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473996B -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Google Patents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473996B TW473996B TW089102654A TW89102654A TW473996B TW 473996 B TW473996 B TW 473996B TW 089102654 A TW089102654 A TW 089102654A TW 89102654 A TW89102654 A TW 89102654A TW 473996 B TW473996 B TW 473996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film
- contact hole
-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 insulating film
- trench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29910021420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1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1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7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0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0
-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Titanium Chemical compound [Ti]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39000010936 titaniu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29910052719 tita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229 interlaye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2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9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4575 sto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NRTOMJZYCJJWKI-UHFFFAOYSA-N Titanium nitride Chemical compound [Ti]#N NRTOMJZYCJJWK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229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206 photolith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5380 borophosphosilicate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150000004767 nitr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5
- 235000012239 silicon dioxid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377 silic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254 oxi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647 oxi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Atomic nitrogen Chemical compound N#N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667 anti-refl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078 crys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945 emuls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09 gas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compound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814 silicon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21341 titanium silic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WFKWXMTUELFFGS-UHFFFAOYSA-N tungsten Chemical compound [W] WFKWXMTUELFFG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21 tungst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37 tungst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15802 BaS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82320 Panthera leo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581 Si3N4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746 body regio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988 bone and bo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419 crystalline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05 electr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62 fragment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658 haloge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984 hydroge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764 inhibitory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68 ion impla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57 mal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607 modif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7 nit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59 patter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120 photoresistant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332 