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84702B - 聚乳酸系膜 - Google Patents

聚乳酸系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84702B
CN103384702B CN201280009441.7A CN201280009441A CN103384702B CN 103384702 B CN103384702 B CN 103384702B CN 201280009441 A CN201280009441 A CN 201280009441A CN 103384702 B CN103384702 B CN 1033847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polylactic acid
film
agent
ac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944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84702A (zh
Inventor
山村刚平
坂本纯
末冈雅则
广田真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ray Industr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Toray Industr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ray Industries Inc filed Critical Toray Industri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3847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847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847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847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101/00Compositions of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101/16Compositions of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being biodegradabl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67/04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e.g. lacto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67/04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 carboxylic acids, e.g. lacto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4Acids; Salts thereof
    • C08K3/26Carbonates; Bicarbonates
    • C08K2003/265Calcium, strontium or barium carbon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9/00Use of pretreated ingredients
    • C08K9/04Ingredients treated with organic substanc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Biological Depolymerization Polymers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柔软性、耐热性、耐析出性、耐久性优异、且为了表现良好的透湿度而进行的拉伸、压花等的加工性优异的聚乳酸系膜。因而提供了一种聚乳酸系膜,其特征在于,是由组合物形成的膜,所述组合物含有聚乳酸系树脂作为树脂(A)、含有聚乳酸系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作为树脂(B)、含有被表面处理剂处理过的化合物作为填充剂(C),所述聚乳酸系树脂含有结晶性聚乳酸系树脂和非晶性聚乳酸系树脂,在树脂(A)和树脂(B)的合计100质量%中,含有树脂(A)10~95质量%、树脂(B)5~90质量%,并且相对于树脂(A)和树脂(B)的合计100质量份,含有填充剂(C)10~400质量份。

Description

聚乳酸系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柔软性、耐热性、耐析出性、耐久性优异、且用于表现良好的透湿度而进行的拉伸、压花等的加工性优异的聚乳酸系膜。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环境意识提高,由塑料制品的废弃造成的土壤污染问题、以及由于焚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增多而造成的地球变暖问题受到关注。作为解决前者的对策,积极研究、开发了各种生物降解树脂,作为解决后者的对策,积极研究、开发了由即使焚烧也不会在大气中带来新的二氧化碳负荷的生物质(来源于植物的原料)形成的树脂。满足这两者,并且成本方面也比较有利的聚乳酸受到关注。如果要将聚乳酸应用于以聚乙烯等聚烯烃为代表的软质膜用途,则柔软性、耐冲击性不足,因此为了改善这些特性、变得实用化,进行了各种尝试。
在多孔性膜的领域,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多孔性片,其是通过将含有聚乳酸树脂、填充剂和一般的聚酯系增塑剂的片至少进行单轴拉伸而成的。此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多孔性膜,其通过对聚乳酸系聚合物、脂肪族芳香族共聚聚酯、以及选自脂肪族多元羧酸酯、脂肪族多元醇酯、脂肪族多元醇醚、羟基酸酯中的一般的增塑剂配合微粉状填充材料,而形成空孔。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1286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14967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前述的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技术,尽管能够得到生物降解、且高生物质度的柔软膜,但加工性差。
即、虽然到目前为止、对生物降解的且高生物质度的柔软膜进行过研究,但其加工性不充分,此外,尚未实现在耐热性、耐析出性方面具有优异的性能的膜的发明。
于是,本发明鉴于这样的现有技术的背景,要提供柔软性、耐热性、耐析出性、耐久性优异、且为了表现良好的透湿度而进行的拉伸、压花等的加工性优异的聚乳酸系膜。
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以下方案能够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完成本发明。
本发明的第1形态如下。
【1】.一种聚乳酸系膜,其特征在于,是由组合物形成的膜,所述组合物含有聚乳酸系树脂作为树脂(A)、含有聚乳酸系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作为树脂(B)、含有被表面处理剂处理过的化合物作为填充剂(C),
所述聚乳酸系树脂含有结晶性聚乳酸系树脂和非晶性聚乳酸系树脂,
在所述组合物中:
在树脂(A)和树脂(B)的合计100质量%中,含有树脂(A)10~95质量%、树脂(B)5~90质量%,并且、
相对于树脂(A)和树脂(B)的合计100质量份,含有填充剂(C)10~400质量份。
【2】.如【1】所述的聚乳酸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处理剂为磷酸酯系化合物和/或脂肪酸。
【3】.如【1】或【2】所述的聚乳酸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处理剂含有甲基丙烯酸酯基。
【4】.如【1】~【3】的任一项所述的聚乳酸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剂(C)是用表面处理剂对无机填充剂和/或有机填充剂进行处理而得到的,该无机填充剂和/或有机填充剂的比表面积S、和所述填充剂(C)中的来自表面处理剂的部分的质量比例T满足以下条件,
条件:0.15≤T/S≤0.45
其中,S单位为m2/g,T单位为质量%。
【5】.如【1】~【4】的任一项所述的聚乳酸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B)是选自具有聚醚系链段和聚乳酸链段的嵌段共聚物、具有聚酯系链段和聚乳酸链段的嵌段共聚物、脂肪族聚酯系树脂、以及脂肪族芳香族聚酯系树脂中的至少一种树脂。
【6】.如【5】所述的聚乳酸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B)由选自具有聚醚系链段和聚乳酸链段的嵌段共聚物和具有聚酯系链段和聚乳酸链段的嵌段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树脂、以及选自脂肪族聚酯系树脂和脂肪族芳香族聚酯系树脂中的至少一种树脂组成。
【7】.如【1】~【6】的任一项所述的聚乳酸系膜,其特征在于,是使用组合物得到的,所述组合物是使反应型化合物对树脂(A)和/或树脂(B)进行反应而成的。
【8】.如【1】~【7】的任一项所述的聚乳酸系膜,其特征在于,拉伸伸长率为150~500%。
【9】.如【1】~【8】的任一项所述的聚乳酸系膜,其特征在于,拉伸弹性模量为100~1500MPa。
本发明的第2形态如下。
【10】.一种聚乳酸系膜,其特征在于,是由组合物形成的膜,所述组合物含有聚乳酸系树脂作为树脂(A),并且相对于树脂全体的合计100质量份、含有填充剂(C)和/或填充剂(D)10~400质量份,
所述填充剂(C)是被表面处理剂处理过的化合物,
所述填充剂(D)是没有被表面处理剂处理过的无机填充剂和/或有机填充剂,
所述聚乳酸系膜的拉伸伸长率是150~500%。
发明效果
