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14566B - 聚酯薄膜、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图像显示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聚酯薄膜、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图像显示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14566B
CN106414566B CN201580027360.3A CN201580027360A CN106414566B CN 106414566 B CN106414566 B CN 106414566B CN 201580027360 A CN201580027360 A CN 201580027360A CN 106414566 B CN106414566 B CN 1064145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polyester
polyester film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2736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14566A (zh
Inventor
二村惠朗
中居真
中居真一
藤原祐介
东创郎
东创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4145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145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145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145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5/00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5/02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 B29C55/04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uniaxial, e.g. oblique
    • B29C55/08Shaping by stretching, e.g. drawing through a die; Apparatus therefor of plates or sheets uniaxial, e.g. oblique transverse to the direction of fe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图像显示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该聚酯薄膜包含聚酯且沿薄膜宽度方向单轴拉伸而成,其中,面内方向的延迟(Re)为4000~20000nm,熔融副峰温度(Tsm)为130~190℃,薄膜宽度方向的长度的相对于与薄膜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纵横尺寸比为2以上、薄膜宽度方向的长度为10μm以上、凸部或凹部高低差为0.1μm以上的凹或凸形状为0.3个/m2以下,从而能够抑制彩虹状不均的发生且组装在液晶显示装置时能够改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

Description

聚酯薄膜、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图像显示装置及液 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酯薄膜、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图像显示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显示器(PDP)、电致发光显示器(OELD或IELD)、场发射显示器(FED)、触摸屏及电子纸等图像显示装置在图像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侧配置有偏振片。
偏振片由包含聚乙烯醇的偏振器及贴合于其两侧的保护膜形成,在保护膜中为了防止光学畸变引起的画质的下降(彩虹状不均;具体换言之,从斜方向观察保护膜时的彩虹状的色斑),以往主要使用光学各向异性(Re值:面内方向的延迟值)较小的纤维素酯膜。
近年来,通过对具有双折射性(光学畸变较大)的聚酯薄膜进行表面反射率的控制(参考专利文献1)或向单轴方向拉伸而比常规加大Re值,使彩虹状不均不易看见(参考专利文献2)。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4886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WO2012/157663号公报
发明的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另一方面,作为市场的图像显示装置的趋势,有高清化和/或大面积化的趋势。
然而,当进行图像显示装置的高清化和/或大面积化时,若作为偏振片的保护膜使用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高Re聚酯薄膜,则显示质量中会发生问题的这一情况已被本发明人等的研究所明确。尤其成为今后主流的4K2K(表示像素数为横4000×纵2000像素左右的高分辨率的影像)的图像显示装置中,需要改善作为偏振片的保护膜使用聚酯薄膜时的显示质量。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具体而言,本发明要解决的问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彩虹状不均的发生且组装在液晶显示装置时能够改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的聚酯薄膜。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等深入研究的结果,通过实验明确了如下情况,即,高清晰和/或大面积的液晶显示装置等图像显示装置中,尤其薄膜宽度方向的长度的相对于与薄膜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纵横尺寸比为2以上(在薄膜宽度方向上较长)、薄膜宽度方向的长度为10μm以上、凸部或凹部高低差为0.1μm以上的凹或凸形状在偏振片状态下被辨识为缺陷,对于这种沿薄膜宽度方向延伸的凹或凸形状的每单位面积的个数的控制,在到目前为止的低清晰或小面积的图像显示装置中不成问题的级别还不够充分,需要设为比以往少很多的特定的个数以下(例如0.3个/m2以下)。
并且,已知目前为止所知的不能消除彩虹状不均的Re为数百nm左右的聚酯薄膜通常进行沿双轴方向的拉伸,因此不存在由沿上述薄膜宽度方向延伸的凹或凸形状或沿薄膜宽度方向延伸的凹或凸形状引起的缺陷所导致的显示质量劣化的问题。即,进行图像显示装置的高清化和/或大面积化时所产生的显示质量劣化的问题是为了消除彩虹状不均而使用设为高Re的PET等聚酯薄则初次发生的以往不曾知道的新的问题。并且,该问题尤其在4K2K的图像显示装置中尤为突出。
基于这种情况,本发明人等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果,得知能够提供一种沿薄膜宽度方向单轴拉伸而成的聚酯薄膜,若该聚酯薄膜的面内方向的延迟Re为4000~20000nm、熔融副峰温度Tsm为130~190℃、沿特定的薄膜宽度方向延伸的凹或凸形状为0.3个/m2以下,则能够抑制彩虹状不均的发生且组装在液晶显示装置时能够改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
用于实现上述课题的具体方法即本发明如下所述。
[1]一种聚酯薄膜,其包含聚酯且沿薄膜宽度方向单轴拉伸而成,其中,
面内方向的延迟Re为4000~20000nm,
熔融副峰温度Tsm为130~190℃,
薄膜宽度方向的长度的相对于与薄膜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纵横尺寸比为2以上、薄膜宽度方向的长度为10μm以上、凸部或凹部高低差为0.1μm以上的凹或凸形状为0.3个/m2以下。
[2][1]所述的聚酯薄膜优选凹或凸形状为0.1个/m2以下。
[3][1]或[2]所述的聚酯薄膜优选凹或凸形状的凸部或凹部高低差的平均值为0.1μm以下。
[4][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酯薄膜优选聚酯由使用包含钛原子的催化剂聚合而成。
[5][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酯薄膜优选紫外线吸收剂的量相对于聚酯为0.1质量%以下。
[6][1]~[5]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酯薄膜优选聚酯薄膜的至少一侧表面的表面电阻率SR的常用对数值logSR为10以下;其中,表面电阻率SR的单位为Ω/sq。
[7][1]~[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酯薄膜优选为偏振片保护膜用途。
[8]一种偏振片,其包含偏振器及[1]~[7]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酯薄膜。
[9][8]所述的偏振片优选还具有纤维素酰化物薄膜,
在偏振器的一侧表面层叠有聚酯薄膜,在另一侧表面层叠有纤维素酰化物薄膜。
[10][8]或[9]所述的偏振片优选聚酯薄膜经由紫外固化型的粘接剂与偏振器层叠。
[11]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包含[1]~[7]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酯薄膜或[8]~[10]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片,且像素数为横3000以上且纵1500以上。
[12]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具有:
液晶单元;及
液晶单元的背光侧及正面侧的至少一侧表面所配置的[1]~[7]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酯薄膜或[8]~[10]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片,
像素数为横3000以上且纵1500以上。
[13][1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优选在液晶单元的背光侧具有作为聚酯薄膜紫外线吸收剂的量相对于聚酯为0.1质量%以下的聚酯薄膜。
[14]一种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其包含:
熔融工序,其将聚酯用挤出机进行熔融;
过滤工序,其将已熔融的聚酯通过设置有滤器的过滤装置而进行过滤;
薄膜成型工序,其将已进行过滤的聚酯从模头以片状挤出,并通过密合于冷却滚筒上进行冷却固化而成型未拉伸的聚酯薄膜;
横向拉伸工序,其利用具有沿设置在薄膜输送路径的两侧的一对轨道行走的夹具的拉幅式拉伸装置,用夹具抓握未拉伸的聚酯薄膜并进行横向拉伸;及
热定型工序,其将进行横向拉伸后的聚酯薄膜加热至拉幅机内的最高温度,
过滤工序中所设置的滤器的孔径为8μm以下。
[15][14]所述的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优选,在过滤工序中,过滤装置为3套以上,
从过滤工序的上游侧数第1套过滤装置中所设置的滤器的孔径Xμm、第2套过滤装置中所设置的滤器的孔径Yμm及第3套过滤装置中所设置的滤器的孔径Zμm满足以下式A。
式A……Z≤X<Y
[16][14]或[15]所述的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优选,熔融工序中使用的挤出机为双轴挤出机,
从模头挤出的聚酯的温度为280℃以上且320℃以下。
[17][14]~[1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优选,在薄膜成型工序中,在将聚酯密合于冷却滚筒上时使用静电施加电极,
在冷却滚筒上密合时的聚酯的温度为280℃以上,
静电施加电极与聚酯密合于冷却滚筒的点的距离为15mm以下,
静电施加电极的施加电压为9kV以上。
[18][14]~[17]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优选,在从冷却滚筒未拉伸的聚酯薄膜被剥离的点至拉幅式拉伸装置的入口之间设置有输送辊,
与未拉伸的聚酯薄膜接触的输送辊的50%以上为驱动式的输送辊。
[19][14]~[18]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优选,还包含在未拉伸的聚酯薄膜上涂布涂布液的工序,
涂布液的涂布方法为棒涂布,
棒涂布中使用轧制棒。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彩虹状不均的发生且组装在液晶显示装置时能够改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的聚酯薄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偏振片的一例的剖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记载的构成要件的说明有时根据本发明的代表性的实施方式而进行,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种实施方式。另外,本说明书中用“~”来表示的数值范围表示将“~”的前后所记载的数值作为下限值及上限值来包含的范围。
并且,虽然在后面进行详述,但通常,聚酯薄膜用辊等进行输送并进行拉伸而获得。此时,将薄膜输送方向也称为MD(Machine Direction)方向。并且,薄膜的输送方向也称为薄膜的长边方向。薄膜输送方向也称为纵向,将向薄膜的输送方向的拉伸称为纵向拉伸,将沿薄膜输送方向的收缩也称为纵向收缩。
并且,薄膜宽度方向是指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在一边输送薄膜一边进行制造的薄膜中,薄膜宽度方向也称为与薄膜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即TD(Tran sverseDirection)方向。与薄膜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也称为横向,将向与薄膜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拉伸也称为横向拉伸。
[聚酯薄膜]
本发明的聚酯薄膜为包含聚酯且沿薄膜单轴宽度方向拉伸而成的聚酯薄膜,面内方向的延迟Re为4000~20000nm,熔融副峰温度Tsm为140~220℃,薄膜宽度方向的长度的相对于与薄膜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纵横尺寸比为2以上、薄膜宽度方向的长度为10μm以上、凸部或凹部高低差为0.1μm以上的凹或凸形状为0.3个/m2以下。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有时将薄膜宽度方向的长度的相对于与薄膜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纵横尺寸比为2以上、薄膜宽度方向的长度为10μm以上、凸部或凹部高低差为0.1μm以上的凹或凸形状称为“沿薄膜宽度方向延伸的凹或凸形状”。
通过这种结构,本发明的聚酯薄膜能够抑制彩虹状不均的发生且组装在液晶显示装置时能够改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虽然并不拘泥于任何逻辑,但使面内方向的延迟Re为4000~20000nm,由此通过与国际公开WO2012/157663号公报类似的机理,能够抑制彩虹状不均的发生。
并且,使沿薄膜宽度方向延伸的凹或凸形状为0.3个/m2以下,由此即使将本发明的聚酯薄膜组装于如4K2K等进行高清化和/或大面积化的图像显示装置时沿薄膜宽度方向延伸的凹或凸形状不容易作为缺陷来被辨识,从而能够提高显示质量。
并且,熔融副峰温度Tsm为140~220℃,由此能够优化热尺寸变化(150℃,30分钟)抑制彩虹状不均。
<聚酯薄膜的光学特性>
本发明的聚酯薄膜为沿薄膜宽度方向单轴拉伸而成的聚酯薄膜。
拉伸聚酯薄膜即本发明的聚酯薄膜的面内方向的延迟Re(相位差值)为4000~20000nm,更优选为5000nm以上且15000nm以下。通过将Re设为4000nm以上,从正面观察到的彩虹状不均(着色)趋于不显眼。另外,拉伸聚酯薄膜的面内方向的延迟Re由下述式(1)表示。
Re=(na-nb)×d……(1)
在此,na为聚酯薄膜的面内慢轴方向的折射率,nb为聚酯薄膜的面内快轴方向(与面内慢轴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折射率,d为聚酯薄膜的厚度。
聚酯薄膜的厚度方向的延迟Rth优选为4000~20000nm,更优选为5000~15000nm,尤其优选为6000~15000nm。
厚度方向的延迟是指分别对从膜厚方向剖面观察时的两个双折射ΔNxz(=|Nx-Nz|)、ΔNyz(=|Ny-Nz|)乘以膜厚d而得到的表示延迟的平均的参数。能够以与延迟Re的测量同样的方法求出Nx、Ny、Nz及膜厚d(nm),并计算出(ΔNxz×d)及(ΔNyz×d)的平均值而求出厚度方向的延迟(Rth)。
