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69205A - 固态成像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固态成像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669205A CN101669205A CN200780052901A CN200780052901A CN101669205A CN 101669205 A CN101669205 A CN 101669205A CN 200780052901 A CN200780052901 A CN 200780052901A CN 200780052901 A CN200780052901 A CN 200780052901A CN 101669205 A CN101669205 A CN 10166920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lm
- imaging device
- light
- solid
- state imag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54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9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3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9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7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7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29910052814 silicon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29910052581 Si3N4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HQVNEWCFYHHQES-UHFFFAOYSA-N silicon nitride Chemical compound N12[Si]34N5[Si]62N3[Si]51N64 HQVNEWCFYHHQES-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GWEVSGVZZGPLCZ-UHFFFAOYSA-N Titan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Ti]=O GWEVSGVZZGPLCZ-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TWNQGVIAIRXVLR-UHFFFAOYSA-N oxo(oxoalumanyloxy)alumane Chemical compound O=[Al]O[Al]=O TWNQGVIAIRXVL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BPUBBGLMJRNUCC-UHFFFAOYSA-N oxygen(2-);tantalum(5+) Chemical compound [O-2].[O-2].[O-2].[O-2].[O-2].[Ta+5].[Ta+5] BPUBBGLMJRNUCC-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RVTZCBVAJQQJTK-UHFFFAOYSA-N oxygen(2-);zirconium(4+) Chemical compound [O-2].[O-2].[Zr+4] RVTZCBVAJQQJTK-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29910001928 zircon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29910000449 hafn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WIHZLLGSGQNAGK-UHFFFAOYSA-N hafnium(4+);oxygen(2-) Chemical group [O-2].[O-2].[Hf+4] WIHZLLGSGQNAGK-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29910001936 tantal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1
- OGIDPMRJRNCKJF-UHFFFAOYSA-N titan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Ti]=O OGIDPMRJRNCKJF-UHFFFAOYSA-N 0.000 claims 1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6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9
- CJNBYAVZURUTKZ-UHFFFAOYSA-N hafnium(iv)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Hf]=O CJNBYAVZURUTK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7
-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Atomic nitrogen Chemical compound N#N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5
- 229910004298 SiO 2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5468 ion impla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0231 atomic layer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7
- 229910052735 haf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3
- 229910052757 nit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5229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530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544 sputter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137 ann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5000012239 silicon dioxid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377 silic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XLOMVQKBTHCTTD-UHFFFAOYSA-N Zinc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Zn]=O XLOMVQKBTHCTT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10052681 coes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10052906 cristobal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10052682 stishov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10052905 tridym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7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1 hafnium nitride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7
- GKOZUEZYRPOHIO-UHFFFAOYSA-N iridium atom Chemical compound [Ir] GKOZUEZYRPOHI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7
- MRELNEQAGSRDBK-UHFFFAOYSA-N lanthanum(3+);oxygen(2-) Chemical compound [O-2].[O-2].[O-2].[La+3].[La+3] MRELNEQAGSRDB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257 mal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206 photolith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BASFCYQUMIYNBI-UHFFFAOYSA-N platinum Chemical compound [Pt] BASFCYQUMIYNB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10018072 Al 2 O 3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UPEMFLOMQVFMCZ-UHFFFAOYSA-N [O--].[O--].[O--].[Pm+3].[Pm+3] Chemical compound [O--].[O--].[O--].[Pm+3].[Pm+3] UPEMFLOMQVFMC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00420 cer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PMHQVHHXPFUNSP-UHFFFAOYSA-M copper(1+);methylsulfanylmethane;bromide Chemical compound Br[Cu].CSC PMHQVHHXPFUNSP-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03440 dyspros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NLQFUUYNQFMIJW-UHFFFAOYSA-N dysprosium(iii)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Dy]O[Dy]=O NLQFUUYNQFMIJ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ZXGIFJXRQHZCGJ-UHFFFAOYSA-N erbium(3+);oxygen(2-) Chemical compound [O-2].[O-2].[O-2].[Er+3].[Er+3] ZXGIFJXRQHZCG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01940 europ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AEBZCFFCDTZXHP-UHFFFAOYSA-N europium(3+);oxygen(2-) Chemical compound [O-2].[O-2].[O-2].[Eu+3].[Eu+3] AEBZCFFCDTZXH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669 fiel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CMIHHWBVHJVIGI-UHFFFAOYSA-N gadolinium(iii)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2].[O-2].[O-2].[Gd+3].[Gd+3] CMIHHWBVHJVIG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VBJZVLUMGGDVMO-UHFFFAOYSA-N hafnium atom Chemical compound [Hf] VBJZVLUMGGDVM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OWCYYNSBGXMRQN-UHFFFAOYSA-N holmium(3+);oxygen(2-) Chemical compound [O-2].[O-2].[O-2].[Ho+3].[Ho+3] OWCYYNSBGXMRQ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03443 lutet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PLDDOISOJJCEMH-UHFFFAOYSA-N neodymium(3+);oxygen(2-) Chemical compound [O-2].[O-2].[O-2].[Nd+3].[Nd+3] PLDDOISOJJCEM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BMMGVYCKOGBVEV-UHFFFAOYSA-N oxo(oxoceriooxy)cerium Chemical compound [Ce]=O.O=[Ce]=O BMMGVYCKOGBVE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MPARYNQUYZOBJM-UHFFFAOYSA-N oxo(oxolutetiooxy)lutetium Chemical compound O=[Lu]O[Lu]=O MPARYNQUYZOB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SIWVEOZUMHYXCS-UHFFFAOYSA-N oxo(oxoyttriooxy)yttrium Chemical compound O=[Y]O[Y]=O SIWVEOZUMHYXC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MMKQUGHLEMYQSG-UHFFFAOYSA-N oxygen(2-);praseodymium(3+) Chemical compound [O-2].[O-2].[O-2].[Pr+3].[Pr+3] MMKQUGHLEMYQS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UZLYXNNZYFBAQO-UHFFFAOYSA-N oxygen(2-);ytterbium(3+) Chemical compound [O-2].[O-2].[O-2].[Yb+3].[Yb+3] UZLYXNNZYFBAQ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FKTOIHSPIPYAPE-UHFFFAOYSA-N samarium(iii)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2].[O-2].[O-2].[Sm+3].[Sm+3] FKTOIHSPIPYAP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SCRZPWWVSXWCMC-UHFFFAOYSA-N terbium(iii)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2].[O-2].[O-2].[Tb+3].[Tb+3] SCRZPWWVSXWCMC-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ZIKATJAYWZUJPY-UHFFFAOYSA-N thulium(iii)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2].[O-2].[O-2].[Tm+3].[Tm+3] ZIKATJAYWZUJP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Nickel Chemical compound [Ni]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KDLHZDBZIXYQEI-UHFFFAOYSA-N Palladium Chemical compound [Pd] KDLHZDBZIXYQE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compound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41 irid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787 zinc 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GYHNNYVSQQEPJS-UHFFFAOYSA-N Gallium Chemical compound [Ga] GYHNNYVSQQEPJ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1609 Poly(3,4-ethylenedioxythioph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33 gall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3437 ind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PJXISJQVUVHSOJ-UHFFFAOYSA-N indium(iii)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2].[O-2].[O-2].[In+3].[In+3] PJXISJQVUVHSO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indium;oxotin Chemical compound [In].[Sn]=O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697 platin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XOLBLPGZBRYERU-UHFFFAOYSA-N tin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n]=O XOLBLPGZBRYERU-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1887 tin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YVTHLONGBIQYBO-UHFFFAOYSA-N zinc indium(3+) oxygen(2-) Chemical compound [O--].[Zn++].[In+3] YVTHLONGBIQY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ZOXJGFHDIHLPTG-UHFFFAOYSA-N Boron Chemical compound [B] ZOXJGFHDIHLPT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KRHYYFGTRYWZRS-UHFFFAOYSA-N Fluorane Chemical compound F KRHYYFGTRYWZR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CBENFWSGALASAD-UHFFFAOYSA-N Ozone Chemical compound [O-][O+]=O CBENFWSGALASA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667 anti-refl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96 bo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444 catalytic combustion det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9 nick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62 osm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SYQBFIAQOQZEGI-UHFFFAOYSA-N osmium atom Chemical compound [Os] SYQBFIAQOQZEG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63 pallad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1514 refle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48 rhod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36 tita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15900 BF3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AUTKBRQEGLGPHE-UHFFFAOYSA-N CC[Hf](C)(N)(CC)(CC)CC Chemical compound CC[Hf](C)(N)(CC)(CC)CC AUTKBRQEGLGPH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193 La 2 O 3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KJTLSVCANCCWHF-UHFFFAOYSA-N Ruthenium Chemical compound [Ru] KJTLSVCANCCWH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BLRPTPMANUNPDV-UHFFFAOYSA-N Silane Chemical compound [SiH4] BLRPTPMANUNPD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6404 SnO 2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Titanium Chemical compound [Ti]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NRTOMJZYCJJWKI-UHFFFAOYSA-N Titanium nitride Chemical compound [Ti]#N NRTOMJZYCJJWK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WTEOIRVLGSZEPR-UHFFFAOYSA-N boron trifluoride Chemical compound FB(F)F WTEOIRVLGSZEP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7052 cobalt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1 cobal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GUTLYIVDDKVIGB-UHFFFAOYSA-N cobalt atom Chemical compound [Co] GUTLYIVDDKVIGB-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3 down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7 electron beam c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894 electron beam technolog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227 gr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513 impla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21 nitri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68 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22 photo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8 plasma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98 poli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02 rhe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WUAPFZMCVAUBPE-UHFFFAOYSA-N rhenium atom Chemical compound [Re] WUAPFZMCVAUBP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03 rhod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MHOVAHRLVXNVSD-UHFFFAOYSA-N rhodium atom Chemical compound [Rh] MHOVAHRLVXNVS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07 ruthe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9 tita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808 vapor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F—INORGAN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F3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F30/00, e.g. radiation detectors comprising photodiode arrays
- H10F3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image sensors
- H10F39/811—Interconnec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F—INORGAN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F30/00—Individual radiation-sensitive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 which radiation controls the flow of current through the devices, e.g. photodetectors
- H10F30/20—Individual radiation-sensitive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 which radiation controls the flow of current through the devices, e.g. photodetectors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phototransistor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F—INORGAN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F3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F30/00, e.g. radiation detectors comprising photodiode arrays
- H10F39/01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image sensors covered by group H10F39/12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F—INORGAN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F3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F30/00, e.g. radiation detectors comprising photodiode arrays
- H10F39/10—Integrated devices
- H10F39/12—Image sensors
- H10F39/15—Charge-coupled device [CCD] image sensor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F—INORGAN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F3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F30/00, e.g. radiation detectors comprising photodiode arrays
- H10F39/10—Integrated devices
- H10F39/12—Image sensors
- H10F39/15—Charge-coupled device [CCD] image sensors
- H10F39/151—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address lines or gate electrodes
- H10F39/1515—Optical shielding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F—INORGAN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F3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F30/00, e.g. radiation detectors comprising photodiode arrays
- H10F39/10—Integrated devices
- H10F39/12—Image sensors
- H10F39/15—Charge-coupled device [CCD] image sensors
- H10F39/156—CCD or CID colour image sensor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F—INORGAN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F3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F30/00, e.g. radiation detectors comprising photodiode arrays
- H10F39/10—Integrated devices
- H10F39/12—Image sensors
- H10F39/18—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CMOS] image sensors; Photodiode array image sensors
- H10F39/182—Colour image sensor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F—INORGAN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F3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F30/00, e.g. radiation detectors comprising photodiode arrays
- H10F39/10—Integrated devices
- H10F39/12—Image sensors
- H10F39/199—Back-illuminated image sensor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F—INORGAN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F3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F30/00, e.g. radiation detectors comprising photodiode arrays
- H10F3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image sensors
- H10F39/803—Pixels having integrated switching, control, storage or amplification elements
- H10F39/8033—Photosensitive area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F—INORGAN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F3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F30/00, e.g. radiation detectors comprising photodiode arrays
- H10F3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image sensors
- H10F39/805—Coating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F—INORGAN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F3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F30/00, e.g. radiation detectors comprising photodiode arrays
- H10F3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image sensors
- H10F39/805—Coatings
- H10F39/8053—Colour filter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F—INORGAN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F3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F30/00, e.g. radiation detectors comprising photodiode arrays
- H10F3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image sensors
- H10F39/805—Coatings
- H10F39/8057—Optical shielding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F—INORGAN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F3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F30/00, e.g. radiation detectors comprising photodiode arrays
- H10F3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image sensors
- H10F39/806—Optical elements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the image sensor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F—INORGAN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F3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F30/00, e.g. radiation detectors comprising photodiode arrays
- H10F3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image sensors
- H10F39/806—Optical elements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the image sensors
- H10F39/8063—Microlense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F—INORGAN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F3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F30/00, e.g. radiation detectors comprising photodiode arrays
- H10F3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image sensors
- H10F39/806—Optical elements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the image sensors
- H10F39/8067—Reflector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F—INORGAN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F3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F30/00, e.g. radiation detectors comprising photodiode arrays
- H10F39/10—Integrated devices
- H10F39/12—Image sensors
- H10F39/18—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CMOS] image sensors; Photodiode array image sensors
Landscapes
- Solid State Image Pick-Up Elements (AREA)
- Transforming Light Signals Into Electric Signals (AREA)
- Light Receiv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可以同时实现充分的空穴积聚层和暗电流的减少。固态成像装置(1)包括对入射光进行光电转换的光接收部分(12)。该固态成像装置(1)具有形成在光接收部分(12)的光接收表面(12s)上以降低界面态的膜(21),以及形成在形成为降低界面态的膜(21)上且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22)。空穴积聚层(23)形成在光接收部分(12)的光接收表面(12s)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抑制暗电流产生的固态成像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由CCD(电荷耦合器件)和CMOS图像传感器形成的固态成像装置已经广泛用于摄像机和数字静态照相机等。噪声减少以及灵敏度改善是这些固态成像装置共同的重要问题。
具体地讲,在没有光的状态,没有由入射光的光电转换产生的信号电荷,光接收表面的基板界面存在的细微缺陷产生的电荷(电子)被当成信号成为微电流并被检测为暗电流,或者,以在光接收部分和上层膜之间的界面的界面态为发生源的暗电流,这些暗电流是对于固态成像装置来说需要减小的噪音。
关于抑制由界面态导致的暗电流产生的技术,例如,采用掩埋光敏二极管结构,该结构具有由光接收部分(例如,光敏二极管)12上的P+层形成的空穴积聚(空穴积聚)层23,如图38(2)所示。就此而言,在本说明书中,上述的掩埋光敏二极管结构称为空穴积聚二极管(Hole AccumulatedDiode,HAD)结构。如图38(1)所示,关于不包括HAD结构的结构,基于界面态而产生电子并成为暗电流流入光敏二极管中。另一方面,如图38(2)所示,关于HAD结构,通过形成在界面处的空穴积聚层23抑制由该界面产生的电子。此外,甚至在产生由该界面导致的电荷(电子)时,该电荷流入P+层的空穴积聚层23(其中存在很多空穴)中并且可以被消灭而不流入电荷积聚部分中,电荷积聚部分是光接收部分12中的N+层,用作势阱。因此,可以防止由该界面导致的电荷成为暗电流且被检测到,并且由此可以抑制由该界面态导致的暗电流。
关于生产该HAD结构的方法,通常,形成P+层的诸如硼(B)或氟化硼(BF2)的杂质经由设置在基板上的热氧化膜或CVD氧化膜被离子注入,其后,通过退火激活注入的杂质,从而在界面附近产生P型区域。然而,为了激活掺杂的杂质,700℃或更高温度的高温热处理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因此通过400℃或更低温度的低温工艺的离子注入难于形成空穴积聚层。而且,在所希望的避免长期高温下激活以抑制杂质扩散的情况下,执行离子注入和退火的形成空穴积聚层的方法不是优选的。
另外,如果设置为光接收部分的上层的氧化硅或氮化硅通过低温等离子体CVD等技术形成,则与高温下形成的膜和光接收表面之间的界面相比,界面态恶化。该界面态中的恶化导致暗电流的增加。
如上所述,在希望避免离子注入和高温下退火处理的情况下,不能通过现有技术中的离子注入形成空穴积聚层,而暗电流会进一步恶化。为了解决该问题,产生对于通过另一种技术而不采用现有技术的离子注入形成空穴积聚层的需求。
例如,已经揭示了这样的技术,其中与半导体区域的导电类型相反的导电类型相同极性的充电粒子埋入光电转换元件上由二氧化硅形成的绝缘膜中,该光电转换元件设置在半导体区域中,且具有该相反的导电类型,从而增加了光电转换部分表面的电势,并且反转层(inversion layer)形成在该表面上以防止表面耗尽,而减少暗电流的产生(例如,参考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1-256168)。在上述技术中,需要将充电粒子埋入绝缘层的技术。然而,不清楚采用怎样的埋入技术。此外,需要电极用于电荷注入以从外面将电荷注入绝缘层中,如通常在非挥发存储器中所采用的。即使不采用电极并可以以非接触方式从外面注入电荷,在绝缘层中俘获的电荷不被解除俘获(detrapped)也是必要的,从而无论如何电荷保持特性成为一个问题。出于这样的目的,要求具有高电荷保持特性和高质量的绝缘膜,但这是难以实现的。
要解决的问题是,在倾向于通过高浓度离子注入到光接收部分(光电转换部分)中以形成充分的空穴积聚层的情况下,因为由于离子注入而损坏了光接收部分,所以高温下的退火处理是不可避免的,此时,产生杂质扩散,并且光电转换特性恶化。另一方面,以低浓度进行离子注入以减少由离子注入引起的损坏的情况下,问题是减少了空穴积聚层的浓度,并且没有充分提供空穴积聚层的功能。就是说,问题是难以兼顾实现空穴积聚层和并减少暗电流,从而抑制杂质扩散并且提供所希望的光电转换特性。
本发明的目标为兼顾实现充分的空穴积聚层并减少暗电流。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固态成像装置(第一固态成像装置),特征在于具有对入射光进行光电转换的光接收部分的该固态成像装置包括:设置在上述光接收部分的光接收表面上且降低界面态的膜和设置在降低界面态的上述膜上且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其中空穴积聚层设置在上述光接收部分的光接收表面侧。
在上述的第一固态成像装置中,因为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设置在降低界面态的膜上,所以空穴积聚(空穴积聚)层通过该固定负电荷导致的电场充分形成在光接收部分的光接收表面侧的界面处。因此,抑制了从该界面产生的电荷(电子),另外,甚至在产生电荷(电子)时,电荷也不流入光接收部分中用作势阱的电荷存储部分中,该电荷流过其中存在很多空穴的空穴积聚层,并且可以被消灭。因此,可以防止从该界面导致的电荷成为暗电流且被光接收部分检测,并且可以抑制由该界面态导致的暗电流。此外,因为降低界面态的膜设置在光接收部分的光接收表面上,所以进一步抑制由界面态导致的电子的产生,从而抑制了由界面态导致的成为暗电流的电子流入光接收部分中。
根据本发明的固态成像装置(第二固态成像装置),特征在于,具有对入射光进行光电转换的光接收部分的该固态成像装置包括:设置在上述光接收部分的光接收表面上且透射上述入射光的绝缘膜和设置在上述绝缘膜上且施加负电压的膜,其中空穴积聚层设置在上述光接收部分的光接收表面侧。
