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41902B - 层压膜 - Google Patents

层压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41902B
CN1741902B CN2004800025728A CN200480002572A CN1741902B CN 1741902 B CN1741902 B CN 1741902B CN 2004800025728 A CN2004800025728 A CN 2004800025728A CN 200480002572 A CN200480002572 A CN 200480002572A CN 1741902 B CN1741902 B CN 17419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laminated film
acid
hardening coat
described lamin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48000257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41902A (zh
Inventor
桥本胜之
饭田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bo Film Solutions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td filed Critical 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td
Publication of CN17419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419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7419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41902B/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5/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Filling pastes
    • C09D5/32Radiation-absorbing pai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04Reinforc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with loose or coherent fibrous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942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components having sam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 in differing degre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5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and including a second componen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part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786Of polyester [e.g., alkyd, et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786Of polyester [e.g., alkyd, etc.]
    • Y10T428/31797Next to addition polymer from unsaturated monom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855Of addition polymer from unsaturated monomers
    • Y10T428/31935Ester, halide or nitrile of addition polym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层压膜,由基材层、易粘合层和硬化涂层构成,在基材层上形成易粘合层,在易粘合层上形成硬化涂层,其特征在于,(1)基材层由以萘二甲酸为主要的二羧酸成分,以乙二醇为主要的二醇成分的聚酯树脂构成,(2)硬化涂层具有紫外线吸收功能,且硬化涂层表面的铅笔硬度为H以上,(3)该层压膜的氙弧试验300小时前后的透光b*值的改变量(Δb*)低于2.0。上述膜的耐光性、耐划伤性、透明性、尺寸稳定性、与硬化涂层的密合性优异。

Description

层压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基材层、易粘合层和硬化涂层构成的层压膜。更详细地说,涉及耐光性、耐划伤性、透明性、尺寸稳定性以及硬化涂层的密合性优异的层压膜。
背景技术
聚酯膜,特别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双轴拉伸膜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质、耐热性和耐化学性。因此,广泛用作磁带、强磁性薄膜带、胶卷、包装用膜、电子元件用膜、电绝缘膜、金属层压用膜、贴在玻璃显示器等表面的膜、各种构件的保护用膜等的原材料。
聚酯膜近年来特别多地用在各种光学用膜中,用在液晶显示器的构件三棱性透镜片材、触摸屏、背面光等的基膜和防止反射用膜的基膜、等离子显示器的电磁波屏蔽膜、有机EL显示器的基膜、显示器的防爆用基膜等用途中。用于这种光学用膜的基膜要求优异的透明性和耐光性。但是,聚酯膜因紫外线而劣化,引起变色、机械强度的降低等物性改变。特别是在显示器用途中,光劣化引起的变色损害显示器的颜色平衡,因此存在不能使用耐光性差的膜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作为提高聚酯膜的耐先性的手段,已知在聚酯膜内掺入紫外线吸收剂(专利文献1)、在丙烯酸树脂中混合紫外线吸收剂,在聚酯膜表面涂布、干燥并层压(专利文献2)、使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折射率和密度在特定的范围(专利文献3)、在热塑性膜上层压由苯并三唑类单体共聚合的丙烯酸构成的树脂和铅笔硬度H以上的表面硬化层这2层(专利文献4)。
(专利文献1)特公昭57-6470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公平4-2101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公昭53-40627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平9-234839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以往的聚酯膜存在如下的缺点。即,对于聚酯膜的拉伸强度劣化,掺入紫外线吸收剂的膜虽然有效果,但是随着劣化在膜表面的进展,存在雾度和透明性降低这样的缺点。
另外,在丙烯酸树脂中混合紫外线吸收剂,并将此在聚酯膜表面进行涂布、干燥、层压而得到的膜,由于所混合的紫外线吸收剂会导致质量不均一,因此作为显示器使用具有无法保证所要求的耐光性的缺点。
使用具有特定范围的折射率和密度的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膜具有若干效果,但不能获得满足要求的耐光性。
在热塑性膜上层压由苯并三唑类单体共聚合的丙烯酸树脂构成的树脂层与铅笔硬度H以上的表面硬化层这2层的膜在耐划伤性上优异。但是,结构复杂,因此有时硬化层的密合性差。
作为用于基材层的膜,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往往称为PET膜)和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膜(PEN膜)相比较时,虽然PET膜比PEN膜耐光性优异,但是尺寸稳定性有时不够。因而,PET膜在制造显示器等的过程中,因热处理易于收缩,在尺寸稳定性上有时存在问题。
