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10546B - 聚乳酸系薄膜 - Google Patents

聚乳酸系薄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10546B
TWI510546B TW101105557A TW101105557A TWI510546B TW I510546 B TWI510546 B TW I510546B TW 101105557 A TW101105557 A TW 101105557A TW 101105557 A TW101105557 A TW 101105557A TW I510546 B TWI510546 B TW I51054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polylactic acid
mass
filler
fil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055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41083A (en
Inventor
Gouhei Yamamura
Jun Sakamoto
Masanori Sueoka
Masayuki Hirota
Original Assignee
Toray Industri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ray Industries filed Critical Toray Industries
Publication of TW2012410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410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105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1054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101/00Compositions of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101/16Compositions of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being biodegradabl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67/04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e.g. lacto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67/04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 carboxylic acids, e.g. lacto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4Acids; Salts thereof
    • C08K3/26Carbonates; Bicarbonates
    • C08K2003/265Calcium, strontium or barium carbon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9/00Use of pretreated ingredients
    • C08K9/04Ingredients treated with organic substanc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Biological Depolymerization Polymers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Description

聚乳酸系薄膜
本發明係關於柔軟性、耐熱性、耐滲出性、耐久性優異,且由於展現良好透濕度之延伸、壓花等加工性優異之聚乳酸系薄膜。
近年來隨著環境意識高漲,由於塑膠製品廢棄造成的土壤污染問題、及由於焚燒導致二氧化碳增加所引起的地球溫暖化問題受到重視。作為前者的對策,有各種生物分解樹脂、而作為後者的對策,包含了即使焚燒也不會對於大氣中加予新的二氧化碳負荷之生質(biomass)的樹脂正在積極地研究、開發中。滿足此兩者且在成本方面較為有利的聚乳酸受到重視。由於若欲將聚乳酸應用在聚乙烯等聚烯烴為代表的軟質薄膜用途時,則欠缺柔軟性或耐衝撃性,已有為了改良該等特性並且實用化而進行各種嘗試。
多孔性薄膜之領域中,例如:在專利文獻1揭示:將含有聚乳酸樹脂、填充劑及一般的聚酯系塑化劑之片材至少進行單軸延伸而成的多孔性片材。又,專利文獻2揭示一種多孔性薄膜,其係對於從聚乳酸系聚合物、脂肪族芳香族共聚合聚酯,再者,脂肪族多元羧酸酯、脂肪族多元醇酯、脂肪族多元醇醚、羥基酸酯中選出的一般的塑化劑,摻合微粉狀填充材並形成有空孔。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7-112867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4-149679號公報
前述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記載之技術,雖可獲得具生物分解性、且高生質度的柔軟薄膜,但加工性差。
亦即,至今為止雖已有人探討生物分解性及高生質度的柔軟薄膜,但其加工性並未令人滿意,又,尚未有人達成具有耐熱性、耐滲出性亦優異之性能之薄膜的發明。
而,本發明有鑑於相關之習知技術的背景,提供一種聚乳酸系薄膜,其柔軟性、耐熱性、耐滲出性、耐久性優異,且由於展現良好透濕度之延伸、壓花等加工性優異。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努力探討,結果發現利用以下可解決前述課題,乃完成本發明。
本發明之第1形態如下。
1)一種聚乳酸系薄膜,其係包含含有當作樹脂(A)之聚乳酸系樹脂、當作樹脂(B)之聚乳酸系樹脂以外之熱塑性樹脂、當作填充劑(C)之經過表面處理劑處理之化合物的組成物之薄膜,其特徵為:前述聚乳酸系樹脂包含結晶性聚乳酸系樹脂及非晶性聚乳酸系樹脂,且包含於樹脂(A)與樹脂(B)之合計100質量%,含有樹脂(A)10~95質量%、樹脂(B)5~90質量%,而相對於樹脂(A)與樹脂(B)之合計100質量份,含有填充劑(C)10~400 質量份之組成物。
2)如1)之聚乳酸系薄膜,其中,前述表面處理劑係磷酸酯系化合物及/或脂肪酸。
3)如1)或2)之聚乳酸系薄膜,其中,前述表面處理劑包含甲基丙烯酸酯基。
4)如1)至3)中任一項之聚乳酸系薄膜,其中,前述填充劑(C)係對於無機填充劑及/或有機填充劑以表面處理劑處理所獲得者,該無機填充劑及/或有機填充劑之比表面積S(m2 /g)、與前述填充劑(C)中之表面處理劑來源之部分之質量比例T(質量%),滿足以下條件:條件:0.15≦T/S≦0.45
5)如1)至4)中任一項之聚乳酸系薄膜,其中,前述樹脂(B)係選自包含具聚醚系鏈段與聚乳酸鏈段之嵌段共聚物、具聚酯系鏈段與聚乳酸鏈段之嵌段共聚物、脂肪族聚酯系樹脂、及脂肪族芳香族聚酯系樹脂構成的群組中之至少1種樹脂。
6)如5)之聚乳酸系薄膜,其中,前述樹脂(B)係包含:選自包含具聚醚系鏈段與聚乳酸鏈段之嵌段共聚物、及具聚酯系鏈段與聚乳酸鏈段之嵌段共聚物構成的群組中之至少1種樹脂,及選自包含脂肪族聚酯系樹脂及脂肪族芳香族聚酯系樹脂的群組中之至少1種樹脂。
7)如1)至6)中任一項之聚乳酸系薄膜,其係使用使樹脂(A)及/或樹脂(B)與反應型化合物反應而成的組成物獲得。
8)如1)至7)中任一項之聚乳酸系薄膜,其中,拉伸延 伸度為150~500%。
9)如1)至8)中任一項之聚乳酸系薄膜,其中,拉伸彈性係數為100~1,500MPa。
本發明之第2形態如下。
10)一種聚乳酸系薄膜,其特徵為:係包含含有當作樹脂(A)之聚乳酸系樹脂、及相對於樹脂全體合計100質量份,含填充劑(C)及/或填充劑(D)10~400質量份之組成物的薄膜,前述填充劑(C)係經過表面處理劑處理之化合物,前述填充劑(D)係未經過表面處理劑處理之無機填充劑及/或有機填充劑,拉伸延伸度為150~500%。
依照本發明,主要可提供聚乳酸系薄膜,其柔軟性、耐熱性、耐滲出性、耐久性優異,且由於展現良好之透濕度的延伸、壓花等加工性優異。本發明之聚乳酸系薄膜可較佳用於獲得主要必需有柔軟性、透濕性、耐熱性之被單、枕頭套、衛生紙巾、紙尿布等吸收性物品之背片此類的醫療、衛生材料、雨衣、手套等衣料材料、垃圾袋或堆肥袋、或蔬菜或水果等食品用袋、各種工業製品用袋等包裝材料等的延伸、壓花等加工用之薄膜。
[實施發明之最佳形態]
本發明對於前述課題,亦即柔軟性、耐熱性、耐滲出性、耐久性優異且由於展現良好透濕度之延伸、壓花 等加工性優異之聚乳酸系薄膜努力探討的結果,藉由具有含特定樹脂與填充劑的組成且使用當作填充劑之經表面處理劑處理的化合物,首次成功解決了該課題。亦即,本發明之第1形態為一種聚乳酸系薄膜,其係包含含有當作樹脂(A)之聚乳酸系樹脂、當作樹脂(B)之聚乳酸系樹脂以外之熱塑性樹脂、當作填充劑(C)之經表面處理劑處理的化合物之組成物的薄膜,其特徵為前述聚乳酸系樹脂包含結晶性聚乳酸系樹脂及非晶性聚乳酸系樹脂,且於樹脂(A)與樹脂(B)之合計100質量%,含有樹脂(A)10~95質量%、樹脂(B)5~90質量%,而相對於樹脂(A)與樹脂(B)之合計100質量份,含有填充劑(C)10~400質量份之組成物。
以下針對本發明之第1形態之聚乳酸系薄膜加以說明。
(第1形態之聚乳酸系薄膜) (樹脂(A)(聚乳酸系樹脂))