<聚酯薄膜的物理性质>
本发明的聚酯薄膜中,聚酯薄膜的熔融副峰温度(Tsm)为140~220℃,优选为150℃以上且小于220℃,更优选为150℃以上且小于210℃,进一步优选为150℃以上且200℃以下。若熔融副峰温度为140℃以上,则热尺寸变化(150℃,30分钟)得以优化,并且热尺寸变化(150℃,30分钟)优化而能够抑制彩虹状不均。并且,当在聚酯薄膜上设置硬涂层等涂布层时,若熔融副峰温度为140℃以上,则不容易出现硬涂层的裂纹等。另一方面,若熔融副峰温度为220℃以下,则在后述的本发明的偏振片中,能够缩小薄膜宽度方向的端部的弹性模量的最大方向与偏振器的拉伸方向的偏移。
为了获得满足该熔融副峰温度条件的聚酯薄膜,虽然并无特别限制,但例如可通过在后述的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中所示的拉伸条件下制造薄膜的方式获得。
本发明的聚酯薄膜中,薄膜宽度方向的长度的相对于与薄膜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纵横尺寸比为2以上、薄膜宽度方向的长度为10μm以上、凸部或凹部高低差为0.1μm以上的凹或凸形状即沿薄膜宽度方向延伸的凹或凸形状为0.3个/m2以下。沿薄膜宽度方向延伸的凹或凸形状优选为0.2个/m2以下,更优选为0.1个/m2以下。
对沿薄膜宽度方向延伸的凹或凸形状的纵横尺寸比(薄膜宽度方向的长度的相对于与薄膜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纵横尺寸比)的上限值并无特别限制,但例如优选为10以下,更优选为5以下。
沿薄膜宽度方向延伸的凹或凸形状的薄膜宽度方向的长度的平均值优选为50μm以下,更优选为30μm以下,尤其优选为10μm以下。
沿薄膜宽度方向延伸的凹或凸形状的凸部或凹部高低差(高度)的平均值优选为0.1μm以下,尤其优选为0.08μm以下。
本发明的聚酯薄膜中,聚酯薄膜的至少一侧表面的表面电阻率SR的常用对数值logSR优选为14以下,更优选为10以下;其中,表面电阻率SR的单位为Ω/sq。
作为控制本发明的聚酯薄膜的logSR的方法并无特别限制,但例如可举出在后述的易粘接层中添加抗静电剂的方法,作为该抗静电剂优选后述的四级铵盐。
聚酯薄膜的厚度优选设为20~100μm,更优选设为30~70μm。若聚酯薄膜的厚度为20μm以上,则具有容易处理的趋势,若厚度为100μm以下,则具有薄壁化的优点。
本发明的聚酯薄膜沿薄膜宽度方向单轴拉伸而成。这种沿薄膜宽度方向单轴拉伸而成的聚酯薄膜优选为单轴取向,若单轴取向得到确认,则能够确认到沿薄膜宽度方向单轴拉伸而成。
并且,是否为单轴取向的聚酯薄膜,能够通过长边方向的折射率为1.590以下来确认。聚酯薄膜的长边方向的折射率更优选1.585以下,进一步优选1.580以下。聚酯薄膜的结晶度优选为5%以上,更优选为2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上。
对于结晶度,能够从薄膜的密度来计算。即,能够使用薄膜的密度X(g/cm3)、结晶度0%条件下的密度Y=1.335g/cm3及结晶度100%条件下的密度Z=1.501g/cm3并通过下述算式导出结晶度(%)。
结晶度={Z×(X-Y)}/{X×(Z-Y)}×100
另外,密度的测量可按照JIS K7112来进行。
<聚酯薄膜的层结构、表面处理>
本发明的聚酯薄膜为偏振片保护膜用途,换言之优选用作偏振器的保护膜。
本发明的聚酯薄膜优选包含聚酯且以聚酯为主成分(聚酯薄膜的50质量%以上的成分)。本发明的聚酯薄膜可以是包含聚酯的单层薄膜,也可以是具有包含聚酯的层的多层薄膜。并且,本发明的聚酯薄膜也可以是以聚酯为主成分的单层薄膜,也可以是具有以聚酯为主成分的层的多层薄膜。
并且,本发明的聚酯薄膜也可以是对这些单层薄膜或多层薄膜的两面或单面实施表面处理的聚酯薄膜,该表面处理可以是基于电晕处理、皂化处理、热处理、紫外线照射及电子射线照射等的表面改性,也可以是基于高分子或金属等的涂布或蒸镀等的薄膜形成。
<聚酯薄膜的材料>
(聚酯)
聚酯薄膜整体中所占的聚酯的质量比例通常为50质量%以上,优选为70质量%以上,更优选90质量%以上。
作为聚酯,例如可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间苯二甲酸乙二酯、聚2,6萘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及对苯二甲酸、1,4环己二甲酯,根据需要可使用它们的两种以上。其中,优选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为具有作为二羧酸成分来源于对苯二甲酸的结构单元及作为二醇成分来源于乙二醇的结构单元的聚酯,所有重复单元的80摩尔%以上是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也可包含来源于其他共聚成分的结构单元。作为其他共聚成分可举出间苯二甲酸、对-β-氧基乙氧基苯甲酸、4,4’-联苯二羧酸、4,4’-二羧基二苯甲酮、双(4-羧基苯基)乙烷、己二酸、癸二酸、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及1,4-环己二羧酸等二羧酸成分、或丙二醇、丁二醇、新戊二醇、二甘醇、环己二醇、双酚A的环氧乙烷加成物、聚乙二醇、聚丙二醇及聚丁二醇等二醇成分。这些二羧酸成分及二醇成分可以根据需要组合两种以上使用。并且,可与上述羧酸成分及二醇成分一同并用对羟苯甲酸等羟基羧酸。作为其他共聚成分可使用含有少量的酰胺键、氨基甲酸酯键、醚键及碳酸酯键等二羧酸成分和/或二醇成分。作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制造方法能够适用如下任意的制造方法:使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以及根据需要与其他二羧酸和/或其他二醇直接反应的所谓的直接聚合法、及使对苯二甲酸的二甲酯与乙二醇以及根据需要与其他二羧酸的二甲酯和/或其他二醇进行酯交换反应的所谓的酯交换反应法等。
-催化剂-
聚酯的聚合中使用Sb、Ge、Ti、Al系催化剂,优选为Sb、Ti、Al系催化剂,进一步优选为Ti系催化剂。
即,本发明的聚酯薄膜优选聚酯由使用包含钛原子的催化剂聚合而成。
通过使用Ti系催化剂,与使用其他催化剂(例如Sb系)的情形相比,能够作成组装在液晶显示装置时更能够改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的聚酯薄膜。这被推测为由以下的理由引起的。
Ti系催化剂催化活性较高,因此以较少的所需添加量来完成。并且由于成为还原条件下的反应,因此成为氧化钛的异物析出也不容易出现。因此,催化剂引起的异物较少且不容易出现缺点故障是能够改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的理由。
·Ti系催化剂:
作为Ti系催化剂,可援用日本特开2013-47317号公报的[0063]~[0090]中所记载的催化剂,该公报中所记载的内容编入于本说明书中。其中,作为Ti催化剂优选使用钛酸四正丙酯、钛酸四异丙酯、钛酸四正丁酯、钛酸四正丁酯四聚物、钛酸四叔丁酯、钛酸四环己基酯、钛酸四苯酯及钛酸四苄基酯等钛醇盐、由钛醇盐的水解得到的钛氧化物、由钛醇盐与硅醇盐或锆醇盐的混合物的水解得到的钛-硅或锆复合氧化物、醋酸钛、草酸钛、草酸钛钾、草酸钛钠、钛酸钾、钛酸钠、钛酸-氢氧化铝混合物、氯化钛、氯化钛-氯化铝混合物、乙酰丙酮钛及将有机酸设为配体的有机螯合钛络合物等。
作为使用上述Ti系催化剂聚合聚酯树脂的方法并无特别限制,但具体而言,可按照日本特开2013-47317号公报的[0063]~[0111]进行聚合。
Ti系催化剂量作为相对于聚酯的质量的Ti元素的量优选为1~50ppm,更优选为2~30ppm,进一步优选为3~15ppm。
·Al系催化剂:
作为上述Al系催化剂可援用WO2011/040161号公报的[0013]~[0148](U S2012/0183761号公报的[0021]~[0123])中所记载的催化剂,这些公报中所记载的内容编入于本说明书中。
作为使用上述Al系催化剂聚合聚酯树脂的方法并无特别限制,但具体而言,可援用WO2012/008488号公报的[0091]~[0094](US2013/0112271号公报的[0144]~[0153]),并可按照这些公报进行聚合,这些公报中所记载的内容编入于本说明书中。
这种Al系催化剂例如可援用日本特开2012-122051号公报的[0052]~[0054]、[0099]~[0104](WO2012/029725号公报的[0045]~[0047]、[0091]~[0096])并按照这些公报进行制备,这些公报中所记载的内容编入于本说明书中。Al系催化剂量作为相对于聚酯树脂的质量的Al元素的量优选为3~80ppm,更优选为5~60ppm,进一步优选为5~40ppm。
·Sb系催化剂:
作为上述Sb系催化剂能够使用日本特开2012-41519号公报的[0050]、[0052]~[0054]中所记载的催化剂。
作为使用上述Sb系催化剂而聚合聚酯树脂的方法并无特别限制,但具体而言,可按照WO2012/157662号公报的[0086]~[0087]进行聚合。
(聚酯中的其他化合物)
在聚酯薄膜中,根据需要可配合公知的添加剂,作为其例子可举出紫外线吸收剂、颗粒、滑剂、防粘连剂、热稳定剂、抗氧化剂、抗静电剂、耐光剂、耐冲击性改良剂、润滑剂、染料及颜料等。但是,当将聚酯薄膜用作偏振片保护膜时,通常需要透明性,因此添加剂的添加量优选限制在最小限度。
-紫外线吸收剂-
聚酯薄膜中可包含紫外线吸收剂,以防止由外界环境的紫外线(太阳光等)而导致的液晶显示器的液晶等的劣化。紫外线吸收剂只要是具有紫外线吸收能力的化合物且在聚酯薄膜的制造工序中能承受所施加的热的化合物则无特别限定。
当将发明的聚酯薄膜使用于比液晶单元更靠近背光侧时,由于外光不会直接入射于聚酯薄膜而无需紫外线吸收剂。
作为紫外线吸收剂有有机系紫外线吸收剂及无机系紫外线吸收剂,但从透明性的观点考虑,优选有机系紫外线吸收剂。作为有机系紫外线吸收剂,并无特别限定,但例如可举出苯并三唑系、环状亚胺酯系及二苯甲酮系等。从耐久性的观点考虑,更优选苯并三唑系及环状亚胺酯系。并且,可并用两种以上紫外线吸收剂。
作为苯并三唑系的紫外线吸收剂,并不限定于下述化合物,但例如可举出2-[2’-羟基-5’-[2-(甲基丙烯酰氧甲基)苯基]-2H-苯并三唑、2-[2’-羟基-5’-(甲基丙烯酰氧乙基)苯基]-2H-苯并三唑、2-[2’-羟基-5’-(甲基丙烯酰氧丙基)苯基]-2H-苯并三唑、2-[2’-羟基-5’-(甲基丙烯酰氧己基)苯基]-2H-苯并三唑、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丙烯酰氧乙基)苯基]-2H-苯并三唑、2-[2’-羟基-3’-叔丁基-3’-(甲基丙烯酰氧乙基)苯基]-2H-苯并三唑、2-[2’-羟基-5’-(甲基丙烯酰氧乙基)苯基]-5-氯-2H-苯并三唑、2-[2’-羟基-5’-(甲基丙烯酰氧乙基)苯基]-5-甲氧基-2H-苯并三唑、2-[2’-羟基-5’-(甲基丙烯酰氧乙基)苯基]-5-氰基-2H-苯并三唑、2-[2’-羟基-5’-(甲基丙烯酰氧乙基)苯基]-5-叔丁基-2H-苯并三唑及2-[2’-羟基-5’-(甲基丙烯酰氧乙基)苯基]-5-硝基-2H-苯并三唑等。
并且,作为市售品,例如可举出苯并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根据需要可使用乳化剂或直接分散于水中后使用。此外,作为水系的苯并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可举出New CoatUVA-204W(商品名,Shin-Nakamura Chemical Co.,Ltd.制)及SE-2538E(商品名,TAISEIFINE CHEMICAL CO,.LTD.制)等。
作为环状亚胺酯系的紫外线吸收剂,并不限定于下述化合物,但例如可举出2-甲基-3,1-苯并噁嗪-4-酮、2-丁基-3,1-苯并噁嗪-4-酮、2-苯基-3,1-苯并噁嗪-4-酮、2-(1-或2-萘基)-3,1-苯并噁嗪-4-酮、2-(4-联苯基)-3,1-苯并噁嗪-4-酮、2-对硝基苯基-3,1-苯并噁嗪-4-酮、2-间硝基苯基-3,1-苯并噁嗪-4-酮、2-对苯甲酰基苯基-3,1-苯并噁嗪-4-酮、2-对甲氧基苯基-3,1-苯并噁嗪-4-酮、2-邻甲氧基苯基-3,1-苯并噁嗪-4-酮、2-环己基-3,1-苯并噁嗪-4-酮、2-对(或间)苯基酰亚胺-3,1-苯并噁嗪-4-酮、N-苯基-4-(3,1-苯并噁嗪-4-酮-2-基)邻苯二甲酰亚胺、N-苯甲酰基-4-(3,1-苯并噁嗪-4-酮-2-基)苯胺、N-苯甲酰基-N-甲基-4-(3,1-苯并噁嗪-4-酮-2-基)苯胺、2-(对(N-甲基羰基)苯基)-3,1-苯并噁嗪-4-酮、2,2’-双(3,1-苯并噁嗪-4-酮)、2,2’-乙撑双(3,1-苯并噁嗪-4-酮)、2,2’-四甲撑双(3,1-苯并噁嗪-4-酮)、2,2’-癸烷撑双(3,1-苯并噁嗪-4-酮)、2、2’-(1,4-亚苯基)双[4H-3,1-苯并噁嗪-4-酮]〔另外也称为2,2’-对亚苯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间亚苯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4,4’-二亚苯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2,6-或1,5-亚萘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2-甲基-对亚萘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2-硝基-对亚萘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2-氯-对亚萘基)双(3,1-苯并噁嗪-4-酮)、2,2’-(1,4-亚环己基)双(3,1-苯并噁嗪-4-酮)、1,3,5-三(3,1-苯并噁嗪-4-酮-2-基)苯、1,3,5-三(3,1-苯并噁嗪-4-酮-2-基)萘、2,4,6-三(3,1-苯并噁嗪-4-酮-2-基)萘、2,8-二甲基-4H,6H-苯并(1,2-d;5,4-d’)双(1,3)-噁嗪-4,6-二酮、2,7-二甲基-4H,9H-苯并(1,2-d;4,5-d’)双(1,3)-噁嗪-4,9-二酮、2,8-二甲基-4H,8H-苯并(1,2-d;5,4-d’)双(1,3)-噁嗪-4,6-二酮、2,7-二甲基-4H,9H-苯并(1,2-d;4,5-d’)双(1,3)-噁嗪-4,6-二酮、6,6’-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双(2-乙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双(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亚甲基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亚甲基双(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乙撑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乙撑双(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亚丁基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亚丁基双(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氧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氧双(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磺酰基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磺酰基双(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羰基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6’-羰基双(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7,7’-亚甲基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7,7’-亚甲基双(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7,7’-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7,7’-乙撑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7,7’-氧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7,7’-磺酰基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7,7’-羰基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7’-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7’-双(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6,7’-亚甲基双(2-甲基-4H,3,1-苯并噁嗪-4-酮)、6,7’-亚甲基双(2-苯基-4H,3,1-苯并噁嗪-4-酮)等。
当考虑色彩时,上述化合物中可优选使用不易附着黄色的苯并噁嗪酮系化合物,作为其例子更优选使用由下述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
通式(1)
[化学式1]
上述通式(1)中,R表示2价芳香烃基,X1及X2分别独立地选自氢或以下的官能团组,但并不一定限定于此。
官能团组:烷基、芳基、杂芳基、卤基、烷氧基、芳氧基、羟基、羧基、酯基及硝基。
