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246826A - Method of signal generation and signal generating device - Google Patents

Method of signal generation and signal generating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246826A
TW201246826A TW101105291A TW101105291A TW201246826A TW 201246826 A TW201246826 A TW 201246826A TW 101105291 A TW101105291 A TW 101105291A TW 101105291 A TW101105291 A TW 101105291A TW 201246826 A TW201246826 A TW 20124682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hase
signal
phase change
data
tim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052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78732B (zh
Inventor
Yutaka Murakami
Tomohiro Kimura
Mikihiro Ouchi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Corp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2468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468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87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873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6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delay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the mobile station comprising multiple antennas, e.g. to provide uplink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8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phase diversity (e.g. phase sweep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9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patial multiplex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04L1/0047Decoding adapted to other signal detection operation
    • H04L1/0048Decoding adapted to other signal detection operation in conjunction with detection of multiuser or interfering signals, e.g. iteration between CDMA or MIMO detector and FEC decod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71Use of interleav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18Phas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i.e. using phase-shift keying
    • H04L27/20Modulator circuits; Transmitte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18Phas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i.e. using phase-shift keying
    • H04L27/20Modulator circuits; Transmitter circuits
    • H04L27/2032Modulator circuits; Transmitter circuits for discrete phase modulation, e.g. in which the phase of the carrier is modulated in a nominally instantaneous manner
    • H04L27/2053Modulator circuits; Transmitter circuits for discrete phase modulation, e.g. in which the phase of the carrier is modulated in a nominally instantaneous manner using more than one carrier, e.g. carriers with different phases
    • H04L27/206Modulator circuits; Transmitter circuits for discrete phase modulation, e.g. in which the phase of the carrier is modulated in a nominally instantaneous manner using more than one carrier, e.g. carriers with different phases using a pair of orthogonal carriers, e.g. quadrature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7Modulators
    • H04L27/2634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49Demodulators
    • H04L27/26524Fast Fourier transform [FFT] or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DFT] de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de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32Carrie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s H04L27/02, H04L27/10, H04L27/18 or H04L27/26
    • H04L27/34Amplitude- and phas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e.g. quadrature-amplitude 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 H04L27/36Modulator circuits; Transmitte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32Carrie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s H04L27/02, H04L27/10, H04L27/18 or H04L27/26
    • H04L27/34Amplitude- and phas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e.g. quadrature-amplitude 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 H04L27/36Modulator circuits; Transmitter circuits
    • H04L27/366Arrangements for compensating undesirable propertie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between the modulator and the demodulator
    • H04L27/367Arrangements for compensating undesirable propertie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between the modulator and the demodulator using predistortion
    • H04L27/368Arrangements for compensating undesirable propertie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between the modulator and the demodulator using predistortion adaptive predistor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04L5/0082Timing of allocation at predetermined interv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2Chan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ignal
    • H04L5/12Chan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ignal the signals being represented by different phase modulations of a single carri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iscrete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Reduction Or Emphasis Of Bandwidth Of Signals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tereo-Broadcasting Methods (AREA)

Description

201246826 六、發明說明: 【潑^明戶斤屬之__控_冬餘々頁超^】 發明領域 在2011年2月18曰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案2〇ii_〇33771 號、在2011年3月9曰申請之曰本專利申請案2〇11_〇51842 號、在2011年4月19日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案2011—093544 號及在2011年4月28曰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案2〇1 i_i〇2101 號所含之申請專利範圍、說明書、圖式及摘要之揭示内容 全部均由本申請案所引用。 本發明係特別關於一種利用多天線進行通訊之發送裝 置及接收裝置。 C先前技冬好3 發明背景 以往利用多天線之通訊方法包括例如稱為ΜΙΜΟ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輸入多輸出)之通訊方 法。由ΜΙΜΟ所代表的多天線通訊係分別調變複數個序列之 發送資料,並從不同天線同時發送各調變訊號,藉此提高 資料之通訊速度。 第23圖係表示發送天線數2個、接收天線數2個、發送 調變訊號(發送串流)數2個時之收發裝置之構成之一例。發 送裝置係將已編碼之資料予以交錯’調變交錯後之資料, 進行頻率轉換等而生成發送訊號’發送訊號則從天線發 送。此時,在同一時刻、同一頻率從發送天線發送各自不 同的調變訊號之方式’係空間多工ΜΙΜΟ方式。 201246826 此時,於專利文獻1提案一種發送裝置,係就各發送天 /、備不同父錯模式者。總言之,於第23圖之發送裝置,2 個交錯、 u I a、7Cb)具有互異之交錯模式。然後,於接收裝置, 肖專利文獻1、非專利文獻2所示,藉由反覆進行利用軟 檢波方法(第23圖之ΜΙΜΟ偵測器)來提升接收品質。 山Μ ,作為無線通訊之實際傳播環境之模型,存在有 兄所代表的 NL〇s(non-line of sight:非直視 ™兄由萊斯农退環境所代表的LOS(line of sight :直視 、兄於發送裝置發送單一調變訊號,於接收裝置,對 ;、、复數個天線所接收的訊號進行最大比率合成,對於最 匕率α成後之訊號進行解調及解碼時,於1〇8環境下, 尤其於表不直接波接收電力相對於散射波接收電力之大小 之萊斯因子的環境下,可獲得良好的接收品質。然而, 視依傳送方式(例如於空間多工ΜΙΜΟ傳送方式)不同,當萊 斯因子變大時可能發生接收品質劣化的問題。(參考非專利 文獻3) 第24(A)、(Β)圖係表示於瑞雷衰退環境及萊斯因子 Κ=3、10、16dB之萊斯衰退環境下,將受到LDpc〇〇w_density parity-check :低密度奇偶校驗)編碼之資料進行2><2(2天線 發送、2天線接收)空間多工MIM0傳送時之BER(Bit Err〇r Rate :位元錯誤率)特性(縱軸:BER、橫轴:snr (signal-to-noise p0wer rati〇 :訊號雜訊功率比))之模擬結果 之一例。第24(A)圖係表示不進行反覆檢波之Max_i〇g_App (參考非專利文獻1、非專利文獻2)(APP : a p〇ste丨.iar 201246826 probability(後驗機率))之BER特性,第24(B)圖係表示進行 反覆檢波之Max-log-APP(參考非專利文獻卜非專利文獻2) (反覆次數5次)之BER特性。從第24(A)、(B)圖可知,無論 進行或不進行反覆檢波’於空間多工MIM〇系統均可確認當 萊斯因子變大時,接收品質會劣化。由此可知以往發送單 一調變訊號之系統所未有、空間多工MIM〇系統與生倶來的 課題,即「於空間多工MIM〇系統,當傳播環境安定時,接 收品質會劣化」。 播送或多播通訊係須對應各種傳播環境之服務,當然 可能使用者所持有的接收機與播送台之間之電波傳播環境 為LOS環境。將具有前述課題之空間多工ΜΙΜΟ系統利用於 播送或多播通訊時,在接收機,可能發生電波之接收電場 強度雖高’但因接收品質劣化而無法接受服務的現象。總 言之’為了於播送或多播通訊利用空間多工ΜΙΜΟ系統,於 NLOS環境及LOS環境之任一情況下,均期望開發可獲得某 種耘度之接收品質之MlM〇傳送方式。 於非專利文獻8 ’敘述關於從來自通訊對象之回授資 汛’選擇用於預編碼之碼本(預編碼矩陣(亦稱為預編碼權重 矩陣))之方法,但完全未記載有關如上述在諸如播送或多播 通afl般’無法獲得來自通訊對象之回授資訊的狀況下進行 預編碼之方法。 另’於非專利文獻4,敘述關於亦可適用於無回授資訊 日夺之隨著時間㈣預編碼矩陣之方法。於該文獻中,雖钦 述關於利用么正矩陣作為用於預編碼之矩陣,以及隨機切 201246826 換么正矩陣’但完全未記載有關對於上述所示L〇s環境下 之接收品質劣化之適用方法,單純僅記載隨機切換。當然 完全未記述關於用以改善L Ο S環境之接收品質劣化之預編 碼方法及預編碼矩陣之構成方法。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國際公開第2005/050885號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 1 : “Achieving near-capacity on a multiple-antenna channel” , IEEE Transaction on communications,vol_51,no.3,pp_389-399,March 2003。 非專利文獻 2 : “Performance analysis and design optimization of LDPC-coded ΜΙΜΟ OFDM systems”,IEEE Trans.Signal Processing·,vol.52,no.2,pp.348-361, Feb.2004。 非專利文獻3 : “BE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2x2 ΜΙΜΟ spatial multiplexing systems under Rician fading channels”,IEICE Trans. Fundamentals,vol.E91-A,no.10, pp.2798-2807,Oct.2008。 非專利文獻 4 : “Turbo space-time codes with time varying linear transformations”,IEEE Trans. Wireless communications,vol.6,no.2,pp.486-493,Feb.2007 0 非專利文獻 5 : “Likelihood function for QR-MLD suitable for soft-decision turbo decoding and its 201246826 performance”,IEICE Trans· Commun·,vol.E88-B,no. 1, pp.47-57,Jan.2004。 非專利文獻6 :「向農極限指南:(Shannon限界、¢0道 標:“Parallel concatenated (Turbo) coding” '“Turbo (iterative) decoding”七乇¢0周辺)」日本電子情報通信學會,信學技法 IT98-51 。 非專利文獻7 : “Advanced signal processing for PLCs : Wavelet-OFDM”,Proc.of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SPLC 2008,pp.187-192,2008。 非專利文獻 8 : D.J.Love 及 R.W.heathJr.,“Limited feedback unitary precoding for spatial multiplexing systems” ,IEEE Trans.Inf.Theory ,vol.51 ,no.8 , pp.2967-1976,Aug.2005。 非專利文獻 9 : DVB Document A122,Framing structure,channel coding and modulation for a second generation digital terrestrial television broadcasting system (DVB-T2),June 2008。 非專利文獻 10 : L. Vangelista、N. Benvenuto 及 S. Tomasin,“Key technologies for next-generation terrestrial digital television standard DVB-T2”,IEEE Commun. Magazine,vo.47,no.10,pp.146-153,Oct.2009。 非專利文獻11 : T.Ohgane、T.Nishimura及Y.Ogawa, “Application of space division multiplexing and those performance in a ΜΙΜΟ channel”,’IEICE Trans· Commun., 201246826 vo.88-B,ηο·5,pp.1843-1851,May.2005。 非專利文獻 12 : R.G.Gallager,“Low-density parity-check codes”,IRE Trans. Inform. Theory,IT-8, pp.21-28,1962 ° 非專利文獻 13 : D.J.C.Mackay,“Good error-correcting codes based on very sparse matrices”,IEEE Trans. Inform· Theory,vol.45,no.2,pp.399-431,March 1999 o 非專利文獻 14 : ETSIEN 302 307,“Second generation framing structure > channel coding and modulation systems for broadcasting,interactive services,news gathering and other broadband satellite applications”,v. 1.1.2,June 2006 ° 非專利文獻 15 : Y.-L.Ueng 及 C.-C.Cheng,“a fast-convergence decoding method and memory-efficient VLSI decoder architecture for irregular LDPC codes in the IEEE 802.16e standards”,IEEE VTC-2007 Fall, pp_1255-1259 。 非專利文獻 16 : S.M.Alamouti,“A simple transmit diversity techniqu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IEEE J.Select. Areas Commun.,vol.16,no.8,pp.1451-1458,Oct 1998。 非特許文獻 17 : V.Tarokh、H.Jafrkhani 及 A.R.Calderbank,“Space-time block codin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Performance results” »IEEE J.Select.Areas Commun.,vol.17,no.3,no.3,pp_451-460,March 1999 o 201246826 【發明内容】 發明概要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統,係可解決⑽ 環境下之接收品質者。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之tfl姐成方法之特徵餘賴個基頻訊號,生 成在同-頻帶且在同-時刻發送之複數個訊號;對於從^ 複數位S生成之第1基頻訊_及從第2複數個位元生成之 第2基頻訊號S2雙方,進行相位變更,生成相㈣更後之第i 基頻訊細,及相位變更後之第2基頻訊號S2,;使得前述相位 變更後之第1基頻㈣si’成為_,並使得前述相位變更後 之第2基頻訊號S2’成為v倍’唉巧互異之實數;對於前述 相位變更後H基頻_S1,成為嵴狀城及前述相位 變更後之第2基頻訊號S2’成為v倍後之訊號,進行因應預定 矩陣F之加權合成,生成第丨加^合成訊糾及第2加權合成 訊號z2 ’來作為前述在同—頻帶且在同—時刻發送之複數個 訊號;前述第1加權合成訊號zl及前述第2加權合成訊紅 係符合(zl、Z2)T=F(Uxsl,、vxsr)T ;對於前述成為u倍後之 第1基頻訊號si及前述成為v倍後之第2基頻訊號82所施行的 相位變更量,係分別一面切換N個相位變更量之候補一面選 擇之1個相位變更量;前述N個相位變更量之各者係於預定 期間内至少被選擇一次。 又,本發明之訊號生成裝置之特徵係從複數個基頻訊 201246826 號’生成在同一頻帶且在同一時刻發送之複數個訊號,且具 備:相位變更部’係對於從第丨複數位元生成之第丨基頻訊號 si及從第2複數個位元生成之第2基頻訊號32雙方,進行相位 變更’生成相位變更後之第〖基頻訊號31,及相位變更後之第 2基頻訊號s2’者;功率變更部,係使得前述相位變更後之第 1基頻訊號si’成為―吾,並使得前述相位變更後之第2基頻訊 號s2’成為v倍,且u與v為互異之實數者;及加權合成部,係 對於前述相位變更後之第丨基頻訊號81,成為u倍後之訊號及 前述相位變更後之幻基頻城sr成為v倍後之減,進行 因應預定矩陣F之加權合成,生成第1加權合成《ζΐ及第2 加權合成訊號Z2,來作為前述在同-頻帶且在同-時刻發送 之複數個1罐者;前述第1加權合成喊zl及前述第2加權合 成訊號z2係符合(zl、z2)T=F(uxsl,'时)了 ;對於前述成為 u倍後之第1基頻§fL|^sl及前述成為"倍後之第2基頻訊號^ 所施行的相位變更量,係分別—面切換職相位變更量之候 補面選擇之1個相位變更量;前述购相位變更量之候補 之各者係於預定期間内至少被選擇—次。 發明效果 此右依據本發明,彳提供—種改善LOS環境下之 接收品質劣化之訊號生成方法、訊號生成裝置,因此可於 播运,多播通訊’對於預料中之使用者提供高品質的服務。 圖式簡單說明 圖係工間多工Mim〇傳送系統之收發裝置之構成 201246826 第2圖係訊框(frame)構成之一例。 第3圖係相位變更方法適用時之發送裝置之構成例。 第4圖係相位變更方法適用時之發送裝置之構成例。 第5圖係訊框構成例。 第6圖係相位變更方法例。 第7圖係接收裝置之構成例。 第8圖係接收裝置之訊號處理部之構成例。 第9圖係接收裝置之訊號處理部之構成例。 第10圖係解碼處理方法。 第11圖係接收狀態例。 第12圖係相位變更方法適用時之發送裝置之構成例。 第13圖係相位變更方法適用時之發送裝置之構成例。 第14(A)、(B)圖係訊框構成例。 第15(A)、(B)圖係訊框構成例。 第16(A)、(B)圖係訊框構成例。 第17(A)、(B)圖係訊框構成例。 第18(A)、(B)圖係訊框構成例。 第19(A)、(B)圖係映射方法之一例。 第20(A)、(B)圖係映射方法之一例。 第21圖係加權合成部之構成例。 第22圖係符元之重排方法之一例。 第23圖係空間多工ΜΙΜΟ傳送系統之收發裝置之構成 例。 第24(A)、(Β)圖係BER特性例。 201246826 第25圖係相位變更方法例。 第26圖係相位變更方法例。 第27圖係相位變更方法例。 第28圖係相位變更方法例。 第29圖係相位變更方法例。 第3 0圖係可獲得高接收品質之調變訊號之符元配置 例。 第31圖係可獲得高接收品質之調變訊號之訊框構成 例。 第3 2圖係可獲得高接收品質之調變訊號之符元配置 例。 第3 3圖係可獲得高接收品質之調變訊號之符元配置 例0 第34圖係利用區塊碼時之1個編碼後之區塊所必需的 符元數、時槽數之變化例。 第35圖係利用區塊碼時之2個編碼後之區塊所必需的 符元數、時槽數之變化例。 第36圖係數位播送用系統之全體構成圖。 第37圖係接收機之構成例之方塊圖。 第38圖係表示多工資料之構成之圖。 第3 9圖係模式性地表示各串流如何於多工資料中受到 多工之圖。 第40圖係表示視訊串流如何儲存於PES封包串之詳細 圖。 12 201246826 第41圖係表示多工資料之TS封包及來源封包之構造之 圖。 第42圖係表示PMT之資料構成之圖。 第43圖係表示多工資料資訊之内部構成之圖。 第44圖係表示串流屬性資訊之内部構成之圖。 第45圖係影像顯示、聲音輸出裝置之構成圖。 第46圖係通訊系統之構成例。 第4 7 (a )、( b)圖係可獲得高接收品質之調變訊號之符元 配置例。 第48 (a)、(b)圖係可獲得高接收品質之調變訊號之符元 配置例。 第49 (a)、(b)圖係可獲得高接收品質之調變訊號之符元 配置例。 第50(a)、(b)圖係可獲得高接收品質之調變訊號之符元 配置例。 第51圖係發送裝置之構成例。 第52圖係發送裝置之構成例。 第53圖係發送裝置之構成例。 第54圖係發送裝置之構成例。 第55圖係表示基頻訊號置換部之圖。 第56圖係發送裝置之構成例。 第57圖係分配部之動作之一例。 第58圖係分配部之動作之其他例。 第59圖係表示基地台及終端裝置之關係之通訊系統之 13 201246826 一例。 第60圖係發送訊號之頻率分派之一例。 第61圖係發送訊號之頻率分派之一例。 第62圖係表示基地台、中繼器與終端裝置之關係之通 訊系統之一例。 第63圖係來自基地台之發送訊號之頻率分派之一例。 第64圖係來自中繼器之發送訊號之頻率分派之一例。 第6 5圖係中繼器之接收部及發送部之構成之一例。 第6 6圖係基地台所發送的訊號之資料格式之一例。 第67圖係發送裝置之構成例。 第68圖係表示基頻訊號置換部之圖。 第69圖係加權、基頻訊號之置換、相位變更方法之一 例。 第70圖係利用OFDM方式之發送裝置之構成例。 第71(a)、(b)圖係訊框構成例。 第7 2圖係因應調變方式之時槽數及相位變更值之例。 第73圖係因應調變方式之時槽數及相位變更值之例。 第74圖係DVB-T2規格之播送台所發送的訊號之訊框 構成之概要。 第75圖係於同一時刻存在2種以上之訊號之例。 第76圖係發送裝置之構成例。 第77圖係訊框構成例。 第78圖係訊框構成例。 第79圖係訊框構成例。 14 201246826 第80圖係Ι-Q平面之16QAM時之訊號點配置例。 第81圖係I-Q平面之QPSK時之訊號點配置例。 第82圖係模式性地表示接收裝置所獲得的對數概似比 絕對值之例。 第83圖係接收裝置所獲得的對數概似比絕對值之較佳 例。 第84圖係與加權合成部有關連之訊號處理部之構成 例。 第85圖係與加權合成部有關連之訊號處理部之構成 例。 第86圖係Ι-Q平面之64QAM時之訊號點配置例。 第87圖係每一時間之調變方式 '功率變更值、相位變 更值之設定例。 第88圖係每一時間之調變方式、功率變更值、相位變 更值之設定例。 第89圖係與加權合成部有關連之訊號處理部之構成 例0 第90圖係與加權合成部有關連之訊號處理部之構成 例0 第91圖係每-時間之調變方式、功率變更值、相位變 更值之設定例。 第92圖係每一時間之調變方式、功率變更值、相位變 更值之設定例。 第93圖係與加權合成部有關連之訊號處理部之構成 15 201246826 例。 第94圖係Ι-Q平面之16QAM及QPSK之訊號點配置例。 第95圖係I-Q平面之16QAM及QPSK之訊號點配置例。 I[實方包方式】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以下參考圖式來詳細說明有關本發明之實施型態。 (實施形態1) 詳細說明有關本實施形態之發送方法、發送裝置、接 收方法、接收裝置。 進行本發明前,先說明有關習知系統之空間多工ΜΙΜΟ 傳送系統中之發送方法、解碼方法之概要。 於第1圖表示NtxNr空間多工ΜΙΜΟ系統之構成。資訊向 量ζ被施以編碼及交錯。然後5獲得編碼後位元之向量 U=(U丨、…、UNt)。其中,Ui=(Ui、…、uiM)(M :每符元之發 送位元數)。若設為發送向量S=(Sl.....5川)1'時,從發送天 線沿表現為發送訊號Si=map(Ui),若將發送能量予以標準 化,則表現為E{|Si|2}=Es/Nt(Es :每通道之總能量)。然後, 若將接收向量設為y=(yi、…、}^/時,則表現如式(1)。 [數1] y = {yv'',yN^f =Η 搬,s + η …式⑴ 此時,HNtNr為通道矩陣,η=(η丨、…、nNr)T為雜訊向量, 卬為平均值0、偏差σ2之i.i.d.複數高斯雜訊。從接收機所導 16 201246826 入的發送符元及接收符元的關係來看,關於接收向量之機 率可如式(2)以多次元高斯分布來賦予。 [數2] p(y|u)=由-〔-i^Hs(u)|2) …式(2) 在此,考慮由外部軟入/軟出解碼器及ΜΙΜΟ檢波所組 成,如第1圖進行反覆解碼之接收機。第1圖之對數概似比 之向量(L-value(左值))係表現如式(3)-(5)。 [數3] L(u) = * 'yL(u^)) 式(3) [數4] 式⑷ [數5] L(Uij) = ln 尸(岣二+1) P{ua = -1) 式(5) <反覆檢波方法> 在此,敘述有關NtxNr空間多工ΜΙΜΟ系統之ΜΙΜΟ訊 號之反覆檢波。 17 201246826 如式(6)定義umni對數概似比。 [數6] L{Umn I y) = /» P(umn = +11 y) P{umn = -l I y) …式(6) 依據貝氏定理,式(6)可表表現如式(7)。 [數7] (“则丨 y)-地 k,-1)尸(Wmn = —1胁) = - +1) + PCy 1 Umn ~ P{umn = ~^) Piy I Umn = ~1) = , !n^Umnt+]P(y\^)P^\umn) P{umn = -i) Σί/縮 H p(y I u)_p(u 11/則) …式⑺ 其中,umn,±1 = {u|umn=±l}。然後,若以InEa广max In aj 逼近,則式(7)可逼近如式(8)。再者,上面的記號「〜」係 意味逼近。 [數8] I(w削丨 y)» 加 + max {in p(y | u) + P(u | Umn)} -max {in p(y\n) + P(u \ Umn)}
Umn,一\ …式⑻ 式(8)之P(u|umn)及In P(u|umn)係表現如下。 [數9] 18 201246826
JL exp UijL{uij) 2 exP 卜(叫 [2 J + exp 、^ j 式(9) [數 10] f \ lnP(n\Um„)= Z^P(uy) -lnP(Umn)
W J 式(10) [數 11] ^P(uij) = ~UijP(uij)~ln exp\ 2 + exp 2 uiAu^LMl for \L(UiJ)\ > 2 …式(11) 然而 (12)° [數 12] 以式(2)所定義的數式之對數機率係表現如式 |y-Hs(u)||2 lnP(y I u) = -^/η(2πσ2)--~Ί 2 2σ …式(12) 因此,從式(7)、(13)來看,於MAP或APP(a posteriori 19 201246826 probability:事後機率),事後的L-value(左值)係表現如下 [數 13] L(.u„„\y) = in 式(13) 以下稱為反覆APP解碼。又,從式(8)、(12)來看’於根 據Max-Log逼近之對數概似比(Max-Log APP),事後之 L-value(左值)係表現如下。 [數 14] 丨 y) «所似{ψ(Μ乂(U))}- «ί〇χ{ψ(ιι,γ,1(ιι))}
VmnM Umnt_l …式(14) [數 15] Ψ(ιι,γ,Ζ⑻)=—点|y—Hs(u)||2 + :p«P(W(/) …式(15) 以下稱為反覆Max-Log APP解碼。然後,反覆解碼之 系統所需的外部資訊可藉由從式(13)或(14)事先減算輸入 而求出。 <系統模型> 於第23圖表示與以下說明相關連之系統之基本構成。 在此’作為2x2空間多工ΜΙΜΟ系統,就串流A、B分別有外 部編碼器,2個外部編碼器係採同一 LDPC碼之編碼器(在 ⑧ 20 201246826 此,作為外部編碼器係舉例說明利用LDpc碼之編碼器之構 成,但外部編碼器所用之錯誤更正㉟並不限机賦瑪,利 用渦輪碼、卷積碼、LDPC卷積碼等其他錯誤更正碼亦可同 樣地實施。又,外部編碼器係採用就各發送天線而備有之 構成,但不限於itb,即便發送天線有複數個,外部編石馬器 為1個亦可,或亦可具有多於發送天線數之外部編碼器。)。 然後,就率流A、B分別具有交錯器㈨、叫)。在此,調變 方式採用2h-QAM(以1符元發送h位元)。 接收機係進行上述ΜΙΜΟ訊號之反覆檢波(反覆 ΑΡΡ(或Max-LogAPP)解碼)。然後,LDpc碼之解碼係進疒 例如和積(sum-product)解碼。 第2圖係表示訊框構成,記載有交錯後之符元順序。此 時’如以下數式表現(ia,ja)、(ib,jb)。 [數 16] ^a>ja) = na(QtaJa) ...式(16) [數 17] = KbiQibjb) …式(17) 此時,ia、ib :交錯後之符元順序,ja、jb :調變方式之 位元位置(ia、ib=l、…、h),7ta、7ib :串流A、B之交錯器, Qaia,ja,Qbib,jb :串流A、B之交錯前之資料順序。其中,於第2 圖係表示ia=ib時之訊框構成。 <反覆解碼> 21 201246826 在此,詳細說明有關接收機之LDPC碼解碼所用之和積 解碼及ΜΙΜΟ訊號之反覆檢波之運算法。 和積解碼 LDPC碼之檢查矩陣係以二元ΜχΝ矩陣H={Hmn}作為 解碼對象。集合[1,N]={卜3.....N}之部分集合A(m)、B(n) 係定義如下式。 [數 18] A(m) = {n: Hmn = 1} …式(18) [數 19] B{n) = {m : Hmn = 1} …式(19) 此時,A(m)係意味於檢查矩陣Η之第m列中,作為1之 行索引之集合,B(n)係意味於檢查矩陣Η之第η列中,作為1 之列索引之集合。和積解碼之運算法如下。 步驟A . 1(初始化):對於符合Hmn=l之所有組(m,n),設 定事先值對數比pmn=〇。設定迴圈變數(反覆次數)lsum=l,迴 圈最大次數設定為lsu m,max ° 步驟A · 2(列處理):依m=l、2.....Μ的順序,對於 符合Hmn=l之所有組(m,n),利用以下更新式更新外部值對 數比ocmn。 1:數 20] CLmn f Π·5^(λη· + β„Λ,) ’ Σ/(λ,Ρ⑽.)、 ^n'e>4(m)\n j 22 201246826 …式(20) [數 21] sign(x) x> 0 Λ:<0 式(21) [數 22] /(JC) S /” exp(x) +1 exp(x) -1 …式(22) 此時,f為Gallager(界洛格)函數。然後,於下文詳細說 明有關λη之求法。 步驟A · 3(行處理):依η=1、2.....N的順序,對於符 合Hmn=l之所有組(m,n),利用以下更新式更新外部值對數 比 Pmn。 [數 23] β/wn (Xm'n m'eB(n)\m …式(23) 步驟A · 4(對數概似比計算):針對ne[l,N],如以下求 出對數概似比Ln。 [數 24]
Ln = Σ(Χ/«’>ι + λ” τη'ΒΒ(η)\ηί 23 201246826 …式(24) 步驟A · 5(反覆次數計數):若lsum<lsum,max,則遞增lsum, 並回到步驟A · 2。當lsum=lsum,majf,該次之和積解碼結束。 以上為1次的和積解碼動作。其後,進行ΜΙΜΟ訊號之 反覆檢波。就上述和積解碼動作之說明所利用的變數m、η、 amn、βηιη、λη、Ln而吕’以串流Α之變數來表現ma、na、(X mana、 Pa_a、ληί1、Llia,以串流B之變數來表現mb、nb 、& nibnb 、Pbmbnb、 ^nb、Lnb。 <MIMO訊號之反覆檢波> 在此,詳細說明有關ΜΙΜΟ訊號之反覆檢波之λη之求 法。 從式(1)可知下式成立。 [數 25] = H22(〇s(0 + n(〇 …式(25) 從第2圖之訊框構成且從式(16)、(17)可知以下關係式 成立。 [數 26] 〇4a,ja Πα 式(26) [數 27]
Jb rib 24 201246826 …式(27) 此時,na、nbe[l,N]。下文將ΜΙΜΟ訊號之反覆檢波之 反覆次數k 時之 ληίι、Lna、Xnb、Lnb 为別表現為 Xk,na、Lk,na、Xk,nb、
Lk,nb 〇 步驟B . 1 (初始檢波;k=0):初始檢波時,如以下求出 X〇,na、X〇,nb ° 反覆ΑΡΡ解碼時: [數 28]
λο./ιχ= ln f—~] T Σι/ο,μη 6印| - ρ |· 式(28) 反覆Max-log ΑΡΡ解碼時 [數 29] ^〇>ηχΜ λ〇,ηχ - max MHixlYiix))}- max {^{uQxly(ix))} 式(29) [數 30] 2σ ^(uOvXyGjf)) = j||y〇x)-H22〇>)s(uGx))||2 …式(30) 其中,X=a、b。然後,ΜΙΜΟ訊號之反覆檢波之反覆 次數設為lmimo=〇,反覆次數之最大次數設為lmimQ,max。 步驟Β·2(反覆檢波;反覆次數k):反覆次數k時之Xk,na、 25 201246826 xk,nb係從式(11)、(13)-(15)、(16)、(17)來看,可表現如式 (31)—(34)。其中,(X,Y)=(a,b)(b,a)。 反覆APP解碼時: [數 31] «Λ" _ ^kAtCii(jx^u〇icjx^ + Συ* 一哪η22(“)8(‘))||2+ρ(μ吨从)} Σ"*,",-ι 以+点 |y(*土 H«(»、)s(u ⑹)If+ 式(31) [數 32]
Ut,fX h Σ r=i 7本PC ^k-'n^uQu.)( 2 { h +Σ L^nra.Sunra,) 2 ., Slgn(<Lk-^a_r ^Unl)) …式(32) 反覆Max-log APP解碼時: [數 33] ^ = ^-^Ωi.Λ(WΩ:Λ) + ^JΨ(u(^>y^)*^WΩiA))}-^Xl{ψ(u(y)y(/Λr),p(WΩ^)jJ …式(33) [數 34] ψ(Μ(ί>),Υ(ί>),Ρ(ΜΩ^·,π))= _^i||yfo)_H22(i>)S(U〇fA:))|| + P(un左 式(34) 201246826 步驟B · 3(反覆次數計數、碼字推定):若丨―。〈丨mim(),max, 則遞增lminiQ,並回到步驟B . 2。當,如以下 匯總推定碼字。 [數 35]
其中,X=a、b。 第3圖係本實施形態之發送裝置300之構成之一例。編 碼部302八係以資訊(資料)3〇1八、訊框構成訊號313作為輸 入’按照訊框構成訊號313(編碼部302A包含資料之錯誤更 正編碼所使用的錯誤更正方式、編碼率、區塊長等資訊, 採用訊框構成訊號313所指定的方式。又,錯誤更正方式亦 可切換。)來進行例如卷積碼、LDPC碼、渦輪碼等之錯誤 更正編碼,並輸出編碼後之資料303A。 交錯器304A係以編碼後之資料303A、訊框構成訊號 313作為輸入,進行交錯、亦即進行順序重排,並輸出交錯 後之資料305A。(根據訊框構成訊號313,交錯之方法亦可 切換。) 映射部306A係將交錯後之資料305A、訊框構成訊號 313作為輸入,施以 QPSK (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 : 正交相位鍵移)、16QAM (16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16正交調幅)、64QAM (16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 64正交調幅)等之調變,並輸出基頻訊號307A。 27 201246826 (根據訊框構成訊號313,調變方式亦可切換。) 第19圖係構成Q p s K調變之基頻訊號之同相成分τ與正 又成分Q之IQ平面之映射方法之一例。例如第19(八)圖,輸 入資料為「00」時’輸出1=1 ·〇 ' Q=1 ·0,以下同樣輸入資料 為^ 〇1」時,輸出1=-1_〇、〇,以此類推。第19(B)圖係 與第19(A)圖不同之QPSK調變之IQ平面之映射方法例;第 D(B)圖與第19(A)圖之不同點在於第Η⑷圖之訊號點可 藉由以原點為巾,讀轉而獲得第卿)圖之訊號點。關於該 類星座之旋轉方法係表示於非專利文獻9、非專利文獻1〇, 又亦可適用非專利文獻9、#專利文獻1〇所#之循環Q延 遲作為有別於第19圖之其他例,於第2〇圖表示16qAM時 之1Q平面之訊號點配置,相當於第19(A)圖之例為第2〇(A) 圖相當於第19(B)圖之例為第2〇(b)圖。 編碼部302B係以資訊(資料)3〇1B、訊框構成訊號313作 為輸入,按照訊框構成訊號313(包含所使用的錯誤更正方 式、編碼率、11塊長等資訊’採用訊框構成訊號313所指定 的方式又,錯誤更正方式亦可切換。)來進行例如卷積碼、 LDPC碼、渦輪碼等之錯誤更正編碼,並輸出編碼後之資料 303B。 父錯器304B係以編碼後之資料3〇3B、訊框構成訊號 作為輪入’進行父錯、亦即進行順序重排,並輸出交錯 後之資料3G5B。(根據訊框構成訊號扣,交錯之方法亦可 切換。) 映射部306B係將交錯後之資料3〇5B、訊框構成訊號
28 201246826 313作為輸入’施以QPSK (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 : 正父相位鍵移)、16QAM (16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16正交調幅)、64QAM (16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64正交調幅)等之調變,並輸出基頻訊號307B。 (根據訊框構成訊號313 ,調變方式亦可切換。) 訊號處理方法資訊生成部314係以訊框構成訊號313作 為輸入’並輸出有關根據訊框構成訊號313之加權合成方法 之資訊315 °再者’加權合成方法之特徵在於規則地切換加 權合成方法。 加權合成部308A係以基頻訊號307A、基頻訊號307B、 關於加權合成方法之資訊315作為輸入,根據關於加權合成 方法之資訊315來加權合成基頻訊號307A及基頻訊號 307B ’並輸出加權合成後之訊號3〇9Αβ再者,關於加權合 成方法的細節係於下文詳細說明。 無線部310A係以加權合成後之訊號309A作為輸入,施 以正交調變、帶區限制、頻率轉換、放大等處理,並輸出 發送訊號311A,發送訊號311A係從天線312A作為電波輸 出。 加權合成部308B係以基頻訊號307A、基頻訊號307B、 關於加權合成方法之資訊315作為輸入,根據關於加權合成 方法之資訊315來加權合成基頻訊號307A及基頻訊號 3〇7B ’並輸出加權合成後之訊號309B。 於第21圖表示加權合成部(3〇8a、308B)之構成。於第 21圖由點線所圍住的區域為加權合成部。基頻訊號3〇7A係 29 201246826 與wll乘算而生成wll .sl(t),與w21乘算而生成w21 .sliX)。 同樣地,基頻訊號307B係與wl2乘算而生成wl2 · s2(t),與 w22乘算而生成w22 · s2(t)。接著,獲得zl(t)=wll · sl(t)+wl2 · s2(t)、z2(t)=w21 · sl(t)+w22 · s2(t)。此時,從 上述說明可知,sl(t)及s2(t)係 BPSK(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 :二元相位位移鍵控)、QPSK、8PSK(8 Phase Shift Keying : 8相位位移鍵控)、16QAM、32QAM(32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正交振幅調變)、64QAM、250QAM、 16APSK(16 Amplitude Phase Shift Keying : 16振幅相位位移 鍵控)等調變方式之基頻訊號。 在此,兩加權合成部係利用固定之預編碼矩陣執行加 權,作為預編碼矩陣,其一例包括基於下述式(37)或式(38) 而利用式(36)之方法。但此為一例,α值不限於式(37)、式 (38),其他值亦可例如將α設為1。 再者,預編碼矩陣如下: [數 36]
rwll wl2、 一 1 f J〇 e Λ j〇\ axe w22> λΙα+ι j〇 {axe jn e J ···式(36) 其中,於上述式(36),α如下: [數 37] V2+4 λ/2 + 2
(X = 201246826 …式(37) 或者,於上述式(36),α如下: [數 38] a - V2+3 + V^ V2+3-V5 …式(38) 再者,預編碼矩陣不限於式(36),亦可利用式(39)所示 之矩陣。 [數 39] rwll wl2、 b、 ,w2l w22 , ,c d t …式(39) 於該式(39),以a=Aej川、b=BejS12、c=Cej52i、d=Dej522 來表現即可。又,a、b、c、d之某一者為「零」亦可。例 如如下構成亦可:(l)a為零,b、c、d非零;(2)b為零,a、c、 d非零;(3)c為零,a、b、d非零;(4)d為零,a、b、c非零。 再者,調變方式、錯誤更正訊號、其編碼率之某一者 變更時,設定、變更所使用的預編碼矩陣,固定地使用該 預編碼矩陣亦可。 相位變更部3 17B係以加權合成後之訊號3 16B及關於 訊號處理方法之資訊315作為輸入,規則地變更該訊號316B 之相位而輸出。規則地變更係指以預先決定的週期(例如每 31 201246826 Π個符元(n為1以上之整數)或每預先決定的時間),按照預先 決定之相位變更模式來變更相位。關於相位變更模式的細 節係於下述實施形態4說明。 無線部310B係以加權合成後之訊號3〇9B作為輸入,施 以正交調變、帶區限制、頻率轉換、放大等處理,並輸出 赘送訊號311B,發送訊號311B係從天線312β作為電波輸 出。 第4圖係表示與第3圖不同之發送裝置4〇〇之構成例。於 第4圖’說明關於與第3圖不同的部分。 編碼部402係以資訊(資料)4〇1、訊框構成訊號313作為 吻入,根據訊框構成訊號313來進行錯誤更正編碼,並輸出 %螞後之資料4〇3。 刀配部404係以編碼後之資料4〇3作為輸入,進行分配 而輪出資料405A及資料405B。再者,於第4圖雖記載編碼 p為1個的情況,但並不限於此,關於編碼部設為〇1扣為1 、上之整數)’分配部將各編瑪部所製作的編碼資料分成二 系统之資料的情況,亦可同樣實施本發明。 第5圖係表示本貫施形態之發送裝置之時間轴之訊框 構成之一例。符元500J係用以對接收裝置通知發送方法之 碎元,傳送例如為了傳送資料符元所用之錯誤更正方式、 、'-扁媽率之> 、為了傳送資料符元所用之調變方式之資 訊等。 > 符元5 01 _ 1係用以推定發送裝置所發送的調變訊號 21(t){其中,t為時間}之通道變動之符元。符元係調變
32 201246826 訊號zl(t)發送給(時間軸)之符元號碼u之資料符元,符元 503一⑽周變訊號Zl(t)發送給(時間轴)之符元號碼u+i之資 料符元。 符元5〇1_2係用以推定發送裝置所發送的調變訊號 z2(t){其中,t為時間}之通道變動之符元。符元搬—2係調變 訊號z2⑴發送給(時間軸)之符元號碼u之資料符元,符元 5 03—2係鍾訊號z2⑴發送給(時間軸)之符元號碼u+丄之資 料符元。 此時,於zl⑴之符元及z2(t)之符元,同一時刻(同一時 間)之符元係利用同一(共通)頻率而從發送天線發送。 說明有關發送裝置所發送的調變訊號z丨⑴與調變訊號 z2(t)、及接收裝置之接收訊號ri⑴、r2(t)i關係。 於第5圖,504#1、504#2係表示發送裝置之發送天線, 505# 1、505#2係表示接收裝置之接收天線;發送裝置係從 發送天線504#1發送調變訊號zl⑴,從發送天線5〇4#2發送 調變訊號z2⑴。此時’調變訊號z 1⑴及調變訊號Z2⑴係佔 有同一(共同)頻率(帶區)。發送裝置之各發送天線及接收裝 置之各天線之通道變動分別設為hll(t)、hl2(t)、h21(t)、 h22(t),若接收裝置之接收天線505#1所接收的接收訊號設 為rl(t),接收裝置之接收天線505#2所接收的接收tfL號設為 r2⑴,則以下關係式會成立。 [數 40]
〔吨)] f V hll{t)Y ζΐ(ήλ 33 201246826 …式(40) 第6圖係與本實施形態之加權方法(預編碼(Precoding) 方法)相關聯之圖;加權合成部600係統合第3圖之加權合成 部308A與308B兩者之加權合成部。如第6圖所示,串流sl(t) 及串流s2⑴相當於第3圖之基頻訊號307A及307B,總言 之,其為按照QPSK、16QAM、64QAM等調變方式之映射 之基頻訊號同相1、正交Q成分。然後,如第6圖之訊框成 分,串流si⑴係將符元號碼u之訊號表現為sl(u),將符元 號碼u+1之訊號表現為sl(u+l) ’以此類推。同樣地,串流 s2(t)係將符元號碼u之訊號表現為s2(u),將符元號碼u+】之 訊號表現為s2(u+l),以此類推。然後,加權合成部6〇〇係 以第3圖之基頻訊號307A(sl(t))及307B(s2⑴)、關於加權資 訊之資訊315作為輸入,施以按照關於加權資訊之資訊315 之加權方法,並輸出第3圖之加權合成後之訊號 309A(zl⑴)、309B(z2’(t))。相位變更部317B係變更經加權 之訊號309B(z2’(t))之相位,並輸出相位變更後之訊號 309B(z2(t))。 此時,若固定之預編碼矩陣F之第1列向量設為 Wl=(wll,wl2),則zl⑴可由以下式(41)來表現。 [數 41]
zl(〇 = ^lx(^l(〇^2(〇)T 式(41) 另,若固定之預編碼矩陣F之第2列向量設為 W2=(w21,w22),相位變更部之相位變更式設為y(t),則ζ2⑴ 34 201246826 可由以下式(42)來表現。 [數 42] z2(t) = y(t) xW2x s2(t))T …式(42) 在此,y(t)係用以按照預先決定之方法來變更相位之數 式,例如若週期設為4,則時刻u之相位變更式可由例如式 (43)來表現。 [數 43] y(u) = eJ〇 同樣地 現。 [數 44] …式(43) 時刻u+1之相位變更式可由例如式(44)來表 y{u + \) = e .π_ ~2 式(44) 亦即 [數 45] 時刻u+k之相位變更式可由式(45)來表現。 y{u + k) = e …式(45) 再者,式(43)〜(45)所示之規則地相位變更例僅為一 例0 35 201246826 規則地相位變更之週期不限於4。該週期數越多,則越 可能得以促使接收裝置之接收性能(更正確而言應為錯誤 更正性能)提升(並非週_大越佳,㈣開如2的小值之可 能性高。)。 又於上述式(43)〜(45)所示之相位變更例,係表示逐 人僅旋轉預疋相位(於上述式各旋轉〜2)之構成,但非僅旋 轉預定相位而隨機地變更相位亦可。例如y⑴按照預先決定 。週期·义更如式(46)或式(47)所示之順序所乘之相位亦 〇在相位之規則"憂更中,重要處在於調變訊號之相位規 則地受到變更,關於受到變更之相位程度儘量均等,例如 對於從-π弧度到π弧度,雖期望呈均勻分布,但隨機亦可。 [數 46] jo e .3^· ·4π J~T J~r e 5 e 5
^ejK e :^π ,9π [數 47] 式(46) .π J2e 2—> e .3 ]~Απ ;3^r f - • π ->e 2 -> ejln e 4 .5;r Jn e 4 e 7T …式(47) 此’第6圖之加權合成部6〇〇係以預先決定之固定的 36 201246826 預編碼權重來執行預編碼,相位變更部31胸、—面規則地 改變其變更程度’ 一面變更輸入訊號之相位。 於LOS環境,若利用特殊的預編碼矩陣,雖可能大幅 改善接收品質,但該·的預編碼矩_依直接波之^ 而不同。然而’於L0S環境存在某規則,料照該規則而 規則地切換特殊的預編碼矩陣,則會大幅改善接收品質。 本發明係提案改善LOS環境之訊號處理方法。 第7圖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接收裝置7〇〇之構成之一 例。無線部703一X係以天線701—X所接收的接收訊號7〇2_χ 作為輸入,施以頻率轉換、正交解調等處理,並輸出基頻 訊號704_Χ。 由發送裝置所發送的調變訊號ζ 1之通道變動推定部 705_1係以基頻訊號7〇4_Χ作為輸入’掘取第5圖之通道推定 用之參考符元501_1,推定相當於式(4〇)之hi 1之值,並輸出 通道推定訊號706_1。 由發送裝置所發送的調變訊號z2之通道變動推定部 705—2係以基頻訊號704_乂作為輸入,擷取第5圖之通道推定 用之參考符元501_2 ’推定相當於式(40)之hl2之值,並輸出 通道推定訊號706_2。 無線部703_丫係以天線701 _Y所接收的接收訊號702_Y 作為輸入’施以頻率轉換、正交解調等處理,並輸出基頻 訊號704_Y。 由發送裝置所發送的調變訊號ζ 1之通道變動推定部 707_1係以基頻訊號704_丫作為輸入,擷取第5圖之通道推定 37 201246826 用之參考符元5〇l_l,推定相當於式(40)之h21之值,並輪出 通道推定訊號708_1。 由發送裝置所發送的調變訊號z2之通道變動推定部 707__2係以基頻訊號7Q4-Y作為輸入’擷取第5圖之通道推定 用之參考符元501—2,推定相當於式(40)之h22之值,並輸出 通道推定訊號7〇8_2。 控制資訊解碼部709係以基頻訊號7〇4_X及704_Y作為 輸入’檢測用以通知第5圖之發送方法之符元500_卜並輪 出關於發送裝置所通知的發送方法之資訊之訊號710。 訊號處理部711係以基頻訊號704_Χ、704Υ、通道推定 訊號7〇6_1、706_2、708_1、708—2、及關於發送裝置所通 知的發送方法之資訊之訊號710作為輸入,進行檢波、解 碼,並輸出接收資料712_1及712_2。 接著,詳細說明有關第7圖之訊號處理部711之動作。 第8圖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訊號處理部711之構成之一例。 第8圖主要由内部ΜΙΜΟ檢波部及軟入/軟出解碼器、係數生 成部所構成。關於該構成之反覆解碼方法,其細節已於非 專利文獻2、非專利文獻3敘述,但非專利文獻2、非專利文 獻3所記載的ΜΙΜΟ傳送方式為空間多工ΜΙΜΟ傳送方式, 而本實施形態之傳送方式係隨著時間變更訊號之相位,且 使用預編碼矩陣之ΜΙΜΟ傳送方式,該點係與非專利文獻 2、非專利文獻3之相異點。若式(36)之(通道)矩陣設為H(t), 第6圖之預編碼權重矩陣設為F(在此,預編碼權重矩陣係於 1之接收訊號中為不變更之固定矩陣)’第6圖之相位變更部 38 201246826 之相位變更式之矩陣設為Y(t)(在此’ Y⑴係依t而變化),接 吹向量設為R(t)=(rl(t),r2(t))T ’串流向量設為 S(t)气sl(t),s2(t))T,則以下關係式會成立。 [數 48] R{t) = H(t)xY(t)xFxS{t) …式(48) 其中, (1 〇 Λ
Υ(ή= 1 ° 此時’接收裝置係藉由將H(t)W(t)視為通道矩陣,可對 於接收向量R⑴適用非專利文獻2、非專利文獻3之解碼方 决。 因此,第8圖之加權係數生成部819係以關於發送裝置 所通知的發送方法之資訊(用以特定出所用之固定的預編 碼矩陣及相位已變更時之相位變更模式之資訊)之訊號 818(相當於第7®之71G)作為輸人,輸出關於加權係、數之資 之訊號820。 ................關於加權係數之資訊之訊號 820作為輸人,利用該城進行式(48)之運算。然後,進行 反覆檢波•解碼,針對該動作來說明。 於第8圖之sfl咸處理部,為了進行反覆解碼(反覆檢 力)須進彳了如帛㈣之處理方法。首先,進行碰訊號⑼ ’Msl之1碼字(或Hfl樞)及調變訊號(串流)如碼字(或上訊 39 201246826 框)之解碼。其結果,從軟入/軟出解碼器,獲得調變訊號(串 流)si之1碼字(或1訊框)及調變訊號(串流碼字⑷訊 框)之各位元之對數概似比(LLR : L〇g_Likdih〇〇d Rati〇)。 然後,利用該LLR再次進行檢波•解碼。該操作進行複數 次(該操作稱為反覆解碼(反覆檢波))。下文係以丨訊框之預 定時間之符元之對數概似比(LLR)2做成方法為中心來說 明。 於第8圖,記憶部815係以基頻訊號8〇1χ(相當於第7圖 之基頻訊號704—Χ)、通道推定訊號群8〇2义相當於第7圖之 通道推定訊號706—1、706_2)、基頻訊號801Υ(相當於第7圖 之基頻訊號704—Υ)、通道推定訊號群8〇2γ(相當於第7圖之 通道推定訊號708_1、708_2)作為輸入,為了實現反覆解碼 (反覆檢波)而執行(算出)式(48)之H(t)xY(t)xF,將所算出的 矩陣記憶作變形通道訊號群。然後,記憶部815係於必要 時,將上述訊號作為基頻訊號816X、變形通道推定訊號群 8ΠΧ、基頻訊號816Y、變形通道推定訊號群817Y而輸出。 關於其後之動作,分為初始檢波的情況與反覆解碼(反 覆檢波)的情況來說明。 <初始檢波的情況> 内部ΜΙΜΟ檢波部803係以基頻訊號801X、通道推定訊 號群802Χ、基頻訊號801Υ、通道推定訊號群802Υ作為輪 入。在此,調變訊號(串流)sl、調變訊號(串流)s2之調變方 式係說明作16QAM。 内部ΜΙΜΟ檢波部803首先從通道推定訊號群802X、通
40 201246826 道推定訊號群8〇2γ執行H⑴xY(t)xF,求出與基頻訊號8〇ιχ 相對應之候補訊號點。於第11圖表示當時狀況。於第丨丨圖, •(黑圓點)為IQ平面之候補訊號點,由於調變方式為 16QAM,因此候補訊號存在有256個。(其中,於第u圖, 由於表不示意圖,因此未表示256個候補訊號點。)在此, 若以調變訊號si傳送之4位元設為⑽、bl、b2、b3,以調變 訊號s2傳送之4位元設為^、b5、b6、b7,則於第u圖存在 有與(b0、b卜b2、b3、b4、b5、b6、b7)相對應之候補訊號 點。然後,求出接收訊號點11〇1(相當於基頻訊號8〇1χ)與 各候補訊號點之歐氏距離平方。然後,以雜訊之偏差一來 除算各個歐氏距離平方。因此,求出以雜訊之偏差除算與 (b0、b卜b2、b3、Μ、b5、b6、b7)相對應之候補訊號點與 接收訊號點歐氏距離平方後之值,即求AEx(b0、bl、b2、 b3 ' b4、b5 ' b6、b7)。再者,各基頻訊號、調變訊號sl、 s2為複數訊號。 同樣地,從通道推定訊號群802X、通道推定訊號群 802Y執行H(t)xY(t)XF,求出與基頻訊號801Y相對應之候補 訊號點’求出與接收訊號點(相當於基頻訊號801γ)之歐氏 距離平方,以雜訊之偏差一來除算該歐氏距離平方。因此, 求出以雜sfl之偏差除算與(b〇、b 1、b2、b3、b4、b5、b6、 b7)相對應之候補訊號點與接收訊號點歐氏距離平方後之 值’即求出 EY(bO、bl、b2、b3、b4、b5、b6、b7)。 然後,求出 Ex(b0、b卜 b2、b3、b4、b5、b6、b7)+EY(bO、 ta' b2、b3、b4、b5、b6、b7=E(bO、b卜 b2、b3、b4、b5、 201246826 b6、b7)。 内部ΜΙΜΟ檢波部803係將E(b0、b卜 b2、b3、b4、b5、 b6、b7)作為訊號804而輸出。 對數概似算出部805A係以訊號804作為輸入,算出位元 b0、bl、b2及b3之對數概似(log likelihood),並輸出對數概 似訊號806A。其中,於對數概似算出中,算出“1”時之對數 概似及“0”時之對數概似。其算出方法係如式(28)、式(29)、 式(30)所示,關於細節則表示於非專利文獻2、非專利文獻3。 同樣地,對數概似算出部805B係以訊號804作為輸入, 算出位元b4、b5、b6及b7之對數概似,並輸出對數概似訊 號806B。 解交錯器(807A)係以對數概似訊號806A作為輸入,進 行與交錯器(第3圖之交錯器(304A))相對應之解交錯,並輸 出解交錯後之對數概似訊號808A。 同樣地’解交錯器(807B)係以對數概似訊號806B作為 輸入’進行與交錯器(第3圖之交錯器(304B))相對應之解交 錯,並輸出解交錯後之對數概似訊號808B。 對數概似比算出部809A係以解交錯後之對數概似訊號 808A作為輸入,算出以第3圖之編碼器302A編碼後之位元 之對數概似比(LLR : Log-Likelihood Ratio),輸出對數概似 比訊號810A。 同樣地,對數概似比算出部809B係以解交錯後之對數 概似訊號808B作為輸入,算出以第3圖之編碼器3〇2B編碼 後之位元之對數概似比(LLR : Log-Likelihood Ratio),輸出 42 201246826 對數概似比訊號810B。 軟入/軟出解碼Is 811八係以對數概似比訊號81〇八作為 輸入’進行解碼並輸出解碼後之對數概似比8i2A。 同樣地,軟入/軟出解碼器8ub係以對數概似比訊鱿 810B作為輸人,進行解碼並輪出解碼後之對數概似5比 812B。 <反覆解碼(反覆檢波)的情況、反覆次數k> 父錯器(813A)係以第k-1次軟入/軟出解碼所獲得的解 碼後之對數概似比812A作為輸入,進行交錯並輸出交錯後 之對數概似比814A。此時,交錯器(813A)之交錯模式係與 第3圖之父錯器(3(ΜΑ)之交錯模式相同。 ' 交錯器(813B)係以第k-1次軟入/軟出解碼所獲得的解 碼後之對數概似比812B作為輸入,進行交錯並輸出交錯後 之對數概似比814B。此時,交錯器(813B)之交錯模式係與 第3圖之交錯器(3(MB)之交錯模式相同。 、 内部ΜΙ Μ Ο檢波部8 03係以基頻訊號816 X '變形通道推 定訊號群817Χ、基頻訊號816Υ、變形通道推定訊號群 817Υ、交錯後之對數概似比814Α、交錯後之對數概似比 814Β作為輸入。在此,不利用基頻訊號801Χ、通道推定訊 號群802Χ、基頻訊號801Υ、通道推定訊號群802Υ而利用基 頻訊號816Χ、變形通道推定訊號群817Χ、基頻訊號816γ、 變形通道推定訊號群817Υ,此係由於反覆解碼會發生延遲 時間。 内部ΜΙΜΟ檢波部803之反覆解碼時之動作與初始檢波 Β 43 201246826 時之動作之相異點在於’將交錯後之對數概似比814A、交 錯後之對數概似比814B利用在訊號處理時。内部μίμο檢 波部803首先與初始檢波時同樣地求出E(b0、bl、b2、b3、 b4、b5、b6、b7)。此外還從交錯後之對數概似比8i4A、交 錯後之對數概似比814B,求出相當於式(u)、式(32)之係 數。然後,利用該求出之係數來修正E(b0、bl、b2、b3、 b4、b5、b6、b7)之值,該值設為E’(b0、bl、b2、b3、b4、 b5、b6 ' b7)並作為訊號804而輸出。 對數概似算出部805A係以訊號804作為輸入,算出位元 b0、bl、b2及b3之對數概似(log likelihood),並輸出對數概 似訊號806A。其中,於對數概似算出中,算出,,時之對數 概似及“0”時之對數概似。其算出方法係如式(31)、式(32)、 式(33)、式(34)、式(35)所示,並表示於非專利文獻2、非專 利文獻3。 同樣地,對數概似算出部805B係以訊號8〇4作為輸入, 算出位元b4、b5、b6及b7之對數概似’並輸出對數概似訊 號806B。解交錯以後的動作係與初始檢波相同。 再者,於第8圖雖表示有關進行反覆檢波時之訊號處理 部之構成,但反覆檢波並非獲得良好接收品質時所必需的 構成,在構成上亦可不具有僅對反覆檢波所必要的構成部 分、交錯器813A、813B。此時,内部ΜΙΜΟ檢波部803不進 行反覆性檢波。 然後’於本實施形態,重要部分係在於進行Η⑴χY(t)xF 運算。再者,如非專利文獻5等所示,利用QR分解來進行 44 201246826 初始檢波、反覆檢波亦可。 又,如非專利文獻U所示,根進行MMSE (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 :最小均方誤差)、ZF(Zero Forcing:零強制)之線性運算而進行初始檢波亦可。 第9圖係與第8圖不同之訊號處理部之構成,其為第4圖 之發送裝置所發送的調變訊號用之訊號處理部。與第8圖之 相異點在於軟入/軟出解碼器之數目,軟入/軟出解碼器9〇1 係以對數概似比訊號810A、81〇B作為輸入’進行解碼並輸 出解碼後之對數概似比902。分配部9〇3係以解碼後之對數 概似比902作為輸入而進行分配。關於其他部分則與第8圖 為同樣動作。 如以上,如本實施形態,MIM〇傳送系統之發送裝置從 複數個天線發送複數個調變訊號時,隨斜間切換預編碼 權重’並且規則地進行切換,藉此可於直接波所支配的⑽ 環境下’獲得與以往採用$間多工MIM〇傳送時相比,更提 升傳送品質的效果。 於本實施形態,尤其關於接收裝置之構成係限定天線 數而说明動作,但天線數增加時,亦可同樣地實施。總言 之,接收裝置之天線數不會對本實施形態之動作、效果造 成影響。 又’於本實施形態特別以LDPC碼為例來說明,但不限 於此’又,關於解碼方法而言,軟入/軟出解瑪器不限於以 和積解碼為例,尚有其他軟入/軟出之解碼方法,例如BCJR 運算法S0VA運算法、Max_1〇g_MAp運算法等。關於細 45 201246826 節係表示於非專利文獻6。 又,於本實施形態雖以單載波為例來說明,但不限於 此’進行多載波傳送時亦可同樣地實施。因此,關於例如 向量擴散通訊方式、OFDM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正交分頻多工)方式、SC-FDMA(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單載波分頻多 重存取)、SC-OFDM (Single Carrier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單載波正交分頻多工)方 式、於非專利文獻7等所示之小波OFDM方式等情況,亦可 同樣地實施。又,於本實施形態,資料符元以外之符元, 例如前導符元(前文、單一字元等)、控制資訊傳送用之符元 等可於訊框任意配置。 以下說明採用OFDM方式時之例子,來作為多載波方 式之一例。 第12圖係表示採用OFDM時之發送裝置之構成。於第 12圖’關於與第3圖同樣動作者係附上同一符號。 OFDM方式關連處理部1201A係以加權後之訊號309A 作為輸入’施以OFDM方式關連的處理,並輸出發送訊號 1202A。同樣地,OFDM方式關連處理部1201B係以加權後 之訊號309B作為輸入,施以〇fdm方式關連的處理,並輸 出發送訊號1202B。 第13圖係表示第12圖之〇FDm方式關連處理部 1201A、1201B後續之構成之一例,從第12圖之12〇1A關連 到312八之部分為1301八至1310人,從〖2018關連到3128之部 46 201246826 分為 1301B至 1310B。 序列並列轉換部13 02A係將加權後之訊號丨3 〇 1 a ( 口, 於第12圖之加權後之訊號309A)進行序列並列轉換,、目S 並列訊號1303A。 '龙·輪出 重排部13〇4八係以並列訊號1303A作為輪人、 排,並輸出重排後之訊號1305A。再者,關於重排係於τ重 詳細敛述。 ^ 反快速傅利葉轉換部1306Α係以重排後之訊號 作為輸入,施以反快速傅利葉轉換,並輸出反傅利葉轉換 後之訊號1307Α。 無線部1308Α係以反傅利葉轉換後之訊號1 3〇7α作為 輸入,進行頻率轉換、放大等處理,並輸出調變訊號1309α, 調變訊號1309Α係從天線1310Α作為電波輸出。 序列並列轉換部1302B係將加權後之訊號1301B(相當 於第12圖之相位變更後之訊號309B)進行序列並列轉換,並 輸出並列訊號1303B。 重排部1304B係以並列訊號1303B作為輸入進行重 排,並輸出重排後之訊號1305B。再者,關於重排係於下文 詳細敘述。 反快速傅利葉轉換部1306B係以重排後之訊號1305B 作為輸入’施以反快速傅利葉轉換,並輸出反傅利葉轉換 後之訊號1307B。 無線部1308B係以反傅利葉轉換後之訊號1307B作為 輸入’進行頻率轉換、放大等處理,並輸出調變訊號1309B, 47 201246826 調變訊號1309B係從天線1310B作為電波輸出° 於第3圖之發送裝置,由於並非利用多載波之傳送裝 置,因此如第6圖以4週期的方式切換預編碼’於時間軸方 向配置預編碼後之符元。採用如第12圖所示之OFDM方式 般之多載波傳送方式時,當然可考慮如第3圖’於時間軸方 向配置預編碼後之符元,就各(子)載波進行配置之方式,但 多載波傳送方式時,可考慮利用頻率軸方向、或頻率軸· 時間軸兩者而配置之方法。下文說明有關該點。 第14圊係表示橫軸頻率、縱軸時間之第13圖之重排部 1301A、1301B之符元之重排方法之一例;頻率軸係由(子) 載波0至(子)載波9所構成,調變訊號zl及z2係於同一時刻 (時間)使用同一頻帶,第14(A)圖係表示調變訊號zl之符元 之重排方法,第14(B)圖係表示調變訊號z2之符元之重排方 法。序列並列轉換部1302A係對於作為輸入之加權後之訊號 1301A之符元’依序派分號碼#0、#1、#2、#3、…。在此, 由於考慮週期4的情況,因此#0、#1、#2、#3為一週期份。 若同樣地考慮,則#4n、#4n+l、#4n+2、#4n+3(n為0以上之 整數)為一週期份β 此時’如第14(A)圖,從載波〇依序配置符元利、#ι、 #2'#3、…,於時刻$1配置符元糾至約,其後於時刻$2配 置符元#10至#19 ’如上規則地配置。再者,調變訊號21及 ζ2為複數訊號。 同樣地,序列並列轉換部1302Β係對於作為輸入之加權 且相位變更後之訊號1301Β之符元,依序派分號碼#〇、#1、