另一方面,将PEN膜与PET膜相比较,如上所述,尺寸稳定性优异,作为显示器用的基材优异,但是存在耐光性较差的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耐光性(耐候性)、耐划伤性、透明性、尺寸稳定性和硬化层的密合性优异的层压膜。
本发明为由基材层、易粘合层和硬化涂层构成,在基材层上形成易粘合层,在易粘合层上形成硬化涂层的层压膜,其特征在于,:
(1)基材层由以萘二甲酸为主要的二羧酸成分,以乙二醇为主要的二醇成分的聚酯树脂构成,
(2)硬化涂层具有紫外线吸收功能,硬化涂层表面的铅笔硬度为H以上,
(3)该层压膜的氙弧试验300小时前后的透光b*值的改变量(Δb*)低于2.0。
即,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维持PEN膜的优异的透明性、尺寸稳定性的同时,通过具有紫外线吸收功能的硬化涂层改善耐光性的缺点。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通过在基材层和硬化涂层之间设置易粘合层,改善硬化涂层的密合性。
本发明进一步的特征在于通过特定的铅笔强度的硬化涂层改善耐划伤性。
本发明的层压膜因透光b*值的改变量(Δb*)低于2.0,所以可以防止显示器的用途等中的颜色平衡的破坏。另外该透光b*值的改变量用后面所述的方法评价。
实施发明的最佳方式
<基材层>
在本发明中,构成基材层的聚酯树脂是以萘二甲酸为主要的二羧酸成分,以乙二醇为主要的二醇成分的聚酯。其中“主要的”是指构成成分中的至少90摩尔%,优选至少95摩尔%。
作为萘二甲酸,可以举出2,6-萘二甲酸、2,7-萘二甲酸、1,5-萘二甲酸。其中,优选2,6-萘二甲酸。
为共聚物时,作为构成共聚物的共聚合成分,可以使用在分子内具有2个成酯官能团的化合物。作为共聚合用的二羧酸成分,可以举出草酸、己二酸、邻苯二甲酸、癸二酸、十四双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羧酸、4,4’-联苯二羧酸、苯基茚满二羧酸、2,7-萘二甲酸、四氢化萘二羧酸、萘烷二羧酸、二苯醚二羧酸等。另外,作为羟基羧酸,可以举出对羟基苯甲酸、对羟乙氧基苯甲酸等羟基羧酸。
作为共聚合用的二醇成分,可以举出丙二醇、1,3-丙二醇、丁二醇、1,6-己二醇、环己二醇、新戊二醇、双酚砜的环氧乙烷加成物、双酚A的环氧乙烷加成物、二甘醇、聚氧化乙烯二醇等2元醇等。
这些化合物可以只使用1种,也可以使用2种以上。另外,其中作为二羧酸成分,优选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4,4’-联苯二羧酸、2,7-萘二甲酸、对羟基苯甲酸。作为二醇成分,优选1,3-丙二醇、1,6-己二醇、新戊二醇、双酚砜的环氧乙烷加成物。
另外,聚2,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可以是由苯甲酸、甲氧基聚亚烷基二醇等一官能性化合物把末端的羟基和/或羧基的一部分或全部封闭的化合物,也可以是用极少量的甘油、季戊四醇等三官能以上的酯形成性化合物在实质上能得到线形聚合物的范围内共聚合的化合物。
基材层的聚酯树脂可以用以往公知的方法制造。包括以二羧酸和二醇的反应直接得到低聚合度聚酯的方法。还可以使用以往公知的酯交换催化剂,使二羧酸的低级烷基酯和二醇反应后,在聚合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聚合反应的方法得到。
作为酯交换催化剂,可以举出含有钠、钾、镁、钙、锌、锶、钛、锆、锰、钴的化合物的一种或二种以上。作为聚合催化剂,可以使用三氧化锑、五氧化锑等锑化合物、以二氧化锗为代表的锗化合物、钛酸四乙酯、钛酸四丙酯、钛酸四苯酯或者这些的部分水解物、草酸钛氧铵、草酸钛氧钾、四乙酰丙酮钛等钛化合物。
经由酯交换反应进行聚合时,在聚合反应前,为了使酯交换催化剂失活,通常添加磷酸三甲酯、磷酸三乙酯、磷酸三正丁酯、正磷酸等磷化合物,但从聚酯的热稳定性方面看,优选以磷元素计在聚-2,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含量为20~100重量ppm。另外,还可以在聚酯熔融聚合后将其切片,加热减压下或者在氮气等惰性气流中进一步施行固相聚合。
基材层的聚酯树脂优选由以90摩尔%以上的-O-CH2CH2-O-CO-Q-CO-(Q表示萘-二基)表示的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单元构成的聚酯。具体地说,由90摩尔%以上,优选95摩尔%以上,进一步优选97摩尔%以上的2,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单元构成的聚酯。
聚酯树脂的固有粘度优选为0.40dl/g以上,进一步优选0.40~0.9dl/g。固有粘度过低的话,往往产生工程断裂。另外,固有粘度过高的话,熔融粘度高,不但难于熔融挤出,而且聚合时间长,是不经济的,因此不优选。
另外在本发明中,从提高耐光性方面看,优选往构成基材层的聚酯树脂中添加紫外线吸收剂。特别为了防止因紫外线吸收性化合物的不足引起的聚酯膜的耐光性降低、起因于紫外线吸收性化合物过量引起的聚酯聚合度降低的机械特性的恶化,优选在基材层中的紫外线吸收性化合物的含量为0.1~5重量%,进一步优选0.2~3重量%。
此外,作为紫外线吸收剂,可以举出公知的紫外线吸收剂,例如水杨酸类化合物、二苯甲酮类化合物、苯并三唑类化合物、环状亚氨基酯类化合物等。其中,优选二苯甲酮类化合物、苯并三唑类化合物、环状亚氨基酯类化合物。作为与聚酯混合的紫外线吸收剂,特别优选环状亚氨基酯类化合物。
作为二苯甲酮类化合物,可以举出2,4-二羟基二苯甲酮、2,2’-二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等,作为上述苯并三唑类化合物,可以举出2-(2’-羟基-5’-叔丁基苯基)苯并三唑等。
另外,环状亚氨基酯类化合物优选以未反应的形式使用选自下式(I)或式(II)表示的环状亚氨基酯中的至少1种的化合物。该环状亚氨基酯类化合物作为紫外线吸收剂是公知的化合物,例如记载在特开昭59-12952号公报中。
Figure G2004800025728D00051
式(I)中,X1是来自上式表示的X1的2个价键处于1位、2位位置关系的2价芳香残基。n是1、2或3。R1是n价的烃残基,其可进一步含有杂原子,或者R1在n=2时,可以直接键合。
式(II)中,A是下式(II)-a表示的基团或者是下式(II)-b表示的基团。(II)、(II)-a或者(II)-b中的R2和R3相同或不同,为1价的烃残基。X2为4价的芳香族烃残基,其也可以进一步含有杂原子。
Figure G2004800025728D00061
作为X1,优选1,2-亚苯基、1,2-亚萘基、2,3-亚萘基、下式(a)或(b)表示的基团。其中,特别优选1,2-亚苯基。式(a)或式(b)中,R是-O-、-CO-、-S-、-SO2-、-CH2-、-(CH2)-或者-C(CH3)2-。
Figure G2004800025728D00062
对于X1,所列举的芳香族烃残基可以被碳原子数1~10的烷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己基、癸基等;碳原子数6~12的芳基例如苯基、萘基等;碳原子数5~12的环烷基例如环戊基、环己基等;碳原子数8~20的芳烷基例如苯乙基等;碳原子数1~10烷氧基例如甲氧基、乙氧基、癸氧基等;硝基;卤素例如氯、溴等;碳原子数2~10的酰基例如乙酰基、丙酰基、ゼンゾィル、癸酰基等;等等的取代基取代。
R1可以为n价(条件是n为1、2或3)的烃残基,另外只有n为2时,可以是直接键合。
(R1为1价的烃基的情况)
作为1价的烃残基(n=1时),第一,可以举出碳原子数1~10的未取代的脂族基团、碳原子数6~12的未取代的芳香族基团、碳原子数5~12的未取代的脂环族基团。
作为碳原子数1~10的未取代的脂族基团,可以举出甲基、乙基、丙基、己基、癸基等,作为碳原子数6~12的未取代芳香族基团,可以举出苯基、萘基、联苯基等;作为碳原子数5~12的未取代脂环族基团,可以举出环戊基、环己基等。
另外,作为上述1价烃残基,第二,可以举出下式(c)~(f)表示的取代的脂族残基或芳香族残基。
式中,R4为碳原子数2~10的亚烷基、亚苯基或者亚萘基。R5为碳原子数1~10的烷基、苯基或者萘基。R6为氢原子或者R5所定义的基团之一。R7为氢原子或者R5所定义的基团之一。
另外,作为上述1价烃残基,第三,可以举出上述未取代的芳香族残基被例如与作为上述X1表示的芳香族残基的取代基列举的相同的取代基所取代的基团。因此,作为被该取代基取代的例子,可以举出甲苯基、甲基萘基、硝基苯基、硝基萘基、氯苯基、苯甲酰基苯基、乙酰基苯基或者乙酰基萘基等。
作为1价的烃残基,优选上式(c)、(d)、(e)或者(f)表示的基团,即取代的脂族残基或者芳香族残基,特别是其中取代的芳香族残基。