在本发明中,由上述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中尤其优选2,2’-(1,4-亚苯基)双[4H-3,1-苯并噁嗪-4-酮]。
聚酯薄膜中所含有的紫外线吸收剂的量相对于聚酯通常以10.0质量%以下,优选以3.0质量%以下的范围来含有。当含有10.0质量%以下的紫外线吸收剂时,紫外线吸收剂难以渗出于表面,粘附性不会下降等,表面功能性变得良好。当将本发明的聚酯薄膜用作液晶显示装置的正面侧的偏振片的保护膜时,从耐光性的观点考虑,优选聚酯薄膜中包含紫外线吸收剂。
另一方面,已知有时因紫外线吸收剂的添加而在制膜时会增加挥发物质,并且该挥发物质与沿薄膜宽度方向延伸的凹或凸形状即缺陷的增加有关。
从抑制沿薄膜宽度方向延伸的凹或凸形状的个数的观点考虑,紫外线吸收剂的量相对于聚酯优选为0.1质量%以下,更优选不含有紫外线吸收剂。尤其在将本发明的聚酯薄膜用作液晶显示装置的背面侧的偏振片的保护膜时,从前述的抑制沿薄膜宽度方向延伸的凹或凸形状的个数的观点考虑,优选尽量减少聚酯薄膜中的紫外线吸收剂。
并且,当为多层结构的聚酯薄膜时,优选至少3层结构的聚酯薄膜,紫外线吸收剂优选配合于其中间层中。通过在中间层中配合紫外线吸收剂,能够防止该化合物渐渐渗出于薄膜表面,其结果,能够维持薄膜的粘附性等特性。
若通过聚酯薄膜来防止由紫外线引起的液晶的劣化,则作为目标,聚酯薄膜的波长380nm的光线透射率优选为15%以下,更优选为1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以下。
-颗粒-
以易滑性的赋予及在各工序中的防止发生划伤为主要目的,聚酯薄膜中优选配合颗粒。对所配合的颗粒的种类,只要是可赋予易滑性的颗粒并无特别限定,作为具体例,例如可举出氧化硅、碳酸钙、碳酸镁、碳酸钡、硫酸钙、磷酸钙、磷酸镁、高岭土、氧化铝及氧化钛等颗粒。并且,也可使用日本特公昭59-5216号公报及日本特开昭59-217755号公报等中所记载的耐热性有机颗粒。作为其他耐热性有机颗粒的例子可举出热固化性尿素树脂、热固化性酚醛树脂、热固化性环氧树脂及苯并胍胺树脂等。而且,聚酯薄膜制造工序中,还能够使用将催化剂等金属化合物的一部分进行了沉淀并微分散的析出颗粒。
另一方面,关于所使用的颗粒的形状并不特别限定,可使用球状、块状、棒状及扁平状等中任一种。并且,对于其硬度、比重及颜色等也并不特别限制。这些一系列颗粒根据需要可并用两种以上。
并且,所使用的颗粒的平均粒径通常为0.01~3μm的范围,优选为0.1~2μm的范围。当平均粒径小于0.01μm时,有时不能充分赋予易滑性,或颗粒凝聚而分散性变得不充分,或降低聚酯薄膜的透明性。另一方面,当超过3μm时,聚酯薄膜的表面粗糙度过大而在后续工序中形成棱镜层或光扩散层等的功能层时等有时出现不良情况。
而且聚酯薄膜中的颗粒含量通常为0.001~5质量%的范围,优选为0.005~3质量%的范围。当颗粒含量小于0.001质量%时,有时薄膜的易滑性不够充分,另一方面,当添加量超过5质量%时,有时聚酯薄膜的透明性不够充分。
作为聚酯薄膜中添加颗粒的方法,并无特别限定,可采用以往公知的方法。例如,能够在制造构成各层的聚酯的任意的阶段中进行添加,但优选在酯化或酯交换反应结束后添加为佳。
并且通过,使用带排气孔混炼挤出机,将乙二醇或水等中所分散的颗粒的浆料与聚酯原料进行混合的方法,或使用混炼挤出机,将已进行干燥的颗粒与聚酯原料进行混合的方法等来进行。
并且,为了在聚酯薄膜中赋予雾度,可在聚酯薄膜中配合无机颗粒或有机颗粒。作为代表性的无机颗粒可举出碳酸钙、硫酸钡、氧化钛、氢氧化铝、氧化硅、玻璃、滑石、云母、二氧化硅、氧化镁、氧化锌等无机颗粒及对这些无机颗粒用脂肪酸等实施表面处理的颗粒。并且,作为有机颗粒可使用三聚氰胺珠(折射率1.57)、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珠(折射率1.49)、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树脂珠(折射率1.50~1.59)、聚碳酸酯珠(折射率1.55)、聚乙烯珠(折射率1.53)、聚氯乙烯珠(折射率1.46)及硅酮树脂珠(折射率1.46)等树脂颗粒。
<硬涂层>
为了赋予物理强度,硬涂层设置于聚酯薄膜的表面。
本发明的偏振片优选通过涂布来形成硬涂层。
硬涂层优选为使用含有通过紫外线进行固化的树脂即电离辐射固化型树脂及光聚合引发剂的硬涂层用组合物来形成的硬涂层。
(树脂)
作为上述电离辐射固化型树脂,例如可举出具有丙烯酸酯系官能团的化合物等具有1个或2个以上的不饱和键的化合物,从提高作为偏振器的保护膜的聚酯薄膜与层叠于聚酯薄膜上的经过经时后的硬涂层的密合性的观点考虑,本发明的偏振片优选硬涂层包含丙烯酸酯。作为具有1个不饱和键的化合物,例如可举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乙基己基(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甲基苯乙烯及N-乙烯基吡咯烷酮等。具有2个以上不饱和键的化合物,例如可举出聚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甘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及对它们用环氧乙烷(EO)等进行改性的多官能化合物,或上述多官能化合物与(甲基)丙烯酸酯等的反应生成物(例如多价醇的聚(甲基)丙烯酸酯)等。另外,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酯”是指甲基丙烯酸酯及丙烯酸酯。
除了上述化合物以外,具有不饱和双键的相对低分子量(数均分子量300~8万,优选为400~5000)的聚酯树脂、聚醚树脂、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氨基甲酸酯树脂、醇酸树脂、螺缩醛树脂、聚丁二烯树脂及聚巯基聚烯烃树脂等也可用作上述电离辐射固化型树脂。另外,这种树脂包含除了单体以外的所有二聚物、低聚物及聚合物。
作为丙烯酸酯的优选化合物可举出具有3个以上不饱和键的化合物。若使用这种化合物,则能够提高所形成的硬涂层的交联密度,并能够实现良好的硬度(涂膜硬度)。
具体而言,在本发明中,优选适当组合使用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聚酯多官能丙烯酸酯低聚物(3~15官能)及氨基甲酸酯多官能丙烯酸酯低聚物(3~15官能)等。
上述电离辐射固化型树脂能够与溶剂干燥型树脂(热朔性树脂等,只需干燥涂布时添加用于调整固体成分的溶剂便成为覆膜的树脂)并用。通过并用溶剂干燥型树脂,能够有效地防止涂布面的覆膜缺陷。作为能够与上述电离辐射固化型树脂并用的溶剂干燥型树脂并无特别限定,通常能够使用热朔性树脂。
作为上述热朔性树脂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苯乙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乙酸乙烯酯系树脂、乙烯基醚系树脂、含卤素树脂、脂环式烯烃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纤维素衍生物、硅酮系树脂及橡胶或弹性体等。上述热朔性树脂优选非结晶性且可溶于有机溶剂(尤其可溶解多个聚合物或固化性化合物的共用溶剂)。尤其从制膜性、透明性及耐候性的观点考虑,优选苯乙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脂环式烯烃系树脂、聚酯系树脂及纤维素衍生物(纤维素酯类等)等。
并且,上述硬涂层用组合物可含有热固化性树脂。
作为上述热固化性树脂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酚醛树脂、尿素树脂、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树脂、三聚氰胺树脂、三聚氰二胺树脂、不饱和聚脂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氨基醇酸树脂、三聚氰胺-尿素共缩合树脂、硅树脂及聚硅氧烷树脂等。
(光聚合引发剂)
作为上述光聚合引发剂并无特别限定,能够使用公知的光聚合引发剂,例如作为上述光聚合引发剂,具体而言,可举出苯乙酮类、二苯甲酮类、米蚩苯甲酰基苯甲酸酯、α-胺肟酯、噻吨酮类、苯丙酮类、二苯基乙二酮类、苯偶姻类及酰基膦氧类。并且,优选混合使用感光剂,作为其具体例,例如可举出正丁胺、三乙胺及聚正丁基膦等。
作为上述光聚合引发剂,当上述电离辐射固化型树脂为具有自由基聚合性不饱和基的树脂系时,优选单独或混合使用苯乙酮类、二苯甲酮类、噻吨酮类、苯偶姻及苯偶姻甲醚等。并且,当上述电离辐射固化型树脂为具有阳离子聚合性官能团的树脂系时,作为上述光聚合引发剂优选单独或作为混合物来使用芳香族重氮盐、芳香族硫鎓盐、芳香族碘鎓盐、茂金属化合物及苯偶姻磺酸酯等。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当为具有自由基聚合性不饱和基的电离辐射固化型树脂时,从与电离辐射固化型树脂的相容性及黄变也较少的理由考虑,优选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
上述硬涂层用组合物中的上述光聚合引发剂的含量相对于上述电离辐射固化型树脂100质量份,优选为1~10质量份。这是因为,若小于1质量份,则有时无法将第1的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中的硬涂层的硬度设在上述的范围内,若超过10质量份,则电离辐射线无法到达所涂设的膜的深处而内部固化未被促进,从而可能无法获得目标即硬涂层的表面的铅笔硬度3H以上。
上述光聚合引发剂的含量的更优选的下限为2质量份,更优选的上限为8质量份。通过上述光聚合引发剂的含量在该范围内,在膜厚方向上不会发生硬度分布而易于形成均匀地硬度。
(颗粒)
在硬涂层中含有平均粒径0.2~10μm的颗粒而能够兼作带防眩功能(防眩光功能)的防眩层(后述)。
(硬涂层的特性)
硬涂层的膜厚可根据用途适当进行设计。硬涂层的膜厚优选为0.2~10μm,更优选为0.5~7μm。
硬涂层的硬度通过基于JIS K-5400的铅笔硬度试验,优选为H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H以上,最优选为3H以上。并且硬涂层的耐刮擦性通过基于JISK-5400的TABER试验,试验前后的涂设硬涂层的试验片的磨耗量越少越优选。
<易粘接层>
(硬涂层侧易粘接层)
本发明中的硬涂层侧易粘接层是提高了与各种表面功能层的密合性的层,当用作前面侧偏振片的前面侧的保护膜时,例如,能够在聚酯薄膜的前面侧(与偏光膜粘贴的侧的相反侧)有效形成硬涂层或防眩层等。
-树脂-
本发明的偏振片从提高作为偏振器的保护膜的聚酯薄膜与层叠于聚酯薄膜上的硬涂层的经过经时后的密合性的观点考虑,优选硬涂层侧易粘接层包含选自聚酯树脂、丙烯酸树脂及氨基甲酸酯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并且,更优选硬涂层侧易粘接层包含选自聚酯树脂、丙烯酸树脂及氨基甲酸酯树脂中的两种以上。
(1)聚酯树脂
本发明中的硬涂层侧易粘接层中所使用的聚酯树脂作为主要构成成分例如由如下述的多价羧酸及多价羟基化合物构成。即,作为多价羧酸能够使用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苯二甲酸、4,4’-联苯二羧酸、2,5-萘二羧酸、1,5-萘二羧酸及、2,6-萘二羧酸、2,7-萘二羧酸、1,4-环已烷二羧酸、对苯二甲酸-2-磺酸钠、对苯二甲酸-2-磺酸钾、间苯二甲酸-4-磺酸钠、间苯二甲酸-4-磺酸钾、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间苯二甲酸-5-磺酸钾、己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十二烷二酸、戊二酸、琥珀酸、偏苯三酸、苯均三酸、均苯四甲酸、偏苯三酸酐、均苯四甲酸酐、邻苯二甲酸酐、对羟基安息香酸、偏苯三酸单钾盐及它们的酯形成性衍生物等,作为多价羟基化合物能够使用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2-甲基-1,5-戊二醇、新戊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对苯二甲醇、双酚A-乙二醇加成物、二甘醇、三乙二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丁二醇、聚氧亚丁基二醇、二羟甲基丙酸、甘油、三羟甲基丙烷、二羟甲基乙基磺酸钠、二羟甲基乙基磺酸钾及二羟甲基丙酸钾等。在这些化合物的中,分别适当选择一个以上并通过常规的缩聚反应合成聚酯树脂即可。
(1’)硬涂层侧易粘接层用脂肪族聚酯
作为硬涂层侧易粘接层用的聚酯,从提高作为偏振器的保护膜的聚酯薄膜与层叠于聚酯薄膜上的硬涂层在经过湿热后的密合性且提高硬涂层的密合性的耐光性的观点考虑,在上述聚酯树脂中优选使用脂肪族聚酯,其中更优选脂环式聚酯。脂环式聚酯,将脂环式二羧酸作为主要二羧酸成分,将脂环式二醇作为主要二醇成分来构成。
(1’-1)脂环式二羧酸
脂环式聚酯将脂环式二羧酸作为主要二羧酸成分来构成。在此,设为主要二羧酸成分是表示相对于所有二羧酸成分为80摩尔%以上,优选为90摩尔%以上。若为该范围,则可获得耐热性这两者优异的易粘接层。
脂环式二羧酸为在脂环式结构中键合有2个羧基的化合物。具体而言,例如可举出1,2-环已烷二羧酸、1,3-环已烷二羧酸、1,4-环已烷二羧酸、1,4-十氢萘二羧酸、1,5-十氢萘二羧酸、2,6-十氢萘二羧酸及2,7-十氢萘二羧酸。在这些当中,从所获得的聚酯的成型温度接近以往的聚酯的成型温度并且工业上容易获得的方面考虑,优选1,4-环已烷二羧酸。1,4-环已烷二羧酸作为异构体具有反式体及顺式体,从所获得的聚酯的耐热性的观点考虑,1,4-环已烷二羧酸的反式体与顺式体的比率优选为80/20~100/0,进一步优选为85/15~100/0,尤其优选为90/10~100/0。
脂环式聚酯除了脂环式羧酸以外,相对于所有二羧酸成分可以以20摩尔%以下的比例来包含芳香族二羧酸和/或脂肪族二羧酸。
作为芳香族二羧酸的具体例,例如可举出对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亚苯基二羟羧酸、4,4’-联苯二羧酸、4,4'-二苯醚二羧酸、4,4’-二苯甲酮二羧酸、4,4’-二苯氧基乙烷二羧酸、4,4’-二苯基砜二羧酸及2,6-萘二羧酸。作为脂肪族二羧酸的具体例,例如可举出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十一烷二羧酸及十二烷二羧酸。
(1’-2)二醇成分
脂环式聚酯将脂环式二醇作为主要二醇成分来构成。在此,设为主要二醇成分是表示相对于所有二醇成分为80摩尔%以上,优选为90摩尔%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5摩尔%以上,尤其优选为97摩尔%以上。若为该范围,则能够获得透明性及耐热性这两者优异的易粘接层。
作为脂环式二醇是在脂环式结构中键合有2个羟基的化合物,优选在5元环或6元环中键合有2个羟基的脂环式二醇。通过脂环式二醇为5元环或6元环的脂环式二醇,能够提高所获得的聚酯的耐热性。
作为5元环的脂环式二醇,例如可举出1,2-环戊烷二甲醇、1,3-环戊烷二甲醇、双(羟甲基)三环[5.2.1.0]癸烷。
作为6元环的脂环式二醇,例如可举出1,2-环己二醇、1,3-环己二醇、1,4-环己二醇、1,2-环己烷二甲醇、1,3-环己烷二甲醇、1,4环己烷二甲醇及2,2-双(4-羟基环乙基)-丙烷等6元环二醇。
在这些脂环式二醇中,优选1,2-环己烷二甲醇、1,3-环己烷二甲醇及1,4-环己烷二甲醇,尤其优选1,4-环己烷二甲醇。1,4-环己烷二甲醇由于羟甲基位于对位而反应性较高,从而具有如下优点:容易得到高聚合度聚酯,可得到高玻璃化转变温度的聚酯,且为工业产品而容易获得。1,4-环己烷二甲醇中具有反式体及顺式体的异构体,反式体与顺式体的摩尔比优选在60/40~100/0的范围内。
作为构成脂环式聚酯的脂环式二醇以外的二醇成分能够例示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戊二醇及己二醇等脂肪族二醇。
脂环式聚酯优选以脂环式二羧酸来占二羧酸成分的80摩尔%以上,以脂环式二醇来占二醇成分的80摩尔%以上。而且,脂环式聚酯的脂环式二羧酸优选为环已烷二羧酸且脂环式二醇为环己烷二甲醇。最优选的脂环式聚酯为以环已烷二羧酸来占二羧酸成分的80摩尔%以上且以环己烷二甲醇来占二醇成分的80摩尔%以上的脂环式聚酯。
(2)丙烯酸树脂
本发明中的硬涂层侧易粘接层中所使用的丙烯酸树脂为由如丙烯酸系及甲基丙烯酸系的单体所代表的具有碳-碳双键的聚合性单体构成的聚合物。它们为单独聚合物或共聚物中的任一种均可。并且,也包含这些聚合物与其他聚合物(例如聚酯、聚氨酯等)的共聚物。例如为嵌段共聚物及接枝共聚物。或者,也包含在聚酯溶液或聚酯分散液中聚合具有碳-碳双键的聚合性单体而得到的聚合物(根据情况为聚合物的混合物)。同样地,也包含在聚氨酯溶液及聚氨酯分散液中聚合具有碳-碳双键的聚合性单体而得到的聚合物(根据情况为聚合物的混合物)。同样地,也包含在其他聚合物溶液或分散液中聚合具有碳-碳双键的聚合性单体而得到的聚合物(根据情况为聚合物混合物)。
作为具有上述碳-碳双键的聚合性单体,并无特别限定,但作为尤其代表性的化合物,例如可举出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巴豆酸、衣康酸、富马酸、马来酸及柠康酸的各种含羧基单体类及它们的盐;如(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2-羟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单丁基羟基延胡索酸酯及单丁基羟基衣康酸酯的各种含羟基单体类;如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丙基(甲基)丙烯酸酯、丁基(甲基)丙烯酸酯及十二烷基(甲基)丙烯酸酯的各种(甲基)丙烯酸酯类;如(甲基)丙烯酰胺、二丙酮丙烯酰胺、N-羟甲基丙烯酰胺或(甲基)丙烯腈等的各种含氮化合物;如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及乙烯基甲苯的各种苯乙烯衍生物;如丙酸乙烯酯的各种乙烯基酯类;如γ-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及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等的各种含硅聚合性单体类;含磷乙烯类单体类;如氯乙烯及偏二氯乙烯的各种卤代乙烯类;及如丁二烯的各种共轭二烯类。