48 201246826 w、们、…。在此,由於考慮週期4的情況,因此#〇、#1、 #2、#3進行各異之相位變吏,糾、n #3為一週期份。 若同樣地考慮,則#4n、#4n+1、料^鲍+冲為⑽上之 整數)進行各異之相位變更,#4n、#4时1、#4奸2、料n+3 為一週期份。 此時,如第14(B)圖,從載波〇依序配置符元#〇、#1、 #2 #3、…,於時刻$1配置符元#〇至#9,其後於時刻配 置符元#10至#19 ,如上規則地配置。
然後’第U(B)圖所不之符元群u〇2係採用第6圖所示 之相位變更方法時之i週期份之符元,符㈣係利用第6圖 之時刻u之相位時之符元;符元#1係利用第6圖之時槽州 之相位時之符it ;符元#2係利用第6圖之時槽u+2之相位時 之符元;符元#3係利用第6圖之時刻u+3之相位時之符元。 因此’於符元#x,x mod 4為0(以4除以_之餘數,因此 mod : modul。)時’符元料係利用第6圖之時心之相位時之 符元;X mod你時,符元係利用第6圖之時刻㈣之相 位時之符元;X mod 4為2時,符元#χ係利用第6圖之時刻U + 2之相位時之符元;x mod 4為3時,符元⑽利用第6圖 之時刻u+3之相位時之符元。 ’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第14(A)圖所示之調變訊號叫 受到相位變更。 如此,採用OFDM方式等多載波傳送方式時,斑 波傳送時不同,具有可將符元排在頻率㈣向之特徵。妙 後’關於符元之排列方式並不限於如第14圖之排列方式·、、、 49 201246826 利用第15圖、第16圖來說明其他例。 第15圖係表示與第14圖不同之橫軸頻率、縱軸時間之 第13圖之重排部1301A、1301B之符元之重排方法之一例; 第15(A)圖係表示調變訊號zl之符元之重排方法,第15(B) 圖係表示調變訊號z2之符元之重排方法。第15(A)、(B)圖與 第14圖之不同點係調變訊號zl之符元之重排方法與調變訊 號z2之符元之重排方法不同之點;於第15(B)圖,將符元#0 至#5配置於載波4至載波9,將符元#6至#9配置於載波0至載 波3,其後以同樣規則,將符元#10至#19配置於各載波。此 時,與第14(B)圖相同,第15(B)圖所示之符元群1502係採用 第6圖所示之相位變更方法時之1週期份之符元。 第16圖係表示與第14圖不同之橫軸頻率、縱軸時間之 第13圖之重排部1301A、1301B之符元之重排方法之一例; 第16(A)圖係表示調變訊號zl之符元之重排方法,第16(B) 圖係表示調變訊號z2之符元之重排方法。第16(A)、(B)圖與 第14圖之不同點係相對於在第14圖,將符元按順序配置於 載波,而於第16圖,不將符元按順序配置於載波之點。無 須贅述,於第16圖亦可與第15圖相同,使得調變訊號zl之 符元之重排方法與調變訊號z2之重排方法不同。 第17圖係表示與第14〜16圖不同之橫軸頻率、縱軸時 間之第13圖之重排部1301A、1301B之符元之重排方法之一 例;第17(A)圖係表示調變訊號zl之符元之重排方法,第 17(B)圖係表示調變訊號z2之符元之重排方法。於第14〜16 圖,將符元排列於頻率軸方向,而於第17圖,利用頻率、 50 201246826 時間軸兩者來配置符元。 於第6圖,說明以4時槽切換預編碼權重的情況之例 子,而在此以8時槽切換的情況為例來說明。 第17圖所示之 付元群1702係採用相位變更方法時之1週期份之符元(故為 8符凡)’符元#0係利用時刻u之相位時之符元;符元#1係利 用時刻u+1之相位時之符元;符元#2係利用時刻时二之相位 時之符7G ;符元#3係利用時刻u+3之相位時之符元;符元料 係利用時刻u+4之相位時之符元;符元#5係利用時刻u+5之 相位時之符元;符元#6係利用時刻u+6之相位時之符元;符 凡#7係利用時刻u+7之相位時之符元。因此,於符元#χ,X mod 8為〇時’符元知係利用時刻u之相位時之符元; X mod 8 為1時’符元#x係利用時刻U+1之相位時之符元;x mod 8為 2時’符元#x係利用時刻u+2之相位時之符元;X mod 8為3 時’付元#x係利用時刻u+3之相位時之符元;X mod 8為4 時’付元#x係利用時刻u+4之相位時之符元;x mod 8為5 時’付元#x係利用時刻u+5之相位時之符元;X mod 8為6 時’付元#x係利用時刻u+6之相位時之符元;X mod 8為7 時’符元#x係利用時刻u+7之相位時之符元。於第17圖之排 列方式中,於時間軸方向利用4時槽,於頻率軸方向利用2 時槽’合計利用4x2=8時槽來配置1週期份之符元,此時, 若1週期份之符元數設為mxn(亦即’預編碼權重存在有mxn 種)’配置1週期份之符元所使用的頻率轴方向之時槽(載波 數)設為n,使用於時間軸方向之時槽設為m,則m>n即可。 此係與頻率軸方向之變動相比較,直接波之相位在時間軸 51 201246826 方向之變動較為和緩。因此,由於為了減少固定性的直接 波影響而進行本實施形態之預編碼權重變更,故於進行預 編碼權重變更之週期内,欲減少直接波的變動。因此,m>n 即可。又,若考慮以上觀點,比起僅於頻率軸方向或僅於 時間軸方向重排符元,如第17圖利用頻率轴與時間軸兩者 來進行重排’直接波變成固定的可能性較高,在效果上易 獲得本發明效果。其中,若排列於頻率軸方向,則頻率軸 變動激烈’因此可能可獲得分集增益,故利用頻率轴與時 間軸兩者來進行重排的方法,未必是最佳方法。 第18圖係表示與第π圖不同之橫軸頻率、縱軸時間之 第13圖之重排部ΠΟΙΑ、1301B之符元之重排方法之一例; 第18(A)圖係表示調變訊號zi之符元之重排方法,第18(B) 圖係表示調變訊號z2之符元之重排方法。第18圖係與第17 圖相同,利用頻率、時間軸兩者來配置符元,而與第17圖 之相異點在於’第17圖係以頻率方向優先,其後於時間軸 方向配置符元,相對於此,第18圖係以時間軸方向優先, 其後於時間軸方向配置符元之點。於第18圖,符元群18〇2 係採用相位變更方法時之1週期份之符元。 再者,於第17圖、第18圖,與第15圖相同,以調變訊 號zl之符元之配置方法與調變訊號22之符元配置方法不同 的方式來配置,仍可同樣地實施,又,可獲得能得到高接 收品質的效果。又,於第17圖、第18圖,未如第16圖按順 序配置符元,仍可同樣地實施,又,可獲得能得到高接收 品質的效果。 ⑧ 52 201246826 第22圖係表示與上述不同之橫軸頻率、縱軸時間之第 13圖之重排部1301A、13〇B之符元之重排方法之一例。其 考慮利用如第6圖之時刻u〜u+3之4時槽規則地變更相位的 險况。於第22圖’特徵點係於頻率轴方向依序配置符元, 但朝時間軸方向前進時,令循環進行n(於第22圖之例為n=1) 符元循%移位之點。於第22圖之頻率軸方向之符元群221〇 所示之4付元中,進行弟6圖之時刻u〜u+3之相位變更。 此時’於#0的符元係進行利用時刻u之相位之相位變 更,於#1係進行利用時刻U+1之相位之相位變更,於#2係進 行利用時刻u+2之相位之相位變更、進行利用時刻u+3之相 位之相位變更。 關於頻率軸方向之符元群222〇亦相同,於料的符元係 進行利用時刻u之相位之相位變更,於#5係進行利用時刻 u+1之相位之相位變更,於#6係進行利用時刻u+2之相位之 相位.文更,於#7進行利用時刻u+3之相位之相位變更。 於時間$1的符元,進行如上述之預編碼矩陣切換,於 時間軸方向,由於進行循環移位,因此符元群22〇1、们、 2203、2204係如以下進行相位變更。 於時間軸方向之符元群2201,於#〇的符元係進行利用 時刻u之相位之相位變更,於#9係進行利用時刻u+i之相位 之相位變更,於#18係進行利用時刻u+2之相位之相位變 更,於#27進行利用時刻u+3之相位之相位變更。 於時間軸方向之符元群2202,於#28的符元係進行利用 時刻u之相位之相位變更,於#1係進行利用時刻u+l之相位 53 201246826 之相位變更,於#1〇係進行利用時刻u+2之相位之相位變 更,於#19進行利用時刻u+3之相位之相位變更。 於時間轴方向之符元群2203,於#20的符元係進行利用 時刻u之相位之相位變更,於#29係進行利用時刻u+1之相位 之相位變更,於#2係進行利用時刻u+2之相位之相位變更, 於#11進行利用時刻u+3之相位之相位變更。 於時間軸方向之符元群2204,於#12的符元係進行利用 時刻u之相位之相位變更,於#2丨係進行利用時刻u+1之相位 之相位變更,於#3〇係進行利用時刻u+2之相位之相位變 更,於#3進行利用時刻u+3之相位之相位變更。 於第22圖之特徵係於例如著眼於#11的符元時,同一時 刻之頻率軸方向兩旁之符元(#1〇及#12)均利用與#11不同之 相位來進行相位變更,並且#11的符元之同—載波之時間轴 向兩旁之符元(#2及#20)均利用與#ι 1不同之相位來進行 相位變更。‘然後,此不限於川的符元,於頻率軸方向及時 間軸方向’兩旁存在有符元之所有符元均與#ιι的符元具有 «特徵。藉此以有效變更相位,不易受到對於直接波之 固定性狀況的影響,因此資料接收品質改善的可能性變高。 π矛“圖設定n: I一π丨K於此,即便設突 樣地實施…於第22圖,於頻率轴排列符元 =轴方向前進時’藉由具有令料之配置順序進行 ΙΓ置特㈣現上料徵,㈣«由隨蟖亦可採 置符凡來實現上述特徵的方法。 (實施形態2) ⑧ 54 201246826 於實施形態1 ’變更經加權合成(以固定的預編碼矩陣 予以預編碼)之訊號z⑴之相位。在此,揭示可獲得與上述 實施形態1同等效果之相位變更方法之各種實施形態。 於上述實施形態’如第3圖及第6圖,相位變更部317B 係僅對於來自加權合成部6〇〇之一方輸出,執行相位變更之 構成。 然而’執行相位變更之時序係於加權合成部600所進行 的預編碼前執行亦可;發送裝置亦可取代第6圖之構成,如 第25圖所示,於加權合成部6〇〇之前段設置相位變更部317b 而構成。 該情況下,相位變更部317B係對於按照選擇之調變方 式之映射之基頻訊號s2(t),執行規則之相位變更,輸出 s2’(t)=s2(t)y(t)(其中,y⑴係依t而變更);加權合成部6〇〇亦 可為對於s2’(t)執行預編碼’輸出z2(t)(W2s2,(t))(參考式(42)) 而將其發送之構成。 又’相位變更亦可對於兩調變訊號sl⑴、S2(t)雙方執 行’發送裝置亦可取代第6圖所示之構成,如第26圖所示採 用對於加權合成部600之雙方輸出設置相位變更部之構成。 相位變更部317 A係與相位變更部3丨7 B同樣規則地變 更輸入之訊號,變更來自加權合成部之經預編碼之訊號 zl⑴之相位,將相位變更後之訊號zl(t)輸出至發送部。 其中,相位變更部317A及相位變更部317B互相變更相 位之程度,係於相同時序進行如第26圖所示之相位變更。 (但以下為一例,相位I更方法不限於此。)於時刻u,第% 55 201246826 圖之相位變更部317A進行相位變更,使得 zl(t)=yi(t)zl,(t),而相位變更部317B進行相位變更,使得 z2(t)=y2(t)z2’(t)。例如第26圖戶斤示,進行相位變更,以便於 時刻u,使得yi(u)=ej°、y2(u)=e-j7t/2,以便於時刻u+1,使得 )^(11+1)=6]7174、y2(u+l)=e-j37l/4 ’ …,以便於時亥iju+k,使得 y丨(u+k)=ejk7t/4、yju+khej’/4·7^。再者,規則地變更相位 之週期係於相位變更部317A與相位變更部317B相同或不 同均可。 又,如上述,變更相位之時序係於加權合成部之預編 碼執行前亦可;發送裝置亦可取代第26圖所示之構成而為 第27圖所示之構成。 規則地變更兩調變訊號之相位時,各發送訊號係作為 例如控制訊號而包含各相位變更模式之資訊,發送裝置係 藉由獲得該控制資訊,可得知發送裝置所規則切換之相位 變更方法,亦即可得知相位變更模式,藉此可執行正確的 解調(檢波)。 接著,利用第28圖、第29圖來說明有關第6圖、第25圖 之構成之變形例。第28圖與第6圖之不同點係存在關於相位 變更啟用/停用之資訊2800,及對zl’(t)、z2’⑴之某一者進 行相位變更(於同一時刻或同一頻率,對於zl’(t)、z2’⑴之 某一者施行相位變更。)。因此,由於相位變更係對於zl’(t)、 z2’(t)之某一者進行,因此第28圖之相位變更部317A、相位 變更部3 17B係出現進行相位變更(啟用)的情況與不進行相 位變更(停用)的情況。關於該啟用/停用之控制資訊係關於 56 ⑧ 201246826
第28圖之㈣變更部317A進行相位變更,使得 1⑴1雜1’⑴,而相位變更部317B進行相位變更,使得 z2⑴=y2(t)z2,(t) 〇 此夺例如zl⑴係以週期4進行相位變更。(此時,η,⑴ 不進行相位變更。)因此,於時刻u, 於時刻U+l,使得y丨(u+1)=eh/2 刻 u ’ 使得y/uhe」。、y2(u)=l, 、y2(u+l)=l,於時刻 u+2,使 得yi(u+2)=ej71、y2(u+2)=卜於時刻㈣,使得yi(u+3)=ej3W2、 y2(u+3)=i。 接著,例如z2⑴係以週期4進行相位變更。(此時,z丨,⑴ 不進行相位變更。)因此’於時刻u+4,使得y|(u+4)=i、 y2(u+4)=ej。,於時刻 u+5,使得y丨(u+5)=l、y2(u+5)=ej7t/2,於 時刻u+6 ’使得y丨(u+6)=l、y2(u+6)=ejn,於時刻u+7,使得 yi(u+7)=l、y2(u+7)=ej37t/2。 因此,上述例係如下: 時刻 8k時,yi(8k)=ej。、y2(8k)=l ; 時刻 8k+l 時,yi(8k+l)=ejTt/2、y2(8k+l)=l ; 時刻 8k+2時,yi(8k+2)=ej71、y2(8k+2)=l ; 時刻 8k+3 時,yMk+S^ej371’2、y2(8k+3)=l ; 時刻 8k+4時,y丨(8k+4)=l、y2(8k+4)=ej0 ; 時刻 8k+5時,yi(8k+5)=l、y2(8k+5)=ej"/2 ; 時刻 8k+6時,y丨(8k+6)=l、y2(8k+6)=ejn ; 57 201246826 時刻 8k+7時,yi(8k+7)=l、y2(8k+7)=ej3lt/2。 如上述,存在只有zl,(t)變更相位之時間與只有^,(^) 變更相位之時間。又,由只有zl,(t)變更相位之時間與只有 z2’(t)變更相位之時間來構成相位變更之週期。再者,於上 述,使得只有zl’(t)變更相位時之週期與只有Z2,(t)變更相位 時之週期為同一週期,但不限於此,只有zl,(t)變更相位時 之週期與只有z2’(t)變更相位時之週期不同亦可。又,於上 述例,說明以4週期,將zl’(t)進行相位變更後,以4週期, 將z2’(t)進行相位變更,但不限於此,zl’(t)之相位變更與 z2’(t)之相位變更可為任意順序(例如交替進行21,(t)之相位 變更與z2’(t)之相位變更,或按照某規則之順序,亦或順序 呈隨機均可。) 第29圖之相位變更部317B進行相位變更,使得 sl’(t)=yi(t)sl(t) ’而相位變更部317B進行相位變更,使得 s2,⑴=y2(t)s2(t)。 此時,例如si⑴係以週期4進行相位變更。(此時,s2(t) 不進行相位變更。)因此’於時刻u,使得yi(u)=ej。、y2(u)=卜 於時刻u+1 ’使得y丨(u+l)=ejTt/2、乃(11+1)=卜於時刻时2,使 得y丨(u+2)=eJ7t、y2(u+2)=卜於時刻奸〗,使得y|(u+3)=ej37t/2、 y2(u+3)=l。 接著’例如s2⑴係以週期4進行相位變更。(此時,sl⑴ 不進行相位變更。)因此,於時刻时斗,使得yi(u+4)=i、 y2(u+4)=ej。,於時刻 u+5,使得y|(u+5)=1、乂办屮”—…,於 時刻u+6 ’使得yi(u+6)=l、,於時刻u+7,使得
58 201246826 yi(u+7)=l、y2(u+7)=ej滅。 因此,上述例係如下: 時刻 8k時 ’ y丨(8k)=ej。、y2(8k)=l ; 時刻 8k+1 時,yi(8k+l)=ej7t/2、y2(8k+l)=l ; 時刻 8k+2時 ’ Υ|(8]ί+2)=^π、y2(8k+2)=i ; 時刻 8k+3時,yi(8k+3)=ej3ll/2、y2(8k+3)=1 ; 時刻 8k+4時,yi(8k+4)=1、y2(8k+4)=ej〇 ; 時刻 8k+5 時,yi(8k+5)=q、y2(8k+5)=ej7t/2 ; 時刻 8k+6時,yi(8k+6)=l、y2(8k+6)=ej7t ; 時刻 8k+7時,yi(8k+7)=l、y2(8k+7)=ej3n/2。 如上述’存在只有si⑴變更相位之時間與只有s2⑴變 更相位之時間。又,由只有sl⑴變更相位之時間與只有s2(t) 變更相位之時間來構成相位變更之週期。再者,於上述, 使得只有sl⑴變更相位時之週期與只有s2(t)變更相位時之 週期為同一週期,但不限於此,只有sl⑴變更相位時之週 期與只有s2⑴變更相位時之週期不同亦可。又,於上述例, 說明以4週期,將sl(t)進行相位變更後,以4週期,將s2W 進行相位變更,但不限於此,sl⑴之相位變更與52⑴之相 位變更可為任意順序(例如交替進行s丨⑴之相位變更與s2⑴ 之相位變更,或按照某規則之順序,亦或順序呈隨機均可。) 藉此’可使得接收裝置側在接收到發送訊號21⑴及z2⑴ 時之各自之接收狀態均等,並且藉由於所接收的資訊zl⑴ 及z2⑴各自之符元,週期地切換相位,可令錯誤更正解碼 後之錯誤更正能力提升,因此可提升匕〇8環境下之接收品 59 201246826
以上,於實施形態2所示之構成亦可獲得與上述實施形 態1同樣的效果。 於本實施形態,雖說明有關以單載波方式為例,亦即 對於時間軸進行相位變更的情況,但不限於此,進行多載 波傳送時亦可同樣地實施。因此,關於例如向量擴散通訊 方式、OFDM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 正交分頻多工)方式、SC-FDMA (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單載波分頻多重存取)、SC_OFDM (Single Carrier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 單載波正交分頻多工)方式、於非專利文獻7等所示之小波 OFDM方式等情況,亦可同樣地實施。如前述,於本實施 形態,作為進行相位變更之說明,雖說明有關於時間巧由方 向進行相位變更的情況,但與實施形態1相同,於t方向之 相位變更之說明中,將t調換f(f :頻率((子)載波))來思考, 藉此可於頻率方向之相位變更,適用本實施形態所說明的 相位變更方法。又’本實施形態之相位變更方法係與實施 形態1之說明相同,亦可對於時間-頻率方向之相位變更來 適用。 因此’於第6圖、第25圖、第26圖、第27圖,雖表示於 時間轴方向進行相位變更的情況,於第6圖 '第25圖、第26 圖、第27圖,將時如調換為載波f來思考,藉此相當於進行 在頻率方向之純«,藉由料_換㈣間t、頻率f’ 亦即將(t)簡為㈣來思考,則相當於以時_率之區塊 ⑧ 60 201246826 來進行相位變更。 然後,於本實施形態,資料符元以外之符元,例如前 導符元(前文、單一字元等)、控制資訊傳送用之符元等可於 訊框任意配置。 (實施形態3) 於上述實施形態1及2係規則地變更相位。於本實施形 態3,揭示有關從發送裝置看來分散在各處之接收裝置,無 論接收裝置配置於何處,用以使得各接收裝置獲得良好的 資料接收品質之手法。 於本實施形態3,說明變更相位而獲得之訊號之符元配 置。 第31圖係表示於規則地變更相位之發送方式,利用如 OFDM之多載波方式時之時間-頻率轴之訊號之一部分符 7L之Λ框構成之一例。 首先’舉例說明對實施形態丨所說明的2個預編碼後之 基頻汛5虎中之一基頻訊號(參考第6圖),進行相位變更時之 例子。 (再者,於第6圖雖表示於時間軸方向進行相位變更的 情況’但於第6圖’將時間t調換為載波f來思考,藉此相當 於進行在頻率方向之相位變更,藉由將時間丨調換為時間t、 頻率Φ即將⑴㈤換為(卜⑽思考’則相當於以時間頻率 之區塊來進行相位變更。) 第31圓係表示第12圖所示之相位變更部317B之輸入即 Hfl號z2,之訊框構成,由於角係表*符元(其中, 61 201246826 由於進行預編碼,因此一般包含51及§2兩者訊號,但端視 預編碼矩陣之構成’有時僅包含si及s2之-訊號。)。 在此’著眼於有關第31圖之載波2、時刻$2之符元 3100。再者,在此雖記載為載波,但有時稱為子載波。 於載波2 ’在時間上最鄰接時刻$2之頻率之符元’亦即 載波2之時刻$1之符元3103及時刻$3之符元3101各者之通 道狀悲’係與載波2、時刻$2之符元31〇〇之通道狀態具有非 常高度相關。 同樣地’於時刻$2,在頻率軸方向最鄰接時刻$2之頻 率之符70 ’亦即載波1之時刻$2之符元3104及時刻$2、載波 3之符兀31〇4之通道狀態,均與載波2、時刻$2之符元31〇〇 之通道狀態具有非常高度相關。 如上述,符元3101、3102、3103、3104各者之通道狀 態係與符元3100之通道狀態具有非常高度相關。 於本說明書,就規則地變更相位之發送方法,作為相 乘之相位係準備N種相位(其中,^^為2以上之整數)。於第31 圖所示之符元,例如雖附有rejQ」之記載,但此係意味對 於s玄付元之第6圖之訊號22’乘以「ej〇」而變更相位。總> 之,第31圖之各符元所記載的值係式(42)之y(t)、及實施形 態 2所說明的 Z2(t)=y2(t)z2’⑴之 z2(t)=y2(t)z2,(t)之y2(t)的值。 於本實施形態,揭示一種相位經變更之符元之符元配 置,係利用該頻率轴方向相鄰接之符元及/或時間軸方向相 鄰接之符元之通道狀態之高相關性,於接收裝置側可獲得 高資料接收品質者。 62 201246826 於該接收側,作為可獲得高資料接收品質之條件,可 考慮〈條件#1>、〈條件#2>。 <條件#1> 如第6圖對於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2’,規則地變更相 位之發送方法,利用如OFDM之多載波傳送方式時,時間 X ·載波Y為資料傳送用之符元(以下稱為資料符元),於時 間軸方向鄰接之符元,亦即時間X-1 ·載波Y及時間X+1 · 載波Y兩者均為資料符元,在對應於該等3個資料符元之預 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2’,亦即時間X ·載波Y、時間X-1 ·載 波Y及時間X+1 ·載波Y各者之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2’,均 進行不同之相位變更。 <條件#2> 如第6圖對於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2’,規則地變更相 位之發送方法,利用如OFDM之多載波傳送方式時,時間 X ·載波Y為資料傳送用之符元(以下稱為資料符元),於頻 率轴方向鄰接之符元,亦即時間X ·載波Y-1及時間X ·載 波Y+1兩者均為資料符元,在對應於該等3個資料符元之預 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2’,亦即時間X ·載波Y、時間X ·載波 Y-1及時間X·載波Y+1各者之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2’,均 進行不同之相位變更。 然後,存在符合<條件#1>之資料符元即可。同樣地, 存在符合< 條件#2>之資料符元即可。 導出該〈條件#1>、〈條件#2>之理由如下。
於發送訊號中有某符元(以下稱為符元A),與該符元A 63 201246826 之通道狀態係如上述與符元A之 在時間上鄰接之符元各自 通道狀態具高度相關。 因此’若於時間上鄰接之3 〜J付元利用不同相位,則於 LOS環境下,即便符元A為,亞次 、另的接收品質(作為SNR雖獲 得高接收品質,但由於直接波 &〈相位關係為惡劣狀況,因 此接收品質為不佳狀態),剩餘與符元A相鄰接之靖元可獲 得良好接收品質之可能性仍舊非常高,其結果,錯誤更正 編碼後可獲得良好接收品質。 同樣地,發送訊號中有某符元(以下稱為符元A),與該 符元A在頻率上鄰接之符元各自之通道狀態係如上述與符 元A之通道狀態具高度相關。 因此’若於頻率上鄰接之3符元利用不同相位,則於 LOS環境下’即便符元A為惡劣的接收品質(作為驢雖獲 得高接收品質,但由於直接波之相位關係為惡劣狀況,因 此接收品質為不佳狀態)’剩餘與符元A相鄰接之2符元可獲 得良好接收品質之可能性仍舊非常高,其結果,錯誤更正 編碼後可獲得良好接收品質。 又’若組合〈條件#1>與<條件#2>,則於接收敦置可能 可令資料之接收品質更提升。因此,可導出以下<條件幻>。 <條件#3> 如第6圖對於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2’,規則地變更相 位之發送方法,利用如OFDM之多載波傳送方式時,時間 X ·載波Y為資料傳送用之符元(以下稱為資料符元),於時 間軸方向鄰接之符元,亦即時間X-1 ·載波γ及時間χ+1 ·
64 201246826 載波γ兩者均為資料符元,且於頻率軸方向鄰接之符元亦 即時間X·載波Υ-1及時間X·載波Y+1兩者均為資料符元 時’在對應於該等5個資料符蚊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 z2’,亦即時間X .載波γ、時間η •載波γ、時間χ+ι · 載波Y、時間X.載波Y-1及時間Χ·載波γ+1各者之預編碼 後之基頻訊號z2’ ’均進行不同之相位變更。 在此,關於「不同之相位變更」進行補充。相位變更 係以0狐度至2π弧度來定義。例如若於時間X ·載波γ,對 於第6圖之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Ζ2,所施行的相位變更設為 ej(3x’Y,於時間Χ-1 ·載波γ,對於第6圖之預編碼後之基頻 訊说z2’所施行的相位變更設為^狀-,於時間χ+1 .載波 Y,對於第6圖之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2’所施行的相位變更 設為eJ0x+1,Y ’則〇旅度<θχ,γ52π、0弧度切χ_ι γ52π、〇弧度 <θχ+1,Υ€2π。因此’於〈條件 #1> ’ ΘΧ,Υ关θχ—,,γ 且 θχ,γ矣θχ+1,γ 且θχ+Ι,Υ^θχΎ成立。若同樣地思考,於〈條件#2>, θχ,Υ矣θχ_|,γ 且 θχ,γ在θχ,γ+丨且 θχ,γ—ρθχ—ι ,Υ+l成立,於〈條件 #3> ’ θχ/θχ—ιγ 且 θχ^θχ.丨,γ 且 θχ^θχ,^丨且 θχ,γ矣0)^+1且 θχ+Ι,γϊ^θχ,γ+ι 且 0\,丫_丨尹0乂,丫+丨成立。 然後,存在符合<條件#3>之資料符元即可。 第31圖為 <條件#3>的例子,以下相位配置成互異:與 該當於符元Α之符元3100相當之第6圖之預編碼後之基頻訊 號z2’相乘之相位;與該符元3100在時間上鄰接之符元3101 相當之第6圖之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2’、相當於3103之第6 65 201246826 圖之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2,相乘之相位;與在頻率上鄰接 之符元31G2相當之糊之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a、相當 於應之第6圖之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2,相乘之相位;藉 此’於接㈣,即便符灿斷接收品^,由於里鄰 接符元之接收品質非“,因此可麵㈣更正解碼後之 高接收品質。 於第32圖表示在該條件下,變更相位而獲得之符元之 配置例。 觀察第32圖可知,就任—資料符元而言,其相位對於 在頻率軸方向及時間㈣向雙方相鄰接之符元被變更之相 位程度,均為互異之相位變更量。藉此,可進而令接收裝 置之錯誤更正能力提升。 、。之於第32圖,在時間軸方向鄰接之符元存在有 資料符糾,<條件#1>係於所有X、所有γ成立。 同樣地,於第32圖,在頻率轴方向鄰接之符元存在有 資料符元時,<條件#2>係於所#χ、所有γ成立。 〜=樣地’於第32@,在頻率㈣向鄰接之符元存在有 貝料符s且在時間軸方向鄰接之符元存在有資料符元時 時’ <條件#3>係於所有X、所有γ成立。 接著’以貫施形態2所說明、對2個預編碼後之基頻訊 號進行相位變更時(參考第26®)之例子來說明。 如第26圖’對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ζΓ及預編碼後之基 兩者賦予相位變更時,關於相位變更方法包括數 種方法。軸點詳細說明。
66 201246826 作為方法1 ’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a,之相位變更係如 前述,如第32圖進行相位變更。於第32圖,_碼後之基 頻訊號z2’之相位變更係、設為週期1()。然而如於前面所 述,為了符合<條件#1>、〈條件#2>、<條件#3>,於⑴載 波1 ’隨著時間而變更施加於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2,之相 位變更。(於第32圖施以該類變更,但設為週_之其他相 位變更方法亦可)_’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21,之相位變更 係如第’職碼後之基頻鮮uZ2,之她變更為週期ι〇 之1週期份之純變m。於㈣目,於包含(預編碼 後之基頻訊號Z2’之相位變更之Μ週期份之時刻$1,預編碼 後之基頻訊號ζΓ之相位變更值設為#,於包含下—個(預編 碼後之基頻減ζ2’之相位變更之}1週期份之時觸,預編 碼後之基頻訊號zl,之相位變更值設為,以此類推。 再者,於第33圖所示之符元,例如雖附有「/」之記 載,但此係意味對於該符元之第26圖之訊號以,乘以「^」 而變更相位。總言之,第33圖之各符元所記栽的值係實施 形態2所說明的zl(t)=yi(t)zi,(t)2yi⑴的值。 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l,之相位變更係如第Μ圖,預編 碼後之基頻訊號叾2’之相位變更為週期1〇之丨 變更值-定,相位變更值係隨心週期份之號瑪^更。(如 上述,於第33圖’於第⑴週期份設為j,於第⑷週期 份設為ej7t/9 ’以此類推。)
藉由如以上’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2,之相位變更雖為 週期H),但可獲得㈣使得考慮到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W 67 201246826 之相位變更及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2’之相位變更兩者時 之週期大於10之效果。藉此,接收裝置之資料接收品質可 能會提升。 作為方法2,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2,之相位變更係如 前述,如第32圖進行相位變更。於第32圖,預編碼後之基 頻訊號z2,之相位變更係設為週期10。然而,如於前面所 述’為了符合〈條件#1>、<條件#2>、〈條件#3>,於(子)載 波1,隨著時間而變更施加於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以,之相 位變更。(於第32圖施以該類變更,但設為週期1〇之其他相 位變更方法亦可)然後,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丨,之相位變更 係如第30圖,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2,之相位變更係以不同 於週期10之週期3進行相位變更。 再者,於第30圖所示之符元,例如雖附有「# 」5匕 載,但此係意味對於該符元之第26圖之訊號21,乘以「ej〇」 而變更相位。總言之,第30圖之各符元所記載的值係實施 形態2所說明的zi(t)=yi(t)zl,⑴之力⑴的值。 藉由如以上,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2,之相位變更雖為 週期10 ,但考慮到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21’之相位變更及預 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2’之相位變更兩者時之週期成為3〇,可 獲得能夠使得考慮到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l,之相位變更 及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22’之相位變更兩者時之週期大於 10之效果。藉此,接收裝置之資料接收品質可能會提升。 作為方法2之一有效方法,若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l,之相 位變更之週期設為N,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 2,之相位變更
68 201246826 之週期设為Μ時,尤其n與μ為互質關係時,雖具有考慮到 預、扁碼後之基頻訊號ζ1,之相位變更及預編碼後之基頻訊 旒Z2’之相位變更兩者時之週期為ΝχΜ,可容易設定為大的 週期之優點,但即便Ν與]Vi為互質關係,仍可增大週期。 再者’本實施形態3之相位變更方法為一例,不限於 此’如貫施形態1、實施形態2所說明,於頻率軸方向進行 相位螯_更’亦或於時間抽方向進行相位變更’亦或於時間_ 頰率之區塊進行相位變更’均同樣具有可令接收裝置之資 料接收品質提升的效果。 除了上述所說明的訊框構成以外,亦可考慮於資料符 Α間,插入前導符元(SP(ScatteredPil〇t:分散前導)或傳送 控制資訊之符元等。詳細說明該情況下之相位變更。 第4 7圖係表示調變訊號(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丨或z i, 及調變訊號(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2’之時間_頻率軸之訊 樞構成,第47(a)圖係表示調變訊號(預編碼後之基頻訊 號)zl或zl’之時間-頻率轴之訊框構成,第47(b)圖係表示調 變訊號(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 2 ’之時間-頻率軸之訊框構 成。於第47圖’ 4701係表示前導符元,4702係表示資料符 元’資料符元4702係表示經施以預編碼、或經施以預編碼 及相位變更之符元。 第47圖係如第6圖表示對於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2,, 進行相位變更時之符元配置(對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l,不 進行相位變更)。(再者’於第6圖雖表示於時間軸方向進行 相位變更的情況,但於第6圖,將時間t調換為載波f來思考, 69 201246826 藉此相當於進行在頻率方向之相位變更,藉由將時間t調換 為時間t、頻率f,亦即將⑴調換為(t、f)來思考,則相當於 以時間頻率之區塊來進行相位變更。)因此,第47圖之預編 碼後之基頻訊號z2’之符元所記載的數值,係表示相位之變 更值。再者,第47圖之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l’(zl)之符元 由於不進行相位變更’因此不記載數值。 於第47圖,重要點在於對於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2’之 相位變更係對於資料符元’亦即對於已施加預編碼之符元 來施行。(在此,雖記載作符元,但在此記載之符元已施行 預編碼,因此包含si之符元及s2之符元兩者。)因此,對於 插入於z2’之前導符元不施行相位變更。 第48圖係表示調變訊號(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l或zl, 及調變訊號(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2,之時間-頻率軸之訊 框構成;第48(a)圖係表示調變訊號(預編碼後之基頻訊 號)zl或zl’之時間-頻率轴之訊框構成,第48(b)圖係表示調 變§fl5虎(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2’之時間_頻率軸之訊框構 成。於第48圖,4701係表示前導符元,47〇2係表示資料符 元,資料符元47 02係表示經施以預編碼及相位變更之符元。 第48圖係如第26圖表示對於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l, 及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以,,進行相位變更時之符元配置。 (再者’於第26圖雖表示於時間轴方向進行相位變更的情 況’但於第26圖’將時間t調換為載波f來思考,藉此相當於 進行在頻率方向之相位變更,藉由將時間t調換為時間t、頻 率f亦P將(t)調換為(t、〇來思考,則相當於以時間頻率之
D 70 201246826 區塊來進行相位變更。)因此,第48圖之預編碼後之基頻訊 號ζΓ及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2’之符元所記載的數值,係表 示相位之變更值。 於第48圖,重要點在於對於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ζΓ之 相位變更係對於資料符元,亦即對於已施加預編碼之符元 來施行,又,對於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ζ2’之相位變更係對 於資料符元,亦即對於已施加預編碼之符元來施行。(在 此,雖記載作符元,但在此記載之符元已施行預編碼,因 此包含si之符元及s2之符元兩者。)因此,對於插入於ζΓ 之前導符元不施行相位變更,又,對於插入於ζ2’之前導符 元不施行相位變更。 第49圖係表示調變訊號(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l或zl’ 及調變訊號(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 2 ’之時間-頻率轴之訊 框構成;第49(a)圖係表示調變訊號(預編碼後之基頻訊 號)zl或ζΓ之時間-頻率軸之訊框構成,第49(b)圖係表示調 變訊號(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ζ 2 ’之時間-頻率軸之訊框構 成。於第49圖,4701為前導符元,4702為資料符元,4901 為空符元,基頻訊號之同相成分1=0,正交成分Q=〇。此時, 資料符元4702係表示經施以預編碼、或經施以預編碼及相 位變更之符元。第49圖與第47圖之差異在於資料符元以外 之符元之構成方法,於調變訊號zl’插入有前導符元之時間 及載波,調變訊號z2’係成為空符元,反之,於調變訊號z2’ 插入有前導符元之時間及載波,調變訊號zl’係成為空符 元。 71 201246826 第49圖係如第6圖表示對於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2,, 進行相位變更時之符元配置(對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l,不 進行相位變更)。(再者,於第6圖雖表示於時間軸方向進行 相位變更的情況,但於第6圖’將時間t調換為載波f來思考, 藉此相當於進行在頻率方向之相位變更,藉由將時間t調換 為時間t、頻率f,亦即將⑴調換為(t、f)來思考,則相當於 以時間頻率之區塊來進行相位變更。)因此,第49圖之預編 碼後之基頻訊谠z2 ’之符元所記載的數值,係表示相位之變 更值。再者,第49圖之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l,(zl)之符元 由於不進行相位變更,因此不記載數值。 於第49圖,重要點在於對於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2,之 相位變更係對於資料符元’亦即對於已施加預編碼之符元 來施行。(在此,雖記載作符元,但在此記載之符元已施行 預編碼’因此包含si之符元及s2之符元兩者。)因此,對於 插入於z2’之前導符元不施行相位變更。 第50圖係表示調變訊號(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l或zl, 及調變訊號(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2,之時間-頻率轴之訊 框構成;第50(a)圖係表示調變訊號(預編碼後之基頻訊 號)zl或zl’之時間-頻率軸之訊框構成,第50(b)圖係表示調 變訊號(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2’之時間-頻率軸之訊框構 成。於第50圖,4701為前導符元,4702為資料符元,4901 為空符元,基頻訊號之同相成分1=0,正交成分Q=〇。此時, 資料符元4702係表示經施以預編碼、或經施以預編碼及相 位變更之符元。第50圖與第48圖之差異在於資料符元以外
72 201246826 之符元之構成方法,於調變訊號zl,插人有前導符元之時間 及載波,調變訊號z2,係成為空符元,反之,於調變訊號z2, 插入有前導符元之時間及載波’調變訊號zl’係成為空符 元。 第50圖係如第26圖表㈣於賴碼後之基頻訊號a, 及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22,,進行相位變更時之符元配置。 (再者’於第26圖雖表示於時間轴方向進行相位變更的情 況,但於第26圖,將時間t調換為載波f來思考,藉此相當於 進行在頻率方向之相位變更,藉由將時間t調換為時間t、頻 率f,亦即將⑴調換為(t、f)來思考,則相當於以時間頻率之 區塊來進行相位變更。)因此,第50圖之預編碼後之基頻訊 號ζΓ及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2’之符元所記载的數值,係矛 示相位之變更值。 於第50圖,重要點在於對於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i,之 相位變更係對於資料符元,亦即對於已施加預編碼之符元^ 來施行,又,對於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2’之相位變更係對 於資料符元,亦即對於已施加預編碼之符元來施行。(在 此,雖記載作符元,但在此記載之符元已施行預編碼,因 此包含si之符元及s2之符元兩者。)因此,對於插入於 之前導符元不施行相位變更,又’對於插入於z2,之前導符 元不施行相位變更。 第51圖係表示生成第47圖、第49圖之訊框構成之調變 訊號而發送之發送裝置之構成之一例’關於與第4圖同樣地 動作者係附上同一符號。 201246826 於第51圖’加權合成部308A、308B及相位變更部317B 係僅於訊框構成訊號313表示資料符元之時序動作。 第51圖之前導符元(兼生成空符元)生成部5101係於表 不讯框構成訊號3]3為前導符元(且空符元)時,輸出前導符 元之基頻訊號5102A及5102B。 於第47圖至第50圖之訊框構成雖未表示,但未施行預 編碼(及未施行相位旋轉)之例如從1天線發送調變訊號之方 式’或採用利用時空碼(尤其是時空區碼)之傳送方式,發送 控制資訊符元時’控制資訊符元5104係以控制資訊5103、 訊框構成訊號313作為輸入,於訊框構成訊號313表示資料 符元時’輸出控制資訊符元之基頻訊號51〇2A、51〇2B。 第51圖之無線部310A、3 10B係根據作為輸入之複數個 基頻訊號中之訊框構成訊號313,從複數個基頻訊號選擇所 需之基頻訊號。然後,施行OFDM關連之訊號處理,分別 輸出按照訊框構成之調變訊號311A、311B。 第52圖係表示生成第48圖、第5〇圖之訊框構成之調變 訊號而發送之發送裝置之構成之一例,關於與第4圖、第51 圖同樣地動作者係附上同一符號。對於第51圖追加之相位 變更部317A係僅於訊框構成訊號313表示資料符元之時序 動作。關於其他則與第51圖同樣動作。 第53圖係與第51圖不同之發送裝置之構成方法。以下 說明有關不同點。相位變更部317B係如第53圖,以複數個 基頻訊號作為輸入。然後,訊框構成訊號313表示資料符元 時’相位變更部317B對於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316B施行相 74 201246826 位變更。然後’訊框構成訊號313表示前導符元(或空符元) 或控制資訊符元時,相位變更部317B停止相位變更的動 作’直接輸出各符元之基頻訊號。(作為其解釋,視為強制 進行相當於「ejQ」之相位旋轉即可。) 選擇部5301係以複數個基頻訊號作為輸入,選擇訊框 構成訊號313所示符元之基頻訊號而輸出。 第54圖係與第52圖不同之發送裝置之構成方法。以下 說明有關不同點。相位變更部317B係如第54圖,以複數個 基頻訊號作為輸入。然後,訊框構成訊號313表示資料符元 時’相位變更部317B對於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316B施行相 位變更。然後’訊框構成訊號313表示前導符元(或空符元) 或控制資訊符元時,相位變更部317B停止相位變更的動 作’直接輸出各符元之基頻訊號^ (作為其解釋,視為強制 進行相當於「ej0」之相位旋轉即可。) 同樣地’相位變更部5201係如第54圖,以複數個基頻 訊號作為輸入。然後,訊框構成訊號313表示資料符元時, 相位變更部5201對於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3〇9A施行相位變 更。然後’訊框構成訊號313表示前導符元(或空符元)或控 制資訊符元時’相位變更部52〇1係停止相位變更的動作, 直接輸出各符元之基頻訊號。(作為其解釋,視為強制進行 相當於「dQ」之相位旋轉即可。) 於上述說明,雖舉例說明前導符元、控制符元及資料 符元’但不限於此,重點在於若是採用與預編碼不同之傳 送方法’例如1天線發送、利用時空區碼之傳送方法等來傳 75 201246826 送之符元,則同樣不給予相位變更;反之,於本發明中, 重點在於對於已進行預編碼之符元,進行相位變更。 因此,本發明之特徵點在於,並非於時間-頻率軸之訊 框構成之所有符元進行相位變更,僅對已進行預編碼之訊 號給予相位變更。 (實施形態4) 於上述實施形態1及2,揭示規則地變更相位,於實施 形態3,揭示使得相鄰符元之相位變更程度不同。 於本實施形態4,表示相位變更方法亦可依發送裝置所 使用的調變方式、錯誤更正碼之編碼率而不同。 於以下表1,表示因應發送裝置所設定的各種設定參數 而設定之相位變更方法之一例。 D· 76 201246826 [表i] 發送調變訊號數 調變方式 編碼率 相位變更模式 2 #] :QPSK, #2:QPSK #1:1/2, #2:2/3 #1:·,#2:Α 2 #1:QPSK, #2:QPSK #1:+1./2, #2:3/4 #1:Α, #2:Β 2 #1:QPSK, #2:QPSK #1:2/3, #2:3/5 #1:Α, #2:C ' 2 #1:QPSK, #2:QPSK #1:2/3, #2:2/3 #1:C, #2:· 2 #1:QPSK, #2:QPSK #1:3/3, #2:5/6 #1:D, #2:Ε 2 #1:QPSK,#2:16QAM #1:1/2, #2:2/3 #1:Β, #2:Α 2 #1:QPSK,#2:16QAM #1:1/2, #2:3/4 #1:Α, #2:C 2 #1:QPSK, #2:16QAM #1:1/2, #2:3/5 #1:-,#2:E 2 #1:QPSK,#2:16QAM #1:2/3, #2:3/4 #1:D,#2:- 2 #1:QPSK, #2:16QAM #1:2/3, #2:5/6 #1:D, #2:Β 2 #1:16QAM, #2:16QAM #1:1/2, #2:2/3 #1:-, #2:Ε • - • 表1之# 1係意味上述實施形態1之調變訊號S1 (發送裝置 所設定的調變方式之基頻訊號31)、#2係意味調變訊號〇(發 送裝置所設定的調變方式之基頻訊號32)。表丨之編碼率係表 示對於#1、#2之調變方式之錯誤更正碼之設定編碼率。表i 之相位變更模式欄係如實施形態i至實施形態3所說明,其 表示對於預編碼狀基頻崎zl(zl,)、z2(z2,)所施加的相 位變更方法,相位變更模式設定如A、B、C、D、E、..., 此係實際上表示變更相位之程度變化之資訊,例如表示如 上述式⑽)或式(47)之變更模式。再者,於表1之相位變更 模式例記載為「-」’此意味不進行相位變更。 再者,表1所示之調變方式或編碼率之組合為-例,亦 可〇 3表1所不之㈣方式以外之調變方式(例如1MqAM 或256QA轉)或編碼軸如%等)。1如實施形請 示’錯誤更正碼亦可分別就〜蝴再者,細情況係 77 201246826 如第4圖,施行1個錯誤更正碼之編碼的情況。)。又對相 同調變方式及編碼率,將互異之複數種相位變更模式建立 對應亦可。發送裝置韻於接收裝置,發送表示各相位變 更模式之資訊,接收裝置係藉由參考該資訊及表丨來特定出 相位變更模式,執行解調及解碼。再者,相位變更模式係 對於調變方式及錯誤更正方式一對—地決定時,發送裝置 若將調變方式及錯誤更正方式之資訊發送給接收裝置,則 接收裝置可藉由獲得該資訊而得知相位變更模式,該情況 下未必需要相位變更資訊。 實施形態1至實施形態3係說明有關對於預編碼後之基 頻訊號,進行相位變更的情況,但不僅止於相位,亦可與 相位變更採同樣週期而規則地變更振幅。因此,於該表^, 亦可令規則地變更調變訊號之振幅之振幅變更模式相對 應。該情況下,發送裝置若於第3圖或第4圖之加權合成部 308A之後,具備變更振幅之振幅變更部,或於加權合成部 308B之後具備變更振幅之振幅變更部即可。再者,對於預 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l(t)、Z2⑴之一方,施行振幅變更(該情 況下,於加權合成部3〇8A、3〇8B任一者之後具備振幅變更 即可。),或對於雙方施行振幅變更均可。 進而§之’於上述表1雖未表示,不規則地變更相位, 由映射部規則地變更映射方法之構成亦可。 亦即’調變訊號si⑴之映射方法設為16QAM、調變訊 唬s2⑴之映射方法設為16Qam時例如將適用於調變訊號 S2⑴之映射方式規則地變更如下:16QAM—16APSK(16
78 201246826
Amplitude Phase Shift Keying : 16振幅相位位移鍵控)—於 I-Q平面成為與16QAM、16APSK不同之訊號點配置之第1 映射方法—於I-Q平面成為與16QAM、16APSK不同之訊號 點配置之第2映射方法—…,藉此可與上述規則地變更相位 的情況相同,於接收裝置獲得提升資料接收品質的效果。 又,本發明可為規則地變更相位之方法、規則地變更 映射方法之方法、變更振幅之方法之某一者的組合,或將 其全部列入考慮而發送發送訊號之構成。 於本實施形態,於單載波方式、多載波方式之任一情 況均可實施。因此,關於例如向量擴散通訊方式、OFDM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正交分頻多 工)方式、SC-FDMA (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單載波分頻多重存取)、SC-OFDM (Single Carrier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單載 波正交分頻多工)方式、於非專利文獻7等所示之小波OFDM 方式等情況,亦可同樣地實施。如前述,於本實施形態, 作為進行相位變更、振幅變更、映射變更之說明,雖說明 有關於時間t軸方向進行相位變更、振幅變更、映射變更的 情況,但與實施形態1相同,於t方向之相位變更之說明中, 將t調換f(f :頻率((子)載波))來思考,藉此可於頻率方向之 相位變更、振幅變更、映射變更,適用本實施形態所說明 的相位變更、振幅變更、映射變更。又,本實施形態之相 位變更、振幅變更、映射變更方法係與實施形態丨之說明相 同,亦可對於時間-頻率方向之相位變更、振幅變更、映射 79 201246826 變更來適用。 然後,於本實施形態,資料符元以外之符元,例如前 導符元(前文、單一字元等)、控制資訊傳送用之符元等可於 訊框任意配置。 (實施形態A1) 於本實施形態,詳細說明關於如非專利文獻12〜非專 利文獻15所示,利用QC (Quasi Cyclic :類迴圈)LDpc (Low-Density Parity-Check :低密度奇偶校驗)碼(非 QC-LDPC碼之LDPC碼亦可)、LDPC碼與BCH碼 (Bose-Chaudhuri-Hochquenghem)之連接碼等區塊碼、渦 碼等區塊碼時之尤其是利用實施形態16至實施形態26、實 施形態C1所述之規則地變更相位之方法,在此,作為—例 而舉例說明發送si、S2兩個串流的情況。其中,利用區塊 碼進行編碼時,當不需要控制資訊等時,構成編碼後之區 塊之位7L數係與構成區塊碼之位元數(其中,如以下所記載 的控制資料亦可包含於此之巾卜致。湘區塊碼進行編 馬夺若病要控制貝讯等(例如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 :循環冗餘校驗)、傳送參數等)時,構成編碼後之區 塊之位7G數有時為構成區塊碼之位元數能制資訊等之位 元數之和。 第34圖係表不利用區塊碼時之丨個編碼後之區塊所必 而的符兀數' a夺槽數之變化之圖。第34圖係表示例如第4圖 之發送裝置所tf ’發送si、s2兩個串流,且發送裝置具有i 個編碼器時之「利用區塊碼時,1個編碼後之區塊所必需的
80 201246826 符元數、時槽數之變化之圖」。(此時’傳送方式係利用單 載波傳送、如OFDM之多載波傳送之任一者均可。) 如第34圖所示,構成區塊碼之1個編碼後之區塊之位元 數設為6000位元。為了發送該6000位元,調變方式為qpsk 時需要3000符元,16QAM時需要1500符元,64QAM時需要 1000符元。 然後,於第4圖之發送裝置,為了同時發送兩個_流, 調變方式為QPSK時,前述3000符元係對si分派15〇〇符元, 對s2分派1500符元’因此為了以si發送1500符元,並以s2 發送1500符元,需要1500時槽(在此命名為「時槽」)。 同理來思考’調變方式為16QAM時,為了發送構成i 個編碼後之區塊之所有位元,需要750時槽,調變方式為 64QAM時,為了發送構成1個編碼後之區塊之所有位元,需 要500時槽。 接著,就規則地變更相位之方法,說明關於上述所定 義的時槽與相位之關係。 在此,為了規則地變更相位之方法所準備的相位變更 值(或相位變更集合)設為5。總言之,為了第4圖之發送裝置 之相位變更部而準備5個不同之相位變更值(實施形態1至 實施形態4之「週期」)(如第ό圖,僅對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 ζ2’進行相位變更時,為了進行週期5之相位變更,準備5個 相位變更值即可。又,如第26圖,對於預編碼後之基頻訊 號zl’及ζ2’兩者進行相位變更時,丨個時槽需要2個相位變更 值)。該5個相位變更值(或相位變更集合)表現為 81 201246826 PHASE[G]、PHASE[1]、PHASE[2]、PHASE[3]、PHASE[4]。 s周變方式為QPSK時,為了發送構成丨個編碼後之區塊 之位元數6000位元之上述所述之15〇〇時槽,使用相位 PHASE[0]之時槽須為3〇〇時槽,使用相位之時槽 須為300時槽,使用相位phasE[2]之時槽須為3〇〇時槽,使 用相位PHASE[3]之時槽須為3〇〇時槽,使用相位pHASE[4] 之時槽須為300時槽。此係由於若所使用的預編碼矩陣有不 均,則在資料之接收品質上,使用較多數目之預編碼矩陣 的影響大。 同樣地,調變方式為16QAM時,為了發送構成丨個編碼 後之區塊之位元數6000位元之上述所述之75〇時槽,使用相 位四八呵〇]之時槽須為丨5〇時槽’使用相位PHASE[1]之時 槽須為150時槽,使用相位PHASE[2]之時槽須為15〇時槽, 使用相位PHASE[3]之時槽須為150時槽,使用相位PHASE[4] 之時槽須為150時槽。 同樣地,調變方式為64QAM時,為了發送構成丨個編碼 後之區塊之位元數6000位元之上述所述之5〇〇時槽,使用相 位PHASE[0]之時槽須為1〇〇時槽,使用相位pHAsE[l]之時 槽須為100時槽,使用相位PHASE[2]之時槽須為100時槽, 使用相位PHASE[3]之時槽須為1〇〇時槽,使用相位ρηα§ε[4] 之時槽須為100時槽。 如以上,於規則地變更相位之方法,所準備的相位變 更值(或相位變更集合)設為N個(N個不同之相位表現為 PHASE[0]、PHASE[1]、PHASE[2]、...、PHASE[N-2]、
82 201246826 PHASEW—1])時’發送所有構成1個編碼後之區塊之位元 時’使用相位PHASE[0]之時槽數設為κ〇,使用相位 phase[i]之時槽數設為Κ|,使用相位PHASE⑴之時槽數設 為Ki(i=〇、1、2.....N-l(i為〇以上、N-1以下之整數)), 使用相位PHASE[N-1]之時槽數設為ΚΝ_ι時,如下即可: <條件#A01> …=Ki=...=KN—1 ’ 亦即Ka=Kb(for Va、Vb,其中,a、 b=0 ' 1 ' 2.....N-l(a為0以上、N-1以下之整數,b為〇以 上、N-1以下之整數),a矣b) 然後’通訊系統支援複數種調變方式,從所支援的調 變方式選擇使用時,於所支援的調變方式,<條件#八01>成 立即可。 然而,支援複數種調變方式時,依各調變方式不同,1 符元可發送之位元數一般會不同(視情況而言,亦可能為同 —位元數),視情況而言,有時存在無法符合<條件#A01> 之調變方式。該情況下,符合以下條件來取代<條件#A01> 即可。 <條件#八02>
Ka與Kb之差為0或1,亦即|Ka-Kb丨為〇或1 (for Va、Vb,其中,a、b=0、1、2.....N-l(a為0以上、 N-1以下之整數,b為0以上、N-1以下之整數),a:^b) 第35圖係表示利用區塊碼時之2個編碼後之區塊所必 需的符元數、時槽數之變化之圖。第35圖係表示例如第3圖 之發送裝置及第12圖之發送裝置所示,發送si、S2兩個串 83 201246826 流,且發送裝置具有2個編碼器時之「利用區塊碼時,1個 編碼後之區塊所必需的符元數、時槽數之變化之圖」。(此 時,傳送方式係利用單載波傳送、如OFDM之多載波傳送 之任一者均可。) 如第35圖所示,構成區塊碼之1個編碼後之區塊之位元 數設為6〇00位元。為了發送該6〇〇〇位元,調變方式為QPSK 時需要3000符元,16QAM時需要1500符元,64QAM時需要 1000符元。 然後,於第3圖之發送裝置及第12圖之發送裂置,由於 同時發送兩個串流’或存在2個編碼器,因此於兩個奉宁傳 送不同的碼區塊。因此,調變方式為QPSK時,藉由 , s 1、s 2 ’ 由31發送第1 2個編碼區塊於同一區間内發送,因此例如藉 因此為了發 調變方式為 需要1000時 f兒明關於上 編碼後之區塊,藉由S2發送第2編碼後之區塊, 送第1、第2編碼後之區塊而需要3000時槽。 為了發送構成2 同理來思考,調變方式為16QAM時, 個編碼後之區塊之所有位元,需要1500時槽 64QAM時,為了發送構成22區塊之所有位元 槽。 接著,就規則地切換預編碼矩陣之方法 述所定義的時槽與預編碼矩陣之關係。 在此,為了規則地變更相位之方法所準備目▲ 值(或相位變更集合)設為5。總言之,為了第3圖及第1 立隻更 發送裝置之相位變更部而準備5個相位變更值(或^目4 集合)(實施形態1至實施形態4之「週期」v如楚(立艾更 」八如第6圖,僅對 201246826 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2’進行相位變更時,為了進行週期5 之相位變更,準備5個相位變更值即可。又,如第26圖,對 於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l’及z2’兩者進行相位變更時,1個 時槽需要2個相位變更值。該2個相位變更值稱為相位變更 集合。因此,該情況下,為了進行週期5之相位變更,準備 5個相位變更集合即可)。該5個相位變更值(或相位變更集合) 表現為 PHASE[0]、PHASE[1]、PHASE[2]、PHASE[3]、 PHASE[4]。 調變方式為QPSK時,為了發送構成1個編碼後之區塊 之位元數6000x2位元之上述所述之3〇〇〇時槽,使用相位 PHASE[0]之時槽須為600時槽,使用相位PHASE⑴之時槽 須為600時槽’使用相位PhaSE[2]之時槽須為600時槽,使 用相位PHASE[3]之時槽須為600時槽,使用相位pHASE[4] 之時槽須為60 0時槽。此係由於若所使用的預編碼矩陣有不 均,則使用較多數目之相位影響大,於接收裝置,資料接 收品質取決於該影響。 又,為了發送第1編碼區塊,使用相位PHASE[〇]之時 槽須為600次,使用相位PHASE[1]之時槽須為6〇〇次使用 相位PHASE[2]之時槽須為_次,使用相位pHASE[3]之時 槽須為600次,使用相位PHASE[4]之時槽須為麵次又, 為了發送第2編碼區塊’使用相位PHASE[()]之時槽須為_ 次’使用相位PHASE[1]之時槽為_次,使用相位pHAsE[2] 之時槽為600次’使用相位PHASE[3]之時槽為細次,使用 相位PHASE[4]之時槽為600次即可。 85 201246826 同樣地’調變方式為16QAM時,為了發送構成2個編碼 後之區塊之位元數6000x2位元之上述所述之15〇〇時槽,使 用相位PHASE[0]之時槽須為3〇〇時槽,使用相位四八死⑴ 之時槽須為3GG時槽’❹減PHASE[2]之時倾為则時 槽,使用相位PHASE[3]之時槽須為3〇〇時槽,使用相位 PHASE[4]之時槽須為3〇〇時槽。 又為了發送第1編碼區塊,使用相位phase[o]之時 槽須為600次,使用相位PHASE[1]之時槽須為则次使用 相位PHASE[2]之時槽須為3〇〇次,使用相位pHASE[3]之時 槽須為300次,使用相位PHASE[4]之時槽須為则次,又, 為了發送第2編碼區塊’使用相位PHASE[()]之時槽須為3〇〇 次,使用相位PHASER之時槽為3〇〇次,使用相位pHASE[2] 之時槽為3GG次,使用相位PHASE[3]之時槽為则次,使用 相位PHASE[4]之時槽為3〇〇次即可。 同樣地,調變方式為6叫颜時,為了發送構成2個編碼 後之區塊之位元數_Gx2位元之上述所述之麵時槽使 用相位PHASE[0]之時槽須為200B寺槽,使用相位四八阳⑴ 之時槽須為200時槽,使用相位PHASE[2]之時_為期時 槽,使用相位PHASE[3]之時槽須為2〇〇時槽,使用相位 PHASE[4]之時槽須為2〇〇時槽。 又為了發送第1編碼區塊,使用相位PHASE[〇]之時 槽須為200次,使用相位PHASE[1]之時槽須為細次使用 相位PHASER之時槽須為2〇〇次,使用相位pHASE[3]之時 槽須為200次,使用相位PHASE[4]之時槽須為細次,又, ⑧ 86 201246826 為了發送第2編碼區塊,使用相位pHASE[〇]之時槽須為2〇〇 -人’使用相位PHASE[1]之時槽為2〇〇次,使用相位pHASE[2] 之時槽為200次,使用相位PHASE[3]之時槽為200次,使用 相位PHASE[4]之時槽為2〇〇次即可。 如以上’於規則地變更相位之方法,所準備的相位變 更值(或相位變更集合)設為N個(N個不同之相位表現為 PHASE[0]、PHASE[1]、PHASE[2].....PHASE[N-2]、 PHASE[N-1])時,發送所有構成2個編碼後之區塊之位元 時,使用相位PHASE[0]之時槽數設為K〇,使用相位 PHASE[1]之時槽數設為Kl,使用相位PHASE[i]之時槽數設 為Ki(i=0、1、2、...、N-l(i為 〇以上、N-1 以下之整數)), 使用相位PHASE[N-1]之時槽數設為KN_,時,如下即可: <條件#入03> = ,亦即Ka=Kb(for Va、Vb,其中 ’ a、 b=0 ' 1 > 2.....N-l(a為0以上、N-1以下之整數,b為0以 上、N-1以下之整數),a笑b) 發送所有構成第1編碼後之區塊之位元時’使用相位 PHASE[0]之次數設為Ko,,,使用相位PHASE[1]之次數設為 Κι,丨,使用相位PHASE[i]之次數設為Ki,i(i=0、1、2..... N-l(i為0以上、N-1以下之整數)),使用相位PHASE[N-1] 之次數設為Kn-u時,則如下: <條件#A04> 1(_0,1 =^1,1 = ."=^,1=^..=^-1,1’亦即1,1=1^|5,|(【〇1>^^、^13’其 中,a、b=0、1、2、..·、N— 1 (a為〇以上、N— 1以下之整數, 87 201246826 b為0以上、Ν-l以下之整數),a矣b) 發送所有構成第2編碼後之區塊之位元時,使用相位 PHASE[0]之次數設為KQ,2,使用相位PHASE[1]之次數設為 K,,2,使用相位PHASE[i]之次數設為Ki,2(i=0、卜2..... N-l(i為〇以上、N-1以下之整數)),使用相位PHASE[N-1] 之次數設為ΚΝ_1ι2時,則如下即可: <條件#人05>