silic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FVBUAEGBCNSCDD-UHFFFAOYSA-N silicide(4-) Chemical compound [Si-4] FVBUAEGBCNSCD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HQVNEWCFYHHQES-UHFFFAOYSA-N silicon nitride Chemical compound N12[Si]34N5[Si]62N3[Si]51N64 HQVNEWCFYHHQE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344 soap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44 sputter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96 temp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9 tra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34 vapor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16 vapo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023 w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2/00—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devices
- H10B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10B12/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for one transistor one-capacitor [1T-1C] memory cells
- H10B12/03—Making the capacitor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10B12/033—Making the capacitor or connections thereto the capacitor extending over the transisto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7—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2/00—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devices
- H10B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10B12/09—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with simultaneous manufacture of the peripheral circuit region and memory cel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1—Manufacture of specific parts of devices defined in group H01L21/70
- H01L21/768—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 H01L21/76838—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ation and the after-treatment of the conducto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8/00—Passive two-terminal components without a potential-jump or surface barrier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Details thereof;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8/40—Capacitors
- H01L28/60—Electrodes
- H01L28/82—Electrodes with an enlarged surface, e.g. formed by texturisation
- H01L28/90—Electrodes with an enlarged surface, e.g. formed by texturisation having vertical extens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2/00—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devices
- H10B12/30—DRAM devices comprising one-transistor - one-capacitor [1T-1C] memory cells
- H10B12/31—DRAM devices comprising one-transistor - one-capacitor [1T-1C] memory cells having a storage electrode stacked over the transistor
- H10B12/315—DRAM devices comprising one-transistor - one-capacitor [1T-1C] memory cells having a storage electrode stacked over the transistor with the capacitor higher than a bit li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 Internal Circuitry I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AREA)
-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Description
473996 ---案號 89102654_年月日_______ 五、發明說明(1) 【發明之背景】 發明之領娀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尤有關 一種意圖減少並穩定配線接觸電阻之半導體裝置與其製造 方法。 習知技術之描诚 習知之大型集積化(LSI)之半導體裝置大約被分類成 記憶體裝置與邏輯元件,前者在半導體製造技術中具有新
的改良的發展尤其顯著。記憶體裝置可能更進 /…”为 成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與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 (SRAM) ’兩者主要包含集積密度高之金屬氧化半導體 (MOS)電晶體。又,就與SRAM比較而言之集積密度而論, DRAM可享有上述優點,以減少製造成本,從而找出較寬j 地應用於包含資訊相關儲存系統之各種不同的儲存系統‘ 作為一種半導體裝置2DRAM,係使用一電容器 訊儲存電容元件,並採用雷交努 σ 騎1 資m之方4 木用電合器之電何的存在決定儲存白 只^ p式皁此在由於改良的細微圖案化技術而使步号 尺寸縮小的情況下,限制祜报杰主 使4】 容器所佔用之面積。成丰導體基板中之每個1
的電容值解決此問胃’必須增加每個電p =谷值如果電各器並非足夠以儲存資 电今。
係由於外部雜訊信號等而易於故障,⑼而塞則相關们 為代表之錯誤。 導致以軟體錯I 吾人已知一種内 壁型圓柱狀構造係 為一種意圖藉由 上
第4頁 473996