在上述的第二固态成像装置中,因为施加负电压的膜设置在绝缘膜上,该绝缘膜设置在光接收部分的光接收表面上,所以空穴积聚(空穴积聚)层通过给施加负电压的膜施加负电压所产生的电场充分形成在光接收部分的光接收表面侧的界面处。因此,抑制了从该界面产生的电荷(电子),另外,甚至在产生电荷(电子)时,电荷也不流入光接收部分中用作势阱的电荷存储部分中,该电荷流过其中存在很多空穴的空穴积聚层,并且可以被消灭。因此,可以防止从该界面导致的电荷成为暗电流且被光接收部分检测,并且可以抑制由该界面态导致的暗电流。
根据本发明的固态成像装置(第三固态成像装置),特征在于,具有对入射光进行光电转换的光接收部分的该固态成像装置包括:设置为上述光接收部分的光接收表面侧的上层的绝缘膜和设置在上述绝缘膜上且功函数值大于进行光电转换的上述光接收部分的光接收表面侧的界面的功函数值的膜。
在上述的第三固态成像装置中,因为设置在光接收部分的绝缘膜上包括功函数值大于进行光电转换的光接收部分的光接收表面侧的界面的功函数值的膜,所以在光接收部分的光接收表面侧的界面处可以积聚空穴。因此,减少了暗电流。
根据本发明的制造固态成像装置的方法(第一制造方法),特征在于,该固态成像装置具有对入射光进行光电转换且设置在半导体基板上的光接收部分,该方法包括步骤:在提供有上述光接收部分的上述半导体基板上形成降低界面态的膜,以及在降低界面态的上述膜上形成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其中由具有固定负电荷的上述膜在上述光接收部分的光接收表面侧形成空穴积聚层。
在上述的制造固态成像装置的方法(第一制造方法)中,因为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设置在降低界面态的膜上,所以空穴积聚(空穴积聚)层通过该固定负电荷导致的电场充分形成在光接收部分的光接收表面侧的界面处。因此,抑制了从该界面产生的电荷(电子),另外,甚至在产生电荷(电子)时,电荷也不流入光接收部分中用作势阱的电荷存储部分中,该电荷流过其中存在很多空穴的空穴积聚层,并且可以被消灭。因此,可以防止从该界面导致的电荷成为暗电流且被光接收部分检测,并且可以抑制由该界面态导致的暗电流。此外,因为降低界面态的膜设置在光接收部分的光接收表面上,所以进一步抑制由界面态导致的电子的产生,从而抑制了由界面态导致的成为暗电流的电子流入光接收部分中。而且,因为采用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所以可以形成HAD结构,而不进行离子注入和退火。
根据本发明的制造固态成像装置的方法(第二制造方法),特征在于,该固态成像装置具有对入射光进行光电转换且设置在半导体基板上的光接收部分,该方法包括步骤:在上述光接收部分的光接收表面上形成透射上述入射光的绝缘膜,并且在上述绝缘膜上形成施加负电压的膜,其中通过给施加负电压的上述膜施加负电压在上述光接收部分的光接收表面侧形成空穴积聚层。
在上述制造固态成像装置的方法(第二制造方法)中,因为施加负电压的膜设置在绝缘膜上,该绝缘膜设置在光接收部分的光接收表面上,所以空穴积聚(空穴积聚)层通过给施加负电压的膜施加负电压所产生的电场充分形成在光接收部分的光接收表面侧的界面处。因此,抑制了从该界面产生的电荷(电子),另外,甚至在产生电荷(电子)时,电荷也不流入光接收部分中用作势阱的电荷存储部分中,该电荷流过其中存在很多空穴的空穴积聚层,并且可以被消灭。因此,可以防止从该界面导致的电荷引起的暗电流且被光接收部分检测,并且可以抑制由该界面态导致的暗电流。而且,因为采用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所以可以形成HAD结构,而不执行离子注入和退火。
根据本发明的制造固态成像装置的方法(第三制造方法),特征在于,该固态成像装置具有对入射光进行光电转换且设置在半导体基板上的光接收部分,该方法包括步骤:形成绝缘膜作为上述光接收部分的光接收表面侧的上层,并且在上述绝缘膜上形成功函数值大于进行光电转换的上述光接收部分的光接收表面侧的界面的功函数值的膜。
在上述制造固态成像装置的方法(第三制造方法)中,因为在设置在光接收部分的绝缘膜上形成功函数值大于进行光电转换的光接收部分的光接收表面侧的界面的的功函数值的膜,所以可以形成设置在光接收部分的光接收表面侧的界面处的空穴积聚层。因此,减少了暗电流。
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设备(第一成像设备)的特征在于,包括会聚入射光的聚光光学部分、接收和光电转换上述聚光光学部分中会聚的上述入射光的固态成像装置以及处理光电转换信号电荷的信号处理部分,其中上述固态成像装置包括设置在对上述入射光进行光电转换的上述固态成像装置的光接收部分的光接收表面上且降低界面态的膜,以及设置在降低界面态的上述膜上且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其中空穴积聚层设置在上述光接收部分的光接收表面上。
在上述的第一成像设备中,因为采用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固态成像装置,所以采用了减少暗电流的固态成像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设备(第二成像设备)的特征在于,包括会聚入射光的聚光光学部分、接收和光电转换上述聚光光学部分中会聚的上述入射光的固态成像装置以及处理光电转换信号电荷的信号处理部分,其中上述固态成像装置包括设置在光电转换上述入射光的上述固态成像装置的光接收部分的光接收表面上的绝缘膜和设置在上述绝缘膜上且施加负电压的膜,上述绝缘膜由透射上述入射光的绝缘膜形成,并且空穴积聚层设置在上述光接收部分的光接收表面上。
在上述第二成像设备中,因为采用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二固态成像装置,所以采用了减少暗电流的固态成像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设备(第三成像设备)的特征在于,包括会聚入射光的聚光光学部分、接收和光电转换上述聚光光学部分中会聚的上述入射光的固态成像装置和处理光电转换信号电荷的信号处理部分,其中上述固态成像装置包括设置为将入射光光电转换为信号电荷的光接收部分的光接收表面侧的上层的绝缘膜,以及设置在上述绝缘膜上且功函数值大于进行光电转换的光接收部分的光接收表面侧的界面的功函数值的膜。
在上述第三成像设备中,因为采用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三固态成像装置,所以采用了减少暗电流的固态成像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固态成像装置,可以抑制暗电流,并且由此可以减少通过成像获得的图像中的噪声。因此,具有可以获得高图像质量的图像的优点。具体地讲,可以减少由小量曝光的长时间曝光中的暗电流引起的白点(彩色CCD中的原色点)的产生。
根据本发明的制造固态成像装置的方法,可以抑制暗电流,并且由此可以减少通过成像获得的图像中的噪声。因此,具有这样的优点,可以实现能获得具有高图像质量的图像的固态成像装置。具体地讲,可以实现这样的固态成像装置,其能减少由小量曝光的长时间曝光中的暗电流引起的白点(彩色CCD中的原色点)的产生。
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设备,因为采用能抑制暗电流的固态成像装置,所以可以减少通过成像获得的图像中的噪声。因此,具有可以获得高图像质量的图像的优点。具体地讲,可以减少由小量曝光的长时间曝光中的暗电流引起的白点(彩色CCD中的原色点)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固态成像装置(第一固态成像装置)的实施例(第一示例)的主要部分构造的截面图。
图2是能带图,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固态成像装置(第一固态成像装置)的效果。
图3是示出上述固态成像装置(第一固态成像装置)1的修改示例的主要部分构造的截面图。
图4是示出上述固态成像装置(第一固态成像装置)1的修改示例的主要部分构造的截面图。
图5是用于说明在具有固定负电荷(negative fixed charge)的膜存在于周边电路部分附近的情况下,固定负电荷作用的主要部分构造的截面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固态成像装置(第一固态成像装置)的实施例(第二示例)的主要部分构造的截面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固态成像装置(第一固态成像装置)的实施例(第三示例)的主要部分构造的截面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制造固态成像装置的方法(第一制造方法)的实施例(第一示例)的生产步骤截面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制造固态成像装置的方法(第一制造方法)的实施例(第一示例)的生产步骤截面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制造固态成像装置的方法(第一制造方法)的实施例(第一示例)的生产步骤截面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制造固态成像装置的方法(第一制造方法)的实施例(第二示例)的生产步骤截面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制造固态成像装置的方法(第一制造方法)的实施例(第二示例)的生产步骤截面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制造固态成像装置的方法(第一制造方法)的实施例(第二示例)的生产步骤截面图。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制造固态成像装置的方法(第一制造方法)的实施例(第三示例)的生产步骤截面图。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制造固态成像装置的方法(第一制造方法)的实施例(第三示例)的生产步骤截面图。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制造固态成像装置的方法(第一制造方法)的实施例(第三示例)的生产步骤截面图。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制造固态成像装置的方法(第一制造方法)的实施例(第四示例)的生产步骤截面图。
图1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制造固态成像装置的方法(第一制造方法)的实施例(第四示例)的生产步骤截面图。
图1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制造固态成像装置的方法(第一制造方法)的实施例(第四示例)的生产步骤截面图。
图2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制造固态成像装置的方法(第一制造方法)的实施例(第五示例)的生产步骤截面图。
图2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制造固态成像装置的方法(第一制造方法)的实施例(第五示例)的生产步骤截面图。
图22是显示固定负电荷存在于氧化铪(HfO2)膜中的平带电压与氧化物膜换算的膜厚度之间关系的示意图。
图23是显示固定负电荷存在于氧化铪(HfO2)膜中的界面态密度之间比较的示意图。
图24是用于说明关于热氧化膜电子(电子)的形成和空穴(空穴)的形成的平带电压与氧化物换算的膜厚度之间关系的示意图。
图2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固态成像装置(第二固态成像装置)的实施例(第一示例)的主要部分构造的截面图。
图2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固态成像装置(第二固态成像装置)的实施例(第二示例)的主要部分构造的截面图。
图2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制造固态成像装置的方法(第二制造方法)的实施例(第一示例)的生产步骤截面图。
图2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制造固态成像装置的方法(第二制造方法)的实施例(第一示例)的生产步骤截面图。
图2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制造固态成像装置的方法(第二制造方法)的实施例(第一示例)的生产步骤截面图。
图3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制造固态成像装置的方法(第二制造方法)的实施例(第二示例)的生产步骤截面图。
图3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制造固态成像装置的方法(第二制造方法)的实施例(第二示例)的生产步骤截面图。
图3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固态成像装置(第三固态成像装置)的实施例(示例)的主要部分构造的截面图。
图33是示出包括空穴积聚辅助膜(hole accumulation auxiliary film)的固态成像装置的构造示例的主要部分构造的截面图。
图3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制造固态成像装置的方法(第三制造方法)的实施例(第三示例)的流程图。
图3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制造固态成像装置的方法(第三制造方法)的实施例(第三示例)的生产步骤截面图。
图3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制造固态成像装置的方法(第三制造方法)的实施例(第三示例)的生产步骤截面图。
图3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设备的实施例(示例)的框图。
图38是示出了抑制界面态导致的暗电流产生的技术的光接收部分的示意性构造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图1所示的主要部分构造的截面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固态成像装置(第一固态成像装置)的实施例(第一示例)。
如图1所示,固态成像装置1具有在半导体基板(或半导体层)11上的光接收部分12(该光接收部分12对入射光L进行光电转换),并且具有在该光接收部分12旁边的部分中隔着像素隔离区域13提供有周边电路(图中未具体示出)的周边电路部分14。在这点上,在后面的说明中将对半导体基板11进行解释。降低界面态的膜21设置在上述光接收部分(包括稍后描述的空穴积聚层23)12的光接收表面12s上。该膜21降低了界面态,例如,由氧化硅(SiO2)膜形成。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22设置在降低界面态的上述膜21上。因此,空穴积聚层23形成在上述光接收部分12的光接收表面侧。因此,至少在光接收部分12上将降低界面态的上述膜21设置为具有一厚度,以使得空穴积聚层23能够由于上述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22而形成在上述光接收部分12的光接收表面12s侧。其膜厚度例如规定为1原子层以上,且100nm以下。
在上述的固态成像装置1是CMOS成像传感器的情况下,上述周边电路部分14的周边电路示例包括由晶体管(例如,由传输晶体管、复位晶体管、放大晶体管和选择晶体管)组成的像素电路。此外,包括实现在由多个光接收部分12组成的像素阵列部分中读取需要读取行的信号的操作的驱动电路、传输读取信号的垂直扫描电路、移位寄存器或地址解码器和水平扫描电路等。
作为选择,在上述固态成像装置1是CCD成像传感器的情况下,上述周边电路部分14的周边电路示例包括读取栅极和垂直电荷传输部分,读取栅极将来自光接收部分的光电转换的信号电荷读到垂直传输栅极,垂直电荷传输部分在垂直方向上传输读取的信号电荷。此外,包括水平电荷传输部分等。
具有固定负电荷的上述膜22例如由氧化铪(HfO2)膜、氧化铝(Al2O3)膜、氧化锆(ZrO2)膜、氧化钽(Ta2O5)膜或氧化钛(TiO2)膜形成。上述类型的上述膜具有绝缘栅型场效晶体管的栅绝缘膜等的使用记录。因此,已建立了膜的形成方法,并且可以易于执行膜的形成。膜形成方法的示例包括化学气相沉积法、溅射法以及原子层沉积法。然而,使用原子层沉积法是合适的,这是因为在膜形成期间可以同时形成降低界面态的约1nm的SiO2层。在这一点上,上述之外的材料示例包括氧化镧(La2O3)、氧化镨(Pr2O3)、氧化铈(CeO2)、氧化钕(Nd2O3)、氧化钷(Pm2O3)、氧化钐(Sm2O3)、氧化铕(Eu2O3)、氧化钆(Gd2O3)、氧化铽(Tb2O3)、氧化镝(Dy2O3)、氧化钬(Ho2O3)、氧化铒(Er2O3)、氧化铥(Tm2O3)、氧化镱(Yb2O3)、氧化镥(Lu2O3)和氧化钇(Y2O3)。而且,具有固定负电荷的上述膜22还可以由氮化铪膜、氮化铝膜、氮氧化铪膜(hafnium oxynitride film)或氮氧化铝膜(aluminum oxynitride film)形成。
关于具有固定负电荷的上述膜22,可以在不影响绝缘性的范围内加入硅(Si)或氮(N)到膜中。其浓度在不影响膜绝缘性的范围内适当确定。在如上所述加入硅(Si)或氮(N)的情况下,使其变得能够增强膜的耐热性以及在加工中防止离子注入的能力。
绝缘膜41设置在具有固定负电荷的上述膜22上,并且遮光膜42设置在上述的周边电路部分14上面的上述绝缘膜41上。用该遮光膜42在光接收部分12中形成没有光进入的区域,并且基于光接收部分12的输出确定图像的黑色电平(black level)。而且,因为防止光进入周边电路部分14中,所以抑制了由于光进入周边电路部分中引起的特性的变化。另外,设置对上述的入射光具有透射性的绝缘膜43。优选该绝缘膜43的表面是平坦的。此外,滤色器层44和聚光透镜45设置在绝缘膜43上。
在上述的固态成像装置(第一固态成像装置)1中,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22设置在降低界面态的膜21上。因此,电场由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22中的固定负电荷通过降低界面态的膜21施加给光接收部分12的表面,并且由此空穴积聚(空穴积聚)层23形成在光接收部分12的表面上。
然后,如图2(1)所示,紧接形成膜22之后,由于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22中存在的固定负电荷引起的电场,可以使该界面的附近成为空穴积聚层23。因此,抑制了光接收部分12和降低界面态的膜21之间的界面处的界面态产生的暗电流。就是说,减少了由该界面产生的电荷(电子),另外,即使由该界面产生了电荷(电子),该电荷也流入存在很多空穴的空穴积聚层23中,并且可以消失而不流入光接收部分12中用作势阱的电荷积聚部分中。因此,可以防止由光接收部分12检测到的界面导致的电荷引起的暗电流,并且由此可以抑制界面态导致的暗电流。
另一方面,如图2(2)所示,在没有设置空穴积聚层的构造中,产生这样的问题,由于界面态而产生暗电流,并且产生的暗电流流入光接收部分12中。此外,如图2(3)所示,在通过离子注入形成空穴积聚层23的构造中,如上所述,尽管形成了空穴积聚层23,但是为了激活离子注入中掺杂的杂质,700℃以上的高温热处理是不可避免的,从而产生杂质扩散,延长了界面处的空穴积聚层,减少了光电转换的区域,并且使其难于获得所希望的光电转换特性。
此外,在上述的固态成像装置1中,因为降低界面态的膜21设置在光接收部分12的光接收表面12s上,所以进一步抑制了界面态导致的电子的产生,从而抑制了界面态导致的作为暗电流的电子流入光接收部分12中。
而且,在氧化铪膜用作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22的情况下,因为氧化铪膜的折射系数约为2,所以不仅能够形成HAD结构,而且能够通过优化膜厚度同时获得抗反射作用。关于氧化铪膜之外的材料,对于具有高折射系数的材料,通过优化膜厚度能够获得抗反射作用。
在这一点上,已知在固态成像装置中已经采用的氧化硅或氮化硅在低温下形成的情况下,膜中的固定电荷成为正的,并且不能通过固定负电荷形成HAD结构。
接下来,将参考图3所示的主要部分构造的截面图,描述上述固态成像装置(第一固态成像装置)1的修改示例。
在关于上述固态成像装置1的情况下,仅由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22在光接收部分12上的抗反射作用是不够的,关于固态成像装置2,如图3所示,抗反射膜46设置在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22上。该抗反射膜46例如由氮化硅膜形成。关于这一点,没有设置上述的固态成像装置1中形成的绝缘膜43。因此,滤色器44和聚光透镜45设置在抗反射膜46上。如上所述,通过附加形成氮化硅膜可以最大化抗反射作用。该构造可以应用于接下来描述的固态成像装置3。
在如上所述设置抗反射膜46的情况下,可以减少进入光接收部分12前的反射,并且由此可以增加入射在光接收部分12上的光量,从而可以改善固态成像装置2的灵敏度。
接下来,将参考图4所示的主要部分构造的截面图,描述上述的固态成像装置(第一固态成像装置)1的修改示例。
关于固态成像装置3,如图4所示,没有设置上述固态成像装置1中设置的上述绝缘膜41,并且上述遮光膜42直接设置在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22上。此外,设置了抗反射膜46而没有设置绝缘膜43。
在如上所述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22上直接设置遮光膜42的情况下,可以使遮光膜42靠近半导体基板11的表面,并且由此减少了遮光膜42和半导体基板11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减少相邻光接收部分(光敏二极管)的上层倾斜入射的光的成分,也就是减少光颜色混合成分。
此外,如图5所示,在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22设置在周边电路部分14附近的情况下,通过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22的固定负电荷形成的空穴积聚层23,可以抑制光接收部分12的表面上界面态导致的暗电流。然而,在周边电路部分14中,使得电势差产生在光接收部分12和存在于表面侧的元件14D之间,并且意外的载流子从光接收部分12的表面流入存在于表面侧的元件14D,从而造成周边电路部分14的故障。避免这样故障的构造将参考下面的第二示例和第三示例进行描述。
接下来,将参考图6所示的主要部分构造的截面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固态成像装置(第一固态成像装置)的实施例(第二示例)。就此而言,在图6中,图中没有示出使光接收部分的一部分和周边电路部分遮光的遮光膜、使光接收部分上的入射光色散的滤色器层和聚集光接收部分上的入射光的聚光透镜等。
如图6所示,在固态成像装置4中,绝缘膜24设置在上述周边电路部分14的表面和具有固定负电荷的上述膜22之间,使得在上述固态成像装置1中,具有固定负电荷的上述膜22距上述周边电路部分14的表面的距离大于固定负电荷的上述膜22距上述光接收部分12表面的距离。在降低界面态的上述膜21由氧化硅膜形成的情况下,该绝缘膜24可以由降低界面态的膜21形成,并且其在周边电路部分14上的厚度为大于其在光接收部分12上的厚度。
如上所述,绝缘膜24设置在上述周边电路部分14的表面和具有固定负电荷的上述膜22之间,使得具有固定负电荷的上述膜22距上述周边电路部分14表面的距离变得大于具有固定负电荷的上述膜22距上述光接收部分12表面的距离。因此,在周边电路部分14中,在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22中的固定负电荷的电场影响没有作用在周边电路上。因此,可以防止由于固定负电荷引起的周边电路的故障。
