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45350A -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45350A
TW201545350A TW103131585A TW103131585A TW201545350A TW 201545350 A TW201545350 A TW 201545350A TW 103131585 A TW103131585 A TW 103131585A TW 103131585 A TW103131585 A TW 103131585A TW 201545350 A TW201545350 A TW 20154535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istor
layer
oxide semiconductor
insulating layer
semiconductor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315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42191B (zh
Inventor
Shinya Sasagawa
Hidekazu Miyairi
Shunpei Yamazaki
Motomu Kurata
Original Assignee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filed Critical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Publication of TW2015453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453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421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4219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0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7/08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including only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of a single kind
    • H01L27/085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including only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of a single kind including field-effect components only
    • H01L27/088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including only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of a single kind including field-effect components only the components being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 H01L27/09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including only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of a single kind including field-effect components only the components being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complementary MIS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7/0922Combination of complementary transistors having a different structure, e.g. stacked CMOS, high-voltage and low-voltage CMO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03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the substrate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body o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SOI
    • H01L27/1207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the substrate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body o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SOI combined with devices in contact with the semiconductor body, i.e. bulk/SOI hybrid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18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or structure of the substr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2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crystalline structure of the active layer
    • H01L27/1225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crystalline structure of the active layer with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not belonging to the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e.g. InGaZnO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layout of the wiring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e.g. scanning lines in LCD pixel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51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comprising TFTs having a different architecture, e.g. top- and bottom gate TF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59Multistep manufacturing metho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59Multistep manufacturing methods
    • H01L27/12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methods with a particular formation, treatment or patterning of the active layer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 H01L29/786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 H01L29/78606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with supplementary region or layer in the thin film or in the insulated bulk substrate supporting it for controlling or increasing the safety of the device
    • H01L29/78618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with supplementary region or layer in the thin film or in the insulated bulk substrate supporting it for controlling or increasing the safety of the device characterised by the drain or the source properties, e.g. the doping structure, the composition, the sectional shape or the contact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 H01L29/786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 H01L29/78645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with multiple gate
    • H01L29/78648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with multiple gate arranged on opposing sides of the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 H01L29/786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 H01L29/78651Silicon transis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 H01L29/786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 H01L29/7869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hav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comprising an oxide semiconductor material, e.g. zinc oxide, copper aluminium oxide, cadmium stann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 H01L29/786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 H01L29/78696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channel, e.g. multichannel, transverse or longitudinal shape, length or width, doping structure, or the overlap or alignment between the channel and the gate, the source or the drain, or the contacting structure of the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7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1/7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 H01L21/8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to produce devices, e.g. integrated circuits, each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s
    • H01L21/82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to produce devices, e.g. integrated circuits, each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using silicon technology
    • H01L21/8221Three dimensional integrated circuits stacked in different leve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7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1/7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 H01L21/8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to produce devices, e.g. integrated circuits, each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s
    • H01L21/825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to produce devices, e.g. integrated circuits, each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echnologies covered by H01L21/8206, H01L21/8213, H01L21/822, H01L21/8252, H01L21/8254 or H01L21/8256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0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7/06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components in a non-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 H01L27/0688Integrated circuits having a three-dimensional layou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20/00Read-only memory [ROM] devices
    • H10B20/27ROM only
    • H10B20/50ROM only having transistors on different levels, e.g. 3D RO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Thin Film Transistor (AREA)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 Metal-Oxide And Bipolar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 Internal Circuitry I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AREA)
  • Electrodes Of Semiconductors (AREA)
  •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AREA)
  • Drying Of Semiconductors (AREA)
  • Physical Deposition Of Substances That Are Component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AREA)
  • Non-Volatile Memory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提供一種佔有面積小且集成度高的半導體裝置。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是一種半導體裝置,包括:第一絕緣層、導電層及第二絕緣層,其中,導電層設置在第一絕緣層與第二絕緣層之間,第一絕緣層、導電層及第二絕緣層包括彼此重疊的區域,接觸插塞貫穿第一絕緣層、導電層及第二絕緣層,並且,在從第二絕緣層向第一絕緣層的深度方向上,接觸插塞的直徑在第二絕緣層與導電層的介面處變小。

Description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係關於一種包含氧化物半導體的半導體裝置。
注意,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不侷限於上述技術領域。本說明書等所公開的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技術領域係關於一種物體、方法或製造方法。另外,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係關於一種製程(process)、機器(machine)、產品(manufacture)或組合物(composition of matter)。由此,更明確而言,作為本說明書所公開的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技術領域的一個例子例如半導體裝置、顯示裝置、液晶顯示裝置、發光裝置、照明設備、蓄電裝置、記憶體裝置、攝像裝置、這些裝置的驅動方法或者這些裝置的製造方法。
注意,在本說明書等中,半導體裝置是指能夠藉由利用半導體特性而工作的所有裝置。電晶體、半導體電路是半導體裝置的一個實施方式。另外,記憶體裝置、顯示裝置、攝像裝置、電子裝置有時包括半導體裝置。
藉由利用形成在具有絕緣表面的基板上的半導體薄膜來構成電晶體的技術受到關注。該電晶體被廣泛地應用於積體電路(IC)、影像顯示裝置(簡單地記載為顯示裝置)等電子裝置。作為可以應用於電晶體的半導體薄膜,矽類半導體材料被周知。另外,作為其他材料,氧化物半導體受到關注。
已知包含氧化物半導體的電晶體的洩漏電流在非導通狀態下極小。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應用包括氧化物半導體的電晶體的低洩漏電流特性的低功耗的CPU等。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申請公開第2012-257187號公報
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佔有面積小的半導體裝置。另外,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集成度高的半導體裝置。另外,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工作速度快的半導體裝置。另外,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功耗低的半導體裝置。另外,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生產率高的半導體裝置。另外,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良率高 的半導體裝置。另外,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新穎的半導體裝置。另外,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上述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
注意,這些目的的記載不妨礙其他目的的存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並不需要實現所有上述目的。這些目的以外的目的從發明說明、圖式、申請專利範圍等的記載是顯然的,並可以從所述記載中抽出。
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係關於一種包括包含氧化物半導體形成的電晶體及使用矽形成的電晶體的半導體裝置。
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是一種半導體裝置,包括:第一絕緣層、導電層、第二絕緣層及接觸插塞,其中,導電層設置在第一絕緣層與第二絕緣層之間,第一絕緣層、導電層及第二絕緣層包括彼此重疊的區域,接觸插塞貫穿第一絕緣層、導電層及第二絕緣層,並且,在從第二絕緣層向第一絕緣層的深度方向上,接觸插塞的直徑在第二絕緣層與導電層的介面處變小。
本發明的其他方式是一種半導體裝置,包括:第一電晶體、第二電晶體及接觸插塞,其中,第一電晶體在矽基板中具有活性區域,第二電晶體在活性層中具有氧化物半導體,第一電晶體與第二電晶體具有彼此重疊的區域,在第一電晶體與第二電晶體之間具有第一絕緣層,在第二電晶體上具有第二絕緣層,第一電晶體的源極電極或汲極電極的一個藉由接觸插塞與第二電晶體的源極 電極或汲極電極的一個電連接,接觸插塞貫穿第一絕緣層、第二電晶體的源極電極或汲極電極的一個及第二絕緣層,並且,在從第二絕緣層向第一絕緣層的深度方向上,接觸插塞的直徑在第二絕緣層與第二電晶體的源極電極或汲極電極的一個的介面處變小。
第一電晶體及第二電晶體可以構成CMOS電路。
氧化物半導體較佳地具有In、Zn及M(M為Al、Ti、Ga、Sn、Y、Zr、La、Ce、Nd或Hf)。
接觸插塞也可以採用貫穿第二電晶體所包括的氧化物半導體層的結構。
本發明的其他方式是一種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形成第一絕緣層;在第一絕緣層上形成導電膜;藉由使用第一遮罩選擇性地蝕刻導電膜,形成導電層及在厚度方向上貫穿該導電層的貫通口;形成第二絕緣層,以覆蓋導電層及貫通口;藉由使用第二遮罩選擇性地蝕刻第二絕緣層,形成其直徑比貫通口的直徑大的開口部而使貫通口露出;以及將導電層用作遮罩選擇性地蝕刻第一絕緣層。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種佔有面積小的半導體裝置。另外,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式可以提供一種集成度高的半導體裝置。另外,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式可以提供一種工作速度快的半導體裝置。另外,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種功耗低的半導體 裝置。另外,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種生產率高的半導體裝置。另外,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種良率高的半導體裝置。另外,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種新穎的半導體裝置。另外,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種上述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
注意,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不侷限於上述效果。例如,根據情形或狀況,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有時具有上述效果以外的效果。或者,例如,根據情形或狀況,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有時不具有上述效果。
20‧‧‧貫通口
21‧‧‧接觸孔
22‧‧‧接觸孔
23‧‧‧接觸孔
24‧‧‧接觸孔
25‧‧‧接觸孔
32‧‧‧源極電極層
33‧‧‧汲極電極層
40‧‧‧矽基板
51‧‧‧電晶體
52‧‧‧電晶體
53‧‧‧電晶體
54‧‧‧電晶體
55‧‧‧電容元件
61‧‧‧接觸插塞
62‧‧‧接觸插塞
63‧‧‧接觸插塞
64‧‧‧接觸插塞
65‧‧‧接觸插塞
66‧‧‧接觸插塞
71‧‧‧佈線
72‧‧‧佈線
73‧‧‧佈線
75‧‧‧佈線
76‧‧‧佈線
77‧‧‧佈線
78‧‧‧佈線
79‧‧‧佈線
81‧‧‧絕緣層
82‧‧‧絕緣層
83‧‧‧絕緣層
84‧‧‧絕緣層
85‧‧‧絕緣層
86‧‧‧絕緣層
87‧‧‧絕緣層
90‧‧‧反相器電路
91‧‧‧電路
101‧‧‧電晶體
102‧‧‧電晶體
103‧‧‧電晶體
104‧‧‧電晶體
105‧‧‧電晶體
106‧‧‧電晶體
107‧‧‧電晶體
108‧‧‧電晶體
109‧‧‧電晶體
110‧‧‧電晶體
111‧‧‧電晶體
112‧‧‧電晶體
115‧‧‧基板
120‧‧‧絕緣層
130‧‧‧氧化物半導體層
130a‧‧‧氧化物半導體層
130A‧‧‧氧化物半導體膜
130b‧‧‧氧化物半導體層
130B‧‧‧氧化物半導體膜
130c‧‧‧氧化物半導體層
130C‧‧‧氧化物半導體膜
140‧‧‧導電層
141‧‧‧導電層
141a‧‧‧導電層
142‧‧‧導電層
150‧‧‧導電層
151‧‧‧導電層
152‧‧‧導電層
156‧‧‧光阻遮罩
160‧‧‧絕緣層
160A‧‧‧絕緣膜
170‧‧‧導電層
171‧‧‧導電層
171A‧‧‧導電膜
172‧‧‧導電層
172A‧‧‧導電膜
173‧‧‧導電層
175‧‧‧絕緣層
180‧‧‧絕緣層
190‧‧‧絕緣層
231‧‧‧區域
232‧‧‧區域
233‧‧‧區域
331‧‧‧區域
332‧‧‧區域
333‧‧‧區域
334‧‧‧區域
335‧‧‧區域
901‧‧‧外殼
902‧‧‧外殼
903‧‧‧顯示部
904‧‧‧顯示部
905‧‧‧麥克風
906‧‧‧揚聲器
907‧‧‧操作鍵
908‧‧‧觸控筆
911‧‧‧外殼
912‧‧‧顯示部
919‧‧‧相機
921‧‧‧外殼
922‧‧‧顯示部
923‧‧‧鍵盤
924‧‧‧指向裝置
931‧‧‧外殼
932‧‧‧顯示部
933‧‧‧腕帶
941‧‧‧外殼
942‧‧‧外殼
943‧‧‧顯示部
944‧‧‧操作鍵
945‧‧‧透鏡
946‧‧‧連接部
951‧‧‧車體
952‧‧‧車輪
953‧‧‧儀表板
954‧‧‧燈
1189‧‧‧ROM介面
1190‧‧‧基板
1191‧‧‧ALU
1192‧‧‧ALU控制器
1193‧‧‧指令解碼器
1194‧‧‧中斷控制器
1195‧‧‧時序控制器
1196‧‧‧暫存器
1197‧‧‧暫存器控制器
1198‧‧‧匯流排介面
1199‧‧‧ROM
1200‧‧‧記憶元件
1201‧‧‧電路
1202‧‧‧電路
1203‧‧‧開關
1204‧‧‧開關
1206‧‧‧邏輯元件
1207‧‧‧電容元件
1208‧‧‧電容元件
1209‧‧‧電晶體
1210‧‧‧電晶體
1213‧‧‧電晶體
1214‧‧‧電晶體
1220‧‧‧電路
5100‧‧‧顆粒
5100a‧‧‧顆粒
5100b‧‧‧顆粒
5101‧‧‧離子
5102‧‧‧氧化鋅層
5103‧‧‧粒子
5105a‧‧‧顆粒
5105a1‧‧‧區域
5105a2‧‧‧顆粒
5105b‧‧‧顆粒
5105c‧‧‧顆粒
5105d‧‧‧顆粒
5105d1‧‧‧區域
5105e‧‧‧顆粒
5120‧‧‧基板
5130‧‧‧靶材
5161‧‧‧區域
在圖式中:圖1A及圖1B是說明半導體裝置的剖面圖及電路圖;圖2A至圖2D是說明接觸插塞的製造方法的剖面圖;圖3A及圖3B是說明接觸插塞的製造方法的剖面圖;圖4是說明半導體裝置的剖面圖;圖5A至圖5D是說明接觸插塞的製造方法的剖面圖;圖6A及圖6B是說明半導體裝置的俯視圖;圖7A及圖7B是說明半導體裝置的剖面圖及電路 圖;圖8是說明半導體裝置的剖面圖;圖9A及圖9B是說明半導體裝置的俯視圖;圖10A及圖10B是說明電晶體的俯視圖及剖面圖;圖11A及圖11B是說明電晶體的俯視圖及剖面圖;圖12A及圖12B是說明電晶體的俯視圖及剖面圖;圖13A及圖13B是說明電晶體的俯視圖及剖面圖;圖14A及圖14B是說明電晶體的俯視圖及剖面圖;圖15A及圖15B是說明電晶體的俯視圖及剖面圖;圖16A及圖16B是說明電晶體的通道寬度方向的剖面的圖;圖17A至圖17F是說明電晶體的通道長度方向的剖面的圖;圖18A及圖18B是說明電晶體的通道寬度方向的剖面的圖;圖19A至圖19C是說明半導體層的俯視圖及剖面圖;圖20A至圖20C是說明半導體層的俯視圖及剖面圖;圖21A及圖21B是說明電晶體的俯視圖及剖面圖;圖22A及圖22B是說明電晶體的俯視圖及剖面圖;圖23A及圖23B是說明電晶體的俯視圖及剖面圖;圖24A及圖24B是說明電晶體的俯視圖及剖面圖;圖25A及圖25B是說明電晶體的俯視圖及剖面圖; 圖26A及圖26B是說明電晶體的俯視圖及剖面圖;圖27A及圖27B是說明電晶體的通道寬度方向的剖面的圖;圖28A至圖28F是說明電晶體的通道長度方向的剖面的圖;圖29A及圖29B是說明電晶體的通道寬度方向的剖面的圖;圖30A及圖30B是說明電晶體的俯視圖;圖31A至圖31C是說明電晶體的製造方法的圖;圖32A至圖32C是說明電晶體的製造方法的圖;圖33A至圖33C是說明電晶體的製造方法的圖;圖34A至圖34C是說明電晶體的製造方法的圖;圖35A至圖35C是說明電晶體的製造方法的圖;圖36A至圖36C是說明電晶體的製造方法的圖;圖37是說明CPU的結構實例的圖;圖38是記憶元件的電路圖;圖39A至圖39F是說明電子裝置的圖;圖40A至圖40F是半導體裝置的放大剖面圖;圖41A至圖41F是半導體裝置的放大剖面圖;圖42是說明蝕刻裝置的圖;圖43A至圖43D是CAAC-OS的剖面中的Cs校正高解析度TEM影像以及CAAC-OS的剖面示意圖;圖44A至圖44D是CAAC-OS的平面的Cs校正高解析度TEM影像; 圖45A至圖45C是說明藉由XRD得到的CAAC-OS以及單晶氧化物半導體的結構分析的圖;圖46A及圖46B是顯示CAAC-OS的電子繞射圖案的圖;圖47是藉由電子照射的In-Ga-Zn氧化物的結晶部的變化的圖;圖48A及圖48B是說明CAAC-OS以及nc-OS的成膜模型的示意圖;圖49A至圖49C是說明InGaZnO4的結晶及顆粒的圖;圖50A至圖50D是說明CAAC-OS的成膜模型的示意圖。
參照圖式對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注意,本發明不侷限於以下說明,所屬技術領域的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一個事實就是,其方式及詳細內容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及其範圍的情況下可以被變換為各種各樣的形式。因此,本發明不應該被解釋為僅限定於以下所示的實施方式的記載內容中。注意,在以下說明的發明的結構中,在不同的圖式中共同使用相同的元件符號來表示相同的部分或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而省略其重複說明。注意,有時在不同的圖式中適當地省略或改變相同組件的陰影圖案。
例如,在本說明書等中,當明確地記載為“X與Y連接”時,在本說明書等中公開了如下情況:X與Y電連接的情況;X與Y在功能上連接的情況;以及X與Y直接連接的情況。因此,不侷限於圖式或文中所示的連接關係等預定的連接關係,圖式或文中所示的連接關係以外的連接關係也記載於圖式或文中。
這裡,X和Y為目標物(例如,裝置、元件、電路、佈線、電極、端子、導電膜和層等)。
作為X與Y直接連接的情況的一個例子,例如在X與Y之間沒有連接能夠電連接X與Y的元件(例如開關、電晶體、電容元件、電感器、電阻元件、二極體、顯示元件、發光元件和負載等)的情況。
作為X與Y電連接的情況的一個例子,例如可以在X與Y之間連接一個以上的能夠電連接X與Y的元件(例如開關、電晶體、電容元件、電感器、電阻元件、二極體、顯示元件、發光元件和負載等)。另外,開關具有控制開啟和關閉的功能。換言之,藉由使開關處於導通狀態(開啟狀態)或非導通狀態(關閉狀態)來控制是否使電流流過。或者,開關具有選擇並切換電流路徑的功能。另外,X與Y電連接的情況包括X與Y直接連接的情況。
作為X與Y在功能上連接的情況的一個例子,例如可以在X與Y之間連接一個以上的能夠在功能上連接X與Y的電路(例如,邏輯電路(反相器、NAND 電路、NOR電路等)、信號轉換電路(DA轉換電路、AD轉換電路、伽瑪校正電路等)、電位位準轉換電路(電源電路(升壓電路、降壓電路等)、改變信號的電位位準的位準轉移電路等)、電壓源、電流源、切換電路、放大電路(能夠增大信號振幅或電流量等的電路、運算放大器、差動放大電路、源極隨耦電路、緩衝電路等)、信號產生電路、記憶體電路、控制電路等)。注意,例如,即使在X與Y之間夾有其他電路,當從X輸出的信號傳送到Y時,也可以說X與Y在功能上是連接著的。另外,X與Y在功能上連接的情況包括X與Y直接連接的情況及X與Y電連接的情況。