述其本身之限制面積以增加其電容的電容器構造。圖8係 為顯不一種具有此種内壁型圓柱狀構造的習知之半導體裝 置(第一習知之實施例)之剖面圖。 " m參見圖8,此半導體裝置具有以下構造:被由一個場 氣化層薄膜所組成之裝置隔離絕緣膜52所包圍之一個n型 擴散區域53係形成於其中,n型擴散區域53係選擇性地於 例,p型矽基板5 1之一活性區域具有一源極或汲極區域, 俾能使在這些區域53之間,隔著一閘極氧化膜54地設置— 閘極電極55,其乃依序地被一第一層間絕緣膜56所覆蓋。 此外,一第二層間絕緣膜57以下述方式形成:覆蓋整體表 面,於其中一位兀接點5 8係被埋入,以利用另一個擴散區 域53與一個埋於形成於第一絕緣膜“中之接觸孔59中之^ 電插塞連接之方式,而連接至_個擴散區域53。 ,一第二層間絕緣膜6 1係形成以覆蓋整體表面,於1中 ,形成一接觸孔62以暴露導電插塞6〇,至該處係與連接一 固内壁型圓柱狀電容器65。此種電容器65包含:一個 極(儲存電極)66,設置於待連接至導電插塞6〇之接觸孔62 2壁與底部;一個電容絕緣膜67,設置以覆蓋此下電極 ^第三層間絕緣膜61 ;以及一個上電極68 此電容絕緣膜67。 又直以覆盍 於此’導電插塞6〇,下雷托 -多晶石夕膜小方面,電容絕緣膜’包含例二tr列氮如
473996 ΛΜ 89102654 五、發明說明(3) 一第四層間絕緣膜71形成以覆蓋於整體表面,於 四層間絕緣膜71形成一接觸孔7 2以暴露電容器6 5之上 η 68,上電極68係經由一個阻絕金屬膜73連接於由一導雷極 塞78與一銘膜所組成之一上配線(接點)76。上電極係^ 接至一周邊電路。上配線76係被由氮化鈦(tu)膜所組成 之抗反射膜77所覆蓋。此種抗反射膜77產生作用以避 一鋁膜被刻以圖案以形成上配線76時所產生之光田 反射。 个現則 一阻絕金屬層73包含作為下薄膜之一鈦薄膜74與作為上 ,,ϊ而產生作用以避免構成上配線76 之鋁破壞擴散區域53到達矽基板51,此種現象乃由备一 ^孔形成於擴散區域5 3中之氫合金化時的熱處理時戶^導 於』ί = ϋ膜73之下薄膜之鈦薄膜74,係形成以在 换ί Ϊ域成一接點時,利用一擴散區域(特別是ρ型 擴政區域)抑制接觸電阻的穩定。 -接Hi ΪΪί6"Π裝置,’當經由阻絕金屬膜73連接 φ ^68時,接觸孔72係預先形成於第四層間 :邑,71中,以將阻絕金屬膜73形成於其上,其形成方式 U觸與阻絕金屬膜?3係與需 ‘ 或閘極電極55上需要:虽在矽基板51中之擴散區域53 金屬膜係同時形:dT'性1接時,一接觸孔舆一阻絕 然而,因為在盘在厚=區域之一種電性連接。 /、在厚的層間絕緣膜中,在擴散區域5 3 473996
_ 案號 89102654 五、發明說明(4) 或閑極電極55上所欲形成的接觸孔比較而言,上述接觸孔 72係形成為相當淺的情況下,當一阻絕金屬膜係與這些接 觸孔的每一個同時形成時,阻絕金屬膜係形成最厚的接觸 孔7 2 (开y成於最薄的上電極6 8 )。另一方面,當一阻絕金屬 ,係於接觸孔72上形成較薄時,形成於接觸孔(形成於最 珠的擴散區域5 3 )上之一阻絕金屬膜變得較薄,這提供了 種很薄的鈦薄膜’並依序地減少將上述接觸電阻抑制為 低值且穩定之效果,從而導致形成於接觸孔之接點之接觸 電阻的增加的問題。因此,為消除此種問題,無法避免在 電容器65之上電極68上形成相當厚的阻絕金屬膜73。 因此形成的阻絕金屬膜73接受後來的熱處理(回火)製 程’於這期間,其組成的鈦與下層上電極68組成的多晶石夕 膜相互反應(矽化反應),以形成矽化鈦。因此形成的石夕化 鈦係用以給予較低與#定的電阻。 圖1 〇顯示設有y據另一實施例之内壁型圓柱狀構造的 電容1之\二種半導體裝置(第二習知之實施例)的剖 面圖。如本圖所示,於此半導體裝置中,由與閘極電極55 同時形成之多晶矽膜所組成之一導電膜(抗破裂膜)7 9,係 設置於第一層間絕緣膜5 6以形成電容器6 5,接著形成一個 貫通上電極68直到導電膜79之接觸孔80,為了形成阻絕金 屬層73於接觸孔80上。電容器65之上電極68係與金屬膜73 連接於阻絕金屬膜7 3侧之一部份。 因為在上述第一習知之半導體裝置中,在形成於電容 為、之上電極之接點’阻絕金屬組成的鈦與電容器之上電極
473996 ___案號89102654_年 月—日 修正_ 五、發明說明(5) 組成的多晶矽比較而言具有大厚度,多晶矽之供應於矽化 反應時通常不夠以於上電極之一部份具有孔洞,其導致經 由阻絕金屬膜直到上電極之配線的接點之電阻的增加與不 穩定的問題。 亦即,因為如上所述的電容器65之上電極68具有相當 厚的阻絕金屬膜形成於其上,如圖9A所示,所以促進矽化 反應之鈦的供應量大,同時,多晶石夕膜很薄,俾能使多晶 石夕之供應在碎化反應時變成不足。此外,當在多晶石夕膜之 厚度方向的成分完全被消除時,矽化反應於如圖9 B所示之 多晶石夕膜之側面方向(箭號方向)繼續進行。於此情況下, 如果多晶矽之供應無法趕上矽化反應,則多晶石夕膜之一部 份具有一孔洞81。在最糟之狀況下,配線會具有較差的連 續性。 於此情況下之孔洞之發生係被考量以取決於(石夕化鈦/ 石夕界面)與鈦間之面積比率,俾能當建立((鈦的面 積)>>((石夕化欽/石夕界面)的面積)之關係時,使孔洞易於產 生。因此’當阻絕金屬膜7 3組成的鈦增加其厚度時,孔洞 係以較容易的方式產生。 / 另一方面,因為在上述第二習知之半導體裝置中,相 較於上述第一習知之實施例之下,((鈦的面積)>>((矽化 欽/秒界面)的面積)的關係並未建立,所以可避免發生孔 洞;然而,導電膜79係深深地設置於層間絕緣膜中,從而 不確定地用以作為佈局中之限制的阻礙。 亦即,因為在上述第二習知之實施例中,導電膜7g之
第8頁 473996
修正 子在使形成一配線等通過相關的區域成為不可能,這種如 佈,的,制無法在細微圖案化構造中被忽視。又,因為於 此第二習知之實施例中,阻絕金屬膜73係於其侧與上電極 6 8 f接’故不可能在細微圖案化構造中形成一個可避免相 互郴近的配線間之短路現象之側壁絕緣膜,這又構另一 問題。 【發明概要】 鑒於上述問題,本發明之一個目的係提供一種半導體 凌置與其製造方法,其可能在矽化反應時,在一多晶矽配 線,藉由抑制孔洞發生以減少並穩定接觸電阻。 依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樣態,係提供一種半導體裝 ,,具有以下構造:在將設置於覆蓋一半導體基板之一第 中、、邑、、彖膜中,一第一多晶矽膜予以覆蓋之一第二絕緣膜 形成第一接觸孔以暴露該第一多晶矽膜之一部份, =配線係經由該第—接觸孔,隔著包含—下層鈦薄膜之 :2金屬膜而連接至該多晶石夕膜,纟中,具有大於該第 $ 孔之寬度之寬度之一渠溝,係形成位於該第一接觸 ^之該第-絕緣膜中,m晶石夕膜係設置於該 依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樣態 ,丨,一只^佩啦,從供了一種半導骨 第-絕綾m:在將設置於覆蓋一半導體基板之-中,二ί ΐ t之一第一多晶矽膜予以覆蓋之-第二絕緣用 第一接觸孔係形成以暴露該第一多晶矽膜之一部 月 曰 修正 ^ 具有與該第一接觸孔之深度不同之練度之一第二接觸 孔係形成於一個於該半導體基板之一擴散區域包含該第一 絕緣膜與該第二絕緣膜之絕緣膜中,而一配線係經由該第 一接觸孔,隔著包含一下層鈦薄膜之一阻絕金屬膜而連接 至該第一多晶矽膜,其中,具有大於該第一接觸孔之寬度 之寬度之一渠溝,係設置於在該第一接觸孔下之該絕緣膜 中’且一第二多晶矽膜係設置於該渠溝中。 _ 於上述的第一 /第二實施樣態中,一個較佳模式是: f由該第二多晶矽膜而形成於該渠溝中之一多晶矽區域之
^膜厚度’係對應於位於該第一接觸孔之底部之該阻絕金 膜之該下層鈦薄膜之薄膜厚度而設定。 I ‘又’另一較佳模式是··該第二多晶矽膜係設置於該準 溝中,以被完全埋入於其中。 η 今泪i i另一較佳模式是:該第二多晶矽膜並非完全埋於 一庇加 弟一接觸孔係被設置以幾乎達到該渠溝之 該第~ > 較佳模式是··一側壁絕緣膜係被設置於 依;該第二接觸孔之-侧壁上。
置,具有以下構造··= f施樣態,係提供了 一種半導體裝 成俾能電連接至一你^ 半導體基板中,一電容器係被形 於-第二接觸孔中個;散區域,1包含:-下電極,設置 之一第一絕緣膜中;—了,觸孔係形成於該半導體基板上 第一絕緣膜上;以及二,容絕緣膜,設置於該下電極與該 一多晶石夕製的上電極,設置於該電容
第10頁 473996 修正 案號 89102654 —— …丨· 五、發明說明(8) 絕緣膜上,一第一接觸孔係形成於覆蓋該上電極之一第一 絕緣膜中’以暴露該上電極之一部份,而一配線係經由談 第一接觸孔’隔著包含一下層鈦薄膜之一阻絕金屬^而= 接至該上電極,其中,具有大於該第一接觸孔之寬度之 度之一渠溝,係設置於在該第一接觸孔下之該第一 ^緣膜 中,且構成虛η又電谷器之一多晶秒膜係設於該竿溝中 於上述的第三實施樣態中,一種較佳模式是:與該第 一接觸孔具有不同深度之一第三接觸孔,係於該半ϋ基 板之一擴散區域,形成於包含該第一絕緣膜與該第二絕$ 膜並覆蓋該半導體基板之一絕緣膜中。 又,另一較佳模式是:藉由該多晶矽膜而形成於該渠 溝中之一多晶石夕區域之薄膜厚度,係對應於位於該第一二
