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31407B - Arrangement for an organic pin-type light-emitting diod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 Google Patents

Arrangement for an organic pin-type light-emitting diod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31407B
TWI331407B TW095112276A TW95112276A TWI331407B TW I331407 B TWI331407 B TW I331407B TW 095112276 A TW095112276 A TW 095112276A TW 95112276 A TW95112276 A TW 95112276A TW I331407 B TWI331407 B TW I33140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organic
charge carrier
stack
dop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51122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711173A (en
Inventor
Hofmann Michael
Birnstock Jan
Blochwitz-Nimoth Jan
Werner Ansgar
Pfeiffer Martin
Harada Kentaro
Original Assignee
Novaled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valed Gmbh filed Critical Novaled Gmbh
Publication of TW2007111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7111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314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3140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30Doping active layers, e.g. electron transport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05B33/2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or physical composition or the arrangement of auxiliary dielectric or reflective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 H10K50/15Hole transporting layers
    • H10K50/155Hole transporting layers comprising dopa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 H10K50/16Electron transporting layers
    • H10K50/165Electron transporting layers comprising dopa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8Carrier block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1/00Properties of the organic materials covered by group H10K85/00
    • H10K2101/40Interrelation of parameters between multiple constituent active layers or sublayers, e.g. HOMO values in adjacent layers

Description

1331407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與一種有機PIN型發光二極體(OLED)及其製 造方法有關。。 【先前技術】 由於Tang等人已經證明了有機發光二極體的低工作電 壓(對照 C.W. Tang 等人在 1987 年 Appl. Phys. Lett. 51(12), • 913所發表的内容)’有機發光二極體已經變成未來最有可 能實現新穎的照明或顯示元件的主要替代產品之一。有機 發光二極體包含一系列的有機材料薄層,而且這些有機材 料較佳者係在真空狀態下以他們高分子的型而態蒸鍍或賤 鍍沉積而成。接下來在藉由金屬層形成電連接之後,他們 變形成各種不同種類的電子或光電結構元件,例如是二極 體、發光二極體、光電二極體以及電晶體等。藉由他們各 .自的性質,這些結構元件提供了一種能夠與由無機材料層 為基礎所構成的結構元件相互比擬的元件。 在有機發光二極體的例子,藉由注入電荷载子,有就 是電子從-端而電洞從另一端而透過一外部施加電壓的影 響而在接合的有機層接觸,因而在主動層形成激發子 (excitons)’也就是電子電洞對,而就藉由這些激發子的再 結合的城,光線因此而產生並且從該發光二極體中發射 出去。 這樣的結構特徵的好處在於以有機層為基礎的發光二 極體相較於傳統的以無機為基礎的發光二極體,.以半 7 1331407 » · 導體’像石夕、錯、绅等元素為基礎的半導體發光二極體, 該以有機絲礎的鶴二極體更能触作輪大的元件, 也就是指大型的顯示元件(如監視器,螢幕等)。所述的以 有機為基礎的發光二極體她於無機材料 的。此外’這些材料可以沉積於可撓式的基板中,因為他 們相對於無機材料來說是製作於較低溫的製程巾。這樣的 事實造就了有機發光二極體在顯示技術與_技術上一系 列的新穎性應用。 在美國專利US 5,093_號文件中’其描述了一有機 PIN型發光一極體,該有機pj^型發光二極體涉及一具有 摻雜電荷載子傳輸層的一有機發光二極體。特別是,三個 有機層被設計在其中介於兩個電極之間。N型與p型的摻 雜層在這裡改善了電洞與電子在細應的摻雜層的電荷載 子注射以擊傳輸情況。 有機發光二極體的能量層,也就是最高佔有分子執道 (HOMO)以及最低佔有分子軌道(LUM〇)較佳者是選 擇成使得兩種電荷載子都被「捕捉」於發射層中以為了確 保電子與電洞的有效的再結合。這樣的將電荷載子限制在 發射區中的技術可以藉由該發射層及/或電子傳輪層的電荷 載子的離子化電動勢及/或電子親和力來實現,稍後我們將 會對這些技術進一步解釋。 從美國專利US 5,〇93698號文件中所獲得的元件結構 造成從接觸點到有機層的電荷載子注射的大幅度改善。除 此之外’掺雜層的高電傳導率降低了在有機發光二極體的 8 操作期間可能發生在摻雜層位置的電壓下降。為了這個理 由,相較於傳統的非摻雜的結構,用於照明應用的有機發 光二極體的摻雜的結構元件應該嚴格的要求採用較低操作 電壓的元件。然而,在該文件中這樣的摻雜結構元件在其 他的考驗中已經證明並不是唯一必要的b在原始的pjN型 結構中,激基複合物的形成以及所謂的發光抑制效應 (luminescence quenching effect)無法被排除,而這對電激 發光的量子場會早成負面的效應。發光抑制效應特巧是發 生於當P-或ii_型的摻雜物位在立即的相鄰處,也就是有機 層接近發射層。 在德國專利DE 100 58 578 C2文件中,一阻滯層因為 這些原因被插入於中央的發射層與至少一電荷載子傳送層 之間的。在這個例子中,所述的電荷載子傳送層也摻雜了 受子(acceptor)或施子(donor)。同時也描述了該阻滯材 料能階如何被選擇,以為了加強在光線發射層的電子與電 洞。因此,習知的結構事實上的確因為額外的中間層也作 為在摻雜分佈區用中可能形成的抑制效應的一緩衝區域而 使得發光二極體的效率得以提昇。 一發光抑制效應可以由好幾個效應所產生。其中—個 可能的機制是激基複合物形成。在這樣一個例子中,實際 上鞲該在發射層的一個發射分子上再結合的電子與電洞係 位於在該發射層的一個邊界表面的不同兩個分子上。這個 所謂的激機複合物的情況可以被理解為是一個電荷轉移激 發情況,其中所參與的分子是不同性質的。因為阻滞層與 發射層材料的不適當的選擇,這個激基複合物是能階最低 的可能激發情況,因此真正想要用來激發一發射分子的能 里可以轉化這個激基複合物情況。這樣導致了電激發光以 及其所形成的OLDE的量子場的減少。在某些情況下,該 激基化合物的電激發光的紅光偏移也會觀察到。然而,通 常這個情況會被特化為非常小的量子場。 發生在OLED中發光抑制效應的其他機制源自在一方 面具有帶電荷以及不帶電荷的摻雜物及/或在另一方面具有 電荷載子的另一個激發子的替代效應。所述的第一個機制 會有效地因為非摻雜的阻滯層據小規模的替代效應的使用 而又到抑制。電荷載子在〇LED的操作期間必須不可避免 的發生在發射區域及其鄰近區域。因此,可以是一個最佳 化的方法是電荷载子的累積程度,例如是以一頻帶的不連 續性為例,是可以避躺。制是,這樣會造成阻滯材料 以及發射器分接層的選擇要求,已為了避免對電荷載子注 射造成障礙,因而造成電荷載子的累積。 根據德國專利DE 100 58 578 C2文件所揭露的一種 PIN型結構中,其已包含至少五個單層,且其具有超過六個 不同=有幾材料,因為每一單層的功能性都是與特定的能 階緊岔的連結,相關的内容在所述的德國專利DE 1〇〇 58 578 C2文件中已詳細描述。 相較於He 等人在 Apply. PhyS. Lett.,85(17),3911 (2004) 所發表的文獻資料,簡化的第一個步驟是由 BPhen/BPhen:Cs層狀序列所提供。這個系統使用相同的基 底材料,也就是所謂的Bphen,於該電子傳輸層以及_ 相鄰的電洞阻滯層中,而,藉由這樣的習知結構,可能 的激基化合物形成是無法避免的,者是因為Bphen = LUMO與用於該發射區域的基底的H〇M〇之間的一確定的 能階差。在實際上,_構元件藉由麵TAZ作為其電洞 阻滯層的改良已經被揭示了。因此,所層狀結構序列 BPhen/BPhen:CS並不對應於在維持結構元件效率的情況下 的層狀結構的簡化,這樣的情況是藉由所考量的材料的一 特殊選擇的方式才可能發生。尤其是,所_f知系統並 不相容於在該位置上的發射材料的結合。除此之外,He* 描述的結構包含了至少四個基底材料。 ^除此之外,另一種習中的結構是包含發射層以及一電 荷載子傳輸層,該電荷載子傳輸包含相同的有幾基底材料 (相較於 J. Kido, Pr〇c. 1st Int Display Manufacturing
C〇nference IDMC 2_,Se〇ul,2〇〇〇)。在這裡,—結構元件 發射有幾光是被解釋為使用一 Alq3層作為一發射層,在其 上一摻雜链的Alq3電子傳輸層係與其相鄰。這樣的順序並 沒有嵌入在一 PIN型OLED結構中,其中在該pin型〇LED 結構中不只有在電洞傳輸層的受子是透明的而且在電子傳 輪層的施子也是透明的。 【發明内容】 本發明的任務在於描述本發明的一種有機PIN型發光 二極體的裝置以及製作該裝置的方法,其中該該有機層的 多疊的結構組態被進一步簡化。 這樣的任務藉由如申請專利範圍1項以及申請專利範 圍第13項所述的一有機PIN型發光二極體的裝置以及根據 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的一有機PIN型發光二極體的一 具有有機層的堆疊的製作方法來完成。 本發明的其他最有利具體實施例係在附屬的申請專利 軌圍的標的中。 根據本發明的構想,一種有機PIN型發光二極體的襄 置有關’該裝置具有一電極以及一反向電極以及一堆疊, 該堆疊具有有機層形成於該電及與該反向電極之間,其中 具有有機層的該堆疊包含:具有k (卜丨、2、3…)個有機 材料的一發射層;一摻雜的電荷載子傳輸層,形成於該電 極與該發射層之間;另一個摻雜的電荷載子傳輸層,排列 在該反向電及與該傳輸層之間;以及一阻滯層,形成於該 掺雜的電%載子傳輸層與該發射層之間。該堆疊的有機層 疋由n(n$k+2)個有機基底材料所形成,其中該11個有機 基底材料包含該發射層的k個有機基底材料。 根據本發明的另—個構想,—種有機m型發光二極 體的震置,該裝置具有—電極以及—反向電極以及一具有 $機層但無阻騎的堆疊,形成於該電極與該反向電極之 仏’其中該具有有機層但餘騎的堆疊包含發射層; 摻雜的電何載子傳輪層,設置於該電極與該發射層之 麻乂及3讎雜的電荷載子傳輸層,設置於該反向電 =該發射層之間,其中該有機應型發光二極體的裝置 、、徵在於該魏層触具有有機層但無崎層的堆疊的 1331407 r · 摻雜的電荷載子傳輸層係由一有機基底材料所構成。 藉由這樣的裝置,所採用的有機基底材料的數目以 及結構層的數目都會因此而降低。而除了形成有機層的堆 疊幾個結構層,也就是該發射層、該摻雜的電荷載子傳輸 層以及另一個摻雜的電荷載子傳輸層以單一個及相同的材 料形成外,阻滯層可以被省略。 根據本發明的另—麵想’―種製作有機刪型發光 二極體的-具有機層堆疊的方法也被產生,其中一有機基 底材料係藉由-分離裝置的幫助來進行製程,該有機有^ 基底材料係用於該堆疊的數個有機層。 一有機基底材料在本發明的構想中是每一種的有機主 材料而對於這些主材料來說,其他的材料例如接雜物或 發射體物質等基本上都是介於分子濃度〗:刚_到$小 都可以混合(摻雜)。除此之外,唯-非掺雜的結構層,例 如阻滯層被指定歧—基底。螢光或魏發射材料係被選 擇為該發射層的摻雜物等。除此之外,還具有發射層可以 沒有摻雜物的情況下發射祕,在這樣的情況下發^體就 是基底。 、PIN型的0LED的簡化結構排列相對於平常的特性數 據並沒有顯示出相_缺失,而且在這部份是相當比的上 傳統的複雜結構的特性數據。細這樣的層狀裝置的發光 二極體具有—高效率以及財所需要的亮度範圍。 ▲ PIN型的〇LED的新層狀結構排列是這個領域的研究 所能理解出來的結果。這樣的成功係藉由最佳化不同的材 13 1331407 * % 料的性質以及該材料的性質的部份反抗地動作需求, $有機層的堆疊裡的材料不僅是簡化該堆4裝置社 改善爾型〇咖的有效結構。相較於傳^ 體傳輸層的有機發光二極體所採用的基底 同需求的差異性基本上比有機m型發光二極體 更加複雜,因域荷載子傳輸層的摻毅只是想像的。 本發明的一個優勢在於p_⑽D的装置相較於習 =裝有更少的層狀結構’及/或更少的有機基底 料以及所r i結構70件組齡,所採㈣有機基底材 =所_的結構層的個數是限定的,其中—個而且是 中射_於好幾個魏的結構層 =以及〇咖結構元件的可靠製作方法。除此之外J 作工廠的投資及成本消耗可以降低。
