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99018B -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99018B
TWI299018B TW93101651A TW93101651A TWI299018B TW I299018 B TWI299018 B TW I299018B TW 93101651 A TW93101651 A TW 93101651A TW 93101651 A TW93101651 A TW 93101651A TW I299018 B TWI299018 B TW I29901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layer
acid
laminated film
hard coa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31016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416133A (en
Inventor
Katsuyuki Hashimoto
Makoto Handa
Original Assignee
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td filed Critical 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4161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161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990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9901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5/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Filling pastes
    • C09D5/32Radiation-absorbing pai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04Reinforc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with loose or coherent fibrous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942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components having sam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 in differing degre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5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and including a second componen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part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786Of polyester [e.g., alkyd, et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786Of polyester [e.g., alkyd, etc.]
    • Y10T428/31797Next to addition polymer from unsaturated monom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855Of addition polymer from unsaturated monomers
    • Y10T428/31935Ester, halide or nitrile of addition polym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Description

1299018 (1) 玖、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由基材層、易接合層以及硬包覆層 構成之層合薄膜。更具體地,耐光性、耐受損性、透明性 、尺寸安定性以及硬包覆層的密合性優的層合薄膜。 【先前技術】 聚酯薄膜,特別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苯二甲酸 乙二酯的二軸延伸薄膜,具有良好之機械性質、耐熱性、 耐藥性。因此,被廣泛使用作爲磁帶、強磁性薄膜帶、相 片薄膜、包裝用薄膜、電子零件用薄膜、電性絕緣薄膜、 金屬箔用薄膜、玻璃顯示器等的表面貼付之薄膜、各種構 件的保護用薄膜等的原材料。 聚酯薄膜,近年特別廣泛用於各種光學用薄膜,用於 液晶顯示裝置的構件的稜鏡薄片、觸控面板、背光等的基 材薄膜、反射防止用薄膜的基材薄膜、電漿顯示器的電磁 波屏蔽薄膜、有機EL顯示器的基材薄膜、顯示器的防爆 用基材薄膜等的用途。用於如此光學用薄膜之基材薄膜, 要求具良好之透明性與耐光性。但是,聚酯薄膜,會因紫 外線而劣化、導致變色、機械強度降低等的物性變化。特 別是用於顯示器時,因光劣化之變色破壞顯示器的顏色平 衡,耐光性差之薄膜而有無法使用的課題。 至此作爲提高聚酯薄膜的耐光性的手段,已知有在聚 酯薄膜內煉入紫外線吸收劑者(專利文獻1 ),於聚丙烯 -5- !299018 (2) 酸酯樹脂中混合紫外線吸收劑,塗布於聚酯薄膜表面、乾 燥而層合者(專利文獻2),聚苯二甲酸乙二酯的折射率 、密度在特定範圍者(專利文獻3 ),在熱塑性薄膜上苯 幷三唑系單體共聚合丙烯酸酯構成之樹脂層以及鉛筆硬度 Η以上之表面硬化層的層合2層者(專利文獻4)等。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公昭第5 7-6470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公平第4-2 101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公昭第5 3 -40627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公開專利第9-23 483 9號公報 【發明內容】 但是習知聚酯薄膜,具有如下述之缺點。亦即,煉入 紫外線吸收劑之薄膜,對聚酯薄膜的強力伸展有劣化的效 果,薄膜表面持續劣化,霧度(h a z e )、透明性降低的缺 點。 而且,於聚丙烯酸酯樹脂中混合紫外線吸收劑,塗布 於聚酯薄膜表面、乾燥而層合之薄膜,因混合之紫外線吸 收劑的分散性而有不均勻狀況,無法維持作爲顯示器用途 所要求之耐光性。 使用具有特定範圍的折射率、密度之聚苯二甲酸乙二 醋的薄膜,雖有些許效果,但仍無法滿足所要求之耐光性 〇 在熱塑性薄膜上苯并三唑系單體共聚合丙烯酸酯構成 之樹脂層以及鉛筆硬度Η以上之表面硬化層的層合2層 -6- 1299018 (3) 之薄膜,具有良好之耐受損性。但是,因其構成 硬包覆層的密合性差的情況。 作爲用於基材層的薄膜,比較聚對苯二甲酸 膜(稱爲「PET薄膜」)以及聚苯二甲酸乙二酯 PEN薄膜」),PET薄膜比PEN薄膜具有較佳 ,但有尺寸安定性不足的情形。於是,PET薄膜 等製造過程因熱處理而容易收縮,有導致尺寸安 的情形產生。 另一方面,PEN薄膜比PET薄膜如前述具 尺寸安定性,作爲顯示器用基材較佳,但有耐光 點。 本發明爲解決上述問題,以提供耐光性(耐 耐受損性、透明性、尺寸安定性以及硬包覆層的 好之層合薄膜爲目的。 本發明係由基材層、易接合層以及硬包覆層 基材層上形成易接合層、於易接合層上形成硬包 合薄膜,其特徵爲: (η基材層係萘二羧酸爲主的二羧酸成分 爲主的二醇成分構成之聚酯樹脂所組成; (2 )硬包覆層係具有紫外線吸收功能,硬 面的鉛筆硬度在Η以上; (3)該層合薄膜的氣電弧(xenon arc)測| 時則後的透過b *値的變化量(△ b * )不到2.0。 亦即,本發明之特徵,不僅維持PEN薄膜 複雜,有 乙二酯薄 (稱爲「 之耐光性 在顯示器 定性問題 有較佳的 性差的缺 候性)、 密合性良 構成、於 覆層之層 、乙二醇 包覆層表 式3 0 0小 的良好透 1299018 (4) 明性、尺寸安定性,且對耐光性的缺點,藉由具有特定的 紫外線吸收功能之硬包覆層加以改善。 而且,本發明之特徵,係藉由在基材層與硬包覆層之 間δ受置易接合層,以改善硬包覆層的密合性。 再者,本發明之特徵,係藉由特定鉛筆硬度的硬包覆 層’以改善耐受損性。 