接下来,将参考图7所示的主要部分构造的截面图,描述固态成像装置(第一固态成像装置)的实施例(第三示例)。就此而言,在图7中,图中没有示出使光接收部分的一部分和周边电路部分遮光的遮光膜、使入射在光接收部分上的光色散的滤色器层和聚集光接收部分上的入射光的聚光透镜等。
如图7所示,在固态成像装置5中,增加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和光接收表面间距离的膜25设置在上述的固态成像装置1中的上述的周边电路部分14之上和具有固定负电荷的上述膜22之下。所希望的是,上述的膜25具有固定正电荷,以抵消固定负电荷的影响,并且优选采用氮化硅。
如上所述,具有固定正电荷的上述膜25设置在上述周边电路部分14之上和具有固定负电荷的上述膜22之下。因此,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22的固定负电荷通过上述膜25中的固定正电荷而减少,从而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22中的固定负电荷的电场影响没有作用在周边电路部分14上。因此,可以防止由固定负电荷引起的周边电路14的故障。具有固定正电荷的上述膜25设置在上述周边电路部分14之上和具有固定负电荷的上述膜22之下的上述构造可应用于上述的固态成像装置1、2、3和4,并且可以获得与固态成像装置5类似的效果。
在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22上的构造中,在上述固态成像装置4和5中,设置使光接收部分12的一部分和周边电路部分14遮光的遮光膜、使入射在至少光接收部分12上光色散的滤色器层和聚集光接收部分12上入射光的聚光透镜等。作为该构造的示例,也可以应用上述固态成像装置1、2和3的任何一个构造。
接下来,将参考图8至图10所示的主要部分的生产步骤截面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制造固态成像装置的方法(第一制造方法)的实施例(第一示例)。在图8至图10中,上述的固态成像装置1的生产步骤示出为示例。
如图8(1)所示,对入射光进行光电转换的光接收部分12、隔离光接收部分12的像素隔离区域13、其中隔着像素隔离区域13与光接收部分12相对设置有周边电路(图中没有具体示出)的周边电路部分14等形成在半导体基板(或半导体层)11上。关于该制造方法,采用公共领域中的制造方法。
随后,如图8(2)所示,降低界面态的膜21形成在上述光接收部分12的光接收表面12s上,实际上,形成在上述的半导体基板11上。降低界面态的膜21例如由氧化硅(SiO2)膜形成。然后,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22形成在降低界面态的上述膜21上。由此空穴积聚层23形成在上述光接收部分12的光接收表面侧。因此,至少在光接收部分12上,必须使降低界面态的上述膜21形成为具有一厚度以使得空穴积聚层23由具有固定负电荷的上述膜22而形成在上述光接收部分12的光接收表面12s侧。其膜厚度例如规定为1原子层以上,且100nm以下。
具有固定负电荷的上述膜22例如由氧化铪(HfO2)膜、氧化铝(Al2O3)膜、氧化锆(ZrO2)膜、氧化钽(Ta2O5)膜或氧化钛(TiO2)膜形成。上述类型的上述膜具有绝缘栅型场效晶体管的栅极绝缘膜等的使用记录。因此,已经建立了该膜的形成方法,并且可以易于执行膜的形成。关于该膜的形成方法,例如,可以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溅射法和原子层沉积法。然而,采用原子层沉积法是合适的,这是因为在膜形成期间可以同时形成减小界面态的约1nm的SiO2层。
就此而言,上述材料之外的可用材料的示例包括氧化镧(La2O3)、氧化镨(Pr2O3)、氧化铈(CeO2)、氧化钕(Nd2O3)、氧化钷(Pm2O3)、氧化钐(Sm2O3)、氧化铕(Eu2O3)、氧化钆(Gd2O3)、氧化铽(Tb2O3)、氧化镝(Dy2O3)、氧化钬(Ho2O3)、氧化铒(Er2O3)、氧化铥(Tm2O3)、氧化镱(Yb2O3)、氧化镥(Lu2O3)和氧化钇(Y2O3)。而且,具有固定负电荷的上述膜22也可以由氮化铪膜、氮化铝膜、氮氧化铪膜或氮氧化铝膜形成。关于这些膜,例如,也可以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溅射法、原子层沉积法等。
此外,关于具有固定负电荷的上述膜22,在不影响绝缘性的范围内可以给该膜加入硅(Si)或氮(N)。其浓度在不影响绝缘性的范围内适当确定。在如上所述加入硅(Si)或(N)的情况下,使其能够增强膜耐热性和加工期间防止离子注入的能力。
而且,在具有固定负电荷的上述膜22由氧化铪(HfO2)膜形成的情况下,因为氧化铪(HfO2)膜的折射系数约为2,所以通过调整其膜厚度能够获得有效的抗反射作用。实际上,对于其它类型的膜,通过根据折射系数优化膜厚度也能获得抗反射作用。
随后,绝缘膜41形成在具有固定负电荷的上述膜22上,另外,遮光膜42形成在上述绝缘膜41上。上述绝缘膜41例如由氧化硅膜形成。在这种条件下,上述遮光膜42例如由具有遮光性的金属膜形成。在遮光膜42隔着绝缘膜41形成在具有固定负电荷的上述膜22上的情况下,可以防止由氧化铪膜等形成且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22与遮光膜42中的金属之间的反应。另外,因为绝缘膜41在蚀刻遮光膜时用作蚀刻停止层,所以可以防止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22的蚀刻损坏。
接下来,如图9(3)所示,抗蚀剂掩模(图中未示出)通过抗蚀剂涂覆和光刻技术形成在上述光接收部分12的一部分和上述周边电路部分14上面的上述遮光膜42上,并且上述的遮光膜42通过采用抗蚀剂掩模的蚀刻而被加工,从而遮光膜42留在上述光接收部分12的一部分和上述周边电路部分14上面的上述绝缘膜41上。由形成的遮光膜42在光接收部分12中形成没有光进入的区域,并且图像的黑色电平根据光接收部分12的输出确定。此外,因为防止了光进入周边电路部分14中,所以抑制了由光进入周边电路部分引起的特性的变化。
随后,如图9(4)所示,减少由上述遮光膜42引起的高度差的绝缘膜43形成在上述的绝缘膜41上。优选绝缘膜43的表面是平坦的。绝缘膜43例如由涂覆的绝缘膜形成。
然后,如图10(5)所示,滤色器层44通过公共领域中的生产技术形成在上述光接收部分12上面的绝缘膜43上,此外,聚光透镜45形成在滤色器层44上。同时,透光绝缘膜(图中未示出)可以形成在滤色器层44和聚光透镜45之间,以便防止透镜工作中对滤色器层44的工作损坏。这样,形成了固态成像装置1。
在上述制造固态成像装置的方法(第一制造方法)的第一示例中,因为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22形成在降低界面态的膜21上,所以空穴积聚(空穴积聚)层23通过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22中的固定负电荷导致的电场充分地形成在光接收部分12的光接收表面侧的界面处。因此,抑制了来自该界面的电荷(电子)的产生,另外,甚至在产生电荷(电子)时,该电荷也不流入光接收部分12中用作势阱的电荷存储部分中,电荷流过其中存在很多空穴的空穴积聚层23,且被消灭。因此,能够防止界面导致的电荷引起的暗电流被光接收部分检测,并且可以抑制界面导致的暗电流。此外,因为降低界面态的膜21设置在光接收部分12的光接收表面上,所以进一步抑制界面态导致的电子的产生,从而抑制了界面态导致的作为暗电流的电子流入光接收部分12。而且,因为采用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22,所以可以形成HAD结构而不进行离子注入和退火。
接下来,将参考图11至图13所示的主要部分的生产步骤截面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制造固态成像装置的方法(第一制造方法)的实施例(第二示例)。在图11至图13中,上述固态成像装置2的生产步骤示出为示例。
如图11(1)所示,对入射光进行光电转换的光接收部分12、隔离光接收部分12的像素隔离区域13、以及其中隔着像素隔离区域13与光接收部分12相对设置有周边电路(图中未具体示出)的周边电路部分14等形成在半导体基板(或半导体层)11上。关于该制造方法,采用公共领域中的制造方法。
随后,如图11(2)所示,降低界面态的膜21形成在上述光接收部分12的光接收表面12s上,实际上,形成在上述半导体基板11上。降低界面态的膜21例如由氧化硅(SiO2)膜形成。然后,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22形成在降低界面态的上述膜21上。由此空穴积聚层23形成在上述光接收部分12的光接收表面侧。因此,至少在光接收部分12上,必须使降低界面态的上述膜21形成为具有一厚度以使得空穴积聚层23通过具有固定负电荷的上述膜22形成在上述光接收部分12的光接收表面12s侧。其膜厚度例如规定为1原子层以上,且100nm以下。
具有固定负电荷的上述膜22例如由氧化铪(HfO2)膜、氧化铝(Al2O3)膜、氧化锆(ZrO2)膜、氧化钽(Ta2O5)膜或氧化钛(TiO2)膜形成。上述类型的上述膜具有绝缘栅型场效晶体管的栅极绝缘膜等的使用记录。因此,已经建立了膜的形成方法,并且可以易于执行膜的形成。关于该膜的形成方法,例如,可以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溅射法和原子层沉积法。
就此而言,上述材料之外的可用材料的示例包括氧化镧(La2O3、氧化镨(Pr2O3)、氧化铈(CeO2)、氧化钕(Nd2O3)、氧化钷(Pm2O3)、氧化钐(Sm2O3)、氧化铕(Eu2O3)、氧化钆(Gd2O3)、氧化铽(Tb2O3)、氧化镝(Dy2O3)、氧化钬(Ho2O3)、氧化铒(Er2O3)、氧化铥(Tm2O3)、氧化镱(Yb2O3)、氧化镥(Lu2O3)和氧化钇(Y2O3)。而且,具有固定负电荷的上述膜22也可以由氮化铪膜、氮化铝膜、氮氧化铪膜或氮氧化铝膜形成。就这些膜而言,例如,也可以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溅射法和原子层沉积法等。然而,采用原子层沉积法是合适的,这是因为在膜形成期间可以同时形成减少界面态的约1nm的SiO2层。
此外,关于具有固定负电荷的上述膜22,在不影响绝缘性的范围内可以给该膜加入硅(Si)或氮(N)。其浓度在不影响绝缘性的范围内适当确定。在如上所述加入硅(Si)或氮(N)的情况下,使其能够在加工期间增强膜耐热性和防止离子注入的能力。
而且,在具有固定负电荷的上述膜22由氧化铪(HfO2)膜形成的情况下,因为氧化铪(HfO2)膜的折射系数约为2,所以通过调整其膜厚度能够获得有效的抗反射作用。实际上,关于其它类型的膜,通过根据折射系数优化膜厚度也能获得抗反射作用。
随后,绝缘膜41形成在具有固定负电荷的上述膜22上,另外,遮光膜42形成在上述的绝缘膜41上。上述绝缘膜41例如由氧化硅膜形成。就此而言,上述遮光膜42例如由具有遮光特性的金属膜形成。在遮光膜42隔着绝缘膜41形成在具有固定负电荷的上述膜22上的情况下,可以防止由氧化铪膜等形成且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22与遮光膜42中的金属之间的反应。另外,因为绝缘膜41用作蚀刻遮光膜时的蚀刻停止层,所以可以防止对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22的蚀刻损坏。
接下来,如图12(3)所示,抗蚀剂掩模(图中未示出)通过抗蚀剂涂覆和光刻技术形成在上述光接收部分12的一部分和上述周边电路部分14上面的上述遮光膜42上,并且上述的遮光膜42通过采用该掩模的蚀刻而被加工,从而遮光膜42留在上述光接收部分12的一部分和上述周边电路部分14上面的上述遮光膜42上。通过产生的遮光膜42在光接收部分12中形成没有光进入的区域,并且根据光接收部分12的输出确定图像的黑色电平。此外,因为防止了光进入周边电路部分14中,所以抑制了由光进入周边电路部分引起的特性的变化。
然后,如图12(4)所示,抗反射膜46以覆盖上述遮光膜42的方式形成在上述绝缘膜41上。该抗反射膜46例如由折射系数约为2的氮化硅膜形成。
随后,如图13(5)所示,滤色器层44形成在上述光接收部分12上面的抗反射膜上,此外,聚光透镜45形成在滤色器层44上。同时,透光绝缘膜(图中未示出)可以形成在滤色器层44和聚光透镜45之间,以便防止在透镜工作期间对滤色器层44的工作损坏。这样,形成了固态成像装置2。
根据上述制造固态成像装置的方法(第一制造方法)的第二示例,可以获得与上述第一示例相类似的效果。另外,因为形成了抗反射膜46,所以可以减少进入光接收部分12前的反射,并且由此可以增加如设在光接收部分12上的光量,从而可以改善固态成像装置2的灵敏度。
接下来,将参考图14至图16所示的主要部分的生产步骤截面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制造固态成像装置的方法(第一制造方法)的实施例(第三示例)。在图14至图16中,上述固态成像装置3的生产步骤示出为示例。
如图14(1)所示,对入射光进行光电转换的光接收部分12、隔离光接收部分12的像素隔离区域13、以及其中隔着像素隔离区域13与光接收部分12相对设置有周边电路(图中未具体示出)的周边电路部分14形成在半导体基板(或半导体层)11上。关于该制造方法,采用公共领域中的制造方法。
随后,如图14(2)所示,降低界面态的膜21形成在上述光接收部分12的光接收表面12s上,实际上,形成在上述的半导体基板11上。降低界面态的膜21例如由氧化硅(SiO2)膜形成。然后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22形成在降低界面态的上述膜21上。由此空穴积聚层23形成在上述光接收部分12的光接收表面侧。因此,至少在光接收部分12上,必须使降低界面态的上述膜21形成为具有一厚度以使得空穴积聚层23由具有固定负电荷的上述膜22形成在上述光接收部分12的光接收表面12s侧。其膜厚度例如规定为1原子层以上,且100nm以下。
具有固定负电荷的上述膜22例如由氧化铪(HfO2)膜、氧化铝(Al2O3)膜、氧化锆(ZrO2)膜、氧化钽(Ta2O5)膜或氧化钛(TiO2)膜形成。上述类型的上述膜具有绝缘栅型场效晶体管的栅极绝缘膜等的使用记录。因此,已经建立了膜的形成方法,并且易于执行膜的形成。关于该膜的形成方法,例如,可以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溅射法和原子层沉积法。然而,采用原子层沉积法是合适的,这是因为在膜形成期间可以同时形成减少界面态的约1nm的SiO2层。
就此而言,上述材料之外可用材料的示例包括氧化镧(La2O3)、氧化镨(Pr2O3)、氧化铈(CeO2)、氧化钕(Nd2O3)、氧化钷(Pm2O3)、氧化钐(Sm2O3)、氧化铕(Eu2O3)、氧化钆(Gd2O3)、氧化铽(Tb2O3)、氧化镝(Dy2O3)、氧化钬(Ho2O3)、氧化铒(Er2O3)、氧化铥(Tm2O3)、氧化镱(Yb2O3)、氧化镥(Lu2O3)和氧化钇(Y2O3)。而且,具有固定负电荷的上述膜22也可以由氮化铪膜、氮化铝膜、氮氧化铪膜或氮氧化铝膜形成。关于这些膜,例如,也可以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溅射法和原子层沉积法等。
此外,关于具有固定负电荷的上述膜22,在不影响绝缘性的范围内可以给该膜加入硅(Si)或氮(N)。其浓度在不影响绝缘性的范围内适当确定。在如上所述加入硅(Si)或氮(N)的情况下,使其能够增强膜耐热性和加工期间防止离子注入的能力。
而且,在具有固定负电荷的上述膜22由氧化铪(HfO2)膜形成的情况下,通过调整氧化铪(HfO2)膜的膜厚度能够有效获得抗反射作用。实际上,对于其它类型的膜,通过根据折射系数优化膜厚度能够获得抗反射作用。
然后,遮光膜42形成在具有固定负电荷的上述膜22上。上述的遮光膜42例如由具有遮光特性的金属膜形成。在遮光膜42直接形成在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22上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可以使遮光膜42靠近半导体基板11的表面,并且由此减小遮光膜42与半导体基板11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减少从相邻光敏二极管的上层倾斜入射的光成分,也就是光颜色混合成分。
接下来,如图15(3)所示,抗蚀剂掩模(图中未示出)通过抗蚀剂涂覆和光刻技术形成在上述光接收部分12的一部分和上述周边电路部分14上面的上述的遮光膜42上,并且上述遮光膜42通过采用抗蚀剂掩模的蚀刻而被加工,从而遮光膜42留在上述光接收部分12的一部分和上述周边电路部分14上面的具有固定负电荷的上述遮光膜42上。通过产生的遮光膜42在光接收部分12中形成没有光进入的区域,并且根据光接收部分12的输出确定图像的黑色电平。此外,因为防止了光进入周边电路部分14中,所以抑制了由光进入周边电路部分中引起的特性的变化。
因此,如图15(4)所示,抗反射膜46以覆盖上述遮光膜42的方式形成在具有固定负电荷的上述膜22上。该抗反射膜46例如由折射系数约为2的氮化硅膜形成。
随后,如图16(5)所示,滤色器层44形成在上述光接收部分12上面的抗反射膜46上,此外,聚光透镜45形成在滤色器层44上。同时,透光绝缘膜(图中未示出)可以形成在滤色器层44和聚光透镜45之间,以便防止透镜工作期间对滤色器层44的工作损坏。这样,形成了固态成像装置3。
根据上述制造固态成像装置的方法(第一制造方法)的第二示例,可以获得与上述第一示例类似的效果。另外,因为遮光膜42直接形成在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22上,可以使遮光膜42靠近半导体基板11的表面,由此减小遮光膜42与半导体基板11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减少从相邻光敏二极管的上层倾斜入射的光成分,也就是减少光颜色混合的成分。此外,因为形成抗反射膜46,所以在仅由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22的抗反射作用不充分的情况下,可以最大化抗反射作用。
接下来,将参考图17至图19所示主要部分的生产步骤截面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制造固态成像装置的方法(第一制造方法)的实施例(第四示例)。在图17至图19中,上述固态成像装置4的生产步骤示出为示例。
如图17(1)所示,对入射光进行光电转换的光接收部分12、隔离光接收部分12的像素隔离区域13、以及其中隔着像素隔离区域13与光接收部分12相对设置有周边电路(例如,电路14C)的周边电路部分14等形成在半导体基板(或半导体层)11上。关于该制造方法,采用公共领域中的制造方法。随后,形成对上述入射光具有透光性的绝缘膜26。该绝缘膜26例如由氧化硅膜形成。
然后,如图17(2)所示,抗蚀剂掩模51通过抗蚀剂涂覆和光刻技术形成在上述周边电路部分14上面的上述绝缘膜26上。
其后,如图18(3)所示,上述绝缘膜26通过采用上述抗蚀剂掩模51(参考上述的图17(2))而被加工,从而绝缘膜26留在上述周边电路部分14上。随后,去除上述的抗蚀剂掩模51。
接下来,如图18(4)所示,覆盖上述绝缘膜26且降低界面态的膜21形成在上述光接收部分12的光接收表面12s上,实际上,形成在上述半导体基板11上。降低界面态的膜21例如由氧化硅(SiO2)膜形成。
然后,如图19(5)所示,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22形成在降低界面态的上述膜21上。由此空穴积聚层23形成在上述光接收部分12的光接收表面侧。因此,至少在光接收部分12上,必须使降低界面态的上述膜21形成为具有一厚度以使得空穴积聚层23通过具有固定负电荷的上述膜22形成在上述光接收部分12的光接收表面12s侧。其膜厚度例如规定为1原子层以上,且100nm以下。
具有固定负电荷的上述膜22例如由氧化铪(HfO2)膜、氧化铝(Al2O3)膜、氧化锆(ZrO2)膜、氧化钽(Ta2O5)膜或氧化钛(TiO2)膜形成。上述类型的上述膜具有绝缘栅型场效晶体管的栅极绝缘膜等的使用记录。因此,已经建立了膜的形成方法,并且可以易于执行膜的形成。关于膜的形成方法,例如可以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溅射法和原子层沉积法。然而,采用原子层沉积是合适的,这是因为在膜形成期间可以同时形成减小界面态的约1nm的SiO2层。
就此而言,上述材料之外的可用材料的示例包括氧化镧(La2O3)、氧化镨(Pr2O3)、氧化铈(CeO2)、氧化钕(Nd2O3)、氧化钷(Pm2O3)、氧化钐(Sm2O3)、氧化铕(Eu2O3)、氧化钆(Gd2O3)、氧化铽(Tb2O3)、氧化镝(Dy2O3)、氧化钬(Ho2O3)、氧化铒(Er2O3)、氧化铥(Tm2O3)、氧化镱(Yb2O3)、氧化镥(Lu2O3)和氧化钇(Y2O3)。而且,具有固定负电荷的上述膜22也可以由氮化铪膜、氮化铝膜、氮氧化铪膜或氮氧化铝膜形成。关于这些膜,例如,也可以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溅射法和原子层沉积法等。
此外,关于具有固定负电荷的上述膜22,在不影响绝缘性的范围内可以给该膜加入硅(Si)或氮(N)。其浓度在不影响绝缘性的范围内适当确定。在如上所述加入硅(Si)或氮(N)的情况下,使其能够增强膜的耐热性以及在加工期间防止离子注入的能力。
而且,在具有固定负电荷的上述膜22由氧化铪(HfO2)膜形成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其膜厚度能够有效获得抗反射作用,这是因为氧化铪(HfO2)膜的折射系数约为2。实际上,对于其它类型的膜,通过根据折射系数优化膜厚度也能够获得抗反射作用。
在上述的固态成像装置4的构造中,在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22上,设置使光接收部分12的一部分和周边电路部分14遮光的遮光膜、使至少入射在光接收部分12上的光色散的滤色器层以及聚集光接收部分12上入射光的聚光透镜等。作为该构造的示例,也可以应用上述的固态成像装置1、2和3的任何一个构造。
在上述的制造固态成像装置的方法(第一制造方法)的第四示例中,因为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22形成在降低界面态的膜21上,所以空穴积聚(空穴积聚)层23由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22中的固定负电荷导致的电场充分形成在光接收部分12的光接收表面侧的界面处。因此,抑制了从该界面产生电荷(电子),另外,甚至在产生电荷(电子)时,该电荷也不流入光接收部分12中用作势阱的电荷存储部分中,该电荷流过其中存在很多空穴的空穴积聚层,且被消灭。因此,能够防止该界面导致的电荷引起的暗电流被光接收部分检测,并且可以抑制界面态导致的暗电流。此外,因为降低界面态的膜21设置在光接收部分12的光接收表面上,所以进一步抑制界面态导致的电子的产生,从而抑制了界面态导致的成为暗电流的电子流入光接收部分12中。而且,因为采用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22,所以可以形成HAD结构而不进行离子注入和退火。
另外,因为绝缘膜26设置在周边电路部分14上,所以在周边电路部分14上距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22的距离变为大于在光接收部分12上距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的距离。因此,缓解了从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22施加给周边电路部分14的负电场。就是说,减少了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22作用在周边电路部分14上的影响。因此,防止了由于基于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22的负电场引起的周边电路部分14的故障。