此外,當明確地記載為“X與Y電連接”時,在本說明書等中公開了如下情況:X與Y電連接的情況(換言之,以中間夾有其他元件或其他電路的方式連接X與Y的情況);X與Y在功能上連接的情況(換言之,以中間夾有其他電路的方式在功能上連接X與Y的情況);以及X與Y直接連接的情況(換言之,以中間不夾有其他元件或其他電路的方式連接X與Y的情況)。換言之,當明確記載為“電連接”時,在本說明書等中公開了與只明確記載為“連接”的情況相同的內容。
注意,例如,在電晶體的源極(或第一端子等)藉由Z1(或沒有藉由Z1)與X電連接,電晶體的汲極(或第二端子等)藉由Z2(或沒有藉由Z2)與Y電連接的情況下以及在電晶體的源極(或第一端子等)與Z1 的一部分直接連接,Z1的另一部分與X直接連接,電晶體的汲極(或第二端子等)與Z2的一部分直接連接,Z2的另一部分與Y直接連接的情況下,可以表現為如下。
例如,可以表現為“X、Y、電晶體的源極(或第一端子等)與電晶體的汲極(或第二端子等)互相電連接,X、電晶體的源極(或第一端子等)、電晶體的汲極(或第二端子等)與Y依次電連接”。或者,可以表現為“電晶體的源極(或第一端子等)與X電連接,電晶體的汲極(或第二端子等)與Y電連接,X、電晶體的源極(或第一端子等)、電晶體的汲極(或第二端子等)與Y依次電連接”。或者,可以表現為“X藉由電晶體的源極(或第一端子等)及汲極(或第二端子等)與Y電連接,X、電晶體的源極(或第一端子等)、電晶體的汲極(或第二端子等)、Y依次設置為相互連接”。藉由與這種例子相同的表現方法定義電路結構中的連接順序,可以區別電晶體的源極(或第一端子等)與汲極(或第二端子等)而決定技術範圍。
另外,作為其他表現方法,例如可以表現為“電晶體的源極(或第一端子等)至少藉由第一連接路徑與X電連接,所述第一連接路徑不具有第二連接路徑,所述第二連接路徑是電晶體的源極(或第一端子等)與電晶體的汲極(或第二端子等)之間的路徑,所述第一連接路徑是藉由Z1的路徑,電晶體的汲極(或第二端子等)至少藉由第三連接路徑與Y電連接,所述第三連接路徑不具 有所述第二連接路徑,所述第三連接路徑是藉由Z2的路徑”。或者,也可以表現為“電晶體的源極(或第一端子等)在第一連接路徑上至少藉由Z1與X電連接,所述第一連接路徑不具有第二連接路徑,所述第二連接路徑具有藉由電晶體的連接路徑,電晶體的汲極(或第二端子等)在第三連接路徑上至少藉由Z2與Y電連接,所述第三連接路徑不具有所述第二連接路徑”。或者,也可以表現為“電晶體的源極(或第一端子等)在第一電子路徑上至少藉由Z1與X電連接,所述第一電子路徑不具有第二電子路徑,所述第二電子路徑是從電晶體的源極(或第一端子等)到電晶體的汲極(或第二端子等)的電子路徑,電晶體的汲極(或第二端子等)在第三電子路徑上至少藉由Z2與Y電連接,所述第三電子路徑不具有第四電子路徑,所述第四電子路徑是從電晶體的汲極(或第二端子等)到電晶體的源極(或第一端子等)的電子路徑”。藉由與這種例子同樣的表現方法定義電路結構中的連接路徑,可以區別電晶體的源極(或第一端子等)和汲極(或第二端子等)來決定技術範圍。
注意,這種表現方法只是一個例子而已,不侷限於上述表現方法。在此,X、Y、Z1及Z2為目標物(例如,裝置、元件、電路、佈線、電極、端子、導電膜和層等)。
另外,即使在電路圖上獨立的組件彼此電連接,也有時一個構成要素兼有多個組件的功能。例如,在 佈線的一部分還被用作電極時,一個導電膜兼有佈線和電極的兩個組件的功能。因此,本說明書中的“電連接”的範疇內還包括這種一個導電膜兼有多個組件的功能的情況。
另外,根據情況或狀態,可以互相調換“膜”和“層”。例如,有時可以將“導電層”調換為“導電膜”。此外,有時可以將“絕緣膜”調換為“絕緣層”。
實施方式1
在本實施方式中,參照圖式對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半導體裝置進行說明。
圖1A是顯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半導體裝置的結構的剖面圖。圖1A所示的半導體裝置包括在矽基板40中具有活性區域的電晶體51、將氧化物半導體層用作活性層的電晶體52。藉由作為電晶體51使用p-ch型電晶體且作為電晶體52使用n-ch型電晶體,可以形成CMOS電路。使用圖1A所示的電晶體51、52形成反相器電路90(參照圖1B)。
電晶體51的基本結構包括形成通道的活性區域、源極區域、汲極區域、閘極絕緣膜及閘極電極。此外,電晶體52的基本結構包括形成通道的活性層、源極電極、汲極電極、閘極絕緣膜及閘極電極。如圖1A所示,藉由電晶體51及電晶體52的每一個所包括的上述組件的一部分重疊,可以縮小電路的佔有面積。
在反相器電路90的形成中,由於不需要在矽基板40中具有活性區域的n-ch型電晶體的形成製程,所以省略p井及n型雜質區域等的形成製程,因此可以大幅度地減少製程。
在電晶體51上設置有絕緣層81、絕緣層82、絕緣層83及絕緣層84。這裡,為便於說明,將絕緣層81至絕緣層84總稱為第一絕緣層。
在第一絕緣層上設置有電晶體52,在電晶體52上設置有絕緣層85、絕緣層86及絕緣層87。這裡,為便於說明,將絕緣層85至絕緣層87總稱為第二絕緣層。
注意,構成第一絕緣層及第二絕緣層的絕緣層不侷限於上述方式,有時省略絕緣層的一部分或追加其他絕緣層。
電晶體51的源極區域或汲極區域的一個與貫穿第一絕緣層及第二絕緣層的接觸插塞61電連接。此外,接觸插塞61與第二絕緣層上的佈線71電連接。
電晶體51的閘極電極與貫穿第一絕緣層及第二絕緣層的接觸插塞62電連接。此外,接觸插塞62與第二絕緣層上的佈線73電連接。
電晶體51的源極區域或汲極區域的另一個與第一絕緣層、電晶體52的源極電極或汲極電極的一個以及貫穿第二絕緣層的接觸插塞63電連接。這裡,電晶體51的源極區域或汲極區域的另一個與電晶體52的源極電 極或汲極電極的一個藉由接觸插塞63電連接。
電晶體52的閘極電極與貫穿第二絕緣層的接觸插塞64電連接。此外,接觸插塞64與第二絕緣層上的佈線73電連接。就是說,電晶體51的閘極電極與電晶體52的閘極電極藉由接觸插塞62、佈線73及接觸插塞64電連接。
在圖1A中,由於接觸插塞62、64所存在的縱深方向的位置與其他接觸插塞不同,所以使用與其他接觸插塞不同的陰線記載接觸插塞62、64。
電晶體52的源極電極或汲極電極的另一個與貫穿第二絕緣層的接觸插塞65電連接。此外,接觸插塞65與第二絕緣層上的佈線72電連接。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半導體裝置中,在形成具有彼此重疊的區域的多個電晶體之後形成接觸插塞,進行多個電晶體的電連接以及該接觸插塞與佈線等之間的連接。藉由採用上述結構,可以使製程簡化。此外,由於在形成電晶體之後自由地進行佈線的連接,所以藉由改變製程的一部分可以形成功能不同的半導體裝置,可以減少設計及製造的成本。
這裡,首先形成接觸孔,然後利用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化學氣相沉積)法等形成接觸插塞,以將導電體嵌入在該接觸孔中。在該製程中,為了縮減佔有面積較佳地形成深寬比大的接觸孔,但是形成貫穿多個層且深寬比大的接觸孔是很難的。
由於用來設置圖1A所示的接觸插塞61、62的接觸孔藉由蝕刻第一絕緣層及第二絕緣層來形成,所以較容易形成。例如,這是因為如下緣故:當使用氧化物絕緣層或氮化物絕緣層等時,在很多情況下,即使種類不同也可以利用相同的蝕刻條件進行處理。
另一方面,用來設置接觸插塞63的接觸孔除了絕緣層的蝕刻以外還需要進行電晶體52的源極電極或汲極電極(典型的是金屬層)的蝕刻來形成。由於絕緣層及金屬層的蝕刻條件不同,所以需要進行蝕刻氣體及蝕刻劑的切換等,這導致製程數在實質上增加。此外,在蝕刻製程中,有時因沉積物、電漿損傷、過蝕刻等導致不良現象。
因此,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中,為了進行用來設置接觸插塞63的接觸孔的形成而不增加製程數並不產生不良現象,預先在電晶體52的源極電極或汲極電極的一個中形成貫通口。
圖2A至圖2D顯示用來形成接觸插塞63的製程圖。此外,未圖示設置在電晶體51及電晶體51上的絕緣層的一部分。此外,圖式的左側顯示剖面圖,右側顯示俯視圖。
首先,在絕緣層84上形成具有三層結構的氧化物半導體層中的兩層,形成源極電極層32及汲極電極層33(參照圖2A),以與該氧化物半導體層接觸。這裡,在源極電極層32中設置貫通口20。貫通口20可以 與源極電極層32及汲極電極層33的圖案形成在同一製程中形成。
此外,如圖3A所示,貫通口20也可以設置在汲極電極層33中。在不使用設置在汲極電極層33中的貫通口20的情況下,在後面的製程中在不包括貫通口的區域使接觸插塞等與汲極電極層33連接即可。另外,源極及汲極的名稱根據電晶體的工作互換,源極電極層32及汲極電極層33的名稱可以互換。
接著,形成氧化物半導體層的剩下的一層、閘極絕緣膜及閘極電極層,完成電晶體52的基本結構。並且,在電晶體52上設置第二絕緣層。此時,在貫通口20中形成有第二絕緣層的一部分。再者,形成用來在第二絕緣層上形成多個接觸孔的光阻遮罩35(參照圖2B)。
藉由進行蝕刻製程,形成接觸孔21至接觸孔25(參照圖2C)。此時,由於在源極電極層32中設置有貫通口20,所以可以容易進行蝕刻製程而不需要從絕緣層的蝕刻條件改變為金屬層的蝕刻條件。
此外,在蝕刻製程中,為了防止接觸孔23與貫通口20的不對準,較佳的是使第二絕緣層的區域的接觸孔23的直徑比貫通口20的直徑大。因此,在從第二絕緣層向第一絕緣層的深度方向上,接觸孔23的直徑在電晶體52的源極電極層32與第二絕緣層的介面處變小。
此外,圖2B顯示所有的接觸孔同時形成的光 阻遮罩的例子,但也可以採用依次形成深度不同的接觸孔的方法。例如,如圖3B所示,也可以採用如下方法:首先形成相對深的接觸孔,然後在該接觸孔中暫時填充有機樹脂,形成相對淺的接觸孔。與此相反,也可以採用首先形成相對淺的接觸孔,然後形成相對深的接觸孔的方法。
藉由在上述接觸孔中填充導電層,形成接觸插塞61至接觸插塞65(參照圖2D)。根據接觸孔23的形狀在電晶體52的源極電極層32與上述第二絕緣層的介面處接觸插塞63的直徑變化。
圖40A至圖40F顯示圖1A所示的電晶體52的源極電極層32與上述第二絕緣層的介面附近的放大圖。圖40A是圖2D的放大圖,但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不侷限於此。藉由調整蝕刻條件,可以改變貫通口20及其周圍的形狀。
例如,如圖40B所示,形成在貫通口20中的接觸插塞63的側壁的角度也可以與接觸插塞63的其他部分的側壁的角度不同。此外,如圖40C所示,也可以在源極電極層32的內部接觸插塞63的直徑變化。另外,如圖40D所示,也可以在源極電極層32的內部接觸插塞63的側壁的角度變化。此外,如圖40E所示,也可以在源極電極層32與第一絕緣層的介面處接觸插塞63的直徑變化。另外,如圖40F所示,也可以在第一絕緣層的內部接觸插塞63的直徑變化。
此外,由於接觸插塞的側壁具有輕微的錐形 角,所以可以說是在深度方向上接觸插塞的任何部分的直徑都發生變化。另一方面,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特徵是如下:與上述直徑的變化無關,接觸插塞具有直徑的變化很顯著的區域。
用於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半導體裝置的電晶體52也可以具有如下結構:在氧化物半導體層上形成源極電極及汲極電極,該源極電極及該汲極電極不與絕緣層84接觸。在上述結構中,包含在絕緣層84中的氧不被構成源極電極及汲極電極的金屬層奪取。因此,可以將該氧高效地供應給氧化物半導體層,從而可以提高電晶體52的電特性及可靠性。
圖4顯示採用上述結構時的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半導體裝置。在該結構中,藉由在電晶體52的源極電極或汲極電極的一個中設置貫通口,可以容易形成用來設置接觸插塞63的接觸孔。
此時,當形成用來設置接觸插塞63的接觸孔時,也對氧化物半導體層進行蝕刻。由於有時氧化物半導體層的蝕刻條件與絕緣層的蝕刻條件不同,所以也可以在氧化物半導體層中設置貫通口。
圖5A至圖5D顯示在氧化物半導體層中也設置貫通口的結構中的用來形成接觸插塞63的製程圖。除了在氧化物半導體層中也設置貫通口的結構以外與圖2A至圖2D的製程相同,由此省略說明。
圖41A至圖41F顯示圖4所示的電晶體52的 源極電極層32與上述第二絕緣層的介面附近的放大圖。圖41A是圖5D的放大圖,但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不侷限於此。藉由調整蝕刻條件,可以改變貫通口20及其周圍的形狀。
例如,如圖41B所示,也可以在源極電極層32與氧化物半導體層的介面處接觸插塞63的直徑變化。此外,如圖41C所示,也可以在氧化物半導體層的內部接觸插塞63的直徑變化。此外,如圖41D所示,氧化物半導體層中的貫通口20中的接觸插塞63的側壁的角度也可以與接觸插塞63的其他部分的側壁的角度不同。另外,如圖41E所示,也可以在氧化物半導體層與第一絕緣層的介面處接觸插塞63的直徑變化。另外,如圖41F所示,也可以在第一絕緣層的內部接觸插塞63的直徑變化。此外,也可以組合圖40A至圖40F所示的接觸插塞63的形狀與圖41A至圖41F所示的接觸插塞63的形狀。
圖6A及圖6B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半導體裝置的俯視圖。圖6A是圖1A所示的半導體裝置的俯視圖,圖6B是圖4所示的半導體裝置的俯視圖。此外,圖1A及圖4相當於沿著圖6A及圖6B所示的P1-P2的剖面。此外,在圖式中,OS顯示由氧化物半導體形成的活性層,Si顯示矽的活性區域。
此外,圖7A顯示本發明的其他方式。圖7A所示的半導體裝置包括在矽基板40中具有活性區域的電晶體53、將氧化物半導體層用作活性層的電晶體54及電 容元件55。圖7A所示的電晶體53、電晶體54及電容元件55的連接結構形成圖7B的電路圖所示的電路91。圖7A所示的半導體裝置除了具有電容元件55及各組件的連接方式以外,可以採用與圖1A所示的半導體裝置相同的結構。
這裡,為了電連接電晶體53的閘極電極層與電晶體54的源極電極層或汲極電極層的一個與電容元件55的一個電極層,使用接觸插塞66。接觸插塞66使用設置在電晶體54的源極電極層或汲極電極層的一個(與電容元件55的一個電極層同一)中的貫通口而設置。因此,與圖1A所示的接觸插塞63相同地,在從第二絕緣層向第一絕緣層的深度方向上,在電晶體54的源極電極層或汲極電極層的一個與第二絕緣層的介面處接觸插塞66的直徑變小。
在圖7A中,由於接觸插塞66、67所存在的縱深方向的位置與其他接觸插塞不同,所以使用與其他接觸插塞不同的陰線記載接觸插塞66、67。
圖8顯示將圖4所示的電晶體52的結構應用於電晶體54的情況。另外,圖9A是圖7A所示的半導體裝置的俯視圖的一個例子。此外,圖9B是圖8所示的半導體裝置的俯視圖的一個例子。此外,圖7A及圖8相當於沿著圖9A及圖9B所示的Q1-Q2的剖面。
圖7B所示的電路91是即使在沒有電力供應的情況下也能夠保持儲存內容,並且對寫入次數也沒有限 制的半導體裝置(記憶體電路)的一個例子。
使用氧化物半導體形成的電晶體54具有關態電流(off-state current)極小的電特性,因此能夠長時間保持電荷。例如,在將源極與汲極之間的電壓設定為0.1V、5V或10V左右的情況下,以電晶體的通道寬度標準化的關態電流可以降低到幾yA/μm至幾zA/μm。另一方面,包含除了氧化物半導體以外的材料(例如結晶矽等)的電晶體容易進行高速工作。因此,藉由組合這兩者,可以構成資料的保持能力高且工作快速的記憶體裝置。
在圖7B所示的半導體裝置中,藉由利用能夠保持電晶體53的閘極電極的電位的特徵,可以如下所示那樣進行資料的寫入、保持以及讀出。
對資料的寫入及保持進行說明。首先,將佈線77的電位設定為使電晶體54成為開啟狀態的電位,使電晶體54成為開啟狀態。
由此動作,佈線76的電位施加到電晶體53的閘極電極及電容元件55。換言之,對節點FN施加指定的電荷(寫入)。在此,施加賦予兩種不同電位位準的電荷(以下,稱為低位準電荷、高位準電荷)中的任一種。
然後,藉由將佈線77的電位設定為使電晶體54成為關閉狀態的電位,來使電晶體54成為關閉狀態,由此保持施加到節點FN的電荷(保持)。因為電晶體54的關態電流極小,所以節點FN的電荷被長時間地保持。
接著,對資料的讀出進行說明。當在對佈線 75施加指定的電位(恆電位)的狀態下對佈線78施加適當的電位(讀出電位)時,根據保持在節點FN中的電荷量,佈線79具有不同的電位。
一般而言,在電晶體53為n通道型電晶體的情況下,對電晶體53的閘極電極(節點FN)施加高位準電荷時的外觀上的臨界電壓Vth_H低於對電晶體53的閘極電極(節點FN)施加低位準電荷時的外觀上的臨界電壓Vth_L
在此,外觀上的臨界電壓是指為了使電晶體53成為“開啟狀態”所需要的佈線78的電位。因此,藉由將佈線78的電位設定為Vth_L與Vth_H之間的電位V0,可以辨別施加到電晶體53的閘極電極(節點FN)的電荷。
例如,在寫入時供應有高位準電荷的情況下,如果佈線78的電位為V0(>Vth_H),電晶體53則成為“開啟狀態”。當供應有低位準電荷時,即使佈線78的電位為V0(<Vth_L),電晶體53也保持“關閉狀態”。因此,藉由辨別佈線79的電位,可以讀出所保持的資訊。
注意,當將記憶單元配置為陣列狀時,需要僅讀出所希望的記憶單元的資料。在不如此讀出資料的記憶單元中,對佈線78施加無論施加到閘極電極的電位大小都使電晶體53成為“關閉狀態”的電位,即小於Vth_H的電位,即可。或者,對佈線78施加無論施加到閘極電 極的電位大小都使電晶體53成為“開啟狀態”的電位,即大於Vth_L的電位,即可。
在圖7B所示的半導體裝置中,藉由使用將氧化物半導體用於通道形成區域形成的關態電流極小的電晶體,可以極長期地保持儲存內容。換言之,因為不需要進行更新工作,或者,可以使更新工作的頻率變得極低,所以可以充分降低功耗。另外,即使在沒有電力供應的情況下(注意,較佳的是固定電位),也可以長期保持儲存內容。另外,也可以在儲存內容的保持期間內進行供應電力的動作。
另外,在上述驅動方法中,對節點FN的資料的寫入不需要高電壓,並且也不存在電晶體53劣化的問題。由於例如不需要如習知的非揮發性記憶體那樣地藉由施加高電壓來對浮動閘極注入電子或從浮動閘極抽出電子,因此不會發生如電晶體53的閘極絕緣膜劣化等問題。換言之,不同於習知的非揮發性記憶體,在根據所公開的發明的半導體裝置中,對重寫的次數沒有限制,所以可靠性得到極大提高。再者,根據電晶體的開啟狀態或關閉狀態而進行資料寫入,從而可以容易實現高速工作。
以下說明上述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半導體裝置的組件。此外,以下說明圖1A所示的半導體裝置,但是本實施方式所示的其他半導體裝置也是相同的。
作為矽基板40不侷限於塊矽基板,也可以使用SOI基板。此外,也可以使用以鍺、矽鍺、碳化矽、鎵 砷、砷化鋁鎵、磷化銦、氮化鎵、有機半導體為材料的基板代替矽基板40。
另外,電晶體51不僅是平面型電晶體,並且還可以是各種類型的電晶體。例如,可以是FIN(鰭)型、TRI-GATE(三閘極)型電晶體等。
絕緣層81可以用作保護膜,作為絕緣層81典型地可以使用氮化矽膜、氧化鋁膜。此外,可以將絕緣層82及絕緣層87用作平坦化膜,作為絕緣層82及絕緣層87可以使用氧化矽膜、氧氮化矽膜等。
可以將絕緣層83用作阻擋氫的膜。設置在電晶體51的活性區域附近的絕緣層中的氫使矽的懸空鍵終結,由此可以提高電晶體51的可靠性。另一方面,設置在上部的電晶體52的活性層的氧化物半導體層附近的絕緣層中的氫有可能成為在氧化物半導體中生成載子的原因之一,所以有時引起電晶體52的可靠性的下降。因此,當在使用矽類半導體材料的電晶體上層疊使用氧化物半導體的電晶體時,在它們之間設置具有防止氫的擴散的功能的絕緣層83是較佳的。藉由利用絕緣層83將氫封閉在下部,可以提高電晶體51的可靠性,此外,由於從下部到上部的氫的擴散得到抑制,所以同時可以提高電晶體52的可靠性。
絕緣層83例如可以使用氮化矽、氧化鋁、氧氮化鋁、氧化鎵、氧氮化鎵、氧化釔、氧氮化釔、氧化鉿、氧氮化鉿、釔安定氧化鋯(YSZ)等形成。此外,也 可以使用上述材料形成絕緣層85形成。
絕緣層84用作對電晶體52的氧化物半導體層供應氧的供應源。因此,絕緣層84是含氧的絕緣層,較佳的是包含比化學計量組成多的氧。此外,絕緣層84由於也可以用作電晶體52的背閘極一側的閘極絕緣膜,所以較佳的是在與氧化物半導體層的介面不容易生成缺陷的膜。
作為絕緣層84典型地可以使用氧化矽膜、氧氮化矽膜。此外,也可以使用氮化矽膜或氮氧化矽膜與上述絕緣層的疊層。另外,也可以使用上述材料形成絕緣層86形成。
接觸插塞61至接觸插塞65典型地可以使用金屬材料形成。明確而言,可以使用鎢。另外,接觸插塞也可以採用在其壁面設置氮化鈦且在其內部設置鎢的結構。此外,作為絕緣層及接觸插塞頂面的平坦化的方法可以利用CMP(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化學機械研磨)法。
在本實施方式中說明反相器電路及記憶體電路的結構作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例子,但是也可以應用於其他電路。此外,不侷限於兩個電晶體重疊的例子,也可以應用於電連接三個以上的電晶體等組件的結構。
在本實施方式中顯示層疊在活性區域具有矽的電晶體及在活性層中具有氧化物半導體的電晶體的例 子,但是不侷限於此。也可以應用於層疊多個具有矽的電晶體的結構。另外,也可以應用於層疊多個具有氧化物半導體的電晶體的結構。
此外,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也可以應用於重疊的佈線的電連接。
圖42顯示用來蝕刻具有多種膜的多層膜的蝕刻裝置的一個例子。圖42所示的蝕刻裝置包括蝕刻室810A、810B、810C、以在將基板轉移到各蝕刻室時暫時使基板待機為目的的轉移室820以及對各蝕刻室供應蝕刻氣體等的氣體供應系統830。此外,雖然未圖示,蝕刻裝置還包括多個電源供應系統、多個泵系統及多個氣體減排系統(gas abatement system)等。
為了在具有多種膜的多層膜形成微小的開口部,較佳地使用平行平板型蝕刻裝置。尤其是,較佳地使用具有高密度電漿發生源等的蝕刻裝置。或者,較佳地使用具有在對各層進行蝕刻時能夠選擇適當的蝕刻氣體的氣體供應系統的蝕刻裝置。尤其是,較佳地具有能夠組合多種氣體的氣體供應系統。
例如,也可以在一個蝕刻室中在具有多種膜的多層膜中形成微小的開口部。在該方法中,對各層使用適當的蝕刻氣體即可。如圖42所示,具有三個蝕刻室的蝕刻裝置可以對多個基板同時進行處理。由此,可以提高生產率。
當在一個蝕刻室中蝕刻具有多種膜的多層膜 時,在蝕刻室中對應於所蝕刻的膜的種類切換為適當的氣體。由此,有時多種多樣的蝕刻生成物沉積在蝕刻室牆壁上。有時該生成物從蝕刻室牆壁剝離且成為微粒。當微粒附著於基板上時,有時導致蝕刻缺陷。
作為防止上述微粒的發生的方法,有根據每個膜的種類決定蝕刻室進行蝕刻的方法。以下顯示使用圖42所示的蝕刻裝置蝕刻具有多種膜的多層膜時的一個例子。這裡所使用的蝕刻目標是在基板上依次形成有第一絕緣膜、第二絕緣膜、第三絕緣膜、氧化物半導體膜、導電膜、第四絕緣膜、有機樹脂膜及光阻劑的疊層物。此外,光阻劑經過曝光及顯影具有預定的形狀。
首先,將基板配置在蝕刻室810A中,對有機樹脂膜及第四絕緣膜進行蝕刻。接著,將基板從蝕刻室810A藉由轉移室820移動至蝕刻室810B,對導電膜進行蝕刻。將基板從蝕刻室810B藉由轉移室820移動至蝕刻室810A,對氧化物半導體膜、第三絕緣膜及第二絕緣膜進行蝕刻。將基板從蝕刻室810A藉由轉移室820移動至蝕刻室810C,藉由進行灰化去除經過上述蝕刻製程所產生的生成物。將基板從蝕刻室810C藉由轉移室820移動至蝕刻室810A,對第一絕緣膜進行蝕刻。將基板從蝕刻室810A藉由轉移室820移動至蝕刻室810C,藉由進行灰化去除光阻劑及有機樹脂膜。
根據上述一個例子,即使採用具有更多種的膜的多層膜的結構,藉由反復進行上述製程,也可以形成 微小的開口部。
在上述一個例子的情況下,為了對具有多種膜的多層膜進行蝕刻使用多個蝕刻室。此時,基板在真空下被移動,不暴露於大氣氛圍下,由此可以進行穩定的蝕刻。此外,在各蝕刻室中,不根據膜的種類切換蝕刻氣體。由此,處理時間變短,由此可以提高生產率。
本實施方式可以與其他實施方式所記載的結構適當地組合而實施。
實施方式2
在本實施方式中,參照圖式對能夠用於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具有氧化物半導體的電晶體進行說明。在本實施方式的圖式中,為了明確起見,放大、縮小或省略組件的一部分而進行圖示。
圖10A及圖10B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電晶體101的俯視圖及剖面圖。圖10A是俯視圖,圖10A所示的點劃線B1-B2方向上的剖面相當於圖10B。另外,圖10A所示的點劃線B3-B4方向上的剖面相當於圖16A。另外,有時將點劃線B1-B2方向稱為通道長度方向,將點劃線B3-B4方向稱為通道寬度方向。
電晶體101包括與基板115接觸的絕緣層120、與絕緣層120接觸的氧化物半導體層130、與氧化物半導體層130電連接的導電層140及導電層150、與氧化物半導體層130、導電層140及導電層150接觸的絕緣 層160、與絕緣層160接觸的導電層170、與導電層140、導電層150、絕緣層160及導電層170接觸的絕緣層175以及與絕緣層175接觸的絕緣層180。此外,根據需要也可以包括與絕緣層180接觸的絕緣層190(平坦化膜)等。
這裡,導電層140、導電層150、絕緣層160及導電層170分別可以用作源極電極層、汲極電極層、閘極絕緣膜及閘極電極層。
此外,圖10B所示的區域231、區域232及區域233分別可以用作源極區域、汲極區域及通道形成區域。區域231與導電層140接觸且區域232與導電層150接觸,例如藉由作為導電層140及導電層150使用容易與氧鍵結的導電材料可以使區域231及區域232低電阻化。
明確而言,由於氧化物半導體層130與導電層140及導電層150接觸,在氧化物半導體層130中產生氧缺陷,該氧缺陷與殘留在氧化物半導體層130中或從外部擴散的氫之間的相互作用使區域231及區域232成為低電阻的n型。
另外,電晶體的“源極”和“汲極”的功能在使用極性不同的電晶體的情況下或在電路工作中電流方向變化的情況等下,有時互相調換。因此,在本說明書中,“源極”和“汲極”可以互相調換。此外,“電極層”也可以稱為“佈線”。
此外,顯示導電層170由導電層171及導電 層172的兩層形成的例子,但也可以採用一層或三層以上的疊層。該結構也可以應用於本實施方式所說明的其他電晶體。
此外,顯示導電層140及導電層150由單層形成的例子,但也可以採用兩層以上的疊層。該結構也可以應用於本實施方式所說明的其他電晶體。
此外,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電晶體也可以採用圖11A及圖11B所示的結構。圖11A是電晶體102的俯視圖,圖11A所示的點劃線C1-C2方向上的剖面相當於圖11B。另外,圖11A所示的點劃線C3-C4方向上的剖面相當於圖16B。另外,有時將點劃線C1-C2方向稱為通道長度方向,將點劃線C3-C4方向稱為通道寬度方向。
電晶體102除了用作閘極絕緣膜的絕緣層160的端部不與用作閘極電極層的導電層170的端部一致以外的結構都具有與電晶體101相同的結構。電晶體102的結構由於導電層140及導電層150的較寬的部分由絕緣層160覆蓋,所以在導電層140、導電層150與導電層170之間的電阻高,因此具有閘極漏電流少的特徵。
電晶體101及電晶體102是具有導電層170與導電層140、導電層150重疊的區域的頂閘極結構。該區域的通道長度方向的寬度為了減少寄生電容較佳地設定為3nm以上且小於300nm。另一方面,由於不在氧化物半導體層130中形成偏置區域,所以容易形成通態電流 (on-state current)高的電晶體。
此外,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電晶體也可以採用圖12A及圖12B所示的結構。圖12A是電晶體103的俯視圖,圖12A所示的點劃線D1-D2方向上的剖面相當於圖12B。另外,圖12A所示的點劃線D3-D4方向上的剖面相當於圖16A。另外,有時將點劃線D1-D2方向稱為通道長度方向,將點劃線D3-D4方向稱為通道寬度方向。
電晶體103包括與基板115接觸的絕緣層120、與絕緣層120接觸的氧化物半導體層130、與氧化物半導體層130接觸的絕緣層160、與絕緣層160接觸的導電層170、覆蓋氧化物半導體層130、絕緣層160及導電層170的絕緣層175、與絕緣層175接觸的絕緣層180、藉由設置在絕緣層175及絕緣層180中的開口部與氧化物半導體層130電連接的導電層140及導電層150。此外,根據需要也可以包括與絕緣層180、導電層140及導電層150接觸的絕緣層190(平坦化膜)等。
這裡,導電層140、導電層150、絕緣層160及導電層170分別可以用作源極電極層、汲極電極層、閘極絕緣膜及閘極電極層。
此外,圖12B所示的區域231、區域232及區域233分別可以用作源極區域、汲極區域及通道形成區域。區域231及區域232與絕緣層175接觸,例如藉由作為絕緣層175使用含氫的絕緣材料可以使區域231及區域 232低電阻化。
明確而言,經過直到形成絕緣層175的製程在區域231及區域232中產生的氧缺陷與從絕緣層175擴散到區域231及區域232的氫之間的相互作用使區域231及區域232成為低電阻的n型。此外,作為含氫的絕緣材料,例如可以使用氮化矽、氮化鋁等。
此外,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電晶體也可以採用圖13A及圖13B所示的結構。圖13A是電晶體104的俯視圖,圖13A所示的點劃線E1-E2方向上的剖面相當於圖13B。另外,圖13A所示的點劃線E3-E4方向上的剖面相當於圖16A。另外,有時將點劃線E1-E2方向稱為通道長度方向,將點劃線E3-E4方向稱為通道寬度方向。
電晶體104除了導電層140及導電層150覆蓋氧化物半導體層130的端部且與其接觸以外具有與電晶體103相同的結構。
此外,圖13B所示的區域331及區域334可以用作源極區域,區域332及區域335可以用作汲極區域,區域333可以用作通道形成區域。與電晶體101中的區域231及區域232相同地可以使區域331及區域332低電阻化。此外,與電晶體103中的區域231及區域232相同地可以使區域334及區域335低電阻化。另外,當通道長度方向上的區域334及區域335的寬度為100nm以下,較佳為50nm以下時,由於閘極電場有助於防止通態 電流大幅度地下降,所以也可以採用不進行上述那樣的低電阻化的結構。
電晶體103及電晶體104的結構是不具有導電層170與導電層140及導電層150重疊的區域的自對準結構。自對準結構的電晶體由於閘極電極層與源極電極層及汲極電極層之間的寄生電容極小,所以適用於高速工作。
此外,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電晶體也可以採用圖14A及圖14B所示的結構。圖14A是電晶體105的俯視圖,圖14A所示的點劃線F1-F2方向上的剖面相當於圖14B。另外,圖14A所示的點劃線F3-F4方向上的剖面相當於圖16A。另外,有時將點劃線F1-F2方向稱為通道長度方向,將點劃線F3-F4方向稱為通道寬度方向。
電晶體105包括與基板115接觸的絕緣層120、與絕緣層120接觸的氧化物半導體層130、與氧化物半導體層130電連接的導電層141及導電層151、與氧化物半導體層130、導電層141、導電層151接觸的絕緣層160、與絕緣層160接觸的導電層170、與氧化物半導體層130、導電層141、導電層151、絕緣層160及導電層170接觸的絕緣層175、與絕緣層175接觸的絕緣層180、藉由設置在絕緣層175及絕緣層180中的開口部分別與導電層141及導電層151電連接的導電層142及導電層152。此外,根據需要也可以具有與絕緣層180、導電 層142及導電層152接觸的絕緣層190(平坦化膜)等。
這裡,導電層141及導電層151與氧化物半導體層130頂面接觸而不與側面接觸。
電晶體105除了包括導電層141及導電層151、以及藉由設置在絕緣層175及絕緣層180中的開口部分別與導電層141及導電層151電連接的導電層142及導電層152之處以外,其他結構與電晶體101相同。可以將導電層140(導電層141及導電層142)用作源極電極層,且可以將導電層150(導電層151及導電層152)用作汲極電極層。
此外,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電晶體也可以採用圖15A及圖15B所示的結構。圖15A是電晶體106的俯視圖,圖15A所示的點劃線G1-G2方向上的剖面相當於圖15B。另外,圖15A所示的點劃線G3-G4方向上的剖面相當於圖16A。另外,有時將點劃線G1-G2方向稱為通道長度方向,將點劃線G3-G4方向稱為通道寬度方向。
電晶體106包括與基板115接觸的絕緣層120、與絕緣層120接觸的氧化物半導體層130、與氧化物半導體層130電連接的導電層141及導電層151、與氧化物半導體層130接觸的絕緣層160、與絕緣層160接觸的導電層170、與絕緣層120、氧化物半導體層130、導電層141、導電層151、絕緣層160、導電層170接觸的絕緣層175、與絕緣層175接觸的絕緣層180、藉由設置 在絕緣層175及絕緣層180中的開口部分別與導電層141及導電層151電連接的導電層142及導電層152。此外,根據需要也可以具有與絕緣層180、導電層142及導電層152接觸的絕緣層190(平坦化膜)等。
這裡,導電層141及導電層151與氧化物半導體層130頂面接觸而不與側面接觸。
電晶體106除了包括導電層141及導電層151之處以外其他結構與電晶體103相同。可以將導電層140(導電層141及導電層142)用作源極電極層,且可以將導電層150(導電層151及導電層152)用作汲極電極層。
在電晶體105及電晶體106中,由於導電層140及導電層150不與絕緣層120接觸,所以絕緣層120中的氧不容易被導電層140及導電層150奪取,可以容易將氧從絕緣層120供應給氧化物半導體層130。
此外,也可以對電晶體103中的區域231及區域232、電晶體104及電晶體106中的區域334及區域335添加用來形成氧缺陷來提高導電率的雜質。作為在氧化物半導體層中形成氧缺陷的雜質,例如可以使用選自磷、砷、銻、硼、鋁、矽、氮、氦、氖、氬、氪、氙、銦、氟、氯、鈦、鋅及碳中的一種以上。作為該雜質的添加方法,可以使用電漿處理法、離子植入法、離子摻雜法、電漿浸沒離子佈植技術(Plasma-immersion ion implantation method)等。
藉由將上述元素作為雜質元素添加到氧化物半導體層,氧化物半導體層中的金屬元素與氧之間的鍵被切斷,形成氧缺陷。藉由包含在氧化物半導體層中的氧缺陷與殘留在氧化物半導體層中或後面添加的氫之間的相互作用,可以提高氧化物半導體層的導電率。