本發明的層合薄膜,因透過b*値的變化量(^b*) 不到2.0,在顯示器的用途等,可防止顏色平衡之破壞。 且該透過b*値的變化量係由後述之方法評價之。 【實施方式】 〈基材層〉 於本發明,構成基材層之聚酯樹脂,係以萘二羧酸爲 主的二羧酸成分、乙二醇爲主的二醇成分所組成之聚酯。 此處’所謂「主成分」係指構成成分中至少9 0莫耳%, 較佳者至少9 5莫耳%。 作爲萘二羧酸,可例如2,6-萘二羧酸、2,7-萘二羧酸 、1,5-萘二羧酸,該等之中以2,6_萘二羧酸較佳。 有共聚合物的情況,作爲構成共聚合物之共聚合成分 ’可使用分子內有2個酯形成性官能基之化合物。作爲共 聚合用之二羧酸成分,可例如草酸、己二酸、酞酸、癸二 酸、十二碳二羧酸、異酞酸、對苯二羧酸、1,4-環己二羧 酸、4,4’-二苯二羧酸、苯基二氫化茚二羧酸、2,7-萘二羧 酸、四氫萘二殘酸、十氫萘二竣酸、苯醚二殘酸等。而且 -8- 1299018 (5) ’作爲氧化羧酸,例如對羥基苯甲酸、對羥乙氧基苯甲酸 之氧化殘酸。 作爲共聚合用二醇成分,舉例如丙二醇、三亞甲基二 醇、四亞甲基二醇、六亞甲基二醇、環己烷亞甲基二醇、 新戊二醇、雙酚颯的環氧乙烷添加物、雙酚A的環氧乙 院添加物、二甘醇、聚環氧乙烯二醇之二價醇等。 該等化合物,可僅使用一種,亦可使用2種以上。而 且’該等之中較佳者’作爲二羧酸成分,例如異酞酸、對 苯二羧酸、4,4,-二苯二羧酸、2,7-萘二羧酸、對羥基苯甲 酸。作爲二醇成分,例如三亞甲基二醇、六亞甲基二醇、 新戊二醇、雙酚礪的環氧乙烷添加物。 而且,聚乙烯-2,6-萘二羧酸酯,係可利用如苯甲酸、 甲氧基聚烯二醇等的一官能性化合物,將末端的羥基以及 /或羧基的一部分或全部封住,亦可利用極少量如甘油、 季戊四醇等的三官能基以上的酯形成性化合物,可得到實 質地直線狀聚合物範圍內共聚合者。 基材層的聚酯樹脂,可利用習知的方法製造而得。例 如利用二羧酸與二醇的反應直接得到低聚合度的聚酯的方 法。或者,將二羧酸的低級烷酯與二醇,利用習知酯交換 觸媒反應後,在聚合觸媒存在下,進行聚合反應的方法而 得。 作爲酯交換觸媒,舉例如含鈉、鉀、鎂、鈣、鋅、緦 、鈦、銷、錳、鈷之化合物的一種或二種以上。作爲聚合 觸媒,可使用例如三氧化銻、五氧化銻之銻化合物、二氧 -9- 1299018 (6) 化鍺爲代表的鍺化合物、鈦酸四乙酯、鈦酸四丙酯、欽酸 四苯酯或該等的部分加水分解物、如草酸氧鈦銻、草酸氧 鈦鉀、三乙醯丙酮酸鈦的鈦化合物。 經由酯交換反應進行聚合的情況,聚合反應前爲使酉旨 交換觸媒失去活性,通常添加磷酸三甲酯、磷酸三乙醋、 磷酸三正丁酯、正磷酸等的磷化合物,作爲磷元素在聚乙 烯-2,6 -蔡二羧酸酯中的含量爲20〜1〇〇重量pprn,從聚酯 的熱安定性的觀點較佳。此外,聚酯熔融聚合後碎片化, 在加熱減壓下或氮氣等的不活性氣流中,進行固相聚合亦 可 ° 基材層的聚酯樹脂,係以90莫耳%以上—〇 _ CH2CH2 — Ο — CO — Q — CO — ( Q 表示 naphthalene-dily ) 代表之萘二甲酸乙二酯單元構成之聚酯較佳。具體地,9〇 莫耳%以上,較佳爲95 %以上,更佳爲97 %以上乙烯-2,6-萘二羧酸酯單元構成之聚酯較佳。 聚酯樹脂的特性黏度,在0.40 dl/g以上較佳,在 〇·40〜0.9 dl/g更佳。特性黏度過低時,易發生過程切斷。 而且’特性黏度過高時,因熔融黏度高,熔融押出困難且 聚合時間長,不符經濟效益,故不適合。 而且’在本發明,因於構成基材層的聚酯數酯添加紫 外線吸收劑’從耐光性的觀點較佳。特別是在基材層中的 紫外線吸收性化合物的含量,係〇 · ;1〜5重量。/。,更進一步 在0.2〜3重量% ’若紫外線吸收性化合物不足,聚酯薄膜 的耐光性低’若紫外線吸收性化合物過剩,因可防止聚酯 -10- 1299018 (7) 的聚合度低導致之機械特性的劣化,故較適合。 於是,作爲紫外線吸收劑,係爲習知的紫外線吸收劑 ,例如水楊酸系化合物、二苯甲酮系化合物、苯并三唑系 化合物、環狀亞胺酯系化合物等較佳。該等之中,以二苯 甲酮系化合物、苯并三唑系化合物、環狀亞胺酯系化合物 較佳。配合聚酯者,特別以環狀亞胺酯系化合物較佳。 作爲二苯甲酮系化合物,例如2,4-二羥基二苯甲酮、 2,2’-二羥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等較佳,作爲該苯并三唑 系化合物,例如 2- ( 2-羥基-5’-t-丁苯基)苯并三唑等較 佳。 而且,環狀亞胺酯系化合物,在未反應的形態,可使 用選自下述式(I)或(II)表示的環狀亞胺酯中至少一 種的化合物較佳。如此之環狀亞胺酯系化合物,作爲紫外 線吸收劑係習知化合物,例如日本公開專利特開昭59· 1 2 9 5 2號公報已有記載。 X1 ΥΓ V0 0 • (I)
〇2 N
Of Ο -11 - • (II) 1299018 (8) 式(I)中,X1係表不於上述式的χΐ的2個鍵結手爲 1位、2位的位置關係,爲二價芳香族殘基。η係爲1、2 、或3。R1爲η價的碳化氫殘基,又其爲含有異原子亦可 ,且R1在η = 2時可直接鍵結。 式(II )中,Α係下述式(II ) 表示的基,或下述 式(II ) -b 表示的基。(II ) 、 ( II ) -a、或(II ) -b + 的R2以及R3係相同或相異之一價之碳化氫殘基。X4係_ 示4價芳香族碳化氫殘基,又其爲含有異原子亦可。
,丫 R3 Y0 0 · · · (II) - a 〇 ^ κι 〇3
作爲X1,基,較佳例如1,2-亞苯基、1,2-亞萘毫、 2,3-亞萘基、下式(a)或(b)表示之基。該等之中,特 別以1,2-亞苯基較佳。式(a)或式(b)中,R爲〜 、一CO — 、一 so2 — 、- ch2 — 、一 (CH2)、或〜 ^ ( c Η 3 ) 2 —。 -12- 1299018 (9)
在X1例示之芳香族碳化氫殘基,亦可由例如碳數 1〜10的烷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己基、癸基等;碳 數6〜1 2的芳香基例如苯基 '萘基等;碳數5〜1 2的環烷基 例如環戊基、環己基等;碳數8〜20的芳烷基例如苯乙基 等;碳數1〜的院氧基例如甲氧基、乙氧基、癸氧基等 ;硝基;鹵素例如氯、溴等;碳數2〜1 0的乙醯基例如乙 醯基、丙醯基、苯甲醯基、癸醯基等;等的取代基取代之 〇 R1係η價(但η爲1、2、或3 )的碳化氫殘基,或n 爲2時可直接鍵結。 (R 1爲一價碳化氫基的情況) 作爲一價碳化氫殘基,第一例如碳數丨〜]^的未取代 脂肪族基、碳數6〜12的未取代芳香族基、碳數5〜12的未 取代脂環族基。 作爲碳數1〜1 0的未取代脂肪族基,例如甲基、乙基 、丙基、Ξ基 '癸基等;作爲碳數6〜12的未取代芳香族 基’例如苯基、萘基、聯苯基等;作爲碳^ 5〜12的未取 代脂環族基,例如環戊基、環己其等。 而且,作爲上述一價碳化氫殘基,第二例如下述式( -13- 1299018 (10) c)〜(f)表示者,可例如取代之脂肪族殘基或芳香族殘 基。 α: N-R4- (C) α co、 .n-r5 CO〆 ••(d)
r&—CON
/R R4- •(e) r4-con ^R6 、R7 •(f) 式中,R4係碳數2〜10的烯烴基、亞苯基、或亞萘基 。R5係碳數1〜10的烷基、苯基、或萘基。R6係氫原子或 任一定義R5的基。R7係氫原子或任一定義R5的基。 而且,作爲上述一價碳化氫殘基,第三上述未取代之 芳香族殘基係例如上述X1表示的芳香族殘基的相同取代 基取代之亦可。因此,以如此之取代基取代之例示,可舉 例如甲苯基、甲萘基、硝苯基、硝萘基、氯苯基、苯甲醯 苯基、乙醯苯基或乙醯萘基等。 作爲一價碳化氫殘基,上述式(C ) 、 ( d ) 、 ( e ) 、或(f)表示之基,亦即取代之脂肪族殘基或芳香族殘 基,特別以其中取代之芳香族殘基較佳。 -14- (11) 1299018 (R爲一價碳化氫基的情況) 作爲一價碳化氫殘基( 基(n-2的情況),第~例如二價 的碳數2〜10的未取代脂肪族殘基、碳數㈡2的未取代芳 香族殘基、碳數5〜12的未取代脂環族殘基。 作爲二價的碳數2〜1()的 的未取代脂肪族殘基,例如亞 乙基、三亞甲基、四取田:^ 兑甲基、十亞甲基等;作爲二價的碳 數 6〜12的未取代芳香旌駿# 万食族殘基,例如亞苯基、亞萘基、 P,P ’ -亞聯苯基等;作爲一僭的賊 巧一價的碳數5〜1 2的未取代脂環族 殘基,例如亞環戊基、亞環己基等。 而且,作爲上述二價的碳化氫殘基,第二例如下述式 (g)表不的基’或下述式(h)表示的取代之脂肪族殘基 或芳香族殘基。
XX CO、 CO〆 -N—R8—
R8 - CON A9— (g) (h) 式中,R8爲定義R4之任一基。R9爲定義R4之任一 基,且R1()爲定義R6之任一基。 而且’作爲上述二價的碳化氫殘基,第三上述未取代 之二價芳香族殘基,係例如上述表示的芳香族殘基的 相同取代基取代之亦可。 η爲2的情況,作爲R】以該等之中直接鍵結或上述 第一至第三群組之未取代或取代的二價芳香族碳化氫殘基 -15- 1299018 (12) 較佳,特別是二個鍵結手爲從距離最遠的位置得出之第一 或第三群組之未取代或取代的二價芳香族碳化氫殘基較佳 ,其中以P-亞苯基、P,P’-亞聯苯基或2,6-亞萘基較佳。 (R1爲三價碳化氫基的情況) 作爲三價碳化氫殘基(n = 3的情況),第一例如三價 的碳數6〜12的芳香族殘基。 作爲如此之芳香族殘基,可例如以下所示4種的基。 如此之芳香族殘基,可由上述一價芳香族殘基的取代基舉 例表示之相同取代基取代之。
