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60338A - 聚酯薄膜以及使用该聚酯薄膜的透明电极膜 - Google Patents

聚酯薄膜以及使用该聚酯薄膜的透明电极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60338A
CN106660338A CN201580035672.9A CN201580035672A CN106660338A CN 106660338 A CN106660338 A CN 106660338A CN 201580035672 A CN201580035672 A CN 201580035672A CN 106660338 A CN106660338 A CN 1066603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me coat
weight
mylar
resin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3567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60338B (zh
Inventor
郑斗焕
崔城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lon Industries Inc
Kol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ol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lon Corp filed Critical Kol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6603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603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603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603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触摸屏面板的聚酯薄膜以及使用该聚酯薄膜的透明电极膜。更加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在单面硬质涂布时不发生彩虹现象,阻止聚酯薄膜内的低聚物迁移(migration)到表面,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粘合力优秀且与透明电极层的紧贴力以及光学特性优秀的聚酯薄膜以及使用该聚酯薄膜的透明电极膜。

Description

聚酯薄膜以及使用该聚酯薄膜的透明电极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触摸屏面板的聚酯薄膜以及使用该聚酯薄膜的透明电极膜。更加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在单面硬质涂布时不发生彩虹现象,阻止聚酯薄膜内的低聚物迁移(migration)到表面,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粘合力优秀且与透明电极层的紧贴力以及光学特性优秀的聚酯薄膜,以及使用该聚酯薄膜的透明电极膜。
背景技术
光学薄膜随着LCD、PDP等背光单元(BLU:Back Light Unit)市场的扩大而发展。近来,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的诸如触摸屏面板(TSP:Touch Screen Panel)等的显示器的不同领域中。
这种光学薄膜要求有优异的透明性和可视性,并且使用具有优异的机械和电学性能的双轴拉伸聚酯薄膜作为基膜。
由于双轴拉伸聚酯薄膜的表面硬度低且耐磨损性或耐擦伤性不足,因此当该膜用作各种显示器的光学构件时,由于与物体的摩擦或接触而容易发生表面损伤。为了防止这种损伤,在薄膜表面进行硬质涂布处理后使用。对于包括当前用于TSP的氧化铟锡(ITO:Indium Tin Oxide)透明电极用光学薄膜在内的诸如银纳米线(Ag nanowire)、金属网(Metal Mesh)等的新型透明电极用光学薄膜的硬质涂布处理是必不可少的。
另一方面,为了提高作为基底层的聚酯薄膜与硬涂层的紧贴性,透明电极用光学薄膜形成作为中间层的底漆涂层。
为了提高基底层与硬涂层之间的紧贴性并且消除因硬涂层与聚酯薄膜之间的高折射率之差而发生的光干涉现象(彩虹现象),底漆涂层使用通常的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等。当单独使用这种树脂形成底漆涂层时,由于折射率为1.5左右,因此在双轴拉伸聚酯薄膜的表面折射率1.64与通常的硬涂层的折射率1.52中偏向硬涂层的折射率侧,从而难以消除因硬涂层与聚酯薄膜之间的高折射率之差而发生的光干涉现象即彩虹现象。这存在着产生视疲劳和降低画面可视性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光学薄膜,该光学薄膜既能够提高透明性、机械物理性质以及硬涂层与基底层之间的粘合力,又能够防止彩虹现象,还能够在后加工时实现与导电涂布物的优秀的涂布性。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酯薄膜,其不发生彩虹现象,阻止薄膜内低聚物迁移到表面,并且在高温高湿条件下也具有优秀的粘合力。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明电极膜,其使用所述聚酯薄膜,与透明导电层的紧贴力和光学特性优秀。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聚酯薄膜包括:基底层;第一底漆层,层压在所述基底层的一表面上;第二底漆层,与第一底漆层不同,并且位于所述基底层的另一表面上;以及硬涂层,位于所述第一底漆层的上部。