(R1为2价的烃基的情况)
作为2价的烃残基(n=2时),第一,可以举出2价的碳原子数2~10的未取代的脂族残基、碳原子数6~12的未取代的芳香族残基、碳原子数5~12的未取代的脂环族残基。
作为2价的碳原子数2~10的未取代的脂族基团,可以举出亚乙基、三亚甲基、四亚甲基、十亚甲基等,作为2价的碳原子数6~12的未取代的芳香族残基,可以举出亚苯基、亚萘基、P,P’-亚联苯基等;作为2价的碳原子数5~12的未取代的脂环族残基,可以举出亚环戊基、亚环己基等。
另外,作为上述2价烃残基,第二,可以举出下式(g)表示的基团,或者下式(h)表示的取代的脂族残基或者芳香族残基。
Figure G2004800025728D00081
式中,R8为R4所定义的基团之一。R9为R4所定义的基团之一,此外R10为R6所定义的基团之一。
另外,作为上述2价的烃残基,第三,可以举出上述未取代的2价芳香族残基被例如与作为上述X1表示的芳香族基团的取代基列举的相同的取代基所取代的基团。
n为2时,作为R1,优选其中直接键合或者上述第一~第三组的未取代或者取代的2价芳香族烃残基,特别优选来自2个价键离得最远的位置的第一或者第三组的未取代的或者取代的芳香族烃残基,其中优选P-亚苯基、P,P’-亚联苯基或者2,6-亚萘基。
(R1为3价的烃基的情况)
作为3价烃残基(n=3时),可以举出3价的碳原子数6~12的芳香族残基。
作为这种芳香族残基,可以举出如下所示的4种基团。这样的芳香族残基可以被与作为上述1价芳香族残基的取代基列举的相同的取代基取代。
上述R2和R3相同或不同,为1价的烃残基,X2为4价的芳香族烃残基。作为R2和R3可以举出与在上式(I)的说明中,就n=1时的R1所列举的相同的基团。作为4价的芳香族烃残基,可以举出如下所示的8种基团。其中,R的定义和(a)相同。这样的4价芳香族烃残基可以被与在上式(I)中的说明中,作为R1表示1价芳香族残基的取代基列举的相同的取代基取代。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上式(I)和(II)表示的环状亚氨基酯的具体例可以举出下述化合物。
(上式(I)的化合物n=1时)
2-甲基-3,1-苯并噁嗪-4-酮、2-丁基-3,1-苯并噁嗪-4-酮、2-苯基-3,1-苯并噁嗪-4-酮、2-(1-或2-萘基)-3,1-苯并噁嗪-4-酮、2-(4-联苯基)-3,1-苯并噁嗪-4-酮、2-对硝基苯基-3,1-苯并噁嗪-4-酮、2-间硝基苯基-3,1-苯并噁嗪-4-酮、2-对苯甲酰基苯基-3,1-苯并噁嗪-4-酮、2-对甲氧基苯基-3,1-苯并噁嗪-4-酮、2-邻-甲氧基苯基-3,1-苯并噁嗪-4-酮、2-环己基-3,1-苯并噁嗪-4-酮、2-对(或间)邻苯二甲酰亚胺苯基-3,1-苯并噁嗪-4-酮、N-苯基-4-(3,1-苯并噁嗪-4-酮-2-基)邻苯二甲酰亚胺、N-苯甲酰基-4-(3,1-苯并噁嗪-4-酮-2-基)苯胺、N-苯甲酰基-N-甲基-4-(3,1-苯并噁嗪-4-酮-2-基)苯胺、2-(对N-甲基羰基)苯基)-3,1-苯并噁嗪-4-酮。
(上式(I)的化合物n=2时)
2,2’-双(3,1-苯并噁嗪-4-酮)、2,2’-亚乙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四亚甲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十亚甲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对亚苯基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间亚苯基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4,4’-二亚苯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2,6-或1,5-亚萘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2-甲基-对亚苯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2-硝基-对亚苯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2-氯-对亚苯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1,4-亚环己基)双(3,1-苯并噁嗪-4-酮)、N-对(3,1-苯并噁嗪-4-酮-2-基)苯基、4-(3,1-苯并噁嗪-4-酮-2-基)邻苯二甲酰亚胺、N-对(3,1-苯并噁嗪-4-酮-2-基)苯甲酰基、4-(3,1-苯并噁嗪-4-酮-2-基)苯胺。
(上式(I)的化合物n=3的场合)
1,3,5-三(3,1-苯并噁嗪-4-酮-2-基)苯、1,3,5-三(3,1-苯并噁嗪-4-酮-2-基)萘、2,4,6-三(3,1-苯并噁嗪-4-酮-2-基)萘。
(上式(II)的化合物)
2,8-二甲基-4H,6H-苯并(1,2-d;5,4-d’)双(1,3)-噁嗪-4,6-二酮、2,7-二甲基-4H,9H-苯并(1,2-d;4,5-d’)双(1,3)-噁嗪-4,9-二酮、2,8-二苯基-4H,8H-苯并(1,2-d;5,4-d’)双(1,3)-噁嗪-4,6-二酮、2,7-二苯基-4H,9H-苯并(1,2-d;4,5-d’)双(1,3)-噁嗪-4,6-二酮、6,6’-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双(2-乙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双(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亚甲基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亚甲基双(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亚乙基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亚乙基双(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亚丁基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亚丁基双(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氧化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氧化双(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磺酰基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磺酰基双(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羰基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羰基双(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7,7’-亚甲基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7,7’-亚甲基双(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7,7’-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7,7’-亚乙基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7,7’-氧化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7,7’-磺酰基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7,7’-羰基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7’-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7’-双(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6,7’-亚甲基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7’-亚甲基双(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