觸孔之一底部之該阻絕金屬膜之該下層鈦薄膜之薄膜厚度 而設定。 X 又,另一較佳模式是:該多晶矽膜係被設置以完全埋 於該渠溝中。又,另一較佳模式是:該多晶矽膜並非完全 埋於該渠溝中,且該第一接觸孔係被設置以幾乎達到該渠 溝之一底部。 又,另一較佳模式是:一侧壁絕緣膜係被設置於該第 一接觸孔之側壁與該第二接觸孔之侧壁上。 依據第四實施樣態,提供了一種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 法,包含以下步驟: —於一半導體基板中形成一擴散區域,然後,將一導電 插塞連接至該擴散區域,以形成一記憶體單元選擇電晶
第11頁 473996 _案號 89102654 五、發明說明(9) 年月曰_
形成一第一絕緣膜,俾能覆蓋該導電插塞,然後,於 該第一絕緣膜中形成一第二接觸孔,俾能暴露該導電插 塞,同時,形成一渠溝,俾能不露出該插塞; 於該第二接觸孔與該渠溝中同時形成一導電膜,以構 成一電容器之一下電極與一虛設電容器之一下電極;形成 電容絕緣膜,俾能覆蓋該兩電極,然後,於該電容絕緣膜 上形成由多晶矽所構成之一上電極,以形成一電容器與一 虛設電容器;
形成一第二絕緣膜,俾能覆蓋該電容器之該上電極, 然後,於該第二絕緣膜中形成一個寬度比一第二渠溝小的 第一接觸孔,俾能暴露該虛設電容器之該上電極,同時, 於包含該第一絕緣膜與該第二絕緣膜之一絕緣膜中,形成 一個深度與該第一接觸孔不同之第三接觸孔,其中,該第 二渠溝係以形成於該渠溝中之該電容絕緣膜覆蓋;
以下列方式形成一個具有由鈦所構成之一下層膜之阻 絕金屬膜:具有對應於藉由該上電極之多晶矽而形成於該 渠溝中之一多晶矽區域之薄膜厚度之薄膜厚度之一鈦薄 膜,係形成於該第一接觸孔之一底部;以及 執行熱處理,其乃使該阻絕金屬膜之該下層膜之鈦與 該上電極之多晶矽進行反應。 一種較佳的模式是:於該電容器形成步驟中,該上電 極係以將該上電極之多晶石夕完全埋於該渠溝中的方式形 成0
第12頁 473996 _案號89102654_年月曰 修正____ 五、發明說明(10) 又,另一較佳模式是:於該電容器形成步驟中,該上 電極係以多晶矽並非完全埋於該渠溝中,同時,該第一接 觸孔係被形成以達到該渠溝之一底部的方式形成。 又,另一較佳模式是:在該接觸孔形成步驟之後,更 包含以下步驟:於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三側壁上形成一側壁 絕緣膜。 以上述構造,一接觸孔係形成於覆蓋一多晶矽膜之一 絕緣膜中,以暴露此多晶矽膜之一部份,於一絕緣膜中, 在接觸孔下形成一個寬度比接觸孔大的渠溝,於渠溝中設 有一多晶矽膜,俾能使多晶石夕之供應,在阻絕金屬膜之多 曰曰砍與欽之間的砍化反應時不存在有不足之情形。 又,一接觸孔係形成於覆蓋一多晶矽膜之一絕緣膜 中’以暴露此多晶矽膜之一部份,於一絕緣膜中,在接觸 孔之下形成寬度比接觸孔大之渠溝,於渠溝中設有一多晶 石夕膜,俾能使即使接觸孔被過度蝕刻時,絕緣膜上之多晶 石夕膜並未與渠溝中之多晶矽膜分離,從而不會在一侧壁薄 膜係形成於接觸孔之側壁上時,導致一配線與多晶矽膜之 間之電性連接的問題。 因此,本發明可抑制在矽化反應時可能存在於一多晶 矽配線之孔洞的發生,從而降低並穩定接觸電阻。' 【較佳實施例之說明】 用以將本發明具體化之最佳模式將參考本發明之實施
第13頁 473996 案號89102654_年月日 修正 五、發明說明(11) 例之附圖而詳細說明。 第一實施例 如圖1與2所示,此種例示的半導體裝置具有下述構 造:一個被由20 0至30 Onm厚的場氣化層薄膜所組成的元件 隔離絕緣膜2所包圍的η型擴散區域3係形成於其中,並選 擇性地於例如ρ型石夕基板1之活性區域,以在區域3之間隔 著一閘極氧化膜4設置20 0至30 〇nm厚的多晶石夕閘極電極5的 方式,構成一源極或汲極區域,其係被由1〇〇至l50nm厚的 二氧化矽膜所組成之一第一層間絕緣膜6所覆蓋。每個擴 散區域3係與由一多晶矽膜所組成之位元接點8連接。一條 埋於由形成於整體表面之400至5〇〇 nm厚的磷硼矽玻璃 (BPSG)所組成之第二層間絕緣膜7中之位元線3〇係連接至 位元接點8。一接觸孔9係形成於第二層間絕緣膜7中。連 接至擴散區域3之一導電插塞1 〇係埋入於接觸孔9中。 由0.8至1.5 //m厚的二氧化矽膜或BPSG膜所組成之一 個第二層間絕緣膜Π被形成,俾能覆蓋整體表面。於第三 層間絕緣膜11係形成一個具有〇· 5至丨· 〇 Am的寬度與〇. 6至 1 · 1 // m的深度的接觸孔1 2,以暴露導電插塞1 〇。一個内壁 型圓柱狀構造的電容器1 5係連接至導電插塞丨〇。 此種電容器15係包含:一下電極16,由〇· 〇5至〇 . 1 厚的多晶石夕膜所構成,多晶矽膜係設置於接觸孔丨2之内壁 與底部上,並連接至導電插塞1〇 ; 一電容絕緣膜17,由6 至8nm厚的ΟΝΟ或ON膜所組成,0N0或⑽膜係被設置以覆蓋 下電極1 6與第二層間絕緣膜丨丨;以及一上電極丨8,由〇 · i 5
第14頁
五、發明說明(12) 至0 · 3 /z m厚的多晶矽膜所椹士、 蓋電容絕緣膜17。 成,此夕晶矽膜係被設置以覆 一個與接觸孔1 2鄰接並且女嫩Ύ t 之渠溝1 3,係形成於第三^鏠、/接觸孔1 2相同深度 成-虛設電容器19。亦;於渠溝13中形 的同時’於渠溝13中形成—個:‘贵合盗15之下電極16 所構成之0.05至O.hJ的電極16相㈣電材料 獏Π與上電極18 一起形,俾能與電容絕緣 ^ # ,.18 ..成虛扠電谷器19。電容絕緣膜17 興上電極1 8兩者係被延伸5袞曰 —占备— I 1甲至夕晶矽膜20上。此種如後所述 之,設::器19係用以抑制孔洞的發生。# 一配線係經由 一阻絕金屬膜2 3連接5息翩、击& γ $ ; 逆接至母個連接至導電插塞10的真實電容 為15之上電極18時,孔洞係可能存在於上電極18中。 一個由〇· 35至〇· 55 β"1厚的氧化矽或BPSG膜所組成之 第四層間絕緣膜21係形成以覆蓋整體表面。一個具有〇 π =55_的寬度與〇.3至〇6_的深度之接觸孔以係形成 f第四層間絕緣膜21中’俾能暴露電容器15之上電極18。 :觸孔22係?成於上述渠溝13上’並具有小於由形成於渠 '中之電谷絕緣膜所覆蓋之渠溝1 4的寬度。這係如上所 述地形成以抑制孔洞之發生。而孔洞係可能在存在上電極 18上’從而導致縮小與穩定的電阻。 一 又’在半導體基板中之層間絕緣膜之其他位置具有: 一接觸孔31 ’形成於擴散區域3以提供一種電性連接;與 接觸孔32 ’形成於閘極電極5中以提供一種電性連接。 接觸孔31係實際上貫穿第四層間絕緣膜2丨,第三層間絕緣
473996
膜11 ’第一層間絕緣膜7 ’與第一層間絕緣膜6而形成,俾 能暴露擴散區域3。另一方面,接觸孔32係實際上貫穿第 四層間絕緣膜2 1,第三層間絕緣膜11,第二層間絕緣膜 7,與弟一層間絕緣膜6而形成,俾能達到閘極電極$。這 些接觸孔31與32係與上述接觸孔22同時形成。因此,接觸 孔31係以這些層間絕緣膜之最大的總薄膜厚度而形成最深 深度;而接觸孔22係以這些層間絕緣膜之最小總薄膜厚产 而形成最淺深度。 一個鶴製的導電插塞43與由25 0至450nm厚的鋁膜所組 成之一配線26,係經由接觸孔22,並隔著由一堆疊薄膜所 組成之阻絕金屬膜23而連接至上電極18,其中,堆疊薄膜 係由80至150nm厚的鈦薄膜24與70至15〇nm厚的氮化二膜託 所構成。 ' 配線26係由一抗反射膜27所覆蓋。抗反射臈27係由25 至30mn厚的氮化鈦膜所組成。同樣地,上述接觸孔^與“ 係隔著阻絕金屬膜3 3與3 4分別地設置有鎢製的導電插塞 43,配線35與36,及抗反射膜37與38。 土 構成上電極1 8之多晶矽膜的厚度係被期望維持於 至形成於鈦薄膜24中之接觸孔22之底部之薄膜厚度之〜 值。鈦薄膜24係與上電極18接觸以作為阻絕金屬㈣,並 = 上電極18在其組成的多晶石夕膜與鈦薄膜“間之
缺i多晶'夕。具體言之,在形成虛設電 谷器19之渠溝13中,構成上電極18之多晶矽膜i8A 入至足夠的薄膜厚纟,俾能使裝置在鈦與多晶石夕間之石夕化
473996 曰 修正 案號 8910?ί^ι 五、發明說明(14) 反應時不缺乏多晶石夕。因此,可永 之孔洞的發生。 抑制可能存在於上電極18 中二=形成!溝⑶於其中可形成虛設電容器1” 宽产即;•技17覆蓋之渠溝14之寬度係大於接觸孔22之 m;觸孔22被過度餘刻而達到電容絕緣膜17之 二中間絕緣膜11上之上電極18並未與形成於渠 ΐ :ί:::118Α分離’以避免配線之較差的連續 不執行過度㈣的情況相同之抑制可能存 在於上電極1 8之孔洞發生的效果。 裝置===參見如圖3至5的步驟順序說明製造上述半導體 所组:ί,如ΓΑ所示,由20°至30°nm厚的場氣化層薄膜 H 隔離絕緣膜2,係藉由使用一種孰知之 =t =之局部氧化法)法而形成於例如P型矽基板1上, 者,在由7G件隔離絕緣膜2所包圍之活性區域,由8至 的二氧化石夕膜所組成之閉極氧化膜4係藉由一種赦 乳化法而形成,然後,於此間極氧化 Π多;=藉由一獅(化學氣相沈積)法= 曰 光x彳法而對閘極電極5刻以圖案。其次,蕤A 使用閘極氧化膜4與閘極電極5作為光罩 曰 =質係藉由使用一種離子植入法或任何我= 導入至石夕基板中,以形成-個n型擴散區域: 於,、中構成一源極或汲極區域。 其次,使用CVD法,由10〇至15〇·厚的二氧化矽膜所 第17頁 473996
