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39107C - 墨盒 - Google Patents

墨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39107C
CN100439107C CNB2004101024086A CN200410102408A CN100439107C CN 100439107 C CN100439107 C CN 100439107C CN B2004101024086 A CNB2004101024086 A CN B2004101024086A CN 200410102408 A CN200410102408 A CN 200410102408A CN 100439107 C CN100439107 C CN 10043910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 cartridge
recess
ink
antetheca
outsta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10240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36737A (zh
Inventor
坂井康人
品田聪
奥野德次郎
小林聪
门田修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03129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44224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24478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656289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367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367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3910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39107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DROOF COVERINGS; SKY-LIGHTS; GUTTERS; ROOF-WORKING TOOLS
    • E04D13/00Special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in connection with roof coverings; Protection against birds; Roof drainage ; Sky-lights
    • E04D13/04Roof drainage; Drainage fittings in flat roofs, balconies or the like
    • E04D13/0404Drainage on the roof surface
    • E04D13/0409Drainage outlets, e.g. gull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41J2/17523Ink conn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墨盒安装/拆除设备、记录装置、液体喷射装置和液体容器。该用于液体喷射装置的液体容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在其内部具有液体容纳部分;供应部分,所述供应部分形成在壳体的第一侧壁上,并且液体容纳部分中的液体通过所述供应部分可以流到外部;接触部分,所述接触部分可以接触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滑块的一部分,以在插入液体容器的方向上移动滑块;和配合部分,所述配合部分被配置来与滑块的锁定部分配合。接触部分和配合部分形成在壳体的第二侧壁上,第二侧壁与第一侧壁相交。

Description

墨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平滑动墨盒以将其装载到记录装置的主体中的墨盒安装/拆除设备、以及包括此安装/拆除设备的记录装置。本发明还涉及诸如喷墨记录装置之类的液体喷射装置以及用于该液体喷射装置的液盒安装/拆除设备,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从记录头排出(喷射)诸如墨水的液体,并记录在(将液体固定到)记录材料(喷射液体目标材料)上。本发明还涉及包括墨盒的液体容器(液盒)。
背景技术
在此情况下,这样的液体喷射装置不仅包括诸如打印机、复印机或者传真机之类的记录装置,该记录装置采用喷墨记录头并且通过喷射墨水来将图像记录在记录材料上,并且还包括这样的装置,其中,由与记录头相对应的液体喷射头将符合所需目的的液体而非墨水喷射到与记录材料相对应的喷射液体目标材料上,并且液体被固定到喷射液体目标材料上。
除了记录头之外,液体喷射头还可以是用于制造液晶显示器的色彩过滤器的颜料喷射头、用于形成有机EL显示器或者平面发光显示器(FED)的电极的电极材料(导电糊)喷射头、用于生物芯片的制造的生物有机喷射头、或者用作精密移液管的样品喷射头。
现在将提供对于作为喷墨记录装置的示例或者液体喷射装置的示例的喷墨打印机的解释。需要相比较而言较大的压力来将墨盒装载到喷墨打印机上。当对于各个颜色设置单独的墨盒时,约4.9到6.9N的压力是足够的。然而,对于其中用于多种颜色的墨盒一体形成的单包型墨盒单元,因为设置了多个针,所以需要大到4.9到6.9N的若干倍的非常大的力。只要垂直地装载墨盒,就可以施加这样大的力;然而,当在装载过程中将在不是垂直方向的方向上滑动墨盒时,一个异常的力也被强加到喷墨打印机上。因此,施加这样大的压力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专利文件1中公开了一种利用杠杆原理获得大的压力的墨盒安装/拆除设备。根据该设备,盒安装/拆除手柄的旋转被传递到连接板,以使连杆能够松开并能够将墨盒装载到支座中。然而,该设备是为装载单个颜色的墨盒而开发的设备,并不提供处理一体形成多种颜色墨盒的单包型墨盒单元所要求的大的压力。此外,如果为彩色墨盒中的每一个都设置盒安装/拆除手柄和连接板,则部件的数量将会增加,因此部件的成本将会更高。
此外,正被装载或者已经被装载的盒体总是受到使墨盒从连接到墨盒的流动通路构件退回的另一个力。因此,为了保持装载状态,用于装载墨盒的压力必须大于所述的另一个力。否则,在墨盒和流动通路构件之间将出现间隙,并且为墨盒和流动通路构件设置的接触点将移位,使得不可能检测墨水剩余量。此外,由于各部件的尺寸公差的不一致,也可能导致接触点的位置移位的发生。然而,在专利文件1中没有公开提供这样的大的压力并保持紧密接触状态的结构。
专利文件1:JP-A-11-57094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墨盒安装/拆除设备以及包括此安装/拆除设备的记录装置,在所述墨盒安装/拆除设备中,即使当使用一体形成多种颜色的墨盒的单包型墨盒单元时(即,即使当使用其中包含不同类型墨水的墨盒时),也只需要非常小的力量来产生并施加大的压力,以可靠地装载墨盒,于是,在可以容易地拆除墨盒的同时,不会发生已装载墨盒的位置移位。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液体容器,所述液体容器即使在需要大的压力来进行装载时也可以容易地固定到安装/拆除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液体容器,所述液体容器即使在需要大的压力来进行装载时也可以容易地从安装/拆除设备拆除。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该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一种通过滑动墨盒来将所述墨盒装载到记录装置的主体中的墨盒安装/拆除设备包括:盒夹持机构,一旦所述墨盒被插入预定的行程,所述盒夹持机构就夹持所述墨盒;以及旋转及滑动机构,用于通过利用手柄臂的旋转和杠杆原理产生装载所述墨盒所需的压力,并用于将所述手柄臂的所述旋转转换成装载所述墨盒所需的另一个预定行程的运动。
根据第一方面,因为使用了可以在操作点和支点之间获得较长距离的手柄臂,所以可以获得较大的杠杆比。因此,因为通过应用杠杆原理产生大的压力只需要非常小的力量,所以即使单包型墨盒单元也可以被容易地装载或者拆卸。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对于第一方面的墨盒安装/拆除设备,所述盒夹持机构包括:解锁机构,所述解锁机构仅仅通过旋转所述手柄臂就可以从所述记录装置的所述主体拆卸所述墨盒。
根据第二方面,因为仅仅通过进行单次接触操作,即旋转所述手柄臂,就可以从记录装置的主体拆卸墨盒,所以为拆卸墨盒所进行的操作可以被顺畅地执行并被简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对于第二方面的墨盒安装/拆除设备,所述解锁机构包括:解锁销,当所述手柄臂旋转时,所述解锁销与所述墨盒一起运动;以及弹性解锁片,用于通过使所述解锁销在插入所述墨盒的方向和拆卸所述墨盒的方向上运行轨迹不同,来解除所述墨盒的锁定状态。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解锁销的运行轨迹被设成在墨盒插入方向上锁定墨盒并且在墨盒拆卸方向上解锁墨盒。因此,只需要单次接触操作来拆卸墨盒。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对于第一到第三方面之一的墨盒安装/拆除设备,所述盒夹持机构包括:锁定滑块,所述锁定滑块接触从所述墨盒相对两侧中之一突出的驱动肋,并抵抗着由拔出弹簧所施加的推动力被滑动;滑块支架,所述滑块支架与可移动框架一起移动,同时夹持所述锁定滑块以使其可滑动;配合棘爪,所述配合棘爪可转动地连接到所述锁定滑块,并且与形成在所述滑块支架上的配合肋配合以将所述锁定滑块和所述滑块支架结合在一起;锁定弹簧,用于朝向所述配合肋推动所述配合棘爪;和滑动锁定片,所述滑动锁定片相对于所述锁定滑块沿与装载所述墨盒的装载方向垂直的方向滑动,并且具有与形成在所述滑块支架中的引导槽配合的引导突起。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通过利用预定的行程来插入墨盒,墨盒被可靠地夹持,同时墨盒、可移动框架、滑块支架和锁定滑块被结合形成单一单元。因此,只需要极其简单的操作来可靠地夹持墨盒。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对于第一到第四方面之一的墨盒安装/拆除设备,所述手柄臂包括:底端,所述底端被旋转地连接到设置在固定框架上的垂直旋转销上;臂主体,所述臂主体从所述底端朝向所述记录装置的所述主体的后表面延伸;以及把手,所述把手被安装到所述臂主体的末端,其中,双稳态弹簧被悬挂在所述底端和所述固定框架之间,并且推动所述手柄臂以使其定位在左右旋转端中之一处。
根据第五方面,当手柄臂被双稳态弹簧所施加的力转动到左侧或者右侧时,手柄臂被自动地移动到并停止在左右旋转端中之一处。因此,当被停止时墨盒不会被不完全地定位,而是或者停止在墨盒被完全装载到记录装置的主体中的位置上,或者被停止在插入的墨盒被接受的待命位置上。此外,为了获得这样的效果,使用具有较大线直径和较大推动力的双稳态弹簧。因此,所述双稳态弹簧还具有这样的功能,即定位墨盒,以使其稍微地朝向记录装置的主体的后表面突出,并且便于容易地从主体拆卸墨盒。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对于第五方面的墨盒安装/拆除设备,与所述手柄臂一起旋转的传动构件通过增压弹簧连接到所述手柄臂的所述底端;并且其中,当所述手柄臂沿预定方向旋转以装载所述墨盒时,由所述增压弹簧所施加的推动力对所述墨盒施压并夹持所述墨盒,以使所述墨盒紧密地接触流动通路构件。根据第六方面,即使当由于流动通路构件所施加的反向力和部件公差的偏差,而在墨盒和流动通路构件之间有间隙时,由增压弹簧所施加的推动力被作用到墨盒和流动通路构件上,使得这两个构件彼此总是保持紧密地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对于第一到第六方面之一的墨盒安装/拆除设备,所述旋转及滑动机构由齿条齿轮机构构成。根据第七方面,一种较简单的结构可以被用于将手柄臂的旋转转换成可移动框架的运动或者被可移动框架夹持的墨盒的运动,所述运动即装载墨盒所需的预定行程的运动。此外,因为利用齿条可以相对增大传动路径或者作用长度,所以与采用多个齿轮系来提供传动路径相比,可以减少部件的数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对于第七方面的墨盒安装/拆除设备,所述旋转及滑动机构包括:第一小齿轮,所述第一小齿轮被安装到所述手柄臂的底端,以与所述手柄臂一起旋转;滑动条,所述滑动条具有与所述第一小齿轮啮合的第一齿条、以及将所述第一齿条的运动沿着传动路径向下游传递的第二齿条;组合小齿轮,所述组合小齿轮具有与所述第二齿条啮合的第二小齿轮、以及将所述第二小齿轮的旋转沿着所述传动路径向下游传递的第三小齿轮;以及第三齿条,所述第三齿条设置在可滑动地安装到固定框架上的可移动框架上,并且与所述第三小齿轮啮合。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对于第六方面的墨盒安装/拆除设备,由所述第二齿条、所述第二小齿轮、所述第三小齿轮和所述第三齿条所提供的传动路径布置在所述手柄臂的左右两侧中的每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和第九方面,不管手柄臂的旋转支点的位置如何,用于平稳地滑动可移动框架的最佳点可以被指定作为用于向可移动框架传递力的最后施加点。当传动路径被布置在两侧时,可以防止可移动框架在安装和拆除墨盒时发生倾斜,此外,可以平稳和稳定地装载和拆卸墨盒。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第一到第九方面之一的墨盒安装/拆除设备,还包括:墨盒防错插装置,所述墨盒防错插装置用于当所述手柄臂位于设定位置时,或者当所述手柄臂位于不是允许装载所述墨盒的复位位置的位置时,或者当只有一侧的盒夹持机构被操作的同时插入所述墨盒时,防止所述墨盒的所述插入,其中,当所述墨盒的装载被完成时所述手柄臂应该处在所述设定位置。
用于离架型墨盒的主要的传统防错插装置为:用于电检测导电性的一种装置,以及用于物理地防止插入没有与形成在盒支架侧的突起配合的墨盒的另一种装置。但是,这些装置可被应用于为各种颜色所设置的墨盒,而不总是满足多种颜色墨盒被一体形成的单包型墨盒单元。
然而,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当手柄臂位于在该处墨盒不应被插入的、不是复位位置的位置时,并且当墨盒在此时被插入时,盒夹持装置的操作不会进行,并且防止了墨盒的错误插入。此外,当只有一侧的墨盒夹持装置被操作的同时墨盒将被插入时,墨盒发生倾斜,所以墨盒的插入没有完成。因此,在第十方面提供的装置作为对于单包型墨盒的防错插装置是有效的。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对于第十方面的墨盒安装/拆除设备,所述墨盒防错插装置包括:防错插突起,所述防错插突起从所述记录装置的固定框架朝向锁定滑块突出;滑动锁定片,所述滑动锁定片沿着与所述墨盒的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来相对于所述锁定滑块滑动;以及引导槽,所述引导槽形成在与所述记录装置的可移动框架一起移动的滑块支架中,并且所述引导槽与设置在所述滑动锁定片上的引导突起配合,其中,所述引导槽具有这样的形状,使得在手柄臂位于所述设定位置的同时要插入所述墨盒时,所述滑动锁定片具有使其与所述防错插突起接触并防止所述墨盒的所述插入的运行轨迹。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当手柄臂位于设定位置时,利用较简单的结构禁止错误插入墨盒,在所述较简单的结构中,防错插突起被形成在固定框架上,并且设计了引导槽的形状。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对于第十或者第十一方面的墨盒安装/拆除设备,所述墨盒防错插装置包括:防错插突起,所述防错插突起从所述记录装置的固定框架朝向锁定滑块突出;滑动锁定片,所述滑动锁定片沿着与所述墨盒的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来相对于所述锁定滑块滑动;以及引导槽,所述引导槽形成在与所述记录装置的可移动框架一起移动的滑块支架中,并且所述引导槽与设置在所述滑动锁定片上的引导突起配合,其中,所述引导槽具有这样的形状,使得当只有一侧的盒夹持装置被操作的同时所述手柄臂从所述复位位置向所述设定位置转动时,靠近没有被操作的另一侧的盒夹持装置的滑动锁定片具有使其与所述防错插突起接触并防止所述墨盒的所述插入的运行轨迹。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当手柄臂从复位位置转动到设定位置,同时只有一侧的盒夹持装置被操作时,利用较简单的结构可以防止墨盒的错误插入,在所述较简单的结构中,防错插突起被形成在固定框架上并设计引导槽的形状。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对于根据第十到第十二方面之一的墨盒安装/拆除设备,所述墨盒防错插装置包括:碰撞避免单元,所述碰撞避免单元用于在所述手柄臂位于不是所述复位位置的位置的同时插入所述墨盒时,防止由碰撞到设置在配合棘爪上的解锁销而导致的弹性解锁片的变形。根据第十三方面,因为设置了碰撞避免单元,所以即使在手柄臂位于不是复位位置的位置的同时插入所述墨盒时,也可以避免解锁销与柔性解锁片的碰撞,并且预先防止了由于碰撞导致的柔性解锁片的变形。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对于第十三方面的墨盒安装/拆除设备,所述碰撞避免装置包括:与所述配合棘爪一起旋转的碰撞避免凸起部分;和滑动面,所述滑动面接触所述碰撞避免凸起部分,并且一体地形成在将与所述配合棘爪配合的配合肋中,其中,所述配合棘爪的旋转轨迹被设成这样,使得当手柄臂位于不是所述复位位置的位置时并且当所述墨盒被插入时,所述配合棘爪的正常旋转轨迹被校正并且选择避免旋转轨迹,其中采取所述正常旋转轨迹,所述解锁销与所述弹性解锁片碰撞,采用所述避免旋转轨迹,所述解锁销不与所述弹性解锁片碰撞。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利用设置了碰撞避免凸起部分和滑动面的相对简单的结构,配合棘爪的正常旋转轨迹可以被校正且变成避免旋转轨迹,并且可以防止解锁销与弹性解锁片的碰撞。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对于第十到第十四方面之一的墨盒安装/拆除设备,所述墨盒防错插装置包括:防错插折板,当所述手柄臂位于所述复位位置时,所述防错插折板采取缩回姿态,当所述手柄臂位于不是所述复位位置的位置时,所述防错插折板采取突出姿态;和旋转换向机构,用于将所述手柄臂的运动转换成所述防错插折板的运动。根据第十五方面,因为当手柄臂位于不是复位位置的位置时,防错插折板被突出,所以墨盒的插入在物理上是不可能的。此外,当试图插入墨盒的用户看到处在突出姿态的防错插折板时,用户可以在视觉上识别出墨盒的插入被禁止了。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方面,对于第十五方面的墨盒安装/拆除设备,所述防错插折板包括:折板主体,所述折板主体直接接触所述墨盒的插入端面,以防止所述墨盒的所述错误插入;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可旋转地连接到固定框架,使得所述旋转轴的轴向设定在所述固定框架的宽度方向上;和转换凸轮随动器,所述转换凸轮随动器设置到所述折板的与所述折板主体相对的端面,而所述旋转轴位于其间,其中,由于受到来自布置在所述固定框架和所述折板之间的推动装置的推动力,所述防错插折板总是采取所述突出姿态。根据第十六方面,防错插折板具有相对简单的功能结构,并且被定位成在物理、视觉上有效地防止墨盒的错误插入。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七方面,对于第十五或者第十六方面的墨盒安装/拆除设备,所述旋转换向机构包括:扳柄,所述扳柄沿所述手柄臂的所述运动方向绕旋转销转动预定角度,其中所述旋转销垂直设置在固定框架的上表面上;转换凸轮随动器,所述转换凸轮随动器被设置到所述防错插折板;和推动装置,用于推动所述扳柄以总是向着所述手柄臂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八方面,对于第十七方面的墨盒安装/拆除设备,所述扳柄包括:臂,所述臂可旋转地连接到所述旋转销并沿径向延伸;和转换操作部分,所述转换操作部分沿圆周方向从所述臂的末端朝向所述手柄臂和所述防错插折板延伸,其中所述转换操作部分在其输入侧具有直接接触所述手柄臂的输入接触部分,并且在其输出侧具有转换凸轮面,所述转换凸轮面滑动并接触所述防错插折板的所述转换凸轮随动器。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七和第十八方面,利用其中仅仅布置了预定形状的扳柄的相对简单的结构,就可以将手柄臂的旋转运动转换成防错插折板的旋转运动。因此,只有当手柄臂位于复位位置时,墨盒才可以被插入。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九方面,第一到第十八方面之一的墨盒安装/拆除设备还包括:蠕变载荷减小机构,用于减小被施加到所述记录装置的所述主体中的各个部分上的蠕变载荷,并且,当所述手柄臂持续地处于在完成所述墨盒的装载时所述手柄臂应该在的所述设定位置时,产生所述蠕变载荷。