在上述列举的化合物中,使用上式(I)的化合物。更优选n=2时的上式(I)的化合物,特别优选下式(I)-1表示的化合物比较有利。式中,R11是2价的芳香族烃残基。
作为式(I)-1的化合物,尤其优选2,2’-对亚苯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4,4’-二亚苯基)双(3,1-苯并噁嗪-4-酮)和2,2’-(2,6-亚萘基)双(3,1-苯并噁嗪-4-酮)。
对于这些环状亚氨基酯的紫外线吸收特性,有关其代表性的化合物记载在特开昭59-12952号公报中,在此将其引用。
在本发明中,优选基材层不含有惰性粒子,或者即使含有也是不会使特性受到影响的小粒径且少量。
为了得到作为液晶、硬化涂层、触摸屏、防眩处理、PDP用电磁波屏蔽膜、有机EL、电子标签、太阳电池等、窗贴用途、车辆用途的支撑体使用时所需的强度和某种程度的自由弯曲性,优选基材层的厚度为1~500μm,进一步优选12~350μm,特别优选50~250μm。
<易粘合层>
本发明的层压膜在基材层上设置易粘合层。该易粘合层由高分子粘合剂构成。易粘合层进一步还可以含有惰性粒子、润湿剂、脂肪族蜡、添加剂粒子。
(高分子粘合剂)
高分子粘合剂由聚酯树脂构成。高分子粘合剂优选在水中可溶或分散的,可优选使用多少含有有机溶剂的在水中可溶的粘合剂。
作为构成高分子粘合剂的聚酯树脂,可以使用由下述二羧酸成分和二醇成分得到的聚酯。
即,作为二羧酸成分,可以举出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酐、2,6-萘二甲酸、1,4-环己烷二羧酸、己二酸、癸二酸、1,2,4-苯三酸、均苯四酸、二聚物酸、5-磺基间苯二甲酸钠。作为构成高分子粘合剂的聚酯树脂,优选使用采用2种以上的二羧酸成分的共聚合聚酯。只要是少量,聚酯树脂也可以含有马来酸、衣康酸等不饱和多元酸或者对羟基苯甲酸等羟基羧酸成分。
作为二醇成分,可以举出乙二醇、1,4-丁二醇、二甘醇、一缩二丙二醇、1,6-己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二甲苯二醇、二羟甲基丙烷等、聚(氧化乙烯)二醇、聚(四氢呋喃)二醇。
构成高分子粘合剂的聚酯树脂优选由二羧酸成分为50~70摩尔%的2,6-萘二甲酸构成。作为其它二羧酸成分,优选对苯二甲酸或间苯二甲酸。二醇成分优选由80~95摩尔%的乙二醇构成。其它二醇成分优选二甘醇等。
因此,构成高分子粘合剂的聚酯树脂优选由作为二羧酸成分的50~70摩尔%的2,6-萘二甲酸和30~50摩尔%的对苯二甲酸或间苯二甲酸、作为二醇成分的80~95摩尔%的乙二醇和5~20摩尔%的二甘醇得到的聚酯。
聚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点优选40~100℃,进一步优选60~80℃。只要在该范围,可以得到优异的粘合性和优异的易粘合层自身的耐划伤性。另外,玻璃化转变温度过低的话,膜之间易于产生粘连,过高的话,涂层硬,变脆,耐损伤性恶化,是不优选的。
聚酯树脂的固有粘度优选为0.40dl/g以上,进一步优选0.40~0.9dl/g。用于易粘合层的聚酯树脂可以用与基材层聚酯相同的方法制造。
易粘合层的厚度为0.01~0.3μm,优选0.02~0.25μm的范围。厚度过薄的话,粘合力不够,相反过厚的话,引起粘连,要么存在雾度值增加的可能性。
(惰性粒子)
优选易粘合层含有惰性粒子。惰性粒子是有机或无机的惰性粒子,可以举出二氧化硅和氧化钛的复合无机粒子,碳酸钙、氧化钙、氧化铝、高岭土、氧化硅、氧化锌、交联丙烯酸树脂粒子、交联聚苯乙烯树脂粒子、蜜胺树脂粒子、交联硅氧烷树脂粒子等。其中优选交联丙烯酸树脂粒子。
惰性粒子的平均粒径优选在40~120nm的范围。惰性粒子的平均粒径过大的话,则粒子易于产生脱落,过小的话,有时不能得到足够的润滑性、耐划伤性。易粘合层用涂剂中的惰性粒子的含量优选在0.1~10重量%的范围。过少的话,不能得到足够的润滑性、耐划伤性,过多的话,则易粘合层的凝集力降低,粘合性恶化,是不优选的。
(润湿剂)
优选易粘合层中含有润湿剂。作为润湿剂,可以举出聚氧乙烯月桂醚、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聚氧乙烯-脂肪酸酯、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甘油脂肪酸酯、脂肪酸金属皂、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烷基磺基琥珀酸盐等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润湿剂的含量优选1~10重量%。润湿剂的添加量过少的话,不能充分显现对聚酯膜的润湿性,对涂布剂排拒。另一方面,过多的话,作为易粘合层的性能降低,是不优选的。
(脂肪族蜡)
易粘合层中优选含有脂肪族蜡。脂肪族蜡提高膜表面的润滑性。脂肪族蜡的含量优选0.5~30重量%,进一步优选1重量%~10重量%。该含量过少的话,往往不能得到膜表面的润滑性,是不优选的。另外过多的话,对聚酯膜基材的密合和对硬化涂层以及粘合剂等的易粘合性有时不够,是不优选的。
作为脂肪族蜡的具体例,可以举出巴西棕榈蜡、小烛树蜡、米糠蜡、树蜡、荷荷巴油、棕榈蜡、松香改性蜡、ォゥリキリ-蜡、甘蔗蜡、茅草蜡、树皮蜡等植物蜡;蜂蜡、羊毛脂、鲸蜡、伊保多蜡、紫胶蜡等动物蜡;褐煤蜡、地蜡、精制地蜡等矿物蜡;石蜡、微晶蜡、矿脂等石油蜡;费歇尔-托晋希合成蜡、聚乙烯蜡、氧化聚乙烯蜡、聚丙烯蜡、氧化聚丙烯蜡等合成烃类蜡。其中,由于对硬化涂层和粘合剂等的易粘合性和润滑性良好,因此特别优选巴西棕榈蜡、石蜡、聚乙烯蜡。这些蜡可以减少环境负荷以及处理容易,因此优选用作水分散体。
(添加剂粒子)
为了进一步提高润滑性、耐划伤性,易粘合层也可以含有不影响透明性的其它添加剂粒子。作为其它添加剂粒子,可以举出碳酸钙、碳酸镁、氧化钙、氧化锌、氧化镁、硅酸钠、氢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锆、硫酸钡、氧化锡、三氧化锑、碳黑、二硫化钼等无机惰性粒子和丙烯酸类交联聚合物、苯乙烯类交联聚合物、硅氧烷树脂、含氟树脂、苯并胍胺树脂、苯酚树脂、尼龙树脂等粒子。其中,为了避免水不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分散液中沉降,优选比重不超过3的粒子。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易粘合层为了形成被膜,可以根据需要,添加除上述组合物之外的其它树脂和化合物,例如抗静电剂、着色剂、交联剂、紫外线吸收剂等。
(溶剂)
为了形成均匀的易粘合层,优选以易粘合层成分溶解或分散在溶剂中的涂剂的状态在基材层上涂布易粘合层成分。作为溶剂,可以举出水,但也可以使用多少含有有机溶剂的水。优选在形成易粘合层后,在制膜工序中除去该溶剂,最终在易粘合层中不含该溶剂。
<制膜方法>
对于本发明的层压膜,可以用以下方法,在基材层上形成易粘合层,制造膜后,在易粘合层上形成硬化涂层。
即,将构成基材层的聚酯熔融挤出成膜状,在流延鼓中使之冷却硬化制成未拉伸膜。之后,在Tg~(Tg+60)℃,在纵向和横向上以倍率2.0~5.0倍双轴拉伸。进一步在(Tm-100)~(Tm-5)℃的温度下,1~100秒热固定。其中,Tg表示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m表示聚合物的熔点。
拉伸一般可以使用常规使用的方法例如辊的方法和拉幅机的方法进行。既可以在纵向和横向上同时拉伸,也可以在纵向和横向上逐次拉伸。易粘合层同时拉伸时,在双轴拉伸膜上涂布。另外易粘合层逐次拉伸时,优选在一个方向上拉伸的单轴定向膜上涂布易粘合层用涂剂,在另一方向上将其拉伸热固定。作为易粘合层的涂布方法,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辊涂法、凹版涂布法、辊刷法、喷涂法、气刀涂布法、浸渍法、幕涂法等。
进一步进行松弛处理,膜在(X-80)~X℃的温度下进行加热处理有效。其中,X表示热固定温度。作为松弛处理的方法,有以下方法:热固定后,在卷绕成辊之前的阶段,在热固定区域中间,切下膜的两个端部,使拉伸速度相对于膜的供给速度减速。另外还有在2个速度不同的运送辊之间,在IR加热器中加热的方法。有在加热运送辊上运送膜使加热运送辊后的运送辊的速度减速的方法。还有在热固定后,在吹出热风的喷嘴上运送膜,同时使拉伸速度而不是供给速度减速的方法。或者用制膜机卷绕后,在加热运送辊上运送膜,并使运送辊的速度减速的方法。或者运送过加热炉内或IR加热器的加热区域,同时使通过加热区域后的速度低于通过加入区域前的速度的方法。可以使用任意一种方法,相对于供给侧的速度,优选使拉伸侧的速度的减速率为0.1~10%,进行松弛处理。
<硬化涂层>
在本发明中,为了提高耐光性,在易粘合层上,需要设置具有紫外线吸收性能的硬化涂层。作为这种硬化涂层,可以使用形成该层的原材料本身具备紫外线吸收性能的树脂。
(具有紫外线吸收性能的树脂)
