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48897A - 双轴拉伸叠层聚酯膜 - Google Patents

双轴拉伸叠层聚酯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48897A
CN105848897A CN201480071200.4A CN201480071200A CN105848897A CN 105848897 A CN105848897 A CN 105848897A CN 201480071200 A CN201480071200 A CN 201480071200A CN 105848897 A CN105848897 A CN 1058488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film
polyester
coating layer
comp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7120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48897B (zh
Inventor
木村秀孝
加藤雄三
窪田贤
坂上健
相田尚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8488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488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488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488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B32B27/2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using fillers, pigments, thixotroping ag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033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24All layers being polymeric
    • B32B2250/244All polymers belonging to those covered by group B32B27/36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1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on synthetic resin layer or on natural or synthetic rubber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26Polymeric co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4/00Composition or properties of particles which form a particulate layer or are present as additives
    • B32B2264/02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p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2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electrical or magnetic properties, e.g. piezoelectric
    • B32B2307/21Anti-stat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5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514Oriented
    • B32B2307/518Oriented bi-axi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 B32B2457/202LCD, i.e.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性能和成本对策极其优异的聚酯膜,在作为光学制品的部件,特别是LCD用背光的微透镜、棱镜的基体膜使用时,即使不进行背涂加工,也能够具有背涂所具有的抗静电性能、磨损性能、屏蔽性能的各功能,能够维持高的亮度,赋予鲜明且高品质的图像。一种双轴拉伸叠层聚酯膜,其包括构成表层的聚酯层(A)和聚酯层(C)以及构成中间层的聚酯层(B)这3层结构,在层(A)上具有易粘接涂布层,在层(C)上具有抗静电涂布层,在层(C)中含有0.05~1.5重量%的平均粒径3.0~7.0μm的不活泼有机颗粒。

Description

双轴拉伸叠层聚酯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用聚酯膜,详细而言,涉及作为液晶显示器(以下有时简记为LCD)的背光的光学片材使用的微透镜片材或棱镜片材的基材中所使用的双轴拉伸叠层。
背景技术
目前,聚酯膜、特别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双轴拉伸膜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耐热性、耐药品性,被广泛用作磁带、强磁性薄膜带、照相胶卷、包装用膜、电子零件用膜、电绝缘膜、金属层压膜、贴附于玻璃显示器等的玻璃表面的膜、各种部件的保护用膜等的原材料。
聚酯膜近年来特别是多用于各种光学用片材,且被用于LCD部件的扩散片材、微透镜片材、棱镜片材、复合片材、反射板、触摸面板等的ITO基材硬涂膜的基体膜或防反射用基体膜、显示器的防爆用基体膜、PDP过滤器用膜等各种用途。
这些光学用片材中,就作为LCD的背光使用的微透镜片材、棱镜片材等而言,对一面进行具有微透镜、棱镜等的功能的正面加工,出于防止各片材彼此的贴附、或防止对其它部件的损伤、或屏蔽作为背光单元的光源的灯的像等目的,对其相反面侧进行具有抗静电性、磨损性(滑动性)、屏蔽性等功能的背涂加工,但是,近年来由于激烈的成本降低要求为背景,要求消除一直以来进行的背涂加工工序、对作为基材的聚酯膜赋予背涂功能。
然而,例如,为了具有屏蔽作为背光单元的光源的灯的像的性能,作为一般使用的方法,有提高成为基体的膜的雾度的方法,作为其具体的方法,有在膜中加入二氧化硅、碳酸钙、碳酸镁、碳酸钡、硫酸钙、磷酸钙、磷酸镁氧化硅、高岭土、氧化铝、氧化钛等无机颗粒的方法,但是,该方法中,为了实现用于屏蔽灯的像的高雾度化,需要大量的颗粒,因此,存在膜的制膜工序中过滤器的压力上升,需要频繁地更换过滤器,或者膜容易破裂而产生生产率变差,或者需要大量的颗粒,在成本方面高的问题。
另外,因膜内部的大量颗粒导致的光的反射、散射、吸收等的影响,本来作为基体膜所需的光线透射率降低,其结果存在亮度降低,不能得到鲜明、高精细且高品质的图像的问题。
为了避免膜内部的颗粒导致的光线透射率的降低、即亮度的降低,也考虑将膜的结构制成多层系,仅在表层部加入颗粒的方法,但是,该情况下,由于单面侧被实施微透镜、棱镜的各加工,所以需要仅在未被加工的相反面侧实现用于屏蔽作为光源的灯的高的雾度,但是,即使加入大量颗粒,也难以实现作为目的的屏蔽性,另外,通过大量使用颗粒,存在膜的表面粗糙度过粗,与其它部件的损伤性变差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2743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24748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作出的,该解決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光学性能和成本对策极其优异的聚酯膜,在作为光学制品的部件,特别是LCD用背光的微透镜、棱镜的基体膜使用时,即使不进行背涂加工,也能够具有背涂所具有的抗静电性能、磨损性能、屏蔽性能的各功能,能够维持高的亮度,赋予鲜明且高品质的图像。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发明人们对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根据具有特定构成的膜,能够容易地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宗旨在于,提供一种双轴拉伸叠层聚酯膜,其特征在于,包括构成表层的聚酯层(A)和聚酯层(C)以及构成中间层的聚酯层(B)这3层结构,在层(A)上具有易粘接涂布层,在层(C)上具有抗静电涂布层,在层(C)中含有0.05~1.5重量%的平均粒径3.0~7.0μm的不活泼有机颗粒。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膜在作为有近年来的激烈的成本降低对策要求的LCD用背光光学片材的微透镜、棱镜的各片材的基体膜使用的情况下,不需要进行背涂加工,且可以不使亮度降低地解决作为光源的灯的像出现在图像上而得不到鲜明且高精细的图像的问题、及对其它部件的损伤性及片材彼此的贴附等问题,能够有助于高品质、成本对策,因此,工业上的价值极高。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用于聚酯膜的聚酯是指使芳香族二羧酸和脂肪族二元醇缩聚而得到的聚酯。作为芳香族二羧酸,可以列举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2,6-萘二羧酸等,作为脂肪族二元醇,可以列举乙二醇、一缩二乙二醇、丙二醇、四亚甲基二醇、季戊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等。作为代表性的聚酯,可以示例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2,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这样的聚酯可以是未共聚的均聚物,另外也可以是二羧酸成分的20摩尔%以下为主成分以外的二羧酸成分和/或二元醇成分的20摩尔%以下为主成分以外的二元醇成分这样的共聚聚酯。另外也可以是它们的混合物。
本发明的聚酯能够通过现有公知的方法得到,例如通过二羧酸和二元醇的反应直接得到低聚合度聚酯的方法、或通过现有公知的酯交换催化剂使二羧酸的低级烷基酯与二元醇反应之后,在聚合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聚合反应的方法得到。作为聚合催化剂,也可以使用锑化合物、锗化合物、钛化合物等公知的催化剂,但优选通过使锑化合物的量为零或者作为锑设为100ppm以下,降低膜的发暗。