当手柄臂位于设定位置时,相当大的载荷被施加到记录装置的主体中的各个部分上。当此状态持续时,在记录装置的主体中的多个部分中产生蠕变,而不能获得使墨盒保持与流动通路构件接触所需的压力。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九方面,因为设置了蠕变载荷减小装置,所述记录装置的主体中的各个部分被保持在不发生蠕变的状态。此外,虽然墨盒被稍微地拔出,但是获得了装载墨盒所需的压力。因此,因为导致蠕变的大的载荷没有施加到记录装置的主体中的各个部分上,所以稳定地获得了装载墨盒所需的压力,而不管多么频繁地安装和拆除墨盒。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方面,对于第十九方面的墨盒安装/拆除设备,所述蠕变载荷减小装置包括:推动装置,用于推动位于所述设定位置的所述手柄臂朝向所述复位位置旋转;以及手柄臂止动机构,用于使所述手柄臂停止在设定待命位置,所述设定待命位置位于从所述设定位置向所述复位位置向后预定间距处。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方面,处在设定位置的手柄臂被推动装置的力自动地移动到复位位置上,并且通过手柄臂止动机构的作用而停止在预定的设定待命位置上。因此,不用用户特别注意,手柄臂就可以自动地到达设定待命位置,因此可以提高可使用性。此外,因为施加到记录装置主体中的各个部分上的载荷被减小了,所以可以延长记录装置的主体的服务寿命。
根据第二十一方面,对于第一到第二十方面之一的墨盒安装/拆除设备,设置了墨盒插入状态判断装置,当用户试图将所述墨盒插入到预定距离之外时,所述墨盒插入状态判断装置使所述墨盒停止在所述墨盒的所述装载之前的预定位置,并使得用户可以判断所述墨盒的插入状态是否正常。
因为墨盒的插入取决于用户的动作,所以存在错误插入(非正常插入状态)的可能性,例如其中墨盒在只有一侧的盒夹持装置被操作的状态下被插入的倾斜插入,并因此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被错误插入的墨盒在没有被校正的情况下被装载(此后称为错误装载)。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一方面,因为当用户试图将墨盒插入超出预定距离时,墨盒插入状态判断装置使墨盒停止在装载墨盒之前的预定位置,所以用户可以在视觉上确认墨盒的后端部分,来容易地判断墨盒的插入状态是否正常。结果,如果插入状态不正常,则用户可以再次正确地插入墨盒。因此,可以明显地减小处在非正常插入状态并且没有校正的墨盒通过手柄臂的旋转被错误地装载的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二方面,对于第二十一方面的墨盒安装/拆除设备,所述墨盒插入状态判断装置包括:手柄臂旋转限制机构,所述手柄臂旋转限制机构限制所述手柄臂从复位位置向设定位置的旋转,以使所述被插入的墨盒停止在所述预定位置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二方面,即使用户试图将墨盒插入超出预定的距离,手柄臂从复位位置朝向设定位置的旋转也被限制了。于是,旋转及滑动机构的运动也被限制了。因此,墨盒可以被停止在预定位置。结果,通过仅仅限制手柄臂的旋转,用户就可以容易地判断墨盒的插入状态是否正常。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三方面,对于第二十二方面的墨盒安装/拆除设备,所述手柄臂旋转限制机构包括:限制部分,所述限制部分布置在用于引导所述手柄臂的所述旋转的引导件上的所述复位位置处,并且所述限制部分限制所述手柄臂朝向所述设定位置的所述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三方面,因为限制部分被形成在用于引导手柄臂的旋转的引导件上的复位位置处,所以可以以低成本容易地构造手柄臂旋转限制机构,而不用增加组成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四方面,对于第一到第二十三方面之一的墨盒安装/拆除设备,设置有墨盒错误装载警告装置,当处在非正常插入状态的所述墨盒被错误地装载时,所述墨盒错误装载警告装置通知用户所述墨盒的所述错误装载。
即使采用了难以进行墨盒的错误插入的结构,也难以完全消除墨盒的错误插入(非正常插入状态),因为插入操作取决于用户的动作。
由于此原因,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四方面,设置了墨盒错误装载警告装置,当处在非正常插入状态(错误插入状态)的墨盒被错误地装载时,所述墨盒错误装载警告装置可以将墨盒的错误装载通知用户。因此,根据通知,用户可以再次正确地插入墨盒,然后装载墨盒。因此,可以明显地减小处在非正常插入状态(错误插入状态)并且没有校正的墨盒通过手柄臂的旋转被错误地装载的可能性。此外,可以明显地减小就这样留着错误装载的墨盒的可能性,因此可以明显地减小墨水由于墨水供应针和密封橡胶之间的不完全密封状态而通过毛细作用泄漏的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五方面,对于第二十四方面的墨盒安装/拆除设备,所述墨盒错误装载警告装置包括:可旋转盖构件,所述可旋转盖构件能够封闭用于所述墨盒的插入开口部分;以及肋,所述肋形成在所述盖构件的内侧,其中,当所述墨盒被错误地装载时,所述肋抵靠所述墨盒并且限制所述盖构件的旋转,以由此防止封闭所述盖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五方面,当墨盒被错误地装载时,处在盖构件的内侧上的肋抵靠墨盒并且限制盖构件的旋转,以由此防止封闭所述盖构件。这样,可以将错误装载通知用户。就是说,根据通知,用户可以再次插入墨盒,然后再次装载墨盒。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六方面,对于第二十五方面的墨盒安装/拆除设备,所述墨盒错误装载警告装置还包括:检测所述盖构件的打开/封闭的盖构件打开/封闭检测器。
根据第二十六方面,因为盖构件打开/封闭检测器可以检测盖构件的打开/封闭,所以盖构件没有封闭的事实可以被转换成电信号,通过所述电信号,该事实可以通过警告显示等方式被通知给用户。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七方面,对于第二十六方面的墨盒安装/拆除设备,所述墨盒错误装载警告装置还包括:墨盒错误装载状态控制器,所述墨盒错误装载状态控制器防止所述记录装置主体被启动,直至所述盖构件打开/封闭检测器检测到所述盖构件的封闭。
根据第二十七方面,通过设置墨盒错误装载状态控制器,直到盖构件打开/封闭检测器检测到盖构件的封闭,才存在记录装置主体被启动的可能性。因此,不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当墨盒被错误装载时,记录装置主体进行用于将墨水填充到设置在记录头中的墨水流动通路中的初始填充步骤等。因此,即使墨盒被错误装载,也不存在由于初始填充步骤等而使废墨水泄漏到装置外部的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八方面,一种记录装置包括:根据第一到第二十七方面之一的墨盒安装/拆除设备,所述墨盒安装/拆除设备滑动墨盒以将其装载到所述记录装置的主体中。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八方面,可以提供一种记录装置,其中利用极小的力就可以稳定地安装和拆除墨盒。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九方面,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包括:液盒安装/拆除设备,用于滑动液盒,并用于将所述液盒装载到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主体中;盒夹持装置,一旦所述液盒被插入预定的行程,所述盒夹持装置就夹持所述液盒;以及旋转及滑动机构,用于通过利用手柄臂的旋转和杠杆原理产生装载所述液盒所需的压力,并用于将所述手柄臂的所述旋转转换成装载所述液盒所需的另一个预定行程的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十方面,一种用于液体喷射装置的液体容器,其中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包括:液体容器被容纳于其中的液体容器容纳部分;以及在插入所述液体容器的插入方向上滑动同时夹持所述液体容器容纳部分中的所述液体容器的滑块,所述液体容器包括:内部具有液体容纳部分的壳体;和供应部分,所述供应部分用于将液体向外引入到所述液体容纳部分中并形成在所述壳体的一侧壁上,其中接触部分和配合部分形成在所述壳体的与形成有所述供应部分的侧壁相交的侧壁上,所述接触部分接触所述滑块的一部分以使得所述滑块可以在所述插入方向上移动,并且所述配合部分与设置在所述滑块的锁定部分配合。
根据第三十方面,接触所述滑块的一部分的接触部分被形成在液体容器的壳体的侧壁上。在此情况下,与滑块的锁定部分配合的配合部分被设置在壳体上。当液体容器被插入安装/拆除设备中时,接触部分与滑块的一部分接触,并且推动和移动滑块。此外,当液体容器被插入时,壳体的配合部分与滑块的锁定部分配合,因此壳体被固定到滑块上。因此,由于液体容器可以被移动到连接器侧同时被滑块夹持,所以液体容器可以通过稳定的操作被连接到连接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十一方面,对于第三十方面的液体容器,所述接触部分向外突出超出所述第二侧壁的至少一部分所在的平面。
利用这样的结构,由于接触部分突出到壳体之外,所以当液体容器被插入到安装/拆除设备中时,可以容易地使接触部分与设置在滑块上的锁定部分接触。
根据第三十二方面,对于第三十或者第三十一方面的液体容器,所述配合部分在所述壳体的一个面中凹入,并且当所述锁定部分接近所述配合部分时,所述配合部分和所述锁定部分配合在一起。
根据这样的结构,因为配合部分在壳体的一个面中凹入,所以锁定部分只需要进入到配合部分中以配合这些部分。结果,壳体可以被更加可靠地固定到滑块。
根据第三十三方面,对于第三十到第三十二方面中的任何之一的液体容器,形成在所述接触部分上并且接触所述滑块一部分的接触面与所述配合部分的一个表面连续。
根据此结构,由于接触部分的接触面与配合部分的一个面一体形成,所以可以通过利用接触面定位锁定部分,并且锁定部分可以与配合部分配合。
根据第三十四方面,对于第三十到第三十三方面中的任何之一的液体容器,在壳体的一个面上设置了用于加强接触部分的加强部分。
根据此结构,因为用于加强接触部分的加强部分被设置在壳体上,所以当滑块的一部分抵靠接触部分时,可以防止对接触部分或形成接触部分处的部分的损坏。
根据第三十五方面,对于第三十到第三十四方面中的任何之一的液体容器,所述壳体中形成有通过其将液体引入到所述壳体中的引入部分、具有存储器件的电路板、定位部分以及抵靠所述液体容器容纳部分的抵靠部分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此结构,因为在所述壳体中形成用于将液体引入到所述壳体中的引入部分、具有存储器件的电路板、定位部分以及抵靠所述液体容器容纳部分的抵靠部分中的至少一个,所以可以改善液体容器的功能。
根据第三十六方面,对于第三十到第三十五方面中的任何之一的液体容器,在所述壳体中形成具有存储器件的电路板以及抵靠所述液体容器容纳部分的抵靠部分,并且所述配合部分、所述电路板以及所述抵靠部分从所述壳体的底部向着所述壳体的顶部按此次序以相对距离布置。
根据此结构,在壳体中不仅形成配合部分,而且形成电路板和抵靠部分,并且所述配合部分、所述电路板以及所述抵靠部分按所述指定的次序布置在离所述壳体的底部沿所述壳体的高度的相对距离处。就是说,壳体通过配合部分与锁定部分的配合以及通过抵靠部分对于液体喷射装置的抵靠而被支撑。因此,在电路板压靠液体喷射装置的端子布置部分的方向上产生力矩,并且可以使电路板和端子布置部分之间的连接稳定。
根据第三十七方面,对于第三十到第三十六方面中的任何之一的液体容器,所述接触部分和所述配合部分位于所述壳体的与所述插入方向基本平行并且与所述滑块大致相对的面上。
根据此结构,因为接触部分和配合部分位于壳体的与液体容器插入方向基本平行并且与滑块相对的面上,所以当液体容器被插入时可以容易地使滑块与接触部分接触。
本公开涉及日本专利申请No.2003-424832(2003年12月22日递交)、2004-031295(2004年2月6日递交)、2004-032152(2004年2月9日递交)以及2004-244780(2004年8月25日递交)中所包含的主题,所述各个申请通过引用其全文被特意地包含在本文中。
附图说明
图1是喷墨打印机的概图的横截面侧视图。
图2是在墨盒被插入之前安装/拆除设备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在墨盒被插入之前安装/拆除设备的平面图。
图4是在墨盒被插入之前安装/拆除设备的仰视图。
图5是在墨盒被插入之前盒夹持单元的侧视图。
图6是盒夹持单元的放大的分解透视图。
图7A和7B是当墨盒的插入开始时盒夹持单元的侧视图和仰视图。
图8A和8B是当墨盒的插入完成时盒夹持单元的侧视图和仰视图。
图9是当装载墨盒时安装/拆除设备的平面图。
图10A和10B是当装载墨盒时盒夹持单元的侧视图和仰视图。
图11是当墨盒的装载完成时安装/拆除设备的平面图。
图12A和12B是当墨盒的装载完成时盒夹持单元的侧视图和仰视图。
图13是当拔出墨盒时安装/拆除设备的平面图。
图14A和14B是当拔出墨盒时盒夹持单元的侧视图和仰视图。
图15是手柄臂的底端的放大透视图。
图16是其中盖构件被封闭的喷墨打印机的后视图。
图17是其中盖构件被打开并且手柄臂位于设定位置处的喷墨打印机的后视图。
图18是其中盖构件被打开并且手柄臂位于复位位置处的喷墨打印机的后视图。
图19是墨盒防错插单元的倾斜仰视透视图。
图20A、20B和20C是在正常插入时墨盒防错插单元的操作状态的仰视图。
图21A和21B是在错误插入时墨盒防错插单元的操作状态的仰视图。
图22是当只有一侧的盒夹持单元被操作时墨盒防错插单元的操作状态的仰视图。
图23是包括碰撞避免单元的墨盒防错插单元的透视图。
图24A、24B和24C是当进行错误插入而同时手柄臂位于不是复位位置的位置时,墨盒防错插单元的操作状态的横截面侧视图。
图25A、25B和25C是当进行正常插入而同时手柄臂位于复位位置时,墨盒防错插单元的操作状态的横截面侧视图。
图26A、26B和26C是不包括碰撞避免单元的墨盒防错插单元的操作状态的横截面侧视图。
图27A、27B和27C是当进行正常的插入时墨盒防错插单元的操作状态的横截面侧视图。
图28是当手柄臂位于不是复位位置的位置时墨盒防错插单元的操作状态的透视图。
图29是当手柄臂位于复位位置时墨盒防错插单元的操作状态的透视图。
图30是墨盒防错插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图31是当手柄臂位于不是复位位置的位置时墨盒防错插单元的后视图。
图32A和32B是手柄臂位于不是松脱位置的位置以及手柄臂位于松脱位置的状态下的墨盒防错插单元的平面图。
图33A和33B是墨盒防错插单元的倾斜仰视透视图。
图34是包含蠕变载荷减小单元的墨盒安装/拆除设备的透视图。
图35A和35B分别是手柄臂位于设定位置的状态和手柄臂位于设定待命位置的状态下的后视图。
图36是示出了由流动通路构件施加在墨盒上的反作用力的变化的曲线图。
图37是示出了其中在蠕变发生后用于插入墨盒的力减小的状态的曲线图。
图38是将要被装载到打印机中的墨盒的透视图。
图39是墨盒的侧视图。
图40是墨盒的分解透视图。
图41是示出了设置有墨盒插入状态判断单元和墨盒错误装载警告单元的墨盒安装/拆除设备的后视图。
图42是示出了在手柄臂位于复位位置时手柄臂旋转限制机构的后视图。
图43A和43B是示出墨盒错误装载警告单元的操作模式的横截面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对根据本发明的墨盒安装/拆除设备以及墨盒,以及作为包含该墨盒安装/拆除设备的液体喷射装置示例的记录装置提供解释。首先,将喷墨打印机作为实现记录装置的最佳实施方式,并且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整体结构的概述。图1是在装载墨盒时喷墨打印机的示意性横截面侧视图。
(喷墨打印机)
在喷墨打印机100中,托架10由托架引导轴12支撑,以在主扫描方向(图1中垂直于纸平面的方向)上往返运动。托架10是记录装置的主要构件,其中,所述记录装置是用于对记录材料P(此后,也简称为片材P)进行记录的液体喷射装置的示例,所述记录材料P是液体喷射的目标材料的示例。记录头13被安装在托架10上,并且是用于向片材P排出(喷射)墨水的液体喷射头示例,其中墨水是液体的示例。在记录装置的主体3在托架10下方的空间中,作为液盒(液体容器)的示例的单包墨盒611通过将在后面描述的根据本发明的墨盒安装/拆除设备1而被装载。
墨水供应机构(没有示出)被连接到安装/拆除设备1。此墨水供应机构例如包括安装/拆除设备1通过其与记录头13连通的管子和阀机构。墨水供应机构通过管子从墨盒611向记录头13供应墨水。
压板28位于记录头13下方,并且与记录头13相对,以限定记录头13的头表面与片材P之间的间隙PG。通过交替和反复进行片材运送操作和墨水喷射操作来对片材P进行记录,即:用于在托架10和压板28之间沿垂直于主扫描方向的副扫描方向(在图1的纸平面上的横向)将片材P运送预定距离的操作;以及用于在记录头13沿主扫描方向往返一次期间将墨水从记录头13喷射到片材P上的操作。