當對添加雜質元素形成有氧缺陷的氧化物半導體添加氫時,氫進入氧缺陷處而在傳導帶附近形成施體能階。其結果是,可以形成氧化物導電體。因此,氧化物導電體具有透光性。注意,這裡將導電體化的氧化物半導體稱為氧化物導電體。
氧化物導電體是簡併半導體,可以推測其傳導帶端與費米能階一致或大致一致。因此,氧化物導電體層與用作源極電極層及汲極電極層的導電層之間的接觸是歐姆接觸,可以降低氧化物導電體層與用作源極電極層及汲極電極層的導電層之間的接觸電阻。
另外,如圖17A至圖17F所示的通道長度方向的剖面圖以及如圖18A及圖18B所示的通道寬度方向的剖面圖,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電晶體也可以包括氧化物半導體層130與基板115之間的導電層173。藉由將該導電層用作第二閘極電極層(背閘極),能夠增加通態電流或控制臨界電壓。此外,在圖17A至圖17F所示的剖面圖中,也可以使導電層173的寬度比氧化物半導體層130短。再者,也可以使導電層173的寬度比導電層170短。
當想要增加通態電流時,例如,對導電層170及導電層173供應相同的電位來實現雙閘極電晶體即可。另外,當想要控制臨界電壓時,對導電層173供應與導電層170不同的恆電位即可。為了對導電層170及導電層173供應相同的電位,例如,如圖18B所示,藉由接觸孔使導電層170與導電層173電連接即可。
此外,在圖10A至圖15B的電晶體101至電晶體106中顯示氧化物半導體層130為單層的例子,但是氧化物半導體層130也可以為疊層。電晶體101至電晶體106的氧化物半導體層130可以與圖19A至圖19C或圖20A至圖20C所示的氧化物半導體層130調換。
圖19A至圖19C是兩層結構的氧化物半導體層130的俯視圖及剖面圖。圖19A是俯視圖,圖19A所示的點劃線A1-A2方向上的剖面相當於圖19B。另外,圖19A所示的點劃線A3-A4方向上的剖面相當於圖19C。
圖20A至圖20C是三層結構的氧化物半導體層130的俯視圖及剖面圖。圖20A是俯視圖,圖20A所示的點劃線A1-A2方向上的剖面相當於圖20B。另外,圖20A所示的點劃線A3-A4方向上的剖面相當於圖20C。
作為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氧化物半導體層130c可以使用其組成彼此不同的氧化物半導體層等。
此外,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電晶體也可以採用圖21A及圖21B所示的結構。圖21A是電晶體 107的俯視圖,圖21A所示的點劃線H1-H2方向上的剖面相當於圖21B。另外,圖21A所示的點劃線H3-H4方向上的剖面相當於圖27A。另外,有時將點劃線H1-H2方向稱為通道長度方向,將點劃線H3-H4方向稱為通道寬度方向。
電晶體107包括與基板115接觸的絕緣層120、由與絕緣層120接觸的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及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形成的疊層、與該疊層電連接的導電層140及導電層150、與該疊層、導電層140及導電層150接觸的氧化物半導體層130c、與氧化物半導體層130c接觸的絕緣層160、與絕緣層160接觸的導電層170、與導電層140、導電層150、氧化物半導體層130c、絕緣層160及導電層170接觸的絕緣層175、與絕緣層175接觸的絕緣層180。此外,根據需要也可以包括與絕緣層180接觸的絕緣層190(平坦化膜)等。
電晶體107除了在區域231及區域232中氧化物半導體層130為兩層(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在區域233中氧化物半導體層130為三層(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氧化物半導體層130c)、以及在導電層140及導電層150與絕緣層160之間夾有氧化物半導體層的一部分(氧化物半導體層130c)之處以外其他結構與電晶體101相同。
此外,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電晶體也可以採用圖22A及圖22B所示的結構。圖22A是電晶體 108的俯視圖,圖22A所示的點劃線I1-I2方向上的剖面相當於圖22B。另外,圖22A所示的點劃線I3-I4方向上的剖面相當於圖27B。另外,有時將點劃線I1-I2方向稱為通道長度方向,將點劃線I3-I4方向稱為通道寬度方向。
電晶體108除了在區域231及區域232中氧化物半導體層130為兩層(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在區域233中氧化物半導體層130為三層(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氧化物半導體層130c)、以及在導電層140及導電層150與絕緣層160之間夾有氧化物半導體層的一部分(氧化物半導體層130c)之處以外其他結構與電晶體102相同。
此外,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電晶體也可以採用圖23A及圖23B所示的結構。圖23A是電晶體109的俯視圖,圖23A所示的點劃線J1-J2方向上的剖面相當於圖23B。另外,圖23A所示的點劃線J3-J4方向上的剖面相當於圖27A。另外,有時將點劃線J1-J2方向稱為通道長度方向,將點劃線J3-J4方向稱為通道寬度方向。
電晶體109包括與基板115接觸的絕緣層120、由與絕緣層120接觸的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及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形成的疊層、與該疊層接觸的氧化物半導體層130c、與氧化物半導體層130c接觸的絕緣層160、與絕緣層160接觸的導電層170、覆蓋該疊層、氧 化物半導體層130c、絕緣層160及導電層170的絕緣層175、與絕緣層175接觸的絕緣層180、藉由設置在絕緣層175及絕緣層180中的開口部與該疊層電連接的導電層140及導電層150。此外,根據需要也可以包括與絕緣層180、導電層140及導電層150接觸的絕緣層190(平坦化膜)等。
電晶體109除了在區域231及區域232中氧化物半導體層130為兩層(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在區域233中氧化物半導體層130為三層(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氧化物半導體層130c)之處以外其他結構與電晶體103相同。
此外,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電晶體也可以採用圖24A及圖24B所示的結構。圖24A是電晶體110的俯視圖,圖24A所示的點劃線K1-K2方向上的剖面相當於圖24B。另外,圖24A所示的點劃線K3-K4方向上的剖面相當於圖27A。另外,有時將點劃線K1-K2方向稱為通道長度方向,將點劃線K3-K4方向稱為通道寬度方向。
電晶體110除了在區域231及區域232中氧化物半導體層130為兩層(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在區域233中氧化物半導體層130為三層(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氧化物半導體層130c)之處以外其他結構與電晶體104 相同。
此外,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電晶體也可以採用圖25A及圖25B所示的結構。圖25A是電晶體111的俯視圖,圖25A所示的點劃線L1-L2方向上的剖面相當於圖25B。另外,圖25A所示的點劃線L3-L4方向上的剖面相當於圖27A。另外,有時將點劃線L1-L2方向稱為通道長度方向,將點劃線L3-L4方向稱為通道寬度方向。
電晶體111包括與基板115接觸的絕緣層120、由與絕緣層120接觸的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及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形成的疊層、與該疊層電連接的導電層141及導電層151、與該疊層、導電層141及導電層151接觸的氧化物半導體層130c、與氧化物半導體層130c接觸的絕緣層160、與絕緣層160接觸的導電層170、與該疊層、導電層141、導電層151、氧化物半導體層130c、絕緣層160及導電層170接觸的絕緣層175、與絕緣層175接觸的絕緣層180、藉由設置在絕緣層175及絕緣層180中的開口部分別與導電層141及導電層151電連接的導電層142及導電層152。此外,根據需要也可以具有與絕緣層180、導電層142及導電層152接觸的絕緣層190(平坦化膜)等。
電晶體111除了在區域231及區域232中氧化物半導體層130為兩層(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在區域233中氧化物半導體層130 為三層(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氧化物半導體層130c)、以及在導電層141及導電層151與絕緣層160之間夾有氧化物半導體層的一部分(氧化物半導體層130c)之處以外其他結構與電晶體105相同。
此外,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電晶體也可以採用圖26A及圖26B所示的結構。圖26A是電晶體112的俯視圖,圖26A所示的點劃線M1-M2方向上的剖面相當於圖26B。另外,圖26A所示的點劃線M3-M4方向上的剖面相當於圖27A。另外,有時將點劃線M1-M2方向稱為通道長度方向,將點劃線M3-M4方向稱為通道寬度方向。
電晶體112除了在區域331、區域332、區域334及區域335中氧化物半導體層130為兩層(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在區域333中氧化物半導體層130為三層(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氧化物半導體層130c)之處以外其他結構與電晶體106相同。
另外,如圖28A至圖28F所示的通道長度方向的剖面圖以及如圖29A及圖29B所示的通道寬度方向的剖面圖,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電晶體也可以包括氧化物半導體層130與基板115之間的導電層173。藉由將該導電層用作第二閘極電極層(背閘極),能夠增加通態電流或控制臨界電壓。此外,在圖28A至圖28F所示的剖面圖中,也可以使導電層173的寬度比氧化物半導體層 130短。再者,也可以使導電層173的寬度比導電層170短。
如圖30A及圖30B所示的俯視圖(僅顯示氧化物半導體層130、導電層140及導電層150),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電晶體中的導電層140(源極電極層)及導電層150(汲極電極層)的寬度(WSD)比氧化物半導體層130的寬度(WOS)長或短。藉由WOS WSD(WSD為WOS以下),閘極電場容易施加到氧化物半導體層130整體,可以提高電晶體的電特性。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電晶體(電晶體101至電晶體112)中,在任一個結構中,作為閘極電極層的導電層170隔著作為閘極絕緣膜的絕緣層160電性上包圍通道寬度方向上的氧化物半導體層130,由此可以提高通態電流。將這種電晶體結構稱為surrounded channel (s-channel)結構。
在具有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及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的電晶體以及具有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及氧化物半導體層130c的電晶體中,藉由適當地選擇構成氧化物半導體層130的兩層或三層的材料,可以將電流流過在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中。由於電流流過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因此不容易受到介面散射的影響,所以可以獲得很大的通態電流。另外,藉由增加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的厚度,可以增加通態電流。例如,也可以將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的厚度設定為100nm 至200nm。
藉由使用上述結構的電晶體,可以使半導體裝置具有良好的電特性。
注意,在本說明書中,例如,通道長度是指在電晶體的俯視圖中,半導體(或在電晶體處於開啟狀態時,在半導體中電流流過的部分)和閘極電極重疊的區域或者形成通道的區域中的源極(源極區域或源極電極)和汲極(汲極區域或汲極電極)之間的距離。另外,在一個電晶體中,通道長度不一定在所有的區域中成為相同的值。也就是說,一個電晶體的通道長度有時不限於一個值。因此,在本說明書中,通道長度是形成通道的區域中的任一個值、最大值、最小值或平均值。
例如,通道寬度是指半導體(或在電晶體處於開啟狀態時,在半導體中電流流過的部分)和閘極電極重疊的區域或者形成通道的區域中的源極和汲極相對的部分的長度。另外,在一個電晶體中,通道寬度不一定在所有的區域中成為相同的值。也就是說,一個電晶體的通道寬度有時不限於一個值。因此,在本說明書中,通道寬度是形成通道的區域中的任一個值、最大值、最小值或平均值。
另外,根據電晶體的結構,有時實際上形成通道的區域中的通道寬度(下面稱為有效通道寬度)和電晶體的俯視圖所示的通道寬度(下面稱為外觀上的通道寬度)不同。例如,在具有立體結構的電晶體中,有時因為 有效通道寬度大於電晶體的俯視圖所示的外觀上的通道寬度,所以不能忽略其影響。例如,在具有微型且立體結構的電晶體中,有時形成在半導體的側面上的通道區域的比例大於形成在半導體的頂面上的通道區域的比例。在此情況下,實際上形成通道的有效通道寬度大於俯視圖所示的外觀上的通道寬度。
在具有立體結構的電晶體中,有時難以藉由實測估計有效通道寬度。例如,為了根據設計值估計有效通道寬度,需要預先知道半導體的形狀作為假定。因此,當半導體的形狀不清楚時,難以準確地測量有效通道寬度。
於是,在本說明書中,有時在電晶體的俯視圖中將作為半導體和閘極電極重疊的區域中的源極和汲極相對的部分的長度的外觀上的通道寬度稱為“圍繞通道寬度(SCW:Surrounded Channel Width)”。此外,在本說明書中,在簡單地表示“通道寬度”時,有時是指圍繞通道寬度或外觀上的通道寬度。或者,在本說明書中,在簡單地表示“通道寬度”時,有時表示有效通道寬度。注意,藉由取得剖面TEM影像等並對其影像進行分析等,可以決定通道長度、通道寬度、有效通道寬度、外觀上的通道寬度、圍繞通道寬度等的值。
另外,在藉由計算求得電晶體的場效移動率或每個通道寬度的電流值等時,有時使用圍繞通道寬度進行計算。在此情況下,有時成為與使用有效通道寬度進行 計算時不同的值。
本實施方式所示的結構可以與其他實施方式所示的結構適當地組合而實施。
實施方式3
在本實施方式中對實施方式2所示的電晶體的組件進行詳細的說明。
基板115相當於包括圖1A中的矽基板40、絕緣層81、絕緣層82及絕緣層83的結構。此外,由於使用矽基板只形成p-ch型電晶體,所以較佳地使用具有n-型導電型矽基板。或者,也可以使用具有n-型或i型矽層的SOI基板。此外,較佳的是在該矽基板中的形成電晶體的表面的晶面配向為(110)面。藉由使用在其表面具有(110)面的矽基板形成p-ch型電晶體,可以提高移動率。
絕緣層120相當於圖1A中的絕緣層84。絕緣層120除了防止雜質從基板115擴散的功能以外,還可以具有對氧化物半導體層130供應氧的功能。因此,絕緣層120較佳為含氧的絕緣膜,更佳為包含比化學計量比多的氧的絕緣膜。例如,絕緣層120為利用熱脫附譜分析法(TDS(Thermal Desorption Spectroscopy))而得到的換算為氧原子的氧釋放量為1.0×1019atoms/cm3以上的膜。注意,上述TDS分析時的膜的表面溫度較佳為100℃以上且700℃以下或100℃以上且500℃以下。此外,如上所 述,當基板115是形成有其他裝置的基板時,絕緣層120還用作層間絕緣膜。在此情況下,較佳地利用CMP(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化學機械研磨)法等進行平坦化處理,以使其表面平坦。
例如,作為絕緣層120可以使用氧化鋁、氧化鎂、氧化矽、氧氮化矽、氧化鎵、氧化鍺、氧化釔、氧化鋯、氧化鑭、氧化釹、氧化鉿和氧化鉭等氧化物絕緣膜、氮化矽、氮氧化矽、氮化鋁和氮氧化鋁等氮化物絕緣膜或者這些的混合材料形成。此外,也可以使用上述材料的疊層。
注意,在本實施方式中,以電晶體所具有的氧化物半導體層130具有從絕緣層120一側依次層疊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及氧化物半導體層130c的三層結構的情況為主而進行詳細的說明。
此外,當氧化物半導體層130為單層時,使用相當於上述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的層即可。
此外,當氧化物半導體層130為兩層時,使用從絕緣層120一側依次層疊相當於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的層及相當於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的層的疊層即可。當採用該結構時,也可以調換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與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
當氧化物半導體層130為四層以上時,例如可以採用在本實施方式所說明的三層結構的氧化物半導體層130上層疊其他氧化物半導體層的結構或者該三層結構 的各層間介面中的任一個中插入其他氧化物半導體層的結構。
例如,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使用其電子親和力(真空能階與導帶底之間的能量差)大於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及氧化物半導體層130c的氧化物半導體。電子親和力是從真空能階與價帶頂之間的能量差(游離電位)減去導帶底與價帶頂之間的能量差(能隙)的值。
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及氧化物半導體層130c較佳地包含一種以上的構成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的金屬元素。例如,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及氧化物半導體層130c較佳地使用其導帶底的能量比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的導帶底的能量更接近真空能階0.05eV、0.07eV、0.1eV或0.15eV以上且2eV、1eV、0.5eV或0.4eV以下的氧化物半導體形成。
在上述結構中,當對導電層170施加電場時,通道形成在氧化物半導體層130中的導帶底的能量最低的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中。
另外,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包含一種以上的構成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的金屬元素,因此,與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與絕緣層120接觸時的兩者的介面相比,在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與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的介面不容易形成介面能階。上述介面能階有時形成通道,因此有時導致電晶體的臨界電壓的變動。所以,藉由設置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能夠抑制電晶體的臨界電壓等電特性的 偏差。此外,可以提高該電晶體的可靠性。
另外,氧化物半導體層130c包含一種以上的構成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的金屬元素,因此,與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與閘極絕緣膜(絕緣層160)接觸時的兩者的介面相比,在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與氧化物半導體層130c的介面不容易發生載子散射。所以,藉由設置氧化物半導體層130c,能夠提高電晶體的場效移動率。
例如,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及氧化物半導體層130c可以使用如下材料:包含Al、Ti、Ga、Ge、Y、Zr、Sn、La、Ce或Hf且該元素的原子數比高於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中的元素的材料。明確而言,上述元素的原子數比為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中的元素的1.5倍以上,較佳為2倍以上,更佳為3倍以上。上述元素與氧堅固地鍵結,所以具有抑制在氧化物半導體層中產生氧缺陷的功能。由此可說,與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相比,在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及氧化物半導體層130c中不容易產生氧缺陷。
另外,能夠用於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及氧化物半導體層130c的氧化物半導體較佳的是至少包含銦(In)或鋅(Zn)。或者,較佳地包含In和Zn的兩者。另外,為了減少使用該氧化物半導體的電晶體的電特性偏差,除了上述元素以外,較佳的是還包含穩定劑(stabilizer)。
作為穩定劑,例如鎵(Ga)、錫(Sn)、鉿 (Hf)、鋁(Al)或鋯(Zr)等。另外,作為其他穩定劑,例如鑭系元素的鑭(La)、鈰(Ce)、鐠(Pr)、釹(Nd)、釤(Sm)、銪(Eu)、釓(Gd)、鋱(Tb)、鏑(Dy)、鈥(Ho)、鉺(Er)、銩(Tm)、鐿(Yb)、鎦(Lu)等。
例如,作為氧化物半導體,可以使用氧化銦、氧化錫、氧化鎵、氧化鋅、In-Zn氧化物、Sn-Zn氧化物、Al-Zn氧化物、Zn-Mg氧化物、Sn-Mg氧化物、In-Mg氧化物、In-Ga氧化物、In-Ga-Zn氧化物、In-Al-Zn氧化物、In-Sn-Zn氧化物、Sn-Ga-Zn氧化物、Al-Ga-Zn氧化物、Sn-Al-Zn氧化物、In-Hf-Zn氧化物、In-La-Zn氧化物、In-Ce-Zn氧化物、In-Pr-Zn氧化物、In-Nd-Zn氧化物、In-Sm-Zn氧化物、In-Eu-Zn氧化物、In-Gd-Zn氧化物、In-Tb-Zn氧化物、In-Dy-Zn氧化物、In-Ho-Zn氧化物、In-Er-Zn氧化物、In-Tm-Zn氧化物、In-Yb-Zn氧化物、In-Lu-Zn氧化物、In-Sn-Ga-Zn氧化物、In-Hf-Ga-Zn氧化物、In-Al-Ga-Zn氧化物、In-Sn-Al-Zn氧化物、In-Sn-Hf-Zn氧化物、In-Hf-Al-Zn氧化物。
注意,例如In-Ga-Zn氧化物是指作為主要成分包含In、Ga和Zn的氧化物。另外,也可以包含In、Ga、Zn以外的金屬元素。此外,在本說明書中,將由In-Ga-Zn氧化物構成的膜稱為IGZO膜。
另外,也可以使用以InMO3(ZnO)m(m>0,且m不是整數)表示的材料。注意,M表示選自Ga、Y、 Zr、La、Ce或Nd中的一種金屬元素或多種金屬元素。另外,也可以使用以In2SnO5(ZnO)n(n>0,且n是整數)表示的材料。
另外,在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及氧化物半導體層130c為至少包含銦、鋅及M(M為Al、Ti、Ga、Ge、Y、Zr、Sn、La、Ce或Hf等金屬)的In-M-Zn氧化物,且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的原子數比為In:M:Zn=x1:y1:z1,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的原子數比為In:M:Zn=x2:y2:z2,氧化物半導體層130c的原子數比為In:M:Zn=x3:y3:z3的情況下,y1/x1及y3/x3較佳為大於y2/x2。y1/x1及y3/x3為y2/x2的1.5倍以上,較佳為2倍以上,更佳為3倍以上。此時,在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中,在y2為x2以上的情況下,能夠使電晶體的電特性變得穩定。注意,在y2為x2的3倍以上的情況下,電晶體的場效移動率降低,因此y2較佳小於x2的3倍。
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及氧化物半導體層130c中的除了Zn及O之外的In與M的原子百分比較佳為In的比率低於50atomic%且M的比率為50atomic%以上,更佳為In的比率低於25atomic%且M的比率為75atomic%以上。另外,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中的除了Zn及O之外的In與M的原子百分比較佳為In的比率為25atomic%以上且M的比率低於75atomic%,更佳為In的比率為34atomic%以上且M的比率低於66atomic%。
另外,較佳的是,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的銦 的含量多於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及氧化物半導體層130c的銦的含量。在氧化物半導體中,重金屬的s軌域主要有助於載子傳導,並且,藉由增加In的比率來增加s軌域的重疊,由此In的比率多於M的氧化物的移動率比In的比率等於或少於M的氧化物高。因此,藉由將銦含量高的氧化物用於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可以實現高場效移動率的電晶體。
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的厚度為3nm以上且100nm以下,較佳為5nm以上且50nm以下,更佳為5nm以上且25nm以下。另外,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的厚度為3nm以上且200nm以下,較佳為10nm以上且150nm以下,更佳為15nm以上且100nm以下。此外,氧化物半導體層130c的厚度為1nm以上且50nm以下,較佳為2nm以上且30nm以下,更佳為3nm以上且15nm以下。另外,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較佳的是比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及氧化物半導體層130c厚。
此外,為了對其通道形成在氧化物半導體層中的電晶體賦予穩定電特性,藉由降低氧化物半導體層中的雜質濃度,來使氧化物半導體層成為本質(i型)或實質上本質是有效的。在此,“實質上本質”是指氧化物半導體層的載子密度低於1×1017/cm3,較佳低於1×1015/cm3,更佳低於1×1013/cm3
此外,對氧化物半導體層來說,氫、氮、碳、矽以及主要成分以外的金屬元素是雜質。例如,氫和 氮引起施體能階的形成,而增高載子密度。此外,矽引起氧化物半導體層中的雜質能階的形成。該雜質能階成為陷阱,有可能使電晶體的電特性劣化。因此,較佳地降低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及氧化物半導體層130c中或各層的介面的雜質濃度。
為了使氧化物半導體層成為本質或實質上本質,例如在氧化物半導體層的某個深度或氧化物半導體層的某個區域較佳為如下:藉由SIMS(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ry:二次離子質譜)分析測定出的矽濃度低於1×1019atoms/cm3,較佳低於5×1018atoms/cm3,更佳低於1×1018atoms/cm3。此外,例如在氧化物半導體層的某個深度或氧化物半導體層的某個區域較佳為如下:氫濃度為2×1020atoms/cm3以下,較佳為5×1019atoms/cm3以下,更佳為1×1019atoms/cm3以下,進一步較佳為5×1018atoms/cm3以下。此外,例如在氧化物半導體層的某個深度或氧化物半導體層的某個區域較佳為如下:氮濃度低於5×1019atoms/cm3,較佳為5×1018atoms/cm3以下,更佳為1×1018atoms/cm3以下,進一步較佳為5×1017atoms/cm3以下。
此外,當氧化物半導體層包含結晶時,如果以高濃度包含矽或碳,氧化物半導體層的結晶性則有可能降低。為了防止氧化物半導體層的結晶性的降低,例如在氧化物半導體層的某個深度或氧化物半導體層的某個區域中包含如下部分即可:矽濃度低於1×1019atoms/cm3,較 佳低於5×1018atoms/cm3,更佳低於1×1018atoms/cm3。此外,例如在氧化物半導體層的某個深度或氧化物半導體層的某個區域中包含如下部分即可:碳濃度低於1×1019atoms/cm3,較佳低於5×1018atoms/cm3,更佳低於1×1018atoms/cm3
此外,將如上述那樣的被高度純化了的氧化物半導體膜用於通道形成區域的電晶體的關態電流極小。例如,可以使以源極與汲極之間的電壓為0.1V、5V或10V左右時的電晶體的通道寬度標準化的關態電流降低到幾yA/μm至幾zA/μm。
另外,作為電晶體的閘極絕緣膜,大多使用包含矽的絕緣膜,因此較佳的是如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電晶體那樣不使氧化物半導體層的用作通道的區域與閘極絕緣膜接觸。另外,當通道形成在閘極絕緣膜與氧化物半導體層的介面時,有時在該介面產生載子散射而使電晶體的場效移動率降低。從上述觀點來看,可以說較佳的是使氧化物半導體層的用作通道的區域與閘極絕緣膜分開。
因此,藉由使氧化物半導體層130具有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及氧化物半導體層130c的疊層結構,能夠將通道形成在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中,由此能夠形成具有高場效移動率及穩定的電特性的電晶體。
在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及氧化物半導體層130c的能帶圖中,導帶底的能量 連續地變化。這從由於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及氧化物半導體層130c的組成相互相似,氧容易在上述三者中互相擴散的情況上,也可以得到理解。由此可以說,雖然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及氧化物半導體層130c是組成互不相同的疊層體,但是在物性上是連續的。因此,在圖式中,被層疊的各氧化物半導體層的介面由虛線表示。
主要成分相同而層疊的氧化物半導體層130不是簡單地將各層層疊,而以形成連續結合(在此,尤其是指各層之間的導帶底的能量連續地變化的U型井(U-shaped well)結構)的方式形成。換言之,形成疊層結構,以在各層的介面之間不存在會形成俘獲中心或再結合中心等缺陷能階的雜質。如果,雜質混入被層疊的氧化物半導體層的層間,能帶則失去連續性,因此載子在介面被俘獲或者再結合而消失。
例如,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及氧化物半導體層130c可以使用In:Ga:Zn=1:3:2、1:3:3、1:3:4、1:3:6、1:4:5、1:6:4或1:9:6(原子數比)的In-Ga-Zn氧化物等,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可以使用In:Ga:Zn=1:1:1、2:1:3、5:5:6、3:1:2或4:2:4.1(原子數比)等的In-Ga-Zn氧化物等。另外,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及氧化物半導體層130c的原子數比作為誤差包括上述原子數比的±40%的變動。
氧化物半導體層130中的氧化物半導體層 130b用作井(well),而在包括氧化物半導體層130的電晶體中,通道形成在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中。另外,氧化物半導體層130的導帶底的能量連續地變化,因此,也可以將氧化物半導體層130稱為U型井。另外,也可以將具有上述結構的通道稱為埋入通道。
另外,雖然在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與氧化矽膜等絕緣層之間以及氧化物半導體層130c與氧化矽膜等絕緣層的介面附近有可能形成起因於雜質或缺陷的陷阱能階,但是藉由設置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及氧化物半導體層130c,可以使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和該陷阱能階相隔。