此时,所述第一底漆层与第二底漆层由不同的成分形成,优选,玻璃转化温度之差为10~30℃、溶胀度之差为10~35%以及凝胶率之差为10~40%。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聚酯薄膜中,第一底漆层和第二底漆层可以包含水分散组合物、有机硅类润湿剂以及胶质二氧化硅粒子,所述水分散组合物包含选自酯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以及丙烯酸酯类树脂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粘合剂树脂,所述酯类树脂由包含磺酸碱金属盐化合物的二羧酸成分与含有二乙二醇的二醇成分共聚而成,所述聚氨酯类树脂由直链型二醇及端基为三个以上的支链型多元醇与异氰酸酯类单体聚合而成,所述丙烯酸酯类树脂包含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和三聚氰胺类化合物。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聚酯薄膜中,第一底漆层和第二底漆层可以包含5~10重量%的粘合剂树脂、0.1~0.5重量%的有机硅类润湿剂、0.1~0.5重量%的胶质二氧化硅粒子以及余量的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聚酯薄膜中,酯类树脂的数均分子量可以为1000~50000。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聚酯薄膜中,聚氨酯类树脂的重均分子量可以为10000~20000g/mol。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聚酯薄膜中,丙烯酸酯类树脂可以包含10~30重量%的三聚氰胺类化合物。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聚酯薄膜中,水分散组合物的固形物含量可以为0.5~20重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聚酯薄膜中,第一底漆层和第二底漆层的干燥涂布厚度可以分别为20~150nm。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聚酯薄膜中,基底层的厚度可以为25~250μm。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聚酯薄膜中,基底层可以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
本发明可以提供在所述聚酯薄膜上形成透明导电层的透明电极膜。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透明电极膜中,透明导电层可以是选自氧化铟锡、氧化铟锌、氧化锌、氧化锡、碳纳米管、银纳米线以及金属网中的任意一种以上。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透明电极膜还可以包括在形成有透明电极层的表面的相反表面上形成的粘结层和保护膜层。
有益效果
本发明涉及的聚酯薄膜在单面硬质涂布时不发生彩虹现象,并且能够阻止聚酯薄膜内的低聚物迁移(migration)到表面。
另外,本发明提供在高温高湿条件下与透明电极层的紧贴力以及光学特性优秀的聚酯薄膜,以及由于使用该聚酯薄膜而光学物理性质优秀的透明电极膜。
附图说明
图1及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透明导电性薄膜的模拟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粘连评价方法的结果的图。
附图标记
100:基底层
210:第一底漆层
220:第二底漆层
300:硬涂层
400:透明电极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聚酯薄膜以及使用该聚酯薄膜制备的透明电极膜。在下面所介绍的多个实施例是为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地传达本发明的思想而作为例子提供的。另外,在所使用的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中,如果没有其他定义,则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意义,在以下说明和附图中,省略对于有可能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要旨的公知功能和结构的说明。
在本发明中,“底漆层”是在聚酯薄膜的制备工艺中的拉伸工艺中或者在拉伸工艺以前涂布后,经拉伸工艺形成的涂膜。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酯薄膜,其包括:基底层;第一底漆层和第二底漆层,形成在所述基底层的两表面,分别由相互不同的成分形成;硬涂层,形成在所述第一底漆层或第二底漆层的上部面。
本发明涉及的聚酯薄膜包括:基底层;第一底漆层,层压在所述基底层的一表面;第二底漆层,位于所述第一底漆层的表面;以及硬涂层,位于所述第一底漆层的上部,
所述第一底漆层和第二底漆层的特征在于,由组成相互不同的成分形成,玻璃转化温度之差为10~30℃,溶胀度之差为10~35%以及凝胶率(gel fraction)之差为10~40%。
在本发明中,玻璃转化温度Tg是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使用PerkinElmer DSC7)按照第二运行模式进行测定的值。
在本发明中,所述各个底漆层的溶胀度是指通过以下式1计算的值。
[式1]溶胀度=(放置后重量–初始重量)/初始重量×100
(在所述式中,放置后重量是指将约1g的干燥涂膜浸泡在50g的蒸馏水中后,在70℃下放置24个小时以后测定的重量。)
另外,所述各个底漆层的凝胶率是通过以下式2计算的值。
[式2]凝胶率=(干燥后重量–初始重量)×100
(在所述式中,干燥后重量是指将约1g的干燥涂膜浸泡在50g的蒸馏水中后,在70℃下放置24个小时以后,将所述放置的涂膜在120℃下干燥3个小时以后测定的重量。)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底漆层和第二底漆层使用包含选自由包含磺酸碱金属盐化合物的二羧酸成分与含有二乙二醇的二醇成分共聚而成的酯类树脂、包含两个端基的直链型二醇和三个以上端基的支链型多元醇的聚氨酯类树脂以及包含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和三聚氰胺类化合物的丙烯酸酯类树脂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树脂的分散性组合物来形成。
在本发明中,所述酯类树脂由包含磺酸碱金属盐化合物的二羧酸成分与含有二乙二醇的二醇成分共聚而成。
作为所述二羧酸成分,可以使用芳香族二羧酸和磺酸碱金属盐化合物。
所述二羧酸成分可以使用邻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二甲酯、间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二甲酯、2,5-二甲基对苯二甲酸、2,6-萘二甲酸、联苯二甲酸等芳香族二羧酸、己二酸、癸二酸等脂肪族二羧酸、环己烷二羧酸等脂环族二羧酸等,但并非限定于此。
作为一例,所述磺酸碱金属盐化合物可以使用磺基对苯二甲酸、5-磺基间苯二甲酸、4-磺基间苯二甲酸、4-磺基萘-2,7-二羧酸等的碱金属盐等,优选地,可在总酸成分中含有6~20摩尔%。当其用量小于6摩尔%时,树脂在水中的分散时间延长,分散性降低,而当其用量大于20摩尔%时,耐水性可能会降低。