此外,对于聚酯,也可以在在熔融聚合后将其屑料化,在加热减压下或氮等不活泼气流中根据需要实施进一步固相聚合。得到的聚酯的固有粘度优选为0.50dl/g以上,更优选为0.50~0.90dl/g。
本发明的、构成背光用的微透镜或棱镜等实施无溶剂类UV固化型树脂的加工的聚酯膜的表层的层(A)中,从对膜的防损伤性、从主辊(master roll)分割制品时的卷绕特性等方面出发,以赋予易滑性作为主要目的也可以配合颗粒。但是,如果通过制膜生产线中的辊的材质、辊的温度调整、辊上的附着物的除去等对策,在防止对膜的损伤、分割制品时的卷绕特性等方面没有特别问题,则也可以不进行配合。
就配合的颗粒的种类而言,只要是能够赋予易滑性的颗粒,就没有特别限定,作为具体例,例如可以列举:二氧化硅、碳酸钙、碳酸镁、碳酸钡、硫酸钙、磷酸钙、磷酸镁、氧化硅、高岭土、氧化铝、氧化钛等的颗粒。另外,也可以使用日本特公昭59-5216号公报、日本特开昭59-217755号公报等中记载的耐热性有机颗粒。作为其它耐热性有机颗粒的例子,可以列举热固性尿素树脂、热固性酚醛树脂、热固性环氧树脂、苯代三聚氰二胺树脂等。而且,在聚酯制造工序中,也可以使用使催化剂等的金属化合物的一部分沉淀、微分散而成的析出颗粒。
另一方面,关于使用的颗粒的形状也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球状、块状、棒状、扁平状等任意形状。另外,关于其硬度、比重、颜色等也没有特别限制。这些一系列的颗粒根据需要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另外,所用的颗粒的平均粒径通常优选为0.01~3μm。在平均粒径低于0.01μm的情况下,颗粒容易凝集,有时分散性不充分,另一方面,在超过3μm的情况下,膜的表面粗糙度过粗,不能均匀地进行微透镜加工、棱镜加工,产生微透镜、棱镜的各光学性能劣化等的不良情况。
而且,颗粒含量相对于层(A),通常为0.2重量%以下,优选为0.15重量%以下。在添加超过0.2重量%的情况下,膜的表面粗糙度过粗,不能均匀地进行微透镜、棱镜的各加工,有时光学特性劣化。
另一方面,为了在维持高的亮度特性的同时,具有用于屏蔽作为光源的灯的像的屏蔽性和用于防止对其它部件的损伤的耐磨损性的各功能,在层(C)中配合不活泼有机颗粒。本发明中使用的不活泼有机颗粒的平均粒径在3~7μm的范围。平均粒径低于3μm时,为实现作为目的的屏蔽性需要大量的颗粒,在成本方面没有优势。另外,光线透射率降低,亮度降低。另一方面,在平均粒径超过7μm的情况下,在膜的制膜工序中,过滤器的压力上升增大,使生产率变差,容易引起膜的破裂。该情况下,也考虑增大过滤器的孔,但如果这样,膜中的异物会增加,产生不易得到高品质的图像的问题。
不活泼有机颗粒相对于构成本发明的表层的层(C)的含量为0.05~1.5重量%,优选为0.1~1.3重量%的范围。不活泼有机颗粒相对于C层的含量低于0.05%时,不能得到本发明作为目的的用于屏蔽的光源的光的像的屏蔽性。另一方面,在超过1.5重量%的情况下,亮度显著降低,另外,表面粗糙度变得过粗,对其它部件的损伤性显著恶化,所以不予优选。
本发明中使用的不活泼有机颗粒的使用热重量分析计在不活泼气氛下测定的5%热分解温度通常为300℃以上,优选为310℃以上。热分解温度低于300℃时,因产生热劣化物而膜的透射光偏黄,有时会引起亮度、外观品质的降低。
本发明中使用的不活泼有机颗粒可以是单成分,另外也可以同时使用2种成分以上。作为具体的有机颗粒的例子,可以列举:三聚氰胺树脂、聚苯乙烯、有机硅树脂、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等的有机颗粒。
本发明的聚酯膜的厚度只要在可作为膜制膜的范围,就没有特别限定,但通常为75~300μm的范围。
本发明的膜的全光线透射率优选为88%以上,更优选为89%以上。本发明的膜由于不仅具有高的雾度,而且具有其优异的光透射性,所以能够用于光学用途。全光线透射率低于88%时,有时作为光学用不适合。
本发明的膜的雾度通常为6.0~30.0%,优选为6.0~20.0%。本发明中,在雾度超过30.0%时,全光线透射率降低,亮度不充分,有时作为光学用不适合。另外,有时对其它部件的损伤性也恶化。另一方面,低于6.0%时,有时不能屏蔽作为目的的光源的灯的像。
就本发明的膜而言,关于150℃、30分钟的加热收缩率,膜长度方向(MD)通常为1.8%以下,优选为1.5%以下。另外,膜宽度方向(TD)通常为1.0%以下,优选为0.8%,更优选为0.5%以下。如果膜长度方向(MD)大到超过1.8%,宽度方向(TD)大到超过1.0%,则在作为显示器制品的部件使用的情况下,因背光的光源的灯或周边零件的发热的影响而损害形成片材的膜的尺寸稳定性,特别是在片材的边缘部分有时产生起伏现象,且有时图像上产生变形或不均,成为图像品质劣化的原因。
本发明的聚酯膜优选以使测定时的总厚度接近1000μm的方式在900μm~1000μm的范围重合多片时的色调反射法y值在0.3230以下的范围。在色调反射法y值超过0.3230的情况下,膜的黄色程度强,在作为显示器用途使用的情况下,有时在图像的色调差或者亮度降低等方面不适合。另外,在各片材间产生色调差,在背光单元装入了各片材时,有时光源侧的背光的色调调整每次都需要进行,或者在近年来的光源为对应LED的背光中,LED的光源色有黄色程度强的趋势,而且由于黄色程度增强,图像成为黄色,所以在对应LED的背光中不能使用这些片材。
为了制成这种色调的膜,选择制造原料的聚酯时的催化剂、助剂,尽可能地减少催化剂的量;或者在聚合和制膜时不使聚酯成为必要以上的高温,或不使熔融时间变长。
本发明中,为进行成本降低对策,对于来自制造膜时产生的耳部、主辊耳部和主辊下卷绕部等的再生品而言,可以在进行了设定的雾度和色调的范围内用于中间层(B)。就再生品在层(B)中的使用而言,由于配合于层(C)的不活泼有机颗粒混入B层中,所以能够在维持着耐磨损性的范围内抑制不活泼有机颗粒向层(C)的配合,成本优势大。
但是,层(B)中的再生品的使用从除雾度和色调限制之外,在特性粘度降低导致的制膜稳定性的方面出发,优选相对于层(B)设为60重量%以下。
本发明的聚酯膜优选面取向度(ΔP)为0.161以上。面取向度为0.160以下时,制成双轴拉伸聚酯膜时的厚度偏差增大,膜平面性恶化,不能均匀地进行微透镜加工、棱镜加工,有时微透镜、棱镜的各光学性能产生不均而局部产生亮度降低的部位或图像不均,或者在光源的光的像的屏蔽性能上产生不均,或者与其它部件的损伤性产生不均。
另外,本发明的膜在180℃热处理10分钟后的低聚物(环状三聚物)向膜表面的析出量的表面背面的总和优选为15mg/m2以下,更优选为10.0mg/m2以下,特别优选为8.0mg/m2以下。在低聚物在膜表面的析出量超过15mg/m2的情况下,有时会引起低聚物在表面上结晶化而溶入设于膜上的功能层中对特性带来影响等问题。
为了将通过热处理引起的低聚物向膜表面的析出量设为上述范围,有时通过使用在构成表层的层(A)和层(C)中低聚物的含量少的聚酯,或者以在线/离线的方式设置涂布层来抑制在膜表面析出低聚物,由此,能够将热处理后的低聚物在膜表面的析出量设置在上述范围。
本发明的膜使用共挤出法制成叠层结构,但此时,构成表层的层(A)和层(C)的厚度通常为2.0~20.0μm。该厚度低于2.0μm时,因加工中的热履历等,内层所含的低聚物(环状三聚物)在膜表面析出,可能会观察到生产线的污染或膜表面的异物量的增加。另一方面,如果超过20.0,则有膜容易卷曲的趋势。
另外,在添加紫外线吸收剂、染料等添加剂的情况下,可以配合到构成膜的中间层的B层中。
以下,具体说明本发明的聚酯膜的制造方法,但只要满足本发明的宗旨,则本发明就不特别限定于以下的示例。
首先,将通过公知的手法干燥、或未干燥的聚酯屑料供给到熔融挤出装置,将其加热至各聚合物的熔点以上的温度使其熔融。接着,将熔融的聚合物从模头挤出,在旋转冷却滚筒上骤冷固化,使其成为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下的温度,得到实质上为非晶状态的未取向片材。该情况下,为提高片材的平面性,优选提高片材与旋转冷却滚筒的密合性,本发明中,优选采用静电施加密合法和/或液体涂布密合法。
本发明中,将这样得到的片材向双轴方向拉伸使其膜化。如果具体叙述拉伸条件,则优选将上述未拉伸片材优选沿纵向以70~145℃拉伸到2.7~5倍,制成纵单轴拉伸膜后,沿横向以90~160℃进行3~5倍拉伸,且以210~240℃进行10~600秒的热处理。进而,此时,优选在热处理的最高温度区和/或热处理出口的冷却区,沿纵向和/或横向松弛2~20%的方法。另外,根据需要也可以施加再次纵向拉伸、再次横向拉伸。
本发明中,如上所述,能够使用三台聚酯的熔融挤出机,通过所谓的共挤出法制成3层的叠层膜。作为层的结构,可以使用原料A、原料B和原料C制成A/B/C结构的膜。
特别是,本发明的膜由于被用于作为LCD用背光的光学片材使用的微透镜、棱镜的各片材,所以以提高与微透镜用的树脂、棱镜用的树脂等无溶剂类UV固化型树脂的密合性为目的,需要在层(A)上设置作为下拉层的易粘接涂布层。另外,需要在其相反面侧的层(C)上设置抗静电涂布层。
对抗静电涂布层的形成进行说明。关于涂布层,可以通过在聚酯膜的制膜工序中对膜表面进行处理的在线涂布设置,也可以采用于系统外涂布在先制造好的膜上的离线涂布。更优选通过在线涂布形成。
在线涂布是在聚酯膜制造的工序内进行涂敷的方法,具体而言,是从将聚酯熔融挤出之后至拉伸后热固定而卷起的任意阶段进行涂敷的方法。通常在熔融、骤冷而得到的未拉伸片材、拉伸后的单轴拉伸膜、热固定前的双轴拉伸膜、热固定后卷起前的膜的任一种上涂敷。不限于以下,但例如在逐次双轴拉伸中,特别是在长度方向(纵向)拉伸的单轴拉伸膜上涂敷之后,在横向进行拉伸的方法是优异的。根据这样的方法,能够同时进行制膜和涂布层形成,因此具有制造成本上的优势,另外,由于在涂敷后进行拉伸,所以能够使涂布层的厚度根据拉伸倍率变化,与离线涂敷相比,能够更容易进行薄膜涂敷。另外,通过在拉伸前在膜上设置涂布层,能够将涂布层与基材膜一起拉伸,由此能够使涂布层牢固地附着于基材膜。另外,在双轴拉伸聚酯膜的制造中,通过利用夹具等夹住膜端部并进行拉伸,能够在纵向和横向上限制膜,在热固定工序中,能够以不造成褶皱等在维持平面性的状态下施加高温。因此,在涂布后实施的热处理能够设成其它方法无法实现的高温,因此,能够提高涂布层的成膜性,使涂布层和基材膜更牢固地密合,并且,能够形成牢固的涂布层,能够提高与可在涂布层上形成的各种功能层的附着力、耐湿热性等性能。
本发明中,必要条件在于在叠层聚酯膜的层(A)侧具有易粘接涂布层,作为易粘接涂布层,可使用现有公知的各种聚合物。
作为聚合物的具体例,可以列举:聚氨酯树脂、聚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乙烯(聚乙烯醇、聚氯乙烯、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聚亚烷基二醇、聚亚烷基亚胺、甲基纤维素、羟基纤维素、淀粉类等。这些之中,从与设于易粘接涂布层上的功能层的密合性提高的观点出发,优选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酯树脂,更优选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特别是从与棱镜层或微透镜层等无溶剂类UV固化型树脂层的密合性提高的观点出发,更优选使用聚氨酯树脂。
聚氨酯树脂是指在分子内具有聚氨酯键的高分子化合物。通常,聚氨酯树脂通过多元醇与异氰酸酯的反应制成。作为多元醇,可以列举聚碳酸酯多元醇类、聚酯多元醇类、聚醚多元醇类、聚烯烃多元醇类、丙烯酸多元醇类,这些化合物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使用多种。