的好t基本上的簡化製程外,所需要的材料也是本發明 =二Γ之外’製作的方法已經被簡化了因為用 來刀離各、、構層所需要的來源數目的減少也已經變的可能 有機層在同—系列中係由—個而且相同的有 成時’所述的製作程序可以因此而加以簡 說’在一較佳具體實施例中,這個基底材料的 :來續的操作,因此在每-種情況下,該來源 就可二了於另—個基質只需要赌暫的時間打開 14 在層狀結構另一較佳具體實施例中,假如該發射層以 及該阻滞相及該電荷載子傳輸層包含—約定的x基』材 料’則該基底材料的來源以及每一個該發射體摻雜物的來 源以及該電子摻雜物都是需要的。該層狀結_可以維持 =使得該發射體摻雜物開放隨後關以形賴阻滯層,接 著最後再分離該電荷奸傳儲,該電子摻雜物打開。這 樣的好處是有效的,例如在實施傳統的高真空蒸鍵技術以 及其他層狀分離技術,例如「有機蒸餘沉積」(0VPD) (參照 M. Baldo 等人於胸年 Adv. Mater. 10(18),15〇5 所 發表之文獻)。 藉由本發明的較佳具體實施例,可以使達整個用來製 作有機層結構的有機基底材料的個數進一步減少到 k+卜或甚至n=k (k=l,2,3·..)’其中k為用於發射層的基 底材料的個數。 【實施方式】 第1圖表示-有幾發光二極體(0LED)的常見結構 圖。一基礎電極1以結構化的方式沉積在一載子基板s上, 該載子基板s可以是例如,玻璃基板或多晶矽基板❶在接 下來的步驟,有基層堆疊的逐層的熱敎積與分離式有效 的,而他們的性質將會在後面的敘述中詳細加以說明。最 後’-覆Ϊ電極5被沉積在最上方,其覆蓋該堆疊之前剛 處理完成的最上層的有機層。 在任何情況中,至少有其中—個電極是透明的,已為 了允許光線能夠發射出去。在一有機「底部發射」二極體 15 中’其中所產生的光線是透過該基板S發射出去,因此該 基板S與該基礎電極1必須是透明的。然而,然而,在一 有機「頂部發射」的二極體中,該覆蓋電極5以及該結構 元件的一封裝結構必須是透明的。同時,可以理解的是該 結構元件的兩個侧面都是透明的以使得該二極體可以呈現 透光的。 在這部份中也必須強調的是電極丨與5可以注射電子 或電洞,但對於所述的結構元件中,相對於其真正的極性 來說不會有電子或電_限較有意義的。為了這個理 由’本發明可以倒置(inverted)(基礎電極作為陰極)以及 非倒置(n〇n-inverted)(基礎電極作為陽極)的方式來實施 這個結構元件,且這制設計包含了最树與最佳成本的 製作程序。 所述的非倒置堆疊的有機層包含五個基礎構件:P型摻 雜電洞傳輸層2、在電洞側的-非摻雜的中間層3、-發光 發射層’4’其可以包含k(k=卜2、3 .··)姆狀結構,在 電子侧的-非_巾間層3,,也就是所謂的電洞阻滞層 3’、以及一 n型摻雜的電子傳輸層2,。 ^而’在倒置堆疊的結構中,其結構是η型捧雜的電 專輸層2接著—個在電子側的非摻雜的中間層,也就是 電/同阻滯層3,接著是該發光發射廣4,其具有k㈣、 電二狀結構,接著是在電洞側的中間層’也就是 /ψ m以及P型的摻雜電洞傳輸層2,。 關於摻雜物方面,必須注意的是該p型摻雜的受子分 1331407 子較佳者是選自苯環類(quinones)(對照參考文獻德國專 利DE 103 57 044.6也是用於這個目的)。一個常見的例子就 是經常被使用的F4-TCNQ,以為了去摻雜有機電洞傳輸 層。這個技術已經被詳細地描述在Pfeiffer的文獻中(Appl. Phys. Lett.,73,22 (1998))。或者是再一替代實施例中,其他 的氧化物質也可以應用在p掺雜,例如FeC13(對照J. Endo 等人的 Jpn. J. Appl. Phys. Pt. 2, 41,L358 (2002))。對於 n 摻 # 雜來說’從鹼金屬族(例如:鋰、铯)或鹼土金屬中(例 如:鎂)中選出元素來是一種標準程序。不過,分子施子 也可以用在這裡。 接下來’有基層的堆疊結構將會更近一步詳細說明如 、 下。在這個實施例中,01到04被指定為一般不同的有機 基底材料。這個有機基底材料〇1到04都是部份可摻雜 的,不是選自η型摻雜就是選自p型摻雜或兩者都有。首 先’相同的有機基底材料01用於該堆疊結構的結構層2及 • 3。同時’另一種有機基底材料〇2則是像基底一樣用於兩 個結構層2’與3’: P型摻雜的01/01/4/02/η型摻雜的〇2 這樣的層裝結構對應一有機層的堆疊,其具有一由該 有機基底材料01所構成的ρ型摻雜的電洞傳輸層、一由該 有機基底材料01所構成的電子阻滞層、一發光發射層4、 一由該有機基底材料02所構成的電洞阻滯層以及一由該 有機基底材料02所構成的η型摻雜的電子傳輸層。這些具 體實施例具有本質相同的例子,也就是同樣具有ρ型摻雜 17 的電洞傳輸層以及祕的電子阻滯層,相同的有機基底材 斜01用其&兩個層狀結構中;另外也同樣具有_摻雜的 電孑傳輸層以及相鄰的電洞阻滞層’而相同的有機基底材 料02用其這兩個層狀結構中。所述的p型摻雜電洞傳輸層 以及相關及相鄰的電洞阻滯層都是由相同的有機基底材料 所構成,其中該傳輸層具有一摻雜但該阻滯層沒有。為了 這個原因,一摻雜梯度係在每一個具體實施例中形成於兩 個包含該傳輸層與該阻滯層的基底内。 原則上,一 PIN型結構可以因此想像成其中用於該有 機層堆疊的有機基底材料的總數目不會超過兩個,用於該 發光發射層的有機基底材料的數目。所述的有機材料用於 該發光發射層4中可以是螢光或者是磷光的材料。這個發 光發射層可以被指定為一完全的發射層(k=1),其中該發 射層包含: a) 01 或 b) 02 或 c) 03 或 a’) 包含基底〇1 :發射體或 b,) 包含基底〇2:發射體或 c,) 包含基底03 :發射體。 所述的「基底Ox :發射體」係指該發光發射層是由一 有機基底材料〇x (x=l、2.··)以及加入的發射體材料所構 成然而’該發光發射層4也可以設計成雙重的發射層 (k==2) ’ 其中, 1331407 d) 在電洞側的01及在電子侧的03,或 e) 在電洞侧的03及在電子侧的〇2,或 0 在電洞侧的〇1及在電子侧的02,或 g) 在電洞侧的03及在電子側的〇4。 此外’該發光發射層也可以進一步設計成一雙重發光 層的結構,其中用於一個或多個加入的發射體的有機基底 材料可以根據下列情況作選擇:
)) 在電洞側的01及在電子侧的03,或 在電洞側的03及在電子侧的〇2,或 ) 在電洞側的01及在電子侧的02,或 ) 在電洞侧的03及在電子侧的〇4。 因此,所述用於傳輸層的的有機基底材料在每一個例 子中都與相義阻騎或甚至是該發光發射其中一個 構件使則目同的材料。細’這樣的—個前提是該有機基 底材料01 (及/或02)可以摻雜受子(施子),而且同時能 夠作為在有機堆疊内電子(或電洞)阻滯層的功能,而且 在該期間通也_允許電子(賴)進人該光發射的區域。 -個例外是在具體實施例e)、c,)、g)與g,)+,該發射 層的有機基紐料是從她滯層擴散而來。 所描述的結構是理解力檢視的結果而且基本上相較於 習知的結構,例如在德國專利DE議58 587 Ο文件中所 描述的結構具有較簡單的組成。一 數都可以被決定’例如較佳者具有各自的二於= 特定的功能,也就是說_是如摻雜㈣荷載子傳輸層: e f g 19 1331407 , % 阻滞層或發光料。制是,這些錄妓電荷及/或該分 子的激發情況下的能階位置。這些參數的描述將會在下面 詳細說明之。 這些檢視將會結合可以理解的一系列測試以辨識這些 能夠應用於好所需要的功能上的材料性質。為了這個得 到更深入之了解的目的,〇LEDs的模擬係藉由—特別發^ 的程式來進行。這個模擬程序將會以下面的實施例的方式 以及從該模擬中所得到的知識及設計規則也會詳細地介 紹。 ' 這個程序將會以鄰近陽極端的電洞傳輸層的實施例來 加以說明。一 PIN型OLED,以MeO-TPD作為的一電動傳 輸層,Spiro-TAD作為電子阻滯層以及TAZ作為陽極測的 發射體基底,這樣的排列方式已經在He等人在Appl phys Lett·,85(17),3911 (2004)的文獻中所揭露。所參與物質的離 子化電動勢的觀察顯示電洞的能障在電洞傳輪層傳送到店 子傳輸層的期間是0.3 ev。從該電子阻滯層注射進入該發 層的電洞是不會受到阻滯影響的(參照pfeiffer等人在2〇〇2 年Adv,Mat” 14(22),1663所發表的文獻)。電洞從陽極端注 射進入該電洞傳輸層的能障大概是接近〇5 eX^可以知道 的是以具有相同離子化電動勢的電動傳輸材料,例如 MeO-TPD及ITO所構成的陽極形成歐姆接觸。關於所參與 物質的電動勢層,如He等人所揭露的〇led的陽極側結構 基本上疋對應Zhou等人在2002年Appl. Phys. Lett. 80(1), 139中所揭露的具有阻滯層的piN型〇LED的結構。 20 1331407 為了了解一不摻雜的OLED結構,所應用的基底材料 的個數將會減少。有效的PIN型0LED所知道的結構在電 洞傳輸層與電子阻滯層上都使用不同的材料。這樣的原因 是因為該電洞傳輸層在一側的摻雜容量以及該電子阻滯層 在另一侧的良好功能將會對這些結構層的性質造成非常^ 同的要求。
首先’ P摻雜的電洞傳輸層是由Spiro_TAD所構成。這 裡拫顯然的該Spiro-TAD無法摻雜足夠的正常使用受子分 $ F4-TCNQ。這樣的結&是對IT0的接觸不再是符合歐姆 定律的而且所發射的光線只是被觀察到以相對較高的電壓 在操作。除此之外,該電子阻滯層是從非摻雜的Spir〇 TTB U’2’77’-Tefrakis-(N,N-ditolylamino>9-9’-spirofluirene )所 製造出來,藉以使該電洞傳輸層包含p摻雜的Spir〇_TTB ^ 關於離子化電動勢以及F4_TCNq的摻雜容量,這個材料可 以硯為與MeO-TPD等效。然*,可以發現的是對Ιτ〇的 歐姆接觸雜是在另—側但是形朗發衫生的次要影 響,因為這裡所使用的注射有電洞的該發射層具有高的能 障。這個顧是抑槪應從激基化合物形成以及發光在阻 滞層與發射層之間的邊界層上的累積電洞的抑制。除此之 外’具有高於MeO-TPD離子化電動勢但低於物〇·離 子化電動勢的其他電轉輪材料是用來作為p摻雜的電動 傳輸層以及作為電子⑽層。這裡可以魏沒有—種材料 在其中-側摻雜的情況下與IT0層形成__,而_ 也在另外-_發㈣不會產生任__效應。電子模 21 I3314Q7 擬顯示在兩個有機層之間的一能障大約200 mev基本上不 會影像電流的傳輸,但到了 4〇〇 meV之後,可觀的累積情 況就已經發生。
可以承認的是這個問題是可以解決的,如果受子分子 可以強過所使用的F4-TCNQ。以這樣的方式,比MeO-TPD 或Spiro-TTB具有較高離子電動勢的材料都可以被摻雜, 而且甚至是Spiro-TAD在某些情況下也是。不過,比 F4-TCNQ還強的受子分子在目前的技術中還未被發現。而 下面(參照第8圖)的SAM則是一種所使用的比F4-TCN(J 還強的受子分子’也就是 2-(6-dicyanimethylen-l,3, 4, 5, 7 8-hexafluro-6H-anphtalane-2-ylidene)_malononitrile。這是已 經發現一 Spiro-TAD的摻雜實際上已經在這樣的方式上成 功了。因此,以這樣的方式可能可以形成摻雜的電動傳輸 層以及從相同的材料(Spiro_TAD )中形成電子阻滯層,並 且同時能夠確保以IT0形成的陽極的良好注射情況以及在 發射層的邊界表面的較低抑制效應。 最後’ Spiro-TAD也被用於紅色三組發射體的一基底材 料,而這會使得相較於前面所述的具體實施例a,中的〇led 能夠進一步的簡化。 在接下來的步驟中將會檢視這個新穎性的結構需要一 個或幾個阻滯層的程度。阻滯層可以為了避免負面的抑制 效應而加以配置。直到現在,所有具有piN型結構的有效 OLED都具有兩個阻滯層,而且在每一種情況下其中一個 阻神*層係配置在陽極侧另一個則是配置在陰極側。 22 1331407 • ♦ 了解抑制效應(quenching effect)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於 PIN型OLED的再結合區域的位置。如同在有機層的激發 通常會限制擴散的長度在10 nm的數量級内,在結構元件 中只有一相當的激發密度接近於該擴散長度的範圍内。通 常’抑制效應會貢獻於於具有激發子的短程替代效應。因 此’這些效應的來源必定是介於在該再結合區域的擴散區 域’才會嚴重的危害發光效率。對於PIN型OLED中的發 射區域位置其實認識的並不多。以所謂的“摻雜平板,,實驗 的技術通常是用於傳統的OLED中。在這個例子中,不同 的OLED是以相同的結構來製造,且在每一個例子中,一 相當薄的激光感測層插入該發射層的不同位置。激光感測 層的發光彳§號假设疋與局部區域的激發密度成正比。在傳 統的0LED中所謂的充滿電子及/或缺乏電子的結構中之間 作成一差異。在第一個情況中,再結合區域主要是在發射 層的陽極側,而在第二個情況下,再結合區域主要是在陰 極側。電子剩餘及/或電子短缺是除了不同程度的電子電洞 移動率外,也與該電荷載子注射的阻滯特別有關。 除此之外,另一個方法也被選擇用來檢視PIN型 OLED,也就是以OLED最佳模式下傳輸層的厚度的差異之 比較。這樣的差異造成發射層從反射電極之距離的差異, 其中s亥反射電極通#係心陰極❶發射頻譜的位移以及解除 連結效率與發射特性的偏差會因為原來的薄層系統的干擾 而產生。 23 在結構層中發射區域的不同位置的實驗值與模擬值之 比較得能夠決定他們在結構中真正的位置。這些實驗的釺 果中,可以發現對於PIN型的OLED來說,發射區域的位° 置不僅由㈣載子注_阻滯所建立,而且主要也與結構 層中的電子與電洞的移動關係有關。在缺乏電子與充^電 子的OLED之复的差異性因此損失了他原來的重要性。假 如在-穩_發射射,電子的移動率相較於電洞的移^ 率具有顯著的優勢’再結合的區域將會發生在靠近電子阻 滯層的地方。這表示在這個例子中以及具奴夠後度的發 射層中,在該電洞阻滯層的激發密度是非常小的。在邊界 表面的抑制效應因此是重要,而且該電洞阻滯層是不需要 的。藉由對比的方式,該電子阻滞層不需要具有一支配的 電洞移動率。為了檢獅目的,QLEDs將製姐沒有摻雜 的中間層插人於該電贿輸層能具有-支輯電洞移動 率的發射層之間。隨著所有類型的發光抑制在該邊界表面 被建立的需要,強朗抑做應正f將會被細是OLEDs 所具有的現象’也就是說帶電的摻雜陽離子出現的情況 I ’ ^為對發射層的高能障以及雌複合制能量接受而 密度的累積°事實上’所觀察到的這些結構的 效率都疋非常向的。然而,這些驚人的結果都可以藉由上 述的理由而加油詳細說明。 所參與的材料的能階性質將詳細說明如下,以用於製 造這個有效率但不會複雜的 OLED結構。 隨著可獲得的受子(施子)具有-限制的摻雜強度(根 24 據電子親和力及/_子純_),鮮化電_的最大值 (電子親和力的最小值)可以由此產生以驗選擇該有機 ^材料〇Κ)4β為了額外的提供一電子(或電洞)的能 障’額外的具有财機絲娜的最大值電子親和力(最 小值的離子化電動勢)。 商業化可提供的受子分子F4-TCNQ可以用來作為一電 洞傳輸^料。他具有—電子親和力(ΕΑ)接近大約5.3 eV (從循環伏安法巾轉)。_ F4_TCNQ的基底⑴ 來,’因此需要該離子化電動勢IP (01)(從循環伏安法中 估才)疋大於G.5 ev,作為其最大值。麟子是經常被使 用的施子。原子铯具有一離子化電動勢3.9 eV。基於該基 底與該摻雜物(複合物形成)之間的-強力替代效應,去 摻雜具有極小的電子親和力的基紐料是可能的。舉例 來^,習知的基底材料BPhen具有一電子親和力介於3 〇 eV ^從離子化電動勢與光學能帶間隙估算)至|J 2.4 eV (從循 %、伏安法估算)之間。然而,可以翻的是對於具有一電 :親和力小於〇·5 eV的材料來說,摻有制摻雜效應並不 1到。對於分子的n型摻雜物以及根據p型摻雜物的詳 料,基底的電子親和力EA (02)的結果不應該降低至 該施子的離子化電動勢IP (D)減少0.5 eV的數值。