接下来,将参考图20和图21所示的主要部分的生产步骤截面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制造固态成像装置的方法(第一制造方法)的实施例(第五示例)。在图20和图21中,上述固态成像装置4的生产步骤示出为示例。
如图20(1)所示,对入射光进行光电转换的光接收部分12、隔离光接收部分12的像素隔离区域13、以及其中隔着像素隔离区域13与光接收部分12相对设置有周边电路(例如,电路14C)的周边电路部分14形成在半导体基板(或半导体层)11上。关于该制造方法,采用公共领域中的制造方法。随后,形成相对于上述入射光具有透光性且降低界面态的膜21。降低界面态的膜21例如由氧化硅膜形成。此外,保持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远离光接收表面的表面的膜25形成在降低界面态的上述膜21上。所希望的是上述膜25具有固定正电荷,以抵消固定负电荷的影响,并且优选采用氮化硅。
至少在光接收部分12上,有必要使降低界面态的上述膜21形成为具有一膜厚度以使得稍后描述的空穴积聚层23由稍后描述且具有固定负电荷的上述膜22形成在上述光接收部分12的光接收表面12s侧。其膜厚度例如规定为1原子层以上,且100nm以下。
然后,如图20(2)所示,抗蚀剂掩模52通过抗蚀剂涂覆和光刻技术形成在上述周边电路部分14上面的具有固定正电荷的上述膜25上。
其后,如图21(3)所示,具有固定正电荷的上述膜25通过采用上述抗蚀剂掩模52(参考上述的图20(2))的蚀刻而被加工,从而具有固定正电荷的上述膜25留在上述周边电路部分14上。随后,去除上述的抗蚀剂掩模52。
接下来,如图21(4)所示,具有固定负电荷且覆盖具有固定正电荷的上述膜25的膜22,形成在降低界面态的上述膜21上。
具有固定负电荷的上述膜22例如由氧化铪(HfO2)膜、氧化铝(Al2O3)膜、氧化锆(ZrO2)膜、氧化钽(Ta2O5)膜或氧化钛(TiO2)膜形成。上述类型的上述膜具有绝缘栅型场效晶体管的栅极绝缘膜等的使用记录。因此,已经建立了膜的形成方法,并且可以易于执行膜的形成。关于膜形成方法,例如可以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溅射法和原子层沉积法。然而,采用原子层沉积法是合适的,这是因为在膜形成期间可以同时形成减少界面态的约1nm的SiO2层。
就此而言,上述之外的可用材料的示例包括氧化镧(La2O3)、氧化镨(Pr2O3)、氧化铈(CeO2)、氧化钕(Nd2O3)、氧化钷(Pm2O3)、氧化钐(Sm2O3)、氧化铕(Eu2O3)、氧化钆(Gd2O3)、氧化铽(Tb2O3)、氧化镝(Dy2O3)、氧化钬(Ho2O3)、氧化铒(Er2O3)、氧化铥(Tm2O3)、氧化镱(Yb2O3)、氧化镥(Lu2O3)和氧化钇(Y2O3)。而且,具有固定负电荷的上述膜22也可以由氮化铪膜、氮化铝膜、氮氧化铪膜或氮氧化铝膜形成。关于这些膜,例如,也可以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溅射法和原子层沉积法等。
此外,关于具有固定负电荷的上述膜22,在不影响绝缘性的范围内可以给该膜加入硅(Si)或氮(N)。其浓度在不影响绝缘性的范围内适当确定。在如上所述加入硅(Si)或氮(N)的情况下,使其能够增强膜耐热性和加工期间防止离子注入的能力。
而且,在具有固定负电荷的上述膜22由氧化铪(HfO2)膜形成的情况下,通过调整氧化铪(HfO2)膜的膜厚度能够有效获得抗反射作用。实际上,对于其它类型的膜,通过根据折射系数优化膜厚度能够获得抗反射作用。
在上述的固态成像装置5的构造中,在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22上,设置使光接收部分12的一部分和周边电路部分14遮光的遮光膜、使入射在至少光接收部分12的光色散的滤色器层以及聚集光接收部分12上入射光的聚光透镜等。作为该构造的示例,也可以应用上述的固态成像装置1、2和3的任何一个构造。在上述的制造固态成像装置的方法(第一制造方法)的第五示例中,因为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22形成在降低界面态的膜21上,所以空穴积聚(空穴积聚)层23通过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22中的固定负电荷导致的电场充分形成在光接收部分12的光接收表面侧的界面处。因此,抑制了来自该界面的电荷(电子)的产生,另外,甚至在产生电荷(电子)时,该电荷也不流入光接收部分12中用作势阱的电荷存储部分中,该电荷流过其中存在很多空穴的空穴积聚层23,且可被消灭。因此,能够防止界面导致的电荷引起的暗电流被光接收部分检测,并且可以抑制界面态导致的暗电流。此外,因为降低界面态的膜21设置在光接收部分12的光接收表面上,所以进一步抑制界面态导致的电子的产生,从而抑制了界面态导致的成为暗电流的电子流入光接收部分12中。而且,因为采用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22,所以可以形成HAD结构而不进行离子注入和退火。
另外,因为优选具有固定正电荷且保持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远离光接收表面的表面的膜25设置在上述周边电路部分14的上面和具有固定负电荷的上述膜22的下面,所以具有负电荷的膜22的固定负电荷由具有固定正电荷的膜25中的固定正电荷减少,从而由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22中的固定负电荷的电场造成的影响没有作用在周边电路部分14上。因此,可以防止由固定负电荷引起的周边电路部分14的故障。
这里,关于作为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示例的氧化铪(HfO2)膜,将参考图22描述表示固定负电荷存在的数据。
关于第一示例,准备MOS电容器,其中栅极电极隔着热氧化硅(SiO2)膜形成在硅基板上,其中改变上述热氧化硅膜的膜厚度。
关于第二示例,准备MOS电容器,其中栅极电极隔着CVD氧化硅(CVD-SiO2)膜形成在硅基板上,其中改变上述CVD氧化硅膜的膜厚度。
关于第三示例,准备MOS电容器,其中栅极电极隔着层叠的膜形成在硅基板上,该层叠的膜由依次层叠的臭氧氧化硅(O3-SiO2)膜、氧化铪(HfO2)膜和CVD氧化硅(SiO2)膜组成,其中改变上述CVD氧化硅膜的膜厚度。在这点上,固定HfO2膜和O3-SiO2膜的膜厚度。
在上述示例的每一个中,CVD-SiO2膜通过采用甲硅烷(SiH4)和氧(O2)的混合气体由CVD法形成,并且HfO2膜通过ALD法形成,其中四乙基甲基氨基-铪(tetrakisethylmethyl-amino hafnium:TEMAHf)和臭氧(O3)用作原料。上述第三示例中的O3-SiO2膜是界面氧化膜,在HfO2膜形成中通过ALD法形成在HfO2和硅基板之间,且具有约1nm的厚度。关于上述各示例每个栅极电极,采用铝(Al)膜、氮化钛(TiN)膜和钛(Ti)膜从上层依次层叠的结构。
就此而言,关于上述样品结构,在第一样品和第二样品中,栅极电极形成在SiO2膜的正上方,然而只有包括HfO2膜的第三样品的结构为CVD-SiO2膜层叠在HfO2膜上。其原因是通过使HfO2与电极直接接触而防止HfO2与界面处的栅极电极之间发生反应。
此外,在第三样品的层叠结构中,HfO2膜厚度固定在10nm,并且改变用作上层的CVD-SiO2膜的膜厚度。其原因是HfO2具有大的特定介电常数,因此,甚至在形成10nm水平的膜厚度时,氧化膜换算(in terms of oxide film)的膜厚度为几纳米。因此,难于观察平带电压(flat band voltage)Vfb对氧化膜换算的膜厚度的变化。
关于上述的第一样品、第二样品和第三样品,检测氧化膜换算的膜厚度Tox对平带电压Vfb。其结果如图22所示。
如图22所示,关于包括热氧化(热-SiO2)膜的第一样品和包括CVD-SiO2膜的第二样品,随着膜厚度的增加,平带电压在负方向上移动。另一方面,确定的是仅关于包括HfO2膜的第三样品,平带电压随着膜厚度的增加而在正方向上移动。从平带电压的情况清楚可见,负电荷存在于HfO2膜的膜中。而且,已知的是,HfO2之外构成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的上述各材料与HfO2类似地具有固定负电荷。
另外,上述各样品的界面态密度的数据如图23所示。在图23中,采用图22中具有约40nm的几乎相等的Tox的第一样品、第二样品和第三样品比较界面态密度Dit。
结果,如图23所示,包括热氧化物(热-SiO2)膜的第一样品的特性为2E10(/cm2·eV),而包括CVD-SiO2膜的第二样品的界面态显示出恶化一个数量级的结果。另一方面,确定的是包括HfO2膜的第三样品具有约3E10/cm2·eV的良好的界面,并且接近热氧化膜。此外,已知的是,HfO2之外构成具有固定负电荷膜的上述各材料具有良好的界面态,与HfO2类似接近热氧化膜。
接下来,在形成具有固定正电荷的膜25的情况下,检测氧化膜换算的膜厚度Tox对平带电压Vfb。其结果如图24所示。
如图24所示,在平带电压大于热氧化膜的平带电压的情况下,膜中存在负电压,并且硅(Si)表面形成空穴。这样层叠膜的示例包括HfO2膜和CVD-SiO2膜从下层依次层叠在硅(Si)基板表面的膜。另一方面,在平带电压小于热氧化膜的平带电压的情况下,膜中存在正电压,并且硅(Si)表面形成电子(电子)。这样层叠膜的示例包括CVD-SiO2膜、CVD-SiN膜、HfO2膜和CVD-SiO2膜从下层依次层叠在硅(Si)基板表面上的膜。这里,如果CVD-SiN膜的膜厚度增加,则与热氧化膜的平带电压相比,平带电压显著地在负方向上移动。此外,在CVD-SiO2膜中正电荷的影响抵消了氧化铪(HfO2)的负电荷。
关于上述各示例中的固态成像装置1至固态成像装置5,如上所述,在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22中包含氮(N)的情况下,在形成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22后,通过用高频等离子体或微波等离子体的氮化处理可以包含氮(N)。而且,具有固定负电荷的上述膜22在膜形成后通过电子束辐射而经受电子束固化处理(curing treatment),由此可以增加膜中的固定负电荷。
接下来,将参考图25所示的主要部分构造的截面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固态成像装置(第二固态成像装置)的实施例(第一示例)。就此而言,在图25中,图中没有示出使光接收部分的一部分和周边电路部分遮光的遮光膜、使入射在光接收部分上光色散的滤色器层和聚集光接收部分上的入射光的聚光透镜等。
如图25所示,固态成像装置6包括半导体基板(或半导体层)11上对入射光进行光电转换的光接收部分12,并且包括周边电路部分14,其中周边电路隔着像素隔离区域13(例如,电路14C)设置在光接收部分12旁边的部分上。绝缘膜27设置在上述光接收部分(包括稍后描述的空穴积聚层23)12的光接收表面12s。该绝缘膜27例如由氧化硅(SiO2)膜形成。施加负电压的膜28设置在上述绝缘膜27上。
在该图中,上述绝缘膜27设置为使得周边电路部分14上面的厚度大于上述光接收部分12上面的厚度,从而施加负电压的上述膜28距上述周边电路部分14的表面的距离变得大于施加负电压的上述膜28距上述光接收部分12表面的距离。此外,在上述绝缘膜27例如由氧化硅膜形成的情况下,该绝缘膜27具有与光接收部分12上降低界面态的上述膜21类似的功能。出于这样的目的,优选上述光接收部分12的上述绝缘膜27设置为具有例如1原子层以上,且100nm以下的膜厚度。因此,在给施加负电压的膜28施加负电压时,空穴积聚层23形成在上述光接收部分12的光接收表面侧。
在上述固态成像装置1为CMOS成像传感器的情况下,上述周边电路部分14的周边电路的示例包括由晶体管组成的像素电路,该晶体管例如为传输晶体管、复位晶体管、放大晶体管和选择晶体管。此外,包括实现在由多个光接收部分12组成的阵列中读取要被读取的行的信号的操作的驱动电路、传输读取信号的垂直扫描电路、移位寄存器或地址解码器和水平扫描电路等。
作为选择,在上述的固态成像装置1为CCD成像传感器的情况下,上述周边电路部分14的周边电路的示例包括读取栅极和垂直电荷传输部分,读取栅极将来自光接收部分的光电转换信号电荷读出到垂直传输栅极,垂直电荷传输部分在垂直方向上传输读取的信号电荷。此外,包括水平电荷传输部分等。
施加负电压的上述膜28例如由相对于入射光为透明且具有导电性的膜形成,并且例如由相对于可见光为透明的导电膜形成。对于该膜,可以采用铟锡氧化物膜、铟锌氧化物膜或者铟氧化物膜、锡氧化物膜或镓锌氧化物膜等。
关于在上述固态成像装置6中的构造,在施加负电压的膜28上,设置使光接收部分12的一部分和周边电路部分14遮光的遮光膜、使入射在至少光接收部分12上光色散的滤色器层和聚集光接收部分12上入射光的聚光透镜等。作为该构造的示例,也可以应用上述固态成像装置1、2和3的任何一个构造。
在上述固态成像装置(第二固态成像装置)6中,因为施加负电压的膜28设置在绝缘膜27上,绝缘膜27设置在光接收部分12的光接收表面12s上,所以空穴积聚(空穴积聚)层通过给施加负电压的膜28施加负电压产生的电场充分地形成在光接收部分12的光接收表面12s侧。因此,抑制了从界面产生的电荷(电子),另外,甚至在从界面产生电荷(电子)时,该电荷也不流入用作光接收部分中势阱的电荷存储部分中,该电荷流过其中存在很多空穴的空穴积聚层23,并且可以被消灭。因此,能够防止界面导致的电荷成为暗电流且被光接收部分12检测到,并且可以抑制界面态导致的暗电流。而且,因为用作降低界面态的绝缘膜27设置在光接收部分12的光接收表面12s,所以进一步抑制界面态导致的电子的产生,从而抑制了成为暗电流且由界面态导致的电子流入光接收部分12中。
另外,如图所示,通过绝缘膜27使得施加负电压的上述膜28距上述周边电路部分14的表面的距离大于施加负电压的上述膜28距上述光接收部分12表面的距离。因此,减少了在给施加负电压的膜28施加负电压时产生的电场对周边电路部分14的影响。因此,可以消除在周边电路部分14中的电路故障。
接下来,将参考图26所示的主要部分构造的截面图,描述固态成像装置(第二固态成像装置)的实施例(第二示例)。就此而言,在图26中,图中未示出使光接收部分的一部分和周边电路部分遮光的遮光膜、使入射在光接收部分上的光色散的滤色器层和聚集光接收部分上的入射光的聚光透镜等。
如图26所示,在固态成像装置7中,使施加负电压的膜远离光接收表面的表面的膜25设置在上述周边电路部分14中,实际上,设置在上述的固态成像装置6中的绝缘膜27和施加负电压的上述膜28之间。所希望的是上述膜25具有固定正电荷,以抵消负电压的影响。具有固定正电荷的膜25设置在上述周边电路部分14的上面及施加负电压的上述膜28的下面就足够了,而与设置在上述绝缘膜27上或绝缘膜27下无关。此外,该图示出了绝缘膜27由具有均匀厚度的膜形成的情况。然而,与上述的固态成像装置6一样,绝缘膜在周边电路部分14上的厚度可以大于在光接收部分12上面的厚度。
作为具有固定正电荷的上述膜25的示例,该膜25是氮化硅膜。
如上所述,因为具有固定正电荷的膜25设置在上述周边电路部分14和施加负电压的上述膜28之间,所以给施加负电压的膜28施加负电压时产生的负电场由具有固定正电荷的膜25中的固定正电荷减少。因此,由该负电场引起的影响没有作用在周边电路部分14上。因此,可以防止由负电场引起的周边电路部分14的故障,并且增强周边电路部分14的可靠性。上述构造也可以应用于上述固态成像装置6,并且可以获得与固态成像装置7类似的效果,在该构造中具有固定正电荷的膜25设置在上述周边电路部分14的上面及施加负电压的上述膜28的下面。
接下来,将参考图27至图29所示的主要部分的生产步骤截面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制造固态成像装置的方法(第二制造方法)的实施例(第一示例)。在图27至图29中,上述固态成像装置4的生产步骤示出为示例。
如图27(1)所示,对入射光进行光电转换的光接收部分12、隔离光接收部分12的像素隔离区域13和其中隔着像素隔离区域13与光接收部分12相对地设置有周边电路(例如,电路14C)的周边电路部分14等形成在半导体基板(或半导体层)11上。关于该制造方法,采用公共领域中的制造方法。随后,形成相对于上述入射光具有透光性的绝缘膜29。该绝缘膜29例如由氧化硅膜形成。
然后,如图27(2)所示,抗蚀剂掩模53通过涂覆抗蚀剂和光刻技术形成在上述周边电路部分14上面的上述绝缘膜29上。
其后,如图28(3)所示,上述绝缘膜29通过采用上述抗蚀剂掩模53(参考上述的图27(2))的蚀刻而被加工,从而绝缘膜29留在上述周边电路部分14上。随后,去除上述抗蚀剂掩模53。
接下来,如图28(4)所示,覆盖上述绝缘膜26且降低界面态的膜21形成在上述光接收部分12的光接收表面12s,实际上,形成在上述的半导体基板11上。降低界面态的膜21例如由氧化硅(SiO2)膜形成。这样,绝缘膜27由上述绝缘膜29和降低界面态的上述膜21形成。
然后,如图29(5)所示,施加负电压的膜28形成在降低界面态的上述膜21上。通过给施加负电压的膜28施加负电压,空穴积聚层23形成在上述光接收部分12的光接收表面侧。因此,至少在光接收部分12上,必须使降低界面态的上述膜21形成为具有一膜厚度以使得空穴积聚层23通过给施加负电压的上述膜28施加负电压而形成在上述的光接收部分12的光接收表面12s侧。其膜厚度例如规定为1原子层以上,且100nm以下。
施加负电压的上述膜28例如由相对于入射光为透明且具有导电性的膜形成,并且例如由相对于可见光透明的导电膜形成。对于该膜,可以采用铟锡氧化物膜、铟锌氧化物膜或铟氧化物膜、锡氧化物膜或镓锌氧化物膜等。
在上述固态成像装置6中,在施加负电压的膜28上设置使光接收部分12的一部分和周边电路部分14遮光的遮光膜、使入射在至少光接收部分12上的光色散的滤色器层和聚集光接收部分12上入射光的聚光透镜等。关于制造方法,作为示例,也可以应用上述制造固态成像装置的方法(第一制造方法)的各示例中描述的任何一种方法。
在制造上述固态成像装置6的方法(第二制造方法)的第一示例中,因为施加负电压的膜28形成在设置在光接收部分12的光接收表面12s的绝缘膜27上,所以空穴积聚(空穴积聚)层通过给施加负电压的膜28施加负电压所产生的电场充分形成在光接收部分12的光接收表面12s侧的界面处。因此,抑制了由界面产生的电荷(电子),另外,甚至在产生电荷(电子)时,该电荷也不流入用作光接收部分中的势阱的电荷存储部分中,该电荷流过其中存在很多空穴的空穴积聚层23,并且可以被消灭。因此,可以防止由界面导致的电荷成为暗电流且被光接收部分12检测,并且可以抑制由界面态导致的暗电流。而且,因为降低界面态的膜21设置在光接收部分12的光接收表面12s上,所以进一步抑制由界面态导致电子的产生,从而抑制了界面态导致的成为暗电流的电子流入光接收部分12中。
另外,如图所示,绝缘膜27设置为在周边电路部分14上面的厚度大于绝缘膜27在上述的光接收部分12上面的厚度,从而该绝缘膜27使得施加负电压的上述膜28距上述周边电路部分14的表面的距离变为大于施加负电压的上述膜28距上述光接收部分12表面的距离。因此,减少了给施加负电压的膜28施加负电压时产生的电场对周边电路部分14的影响。就是说,减小了场强,抑制了空穴在周边电路部分14表面上的积聚,并且由此可以消除在周边电路部分14中的电路故障。
接下来,将参考图30和图31所示主要部分的生产步骤截面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制造固态成像装置的方法(第二制造方法)的实施例(第二示例)。在图30和图31中,上述固态成像装置4的生产步骤示出为示例。
如图30(1)所示,对入射光进行光电转换的光接收部分12、隔离光接收部分12的像素隔离区域13和其中隔着像素隔离区域13与光接收部分12相对地设置有周边电路(例如,电路14C)的周边电路部分14等形成在半导体基板(或半导体层)11上。关于该制造方法,采用公共领域中的制造方法。随后,形成相对于上述入射光具有透光性的绝缘膜27。该绝缘膜27例如由氧化硅膜形成。此外,具有固定正电荷的膜25形成在上述绝缘膜27上。具有固定正电荷的该膜25例如由氮化硅膜形成。
然后,如图30(2)所示,抗蚀剂掩模54通过抗蚀剂涂覆和光刻技术形成在上述周边电路部分14上面的具有固定正电荷的上述膜25上。
其后,如图31(3)所示,具有固定正电荷的上述膜25通过采用上述抗蚀剂掩模54(参考上述的图30(2))的蚀刻而被加工,从而具有固定正电荷的膜25留在上述周边电路部分14上。随后,去除上述抗蚀剂掩模54。
接下来,如图31(4)所示,施加负电压的膜28形成在上述绝缘膜27和具有固定正电荷的上述膜25上。通过给施加负电压的膜28施加负电压,空穴积聚层23形成在上述的光接收部分12的光接收表面侧。同时,上述的绝缘膜27允许用作降低界面态的膜。出于这样的目的,至少在光接收部分12上,必须使上述绝缘膜27形成为具有一厚度以使得空穴积聚层23通过给施加负电压的膜28施加的负电压而形成在上述光接收部分12的光接收表面12s侧。其膜厚度例如规定为1原子层以上,且100nm以下。
施加负电压的上述膜28例如由相对于入射光透明且具有导电性的膜形成,例如由相对于可见光透明的导电膜形成。对于该膜,可以采用铟锡氧化物膜、铟锌氧化物膜或铟氧化物膜、锡氧化物膜或镓锌氧化物膜等。
在上述固态成像装置7中,尽管图中未示出,但是使光接收部分12的一部分和周边电路部分14遮光的遮光膜、使至少入射在光接收部分12上的光色散的滤色器层和聚集光接收部分12上入射光的聚光透镜等设置在施加负电压的膜28上。关于其制造方法,作为示例,也可以应用上述制造固态成像装置的方法(第一制造方法)的各示例中描述的任何一种方法。
在制造固态成像装置7的上述方法(第二制造方法)的第二示例中,因为施加负电压的膜28形成在设置在光接收部分12的光接收表面12s的绝缘膜27上,所以空穴积聚(空穴积聚)层通过给施加负电压的膜28施加负电压所产生的电场充分地形成在光接收部分12的光接收表面12s侧的界面处。因此,抑制了从界面产生的电荷(电子),另外,甚至在从界面产生电荷(电子)时,该电荷也不流入光接收部分中用作势阱的电荷存储部分中,该电荷流过其中存在很多空穴的空穴积聚层23,并且可以被消灭。因此,可以防止由该界面导致的电荷成为暗电流且被光接收部分12检测,并且可以抑制由界面态导致的暗电流。而且,因为降低界面态的膜21设置在光接收部分12的光接收表面12s,所以进一步抑制由界面态导致产生电子,从而抑制了由界面态导致的成为暗电流的电子流入光接收部分12中。
另外,因为具有固定正电荷的膜25设置在上述周边电路部分14和施加负电压的上述膜28之间,所以通过具有固定正电荷的膜25中的固定正电荷减少了给施加负电压的膜28施加负电压时产生的负电场。因此,由该负电场引起的影响没有作用在周边电路部分14上。因此,可以防止由负电场引起的周边电路部分14的故障。上述构造也可以应用于上述的固态成像装置6,并且可以获得与固态成像装置7类似的效果,在该构造中具有固定正电荷的膜25设置在上述周边电路部分14的上面及施加负电压的上述膜28的下面。
接下来,将参考图32所示的主要部分构造的截面图,描述固态成像装置(第三固态成像装置)的实施例(示例)。就此而言,在图32中,主要示出了光接收部分,而在图中未示出周边电路部分、配线层、使光接收部分的一部分和周边电路部分遮光的遮光膜、使光接收部分上入射光色散的滤色器层和聚集光接收部分上的入射光的聚光透镜等。
如图32所示,固态成像装置8包括在半导体基板(或半导体层)11上对入射光进行光电转换的光接收部分12。绝缘膜31设置在该光接收部分12的光接收表面12s侧。该绝缘膜31例如由氧化硅(SiO2)膜形成。膜(下文称为空穴积聚辅助膜)32设置在上述绝缘膜31上,膜32的功函数值大于上述进行光电转换的光接收部分12的光接收表面12s侧的界面的功函数值。空穴积聚层23基于该功函差形成。该空穴积聚辅助膜32不必电连接到其他元件和配线,因此,可以是绝缘膜或具有导电性的金属膜。
此外,例如,由多个配线71和绝缘膜72组成的配线层73设置在半导体基板11提供有上述光接收部分12的光入射侧的相反侧。另外,配线层73由支撑基板74支撑。
例如,因为空穴积聚层23由硅(Si)形成,所以其功函数值约为5.1eV。因此,上述空穴积聚辅助膜32的功函数值大于5.1就足够了。
例如,在采用金属膜的情况下,根据理科年表(Chronological ScientificTables),铱(110)膜的功函数值为5.42,铱(111)膜的功函数值为5.76,镍膜的功函数值为5.15,钯膜的功函数值为5.55,锇膜的功函数值为5.93,金(100)膜的功函数值为5.47,金(110)膜的功函数值为5.37,而铂膜的功函数值为5.64。这些膜可以用作上述空穴积聚辅助膜32。甚至上述之外的膜可以用作空穴积聚辅助膜32,只要该膜是功函数值大于光接收部分12的光接收表面12s侧的界面的功函数值的金属膜。就此而言,用作透明电极的ITO(In2O3)的功函数值设定为4.8eV。通过膜形成方法或杂质的引入可以控制氧化物半导体的功函数。