=之V/’緣膜6係形成以覆蓋閉極氧化則 】Γ-Λί 使用CVD法,使得-多晶石夕膜係形成以 ,位兀接點8予以連接至一個擴散區域3。位元 者將位元線30連接至擴散區域3。接著, 法’由 =G膜所組成之第二層間絕㈣係形成 又 然後,藉由光刻法而刻以圖宰以於第_屏 „成接觸孔9。由用以連接至^擴工層 =7夕Λ /所組成之導電插塞10係被埋入至第二層間絕緣 卜因此,—個記憶體單元選擇電晶體係形 成此半導體裝置中。 接著,如圖3Β所示,藉由使用CVD法,由〇8至15❹ ,的二氧化矽膜或BPSG膜所組成之第三層間絕緣膜丨丨係形 曾,及表面,然後,藉由使用光刻法而被刻以圖案,以於 一層間絕緣膜11形成具有〇5至1〇#111之寬度與〇6至1· 之深度之接觸孔12,以露出導電插塞1〇。同時,為了 =於與接觸孔12鄰接的位置暴露導電插塞1〇,與接觸孔12 成乎相同的深度的渠溝1 3係被形成。接觸孔丨2係被使用以 形成一電容器,而渠溝丨3係被使用以形成一虛設電容器。 其次,如圖4A所示,〇. 50至0· 1 //in厚的多晶矽膜係藉 由CVD法而形成遍及表面,然後,藉由光刻法而刻以圖案 以於接觸孔1 2中形成構成電容器之下電極丨6,同時於渠溝 13中形成構成一虛設電容器之下電極之導電膜2〇。 接著’如圖4B所示,由6至8nm厚的ΟΝΟ或ON膜所組成 之電容絕緣膜17,係藉由使用CVD法而形成,然後,藉由
473996 修正 曰 案號 89102654 五、發明說明(16) 光刻法而刻以圖案,俾能跨立於接觸孔丨2或渠溝丨3中之下 電極16與導電層20。 其次,如圖5A所示,〇· 15至〇· 3 厚的多晶矽膜係藉 由使用CVD法而形成,然後,藉由光刻法而刻以圖案,以 於電容絕緣膜1 7上形成上電極丨8。因此,電容器丨5係於渠 溝1 3中形成接觸孔1 2與虛設電容器丨9中。 接著,如圖5B所示,由〇. 35至〇· 55 “η厚的二氧化矽 膜或BPSG膜所組成之第四層間絕緣膜21,係藉由使用CVD 法而形成,並藉由光刻法而刻以圖案,以在渠溝丨3之上和 ^溝13中形成具有〇·35至0.55 //m之寬度與〇·3至0·6 //m之 深度的接觸孔22,以露出電容器15之上電極18。同時,接 觸孔31與32係形成於半導體基板i上之其他位置,亦即, 刀別於擴散區域3與閘極電極5形成接觸孔31與32。 ,次,每一個由80至15〇nm厚的鈦薄膜24與7〇至15〇11111 旱的氮化鈦25所組成之阻絕金屬膜23,33,與34,係藉由 使用濺鍍法而分別形成於接觸孔22,31,與32中。然後, 執行”、、處理以使阻絕金屬膜之鈦薄膜2 4與上電極1 8之多晶 矽:此接觸,⑼而於其間之界面形成矽化鈦。在此種矽化 :期,,構成上電極1 8之多晶矽膜係以對於形成於接觸 ^之氏部上之鈦薄膜24之薄膜厚度足夠厚的薄膜厚度被 埋入,,而避免多晶矽供應之不足。 繼地=由阻絕金屬膜23,33,與34上相 ..έΒ , ^ 、鳥斤構成之導電插塞43,由250至45Onm厚的鋁 '、 配線26,35,與36,與由25至30nm厚的氮化鈦膜
473996
從而完成依本實施例之 所組成之抗反射膜27,37,與38 半導體裝置。 ^ 因此 電容器1 5 極1 8之一 渠溝1 4, 蓋,於渠 能不存在 屬膜23之 因此 之孔洞之 i 二 ,依據 之上電 部份, 渠溝14 溝1 4中 有在石夕 鈦之間 ,在矽 發生, 施例 本實施例之構造,接觸孔22係形成於覆蓋 極18之第四層間絕緣膜21中,以暴露上電 於接觸孔22之下形成寬度大於接觸孔22之 係由开> 成於渠溝1 3中之電容絕緣膜丨7覆 係設有構成上電極;! 8之多晶矽膜丨8A,俾 化反應時,在上電極丨8之多晶矽與阻絕金 的多晶矽供應之不足現象。 化反應時,可抑制可能存在於多晶矽配線 以縮小並穩定接觸電阻。 一每T種依據本實施例之半導體裝置之構造主要與上述第 K施例不同之處為··接觸孔之縱橫比(接觸深度/接觸寬 度)係猎由形成一較寬渠溝而增加。 μ ,、ί ί 6所示,被設置以於第三層間絕緣膜11形成一虛 “器之渠溝4 〇 ’係形成與0 · 8至1. 5 // m —樣厚的厚 一實施例中之渠溝13寬之寬度。藉此,構成上 》、亦即,鈦薄膜24係因此相對於多晶矽膜18A而报薄地 开y成’以在矽化反應時僅需要小量的多晶矽,從而成功地 抑制由於多晶矽之供應不足夠所導致的孔洞的發生。又, 成於通J晶矽膜18'並非完全埋於渠溝40中’俾能使形 苐三層間絕緣膜11而形成之接觸孔39之底部的阻 、、、邑金屬膜23之鈦薄膜24形成相當薄的厚度。
473996
因為於渠溝40中設置上電極18之多晶矽膜18A係形成很薄 的厚度’以獲得較大的縱橫比,從而有利於微小圖案化配 線的形成。 依據本貫施例之半導體裝置可經由幾乎與第一實施例 相同的步驟製造。當形成於第三層間絕緣膜^中時,渠溝 40可僅藉由改變光阻膜圖案之尺寸而形成 了 / 其他步驟係幾乎與上述第-實施例相同。^度於圖 6中,對應於圖1與2的部分係以與圖1與2相同的參考數字 表示,故省略其詳細說明。 ^ 因此,依據本實施例之構造提供幾乎與上述第一 例相同的效果。 此外,依據本實施例之構造,電容器之上電極之多曰 矽膜可形成相當薄的厚度,#而提供貢 : 縱橫比。 〜/妖碉礼又 1三實雜^ 依據本實施 施例不同之處在 一位元線之上的 器之構造係被置 成於一接觸孔之 於依據本實 成以暴露連接至 42之侧壁上,係 絕緣膜4 4。而導 例之半導 於:相較 構造之第 於位元線 侧壁上, 施例之半 一個擴散 設有由一 電插塞1 〇 體裝置之構造主要與上述第一實 於於其中具有一電容器係被置於 一實施例而言,第三實施例電容 以下,而且,一侧壁絕緣膜係形 俾能配合細微圖案化構造。 導體裝置中,如圖7所示,於形 區域3之導電插塞1 0之一接觸孔 氧化矽或氮化矽膜所組成之側壁 係經由接觸孔42與阻絕金屬膜23
第21頁 473996 -- 案號891026jl_I 月 日 倏正_ 五、發明說明(19) 連接至由一鎢製的導電插塞43,一鋁製配線47,與一抗反 射膜4 8所組成之一位元線。一個亦設於接觸孔2 2之側壁上 之側壁絕緣膜4 5,係與形成側壁絕緣膜4 5同時形成,故不 一定需要。 於依據本實施例之構造中,即使在如圖7所示之細微 圖案化構造(於其中例如電容器1 5之複數個上電極1 8係彼 此罪近地設置)’即使當接觸孔4 2在製造步驟之光刻期間 未對準上電極1 8且混合之改變已經使上電極1 8靠近導電插 塞43時,側壁絕緣膜44之存在可保持於其間之電性連接。 又’因為以形成於渠溝13(於其中形成虛設電容器IQ) 中之電容絕緣膜17覆蓋之渠溝14之寬度,係大於接觸孔 2 2。即使接觸孔2 2被過度姓刻達到電容絕緣膜1 7之高度, 在苐二層間絕緣膜11之上之上電極1 8並非與形成於渠溝1 4 中之多晶矽區域1 8Α分離,以避免配線之較差連續性,從 而不會導致在配線26與上電極1 8之間之電性連接的問題, 即使當侧壁絕緣膜4 5係形成於接觸孔2 2之側壁上時亦是如 此。 因此’依據本實施例之構造,可獲得幾乎與第一每 例相同的效果。 貝 此外,此種構造依據本實施例使避免在靠近彼此之配 線間之短路現象成為可能,從而有利於細微圖案化構造。 f發明並未受限於上述實施例,而可在不背離本:明 之乾嚀與精神之下作作種種變化與修改。舉例而言, 用的電容絕緣膜係並未受限於ΟΝΟ與ON膜,而可使用氧化木
第22頁 473996
、發明說明(20) 鈕膜,BST(BaSr)Ti03 膜,PZT(Pb(ZrTi)〇3膜等。又,只要 電容器係設置於一半導體基板上’本發明亦可應用於DRM 與單獨的電容器。 又,、所採用之閘極氧化膜並未受限於氧化膜,而可用 氮化膜或一種結合一氧化膜與一氮化膜之雙重構造的薄 膜。亦即,只要其係為-種MIS型式,本案之電晶體並未 受限於MOS型電晶體,而可為MNS(金屬氮化物半導體 晶體或MNOS(金屬氮化物半導體)型電晶體。又,每個 體區域中之導電型式可能在型之間㈣。亦即 通道電晶體’更可應用至p通侧電曰: 膜之厚度,堆疊層之數目,•用以形成這些薄膜 可能依據應用情況與目的而改變。 、 μ r t ίi申睛案主張日本特願平u—036544號之優先 考資料。 丁月1 b曰,在此列入作為參 473996 案號 89102654 _3. 曰 修正 圖式簡單說明 本發明之上述與其他目的、優點與特徵,將從配合附 圖的下述說明而更顯清楚,其中: 圖1係為顯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半導體之構造之 平面視圖; 圖2係為沿著圖1的線A-A之剖面圖; 圖3A、圖3B係為顯示用以製造半導體裝置之步驟之流 程圖, 圖4A、圖4B係為用以製造半導體裝置之後續流程圖; 圖5A、圖5B係為用以製造半導體裝置之又另一後續流 程圖, 圖6係為顯示依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半導體裝置之構 造之剖面圖; 圖7係為顯示依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半導體裝置之構 造之剖面圖; 圖8係為顯示習知之半導體裝置之構造之剖面圖; 圖9A、圖9B顯示習知之半導體裝置之缺陷;以及 圖1 0係顯示習知之半導體裝置之構造之剖面圖。 【符號之說明】 1〜半導體基板 2〜元件隔離絕緣膜 3〜擴散區域 4〜閘極氧化膜 5〜閘極電極 6〜第一層間絕緣膜 7〜第二層間絕緣膜
