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83567B - 一种电致发光屏体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致发光屏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83567B
CN111883567B CN202010680502.9A CN202010680502A CN111883567B CN 111883567 B CN111883567 B CN 111883567B CN 202010680502 A CN202010680502 A CN 202010680502A CN 111883567 B CN111883567 B CN 1118835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ue
light
green light
green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8050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83567A (zh
Inventor
于倩倩
朱映光
张国辉
谢静
王静
苏乃文
胡永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 Yeoligh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 Yeoligh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 Yeoligh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 Yeoligh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8050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8356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835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835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835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835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5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 H01L27/153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 H01L27/156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two-dimensional arr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50OLEDs integrated with light modulating elements, e.g. with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photochromic elements or liquid crystal el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30Semiconductor lamps, e.g. solid state lamps [SSL] 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or organic LED [OL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致发光屏体装置,屏体装置由所述屏体装置包括若干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为蓝绿光元件,所述蓝绿光元件平铺排列或堆叠排列设置形成所述屏体装置,或,所述发光元件包括蓝光元件和绿光元件,所述蓝光元件和绿光元件交替平铺排列设置或交替堆叠排列设置形成所述屏体装置。本申请通过排列发光元件的方式实现了蓝绿光的混光,还提高了屏体亮度的提高,相对于单个发光元件的使用,使得在屏体发光面积扩展的情况下可以不减弱屏体的亮度,同时,排列的发光元件可以实现独立控制,从而实现屏体的闪烁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电致发光屏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涉及光照屏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致发光屏体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蓝绿光的使用范围较窄,利用蓝绿光的灯具、器具一般仅限于捕鱼灯和海洋无线通信系统的应用,随着智能应用的发展,光医疗和自动驾驶技术也开始研发应用于现有的生活,为标识自动驾驶车辆,便于人们识别,现国际规定了自动驾驶车辆的车灯使用蓝绿光,目前针对于车载灯光,如何让具有无眩光且高均匀性光源实现车灯高亮度、高可靠性的性能要求是现有器件用于自动驾驶车辆所面临的主要挑战;而光医疗中需要利用蓝绿光进行镇痛和舒缓疾病的效果,因此也是需要研发如何实现高效长寿命的蓝绿光医疗灯具。在蓝绿光的体系中,蓝光一直是短板的存在,尤其是在量子点和OLED器件中,因为蓝色磷光材料的寿命较差,现有器件结构大多数是荧光蓝搭配磷光绿色材料,但即使这样,蓝光的寿命也是低于绿光的使用寿命的,因此导致蓝绿光的OLED器件整体的寿命并不长;并且蓝光在相同亮度下的电流远远大于绿光的电流,这样会导致屏体在长时间工作后发生色偏。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电致发光屏体装置。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致发光屏体装置,所述屏体装置包括若干发光元件;