注意,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及氧化物半導體層130c的導帶底的能量與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的導帶底的能量之間的能量差小時,有時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的電子越過該能量差到達陷阱能階。當電子被陷阱能階俘獲時,在絕緣層介面產生負電荷,使得電晶體的臨界電壓向正方向漂移。
因此,為了抑制電晶體的臨界電壓的變動,需要使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及氧化物半導體層130c的導帶底的能量與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的導帶底的能量之間產生一定以上的能量差。該能量差都較佳為0.1eV以上,更佳為0.15eV以上。
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及氧化物半導體層130c較佳地包含結晶部。尤其是,藉 由使用c軸配向結晶,能夠對電晶體賦予穩定的電特性。另外,c軸配向的結晶抗彎曲,由此可以提高使用撓性基板的半導體裝置的可靠性。
作為用作源極電極層的導電層140及用作汲極電極層的導電層150,例如可以使用Al、Cr、Cu、Ta、Ti、Mo、W、Ni、Mn、Nd、Sc及選自該金屬材料的合金的材料形成的單層或疊層。典型的是,特別較佳地使用容易與氧鍵結的Ti或在後面能以較高的溫度進行處理的熔點高的W。此外,也可以使用低電阻的Cu或Cu-Mn等合金與上述材料的疊層。另外,在電晶體105、電晶體106、電晶體111、電晶體112中,例如可以作為導電層141及導電層151使用W,作為導電層142及導電層152使用Ti及Al的疊層膜等。
上述材料具有從氧化物半導體膜抽出氧的性質。由此,在與上述材料接觸的氧化物半導體層的一部分的區域中,氧化物半導體層中的氧被脫離,而在氧化物半導體層中形成氧空缺。包含於膜中的微量的氫與該氧缺陷鍵而使該區域明顯地n型化。因此,可以將該使n型化的區域用作電晶體的源極或汲極。
此外,當導電層140及導電層150使用W形成時,也可以對導電層140及導電層150摻雜氮。藉由摻雜氮適當地降低抽出氧的性質,可以防止n型化的區域擴展到通道區域。另外,藉由作為上述導電層使用n型半導體層的疊層,使n型半導體層與氧化物半導體層接觸,可 以防止n型化的區域擴展到通道區域。作為n型半導體層可以使用添加有氮的In-Ga-Zn氧化物、氧化鋅、氧化銦、氧化錫、氧化銦錫等。
作為用作閘極絕緣膜的絕緣層160,可以使用包含氧化鋁、氧化鎂、氧化矽、氧氮化矽、氮氧化矽、氮化矽、氧化鎵、氧化鍺、氧化釔、氧化鋯、氧化鑭、氧化釹、氧化鉿和氧化鉭中的一種以上的絕緣膜。此外,絕緣層160也可以是上述材料的疊層。另外,絕緣層160也可以包含鑭(La)、氮、鋯(Zr)等作為雜質。
另外,說明絕緣層160的疊層結構的一個例子。絕緣層160例如包含氧、氮、矽、鉿等。具體地,較佳地包含氧化鉿及氧化矽或者氧化鉿及氧氮化矽。
氧化鉿及氧化鋁的相對介電常數比氧化矽或氧氮化矽高。因此,可以使物理厚度比等效氧化物厚度(equivalent oxide thickness)大,即使將等效氧化物厚度設定為10nm以下或5nm以下也可以減少穿隧電流引起的洩漏電流。就是說,可以實現關態電流小的電晶體。再者,與包括非晶結構的氧化鉿相比,包括結晶結構的氧化鉿具有的相對介電常數高。因此,為了形成關態電流小的電晶體,較佳地使用包括結晶結構的氧化鉿。作為結晶結構的例子,例如單斜晶結構或立方體晶結構。但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不侷限於此。
此外,作為與氧化物半導體層130接觸的絕緣層120及絕緣層160較佳地使用氮氧化物的釋放量少的 膜。在氮氧化物的釋放量多的絕緣層與氧化物半導體接觸的情況下,有時氧化物半導體的能隙內的氮氧化物的能階密度增高。作為絕緣層120及絕緣層160例如可以使用氮氧化物的釋放量少的氧氮化矽膜或氧氮化鋁膜等氧化物絕緣層。
此外,在TDS分析中,氮氧化物的釋放量少的氧氮化矽膜是氨釋放量比氮氧化物的釋放量多的膜,典型的是氨釋放量為1×1018個/cm3以上且5×1019個/cm3以下。此外,上述TDS分析時的膜表面溫度較佳為50℃以上且650℃以下或50℃以上且550℃以下。
藉由作為絕緣層120及絕緣層160使用上述氧化物絕緣層,可以降低電晶體的臨界電壓的漂移,由此可以降低電晶體的電特性變動。
作為用作閘極電極層的導電層170例如可以使用Al、Ti、Cr、Co、Ni、Cu、Y、Zr、Mo、Ru、Ag、Mn、Nd、Sc、Ta及W等的導電膜。另外,也可以使用上述材料的合金或上述材料的導電氮化物。此外,也可以使用選自上述材料、上述材料的合金及上述材料的導電氮化物中的多種材料的疊層。典型的是,可以使用鎢、鎢及氮化鎢的疊層、鎢及氮化鉭的疊層等。另外,也可以使用低電阻的Cu或Cu-Mn等合金或者上述材料與Cu或Cu-Mn等合金的疊層。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導電層171使用氮化鉭,作為導電層172使用鎢,以便形成導電層170。
作為絕緣層175可以使用含氫的氮化矽膜或 氮化鋁膜等。在實施方式2所示的電晶體103、電晶體104、電晶體106、電晶體109、電晶體110及電晶體112中,藉由作為絕緣層175使用含氫的絕緣膜可以使氧化物半導體層的一部分n型化。另外,氮化絕緣膜還用作阻擋水分等的膜,可以提高電晶體的可靠性。
作為絕緣層175也可以使用氧化鋁膜。尤其是,較佳的是在實施方式2所示的電晶體101、電晶體102、電晶體105、電晶體107、電晶體108及電晶體111中作為絕緣層175使用氧化鋁膜。氧化鋁膜的不使氫、水分等雜質以及氧透過的阻擋效果高。因此,將氧化鋁膜適合用作具有如下效果的保護膜:在電晶體的製程中及製造電晶體之後,防止導致電晶體的電特性變動的氫、水分等雜質向氧化物半導體層130混入;防止從氧化物半導體層釋放作為構成氧化物半導體層130的主要成分材料的氧;防止氧的從絕緣層120的不需要的釋放。也可以將包含於氧化鋁膜的氧擴散到氧化物半導體層中。
在絕緣層175上較佳地形成有絕緣層180。作為該絕緣層可以使用包含氧化鎂、氧化矽、氧氮化矽、氮氧化矽、氮化矽、氧化鎵、氧化鍺、氧化釔、氧化鋯、氧化鑭、氧化釹、氧化鉿及氧化鉭中的一種以上的絕緣膜。此外,該絕緣層也可以是上述材料的疊層。
在此,絕緣層180較佳的是與絕緣層120同樣地包含比化學計量比多的氧。能夠將從絕緣層180釋放的氧穿過絕緣層160擴散到氧化物半導體層130的通道形 成區域,因此能夠對形成在通道形成區域中的氧缺陷填補氧。由此,能夠獲得穩定的電晶體電特性。
為了實現半導體裝置的高集成化,必須進行電晶體的微型化。另一方面,已知伴隨著電晶體的微型化,電晶體的電特性劣化。通道寬度的縮短導致通態電流的降低。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電晶體107至電晶體112中,形成有氧化物半導體層130c,以覆蓋其中形成通道的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通道形成層與閘極絕緣膜不接觸。因此,能夠抑制在通道形成層與閘極絕緣膜的介面產生的載子散射,而可以增高電晶體的通態電流。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電晶體中,如上所述,形成有閘極電極層(導電層170),以在通道寬度方向上電性上包圍氧化物半導體層130,由此閘極電場除了在垂直方向上之外,還在側面方向上施加到氧化物半導體層130。換言之,對通道形成層整體施加閘極電場而實效通道寬度擴大,由此進一步提高通態電流。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氧化物半導體層130為兩層或三層的電晶體中,藉由將其中形成通道的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形成在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上,來使介面能階不容易產生。此外,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氧化物半導體層130為三層的電晶體中,藉由將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位於三層結構的中間,來同時得到消除從上下方混入的雜質的影響等的效果。因此,除了可以增高上 述電晶體的通態電流之外,還可以實現臨界電壓的穩定化及S值(次臨界值)的下降。因此,可以降低Icut(閘極電壓VG為0V時的電流),而可以降低功耗。另外,由於電晶體的臨界電壓穩定,所以可以提高半導體裝置的長期可靠性。此外,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電晶體可以抑制隨著微小化導致的電特性劣化,由此可以說適合於集成度高的半導體裝置。
本實施方式所示的結構可以與其他實施方式所示的結構適當地組合而使用。
實施方式4
在本實施方式中,對實施方式2所說明的電晶體101、電晶體107及電晶體111的製造方法進行說明。
首先,說明包括在基板115中的矽電晶體的製造方法的一個例子。作為矽基板使用n-型單晶矽基板,在其表面形成由絕緣層(也稱為場氧化膜)分離的元件形成區域。元件形成區域可以使用LOCOS法(Local Oxidation of Silicon:矽局部氧化)法)、STI法(Shallow Trench Isolation:淺溝槽隔離)等形成。
這裡基板不侷限於單晶矽基板,還可以使用SOI(Silicon on Insulator:絕緣層上覆矽)基板等。
接著,形成閘極絕緣膜,以覆蓋元件形成區域。例如,可以藉由進行熱處理使元件形成區域的表面氧化來形成氧化矽膜。此外,也可以在形成氧化矽膜之後進 行氮化處理使氧化矽膜的表面氮化。
接著,形成導電膜,以覆蓋閘極絕緣膜。作為導電膜,可以使用選自鉭(Ta)、鎢(W)、鈦(Ti)、鉬(Mo)、鋁(Al)、銅(Cu)、鉻(Cr)、鈮(Nb)等中的元素或以上述元素為主要成分的合金材料或化合物材料。另外,可以使用藉由上述元素的氮化而獲得的金屬氮化膜。此外,可以使用以摻雜了磷等雜質元素的多晶矽為代表的半導體材料。
接著,藉由對導電膜選擇性地進行蝕刻,在閘極絕緣膜上形成閘極電極層。
接著,形成氧化矽膜或氮化矽膜等絕緣膜,以覆蓋閘極電極層,進行回蝕刻來在閘極電極層的側面形成側壁。
接著,選擇性地形成光阻遮罩,以覆蓋元件形成區域以外的區域,以該光阻遮罩及閘極電極層為遮罩導入雜質元素來形成p+型雜質區域。這裡,為了形成p-ch型電晶體,作為雜質元素,可以使用賦予p型的雜質元素的硼(B)或鎵(Ga)等。
藉由上述步驟完成在矽基板中具有活性區域的p-ch型電晶體。此外,較佳的是在該電晶體上形成氮化矽膜或氧化鋁膜等鈍化膜。
接著,在形成有電晶體的矽基板上形成層間絕緣膜,形成各種接觸插塞及各種佈線。此外,如實施方式1所說明,形成防止氫的擴散的氧化鋁等絕緣層。在基 板115中包括上述形成有電晶體的矽基板以及形成在該矽基板上的層間絕緣膜等。
接著,使用圖31A至圖31C以及圖32A至圖32C說明電晶體101的製造方法。此外,圖式的左側顯示電晶體的通道長度方向的剖面,右側顯示通道寬度方向的剖面。另外,由於通道寬度方向的圖式是放大圖,所以外觀上的各組件的膜厚度在左邊的圖式與右邊的圖式之間不同。
以下顯示氧化物半導體層130具有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及氧化物半導體層130c的三層結構的例子。在氧化物半導體層130具有兩層結構的情況下,使用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及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在氧化物半導體層130具有單層結構的情況下,使用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即可。
首先,在基板115上形成絕緣層120。關於基板115的種類及絕緣層120的材質可以參照實施方式3的說明。此外,絕緣層120可以利用濺射法、CVD法、MBE(Molecular Beam Epitaxy:分子束磊晶)法等形成。
另外,也可以利用離子植入法、離子摻雜法、電漿浸沒離子佈植技術、電漿處理法等對絕緣層120添加氧。藉由添加氧,可以更容易地將氧從絕緣層120供應到氧化物半導體層130中。
注意,在基板115表面由絕緣體構成,並 且,雜質不會擴散到後面形成的氧化物半導體層130中的情況下,也可以不設置絕緣層120。
接著,在絕緣層120上藉由濺射法、CVD法及MBE法等形成成為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的氧化物半導體膜130A、成為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的氧化物半導體膜130B及成為氧化物半導體層130c的氧化物半導體膜130C(參照圖31A)。
當氧化物半導體層130採用疊層結構時,較佳地使用具備負載鎖定室的多腔室成膜裝置(例如,濺射裝置)且不暴露於大氣連續地層疊各個層。較佳的是,在濺射裝置中的各腔室中,能夠使用低溫泵等吸附式真空泵進行高真空抽氣(抽空到5×10-7Pa至1×10-4Pa左右)且將被成膜的基板加熱到100℃以上,較佳為500℃以上,來盡可能地去除對氧化物半導體來說是雜質的水等。或者,較佳地組合渦輪分子泵和冷阱來防止將包含碳成分或水分等的氣體從排氣系統倒流到腔室內。此外,也可以使用組合渦輪分子泵和低溫泵的排氣系統。
為了獲得高純度本質氧化物半導體,不僅需要對腔室進行高真空抽氣,而且需要進行濺射氣體的高度純化。藉由作為用作濺射氣體的氧氣體或氬氣體,使用露點為-40℃以下,較佳為-80℃以下,更佳為-100℃以下的高純度氣體,能夠盡可能地防止水分等混入氧化物半導體膜。
氧化物半導體膜130A、氧化物半導體膜130B 及氧化物半導體膜130C可以使用實施方式3所說明的材料。例如,氧化物半導體膜130A可以使用原子數比為In:Ga:Zn=1:3:6、1:3:4、1:3:3或1:3:2的In-Ga-Zn氧化物,氧化物半導體膜130B可以使用原子數比為In:Ga:Zn=1:1:1、3:1:2、5:5:6或4:2:4.1的In-Ga-Zn氧化物,氧化物半導體膜130C可以使用原子數比為In:Ga:Zn=1:3:6、1:3:4、1:3:3或1:3:2的In-Ga-Zn氧化物。此外,氧化物半導體膜130A及氧化物半導體膜130C也可以使用氧化鎵等氧化物半導體。另外,在作為成膜方法利用濺射法時,可以以上述材料為靶材進行成膜。另外,氧化物半導體膜130A、氧化物半導體膜130B及氧化物半導體膜130C的原子數比作為誤差包括上述原子數比的±40%的變動。例如,有時藉由濺射法將In:Ga:Zn=4:2:4.1的材料用作靶材形成的膜的原子數比為In:Ga:Zn=4:2:3。
注意,如在實施方式3中詳細說明的那樣,作為氧化物半導體膜130B,選擇電子親和力大於氧化物半導體膜130A及氧化物半導體膜130C的材料。
另外,當形成氧化物半導體膜時,較佳地利用濺射法。作為濺射法,可以使用RF濺射法、DC濺射法、AC濺射法等。
在形成氧化物半導體膜130C之後也可以進行第一加熱處理。第一加熱處理在250℃以上且650℃以下,較佳為300℃以上且500℃以下的溫度下且在惰性氣體氛圍、包含10ppm以上的氧化氣體的氛圍或減壓狀態 下進行即可。作為第一加熱處理,也可以進行惰性氣體氛圍下的加熱處理,然後為了補充脫離了的氧而進行包含10ppm以上的氧化氣體的氛圍下的加熱處理。藉由第一加熱處理,可以提高氧化物半導體膜130A、氧化物半導體膜130B及氧化物半導體膜130C的結晶性,還可以從絕緣層120、氧化物半導體膜130A、氧化物半導體膜130B及氧化物半導體膜130C去除氫或水等雜質。此外,第一加熱處理也可以在後面所述的形成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及氧化物半導體層130c的蝕刻之後進行。
接著,在氧化物半導體膜130C上形成導電層。導電層例如可以使用下述方法形成。
首先,在氧化物半導體膜130C上形成第一導電膜。作為第一導電膜可以使用選自Al、Cr、Cu、Ta、Ti、Mo、W、Ni、Mn、Nd、Sc及該金屬材料的合金的材料的單層或疊層。
接著,在第一導電膜上形成負型光阻膜,利用電子束曝光、液浸曝光、EUV曝光等方法對該光阻膜進行曝光,且進行顯影處理,由此形成第一光阻遮罩。此外,較佳地是在第一導電膜與光阻膜之間作為密接劑形成有機塗佈膜。另外,也可以利用奈米壓印法形成第一光阻遮罩。
接著,使用第一光阻遮罩選擇性地蝕刻第一導電膜,對第一光阻遮罩進行灰化,由此形成導電層。
接著,將上述導電層用作硬遮罩,選擇性地蝕刻氧化物半導體膜130A、氧化物半導體膜130B及氧化物半導體膜130C去除上述導電層,形成由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及氧化物半導體層130c的疊層構成的氧化物半導體層130(參照圖31B)。此外,也可以使用第一光阻遮罩形成氧化物半導體層130而不形成上述導電層。這裡,也可以對氧化物半導體層130注入氧離子。
接著,形成第二導電膜以覆蓋氧化物半導體層130。第二導電膜使用能夠用於實施方式3所說明的導電層140及導電層150的材料形成即可。第二導電膜可以利用濺射法、CVD法、MBE法等形成。
接著,在成為源極區域及汲極區域的部分上形成第二光阻遮罩。對第二導電膜的一部分進行蝕刻,形成導電層140及導電層150(參照圖31C)。
接著,在氧化物半導體層130、導電層140及導電層150上形成絕緣膜160A。絕緣膜160A使用能夠用於實施方式3所說明的絕緣層160的材料形成即可。絕緣膜160A可以利用濺射法、CVD法、MBE法等形成。
接著,也可以進行第二加熱處理。第二加熱處理可以在與第一加熱處理相同的條件下進行。藉由第二加熱處理可以將氧從絕緣層120擴散到氧化物半導體層130整體。此外,也可以進行第三加熱處理得到上述效果而不進行第二加熱處理。
接著,在絕緣膜160A上形成成為導電層170的第三導電膜171A及第四導電膜172A。第三導電膜171A及第四導電膜172A使用能夠用於實施方式3所說明的導電層171及導電層172的材料形成即可。第三導電膜171A及第四導電膜172A可以利用濺射法、CVD法、MBE法等形成。
接著,在第四導電膜172A上形成第三光阻遮罩156(參照圖32A)。然後,使用該光阻遮罩選擇性地蝕刻第三導電膜171A、第四導電膜172A及絕緣膜160A,形成由導電層171及導電層172構成的導電層170及絕緣層160(參照圖32B)。此外,若不蝕刻絕緣膜160A,則可以製造電晶體102。
接著,在氧化物半導體層130、導電層140、導電層150、絕緣層160及導電層170上形成絕緣層175。關於絕緣層175的材質可以參照實施方式3的說明。在電晶體101中較佳地使用氧化鋁膜。絕緣層175可以利用濺射法、CVD法、MBE法等形成。
接著,在絕緣層175上形成絕緣層180(參照圖32C)。關於絕緣層180的材質可以參照實施方式3的說明。此外,關於絕緣層180可以利用濺射法、CVD法、MBE法等形成。
另外,也可以利用離子植入法、離子摻雜法、電漿浸沒離子佈植技術、電漿處理法等對絕緣層175及/或絕緣層180添加氧。藉由添加氧,可以更容易地將 氧從絕緣層175及/或絕緣層180供應到氧化物半導體層130中。
接著,也可以進行第三加熱處理。第三加熱處理可以在與第一加熱處理相同的條件下進行。藉由第三加熱處理,容易從絕緣層120、絕緣層175、絕緣層180釋放過剩氧,可以減少氧化物半導體層130的氧缺陷。
接著,說明電晶體107的製造方法。注意,關於與上述電晶體101的製造方法重複的製程省略其詳細說明。
在基板115上形成絕緣層120,利用濺射法、CVD法、MBE法等在該絕緣層120上形成成為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的氧化物半導體膜130A及成為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的氧化物半導體膜130B(參照圖33A)。
接著,將第一導電膜形成在氧化物半導體膜130B上,與上述方法相同地使用第一光阻遮罩形成導電層。然後,以該導電層為硬遮罩選擇性地蝕刻氧化物半導體膜130A及氧化物半導體膜130B,去除上述導電層來形成由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及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構成的疊層(參照圖33B)。此外,也可以使用第一光阻遮罩形成該疊層而不形成硬遮罩。這裡,也可以對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及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注入氧離子。
接著,形成第二導電膜,以覆蓋上述疊層。在成為源極區域及汲極區域的部分上形成第二光阻遮罩,使用該第二光阻遮罩蝕刻第二導電膜的一部分,形成導電 層140及導電層150(參照圖33C)。
接著,在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及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的疊層上且在導電層140及導電層150上形成成為氧化物半導體層130c的氧化物半導體膜130C。再者,在氧化物半導體膜130C上形成絕緣膜160A、第三導電膜171A及第四導電膜172A。
接著,在第四導電膜172A上形成第三光阻遮罩156(參照圖34A)。使用該光阻遮罩選擇性地蝕刻第三導電膜171A、第四導電膜172A、絕緣膜160A及氧化物半導體膜130C,形成由導電層171及導電層172構成的導電層170、絕緣層160及氧化物半導體層130c(參照圖34B)。此外,藉由使用第四光阻遮罩蝕刻絕緣膜160A及氧化物半導體膜130C,可以製造電晶體108。
接著,在絕緣層120、氧化物半導體層130(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氧化物半導體層130c)、導電層140、導電層150、絕緣層160及導電層170上形成絕緣層175及絕緣層180(參照圖34C)。
藉由上述製程可以製造電晶體107。
接著,說明電晶體111的製造方法。注意,關於與上述電晶體101的製造方法重複的製程省略其詳細說明。
在基板115上形成絕緣層120,利用濺射法、CVD法、MBE法等在該絕緣層120上形成成為氧化物半 導體層130a的氧化物半導體膜130A及成為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的氧化物半導體膜130B。將第一導電膜形成在氧化物半導體膜130B上,使用第一光阻遮罩形成導電層141a(參照圖35A)。
然後,以導電層141a為硬遮罩選擇性地蝕刻氧化物半導體膜130A及氧化物半導體膜130B,形成由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及導電層141a構成的疊層(參照圖35B)。這裡,也可以對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及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注入氧離子。
接著,在成為源極區域及汲極區域的部分上形成第二光阻遮罩,使用該第二光阻遮罩蝕刻導電層141a的一部分,形成導電層141及導電層151(參照圖35C)。
接著,在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及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的疊層上且在導電層141及導電層151上形成成為氧化物半導體層130c的氧化物半導體膜130C。再者,在氧化物半導體膜130C上形成絕緣膜160A、第三導電膜171A及第四導電膜172A。
接著,在第四導電膜172A上形成第三光阻遮罩156(參照圖36A)。然後,使用該光阻遮罩選擇性地蝕刻第三導電膜171A、第四導電膜172A、絕緣膜160A及氧化物半導體膜130C,形成由導電層171及導電層172構成的導電層170、絕緣層160及氧化物半導體層130c(參照圖36B)。
接著,在絕緣層120、氧化物半導體層130(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氧化物半導體層130c)、導電層141、導電層151、絕緣層160及導電層170上形成絕緣層175及絕緣層180。
接著,在絕緣層175及絕緣層180中設置到達導電層141及導電層151的開口部,形成第五導電膜,以覆蓋該開口部。在第五導電膜上設置第四光阻遮罩,使用該光阻遮罩選擇性地蝕刻第五導電膜,形成導電層142及導電層152(參照圖36C)。
藉由上述製程可以製造電晶體111。
雖然本實施方式所說明的金屬膜、半導體膜及無機絕緣膜等各種膜可以典型地利用濺射法或電漿CVD法形成,但是也可以利用熱CVD法等其他方法形成。作為熱CVD法的例子,例如MOCVD(Metal 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有機金屬化學氣相沉積)法或ALD(Atomic Layer Deposition:原子層沉積)法等。
由於熱CVD法是不使用電漿的成膜方法,因此具有因不產生電漿損傷所引起的缺陷的優點。
可以以如下方法進行利用熱CVD法的成膜:將源氣體及氧化劑同時供應到腔室內,將腔室內的壓力設定為大氣壓或減壓,使其在基板附近或在基板上起反應。
另外,可以以如下方法進行利用ALD法的成膜:將腔室內的壓力設定為大氣壓或減壓,將用於反應的源氣體依次引入腔室,並且按該順序反復地引入氣體。例 如,藉由切換各開關閥(也稱為高速閥)來將兩種以上的源氣體依次供應到腔室內。為了防止多種源氣體混合,例如,在引入第一源氣體的同時或之後引入惰性氣體(氬或氮等)等,然後引入第二源氣體。注意,當同時引入第一源氣體及惰性氣體時,惰性氣體用作載子氣體,另外,可以在引入第二源氣體的同時引入惰性氣體。另外,也可以利用真空抽氣將第一源氣體排出來代替引入惰性氣體,然後引入第二源氣體。第一源氣體附著到基板表面形成第一層,之後引入的第二源氣體與該第一層起反應,由此第二層層疊在第一層上而形成薄膜。藉由按該順序反復多次地引入氣體直到獲得所希望的厚度為止,可以形成步階覆蓋性良好的薄膜。由於薄膜的厚度可以根據按順序反復引入氣體的次數來進行調節,因此,ALD法可以準確地調節厚度而適用於製造微型FET。
利用MOCVD法或ALD法等熱CVD法可以形成以上所示的實施方式所公開的金屬膜、半導體膜、無機絕緣膜等各種膜,例如,當形成In-Ga-Zn-O膜時,可以使用三甲基銦、三甲基鎵及二甲基鋅。三甲基銦的化學式為In(CH3)3。三甲基鎵的化學式為Ga(CH3)3。二甲基鋅的化學式為Zn(CH3)2。但是,不侷限於上述組合,也可以使用三乙基鎵(化學式為Ga(C2H5)3)代替三甲基鎵,並使用二乙基鋅(化學式為Zn(C2H5)2)代替二甲基鋅。
例如,在使用利用ALD法的成膜裝置形成氧化鉿膜時,使用如下兩種氣體:藉由使包含溶劑和鉿前驅 物的液體(鉿醇鹽溶液,典型為四二甲基醯胺鉿(TDMAH))氣化而得到的源氣體;以及用作氧化劑的臭氧(O3)。此外,四二甲基醯胺鉿的化學式為Hf[N(CH3)2]4。另外,作為其它材料液有四(乙基甲基醯胺)鉿等。
例如,在使用利用ALD法的成膜裝置形成氧化鋁膜時,使用如下兩種氣體:藉由使包含溶劑和鋁前驅物的液體(三甲基鋁(TMA)等)氣化而得到的源氣體;以及用作氧化劑的H2O。此外,三甲基鋁的化學式為Al(CH3)3。另外,作為其它材料液有三(二甲基醯胺)鋁、三異丁基鋁、鋁三(2,2,6,6-四甲基-3,5-庚二酮)等。
例如,在使用利用ALD法的成膜裝置形成氧化矽膜時,使六氯乙矽烷附著在被成膜面上,去除附著物所包含的氯,供應氧化性氣體(O2,一氧化二氮)的自由基使其與附著物起反應。
例如,在使用利用ALD法的成膜裝置形成鎢膜時,依次反復引入WF6氣體和B2H6氣體形成初始鎢膜,然後同時引入WF6氣體和H2氣體形成鎢膜。注意,也可以使用SiH4氣體代替B2H6氣體。
例如,在使用利用ALD法的成膜裝置形成氧化物半導體膜如In-Ga-Zn-O膜時,依次反復引入In(CH3)3氣體和O3氣體形成In-O層,然後同時引入Ga(CH3)3氣體和O3氣體形成Ga-O層,之後同時引入Zn(CH3)2和O3氣體形成Zn-O層。注意,這些層的順序不侷限於上述例 子。此外,也可以混合這些氣體來形成混合化合物層如In-Ga-O層、In-Zn-O層、Ga-Zn-O層等。注意,雖然也可以使用利用Ar等惰性氣體進行起泡而得到的H2O氣體代替O3氣體,但是較佳地使用不包含H的O3氣體。另外,也可以使用In(C2H5)3氣體代替In(CH3)3氣體。也可以使用Ga(C2H5)3氣體代替Ga(CH3)3氣體。也可以使用Zn(CH3)2氣體。
本實施方式所示的結構可以與其他實施方式所示的結構適當地組合而實施。
實施方式5 〈氧化物半導體的結構〉
下面說明氧化物半導體的結構。
在本說明書中,“平行”是指兩條直線形成的角度為-10°以上且10°以下的狀態。因此,也包括該角度為-5°以上且5°以下的狀態。“大致平行”是指兩條直線形成的角度為-30°以上且30°以下的狀態。另外,“垂直”是指兩條直線形成的角度為80°以上且100°以下的狀態。因此,也包括該角度為85°以上且95°以下的狀態。“大致垂直”是指兩條直線形成的角度為60°以上且120°以下的狀態。
在本說明書中,六方晶系包括三方晶系和菱方晶系。
氧化物半導體例如被分為非單晶氧化物半導 體和單晶氧化物半導體。或者,氧化物半導體例如被分為結晶氧化物半導體和非晶氧化物半導體。
作為非單晶氧化物半導體例如CAAC-OS(C-Axis Aligned Crystalline Oxide Semiconductor:c軸配向結晶氧化物半導體)、多晶氧化物半導體、微晶氧化物半導體和非晶氧化物半導體等。另外,作為結晶氧化物半導體例如單晶氧化物半導體、CAAC-OS、多晶氧化物半導體和微晶氧化物半導體等。
首先,對CAAC-OS進行說明。
CAAC-OS是包含多個c軸配向的結晶部(也稱為顆粒)的氧化物半導體之一。
在利用穿透式電子顯微鏡(TEM: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觀察所得到的CAAC-OS的明視場影像與繞射圖案的複合分析影像(也稱為高解析度TEM影像)中,觀察到多個顆粒。另一方面,在高解析度TEM影像中,觀察不到顆粒與顆粒之間的明確的邊界,即晶界(grain boundary)。因此,可以說在CAAC-OS中,不容易發生起因於晶界的電子移動率的降低。
例如,圖43A顯示從大致平行於樣本面的方向觀察所得到的CAAC-OS的剖面的高解析度TEM影像。在此,利用球面像差校正(Spherical Aberration Corrector)功能得到TEM影像。下面,將利用球面像差校正功能的高解析度TEM影像特別稱為Cs校正高解析度TEM影像。另外,例如可以使用日本電子株式會社製造的原子解 析度分析型電子顯微鏡JEM-ARM200F等得到Cs校正高解析度TEM影像。
圖43B顯示將圖43A中的區域(1)放大的Cs校正高解析度TEM影像。由圖43B可以確認到在顆粒中金屬原子排列為層狀。各金屬原子層具有反映了形成CAAC-OS膜的面(也稱為被形成面)或CAAC-OS膜的頂面的不平整並以平行於CAAC-OS的被形成面或頂面的方式排列。
在圖43B中,CAAC-OS具有特有的原子排列。圖43C是以輔助線顯示特有的原子排列的圖。由圖43B和圖43C可知,一個顆粒的尺寸為1nm以上且3nm以下左右,由顆粒與顆粒之間的傾斜產生的空隙的尺寸為0.8nm左右。因此,也可以將顆粒稱為奈米晶(nc:nanocrystal)。
在此,根據Cs校正高解析度TEM影像,將基板5120上的CAAC-OS的顆粒5100的配置示意性地表示為堆積磚塊或塊體的結構(參照圖43D)。在圖43C中觀察到的在顆粒與顆粒之間產生傾斜的部分相當於圖43D所示的區域5161。
例如,圖44A顯示從大致垂直於樣本面的方向觀察所得到的CAAC-OS的平面的Cs校正高解析度TEM影像。圖44B、圖44C和圖44D分別顯示將圖44A中的區域(1)、區域(2)和區域(3)放大的Cs校正高解析度TEM影像。由圖44B、圖44C和圖44D可知在顆 粒中金屬原子排列為三角形狀、四角形狀或六角形狀。但是,在不同的顆粒之間金屬原子的排列沒有規律性。
例如,當使用X射線繞射(XRD:X-Ray Diffraction)裝置並利用出平面(out-of-plane)法分析包含InGaZnO4結晶的CAAC-OS的結構時,如圖45A所示,在繞射角(2θ)為31°附近時常出現峰值。由於該峰值來源於InGaZnO4結晶的(009)面,由此可知CAAC-OS中的結晶具有c軸配向性,並且c軸朝向大致垂直於被形成面或頂面的方向。
注意,當利用out-of-plane法分析包含InGaZnO4結晶的CAAC-OS的結構時,除了2θ為31°附近的峰值以外,有時在2θ為36°附近時也出現峰值。2θ為36°附近的峰值表示CAAC-OS中的一部分包含不具有c軸配向性的結晶。較佳的是,在CAAC-OS中在2θ為31°附近時出現峰值而在2θ為36°附近時不出現峰值。
另一方面,當利用從大致垂直於c軸的方向使X射線入射到樣本的入平面(in-plane)法分析CAAC-OS的結構時,在2θ為56°附近時出現峰值。該峰值來源於InGaZnO4結晶的(110)面。在CAAC-OS中,即使將2θ固定為56°附近並在以樣本面的法線向量為軸(Φ軸)旋轉樣本的條件下進行分析(Φ掃描),也如圖45B所示的那樣觀察不到明確的峰值。相比之下,在InGaZnO4的單晶氧化物半導體中,在將2θ固定為56°附近來進行Φ掃描時,如圖45C所示的那樣觀察到來源於相等於(110)面 的結晶面的六個峰值。因此,由使用XRD的結構分析可以確認到CAAC-OS中的a軸和b軸的配向沒有規律性。
接著,圖46A顯示對作為CAAC-OS的In-Ga-Zn氧化物從平行於樣本面的方向入射束徑為300nm的電子束時的繞射圖案(也稱為選區透過電子繞射圖案)。由圖46A例如觀察到起因於InGaZnO4結晶的(009)面的斑點。因此,由電子繞射也可知CAAC-OS所包含的顆粒具有c軸配向性,並且c軸朝向大致垂直於被形成面或頂面的方向。另一方面,圖46B顯示對相同的樣本從垂直於樣本面的方向入射束徑為300nm的電子束時的繞射圖案。由圖46B觀察到環狀的繞射圖案。因此,由電子繞射也可知CAAC-OS所包含的顆粒的a軸和b軸不具有配向性。可以認為圖46B中的第一環起因於InGaZnO4結晶的(010)面和(100)面等。另外,可以認為圖46B中的第二環起因於(110)面等。
如此,由於每一個顆粒(奈米晶)的c軸都朝向大致垂直於被形成面或頂面的方向,所以也可以將CAAC-OS稱為包含CANC(C-Axis Aligned nanocrystals:c軸配向奈米晶)的氧化物半導體。