基于运送片材P的路径,将进一步描述喷墨打印机100的结构。首先,供纸托盘5被定位在运送方向上的最上游,其中所述供纸托盘5是用于堆放片材P的目标材料堆放部分的示例。为供纸托盘5设置了边缘引导件15,以接触片材P的侧边缘并沿副扫描方向平滑地引导片材P。当供纸辊14的旋转轴17旋转时,输送器(hopper)16在预定的时序升起,并朝向供纸辊14向上推动供纸托盘5上的片材P。
包括供纸托盘5、供纸辊14和输送器16的部分为自动供纸器2。当供纸辊14旋转时,预定单位数量的片材P从最上面的片材P开始,被分离垫施加的力顺序地捡拾,其中所述分离垫是设置在供纸辊14附近的分离部分的示例。于是,将所捡拾的片材P沿运送方向向下游运送。
记录材料检测器(没有示出)(此后简称为检测杆)被设置在供纸辊14的下游,其中所述记录材料检测器是用于检测片材P经过的目标材料检测装置的示例。此外,运送辊对19被设置在检测杆的下游,所述运送辊对19包括用于运送的驱动辊19a和联动辊19b。联动辊19b被支撑在辊支架18的下游,于是联动辊19b总是在压力下与驱动辊19a接触以形成辊隙,其中所述辊支架18被可旋转地安装在旋转轴(没有示出)上并通过螺旋扭簧(没有示出)而绕轴转动。
被运送辊对19夹在中间并运送的片材P被引导到记录头13下方的记录位置26,并且在托架10和片材P以前述的方式运动时,对于片材P的基本整个记录面进行所期望的记录处理。在记录头13和压板28之间限定出的间隙GP对于精确记录是极其重要的元件,并且根据片材P的厚度被按需要进行调节,其中所述压板28位于记录头13下方并与记录头13相对。
排出辊对20位于记录头13下游,其中所述排出辊对20是目标材料排出装置的示例并包括驱动辊20a和带齿排出辊20b。片材P被排出辊对20排出,并且被置于排出堆放器50的安装面51上,其中所述堆放器50是位于下游的目标材料接纳部分的示例。
带齿辊20b沿着外缘具有多个齿状物,并且被为带齿辊设置的辊支架(没有示出)可旋转地支撑。辅助带齿辊22位于带齿辊20b的上游,并且片材P被辅助带齿辊22向下轻推。联动辊19b的轴在驱动辊19a的轴的稍下游,而带齿辊20b的轴在驱动辊20a的轴的稍上游。
利用该结构,在运送辊对19和排出辊对20之间,片材P被稍微弯曲并向下凸起,即,被设置成所谓的“反向翘曲”状态。此外,与记录头13相对的片材P被压靠在压板28上,以防止片材P的卷边,并且进行适当的记录。应该注意到,辅助带齿辊22具有与带齿辊20b相类似的多个齿状物,并且由为辅助带齿辊设置的辊支架(没有示出)支撑。
在此实施例方式中的喷墨打印机100是这样的打印机,即该打印机使用其中多种颜色的墨盒被一体形成的单包型墨盒单元,并且该打印机从供纸托盘5下方的主体3的后部,水平地滑动墨盒611以将墨盒装载到其中。如图16所示,盖构件29被设置在主体3的后端面上,以封闭用于插入墨盒611的开口。
(墨盒)
现在将解释优选用于喷墨打印机100的墨盒611。图38是墨盒611的透视图,图39是墨盒611的侧视图,而图40是墨盒611的分解透视图。如图38到40所示的,墨盒611包括壳体612。如图40所示,多个墨水包613被存储在壳体612中。在此实施例中,存储了容纳有不同类型墨水的六个墨水包613。每一个墨水包613具有充当液体容纳部分的袋613a和充当供应部分的引入部分613b。通过将一个膜构件或者若干膜构件热封成袋的形状,来获得袋613a。引入部分613b被夹在(若干)膜构件之间,而其底端被插入到袋613a中。引入部分613b在其内部具有流动通路(没有示出),因此容纳在袋613a中的墨水可以被引到外部。
如图40所示,壳体612由容器部分614和盖子615形成。容器部分614具有盒体的形状,并且六个下部支撑614b被形成在前表面614a。为了将墨水包613安装到容器部分614中,墨水包613的引入部分613b被固定到下部支撑614b上。上部支撑615b被形成在盖子615的前表面615a上。为了将盖子615安装到容器部分614,上部支撑615b配合到引入部分613b被固定到其上的下部支撑614b。结果,如图38所示,构成供应部分的支撑616被形成在壳体612的前表面612a上。在每一个支撑616中设置插入孔616a。在墨盒611将被插入的情况下,使前表面612a朝向安装/拆除设备1,并且上表面612b和底面612c被水平放置。
如图38所示,作为定位部分的第一配合孔617和第二配合孔618分别被形成在壳体612(容器部分614)的前表面612a的左右端部。此外,每一个都为圆环形的抵靠部分617a和618a从前表面612a突出一个台阶,并包围第一配合孔617和第二配合孔618。抵靠部分617a和618a充当在墨盒611被连接到流动通路构件4时抵靠流动通路构件4(见图3)的部分,其中所述流动通路构件4将在后面描述。作为基体安装部分的基体凹入部分619被形成在壳体612(容器部分614)的底面612c中,并且处在第二配合孔618的下方。具有存储器件(没有示出)的电路板被布置在基体凹入部分619中。此外,用作引入部分的引入支撑620被形成在壳体612的前表面612a上,并且处在第一配合孔617和位于图38中的右端的支撑616之间。流动通路620a被形成在引入支撑620中,并且当盖子615被固定到容器部分614时,流动通路620a与形成在盖子615的前表面615a中的引入通路615c(见图40)连通。引入通路615c与设置在盖子615的后表面上的废墨容纳部分(没有示出)连通。
优选通过将一个膜构件(没有示出)的边缘熔融(热封)到盖子615的后表面来限定废墨容纳部分。废墨容纳部分包括膜构件和盖子615的后表面之间的吸收构件,并且将被连接到被设置在喷墨打印机100中的清洁机构(没有示出)上。清洁机构具有封盖、真空泵等,以强制性地抽吸记录头13中的墨水,并且防止记录头13的喷嘴堵塞。因此,从清洁机构排出的废墨从引入支撑620通过流动通路620a被输送到废墨容纳部分。
如图38所示,作为配合部分的配合凹入部分621被形成在与墨盒611的插入方向平行的面中,即,形成在壳体612(容器部分614)的侧面(侧壁)612d和612e中。如图38和39所示,配合凹入部分621在侧面612d和612e中被形成为方形。配合凹入部分621在壳体612的底面612c中开口,并且如图39所示,其位置比前表面612a和后表面612f之间的中间位置稍微地更靠近壳体612的后表面612f。此外,全部都形成在壳体612中的配合凹入部分621、基体凹入部分619的上表面(基体安装面)和抵靠部分618a,依次位于在高度H方向上离开壳体612底面612c的相对距离处。即,在高度方向H上,配合凹入部分621的位置低于凹入部分619的基体安装面,该基体安装面的位置低于抵靠部分618a。
如图39所示,每一个都基本呈L形的施压肋(驱动肋)622被形成在容器部分614的侧面612d和612e上。施压肋622中的每一个都包括作为接触部分的第一肋623和作为加强装置的第二肋624。
第一肋623像条带一样地突出,因此纵向基本平行于墨盒611(容器部分614)的高度H方向。第一肋623的前表面被用作接触锁定滑块36的接触面625,其中所述锁定滑块36将在后面描述。也就是说,如图38所示,接触面625从壳体612的侧面612d和612e向外突出。第一肋623紧邻配合凹入部分621;更具体地说,配合凹入部分621靠近壳体612的后表面612f的面与第一肋623的接触面(前表面)625连续(优选地与之平齐)。
第二肋624与第一肋623连续。第二肋624像条带一样地突出,因此其纵向基本平行于墨盒611(容器部分614)的深度L方向。第二肋624加强第一肋623,即,当其他构件抵靠第一肋623的接触面625时防止对于接触面625或者第一肋623的损坏。
(墨盒安装/拆除设备)
现在将对墨盒安装/拆除设备进行解释,其中,所述安装/拆除设备被应用于喷墨打印机100并且安装和拆除墨盒611。图2是在墨盒被插入到打印机中之前的状态下的墨盒安装/拆除设备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此状态的平面图,图4是此状态的仰视图,而图5是在此状态下的盒夹持机构的侧视图。图6是盒夹持机构的放大的分解透视图。图7A和7B是在墨盒插入起始位置处的盒夹持机构的操作状态的侧视图和仰视图。图8A和8B是在墨盒插入结束位置处的盒夹持机构的操作状态的侧视图和仰视图。
图9是在墨盒正被装载的状态中的安装/拆除设备的平面图。图10A和10B是在此状态下的盒夹持机构的操作状态的侧视图和仰视图。图11是在墨盒被完全装载好的状态中的安装/拆除设备的平面图。图12A和12B是在此状态下的墨盒夹持机构的横截面侧视图和仰视图。图13是在用于拆下墨盒的解锁时刻的状态下的安装/拆除设备的平面图。图14A和14B是此状态下的盒夹持机构的侧视图和仰视图。图15是手柄臂的底端的放大的透视图。
如图2所示,包括墨盒容纳部分(液体容器容纳部分)的安装/拆除设备1包括:作为连接器的流动通路构件4;作为夹持机构的盒夹持机构30;以及作为滑动机构的旋转及滑动机构32。流动通路构件4被安装到主框架62的端部。盒夹持机构30和旋转及滑动机构32分别被安装到主框架62的下部和上表面,如图2所示。盒夹持机构30位于主框架62的相应的下侧。在由主框架62和盒夹持机构30所限定的空间中,在与安装流动通路构件4一侧相对的一侧(图2的左侧)上形成开口。安装/拆除设备1被置于打印机100的外壳体内,以使得此开口面对形成在外壳体中的插入端口,并且因此,通过插入端口被插入的墨盒611可以被容纳在此空间中。应该注意,在图2中,对于位于主框架62的左端的盒夹持机构30只示出了一部分,而其他的结构没有被示出。
在根据此实施例的墨盒安装/拆除设备1中,盒夹持机构30一将墨盒611插入预定的行程就夹持墨盒611。此外,在此实施例中,旋转及滑动机构32利用手柄臂31的旋转和杠杆原理来提供足够装载墨盒611的压力。旋转及滑动机构32将手柄臂31的旋转转换成装载墨盒611所需的另一个预定行程的水平运动。
在这些元件中,盒夹持机构30中的每一个都具有解锁机构33,该解锁机构33被设置为本发明的特征部件中的一个,并且允许只通过旋转手柄臂31就可以从主体3中拔出墨盒611。解锁机构33包括:解锁销34,当旋转手柄臂31时其与墨盒611一起运动;以及柔性(弹性)解锁片35,其通过使解锁销34的运行轨迹在墨盒611的插入方向及其拆除方向上不同,来解锁墨盒611。解锁机构33的更详细的结构将在后面连同盒夹持机构30的其他部件一起进行描述。
如图6所示,盒夹持机构30包括:直接支撑墨盒611的锁定滑块36;可滑动地支撑锁定滑块36的滑块支架37;以及解锁机构33。锁定滑块36是一块状构件,该块状构件通过接触图2和38中的驱动肋(施压肋)622的接触面625而滑动,其中所述驱动肋622从墨盒611的侧面612d和612e突起。
锁定滑块36在滑块支架37的内部运动,使得锁定滑块36在滑块支架37的上板37a和下板37c的内壁上并沿着所述内壁滑动,同时由形成在滑块支架37的内壁37b上的引导肋38引导。锁定滑块36形成有配合槽39,所述配合槽39中配合有引导肋38。诸如拉伸螺旋弹簧之类的拔出弹簧42被悬挂在配合钩40和41之间,所述配合钩40和41分别被形成在锁定滑块36和滑块支架37上。
配合槽39被形成在锁定滑块36的侧面中,并且滑块支架37的引导肋38被配合到配合槽39中。此外,引导凹入部分47被形成在锁定滑块36的下表面中,并且作为锁定部分的滑动锁定片48被配合到引导凹入部分47。此滑动锁定片48形成为具有锥形末端的平板。此外,引导突起53被形成在滑动锁定片48的下表面,以便被配合到滑块支架37的引导槽54。
因此,在配合到引导凹入部分47的滑动锁定片48的引导突起53被配合到引导槽54并且引导肋38被配合到配合槽39的状态下,锁定滑块36被可滑动地移动,同时被支撑在滑块支架37中。此时,由滑块支架37支撑的锁定滑块36面对插入到安装/拆除设备1中的墨盒611的各个侧面612d和612e。此外,当引导突起53沿着倾斜部分55向着水平部分56运动时,滑动锁定片48逐渐从引导凹入部分47向内部(朝向墨盒611的运行轨迹)突出。当引导突起53被定位在水平部分56中时,就维持了滑动锁定片48的一部分从引导凹入部分47突出的状态。
配合钩40被形成在锁定滑块36上。配合钩40被定位在这样的位置上,即当锁定滑块36被置于滑块支架37上时,配合钩40与配合钩41基本处在相同高度。配合钩40具有类似于钩子的形状,并且其末端朝向流动通路构件4突出。拔出弹簧42的终端部分别被保持在配合钩40和41上。在此实施例中,拔出弹簧42由拉伸螺旋弹簧构成。当在锁定滑块36被安装到滑块支架37上的状态下将拔出弹簧42悬挂在配合钩40和41之间时,锁定滑块36被朝向安装/拆除设备1的开口(朝向侧板37d)推动。因此,当没有向锁定滑块36施加外力时,拔出弹簧42的推动力使锁定滑块36朝向开口运动,并且滑动锁定片48的引导突起53被定位于倾斜部分55的起始端。
轴承部分44也被设置在锁定滑块36上,以可旋转地支撑配合棘爪43。轴承部分44具有接纳旋转轴45的孔,其中所述旋转轴45被布置在配合棘爪43的底端。此外,被安装到旋转轴45的是诸如螺旋扭簧之类的锁定弹簧46,用于朝向滑块支架37的上板内壁37a推动配合棘爪43。
配合棘爪43是在其末端形成有钩形棘爪的构件。作为解锁机构33的一部分的解锁销34被布置在该棘爪的外侧面,以平行于配合棘爪43可绕其旋转的旋转轴延伸。锁定滑块36形成有引导凹入部分47,所述引导凹入部分47在与装载墨盒611的装载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滑动锁定片48如上所述地被配合到引导凹入部分47。
滑动锁定片48是扁平板状构件,其末端被切削成峰脊形,以便与将要进行配合的引导凹入部分47的形状相匹配。滑动锁定片48在其与滑块支架37的下板37c相对的端面上具有引导突起53。该引导突起被配合到形成在滑块支架37的下板37c中的引导槽54。当引导突起53沿着引导槽54的形状在墨盒611的装载方向上运动时,滑动锁定片48在墨盒611的装载方向上并且还在与墨盒611的装载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运动。
就是说,如图4、7、8、10、12和14所示,引导槽54具有处在插入墨盒的起始端侧的倾斜部分55以及处在终端侧的水平部分56。此外,倾斜部分55从朝外向朝内逐渐倾斜,并且水平部分56与倾斜部分55的最内侧端连续,以平行于装载方向朝向终端延伸,同时维持该最内侧位置。
当引导突起53位于起始端时,配合到具有这样的形状的引导槽54中的引导突起53占据最外侧的位置。因此,墨盒611是可被插入的。当引导突起53位于倾斜部分55的终端时,引导突起53占据最内侧的位置,由此滑动锁定片48被滑动以进入到图2和38中的各个配合凹入部分621中,其中所述配合凹入部分621被形成在墨盒611的侧面612d和612e中。因此,墨盒611从两侧被夹持。
滑块支架37是其内部具有用于容纳锁定滑块36的空间的盒形构件。滑块支架37被夹持在具有作为示例的门架横截面的可移动框架58上,并且可以与可移动框架58一起滑动。钩形配合肋59被形成在滑块支架37的上板37a的内壁上,并且与被可旋转地安装到锁定滑块36上的配合棘爪43相配合。利用这样的结构,锁定滑块36和滑块支架37被结合成一体。
滑块支架37包括上板37a、中板37b、下板37c和连接这些板的侧板37d。配合肋59被形成在上板37a的末端的内面上。配合肋59的末端被形成为钩形。中板37b具有引导肋38,所述引导肋38向外侧(在配合肋59的一侧)突出,并且与插入墨盒611的方向基本平行。此外,侧板37d具有配合钩41,所述配合钩41位于比引导肋38稍高的位置处。配合钩41被形成为钩形,使得其末端向外突出。
如上所述,引导槽54被形成在下板37c的水平表面中。如图6所示,该引导槽54包括倾斜部分55和水平部分56。倾斜部分55的位置比水平部分56更靠近安装/拆除设备1的开口侧。倾斜部分55从开口侧朝向流动通路构件4侧逐渐向内(朝向与形成配合肋59的一侧相对的那一侧)倾斜。水平部分56与倾斜部分55连续,以从倾斜部分55朝向流动通路构件4延伸。
滑块支架37被保持在包括有平板58a(见图4)的可移动框架58(见图4和图6)上。具体而言,可移动框架58包括:位于主框架62的下表面的平板58a(见图4);以及形成在平板58a的各个端部上的弯曲部分58b(见图6)。此外,如图7A和7B所示,因为弯曲部分58b被分别连接到设置在平板58a两侧的滑块支架37,所以可移动框架58和滑块支架37被可靠地安装在一起。此外,可移动框架58被可相对移动地安装到主框架62上。利用这样的结构,滑块支架37可以与可移动框架58一起相对于主框架62可滑动地移动。
滑块支架37的外侧面是开口的。在容纳锁定滑块36和拔出弹簧42之后,副框架60被用于从外部封闭开口区域。副框架60中的每一个都是固定框架61的一部分,并且通过螺钉被安装到固定框架61的主框架62上。
副框架60被置于夹持锁定滑块36的滑块支架37的上方。副框架60被相对于主框架62固定。解锁片35被可靠地安装到副框架60的大致的中心部分。解锁片35包括弹性片63,该弹性片63是朝向流动通路构件4倾斜的片簧。
流动通路构件4被安装到副框架60的后端面,以被连接到墨盒611。流动通路构件4包括将被插入到墨盒611的针开口中的针4a、墨水供应通路和用于检测剩余墨水量的触点。
具体地,如图3所示,在流动通路构件4中形成六根针4a,以插入到墨盒611的插入孔616a中。此外,第一插入针4b和第二插入针4c被形成在流动通路构件4中,以配合到墨盒611的第一配合孔617和第二配合孔618。引入针4d也被形成在流动通路构件4中,以插入到墨盒611的引入支撑620中。此外,如图4所示,端子布置部分4e被形成在流动通路构件4的下部。端子(没有示出)被设置在端子布置部分4e中,并且当墨盒611被固定到流动通路构件4时所述端子被连接到电路板,其中,所述电路板被安装到墨盒611的基体凹入部分619。
柔性解锁片35是解锁机构33的一部分,并被安装到副框架60上。柔性解锁片35是类似片簧构件的构件,并且具有斜向上延伸的弹性舌片63。弹性舌片63的弹性变形被用于使解锁销34的运行轨迹在装载墨盒611的方向和拆卸墨盒611的方向上不同。
就是说,当弹性舌片63向下弯曲时,解锁销34可以在装载墨盒611的方向上运动,同时保持销34的高度。相反,当解锁销34在拆卸墨盒611的方向上移动时,弹性舌片63因为弹性舌片63的倾斜方向而不向上弯曲。因此,在此情况下,解锁销34向下运动,并且解锁销34的运行轨迹发生变化。因此,与解锁销34一体形成的配合棘爪43向下转动,并且与配合肋59脱离。
主框架62是形成记录装置的主体3的框架的构件。如图2所示,通过使用平板并通过将平板的外缘部分向上弯曲,来加强主框架62的结构,其中可移动框架58与所述平板可滑动地接触。如图3所示,在主框架62中,旋转销64被布置在后部的中心,并且充当将在后面进行描述的手柄臂31的旋转支点。此外,在旋转销64的旁边形成配合孔66,以便夹持双稳态弹簧(bi-stable spring)65的一端。此外,在旋转销64的前方附近,引导肋67在主体3的宽度方向上延伸。通过使主框架62的若干部分直立起来而获得引导肋67。
同样在旋转销64的前方,垂直于引导肋67形成伸长的引导狭缝68,并且引导狭缝68在安装和拆除墨盒611的方向上延伸。被垂直设置在位于下方的可移动框架58上的配合销69被配合装入引导狭缝68中。利用这样的结构,不用被倾斜,可移动框架58就可以由副框架60的内壁和形成在主框架62中的引导狭缝68所引导,并平行地沿着副框架60的内壁和引导狭缝68移动。在引导狭缝68的左右两侧,旋转销71被垂直地设置,并且充当组合小齿轮(combination pinion)70的旋转支点,其中组合小齿轮70将在后面描述。
手柄臂31包括:底端72,其被可旋转地连接到设置在主框架62上的旋转销64上;臂主体73,其从底端72朝向主体3的后表面延伸;以及把手74,其被安装到臂主体73的末端。配合孔85被形成在从底端72侧突出的外缘中。配合孔85被用于夹持双稳态弹簧65的一端,所述弹簧65是具有相对较大的线直径的螺旋扭簧并且推动手柄臂31以使其定位在左右旋转端的其中之一上。
扇形的第一小齿轮75被安装到底端72的下表面,所述第一小齿轮75是旋转及滑动机构32中的传动构件的示例。通过增压弹簧87(见图15)使第一小齿轮75与手柄臂31一起旋转,其中所述增压弹簧87是螺旋扭簧。手柄臂31的支点和施力点之间的距离S与第一小齿轮75的节圆半径R的比例,被大致地用作杠杆比。在此实施例中,因为通过使用手柄臂31可以相对地增大支点和施力点之间的距离S,所以获得S∶R=1∶0.12的大的杠杆比。