上述空穴积聚辅助膜32设置在光入射侧,因此,重要的是形成为具有适合于透射入射光的膜厚度。关于其入射光透射率,优选具有尽可能高的透射率。例如,优选保证95%或更高的透射率。
此外,空穴积聚辅助膜32可以利用与光接收部分12的表面的功函数的功函数差就足够了,而不存在电阻值的下限。因此,例如,甚至在采用导电膜的情况下,也不需要形成大的膜厚度。例如,在入射光强度设定为I0,而吸收系数设定为α(其中α=(4πk)/λ,k是波尔兹曼常数,而λ是入射光的波长),深度z位置上的光强度由I(z)=I0exp(-α·z)表示。因此,I(z)/I0=0.8处的厚度例如确定为铱膜的1.9nm、金膜的4.8nm和铂膜的3.4nm,尽管差别取决于膜的类型。然而,可以清楚的是优选2nm或更小。
而且,上述空穴积聚辅助膜32可以是有机膜。例如,可以采用聚乙烯二氧噻吩(polyethylenedioxythiophene)。如上所述,上述空穴积聚辅助膜32可以是导电膜、绝缘膜或半导体膜,只要该膜的功函数值高于光接收部分12的光接收表面12s侧的界面的功函数值。
上述固态成像装置8包括膜(空穴积聚辅助膜)32,其功函数值大于设置在光接收部分12上的绝缘膜31上的上述光接收部分12的光接收表面12s侧的界面23的功函数,并且由此增加了空穴积聚层23的空穴积聚效率,从而设置在光接收部分12的光接收侧界面处的空穴积聚层23可以积聚充分的空穴。因此减少暗电流。
接下来,将参考图33描述包括空穴积聚辅助膜32的固态成像装置构造的示例。图33示出了CMOS图像传感器。
如图33所示,在半导体基板11上设置包括将入射光转换成电信号的光接收部分(例如,光敏二极管)12的多个像素部分61和由传输晶体管、放大晶体管、复位晶体管等(图中示出了它们的一部分)组成的晶体管组55。关于上述半导体基板11,例如,采用硅基板。此外,设置信号处理部分(图中未示出)以处理从各光接收部分12读取的信号电荷。
元件隔离区域13设置在上述像素部分61周围的一部分中,例如,在纵向方向或横向方向的像素部分61之间。
另外,配线层73设置在半导体基板11(在图中,在半导体基板11的下方)提供有上述光接收部分12的表面侧。该配线层73由配线71和覆盖配线71的绝缘膜72组成。上述配线层73提供有支撑基板74。该支撑基板74例如由硅基板形成。
此外,在上述的固态成像装置1中,空穴积聚层23设置在半导体基板11的后表面侧,并且上述空穴积聚辅助膜32隔着绝缘膜31设置在其上表面上。而且,有机滤色器44隔着绝缘膜(图中未示出)设置其上。例如,该滤色器44根据上述光接收部分12而设置,并且例如由以格子图案排列的蓝(Blue)、红(Red)和绿(Green)有机滤色器形成。另外,将入射光会聚到每个光接收部分12的聚光透镜45设置在每个有机滤色器44上。
接下来,将参考图34所示的流程图、图35所示的生产步骤截面图以及图36所示的主要部分的生产步骤截面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制造固态成像装置的方法(第三制造方法)的实施例(第一示例)。在图34至图36中,上述固态成像装置8的生产步骤示出为示例。
如图34(1)和图35(1)所示,首先,准备SOI基板81,其中硅层84隔着绝缘层(例如,氧化硅层)83设置在硅基板82上,并且用于对准的后表面标记85形成在硅层84中。
随后,如图34(2)和图35(2)所示,在SOI基板81的硅层84上进行元件隔离区域(图中未示出)的形成、空穴积聚层23的形成、光接收部分12的形成、晶体管组55的形成和配线层73的形成等。其中,空穴积聚层23可以在下游工艺中基板厚度减少后的步骤中形成。
然后,如图34(3)和图35(3)所示,配线层73和支撑基板74连接在一起。
其后,如图34(4)和图35(4)所示,执行SOI基板81的厚度减少。这里,例如通过研磨和抛光去除硅基板82。
尽管图中未示出,但是上述空穴积聚层23可以在从SOI基板81去除绝缘层83并且进行杂质的引入和激活处理后通过形成盖膜(图中未示出)来形成。作为示例,30nm厚度的等离子体-TEOS氧化硅膜形成为盖膜,并且通过硼离子注入进行杂质的引入。关于离子注入的条件,例如,注入能量设定在20keV,掺杂量设定为1×1013/cm2。就此而言,优选通过400℃或更低温度下的退火执行激活,从而配线层73和支撑基板74之间的连接没有被破坏。随后,例如通过稀释的氢氟酸处理去除上述盖层。同时,可以从SOI基板81去除绝缘层83。
这样,如图36(1)所示,空穴积聚层23形成在光接收部分12上。
接下来,如图36(2)所示,绝缘膜31形成在空穴积聚层23上(光入射侧)。作为示例,形成厚度为30nm的等离子体-TEOS氧化硅膜。
然后,如图36(3)所示,在上述绝缘膜31(光入射侧)上形成空穴积聚辅助膜32,空穴积聚辅助膜32是功函数值大于上述光接收部分12的光接收表面12s侧的界面的功函数值(功函数值约为5.1eV)。作为示例,金属薄膜且功函数值为5.6eV的铂(Pt)膜通过溅射形成为3nm的厚度。其它金属薄膜的候选示例包括铱(Ir)、铼(Re)、镍(Ni)、钯(Pd)、钴(Co)、钌(Ru)、铑(Rh)、锇(Os)和金(Au)。实际上,可以采用合金。
就此而言,关于在该示例中上述空穴积聚辅助膜32的材料,甚至可以采用ITO(In2O3),这是因为光接收部分的光接收表面侧的界面的功函数值约为5.1eV。ITO可以具有4.5eV至5.6eV的功函数值,取决于膜形成工艺。此外,关于其它氧化物半导体,因为其中引入RuO2、SnO2、IrO2、OsO2、ZnO、ReO2、MoO2和受主杂质的半导体以及有机材料的聚乙烯二氧噻吩(polyethylenedioxythiophene:PEDOT)等允许具有大于5.1eV的功函数值,所以它们可以用作空穴积聚辅助膜32的材料。而且,膜形成技术的示例包括ALD、CVD和气相掺杂作为400℃或更低温度下的膜形成技术。
随后,如图34(5)和图35(5)所示,隔着阻挡金属91形成后表面电极92。
然后,如图34(6)和图35(6)所示,滤色器层44形成在光接收部分12的上面,其后形成聚光透镜45。这样,形成了固态成像装置8。
在上述制造固态成像装置的方法(第三制造方法)中,因为空穴积聚辅助膜32形成在设置在光接收部分12上的绝缘膜31上,该空穴积聚辅助膜32是功函数值大于上述光接收部分12的光接收表面12s侧的界面的功函数的膜,所以增加了空穴积聚层23的空穴积聚效率,从而设置在光接收部分12的光接收表面12s侧的空穴积聚层23可以充分积聚空穴。因此,减少了暗电流。就此而言,上述的空穴积聚辅助膜32的功函数值大于空穴积聚层23的功函数值就足够了,而不必通过电流。因此,可以采用导电膜、绝缘膜或半导体膜。从而,对于空穴积聚辅助膜32可以选择显示高电阻的材料。另外,具有这样的特点,对于空穴积聚辅助膜32外部信号输入端子是不必要的。
上述各示例的固态成像装置1至8提供有多个像素部分,多个像素部分包括将入射光的量转换成电信号的光接收部分和在包括各像素部分的半导体基板的一个表面侧的配线层,并且可以应用于背侧照射型固态成像装置,该背侧照射型固态成像装置构造为用上述各光接收部分接收从与提供有配线层的表面的相反侧入射的光。实际上,能够应用于表面照射型固态成像装置,其中配线层设置在光接收表面侧,并且入射在光接收部分上的入射光的光程规定为没有设置上述配线层的区域,以便不干扰入射在光接收部分上的入射光。
接下来,参考图37所示的框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设备的实施例(示例)。该成像设备的示例包括摄像机、数字静态照相机和移动电话照相机。
如图37所示,成像设备500在成像部分501中提供有固态成像装置(图中未示出)。形成图像的图像聚焦光学部分502提供在成像部分501的聚光侧。此外,成像部分501连接到驱动它的驱动电路和信号处理部分503,信号处理部分503例如包括将用固态成像装置光电转换的信号处理成图像的信号处理电路。此外,用上述信号处理部分处理的图像信号可以存储在图像存储部分(图中未示出)中。在上述成像设备500中,上述实施例中说明的固态成像装置1至固态成像装置8可以用于上述固态成像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固态成像装置1或固态成像装置2或如上所述的具有图4所示构造设置了反射膜并包括聚光透镜的固态成像装置用于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设备500。因此,以与上述类似的方式,因为采用能增强颜色再现性和分辨率的固态成像装置,所以具有可以记录高质量图像的优点。
附带地,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设备500不限于上述构造,而是可以应用于包括固态成像装置的任何构造的成像设备。
上述的固态成像装置1至固态成像装置8及类似物可以以一个芯片或一个模块的形式制作,其中成像部分和信号处理部分或光学系统整体封装且具有成像功能。另外,本发明不仅可以应用于固态成像装置,而且可以应用于成像设备。在此情况下,对于成像设备,获得改善图像质量的效果。这里,成像设备是指例如具有照相机或成像功能的便携式设备。这样,“成像”不仅包括通常以照相机摄取的照片中的图像的捕获,而且包括广泛意义上的指纹检测等。
Claims (19)
1.一种固态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态成像装置包括对入射光进行光电转换的光接收部分,所述固态成像装置包括:
设置在所述光接收部分的光接收表面上且降低界面态的膜;以及
设置在所述降低界面态的膜上且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
其中空穴积聚层设置在所述光接收部分的光接收表面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为氧化铪膜、氧化铝膜、氧化锆膜、氧化钽膜或氧化钛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降低界面态的膜由氧化硅膜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周边电路部分,在所述光接收部分旁边的部分中,在所述周边电路部分中设置有周边电路,
其中绝缘膜设置在所述周边电路部分的表面与具有固定负电荷的所述膜之间,使得所述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距所述周边电路部分的表面的距离大于所述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距所述光接收部分的表面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周边电路部分,在所述光接收部分旁边的部分中,在所述周边电路部分中设置有周边电路,
其中在所述周边电路部分上面且在所述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下面的绝缘膜由氧化硅膜、氮化硅膜和氮氧化硅膜中的一种膜或多种膜的层叠结构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态成像装置为背侧照射型固态成像装置,包括多个像素部分和配线层,所述多个像素部分具有将入射光的量转换成电信号的光接收部分,所述配线层在半导体基板提供有所述像素部分的一个表面侧,其中从提供有该配线层的表面的相反侧入射的光用该光接收部分接收。
7.一种固态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态成像装置包括对入射光进行光电转换的光接收部分,所述固态成像装置包括:
绝缘膜,设置在所述光接收部分的光接收表面上,且透射所述入射光;以及
设置在所述绝缘膜上且施加负电压的膜,
其中空穴积聚层设置在所述光接收部分的光接收表面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态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加负电压的膜由透射所述入射光的导电材料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态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周边电路部分,在所述光接收部分旁边的部分中,在所述周边电路部分中设置有周边电路,
其中绝缘膜设置在所述周边电路部分的表面和所述施加负电压的膜之间,使得所述施加负电压的膜距所述周边电路部分的表面的距离大于所述施加负电压的膜距所述光接收部分的表面的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态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周边电路部分,在所述光接收部分旁边的部分中,在所述周边电路部分中设置有周边电路,
其中由氧化硅膜、氮化硅膜和氮氧化硅膜中的一种膜或多种膜的层叠结构形成的膜设置在所述周边电路部分的上面且在所述施加负电压的膜的下面。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态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态成像装置为背侧照射型固态成像装置,包括多个像素部分和配线层,所述多个像素部分具有将入射光的量转换成电信号的光接收部分,所述配线层在半导体基板提供有所述像素部分的一个表面侧,其中从提供有所述配线层的表面的相反侧入射的光用所述光接收部分接收。
12.一种固态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态成像装置包括对入射光进行光电转换的光接收部分,所述固态成像装置包括:
绝缘膜,设置为所述光接收部分的光接收表面侧的上层;以及
设置在所述绝缘膜上且功函数值大于进行光电转换的所述光接收部分的光接收表面侧的界面的功函数值的膜。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固态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态成像装置是背侧照射型固态成像装置,包括多个像素部分和配线层,所述多个像素部分具有将入射光的量转换成电信号的光接收部分的,所述配线层在半导体基板提供有所述像素部分的一个表面侧,其中从提供有所述配线层的表面的相反侧入射的光用所述光接收部分接收。
14.一种制造固态成像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成像装置具有对入射光进行光电转换且设置在半导体基板上的光接收部分,所述制造固态成像装置的方法包括步骤:
在提供有所述光接收部分的所述半导体基板上形成降低界面态的膜;以及
在所述降低界面态的膜上形成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
其中空穴积聚层由所述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形成在所述光接收部分的光接收表面侧。
15.一种制造固态成像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成像装置具有对入射光进行光电转换且设置在半导体基板上的光接收部分,所述制造固态成像装置的方法包括步骤:
在所述光接收部分的光接收表面上形成透射入射光的绝缘膜;以及
在所述绝缘膜上形成施加负电压的膜,
其中通过在所述施加负电压的膜上施加负电压,在所述光接收部分的光接收表面侧形成空穴积聚层。
16.一种制造固态成像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成像装置具有对入射光进行光电转换且设置在半导体基板上的光接收部分,所述制造固态成像装置的方法包括步骤:
形成绝缘膜作为所述光接收部分的光接收表面侧的上层;以及
在该绝缘膜上形成功函数值大于进行光电转换的所述光接收部分的光接收表面侧的界面的功函数值的膜。
17.一种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聚光光学部分,会聚入射光;
固态成像装置,接收在所述聚光光学部分中会聚的所述入射光并对所述入射光进行光电转换;以及
信号处理部分,处理光电转换的信号电荷,
其中所述固态成像装置包括:
设置在对所述入射光进行光电转换的所述固态成像装置的光接收部分的光接收表面上且降低界面态的膜,以及
设置在所述降低界面态的膜上且具有固定负电荷的膜,以及
空穴积聚层设置在所述光接收部分的光接收表面上。
18.一种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聚光光学部分,会聚入射光;
固态成像装置,接收在所述聚光光学部分中会聚的所述入射光并对所述入射光进行光电转换;以及
信号处理部分,处理光电转换的信号电荷,
其中该固态成像装置包括:
绝缘膜,设置在对所述入射光进行光电转换的所述固态成像装置的光接收部分的光接收表面上;以及
设置在所述绝缘膜上且施加负电压的膜,
所述绝缘膜由透射所述入射光的绝缘膜形成,以及
空穴积聚层设置在所述光接收部分的光接收表面上。
19.一种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聚光光学部分,会聚入射光;
固态成像装置,接收在所述聚光光学部分中会聚的所述入射光并对所述入射光进行光电转换;以及
信号处理部分,处理光电转换的信号电荷,
其中所述固态成像装置包括:
绝缘膜,设置为将所述入射光光电转换为信号电荷的所述固态成像装置的光接收部分的光接收表面侧的上层,以及
设置在所述绝缘膜上且功函数值大于进行光电转换的所述光接收部分的光接收表面侧的界面的功函数值的膜。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734014.1A CN103700680B (zh) | 2007-05-07 | 2007-08-20 | 固态成像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成像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122370 | 2007-05-07 | ||
JP122370/2007 | 2007-05-07 | ||
PCT/JP2007/066116 WO2008139644A1 (ja) | 2007-05-07 | 2007-08-20 | 固体撮像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撮像装置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2264388A Division CN102280463A (zh) | 2007-05-07 | 2007-08-20 | 固态成像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成像设备 |
CN201310737987.0A Division CN103700681B (zh) | 2007-05-07 | 2007-08-20 | 固态成像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成像设备 |
CN201110304563.6A Division CN102324431B (zh) | 2007-05-07 | 2007-08-20 | 固态成像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成像设备 |
CN201110226436.9A Division CN102254926B (zh) | 2007-05-07 | 2007-08-20 | 固态成像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成像设备 |
CN201310734014.1A Division CN103700680B (zh) | 2007-05-07 | 2007-08-20 | 固态成像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成像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69205A true CN101669205A (zh) | 2010-03-10 |
CN101669205B CN101669205B (zh) | 2011-12-14 |
Family
ID=40001873
Famil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226436.9A Active CN102254926B (zh) | 2007-05-07 | 2007-08-20 | 固态成像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成像设备 |
CN2007800529013A Active CN101669205B (zh) | 2007-05-07 | 2007-08-20 | 固态成像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成像设备 |
CN2011102264388A Pending CN102280463A (zh) | 2007-05-07 | 2007-08-20 | 固态成像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成像设备 |
CN201310734014.1A Active CN103700680B (zh) | 2007-05-07 | 2007-08-20 | 固态成像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成像设备 |
CN201110304563.6A Active CN102324431B (zh) | 2007-05-07 | 2007-08-20 | 固态成像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成像设备 |
CN2008101873160A Active CN101471368B (zh) | 2007-05-07 | 2008-12-26 | 固态成像装置、其制造方法及成像设备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226436.9A Active CN102254926B (zh) | 2007-05-07 | 2007-08-20 | 固态成像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成像设备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4)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2264388A Pending CN102280463A (zh) | 2007-05-07 | 2007-08-20 | 固态成像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成像设备 |
CN201310734014.1A Active CN103700680B (zh) | 2007-05-07 | 2007-08-20 | 固态成像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成像设备 |
CN201110304563.6A Active CN102324431B (zh) | 2007-05-07 | 2007-08-20 | 固态成像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成像设备 |
CN2008101873160A Active CN101471368B (zh) | 2007-05-07 | 2008-12-26 | 固态成像装置、其制造方法及成像设备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4) | US8410418B2 (zh) |
EP (1) | EP2146376B1 (zh) |
JP (5) | JP4803153B2 (zh) |
KR (2) | KR101558120B1 (zh) |
CN (6) | CN102254926B (zh) |