所述二醇成分可以使用二乙二醇和碳原子数为2~8的脂肪族或碳原子数为6~12的脂环族二醇等。作为一例,可以使用乙二醇、1,3-丙二醇、1,2-丙二醇、新戊二醇、1,4-丁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1,3-环己烷二甲醇、1,2-环己烷二甲醇、1,6-己二醇、对二甲苯二醇、三乙二醇等,但并非限定于此。此时,优选,在总二醇成分中含有20~80摩尔%的二乙二醇。
所述酯类树脂优选数均分子量为1000~50000,更优选数均分子量为2000~30000。当数均分子量小于1000时,低聚物阻止效果甚微,而当大于50000时水分散性有可能困难。
在本发明中,所述聚氨酯类树脂可以由直链型二醇和端基为三个以上的支链型多元醇与异氰酸酯类单体聚合而成。优选,可以使用10~75重量%的直链型二醇和25~90重量%的支链型多元醇。当所述支链型多元醇的含量小于25重量%时,无法满足溶胀度和凝胶率,并且难以获得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的粘合性优秀的涂膜。另外,当支链型多元醇的含量大于90重量%时,由于过度的凝胶化而粘度骤增,难以制备水分散组合物,当涂在薄膜表面上时,表面外观有可能发生表面裂痕等的缺点。
所述支链型多元醇是指异氰酸酯官能团为三个以上的树脂。
作为一例,聚氨酯类树脂的制备方法如下:使39~45重量%的多元醇、0.3~1.2重量%的三羟甲基丙烷以及50~57重量%的异氰酸酯化合物发生反应,制备以异氰酸酯作为端基的预聚物以后,与3~4重量%的无机酸盐发生反应,可以用硫酸盐的离子基团封闭异氰酸酯末端而制成,但并非限定于此。当依照所述制备方法制备时,能够制备混合有直链型聚氨酯树脂与支链型聚氨酯树脂的水分散性聚氨酯树脂,并且能够制备由10~75重量%的直链型二醇和25~90重量%的支链型二醇构成的聚氨酯类树脂。
所述聚氨酯类树脂在重均分子量为10000~20000g/mol范围内不发生凝胶化,并且能够获得可以水分散且在高温高湿下物理性质优秀的涂膜,因而值得优选。
所述重均分子量可使用凝胶渗透色谱与多角度光散射联用(GPC-MALS:MultiAngle Light Scattering)系统(Wyatt公司)来测定(将试样溶于THR中后测定,标准曲线以聚苯乙烯为标准试样),MALS系统的结构如下。
MALS系统结构
-GPC;Water 1525Binary HPLC Pump
-RI检测器;Optilab rex
-MALS;Wyatt Dawn 8+
-Column;PLgel 5μm Mixed-C(7.5mmΦ×300mm)×2(Polymer Laboratories)
-移动相:DMF(50mM LiCl)
-流速:0.5mL/min
-温度:50℃
-进样体积:0.5%,500μL
所述多元醇可以使用聚酯类多元醇或聚醚类多元醇,优选使用聚酯类多元醇。聚酯类多元醇包括由羧酸、癸二酸或酸酐与多元醇反应而制备的多元醇等。不局限于这些多元醇的种类,优选使用重均分子量为600~3000的聚酯多元醇。优选该多元醇的用量为39~45重量%。当用量小于39重量%时,分子量变小,底漆层过硬,并且由于难以拉伸,涂布外观不佳,当大于45重量%时,ILC层过软(Soft),粘连性下降。
所述三羟甲基丙烷用于制备具有三官能团的预聚物,优选使用0.3~1.2重量%。当用量小于0.3重量%时,交联密度下降,抗粘连性(Anti-Blocking)可能会降低,当用量大于1.2重量%时,交联密度过高,拉伸性变坏,导致涂布外观不佳,并且粘合力可能会变坏。
虽然没有限制所述异氰酸酯化合物,但是优选使用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在其用量为50~57重量%的范围内,能够制备具有三官能团的预聚物。
所述无机酸盐优选使用硫酸氢钠(Sodium Hydrogen Sulfate),并且其用量为3~4重量%。
在本发明中,丙烯酸酯类树脂包含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以及三聚氰胺类化合物。此时,所述丙烯酸酯类树脂可以包含10~30重量%的三聚氰胺类化合物。
所述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可以选自由丙烯酸甲酯(methyl acrylate)、丙烯酸乙酯(ethyl acrylate)、丙烯酸异丙酯(isopropyl acrylate)、丙烯酸正丙酯(n-propylacrylate)、丙烯酸正丁酯(n-butyl acrylate)、丙烯酸异冰片酯(isobornyl acrylate)、丙烯酸-2-乙基己酯(2-ethylhexyl acrylate)、甲基丙烯酸甲酯(methyl 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乙酯(ethyl methacrylate)、甲级丙烯酸异丙酯(isopropyl 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正丙酯(n-propyl 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叔丁酯(tert-butyl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正丁酯(n-butyl 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异丁酯(isobutyl 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环己酯(cyclohexyl 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isobornyl methacrylate)、二甘醇单甲基醚丙烯酸酯(diethylene glycolmonomethyl ether 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2-ethylhexyl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苄基酯(benzyl 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1-萘甲酯(1-naphthylmethyl 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2-萘甲酯(2-naphthylmethyl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9-蒽甲酯(9-anthrylmethyl 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1-蒽甲酯(1-anthrylmethyl 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2-蒽甲酯(2-anthrylmethylmethacrylate)所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但并非限定于此。