本發明之聚乳酸系薄膜,包含含有樹脂(A)之組成物係為重要。在此,樹脂(A)係指聚乳酸系樹脂。又,聚乳酸系樹脂,係以L-乳酸單元及/或D-乳酸單元當作主要構成成分的聚合物。在此,主要構成成分,係指在100質量%聚合物中,乳酸單元的質量比例最大。乳酸單元之質量比例,較佳為在聚合物100質量%中,乳酸單元為70質量%~100質量%。
本發明所指的聚L-乳酸,係指在聚乳酸聚合物中之所有乳酸單元100mol%中,L-乳酸單元之含有比例超過 50mol%且100mol%以下者。另一方面,本發明所指聚D-乳酸,係指聚乳酸聚合物中之所有乳酸單元100mol%中,D-乳酸單元之含有比例為超過50mol%且100mol%以下者。
聚L-乳酸,會由於D-乳酸單元之含有比例而使樹脂本身的結晶性改變。亦即,聚L-乳酸中之D-乳酸單元之含有比例若增多,則聚L-乳酸之結晶性會減低,接近非晶,反之,聚L-乳酸中之D-乳酸單元之含有比例若減少,聚L-乳酸之結晶性會變高。同樣地,聚D-乳酸會由於L-乳酸單元之含有比例而使樹脂本身的結晶性改變。亦即,聚D-乳酸中之L-乳酸單元之含有比例若愈多,則聚D-乳酸之結晶性會減低,接近非晶,反之,聚D-乳酸中之L-乳酸單元之含有比例若減少,聚D-乳酸之結晶性會增高。
在本發明中所使用之聚L-乳酸中之L-乳酸單元之含有比例,或在本發明中所使用之聚D-乳酸中之D-乳酸單元之含有比例,從維持組成物之機械強度之觀點,在所有乳酸單元100mol%中為80~100mol%較佳,更佳為85~100mol%。
在本發明所指之結晶性聚乳酸系樹脂,係指使該聚乳酸系樹脂於加熱下充分結晶化後,於適當的溫度範圍以差示掃描熱量計(DSC)進行測定時,觀測到來自於聚乳酸成分之結晶融解熱的聚乳酸系樹脂。
另一方面,本發明所指之非晶性聚乳酸系樹脂,係指同樣進行測定時,未顯示明確熔點的聚乳酸系樹脂。
如後述,構成本發明之第1形態之聚乳酸系薄膜的組成物,作為樹脂(A)之聚乳酸系樹脂,為結晶性聚乳酸系樹脂與非晶性聚乳酸系樹脂之混合物係為重要。
在本發明中所使用之聚乳酸系樹脂,也可共聚合乳酸以外之其他單體單元。作為其他單體,可列舉: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庚二醇、己二醇、辛二醇、壬二醇、癸二醇、1,4-環己烷二甲醇、新戊二醇、甘油、季戊四醇、雙酚A、聚乙二醇、聚丙二醇及聚四亞甲基二醇等二醇化合物、草酸、己二酸、癸二酸、壬二酸、十二烷二酸、丙二酸、戊二酸、環己烷二羧酸、對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鄰苯二甲酸、萘二羧酸、雙(對羧基苯基)甲烷、蒽二羧酸、4,4’-二苯醚二羧酸、5-鈉磺基間苯二甲酸、5-四丁基鏻間苯二甲酸等二羧酸、甘醇酸、羥基丙酸、羥基丁酸、羥基戊酸、羥基己酸、羥基苯甲酸等羥基羧酸、己內酯、戊內酯、丙內酯、十一內酯、1,5-氧雜環庚烷-2-酮等內酯類。上述其他單體單元之共聚合量,相對於聚乳酸系樹脂之聚合物中之單體單元全體100mol%,為0~30莫耳%較佳,0~10莫耳%更佳。又,上述單體單元之中,較佳因應用途選擇具有生物分解性的成分。
又,關於在本發明中所使用之聚乳酸系樹脂,亦較佳於主成分為聚L-乳酸時,將聚D-乳酸,又,主成分為聚D-乳酸時,將聚L-乳酸少量混合。其原因在於,藉此形成之立體複合體結晶,較通常之聚乳酸的結晶(α結晶)的熔點高,而提高薄膜之耐熱性。此時少量混合之聚乳 酸之質量平均分子量,以能有效率地形成立體複合體結晶之觀點,較佳為較主成分之聚乳酸之質量平均分子量小者。少量混合之聚乳酸之質量平均分子量,為主成分之聚乳酸之質量平均分子量的0.5~50%較佳,1~40%更佳,2~30%又更佳。
在本發明中所使用之聚乳酸系樹脂之質量平均分子量,為了滿足實用的機械特性,為5萬~50萬較佳,8萬~40萬更佳,10萬~30萬又更佳。又,在此所指之質量平均分子量,係以凝膠滲透層析(GPC)於氯仿溶劑進行測定,並利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換算法所計算之分子量。
作為聚乳酸系樹脂之製造方法,詳如後述,但可使用已知之聚合方法,可列舉從乳酸之直接聚合方法、經由乳酸交酯之開環聚合法等。
構成本發明之聚乳酸系薄膜的組成物所含之樹脂(A)之含量,於樹脂(A)與後述樹脂(B)之合計100質量%中為10~95質量%係為重要。樹脂(A)與樹脂(B)之合計100質量%中的樹脂(A)少於10質量%時,耐熱性、耐滲出性不足,超過95質量%時,柔軟性不足。樹脂(A)之含量,於樹脂(A)與後述樹脂(B)之合計100質量%中,為20~90質量%較佳,30~85質量%又更佳,40~80質量%特佳。
又,構成本發明之聚乳酸系薄膜之組成物全體中的樹脂(A)之含量,為5~80質量%較佳,15~70質量%更佳,25~60質量%又更佳,35~50質量%特佳。
(樹脂(B)(聚乳酸系樹脂以外之熱塑性樹脂))
本發明之聚乳酸系薄膜,為了提高柔軟性以及加工 後之透濕性,包含含有樹脂(B)之組成物係為重要。在此,樹脂(B)係指聚乳酸系樹脂以外之熱塑性樹脂。作為聚乳酸系樹脂以外之熱塑性樹脂,可使用聚縮醛、聚乙烯、聚丙烯、聚醯胺、聚(甲基)丙烯酸酯、聚苯硫醚、聚醚醚酮、聚酯、聚胺甲酸酯、聚異戊二烯、聚碸、聚苯醚(polyphenylene oxide)、聚醯亞胺、聚醚醯亞胺、乙烯/甲基丙烯酸環氧丙酯共聚物、聚酯彈性體、聚醯胺彈性體、乙烯/丙烯三共聚合物、乙烯/丁烯-1共聚物、熱塑性澱粉、含澱粉之聚合物、各種樹脂系之塑化劑等。
作為樹脂(B)之聚酯之具體例,可使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的芳香族聚酯系樹脂、聚(琥珀酸乙二醇酯.對苯二甲酸酯)、聚(琥珀酸丁二醇酯.對苯二甲酸酯)、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對苯二甲酸酯)等的脂肪族芳香族聚酯系樹脂、聚甘醇酸、聚(3-羥基丁酸酯)、聚(3-羥基丁酸酯.3-羥基己酸酯)、聚(3-羥基丁酸酯.3-羥基戊酸酯)、聚己內酯、聚琥珀酸丁二醇酯、聚(琥珀酸丁二醇酯.己二酸酯)、等的脂肪族聚酯系樹脂。在該等之中,從柔軟性與透濕性,及生物分解性之觀點,作為樹脂(B)之聚乳酸系樹脂以外之熱塑性樹脂,較佳為脂肪族芳香族聚酯系樹脂、脂肪族聚酯系樹脂。
作為含澱粉之聚合物之具體例,可使用Novamont公司之生物分解性樹脂「Mater Bi」等。
作為各種樹脂系之塑化劑之具體例,可使用聚丙二醇、癸二酸酯等的聚酯系、聚伸烷基醚系、醚酯系、丙 烯酸酯系塑化劑等。
尤其,為了抑制滲出並提高可塑化效率,構成聚乳酸系薄膜之組成物所含有之樹脂(B)之樹脂系的塑化劑之溶解性參數:SP,較佳為(16~23)1/2 MJ/m3 ,更佳為(17~21)1/2 MJ/m3 。又,溶解性參數之計算方法,可以用P.Small、J.Appl.Chem.,3,71(1953)所示之方法計算。又,該樹脂系之塑化劑之中,從維持膜全體之生物分解性之觀點,作為樹脂(B)之樹脂系之塑化劑,具有生物分解性較佳。
又,於食品包裝用途的適合性或農林業用途,若考慮未分解物即便是暫時性地殘留於堆肥、農地之可能性,作為樹脂(B)之樹脂系之塑化劑,美國食品衛生局(FDA)或聚烯烴等衛生協議會等認可的塑化劑較佳。
再者,從塑化劑之耐滲出性或薄膜的耐熱性、耐結塊(blocking)性之觀點,本發明所使用之作為樹脂(B)之樹脂系塑化劑,例如數量平均分子量1,000以上之聚乙二醇等在常溫(20℃±15℃)為固體狀,亦即熔點超過35℃者較佳。又,在配合聚乳酸系樹脂、聚乳酸系樹脂以外之熱塑性樹脂的熔融加工溫度方面,150℃為上限值。
從同樣之觀點,本發明所使用之作為樹脂(B)之樹脂系塑化劑,又更佳為具有聚醚系鏈段與聚乳酸鏈段之嵌段共聚物,或具有聚酯系鏈段與聚乳酸鏈段之嵌段共聚物。在此,可塑化成分係為聚醚系鏈段、聚酯系鏈段。再者,聚酯系鏈段係指包含聚乳酸以外之聚酯的鏈段。以下說明該等嵌段共聚物(以下將具有聚醚系鏈段與聚 乳酸鏈段之嵌段共聚物、及具有聚酯系鏈段與聚乳酸鏈段之嵌段共聚物,總稱為「嵌段共聚物塑化劑」)。
嵌段共聚物塑化劑具有之聚乳酸鏈段之質量比例,為嵌段共聚物塑化劑全體之45質量%以下,但由於以更少量的添加能夠賦予所望柔軟性而較佳,從抑制滲出之觀點,較佳為5質量%以上。又,嵌段共聚物塑化劑1分子中之聚乳酸鏈段之數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1,200~10,000。若樹脂(B)之嵌段共聚物塑化劑所具有之聚乳酸鏈段為1,200以上,則在樹脂(B)之嵌段共聚物塑化劑與樹脂(A)(聚乳酸系樹脂)之間會產生足夠的親和性,且該聚乳酸鏈段的一部分會被併入由樹脂(A)(聚乳酸系樹脂)形成之結晶中,以形成所謂之共晶,產生將樹脂(B)之嵌段共聚物塑化劑連結固定在樹脂(A)的作用,對於抑制嵌段共聚物塑化劑之滲出發揮很大的效果。其結果,薄膜之耐結塊性也會變得優異。又,該嵌段共聚物塑化劑,與在常溫下為液狀之塑化劑、在常溫下為固體狀亦不形成共晶之塑化劑比較,於薄膜加工後之透濕性遠為優異。其原因為:所形成之共晶會提高由於後述加工(延伸或壓花等)的空孔形成效率。嵌段共聚物塑化劑中之聚乳酸鏈段之數量平均分子量更佳為1,500~6,000,又更佳為2,000~5,000。又,嵌段共聚物塑化劑具有之聚乳酸鏈段,為L-乳酸95~100質量%,或D-乳酸95~100質量%時,特別抑制滲出,故較佳。
如前述,樹脂(A)係聚乳酸系樹脂,聚乳酸系樹脂係以L-乳酸單元及/或D-乳酸單元為主要構成成分之聚合 物,主要構成成分係指聚合物100質量%中,乳酸單元的質量比例為最大的樹脂。所以,樹脂(B)之嵌段共聚物塑化劑中之乳酸單元之質量比例,在樹脂(B)之嵌段共聚物塑化劑100質量%中,乳酸單元的質量比例至少為第2位,亦即聚醚系鏈段或聚酯系鏈段之質量比例為最大之樣式。較佳為樹脂(B)之嵌段共聚物塑化劑100質量%中,乳酸單元之質量比例為5質量%~45質量%,聚醚系鏈段或聚酯系鏈段之質量比例為55質量%~95質量%。