因此,当加载墨盒611所需的驱动力是34.0N时,在不计算摩擦损耗和强加在双稳态弹簧65上的载荷的情况下,仅仅需要向手柄臂31施加约4.1N的杠杆操作力。在此实施例中,手柄臂31的旋转角度被设为约55°,并且根据该旋转角度所获得的墨盒611的运动行程被设为约12mm。
如图15所示,两个配合孔89和一个狭长的止动孔90被形成在手柄臂31的底端72。在平面图中观察呈拱形的两个配合肋88被垂直形成在第一小齿轮75的上表面上,并被配合装入配合孔89中。狭长的止动孔90用于夹持增压弹簧87的一端。类似于配合肋88,配合孔89被形成为在平面图中观察呈拱形,但是各个配合孔89的周长稍微长于各个配合肋88的周长,以在其间提供间隙部分91。增压弹簧87被夹在手柄臂31的底端72和第一小齿轮75之间并被压缩,并且增压弹簧87的另一端被夹持在形成于第一小齿轮75的外缘的槽口92中。
齿条齿轮机构可以被用作旋转及滑动结构32的示例。在此实施例中,旋转及滑动结构32包括:第一小齿轮75,其与手柄臂31一起被旋转;滑动条78,其具有与第一小齿轮75啮合的第一齿条76和用于将第一齿条76的运动沿着各个传动路径向下游传递的第二齿条77;以及第三齿条81,其与组合小齿轮70啮合。通过一体地形成与第二齿条77啮合的第二小齿轮79和将第二小齿轮79的旋转沿着各个传动路径向下游传递的第三小齿轮80,来获得各个组合小齿轮70。
在此实施例中,各个传动路径由第二齿条77、第二小齿轮79、第三小齿轮80以及第三齿条81形成,并且被设置在手柄臂31的两侧。与此布置相一致的,滑动条78具有位于靠近旋转销64的一侧中心处的第一齿条76、以及位于相对一侧的左右端部处的第二齿条77。应该注意,滑动条78由主框架62的引导肋67引导,以在主体3的宽度方向上往返运动。
与第一小齿轮75相类似,第二小齿轮79和第三小齿轮80由扇形齿轮所形成,并且在相位相差约90°的情况下被耦合在一起,以形成组合小齿轮70。第三小齿轮80穿过形成在主框架62中的半圆形开口,到达在位于下方的可移动框架58中开口的窗口83,并与形成在窗口83的侧缘中的第三齿条81啮合。此外,左右组合小齿轮70沿相同方向旋转,因此,第二小齿轮79、第三小齿轮80以及第三齿条81被布置在相同的方位上。
如上所述,旋转及滑动机构32包括手柄臂31,所述手柄臂31具有底端72、臂主体73和把手74,如图3所示。底端72被形成为类似于平板,并且旋转销64被保持在底端72的大致中心上。手柄臂31由主框架62支撑,以绕旋转销64旋转。保持孔85被形成在底端72的端面中,并且双稳态弹簧65的一端被固定到保持孔85中,以防止弹簧65移开。此外,在主框架62中,保持通孔66被形成在手柄臂31的底端72附近,以固定双稳态弹簧65的另一端。由保持孔66和85支撑的双稳态弹簧65是螺旋扭簧等,并且将手柄臂31推向左右旋转端中之一。
臂主体73从底端72朝向开口延伸,并且把手74位于臂主体73的末端。第一小齿轮75位于底端72的下表面的下方,并且被连接到手柄臂31并随着手柄臂31的旋转而旋转。
此外,在主框架62中,滑动条78位于其可以与第一小齿轮75啮合的位置处。滑动条78由从主框架62突出的肋67的侧面支撑。滑动条78具有靠近手柄臂31的底端72设置的第一齿条76。第一齿条76位于其可以与第一小齿轮75啮合的位置处。因此,当手柄臂31旋转到图3中的右侧时,第一小齿轮75在图3中逆时钟旋转,并且滑动条78通过第一小齿轮75和第一齿条76的啮合而被移动到图3中的右侧。
滑动条78还包括第二齿条77,所述第二齿条77位于与形成第一齿条76的面相对的面上的两个位置上。在主框架62中,设置组合小齿轮70,以分别与第二齿条77啮合。组合小齿轮70中的每一个都包括罩盖70a、第二小齿轮79和第三小齿轮80,所有这些都由旋转销71支撑。
第二小齿轮79和第三小齿轮80由扇形齿轮制成,并且由旋转销71支撑,而小齿轮79和80的相位相差约90°。第二小齿轮79位于与对应的第二齿条77啮合的位置上。第二小齿轮79的旋转被传递到第三小齿轮80,以沿相同的方向旋转第三小齿轮80。如图4所示,第三小齿轮80可以与可移动框架58的对应的第三齿条81啮合,其中所述可移动框架58被设置在主框架62的下方。当第三小齿轮80沿图4中的逆时钟方向(图3中的顺时钟方向)旋转时,朝向流动通路构件4滑动可移动框架58,因为第三小齿轮80与第三齿条81啮合。
如图3所示和如上所讨论的,引导狭缝68被形成在主框架62的大致中心处,并且平行于插入墨盒611的方向延伸。从可移动框架58突出的配合销69被可滑动地配合到引导狭缝68中。因此,可移动框架58被夹持在设置于主框架62两侧上的副框架60的内表面上,并且当配合销69被配合到引导狭缝68时,可移动框架58平行移动而不会倾斜。
现在将描述这样构造的墨盒安装/拆除设备1的操作。
(1)插入之前(见图2到图5)
在墨盒611被插入到记录装置的主体3之前,如图3所示,手柄臂31位于最左侧的位置。在此状态下,锁定滑块36被定位成离起始端最近,并且配合棘爪43与滑块支架37的上板37a的内壁相接触。如图4所示,引导突起53位于起始端位置处,所述起始端位置是引导槽54的倾斜部分55的最外侧位置。因此,滑动锁定片48被容纳在引导凹入部分47中,因而允许墨盒611的插入。
就是说,在插入墨盒611之前,即,当墨盒611还没有安装到安装/拆除设备1时,盒夹持机构30的锁定滑块36被拔出弹簧42的推动力推向安装/拆除设备1的开口。因此,滑动锁定片48的引导突起53位于引导槽54(倾斜部分55)的起始端。配合棘爪43被锁定弹簧46推向上板37a,并且配合棘爪43的末端与上板37a的下表面接触。旋转及滑动机构32的手柄臂31位于最左侧位置,如图3所示。
(2)开始插入(见图7)
当墨盒611被手动地从记录装置的主体3的后表面中的开口插入时,驱动肋622末端处的接触面625与锁定滑块36的形成引导凹入部分47处的端面接触,并抵抗着拔出弹簧42的推动力来将锁定滑块36逐渐朝前推动,其中所述驱动肋622被形成在墨盒611的两个侧面612d和612e上。因此,引导突起53在主体3中沿着引导槽54的倾斜部分55和水平部分56向前运动。当引导突起53向前运动时,滑动锁定片48逐渐向内运动并突出。
就是说,当墨盒611通过喷墨打印机100的插入端口被手动地插入并且滑动预定距离时,锁定滑块36部分地接触壳体612的接触面625。具体地,壳体612靠近锁定滑块36的接触面625与锁定滑块36的若干部分(形成引导凹入部分47的部分)接触。此时,因为接触面625从壳体612突出,所以墨盒611仅仅需要被推动到安装/拆除设备1内部,以使接触面625与锁定滑块36接触。此外,此时,如图7A所示,锁定滑块36被拔出弹簧42的推动力推向安装/拆除设备1的开口,并且如图7B所示,滑动锁定片48的引导突起53位于倾斜部分55的起始端。
当墨盒611抵抗着拔出弹簧42的推动力被进一步推动时,锁定滑块36被移动,并且滑动锁定片48的引导突起53沿着倾斜部分55滑动到图7B的右侧。此时,如图7A所示,配合棘爪43的末端沿着滑块支架37的上板37a的下表面滑动。
(3)完成插入(见图8A和8B)
当根据咔哒声的产生,墨盒611被完全推入时,配合棘爪43移动通过配合肋59的外缘,而与配合肋59配合。在此状态下,锁定滑块36与滑块支架37结合成一体,并且引导突起53到达引导槽54的水平部分56的终端。滑动锁定片48被完全地向内突出,并且进入形成在墨盒611的两个侧面612d和612e中的配合凹入部分621中。这样,墨盒611被锁定滑块36锁定和夹持。
就是说,当墨盒611从图7所示的状态被进一步推动时,引导突起53沿着水平部分56滑动,并且到达水平部分56的终端,如图8B所示。结果,滑动锁定片48被朝向墨盒611突出。此时,因为接触面625和锁定滑块36彼此接触,所以配合凹入部分621和滑动锁定片48彼此被相对定位,并且基本位于同一位置上。因此,如图8B所示,突出的滑动锁定片48部分进入配合凹入部分621(配合状态)。当引导突起53到达水平部分56的终端时,如图8A所示,配合棘爪43经过配合肋59的后表面,而与配合肋59配合,其中,所述配合肋59被形成在滑块支架37的上板37a上。因为滑动锁定片48与配合凹入部分621配合,并且配合棘爪43与配合肋59配合,所以墨盒611相对于锁定滑块36被固定,并且锁定滑块36被固定到滑块支架37上。就是说,墨盒611、锁定滑块36和滑块支架37被彼此固定。此时,与在墨盒611被插入之前相比,旋转及滑动机构32的状态没有发生变化。
(4)装载(见图9和10)
当如图9所示,通过利用手柄臂31的把手74而将手柄臂31逐渐转动到右侧时,第一小齿轮75被旋转,并且旋转力被传递到第一齿条76,以向右侧移动滑动条78。接着,该力从第二齿条77被传递到第二小齿轮79和第三小齿轮80,使得这些小齿轮79和80按图9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因此,与第三小齿轮80啮合的第三齿条81以及包括第三齿条81的可移动框架58向后移动。在此状态下,如图10所示,解锁销34位于柔性解锁片35的柔性舌片63的前方,并且沿着上部运行轨迹向前运动。滑动锁定片48此时被突出,并且位于配合凹入部分621中。因此,墨盒611被锁定滑块36锁定和夹持。
就是说,为了装载墨盒611,处在图3的状态中的手柄臂31通过抓住手柄臂31的把手74抵抗着双稳态弹簧65的推动力而被向右(逆时钟)转动,如图9所示。第一小齿轮75按图9中的逆时钟方向旋转,并且具有与第一小齿轮75啮合的第一齿条76的滑动条78向图9中的右侧移动。
当滑动条78移动时,旋转力被传递到第二小齿轮79和第三小齿轮80,使得第二小齿轮79和第三小齿轮80按图9中的顺时钟方向旋转。结果,具有与第三小齿轮80啮合的第三齿条81的可移动框架58朝向流动通路构件4移动。因为被保持在可移动框架58上的滑块支架37也朝向流动通路构件4移动,所以被滑块支架37和锁定滑块36锁定的墨盒611也朝向流动通路构件4移动。
如图10A所示,当通过手柄臂31的旋转来移动锁定滑块36时,形成在盒夹持机构30的配合棘爪43上的解锁销34在解锁片35的弹性片63上滑动,并且被逐渐朝向弹性片63的向上部分移动,同时使弹性片63弹性变形。
(5)装载的完成(见图11、12和15)
当如图11所示手柄臂31被转动到最右侧位置时,墨盒611被进一步移动到后方,形成在流动通路构件4上的针4a被插入墨盒611的针开口616a中。具体地,当手柄臂31被转动到图11中的右侧时,墨盒在右端稍前的位置与流动通路构件4接触,并且第一小齿轮75被停止。在此状态下,当手柄臂31被进一步向右转动时,增压弹簧87被压缩,并且由于该弹簧87的反作用力,消除了出现在配合孔89旋转方向上的下游处的间隙91。与此同时,由于部件尺寸的公差造成的不稳定被消除了。此外,通过增压弹簧87的推动力,墨盒611被有力地推动,以紧密地接触流动通路构件4,并且因为手柄臂31被双稳态弹簧65的推动力固定,所以墨盒611与流动通路构件4的紧密接触被维持。结果,墨盒611的装载被完成。在此状态下,如图12A所示,解锁销34已经经过了柔性舌片63,并且被定位在这些片63的后面。此外,滑动锁定片48被突出,并且墨盒611被锁定滑块36夹持。
就是说,如图11所示,当手柄臂31被旋转到最右侧位置时,墨盒611和可移动框架58一起被移动进入到流动通路构件4侧。流动通路构件4的针4a被插入形成在墨盒611的支撑616中的插入孔616a中。此时,如上所述,因为配合凹入部分621与滑动锁定片48配合,所以墨盒611被锁定滑块36和滑块支架37夹持。墨盒611还被流动通路构件4支撑,因为抵靠部分617a和618a与流动通路构件4接触。就是说,墨盒611被与滑动锁定片48配合的配合凹入部分621以及与流动通路构件4接触的抵靠部分617a和618a夹持。此外,因为配合凹入部分621、抵靠部分618a和基体凹入部分619在墨盒611的高度H方向上依次位于相对的距离处,所以在基体凹入部分619压靠端子布置部分4e的方向上产生力矩。结果,可以稳定安装到基体凹入部分619的电路板到端子布置部分4e的连接。此外,此时,如图13A所示,解锁销34经过了弹性片63,并且到达弹性片63的后侧。
(6)拆卸(见图13和14)
当如图13所示,手柄臂31被从最右侧位置移动到左侧时,如图14A所示,解锁销34沿着柔性舌片63的斜面向下移动,沿着下部运行轨迹在片63下方经过,并且到达片63的前方。此时,与解锁销34一体形成的配合棘爪43抵抗着锁定弹簧46的推动力向下旋转,并且与配合肋59脱离。接着,当手柄臂31被移动到图3所示的最左侧的位置时,墨盒611被拔出弹簧42和双稳态弹簧65的推动力从主体3的后端弹出22m或者更大的距离。于是,墨盒611被拆卸了。
就是说,为了拔出墨盒611,位于如图11所示的最右侧位置的手柄臂31被向左(图11中的顺时钟)移动。如图13所示,当手柄臂31向左移动时,第一小齿轮75按图13中的顺时钟方向旋转,并且滑动条78向图13中的左侧移动。当滑动条78向左移动时,第二小齿轮79和第三小齿轮80按图13中的逆时钟方向旋转。结果,具有与第三小齿轮80啮合的第三齿条81的可移动框架58向与流动通路构件4相对的一侧移动。因此,通过锁定滑块36固定到可移动框架58上的墨盒611与流动通路构件4分离,并且针4a被从插入孔616a中拆除。
如图14A所示,当锁定滑块36与流动通路构件4分离预定的距离时,解锁销34与弹性片63的后表面接触。随着锁定滑块36逐渐与流动通路构件4分离,解锁销34沿着弹性片63的后表面被滑动,并到达弹性片63的下端。结果,配合棘爪43抵抗着锁定弹簧46的推动力被向下转动。
当手柄臂31被旋转到最左侧位置时,配合棘爪43与配合肋59脱离,并且通过拔出弹簧42,锁定滑块36被推向安装/拆除设备的开口(推向滑块支架37的侧板37d一侧)。因此,使锁定滑块36与墨盒611的接触面625接触,并且将墨盒611推向所述开口。此外,当滑动锁定片48的引导突起53从水平部分56被移动到倾斜部分55时,滑动锁定片48被从墨盒611的配合凹入部分621松脱。结果,使墨盒611处在与锁定滑块36脱离的状态。当滑动锁定片48完全与墨盒611的配合凹入部分621分离时,墨盒611也通过利用双稳态弹簧65的推动力被向着与流动通路构件4相对的一侧弹出。
根据此实施例,可以获得下面的效果。
(1)在此实施例中,配合凹入部分621和施压肋622被形成在墨盒611的壳体612(容器部分614)的侧面612d和612e中。此外,构成施压肋622的第一肋623的前表面被定义为接触锁定滑块36的接触面625。
当墨盒611被插入到安装/拆除设备1中时,接触面625与锁定滑块36接触,以使得锁定滑块36在滑块支架37中移动。此外,当锁定滑块36移动时,朝向墨盒611的运行轨迹突出的滑动锁定片48与配合凹入部分621配合。这样,壳体612被固定到锁定滑块36上。因此,通过仅仅将墨盒611插入到安装/拆除设备1中,墨盒611就可以被容易地固定到锁定滑块36上。此外,因为锁定滑块36通过配合棘爪43和配合肋59之间的配合被固定到滑块支架37上,所以墨盒611可以被固定到锁定滑块36和滑块支架37上。此外,因为被固定到锁定滑块36和滑块支架37上的墨盒611通过驱动旋转及滑动机构32而被移动,并被固定到流动通路构件4上,所以墨盒611可以利用稳定的操作被容易地连接(固定)到流动通路构件4上。
(2)在此实施例中,因为壳体612的接触面625朝向壳体612外侧突出,所以当墨盒611被插入到安装/拆除设备1时,接触面625可以容易并可靠地接触锁定滑块36。
(3)在此实施例中,配合凹入部分621以凹槽的形式被设置在壳体612的侧面612d和612e中。因此,配合凹入部分621通过使滑动锁定片48进入到配合凹入部分621中,来与滑动锁定片48配合。因此,壳体612可以被相对可靠地固定到锁定滑块36上。
(4)在此实施例中,配合凹入部分621靠近后表面612f的侧面被形成为与第一肋623的接触面(前表面)625连续。利用这样的结构,当墨盒611被插入时,可以使接触面625与锁定滑块36接触,以将滑动锁定片48和配合凹入部分621精确地相对定位。因此,由于滑动锁定片48和配合凹入部分621可以在插入墨盒611的方向上被基本对齐在同一位置上,所以可以使滑动锁定片48容易地进入配合凹入部分621中。
(5)在此实施例中,第二肋624被设置到具有接触面625的第一肋623。因此,当锁定滑块36接触接触面625时,第二肋624可以加强第一肋623,以防止对接触面625或者第一肋623的损坏。
(6)在此实施例中,用于引入废墨水的引入支撑620、用于安装电路板的基体凹入部分619、第一和第二配合孔617和618以及支撑616被设置在墨盒611的壳体612上。利用这样的结构,因为引入支撑620被形成来连接到废液吸收部分,所以墨盒611可以被用作其中保存废墨水的废液储存器。此外,当电路板被安装到墨盒611时,可以存储墨水特性信息。此外,第一配合孔617和第二配合孔618可以被用于定位墨盒611。而且,当抵靠部分617a和618a与流动通路构件4接触时,可以确定墨盒611在插入方向上的位置。就是说,当引入支撑620、基体凹入部分619、第一和第二配合孔617和618以及抵靠部分617a和618a被形成时,可以改善墨盒611的功能。
(7)在此实施例中,配合凹入部分621、基体凹入部分619的安装面以及抵靠部分618a在壳体612中按此次序位于离壳体612的底面612c沿高度方向的相对距离处。因此,当墨盒611被连接到流动通路构件4时,沿着基体凹入部分619压靠端子布置部分4e的方向施加力矩,因此可以稳定安装到基体凹入部分619的电路板到端子布置部分4的连接。
(8)在此实施例中,在壳体612中,配合凹入部分621和接触面625被设置在靠近锁定滑块36并且平行于墨盒611插入方向的面上。因此,当墨盒611被插入时,可以容易地使锁定滑块36接触接触面625。
(9)在此实施例中,当手柄臂31被转动,以使得旋转及滑动机构32朝向与流动通路构件4相对的一侧(即,在拆卸墨盒611的方向上)来移动可移动框架58时,柔性片63被用于使配合棘爪43脱离配合肋59,以由此解除锁定滑块36和滑块支架37的固定状态。此外,当锁定滑块36被拔出弹簧42推向安装/拆除设备1的开口时,锁定滑块36的滑动锁定片48从墨盒611的配合凹入部分621中脱出。利用这样的结构,在安装过程中处在固定状态的墨盒611可以被容易地从安装/拆除设备1拔出。
可以对该实施例进行如下的更改。
(1)在此实施例中,配合凹入部分621在壳体612中形成为方形。但是,可以在壳体612的侧面612d和612e中形成沿高度方向延伸的槽。简而言之,可以使用任意形状,只要可以配合滑动锁定片48的至少一部分。
(2)在此实施例中,施压肋622在壳体612中形成为大致L形。但是,可以使用其他的形状,例如,可以使用简单的方形突起。此外,第二肋624可以被省略,只要仅仅通过第一肋623就可以获得必要强度。
(3)在此实施例中,作为墨盒611,六个墨水包613被设置在壳体612中。但是,所述布置不限于此,并且可以使用任意的结构,只要一种或两种或多种墨水可以被容纳在壳体中。例如,墨盒611可以包括将一个膜或者多个膜粘接到壳体612上而形成的墨水容纳部分,来代替墨水包613。
(4)在此实施例中,喷墨打印机被用作液体喷射装置。但是,也可以使用另一类型的液体喷射装置,例如,诸如传真机或者复印机之类的打印装置;用于喷射诸如电极材料或者颜料之类的液体,以用于制造液晶显示器、EL显示器或者平面发光显示器的液体喷射装置;用于喷射生物有机材料以用于制造生物芯片的液体喷射装置;或者诸如精密移液管之类的样品喷射装置。所使用的流体(液体)不限于墨水,也可以使用其他的流体。
(改进)
根据本发明的墨盒安装/拆除设备和包括该安装/拆除设备的记录装置基本使用了上述的结构。但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主题的情况下,可以对该结构进行变化或者部分省略。现在将首先提供对于三个改进示例(第一到第三改进示例)的解释,在这三个改进示例中设置了墨盒防错插装置,其次,对另一个改进示例(第四改进示例)提供解释,在所述第四改进示例中设置了蠕变载荷减小装置,并且第三,对其中部件稍微进行了变化的改进示例提供解释。
而且,将对其中设置了墨盒插入状态判断装置的改进示例(第五改进示例)提供解释,然后,对其中设置了墨盒错误装载警告装置的改进示例(第六改进示例)提供解释,此后,对其中部件稍微进行了变化的改进示例提供解释。
(第一改进示例)