聚碳酸酯多元醇类可以由多元醇类与碳酸酯化合物通过脱醇反应得到。作为多元醇类,可以列举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2-丁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1,4-环己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1,7-庚二醇、1,8-辛二醇、1,9-壬二醇、1,10-癸二醇、季戊二醇、3-甲基-1,5-戊二醇、3,3-二羟甲基庚烷等。作为碳酸酯化合物,可以列举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二苯酯、碳酸亚乙酯等,作为由它们的反应得到的聚碳酸酯类多元醇类,例如,可以列举聚碳酸(1,6-己烯)酯、聚碳酸(3-甲基-1,5-戊烯)酯等。
作为聚酯多元醇类,可以列举由多元羧酸(丙二酸、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癸二酸、富马酸、马来酸、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等)或它们的酸酐与多元醇(乙二醇、一缩二乙二醇、二缩三乙二醇、丙二醇、一缩二丙二醇、二缩三丙二醇、丁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2,3-丁二醇、2-甲基-1,3-丙二醇、1,5-戊二醇、季戊二醇、1,6-己二醇、3-甲基-1,5-戊二醇、2-甲基-2,4-戊二醇、2-甲基-2-丙基-1,3-丙二醇、1,8-辛二醇、2,2,4-三甲基-1,3-戊二醇、2-乙基-1,3-己二醇、2,5-二甲基-2,5-己二醇、1,9-壬二醇、2-甲基-1,8-辛二醇、2-丁基-2-乙基-1,3-丙二醇、2-丁基-2-己基-1,3-丙二醇、环己二醇、双羟甲基环己烷、二甲醇苯、双羟基乙氧基苯、烷基二烷醇胺、内酯二醇等)的反应得到的聚酯多元醇。
作为聚醚多元醇类,可以列举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乙丙二醇、聚四亚甲基醚二醇、聚六亚甲基醚二醇等。
为了提高与功能层的密合性,上述多元醇类中,更优选使用聚碳酸酯多元醇类和聚酯多元醇类。
作为用于得到聚氨酯树脂的多异氰酸酯化合物,可以例示甲苯二异氰酸酯、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亚甲基二苯基二异氰酸酯、亚苯基二异氰酸酯、萘二异氰酸酯、联甲苯胺二异氰酸酯等芳香族二异氰酸酯,α,α,α′,α′-四甲基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等具有芳香环的脂肪族二异氰酸酯,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亚丙基二异氰酸酯、赖氨酸二异氰酸酯、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脂肪族二异氰酸酯,环己烷二异氰酸酯、甲基环己烷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异亚丙基二环己基二异氰酸酯等脂环族二异氰酸酯等。它们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多种并用。
在合成聚氨酯树脂时也可以使用扩链剂,作为扩链剂,只要是具有2个以上与异氰酸酯基反应的活性基团的扩链剂即可,没有特别限制,一般而言,能够主要使用具有2个羟基或氨基的扩链剂。
作为具有2个羟基的扩链剂,例如,可以列举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等脂肪族二元醇,苯二甲醇、双羟基乙氧基苯等芳香族二醇,羟基特戊酸新戊二醇酯等称为酯二醇的二醇类。另外,作为具有2个氨基的扩链剂,例如,可以列举甲苯二胺、苯二甲胺、二苯基甲二胺等芳香族二胺,乙二胺、丙二胺、己二胺、2,2-二甲基-1,3-丙二胺、2-甲基-1,5-戊二胺、三甲基己二胺、2-丁基-2-乙基-1,5-戊二胺、1,8-辛二胺、1,9-壬二胺、1,10-癸二胺等脂肪族二胺,1-氨基-3-氨基甲基-3,5,5-三甲基环己烷、二环己基甲二胺、异亚丙基环己基-4,4′-二胺、1,4-二氨基环己烷、1,3-二氨基甲基环己烷等脂环族二胺等。
本发明中的聚氨酯树脂可以以溶剂为介质,优选以水为介质。为了使聚氨酯树脂在水中分散或溶解,有使用乳化剂的强制乳化型、在聚氨酯树脂中导入亲水性基团的自乳化型或水溶型等。特别是在聚氨酯树脂的结构中导入离子基而离聚物化的自乳化类型,液体的储存稳定性和得到的涂布层的耐水性、透明性、密合性优异,故而优选。
另外,作为导入的离子基,可以列举羧基、磺酸、磷酸、膦酸、季铵盐等各种离子基,优选羧基。作为在聚氨酯树脂中导入羧基的方法,能够在聚合反应的各阶段中采取各种方法。例如有:在合成预聚物时使用具有羧基的树脂作为共聚成分的方法;和作为多元醇、多异氰酸酯和扩链剂等的一种成分使用具有羧基的成分的方法。特别优选使用含有羧基的二元醇,根据该成分的加入量导入所希望量的羧基的方法。例如,能够对于在聚氨酯树脂的聚合中使用的二元醇,使二羟甲基丙酸、二羟甲基丁酸、双-(2-羟乙基)丙酸、双-(2-羟乙基)丁酸等共聚。另外,该羧基优选制成以氨、胺、碱金属类、无机碱类等中和了的盐的形态。特别优选的是氨、三甲胺、三乙胺。这样的聚氨酯树脂,可以在涂布后的干燥工序中将脱离了中和剂的羧基作为其它交联剂的交联反应点而使用。由此,除了涂布前的液体状态的稳定性优异以外,还能够进一步改善所得到的涂布层的耐久性、耐溶剂性、耐水性、抗粘连性等。
丙烯酸树脂是指含有以丙烯酸类、甲基丙烯酸类单体为代表的那样的、具有碳-碳双键的聚合性单体的聚合物。它们可以是均聚物或共聚物的任意一种。另外,也包括这些聚合物与其它聚合物(例如,聚酯、聚氨酯等)的共聚物。例如为嵌段共聚物、接枝共聚物。或者也包括在聚酯溶液或聚酯分散液中由聚合具有碳-碳双键的聚合性单体而得到的聚合物(根据情况,也包括聚合物的混合物)。同样地,也包括在聚氨酯溶液、聚氨酯分散液中由聚合具有碳-碳双键的聚合性单体而得到的聚合物(根据情况,也包括聚合物的混合物)。同样地,也包括在其它的聚合物溶液或分散液中由聚合具有碳-碳双键的聚合性单体而得到的聚合物(根据情况,也包括聚合物混合物)。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粘接性,也能够含有羟基、氨基。
作为上述具有碳-碳双键的聚合性单体,没有特别限定,特别是作为代表性的化合物,例如,可以列举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丁烯酸、衣康酸、富马酸、马来酸、柠康酸那样的各种含有羧基的单体类及其盐;(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丙酯、(甲基)丙烯酸4-羟丁酯、一丁基羟基富马酸酯、一丁基羟基衣康酸酯那样的各种含有羟基的单体类;(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那样的各种(甲基)丙烯酸酯类;(甲基)丙烯酰胺、二丙酮丙烯酰胺、N-羟甲基丙烯酰胺或(甲基)丙烯腈等那样的各种含氮化合物;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二乙烯基苯、乙烯基甲苯那样的各种苯乙烯衍生物、丙酸乙烯酯那样的各种乙烯基酯类;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等那样的各种含硅聚合性单体类;含磷乙烯基类单体类;氯乙烯、偏氯乙烯那样的各种卤化乙烯类;丁二烯那样的各种共轭二烯类等。
聚酯树脂是指,作为主要的构成成分,例如可以列举由如下所述的多元羧酸和多元羟基化合物构成的树脂。即,作为多元羧酸,能够使用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酞酸、4,4′-二苯基二羧酸、2,5-萘二甲酸、1,5-萘二甲酸和2,6-萘二甲酸、2,7-萘二甲酸、1,4-环己烷二羧酸、2-钾代磺基对苯二甲酸、5-钠代磺基间苯二甲酸、己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十二烷二羧酸、戊二酸、琥珀酸、偏苯三酸、均苯三酸、苯均四酸、偏苯三酸酐、苯二甲酸酐、对羟基苯甲酸、偏苯三酸一钾盐和它们的酯形成性衍生物等,作为多元羟基化合物,能够使用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3-propylene glycol)、1,3-丙烷二醇(1,3-propanediol)、1,4-丁二醇、1,6-己二醇、2-甲基-1,5-戊二醇、季戊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对苯二甲醇、双酚A-乙二醇加成物、一缩二乙二醇、二缩三乙二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四亚甲基二醇、聚氧亚丁基二醇、二羟甲基丙酸、丙三醇、三羟甲基丙烷、二羟甲基乙磺酸钠、二羟甲基丙酸钾等。从这些化合物中,分别选择适当的1种以上,通过通常方法的缩聚反应合成聚酯树脂即可。
另外,考虑到近年来的棱镜层或微透镜层的高亮度化的趋势,用通常的树脂不易确保密合性,因此,优选进一步提高密合性,因此,优选导入碳-碳双键。易粘接涂布层含有碳-碳双键,使该双键与用于形成棱镜层或微透镜层的化合物的碳-碳双键在照射紫外线时反应,形成共价键,由此,能够提高密合。
作为用于导入碳-碳双键的聚合物,也可以是上述的任一种聚合物,但从密合性的观点出发,特别优选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酯树脂,最优选的方式是使聚氨酯树脂含有碳-碳双键。
含有碳-碳双键的聚氨酯树脂是指在聚氨酯树脂中具有碳-碳双键的树脂,只要能够与形成棱镜层或微透镜层的化合物中所含有的碳-碳双键反应,则就可以使用现有公知的材料。例如,可以列举以丙烯酸酯基、甲基丙烯酸酯基、乙烯基、烯丙基等的形式导入聚氨酯树脂中。
能够向碳-碳双键中导入各种取代基,例如也可以具有甲基、乙基等烷基、苯基、卤基、酯基、酰胺基等或共轭双键这样的结构。另外,作为取代基的量,没有特别限制,1取代体、2取代体、3取代体或4取代体均可以使用,考虑反应性时,优选1取代体或2取代体,进一步更优选1取代体。
考虑向聚氨酯树脂的导入的容易程度和与在形成棱镜层、微透镜层的化合物中所含有的碳-碳双键的反应性时,优选丙烯酸酯基或甲基丙烯酸酯基,更优选没有取代基的丙烯酸酯基或甲基丙烯酸酯基,特别更优选没有取代基的丙烯酸酯基。
另外,碳-碳双键部(C=C部分,分子量24)相对于聚氨酯树脂整体的比例优选为0.5重量%以上,更优选为1.0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重量%以上。碳-碳双键部相对于树脂整体的比例为0.5重量%以上时,对棱镜树脂或微透镜树脂的密合性、特别是对考虑到高亮度的、折射率高的树脂的密合性有效提高。
另外,在本发明的膜的易粘接涂布层的形成中,为了使涂布层的涂膜牢固,且使与棱镜层或微透镜层等的充分的密合性、耐湿热特性提高,优选并用交联剂。