上述R2以及R3,係相同或相異之一價碳化氫殘基, X2係四價芳香族碳化氫殘基。作爲R2以及R3,可爲在上 述式(Ο的說明,n=l時的R1所例示相同的基。作爲四 價芳香族碳化氫殘基,可例如以下所示8種的基。此處, R的定義係與式(a )相同。如此之四價芳香族碳化氫殘 基,可以被在上述式(I )的說明,所例示作爲表示Ri的 一價芳香族殘基的取代基相同的取代基取代。 -16- 1299018
作爲用於本發明之上述式(I)以及(II)表示的環 狀亞胺酯的具體例,可例如下述的化合物。 (上述式(I )化合物,n= 1的情況) 2 -甲基-3 5 1 -苯噁嗪-4 -酮、2 - 丁基-3 5 1 -苯噁嗪-4 -酮、 2-苯基-3,1-苯噁嗪-4-酮、2- ( 1-或 2-萘基)-3, 1-苯噁嗪-4-酮、2- ( 4-聯苯基)-3,1-苯噁嗪-4-酮、2-p-硝苯基- 3,1-苯D惡嗪-4 -酮、2 - m -硝苯基-3,1 -苯D惡曉-4 -酮、2 - p -苯甲醯 苯基-3,1-苯噁嗪-4-酮、2-p-甲氧苯基-3,1-苯噁嗪-4-酮、 2-0-甲氧苯基-3,1-苯噁嗪-4-酮、2-環己基-3,卜苯噁嗪-4-酮、2-p-(或m-)酞醯亞胺苯基-3,1-苯噁嗪-4-酮、N-苯基-4- ( 3,卜苯噁嗪-4-酮-2-醯)酞醯亞胺、N-苯甲醯基-4-( 3,卜苯噁嗪-4-酮-2-醯)苯胺、N-苯甲醯基-N-甲基-4-( 3,1-苯噁嗪-4-酮-2-醯)苯胺、2- ( p- ( N-甲基羰基)苯基 -17- 1299018 (14) )-3 5 1 -苯D惡曉-4 -酮。 (上述式(I )化合物,n = 2的情況) 2,2、雙(3, 1-苯噁嗪-4-酮)、2,2’-亞乙基雙(3, 1-苯 噁嗪-4-酮)、2,2’ -四亞甲基雙(3,1-苯噁嗪-4-酮)、 2,2’-十亞甲基雙(3,1-苯噁嗪-4-酮)、2,2’-p-亞苯基雙( 3,卜苯噁嗪-4-酮)、2,2’-m-亞苯基雙(3,1-苯噁嗪-4-酮 )、2,2’- ( 4,4’-亞聯苯基)雙(3,1-苯噁嗪-4-酮)、 2,2,- ( 2?6-或 1,5-萘基)雙(3,1-苯噁嗪-4-酮)、2,2,-( 2 -甲基-P-亞苯基)雙(3,卜苯噁嗪-4-酮)、2,2’- ( 2-硝 基-p -亞苯基)雙(3,1-苯卩惡嗦-4-酮| ) 、2,2’- ( 2-氣-p-亞 苯基)雙(3, 1-苯噁嗪-4-酮)、2,2’-(1,4-亞環己基)雙 (3 .,1 -苯卩惡嗪-4 -酮)、N - p - ( 3 5 1 -苯卩惡嗪-4 -酮-2 ·醯)苯 基、4- ( 3, 1-苯噁嗪-4-酮-2·醯)酞醯亞胺、N-p- ( 3,1-苯 噁嗪-4-酮-2-醯)苯甲醯基、4- (3,卜苯噁嗪-4-酮-2-醯) 苯胺。 (上述式(I )化合物,n = 3的情況) 1,3,5-三(3,1-苯噁嗪-4-酮-2-醯)苯、1,3,5-三(3,1-苯噁嗪-4-酮-2-醯)萘、2,4,6-三(3,卜苯噁嗪-4-酮-2-醯 )萘。 (上述式(II )化合物) 2,8-二甲基-4115611-苯(152-(1;554-(1,)雙(153)-噁 -18- 1299018 (15) 嗪-4,6-二酮、2,7-二甲基-414,911-苯(1,2-(1;4,5-(1’)雙( 1,3)-噁嗪-4,9-二酮、2,8-二苯基-4H,6H-苯(l,2-d;5,4-d, )雙(1,3)-噁嗪-4,6-二酮、2,7-二苯基-4H,9H-苯(1,2-d;4,5-d’)雙(1,3)-噁嗪-4,9-二酮、6,6,-雙(2 -甲基-4H,3,1-苯噁嗪-4-酮)、6,6、雙(2-乙基-4H,35卜苯嚼嗪-4-酮)、6,65-雙(2 -苯基- 4H,3,1-苯噁嗪-4-酮)、6,6、亞 甲基雙(2-甲基-4Η,3,;1·苯噁嗪-4-酮)、6,6’-亞甲基雙( 2-苯基-4Η,3,1-苯噁嗪-4-酮)、6,65-亞乙基雙(2 -甲基-411,3,1-苯噁嗪-4-酮)、6,6’-亞乙基雙(2-苯基-41153,卜苯 噁嗪-4-酮)、6,65-亞丁基雙(2-甲基-4Η,3,1-苯噁嗪-4-酮 )、6,6’-亞 丁基雙(2-苯基-4H,3,;l-苯噁嗪-4-酮)、6,65-氧雙(2-甲基-4Η,3,1-苯噁嗪-4-酮)、6,6’-氧雙(2-苯基-415,3,1-苯噁嗪-4-酮)、6,65-磺醯基雙(2-甲基-411,3,1-苯 噁嗪-4-酮)、6,6’-磺醯基雙(2-苯基-4Η,3,1-苯噁嗪-4-酮 )、6,6’-羰基雙(2-甲基-4Η,3,1-苯噁嗪-4-酮)、6,6、羰 基雙(2-苯基-4Η,3,1-苯噁嗪-4-酮)、7,75-亞甲基雙(2-甲基-4Η,3,1-苯噁嗪-4-酮)、7,7’-亞甲基雙(2-苯基-411,3,卜苯噁嗪-4-酮)、7,7、雙(2-甲基-411,3,1-苯噁嗪-4_酮)、7,75-亞乙基雙(2-甲基-4Η,3,1-苯噁嗪-4_酮)、 7,75-氧雙(2-甲基-4Η,3,1-苯噁嗪-4-酮)、7,7’-磺醯基雙 (2-甲基-4Η,3,1-苯噁嗪-4-酮)、7,7’-羰基雙(2-甲基-4Η,3,1-苯噁嗪-4-酮)、6,7、雙(2-甲基-4Η,3,1-苯噁嗪-4-酮)、6,7,-雙(2-苯基- 4Η,3,1-苯噁嗪-4-酮)、6,7、亞 甲基雙(2-甲基-4Η,3,1-苯噁嗪-4-酮)、6,75-亞甲基雙( -19- 1299018 (16) 2-苯基-4H,3,1-苯噁嗪-4-酮)。 上述例示的化合物中,上述式(I )的化合物,更佳 爲n = 2時的上述式(I )的化合物,特別偏好使用下述式 (Ο -1表示的化合物。式中,R1 1係二價芳香族碳化氫殘 基。
Ο
0 (I) -1 作爲式(I) -1的化合物,尤其以2,2,-p-亞苯基雙( 3,1-苯噁嗪-4-酮)'252’-( 4 54、二亞苯基)雙(3,1-苯噁 嗪-4-酮)、以及2,2,- ( 2,6-亞萘基)·雙(3,^苯噁嗪·心 酮)較佳。 該等環狀亞胺酯的紫外線吸收特性,例如其代表性化 合物,因已在日本公開專利特開昭5 9 - 1 2 9 5 2號公報記載 ,援用其所記載。 在本發明,基材層無論含或不含不活性粒子,以不影 響特性之粒徑小、少量者較佳。 基材層的厚度’以用於液晶、硬包覆層、觸控式面板 、防眩處理、P D P用電磁波屏蔽薄膜、有機e L、電子紙 、太陽電池等、窗貼用途、車用途的支撐體的情況可得必 要的強度以及某種程度之自由彎曲性,在1〜5 0 0 μ m較佳 ,在12〜350 μπι更佳,在50〜250 μπι特別佳。 - 20- 1299018 (17) 〈易接合層〉 本發明的層合薄膜,係於基材層上設置易接合層。該 易接合層係由高分子結合劑組成。於易接合層,可更包含 不活性粒子、潤濕劑、脂肪族蠟、添加劑粒子。 (高分子結合劑) 高分子結合劑係由聚酯樹脂組成。高分子結合劑,以 於水中具可溶性或分散性者較佳,含有些許有機溶劑,可 使用可溶於水者較佳。 作爲構成高分子結合劑之聚酯樹脂,可使用例如下述 的二羧酸成分與二醇成分所得之聚酯。 亦即,作爲二羧酸成分,可例如對苯二羧酸、異酞酸 、酞酸、酞酸酐、2,6-萘二羧酸、1,4-環己烷二羧酸、己 二酸、癸二酸、偏苯三羧酸、苯均四酸、二聚分子酸、5_ 磺基異酞酸鈉。作爲構成高分子結合劑之聚酯樹脂,係以 使用2種以上的二羧酸共聚合聚酯較佳。於聚酯樹脂,亦 可包含若干量之順丁烯二酸、亞甲基丁二酸等的不飽和多 鹼酸成分,或對羥基苯甲酸等的羥基羧酸成分。 作爲二醇成分,可例如乙二醇、1,4-丁二醇、二甘醇 、2-丙醇醚、1,6-己二醇、1,4-環己二甲醇、二甲苯二醇 、二羥甲基丙烷等、聚環氧乙烷二醇、聚氧化四亞甲基二 酉孚(P〇ly(tetramethylene oxide)glycol ) 〇 構成高分子結合劑之聚酯樹脂,其二羧酸成分以 5 0〜70莫耳%的2,6-萘二羧酸構成較佳。作爲其他的二羧 -21 - 1299018 (18) 酸成分,以對苯二羧酸或異酞酸較佳。二醇成分,以 8〇〜95莫耳%的乙二醇構成較佳。作爲其他的二醇成分, 以二甘醇較佳。 所以’構成局分卞結合劑之聚酯樹脂,係以5 〇〜7 〇莫 耳°/。的2,6-萘二羧酸與3〇〜5〇莫耳%的對苯二羧酸或異酞 酸作爲二羧酸成分,以80〜95莫耳%的乙二醇與5〜20莫 耳%的二甘醇作爲二醇成分所得之聚酯較佳。 聚酯樹脂的玻璃轉化溫度,以40〜100。(:較佳,在 60〜8 0 °C更佳。若在該範圍,可得良好的接合性以及良好 的易接合層本身的耐受損性。另一方面,若玻璃轉化溫度 過低’薄膜彼此易發生結塊,若是過高,塗膜變得硬且脆 ,耐受損性變差,不適合。 聚酯樹脂的特性黏度在0.40 dl/g以上較佳,在 〇·40〜0.9 dl/g更佳。用於易接合層的聚酯樹脂,可以利用 與基材層聚酯相同方法製造而得。 易接合層的厚度係〇·〇1〜〇·3 μηι,在0.02〜0.25 μιη範 圍較佳。厚度太薄時,接合力不足,相反地太厚時,易引 起結塊,霧度値(Haze )可能變高。 (不活性粒子) 於易接合層’使其含有不活性粒子較佳。不活性粒子 係有機或無機的不活性粒子,例如矽石與鈦白的複合無機 粒子、碳酸鈣、氧化鈣、氧化鋁、高嶺土、氧化矽、氧化 鋅、交鏈聚丙烯酸酯樹脂粒子、交鏈苯乙烯樹脂粒子、三 -22- 1299018 (19) 聚氰胺樹脂粒子、交鏈矽氧樹脂粒子等。