所述发光元件为蓝绿光元件,所述蓝绿光元件平铺排列或堆叠排列设置形成所述屏体装置,或,
所述发光元件包括蓝光元件和绿光元件,所述蓝光元件和绿光元件交替平铺排列设置或交替堆叠排列设置形成所述屏体装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所述发光元件为蓝绿光元件时,所述蓝绿光元件交替通电;
所述发光元件包括蓝光元件和绿光元件时,所述蓝光元件上涂覆有蓝色延迟荧光粉;所述绿光元件的通电时长大于所述蓝光元件的通电时长。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发光元件为LED、OLED、mini LED、microLED或量子点元件中的任意一种。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OLED为分发光区的OLED,所述OLED:
包括并行交替排列的蓝色发光区和绿色发光区;每一组相邻的蓝色发光区和绿色发光区共用第一电极,形成一个控制单元;
或,
包括并行排列的蓝绿发光区,单个蓝绿发光区或至少两个蓝绿发光区共用第一电极,形成一个控制单元。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蓝色发光区的发光波长的峰值范围为450nm-510nm;所述绿色发光区的发光波长的峰值范围为520nm-580nm。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蓝绿发光区的发光层与OLED阴极之间厚度范围为72.2k nm~80.56k nm,k为正奇数;
所述蓝色发光区的发光层与OLED阴极之间的厚度范围为62.5knm~70.83k nm,k为正奇数;
所述绿色发光区的发光层与OLED阴极之间的厚度范围为72.2knm~80.56k nm,k为正奇数。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OLED为层叠的OLED,所述OLED包括:
层叠的第一电极、空穴传输功能层、至少一个蓝色发光层、至少一个绿色发光层、电子传输功能层和第二电极;
所述蓝色发光层与绿色发光层间隔排布,相邻的蓝色发光层与绿色发光层之间设有电子传输功能层、电荷产生层和空穴传输功能层。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蓝光元件发出的蓝光的色度在CIE色度坐标中的范围为:由(x,y)=(0.012,0.320)、(0.200,0.320)、(0.200,0.338)、(0.0120,0.338)包围的范围。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蓝绿光元件发出的蓝绿光及所述蓝光元件和绿光元件混合成的蓝绿光的色度在CIE色度坐标中的范围为:由(x,y)=(0.012,0.338)、(0.200,0.338)、(0.200,0.400)、(0.012,0.495)包围的范围。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蓝色发光区的材料为单层蓝光荧光材料、掺杂的蓝光荧光材料、蓝光磷光材料或蓝色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中的一种;
所述绿色发光区的材料为单层绿光荧光材料、掺杂的绿光荧光材料、绿光磷光材料或绿光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中的一种;
所述蓝绿发光区的材料为可发蓝绿光的单色蓝光材料或蓝光染料和绿光染料掺杂搭配形成的蓝绿光材料。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并行排列的发光区的宽度范围为0.1mm-2mm;所述OLED器件的出光面设有光学结构,光学结构为光取出块、扩散片、光取出膜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OLED的屏体之间的间距范围为10μm-1000μm;所述LED的屏体的长度范围为100μm-10mm,所述LED的屏体之间的间距范围为0.1mm-5mm;所述mini LED的屏体的长度范围为100μm-300μm,所述mini LED的屏体之间的间距范围为1μm-100μm;所述micro LED的屏体的长度范围为1μm-100μm,所述micro LED的屏体之间的间距范围为1μm-100μm。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所述屏体装置设置为由若干蓝绿光元件排列设置而成,或,由若干蓝光元件和绿光元件排列设置而成;通过排列发光元件的方式,通过各个发光元件的混光实现了屏体装置发出蓝绿光,同时实现了屏体亮度的提高,相对于单个发光元件的使用,使得在屏体发光面积扩展的情况下可以不减弱屏体的亮度,同时,排列的发光元件可以实现独立控制,从而实现屏体的闪烁功能,用以提醒其他车辆和行人;并且由于多元件排列设置的方式,使得个别元件损坏时不影响整个屏体装置的使用,提高了整个屏体装置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用于实现高效长寿命的蓝绿光医疗灯具。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排列的蓝绿光元件交替工作,提高了所述屏体的使用寿命;在蓝光元件和绿光元件排列设置的方式中,进一步在蓝光元件上涂覆延迟荧光材料,使得蓝光元件在断电后还可继续有一段延迟时间显示蓝光,在该段时间内有延迟显示的蓝光与通电的绿光形成蓝绿光,从而使得在蓝光元件的通电时长小于绿光元件的时长,进而提高了所述屏体装置的使用寿命。