第24頁 473996 _案號89102654_年月日_修正 圖式簡單說明
8〜位元接點 9〜接觸孔 1 0〜導電插塞 11〜第三層間絕緣膜 1 2〜接觸孔 13〜渠溝 14〜渠溝 1 5〜電容器 1 6〜下電極 1 7〜電容絕緣膜 1 8〜上電極 18A〜多晶矽膜 1 9〜虛設電容器 2 0〜多晶石夕膜
2 1〜第四層間絕緣膜 2 2〜接觸孔 2 3〜阻絕金屬膜 24〜鈦薄膜 2 5〜氮化鈦膜 2 6〜配線 27〜抗反射膜 3 0〜位元線 3 1,3 2〜接觸孔 3 5,3 6〜配線
第25頁 473996 _案號89102654_年月日 修正 圖式簡單說明 37,38〜抗反射膜 3 9〜接觸孔 40〜渠溝 42〜接觸孔 43〜導電插塞 44〜側壁絕緣膜 4 5〜侧壁絕緣膜 4 7〜鋁製配線 48〜抗反射膜
5 1〜碎基板 5 2〜裝置隔離絕緣膜 5 3〜η型擴散區域 5 3〜擴散區域 5 4〜閘極氧化膜 5 5〜閘極電極 5 6〜第一層間絕緣膜 5 7〜第二層間絕緣膜 5 8〜位元接點
5 9〜接觸孔 6 0〜導電插塞 6 1〜第三層間絕緣膜 62〜接觸孔 6 5〜電容器 6 6〜下電極
第26頁 473996 _案號89102654_年月日_修正 圖式簡單說明 3 3,3 4〜阻絕金屬膜 6 7〜電容絕緣膜 6 8〜上電極 71〜第四層間絕緣膜 72〜接觸孔 7 3〜阻絕金屬層 74〜鈦薄膜 75〜氮化鈦膜 7 6〜上配線 77〜抗反射膜 78〜導電插塞 79〜導電膜(抗破裂膜) 8 0〜接觸孔 81〜孔洞
第27頁
Claims (1)
- 473996 __案號89102654 _年月日 修正___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半導體裝置,具有以下構造··在覆蓋於一半導 體基板之一第一絕緣膜上設有一第一多晶矽膜,且在覆蓋 於第一多晶矽膜的一第二絕緣膜中形成有用以使該第一多 晶矽膜的一部份露出之第一接觸孔,而一配線係經由該第 一接觸孔,藉由包含一下層鈦薄膜之一阻絕金屬膜而連接 至該多晶砍膜; 其中,該第一接觸孔下方之該第一絕緣膜中,設有寬 度較該第一接觸孔之寬度為大之一渠溝,且於該渠溝中設 有一第二多晶碎膜。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藉由 該第二多晶矽膜而形成於該渠溝中之一多晶矽區域之薄膜 厚度,係對應於位於該第一接觸孔底部之該阻絕金屬膜之 該下層鈦薄膜之薄膜厚度而設定。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第 二多晶矽膜係設置於該渠溝中,以被完全埋入於其中。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第 二多晶石夕膜並非完全埋於該渠溝中,且該第一接觸孔係被 設置以幾乎達到該渠溝之一底部。 5· 一種半導體裝置,具有以下構造:在覆蓋於一半 導體基板之一第一絕緣膜上設有一第一多晶矽膜,且在覆 蓋於第一多晶矽膜的一第二絕緣膜中形成有用以使該第一 多晶石夕膜的一部份露出之第一接觸孔;且在包含該第一絕 緣膜與為第一絕緣膜之絕緣膜中,有一與該第一接觸孔不 同深度之第二接觸孔形成於該半導體基板之一擴散區域;第28頁 473996 _案號89102654_年月曰 修正_ 六、申請專利範圍 而一配線係經由該第一接觸孔,藉由包含一下層鈦薄膜之 一阻絕金屬膜而連接至該多晶矽膜; 其中,該第一接觸孔下方之該第一絕緣膜中,設有寬 度較該第一接觸孔之寬度為大之一渠溝,且於該渠溝中設 有一第二多晶石夕膜。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藉由 該第二多晶矽膜而形成於該渠溝中之一多晶矽區域之薄膜 厚度,係對應於位於該第一接觸孔之一底部之該阻絕金屬 膜之該下層鈦薄膜之薄膜厚度而設定。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第 二多晶矽膜係被設置於該渠溝中,以完全被埋入於其中。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第 二多晶矽膜並非完全埋於該渠溝中,且該第一接觸孔係被 設置以幾乎達到該渠溝之一底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一側 壁絕緣膜係被設置於該第一接觸孔之一侧壁與該第二接觸 孔之一側壁上。 10. —種半導體裝置,具有以下構造:於一半導體基 板中,形成有電連接至一個擴散區域的一電容器,該電容 器包含: 一下電極,設置於一第二接觸孔中,第二接觸孔係形 成於該半導體基板上之一第一絕緣膜中; 一電容絕緣膜,設置於該下電極與該第一絕緣膜上; 以及第29頁 473996 _案號89102654_年月曰 修正_ 六、申請專利範圍 一多晶矽製的上電極,設置於該電容絕緣膜上,一第 一接觸孔係形成於覆蓋該上電極之一第二絕緣膜中,以暴 露該上電極之一部份,而一配線係經過該第一接觸孔,介 由包含一下層鈦薄膜之一阻絕金屬膜而連接至該上電極; 其中,在該第一接觸孔下之該第一絕緣膜中,設置寬 度較該第一接觸孔為大之一渠溝,且於該渠溝中設有構成 一虛設電容器之一多晶矽膜。 1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0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與 該第一接觸孔具有不同深度之一第三接觸孔,係形成於包 含該第一絕緣膜與該第二絕緣膜的一絕緣膜中,且該絕緣 膜於該半導體基板之一擴散區域中覆蓋於該半導體基板。 1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0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藉 由該多晶矽膜而形成於該渠溝中之一多晶矽區域之薄膜厚 度,係對應於位於該第一接觸孔之一底部之該阻絕金屬膜 之該下層鈦薄膜之薄膜厚度而設定。 1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2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 多晶矽膜係被設置以完全埋於該渠溝中。 1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2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 多晶矽膜並非完全埋於該渠溝中,且該第一接觸孔係被設 置以幾乎達到該渠溝之一底部。 1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一 側壁絕緣膜係被設置於該第一接觸孔之側壁與該第二接觸 孔之側壁上。 16. —種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包含以下步驟:第30頁 473996 _案號89102654_年月曰 .修正_ 六、申請專利範圍 於一半導體基板中形成一擴散區域,然後,將一導電 插塞連接至該擴散區域,以形成一記憶體單元選擇電晶 體; 形成一第一絕緣膜,俾能覆蓋該導電插塞,然後,於 該第一絕緣膜中形成一第二接觸孔,俾能暴露該導電插 塞,同時,形成一渠溝,俾能不露出該插塞; 於該第二接觸孔與該渠溝中同時形成一導電膜,以構 成一電容器之一下電極與一虛設電容器之一下電極; 形成電容絕緣膜,俾能覆蓋該兩電極,然後,於該電 容絕緣膜上形成由多晶矽所構成之一上電極,以形成一電 容器與一虛設電容器; 形成一第二絕緣膜,俾能覆蓋該電容器之該上電極, 然後,於該第二絕緣膜中形成一個寬度比一第二渠溝小的 第一接觸孔,俾能暴露該虛設電容器之該上電極,同時, 於包含該第一絕緣膜與該第二絕緣膜之一絕緣膜中,形成 一個深度與該第一接觸孔不同之第三接觸孔,其中,該第 二渠溝係以形成於該渠溝中之該電容絕緣膜覆蓋; 形成具有由鈦所構成之下層膜的一阻絕金屬膜,俾於 該第一接觸孔之底部形成一鈦薄膜,該鈦薄膜之薄膜厚度 係和由構成該上電極之多晶矽所形成於該渠溝中之一多晶 矽區域之薄膜厚度相對應;以及 執行熱處理,其乃使該阻絕金屬膜之該下層膜之鈦與 該上電極之多晶砍進行反應。 1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6項之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第31頁 473996 _案號89102654_年月日__ 六、申請專利範圍 法,其中,於該電容器形成步驟中,該上電極係以將該上 電極之多晶矽完全埋於該渠溝中的方式形成。 1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6項之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 法,其中,於該電容器形成步驟中,該上電極係以多晶矽 並非完全埋於該渠溝中,同時,該第一接觸孔係被形成以 達到該渠溝之一底部的方式形成。1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6項之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 法,其中,在該接觸孔形成步驟之後,更包含以下步驟: 於該第一接觸孔與該第二接觸孔之各個側壁上形成一側壁 絕緣膜。第32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11036544A JP2000236076A (ja) | 1999-02-15 | 1999-02-15 |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473996B true TW473996B (en) | 2002-01-21 |