作为交联剂,例如可以列举噁唑啉化合物、环氧化合物、三聚氰胺化合物、异氰酸酯系化合物、碳化二亚胺系化合物、硅烷偶联化合物等。其中,从提高密合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噁唑啉化合物、环氧化合物、异氰酸酯系化合物、碳化二亚胺系化合物,更优选将这些交联剂并用2种以上,特别是在并用噁唑啉化合物和环氧化合物时,密合性尤其提高,故而优选。
噁唑啉化合物是指分子内具有噁唑啉基的化合物,特别优选含有噁唑啉基的聚合物,能够通过加聚性含噁唑啉基的单体单独或与其它单体的聚合来制造。加聚性含噁唑啉基的单体可以列举:2-乙烯基-2-噁唑啉、2-乙烯基-4-甲基-2-噁唑啉、2-乙烯基-5-甲基-2-噁唑啉、2-异丙烯基-2-噁唑啉、2-异丙烯基-4-甲基-2-噁唑啉、2-异丙烯基-5-乙基-2-噁唑啉等,能够使用这些单体的1种或2种以上的混合物。其中,2-异丙烯基-2-噁唑啉在工业上也容易得到,是合适的。其它单体只要是能够与加聚性含噁唑啉基的单体共聚的单体即可,没有限制,例如,能够列举:(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烷基,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2-乙基己基、环己基)等(甲基)丙烯酸酯类;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马来酸、富马酸、丁烯酸、苯乙烯磺酸及其盐(钠盐、钾盐、铵盐、叔胺盐等)等不饱和羧酸类;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不饱和腈类;(甲基)丙烯酰胺、N-烷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烷基(甲基)丙烯酰胺(作为烷基,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2-乙基己基、环己基等)等不饱和酰胺类;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等乙烯酯类;甲基乙烯基醚、乙基乙烯基醚等乙烯基醚类;乙烯、丙烯等α-烯烃类;氯乙烯、偏氯乙烯、氟乙烯等含卤素的α,β-不饱和单体类;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等α,β-不饱和芳香族单体等,能够使用这些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单体。
噁唑啉化合物中所含的噁唑啉基的含量以噁唑啉基量计,通常为0.5~10mmol/g,优选为1~10mmol/g,更优选为2~8mmol/g,进一步优选为3~7mmol/g的范围。从提高密合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在上述范围内使用。
环氧化合物是指分子内具有环氧基的化合物,例如可以列举表氯醇与乙二醇、聚乙二醇、甘油、聚甘油、双酚A等的羟基、氨基的缩合物,有聚环氧化合物、二环氧化合物、单环氧化合物、缩水甘油胺化合物等。作为聚环氧化合物,例如,可以列举山梨糖醇聚缩水甘油醚、聚甘油聚缩水甘油醚、季戊四醇聚缩水甘油醚、二甘油聚缩水甘油醚、三缩水甘油基三(2-羟乙基)异氰酸酯、甘油聚缩水甘油醚、三羟甲基丙烷聚缩水甘油醚,作为二环氧化合物,例如,可以列举季戊二醇二缩水甘油醚、1,6-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间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四亚甲基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作为单环氧化合物,例如,可以列举烯丙基缩水甘油醚、2-乙基己基缩水甘油醚、苯基缩水甘油醚,作为缩水甘油胺化合物,可以列举N,N,N′,N′,-四缩水甘油基-间苯二甲胺、1,3-双(N,N-二缩水甘油基氨基)环己烷等。
异氰酸酯系化合物是指异氰酸酯或以封端异氰酸酯为代表的具有异氰酸酯衍生物结构的化合物。作为异氰酸酯,例如,可以例示甲苯二异氰酸酯、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亚甲基二苯基二异氰酸酯、亚苯基二异氰酸酯、萘二异氰酸酯等芳香族异氰酸酯,α,α,α′,α′-四甲基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等具有芳香环的脂肪族异氰酸酯,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亚丙基二异氰酸酯、赖氨酸二异氰酸酯、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脂肪族异氰酸酯,环己烷二异氰酸酯、甲基环己烷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亚甲基双(4-环己基异氰酸酯)、异亚丙基二环己基二异氰酸酯等脂环族异氰酸酯等。另外,也可以列举这些异氰酸酯的缩二脲化物、异氰脲酸酯化物、脲二酮化物、碳化二亚胺改性体等聚合物、衍生物。这些物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并用多种。在上述异氰酸酯中,为了避免紫外线导致的黄变,与芳香族异氰酸酯相比,更优选脂肪族异氰酸酯或脂环族异氰酸酯。
以封端异氰酸酯的状态使用的情况下,作为其封端剂,例如,可以列举亚硫酸氢盐类、苯酚、甲酚、乙基苯酚等酚系化合物,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苯甲醇、甲醇、乙醇等醇系化合物,丙二酸二甲酯、丙二酸二乙酯、乙酰乙酸甲酯、乙酰乙酸乙酯、乙酰丙酮等活性亚甲基系化合物,丁硫醇、十二硫醇等硫醇系化合物,ε-己内酰胺、δ-戊内酰胺等内酰胺系化合物,二苯基苯胺、苯胺、环乙亚胺等胺系化合物,乙酰苯胺、乙酸酰胺的酸酰胺化合物,甲醛、乙醛肟、丙酮肟、甲乙酮肟、环己酮肟等肟系化合物,这些物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另外,本发明中的异氰酸酯系化合物可以以单体使用,也可以作为与各种聚合物的混合物或结合物使用。在提高异氰酸酯系化合物的分散性或交联性的意义上,也可以使用与聚酯树脂和/或聚氨酯树脂的混合物和/或结合物。
碳化二亚胺系化合物是指具有碳化二亚胺结构的化合物,是分子内具有一个以上的碳化二亚胺结构的化合物,为了实现更良好的密合性等,更优选分子内具有两个以上碳化二亚胺结构的聚碳化二亚胺系化合物。
碳化二亚胺系化合物能够用现有公知的技术合成,一般而言,使用二异氰酸酯化合物的缩合反应。作为二异氰酸酯化合物,没有特别限定,芳香族系、脂肪族系均能够使用,具体而言,可以列举甲苯二异氰酸酯、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亚苯基二异氰酸酯、萘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环己烷二异氰酸酯、甲基环己烷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等。
进而,在不使本发明的效果消失的范围内,为了提高聚碳化二亚胺系化合物的水溶性或水分散性,可以添加表面活性剂、和/或添加聚环氧烷烃、二烷基氨基醇的季铵盐、羟基烷基磺酸盐等亲水性单体而使用。
碳化二亚胺化合物中所含有的碳化二亚胺基的含量以碳化二亚胺当量(用于赋予1mol碳化二亚胺基的碳化二亚胺化合物的重量[g])计,通常为100~1000,优选为250~800,更优选为300~700的范围。以上述范围的使用在防止酯环状三聚物的析出方面优选。
三聚氰胺化合物是指化合物中具有三聚氰胺骨架的化合物,例如,可以使用烷醇化三聚氰胺衍生物、使醇与烷醇化三聚氰胺衍生物反应而部分或完全地醚化的化合物及它们的混合物等。从防止酯环状三聚物析出的观点出发,优选具有更多的羟基等交联性反应基团,更优选为具有4个以上。作为用于醚化的醇,适合使用甲醇、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等。另外,作为三聚氰胺化合物,可以为单体或2聚物以上的多聚物的任意种,或者也可以使用它们的混合物。另外,也可以使用将脲等与三聚氰胺的一部分共缩合而成的物质。
此外,这些交联剂在干燥过程、制膜过程中以进行反应来提高易粘接涂布层的性能的设计使用。能够推测在得到的涂布层中有这些交联剂的未反应物、反应后的化合物或它们的混合物存在。
本发明中,在叠层聚酯膜的层(C)侧具有抗静电涂布层是必要的条件,为了赋予抗静电性能,可以使用现有公知的各种抗静电剂。特别是,从耐热性、耐湿热性良好的观点出发,优选为高分子类型的抗静电剂。作为高分子类型的抗静电剂,例如可以列举铵盐化合物、聚醚化合物、磺酸化合物类、甜菜碱化合物、导电聚合物等。
铵盐化合物是指分子内含有铵盐的化合物,例如可以列举:吡咯烷鎓环、烷胺的季化物、烷胺的叔化物、还有将它们与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共聚而成的物质、N-烷基氨基丙烯酰胺的季化物或叔化物、乙烯基苄基三甲基铵盐、2-羟基-3-甲基丙烯氧基丙基三甲基铵盐等。进而,也可以是将它们组合或者与其它树脂共聚得到的物质。另外,作为成为这些铵盐的平衡离子的阴离子,例如可以列举卤离子、磺酸盐、磷酸盐、硝酸盐、烷基磺酸盐、羧酸盐等的离子。
上述铵盐化合物中,从抗静电性、耐热稳定性优异的观点出发,更优选具有吡咯烷鎓环的化合物。
作为具有吡咯烷鎓环的化合物,例如为具有下述式(1)的结构的聚合物。
上述式(1)中,R1、R2分别独立,为烷基、苯基等,这些烷基、苯基也可以由以下所示的基团取代。能够取代的基团,例如为羟基、酰胺基、酯基、烷氧基、苯氧基、萘氧基、硫烷氧基、硫苯氧基、环烷基、三烷基铵烷基、氰基、卤素。另外,R1和R2也可以化学键合,例如,可以列举-(CH2)m-(m=2~5的整数)、-CH(CH3)CH(CH3)-、-CH=CH-CH=CH-、-CH=CH-CH=N-、-CH=CH-N=C-、-CH2OCH2-、-(CH2)2O(CH2)2-等。式中的X-表示卤离子、磺酸盐、磷酸盐、硝酸盐、烷基磺酸盐、羧酸盐等。
本发明中,上述式(1)的聚合物可以通过使用自由基聚合催化剂,使下述式(2)所示的化合物环化聚合而得到。聚合能够在作为溶剂的水或者甲醇、乙醇、异丙醇、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二噁烷、乙腈等的极性溶剂中,通过过氧化氢、过氧化苯甲酰、叔丁基过氧化物等聚合引发剂,使用公知的方法实施,但是不限于此。本发明中,也可以将与(2)式的化合物具有聚合性的具有碳-碳不饱和键的化合物作为共聚成分。
另外,季铵盐化合物的数均分子量通常为1000~500000,优选为2000~100000,更优选为5000~50000。分子量低于1000时,有时涂膜的强度变弱,或耐热稳定性变差。另外,分子量超过500000时,有时涂布液的粘度变高,操作性、涂布性变差。
作为聚醚化合物,例如,能够举出侧链具有聚氧乙烯、聚酯醚酰胺、聚乙二醇的丙烯酸树脂等。
磺酸化合物类是指在分子内含有磺酸或者磺酸盐的化合物,例如,可以列举聚苯乙烯磺酸等。