图16是其中盖构件被封闭的喷墨打印机的后视图。图17是其中盖构件被打开并且手柄臂位于设定位置的喷墨打印机的后视图。图18是其中盖构件被打开并且手柄臂位于复位位置的喷墨打印机的后视图。图19是墨盒防错插装置的周围的放大的倾斜透视仰视图。图20A、20B和20C是当墨盒被正常插入时墨盒防错插装置的操作状态的仰视图。图21A和21B是当墨盒被错误插入时墨盒防错插装置的操作状态的仰视图。图22是在仅仅操作一侧的盒夹持装置的同时来插入墨盒时墨盒防错插装置的操作状态的仰视图。
在该改进示例中,为安装/拆除设备1设置墨盒防错插单元101。当手柄臂31位于图17的设定位置,或者当手柄臂31位于不是如图18所示的复位位置的位置时,墨盒防错插单元101防止墨盒611的错误插入,其中,所述设定位置为在完成墨盒611的装载时手柄臂31应该在的位置,所述复位位置为允许装载墨盒611的位置。此外,当如图22所示只有一侧的盒夹持单元30被操作时,墨盒防错插单元101防止插入墨盒。
具体地,墨盒防错插单元101中的每一个包括:防错插突起102以及如上所述的滑动锁定片48和引导槽54。防错插突起102通过利用固定框架61的副框架60的一部分来形成,并且朝向锁定滑块36突出。不像前面的实施例,如图20和21所示,水平部分103被设置在引导槽54的前端和后端,使得靠近引导槽54的前端的水平部分103较长,而靠近后端的水平部分103较短。此外,形成倾斜部分104,以连接前后水平部分103,并且倾斜部分104的长度显著地短于前面实施例的倾斜部分的长度。
除了引导槽54的形状,引导槽54倾斜部分104的位置和防错插突起102的位置也非常重要。就是说,当手柄臂31位于设定位置时,并且当墨盒611将被插入时,如图21B所示,滑动锁定片48的运行轨迹使得它们接触防错插突起102,以防止墨盒611的错误插入。
当仅仅一侧的盒夹持单元30被操作时(在图22中,只有左侧的盒夹持单元30被操作),并且当手柄臂31从复位位置转动到设定位置时,没有被操作的另一个盒夹持单元30(在图22中,右侧的盒夹持单元30)的滑动锁定片48的运行轨迹使得它与防错插突起102接触,以防止墨盒611的插入。
因此,由于在如图22所示墨盒611倾斜的不完全状态下插入墨盒611,所以盒传感器105检测出故障,并且通知用户墨盒611的插入发生了错误并且装载没有完成。当在手柄31位于复位位置的正确状态下插入墨盒611时,如图20所示,滑动锁定片48可以到达配合凹入部分621,而不会接触防错插突起102。结果,墨盒611可以被墨盒夹持单元30夹持。
利用这样的结构,由手柄臂31的位置差异所引起的墨盒611的错误装载在此改进示例的墨盒安装/拆除设备中几乎不会出现。此外,不需要严格并精确地设计滑块支架37的尺寸来防止墨盒611的倾斜,并且无需用于维持复杂姿态的结构。仅仅利用相对简单的凸轮沟槽结构,就可以防止墨盒611的错误插入,并且可以提高可使用性。
(第二改进示例)
图23是包括碰撞避免单元的墨盒防错插单元的透视图。图24A、24B和24C是墨盒防错插单元的操作状态的横截面侧视图,其中在手柄臂位于不是复位位置的位置的同时墨盒被错误插入。图25A、25B和25C是墨盒防错插单元的操作状态的横截面侧视图,其中在手柄臂位于复位位置的同时墨盒被插入。图26A、26B和26C是不包括碰撞避免单元的墨盒防错插单元的操作状态的横截面侧视图,其中在手柄臂位于不是复位位置的位置的同时墨盒被错误插入。图27A、27B和27C是墨盒防错插单元的操作状态的横截面侧视图,其中在手柄臂位于复位位置的同时墨盒被插入。
在此改进示例中,为安装/拆除设备1设置墨盒防错插单元201。墨盒防错插单元201除了还设置了碰撞避免单元202之外,基本上具有与在第一改进示例中的墨盒防错插单元101相同的结构。
当墨盒被插入,同时手柄臂31位于不是复位位置的位置时,碰撞避免单元202避免解锁销34和柔性解锁片35之间的碰撞,并且防止解锁片35由于碰撞而发生弯曲。具体地,碰撞避免单元202包括:碰撞避免凸起部分203,其与配合棘爪43一起旋转;以及接触面204,其与配合配合棘爪43的配合肋59一体形成,并与碰撞避免凸起部分203接触。
如图23到25所示,碰撞避免凸起部分203被形成在配合棘爪43上靠近旋转轴45处,并且在侧视时呈椭圆形。当碰撞避免凸起部分203与接触面204接触时,解锁销34的高度低于柔性解锁片35的高度。利用这样的结构,如图24A到24C所示,当墨盒611被插入,同时手柄臂31位于不是复位位置的位置时,沿着其解锁销34与柔性解锁片35碰撞的配合棘爪43的正常旋转轨迹被校正,使得作为例子,解锁销34的避免旋转轨迹在柔性解锁片35下方经过。
当手柄臂31位于复位位置时,如图25A到25C所示,其中碰撞避免凸起部分203与接触面204接触的状态在早期被结束。但是,在解锁销34碰撞柔性解锁片35之前的阶段,配合棘爪43已经与配合肋59配合,因此可以避免解锁销34和柔性解锁片35之间的碰撞。
利用这样的结构,可以消除下面的缺陷。假设不设置碰撞避免单元202。在此情况下,只要图27中的手柄臂31位于复位位置,解锁销34和解锁片35之间的碰撞就可以被避免,但是,当图26中的手柄臂31位于不是复位位置的位置时,这些部件34和35相互碰撞,并且解锁片35发生变形。
(第三改进示例)
图28是当手柄臂位于不是复位位置的位置时墨盒防错插单元的透视图。图29是当手柄臂位于复位位置时墨盒防错插单元的透视图。图30是墨盒防错插单元的分解透视图。图31是当手柄臂位于不是复位位置的位置时墨盒防错插单元的后视图。图32A是在手柄臂位于不是复位位置的位置的状态下墨盒防错插单元的平面图,而图32B是在手柄臂位于复位位置的状态下墨盒防错插单元的平面图。图33A和33B是墨盒防错插单元的倾斜透视仰视图。
在此改进示例中,为安装/拆除设备1设置墨盒防错插单元301。墨盒防错插单元301中的每一个包括:防错插折板302,当手柄臂31位于复位位置时其采用允许插入墨盒611的缩回姿态,或者当手柄臂31位于不是复位位置的位置时其采用禁止插入墨盒611的突出姿态。墨盒防错插单元301中的每一个还包括:旋转换向机构303,用于将手柄臂31的水平运动转换成防错插折板302的垂直运动。
防错插折板302包括折板主体304、旋转轴305以及转换凸轮随动件306,并且由于充当推动装置的螺旋扭簧307的推动力而总是采取突出姿态。折板主体304是翼状板构件,其直接接触墨盒611的插入端面并且防止墨盒611的错误插入。
在折板主体304的底端设置旋转轴305。旋转轴305被可旋转地连接到为固定框架61的主框架62所形成的轴承308,并且旋转轴305的轴向被设为与主框架62的宽度方向相对应的方向。转换凸轮随动件306是这样的一个构件,该构件位于将在下面描述的旋转换向机构303的输出侧上,并且被设置在与折板主体304相对的一端,而旋转轴305位于它们之间。
旋转换向机构303包括:扳柄310,其在从主框架62的上表面垂直设置的旋转销309上水平转动预定角度;上述的转换凸轮随动件306,其被相对于防错插折板302设置;以及螺旋扭簧311(被示于图29),其作为推动装置用于推动扳柄310以使其恒定地朝向手柄臂31旋转。
扳柄310包括:臂312,其被可旋转地连接到旋转销309,并且沿径向延伸;以及转换操作部分313,其沿圆周方向从臂312的末端朝向手柄臂31和防错插折板302延伸。用于直接接触手柄臂31的输入接触部分314被设置在转换操作部分313的输入侧,而接触防错插折板302转换凸轮随动件306的转换凸轮面315被设置在输出侧。
转换凸轮面315接触转换凸轮随动件306,以使防错插折板302从突出姿态变换为缩回姿态。转换凸轮面315还充当旋转止动器,当墨盒611接触处在突出姿态的防错插折板302时,用于维持防错插折板302的突出姿态。
这样布置的墨盒防错插单元301被如下操作。当手柄臂31位于不是复位位置的位置时,如图31、32A和33A所示,防错插折板302受到螺旋扭簧307的推动力而采取垂直于主框架62的突出姿态。在此状态下,用户可以在视觉上了解墨盒611的插入是被禁止的。此外,因为扳柄310被转换凸轮面315的旋转止动器功能所限制,所以防错插折板302在物理上也不允许墨盒611的插入。
当手柄臂31位于复位位置时,如图32B和33B所示,扳柄310抵抗着螺旋扭簧311的推动力沿着图32B中的顺时钟方向转动。因此,通过转换凸轮面315和转换凸轮随动件306的旋转换向功能,防错插折板302垂直向前运动而采取平行于主框架62的缩回姿态。
在此状态下,因为在视觉和物理上都没有发现对于插入墨盒611的障碍,所以可以允许墨盒611的插入。因此,可以基于视觉和物理两方面来防止由于手柄臂的位置差异所引起的墨盒611错误插入。
(第四改进示例)
图34是具有蠕变载荷减小单元的墨盒安装/拆除设备的透视图。图35A是手柄臂位于设定位置的状态的后视图,而图35B是手柄臂31位于设定待命位置的状态的后视图。图36是示出了由流动通路构件施加到墨盒的反作用力的变化的曲线图。图37是示出了在蠕变发生后墨盒插入力被减小的状态的曲线图。
在此改进示例中,为墨盒安装/拆除设备1设置蠕变载荷减小单元401。蠕变载荷减小单元401具有这样的功能,即减小在手柄臂31持续地处在设定位置时所引起的并被强加到记录装置的主体3的各个部分上的蠕变载荷。具体地,蠕变载荷减小单元401包括:拉伸卷簧402,其是施力使手柄臂从设定位置旋转到复位位置的推动装置;以及手柄臂止动机构403,用于使手柄臂31停止在设定待命位置,其中所述设定待命位置位于从设定位置向复位位置向后预定间距处。
具体地,手柄臂31的臂主体73被移位,以向上移动把手74。接着,一旦把手74被松开,如图35A和35B所示,已经到达设定位置的手柄臂31由于臂主体73的作用而自动向上转动。此外,拉伸卷簧402的推动力使向上转动的手柄臂31沿着形成在配合槽口48的上角处的引导斜面409,朝向设定位置水平地运动。然后,手柄臂31被停止并夹持在设定待命位置处,在所述设定待命位置处,配合棘爪410被配合到配合槽口48中。
因此,可以改善其中当手柄臂31持续地处在设定位置时,大的载荷被强加到主体3的各个部分上而产生蠕变的状态。此外,当将手柄臂31从设定位置移动到设定待命位置时,墨盒611从流动通路构件4稍微缩回一些;但是,获得了装载墨盒611所需的预定驱动力。
参考图36和37中的曲线图,现在将对由流动通路构件4施加到墨盒611上的反作用力的变化提供简单的解释,并且对其中用于墨盒611的插入力被减小的状态提供简单的解释。在图36中,示出了由流动通路构件4施加到墨盒611上的反作用力的变化。横轴表示离手柄臂31的设定位置的距离,而竖轴表示表示由流动通路构件4所施加的反作用力的大小。如从该图中可以明显知道的,在设定位置处反作用力变为最大,并且随着手柄臂31移动远离设定位置,反作用力逐渐减小。
在图37中,示出了其中在蠕变发生后用于插入墨盒611的力被减小的状态。横轴表示由于墨盒611的插入力减小而另外需要的附加驱动力,而竖轴表示用于墨盒611的插入力的大小。A、B和C代表蠕变发生前的状态,而a、b和c代表蠕变已经发生后的状态。如从该图中可以明显知道的,在蠕变发生后用于墨盒611的插入力被减小了。还可以理解,为了在蠕变发生后获得初始的插入力,必须获得比初始力大得多的驱动力。应该注意,在此改进示例中,因为显著地减小了蠕变载荷,所以在主体3的各个部分中不会发生蠕变,并且即使当墨盒611被反复地拆除时,也可以获得用于插入墨盒611的满足要求的力。
(第五改进示例)
图41是示出了用于墨盒611的安装/拆除设备1的后视图,所述设备具有墨盒插入状态判断单元501和墨盒错误装载警告单元504。图42是示出了当手柄臂31位于复位位置时手柄臂旋转限制机构502的后视图。
在此改进示例中,为用于墨盒611的安装/拆除设备1设置墨盒插入状态判断单元501。墨盒插入状态判断单元501具有这样的功能,即当用户试图将墨盒611插入超出预定距离时,单元501就将墨盒611停止在墨盒装载之前的预定位置500(见图3),以使用户可以判断墨盒的插入状态是否正常。
通过具有限制手柄臂31从复位位置朝设定位置旋转的手柄臂旋转限制机构502,以由此将插入的墨盒611停止在预定位置500,来构造此改进示例中的墨盒插入状态判断单元501。
手柄臂旋转限制机构502具有限制部分503,所述限制部分503位于引导狭缝407上复位位置的设定位置侧附近,并且限制手柄臂31朝向设定位置的旋转,其中,所述引导狭缝407即用于引导手柄臂31的旋转的引导件。
通常,用户总是试图将墨盒611深深地插入(超出预定的距离)。在此插入过程中,墨盒611首先被盒夹持单元30所夹持,如图7和8所示。就是说,使得墨盒611与滑块支架37和可移动框架58成为一体。此后,通过用户的插入力,墨盒611被更加深地插入,因此墨盒611超过预定位置500。因此,此时与墨盒611一体的可移动框架58经由组合小齿轮70和滑动条78使手柄臂31朝向设定位置旋转。但是,因为双稳态弹簧65或者拉伸卷簧402对手柄臂31施加偏压,所以限制了手柄臂31的旋转。就是说,双稳定弹簧65或者拉伸卷簧402的偏压力经由可移动框架58来抵抗用户的墨盒插入力。结果,如图9和10所示,手柄臂31被朝向设定位置旋转,并且墨盒611被停止在墨盒611被装载之前的位置。
当墨盒611被这样插入时,墨盒611不会受到任何的抵触感觉,并且手柄臂31被轻微地朝向设定位置旋转。因此,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墨盒611的后表面或者后端部分612f可能被插入到记录装置主体3的内部,并且在此情况下,用户不能在视觉上确认后端部分612f的状态。
由于此原因,即使当用户已经错误地插入墨盒时,用户也难以判断墨盒611的插入状态是否正常,并且存在用户可能不正确地朝向设定位置旋转手柄臂31的可能性。结果,如图22所示,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墨盒611可能在由于墨盒611的错误插入而只有一侧的盒夹持单元30被操作的状态(墨盒的非正常插入状态)下被装载(此后称为“错误装载”)。
因此,此实施例设置有限制部分503,所述限制部分503位于引导狭缝407上复位位置的设定位置侧附近,并且限制手柄臂31朝向设定位置的旋转,其中,所述引导狭缝407用于引导手柄臂31的旋转。在此改进示例中,因为手柄臂31的臂主体73发生弯曲,使得把手74侧被偏置并且向上运动(类似于第四改进示例),所以布置在引导狭缝407上侧的限制部分503可以限制手柄臂31从复位位置朝向设定位置的旋转(见图42)。因此,可以限制旋转及滑动机构32与手柄臂31的旋转相关联的运动。就是说,在墨盒611被装载之前,可以在有抵靠感觉的情况下将墨盒611停止在预定位500。
此时,预定位置500是这样的位置,即在该位置上,墨盒611被盒夹持单元30夹持并处在墨盒611通过手柄臂31的旋转被装载之前。因此,预定位置500可以被设置来实现这样的状态,即墨盒611的后端部分612f被突出到记录装置主体3之外。结果,用户可以在视觉上确认墨盒611的后端部分612f,并且容易地判断墨盒611的插入状态是否正常。
在插入装置不正常的情况下,墨盒611可以被再次正确插入。因此,可以明显地减小非正常插入状态的墨盒611通过手柄臂31的旋转操作被错误地装载的可能性。
在插入状态正常的情况下,手柄臂31的把手74被立刻压低以解除限制部分503的限制,然后旋转到设定位置,以正确并可靠地装载墨盒611。
限制部分503可以被形成来在墨盒611的插入期间,当手柄臂31稍微朝向设定位置旋转的时候抵靠手柄臂31。就是说,可以为手柄臂31朝向设定位置的旋转限制设置一定间隙。因此,当墨盒611被插入并且产生抵靠时,手柄臂31被旋转与该间隙相对应的程度。结果,用户可以容易地识别出限制部分503导致了在墨盒611插入期间的抵靠。然后,用户可以容易地将手柄臂31从限制部分503所产生的限制中松脱。
如上所述,因为只有限制部分503被形成在用于引导手柄臂31的旋转的引导狭缝407上的复位位置处,所以可以利用低成本容易地构造手柄臂旋转限制机构502,并且不用增加组成部件的数量。
(第六改进示例)
即使如上所述采用了用于避免墨盒611的非正常插入状态的结构,也难以完全避免墨盒611的非正常插入状态,因为插入操作是人为进行的。因此,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像现在这样的墨盒可能通过手柄31的旋转而被移动到装载位置,并且可能使墨盒611被错误装载。结果,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墨水供应针和密封橡胶之间的不完全密封状态由于毛细作用而可能导致墨水的泄漏。图22示出了墨盒611被错误装载的状态。
如图22所示,在这样的情况下,即墨盒611在由于墨盒611的错误插入而只有一侧的盒夹持单元30被操作的状态(墨盒的非正常插入状态)下被错误地装载时,墨盒611的后端部分612f被倾斜。就是说,与处在盒夹持单元30被正确操作的一侧的墨盒611的后端部分612fa相比较而言,处在盒夹持单元30没有被正确操作的一侧的墨盒611的后端部分612fb在后表面一侧(在图22中向上)突出。在此改进示例中,处在被正确操作一侧的后端部分612fa和处在没有被正确操作一侧的后端部分612fb之间的位置差为4mm。
此改进示例设置有墨盒错误装载警告单元504,所述墨盒错误装载警告单元504利用后端部分612fa和612fb之间的位置差对墨盒611的错误装载进行警告。此后,将讨论墨盒错误装载警告单元504。
图43A和43B是示出了墨盒错误装载警告单元504的操作模式的横截面侧视图。
在此改进示例中,为用于墨盒611的安装/拆除设备1设置墨盒错误装载警告单元504。墨盒错误装载警告单元504具有这样的功能,即当墨盒611被错误装载时向用户产生警告。更具体地,墨盒错误装载警告单元504包括:盖构件29,其可以绕盖打开/封闭支点510旋转,以封闭用于墨盒611的插入开口部分505;以及形成在盖构件29内侧的肋506。
肋506被分别布置在盖构件29的左端和右端附近面对后端部分612fa和612fb的位置上,以在墨盒611被错误装载时抵靠墨盒611、限制盖构件29的旋转并防止盖构件29被封闭。
墨盒错误装载警告单元504还包括:盖打开/封闭检测器507,其检测盖构件29的打开/封闭;以及墨盒错误装载状态控制器520。
盖构件打开/封闭检测器507具有杆突出片508,当盖构件29被封闭时,所述杆突出片508抵靠设置于盖构件29内侧上的突起部分509,以由此检测盖构件29的封闭。在此改进示例中的盖构件打开/封闭检测器507被布置在插入开口部分505中,以面对盖构件29的引导端侧(图中的上侧),以便可靠地检测盖构件29的打开/封闭状态。
墨盒错误装载状态控制器520具有这样的控制功能,即记录装置主体不会被启动,直至盖构件打开/封闭检测器507检测到盖构件29的封闭。
图43A示出了其中两侧的墨盒夹持单元30都被适当地操作(墨盒的正常插入状态)然后墨盒611被适当地装载的状态。首先,处在打开状态的盖构件29c沿封闭插入开口部分505的方向绕盖打开/封闭支点510旋转。此时,墨盒611的后端部分612f不倾斜。就是说,因为后端部分612f仅仅位于后端部分612fa的位置,所以不存在肋506抵靠后端部分612fa的可能性。盖构件可以沿同一方向进一步旋转,使得设置在盖构件29的内侧上的突起部分509推动盖构件打开/封闭检测器507的杆突出片508。结果,盖构件打开/封闭检测器507可以检测出盖构件29a的封闭。
图43B示出了其中盒夹持单元30没有被适当地操作(墨盒的非正常插入状态)然后墨盒611被错误地装载而没有校正的状态。在图40B中,标号612fa和612fb分别对应于处在盒夹持单元30被适当地操作一侧的后端部分612fa和处在如图22所示盒夹持单元30没有被适当地操作一侧的后端部分612fb。
首先,处在打开状态的盖构件29c沿封闭插入开口部分505的方向绕盖打开/封闭支点旋转。此处,肋506被设置在盖构件29的内侧上左端和右端附近(面对后端部分612fa和612fb)。因此,因为两个肋506中的一个在盖构件29的旋转过程中抵靠后端部分612fb,所以肋506阻碍了盖构件29的旋转并将盖构件29停止在该位置。结果,突起部分509不能对杆突出片508施压。就是说,盖构件打开/封闭检测器507不会检测到盖构件29的封闭。
此外,盖构件打开/封闭检测器507可以将盖构件29没有被封闭这一事实转换成电信号,以将显示在操作面板等(没有示出)上的警告通知给用户。
而且,利用墨盒错误装载状态控制器520(见图43A和43B),直到盖构件打开/封闭检测器507检测到盖构件29的封闭才能启动记录装置主体3。因此,不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当墨盒611被错误地装载时,就执行记录装置主体3将墨水填充到设置在记录头13中的墨水供应通道中的初始填充步骤。因此,即使墨盒611被错误地装载,也不存在废墨水由于初始的填充步骤等而被泄漏到装置外部的可能性。