本发明能够提供柔软性、耐热性、耐析出性、耐久性优异、且为了表现良好的透湿度而进行的拉伸、压花等的加工性优异的主要是聚乳酸系膜。本发明的聚乳酸系膜主要用于得到需要柔软性、透湿性、耐热性的床单、枕巾、卫生巾、尿不湿等吸收性物品的支撑片之类的医疗卫生材料、雨衣类、手套等的衣料、垃圾袋、堆肥袋、或蔬菜、水果等食品用袋、各种工业制品的袋等包装材料料等,是能够很好地在拉伸、压花等加工中使用的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对上述课题、即柔软性、耐热性、耐析出性、耐久性优异、且为了表现出良好的透湿度而进行的拉伸、压花等的加工性优异的聚乳酸系膜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通过特定的树脂和填充剂的组成、进而作为填充剂使用被表面处理剂处理过的化合物,首次成功解决了该课题。即本发明的第1方案是一种聚乳酸系膜,其特征在于,是由含有作为树脂(A)的聚乳酸系树脂、作为树脂(B)的聚乳酸系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作为填充剂(C)的被表面处理剂处理过的化合物的组合物形成的膜,所述聚乳酸系树脂含有结晶性聚乳酸系树脂和非晶性聚乳酸系树脂,在树脂(A)和树脂(B)的合计100质量%中,含有树脂(A)10~95质量%、树脂(B)5~90质量%,且相对于树脂(A)和树脂(B)的合计100质量份,含有填充剂(C)10~400质量份。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1形态的聚乳酸系膜予以说明。
(第1形态的聚乳酸系膜)
(树脂(A)(聚乳酸系树脂))
本发明的聚乳酸系膜由包含树脂(A)的组合物形成是重要的。这里所谓树脂(A),是指聚乳酸系树脂。此外、聚乳酸系树脂,是以L-乳酸单元和/或D-乳酸单元作为主要构成成分的聚合物。这里的主要构成成分的含义是,在聚合物100质量%中乳酸单元的质量比例最大。乳酸单元的质量比例,优选在聚合物100质量%中,乳酸单元为70~100质量%。
本发明中所谓的聚L-乳酸,是指在聚乳酸聚合物中的全部乳酸单元100摩尔%中,L-乳酸单元的含有比例超过50摩尔%且为100摩尔%以下。另一方面,本发明中所谓聚D-乳酸,是指在聚乳酸聚合物中的全部乳酸单元100摩尔%中,D-乳酸单元的含有比例超过50摩尔%且为100摩尔%以下。
聚L-乳酸根据D-乳酸单元的含有比例不同,树脂本身的结晶性会变化。即,如果聚L-乳酸中的D-乳酸单元的含有比例变多,则聚L-乳酸的结晶性降低,接近于非晶,相反地,如果聚L-乳酸中的D-乳酸单元的含有比例变少,则聚L-乳酸的结晶性提高。同样地,聚D-乳酸根据L-乳酸单元的含有比例不同,树脂本身的结晶性会变化。即,如果聚D-乳酸中的L-乳酸单元的含有比例变多,则聚D-乳酸的结晶性降低,接近于非晶,相反地,如果聚D-乳酸中的L-乳酸单元的含有比例变少,则聚D-乳酸的结晶性提高。
关于本发明所用的聚L-乳酸中的L-乳酸单元的含有比例、或本发明所用的聚D-乳酸中的D-乳酸单元的含有比例,从维持组合物的机械强度的观点出发,在全部乳酸单元100摩尔%中,优选为80~100摩尔%,更优选为85~100摩尔%。
本发明中所谓结晶性聚乳酸系树脂,是指使该聚乳酸系树脂在加热下充分地结晶后,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利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进行测定的情况下,观测到来源于聚乳酸成分的结晶熔化热的聚乳酸系树脂。
另一方面,本发明中所谓非晶性聚乳酸系树脂,是指在同样地进行测定的情况、不显示明确的熔点的聚乳酸系树脂。
后述那样构成本发明的第1形态的聚乳酸系膜的组合物,作为树脂(A)的聚乳酸系树脂是结晶性聚乳酸系树脂和非晶性聚乳酸系树脂的混合物,这是重要的。
本发明所用的聚乳酸系树脂也可以共聚除乳酸以外的其它单体单元。作为其它单体,可举出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庚二醇、己二醇、辛二醇、壬二醇、癸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新戊二醇、甘油、季戊四醇、双酚A、聚乙二醇、聚丙二醇和聚1,4-丁二醇等二醇化合物、草酸、己二酸、癸二酸、壬二酸、十二烷二酸、丙二酸、戊二酸、环己烷二甲酸、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萘二甲酸、双(对羧基苯基)甲烷、蒽二甲酸、4,4’-二苯基醚二甲酸、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间苯二甲酸-5-四丁基等二羧酸、乙醇酸、羟基丙酸、羟基丁酸、羟基戊酸、羟基己酸、羟基苯甲酸等羟基羧酸、己内酯、戊内酯、丙内酯、十一内酯、1,5-氧杂环庚烷-2-酮等内酯类。上述其它单体单元的共聚量相对于聚乳酸系树脂的聚合物中的单体单元全体100摩尔%,优选为0~30摩尔%,更优选为0~10摩尔%。另外,上述单体单元中,优选与用途对应地选择具有生物降解性的成分。
此外,关于本发明所用的聚乳酸系树脂,在主成分为聚L-乳酸的情况,优选少量混合聚D-乳酸,此外,在主成分为聚D-乳酸的情况,优选少量混合聚L-乳酸。这是由于,由此形成的立构复合物结晶,熔点比通常的聚乳酸的结晶(α结晶)高,所以膜的耐热性提高的缘故。此时,少量混合的聚乳酸的质均分子量比作为主成分的聚乳酸的质均分子量小,这从能够有效形成立构复合物结晶的观点来看优选。少量混合的聚乳酸的质均分子量优选为作为主成分的聚乳酸的质均分子量的0.5~50%,更优选为1~40%,进而优选为2~30%。
本发明所用的聚乳酸系树脂的质均分子量,为了满足实用的机械特性,优选为5万~50万,更优选为8万~40万,进一步优选为10万~30万。另外,这里所谓的质均分子量,是指以凝胶渗透色谱(GPC)利用氯仿溶剂进行测定,通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换算法计算得到的分子量。
作为聚乳酸系树脂的制造方法,详情如后所述,但可以使用已知的聚合方法,可举出从乳酸开始的直接聚合法、介由丙交酯的开环聚合法等。
构成本发明的聚乳酸系膜的组合物中含有的树脂(A)的含量,在树脂(A)和后述的树脂(B)的合计100质量%中为10~95质量%是重要的。在树脂(A)和树脂(B)的合计100质量%中树脂(A)少于10质量%时,耐热性、耐析出性不足,在大于95质量%时,柔软性不足。树脂(A)的含量,在树脂(A)和后述的树脂(B)的合计100质量%中,优选为20~90质量%,进而优选为30~85质量%,特别优选为40~80质量%。
此外,构成本发明的聚乳酸系膜的组合物全体中,树脂(A)的含量优选是5~80质量%,更优选是15~70质量%,进而优选为25~60质量%,特别优选为35~50质量%。
(树脂(B)(聚乳酸系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
本发明的聚乳酸系膜为了提高柔软性、和加工后的透湿性,由含有树脂(B)的组合物形成是重要的。这里的树脂(B)是指聚乳酸系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作为聚乳酸系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可以使用聚缩醛、聚乙烯、聚丙烯、聚酰胺、聚(甲基)丙烯酸酯、聚苯硫醚、聚醚醚酮、聚酯、聚氨酯、聚异戊二烯、聚砜、聚苯醚、聚酰亚胺、聚醚酰亚胺、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基酯共聚物、聚酯弹性体、聚酰胺弹性体、乙烯/丙烯三元聚合物、乙烯/1-丁烯共聚物、热塑性淀粉、含有淀粉的聚合物、各种树脂系增塑剂等。
作为树脂(B)的聚酯的具体例,可以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芳香族聚酯系树脂、聚(琥珀酸乙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琥珀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脂肪族芳香族聚酯系树脂、聚乙醇酸、聚(3-羟基丁酸酯)、聚(3-羟基丁酸酯/3-羟基己酸酯)、聚(3-羟基丁酸酯/3-羟基戊酸酯)、聚己内酯、聚琥珀酸丁二醇酯、聚(琥珀酸丁二醇酯/己二酸丁二醇酯)等脂肪族聚酯系树脂。其中,从柔软性和透湿性、进而从生物降解性的观点来看,作为树脂(B)的聚乳酸系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优选为脂肪族芳香族聚酯系树脂、脂肪族聚酯系树脂。
作为含有淀粉的聚合物的具体例,可以使用ノバモント公司的生物降解性树脂「マタービー」等。
作为各种树脂系增塑剂的具体例,可以使用聚丙二醇、癸二酸酯等聚酯系、聚亚烷基醚系、醚酯系、丙烯酸酯系增塑剂等。
特别是为了抑制析出,提高增塑化效率,构成聚乳酸系膜的组合物中含有的作为树脂(B)的树脂系增塑剂的溶度参数SP优选为(16~23)1/2MJ/m3,更优选为(17~21)1/2MJ/m3。需说明的是,溶度参数的计算方法能够用P.Small、J.Appl.Chem.,3,71(1953)中示出的方法计算。此外,在这种树脂系增塑剂中,从保持膜全体的生物降解性的观点,优选作为树脂(B)的树脂系增塑剂具有生物降解性。
此外,如果考虑对食品包装用途的适应性、农林业用途中未分解物即使是暂时但会残留在堆肥、农业用地中的可能性,作为树脂(B)的树脂系增塑剂,优选美国食品卫生局(FDA)、聚烯烃等卫生协会等所认可的增塑剂。
进而、从增塑剂的耐析出性、膜的耐热性、耐粘连性的观点来看,本发明中使用的作为树脂(B)的树脂系增塑剂,优选为例如数均分子量1000以上的聚乙二醇等常温(20℃±15℃)下是固体状、即、熔点大于35℃的增塑剂。此外,从与聚乳酸系树脂、聚乳酸系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的熔解加工温度匹配的观点,150℃为上限值。
基于同样的观点,本发明中使用的作为树脂(B)的树脂系增塑剂进而优选是具有聚醚系链段和聚乳酸链段的嵌段共聚物、或、具有聚酯系链段和聚乳酸链段的嵌段共聚物。这里的增塑化成分成为聚醚系链段、聚酯系链段。进而聚酯系链段是指由聚乳酸以外的聚酯形成的链段。下面对这些嵌段共聚物(下文中,有时将具有聚醚系链段和聚乳酸链段的嵌段共聚物、和具有聚酯系链段和聚乳酸链段的嵌段共聚物统称为「嵌段共聚物增塑剂」)予以说明。
嵌段共聚物增塑剂所具有的聚乳酸链段的质量比例,是嵌段共聚物增塑剂全体的45质量%以下,这样能够以更少添加量赋予所希望的柔软性,所以优选;是5质量%以上,这从抑制析出抑制方面来看优选。此外,嵌段共聚物增塑剂1分子中的聚乳酸链段的数均分子量优选为1200~10000。作为树脂(B)的嵌段共聚物增塑剂所具有的聚乳酸链段为1200以上时,作为树脂(B)的嵌段共聚物增塑剂和树脂(A)(聚乳酸系树脂)之间产生充分的亲和性,此外,通过该聚乳酸链段的一部分进入到由树脂(A)(聚乳酸系树脂)形成的结晶中,形成所谓共晶,产生将作为树脂(B)的嵌段共聚物增塑剂连接固定在树脂(A)上的作用,在抑制嵌段共聚物增塑剂的析出方面大大发挥效果。结果、膜的耐粘连性也变得优异。此外,该嵌段共聚物增塑剂,与常温为液态的增塑剂、常温下即使是固体状也不形成共晶的增塑剂相比较,膜的加工后的透湿性变得非常优异。这是由于,形成的共晶使得后述的加工(拉伸、压花等)的空孔形成效率提高的缘故。嵌段共聚物增塑剂中的聚乳酸链段的数均分子量更优选是1500~6000,进而优选为2000~5000。需说明的是,嵌段共聚物增塑剂所具有的聚乳酸链段中,L-乳酸为95~100质量%或D-乳酸为95~100质量%,特别是能够抑制析出,所以优选。