作为导电聚合物,例如,可以列举聚噻吩系、聚苯胺系、聚吡咯系、聚乙炔系等,其中,优选使用例如将聚(3,4-亚乙基二氧噻吩)与聚苯乙烯磺酸并用这样的聚噻吩系。
本发明中,考虑涂布层的透明性、抗静电的性能这两方面,更优选铵盐化合物。
在本发明的膜的抗静电涂布层的形成中,为了提高涂布外观或透明性,并且为了在抗静电涂布层上设置各种表面功能层的情况下提高密合性等,可以并用上述易粘接涂布层的形成中使用的聚合物和交联剂。特别是从提高涂布外观、透明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并用丙烯酸树脂,而且,为了强化涂膜强度,优选并用三聚氰胺化合物和/或噁唑啉化合物。
另外,在抗静电涂布层的形成中,为了提高耐擦伤性或滑动性,也可以并用脱模剂。作为脱模剂,例如可以列举蜡、氟化合物、长链烷基化合物、有机硅化合物等。脱模剂的并用特别是能够适用于在抗静电涂布层上不设置各种功能层的用途。
蜡是选自天然蜡、合成蜡、配合有这些的蜡中的蜡。天然蜡是指植物类蜡、动物类蜡、矿物类蜡、石油蜡。作为植物类蜡,可以列举小烛树蜡、巴西棕榈蜡、米糠蜡、木蜡、霍霍巴油。作为动物类蜡,可以列举蜜蜡、羊毛脂、鲸蜡。作为矿物类蜡,可以列举褐煤蜡、地蜡(ozokerite)、纯白地蜡(Ceresin)。作为石油蜡,可以列举石蜡、微晶蜡、凡士林。作为合成蜡,可以列举合成烃、改性蜡、氢化蜡、脂肪酸、酰胺、胺、亚胺、酯、酮。作为合成烃,费托蜡(别名:沙索蜡)、聚乙烯蜡是有名的,除此之外,也包括低分子量的高分子(具体而言,粘度数均分子量500到20000的高分子)以下的聚合物。即,有:聚丙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乙二醇和聚丙二醇的嵌段或接枝结合物。作为改性蜡,可以列举褐煤蜡衍生物、石蜡衍生物、微晶蜡衍生物。这里的衍生物是指通过精制、氧化、酯化、皂化的任一种处理或这些组合得到的化合物。作为氢化蜡,可以列举固化蓖麻油和固化蓖麻油衍生物。
作为氟化合物,优选化合物中含有氟原子的化合物。从涂布面状的观点来看,适宜使用有机系氟化合物,例如,含有全氟化烷基的化合物、含有氟原子的烯烃化合物的聚合物、氟化苯等的芳香族氟化合物等。考虑到耐热性、污染性,优选高分子化合物。
长链烷基化合物是指具有碳原子数为6以上、特别优选8以上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的化合物。作为具体例,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列举含有长链烷基的聚乙烯树脂、含有长链烷基的丙烯酸树脂、含有长链烷基的聚酯树脂、含有长链烷基的胺化合物、含有长链烷基的醚化合物、含有长链烷基的季铵盐等。考虑到耐热性、污染性,优选高分子化合物。
有机硅是指分子内具有有机硅结构的化合物,可以列举有机硅乳液、丙烯酸接枝有机硅、有机硅接枝丙烯酸、氨基改性有机硅、全氟代烷基改性有机硅、烷基改性有机硅等。考虑到耐热性、污染性,优选含有固化型有机硅树脂。
这些脱模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使用多种。另外,这些脱模剂中,考虑到能够以少量赋予良好的滑动性,更适宜使用蜡。
另外,易粘接涂布层、抗静电涂布层的任一层中,为了改良滑动性或粘连,优选在涂布层的形成中并用颗粒。
从膜的透明性的观点出发,颗粒的平均粒径优选为1.0μm以下的范围,更优选为0.5μm以下,特别优选为0.2μm以下的范围。
作为所使用的颗粒,例如能够列举二氧化硅、氧化铝、金属氧化物等无机颗粒或交联高分子颗粒等有机颗粒等。特别是从在涂布层中的分散性或所得到的涂膜的透明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二氧化硅颗粒。
另外,在不损害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可以在涂布层的形成中根据需要并用消泡剂、涂布性改良剂、增粘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发泡剂、颜料、染料等。
作为相对于形成本发明的膜的易粘接涂布层的涂布液中的总不挥发成分的比例,聚合物通常为20~90重量%,优选为30~85重量%,更优选为45~80重量%的范围。在偏离上述范围的情况下,有时与棱镜层或微透镜层的密合性不充分。
另外,作为相对于形成本发明的膜的易粘接涂布层的涂布液中的总不挥发成分的比例,交联剂通常为80重量%以下,优选为10~60重量%,更优选为15~50重量%的范围。通过在上述范围内使用,耐湿热性和密合性充分。
作为相对于形成本发明的膜的易粘接涂布层的涂布液中的总不挥发成分的比例,就颗粒而言,由于因粒径和聚酯膜的特性的不同而滑动性或粘连特性也会发生变化,所以不能一概而论,但优选为25%以下,更优选为3~15%,进一步优选为5~10%的范围。在超过25%时,存在涂布层的透明性降低的情况或密合性降低的情况。
作为相对于形成本发明的膜的抗静电涂布层的涂布液中的总不挥发成分的比例,抗静电剂通常为0.1~90重量%,优选为10~70重量%,更优选为15~50重量%的范围。在低于0.1重量%时,抗静电性不充分,存在产生尘埃附着的情况、或因片材彼此的贴附而操作性变差的情况。另一方面,在超过90重量%时,有时不能得到充分的涂布外观或透明性。
作为相对于形成本发明的膜的抗静电涂布层的涂布液中的总不挥发成分的比例,聚合物优选为90重量%以下,更优选为10~8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20~80重量%的范围。通过在上述范围内使用,涂布层的外观改善。
作为相对于形成本发明的膜的抗静电涂布层的涂布液中的总不挥发成分的比例,交联剂优选为90重量%以下,更优选为5~5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8~40重量%的范围。通过在上述范围内使用,涂布层的强度提高,耐擦伤性提高。
作为相对于形成本发明的膜的抗静电涂布层的涂布液中的总不挥发成分的比例,脱模剂优选为50重量%以下,更优选为1~3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1~10重量%的范围。通过在上述范围内使用,滑动性提高。
作为相对于形成本发明的膜的抗静电涂布层的涂布液中的总不挥发成分的比例,就颗粒而言,由于因粒径或聚酯膜的特性的不同而滑动性或粘连特性也会发生变化,所以不能一概而论,但优选为50%以下,更优选为1~30%,进一步优选为1~10%的范围。通过在上述范围内使用,滑动性提高。
涂布层中的成分的分析例如可以通过TOF-SIMS、ESCA、荧光X射线、NMR等的分析来进行。
通过在线涂布设置涂布层的情况下,优选以如下要领制造叠层聚酯膜:将上述的一系列化合物制成水溶液或水分散体,在聚酯膜上涂布以固体成分浓度为0.1~50重量%左右作为大致标准调整得到的涂布液。另外,也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以改善在水中的分散性、改善成膜性等为目的,在涂布液中含有少量的有机溶剂。有机溶剂可以为仅1种,也可以适当使用2种以上。
关于本发明的聚酯膜,设于聚酯膜上的易粘接涂布层的膜厚通常为0.002~1.0μm,优选为0.005~0.5μm,更优选为0.01~0.2μm,特别优选为0.01~0.1μm的范围。在膜厚偏离上述范围的情况下,有时密合性、涂布外观、粘连特性变差。
关于本发明的聚酯膜,设于聚酯膜上的抗静电涂布层的膜厚通常为0.002~1.0μm,优选为0.01~0.5μm,更优选为0.03~0.3μm的范围。在膜厚偏离上述范围的情况下,有时抗静电性、涂布外观、粘连特性变差。另外,在也需要使在易粘接涂布层上设置了棱镜层或微透镜层等后的亮度提高的特性的情况下,优选将涂布层的膜厚调整为0.04~0.2μm的范围,特别是最优选调整为0.05~0.15μm的范围。
本发明的膜中,作为形成涂布层的方法,例如可以使用凹版涂布、逆式辊涂、模涂、气刀涂布、刮板涂布(blade coat)、棒涂(rod coat)、刮条涂布(bar coat)、帘涂、刮刀涂布(knife coat)、门辊涂布(transferroll coat)、挤压涂布、浸涂、辊舐涂布(kiss coat)、喷涂、压延涂布、挤出涂布等现有公知的涂装方式。
本发明中,关于在聚酯膜上形成涂布层时的干燥和固化条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在由离线涂布设置涂布层时,通常可以以80~200℃、3~40秒,优选以100~180℃、3~40秒作为大致标准进行热处理。
另一方面,通过在线涂布设置涂布层时,通常可以以70~280℃、3~200秒作为大致标准进行热处理。
另外,在膜上形成涂布层时,根据需要也可以实施电晕处理、等离子处理等表面处理。
本发明的膜中的抗静电涂布层的表面电阻值优选为1×1012Ω以下的范围,更优选为1×1011Ω以下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1×1010Ω以下的范围。在表面电阻值超过1×1012Ω的情况下,不能充分实现防静电性,所以有时引起片材彼此的贴附或尘埃的附着。
为了提高亮度,通常在本发明的叠层聚酯膜的易粘接涂布层上设置棱镜层或微透镜层等。特别是近年来,为了高亮度化,也多设置折射率高的树脂层。
棱镜层或微透镜层等的折射率越高则具有亮度越高的趋势,故而优选,另外,如果考虑通常情况下聚酯膜的折射率为1.65左右,则优选为1.57~1.65,更优选为1.58~1.64,特别优选为1.59~1.63的范围。通过在上述的范围内使用,能够得到高的亮度。
近年来,为了有效提高亮度,棱镜层被提案有各种形状,但通常情况下是排列截面三角形状的棱镜列而成的棱镜层。另外,微透镜层也同样被提案有各种形状,但通常情况下是在膜上设有多个半球状凸透镜得到的层。无论哪一种层均能够设置现有公知的形状。
作为棱镜层的形状,例如,可以列举厚度10~500μm、棱镜列的间距10~500μm、顶角40°~100°的截面三角形的形状。作为用于棱镜层的材料,可使用现有公知的材料,例如可以列举由活性能量线固化性树脂构成的材料,(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是代表例。作为树脂的构成化合物,一般而言,例如,可以列举乙二醇、丙二醇、四亚甲基二醇、六亚甲基二醇等多元醇成分、具有双酚A结构、聚氨酯结构、聚酯结构、环氧结构等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
作为用于高亮度化的高折射率化的配方,可以列举除上述的一般的化合物之外还使用具有大量芳香族结构的化合物、硫原子、卤原子、金属化合物的方法。其中,特别是从棱镜层或微透镜层的折射率能够均匀化、环境上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具有大量芳香族结构的化合物、硫原子的方法。
作为具有大量芳香族结构的化合物,例如,可以列举萘、蒽、菲、并四苯、苯并[a]蒽、苯并[a]菲、芘、苯并[c]菲、苝等具有缩合多环式芳香族结构的化合物、具有联苯结构的化合物、具有芴结构的化合物等。
作为微透镜层的形状,例如可以列举厚度10~500μm、直径10~500μm的半球状的形状,但也可以为圆锥、多角锤之类的形状。作为用于微透镜层的材料,可以使用与棱镜层相同的现有公知的材料。