CAAC-OS是雜質濃度低的氧化物半導體。雜質是指氫、碳、矽和過渡金屬元素等氧化物半導體的主要成分以外的元素。尤其是,與氧的鍵結力比構成氧化物半導體的金屬元素強的矽等元素會奪取氧化物半導體中的氧,由此打亂氧化物半導體的原子排列,導致結晶性下 降。另外,由於鐵或鎳等的重金屬、氬、二氧化碳等的原子半徑(或分子半徑)大,所以如果包含在氧化物半導體內,也會打亂氧化物半導體的原子排列,導致結晶性下降。此外,氧化物半導體所包含的雜質有時會成為載子陷阱或載子發生源。
CAAC-OS是缺陷態密度低的氧化物半導體。氧化物半導體中的氧空缺有時會因成為載子陷阱或因俘獲氫而成為載子發生源。
在使用CAAC-OS的電晶體中,起因於可見光或紫外光的照射的電特性的變動小。
接著,對微晶氧化物半導體進行說明。
在微晶氧化物半導體的高解析度TEM影像中有能夠觀察到結晶部的區域和觀察不到明確的結晶部的區域。微晶氧化物半導體所包含的結晶部的尺寸大多為1nm以上且100nm以下或1nm以上且10nm以下。尤其是,將包含尺寸為1nm以上且10nm以下或1nm以上且3nm以下的微晶的奈米晶的氧化物半導體稱為nc-OS(nanocrystalline Oxide Semiconductor:奈米晶氧化物半導體)。例如,在nc-OS的高解析度TEM影像中,有時無法明確地觀察到晶界。注意,奈米晶的來源有可能與CAAC-OS中的顆粒相同。因此,下面有時將nc-OS的結晶部稱為顆粒。
在nc-OS中,微小的區域(例如1nm以上且10nm以下的區域,特別是1nm以上且3nm以下的區域) 中的原子排列具有週期性。另外,nc-OS在不同的顆粒之間觀察不到結晶定向的規律性。因此,在膜整體中觀察不到配向性。所以,有時nc-OS在某些分析方法中與非晶氧化物半導體沒有差別。例如,當利用使用其束徑比顆粒大的X射線的XRD裝置藉由out-of-plane法對nc-OS進行結構分析時,檢測不到表示結晶面的峰值。在使用其束徑比顆粒大(例如,50nm以上)的電子射線對nc-OS進行電子繞射(選區電子繞射)時,觀察到類似光暈圖案的繞射圖案。另一方面,在使用其束徑近於顆粒或者比顆粒小的電子射線對nc-OS進行奈米束電子繞射時,觀察到斑點。另外,在nc-OS的奈米束電子繞射圖案中,有時觀察到如圓圈那樣的(環狀的)亮度高的區域。而且,在nc-OS的奈米束電子繞射圖案中,有時還觀察到環狀的區域內的多個斑點。
如此,由於每一個顆粒(奈米晶)的結晶定向都沒有規律性,所以也可以將nc-OS稱為包含NANC(Non-Aligned nanocrystals:無配向奈米晶)的氧化物半導體。
nc-OS是規律性比非晶氧化物半導體高的氧化物半導體。因此,nc-OS的缺陷態密度比非晶氧化物半導體低。但是,在nc-OS中的不同的顆粒之間觀察不到晶體配向的規律性。所以,nc-OS的缺陷態密度比CAAC-OS高。
接著,對非晶氧化物半導體進行說明。
非晶氧化物半導體是膜中的原子排列沒有規律且不具有結晶部的氧化物半導體。其一個例子為具有如石英那樣的無定形態的氧化物半導體。
在非晶氧化物半導體的高解析度TEM影像中無法發現結晶部。
在使用XRD裝置藉由out-of-plane法對非晶氧化物半導體進行結構分析時,檢測不到表示結晶面的峰值。在對非晶氧化物半導體進行電子繞射時,觀察到光暈圖案。在對非晶氧化物半導體進行奈米束電子繞射時,觀察不到斑點而觀察到光暈圖案。
關於非晶結構有各種見解。例如,有時將原子排列完全沒有規律性的結構稱為完全的非晶結構(completely amorphous structure)。也有時將到最接近原子間距或到第二接近原子間距具有規律性,並且不是長程有序的結構稱為非晶結構。因此,根據最嚴格的定義,即使是略微具有原子排列的規律性的氧化物半導體也不能被稱為非晶氧化物半導體。至少不能將長程有序的氧化物半導體稱為非晶氧化物半導體。因此,由於具有結晶部,例如不能將CAAC-OS和nc-OS稱為非晶氧化物半導體或完全的非晶氧化物半導體。
注意,氧化物半導體有時具有顯示nc-OS與非晶氧化物半導體之間的物理性質的結構。將具有這樣的結構的氧化物半導體特別稱為類似非晶的氧化物半導體(a-like OS:amorphous-like Oxide Semiconductor)。
在a-like OS的高解析度TEM影像中有時觀察到空洞(void)。另外,在高解析度TEM影像中,有能夠明確地觀察到結晶部的區域和不能觀察到結晶部的區域。
下面,對氧化物半導體的結構所導致的電子照射的影響的不同進行說明。
準備a-like OS、nc-OS和CAAC-OS。每個樣本都是In-Ga-Zn氧化物。
首先,取得各樣本的高解析度剖面TEM影像。由高解析度剖面TEM影像可知,每個樣本都具有結晶部。
然後,測量各樣本的結晶部的尺寸。圖47顯示調查了各樣本的結晶部(22個部分至45個部分)的平均尺寸的變化的例子。由圖47可知,在a-likeOS中,結晶部根據累積電子劑量逐漸變大。明確而言,如圖47中的(1)所示,可知在利用TEM的觀察初期尺寸為1.2nm左右的結晶部(也稱為初始晶核)在累積照射量為4.2×108e-/nm2時生長到2.6nm左右。另一方面,可知nc-OS和CAAC-OS在開始電子照射時到累積電子劑量為4.2×108e-/nm2的範圍內,無論累積電子劑量如何結晶部的尺寸都沒有變化。明確而言,如圖47中的(2)所示,可知無論利用TEM的觀察的經過如何,結晶部的尺寸都為1.4nm左右。另外,如圖47中的(3)所示,可知無論利用TEM的觀察的經過如何,結晶部的尺寸都為2.1nm左 右。
如此,有時TEM觀察中的微量的電子照射引起a-like OS的結晶化,因此發生結晶部的成長。另一方面,可知若是優質的nc-OS和CAAC-OS,則幾乎沒有TEM觀察中的微量的電子照射所引起的結晶化。
注意,可以使用高解析度TEM影像測量a-like OS和nc-OS的結晶部的尺寸。例如,InGaZnO4結晶具有層狀結構,其中在In-O層之間具有兩個Ga-Zn-O層。InGaZnO4結晶的單位晶格具有包括三個In-O層和六個Ga-Zn-O層的9個層在c軸方向上以層狀層疊的結構。因此,這些彼此靠近的層的間隔與(009)面的晶格表面間隔(也稱為d值)是幾乎相等的,由結晶結構分析求出其值為0.29nm。由此,重點觀察高解析度TEM影像中的晶格條紋,在晶格條紋的間隔為0.28nm以上且0.30nm以下的部分中,每一個晶格條紋對應於InGaZnO4結晶的a-b面。
另外,有時氧化物半導體的密度因結構而不同。例如,當已知某個氧化物半導體的組成時,藉由以與該組成相同的組成中的單晶氧化物半導體的密度與其進行比較,可以估計該氧化物半導體的結構。例如,相對於單晶氧化物半導體的密度,a-like OS的密度為78.6%以上且小於92.3%。例如,相對於單晶氧化物半導體的密度,nc-OS的密度和CAAC-OS的密度都為92.3%以上且小於100%。注意,難以形成其密度相對於單晶氧化物半導體 的密度小於78%的氧化物半導體。
使用具體例子對上述內容進行說明。例如,在原子數比滿足In:Ga:Zn=1:1:1的氧化物半導體中,具有菱方晶系結構的單晶InGaZnO4的密度為6.357g/cm3。因此,例如,在原子數比滿足In:Ga:Zn=1:1:1的氧化物半導體中,a-like OS的密度為5.0g/cm3以上且小於5.9g/cm3。另外,例如,在原子數比滿足In:Ga:Zn=1:1:1的氧化物半導體中,nc-OS的密度和CAAC-OS的密度為5.9g/cm3以上且小於6.3g/cm3
注意,有時不存在相同組成的單晶氧化物半導體。此時,藉由以任意比例組合組成不同的單晶氧化物半導體,可以算出相當於所希望的組成的單晶氧化物半導體的密度。根據組成不同的單晶氧化物半導體的組合比例使用加權平均計算所希望的組成的單晶氧化物半導體的密度即可。注意,較佳的是盡可能減少所組合的單晶氧化物半導體的種類來計算密度。
注意,氧化物半導體例如可以是包括非晶氧化物半導體、a-like OS、微晶氧化物半導體和CAAC-OS中的兩種以上的疊層膜。
雜質濃度低且缺陷態密度低(氧空缺少)的氧化物半導體可以具有低載子密度。因此,將這樣的氧化物半導體稱為高純度本質或實質上高純度本質的氧化物半導體。CAAC-OS和nc-OS的雜質濃度和缺陷態密度比a-like OS和非晶氧化物半導體低。也就是說,CAAC-OS和 nc-OS容易成為高純度本質或實質上高純度本質的氧化物半導體。因此,使用CAAC-OS或nc-OS的電晶體很少具有負臨界電壓的電特性(很少成為常開啟)。高純度本質或實質上高純度本質的氧化物半導體的載子陷阱少。因此,使用CAAC-OS或nc-OS的電晶體電特性變動小且可靠性高。被氧化物半導體的載子陷阱俘獲的電荷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被釋放,並且有時像固定電荷那樣動作。因此,使用雜質濃度高且缺陷態密度高的氧化物半導體的電晶體有時電特性不穩定。
〈成膜模型〉
下面對CAAC-OS和nc-OS的成膜模型的一個例子進行說明。
圖48A是顯示利用濺射法形成CAAC-OS的狀況的成膜室內的示意圖。
靶材5130被黏合到底板上。在隔著底板與靶材5130相對的位置配置多個磁鐵。由該多個磁鐵產生磁場。利用磁鐵的磁場提高沈積速度的濺射法被稱為磁控濺射法。
靶材5130具有多晶結構,其中至少一個晶粒包括劈開面。
作為一個例子,對包含In-Ga-Zn氧化物的靶材5130的劈開面進行說明。圖49A顯示靶材5130所包含的InGaZnO4結晶的結構。注意,圖49A顯示使c軸朝上 並從平行於b軸的方向觀察InGaZnO4結晶時的結構。
由圖49A可知,在靠近的兩個Ga-Zn-O層中,每個層中的氧原子彼此配置得很近。並且,藉由氧原子具有負電荷,靠近的兩個Ga-Zn-O層相互排斥。其結果,InGaZnO4結晶在靠近的兩個Ga-Zn-O層之間具有劈開面。
基板5120以與靶材5130相對的方式配置,其距離d(也稱為靶材與基板之間的距離(T-S間距離))為0.01m以上且1m以下,較佳為0.02m以上且0.5m以下。成膜室內幾乎被成膜氣體(例如,氧、氬或包含5vol%以上的氧的混合氣體)充滿,並且成膜室內的壓力被控制為0.01Pa以上且100Pa以下,較佳為0.1Pa以上且10Pa以下。在此,藉由對靶材5130施加一定程度以上的電壓,開始放電且確認到電漿。由磁場在靶材5130附近形成高密度電漿區域。在高密度電漿區域中,因成膜氣體的離子化而產生離子5101。離子5101例如是氧的陽離子(O+)或氬的陽離子(Ar+)等。
離子5101由電場向靶材5130一側被加速而碰撞到靶材5130。此時,平板狀或顆粒狀的濺射粒子的顆粒5100a和顆粒5100b從劈開面剝離而濺出。注意,顆粒5100a和顆粒5100b的結構有時會因離子5101碰撞的衝擊而產生畸變。
顆粒5100a是具有三角形(例如正三角形)的平面的平板狀或顆粒狀的濺射粒子。顆粒5100b是具有 六角形(例如正六角形)的平面的平板狀或顆粒狀的濺射粒子。注意,將顆粒5100a和顆粒5100b等平板狀或顆粒狀的濺射粒子總稱為顆粒5100。顆粒5100的平面的形狀不侷限於三角形或六角形。例如,有時為組合多個三角形的形狀。例如,還有時為組合兩個三角形(例如正三角形)的四角形(例如菱形)。
根據成膜氣體的種類等決定顆粒5100的厚度。顆粒5100的厚度較佳為均勻的,其理由在後面說明。另外,與厚度大的骰子狀相比,濺射粒子較佳為厚度小的顆粒狀。例如,顆粒5100的厚度為0.4nm以上且1nm以下,較佳為0.6nm以上且0.8nm以下。另外,例如,顆粒5100的寬度為1nm以上且3nm以下,較佳為1.2nm以上且2.5nm以下。顆粒5100相當於在上述圖47中的(1)所說明的初始晶核。例如,在使離子5101碰撞包含In-Ga-Zn氧化物的靶材5130的情況下,如圖49B所示,包含Ga-Zn-O層、In-O層和Ga-Zn-O層的三個層的顆粒5100濺出來。注意,圖49C顯示從平行於c軸的方向觀察顆粒5100時的結構。因此,可以將顆粒5100的結構稱為包含兩個Ga-Zn-O層(麵包片)和In-O層(餡)的奈米尺寸的三明治結構。
有時顆粒5100在穿過電漿時接收電荷,因此其側面帶負電或帶正電。顆粒5100在其側面具有氧原子,該氧原子有可能帶負電。如此,因側面帶相同極性的電荷而電荷相互排斥,從而可以維持平板形狀。當CAAC- OS是In-Ga-Zn氧化物時,與銦原子鍵結的氧原子有可能帶負電。或者,與銦原子、鎵原子或鋅原子鍵結的氧原子有可能帶負電。另外,有時顆粒5100在穿過電漿時與銦原子、鎵原子、鋅原子和氧原子等鍵結而生長。上述圖47中的(2)和(1)的尺寸的差異相當於電漿中的生長程度。在此,當基板5120的溫度為室溫左右時,顆粒5100不再繼續生長,因此成為nc-OS(參照圖48B)。由於能夠進行成膜的溫度為室溫左右,即使基板5120的面積大也能夠形成nc-OS。注意,為了使顆粒5100在電漿中生長,提高濺射法中的成膜功率是有效的。藉由提高成膜功率,可以使顆粒5100的結構穩定。
如圖48A和圖48B所示,例如顆粒5100像風箏那樣在電漿中飛著,並輕飄飄地飛到基板5120上。由於顆粒5100帶有電荷,所以在它靠近其他顆粒5100已沉積的區域時產生斥力。在此,在基板5120的頂面產生平行於基板5120頂面的磁場(也稱為水平磁場)。另外,由於在基板5120與靶材5130之間有電位差,所以電流從基板5120向靶材5130流過。因此,顆粒5100在基板5120頂面受到由磁場和電流的作用引起的力量(勞侖茲力)。這可以由弗萊明左手定則得到解釋。
顆粒5100的質量比一個原子大。因此,為了在基板5120頂面移動,重要的是從外部施加某些力量。該力量之一有可能是由磁場和電流的作用產生的力量。為了增大施加到顆粒5100的力量,較佳的是在基板5120頂 面設置平行於基板5120頂面的磁場為10G以上,較佳為20G以上,更佳為30G以上,進一步較佳為50G以上的區域。或者,較佳的是在基板5120頂面設置平行於基板5120頂面的磁場為垂直於基板5120頂面的磁場的1.5倍以上,較佳為2倍以上,更佳為3倍以上,進一步較佳為5倍以上的區域。
此時,藉由磁鐵與基板5120相對地移動或旋轉,基板5120頂面的水平磁場的方向不斷地變化。因此,在基板5120頂面,顆粒5100受到各種方向的力量而可以向各種方向移動。
另外,如圖48A所示,當基板5120被加熱時,顆粒5100與基板5120之間的由摩擦等引起的電阻小。其結果,顆粒5100在基板5120頂面下滑。顆粒5100的移動發生在使其平板面朝向基板5120的狀態下。然後,當顆粒5100到達已沉積的其他顆粒5100的側面時,它們的側面彼此鍵結。此時,顆粒5100的側面的氧原子脫離。CAAC-OS中的氧空缺有時被所脫離的氧原子填補,因此形成缺陷態密度低的CAAC-OS。注意,基板5120的頂面溫度例如為100℃以上且低於500℃、150℃以上且低於450℃或170℃以上且低於400℃即可。也就是說,即使基板5120的面積大也能夠形成CAAC-OS。
另外,藉由在基板5120上加熱顆粒5100,原子重新排列,從而離子5101的碰撞所引起的結構畸變得到緩和。畸變得到緩和的顆粒5100幾乎成為單晶。由於 顆粒5100幾乎成為單晶,即使顆粒5100在彼此鍵結之後被加熱也幾乎不會發生顆粒5100本身的伸縮。因此,不會發生顆粒5100之間的空隙擴大導致晶界等缺陷的形成而成為裂縫(crevasse)的情況。
CAAC-OS不是如一張平板的單晶氧化物半導體,而是具有如磚塊或塊體堆積起來那樣的顆粒5100(奈米晶)的集合體的排列的結構。另外,它們之間沒有晶界。因此,即使因成膜時的加熱、成膜後的加熱或彎曲等而發生CAAC-OS的收縮等變形,也能夠緩和局部應力或解除畸變。因此,這是適合具有撓性的半導體裝置的結構。注意,nc-OS具有顆粒5100(奈米晶)無序地堆積起來那樣的排列。
當使離子碰撞靶材時,有時不僅是顆粒,氧化鋅等也濺出來。氧化鋅比顆粒輕,因此先到達基板5120的頂面。並且形成0.1nm以上且10nm以下、0.2nm以上且5nm以下或0.5nm以上且2nm以下的氧化鋅層5102。圖50A至圖50D顯示剖面示意圖。
如圖50A所示,在氧化鋅層5102上沉積顆粒5105a和顆粒5105b。在此,顆粒5105a和顆粒5105b的側面彼此接觸。另外,顆粒5105c在沉積到顆粒5105b上後,在顆粒5105b上滑動。此外,在顆粒5105a的其他側面上,與氧化鋅一起從靶材濺出來的多個粒子5103因對基板5120的加熱而晶化,由此形成區域5105a1。注意,多個粒子5103有可能包含氧、鋅、銦和鎵等。
然後,如圖50B所示,區域5105a1與顆粒5105a變為一體而成為顆粒5105a2。另外,顆粒5105c的側面與顆粒5105b的其他側面接觸。
接著,如圖50C所示,顆粒5105d在沉積到顆粒5105a2上和顆粒5105b上後,在顆粒5105a2上和顆粒5105b上滑動。另外,顆粒5105e在氧化鋅層5102上向顆粒5105c的其他側面滑動。
然後,如圖50D所示,顆粒5105d的側面與顆粒5105a2的側面接觸。另外,顆粒5105e的側面與顆粒5105c的其他側面接觸。此外,在顆粒5105d的其他側面上,與氧化鋅一起從靶材濺出來的多個粒子5103因基板5120的加熱而晶化,由此形成區域5105d1。
如上所述,藉由所沉積的顆粒彼此接觸,並且在顆粒的側面發生生長,在基板5120上形成CAAC-OS。因此,CAAC-OS的顆粒的每一個都比nc-OS的顆粒大。上述圖47中的(3)和(2)的尺寸的差異相當於沉積之後的生長程度。
當顆粒5100之間的空隙極小時,有時形成有一個大顆粒。大顆粒具有單晶結構。例如,從頂面看來大顆粒的尺寸有時為10nm以上且200nm以下、15nm以上且100nm以下或20nm以上且50nm以下。因此,當電晶體的通道形成區域比大顆粒小時,可以將具有單晶結構的區域用作通道形成區域。另外,當顆粒變大時,有時可以將具有單晶結構的區域用作電晶體的通道形成區域、源極 區域和汲極區域。
如此,藉由電晶體的通道形成區域等形成在具有單晶結構的區域中,有時可以提高電晶體的頻率特性。
如上述模型那樣,可以認為顆粒5100沉積到基板5120上。因此,可知即使被形成面不具有結晶結構,也能夠形成CAAC-OS,這是與磊晶生長不同的。例如,即使基板5120的頂面(被形成面)結構為非晶結構(例如非晶氧化矽),也能夠形成CAAC-OS。
另外,可知即使作為被形成面的基板5120頂面具有不平整,在CAAC-OS中顆粒5100也根據基板5120頂面的形狀排列。例如,當基板5120的頂面在原子級別上平坦時,顆粒5100以使其平行於ab面的平板面朝下的方式排列。當顆粒5100的厚度均勻時,形成厚度均勻、平坦且結晶性高的層。並且,藉由層疊n個(n是自然數)該層,可以得到CAAC-OS。
另一方面,在基板5120的頂面具有不平整的情況下,CAAC-OS也具有顆粒5100沿不平整排列的層層疊為n個(n是自然數)層的結構。由於基板5120具有不平整,在CAAC-OS中有時容易在顆粒5100之間產生空隙。注意,由於在顆粒5100之間產生分子間力,所以即使有不平整,顆粒也以盡可能地減小它們之間的空隙的方式排列。因此,即使有不平整也可以得到結晶性高的CAAC-OS。
因此,CAAC-OS不需要雷射晶化,並且在大面積的玻璃基板等上也能夠均勻地進行成膜。
因為根據這樣的模型形成CAAC-OS,所以濺射粒子較佳為厚度小的顆粒狀。注意,當濺射粒子為厚度大的骰子狀時,朝向基板5120上的面不固定,所以有時不能使厚度或結晶的配向均勻。
根據上述成膜模型,即使在具有非晶結構的被形成面上也可以形成結晶性高的CAAC-OS。
本實施方式所示的結構可以與其他實施方式所示的結構適當地組合而實施。
實施方式6
在本實施方式中,說明包括上述實施方式所說明的記憶體裝置的CPU。
圖37是顯示將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說明的電晶體用於至少其一部分的CPU的結構的一個例子的塊圖。
圖37所示的CPU在基板1190上具有:ALU1191(ALU:Arithmetic logic unit:算術邏輯單元)、ALU控制器1192、指令解碼器1193、中斷控制器1194、時序控制器1195、暫存器1196、暫存器控制器1197、匯流排介面1198(Bus I/F)、能夠重寫的ROM1199以及ROM介面1189(ROM I/F)。作為基板1190使用半導體基板、SOI基板、玻璃基板等。ROM1199及ROM介面1189也可以設置在不同的晶片上。當然,圖37所示的 CPU只不過是簡化其結構而表示的一個例子,所以實際上的CPU根據其用途具有各種各樣的結構。例如,也可以以包括圖37所示的CPU或算術電路的結構為核心,設置多個該核心並使其同時工作。另外,在CPU的內部算術電路或資料匯流排中能夠處理的位元數例如可以為8位元、16位元、32位元、64位元等。
藉由匯流排介面1198輸入到CPU的指令在輸入到指令解碼器1193並被解碼之後,輸入到ALU控制器1192、中斷控制器1194、暫存器控制器1197、時序控制器1195。
ALU控制器1192、中斷控制器1194、暫存器控制器1197、時序控制器1195根據被解碼的指令進行各種控制。明確而言,ALU控制器1192生成用來控制ALU1191的工作的信號。另外,中斷控制器1194在執行CPU的程式時,根據其優先度或遮罩的狀態來判斷來自外部的輸入/輸出裝置或週邊電路的中斷要求而對該要求進行處理。暫存器控制器1197生成暫存器1196的位址,並根據CPU的狀態來進行暫存器1196的讀出或寫入。
另外,時序控制器1195生成用來控制ALU1191、ALU控制器1192、指令解碼器1193、中斷控制器1194以及暫存器控制器1197的工作時序的信號。例如,時序控制器1195具有根據參考時脈信號CLK1生成內部時脈信號CLK2的內部時脈發生器,並將內部時脈信號CLK2供應到上述各種電路。
在圖37所示的CPU中,在暫存器1196中設置有記憶單元。作為暫存器1196的記憶單元,可以使用上述實施方式所示的電晶體。
在圖37所示的CPU中,暫存器控制器1197根據ALU1191的指令進行暫存器1196中的保持工作的選擇。換言之,暫存器控制器1197在暫存器1196所具有的記憶單元中選擇由正反器保持資料還是由電容元件保持資料。在選擇由正反器保持資料的情況下,對暫存器1196中的記憶單元供應電源電壓。在選擇由電容元件保持資料的情況下,對電容元件進行資料的重寫,而可以停止對暫存器1196中的記憶單元供應電源電壓。
圖38是可以用作暫存器1196的記憶元件的電路圖的一個例子。記憶元件1200包括當關閉電源時丟失儲存資料的電路1201、當關閉電源時不丟失儲存資料的電路1202、開關1203、開關1204、邏輯元件1206、電容元件1207以及具有選擇功能的電路1220。電路1202包括電容元件1208、電晶體1209及電晶體1210。另外,記憶元件1200根據需要還可以包括其他元件諸如二極體、電阻元件或電感器等。
在此,電路1202可以使用上述實施方式所示的記憶體裝置。在停止對記憶元件1200供應電源電壓時,接地電位(0V)或使電晶體1209關閉的電位繼續輸入到電路1202中的電晶體1209的第一閘極。例如,電晶體1209的第一閘極藉由電阻器等負載接地。
在此顯示開關1203為具有一導電型(例如,n通道型)的電晶體1213,而開關1204為具有與此相反的導電型(例如,p通道型)的電晶體1214的例子。這裡,開關1203的第一端子對應於電晶體1213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開關1203的第二端子對應於電晶體1213的源極和汲極中的另一個,並且開關1203的第一端子與第二端子之間的導通或非導通(即,電晶體1213的開啟狀態或關閉狀態)由輸入到電晶體1213的閘極的控制信號RD選擇。開關1204的第一端子對應於電晶體1214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開關1204的第二端子對應於電晶體1214的源極和汲極中的另一個,並且開關1204的第一端子與第二端子之間的導通或非導通(即,電晶體1214的開啟狀態或關閉狀態)由輸入到電晶體1214的閘極的控制信號RD選擇。
電晶體1209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電連接到電容元件1208的一對電極中的一個及電晶體1210的閘極。在此,將連接部分稱為節點M2。電晶體1210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電連接到能夠供應低電源電位的佈線(例如,GND線),而另一個電連接到開關1203的第一端子(電晶體1213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開關1203的第二端子(電晶體1213的源極和汲極中的另一個)電連接到開關1204的第一端子(電晶體1214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開關1204的第二端子(電晶體1214的源極和汲極中的另一個)電連接到能夠供應電源電位VDD的佈 線。開關1203的第二端子(電晶體1213的源極和汲極中的另一個)、開關1204的第一端子(電晶體1214的源極和汲極中的一個)、邏輯元件1206的輸入端子和電容元件1207的一對電極中的一個是電連接著的。在此,將連接部分稱為節點M1。可以對電容元件1207的一對電極中的另一個輸入固定電位。例如,可以輸入低電源電位(GND等)或高電源電位(VDD等)。電容元件1207的一對電極中的另一個電連接到能夠供應低電源電位的佈線(例如,GND線)。對電容元件1208的一對電極中的另一個可以輸入固定電位。例如,可以輸入低電源電位(GND等)或高電源電位(VDD等)。電容元件1208的一對電極中的另一個電連接到能夠供應低電源電位的佈線(例如,GND線)。
當積極地利用電晶體或佈線的寄生電容等時,可以不設置電容元件1207及電容元件1208。
控制信號WE輸入到電晶體1209的第一閘極(第一閘極電極)。開關1203及開關1204的第一端子與第二端子之間的導通狀態或非導通狀態由與控制信號WE不同的控制信號RD選擇,當一個開關的第一端子與第二端子之間處於導通狀態時,另一個開關的第一端子與第二端子之間處於非導通狀態。
在圖38所示的電晶體1209中顯示第二閘極(第二閘極電極:背閘極)的結構。可以對第一閘極輸入控制信號WE並對第二閘極輸入控制信號WE2。控制信號 WE2可以是具有固定電位的信號。作為該固定電位,例如選擇接地電位GND或低於電晶體1209的源極電位的電位等。控制信號WE2為用來控制電晶體1209的臨界電壓的電位信號,能夠降低電晶體1209的Icut。控制信號WE2也可以是與控制信號WE相同的電位信號。另外,電晶體1209也可以使用不具有第二閘極的電晶體。
對應於保持在電路1201中的資料的信號被輸入到電晶體1209的源極和汲極中的另一個。圖38顯示從電路1201輸出的信號輸入到電晶體1209的源極和汲極中的另一個的例子。由邏輯元件1206使從開關1203的第二端子(電晶體1213的源極和汲極中的另一個)輸出的信號的邏輯值反轉而成為反轉信號,將其經由電路1220輸入到電路1201。
另外,雖然圖38顯示從開關1203的第二端子(電晶體1213的源極和汲極中的另一個)輸出的信號經由邏輯元件1206及電路1220輸入到電路1201的例子,但是不侷限於此。也可以不使從開關1203的第二端子(電晶體1213的源極和汲極中的另一個)輸出的信號的邏輯值反轉而輸入到電路1201。例如,當在電路1201內存在其中保持使從輸入端子輸入的信號的邏輯值反轉的信號的節點時,可以將從開關1203的第二端子(電晶體1213的源極和汲極中的另一個)輸出的信號輸入到該節點。
在圖38所示的用於記憶元件1200的電晶體 中,電晶體1209以外的電晶體也可以使用其通道形成在由氧化物半導體以外的半導體構成的層或基板1190中的電晶體。例如,可以使用其通道形成在矽層或矽基板中的電晶體。此外,也可以作為用於記憶元件1200的所有的電晶體使用其通道形成在氧化物半導體層中的電晶體。或者,記憶元件1200除電晶體1209以外還可以包括其通道形成在氧化物半導體層中的電晶體,並且作為剩下的電晶體可以使用其通道形成在由氧化物半導體以外的半導體構成的層或基板1190中的電晶體。
圖38所示的電路1201例如可以使用正反器電路。另外,作為邏輯元件1206例如可以使用反相器或時脈反相器等。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半導體裝置中,在不向記憶元件1200供應電源電壓的期間,可以由設置在電路1202中的電容元件1208保持儲存在電路1201中的資料。
另外,其通道形成在氧化物半導體層中的電晶體的關態電流極小。例如,其通道形成在氧化物半導體層中的電晶體的關態電流比其通道形成在具有結晶性的矽中的電晶體的關態電流低得多。因此,藉由將該電晶體用作電晶體1209,即使在不向記憶元件1200供應電源電壓的期間也可以長期間地儲存電容元件1208所保持的信號。因此,記憶元件1200在停止供應電源電壓的期間也可以保持儲存內容(資料)。
另外,由於該記憶元件藉由利用開關1203及開關1204進行預充電工作,因此可以縮短在再次開始供應電源電壓之後直到電路1201再次保持原來的資料為止的時間。
另外,在電路1202中,由電容元件1208保持的信號被輸入到電晶體1210的閘極。因此,在再次開始向記憶元件1200供應電源電壓之後,可以將由電容元件1208保持的信號轉換為電晶體1210的狀態(開啟狀態或關閉狀態),並從電路1202讀出。因此,即使對應於保持在電容元件1208中的信號的電位有些變動,也可以準確地讀出原來的信號。
藉由將這種記憶元件1200用於處理器所具有的暫存器或快取記憶體等記憶體裝置,可以防止記憶體裝置內的資料因停止電源電壓的供應而消失。另外,可以在再次開始供應電源電壓之後在短時間內恢復到停止供應電源之前的狀態。因此,在整個處理器或構成處理器的一個或多個邏輯電路中在短時間內也可以停止電源,從而可以抑制功耗。
在本實施方式中,雖然對將記憶元件1200用於CPU的例子進行說明,但是也可以將記憶元件1200應用於LSI諸如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數位訊號處理器)、定製LSI、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可程式邏輯裝置)等、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頻識別)。
注意,本實施方式可以與本說明書所示的其他實施方式適當地組合。
實施方式7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半導體裝置可以用於顯示裝置、個人電腦或具備儲存介質的影像再現裝置(典型的是,能夠再現儲存介質如數位影音光碟(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等並具有可以顯示該影像的顯示器的裝置)中。另外,作為可以使用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半導體裝置的電子裝置,例如行動電話、包括可攜式的遊戲機、可攜式資料終端、電子書閱讀器、拍攝裝置諸如視頻攝影機或數位相機等、護目鏡型顯示器(頭部安裝顯示器)、導航系統、音頻再生裝置(汽車音響系統、數位聲訊播放機等)、影印機、傳真機、印表機、多功能印表機、自動櫃員機(ATM)以及自動販賣機等。圖39A至圖39F顯示這些電子裝置的具體例子。
圖39A是可攜式遊戲機,該可攜式遊戲機包括外殼901、外殼902、顯示部903、顯示部904、麥克風905、揚聲器906、操作鍵907以及觸控筆908等。注意,雖然圖39A所示的可攜式遊戲機包括兩個顯示部903和顯示部904,但是可攜式遊戲機所包括的顯示部的個數不限於此。
圖39B是可攜式資料終端,該可攜式資料終端包括第一外殼911、顯示部912、相機919等。藉由顯 示部912所具有的觸摸功能可以輸入資訊。
圖39C是膝上型個人電腦,該膝上型個人電腦包括外殼921、顯示部922、鍵盤923以及指向裝置924等。
圖39D是手錶型資訊終端,該手錶型資訊終端包括外殼931、顯示部932及腕帶933等。顯示部932也可以是觸控面板。
圖39E是視頻攝影機,該視頻攝影機包括第一外殼941、第二外殼942、顯示部943、操作鍵944、透鏡945、連接部946等。操作鍵944及透鏡945設置在第一外殼941中,顯示部943設置在第二外殼942中。並且,第一外殼941和第二外殼942由連接部946連接,由連接部946可以改變第一外殼941和第二外殼942之間的角度。顯示部943的影像也可以根據連接部946所形成的第一外殼941和第二外殼942之間的角度切換。
圖39F是一般的汽車,該汽車包括車體951、車輪952、儀表板953及燈954等。
本實施方式所示的結構可以與其他實施方式所示的結構適當地組合而實施。
40‧‧‧矽基板
51‧‧‧電晶體
52‧‧‧電晶體
61‧‧‧接觸插塞
62‧‧‧接觸插塞
63‧‧‧接觸插塞
64‧‧‧接觸插塞
65‧‧‧接觸插塞
71‧‧‧佈線
72‧‧‧佈線
73‧‧‧佈線
81‧‧‧絕緣層
82‧‧‧絕緣層
83‧‧‧絕緣層
84‧‧‧絕緣層
85‧‧‧絕緣層
86‧‧‧絕緣層
87‧‧‧絕緣層
90‧‧‧反相器電路

Claims (20)

  1. 一種半導體裝置,包括:第一電晶體;該第一電晶體上的第二電晶體,該第二電晶體包括源極電極及汲極電極;以及貫穿該第二電晶體的該源極電極和該汲極電極中的一個的接觸插塞,以到達該第一電晶體,其中,該第一電晶體與該第二電晶體的該源極電極和該汲極電極中的該一個彼此重疊。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第一電晶體的通道形成區域包含矽,並且其中該第二電晶體的通道形成區域包含氧化物半導體。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第一電晶體包括閘極、源極及汲極,其中該第二電晶體的該源極電極和該汲極電極中的該一個與該第一電晶體的該源極和該汲極中的一個彼此重疊,並且其中該接觸插塞電連接於該第一電晶體的該源極和該汲極中的該一個及該第二電晶體的該源極電極和該汲極電極中的該一個。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第一電晶體包括閘極、源極及汲極,其中該第二電晶體的該源極電極和該汲極電極中的該 一個與該第一電晶體的該閘極彼此重疊,並且其中該接觸插塞電連接於該第一電晶體的該閘極及該第二電晶體的該源極電極和該汲極電極中的該一個。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半導體裝置,還包括:該第一電晶體與該第二電晶體之間的第一絕緣層;以及該第二電晶體上的第二絕緣層,其中該接觸插塞貫穿該第一絕緣層、該第二電晶體的該源極電極和該汲極電極中的該一個及該第二絕緣層,以到達該第一電晶體。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在從該第二絕緣層向該第一絕緣層的深度方向上,該接觸插塞的直徑在該第二絕緣層與該第二電晶體的該源極電極和該汲極電極中的該一個的介面處變為較小的值。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接觸插塞貫穿該第二電晶體的半導體層。