Ko,2=K1,2=…=:Ki,2=…:=KN_1,2,亦即Ka,2=Kb,2(forVa、Vb,其 中,a、b=0、1、2、…、N-l(a為0以上、N-1以下之整數, b為0以上、N-1以下之整數),a矣b) 然後,通訊系統支援複數種調變方式,從所支援的調 變方式選擇使用時,於所支援的調變方式,<條件#a〇3>、 <條件#八04>、<條件#八05>成立即可。 然而’支援複數種調變方式時,依各調變方式不同,j 符元可發送之位元數一般會不同(視情況而言,亦可能為同 一位元數)’視情況而言,有時存在無法符合<條件#、 <條件#八04>、<條件#八05>之調變方式。該情況下,符合以 下條件來取代<條件#A03>、〈條件#A〇4>、<條件#八〇5>即 可。 <條件#A06> KAKb之差為0或1,亦即丨Ka_Kb丨為 伽心、外,其中,a、—0、1、2、…、N、1(a為〇以上、 N—1以下之整數,b為0以上、N-1以下之整數), <條件#八07> ⑧ 88 201246826
Ka,i與Kb,i!之差為0或1 ’亦即|Ka,i—Kb,i|為0或1 (for Va、Vb,其中,a、b=0、1、2、· · ·、Ν_ 1 (a為 Ο 以上、 N-1以下之整數,b為0以上、N-l以下之整數),a?tb) <條件#八08>
Ka,2與Kb,2之差為0或1,亦即|Ka,2-Kb,2|為〇或1 (for Va ' Vb,其中,a、b=0、1、2、…、N_l(a為0以上、 N-1以下之整數,b為0以上、N-1以下之整數),a^b) 如以上,藉由進行編碼後之區塊與預編碼矩陣之關係 建立,於為了傳送編碼區塊而使用之相位,不均會消失, 因此於接收裝置,可獲得資料接收品質提升的效果。 於本實施形態,在規則地變更相位之方法中,週期N 之相位變更方法需要N個相位變更值(或相位變更集合)。此 時’作為N個相位變更值(或相位變更集合)而準備 PHASE[0]、PHASE[1]、PHASE[2].....PHASE[N-2]、 PHASE[N-1] ’但亦有於頻率軸方向,排列為PHASE[0]、 PHASE[1]、PHASE[2].....PHASE[N-2]、PHASE[N-1] 之順序的方法,但未必限於此,N個相位變更值(或相位變 更集合)PHASE[0]、PHASE[1]、PHASE[2]、...、 PHASE[N-2]、PHASE[N-1],可與實施形態1同樣藉由對於 時間軸、頻率-時間軸之區塊配置符元來變更相位。再者, 雖說明週期N之相位變更方法,但隨機利用N個相位變更值 (或相位變更集合),亦可獲得同樣效果,總言之,未必須以 具有規則週期的方式來利用N個相位變更值(或相位變更集 合)’但符合上面所說明的條件係對於在接收裝置,獲得高 89 201246826 資料接收品質方面甚為重要。 又,存在有空間多工MIM0傳送方式、預編碼矩陣固定 之MIMO傳送方式、時空區塊編碼方式、僅發送^流之模 式、規則地變更相位之方法(實施形態!至實施形態*所說明 的發送方法)之模式,發送裝置(播送台、基地台)可從該等 模式選擇某一發送方法亦可。 再者,空間多工職〇傳送方式係如非專利文獻㈣ ^從各不相同之天線’發送以選擇之調變方式映射之訊 號si、s2之方法;預編碼矩陣固定之MIM〇傳送方式係於實 施形態1至實施形態4,僅進行預編碼(不進行相位冑幻之方 式。又,時空區塊編瑪方式係非專利文獻9、ΐ6、Ο所示之 傳送方式。僅《丨_流之L將简擇之簡方式^射 之訊號si之訊號進行預定處理,並從天線發送之方^。、 夕載波傳送方式’以諸如由複數 個載波所構成的第1載波群、由複數個載波所構成不同於第 1載波群之第2載波群、以此類推之複數個載波群來實現多 載波傳送,就各載波群,設定空間多工Mim〇傳送方 夕 編碼矩陣固定之⑽觀傳送方式、時空區塊編 送1串流之模式、規則地變更相位之方法中 -Γ 丄、^ 呆一方法亦 可,尤其於選擇規則地變更相位之方法之(子)載 本實施形態即可。 _貫施 再者,對於一方之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 口主,,, ^^丁相位#更 時,例如PHASE[i]之相位變更值設為「χ弧度」 圖、第4圖、第6圖、第12圖、第25圖、第、,於第3 第51圖、 201246826 第53圖之相位變更部,對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2,乘算ejX。 然後,對於兩者之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進行相位變更時, 例如PHASE[i]之相位變更值設為「X弧度」及「γ弧度」時, 於第26圖、第27圖、第28圖、第52圖、第54圖之相位變更 部,對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2’乘算ejX ’對預編碼後之基頻 訊號ζΓ乘算ejY。 (實施形態B1) 以下說明上述各實施形態所示之發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之應用例、及利用其之系統之構成例。 第3 6圖係表示包含執行上述實施形態所示之發送方法 及接收方法之裝置之系統之構成例之圖。上述各實施形態 所示之發送方法及接收方法係於數位播送用系統3600實 施,而前述數位播送用系統3600包含:第36圖所示之播送 台、電視(television)36U、DVD錄放影機3612 ' STB(Set Top Box :機上盒)3613、電腦3620、車用電視3641及行動電話 3630等各種接收機。具體而言,播送台3601係利用上述各 實施形態所示之發送方法,將影像資料或聲音資料等已受 到多工之多工資料發送至預定傳送帶區。 從播送台3601發送之訊號係由内建於各接收機、或與 設置於外部之該當接收機之天線(例如天線3660、3640)接 收。各接收機係利用上述各實施形態所示之接收方法,解調 天線所接收的訊號,取得多工資料。藉此,數位播送用系統 3 600可獲得上述各實施形態所說明的本申請發明之效果。 在此,多工資料所含之影像資料係利用例如依循mpeg 91 201246826 (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動畫專家群組)2、 MPEG4-AVC (Advanced Video Coding :進階視訊編碼)、 VC-1等規格之動晝編碼方法而編碼。又,多工資料所含之 聲音資料係以例如杜比AC (Audio Coding :音訊編碼)-3、 Dolby Digital Plus、MLP (Meridian Lossless Packing :無失 真壓縮)、DTS (Digital Theater Systems :數位劇院系統)、 DTS-HD、線性PCM (Pluse Coding Modulation :脈衝編碼 調變)等聲音編碼方法而編碼。 第3 7圖係表示貫施上述實施形態所說明的接收方法之 接收機3700之構成之一例。如第37圖所示,作為接收機3700 之一構成之一例,可考慮以1個LSI (或晶片組)構成模型部 分,以另1個LSI (或晶片組)構成編解碼器部分。第”圖所 示之接收機3700係相當於第36圖所示之電視(teievisi〇n) 3611、DVD錄放影機3612、STB (Set Top Box :機上盒) 3613、電腦362〇、車用電視3641及行動電話3630等所具備 的構成。接收機3700具備:調階器37〇1,係將天線376〇所 接收的咼頻afl號轉換成基頻訊號者;解調部3702,係解調 經頻率轉換之基頻訊號,取得多工資料者。上述各實施形 態所示之接收方法係於解調部3702實施,藉此可獲得上述 各贯施形態所說明的本申請發明之效果。 又’接收機3700具有.串流輸出入部372〇,係從解調 部3702所獲得的多玉資料,分離出影像㈣與聲音資料 者;訊號處料37G4,係利用對應於經分離之影像資料之 動態圖像解碼方法,《彡像資料解碼為料訊號,利用對 ⑧ 92 201246826 應於經分離之聲音資料之聲音解碼方法’將聲音資料解碼 為聲音訊號者;揚聲器等聲音輸出部3706 ’係輸出經解碼 之聲音訊號者;顯示器等影像顯示部3707,係顯示經解碼 之影像訊號者。 例如使用者係利用遙控器(遠程遙控器)3750 ’對操作輸 入部3710發送所選台的頻道(所選台的(電視)節目、所選台 的聲音播送)之資訊。如此一來,接收機3700係於天線3760 接收之接收訊號,進行將相當於所選台頻道之訊號予以解 碼、錯誤更正解碼等處理,獲得接收資料。此時,接收機 3700係藉由獲得包含相當於所選台頻道之訊號所含之傳送 方法(上述實施形態所述之傳送方法、調變方式、錯誤更正 方式等)(關於此係如第5圖、第41圖所記載)之資訊之控制符 元之資訊,可正確設定接收動作、解調方法、錯誤更正解 碼等方法,可獲得包含於播送台(基地台)所發送的資料符元 之資料。於上述,㈣者絲㈣控抓鱗制頻道選 台之例’但利賴收機37_搭載的選台鍵來將頻道選 台,其動作亦與上述相同。 坩上返構成*,使用者可視码饯收機;37〇( 實施形態所示之接收方法所接收的節目。 機)37::實施形態之接收機3700具備記錄部(驅動 機)3708,係於磁性碟片、 體等θ Μ#、_發性之半導體記憶 更正種 錄加"'由解調部37G2所解調、進行錯年 更正之解碼而獲得之多工 解調所獲得資料,有時不H 4 ’對於由解調部3702 有時不進仃錯誤更正解碼。又,接收機 93 201246826 3700係於錯誤更正解碼後,有時被施以其他訊號處理。於 下文’關於進行同樣表現的部分,此點亦同。)所含之資料, 或相當於該資料之資料(例如藉由壓縮資料所獲得的資 料)、或動畫、聲音所獲得的資料。在此,光碟片係指例如 DVD (Digital Versatile Disc:數位多功能碟片)或BD (Blu-ray
Disc .藍光碟片)等利用雷射光,進行資訊之記憶與讀出之 記錄媒體。磁性碟片係例如FD (Fbppy Disk :軟性碟片)(註 冊商標)或硬碟(Hard Disk)等利用磁束來將磁體磁化,藉此 記錄資訊之記錄媒體。非揮發性之半導體記憶體係例如快 閃記憶體或強介電體記憶體(Ferr〇electric Rand〇m Access
Memory)等藉由半導體元件所構成的記錄媒體,可舉出例如 使用快閃記憶體之SD卡或Flash SSD (Solid State Drive :固態 硬碟)等。再者,在此所舉出的記錄媒體種類僅為其一例, 當然亦可利用上述記錄媒體以外之記錄媒體來進行記錄。 藉由上述構成,使用者可記錄並保存接收機37〇〇藉由 上述各實施形態所示之接收方法而接收之節目,於節目播 送時間以後的任意時間,讀出並視聽所記錄的資料。 再者,於上述說明中,接收機3700係以記錄部37〇8, 記錄由解調部37〇2解調、進行錯誤更正之解碼而獲得之多 工資料,但擷取多工資料所含之資料中之一部分資料而記 錄亦可。例如於由解調部3702解調、進行錯誤更正之解碼 而獲得之多工資料,包含影像資料或聲音資料以外之資料 播送服務之内容等時,記錄部3708係僅記錄由解調部37〇2 解調、進行錯誤更正之解碼而獲得之多工資料所含之影像
94 201246826 2及聲音資料中之某—方經多卫之新的多工資料亦可 資 記錄部3708亦可記錄上面所述之多工資料所含之 料播送服務之内容。 一進而Q之,於電視、記錄裝置(例如Ο·錄放影機、藍 光職影機、HD_„彡機、犯卡等)、行㈣話,搭載有 月所說明的接收機37〇〇時,於由解調部37〇2解調、進 行錯誤更正之解碼而獲得之多工資料,包含用以修正令電 視或記錄裝置動作而使用之軟體之缺陷(程式錯誤)之資 料用以修正防止貧料或個人資訊或記錄資料外流之軟體 之缺陷(料錯誤)之㈣的情況下,藉自安裝料資料來修 正電視或_裝置之軟體缺陷亦可。驗,於資料包含用 以修正接收機37〇〇之軟體缺陷(程式錯誤)之資料時,亦可藉 由忒資料來修正接收機37〇〇之缺陷。藉此,可令搭載接收 機3700之電視、記錄裝置、行動電話更穩定地動作。 在此,從由解調部3702解調、進行錯誤更正之解碼而 獲得之多工資料所含之複數種資料,擷取一部分資料並予 以夕工之處理,係於例如串流輸出入部37〇3進行。具體而 吕’串流輸出入部3703係依據來自未圖示之cpu等控制部 之指不,將解調部3702所解調的多工資料,分離成影像資 料 '聲音資料、資料播送服務之内容等複數種資料,從分 離後之資料’僅擷取指定資料並予以多工,生成新的多工 資料。再者,關於從分離後之資料擷取何種資料,則由例 如使用者來決定,或依記錄媒體之各種類而預先決定均可。 藉由上述構成’接收機3700可僅擷取視聽所記錄節目 95 201246826 時所需之資料而記錄,因此可刪減記錄資料之資料尺寸。 又,於上述說明中,記錄部3708係記錄由解調部37〇2 解調 '進行錯誤更正之解碼而獲得之多工資料,但亦可將 由解調部3702解調、進行錯誤更正之解碼而獲得之多工資 料所含之影像資料,轉換成採用與該影像資料被施以之動 態圖像編碼方法不同之動態圖像編碼方法所編碼的影像資 料’以使得資料尺寸或位元率低於該影像資料,並記錄轉 換後之影像資料經多工之新的多工資料。此時,施行於原 本之影像資料之動態圖像編碼方法與施行於轉換後之影像 資料之動態圖像編碼方法,係依循互異規格,或依循相同 規格,僅有編碼時所使用的參數不同均可。同樣地,記錄 部3708亦可將由解調部3702解調、進行錯誤更正之解碼而 獲得之多工資料所含之聲音資料’轉換成採用與該聲音資 料被施以之聲音編碼方法不同之聲音編碼方法所編碼的聲 音資料’以使得資料尺寸或位元率低於該聲音資料,並記 錄轉換後之聲音資料經多工之新的多工資料。 在此,將由解調部3702解調、進行錯誤更正之解碼而 獲得之多工資料所含之影像資料或聲音資料,轉換為資料 尺寸或位元率不同之影像資料或聲音資料之處理,係以串 流輸出入部3703及§fl5虎處理部3704進行。具體而言,串流 輸出入部3 703係依據來自CPU專控制部之指示,將由解調 部3702解調、進行錯誤更正之解碼而獲得之多工資料,分 離成影像資料、聲音資料、資料播送服務之内容等複數種 資料。訊號處理部3704係依據來自控制部之指示進行如下 ⑧ 96 201246826 後之影像資料’轉換為採用與該影像資料被 =之動_像編財法不同之«圖像編财法所編碼 2=資料之處理;及將分離後之聲音歸,轉換為採用 —音㈣被施以之聲音編碼方法不同之聲音編碼方法 碼的影像㈣之處理。串流輸出人部37_依據來自 之W,將轉換後之影像資料與轉換後之聲音資料 予以夕工’生成新的多工資料。再者,訊號處理部讓係 因應來自控制部之指示,僅對於影像資料及聲音資料中之 某一方’進行轉換處理’或對於雙方進行轉換處理均可。 又’轉換狀影像資料及聲音f料之f料尺寸或位元率係 由使用者蚊,或依記錄媒體之各麵而預先決定均可。 藉由上述構成’接收機37〇〇可配合可記錄於記錄媒體 之資料尺寸或記錄部37_行諸之記錄或讀出之速度, 變更影像*料或聲音資料之資料尺寸或位元率 而記錄。藉 此’即便在可記錄於記錄職之資料尺寸,小於由解調部 3702解調、進行錯誤更正之解碼而獲得之多王資料之資料 尺寸小時,或記錄部進行資料之記錄或讀出之速度,低於 由解調部3702解調、進行錯誤更正之解碼而獲得之多工資 料之位το率時,記錄部仍可記錄節目,因此使用者可於節 目播送時間以後的任意時間,讀出並視聽所記錄的資料。 又’接收機37〇〇具備串流輸出IF (Interface :介面) 3709,係對於由解調部3702所解調的多工資料’經由通訊 媒體3730而發送者。作為串流輸出IF37〇9之一例,可舉出 經由無線媒體(相當於通訊媒體3730)而對外部機器,發送依 97 201246826 循 Wi-Fi (註冊商標)(IEEE802.11a、IEEE8〇2 仙、 IEEE8〇2.llg、、WiGiG、WMessHD、
Bluetooth、Zigbee等無線通訊規格之無線通訊方法而調變 之多工資料之無線通訊裝置。X ’串流輪_卿亦可為 經由連接於該_流輸出IF3709之有線傳送路(相當於通訊媒 體3730)而對外部機器,發送利用依循網際網路(註冊商標) 或USB (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序舰流排)pLc (p〇醫 Line Communication :電力線通訊)、HDMI (High_Definiti〇n
Mummedia Interface :緒析多媒體介面)等有線通訊規格 之通訊方法而調變之多工資料之無線通訊裝置。 藉由上述誠,使用者可於外部機器,利用接收機37〇〇 藉由上述各實施形態所示之接收方法接收之多卫資料。在 此所謂多工資料之利用包含:使用者利用外部機器即時視 聽多工資料、或以外部機器所具備的記錄部來記錄多工資 料、從外部機H[步對於別❺卜部機器發送多王資料等。 再者,於上述說明,接收機37〇〇係由串流輸出if37〇9, 輸出由解IW702解調、進行錯誤更正之解碼而獲得之多 工資料,但擷取多4_含資料中之―部分倾而輸出 亦^例如於由解調部·2解調、進行錯誤更正之解碼而 獲狀多工資料,包含包含影像資料或聲音資料以外之資 料播延服務之内料時,帛雜_3期係從解調部挪 解調進订錯扶更正之解碼而獲得之多工資料,操取所含 之影像f料及聲音資料,輸出經多工之新的多X資料。又, 串流輪_遍亦可輪出由解調部37_調、進行錯誤更 201246826 正之解碼而獲得之多工資料所含之影像資料及聲音資料中 之僅某一方經多工之新的多工資料。 在此,從由解調部3702解調、進行錯誤更正之解碼而 獲得之多工資料所含之複數種資料,擷取一部分資料並予 以多工之處理,係於例如串流輸出入部37〇3進行。具體而 吕,串流輸出入部3703係依據來自未圖示之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 :中央處理單元)等控制部之指示,將解調 部3702所解調的多工資料,分離成影像資料、聲音資料、 資料播送服務之内容等複數種資料,從分離後之資料,僅 擷取指定資料並予以多工,生成新的多工資料。再者,關 於從分離後之資料擷取何種資料,則由例如使用者來決 定’或依串流輸出IF3709之各種類而預先決定均可。 藉由上述構成’接收機3700可僅擷取外部機器所需之 資料而輸出,因此可刪減由於輸出多工資料所消耗的通訊 帶區。 又’於上述說明中,串流輸出IF3709係記錄由解調部 3702解調、進行錯誤更正之解碼而獲得之多工資料,但亦 可將由解調部3702解調、進行錯誤更正之解碼而獲得之多 工資料所含之影像資料,轉換成採用與該影像資料被施以 之動態圖像編碼方法不同之動態圖像編碼方法所編碼的影 像資料’以使得資料尺寸或位元率低於該影像資料,並輸 出轉換後之影像資料經多工之新的多工資料。此時,施行 於原本之影像資料之動態圖像編碼方法與施行於轉換後之 影像資料之動態圖像編碼方法,係依循互異規格,或依循 99 201246826 相同規格,僅有編碼時所使用的參數不同均可。同樣地, 串流輸出IF3709亦可將由解調部3702解調、進行錯誤更正 之解碼而獲得之多工資料所含之聲音資料’轉換成採用與 該聲音資料被施以之聲音編碼方法不同之聲音編碼方法所 編碼的聲音資料,以使得資料尺寸或位元率低於該聲音資 料,並輸出轉換後之聲音資料經多工之新的多工資料。 在此,將由解調部3702解調、進行錯誤更正之解碼而 獲得之多工資料所含之影像資料或聲音資料,轉換為資料 尺寸或位元率不同之影像資料或聲音資料之處理,係以串 流輸出入部3703及訊號處理部3704進行。具體而言,串流 輸出入部3703係依據來自控制部之指示,將由解調部3702 解調、進行錯誤更正之解碼而獲得之多工資料,分離成影 像資料、聲音資料、資料播送服務之内容等複數種資料。 訊號處理部3704係依據來自控制部之指示進行如下處理: 將分離後之影像資料,轉換為採用與該影像資料被施以之 動態圖像編碼方法不同之動態圖像編碼方法所編碼的影像 資料之處理;及將分離後之聲音資料,轉換為採用與該聲 音資料被施以之聲音編碼方法不同之聲音編碼方法所編碼 的影像資料之處理。串流輪出入部37〇3係依據來自控制部 之指示’將轉換後之影像資料與轉換後之聲音資料予以多 工’生成新的多工資料。再者,訊號處理部37〇4係因應來 自控制部之指示’僅斜於影像資料及聲音資料中之某一 方’進灯轉換處理,或對於雙方進行轉換處理均可。又, 轉換後之&像資料及聲音資料之倾尺寸或位元率係由使
100 201246826 用者決定,或依串流輸出IF3709之各種類而預先決定均可。 藉由上述構成,接收機3700可配合與外部機器之間之 通訊速度,變更影像資料或聲音資料之位元率而記錄。藉 此’即便在與外部機器之間之通訊速度,低於由解調部3 7〇2 解調、進行錯誤更正之解碼而獲得之多工資料之位元率 時’仍可從申流輸出對外部機器輸出多工資料,因此使用 者可於其他通訊裝置利用新的多工資料。 又,接收機37〇0具備AV (Audio and Visual :音气視覺) 輸出IF (Interface :介面)37U,係將對於外部機器由訊號處 理部3704所解調的影像訊號及聲音訊號,對於外部之通訊 媒體輸出者。作為AV輸出IF3711之一例,可舉出經由無線 媒體而對外部機器’發送依循Wi_Fi (註冊商標) (IHEE802.Ha ^ IEEE802.11b > IEEE802.11g . ιΕΕΕ802.11η 等)、WiGiG、WirelessHD、Bluet00th、Zigbee等無線通訊 規格之無線通訊方法而調變之影像訊號及聲音訊號之無線 通机裝置。X,_流輸出IF3709亦可為經由連接於該串流 輸出IF37G9之有線傳送路而對外部機器,發送洲依循網 際網路或USB、PLC、HDMIf#線軌祕之通訊方法而 調變之影像訊號及聲音訊號之無線通訊裝置。X,串流輸 出IF37〇9亦可為連接將影像訊號及聲音峨維持類比訊號 原樣輸出之纜線之端子。 藉由上述構成,使用者可於外部機器,利用訊號處理 部3704所解碼的影像訊號及聲音訊號。 進而言之,接收機3700具備操作輸入部371〇,係受理 101 201246826 使用者操作之輸入者。接收機3700係根據因應使用者之操 作而輸入於操作輸入部3710之控制訊號,進行電源開啟/關 閉之切換、或接收頻道之切換、字幕顯示有無或顯示語言 之切換、從聲音輸出部3706輸出之音量之變更等各種動作 之切換,或進行可接收頻道之設定等設定變更。 又,接收機3700亦可具備顯示表示該接收機37〇〇在接 收中之訊號的接收品質之天線位準之功能。在此,天線位 準係表示接收品質之指標’其係表示訊號位準、訊號優劣 之訊號;前述接收品質係根據例如接收機3700所接收的訊 號之RSSI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 (接收訊號強 度指標)、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 (接收訊號強度 才日才示益))、接收電场強度、C/N (Carrier-to-noise power ratio :載波對雜訊功率比)、BER (Bit Error Rate :位元錯誤 率)、封包錯誤率、sfl框錯誤率、通道狀態資訊(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等而算出之接收品質。該情況下,解調部3702 具備接收品質測定部,係測定所接收的訊號之rSSI、接收 電場強度、C/N、BER、封包錯誤率、訊框錯誤率、通道狀 態資訊等者;接收機3700係因應使用者之操作,以使用者 可識別之形式,於影像顯示部3707顯示天線位準(表示訊號 位準、訊號良筹之訊號)。天線位準(表示訊號位準、訊號良 莠之訊號)之顯示形式係顯示因應rSSI、接收電場強度、 C/N、BER、封包錯誤率、訊框錯誤率、通道狀態資訊等之 數值’或因應RSSI、接收電場強度、c/N、BER、封包錯誤 率、訊框錯誤率、通道狀態資訊等而顯示不同圖像均可。 102 201246826 又,接收機3700係顯不利用上述各實施形態所示之接收方 法而接收並分離之複數個串流31、§2、…逐一求出之複數個 天線位準(表示訊號位準、訊號良莠之訊號)亦可。又,利用 階層傳送方式發送構成節目之影像資料或聲音資料時,亦 可依各階層來表示訊號位準(表示訊號良筹之訊號)。 藉由上述構成’使用者可就數值或視覺性地掌握利用 上述各實施形態所示之接收方法接收時之天線位準(表示 訊號位準、訊號良赛之訊號)。 再者,於上述說明’接收機3700係舉例說明具備聲音 輸出部3706、影像顯示部37〇7、記錄部37〇8、串流輪出 IF3709及AV輸出IF3711的情況,但未必須具備該等全部構 成。若接收機3700具備上述構成中之至少某一者,則使用 者即可利用以解調部3702解調,進行錯誤更正編碼而獲得 之多工資料,因此各接收機配合其用途,任意組合上述構 成而備有既可。 (多工資料) 接著,詳細說明有關多工資料之構造之一例。用於播 送之貢料構造一般為MPEG2-傳輸串流(TS),在此舉例說明 MPEG2-TS。然而’以上述各實施形態所示之發送方法及 接收方法傳送之多工資料不限於MPEG2-TS,其他任何構 成當然均可獲得上述各實施形態所說明的效果。 第38圖係表不多工資料之構成之一例。如第38圖所 示多工資料係將構成各服務現在提供之節目(programme 或其一部分即事件)之要素,例如視訊串流、音訊串流、簡 103 201246826 報圖形串流(PG)、互動圖形串流(ig)等之基本_流中之請 以上,予以多工而獲得。由多工資料所提供的節目為電影 時,分別而言,視訊串流表示電影之主影像及副影像,音 訊串流表示電影之主聲音部及與該主聲音混音之副聲音, 簡報串流表示電影字幕。在此,主影像係表示顯示於畫面 之一般影像,副影像係表示於主影像中以小畫面顯示之影像 (例如表示電影提要之文件資料之影像等)。又,簡報圖形串 流係表示於畫面上,藉由配置GUI元件而製作之對話畫面。 多工資料所含之各串流係藉由分派給各串流之識別符 即PID來識別。分別而言’例如對利用於電影影像之視訊串 流分派0x1011 ’對音訊串流分派〇xll〇〇llxlllF,對簡報 圖形串流分派0x1400至〇xl41F,對利用於電影副影像之視 訊串流分派OxlBOO至OxlBlF,對利用於主聲音及混音之副 聲音之音訊串流分派OxlAOO至OxlAlF。 第39圖係模式性地表示多工資料如何受到多工之一例 之圖。首先’由複數個視訊訊框所組成的視訊串流39〇1、 由複數個音訊訊框所組成的音訊串流3904,分別轉換為PES 封包串3902及3905,並轉換為TS封包3903及3906。同樣地, 簡報圖形串流3911及互動圖形3914之資料,分別轉換為PES 封包串3912及3915 ’進而轉換為TS封包3913及3916。多工 資料3917係藉由將該等(TS封包3903、3906、3913、3916) 予以多工為1個串流而構成。 第40圖係進一步詳細表示視訊串流如何儲存於pES封 包。第40圖之第1層係表示視訊串流之視訊串流之視訊訊框 ⑧ 104 201246826 串。第2層係表示PES封包串。如第88圖之箭頭yyl、yy2、 yy3、yy4所示,視訊串流之複數個視訊簡報單元,即j圖片、 B圖片、P圖片係就各圖片而分割,並儲存於PES封包之承 載區。各PES封包具有PES標頭,於PES標頭儲存有圖片之 顯示時刻即PTS (Presentation Time—Stamp :簡報時戳)或圖 片之解碼時刻即DTS (Decoding Time-Stamp :解碼時戳)。
第41圖係表示於多工資料最後寫入之TS封包之形式。 TS封包係188位元組固定長之封包,由儲存識別_流之piD 等資訊之4位元組之TS標頭及資料之184位元組之TS承載 區所構成;上述PES封包受到分割並儲存於ts承載區。 BD-ROM的情況下,對TS封包賦予4位元組之 TP_Extra—Header (TP額外標頭),構成192位元組之來源封 包而寫入於多工資料。於TP額外標頭記載有ATS
(Arrival一Time_Stamp :到達時戳)等資訊。ATS係表示該TS 封包之解碼器對PID濾波器之傳輸開始時刻。於多工資料, 如第41圖下層所示排有來源封包,從多工資料開頭遞增之 號碼稱為SPN(來源封包號碼)。 又’於多工資料所含之TS封包除了視訊串流、音訊串 流、簡報圖形串流等各串流以外,還包括PAT (pr〇g ram
Association Table :節目關連表)、PMT (Program Map Table : 節目對應表)、PCR (Program Clock Reference :節目時鐘參 考)等。PAT係表示多工資料中所利用的PMT之PID為何, PAT本身之PID登錄為0。PMT具有多工資料中所含之影 像•聲音•字幕等各串流之PID、及對應於各PID之串流之 105 201246826 屬性資訊(訊框率、縱橫比等),且具有關於多工資料之各種 描述符。於描述符包括指示許可•不許可多工資料之複製 之複製控制資訊等。PCR係為了取得ATS之時間軸即ATC (Arrival Time Clock :到達時間時鐘)與pts · DTS之時間軸 即STC (System Time Clock:系統時間時鐘)之同步,具有與 其PCR封包傳輸至解碼器之ATS相對應之STC時間之資訊。 第42圖係詳細說明PMT之資料構造之圖。於PMT之開 頭’配置記有該PMT所含之資料長度等PMT標頭。於其後 配置複數個關於多工資料之描述符。上述複製控制資訊等 係記載作描述符。於描述符之後,配置複數個關於多工資 料所含之各串流之串流資訊。串流資訊係由記載有為了識 別串流之壓縮代碼等之串流類型、串流之ΡΠ)、串流之屬性 資訊(訊框率、縱橫比等)之串流描述符所構成。串流描述符 僅以存在於多工資料之串流數而存在。 記錄於記錄媒體等時,上述多工資料係與多工資料資 訊樓一同記錄。 第43圖係表示該多工資料資訊檔之構成之圖。多工資 料資訊檔係如第43圖所示為多工資料之管理資訊,與多工 資料1對1地對應,由多工資料資訊、串流屬性資訊及分錄 圖所構成。 如第43圖所示,多工資料資訊係由系統率、再生開始 時刻、再生結束時刻所構成。系統率係表示多工資料對後 述之系統目標解碼器之PID濾波器之最大傳輸率。多工資料 中所含之ATS之間隔設定為系統率以下。再生開始時刻為多 106 ⑤ 201246826 工資料開頭之視訊訊框之PTS,設定再生結束時刻為多工資 料尾端之視訊訊框之PTS,加上1訊框份之再生間隔。 第44圖係表示多工資料檔資訊所含之串流屬性資訊之 構成之圖。如第44圖所示,串流屬性資訊係就各PID,登錄 關於多工資料所含之各串流之屬性資訊。屬性資訊係依各 視訊串流、音訊串流、簡報圖形串流、互動圖形串流而具 有不同資訊。視訊串流屬性資訊具有該視訊_流以何種壓 縮代碼壓縮、構成視訊串流之各個圖片資料之解像度多 高、縱橫比多少 '訊框比多少等資訊。音訊串流屬性資訊 具有該音訊串流以何種壓縮代碼壓縮、該音訊串流所含之 通道數、對應何種語言、取樣頻率多少等資訊。該等資訊 係利用於播放器再生前之解碼器之初始化等。 於本實施形態,利用上述多工資料中包含於PMT之串 流類型。又,於記錄媒體記錄有多工資料時,利用多工資 料資訊所含之視訊串流屬性資訊。具體而言,於上述各實 施形態所示之動態圖像編碼方法或裝置,設置對於PMT所 含之串流類型、或視訊串流屬性資訊,設定表示藉由上述 各實施形態所示之動態圖像編碼方法或裝置所生成的影像 資料之固有資訊之步驟或機構。藉由該構成,可識別藉由 上述各實施形態所示之動態圖像編碼方法或裝置所生成的 影像資料、與依循其他規格之影像資料。 第45圖係表示包含接收裝置4504之影像聲音輸出裝置 4500之構成之一例;前述接收裝置4504係接收從播送台(基 地台)發送之影像及聲音之資料、或包含資料播送用之資料 107 201246826 之調變訊號。再者,接收裝置4504之構成相當於第37圖之 接收裝置3700。於影像聲音輸出裝置4500搭載有例如〇s (Operating System :作業系統),又,搭載有用以連接於網 際網路之通訊裝置4506(例如無線LAN (Local Area Network :區域網路)或Ethernet用之通訊裝置)。藉此,於顯 示影像部分4501 ’可同時顯示影像及聲音之資料、或資料 播送用之資料之影像4502、及網際網路上提供之超文件 (World Wide Web (全球資訊網:WWW))4503。然後,藉由 操作遙控器(行動電話或鍵盤亦可)45〇7,選擇資料播送用之 >料之影像4502、網際網路上提供之超文件4503之某一者 而變更動作。例如選擇網際網路上提供之超文件45〇3時, 藉由操作遙控器,變更所顯示的www之網站。又,選擇聚 像及聲音之資料、或資騎送狀資料之影像45G2時,藉 由遙控器45G7發送所選台的頻道(所選台的(電視)節目、州 選。的聲曰播送)之資机。如此一來,IF45〇5取得由遙控器 發送之資訊’接收裝置45G4係將與所選台的頻道相當之窗 號進行解調、錯誤更正編碼等處理,獲得接收資料。此時 接«置賴係藉由獲得包含與所選台頻道相#之訊齡 含的傳送方法(關於此係'如第,、第_所記載)之資訊之 控制符元之資訊’正確設定接㈣作、解調方法、錯誤更 正解碼等方法,可麟(祕辦私f料㈣ 含之資料。於上述,說明使用者藉由遙控器伽,進拥 台之例,但利用影像聲音輪出裝置侧所搭載的以 鍵進仃頻道選台,亦與上述為相同動作。 ⑧ 108 201246826 又’利用網際祕操作影像聲音輸出裝 例如從其他連接網際網路之終端農置 0亦可。 衫傻馨i 裝置侧進行錄影(記憶)之預約。(因此,影像鼓:曰輪出 置侧係如第37圖具有記錄部37〇8。)然後,於=輪出裝 進行頻道選台’接收裝置45〇4係將所選台的頻道二始前 號進行解調、錯誤更正編碼等處理,獲得接收資ζ目。當之訊 接收裝置45〇4係藉由獲得包含與所選台頻道相春、匕時, 含的傳送方法(上述實施形態所述之傳送方 虽之訊號所 錯誤更正方式等)(關於此係如第5圖心己載〉之次广方式、 符元之資讯,正確設定接收動作、解調方法、鈣誤控制 碼等方法,可獲得由播送台(基地台)發送之^誤更正解 資料。 ,付凡所含之 (其他補充) 基地台、存取點、終端裝置、行動電話(mt)bne 於本說明書中,具備發送裝置者可考慮例 、六取田 1_ Α*. . . ... Ο 、
Ph〇ne)等通 訊•播送機器,此時,具備接收裝置者可考慮例々 礓 收音機、終端裝置、個人電腦、行動電話、存取點電视、 台等通訊機器。又,本發明之發送裝置、接收裝置係^地 通訊功能之機器,該機器亦可考慮諸如可經由某種介。、有 如USB),連接於電視、收音機、個人電腦、行動電咭/例 以執行應用之裝置的形態。 D 用 又,於本實施形態,資料符元以外之符元,例如前 符兀(亦可將前導符元稱為前文、單一字元、後置、參考= 儿、分散前導等)、控制資訊用符元等可於訊框任意配置。 109 201246826 然後,在此雖稱為前導符元、控制資訊用符元,但採取任 何標呼方式均可,功能本身才是重點。 前導符元若為例如於收發機中已利用PSK調變予以調 變之已知符元(例如接收機取得同步,藉此接收機可得知發 送機所發送的符元亦可)即可,接收機利用該符元,進行頻 率同步、時間同少、(各調變訊號之)通道推定(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通道狀態資訊)之推定)、訊號檢測等。 又’控制資訊用符元係為了實現(應用等)資料以外之通 訊’用以傳送須對通訊對象傳送之資訊(例如用於通訊之調 變方式•錯誤更正編碼方式、錯誤更正編碼方式之編碼率、 高位層之設定資訊等)之符元。 再者,本發明不限定於所有實施形態,可予以多方變 更而實施。例如於上述實施形態,說明有關作為通訊裝置 而進行的情況,但不限於此’作為軟體而進行該通訊方法 亦可。 又’於上述說明有關從2個天線發送2個調變訊號之方 法之預編碼切換方法,但不限於此,亦可同樣地實施如下 之預編碼切換方法:在對於4個映射後之訊號進行預編碼以 及相位變更,生成4個調變訊號,從4個天線發送之方法, 亦即在對於N個映射後之訊號進行預編碼,生成n個調變訊 號,從N個天線發送之方法中,作為規則地變更相位之相位 變更方法亦可同樣地實施。 又,於本發明說明所示之系統例,揭示從2個天線發送 2個調變訊號,以2個天線分別接收之MIM〇方式之通訊系
110 201246826 統’但本發明當然亦可適用於MISO(Multiple Input Single Output:多輪入單輸出)方式之通訊系統。MISO方式的情況 下,接收裝置係採取第7圖所示構成中未有天線701_Y、無 線部703一Υ、調變訊號ζΐ之通道變動推定部7〇7_1、調變訊 號z2之通道變動推定部707_2之構成,但該情況下,藉由執 行上述實施形態1所示之處理,仍可分別推定rl、ι·2。再者, 於同一頻帶、同一時間發送之複數個訊號,能夠以1個天線 接收、解碼,此為習知事項,於本說明書,用以復原在訊 號處理部之發送側所變更的相位之處理,係追加於習知技 術之處理。 又’於本發明說明所示之系統例,揭示從2個天線發送 2個調變訊號,以2個天線分別接收之ΜΙΜΟ方式之通訊系 統,但本發明當然亦可適用於MISO(Multiple Input Single Output :多輪入單輸出)方式之通訊系統。MIS〇方式的情況 下’於發送裝置適用預編碼及相位變更之點係如目前為止 的說明。另,接收裝置係採取第7圖所示構成中未有天線 7〇1_Υ、無線部7〇3_Y、調變訊號zl之通道變動推定部 707_1、調變訊號z2之通道變動推定部7〇7_2之構成,但該 情況下,藉由執行本說明書所示之處理,仍可推定發送裝 置所發送的資料。再者,於同一頻帶、同一時間發送之複 數個訊號,能夠以1個天線接收、解碼,此為習知事項(於i 天線接收時,施行ML運算等(Max-Log APP等)處理即 可。)’於本說明書’若於第7圖之訊號處理部711,進行考 慮到發送側所用之預編碼及相位變更之解調(檢波)即可。 111 201246826 是重點 於本說明書,採用「預編碼」、「預㈣權重」、「預編 碼矩陣」等縣,但稱呼方式本身可為任何稱呼方式(亦可 稱為例如碼本(e—)) ’於本發明,其訊號處理本身才 又,於本說明書,作為發送方法細利用㈣财式 的情況為中心來說明’但不限於此’於利用_方式以 外之多載波方式、單載波方式的情況下亦可同樣地實施。 此時’利用向量擴散通訊方式亦可。再者,利用單載波方 式時,相位變更係於時間軸方向進行相位變更。 又,於本說明書,於接收裝置,利用紙運算、App、 Max-Log APP、ZF、MMSE等來說明,其結果獲得發送裝 置所發送的資料之各位元之軟判斷結果(對數概似、對數概 似比)或硬判斷結果(「0」或「1」),但該等總稱為檢波、 解調、檢測、推定、分離亦可。 藉由串流sl(t)、s2(t)(sl(i)、s2(i))來傳送不同資料或同 一資料均可。 又,對於2串流之基頻訊號sl(i)、s2(i)(其中,i表現(時 間或頻率(載波))順序),進行規則之相位變更及預編碼(順序 何者為先均可)而生成之兩者處理後之基頻訊號zl(i)、 z2⑴’將兩者訊號處理後之基頻訊號zl(i)之同相I成分設為 Ii(i),正交成分設為Q丨⑴,兩者訊號處理後之基頻訊號z2(i) 之同相I成分設為I2(i),正交成分設為Q2(i)。此時,進行基 頻成分之置換,且如同: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i)之同相成分設為Ii(i) ’正交成 201246826 分設為QW),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⑴之同相成分設為l2(丨), 正父成分設為, 如同於同一時刻,利用同一頻率,從發送天線1發送相 當於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i)之調變訊號,從發送天線2發送 相當於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之調變訊號一般,亦可於同 一時刻,利用同一頻率,從不同天線發送相當於置換後之 基頻訊號rl(i)之調變訊號、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又,如 下設定亦可: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⑴之同相成分設為Ii(i) ’正交成 分設為I2(i),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之同相成分設為(^(〇, 正交成分設為Q2(i);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i)之同相成分設為〗2(0’正交成 分設為I,(i),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之同相成分設為卩…)’ 正交成分設為Q2(i);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i)之同相成分設為L⑴,正交成 分設為I2(i),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之同相成分設為QW), 正交成分設為Qi(i);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i)之同相成分設為12⑴,正交成 分設為I,(i),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0之同相成分設為Q2(i) ’ 正交成分設為Qi(i);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i)之同相成分設為11⑴,正父成 分設為Q2⑴,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1)之同相成分設為 QA),正交成分設為I2(i); •置換後之基頻之同相成分&的2(1) ’正交 113 201246826 成分設為Ii(i),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之同相成分設為 I2(i),正交成分設為Qi(i);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i)之同相成分設為Q2(i),正交 成分設為Ii(i),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之同相成分設為 Q,(i),正交成分設為l2(i);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之同相成分設為Ii(i) ’正交成 分設為I2(i),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i)之同相成分設為Qi(i) ’ 正交成分設為Q2(i);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之同相成分設為I2W,正交成 分設為I!(i),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i)之同相成分設為QiG), 正交成分設為Q2(i);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之同相成分設為Ii(i) ’正交成 分設為I2(i),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i)之同相成分設為QW) ’ 正交成分設為Qi(i);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之同相成分設為込⑴’正交成 分設為Ii(i),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i)之同相成分設為Q2(0 ’ 正交成分設為Q!(i);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之同相成分設為⑴’正交成 分設為Q2(i),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i)之同相成分設為I2(i), 正交成分設為Qi(i);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之同相成分設為Κ1),正交成 分設為Q2(i),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⑴之同相成分設為〗2(i) ’ 正交成分設為Q〗(i);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之同相成分設為〗i(i) ’正交成
114 201246826 分設為Q2(i),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i)之同相成分設為 Qi(i) ’正交成分設為I2(i);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之同相成分設為Q2(0,正交 成分設為Ii(i),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⑴之同相成分設為 I2(i),正交成分設為Q,(i);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之同相成分設為Q2(i),正交 成分設為I,(i),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⑴之同相成分設為 Qi(i) ’正交成分設為I2(i)。 又,上述說明有關對於2串流之訊號進行兩者訊號處 理’置換兩者訊號處理後之訊號之同相成分與正交成分, 但不限於此,亦可對於多於2串流之訊號進行兩者訊號處 理,置換兩者訊號處理後之訊號之同相成分與正交成分。 又,於上述例,說明同一時刻(同一頻率((子)載波))之 基頻訊號之置換,但並非同一時刻之基頻訊號之置換亦 可。作為例子可記述如下: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i)之同相成分設為Ii(i+V),正交 成分設為Q2(i+w),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之同相成分設為 I2(i+w) ’正交成分設為QKi+ν);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i)之同相成分設為Mi+v),正交 成分設為I2(i+w),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之同相成分設為 Q】(i+v) ’正交成分設為Q2(i+W);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i)之同相成分設為I2(i+W),正 交成分設為I/i+v),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之同相成分設為 QKi+v),正交成分設為Q2(i+W); 115 201246826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i)之同相成分設為I,(i+v),正交 成分設為l2(i+w) 1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之同相成分設為 Q2(i+w),正交成分設為Qi(i+v);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i)之同相成分設為I2(i+w),正 交成分設為Ii(i+v),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之同相成分設為 Q2(i+w),正交成分設為Qi(i+v);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i)之同相成分設為I^i+v),正交 成分設為Q2(i+w),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之同相成分設為 Qi(i+v),正交成分設為I2(i+w);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i)之同相成分設為Q2(i+w),正 交成分設為Ii(i+v),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之同相成分設為 I2(i+w),正交成分設為Qi(i+v);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i)之同相成分設為Q2(i+w),正 交成分設為Ii(i+v),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之同相成分設為 Qi(i+v),正交成分設為I2(i+w);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之同相成分設為I^i+v),正交 成分設為I2(i+w),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i)之同相成分設為 Q丨(i+v),正交成分設為Q2(i+w);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之同相成分設為I2(i+w),正 交成分設為I^i+v),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i)之同相成分設為 Q丨(i+v),正交成分設為Q2(i+w);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之同相成分設為I^i+v),正交 成分設為I2(i+w),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i)之同相成分設為 Q2(i+w),正交成分設為Q!(i+v); 116 201246826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ι·2(ί)之同相成分設為I2(i+w),正 交成分設為Ii(i+v),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i)之同相成分設為 Q2(i+w),正交成分設為Qi(i+v);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之同相成分設為Ii(i+v),正交 成分設為Q2(i+w),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i)之同相成分設為 I2(i+w),正交成分設為Qi(i+v);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之同相成分設為Mi+v),正交 成分設為Q2(i+w),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i)之同相成分設為 Qi(i+v),正交成分設為【2(i+w);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之同相成分設為Q2(i+w),正 交成分設為I!(i+v),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i)之同相成分設為 l2(i+w) ’正交成分言史為Qi(【+V),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之同相成分設為Q2(i+w),正 交成分設為I丨(i+v),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i)之同相成分設為 QKi+v),正交成分設為I2(i+w)。 第55圖係用以說明上述記載之基頻訊號置換部5502之 圖。如第55圖所示’於兩者訊號處理後之基頻訊號 zl(i)5501_l、z2(i)5501_2,將兩者訊號處理後之基頻訊號 zl(i)5501_l之同相I成分設為Ii(i),正交成分設為QA) ’兩 者訊號處理後之基頻訊號z2(i)5501_2之同相1成分設為 I2(i),正交成分設為Q2(i)。然後,若置換後之基頻訊號 rl(i)5503_l之同相成分設為Iri(i),正交成分設為Qrl(1),置 換後之基頻訊號r2(i)5503_2之同相成分設為^丨)’正交成分 設為Qr2(i),則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i)5503-1之同相成分 117 201246826
Iri⑴、正父成分Qh(i)、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55〇3—2之同 相I成分Ir2⑴、正交成分Qr2(i)係以上述所說明之某一者來表 現。再者,於此例,說明同一時刻(同一頻率((子)載波))之 兩者訊號處理後之基頻訊號之置換,但如上述亦可為不同 時刻(不同頻何子)載波))之兩者訊號處理後之基頻訊號之 置換。 發送裝置之發送天線、接收裝置之接收天線均為圖式 所記載的1個天線,亦可藉由複數個天線來構成。 於本說明書’「V」表現全稱記號(universa〖 qUantifier), 「3」表現存在記號(以丨伽11如1叫£111<;〖^1:)。 於本說明書,複數平面之例如偏角之相位單位設為「弧 度(radian)」° 若利用複數平面,則作為藉由複數數目之極座標之顯 示’可採極形式來顯示。於複數數目z=a+jb(a、b均為實數, j為虛數),令複數平面上的點(a,b)對應時,該點為極座標, 若表現作[γ,Θ],則下式成立: a=rxcos0 b=rxsin0 [數 49] r = ya +b2 …式(49) r為z之絕對值(r=|z|),0為偏角(argUment)。然後,z=a+jb表 現作reje。 於本發明之說明中,基頻訊號、si、s2、zl、z2為複數
118 201246826 虎’複數訊號係指同相訊號設為】,正交訊號設為q時, 、复數Λ號表現作I+jQg為虛數單位)。此時,I為零或q為零 均可。 7 於第46圖表不利用本說明書所說明的相位變更方法之 播达系統之一例。於第40圖,影像編碼部4601係以影像作 為輸入進行影像編碼,輸出影像編碼後之資料46〇2。聲音 編碼部46〇3係以聲音作為輸人進行聲音編碼,輸出聲音編 碼後之貧料4604。資料編碼部46〇5係以資料作為輸入進行 貢料編碼(例如資料壓縮),輸出資料編碼後之資料46〇6。匯 總s亥等而設為資訊源編碼部々goo。 發送部4607係以影像編碼後之資料46〇2、聲音編碼後 之資料4604、資料編碼後之資料46〇6作為輸入,對該等資 料之某一者,或將該等資料全部作為發送資料,施以錯誤 更正編碼、調變、預編碼、相位變更等處理(例如第3圖之 發送裝置之訊號處理),輸出發送訊號46〇8_1〜4608_N〇然 後’發送訊號4608J〜4608_n分別從天線46〇9_1〜 4609_N,作為電波發送。 接收部4612係以天線牝⑺-丨至461〇_]^所接收的接收 訊號4611—1至4611JVI作為輸入,施以頻率轉換、相位變 更、預編碼之解碼、對數概似比算出、錯誤更正解碼等處 理(例如第7圖之接收裝置之處理),輸出接收資料4613、 4615、4617。資訊源解碼部4619係以接收資料4613、4615、 4617作為輸入’影像解碼部4614係以接收資料4613作為輸 入,進行影像用之解碼,並輸出影像訊號,影像顯示於電 119 201246826 視、顯示器。又’聲音解碼部4616係以接收資料461s作為 輸入,進行聲音用之解碼,並輸出聲音訊號,聲音從揚聲 器播放。又,資料解碼部4618係以接收資料4617作為輸入, 進行資料用之解碼並輸出資料之資訊。 又’於進行本發明說明之實施形態,如先前所說明, 如OFDM方式之多載波傳送方式中,發送裝置所保有的編 碼益數為任意數。因此,例如第4圖,於諸如OFDM方式之 多載波傳送方式,當然亦可適用發送裝置具備1個編碼器而 分配輸出的方法。此時,將第4圖之無線部310A、310B調 換成第12圖之OFDM方式關連處理部13〇1八、1301B即可。 此時,OFDM方式關連處理部之說明係如實施形態1。 又,於實施形態1,作為預編碼矩陣之例子係舉出式 (36),但作為有別於此之預編碼矩陣,可考慮利用下式之方 法。 [數 50]
wl2、 _ 1 (J〇 e axe wllj 」a2+1 j〇 {axe j〇 e J rw\\
Kw2\ …式(50) 再者,於預編碼式(36)、(50),作為α值雖記載設定式 (37)、(38),但不限於此,若設定α=1,由於成為簡單的預 編碼矩陣,因此該值亦為有效值之一。 又,於實施形態Α1 ’於第3圖、第4圖、第6圖、第12 圖、第25圖、第29圖、第51圖、第53圖之相位變更部,作 120 201246826 為週期N用之相位變更值(於第3圖、第4圖、第6圖、第12 圖、第25圖、第29圖、第51圖、第53圖’僅對一方之基頻 訊號賦予相位變更,因此為相位變更值)表現為PHASER] (i=0、1、2.........N-2 (i為 0以上 ' N-1 以下之整數))。 然後,於本說明書,對於一方之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進行 相位變更時(亦即第3圖、第4圖 '第6圖、第12圖、第25圖、 第29圖、第51圖、第53圖),於第3圖 '第4圖、第6圖 '第 12圖、第25圖、第29圖、第51圖、第53圖,僅對預編碼後 之基頻§fl號z2’賦予相位變更。此時,如以下賦予pHASE[k]。 [數 51] 弧度
N …式(51) 此時,k=〇、1、2.....N—2、N-l(k為〇以上、N-ι 以 下之整數)。然後,於N=5、7、9、11、15之接收裝置,可 獲得良好的資料接收品質。 又’於本說明書,詳細說明有關以複數個天線發送2個 調變訊號時之相位變更方法,但不限於此,關於對於3個以 上之已進行調變方式之映射之基頻訊號’進行預編碼、相 位變更’對於預編碼、相位變更後之基頻訊號進行預定處 理,從複數個天線發送的情況,亦可同樣地實施。 再者’例如預先於ROM (Read Only Memory :唯讀記 憶體)儲存執行上述通訊方法之程式,藉由CPU(Central Processor Unit:中央處理單元)令該程式動作亦可0 121 201246826 又,於電腦可讀取之記憶媒體,儲存執行上述通訊方 法之程式,將儲存於記憶媒體之程式記錄於電腦之RAM (Random Access Memory :隨機存取記憶體),按照該程式 令電腦動作亦可。 然後,上述各實施形態等之各構成在典型上亦可作為 積體電路之LSI (Large Scale Integration :大規模積體)而實 現。該等係個別製成1晶片,或包含各實施形態之所有構成 或一部分構成而製成1晶片均可。於此雖為LSI,但視積體 程度差異’有時亦稱為IC (Integrated Circuit :積體電路)、 系統LSI、特大型LSI、超大型LSI。又,積體電路化的手法 不限於LSI ’以專用電路或通用處理器來實現亦可。亦可利 用於LSI製造後可程式化之FPGA (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現場可程式化閘極陣列),或可再構成[si内部之電 路胞(cell)之連接或設定之可重構處理器。 進而言之,若由於半導體技術進步或所衍生的其他技 術,出現取代LSI之積體電路化技術時,當然亦可利用該技 術來進行功能區塊之積體化。作為可能性可包括生化技術 之應用等。 (實施形態C1) 於本實施形態,雖於實施形態1說明有關變更發送參數 時’切換所使用的預編碼矩陣的情況,但於本實施形態, 針對其詳細例,說明有關如上述(其他補充)所述,作為發送 參數’於串流sl(t)、s2(t),切換傳送不同資料的情況與傳 送同一資料的情況時,所使用的預編碼矩陣之切換方法, 122 ⑧ 201246826 及伴隨於其之相位變更方法。 於本貫她形態,s兒明有關從不同2個天線分別發送調變 訊號時,切換各調變訊號包含同—資料的情況、與於各調 '4 δίΐ號發送不同資料的情況。 第56圖係表示如前述切換發送方法時之發送裝置之構 成之-例。於第56® ’關於與第54圖同樣動作者係附上同 一符號。於第56圖,分配部4〇4係以訊框構成訊號313作為 輸入’此係與第54圖不同點。利用第57圖來說明分配部404 之動作。 於第57圖表不發送同一資料的情況與發送不同資料的 障况之分配部404之動作。如第57圖所示,若編碼後之資料 -又為xl、χ2、χ3、Χ4、Χ5、χ6 '…,則發送同一資料時, 分配後之資料405Α表現為χ1、χ2、χ3、χ4 ' χ5、χ6、…, 同樣地’分配後之資料405Β表現為χ1、χ2、χ3、χ4、χ5、 χ6、· · · 〇 另,發送不同資料時’分配後之資料4〇5Α表現為χΐ、 χ3 χ5 ' χ7、χ9、…’分配後之資料405Β表現為χ2、χ4、 χ6、、χίο、…。 再者’分配部404係藉由輸入訊號之訊框構成訊號 313 ’來判斷發送模式為發送同一資料的情況亦或發送不同 資料的情況。 作為上述之其他方法,如第58圖,進行同一資料發送 時,分配部404係作為分配後之資料4〇5Λ而輸出xl、x2、x3、 X4 ' x5 ' x6、··· ’對分配後之資料405B不進行輸出。因此’ 123 201246826 訊框構成訊號313表示「同-資料發送」時,分配部4〇4之 動作係如上述’又,第56圖之交錯㈣4B、映射部遍B不 動作。然後,僅有第56圖之映射部3陽之輸出即基頻訊號 307A有效,成為加權合成部3〇8八及3〇8]5雙方之輸入訊號。 於本實施形態,-特徵點係於發送模式進行切換發送 同-資料的情況與發送不同資料的情況時,切換預編碼矩 陣。如實施形態1之式(36)、式(39)所示,採用由㈣、wl2、 w21、w22所構成的矩陣來表現時,發送同一資料的情況之 預編碼矩陣係表現如以下即可。 [數 52] "wll 、w21 ία 〇λ W^2J {0 aj …式(52) 於式(52),a設為實數(a亦可為複數,但由於藉由預編 碼來對輪入之基頻訊號賦予相位變更,因此若考慮儘量使 電路規模不增大、不複雜,則以實數較佳。)又,&為丨時, 加權合成部308A、308B不進行加權合成動作,直接將輸入 訊號輪出。 因此,「發送同—資料」時,作為加權合成部308A、308B 之輪出訊號之加權合成後之基頻訊號3〇9A與加權合成後之 基頻訊號316B為同一訊號。 然後’相位變更部5201係於訊框構成訊號313表示「發 送同一資料」時’對加權合成後之基頻訊號3〇9A施行相位
124 201246826 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之基頻訊號5202。然後,相位變更 部317B係於訊框構成訊號313表示「發送同一資料」時’對 加權合成後之基頻訊號316B施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 後之基頻訊號309B。再者,若由相位變更部5201所施行的 相位變更設為ejA(t)(或ejA⑴或θΑ(α)(其中’t為時間,f為頻率) (因此,ejA(t)(或ejA(〇或ejA(i’f))係乘算於輸入之基頻訊號之 值。)’由相位變更部307B所施行的相位變更設為ejB(t)(或ejB(f) 或ejB(t,0)(其中,t為時間,f為頻率)(因此,ejB(t)(或ej_或ejB(t,f)) 係乘算於輸入之基頻訊號之值。),則符合以下條件甚為重 要。 [數 53] eM(0 ^ emt) 存在符合上式之時間t。 (或存在符合之頻率(載波)f。) (或存在符合之頻率(載波)f及時間t。) 藉由如以上,發送訊號可減輕多通的影響,因此於接 收裝置,可提升資料接收品質。(其中,相位變更僅對加權 合成後之基頻訊號309A與加權合成後之基頻訊號316B中 之一方進行之構成亦可。) 再者,於第56圖,相位變更後之基頻訊號5202利用 OFDM時,施行IFFT、頻率轉換等處理,從發送天線發送。 (參考第13圖)(因此,相位變更後之基頻訊號5202視為第13 圖之訊號1301A即可。)同樣地,相位變更後之基頻訊號309B 利用OFDM時’施行IFFT、頻率轉換等處理,從發送天線 125 201246826 發送。(參考第13圖)(因此,相位變更後之基頻訊號309B視 為第13圖之訊號1301B即可。) 另’作為發送模式選擇「發送不同資料」時,如實施 形態1所示,由式(36)、式(39)、式(50)之某一者來表現。此 時’第56圖之相位變更部5201、317B進行與「發送同一資 料」時不同之相位變更方法,此甚為重要。尤其在該情況 下,如實施形態1所示,例如相位變更部52〇1進行相位變 更相位HP;317B不進行相位變更,或相位變更部KOI 不進行相位變更’相位變更部廳進行相位變更,若使得2 ^相位變更部中僅有某—方進行相位變更則於⑽環 i兄、NL O S環境兩者,接收襄置均可獲得良好的資料接收品 再者’作為發送模式選裎「路_ 史擇I送不同貢料」時,預編 =陣亦可_綱,料刪式(π)、綱或式(39) 現且與式(52)不同之預編碼矩陣,則於接收裝置,尤其 可月匕可進一步提升L〇s環墙次 兄下之貝枓接收品質進一步提 升0 ’於本實施形態’作為發送方法係以利臟應方 =収為中心來說明,但不限於此,於_麵方式 =载波方式、|栽波方式的情況下亦可同樣地實 ==利_擴散通訊方式亦可。再者,利用單載 波方式時’相位變更係於時間轴方向進行相位變更。 再者,如實施形態3所玲ΒΒ 「政、¥ L兒明’發送不同資料」之發送 方法時,僅對於資料符元進行相位變更。然而’於本實施 126 201246826 形悲所說明「發详ρη ^ _次·Ψ1 j* ^ 知运冋一貝枓」之發送方法時,相位變更不 ;寅料符元’對於插入於發送訊號之發送訊框之前導符 凡或控制符7L等符元,亦進行相位變更。(其中,對於前導 符元或&制符元等符元不進行相位變更亦可但若欲獲得 分集增盈,則進行相位變更即可。) (實施形態C2) 於本實施形態,說明有關應用實施形態C1之基地台之 構成方法。 於第59圖表示基地台(播送台)與終端裝置之關係。終端 裝置Ρ(5907)係接收從基地台α(59〇2Α)之天線5904Α所發送 的發送訊號5903Α、及從天線5906Α所發送的發送訊號 5905Α,進行預定處理而獲得接收資料。 終端裝置Q(5908)係接收從基地台Α(5902Α)之天線 5904Α所發送的發送訊號5903Α、及從基地台Β(5902Β)所發 送的發送訊號5904Β,進行預定處理而獲得接收資料。 第60圖及第61圖係表示基地台Α(5902Α)從天線 5904Α、天線5906Α所發送的發送訊號5903Α、發送訊號 5905Α之頻率分派,及基地台Β(5902Β)從天線5904Β、天線 5906Β所發送的發送訊號5903Β、發送訊號5905Β之頻率分 派。於第60圖、第61圖之圖中,橫軸設為頻率,縱軸設為 發送功率。 如第60圖所示,基地台Α(5902Α)所發送的發送訊號 5903Α、發送訊號5905Α、及基地台Β(5902Β)所發送的發送 訊號5903Β、發送訊號5905Β至少使用頻帶區X及頻帶區Υ, 127 201246826 利用頻帶區X進行第1通道之資料傳送,又,利用頻帶區Υ 進行第2通道之資料傳送。 因此,終端裝置Ρ(5907)係接收從基地台Α(5902Α)之天 線5904Α發送之發送訊號5903Α、及從天線5906Α發送之發 送訊號5905Α,擷取頻帶區X,進行預定處理而獲得第1通 道之資料。然後,終端裝置Q(5908)係接收從基地台Α(5902Α) 之天線5904Α發送之發送訊號5903Α、及從基地台Β(5902Β) 天線5904Β發送之發送訊號5903Β,擷取頻帶區γ,進行預 定處理而獲得第2通道之資料。 說明此時之基地台Α(5902Α)及基地台Β(5902Β)之構成 及動作。 基地台Α(5902Α)及基地台Β(5902Β)均如實施形態C1所 說明’具備第56圖及第13圖所構成的發送裝置。然後,基 地台Α(59〇2Α)係於如第60圖發送時,於頻帶區X,如實施 形態C1所說明生成不同之2個調變訊號(進行預編碼、相位 變更)’分別從第59圖之天線59(ΜΑ及5906Α發送第59圖之天 線。於頻帶區Y ’基地台A(5902A)係於第56圖,令交錯器 304A、映射部306A、加權合成部3008A、相位變更部5201 動作,生成調變訊號5202,從第13圖之天線l3l〇A,亦即從 第59圖之天線59〇4A,發送相當於調變訊號52〇2之發送訊 號。同樣地,基地台B(5902B)係於第%圖,令交錯器304A、 映射部306A、加權合成部3〇〇8A、相位變更部5201動作, 生成調變訊號5202,從第π圖之天線13 i〇A,亦即從第59 圖之天線5904B,發送相當於調變訊號52〇2之發送訊號。 ⑧ 128 201246826 再者,關於頻帶區Y之編碼後之資料製作,如第56圖, 基地口個別地生成編碼後資料,或將某一基地台製作之編 碼«料傳輪至其他基地台均可。又,作為其他方法,某 一基地台生成調變訊號,將生成之調變訊號交付給其他基 地台之構成亦可。 又’於第59圖’訊號5901包含關於發送模式(「發送同 ;貝料」或發送不同資料」)之資訊’基地台藉由取得該 訊號而切換各頻帶區之調變訊號之生成方法。在此,訊號 5901係如第59圖,從其他機器或網路輸入,但例如基地台 Α(5902Α)成為主台,對基地台Β(59〇2Β)交付相當於訊號 5901之訊號亦可。 如以上說明,基地台「發送不同資料」時,設定適於 該發送訊號之預編碼矩陣及相位變更方法而生成調變訊 號。 另,「發送同一資料」時,2個基地台分別生成調變訊 號而發送。此時,各基地台生成用以從1個天線發送之調變 訊號,若一併考慮2個基地台時,相當於在2個基地台設定 式(52)之預編碼矩陣。再者,關於相位變更方法係如實施形 態C1所說明,例如符合(數53)之條件即可。 又,頻帶區X及頻帶區Υ隨著時間變更發送方法亦可。 因此,如第61圖,隨時間經過,從如第60圖之頻率分派變 更為如第61圖之頻率分派亦可。 藉由如同本實施形態,就「發送同一資料」、「發送不 同資料」之任一情況,於接收裝置,均可獲得能夠提升資 129 201246826 料接收品質的效果,並錄發送裝置,具有可進行相位變 更部共有化的優點。 又,於本實施形態',作為發送方法係以利用OFDM方 式的情況為中心來說日月,但不限於此,於利肋FDM方式 以外之多載波方式、單載波方式的情況下亦可同樣地實 施。此時’利用向量擴散通訊方式亦可。再者,利用單載 波方式時,相位變更係於時間軸方向進行相位變更。 再者,如實施形態3所說明,「發送不同資料」之發送 方法時,僅對於資料符元進行相位變更。然而,於本實施 形態所說明「發送同—資料」之發送方法時,相位變更不 限於資料符元’對於插人於發送_之料訊框之前導符 兀或控制符元等符元,亦進行相位變更]其中對於前導 符元或控制符it等符元不進行相位變更亦可,但若欲獲得 分集增益’則進行相位變更即可。) (實施形態C3) 於本實施形態,說明有關應用實施形態ci之中繼器之 構成方法。再者,中繼器有時稱為中繼台。