其中蓝光元件和绿光元件排列设置的方式,相对一体的蓝绿光元件,还具有成本低,工艺简单的优点。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OLED器件的出光面设有光学结构,光学结构包括光取出块和扩散片、光取出膜中的其中一种,可以增强亮度,对光色进行混合,模糊发光区的界限,实现无分区效果的亮度色度均匀的屏体。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设定蓝绿光的色度范围,使得本申请提供的屏体可以满足自动驾驶车辆的蓝绿光色度要求。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分蓝色发光区和绿色发光区的OLED器件,通过设定蓝光的色度范围为y≤0.2;通过设定绿色发光区的所发出的绿光的色度范围为由(x,y)=(0,0.6)、(0.012,0.5)、(0.200,0.400)、(0.4,0.6)包围的范围,使得OLED所发的蓝绿光具有至少两个波峰,从而拓展了蓝绿光的色谱范围。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DNCA、AND、MADN、DSA-PH或1.2,6,6,8-四取代-6H-苯并[cd]芘类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单色蓝光材料,即可实现蓝绿光的发光效果,相对于叠加设置的蓝绿光元件,具有成本低,工艺简单的优点。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a为实施例1中蓝绿光元件为LED灯且采用平铺排列方式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b为实施例1中蓝绿光元件为LED灯且采用平铺排列方式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a为实施例1中蓝绿光元件为LED灯且采用堆叠排列方式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b为实施例1中蓝绿光元件为LED灯且采用堆叠排列方式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a为实施例1中蓝绿光元件为OLED灯且采用平铺排列方式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b为实施例1中蓝绿光元件为OLED灯且采用堆叠排列方式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a-图4c为实施例1中蓝绿光元件采用发出蓝绿光的OLED器件时OLED器件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层状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中蓝绿光元件采用发出蓝绿光的OLED器件时OLED器件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下的层状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中蓝绿光元件采用发出蓝绿光的OLED器件时且蓝绿发光层分区设置时OLED器件的第一种层状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1中蓝绿光元件采用发出蓝绿光的OLED器件时且蓝绿发光层分区设置时OLED器件的第二种层状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1中蓝绿光元件采用发出蓝绿光的OLED器件时且蓝绿发光层分区设置时OLED器件的第三种层状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1中蓝绿光元件采用发出蓝绿光的OLED器件时且蓝绿发光层分区设置时蓝绿发光层的第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1中蓝绿光元件采用发出蓝绿光的OLED器件时且蓝绿发光层分区设置时蓝绿发光层的第二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1中蓝绿光元件采用发出蓝绿光的OLED器件时且蓝绿发光层分区设置时的电极接线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1中蓝绿光元件采用发出蓝绿光的OLED器件时OLED器件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下的层状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2中蓝光元件为蓝光LED灯珠,绿光元件为绿光LED灯且采用平铺排列方式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2中蓝光元件为蓝光LED灯珠,绿光元件为绿光LED灯且采用平铺排列方式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2中蓝光元件为蓝光LED灯珠,绿光元件为绿光LED灯且采用堆叠排列方式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实施例2中蓝光元件为蓝光LED灯珠,绿光元件为绿光LED灯且采用堆叠排列方式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实施例2中蓝光元件为蓝光OLED灯,绿光元件为绿光OLED灯时且采用平铺排列方式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实施例2中蓝光元件为蓝光OLED灯,绿光元件为绿光OLED灯且采用堆叠排列方式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9-图24为实施例2中的屏体实现图形化和数字化显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