在上面的实施例和改进示例中,使用了其中多种颜色墨盒被一体地形成的单包型墨盒611。但是,可以使用分别为各种颜色设置的墨盒,或者可以使用每一个用于两种或三种颜色的墨盒包来作为墨盒611。
此外,可以在手柄臂31处对称地布置两组第二小齿轮79、第三小齿轮80和第三齿条81。此外,可以设置适当的齿轮系来代替滑动条78,以将第一小齿轮75的旋转传递到第二小齿轮79。此外,可以设置止动器,所述止动器只有在手柄臂31位于图3所示的位置时才允许墨盒611的插入。
止动器不仅包括上述的墨盒防错插单元101、201或301,并且还包括从电学上检测墨盒611的错误插入以限制插入的单元,或者通过利用在墨盒611和固定框架61两者上形成的配合结构来防止墨盒611的错误插入的单元。

Claims (80)

1.一种用于喷墨装置的墨盒,所述喷墨装置包括具有锁定部分的、可滑动的墨盒夹持机构,所述墨盒夹持机构用于在所述墨盒插入所述喷墨装置一预定行程时夹持所述墨盒,所述墨盒包括:
墨水容纳部分,前壁和包括第一侧壁的侧壁,至少部分所述前壁和部分所述第一侧壁相交;
墨水供应部分,所述墨水供应部分形成在所述墨盒的前壁上并与所述墨水容纳部分的内部相通,通过所述墨水供应部分,所述墨水容纳部分中所容纳的墨水能流到外部;
具有接触表面的接触部分,所述接触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第一侧壁沿离开所述墨盒的方向向外延伸,所述接触表面接触所述喷墨装置的墨盒夹持机构的一部分以使所述墨盒夹持机构沿所述墨盒插入方向移动;
配合部分,所述配合部分构造成在所述墨盒插入所述喷墨装置预定行程时,与所述墨盒夹持机构的锁定部分相配合使得所述墨盒夹持机构夹持所述墨盒,其中,
所述接触部分和所述配合部分形成在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墨盒插入方向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配合部分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侧壁上的凹部,当所述锁定部分接近所述配合部分时,所述配合部分和所述锁定部分相互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接触部分与所述配合部分相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接触部分的接触表面与所述配合部分的部分表面在同一平面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接触表面与所述配合部分的所述部分表面是连续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配合部分位于所述接触部分和所述前壁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墨盒还包括:
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也与所述前壁相交;和
形成在所述第二侧壁上的再一个接触部分和再一个配合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再一个接触部分和所述再一个配合部分在所述第二侧壁上的位置与所述接触部分和所述配合部分在所述第一侧壁上的位置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墨盒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墨水引入部分,通过所述墨水引入部分将墨水引入所述墨盒,所述墨盒还包括带有存储装置的电路板、定位部分以及与所述喷墨装置的墨盒容纳部分相接触的抵靠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还包括:
具有存储装置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墨盒上,
形成在所述墨盒上的抵靠部分,所述抵靠部分与所述喷墨装置的墨盒容纳部分相接触;
所述配合部分、所述电路板和所述抵靠部分以此顺序从所述墨盒的底部朝所述墨盒的顶部间隔布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还包括多个墨水供应部分,其中,所述墨水供应部分沿与所述第一侧壁相交的方向排列。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墨盒还包括与所述前壁相对的后壁、顶壁和底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墨盒,其还包括:
形成在所述前壁上的废墨入口开口;
位于所述墨盒内的废墨吸收部件;
其中,所述废墨吸收部件与所述废墨入口开口流体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墨盒,其还包括:
形成在所述墨盒的前壁上的一对定位开口,其中所述墨水供应部分位于所述一对定位开口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墨盒的前壁包括多个突出部分,并且所述墨水供应开口和所述废墨入口开口分别形成在所述突出部分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墨盒,其中:
在所述底壁上形成一凹部,所述凹部在所述前壁上开口,并且
一电路板布置在所述凹部内,并且通过在所述前壁上的开口可操作。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墨盒,其中
多个墨水袋容纳在所述墨水容纳部分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配合部分距离所述底壁比距离所述顶壁近。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配合部分在所述底壁上开口。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配合部分位于距离所述后壁比距离所述前壁更近的偏移位置处。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墨盒,其还包括:
加强部分,所述加强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上,用于加强所述接触部分。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墨盒,其中从垂直于所述第一侧壁的方向看,所述接触部分和所述加强部分构成大致是L形的施压肋。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接触部分和所述加强部分构成作为从所述配合部分朝向所述后壁延伸的肋的施压肋。
24.一种墨盒,包括
顶壁、底壁、前壁、后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至少部分所述前壁和部分所述第一侧壁位于相交的平面内;
形成在所述前壁中的多个墨水供应部分;
限定在所述墨盒中并与相应的所述多个墨水供应部分分别流体连通的多个墨水容纳部分;
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从所述第一侧壁向内凹入,并且位于到所述后壁比到所述前壁更近的偏移位置处;和
第一突出,所述第一突出从所述第一侧壁向外突出并紧邻所述第一凹部。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墨盒,还包括:
第二凹部,所述第二凹部从所述第二侧壁向内凹入,并且位于到所述后壁比到所述前壁更近的偏移位置处;和
第二突出,所述第二突出从所述第二侧壁沿离开墨盒的方向向外突出并紧邻所述第二凹部。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第一突出位于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后壁之间,并且所述第二突出位于所述第二凹部和所述后壁之间。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第一凹部的位置到所述底壁比到所述顶壁更近,并且所述第二凹部到所述底壁比到所述顶壁更近。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第一凹部在所述底壁处开口,并且所述第二凹部在所述底壁处开口。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第一突出限定出与所述第一凹部的表面连续的一个面,所述第二突出限定出与所述第二凹部的表面连续的一个面。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第一突出的所述面与所述第一凹部的所述表面平齐,所述第二突出的所述面与所述第二凹部的所述表面平齐。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第一突出是从所述第一凹部朝向所述后壁延伸的肋,所述第二突出是从所述第二凹部朝向所述后壁延伸的肋。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墨盒,其中当沿与所述第一侧壁垂直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一突出基本为L形,并且当沿与所述第二侧壁垂直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二突出基本为L形。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墨盒,还包括:
形成在所述前壁中的废墨入口开口;和
布置在所述墨盒中的废墨吸收构件,
其中所述废墨吸收构件与所述废墨入口开口流体连通。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墨盒,还包括:
形成在所述前壁中的一对定位开口,其中当沿与所述前壁垂直的方向观察时,所述墨水供应部分布置在所述一对定位开口之间。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墨盒,还包括:
从所述底壁凹入的第三凹部;和
布置在所述第三凹部中的电路板,
其中所述电路板可通过在所述前壁处开口的所述第三凹部的开口操作。
3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墨水供应部分在与所述至少一个侧壁相交的方向排列。
37.一种墨盒,包括:
一同限定出一个内部的前壁、后壁、顶壁、底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具有开口,至少部分所述前壁和部分所述第一侧壁位于相交的平面内,所述内部包括多个墨水储存器和废墨存储部分,并且所述内部具有在所述底壁形成的一凹部,所述凹部与所述第一侧壁中的所述开口连通,所述凹部具有内表面;
从所述第一侧壁沿离开所述墨盒的方向向外突出的突出,所述突出包括处在与所述前壁大致平行的平面中的施压表面,所述施压表面通向所述凹部;
其中所述前壁具有多个墨水供应开口和一个废墨入口开口,每一个所述墨水供应开口与相关的所述墨水储存器连通,并且所述废墨入口开口与所述废墨存储部分连通。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前壁具有一对定位开口,并且所述墨水供应开口和所述废墨入口开口位于所述定位开口之间。
39.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墨盒,其中至少部分所述施压表面,以及所述凹部的所述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都位于同一平面中。
40.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突出是L形的。
41.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前壁包括多个突出部分,所述墨水供应开口和所述废墨入口开口分别形成在所述突出部分中。
42.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墨水储存器为墨水包,每一个墨水包具有与含有孔的圆柱形引入部分流体连通的墨水袋,所述孔与所述墨水袋的内部和相关的所述墨水供应开口两者连通。
43.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废墨存储部分包括墨水吸收器。
44.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墨水供应开口处在与所述施压表面所处的所述平面平行的平面中。
45.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墨水供应开口在与所述至少一个侧壁相交的方向排列。
46.一种墨盒,包括:
一同限定出一个内部的前壁、后壁、顶壁、底壁、具有第一开口的第一侧壁和具有第二开口的第二侧壁,所述内部包括多个墨水储存器和废墨存储部分,并且所述内部具有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一侧壁中的所述第一开口连通并形成在所述底壁中,所述第二凹部与所述第二侧壁中的所述第二开口连通并形成在所述底壁中,所述第一凹部具有第一内表面,所述第二凹部具有第二内表面;
从所述第一侧壁沿离开所述墨盒的方向向外突出的第一突出,所述第一突出包括处在与所述前壁大致平行的第一平面中的第一施压表面,所述第一施压表面通向所述第一凹部;
从所述第二侧壁沿离开所述墨盒的方向向外突出的第二突出,所述第二突出包括处在与所述前壁大致平行的第二平面中的第二施压表面,所述第二施压表面通向所述第二凹部;
其中所述前壁具有多个墨水供应开口和一个废墨入口开口,每一个所述墨水供应开口与相关的所述墨水储存器连通,并且所述废墨入口开口与所述废墨存储部分连通。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前壁具有一对定位开口,并且所述墨水供应开口和所述废墨入口开口位于所述定位开口之间。
48.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墨盒,其中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施压表面、以及所述第一凹部的所述第一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都位于所述第一平面中,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施压表面、以及所述第二凹部的所述第二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都位于所述第二平面中。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重叠。
50.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第一突出和所述第二突出是L形的。
51.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前壁包括多个突出部分,所述墨水供应开口和所述废墨入口开口分别形成在所述突出部分中。
52.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二凹部以及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都处在与所述前壁平行的直线上。
53.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二凹部是所述底壁中的单个槽的一部分。
54.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墨水储存器为墨水包,每一个墨水包具有与含有孔的圆柱形引入部分流体连通的墨水袋,所述孔与所述墨水袋的内部和相关的所述墨水供应开口两者连通。
55.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废墨存储部分包括墨水吸收器。
56.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墨水供应开口处在与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平行的平面中。
5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墨水供应开口在与所述至少一个侧壁相交的方向排列。
58.一种墨盒,包括:
顶壁,底壁,前壁,后壁和第一侧壁以及第二侧壁;
形成在所述前壁上的至少一个墨水供应部分;
至少一个位于所述墨盒内部的墨水容纳部分,所述墨水容纳部分与所述墨水供应部分流体连通;
从所述第一侧壁凹入的第一凹部;
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侧壁所在的第一平面突出的第一突出。
59.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墨盒,其还包括:
从所述第二侧壁凹入的第二凹部;
从至少部分所述第二侧壁所在的第二平面突出的第二突出。
60.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第一凹部位于距离所述后壁比距离所述前壁近的偏移位置。
61.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第一凹部以及所述第二凹部位于距离所述后壁比距离所述前壁近的偏移位置。
62.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第一突出与所述第一凹部相邻。
63.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第一突出与所述第一凹部相邻,并且所述第二突出与所述第二凹部相邻。
64.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第一突出位于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后壁之间。
65.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第一突出位于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后壁之间,并且所述第二突出位于所述第二凹部和所述后壁之间。
66.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第一凹部位于距离所述底壁比距离所述顶壁近的位置。
67.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第一凹部以及所述第二凹部位于距离所述底壁比距离所述顶壁近的位置。
68.根据权利要求66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第一凹部在所述底壁开口。
69.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第一凹部以及所述第二凹部在所述底壁开口。
70.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第一突出界定了一个与所述第一凹部的表面在同一平面的面。