(3)氨基甲酸酯树脂
作为本发明中的硬涂层侧易粘接层中所使用的氨基甲酸酯树脂,可使用在后述的偏振器侧易粘接层中说明的各种氨基甲酸酯树脂。
在本发明中,关于硬涂层侧易粘接层中所占的聚酯树脂、丙烯酸树脂及氨基甲酸酯树脂的合计含量,通常为10质量%以上,优选为30~95质量%,进一步优选为40~95质量%的范围。当小于10质量%时,有时不能充分获得与硬涂层及后述的防眩层等表面功能层的密合性。
(4)其他粘合剂聚合物
为了提高涂布面状及透明性,也可在本发明中的硬涂层侧易粘接层中并用聚酯树脂、丙烯酸树脂及氨基甲酸酯树脂以外的粘合剂聚合物。
作为粘合剂聚合物的具体例可举出聚亚烷基二醇、聚亚烷基亚胺、甲基纤维素、羧基纤维素及淀粉类等。
-交联剂-
在不损坏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还可在硬涂层侧易粘接层中并用交联剂。通过使用交联剂,易粘接层变得牢固,因此有时耐湿热性及耐刮擦性得以进一步提高。作为交联剂,例如可举出三聚氰胺化合物、环氧化合物、噁唑啉化合物、异氰酸酯化合物及碳化二亚胺化合物等。这些交联剂可单独使用,也可多种混合使用。当还考虑对在线涂布中的适用等时,优选具有水溶性或水分散性。
-颗粒-
并且,在硬涂层侧易粘接层中以改良易粘接层的粘连性及滑动性为目的也可含有颗粒,可举出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金属等无机颗粒或交联高分子颗粒等有机颗粒等。
-调整折射率的材料-
而且,当形成有硬涂层等透明的表面功能层时,为了减少由外光引起的干涉不均,在硬涂层侧易粘接层中也可使用调整折射率的材料。调整折射率的材料具体而言在本发明中是指高折射率材料。作为高折射率材料,例如可举出金属化合物、含芳香族有机化合物、硫原子及溴原子等。
作为金属化合物,例如可举出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锡、氧化锑、氧化钇、氧化锆、氧化铟、氧化铈、ATO(氧化锑锡)及ITO(氧化铟锡)等金属氧化物;乙酰丙酮铝、羟基二乙酸铝及二羟基乙酸铝等铝类;钛酸四正丁酯、钛酸四异丙酯、钛酸丁酯二聚物、四(2-乙基己酯)钛酸酯、钛酸四甲酯、乙酰丙酮钛、四乙酰丙酮钛、聚乙酰丙酮钛、辛二醇钛、乳酸钛、三乙醇胺钛及乙酰乙酸乙酯钛等钛类;乙酰丙酮铁及乙酸铁等铁类;乙酰乙酸钴等钴类;乙酸铜、乙酸铜单水合物、乙酸铜多水合物及乙酰丙酮铜等铜类;乙酸锌、乙酸锌二水合物及乙酰丙酮锌水合物等的锌类;乙酸锆、正丙醇锆、正丁酸锆、四乙酰乙酸锆、单乙酰乙酸锆及双乙酰乙酸锆等锆类等具有金属元素的有机化合物。这些可仅使用一种,也可并用两种以上。
在上述金属化合物中,本发明的偏振片优选硬涂层侧易粘接层包含后述的金红石型氧化钛微粒。
在具有上述金属元素的有机化合物中,尤其从涂布性及透明性良好的方面考虑,优选具有钛元素或锆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当考虑对在线涂布中的适用等时,进一步优选使用水溶性钛螯合物及水溶性锆螯合物等。
作为含芳香族有机化合物,例如可举出能够由萘环或蒽环等来例示的稠合多环式芳香族化合物、双酚A化合物、联苯化合物、芴化合物等苯环的比例较高的化合物、含芳香族胺化合物、二苯甲酮系或苯并三唑系等含紫外线吸收剂化合物及各种杂环芳化合物等。这些可仅使用一种,也可并用两种以上。芳香族化合物由于可编入于硬涂层侧易粘接层中所含有的聚酯树脂或丙烯酸树脂或氨基甲酸酯树脂而有效。其中,聚酯树脂在其结构上能够容易地使用较多的芳香族化合物。在芳香族化合物中萘环及双酚A化合物由于能够有效地对易粘接层进行高折射率化而有用。并且,可作为交联剂来利用的三聚氰胺化合物为杂环芳的比例较高的化合物,也是对高折射率化有效的化合物。
本发明的偏振片从提高作为偏振器的保护膜的聚酯薄膜与层叠于聚酯薄膜上的硬涂层的经过湿热后的密合性且提高硬涂层的密合性的耐光性的观点考虑,在硬涂层侧易粘接层中优选含有如上所述的金红石型氧化钛微粒。
在本发明中,优选该氧化钛微粒的晶系为金红石型。若氧化钛微粒为金红石型以外的晶系例如锐钛矿型,则相对于外光的耐光性劣化。另外,氧化钛的晶系则使用X射线衍射装置来测量。当氧化钛微粒由多个晶系构成时,金红石型的峰值强度比超过整体的50%、优选超过60%的视为金红石型氧化钛微粒。
易粘接层中的金红石型氧化钛微粒的含量相对于易粘接层的总质量100质量%例如为0.5~75质量%,优选为0.5~55质量%,进一步优选为1~50质量%。若氧化钛微粒的含量超过75质量%,则涂膜层的凝聚力下降且粘附性劣化,因此不优选,若小于0.5质量%,则易粘接层的折射率变低,在其上面形成硬涂层时出现干涉不均而变得不良,因此不优选。
金红石型氧化钛微粒的平均一次粒径优选为4~25nm,进一步优选为5~25nm。若平均一次粒径超过25nm,则发生光学散射而易粘接层的透明性变差,因此不优选,另一方面,若小于4nm,则微粒彼此的凝聚变多而二次粒径变大,发生光学散射,易粘接层的透明性变差,因此不优选。另外,本发明中的微粒的平均一次粒径为数均一次粒径。
作为金红石型氧化钛微粒使用折射率优选为1.70~3.00,进一步优选为1.90~2.80的金红石型氧化钛微粒。若折射率小于1.70,则相对于高分子粘合剂的微粒的体积分数变高,易粘接层的凝聚力下降,因此不优选,若折射率超过3.00,则变成非常特殊的物质,难以在工业上使用,因此不优选。
另外,金红石型氧化钛微粒在进行涂布时为了降低环境负荷且易于操作而优选用作水分散体。
(偏振器侧易粘接层)
本发明中的偏振器侧易粘接层为用于提高与各种功能层的粘附性的层,例如能够为了提高与用于贴合偏振器和聚酯薄膜所使用的各种粘接剂的粘附性而使用。
本发明人等,为了提高聚酯薄膜与粘接剂层的粘附性,研究了氨基甲酸酯树脂及聚乙烯醇等化合物。不断进行研究的结果明确了,在组合了氨基甲酸酯树脂与聚乙烯醇的易粘接层中,粘附性相对提高。并且,此外,也对交联剂进行了各种研究的结果明确了,通过组合噁唑啉化合物与聚乙烯醇或噁唑啉化合物与氨基甲酸酯树脂,并且调整其组成比率,能使粘附性相对提高。综合这些结果,并用氨基甲酸酯树脂、聚乙烯醇及噁唑啉化合物的结果,出人意外地成功形成了粘附性大幅改善且能够用作偏振器保护的易粘接层。
本发明中的偏振器侧易粘接层所含有的氨基甲酸酯树脂是指在分子内具有氨基甲酸酯键的高分子化合物。通常氨基甲酸酯树脂通过多元醇与异氰酸酯的反应来制备。作为多元醇可举出聚碳酸酯多元醇类、聚酯多元醇类、聚醚多元醇类、聚烯烃多元醇类及丙烯酸多元醇类,这些化合物单独使用或使用多种均可。
聚碳酸酯多元醇类从多元醇类与碳酸酯化合物通过脱醇反应而获得。作为多元醇类可举出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2-丁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1,4-环己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1,7-庚二醇、1,8-辛二醇、1,9-壬二醇、1,10-癸二醇、新戊二醇、3-甲基-1,5-戊二醇及3,3-二羟甲基庚烷等。作为碳酸酯化合物可举出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二苯酯及碳酸乙烯酯等,作为由它们的反应得到的聚碳酸酯系多元醇类,例如可举出聚(1,6-亚己基)碳酸酯及聚(3-甲基-1,5-戊烯基)碳酸酯等。
作为聚酯多元醇类可举出由多价羧酸(丙二酸、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癸二酸、富马酸、马来酸、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等)或它们的酸酐与多元醇(乙二醇、二甘醇、三乙二醇、丙二醇、二丙二醇、三丙二醇、丁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2,3-丁二醇、2-甲基-1,3-丙二醇、1,5-戊二醇、新戊二醇、1,6-己二醇、3-甲基-1,5-戊二醇、2-甲基-2,4-戊二醇、2-甲基-2-丙基-1,3-丙二醇、1,8-辛二醇、2,2,4-三甲基-1,3-戊二醇、2-乙基-1,3-己二醇、2,5-二甲基-2,5-己二醇、1,9-壬二醇、2-甲基-1,8-辛二醇、2-丁基-2-乙基-1,3-丙二醇、2-丁基-2-己基-1,3-丙二醇、环己二醇、双羟基甲基环己烷、二甲醇苯、双羟基乙氧基苯、烷基二烷醇胺、内酯二醇等)的反应得到的聚酯多元醇类。
作为聚醚多元醇类可举出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乙烯基丙二醇、聚四亚甲基醚二醇及聚六亚甲基醚二醇等。
为了提高与各种粘接剂层的粘附性,在上述多元醇类中优选使用聚碳酸酯多元醇类。
作为为了得到氨基甲酸酯树脂而所使用的聚异氰酸酯化合物可例示甲苯二异氰酸酯、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亚甲基二苯基二异氰酸酯、亚苯基二异氰酸酯、萘二异氰酸酯及二甲基联苯二异氰酸酯等芳香族二异氰酸酯、α,α,α’,α’-四甲基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具有芳香环的脂肪族二异氰酸酯、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丙烯二异氰酸酯、赖氨酸二异氰酸酯、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脂肪族二异氰酸酯、环己基二异氰酸酯、甲基环己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亚异丙基二环己基二异氰酸酯等脂环族二异氰酸酯等。这些单独使用或并用多种均可。
在合成氨基甲酸酯树脂时可使用扩链剂,作为扩链剂只要是具有2个以上与异氰酸酯基反应的活性基的扩链剂并无特别限制,通常,主要能够使用具有2个羟基或氨基的扩链剂。
作为具有2个羟基的扩链剂,例如可举出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等脂肪族二元醇、苯二甲醇、双羟基乙氧基苯等芳香族二元醇及羟基特戊酸新戊二醇酯等酯二醇等二元醇类。并且,作为具有2个氨基的扩链剂,例如可举出甲苯二胺、二甲苯二胺、二苯基甲烷二胺等芳香族二胺、乙二胺、丙二胺、己二胺、2,2-二甲基-1,3-丙二胺、2-甲基-1,5-戊二胺、三甲基己二胺、2-丁基-2-乙基-1,5-戊二胺、1,8-辛二胺、1,9-壬二胺及1,10-癸二胺等脂肪族二胺、1-氨基-3-氨甲基-3,5,5-三甲基环己烷、二环己基甲烷二胺、异丙基锡环己基-4,4’-二胺、1,4-环己二氨及1,3-双氨甲基环己烷等脂环族二胺等。
本发明中的氨基甲酸酯树脂可以是以溶剂为介质的树脂,但优选以水为介质的树脂。若要将氨基甲酸酯树脂分散或溶解于水,则有使用乳化剂的强制乳化型及氨基甲酸酯树脂中导入亲水性基的自乳化型或水溶型等。尤其,在氨基甲酸酯树脂的骨架中导入离子基并进行离聚物化的自乳化型液体的储存稳定性及所得到的易粘接层的耐水性、透明性、密合性优异,因此优选。并且,作为所导入的离子基可举出羧基、磺酸、磷酸、膦酸及四级铵盐等各种离子基,但优选羧基。作为在氨基甲酸酯树脂中导入羧基的方法,可在聚合反应的各阶段中采用各种方法。例如有在预聚物的合成时,将具有羧基的树脂用作共聚成分的方法,或作为多元醇或聚异氰酸酯及扩链剂等的一成分使用具有羧基的成分的方法。尤其,优选使用含羧基二醇并根据该成分的装入量导入所需量的羧基的方法。例如,对氨基甲酸酯树脂的聚合中所使用的二醇,能够将二羟甲基丙酸、二羟甲基丁酸、双-(2-羟基乙基)丙酸及双-(2-羟基乙基)丁酸等进行共聚。并且该羧基优选设为用氨、胺、碱金属类及无机碱类等来中和的盐的形态。尤其优选为氨、三甲胺及三乙胺。所涉及的聚氨酯树脂可将涂布后的干燥工序中中和剂脱落的羧基用作基于其他交联剂的交联反应点。由此,涂布前的液体状态下的稳定性优异,并且能够进一步改善所获得的易粘接层的耐久性、耐溶剂性、耐水性及耐粘连性等。
本发明中的偏振器侧易粘接层所含有的聚乙烯醇为具有聚乙烯醇部位的化合物,例如除了相对于聚乙烯醇一部分被缩醛化或缩丁醛化等的改性化合物以外,还可使用以往公知的聚乙烯醇。对聚乙烯醇的聚合度并无特别限定,但通常使用聚合度为100以上,优选为300~40000的聚乙烯醇。当聚合度小于100时,有时易粘接层的耐水性下降。并且,对聚乙烯醇的皂化度并无特别限定,但实际上使用70摩尔%以上,优选为70~99.9摩尔%的范围的聚乙酸乙烯酯皂化物。
本发明中的偏振器侧易粘接层所含有的噁唑啉化合物为在分子内具有噁唑啉基的化合物。尤其优选含有噁唑啉基的聚合物,可通过将含加成聚合性噁唑啉基单体单独或与其他单体的聚合来制备。含加成聚合性噁唑啉基单体可举出2-乙烯基-2-噁唑啉、2-乙烯基-4-甲基-2-噁唑啉、2-乙烯基-5-甲基-2-噁唑啉、2-异丙烯基-2-噁唑啉、2-异丙烯基-4-甲基-2-噁唑啉及2-异丙烯基-5-乙基-2-噁唑啉等,能够使用它们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这些当中,2-异丙烯基-2-噁唑啉在工业上容易获得,因此优选。其他单体只要是能够与含加成聚合性噁唑啉基单体共聚的单体并无特别限制,例如可举出烷基(甲基)丙烯酸酯(作为烷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2-乙基己基、环己基)等(甲基)丙烯酸酯类;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马来酸、富马酸、巴豆酸、苯乙烯磺酸及其盐(钠盐、钾盐、铵盐、三级胺盐等)等不饱和羧酸类;丙烯腈及甲基丙烯腈等不饱和腈类;(甲基)丙烯酰胺、N-烷基(甲基)丙烯酰胺及N,N-二烷基(甲基)丙烯酰胺、(作为烷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2-乙基己基、环己基等)等不饱和酰胺类;乙酸乙烯酯及丙酸乙烯酯等乙烯基酯类;甲基乙烯基醚及乙基乙烯基醚等乙烯基醚类;乙烯及丙烯等α-烯烃类;氯乙烯、偏二氯乙烯及氟乙烯等含卤α,β-不饱和单体类;苯乙烯及α-甲基苯乙烯等α,β-不饱和芳香族单体等,能够使用它们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体。
并且,若聚亚烷基二醇成分等亲水性基较少且噁唑啉基量较多,则能够期待涂膜强度的提高及耐湿热性的提高。
偏振器侧易粘接层中所占的来源于氨基甲酸酯树脂的化合物的含量通常为10~80质量%,优选为15~75质量%,更优选20~50质量%。当氨基甲酸酯树脂的量脱离上述范围时,有时不能充分获得聚酯薄膜与粘接剂层的粘附力。
偏振器侧易粘接层中所占的来源于聚乙烯醇的化合物的含量通常为10~80质量%,优选为15~60质量%,更优选20~50质量%。当小于10质量%时,因聚乙烯醇成分较少,从而有时与粘接剂层的粘附性不够充分,当超过80质量%时,因其他成分较少,从而有时与聚酯薄膜的密合性不够充分。
偏振器侧易粘接层中所占的来源于噁唑啉化合物的化合物的含量通常为10~80质量%,优选为15~60质量%,更优选20~40质量%。当小于10质量%时,因交联成分较少,从而有时易粘接层变脆且耐湿热性下降,当超过80质量%时,因其他成分较少,从而有时与聚酯薄膜的密合性及与粘接剂层的粘附性不够充分。
为了提高涂布面状及透明性,在偏振器侧易粘接层中也可并用聚酯树脂或聚乙烯醇以外的粘合剂聚合物。
在本发明中,“粘合剂聚合物”是按照高分子化合物安全性评价流程图(1985年11月化学物质审议会主办),定义为基于凝胶渗透色谱(GPC)测量的数均分子量(Mn)为1000以上的高分子化合物且具有造膜性的粘合剂聚合物。
作为粘合剂聚合物的具体例可举出聚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乙烯(聚氯乙烯、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聚亚烷基二醇、聚亚烷基亚胺、甲基纤维素、羧基纤维素及淀粉类等。
在不损坏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还可在偏振器侧易粘接层中并用噁唑啉化合物以外的交联剂。作为交联剂能够使用各种公知的树脂,例如可举出三聚氰胺化合物、环氧化合物、异氰酸酯化合物及碳化二亚胺化合物等。
三聚氰胺化合物是指化合物中具有三聚氰胺骨架的化合物。例如能够使用烷醇化三聚氰胺衍生物、使醇与烷醇化三聚氰胺衍生物进行反应而对一部分或全部进行醚化的化合物及它们的混合物。作为醚化中所使用的醇可优选使用甲醇、乙醇、异丙醇、正丁醇及异丁醇等。并且,作为三聚氰胺化合物可以是单体或二聚体以上的多聚物中的任一种,或可使用它们的混合物。而且,能够使用对三聚氰胺的一部分共缩合尿素等的化合物,为了提高三聚氰胺化合物的反应性也可使用催化剂。
作为环氧化合物,例如可举出在分子内包含环氧基的化合物、其预聚物及固化物。例如可举出环氧氯丙烷与乙二醇、聚乙二醇、甘油、聚甘油、双酚A等羟基及氨基的缩合物,且有聚环氧化合物、二环氧化合物、单环氧化合物及缩水甘油胺化合物等。作为聚环氧化合物,例如可举出山梨糖醇、聚缩水甘油醚、聚甘油聚缩水甘油醚、季戊四醇聚缩水甘油醚、二甘油聚缩水甘油醚、三缩水甘油三(2-羟基乙基)异氰酸酯、甘油聚缩水甘油醚、三羟甲基丙烷聚缩水甘油醚,作为二环氧化合物,例如可举出新戊二醇二缩水甘油醚、1,6-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间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及聚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作为单环氧化合物,例如可举出烯丙基缩水甘油醚、2-乙基己基缩水甘油醚及苯基缩水甘油醚,作为缩水甘油胺化合物可举出N,N,N’,N’,-四缩水甘油基-间苯二甲胺及1,3-双(N,N-二缩水甘油氨基)环已烷等。
异氰酸酯化合物是指在分子内具有异氰酸酯基的化合物,具体而言,可举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亚环己基二异氰酸酯、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萘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及它们的嵌段物或衍生物等。