因此’摻雜容量的需求可以從下列的關係式中獲得:IP (〇1) < EA ( A ) +0.5 eV 及/或 EA ( 02 ) > IP ( D ) -0.5 ev。 下面將採用摻雜铯·· EA (02) >1.9eV的情況。 為了實現能接的特性,對於EA (01)及/或Π> (〇2) 25
I33140J
I33140J
的要求可以由發射層的電動勢來產生。以該發射層的電子 親和力EA (E)的專級移動的電子應該以極低的比率進入 該結構層0卜這產生下列結果:EA(Ol) < (E卜〇.2eV。 同一時間’以該發射層的離子化電動勢IP (E)的等級移動 的電洞應該以極低的比率進入該結構層〇2,且:IP (〇2) <IP (E) +0.2 eV。這裡應注意阻障的特性不需要在每一個 OLED堆璺中產生。假如發射區域接近該電洞傳輪層,通 吊疋不需要使在陰極側靠近該發射堆疊的該結構層代表電 洞的阻障。相同的應用也發生在當該發射區域靠近該電子 傳輸層時,並不需要使在陽極側靠近該發射堆疊的該結構 層代表一電子的阻障。
為了獲得每-個電荷載子傳輸層及/或阻滯層中的電荷 載子的-有效__發射層,通f會教在這個情況下 ^須被電荷載所克關能障不要太大,也就是說小於〇 5。 這裡所強調的是,在更高能障發生的地方,其中一侧的的 #作電壓會被麵需要增加。而另—瓣射效率的降低則 可能發生,假如在靠近該發射層邊界表面所累積的電荷載 子密度造成在該發縣巾_補錢子的再結合。整個 來說’這些尺度結果:Π> (〇1) >Ip⑻·〇 5eV以及从 (02) <EA (E) +0.5 eV。 心方面,首先令人驚制是—有效的電荷載子注 射到该發射層可以發生在如果該能障_ Μ W,另一 ζ面兮假如㈣發射層_子阻滞層姐概接只有0.2 e ’该-極體·能將不會受到影^這也就說明了電子 26 與電洞想要的再結合係發生在發射層中以作為該電荷載子 抽失於雜滯層的完整程序。因此,在該發射層的阻障的 鄰近區域的電荷載子4亭留時間大幅度地少於纟一無極性的 載^傳輸層中的時間。這樣造成電荷载子損失的限制以及 比較小的能障。而材料,例如Bphen可以摻雜鉋,但同時 也可以用於-電洞阻滞層以及綠色發射體分子Ir(p柳。 馨 在該電洞側’SPir〇-TAD同時提供p型摻雜以及作為電 子阻滯層,並且也被作為,例如紅色發射體的基底。 θ在有機層堆疊中的層狀結構的其他具體實施例,特別 . 是—有機ΡΙΝ型的發光二極體的有機層堆疊將會--詳細 • 說明,其中01到04同樣用來表示不同的有機基底材料。 m) P摻雜01/01/m :發射艚/03/η摻雜02 η) Ρ摻雜01/03/^2 :發射艚/〇2/η摻雜02 如先前的以具體實施例的方式所作的說明,這樣的一 • 個排列方式只有在發射層的一侧會形成一種均勻的過渡, 尤其疋在下面以晝線方式所表達的具體實施例的例子中。 一均勻的過渡在本發明的概念中是一種從一電荷載子傳輸 層到發射層藉由一均勻基底形成一結構層順序。假如所述 的發射區域是在該發射層的中間,那麼該阻滯層就可以移 除。這樣會使得上述的結構變成: m*) P摻雜01/m三發激麗/η摻雜02 η*)Ρ摻雜〇1/&2·:發激摻雜〇2 在逐步的採用這些結構層的材料之後(對照底下的具 體實施例0)、〇*)、Ρ)、Ρ*)、q)),該具體實施例r)、S)、 27 I3314Q7 t)就可以實現,而且其中的HOMO等級與LUMO等級較 佳者是被相同的比較因為相同的基底材料被用於該堆疊的 所有結構層中: ο) p摻雜01/01/01 :發射體/02/η摻雜02 〇*) ρ摻雜01/01 :發射體/02/η摻雜02 ρ) ρ摻雜01/02/01 :發射體/η摻雜01 ρ*) ρ摻雜01/02/01 :發射體/η摻雜01 φ q) ρ摻雜01/02/01 :發射體/03/η摻雜01 r) ρ摻雜01/01/01 :發射體/η摻雜01 . s) ρ摻雜01/01 :發射體/01/η摻雜01 t) ρ摻雜01/01 :發射體/η摻雜01 除此之外,該發射層結構可以存在於具體實施例m) 到t)中,甚至跳脫只有單一的材料01、02或03 : m’)ρ摻雜01/迅/03/:1摻雜02 m”)ρ 摻雜 Ol/Qi/n 摻雜 02 # η’)ρ 摻雜 01/03/Q2/η 摻雜 02 η”)ρ 摻雜 01/Q2/η 摻雜 02 o’)ρ 摻雜 01/〇1/02/11摻雜01 ρ’)ρ 摻雜 Ol/02/m/n 摻雜 01 q’)ρ 摻雜 01/02/Q1/03/η 摻雜 01 上面所列的所有結構層組合可以用於倒置及非倒置的 OLED中,完全視基礎電極及覆蓋電極的極性而定。在具 體實施例m)到t’)的結構中,所有的結構都是包含由單 28 1331407 -基底材料所構成的單—發騎,目此職用的k=i的情 況。然而,隨藉由類比的方式H、2、3..·的其他情況也 可以應用於具體實侧m) M f)的結構巾,尤其是所考 慮的是白光QLED㈣稱,k錢常是大於丨,因為白色 的光δ普通常是由不同的顏色所構成。 在建構一具有相同且同時適用於ρ型及η型摻雜的基 底材料的OLED的最大_在於去朗這樣—個可以同時 摻雜Ρ型以及η型摻雜物的基底材料,因而使得他可以用 於電洞及電子傳輸層。在這傭料可以是發㈣或發射體 主體的情況下,他的HOMO與LUMO之間的能階差必須 維持在一定的範圍之内以使得電子及電洞可以穿透至發射 區域並且在那裡再結合以產生輻射光。有關基底材料的執 道能階的詳細說明可以直接考慮前面所述的根據有機基底 材料01與02的辨識來得到。教青材料(phathalocyanine ), 例如 ZnPc 及 CuPc、phorphyrine,例如 ZnOEP、PtOEP 或 —仏銀金屬錯何物(iridium (III) tris (1 -phenylisoquinoline)) 都是曾經被使用過的材料。 在接下來的說明中’内容會參照第2圖(A)到第2圖 (C)的圖式來加以說明。最不複雜的結構可以由一個三層 結構的系統,例如前面所述的具體實施例(r,)中的結構來 實現。原則上,LUM0與HOMO能階在每一個邊界表面都 完整的配合,假如相同的材料同時被用於該邊界表面的兩 側。這也就表示說絕對沒有能階障礙存在於這樣的0LED 結構的有機層中,無論是電子從遠端通過LUM0或者是電 29 洞從遠端通過homo都是沒有能障的。 為了得到OLED的低操作電壓,兩個電荷載子傳輸層 都會被摻雜。這也預先假設了該基底材料可以視p型以及n 型摻雜的材料。用來平衡高電流效率的兩個電荷載子類型 的平衡可以藉由P型及η型摻雜的程度來加以設定。 這樣的結構的最大一個好處在於他不會是個複雜的製 程。然而,在這個例子中,電荷載子平衡必須設定。這也 可以依據所謂的的施加電壓以及所形的亮度來加以設定。 另一個必須列入考慮的參數是基發的擴散長度。假如這個 長度够長而使得激發的情況可以擴散到發射區域之外,那 麼將會降低發射光的效率。 如同所要求的,一個(對照第2圖(Β)與第2圖(c); 具體實施例ο*)、ο’)、ρ)、ρ’))甚至是兩個(對照具體實 施例〇)、q)、P*)、q,))阻障層必須被設計,以限制電洞 與及電子於該發射層中。在這個情況下,結構層3或3,與 發射層4的LUM0/H0M0的能階差(參照第1圖)被當成 是具有非倒置結構的電子/電洞的能障。而對於倒置結構可 以同樣的齡。藉由這樣的方式,電荷紐可以累積於該 發射層中,這樣的事實再一次形成效率光線的產生。 在OLE㈣架構中’偶爾可能會有其他的結構層被插 入於接觸以及這裡所描述的層狀結構之間。這些其他的結 構層’例如7C用來改善電荷載子的注射或者改善在有機斧 中接觸的更加_。可㈣解的是·述的這些結構層二 然關心這獅OLED,也就是包含這賴相結構層的型 態加入到所描述的層狀堆疊架構中。這不僅是指影響到色 彩,而且也會影響的白光OLED。 尤其特別引起注意的是根據本發明的層狀堆疊架構, 用於所謂的「堆疊式」〇LEDs、「PIN型堆疊式」〇LEDs 通常都會被理解為是指在彼此的頂部具有幾個pm型結構 層序列的OLED。這些OLED具有高電流的效率而且在每 一個各別的次PIN型OLED中使用不同發射堆疊層的色 彩。尤其是’藉由這些可以包含10個或更多結構層的 OLED ’每一個結構層的省略都被視為是更高的產出率以及 更好的製造。 具有紅色、綠色及藍色次晝素的全彩顯示器對於〇LED 來說是個很重要的應用。PIN型的結構的OLED也適用於 該應用中,而且其中只有該發射層企圖以逐層的方式來沉 積及/或藉由一陰影遮罩來形成以為了獲得三個不同的色彩 次晝素類型。而其他所有的結構層,例如三個顏色的傳輸 層以及阻障層都被結合起來一起沉積。不過,這表示說, 例如再該電子侧的一阻障層只可以在如果〇LED以這樣的 方式簡化對二個色彩都造成均等良好結果的情況下才可以 被免除。藉由已經獲得的知識,該發射層基底可以特定的 選擇成使得相同的阻滯物可以在三個色彩中省略。舉例來 說,其中一個可以為三個顏色選擇發射器基底,以支配傳 輸的電洞而且隨後根據實際的情況,省略該電子阻滯層。 在下面的說明書中,以及補充說明前面已經說明的具 體實施例說明中,將進一步解釋這裡所描述的簡化結構的 1331407
實現。這裡SA]V[是用來作為一種p型摻雜物。 i)根據具體實施例c)的結構的實施例 一紅色的底部發射的OLED係在一具有Spiro-TTB的 IT0上開始製作’其中Spiro-TTB是一種作為電洞傳輸層以 及電子阻障層的有機基底材料。在電子侧,一非摻雜及Cs 摻雜的BPhen的結合係被加以實施。一反射的鋁陰極係被 沉積來作為一覆蓋電極。該發射層包含發射系統NPD :三 價银金屬錯何物 (iridium (III) to (2-methyldibenzo[f,h]-quinoxaline)(acetylacetonate))。其特性 數據係如第3圖(A)及第3圖(B)所示。在只有2.6 V 的時候,具有1〇〇 cd/m2的亮度以及6.6 lm/W的光線可以發 射出來。 u)根據具體實施例a,)的結構的實施例 相對於前面的實施例,所述的Spiro-TAD在這裡被當 成是如同前述中間層3的電洞傳輸層的一基底,而且也被 當成發射體染料三價銥金屬錯何物(iridium 杜匕 Ophenylisoquinoiine))的基底。其他所有的結構層則是和 前面的實施例類比的方式來完成。這個結構的數據特性則 是如第4圖(A)及第4圖(B)所示。其輸出效能達到5 7 lm/W且具有l〇〇cd/m2的亮度以及操作電壓3.7V。 m)根據具體實施例η)的結構的實施例 在電子侧的一個均勻的過渡在一 BPhen基底的協助下 實現了,該BPhen基底摻雜了 Cs以為了確保相對較高的n 型傳導率。除此,BPhen更用來作為一電洞阻滯層以及綠 32 色發射體Ir (ppy) 3的基紐料。在P摻雜以及具有SAM 的—側,P摻雜的Spiro-TTB係沉積於透明的IT〇上而且在 其上則是祕_ Spin)_TAD作為電子阻騎,以限制在 該發射區域中的電子被分離。這舰構的數據特性則是如 第5圖(A)及第5圖⑻所示。陡哨的電流電壓特性曲 線在2.75 V的操作電壓下量測到1〇〇〇 cd/m2的亮度,以及 22·2 lm/W的發光效率。 π)根據具體實施例〇’)、p,)、r,)的結構的實施例 该紅光發射體材料三價銥金屬錯何物(iridium (Ιπ)廿“ Ophenylisoquinoline))是一個適當的有機基底材料,其在 具有受子以及施子的摻雜情況下表現出傳導性質增加的特 陡。二個根據這樣的基底材料所製作而成的OLED,也就 疋不具有阻滯層的二極體、具有MeT_TpD用來作為一電子 阻滞層(EB)的二鋪,以及以 4_7_diphenyl 2 9 dieyan。+ l〇-phenanthroline (bathoohenanthroline)作為一電洞阻滯層 的二極體。Cs在這裡被用來作為n型的摻雜物。這些二極 體的特性數據係如第6圖及第7圖所示。所有的樣品都表 現出一良好的二極體特性。所述具有EB的二極體在29 v 的情況下發射出1〇〇 Cd/m2的亮度。很明顯的,該二極體的 冗度I1 迎者阻滯層的使用而增加。 在所有所描述的有機層的結構中,新的組態在對應於 阻滯層與電荷載子傳輸層之_交互作用以及發射層的運 作下產生。在簡化基礎的進行下,一種方法也被近一步的 產生以實現如何更簡單的製作出更重要的0LED結構。這 33 1 ㈣=要件是使用相同的有機基底材料作為好幾個 的材料’例如具有p型摻雜物的基底材料作為電子 以及作為發射層的基底材料。製造出這樣的層狀結 、他已經知道需要以蒸鍍方式來進行製程的基底材料 :^或多個驗源可以被節省下來。除此之外,他能夠 使基底材料的麵可以連續的操作。首先,—具有P型推 雜物的基底的共同蒸鑛被實施(電洞傳輸層的蒸 接著,p雜雜物的制口被_而且只有該基底繼續鮮 鍍(電子阻滯層的蒸鍍)。接著發射體染料的封閉口被打 開,接著該發射體祕與該基底材料制的進行蒸鑛(蒸 度該發射層)。這樣的程序節省了基底材料的來源的加熱與 =/皿而且也_省了成本因為只有_個來職驗基底材
