A (zh) 处理盒
AU2017210609B2 (en) Process cartridge,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graphic photosensitive drum unit
AU2013202177C1 (en) Process cartridge,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graphic photosensitive drum uni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5354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5354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