在这些交联剂中,尤其通过并用环氧化合物,使易粘接层变得牢固,能够期待粘附性及耐湿热性的提高。并且,当考虑对在线涂布中的适用等时,这些交联剂优选具有水溶性或水分散性。
并且,在偏振器侧易粘接层中以改良易粘接层的粘连性、滑动性为目的可含有颗粒,可举出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金属等无机颗粒或交联高分子颗粒等有机颗粒等。
(易粘接层中所使用的其他添加剂)
而且,在不损坏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还可在偏振器侧易粘接层及硬涂层侧易粘接层中根据需要含有消泡剂、涂布性改善剂、增稠剂、有机类润滑剂、抗静电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发泡剂、染料及颜料等。
尤其,抗静电剂具有抑制由薄膜带电而引起的环境中的异物附着于薄膜上的效果,而具有减少异物的效果。抗静电剂可使用常规的四级铵盐及PEDOT等。
作为四级铵盐可援用日本特开2005-89569号公报的[0010]中所记载的四级铵盐,这些公报中所记载的内容编入于本说明书中。
作为四级铵盐也可使用市售品,例如可优选使用Enajikoru,Lion Corpor ation制。
并且,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易粘接层用涂布组合物中根据需要可包含表面活性剂、交联剂、分散剂、增稠剂、成膜助剂及防粘连剂等。
易粘接层中的各种成分的分析例如能够通过TOF-SIMS等的表面分析来进行。
(易粘接层的制造方法)
当通过在线涂布设置易粘接层时,优选将上述一系列化合物作为水溶液或水分散体,并以将固体成分浓度以0.1~50质量%左右作为目标来调整的涂布液涂布于聚酯薄膜上的要领,制造聚酯薄膜。并且,在不损坏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以对水的分散性改良、造膜性改良等为目的,可在涂布液中含有少量的有机溶剂。有机溶剂可以仅使用一种,也可适当使用两种以上。
本发明中的聚酯薄膜的硬涂层侧易粘接层的膜厚通常为0.002~1.0μm的范围,更优选0.02~0.5μm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0.03~0.2μm的范围。当膜厚小于0.002μm时,可能得不到充分的粘附性,当超过1.0μm时,外观、透明性及薄膜的粘连性可能会劣化。
本发明中的聚酯薄膜的偏振器侧易粘接层的膜厚通常为0.002~1.0μm的范围,更优选0.03~0.5μm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0.04~0.2μm的范围。当膜厚小于0.002μm时,可能得不到充分的粘附性,当超过1.0μm时,外观、透明性及薄膜的粘连性可能会劣化。
本发明中,在聚酯薄膜上设置易粘接层的方法能够使用反向凹版涂布、直接凹版涂布、辊式涂布、铸模涂布、棒涂布及帘式涂布等以往公知的涂布方式。关于涂布方式在槙书店原崎勇次著1979年发行的“涂布方式”中有记载例。易粘接层可用WO2012/157662号公报的[0062]~[0070]中所记载的方法来涂设。
这些当中,优选棒涂布,棒涂布中使用轧制棒比使用线棒等的情形,进行涂布液的涂布时更不容易划伤薄膜,并且在后续的横向拉伸工序中能够抑制沿薄膜宽度方向延伸的凹或凸形状的发生,其结果,从组装在液晶显示装置时能够改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的观点考虑优选。即,后述的本发明的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优选还包含在未拉伸的聚酯薄膜上涂布涂布液的工序,涂布液的涂布方法为棒涂布,棒涂布中使用轧制棒。
作为轧制棒并无特别限制,但可援用日本特开2008-264757号公报的[0054]~[0060]中所记载的轧制棒,该公报中所记载的内容编入于本说明书中。
在本发明中,关于在聚酯薄膜上形成易粘接层时的干燥及固化条件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当通过离线涂布设置易粘接层时,通常以在80~200℃下3~40秒钟,优选在100~180℃下3~40秒钟为目标来进行热处理为佳。
另一方面,当通过在线涂布设置易粘接层时,通常以在70~280℃下3~200秒钟为目标进行热处理为佳。
并且,与离线涂布或在线涂布无关地,根据需要可以并用热处理与紫外线照射等活性能量射线照射。可预先对聚酯薄膜实施电晕处理及等离子体处理等表面处理。
[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包含:熔融工序,其将聚酯用挤出机进行熔融;过滤工序,其将已熔融的聚酯通过设置有滤器的过滤装置而进行过滤;薄膜成型工序,其将已进行过滤的聚酯从模头以片状挤出,并通过密合于冷却滚筒上进行冷却固化而成型未拉伸的聚酯薄膜;横向拉伸工序,其利用具有沿设置在薄膜输送路径的两侧的一对轨道行走的夹具的拉幅式拉伸装置,用夹具抓握未拉伸的聚酯薄膜并进行横向拉伸;及热定型工序,其将进行横向拉伸后的聚酯薄膜加热至拉幅机内的最高温度,且过滤工序中所设置的滤器的孔径为8μm以下。
通过这种结构,能够制造本发明的聚酯薄膜。虽然不拘泥于任何逻辑,但若使已熔融的聚酯通过设置有滤器的过滤装置而进行过滤的过滤工序中所设置的滤器的孔径为8μm以下,则能够充分除掉异物,在后续的横向拉伸工序中能够抑制沿薄膜宽度方向延伸的凹或凸形状的发生。其结果,能够将所获得的聚酯薄膜的沿薄膜宽度方向延伸的凹或凸形状的每单位面积的个数控制在本发明中规定的上限值以下。
若要在聚酯薄膜中赋予上述特性,则优选以以下的方法来制造。
<熔融工序>
本发明的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包含将聚酯用挤出机进行熔融的熔融工序。
优选将聚酯树脂或通过母料法制造的聚酯树脂及添加剂的母料进行干燥使其达到含水率200ppm以下后,导入于一轴(单轴)或双轴挤出机并进行熔融。此时,为了抑制聚酯的分解,优选在氮气中或真空中进行熔融。关于详细的条件,援用日本专利4962661号的[0051]~[0052](US2013/0100378号公报的[0085]~[0086]),能够按照这些公报实施,这些公报中所记载的内容编入于本说明书中。
本发明的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中,从减少原料聚酯的熔融残渣而抑制异物的产生,并在后续的横向拉伸工序中能够抑制沿薄膜宽度方向延伸的凹或凸形状的发生,其结果,组装在液晶显示装置时能够改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的观点考虑,优选熔融工序中所使用的挤出机为双轴挤出机。
而且,为了提高熔融树脂(熔融)的输送精度也优选使用齿轮泵。
<过滤工序>
本发明的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包含将已熔融的聚酯通过设置有滤器的过滤装置而进行过滤的过滤工序,且过滤工序中所设置的滤器的孔径为8μm以下。
具有这种孔径范围的滤器的过滤装置在过滤工序中可以仅设置1套,也可以设置2套以上。
本发明的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优选在过滤工序中过滤装置有3套以上,并且从过滤工序的上游侧数第1套过滤装置中所设置的滤器的孔径Xμm、第2套过滤装置中所设置的滤器的孔径Yμm及第3套过滤装置中所设置的滤器的孔径Zμm满足以下式A。
式A……Z≤X<Y
<薄膜成型工序>
本发明的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包含将已进行过滤的聚酯从模头以片状挤出,并通过密合于冷却滚筒上进行冷却固化而成型未拉伸的聚酯薄膜的薄膜成型工序。
进行熔融(及混炼)并将已进行过滤的聚酯(包含聚酯的熔融)从模头以片状挤出时,以单层或多层来挤出均可。当以多层来挤出时,例如,也可以层叠包含紫外线吸收剂的层与不包含紫外线吸收剂的层,更优选将紫外线吸收剂设为内层的3层结构,这能够抑制由紫外线引起的偏振器的劣化,并且能够抑制紫外线吸收剂的渗出,因此优选。
当聚酯薄膜以多层来挤出而制造而成时,所得到的聚酯薄膜的优选的内层厚度(相对于全层的比率)优选为50%以上且95%以下,更优选为60%以上且9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0%以上且85%以下。这种层叠能够通过使用进料块模头或多歧管模头来实施。
优选按照日本特开2009-269301号公报的[0059],将从模头以片状挤出的聚酯(包含聚酯的熔融)挤出于冷却滚筒(流延鼓)上,并进行冷却固化,以获得未拉伸的聚酯薄膜(卷状物)。
本发明的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中优选从模头挤出的聚酯的温度为280℃以上且320℃以下,更优选为285℃以上且310℃以下。从减少原料聚酯的熔融残渣而抑制异物的产生,并在后续的横向拉伸工序中能够抑制沿薄膜宽度方向延伸的凹或凸形状的发生,其结果,组装在液晶显示装置时能够改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的观点考虑,优选熔融工序中从模头挤出的聚酯的温度为280℃以上。从减少聚酯的分解而抑制异物的产生,并在后续的横向拉伸工序中能够抑制沿薄膜宽度方向延伸的凹或凸形状的发生,其结果,组装在液晶显示装置时能够改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的观点考虑,优选熔融工序中从模头挤出的聚酯的温度为320℃以下。
从模头挤出的聚酯的温度可通过辐射温度计(Hayashi Denko co.,ltd.制,型号:RT61-2,以辐射率0.95来使用)对聚酯的表面以非接触方式来进行测量。
本发明的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在薄膜成型工序中,从能够将薄膜以薄膜面状不粗糙的方式牢固地密合于冷却滚筒上,并在后续的横向拉伸工序中能够抑制沿薄膜宽度方向延伸的凹或凸形状的发生,其结果,组装在液晶显示装置时能够改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的观点考虑,优选在将聚酯密合于冷却滚筒上时使用静电施加电极。
本发明的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中,若在冷却滚筒上密合时(从模头挤出的熔融聚酯最初与冷却滚筒接触的点)的聚酯的温度为280℃以上,则聚酯的导电性提高,因静电施加而能够牢固地密合于冷却滚筒上,并能够抑制薄膜面状的粗糙,因此从组装在液晶显示装置时能够改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的观点考虑优选。
在冷却滚筒上密合时的聚酯的温度可通过辐射温度计(Hayashi Denko co.,ltd.制,型号:RT61-2,以辐射率0.95来使用)对聚酯的表面以非接触方式来进行测量。
本发明的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中,从能够将聚酯以薄膜面状不粗糙的方式牢固地密合于冷却滚筒上,并在后续的横向拉伸工序中能够抑制沿薄膜宽度方向延伸的凹或凸形状的发生,其结果,组装在液晶显示装置时能够改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的观点考虑,优选静电施加电极与聚酯粘密合于冷却滚筒上的点的距离为15mm以下。静电施加电极与聚酯密合于冷却滚筒上的点的距离优选为14mm以下,更优选为13mm以下。
静电施加电极与聚酯密合于冷却滚筒上的点的距离是指以下2点的直线距离。即,聚酯即将到达冷却滚筒的点与静电施加电极的中心点这2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本发明的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中,从能够将聚酯以薄膜面状不粗糙的方式牢固地密合于冷却滚筒上,并在后续的横向拉伸工序中能够抑制沿薄膜宽度方向延伸的凹或凸形状的发生,其结果,组装在液晶显示装置时能够改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的观点考虑,优选静电施加电极的施加电压为9kV以上。静电施加电极的施加电压优选为9.5kV以上,更优选为10kV以上。
静电施加电极的施加电压通过设定为任意值,从而能够控制自如。
本发明的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中,从比使用非驱动式的自由辊的比例高的情形更不易划伤薄膜,并在后续的横向拉伸工序中能够抑制沿薄膜宽度方向延伸的凹或凸形状的发生,其结果,组装在液晶显示装置时能够改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的观点考虑,优选在从未拉伸的聚酯薄膜从冷却滚筒被剥离的点到拉幅式拉伸装置的入口之间设置输送辊,并且与未拉伸的聚酯薄膜接触的输送辊的50%以上为驱动式的输送辊。更优选与未拉伸的聚酯薄膜接触的输送辊的70%以上为驱动式的输送辊,尤其优选与未拉伸的聚酯薄膜接触的输送辊的80%以上为驱动式的输送辊。
<涂布涂布液的工序>
本发明的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优选还包含在未拉伸的聚酯薄膜上涂布涂布液的工序。涂布涂布液的工序优选为涂布用于形成易粘接层的涂布液的工序。涂布涂布液的工序优选涂布液的涂布方法为棒涂布,且棒涂布中使用轧制棒。涂布涂布液的工序的优选方式与在本发明的聚酯薄膜上设置易粘接层的方法的优选方式相同。
<横向拉伸工序>
本发明的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包含通过具有沿设置在薄膜输送路径的两侧的一对轨道行走的夹具的拉幅式拉伸装置,用夹具抓握未拉伸的聚酯薄膜并进行横向拉伸的工序。
作为具有沿设置在薄膜输送路径的两侧的一对轨道行走的夹具的拉幅式拉伸装置并无特别限制。一对轨道通常使用一对环状轨道。另外,夹具与抓握部件含义相同。
优选在聚酯薄膜的Tg~(Tg+60)℃的温度下,对未拉伸聚酯薄膜沿宽度方向以优选3~10倍,更优选3倍~7倍的方式进行横向拉伸。从较大显现面内方向的延迟Re的观点考虑,聚酯薄膜优选沿宽度方向单轴拉伸而成。另外,将薄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标记为Tg。
横向拉伸工序中的拉伸温度具体而言优选为70℃以上且170℃以下,更优选为80℃以上且14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0℃以上且120℃以下。在此所说的拉伸温度是指从开始拉伸到结束为止的平均温度。
在横向拉伸前的预热、横向拉伸、热定型、热松弛及冷却中,作为对聚酯薄膜进行加热或冷却的温度控制方法,可举出对聚酯薄膜吹温风或冷风,或将聚酯薄膜与可控制温度的金属板的表面接触,或使其通过金属板附近的方法。
另外,对聚酯薄膜拉伸后的宽度的上限值并无特别限制,例如可设为宽度6m以下。
<热定型工序>
本发明的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包含将进行横向拉伸后的聚酯薄膜加热至拉幅机内的最高温度的热定型工序。
优选在140℃以上且220℃以下条件下,进行1~60秒钟热处理(在此称为热定型。)。热定型的温度优选为150℃以上且220℃以下,尤其优选为150℃以上且小于220℃。
若热定型温度为150℃以上且小于220℃,则聚酯的取向方向的偏移变小,热尺寸变化也变小,因此不易发生硬涂层的剥离或裂纹等。
在对未拉伸聚酯薄膜沿宽度方向拉伸而进行热定型时,在薄膜长边方向上发生变形为弓形状的卷边现象。由于该卷边现象,被拉伸的聚酯薄膜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与端部之间将会发生取向方向上的偏移。
拉伸后的宽度为1.4m以上的聚酯薄膜中,卷边现象较为明显,但本发明的聚酯薄膜通过将熔融副峰温度控制在先前所述的值的范围内来抑制热尺寸变化。
<舒张处理>
而且,优选在低于热定型温度0~20℃的温度条件下沿长边方向或/及宽度方向收缩0~20%的同时进行再热处理(称为舒张处理),更优选沿宽度方向收缩0~20%的同时进行再热处理。在该方法中,薄膜与辊的接触变少,因此在薄膜表面比前述的方法更不易出现微小的划伤等,有利于光学用途的适用。
<薄膜的回收、分割、卷取>
在结束热定型工序或可任意进行的舒张处理后,根据需要对薄膜进行修剪、分割及厚度加工后进行卷取以便回收。
在本发明的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中,从有效地确保薄膜产品宽度且不使装置尺寸变得过大的观点考虑,从夹具放开后的薄膜宽度优选为0.8~6m,更优选为1~5m,尤其优选为1~4m。精度所必要的光学用薄膜通常以小于3m来制模,但在本发明中优选以如上所述的宽度来制膜。
并且,可将宽幅制膜的薄膜分割为优选2片以上且6片以下,更优选2片以上且5片以下,进一步优选3片以上且4片以下后卷取。
另外,在将薄膜的端部以任意的宽度来修剪或制膜后分割为任意片数的情况下,修剪或分割后的薄膜宽度相当于本发明的聚酯薄膜的薄膜宽度。
并且分割后,优选对两端进行厚度加工(赋予滚花)。
卷取优选在直径70mm以上且600mm以下的卷芯上卷绕1000m以上且10000m以下。薄膜的单位截面积的卷取张力优选为3~30kgf/cm2,更优选5~25kgf/cm2,进一步优选为7~20kgf/cm2。并且,已卷取薄膜的厚度与日本专利4962661号的[0049]相同。并且,优选在卷取前贴合掩蔽膜。
[偏振片]
本发明的偏振片包含偏振器及本发明的聚酯薄膜。
本发明的偏振片优选具有任意的保护膜,并且在偏振器的一侧表面层叠有聚酯薄膜,在另一侧表面层叠有任意的保护膜。本发明的偏振片更优选还具有纤维素酰化物薄膜,并且在偏振器一侧表面层叠有聚酯薄膜,在另一侧表面层叠有纤维素酰化物薄膜。
本发明的偏振片优选具有保护膜、配置于保护膜上且包含聚乙烯醇的偏振器、配置于偏振器上的本发明的聚酯薄膜、配置于本发明的聚酯薄膜上的硬涂层侧易粘接层及配置于硬涂层侧易粘接层上的硬涂层。