又,樹脂(B)之該嵌段共聚物塑化劑之可塑化成分,為聚醚系鏈段、聚酯系鏈段,但從能以少量添加賦予理想的柔軟性之觀點,較佳為聚醚系鏈段。再者,由同樣的觀點,作為聚醚系鏈段,更佳為具有包含聚伸烷基醚的鏈段。具體而言,作為聚醚系鏈段可列舉包含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四亞甲基二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共聚物等的鏈段,尤其包含聚乙二醇而成的鏈段,由於與樹脂(A)(聚乳酸系樹脂)的親和性高,改質效率優異,能以特別少量之塑化劑的添加而賦予理想的柔軟性,故較佳。
又,嵌段共聚物塑化劑為具有包含聚伸烷基醚的鏈段時,當於成形時等加熱時,聚伸烷基醚鏈段會有容易被氧化或熱分解的傾向,所以較佳為併用後述受阻苯酚系、受阻胺系等的抗氧化劑或磷系等的熱安定劑。
嵌段共聚物塑化劑具有聚酯系鏈段時,適合使用聚甘醇酸、聚(3-羥基丁酸酯)、聚(3-羥基丁酸酯.3-羥基戊酸酯)、聚己內酯、或是由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 聚乙二醇、聚丙二醇等脂肪族二醇、與琥珀酸、癸二酸、己二酸等脂肪族二羧酸而形成的聚酯等當作為聚酯系鏈段。
又,嵌段共聚物塑化劑,在其1分子中可含有聚醚系鏈段與聚酯系鏈段之兩者的成分,也可有任一者的成分。從塑化劑之生產性或成本等理由,作為任一者的成分時,從能以添加較少量塑化劑而賦予理想的柔軟性的觀點,使用聚醚系鏈段較佳。亦即,嵌段共聚物塑化劑的較佳形態,為聚醚系鏈段與聚乳酸鏈段的嵌段共聚物。
又,嵌段共聚物塑化劑之1分子中之聚醚系鏈段或聚酯系鏈段之數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7,000~20,000。藉由在上述範圍,能使構成聚乳酸系薄膜的組成物帶有足夠的柔軟性,而且在作為含有樹脂(A)(聚乳酸系樹脂)之組成物時,能使熔融黏度成為適當程度,能使充氣製膜法等的製膜加工性穩定。
前述聚醚系及/或聚酯系鏈段、與聚乳酸鏈段之各鏈段嵌段的順序構成無特別限制,但從更有效抑制滲出的觀點,較佳為在嵌段共聚物塑化劑分子的端部至少有1個嵌段的聚乳酸鏈段。最佳為在嵌段共聚物塑化劑分子之兩端有聚乳酸鏈段之嵌段。
其次,針對採用兩末端具有羥基末端之聚乙二醇(以下將聚乙二醇稱為PEG)當作聚醚系鏈段之情形具體說明。
兩末端具有羥基末端之PEG之數量平均分子量(以下將PEG之數量平均分子量稱為MPEG ),通常於市售品等之 情形,係從利用中和法等求出的羥基價計算。在對於兩末端具有羥基末端之PEG之wE 質量份,添加乳酸交酯wL 質量份之系中,使乳酸交酯在PEG之兩羥基末端進行開環加成聚合並充分反應,則可實質上獲得PLA-PEG-PLA型之嵌段共聚物(在此,PLA表示聚乳酸)。該反應係視需要於辛酸錫等觸媒併存下實施。該嵌段共聚物塑化劑之一個聚乳酸鏈段之數量平均分子量,可實質上以(1/2)×(wL /wE )×MPEG 求得。又,聚乳酸鏈段成分相對於嵌段共聚物塑化劑全體之質量比例,實質上可以100×wL /(wL +wE )%求得。再者,除聚乳酸鏈段成分以外的塑化劑成分相對於嵌段共聚物塑化劑全體之質量比例,可實質上以100×wE /(wL +wE )%求得。
作為使含有樹脂(B)之柔軟性、及加工後之透濕性提高以外的目的,視樹脂之種類,可列舉例如:藉由提高熔融黏度、熔融張力而使得尤其在充氣製膜法中的氣泡形成穩定化、藉由含有聚(甲基)丙烯酸酯而提高聚乳酸系薄膜之高溫剛性、藉由含有聚酯而利用提高聚乳酸系薄膜之耐衝撃性、靭性、藉由含有含澱粉之聚合物而促進聚乳酸系薄膜之生物分解性等。
構成本發明之聚乳酸系薄膜之組成物中,樹脂(B)之含量於樹脂(A)與樹脂(B)之合計100質量%中,為5~90質量%係為重要。當少於5質量%時,柔軟性不足,當超過90質量%時,耐熱性、耐滲出性不足。樹脂(B)之含量,在樹脂(A)與樹脂(B)之合計100質量%中,較佳為10~80質量%,更佳為15~70質量%,特佳為20~60質量%。 (樹脂(B)之組合)
本發明之聚乳酸系薄膜中,可僅含有1種該等樹脂(B),也可組合含有2種以上。組合樹脂不特別限制,可將前述聚乳酸系樹脂以外之熱塑性樹脂群各別組合作為樹脂(B)。其中,從兼顧柔軟性與加工後之透濕性之觀點,較佳為各種樹脂系之塑化劑、與樹脂系塑化劑以外之熱塑性樹脂的組合。尤其,在本發明中,發現:當組合各種樹脂系之塑化劑、與樹脂系塑化劑以外之熱塑性樹脂當作樹脂(B)時,加工後之透濕性會大幅提高。
各種樹脂系之塑化劑之中,從耐熱性、加工後透濕性、耐滲出性之觀點,較佳為前述嵌段共聚物塑化劑,亦即為具有聚醚系鏈段與聚乳酸鏈段之嵌段共聚物,或具有聚酯系鏈段與聚乳酸鏈段之嵌段共聚物。更佳為,具聚醚系鏈段與聚乳酸鏈段之嵌段共聚物。
樹脂系之塑化劑以外之熱塑性樹脂之中,從生物分解性之觀點,脂肪族聚酯系樹脂或脂肪族芳香族聚酯系樹脂為較佳。作為脂肪族聚酯系樹脂,更佳為聚甘醇酸、聚(3-羥基丁酸酯)、聚(3-羥基丁酸酯.3-羥基戊酸酯)、聚(3-羥基丁酸酯.3-羥基己酸酯)、聚己內酯、聚琥珀酸丁二醇酯、聚(琥珀酸丁二醇酯.己二酸酯),作為脂肪族芳香族聚酯系樹脂,更佳為聚(琥珀酸乙二醇酯.對苯二甲酸酯)、聚(琥珀酸丁二醇酯.對苯二甲酸酯)、聚(己二醇丁二酸酯.對苯二甲酸酯)。該等之中,從柔軟性之觀點,又更佳為聚(3-羥基丁酸酯.3-羥基己酸酯)、聚(琥珀酸丁二醇酯.己酸酯)、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對苯 二甲酸酯)。
亦即,在本發明中,樹脂(B)較佳為選自於包含具有聚醚系鏈段與聚乳酸鏈段之嵌段共聚物、具有聚酯系鏈段與聚乳酸鏈段之嵌段共聚物、脂肪族聚酯系樹脂、及脂肪族芳香族聚酯系樹脂之群組中的至少1種樹脂,更佳由包含具有聚醚系鏈段與聚乳酸鏈段之嵌段共聚物及具有聚酯系鏈段與聚乳酸鏈段之嵌段共聚物之群選出的至少1種樹脂(樹脂系之塑化劑)、及由包含脂肪族聚酯系樹脂及脂肪族芳香族聚酯系樹脂之群組選出的至少1種樹脂(樹脂系塑化劑以外之熱塑性樹脂)的組合構成。
本發明之聚乳酸系薄膜所含之樹脂(B),係為組合各種樹脂系之塑化劑、與樹脂系之塑化劑以外之熱塑性樹脂時,其摻合質量比較佳為(各種樹脂系之塑化劑/樹脂系之塑化劑以外之熱塑性樹脂)=(5/95)~(95/5),(10/90)~(80/20)更佳,(20/80)~(60/40)又更佳。(結晶性聚乳酸系樹脂與非晶性聚乳酸系樹脂之混合)
構成本發明之聚乳酸系薄膜的組成物所含有之樹脂(A)(聚乳酸系樹脂),為結晶性聚乳酸系樹脂與非晶性聚乳酸系樹脂之混合物係為重要。亦即,樹脂(A)(聚乳酸系樹脂)含有結晶性聚乳酸系樹脂及非晶性聚乳酸系樹脂係為重要。其原因為:藉由使樹脂(A)(聚乳酸系樹脂)成為結晶性聚乳酸系樹脂與非晶性聚乳酸系樹脂的混合物,而可以兼顧結晶性、非晶性、各聚乳酸系樹脂之優點。
又,如前述,結晶性聚乳酸系樹脂,係指當將該聚 乳酸系樹脂於加熱下充分結晶化後,於適當溫度範圍以差示掃描熱量計(DSC)進行測定時,觀測到來自於聚乳酸成分之熔點的聚乳酸系樹脂。
另一方面,非晶性聚乳酸系樹脂係指進行同樣測定時,未顯示明確熔點之聚乳酸系樹脂。
作為樹脂(A)之聚乳酸系樹脂,不含結晶性聚乳酸系樹脂時,薄膜之耐熱性不足。又,使用嵌段共聚物塑化劑作為前述各種塑化劑時,若不含結晶性聚乳酸系樹脂,則無法與嵌段共聚物塑化劑具有的聚乳酸鏈段形成共晶,耐滲出性不足。
另一方面,作為樹脂(A)之聚乳酸系樹脂,不含非晶性聚乳酸系樹脂時,薄膜之柔軟性、耐滲出性不足。其係由於無法提供能分散塑化劑之非晶部分所影響。
本發明之聚乳酸系薄膜所使用之結晶性聚乳酸系樹脂,從耐熱性、耐結塊性提高之觀點,聚L-乳酸中之L-乳酸單元之含有比例、或者聚D-乳酸中之D-乳酸單元之含有比例,在所有乳酸單元100mol%中較佳為96~100mol%,更佳為98~100mol%。
構成本發明之聚乳酸系薄膜之組成物中之樹脂(A)之量為100質量%時(結晶性聚乳酸系樹脂與非晶性聚乳酸系樹脂之合計為100質量%時),結晶性聚乳酸系樹脂之比例為5~60質量%較佳,10~50質量%更佳,20~40質量%又更佳。
(填充劑(C))
本發明之聚乳酸系薄膜,為了提高加工後之透濕性 ,作為填充劑(C),包含含有經表面處理劑處理之化合物的組成物係為重要。填充劑(C)之前驅體,即作為藉由表面處理劑施以處理前之化合物,可使用無機填充劑及/或有機填充劑。
在此,無機填充劑及/或有機填充劑係指由於展現各種性質而添加當作基材的物質,或者係將增量、增容、減低製品成本等作為目的而添加的鈍性物質(鈍性無機化合物或有機化合物)。
作為無機填充劑之例,可使用:碳酸鈣、碳酸鎂、碳酸鋇等的各種碳酸鹽、硫酸鎂、硫酸鋇、硫酸鈣等的各種硫酸鹽、氧化鋅、氧化矽(silica)、氧化鋯、氧化鎂、氧化鈣、氧化鈦、氧化鎂、氧化鐵、氧化鋁等各種氧化物、氫氧化鋁、氫氧化鎂等氫氧化物、矽酸鹽礦物、羥基磷灰石、雲母、滑石、高嶺土、黏土、蒙特石、沸石、金屬離子載持沸石、矽灰石(Wollastonite)、鈦酸鉀、硼鋁、海泡石(Sepiolite)等各種複合氧化物、磷酸鋰、磷酸鈣、磷酸鎂等的各種磷酸鹽、氯化鋰、氟化鋰等各種鹽、氮化硼、鈦酸鉀、金屬酞花青、活性碳、竹碳、碳黑、碳纖維、奈米碳管、富勒烯、石墨等。
作為有機填充劑之例,可使用:草酸鈣等的草酸鹽、鈣、鋇、鋅、錳、鎂等的對苯二甲酸鹽、二乙烯基苯、苯乙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等之包含乙烯基系單體單獨或共聚物的微粒、聚四氟乙烯、苯胍胺樹脂、熱硬化環氧樹脂、不飽和聚酯樹脂、熱硬化性脲樹脂、熱硬化性苯酚樹脂等有機微粒、木粉、紙漿粉等纖維素系粉 末、粗糠、木材晶片、豆渣、廢紙粉碎材、衣料粉碎材等屑片狀者、綿纖維、麻纖維、竹纖維、木材纖維、洋麻纖維、黃麻(jute)纖維、香蕉纖維、可可纖維等植物纖維、絲、羊毛、安哥拉、開司米、駱駝等的動物纖維、聚酯纖維、尼龍纖維、壓克力纖維等的合成纖維等。
上述填充劑(C)之前驅體,即利用表面處理劑施以處理前之化合物(無機填充劑及/或有機填充劑)當中,作為展現加工後之透濕性以外之各性質者,作為展現耐結塊性之填充劑,可使用氧化矽(二氧化矽)、滑石、碳酸鈣等,作為展現難燃性之填充劑,可使用氫氧化鋁、氫氧化鎂等,作為展現紫外線吸收性之填充劑,可使用氧化鋅、氧化鈦等,作為展現抗菌性之填充劑,可使用沸石、金屬離子(銀離子等)載持沸石、氧化鋅、氧化鈦、金屬酞花青等,作為展現脫臭性之填充劑,可使用沸石、金屬離子(銀離子等)載持沸石、活性碳、竹碳、海泡石等。作為展現抗菌性、脫臭性之沸石、金屬離子(銀離子等)載持沸石,具體而言,可使用SINANENZEOMIC公司製“Zeomic”系列等。