〜、.’D來#本發明疋根據已經被觀察到的多個選擇及 組合有機基底材料以用於㈣型發光二極體的電荷载子傳 輸、電荷奸轉以及練魏層,崎錄料在成對的 兩個中並不需要被導致這_材料必彡貞是烟的情況。舉 例來說’一個相同的有機基底材料,例如Spiro-TAD除了 原先已知道可以作為阻騎料外,也可以進—步用來作為 電洞傳輸層的基底㈣,甚至即使雜容量的標準以及注 ,入發射層的電洞以作為小阻滞物的標準是彼此相反的。 這裡’新型的受子,例如SAM,係被整合於被視為擴展了 P型摻雜基底的等級。尤其是,之前婦定时作為阻滞材 料的原先材料現在也可簡來作為p摻雜的電_輸層的 34 1331407 材科。 另外,在具體實施例中也進一步證明一阻滯層的使用 對於一電荷載子類型來說是非必要的,尤其是當這個電荷 载子的移動率超過另一個電荷載子類型的移動率,因而使 得發射區域的位置位在發射層相對遠的相反側。在這樣的 例子中,也可能可以選擇相同的基底材料來應用於該發射 • 層以及這個高電荷載子移動率的的傳輸層。舉例來說,在 包含TCTA:Ir(ppy)3的發射層中,一包含例如Spir〇_TAD 的電荷阻滯物就可以被省略,即使在目前的技術中,這樣 的結構具有Spiro_TAD或類似材料的已經經常被提及,例 如在 He 等人的 Apply. Phys. Lett.,85 (17),3911 (2004)。而 ,在這個例子中,發射層以及電洞傳輸層可以包含基底材 料Spiro-TAD。這對於已經發展超過1〇年的pIN型有機發 光二極體來說是很令人驚訝的。 • 除此之外,所獲得的知識是在這些具體實施例中去使 用:個以及相同的材料作為電子以及電荷傳輸層的基底材 可行的。在這裡在其中一方面的電荷載子類型的摻雜 ^的情況’以及另-方面注射到發射層的電荷載子的降 低能障情況以及激基化合物形成的排除情況是相反的。這 裡已經證明受子及/或施子化合物可以被辦祕強的以為 了確保該電荷載子注射到—洪光_射發射層。 雖然藉由所描_有機層結構可以有效的簡化
OLED 的整4固結構’南效能的結構元件仍然會被製造。這樣的原 因在k個例子中造成了電荷載子不會複雜的從電極注射到 35 1331407 有機層結構,而且該電荷載子透過以摻雜為基礎的傳輸層 的幾乎無耗損的傳輸,以及在發射層的更有效的再結合。 本發明的前面所述的各項特徵已經詳述於前面的說明 書内容及·_如料,而核 ==1蝴_—彻2的
36 【圖式簡單說明】 本發明彳f藉由下列實施方式1*配合相對應的®式詳細說 明:俾得一更深入之了解,其中: 第1圖表示具有多結構層的發光二極體元件的層狀結 構之示意圖; &第^圖(A)鄉2目(c)絲示有機層的—裝置的能 P白不思圖’其巾兩個相鄰的結構層伽相_材料所構成; 第^圖(A)及第3圖(B)係表示根據本發明的一較佳 -體只補e )的-結構树的電流密度、照明以及電流 效率及性能效率的特性數據圖; 第1圖(A)及第4圖⑻係表示根據本發明的一較佳 具體實施例a’)的-結構元件的電流密度、卿以及電流 效率及性能效率的特性數據圖; 第^圖(A)及第5圖⑻係表示根據本發明的一較佳 具體實施例η)的-結·件的電流密度 '照明以及電流效 率及性成效率的特性數據圖; 第6圖係表示根據本發明的較佳具體實施例〇,)、p,)、r,) 的-結構耕的電流密度的特性數據圖; 第7圖係表不根據本發明的較佳具體實施例0,)、〆)、〇 的結構元件__龜數據圖;以及 第8圖係表示具有不同的摻雜物F4-TCNQ與 2-(6-dicyanimethylen-1, λ A r - 4, D, /, 8 hexafluro 6H-anphtalane-2-ylidene)-malononitrile 的兩個電 洞傳輸層的表層厚度與表面電阻的關係,其中兩個電洞傳 1331407 輸層係以相同的濃度相同的基底來形成。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基礎電極 2、 2’ 摻雜的電荷載子傳輸層 3、 3’ 阻滯層 4 發射層 鲁 5 阻滞層 5 基板 38

Claims (1)

  1. 丄明4()7 2. 3. 中請專利範圍·· .-種有機PIN型發光二極體_置,該裝置 電 極以及-反向電極以及-堆疊,該堆叠具有介於㈣ 極與該反向電極之間的有機層,其中具有有_的續 =包含:料k(k=1、2、3··.)個有機基底材料的 發射層,-摻雜的電荷载子傳輸層,其配置於該電 極與該發射層之間;另-摻雜的電荷載子傳輸層 設置在該反向電極與該發射層之間;以及一 ,, 設置於該摻雜的電荷載子傳輸層與該發射居之門「立 中該有機簡型發光二極體的裝置的特徵Lni堆疊 的有機層是由η (n_)個有機基底材料所形成,該 η個有機縣㈣包含該魏相該k個有機基底材 料’该摻雜的電荷载子傳輸層、該崎相及該另一 摻雜的電荷载子傳輸層是由一第一有機基底材料所製 ^中該第一有機基底材料係包含於該n個有機基底材 如申晴專利範圍第!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該裝 置更包含一另—阻滯層’其設置在該另-摻雜的電荷 載子傳輸層與該發射層之間。 如申》月專利|巳圍第2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該另 一阻滞層是由該第-有機基底材料所製成。 如申切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該發 射層具有至少-由該第一有機基底材料所製成的結構 層’且該結構層係設置在靠近該阻滯層及/或靠近該另 39 4. 5. 一阻滯層。 -種有機PIN型發光二極體的裳置,該裝置且有 f以及一反向電極以及—堆疊,該堆疊具有介於該電 3 )個有機基底材料的 一發射層;—摻雜的電荷載子傳輸層,其配置於該電 極與該發射層之間;另一摻雜的電荷載子傳輸層,复 設置在該反向電極與該發射層之間;—阻滯層,設置 於該摻雜的電荷载子傳輸層與該發射層之間;以及另 二Z層’其設置在該另—摻雜的電荷载子傳輸層與 〜射層之間,其中該有機PIN紐光二極體的裝置 =特徵在於該堆疊的有機層是由n(n象2)個有機基 f材料所形成’該n個有機基底㈣包含該發射層的 該k個有機基底材料,該摻雜的電荷載子傳輸層、該 ϋ帶層以及該另-_層是由—第—有機基底材料所 t該第-有機基底材料係包含於該η個有機基底 材料中。 - ^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該另 =雜的電荷載子傳輸層是由—第二有機基底材料所 構成。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該第 -有機基底材·含於該n個有機基底材料中。 ϋ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該發 、具有至少一由該第二有機基底材料所製成的結構 1331407 9 層,且該結構層係設置在靠近該另—阻滯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在於該發 =層'有至/自第二有機基底材料所製成的結構 ^及/或至少-由-第四有機基底材料所製成的 層。 10. -種有機PIN型發光二極體賊置,該裝置且有一電 反向電極以及—堆4,該堆疊具有條該電 =士向電極之間的有機層’其中具有有機層的該 一(…2、3...)個有基底材料的 發射層’-掺雜的電荷载子傳輸層,其配置於該電 極與該發射層之間;另一摻雜的電荷載子傳輸層,盆 设置在該反向電極與該發射層之間;,,、 摻雜的電荷载子傳輪層與該發射層 中該有機PIN型發光二極體 、 =層Β η (仏__縣材==堆= I,:::含該發射層的該k個有機基底材 及 EA (02) >IP (D) _a5eV, 摻雜的電荷载子傳輪声或 $ (〇1)為5亥 和力EA ’為-受子的電子親 摻雜的電荷齡傳=_電顧子傳腦或該另一 親和力。傳輪層的Μ摻雜基底材料的電子 41 1331407 η.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褒置,其特徵在於該推 ,的電荷載子傳輸層、該發射層以及該另-摻雜的電 荷載子傳輸層是由一第一有機基底材料所製成,且該 第-有機基底轉係包含於該n個有齡底材料中^ 而雜滯層係由一第二有機基底材料所製成,且該第 二有機基紐料係包含賊n爾機基騎料中。
    以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裝置,其舰在於該震 f更包含-另-阻滞層’其設置在該另—掺雜的電荷 载子傳輸層與該發射層之間,該另一阻滞層係由一第 13. ^有機基底材料㈣成,邱第三有機基底材料係包 3於該η個有機基底材料申。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的裝置,其特徵在於該發射層 二有至V-由該第三有機基紐制製成的結構層及/ 或至少一由一第四有機基底材料所製成的結構層。
    •一種有機PIN型發光二極體的裝置,該裝置具有―電 =以及-反向·以及一具有有機層但無阻滞層的堆 且’其介於該電極與該反向電極之間,其中該具 機層但無阻滯層的堆疊包 2有 — 且匕3.發射層,一摻雜的電 何傳輪層’其設置於該電極與該發射層之間;以 ,另-摻雜的電荷載子傳輸層,其設置於該反向電 發射層之間,其中該有機pin型發光二極體的袭 寺徵在霞發射層與該具有有顧但無阻滞相 所摻雜的電韻子傳輸祕由期錢基底材料 42 1331407 1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裝置,並舰 且 =層但無阻滯層的堆疊的該另一摻雜的電荷工; 傳輸層是由該有機基底材料所製成。 16.2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介於 ,電反向電極之間的該有機堆疊是形成作為一 單一有機基底。
    17. 18. 置’其特徵在於該發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裝 射層係摻雜至少一發射體材料。 如申請專纖圍第17摘述贼置,其舰在於該至 少一發射體材料係為螢光。 1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該至 少一發射體材料係為磷光。 2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I9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震置,其 特徵在於極及/或該反向電極係由—透明材料所製 成0
    2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以19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 特徵在於该堆疊及/或該具有有機層但無阻滯層的堆疊 係被操作成一倒置的有機ΡίΝ型發光二極體的—倒= 的結構。 2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9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 特徵在於該堆疊及/或該具有有機層但無阻滯層的堆疊 係被操作成一非倒置的有機ΡΙΝ型發光二極體的—非 倒置的結構。 23. —種有機ΗΝ型發光二極體,其具有包含如申請專利 43 24
    貝T任一項所述的裝置。 種具有-發光元件的發光裝置, 範圍第1至第22項中任-項所述的如巾請專利 -種具有-發光元件的自發光顯示器 專利範圍第!至第22項中任—項所述的如申請 別是一種主動式顯示_被動式 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 王乐“項 ;==機層之-堆疊的方法,_用於如 申凊專利範圍第1至第22項中紅—R Z型發ίΓ體的裝置’其中—第-有::二: 刀離裝置的幫助來進行處理,該方法的特徵在 於該第-有機基底材料制於該堆4的數個有機層。 說=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該堆 且的數個有機層係藉由分離該第—有機材料而形成, 其中該第-有機材料是從被該分離裝置所包含的一單 一蒸鍍來源中分離。 25. 26 27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該堆 疊的數個有機層係藉由分離該第一有機材料而形成, 其中該複數個層的至少-部份在連續的基底中是由該 堆疊中的該第一有機基底材料所形成。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在 從該第一有機基底材料中形成該連續基底的期間,在 一中間步驟中’一摻雜的電荷载子傳輸層是藉由一摻 44 1331407
    雜材料的共同蒸鍍所形成,及/或一阻滯層及/或一發射 層是由一發射體材料的共同蒸鍍所形成,及/或一另一 阻滯層及/或一另一摻雜的電荷載子傳輸層係由一另一 摻雜材料的共同蒸鍍所形成。 45
TW095112276A 2005-04-13 2006-04-06 Arrangement for an organic pin-type light-emitting diod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WI331407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5008105A EP1713136B1 (de) 2005-04-13 2005-04-13 Anordnung für eine organische Leuchtdiode vom pin-Typ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711173A TW200711173A (en) 2007-03-16
TWI331407B true TWI331407B (en) 2010-10-01

Family

ID=35677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5112276A TWI331407B (en) 2005-04-13 2006-04-06 Arrangement for an organic pin-type light-emitting diod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7911129B2 (zh)
EP (4) EP1818996A1 (zh)
JP (2) JP5102967B2 (zh)
KR (1) KR100821774B1 (zh)
CN (3) CN101872843B (zh)
AT (1) ATE381117T1 (zh)
CA (1) CA2543276A1 (zh)
DE (1) DE502005002218D1 (zh)
TW (1) TWI3314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83958A2 (de) * 2003-03-19 2004-09-30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Dresden Photoaktives bauelement mit organischen schichten