  8. 一種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在第一絕緣層上形成導電膜;選擇性地蝕刻該導電膜以形成導電層及貫穿該導電層的第一開口;在該導電層上形成第二絕緣層使得該第二絕緣層覆蓋該第一開口;以及選擇性地蝕刻該第二絕緣層來形成第二開口,以蝕刻該第一開口中的該第二絕緣層, 其中,該第一開口與該第二開口彼此重疊。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方法,還包括以下步驟:將該導電層用作遮罩選擇性地蝕刻該第一絕緣層。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方法,還包括以下步驟:在該第一開口及該第二開口中形成接觸插塞,該接觸插塞與該導電層電連接。
  1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方法,還包括以下步驟:形成包括電晶體的通道形成區域的半導體層;在該半導體層上形成閘極絕緣層;以及在該閘極絕緣層上形成閘極電極,該閘極電極與該半導體層重疊,其中該導電層是該電晶體的源極電極和汲極電極中的一個,且該導電層與該半導體層電連接。
  1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方法,其中在選擇性地蝕刻該第二絕緣層的步驟中將第三開口形成在該第二絕緣層中使得該第三開口到達該閘極電極。
  1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方法,其中該半導體層包括氧化物半導體。
  14. 一種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形成第一電晶體;在該第一電晶體上形成第一絕緣層; 在該第一絕緣層上形成第二電晶體的半導體層;在該第一絕緣層上形成導電膜;選擇性地蝕刻該導電膜以形成該第二電晶體的源極電極、該第二電晶體的汲極電極及貫穿該第二電晶體的該源極電極及該汲極電極中的一個的第一開口;在該第二電晶體上形成第二絕緣層使得該第二絕緣層覆蓋該第一開口;以及選擇性地蝕刻該第一絕緣層以形成到達該第一電晶體的第二開口,且選擇性地蝕刻該第二絕緣層以形成第三開口,以蝕刻該第一開口中的該第二絕緣層,其中,該第一開口、該第二開口與該第三開口彼此重疊。
  1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方法,還包括以下步驟:在該第一開口、該第二開口及該第三開口中形成接觸插塞,該接觸插塞與該第二電晶體的該源極電極和該汲極電極中的該一個電連接。
  1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方法,其中在選擇性地蝕刻該第二絕緣層的步驟中將第四開口形成在該第二絕緣層中使得該第四開口到達該第二電晶體的閘極電極。
  1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一電晶體的半導體層包含矽,並且其中該第二電晶體的該半導體層包含氧化物半導體。
  1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方法, 其中該第一電晶體包括閘極、源極及汲極,其中該第二電晶體的該源極電極和該汲極電極中的該一個與該第一電晶體的該源極和該汲極中的一個彼此重疊,並且其中該第二開口到達該第一電晶體的該源極和該汲極中的該一個。
  1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一電晶體包括閘極、源極及汲極,其中該第二電晶體的該源極電極和該汲極電極中的該一個與該第一電晶體的該閘極彼此重疊,並且其中該第二開口到達該第一電晶體的該閘極。
  2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方法,其中將第四開口形成在該第二電晶體的該半導體層中,並且其中該第一開口與該第四開口彼此重疊。
TW103131585A 2014-05-30 2014-09-12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I6421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12744 2014-05-30
JP2014-112744 2014-05-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45350A true TW201545350A (zh) 2015-12-01
TWI642191B TWI642191B (zh) 2018-11-21

Family

ID=54698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31585A TWI642191B (zh) 2014-05-30 2014-09-12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9419018B2 (zh)
JP (5) JP6502176B2 (zh)
KR (2) KR20170013240A (zh)
SG (1) SG10201912585TA (zh)
TW (1) TWI642191B (zh)
WO (1) WO201518199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6465B (zh) * 2015-12-09 2021-01-21 美商派賽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絕緣層覆矽技術之s接面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71901B2 (en) 2012-05-20 2024-01-16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Method for situational awareness for surgical network or surgical network connected device capable of adjusting function based on a sensed situation or usage
KR102270823B1 (ko) * 2013-10-22 2021-06-30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반도체 장치와 그 제작 방법
KR102472875B1 (ko) 2013-12-26 2022-12-02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반도체 장치
WO2015182000A1 (en) 2014-05-30 2015-12-03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9831238B2 (en) 2014-05-30 2017-11-2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including insulating film having opening portion and conductive film in the opening portion
US9455337B2 (en) 2014-06-18 2016-09-27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US9647129B2 (en) 2014-07-04 2017-05-09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US11504192B2 (en) 2014-10-30 2022-11-22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Method of hub communication with surgical instrument systems
JP6857447B2 (ja) * 2015-01-26 2021-04-14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半導体装置
US10439068B2 (en) * 2015-02-12 2019-10-0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Oxide semiconductor film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KR20160114511A (ko) 2015-03-24 2016-10-05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반도체 장치의 제작 방법
US9806200B2 (en) 2015-03-27 2017-10-3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WO2021035420A1 (zh) 2019-08-23 2021-03-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05185816A (zh) * 2015-10-15 2015-12-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US11600234B2 (en) 2015-10-15 2023-03-07 Ordos Yuansheng Opto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substrat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US10714633B2 (en) 2015-12-15 2020-07-14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JP6845692B2 (ja) * 2016-01-15 2021-03-24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半導体装置
JP7020783B2 (ja) * 2016-02-03 2022-02-16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撮像装置
CN114284364A (zh) * 2016-02-12 2022-04-05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半导体装置以及包括该半导体装置的显示装置
KR20180123028A (ko) 2016-03-11 2018-11-14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반도체 장비, 상기 반도체 장치의 제작 방법, 및 상기 반도체 장치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US20170338252A1 (en) * 2016-05-17 2017-11-23 Innolux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US20170365451A1 (en) * 2016-06-17 2017-12-2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putte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orming semiconductor film using sputtering apparatus
KR102330605B1 (ko) 2016-06-22 2021-11-24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반도체 장치
KR102582394B1 (ko) 2016-08-30 2023-09-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반도체 장치
US20180061867A1 (en) * 2016-08-31 2018-03-01 Apple Inc. Methods of protecting semiconductor oxide channel in hybrid tft process flow
US20180254290A1 (en) * 2017-03-01 2018-09-06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ir Force Metal Oxide Thin Film Semiconductor Device Monolithically Integrated With Dissimilar Device on the Same Wafer
CN110476200B (zh) * 2017-03-29 2021-11-16 夏普株式会社 Tft基板、tft基板的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US9929203B1 (en) * 2017-04-27 2018-03-27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reof
US11911045B2 (en) 2017-10-30 2024-02-27 Cllag GmbH International Method for operating a powered articulating multi-clip applier
US11229436B2 (en) 2017-10-30 2022-01-25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Surgical system comprising a surgical tool and a surgical hub
US11141160B2 (en) 2017-10-30 2021-10-12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Clip applier comprising a motor controller
US11291510B2 (en) 2017-10-30 2022-04-05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Method of hub communication with surgical instrument systems
US11129636B2 (en) 2017-10-30 2021-09-28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Surgical instruments comprising an articulation drive that provides for high articulation angles
US11317919B2 (en) 2017-10-30 2022-05-03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Clip applier comprising a clip crimping system
US11510741B2 (en) 2017-10-30 2022-11-29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Method for producing a surgical instrument comprising a smart electrical system
US11564756B2 (en) 2017-10-30 2023-01-31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Method of hub communication with surgical instrument systems
US11311342B2 (en) 2017-10-30 2022-04-26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with surgical instrument systems
US11801098B2 (en) 2017-10-30 2023-10-31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Method of hub communication with surgical instrument systems
DE112017008080T5 (de) * 2017-12-26 2020-07-09 Intel Corporation Gestapelte transistoren mit zuletzt ausgebildetem kontakt
US11132462B2 (en) 2017-12-28 2021-09-28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Data stripping method to interrogate patient records and create anonymized record
US20190201146A1 (en) 2017-12-28 2019-07-04 Ethicon Llc Safety systems for smart powered surgical stapling
US10849697B2 (en) 2017-12-28 2020-12-01 Ethicon Llc Cloud interface for coupled surgical devices
US11202570B2 (en) 2017-12-28 2021-12-21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hub and storage device for storing parameters and status of a surgical device to be shared with cloud based analytics systems
US11166772B2 (en) 2017-12-28 2021-11-09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Surgical hub coordination of 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 of operating room devices
US11589888B2 (en) 2017-12-28 2023-02-28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mart energy devices
US11896322B2 (en) 2017-12-28 2024-02-13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Sensing the patient position and contact utilizing the mono-polar return pad electrode to provide situational awareness to the hub
US11308075B2 (en) 2017-12-28 2022-04-19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Surgical network, instrument, and cloud responses based on validation of received dataset and authentication of its source and integrity
US11559308B2 (en) 2017-12-28 2023-01-24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Method for smart energy device infrastructure
US11324557B2 (en) 2017-12-28 2022-05-10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Surgical instrument with a sensing array
US11464559B2 (en) 2017-12-28 2022-10-11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Estimating state of ultrasonic end effector and control system therefor
US10758310B2 (en) 2017-12-28 2020-09-01 Ethicon Llc Wireless pairing of a surgical device with another device within a sterile surgical field based on the usage and situational awareness of devices
US11069012B2 (en) 2017-12-28 2021-07-20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Interactive surgical systems with condition handling of devices and data capabilities
US20190201039A1 (en) 2017-12-28 2019-07-04 Ethicon Llc Situational awareness of electrosurgical systems
US11109866B2 (en) 2017-12-28 2021-09-07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Method for circular stapler control algorithm adjustment based on situational awareness
US11446052B2 (en) 2017-12-28 2022-09-20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of radio frequency and ultrasonic power level in cooperation with varying clamp arm pressure to achieve predefined heat flux or power applied to tissue
US11278281B2 (en) 2017-12-28 2022-03-22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Interactive surgical system
US11364075B2 (en) 2017-12-28 2022-06-21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Radio frequency energy device for delivering combined electrical signals
US11410259B2 (en) 2017-12-28 2022-08-09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Adaptive control program updates for surgical devices
US11571234B2 (en) 2017-12-28 2023-02-07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Temperature control of ultrasonic end effector and control system therefor
US10695081B2 (en) 2017-12-28 2020-06-30 Ethicon Llc Controlling a surgical instrument according to sensed closure parameters
US11937769B2 (en) 2017-12-28 2024-03-26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Method of hub communication, processing, storage and display
US11160605B2 (en) 2017-12-28 2021-11-02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Surgical evacuation sensing and motor control
US11612444B2 (en) 2017-12-28 2023-03-28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Adjustment of a surgical device function based on situational awareness
US11026751B2 (en) 2017-12-28 2021-06-08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Display of alignment of staple cartridge to prior linear staple line
US11419630B2 (en) 2017-12-28 2022-08-23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Surgical system distributed processing
US11432885B2 (en) 2017-12-28 2022-09-06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Sensing arrangements for robot-assisted surgical platforms
US11896443B2 (en) 2017-12-28 2024-02-13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Control of a surgical system through a surgical barrier
US11076921B2 (en) 2017-12-28 2021-08-03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Adaptive control program updates for surgical hubs
US11678881B2 (en) 2017-12-28 2023-06-20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Spatial awareness of surgical hubs in operating rooms
US11304720B2 (en) 2017-12-28 2022-04-19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Activation of energy devices
US11423007B2 (en) 2017-12-28 2022-08-23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Adjustment of device control programs based on stratified contextual data in addition to the data
US11179208B2 (en) 2017-12-28 2021-11-23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Cloud-based medical analytics for security and authentication trends and reactive measures
US11659023B2 (en) 2017-12-28 2023-05-23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Method of hub communication
US11266468B2 (en) 2017-12-28 2022-03-08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utilization of data derived from secondary sources by intelligent surgical hubs
US11857152B2 (en) 2017-12-28 2024-01-02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Surgical hub spatial awareness to determine devices in operating theater
US11744604B2 (en) 2017-12-28 2023-09-05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Surgical instrument with a hardware-only control circuit
US11818052B2 (en) 2017-12-28 2023-11-14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Surgical network determination of prioritization of communication, interaction, or processing based on system or device needs
US11304763B2 (en) 2017-12-28 2022-04-19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Image capturing of the areas outside the abdomen to improve placement and control of a surgical device in use
US11576677B2 (en) 2017-12-28 2023-02-14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Method of hub communication, processing, display, and cloud analytics
US11096693B2 (en) 2017-12-28 2021-08-24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Adjustment of staple height of at least one row of staples based on the sensed tissue thickness or force in closing
US11832899B2 (en) 2017-12-28 2023-12-05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Surgical systems with autonomously adjustable control programs
US11257589B2 (en) 2017-12-28 2022-02-22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Real-time analysis of comprehensive cost of all instrumentation used in surgery utilizing data fluidity to track instruments through stocking and in-house processes
US11832840B2 (en) 2017-12-28 2023-12-05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Surgical instrument having a flexible circuit
US10932872B2 (en) 2017-12-28 2021-03-02 Ethicon Llc Cloud-based medical analytics for linking of local usage trends with the resource acquisition behaviors of larger data set
US11464535B2 (en) 2017-12-28 2022-10-11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Detection of end effector emersion in liquid
US11998193B2 (en) 2017-12-28 2024-06-04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Method for usage of the shroud as an aspect of sensing or controlling a powered surgical device, and a control algorithm to adjust its default operation
US11529187B2 (en) 2017-12-28 2022-12-20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Surgical evacuation sensor arrangements