該等填充劑(C)之前驅體,即利用表面處理劑實施處理之前之化合物(無機填充劑及/或有機填充劑)之中,從提高薄膜加工後之透濕性或維持強度、延伸度此類的機械特性、低成本化之觀點,較佳為碳酸鈣、碳酸鋇、硫酸鋇、硫酸鈣、氧化矽(二氧化矽)、氧化鈦、雲母、滑石、高嶺土、黏土、蒙特石。
本發明之填充劑(C),可藉由表面處理劑處理前述無 機填充劑及/或有機填充劑而獲得。作為為了獲得填充劑(C)所使用的表面處理劑,可使用磷酸酯系化合物、脂肪酸、樹脂酸、界面活性劑、油脂、蠟、羧酸系偶合劑、矽烷偶合劑、鈦酸酯偶合劑、高分子系表面處理劑等。藉由使用經該等表面處理劑處理之化合物當作填充劑(C),能提高與基質樹脂之親和性,有抑制填充劑之凝集及提高分散性的效果,能使填充劑均勻分散在樹脂組成物中。其結果,能獲得由於展現良好透濕度之延伸、壓花等加工性優異之薄膜。
表面處理之方法不特別限定,可採用將表面處理劑與利用表面處理劑實施處理之前之化合物(無機填充劑及/或有機填充劑)以物理性混合之方法、於甲苯等的溶劑中混合之方法等。其中,從實用面,以物理性混合的方法較佳。該物理性混合方法不特別限定,可列舉例如:使用各種粉碎機,例如輥轉動研磨機、高速旋轉式粉碎機、球磨機、噴射研磨機等各種粉碎機,一邊將利用表面處理劑實施處理前之化合物粉碎,一邊以表面處理劑進行表面處理之方法、或是使用容器本身旋轉之容器旋轉型混合機、在固定容器內具有旋轉翼者、或是吹入氣流之容器固定型混合機等以進行表面處理之方法。具體而言,圓錐(Nauta)混合機、螺條混合機、韓蘇混合機等混合機為較佳。
又,此時之處理條件不特別限定,在基質樹脂(樹脂(A)與樹脂(B))添加、摻合填充劑(C)時,從基質樹脂(樹脂(A)與樹脂(B))中之填充劑(C)之分散性、基質樹脂(樹 脂(A)與樹脂(B))之高溫滯留時發生異物、起泡之觀點,處理溫度較佳為30℃以上,更佳為50℃以上,特佳為90℃以上。處理時間較佳為5小時以內,更佳為3小時以內,特佳為2小時以內。
本發明之填充劑(C),係以表面處理劑對於無機填充劑及/或有機填充劑進行處理而獲得者,該無機填充劑及/或有機填充劑之比表面積S(m2 /g)與前述填充劑(C)中之來自於表面處理劑之部分之質量比例T(質量%),較佳為滿足以下條件。
條件:0.15≦T/S≦0.45
T/S為0.15以上時,能將前述表面處理劑之效果發揮到最大限度。T/S為0.20以上更佳,0.25以上又更佳。又,T/S為0.45以下,則可以抑制由於過度的表面處理劑導致基質樹脂(樹脂(A)與樹脂(B))水解、氧化分解等劣化,亦即耐久性提高,故為較佳。T/S更佳為0.40以下。
磷酸酯系化合物當作表面處理劑時,磷酸酯系化合物可使用磷酸酯、亞磷酸酯、焦磷酸酯等。1分子內可以有2個以上的磷原子,又,有時在分子內具有不飽和鍵較佳,該不飽和鍵有時較佳為末端之雙鍵。
使用脂肪酸當作表面處理劑時,作為脂肪酸可使用硬脂酸等的飽和脂肪酸、油酸、亞麻油酸等的不飽和脂肪酸等。
作為樹脂酸,可使用馬來酸改性聚烯烴等在末端或主鏈中具有羧基的樹脂等。
使用界面活性劑當作表面處理劑時,作為界面活性 劑,可使用硬脂酸肥皂、磺酸肥皂等脂肪酸肥皂此類的陰離子系界面活性劑、聚乙二醇衍生物此類的非離子系界面活性劑等。
使用油脂當作表面處理劑時,作為油脂,可使用大豆油、亞麻油等。
使用蠟當作表面處理劑時,作為蠟,可使用巴西棕櫚蠟、長鏈酯蠟、聚乙烯蠟、聚丙烯蠟、及此等的氧化物、酸改性物等。
使用羧酸系偶合劑當作表面處理劑時,作為羧酸系偶合劑,可使用羧基化聚丁二烯、羧基化聚異戊二烯等。
使用矽烷偶合劑當作表面處理劑時,作為矽烷偶合劑,可使用乙烯基三甲氧基矽烷、γ-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N-β(胺基乙基)γ-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N-苯基-γ-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巰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等。
使用鈦酸酯偶合劑當作表面處理劑時,作為鈦酸酯偶合劑,可使用有烷基+胺基型、亞磷酸酯型、焦磷酸酯型、羧酸型作為有機官能基者等。
使用高分子系表面處理劑當作表面處理劑時,作為高分子系表面處理劑,可使用馬來酸酐改性聚烯烴等無規或接枝共聚物、馬來酸酐改性之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丙烯-丙烯酸酯等嵌段共聚物、疏水基-親水基共聚物等。
該等之中,作為本發明之填充劑(C)可使用之表面處理劑,較佳為選自於磷酸酯系化合物、脂肪酸、樹脂酸、界面活性劑、矽烷偶合劑、及鈦酸酯偶合劑中之至少1種化合物。用於填充劑(C)之表面處理劑,其中又以磷酸酯系化合物及/或脂肪酸更佳。
作為樹脂(B)之聚乳酸系樹脂以外之熱塑性樹脂,當至少使用脂肪族聚酯系樹脂或脂肪族芳香族聚酯系樹脂中之任一者時,從提高與基質樹脂(樹脂(A)+樹脂(B))的親和性的觀點,作為用於本發明之填充劑(C)的表面處理劑,較佳使用磷酸酯系化合物。
又,獲得本發明之填充劑(C)時所使用的表面處理劑,以含有甲基丙烯酸酯基較佳。其原因為:由於甲基丙烯酸酯基與基質樹脂中之聚乳酸的親和性高,故對於填充劑之凝集抑制及分散性提高具有更高的效果,能使填充劑更為均勻地分散在樹脂組成物中。其結果,能獲得加工性更優異之薄膜。甲基丙烯酸酯基,係更佳位於表面處理劑分子中之末端。
再者,獲得本發明之填充劑(C)時所使用之表面處理劑,係選自於磷酸酯系化合物、脂肪酸、樹脂酸、界面活性劑、矽烷偶合劑、及鈦酸酯偶合劑中之至少1種,較佳為進一步含有甲基丙烯酸酯基。其中,含有甲基丙烯酸酯基之磷酸酯系化合物及/或含有甲基丙烯酸酯基之脂肪酸更佳。
本發明之填充劑(C)之平均粒徑無特別限定,但較佳為0.01~10μm。藉由使平均粒徑為0.01μm以上,能使填充 劑(C)高度填充於薄膜中,其結果,形成薄膜之透濕性提高潛力高的薄膜,藉由使平均粒徑為10μm以下,薄膜之延伸、壓花等加工性會變得良好,其結果,形成薄膜之透濕性提高的潛力高的薄膜。填充劑(C)之平均粒徑更佳為0.1~8μm,又更佳為0.5~5μm,最佳為1~3μm。又,在此所指平均粒徑,係指利用雷射繞射法測定之D50(粒徑分布之中位徑)。
又,構成薄膜的組成物中,填充劑(C)之含量,相對於樹脂(A)與樹脂(B)之合計100質量份,為10~400質量份係為重要。少於10質量份時,薄膜之透濕性提升的潛力不足,超過400質量份時,延伸、壓花等加工性,以及製造薄膜時之熔融加工性會惡化。構成薄膜之組成物中,填充劑(C)之含量相對於樹脂(A)與樹脂(B)之合計100質量份,較佳為20~300質量份,更佳為30~200質量份,又更佳為40~150質量份,特佳為50~100質量份。
(結晶核劑)
本發明之聚乳酸系薄膜,為了提高薄膜之耐熱性、耐拉裂性,也可含有結晶核劑。
作為有機系結晶核劑,宜使用脂肪族醯胺化合物、三聚氰胺系化合物、苯基膦酸金屬鹽、苯碳醯胺衍生物、脂肪族/芳香族羧酸醯肼、山梨醇系化合物、胺基酸、多胜肽等。
作為無機系結晶核劑,可較佳使用碳黑、滑石等。
構成薄膜之組成物中,結晶核劑之含量,相對於樹脂(A)與樹脂(B)之合計100質量份,為0.1~10質量份較佳 ,0.5~5質量份更佳。
(拉伸延伸度)
本發明之聚乳酸系薄膜,拉伸延伸度為50%以上500%以下較佳。拉伸延伸度若為50%以上,製膜時不易發生薄膜破裂或缺陷(開孔),製膜性良好,所以拉伸延伸度為50%以上較佳。拉伸延伸度若為150%以上,進一步延伸、壓花等加工性良好,所以拉伸延伸度為150%以上更佳。拉伸延伸度為200%以上又更佳。拉伸延伸度為500%以下時,在製膜時於輥間行進時或捲繞時,不易發生下垂(sagging)或皺折,輥捲繞形狀或捲出性良好,所以拉伸延伸度較佳為500%以下。
作為用於使拉伸延伸度成為50~500%的方法,可列舉:使構成薄膜之組成物中的樹脂(A)、樹脂(B)及填充劑(C)之含量各為前述較佳範圍之方法,及使填充劑(C)之表面處理劑之種類、質量比例與填充劑之比表面積的關係成為前述較佳內容之方法。
(拉伸彈性係數)
本發明之聚乳酸系薄膜,為了賦予足夠的柔軟性,長度方向及寬度方向的拉伸彈性係數均為100~1,500MPa較佳。拉伸彈性係數為150~1,200MPa更佳,200~1,000MPa又更佳。
作為用以使長度方向及寬度之拉伸彈性係數均為100~1,500MPa之方法,可列舉:使樹脂(A)、樹脂(B)及填充劑(C)之含量各為前述較佳範圍的方法。
(厚度)
本發明之聚乳酸系薄膜,膜厚度為5~300μm較佳。藉由使膜厚度為5μm以上,薄膜之延伸、壓花等加工性會變得良好,又,製成膜時的彈性增強,操作性優異,而且輥捲繞形狀或捲出性良好。藉由使膜厚度為300μm以下,柔軟性、加工後之透濕性優異,又,尤其於充氣製膜法,不會由於本身重量而使得氣泡不穩定。膜厚度為7~200μm更佳,10~100μm又更佳,12~50μm再更佳。
(熱收縮率)
本發明之聚乳酸系薄膜,在65℃處理30分鐘時的長度方向與寬度方向之熱收縮率較佳為-5~5%。藉由為5%以下,可抑制繞取後之薄膜隨時間的收縮,即所謂的由於捲緊而造成捲繞形狀的惡化。再者,可抑制由於捲繞硬度變得過高而發生的結塊(blocking)。又,藉由為-5%以上,可抑制捲繞後的薄膜隨時間在長度方向鬆弛所導致的捲繞形狀的惡化。又,在此,熱收縮率為小於0之值(負值)時,係意指薄膜伸長。
(有機潤滑劑)
構成本發明之聚乳酸系薄膜之組成物,在組成物全體100質量%中含有有機潤滑劑0.1~5質量%較佳。於此情形,能良好地抑制捲繞後的薄膜結塊。再者,如後述,製造本發明之聚乳酸系薄膜時,若先將組成物顆粒化並乾燥,再度熔融混練並進行擠壓製膜時,則可防止顆粒間的結塊,從操作性之觀點為較佳。