Family
ID=12472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89102654A TW473996B (en) | 1999-02-15 | 2000-02-15 |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6313497B1 (zh) |
JP (1) | JP2000236076A (zh) |
KR (1) | KR100363049B1 (zh) |
TW (1) | TW47399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630666B1 (ko) * | 2000-08-09 | 2006-10-0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금속 콘택 및 커패시터를 포함하는 반도체 소자 제조방법 |
KR100370130B1 (ko) * | 2000-10-06 | 2003-01-30 | 주식회사 하이닉스반도체 | 반도체 소자의 제조방법 |
KR100366632B1 (ko) * | 2000-10-10 | 2003-01-09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도전층의 박리를 억제할 수 있는 반도체 소자 및 그의제조 방법 |
JP3624822B2 (ja) * | 2000-11-22 | 2005-03-02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FR2828764B1 (fr) * | 2001-08-16 | 2004-01-23 | St Microelectronics Sa | Circuit integre et so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et cellule de memoire incorporant un tel circuit |
KR100446293B1 (ko) * | 2002-01-07 | 2004-09-0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저항체를 포함하는 반도체 소자 제조 방법 |
JP2004079924A (ja) * | 2002-08-22 | 2004-03-11 | Renesas Technology Corp | 半導体装置 |
JP2004128188A (ja) * | 2002-10-02 | 2004-04-22 | Renesas Technology Corp |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
JP3944455B2 (ja) * | 2003-01-31 | 2007-07-11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MXPA06001417A (es) * | 2003-08-04 | 2006-05-15 | Pfizer Prod Inc | Composiciones farmaceuticas de adsorbatos de farmacos amorfos y materiales que forman microfases lipofilas. |
JP2006032574A (ja) * | 2004-07-14 | 2006-02-0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4338614B2 (ja) * | 2004-09-29 | 2009-10-07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4783027B2 (ja) * | 2005-01-24 | 2011-09-28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半導体記憶装置 |
JP4778765B2 (ja) * | 2005-10-07 | 2011-09-21 | 富士通セミコンダクター株式会社 |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KR100778850B1 (ko) * | 2005-10-28 | 2007-11-22 | 동부일렉트로닉스 주식회사 | 반도체 소자의 커패시터 및 그 형성방법 |
US7612399B2 (en) * | 2005-11-08 | 2009-11-0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
KR100720261B1 (ko) * | 2006-01-26 | 2007-05-23 | 주식회사 하이닉스반도체 | 반도체 소자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
WO2009095996A1 (ja) * | 2008-01-29 | 2009-08-06 | Unisantis Electronics (Japan) Ltd. | 半導体記憶装置 |
US8692310B2 (en) | 2009-02-09 | 2014-04-08 | Spansion Llc | Gate fringing effect based channel formation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 |
US9418413B1 (en) * | 2009-07-06 | 2016-08-16 | Camtek Ltd. |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automatic recipe validation and selection |
US20120018198A1 (en) * | 2010-03-30 | 2012-01-26 | Ibiden Co., Ltd. |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printed wiring board |
US10431494B2 (en) * | 2018-01-29 | 2019-10-01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BEOL self-aligned interconnect structur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682455B2 (ja) * | 1994-07-07 | 1997-11-26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半導体記憶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3323352B2 (ja) | 1995-02-13 | 2002-09-09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半導体装置 |
JPH09246492A (ja) | 1996-03-13 | 1997-09-19 | Toshiba Corp | 半導体記憶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H10223886A (ja) | 1997-01-31 | 1998-08-21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半導体装置 |