US7540978B2 (en) 2004-08-05 2009-06-02 Novaled Ag Use of an organic matrix material for producing an organic semiconductor material, organic semiconductor material and electronic component
KR101027896B1 (ko) 2004-08-13 2011-04-07 테크니셰 유니베르시테트 드레스덴 발광 컴포넌트를 위한 층 어셈블리
DE502005002342D1 (de) 2005-03-15 2008-02-07 Novaled Ag Lichtemittierendes Bauelement
EP1806795B1 (de) 2005-12-21 2008-07-09 Novaled AG Organisches Bauelement
DE602006001930D1 (de) 2005-12-23 2008-09-04 Novaled Ag tur von organischen Schichten
EP1808909A1 (de) 2006-01-11 2007-07-18 Novaled AG Elekrolumineszente Lichtemissionseinrichtung
EP1848049B1 (de) 2006-04-19 2009-12-09 Novaled AG Lichtemittierendes Bauelement
WO2007129874A1 (en) * 2006-05-10 2007-11-15 Lg Chem, Ltd. Fabrication method for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 and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 fabricated by the same method
DE102007019260B4 (de) 2007-04-17 2020-01-16 Novaled Gmbh Nichtflüchtiges organisches Speicherelement
CN101222026B (zh) * 2008-01-23 2016-06-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DE102008011185A1 (de) * 2008-02-27 2009-09-03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dotierten organischen halbleitenden Schicht
DE102008036063B4 (de) 2008-08-04 2017-08-31 Novaled Gmbh Organischer Feldeffekt-Transistor
DE102008036062B4 (de) 2008-08-04 2015-11-12 Novaled Ag Organischer Feldeffekt-Transistor
DE102008049056A1 (de) * 2008-09-26 2010-04-08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Organisches photoelektrisches Bauelement und ein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organischen photoelektrischen Bauelements
DE102008061843B4 (de) 2008-12-15 2018-01-18 Novaled Gmbh Heterocyclische Verbindungen und deren Verwendung in elektronischen und optoelektronischen Bauelementen
DE102009013685B4 (de) * 2009-03-20 2013-01-31 Novaled Ag Verwendung einer organischen Diode als organische Zenerdiode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US9741955B2 (en) 2009-05-29 2017-08-22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emitting element,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1707430B1 (ko) 2009-05-29 2017-02-16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발광 소자, 발광 장치, 조명 장치 및 전자기기
EP2267818B1 (en) 2009-06-22 2017-03-22 Novaled GmbH Organic lighting device
DE102010023619B4 (de) 2009-08-05 2016-09-15 Novaled Ag Organisches bottom-emittierendes Bauelement
JP2011139044A (ja) 2009-12-01 2011-07-14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発光素子、発光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照明装置
EP2513998B1 (en) 2009-12-18 2017-07-05 Novaled GmbH Large area light emitting device comprising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US9401493B2 (en) * 2010-01-26 2016-07-26 Unified Innovative Technology, Llc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DE102010023620B4 (de) 2010-06-14 2016-09-15 Novaled Ag Organisches, bottom-emittierendes Bauelement
WO2011157385A2 (en) 2010-06-14 2011-12-22 Novaled Ag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DE102010041331A1 (de) * 2010-09-24 2012-03-29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Ladungsträgermodulation zur Farb- und Helligkeitsabstimmung in organischen Leuchtdioden
EP2551949A1 (en) 2011-07-28 2013-01-30 E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 (EPFL) Metal complexes for use as dopants and other uses
KR101957534B1 (ko) 2011-02-25 2019-03-12 에꼴 뽈리떼끄닉 뻬데랄 드 로잔느 (으뻬에프엘) 도판트로서의 용도 및 다른 용도를 위한 금속 복합체
US10038150B2 (en) 2011-02-25 2018-07-31 Ecole Polytechnique Federale De Lausanne (Epfl) Metal complexes for use as dopants and other uses
JP2012204110A (ja) 2011-03-24 2012-10-22 Sony Corp 表示素子および表示装置ならびに電子機器
DE102011055233A1 (de) 2011-11-10 2013-05-16 Novaled Ag Lichtemittierende Vorrichtung und flächige Anordnung mit mehreren lichtemittierenden Vorrichtungen
WO2013083712A1 (en) 2011-12-06 2013-06-13 Novaled Ag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EP3460864A1 (de) * 2012-03-15 2019-03-27 Merck Patent GmbH Elektronische vorrichtungen
EP2706584A1 (en) 2012-09-07 2014-03-12 Novaled AG Charge transporting semi-conducting material and semi-conducting device
EP2713414A1 (en) 2012-10-01 2014-04-02 Solvay SA Proces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P2744004B1 (en) * 2012-12-11 2019-02-27 Nissan Chemical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DE102012112796B4 (de) * 2012-12-20 2019-09-19 Novaled Gmbh Vertikaler organischer Transistor, Schaltungsanordnung und Anordnung mit vertikalem organischen Transistor sowie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CN104183792A (zh) * 2013-05-23 2014-12-03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US9397309B2 (en) * 2014-03-13 2016-07-19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WO2015186741A1 (ja) * 2014-06-03 2015-12-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有機el素子、及び製造方法
US10784448B2 (en) 2014-08-08 2020-09-22 Udc Ireland Limited Electroluminescent imidazo-quinoxaline carbene metal complexes
CN104241540A (zh) * 2014-09-04 2014-12-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4409649B (zh) * 2014-11-20 2016-08-24 天津理工大学 一种低压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TWI624094B (zh) * 2015-11-30 2018-05-11 Lg顯示器股份有限公司 有機發光二極體及包含該有機發光二極體的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
KR20170074170A (ko) 2015-12-21 2017-06-29 유디씨 아일랜드 리미티드 삼각형 리간드를 갖는 전이 금속 착체 및 oled에서의 이의 용도
EP3208863B1 (en) 2016-02-22 2019-10-23 Novaled GmbH Charge transporting semi-conducting material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it
EP3208862A1 (en) 2016-02-22 2017-08-23 Novaled GmbH Charge transporting semi-conducting material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it
KR102616579B1 (ko) * 2016-04-08 2023-12-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소자
US10600981B2 (en) * 2017-08-24 2020-03-24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Exciplex-sensitized fluorescence light emitting system
CN108899419B (zh) * 2018-07-07 2020-02-04 河南大学 一种有机无机复合pin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84252A (zh) * 2018-12-27 2020-07-07 广东阿格蕾雅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oled器件结构
KR20210059153A (ko) * 2019-11-14 2021-05-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이를 포함한 장치