作為有機潤滑劑,可列舉例如:流動石蠟、天然石蠟、合成石蠟、聚乙烯等的脂肪族烴系、硬脂酸、月桂 酸、羥基硬脂酸、硬性篦麻子油等的脂肪酸系、硬脂醯胺、油醯胺、芥子(erucic acid)醯胺、月桂醯胺、乙烯雙硬脂醯胺、乙烯雙油醯胺、乙烯雙月桂醯胺等的脂肪醯胺系、硬脂酸鋁、硬脂酸鉛、硬脂酸鈣、硬脂酸鎂等的脂肪酸金屬鹽、甘油脂肪酸酯、山梨醇酐脂肪酸酯等的多元醇之脂肪酸(部分)酯系、硬脂酸丁酯、褐煤蠟等的長鏈酯蠟等的長鏈脂肪酸酯系等。其中,由於與聚乳酸之適度互溶性,較佳為可容易以少量而獲得效果之脂肪醯胺系的有機潤滑劑。其中更者,以展現更良好的耐結塊性之觀點,較佳為乙烯雙硬脂醯胺、乙烯雙油醯胺、乙烯雙月桂醯胺等之較為高熔點的有機潤滑劑。
(添加劑)
構成本發明之聚乳酸系薄膜之組成物中,在不損害本發明效果的範圍,也可含有前述以外之添加劑。例如可含有周知之塑化劑、防氧化劑、分散劑、紫外線安定化劑、著色防止劑、消光劑、抗菌劑、消臭劑、難燃劑、耐候劑、抗靜電劑、抗氧化劑、離子交換劑、黏著性賦予劑、消泡劑、著色顏料、染料等。
作為塑化劑,可使用:乙醯基檸檬酸酯系、鄰苯二甲酸酯系、脂肪族二鹼酸酯系、磷酸酯系、羥基多價羧酸酯系、脂肪酸酯系、多元醇酯系、環氧系、聚酯系、聚伸烷基醚系、醚酯系、丙烯酸酯系塑化劑等。
作為防氧化劑,可例示:受阻苯酚系、受阻胺系等。
分散劑係為了更為提高填充劑(C)在樹脂組成物中之分散性而添加者,可使用脂肪酸等。
(羧基末端)
本發明之聚乳酸系薄膜,尤其是於各種工業製品之包裝用途等不需要生物分解性之情形或是較佳有保存耐久性之用途,從抑制作為樹脂(A)(聚乳酸系樹脂)或樹脂(B)之聚酯系樹脂由於水解所造成的強度降低,且賦予良好耐久性之觀點,該薄膜之羧基末端濃度較佳為30當量/103 kg以下,更佳為20當量/103 kg以下,又更佳為10當量/103 kg以下。該薄膜之羧基末端濃度若為30當量/103 kg以下,則也會成為水解之自催化觸媒的羧基末端濃度十分低的緣故,雖視用途而有異,但有多數的情況能賦予實用上良好的耐久性。
使該薄膜之羧基末端濃度為30當量/103 kg以下之方法,可列舉例如:藉由去除在作為合成樹脂(A)(聚乳酸系樹脂)或樹脂(B)之聚酯系樹脂時之觸媒或熱履歷、寡聚物等而控制之方法、藉由減少薄膜製膜時使用之樹脂之水分率、降低薄膜製膜時之擠壓溫度或縮短滯留時間,減少熱履歷、去除寡聚物等之方法、使用反應型化合物封鎖羧基末端之方法等。該等之中,較佳為使用反應型化合物之方法。亦即,本發明之聚乳酸系薄膜,較佳為對於樹脂(A)及/或樹脂(B)使用使反應型化合物反應之組成物而獲得之薄膜。
使用反應型化合物封鎖羧基末端之方法,較佳為封鎖薄膜中之羧基末端的至少一部分,更佳為全量封鎖。作為反應型化合物,可列舉例如:脂肪族醇或醯胺化合物等的縮合反應型化合物或碳二醯亞胺化合物、環氧化 合物、唑啉化合物等的加成反應型化合物,但從反應時不易發生多餘的副產物的觀點,加成反應型化合物較佳,其中,從反應效率之觀點,碳二醯亞胺化合物、環氧化合物為較佳。
碳二醯亞胺化合物,係指分子內具有至少1個以(-N=C=N-)表示之碳二醯亞胺基的化合物,作為市售品可列舉:日清紡公司之“CARBODILITE”系列、Rhein Chemie公司之“Stabaxol”系列等。
作為環氧化合物可列舉:環氧丙醚化合物、環氧丙酯化合物、環氧丙胺化合物、環氧丙基醯亞胺化合物、(甲基)丙烯酸環氧丙酯化合物、脂環環氧化合物等。作為市售品可列舉:含環氧丙基之丙烯酸/苯乙烯系共聚物的BASF公司的“Joncryl”系列、含環氧丙基之丙烯酸系樹脂的東亞合成公司之“RESEDA”系列、“ARUFON”系列、具有三骨架之環氧化合物的日產化學公司之“TEPIC”系列等。
本發明之聚乳酸系薄膜中,反應型化合物之摻合量,相對於樹脂(A)與樹脂(B)之合計100質量份,為0.01~10質量份較佳,0.05~5質量份更佳,0.1~3質量份又更佳,0.5~2質量份特佳。
尤其本發明中,藉由組合使無機填充劑及/或有機填充劑之比表面積S(m2 /g)、與前述填充劑(C)中之來自於表面處理劑之部分之質量比例T(%)在較佳條件之範圍內、以及對於樹脂(A)及/或樹脂(B)使用使反應型化合物反應之組成物而獲得之薄膜,而發現了能以高程度兼顧薄膜 之加工性以及耐久性。
(乳酸寡聚物成分量)
本發明之聚乳酸系薄膜,在薄膜中所含之乳酸寡聚物成分量為0.3質量%以下較佳。更佳為0.2質量%以下,又更佳為0.1質量%以下。藉由使薄膜中所含之乳酸寡聚物成分量為0.3質量%以下,可抑制薄膜中殘留的乳酸寡聚物成分以粉末狀或液狀析出時的操作性惡化,或可抑制聚乳酸系樹脂之水解進行而能防止薄膜的耐經時性劣化,再者,可抑制聚乳酸特有的臭味。在此所指的乳酸寡聚物成分,係指薄膜中存在的乳酸或乳酸的線狀寡聚物或環狀寡聚物等中以量而言最有代表性的乳酸的環狀二聚物(乳酸交酯),為LL-乳酸交酯及DD-乳酸交酯、DL(內消旋)-乳酸交酯。使乳酸寡聚物成分量為0.3質量%以下之方法將如後述。
(製造方法)
其次針對製造本發明之聚乳酸系薄膜之方法具體說明,但不限於該等。
本發明中,樹脂(A)之聚乳酸系樹脂,可以用例如如下方法獲得。就原料而言,可以將L-乳酸或D-乳酸之乳酸成分當作主體並且併用前述乳酸成分以外之羥基羧酸。又,也可使用羥基羧酸之環狀酯中間體,例如:乳酸交酯、乙交酯等當作原料。再者,也可使用二羧酸類或二醇類等。
聚乳酸系樹脂,可利用將上述原料直接脫水縮合的方法、或將上述環狀酯中間體開環聚合的方法獲得。例 如,進行直接脫水縮合製造時,將乳酸類或乳酸類與羥基羧酸類,較佳於有機溶劑,特別是在苯醚系溶劑的存在下共沸脫水縮合,特佳為利用共沸從餾出之溶劑去除水,藉由使實質上成為無水狀態之溶劑返回反應系之方法而聚合,以獲得高分子量的聚合物。
又,已知藉由將乳酸交酯等環狀酯中間體使用辛酸錫等觸媒於減壓下開環聚合,也可獲得高分子量之聚合物。此時利用調整於有機溶劑中之加熱回流時之水分及低分子化合物去除之條件的方法,或聚合反應結束後使觸媒失活而抑制解聚合反應之方法、熱處理所製造之聚合物之方法等,可獲得乳酸交酯量少的聚合物。
在獲得構成本發明之聚乳酸系薄膜之組成物,亦即,獲得含有樹脂(A)(聚乳酸系樹脂)、樹脂(B)(聚乳酸系樹脂以外之熱塑性樹脂)、填充劑(C)、或有機潤滑劑等其他成分之組成物時,將使各成分溶於溶劑的溶液均勻混合後,去除溶劑而製造組成物係為可能,但是較佳為採用不需要將原料溶於溶劑、溶劑除去等步驟,實用的製造方法,即,藉由將各成分進行熔融混練而製造組成物之熔融混練法。針對該熔融混練方法無特別限制,可使用捏合機、輥研磨機、班布里混合機、單軸或雙軸擠壓機等通常使用之周知的混合機。其中,從樹脂(A)、樹脂(B)、填充劑(C)之分散性之觀點,使用雙軸擠壓機較佳。
熔融混練時之溫度為150℃~240℃之範圍較佳,從防止聚乳酸系樹脂劣化之涵意,定為190℃~210℃之範圍更 佳。
本發明之聚乳酸系薄膜,可使用藉由例如上述方法獲得之組成物,依照周知之充氣法、管狀(tubular)法、T模澆鑄法等既有的薄膜製造法得到。
製造本發明之聚乳酸系薄膜時,例如在依照前述方法獲得之組成物先顆粒化,並再度熔融混練而擠壓製膜時,將顆粒於60~100℃乾燥6小時以上等,而使水分量成為500ppm以下,較佳為200ppm以下較理想。再者,較佳為藉由在真空度10Torr以下之高真空下進行真空乾燥,使含有聚乳酸系樹脂等之組成物中之乳酸寡聚物成分量減少。藉由使含有聚乳酸系樹脂等之組成物之水分量減少到500ppm以下、減少乳酸寡聚物成分量,能防止熔融混練中之水解,藉此可防止分子量降低,由於使製膜步驟中的熔融黏度成為適度的水準,能使製膜步驟穩定,亦為較佳。又,從同樣觀點,當先顆粒化、或熔融擠壓製膜時,使用附有真空排氣孔的雙軸擠壓機,邊去除水分或低分子量物等揮發物邊進行熔融擠壓較佳。
藉由充氣法製造本發明之聚乳酸系薄膜時,例如可使用如下方法。將利用如前述方法製備的組成物之顆粒於附有排氣孔的雙軸擠壓機進行熔融擠壓並導入環狀模具,從環狀模具擠壓,並對於內部供給乾燥空氣,使形成氣球狀(氣泡),再利用通氣使均勻空冷固化,邊以夾持(nip)輥折疊成平面狀,邊以既定的拉取速度拉取後,視需要切開兩端或其中之一端進行捲繞,藉此可獲得目的之多孔性膜。
又,構成本發明之聚乳酸系薄膜的組成物之熔融擠壓時之缸筒溫度,通常為150~240℃之範圍,環狀模具之溫度較佳為150~190℃,更佳為150~180℃之範圍。
環狀模具從厚度精度、均勻性的觀點,較佳使用螺旋型。
成形為薄膜後,為了提高印刷性、層合適性、塗膜適性等目的,也可施以各種表面處理。作為表面處理的方法,可列舉:電暈放電處理、電漿處理、火燄處理、酸處理等,任一方法均可使用,也可連續處理,從容易裝置設置在既有的製膜設備的觀點,或處理之簡便度,可例示最佳者為電暈放電處理。
本發明之聚乳酸系薄膜,由於耐滲出性、耐結塊性優異,所以當從捲繞後之薄膜輥將薄膜捲出時,能無問題地滑順地捲出。
本發明之聚乳酸系薄膜以充氣法製造時,為了使成為延伸、壓花等加工性優異之薄膜,將吹塑(blow)比與抽拉(draw)比調整為較佳範圍係為重要。在此,吹塑比係指氣泡之最終半徑RL 與環狀模具之半徑RO 之比RL /RO ,抽拉比係指成形薄膜之捲繞速度VL 與從模唇吐出熔融樹脂之速度VO 之比VL /VO 。吹塑比之較佳範圍為1.5~4.0,更佳為1.7~3.5,又更佳為2.0~3.0。抽拉比之較佳範圍為2~80,更佳為4~70,又更佳為5~60,特佳為6~50。
(加工方法)
以下具體說明用以使本發明之聚乳酸系薄膜為展現良好透濕度之薄膜的延伸、壓花等的加工法,但不限於 該等。
作為延伸方法,係將本發明之聚乳酸系薄膜在50~90℃之輥上輸送藉以加熱,並利用輥間之圓周速率差進行沿膜長邊方向延伸。將以此方式經單軸延伸的薄膜先冷卻後,以夾子握持薄膜的兩端部,引導到55~95℃的拉幅機,進行寬度方向的延伸。其次,將該延伸膜於緊張下或一邊沿寬度方向鬆弛一邊於90~150℃進行0.2~30秒的熱處理。鬆弛率,從使寬度方向之熱收縮率降低之觀點,為1~10%。延伸可僅於縱、或橫向進行單軸延伸,也可進行縱橫向的雙軸延伸。
壓花方法,係使本發明之聚乳酸系薄膜通過加熱到20~80℃之表面有凹凸的壓花輥與橡膠製夾持輥之間而進行。
(第2形態之聚乳酸系薄膜)
本發明之第2形態,係一種聚乳酸系薄膜,其特徵為包含當作樹脂(A)之聚乳酸系樹脂,且相對於樹脂全體之合計100質量份包含填充劑(C)及/或填充劑(D)10~400質量份,前述填充劑(C)係經過表面處理劑處理之化合物,前述填充劑(D)係未經過表面處理劑處理之無機填充劑及/或有機填充劑,拉伸延伸度為150~500%。