於第62圖表示基地台(播送台)、中繼器與終端裝置之關 係。基地台62G1係如第63圖所示,至少發送頻帶區χ及頻帶 區Y之調變訊號。基地台6201係從天線62〇2八及天線62〇2B 分別發送調變sfl號。關於此時之發送方法係後續利用第幻 圖來說明。 中繼器A(6203A)係將接收天線62〇4a所接收的接收訊 號6205A、及接收天線6206A所接收的接收訊號62〇7A進行 130 201246826 解調等處理,獲得接收訊號。然後,為了將該接收資料傳 送至終端裝置而施加發送處理’生成調變訊號62〇9A及 6211A,並分別從天線6210A及6212A發送。 同樣地,中繼器B(6203B)係將接收天線6204B所接收的 接收訊號6205B、及接收天線6206B所接收的接收訊號 6207B進行解調等處理’獲得接收訊號。然後,為了將該接 收資料傳送至終端裝置而施加發送處理,生成調變訊號 6209B及6211B,並分別從天線6210B及6212B發送。再者, 在此’中繼器B(6203B)係作為主中繼器而輸出控制訊號 6208,中繼器A(6203A)係將該訊號作為輸入。再者,未必 須設置主中繼器,基地台6201亦可對中繼器A(6203A)、中 繼器B(6203B)個別地傳送控制資訊。 終端裝置P(5907)接收中繼器A(6203A)所發送的調變 訊號而獲得資料。終端裝置Q(5908)係接收中繼器A(6203A) 及中繼器B(6203B)所發送的訊號而獲得資料。終端裝置 R(6213)係接收中繼器B(6203B)所發送的訊號而獲得資料。 第63圖係表示基地台所發送的發送訊號中,從天線 6204A所發送的調變訊號之頻率分派,及從天線6202B所發 送的調變訊號之頻率分派。於第63圖,橫軸設為頻率,縱 軸設為發送功率。 如第63圖所示,天線6202A所發送的調變訊號及天線 6202B所發送的調變訊號,至少使用頻帶區X及頻帶區Y, 利用頻帶區X進行第1通道之資料傳送,又,利用頻帶區γ 進行與第1通道不同之第2通道之資料傳送。 131 201246826 然後’第1通道之資料系如實施形態Cl所說明,利用頻 帶區X ’以「發送不同資料」模式而傳送。因此,如第63 圖所示’從天線6204A所發送的調變訊號及從天線6202B所 發送的調變訊號包含頻帶區X之成分。然後,頻帶區X之成 分係由中繼器A及中繼器B接收。因此,頻帶區X之調變訊 號係如實施形態卜實施形態C1所說明,對於映射後之訊號 施加預編碼(加權合成)及相位變更。 第2通道之資料係於第63圖,藉由從第62圖之天線 6202A所發送的頻帶區Y之成分傳送資料。然後,頻帶區Y 之成分係由中繼器A及中繼器B接收。 第64圖係表示中繼器A、中繼器B所發送的發送訊號 中,從中繼器A之天線6210A所發送的調變訊號6209A、從 天線6212A所發送的調變訊號6211A之頻率分派,及從中繼 器B之天線6210B所發送的調變訊號6209B、從天線6212B 所發送的調變訊號6211B之頻率分派。於第64圖’橫軸設為 頻率,縱軸設為發送功率。 如第64圖所示,天線6210A所發送的調變訊號6209A及 天線6212A所發送的調變訊號6211A,至少使用頻帶區X及 頻帶區Y,又,天線6210B所發送的調變訊號6209B及天線 6212B所發送的調變訊號6211B ’至少使用頻帶區X及頻帶 區Y ;利用頻帶區X進行第1通道之資料傳送’又’利用頻 帶區Y進行第2通道之資料傳送。 然後,第1通道之資料系如實施形態C1所說明,利用頻 帶區X,以「發送不同資料」模式而傳送。因此,如第64 132 201246826 圖所示,天線6210A所發送的調變訊號6209A及天線6212A 所發送的調變訊號6211A包含頻帶區X之成分。然後’頻帶 區X之成分係由終端裝置P接收。同樣地’如第64圖所示, 天線6210B所發送的調變訊號6209B及天線6212B所發送的 調變訊號6211B包含頻帶區X之成分。然後’頻帶區x之成 分係由終端裝置R接收。因此,頻帶區X之調變訊號係如實 施形態卜實施形態C1所說明,對於映射後之訊號施加預編 碼(加權合成)及相位變更。 第2通道之資料係於第64圖,利用第62圖之中繼器 A(6203A)之天線6210A及中繼器B(6203B)之天線6210B所 發送的頻帶區Y之成分傳送。此時,藉由第62圖之中繼器 A(6203 A)之天線6210A所發送的調變訊號6209A之頻帶區Y 之成分、及中繼器B(6203B)之天線6210B所發送的調變訊號 6209B之頻帶區Y之成分,使用實施形態C1所說明「發送同 一資料」發送模式。然後,頻帶區Y之成分係由終端裝置Q 接收。 接著,利用第65圖說明第62圖之中繼器A(6203A)及中 繼器B(62〇3B)之構成。 第65圖係表示中繼器之接收部及發送部之構成之一 例,關於第56圖同樣動作者係附上同一符號。接收部6203X 係以接收天線6501a所接收的接收訊號6502a、及接收天線 6501b所接收的接收訊號6502b作為輸入,對於頻帶區X之成 分施行訊號處理(訊號分離或合成、錯誤更正解碼等處理), 獲得基地台利用頻帶區X所傳送的資料6204X,將其輸出至 133 201246826 分配部404,並且獲得控制資訊所含之發送方法之資訊(亦 獲得中繼器發送時之發送方法之資訊)、訊框構成訊號3丨3。 再者,接收部6203X之後係用以生成為了以頻帶區X所 發送的調變訊號之處理部。又,關於接收部,如第65圖所 示’不僅具備頻帶區X之接收部’此外還具備其他頻帶區之 接收部’於各接收部,具備用以生成為了以該頻帶區所發 送的調變訊號之處理部。 分配部404之動作概要係與實施形態C2所述之基地台 之分配部之動作相同。 中繼器A(62〇3A)及中繼器B(6203B)係於如第64圖發送 時’於頻帶區X ’如實施形態C1所說明,生成不同2個調變 訊號(進行預編碼、相位變更)’ 2個調變訊號分別如下發送: 中繼器A(6203A)係從第62圖之天線6210A及6212A發送,中 繼器B(6203B)係從第62圖之天線6210B及6212B發送。 於頻帶區Y,中繼器A(6203A)係於第65圖,在對應於 頻帶區X相關連之訊號處理部6500之頻帶區γ相關連之處 理部6500(6500為頻帶區X相關連之訊號處理部,而針對頻 帶區Y亦具備同樣的訊號處理部,因此以6500中之附加號碼 來說明。)’令交錯器304A、映射部306A、加權合成部308A、 相位變更部5201動作’生成調變訊號5202,從第13圖之天 線1310A '亦即第62圖之天線6210A,發送相當於調變訊號 5202之發送訊號。同樣地’中繼器b(6203B)係於第62圖, 令頻帶區Y之交錯器304A、映射部306A、加權合成部 308A、相位變更部5201動作,生成調變訊號5202,從第13 B). 134 201246826 圖之天線1310A、亦即第62圖之天線6210B,發送相當於調 變訊號5202之發送訊號。 再者,如第66圖所示(第66圖係基地台所發送的調變訊 號之訊框構成,橫軸時間、縱軸頻率^ ),基地台發送關於 發送方法之資訊6601、關於中繼器所施加的相位變更之資 訊6602、資料符元6603,中繼器藉由獲得關於發送方法之 資訊6601、關於中繼器所施加的相位變更之資訊6602,可' 決定施加於發送汛號之相位變更之方法。又,關於第66圖 之中繼器所施加的相位變更之資訊66〇2不包含於基地台所 發送的訊號時,如第62圖所示,中繼器B(62〇3B)為主台, 指示中繼器A(6203 A)相位變更方法亦可。 如以上所說明,中繼器「發送不同資料」時,設定適 於邊發送方法之預編碼矩陣及相位變更方法,生成調變訊 號。 另’「發送同-資料」時,2個中繼^分财成調變訊 號而發送。此時,各中繼器生成用以個天線發送之調變 訊號,若一併考慮2個基地台時,相當於在2個中繼器設定 式(5 2)之預編碼矩陣。再者,關於相位變更方法係如實施形 態C1所說明,例如符合(數53)之條件即可。 又,如實施形態C1所說明,如頻帶區χ,基地台及中 繼器均從2個天線分麟送_訊號,從2個天線發送同一 資料亦可。關於此時之基地台及巾黯之動作係如實施形 態C1所說明。 藉由如同本實施形態,就「發送同一資料」、「發送不 135 201246826 同資料」之任一情況,於接收裝置,均可獲得能夠提升資 料接收品貝的效果,並且於發送裝置,具有可進行相位變 更部共有化的優點。 又’於本貫施形態,作為發送方法係以利用〇FDM方 式的情況為中心來說明,但不限於此,於利用〇FDM方式 以外之多載波方式、單載波方式的情況下亦可同樣地實 施。此時,利用向量擴散通訊方式亦可。再者,利用單載 波方式時’相位變更係於時間軸方向進行相位變更。 再者,如實施形態3所說明,「發送不同資料」之發送 方法時,僅對於資料符元進行相位變更。然而,於本實施 形態所說明「發送同—資料」之發送方法時,相位變更不 限於資料符元’對於插八於發送訊號之發送訊框之前導符 元或控制符元等符元’亦進行相位變更。(其中,對於前導 符元或控制符π等符元不進行相位變更亦可,但若欲獲得 分集增益,則進行相位變更即可。) (實施形態C4) 於本實施形態,說明有關與「實施形態1」、「其他補充」 所忒明的相位變更方法不同之相位變更方法。 於實施形態A1 ’作為預編碼矩陣例而賦予式(36),於 其他補充,作為預蝙碼矩陣例而賦予式(5〇h然後,於實施 形態A卜於第3圖、第4圖、第6圖、第12圖、第25圖、第 圖、第51圖、第53圖之相位變更部,作為週期N用之相位變 更值(於第3圖、第4圖、第6圖、第12圖、第25圖 '第29圖、 第51圖、第53圖,僅對—方之基頻減賦予相位變更,因
136 201246826 此為相位變更值)表現為PHASE[i](i=0、1、2.....N-1、 N-2(i為0以上、N-1以下之整數))。然後,於本說明書,對 於一方之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進行相位變更時(亦即第3 圖、第4圖、第6圖、第12圖、第25圖、第29圖、第51圖、 第53圖),於第3圖、第4圖、第6圖、第12圖、第25圖、第 29圖、第51圖、第53圖,僅對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2’賦予 相位變更。此時,如以下賦予PHASE[k]。 [數 54] PHASE\k] =令孤良 …式(54) 此日夺,k=0、1、2.....N-2、N-l(k為0以上、N-1 以 下之整數)。 藉由如此,於接收裝置,尤其於電波傳遞環境為LOS 環境時,可獲得提升資料接收品質的效果。此係由於在LOS 環境下,不進行相位變更時為固定的相位關係,而由於進 行相位變更而進行相位關係變更,因此可避免傳遞環境暴 衝性地不佳的狀況。又,作為有別於式(54)之方法,亦可如 下賦予PHASE[k]。 [數 55] PHASE[k]= f弧度 …式(55) 此時,k=0、1、2.....N-2、N-l(k為0以上、N-1 以 137 201246826 下之整數)。 又,作為別的相位變更方法,亦可如下賦予PHASE[k]。 [數 56] 弧度 …式(56) 此日夺,k=0、1、2.....N-2、N-l(k為0以上、N-1 以 下之整數),Z為固定值。 又,作為別的相位變更方法,亦可如下賦予PHASE[k]。 [數 57]
PHASE[!c]:-!^ + Z 孤良 N …式(57) 此時,k=0、卜2.....N-2、N-l(k為0以上、N-1以 下之整數),Z為固定值。 如以上,藉由進行如本實施形態之相位變更,可獲得 接收裝置獲得良好接收品質之可能性變高的效果。 本實施形態之相位變更不限於對單載波方式適用,亦 可適用於多載波傳送的情況。因此,關於例如向量擴散通 訊方式、OFDM方式、SC-FDMA、SC-OFDM方式、於非 專利文獻7等所示之小波OFDM方式等情況,亦可同樣地實 施。如前述,於本實施形態,作為進行相位變更之說明, 雖說明有關於時間t轴方向進行相位變更的情況,但與實施 形態1相同,於t方向之相位變更之說明中,將t調換f(f:頻 138 201246826 率((子)載波))來思考,藉此可將本實施形態所說明的相位變 更方法’對頻率方向之相位變更來適用。χ,本實施形態 之相位變更方法係與實施形態1之說_同,亦可對於時間 -頻率方向之相位變更來適用。又,本實施形_說明的相 位變更方法若符合實施形態八丨所示内容,則於接收裝置可 獲得良好資料接收品質之可能性甚高。 (實施形態C5) 於本實施形態,說明有關與「實施形態丨」、「其他補 充」、「實施形態C4」所說明的相位變更方法不同之相位變 更方法。 於實施形態1,作為預編碼矩陣例而賦予式(36),於其 他補充,作為預編碼矩陣例而賦予式…。然後,於實施形 態Α1,於第3圖 '第4圖、第6圖、第η圖、第25圖、第29 圖、第51圖、第53圖之相位變更部,作為週期Ν用之相位變 更值(於第3圖、第4圖、第6圖、第12圖、第25圖、第29圖、 第51圖、第53圖,僅對一方之基頻訊號賦予相位變更,因 此為相位變更值)表現為PHASE[i] (i=0、1、2、...、Ν-1、 N~2(i為0以上、N-1以下之整數))。然後,於本說明書,對 於一方之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進行相位變更時(亦即第3 圖 '第4圖、第6圖、第12圖、第25圖、第29圖、第51圖、 第53圖),於第3圖、第4圖、第6圖、第12圖、第25圖、第 29圖、第51圖、第53圖,僅對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2,賦予 相位變更。 本實施形態之相位變更方法之特徵點在於表現為週期 139 201246826 N=2n+1。然後,為了實現週期N=2n+1而準備之不同的相位 變更值為n+1個。然後,n+1個不同的相位變更值中,η個相 位變更值係於1週期内分別利用2次,藉由1個相位變更值利 用1次,來實現週期Ν=2η+1。以下詳細說明有關此時之相 位變更值。 為了實現週期Ν=2η+1之規則地切換相位變更值之相 位變更方法’所需要的n+1個不同的相位變更值設為 PHASE[0]、PHASE[1].....PHASE[i].....PHASE[n-1]、 PHASE[n](i=0、1、2、…、n-2、n-1、n(i為 〇以上、n 以下 之整數))。此時,如以下表現n+1個不同的相位變更值 PHASE[0] ' PHASEfl].....PHASE[i].....PHASE[n-l]、 PHASE[n]之例。 [數 58] mASF[k]=弧度 2n + l …式(58) 此時,k=0、1、2、...、n-2、n-l、n(k為0以上、n以 下之整數)。於式(58)之n+1個不同的相位變更值 PHASE[0] > PHASE[1].....PHASE[i].....PHASE[n-l]、 PHASE[n],PHASE[0]利用 1次,且PHASE[1]〜PHASE[n] 分別利用2次(PHASE[1]利用2次,PHASE[2]利用2次’…, PHASE[n-l]利用2次,PHASE[n]利用2次),藉此成為週期 N=2n+1之規則地切換相位變更值之相位變更方法,以便以 較少相位變更值即可實現規則地切換相位變更值之相位變
140 201246826 更方法,接收裝置可獲得良好的資料接收品質。由於所準 備的相位變更值少,因此可獲得能夠刪減發送裝置、接收 裝置之效果的效果。如以上,於接收裝置,尤其於電波傳 遞環境為LOS環境時,可獲得提升資料接收品質的效果。 此係由於在LOS環境下,不進行相位變更時為固定的相位 關係,而由於進行相位變更而進行相位關係變更,因此可 避免傳遞環境暴衝性地不佳的狀況。又,作為有別於式(58) 之方法,亦可如下賦予PHASE[k]。 [數 59] OJrff mAS_ = -^~ 弧度 2η + 1 …式(59) 此時,k=0、1、2、...、n-2、n-l、n(k為0以上、η以 下之整數)。 於式(59)之n+1個不同的相位變更值PHASE[0]、 PHASE[1].....PHASE[i].....PHASE[n-l]、PHASE[n], PHASE[0]利用1次,且PHASE[1]〜PHASE[n]分別利用2次 (PHASE[1]利用 2次,PHASE[2]利用 2次,…,PHASE[n-l] 利用2次,PHASE[n]利用2次),藉此成為週期N=2n+1之規 則地切換相位變更值之相位變更方法,以便以較少相位變 更值即可實現規則地切換相位變更值之相位變更方法,接 收裝置可獲得良好的資料接收品質。由於所準備的相位變 更值少,因此可獲得能夠刪減發送裝置、接收裴置之效果 的效果。 141 201246826 又,作為別的方法,亦可如下賦予PHASE[k]。 [數 60] + Z 弧度 2/2 + 1 …式(60) 此時,此日夺,k=0、1、2、...、η—2、η—1 ' n(k為0以上、 η以下之整數),Z為固定值。 於式(60)之η+1個不同的相位變更值PHASE[0]、 PHASE[1]、...、PHASE[i]、…、PHASE[n-l]、PHASE[n], PHASE[0]利用1次,且PHASE[1]〜PHASE[n]分別利用2次 (PHASE[1]利用 2次,PHASE[2]利用 2次,…,PHASE[n-l] 利用2次,PHASE[n]利用2次)’藉此成為週期Ν=2η+1之規 則地切換相位變更值之相位變更方法,以便以較少相位變 更值即可實現規則地切換相位變更值之相位變更方法,接 收裝置可獲得良好的資料接收品質。由於所準備的相位變 更值少,因此可獲得能夠刪減發送裝置 '接收裝置之效果 的效果。 又,作為別的方法,亦可如下賦予PHASE[kl。 [數 61] p™涊m = 弧度 2/7 + 1 …式(61) 此時’此時,k=0、1、2.....n-2、n-1、n(k為 〇 以上、 η以下之整數),Z為固定值。
142 201246826 於式(61)之n+l個不同的相位變更值phase[0]、 PHASE[1].....PHASE[i].....PHASE[n~l] , PHASE[n] > PHASE[0]利用1次’且PHASE[1]〜PHASE[n]分別利用2次 (PHASE[1]利用 2次,PHASE[2]利用 2次,..., 利用2次,PHASE[n]利用2次),藉此成為週期N=2n+1之規 則地切換相位變更值之相位變更方法,以便以較少相位變 更值即可實現規則地切換相位變更值之相位變更方法,接 收裝置可獲得良好的資料接收品質。由於所準備的相位變 更值少,因此可獲得能夠刪減發送裝置、接收裝置之效果 的效果。 如以上,藉由進行如本實施形態之相位變更,可獲得 接收裝置獲得良好接收品質之可能性變高的效果。 本實施形態之相位變更不限於對單載波方式適用,亦 可適用於多載波傳送的情況。因此,關於例如向量擴散通 訊方式、OFDM方式、SC-FDMA、SC-OFDM方式、於非 專利文獻7專所示之小波〇fdM方式等情況,亦可同樣地實 施。如前述,於本實施形態,作為進行相位變更之說明, 雖說明有關於時間t軸方向進行相位變更的情況,但與實施 形態1相同,於t方向之相位變更之說明中,將t調換f(f :頻 率((子)載波))來思考,藉此可將本實施形態所說明的相位變 更方法’對頻率方向之相位變更來適用。又,本實施形態 之相位變更方法係與實施形態1之說明相同,亦可對於時間 -頻率方向之相位變更來適用。 (實施形態C6) 143 201246826 於本實施形態,詳細說明關於如非專利文獻12〜非專 利文獻15所示,利用QC(Quasi Cyclic :類迴圈)LDPC (Low-Density Parity-Check :低密度奇偶校驗)碼(非 QC-LDPC碼之LDPC碼亦可)、LDPC碼與BCH碼 (Bose-Chaudhuri-Hochquenghem)之連接碼等區塊碼、渴輪 碼等區塊碼時之尤其是利用實施形態C 5所述之規則地變更 相位之方法。在此,作為一例而舉例說明發送si、s2兩個 串流的情況。其中,利用區塊碼進行編碼時,當不需要控 制資訊等時,構成編碼後之區塊之位元數係與構成區塊碼 之位元數(其中,如以下所記載的控制資訊等亦可包含於此 之中)一致。利用區塊碼進行編碼時,若需要控制資訊等(例 如CRC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循環冗餘校驗)、傳送參 數等)時,構成編碼後之區塊之位元數有時為構成區塊碼之 位元數與控制資訊等之位元數之和。 第34圖係表示利用區塊碼時之1個編碼後之區塊所必 需的符元數、時槽數之變化之圖。第34圖係表示例如第4圖 之發送裝置所示,發送si、s2兩個串流,且發送裝置具有t 個編碼器時之「利用區塊碼時,丨個編碼後之區塊所必需的 符X*數、時槽數之變化之圖」。(此時,傳送方式係利用單 載波傳送、如OFDM之多載波傳送之任一者均可。) 如第34圖所示’構成區塊碼之⑽編碼後之區塊之位元 數設為6000位元。為了發送該6〇〇〇位元,調變方式為 時需要3000符元,16QAM時需要15〇〇符元,64qam時需要 1000符元。 144 201246826 然後,於第4圖之發送裝置,為了同時發送兩個串产, 调變方式為QPSK時,前述3000符元係對S1分派15〇〇符一 對s2分派15〇〇符元,因此為了以s〗發送15〇〇符 ^s2 發送1500符元,需要15〇〇時槽(在此命名為「時槽」) 同理來思考,調變方式為16QAM時,為了發送構成工 個編碼後之區塊之所有位元,需要750時槽,調變方式為 64QAM時,為了發送構成1個編碼後之區塊之所有位元,需 要500時槽。 接著,就規則地變更相位之方法,說明關於上述所定 義的時槽與相位之關係。 在此,為了週期5之規則地變更相位之方法所準備的相 位變更值(或相位變更集合)設為5。總言之,為了第4圖之發 送裝置之相位變更部而準備5個不同之相位變更值(或相位 薆更集合)。其中’如實施形態5所述,存在3個不同之相位 變更值。因此’週期5用之5個相位變更值中’存在同一相 位變更值。(如第6圖,僅對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2,進行相 位變更時’為了進行週期5之相位變更,準備5個相位變更 值即可。又,如第26圖,對於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l,及z2, 兩者進行相位變更時,1個時槽需要2個相位變更值’該2個 相位變更值稱為相位變更集合。因此,該情況下,為了進 行週期5之相位變更’準備5個相位變更集合即可。)。週期 5用之5個相位變更值(或相位變更集合)表現為p[〇]、P[1]、 p[2] 、 P[3] 、 p[4]。 接著,就規則地變更相位之方法,說明有關上述所定 145 201246826 義的時槽與相位之關係。 調變方式為QPSK時,為了發送構成丄個編碼後之區塊 之位元數6000位元之上述所述之_時槽,使用相位變更 值P⑼之時槽須為300時槽,㊉用相位變更值ρ[ι]之時_ 為300時槽,使用相位變更值p[2]之時槽須為獅時槽,使用 相位變更值P[3]之時槽須為3〇〇時槽,使用相位變更值p⑷ 之時槽須為刻時槽。此係由於若所使用的相位變更值有不 均,則在資料之接收品質上,使用較多數目之相位變更值 的影響大。 同樣地,調變方式為16QAM時,為了發送構成1個編碼 後之區塊之位元數_〇位元之上述所述之75〇時槽使用相 位變更值P[〇]之時槽須為15〇時槽,使用相位變更值p⑴之 時槽須為15G時槽,使用相位變更值p[2]之時槽須為⑼時 槽’使用相位變更值P[3]之時槽須為15呵槽,使用相位變 更值P[4]之時槽須為15〇時槽。 ,同樣地’調變方式為64QAM時’為了發送構成i個編碼 後之區塊之位元數6〇〇〇位元之上述所述之·時槽,使用相 位變更值P[G]之時槽須為咖時槽,使用相位變更值則之 s員為100時槽’使用相位變更值p[2]之時槽須為時 吏用相位隻更值P[3]之時槽須為1〇〇時槽,使用相位變 更值P[4]之時槽須為1〇〇時槽。 乂上於貫把形態C 5所述之規則地變更相位變更值 之相位變更方法,用以實現週期N=2n+1之相位變更值設為 相位變更簡〇]、P[1]、…、P[2n—…啊(其中,刚、 146 201246826 P[1].....P[2n—1]、p[2n]係由 PHASE[0]、PHASE[1]、 PHASE[2]、…、PHASE[n-l]、PHASE[n]所構成。(參考實 施形態C5))時’發送所有構成1個編碼後之區塊之位元時, 使用相位變更值P[〇]之時槽數設為κ〇,使用相位變更值p[1] 之時槽數設為I ’使用相位變更值P[i]之時槽數設為 Ki(i=0、1、2、…、2n-l、2n(i為0以上、2n以下之整數)), 使用相位變更值P[2n]之時槽數設為K2n時,如下即可: <條件#(:01> κ0=κ】=…=Ki=…=κ2η,亦即Ka=Kb(for Va、Vb,其中,a、 b=0、1、2.....2n]、2n(a為0以上、2n以下之整數,b為 0以上、2n以下之整數),a#) 於實施形態C5所述之規則地切換相位變更值之相位變 更方法中’在用以實現週期N=2n+1之不同之相位變更值 PHASE[0]、PHASE[1]、PHASE[2].....PHASE[n-l]、 PHASE[n] ’於發送構成1個編碼後區塊之所有位元時,當 使用相位變更值PHASE[0]之時槽數設為g0,使用相位變更 值PHASE[1]之時槽數設為G|,使用相位變更值pHASE[i] 之時槽數設為Gi(i=0、1、2.....η-1、n(i為〇以上、n以下 之整數))’使用相位變更值PHASE[n]之時槽數設為Gn時,< 條件#(:01>可表現如以下。 <條件#(:02>
ZxGfGp—Gi—Gn,亦即2xG〇=Ga(for Va,其中,a=1、 2、…、n-1、n(a為1以上、η以下之整數)) 然後,通訊系統支援複數種調變方式,從所支援的調 147 201246826 變方式選擇使用時,於所支援的調變方式’ <條件#C01>(< 條件#C02>)成立即可。 然而,支援複數種調變方式時,依各調變方式不同,1 符元可發送之位元數一般會不同(視情況而言,亦可能為同 一位元數),視情況而言,有時存在無法符合<條件#C01>(< 條件#C02>)之調變方式。該情況下,符合以下條件來取代< 條件#C01>即可。 <條件#(:03>
Ka與Kb之差為0或卜亦即丨Ka-Kb丨為〇或1 (for Va、Vb,其中,a、b=0、1、2、…、2n-l、2n(a為0以 上、2n以下之整數,b為0以上、2n以下之整數)’ a矣b) 若將〈條件#C03>採別的表現則為以下條件。 <條件#C04>
Ga與Gb之差為0、1或2 ’亦即|Ga-Gb|為〇、1或2 (for Va、Va,其中,a、b=l、2、...、n-1、n(a為 1 以上、π 以下之整數,b為1以上、η以下之整數),a?6b) 及 2xG(^Ga之差為0、1或2,亦即|2xG〇-Ga丨為〇、1或2 (for Va,其中,a=l、2、…、n-1、n(a為1以上、η以下之 整數)) 第35圖係表示利用區塊碼時之2個編碼後之區塊所必 需的符元數、時槽數之變化之圖。第35圖係表示例如第3圖 之發送裝置及第12圖之發送裝置所示’發送si、s2兩個串 流,且發送裝置具有2個編碼器時之「利用區塊碼時,1個 148 201246826 編碼後之區塊所必需的符元數、時槽數之變化之圖」。(此 時,傳送方式係利用單載波傳送、如0FDM之多載波傳送 之任一者均可。) 如第35圖所示,構成區塊碼之丨個編碼後之區塊之位元 數設為6000位元。為了發送該6〇〇〇位元,調變方式為qPSk 時需要3000符元,16QAM時需要1500符元,64QAM時需要 1000符元。 然後,於第3圖之發送裝置及第12圖之發送裝置,由於 同時發送兩個串流,或存在2個編碼器,因此於兩個串流傳 送不同的碼區塊。因此,調變方式為QPSK時,藉由sl、s2, 2個編碼區塊於同一區間内發送,因此例如藉由s 1發送第1 編碼後之區塊,藉由s2發送第2編碼後之區塊,因此為了發 送第1、第2編碼後之區塊而需要3000時槽。 同理來思考’調變方式為16QAM時,為了發送構成2 個編碼後之區塊之所有位元,需要1500時槽,調變方式為 64QAM時,為了發送構成22區塊之所有位元,需要1000時 槽。 接著,就規則地切換預編碼矩陣之方法,說明關於上 述所定義的時槽與預編碼矩陣之關係。 在此,為了週期5之規則地變更相位之方法所準備的相 位變更值(或相位變更集合)設為5。總言之,為了第4圖之發 送裝置之相位變更部而準備5個不同之相位變更值(或相位 變更集合)。其中’如實施形態5所述,存在3個不同之相位 變更值。因此,週期5用之5個相位變更值中,存在同一相 149 201246826 位邊更值。(如第6圖,僅對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2,進行相 位變更時,為了進行週期5之相位變更,準備5個相位變更 值即可。又,如第26圖,對於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l,及z2, 兩者進行相位變更時,1個時槽需要2個相位變更值,該2個 相位變更值稱為相位變更集合。因此,該情況下,為了進 行週期5之相位變更,準備5個相位變更集合即可。)。週期 5用之5個相位變更值(或相位變更集合)表現為p[〇]、p⑴' p[2]、P[3]、P[4]。 調變方式為QPSK時,為了發送構成“固編碼後之區塊 之位元數6000x2位元之上述所述之3〇〇〇時槽,使用相位變 更值刚之時槽須為_時槽,使用相 須為_時槽,細晴更簡物__二= 用相位變更值P[3]之時槽須為咖寺槽,使用相位變更值啊 之時槽須為_時槽。此係由於若所使用的預編碼矩陣有不 均’則使用較多數目之相位影響大,於接收裝置,資 收品質取決於該影響。 又,為了發送第1編碼區塊,使用相位變更值P [ 〇 ]之時 槽須為_次,使用相位變更值p⑴之時槽須為嶋次 位變更值P[2]之時槽須為刚次,使用相位變更_[3^ 為_次’使用相位變更值P[4]之時槽須為6.欠, 2’為了發送第2編碼區塊,使用相位變更值 次,使用相位變更卿]之時槽為_次,使用= 更值P[2]之時槽為_次,使用相位 釔 次’使用相位變更值P[4]之時槽為_切可。日’槽為_ 150 201246826 同樣地,調變方式為16QAM時,為了發送構成2個編碼 後之區塊之位元^6_x2位元之上騎述之】鳩時槽,使 用相位變更值P [ 〇 ]之時槽須為3 〇 〇時槽使用相位變更值P 之時槽須為300時槽’使用相位變更值p[2]之時槽須為_ 時槽,使用相位變更值p[取時槽須為時槽,使用相位 變更值P[4]之時槽須為3〇〇時槽。 ,從用相位變更值巧〇]之時 槽須為卿次,使用相位變更值ΡΠ]之時槽須為3〇〇次,使用 相位變更值Ρ[2]之時槽須為綱次,使用相位變更簡3]之 時槽須為_次,使用相位變更值ρ[4]之時槽須為则次, 又為了發运第2編碼區塊,使用相位變更值刚之時槽 <員 為则次,使用相位變更卿]之時槽為3〇〇次,使用相^變 更值Ρ[2]之時槽為⑽次’使用相位變更值Ρ[3]之時槽為3〇〇 次,使用相位變更值PH]之時槽為300次即可。 同樣地’調變方式為6叫施時,為了發送構心個編碼 後之區塊之位元數㈣㈣位元之上述所述之讓時槽,使 用相位變更值P[〇]之時槽須為2〇〇時槽,使用相位變更值 =槽須為200時槽,使用相位變更值叩]之時槽須為_ 變^值目位變更值p[3]之時槽須為200時槽,使用相位 支更值[4]之時槽須為2〇〇時槽。 何二二了發送第1編碼區塊,使用相位變更值P[〇]之時 士 人’使用相位變更值之時槽須為200次,使用 值P[2]之時槽須為綱次使用相位變更_]之 時曰須為200次,使用相位變更值p⑷之時槽須為細次, 151 201246826 又,為了發送第2編碼區塊,使用相位變更值p[〇]之時槽須 為200次,使用相位變更值P[ 1 ]之時槽為20〇次,使用相位變 更值P[2]之時槽為200次,使用相位變更值P[3]之時槽為2〇〇 次,使用相位變更值P[4]之時槽為2〇〇次即可。 如以上’於實施形態C5所述之規則地變更相位變更值 之相位變更方法,用以實現週期N=2n+1之相位變更值設為 相位變更值p[〇]、P[l].....P[2n-1]、P[2n](其中,P[〇]、 P[1].....P[2n-1]、P[2n]係由 PHASE[0]、PHASE[1] ' PHASE[2].....PHASE[n-l]、PHASE[n]所構成。(參考實 把形態C5))時’發送所有構成1個編碼後之區塊之位元時, 使用相位變更值p[0]之時槽數設為K〇,使用相位變更值p[ }] 之時槽數设為K,,使用相位變更值P[i]之時槽數設為Ki (1_〇、1、2.....2n-l、2n (i為0以上、2n以下之整數)), 使用相位變更值P[2n]之時槽數設為κ2η時,如下即可: <條件#(:05> Κ〇=Κ|=...=Κ(=...=Κ2η,亦即Ka=Kb(for Va、Vb,其中,a、 b 0、1、2、···、2n-l ' 2n(a為0以上、2n以下之整數,b為 〇以上、2n以下之整數),拉b) 發送所有構成第1編碼後之區塊之位元時,使用相位變更值 PHASE[0]之次數設為Kq|,使用相位變更值1^八处⑴之次 數设為Ku ’使用相位變更值pHASE⑴之次數設為Ki i 〇 0 1、2、…、2n-l、2n (i為〇以上、2n以下之整數)), 使用相位變更值PHASE[2n]之次數設為4,丨時,則如下: <條件#(:06>
152 201246826 丨=…=K2nJ,亦即Ka/KbWforVa、Vb,其 中,a、b=0、1、2、…、2n-l、2n(a為0以上、2n以下之整 數,b為0以上、2n以下之整數),a^:b) 發送所有構成第2編碼後之區塊之位元時,使用相位變更值 PHASE[0]之次數設為K〇,2,使用相位變更值PHASE[1]之次 數設為KU2,使用相位變更值PHASE[i]之次數設為 Kj,2(i=0、1、2、...、2n-l、2n(i為〇以上、2n以下之整數)), 使用相位變更值PHASE[2n]之次數設為K2n 2時,則如下即 可: <條件#(:07> ^0,2=1,2=...=1^2=...=^212,亦即Ka,2=Kb,2 (for Va、Vb,其 中,a、b=0、1、2、…' 2n-l、2n(a為0以上、2n以下之整 數,b為0以上、2n以下之整數),枯… 於實施形態C 5所述之規則地切換相位變更值之相位變 更方法中’在用以實現週期N=2n+1之不同之相位變更值 PHASE[0]、PHASE[1]、PHASE[2]、…、PHASE[n_l]、 PHASE[n],於發送構成1個編碼後區塊之所有位元時,當 使用相位變更值PHASE[〇]之時槽數設為〇0,使用相位變更 值PHASE[1]之時槽數設為Gl,使用相位變更值ρΗΑ8Ε|^] 之時槽數設為Gj(i=0、1、2.....η-卜n(i為0以上 、η以下 之整數))’使用相位變更值PHASE[n]之時槽數設為Gn時,< 條件#(:05>可表現如以下。 <條件#(:08> 2xG〇=G丨=…=Gj=…=Gn,亦即 2xG〇=Ga(for va、Vb,其中, 153 201246826 a=l、2、...、η-1、n (a為1以上、η以下之整數)) 發送所有構成第1編碼後之區塊之位元時,使用相位變更值 PHASE[0]之次數設為G〇,i ’使用相位變更值pHAsE[l]之次 數設為Ki ,,使用相位變更值PHASE[i]之次數設為 Gj,i(i=0、1、2、…、n-1、n(i為〇以上、n以下之整數)),使 用相位變更值PHASE[n]之次數設為Gn>1時,則如下: <條件#(:09> ,丨= .”=Gi,丨=…=Gn>l,亦即ixGopGa’dfor Va,其 中,a=1、2.....n-1、n (a為1以上、n以下之整數)) 發送所有構成第2編碼後之區塊之位元時,使用相位變更值 PHASE[0]之次數設為G〇,2,使用相位變更值phase[i]之次 數設為G,,2,使用相位變更值PHASE⑴之次數設為^ 2 0=0 ' 1 ' 2.....η—1、n(i為〇以上、η以下之整數)),使用 相位變更值PHASE[n]之次數設為Gn2時,則如下即可: <條件#(:10>
2xG〇j2=Gi)2=:: 中,a=l 、 2 T,a=1、2.....η—1、n(a為1以上、n以下之整數)) ▲然後,通訊系統支援複數種調變方式,從所支援的調 變方式選擇使用時,於所支援的調變方式,<條件㈣、 <條件#(:06>、<條件#(:07>(<條件#(:〇8> 條件#C10>)成立即可。 d而,支援複數種調變方式時,依各調變方式不同, 符凡可發狀位it數-般會不同(視情況而言,亦可能為丨 一位元數),視情況而言,有時存在無法符合^條件 ⑧ 154 201246826 <條件#0)6>、〈條件 #〇)7>(<條件#〇08>、<條件 #c〇9>、<; 條件#C10>)之調變方式。該情況下,符合以下條件來取代< 條件#C05>、〈條件#C06>、〈條件#C07>即可。 <條件#(:11>
Ka與Kb之差為0或卜亦即|Ka-Kb丨為0或1 (for Va、Vb,其中,a、b=0、1、2 ' ...、2n-l、2n (a為〇以 上、2n以下之整數,b為0以上、2n以下之整數),a;tb) <條件#(:12> 1^,|與1<:1),1之差為0或卜亦即丨1^,1-〖15,1丨為0或1 (for Va、Vb ’ 其中 ’ a、b=0、1、2、…、2n—1、2n (a為 0 以 上、2n以下之整數,b為0以上、2n以下之整數),a矣b) <條件#(:13>
Ka,2與Kb,2之差為0或卜亦即|Ka,2-Kb,2|為0或1 (for Va、Vb,其中,a、b=0、1、2、…、2n_l、2n (a為0以 上、2n以下之整數’ b為0以上、2n以下之整數),a矣b) 若將〈條件#C11>、<條件#(:12>、〈條件#(:13>採別的 表現則為以下條件。 <條件#(:14>
Ga與Gb之差為0、1或2,亦即丨Ga-Gb丨為0、1或2 (for Va ' Vb ,其中,a、b=l、2、…、η—1、n (a為 1 以上、 η以下之整數,b為1以上、η以下之整數),a:^b) 及 2xG@Ga之差為0、1或2,亦即丨2xG〇—Ga丨為0、1或2 (for Va ’其中,a=l、2、…、n-l、n (a為1以上、η以下之 155 201246826 整數)) <條件#(:15>
Ga,i與Gb>l之差為〇、1 或2,亦即|Ga,|-Gb,i|為〇、1 或2 (for Va、Vb,其中,a、b=l、2、…、η—1、n (a為 1 以上、 η以下之整數,b為1以上、n以下之整數),a式b) 及 之差為〇、1 或2,亦即為0、1 或2 (for Va,其中,a=l、2、...、n-l、n (a為 1 以上、η 以下之 整數)) <條件#(:16>
Ga,2與Gb,2之差為0、1或2,亦即|Ga,2-GJ為0、1或2 (for Va ' Vb ,其中,a、b=l、2、…、n-1、n (a為 1 以上、 n以下之整數,b為1以上、η以下之整數), 及 2xG〇,#Ga,2之差為0、1 或2,亦即|2XG«),2-Ga,2|為〇、1 或2 (for Va ’其中,a=l、2、…、n-1、n (a為1以上、n以下之 整數)) 如以上,藉由進行編碼後之區塊與相位變更值之關係 建立,於為了傳送編碼區塊而使用之相位變更值,不均合 消失,因此於接收裝置,可獲得資料接收品質提升的效果。 於本實施形態,在規則地變更相位之方法中,週期n 之相位變更方法需要N個相位變更值(或相位變更集合此 時,作為N個相位變更值(或相位變更集合)而準備p[〇]、 P[1] ' P[2]、·._、P[N_2]、P[N-1] ’ 但亦有於頻率軸方向, 156 201246826 []P[2]、…、p[n〜2]、p[N一1]之順序的方
變更集合),但符合上面所說明的條件係對於在接收裝置, 獲付面負料接收品質方面甚為重要。 排列為P[0]、P[l]、 法,但未必限於此, 又,存在有空間多工ΜΙΜΟ傳送方式、預編碼矩陣固定 之ΜΙΜΟ傳送方式、時空區塊編瑪方式、僅發幻串流之模 式、規則地變更相位之方法(實施形態丨至實施形態4所說明 的發送方法)之模式,發送裝置(播送台、基地台)可從該等 模式選擇某一發送方法亦可。 再者,空間多工ΜΙΜΟ傳送方式係如非專利文獻3所 示,從各不相同之天線,發送以選擇之調變方式映射之訊 號si、s2之方法,預編碼矩陣固定之ΜΙΜ〇傳送方式係於實 施形態1至實施形態4,僅進行預編碼(不進行相位變更)之方 式。又,時空區塊編碼方式係非專利文獻9、16、17所示之 傳送方式。僅發送1串流之模式係將以選擇之調變方式映射 之訊號si之訊號進行預定處理,並從天線發送之方法。 又,利用如OFDM之多載波傳送方式,以諸如由複數 個載波所構成的第1載波群、由複數個載波所構成不同於第 1載波群之第2載波群、以此類推之複數個載波群來實現多 157 201246826 載波傳送’就各載波群,設定空間多工ΜΙΜΟ傳送方式、預 編碼矩陣固定之ΜΙΜΟ傳送方式、時空區塊編碼方式、僅發 送1串流之模式、規則地變更相位之方法中之某一方法亦 可,尤其於選擇規則地變更相位之方法之(子)载波群,實施 本實施形態即可。 再者’對於一方之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進行相位變更 時’例如P[i]之相位變更值設為「X弧度」時,於第3圖、第 4圖、第6圖、第12圖、第25圖、第29圖、第51圖、第53圖 之相位變更部,對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2,乘算ejx。然後, 對於兩者之預編碼後之基頻说號進行相位變更時,例如p[i] 之相位變更值設為「X弧度」及「γ弧度」時,於第26圖、 第27圖、第28圖、第52圖、第54圖之相位變更部,對預編 碼後之基頻訊號z2,乘算ejx’對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21,乘算 ejY。 (實施形態C7) 於本實施形態,詳細說明關於如非專利文獻12〜非專
利文獻15所示’利用QC(Quasi Cyclic :類迴圈)LDPC (Low-Density Parity-Check :低密度奇偶校驗)碼(非 QC-LDPC碼之LDPC碼亦可)、LDPC碼與bch碼 (Bose-Chaudhuri-Hochquenghem)之連接碼等區塊碼、渦輪 碼等區塊碼時,令實施形態A1、實施形態C6 —般化的情 況。在此,作為一例而舉例說明發送sl、s2兩個串流的情 況。其中,利用區塊碼進行編碼時,當不需要控制資訊等 時,構成編碼後之區塊之位元數係與構成區塊碼之位元數
158 201246826 (其中’如以下所記載的控制資訊等亦可包含於此之中卜 致。利靠塊碼進行編碼時’若“”資訊等(例如 CRC(Cycnc redundancy check:循環冗餘校驗)、傳送參數等) 時,構成編碼狀區狀位元數㈣為構成㈣碼之位元 數與控制資訊等之位元數之和。 第34圖係表示利用區塊碼時之i個編碼後之區塊所必 需的符元數、時槽數之變化之圖。第34圖係表示例如第, 之發送裝置所示,發送si、s2l%個串流,且發送裝置具有( 個編碼器時之「顧區塊碼時,丨個編碼後之區塊所必需的 符元數、時槽數之變化之圆」。(此時,傳送方式係利用單 載波傳送、如OFDM之多載波傳送之任一者均可。)
如第34圖所示,構成區塊碼之丨個編碼後之區塊之位元 數設為6000位元。為了發送該6〇〇〇位元,調變方式為QpsK 時需要3000符元,16QAM時需要15〇〇符元,64QAM時需要 1000符元。 然後,於第4圖之發送裝置,為了同時發送兩個串流, 凋變方式為QPSK時,前述3000符元係對si分派15〇〇符元, 對s2分派15〇〇符元,因此為了以sl發送15〇〇符元並以α 發送1500符元,需要1500時槽(在此命名為「時槽」)。 同理來思考,調變方式為16QAM時,為了發送構成上 個編碼後之區塊之所有位元,需要750時槽,調變方式為 64QAM時,為了發送構成1個編碼後之區塊之所有位元,办 要500時槽。 % 接著 就規則地變更相位之方法,說明關於上塊 所定 159 201246826 義的時槽與相位之關係。 在此,為了週期5之規則地變更相位之方法所準備的相 位變更值(或相位變更集合)設為5。為了週期5之規則地變更 相位之方法而準備之相位變更值(或相位變更集合)設為 P[〇]、P[l]、P[2]、P[3]、P[4]。其中,ρ[〇]、ρ[ι]、p[2]、 P[3]、P[4]至少包含2個以上不同之相位變更值即可(p[〇]、 P[l]、P[2]、P[3]、P[4]亦可包含同一相位變更值。)(如第6 圖,僅對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2’進行相位變更時,為了進 行週期5之相位變更,準備5個相位變更值即可。又,如第 26圖’對於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21’及z2’兩者進行相位變更 時’ 1個時槽需要2個相位變更值,該2個相位變更值稱為相 位變更集合。因此,該情況下,為了進行週期5之相位變更, 準備5個相位變更集合即可)。 調變方式為QPSK時,為了發送構成丨個編碼後之區塊 之位元數6000位元之上述所述之1500時槽,使用相位變更 值P[0]之時槽須為300時槽,使用相位變更值ρ[ι]之時样^頁 為300時槽,使用相位變更值P[2]之時槽須為300時槽,使用 相位變更值P[3]之時槽須為300時槽,使用相位變更值p[4] 之時槽須為300時槽。此係由於若所使用的相位變更值有不 均,則在資料之接收品質上,使用較多數目之相位變更值 的影響大。 同樣地,調變方式為16QAM時,為了發送構成丨個編碼 後之區塊之位元數6000位元之上述所述之75〇時槽,使用相 位變更值p[〇]之時槽須為150時槽,使用相位變更值ρ[ι]之 ⑧ 160 201246826 時槽須為150時槽,使用相位 槽,使用;te彳ir戀® μ ]之時槽須為150時 更值Ρ[4]之時槽須為15呵^ 冑用相位乂 同樣地,調變方式為64q y v 為了發顿成1個編碼 後之[塊之位元數編位元之上述所述之5⑽時槽,使用相 位變更值P[G]之時槽須為1_槽,使用相位變更值P⑴之 時槽須為100時槽,使用相位變更值p[2]之時槽須為娜時 槽’使用相位變更值p[3]之時槽須為議時槽,使用相位變 更值P[4]之時槽須為1〇〇時槽。 如以上,為了週期N之規則地切換相位變更值之相位變 更方法之相位變更值表現為p[〇]、p⑴、...、p[N_2]、 P[N-1]。其中,P[〇]、P[1].....P[N-2]、PfH]至少由2 個以上不同之相位變更值所構成。(P[0]..........p[n__2]、 Ρ[Ν-1 ]亦可包含同一相位變更值。)發送所有構成1個編瑪 後之區塊之位元時’使用相位變更值P[0]之時槽數設為 K〇 ’使用相位變更值ρ[ι]之時槽數設為K,,使用相位變更 值P[i]之時槽數設為Ki(i=〇、1、2.....N-1 (i為〇以上、N__i 以下之整數)),使用相位變更值P[N-1]之時槽數設為Kn1 時,如下即可: <條件#(:17> = ,亦即Ka=Kb(for Va、\/b,其中,a、 b=0、1、2、…、N-l (a為0以上、N-1以下之整數,匕為〇 以上、Ν-1以下之整數),a矣b) 然後,通訊系統支援複數種調變方式,從所支援的調 161 201246826 變方式選擇使用時,於所支援的調變方式,〈條件#C17>& 立即可。 然而,支援複數種S周變方式時,依各調變方式不同,i 符元可發送之位元數一般會不同(視情況而言,亦可能為同 一位元數)’視情況而吕,有時存在無法符合<條件#C17> 之調變方式。該情況下,付合以下條件來取代<條件#C17> 即可。 <條件#C18>
Ka與Kb之差為〇或1,亦即丨Ka-Kb|為〇或1 (for Va、Vb,其中,a、b=〇 ' 卜 2.....N-l (a、b為〇至 N-l之整數),a式b) 第35圖係表示利用區塊碼時之2個編碼後之區塊所必 需的符元數 '時槽數之變化之圖。第35圖係表示例如第3圖 之發送裝置及第12圖之發送裝置所示,發送sl、s2兩個争 流’且發送裝置具有2個編碼器時之「利用區塊碼時,1個 編碼後之區塊所必需的符元數、時槽數之變化之圖」。(此 時,傳送方式係利用單載波傳送、如OFDM之多載波傳送 之任一者均可。)
如第3 5圖所不’構成區塊碼之1個編碼後之區塊之位元 數設為6000位元。為了發送該6000位元,調變方式為qPSK 時需要3000符元,16QAM時需要1500符元,64QAM時需要 1000符元。 然後,於第3圖之發送裝置及第12圖之發送裝置,由於 同時發送兩個串流,或存在2個編碼器,因此於兩個串流傳
162 201246826 送不同的碼區塊。因此,調變方式為QPSK時,藉由sl、s2, 2個編碼區塊於同一區間内發送’因此例如藉由s 1發送第1 編碼後之區塊,猎由s2發送苐2編碼後之區塊,因此為了發 送第1、第2編碼後之區塊而需要3000時槽。 同理來思考’調變方式為16QAM時,為了發送構成2 個編碼後之區塊之所有位元’需要丨500時槽,調變方式為 64QAM時’為了發送構成22區塊之所有位元,需要丨〇〇〇時 槽。 接著,就規則地切換預編碼矩陣之方法,說明關於上 述所定義的時槽與預編碼矩陣之關係。 在此’為了週期5之規則地變更相位之方法所準備的相 位變更值(或相位變更集合)設為5。總言之,為了第4圖之發 送裝置之相位變更部而準備5個不同之相位變更值(或相位 變更集合)?[0]、?[1]、?[2]、卩[3]、?[4]。其中,1>[0]、1>[1]、 P[2]、P[3]、P[4]至少包含2個以上不同之相位變更值即可 (P[0]、p[ 1]、P[2]、P[3]、P[4]亦可包含同一相位變更值。)(如 第6圖,僅對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2,進行相位變更時為 了進行週期5之相位變更,準備5個相位變更值即可。又, 如第26圖’對於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21,及z2,兩者進行相位 變更時,1個時槽需要2個相位變更值,該2個相位變更值稱 為相位變更集合。因此,該情況下,為了進行週期5之相位 變更’準備5個相位變更集合即可。)。週期5用之5個相位 變更值(或相位變更集合)表現為P[0]、P[1]、p[2]、p[3]、 P[4] 〇 163 201246826 調變方式為QPSK時,為了發送構心個編碼後之區塊 之位元數6_><2位元之域㈣之则叫槽,❹相位變 更值P[0]之時槽須為_時槽’使用相位變更值p⑴之時神 須為_時槽’使用相位變更值P[2]之時槽須為_時槽^ 麦更值P[3]之時槽須為咖時槽,使用相位變更值PH] 之時槽須為600時槽。此係由於若所使用的預編碼矩陣有不 均’則使用較多數目之相位影響大,於接收裝置,資料接 收品質取決於該影響。 又,為了發送第1編碼區塊’使用相位變更值p[〇]之時 槽須為600次,使用相位變更師]之時槽須為咖次,使用 相位&更值P[2]之_縣_次,使用相位變更值p[3]之 時槽須為_次,使用相位變更值p[4]之時槽須為6〇〇次, 又為了發送第2編碼區塊,使用相位變更值p[〇]之時槽須 為_次,使用相位變更值P⑴之時槽為_次,使用相^變 更值PW之時槽為議次,使用相位變更帅]之時槽為_ 次,使用相位變更值P[4]之時槽為6〇〇次即可。 同樣地,調變方式為叫細時,為了發送構成2個編碼 後之區塊之位元數_0x2位元之上述所述之_時槽,使 用相位變更值P[0]之時槽須為3〇〇時槽,使用相位變更值則 之時槽須為3GG時槽,使用相位變更值p[2]之時槽須為獅 時槽’使用相位變更值P[3]之時槽須為綱時槽,使用相位 變更值P[4]之時槽須為3〇〇時槽。 又為了發送第1編碼區塊,使用相位變更值p[〇]之時 槽須為600次,使用相位變更值P[l]之時槽須為300次,使用 ⑧ 164 201246826 之時槽須為3〇。次,使用相位變更_]之 又,曰為、了發使用相位變更料4]之時槽須為300次, 為3〇0A 1、2編碼區塊,使用相位變更值P[0]之時槽須 為300-人,使用相位變 、 更帅]之時槽為·〜時槽為細次’使用相位變 -欠,使用相㈣ 吏用相位變更值叩]之時槽為300 使用相位錢值之時槽為300次即可。 後之=調變方式為64_時,為了發送構成 ^塊之位元數6_2位元之上述所述之1_時槽,使 ::::[Γ槽須為,槽,使用相位變更二 變更_]之時槽須為細 夺槽使用相位變更值P[3]之時槽 變更值P[4]之時槽須為扇時槽。 使用相位 ㈣二發送第1編碼區塊,使用相位變更師]之時 人,使用相位變更值P[1]之時槽須為細次,使用 麦更值p[2]之時槽須為2〇〇次使用相位變 時槽須為_次,使用相位變更值P[4]之時槽須為細[次]之 吏用相位變更值p⑴之時槽為細次,使用相位變 A 之時槽為細次,使用相位變更值P[3]之時槽為200 人使用相位變更值P[4]之時槽為200次即可。 X上,為了週期N之規則地切換相位變更值之相位變 更方法之相位變更值表現為P[〇]、P[l].....P[N-2]、 P[N 1]。其中,P[0]、P[l].....P[N-2] ' P[N-1]至少由 2 個以上不同之相位變更值所構成。(P[G]、P[l].....P[N-2]、 201246826 P[N -1]亦τ包含同-相位變更值。)發送所有構成2個編碼 後之區塊之位元時,使用相位變更值ρ[0]之時槽數設為 Κ〇 ’使用相位變更值Ρ[1]之時槽數設為Κι,使用相位變更 值Ρ[ι]之時槽數設為Ki(i=〇、卜2.....N-l(i為〇以上、N—i 以下之整數)),使用相位變更值以叫]之時槽數設為Kn_, 時’如下即可: <條件#(:19>
KfKr…’ 亦即Ka=Kb(f〇r Va、Vb,其中,a、 b=〇 ' 1 ' 2.....N_1 (4〇以上、N—1以下之整數,b為0以 上、N-1以下之整數),a关b) 發送所有構成第1編碼後之區塊之位元時,使用相位變更值 p[〇]之认數3又為κ〇,丨,使用相位變更值p[ 1 ]之次數設為Kh, 使用相位變更值P[i]之次數設為Ki | (i=〇、1、2、…、Nq (i 為0以上、N-1以下之整數)),使用相位變更值ρ[Ν_ι]之次 數設為Kn-|,i時,則如下: 〈條件#C20> ΚογΚυ — .^ΚυκΚΝ-,,, ’ 亦即(for Va、Vb, 其中,a、b=0、卜2.....N-l (a為〇以上、N]以下之整 數,b為0以上、N-l以下之整數),a9tb) 發送所有構成第2編碼後之區塊之位元時,使用相位變更值 p[o]之次數設為κ〇,2 ’使用相位變更值ρ[η之次數設為K| 2, 使用相位變更值P[i]之次數設為Ki2(i=〇、1、2.....2n-l、 2n (i為0以上、N-1以下之整數)),使用相位變更值piNq]之 次數設為KN_1>2時,則如下即可: ⑧ 166 201246826 <條件#021> Κ〇,2=Κι,2=···=Κ“2=…=1^^,2 ’ 亦即Ka,2=Kb,2 (for Va、Vb, 其中,a、b=0、1、2.....N-l (a為0以上、N-l以下之整 數,b為0以上、N-l以下之整數),a矣b) 然後,通訊系統支援複數種調變方式,從所支援的調 變方式選擇使用時,於所支援的調變方式,<條件#C19>、 <條件#〇20>、<條件#〇21>成立即可。 然而,支援複數種調變方式時,依各調變方式不同,1 符元可發送之位元數一般會不同(視情況而言,亦可能為同 一位元數),視情況而言,有時存在無法符合<條件#C19>、 〈條件#C20>、〈條件#C21>之調變方式。該情況下,符合以 下條件來取代<條件#C19>、<條件#C20>、<條件#021>即 "5J" 〇 <條件#匸22> 匕與心之差為0或1,亦即|Ka-Kb|為0或1 (for Va、Vb,其中,a、b=0、1、2、…、N_1 (a為 0以上、 N-l以下之整數,b為0以上、N-l以下之整數),a笑b) <條件扣23>
Ka,^Kb,丨之差為0或卜亦即|Ka,「Kb,丨|為0或1 (for Va、Vb,其中,a、b=0、1、2、...、N-l (a為0以上、 N-l以下之整數,b為0以上、N-l以下之整數),a矣b) <條件#024> 1,2與1^,2之差為0或1,亦即|1^,2-1^,2|為0或1 (for Va、Vb,其中,a、b=0、1、2、…、N_1 (a為 0以上、 167 201246826 Ν-l以下之整數,b為〇以上、Ν-l以下之整數),时b) 如以上,藉由進行編碼後之區塊與相位變更值之關係 建立,於為了傳送編碼區塊而使用之相位變更值,不均會 消失’因此於接收裝置,可獲得資料接收品質提升的效果。 於本實施形態,在規則地變更相位之方法中’週期N 之相位變更方法需要N個相位變更值(或相位變更集合)。此 時,作為N個相位變更值(或相位變更集合)而準備P[〇]、 P[l]、P[2]、…' P[N-2]、P[N-1],但亦有於頻率轴方向, 排列為P[0]、P[l]、P[2].....P[N-2]、P[N-1]之順序的方 法,但未必限於此,N個相位變更值(或相位變更集合)P[0]、 p[l]、P[2]、…、P[N-2]、P[N-1],可與實施形態丨同樣藉 由對於時間軸、頻率—時間軸之區塊配置符元來變更相位。 再者,雖說明週期N之相位變更方法,但隨機利用N個相位 變更值(或相位變更集合),亦可獲得同樣效果,總言之,未 必須以具有規則週期的方式來利用N個相位變更值(或相位 變更集合)’但符合上面職_條件顧於祕收裝置, 獲得高資料接收品質方面甚為重要。 又’存在有空間多工MI1VI0值;王+ 方式、預編碼矩陣固定 之ΜΙΜΟ傳送方式、時空區塊編 ”方式、僅發送1串流之模 式、規則地變更相位之方法(實称 、 員她形態1至實施形態4所說明 的發送方法)之模式,發送裝置Γ擁、,, 罝(播迗台、基地台)可從該等 模式選擇某一發送方法亦可。 再者,空間多工ΜΙΜΟ傳送士 i 兮适方式係如非專利文獻3片 不’從各不相同之天線,發送以谧 選擇之調變方式映射之荀 168 201246826 號Sh S2之方法;預編碼矩_定之MiM〇傳送 施形態1至實施形態4,僅進行預編碼(不進行相位2於實 式。又’時空區塊編碼方式係、非專利文獻9、Μ、之方 傳送f式。僅發送1串紅模式鱗㈣狀調變方式= 之減si之贈u進行預定處理,趣天線發送之方法。、' 又,利用如Ο聰之多载波傳送方式,㈣如由複 個載波所構成的第1載波群、由複數個載波所構成 〜 1載波群之第2載波群、以此類推之複數個載波群來實3 載波傳送’就各載波群,設定空間多工MIM〇傳送方式、f 編碼矩陣固定之ΜIΜ Ο傳送方式、時空區塊編碼方式:僅:; 送1串流之模式、規則地變更相位之方法中之某—方、去亦 可,尤其於選擇規則地變更相位之方法之(子)载波群,實施 本實施形態即可。 再者,對於一方之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進行相位變更 時,例如P[i]之相位變更值設為「X弧度」時,於第3圖、第 4圖、第6圖、第12圖、第25圖、第29圖、第51圖、第53圖 之相位變更部,對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2’乘算ejx。然後, 對於兩者之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進行相位變更時,例如p[i] 之相位變更值設為「X弧度」及「Y弧度」時,於第26圖、 第27圖、第28圖、第52圖、第54圖之相位變更部,對預編 碼後之基頻訊號z2’乘算ejx,對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ζι ’乘算 e_iY。 (實施形態D1) 於本實施形態,首先說明有關實施形態1之變形例。第 169 201246826 67圖係本實施形態之發送震置之構成之一例,關於與第頂 同樣地動作者係附上同-符號,又,關於與第3圖之說明同 樣地動作的部分,以下係省略說明。然後,第67圖與第3圖 之相異點’係緊接於加權合成部之後插人有基頻訊號置換 部6702之部分。因此,以下係以基頻訊號置換部6702周邊 的動作為中心來進行說明。 於第21圖表示加權合成部(3〇8A、3〇8B)之構成。於第 21圖由點線所圍住的區域為加權合成部。基頻訊號係 與wll乘算而生成wll.sl⑴,與w21乘算而生成w2i.si⑴。 同樣地,基頻訊號307B係與wi2乘算而生成wi2 · S2(t),與 w22乘算而生成W22 · S2(t)。接著,獲得ζι⑴=wll . si⑴+wl2 . s2(t)、z2(t)=w21 · sl(t)+w22 · s2(t)。此時,從 上述說明可知 ’ sl(t)及 s2⑴係 BPSK (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 :二元相位位移鍵控)、qpsk、8PSK (8 Phase Shift Keying : 8相位位移鍵控)、16QAM、32QAM (32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正交振幅調變)、64QAM、256QAM、 16APSK (16 Amplitude Phase Shift Keying : 16振幅相位位 移鍵控)等調變方式之基頻訊號。在此,兩加權合成部係利 用固定之預編碼矩陣執行加權,作為預編碼矩陣’其一例 包括基於下述式(63)或式(64)而利用式(62)之方法。但此為 一例,α值不限於式(63)、式(64),其他值亦玎例如將α設為 1或0(α為0以上之實數,或a為虛數均可。)。 再者,預編碼矩陣如下: [數 62] 170 ⑧ 201246826
’wll w!2、 _ 1 ( J〇 e j〇\ axe 、w21 w22y J〇 {axe e J 其中,於上述式(62),α如下: [數 63] V2+4 a = λ/2+2 …式(62) …式(63) 或者,於上述式(62),α如下: [數 64] a = λ/2+3 + λ/5 V2+3-V5 …式(64) 又,預編碼矩陣不限於式(62),亦可利用式(65)所示之 矩陣。 [數 65] ί vvll wl2、 r a b、 w2l w22y Kc d ^ …式(65) 以a=AejSn、b=Bej512、c=Cej52i、d=Dej522來表現即可。 又,a、b、c、d之某一者為「零」亦可。例如如下構成亦 171 201246826 可:(l)a為零,b、c、d非零;(2)b為零,a ' c、d非零;(3)c 為 , a、b 、f: ; (4)(5為 $ , a、b 、c与_ 零 〇 又,a、b、c、d中之2個值設為零亦可。例如 為零,b、c非零;(2)b及c為零,a、d非零之方法有效。 再者,調變方式、錯誤更正訊號、其編碼率之某一者 變更時’設定、變更所使用的預編碼矩陣,固定地使用該 預編碼矩陣亦可。 接著,說明有關第67圖之基頻訊號置換部6702。基頻 訊號置換部6702係以加權合成後之訊號3 09A及加權合成後 之訊號316B作為輸入,進行基頻訊號置換,並輸出置換後 基頻訊號6701A及置換後基頻訊號6701B。再者,關於基頻 訊號置換之細節係如利用第55圖所說明。本實施形態之基 頻訊號之置換係基頻訊號置換用之訊號與第55圖不同。以 下利用第68圖來說明本實施形態之基頻訊號之置換。 於第68圖,加權合成後之訊號309A(pl(i))之同相I成分 表現為Ipl(i),正交Q成分表現為Qpl(i),加權合成後之訊號 316B(p2(i))之同相I成分表現為Ip2(i),正交Q成分表現為 Qp2(i)。然後,置換後基頻訊號6701A(ql(i))之同相I成分表 現為Iql⑴,正交Q成分表現為Qql⑴,置換後基頻訊號 6701B(q2(i))之同相I成分表現為Iq2(i) ’正交Q成分表現為 Qq2(i)。(其中,i表現(時間或頻率(載波))順序)。於第67圖 之例子,i為時間,但將第67圖適用於如第12圖利用OFDM 方式時之情況下,i亦可為頻率(載波)。關於該點係於後續 說明。) 172 ⑧ 201246826 此時,基頻訊號置換部6702進行基頻成分之置換,且 如同: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l(i)之同相成分設為,正交 成分設為QP2(i)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⑴之同相成分設為 IP2(i),正交成分設為Qp|(i), 如同於同一時刻,利用同一頻率,從發送天線丨發送相 當於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l(i)之調變訊號,從發送天線2發送 相菖於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i)之調變訊號一般,亦可於同 一時刻’利用同一頻率’從不同天線發送相當於置換後之 基頻訊號ql(i)之調變訊號、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i)。又, 如下設定亦可: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l(i)之同相成分設為Ipl(i),正交 成分設為Ip2(i),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i)之同相成分設為 Qpl(i),正交成分設為Qp2(i);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l(i)之同相成分設為IP2(i),正交 成分設為Ipl(i),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i)之同相成分設為 QP丨⑴,正交成分設為Qp2(i);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i⑴之同相成分設為1pi(i),正交 成分設為ip2(i),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⑴之同相成分設為
Qp2(i),正交成分設為Qpi⑴,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i⑴之同相成分設為1p2(i),正交 成分設為ip丨(i),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⑴之同相成分設為