所述三聚氰胺类化合物是选自由六甲氧基甲基三聚氰胺、六乙氧基甲基三聚氰胺、六丙氧基甲基三聚氰胺、六丁氧基甲基三聚氰胺、六戊氧基甲基三聚氰胺以及六己氧基甲基三聚氰胺所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但并非限定于此。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底漆层或第二底漆层使用包含选自前面所述的酯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以及丙烯酸酯类树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树脂的水分散组合物形成。作为一例,当制备聚酯薄膜时,涂布所述水分散组合物,通过拉伸和热处理工艺而形成。
此时,所述第一底漆层和第二底漆层的特征在于,由相互不同的成分形成。
于是,所述第一底漆层与第二底漆层的特征在于,玻璃转化温度之差为10~30℃,溶胀度之差为10~35%,以及凝胶率之差为10~40%。本发明通过所述玻璃转化温度之差、溶胀度之差以及凝胶率之差满足所述范围的组合,能够防止彩虹现象,阻止薄膜内低聚物迁移到表面,同时还能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提高粘合力。更优选地,由所述不同成分形成的第一底漆层与第二底漆层之间的玻璃转化温度之差、溶胀度之差以及凝胶率之差分别为15~25℃、15~30%以及20~40%,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粘连、彩虹现象、粘合力、与导电层的紧贴力以及雾度性质等物理性质的效果,因此更佳。
另外,如果所述各个底漆层的玻璃转化温度小于30℃,则在形成涂膜以后,底漆层变软,粘连性可能会降低,如果玻璃转化温度大于90℃,则底漆层变硬,难以拉伸,因而涂布外观不佳。
在本发明中,水分散组合物在前面所述树脂中包含水,根据需要,还可以进一步包含润湿剂、分散剂等添加剂。
所述润湿剂为了提高涂布性而使用,具体举例而言,可以使用道康宁公司(DowCorning Corporation)的Q2-5212、ENBODIC公司的TEGO WET 250、毕克化学(BYK-ChemieGmbH)公司的BYK 348等改性有机硅类润湿剂等,但并非限定于此。另外,所述润湿剂可以优选使用0.1~0.5重量%,并且在所述范围内可以实现提高涂布性的目的。
另外,为了涂布性和耐热性加工,所述水分散组合物可以包含胶质二氧化硅粒子。优选使用平均粒径为50~1000nm的所述胶质二氧化硅粒子。另外,为了实现所述效果,优选0.1~0.5重量%的所述胶质二氧化硅粒子包含于水分散组合物中。
在本发明中,水分散组合物的固形物含量可以为0.5~20重量%。如果所述固形物含量小于0.5重量%,则使用效果甚微,如果大于20重量%,则底漆层表面有可能发生裂痕。
在本发明中,所述基底层的厚度优选为25至250μm,更加优选为50至188μm时有效。当厚度小于25μm时,无法实现适合光学薄膜的机械物理性质,当大于250μm时,膜厚过大,有可能发生不适合显示装置薄型化的问题。
由所述聚酯树脂形成的基底层可以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树脂单独形成,也可以是与能够和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聚的单体共聚而成的共聚物。优选可以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单一聚合物。此时,所使用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的固有粘度优选为0.5至1.0,更加优选为0.60至0.80时有效。另外,当用于所述基底层的树脂的固有粘度小于0.5时,耐热性有可能会降低,而当大于1.0时,不易加工原料,因而作业性降低。
所述基底层可以包含选自二氧化硅、高岭土、沸石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无机粒子,相对于基底层总聚酯树脂重量,其含量范围可以为10~1000ppm。
另外,用于满足本发明涉及的聚酯薄膜的物理性质的底漆层的干燥涂布厚度可以为20~150nm。当干燥涂布厚度小于20nm时,低聚物阻止性质有可能无法充分地表现,并且有可能引起擦伤等损伤。当大于150nm时,出现涂布污痕,并且在卷绕薄膜后出现底漆层之间粘合的粘连(Blocking)现象的可能性增大。
另外,根据需要,用于满足所述物理性质的底漆层可以包含选自二氧化硅、高岭土、沸石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无机粒子,其用量优选为相对于总水分散组合物含量的1.0至4.0重量%,更加优选2.0至3.0重量%时有效。当无机粒子的尺寸小于2.0μm时,由于粒子的突出,卷绕性会降低,当大于4.0μm时,透明性由于尺寸效果而降低,因此产品的雾度会提升。
虽然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聚酯薄膜的制备没有限制,但是将PET片在熔融挤出机内熔融挤出后铸造,并且双轴拉伸,从而可以得到聚酯薄膜。更加详细而言,使用一个挤出机将聚酯与诸如二氧化硅、高岭土、沸石的无机粒子等添加剂同时熔融挤出后铸造,并且冷却,然后依次进行双轴拉伸。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涉及的所述水分散组合物可以在聚酯薄膜的制备工艺中通过在线涂布(in-line coating)法来涂布。即,在制备聚酯薄膜时,在拉伸以前或者在第一次拉伸以后、第二次拉伸以前,通过在线涂布法涂布水分散树脂组合物后,拉伸而制成,在第二次拉伸及热定形过程中,由于水因加热而蒸发,能够形成底漆层。涂布方法没有限制,只要是公知的涂布方法即可。
本发明提供一种透明电极膜,该透明电极膜在所述聚酯薄膜的上部,即端面的硬涂层表面的相反表面上形成透明导电层。
所述透明导电层可以选自由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氧化锌(ZnO)、二氧化锡(SnO2)、碳纳米管、银纳米线以及金属网所组成的组,但并非限定于此。
另外,所述透明电极膜还可以包括粘结层和保护膜层,该粘结层和保护膜层形成在形成透明导电层表面的相反表面上。
作为一实现例,可以如图1和图2示出本发明的聚酯薄膜。即,第一底漆层210层压在基底层100上部面,硬涂层300层压在所述第一底漆层210上部面,在所述基底层的另一面上形成第二底漆层220。另外,如图2所示,提供一种透明电极膜,该透明电极膜在所述第二底漆层220的一表面上形成透明电极层400。
下面,为了详细说明本发明而举例说明,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以下实施例。
通过以下测量方法,测量了如下的物理性质。
(1)粘连(blocking)
使用热梯度仪(TOYOSEIKI),在0.4MPa的压力条件下,分别设置四个梯度温度以后按压1分钟,然后除去压板,确认粘连程度。以图3为标准,评价了不同的粘连程度。