本發明之第2形態之聚乳酸系薄膜,除以下記載之點以外,與第1形態之聚乳酸系薄膜相同。亦即,包含樹脂(A)(聚乳酸系樹脂)、填充劑(C)、拉伸延伸度之第2形態之說明,與前述第1形態所記載者相同。
(填充劑(D))
本發明之第2形態之聚乳酸系薄膜中,填充劑(D)係在(填充劑(C))之項目說明過的填充劑(C)的前驅體,亦即對於填充劑(C)利用表面處理劑實施處理之前之化合物,即無機填充劑及/或有機填充劑。
又,構成薄膜之組成物中,填充劑(C)及/或填充劑(D)之含量,相對於樹脂全體之合計100質量份為10~400質量份係為重要。若少於10質量份時,提高薄膜之透濕性的潛力不足,超過400質量份時,延伸、壓花等加工性,及製造薄膜時之熔融加工性會惡化。構成薄膜之組成物中,填充劑(C)及/或填充劑(D)之含量,相對於樹脂全體之合計100質量份,為20~300質量份較佳,30~200質量份更佳,40~150質量份又更佳,50~100質量份特佳。
(拉伸延伸度)
本發明之第2形態之聚乳酸系薄膜中,長度方向與寬度(垂直於長度方向之方向)的平均拉伸延伸度為150%以上500%以下係為重要。平均拉伸延伸度小於150%時,延伸、壓花等加工性會惡化。又,平均拉伸延伸度超過500%時,製膜時容易在輥間行進時或捲繞時發生下垂或皺折,輥捲繞形狀或捲出性會惡化。長度方向與寬度之平均拉伸延伸度,為200%以上500%以下更佳,250%以上500%以下又更佳。
作為用以使長度方向與寬度之平均拉伸延伸度為150%以上500%以下之方法,可列舉:使填充劑(C)及/或填充劑(D)相對於構成薄膜之樹脂全體之含量為前述較佳範圍之方法,及以充氣法製造時使吹塑比與抽拉比為 前述較佳範圍之方法。
(樹脂(A))
本發明之第2形態之聚乳酸系薄膜若滿足前述拉伸延伸度的條件,則不需要為結晶性聚乳酸系樹脂與非晶性聚乳酸系樹脂的混合物,可以分別單獨使用,亦即可單獨使用結晶性聚乳酸系樹脂、單獨使用非晶性聚乳酸系樹脂。
[實施例]
以下舉實施例更具體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不受限於此。
[測定及評價方法]
實施例中所示之測定或評價,係以如下條件進行。
(1)拉伸彈性係數(MPa)
使用Orientec公司製TENSILON UCT-100,於室溫23℃、相對濕度65%的氣體環境測定拉伸彈性係數。
具體而言,將樣本沿測定方向切成長度150mm、寬度10mm的細長形,以起始拉伸夾頭間距離50mm、拉伸速度200mm/分鐘,依JIS K-7127(1999)規定的方法,各別針對長度方向、寬度方向測定10次,以其平均值當作長度方向、寬度方向的拉伸彈性係數。
(2)耐熱性
於框內尺寸為150mm四方的鋁製框架,以繃緊狀態貼附評價用薄膜使無皺折,使用多個文具用的長尾夾(double clip)將薄膜固定於框,放置於庫內保持在定溫的熱風式烘箱5分鐘後取出,觀察薄膜的狀態。將熱風式烘 箱的設定溫度從120℃開始以5℃的級距升高,反覆試驗,求取未被確認有薄膜開孔、或薄膜熔接於框等變化之最高溫度,當作耐熱溫度(℃)。
使用該耐熱溫度的值,依以下基準進行評價。
◎(優):160℃以上
○(良):140℃以上低於160℃
△(可):120℃以上低於140℃
×(不可):低於120℃。
(3)耐滲出性
如下述以求取熱水處理後之質量減少率(%),當作耐滲出性的指標。質量減少率愈小,耐滲出性愈良好。
對於預先在溫度23℃、濕度65%RH的氣體環境下增濕1日以上的約0.5g的薄膜樣本,測定處理前的質量(g)(到小數點以下第3位)。其次,在90℃的蒸餾水中處理30分鐘後,再度與處理前以同樣條件進行增濕後,測定質量(g)(到小數點以下第3位)。然後,求取處理前後相對於處理前之質量的質量變化(質量減少)的比例,以計算質量減少率。
(4)加工性A(拉伸延伸度)
使用Orientec公司製TENSILON UCT-100,於室溫23℃、相對濕度65%的氣體環境,測定拉伸延伸度。
具體而言,將樣本沿測定方向切出長度150mm、寬度10mm的細長形,以起始拉伸夾頭間距離50mm、拉伸速度200mm/分鐘,依照JIS K-7127(1999)規定的方法各別針對長度方向、寬度方向測定10次,將其平均值分別 當作長度方向、寬度方向的拉伸延伸度。
由該長度方向之拉伸延伸度與寬度方向的拉伸延伸度求取平均值,將該平均值當作本發明所指的拉伸延伸度,並使用該值,依以下基準進行評價。
◎(優):150%以上
○(良):100%以上小於150%
△(可):50%以上小於100%
×(不可):小於50%。
(5)加工性B
使用Bruckner公司製膜伸展器“KARO-IV”,將厚度100μm、長度100mm、寬度100mm的薄膜樣本進行延伸。此時的延伸條件為:於延伸室以溫度80℃、時間10秒進行預熱,接著,於溫度80℃、速度30%/秒沿長邊方向進行3.5倍的延伸後,沿寬度方向進行3.5倍延伸,其次,於熱處理室以溫度100℃進行10秒熱處理,藉此獲得經逐次雙軸延伸的薄膜。
從逐次雙軸延伸薄膜的狀態,以下列基準評價。
○(良):可良好地延伸(薄膜無破裂或開孔)
△(可):可延伸(薄膜有微小的開孔,但無破裂)
×(不可):無法延伸(薄膜破裂等,屬於○及△以外)
(6)加工性C
將厚度15μm、長度300mm、寬度210mm的薄膜樣本,使用由利輥公司製電氣加熱式壓花機“HTEM-300型”進行壓花加工。
上段的壓花輥,為針點(pinpoint)花樣,節距1.8mm 、圖案重複(repeat)1.8mm、深度0.78mm、輥徑100mm,下段的橡膠輥,使用硬度D-90的超硬質橡膠輥,壓花條件定為:輥溫度50℃、夾持壓力100kg/cm、輥旋轉速度1m/分鐘,獲得經壓花加工的薄膜。
從壓花加工後的薄膜狀態,依以下基準進行評價。
○(良):可良好地加工(薄膜無破裂或圓形的孔)
△(可):可加工(薄膜有圓形的孔,但無破裂)
×(不可):無法加工(屬於○及△以外)
(7)加工後之透濕性
於設定為25℃、90%RH的恆溫恆濕裝置,依JIS Z0208(1976)規定的方法,測定以(5)或(6)記載的方法進行加工後的薄膜的透濕度(g/(m2 .day))。
使用該透濕度的值,依以下基準進行評價。
◎(優):1,500g/(m2 .day)以上
○(良):1,000g/(m2 .day)以上小於1,500g/(m2 .day)
△(可):200g/(m2 .day)以上小於1,000g/(m2 .day)
×(不可):小於200g/(m2 .day)。
(8)比表面積S(m2 /g)
使用以表面處理劑進行處理前之填充劑(填充劑(C)之前驅體),利用JIS R5201(1997)規定的Blaine穿透法進行測定。
(9)來自於表面處理劑之部分之質量比例T(質量%)
將以表面處理劑進行處理前之填充劑(填充劑(C)之前驅體),放入容器固定型混合機之韓蘇混合機內,以旋轉翼轉速1500rpm一邊攪拌一邊升溫,於罐內溫度到達 90℃的時點,一邊噴霧一邊添加表面處理劑,使填充劑(C)中之來自於表面處理劑的部分的質量比例成為T(質量%)。之後,反應混合10分鐘。又,旋轉翼的轉速、罐內溫度、混合時間,可依據填充劑、表面處理劑之種類適當改變。
(10)耐久性
將以(5)或(6)記載的方法加工後的薄膜,以繃緊狀態無皺折的貼附於框內尺寸為150mm四方的鋁製框架,使用多個文具用長尾夾將薄膜固定於框,於保持在40℃、75%RH的恆溫恆濕烘箱保存30日後取出,與(4)同樣測定拉伸延伸度,當作強制劣化後的拉伸延伸度Ea。
針對以(5)或(6)記載的方法加工後的強制劣化前的薄膜,也與(4)同樣測定拉伸延伸度,當作強制劣化前的拉伸延伸度Eb。
並且,使用強制劣化後的拉伸延伸度Ea相對於強制劣化前的拉伸延伸度Eb的比例(拉伸延伸度保持率、Ea/Eb),依以下基準進行評價。
◎(優):0.9以上
○(良):0.8以上小於0.9
△(可):0.5以上小於0.8
×(不可):小於0.5。
[樹脂(A)] (A1)
聚乳酸系樹脂、質量平均分子量=200,000、D體含量=1.4%、熔點=166℃
(A2)
聚乳酸系樹脂、質量平均分子量=200,000、D體含量 =5.0%、熔點=150℃、
(A3)
聚乳酸系樹脂、質量平均分子量=200,000、D體含量=12.0%、熔點=無
又,上述質量平均分子量,係使用日本Warters(股)製、Warters2690,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當作標準,使用管柱溫度40℃,氯仿溶劑進行測定。
又,上述熔點係使聚乳酸系樹脂在100℃的熱風烘箱中加熱24小時後,使用精工儀器公司製差示掃描熱量計RDC220,將試樣5mg放置於鋁製托盤,求取以升溫速度20℃/分鐘從25℃升溫到250℃時的結晶融解尖峰的尖峰溫度。
[樹脂(B)] (B1)
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對苯二甲酸酯樹脂(BASF公司製,商品名“ecoflex”FBX7011)
(B2)
聚琥珀酸丁二醇酯樹脂(三菱化學公司製,商品名“GSPla”AZ91T)
(B3)
聚琥珀酸丁二醇酯.己二酸酯樹脂(昭和高分子公司製,商品名“Bionolle”# 3001)
(B4)
混合數量平均分子量8,000之聚乙二醇62質量份與L-乳酸交酯38質量份與辛酸錫0.05質量份,於附有攪拌裝置的反應容器中,於氮氣氛圍下160℃進行3小時聚合,獲得在數量平均分子量8,000之聚乙二醇的兩末端具有數量平均分子量2,500之聚乳酸鏈段的嵌段共聚物塑化劑B4。
[塑化劑(P)] (P1)
乙醯基檸檬酸三丁酯,Pfizer公司製,商品名“CITROFLEX A-4”)
[填充劑] (C1)
碳酸鈣(味之素Finetechno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TOPFLOW H200”、平均粒徑:1.7μm、表面處理劑:磷酸酯系化合物(末端含有甲基丙烯酸酯基)、比表面積S=2.0m2 /g、來自表面處理劑之部分之質量比例T=1.8質量%、T/S=0.90)
(C2)
碳酸鈣(三共精粉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E # 2010”、平均粒徑:1.8μm、表面處理劑:硬脂酸、比表面積S=2.0m2 /g、來自表面處理劑之部分之質量比例T=1.0質量%、T/S=0.50)