Qp2(i),正交成分設為Qpi(i);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1⑴之同相成分設為1pl⑴’正父 173 201246826 成分設為QP2(i),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i)之同相成分設為 Qpl(i),正交成分設為Ip2(i);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l⑴之同相成分設為Qp2(i),正交 成分設為Ipi(i),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i)之同相成分設為 Ip2(i),正交成分設為Qpl(i);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l(i)之同相成分設為Qp2(i),正交 成分設為Ipi(i)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i)之同相成分設為 Qpl(i),正交成分設為Ip2(i);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i)之同相成分設為Ipl(i),正交 成分設為Ip2(i),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pl(i)之同相成分設為 Qpl(i),正交成分設為Qp2(i);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i)之同相成分設為Ip2(i),正交 成分設為I,(i),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pl(i)之同相成分設為 QPi(i),正交成分設為Qp2(i);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i)之同相成分設為IPi(i),正交 成分設為Ip2(i),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pl(i)之同相成分設為 Qp2(i),正交成分設為Qpl(i);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i)之同相成分設為ΙΡ2(0,正交 成分設為Ipl(i)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l(i)之同相成分設為 Qp2(i),正交成分設為Qpl(i);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i)之同相成分設為Ipi(i) ’正交 成分設為Qp2(i),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l(i)之同相成分設為 IP2(i),正交成分設為Qpl(i);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i)之同相成分設為IpiG) ’正交
174 201246826 成分設為QP2(i),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1⑴之同相成分設為
Ip2(i),正交成分設為Qpi(i),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i)之同相成分設為1p|(1),正交 成分設為Qp#),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1⑴之同相成分設為
Qpi(i) ’正交成分設為Ip2⑴’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i)之同相成分設為Qp2⑴,正父 成分設為iPi(i),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1⑴之同相成分設為
Ip2(i),正交成分設為Qpi(i);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i)之同相成分設為Qp2⑴’正交 成分設為ιΡ丨ω,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1⑴之同相成分設為 Qpi(0 ’正交成分設為〗p2⑴。 . 又,上述說明有關加權合成後之訊號309A及加權合成 : 後之訊號316B之同相成分與正交成分之置換,但不限於 - 此,亦可進行多於2個訊號之訊號同相成分與正交成分之置 換。 又,於上述例,說明同一時刻(同一頻率((子)載波))之 基頻訊號之置換,但並非同一時刻之基頻訊號之置換亦 sj·。作為例子可記述如下: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l⑴之同相成分設為IPi(i+v),正 交成分設為QP2(i+w),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i)之同相成分設 為IP2(i+w),正交成分設為QpA+v);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l⑴之同相成分設為Ipl(i+v),正 交成分設為IP2(i+w),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i)之同相成分設 為QPi(i+v),正交成分設為Qp2(i+W); 175 201246826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l⑴之同相成分設為Ip2(i+w),正 交成分設為Ipl(i+v),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i)之同相成分設 為QPi(i+v),正交成分設為QP2(i+w);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l(i)之同相成分設為Ipl(i+v),正 交成分設為Ip2(i+W),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i)之同相成分設 為Qp2(i+w),正交成分設為Qp丨(i+v);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l⑴之同相成分設為Ip2(i+w),正 交成分設為Ipl(i+v),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i)之同相成分設 為Qp2(i+w),正交成分設為Qpl(i+v);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l(i)之同相成分設為Ipl(i+v),正 交成分設為Qp2(i+w),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i)之同相成分設 為Qpl(i+v),正交成分設為Ip2(i+w);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l(i)之同相成分設為QP2(i+w),正 交成分設為Ipl(i+v),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i)之同相成分設 為Ip2(i+w),正交成分設為Qpl(i+v);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l⑴之同相成分設為QP2(i+w),正 交成分設為Ipl(i+v),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i)之同相成分設 為QPi(i+v),正交成分設為Ip2〇+w);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i)之同相成分設為Ipl(i+v),正 交成分設為IP2(i+w),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l(i)之同相成分設 為QPi(i+v),正交成分設為QP2(i+w);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i)之同相成分設為Ip2(i+w),正 交成分設為Ipl(i+v),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l(i)之同相成分設 為Qpl(i+v),正交成分設為Qp2(i+w); 176 ⑧ 201246826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⑴之同相成分設為1pl(1+v),正 交成分設為ip2(i+w),置換後之基頻訊號巾⑴之同相成分設 為Qp2(i+w),正交成分設為QPi(i+v);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i)之同相成分設為1P2(i+W) ’正 交成分設為IPi(i+v),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Ki)之同相成分設 為Qp2(i+w),正交成分設為QPi(i+v);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i)之同相成分設為1W+v) ’正 交成分設為Qp2(i+w),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UO之同相成分設 為Ip2(i+w),正交成分設為Qpi(i+v);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i)之同相成分設為1pA+v),正 交成分設為QP2(i+w),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 1⑴之同相成分設 為QPi(i+v),正交成分設為kG+w);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i)之同相成分設為Qp2(i+W) ’正 交成分設為Ip丨(i+v),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UO之同相成分設 為Ip2(i+w),正交成分設為Qp丨(i+v);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i)之同相成分設為QP2(i+w),正 交成分設為IPi(i+v),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l(i)之同相成分設 為QPi(i+v),正交成分設為Ip2(i+w)。 加權合成後之訊號309A(pl(i))之同相I成分表現為 Ipl(i),正交Q成分表現為Qpl(i),加權合成後之訊號 316B(p2(i))之同相I成分表現為Ip2(i),正交Q成分表現為 Qp2(i)。然後,置換後基頻訊號6701A(ql(i))之同相I成分表 現為Iql⑴’正交Q成分表現為Qql⑴,置換後基頻訊號 6701B(q2(i))之同相I成分表現為Iq2(i),正交Q成分表現為 177 201246826
Qq2(i)。 第68圖係用以說明上述記載之圖;如前述所記載’加 權合成後之訊號⑴)之同相1成分表現為1pi⑴’正交 Q成分表現為Qp丨(丨),加權合成後之訊號316B(P2(i))之同相1 成分表現為IP2(i) ’正交Q成分表現為QpW)。然後’置換後 基頻訊號6701A(ql(i))之同相[成分表現為Iqi(i) ’正交Q成分 表現為Qql(i),置換後基頻訊號6701B(q2⑴)之同相1成分表 現為Iq2⑴,正交Q成分表現為Qq2⑴。 如此一來,置換後基頻訊號6701A(ql(i))之同相I成分
Iqi(i)、正交Q成分Qj⑴,及置換後基頻訊號6701B(q2⑴) 之同相I成分Iq2(i)、正交Q成分Qq2(i),係如上述所說明的某 一者來表現。 然後,如同於同一時刻,利用同一頻率,從發送天線 312A發送相當於置換後基頻訊號6701 A(q 1 (i))之調變訊 號,從發送天線312B發送相當於置換後基頻訊號6701B (q2(i))之調變訊號,於同一時刻’利用同一頻率,從不同天 線發送相當於置換後基頻訊號6701 A(ql(i))之調變訊號及 相當於置換後基頻訊號6701 B(q2(i))之調變訊號。 相位變更部3 17B係以加權合成後之訊號316B及關於 訊號處理方法之資訊315作為輸入,規則地變更該訊號316B 之相位而輸出。規則地變更係指以預先決定的週期(例如每 η個符元(η為1以上之整數)或每預先決定的時間)’按照預先 決定之相位變更模式來變更相位。關於相位變更模式的細 節係於下述實施形態4說明。 178 201246826 無線部310B係以加權合成後之訊號309B作為輸入,施 以正交調變、帶區限制、頻率轉換、放大等處理,並輸出 發送訊號311B,發送訊號311B係從天線312B作為電波輸 出。 再者,第67圖係如第3圖說明編碼器為複數的情況,但 對於第67圖,如第4圖具備編碼器及分配部,分配器所輸出 的訊號分別作為交錯器之輸入訊號,之後則承襲第67圖之 構成的情況下,亦可與上述同樣地動作。 第5圖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發送裝置之時間軸之訊框 構成之一例。符元500_1係用以對接收裝置通知發送方法之 符元,傳送例如為了傳送資料符元所用之錯誤更正方式、 其編碼率之資訊、為了傳送資料符元所用之調變方式之資 訊等。 符元501_1係用以推定發送裝置所發送的調變訊號 zl(t){其中,t為時間}之通道變動之符元。符元502_1係調變 訊號zl(t)發送給(時間軸)之符元號碼u之資料符元,符元 5 0 3 _ 1係調變訊號z 1 (t)發送給(時間軸)之符元號碼u +1之資 料符元。 符元501_2係用以推定發送裝置所發送的調變訊號 z2(t){其中,t為時間}之通道變動之符元。符元502_2係調變 訊號z2(t)發送給(時間軸)之符元號碼u之資料符元,符元 503_2係調變訊號z2(t)發送給(時間軸)之符元號碼u+1之資 料符元。 此時,於zl(t)之符元及z2(t)之符元,同一時刻(同一時 179 201246826 間)之符元係利用同一(共通)頻率而從發送天線發送β 說明有關發送裝置所發送的調變訊號⑴與調變訊號 z2(t)、及接收裝置之接收訊號rl(t)、r2(t)之關係。 於第5圖,504#1、504#2係表示發送裝置之發送天線, 505#1、505#2係表示接收裝置之接收天線;發送裝置係從 發送天線504#1發送調變訊號zl(t),從發送天線5〇4#2發送 調變訊號z2(t)。此時,調變訊號zl(t)及調變訊號Z2⑴係佔 有同一(共同)頻率(帶區)。發送裝置之各發送天線及接收裝 置之各天線之通道變動分別設為hll(t)、hl2⑴、h21⑴、 h22(t),若接收裝置之接收天線505# 1所接收的接收訊號設 為rl(t),接收裝置之接收天線505#2所接收的接收訊號設為 r2(t),則以下關係式會成立。 [數 66] f ,2队 \ hl2{t)Y ζι(ήΛ h22(t)l(z2(t)) …式(66) 第69圖係與本實施形態之加權方法(預編碼(prec〇ding) 方法)、基頻訊號之置換及相位變更方法相關聯之圖;加權 合成部600係統合第67圖之加權合成部308A與308B兩者之 加權合成部。如第69圖所示,串流sl(t)及串流s2(t)相當於 第3圖之基頻訊號307A及307B,總言之,其為按照QPSK、 16QAM、64QAM等調變方式之映射之基頻訊號同相I、正 交Q成分。然後,如第69圖之訊框成分,串流si⑴係將符元 180 ⑤ 201246826 號碼u之訊號表現為sl(u),將符元號碼u+l之訊號表現為 s 1 (u+1),以此類推。同樣地’串流⑴係將符元號碼u之sil 號表現為s2(u),將符元號碼u+1之訊號表現為s2(u+l) ’以 此類推。然後’加權合成部6〇〇係以第67圖之基頻§孔5虎 307八(51(〇)及3078(52(〇)、關於加權資訊之資訊315作為輸 入,施以按照關於加權資訊之資訊315之加權方法,並輸出 第67圖之加權合成後之訊號309A(pl(t))、316B(p2(t))。 此時,若固定之預編碼矩陣F之第1列向量設為 Wl=(wll,wl2),則pi⑴可由以下式(67)來表現。 [數 67] pl(t) = W\s\{t) …式(67) 另,若固定之預編碼矩陣F之第2列向量設為 W2=(w21,w22),則p2⑴可由以下式(68)來表現。 [數 68] p2(t) = W2s2{t) …式(68) 因此,預編碼矩陣F可由下式來表現。 [數 69] ^ fwll wU^] F =
Kw2l w22y …式(69) 181 201246826 已進行基頻訊號置換後之置換後基頻訊號6701 A(ql(i)) 之同相1成分1qi(〇、正交Q成分Qqi(i),及置換後基頻訊號 ’叫仰))之同相I成分W、正交Q成分Qq2__)及 P ()之關係係如上述。然後,相位變更部之相位變更式若 »又為y(t) ’則才目位變更後之基頻訊號期B(q2,(i)) (70)來表現。 [數 70] 式(70) 在此 弋n,y(tHrHa、?、職^之方絲變更相位之數 式例如若週期設為4,則時刻 (71)來表現。 相位皮更式可由例如式 [數 71] yiu) e jo 現。 [數 72] 同樣地,時刻u+l之相位變 ...式(71) 更式可由例如式(72)來表 y{^ +1) = eyf ^ …式(72) 亦即,時刻u+k之相位蠻尹4,〜 式可由式(73)來表現。 ⑤ 182 201246826 [數 73] .kn y(u + k) = e 2 …式(73) 再者,式(71)〜(73)所示之規則地相位變更例僅為一 例。 規則地相位變更之週期不限於4。該週期數越多,則越 可能得以促使接收裝置之接收性能(更正確而言應為錯誤 更正性能)提升(並非週期越大越佳,宜避開如2的小值之可 能性高。)。 又,於上述式(71)〜(73)所示之相位變更例,係表示 逐次僅旋轉預定相位(於上述式各旋轉π/2)之構成,但非僅 旋轉預定相位而隨機地變更相位亦可。例如y(t)按照預先 決定之週期,變更如式(74)或式(75)所示之順序所乘之相 位亦可。在相位之規則變更中,重要處在於調變訊號之相 位規則地受到變更,關於受到變更之相位程度儘量均等, 例如對於從-π弧度到π弧度,雖期望呈均勻分布,但隨機 亦可。 [數 74] eJ° e * ->β5 ^ .6π Jn ?>η 4π j— /—— e 5…5 • S/c 9π J- e e …式(74) 183 201246826 [數 75] e .ηJ1 .3π .3 、 q 4 ^ ejn -> e ·5π >β 4 e > eJlTt 4 …式(75) 此,第6圖之加權合成部600係以預先決定之固定的 員扁馬權重來執行預編碼,相位變更部317B係一面規則地 改變其變更程度…面變更輸人訊號之相位。 於LOS環境,若利用特殊的預編碼矩陣,雖可能大幅 改善接收品質,但該特殊的預編碼矩陣係依直接波之狀況 而不同。然而,於[〇8環境存在某規則,若按照該規則而 規則地切換特殊的預編碼矩陣,則會大幅改善接收品質。 本發明係提案改善LOS環境之訊號處理方法。 第7圖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接收裝置7〇〇之構成之一 例。無線部7〇3_X係以天線701_χ所接收的接收訊號7〇2_χ 作為輸入,施以頻率轉換、正交解調等處理,並輸出基頻 訊號7〇4_JX。 由發送裝置所發送的調變訊號zl之通道變動推定部 705_1係以基頻訊號704一X作為輸入,擷取第5圖之通道推定 用之參考符元501一1 ’推定相當於式(66)之hll之值,並輸出 通道推定訊號706_1。 由發送裝置所發送的調變訊號z2之通道變動推定部 705_2係以基頻訊號704_X作為輪入,擷取第5圖之通道推定 201246826 用之參考符元501 一2,推定相當於式(66)之hi2之值,並輸出 通道推定訊號7〇6_2。 無線部703_丫係以天線701_γ所接收的接收訊號7〇2_γ 作為輸入,施以頻率轉換、正交解調等處理,並輸出基頻 訊號704__Υ。 由發送裝置所發送的調變訊號zl之通道變動推定部 7〇7_1係以基頻訊號704—Y作為輸入,擷取第5圖之通道推定 用之參考符元5〇1_1 ’推定相當於式(66)之h21之值,並輪出 通道推定訊號7〇8_1。 由發送裝置所發送的調變訊號Z2之通道變動推定部 707—2係以基頻訊號704_丫作為輸入,擷取第5圖之通道推定 用之參考符元501-2,推定相當於式(66)之h22之值,並輸出 通道推定訊號708_2。 控制資訊解碼部709係以基頻訊號704_X及704—Y作為 輸入’檢測用以通知第5圖之發送方法之符元500一1,並輸 出關於發送裝置所通知的發送方法之資訊之訊號710。 訊號處理部711係以基頻訊號704_X、704Y、通道推定 訊號706—1、706_2、708_1、708—2、及關於發送裝置所通 知的發送方法之資訊之訊號710作為輸入,進行檢波、解 碼’並輪出接收資料712_1及712_2。 接著,詳細說明有關第7圖之訊號處理部711之動作。 第8圖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訊號處理部711之構成之一例。 第8圖主要由内部ΜΙΜΟ檢波部及軟入/軟出解碼器、係數生 成部所構成。關於該構成之反覆解碼方法,其細節已於非 185 201246826 專利文獻2、料散獻3敘述,但料利文獻2、非專利文 獻3所記載的ΜΙΜΟ傳送方式為空間多工MIM〇傳送方式, 而本貫施形悲之傳送方式係隨著時間變更訊號之相位,且 使用預編碼矩陣之ΜΙΜΟ傳送方式,該點係與非專利文獻 2非專利文獻3之相異點。若式(66)之(通道)矩陣設為^⑴, 第69圖之預編碼權重矩陣設為F(在此,預編碼權重矩陣係 於1之接收訊號中為不變更之固定矩陣),第69圖之相位變 更部之相位變更式之矩陣設為Y(t)(在此,γ⑴係依t而變 化),從基頻訊號之置換,可導出接收向量R⑴=(rl⑴,r2(t)yr 與串流向量S(t)=(sl(t),s2(t))T之關係,對於接收向量汉⑴適 用非專利文獻2、非專利文獻3之解碼方法而進行Mim〇檢 波。 因此,第8圖之加權係數生成部819係以關於發送裝置 所通知的發送方法之資訊(用以特定出所利用的固定之預 編碼矩陣及相位已變更時之相位變更模式之資訊)之訊號 818(相當於第7圖之710)作為輸入,輸出關於加權係數之資 訊之訊號820。 内部ΜΙΜΟ檢波部803係以關於加權係數之資訊之訊號 820作為輸入,利用該訊號進行反覆檢波•解碼,針對該動 作來說明。 於第8圖之sfl號處理部,為了進行反覆解碼(反覆檢 波)’須進行如第1〇圖之處理方法。首先,進行調變訊號(串 流)s 1之1碼字(或1訊框)及調變訊號(串流)s 2之1碼字(或j訊 框)之解碼。其結果,從軟入/軟出解碼器,獲得調變訊號(串 ⑧ 186 201246826 流)si之1碼字(或1訊框)及調變訊號(串流)S2之1碼字(或1訊 框)之各位元之對數概似比(LLR: Log-Likelihood Rati〇)。 然後,利用該LLR再次進行檢波•解碼。該操作進行複數 次(該操作稱為反覆解碼(反覆檢波))。下文係以1訊框之預 定時間之符元之對數概似比(L L R)之做成方法為中心來說 明。 於第8圖,記憶部815係以基頻訊號801X(相當於第7圖 之基頻訊號704_X)、通道推定訊號群802X(相當於第7圖之 通道推定訊號706J、706_2)、基頻訊號801Y(相當於第7圖 之基頻訊號704_Y)、通道推定訊號群802Y(相當於第7圖之 通道推定訊號708_1、708_2)作為輸入,為了實現反覆解碼 (反覆檢波),將所算出的矩陣記憶作變形通道訊號群。然 後,記憶部815係於必要時,將上述訊號作為基頻訊號 816Χ、變形通道推定訊號群817Χ、基頻訊號816Υ、變形通 道推定訊號群817Υ而輸出。 關於其後之動作,分為初始檢波的情況與反覆解碼(反 覆檢波)的情況來說明。 <初始檢波的情況> 内部ΜΙΜΟ檢波部803係以基頻訊號801Χ、通道推定訊 號群802Χ、基頻訊號801Υ、通道推定訊號群802Υ作為輸 入。在此,調變訊號(串流)sl、調變訊號(串流)s2之調變方 式係說明作16QAM。 内部ΜΙΜΟ檢波部803首先從通道推定訊號群802X、通 道推定訊號群8 0 2 Y,求出與基頻訊號8 〇 1X相對應之候補訊 187 201246826 號點。於第11圖表示當時狀況。於第11圖,φ(黑圓點)為JQ 平面之候補訊號點,由於調變方式為16QAM,因此候補訊 號存在有256個。(其中’於第11圖,由於表示示意圖,因 此未表示256個候補訊號點。)在此,若以調變訊號si傳送之 4位元設為b0、bl、b2、b3,以調變訊號S2傳送之4位元設 為b4、b5、b6、b7,則於第11圖存在有與(b〇、bl、b2、b3、 b4、b5、b6、b7)相對應之候補訊號點。然後,求出接收訊 號點1101(相當於基頻訊號801X)與各候補訊號點之歐氏距 離平方。然後’以雜訊之偏差σ2來除算各個歐氏距離平方。 因此,求出以雜訊之偏差除算與(b0、b卜b2、b3、b4、b5、 b6、b7)相對應之候補訊號點與接收訊號點歐氏距離平方後 之值,即求出 Ex(b0、bl、b2、b3、b4、b5 ' b6、b7)。再者, 各基頻訊號、調變訊號si、s2為複數訊號。 同樣地,從通道推定訊號群802X、通道推定訊號群 802Y,匯總與基頻訊號801Y相對應之候補訊號點,求出與 接收訊號點(相當於基頻訊號801Y)之歐氏距離平方,以雜 訊之偏差σ2來除算該歐氏距離平方。因此,求出以雜訊之 偏差除算與(b0、bl、b2、b3、b4、b5、b6、b7)相對應之候 補訊號點與接收訊號點歐氏距離平方後之值,即求出 Ev(b0 ' bl ' b2 ' b3 ' b4 ' b5 ' b6 ' b7) 0 然後,求出Ex(b0、b卜 b2、b3、b4、b5、b6、b7)+EY(b〇、 bl、b2、b3、b4、b5、b6、b7=E(bO、bl、b2、b3、b4、b5、 b6 、 b7)。 内部ΜΙΜΟ檢波部803係將E(b0、bl、b2、b3、b4、b5、 ⑧ 188 201246826 b6、b7)作為訊號804而輸出。 對數概似算出部805A係以訊號8〇4作為輸入,算出位元 b0、bl、b2及b3之對數概似(log likelihood),並輸出對數概 似訊號806A。其中,於對數概似算出中,算出“1”時之對數 概似及“0”時之對數概似。其算出方法係如式(28)、式(29)、 式(30)所示,關於細節則表示於非專利文獻2、非專利文獻3。 同樣地’對數概似算出部805B係以訊號804作為輸入, 算出位元b4、b5、b6及b7之對數概似,並輸出對數概似訊 號806B 。 解交錯器(807A)係以對數概似訊號806A作為輸入,進 行與交錯器(第3圖之交錯器(304A))相對應之解交錯,並輸 出解交錯後之對數概似訊號808A。 同樣地,解交錯器(807B)係以對數概似訊號806B作為 輸入,進行與交錯器(第3圖之交錯器(304B))相對應之解交 錯,並輸出解交錯後之對數概似訊號808B。 對數概似比算出部809A係以解交錯後之對數概似訊號 808A作為輸入,算出以第67圖之編碼器302A編碼後之位元 之對數概似比(LLR : Log-Likelihood Ratio),輸出對數概似 比訊號810A。 同樣地,對數概似比算出部809B係以解交錯後之對數 概似訊號808B作為輸入,算出以第67圖之編碼器3〇2B編碼 後之位元之對數概似比(LLR : Log-Likelihood Ratio),輸出 對數概似比訊號810B。 軟入/軟出解碼器811A係以對數概似比訊號810 A作為 189 201246826 輸入,進行解碼並輸出解碼後之對數概似比812A。 同樣地,軟入/軟出解碼器811B係以對數概似比訊號 810B作為輸入,進行解碼並輸出解碼後之對數概似比 812B。 <反覆解碼(反覆檢波)的情況、反覆次數k> 交錯器(813A)係以第k-1次軟入/軟出解碼所獲得的解 碼後之對數概似比812A作為輸入,進行交錯並輸出交錯後 之對數概似比814A。此時,交錯器(813A)之交錯模式係與 第67圖之交錯器(3(MA)之交錯模式相同。 交錯器(813B)係以第k-Ι次軟入/軟出解碼所獲得的解 碼後之對數概似比812B作為輸入,進行交錯並輸出交錯後 之對數概似比814B。此時,交錯器(813B)之交錯模式係與 第67圖之交錯器(304B)之交錯模式相同。 内部ΜΙΜΟ檢波部803係以基頻訊號816X、變形通道推 定訊號群817Χ、基頻訊號816Υ、變形通道推定訊號群 817Υ、交錯後之對數概似比814Α、交錯後之對數概似比 814Β作為輸入。在此,不利用基頻訊號801Χ、通道推定訊 號群802Χ、基頻訊號801Υ、通道推定訊號群802Υ而利用基 頻訊號816Χ、變形通道推定訊號群817Χ、基頻訊號816Υ、 變形通道推定訊號群817Υ,此係由於反覆解碼會發生延遲 時間。 内部ΜΙΜΟ檢波部803之反覆解碼時之動作與初始檢波 時之動作之相異點在於,將交錯後之對數概似比814Α、交 錯後之對數概似比814Β利用在訊號處理時。内部ΜΙΜΟ檢
190 201246826 波部803首先與初始檢波時同樣地求出E(b0、b 1、b2、b3、 b4、b5、b6、b7)。此外還從交錯後之對數概似比814A、交 錯後之對數概似比814B,求出相當於式(11)、式(32)之係 數。然後’利用該求出之係數來修正E(b0、bl、b2、b3、 b4、b5、b6、b7)之值,該值設為E,(b0、bl、b2、b3、b4、 b5、b6、b7)並作為訊號804而輸出。 對數概似算出部805A係以訊號804作為輸入,算出位元 b0、bl、b2及b3之對數概似(l〇g likelihood),並輸出對數概 似訊號806A。其中’於對數概似算出中,算出,,時之對數 概似及“0”時之對數概似。其算出方法係如式(31)、式(32)、 式(33)、式(34)、式(35)所示,並表示於非專利文獻2、非專 利文獻3。 同樣地,對數概似算出部805B係以訊號804作為輸入, 算出位元b4、b5、b6及b7之對數概似,並輸出對數概似訊 號806B。解交錯以後的動作係與初始檢波相同。 再者,於第8圖雖表示有關進行反覆檢波時之訊號處理 部之構成,但反覆檢波並非獲得良好接收品質時所必需的 構成’在構成上亦可不具有僅對反覆檢波所必要的構成部 分、交錯器813A、813B。此時,内部ΜΙΜΟ檢波部803不進 行反覆性檢波。 再者’如非專利文獻5等所示,利用QR分解來進行初 始檢波、反覆檢波亦可。又,如非專利文獻11所示’進行
MMSE (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 :最小均方誤差)、ZF (Zero Forcing :零強制)之線性運算而進行初始檢波亦可。 191 201246826 第9圖係與第8圖不同之訊號處理部之構成,其為對於 第67圖適用第4圖之編碼器、分配部之發送裝置所發送的調 變汛號用之訊號處理部。與第8圖之相異點在於軟入/軟出 解碼器之數目,軟入/軟出解碼器9〇1係以對數概似比訊號 81〇A、810B作為輸入,進行解碼並輸出解碼後之對數概似 比902。分配部903係以解碼後之對數概似比9〇2作為輸入而 進行分配。關於其他部分則與第8圖為同樣動作。 如以上,如本實施形態,ΜΙΜΟ傳送系統之發送裝置從 複數個天線發送複數個調變訊號時,隨著時間切換預編碼 權重’並且規則地進行切換,藉此可於直接波所支配的L〇s 環境下,獲得與以往採用空間多工ΜΙΜ〇傳送時相比,更提 升傳送品質的效果。 於本實施形態’尤其關於接收裝置之構成係限定天線 數而說明動作,但天線數增加時,亦可同樣地實施。總言 之,接收裝置之天線數不會對本實施形態之動作、效果造 成影響。 又’於本實施形態’編碼不特別限於LDPC碼,又,關 於解碼方法而言’軟入/軟出解碼器不限於以和積解碼為 例,尚有其他軟入/軟出之解碼方法,例如BCJR運算法、 SOVA運算法、Max一i〇g_MAP運算法等。關於細節係表示 於非專利文獻6。 又’於上述雖以單載波為例來說明,但不限於此,進 行夕載波傳送時亦可同樣地實施。因此,關於例如向量擴 月欠通 afl 方式、〇fDM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192 ⑤ 201246826
Multiplexing :正交分頻多工)方式、SC-FDMA (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單載波分頻 多重存取)、SC—OFDM (Single Carrier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單載波正交分頻多工)方 式、於非專利文獻7等所示之小波OFDM方式等情況,亦可 同樣地實施。又,於本實施形態,資料符元以外之符元, 例如前導符元(前文、單一字元等)、控制資訊傳送用之符元 等可於訊框任意配置。 接著,說明採用OFDM方式時之例子,來作為多載波 方式之一例。 第70圖係表示採用OFDM時之發送裝置之構成。於第 70圖,關於與第3圖、第12圖、第67圖同樣動作者係附上同 一符號。 OFDM方式關連處理部1201A係以加權後之訊號309A 作為輸入,施以OFDM方式關連的處理,並輸出發送訊號 1202A。同樣地,OFDM方式關連處理部1201B係以相位變 更後之訊號309B作為輸入,施以OFDM方式關連的處理, 並輸出發送訊號1202B。 第13圖係表示第70圖之OFDM方式關連處理部 1201A、12〇1Β後續之構成之一例,從第70圖之1201A關連 到312A之部分為1301A至1310A,從1201B關連到312B之部 分為 1301B至 1310B。 序列並列轉換部1302A係將置換後之基頻訊號13〇1 a (相當於第70圖之置換後之基頻訊號6701A)進行序列並列 193 201246826 轉換,並輸出並列訊號1303A。 重排部1304A係以並列訊號1303A作為輸入進行重 排,並輸出重排後之訊號1305A。再者,關於重排係於下文 詳細敘述。 反快速傅利葉轉換部1306A係以重排後之訊號1305 A 作為輸入,施以反快速傅利葉轉換,並輸出反傅利葉轉換 後之訊號1307A。 無線部1308A係以反傅利葉轉換後之訊號1307A作為 輸入,進行頻率轉換、放大等處理,並輸出調變訊號1309A, 調變訊號13 09A係從天線1310 A作為電波輸出。 序列並列轉換部13 02B係將加權後之訊號13 01B (相當 於第12圖之相位變更後之訊號309B)進行序列並列轉換,並 輸出並列訊號1303B。 重排部1304B係以並列訊號1303B作為輸入進行重 排,並輸出重排後之訊號1305B。再者,關於重排係於下文 詳細欽述。 反快速傅利葉轉換部1306B係以重排後之訊號1305B 作為輸入,施以反快速傅利葉轉換,並輸出反傅利葉轉換 後之訊號1307B。 無線部1308B係以反傅利葉轉換後之訊號1307B作為 輸入,進行頻率轉換、放大等處理,並輸出調變訊號1309B, 調變訊號1309B係從天線1310B作為電波輸出。 於第67圖之發送裝置,由於並非利用多載波之傳送裝 置,因此如第69圖以4週期的方式變更相位,於時間軸方向 194 ⑤ 201246826 配置相位變更後之符元。採用如第70圖所示之0FDM方式 般之多載波傳送方式時,當然可考慮如第67圖。進行預編 碼、基頻訊號置換,於時間軸方向配置相位變更後之符元, 就各(子)載波進行配置之方式,但多載波傳送方式時,可考 慮利用頻率軸方向、或頻率軸.時間袖兩者而配置之方法。 下文說明有關該點。 第14圖係表示橫軸頻率、縱軸時間之第13圖之重排部 1301A、1301B之符元之重排方法之一例;頻率軸係由(子) 載波0至(子)載波9所構成,調變訊號zl及z2係於同一時刻 (時間)使用同一頻帶,第14(A)圖係表示調變訊號zl之符元 之重排方法,第14(B)圖係表示調變訊號z2之符元之重排方 法。序列並列轉換部1302A係對於作為輸入之加權後之訊號 1301A之符元,依序派分號碼#〇、#1、#2、#3、…。在此, 由於考慮週期4的情況,因此#〇、#1、#2、#3為一週期份。 若同樣地考慮,則#4n、#4n+l、#4n+2、#4n+3(n為0以上之 整數)為一週期份。 此時’如第14(A)圖,從載波〇依序配置符元#0、#1、 #2、#3、…,於時刻$1配置符元#〇至#9,其後於時刻$2配 置符元_至#19,如上規則地配置。再者,調變訊號21及 z2為複數訊號。 同樣地,序列並列轉換部13咖係對於作為輸入之加權 且相位變更後之訊號丨細之料,依序派分號柳鲁 #2、#3、.'.。在此,由於考慮週期4的情心因此#〇、#1、 们'纖行各異之相位變更,、#1、#2、#3為一週期份。 195 201246826 若同樣地考慮,則#4n、#4n+l、#4n+2、#4n+3(n為0以上之 整數)進行各異之相位變更,#4η、#4η+1、#4η+2、#4η+3 為一週期份。 此時’如第14(Β)圖,從載波〇依序配置符元糾、、 #2、#3、…,於時刻$1配置符元糾至#9,其後於時刻$2配 置符元#10至#19,如上規則地配置。 然後,第14(B)圖所示之符元群14〇2係採用第矽圖所示 之相位變更方法時之丨週期份之符元,符元#〇係利用第矽圖 之時刻u之相位時之符元;符元#1係利用第_之時槽㈣ 之相位時之符元;符元_利用第69圖之時槽u+2之相位時 之符元;符元㈣利用第69圖之時刻u+3之相位時之符元。 因此’於符元#x,X mod 4為0(以4除以_之餘數,因此 mod: modul〇)時’符元#讀利用第的圖之時刻u之相位時之 符元;X mod 4為i時’符元料係利用第的圖之時刻㈣之相 位時之符元;一為2時,符元#χ係利用⑽圖之時❿ + 2之相位時之符元;χπκκΜ為3時,符元#祕利用第_ 之時刻u+3之相位時之符元。 $ 14(A) _所示之調變訊號z 1未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 受到相位變更。 ^夕栽波傳送方式時,盘 波傳送時不同,具有可將料排在解軸方向之特[ 後,關於符元之洲方式並不限心㈣圖之排列方式 利用第15圖、第16圖來說明其他例。 第15圖係表示與第14圖不同1㈣率、縱軸時間 196 201246826 第13圖之重排部1301A、1301B之符元之重排方法之一例; 第15(A)圖係表示調變訊號zl之符元之重排方法,第15(B) 圖係表示調變訊號z2之符元之重排方法。第15(A)、(B)圖與 第14圖之不同點係調變訊號z 1之符元之重排方法與調變訊 號z2之符元之重排方法不同之點;於第15(B)圖,將符元#0 至#5配置於載波4至載波9,將符元#6至#9配置於載波0至載 波3,其後以同樣規則,將符元#10至#19配置於各載波。此 時,與第14(B)圖相同,第15(B)圖所示之符元群1502係採用 第6圖所示之相位變更方法時之1週期份之符元。 第16圖係表示與第14圖不同之橫軸頻率、縱軸時間之 第13圖之重排部1301A、1301B之符元之重排方法之一例; 第16(A)圖係表示調變訊號zl之符元之重排方法,第16(B) 圖係表示調變訊號z2之符元之重排方法。第16(A)、(B)圖與 第14圖之不同點係相對於在第14圖,將符元按順序配置於 載波,而於第16圖,不將符元按順序配置於載波之點。無 須贅述,於第16圖亦可與第15圖相同,使得調變訊號zl之 符元之重排方法與調變訊號z2之重排方法不同。 第17圖係表示與第14〜16圖不同之橫軸頻率、縱軸時 間之第13圖之重排部1301A、1301B之符元之重排方法之一 例;第17(A)圖係表示調變訊號zl之符元之重排方法,第 17(B)圖係表示調變訊號z2之符元之重排方法。於第14〜16 圖,將符元排列於頻率軸方向,而於第17圖,利用頻率、 時間轴兩者來配置符元。 於第69圖,說明以4時槽切換預編碼權重的情況之例 197 201246826 子在X8時槽切換的情況為例來說明。第I7圖所示之 符元群17G2_肖純較料時之丨週期份 之符元(故為 8符兀)係利用時刻u之相位時之符元;符元#ι係利 用時刻u+1之相位時之符元;符元㈣利用時刻 u+2之相位 時之符元’符元#3係利用時刻u+3之相位時之符元;符元料 係到用夺刻u+4之相位時之符元;符元#5係利用時刻—之 相位夺之符元,付元係利用時刻之相位時之符元;符 元#7係利用時刻u+7之相位時之符元。因此,於符元如,X m〇d 8為0時’符元心係利用時刻u之相位時之符元;xmod 8 為1時’符元#x係利用時刻U+1之相位時之符元;請心為 2時,符元#x係利用時刻u+2之相位時之符元;χ m〇d 8為3 時,符元#x係利用時刻u+3之相位時之符元;χ m〇d 8為4 時,符元#x係利用時刻u+4之相位時之符元;χ m〇d 8為5 時’符元#χ係利用時刻u+5之相位時之符元;χ m〇d 8為6 時’符元#x係利用時刻u+6之相位時之符元;χ m〇d 8為7 時’符元#x係利用時刻u+7之相位時之符元。於第17圖之排 列方式中,於時間軸方向利用4時槽,於頻率軸方向利用2 時槽’合計利用4x2=8時槽來配置1週期份之符元,此時, 若1週期份之符元數設為mxn(亦即,預編碼權重存在有mxn 種),配置1週期份之符元所使用的頻率軸方向之時槽(載波 數)設為η,使用於時間軸方向之時槽設為爪,則m>n即可。 此係與頻率軸方向之變動相比較,直接波之相位在時間軸 方向之變動較為和缓。因此,由於為了減少固定性的直接 波景> 響而進行本實施形態之預編碼權重變更,故於進行預 ⑤ 198 201246826 編碼權重變更之週期内,欲減少直接波的變動。因此, 即可。又,若考慮以上觀點,比起僅於頻率軸方向或僅於 時間軸方向重排符元,如第17圖利用頻率軸與時間軸兩者 來進行重排,直接波變成固定的可能性較高,在效果上易 獲得本發明效果。其中,若排列於頻率軸方向,則頻率軸 交動激烈,因此可能可獲得分集增益,故利用頻率軸與時 間軸兩者來進行重排的方法,未必是最佳方法。 第18圖係表示與第17圖不同之橫轴頻率、縱軸時間之 第13圖之重排部13〇1Α、1301B之符元之重排方法之一例; 第18(A)圖係表示調變訊號zl之符元之重排方法,第18(叫 圖係表示調變訊號z2之符元之重排方法。第18圖係與第17 圖相同,利用頻率、時間軸兩者來配置符元,而與第17圖 之相異點在於,第17圖係以頻率方向優先,其後於時間軸 方向配置符元,相對於此,第18圖係以時間軸方向優先, 其後於時間軸方向配置符元之點。於第18圖,符元群18〇2 係採用相位變更方法時之1週期份之符元。 再者,於第17圖、第18圖,與第15圖相同,以調變訊 號zl之符元之配置方法與調變訊號22之符元配置方法不同 的方式來配置,仍可同樣地實施,又,可獲得能得到高接 收品質的效果。又,於第17圖、第丨8圖,未如第16圖按順 序配置符元,仍可同樣地實施,又,可獲得能得到高接收 品質的效果。 第22圖係表示與上述不同之橫軸頻率、縱軸時間之第 13圖之重排部1301A、130B之符元之重排方法之—例。其 199 201246826 考慮利用如第69圖之時刻u〜u+3之4時槽規則地切換預編 碼矩陣的情況。於第22圖,特徵點係於頻率軸方向依序配 置符元,但朝時間轴方向前進時,令循環進行n(於第22圖 之例為n=l)符元循環移位之點。於第22圖之頻率軸方向之 符元群2210所示之4符元中,進行第69圖之時刻u〜u+3之相 位變更。 此時’於#0的符元係進行利用時刻u之相位之相位變 更’於#1係進行利用時刻u+1之相位之相位變更,於#2係進 行利用時刻u+2之相位之相位變更,於係進行利用時刻 u+3之相位之相位變更。 關於頻率軸方向之符元群2220亦相同,於#4的符元係 進行利用時刻u之相位之相位變更,於#5係進行利用時刻 u+1之相位之相位變更,於#6係進行利用時刻u+2之相位之 相位變更’於#7進行利用時刻u+3之相位之相位變更。 於時間$1的符元,進行如上述之相位變更,於時間軸 方向’由於進行循環移位,因此符元群22〇1、2202、2203、 2204係如以下進行相位變更。 於時間軸方向之符元群2201,於#〇的符元係進行利用 時刻u之相位之相位變更,於#9係進行利用時刻u+1之相位 之相位變更’於# 18係進行利用時刻u+2之相位之相位變 更’於#27進行利用時刻u+3之相位之相位變更。 於時間軸方向之符元群2202,於#28的符元係進行利用 時刻u之相位之相位變更,於#1係進行利用時刻u+1之相位 之相位變更’於# 1 〇係進行利用時刻u+2之相位之相仇變 200 201246826 更’於#19進行利用時刻u+3之相位之相位變更。 於時間軸方向之符元群2203 ’於#20的符元係進行利用 時刻u之相位之相位變更,於#29係進行利用時刻u+丨之相位 之相位變更,於#2係進行利用時刻u+2之相位之相位變更, 於#11進行利用時刻u+3之相位之相位變更。 於時間軸方向之符元群2204,於#12的符元係進行利用 時刻u之相位之相位變更,於#2丨係進行利用時刻u+丨之相位 之相位變更’於#30係進行利用時刻u+2之相位之相位變 更’於#3進行利用時刻u+3之相位之相位變更。 於第22圖之特徵係於例如著眼於1的符元時,同一時 刻之頻率軸方向兩旁之符元(#10及#12)均利用與#11不同之 相位來進行相位變更,並且#11的符元之同一載波之時間軸 方向兩旁之符元(#2及#20)均利用與#11不同之相位來進行 相位變更。然後,此不限於#11的符元,於頻率軸方向及時 間軸方向,兩旁存在有符元之所有符元均與#丨丨的符元具有 同樣特徵。藉此以有效變更相位,不易受到對於直接波之 固疋性狀況的影響,因此資料接收品質改善的可能性變高。 於第22圖設定n=l而說明,但不限於此,即便設定n=3 仍可同樣地實施。又,於第22圖,於頻率軸排列符元,時 間朝軸方向前進時,藉由具有令符元之配置順序進行循環 移位之特徵來實現上述特徵,但亦有藉由隨機(亦可採規則 性)配置符元來貫現上述特徵的方法。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作為實施形態〖之變形例而表示 於相位變更前,插入基頻訊號置換部之構成,但亦可組合 201 201246826 本實施形態與實施形態2,於第26圖、第28圖,於進行相位 變更前插入基頻訊號之置換部而實施。因此,於第26圖, 相位變更部317A係以置換後基頻訊號6701 A(q 1⑴)作為輸 入,相位變更部317B係以置換後基頻訊號6701 B(q2(i))作為 輸入。又,關於第28圖之相位變更部317A及相位變更部 317B亦同理。 接著’揭示有關從發送裝置看來分散在各處之接收裝 置’無論接收裝置配置於何處,用以使得各接收裝置獲得 良好的資料接收品質之手法。 第31圖係表示於規則地變更相位之發送方式,利用如 OFDM之多載波方式時之時間—頻率轴之訊號之一部分符 7G之&fL框構成之—例。 第31圖係表示第67圖所示之相位變更部317B之輸入即 調變訊號z2’之訊框構成,由於丨個四角係表示符元(其中, 由於進行預編>6馬’因此一般包含si及s2兩者訊號,但端視 預編碼矩陣之構成,有時僅包含si及s2之一訊號。)。 在此’著眼於有關第31圖之載波2、時刻$2之符元 3100。再者,在此雖記載為載波,但有時稱為子載波。 於載波2 ’在時間上最鄰接時刻$2之頻率之符元,亦即 載波2之時刻$1之符元3103及時刻$3之符元3101各者之通 道狀態,係與載波2、時刻$2之符元3100之通道狀態具有非 Φ而度相關。 同樣地於時刻$2,在頻率軸方向最鄰接時刻之頻 率之符το,亦即載波〖之時刻$2之符元3刚及時刻$2、載波
202 201246826 3之符元3HM之通道狀態’均與載波2、時刻$2之符灿〇 之通道狀態具有非常高度相關。 ⑽ 如上述,符元31〇1、31〇2、3103'31〇4各者之通道狀 態係與符元3100之通道狀態具有非常高度相關。 於本說明書,就規則地變更相位之發送方法,作為相 乘之相位係準備Ν種相位(其中,Ν為2以上之整數)。於第31 圖所示之符元,例如雖附有「#」之記載,但此係意味對 於該符元之第6圖之訊號ζ2,乘以「6川」而變更相位。總 之,第31圖之各符元所記載的值係式(7〇)之〆〇值。 於本實施形態,揭示一種相位經變更之符元之符元西己 置,係利用該頻率軸方向相鄰接之符元及/或時間軸方甸相 鄰接之符元之通道狀態之高相關性,於接收裝置側可獲得 高資料接收品質者。 於該接收側,作為可獲得高資料接收品質之條件,町 考慮條件#01-1、條件#D1-2。 <條件#〇1-1> 如第69圖對於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規則地變更相位 之發送方法,利用如OFDM之多載波傳送方式時,時間X · 載波Y為資料傳送用之符元(以下稱為資料符元),於時間軸 方向鄰接之符元,亦即時間X-1 ·載波Y及時間X+1 ·載波 Y兩者均為資料符元,在對應於該等3個資料符元之置換後 之基頻訊號q2,亦即時間X ·載波Y、時間X-1 ·載波Y及 時間X+1 ·載波γ各者之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均進行不同 之相位變更。 203 201246826 <條件#Dl~2> 士第69圖對於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規則地變更相位 之發送方法,利用如OFDM之多載波傳送方式時,時間X· 載波Υ為資料傳送用之符元(以下稱為資料符it ),於頻率轴 方向鄰接之符元,亦即時間X,載波Y-1及時間X.載波Y+1 兩者均為資料符元’在對應於該等3個資料符元之置換後之 基頻訊號q2,亦即時間X·載波Y、時間X·載波Y-1及時 間X .載波Y+1各者之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均進行不同之 相位變更。 然後,存在符合<條件#D1_1:>之資料符元即可。同樣 地,存在符合<條件#D1_2>之資料符元即可。 導出該<條件#D1-1>、<條件#D1_2>之理由如下。
於發送訊號巾有某符元(以下稱為符元A),與該符元A 在時間上鄰接之符元各自之通道狀態係如上述與符元八之 通道狀態具南度相關。 因此,右於時間上鄰接之3符元利用不同相位,則於 LOS環去兄下’即便符元A為惡劣的接收品質(作為SNR雖獲 得而接收品質’但由於直接波之相位縣為惡劣狀況,因 此接收品質為不佳狀態),剩餘與符元A相鄰接之2符元可獲 得良好接收品質之可能性仍舊非常高,其結果,錯誤更正 編碼後可獲得良好接收品質。 同樣地,發送訊號中有某符元(以下稱為符元句,與該 符元Α在涉員率上鄰接之符元各自之豸道狀態係如上述與符 元A之通道狀態具高度相關。 ⑤ 204 201246826 因此’若於頻率上鄰接之3符元利用不同相位,則於 LOS% i兄下’即便符元a為惡劣的接收品質(作為SNR雖獲 得南接收品質’但由於直接波之相位關係為惡劣狀況,因 此接收品質為不佳狀態),剩餘與符元A相鄰接之2符元可獲 得良好接收品質之可能性仍舊非常高,其結果,錯誤更正 編碼後可獲得良好接收品質。 又,若組合<條件#〇1-1>與<條件#Dl-2>,則於接收裝 置可能可令資料之接收品質更提升。因此,可導出以下條 件。 〈條件 #Dl-3> 如第69圖對於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規則地變更相位 之發送方法,利用如OFDM之多載波傳送方式時,時間X· 載波Y為資料傳送用之符元(以下稱為資料符元),於時間軸 方向鄰接之符元,亦即時間X_i .載波γ及時間χ+1 •載波 Y兩者均為資料符元,且於頻率軸方向鄰接之符元,亦即時 間X .載波Y-1及時間X ·载波Y+1兩者均為資料符元時, 在對應於該等5個資料符元之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亦即時 間X ·載波Y、a夺間X小載波γ、時間χ+1 •載波Y、時間 X·載波Y-1及時間X·載波Y+1各者之置換後之基頻訊號 q2,均進行不同之相位變更。 在此,關於「不同之相位變更」進行補充。相位變更 係以0弧度至2π弧度來定義。例如若於時間χ .載波γ,對 於第69圖之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所施行的相位變更設為 eJ0X’Y,於時間X-1 .載波Y,對於第69圖之置換後之基頻訊 205 201246826 心2所施㈣相位變更設為^’Y ’於時間χ+ι •載波γ, 對於第69圖之置換後之基頻峨_施行_位變更設為 ,,則0弧度為,·、〇狐 〇弧度 切χ+1>2π。因此,於<條件#1>,θ ^ ^Χ,Υ^θχΎ 且 θχ,γ^θχ+ι,, 且θχ+丨,Υ4χ-丨,γ成立。若同樣地思考,於〈條件#2>, 0)(,彳0)(_丨,丫且6)<,丫的)^+丨且0^劝)^叫成立,於<條件 #3>,θχ’為_1Λ 且 θχ 為+丨 γ 且 θχγ,γ—ι 且 θχ,θχγ+丨且 ΘΧ_1’為+1,Υ 且 θχ-,’γ,、,且 θχ ι γ〜+丨且 θχ+丨 一X γ 丨且 θχ+ι,γ^θχ,γ+Αθχ,γ-Ρθχγ+αι。 然後,存在符合<條件#D1—3>之資料符元即可。 第31圖為<條件#3>的例子,以下相位配置成互異:與 該當於符元A之符元3100相當之第69圖之預編碼後之基頻 訊號zq2相乘之相位;與該符元31〇〇在時間上鄰接之符元 3101相當之第69圖之置換後之基頻訊號#、相當於31〇3之 第69圖之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相乘之相位;與在頻率上鄰 接之符元3102相當之第69圖之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相當 於3104之第69圖之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相乘之相位;藉 此,於接收側,即便符元3100之接收品質惡劣,由於其鄰 接符元之接收品質非常高,因此可確保錯誤更正解碼後之 高接收品質。 於第32圖表示在該條件下,變更相位而獲得之符元之 配置例。 觀察第32圖可知,就任一資料符元而言,其相位對於 在頻率軸方向及時間軸方向雙方相鄰接之符元被變更之相 206 201246826 位程度’均為互異之相位變更量。藉此,可進而令接收裝 置之錯誤更正能力提升。 總έ之,於第32圖,在時間軸方向鄰接之符元存在有 資料符元時,<條件#D1-1>係於所有乂、所有γ成立。 同樣地,於第32圖,在頻率軸方向鄰接之符元存在有 資料符元時,<條件#Dl-2>係於所有;X、所有γ成立。 同樣地,於第32圖’在頻率軸方向鄰接之符元存在有 資料符元,且在時間軸方向鄰接之符元存在有資料符元時 時,<條件#Dl-3>係於所有X、所有γ成立。 接著’以實施形態2所說明、對2個置換後之基頻訊號 q2進行相位變更時(參考第68圖)之例子來說明。 對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l及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兩者賦 予相位變更時,關於相位變更方法包括數種方法。就該點 詳細說明。 作為方法1,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之相位變更係如前 述’如第32圖進行相位變更。於第32圖,置換後之基頻訊 號口2之相位變更係設為週期10。然而,如於前面所述,為 了符合 <條件#D 1 -1 >、<條件#D 1 -2>、<條件#D 1 -3>,於(子) 載波1,隨著時間而變更施加於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之相位 變更。(於第32圖施以該類變更,但設為週期10之其他相位 變更方法亦可)然後,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l之相位變更係如 第33圖’置換後之基頻訊號#之相位變更為週期1〇之1週期 份之相位變更值一定。於第33圖,於包含(置換後之基頻訊 號q2之相位變更之)1週期份之時刻$1,置換後之基頻訊號 207 201246826 ql之相位變更值設為e_)。,於包含下一個(置換後之基頻訊號 q2之相位變更之)丨週期份之時刻U,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 之相位變更值設為ej⑽,以此類推。 再者,於第33圖所示之符元,例如雖附有「^」之記 載,但此係意味對於該符元之第26圖之訊細丨乘以「〆」 而變更相位。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l之相位變更係如第33圖,置換後 之基頻訊號q2之相位變更為週期1〇之丨週期份之相位變更 值一定,相位變更值係隨著丨週期份之號碼變更。(如上述, 於第33圖,於第1之1週期份設為ej〇,於第2之丨週期份設為 ej7t/9,以此類推。) 藉由如以上,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之相位變更雖為週 期10,但可獲得能夠使得考慮到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l之相 位變更及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之相位變更兩者時之週期大 於10之效果。藉此,接收裝置之資料接收品質可能會提升。 作為方法2,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之相位變更係如前 述,如第32圖進行相位變更。於第32圖,置換後之基頻訊 號q2之相位變更係設為週期1〇。然而,如於前面所述,為 了符合〈條件#Dh〖>、<條件#Dl-2>、〈條件#〇1-3>,於(子) 載波1,隨著時間而變更施加於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之相位 變更。(於第32圖施以該類變更,但設為週期1〇之其他相位 變更方法亦可)然後,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之相位變更係如 第30圖,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之相位變更係以不同於週期 10之週期3進行相位變更。 208 201246826 再者,於第30圖所示之符元,例如雖附有「^」之記 載,但此係意味對於該符元之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l乘以 「ejG」而變更相位。 藉由如以上,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之相位變更雖為週 期ίο,但考慮到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1之相位變更及置換後 之基頻訊號q2之相位變更兩者時之週期成為30 ’可獲得能 夠使得考慮到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1之相位變更及置換後之 基頻訊號q2之相位變更兩者時之週期大於1〇之效果。藉 此,接收裝置之資料接收品質可能會提升。作為方法2之一 有效方法,若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l之相位變更之週期設為 N,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之相位變更之週期設為Μ時’尤其 Ν與Μ為互質關係時,雖具有考慮到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l 之相位變更及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之相位變更兩者時之週 期為NxM,可容易設定為大的週期之優點,但即便N與Μ為 互質關係,仍可增大週期。 再者’上述相位變更方法為一例,不限於此,於頻率 軸方向進行相位變更,亦或於時間軸方向進行相位變更, 亦或於時間-頻率之區塊進行相位變更,均同樣具有可令接 收裝置之資料接收品質提升的效果。 除了上述所說明的訊框構成以外,亦可考慮於資料符 元間,插入前導符元(SP(Scattered Pilot:分散前導)或傳送 控制資訊之符元等。詳細說明該情況下之相位變更。 第47圖係表示調變訊號(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i)zi或zl, 及調變訊號(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Z2,之時間-頻率軸之訊 209 201246826 框構成;第47(a)圖係表示調變訊號(置換後之基頻訊銳 ql)zl或ζΓ之時間-頻率軸之訊框構成,第47(b)圖係表示調 變訊號(置換後之基頻訊號〇2’之時間-頻率軸之訊框構 成。於第47圖,4701係表示前導符元,47〇2係表示資料符 元,資料符元4702係表示經施以預編碼、或經施以預編碼 及相位變更之符元。 第47圖係如第69圖表示對於置換後之基頻訊號#,進 行相位變更時之符元配置(對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l不進行 相位變更)。(再者’於第69圖雖表示於時間軸方向進行相位 變更的情況’但於第69圖,將時間丨調換為載波f來思考,藉 此相當於進行在頻率方向之相位變更,藉由將時間t調換為 時間t、頻率f,亦即將⑴調換為(t、f)來思考,則相當於以 時間頻率之區塊來進行相位變更。)因此,第47圖之置換後 之基頻訊號q2之符元所記載的數值,係表示相位之變更 值。再者’第47圖之置換後之基頻訊號91(21)之符元由於不 進行相位變更,因此不記載數值。 於第47圖’重要點在於對於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之相 位變更係對於資料符元,亦即對於已施加預編碼之符元來 施行。(在此’雖記載作符元,但在此記載之符元已施行預 編碼’因此包含si之符元及32之符元兩者。)因此,對於插 入於z2之刖導符元不施行相位變更。 第48圖係表示調變訊號(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l)zl或ζΓ 及調變訊號(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z2,之時間-頻率軸之訊 框構成;第48(a)圖係表示調變訊號(置換後之基頻訊號 210 201246826 ql)zl或zl’之時間—頻率軸之訊框構成,第48(b)圖係表示調 變訊號(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 )z2,之時間-頻率軸之訊框構 成。於第48圖,4701係表示前導符元,4702係表示資料符 元,資料符元4 702係表示經施以預編碼及相位變更之符元。 第48圖係表示對於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l及置換後之基 頻訊號q2,進行相位變更時之符元配置。因此,第48圖之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l及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之符元所記載 的數值,係表示相位之變更值。 於第48圖,重要點在於對於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l之相 位變更係對於資料符元,亦即對於已施加預編碼之符元來 施行,又,對於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之相位變更係對於資 料符元,亦即對於已施加預編碼之符元來施行。(在此,雖 記載作符元’但在此記載之符元已施行預編碼,因此包含 si之符元及s2之符元兩者。)因此,對於插入於zl,之前導符 元不施行相位變更,又,對於插入於Z2,之前導符元不施行 相位變更。 第49圖係表示調變訊號(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l)zUtzl, 及調變訊號(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z2,之時間-頻率軸之訊 框構成’第49(a)圖係表示調變訊號(置換後之基頻訊號 ql)zl或zl’之時間-頻率軸之訊框構成,第49(b)圖係表示調 變机號(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z2’之時間-頻率軸之訊框構 成。於第49圖’ 4701為前導符元,4702為資料符元,4901 為空符元’基頻訊號之同相成分1 = 0,正交成分Q=〇。此時, 資料符元4702係表示經施以預編碼、或經施以預編碼及相 211 201246826 位變更之符元。第49圖與第47圖之差異在於資料符元以外 之符元之構成方法,於調變訊號zl’插入有前導符元之時間 及載波,調變訊號z2’係成為空符元,反之,於調變訊號z2’ 插入有前導符元之時間及載波,調變訊號ζΓ係成為空符 元。 第49圖係如第69圖表示對於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進 行相位變更時之符元配置(對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 1不進行 相位變更)。(再者,於第69圖雖表示於時間軸方向進行相位 變更的情況,但於第6圖,將時間t調換為載波f來思考,藉 此相當於進行在頻率方向之相位變更,藉由將時間t調換為 時間t、頻率f,亦即將⑴調換為(t、f)來思考,則相當於以 時間頻率之區塊來進行相位變更。)因此,第49圖之置換後 之基頻訊號q2之符元所記載的數值,係表示相位之變更 值。再者,第49圖之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l之符元由於不進 行相位變更,因此不記載數值。 於第49圖,重要點在於對於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之相 位變更係對於資料符元,亦即對於已施加預編碼之符元來 施行。(在此,雖記載作符元,但在此記載之符元已施行預 編碼,因此包含si之符元及s2之符元兩者。)因此,對於插 入於z2’之前導符元不施行相位變更。 第50圖係表示調變訊號(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l)zl或zl’ 及調變訊號(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 2 ’之時間-頻率軸之訊 框構成;第50(a)圖係表示調變訊號(置換後之基頻訊號 ql)zl或ζΓ之時間-頻率軸之訊框構成,第50(b)圖係表示調 212 ⑤ 201246826 變訊號(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z2 ’之時間-頻率軸之訊框構 成。於第50圖,4701為前導符元,4702為資料符元,4901 為空符元,基頻訊號之同相成分1=〇,正交成分Q=〇。此時’ 資料符元4702係表示經施以預編碼、或經施以預編碼及相 位變更之符元。第50圖與第48圖之差異在於資料符元以外 之符元之構成方法,於調變訊號ζΓ插入有前導符元之時間 及載波,調變訊號ζ2’係成為空符元,反之,於調變訊號ζ2’ 插入有前導符元之時間及載波,調變訊號ζΓ係成為空符 元0 第50圖係表示對於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l及置換後之基 頻訊號q2,進行相位變更時之符元配置。因此,第50圖之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l及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之符元所記載 的數值,係表示相位之變更值。 於第50圖,重要點在於對於置換後之基頻訊號…之相 位變更係對於資料符元,亦即對於已施加預編碼之符元來 施行,又,對於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之相位變更係對於資 料符元亦即對於已施力°預編碼之符元來施行。(在此’雖 。己載作符几’但在此記載之符^已施行預編碼,因此包含 si之符兀及ο之符元兩者。)因此,對於插入於u,之前導符 時相位{更’又’對於插人於z2,之前導符元不施行 相位變更。 ^ _係表不生成第47®、第49圖之訊框構成之調變 ^而發送之發送裝置之構成之-例,關於與第4圖同樣地 動作者係附上同_符號。再者,㈣,雖未圖示第67 213 201246826 圖或第70圖所示之基頻訊號置換部,但對於第51_,與第 67圖或第70圖同樣於加權合成部與相位變更部之間,插入 基頻訊號置換部即可。 於第51圖,加權合成部308A' 3〇8B、相位變更部MW 及基頻訊號置換部係僅於訊框構成訊號3π表示資料符元 之時序動作。 第51圖之前導符元(兼生成空符元)生成部51〇1係於表 示訊框構成訊號313為前導符元(且空符元)時,輸出前導符 元之基頻訊號5102A及5102B。 於第47圖至第50圖之訊框構成雖未表示,但未施行預 編碼(及未施行相位旋轉)之例如從丨天線發送調變訊號之方 式,或採用利用時空碼(尤其是時空區碼)之傳送方式,發送 控制資訊符元時’控制資訊符元51〇4係以控制資訊51〇3、 訊框構成訊號313作為輸入’於訊框構成訊號313表示控制 '貝料符元時,輸出控制資訊符元之基頻訊號51〇2A、51〇2B。 第51圖之無線部3丨〇A、3丨〇B係根據作為輸入之複數個 基頻汛5虎中之汛框構成訊號313,從複數個基頻訊號選擇所 需之基頻訊號。然後,施行0FDM關連之訊號處理,分別 輸出按照訊框構成之調變訊號311A、311B。 第52圖係表示生成第狀圖、第5〇圖之訊框構成之調變 Λ號而發送之發送裝置之構成之__例,關於與第4圖、第Η 圖同樣地動作者係附上同一符號。對於第51圖追加之相位 變更部317A係僅於訊框構成訊號313表示資料符元之時序 動作。_其他則與第51®同樣動作。再者,於第52圖,