1a、蓝绿光LED灯珠;1b、蓝绿光OLED灯;2、基板;3、第一电极;3a、第一电极I;3b、第一电极II;4、蓝色发光层;5、电荷产生层;6、绿色发光层;7、第二电极8、空穴注入层;9、空穴传输层;10、电子阻挡层;11、空穴阻挡层;12、电子传输层;13、激子阻挡层;14、电子注入层;15、蓝绿发光层;16、蓝色发光区;17、绿色发光区;18、导光板;19、蓝光元件;20、绿光元件;19a、蓝光LED灯珠;20a、绿光LED灯珠;19b、蓝光OLED灯;20b、绿光OLED灯;21、电流接入端;22、绝缘层;23、光学结构;24、空穴传输功能层;25电子传输功能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致发光屏体装置,所述屏体装置由若干发光元件排列设置而成,其中发光元件为蓝绿光元件或者蓝光元件与绿光元件交替组合形成,该电致发光屏体装置可以是硬屏也可以是可挠屏体。
其中,蓝绿光元件可选地采用可以发出蓝绿光的LED、OLED、mini LED、micro LED或量子点元件中的任意一种。
其中,蓝绿光元件的排列方式,可以是平铺的排列方式也可以是堆叠的排列方式;
例如当蓝绿光元件为蓝绿光LED灯珠1a且采用平铺的排列方式时,其剖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a所示,蓝绿光LED灯珠1a分布排列在基板2上,且在蓝绿光LED灯珠1a上还铺设有导光板18;其俯视图如图1b所示;
例如当蓝绿光元件为蓝绿光LED灯珠1a,且采用堆叠的排列方式时,其剖视结构示意图如图2a所示,整个屏体装置由若干层导光板18和间隔排列在装置两侧的蓝绿光LED灯珠1a形成;其俯视图如图2b所述,每一层的蓝绿光LED灯珠1a排列在装置的两侧;
例如当蓝绿光元件为蓝绿光OLED灯1b时,且采用平铺的排列方式时,其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3a所示;当蓝绿光OLED灯且采用堆叠方式排列时,其剖视结构示意图如图3b所示,此时单个堆叠层的蓝绿光OLED灯为透明OLED灯,底层蓝绿光OLED灯的光可以从顶部透出或者顶层蓝绿光OLED灯的光可以从底部透出。
其中,各个蓝绿光元件由各自的控制电路控制亮灭,所有蓝绿发光元件间接点亮时可以起到闪烁的效果,以提醒行人或者其他车辆;并且由于多元件排列设置的方式,使得个别元件损坏时不影响整个屏体装置的使用,提高了整个屏体装置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蓝绿光元件采用发出蓝绿光的OLED器件,蓝绿光OLED器件可选地采用以下方式:
1、采用层叠的蓝色发光层和绿色发光层:
此时所述OLED为层叠的OLED,所述OLED包括:
层叠的第一电极、空穴传输功能层、至少一个蓝色发光层、至少一个绿色发光层、电子传输功能层和第二电极;
所述蓝色发光层与绿色发光层间隔排布,相邻的蓝色发光层与绿色发光层之间设有电子传输功能层、电荷产生层和空穴传输功能层。
例如如图4a所示,采用双层叠的OLED器件,OLED器件依次包括基板2、第一电极3、空穴注入层8、空穴传输层9、电子阻挡层10、蓝色发光层4、空穴阻挡层11、电子传输层12、电荷产生层5、空穴传输层9、激子阻挡层13、绿色发光层6、空穴阻挡层11、电子传输层12、电子注入层14、第二电极7。
例如如图4b所示,采用多层叠的OLED器件,OLED器件依次包括基板2、第一电极3、空穴传输功能层24、蓝色发光层4、电子传输功能层25、电荷产生层5、空穴传输功能层24、绿色发光层6、电子传输功能层25、电荷产生层5、空穴传输功能层24、蓝色发光层4、电子传输功能层25、电荷产生层5、空穴传输功能层24、绿色发光层6、电子传输功能层25、第二电极7。
以此类推,如图4c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更多层叠的OLED器件。
其中,空穴传输功能层24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和激子阻挡层中的至少一种;电子传输功能层25包括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和激子阻挡层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蓝色发光层4的材料为单层蓝光荧光材料、掺杂的蓝光荧光材料、蓝光磷光材料或蓝色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中的一种;所述蓝色发光区的发光波长的峰值范围为450nm-510nm;
其中绿色发光层6的材料为单层绿光荧光材料、掺杂的绿光荧光材料、绿光磷光材料或绿光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中的一种;所述绿色发光区的发光波长的峰值范围为520nm-580nm。
本实施方式下,蓝色发光层4所发出蓝光的色度范围为y≤0.2,绿色发光层6所发绿光的色度范围为:由(x,y)=(0,0.6)、(0.012,0.5)、(0.200,0.400)、(0.4,0.6)包围的范围,从而可以实现2个及以上的波峰,进而使得上述蓝色发光层4和绿色发光层6重叠发出的蓝绿光的色度在CIE色度坐标中的范围为:由(x,y)=(0.012,0.338)、(0.200,0.338)、(0.200,0.400)、(0.012,0.495)包围的范围。
2、如图5所示,采用单层的蓝绿发光层:例如OLED器件依次包括基板2、第一电极3、空穴注入层8、空穴传输层9、电子阻挡层10、蓝绿发光层15、空穴阻挡层11、电子传输层12、电子注入层14、第二电极7。
所述蓝绿发光层15的材料可选地采用以下材料:
a.可发蓝绿光的单色蓝光材料为DNCA、ADN、MADN、DSA-PH或1.2,6,6,8-四取代-6H-苯并[cd]芘类化合物中的一种;其中DNCA为N6,N6,N12,N12-tetrap-tolylchrysene-6,12-diamine的简称,其中ADN为9,10-di(2-naphthy)anthracene的简称,其中MAND为2-Methyl-9,10-di(naphthalen-2-yl)anthracene的简称,其中DSA-PH为P-bis(P-N,N’di-phenyl-aminostyryl)benzene的简称;上述单色蓝光材料具有双波峰或者多波峰,或半波宽在70nm以上,或发光波长在490-510nm,因此可覆盖蓝绿光的范围,其色坐标y值接近0.4。