TW (5) | TWI426602B (zh) |
WO (1) | WO2008139644A1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00686A (zh) * | 2012-08-28 | 2012-11-28 | 豪威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背照式cmos影像传感器 |
CN105445237A (zh) * | 2015-12-31 | 2016-03-30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外加电场条件下测量液体吸收系数的方法 |
CN103731594B (zh) * | 2012-10-12 | 2017-12-05 | 豪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紧凑型像素中高动态范围成像 |
CN108336105A (zh) * | 2018-04-04 | 2018-07-27 | 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图像传感器及其器件邻近结构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442629B2 (en) | 2004-09-24 | 2008-10-28 | President &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 | Femtosecond laser-induced formation of submicrometer spikes on a semiconductor substrate |
US7057256B2 (en) | 2001-05-25 | 2006-06-06 | President &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 | Silicon-based visible and near-infrared optoelectric devices |
TWI426602B (zh) * | 2007-05-07 | 2014-02-11 | Sony Corp | A solid-state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a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
JP5151375B2 (ja) * | 2007-10-03 | 2013-02-27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固体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撮像装置 |
US8257997B2 (en) * | 2007-10-17 | 2012-09-04 | Sifotonics Technologies (Usa) Inc. | Semiconductor photodetectors |
JP5374980B2 (ja) * | 2008-09-10 | 2013-12-25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固体撮像装置 |
KR101776955B1 (ko) | 2009-02-10 | 2017-09-08 | 소니 주식회사 | 고체 촬상 장치와 그 제조 방법, 및 전자 기기 |
JP5185206B2 (ja) | 2009-02-24 | 2013-04-17 | 浜松ホトニクス株式会社 | 半導体光検出素子 |
JP5185205B2 (ja) * | 2009-02-24 | 2013-04-17 | 浜松ホトニクス株式会社 | 半導体光検出素子 |
JP5185207B2 (ja) | 2009-02-24 | 2013-04-17 | 浜松ホトニクス株式会社 | フォトダイオードアレイ |
JP5185236B2 (ja) * | 2009-02-24 | 2013-04-17 | 浜松ホトニクス株式会社 | フォトダイオードの製造方法及びフォトダイオード |
JP5185208B2 (ja) * | 2009-02-24 | 2013-04-17 | 浜松ホトニクス株式会社 | フォトダイオード及びフォトダイオードアレイ |
JP4924634B2 (ja) * | 2009-03-04 | 2012-04-25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固体撮像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撮像装置 |
JP5347999B2 (ja) * | 2009-03-12 | 2013-11-20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固体撮像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撮像装置 |
JP5985136B2 (ja) * | 2009-03-19 | 2016-09-06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半導体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
JP5773379B2 (ja) * | 2009-03-19 | 2015-09-02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半導体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
US9123653B2 (en) * | 2009-07-23 | 2015-09-01 | Sony Corporation | Solid-state imaging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US8319262B2 (en) * | 2009-07-31 | 2012-11-27 | Sri International | Substrate bias for CMOS imagers |
JP5418049B2 (ja) | 2009-08-03 | 2014-02-19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固体撮像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撮像装置 |
JP5306141B2 (ja) * | 2009-10-19 | 2013-10-02 | 株式会社東芝 | 固体撮像装置 |
JP5899519B2 (ja) | 2009-11-05 | 2016-04-06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固体撮像装置 |
GB2475086B (en) | 2009-11-05 | 2014-02-05 | Cmosis Nv | Backside illuminated image sensor |
JP5172819B2 (ja) | 2009-12-28 | 2013-03-27 | 株式会社東芝 | 固体撮像装置 |
JP5509846B2 (ja) * | 2009-12-28 | 2014-06-04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固体撮像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
KR20110077451A (ko) * | 2009-12-30 | 2011-07-0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미지 센서, 그 제조 방법, 및 상기 이미지 센서를 포함하는 장치 |
JP2011159848A (ja) | 2010-02-02 | 2011-08-18 | Toshiba Corp | 固体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11198854A (ja) * | 2010-03-17 | 2011-10-06 | Fujifilm Corp | 光電変換膜積層型固体撮像素子及び撮像装置 |
JP5663925B2 (ja) * | 2010-03-31 | 2015-02-04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固体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電子機器 |
US8692198B2 (en) | 2010-04-21 | 2014-04-08 | Sionyx, Inc. | Photosensitive imaging device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
US8278690B2 (en) * | 2010-04-27 | 2012-10-02 | Omnivision Technologies, Inc. | Laser anneal for image sensors |
WO2011142065A1 (ja) * | 2010-05-14 | 2011-11-17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固体撮像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20120146172A1 (en) | 2010-06-18 | 2012-06-14 | Sionyx, Inc. | High Speed Photosensitive Device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
JP2012054321A (ja) * | 2010-08-31 | 2012-03-15 | Sony Corp | 固体撮像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固体撮像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
JP2012084609A (ja) * | 2010-10-07 | 2012-04-26 | Sony Corp | 固体撮像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
JP5581954B2 (ja) * | 2010-10-07 | 2014-09-03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固体撮像装置、固体撮像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
KR101133154B1 (ko) | 2011-02-03 | 2012-04-06 | 디지털옵틱스 코포레이션 이스트 | 상이한 파장을 균일하게 수광하기 위한 차등 높이 실리콘을 포함하는 이면 조사 센서 패키지 |
KR101095945B1 (ko) | 2011-02-03 | 2011-12-19 | 테쎄라 노쓰 아메리카, 아이엔씨. | 상이한 파장을 균일하게 수광하기 위한 흡광 재료를 포함하는 이면 조사 센서 패키지 |
JP5708025B2 (ja) * | 2011-02-24 | 2015-04-30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固体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電子機器 |
JP5810551B2 (ja) | 2011-02-25 | 2015-11-11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固体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電子機器 |
JP6299058B2 (ja) * | 2011-03-02 | 2018-03-28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固体撮像装置、固体撮像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
JP2012191005A (ja) * | 2011-03-10 | 2012-10-04 | Sony Corp | 固体撮像素子、固体撮像素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撮像装置 |
US9496308B2 (en) | 2011-06-09 | 2016-11-15 | Sionyx, Llc | Process module for increasing the response of backside illuminated photosensitive imager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
JP2013012506A (ja) | 2011-06-28 | 2013-01-17 | Sony Corp | 固体撮像素子の製造方法、固体撮像素子、電子機器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
JP2014525091A (ja) | 2011-07-13 | 2014-09-25 | サイオニクス、インク. | 生体撮像装置および関連方法 |
FR2980304A1 (fr) * | 2011-09-20 | 2013-03-22 | St Microelectronics Crolles 2 |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 capteur d'image eclaire par la face arriere avec couche antireflet |
US8760543B2 (en) | 2011-09-26 | 2014-06-24 | Truesense Imaging, Inc. | Dark reference in CCD image sensors |
JP5943577B2 (ja) * | 2011-10-07 | 2016-07-0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光電変換装置および撮像システム |
US9224773B2 (en) | 2011-11-30 | 2015-12-29 |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 Metal shielding layer in backside illumination image sensor chips and methods for forming the same |
JP2013157422A (ja) * | 2012-01-30 | 2013-08-15 | Sony Corp | 固体撮像素子、固体撮像素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
US9379275B2 (en) | 2012-01-31 | 2016-06-28 |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dark current in image sensors |
JP6095268B2 (ja) | 2012-02-24 | 2017-03-1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固体撮像装置、及び撮像システム |
US8772899B2 (en) | 2012-03-01 | 2014-07-08 |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ackside illumination sensor |
US9064764B2 (en) | 2012-03-22 | 2015-06-23 | Sionyx, Inc. | Pixel isolation elements, device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
US8759928B2 (en) | 2012-04-04 | 2014-06-24 |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 Image sensor cross-talk reduction system and method |
JP5801245B2 (ja) | 2012-04-09 | 2015-10-28 | 株式会社東芝 | 固体撮像装置 |
US9659981B2 (en) | 2012-04-25 | 2017-05-23 |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 Backside illuminated image sensor with negatively charged layer |
US9356058B2 (en) * | 2012-05-10 | 2016-05-31 |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 Backside structure for BSI image sensor |
US9401380B2 (en) | 2012-05-10 | 2016-07-26 |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 Backside structure and methods for BSI image sensors |
US8709854B2 (en) | 2012-05-10 | 2014-04-29 |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 Backside structure and methods for BSI image sensors |
US9911772B2 (en) | 2012-06-29 | 2018-03-06 | 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rporation | Solid-state imaging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olid-state imag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KR102007279B1 (ko) | 2013-02-08 | 2019-08-0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3차원 이미지 센서의 거리 픽셀, 이를 포함하는 3차원 이미지 센서 및 3차원 이미지 센서의 거리 픽셀의 구동 방법 |
JP5568150B2 (ja) * | 2013-02-25 | 2014-08-06 | 株式会社東芝 | 固体撮像装置および携帯情報端末 |
US20140252521A1 (en) * | 2013-03-11 | 2014-09-11 |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 Image Sensor with Improved Dark Current Performance |
US9224881B2 (en) | 2013-04-04 | 2015-12-29 | Omnivision Technologies, Inc. | Layers for increasing performance in image sensors |
WO2014209421A1 (en) | 2013-06-29 | 2014-12-31 | Sionyx, Inc. | Shallow trench textured region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
JP5725123B2 (ja) * | 2013-10-04 | 2015-05-27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固体撮像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TWI709235B (zh) | 2013-11-29 | 2020-11-01 | 日商索尼半導體解決方案公司 | 固體攝像元件、其製造方法及電子機器 |
JP6616070B2 (ja) * | 2013-12-01 | 2019-12-04 | ユージェヌ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誘電性複合体構造の作製方法及び装置 |
US9859326B2 (en) * | 2014-01-24 | 2018-01-02 |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 Semiconductor devices, image sensor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KR102242580B1 (ko) | 2014-04-23 | 2021-04-2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미지 센서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US9281333B2 (en) | 2014-05-01 | 2016-03-08 | Visera Technologies Company Limited | Solid-state imaging devices having light shielding partitions with variable dimensions |
JP6345519B2 (ja) * | 2014-07-09 | 2018-06-20 |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
JP2016046336A (ja) * | 2014-08-21 | 2016-04-04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固体撮像素子および製造方法、並びに放射線撮像装置 |
CN108734074B (zh) * | 2017-04-18 | 2022-02-18 | 金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指纹识别方法以及指纹识别装置 |
JP6048483B2 (ja) * | 2014-12-10 | 2016-12-21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固体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電子機器 |
WO2016098640A1 (ja) * | 2014-12-18 | 2016-06-23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固体撮像素子、および電子装置 |
JP6163511B2 (ja) * | 2015-04-16 | 2017-07-12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固体撮像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KR102435031B1 (ko) | 2015-08-11 | 2022-08-2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고정 전하막을 갖는 이미지 센서 |