214 201246826 ^未圖丁第67圖或第7帽所示之基頻訊號置換部,但對於 第52圖,與第67圖或第70圖同樣於加權合成部與相位變更 郤之間,插入基頻訊號置換部即可。 ,第53圖係與第51圖不同之發送裝置之構成方法。再 者,於第53圖,雖未圖示第67圖或第%圖所示之基頻訊號 置換部’但對於第53圖,與第67圖或第70圖同樣於加權合 成U目位★更部之間,插入基頻訊號置換部即可。以下 6兒明有關不同點。相位變更部317B係如第53圖,以複數個 基頻此號作為輪入。然後,訊框構成訊號阳表示資料符元 時:相位變更部317B對於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遞施行相 位變更’、、、;後,讯框構成訊號313表示前導符元(或空符元) - 或控制貪訊符元時,相位變更部317B停止相位變更的動 . 作,直接輸出各符元之基頻訊號。(作為其解釋,視為強制 進行相當於「e·1%之相位旋轉即可。) 選擇部5301係以複數個基頻訊號作為輸入,選擇訊框 構成訊號313所示符元之基頻訊號而輸出。 第54圖係與第52圖不同之發送裝置之構成方法。再 者’於第54圖,雖未圖示第67圖或第7〇圖所示之基頻訊號 置換部,但對於第54圖’與第67圖或第70圖同樣於加權合 成部與相位變更部之間,插入基頻訊號置換部即可。以下 說明有關不同點。相位變更部317B係如第54圖,以複數個 基頻訊號作為輸入。然後,訊框構成訊號313表示資料符元 時’相位變更部317B對於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316B施行相 位變更。然後’訊框構成訊號313表示前導符元(或空符元) 215 201246826 或控制資訊符元時,相位變更部317B停止相位變更的動 作’直接輸出各符元之基頻訊號。(作為其解釋,視為強制 進行相當於「ejG」之相位旋轉即可。) 同樣地,相位變更部5201係如第54圖,以複數個基頻 訊號作為輸入。然後,訊框構成訊號313表示資料符元時, 相位變更部5 2 01對於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3 〇 9 a施行相位變 更。然後,sfl框構成訊號313表示前導符元(或空符元)或控 制資符元時,相位變更部5201係停止相位變更的動作, 直接輸出各符元之基頻訊號。(作為其解釋,視為強制進行 相當於「ejG」之相位旋轉即可。) 於上述說明,雖舉例說明前導符元、控制符元及資料 符元,但不限於此,重點在於若是採用與預編碼不同之傳 送方法,例如1天線發送、利用時空區碼之傳送方法等來傳 送之符元,則同樣不給予相位變更;反之,於本發明中, 重點在於對於已進行預編碼及基頻訊號置換之符元,進行 相位變更。 因此,本發明之特徵點在於,並非於時間-頻率軸之訊 框構成之所有符元進行相位變更,僅對已進行預編碼之訊 號給予相位變更。 詳細說明關於如非專利文獻12〜非專利文獻15 所示’利用 QC (Quasi Cyclic :類迴圈)LDPC (Low-Density Parity-Check :低密度奇偶校驗)碼(非qC一ldpc碼之LDPC碼 亦可)、LDPC碼與BCH碼(B〇se-Chaudhuri-Hochquenghem) 之連接碼等區塊碼、渦輪碼等區塊碼時之規則地變更相位
216 201246826 之方法。在此,作為一例而舉例說明 ^ ^ 1免送sl、s2兩個串流 的情況。其中,利用區塊碼進行編碼 ^ 守,备不需要控制資 訊等時’構成編碼後之區塊之位元怒 歌係與構成區塊碼之位 元數(其中,如以下所記制控制資訊等亦可包含於此之中) -致。綱《碼進行編碼時,㈡要㈣資訊等(例如 CRC(Cydic redundancy check :循環冗餘校驗)、傳送參數等) 時,構成編碼後之區塊之位元數有時為構絲塊碼之位元 數與控制資訊等之位元數之和。 第34圖係表示利用區塊碼時之丨個編碼後之區塊所必 需的符元數、時槽數之變化H34圖係表示例如對於 第69圖、第70圖之發送裝置,適用如第4圖之編碼器及分配 部而發送si、s2兩個串流,且發送裝置具有丨個編碼器時之 「利用區塊碼時,1個編碼後之區塊所必需的符元數、時槽 數之變化之圖」。(此時,傳送方式係利用單載波傳送、如 OFDM之多載波傳送之任一者均可。)
如第3 4圖所示’構成區塊碼之1個編碼後之區塊之位元 數設為6000位元。為了發送該6000位元,調變方式為QpsK 時需要3000符元,16QAM時需要1500符元,64qam時需要 1000符元。 然後’於上述發送裝置,為了同時發送兩個串流,調 變方式為QPSK時,前述3000符元係對si分派1500符元對 s2分派15〇〇符元,因此為了以sl發送1500符元,並以^發送 1500符元,需要15〇〇時槽(在此命名為「時槽」)。 同理來思考,調變方式為16QAM時,為了發送構成1 217 201246826 個編碼後之區塊之所有位元,需要750時槽,調變方式為 64QAM時’為了發送構成1個編碼後之區塊之所有位元,需 要5 0 0時槽。 接著,就規則地變更相位之方法,說明關於上述所定 義的時槽與相位之關係。 在此,為了規則地變更相位之方法所準備的相位變更 值(或相位變更集合)設為5。總言之,為了上述發送裝置之 相位變更部而準備5個不同之相位變更值(或相位變更集合) (如第69圖,僅對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進行相位變更時,為 了進行週期5之相位變更,準備5個相位變更值即可。又, 對於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l及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兩者進行 相位變更時,1個時槽需要2個相位變更值。因此,該2個相 位變更值稱為相位變更集合。因此,該情況下,為了進行 週期5之相位變更,準備5個相位變更集合即可)該5個相位 變更值(或相位變更集合)表現為PHASE[0]、PHASE[1]、 PHASE[2]、PHASE[3]、PHASE[4]。 調變方式為QPSK時,為了發送構成1個編碼後之區塊 之位元數6000位元之上述所述之1500時槽,使用相位 PHASE[0]之時槽須為300時槽,使用相位pHASE[l]之時槽 須為300時槽’使用相位PHASE[2]之時槽須為300時槽,使 用相位PHASE[3]之時槽須為300時槽,使用相位PHASE[4] 之時槽須為300時槽。此係由於若所使用的預編碼矩陣有不 均,則在寅料之接收品質上,使用較多數目之預編碼矩陣 的影響大。
218 201246826 同樣地,調變方式為叫施時,為了發送構⑹個編碼 後之區塊之位元數6〇_元之上述所述之75叫槽使用相 位PHAS刚之時槽須為15〇時槽,使用相位pHAs則之時 槽須為15G時槽,使用相位PHASE[2]之時槽須為15叫槽, 使用相位PHASE[3]之時槽須為!5〇時槽,使用相位pHASE[4] 之時槽須為150時槽。 同樣地,調變方式為64QAM時,為了發送構成丨個編碼 後之區塊之位元數6000位元之上述所述之5〇〇時槽,使用相 位PHASE[0]之時槽須為100時槽,使用相位pHASE[1]之時 槽須為100時槽,使用相位PHASE[2]之時槽須為1〇0時槽, 使用相位PHASE[3]之時槽須為1〇〇時槽,使用相位pHASE[4] 之時槽須為100時槽。 如以上’於規則地變更相位之方法,所準備的相位變 更值(或相位變更集合)設為N個(N個不同之相位表現為 PHASE[0]、PHASE[1]、PHASE[2].....PHASE[N-2]、 PHASE[N-1])時,發送所有構成1個編碼後之區塊之位元 時,使用相位PHASE[0]之時槽數設為K〇,使用相位 PHASE[1]之時槽數設為Κ,,使用相位PHASE[i]之時槽數設 為Ki(i=0、1、2.....N—1 (i為〇以上、N_1以下之整數)), 使用相位PHASE[N-1]之時槽數設為Kn—時,如下即可: <條件#01-4> ,亦即Ka=Kb(f〇r Va、Vb ’ 其中 ’ a、 b=0、1、2.....N-l (a為0以上、N-l以下之整數,b為0以 上、N-1以下之整數),a矣b) 219 201246826 然後,通訊系統支援複數種調變方式,從所支援的調 變方式選擇使用時,於所支援的調變方式,〈條件紅>1-4> 成立即可。 然而,支援複數種調變方式時,依各調變方式不同,1 符元可發送之位元數一般會不同(視情況而言,亦可能為同 一位元數),視情況而言,有時存在無法符合<條件#Dl-4> 之調變方式。該情況下,符合以下條件來取代<條件#D1-4> 即可。 < 條件 #Dl-5> 1與1^之差為0或卜亦即|Ka-Kb|為0或1 (for Va、Vb,其中,a、b=0、1、2、…、N-l(a為0以上、 N-1以下之整數,b為0以上、N-1以下之整數),a矣b) 第3 5圖係表不利用區塊碼時之2個編碼後之區塊所必 需的符元數、時槽數之變化之圖。第35圖係表示例如第67 圖之發送裝置及第70圖之發送裝置所示,發送si、s2兩個 串流,且發送裝置具有2個編碼器時之「利用區塊碼時,1 個編碼後之區塊所必需的符元數、時槽數之變化之圖」。(此 時,傳送方式係利用單載波傳送、如OFDM之多載波傳送 之任一者均可。) 如第35圖所示,構成區塊碼之1個編碼後之區塊之位元 數設為6000位元。為了發送該6000位元,調變方式為QPSK 時需要3000符元,16QAM時需要1500符元,64QAM時需要 1000符元。 然後,於第67圖之發送裝置及第70圖之發送裝置,由
220 201246826 於同時發送兩個串流’或存在2個編碼器,因此於兩個串流 傳送不同的碼區塊。因此,調變方式為QPSK時,藉由si、 θ,2個編碼區塊於同一區間内發送,因此例如藉由si發送 第1編碼後之區塊,藉由s2發送第2編碼後之區塊因此為 了考X送第1、第2編碼後之區塊而需要3〇〇〇時槽。 同理來思考,調變方式為16QAM時,為了發送構成2 個編碼後之區塊之所有位元,需要1500時槽,調變方式為 64QAM時,為了發送構成22區塊之所有位元,需要1〇〇〇時 槽。 接著,就規則地變更相位之方法,說明關於上述所定 義的時槽與相乘相位之關係。 在此,為了規則地變更相位之方法所準備的相位變更 值(或相位變更集合)設為5。總言之’為了第67圖及第7〇圖 之發送裝置之相位變更部而準備5個相位變更值(或相位變 更集合)(如第6 9圖,僅對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 2進行相位變更 時,為了進行週期5之相位變更,準備5個相位變更值即可。 又’對於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l及置換後之基頻訊號q2兩者 進行相位變更時’ 1個時槽需要2個相位變更值。該2個相位 變更值稱為相位變更集合。因此,該情況下,為了進行週 期5之相位變更,準備5個相位變更集合即可ρ該5個相位 變更值(或相位變更集合)表現為PHASE[0]、PHASE[1]、 PHASE[2]、PHASE[3]、PHASE[4]。 調變方式為QPSK時,為了發送構成2個編碼後之區塊 之位元數6000x2位元之上述所述之3000時槽,使用相位 221 201246826 PHASE[0]之時槽須為600時槽,使用相位PHASE[1]之時槽 須為600時槽,使用相位PHASE[2]之時槽須為600時槽,使 用相位PHASE[3]之時槽須為600時槽,使用相位PHASE[4] 之時槽須為600時槽。此係由於若所使用的預編碼矩陣有不 均’則使用較多數目之相位影響大,於接收裝置,資料接 收品質取決於該影響。 又,為了發送第1編碼區塊,使用相位PHASE[0]之時 槽須為600次,使用相位PHASE[1]之時槽須為600次,使用 相位PHASE[2]之時槽須為600次,使用相位PHASE[3]之時 槽須為600次,使用相位PHASE[4]之時槽須為600次,又, 為了發送第2編碼區塊,使用相位phaSE[0]之時槽須為600 次,使用相位卩11八8丑[1]之時槽為600次,使用相位?1^3£|;2] 之時槽為600次,使用相位PHASE[3]之時槽為600次,使用 相位PHASE[4]之時槽為600次即可。 同樣地,調變方式為16QAM時,為了發送構成2個編碼 後之區塊之位元數6000x2位元之上述所述之15〇〇時槽,使 用相位PHASE[0]之時槽須為3〇〇時槽,使用相位phase[1] 之時槽須為300時槽’使用相位PHase[2]之時槽須為3〇〇時 槽’使用相位PHASE[3]之時槽須為300時槽,使用相位 PHASE[4]之時槽須為3〇〇時槽。 又,為了發送第1編碼區塊,使用相位PHASE[〇]之時 槽須為600次,使用相位PHASE[1]之時槽須為3〇〇次,使用 相位PHASE[2]之時槽須為3〇〇次,使用相位pHASE[3]之時 槽須為300次’使用相位PHASE[4]之時槽須為3〇〇次,又,
222 201246826 為了發送第2編砸塊,使糊戲ASE⑼之㈣須為· 次,使用相位PHAS则之時槽為次,使用相位PHASER 之時槽為300次’使用相位pHASE[3]之時槽為则次使用 相位PHASE[4]之時槽為3〇〇次即可。 同樣地’㈣方式為64QAM時,為了發送構成2個編碼 後之區塊之位元__x2位元之上述所述之麵時槽,使 用相位PHASE[0]之時槽須為2〇〇時槽,使用相位舰§ε⑴ 之時槽須為2GG時槽,使用相位PHASE[2]之時槽須為綱時 槽,使用相位PHASE[3]之時槽須為2〇〇時槽,使用相位 PHASE[4]之時槽須為2〇〇時槽。 又為了發送第1編碼區塊,使用相位phase[o]之時 槽須為200次,使用相位PHASE[1]之時槽須為2〇〇次使用 相位PHASE[2]之時槽須為200次,使用相位PHASE[3]之時 槽須為200次,使用相位PHASE[4]之時槽須為2〇〇次,又, 為了發送第2編碼區塊,使用相位PHASE[〇]之時槽須為2〇〇 次,使用相位PHASE[1]之時槽為200次,使用相位phase[2] 之時槽為200次,使用相位PHASE[3]之時槽為2〇〇次,使用 相位PHASE[4]之時槽為200次即可。 如以上,於規則地變更相位之方法,所準備的相位變 更值(或相位變更集合)設為N個(N個不同之相位表現為 PHASE[0]、PHASE[1]、PHASE[2].....PHASE[N-2]、 PHASE[N-1])時,發送所有構成2個編碼後之區塊之位元 時’使用相位PHASE[0]之時槽數設為κ〇,使用相位 PHASE[1]之時槽數設為,使用相位PHASE[i]之時槽數設 223 201246826 為Ki (i=〇、.1、2、…、N-l (i為0以上、Ν-l以下之整數)), 使用相位PHASE[N-1]之時槽數設為KN_|時,如下即可: <條件#01-6> Κ〇=Κι=…’ 亦即 Ka=Kb (for Va、Vb,其中,a、 b=0、1、2、…、N-l (丑為0以上、N-l以下之整數,b為0以 上、N-1以下之整數),a矣b) 發送所有構成第1編碼後之區塊之位元時,使用相位 PHASE[0]之次數設為Koj,使用相位PHASE[1]之次數設為 Κι,丨,使用相位PHASE[i]之次數設為Ki,丨(i=0、1、2、…、 N-1 (i為〇以上、N-1以下之整數)),使用相位phaSE[N-1] 之次數設為Kn- |, 1時’則如下: <條件紅)1-7> K0,丨=&,, =…=ΚΜ=…=KN_U,亦即Ka^Kb^forVa、Vb,其 中,a、b=0、1、2、…、N—l(a為0以上、N_1以下之整數, b為0以上、N-1以下之整數),a:^b) 發送所有構成第2編碼後之區塊之位元時,使用相位 PHASE[0]之次數設為KQ,2,使用相位PHASE[1]之次數設為 Κι,2 ’使用相位PHASE[i]之次數設為Ki 2 (i=〇、1、2、…、 N-1 (i為0以上、N-1以下之整數)),使用相位PHASE[N-1] 之次數設為K»-|,2時,則如下即可: <條件紅)1-8>
Ko/Kif.sKijn.cKN—u^T^pKafKbjGorVa'Vb, 其中,a、b=0、1、2、…、N-1 (a為0以上、N-1以下之整 數,b為0以上、N-1以下之整數),a矣b) 224 ⑤ 201246826 然後,通訊系統支援複數種調變方式,從所支援的調 變方式選擇使用時,於所支援的調變方式,< 條件#Dl-6>、 〈條件#Dl-7>、〈條件#Dl-8>成立即可。 然而,支援複數種調變方式時,依各調變方式不同,1 符元可發送之位元數一般會不同(視情況而言,亦可能為同 一位元數),視情況而言,有時存在無法符合<條件#Dl-6>、 <條件#Dl-7>、<條件#Dl-8>之調變方式。該情況下,符合 以下條件來取代<條件#Dl-6>、<條件#Dl-7>、〈條件 #Dl-8> 即可。 <條件 #Dl-9> 1與1^之差為0或1,亦即|Ka-Kb|為0或1 (for Va、Vb,其中,a、b=0、1、2、…、N-1 (a為 0以上、 N-1以下之整數,b為0以上、N-1以下之整數),a矣b) <條件#〇1-10>
Ka,丨與Kb,n之差為0或1,亦即|Ka,丨-KbJ為0或1 (for Va、Vb,其中,a、b=0、1、2、…、N-l (a為 0以上、 N-1以下之整數,b為0以上、N-1以下之整數),a其b) <條件#01-11>
Ka,2與Kb,2之差為〇或1 ’亦即|Ka,2_Kb,2|為〇或1 (for Va、Vb,其中,a、b=0、1、2、…、N-l (a為0以上、 N-1以下之整數,b為0以上、N-1以下之整數),a矣b) 如以上,藉由進行編碼後之區塊與預編碼矩陣之關係 建立,於為了傳送編碼區塊而使用之相位,不均會消失, 因此於接收裝置,可獲得資料接收品質提升的效果。 225 201246826 於上述,在規則地變更相位之方法中,週期N之相位變 更方法需要N個相位變更值(或相位變更集合)。此時,作為 N個相位變更值(或相位變更集合)而準備PHASE[0]、 PHASE[1] ' PHASE[2].....PHASE[N-2]、PHASE[N-1], 但亦有於頻率軸方向,排列為PHASE[0]、PHASE[1]、 PHASE[2].....PHASE[N-2]、PHASE[N-1]之順序的方法, 但未必限於此,N個相位變更值(或相位變更集合) PHASE[0]、PHASE[1]、PHASE[2].....PHASE[N-2]、 PHASE[N-1],亦可藉由對於時間軸、頻率-時間軸之區塊 配置符元來變更相位。再者,雖說明週期N之相位變更方 法,但隨機利用N個相位變更值(或相位變更集合),亦可獲 得同樣效果,總言之,未必須以具有規則週期的方式來利 用N個相位變更值(或相位變更集合),但符合上面所說明的 條件係對於在接收裝置,獲得高資料接收品質方面甚為重 要。 又,存在有空間多工ΜΙΜΟ傳送方式、預編碼矩陣固定 之ΜΙΜΟ傳送方式、時空區塊編碼方式、僅發送丨串流之模 式、規則地變更相位之方法之模式,發送裝置(播送台、基 地台)可從該等模式選擇某一發送方法亦可。 再者’空間多工ΜΙΜΟ傳送方式係如非專利文獻3所 不’從各不相同之天線,發送以選擇之調變方式映射之訊 號si、s2之方法;預編碼矩陣固定之ΜΙΜ〇傳送方式係僅進 仃預編碼(不進行相位變更)之方式。又’時空區塊編碼方式 係非專利文獻9、16、17所示之傳送方式。僅發送1串流之
226 201246826 模式係將以選擇之調變方式映射之訊號31之訊號進行預定 處理’並從天線發送之方法。 又’利用如OFDM之多載波傳送方式,以諸如由複數 個載波所構成的第1載波群、由複數個載波所構成不同於第 1載波群之第2載波群、以此類推之複數個載波群來實現多 載波傳送,就各載波群,設定空間多工ΜΙΜΟ傳送方式、預 編碼矩陣固定iMIM〇傳送方式、時空區塊編碼方式、僅發 运1串流之模式、規則地變更相位之方法中之某一方法亦 可’尤其於選擇規則地變更相位之方法之(子)載波群實施上 述即可。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所說明的施行預編碼、基頻訊號 置換、相位變更之發送裝置,及本說明書所說明的内容可 組合使用,尤其可對於本實施形態所說明的相位變更部, 組合使用本說明書所說明的所有關於相位變更之内容。 (實施形態D2) 於本實施形態,說明有關第4圖之發送裝置的情況下, 對於第4圖之發送裝置,在支援如OFDM方式之多載波方式 時,對於第67圖、第70圖之發送裝置,如第4圖適用1個編 碼器及分配部的情況下,本說明書中所說明規則地進行相 位變更時之相位變更之初始化方法。 思考如非專利文獻12〜非專利文獻15所示’利用QC (Quasi Cyclic :類迴圈)LDPC (Low-Density Parity-Check : 低密度奇偶校驗)碼(非QC-LDPC碼之LDPC碼亦可)、LDPC 碼與BCH碼(Bose-Chaudhuri-Hochquenghem)之連接碼、利 227 201246826 用去尾迴旋之織碼或雙二進_輪科區塊碼時之規則 地變更相位之情況。 在此,作為-例而舉例說明發送sl、s2兩個串流的情 況。其中,利用區塊碼進行編碼時,當不需要控制資訊等 時,構成編碼後之區塊之位元數係與構成區塊碼之位元數 (其中’如以下所記載的控制資訊等亦可包含於此之中)一 致。利用區塊碼進行編碼時,若需要控师鱗(例如crc (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環冗餘校驗)、傳送參數等)時, 構成編碼後之區塊之位元數有時為構成區塊碼之位元數與 控制資訊等之位元數之和。 第34圖係表示利用區塊碼時之i個編碼後之區塊所必 需的符元數、時槽數之變化之圖。第34圖係表示例如第須 之發送裝置所示’發送sl、32兩個串流,且發送裝置具有【 個編碼器時之「利歷塊碼時,1個編碼後之區塊所必需的 符元數、時槽數之變化之圖」。(此時,傳送方式係利用單 載波傳送、如GFDM之多魏傳送之任-者均可。) 如第34圖所tf,構成區塊碼之⑽編碼後之區塊之位元
數設為6_位元。為了發送該6G00位元,調變方式為QpSK 時需要3000符元’ 16QAM時需要15〇〇符元,64qam時需要 1000符元。 然後,於上述發送裝置,為了同時發送兩個串流,調 變^式為QPSK時,前述3_符元係#sl分派测符元對 s2分派Boo符元’因此為了以si發送測符元並以^發送 1500符元,需要1500時槽(在此命名為「時槽」)。
228 201246826
為了發送構成1 I ’調變方式為 之所有位元,需 接著,思考在如第71圖之訊框構成,發送褒置發送調 變訊號的情況。第7賴係表示難訊mi(以天線 職發送)之時間及頻率轴之訊樞構成。又,第7i(b)圖係表 不調變訊號z2(以天線312B發送)之時間及頻率轴之訊框構 成此時’調變訊说zl或zi所利用的頻率(頻帶)與調變訊 號Z2所利用的頻率(頻帶)相同,於同—時刻存在有調變訊號 zl’或zl與調變訊號Z2。 如第71(a)圖所示,發送裝置在區間A發送前文(控制符 凡),其係用以對通訊對象傳送控制資訊之符元,尤其在此 包含用以傳送第1、第2編碼區塊之調變方式之資訊。發送 裝置在區間Β發送第1編碼區塊。發送裝置在區間c發送第2 編碼區塊。 發送裝置在區間0發送前文(控制符元),其係用以對通 訊對象傳送控制資訊之符元,尤其在此包含用以傳送第3、 第4、…編碼區塊之調變方式之資訊。發送裝置在區間Ε發 送第3編碼區塊❶發送裝置在區間F發送第4編碼區塊。 如第71(b)圖所示’發送裝置在區間Α發送前文(控制符 元),其係用以對通訊對象傳送控制資訊之符元,尤其在此 包含用以傳送第1、第2編碼區塊之調變方式之資訊。發送 裝置在區間B發送第1編碼區塊。發送裝置在區間C發送第2 229 201246826 編碼區塊。 發送裝置在區間D發送前文(控制符元),其係用以對通 訊對象傳送控制資訊之符元,尤其在此包含用以傳送第3、 第4、…編碼區塊之調變方式之資訊。發送裝置在區間E發 送第3編碼區塊。發送裝置在區間F發送第4編碼區塊。 第72圖係表示在如第34圖傳送編碼區塊時,尤其於第1 編碼區塊,利用16QAM作為調變方式時所使用的時槽數, 為了傳送第1編碼區塊而需要750時槽。 同樣地,表示於第2編碼區塊,利用QPSK作為調變方 式時所使用的時槽數,為了傳送第2編碼區塊而需要1500時 槽。 第73圖係表示在如第34圖傳送編碼區塊時,尤其於第3 編碼區塊,利用QPSK作為調變方式時所使用的時槽數,為 了傳送第3編碼區塊而需要1500時槽。 然後,如本說明書所說明,思考對於調變訊號zl,亦 即對於以天線312A所發送的調變訊號,不進行相位變更, 對於調變訊號z2,亦即對於以天線312B所發送的調變訊 號,進行相位變更的情況。此時,於第72圖、第73圖,表 示有關進行相位變更之方法。 首先,作為前提,為了相位變更而準備7個預編碼矩 陣,將7個預編碼矩陣命名為#0、#卜#2、#3、#4、#5、#6。 又,規則且週期性地利用相位變更。總言之,相位變更係 如 #0、#卜 #2、#3、#4 ' #5、#6、#0、#1、#2、#3、#4、 #5、#6、#0、#卜 #2、#3、#4、#5、#6-----般,規貝'J 且
230 201246826 週期性地進行變更。 如第72圖所示,首先,於第1編碼區塊,由於存在有750 時槽,因此若從#0開始使用相位變更值,則為#0、#1、#2、 #3、#4、#5、#6、#0、#1、#2.....#4、#5、#6、#0,第 750個時槽係利用#0而結束。 接著,對於第2編碼區塊之各時槽,適用相位變更。於 本說明書,由於設想適用於多載波通訊、播送,因此考慮 某接收終端裝置不需要第1編碼區塊而僅擷取第2編碼區塊 的情況。該情況下,設定由於為了發送第1編碼區塊之最後 時槽而利用相位變更值#0,因此為了傳送第2編碼區塊,最 初利用相位變更值#1。如此一來,可考慮以下方法: (a) :前述終端裝置監視第1編碼區塊如何發送,亦即第 1編碼區塊之最後時槽發送時,預編碼矩陣為何種模式,以 推定使用於第2編碼區塊之最初時槽之預編碼矩陣;及 (b) :為了不進行(a),發送裝置傳送使用於第2編碼區 塊之最初時槽之預編碼矩陣之資訊。 (a)的情況下,終端裝置須監視第1編碼區塊之傳送,因 此消耗電力增大,(b)的情況下,則導致資料傳送效率降低。 因此,如上述之預編碼矩陣之分派尚有改善的餘地, 故提案一種固定為了傳送各編碼區塊之最初時槽而使用之 預編碼矩陣的方法。因此,如第72圖所示,為了傳送第2編 碼區塊之最初時槽而使用之預編碼矩陣,係與為了傳送第1 編碼區塊之最初時槽而使用之預編碼矩陣同樣設為#0。 同樣地,如第73圖所示,為了傳送第3編碼區塊之最初 231 201246826 夺槽而使用L馬矩陣並不設_,而與為了傳送第1、 第2編碼區塊之最初時槽而使用之預編碼矩陣同樣設為糾。 猎由如以上,能夠獲得可抑制在⑷、(b)所發生課題之 效果。 於本貫把形態,雖敘述有關依各編碼區塊來將 預編碼矩陣初始化之方法,亦即敘述有關使用於任一編碼 區塊之最#時槽之相位變更值固定為#0之#法但作為別 的方法,亦能以訊框單位來進行。例如就用以傳送前文或 k制付元傳送後之資訊之符元,於最初時槽所使用的相位 變更值固定為#〇亦可。 (實施形態D3) 再者’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以複數表現加權合成部使 用於預編碼之預編碼矩陣,但亦能夠以實數表現預編碼矩 陣0 總言之,例如2個映射後之(所使用調變方式之)基頻訊 號設為sl(i)、s2(i)(其中,i為時間或頻率),預編碼所獲得 的2個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設為zl(i)、z2(i)。然後,若映射 後之(所使用調變方式之)基頻訊號sl⑴之同相成分設為 Isl(i)、正交成分設為Qsi⑴,映射後之(所使用調變方式之) 基頻訊號s2(i)之同相成分設為InG)、正交成分設為Qs2(〖)’ 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l⑴之同相成分設為1zl(i)、正交成分 設為Qzl(i),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z2(i)之同相成分設為 Iz2(i)、正交成分設為Qz2(i),當利用由實數所構成的預編碼 矩陣Hr時,則以下關係式成立。 201246826 [數 76]
(L·^ (ιΜ Ωβ IJ) =Η, Ωβ IJ) la2«J ia2«J …式(76) 其中,由實數所構成的預編碼矩陣Hr時係表現如下。 [數 77] r \ dw (Xn dn Cl\4 H =
Cl2\ dll dll CI24
Clz\ CI32 CI33 CI34 、Cl 4' Cl 42 Cl 43 Cl 44 > …式(77) 此時,a丨i、a丨2、a丨3、a14、a2l、a22、a23、a24、a31、a32、 a33 ' a34、a4丨、a42、a43、a44為實數。其中,{卟=〇且3丨2=〇 且狂丨^且狂丨^}不成立’ {如=〇且&22=〇且323 = 〇且如=〇}不成 立,{叫=0且如=〇且如=〇且叫=0}不成立,{a4i=〇且〜产〇 且a43=0且%4=〇}不成立。然後,{&11=〇且&2丨=〇且七丨=〇且〜产 不成立,{afO且叱=〇且扣=〇且342=〇丨不成立,^丨尸〇且 a23=0且a33=〇j_a43=〇}不成立,{ai4=〇J_a24=〇J^"且〜4 不成立。 4 (實施形態E1) 於本實施形態,說明有關本說明書中所說明規則 行相位變更時之相位變更之初始化方法, ,、係可適用於如 233 201246826 下3種情況中之任一情況;(1)第4圖之發送裝置的情況;(2) 對於第4圖之發送裝置,對應於諸如〇FDM*式之多載波方 式的情況;及(3)對於第67圖、第70圖之發送裝置,如第4 圖適用了 1個編碼器及分配部的情況。 思考如非專利文獻12〜非專利文獻15所示,利用qc (Quasi Cyclic :類迴圈)LDPC (Low-Density Parity-Check : 低後度奇偶校驗)碼(非QC-LDPC碼之LDPC碼亦可)、LDPC 碼與BCH碼(Bose-Chaudhuri-Hochquenghem)之連接碼、利 用去尾迴旋之洞輪碼或雙二進位渦輪碼等區塊碼時之規則 地變更相位之情況。 在此,作為一例而舉例說明發送si、S2兩個串流的情 況。其中’利用區塊碼進行編碼時,當不需要控制資訊等 時,構成編碼後之區塊之位元數係與構成區塊碼之位元數 (其中,如以下所記載的控制資訊等亦可包含於此之中)一 致。利用區塊碼進行編碼時’若需要控制資訊等(例如CRC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循環冗餘校驗)、傳送參數等)時, 構成編碼後之區塊之位元數有時為構成區塊碼之位元數與 控制資訊等之位元數之和。 第34圖係表示利用區塊碼時之1個編碼後之區塊所必 需的符元數、時槽數之變化之圖。第34圖係表示例如第4圖 之發送裝置所示,發送sl、s2兩個串流,且發送裝置具有1 個編碼器時之「利用區塊碼時,1個編碼後之區塊所必需的 符元數、時槽數之變化之圖」。(此時,傳送方式係利用單 載波傳送、如〇FDM之多載波傳送之任一者均可。) ⑧ 201246826 第34圖所示’構成區塊碼之丨個編碼後之區塊之位元 數為6GGGm。為了發送該6麵位元,調變方式為κ 時需要3_符元,16QA_需要·符元,64雜時需要 10 0 0符元。 然後’於上述發送裝置,為了同時發送兩個串流調 變方式為QPSK時,前述3_符元係對31分派⑽符元對 S2刀派_符70 ’因此為了以sl發送15GG符元,並以s2發送 觸符元,需要1500時槽(在此命名為「時槽」)。 同理來思考,調變方式為16QA_,為了發送構^ 個編碼後之區塊之所有位^,需要75G時槽,調變方式為 64QAM時,為了料構成1個編碼狀區塊之所有位元,需 要500時槽。 接著,思考在如第71圖之訊框構成,發送裝置發送調 變訊號的情況。第71(a)圖係表示調變訊號zl,或zi(以天線 3_1M發送)之時間及頻率軸之訊框構成。又,第7ι(_係表 不"周變訊號z 2 (以天線3 i 2 B發送)之時間及頻率轴之訊框構 成此時,調變§凡號21,或zl所利用的頻率(頻帶)與調變訊 號z2所利㈣頻率⑽帶)相同’於同__存在有調變訊號 ζΓ或zl與調變訊號Z2。 如第71⑷圖所示,發送裝置在區間A發送前文(控制符 几)’其係用以對通訊對象傳送控制資訊之符元,尤其在此 13用以傳送第1、第2編碼區塊之調變方式之資訊。發送 裝置在區間B發送第1編碼區塊。發送裝置在區間匚發送第2 編碼區塊。 235 201246826 發送裝置在區間D發送前文(控制符元),其係用以對通 訊對象傳送控制資訊之符元,尤其在此包含用以傳送第3、 第4、…編碼區塊之調變方式之資訊。發送裝置在區間E發 送第3編碼區塊。發送裝置在區間F發送第4編碼區塊。 如第71(b)圖所示,發送裝置在區間A發送前文(控制符 元),其係用以對通訊對象傳送控制資訊之符元,尤其在此 包含用以傳送第1、第2編碼區塊之調變方式之資訊。發送 裝置在區間B發送第1編碼區塊。發送裝置在區間C發送第2 編碼區塊。 發送裝置在區間D發送前文(控制符元),其係用以對通 訊對象傳送控制資訊之符元,尤其在此包含用以傳送第3、 第4、…編碼區塊之調變方式之資訊。發送裝置在區間E發 送第3編碼區塊。發送裝置在區間F發送第4編碼區塊。 第72圖係表示在如第34圖傳送編碼區塊時,尤其於第1 編碼區塊,利用16QAM作為調變方式時所使用的時槽數, 為了傳送第1編碼區塊而需要750時槽。 同樣地,表示於第2編碼區塊,利用QPSK作為調變方 式時所使用的時槽數,為了傳送第2編碼區塊而需要1500時 槽。 第73圖係表示在如第34圖傳送編碼區塊時,尤其於第3 編碼區塊,利用QPSK作為調變方式時所使用的時槽數,為 了傳送第3編碼區塊而需要1500時槽。 然後,如本說明書所說明,思考對於調變訊號zl,亦 即對於以天線312A所發送的調變訊號,不進行相位變更, 236 201246826 對於調變訊號z2,亦即對於以天線312B所發送的調變訊 號,進行相位變更的情況。此時,於第72圖、第73圖,表 示有關進行相位變更之方法。 首先,作為前提,為了相位變更而準備7個預編碼矩 陣,將7個預編碼矩陣命名為#0、#1、#2、#3、#4、#5、#6。 又,規則且週期性地利用相位變更。總言之,相位變更係 士〇#0、#1 、#2、#3、#4、#5、#6、#0、#1 、#2、#3、#4、 #5、#6、#0、#1、#2、#3、#4、#5、#6-----般,規貝丨]且 週期性地進行變更。 如第72圖所示,首先,於第1編碼區塊,由於存在有750 時槽,因此若從#0開始使用相位變更值,則為#0、#1、#2、 #3、#4、#5、#6、#0、#1、#2.....#4、#5、#6、#0,第 750個時槽係利用#0而結束。 接著,對於第2編碼區塊之各時槽,適用相位變更。於 本說明書,由於設想適用於多載波通訊、播送,因此考慮 某接收終端裝置不需要第1編碼區塊而僅擷取第2編碼區塊 的情況。該情況下,設定由於為了發送第1編碼區塊之最後 時槽而利用相位變更值#0,因此為了傳送第2編碼區塊,最 初利用相位變更值#1。如此一來,可考慮以下方法: (a) :前述終端裝置監視第1編碼區塊如何發送,亦即第 1編碼區塊之最後時槽發送時,預編碼矩陣為何種模式,以 推定使用於第2編碼區塊之最初時槽之預編碼矩陣;及 (b) :為了不進行(a),發送裝置傳送使用於第2編碼區 塊之最初時槽之預編碼矩陣之資訊。 237 201246826 (a)的if況下”冬化裝置項監視第丨編碼區塊之傳送,因 此消耗電力增大’⑼的料下,則導致⑽傳送效率降低。 因此,如上述之預編^巨陣之分派尚有改善的餘地, 故提案-種固疋為了傳送各蝙瑪區塊之最初時槽而使用之 預編碼矩陣的方法。因此,如第72圖所示,為了傳送第2編 碼區塊之最初時槽錢用之預編碼矩陣,係與為了傳送第i 編碼區塊之最初時槽而使用之預編碼矩陣同樣設細。 同樣地’如第73®所示,為了傳送第3編碼區塊之最初 時槽而使用之預編碼轉並不設為#3,而與為了傳送第上、 第2編碼區塊之最初時槽而使狀預編碼矩陣同樣設為糾。 藉由如以上,㈣獲得可抑制在⑻、(b)所發生課題之 效果。 丹者 於本貫施形態,雖敘述有關依各編碼區塊來】 預編碼矩陣初始化之方法,亦即敘述有關使用於任一編 區塊之最初時槽之相位變更值固定為#0之方法,但作為: 去亦月b以訊框單位來進行。例如就用以傳送前文 二制捋元傳送後之資訊之符元,於最初時槽所使用的相/ 變更值固定為#〇亦可。 例如於第71圖,若解釋為訊框從前文開始,則於第1 框’最初的編喝區塊為第1編碼區塊,於第2訊框,最初, 編碼區塊為第3編碼區塊,如利用第72圖、第73圖在上述) 說明的情況下’則為上述「以訊框為單位’在最初的時; 所使用的相位變更值(其鱗)個定的相位變更值」的〈
238 201246826 接著,說明有關適用於利用了 DVB (Digita丨Video Broading :數位視訊廣播)—T2 (T : Terrestrial(地面))規格之 播送系統的情況。首先,說明有關利用DVB-T2規格之播送 系統之訊框構成。 第74圖係DVB-T2規格之播送台所發送的訊框構成之 概要。於DVB-T2規格,由於採用OFDM方式,因此於時間 -頻率軸構成訊框。第74圖係表示時間-頻率軸之訊框構 成,訊框係由P1發訊資料(7401)、L1預發訊資料(7402)、L1 後發訊資料(7403)、共用 PLP(7404)、PLP#1〜#N(7405_1〜 7405_N)所構成(PLP : Physical LayerPipe(實體層管路))。(在 此,L1預發訊資料(74〇2)、L1後發訊資料(7403)稱為P2符元。) 如此’由P1發訊資料(7401)、L1預發訊資料(7402)、L1後發 訊資料(7403)、共用 PLP(7404)、PLP#1 〜#N(7405—1 〜 7405_N)所構成的訊框稱為T2訊框,成為訊框構成之一個單 位。 藉由P1發訊資料(7401),接收裝置傳送用以進行訊號檢 測、頻率同步(亦包含頻率偏移推定)之符元,同時為訊框之 FFT (Fast Fourier Transform :快速傅利葉轉換)尺寸之資 訊、以 SISO (Single-Input Single-Output :單輸入單輸出)/ MISO (Multiple-Input Single-Output:多輸入單輸出)之何 方式發送調變訊號之資訊等。(SISO方式的情況係發送1個 調變訊號之方式,MISO方式的情況係發送複數個調變訊號 之方法,且利用非專利文獻9、16、17所示之時空區塊碼。) L1預發訊資料(74 02)係傳送發送訊框所使用的保護區 239 201246826 間之資訊、關於PAPR (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 :峰值 均值功率比)之方法之資訊、傳送LI後發訊資料時之調變方 式、錯誤更正方式(FEC : ForwardError Correction (正向錯誤 更正))、錯誤更正方式之編碼率資訊、L1後發訊資料之尺 寸及資訊尺寸之資訊、前導模式之資訊、胞(頻率區域)固有 號碼之資訊、利用一般模式及延伸模式(一般模式與延伸模 式係用於資料傳送之子載波數不同)之何方式之資訊等。 L1後發訊資料(74〇3)係傳送各PLP之固有號碼之資 訊、傳送各PLP所使用的調變方式、錯誤更正方式、錯誤更 正方式之編碼率資訊、各PLP發送之區塊數資訊等。 共用 PLP(7404)、PLP#1〜#N(7405_1 〜7405_N)係用以 傳送資料之區域。 於第74圖之訊框構成,雖記載如P1發訊資料(7401)、 L1預發訊資料(7402)、L1後發訊資料(7403)、共用PLP (74〇4)、PLP#1〜#N(7405_1〜74〇5_N)採分時發送,但實際 上於同一時刻存在有兩種以上之訊號。於第75圖表示其 例。如第75圖所示,於同一時刻存在有L1預發訊資料、L1 後發訊資料、共用PLP,亦或有時於同一時刻存在有 PLP#卜PLP#2。總言之,各訊號並用分時及分頻而構成有 訊框。 第76圖係表示對於DVB-T2規格之(播送台)之發送裝 置,適用預編碼後(或預編碼及基頻訊號置換後)之訊號進行 相位變更之發送方法之發送裝置之構成之一例。 PLP訊號生成部7602係以PLP用之發送資料7601 (複數 240 ⑤ 201246826 個PLP用資料)、控制訊號76〇9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76〇9 所含之各PLP之錯誤更正編碼資訊、調變方式之資訊等資 訊,進行根據錯誤更正編碼、調變方式之映射,輸出pLp 之(正交)基頻訊號7603。 P2符元訊號生成部7605係以P2符元用發送資料76〇4、 控制訊號7609作為輪入,根據控制訊號76〇9所含之p2符元 之錯誤更正資訊、調變方式之資訊等資訊,進行根據錯誤 更正編碼、調變方式之映射,輸出p2符元之(正交)基頻訊號 7606 〇 控制訊號生成部7608係以P1符元用之發送資料7607、 P2符元用發送資料7604作為輸入,將第74圖之各符元群(pi 發訊資料(7401)、L1預發訊資料(7402)、L1後發訊資料 (7403)、共用 PLP(7404)、PLP#1 〜#N(7405_1 〜7405_N))之 發送方法(包含錯誤更正碼、錯誤更正碼之編碼率、調變方 式、區塊長、訊框構成、規則地切換預編碼矩陣之發送方 法之經選擇之發送方法、前導符元插入方法、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反傅利葉轉換)/FFT之資訊等、PAPR 删減方法之資訊、保護區間插入方法之資訊)之資訊作為控 制訊號7609而輸出。 訊框構成部7610係以PLP之基頻訊號7603、P2符元之基 頻訊號7606 '控制訊號7609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所含 之訊框構成資訊,施以頻率、時間轴之重排,輸出按照訊 框構成之串流1之(正交)基頻訊號7611_1(映射後之訊號,亦 即根據所使用的調變方式之基頻訊號)、串流2之(正交)基頻 241 201246826 訊號7611—2(映射後之訊號,亦即根據所使用的調變方式之 基頻訊號)。 訊號處理部7612係以串流1之基頻訊號7611 —丨' _流2 之基頻訊號7611—2及控制訊號7609作為輸入,輸出根據控 制訊號7609所含之發送方法之訊號處理後之調變訊號t (7613_1)及訊號處理後之調變訊號2(7613_2)。 在此,特徵點在於選擇對預編碼後(或預編碼及基頻訊 號置換後)之號進行相位變更之發送方法時,訊號處理部 係與第6圖、第25圖、第26圖、第27圖、第28圖、第29圖、 第69圖相同’進行對預編碼後(或預編碼及基頻訊號置換後) 之訊號進行相位變更之處理,已進行該訊號處理之訊號為 訊號處理後之調變訊號1(7613 j)及訊號處理後之調變訊號2 (7613—2)。 前導插入部7614_1係以訊號處理後之調變訊號 1(7613_1)、控制訊號7609作為輸入,根據關於控制訊號7609 所含之前導符元插入方法之資訊,於訊號處理後之調變訊 號1(7613_1)插入前導符元,輸出前導符元插入後之調變訊 號7615_1 。 前導插入部7614_2係以訊號處理後之調變訊號2 (7613_2)、控制訊號7609作為輸入,根據關於控制訊號7609 所含之前導符元插入方法之資訊,於訊號處理後之調變訊 號2(7613_2)插入前導符元,輸出前導符元插入後之調變訊 號7615_2 。 IFFT (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反快速傅利葉轉 242 ⑤ 201246826 換)部7616_1係以前導符元插入後之調變訊號7615_1、控制 訊號7609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7609所含之IFFT方法之 資訊施以IFFT,輸出IFFT後之訊號76Π_1。 IFFT部7616_2係以前導符元插入後之調變訊號 7615_2、控制訊號7609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7609所含 之IFFT方法之資訊施以IFFT,輸出IFFT後之訊號7617_2。 PAPR冊J減部7618—1係以IFFT後之訊號7617—卜控制訊 號7609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7609所含關於PAPR刪減之 資訊,於IFFT後之訊號7617_ 1施以PAPR刪減用之處理,輸 出PAPR刪減後之訊號7619_1。 PAPR刪減部7618_2係以IFFT後之訊號7617_2、控制訊 號7609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7609所含關於PAPR刪減之 資訊,於IFFT後之訊號7617_2施以PAPR刪減用之處理,輸 出PAPR刪減後之訊號7619_2。 保護區間插入部7620_1係以PAPR刪減後之訊號 7619_1、控制訊號7609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7609所含 關於保護區間之插入方法之資訊,於PAPR刪減後之訊號 7 619_ 1插入保護區間,輸出保護區間插入後之訊號7 6 21 _ 1。 保護區間插入部7620_2係以PAPR刪減後之訊號 7619_2、控制訊號7609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7609所含 關於保護區間之插入方法之資訊,於PAPR刪減後之訊號 7619_2插入保護區間,輸出保護區間插入後之訊號7621_2。 P1符元插入部7622係以保護區間插入後之訊號 7621_1、保護區間插入後之訊號7621_2、P1符元用之發送 243 201246826 資料7607作為輸入,從P1符元用之發送資料7607生成?1符 元之訊號’對於保護區間插入後之訊號7621_1附加pi符 元’對於P1符元用處理後之訊號7623j及保護區間插入後 之訊號7621—2,附加ρι符元,輸出ρι符元用處理後之訊號 7623-2。再者,P1符元之訊號係附加於P1符元用處理後之 訊號7623J、P1符元用處理後之訊號7623_2兩者,或附加於 某一方均可。附力。於—方時,在受到附加之訊號之附加區間 中於未又到附加之訊號存在有作為基頻訊號之零訊號。 無線處理部7624」係以P1符元用處理後之訊號7623 1 作為輸入’施㈣轉換、放大等處理,並輸出發送訊號 7625_1。然後,發送訊號7625」係從天線鳩」作為電波 輸出。 / 無線處理部7624_2係以處理後之訊號勒2 頻率轉換、放大等處理,並輸出發送訊號 -”、、彳發送訊號7625〜2係從天線7626 2作為 輸出。 -尸句电夜 。,精田η^、Ρ2符元、控制符元群 將各PLP之傳Μ法(例如發送1個調變訊號之發送方法、 預編碼後(或預一及基頻訊號置換後)之訊號進行相位 更之發送方法)及所使用的調變 置。此時,終卿H切幻U 傳送給終端 '置右僅切出作為資訊所必需的PLP而進 錯較轉碼,則終端 置僅耗電力即可。因此,與利物 說明時相同,作為傳送方法係提案—種對預編碼後^ 244 201246826 碼及基頻訊號置換後)之訊號,於利用規則地切換預編碼矩 陣之預編碼方法而傳送之PLP之開頭時槽所使用的預編碼 矩陣(其為#0)為固定之方法。再者,pLP之傳送方法不限於 上述,亦可指定非專利文獻9、非專利文獻16、非專利文獻 17所示之時空碼、或其他發送方法。 例如播送台係依據第74圖之訊框構成而發送各符元。 此時,作為一例,於第77圖表示播送台係對預編碼後(或預 編碼及基頻訊號置換後)之訊號,利用相位變更來發送 PLP(為了避免混淆而從#1變更為$1)$1及PLP$K時之頻率一 時間軸之訊框構成。 再者,作為前提,於以下說明,作為一例而對預編碼 後(或預編碼及基頻訊號置換後)之訊號,規則地進行相位變 更之發送方法中,準備7個相位變更值,將7個相位變更值 命名為#0、# 1、#2、#3、#4、#5、#6。又,規則且週期性 地利用相位變更值。總言之,相位變更值係如#〇、#1、#2、 #3、#4、#5、#6、#0、#1、#2、#3、#4、#5、#6、#0、#1、 #2、#3、#4、#5、#6-----般,規則且週期性地進行變更。 如第77圖,PLP$1係以時刻T、載波3(第77圖之7701) 作為時槽之開頭,以時刻T+4、載波4(第77圖之77〇2)作為 時槽之最後,存在有時槽(符元)(參考第77圖)。 總言之,對於PLP$1而言,時刻T、載波3為第1個時槽, 第2個時槽為時刻T、載波4’第3個時槽為時刻T、載波5,..., 第7個時槽為時刻T+1、載波1,第8個時槽為時刻T+1、載 波2,第9個時槽為時刻T+1、載波3,...,第14個時槽為時 245 201246826 刻T+1、載波8,第15個時槽為時刻Τ+2、載波1,以此類推。 然後,PLP$tU^、以時刻S、載波4(第77圖之7703)作為時 槽之開頭’以時刻S+8、載波4(第77圖之77〇4)作為時槽之 最後’存在有時槽(符元)(參考第77圖)。 總言之,對於PLP$K而言,時刻s、載波4為第1個時槽, 第2個時槽為時刻S、載波5,第3個時槽為時刻S、載波6,…, 第5個時槽為時刻s、載波8,第9個時槽為時刻S+卜載波2, 第10個時槽為時刻S+1、載波2,...,第π個時槽為時刻s+i、 載波8,第17個時槽為時刻s+2、載波〇,以此類推。 再者,包含各PLP之開頭時槽(符元)之資訊與最後時槽 (符元)之資訊之各PLP所使用的時槽資訊,係藉由?1符元、 P2符元、控制符元群等控制符元來傳送。 此時,與利用第71圖〜第73圖來說明時相同,pLp$ t 之開頭時槽㈣刻T '載波3(第77圖之77G1)係利用預編碼 矩陣#0來將時槽進行相位變更。同樣地,孔陳」之最後 時槽即時刻S、載波3(第77圖之77()5)係不論在時槽所用之預 編碼矩陣的號碼為何,PLP$K之開頭時槽即時刻s、載波 4(第77圖之7703)之時槽均利用預編碼矩陣糾來進行相位變 更(其巾士到目則所說明,進行相位變更前先進行預編 碼(或預編碼及基頻訊號置換)。) 又,利用對預編碼後(或預編石馬及基頻訊號置換後)之訊 號’規則地進行相位變更之發送方法而發送之其他pLp之開 頭時槽,係利用預編碼矩陣#〇進行預編碼。 藉由如以上,能夠獲得可私 于j抑制上面所述之以實施形態
246 201246826 D2所說明的課題(a)及(b)之效果。 無須贅述,接收裝置係從P1符元、P2符元、控制符元 群等控制符元所含之各PLP所使用的時槽資訊,擷取所必需 的PLP而進行解調(包含訊號分離、訊號檢波)、錯誤更正解 碼。又’接收裝置以預先得知對預編碼後(或預編碼及基頻 訊號置換後)之訊號’規則地進行相位變更之發送方法之相 位變更規則(有複數個規則時,發送裝置傳送所使用規則之 資訊’接收裝置獲得該資訊而得知所使用規則),可根據各 PLP之開頭時槽之號碼,使相位變更之切換規則之時序配合 而解調資訊符元(包含訊號分離、訊號檢波” 接著’以如第78圖之訊框構成來思考(由第78圖之符元 群所構成的訊框稱為主訊框)播送台(基地台)發送調變訊號 的情況。於第78圖,關於與第74圖同樣動作者,係附上同 一符號。特徵點係於(終端裝置之)接收裝置,為了容易調整 接收訊號之增益控制,於主訊框分離為發送丨個調變訊號之 子訊框、與發送複數個調變訊號之子訊框之點。再者,「發 送1個調變訊號」亦包含生成複數個與從丨個天線發送丨個調 變訊號時同一調變訊號,從複數個不同天線發送該複數個 訊號的情況。 於第78圖,藉由pLP#1(74〇5—來構 成發送1個調變訊號之子訊框78〇〇 ,子訊框7800僅由PLP所 構成’並且不存在藉由複數個調變訊號所發送的pLp。然 後’藉由PLP$l(78〇2_l)〜PLP$M(7802_M)來構成發送複數 個調變訊號之子訊框78〇1,子訊框78〇1僅由pLp所構成,並 247 201246826 且不存在發送1個調變訊號之pLp。 此時,如迄今所說明時相同,於子訊框7801,利用對 預編碼後(或預編碼及基頻訊號置換後)之訊號,規則地進行 相位變更之發送方法時,plp(plp$1(78〇2—U〜PLp$M (7 8 02_M))之開頭時槽係利用預編碼矩陣#〇進行預編碼(稱 為預編碼矩陣之初始化其中,於PLP$1(78〇2_1)〜PLp$M (7802一Μ),利用別的發送方法,例如利用不進行相位變更 之預編碼方法之發送方法、利用時空區塊碼之發送方法、 利用空間多工ΜΙΜΟ傳送方法(參考第23圖)之某一方法之 PLP係與上面所述之預編碼矩陣之初始化無關。 又’如第79圆,PLP$H^.發送第χ主訊框之複數個調變 訊號之子訊框之最初PLP,PLP$1,係發送第γ(但與X不同) 主訊框之複數個調變訊號之子訊框之最初PLp ^然後, PLP$1、PLP$1’兩者均利用對預編碼後(或預編碼及基頻訊 號置換後)之訊號,規則地進行相位變更之發送方法。再 者,於第79圖,與第77圖同樣者係附上同一符號。 此時’發送第X主訊框之複數個調變訊號之子訊框之最 初PLP即PLP$1之開頭時槽(第79圖之77〇1(時刻τ '載波3之 時槽)),係利用相位變更值#〇進行相位變更。 同樣地’發送第Y主訊框之複數個調變訊號之子訊框之 最初PLP即PLP$1,之開頭時槽(第79圖之79〇1(時刻τ,、載波 7之時槽)),係利用相位變更值#〇進行相位變更。 如以上,於各主汛框,其特徵係於發送複數個調變訊 號之子afl框之最初PLP之最初時槽’利用相位變更值糾進行
248 201246826 相位變更。 此係對於抑制只施形態〇2所說明的課題⑷及⑼甚 夏要。 再者由於PLP$l之開頭時槽(第79圖之侧(時刻τ、 f之時槽)),係利用相位變更值_行相位變更,因此 更新相位變更值時,時刻τ、載波4之時槽係利 目^變更細來進行相位變更,時刻T、載波 用相位變更餓來進行相位變更,時刻τ、載波、 係利用相位變更值#3來進行相位變更,以此類推。1 τ,、::::",之開頭時槽(第79圖之、(時刻 /時s))係利用相位變更值#〇進行相位變更 因此欲對頻率軸更新相位變更值時,_τ,、_8 _ 係利用相位變更值#1來進行相位變更,時刻τ,+1、載^ 之時槽係利用相位變更值#2來進行相位變更,時刻Μ / 載波1之時槽係利用相位變更值#3來進行相位變更,時刻 Τ +3、載波1之時槽係利用相位變更值#4來進行相’ 以此類推。 I更, 再者,本實施形態係舉例說明如第4圖之發送骏置的情 况對於第4圖之發送裝置對應於諸如〇FDM方式之多載皮 方式時’對於第67圖、第7G®之發送裝置,如第4圖適用了 1個編碼器及分配部的情況;但關於如第3圖之發送裝置 第12圖之發送裝置、第67圖之發送裝置、第7〇圖之發送裝 置,發送si、s2之2個串流,且發送裝置具有2個編碼器= 情況,亦可適用本實施形態所說明之相位變更值之初始化 249 201246826 再者,於本說明書之發明相關連之發送裝置之圖式, 即第3圖、第4圖、第12圖、第13圖、第51圖、第52圖、第 67圖、第7〇圖、第76圖等’當從2個發送天線所發送的調變 訊號分別設為調變訊號#丨、調變訊號#2時,調變訊號#丨之 平均發送電力及§周變§凡?虎#2之平均發送電力可任音設定 例如设定兩調變訊號之平均發送電力不同時藉由適用〜 般無線通訊系統所用之發送電力控制技術,可將調變訊鱿 #1之平均發送電力及調變訊號#2之平均發送電力設定為不 同。此時’發送電力控制係以基頻訊號之狀態(例如於所用 調變方式之映射時點進行發送電力控制)來進行訊號 ^ % 力控制,或以緊接於天線前之電力放大器(功率放大器)進行 發送電力控制均可。 (實施形態F1) 對於實施形態1-4、實施形態A卜實施形態C1-C7、實 施形態D1-D3及實施形態E1所說明對於預編碼後之調變訊 號’規則地變更相位之方法,係可對於映射到I-Q平面之任 意基頻訊號si及s2適用。因此,於實施形態1-4、實施形態 A1、實施形態C1-C7、實施形態D1-D3及實施形態E1,並 未針對基頻訊號si及s2詳細説明。另一方面,例如對於從 受到錯誤更正編碼之資料所生成的基頻訊號si及s2,適用 對於預編碼後之調變訊號規則地變更相位之方法時,藉由 控制si及S2之平均電力(平均值)’可能可獲得更良好的接收 品質。於本實施形態,敘述有關對於從受到錯誤更正編碼 之資料所生成的基頻訊號slAs2 ’適用對於預編碼後之調
250 201246826 變訊號規則地變更相位之方法時之s 1及s 2之平均電力(平均 值)之設定方法。 在此,作為一例而說明對於基頻訊號sl適用之調變方 式為QPSK,對於基頻訊號S2適用之調變方式為16QAM。 由於sl之調變方式為QPSK,因此sl係每【符元傳送2位 元之資料。該傳送之2位元命名為b〇、bl。相對於此,由於 s2之調變方式為16QAM,因此s2係每丨符元傳送4位元之資 料。該傳送之4位元命名為b2、b3、b4、b5。由於發送裝置 發送由sW符元及s2u符元所構成的i時槽,因此每㈣ 槽傳送b0、bl、b2、b3、b4、b5之6位元資料。 例如在I-Q平面之16QAM之訊號點配置之—例之第8〇 圖 ’(b2、b3、b4、b5)=(0、〇、〇 ' ⑴映射到(I、Q)=(3xg、 3xg) ’(b2、b3、b4、b5)=(〇、〇、〇、υ映射到(I、Q)=(3xg、 lxg) ’(b2、b3、b4、b5)=(〇、〇、卜 0)映射到(I、Q)=(1><g、 3xg),(b2、b3、M、b5)=(〇 ' 〇、卜 〇映射到(I、Q)气%、 lxg) ’(b2、b3、b4、b5)=(0 小 〇、〇)映射到(I、Q)=(3><g、 -3xg) ’ …’(b2、b3、b4、b5Hl、卜 i、0)映射到(I、xg、 -3xg)’(b2、b3、b4、b5)=(卜卜卜 l)映射到(I、Q)=(_lxg、
Ixg)。再者,第80圖之右上所示之b2至b5係分別表+T n 平面所示數值各自讀元_列。 WQ 又’在I-Q平面之Qpsk之訊號點配置之一例之第81圖, (b〇 bi) (〇、〇)映射到(I、Q)=(ixh、lxh),(bo、bin 映卿、㈣Xh、场㈣脅(1、物 =(—1 xh、1 xh),(b0、b1 )=U、1)映射到(I、Q)=(-1 Xh、-1 xh)。 251 201246826 再者’第81圖之右上所示之b〇、bl係分別表示I-Q平面所示 數值各自之位元的排列。 在此’假定使得s 1之平均電力與s2之平均電力相等 時,亦即假定第81圖所示之h以下述式(78)表現,第80圖所 示之g以下述式(79)表現的情況。 [數 78] h z λ/2 …式(78) [數 79] ζ g Μ …式(79) 於第8 2圖表示此情況下之接收裝置所獲得的對數概似 比關係。第82圖係模式性地表示接收裝置求出對數概似比 時,上述b0至b5之對數概似比絕對值之圖。於第82圖,8200 為b0之對數概似比絕對值,8201為bl之對數概似比絕對 值,8202為b2之對數概似比絕對值,8203為b3之對數概似 比絕對值,8204為b4之對數概似比絕對值,8205為b5之對 數概似比絕對值。此時,如第82圖所示,若比較依據QPSK 所傳送的b0及bl之對數概似比絕對值、與藉由16QAM所傳 送的b2至b5之對數概似比絕對值,b0及bl之對數概似比絕 對值大於b2至b5之對數概似比絕對值。這即是⑽及!^之接 收裝置之可靠度高於b2至b5之接收裝置之可靠度。此係由
252 201246826 於相對於在第8〇圖中,綠成如式(π)時,QpsK^Q平面 之訊號點的最小歐氏距離如下: [數 8〇] V2z …式(80)
而於第_中,h設成如式(π)時,QpsK之〗_q平面之訊號 點的最小歐氏距離如下: U
[數 81]
i〇Z …式(81) 接收裝置在此狀況下進行錯誤更正解碼(例如通訊系 統利用LDPC時,則進行和積解碼等可靠度傳遞解碼)時, 由於「b(^bl之對數概似比_值大於咖以之對數概似 比絕對值」之可靠度差距而受到bUb5之㈣概似比絕對 值影響,發生接收裝置之資料接收品質劣化的問題。 為了克服此問題,如第83圖所示,與第82圖相比較, 設成「縮小bO㈣之龍概似⑽對值與啦攸對數概 似比絕對值的差距」即可 ♦ u \ I ΊΊ且所S2义平均雷 力(平均值)不同」。於第84圖、第85圖,表示與功率變更 此雖稱為功率變更部,但亦可稱為振幅變更部'加權 加權合細料)部有關連之訊號處理部之構成例。再者, 253 201246826 於第84圖,關於與第3圖、第6圖同樣地動作者係附上同一 符號。又,於第85圖,關於與第3圖、第6圖、第84圖同樣 地動作者係附上同一符號。 以下針對功率變更部之動作,說明數個例子。 (例1) 首先,利用第84圖來說明動作之一例。再者,31(〇為 調變方式QPSK之基頻訊號(映射後之訊號),映射方法係如 第81圖’ h係如式(78)。又’ s2(t)為調變方式16qam之基頻 訊號(映射後之訊號),映射方法係如第80圖,g係如式(79)。 再者’ t為時間’於本實施形遙係以時間軸方向為例來說明。 功率變更部(8401B)係以調變方式16QAM之基頻訊號 (映射後之訊號)307B、控制訊號(8400)作為輸入,若根據控 制訊號(8400)而設定之功率變更用之值設為u,則輸出調變 方式16QAM之基頻訊號(映射後之訊號)307B成為u倍後之 訊號(8402B)。再者’ u為實數,u>1.0。若對於預編碼後之 調變訊號規則地變更相位之方法之預編碼矩陣設為F,用以 規則地進行相位變更之相位變更值設為y(t)(y⑴係絕對值 為1之虚數(包含實數),亦即可表現為ej0(t)),則下式成立。 [數 82]
…式(82)
254 201246826 因此,QPSK之平均電力與i6QAM之平均電力比設定 為1 : u2。藉此,由於接收狀態可獲得第83圖所示之對數概 似比絕對值,因此可提升接收裝置之資料接收品質。 例如針對QPSK之平均電力與i6qam之平均電力比 1 ·· u2,如下設定u : [數 83] u = V5 ...式(83) 則可使得QPSK之I-Q平面之訊號點之最小歐氏距離、與 16QAM之I-Q平面之訊號點之最小歐氏距離㈣,可能 獲得良好的接收品質。 b =使得兩種不同之調變方式之〗_Q平面之訊號點之最 離相等的條件,僅只是設定Qpsk之平均電力與 :扁6 ΓΓ二=電力比的方法之-例。例如視用於錯誤更正 更率等其他條件,將功率變 :值6又疋成與兩種不同之調變方式之PQ平面 r j⑴之最小歐氏距離會相等之值不同的值(較大值或 所^可能謂料好的減品質。又,若考慮增大 之方、、h均的候補訊號點之最初距離,則例如設定如下 方去可視為—例: [數 84] u = V2 • · · 式(84) 255 201246826 可依系統所而要的要求條件來適當設定。關於細節係於後 面敘述。 以往&送電力控制—般係根據來自通訊對象之回授 資訊進行發送電力的控制。於本實施形態,無關於來自通 訊對象之回授資訊而控制電力,此點為本發明之特徵,詳 細說明有關此點。 於上面雖敘述「藉由控制訊號(84GG)設定功率變更用之 值u」’但於以下,詳細說明關於用以進一步提升接收裝置 之資料接收品質時,藉由控制訊號(_0)之功率變更用之值 U之設定手法。 (例 1-1) 說明有關發送裝置支援複數個區塊長(構成編碼後之1 區塊之位70數’亦稱為碼長)之錯㈣正碼時目應施加於 用在生成slh2之資料之錯誤生成碼之區塊長,來設以 及s2之平均電力(平均值)之方法。 錯誤更正碼係例如進行去尾迴旋之渦輪碼或雙二進位 渦輪碼、及LDPC碼等區塊碼,於諸多通訊系統或播送系統 係支援複數個區塊長。從支援之複數個區塊長所選擇的區 塊長之已施行錯誤更正編碼之編碼後資料,係分配給2系 統。分配給2系統之編碼後資料係分別以sl之調變方式與s2 之調變方式調變,生成基頻訊號(映射後之訊號)51(〇及 s2⑴。 控制訊號(8400)係表示上述所選擇的錯誤更正碼之區 塊長之訊號,功率變更部(8401B)係因應控制訊號(8400)來
256 201246826 設定功率變更用之值U。 本發明之特徵係功率變更部(8401B)因應控制訊號 (8400)所示之選擇區塊長,來設定功率變更用之值u。在此, 以uLx之形式來記載因應區塊長X之功率變更用之值。 例如選擇區塊長為1〇〇〇時,功率變更部(8401B)設定功 率變更用之值uL1()⑻,選擇區塊長為1500時,功率變更部 (8401B)設定功率變更用之值Ul|5⑽,選擇區塊長為3〇〇〇時, 功率變更部(8401B)設定功率變更用之值UL3GQG。此時,例如 藉由將uliogo'Uu5。⑼、Ul3_設為各異之值,可於各碼長時 獲得高度的錯誤更正能力。其中,依所設定的碼長,可能 變更功率變更用之值仍無法獲得效果。屆時,即便變更碼 長’亦無須變更功率變更用之值(例如可能出現 九丨_=丸丨5〇0 ’重要的是在(UL1_、ULi5〇〇、Uu刪)之中存在有 2個以上的值)。 於上述舉例說明3個碼長的情況,但不限於此,重要點 係於啦送裝置’在可設定2個以上碼長時,可設定之功率變 更用之值存在有2個以上,設定碼長時,發送裝置可從複數 個可叹定之功率變更用之值中,選擇某—個功率變更用之 值而進行功率變更。 (例 1-2) 說明有關發送裝置支援餘個編碼率之錯誤更正碼 時’因應施加於用在生成31及82之資料之錯誤生成碼之編 碼率’來設定8山2之平均電力(平均值)之方法。 錯誤更正碼係例如進打去尾迴旋之洞輪碼或雙二進位 257 201246826 渦輪碼、及LDPC碼等區塊瑪,於諸多通訊系統或播送系統 係支援複數個編碼率。從支援之複數個編碼率所選擇的編 碼率之已施行錯誤更正編碼之編碼後資料,係分配給2系 統。分配給2系統之編碼後資料係分別以sl之調變方式與s2 之調變方式調變,生成基頻訊號(映射後之訊號)sl(t)及 s2(t)。 控制訊號(8400)係表示上述所選擇的錯誤更正碼之編 碼率之訊號,功率變更部(8401B)係因應控制訊號(8400)來 設定功率變更用之值u。 本發明之特徵係功率變更部(84〇ib)因應控制訊號 (8400)所示之選擇編碼率,來設定功率變更用之值u。在此, 以Urx之形式來記載因應編碼率Γχ之功率變更用之值。 例如選擇編碼率為rl時,功率變更部(84〇ib)設定功率 變更用之值url,選擇編碼率為r2時,功率變更部(84〇ib)設 定功率變更用之值ur2 ’選擇編碼率為r3時,功率變更部 (8401B)設定功率變更用之值叫。此時,例如藉由將叫、叱、 叫設為各異之值,可於各編碼率時獲得高度的錯誤更正能 力。其中,依所設定的碼長,可能變更功率變更用之值仍 無法獲得效果。屆時,即便變更編碼率,亦無須變更功率 變更用之值(例如可能出現Url=Ur2,重要的是在(叫、^、叫) 之中存在有2個以上的值)。 再者’作為上述rl、r2、r3之一例,可考慮在錯誤更正 碼為LDPC時’分別為1/2、2/3、3/4之編碼率。 於上述舉例說明3個編碼率的情況,但不限於此,重要 258 ⑤ 201246826 點係於發送裝置,在可設定2個以上編碼率時,可設定之功 率變更用之值存在有2個以上,設定編碼率時,發送裝置可 從複數個可設定之功率變更用之值中,選擇某一個功率變 更用之值而進行功率變更。 (例 1-3) 為了讓接收裝置獲得更佳之資料接收品質,實施以下 事項係甚為重要。 說明有關發送裝置支援複數種調變方式時,因應用在 生成Sl及s2之調變方式來設定si及s2之平均電力(平均值) 之方法。 在此’作為例子而考慮將sl之調變方式固定為QPSK, 藉由控制訊號來將s2之調變方式從16QAM變更為 64QAM(又,可設定為16QAM、MQAM之某一者)的情況。 再者,將S2⑴之調變方式設為64QAM時,S2⑴之映射方式 係如第86圖’於第86圖中’ k係如下: [數 85]