其中以交鏈聚丙 烯酸酯樹脂粒子較佳。 不活性粒子的平均粒徑,係以40〜120 nm的範圍較佳 。不活性粒子的平均粒徑過大石,易發生粒子脫落,過小 時,無法得到足夠的平滑性、耐受損性。易接合層用塗劑 中,不活性粒子的含量以〇 · 1〜1 〇重量%的範圍較佳。過少 時,無法得到充分的平滑性、耐受損性,過多時,易接合 層的凝聚力變低,接合性變差,故不適合。 (潤濕劑) 於易接合層,使其含有潤濕劑較佳。作爲潤濕劑,例 如聚氧化乙烯月桂醚、聚氧化乙烯烷苯醚、聚氧化乙烯-脂肪酸酯、去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甘油脂肪酸酯、脂肪酸 金屬肥皂、烷硫酸鹽、烷磺酸鹽、烷磺基琥珀酸鹽等陰離 子型,以及非離子型界面活性劑。潤濕劑的含量,以 1〜1 〇重量%較佳。潤濕劑的添加量過少時,無法顯示充分 的對聚酯薄膜的潤濕性,彈塗布劑。另一方面,過多時, 作爲易接合層的功能降低,故不適合。 (脂肪族蠟) 於易接合層,使其含有脂肪族蠟較佳。因脂肪族蠟可 使薄膜表面的平滑性提升。脂肪族蠟的含量,以0.5〜30 重量%較佳,在1〜1 0重量%更佳。該含量過少時,無法得 到充分的平滑性,故不適合。而過多時,對聚酯基材的密 -23- 1299018 (20) 合、硬包覆層、黏著劑等之易接合性不足,故不適合。 作爲脂肪族鱲的具體例,例如巴西棕櫚鱲(car nan b a wax )、堪特利拉獵(candelilla wax)、米鱲、日本鱲、 荷荷E油、掠欄鱲、松香改質鱲、小冠椰子鱲(ouricury wax)、甘蔗鱲、西班牙草蠟(espartowax)、巴克蠘( bark wax )等植物性蠟、蜜蠟、羊毛脂、鯨鱲、白蠘、蟲 膠蠟(shellac wax )等動物性蠟、褐煤蠟(montan wax ) 、地蠟(〇 z o k e ι· i t e )、純地鱲(c e r e s i n )等的礦物性蠘、 石蠟、微結晶蠟、石油蠛等石油系蠟、費希爾-托卜夕蠟 (Fisher-Tropsch wax)、聚乙烯蠟、氧化聚乙烯鱲、聚 丙烯蠟、氧化聚丙烯蠟等合成碳化氫系蠟。其中,因爲對 硬包覆層、黏著劑等的易接合性與平滑性良好,特別以巴 西棕櫚蠟、石蠟、聚乙烯鱲較佳。該等可對環境減少負擔 ,以及取用容易,使用作爲水分散體較佳。 (添加劑粒子) 爲了提升易接合層的平滑性、耐受損性,在不影響其 透明度的程度,可包含其他的添加劑粒子。作爲其他的添 加劑粒子,例如碳酸鈣、碳酸鎂、氧化鈣、氧化辟、氧化 鎂、砂酸蘇打、氫氧化銘、氧化鐵、氧化銷、硫酸鋇、氧 化錫、三氧化銻、碳黑、二硫化鉬等的無機不活性粒子、 聚丙烯酸酯系交鏈聚合體、苯乙烯系交鏈聚合體、砂氧樹 脂、氟樹脂、苯鳥糞胺(benzo guanamine resin )樹月旨、 酚樹脂、尼龍樹脂等的粒子。該等之中,水不溶性的固體 -24- 1299018 (21) 物質,因避免在水分散液中沈澱,選擇比重不超過3者較 用於本發明的易接合層,爲形成包覆膜,需要時可添 加上述組成物以外的其他樹脂、化合物,例如帶電防止劑 、著色劑、交鏈劑、紫外線吸收劑等。 (溶劑) 易接合層成分,爲均勻形成易接合層,將易接合層成 分在溶劑中以溶解或分散的塗劑的狀態,塗布於基材層上 較佳。作爲溶劑,可例如水,含些許有機溶劑的水亦可。 如此之溶劑,形成易接合層後,在製膜步驟除去,最終不 含於易接合層較佳。 〈製膜方法〉 本發明的層合薄膜係藉由以下的方法,製造於基材層 上形成易接合層之薄膜後,可於易接合層上形成硬包覆層 〇 亦即,構成基材層的聚酯,以薄膜狀熔融壓出,用鑄 型鼓冷卻固化,成爲未延伸的薄膜。然後,將未延伸的薄 膜,在Tg〜(Tg + 60)°C下其縱方向、橫方向倍率2.0〜5.0倍 往兩軸延伸。再者,於(Tm-100 )〜(Tm-5 ) °C的溫度 1〜100秒熱固定。此處,Tg表示聚合物的玻璃轉化溫度, Tm表示聚合物的融點。 延伸一般使用的方法,例如藉由滾輪的方法、使用展 -25- 1299018 (22) 幅機(stenter )的方法進行。縱方向、橫方向同時延 可,或縱方向、橫方向逐次延伸亦可。易接合層在同 伸的情況,係塗布於兩軸延伸薄膜上。或者,易接合 逐次延伸的情況,一方向延伸的一軸延伸薄膜上,塗 接合層用塗劑,如此另一方向延伸、熱固定較佳。易 層的塗布方法’可使用例如滾輪塗布法、凹板塗膜法 輪刷塗法、噴塗法、氣刀塗布法、浸泡法、幕塗法等 或組合。 再者,進行鬆驰處理的情況,薄膜的(X - 8 0 ) 溫度進行加熱處理具有效果。此處,X表示熱固定的 。作爲鬆弛處理的方法,熱固定後到從滾輪取出爲止 ,在熱固定區域中,切開薄膜的兩端部,對薄膜的供 度,減低其取出速度之方法。而且,在2個速度相異 送滾輪間,以紅外線加熱器之加熱方法。於加熱輸送 上’輸送薄膜,減低加熱輸送滾輪後的輸送滾輪速度 法。且熱固定後,吹出熱風的噴嘴上一邊輸送薄膜, 減低比供給速度低的取出速度。或者,在製膜機取出 於加熱輸送滾輪上輸送薄膜,減低加熱輸送滾輪後的 滾輪速度的方法。或者,藉由加熱烘箱內、紅外線加 ’一邊輸送薄膜,一邊將加熱後滾輪速度減速,比加 滾輪速度低之方法。使用任一方法皆可,對供給側速 取出側速度的減速率爲〇 · 1〜1 0 %,進行鬆弛處理較佳 〈硬包覆層〉 伸亦 時延 層在 布易 接合 、滾 單獨 -x°c 溫度 之間 給速 之輸 滾輪 的方 一邊 後, 輸送 熱器 斗丄 、九 熱目U 度, -26- (23) 1299018 於本發明,爲提高耐光性,在易接合層上,必須設置 具紫外線吸收功能的硬包覆層。於是作爲硬包覆層,可使 用形成該層之原料本身具備紫外線吸收功能的樹脂。 (具紫外線吸收功能的樹脂) 作爲具紫外線吸收功能的樹脂,於側鏈有二苯甲酮、 苯并三唑的聚丙烯酸酯系單體與其他乙烯系不飽和單體共 聚合之紫外線吸收性的聚合物較佳。 作爲於側鏈有二苯甲酮之聚丙烯酸酯系單體,舉例如 下述式表示之單體。
(式中,R表示氫原子或甲基,X表示一 〇—、一 0CH2CH20—、或一0CH2CH(CH3)0—。) 具體而言,例如2-羥基-4-丙烯酸基氧二苯甲酮、2-羥基-4-甲基丙烯酸基氧二苯甲酮、2-羥基-4- (2-丙烯酸 基氧)乙氧基二苯甲酮、2-羥基-4- (2-甲基丙烯酸基氧) 乙氧基二苯甲酮、2-羥基-4- (2-甲基-2-丙烯酸基氧)乙 氧基二苯甲酮、2-羥基-4- (2-甲基-2-甲基丙烯酸基氧) 乙氧基二苯甲酮等。 其中,特別以2-羥基_4-丙烯酸基氧二苯甲酮或2-羥 -27- 1299018 (24) 基-4-甲基丙烯酸基氧二苯甲酮較佳。 作爲於側鏈有苯并三唑之聚丙烯酸酯系單體,舉例如 下述式表示之單體。
(Y表示氫原子、鹵原子或甲基。R!表示氫原子或碳 數1〜6的碳化氫基,R2表示碳數1〜6的烯基,R3表示氫 原子或甲基。) 具體地,例如2-〔 2’-羥基- 5’-(甲基丙烯酸基氧乙基 )苯基〕苯并三唑、2_〔25-羥基- 5,-(丙烯酸基氧乙基) 苯基〕苯并三唑、2-〔 2’-羥基- 3,-第三級丁基- 5,·(甲基 丙烯酸基氧乙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3乂甲 基- 5’-(丙烯酸基氧乙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 基- 5’-(甲基丙烯酸基氧丙基)苯基〕-5 —氯苯并三唑、2-〔2’-羥基- 5’-(丙烯酸基氧丁基)苯基〕-5 -甲基苯并三 卩坐〇 其中,特別以2-〔 2’·羥基- 5,·(甲基丙烯酸基氧乙基 )苯基〕苯并三唑或2-〔2,-羥基- 5,-(丙烯酸基氧乙基) 苯基〕苯并三唑較佳。 作爲其他乙烯系不飽和單體,適合使用丙烯酸、甲基 丙烯酸、丙烯酸的烷酯、甲基丙烯酸的烷酯、烷乙烯醚、 -28- 1299018 (25) 烷乙烯酯等。 於丙烯酸的烷酯、甲基丙烯酸的烷酯、烷乙烯醚的烷 基鏈長,以及烷乙烯酯之羧酸殘基的碳數以1〜8較佳,更 佳者爲1〜4。 作爲丙烯酸的烷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 酸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作爲甲基 丙烯酸的烷酯,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 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等。 作爲烷乙烯醚,甲基乙烯基醚、乙基乙烯基醚、丁基 乙烯基醚等。作爲烷乙烯酯,例如甲酸乙烯酯、乙酸乙烯 酯、丙烯酸乙烯酯、酪酸乙烯酯、2-丁烯酸乙烯酯等。 於側鏈有二苯甲酮、苯并三唑的聚丙烯酸酯系單體與 其他乙烯系不飽和單體共聚合比例,係於側鏈有二苯甲酮 、苯并三唑的聚丙烯酸酯系單體的比率爲10〜70重量。/。, 較佳爲20〜65重量%,其他乙烯系不飽和單體的比率爲 3 0〜90重量%,較佳爲35〜80重量%。具紫外線吸收功能 的單體的比率不到下限的情況,硬包覆層的吸收起始波長 變得比基材層的聚酯樹脂的吸收波長λ短,紫外線吸收 功能降低。另一方面,具紫外線吸收功能的單體的比率超 過上限的情況,硬包覆層無法得到所期望的鉛筆硬度。硬 包覆層的吸收起始波長Xs,在380〜390nm較佳。 