需说明的是,同前所述,树脂(A)是指聚乳酸系树脂,聚乳酸系树脂是指以L-乳酸单元和/或D-乳酸单元作为主要构成成分的聚合物,主要构成成分是指在聚合物100质量%中乳酸单元的质量比例最大的树脂。因此至少表示以下形态:在作为树脂(B)的嵌段共聚物增塑剂中乳酸单元的质量比例是,在作为树脂(B)的嵌段共聚物增塑剂100质量%中乳酸单元的质量比例为第2大,聚醚系链段或聚酯系链段的质量比例最大。优选在作为树脂(B)的嵌段共聚物增塑剂100质量%中,乳酸单元的质量比例为5质量%~45质量%,聚醚系链段、聚酯系链段的质量比例为55质量%~95质量%。
此外,作为树脂(B)的该嵌段共聚物增塑剂的增塑化成分是聚醚系链段、聚酯系链段,但在是聚醚系链段时,从以少量的添加量就能够赋予所希望的柔软性的观点来看优选。进而基于同样的观点,更优选为作为聚醚系链段具有由聚亚烷基醚形成的链段。具体地,作为聚醚系链段可以列举出由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1,4-丁二醇、或聚乙二醇/聚丙二醇共聚物等形成的链段,特别是由聚乙二醇形成的链段,与树脂(A)(聚乳酸系树脂)的亲和性高,所以改性效率优异,以特别少量的增塑剂的添加量就能够赋予所希望的柔软性,所以优选。
需说明的是,在嵌段共聚物增塑剂具有由聚亚烷基醚形成的链段时,由于在成型时等加热之际聚亚烷基醚链段有容易被氧化或热分解的倾向,所以优选并用后述的受阻酚系、受阻胺系等抗氧化剂、磷系等热稳定剂。
在嵌段共聚物增塑剂具有聚酯系链段时,聚乙醇酸、聚(3-羟基丁酸酯)、聚(3-羟基丁酸酯/3-羟基戊酸酯)、聚己内酯、或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等脂肪族二醇、与琥珀酸、癸二酸、己二酸等脂肪族二羧酸形成的聚酯等能够很好地作为聚酯系链段使用。
需说明的是,嵌段共聚物增塑剂,其1分子中既可以含有聚醚系链段和聚酯系链段这两种成分,也可以仅含有其中的任一种成分。在由于增塑剂的生产性、成本等理由而使用任一种成分的情况,从能够以更少量的增塑剂的添加赋予所希望的柔软性的观点,优选使用聚醚系链段。即作为嵌段共聚物增塑剂的优选形态是聚醚系链段和聚乳酸链段的嵌段共聚物。
进而此外,嵌段共聚物增塑剂的1分子中的聚醚系链段、聚酯系链段的数均分子量优选是7,000~20,000。通过在上述范围,能够使构成聚乳酸系膜的组合物具有充分的柔软性,并且在形成含有树脂(A)(聚乳酸系树脂)的组合物后使熔解粘度在适度的水平,使吹塑制膜法等制膜加工性稳定。
对所述聚醚系和/或聚酯系链段、与聚乳酸链段的各链段的嵌段构成顺序没有特殊限定,但从更有效地抑制析出的观点来看,优选至少1嵌段的聚乳酸链段位于嵌段共聚物增塑剂分子的末端。最优选聚乳酸链段的嵌段位于嵌段共聚物增塑剂分子的两端。
接下来,对作为聚醚系链段采用两末端具有羟基末端的聚乙二醇(下面将聚乙二醇称作PEG)的情况予以具体说明。
两末端具有羟基末端的PEG的数均分子量(以下,将PEG的数均分子量记为MPEG),通常,在市售品等情况下,由通过中和法等求出的羟值计算得出。如果在相对于两末端具有羟基末端的PEG的wE质量份,添加了丙交酯wL质量份的体系中,在PEG的两羟基末端使丙交酯开环加聚,进行充分地反应,则就可以获得实质上为PLA-PEG-PLA型的嵌段共聚物(这里,“PLA”表示聚乳酸)。该反应根据需要在辛酸锡等催化剂并存下进行。该嵌段共聚物增塑剂的一个聚乳酸链段的数均分子量实质上可以通过(1/2)×(wL/wE)×MPEG求出。此外,聚乳酸链段成分相对于嵌段共聚物增塑剂全体的质量比例实质上可以通过100×wL/(wL+wE)%求出。此外,除聚乳酸链段成分以外的增塑剂成分相对于嵌段共聚物增塑剂全体的质量比例实质上可以通过100×wE/(wL+wE)%求出。
含有树脂(B),作为除柔软性、和加工后的透湿性以外的目的,虽然根据树脂的种类而异,但可以列举出例如:通过使熔解粘度、熔解张力提高,特别是使吹塑制膜法中的泡形成稳定化,通过含有聚(甲基)丙烯酸酯而使聚乳酸系膜的高温刚性提高,通过含有聚酯而使聚乳酸系膜的耐冲击性、韧性提高、通过含有含淀粉的聚合物而使聚乳酸系膜的生物降解性得到促进等。
构成本发明的聚乳酸系膜的组合物中的树脂(B)的含量,在树脂(A)和树脂(B)的合计100质量%中占5~90质量%是重要的。在低于5质量%时,柔软性不足,在大于90质量%时,耐热性、耐析出性不足。树脂(B)的含量,在树脂(A)和树脂(B)的合计100质量%中优选占10~80质量%,进而优选占15~70质量%,特别优选占20~60质量%。
(树脂(B)的组合)
本发明的聚乳酸系膜中,既可以仅可含有1种这种树脂(B),也可以组合含有2种以上。对组合的树脂没有特别限制,可以组合前面作为树脂(B)讲述的聚乳酸系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中的每一个。其中,在兼有柔软性和加工后的透湿性的方面,优选各种树脂系增塑剂、与树脂系增塑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的组合。特别是在本发明中,在作为树脂(B)组合各种树脂系增塑剂、和树脂系增塑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之际,发现加工后的透湿性飞越性提高。
在各种树脂系增塑剂中,从耐热性、加工后的透湿性、耐析出性的观点,优选前述的嵌段共聚物增塑剂、即具有聚醚系链段和聚乳酸链段的嵌段共聚物、或、具有聚酯系链段和聚乳酸链段的嵌段共聚物。更优选是具有聚醚系链段和聚乳酸链段的嵌段共聚物。
在树脂系增塑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中,从生物降解性的观点,优选脂肪族聚酯系树脂、脂肪族芳香族聚酯系树脂。作为脂肪族聚酯系树脂,更优选为聚乙醇酸、聚(3-羟基丁酸酯)、聚(3-羟基丁酸酯/3-羟基戊酸酯)、聚(3-羟基丁酸酯/3-羟基己酸酯)、聚己内酯、聚琥珀酸丁二醇酯、聚(琥珀酸丁二醇酯/己二酸丁二醇酯),作为脂肪族芳香族聚酯系树脂,更优选为聚(琥珀酸乙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琥珀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在这些之中,从柔软性的观点,进而优选为聚(3-羟基丁酸酯/3-羟基己酸酯)、聚(琥珀酸丁二醇酯/己二酸丁二醇酯)、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即本发明中的树脂(B)优选是选自具有聚醚系链段和聚乳酸链段的嵌段共聚物、具有聚酯系链段和聚乳酸链段的嵌段共聚物、脂肪族聚酯系树脂、和脂肪族芳香族聚酯系树脂中的至少一种树脂,但更优选为选自具有聚醚系链段和聚乳酸链段的嵌段共聚物和具有聚酯系链段和聚乳酸链段的嵌段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树脂(树脂系增塑剂)、与选自脂肪族聚酯系树脂和脂肪族芳香族聚酯系树脂中的至少一种树脂(树脂系增塑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的组合。
在本发明的聚乳酸系膜中含有的树脂(B)是各种树脂系增塑剂、与树脂系增塑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的组合时,其配合质量比优选是,(各种树脂系增塑剂/树脂系增塑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5/95)~(95/5),更优选为(10/90)~(80/20),进而优选为(20/80)~(60/40)。
(结晶性聚乳酸系树脂和非晶性聚乳酸系树脂的混合)
构成本发明的聚乳酸系膜的组合物中含有的树脂(A)(聚乳酸系树脂)是结晶性聚乳酸系树脂和非晶性聚乳酸系树脂的混合物很重要。即、树脂(A)(聚乳酸系树脂)含有结晶性聚乳酸系树脂和非晶性聚乳酸系树脂是重要的。这是由于,通过使树脂(A)(聚乳酸系树脂)是结晶性聚乳酸系树脂和非晶性聚乳酸系树脂的混合物,能够同时具备结晶性、非晶性的这些各种聚乳酸系树脂的优点的缘故。
需说明的,如前述那样,结晶性聚乳酸系树脂是指将该聚乳酸系树脂在加热下充分结晶化,然后在适当的温度范围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定时,能够观察到来自聚乳酸成分的熔点的聚乳酸系树脂。
另一方面,非晶性聚乳酸系树脂是指在进行同样的测定时,不显示明确的熔点的聚乳酸系树脂。
在不含有结晶性聚乳酸系树脂作为树脂(A)的聚乳酸系树脂时,膜的耐热性不足。此外,在作为前述的各种增塑剂使用嵌段共聚物增塑剂时,如果不含结晶性聚乳酸系树脂,则不能与嵌段共聚物增塑剂所具有的聚乳酸链段形成共晶,耐析出性不足。
另一方面,在不含非晶性聚乳酸系树脂作为树脂(A)的聚乳酸系树脂时,膜的柔软性、耐析出性不足。这是由于其不能提供使增塑剂分散的非晶部分。
本发明的聚乳酸系膜中使用的结晶性聚乳酸系树脂,从耐热性、耐粘连性提高的观点,聚L-乳酸中的L-乳酸单元的含有比例、或聚D-乳酸中的D-乳酸单元的含有比例在全部乳酸单元100mol%中优选为96~100mol%,更优选为98~100mol%。
在将构成本发明的聚乳酸系膜的组合物中的树脂(A)的量设为100质量%时(将结晶性聚乳酸系树脂和非晶性聚乳酸系树脂的合计看作100质量%时),结晶性聚乳酸系树脂的比例优选为5~60质量%,更优选为10~50质量%,进而优选为20~40质量%。
(填充剂(C))
本发明的聚乳酸系膜,为了提高加工后的透湿性,由含有被表面处理剂处理过的化合物作为填充剂(C)的组合物形成是重要的。作为填充剂(C)的前体即实施表面处理剂处理前的化合物,可以使用无机填充剂和/或有机填充剂。
这里的无机填充剂和/或有机填充剂是指,为了表现出各种性质而作为基材加入的物质、或为了增量、增容、产品成本降低等目的而添加的惰性性物质(惰性的无机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
作为无机填充剂的例子,可以使用碳酸钙、碳酸镁、碳酸钡等各种碳酸盐、硫酸镁、硫酸钡、硫酸钙等各种硫酸盐、氧化锌、氧化硅(二氧化硅)、氧化锆、氧化镁、氧化钙、氧化钛、氧化镁、氧化铁、氧化铝等各种氧化物、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等氢氧化物、硅酸盐矿物、羟基磷灰石、云母、滑石、高岭土、粘土、蒙脱石、沸石、担载金属离子的沸石、硅灰石、钛酸钾、硼酸铝、海泡石等各种复合氧化物、磷酸锂、磷酸钙、磷酸镁等各种磷酸盐、氯化锂、氟化锂等各种盐、氮化硼、钛酸钾、金属酞菁、活性碳、竹碳、炭黑、碳纤维、碳纳米管、富勒烯、石墨等。