CN111883567B (zh) * 2020-07-15 2023-05-05 固安翌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致发光屏体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56429A (en) 1980-07-17 1982-10-26 Eastman Kodak Company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cell
US4769292A (en) 1987-03-02 1988-09-06 Eastman Kodak Company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with modified thin film luminescent zone
JP2813428B2 (ja) 1989-08-17 1998-10-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界効果トランジスタ及び該電界効果トランジスタ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US7494638B1 (en) 1990-08-30 2009-02-24 Mitsubishi Corporation Form of carbon
US5093698A (en) 1991-02-12 1992-03-0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DE59510315D1 (de) 1994-04-07 2002-09-19 Covion Organic Semiconductors Spiroverbindungen und ihre Verwendung als Elektrolumineszenzmaterialien
US5707745A (en) 1994-12-13 1998-01-13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Multicolo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s
US5703436A (en) 1994-12-13 1997-12-30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Transparent contacts for organic devices
JP3586939B2 (ja) 1994-12-22 2004-11-1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El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1347518A3 (en) * 1995-11-28 2005-11-0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Organic/inorganic alloys used to improve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JPH10125469A (ja) 1996-10-24 1998-05-15 Tdk Corp 有機el発光素子
US5811833A (en) 1996-12-23 1998-09-22 University Of So. Ca Electron transporting and light emitting layers based on organic free radicals
US5917280A (en) 1997-02-03 1999-06-29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Stacke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s
US6337492B1 (en) 1997-07-11 2002-01-08 Emagin Corporation Serially-connecte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stack having conductors sandwiching each light emitting layer
JP3736071B2 (ja) 1997-09-30 2006-01-18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素子
US6303238B1 (en) 1997-12-01 2001-10-16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OLEDs doped with phosphorescent compounds
GB9805476D0 (en) 1998-03-13 1998-05-13 Cambridge Display Tech Ltd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KR100582328B1 (ko) 1998-04-09 2006-05-23 이데미쓰 고산 가부시키가이샤 유기 전자 발광 소자
JP3884564B2 (ja) 1998-05-20 2007-02-21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有機el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発光装置
WO2000005703A1 (fr) 1998-07-24 2000-02-0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Afficheur
JP3692844B2 (ja) 1998-07-24 2005-09-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界発光素子、及び電子機器
JP2000075836A (ja) 1998-09-02 2000-03-14 Sharp Corp 有機el発光装置とその駆動方法
US6274980B1 (en) 1998-11-16 2001-08-14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Single-color stacke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DE19905694A1 (de) * 1998-11-27 2000-08-17 Forschungszentrum Juelich Gmbh Bauelement
JP2000196140A (ja) * 1998-12-28 2000-07-14 Sharp Corp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とその製造法
JP2000231992A (ja) 1999-02-09 2000-08-22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面光源装置
GB2347013A (en) * 1999-02-16 2000-08-23 Sharp Kk Charge-transport structures
US7001536B2 (en) 1999-03-23 2006-02-21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Organometallic complexes as phosphorescent emitters in organic LEDs
DE19916745A1 (de) 1999-04-13 2000-10-19 Mannesmann Vdo Ag Lichtemittierende Diode mit organischen lichtemittierenden Stoffen zur Erzeugung von Licht mit Mischfarben
AU4937300A (en) 1999-06-09 2000-12-28 Cambridge Display Technology Limited Method of producing organic light-emissive devices
EP1115268A1 (en) 1999-07-07 2001-07-11 Son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flexible organic el display
US6310360B1 (en) 1999-07-21 2001-10-30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Intersystem crossing agents for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excitons i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s
BE1012802A3 (fr) 1999-07-28 2001-03-06 Cockerill Rech & Dev Dispositif electroluminescent et so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KR20010050711A (ko) 1999-09-29 2001-06-15 준지 키도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그룹 및 이런소자들의 발광스펙트럼의 제어방법
US7560175B2 (en) 1999-12-31 2009-07-14 Lg Chem, Ltd.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with low work function anode
KR100377321B1 (ko) 1999-12-31 2003-03-26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피-형 반도체 성질을 갖는 유기 화합물을 포함하는 전기소자
US6660410B2 (en) 2000-03-27 2003-12-09 Idemitsu Kosan Co., Lt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element
JP4094203B2 (ja) 2000-03-30 2008-06-04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及び有機発光媒体
GB2361356B (en) 2000-04-14 2005-01-05 Seiko Epson Corp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6645645B1 (en) 2000-05-30 2003-11-11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Phosphorescent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s
US6956324B2 (en) 2000-08-04 2005-10-1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JP2002082627A (ja) 2000-09-07 2002-03-22 Sony Corp 表示装置
WO2002035890A1 (fr) 2000-10-25 2002-05-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lement lumineux, dispositif d'affichage et dispositif d'eclairage mettant cet element en application
DE10058578C2 (de) 2000-11-20 2002-11-28 Univ Dresden Tech Lichtemittierendes Bauelement mit organischen Schichten
US6573651B2 (en) 2000-12-18 2003-06-03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Highly efficient OLEDs using doped ambipolar conductive molecular organic thin films
JP4220669B2 (ja) 2000-12-26 2009-02-04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SG2009086778A (en) * 2000-12-28 2016-11-29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Luminescent device
TW519770B (en) 2001-01-18 2003-02-0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SG107573A1 (en) 2001-01-29 2004-12-29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Light emitting device
JP4994564B2 (ja) 2001-03-02 2012-08-08 ザ、トラスティーズ オブ プリンストン ユニバーシティ 二重ドープ層燐光有機発光装置
CN100379049C (zh) * 2001-03-14 2008-04-02 普林斯顿大学理事会 用于蓝色磷光基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材料与器件