紫外線吸收性聚合物,其重量平均分子量以 5000〜100萬較佳,以1萬〜80萬更佳。 上述形成硬包覆層使用之塗劑,調整光澤的同時,賦 -29- 1299018 (26) 予表面平滑的目的,次級粒子2 0 μ m以下的不活性粒子, 對樹脂成分1〇〇重量部,添加〇·3〜3重量部較佳。〇.3重 量部以下缺乏提高平滑性的效果,另一方面,超過3重量 部時,所得之硬包覆層的鉛筆硬度低。 作爲添加於塗劑之不活性粒子,除矽石、碳酸鎂、氫 氧化鋸、硫酸鋇等的無機粒子,例如聚碳酸醋、丙燒酸酯 樹脂、聚醯亞胺、聚醯胺、聚苯二甲酸乙二酯、三聚氰胺 樹脂等的有機聚合物的粒子。 用以形成硬包覆層的塗布方法,滾輪塗布、凹板塗膜 、棒塗、擠壓塗布等,根據塗劑的特性、塗布量,適當選 擇習知的方法。硬包覆層的厚度無特別限制,以1〜1 5 μπι 的範圍較佳。塗劑中的固體成分濃度爲30〜70重量%,在 40〜60重量%更佳。 硬包覆層係設置於易接合層上,此外並無特別限制。 而且,於硬包覆層上亦可包含氣阻障層、導電層等功能層 之構成體。於是,本發明之層合薄膜,係以硬包覆層(Η )、基材層(S )、易接合層(Β )之基本構成,可成爲 H/B/S、H/B/S/B/H。而在有功能層(F )的情況,成爲 F/H/B/S 、 H/B/S/F 、 F/H/B/S/B/H 、 H/B/C/B/H/F 。 (吸收波長) 而且,硬包覆層係形成基材層之聚酯樹脂的吸收波長 λ與硬包覆層的吸收起始波長Xs滿足XUsS400 nm的關係 較佳。若Xs小於λ,無法改善耐光性,故不適合。又大 -30- 1299018 (27) 於400 nm時,因著色而無法作爲顯示器的用途。此處, 聚酯樹脂的吸收波長λ,係以分光光度計測量時,其透過 率達20%時的波長。又硬包覆層的吸收起始波長Xs,係以 分光光度計測量時,透過率相對5 5 0 nm時的透過率低 2 0 %之波長。 而且,基材層包含紫外線吸收劑的情況,基材層之聚 酯樹脂的吸收波長λ以及包含於基材層的紫外線吸收劑的 吸收起始波長λρ5,係λ<λρ5較佳。此處,紫外線吸收劑 的吸收起始波長λρδ,係以分光光度計測量時,透過率相 對5 5 0 nm時的透過率低20%之波長。 (耐光性) 本發明的層合薄膜,係以氙電弧(xenon arc )測試 3 〇 〇小時前後的透過b *値的變化量(△ b * )不到2 · 0,不 到1 .〇較佳。若透過b*値超過上限時,因著色成黃色,無 法作爲顯示器的用途。 (硬包覆層表面的鉛筆硬度) 本發明的層合薄膜,係其硬包覆層表面的鉛筆硬度在 Η以上較佳,若在Η以下,容易受損而不適合於顯示器的 用途。更佳者爲2Η以上,特別佳者在3 Η以上。 (透明性) 本發明的層合薄膜,在可見光波長區域,全光線透過 -31 - 1299018 (28) 率爲8 5 %以上較佳。若全光線透過率低,畫面的鮮明度降 低等不適合作爲光學用途。在87%以上更佳,在90%以上 特別佳。而且,霧度(Haze )不到1 %較佳。若霧度高, 在顯示器用途有損辨視度等’不適合作爲光學用途。不到 0.8 %更佳,不到0.5 %特別佳。 (尺寸安定性) 本發明的層合薄膜,在1 5 0 °C 3 0分鐘之熱收縮率不到 2 %較佳。若在2%以上,於薄膜上疊層功能層時或疊層後 ,由於在層合體上產生龜裂或相反地增加縐褶,而破壞層 合體等,致使無法充分發揮功能。不到1 %更佳,不到 0.5%特別佳。而且,本發明的層合薄膜,爲使其發揮功能 層的特性’亦有以高溫處理的情形。考慮如此之情況,熱 收縮率於200°C 10分鐘不到2%較佳。不到1%更佳,不到 0.5 %特別佳。 實施例 於本發明各種物性値以及特性,係以如下述測量,且 定義如下。 (1 )薄膜的厚度 使用電子測微計(安利斯(anritsu)製K-312A型) ,以針壓3 0克測量薄膜的厚度。 (2 )霧度(Haze )、全光線透過率 -32- 1299018 (29) 使用日本電色工業(株)公司製霧度計,商品名爲「 NDH2000」,依據 JIS K7105 規範,測量 50 mm X 50 mm 的試片之全光線透過率Tt ( % )以及散射光透過率Td ( % ),算出霧度(Td/Tt ) X 1 00 ( % ),利用以下的基準評 價之。 全光線透過率 〇:全光線透過率85%以上· ··透明性良好 △:全光線透過率8 0%以上不到8 5 % · · •透明性稍 微不良 X :全光線透過率不到80% ···透明性不良 霧度(H a z e ) 〇:霧度不到1 % · · •透明性良好 △ ··霧度1%以上不到1.5% · · •透明性稍微不良 X:霧度1.5%以上· · ·透明性不良 (耐光性的評價) 使用氙電弧環境計量器(東洋精機製作所(株)製, 商品名「SUNTEST CPS」型號「CPS +」),依據 JIS-K-73 5 0-2,藉由在 65°C、50RH%環境下照射 3 00小時,進 行屋外暴露加速測試。處理後,使用日本電色工業公司製 的色差計(SZ),測量以L*a*b*表色系之薄膜的透過b* 値,求得處理前後的差△ b*,利用以下的基準評價之。 ◎ : △ b *不到1 . 0 · _ •耐光性極好 -33 - 1299018 (30) 〇:△ b *在1 · 0以上不到2.0 . ··耐光性良好 △ 在2.0以上不到4.0· ··耐光性稍微不良 X : △ b *在4 · 0以上· ··耐光性不良 (與硬包覆層之密合性) 於聚酯薄膜的塗布面,形成5 μιη的硬包覆層,施行 棋盤目的十字切割(1 mm X 1mm的網目100個),於其 上黏貼4 mm寬的賽路凡膠帶。於是,沿著黏貼之膠帶, 與硬包覆層的面平行方向,反覆進行3次的急劇地剝離作 業。於是觀察剝離面,利用以下的基準評價之。 〇:剝離面積不到20% · · ·接著力極好 △:剝離面積20%以上不到40% · · •接著力稍微不 良 X :剝離面積40%以上· ··接著力不良 (鉛筆硬度) 硬包覆層側的鉛筆硬度,係根據JI S K- 5 4 0 0,利用各 種硬度的鉛筆,以90度的角度加重1 Kg壓到薄膜層上, 產生抓傷時,測定發生抓傷時的鉛筆硬度,利用以下的基 準評價之。 ◎:鉛筆硬度在3 Η以上·· ·耐受損性極好 〇:鉛筆硬度在Η以上不到3 Η · . •耐受損性良好 X :鉛筆硬度不到Η · . •耐受損性不良 (尺寸安定性) -34- 1299018 (31) 於薄膜上每隔3 0 cm間隔作記號,不賦予負載,以烘 箱進行熱處理(2 0 0 °C X 1 0分鐘),測定熱處理後記號的 間隔,以下式算出熱收縮率,利用以下的基準評價之。 熱收縮率(% )=(熱處理前記號間距離/熱處理後記 號間距離)/熱處理前記號間距離X1 〇〇 〇:熱收縮率不到2% · . ·尺寸安定性極好 △:熱收縮率2%以上不到4% · · •尺寸安定性普通 X:熱收縮率4%以上· .·尺寸安定性不良 (吸收波長) 聚酯樹脂的吸收波長λ,係以雙光束型分光光度計( 島津製作所(株)製商品名「UV-3100PC」),在波長 3 00〜800 nm範圍連續測量光線透過率,以相對5 5 0 nm時 的光線透過率低20%之波長作爲吸收起始波長。 〈實施例1〉 (基材層用聚酯) 使用6-萘二羧酸二甲酯100部、以及乙二醇60部 、乙酸錳四水鹽0.03部作爲酯交換觸媒,從150°C至238 °C 一邊逐漸升溫,一邊進行1 2 0分鐘的酯交換反應。中途 ,反應溫度到達1 7 0 °C時,添加三氧化銻0 · 0 2 4部,酯交 換反應終了後,添加磷酸三甲酯(在乙二醇中1 3 5 X、5 小時0.11〜0.16Mpa加壓下加熱處理過之溶液:以磷酸三 甲酯換算量0.023部)。然後將反應生成物移至聚合反應 -35- 1299018 (32) 器’升溫至290 °C,27Pa以下的高真空下進行聚合反應, 聚合終了後,相對聚合物99重量。/。,添加式(A )表示的 紫外線吸收劑丨重量%,實質上不含特性黏度爲0.6 1 dl/g 的粒子’得到作爲基材層薄膜形成用之聚乙烯-2,6-萘二竣 酸酯。
(易接合層用塗劑) 將聚酯8 5重量部、不活性粒子5重量部、潤濕劑i 〇 重量部組成之塗劑溶解於離子交換水,以作爲易接合層形 成用。此處,塗劑所使用之聚酯,係以酸成分爲2,6_萘二 羧酸5莫耳%/異酞酸30莫耳%/5-磺基異酞酸鈉1()莫耳% ’二醇成分爲乙二醇90莫耳%/二甘醇10莫耳%所構成( Tg = 80°C )。不活性粒子係交鏈聚丙烯酸酯不活性粒子( 平均粒徑60 nm )。潤濕劑係聚氧化乙爆(n = 7 )月桂醚 (薄膜的形成) 將上述聚乙烯-2,6-萘二羧酸酯的顆粒於170°C乾燥6 小時後,供給予押出機的供料斗,以熔融溫度3 5 0 °C熔融 -36- 1299018 (33) ’用平均開目爲1 7 μπι的不鏽鋼細鋼線濾器過濾,通過3 mm狹縫狀模,在表面溫度6 0 °C的旋轉冷卻鼓上押出,急 速冷卻而得到未拉伸之薄膜。如此所得之未拉伸之薄膜, ^ 1 2 〇 C預熱’又於低速、局速滾輪之間1 5 m m上方以 9 00 °C的IR加熱器加熱,於縱方向拉伸3」倍。於該縱拉 伸後的薄膜的一面,將易接合層形成用塗劑,利用滾輪塗 布法使之塗成乾燥後的易接合層的厚度爲μπι。 然後,供給予展幅機,於1 4 5。(:,在橫方向拉伸3 · 5 倍。所得之二軸配向薄膜,於2 4 0 °C的溫度下4 〇秒熱固 定’得到厚度7 5 μ m的高透明聚醋薄膜。