US11602393B2 (en) 2017-12-28 2023-03-14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Surgical evacuation sensing and generator control
US10987178B2 (en) 2017-12-28 2021-04-27 Ethicon Llc Surgical hub control arrangements
US11253315B2 (en) 2017-12-28 2022-02-22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Increasing radio frequency to create pad-less monopolar loop
US11304745B2 (en) 2017-12-28 2022-04-19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Surgical evacuation sensing and display
US11291495B2 (en) 2017-12-28 2022-04-05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Interruption of energy due to inadvertent capacitive coupling
US11013563B2 (en) 2017-12-28 2021-05-25 Ethicon Llc Drive arrangements for robot-assisted surgical platforms
US11311306B2 (en) 2017-12-28 2022-04-26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Surgical systems for detecting end effector tissue distribution irregularities
US11559307B2 (en) 2017-12-28 2023-01-24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Method of robotic hub communication, detection, and control
US11786245B2 (en) 2017-12-28 2023-10-17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Surgical systems with prioritized data transmission capabilities
US11056244B2 (en) 2017-12-28 2021-07-06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Automated data scaling, alignment, and organizing based on predefined parameters within surgical networks
US11864728B2 (en) 2017-12-28 2024-01-09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tissue irregularities through the use of mono-chromatic light refractivity
US11147607B2 (en) 2017-12-28 2021-10-19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Bipolar combination device that automatically adjusts pressure based on energy modality
US11666331B2 (en) 2017-12-28 2023-06-06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Systems for detecting proximity of surgical end effector to cancerous tissue
US11969142B2 (en) 2017-12-28 2024-04-30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Method of compressing tissue within a stapling device and simultaneously displaying the location of the tissue within the jaws
US11317937B2 (en) 2018-03-08 2022-05-03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Determining the state of an ultrasonic end effector
US11540855B2 (en) 2017-12-28 2023-01-03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Controlling activation of an ultrasonic surgical instrument according to the presence of tissue
US10892995B2 (en) 2017-12-28 2021-01-12 Ethicon Llc Surgical network determination of prioritization of communication, interaction, or processing based on system or device needs
US11100631B2 (en) 2017-12-28 2021-08-24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Use of laser light and red-green-blue coloration to determine properties of back scattered light
US11633237B2 (en) 2017-12-28 2023-04-25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Usage and technique analysis of surgeon / staff performance against a baseline to optimize device utilization and performance for both current and future procedures
US11376002B2 (en) 2017-12-28 2022-07-05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Surgical instrument cartridge sensor assemblies
US11058498B2 (en) 2017-12-28 2021-07-13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surgical actions for robot-assisted surgical platforms
US10892899B2 (en) 2017-12-28 2021-01-12 Ethicon Llc Self describing data packets generated at an issuing instrument
US11969216B2 (en) 2017-12-28 2024-04-30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Surgical network recommendations from real time analysis of procedure variables against a baseline highlighting differences from the optimal solution
US11273001B2 (en) 2017-12-28 2022-03-15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Surgical hub and modular device response adjustment based on situational awareness
US10966791B2 (en) 2017-12-28 2021-04-06 Ethicon Llc Cloud-based medical analytics for medical facility segmented individualization of instrument function
US11284936B2 (en) 2017-12-28 2022-03-29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Surgical instrument having a flexible electrode
US10898622B2 (en) 2017-12-28 2021-01-26 Ethicon Llc Surgical evacuation system with a communication circuit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filter and a smoke evacuation device
US11786251B2 (en) 2017-12-28 2023-10-17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Method for adaptive control schemes for surgical network control and interaction
US10944728B2 (en) 2017-12-28 2021-03-09 Ethicon Llc Interactive surgical systems with encrypted communication capabilities
US10943454B2 (en) 2017-12-28 2021-03-09 Ethicon Llc Detection and escalation of security responses of surgical instruments to increasing severity threats
US11419667B2 (en) 2017-12-28 2022-08-23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Ultrasonic energy device which varies pressure applied by clamp arm to provide threshold control pressure at a cut progression location
US11612408B2 (en) 2017-12-28 2023-03-28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Determining tissue composition via an ultrasonic system
US11424027B2 (en) 2017-12-28 2022-08-23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Method for operating surgical instrument systems
US11051876B2 (en) 2017-12-28 2021-07-06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Surgical evacuation flow paths
US11389164B2 (en) 2017-12-28 2022-07-19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Method of using reinforced flexible circuits with multiple sensors to optimize performance of radio frequency devices
US11304699B2 (en) 2017-12-28 2022-04-19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Method for adaptive control schemes for surgical network control and interaction
US11234756B2 (en) 2017-12-28 2022-02-01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Powered surgical tool with predefined adjustable control algorithm for controlling end effector parameter
US11903601B2 (en) 2017-12-28 2024-02-20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Surgical instrument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drive systems
US10755813B2 (en) 2017-12-28 2020-08-25 Ethicon Llc Communication of smoke evacuation system parameters to hub or cloud in smoke evacuation module for interactive surgical platform
US11430814B2 (en) 2018-03-05 2022-08-30 Intel Corporation Metallization structures for stacked device connectivity and their methods of fabrication
US11701162B2 (en) 2018-03-08 2023-07-18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Smart blade application for reusable and disposable devices
US11707293B2 (en) 2018-03-08 2023-07-25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Ultrasonic sealing algorithm with temperature control
US11259830B2 (en) 2018-03-08 2022-03-01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temperature in ultrasonic device
US11471156B2 (en) 2018-03-28 2022-10-18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Surgical stapling devices with improved rotary driven closure systems
US11589865B2 (en) 2018-03-28 2023-02-28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a powered surgical stapler that has separate rotary closure and firing systems
US11096688B2 (en) 2018-03-28 2021-08-24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Rotary driven firing members with different anvil and channel engagement features
US11090047B2 (en) 2018-03-28 2021-08-17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Surgical instrument comprising an adaptive control system
US11278280B2 (en) 2018-03-28 2022-03-22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Surgical instrument comprising a jaw closure lockout
US10973520B2 (en) 2018-03-28 2021-04-13 Ethicon Llc Surgical staple cartridge with firing member driven camming assembly that has an onboard tissue cutting feature
US11213294B2 (en) 2018-03-28 2022-01-04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Surgical instrument comprising co-operating lockout features
US11207067B2 (en) 2018-03-28 2021-12-28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Surgical stapling device with separate rotary driven closure and firing systems and firing member that engages both jaws while firing
US11219453B2 (en) 2018-03-28 2022-01-11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Surgical stapling devices with cartridge compatible closure and firing lockout arrangements
US20210242207A1 (en) * 2018-05-18 2021-08-05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12368846A (zh) 2018-06-29 2021-02-12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半导体装置及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US11317915B2 (en) 2019-02-19 2022-05-03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Universal cartridge based key feature that unlocks multiple lockout arrangements in different surgical staplers
US11272931B2 (en) 2019-02-19 2022-03-15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Dual cam cartridge based feature for unlocking a surgical stapler lockout
US11357503B2 (en) 2019-02-19 2022-06-14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Staple cartridge retainers with frangible retention features and methods of using same
US11464511B2 (en) 2019-02-19 2022-10-11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Surgical staple cartridges with movable authentication key arrangements
US11369377B2 (en) 2019-02-19 2022-06-28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Surgical stapling assembly with cartridge based retainer configured to unlock a firing lockout
KR20210137109A (ko) * 2019-03-12 2021-11-17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반도체 장치 및 반도체 장치의 제작 방법
US11374003B2 (en) * 2019-04-12 2022-06-28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Integrated circuit
WO2020217478A1 (ja) * 2019-04-26 2020-10-2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CN110060998B (zh) * 2019-04-29 2022-05-1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反相电路结构、栅极驱动电路及显示面板
USD952144S1 (en) 2019-06-25 2022-05-17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Surgical staple cartridge retainer with firing system authentication key
USD964564S1 (en) 2019-06-25 2022-09-20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Surgical staple cartridge retainer with a closure system authentication key
USD950728S1 (en) 2019-06-25 2022-05-03 Cilag Gmbh International Surgical staple cartridge
US11450671B2 (en) * 2019-08-07 2022-09-20 Tokyo Electron Limited Semiconductor apparatus having stacked device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CN115735244A (zh) 2019-08-23 2023-03-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电路及驱动方法、显示基板及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12703604B (zh) 2019-08-23 2024-06-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40421A (zh) 2019-08-23 2021-04-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EP4024466A4 (en) 2019-08-27 2022-10-05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SUBSTRATE AND METHOD OF MAKING 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CN113964119A (zh) * 2020-07-21 2022-01-21 联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半导体元件
TW202336942A (zh) * 2022-02-28 2023-09-16 日商村田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裝置
WO2023228616A1 (ja) * 2022-05-26 2023-11-30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半導体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98861A (ja) 1984-03-23 1985-10-08 Fujitsu Ltd 薄膜トランジスタ
JPH0244256B2 (ja) 1987-01-28 1990-10-03 Kagaku Gijutsucho Mukizaishitsu Kenkyushocho Ingazn2o5deshimesarerurotsuhoshokeinosojokozoojusurukagobutsuoyobisonoseizoho
JPH0244258B2 (ja) 1987-02-24 1990-10-03 Kagaku Gijutsucho Mukizaishitsu Kenkyushocho Ingazn3o6deshimesarerurotsuhoshokeinosojokozoojusurukagobutsuoyobisonoseizoho
JPH0244260B2 (ja) 1987-02-24 1990-10-03 Kagaku Gijutsucho Mukizaishitsu Kenkyushocho Ingazn5o8deshimesarerurotsuhoshokeinosojokozoojusurukagobutsuoyobisonoseizoho
JPS63210023A (ja) 1987-02-24 1988-08-31 Natl Inst For Res In Inorg Mater InGaZn↓4O↓7で示される六方晶系の層状構造を有する化合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JPH0244262B2 (ja) 1987-02-27 1990-10-03 Kagaku Gijutsucho Mukizaishitsu Kenkyushocho Ingazn6o9deshimesarerurotsuhoshokeinosojokozoojusurukagobutsuoyobisonoseizoho
JPH0244263B2 (ja) 1987-04-22 1990-10-03 Kagaku Gijutsucho Mukizaishitsu Kenkyushocho Ingazn7o10deshimesarerurotsuhoshokeinosojokozoojusurukagobutsuoyobisonoseizoho
JPH02271657A (ja) * 1989-04-13 1990-11-06 Nec Corp 能動層2層積層cmosインバータ
JPH05251705A (ja) 1992-03-04 1993-09-28 Fuji Xerox Co Ltd 薄膜トランジスタ
JPH07135211A (ja) * 1993-11-10 1995-05-23 Nec Corp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479375B2 (ja) 1995-03-27 2003-12-15 科学技術振興事業団 亜酸化銅等の金属酸化物半導体による薄膜トランジスタとpn接合を形成した金属酸化物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EP0820644B1 (en) 1995-08-03 2005-08-24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Semiconductor device provided with transparent switching element
JP3625598B2 (ja) 1995-12-30 2005-03-02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4170454B2 (ja) 1998-07-24 2008-10-22 Hoya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性酸化物薄膜を有する物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091423A (ja) * 1998-09-16 2000-03-31 Nec Corp 多層配線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150861A (ja) 1998-11-16 2000-05-30 Tdk Corp 酸化物薄膜
JP3276930B2 (ja) 1998-11-17 2002-04-22 科学技術振興事業団 トランジスタ及び半導体装置
TW460731B (en) 1999-09-03 2001-10-21 Ind Tech Res Inst Electrode structure and production method of wide viewing angle LCD
JP4089858B2 (ja) 2000-09-01 2008-05-28 国立大学法人東北大学 半導体デバイス
KR20020038482A (ko) 2000-11-15 2002-05-23 모리시타 요이찌 박막 트랜지스터 어레이, 그 제조방법 및 그것을 이용한표시패널
JP3997731B2 (ja) 2001-03-19 2007-10-2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基材上に結晶性半導体薄膜を形成する方法
JP2002289859A (ja) 2001-03-23 2002-10-04 Minolta Co Ltd 薄膜トランジスタ
JP3925839B2 (ja) 2001-09-10 2007-06-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半導体記憶装置およびその試験方法
JP3638926B2 (ja) * 2001-09-10 2005-04-13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装置及び半導体装置の作製方法
JP4090716B2 (ja) 2001-09-10 2008-05-28 雅司 川崎 薄膜トランジスタおよびマトリクス表示装置
JP2003142576A (ja) * 2001-10-31 2003-05-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164562B2 (ja) 2002-09-11 2008-10-15 独立行政法人科学技術振興機構 ホモロガス薄膜を活性層として用いる透明薄膜電界効果型トランジスタ
US7061014B2 (en) 2001-11-05 2006-06-13 Jap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ency Natural-superlattice homologous single crystal thin film, method for preparation thereof, and device using said single crystal thin film
JP4083486B2 (ja) 2002-02-21 2008-04-30 独立行政法人科学技術振興機構 LnCuO(S,Se,Te)単結晶薄膜の製造方法
US7049190B2 (en) 2002-03-15 2006-05-23 Sanyo Electric Co., Ltd. Method for forming ZnO film, method for forming ZnO semiconductor layer, method for fabrica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JP3933591B2 (ja) 2002-03-26 2007-06-20 淳二 城戸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ト素子
US7339187B2 (en) 2002-05-21 2008-03-04 State Of Oregon Acting By And Through The Oregon State Board Of Higher Education On Behalf Of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Transistor structures
JP2004022625A (ja) 2002-06-13 2004-01-22 Murata Mfg Co Ltd 半導体デバイス及び該半導体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US7105868B2 (en) 2002-06-24 2006-09-12 Cermet, Inc. High-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 with zinc oxide