JP4234998B2 (ja) 2001-03-29 2009-03-0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US6580027B2 (en) 2001-06-11 2003-06-17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Solar cells using fullerenes
US6784016B2 (en) 2001-06-21 2004-08-31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with blocking and transport layers
JP4152665B2 (ja) 2001-07-11 2008-09-17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装置及びその作製方法
DE10135513B4 (de) * 2001-07-20 2005-02-24 Novaled Gmbh Lichtemittierendes Bauelement mit organischen Schichten
JP2003043998A (ja) 2001-07-30 2003-02-14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4584506B2 (ja) * 2001-08-28 2010-11-24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KR100439648B1 (ko) 2001-08-29 2004-07-12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US6734038B2 (en) 2001-09-04 2004-05-11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high-mobility organic thin films using organic vapor phase deposition
WO2003023876A1 (fr) 2001-09-05 2003-03-2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tructure polymere, element fonctionnel comportant une telle structure ; transistor et ecran presentant cette structure
DE10145492B4 (de) 2001-09-14 2004-11-11 Novaled Gmbh Elektrolumineszente Lichtemissionseinrichtung, insbesondere als Weißlichtquelle
US6680578B2 (en) 2001-09-19 2004-01-20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light source
JP2003203769A (ja) 2001-10-29 2003-07-18 Sony Corp 線状パターン及びパターン形成方法、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815685B2 (ja) 2001-11-22 2006-08-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及び発光装置
US6734457B2 (en) 2001-11-27 2004-05-1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 emitting device
DE10157945C2 (de) 2001-11-27 2003-09-18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organischen, elektrolumineszierenden Displays sowie ein organisches, elektrolumineszierendes Display
JP3852916B2 (ja) 2001-11-27 2006-12-06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US7012363B2 (en) 2002-01-10 2006-03-14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LEDs having increased external electroluminescence quantum efficiencies
US6872472B2 (en) 2002-02-15 2005-03-29 Eastman Kodak Company Providing a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having stacked electroluminescent units
DE10207859A1 (de) 2002-02-20 2003-09-04 Univ Dresden Tech Dotiertes organisches Halbleitermaterial sowie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DE10209789A1 (de) 2002-02-28 2003-09-25 Univ Dresden Tech Photoaktives Bauelement mit organischen Schichten
JP3933591B2 (ja) 2002-03-26 2007-06-20 淳二 城戸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ト素子
DE10215210B4 (de) 2002-03-28 2006-07-13 Novaled Gmbh Transparentes, thermisch stabiles lichtemittierendes Bauelement mit organischen Schichten
JP2003297561A (ja) 2002-03-29 2003-10-17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有機薄膜素子の製造方法及び有機薄膜素子
WO2003088271A1 (en) * 2002-04-08 2003-10-23 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Doped organic carrier transport materials
GB0208506D0 (en) 2002-04-12 2002-05-22 Dupont Teijin Films Us Ltd Film coating
GB2388236A (en) 2002-05-01 2003-11-05 Cambridge Display Tech Ltd Display and driver circuits
DE10224021B4 (de) 2002-05-24 2006-06-01 Novaled Gmbh Phosphoreszentes lichtemittierendes Bauelement mit organischen Schichten
US20030230980A1 (en) * 2002-06-18 2003-12-18 Forrest Stephen R Very low voltage, high efficiency phosphorescent oled in a p-i-n structure
US6670772B1 (en) 2002-06-27 2003-12-30 Eastman Kodak Company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with surface plasmon outcoupling
DE10229231B9 (de) 2002-06-28 2006-05-11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Strahlung emittierenden und/oder empfangenden Halbleiterchips mit einer Strahlungsein- und/oder -auskoppel-Mikrostruktur
GB0215309D0 (en) 2002-07-03 2002-08-14 Cambridge Display Tech Ltd Combined information display and information input device
US6642092B1 (en) 2002-07-11 2003-11-04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Thin-film transistors formed on a metal foil substrate
DE10232238A1 (de) 2002-07-17 2004-02-05 Philips Intellectual Property & Standards Gmbh Elektrolumineszierende Vorrichtung aus zweidimensionalem Array
JP2005534145A (ja) 2002-07-23 2005-11-10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トディスプレイ及びこのようなディスプレイを有する電子デバイス
JP2004063319A (ja) * 2002-07-30 2004-02-26 Canon Inc 封止膜を有する半導体素子
JP2004063363A (ja) * 2002-07-31 2004-02-26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電界発光素子用材料、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界発光素子
GB2392023A (en) 2002-08-05 2004-02-18 Gen Electric Series connected oled structur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US7034470B2 (en) 2002-08-07 2006-04-25 Eastman Kodak Company Serially connecting OLED devices for area illumination
TW556446B (en) * 2002-09-11 2003-10-01 Opto Tech Corp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040067324A1 (en) 2002-09-13 2004-04-08 Lazarev Pavel I Organic photosensitive optoelectronic device
JP4288918B2 (ja) 2002-09-26 2009-07-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有機el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それを用いた電気光学パネル並びに電子機器
US6965197B2 (en) 2002-10-01 2005-11-15 Eastman Kodak Company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having enhanced light extraction efficiency
DE10261609B4 (de) * 2002-12-20 2007-05-03 Novaled Ag Lichtemittierende Anordnung
JP2004214120A (ja) 2003-01-08 2004-07-29 Sony Corp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JP2004234942A (ja) 2003-01-29 2004-08-19 Yodogawa Steel Works Ltd 無機el素子の作製方法
KR100560785B1 (ko) 2003-02-03 2006-03-1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저전압에서 구동되는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US6870196B2 (en) 2003-03-19 2005-03-22 Eastman Kodak Company Series/parallel OLED light source
EP1623470A1 (en) 2003-04-28 2006-02-08 Zheng-Hong Lu Light-emitting devices with fullerene layer
US6936961B2 (en) 2003-05-13 2005-08-30 Eastman Kodak Company Cascade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having connecting units with N-type and P-type organic layers
EP1477892B1 (en) 2003-05-16 2015-12-23 Sap Se System,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and article of manufacture for inputting data in a computer system