-在恒湿下评价:在温度为20~25℃且相对湿度(RH)为40~50%的恒温/恒湿室内进行。
-在加湿下评价:使用超声波加湿器在相对湿度(RH)为100%下在薄膜上进行。
(2)雾度变化率(△H)
将薄膜放入上部开口的高3cm、长21cm、宽27cm的箱子内,通过在150℃下热处理60分钟,使低聚物迁移(migration)到薄膜表面后,将该薄膜放置5分钟,根据JIS K 715标准,使用雾度计(Nippon Denshoku,Model NDH 5000)测量雾度值。所述薄膜在第一底漆层上形成有硬涂层,并残留有第二底漆层。
根据以下式1计算雾度变化率。
[式1]
△H(%)=Hf-Hi
(在上述式1中,Hf是薄膜在150℃下保持60分钟之后的雾度,Hi是薄膜在加热之前的雾度。)
(3)底漆层的干燥涂布厚度
在涂布有涂层组合物的基底薄膜整个宽度上,沿着机械方向的垂直方向(TD)上以1m的间隔指定5个点(Point),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日立S-4300)测定其截面,放大50000倍以后,测定该区间内30个点的厚度后,计算其平均值。
(4)彩虹现象
a、测定1
在制备各个底漆层的组成不同的光学薄膜以后,在其一表面进行硬质涂布处理(折射率1.52),然后对另一表面进行加黑处理,凭借肉眼确认是否发生了彩虹。肉眼评价时,在暗室内的三波长灯下进行了评价。
评价标准如下:
上:没有显示彩虹,并且呈现均匀的色感。
中:显示较浅的彩虹现象,并且呈现均匀的色感。
下:显示明显的彩虹现象,并且呈现强烈的色感。
b、测定2
在制备各个底漆层的组成不同的光学薄膜以后,在其一表面进行硬质涂布处理(折射率1.52),然后对另一表面进行加黑处理,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CARY 5000),测量了可见光区域的反射图案。
上:500~600nm下的波纹振幅相对于其他波长范围的波纹振幅减小,波纹振幅为1%以下。
中:500~600nm下的波纹振幅相对于其他波长范围的波纹振幅减小,波纹振幅为3%以下。
下:波纹振幅减小的波长范围不是500~600nm,或者没有看到振幅减小的波长时。
5)粘合力
在制备各个底漆层的组成不同的光学薄膜以后,在其一个表面上涂布硬涂层组合物后,使用划格仪(YCC-230/1)在1cm×1cm的薄膜上划100个格后,使用粘合力评价胶带(Nichiban No.405),撕扯三次,评价常温下的粘合力。在高温高湿下评价粘合力时,经高温热水处理(100℃,10分钟)以后,通过以上方法,评价硬涂层与粘合层之间的粘合力。
制备例1
底漆层用第一水分散组合物的制备
使用了由40重量%的甲基丙烯酸甲酯、40重量%的丙烯酸乙酯以及20重量%的三聚氰胺制备的粘合剂(P3208,Rohm&Haas Company)。将4重量%的所述粘合剂、0.3重量%的有机硅类润湿剂(聚酯硅氧烷共聚物,Q2-5212,Dow Corning Corporation)、0.3重量%的平均粒径为140nm的胶质二氧化硅粒子0.3重量%添加到水中后,搅拌两个小时,制备第一水分散组合物。使用所述第一水分散组合物制备的底漆层的玻璃转化温度为42.4℃,溶胀度为29.6%,凝胶率为90.0%。
制备例2
底漆层用第二水分散组合物的制备
将40摩尔(26摩尔%)的2,6-萘二甲酸(2,6-Naphtalene dicarboxylic acid)、5摩尔(3.3摩尔%)的2,5-二羧基苯磺酸钠(sodium 2,5-dicarboxylbenzene sulfonate)、5摩尔(3.3摩尔%)的二甲基对苯二甲酸、20摩尔(13.3摩尔%)的双[(4-(2-羟乙氧基)苯基]芴(Bis[4(2-hydroxyethoxy)phenyl]fluorene)、10摩尔(6.6摩尔%)的甘油三酯(Triglyceride,Kao Corporation的产品(商品名:85P))、70摩尔(46.6摩尔%)的乙二醇在无溶剂状态下混合后,将其加入到反应器内,自170℃至250℃每分钟升温1℃并反应,除去作为副产物的水或甲醇,并且进行酯化反应,在升温至260℃的同时将反应器内压力降低至1mm Hg,回收作为副产物的二醇,并且实施缩聚反应,制备固有粘度(使用四氯乙烷与苯酚重量比为1:1的混合溶剂,在35℃下使用粘度管进行测定)为1.0的聚酯树脂。
将制备的20重量%的所述聚酯树脂添加到80重量%的水中,予以分散,制备固形物含量为20重量%的聚酯粘合剂。将6重量%的所述粘合剂、0.3重量%的有机硅类润湿剂(聚酯硅氧烷共聚物,Q2-5212,Dow Corning Corporation)、0.3重量%的平均粒径为140nm的胶质二氧化硅粒子添加到水中后,搅拌两个小时,制备第二水分散组合物。使用所述第二水分散组合物制备的底漆层的玻璃转化温度为63.8℃,溶胀度为46.3%,凝胶率为55.0%。
制备例3
底漆层用第三水分散组合物的制备
制备理论上支链型多元醇含量为50重量%的水分散聚氨酯。通过使40重量%的多元醇(Polyethyleneadipate Diol:聚己二酸亚乙基酯二醇)、0.6重量%的三羟甲基丙烷(Trimethylol Propane)、55.9重量%的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examethylenediisocyanate)反应,制备将异氰酸酯官能团作为端基的预聚物(Prepolymer)以后,作为离子基团,使3.5重量%的硫酸氢钠(Sodium Hydrogen Sulfate)与作为预聚物末端官能团的异氰酸酯发生反应,制备具有离子基团且重均分子量为14400g/mol的聚氨酯(Polyurethane)。
将所述制备的20重量%的聚氨酯分散于80重量%的水中,制备固形物为20重量%的聚氨酯粘合剂。将所述4重量%的粘合剂、0.3重量%的有机硅类润湿剂(聚酯硅氧烷共聚物,Q2-5212,Dow Corning Corporation)、0.3重量%的平均粒径为140nm的胶质二氧化硅粒子添加到水中后,搅拌两个小时,制备第三水分散组合物。使用所述第三水分散组合物制备的底漆层的玻璃转化温度为52.6℃,溶胀度为61.7%,凝胶率为80.0%。
实施例1
将已除去水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放入挤出机内,熔融挤出后,使用表面温度为20℃的铸造鼓骤冷、固化,制备厚度为200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材。将制备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材在80℃下沿着机械方向(MD)拉伸3.5倍以后,常温冷却。然后,通过棒涂(bar coating)法,在所述片材一表面上使用在制备例1制备的第一水分散组合物来形成第二底漆层后,通过棒涂(bar coating)法,在所述片材一表面的相反表面上使用在制备例2制备的第二水分散组合物来形成第一底漆层。然后,以每秒1℃的方式升温至110~150℃以后,经预热、干燥,沿着横向(TD)拉伸3.5倍。然后,在5级拉幅机中以230℃进行热处理,在200℃下沿着纵向以及横向松弛10%而热定型,从而制备两表面被涂布的188μm的双轴拉伸薄膜。所述第一底漆层的干燥涂布厚度为80nm,第二底漆层为80nm。在所述第一底漆层上部通过紫外线固化工艺形成表面硬度为2H、干燥后厚度为3μm的硬涂层,并且在第二底漆层上部形成透明电极层(银(Ag)纳米线层)。