本实施例中,通过增加有机层的厚度,有机层是指第一电极3和第二电极7之间所有层的统称;有机层厚度的增加,拉长了OLED器件的腔长,增加绿光拖尾的范围,进而可以调节至满足上述需求的蓝绿光的色度范围。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蓝绿发光区的发光层(即蓝绿发光层15)与OLED阴极(第二电极7)之间的厚度范围为72.2k nm~80.56knm,k为正奇数;该范围可有效增加OLED的腔长,从而增加绿光的拖尾,绿光拖尾会使得器件的y值升高,增加色度范围。
b.蓝光染料和绿光染料掺杂搭配主体形成的多掺杂蓝绿光发光层,例如蓝色荧光材料和绿色荧光材料掺杂主体材料形成的蓝绿光发光层。
蓝绿发光层15发出的蓝绿光的色度在CIE色度坐标中的范围为:由(x,y)=(0.012,0.338)、(0.200,0.338)、(0.200,0.400)、(0.012,0.495)包围的范围。
在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如图6-图7所示,蓝绿发光层15分区设置,包括并行排列的蓝绿发光区15a,如图6所示,单个蓝绿发光区15a对应一个第一电极3,为一个控制单元,相邻的第一电极3之间通过绝缘层22隔绝,图中的BG表示一个蓝绿发光区15a;或如图7所示,至少两个蓝绿发光区15a共用第一电极3,形成一个控制单元;或者3个及以上的蓝绿发光区共用第一电极3,-形成一个控制单元;通过给不同的控制单元以设定频率通电来实现屏体的闪烁功能;同时,也可以将控制单元分组设置,每组内的发光区交替分布,如此可以采用两组发光区交替工作的方式,使得个别元件损坏时不影响整个屏体装置的使用,提高了整个屏体装置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分区设置的时候,屏体可以只包含一个本实施方式下的OLED器件,屏体的闪烁通过控制不同控制单元以设定频率通断电来实现闪烁。
3、采用分蓝色发光区16和绿色发光区17的设计:如图5所示,OLED器件依次包括基板2、第一电极3、空穴注入层8、空穴传输层9、电子阻挡层10、蓝绿发光层15、空穴阻挡层11、电子传输层12、电子注入层14、第二电极7;如图8所示,其中蓝绿发光层15设有并排设置的蓝色发光区16和绿色发光区17。
其中蓝色发光区16的材料为单层蓝光荧光材料、掺杂的蓝光荧光材料、蓝光磷光材料或蓝色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中的一种;
其中绿色发光区17的材料为单层绿光荧光材料、掺杂的绿光荧光材料、绿光磷光材料或绿光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中的一种。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蓝色发光区的发光层与OLED阴极之间的厚度范围为62.5k nm~70.83k nm,k为正奇数;该范围可有效增加OLED的腔长,增加蓝光正向出光的强度,进而提高器件的蓝光效率,延长使用寿命。
所述绿色发光区的发光层与OLED阴极之间的厚度范围为72.2knm~80.56k nm,k为正奇数。该范围可有效增加OLED的腔长,增加绿光正向出光的强度,进而提高器件的绿光效率,延长使用寿命。
蓝色发光区16和绿色发光区17在OLED器件的出光面发出混合的蓝绿光,蓝绿光的色度在CIE色度坐标中的范围为:由(x,y)=(0.012,0.338)、(0.200,0.338)、(0.200,0.400)、(0.012,0.495)包围的范围。
在本实施方式的优选方式中,蓝色发光区16和绿色发光区17并行交替排列;至少一个蓝色发光区16和绿色发光区17共用第一电极3,形成一个控制单元;如图8所示,蓝色发光区16和绿色发光区17交替间隔排布,每一组相邻的蓝色发光区16和绿色发光区17共用第一电极,比如第一电极I 3a和第一电极II 3b以设定频率交替通电的时候,即实现了闪烁功能。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下,屏体可以只包含一个本实施方式下的OLED器件,屏体的闪烁通过控制不同控制单元以设定频率通断电来实现闪烁,同时,也可以将控制单元分组设置,每组内的发光区交替分布,如此可以采用两组发光区交替工作的方式来提高整个屏体装置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蓝色发光区和绿色发光区均并行排列,优选地发光区的宽度范围为0.1mm-2mm,因此可以如图9或图10所示,实现在屏体的一侧或者两侧实现各个发光区的第一电极的接线,简化工艺的同时,在保证最小电阻的条件下实现了最佳均匀性。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单个发光元件的电流输入端接入至其长边的1/3-2/3的位置,如图11所示,例如发光元件为长条状的蓝色发光区16和绿色发光区17间隔排列形成时,一个电极接入端21可以对应其左右的两个发光区;电流接入端21分别接入至蓝色发光区16和绿色发光区17的长边的1/3-2/3的位置;从而可增加屏体亮度的均匀性,也可以实现流水闪烁效果。
在上述OLED器件的3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所述OLED器件的出光面设有光学结构23;图中的箭头方向为OLED器件的出光方向,光学结构23例如可以是光取出块、扩散片、光取出膜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由光取出块、扩散片组成,或者由光取出块、光取出膜组成,采用该种优选结合方式可以利用光取出块的结构让光线在其中来回反射,从而会使得不同光色的光线在其中实现光色混合的效果,再在出光面加一层扩散片或者光取出膜,混合后的光线经过光取出膜中的散射粒子或者扩散片的图形化结构的反射,进而改变了光路,从而不会在光学结构中发生全反射,在混光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实现光增强的效果。光学结构采用贴附的方式固定在OLED器件的表面,光取出块例如可以是丙烯酸光取出块,厚度范围在5-50mm,优选10-30mm;扩散片例如可以是具有漫反射作用的树脂材料形成,也可以是树脂基材经过刻蚀或者压印形成具有漫反射作用的结构;光取出膜例如可以是PET、PC、PI或者PMMA搭配散射粒子形成的薄膜,光学结构可以增强亮度,对光色进行混合,模糊发光区的界限,实现无分区效果的亮度色度均匀的屏体。