作为具有紫外线吸收性能的树脂,优选使在侧链具有二苯甲酮、苯并三唑的丙烯酸类单体与其它乙烯类不饱和单体共聚合的紫外线吸收性聚合物。
作为在侧链具有二苯甲酮的丙烯酸类单体,可以举出下式代表的单体。
(式中,R表示氢原子或甲基。X表示-O-、-OCH2CH2O-或者-OCH2CH(CH3)O-。)
具体地可以举出2-羟基-4-丙烯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基丙烯酰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2-丙烯酰氧基)乙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2-甲基-2-丙烯酰氧基)乙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2-甲基-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氧基二苯甲酮等。
其中特别优选2-羟基-4-丙烯氧基二苯甲酮或者2-羟基-4-甲基丙烯酰氧基二苯甲酮。
作为在侧链具有苯并三唑的丙烯酸类单体,可以举出下式表示的单体。
Figure G2004800025728D00171
(Y表示氢原子、卤原子或者甲基。R1表示氢原子或者碳原子数1~6的烃基,R2表示碳原子数1~6的亚烷基,R3表示氢原子或者甲基。)
具体地可以举出2-[2’-羟基-5’-(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5’-(丙烯酰氧基乙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甲基-5’-(丙烯酰氧基乙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5’-(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苯基]-5-氯代苯并三唑、2-[2’-羟基-5’-(丙烯酰氧基丁基)苯基]-5-甲基苯并三唑等。
其中,特别优选2-[2’-羟基-5’-(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苯基]苯并三唑或者2-[2’-羟基-5’-(丙烯酰氧基乙基)苯基]苯并三唑。
作为其它乙烯类不饱和单体,优选使用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的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的烷基酯、烷基乙烯基醚、烷基乙烯酯等。
优选丙烯酸的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的烷基酯、烷基乙烯基醚中的烷基链长和烷基乙烯酯中的羧酸残基的碳原子数为1~8,进一步优选1~4。
作为丙烯酸的烷基酯,包括丙烯酸甲酯、丙烯酸己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作为甲基丙烯酸的烷基酯,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
作为烷基乙烯基醚,可以举出甲基乙烯醚、乙基乙烯醚、丁基乙烯醚等。作为烷基乙烯酯,可以举出甲酸乙烯酯、乙酸乙烯酯、丙烯酸乙烯酯、丁酸乙烯酯、巴豆酸乙烯酯等。
在侧链具有二苯甲酮、苯并三唑的丙烯酸类单体和其它乙烯类不饱和单体的共聚合比例为,在侧链具有二苯甲酮、苯并三唑的丙烯酸单体的比率为10~70重量%,优选20~65重量%,其它乙烯类不饱和单体的比例为30~90重量%,优选35~80重量%。具有紫外线吸收功能的单体的比例不满足下限时,硬化涂层的吸收起始波长λs比基材层的聚酯树脂的吸收波长λ短,紫外线吸收性能降低。另一方面,具有紫外线吸收功能的单体的比率超过上限时,硬化涂层变脆,不能获得所希望的铅笔硬度。硬化涂层的吸收起始波长λs优选为385~390nm。
紫外线吸收性聚合物优选重均分子量为5000~100万,更优选1万~80万。
为形成上述硬化涂层使用的涂剂在调节光泽的同时,为了赋予表面润滑性,相对于树脂成分100重量份,优选加入0.3~3重量份二次粒径20μm以下的惰性粒子。在0.3重量份以下,缺乏提高润滑性的效果,另一方面,超过3重量份的话,所得硬化涂层的铅笔硬度往往降低。
作为加到涂剂中的惰性粒子,除二氧化硅、碳酸镁、氢氧化铝、硫酸钡等无机粒子之外,还可以举出聚碳酸酯、丙烯酸树脂、聚酰亚胺、聚酰胺、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蜜胺树脂等有机聚合物粒子。
用于形成硬化涂层的涂布方法包括辊涂法、凹版涂布法、刮棒涂布法、挤出涂布法等,可以根据涂剂的特性和涂布量,适当选择以往各自公知的方法即可。硬化涂层的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定,优选1~15μm的范围。涂剂中的固形物浓度优选30~70重量%,进一步优选40~60重量%。
硬化涂层除设置在易粘合层上之外没有特别的限定。另外,在硬化涂层上含有阻气层和导电层等功能层的结构体也无防。因而,对于本发明的层压膜,硬化层(H)、基材层(S)、易粘合层(B)的基本结构为H/B/S、H/B/S/B/H。另外,具有功能层(F)时,为F/H/B/S、H/B/S/F、F/H/B/S/B/H、H/B/C/B/H/F。
(吸收波长)
另外,对于硬化涂层,优选形成基材层的聚酯树脂的吸收波长λ和硬化涂层的吸收起始波长λs满足λ≤λs≤400nm的关系。λs比λ小时,对耐光性的改善没有效果,是不优选的,λs比400大时,由于着色,有时不能用作显示器。其中,聚酯树脂的吸收波长λ是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的透过率为20%时的波长。另外,硬化涂层的吸收起始波长λs是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的透过率相对于550nm时的透光率降低20%的波长。
另外,基材层含有紫外线吸收剂时,基材层的聚酯树脂的吸收波长λ和基材层所含的紫外线吸收剂的吸收起始波长λps优选为λλps。其中,紫外线吸收剂的吸收起始波长λps是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的透过率相对于550nm时的透光率降低20%的波长。
(耐光性)
本发明的层压膜在氙弧试验300小时前后的透过b*值的改变量(Δb*)低于2.0,优选低于1.0。透过b*值超过上限时,着黄色,因此有时不能作为显示器的用途使用。
(硬化涂层表面的铅笔硬度)
本发明的层压膜优选硬化涂层表面的铅笔硬度为H以上,为H以下时,由于易被损伤作为显示器的用途是不优选的。更优选2H以上,进一步优选3H以上。
(透明性)
本发明的层压膜在可见光波长区域中的全光线透过率优选85%以上。全光线透过率低的话,画面的鲜明度就会降低等等,作为光学用途是不优选的。更优选87%以上,进一步优选90%以上。另外,优选雾度低于1%。雾度高的话,在显示器用途中就会损害可视性,作为光学用途不是优选的。更优选低于0.8%,进一步优选低于0.5%。
(尺寸稳定性)
本发明的层压膜优选在150℃×30分钟的热收缩率低于2%。为2%以上时,在膜上层压功能层时或者层压后,层压体产生裂缝或者相反产生褶皱,层压体被破坏等等,往往不能发挥充分的功能。更优选低于1%,进一步优选低于0.5%。另外,为了显现出功能层的特性,往往也在高温下处理本发明的层压体。考虑这种情况的话,即使在200℃×10分钟,也优选热收缩率低于2%。更优选低于1%,进一步优选低于0.5%。
实施例
本发明的各种物性值和特性如下测定和定义。
(1)膜厚度
使用电子测微计(ァンリッ(株)制的K-312A型),采用针压30g,测定膜厚度。
(2)雾度、全光线透过率
使用日本电色工业(株)制的雾度计,商品名“NDH2000”,按照JIS K-7105,测定50mm×50mm的试样片的全光线透光率Tt(%)和散射光透过率Td(%),算出雾度((Td/Tt)×100)(%),按照以下基准评价。
全光线透过率
○全光线透过率85%以上...透明性良好。
△全光线透过率80%以上,低于85%...透明性稍差。
×全光线透过率低于80%...透明性差。
雾度
○雾度低于1%...透明性良好。
△雾度1%以上,低于1.5%...透明性稍差。
×雾度1.5%以上...透明性差。
(3)耐光性评价
使用氙弧耐候性测试器((株)东洋精机制作所制的商品名(“サンテストCPS”,型号“CPS+”),按照JIS-K-7350-2,在65℃、50RH%的环境下照射300小时,进行屋外曝光促进试验。处理后,使用日本电色工业制的色差计(SZ),测定取决于L*a*b*表色系的膜的透过b*值,求出处理前后的差Δb*,按照下述基准进行评价。
◎ Δb*值低于1.0...耐光性极其良好。