V42 若進行該類映射,則於Qpsk時對於第81_h 與於16QAM時野於第_抑為式(79)時,其平^電時 均值)相等。X ’ 6_之_、從6位元之輸人而決2 Q的值,關於該點’可與QPSK、16_之映射的說明㈣ 259 201246826 地實施。 總5之’於I—Q平面之64QAM之訊號點配置之 第 86圖 ’ (bo、bh b2、b3、b4、b5)=(〇、〇、〇、〇、 係映射到 〇m___、Q)=(7xk、5xk),(bG、bi、b2、 :3 b4 b5:K°、0、°、〇、1、0)係映射到(I、Q)=(5xlc、 7xk),(b0、bl、h9、i b3、b4、b5)=(0、〇、〇、〇、t 映射到〇、QH地、5xk),⑽、bl、b2、b3、b4、b5)= 〇、0、卜 0、〇)係映射到(1、Q)=(7xk、叫,,⑽、w、 .…心㈣小卜卜卜⑴係映射鄉餅祕、 一⑽),㈣、^心‘啊丨小卜卜 映射到G、QH如、如)。再者,第_之右上所示之 b2至b5係分別表示μ平面所示數值各自之位元的排列。 於第84圖S2之調變為16QAM時,功率變更部 84〇1B係設定U=U丨6,s2之調變方式為64QAM時,功率變更 48401B係-X疋u-U64。此時,從最小歐氏距離之關係來看, 若U16<U64,則S2之調變方式為16QAM、64QAM中之任-者 時,接收裝置均可獲得高資料接收品質。 再者’於上述說明中,雖說明「將si之調變方式固定 為QPSK」’但可考慮「將s2之調變方式固定為QpSK」。此 時,對於固定之調變方式(在此為QPSK)不進行功率變更, 對於複數種可設定之轉方式(在此為16QA_64QAM)進 行功率變更。總言之,該情況下,發送裝置旅非第84圖所 示之構成,而疋從第84圖所示之構成去除功率變更部 201246826 8401B,於si⑴側設置功率變更部而構成。如此一來,將固 定之調變方式(在此為QPSK)設定於s2時,以下關係式(86) 會成立。 [數 86] W、 vz2Wv
'1 0 ^ F (./〇 ue 0] 1 ° j〇 e J …式(86) 如此一來,即便「將S2之調變方式固定為qpsk,將si之調 變方式從16QAM變更為64QAM (又,可設定為16QAM、 64QAM之某一者)」’若Ul6<U64即可(再者,於16qAM時,功 率變更用而乘算之值為u16,於64QAM時,功率變更用而乘 算之值為U64,QPSK不進行功率變更)。 又,(si之調變方式、S2之調變方式)之組配可設定為 (QPSK、16QAM)、(16QAM、QPSK)、(QPSK、64QAM)、 (64QAM、QPSK)之某一者時,符合U|0<U64之關係即可。 將S1之調變方式固定,採用平面之訊號點數為_ 之調變方式C。S2之調變方式可設定為][—Q平面之訊號點數 為a個之調變方式a、與I-Q平面之訊號點數為b個之調變方 式B(a>b>c)之某一者(其中]周變方式ks2時點之平均電 力值(平均值)與調變方式8之82時點之平均電力值(平均值) 相等)。 261 201246826 此時,s2之調變方式設定為調變方式八時,設定之功率 變更用之值設^。又,S2之調變方式設定為㈣方^ 時’設定之功率變更狀值設“。此時,若UA,則接 收裝置可獲得高資料接收品質。 對於固定之調變方式(在此為調變方式c)不進行功率 變更,對於複數種可設定之調變方式(在此為調變方式八與 調變方式B)進行功率變更。如此一來,即便是「將s2之, 變方式固定為調變方式C,將si之調變方式從調變方式八變 更為調變方式B(設定為調變方式a、調變方式B之某—者) 的情况,若ub<ua即可。又,(si之調變方式、S2之調變方式) 之組配可6又疋為(§周變方式C '調變方式a)、(調變方式a 調變方式C)、(調變方式c、調變方式B)或(調變方式B、調 變方式C)之某一者時,符合Ub<Ua之關係即可。 (例2) 利用第84圖來說明與例1不同動作之例。再者, 為調變方式64QAM之基頻訊號(映射後之訊號),映射方法 係如第86圖,k則如式(85)。又,S2⑴設為調變方S16qam 之基頻訊號(映射後之訊號),映射方法係如第80圖,g則如 式(79)。再者’ t為時間,於本實施形態係以時間軸方向為 例來說明。 功率變更部(8401B)係以調變方式16QAM之基頻訊號 (映射後之訊號)307B、控制訊號(84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 訊號(8400) ’若已設定之功率變更用之值為…夺,則輸出使 調變方式16QAM之基頻訊號(映射後之訊號)307B成為u倍
262 201246826 後之訊號(8402B)。再者,u為實數,U<1 〇。若對於預編碼 後之調變訊號規則地變更相位之方法之預編碼矩陣設為 F,用以規則地進行相位變更之相位變更值設為外〇^⑴係 絕對值為1之虛數(包含實數),亦即可表現為ej0(〇),則式(82) 成立。 因此,64QAM之平均電力與16qAM之平均電力比設定 為1 : U2。藉此而成為可獲得第幻圖之接收狀態,因此可提 升接收裝置之資料接收品質。 以往,發送電力控制一般係根據來自通訊對象之回授 資訊進行發送電力的控制。於本實施形態,無關於來自通 訊對象之回授資訊而控制電力,此點為本發明之特徵,詳 細說明有關此點。 於上面雖敘述「藉由控制訊號(8400)設定功率變更用之 值u」,但於以下,詳細說明關於用以進一步提升接收裝置 之資料接收品質時’藉由控制訊號(8400)之功率變更用之值 u之設定手法。 (例 2-1) 說明有關發送裝置支援複數個區塊長(構成編碼後之i 區塊之位元數,亦稱為碼長)之錯誤更正碼時,因應施加於 用在生成si及s2之資料之錯誤生成碼之區塊長,來設定81 及s2之平均電力(平均值)之方法。 錯誤更正碼係例如進行去尾迴旋之渦輪碼或雙二進位 渦輪碼 '及LDPC碼等區塊碼,於諸多通訊系統或播送系統 係支挺複數個區塊長。從支援之複數個區塊長所選擇的區 263 201246826 塊長之已施行錯誤更正編碼之編碼後資料,係分配給2系 統。分配給2系統之編碼後資料係分別以S1之調變方式與s2 之調變方式調變,生成基頻訊號(映射後之訊號)sl(t)及 s2(t) 〇 控制訊號(8 4 0〇)係表示上述所選擇的錯誤更正碼之區 塊長之訊號’功率變更部(8401B)係因應控制訊號(8400)來 設定功率變更用之值u。 本發明之特徵係功率變更部(8401B)因應控制訊號 (8400)所示之選擇區塊長,來設定功率變更用之值u。在此, 以uLX之形式來記載因應區塊長X之功率變更用之值。 例如選擇區塊長為1〇〇〇時,功率變更部(8401B)設定功 率變更用之值uUC)(K),選擇區塊長為1500時,功率變更部 (8401B)設定功率變更用之值Uu5〇Q,選擇區塊長為3〇〇〇時, 功率變更部(8401B)設定功率變更用之值叱⑽^此時,例如 藉由將UL|_、Ulisqgo、UU_設為各異之值,可於各碼長時 獲得高度的錯誤更正能力。其中,依所設定的碼長,可能 變更功率變更用之值仍無法獲得效果。屆時,即便變更碼 長,亦無須變更功率變更用之值(例如可能出現 UU_=UL1500 ’ 重要的是在(Uu〇〇〇、Uu5〇〇、Ul3〇〇〇)之中存在有 2個以上的值)。 於上述舉例說明3個碼長的情况,但不限於此,重要點 係於發送裝置,在可設定2個以上碼長時’可設定之功率變 更用之值存在有2個以上,設定碼長時,發送裝置可從複數 個可設定之功率變更用之值中,選擇某—個功率變更用之
264 201246826 值而進行功率變更。 (例 2-2) 說明有關發送裝置支援複數個編碼率之錯誤更正碼 時’因應施加於用在生成si及S2之資料之錯誤生成碼之編 碼率,來設定81及82之平均電力(平均值)之方法。 錯誤更正碼係例如進行去尾迴旋之渦輪碼或雙二進位 渴輪碼、及LDPC碼等區塊碼,於諸多通訊系統或播送系統 係支援複數個編碼率。從支援之複數個編碼率所選擇的編 碼率之已施行錯誤更正編碼之編碼後資料,係分配給2系 統。分配給2系統之編碼後資料係分別以si之調變方式與S2 之調變方式調變,生成基頻訊號(映射後之訊號)sl(t)及 s2⑴。 控制訊號(8400)係表示上述所選擇的錯誤更正碼之編 碼率之訊號’功率變更部(8401B)係因應控制訊號(8400)來 設定功率變更用之值u。 本發明之特徵係功率變更部(84〇ib)因應控制訊號 (8400)所示之選擇編碼率’來設定功率變更用之值u。在此’ 以urx之形式來記載因應編碼率Γχ之功率變更用之值。 例如選擇編碼率為rl時,功率變更部(84〇ιβ)設定功率 變更用之值uH,選擇編碼率為r2時,功率變更部(8401B)設 定功率變更用之值屮2,選擇編碼率為丨3時,功率變更部 (8401B)設定功率變更用之值叫。此時,例如藉由將叫、叱、 u「3設為各異之值,可於各編碼率時獲得高度的錯誤更正能 力。其中,依所設定的碼長,可能變更功率變更用之值仍 265 201246826 無法獲得效果。屆時,即便變更編碼率,亦無須變更功率 變更用之值(例如可能出現url=ur2,重要的是在(Url、Ur2、Ur3) 之中存在有2個以上的值)。 再者,作為上述rl、r2、r3之一例,可考慮在錯誤更正 碼為LDPC時,分別為丨/2、2/3、3/4之編碼率。 於上述舉例說明3個編碼率的情況,但不限於此,重要 點係於發送裝置,在可設定2個以上編碼率時,可設定之功 率變更用之值存在有2個以上,設定編碼率時,發送裝置可 從複數個可設定之功率變更用之值中,選擇某—個功率變 更用之值而進行功率變更。 (例 2-3) 為了讓接收裴置獲得更佳之資料接收品質,實施以下 事項係甚為重要。 說明有關發送裝置支援複數種調變方式時,因應用在 生成si及S2之調變方式來設定以及32之平均電力(平均值) 之方法。 在此,作為例子而考慮將si之調變方式固定為 64QAM’藉由控制訊號來將s2之調變方式從16QAM變更為 QPSK(又,可設定為16QAM、qPSK之某—者)的情況。以 之調變方式設為64QAM時,si⑴之映射方法係如第如圖, 於第%圖,k為式(85)。s2之調變方式設為16(^八1^時,心⑴ 之映射方法係如第8〇圖,於第8〇圖,g為式(79),又,s2(〇 之調變方式設為QPSK時,s2⑴之映射方法係如第_,於 第81圖,h為式(78)。 ⑧ 266 201246826 若進行該映射,則於16QAM時與QPSK時,其平均電 力(平均值)相等。 於第84圖,s2之調變方式為16QAM時,功率變更部 8401B係設定11=11,6,s2之調變方式為qpsk時,設定u=u4。 此時’從最小歐氏距離之關係來看,若U4<Ul6,則32之調變 方式為16QAM、QPSK中之任一者時,接收裝置均可獲得 高資料接收品質。 再者’於上述說明中’雖說明「將si之調變方式固定 為64QAM」,但即便「將S2之調變方式固定為64QAm,將 si之調變方式從16QAM變更為QPSK(設定為16Qam、 QPSK之某一者)」’若U4<Ul6即可(與例ι_3的說明同樣思考 即可)。(再者,於16QAM時,功率變更用而乘算之值為Ui6, 於QPSK時’功率變更用而乘算之值為U4,64qAM不進行功 率變更。)又’(si之調變方式、S2之調變方式)之組配可設 定為(64QAM、16QAM)、(16QAM、64QAM)、(64QAM、 QPSK)、(QPSK、64QAM)之某一者時,符合U4<Ul6之關係 即可。 以下’說明關於將上述内容予以一般化的情況。 將s 1之調變方式固定,採用I一q平面之訊號點數為c個 之調變方式C。S2之調變方式可設定為〗_q平面之訊號點數 為a個之調變方式A、與〗_q平面之訊號點數為b個之調變方 式B(c>b>a)之某一者(其中,調變方式八之52時點之平均電 力值(平均值)與調變方式B之S2時點之平均電力值(平均值) 相等)。 267 201246826 此時,s2之調變方式設定為調變方式A時,設定之功率 變更用之值設為ua。又,s2之調變方式設定為調變方式B 時,設定之功率變更用之值設為ub。此時,若Ua<Ub ’則接 收裝置可獲得高資料接收品質。 對於固定之調變方式(在此為調變方式c)不進行功率 變更,對於複數種可設定之調變方式(在此為調變方式A與 調變方式B)進行功率變更。如此一來,即便是「將s2之調 變方式固定為調變方式C,將si之調變方式從調變方式A變 更為調變方式B(設定為調變方式A、調變方式B之某一者)」 的情況,若ua<ub即可。又,(si之調變方式、s2之調變方式) 之組配可設定為(調變方式C、調變方式A)、(調變方式A、 調變方式C)、(調變方式C、調變方式B)或(調變方式B、調 變方式C)之某一者時,符合ua<ub之關係即可。 (例3) 利用第84圖來說明與例1不同動作之例。再者,sl(t)設 為調變方式16QAM之基頻訊號(映射後之訊號),映射方法 係如第80圖,g則如式(79)。又,s2(t)設為調變方式64QAM 之基頻訊號(映射後之訊號),映射方法係如第86圖’ k則如 式(85)。再者,t為時間,於本實施形態係以時間軸方向為 例來說明。 功率變更部(8401B)係以調變方式64QAM之基頻訊號 (映射後之訊號)307B、控制訊號(84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 訊號(8400) ’若已設定之功率變更用之值為u時’則輪出使 調變方式64QAM之基頻訊號(映射後之訊號)3 07B成為u倍
268 201246826 後之訊號(議B)。再者,咐數,_。若對於預編碼 後之調變訊號規則地變更相位之方法之預編碼矩陣設為 F ’用以規則地進行相位變更之相位變更值設㈣)(y(t)係 絕對值為1之虛數(包含實數),亦即可表現為^⑴),則式 成立。 因此,16QAM之平均電力與6叫施之平均電力比設定 為1: u2。藉此而成為可獲得第83圖之接收狀態,因此可提 升接收裝置之資料接收品質。 以往’發送電力控制—般係根據來自通訊對象之回授 資訊進行發送電力的控制。財實施形態,無關於來自通 訊對象之回授資訊而控制電力,此點為本發明之特徵,詳 細說明有關此點。 於上面雖敘述「藉由控龍號(剛)設定功率變更用之 值^,但於以下,詳細說明關於用以進—步提升接收裝置 之資料接收品質時’藉由控制訊號(剛)之功率變更用之值 u之設定手法。 (例 3-1) 說明有關發送裝置支援複數麻塊長(構成編碼後之i 區塊之位讀,亦料碼長)之錯誤更正辦,因應施加於 用在生成si及s2之資料之錯誤生成碼之區塊長,來設定^ 及s2之平均電力(平均值)之方法。 錯誤更正碼係例如進行去尾迴旋之渦輪碼或雙二進位 屑輪碼及LDPC碼等區塊碼,於諸多通訊系統或播送系統 係支援複數個㊣塊長。從支援之複數個區塊長所選擇的區 269 201246826 塊長之已施行錯误更正編碼之編碼後資料,係分配給2系 統。分配給2系統之編碼後資料係分別以s丨之調變方式與s 2 之調變方式調變,生成基頻訊號(映射後之訊號)sl⑴及 s2(t)。 控制訊號(8400)係表示上述所選擇的錯誤更正碼之區 塊長之訊號’功率變更部(8401B)係因應控制訊號(84〇〇)來 設定功率變更用之值u。 本發明之特徵係功率變更部(84〇1B)因應控制訊號 (8400)所示之選擇區塊長,來設定功率變更用之值u。在此, 以ULX之形式來記載因應區塊長X之功率變更用之值。 例如選擇區塊長為1000時,功率變更部(8401B)設定功 率變更用之值Uliqog ’選擇區塊長為1500時,功率變更部 (8401B)設定功率變更用之值丸⑼◦,選擇區塊長為3〇〇〇時, 功率變更部(8401B)設定功率變更用之值Uu⑼『此時,例如 藉由將UL1_、Ulimog、IIL3_設為各異之值,可於各碼長時 獲得高度的錯誤更正能力。其中’依所設定的喝長,可能 變更功率變更用之值仍無法獲得效果。屆時,即便變更碼 長,亦無須變更功率變更用之值(例如可能出現 UU000=ULI500,重要的是在(UL|_、UL1500、UL3_)之中存在有 2個以上的值)。 於上述舉例說明3個碼長的情況,但不限於此,重要點 係於發送裝置’在可设疋2個以上碼長時’可設定之功率變 更用之值存在有2個以上,設定碼長時,發送裝置可從複數 個可設定之功率變更用之值中,選擇某一個功率變更用之 270 201246826 值而進行功率變更。 (例 3-2) 說明有關發送裝置支援複數個編碼率之錯誤更正碼 時’因應施加於用在生成s 1及s2之資料之錯誤生成碼之編 碼率,來設定si及s2之平均電力(平均值)之方法。 錯誤更正碼係例如進行去尾迴旋之渦輪碼或雙二進位 渦輪碼、及LDPC碼等區塊碼,於諸多通訊系統或播送系統 係支援複數個編碼率。從支援之複數個編碼率所選擇的編 碼率之已施行錯誤更正編碼之編碼後資料,係分配給2系 統。分配給2系統之編碼後資料係分別以si之調變方式與s2 之調變方式調變,生成基頻訊號(映射後之訊號)sl(t)及 s2(t) 0 控制訊號(8400)係表示上述所選擇的錯誤更正碼之編 碼率之訊號,功率變更部(84〇1Β)係因應控制訊號(8400)來 設定功率變更用之值u。 本發明之特徵係功率變更部(8401B)因應控制訊號 (8400)所示之選擇編碼率’來設定功率變更用之值1^。在此’ 以urx之形式來記載因應編碼率rx之功率變更用之值。 例如選擇編碼率為rl時’功率變更部(8401B)設定功率 變更用之值Url,選擇編碼率為r2時,功率變更部(8401B)設 定功率變更用之值ur2,選擇編碼率為時’功率變更部 (8401B)設定功率變更用之值Ur3。此時’例如藉由將Url、Ur2、 ur3設為各異之值,可於各編碼率時獲得高度的錯誤更正能 力。其中,依所設定的碼長,可能變更功率變更用之值仍 271 201246826 無法獲得效果。屆時,即便變更編碼率,亦無須變更功率 變更用之值(例如可能出現uri=ur2,重要的是在(url、Ur2、ur3) 之中存在有2個以上的值)。 再者,作為上述rl、r2、r3之一例,可考慮在錯誤更正 碼為LDPC時,分別為1/2、2/3、3/4之編碼率。 於上述舉例說明3個編碼率的情況,但不限於此,重要 點係於發送裝置’在可設定2個以上編碼率時,可設定之功 率變更用之值存在有2個以上,設定編碼率時,發送裝置可 從複數個可設定之功率變更用之值中,選擇某一個功率變 更用之值而進行功率變更。 (例 3-3) 為了讓接收裝置獲得更佳之資料接收品質,實施以下 事項係甚為重要。 說明有關發送裝置支援複數種調變方式時,因應用在 生成si及s2之調變方式來設定si及s2之平均電力(平均值) 之方法。 在此,作為例子而考慮將si之調變方式固定為 16QAM ’藉由控制訊號來將s2之調變方式從64QAM變更為 QPSK (又,可設定為64QAM、QPSK之某一者)的情況。sl 之調變方式設為16QAM時’ s2⑴之映射方法係如第8〇圖, 於第80圖’ g為式(79)。s2之調變方式設為64qam時, 之映射方法係如第86圖,於第86圖,k為式(85),又,s2⑴ 之調變方式設為QPSK時,s2⑴之映射方法係如第以圖,於 第81圖,h為式(78)。
272 201246826 若進行該映射’則於16QAM時與QPSK時,其平均電 力相等。 於第84圖,S2之調變方式為64QAM時,設定u=u64,s2 之調變方式為QPSKj^,設定u=U4。此時,從最小歐氏距離 之關係來看,若U4<U64,則S2之調變方式為16qam、64QAM 中之任一者時,接收裝置均可獲得高資料接收品質。 再者’於上述說明中,雖說明「將si之調變方式固定 為16QAM」,但即便「將S2之調變方式固定為16QAM,將 sl之調變方式從64QAM變更為QPSK(設定為64QAM、 QPSK之某-者)」,若u4<u64即可(與例1-3的說明同樣思考 即可)。(再者,於64QAM時,功率變更用而乘算之值為u64, 於QPSK時,功率變更用而乘算之值為U4,16qam不進行功 率變更。)又,(sl之調變方式、S2之調變方式)之組配可設 定為(16QAM、64QAM)、(64QAM、16QAM)、(16QAM、 QPSK)、(QPSK、16QAM)之某一者時,符合u4<u64之關係 即可。 以下,說明關於將上述内容予以一般化的情況。 將sl之調變方式固定,採用PQ平面之訊號點數為以固 之調變方式C。S2之調變方式可設定為I-Q平面之訊號點數 為a個之調變方式A、與ΐ-Q平面之訊號點數為b個之調變方 式B(c>b>a)之某一者(其中,調變方式A之s2時點之平均電 力值(平均值)與調變方式B之S2時點之平均電力值(平均值) 相等)。 此時,s2之調變方式設定為調變方式A時,設定之功率 273 201246826 變更用之值設為Ua。又’ S2之調變方式設定為調變方式B 時,設定之功率變更用之值設為Ub。此時’若ua<ub ’則接 收裝置可獲得高資料接收品質。 對於固定之調變方式(在此為調變方式C)不進行功率 變更,對於複數種可設定之調變方式(在此為調變方式八與 調變方式B)進行功率變更。如此一來,即便是「將S2之調 變方式固定為調變方式C ’將si之調變方式從調變方式A變 更為調變方式B(設定為調變方式A、調變方式B之某一者)」 的情況,若ua<ub即可。又,(si之調變方式、S2之調變方式) 之組配可設定為(調變方式C、調變方式A)、(調變方式A、 調變方式C)、(調變方式C、調變方式B)或(調變方式B、調 變方式C)之某一者時,符合ua<ub之關係即可。 (例4) 於上述,敘述有關變更s 1、s2中一方之功率的情況, 在此,說明有關變更s 1、s2兩者之功率的情況。 利用第85圖來說明動作之一例。再者,si⑴設為調變 方式QPSK之基頻訊號(映射後之訊號),映射方法係如第81 圖,h則如式(78)。又’ s2⑴設為調變方式16QAM之基頻訊 號(映射後之訊號)’映射方法係如第80圖,g則如式(79)。 再者’ t為時間,於本實施形態係以時間軸方向為例來說明。 功率變更部(8401A)係以調變方式QpSK之基頻訊號(映 射後之訊號)3〇7B、控制訊號(84〇〇)作為輪入,根據控制訊 號(8400) ’若已設定之功率變更用之值為v時,則輸出使調 變方式QPSK之基頻訊號(映射後之訊號)3〇7b成為v倍後之 274 201246826 訊號(8402B)。 功率變更部(8401B)係以調變方式16QAM之基頻訊號 (映射後之訊號)307B、控制訊號(84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 訊號(8400),若已設定之功率變更用之值為u時’則輸出使 調變方式16QAM之基頻訊號(映射後之訊號)3〇7B成為u倍 後之訊號(8402B)。然後,設定u=vxw(w>l_〇)。 若規則地變更相位之方法之預編碼矩陣設為F [ t ],則下 式(87)成立。 若對於預編碼後之調變訊號規則地變更相位之方法之 預編碼矩陣設為F,用以規則地進行相位變更之相位變更值 設為y(t)(y⑴係絕對值為1之虛數(包含實數),亦即可表現為 ef(t)),則下式(87)成立。 [數 87]
V0 y{t) ίι 0 v° y{t) 00丫 吨)、
F
V 〇 丫 #)、 vxw …式(8乃 因此,QPSK之平均電力與16qAM之平均電力比設定 為v u v .vxw=l:w2。藉此而成為可獲得第83圖所示 對數概似tt之絕對值之接收狀態,因此可提升接收裝置之 資料接收品質。 275 201246826 再者,若考慮式(83)、式(84),QPSK之平均電力與 16QAM之平均電力比為 v2 : u2=v2 ·· v2xw2=l : w2=l : 5或v2 : u2=v2 : V2XW2=1 : w2=l : 2可視為有效例,但可依系統要求 的要求條件而適當設定。 以往,發送電力控制一般係根據來自通訊對象之回授 資訊進行發送電力的控制。於本實施形態,無關於來自通 訊對象之回授資訊而控制電力,此點為本發明之特徵,詳 細說明有關此點。 於上面雖敘述「藉由控制訊號(8400)設定功率變更用之 值v ' u」,但於以下,詳細說明關於用以進一步提升接收裝 置之資料接收品質時’藉由控制訊號(8400)設定功率變更用 之值V、U 〇 (例 4-1) 說明有關發送裝置支援複數個區塊長(構成編碼後 區塊之位TL數,亦稱為碼長)之錯誤更正碼時,因應施加於 用在生成sl及S2之資料之錯誤生成碼之區塊長,來設定。 及S2之平均電力(平均值)之方法。 錯誤更正碼係例如進行去尾迴旋之渴輪碼或雙二進位 渴輪碼、及LDPC碼等區塊碼,於諸多通訊系統或播送系統 係支援複數個區塊長。從支援之複數個區塊長所選擇的區 塊長之已施行錯誤更正編碼之編碼後資料,係分配給2系 統。分配給“狀編碼分仙si之觀方式愈U 之調變方式調變,生成基頻訊號(映射後之訊號Μ⑴及 ⑧ 276 201246826 控制訊號(8400)係表示上述所選擇的錯誤更正碼之區 塊長之訊號’功率變更部(8401A)係因應控制訊號(8400)來 設定功率變更用之值v。同樣地,功率變更部(8401B)係因 應控制訊號(8400)來設定功率變更用之值u。 本發明之特徵係功率變更部(8401A、8401B)因應控制 訊號(8400)所示之選擇區塊長,來設定功率變更用之值v、 u。在此,以vLX、uLX之形式來記載因應區塊長X之功率變 更用之值。 例如選擇區塊長為1000時,功率變更部(8401A)設定功 率變更用之值vL1Q(K) ’選擇區塊長為1500時,功率變更部 (8401A)設定功率變更用之值vU5Q() ’選擇區塊長為3〇〇〇時, 功率變更部(8401A)設定功率變更用之值。 另,選擇區塊長為1000時,功率變更部(8401B)設定功 率變更用之值Ul 1 〇〇〇 ’選擇區塊長為15 00時,功率變更部 (8401B)設定功率變更用之值ulisqo,選擇區塊長為3〇〇〇時, 功率變更部(8401B)設定功率變更用之值Ul^_。 此時’例如藉由將vL1_、Vlis咖' Vl3_設為各異之值, 可於各碼長時獲得高度的錯誤更正能力。同樣地,藉由將 Uliooo、uU5QQQ、Ul3咖設為各異之值,可於各碼長時獲得高 度的錯誤更正能力。其中,依所設定的碼長,可能變更功 率變更用之值仍無法獲得效果。屆時,即便變更碼長,亦 無須變更功率變更用之值(例如可能出現UL1000=UU500,又, 亦可能出現VL1_=VL丨500,重要的是在(vu〇〇〇、vU5QQ . vL3〇〇〇) 之組配中存在有2個以上的值。又,在(UL1 _、Ul丨5QD、Uu_) 277 201246826 ’ VLX及Ulx係如上述 之組配中存在有2個以上的值。)。再者 設定為符合平均電力值之比丨:W2。 於上述舉例說明3個碼导 M .¾長的It况,但不限於此,重要點 係於發送裝置,在可今令ο加 η疋2個以上碼長時,可設定之功率變 值LX存在有2個以上,設定碼長時,發送裝置可從 複數個可設定之功率變更用之值ULX中,選擇某—個功率變 更用之值而進行功率變更;又,於發送裝置,在可設定2個 以上碼長時,可&定之功率變更用之值να存在有2個以 上’設定碼㈣’發钱置可從複數個可設定之功率變更 用之值vLX中,選擇某—個功率變更用之值而進行功率變 更,此亦為重要點。 (例 4-2) 說明有關發送裝置支援複數個編碼率之錯誤更正碼 時,因應施加於用在生成31及32之資料之錯誤生成碼之編 碼率,來設定si及S2之平均電力(平均值)之方法。 錯誤更正碼係例如進行去尾迴旋之渦輪碼或雙二進位 /尚輪碼、及LDPC碼專區塊碼,於諸多通訊系統或播送系統 係支援複數個編碼率。從支援之複數個編碼率所選擇的編 碼率之已施4亍錯誤更正編碼之編碼後資料,係分配給2系 統。分配給2系統之編碼後資料係分別以si之調變方式與S2 之調變方式調變,生成基頻訊號(映射後之訊號)sl(t)及 s2⑴。 控制訊號(8400)係表示上述所選擇的錯誤更正碼之區 塊長之訊號,功率變更部(8401A)係因應控制訊號(8400)來 278 ⑤ 201246826 設定功率變更用之值V。同樣地,功率變更部(84〇1B)係因 應控制訊號(8400)來設定功率變更用之值u。 本發明之特徵係功率變更部(8401A、8401B)因應控制 訊號(8400)所示之選擇區塊長,來設定功率變更用之值v、 u。在此,以vrx、urx之形式來記栽因應區塊長Γχ之功率變更 用之值。 例如選擇編碼率為r 1時’功率變更部(84〇 1 a)設定功率 變更用之值vh ’選擇編碼率為r2時,功率變更部(8401A)設 定功率變更用之值Vr2,選擇編碼率為r3時,功率變更部 (8401A)設定功率變更用之值vr3。 又,選擇編碼率為rl時’功率變更部(84〇ib)設定功率 變更用之值uri ’選擇編碼率為r2時,功率變更部(8401B)設 定功率變更用之值ur2,選擇編碼率為r3時,功率變更部 (8401B)設定功率變更用之值ur3。 此時,例如藉由將Vrl、Vg、%設為各異之值,可於各 編碼率時獲得高度的錯誤更正能力。同樣地,藉由將Uh、 Ur2、Ur3設為各異之值,可於各編碼率時獲得高度的錯誤更 正能力。其中’依所設定的碼長’可能變更功率變更用之 值仍無法獲得效果。屆時,即便變更編碼率,亦無須變更 功率變更用之值(例如亦可能出現Vri=Vr2或Url=Ur2,重要的 是在(VH、Vr2、Vr3)之組配中存在有2個以上的值,又,重要 的是在(Url、Ur2、Ur3)之中存在有2個以上的值)。再者,Vu( 及ULX係如上述設定為符合平均電力值之比1 : w2。 又,作為上述rl、r2、r3之一例,可考慮在錯誤更正碼 279 201246826 為LDPC時,分別為1/2、2/3、3/4之編碼率。 於上述舉例說明3個編碼率的情況,但不限於此,重要 點係於發送裝置,在可設定2個以上編碼率時’可設定之功 率變更用之值urx存在有2個以上,設定編瑪率時,發送裝置 可從複數個可設定之功率變更用之值urx中’選擇某一個功 率變更用之值而進行功率變更;又,於發送裝置,在可設 定2個以上編碼率時,可設定之功率變更用之值vrX存在有2 個以上’設定編碼率時,發送裝置可從複數個可設定之功 率變更用之值VrX中,選擇某一個功率變更用之值而進行功 率變更,此亦為重要點。 (例 4-3) 為了讓接收裝置獲得更佳之資料接收品質,實施以下 事項係甚為重要。 說明有關發送裝置支援複數種調變方式時,因應用在 生成si及S2之調變方式來設定si及S2之平均電力(平均值) 之方法。 在此,作為例子而考慮將si之調變方式固定為QPSK, 藉由控制訊號來將s2之調變方式從16QAM變更為 64QAM(又,可設定為16QAM、64QAM之某一者)的情況。 Sl之調變方式設為QPSK時,si⑴之映射方法係如第81圖, 於第81 ’ h為式(78)。s2之調變方式設為16QAM時,s2(t)之 映射方法係如第 80圖,於第80圖,g為式(79),又,s2⑴之 凋變方式設為64QAM時,s2(t)之映射方法係如第86圖,於 第86圖’ k為式(85)。
280 201246826 於第85圖,sl之調變方式為QpsK , s2之調變方式為 16QAM日守,ν=α,設定u=axwi6。此時,QpsK之平均電力 與 16QAM 之平均電力比為 V2 : U2=a2 : a2XW|62=1 : Wi62。 然後,於第85圖,si之調變方式為QpSK,仅調變方 式為64QAM時,ν=β,設定u=pxW64。此時,QpSK之平均 電力與64QAM之平均電力比為v: u=p2: p2xw642=1 : w"。 此時,從最小歐氏距離之關係來看,若丨〇<Wi6<W64,則32 之5周變方式為16QAM、64QAM中之任一者時,接收裝置均 可獲得高資料接收品質。 再者,於上述說明中,雖說明「將31之調變方式固定 為QPSK」’但可考慮「將S2之調變方式固定為qPSK」。此 時’對於固定之調變方式(在此為QPSK)不進行功率變更, 對於複數種可設定之調變方式(在此為16QAM及64QAM)進 行功率變更。如此一來’將固定之調變方式(在此為QPSK) 設定於s2時,以下關係式(88)會成立。 [數 88] 0、 z2{t)) {〇 yit)^
F ue y〇 j〇 s 0、 0 ' AO,
F
F u vxw ve 0Y sl(t) 0 丫 sl(,)、
V y\ …式(88) 如此一來,即便「將s2之調變方式固定為QPSK,將sl 281 201246826 之調變方式從16QAM變更為64QAM (又,可設定為 16QAM、64QAM之某一者)」,若1.0<W|6<w64即可(再者, 於16QAM時,功率變更用而乘算之值為u=axw16,於64QAM 時,功率變更用而乘算之值為υ=βχ\ν64,QPSK之功率變更 用之值係於複數種可設定之調變方式為16QAM時,ν=α, 於複數種可設定之調變方式為16QAM時,ν=β)。又,(si之 調變方式、s2之調變方式)之組配可設定為(QPSK、 16QAM)、(16QAM、QPSK)、(QPSK、64QAM)、(64QAM、 QPSK)之某一者時,符合l.〇<W|6<w64之關係即可。 以下,說明關於將上述内容予以一般化的情況。 一般化的情況,將si之調變方式固定,採用I-Q平面之 訊號點數為c個之調變方式C。s2之調變方式可設定為I-Q平 面之訊號點數為a個之調變方式A、與I - Q平面之訊號點數為 b個之調變方式B(a>b>c)之某一者。此時,si之調變方式為 調變方式C,作為其平均電力與S2之調變方式設定調變方式 A時’其平均電力比設為1 : Wa2。si之調變方式為調變方式 C,作為其平均電力與S2之調變方式設定調變方式b時,其 平均電力比設為1 : Wb2。此時,若Wb<Wa,則接收裝置可獲 得南資料接收品質。 因此’於上述例,雖說明「將sl之調變方式固定為調 變方式C」’但即便是「將s2之調變方式固定為調變方式c, 將sl之調變方式從調變方式a變更為調變方式b(設定為調 變方式A、調變方某一者)」的情況,關於平均電力而 言,若wb<Wa即可(此時,與上述相同,當調變方式c之平均
282 201246826 電力設為1時,調變方式A之平均電力為,調變方式把 平均電力為心。又,(sl之調變方式、s2之調變方式)之組 配可設定為(調變方式C、調變方式A)、(調變方式A、調變 方式〇、(調變方式C、調變方式_(調變方式b、調變方 式C)之某-者時’關於平均電力而言,若符合¥1之關係 即可。 (例5) 利用第85圖來說明與例4不同動作之一例。再者,sl⑴ 設為調變方式64QAM之基頻訊號(映射後之訊號),映射方 法係如第86圖’ k則如式(85)。又’ s2(t)設為調變方式16qAM 之基頻訊號(映射後之訊號),映射方法係如第8〇圖,g則如 式(79)。再者’ t為時間,於本實施形態係以時間軸方向為 例來說明。 功率變更部(8401A)係以調變方式64QAM之基頻訊號 (映射後之訊號)307B、控制訊號(84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 訊號(8400),若已設定之功率變更用之值為乂時,則輸出使 調變方式64QAM之基頻訊號(映射後之訊號)3〇7A成為v倍 後之訊號(8402A)。 功率變更部(8401B)係以調變方式16QAM之基頻訊號 (映射後之訊號)307B、控制訊號(84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 訊號(8400),若已設定之功率變更用之值為u時,則輸出使 調變方式16QAM之基頻訊號(映射後之訊號)307B成為u倍 後之訊號(8402B)。然後,設定u=vxw(w<1.0)。 若對於預編碼後之調變訊號規則地變更相位之方法之 283 201246826 預編碼矩陣設為?,用以規則地進行相位變更之相仅變更值 α又為y(t)(y⑴係絕對值為1之虛數(包含實數),亦即可表現為 e/(t)),則上述式(87)成立。 因此,64QAM之平均電力與16QAM之平均電力之比嗖 疋為V . u =v2 : v2xw2=1 : w2。藉此而成為可獲得第幻圖所 示對數概似比之絕對值之接收狀態,因此可提升接收裝置 之資料接收品質。 以往,發送電力控制一般係根據來自通訊對象之回授 資訊進行發送電力的控制。於本實施形態,無關於來自通 訊對象之回授資訊而控制電力,此點為本發明之特徵,詳 細說明有關此點。 於上面雖敘述「藉由控制訊號(8400)設定功率變更用之 值v、u」’但於以下,詳細說明關於用以進一步提升接收裝 置之負料接收品質時’藉由控制訊號(8400)設定功率變更用 之值v、u » (例 5-1) 說明有關發送裝置支援複數個區塊長(構成編碼後之i 區塊之位元數,亦稱為碼長)之錯誤更正碼時,因應施加於 用在生成si及S2之資料之錯誤生成碼之區塊長,來設定“ 及s2之平均電力(平均值)之方法。 錯誤更正碼係例如進行去尾迴旋之渦輪碼或雙二進位 渴輪碼、及LDPC碼等區塊碼,於諸多通訊系統或播送系統 係支援複數個區塊長。從支援之複數個區塊長所選擇的區 塊長之已施行錯誤更正編碼之編碼後資料,係分配給2系
284 201246826 統。分配給2系統之編碼後資料係分別以si之調變方式與s2 之調變方式調變’生成基頻訊號(映射後之訊號)sl(t)及 s2(t) 0 控制訊號(8400)係表示上述所選擇的錯誤更正碼之區 塊長之訊號,功率變更部(8401A)係因應控制訊號(8400)來 設定功率變更用之值v。同樣地,功率變更部(8401B)係因 應控制訊號(8400)來設定功率變更用之值u。 本發明之特徵係功率變更部(8401A、8401B)因應控制 訊號(8400)所示之選擇區塊長,來設定功率變更用之值v、 u。在此,以vLx、uLX之形式來記載因應區塊長X之功率變 更用之值。 例如選擇區塊長為1000時,功率變更部(8401A)設定功 率變更用之值vL丨〇〇〇,選擇區塊長為1500時,功率變更部 (8401A)設定功率變更用之值VU5GQ’選擇區塊長為3000時, 功率變更部(8401A)設定功率變更用之值Vu議。 另,選擇區塊長為1000時,功率變更部(8401B)設定功 率變更用之值Uluhh),選擇區塊長為1500時,功率變更部 (84〇1Β)設定功率變更用之值UL15GQ,選擇區塊長為3〇〇〇時, 功率變更部(8401B)設定功率變更用之值UL3()〇〇。 此時,例如藉由將vL1_、vL15_、vL3_設為各異之值, 可於各碼長時獲得高度的錯誤更正能力。同樣地,藉由將 uli_、uL15_、uL3_設為各異之值,可於各碼長時獲得高 度的錯誤更正能力。其中’依所設定的碼長,可能變更功 率變更用之值仍無法獲得效果。屆時,即便變更碼長,亦 285 201246826 無須變更功率變更用之值(例如可能出現Uu〇00=UU5()(),又’ 亦可能出現VL|000=VL|500 ’ 重要的是在(VU000、VL1500、VL3000) 之組配中存在有2個以上的值。又’在(Ul_0、UL15GG、UL3000) 之組配中存在有2個以上的值。)。再者,Vlx及Ulx係如上述 設定為符合平均電力值之比1 : W2。 於上述舉例說明3個碼長的情況,但不限於此,重要點 係於發送裝置,在可設定2個以上碼長時,可設定之功率變 更用之值uLX存在有2個以上,設定碼長時,發送裝置可從 複數個可設定之功率變更用之值uLX中,選擇某一個功率變 更用之值而進行功率變更;又,於發送裝置,在可設定2個 以上碼長時,可設定之功率變更用之值vLX存在有2個以 上,設定碼長時,發送裝置可從複數個可設定之功率變更 用之值vLX中’選擇某一個功率變更用之值而進行功率變 更,此亦為重要點。 (例 5-2) 說明有關發送裝置支援複數個編碼率之錯誤更正碼 時’因應施加於用在生成31及82之資料之錯誤生成碼之編 碼率,來設定si及s2之平均電力(平均值)之方法。 錯誤更正碼係例如進行去尾迴旋之渦輪碼或雙二進位 满輪碼、及LDPC碼等區塊碼,於諸多通訊系統或播送系恍 係支援複數個編碼率。從支援之複數個編碼率所選擇的編 碼率之已施行錯誤更正編碼之編碼後資料,係分配給2系 統。分配給2系統之編碼後資料係分別心之調變方式與Ο 之調變方式調變,生成基頻訊號(映射後之訊號剛及 286 201246826 s2(t) 0 控制訊號(8400)係表示上述所選擇的錯誤更正碼之區 塊長之訊號,功率變更部(8401A)係因應控制訊號(8400)來 設定功率變更用之值v。同樣地’功率變更部(8401B)係因 應控制訊號(8400)來設定功率變更用之值u。 本發明之特徵係功率變更部(8401A、8401B)因應控制 訊號(8400)所示之選擇區塊長’來設定功率變更用之值v、 U。在此,以vrx、urx之形式來記載因應編碼率rx之功率變更 用之值。 例如選擇編碼率為rl時’功率變更部(8401A)設定功率 變更用之值vrl,選擇編碼率為r2時,功率變更部(8401A)設 定功率變更用之值vr2,選擇編碼率為r3時,功率變更部 (8401A)設定功率變更用之值vr3。 又,選擇編碼率為rl時,功率變更部(8401B)設定功率 變更用之值url,選擇編碼率為r2時,功率變更部(8401B)設 定功率變更用之值ur2,選擇編碼率為r3時’功率變更部 (8401B)設定功率變更用之值ur3。 此時,例如藉由將Vrl、vr2 ' vr3設為各異之值,可於各 編碼率時獲得高度的錯誤更正能力。同樣地,藉由將url、 ur2、ur3設為各異之值,可於各編碼率時獲得高度的錯誤更 正能力。其中,依所設定的碼長,可能變更功率變更用之 值仍無法獲得效果。屆時,即便變更編碼率,亦無須變更 功率變更用之值(例如亦可能出現Vr丨=vr2或ur〗=ur2,重要的 是在(Vrl、Vr2、Vr3)之組配中存在有2個以上的值,又,重要 287 201246826 的是在(UH、Ud、Ur3)之中存在有2個以上的值)。再者,ν χ 及UrX係如上述設定為符合平均電力值之比1 : w2。 再者,作為上述rl、r2、r3之一例,可考慮在錯誤更正 碼為LDPC時,分別為1/2、2/3、3/4之編碼率。 於上述舉例說明3個編碼率的情況,但不限於此,重要 點係於發送裝置,在可設定2個以上編碼率時,可設定之功 率變更用之值urx存在有2個以上,設定編碼率時,發送裝置 可從複數個可設定之功率變更用之值Urx中,選擇某一個功 率變更用之值而進行功率變更;又,於發送裝置,在可設 定2個以上編碼率時,可設定之功率變更用之值存在有2 個以上,設定編碼率時’發送裝置可從複數個可設定之功 率’髮更用之值vrX中’選擇某一個功率變更用之值而進行功 率變更,此亦為重要點。 (例 5-3) 為了讓接收裝置獲得更佳之資料接收品質,實施以下 事項係甚為重要。 說明有關發送裝置支援複數種調變方式時,因應用在 生成si及S2之調變方式來設定si及S2之平均電力(平均值) 之方法。 在此,作為例子而考慮將si之調變方式固定為 64QAM ’藉由控制訊號來將S2之調變方式從丨6qam變更為 QPSK(又,可設定為16qAm、QPSK之某一者)的情況。sl 之調變方式設為64QAM時’ si⑴之映射方法係如第86圖, 於第86圖,k為式(85)。s2之調變方式設為16QAM時,s2(t)
288 201246826 之映射方法係如第8G圖,於第8G圖’ g為式(79),又, 之调變方式設為QPSK時,S2⑴之映射方法係如第81圖於 第81圖’ h為式(78)。 於第85圖,si之調變方式設為64qAM , s2之調變方式 為16QAM時,ν=α,設定u=axw〗6。此時,64QAM之平均 電力與16QAM之平均電力比為v2: u2=a2: α2χνν|62=1: wj。 然後,於第85圖,si之調變方式設為64qam,s2之調 貪方式為QPSK時,ν=β,設定ιι=βχ\Υ4。此時,64QAM之平 均電力與QPSK之平均電力比為ν2:υ2=β2: p2XW42=1 : W42。 此時,從最小歐氏距離之關係來看,若w4<W|6<l.〇,則82 之調變方式為16QAM、64QAM中之任一者時,接收裝置均 可獲得高資料接收品質。 再者,於上述說明中,雖說明「將si之調變方式固定 為64QAM」,但即便「將s2之調變方式固定為64QAM,將 si之調變方式從16QAM變更為QPSK(設定為16QAM ' QPSK之某一者)」,若w4<w16<1.0即可(與例4-3之說明同樣 地思考即可)。(再者’於16QAM時’功率變更用而乘算之 值為u=axw16,於QPSK時,功率變更用而乘算之值為 u=pxw4,64QAM之功率變更用之值係於複數種可設定之調 變方式為16QAM時,v=a,於複數種可設定之調變方式為 QPSK時,ν=β)。又,(si之調變方式、s2之調變方式)之組 配可設定為(64QAM、16QAM)、(16QAM、64QAM)、 (64QAM、QPSK)、(QPSK、64QAM)之某一者時,符合 之關係即可。 289 201246826 以下,說明關於將上述内容予以一般化的情況。 將si之調變方式固定,採用Ι-Q平面之訊號點數為c個 之調變方式C。s2之調變方式可設定為I-Q平面之訊號點數 為a個之調變方式A、與Ι-Q平面之訊號點數為b個之調變方 式B(c>b>a)之某一者。此時,si之調變方式為調變方式C, 作為其平均電力與S2之調變方式設定調變方式A時,其平均 電力比設為1 : wa2。si之調變方式為調變方式C,作為其平 均電力與s2之調變方式設定調變方式B時,其平均電力比設 為1 : wb2。此時,若wa<wb,則接收裝置可獲得高資料接收 品質。 因此,雖說明「將si之調變方式固定為調變方式C」, 但即便是「將s2之調變方式固定為調變方式C,將si之調變 方式從調變方式A變更為調變方式B(設定為調變方式A、調 變方式B之某一者)」的情況,關於平均電力而言,若wa<wb 即可(此時,與上述相同,當調變方式C之平均電力設為1 時,調變方式A之平均電力為wa2,調變方式B之平均電力為 wb2)。又,(si之調變方式、s2之調變方式)之組配可設定為(調 變方式C、調變方式A)、(調變方式A、調變方式C)、(調變 方式C、調變方式B)或(調變方式B、調變方式C)之某一者 時,關於平均電力而言,若符合wa<wb之關係即可。 (例6)
利用第85圖來說明與例4不同動作之一例。再者,sl(t) 設為調變方式16QAM之基頻訊號(映射後之訊號),映射方 法係如第86圖,g則如式(79)。又,s2(t)設為調變方式64QAM 290 201246826 之基頻訊號(映射後之訊號)’映射方法係如第86圖,k則如 式(85)。再者,t為時間,於本實施形態係以時間軸方向為 例來說明。 功率變更部(8401A)係以調變方式16QAM之基頻訊號 (映射後之訊號)307A、控制訊號(84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 訊號(8400),若已設定之功率變更用之值為v時,則輸出使 調變方式16 Q A Μ之基頻訊號(映射後之訊號)3 〇 7 A成為v倍 後之訊號(8402A)。 功率變更部(8401B)係以調變方式64QAM之基頻訊號 (映射後之訊號)307B、控制訊號(84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 訊號(8400) ’若已設定之功率變更用之值為加夺,則輸出使 調變方式64QAM之基頻訊號(映射後之訊號)3〇7B成為u倍 後之虎(8402B)。然後’設定u=vxw(w<1.0)。 若對於預編碼後之調變訊號規則地變更相位之方法之 預編碼矩陣設為F’用以規則地進行相位變更之相位變更值 設為y⑴(y⑴係絕對值為1之虛數(包含實數),亦即可表現為 eje(t)) ’則上述式(87)成立。 因此,64QAM之平均電力與16QAM之平均電力之比設 定為v2: u2=v2: VW=1 : w2。藉此而成為可獲得第83圖所 示對數概似比之絕對值之接收狀態,因此可提升接收裝置 之資料接收品質。 以往,發送電力控制一般係根據來自通訊對象之回授 資訊進行發送電力的控制。於本實施形態,無關於來自通 訊對象之回授資訊而控制電力,此點為本發明之特徵,詳 291 201246826 細說明有關此點。 於上面雖敘述「藉由控制訊號(84〇0)設定功率變更用之 值v、u」’但於以下’詳細說明關於用以進一步提升接收裝 置之資料接收品質時,藉由控制訊號(8400)設定功率變更用 之值V、U。 (例 6—1) 說明有關發送裝置支援複數個區塊長(構成編碼後 區塊之位元數’亦稱為碼長)之錯誤更正碼時,因應施加於 用在生成si及s2之資料之錯誤生成碼之區塊長,來設定81 及s2之平均電力(平均值)之方法。 錯誤更正碼係例如進行去尾迴旋之渦輪碼或雙二進位 渦輪碼、及LDPC碼等區塊碼,於諸多通訊系統或播送系統 係支援複數個區塊長。從支援之複數個區塊長所選擇的區塊 長之已施行錯誤更正編碼之編碼後資料,係分配給2系統。 分配給2系統之編碼後資料係分別以si之調變方式與82之 調變方式調變,生成基頻訊號(映射後之訊號)Sl(t)及S2(t)。 控制訊號(8400)係表示上述所選擇的錯誤更正碼之區 塊長之訊號,功率變更部(8401A)係因應控制訊號(8400)來 設定功率變更用之值v。同樣地,功率變更部(84〇ib)係因 應控制訊號(8400)來設定功率變更用之值^。 本發明之特徵係功率變更部(8401A、8401B)因應控制 訊號(8400)所示之選擇區塊長,來設定功率變更用之值v、 u。在此’以vLX、uLX之形式來記載因應區塊長X之功率變 更用之值。
292 201246826 例如選擇區塊長為1000時,功率變更部(8401A)設定功 率變更用之值vL1(K)(),選擇區塊長為1500時’功率變更部 (8401A)設定功率變更用之值vU5〇〇’選擇區塊長為3000時, 功率變更部(8401A)設定功率變更用之值vl3〇oo。 另,選擇區塊長為1〇〇〇時,功率變更部(8401B)設定功 率變更用之值,選擇區塊長為1500時,功率變更部 (8401B)設定功率變更用之值uL15〇〇,選擇區塊長為3000時, 功率變更部(8401B)設定功率變更用之值uL3Q00。 此時,例如藉由將Vl_〇、VL15000、VL3000設為各異之值’ 可於各碼長時獲得高度的錯誤更正能力。同樣地,藉由將 UL10G0、UL15QQQ、UL3GGQ設為各異之值,可於各碼長時獲得高 度的錯誤更正能力。其中,依所設定的碼長,可能變更功 率變更用之值仍無法獲得效果。屆時,即便變更碼長,亦 無須變更功率變更用之值(例如可能出現UL1000=Uli50〇,又, 亦可能出現Vli〇〇〇=Vl1500,重要的是在(V|」〇〇〇、Vli5〇〇、VL3000) 之組配中存在有2個以上的值。又,在(Uli_、Ul15〇〇、Ui3〇〇〇) 之組配中存在有2個以上的值。)。再者,Vlx及uLX係如上述 設定為符合平均電力值之比1 : w2。 於上述舉例說明3個碼長的情況,但不限於此,重要點 係於發送裝置,在可設定2個以上碼長時,可設定之功率變 更用之值uLX存在有2個以上,設定碼長時,發送裝置可從 複數個可設定之功率變更用之值uLX中,選擇某一個功率變 更用之值而進行功率變更;又,於發送裝置,在可設定2個 以上碼長時,可設定之功率變更用之值vLX存在有2個以 293 201246826 上’設定碼長時,發送裝置可從複數個可設定之功率變更 用之值VLX中’選擇某—個功率變更用之值而進行功率變 更,此亦為重要點。 (例 6-2) 說明有關發送裝置支援複數個編碼率之錯誤更正碼 時,因應施加洲在生如如之資料之錯誤生成碼之編 碼率,來設定之平均電力(平均值)之方法。 錯誤更正碼係例如進行去尾迴旋之渴輪碼或雙二進位 滿輪碼、及LDPC碼等區塊碼,於諸多通訊系統或播送系統 係支援複數㈣碼率。從域之複數個編碼率所選擇的編碼 率之已施行錯誤更正編碼之編碼後資料,係分配給2系統。 分配給2系統之編碼後資料係分別以s 1之調變方式與S2之 調變方式調變’生成基頻訊號(映射後之訊號)Sl(t)及S2(t)。 控制訊號(8400)係表示上述所選擇的錯誤更正碼之區 塊長之訊號’功率變更部(8401A)係因應控制訊號(8400)來 設定功率變更用之值V。同樣地,功率變更部(8401B)係因 應控制訊號(8400)來設定功率變更用之值u。 本發明之特徵係功率變更部(8401A、8401B)因應控制 訊號(8400)所示之選擇區塊長,來設定功率變更用之值v、 U。在此,以Vrx、urx之形式來記載因應編碼率rx之功率變更 用之值。 例如選擇編碼率為rl時,功率變更部(8401A)設定功率 變更用之值vri,選擇編碼率為r2時’功率變更部(8401A)設 定功率變更用之值vr2,選擇編碼率為r3時,功率變更部 294 ⑧ 201246826 (δ401Α)設定功率變更用之值%。 又,選擇編碼率為rl時,功率變更部(84〇1β)設定功率 變更用之值Url ’選擇編碼率為r2時,功率變更部(84〇iB)設 定功率變更用之值比2,選擇編碼率為[3時,功率變更部 (8401B)設定功率變更用之值。 此時,例如藉由將、%設為各異之值,可於各 編碼率時獲得高度的錯誤更正能力。同樣地,藉由將、 Ur2、Ur3設為各異之值,可於各編碼率時獲得高度的錯誤更 正月b力。其中,依所没疋的碼長,可能變更功率變更用之 值仍無法獲得效果。屆時’即便變更編碼率,亦無須變更 功率變更用之值(例如亦可能出現Vrl=Vr2或url=Ur2,重要的 是在(Vrl、Vn、Vr3)之組配中存在有2個以上的值,又,重要 的是在(url、ur2、ur3)之中存在有2個以上的值)。再者,VrX 及urX係如上述設定為符合平均電力值之比1 : W2。 再者,作為上述rl、r2、r3之一例,可考慮在錯誤更正 碼為LDPC時,分別為1/2、2/3、3/4之編碼率。 於上述舉例說明3個編碼率的情況,但不限於此,重要 點係於發送裝置,在可設定2個以上編碼率時,可設定之功 率變更用之值urx存在有2個以上,設定編碼率時,發送裝置 可從複數個可設定之功率變更用之值Urx中’選擇某一個功 率變更用之值而進行功率變更;又’於發送裝置,在可設 定2個以上編碼率時,可設定之功率變更用之值vrX存在有2 個以上,設定編碼率時’發送裝置可從複數個可設定之功 率變更用之值vrX中’選擇某一個功率變更用之值而進行功 295 201246826 率變更’此亦為重要點。 (例 6-3) 為了讓接收裝置獲得更佳之資料接收品質,實施以下 事項係甚為重要。 說明有關發送裝置支援複數種調變方式時,因應用在 生成si及s2之調變方式來設定si及s2之平均電力(平均值) 之方法。 在此,作為例子而考慮將si之調變方式固定為 16QAM,藉由控制訊號來將S2之調變方式從64qam變更為 QPSK(又’可設定&16QAM、QPSK之某—者)的情況。si 之調變方式設為16QAM時’ sl(t)之映射方法係如第8〇圖, 於第80圖,g為式(79)。S2之調變方式設為64qAM時,s2(t) 之映射方法係如第86圖’於第86圖’ k為式(85),又,S2⑴ 之调變方式設為QPSK時,s2⑴之映射方法係如第81圖,於 第81圖’ h為式(78)。 於第85圖,si之調變方式設為16QAM,s2之調變方式 為64QAM時,ν=α,設定u=axw64。此時,64QAM之平均 電力與16QAM之平均電力比為v2: u2=a2: a2XW642=1 : wj。 然後,於第85圖’ si之調變方式設為丨6QAM,s2之調 I方式為QPSK時,ν=β,設定ιι=βχ\ν4。此時,64QAM之平 均電力與QPSK之平均電力比為V2: u2=p2 : |32XW42=1 : 。 此時,從最小歐氏距離之關係來看,若W4<Wi6,則s2之調 變方式為64QAM、QPSK中之任一者時,接收裝置均可獲 得高資料接收品質。 296 201246826 再者,於上述說明中,雖說明「將si之調變方式固定 為16QAM」,但即便「將s2之調變方式固定為16QAM,將 si之調變方式從64QAM變更為QPSK(設定為16QAM、 QPSK之某一者)」,若w4<w64即可(與例4-3之說明同樣地思 考即可)。(再者,於16QAM時,功率變更用而乘算之值為 u=axw16,於QPSK時,功率變更用而乘算之值為u=pxw4, 64QAM之功率變更用之值係於複數種可設定之調變方式為 16QAM時,v=oc,於複數種可設定之調變方式為QPSK時, ν=β)。又,(si之調變方式、S2之調變方式)之組配可設定為 (16QAM、64QAM)、(64QAM、16QAM)、( 16QAM、QPSK)、 (QPSK、16QAM)之某一者時,符合W4<w64之關係即可。 以下,說明關於將上述内容予以一般化的情況。 一般化的情況下,將si之調變方式固定,採用I-Q平面 之訊號點數為c個之調變方式〇s2之調變方式可設定為I-Q 平面之訊號點數為a個之調變方式A、與I-Q平面之訊號點數 為b個之調變方式B(c>b>a)之某一者。此時,si之調變方式 為調變方式C,作為其平均電力與32之調變方式設定調變方 式A時’其平均電力比設為1 : Wa2。sl之調變方式為調變方 式C ’作為其平均電力與S2之調變方式設定調變方式B時’ 其平均電力比設為1 : Wb2。此時,若Wa<Wb,則接收裝置可 獲得高資料接收品質。 因此’雖說明「將sl之調變方式固定為調變方式C」, 但即便是「將S2之調變方式固定為調變方式C,將sl之調變 方式從調變方式A變更為調變方式b(設定為調變方式A、調 297 201246826 變方式B之某一者)」的情況,關於平均電力而言,若Wa<Wb 即可(此時,與上述相同,當調變方式c之平均電力設為丄 時,調變方式A之平均電力為Wa2,調變方式B之平均電力為 wb )。又’(si之調變方式、s2之調變方式)之組配可設定為(調 變方式C、調變方式A)、(調變方式A、調變方式c)、(調變 方式C、調變方式B)或(調變方式B、調變方式C)之某一者 時’關於平均電力而言,若符合评3<^之關係即可。 於上述「實施形態1」等所示之本說明書中,就用在規 則地變更相位之方法之預編碼矩陣的式(36)而言,若設定 α=1,則如上述’即便rsl之調變方式與S2之調變方式不同 時’使得si之平均電力與S2之平均電力不同」,21之平均電 力與z2之平均電力仍相等,不會導致發送裝置所具備的發 送電力放大器之PAPR(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峰值 電力對平均電力比)變大,因此能夠獲得可減少發送裝置之 消耗電力的效果。 其中,即便0^1,仍存在有對於pAPR影響小之用在規 則地變更相位之方法之預編碼矩陣。例如實現利用實施形 態1中以式(36)所表現的預編碼矩陣,來規則地變更相位之 方法時,即便aM,PAPR的影響仍小。 (接收裝置之動作) 接著,說明有關接收裝置之動作。關於接收裝置之動 作係如實施形態1等所說明,例如接收裝置之構成係如第7 圖、第8圖、第9圖所示。 從第5圖的關係來看,接收訊號ri⑴、r2⑴若利用通道 ⑧ 298 201246826 變動值、hll(t)、hl2⑴、h21(t)、h22(t),則如第 84圖、第 85圖,發送裝置發送調變訊號時,以下兩個數式之某—者 的關係會成立。 例1、例2、例3的情況下,可從第5圖導出以下式(89) 所示之關係。 [數 89] d(,)、 z2(4 m(/) 丫
h22{t)X
F
Mi1 y(t)j v〇 rh\\{t) M2(i)Yl ,Λ21(/) /i22(i)J[〇 rh\\{t) /il2(〇Yl ^21(/) Λ22(/)χ〇 …式(89) 又,如以例1、例2、例3所說明’有時則成為如以下式 (90)之關係。 [數 90] >l(^ = rMl(〇 Μ2(/)Υζΐ(ί)' r2Wj = U2l(i) h22(t)){z2{t) _(h\.\{t) M2(/)Yl 〇 ~[h2\(t) /ζ22(〇χ〇 y{t) h\2{i)Y\ 0/i21(i) W2(〇丄0 KOj'O 1 人4)JhU{t) M2(i)Yl 〇 V r^l(i)' h2l{t) Λ22(〇Χ〇 [52(〇
F
F j〇 tie .〇 e .u 〇γ^ι(ί) ;〇 .#)、 At) “·式(90) 接收裝置係利用上述關係來進行解調(檢波)(推定發送裝 299 201246826 置已發送之位元)(與實施形態1等說明時同樣地實施即可)。 另,例4、例5、例6的情況下’可從第5圖導出以下式 (91)所示之關係。 [數 91] Α12(ί)Υ2ΐ(ί)' h2\{t) h22{t)lz2{t\ ΓΛ1ΐ(ί) Λ12(/)Υ1 Λ22(ί)又。 |"Λ1ΐ(〇 Λ12(/)Υΐ |/ί21&) /»22(ί)人。 (Μ\{ή如 21(〇 (hU(t) Λ12(/)ν h22{t)){ Λ12(〇Υ h22(t)){ 0 y(0, ο ' 少W, ο ' 少(0, ο '
F
F
F ve j〇
y〇ue A 、>(,)、 ,Λ2ΐ(〇 〇 y(tl
\F 0 vxw人 V.9l(/) usl{t) uyl(,) vxwxsl(t) .1(0' ·.·式(91) 又 ,如以例3、例4、例5所說明,有時則成為如> > (92)之關係。 [數 92]
;S)H A2l(i) A22(i)J[z2(i)J Ίύ\{() A12(〇Yl 0 W2(〇l〇 y{t) Ή\\{ί) h\2(t)Yl 0、 ^2l(r) A22(〇J[〇 y{t) ^11(/) A12(/)Yl O’ m{t) A22(〇l〇 y(t) Ml(/) M2(i)Yl 0、 /ι21〇) Λ22(ί)χ〇 y(t)
F
F
F
F ue o J〇 0 j〇 ve usi(t) vs2(t\ VX V52(0 , s2(l\