在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各蓝绿光元件交替通电;各个蓝绿光元件交替通电可提高屏体装置的使用寿命,例如本实施例中的屏体装置设有n个蓝绿光元件,单个蓝绿光元件的平均寿命为T;将n个蓝绿光元件分为2组,该2组内的蓝绿光元件交替设置,在第1组蓝绿光元件被点亮设定时间t1后,将第2组蓝绿光元件点亮,同时将第1组蓝绿光元件断电;如此可将整个屏体装置的使用寿命由T提高至2T。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进一步增加分组可进一步提高屏体装置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致发光屏体装置,所述屏体装置由若干蓝光元件和绿光元件交替排列设置而成。其中,蓝光元件和绿光元件的交替排列方式也可以是如实施例1所述的平铺排列或者堆叠排列。
例如如图13所示,当蓝光元件为蓝光LED灯珠19a,当绿光元件为绿光LED灯珠20a,且采用平铺的排列方式时,其剖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蓝光LED灯珠19a和绿光LED灯珠20a分布排列在基板2上,且在蓝光LED灯珠19a和绿光LED灯珠20a上还铺设有导光板18;其俯视图如图14所示;
例如当蓝光元件为蓝光LED灯珠19a,当绿光元件为绿光LED灯珠20a,且采用堆叠的排列方式时,其剖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整个屏体装置由若干层导光板18和间隔排列在装置两侧的蓝光LED灯珠19a和绿光LED灯珠20a形成;其俯视图如图16所述,每一层的蓝光LED灯珠19a或绿光LED灯珠20a排列在装置的两侧;
例如当蓝光元件为蓝光OLED灯19b,绿光元件为绿光OLED灯20b,且采用平铺的排列方式时,其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7所示;当蓝光OLED灯19b和绿光OLED灯20b采用堆叠方式排列时,其剖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8所示,此时单个堆叠层的蓝光OLED灯19b和绿光OLED灯珠20b为透明OLED灯,底层OLED灯的光可以从顶部透出或者顶层OLED灯的光可以从底部透出。
其中蓝光元件所发的蓝光在CIE色度坐标中的范围为:由(x,y)=(0.012,0.320)、(0.200,0.320)、(0.200,0.338)、(0.0120,0.338)包围的范围,蓝光元件和绿光元件形成的蓝绿光在CIE色度坐标中的范围为:(x,y)=(0.012,0.338)、(0.200,0.338)、(0.200,0.400)、(0.012,0.495)包围的范围。
其中,蓝光元件可选地采用可以发出蓝光的LED、OLED、mini LED、micro LED或量子点元件中的任意一种;绿光元件可选地采用可以发出绿光的LED、OLED、mini LED、microLED或量子点元件中的任意一种。
当发光元件采用OLED屏体时,所述OLED屏体之间的间距范围为10μm-1000μm;所述LED屏体的长度范围为100μm-10mm,所述LED屏体之间的间距范围为0.1mm-5mm;所述miniLED屏体的长度范围为100μm-300μm,所述mini LED屏体之间的间距范围为1μm-100μm;所述micro LED屏体的长度范围为1μm-100μm,所述micro LED屏体之间的间距范围为1μm-100μm。上述尺寸范围可在保证蓝绿光的均匀性的前提下提高蓝绿光的光照角度。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发光屏体装置可以实现图形化和数字化显示:
如图19-23所示,蓝光元件19和绿光元件20为设定的形状平铺间隔排列时,可以实现如图19所示的斜纹显示图案,或如图20所示的立方体显示图案,其中立方体各个“面”的元件亮度不同,实现立体显示效果;或如图21所示的箭头图案,或如图22所示的六边环形图案,或如图23所示的字母A图案,或如图24所述的123数字图案;上述只是本实施例实现数字化和图形化显示的部分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通过其他排布方式,也可以实现其他更多样的显示图案,也可以是蓝光元件19或绿光元件20任意一种通过其他排布方式,实现其他更多样的显示图案。
在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蓝光元件上涂覆有蓝色延迟荧光粉;所述绿光元件的通电时长大于所述蓝光元件的通电时长。
在蓝绿光的体系中,尤其是现有荧光蓝搭配磷光绿色材料时,蓝光的寿命是远远低于绿光的使用寿命的,并且蓝光在相同亮度下的电流远远大于绿光的电流,这样会导致长时间工作屏体发生色偏,本实施例中在蓝光元件的上方涂覆一层延迟荧光粉,延迟荧光粉的颜色为蓝色,在蓝光亮的时候既可以增强蓝光的亮度,也可以吸收储存蓝光能量,电路断开后释放蓝光,利用电路的通断配合,实现蓝光在肉眼下无缝连接的亮度保持,从而增强了蓝光的使用寿命。
蓝色延迟荧光粉与通电时长的配合例如可以根据工作模式选择如下配合方式:
1、屏体装置持续亮:此时,绿光元件持续通电,蓝光元件周期性通电,蓝光元件的通电周期例如为T,T=T1+T2;则在T1时间内,蓝光元件通电,在T2时间内,蓝光元件断电,断电时,由于蓝色延迟荧光粉的作用,使得T2时间内,视觉上仍然可以看见蓝色发光元件发出蓝光,整个屏体装置发出蓝绿光。因此通过蓝色延迟荧光材料的设置,与上述通电时长的配合,使得蓝色发光元件的通电时长整体小于绿光元件的通电时长,解决了色偏的问题,也提高了整个屏体装置的使用寿命。
2、屏体装置闪烁:此时,假设闪烁的周期时间为T,T=T1+T2+T3,绿光元件在T1和T2时间内通电,在T3时间内断电;蓝光元件在T1时间内通电,在T2和T3时间内断电。在T2时间内,由于蓝色延迟荧光粉的作用,视觉上仍然可以看见蓝色发光元件发出蓝光,整个屏体装置在T1+T2时间内发出蓝绿光,在T3时间内不发光,从而实现了闪烁的功能。蓝色发光元件的通电时长整体小于绿光元件的通电时长,解决了色偏的问题,也提高了整个屏体装置的使用寿命。