<结构>
首先,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偏振片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偏振片具备包含聚乙烯醇的偏振器1、层叠于该偏振器1的单面的聚酯薄膜2、配置于聚酯薄膜2上的硬涂层侧易粘接层3b及在硬涂层侧易粘接层3b上的硬涂层4。
本发明的偏振片优选在偏振器1与聚酯薄膜2之间配置偏振器侧易粘接层3a,即,聚酯薄膜2优选经由偏振器侧易粘接层3a层叠于偏振器1上。
并且,本发明的偏振片可在偏振器1上的与层叠有聚酯薄膜2的面相反侧的面具备经由另一易粘接层(未图示)而层叠的保护膜10或光学补偿薄膜(未图示)。
本发明的偏振片优选为带状。在本说明书中,带状表示与长条形状的含义大致相同,即表示连续相连的数千m的薄膜。本发明的偏振片为带状,由此发挥能够高速且连续地制造且能够获得质量稳定的偏振片的效果。
以下,对构成本发明的偏振片的各部件及它们的制造方法等,说明优选方式。
本发明的偏振片从由聚酯薄膜的取向方向与偏振器的拉伸方向所成角度引起的变形被聚酯薄膜抑制,并且能够获得与形成于聚酯薄膜上的硬涂层的经过湿热后的密合性的观点考虑,优选由聚酯薄膜的面内弹性模量的最大方向与聚乙烯醇偏振器的吸收轴方向(通常与拉伸方向相同)所成角度在聚酯薄膜的宽度方向的端部的中心上为90°±25°以内。
由聚酯薄膜的面内弹性模量的最大方向与偏振器的吸收轴方向所成角度更优选为90°±20°,尤其优选为90°±5°。
<偏振器>
本发明的偏振片中使用的偏振器优选包含聚乙烯醇且由聚乙烯醇构成。作为偏振器的制造方法并无特别限制,通常,通过公知的方法经如下工序进行制造:对聚乙烯醇系树脂薄膜进行单轴拉伸的工序;通过对聚乙烯醇系树脂薄膜用二色性色素进行染色而使之吸附二色性色素的工序;对吸附有二色性色素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薄膜用硼酸水溶液进行处理的工序;及在基于硼酸水溶液的处理后进行水洗的工序。
<粘接剂>
当将聚酯薄膜用作偏振片中的偏振器的保护膜时,通常经由用于在偏振器侧易粘接层侧粘附偏振器的粘接剂粘贴偏振器。
作为粘接剂能够使用以往公知的粘接剂,例如可举出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缩丁醛及聚丙烯酸丁酯等的丙烯酸系化合物及具有缩水甘油基或环氧环己烷所例示的脂环式环氧基的环氧系化合物等。
粘接剂可以是紫外固化型的粘接剂(UV粘接剂),也可以是日本特开2014-66955号公报或日本特开2014-56040号公报中所记载的粘接剂。
作为UV粘接剂能够援用日本特开2014-66955号公报的[0214]~[0301]中所记载的内容,该公报中所记载的内容援用于本说明书中。
[图像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包含本发明的聚酯薄膜或本发明的偏振片,且像素数为横3000以上且纵1500以上。
作为图像显示装置可举出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显示器(PDP)、电致发光显示器(OELD或IELD)、场发射显示器(FED)、触摸屏及电子纸等。这些图像显示装置优选在图像显示面板的显示画面侧具备本发明的偏振片。
[液晶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液晶单元及液晶单元的背光侧及正面侧的至少一侧表面所配置的本发明的聚酯薄膜或本发明的偏振片,且像素数为横3000以上且纵1500以上。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优选具备本发明的偏振片及液晶显示元件。在此,液晶显示元件代表性的是具备在上下基板之间封入有液晶的液晶单元且通过施加电压改变液晶的取向状态而进行图像显示的液晶面板,但此外,对等离子显示面板、CRT显示器及有机EL显示器等公知的各种显示器也能够适用本发明的偏振片。
液晶显示装置中,当具有硬涂层时,本发明的偏振片优选将其硬涂层侧设为外侧而配置在比液晶显示元件更靠近辨识侧。聚酯薄膜可直接贴合于液晶显示元件的表面,当将液晶面板设为液晶显示元件时,例如,如前所述,也可经由偏振器贴合于液晶面板的表面。如此,当将具有聚酯薄膜的本发明的偏振片适用于液晶显示元件中时,不仅聚酯薄膜与硬涂层的经过湿热后的密合耐久性优异,而且比使用以往的保护膜的情形更能加强液晶显示元件的强度,并能够防止液晶显示元件的翘曲。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像素数为横3000以上且纵1500以上,且优选为被称为4K2K的横3840以上且纵2160以上。作为最近的趋势,正逐渐大尺寸化和/或高清化。作为尺寸46英寸以上,作为清晰度被称为4K2K的横3840以上且纵2160以上的像素数的液晶面板逐渐普及。该4K2K的TV中,由TV厂家推荐的视听距离为画面高度的1.5倍,相对于目前为止由TV厂家推荐的视听距离为画面高度的3倍的TV,对缺陷的易辨识性逐渐增加。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从提高显示质量的观点考虑,优选作为聚酯薄膜在液晶单元的背光侧具有紫外线吸收剂的量相对于聚酯为0.1质量%以下的聚酯薄膜。背光侧所使用的聚酯薄膜更优选不包含紫外线吸收剂。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从提高耐光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作为聚酯薄膜在液晶单元的正面侧具有包含紫外线吸收剂的聚酯薄膜。正面侧所使用的聚酯薄膜中的紫外线吸收剂的含量的优选范围与本发明的聚酯薄膜中的紫外线吸收剂的含量的优选范围相同。
作为将偏振片贴合于液晶显示装置等图像显示装置的方法能够使用公知的方法。并且,能够使用卷对板制法,在提高生产率及成品率的方面上优选。卷对板制法在日本特开2011-48381号公报、日本特开2009-175653号公报、日本专利4628488号公报、日本专利4729647号公报、WO2012/014602号及WO2012/014571号等中有记载,但并不限定于此。
液晶显示装置等图像显示装置中优选光源使用具有连续的发光光谱的光源。
这是为了如WO2011/162198号公报的[0019]~[0020]中所记载那样易于消除彩虹状不均。
作为图像显示装置中所使用的光源,可使用WO2011/162198号公报的[0013]中所记载的光源。另一方面,WO2011/162198号公报的[0014]~[0015]中所记载的光源不是连续光源,因此不优选。
当图像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装置时,液晶显示装置(LCD)能够使用WO2011/162198号公报的[0011]~[0012]中所记载的结构。
使用本发明的聚酯薄膜和/或本发明的偏振片的液晶显示装置优选为使用具有连续的发光光谱的白色光源的装置,由此比使用不连续(明线)光源的情形更能够有效地减少彩虹状不均。这是因为与援用日本专利4888853号的[0015]~[0027](US2012/0229732号公报的[0029]~[0041])中所记载的原因相同的原理,这些公报中所记载的内容编入于本说明书中。
在此,彩虹状的色斑是由延迟高的聚酯薄膜的延迟与背光源的发光光谱引起的。以往,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使用冷阴极管或热阴极管等荧光管。冷阴极管或热阴极管等荧光灯的光谱分布显示为具有多个峰值的发光光谱,这些不连续的发光光谱合在一起从而得到的白色光源。当光透射延迟高的薄膜时,根据波长显示不同的透射光强度。因此,若背光源为不连续的发光光谱,则成为只有特定的波长较强地透射的情况而发生彩虹状的色斑。
当图像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装置时,优选将背光源及两个偏振片之间所配置的液晶单元作为构成部件来包含。并且,也可适当具有此外的其他结构例如彩色滤光片、透镜膜、扩散片及防反射膜等。
作为背光的结构,将导光板或反射板等设为构成部件的侧光方式或直下型方式均可,在本发明中,从改善彩虹状不均的观点考虑,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优选使用白色发光二极管(白色LED)。在本发明中,白色LED是指荧光体方式即通过组合使用化合物半导体的发射蓝光或紫外光的发光二极管与荧光体而产生白色的元件。作为荧光体有钇-铝-石榴石系黄色荧光体及铽-铝-石榴石系黄色荧光体等。其中,由组合使用化合物半导体的蓝色发光二极管与钇-铝-石榴石系黄色荧光体的发光元件构成的白色发光二极管具有连续且较宽的发光光谱并且发光效率也很优异,因此作为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背光源非常适合。另外,在此发光光谱为连续是指至少在可见光区域不存在光强度为零的波长。并且,根据本发明能够广泛利用耗电量小的白色LED,因此也能够发挥节能化效果。
作为通过上述方式抑制彩虹状色斑的发生的机构,在国际公开WO2011/162198号中有记载,该公报的内容编入于本发明中。
并且,本发明中的图像显示装置作为背光源优选包含至少具有蓝色、绿色、红色的发光峰的光源单元及在两面具有偏振片的液晶单元。
光源单元的发光光谱优选至少具有蓝色、绿色、红色的发光峰,绿色及红色的发光峰的半高宽为20nm以上,在波长460nm~520nm的范围内具有至少一个极小值L1,在波长520nm~560nm的范围内具有至少一个极大值L2,在波长560nm~620nm的范围内具有至少一个极小值L3,且L1及L3的值小于L2的35%。
绿色及红色的发光峰的半高宽优选为20nm以上且60nm以下,光源单元的绿色的发光峰及红色的发光峰中,半高宽较小的半高宽W优选为50nm以下,最优选为20nm以上且40nm以下。若半高宽较小,则能够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颜色再现性,因此优选。并且,若半高宽为20nm以上,则通过使用具有5000nm以上的Re的第1保护膜,能够使彩虹状不均不发生,因此优选。
L1及L3的值更优选小于L2的20%,最优选小于10%。若L1及L3的值小于L2的值,则蓝色、绿色及红色的发光被分离,并能够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颜色再现性,因此优选。
光源单元也可具有蓝色发光二极管、绿色发光二极管及红色发光二极管,但从降低成本的观点考虑,优选至少具有蓝色发光二极管或紫外线发光二极管及由来自蓝色发光二极管或紫外线发光二极管的光激励而能够发光的荧光体。当使用蓝色发光二极管时,优选具有以绿色发光的荧光体及以红色发光的荧光体,当使用紫外线发光二极管时,优选具有以蓝色发光的荧光体、以绿色发光的荧光体及以红色发光的荧光体。
前述的荧光体可封入于蓝色发光二极管或紫外线发光二极管的内部,但为了防止热量导致的荧光体的劣化,优选将荧光体封入于玻璃管的内部,并以蓝色发光二极管或紫外线发光二极管的发光能照射到的方式配置,或将包含荧光体的薄膜配置于光源单元的内部。
荧光体优选含有至少一个为纳米尺寸的半导体颗粒的量子点。量子点荧光体可缩小发光峰的半高宽,并能够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颜色再现性,因此优选。
并且,通常包含量子点的光源发光效率较高,因此与使用白色LED或冷阴极管(CCFL)的背光单元相比,能够抑制来自背光单元的发热。因此,能够抑制将液晶显示装置保存于高温高湿环境后点亮时的温度上升,并能够进一步减少液晶单元的翘曲及显示不均。
另外,光源单元的发光光谱能够使用TOPCON TECHNOHOUSE CORPORATION制分光辐射计“SR-3”进行测量。
对常规冷阴极管(CCFL)的发光光谱进行说明。对蓝色、绿色及红色具有尖锐的发光峰,因此蓝色、绿色及红色的发光被分离,通常使用CCFL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颜色再现性比使用白色LED的液晶显示器更优异。另一方面,绿色及红色的发光峰的半高宽较小为约2nm以下,因此当作为第1保护膜使用具有高Re的薄膜时,彩虹状不均将会被辨识。
对常规白色LED的发光光谱进行说明。通常白色LED是在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内部封入以黄色或绿色及红色来发光的有机荧光体来进行制作。在这种情况下,绿色及红色的发光峰的半高宽成为20nm以上,因此通常使用白色LED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当作为第1保护膜使用具有高Re的薄膜时,彩虹状不均被抑制。另一方面,在波长460nm~520nm的范围内及在波长560nm~620nm的范围内没有极小值,或极小值大于波长520nm~560nm的范围内的极大值L2,因此蓝色、绿色及红色的发光的分离不够充分,颜色再现性较差。
对使用量子点荧光体的光源的发光光谱进行说明。使用量子点荧光体的光源通常绿色及红色的发光峰的半高宽为20nm以上,在波长460nm~520nm的范围内具有至少一个极小值L1,在波长520nm~560nm的范围内具有至少一个极大值L2,在波长560nm~620nm的范围内具有至少一个极小值L3,L1及L3的值小于L2的35%,因此能够作为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光源单元来优选使用。
[实施例]
以下,举出实施例及比较例对本发明的特征进行更具体的说明。以下的实施例所示的材料、使用量、比例、处理内容及处理顺序等,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便能够进行适当的变更。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应解释为限定于以下所示的具体例。
[实施例1]
<原料聚酯的合成>
(原料聚酯1)
如以下所示,直接反应苯二甲酸与乙二醇并蒸馏除去水,在进行酯化后,使用在减压条件下进行缩聚的直接酯化法,通过连续聚合装置得到了原料聚酯1(Sb催化剂类PET)。
(1)酯化反应
在第一酯化反应槽中,将高纯度对苯二甲酸4.7吨及乙二醇1.8吨经90分钟进行混合而形成浆料,并以3800kg/h的流量连续向第一酯化反应槽进行供给。再连续供给三氧化锑的乙二醇溶液,并在反应槽内温度250℃、搅拌条件下,以平均滞留时间约4.3小时来进行了反应。此时,三氧化锑使以Sb添加量成为元素换算值计达到150ppm的方式连续地添加。
将该反应物移送至第二酯化反应槽,并在搅拌、反应槽内温度250℃条件下,并以平均滞留时间反应了1.2小时。在第二酯化反应槽中连续供给乙酸镁的乙二醇溶液及磷酸三甲酯的乙二醇溶液使其Mg添加量及P添加量以元素换算值计分别达到65ppm、35ppm。
(2)缩聚反应
将上述中得到的酯化反应生成物连续地供给至第一缩聚反应槽,并在搅拌、反应温度270℃、反应槽内圧力20torr(2.67×10-3MPa)的条件下,以平均滞留时间约1.8小时来进行了缩聚。
再移送至第二缩聚反应槽,在该反应槽中,在搅拌、反应槽内温度276℃、反应槽内圧力5torr(6.67×10-4MPa)的条件下,以滞留时间约1.2小时来进行了反应(缩聚)。
接着,再移送至第三缩聚反应槽,在该反应槽中,在反应槽内温度278℃、反应槽内圧力1.5torr(2.0×10-4MPa)的条件下,以滞留时间1.5小时来进行了反应(缩聚),得到了反应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
接着,将所得到的反应物以股线状吐出于冷水中,并立即进行切割而制作了聚酯颗粒<截面:长径约4mm,短径约2mm,长度:约3mm>。
所得到的聚合物为IV=0.63。将该聚合物设为原料聚酯1(以后,略称为PET1)。
(原料聚酯2)
混合已进行干燥的紫外线吸收剂(2,2’-(1,4-亚苯基)双(4H-3,1-苯并噁嗪-4-酮)10质量份与PET1(IV=0.63)90质量份,并用混炼挤出机,以与PET1的制作同样的方法进行颗粒化,得到了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的原料聚酯2(以后,略称为PET2)。
(原料聚酯3)
混合已进行干燥的紫外线吸收剂(2,2’-(1,4-亚苯基)双(4H-3,1-苯并噁嗪-4-酮)1质量份与PET1(IV=0.63)99质量份,并用混炼挤出机,以与PET1的制作同样的方法进行颗粒化,得到了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的原料聚酯3(以后,略称为PET3)。
<聚酯薄膜的制造>
(薄膜成型工序)
将原料聚酯1(PET1)90质量份及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的原料聚酯2(PET2)10质量份干燥至含水率20ppm以下后,投入于直径50mm的单轴混炼挤出机1的料斗1中,并在挤出机1中熔融至300℃(中间层II层)。
并且将PET1干燥至含水率20ppm以下后,投入于直径30mm的单轴混炼挤出机2的料斗2中,并在挤出机2中熔融至300℃(外层I层、外层III层)。
分别将这两种聚合物熔融物通过齿轮泵及具有1张滤器(孔径8μm,即aperture 8μm)的1套过滤装置后,用两种3层铰块,以从挤出机1被挤出的聚合物成为中间层(II层)及从挤出机2挤出的聚合物成为外层(I层及III层)的方式进行层叠,并通过宽度120mm的模头以片状挤出。
将熔融树脂的挤出条件设为压力变动1%,熔融树脂的温度分布2%,并从模头挤出熔融树脂。具体而言,将背压以相对于挤出机的料筒内平均压力的1%加压,对挤出机的配管温度以相对于挤出机的料筒内平均温度高2%的温度来进行了加热。
从模头挤出的熔融树脂挤出在设定为温度25℃的冷却浇筑滚筒上,并用静电施加法密合在冷却浇筑滚筒上。挤出时的树脂温度为300℃。在冷却滚筒上密合时的树脂温度为277℃。用与冷却浇筑滚筒相对配置的剥离辊进行剥离,得到了未拉伸聚酯薄膜1。此时,调整各挤出机的吐出量使其I层、II层、III层的厚度的比成为10:80:10。
(易粘接层的形成)
(1)硬涂层侧易粘接层的形成
以下述的比率来混合下述化合物,制作了硬涂层侧易粘接层用的涂布液H1。
·硬涂层侧易粘接层用的涂布液H1
以下示出所使用化合物的详情。
·聚酯树脂:(IC)