US5913150A (en) * | 1997-04-11 | 1999-06-15 | Nec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using spin on glass layer |
JPH1126715A (ja) | 1997-06-30 | 1999-01-29 | Hitachi Ltd |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H11186522A (ja) | 1997-12-22 | 1999-07-09 | Hitachi Ltd |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H11186524A (ja) * | 1997-12-24 | 1999-07-09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5858831A (en) * | 1998-02-27 | 1999-01-12 | Vanguard International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 Process for fabricating a high performance logic and embedded dram devices on a single semiconductor chip |
KR100301038B1 (ko) * | 1998-03-02 | 2001-09-06 | 윤종용 | 씨오비(cob)를구비한반도체메모리장치및그제조방법 |
JP3398056B2 (ja) | 1998-06-29 | 2003-04-21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半導体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
US5895239A (en) * | 1998-09-14 | 1999-04-20 | Vanguard International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fabricating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by simultaneous formation of tungsten bit lines and tungsten landing plug contacts |
-
1999
- 1999-02-15 JP JP11036544A patent/JP2000236076A/ja active Pending
-
2000
- 2000-02-15 KR KR1020000007035A patent/KR100363049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0-02-15 TW TW089102654A patent/TW473996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0-02-15 US US09/504,432 patent/US6313497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1
- 2001-09-20 US US09/956,464 patent/US654133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6541335B2 (en) | 2003-04-01 |
KR20000058051A (ko) | 2000-09-25 |
KR100363049B1 (ko) | 2002-11-30 |
US20020013026A1 (en) | 2002-01-31 |
US6313497B1 (en) | 2001-11-06 |
JP2000236076A (ja) | 2000-08-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473996B (en) |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US6130449A (en) |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and a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 |
US7329953B2 (en) | Structure for reducing leakage currents and high contact resistance for embedded memory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 |
JP4567314B2 (ja) |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KR100292943B1 (ko) | 디램장치의제조방법 | |
KR100392210B1 (ko) | 메모리 어레이 및 지원 트랜지스터 형성 방법 | |
JPH0529563A (ja) |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US20090001437A1 (en) |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Including Recessed Conductive Layers and Related Methods | |
KR20010054734A (ko) | 반도체 장치의 제조방법 | |
US6593610B2 (en) | Memory cell arrays | |
US6060350A (en) |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having word line conductors provided at lower level than memory cell capaci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 |
KR100273987B1 (ko) | 디램 장치 및 제조 방법 | |
US6486026B2 (en) | Method of forming DRAM circuitry | |
JP3752795B2 (ja) | 半導体記憶装置の製造方法 | |
KR20020072846A (ko) | 엠아이엠 캐패시터를 채용한 캐패시터 오버 비트 라인구조의 반도체 메모리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JPS63281457A (ja) | 半導体メモリ | |
KR980012541A (ko) | 반도체 칩 및 dram 제조방법 | |
JP2001015711A (ja) |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 |
JP2004311706A (ja) |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05236135A (ja) |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 |
KR20060074715A (ko) | 반도체메모리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JPH11168192A (ja) | 半導体記憶装置 | |
JP3177038B2 (ja) | 半導体記憶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3942814B2 (ja) |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 |
JP3651130B2 (ja) | 半導体記憶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D4A |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