(D1)
碳酸鈣(三共精粉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 2000”、平均粒徑:1.8μm、表面處理劑:無)
(C3)
碳酸鈣(味之素Finetechno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TOPFLOW H100”、平均粒徑:3.6μm、表面處理劑:磷酸酯系化合物(末端含有甲基丙烯酸酯基)、比表面積S=1.0m2 /g、來自表面處理劑之部分之質量比例T=0.7質量%、T/S=0.70)
(C4)
碳酸鈣(平均粒徑:1.7μm、表面處理劑:磷酸酯系化合物(末端含有甲基丙烯酸酯基)、比表面積S=2.0m2 /g、來自表面處理劑之部分之質量比例T=0.7質量%、T/S=0.35)
(C5)
碳酸鈣(平均粒徑:3.6μm、表面處理劑:磷酸酯系化合物(末端含有甲基丙烯酸酯基)、比表面積S=1.0m2 /g、來自表面處理劑之部分之質量比例T=0.4質量%、T/S=0.40)
(C6)
碳酸鈣(平均粒徑:1.7μm、表面處理劑:磷酸酯系化合物(末端含有甲基丙烯酸酯基)、比表面積S=2.0m2 /g、來自表面處理劑之部分之質量比例T=0.5質量%、T/S=0.25)
[反應型化合物(E)] (E1)
碳二醯亞胺化合物(Rhein Chemie公司製“Stabaxol I-LF”
(E2)
環氧化合物(日產化學公司製“TEPIC-S”)
[聚乳酸系薄膜之製作] (實施例1)
將聚乳酸樹脂(A1)15質量份、聚乳酸樹脂(A3)45質量份、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對苯二甲酸酯樹脂(B1)20質量份、嵌段共聚物塑化劑(B4)20質量份、填充劑(C1)70質量份的混合物供給於缸筒溫度190℃的螺桿徑44mm的附真空排氣口的雙軸擠壓機,一邊將真空排氣部脫氣一邊進行熔融混練,均質化後進行顆粒化,獲得組成物。
將該組成物之顆粒使用旋轉式滾筒型真空乾燥機,於溫度60℃進行12小時真空乾燥。
將該經乾燥的組成物的顆粒,供給於缸筒溫度180℃的單軸擠壓機,由直徑250mm、唇空隙(lip clearance)1.3mm、溫度160℃的螺旋型環狀模具,以吹塑比2.4朝上擠壓成氣泡狀,由冷卻環進行空冷,一邊以模具上方的夾持輥折疊一邊拉取,將兩端部以邊緣刀具裁開成2片,分別以捲取機捲繞,獲得最終厚度為100μm的薄膜。此時抽拉比為6。獲得之薄膜的物性如表1。
又,耐久性之評價,係使用加工性B之評價獲得之薄膜樣本(以(5)記載的方法加工獲得的薄膜樣本)進行。
(實施例2~8、17~29、比較例1~3)
將薄膜之組成如表改變,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獲得薄膜。獲得之薄膜之物性如表1所示。
(實施例9)
將聚乳酸樹脂(A1)15質量份、聚乳酸樹脂(A3)45質量份、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對苯二甲酸酯樹脂(B1)20質量份、嵌段共聚物塑化劑(B4)20質量份、填充劑(C1)70質量份的混合物供給於缸筒溫度190℃的螺桿徑44mm的附真空排氣口的雙軸擠壓機,一邊將真空排氣部脫氣一邊進行熔融混練,均質化後進行顆粒化,獲得組成物。
將該組成物之顆粒使用旋轉式滾筒型真空乾燥機,於溫度60℃進行12小時真空乾燥。
將該經乾燥之組成物之顆粒,供給於缸筒溫度180℃的單軸擠壓機,由直徑250mm、唇空隙1.3mm、溫度160℃的螺旋型環狀模具,以吹塑比2.4朝上擠壓成氣泡狀,利用冷卻環進行空冷,一邊以模具上方的夾持輥折疊一邊拉取,將兩端部以邊緣刀具裁切成2片,並將其各別以捲取機捲繞,獲得最終厚度為15μm的薄膜。此時抽拉比為36。獲得之薄膜的物性如表2所示。
又,耐久性之評價,係使用加工性C的評價獲得的薄膜樣本(以(6)記載的方法加工獲得的薄膜樣本)實施。
(實施例10~16、30~42、比較例4~6)
將薄膜組成改變如表2,除此以外與實施例9同樣地獲得薄膜。獲得之薄膜的物性如表2所示。
表中,樹脂(A)與樹脂(B)之「質量%」,係相對於樹脂(A)與樹脂(B)之合計100質量%的值(質量%)。又,填充劑(C)之「質量份」,係指以樹脂(A)與樹脂(B)之合計為100質量份時之值(質量份)。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多孔性薄膜,柔軟性、耐熱性、耐滲出性、耐久性優異,且由於展現良好透濕度之延伸、壓花等加工性優異,可使用在為了獲得主要是聚乳酸系薄膜之被單、枕頭套、衛生餐巾、紙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背片此類的醫療衛生材料、雨衣、手套等衣料材料、垃圾袋或堆肥袋、或是蔬菜或水果等食品用袋、各種工業製品的袋子等的包裝材料、等之延伸、壓花等加工用薄膜等。

Claims (9)

  1. 一種聚乳酸系薄膜,其特徵在於:其係由含有以下成分的組成物所構成之薄膜:當作樹脂(A)之聚乳酸系樹脂、當作樹脂(B)之聚乳酸系樹脂以外之熱塑性樹脂、當作填充劑(C)之經過表面處理劑處理所得之無機填充劑及/或有機填充劑;該聚乳酸系樹脂包含結晶性聚乳酸系樹脂及非晶性聚乳酸系樹脂,該表面處理劑包含甲基丙烯酸酯基,且該聚乳酸系薄膜係由下述組成物所構成:於樹脂(A)與樹脂(B)之合計100質量%,含有樹脂(A)10~95質量%、樹脂(B)5~90質量%,而相對於樹脂(A)與樹脂(B)之合計100質量份,含有填充劑(C)10~400質量份之組成物。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聚乳酸系薄膜,其中該表面處理劑係磷酸酯系化合物及/或脂肪酸。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聚乳酸系薄膜,其中該無機填充劑及/或有機填充劑之比表面積S(m2 /g)、與該填充劑(C)中之來自表面處理劑之部分之質量比例T(質量%),滿足以下條件:條件:0.15≦T/S≦0.45。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聚乳酸系薄膜,其中該樹脂(B)係選自包含具有聚醚系鏈段與聚乳酸鏈段之嵌段共聚物、具有聚酯系鏈段與聚乳酸鏈段之嵌段共聚物、脂肪族聚酯系樹脂、及脂肪族芳香族聚酯系樹脂的 群組中之至少1種樹脂。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聚乳酸系薄膜,其中該樹脂(B)係包含:選自包含具有聚醚系鏈段與聚乳酸鏈段之嵌段共聚物及具有聚酯系鏈段與聚乳酸鏈段之嵌段共聚物的群組中之至少1種樹脂,及選自包含脂肪族聚酯系樹脂及脂肪族芳香族聚酯系樹脂的群組中之至少1種樹脂。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聚乳酸系薄膜,其係使用使樹脂(A)及/或樹脂(B)與反應型化合物反應而成的組成物而獲得。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聚乳酸系薄膜,其中拉伸延伸度為150~500%。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聚乳酸系薄膜,其中拉伸彈性係數為100~1,500MPa。
  9. 一種聚乳酸系薄膜,其特徵在於:其係由含有以下成分之組成物所構成的薄膜:當作樹脂(A)之聚乳酸系樹脂,及相對於樹脂全體之合計100質量份為10~400質量份之填充劑(C)及/或填充劑(D);該填充劑(C)係經過包含甲基丙烯酸酯基之表面處理劑處理的化合物,該填充劑(D)係未經過表面處理劑處理的無機填充劑及/或有機填充劑,拉伸延伸度為150~500%。
TW101105557A 2011-02-24 2012-02-21 聚乳酸系薄膜 TWI5105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38041 2011-02-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41083A TW201241083A (en) 2012-10-16
TWI510546B true TWI510546B (zh) 2015-12-01

Family

ID=46720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05557A TWI510546B (zh) 2011-02-24 2012-02-21 聚乳酸系薄膜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927632B2 (zh)
EP (1) EP2679633A4 (zh)
JP (2) JP5751250B2 (zh)
KR (1) KR20140007859A (zh)
CN (1) CN103384702B (zh)
TW (1) TWI510546B (zh)
WO (1) WO201211481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40053031A (ko) * 2011-08-31 2014-05-07 도레이 카부시키가이샤 폴리락트산계 필름
WO2013073403A1 (ja) * 2011-11-15 2013-05-23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生分解性樹脂組成物及び生分解性フィルム
ITMI20120250A1 (it) * 2012-02-20 2013-08-21 Novamont Spa Composizione polimerica biodegradabile per la realizzazione di articoli aventi elevata temperatura di inflessione sotto carico.