以下述组成的单体来进行共聚的聚酯树脂的磺酸系水分散体
单体组成:(酸成分)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二醇成分)乙二醇/1,4-丁二醇/二甘醇=56/40/4//70/20/10(mol%)
·丙烯酸树脂:(II)
以下述组成的单体来进行聚合的丙烯酸树脂的水分散体
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N-羟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酸=65/21/10/2/2(质量%)的乳化聚合物(乳化剂:阴离子系表面活性剂)
·氨基甲酸酯树脂:(IIIB)
将由1,6-己二醇及碳酸二乙酯构成的数均分子量为2000的聚碳酸酯多元醇400质量份、新戊二醇10.4质量份、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58.4质量份及二羟甲基丁酸74.3质量份构成的预聚物在三乙胺中进行中和,并在异佛尔酮二胺中进行扩链得到氨基甲酸酯树脂的水分散体。
·三聚氰胺化合物:(VIB)六甲氧基甲基三聚氰胺
·颗粒:(VII)平均粒径65nm的硅溶胶
(2)偏振器侧易粘接层的形成
以下述比率来混合下述化合物,制作了偏振器侧易粘接层用的涂布液P1。
(2-1)共聚聚酯树脂(A-1)的合成
加入上述化合物,并在160℃至220℃的温度下经4小时进行了酯交换反应。接着升温至255℃,将反应系统缓慢减压后,在30Pa的减压条件下反应1小时30分钟,得到了共聚聚酯树脂(A-1)。
(2-2)聚酯水分散体(Aw-1)的制作
共聚聚酯树脂(A-1) 30质量份
乙二醇正丁醚 15质量份
加入上述化合物,以110℃进行加热并搅拌以溶解树脂。完全溶解树脂后,在聚酯溶液中搅拌的同时缓慢添加水55质量份。添加后,搅拌溶液的同时冷却至室温,制作了固体成分30质量%的乳白色的聚酯水分散体(Aw-1)。
(2-3)聚乙烯醇水溶液(Bw-1)的制作
加入水90质量份,进行搅拌的同时缓慢添加皂化度为88%且聚合度500的聚乙烯醇树脂(Kuraray Co.,Ltd.制)(B-1)10质量份。添加后,搅拌溶液的同时加热至95℃,并溶解了树脂。溶解后,进行搅拌的同时冷却至室温,制作了固体成分10质量%的聚乙烯醇水溶液(Bw-1)。
将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作为原料的具有异氰脲酸酯结构的聚异氰酸酯化合物(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oration制,Duranate TPA)
100质量份
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 55质量份
聚乙二醇单甲醚(平均分子量750) 30质量份
加入上述化合物,在氮气气氛下,在70℃下保持4小时。然后,将反应液温度降至50℃,并滴入甲基乙基酮肟47质量份。测量反应液的红外光谱,确认异氰酸酯基的吸収消失,得到了固体成分75质量%的嵌段多异氰酸酯水分散液(C-1)。
混合下述的涂剂,制作了聚酯系树脂(A-1)/聚乙烯醇系树脂(B-1)的质量比成为70/30的偏振器侧易粘接层用的涂布液P1。
颗粒(平均粒径100nm的硅溶胶,固体成分浓度40质量%)
1.25质量%
催化剂(有机锡系化合物固体成分浓度14质量%) 0.3质量%
表面活性剂(硅系,固体成分浓度10质量%) 0.5质量%
(3)对聚酯薄膜的两面的易粘接层的涂布
通过使用线棒的棒涂布法,用线棒在未拉伸聚酯薄膜1的单侧涂布下述硬涂层侧易粘接层用的涂布液H1,在另一侧面涂布偏振器侧易粘接层用的涂布液P1并进行调整使其干燥后的涂布量在任意面均成为0.12g/m2
(横向拉伸工序)
-预热部-
预热温度设为90℃,并加热至能够拉伸的温度。
-拉伸部-
将易粘接层的涂布及已预热的未拉伸聚酯薄膜1导入于拉幅机(横向拉伸机),用夹具抓握薄膜的端部的同时,通过下述的方法及条件向TD方向(薄膜宽度方向、横向)进行横向拉伸,得到了5m宽度的薄膜。
《条件》
·横向拉伸温度:90℃
·横向拉伸倍率:4.3倍
-热定型部-
接着,将聚酯薄膜的膜面温度控制在下述范围内,并进行热定型处理。
<条件>
·热定型温度:180℃
·热定型时间:15秒钟
-热松弛部-
将热定型后的聚酯薄膜加热至下述温度,以松弛薄膜。
·热松弛温度:170℃
·热松弛率:TD方向(薄膜宽度方向、横向)2%
-冷却部-
接着,将热松弛后的聚酯薄膜以50℃的冷却温度来进行了冷却。
-薄膜的回收及薄膜的分割-
冷却后,将聚酯薄膜1沿宽度方向以1.4m宽度来分割为3份,并修剪了夹头部。然后,对已分割的各卷的两端以宽度10mm来进行挤压加工(滚花)后,以张力18kg/m来卷取2000m。通过以上方式,制造了3卷厚度100μm、宽度1.4m的带状(长条形状)的单轴拉伸聚酯薄膜1。
(基于硬涂层的涂布的形成)
然后,在聚酯薄膜1的涂布有硬涂层侧易粘接层用的涂布液H1的面涂布/干燥下述组成的混合涂液(丙烯酸-1)并使其干燥膜厚达到5μm,并照射紫外线而进行固化,形成了硬涂层。
<带状(长条形状)的偏振片加工>
作为偏振片保护膜准备市售的醋酸纤维素薄膜(WVBZ,Fujifilm Corporation制),并在1.5规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连续通过,在55℃下浸渍2分钟。在室温的水洗浴槽进行清洗,并在30℃下用0.1规定浓度的硫酸进行中和。再次在室温的水洗浴槽中进行清洗,再以100℃的温风进行了干燥。如此,对市售的醋酸纤维素薄膜的表面进行了皂化。
接着,将厚度80μm的卷状聚乙烯醇薄膜在碘水溶液中连续向输送方向拉伸至5倍,进行干燥后得到了厚度20μm的偏振器。
将聚乙烯醇(Kuraray Co.,Ltd.制偏振器-117H)3%水溶液作为粘接剂,并将前述的已进行皂化的醋酸纤维素薄膜的任意的表面及带状(长条形状)的单轴拉伸聚酯薄膜样品1的涂布有偏振器侧易粘接层用的涂布液P1的面设为偏振器侧,且将偏振器设于中间并以卷对卷的方式贴合2张薄膜,得到了偏振器的两面由薄膜所保护的带状(长条)的偏振片。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
使用所制造的偏振片,如下述记载,替换了市售的液晶TV的偏振片。
准备10台4K2K的VA模式液晶单元1(TOSHIBA制65英寸65Z8X,像素数为纵2160、横3840),剥离上下的偏振片,粘贴所制作的实施例1的偏振片并使其WVBZ薄膜成为液晶单元侧。以上侧偏振片的透射轴成为上下方向且下侧偏振片的透射轴成为左右方向的方式设为正交尼科尔配置。
将所得到的液晶显示装置设为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
[实施例2~13及比较例1、2]
其他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条件及分别在液晶单元的表里的正面侧偏振片与背光侧偏振片中所使用的聚酯薄膜的结构等示于下述表1或表2中。以下对详情进行说明。
在实施例2中,代替液晶单元1,使用了4K2K的VA模式液晶单元2(TOSHIBA制55英寸55XS5,像素数为纵2160、横3840)。
分别通过以下的方法制作了实施例3~12及比较例1中使用的薄膜1~11。
在薄膜2的制造中,除了将通过已熔融的聚酯的过滤装置从滤器的孔径8μm的1套过滤装置变更为3套过滤装置,并且将从过滤工序的上游侧数第1套过滤装置中所设置的滤器孔径设为5μm,将第2套过滤装置中所设置的滤器的孔径设为8μm,将第3套过滤装置中所设置的滤器孔径设为4μm以外,以与薄膜1同样的方法制作了薄膜2。
在薄膜1的制造中,除了作为合成催化剂代替三氧化锑使用Ti催化剂(以组成式钛酸钠及Ti添加量以元素换算值计成为10ppm的方式使用)合成所使用的PET树脂以外,以与薄膜1同样的方法制作了薄膜3。
在薄膜1的制造中,除了作为中间层(II层)的材料代替PET2使用未加入紫外线吸收剂的PET1以外,以与薄膜1同样的方法进行了制作薄膜4。
在薄膜1的制造中,除了对涂布液P1还添加相对于聚酯的固体成分10.0质量%的四级铵盐(Enajikoru CNS,Lion Corporation制)以外,与薄膜1同样地制作了薄膜5。
在薄膜1的制造中,除了将单轴混炼挤出机变更为双轴混炼挤出机以外,与薄膜1同样地制作了薄膜6。
在薄膜1的制造中,除了将静电施加电极与聚酯树脂密合于冷却滚筒上的点的距离从17mm变更为13mm,将静电施加电压从8.5kV变更为10kV,将在冷却滚筒上密合时的树脂温度从277℃变更为280℃以上以外,以与薄膜1同样的方法制作了薄膜7。
在薄膜1的制造中,除了将20%(20根中4根)为驱动式的输送辊组变更为90%(20根中18根)为驱动式的输送辊组以外,与薄膜1同样地制作了薄膜8。
在薄膜1的制造中,除了将对未拉伸聚酯薄膜1的易粘接层的涂布中使用的涂布棒从线棒变更为轧制棒以外,与薄膜1同样地制作了薄膜9。
在薄膜1的制造中,除了将通过已熔融的聚酯的过滤装置从滤器的孔径8μm的1套过滤装置变更为3套过滤装置,将从过滤工序的上游侧数第1套过滤装置中所设置的滤器孔径设为5μm,将第2套过滤装置中所设置的滤器的孔径设为8μm,将第3套过滤装置中所设置的滤器孔径设为4μm,将PET树脂用Ti催化剂来合成,将薄膜1的单轴混炼挤出机变更为双轴混炼挤出机,将与聚酯树脂密合于冷却滚筒上的点的距离从17mm变更为13mm,将静电施加电压从8.5kV变更为10kV,将在冷却滚筒上密合时的树脂温度从277℃变更为280℃以上,相对于薄膜1的输送辊的20%(20条中4条)为驱动式,将其90%(20条中18条)变更为驱动式输送辊,对涂布液P1还添加相对于聚酯的固体成分10.0质量%的四级铵盐(Enajikoru CNS,Lion Corporation制),作为涂布棒使用轧制棒以外,与薄膜1同样地制作了薄膜10。
在薄膜1的制造中,除了作为通过已熔融的聚酯的过滤装置代替具有1张滤器(孔径8μm)的1套过滤装置使用具有1张滤器(孔径,即aperture 10μm)的1套过滤装置以外,与薄膜1同样地制作了薄膜11。另外,在国际公开WO2012-157663号公报的[0105]的实施例1中作为滤材也使用过滤精度10μm(孔径10μm)的滤器。
在薄膜1的制造中,除了代替原料聚酯2使用原料聚酯3以外,以同样的方法制作了薄膜12。
关于薄膜13,在薄膜11的制造中,除了在宽度方向的拉伸前相对于输送方向在90℃下拉伸3.2倍,然后在145℃下沿宽度方向拉伸4倍,在热定型部中以220℃进行热处理以外,以同样的方法,制作了双轴拉伸薄膜。
[实施例14]
以下,并非使用上述的PVA浆而是使用UV粘接剂进行了与偏振器的粘接。
将详情示于以下。
按照下述方法,制备了阳离子聚合型的光化射线固化性粘接剂液即粘接层形成用涂布液1。混合下述各成分后,进行脱泡而制备了粘接层形成用涂布液1。
·3,4-环氧环己基甲基-3,4-环氧环己基羧酸酯:45质量份
·Epolead GT-301(Daicel Corporation制的脂环式环氧树脂):40质量份
·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15质量份
·三芳基锍六氟磷酸盐:2.3质量份
·9,10-二丁氧基蒽:0.1质量份
·1,4-二乙氧基萘:2.0质量份
按照下述方法,制作了偏振片。
用棒涂布机将上述制备的粘接层形成用涂布液1涂布于薄膜1上并使其固化后的膜厚成为2.0μm,形成了光化射线固化型树脂层。在所得到的光化射线固化型树脂层上贴合上述制备的聚乙烯醇-碘系的偏振器。
接着,使用上述WVBZ(相位差膜),用棒涂布机进行涂布上述制备的粘接层形成用涂布液1并使其固化后的膜厚成为2.0μm,形成了光化射线固化型树脂层。
在该光化射线固化型树脂层上贴合上述薄膜1的单面上所贴合的偏振器,得到了层叠有薄膜1/光化射线固化型树脂层/偏振器/光化射线固化型树脂层/WVBZ的层叠物。此时,以带状态进行贴合以使其WVBZ的慢轴与偏振器的吸收轴相互正交。
使用紫外线照射装置(灯使用Fusion UV Systems,Inc.制的D灯)从该层叠物的WVBZ面侧照射紫外线并使其累计光量成为750mJ/cm2,固化光化射线固化型树脂层,制作了实施例14的偏振片。如下述表2所示,将该偏振片使用于液晶单元的正面侧及背光侧。
[实施例15]
在实施例14中,如下述表2所示,代替薄膜1使用了薄膜3、4。背光侧偏振片在UV曝光时从WVBZ及薄膜4两面实施了UV照射。由于实施了两面照射,因此照射时间及与偏振器的密合性得以提高。除此以外以同样的方法制作了液晶显示装置。
[实施例16及17]
在薄膜1的制造中,除了未涂布偏振器侧易粘接层用的涂布液P1以外,以同样的方法制作了薄膜14。
在薄膜1的制造中,除了在涂布上述粘接层形成用涂布液1之前对其表面实施电晕放电处理(电晕放电处理条件:2KJ/m2)以外,以同样的方法制作了薄膜15。
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4同样的方法并以下述表2所示的结构制作了液晶显示装置。
[聚酯薄膜的特性,液晶显示装置的评价]
以以下的方法进行了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偏振片中所使用的聚酯薄膜的特性评价和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偏振片及液晶显示装置的评价。
将所得到的结果记载于下述表1或2中。
<沿薄膜宽度方向延伸的凹或凸形状的确认>
将所制作的各薄膜试样用目视及20倍的实体显微镜进行观察,对纵横尺寸比为2以上、薄膜宽度方向的长度为10μm以上、凸部或凹部高低差为0.1μm以上的凹或凸形状(沿薄膜宽度方向延伸的凹或凸形状),评价了沿薄膜宽度方向延伸的凹或凸形状的每单位面积的个数、沿薄膜宽度方向延伸的凹或凸形状的纵横尺寸比(薄膜宽度方向的长度的平均值/薄膜长边方向的长度的平均值)及沿薄膜宽度方向延伸的凹或凸形状的薄膜宽度方向的长度的平均值(尺寸)。
而且,以以下的方法测量了沿薄膜宽度方向延伸的凹或凸形状的凸部或凹部高低差的(高度)。
凹部或凸部高低差的高度则用光干涉显微镜(非接触表面形状测量仪Vert Scan,Ryoka Systems Inc.制)测量了各线状凹部或凸部。
另外,对于沿薄膜宽度方向延伸的凹或凸形状的薄膜宽度方向的长度的平均值、薄膜长边方向的长度的平均值及凸部或凹部高低差的平均值求出了所有的纵横尺寸比为2以上、薄膜宽度方向的长度为10μm以上、凸部或凹部高低差为0.1μm以上的凹或凸形状(沿薄膜宽度方向延伸的凹或凸形状)的1m2中的平均。
<Re>
面内方向的延迟是指由薄膜上的正交的双轴的折射率的各向异性(ΔNxy=|Nx-Ny|)与膜厚d(nm)的乘积(ΔNxy×d)定义的参数,是表示光学的各向同性、各向异性的尺度。双轴的折射率的各向异性(ΔNxy)通过以下的方法求出。用两张偏振片,求出薄膜的取向轴方向,以取向轴方向正交的方式切出4cm×2cm的长方形,并作为测量用试样。对于该试样,将正交的双轴的折射率(Nx、Ny)及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z)通过阿贝折射仪(ATAGO CO.,LTD.制,NAR-4T,测量波长589nm)来求出,并将双轴的折射率差的绝对值(|Nx-Ny|)设为折射率的各向异性(ΔNxy)。薄膜的厚度d(nm)用电测微计(Fine Liu off Corp.制,Miritoron 1245D)进行测量,单位换算为nm。通过折射率的各向异性(ΔNxy)与薄膜的厚度d(nm)的乘积(ΔNxy×d),求出了延迟(Re)。
<熔融副峰温度(Tsm)>
使用Seiko Instruments Inc.制DSC220,以聚酯薄膜样品量10mg,并以升温速度20℃/分钟来绘出DSC曲线,将比基于溶解的明显的吸热峰更靠近低温侧的吸热峰设为熔融副峰温度(Tsm)。
<表面电阻率SR的常用对数值(logSR)>
使用超绝缘电阻/微安计TR8601(Advantest Corporation制),并以以下的方法测量了聚酯薄膜的硬涂层(HC)侧易粘接层的涂布侧的表面的表面电阻率SR(单位为Ω/sq)。
<彩虹状不均的评价>
从一侧用连续光源(白色LED)入射光,从相反侧通过偏振光太阳镜以目视进行观察,以彩虹状不均的辨识难易度评价了彩虹状不均。
另外,彩虹状不均的评价是从偏振片的法线方向及倾斜方向(与法线成45°)这两个方向进行了观察。
A:观察不到彩虹状不均
B:能够观察到彩虹状不均
<显示质量:以感官评价的确认>
观察了将所制作的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在常温常湿条件下进行显示时的质量(缺陷)。
由10名观察者分别对10台液晶显示装置感官评价其显示质量并打分。显示黑或白时发现的显示缺陷的不良情况,以10人的平均并以如下方式进行评价。
10台中小于1台的情形设为S,
10台中1台以上且小于1.5台的情形设为A,
10台中1.5台以上且小于3台的情形设为B,
10台中3台以上的情形设为C。
在实际使用中,需要为S、A或B评价,优选为S或A评价,更优选为S评价。
从上述表1及表2可知,本发明的聚酯薄膜能够抑制彩虹状不均的发生且组装在液晶显示装置时能够改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
另一方面,从比较例1可知,如国际公开WO2012-157663号公报的[0105]的实施例1,将通过已熔融的聚酯的滤器的孔径设成比本发明中规定的范围更大而制造的薄膜11为沿薄膜宽度方向延伸的凹或凸形状的每单位面积的个数超过本发明中规定的范围的上限值的聚酯薄膜。并且,可知这种沿薄膜宽度方向延伸的凹或凸形状的每单位面积的个数超过本发明中规定的范围的上限值的聚酯薄膜(薄膜11)组装在液晶显示装置时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变差。
另外,可知比作为正面侧偏振片的保护膜使用未添加紫外线吸收剂的薄膜4的实施例5的液晶显示装置,作为正面侧偏振片的保护膜使用添加紫外线吸收剂的薄膜1~3及5~10中的任一个的实施例1~4及6~12中的任一个液晶显示装置从正面侧偏振片一侧照射紫外线时的偏振器性能的劣化较少且耐光性良好。
符号说明
1-偏振器,2-聚酯薄膜,3a-偏振器侧易粘接层,3b-硬涂层侧易粘接层,4-硬涂层,10-保护膜。

Claims (18)

1.一种聚酯薄膜,其包含聚酯且沿薄膜宽度方向单轴拉伸而成,其中,
所述聚酯使用包含钛原子的催化剂聚合而成,
面内方向的延迟Re为4000~20000nm,
熔融副峰温度Tsm为130~190℃,