KR101102282B1 (ko) 2003-07-10 2012-01-03 가부시키가이샤 이디알 스타 발광소자 및 발광장치
JP4194436B2 (ja) 2003-07-14 2008-12-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界効果型有機トランジスタ
DE10335727A1 (de) 2003-08-05 2005-02-24 H.C. Starck Gmbh Transparente Elektrode für elektro-optische Aufbauten
JP2007502534A (ja) 2003-08-12 2007-02-08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有機ダイオードの交流駆動用回路配置
JP2005063840A (ja) 2003-08-13 2005-03-10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自発光表示装置及び有機el表示装置
DE10338406A1 (de) 2003-08-18 2005-03-24 Novaled Gmbh Dotierte organische Halbleitermaterialien sowie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US7180089B2 (en) 2003-08-19 2007-02-20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Reconfigurabl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display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DE10339772B4 (de) * 2003-08-27 2006-07-13 Novaled Gmbh Licht emittierendes Bauelement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JP2005116193A (ja) 2003-10-02 2005-04-28 Toyota Industries Corp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及び当該素子を備えた有機電界発光デバイス
DE10347856B8 (de) 2003-10-10 2006-10-19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Research Foundation, Fort Collins Halbleiterdotierung
US7432124B2 (en) 2003-11-04 2008-10-0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ethod of making a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JP2005156925A (ja) 2003-11-26 2005-06-16 Hitachi Displays Ltd 表示装置
DE10357044A1 (de) 2003-12-04 2005-07-14 Novaled Gmbh Verfahren zur Dotierung von organischen Halbleitern mit Chinondiiminderivaten
US7030554B2 (en) 2004-02-06 2006-04-18 Eastman Kodak Company Full-color organic display having improved blue emission
JP4276109B2 (ja) 2004-03-01 2009-06-10 ローム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ト素子
DE102004010954A1 (de) 2004-03-03 2005-10-06 Novaled Gmbh Verwendung eines Metallkomplexes als n-Dotand für ein organisches halbleitendes Matrixmaterial, organisches Halbleitermaterial und elektronisches Bauteil
JP5064034B2 (ja) 2004-05-11 2012-10-31 エルジー・ケム・リミテッド 有機電気素子
US20050269943A1 (en) 2004-06-04 2005-12-08 Michael Hack Protected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the same
US20060014044A1 (en) 2004-07-14 2006-01-19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with multiple light-emitting modules
KR101027896B1 (ko) 2004-08-13 2011-04-07 테크니셰 유니베르시테트 드레스덴 발광 컴포넌트를 위한 층 어셈블리
CN1738069A (zh) 2004-08-17 2006-02-22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其电极具有增强注入特性的电子器件制造方法和电子器件
DE102004041371B4 (de) 2004-08-25 2007-08-02 Novaled Ag Bauelement auf Basis einer organischen Leuchtdiodenein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KR20060026776A (ko) 2004-09-21 2006-03-2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EP1684365A3 (en) 2005-01-20 2008-08-13 Fuji Electric Holdings Co., Ltd. Transistor
EP2045843B1 (de) 2005-06-01 2012-08-01 Novaled AG Lichtemittierendes Bauteil mit einer Elektrodenanordnung
EP1739765A1 (de) 2005-07-01 2007-01-03 Novaled AG Organische Leuchtdiode und Anordnung mit mehreren organischen Leuchtdioden
EP1806795B1 (de) 2005-12-21 2008-07-09 Novaled AG Organisches Bauelement
EP1804308B1 (en) 2005-12-23 2012-04-04 Novaled AG A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with a plurality of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units stacked upon each other
DE102006059509B4 (de) 2006-12-14 2012-05-03 Novaled Ag Organisches Leuchtbauelem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64806B1 (de) 2019-03-27
CN101872843B (zh) 2012-07-04
CN101771134B (zh) 2012-07-18
US20060250076A1 (en) 2006-11-09
EP2264806A2 (de) 2010-12-22
JP2009302586A (ja) 2009-12-24
KR20060108535A (ko) 2006-10-18
JP5102967B2 (ja) 2012-12-19
US7911129B2 (en) 2011-03-22
TW200711173A (en) 2007-03-16
EP2284923A3 (de) 2011-11-02
EP2284923A2 (de) 2011-02-16
EP2284923B1 (de) 2016-12-28
JP2006295192A (ja) 2006-10-26
KR100821774B1 (ko) 2008-04-11
EP2264806A3 (de) 2011-11-02
CN101771134A (zh) 2010-07-07
EP1713136B1 (de) 2007-12-12
CA2543276A1 (en) 2006-10-13
DE502005002218D1 (de) 2008-01-24
EP1818996A1 (de) 2007-08-15
EP1713136A1 (de) 2006-10-18
ATE381117T1 (de) 2007-12-15
CN1848479A (zh) 2006-10-18
CN101872843A (zh) 2010-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31407B (en) Arrangement for an organic pin-type light-emitting diod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WI264841B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KR101727681B1 (ko) 고효율 하이브리드 발광 다이오드
TWI376980B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having high efficiency and process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KR100641900B1 (ko) 유기층을 갖는 발광 소자
US20100187552A1 (en) Hybrid white organic light emitttng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8546816B2 (en) Light-emitting component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JP5986992B2 (ja) 有機発光素子
US9293736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element having emission layers and an electron injection layer including fullerene and lithium quinolate
Ding et al. A novel intermediate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harge generation and separation for large-area tandem white organic lighting devices
Zang et al.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thin film light-emitting devices: interfacial engineering and device physics
Tsutsui et al. Progress in emission efficiency of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basic understanding and its technical application
TW201004468A (en) Electronic device
JP2008543102A (ja) 異なる有機材料の2つ以下の層を備える有機発光ダイオード
US20120098002A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KR101419809B1 (ko) 인버티드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07227117A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Chopra et al. High-efficiency blue emitting phosphorescent OLEDs
KR20160094525A (ko) 유기 발광 소자와 그 제조 방법 및 그를 이용한 유기 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150020706A (ko) Pin형 유기 발광 다이오드
KR102081723B1 (ko)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WO2009028832A2 (en) Hybrid whit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0595928B1 (ko) 혼합 호스트 재료를 채용한 점선 도핑 구조의 발광층을갖는 유기발광소자
JP4415489B2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KR102080044B1 (ko)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