JP6060681B2 (ja) * 2012-09-11 2017-01-1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樹脂成形体
WO2014069379A1 (en) * 2012-11-01 2014-05-08 Toray Industries,Inc. Multi-layered film
US10059839B2 (en) * 2012-12-27 2018-08-28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Stabilized polyester based compositions
KR20160001309A (ko) * 2014-06-27 2016-01-06 쓰리엠 이노베이티브 프로퍼티즈 컴파니 내열성이 우수한 생분해성 폴리에스테르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로부터 제조되는 성형품
US10577494B2 (en) * 2014-12-22 2020-03-03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Compositions and films comprising polylactic acid polymer, polyvinyl acetate polymer and plasticizer
JP2016190950A (ja) * 2015-03-31 2016-11-1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樹脂成形体
KR101606480B1 (ko) * 2015-05-21 2016-04-01 주식회사 삼양사 신축성이 현저히 개선된 폴리락트산 공중합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US10835637B2 (en) 2015-08-24 2020-11-17 3-D Matrix, Ltd. (Tokyo, Japan) Biodegradable injectable gel
FR3040389A1 (fr) * 2015-08-27 2017-03-03 Icci Sea Composition plastique biodegradable apte au contact alimentaire, articles en derivant, procedes et utilisations correspondant
EP3356143B1 (en) * 2015-09-29 2023-06-2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Lactic acid polymer films
KR101642268B1 (ko) * 2016-04-01 2016-07-26 김성수 내열성이 향상된 폴리유산 용기 제조방법, 상기 제조방법에 의해 제작된 폴리유산 용기 및 상기 폴리유산 용기 제조장치
CN106398138B (zh) * 2016-09-05 2018-05-08 东莞市开源塑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完全降解的消耗品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WO2018095515A1 (en) * 2016-11-22 2018-05-31 Omya International Ag Surface-treated fillers for biaxially oriented polyester films
ES2764676T3 (es) * 2016-12-21 2020-06-04 Omya Int Ag Rellenos tratados en la superficie para películas de poliéster
CN107868416B (zh) * 2017-10-27 2021-04-30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乳酸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EP3722805B1 (en) * 2017-12-06 2024-02-07 Resonac Corporation Method for inspecting lubricating oil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lubricating oil composition
CN110317392B (zh) * 2018-03-30 2022-05-10 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降解复合增强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EP3572456A1 (en) * 2018-05-23 2019-11-27 Omya International AG Surface-treated fillers for polyester films
FR3083544B1 (fr) 2018-07-06 2020-09-11 Carbiolice Matiere plastique à haute teneur en pla comprenant des oligomeres d’acide lactique
FR3083543B1 (fr) 2018-07-06 2021-03-05 Carbiolice Matiere plastique à haute teneur en pla comprenant un ester de citrate
CN108822515B (zh) * 2018-07-12 2020-11-03 安徽聚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pla热收缩膜的制备方法
DE102018212797A1 (de) * 2018-07-31 2020-02-06 Sig Technology Ag Flächenförmiger verbund zum herstellen formstabiler nahrungsmittelbehälter, beinhaltend eine polymerschicht mit einem polyester und isotropem e-modul
CN108888534A (zh) * 2018-08-16 2018-11-27 佛山市洵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抗皱眼霜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25205A (zh) * 2018-08-16 2019-01-04 佛山市洵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抗衰老精华液及其制备方法
KR102196783B1 (ko) * 2019-05-31 2020-12-30 (주)길마로 내열성 및 내가수분해성이 향상된 친환경 조성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FR3098519B1 (fr) 2019-07-10 2021-07-23 Carbiolice Matiere plastique à haute teneur en pla comprenant du ppgdge
WO2021041218A1 (en) * 2019-08-23 2021-03-04 Basf Se Selectively grafted copolymer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KR102191338B1 (ko) * 2019-09-27 2020-12-16 (주)길마로 생분해성 및 가공성이 향상된 친환경 조성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6675700B1 (ja) * 2019-10-31 2020-04-01 株式会社Tbm 樹脂組成物、及び樹脂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CN110643159B (zh) * 2019-11-05 2022-04-29 西南科技大学 一种生物降解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EP4108702A4 (en) * 2020-09-07 2023-07-19 Lg Chem, Ltd. POLYLACTIDE STEREOCOMPLEX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IT
RU2753723C1 (ru) * 2020-09-22 2021-08-20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пищевых производств" Биодеградируемая полимерная композиция с антимикробными свойствами и регулируемым сроком биоразложения
CN112876823B (zh) * 2021-03-01 2022-11-29 东莞市赛卓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耐高温一次性餐盒
CN115093721A (zh) * 2022-06-07 2022-09-23 甡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茶纤维/phbv/pbat三元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957966A (zh) * 2022-07-06 2022-08-30 广东安拓普聚合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降解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方法
CN114989589B (zh) * 2022-07-15 2023-08-15 北京工商大学 一种高倍率聚乳酸泡沫及其制备方法
EP4293079A1 (en) * 2022-10-27 2023-12-20 Basf Se Biodegradable polymer composition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31038A (ja) * 1994-06-01 1995-12-19 Toray Ind Inc ポリエステル系樹脂用改質剤、ポリエステル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成形品
JP2009138085A (ja) * 2007-12-06 2009-06-25 Toray Ind Inc ポリ乳酸系フィル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3431B2 (ja) * 1980-12-24 1985-01-28 株式会社 白石中央研究所 表面改質無機充填剤
JP2695479B2 (ja) * 1989-03-16 1997-12-24 株式会社クラレ 表面処理された無機粉末及び該粉末を含有する樹脂組成物
JP2695467B2 (ja) * 1989-05-10 1997-12-24 株式会社クラレ 表面処理された無機粉末
JPH03285944A (ja) 1990-03-30 1991-12-17 Toyobo Co Ltd 配向ポリエステルフイルム
JP2767485B2 (ja) 1990-06-01 1998-06-18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配向ポリエステルフイルム
JPH11256045A (ja) * 1998-03-06 1999-09-21 Sumitomo Chem Co Ltd 異方性粒子含有成形品およびその用途
JP3410075B2 (ja) * 2000-11-17 2003-05-26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結晶性ポリ乳酸樹脂組成物、これを用いたフィルムおよびシート
JP2003082140A (ja) * 2001-09-10 2003-03-19 Unitika Ltd 生分解性を有する多孔性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584054B1 (ko) * 2001-11-01 2006-05-29 아사히 가세이 라이프 앤드 리빙 가부시키가이샤 폴리락트산계 수지 2축 연신 필름
JP2004176042A (ja) * 2002-10-04 2004-06-24 Toray Ind Inc 容器成形用白色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容器
JP2004149679A (ja) 2002-10-31 2004-05-27 Unitika Ltd 生分解性を有する多孔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292677A (ja) * 2003-03-27 2004-10-21 Kuraray Co Ltd 樹脂組成物、多層構造体及び成形品
JP4313076B2 (ja) * 2003-04-16 2009-08-12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生分解性ポリエステル系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263931A (ja) * 2004-03-17 2005-09-29 Asahi Kasei Life & Living Corp 無機フィラー入り艶消しフィルム
JP4863684B2 (ja) 2005-10-19 2012-01-25 花王株式会社 多孔性シート
CN101384641B (zh) * 2006-02-16 2011-10-12 东丽株式会社 聚醚-聚乳酸组合物和含有该聚醚-聚乳酸组合物的聚乳酸系薄膜
JP5517276B2 (ja) 2007-01-09 2014-06-11 東レ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09138180A (ja) * 2007-11-14 2009-06-25 Dic Corp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MX2010013671A (es) * 2008-06-13 2011-04-07 Toray Plastics America Inc Pelicula mate de acido polilactico biaxialmente orientada.
CN101638509B (zh) * 2009-07-31 2011-06-01 四川大学 制备增韧型碳酸钙填充聚乳酸的方法
WO2012023465A1 (ja) * 2010-08-18 2012-02-23 東レ株式会社 多孔性フィル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31038A (ja) * 1994-06-01 1995-12-19 Toray Ind Inc ポリエステル系樹脂用改質剤、ポリエステル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成形品
JP2009138085A (ja) * 2007-12-06 2009-06-25 Toray Ind Inc ポリ乳酸系フィル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331493A1 (en) 2013-12-12
KR20140007859A (ko) 2014-01-20
CN103384702A (zh) 2013-11-06
EP2679633A1 (en) 2014-01-01
JPWO2012114810A1 (ja) 2014-07-07
TW201241083A (en) 2012-10-16
WO2012114810A1 (ja) 2012-08-30
EP2679633A4 (en) 2017-03-22
US8927632B2 (en) 2015-01-06
JP5751250B2 (ja) 2015-07-22
JP2015108160A (ja) 2015-06-11
CN103384702B (zh) 2015-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10546B (zh) 聚乳酸系薄膜
JP5799809B2 (ja) 多孔性フィルム
JP5867084B2 (ja) ポリ乳酸系フィルム
JP5867406B2 (ja) 生分解性フィルム
WO2013038770A1 (ja) フィルム
JP2014162799A (ja) ポリ乳酸系マルチフィルム
JP5979007B2 (ja) ポリ乳酸系フィルム
JPWO2016158736A1 (ja) 生分解性白色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155223A (ja) ポリ乳酸系フィルム
JP2012057004A (ja) 多孔性フィルム
US20160046774A1 (en) Film
JP2015083661A (ja) 多孔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260377B2 (ja) 生分解性フィルム
JP5957908B2 (ja) 生分解性フィルム
JP2015021105A (ja) 多孔性フィルム
JP2016008269A (ja) ポリ乳酸系樹脂フィルム
JP2013159747A (ja) ポリ乳酸系フィルム
JP2015038193A (ja) 多孔性フィル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