於所得之薄膜的 易接合層側,爲形成硬包覆層,將劑①(一方社油脂製工 業股份有限公司製的商品名「U L S - 1 9 3 5 L Η」,劑②係2 -〔2 羥基- 5’-(甲基丙烯酸基氧乙基)苯基〕苯并三唑 30重量%與甲基丙烯酸甲酯系單體70重量%溶解於甲苯 、乙酸乙酯的混合溶劑,於反應容器中升溫至7 〇艽進行8 小時的聚合者。而且,該劑的固體成分濃度爲3 〇重量。 ° )以滾輪塗布法塗布成乾時的膜厚爲5 μιη,於lOOt: 2 分鐘乾燥後,於2 3 °C 2天的時間熟成,得到硬包覆層。 測量所得之薄膜的特性,其結果表示於表1中。所得 之薄膜,係耐光性、耐受損性、透明性、尺寸安定性、硬 包覆層的密合性良好之薄膜。 〈實施例2〉 除於形成基材層的聚合物不包含紫外線吸收劑外,與 -37- 1299018 (34) 實施例1相同方式,得到層合聚酯薄膜。 測量所得之薄膜的特性,其結果表示於表1中。所得 之薄膜,除耐光性比實施例1的薄膜差外,係耐受損性、 透明性、尺寸安定性、硬包覆層的密合性良好之薄膜。 〈實施例3、4 > 於形成基材層的聚合物不包含紫外線吸收劑,以及表 示於表1之硬塗劑,改變劑中紫外線吸收聚合物含有比例 (劑②、劑③),除此之外,與實施例1相同方式,得到 層合聚酯薄膜。 測量所得之薄膜的特性,其結果表示於表1中。所得 之薄膜,除耐光性比實施例1的薄膜差外,係耐受損性、 透明性、尺寸安定性、硬包覆層的密合性良好之薄膜。 〈比較例1〉 (基材層用聚酯) 將對苯二甲酸甲酯96部、乙二醇5 8部、乙酸錳 〇·〇38部以及三氧化銻0.041部分別置入反應器,攪拌下 內溫至240 °C,一邊蒸餾甲醇一邊進行酯交換反應,酯交 換反應終了後,添加磷酸三甲酯0.097部。然後將反應生 成物升溫,最後於高真空下2 8 0 °C的條件,進行聚縮合, 得到特性黏度(〔η〕)0.64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碎片 (易接合層用塗劑) -38- (35) 1299018 使用與實施例1所使用之易接合層用塗劑。 (硬包覆層用塗劑) 使用與實施例1所使用之硬包覆層用塗劑 (薄膜的形成) 然後,將該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碎片於1 7 (TC 3小時 乾燥後,供給予二軸押出機,於280 °C熔融捏合,急速冷 卻固化,得到基材層形成用母碎片。 將該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的顆粒於16(TC乾燥3小時 後,供給予押出機的供料斗,以熔融溫度295 t熔融,在 保持於20 °C冷卻的鼓上急速冷卻固化,得到未拉伸之薄 膜。該未拉伸之薄膜,於9 5 °C在縱方向拉伸3 .5倍,然後 ,塗布用於實施例1的易接合層形成用塗劑,使其乾燥後 的厚度爲〇 · 1 μπι,於11 0 °C在橫方向拉伸3 · 8倍後,於 23 0°C熱處理,得到厚度75 μπι的二軸拉伸薄膜。於所得 之聚酯薄膜上,與實施例1相同形成硬包覆層,得到層合 聚酯薄膜。 測量所得之薄膜的特性,其結果表示於表1中。所得 之薄膜,雖爲耐光性、耐受損性、透明性、硬包覆層的密 合性良好之薄膜,但其尺寸安定性比實施例1的薄膜差。 〈比較例2〉 除於形成基材層的聚合物不包含紫外線吸收劑外,與 -39- 1299018 (35) 使用與實施例1所使用之易接合層用塗劑。 (硬包覆層用塗劑) 使用與實施例1所使用之硬包覆層用塗劑 (薄膜的形成) 然後,將該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碎片於1 7 0 °C 3小時 乾燥後,供給予二軸押出機,於280°C熔融捏合,急速冷 卻固化,得到基材層形成用母碎片。 將該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的顆粒於160°C乾燥3小時 後,供給予押出機的供料斗,以熔融溫度295 °C熔融,在 保持於20 °C冷卻的鼓上急速冷卻固化,得到未拉伸之薄 膜。該未拉伸之薄膜,於9 5 °C在縱方向拉伸3.5倍,然後 ,塗布用於實施例1的易接合層形成用塗劑,使其乾燥後 的厚度爲 〇. 1 μ m,於 11 〇 °c在橫方向拉伸 3 · 8倍後,於 2 3 0 °C熱處理,得到厚度7 5 μ m的二軸拉伸薄膜。於所得 之聚酯薄膜上,與實施例1相同形成硬包覆層,得到層合 聚酯薄膜。 測量所得之薄膜的特性,其結果表示於表1中。所得 之薄膜,雖爲耐光性、耐受損性、透明性、硬包覆層的密 合性良好之薄膜,但其尺寸安定性比實施例1的薄膜差。 〈比較例2〉 除於形成基材層的聚合物不包含紫外線吸收劑外,與 -39- 1299018 (36) 實施例1相同方式,首先得到具備基材層與易接合層 膜。於該薄膜上,將包含無紫外線吸收功能的聚丙烯 改質矽石粒子的聚丙烯酸酯硬包覆(JSR (株)製的 名「Z75 0 1」,劑④,溶劑:甲基乙基酮,固體成分 ),以滾輪塗布法塗布成乾時的膜厚爲5 μπι,乾燥 電子束175kV以及lOMrad的條件照射,形成硬包覆f 測量所得之薄膜的特性,其結果表示於表1中。 之薄膜,雖爲耐受損性、透明性、尺寸安定性、硬包 的密合性良好之薄膜,但其耐光性非常差。 〈比較例3〉 於形成基材層的聚合物,添加作爲潤滑劑之真球 石(平均粒徑0 · 4 μ m,折射率1 · 4 4 ) 0.2 5重量%,除 成易接合層外,與實施例1相同方式,首先得到基材 膜。於該薄膜上’與比較例2相同形成硬包覆層,得 合薄膜。 測量所得之薄膜的特性,其結果表示於表1中。 之薄膜,雖爲耐受損性、尺寸安定性良好之薄膜,但 明性差,且耐光性、硬包覆層的密合性非常差。 〈比較例4〉 於形成基材層的聚合物不包含紫外線吸收劑,以 示於表1之硬塗劑’改變劑中紫外線吸收聚合物含有 (劑⑤),除此之外,與實施例1相同方式,得到層 之薄 酸酯 商品 5 0% 後, 所得 覆層 狀矽 不形 層薄 到層 所得 其透 及表 比例 合薄 -40- 1299018 (37) 膜。 測量所得之薄膜的特性,其結果表示於表1中。所得 之薄膜,,雖爲耐受損性、透明性、尺寸安定性、硬包覆 層的密合性良好之薄膜。因其λκλ,其耐光性非常差。 〈比較例5 > 與比較例1相同方式,首先得到具備基材層與易接合 層之薄膜。於該薄膜上,與比較例2相同形成硬包覆層, 得到層合薄膜。 測量所得之薄膜的特性,其結果表示於表1中。所得 之薄膜,雖爲耐受損性、透明性、硬包覆層的密合性良好 之薄膜,但其耐光性非常差、尺寸安定性差。 〈比較例6〉 於形成基材層的聚合物不包含紫外線吸收劑,以及表 示於表1之硬塗劑,改變劑中紫外線吸收聚合物含有比例 (劑⑥),除此之外,與實施例1相同方式,得到層合薄 測量所得之薄膜的特性,其結果表示於表i中。所得 之薄膜,雖爲耐光性、透明性、尺寸安定性、硬包覆層的 密合性良好之薄膜。但其耐受損性非常差。 -41 - 1299018 (38) 【表1】
實ί ®例 比較例 1 2 3 4 1 2 3 4 5 6 基材層 聚酯種類 PEN PET PEN PET PEN 吸收波長\ (nm) 382 320 382 320 382 潤滑劑 無 有 Μ j %\\ 紫夕^線吸收劑 有 無 有 4fflP «Μ、、 易接合層 易接合層 無 有 硬包覆層 硬塗劑種類 劑① 劑② 劑③ 劑① 劑④ 劑⑤ 劑④ 劑⑥ 紫外線吸收性 有 無 有 Μ j\\\ 有 吸收起始波長(nm) 387 385 390 387 375 395 紫外線吸收單體含率 (重量%) 30 20 50 30 - - 5 80 評價項目 b*値變化量 ◎ 〇 〇 〇 ◎ X X X Δ 〇 鉛筆硬度 〇 〇 〇 〇 〇 ◎ ◎ ◎ ◎ X 霧度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X 〇 〇 〇 全光線透過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Δ 〇 〇 〇 尺寸安定性 〇 〇 〇 〇 Δ 〇 〇 〇 Δ 〇 硬包覆層的密合性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X 〇 〇 〇 綜合評價 ◎ 〇 〇 〇 Δ X X X X X -42 - 1299018 (39) 表中,PEN表示聚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表示聚對苯 二甲酸乙二酯。 發明的效果
本發明的層合薄膜,係具良好之透明性且具有以下良 好之性質。亦即’本發明的層合薄膜,係硬包覆層具有紫 外線吸收功能’且△ b *値不到既定値之良好耐光性。又硬 包覆層表面的鉛筆硬度在Η以上,其耐受損性良好。又 於基材層因使用以萘二羧酸爲主的二羧酸成分與以乙二醇 爲主的二醇成分構成之聚酯樹脂,其尺寸安定性良好。再 者,因爲於基材層與硬包覆層之間設置易接合層,硬包覆 層的密合性良好。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本發明的層合薄膜,因其耐光性、耐受損性、透明性 、尺寸安定性、硬包覆層的密合性優,可用於液晶顯示裝 置的構件的稜鏡薄片、觸控面板、背光等的基材薄膜、反 射防止用薄膜的基材薄膜、電漿顯示器的電磁波屏蔽薄膜 、有機EL顯示器的基材薄膜、顯示器的防爆用基材薄膜 等的各種光學用薄膜。 -43 -