实施例2
将已除去水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材放入挤出机内,熔融挤出后,使用表面温度为20℃的铸造鼓骤冷、固化,制备厚度为2000μm的片材。将制备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材在80℃下沿着机械方向(MD)拉伸3.5倍以后,常温冷却。然后,通过棒涂(barcoating)法,在所述片材一表面上使用在制备例1制备的第一水分散组合物来形成第二底漆层后,通过棒涂法(barcoating),在所述片材一表面的相反表面上使用在制备例3制备的第三水分散组合物来形成第一底漆层。然后,以每秒1℃的方式升温至110~150℃,经预热、干燥,沿着横向(TD)拉伸3.5倍。然后,在5级拉幅机中以230℃进行热处理,在200℃下沿着纵向以及横向松弛10%而热定型,从而制备两表面被涂布的188μm的双轴拉伸薄膜。所述第一底漆层的干燥涂布厚度为80nm,第二底漆层为80nm。在所述第一底漆层上部通过紫外线固化工艺形成表面硬度为2H、干燥后厚度为3μm的硬涂层,并且在第二底漆层上部形成透明电极层(银(Ag)纳米线层)。
实施例3
将已除去水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材放入挤出机内,熔融挤出后,使用表面温度为20℃的铸造鼓骤冷、固化,制备厚度为2000μm的片材。将制备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材在80℃下沿着机械方向(MD)拉伸3.5倍以后,常温冷却。然后,通过棒涂法(barcoating),在所述片材一表面上使用在制备例2制备的第二水分散组合物来形成第二底漆层后,通过棒涂(bar coating)法,在所述片材一表面的相反表面上使用在制备例3制备的第三水分散组合物来形成第一底漆层。然后,以每秒1℃的方式升温至110~150℃,经预热、干燥,沿着横向(TD)拉伸3.5倍。然后,在5级拉幅机中以230℃进行热处理,在200℃下沿着纵向以及横向松弛10%而热定型,从而制备两表面被涂布的188μm的双轴拉伸薄膜。所述第一底漆层的干燥涂布厚度为80nm,第二底漆层为80nm。在所述第一底漆层上部通过紫外线固化工艺形成表面硬度为2H、干燥后厚度为3μm的硬涂层,并且在第二底漆层上部形成透明电极层(银(Ag)纳米线层)。
比较例1
除了在实施例1中制备第一底漆层和第二底漆层的形成过程中仅使用第一水分散组合物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实施。
比较例2
除了在实施例1中制备第一底漆层和第二底漆层的形成过程中仅使用第二水分散组合物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实施。
比较例3
除了在比较例1中使用第三水分散组合物来替代第一水分散组合物的使用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实施。
[表1]
区分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比较例1 比较例2 比较例3
80℃
100℃
120℃ ×
140℃ ×
[表2]
区分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比较例1 比较例2 比较例3
彩虹a
彩虹b
粘合力 100/100 30/100 70/100 30/100 100/100 70/100
[表3]
区分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比较例1 比较例2 比较例3
紧贴力 100/100 40/100 30/100 100/100 30/100 40/100
ΔH 0.07 1.2 1.7 0.05 6.5 4.5
如表1所示,本发明涉及的实施例1至3显示了优秀的防粘连性能。具体地讲而言,实施例1在140℃以前完全不发生粘连现象,实施例2和3分别在120℃或100℃以前保持优秀的防粘连性能。相反,比较例2在120℃下发生了粘连现象,比较例3在100℃下发生了粘连现象。另外,如表2所示,本发明涉及的实施例1既实现优秀的防粘连性能,又不发生彩虹现象,还表现出极为优秀的粘合力。相反,比较例1虽然实现了优秀的防粘连效果,但是发生了彩虹现象。与实施例1相比,粘合力也显著下降。另外,比较底漆层和透明导电层的紧贴层的结果,如表3所示,与比较例2和3相比,本发明涉及的实施例1具有优秀的紧贴力,并且几乎没有雾度变化率。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说明如上,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可以采用各种变化和等同体,并且通过对所述实施例进行适当变形,可以相同地应用。因此,上述记载内容并非旨在限制由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聚酯薄膜,其中,包括:
基底层;
第一底漆层,层压在所述基底层的一表面上;
第二底漆层,层压在与所述基底层的一表面对应的另一表面上;以及
硬涂层,位于所述第一底漆层的上部,
所述第一底漆层与第二底漆层的玻璃转化温度之差为10~30℃,溶胀度之差为10~35%,凝胶率之差为10~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薄膜,其中,
所述第一底漆层和第二底漆层包含水分散组合物、有机硅类润湿剂以及胶质二氧化硅粒子,所述水分散组合物包含选自酯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以及丙烯酸酯类树脂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粘合剂树脂,所述酯类树脂由包含磺酸碱金属盐化合物的二羧酸成分与含有二乙二醇的二醇成分共聚而成,所述聚氨酯类树脂由直链型二醇及端基为三个以上的支链型多元醇与异氰酸酯类单体聚合而成,所述丙烯酸酯类树脂包含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和三聚氰胺类化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薄膜,其中,
所述第一底漆层和第二底漆层包含5~10重量%的粘合剂树脂、0.1~0.5重量%的有机硅类润湿剂、0.1~0.5重量%的胶质二氧化硅粒子以及余量的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薄膜,其中,
所述酯类树脂的数均分子量为1000~500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薄膜,其中,