EP3352219B1 (en) * | 2015-09-17 | 2020-11-25 | 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rporation | Solid-state imaging element,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olid-state imaging element |
FR3043495A1 (fr) * | 2015-11-09 | 2017-05-12 | St Microelectronics Crolles 2 Sas | Capteur d'images a obturation globale |
JP6176313B2 (ja) * | 2015-12-02 | 2017-08-09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固体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電子機器 |
JP2017163010A (ja) * | 2016-03-10 | 2017-09-14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電子機器 |
US11522098B2 (en) * | 2016-04-01 | 2022-12-06 | Trustees Of Dartmouth College | UV/VIS/IR backside-illuminated photon-counting sensor |
JP6567468B2 (ja) | 2016-06-20 | 2019-08-28 | 株式会社東芝 | 半導体装置、電源回路、及び、コンピュータ |
KR102563588B1 (ko) | 2016-08-16 | 2023-08-0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미지 센서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KR102666073B1 (ko) | 2016-12-28 | 2024-05-1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미지 센서 |
JP6920110B2 (ja) * | 2017-06-13 | 2021-08-18 |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 固体撮像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6663887B2 (ja) * | 2017-07-11 | 2020-03-13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固体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電子機器 |
US10361237B2 (en) * | 2017-12-27 | 2019-07-23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Low dark current backside illumination sensor |
CN108321158B (zh) * | 2018-04-11 | 2024-04-16 | 南京邮电大学 | 基于光电器件的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单元及其制备方法 |
US11320568B2 (en) | 2018-05-11 | 2022-05-03 | Corning Incorporated | Curved surface film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JP7214373B2 (ja) | 2018-06-04 | 2023-01-3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固体撮像素子及び固体撮像素子の製造方法、撮像システム |
JP7362198B2 (ja) * | 2018-07-18 | 2023-10-17 |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受光素子、測距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子機器 |
KR102386104B1 (ko) | 2018-12-21 | 2022-04-1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후면조사형 이미지 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기기 |
JP7414492B2 (ja) * | 2019-11-29 | 2024-01-1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光電変換装置、光電変換装置の製造方法 |
KR102199999B1 (ko) * | 2020-10-08 | 2021-01-08 | 주식회사 유진테크 머티리얼즈 | 표면 보호 물질을 이용한 박막 형성 방법 |
WO2023047663A1 (ja) * | 2021-09-27 | 2023-03-30 |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受光素子および電子機器 |
JP2023073713A (ja) * | 2021-11-16 | 2023-05-26 |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光検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538823B2 (zh) * | 1971-12-22 | 1980-10-07 | ||
JPS5124341B2 (zh) * | 1971-12-24 | 1976-07-23 | ||
JPH01256168A (ja) | 1988-04-06 | 1989-10-12 | Matsushita Electron Corp |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H0438872A (ja) | 1990-06-04 | 1992-02-10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固体撮像素子 |
JPH05335546A (ja) * | 1992-06-01 | 1993-12-17 | Sony Corp | 固体撮像装置 |
JPH06268243A (ja) | 1993-03-12 | 1994-09-22 | Hamamatsu Photonics Kk | 半導体エネルギー検出器の製造方法 |
JP3070513B2 (ja) * | 1997-04-07 | 2000-07-31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固体撮像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6170390B1 (en) * | 1998-12-21 | 2001-01-09 | Alan L. Backus | Enclosed rotisserie with added convenience |
US6890766B2 (en) * | 1999-03-17 | 2005-05-10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Dual-type thin-film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and applications |
US6809359B2 (en) * | 2001-05-16 | 2004-10-2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Solid-state imaging devic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
JP3759435B2 (ja) * | 2001-07-11 | 2006-03-22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X−yアドレス型固体撮像素子 |
JP4123415B2 (ja) * | 2002-05-20 | 2008-07-23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固体撮像装置 |
US6902681B2 (en) * | 2002-06-26 | 2005-06-07 | Applied Materials Inc | Method for plasma etching of high-K dielectric materials |
JP4540320B2 (ja) | 2003-09-19 | 2010-09-08 | Okiセミコンダクタ株式会社 |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
JP4046067B2 (ja) * | 2003-11-04 | 2008-02-13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固体撮像素子の製造方法 |
JP2005142510A (ja) * | 2003-11-10 | 2005-06-0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固体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KR20050064335A (ko) * | 2003-12-23 | 2005-06-2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집광층을 포함하는 고체 촬상 소자 제조 방법 |
US7148525B2 (en) * | 2004-01-12 | 2006-12-12 | Micron Technology, Inc. | Using high-k dielectrics in isolation structures method, pixel and imager device |
US20050167734A1 (en) * | 2004-01-20 | 2005-08-04 |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Flash memory devices using large electron affinity material for charge trapping |
JP4525144B2 (ja) * | 2004-04-02 | 2010-08-18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固体撮像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20050274994A1 (en) * | 2004-06-14 | 2005-12-15 | Rhodes Howard E | High dielectric constant spacer for imagers |
US20050274996A1 (en) * | 2004-06-14 | 2005-12-15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Solid-state imag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US7282409B2 (en) * | 2004-06-23 | 2007-10-16 | Micron Technology, Inc. | Isolation structure for a memory cell using Al2O3 dielectric |
JP4779320B2 (ja) | 2004-08-10 | 2011-09-28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固体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KR100672701B1 (ko) * | 2004-12-29 | 2007-01-22 | 동부일렉트로닉스 주식회사 | 씨모스(cmos) 이미지 센서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
JP2006261638A (ja) * | 2005-02-21 | 2006-09-28 | Sony Corp | 固体撮像装置および固体撮像装置の駆動方法 |
CN100442530C (zh) * | 2005-02-21 | 2008-12-10 | 索尼株式会社 | 固态成像器件及其驱动方法和照相装置 |
JP4979893B2 (ja) | 2005-03-23 | 2012-07-18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物理量分布検知装置並びに物理情報取得方法および物理情報取得装置 |
JP2006269789A (ja) | 2005-03-24 | 2006-10-05 | Toshiba Corp |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6278539A (ja) * | 2005-03-28 | 2006-10-1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Mos型固体撮像装置 |
JP2007048893A (ja) * | 2005-08-09 | 2007-02-22 | Fujifilm Corp | 固体撮像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7048894A (ja) * | 2005-08-09 | 2007-02-22 | Fujifilm Corp | 固体撮像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4940607B2 (ja) * | 2005-09-22 | 2012-05-30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固体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カメラ |
US7619266B2 (en) * | 2006-01-09 | 2009-11-17 | Aptina Imaging Corporation | Image sensor with improved surface depletion |
JP4992446B2 (ja) * | 2006-02-24 | 2012-08-08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固体撮像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カメラ |
US7531399B2 (en) * | 2006-09-15 | 2009-05-12 |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methods with bilayer dielectrics |
TWI426602B (zh) * | 2007-05-07 | 2014-02-11 | Sony Corp | A solid-state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a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
-
2007
- 2007-08-17 TW TW102107419A patent/TWI426602B/zh active
- 2007-08-17 TW TW096130601A patent/TWI413240B/zh active
- 2007-08-17 TW TW102107417A patent/TWI436474B/zh active
- 2007-08-20 KR KR1020147021003A patent/KR101558120B1/ko active Active
- 2007-08-20 CN CN201110226436.9A patent/CN102254926B/zh active Active
- 2007-08-20 US US12/598,691 patent/US8410418B2/en active Active
- 2007-08-20 WO PCT/JP2007/066116 patent/WO200813964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7-08-20 CN CN2007800529013A patent/CN101669205B/zh active Active
- 2007-08-20 CN CN2011102264388A patent/CN102280463A/zh active Pending
- 2007-08-20 CN CN201310734014.1A patent/CN103700680B/zh active Active
- 2007-08-20 KR KR1020097023252A patent/KR101476473B1/ko active Active
- 2007-08-20 CN CN201110304563.6A patent/CN102324431B/zh active Active
- 2007-08-20 EP EP07792729.1A patent/EP2146376B1/en active Active
- 2007-10-11 JP JP2007265287A patent/JP480315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12-26 JP JP2007333691A patent/JP4798130B2/ja active Active
-
2008
- 2008-10-03 US US12/244,889 patent/US8288836B2/en active Active
- 2008-10-08 TW TW097138732A patent/TWI464866B/zh active
- 2008-12-19 US US12/339,941 patent/US8097928B2/en active Active
- 2008-12-24 TW TW097150453A patent/TWI437701B/zh active
- 2008-12-26 CN CN2008101873160A patent/CN101471368B/zh active Active
-
2010
- 2010-04-20 US US12/763,615 patent/US8334552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04-20 US US12/763,644 patent/US8034649B2/en active Active
- 2010-06-28 JP JP2010146814A patent/JP482191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06-28 JP JP2010146815A patent/JP4821918B2/ja active Active
- 2010-06-28 JP JP2010146816A patent/JP4883207B2/ja active Active
- 2010-12-23 US US12/977,766 patent/US8946840B2/en active Active
- 2010-12-23 US US12/977,756 patent/US8471347B2/en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02-15 US US13/027,638 patent/US8486748B2/en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03-11 US US13/792,654 patent/US9496306B2/en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12-15 US US14/570,784 patent/US9368536B2/en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5-23 US US15/161,805 patent/US9735192B2/en active Active
- 2016-10-21 US US15/299,819 patent/US9954021B2/en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8-02 US US15/667,556 patent/US10192921B2/en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12-21 US US16/230,197 patent/US10770500B2/en active Active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00686A (zh) * | 2012-08-28 | 2012-11-28 | 豪威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背照式cmos影像传感器 |
CN103731594B (zh) * | 2012-10-12 | 2017-12-05 | 豪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紧凑型像素中高动态范围成像 |
CN105445237A (zh) * | 2015-12-31 | 2016-03-30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外加电场条件下测量液体吸收系数的方法 |
CN105445237B (zh) * | 2015-12-31 | 2018-01-05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外加电场条件下测量液体吸收系数的方法 |
CN108336105A (zh) * | 2018-04-04 | 2018-07-27 | 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图像传感器及其器件邻近结构 |
CN108336105B (zh) * | 2018-04-04 | 2019-02-15 | 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图像传感器及其器件邻近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69205B (zh) | 固态成像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成像设备 | |
CN101409301B (zh) | 固态成像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成像装置 | |
CN102184932B (zh) | 固态成像装置、其制造方法及成像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