本发明的聚酯膜在作为光学用使用时,特别是能够发挥其优异的效果,作为其具体的部件,为作为近年来有强烈要求成本降低对策的LCD用背光光学片材使用的微透镜片材、棱镜片材,作为寻求高度的光学性能和成本对策的基材被特别有效地使用。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只要不超过其宗旨,就不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另外,本发明中使用的测定法如下。
(1)聚酯的固有粘度的测定:
精确称量聚酯1g,加入苯酚/四氯乙烷=50/50(重量比)的混合溶剂100ml使其溶解,在30℃进行测定。
(2)第三成分(共聚成分)含量的测定:
对于将树脂试样以浓度为3重量%的方式溶解于氘代氯仿/六氟异丙醇(重量比7/3)的混合溶剂中所得的溶液,使用核磁共振装置(日本电子株式会社制“JNM-EX270型”)测定1H-NMR,归属各峰值,并根据峰值的积分值算出共聚成分的含量。
(3)颗粒平均粒径:
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颗粒,求最大径和最小径,将其平均设为1个颗粒的粒径。对膜中的至少100个颗粒进行测定。颗粒群的平均粒径为它们的重量平均。
(4)全光线透射率、雾度:
全光线透射率以JIS-K-7361为基准,雾度以JIS-K-7136为基准,通过日本电色工业株式会社制积分球式浊度计“NDH2000”测定全光线透射率、雾度。
(5)加热收缩率:
将试样在无张力状态下在保持为150℃的烤箱中处理30分钟,测定处理前后的试样的长度,并通过下式算出加热收缩率。
加热收缩率(%)={(L0-L1)/L0}×100
(上述式中,L0为加热处理前的样品长,L1为加热处理后的样品长)
对膜长度方向(MD)和宽度方向(TD)各测定5点,分别求平均值。
(6)色调 反射法y值:
利用以JIS-Z-5722为基准的MINOLTA制分光测色计“CM-3700d”测定色调反射法y值。另外,测定例如以膜的厚度为100μm时重叠10片、厚度为188μm时重叠5片、厚度为250μm时重叠4片并使总厚度接近1000μm的方式在900μm~1000μm的范围内重合多片进行测定。
(7)面取向度(ΔP):
使用ATAGO光学公司制阿贝折射仪测定膜面内的折射率的最大值nγ、与其成直角的方向的折射率nβ以及膜的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α,并根据下式算出面取向度。其中,折射率的测定使用钠D线在23℃进行。另外,测定对于各样品在膜两面对n=3进行,求其平均值。
面取向度(ΔP)={(nγ+nβ)/2}-nα
(8)光学部件适应性(亮度):
作为光学用部件,评价作为棱镜片材使用时的特性。即,在膜的A层面侧涂布丙烯酸系粘合剂,形成棱镜层,将得到的一片棱镜片材装入作为光源的光为LED边缘型结构的背光单元,通过以下的角度评价得到的面状发光的品质。亮度等级:使用亮度计进行评价,并与使用实施例4的膜的情况进行比较。
A:亮度提高,看到改良,
B:未能确认到亮度降低,
C:亮度降低。
(9)光学部件适应性(屏蔽性):
将由上述(8)得到的两片棱镜片材装入作为光源的光为LE边缘型结构的背光单元,通过以下的角度评价得到的面状发光的图像品质。
A:未出现光的像,看到改良,
B:光的像在画面上局部淡淡地出现,
C:光的像在画面上整体清晰地出现。
(10)光学部件适应性(耐磨损性):
对于由上述(8)得到的棱镜片材,以在作为基材的聚酯膜的长度方向(MD)为150mm、在宽度方向(TD)为50mm的各尺寸切断,以与棱镜加工面相反面侧成为丙烯酸面侧的方式设置在丙烯酸板上,在棱镜片材上载置重量500g的砝码,通过以下的角度评价使棱镜片材以3.0m/min的速度进行了5次100mm移动时的对丙烯酸板的损伤性。
A:未能确认伤痕,看到改良,
B:局部淡淡地确认到伤痕,
C:整体上清晰地确认到伤痕。
(11)涂布层的膜厚测定方法:
将涂布层的表面用RuO4染色并包埋于环氧树脂中。之后,将通过超薄切片法制作的切片用RuO4染色,并使用TEM(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制H-7650、加速电压100V)测定涂布层截面,将10个部位的平均值设为涂布层的膜厚。
(12)聚氨酯树脂中的碳-碳键部的重量:
将聚氨酯树脂减压干燥后,使用NMR(Bruker Biospin公司制AVANCEIII600)归属1H和13C的各峰,通过计算求出。
(13)树脂层的折射率的测定方法:
在涂布层侧,以膜厚10μm平坦地配置紫外线固化性树脂化合物,通过紫外线使其固化,形成平坦的紫外线固化性树脂层。使用折射仪(株式会社ATAGO制SL-NA-B)测定紫外线固化性树脂层侧的折射率。
(14)密合性的评价方法:
为了形成棱镜层,在多列并列的间距50μm、顶角65°的棱镜列的模部件中配置由乙二醇改性双酚A丙烯酸酯(乙二醇链=8)50重量份、4,4'-(9-亚芴基)双(2-苯氧基乙基丙烯酸酯)27重量份、2-联苯氧基乙基丙烯酸酯20重量份、二苯基(2,4,6-三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3重量份构成的组合物,从其上以易粘接涂布层与树脂接触的朝向重叠叠层聚酯膜,利用辊将组合物均匀地拉伸,由紫外线照射装置照射紫外线,使树脂固化(树脂层的折射率为1.60)。接着,将膜从模部件上剥离,得到形成有棱镜层的膜。对所得到的膜在60℃、90%RH的环境下处理24小时,之后,在棱镜层上进行10×10的划格,在其上粘贴18mm宽度的胶带(Nichiban株式会社制Cellotape(注册商标)CT-18),观察以180度的剥离角度急剧剥离之后的剥离面,如果剥离面积低于5%,则设为A,如果为5%以上且低于20%,则设为B,如果为20%以上且低于50%,则设为C,如果为50%以上,则设为D。
(15)表面电阻值的测定方法:
使用日本惠普(Hewlett-Packard)公司制高电阻测定器:HP4339B和测定电极:HP16008B,在23℃、50%RH的测定气氛下将聚酯膜充分调湿后,以施加电压100V测定1分钟后的抗静电涂布层的表面电阻值。
(16)抗静电涂布层的尘埃附着性评价方法:
在23℃、50%RH的测定气氛下将聚酯膜充分调湿后,使用棉布在第二涂布层上往复擦拭10次。将其轻轻地靠近粉碎得细细的烟草灰上,按照以下基准评价灰的附着状况。
A:即使使膜接触灰,也不附着
B:在使膜接触灰时,有少量附着
C:膜仅接近灰,就有大量附着
以下表示实施例/比较例,用于其的聚酯的制造方法如下。
〈聚酯的制造〉
<聚酯(a)的制造方法>
将对苯二甲酸二甲酯100重量份和乙二醇60重量份作为初始原料,作为催化剂加入四水合乙酸镁0.09重量份到反应器,反应开始温度设为150℃,蒸馏除去甲醇的同时使反应温度慢慢上升,3小时后为230℃。4小时后,使酯交换反应实质结束。在该反应混合物中添加酸式磷酸乙酯0.04份后,加入三氧化锑0.03份进行4小时缩聚反应。即,使温度从230℃慢慢升温至280℃。另一方面,压力从常压慢慢减小,最终为0.3mmHg。反应开始后,通过反应槽的搅拌动力的变化,在相当于特性粘度0.67的时刻停止反应,在氮加压下排出聚合物。得到的聚酯(a)的特性粘度为0.67。
<聚酯(b)的制造方法>
在聚酯(a)的制造方法中,添加了酸式磷酸乙酯0.04份后,加入分散于乙二醇中的平均粒径3.8μm的交联苯乙烯-丙烯酸有机颗粒10份、三氧化锑0.03份,并使用与聚酯(a)的制造方法相同的方法得到聚酯(b)。得到的聚酯(b)的特性粘度为0.65。
<聚酯(c)的制造方法>
在聚酯(b)的制造方法中,将平均粒径6.1μm的交联苯乙烯-丙烯酸有机颗粒设为10份,除此之外,使用与聚酯(b)的制造方法相同的方法得到聚酯(c)。得到的聚酯(c)的特性粘度为0.65。
<聚酯(d)的制造方法>
在聚酯(b)的制造方法中,将平均粒径1.2μm的交联苯乙烯-丙烯酸有机颗粒设为10份,除此之外,使用与聚酯(b)的制造方法相同的方法得到聚酯(d)。得到的聚酯(d)的特性粘度为0.64。
<聚酯(e)的制造方法>
在聚酯(b)的制造方法中,将平均粒径9.1μm的交联苯乙烯-丙烯酸有机颗粒设为10份,除此之外,使用与聚酯(b)的制造方法相同的方法得到聚酯(e)。得到的聚酯(e)的特性粘度为0.65。
<聚酯(f)的制造方法>
在聚酯(a)的制造方法中,添加了酸式磷酸乙酯0.04份后,加入分散于乙二醇的平均粒径1.9μm的二氧化硅颗粒0.4份、三氧化锑0.03份,并在相当于特性粘度0.66的时刻停止缩聚反应,除此之外,使用与聚酯(a)的制造方法相同的方法得到聚酯(f)。得到的聚酯(f)的特性粘度为0.66。
<聚酯(g)的制造方法>
在聚酯(f)的制造方法中,将平均粒径3.5μm的二氧化硅颗粒设为5份,除此之外,使用与聚酯(f)的制造方法相同的方法得到聚酯(g)。得到的聚酯(g)的特性粘度为0.64。
<聚酯(h)的制造方法>
在聚酯(a)的制造方法中,将初始原料设为对苯二甲酸二甲酯100重量份、乙二醇60重量份和一缩二乙二醇2重量份,作为聚合催化剂使用氧化锗,除此之外,使用与聚酯(a)的制造方法相同的方法得到聚酯(h)。需要说明的是,氧化锗的添加方法采用公知的方法,就其添加量而言,锗相对于原料重量设为100ppm。得到的聚酯(h)的固有粘度为0.69。
构成涂布层的化合物例如下。
(化合物例)
·具有碳-碳双键的聚氨酯树脂:(IA)
由丙烯酸羟基乙酯单元: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单元: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3聚物单元:己内酯单元:乙二醇单元:二羟甲基丙酸单元=18:12:22:26:18:4(mol%)形成的碳-碳双键部的重量为2.0重量%的聚氨酯树脂。
·不具有碳-碳双键部的聚氨酯树脂:(IB)
将由包含1,6-己二醇和碳酸二乙酯的数均分子量为2000的聚碳酸酯多元醇80重量份、数均分子量400的聚乙二醇4重量份、亚甲基双(4-环己基异氰酸酯)12重量份、羟甲基丁酸4重量份构成的聚氨酯树脂用三乙胺中和而成的水分散体。
·丙烯酸树脂:(IC)
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丁酯/N-羟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酸=88/10/1/1(重量%)的乳化聚合物(乳化剂: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
·噁唑啉化合物:(IIA)
具有噁唑啉基和聚环氧烷烃链的丙烯酸聚合物Epocros(噁唑啉基量=4.5mmol/g、株式会社日本触媒制)
·环氧化合物:(IIB)
聚甘油聚缩水甘油醚。
·三聚氰胺化合物:(IIC)
六甲氧基羟甲基三聚氰胺
·抗静电剂(铵盐化合物):(III)
主链具有吡咯烷鎓环的以下述组成聚合得到的聚合物
/二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丙烯酰胺=90/5/5(mol%)。数均分子量约30000。
·脱模剂:(IV)
在具备搅拌机、温度计、温度控制器的内容量1.5L的乳化设备中加入熔点105℃、酸价16mgKOH/g、密度0.93g/mL、平均分子量5000的氧化聚乙烯蜡300g、离子交换水650g和单油酸十甘油酯表面活性剂50g、48%氢氧化钾水溶液10g,以氮置换后,密封,在150℃高速搅拌1小时,之后冷却到130℃,在400气压下通过高压均化器,得到冷却到40℃的蜡乳液。
·颗粒:(V)
平均粒径0.07μm的硅溶胶
实施例1:
以将上述的聚酯(h)、(f)分别按90%、10%的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原料作为层(A)的原料,以聚酯(h)100%作为层(B)的原料,以将聚酯(h)、(b)分别以95%、5%的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原料作为层(C)的原料,将它们分别供给到3台通风口式双轴挤出机,分别在285℃熔融,通过以层(A)、层(C)为最外层(表层)、以层(B)为中间层的3种3层(A/B/C)的层结构共挤出,从口模挤出,并使用静电施加密合法在将表面温度设定为40℃的冷却辊上进行冷却固化,得到未拉伸片材。接着,利用辊周速差在膜温度85℃沿纵向拉伸3.0倍后,在该纵拉伸膜的(A)层面侧涂布下述表2所示的水系的涂布液A1(易粘接涂布层的形成),在层(C)面侧涂布下述表3所示的水系的涂布液B1(抗静电涂布层的形成),将其导入拉幅机并沿横向以120℃拉伸4.1倍,在225℃进行了热处理后,沿横向松弛2%,得到具有涂布层的膜厚(干燥后)为0.03μm的易粘接涂布层、0.06μm的抗静电涂布层的厚度250μm的、各层的厚度为10/230/10μm的叠层聚酯膜。表1表示得到的膜1的结构。得到的聚酯膜的光学部件适应性良好,易粘接涂布层的密合性也良好,抗静电涂布层的表面电阻低,为良好。下述表5表示该膜的特性。
实施例2:
以将聚酯(h)、(b)分别按96.5%、3.5%的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原料作为层(C)的原料,以聚酯(h)75%作为层(B)的原料,将来自制造实施例1的聚酯时产生的耳部、主辊耳部和主辊下卷绕部的再生品按25%的比例混合,制成混合原料,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层结构为3种3层(A/B/C)、厚度250μm的各层的厚度为10/230/10μm的聚酯膜。表1表示得到的膜2的结构。
实施例3:
以将聚酯(h)、(c)分别按95%、5%的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原料作为层(C)的原料,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层结构为3种3层(A/B/C)、厚度250μm的厚度为10/230/10μm的聚酯膜。表1表示得到的膜3的结构。
实施例4:
以将聚酯(a)、(f)分别按90%、10%的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原料作为层(A)的原料,以聚酯(a)100%作为层(B)的原料,以将聚酯(a)、(b)分别按95%、5%的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原料作为层(C)的原料,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层结构为3种3层(A/B/C)、厚度250μm的各层的厚度为10/230/10μm的聚酯膜。表1表示得到的膜4的结构。
实施例5:
以将聚酯(h)、(b)分别按96%、4%的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原料作为层(C)的原料,以聚酯(h)35%作为层(B)的原料,将来自制造实施例1的聚酯时产生的耳部、主辊耳部和主辊下卷绕部的再生品按65%的比例混合,制成混合原料,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层结构为3种3层(A/B/C)、厚度250μm的各层的厚度为10/230/10μm的聚酯膜。表1表示得到的膜5的结构。
实施例6:
以将聚酯(h)、(f)分别按25%、75%的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原料作为层(A)的原料,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层结构为3种3层(A/B/C)、厚度250μm的厚度为10/230/10μm的聚酯膜。表1表示得到的膜6的结构。
实施例7:
利用辊周速差,在膜温度82℃沿纵向拉伸2.5倍,并用拉幅机在120℃沿横向拉伸3.4倍,在208℃进行热处理后,沿横向松弛25%,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层结构为3种3层(A/B/C)、厚度250μm的厚度为10/230/10μm的聚酯膜。表1表示得到的膜7的结构。
实施例8~18:
实施例1中,将涂布剂组成变更为表2或表3所示的涂布剂组成,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制造,得到聚酯膜。得到的聚酯膜如表5所示,涂布层的密合性、尘埃附着性水平良好。
比较例1:
以将聚酯(h)、(d)分别按81%、19%的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原料作为层(C)的原料,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层结构为3种3层(A/B/C)、厚度250μm的各层的厚度为10/230/10μm的聚酯膜。表1表示得到的膜8的结构。
比较例2:
以将聚酯(h)、(e)分别按98%、3%的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原料作为层(C)的原料,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层结构为3种3层(A/B/C)、厚度250μm的厚度为10/230/10μm的聚酯膜。表1表示得到的膜9的结构。
比较例3:
以将聚酯(h)、(b)分别按70%、30%的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原料作为层(C)的原料,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层结构为3种3层(A/B/C)、厚度250μm的厚度为2/246/2μm的聚酯膜。表1表示得到的膜10的结构。
比较例4:
以将聚酯(h)、(g)分别按92%、8%的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原料作为层(C)的原料,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层结构为3种3层(A/B/C),厚度250μm的厚度为10/230/10μm的聚酯膜。表1表示得到的膜11的结构。
比较例5:
以将聚酯(h)、(b)分别按60%、40%的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原料作为层(C)的原料,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层结构为3种3层(A/B/C)、厚度250μm的厚度为10/230/10μ的聚酯膜。表1表示得到的膜12的结构。
比较例6:
实施例1中,未设置易粘接涂布层,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得到聚酯膜。
比较例7:
实施例1中,未设置抗静电涂布层,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得到聚酯膜。
表1中汇总所得到的膜的结构,表4和表5中汇总膜的涂布层的特性和膜的物性值,表6中汇总光学部件适应性。可知满足本发明的要件的膜作为光学用的适应性高。
[表1]
上述表1中的*是指二氧化硅颗粒。
[表2]
[表3]
[表4]
[表5]
[表6]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膜能够适合作为近年来存在激烈的成本降低要求的LCD用背光的微透镜、棱镜的各片材的基体膜利用。

Claims (7)

1.一种双轴拉伸叠层聚酯膜,其特征在于:
包括构成表层的聚酯层(A)和聚酯层(C)以及构成中间层的聚酯层(B)这3层结构,在层(A)上具有易粘接涂布层,在层(C)上具有抗静电涂布层,在层(C)中含有0.05~1.5重量%的平均粒径3.0~7.0μm的不活泼有机颗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拉伸叠层聚酯膜,其特征在于:
使用热重量分析计在不活泼气氛下测定的不活泼有机颗粒的5%热分解温度为300℃以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轴拉伸叠层聚酯膜,其特征在于:
易粘接涂布层为由含有具有碳-碳双键部的聚氨酯树脂的涂布液形成的涂布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轴拉伸叠层聚酯膜,其特征在于:
碳-碳双键部为选自丙烯酸酯基、甲基丙烯酸酯基、乙烯基、烯丙基中的任意种。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双轴拉伸叠层聚酯膜,其特征在于:易粘接涂布层为并用选自噁唑啉化合物、环氧化合物、异氰酸酯系化合物、碳化二亚胺系化合物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交联剂形成的涂布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轴拉伸叠层聚酯膜,其特征在于:
交联剂含有噁唑啉化合物和环氧化合物。
7.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双轴拉伸叠层聚酯膜,其特征在于:抗静电涂布层含有主链具有吡咯烷鎓环的聚合物。
CN201480071200.4A 2013-12-29 2014-11-25 双轴拉伸叠层聚酯膜 Active CN1058488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73710 2013-12-29
JP2013273710A JP6326816B2 (ja) 2013-12-29 2013-12-29 二軸延伸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PCT/JP2014/081030 WO2015098394A1 (ja) 2013-12-29 2014-11-25 二軸延伸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48897A true CN105848897A (zh) 2016-08-10
CN105848897B CN105848897B (zh) 2020-01-10

Family

ID=53478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71200.4A Active CN105848897B (zh) 2013-12-29 2014-11-25 双轴拉伸叠层聚酯膜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326816B2 (zh)