作为有机填充剂的例子,可以使用草酸钙等草酸盐、钙、钡、锌、锰、镁等的对苯二甲酸盐、由二乙烯基苯、苯乙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等乙烯基系单体的均聚物或共聚物形成的微粒、聚四氟乙烯、苯并胍胺树脂、热固化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热固性尿素树脂、热固性酚醛树脂等有机微粒、木粉、木浆粉等纤维素系粉末、米糠、木屑、豆渣、废纸粉碎料、衣料粉碎料等碎屑状物,棉纤维、麻纤维、竹纤维、木材纤维、洋麻纤维、黄麻纤维、香蕉纤维、椰子纤维等植物纤维,蚕丝、羊毛、安哥拉山羊毛、开司米、驼绒等动物纤维,聚酯纤维、尼龙纤维、丙烯酸系纤维等合成纤维等。
上面讲述的填充剂(C)的前体即表面处理剂处理前的化合物(无机填充剂和/或有机填充剂)中,作为能够表现加工后的透湿性以外的各种性质的填充剂,作为能够表现耐粘连性的填充剂,可以使用氧化硅(二氧化硅)、滑石、碳酸钙等,作为能够表现阻燃性的填充剂,可以使用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等,作为能够表现紫外线吸收性的填充剂,可以使用氧化锌、氧化钛等,作为能够表现抗菌性的填充剂,可以使用沸石、担载金属离子(银离子等)的沸石、氧化锌、氧化钛、金属酞菁等,作为能够表现脱臭性的填充剂,可以使用沸石、担载金属离子(银离子等)的沸石、活性碳、竹碳、海泡石等。作为能够表现抗菌性、脱臭性的沸石、担载金属离子(银离子等)的沸石,具体可以使用シナネンゼオミック公司制“ゼオミック”系列等。
在这些填充剂(C)的前体即实施表面处理剂处理前的化合物(无机填充剂和/或有机填充剂)中,从膜的加工后的透湿性提高、强度、伸长率之类的机械特性的保持、低成本化的观点,优选为碳酸钙、碳酸钡、硫酸钡、硫酸钙、氧化硅(二氧化硅)、氧化钛、云母、滑石、高岭土、粘土、蒙脱石。
本发明的填充剂(C),可以通过将前述无机填充剂和/或有机填充剂用表面处理剂处理而得到。作为用于得到填充剂(C)的表面处理剂,可以使用磷酸酯系化合物、脂肪酸、树脂酸、表面活性剂、油脂、蜡、羧酸系偶联剂、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高分子系表面处理剂等。通过使用被这些表面处理剂处理过的化合物作为填充剂(C),在提高与基体树脂的亲和性、抑制填充剂的凝聚、提高分散性方面有效,能够使填充剂在树脂组合物中均匀分散。结果、能够得到为了表现良好的透湿度而进行的拉伸、压花等的加工性优异的膜。
表面处理的方法,没有特殊限定,可以采用将表面处理剂和实施表面处理剂处理前的化合物(无机填充剂和/或有机填充剂)物理性地混合在一起的方法,在甲苯等溶剂中混合的方法等。其中,从实用方面看,优选物理性地混合在一起的方法。作为该物理的混合方法,没有特殊限定,可以列举出使用各种粉碎机例如辊转动磨机、高速旋转式粉碎机、球磨机、气流粉碎机等各种粉碎机,一边将实施表面处理剂处理前的化合物进行粉碎,一边用表面处理剂进行表面处理的方法,或使用容器本身旋转的容器旋转型混合机、在固定容器内具有旋转翼的混合机、或吹入气流的容器固定型混合机等进行表面处理的方法。具体优选为诺塔混合器、带式混合机、亨舍尔密炼机等混合机。
此外,对此时的处理条件没有特殊限定,但在将填充剂(C)添加、配合到基体树脂(树脂(A)和树脂(B))中时,从填充剂(C)在基体树脂(树脂(A)和树脂(B))中的分散性、基体树脂(树脂(A)和树脂(B))的高温滞留时的异物发生、发泡方面考虑,处理温度优选为30℃以上,进而优选为50℃以上、特别优选为90℃以上。处理时间优选为5小时以内,进而优选为3小时以内、特别优选为2小时以内。
本发明的填充剂(C)是通过用表面处理剂对无机填充剂和/或有机填充剂进行处理而得到的,优选该无机填充剂和/或有机填充剂的比表面积S(m2/g)、与所述填充剂(C)中的来自表面处理剂的部分的质量比例T(质量%)满足以下条件。
条件:0.15≤T/S≤0.45
T/S为0.15以上时,能够最大限度发挥所述表面处理剂的效果。更优选T/S为0.20以上,进而优选为0.25以上。此外,T/S为0.45以下时,能够抑制过剩的表面处理剂造成基体树脂(树脂(A)和树脂(B))的水解、氧化分解等劣化,即能够提高耐久性,所以优选。T/S更优选是0.40以下。
在使用磷酸酯系化合物作为表面处理剂时,作为磷酸酯系化合物,可以使用磷酸酯、亚磷酸酯、焦磷酸酯等。也可以在1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磷原子,此外,有时优选在分子内具有不饱和键,有时优选该不饱和键是末端的双键。
在使用脂肪酸作为表面处理剂时,作为脂肪酸可以使用硬脂酸等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等。
作为树脂酸可以使用马来酸改性聚烯烃等末端或主链中具有羧基的树脂等。
在使用表面活性剂作为表面处理剂时,作为表面活性剂,可以使用硬脂酸皂、磺酸皂等脂肪酸皂之类的阴离子系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衍生物之类的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等。
在使用油脂作为表面处理剂时,作为油脂可以使用大豆油、亚麻籽油等。
在使用蜡作为表面处理剂时,作为蜡可以使用巴西棕榈蜡、长链酯蜡、聚乙烯蜡、聚丙烯蜡、和它们的氧化物、酸改性物等。
在使用羧酸系偶联剂作为表面处理剂时,作为羧酸系偶联剂可以使用羧基化聚丁二烯、羧基化聚异戊二烯等。
在使用硅烷偶联剂作为表面处理剂时,作为硅烷偶联剂可以使用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γ-(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β(氨基乙基)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苯基-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
在使用钛酸酯偶联剂作为表面处理剂时,作为钛酸酯偶联剂,可以使用具有烷基+氨基作为有机官能基的类型、亚磷酸酯型、焦磷酸酯型、羧酸型等。
在使用高分子系表面处理剂作为表面处理剂时,作为高分子系表面处理剂可以使用马来酸酐改性聚烯烃等无规或接枝共聚物、马来酸酐改性的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丙烯-丙烯酸酯等嵌段共聚物、疏水基-亲水基共聚物等。
在这些之中,作为本发明的填充剂(C)中使用的表面处理剂,优选为选自磷酸酯系化合物、脂肪酸、树脂酸、表面活性剂、硅烷偶联剂、和钛酸酯偶联剂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填充剂(C)中使用的表面处理剂,在这些之中,更优选为磷酸酯系化合物和/或脂肪酸。
在作为树脂(B)的聚乳酸系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至少使用脂肪族聚酯系树脂或脂肪族芳香族聚酯系树脂中的任一者时,从提高与基体树脂(树脂(A)+树脂(B))的亲和性的观点来看,作为本发明的填充剂(C)中使用的表面处理剂,优选使用磷酸酯系化合物。
此外,在要得到本发明的填充剂(C)时使用的表面处理剂,优选含有甲基丙烯酸酯基。这是由于,甲基丙烯酸酯基与基体树脂中的聚乳酸的亲和性高,所以在填充剂的凝聚抑制和分散性提高方面具有更高的效果,能够使填充剂在树脂组合物中更均一地分散的缘故。结果能够得到加工性更优异的膜。甲基丙烯酸酯基,更优选位于表面处理剂分子中的末端。
进而、在要得到本发明的填充剂(C)之际使用的表面处理剂,优选是选自磷酸酯系化合物、脂肪酸、树脂酸、表面活性剂、硅烷偶联剂、和钛酸酯偶联剂中的至少1种、且进而含有甲基丙烯酸酯基的表面处理剂。其中,更优选为含有甲基丙烯酸酯基的磷酸酯系化合物和/或含有甲基丙烯酸酯基的脂肪酸。
本发明的填充剂(C)的平均粒径,没有特殊限定,但优选为0.01~10μm。通过使平均粒径为0.01μm以上,能够使填充剂(C)在膜中高度填充,结果、成为膜的透湿性提高潜力高的膜,通过使平均粒径为10μm以下,膜的拉伸、压花等的加工性变得良好,结果、成为膜的透湿性提高潜力高的膜。填充剂(C)的平均粒径,更优选为0.1~8μm、进而优选为0.5~5μm、最优选为1~3μm。需说明的是,这里所谓的平均粒径是指通过激光衍射法测得的D50(粒径分布的中值粒径)。
此外,构成膜的组合物中的填充剂(C)的含量,相对于树脂(A)和树脂(B)的合计100质量份为10~400质量份是重要的。在少于10质量份时,膜的透湿性提高的潜力不足,在大于400质量份时,拉伸、压花等的加工性、进而制造膜时的熔解加工性变差。构成膜的组合物中的填充剂(C)的含量,相对于树脂(A)和树脂(B)的合计100质量份优选为20~300质量份,更优选为30~200质量份,进而优选为40~150质量份,特别优选为50~100质量份。
(晶核剂)
本发明的聚乳酸系膜,为了提高膜的耐热性、耐撕裂性,还可以含有晶核剂。
作为有机系晶核剂,优选使用脂肪族酰胺化合物、三聚氰胺系化合物、苯磺酸金属盐、苯甲酰胺衍生物、脂肪族/芳香族羧酸酰肼、三梨糖醇系化合物、氨基酸、多肽等。
作为无机系晶核剂,优选使用炭黑、滑石等。
构成膜的组合物中的晶核剂的含量,相对于树脂(A)和树脂(B)的合计100质量份,优选为0.1~10质量份,更优选为0.5~5质量份。
(拉伸伸长率)
本发明的聚乳酸系膜,拉伸伸长率优选为50%以上500%以下。拉伸伸长率为50%以上时,制膜时不容易产生裂膜、缺漏点(开孔),制膜性变得良好,所以优选拉伸伸长率为50%以上。在拉伸伸长率为150%以上时,拉伸、压花等的加工性变得更良好,所以更优选拉伸伸长率为150%以上。拉伸伸长率进而优选是200%以上。拉伸伸长率为500%以下时,在制膜时不容易产生辊间走行时、卷绕时的松弛和褶皱,卷成筒的形态、退卷性良好,所以拉伸伸长率优选为500%以下。
作为使拉伸伸长率为50~500%的方法,可以列举出使构成膜的组合物中的树脂(A)、树脂(B)和填充剂(C)的含量分别在前述的各优选范围的方法,此外可以列举出使填充剂(C)的表面处理剂的、种类、质量比例和填充剂的比表面积的关系是前述优选内容的方法。
(拉伸弹性模量)
本发明的聚乳酸系膜,为了赋予充分的柔软性,优选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拉伸弹性模量均为100~1,500MPa。更优选拉伸弹性模量为150~1,200MPa,进而优选为200~1,000MPa。
作为使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拉伸弹性模量均为100~1,500MPa的方法,可以列举出使树脂(A)、树脂(B)和填充剂(C)的含量分别在前述的各优选范围的方法。
(厚度)
本发明的聚乳酸系膜,膜厚度优选为5~300μm。通过使膜厚度为5μm以上,能够使膜的拉伸、压花等的加工性变得良好,此外,在制成膜后更结实,操作性优异,进而,卷成筒的形态、退卷性变得良好。通过使膜厚度为300μm以下,柔软性、加工后的透湿性变得优异,此外,特别是在吹塑制膜法中,自重不会使气泡变得不稳定化。膜厚度更优选是7~200μm,进而优选为10~100μm,进而更优选为12~50μm。