○ Δb*值1.0以上,低于2.0...耐光性良好。
△ Δb*值2.0以上,低于4.0...耐光性稍差。
× Δb*值4.0以上...耐光性差。
(4)与硬化涂层的密合性
在聚酯膜的涂布面上形成厚度5μm的硬化涂层,施行棋盘网纹的横切(1mm×1mm的网眼为100个),在其上粘贴24mm宽的赛璐珞胶带(ニチバン社制)。此外,沿着粘贴的胶带,在与硬化涂层面并行的方向上,反复进行3次急剧剥下的操作。此外观察剥离面,按照下述基准进行评价。
○剥离面积低于20%...粘合力极其良好。
△剥离面积20%以上,低于40%...粘合力稍差。
×剥离面积40%以上...粘合力极其差。
(5)铅笔硬度
硬化涂层侧的铅笔硬度按照JIS K-5400,以90度的角度将各种硬度的铅笔押向膜层,施加1Kg重量给予划痕时,测定产生划伤时的铅笔硬度,按照以下基准进行评价。
◎铅笔硬度3H以上...耐划伤性极其良好。
○铅笔硬度H以上,低于3H...耐划伤性良好。
×铅笔硬度低于H...耐划伤性差。
(6)尺寸稳定性
在样品膜上以30cm的间隔加标定点,不施加载荷,在炉中实施热处理(200℃×10分钟),测定热处理后的标定点间隔,用下式算出热收缩率,按照以下基准进行评价。
热收缩率(%)=(热处理前标定点间距离-热处理后标定点间距离)/热处理前标定点间距离×100
○热收缩率低于2%...尺寸稳定性极其良好。
△热收缩率2%以上,低于4%...尺寸稳定性一般。
×热收缩率4%以上...尺寸稳定性差。
(7)吸收波长
对于聚酯树脂的吸收波长λ,用双束型分光光度计(岛津制作所(株)制的商品名“UV-3100PC”,在波长300~800nm区域,连续测定光线透过率,把光线透过率为20%的波长作为吸收波长λ。
对于硬化涂层的吸收起始波长λs,在玻璃上形成膜,用上述分光光度计测定300~800nm区域的光线透过率,把相对于550nm时的光线透过率降低20%的波长作为吸收起始波长。
(实施例1>
(基材层用聚酯)
使用作为酯交换催化剂的乙酸锰四水盐0.03份,从150℃缓慢升温至238℃,使萘-2,6-二甲酸二甲酯100份和乙二醇60份进行120分钟酯交换反应。反应途中,反应温度达到170℃时添加三氧化锑0.024份,酯交换反应结束后,添加磷酸三甲酯(在乙二醇中,在135℃,在0.11~0.16MPa的加压下加热处理5小时的溶液:以磷酸三甲酯换算量计0.023份)。之后将反应产物移至聚合反应器中,升温至290℃,在27Pa以下的高真空下进行缩聚反应,聚合结束后,相对于聚合物99重量%,添加1重量%式(A)表示的紫外线吸收剂,得到固有粘度为0.61dl/g基本上不含有粒子的聚2,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作为形成基材层膜用。
(易粘合层用涂剂)
另外,将由聚酯85重量份、惰性粒子5重量份和润湿剂10重量份构成的涂剂溶解在离子交换水中,准备形成易粘合层用。其中用于涂剂中的聚酯由酸成分2,6-萘二甲酸65摩尔%/间苯二甲酸30摩尔%/5-磺基间苯二甲酸钠5摩尔%和二醇成分乙二醇90摩尔%/二甘醇10摩尔%构成(Tg=80℃)。惰性粒子为交联丙烯酸惰性粒子(平均粒径60nm)。润湿剂为聚氧乙烯(n=7)月桂醚。
(膜的形成)
在170℃将上述聚2,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颗粒干燥6小时后,供给挤出机的料斗,在熔融温度305℃下熔融,用平均网眼17μm的不锈钢细线过滤器过滤,通过3mm的逢形模头,在表面温度60℃的旋转冷却鼓上挤出,急冷,得到未拉伸膜。将由此得到的未拉伸膜在120℃预热,进一步在低速、高速的辊之间,距15mm上方,用900℃的IR加热器加热,在纵向3.1倍拉伸。在该纵向拉伸膜的一个面上用辊涂机涂布上述形成易粘合层用的涂剂,以使干燥后的易粘合层的厚度为0.1μm。
然后供给拉幅机,在145℃在横向上3.5倍拉伸。将所得双轴定向膜在240℃的温度下热固定40秒,得到厚度75μm的高透明聚酯膜。将用于在所得膜的易粘合层侧形成硬化涂层的试剂①(一方社油脂制工业株式会社制的商品名“ULS-1935LH”(试剂①为将2-[2’-羟基-5’-(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苯基]苯并三唑30重量%、甲基丙烯酸甲酯类单体70重量%溶解在甲苯、乙酸乙酯的混合溶剂中,在反应容器中升温至70℃,进行8小时聚合的产物。另外试剂的固形物浓度为30重量%。)用辊涂法涂布以使干燥膜厚度为5μm,在100℃干燥2分钟后,在23℃熟成2天,形成硬化涂层。
测定所得膜的特性,结果示于表1中。所得膜为耐光性、耐划伤性、透明性、尺寸稳定性、硬化涂层的密合性优异的膜。
<实施例2>
除了在形成基材层的聚合物中不含有紫外线吸收剂之外,和实施例1一样,得到层压聚酯膜。
测定所得膜的特性,结果示于表1中。所得膜的耐光性虽然比实施例1的膜差,可是膜的耐划伤性、透明性、尺寸稳定性、硬化涂层的密合性优异。
<实施例3、4>
除了形成基材层的聚合物中不含有紫外线吸收剂,将硬化涂层剂改变为表1所示的紫外线吸收单体含量的试剂(试剂②、试剂③)之外,和实施例1一样,得到层压聚酯膜。
测定所得膜的特性,结果示于表1中。所得膜的耐光性虽然比实施例1的膜差,可是膜耐划伤性、透明性、尺寸稳定性、硬化涂层的密合性优异。
<比较例1>
(基材层用聚酯)
往反应器中分别装入对苯二甲酸甲酯96份、乙二醇58份、乙酸锰0.038份和三氧化锑0.041份,在搅拌下,一边在内温直至为240℃下蒸馏出甲醇,一边进行酯交换反应,该酯交换反应结束后,添加磷酸三甲酯0.097份。接着,使反应产物升温,最终在高真空下280℃的条件下进行缩聚,得到固有粘度([η])0.64的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小片。
(易粘合层用涂剂)
使用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易粘合层用涂剂。
(硬化涂层用涂剂)
使用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涂剂。
(膜的形成)
然后,将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小片在170℃干燥3小时后,供给双螺杆挤出机,在280℃熔融混炼,急冷硬化,得到形成基材层膜用的母片。
将该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颗粒在160℃干燥3小时后,供给挤出机料斗,在熔融温度295℃下熔融,在保持在20℃的冷却鼓上使之急冷硬化,得到未拉伸膜。将该未拉伸膜在95℃,在纵向上拉伸3.5倍,然后涂布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易粘合层用涂剂,以使干燥后的厚度为0.1μm,在110℃,在横向上拉伸3.8倍后,在230℃热处理,得到厚度75μm的双轴拉伸膜。在所得聚酯膜上和实施例1一样形成硬化涂层,得到层压聚酯膜。
测定所得膜的特性,结果示于表1中。所得膜是耐光性、耐划伤性、透明性、硬化涂层的密合性优异的膜,但是膜的尺寸稳定性比实施例1膜差。
<比较例2>
除了形成基材层膜的聚合物中不含有紫外线吸收剂,和实施例1一样,首先得到具备基材层和易粘合层的膜。在该膜上,用辊涂法涂布元紫外线吸收功能的含有丙烯酸改性的二氧化硅粒子的丙烯酸硬化涂剂(JSR(株)制的商品名“Z7501”、试剂④、溶剂:甲乙酮、固形物50%),以使干燥厚度为5μm,干燥后,在175kV和10Mrad的条件下照射电子射线,形成硬化涂层。
测定所得膜的特性,测定结果示于表1中。所得膜是耐划伤性、透明性、尺寸稳定性、硬化涂层的密合性优异的膜,但是膜的耐光性非常差。
<比较例3>
往形成基材层的聚合物中添加0.25重量%圆球状二氧化硅(平均粒径0.4μm,折射率1.44),不形成易粘合层,除此之外,和实施例1一样,首先得到基材层膜。在该膜上和比较例2一样,形成硬化涂层,得到层压膜。
测定所得膜的特性,测定结果示于表1中。所得膜是耐划伤性、尺寸稳定性优异的膜,但是膜的透明性差,耐光性、硬化涂层的密合性非常差。
<比较例4>
在形成基材层膜的聚合物中不含有紫外线吸收剂,将硬化涂层剂改变为表1所示的紫外线吸收单体含量的试剂(试剂⑤),除此之外,和实施例1一样,得到层压膜。
测定所得膜的特性,结果示于表1中。所得膜是耐划伤性、透明性、尺寸稳定性、硬化涂层的密合性优异的膜,但是由于λs λ,膜的耐光性非常差。
<比较例5>
和比较例1一样,首先得到具备基材层和易粘合层的膜。在该膜上,和比较例2一样,形成硬化涂层,得到层压膜。
测定所得膜所得膜的特性,结果示于表1中。所得膜是耐划伤性、透明性、、硬化涂层的密合性优异的膜,但是膜的耐光性非常差,尺寸稳定性劣化。
<比较例6>
在形成基材层膜的聚合物中不含有紫外线吸收剂,将硬化涂层剂改变为表1所示的紫外线吸收单体含量的试剂(试剂⑥),除此之外,和实施例1一样,得到层压膜。