所述聚氨酯类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为10000~20000g/mol。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薄膜,其中,
所述丙烯酸酯类树脂包含10~30重量%的三聚氰胺类化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薄膜,其中,
所述水分散组合物的固形物含量为0.5~20重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薄膜,其中,
第一底漆层和第二底漆层的干燥涂布厚度分别为20~150n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薄膜,其中,
所述基底层的厚度为25~250μ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薄膜,其中,
所述基底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
11.一种透明电极膜,在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聚酯薄膜上形成透明导电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透明电极膜,其中,
所述透明导电层包含选自氧化铟锡、氧化铟锌、氧化锌、氧化锡、碳纳米管、银纳米线以及金属网中的任意一种以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透明电极膜,还包括:
粘结层和保护膜层,位于形成有透明电极层的表面的相反侧的表面上。
CN201580035672.9A 2014-06-30 2015-06-30 聚酯薄膜以及使用该聚酯薄膜的透明电极膜 Active CN1066603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4-0081200 2014-06-30
KR1020140081200A KR102220972B1 (ko) 2014-06-30 2014-06-30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및 이를 이용한 투명전극 필름
PCT/KR2015/006648 WO2016003138A1 (ko) 2014-06-30 2015-06-30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및 이를 이용한 투명전극 필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60338A true CN106660338A (zh) 2017-05-10
CN106660338B CN106660338B (zh) 2018-09-11

Family

ID=55019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35672.9A Active CN106660338B (zh) 2014-06-30 2015-06-30 聚酯薄膜以及使用该聚酯薄膜的透明电极膜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342021B2 (zh)
KR (1) KR102220972B1 (zh)
CN (1) CN106660338B (zh)
TW (1) TWI566946B (zh)
WO (1) WO201600313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49244A (zh) * 2018-06-07 2018-11-06 苏州袭麟光电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高柔性导电玻璃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60769A (zh) * 2022-03-21 2022-04-15 中化学科学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含银纳米线的透明导电膜用涂布液以及透明导电膜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91647B2 (ja) * 2016-03-29 2020-11-25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積層体および保護フィルム
KR20170112161A (ko) * 2016-03-31 2017-10-12 코오롱인더스트리 주식회사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KR101801919B1 (ko) 2016-06-17 2017-11-27 에스케이씨 주식회사 폴리에스테르 단층 필름
TWI698784B (zh) * 2018-03-14 2020-07-11 日商阿爾卑斯阿爾派股份有限公司 透明電極構件、層積透明電極構件及靜電電容式感測器
CN115552328A (zh) 2020-05-07 2022-12-30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光路控制元件及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KR102552063B1 (ko) 2020-12-23 2023-07-07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전극 구조체, 이를 포함하는 터치 센서, 윈도우 적층체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50216B1 (ko) * 2008-11-06 2011-07-19 도레이첨단소재 주식회사 고분자 기재
CN102981203A (zh) * 2012-01-27 2013-03-2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层积体、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KR20130035904A (ko) * 2011-09-30 2013-04-09 코오롱인더스트리 주식회사 광학용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KR20130058951A (ko) * 2011-11-28 2013-06-05 도레이첨단소재 주식회사 광학용 이축연신 폴리에스테르계 필름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140042352A (ko) * 2012-09-28 2014-04-07 코오롱인더스트리 주식회사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16184A (ja) * 2010-11-11 2012-06-21 Fujifilm Corp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