(热收缩率)
本发明的聚乳酸系膜在65℃处理30分钟后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热收缩率优选为-5~5%。通过为5%以下,从而可以抑制卷绕后的膜的经时收缩,抑制由所谓的卷接而引起的卷绕形态的恶化。此外,可以抑制由卷绕硬度变得过高而引起的粘连的发生。此外,通过为-5%以上,从而可以抑制由卷绕后的膜经时地在长度方向上松弛而引起的卷绕状态的恶化。另外这里,在热收缩率取低于0的负值的情况下,意味着膜伸长。
(有机润滑剂)
构成本发明的聚乳酸系膜的组合物,优选在组合物全体100质量%中含有有机润滑剂0.1~5质量%。在这种情形,能够良好地抑制卷绕后的膜的粘连。进而,如后文所述,在制造本发明的聚乳酸系膜之际,在将组合物先暂时颗粒化,然后干燥,再次熔解混炼、进行挤出制膜的情况,能够防止粒料间粘连,这在操作性方面优选。
作为有机润滑剂,可举出例如,液体石蜡、天然石蜡、合成石蜡、聚乙烯等脂肪族烃系、硬脂酸、月桂酸、羟基硬脂酸、硬性蓖麻油等脂肪酸系、硬脂酸酰胺、油酸酰胺、芥酸酰胺、月桂酸酰胺、乙撑双硬脂酸酰胺、乙撑双油酸酰胺、乙撑双月桂酸酰胺等脂肪酸酰胺系、硬脂酸铝、硬脂酸铅、硬脂酸钙、硬脂酸镁等脂肪酸金属盐、甘油脂肪酸酯、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等多元醇的脂肪酸(部分)酯系、硬脂酸丁酯、褐煤蜡等长链酯蜡等长链脂肪酸酯系等。其中,从与聚乳酸的适度的相容性出发,优选为以少量就易于获得效果的脂肪酸酰胺系的有机润滑剂。此外,其中,从表现更良好的耐粘连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乙撑双硬脂酸酰胺、乙撑双油酸酰胺、乙撑双月桂酸酰胺等较高熔点的有机润滑剂。
(添加剂)
构成本发明的聚乳酸系膜的组合物中,在不破坏本发明的效果的限度内,还可以含有前述以外的添加剂。可以含有例如、公知的增塑剂、抗氧化剂、分散剂、紫外线稳定剂、防着色剂、消光剂、抗菌剂、消臭剂、阻燃剂、耐气候剂、防静电剂、抗氧化剂、离子交换剂、增粘剂、消泡剂、着色颜料、染料等。
作为增塑剂,可以使用乙酰基柠檬酸酯系、邻苯二甲酸酯系、脂肪族二元酸酯系、磷酸酯系、羟基多元羧酸酯系、脂肪酸酯系、多元醇酯系、环氧系、聚酯系、聚亚烷基醚系、醚酯系、丙烯酸酯系增塑剂等。
作为抗氧化剂,可以例示出受阻酚系、受阻胺系等。
分散剂,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填充剂(C)在树脂组合物中的分散性而添加的,可以使用脂肪酸等。
(羧基末端)
本发明的聚乳酸系膜,特别是在各种工业制品的包装用途等不需要生物降解性的情况和优选具有保管耐久性的用途中,从抑制由树脂(A)(聚乳酸系树脂)和作为树脂(B)的聚酯系树脂的水解造成的强度降低,赋予良好的耐久性的观点出发,该膜的羧基末端浓度优选为30当量/103kg以下,更优选为20当量/103kg以下、进而优选为10当量/103kg以下。在该膜的羧基末端浓度为30当量/103kg以下时,能够成为水解的自催化剂的羧基末端浓度充分低,所以往往能够赋予实用上的良好的耐久性,虽然这根据用途而异。
作为使该膜的羧基末端浓度为30当量/103kg以下的方法,可以列举出例如,通过树脂(A)(聚乳酸系树脂)和作为树脂(B)的聚酯系树脂的合成时的催化剂、热历程、低聚物的除去等来控制的方法,通过制膜时使用的树脂的水分率减少、制膜时的挤出温度降低或滞留短时间化、热历程的减少、低聚物除去等进行的方法,使用反应型化合物来封闭羧基末端的方法等。在这些之中优选使用反应型化合物的方法。即本发明的聚乳酸系膜,优选是使用树脂(A)和/或树脂(B)与反应型化合物反应而成的组合物而得到的膜。
使用反应型化合物使羧基末端封闭的方法中,优选使膜中的羧基末端的至少一部被封闭,但更优选全部被封闭。作为反应型化合物,可以列举出例如、脂肪族醇、酰胺化合物等缩合反应型化合物、以及碳二亚胺化合物、环氧化合物、唑啉化合物等加成反应型化合物,从在反应时难以产生多余的副产物的观点,优选为加成反应型化合物,尤其是,从反应效率的观点,优选为碳二亚胺化合物、环氧化合物。
碳二亚胺化合物是指,分子内至少具有1个(-N=C=N-)所表示的碳二亚胺基的化合物,作为市售品可以列举出日清纺公司的“カルボジライト”系列、Rhein Chemie公司的“Stabaxol”系列等。
作为环氧化合物,可以列举出缩水甘油基醚化合物、缩水甘油基酯化合物、缩水甘油基胺化合物、缩水甘油基酰亚胺化合物、缩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脂环式环氧化合物等。作为市售品,可以列举出作为含缩水甘油基的丙烯酸系/苯乙烯系共聚物的BASF公司的“Joncryl”系列、作为含缩水甘油基的丙烯酸系树脂的东亚合成公司的“レゼダ”系列、“アルフォン”系列、作为具有三嗪骨架的环氧化合物的日产化学公司的“テピック”系列等。
本发明的聚乳酸系膜中的反应型化合物的配合量,相对于树脂(A)和树脂(B)的合计100质量份,优选为0.01~10质量份,更优选为0.05~5质量份,进而优选为0.1~3质量份,特别优选为0.5~2质量份。
特别是在本发明中发现了,通过使无机填充剂和/或有机填充剂的比表面积S(m2/g)、与所述填充剂(C)中的来自表面处理剂的部分的质量比例T(%)在优选条件的范围内,并且使用由树脂(A)和/或树脂(B)与反应型化合物反应而成的组合物得到膜,这样的组合能够高水平兼有膜的加工性和耐久性。
(乳酸低聚物成分量)
本发明的聚乳酸系膜,优选膜中含有的乳酸低聚物成分量为0.3质量%以下。更优选为0.2质量%以下、进而优选为0.1质量%以下。通过使膜中含有的乳酸低聚物成分量为0.3质量%以下,能够抑制膜中残留的乳酸低聚物成分作为粉末状或液状析出时的操作性恶化,抑制聚乳酸系树脂的水解进行,从而防止膜的耐时间性劣化,进而能够抑制聚乳酸特有的臭气。这里所谓的乳酸低聚物成分是指膜中存在的乳酸、乳酸的线状低聚物、环状低聚物等中在量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乳酸的环状二量体(丙交酯),是LL-丙交酯和DD-丙交酯、DL(内消旋)-丙交酯。使乳酸低聚物成分量为0.3质量%以下的方法将在后面讲述。
(制造方法)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聚乳酸系膜的制造方法予以具体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本发明中的作为树脂(A)的聚乳酸系树脂,可以通过例如以下方法得当。作为原料,可以以L-乳酸或D-乳酸的乳酸成分作为主体,并用前述乳酸成分以外的羟基羧酸。此外还可以使用羟基羧酸的环状酯中间体、例如丙交酯、乙交酯等作为原料。进而还可以使用二羧酸类、二醇类等。
聚乳酸系树脂可以通过将上述原料直接脱水缩合的方法、或将上述环状酯中间体进行开环聚合的方法来获得。例如在直接脱水缩合来制造的情况下,通过采用下述方法进行聚合,能够获得高分子量的聚合物,所述方法是:将乳酸类或乳酸类与羟基羧酸类优选在有机溶剂、特别是苯基醚系溶剂的存在下进行共沸脱水缩合,特别优选使从通过共沸而馏出的溶剂中除去水而成为实质上无水的状态的溶剂返回到反应体系的方法。
此外,还已知通过使用辛酸锡等催化剂将丙交酯等环状酯中间体在减压下开环聚合也可获得高分子量的聚合物。此时,通过使用调整有机溶剂中的加热回流时的水分和低分子化合物的除去的条件的方法、在聚合反应结束后使催化剂失活而抑制解聚反应的方法、将所制造的聚合物进行热处理的方法等,可以获得丙交酯量少的聚合物。
在获得构成本发明的聚乳酸系膜的组合物即、含有树脂(A)(聚乳酸系树脂)、树脂(B)(聚乳酸系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填充剂(C)、或有机润滑剂等其它成分的组合物时,还能够将在溶剂中溶解有各成分的溶液均匀混合后,除去溶剂来制造组合物,但优选采用作为不需要原料在溶剂中的溶解、溶剂除去等工序、且实用的制造方法的、通过将各成分熔融混炼来制造组合物的熔融混炼法。关于该熔融混炼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捏合机、辊磨机、班伯里密炼机、单轴或双轴挤出机等通常所使用的公知的混合机。其中从树脂(A)、树脂(B)、填充剂(C)的分散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双轴挤出机。
熔融混炼时的温度优选为150℃~240℃的范围,从防止聚乳酸系树脂的劣化的意图出发,更优选为190℃~210℃的范围。
关于本发明的聚乳酸系膜,可以使用通过例如上述方法获得的组合物,通过公知的吹塑法、管法(tubular method)、T型模流延法等现有的膜的制造法来获得。
在制造本发明的聚乳酸系膜时,优选将通过例如上述方法获得的组合物暂时制粒,再次熔融混炼,进行挤出、制膜时,将颗粒在60~100℃干燥6小时以上等,使水分量为500ppm以下、优选为200ppm以下。此外,优选通过在真空度10托以下的高真空下进行真空干燥,从而使含有聚乳酸系树脂等组合物中的乳酸低聚物成分量降低。通过使含有聚乳酸系树脂等组合物的水分量为500ppm以下,降低乳酸低聚物成分量,从而可以防止熔融混炼中的水解,由此防止分子量降低,使制造工序中的熔融粘度为适度的水平,可以使制膜工序稳定,因此优选。此外,从同样的观点出发,在暂时制粒或熔融挤出、制膜时,优选使用带有排气部的双轴挤出机,一边除去水分、低分子量物等挥发物,一边进行熔融挤出。
在通过吹塑法制造本发明的聚乳酸系膜时,可以使用例如以下方法。将通过前述方法调制的组合物的颗粒用带有排气部的双轴挤出机熔解挤出,导入环状模头,从环状模头挤出,向内部供给干燥空气,形成气球状(气泡),进而通过空气环均匀地进行空气冷却、固化,一边用轧辊平平地折叠,一边以规定的牵引速度拉取,然后根据需要切开两端、或一端,进行卷取,从而得到目标的多孔性膜。
此外,构成本发明的聚乳酸系膜的组合物的熔解挤出时的料筒温度通常为150~240℃的范围,环状模头的温度优选为150~190℃、更优选为150~180℃的范围。
环状模头,从厚度精度、均匀性方面考虑,优选为螺旋型。
在成型膜后,出于提高印刷性、层合适应性、涂布适应性等的目的,也可以实施各种表面处理。作为表面处理的方法,可以列举出电晕放电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火炎处理、酸处理等,虽然可以使用任一种方法,但由于能够进行连续处理、容易在已有的制膜设备上设置装置、以及处理简便,作为最优选,可以列举出电晕放电处理。
本发明的聚乳酸系膜是,耐析出性、耐粘连性优异,所以在从卷绕的膜筒将膜退卷时,能够不出现问题地将顺利退卷。
在用吹塑法制造本发明的聚乳酸系膜时,为了形成拉伸、压花等的加工性优异的膜,将吹胀比和牵拉比调整到优选范围是重要的。这里的吹胀比是指气泡的最终半径RL与环状模头的半径RO之比RL/RO,牵拉比是指成型膜的卷绕速度VL与从模唇排出熔解树脂的速度VO的比VL/VO。吹胀比的优选范围为1.5~4.0,更优选为1.7~3.5,进而优选是2.0~3.0。牵拉比的优选范围为2~80,更优选为4~70,进而优选为5~60,特别优选为6~50。