3、屏体装置流动闪烁:此时,假设闪烁的周期时间为T,T=T1+T2+T3+T4;相邻的两组发光元件分别为第一组发光元件和第二组发光元件;每组发光元件均包含有一个蓝光元件和绿光元件。
其中第一组发光元件中的绿光元件在T1和T2时间内通电,在T3和T4时间内断电;蓝光元件在T1时间内通电,在T2、T3和T4时间内断电。
其中第二组发光元件中的绿光元件在T3和T4时间内通电,在T1和T2时间内断电;蓝光元件在T3时间内通电,在T1、T2、T3和T4时间内断电。
上述通电时间的设置使得屏体装置出现流动闪烁的效果;同时,蓝色发光元件的通电时长整体小于绿光元件的通电时长,解决了色偏的问题,也提高了整个屏体装置的使用寿命。
其中,蓝光元件的发光波长的峰值范围为450nm-510nm;所述绿光元件的发光波长的峰值范围为520nm-580nm。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电致发光屏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屏体装置包括若干发光元件;
所述发光元件包括蓝光元件和绿光元件,所述蓝光元件和绿光元件交替平铺排列设置或交替堆叠排列设置形成所述屏体装置;
所述蓝光元件上涂覆有蓝色延迟荧光粉;所述绿光元件的通电时长大于所述蓝光元件的通电时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屏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为LED、OLED、miniLED、micro LED或量子点元件中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致发光屏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OLED为分发光区的OLED,所述OLED:
包括并行交替排列的蓝色发光区和绿色发光区;每一组相邻的蓝色发光区和绿色发光区共用第一电极,形成一个控制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致发光屏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蓝色发光区的发光层与OLED阴极之间的厚度范围为62.5k nm~70.83k nm,k为正奇数;
所述绿色发光区的发光层与OLED阴极之间的厚度范围为72.2knm~80.56k nm,k为正奇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致发光屏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OLED为层叠的OLED,所述OLED包括:
层叠的第一电极、空穴传输功能层、至少一个蓝色发光层、至少一个绿色发光层、电子传输功能层和第二电极;
所述蓝色发光层与绿色发光层间隔排布,相邻的蓝色发光层与绿色发光层之间设有电子传输功能层、电荷产生层和空穴传输功能层。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致发光屏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蓝光元件发出的蓝光的色度在CIE色度坐标中的范围为:由(x,y)=(0.012,0.320)、(0.200,0.320)、(0.200,0.338)、(0.0120,0.338)包围的范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屏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蓝光元件和绿光元件混合成的蓝绿光的色度在CIE色度坐标中的范围为:由(x,y)=(0.012,0.338)、(0.200,0.338)、(0.200,0.400)、(0.012,0.495)包围的范围。
8.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致发光屏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蓝色发光区的材料为单层蓝光荧光材料、掺杂的蓝光荧光材料、蓝光磷光材料或蓝色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中的一种;
所述绿色发光区的材料为单层绿光荧光材料、掺杂的绿光荧光材料、绿光磷光材料或绿光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中的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3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致发光屏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并行排列的发光区的宽度范围为0.1mm-2mm,所述OLED的出光面设有光学结构,所述光学结构为光取出块、扩散片、光取出膜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致发光屏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OLED的屏体之间的间距范围为10μm-1000μm;所述LED的屏体长度范围为100μm-10mm,所述LED的屏体之间间距范围为0.1mm -5mm;所述mini LED的屏体长度范围为100μm-300μm,所述mini LED的屏体之间的间距范围为1μm -100μm;所述micro LED的屏体长度范围为1μm-100μm,所述micro LED的屏体之间的间距范围为1μm -100μm。