JP5752522B2 (ja) * 2011-08-19 2015-07-2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学機能部材支持用積層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プリズムシート
WO2013048156A2 (ko) * 2011-09-30 2013-04-04 코오롱인더스트리 주식회사 수분산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광학필름
KR101656267B1 (ko) * 2011-09-30 2016-09-09 코오롱인더스트리 주식회사 광학필름
CN103842854B (zh) * 2011-09-30 2018-02-02 可隆工业株式会社 水分散组合物以及使用该水分散组合物的光学膜
KR101923938B1 (ko) * 2012-06-29 2019-02-22 코오롱인더스트리 주식회사 수분산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광학필름
JP6006419B2 (ja) * 2012-08-31 2016-10-12 コロン・インダストリーズ・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KR101571202B1 (ko) * 2012-12-11 2015-11-23 (주)엘지하우시스 저굴절층 코팅용 조성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투명 도전성 필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50216B1 (ko) * 2008-11-06 2011-07-19 도레이첨단소재 주식회사 고분자 기재
KR20130035904A (ko) * 2011-09-30 2013-04-09 코오롱인더스트리 주식회사 광학용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KR20130058951A (ko) * 2011-11-28 2013-06-05 도레이첨단소재 주식회사 광학용 이축연신 폴리에스테르계 필름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2981203A (zh) * 2012-01-27 2013-03-2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层积体、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KR20140042352A (ko) * 2012-09-28 2014-04-07 코오롱인더스트리 주식회사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49244A (zh) * 2018-06-07 2018-11-06 苏州袭麟光电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高柔性导电玻璃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60769A (zh) * 2022-03-21 2022-04-15 中化学科学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含银纳米线的透明导电膜用涂布液以及透明导电膜
CN114360769B (zh) * 2022-03-21 2022-06-28 中化学科学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含银纳米线的透明导电膜用涂布液以及透明导电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66946B (zh) 2017-01-21
KR20160002196A (ko) 2016-01-07
JP6342021B2 (ja) 2018-06-13
JP2017518905A (ja) 2017-07-13
WO2016003138A1 (ko) 2016-01-07
CN106660338B (zh) 2018-09-11
TW201609415A (zh) 2016-03-16
KR102220972B1 (ko) 2021-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60338B (zh) 聚酯薄膜以及使用该聚酯薄膜的透明电极膜
JP6133927B2 (ja) 水分散組成物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光学フィルム
CN1741902B (zh) 层压膜
CN101802122B (zh) 粘合片、触摸面板用上部电极及图像显示装置
TWI441849B (zh) Optical laminated polyester film
JP2001514096A (ja) 金属ワイヤ、ロッド又はバーを埋封した熱可塑性物品
JP5493938B2 (ja) 成型用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TW200923406A (en) Stacked film for optical use
TWI633010B (zh) Laminated polyester film
CN107267079B (zh) 聚酯膜
JP6131855B2 (ja)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CN106832373B (zh) 一种光学用预涂聚酯膜及其制备方法及一种增亮膜
TWI510366B (zh) 光學薄膜
KR101923938B1 (ko) 수분산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광학필름
JP5720174B2 (ja) 成型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24070781A (ja) 光学コーティング材料、光学フィルム、及び光学基板
CN117916085A (zh) 脱模薄膜
KR101144672B1 (ko) 광학필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