71.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第一突出界定了一个与所述第一凹部的表面在同一平面的面,并且所述第二突出界定了一个与所述第二凹部的表面在同一平面的面。
72.根据权利要求70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第一突出的表面与所述第一凹部的表面平齐。
73.根据权利要求71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第一突出的表面与所述第一凹部的表面平齐,并且所述第二突出的表面与所述第二凹部的表面平齐。
74.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第一突出是从所述第一凹部朝向所述后壁延伸的肋。
75.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墨盒,其中所述第一突出是从所述第一凹部朝向所述后壁延伸的肋,并且所述第二突出是从所述第二凹部朝向所述后壁延伸的肋。
76.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墨盒,其中当沿与所述第一侧壁垂直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一突出基本为L形。
77.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墨盒,其中当沿与所述第一侧壁垂直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一突出基本为L形,并且当沿与所述第二侧壁垂直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二突出基本为L形。
78.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墨盒,其还包括:
形成在所述前壁中的废墨入口开口;和
布置在所述墨盒中的废墨吸收构件,
其中所述废墨吸收构件与所述废墨入口开口流体连通。
79.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墨盒,还包括:
形成在所述前壁中的一对定位开口,其中当沿与所述顶壁垂直的方向观察时,所述墨水供应部分布置在所述一对定位开口之间。
80.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墨盒,其还包括多个墨水供应部分,其中所述墨水供应部分沿与所述至少一个侧壁相交的方向排列。
CNB2004101024086A 2003-12-22 2004-12-22 墨盒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910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424832 2003-12-22
JP424832/2003 2003-12-22
JP2004031295A JP4442240B2 (ja) 2004-02-06 2004-02-06 液体噴射装置
JP031295/2004 2004-02-06
JP032152/2004 2004-02-09
JP2004032152 2004-02-09
JP244780/2004 2004-08-25
JP2004244780A JP4656289B2 (ja) 2003-12-22 2004-08-25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の着脱装置、記録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411694A Division CN100548695C (zh) 2003-12-22 2004-12-22 墨盒安装/拆除设备及其相应的记录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36737A CN1636737A (zh) 2005-07-13
CN100439107C true CN100439107C (zh) 2008-12-03

Family

ID=3411995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41169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8695C (zh) 2003-12-22 2004-12-22 墨盒安装/拆除设备及其相应的记录装置
CNB20041010240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9107C (zh) 2003-12-22 2004-12-22 墨盒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41169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8695C (zh) 2003-12-22 2004-12-22 墨盒安装/拆除设备及其相应的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20)

Country Link
US (3) US7455397B2 (zh)
EP (4) EP1852261B1 (zh)
KR (2) KR100819225B1 (zh)
CN (2) CN100548695C (zh)
AR (2) AR046990A1 (zh)
AT (2) ATE375868T1 (zh)
AU (1) AU2004244657B2 (zh)
BR (1) BRPI0405743A (zh)
CA (2) CA2490569A1 (zh)
DE (3) DE602004023549D1 (zh)
DK (1) DK1547785T3 (zh)
ES (1) ES2294423T3 (zh)
GB (4) GB2420741B (zh)
HK (2) HK1077259A1 (zh)
MX (1) MXPA04012988A (zh)
MY (4) MY138013A (zh)
NZ (2) NZ537335A (zh)
SG (2) SG143277A1 (zh)
SI (1) SI1547785T1 (zh)
TW (2) TWI30180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78220B2 (ja) * 2005-03-28 2011-04-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の着脱装置、記録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NZ562084A (en) 2005-03-28 2009-12-24 Seiko Epson Corp Liquid cartridge, loading/unloading device of liquid cartridg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JP4941633B2 (ja) * 2005-05-11 2012-05-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の着脱装置、記録装置
US7810916B2 (en) 2005-09-29 2010-10-1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s
US7837311B2 (en) 2005-09-29 2010-11-2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s
US7682004B2 (en) 2005-09-29 2010-03-2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s
US7775645B2 (en) 2005-09-29 2010-08-1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ethods of forming cartridges, such as ink cartridges
US8025376B2 (en) 2005-09-29 2011-09-2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s
US7828421B2 (en) 2005-09-29 2010-11-0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 arrangements
CN100436141C (zh) * 2005-11-04 2008-11-26 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墨盒承载机构及具有墨盒和承载机构的组合结构
JP4277850B2 (ja) * 2005-11-30 2009-06-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リフィルユニット
JP4857740B2 (ja) * 2005-11-30 2012-01-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リフィルユニット
JP4770430B2 (ja) * 2005-11-30 2011-09-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リフィルユニット
JP4835128B2 (ja) * 2005-11-30 2011-12-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リフィルユニット
JP4466873B2 (ja) * 2006-01-11 2010-05-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の着脱装置、記録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4466872B2 (ja) * 2006-01-11 2010-05-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の着脱装置、記録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4595870B2 (ja) * 2006-03-31 2010-12-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保持部材
JP4697453B2 (ja) * 2006-06-29 2011-06-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の着脱装置、記録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US20080309739A1 (en) * 2007-06-14 2008-12-1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Fluid supplying apparatus, fl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fluid supplying method
JP4766011B2 (ja) 2007-06-20 2011-09-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流体噴射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08156203A1 (ja) * 2007-06-20 2008-12-2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流体噴射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08156202A1 (ja) * 2007-06-20 2008-12-2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流体噴射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959268B2 (en) * 2007-06-20 2011-06-1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stalling fluid container in fluid ejection device
US8439488B2 (en) * 2007-11-28 2013-05-1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supply device
JP4952551B2 (ja) * 2007-11-30 2012-06-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CN102026816B (zh) * 2008-05-12 2014-03-12 惠普开发有限公司 流体容器
JP5188269B2 (ja) 2008-05-30 2013-04-24 Hoya株式会社 光学ガラス、プレス成形用ガラス素材、光学素子ブランク、光学素子およ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CN101491975B (zh) * 2009-02-20 2011-12-28 珠海纳思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墨盒
JP5397153B2 (ja) * 2009-10-23 2014-01-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装置
JP2011131514A (ja) * 2009-12-25 2011-07-07 Brother Industries Ltd 液体供給装置
CN102815093B (zh) * 2010-10-29 2016-01-27 船井电机株式会社 一种耗材供应件
US8567932B2 (en) 2010-11-17 2013-10-29 Funai Electric Co., Ltd. Fluid container having fluid interface for micro-fluid applications
US8752941B2 (en) 2010-11-17 2014-06-17 Funai Electric Company Ltd. Fluid container having latching interface for micro-fluid applications
JP2012210729A (ja) * 2011-03-30 2012-11-01 Brother Industries Ltd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12210726A (ja) 2011-03-30 2012-11-01 Brother Industries Ltd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US8523010B2 (en) 2011-05-31 2013-09-0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Bistable cover assemblies
JP6210268B2 (ja) * 2013-03-27 2017-10-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6311252B2 (ja) * 2013-09-20 2018-04-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液体収容体、基板支持部材およびユニット
JP6323091B2 (ja) 2014-03-14 2018-05-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2015205437A (ja) * 2014-04-18 2015-11-19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CN105573092B (zh) * 2015-12-18 2022-03-01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处理盒
JP6813667B2 (ja) * 2017-04-06 2021-01-13 ミライアル株式会社 基板収納容器
CN109203709A (zh) * 2017-07-05 2019-01-15 亿码(厦门)标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多墨路供墨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8819489B (zh) * 2018-07-27 2024-03-22 上海汉图科技有限公司 连接结构、供墨系统和打印机
JP7257856B2 (ja) * 2019-04-05 2023-04-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7298318B2 (ja) * 2019-06-11 2023-06-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ーシステム
CN113318896B (zh) * 2020-02-28 2024-02-13 厦门松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墙座装置
CN117621673B (zh) * 2024-02-01 2024-05-24 广州市品格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板材uv数码打印设备及板材数码打印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63014A2 (en) * 1997-03-03 1998-09-0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jet printer
US6264318B1 (en) * 1999-02-10 2001-07-24 Fuji Xerox Co., Ltd.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k storing device
EP1346834A2 (en) * 2002-03-20 2003-09-2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cartridge and ink cartridge hold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5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201682A (en) * 1981-06-08 1982-12-10 Canon Inc Ink cassette
JP2639947B2 (ja) 1987-11-30 1997-08-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保持装置