(加工方法)
下面将对为了使本发明的聚乳酸系膜变为表现出良好的透湿度的膜而进行的拉伸、压花等的加工方法予以具体说明,但并不受此限定。
作为拉伸的方法,通过在50~90℃的辊上移送本发明的聚乳酸系膜,将其加热,利用辊间的圆周速度差别沿着膜长度方向进行拉伸。将如此进行单轴拉伸的膜暂时冷却,然后用夹子把持膜的两端部导入到55~95℃的扩幅机中,进行宽度方向的拉伸。接下来,将该拉伸膜在紧张下或宽度方向松缓下在90~150℃进行0.2~30秒的热处理。松缓率,从降低宽度方向的热收缩率的观点为1~10%。拉伸既可以是仅在纵向或仅在横向的单轴拉伸,也可以是纵向和横向的双轴拉伸。
作为压花的方法,将本发明的聚乳酸系膜从加热到20~80℃的表面带凹凸的压花辊、和橡胶制的轧辊之间通过。
(第2形态的聚乳酸系膜)
本发明的第2形态是一种聚乳酸系膜,其特征在于,含有作为树脂(A)的聚乳酸系树脂,相对于树脂全体的合计100质量份、含有填充剂(C)和/或填充剂(D)10~400质量份,所述填充剂(C)为被表面处理剂处理过的化合物,所述填充剂(D)为没有被表面处理剂处理过的无机填充剂和/或有机填充剂,拉伸伸长率为150~500%。
本发明的第2形态的聚乳酸系膜,除以下点以外,与第1形态的聚乳酸系膜相同。即、包括树脂(A)(聚乳酸系树脂)、填充剂(C)、拉伸伸长率的第2形态的说明与前述的第1形态的记载同样。
(填充剂(D))
本发明的第2形态的聚乳酸系膜中的填充剂(D)是指,(填充剂(C))的项目中说明的填充剂(C)的前体、即、作为填充剂(C)被表面处理剂处理前的化合物的无机填充剂和/或有机填充剂。
此外,构成膜的组合物中的填充剂(C)和/或填充剂(D)的含量,相对于树脂全体的合计100质量份为10~400质量份是重要的。在少于10质量份时,膜的透湿性提高的潜力不足,在大于400质量份时,拉伸、压花等的加工性、进而制造膜时的熔解加工性恶化。构成膜的组合物中的填充剂(C)和/或填充剂(D)的含量,相对于树脂全体的合计100质量份,优选为20~300质量份,更优选为30~200质量份,进而优选为40~150质量份,特别优选为50~100质量份。
(拉伸伸长率)
本发明的第2形态的聚乳酸系膜,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长度方向和垂直的方向)的平均拉伸伸长率为150%以上500%以下是重要的。在平均拉伸伸长率低于150%时,拉伸、压花等的加工性恶化。此外,在平均拉伸伸长率大于500%时,制膜时,容易发生辊间走行时或卷绕时的松弛或褶皱,卷成筒时的形态、退卷性恶化。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平均的拉伸伸长率更优选为200%以上500%以下,进而优选为250%以上500%以下。
作为使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平均的拉伸伸长率为150%以上500%以下的方法,可以列举出使填充剂(C)和/或填充剂(D)的含量相对于构成膜的树脂全体在前述优选范围的方法,此外、在用吹塑法制造时使吹胀比和牵拉比在前述优选范围的方法。
(树脂(A))
本发明的第2形态的聚乳酸系膜,只要满足前述的拉伸伸长率的条件,并不需要一定是结晶性聚乳酸系树脂和非晶性聚乳酸系树脂的混合物,还可以将它们单独使用,即可以单独使用结晶性聚乳酸系树脂,或单独使用非晶性聚乳酸系树脂。
实施例
下面示出实施例来对本发明予以更具体的说明,但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例任何限定。
[测定和评价方法]
实施例中示出的测定和评价是在以下条件进行的。
(1)拉伸弹性模量(MPa)
使用オリエンテック公司制TENSILON UCT-100,在室温23℃、相对湿度65%的气氛中测定拉伸弹性模量。
具体而言,将样品切成在测定方向上长150mm、宽10mm的长条状,使初始拉伸卡盘间距离50mm、拉伸速度200mm/分钟,按照JIS K7127(1999)所规定的方法对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分别进行10次测定,将它们的平均值作为长度方向、宽度方向的拉伸弹性模量。
(2)耐热性
以不产生褶皱的紧张状态将评价用的膜贴在框内尺寸为150mm见方的铝制框架内,使用多个文具用双夹将膜固定在框内,在箱内保持固定温度的热风式烘箱中放置5分钟,然后取出,观察膜的状态。将热风式烘箱的设定温度从120℃以5℃为一刻度进行提高,反复进行试验,找到没有发现膜开孔和膜熔接在框上等变化的最高温度作为耐热温度(℃)。
使用该耐热温度的值,用以下标准进行评价。
◎(优):160℃以上
○(良):140℃以上、且低于160℃
△(可):120℃以上、且低于140℃
×(不可):低于120℃。
(3)耐析出性
通过如以下那样求出热水处理后的质量减少率(%),作为耐析出性的指标。质量减少率越小,耐析出性就越好。
对预先在温度23℃、湿度65%RH的气氛中调湿1天以上的约0.5g的膜样品测定处理前的质量(g)(保留到小数点以下第3位)。接下来,在90℃的蒸馏水中处理30分钟,然后再次在与处理前同样的条件下进行调湿,然后测定质量(g)(保留到小数点以下第3位)。然后求出处理前后的质量变化(质量减少)相对于处理前的质量的比例,计算出质量减少率。
(4)加工性A(拉伸伸长率)
使用オリエンテック公司制TENSILON UCT-100,在室温23℃、相对湿度65%的气氛测定拉伸伸长率。
具体而言,将样品切成在测定方向上长150mm、宽10mm的长条状,使初始拉伸卡盘间距离50mm、拉伸速度200mm/分钟,按照JIS K7127(1999)所规定的方法对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分别进行10次测定,将它们的平均值作为长度方向、宽度方向的拉伸伸长率。
根据该长度方向的拉伸伸长率和宽度方向的拉伸伸长率求出平均值,将该平均值作为本发明中所讲的拉伸伸长率,使用该值依照以下标准进行评价。
◎(优):150%以上
○(良):100%以上、且低于150%
△(可):50%以上、且低于100%
×(不可):低于50%。
(5)加工性B
使用ブルックナー公司制膜拉伸机“KARO-IV”将厚100μm、长100mm、宽100mm的膜样品进行拉伸。此时的拉伸条件是,在温度80℃、时间10秒的条件下在拉伸室中预热,接下来在温度80℃、以速度30%/秒在长度方向上进行3.5倍的拉伸,然后在宽度方向上进行3.5倍的拉伸,接下来,在温度100℃、时间10秒的条件下,在热处理室中进行热处理,从而得到逐次双轴拉伸的膜。
根据逐次双轴拉伸膜的状态,按照以下标准进行评价。
○(良):能够良好地拉伸(膜无破裂、开孔)
△(可):能够拉伸(膜有微小开孔,但无破裂)
×(不可):不能拉伸(有膜破裂等,相当于○和△以外的情况)
(6)加工性C
使用由利ロール公司制电加热式压花机“HTEM-300型”对厚15μm、长300mm、宽210mm的膜样品进行压花加工。
上段的压花辊是条纹图案(pinpoint pattern)、节距1.8mm、重复单元尺寸1.8mm、深0.78mm、辊径100mm,下段的橡胶辊使用硬度D-90的超硬质橡胶辊,压花条件是辊温度50℃、夹压力100kg/cm、辊旋转速度1m/分,得到了被压花加工了的膜。
根据压花加工后的膜的状态,按照以下标准进行评价。
○(良):能够良好地加工(膜无破裂和圆形的洞)
△(可):能够加工(膜有圆形洞,但没有破裂)
×(不可):不能加工(相当于○和△以外的情况)
(7)加工后的透湿性
用设定在25℃、90%RH的恒温恒湿装置,依照JIS Z0208(1976)规定的方法,测定由(5)或(6)所述的方法加工出的膜的透湿度(g/(m2·day))。
使用该透湿度的值,按照以下标准进行评价。
◎(优):1,500g/(m2·day)以上
○(良):1,000g/(m2·day)以上、且低于1,500g/(m2·day)
△(可):200g/(m2·day)以上、且低于1,000g/(m2·day)
×(不可):低于200g/(m2·day)。
(8)比表面积S(m2/g)
使用被表面处理剂处理前的填充剂(填充剂(C)的前体),通过JISR5201(1997)规定的布莱恩透过法(Blaine permeability method)进行测定。
(9)来自表面处理剂的部分的质量比例T(质量%)
将表面处理剂处理前的填充剂(填充剂(C)的前体)装入作为容器固定型混合机的亨舍尔密炼机中,以旋转翼的转速1500rpm一边搅拌一边升温,在罐内温度达到90℃之际喷雾添加表面处理剂,使填充剂(C)中的来自表面处理剂的部分的质量比例为T(质量%)。然后混合10分钟进行反应。需说明的是,旋转翼的转速、罐内温度、混合时间可以根据填充剂、表面处理剂的种类而适当改变。
(10)耐久性
将用(5)或(6)中记载的方法加工后的膜以不产生褶皱的紧张状态贴在框内尺寸为150mm见方的铝制框架内,使用多个文具用双夹将膜固定在框内,在保持在40℃、75%RH的恒温恒湿烘箱中保存30天,然后取出,与(4)同样地测定拉伸伸长率作为强制劣化后的拉伸伸长率Ea。
对用(5)或(6)中记载的方法加工后的、强制劣化前的膜,也与(4)同样地测定拉伸伸长率作为强制劣化前的拉伸伸长率Eb。
然后使用强制劣化后的拉伸伸长率Ea相对于强制劣化前的拉伸伸长率Eb的比例(拉伸伸长率保持率、Ea/Eb),按照以下标准进行评价。
◎(优):0.9以上
○(良):0.8以上、且低于0.9
△(可):0.5以上、且低于0.8
×(不可):低于0.5。
[树脂(A)]
(A1)
聚乳酸系树脂、质均分子量=200,000、D体含量=1.4%、熔点=166℃
(A2)
聚乳酸系树脂、质均分子量=200,000、D体含量=5.0%、熔点=150℃、
(A3)
聚乳酸系树脂、质均分子量=200,000、D体含量=12.0%、熔点=无
需说明的是,上述的质均分子量是使用日本Warters(株)制Warters2690,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基准,在柱温40℃使用氯仿溶剂测定出的。
此外,上述的熔点是,将聚乳酸系树脂在100℃的热风烘箱中加热24小时,然后使用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公司制差示扫描量热计RDC220,将试样5mg放入铝制接收盘中,以20℃/分的升温速度从25℃升温到250℃时求出的结晶熔解峰的峰值温度。
[树脂(B)]
(B1)
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BASF公司制、商品名“エコフレックス”FBX7011)
(B2)
聚琥珀酸丁二醇酯树脂(三菱化学公司制、商品名“GSPla”AZ91T)
(B3)
聚琥珀酸丁二醇酯·己二酸酯树脂(昭和高分子公司制、商品名“ビオノーレ”#3001)
(B4)
将数均分子量8,000的聚乙二醇62质量份、L-丙交酯38质量份和辛酸锡0.05质量份混合,在带有搅拌装置的反应容器中,在氮气环境中160℃聚合3小时,从而得到数均分子量8,000的在聚乙二醇的两末端具有数均分子量2,500的聚乳酸链段的嵌段共聚物增塑剂B4。