测定所得膜的特性,结果示于表1中。所得膜是耐光性、透明性、尺寸稳定性、硬化涂层的密合性优异的膜,但是膜的耐划伤性非常差。
表中的PEN表示聚2,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表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Figure G2004800025728D00261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层压膜的透明性优异,且具有以下优异的性质。即,本发明的层压膜的硬化涂层具有紫外线吸收功能,Δb*值低于规定值,耐光性优异。另外,硬化涂层表面的铅笔硬度为H以上,因此耐划伤性优异。再有,在基材层上使用以萘二甲酸为主的二羧酸成分和以乙二醇为主的二醇成分的聚酯树脂,因此尺寸稳定性优异。而且,在基材层和硬化层之间配置易粘合层,因此硬化涂层的密合性优异。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层压膜的耐光性、耐划伤性、透明性、尺寸稳定性和硬化涂层的密合性优异,因此可以用作液晶显示器的构件三棱形透镜片材、触摸屏、背面光等的基膜和反射用膜的基膜、等离子显示器的电磁波保护膜、有机EL显示器的基膜、显示器的防爆用基膜等各种光学用膜。

Claims (14)

1.一种层压膜,为由基材层、易粘合层和硬化涂层构成,在基材层上形成易粘合层,在易粘合层上形成硬化涂层的层压膜,其特征在于:
(1)基材层由以萘二甲酸为主要的二羧酸成分,以乙二醇为主要的二醇成分的聚酯树脂构成,
(2)硬化涂层具有紫外线吸收功能,且硬化涂层表面的铅笔硬度为H以上,
(3)该层压膜的氙弧试验300小时前后的透光b*值的改变量Δb*低于2.0,并且
基材层的聚酯树脂的吸收波长λ和硬化涂层的吸收起始波长λs满足λ≤λs≤400nm的关系式。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膜,其特征在于,200℃×10分钟时的热收缩率低于2%。
3.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层压膜,其特征在于,在可见光线波长区域的全光线透过率为85%以上。
4.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层压膜,其特征在于,雾度低于1%。
5.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层压膜,其特征在于,基材层的聚酯树脂含有紫外线吸收剂。
6.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层压膜,基材层的聚酯树脂由90摩尔%以上的2,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单元构成。
7.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层压膜,易粘合层由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0~100℃的聚酯树脂构成。
8.权利要求7所述的层压膜,易粘合层由使用作为二羧酸成分的50~70摩尔%的2,6-萘二甲酸和30~50摩尔%的对苯二甲酸或者间苯二甲酸、作为二醇成分的80~95摩尔%的乙二醇和5~20摩尔%的二甘醇所得到的聚酯树脂构成。
9.权利要求7所述的层压膜,易粘合层含有惰性粒子。
10.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膜,硬化涂层由在侧链具有二苯甲酮或者苯并三唑的丙烯酸类单体与其它乙烯类不饱和单体的共聚物构成。
11.权利要求10所述的层压膜,在侧链具有二苯甲酮的丙烯酸类单体为2-羟基-4-丙烯氧基二苯甲酮或者2-羟基-4-甲基丙烯酰氧基二苯甲酮。
12.权利要求10所述的层压膜,在侧链具有苯并三唑的丙烯酸类单体是2-[2’-羟基-5’-(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苯基]苯并三唑或者2-[2’-羟基-5’-(丙烯酰氧基乙基)苯基]苯并三唑。
13.权利要求10所述的层压膜,其它乙烯类不饱和单体是选自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的烷基酯和甲基丙烯酸的烷基酯中的至少一种单体。
14.权利要求10所述的层压膜,硬化涂层由使在侧链具有二苯甲酮或者苯并三唑的丙烯酸类单体10~70重量%和其它乙烯类不饱和单体30~90重量%聚合的共聚物构成。
CN2004800025728A 2003-01-21 2004-01-20 层压膜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7419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2115/2003 2003-01-21
JP2003012115 2003-01-21
PCT/JP2004/000439 WO2004065120A1 (ja) 2003-01-21 2004-01-20 積層フィル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41902A CN1741902A (zh) 2006-03-01
CN1741902B true CN1741902B (zh) 2010-06-23

Family

ID=32767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02572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741902B (zh) 2003-01-21 2004-01-20 层压膜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7264866B2 (zh)
EP (1) EP1586446B1 (zh)
JP (1) JP4174509B2 (zh)
KR (1) KR101059718B1 (zh)
CN (1) CN1741902B (zh)
DE (1) DE602004029009D1 (zh)
TW (1) TW200416133A (zh)
WO (1) WO200406512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60252B2 (ja) * 2005-04-05 2011-03-30 帝人デュポンフィルム株式会社 色素増感型太陽電池用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色素増感型太陽電池用電極
US7557989B2 (en) * 2005-06-03 2009-07-0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Reflective polarizer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JP5038893B2 (ja) * 2005-06-21 2012-10-03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透明物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944419B2 (ja) * 2005-10-04 2012-05-30 帝人デュポンフィルム株式会社 固体高分子電解質膜補強用二軸配向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07156075A (ja) * 2005-12-05 2007-06-21 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td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GB0602678D0 (en) 2006-02-09 2006-03-22 Dupont Teijin Films Us Ltd Polyester film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
KR101362591B1 (ko) * 2006-03-17 2014-02-21 키모토 컴파니 리미티드 폴리에스테르계 필름용 바인더 조성물 및 이것을 사용한 광학 필름
MX2009009596A (es) * 2007-03-09 2009-09-16 3M Innovative Porperties Compa Pelicula de capas multiples.