Claims (1)

  1. 1299018 … 伊/月邓 拾、申請專利範圍 第93 1 0 1 65 1號專利申請案 中文申請專利範圍修正本 民國97年1月31日修正 1. 一種層合薄膜,係由基材層、易接合層以及硬包覆 層構成、於基材層上形成易接合層、於易接合層上形成硬 包覆層,其特徵爲: (1 )基材層係萘二羧酸爲主的二羧酸成分、乙二醇 爲主的二醇成分之聚酯樹脂所組成; (2 )硬包覆層係具有紫外線吸收功能,且硬包覆層 表面的鉛筆硬度在Η以上; (3 )該層合薄膜的氣電弧(X e η ο n a r c )測試3 0 0小 時前後的透過b *値的變化量(△ b * )不到2.0。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層合薄膜,其中,基材層 之聚酯樹脂的吸收波長λ與硬包覆層的吸收起始波長滿 足?iAs<4 0 0 nm的關係式。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層合薄膜,其中 ,經20 0 °C XI 〇分之熱收縮率不到2%。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層合薄膜,其中,在可見 光波長範圍之全光線透過率爲85 %以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層合薄膜,其中,霧度( haze )不到 1 %。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層合薄膜,其中,基材層 1299018 的聚酯樹脂包含紫外線吸收劑。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之層合薄膜,其中,基材層 的聚酯樹脂係由90莫耳%之乙烯-2,6-萘二羧酸酯單元構 成。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之層合薄膜,其中,易接合 層係由玻璃轉化溫度40〜100 °C之聚酯樹脂構成。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層合薄膜,其中,易接合 層係以50〜70莫耳%的2,6-萘二羧酸與30〜50莫耳%的對 苯二羧酸或異酞酸作爲二羧酸成分,以80〜95莫耳%的乙 二醇與5〜2 0莫耳%的二甘醇作爲二醇成分所得之聚酯所 構成。 1 〇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層合薄膜,其中,易接 合層包含不活性粒子。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層合薄膜,其中,硬包 覆層’係由在側鏈有二苯甲酮或苯并三唑的丙烯酸酯系單 體與其他乙烯系不飽和單體共聚合物所構成。 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 1項之層合薄膜,其中,在側 鏈有二苯甲酮的丙烯酸系單體,係2_羥基-4_丙烯酸基氧 一本甲酮(2-hydroxy-4-acryl〇xybenzophenone)或 2 -經 基-4·甲基丙烯酸基氧二苯甲酮(2-hydr〇xy_4-methacryloxybenzophenone )。 1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i項之層合薄膜,其中,在側 鏈有苯并三唑的丙烯酸系單體,係2-〔 2,_羥基-5,_ (甲基 丙烯酸基氧乙基)苯基〕苯并三唑或(2-[2,- hydroxy-5,- 1299018 (acryloloxyethyl)phenyl] benzotriazole )或 2-〔 2 ’-經基-5,-(丙烯酸基氧乙基)苯基〕苯并三唑(2_[2,-1^(11^7-59-(acryloloxyethyl)phenyl]benzotriazole ) 〇 I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層合薄膜,其中,其他 乙烯系不飽和單體,係至少一種選自丙烯酸、甲基丙烯酸 、丙烯酸的烷酯、以及甲基丙烯酸的烷酯所成群的單體。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之層合薄膜,其中,硬包 覆層係由在側鏈有二苯甲酮或苯并三唑的丙烯酸系單體 10〜70重量%,與其他乙烯系不飽和單體30〜90重量%聚 合之共聚合體構成。 -3-
TW93101651A 2003-01-21 2004-01-20 Laminate film TW200416133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012115 2003-01-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16133A TW200416133A (en) 2004-09-01
TWI299018B true TWI299018B (zh) 2008-07-21

Family

ID=32767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3101651A TW200416133A (en) 2003-01-21 2004-01-20 Laminate film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7264866B2 (zh)
EP (1) EP1586446B1 (zh)
JP (1) JP4174509B2 (zh)
KR (1) KR101059718B1 (zh)
CN (1) CN1741902B (zh)
DE (1) DE602004029009D1 (zh)
TW (1) TW200416133A (zh)
WO (1) WO200406512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58548B (zh) * 2014-02-21 2016-11-21 Jfe Steel Corp Resin coated metal sheet for contain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TWI558549B (zh) * 2014-02-21 2016-11-21 Jfe Steel Corp Resin coated metal sheet for contain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60252B2 (ja) * 2005-04-05 2011-03-30 帝人デュポンフィルム株式会社 色素増感型太陽電池用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色素増感型太陽電池用電極
US7557989B2 (en) * 2005-06-03 2009-07-0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Reflective polarizer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JP5038893B2 (ja) * 2005-06-21 2012-10-03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透明物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944419B2 (ja) * 2005-10-04 2012-05-30 帝人デュポンフィルム株式会社 固体高分子電解質膜補強用二軸配向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07156075A (ja) * 2005-12-05 2007-06-21 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td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GB0602678D0 (en) 2006-02-09 2006-03-22 Dupont Teijin Films Us Ltd Polyester film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
KR101362591B1 (ko) * 2006-03-17 2014-02-21 키모토 컴파니 리미티드 폴리에스테르계 필름용 바인더 조성물 및 이것을 사용한 광학 필름
MX2009009596A (es) * 2007-03-09 2009-09-16 3M Innovative Porperties Compa Pelicula de capas multiples.