[增塑剂(P)]
(P1)
乙酰柠檬酸三丁酯、ファイザー公司制、商品名“シトロフレックスA-4”)
[填充剂]
(C1)
碳酸钙(味の素ファインテクノ株式会社制,商品名“トップフローH200”,平均粒径:1.7μm,表面处理剂:磷酸酯系化合物(末端含有甲基丙烯酸酯基),比表面积S=2.0m2/g,来自表面处理剂的部分的质量比例T=1.8质量%,粒径T/S=0.90)
(C2)
碳酸钙(三共精粉株式会社制,商品名“E#2010”,平均粒径:1.8μm,表面处理剂:硬脂酸,比表面积S=2.0m2/g,来自表面处理剂的部分的质量比例T=1.0质量%,T/S=0.50)
(D1)
碳酸钙(三共精粉株式会社制,商品名“#2000”,平均粒径:1.8μm,表面处理剂:无)
(C3)
碳酸钙(味の素ファインテクノ株式会社制,商品名“トップフローH100”,平均粒径:3.6μm,表面处理剂:磷酸酯系化合物(末端含有甲基丙烯酸酯基),比表面积S=1.0m2/g,来自表面处理剂的部分的质量比例T=0.7质量%,T/S=0.70)
(C4)
碳酸钙(平均粒径:1.7μm,表面处理剂:磷酸酯系化合物(末端含有甲基丙烯酸酯基),比表面积S=2.0m2/g,来自表面处理剂的部分的质量比例T=0.7质量%,T/S=0.35)
(C5)
碳酸钙(平均粒径:3.6μm,表面处理剂:磷酸酯系化合物(末端含有甲基丙烯酸酯基),比表面积S=1.0m2/g,来自表面处理剂的部分的质量比例T=0.4质量%,T/S=0.40)
(C6)
碳酸钙(平均粒径:1.7μm,表面处理剂:磷酸酯系化合物(末端含有甲基丙烯酸酯基),比表面积S=2.0m2/g,来自表面处理剂的部分的质量比例T=0.5质量%,T/S=0.25)
[反应型化合物(E)]
(E1)
碳二亚胺化合物(Rhein Chemie公司制“Stabaxol I-LF”
(E2)
环氧化合物(日产化学公司制“TEPIC-S”)
[聚乳酸系膜的制作]
(实施例1)
将聚乳酸树脂(A1)15质量份、聚乳酸树脂(A3)45质量份、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B1)20质量份、嵌段共聚物增塑剂(B4)20质量份、填充剂(C1)70质量份的混合物供给料筒温度190℃的螺杆直径44mm的带真空排气部的双轴挤出机中,一边使真空排气部排气,一边进行熔解混炼,均质化后进行颗粒化,得到组合物。
将该组合物的颗粒使用旋转式鼓型真空干燥机在温度60℃下真空干燥12小时。
将该干燥的组合物的颗粒供给到料筒温度180℃的单轴挤出机中,由直径250mm、模唇缝隙1.3mm、温度160℃的螺旋型环状模头以吹胀比2.4,以气泡状向上挤出,经冷却环空气冷却,一边用模头上方的轧辊折叠,一边拉取,用切边机将两端部切断,切开成2片,将它们分别用卷绕机卷绕,最终得到厚度为100μm的膜。此时牵拉比为6。得到的膜的物性如表1所示。
需说明的是,耐久性的评价是使用加工性B的评价中得到的膜样品(由(5)中记载的方法加工得到的膜样品)进行的。
(实施例2~8、17~29、比较例1~3)
除了将膜的组成如表那样改变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膜。得到的膜的物性如表1所示。
(实施例9)
将聚乳酸树脂(A1)15质量份、聚乳酸树脂(A3)45质量份、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B1)20质量份、嵌段共聚物增塑剂(B4)20质量份、填充剂(C1)70质量份的混合物供给到料筒温度190℃的螺杆直径44mm的带真空排气部的双轴挤出机,一边使真空排气部脱气,一边熔解混炼,均质化后进行颗粒化,得到组合物。
使用旋转式鼓型真空干燥机将该组合物的颗粒在温度60℃下真空干燥12小时。
将该干燥了的组合物的颗粒供给到料筒温度180℃的单轴挤出机,由直径250mm、模唇缝隙1.3mm、温度160℃的螺旋型环状模头以吹胀比2.4,以气泡状向上挤出,经冷却环空气冷却,一边用模头上方的轧辊折叠,一边拉取,用切边机将两端部切断,切开成2片,将它们分别用卷绕机卷绕,最终得到厚度为15μm的膜。此时牵拉比为36。得到的膜的物性如表2所示。
需说明的是,耐久性的评价,是使用加工性C的评价中得到的膜样品(由(6)中记载的方法加工得到的膜样品)进行的。
(实施例10~16、30~42、比较例4~6)
除了如表2那样改变膜的组成以外,与实施例9同样地得到膜。得到的膜的物性如表2所示。
[表1]
[表2]
[表3]
[表4]
表中的树脂(A)和树脂(B)的「质量%」是指在树脂(A)和树脂(B)的合计100质量%中的值(质量%)。此外,填充剂(C)的「质量份」是指将树脂(A)和树脂(B)的合计设为100质量份时的值(质量份)。
产业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多孔性膜,柔软性、耐热性、耐析出性、耐久性优异,并且在用于表现出良好的透湿度而进行的拉伸、压花等的加工性优异,主要是聚乳酸系膜,是用于得到床单、枕巾、卫生巾、尿不湿等吸收性物品的支撑片之类的医疗卫生材料、雨衣类、手套等的衣料、垃圾袋、堆肥袋、或蔬菜、水果等食品用袋、各种工业制品的袋等包装材料料等的,在拉伸、压花等加工中使用的膜等。

Claims (9)

1.一种聚乳酸系膜,其特征在于,是由组合物形成的膜,所述组合物含有聚乳酸系树脂作为树脂A、含有聚乳酸系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作为树脂B、含有被表面处理剂处理过的化合物作为填充剂C,所述表面处理剂含有甲基丙烯酸酯基,
所述聚乳酸系树脂含有结晶性聚乳酸系树脂和非晶性聚乳酸系树脂,
在所述组合物中:
在树脂A和树脂B的合计100质量%中,含有树脂A10~95质量%、树脂B5~90质量%,并且、
相对于树脂A和树脂B的合计100质量份,含有填充剂C10~400质量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乳酸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处理剂为磷酸酯系化合物和/或脂肪酸。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乳酸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剂C是用表面处理剂对无机填充剂和/或有机填充剂进行处理而得到的,该无机填充剂和/或有机填充剂的比表面积S、和所述填充剂C中的来自表面处理剂的部分的质量比例T满足以下条件,
条件:0.15≤T/S≤0.45
其中,S单位为m2/g,T单位为质量%。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乳酸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B是选自具有聚醚系链段和聚乳酸链段的嵌段共聚物、具有聚酯系链段和聚乳酸链段的嵌段共聚物、脂肪族聚酯系树脂、以及脂肪族芳香族聚酯系树脂中的至少一种树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乳酸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B由选自具有聚醚系链段和聚乳酸链段的嵌段共聚物和具有聚酯系链段和聚乳酸链段的嵌段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树脂、以及选自脂肪族聚酯系树脂和脂肪族芳香族聚酯系树脂中的至少一种树脂组成。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乳酸系膜,其特征在于,使用反应型化合物对树脂A和/或树脂B进行了反应。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乳酸系膜,其特征在于,拉伸伸长率为150~500%。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乳酸系膜,其特征在于,拉伸弹性模量为100~1500MPa。
9.一种聚乳酸系膜,其特征在于,是由组合物形成的膜,所述组合物含有聚乳酸系树脂作为树脂A,含有聚乳酸系树脂以外的热塑性树脂作为树脂B,并且,
相对于树脂全体的合计100质量份,含有填充剂C10~400质量份,或填充剂C和填充剂D10~400质量份,
所述填充剂C是被表面处理剂处理过的化合物,所述表面处理剂含有甲基丙烯酸酯基,
所述填充剂D是没有被表面处理剂处理过的无机填充剂和/或有机填充剂,
所述聚乳酸系膜的拉伸伸长率是150~500%。
CN201280009441.7A 2011-02-24 2012-01-24 聚乳酸系膜 Active CN1033847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38041/2011 2011-02-24
JP2011038041 2011-02-24
PCT/JP2012/051421 WO2012114810A1 (ja) 2011-02-24 2012-01-24 ポリ乳酸系フィル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84702A CN103384702A (zh) 2013-11-06
CN103384702B true CN103384702B (zh) 2015-02-18

Family

ID=46720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9441.7A Active CN103384702B (zh) 2011-02-24 2012-01-24 聚乳酸系膜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927632B2 (zh)
EP (1) EP2679633A4 (zh)
JP (2) JP5751250B2 (zh)
KR (1) KR20140007859A (zh)
CN (1) CN103384702B (zh)
TW (1) TWI510546B (zh)
WO (1) WO201211481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97014B (zh) * 2011-08-31 2016-09-21 东丽株式会社 聚乳酸系膜
WO2013073403A1 (ja) * 2011-11-15 2013-05-23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生分解性樹脂組成物及び生分解性フィルム
ITMI20120250A1 (it) 2012-02-20 2013-08-21 Novamont Spa Composizione polimerica biodegradabile per la realizzazione di articoli aventi elevata temperatura di inflessione sotto carico.