KR (1) KR101855881B1 (zh)
CN (1) CN105848897B (zh)
WO (1) WO2015098394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93738A (zh) * 2019-05-27 2020-11-27 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共挤光学增透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30344A (zh) * 2020-11-18 2021-03-02 乐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回收信息记录支持体
CN114714731A (zh) * 2017-03-02 2022-07-08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层叠白色薄膜和被记录材料
CN116072886A (zh) * 2023-04-06 2023-05-05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极片、电化学装置、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96195B1 (ko) * 2016-06-30 2021-08-31 코오롱인더스트리 주식회사 폴리에스테르 다층필름
JP7116976B2 (ja) * 2016-09-30 2022-08-12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離型フィルム
KR20210114004A (ko) * 2019-01-31 2021-09-17 도요보 가부시키가이샤 이접착성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TW202142409A (zh) * 2020-03-31 2021-11-16 日商大日本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積層體、以及具備其之偏光板、表面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51712A (ja) * 2004-08-12 2006-02-23 Mitsubishi Polyester Film Copp 共押出し積層ポリエテルフィルム
JP2010173084A (ja) * 2009-01-27 2010-08-12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二軸延伸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CN102171038A (zh) * 2008-10-06 2011-08-31 三菱树脂株式会社 叠层聚酯膜
CN102427943A (zh) * 2009-05-25 2012-04-25 三菱树脂株式会社 叠层聚酯膜
CN102695613A (zh) * 2010-02-07 2012-09-26 三菱树脂株式会社 叠层聚酯膜
US20130017397A1 (en) * 2010-03-30 2013-01-17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Polyester film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26031A (ja) * 1997-02-17 1998-08-25 Kanebo Ltd 滑り性、制電性に優れるポリエステル多層シート及び成形品
JP5221880B2 (ja) * 2007-02-06 2013-06-26 帝人デュポンフィルム株式会社 反射板用白色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09210911A (ja) * 2008-03-05 2009-09-17 Fujifilm Corp 光学用積層シート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9214360A (ja) * 2008-03-09 2009-09-24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光学用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5557463B2 (ja) 2009-04-20 2014-07-23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5732786B2 (ja) 2010-03-30 2015-06-10 東レ株式会社 光学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5937847B2 (ja) * 2012-02-25 2016-06-22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51712A (ja) * 2004-08-12 2006-02-23 Mitsubishi Polyester Film Copp 共押出し積層ポリエテルフィルム
CN102171038A (zh) * 2008-10-06 2011-08-31 三菱树脂株式会社 叠层聚酯膜
JP2010173084A (ja) * 2009-01-27 2010-08-12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二軸延伸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CN102427943A (zh) * 2009-05-25 2012-04-25 三菱树脂株式会社 叠层聚酯膜
CN102695613A (zh) * 2010-02-07 2012-09-26 三菱树脂株式会社 叠层聚酯膜
US20130017397A1 (en) * 2010-03-30 2013-01-17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Polyester film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14731A (zh) * 2017-03-02 2022-07-08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层叠白色薄膜和被记录材料
CN111993738A (zh) * 2019-05-27 2020-11-27 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共挤光学增透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93738B (zh) * 2019-05-27 2023-11-07 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共挤光学增透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30344A (zh) * 2020-11-18 2021-03-02 乐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回收信息记录支持体
CN116072886A (zh) * 2023-04-06 2023-05-05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极片、电化学装置、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098394A1 (ja) 2015-07-02
KR101855881B1 (ko) 2018-05-09
JP2015127134A (ja) 2015-07-09
KR20160090891A (ko) 2016-08-01
JP6326816B2 (ja) 2018-05-23
CN105848897B (zh) 2020-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48897A (zh) 双轴拉伸叠层聚酯膜
CN106414566B (zh) 聚酯薄膜、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图像显示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2695613B (zh) 叠层聚酯膜
CN102741050B (zh) 叠层聚酯膜
CN100384624C (zh) 光学用层压薄膜
CN102695614B (zh) 叠层聚酯膜
CN104520738B (zh) 偏振片保护用聚酯薄膜、偏光板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5103014A (zh) 偏光板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4802483B (zh) 聚酯膜
CN103756526B (zh) 一种抗静电水性涂布液
CN107075325A (zh) 粘接膜
KR20120028319A (ko) 적층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CN102905899A (zh) 叠层聚酯膜
TW200810924A (en) Hard-coated film and optical functional film
CN105037772B (zh) 涂布膜
CN102905898A (zh) 叠层聚酯膜
CN104144975B (zh) 涂布膜
CN105722920A (zh) 蓝光遮挡性树脂组合物
CN103889721B (zh) 涂布膜
JP5520274B2 (ja)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CN106061733A (zh) 涂布膜
CN108367559A (zh) 涂布膜
CN104582962B (zh) 涂布膜
JP2011184627A (ja) 帯電防止性白色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5295823B2 (ja) 帯電防止性白色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ITSUBISHI RAYON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720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MITSUBISHI RAY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