薄膜宽度方向的长度的相对于与薄膜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纵横尺寸比为2以上、薄膜宽度方向的长度为10μm以上、凸部或凹部高低差为0.1μm以上的凹或凸形状为0.3个/m2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薄膜,其中,
所述凹或凸形状为0.1个/m2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薄膜,其中,
所述凹或凸形状的凸部或凹部高低差的平均值为0.1μm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酯薄膜,其中,
紫外线吸收剂的量相对于所述聚酯为0.1质量%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酯薄膜,其中,
聚酯薄膜的至少一侧表面的表面电阻率SR的常用对数值logSR为10以下;
其中,表面电阻率SR的单位为Ω/sq。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酯薄膜,其用于偏振片保护膜用途。
7.一种偏振片,其包含偏振器及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酯薄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偏振片,
其还具有纤维素酰化物薄膜,
在所述偏振器的一侧表面层叠有所述聚酯薄膜,在另一侧表面层叠有所述纤维素酰化物薄膜。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偏振片,其中,
所述聚酯薄膜经由紫外固化型的粘接剂与所述偏振器层叠。
10.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包含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酯薄膜或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片,且像素数为横3000以上且纵1500以上。
1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具有:
液晶单元;及
所述液晶单元的背光侧及正面侧的至少一侧表面所配置的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酯薄膜或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片,
像素数为横3000以上且纵1500以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
作为所述聚酯薄膜在所述液晶单元的背光侧具有紫外线吸收剂的量相对于聚酯为0.1质量%以下的聚酯薄膜。
13.一种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其包含:
熔融工序,其将聚酯用挤出机进行熔融;
过滤工序,其将已熔融的所述聚酯通过设置有滤器的过滤装置而进行过滤;
薄膜成型工序,其将已进行过滤的所述聚酯从模头以片状挤出,并使其密合于冷却滚筒上,由此进行冷却固化而成型未拉伸的聚酯薄膜;
横向拉伸工序,其利用具有沿设置在薄膜输送路径的两侧的一对轨道行走的夹具的拉幅式拉伸装置,用所述夹具抓握所述未拉伸的聚酯薄膜并进行横向拉伸;及
热定型工序,其将进行所述横向拉伸后的聚酯薄膜加热至拉幅机内的最高温度,
所述过滤工序中所设置的滤器的孔径为8μm以下。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过滤工序中,过滤装置有3套以上,
从过滤工序的上游侧数第1套过滤装置中所设置的滤器的孔径Xμm、第2套过滤装置中所设置的滤器的孔径Yμm及第3套过滤装置中所设置的滤器的孔径Zμm满足以下式A,
式A……Z≤X<Y。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熔融工序中使用的所述挤出机为双轴挤出机,
从所述模头挤出的所述聚酯的温度为280℃以上且320℃以下。
16.根据权利要求13~15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薄膜成型工序中,在将所述聚酯密合于所述冷却滚筒上时使用静电施加电极,
在所述冷却滚筒上密合时的所述聚酯的温度为280℃以上,
所述静电施加电极与所述聚酯密合于所述冷却滚筒上的点的距离为15mm以下,
所述静电施加电极的施加电压为9kV以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3~15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从所述冷却滚筒剥离所述未拉伸的聚酯薄膜的点至所述拉幅式拉伸装置的入口之间设置有输送辊,
与所述未拉伸的聚酯薄膜接触的所述输送辊的50%以上为驱动式的输送辊。
18.根据权利要求13~15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还包含在所述未拉伸的聚酯薄膜上涂布涂布液的工序,
所述涂布液的涂布方法为棒涂布,
所述棒涂布中使用轧制棒。
CN201580027360.3A 2014-05-26 2015-05-26 聚酯薄膜、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图像显示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 Active CN1064145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08492 2014-05-26
JP2014108492A JP6378540B2 (ja) 2014-05-26 2014-05-26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PCT/JP2015/064991 WO2015182569A1 (ja) 2014-05-26 2015-05-26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14566A CN106414566A (zh) 2017-02-15
CN106414566B true CN106414566B (zh) 2019-04-23

Family

ID=54698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27360.3A Active CN106414566B (zh) 2014-05-26 2015-05-26 聚酯薄膜、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图像显示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378540B2 (zh)
CN (1) CN106414566B (zh)
WO (1) WO201518256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88853B2 (ja) 2009-11-12 2012-02-29 学校法人慶應義塾 液晶表示装置の視認性改善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4962661B2 (ja) 2010-06-22 2012-06-27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偏光板および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
EP2711765B1 (en) 2011-05-18 2018-07-04 Toyobo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e of polarizer, use of protective film
US10175494B2 (en) 2011-05-18 2019-01-08 Toyobo Co., Ltd. Polarizing plate suitable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apable of displaying three-dimensional images,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17107152A (ja) * 2015-11-30 2017-06-15 東洋紡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WO2017130585A1 (ja) * 2016-01-28 2017-08-03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偏光板、偏光板の製造方法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6907463B2 (ja) * 2016-03-16 2021-07-21 東洋紡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6907462B2 (ja) * 2016-03-16 2021-07-21 東洋紡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7173755A (ja) * 2016-03-25 2017-09-2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積層体、積層体の製造方法、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7187731A (ja) * 2016-03-30 2017-10-1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偏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6634930B2 (ja) * 2016-03-31 2020-01-22 荒川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積層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6776636B2 (ja) * 2016-06-07 2020-10-28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KR102018704B1 (ko) * 2016-09-21 2019-09-0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대전방지성이 우수한 광학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편광판
JP6880746B2 (ja) * 2017-01-06 2021-06-0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及び偏光板
KR102468284B1 (ko) * 2017-09-15 2022-11-17 도요보 가부시키가이샤 편광자 보호 필름, 편광판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JP2022068580A (ja) * 2020-10-22 2022-05-1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WO2023276310A1 (zh) * 2021-06-29 2023-01-05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47961A (zh) * 2011-05-18 2014-01-29 东洋纺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偏光板和偏振片保护膜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89178A (ja) * 2001-09-17 2003-03-25 Toyobo Co Ltd 一軸配向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離型フィルム
JP2004269602A (ja) * 2003-03-06 2004-09-30 Toray Ind Inc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4779407B2 (ja) * 2005-03-31 2011-09-28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補助冷却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配向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配向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ロール
JP2008264757A (ja) * 2006-06-28 2008-11-06 Fujifilm Corp バー塗布方法及び装置
JP2008116710A (ja) * 2006-11-06 2008-05-22 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td 光学用易接着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4962661B2 (ja) * 2010-06-22 2012-06-27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偏光板および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
JP2014056040A (ja) * 2012-09-11 2014-03-27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2014209162A (ja) * 2013-03-28 2014-11-0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47961A (zh) * 2011-05-18 2014-01-29 东洋纺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偏光板和偏振片保护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82569A1 (ja) 2015-12-03
CN106414566A (zh) 2017-02-15
JP6378540B2 (ja) 2018-08-22
JP2015224267A (ja) 2015-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14566B (zh) 聚酯薄膜、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图像显示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6094091B (zh) 偏光板和偏振片保护膜
CN105122103B (zh) 偏振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5209968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1977768B (zh) 光学用层叠聚酯膜
CN104520738B (zh) 偏振片保护用聚酯薄膜、偏光板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5103014A (zh) 偏光板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1600977B (zh) 表面光扩散性聚酯膜
CN105093672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2171039B (zh) 双轴拉伸聚酯膜
CN102905899A (zh) 叠层聚酯膜
JP2017167331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05229501B (zh) 液晶显示装置、偏光板和偏振片保护膜
CN105848897A (zh) 双轴拉伸叠层聚酯膜
JP6232702B2 (ja) 液晶表示装置、偏光板および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
CN103889720B (zh) 聚酯膜
JP2018060230A (ja) 液晶表示装置、偏光板および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
CN102905898A (zh) 叠层聚酯膜
TW201601921A (zh) 保護膜、偏光板及包含其之顯示裝置
JP2017122918A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20110011194A (ko) 반사방지층을 포함하는 광학용 폴리에스테르계 이접착 필름
CN104602913A (zh) 涂布膜
CN104582962B (zh) 涂布膜
JP2010214627A (ja)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TWI838545B (zh) 聚酯膜和使用其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