FR2925912B1 (fr) * 2007-12-26 2010-01-22 Toray Plastics Europ Film polyester enroulable comprenant sur au moins l'une de ses faces, un revetement reticule resistant aux rayures, procede d'obtention de ce film polyester
CN101932436A (zh) * 2008-01-31 2010-12-29 三菱树脂株式会社 耐候性优异的阻气性膜
JP5591453B2 (ja) * 2008-03-31 2014-09-1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紫外線吸収剤およびそれを含む高分子組成物
JP5553627B2 (ja) * 2010-02-07 2014-07-16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EP2540495A4 (en) * 2010-02-26 2014-04-30 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td HARD COATING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JP2011245809A (ja) * 2010-05-29 2011-12-08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13087264A (ja) * 2011-10-21 2013-05-13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積層板の製造方法、積層板および回路基板
KR101948655B1 (ko) * 2012-12-06 2019-02-15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하드코팅필름 및 이를 이용한 플렉시블 디스플레이
JP6461689B2 (ja) * 2015-04-09 2019-01-30 東洋鋼鈑株式会社 積層シート及び積層板
JP6752112B2 (ja) * 2015-10-30 2020-09-0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フィルム製造方法、フィルム製造装置、およびフィルム
TWI821234B (zh) 2018-01-09 2023-11-11 美商康寧公司 具光改變特徵之塗覆製品及用於製造彼等之方法
CN111989357B (zh) * 2018-04-19 2023-08-11 东洋纺株式会社 折叠型显示器的表面保护膜用聚酯薄膜及其用途
CN112638635A (zh) * 2018-08-29 2021-04-09 住友电木株式会社 成型品的制造方法及该制造方法中使用的树脂膜
USD891317S1 (en) 2018-11-06 2020-07-28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Radiator grille for a vehicle
CN110144177A (zh) * 2019-05-20 2019-08-20 深圳市格莱特印刷材料有限公司 用于3d曲面触控屏的防爆胶及其制备方法
JP7099414B2 (ja) * 2019-08-02 2022-07-12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積層体
KR20210150199A (ko) * 2020-06-03 2021-12-10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이접착층 형성용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하드코팅 필름
KR20210150198A (ko) * 2020-06-03 2021-12-10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이접착층 형성용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하드코팅 필름
US20220011478A1 (en) 2020-07-09 2022-01-13 Corning Incorporated Textured region of a substrate to reduce specular reflectance incorporating surface features with an elliptical perimeter or segments thereof,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112724807A (zh) * 2020-12-31 2021-04-30 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树脂组合物、光学涂布液、光学涂布层及光学聚酯保护膜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121676A (en) 1976-09-17 1977-10-13 Teijin Ltd Material for outdoor stretching
JPS53103839A (en) 1977-02-17 1978-09-09 Toray Industries House for farming
US4310687A (en) * 1980-07-10 1982-01-12 Gaf Corporation Copolymerizable ultraviolet light absorber monomers which are acrylate esters of 2-hydroxy, alkoxy, methylol benzophenones
JPS5912952A (ja) * 1982-07-15 1984-01-23 Teijin Ltd 新規な紫外線吸収剤を用いる紫外線からの保護
US4495325A (en) * 1983-02-25 1985-01-22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Polymer-bound ultraviolet stabilizer coating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cross linkers
US4585693A (en) * 1983-02-25 1986-04-29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Polymer-bound ultraviolet stabilizer coating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cross linkers
JP3102696B2 (ja) * 1990-09-10 2000-10-23 日本エーアールシー株式会社 被覆組成物および該組成物を用いる被覆樹脂成形品
US5369211A (en) * 1993-04-01 1994-11-29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Water-dispersible sulfo-polyester compostions having a TG of greater than 89°C.
JP3400530B2 (ja) * 1994-04-18 2003-04-28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耐摩耗性被覆組成物
JPH0892391A (ja) * 1994-09-19 1996-04-09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H09141808A (ja) * 1995-11-28 1997-06-03 Teijin Ltd 積層フイルム
JPH09156056A (ja) * 1995-12-12 1997-06-17 Toray Ind Inc 保護用フィルム
JPH09234839A (ja) 1996-02-29 1997-09-09 Toray Ind Inc 積層フィルム
JPH09239921A (ja) 1996-03-13 1997-09-16 Toray Ind Inc 積層フイルム
JPH09262939A (ja) * 1996-03-27 1997-10-07 Toray Ind Inc グリーンハウス用積層フイルム
DE69729187T2 (de) * 1996-12-17 2005-05-04 Mitsubishi Polyester Film Corp. Orientierte polyestermehrschichtfolie zur beschichtung von kraftfahrzeugscheiben
DE69826179T2 (de) * 1997-06-12 2005-11-17 Mitsubishi Polyester Film Corp. Laminierte Polyesterfolie
JPH1134519A (ja) * 1997-07-18 1999-02-09 Toray Ind Inc 印刷用受容フィルム
JPH1191025A (ja) * 1997-09-22 1999-04-06 Toray Ind Inc オーバレイ用フイルム
TW574106B (en) * 1998-02-18 2004-02-0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Hard coat film
DE69914126T2 (de) * 1998-05-25 2004-10-28 Toyo Boseki K.K. Thermoplastische Verbundfolie
EP1231867B8 (fr) 1999-11-26 2006-01-18 Marc William Bachmann Instrument pour le nettoyage et le polissage de la surface des dents se presentant sous la forme d'un batonnet
JP2001315262A (ja) * 2000-05-11 2001-11-13 Teijin Ltd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
KR100838548B1 (ko) * 2000-08-23 2008-06-17 데이진 가부시키가이샤 이축 배향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접착성 필름 및 착색하드코팅 필름
JP2002121307A (ja) 2000-10-16 2002-04-23 Asahi Glass Co Ltd ハードコート層を有する芳香族ポリエステル樹脂成形体
JP2002155156A (ja) * 2000-11-21 2002-05-28 Teijin Ltd 光学用易接着性積層フィルム
JP2002210906A (ja) * 2001-01-23 2002-07-31 Teijin Ltd 光学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積層体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58548B (zh) * 2014-02-21 2016-11-21 Jfe Steel Corp Resin coated metal sheet for contain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TWI558549B (zh) * 2014-02-21 2016-11-21 Jfe Steel Corp Resin coated metal sheet for contain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264866B2 (en) 2007-09-04
JP4174509B2 (ja) 2008-11-05
KR101059718B1 (ko) 2011-08-29
CN1741902B (zh) 2010-06-23
DE602004029009D1 (de) 2010-10-21
CN1741902A (zh) 2006-03-01
EP1586446A4 (en) 2008-09-03
EP1586446A1 (en) 2005-10-19
KR20050090081A (ko) 2005-09-12
TW200416133A (en) 2004-09-01
WO2004065120A1 (ja) 2004-08-05
US20060121299A1 (en) 2006-06-08
EP1586446B1 (en) 2010-09-08
JPWO2004065120A1 (ja) 2006-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99018B (zh)
TWI310344B (zh)
JP5363206B2 (ja) 光学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WO2006067978A1 (ja) 光学用二軸配向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06306910A (ja) 太陽電池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08116710A (ja) 光学用易接着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4056350B2 (ja) 二軸延伸多層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119305A (ja) 光学用易接着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5506209B2 (ja) 離型フィルム
JP2003171487A (ja) 光学用易接着性積層フィルム
JP6063612B2 (ja) 積層フィルム
JP2004250624A (ja) 透明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15124291A (ja) 易接着層形成用水性接着剤
JP2003291290A (ja) 光学用易接着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5607520B2 (ja) 光学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6315940B2 (ja) 水性接着剤およびそれより得られる被膜
JP2003049011A (ja) 光学用易接着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03291285A (ja) 光学用易接着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4707206B2 (ja) 二軸配向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17097225A (ja) 保護フィルム
JP2016180092A (ja) ポリエステル系積層フィルム
JP2013155313A (ja) 光学基材用粘着シート
JP2009084508A (ja) 光学用易接着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04285310A (ja) 易接着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17065114A (ja) 積層フィル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