US7067843B2 (en) 2002-10-11 2006-06-27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Transparent oxide semiconductor thin film transistors
JP4166105B2 (ja) 2003-03-06 2008-10-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273732A (ja) 2003-03-07 2004-09-30 Sharp Corp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289146B2 (ja) * 2003-03-27 2009-07-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三次元実装型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4108633B2 (ja) 2003-06-20 2008-06-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薄膜トランジス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電子デバイス
US7262463B2 (en) 2003-07-25 2007-08-2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Transistor including a deposited channel region having a doped portion
KR100615085B1 (ko) * 2004-01-12 2006-08-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노드 콘택 구조체들, 이를 채택하는 반도체소자들, 이를채택하는 에스램 셀들 및 이를 제조하는 방법들
CN1998087B (zh) 2004-03-12 2014-12-31 独立行政法人科学技术振兴机构 非晶形氧化物和薄膜晶体管
US7297977B2 (en) 2004-03-12 2007-11-2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emiconductor device
US7282782B2 (en) 2004-03-12 2007-10-1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ombined binary oxide semiconductor device
US7145174B2 (en) 2004-03-12 2006-12-0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emiconductor device
JP2005347466A (ja) * 2004-06-02 2005-12-15 Renesas Technology Corp 半導体装置及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US7211825B2 (en) 2004-06-14 2007-05-01 Yi-Chi Shih Indium oxide-based thin film transistors and circuits
JP2006100760A (ja) 2004-09-02 2006-04-13 Casio Comput Co Ltd 薄膜トランジス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285501B2 (en) 2004-09-17 2007-10-2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ethod of forming a solution processed device
US7298084B2 (en) 2004-11-02 2007-11-2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ethods and displays utilizing integrated zinc oxide row and column drivers in conjunction with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KR100911698B1 (ko) 2004-11-10 2009-08-10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비정질 산화물을 사용한 전계 효과 트랜지스터
RU2358354C2 (ru) 2004-11-10 2009-06-10 Кэнон Кабусики Кайся Светоизлуч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US7453065B2 (en) 2004-11-10 2008-11-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ensor and image pickup device
US7863611B2 (en) 2004-11-10 2011-01-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tegrated circuits utilizing amorphous oxides
EP2453480A2 (en) 2004-11-10 2012-05-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morphous oxide and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US7791072B2 (en) 2004-11-10 2010-09-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US7829444B2 (en) 2004-11-10 2010-11-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US7579224B2 (en) 2005-01-21 2009-08-25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thin film semiconductor device
TWI472037B (zh) 2005-01-28 2015-02-0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半導體裝置,電子裝置,和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
TWI481024B (zh) 2005-01-28 2015-04-1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半導體裝置,電子裝置,和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
US7858451B2 (en) 2005-02-03 2010-12-2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7948171B2 (en) 2005-02-18 2011-05-24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20060197092A1 (en) 2005-03-03 2006-09-07 Randy Hoffma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orming conductive material on a substrate
US8681077B2 (en) 2005-03-18 2014-03-25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driv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thereof
WO2006105077A2 (en) 2005-03-28 2006-10-05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ow voltage thin film transistor with high-k dielectric material
US7645478B2 (en) 2005-03-31 2010-01-1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ethods of making displays
US8300031B2 (en) 2005-04-20 2012-10-30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comprising transistor having gate and drain connected through a current-voltage conversion element
JP2006344849A (ja) 2005-06-10 2006-12-21 Casio Comput Co Ltd 薄膜トランジスタ
US7402506B2 (en) 2005-06-16 2008-07-22 Eastman Kodak Company Methods of making thin film transistors comprising zinc-oxide-based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and transistors made thereby
US7691666B2 (en) 2005-06-16 2010-04-06 Eastman Kodak Company Methods of making thin film transistors comprising zinc-oxide-based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and transistors made thereby
US7507618B2 (en) 2005-06-27 2009-03-2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ethod for making electronic devices using metal oxide nanoparticles
KR100711890B1 (ko) 2005-07-28 2007-04-2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JP2007059128A (ja) 2005-08-23 2007-03-08 Canon Inc 有機el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280736B2 (ja) 2005-09-06 2009-06-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半導体素子
JP4850457B2 (ja) 2005-09-06 2012-01-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薄膜トランジスタ及び薄膜ダイオード
JP2007073705A (ja) 2005-09-06 2007-03-22 Canon Inc 酸化物半導体チャネル薄膜トランジス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116225B2 (ja) 2005-09-06 2013-01-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酸化物半導体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JP5064747B2 (ja) 2005-09-29 2012-10-31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半導体装置、電気泳動表示装置、表示モジュール、電子機器、及び半導体装置の作製方法
JP5078246B2 (ja) 2005-09-29 2012-11-21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半導体装置、及び半導体装置の作製方法
EP1998374A3 (en) 2005-09-29 2012-01-1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oxide semiconductor lay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5037808B2 (ja) 2005-10-20 2012-10-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アモルファス酸化物を用いた電界効果型トランジスタ、及び該トランジスタ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CN101667544B (zh) 2005-11-15 2012-09-05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TWI292281B (en) 2005-12-29 2008-01-01 Ind Tech Res Inst Pixel structure of activ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US7867636B2 (en) 2006-01-11 2011-01-11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4977478B2 (ja) 2006-01-21 2012-07-18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 ZnOフィル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TFTの製造方法
US7576394B2 (en) 2006-02-02 2009-08-18 Kochi Industrial Promotion Center Thin film transistor including low resistance conductive thin film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7977169B2 (en) 2006-02-15 2011-07-12 Kochi Industrial Promotion Center Semiconductor device including active layer made of zinc oxide with controlled orientation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20070101595A (ko) 2006-04-11 2007-10-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ZnO TFT
US7785938B2 (en) * 2006-04-28 2010-08-3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using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US20070252928A1 (en) 2006-04-28 2007-11-01 Toppan Printing Co., Ltd. Structure, transmission typ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reflection type displa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5028033B2 (ja) 2006-06-13 2012-09-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酸化物半導体膜のドライエッチング方法
JP4999400B2 (ja) 2006-08-09 2012-08-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酸化物半導体膜のドライエッチング方法
JP4609797B2 (ja) 2006-08-09 2011-01-12 Nec液晶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薄膜デバイ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332545B2 (ja) 2006-09-15 2009-09-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界効果型トランジス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274219B2 (ja) 2006-09-27 2009-06-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子デバイス、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有機薄膜半導体装置
JP5164357B2 (ja) 2006-09-27 2013-03-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及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US7622371B2 (en) 2006-10-10 2009-11-2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used nanocrystal thin film semiconductor and method
US7772021B2 (en) 2006-11-29 2010-08-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lat panel displays comprising a thin-film transistor having a semiconductive oxide in its channel and methods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for use in flat panel displays
JP2008140684A (ja) 2006-12-04 2008-06-19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カラーelディスプレ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303578B1 (ko) 2007-01-05 2013-09-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박막 식각 방법
US8207063B2 (en) 2007-01-26 2012-06-26 Eastman Kodak Company Process for atomic layer deposition
KR100851215B1 (ko) 2007-03-14 2008-08-0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박막 트랜지스터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전계 발광표시장치
JP5512931B2 (ja) 2007-03-26 2014-06-04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半導体装置の作製方法
US7795613B2 (en) 2007-04-17 2010-09-14 Toppan Printing Co., Ltd. Structure with transistor
KR101325053B1 (ko) 2007-04-18 2013-11-0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박막 트랜지스터 기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20080094300A (ko) 2007-04-19 2008-10-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박막 트랜지스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과 박막 트랜지스터를포함하는 평판 디스플레이
KR101334181B1 (ko) 2007-04-20 2013-11-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선택적으로 결정화된 채널층을 갖는 박막 트랜지스터 및 그제조 방법
WO2008133345A1 (en) 2007-04-25 2008-11-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Oxynitride semiconductor
KR101345376B1 (ko) 2007-05-29 2013-12-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ZnO 계 박막 트랜지스터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09076879A (ja) * 2007-08-24 2009-04-09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半導体装置
US7982250B2 (en) * 2007-09-21 2011-07-19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JP5430846B2 (ja) * 2007-12-03 2014-03-05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半導体装置の作製方法
US8202365B2 (en) 2007-12-17 2012-06-19 Fujifilm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producing oriented inorganic crystalline film,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using the oriented inorganic crystalline film
FR2932005B1 (fr) 2008-06-02 2011-04-01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Circuit a transistor integres dans trois dimensions et ayant une tension de seuil vt ajustable dynamiquement
JP4623179B2 (ja) 2008-09-18 2011-02-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薄膜トランジス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451280B2 (ja) 2008-10-09 2014-03-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ウルツ鉱型結晶成長用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半導体装置
JP2011071476A (ja) * 2009-08-25 2011-04-07 Canon Inc 薄膜トランジスタ、薄膜トランジスタを用いた表示装置及び薄膜トランジスタの製造方法
WO2011048929A1 (en) 2009-10-21 2011-04-2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KR101939712B1 (ko) 2009-10-29 2019-01-17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반도체 장치
MY163862A (en) 2009-10-30 2017-10-3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Logic circuit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WO2011058913A1 (en) 2009-11-13 2011-05-19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8780629B2 (en) 2010-01-15 2014-07-15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KR101861991B1 (ko) * 2010-01-20 2018-05-30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신호 처리 회로 및 신호 처리 회로를 구동하기 위한 방법
KR20190038687A (ko) * 2010-02-05 2019-04-08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반도체 장치, 및 반도체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CN103003934B (zh) * 2010-07-16 2015-07-01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半导体器件
CN107947763B (zh) 2010-08-06 2021-12-28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半导体集成电路
WO2012060253A1 (en) * 2010-11-05 2012-05-10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03022012B (zh) 2011-09-21 2017-03-01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半导体存储装置
JP5980538B2 (ja) * 2012-03-29 2016-08-31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半導体装置
US20130270616A1 (en) * 2012-04-13 2013-10-17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US9006024B2 (en) * 2012-04-25 2015-04-14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US8860022B2 (en) * 2012-04-27 2014-10-14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Oxide semiconductor film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JP6377317B2 (ja) * 2012-05-30 2018-08-22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プログラマブルロジックデバイス
US20140027762A1 (en) * 2012-07-27 2014-01-30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US8947158B2 (en) * 2012-09-03 2015-02-03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I831522B (zh) * 2012-09-14 2024-02-01 日商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KR102222344B1 (ko) 2013-05-02 2021-03-02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반도체 장치
WO2014181785A1 (en) 2013-05-09 2014-11-13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9831238B2 (en) 2014-05-30 2017-11-2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including insulating film having opening portion and conductive film in the opening portion
WO2015182000A1 (en) 2014-05-30 2015-12-03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nic device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6465B (zh) * 2015-12-09 2021-01-21 美商派賽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絕緣層覆矽技術之s接面
TWI763218B (zh) * 2015-12-09 2022-05-01 美商派賽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絕緣層覆矽技術之s接面
US11387235B2 (en) 2015-12-09 2022-07-12 Psemi Corporation S-contact for SOI
US11735589B2 (en) 2015-12-09 2023-08-22 Psemi Corporation S-contact for SOI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373263B1 (ko) 2022-03-10
JP2022095834A (ja) 2022-06-28
US20150348997A1 (en) 2015-12-03
SG10201912585TA (en) 2020-02-27
US20160351589A1 (en) 2016-12-01
JP2019096915A (ja) 2019-06-20
US9419018B2 (en) 2016-08-16
TWI642191B (zh) 2018-11-21
JP2023164636A (ja) 2023-11-10
US10050062B2 (en) 2018-08-14
JP6753976B2 (ja) 2020-09-09
JP6502176B2 (ja) 2019-04-17
WO2015181997A1 (en) 2015-12-03
JP7354339B2 (ja) 2023-10-02
JP2020205432A (ja) 2020-12-24
KR20170013240A (ko) 2017-02-06
JP2016006871A (ja) 2016-01-14
KR20210068151A (ko) 2021-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354339B2 (ja) 半導体装置、電子機器
JP7291758B2 (ja) 半導体装置
JP6712338B2 (ja) 半導体装置の作製方法
JP6852133B2 (ja) 表示装置
JP6806857B2 (ja) 半導体装置
JP6584840B2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TWI642187B (zh) 半導體裝置
TWI663726B (zh) 半導體裝置、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644433B (zh) 半導體裝置
JP2022082655A (ja) 半導体装置
JP6585421B2 (ja) 半導体装置の作製方法
TW201501315A (zh) 半導體裝置
WO2015136427A1 (ja) 半導体装置
JP2016034023A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作製方法、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