JPH03108557A (ja) * 1989-09-22 1991-05-08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H03184873A (ja) 1989-12-15 1991-08-12 Canon Inc 記録装置
JP4193719B2 (ja) 2003-03-05 2008-12-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収容ケース
JPH04214360A (ja) 1990-12-10 1992-08-05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該装置用インクタ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該カートリッジの製造方法
JP3029126B2 (ja) 1991-01-11 2000-04-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A2085550C (en) * 1991-12-19 1999-07-06 Kentaro Yano Method of controlling a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ccording to recording head information, and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in which the method is implemented
DE69328704T2 (de) * 1992-06-30 2000-10-26 Canon Kk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gerät
JPH0615835A (ja) 1992-07-01 1994-01-25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3428003B2 (ja) 1994-03-10 2003-07-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キャリッジ
JPH0872355A (ja) * 1994-09-09 1996-03-19 Hitachi Ltd プリント方法及びプリンタシステム
JP3307107B2 (ja) 1994-10-13 2002-07-2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5777646A (en) 1995-12-04 1998-07-07 Hewlett-Packard Company Self-sealing fluid inerconnect with double sealing septum
JPH09123479A (ja) 1995-10-26 1997-05-13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GB2323817B (en) 1996-07-05 1998-11-25 Seiko Epson Corp Ink cartridge and loading mechanism for the ink cartridge
TW344341U (en) * 1996-07-05 1998-11-01 Seiko Epson Corp Ink cartridge and loading mechanism for the ink cartridge
JP3697054B2 (ja) 1997-04-02 2005-09-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の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装着機構
ATE257088T1 (de) * 1997-04-02 2004-01-15 Seiko Epson Corp Ladevorrichtung für eine tintenkassette in einem drucker und drucker mit einer solchen ladevorrichtung
JP3493964B2 (ja) 1997-08-28 2004-02-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挿入機構
JP3627790B2 (ja) 1997-09-25 2005-03-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における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の着脱装置
JPH11277763A (ja) 1998-03-30 1999-10-12 Brother Ind Ltd 印字装置
ES2271718T3 (es) 1998-05-18 2007-04-1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Aparato de impresion de inyeccion de tinta y cartucho de tinta correspondiente.
JPH11348303A (ja) 1998-06-09 1999-12-21 Seiko Epson Corp プリンタの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装着機構
WO2000074939A1 (en) 1999-06-08 2000-12-14 Pitney Bowes Inc. Disposable ink cartridge
ES2334100T3 (es) * 2000-01-21 2010-03-0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Cartucho de tinta para un aparato de registro y aparato de registro de inyeccion de tinta.
JP2002001979A (ja) 2000-06-20 2002-01-08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用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US6908182B2 (en) * 2000-01-31 2005-06-2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cartridge and ink jet printer
ES2275603T5 (es) 2000-10-20 2010-07-0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Dispositivo de registro de inyeccion de tinta y cartucho de tinta.
JP3649123B2 (ja) 2000-12-26 2005-05-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の端子
JP2002283583A (ja) 2001-03-22 2002-10-03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2002370373A (ja) 2001-06-18 2002-12-24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3885872B2 (ja) * 2001-10-09 2007-02-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収容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4031295A (ja) 2001-11-05 2004-01-29 Shin Etsu Polymer Co Ltd ボタン電池用コネクタ及びその接続構造
JP2003341100A (ja) 2002-03-20 2003-12-03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ホルダ
ES2233758T3 (es) 2002-03-28 2005-06-1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ucho de tinta.
JP3830852B2 (ja) * 2002-04-15 2006-10-11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装置
JP4631253B2 (ja) 2002-06-17 2011-02-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3626943B2 (ja) 2002-06-24 2005-03-09 ニスカ株式会社 自動原稿送り装置
JP3891150B2 (ja) 2002-07-09 2007-03-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液体収容体
JP2004244780A (ja) 2003-02-17 2004-09-02 Toyobo Co Ltd 形状安定性に優れた有孔樹脂加工繊維構造物の製造方法
US6779880B1 (en) * 2003-02-19 2004-08-24 Pitney Bowes Inc. Insertion/extraction mechanism for an ink cartridge
US7452062B2 (en) 2003-07-18 2008-11-1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container with structure for controlling leaked liquid
EP1815994B1 (en) 2003-08-08 2013-04-2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container
NZ562084A (en) * 2005-03-28 2009-12-24 Seiko Epson Corp Liquid cartridge, loading/unloading device of liquid cartridg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JP4678220B2 (ja) * 2005-03-28 2011-04-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の着脱装置、記録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4941633B2 (ja) * 2005-05-11 2012-05-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の着脱装置、記録装置
JP4466872B2 (ja) * 2006-01-11 2010-05-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の着脱装置、記録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4466873B2 (ja) * 2006-01-11 2010-05-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の着脱装置、記録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4697453B2 (ja) * 2006-06-29 2011-06-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の着脱装置、記録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63014A2 (en) * 1997-03-03 1998-09-0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jet printer
US6264318B1 (en) * 1999-02-10 2001-07-24 Fuji Xerox Co., Ltd.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k storing device
EP1346834A2 (en) * 2002-03-20 2003-09-2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cartridge and ink cartridge hold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295637B (en) 2008-04-11
HK1084078A1 (en) 2006-07-21
DE602004009521D1 (de) 2007-11-29
US20080291252A1 (en) 2008-11-27
CA2649610A1 (en) 2005-06-22
TW200706391A (en) 2007-02-16
MXPA04012988A (es) 2005-10-18
NZ549184A (en) 2007-04-27
US20080136879A1 (en) 2008-06-12
ATE375868T1 (de) 2007-11-15
AR057102A2 (es) 2007-11-14
KR20050063755A (ko) 2005-06-28
GB0526510D0 (en) 2006-02-08
DE602004023549D1 (de) 2009-11-19
CN1939741A (zh) 2007-04-04
AU2004244657B2 (en) 2007-02-08
ES2294423T3 (es) 2008-04-01
MY140646A (en) 2010-01-15
GB0428071D0 (en) 2005-01-26
CA2490569A1 (en) 2005-06-22
BRPI0405743A (pt) 2005-08-30
MY141188A (en) 2010-03-31
GB2433231B (en) 2007-12-05
DK1547785T3 (da) 2008-02-11
EP1852262A3 (en) 2008-03-12
HK1077259A1 (en) 2006-02-10
EP1852261B1 (en) 2009-10-07
NZ537335A (en) 2007-01-26
TWI301801B (en) 2008-10-11
KR100819225B1 (ko) 2008-04-02
SI1547785T1 (sl) 2008-04-30
TW200528297A (en) 2005-09-01
CN1636737A (zh) 2005-07-13
GB2414965A (en) 2005-12-14
SG143277A1 (en) 2008-06-27
ATE444858T1 (de) 2009-10-15
DE102004061829B4 (de) 2010-02-11
EP1733888A2 (en) 2006-12-20
MY138013A (en) 2009-04-30
AR046990A1 (es) 2006-01-04
US7455397B2 (en) 2008-11-25
US20050168545A1 (en) 2005-08-04
EP1547785A2 (en) 2005-06-29
KR20050063722A (ko) 2005-06-28
EP1547785A3 (en) 2006-09-20
GB2409435B (en) 2006-04-12
MY147738A (en) 2013-01-15
EP1852261A2 (en) 2007-11-07
GB0517438D0 (en) 2005-10-05
EP1852262A2 (en) 2007-11-07
GB2414965B (en) 2006-05-10
DE102004061829A1 (de) 2005-09-01
GB0624989D0 (en) 2007-01-24
GB2420741B (en) 2007-03-14
GB2409435A (en) 2005-06-29
AU2004244657A1 (en) 2005-07-07
SG113023A1 (en) 2005-07-28
US8042909B2 (en) 2011-10-25
EP1547785B1 (en) 2007-10-17
GB2420741A (en) 2006-06-07
CN100548695C (zh) 2009-10-14
EP1733888A3 (en) 2008-03-12
EP1852261A3 (en) 2008-03-12
GB2433231A (en) 2007-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39107C (zh) 墨盒
CN101817260B (zh) 液体盒、液体盒装载/卸载设备、液体消耗装置
EP2163390A1 (en) Fluid jet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US8864290B2 (en) Installing fluid container in fluid ejection device
US8096645B2 (en) Installing fluid container in fluid ejection device
US8235498B2 (en) Head repairing apparatus and fluid ejecting apparatus
EP3061609B1 (en) Dummy head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US8231192B2 (en) Liquid detection unit, and liquid container using liquid detection unit
US20110102494A1 (en) Head repairing apparatus and fluid ejecting apparatus
US6966624B2 (en) Liquid spraying device
US20140009540A1 (en) Recording apparatus
US8136929B2 (en) Installing fluid container in fluid ejection device
RU2336176C2 (ru) Жидкостный резервуар для струйн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и чернильный картридж (варианты)
JP2022123202A (ja) 記録装置
MX2007012106A (es) Cartucho con liquido, dispositivo de carga/descarga del cartucho de liquido, aparato de registro, y aparato de eyeccion de liquido.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