FR2925912B1 (fr) * 2007-12-26 2010-01-22 Toray Plastics Europ Film polyester enroulable comprenant sur au moins l'une de ses faces, un revetement reticule resistant aux rayures, procede d'obtention de ce film polyester
CN101932436A (zh) * 2008-01-31 2010-12-29 三菱树脂株式会社 耐候性优异的阻气性膜
JP5591453B2 (ja) * 2008-03-31 2014-09-1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紫外線吸収剤およびそれを含む高分子組成物
JP5553627B2 (ja) * 2010-02-07 2014-07-16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EP2540495A4 (en) * 2010-02-26 2014-04-30 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td HARD COATING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JP2011245809A (ja) * 2010-05-29 2011-12-08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13087264A (ja) * 2011-10-21 2013-05-13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積層板の製造方法、積層板および回路基板
KR101948655B1 (ko) * 2012-12-06 2019-02-15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하드코팅필름 및 이를 이용한 플렉시블 디스플레이
WO2015125185A1 (ja) * 2014-02-21 2015-08-27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容器用樹脂被覆金属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5125184A1 (ja) * 2014-02-21 2015-08-27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容器用樹脂被覆金属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461689B2 (ja) * 2015-04-09 2019-01-30 東洋鋼鈑株式会社 積層シート及び積層板
JP6752112B2 (ja) * 2015-10-30 2020-09-0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フィルム製造方法、フィルム製造装置、およびフィルム
TWI821234B (zh) 2018-01-09 2023-11-11 美商康寧公司 具光改變特徵之塗覆製品及用於製造彼等之方法
CN111989357B (zh) * 2018-04-19 2023-08-11 东洋纺株式会社 折叠型显示器的表面保护膜用聚酯薄膜及其用途
CN112638635A (zh) * 2018-08-29 2021-04-09 住友电木株式会社 成型品的制造方法及该制造方法中使用的树脂膜
USD891317S1 (en) 2018-11-06 2020-07-28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Radiator grille for a vehicle
CN110144177A (zh) * 2019-05-20 2019-08-20 深圳市格莱特印刷材料有限公司 用于3d曲面触控屏的防爆胶及其制备方法
JP7099414B2 (ja) * 2019-08-02 2022-07-12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積層体
KR20210150199A (ko) * 2020-06-03 2021-12-10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이접착층 형성용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하드코팅 필름
KR20210150198A (ko) * 2020-06-03 2021-12-10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이접착층 형성용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하드코팅 필름
US20220011478A1 (en) 2020-07-09 2022-01-13 Corning Incorporated Textured region of a substrate to reduce specular reflectance incorporating surface features with an elliptical perimeter or segments thereof,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112724807A (zh) * 2020-12-31 2021-04-30 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树脂组合物、光学涂布液、光学涂布层及光学聚酯保护膜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121676A (en) 1976-09-17 1977-10-13 Teijin Ltd Material for outdoor stretching
JPS53103839A (en) 1977-02-17 1978-09-09 Toray Industries House for farming
US4310687A (en) * 1980-07-10 1982-01-12 Gaf Corporation Copolymerizable ultraviolet light absorber monomers which are acrylate esters of 2-hydroxy, alkoxy, methylol benzophenones
JPS5912952A (ja) * 1982-07-15 1984-01-23 Teijin Ltd 新規な紫外線吸収剤を用いる紫外線からの保護
US4495325A (en) * 1983-02-25 1985-01-22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Polymer-bound ultraviolet stabilizer coating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cross linkers
US4585693A (en) * 1983-02-25 1986-04-29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Polymer-bound ultraviolet stabilizer coating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cross linkers
JP3102696B2 (ja) * 1990-09-10 2000-10-23 日本エーアールシー株式会社 被覆組成物および該組成物を用いる被覆樹脂成形品
US5369211A (en) * 1993-04-01 1994-11-29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Water-dispersible sulfo-polyester compostions having a TG of greater than 89°C.
JP3400530B2 (ja) * 1994-04-18 2003-04-28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耐摩耗性被覆組成物
JPH0892391A (ja) * 1994-09-19 1996-04-09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H09141808A (ja) * 1995-11-28 1997-06-03 Teijin Ltd 積層フイルム
JPH09156056A (ja) * 1995-12-12 1997-06-17 Toray Ind Inc 保護用フィルム
JPH09234839A (ja) 1996-02-29 1997-09-09 Toray Ind Inc 積層フィルム
JPH09239921A (ja) 1996-03-13 1997-09-16 Toray Ind Inc 積層フイルム
JPH09262939A (ja) * 1996-03-27 1997-10-07 Toray Ind Inc グリーンハウス用積層フイルム
DE69729187T2 (de) * 1996-12-17 2005-05-04 Mitsubishi Polyester Film Corp. Orientierte polyestermehrschichtfolie zur beschichtung von kraftfahrzeugscheiben
DE69826179T2 (de) * 1997-06-12 2005-11-17 Mitsubishi Polyester Film Corp. Laminierte Polyesterfolie
JPH1134519A (ja) * 1997-07-18 1999-02-09 Toray Ind Inc 印刷用受容フィルム
JPH1191025A (ja) * 1997-09-22 1999-04-06 Toray Ind Inc オーバレイ用フイルム
TW574106B (en) * 1998-02-18 2004-02-0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Hard coat film
DE69914126T2 (de) * 1998-05-25 2004-10-28 Toyo Boseki K.K. Thermoplastische Verbundfolie
EP1231867B8 (fr) 1999-11-26 2006-01-18 Marc William Bachmann Instrument pour le nettoyage et le polissage de la surface des dents se presentant sous la forme d'un batonnet
JP2001315262A (ja) * 2000-05-11 2001-11-13 Teijin Ltd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
KR100838548B1 (ko) * 2000-08-23 2008-06-17 데이진 가부시키가이샤 이축 배향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접착성 필름 및 착색하드코팅 필름
JP2002121307A (ja) 2000-10-16 2002-04-23 Asahi Glass Co Ltd ハードコート層を有する芳香族ポリエステル樹脂成形体
JP2002155156A (ja) * 2000-11-21 2002-05-28 Teijin Ltd 光学用易接着性積層フィルム
JP2002210906A (ja) * 2001-01-23 2002-07-31 Teijin Ltd 光学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積層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264866B2 (en) 2007-09-04
JP4174509B2 (ja) 2008-11-05
KR101059718B1 (ko) 2011-08-29
TWI299018B (zh) 2008-07-21
DE602004029009D1 (de) 2010-10-21
CN1741902A (zh) 2006-03-01
EP1586446A4 (en) 2008-09-03
EP1586446A1 (en) 2005-10-19
KR20050090081A (ko) 2005-09-12
TW200416133A (en) 2004-09-01
WO2004065120A1 (ja) 2004-08-05
US20060121299A1 (en) 2006-06-08
EP1586446B1 (en) 2010-09-08
JPWO2004065120A1 (ja) 2006-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41902B (zh) 层压膜
JP5363206B2 (ja) 光学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TW200306911A (en) Laminated film for optical use
JPWO2008035660A1 (ja) 樹脂積層体、その製造方法、及び樹脂積層体の製造に使用される転写フィルム
JP2007326357A (ja) 積層フィルム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7327065A (ja)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08246780A (ja) 光学用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CN106660338A (zh) 聚酯薄膜以及使用该聚酯薄膜的透明电极膜
TWI633010B (zh) Laminated polyester film
JP5331274B2 (ja) 離型フィルム
JP2010214675A (ja) 光学用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08255236A (ja) 光学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07047517A (ja)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反射防止フィルム
JP2009214356A (ja) 二軸配向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07077219A (ja) 光学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5607520B2 (ja) 光学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09241575A (ja) 二軸配向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5009640B2 (ja) 光学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07156042A (ja) 光学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10214674A (ja) 光学用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08256756A (ja) 光学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23131120A (ja) コーティング接着性が改善されたポリアミド系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6188896A (ja) 両面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WO2002000772A1 (fr) Film polyester a double orientation, film adhesif et film lamelle
JP2009084508A (ja) 光学用易接着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23

Termination date: 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