CN202010680502.9A 2020-07-15 2020-07-15 一种电致发光屏体装置 Active CN1118835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80502.9A CN111883567B (zh) 2020-07-15 2020-07-15 一种电致发光屏体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80502.9A CN111883567B (zh) 2020-07-15 2020-07-15 一种电致发光屏体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83567A CN111883567A (zh) 2020-11-03
CN111883567B true CN111883567B (zh) 2023-05-05

Family

ID=73150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80502.9A Active CN111883567B (zh) 2020-07-15 2020-07-15 一种电致发光屏体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8356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84923B1 (de) * 2005-04-13 2016-12-28 Novaled GmbH Anordnung für eine organische Leuchtdiode vom pin-Typ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CN100477325C (zh) * 2007-05-16 2009-04-08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发蓝绿光的发光二极管及制备方法
CN202103053U (zh) * 2011-06-13 2012-01-04 昆山维信诺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多色oled屏体及oled显示设备
CN104851981B (zh) * 2014-02-18 2018-02-06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蓝光发光元件及发光元件
CN103985354B (zh) * 2014-05-15 2016-08-17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CN107311222B (zh) * 2017-07-11 2019-04-02 重庆大学 CsPb2Br5纳米片的制备方法
CN110246976A (zh) * 2019-05-10 2019-09-17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蓝绿光制备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侯建华.2.2.1 顶发射绿光器件的制备.《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国防工业出版社,2017,44-4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83567A (zh) 2020-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82264B1 (en) Light emitting apparatus and lighting module
KR101312730B1 (ko) Led 발광 유니트들 및 에지 커넥터들을 가지는어셈블리들
JP6357225B2 (ja) 少なくとも2組のledを有する照明装置
JP4306846B2 (ja) 照明装置
US20120069556A1 (en) Illumination module and illumination device
US10011219B2 (en) Illuminated badge
CN101023709A (zh) 光发生体
JP2014517444A (ja) 照明ストライプ及び照明ストライプシステム
CN110612610A (zh) 可调白光照明系统
CN103190007A (zh) 应用量子点的光学组件
CN109148429B (zh) 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
US20220018503A1 (en) Surface light source led device
US10141533B2 (en) Quantum dot-based lighting system for an aircraft
CN111883567B (zh) 一种电致发光屏体装置
JP3624503B2 (ja) 面状光源
RU2702375C2 (ru) Система подсветки для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варианты) и способ подсветки наружной области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KR100399039B1 (ko) Led모듈을 적층 형성한 전구
EP2908045B1 (en) Lighting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TW201812207A (zh) 照明裝置
RU2696073C2 (ru) Система освещения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с улучшенной подложкой
CN210051918U (zh) 一种多颜色背光板
JP6012495B2 (ja) 有機el発光システム
US20210247647A1 (en) Lighting device with offset land patterns
KR200413480Y1 (ko) 자동차용 조명기구
US20100213806A1 (en) Trichromat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