JP6060681B2 (ja) * 2012-09-11 2017-01-1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樹脂成形体
JP2015536255A (ja) * 2012-11-01 2015-12-21 東レ株式会社 多層フィルム
CN104995258A (zh) * 2012-12-27 2015-10-21 美国圣戈班性能塑料公司 经稳定的聚酯基组合物
KR20160001309A (ko) * 2014-06-27 2016-01-06 쓰리엠 이노베이티브 프로퍼티즈 컴파니 내열성이 우수한 생분해성 폴리에스테르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로부터 제조되는 성형품
WO2016105998A1 (en) 2014-12-22 2016-06-3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Compositions and films comprising polylactic acid polymer, polyvinyl acetate polymer and plasticizer
JP2016190950A (ja) * 2015-03-31 2016-11-1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樹脂成形体
KR101606480B1 (ko) * 2015-05-21 2016-04-01 주식회사 삼양사 신축성이 현저히 개선된 폴리락트산 공중합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EP3342795B1 (en) * 2015-08-24 2023-01-04 3-D Matrix, Ltd. Biodegradable injectable gel
FR3040389A1 (fr) * 2015-08-27 2017-03-03 Icci Sea Composition plastique biodegradable apte au contact alimentaire, articles en derivant, procedes et utilisations correspondant
CN108349227A (zh) * 2015-09-29 2018-07-31 3M创新有限公司 乳酸聚合物膜
KR101642268B1 (ko) * 2016-04-01 2016-07-26 김성수 내열성이 향상된 폴리유산 용기 제조방법, 상기 제조방법에 의해 제작된 폴리유산 용기 및 상기 폴리유산 용기 제조장치
CN106398138B (zh) * 2016-09-05 2018-05-08 东莞市开源塑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完全降解的消耗品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WO2018095515A1 (en) * 2016-11-22 2018-05-31 Omya International Ag Surface-treated fillers for biaxially oriented polyester films
ES2764676T3 (es) * 2016-12-21 2020-06-04 Omya Int Ag Rellenos tratados en la superficie para películas de poliéster
CN107868416B (zh) * 2017-10-27 2021-04-30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乳酸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JP6603951B1 (ja) * 2017-12-06 2019-11-13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潤滑油組成物の検査方法および潤滑油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CN110317392B (zh) * 2018-03-30 2022-05-10 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降解复合增强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EP3572456A1 (en) * 2018-05-23 2019-11-27 Omya International AG Surface-treated fillers for polyester films
FR3083544B1 (fr) 2018-07-06 2020-09-11 Carbiolice Matiere plastique à haute teneur en pla comprenant des oligomeres d’acide lactique
FR3083543B1 (fr) 2018-07-06 2021-03-05 Carbiolice Matiere plastique à haute teneur en pla comprenant un ester de citrate
CN108822515B (zh) * 2018-07-12 2020-11-03 安徽聚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pla热收缩膜的制备方法
DE102018212797A1 (de) * 2018-07-31 2020-02-06 Sig Technology Ag Flächenförmiger verbund zum herstellen formstabiler nahrungsmittelbehälter, beinhaltend eine polymerschicht mit einem polyester und isotropem e-modul
CN108888534A (zh) * 2018-08-16 2018-11-27 佛山市洵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抗皱眼霜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25205A (zh) * 2018-08-16 2019-01-04 佛山市洵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抗衰老精华液及其制备方法
KR102196783B1 (ko) * 2019-05-31 2020-12-30 (주)길마로 내열성 및 내가수분해성이 향상된 친환경 조성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FR3098519B1 (fr) 2019-07-10 2021-07-23 Carbiolice Matiere plastique à haute teneur en pla comprenant du ppgdge
WO2021041218A1 (en) * 2019-08-23 2021-03-04 Basf Se Selectively grafted copolymer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KR102191338B1 (ko) * 2019-09-27 2020-12-16 (주)길마로 생분해성 및 가공성이 향상된 친환경 조성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6675700B1 (ja) * 2019-10-31 2020-04-01 株式会社Tbm 樹脂組成物、及び樹脂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CN110643159B (zh) * 2019-11-05 2022-04-29 西南科技大学 一种生物降解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US20230123848A1 (en) * 2020-09-07 2023-04-20 Lg Chem, Ltd. Polylactate stereocomplex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RU2753723C1 (ru) * 2020-09-22 2021-08-20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пищевых производств" Биодеградируемая полимерная композиция с антимикробными свойствами и регулируемым сроком биоразложения
CN112876823B (zh) * 2021-03-01 2022-11-29 东莞市赛卓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耐高温一次性餐盒
CN115093721A (zh) * 2022-06-07 2022-09-23 甡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茶纤维/phbv/pbat三元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957966A (zh) * 2022-07-06 2022-08-30 广东安拓普聚合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降解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方法
CN114989589B (zh) * 2022-07-15 2023-08-15 北京工商大学 一种高倍率聚乳酸泡沫及其制备方法
EP4293079A1 (en) * 2022-10-27 2023-12-20 Basf Se Biodegradable polymer composition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4641A (zh) * 2006-02-16 2009-03-11 东丽株式会社 聚醚-聚乳酸组合物和含有该聚醚-聚乳酸组合物的聚乳酸系薄膜
CN103097441A (zh) * 2010-08-18 2013-05-08 东丽株式会社 多孔性膜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3431B2 (ja) * 1980-12-24 1985-01-28 株式会社 白石中央研究所 表面改質無機充填剤
JP2695479B2 (ja) * 1989-03-16 1997-12-24 株式会社クラレ 表面処理された無機粉末及び該粉末を含有する樹脂組成物
JP2695467B2 (ja) 1989-05-10 1997-12-24 株式会社クラレ 表面処理された無機粉末
JPH03285944A (ja) 1990-03-30 1991-12-17 Toyobo Co Ltd 配向ポリエステルフイルム
JP2767485B2 (ja) 1990-06-01 1998-06-18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配向ポリエステルフイルム
JP3087573B2 (ja) 1994-06-01 2000-09-11 東レ株式会社 二軸延伸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H11256045A (ja) * 1998-03-06 1999-09-21 Sumitomo Chem Co Ltd 異方性粒子含有成形品およびその用途
JP3410075B2 (ja) * 2000-11-17 2003-05-26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結晶性ポリ乳酸樹脂組成物、これを用いたフィルムおよびシート
JP2003082140A (ja) * 2001-09-10 2003-03-19 Unitika Ltd 生分解性を有する多孔性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175917B2 (en) * 2001-11-01 2007-02-13 Asahi Kasei Life & Living Corporation Biaxially oriented polylactic acid-based resin films
JP2004176042A (ja) * 2002-10-04 2004-06-24 Toray Ind Inc 容器成形用白色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容器
JP2004149679A (ja) 2002-10-31 2004-05-27 Unitika Ltd 生分解性を有する多孔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292677A (ja) * 2003-03-27 2004-10-21 Kuraray Co Ltd 樹脂組成物、多層構造体及び成形品
JP4313076B2 (ja) * 2003-04-16 2009-08-12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生分解性ポリエステル系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263931A (ja) * 2004-03-17 2005-09-29 Asahi Kasei Life & Living Corp 無機フィラー入り艶消しフィルム
JP4863684B2 (ja) 2005-10-19 2012-01-25 花王株式会社 多孔性シート
JP5517276B2 (ja) * 2007-01-09 2014-06-11 東レ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09138180A (ja) * 2007-11-14 2009-06-25 Dic Corp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5061868B2 (ja) * 2007-12-06 2012-10-31 東レ株式会社 ポリ乳酸系フィルム
MX2010013671A (es) * 2008-06-13 2011-04-07 Toray Plastics America Inc Pelicula mate de acido polilactico biaxialmente orientada.
CN101638509B (zh) * 2009-07-31 2011-06-01 四川大学 制备增韧型碳酸钙填充聚乳酸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4641A (zh) * 2006-02-16 2009-03-11 东丽株式会社 聚醚-聚乳酸组合物和含有该聚醚-聚乳酸组合物的聚乳酸系薄膜
CN103097441A (zh) * 2010-08-18 2013-05-08 东丽株式会社 多孔性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79633A1 (en) 2014-01-01
TWI510546B (zh) 2015-12-01
TW201241083A (en) 2012-10-16
JP2015108160A (ja) 2015-06-11
JPWO2012114810A1 (ja) 2014-07-07
US20130331493A1 (en) 2013-12-12
KR20140007859A (ko) 2014-01-20
US8927632B2 (en) 2015-01-06
EP2679633A4 (en) 2017-03-22
WO2012114810A1 (ja) 2012-08-30
CN103384702A (zh) 2013-11-06
JP5751250B2 (ja) 2015-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84702B (zh) 聚乳酸系膜
CN103097441B (zh) 多孔性膜
CN102892817B (zh) 聚乳酸系膜
Arrieta et al. Development of flexible materials based on plasticized electrospun PLA–PHB blends: Structural, thermal, mechanical and disintegration properties
CN103339195B (zh) 聚酯树脂组合物
JP2002146170A (ja) 結晶性ポリ乳酸樹脂組成物、これを用いたフィルムおよびシート
CN103814066A (zh)
US20180327588A1 (en) Composition comprising thermoplastic starch and aliphatic polyester
JP2013147609A (ja) 樹脂組成物、成形体、フィルム及び袋
JP5736685B2 (ja) 生分解性樹脂積層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597014B (zh) 聚乳酸系膜
JP2013155223A (ja) ポリ乳酸系フィルム
CN105073858A (zh)
JP5167502B2 (ja) 脂肪族芳香族ポリエステル及びその樹脂組成物
JP6102315B2 (ja)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及び該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を成形してなるフィルム
US20220388217A1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shaped body, and film
WO2020202813A1 (ja) ポリエステル系樹脂組成物、その製造方法及び成形体
JP2013049760A (ja) 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成形体、フィルム及び袋の製造方法
JP2016049630A (ja) 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2013226831A (ja) ポリエステル系樹脂積層体、ならびに、該積層体を用いた袋および容器
JP2021155629A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体
JP2016049629A (ja) 積層体
JP2013226832A (ja) ポリエステル系樹脂積層体、ならびに、該積層体を用いた袋および容器
JP2013226833A (ja) ポリエステル系樹脂積層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該積層体を用いた袋および容器
TWI839975B (zh) 生物可降解的樹脂組成物、生物可降解的非織物及其製備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