300 201246826 接收裝置係利用上述關係來進行解調(檢波)(推定發送 裝置已發送之位元)(與實施形態1等說明時同樣地實施即 可)。 再者,於例1〜例6係表示對發送裝置追加功率變更部 之構成,但亦可於映射階段進行功率變更。 又,如以例1、例2、例3所說明,尤其如式(89)所示, 亦有第3圖、第4圖之映射部306B輸出uxs2⑴的情況,亦可 省略功率變更部。該情況下,對於映射後之訊號sl(t)及映 射後之訊號uxs2(t),適用對於預編碼後之調變訊號規則地 變更相位之方法。 然後’如以例1、例2、例3所說明,尤其如式(90)所示, 亦有第3圖、第4圖之映射部306A輸出uxsl(t)的情況,亦可 省略功率變更部。該情況下,對於映射後之訊號uxsl(t)及 映射後之訊號s2(t),適用對於預編碼後之調變訊號規則地 變更相位之方法。 又,例4、例5、例6的情況’尤其如式(91)所示,亦有 第3圖、第4圖之映射部306A輸出vxsl(t),映射部306B輸出 uxs2(t)的情況,亦可省略功率變更部。該情況下,對於映 射後之訊號vxsl⑴及映射後之訊號uxs2(t),適用對於預編 碼後之調變訊號規則地變更相位之方法。 然後,例4、例5、例6的情況’尤其如式(92)所示,亦 有第3圖、第4圖之映射部306A輸出uxsl(t),映射部3〇6B輸 出vxs2(t)的情況,亦可省略功率變更部。該情況下,對於 映射後之訊號uxsl⑴及映射後之訊號vxs2(t),適用對於預 301 201246826 編碼後之調變訊號規則地變更相位之方法。 再者,式(89)〜(92)所示之F係用於時間(之預編碼矩 陣’ y(t)為相位變更值。接收裝置係利用上述所示之4⑴、 剛與sl(t)、s2⑴之關係來進行解調(檢波)(與實施形態罇 說明時同樣地實施即可)。其中,於上述所示之數式中,雜 訊成分、頻率偏移、通道減誤差料曲成分並未表現於 數式,以含料的料進行_(财)。再者,_於發送裝 置為了進行功率變更而使用之u、v值,發送裝置發送關於 該等之資訊,亦或發送所使用的發送模式(發送方法、調變 方式、錯誤更正方式等)之資訊,接收裝置獲得該資訊而可 得知發送裝置所用之U、v值,藉此導出上面所示之關係式 而進行解調(檢波)。 於本實施形態’舉例說明於時間軸方向,對於預編碼 後之調變訊號切換相位變更值的情況,但與其他實施形熊 之說明相同,利用如0FDM方式之多載波傳送時,針對於 頻率軸方向,對於預編碼後之調變訊號切換相位變更值的 情況亦可同樣地實施。此時,將本實施形態所用之t調換為 f(頻率((子)載波))。 一 故’於時間軸方向切,對於預編碼後之調變訊號切換 相位變更值的情況下,就zl(t)、z2(t)而言,同—時間之 zl⑴、z2(t)係從不同天線,利用同一頻率發送。然後,於 頻率轴方向,對於預編碼後之調變訊號切換相位變更值的 情況下,就zl(f)、Z2(f)而言,同一頻率(同一子載波)之21(〇、 z2(f)係從不同天線,利用同一頻率發送。 ⑧ 302 201246826 又,於時間-頻率轴方向,對於預編碼後之調變訊號切 換相位變更值的情況’亦可如其他實施形態所述般同樣地 實施。再者,本實施形態之對於預編碼後之調變訊號切換 相位變更方法的方法,不限於本說明書所說明對於預編瑪 後之調變訊號切換相位變更方法的方法。 又,對於2串流之基頻訊號sl(i)、S2(i)(其中,i表現(時 間或頻率(載波))順序)’進行規則之相位變更及預編碼(順序 何者為先均可)而生成之兩者處理後之基頻訊號zl(i)、 z2(i),將兩者訊號處理後之基頻訊號zl(i)之同相I成分設為 Ιι(〇,正交成分設為Q,(i) ’兩者訊號處理後之基頻訊號Z2(i) 之同相I成分設為I2(i),正交成分設為Q2(i)。此時,進行基 頻成分之置換,且如同: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i)之同相成分設為l,(i),正交成 分設為Q2(i),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之同相成分設為I2(i), 正交成分設為Qi(i), 如同於同一時刻,利用同一頻率,從發送天線1發送相 當於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i)之調變訊號,從發送天線2發送 相當於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之調變訊號一般,亦可於同 —時刻’利用同一頻率,從不同天線發送相當於置換後之 基頻訊號rl(i)之調變訊號、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又,如 下設定亦可: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i)之同相成分設為Ii(i),正交成 分設為l2(0,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之同相成分設為(^(〇, 正交成分設為Q2(i); 303 201246826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⑴之同相成分設為12⑴,正父成 分設為Ii(i),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之同相成分設為Q1(1) ’ 正交成分設為Q2(i),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i)之同相成分設為以1),正父成 分設為h(i),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之同相成分設為Q〆1) ’ 正交成分設為Qi(i);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i)之同相成分設為l2(i) ’正交成 分設為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之同相成分設為Q2(i), 正交成分設為Qi(i),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i)之同相成分設為LG) ’正交成 分設為Q2(i),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⑴之同相成分設為 Qi(i),正交成分設為I2(i);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i)之同相成分設為Q2(i) ’正交 成分設為1丨(〇,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之同相成分設為 I2(i),正交成分設為Qi(i);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i)之同相成分設為Q2⑴,正交 成分設為I,(i),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之同相成分設為 Q,(i),正交成分設為I2(i);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之同相成分設為Ii(i) ’正交成 分設為〗2⑴,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i)之同相成分設為Qi(i), 正交成分設為Q2(i);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之同相成分設為I2(i)’正交成 分設為Ii(i),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i)之同相成分設為卩山), 正交成分設為Q2(i); ⑧ 304 201246826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之同相成分設為K1),正交成 分設為I2(i),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⑴之同相成分設為Q2⑴’ 正交成分設為Qi(i);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之同相成分設為〗2(丨),正交成 分設為Mi),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⑴之同相成分設為QW) ’ 正交成分設為Qi(i);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之同相成分設為MO,正交成 分設為Q2(i),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i)之同相成分設為hG), 正交成分設為Qi(i);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之同相成分設為Ii(i),正交成 分設為Q2(i),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i)之同相成分設為I2(i), 正交成分設為Q,(i);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之同相成分設為Ii(i) ’正交成 分設為Q2(i),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⑴之同相成分設為 Qi(i) ’正交成分設為I2(i);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之同相成分設為Q2(i) ’正交 成分設為I!(i)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i)之同相成分設為 l2(i),正交成分設為QKi);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之同相成分設為Q2(i),正交 成分設為Ii(i)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⑴之同相成分設為 Qi(i) ’正交成分設為I2(i)。 又’上述說明有關對於2串流之訊號進行兩者訊號處 理,置換兩者讯號處理後之訊號之同相成分與正交成分, 但不限於此’亦可對於多於2串流之訊號進行兩者訊號處 305 201246826 理,置換兩者訊號處理後之訊號之同相成分與正交成分。 此外,亦可進行如下之訊號置換。例如: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i)之同相成分設為〖2(丨)’正交成 分設為QW),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⑴之同相成分設為Il(i) ’ jE交成分設為Qi(i)。 再者,關於此置換可藉由第55圖之構成來實現。 又,於上述例,說明同一時刻(同一頻率((子)載波))之 基頻訊號之置換,但並非同一時刻之基頻訊號之置換亦 <。作為例子可記述如下: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i)之同相成分設為I!(i+V),正交 成分設為Q2(i+w),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⑴之同相成分設為 j2(i+w) ’正交成分設為Qi(i+v);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i)之同相成分設為I^i+v),正交 成分設為〗2(i+w),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之同相成分設為 Qi(i+V) ’正交成分言史為Q2(i+W);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i)之同相成分設為I2(i+W),正 交成分設為11 (i+v)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之同相成分設為 Qiii+V),正交成分設為Q2(i+W);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i)之同相成分設為I^i+v),正交 成分設為〗2(i+w),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之同相成分設為 Q2(i+w),正交成分設為Qi(i+v);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i)之同相成分設為I2(i+vv),正· 交成分設為11 (i+v)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之同相成分設為 Q2(i+w),正交成分設為QKi+v); 306 ⑤ 201246826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i)之同相成分設為Mi+v),正交 成分設為Q2(i+w),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之同相成分設為 Q“i+v),正交成分設為I2(i+w);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⑴之同相成分設為Q2(i+w),正 交成分設為I^i+v),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之同相成分設為 I2(i+w),正交成分設為Qi(i+v);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i)之同相成分設為Q2(i+w),正 交成分設為I^i+v),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之同相成分設為 Q丨(i+v),正交成分設為I2(i+w);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之同相成分設為I,(i+v),正交 成分設為I2(i+w),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i)之同相成分設為 Q,(i+v),正交成分設為Q2(i+w);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之同相成分設為I2(i+w),正 交成分設為IKi+v),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i)之同相成分設為 Q^i+v),正交成分設為Q2(i+w);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之同相成分設為IKi+v),正交 成分設為I2(i+w),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i)之同相成分設為 Q2(i+w),正交成分設為Qi(i+v);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之同相成分設為I2(i+w),正 交成分設為I^i+v),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i)之同相成分設為 Q2(i+w),正交成分設為Q丨(i+v);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之同相成分設為Mi+v),正交 成分設為Q2(i+w),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i)之同相成分設為 I2(i+w),正交成分設為Q,(i+v); 307 201246826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之同相成分設為1丨(i+v) ’正交 成分設為Q2(i+w)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⑴之同相成分設為 Q丨(i+v) ’正交成分設為I2(i+w);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之同相成分設為Q2(i+W) ’正 交成分設為Ii(i+v),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UO之同相成分設為 I2(i+w),正交成分設為Qi(i+V);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之同相成分設為Q2(i+W)’正 交成分設為Ii(i+v),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i)之同相成分設為 Q丨(i+v),正交成分設為l2(i+w)。 此外,亦可進行如下之訊號置換。例如: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i)之同相成分設為l2(i+w) ’正 交成分設為Q2(i+w),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i)之同相成分設 為I!(i+v),正交成分言5:為Qi(i+v)。 再者,關於此亦可藉由第55圖之構成來實現。 第5 5圖係用以說明上述記載之基頻訊號置換部5 5 02之 圖。如圖式1所示,於兩者訊號處理後之基頻訊號 zl(i)5501_l、z2(i)5501_2 ’將兩者訊號處理後之基頻訊號 zl(i)5501_l之同相I成分設為Ii(i) ’正交成分設為Qi⑴,兩 者訊號處理後之基頻訊號z2(i)5501_2之同相I成分設為 I2(i),正交成分設為Q2(0。然後,若置換後之基頻訊號 rl(i)5503j之同相成分設為〗η⑴’正交成分設為QriW,置 換後之基頻訊號r2(i)5503_2之同相成分設為1r2⑴’正交成分 設為Qr2(i) ’則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Ui)5503-1之同相成分 Ui)、正交成分Qn(i)、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⑴5503_2之同 308 ⑧ 201246826 相I成分Ir2(i)、正交成分Qr2(i)係以上述所說明之某—者來表 現。再者,於此例,說明同一時刻(同一頻率((子)載波))之 兩者訊號處理後之基頻訊號之置換,但如上述亦可為不同 時刻(不同頻率((子)載波))之兩者訊號處理後之基頻訊號之 置換。 又’上述置換亦可規則地切換置換方法。 例如亦可如下: 於時間0,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 1 (0)之同相成分設為11 (0) ’正交成分設 為Qi(〇)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0)之同相成分設為12(0),正 交成分設為Q2(0); 於時間1,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l)之同相成分設為12(1),正交成分設 為Q2(l),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l)之同相成分設為1丨(1),正 交成分設為Q,(l); 以此類推,亦即如下: 時間2k時(k為整數)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2k)之同相成分設為I,(2k),正交成分 設為Qi(2k),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2k)之同相成分設為 I2(2k),正交成分設為Q2(2k); 時間2k+l時(k為整數)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2k+l)之同相成分設為I2(2k+1),正交 成分設為Q2(2k+1),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2k+l)之同相成分 設為Ii(2k+1),正交成分設為Qi(2k+1)。 309 201246826 又,亦可如下: 時間2k時(k為整數)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2k)之同相成分設為l2(2k) ’正交成分 設為Q2(2k),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2k)之同相成分設為 I,(2k),正交成分設為仏(21〇 ; 時間2k+l時(k為整數)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2k+l)之同相成分設為Ii(2k+i) ’正交 成分設為(^(21<+1),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2k+l)之同相成分 設為I2(2k+1),正交成分設為Q2(2k+1)。 同樣地,於頻率軸方向切換亦可。亦即亦可如下: 頻率((子)載波)2k時(k為整數)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2k)之同相成分設為hGk),正交成分 設為Qi(2k),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2k)之同相成分設為 I2(2k) ’正交成分設為Q2(2k); 頻率((子)載波)2k+l時(k為整數)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2k+l)之同相成分設為I2(2k+1),正交 成分設為Q2(2k+1),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2k+l)之同相成分 設為I丨(2k+l),正交成分設為Q,(2k+1)。 又,亦可如下: 頻率((子)載波)2k時(k為整數)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2k)之同相成分設為I2(2k),正交成分 設為Q2(2k),置換後之基頻訊號!*2(2k)之同相成分設為 Ii(2k) ’正交成分設為Q|(2k); 頻率((子)載波)2k+l時(k為整數) 310 ⑤ 201246826 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l(2k+l)之同相成分設為LPk+l),正交 成分設為Qi(2k+1),置換後之基頻訊號r2(2k+l)之同相成分 設為I2(2k+1),正交成分設為Q2(2k+1)。 (實施形態G1) 於本實施形態,作為一例而說明關於在發送已施加 QPSK之映射之調變訊號、及已施加16QAM之映射之調變 訊號時,設定為使得已施加QPSK之映射之調變訊號之平均 電力、與已施加16QAM之映射之調變訊號之平均電力不同 之方法之與實施形態F1不同的方法。 如實施形態F1所說明,si之之調變訊號之調變方式設 為QPSK ’ s2之之調變訊號之調變方式設為丨6(^^1 (或si之 之調變訊號之調變方式設為16QAM,s2之之調變訊號之調 變方式設為QPSK) ’設定為使得已施加qpsk之映射之調變 訊號之平均電力、與已施加16QAM之映射之調變訊號之平 均電力不同時’依發送裝置所使用的預編碼矩陣,發送裝 置所具備的發送電力放大器之PAPR (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峰值電力對平均電力比)變大,可能發生發送 裝置之消耗電力變大的問題。 於本實施形態,敘述有關於「實施形態丨」等所示之本 說明書中,於用在規則地變更相位之方法之預編碼矩陣之 式(36),即使α#1,對PAPR的影響仍少之預編碼後規則地進 行相位變更之方法。 於本實施形態,作為一例,針對sl、s2之調變方式為 QPSK、16QAM之某一方式時來進行說明。 311 201246826 首先,說明有關QPSK之映射及16QAM之映射方法。 再者,本實施形態之si、S2係根據以下所述之QPSK之映射 或16QAM之映射之某一者之訊號。 首先,關於16QAM之映射,利用第80圖來說明。第80 圖係表示同相I一正交Q平面之16qam之訊號點配置例。第 80圖之訊號點8000係發送之位元(輸入位元)設為b〇〜b3 時,例如發送之位元為(b〇、bl、b2、b3)=(l、〇、〇、〇)(該 值係記載於第80圖之值)時,同相1一正交q平面之座標為(I、Q) =(-3xg、3xg) ’該I、Q值為映射後之訊號。再者,發送之 位元(b0、bl、b2、b3)為其他值時,亦根據(b0、bl、b2、 b3) ’從第80圖決定(i、q)之組配,i、q值為映射後之訊號 (si及s2)。 接著,關於QPSK之映射,利用第81圖來說明。第81圖 係表示同相I-正交Q平面之QPSK之訊號點配置例。第81圖 之sil5虎點8100係發送之位元(輸入位元)設為b〇、bl時,例如 發送之位元為(b0、bl)=(l ' 〇)(該值係記載於第81圖之值) 時’同相1-正交Q平面之座標為(I、Q)=(_lxh、lxh),該1、 Q值為映射後之訊號。再者,發送之位元(b〇、bl)為其他值 時,亦根據(b0、bl) ’從第8〇圖決定(I、q)之組配,j、q值 為映射後之訊號(si及s2)。 再者’ s卜s2之調變方式為qPSK、16qam之某一者時, 為了使得QPSK之平均電力與16QAM之平均電力相等,卜成 為式(78),g成為式(79)。 利用第85圖所示之預編碼關連之訊號處理部時,於第 312 201246826 87圖、第88圖表示調變方式、功率變更值在時間軸(或頻率 軸、時間及頻率軸)之變更方法例。 於第87圖之例子,作為表而表示時間t=0至t=ll之各時 間之。又疋的凋變方式、功率變更值(u、v)、相位變更值 (y[t])。再者,於zl⑴、z2(t),同一時間之zl⑴、z2⑴係從 不同天線利用同—頻率發送。(於第87圖,雖以時間軸記 載’但利用如OFDM方式之多載波傳送方式時,於時間軸 方向不切換各種方法(調變方式、功率變更值、相位變更 值)’於頻率(子載波)軸方向切換各種方法亦可。因此,如 第87圖所不,將t=0調換為f=f〇 ,將t=l調換為f=fl來思考即 可(f表不頻率(子載波),f〇、η、…表示所使用的頻率(子載 波))。此時,於ζ1⑺、ζ2⑴,同一頻率(同一子載波)之zl(f)、 z2(f)係從不同天線利用同一頻率發送。) 如第87圖所不,調變方式為QPSK時,對於QPSK之調 變號在功率變更部(在此雖稱為功率變更部亦可稱為 振幅變更部、加權部)係乘算a(a為實數)。然後,調變方式 為16QAM時’對於16qAM之調變訊號,在功率變更部(在 此雖稱為功錢更部’亦可稱為振幅變更部、加權部)係乘 鼻b(b為實數)。 乐is /圖 作為在預編碼後規舰騎相位變更之方 法中所用之相位變更值,進供 值#備_、州]、沿]三種,作為 ==彳咖地進行相位變更之方法·週期為3。 =ΓΓ.形成週期)。再者,於本實_^ 第圖之例,於預編碼後,為了對於—方之預編碼後訊 313 201246826 號進行相位變更,y[i]係處理絕對值為1之複數(因此,y[i] 可表現為ej0)。然而,如本說明書所示,亦可對複數個預編 碼後訊號予以相位變更。此時,對於複數個預編碼後訊號, 分別存在相位變更值。 然後,sl(t)之調變方式在t0〜t2為QPSK,在t3〜t5為 16QAM,以此類推,s2(t)之調變方式在t0〜t2為16QAM, 在t3〜t5為QPSK,以此類推。因此,(sl(t)之調變方式、s2(t) 之調變方式)之組配為(QPSK、16QAM)或(16QAM、QPSK)。 此時,重要點係如下: 「以y[〇]進行相位變更時之(sl(t)之調變方式、s2(t)之調變 方式)之組配存在有(QPSK、16QAM)、(16QAM、QPSK)兩 者之點;同樣地,以y[l]進行相位變更時之(sl(t)之調變方 式、s2⑴之調變方式)之組配存在有(QPSK、16QAM)、 (16QAM、QPSK)兩者;又,同樣地,以y[2]進行相位變更 時之(sl(t)之調變方式、s2(t)之調變方式)之組配存在有 (QPSK、16QAM)、(16QAM、QPSK)兩者。」。 又,功率變更部(8501A)係於si⑴之調變方式為QPSK 時,對si⑴乘算a並輸出axsl(t),於sl(t)之調變方式為 16QAM時,對si⑴乘算b並輸出bxsl(t)。 功率變更部(8501B)係於s2(t)之調變方式為QPSK時,對 s2⑴乘算a並輸出axs2⑴,於s2(t)之調變方式為16QAM時, 對s2⑴乘算b並輸出bxs2(t)。 再者,關於設定為使得已施加QPSK之映射之調變訊號 之平均電力、與已施加16QAM之映射之調變訊號之平均電 ⑤ 314 201246826 力不同時之方法,係如實施形態F1所說明。 因此,若考慮(sl(t)之調變方式、S2(t)之調變方式)之組 配,如第87圖所示,考慮到預編碼矩陣及調變方式切換時 之週期為6=3x2(3 :作為在預編碼後規則地進行相位變更之 方法所用之相位變更值而準備之相位變更值之數目;2 :於 各相位變更值,(sl⑴之調變方式、s2⑴之調變方式)之組配 存在有(QPSK、16QAM)、(16QAM、QPSK)兩者)。 如以上,藉由使得(si⑴之調變方式、s2⑴之調變方式) 之組配存在有(QPSK、16QAM)、(16QAM、QPSK),且使 得作為在預編碼後規則地進行相位變更之方法所用之相位 變更值而準備之相位變更值之各相位變更值,(S1⑴之調變 方式、s2⑴之調變方式)之組配存在有(QPSK、16qam)、 (16QAM、QPSK)兩者,即便設定使得QPSK之平均電力與 16QAM之平均電力不同,仍可減少對於發送裝置所具備的 發送電力放大器之PAPR所造成的影響,可減少對發送裝置 之消耗電力所造成的影響,並且如本說明書所說明,能夠 獲得可改善LOS環境下之接收裝置之資料接收品質的效 果。 再者,於上述說明中,說明(sl(t)之調變方式、s2⑴之 調變方式)之組配為(QPSK、16QAM)、(16QAM、QPSK)的 情況,但不限於此,(si⑴之調變方式、s2(t)之調變方式) 之組配為(QPSK、64QAM)、(64QAM、QPSK),(si⑴之調 變方式、s2⑴之調變方式)之組配存在有(16QAM、 64QAM)、(64QAM、16QAM),(sl(t)之調變方式、s2(t)之 315 201246826 調變方式)之組配存在有(128QAM、64QAM)、(64QAM、 128QAM),(sl(t)之調變方式、s2(t)之調變方式)之組配存在 有(256QAM、64QAM)、(64QAM、256QAM)等亦可,總言 之,若準備不同的兩種調變方式,設定為使得(sl(t)之調變 方式與s2⑴之調變方式不同,即可同樣地實施。 第88圖係作為表而表示時間t=〇至t=i 1之各時間之設定 的調變方式 '功率變更值、相位變更值。再者,於z 1⑴、 z2(t),同一時間之zi⑴、z2⑴係從不同天線利用同一頻率 發送。(於第88圖,雖以時間軸記載,但利用如OFDM方式 之多載波傳送方式時,於時間軸方向不切換各種方法,於 頻率(子載波)軸方向切換各種方法亦可。因此,如第88圖所 示,將t=0調換為f=f〇,將t=1調換為f=fl,以此類推來思考 即可(f表示頻率(子載波),f0、fl、…表示所使用的頻率(子 載波))。此時,於Zl(f)、Z2(f),同一頻率(同一子載波)之 zl(f) z2(f)係攸不同天線利用同一頻率發送。)再者,第88 圖係符合第87圖所說明要件之與第87圖不同之例。 如第88圖所示,調變方式為QPSK時,對於QPSK之調 變訊號,在功率變更部(在此雖稱為功率變更部,亦可稱為 振幅變更部、加權部)係乘算a(a為實數)。然後,調變方式 為16QAM時,對於16qAM之調變訊號,在功率變更部(在 此雖稱為功率變更部,亦可稱為振幅變更部、加權部)係乘 算b(b為實數)。 於第88圖,作為在預編碼後規則地進行相位變更之方 法所用之相位變更值,準備y[〇]、y[1]、y[2]三種,作為預 ⑤ 316 201246826 編碼後規則地進行相位變更之方法之切換週期為3。(以t0 〜t2、t3〜t5、···形成週期)。 然後,sl(t)之調變方式係於時間軸上交替設定為QPSK 與16QAM,又,關於該點,針對s2(t)亦同樣。然後’(sl(t) 之調變方式、s2(t)之調變方式)之組配為(QPSK、16QAM)· 或(16QAM、QPSK) 〇 此時,重要點係如下: 「以y[〇]進行預編碼時之(sl(t)之調變方式、s2(t)之調變方 式)之組配存在有(QPSK、16QAM)、(16QAM、QPSK)兩者 之點;同樣地,以y[l]進行預編碼時之(Sl(t)之調變方式、 s2(t)之調變方式)之組配存在有(qpsk、16QAM)、 . (16QAM、QpSK)兩者;又’同樣地,以y[2]進行預編碼時 ' 之(sl(t)之調變方式、s2⑴之調變方式)之組配存在有 (QPSK、16QAM)、(16QAM、QPSK)兩者。」。 又’功率變更部(8501A)係於sl(t)之調變方式為QpSK 時’對sl(t)乘算a並輸出axsi⑴’於“⑴之調變方式為 16QAM時,對si⑴乘算b並輸出bxsl(t)。 功率變更部(85〇1Β)係於S2⑴之調變方式為(^§〖時,對 s2⑴乘算a並輸出axs2⑴,於c⑴之調變方式為^^八^時, 對s2⑴乘算b並輸出bxs2(t)。 因此’若考慮(Sl⑴之調變方式、,之網變方式)之組 配,如第88圖所示,考慮到預編碼矩陣及調變方式切換時 之週期為6=3χ2(3 :作為在預編碼後規則地進行相㈣更之 方法所用之相位變更值所準備的相位變更值之數目.2 .於 317 201246826 各相位變更值,(si⑴之調變方式、S2⑴之調變方式)之組配 存在有(QPSK、16QAM)、(16QAM、QPSK)兩者)。 如以上,藉由使得(sl(t)之調變方式、s2(t)之調變方式) 之組配存在有(QPSK、16QAM)、(16QAM、QPSK),且使 得於作為在預編碼後規則地進行相位變更之方法所用之相 位變更值所準備的各相位變更值,(sl(t)之調變方式、syt) 之調變方式)之組配存在有(QPSK、16QAM)、(16QAM、 QPSK)兩者,即便設定使得QPSK之平均電力與16QAM之平 均電力不同’仍可減少對於發送裝置所具備的發送電力放 大器之PAPR所造成的影響,可減少對發送裝置之消耗電力 所造成的影響,並且如本說明書所說明,能夠獲得可改善 LOS環境下之接收裝置之資料接收品質的效果。 再者,於上述說明中,說明(sl(t)之調變方式、S2⑴之 調變方式)之組配為(QPSK、16QAM)、(16QAM、QPSK)的 情況,但不限於此,(sl(t)之調變方式、s2⑴之調變方式) 之組配為(QPSK、64QAM)、(64QAM、QPSK),(sl(t)之調 變方式、s2(t)之調變方式)之組配存在有(16QAM、 64QAM)、(64QAM、16QAM),(si⑴之調變方式、s2(t)之 調變方式)之組配存在有(128QAM、64QAM)、(64QAM、 128QAM)’(si(t)之調變方式、S2⑴之調變方式)之組配存在 有(256QAM、64QAM)、(64QAM、256QAM)等亦可,總言 之’若準備不同的兩種調變方式,設定為使得(sl(t)之調變 方式與s2⑴之調變方式不同,即可同樣地實施。 又,各時間(各頻率)所設定的調變方式' 功率變更值、 318 201246826 相位變更值之關係不限於第87圖、第88圖。li總以上為以 下重要點。 使得(si⑴之調變方式、S2(t)之調變方式)之組配存在有 (調變方式A、調變方式B)、(調變方式b、調變方式A),並 設定為使得調變方式A之平均電力與調變方式B之平均電 力不同° 然後’功率變更部(8501A)係於sl(t)之調變方式為調變 方式A時’對si⑴乘算a並輸出axsl(t),於si(t)之調變方式 為調變方式B時’對si⑴乘算b並輸出bxsl(t)。同樣地,功 率變更部(8501B)係於S2⑴之調變方式為調變方式八時,對 s2⑴乘算a並輸出axs2(t),於s2(t)之調變方式為調變方 時,對s2(t)乘算b並輸出bxs2⑴。 又’作為在預編碼後規則地進行相位變更之方法所用 之相位變更值所準備的相位變更值,存在有y[Q]、y[l]、.·,、 y[N-2]、y[N-l](亦即於y[k],k為〇以上、Ν-l以下)。然後, 於y[k] ’(sl(t)之調變方式、s2⑴之調變方式)之組配存在有 (調變方式A、調變方式b)、(調變方式B、調變方式A)兩者。 (此時,「於所有k,在y[k],(si⑴之調變方式、S2(t)之調變 方式)之組配存在有(調變方式A、調變方式B)、(調變方式 B、調變方式A)兩者」亦可,又,「於y[k],存在有(sl(t)之 凋變方式、s2(t)之調變方式)之組配存在有(調變方式a、調 變方式B)、(調變方式B、調變方式A)兩者之k)」亦可。) 如以上,藉由使得(si⑴之調變方式、s2⑴之調變方式) 之組配存在有(調變方式A、調變方式B)、(調變方式B、調 319 201246826 變方式A),且作為在預編碼後規則地進行相位變更之方法 所用之相位變更值所準備的相位變更值,使得⑷⑴之調變 方式、,之職方式)之_時在有(觀以A、調變方 式B)、(晴方邮 '輕方式八)兩者,即便設定使得調變 方式A之平均電力與調變方奸之平均電力不同,仍可減少 對於發送裝置所具備的發送電力放大器之pA p r所造成的 影響,可減少對發送裝置之消耗電力所造成的影響並且 如本說明書所說明,能夠獲得可改善L〇s環境下之接收裝 置之資料接收品質的效果。 與上述相關連,以下說明有關si⑴、s2⑴之生成方法。 如第3圖、第4圖所示,sl⑴係由映射部贏八所生成,8之⑴ 係由映射部3_所生成。因此,於上述例按照第^圖、 第88圖,映射部3〇6A、3〇6B係切換進行QpsK之映射的情 况與進行16QAM之映射的情況。 再者,於第3圖、第4圖,雖分別設置用以生成“⑴之 映射部與用以生成S2(t)之映射部,但未必須限於此,例如 第89圖’映射部(89〇2)輸入數位資料(89〇1广例如按照第们 圖、第88圖生成Sl(t)、s2⑴,將sl⑴作為映射後之訊號3〇7八 而輸出’又,將s2(t)作為映射後之訊號307B而輸出。 第90圖係表示與第85圖、第89圖不同之加權合成部(預 編碼部)周邊構成之一例。於第9〇圖,關於與第3圖、第Μ 圖同樣動作者係附上同一符號。然後,第91圖係對於第9〇 圖,作為表而表示時間t=〇至t=11之各時間之設定的調變方 式、功率變更值、相位變更值。再者,於zl⑴、z2(t),同 ⑧ 320 201246826 一時間之21(0、Z2⑴係從不同天線利用同—頻率發送。(於 第91圖,雖以時間軸記載,但利用如〇FDm方式之多載波 傳送方式時,於時間軸方向不切換各種方法於頻率(子載 波)轴方向切換各種方法亦可。因此,如第91_示,將㈣ 凋換為f=f0,將t=l調換為f=fl,以此類推來思考即可^表示 頻率(子載波)’ f0、fl、…表示所使用的頻率(子載波))。此 時,於zl(f)、z2(f),同一頻率(同一子載波)之21⑴、z2(〇 係從不同天線利用同一頻率發送。) 如第91圖所示,調變方式為(^”〖時,對於QpSK之調 變訊號,在功率變更部(在此雖稱為功率變更部,亦可稱為 振幅變更部、加權部)係乘算a(a為實數)。然後,調變方式 為16QAM時,對於16QAM之調變訊號,在功率變更部(在 此雖稱為功率變更部,亦可稱為振幅變更部、加權部)係乘 算b(b為實數)。 於第91圖’作為在預編碼後規則地進行相位變更之方 法所用之相位變更值,準備y[〇]、y[l]、y[2]三種,規則地 切換預編碼矩陣之預編碼方法之切換週期為3(以t〇〜t2、t3 〜t5、…形成週期)。 然後,si⑴之調變方式固定為QPSK,s2⑴之調變方式 固定為16QAM。然後,第90圖之訊號置換部(9001)係以映 射後之訊號307A、307B及控制訊號(8500)作為輸入,根據 控制訊號(8500),對於映射後之訊號307A、307B.進行置換 (有時不進行置換),並輸出置換後之訊號(9002A: Ω1(〇)及 置換後之訊號(9002Β : Ω2(〇)。 321 201246826 此時,重要點係如下: 「以y[〇]進行預編碼時之(Ω1⑴之調變方式、Ω2(ί)之調變方 式)之組配存在有(QPSK、16QAM)、(16QAM、QPSK)兩者 之點;同樣地,以y[l]進行預編碼時之(Ω1(〇之調變方式、 Ω2⑴之調變方式)之組配存在有(QPSK、16QAM)、 (16QAM、QPSK)兩者;又,同樣地,以y[2]進行預編碼時 之(Ql(t)之調變方式、Ω2⑴之調變方式)之組配存在有 (QPSK、16QAM)、(16QAM、QPSK)兩者。」。 又’功率變更部(8501A)係於Ω1(ί)之調變方式為QPSK 時’對Ω1⑴乘算a並輸出axDl(t),於Ω1(〇之調變方式為 16QAM時,對Ω1⑴乘算b並輸出bxDl(t)。 功率變更部(8501B)係於Ω2(〇之調變方式為QPSK時, 對Ω2⑴乘算a並輸出axQ2(t) ’於Ω2(〇之調變方式為16QAM 時,對Ω2(〇乘算b並輸出bxQ2(t)。 再者’關於設定為使得已施加QPSK之映射之調變訊號 之平均電力、與已施加16QAM之映射之調變訊號之平均電 力不同時之方法,係如實施形態F1所說明。 因此,若考慮(Ωΐ(ί)之調變方式、Ω2⑴之調變方式)之 組配’如第91圖所示,考慮到相位變更及調變方式切換時 之週期為6=3χ2(3 :作為在預編碼後規則地進行相位變更之 方法所用之相位變更值所準備的相位變更值之數目;2 :於 各相位變更值,(Ω1⑴之調變方式、Ω2⑴之調變方式)之組 配存在有(QPSK、16QAM)、(16QAM、QPSK)兩者)。 如以上,藉由使得(Ω1(〇之調變方式、Ω2⑴之調變方 ⑤ 322 201246826 式)之組配存在有(QPSK、16QAM)、(16QAM、QPSK),且 使得於作為在預編碼後規則地進行相位變更之方法所用之 相位變更值所準備的各相位變更值,(Ω1(1;)之調變方式、 Ω2⑴之調變方式)之組配存在有(QPSK、16QAM)、 (16QAM、QPSK)兩者,即便設定使得qpsk之平均電力與 16QAM之平均電力不同,仍可減少對於發送裝置所具備的 發送電力放大器之PAPR所造成的影響,可減少對發送裝置 之消耗電力所造成的影響,並且如本說明書所說明,能夠 獲得可改善LOS環境下之接收裝置之資料接收品質的效 果。 再者,於上述說明中,說明(Ql(t)之調變方式、Ω2(〇 之調變方式)之組配為(QPSK、16QAM)、(16QAM、QPSK) 的情況,但不限於此,(Ql(t)之調變方式、Ω2(ί)之調變方 式)之組配為(QPSK、64QAM)、(64QAM、QPSK),(Ω1(ί) 之調變方式、Ω2⑴之調變方式)之組配存在有(16QAM、 64QAM)、(64QAM、16QAM),(Ω1(〇之調變方式、Ω2(〇 之調變方式)之組配存在有(128QAM、64QAM)、(64QAM、 128QAM),(Ω1(ί)之調變方式、Ω2⑴之調變方式)之組配存 在有(256QAM、64QAM)、(64QAM、256QAM)等亦可,總 言之,若準備不同的兩種調變方式,設定為使得(Ω1(〇之調 變方式與Ω2(〇之調變方式不同,即可同樣地實施。 第92圖係對於第90圖,作為表而表示時間t=0至t=ll之 各時間之設定的調變方式、功率變更值、相位變更值,其 係與第91圖不同之表。再者,於zl⑴、z2⑴,同一時間之 323 201246826
Zl⑴、Z2⑴係從不同天線利用同-頻率發送。(於第92圖, 雖以時間軸記載,但利用如⑽Μ方式之多載波傳送方式 時於時間軸方向不切換各種方法,於頻率(子載波)軸方向 切換各種方法亦可。因此,如第92圖所示將㈣調換為 f f〇將t u周換為f==fl,以此類推來思考即可表*頻率(子 載皮)η .表示所使用的頻率(子載波))。此時,於
Zl⑴Z2⑴同—頻率(同一子載波)之zl(f)、z2(f)係從不同 天線利用同一頻率發送。) 如第92圖所示’調變方式為QPSK時,對於qPSK之調 變tflU功率變更部(在此雖稱為功錢更部,亦可稱為 振幅變更部 '力°權部)係乘算a(a為實數)。然後,調變方式 為16QAM時’對於i6QAM之調變訊號,在功率變更部(在 此雖稱為功率變更部,亦可稱為振幅變更部、加權部)係乘 算b(b為實數)。 於第92圖’作為在預編碼後規則地進行相位變更之方 法所用之相位變更值,準備y[〇]、y[i]、y[2]三種,作為預 編碼後規則地進行相位變更之方法之切換週期為3 (以t〇〜 t2、t3〜t5、…形成週期)。 然後’ sl(t)之調變方式固定為QPSK,s2⑴之調變方式 固定為16QAM。然後,第90圖之訊號置換部(9001)係以映 射後之訊號307A、307B及控制訊號(8500)作為輸入,根據 控制訊號(10700),對於映射後之訊號307A、307B進行置換 (有時不進行置換),並輸出置換後之訊號(9002A : Ql(t))及 置換後之訊號(9002B : Ω2(〇)。 324 ⑧ 201246826 此時,重要點係如下: 「以y[〇]進行預編碼時之(Ω1(〇之調變方式、Ω2(〇之調變方 式)之組配存在有(QPSK、16QAM)、(16QAM、QPSK)兩者 之點;同樣地,以y[l]進行預編碼時之(Ω1(〇之調變方式、 Ω2(ί)之調變方式)之組配存在有(QPSK、16QAM)、 (16QAM、QPSK)兩者;又,同樣地,以y[2]進行預編碼時 之(Ω1(〇之調變方式、Ω2(〇之調變方式)之組配存在有 (QPSK、16QAM)、(16QAM、QPSK)兩者。」。 又,功率變更部(8501A)係於Ω1⑴之調變方式為qPSK 時,對Ω1⑴乘算a並輸出axQl(t),於Ω1〇;)之調變方式為 16QAM時,對Ω1⑴乘算b並輸出bxQl⑴。 功率變更部(8501B)係於Ω2⑴之調變方式為QPSK時, 對Ω2(ΐ)乘算a並輸出axQ2(t),於Ω2(1;)之調變方式為16QAM 時’對Ω2⑴乘算b並輸出bxQ2(t)。 再者,關於設定為使得已施加QPSK之映射之調變訊號 之平均電力、與已施加16QAM之映射之調變訊號之平均電 力不同時之方法,係如實施形態F1所說明。 因此,若考慮(Ql(t)之調變方式、Q2⑴之調變方式)之 組配,如第92圖所示,考慮到相位變更及調變方式切換時 之週期為6=3x2(3 :作為在預編碼後規則地進行相位變更之 方法所用之相位變更值所準備的相位變更值之數目;2 :於 各相位變更值,(Ω1⑴之調變方式、Ω2⑴之調變方式)之組 配存在有(QPSK、16QAM)、(16QAM、QPSK)兩者)。 如以上,藉由使得之調變方式、〇2⑴之調變方 325 201246826 式)之組配存在有(QpSK、16QAM)、(16QAM、Qpsk),且 使得於作為在預編碼後規則地進行相位變更之方法所用之 相位變更值之各相位變更值,(Ω1⑴之調變方式、Ω2⑴之 調變方式)之組配存在有(QPSK、16QAM)、(16QAM、QPSK) 兩者,即便設定使得QpSK之平均電力與16QAM之平均電 力不同,仍可減少對於發送裝置所具備的發送電力放大器 之PAPR所造成的影響’可減少對發送裝置之消耗電力所造 成的影響,並且如本說明書所說明’能夠獲得可改善LOS 環境下之接收裝置之資料接收品質的效果。 再者,於上述說明中,說明(Ω1(〇之調變方式、Ω2(〇 之調變方式)之組配為(QPSK、16QAM)、(16QAM、QPSK) 的情況,但不限於此,(Ω1⑴之調變方式、Ω2(〇之調變方 式)之組配為(QPSK、64QAM)、(64QAM、QPSK),(Ω1 ⑴ 之調變方式、Ω2(〇之調變方式)之組配存在有(16QAM、 64QAM)、(64QAM、16QAM),(Ω1(〇之調變方式、Ω2(〇 之調變方式)之組配存在有(128QAM、64QAM)、(64QAM、 128QAM),(Ω1(〇之調變方式、Q2(t)之調變方式)之組配存 在有(256QAM、64QAM)、(64QAM、256QAM)等亦可,總 言之,若準備不同的兩種調變方式,設定為使得(Qi(t)之調 變方式與Ω2(〇之調變方式不同,即可同樣地實施。 又,各時間(各頻率)所設定的調變方式、功率變更值、 相位變更值之關係不限於第91圖、第92圖。 匯總以上為以下重要點。 使得(Ω1(〇之調變方式、Q2(t)之調變方式)之組配存在 326 ⑤ 201246826 有(調變方式A、調變方式B)、(調變方式B、調變方式A) ’ 並設定為使得調變方式A之平均電力與調變方式B之平均 電力不同。 然後,功率變更部(8501A)係於Ql(t)之調變方式為調變 方式A時,對Ω1⑴乘算a並輸出axQl(t),於Ω1⑴之調變方 式為調變方式B時,對Ω1(〇乘算b並輸出bxQl(t)。同樣地, 功率變更部(8501B)係於Ω2(〇之調變方式為調變方式A 時,對Ω2(〇乘算a並輸出axQ2(t),於Ω2⑴之調變方式為調 變方式B時,對Ω2⑴乘算b並輸出bxQ2(t)。 又,作為在預編碼後規則地進行相位變更之方法所用 之相位變更值所準備的相位變更值,存在..... y[N-2]、y[N-l](亦即於y[k] ’ k為0以上、N-1以下)。然後, 於y[k] ’(Ω1(〇之調變方式、Ω2(0之調變方式)之組配存在 有(調變方式A、調變方式Β)、(調變方式Β、調變方式Α)兩 者。(此時’「於所有k,在y[k] ’(Ω1(ί)之調變方式、Ω2⑴ 之調變方式)之組配存在有(調變方式Α、調變方式Β)、(調變 方式Β、調變方式Α)兩者」亦可,又,「於F[k],存在有(Ω1⑴ 之調變方式、Ω2⑴之調變方式)之組配存在有(調變方式a、 調變方式B)、(調變方式B、調變方式A)兩者之k)」亦可。) 乂上藉由使付(Ωΐ(ΐ)之調變方式、Q2(t)之調變方 式)之組配存在有(讀方式A、調變方式B)、(調變方式B、 調變方式A) ’且作為在職碼後規舰進行相位變更之方 法所用之相位變更值所準備的相位變更值,使得(ωι⑴之調 變方式、Ω2⑴之調變方式)之組配存在有_方式a、調變 327 201246826 方式B)、(調變方式B、調變方式A)兩者,即便設定使得調 變方式A之平均電力與調變方式B之平均電力不同,仍可減 少對於發送裝置所具備的發送電力放大器之PAPR所造成 的影響,可減少對發送裝置之消耗電力所造成的影響,並 且如本說明書所說明,能夠獲得可改善LOS環境下之接收 裝置之資料接收品質的效果。 接著,說明有關接收裝置之動作。關於接收裝置之動 作係如實施形態1等所說明’例如接收裝置之構成係表示於 第7圖、第8圖、第9圖。 從第5圖之關係來看,當接收訊號rl(t)、r2(t)利用通道 變動值、hll(t)、hl2(t)、h21(t)、h22⑴時’如第87圖、第 88圖、第91圖、第92圖,發送裝置發送調變訊號時,以下 兩式之某一式之關係會成立 [數 93] V1W' /2(/1 Λίφ) Λ12(/)Υζΐ(/) ^2ΐ(ή h22{t)j{z2(tl Α11(,)Μ2(〇γΐ 0 h2\(t) Λ22(〇Χ〇 y(t)) hl\{t) h\2{t)Y\ 0, hl\(t) //22(/)J[〇 y{t) h\\{t) M2(/)Yl 0 /z21(,)/!22匕)又0 .y(/)
F
F
F ve o y〇 0 j〇ue j
l(i)〕、4)J v 〇Y s\(tY4)、 0 u a 0 b …式(Gl) [數 94] ⑧ 201246826 (Α{ήλ rh\\{t) h\2{t)Y z\(t) h2l(t) h22{t))[z2(t) fhU(t) A12(/)Yl [h2l{t) h22{t)){〇 (h\l{t) hl2{t)Y\ 〇、 \h2l{t) h22{t)){〇 Ίι\\{ΐ) M2(/)Yl 〇 ;又/⑽)A22(〇人0〆,) yit)
F ve 7〇
F
F
υ ue j °Ys^)) 1 “人 4)J ,〇丫4))«JU(〇J γ,νίΟ)! 0 \s2(i)j ···式(G2) 其中,式(Gl)、式(G2)所示之!;係用於時間t之預編碼矩 陣,y⑴為相位變更值。接收裝置係利用上述兩式之關係來 進行解調(檢波X與實施形態【之說明同樣地實施即可)。其 中’於上述!’雜訊成分、頻率偏移、通道推定誤差 等扭曲成分並未表現於數式,以含該等的形式進行解調(檢 波)。再者,關於發送裝置為了進㈣率變更_用之u” 值’發送裝置發於科Ml «發賴使用的發 送模式(發送方法、調變方式、錯誤更正方式等)之資訊,接 收裝置獲得該資訊而可得知發送農置所用之…值,藉此 導出上面所示之關係式而進行解調(檢波卜
於本實%形態,舉例說明於時間轴方向切換相位變更 值的情況,但與其他實施形態之朗相同,彻如0FDM 方式之夕似傳送時,針對於頻率軸方向切換相位變更值 的情況,亦可同樣地實施。此時,將本實施形態所用之^ 換為f (頻率((子)載波又,於時間-頻率軸方向切換預編 碼矩陣時,亦可同樣地實施。再者,本實施祕之預編碼 後規則地進行相位變更之方料限於本說明書所說明預編 329 201246826 碼後規則地進行相位變更之方法,又,不進行相位變更, 對於進行預編碼之方式適用本實施形態,亦可獲得對PAPR 之影響少的效果。 (實施形態G2) 於本實施形態,說明有關播送(或通訊)系統支援以之調 變方式為QPSK、s2之調變方式為16qAM時,及支援si之調 變方式為16QAM、s2之調變方式為16qAM時,可刪減電路 規模之預編碼後規則地進行相位變更之方法。 首先,敘述有關si之調變方式為16qAM、§2之調變方 式為16QAM時之預編碼後規則地進行相位變更之方法。 已於實施形態1,表示用於si之調變方式為16qAM、s2 之調變方式為16QAM時之預編碼後規則地進行相位變更之 方法之預編碼矩陣例。以下式表示預編碼矩陣F。 [數 95] F = axe
e J …式(G3) 以下,作為si之調變方式為16QAM、s2之調變方式為 16QAM時之預編碼後規則地進行相位變更之方法之預編碼 矩陣,舉例說明利用式(G3)的情況。 於第93圖表不本實施形態之支援sl之調變方式為 QPSK、s2之調變方式為16Qam時與si之調變方式為 16QAM、s2之調變方式為16QaM時之加權合成(預編碼)部 周邊之構成。
330 201246826 第93圖之基頻訊號置換部9301係以預編碼後之訊號 309A(zl(t))及預編碼後之訊號309B(z2(t))、控制訊號8500 作為輸入,控制訊號85表示「不進行訊號置換」,因此作為 訊號9302A(rl(t))而輸出預編碼後之訊號3〇9A(zl(t)),作為 訊號9302B(r2(t))而輸出預編碼•相位變更後之訊號 309B(z2(t))。 然後,控制訊號8500表示「進行訊號置換」時,基頻 訊號置換部8501係如下動作: 時間2k時(k為整數) 作為訊號9302A(rl(2k))而輸出預編碼後之訊號 309A(zl(2k)),作為訊號9302B(r2(2k))而輸出預編碼•相位 變更後之訊號309B(z2(2k)); 時間2k+l時(k為整數) 作為訊號9302A(rl(2k+l))而輸出預編碼後之訊號 309A(zl(2k+l)),作為訊號9302B(r2(2k+l))而輸出預編碼. 相位變更後之訊號309B(z2(2k+l))。 又, 時間2k時(k為整數) 作為訊號9302A(rl(2k))而輸出預編碼後之訊號 309B(z2(2k)),作為訊號9302B(r2(2k))而輸出預編碼.相位 變更後之訊號309A(zl(2k)); 時間2k+l時(k為整數) 作為訊號9302A(rl(2k+l))而輸出預編碼後之訊號 309A(zl(2k+l)),作為訊號9302B(r2(2k+l))而輸出預編碼· 331 201246826 相位變更後之訊號309B(z2(2k+l))。(其中,上述訊號置換 為一例,並不限於此,「進行訊號置換」時,重點在於有進 行訊號置換。) 然後’如第3圖、第4圖、第5圖、第12圖、第13圖等所 說明’訊號93〇2A(rl(t))係取代zl⑴而從天線發送(其中,如 第3圖、第4圖、第5圖、第12圖、第13圖等所示,進行預定 的處理。)。又,訊號93〇2B(r2(t))係取代z2⑴而從天線發送 (其中’如第3圖、第4圖、第5圖、第12圖、第13圖等戶斤示, 進行預定的處理。)。此時,訊號93〇2A(rl(t))與訊號 9302B(r2(t))係從不同天線發送。 再者’ s亥sR號置換係對於進行預編碼之符元來進行, 不適用於其他插入的符&,例如前導符元或不進行預編碼 之用以傳送資訊之符元(例如控制資訊#元)。又,於上述說 明有關在時間軸方向’適用預編碼後規則地進行相位變更 之方法的情況’但不限於此,於頻率轴,或於時間一頻率袖, 適用預編碼後規貞j地進行彳目位變更之方法的情況,亦可同 樣地適用本實施形態,X,關於訊號置換,於上述雖以時 間轴方法來進行朗,但於頻率軸,或於時間-頻率轴,進 行訊號置換亦可。 接者,說明有關S1之調變方式為16QAM , 32之調變方 式為16QAM時之第93圖之各部的動作。 由於si⑴及s2(t)為調變方式叫鳩之基頻訊號(映射 後之訊號)’因此映射方法役丄松 古係如第80圖’ g則如式(79)。 功率隻更4(8501 A)係以調變方式⑽趟之基頻訊號 ⑤ 201246826 (映射後之訊號)307A、控制訊號(85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 訊號(8500),若已設定之功率變更用之值為v時,則輸出使 調變方式16QAM之基頻訊號(映射後之訊號)307A成為v倍 後之訊號(功率變更後之訊號:8502A)。 功率變更部(8501B)係以調變方式16QAM之基頻訊號 (映射後之訊號)307B '控制訊號(85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 訊號(8500),若已設定之功率變更用之值為u時,則輸出使 調變方式16QAM之基頻訊號(映射後之訊號)307B成為u倍 後之訊號(功率變更後之訊號:8502B)。 此時,ν=ιι=Ω,v2 ·· u2=l : 1。藉此’接收裝置可獲得 高資料接收品質。 加權合成部600係以功率變更後之訊號8 5 02A (調變方 式16QAM之基頻訊號(映射後之訊號)307A成為v倍後之訊 號)及功率變更後之訊號8502B(調變方式16QAM之基頻訊 號(映射後之訊號)3〇7B成為u倍後之訊號)、關於加權合成方 法之資訊315作為輸入,根據關於加權合成方法之資訊 315,進行根據規則地切換預編碼矩陣之預編碼方法之預編 碼,輸出預編碼後之訊號309A(zl(t))及預編碼後之訊號 316B(z2’(t))。 相位變更部317B係以預編碼後之訊號316B(z2 ’⑴)、關 於加權合成方法之資訊315作為輸入,對於預編碼後之訊號 316B(z2’(t)),施行根據關於加權合成方法之資訊315之相位 變更方法,並輸出關於預編碼•相位變更後之訊號 309B(z2(t))。 333 201246826 此時’若預編碼後規則地進行相位變更之方法之預編 馬矩陣為F ’相位變更值設為y⑴,則以下關係式成立。 [數 96] °
u 八 ολ ί2(ί)0 Y 5ΐ(ί) Ω •••式(G4) 其中,y⑴係絕對值為1之複數(因此,y⑴可表現為ej())。
Sl之調變方式為16QAM、s2之調變方式為16qAm時, 適用預編碼後規則地進行相位變更之方法時之預編碼矩陣 F以式(G3)表現時,如實施形態1所示,式(37)係適合作為以 之值。cx以式(37)表現時,zl⑴、Z2(t)均如第94圖,於 平面相當於256點之某一訊號點之基頻訊號。再者,第舛圖 為一例,亦可能為以原點為中心’令相位旋轉的形式之 點之訊號點配置。 由於si之調變方式為16QAM,s2之調變方式為 16QAM,因此經加權合成及相位變更之訊號zl⑴、z2⑴係 均於16QAM傳送4位元、於16QAM傳送4位元之合計傳送8 位元’故如第94圖成為256點之说5虎點,此時’由於訊號點 之最小歐氏距離大,因此於接收裝置可獲得更佳的資料接 收品質。 201246826 基頻訊號置換部93 01係以預編碼後之訊號3 09A(z 1⑴) 及預編碼後之訊號309B(z2⑴)、控制訊號8500作為輸入, 由於si之調變方式為16qam,s2之調變方式為16QAM,故 控制訊號8500表示「不進行訊號置換」,因此作為訊號 9302(rl(t))而輸出預編碼後之訊號3〇9A(zl(t)),作為訊號 9302B(r2(t))而輸出預編碼後之訊號3〇9B(z2(t))。 接著,說明有關si之調變方式為QPSK,s2之調變方式 為16QAM時之第116圖之各部的動作。 si⑴為調變方式QPSK之基頻訊號(映射後之訊號),映 射方法係如第81圖,h則如式(78)。s2⑴為調變方式16QAM 之基頻訊號(映射後之訊號),映射方法係如第80圖,g則如 式(79)。 功率變更部(8501A)係以調變方式QPSK之基頻訊號(映 射後之訊號)307A、控制訊號(85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 號(8500) ’若已設定之功率變更用之值為v時,則輸出使調 變方式QPSK之基頻訊號(映射後之訊號)3〇7A成為v倍後之 訊號(功率變更後之訊號:8502A)。 功率變更部(8501B)係以調變方式16QAM之基頻訊號 (映射後之訊號)307B、控制訊號(85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 訊號(8500),若已設定之功率變更用之值為u時,則輸出使 調變方式16QAM之基頻訊號(映射後之訊號)3〇7B成為u倍 後之訊號(功率變更後之訊號:8502B)。 此時’於實施形態FI,「QPSK之平均電力與16QAM之 平均電力比為v2 : u2=l : 5」表示一較佳例。(藉此,接收裝 335 201246826 置可獲得高資料接收品質。)以下說明有關此時之預編碼後 規則地進行相位變更之方法。 加權合成部600係以功率變更後之訊號8502A(調變方 式QPSK之基頻訊號(映射後之訊號)3〇7A成為v倍後之讯號) 及功率變更後之訊號8502B(調變方式16QAM之基頻訊號 (映射後之訊號)3〇7B成為u倍後之訊號)、關於加權合成方法 之資訊315作為輸入,根據關於加權合成方法之資訊315進 行預編碼’輸出預編碼後之訊號309A(zl⑴)及預編碼後之 訊號316B(z2’(t))。 此時,若預編碼後規則地進行相位變更之方法之預編 碼矩陣設為F,相位變更值設為y(t),則以下關係式成立。 [數 97] zlW、 2 冲)' y^)) y 〇il 0 Wv 0)卜1(,)、 0 u (\ 0
F V0 0
V
F
F ο Υ5ΐ(^)λ 〇 y{t)) lo 45vls2(t) …式(G5) 其中’ y⑴係絕對值為1之複數(因此,y⑴可表現為ej〇)。 si之調變方式為QPSK,s2之調變方式為16QAM時,適 用預編碼後規則地進行相位變更之方法時之預編碼矩陣F 以式(G3)表現時,與sl之調變方式為16QAM、32之調變方 式為10QAM時相同’式(3乃係適於作為α之值。說明有關其 336 201246826 理由。 第95圖係表示上述發送狀態之16QAM之Ι-Q平面之16 點訊號點與QPSK之I-Q平面之4點訊號點之位置關係;〇為 16QAM之訊號點,鲁為QPSK之訊號點。從第95圖可知, 16QAM之16個訊號點中之4個與QPSK之4個訊號點呈重疊 狀態。該狀況下,適用預編碼後規則地進行相位變更之方 法時之預編碼矩陣F係以式(G3)表現,α設為式(37)時, zl(t)、ζ2⑴均相當於對於si之調變方式為16QAM ' s2之調 變方式為16QAM時之第94圖之256點訊號點擷取出64點之 訊號點之基頻訊號。再者,第94圖為一例,亦有以原點為 中心令相位旋轉的形式之256點之訊號配置。 由於si之調變方式為QPSK,s2之調變方式為16QAM, 因此經加權合成•相位變更之訊號zl(t)、z2(t)係於QPSK傳 送2位元、於16QAM傳送4位元之合計傳送6位元,故成為64 點之訊號點,此時,由於為上面所說明的64點訊號點,因 此訊號點之最小歐氏距離大,故於接收裝置可獲得更佳的 資料接收品質。 基頻訊號置換部93 01係以預編碼後之訊號3 09A(z 1⑴) 及預編碼後之訊號309B(z2(t))、控制訊號8500作為輸入’ 由於si之調變方式為QPSK,s2之調變方式為16QAM,故控 制訊號8500表示「進行訊號置換」,因此基頻訊號置換部 93 01係例如如下動作: 時間2k時(k為整數), 作為訊號9302A(rl(2k))而輸出預編碼後之訊號 337 201246826 309A(zl(2k)),作為訊號9302B(r2(2k))而輸出預編碼.相位 變更後之訊號309B(z2(2k)); 時間2k+l時(k為整數) 作為訊號9302A(rl(2k+l))而輸出預編碼後之訊號 309B(z2(2k+l)),作為訊號9302B(r2(2k+l))而輸出預編碼. 相位變更後之訊號309A(zl(2k+l))。 又, 時間2k時(k為整數) 作為訊號9302A(rl(2k))而輸出預編碼後之訊號 309B(z2(2k)),作為訊號9302B(r2(2k))而輸出預編碼•相位 變更後之訊號309A(zl(2k)); 時間2k+l時(k為整數) 作為訊號9302A(rl(2k+l))而輸出預編碼後之訊號 309A(zl(2k+l)),作為訊號9302B(r2(2k+l))而輸出預編碼. 相位變更後之訊號309B(z2(2k+1))。 再者,於上述,si之調變方式為QPSK、s2之調變方式 為16QAM時,進行訊號置換。藉由如此,如實施形態F1所 記載,可刪減PAPR,因此能夠獲得可抑制發送裝置之消耗 電力的效果。其中,當發送裝置之消耗電力不視為問題時’ 則與si之調變方式為16QAM,s2之調變方式為16QAM時同 樣不進行訊號置換亦可。 又,由於si之調變方式為QPSK,S2之調變方式為 16QAM時,設為v2 : u2=l : 5的情況為較佳例’因此以此時 為例來說明,但於v2<u2的條件下,使得si之調變方式為 338 ⑤ 201246826 QPSK、s2之调變方式為丨6qAM時之規則地切換預編碼矩陣 之預編碼方法與sl之調變方式為16QAM、s2之調變方式為 16QAM時之預編碼後規則地進行相位變更之方法為同一方 法,在兩者的情況下,存在有可獲得良好接收品質的情況。 因此,不限於v2 : u2=1 : 5。 如以上,藉由使得sl之調變方式為qpsk、s2之調變方 式為16QAM時之預編碼後規則地進行相位變更之方法與sl 之調欠方式為16QAM、s2之調變方式為16QAM時之預編碼 後規則地進行相位變更之方法為同-方法,可刪減發送裝 置之電路規模,並且雖然接收裝置根據式(G4)及式(G5)、 訊號置換方法進行解調,但如上述,由於共有訊號點因 此可共有求出接收候補訊號點之運算部故於接收裝置, 此夠獲得可删減電路規模的效果。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舉例說明式(G3)之預編碼後規 則地進行相位變更之方法’但規則地切換預編碼矩陣之預 編碼方法不限於此。 本發明之要點如下。 支援Sl之調變方式為QPSK、s2之調變方式為16QAM時與 §1之°周變方式為16QAM、s2之調變方式為16QAM時,使得 兩者之’Ifi兄下所使用的預編碼後規則地進行相位變更之方 法為同一方法。 • Sl之洞變方式為16QAM、s2之調變方式為16QAM時,符 ^γ2= 2
° ’ sl之調變方式為QPSK、s2之調變方式為16QAM 時’符合A2之條件。 339 201246826 再者,於接收裝置,作為可獲得良好接收品質之較佳 例如下: 例1(符合以下2個項目): • si之調變方式為16QAM、s2之調變方式為16QAM時,符 合v2=u2,si之調變方式為QPSK、s2之調變方式為16QAM 時,符合v2 : u2=l : 5之條件。 • si之調變方式為16QAM、s2之調變方式為16QAM時,si 之調變方式為QPSK、s2之調變方式為16QAM時,任一情況 均利用同一預編碼後規則地進行相位變更之方法。 例2(符合以下2個項目): • si之調變方式為16QAM、s2之調變方式為16QAM時,符 合v2=u2,si之調變方式為QPSK、s2之調變方式為16QAM 時,符合v2<u2之條件。 .支援si之調變方式為QPSK、s2之調變方式為16QAM時與 si之調變方式為16QAM、s2之調變方式為16QAM時,使得 兩者之情況下所使用的預編碼後規則地進行相位變更之方 法為同一方法,預編碼矩陣以式(G3)表現。 例3(符合以下2個項目): • si之調變方式為16QAM、s2之調變方式為16QAM時,符 合v2=u2,si之調變方式為QPSK、s2之調變方式為16QAM 時,符合v2<u2之條件。 •支援si之調變方式為QPSK、s2之調變方式為16QAM時與 si之調變方式為16QAM、s2之調變方式為16QAM時,使得 兩者之情況下所使用的預編碼後規則地進行相位變更之方 ⑤ 340 201246826 法為同一方法’預編碼矩陣以式(G3)表現,〇t以式(37)表現。 例4(符合以下2個項目): • si之調變方式為16QAM、s2之調變方式為16QAM時,符 合v2=u2 ’ si之調變方式為QPSK、s2之調變方式為i6qam 時’符合v2 : u2==l : 5之條件。 •支援si之調變方式為QPSK、s2之調變方式為16QAM時與 si之調變方式為16QAM、s2之調變方式為16QAM時,使得 兩者之情況下所使用的預編碼後規則地進行相位變更之方 法為同一方法,預編碼矩陣以式(G3)表現,α以式(37)表現。 再者,本實施形態係舉例QPSK及16QAM時來說明調 變方式’但不限於此。因此,若延伸本實施形態,則可考 慮如下。存在有調變方式Α及調變方式Β,調變方式Α之I-Q 平面之訊號點數設為a,調變方式B之I-Q平面之訊號點數設 為b,a<b。如此一來,本發明之要點可如下賦予。 符合以下2個項目。 •支援si之調變方式為調變方式a、s2之調變方式為調變方 式B時與si之調變方式為調變方式B、S2之調變方式為調變 方式B時,使得兩者之情況下所使用的預編碼後規則地進行 相位變更之方法為同一方法。 .si之調變方式為調變方式A ' 82之調變方式為調變方式B 時,符合v2=u2,si之調變方式為調變方式A、s2之調變方式 為調變方式B時,符合v2<u2之條件。 此時’實施或不實施利用第93圖所說明的基頻訊號置 換均可。其中,31之調變方式為調變方式A、s2之調變方式 341 201246826 為调變方式B時,若考慮PAPR的影響,則實施上面所述之 基頻訊號置換即可。 或符合以下2個項目。 •支援sl之調變方式為調變方式A、s2之調變方式為調變方 式B時與si之調變方式為調變方式b、S2之調變方式為調變 方式B時,使得兩者之情況下所使用的預編碼後規則地進行 相位變更之方法為同一方法,預編碼矩陣以式(G3)表現。 • sl之調變方式為調變方式B、s2之調變方式為調變方式B 時’符合v2=u2,31之調變方式為調變方式A、S2之調變方式 為調變方式B時,符合v2<u2之條件。 此時’實施或不實施利用第93圖所說明的基頻訊號置 換均可。其中,31之調變方式為調變方式A、s2之調變方式 為調變方式B時,若考慮PAPR的影響,則實施上面所述之 基頻訊號置換即可。 作為調變方式A與調變方式B之組配,(調變方式A、調 變方式 B)包括(QPSK、64QAM)、(16QAM、64QAM)、 (64QAM、128QAM)、(64QAM、256QAM)。 於上述說明中’舉例說明對於一方之預編碼後訊號進 行相位變更的情況’但不限於此,如本說明書所示,關於 對複數個預編碼後訊號予以相位變更的情況,亦可實施本 實施形態,只要符合上面所述之調變訊號的組配與預編碼 矩陣之關係(本發明的重點)即可。 又,於本實施形態’將預編碼矩陣F說明作式(G3),但 不限於此,例如設定為以下之某一者亦可。 ⑤ 342 201246826 [數 98]
F a +ι , jn 、axe e J〇 JOe axe . •式(G6) [數 99]
F a + 1 y〇 jn:e axe jQ jOvaxe e , .式(G7) [數 100]
F a + 1 , J.o j〇axe e y〇 ΐπe axe j .式(G8) [數 101]
F a + 1 ••式(G9) [數 102]
F a + 1 式(G10) 343 201246826 -中於式(G9)、式(G10),θ"、&、入為固定值(單位為弧 度)。 ;本實知形’舉例說明於時間軸方向切換相位變更 :清况但與其他貫施形態之說明相同,利用如OF· 式之多載波傳送時,針對於頻率軸方向切換相位變更值 的情況’亦可同樣地實施。此時,將本實施形態所用之t調 換為f(頻率((子)載波))。又,於時間—頻率袖方向切換相位 變更值時’亦可同樣地實施。再者,本實施形態之預編瑪 後規則地進行相位變更之方法不限於本說明書所說明的預 編碼後規則地進行相位變更之方法。 *又,接收裝置係於本實施形態之兩種調變方式之設定 模式下,利时施形態㈣述之接收方法來進行解調、檢 波。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可廣泛適用於從複數個天線,發送各不相同之 s周變§fl號之無線系統,適宜適用於例如ofdm-MIMO通訊 系統。又,在具有複數個發送處之有線通訊系統(例如 PLC(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電力線通訊)系統、光通 訊系統、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 :數位用戶線)系統) 中,進行ΜΙΜΟ傳送時亦可適用,此時係利用複數個發送 處,來發送如本發明所說明的複數個調變訊號《又,調變 訊號亦可從複數個發送處發送。 【圖式簡單說明】 344 ⑤ 201246826 第1圖係空間多工ΜΙΜΟ傳送系統之收發裝置之構成 例。 第2圖係訊框(frame)構成之一例。 第3圖係相位變更方法適用時之發送裝置之構成例。 第4圖係相位變更方法適用時之發送裝置之構成例。 第5圖係訊框構成例。 第6圖係相位變更方法例。 第7圖係接收裝置之構成例。 第8圖係接收裝置之訊號處理部之構成例。 第9圖係接收裝置之訊號處理部之構成例。 第10圖係解碼處理方法。 第11圖係接收狀態例。 第12圖係相位變更方法適用時之發送裝置之構成例。 第13圖係相位變更方法適用時之發送裝置之構成例。 第14(A)、(B)圖係訊框構成例。 第15(A)、(B)圖係訊框構成例。 第16(A)、(B)圖係訊框構成例。 第17(A)、(B)圖係訊框構成例。 第18(A)、(B)圖係訊框構成例。 第19(A)、(B)圖係映射方法之一例。 第2〇(A)、(B)圖係映射方法之一例。 第21圖係加權合成部之構成例。 第22圖係符元之重排方法之一例。 第23圖係空間多工ΜΙΜΟ傳送系統之收發裝置之構成 345 201246826 例。 第24(A)、(B)圖係BER特性例。 第25圖係相位變更方法例。 第26圖係相位變更方法例。 第27圖係相位變更方法例。 第28圖係相位變更方法例。 第29圖係相位變更方法例。 第3 0圖係可獲得高接收品質之調變訊號之符元配置 例。 第31圖係可獲得高接收品質之調變訊號之訊框構成 例。 第32圖係可獲得高接收品質之調變訊號之符元配置 例。 第33圖係可獲得高接收品質之調變訊號之符元配置 例。 第34圖係利用區塊碼時之1個編碼後之區塊所必需的 符元數、時槽數之變化例。 第35圖係利用區塊碼時之2個編碼後之區塊所必需的 符元數、時槽數之變化例。 第36圖係數位播送用系統之全體構成圖。 第37圖係接收機之構成例之方塊圖。 第38圖係表示多工資料之構成之圖。 第39圖係模式性地表示各串流如何於多工資料中受到 多工之圖。 ⑤ 346 201246826 第40圖係表示視訊串流如何儲存於PES封包串之詳細 圖。 第41圖係表示多工資料之T S封包及來源封包之構造之 圖。 第42圖係表示PMT之資料構成之圖。 第43圖係表示多工資料資訊之内部構成之圖。 第44圖係表示串流屬性資訊之内部構成之圖。 第45圖係影像顯示、聲音輸出裝置之構成圖。 第46圖係通訊系統之構成例。 第47(a)、(b)圖係可獲得高接收品質之調變訊號之符元 配置例。 第48(a)、(b)圖係可獲得高接收品質之調變訊號之符元 配置例。 第49(a)、(b)圖係可獲得高接收品質之調變訊號之符元 配置例。 第50(a)、(b)圖係可獲得高接收品質之調變訊號之符元 配置例。 第51圖係發送裝置之構成例。 第52圖係發送裝置之構成例。 第53圖係發送裝置之構成例。 第54圖係發送裝置之構成例。 第55圖係表示基頻訊號置換部之圖。 第56圖係發送裝置之構成例。 第57圖係分配部之動作之一例。 347 201246826 第58圖係分配部之動作之其他例。 第5 9圖係表示基地台及終端裝置之關係之通訊系統之 一例。 第60圖係發送訊號之頻率分派之一例。 第61圖係發送訊號之頻率分派之一例。 第62圖係表示基地台、中繼器與終端裝置之關係之通 訊系統之一例。 第63圖係來自基地台之發送訊號之頻率分派之一例。 第64圖係來自中繼器之發送訊號之頻率分派之一例。 第65圖係中繼器之接收部及發送部之構成之一例。 第66圖係基地台所發送的訊號之資料格式之一例。 第67圖係發送裝置之構成例。 第68圖係表示基頻訊號置換部之圖。 第69圖係加權、基頻訊號之置換、相位變更方法之一 例。 第70圖係利用OFDM方式之發送裝置之構成例。 第71(a)、(b)圖係訊框構成例。 第72圖係因應調變方式之時槽數及相位變更值之例。 第73圖係因應調變方式之時槽數及相位變更值之例。 第74圖係DVB-T2規格之播送台所發送的訊號之訊框 構成之概要。 第75圖係於同一時刻存在2種以上之訊號之例。 第76圖係發送裝置之構成例。 第77圖係訊框構成例。
348 201246826 第78圖係訊框構成例。 第79圖係訊框構成例。 第8 0圖係I - Q平面之16 Q A Μ時之訊號點配置例。 第81圖係I-Q平面之QPSK時之訊號點配置例。 第8 2圖係模式性地表示接收裝置所獲得的對數概似比 絕對值之例。 第8 3圖係接收裝置所獲得的對數概似比絕對值之較佳 例。 第8 4圖係與加權合成部有關連之訊號處理部之構成 例。 第8 5圖係與加權合成部有關連之訊號處理部之構成 例。 第86圖係Ι-Q平面之64QAM時之訊號點配置例。 第87圖係每一時間之調變方式、功率變更值、相位變 更值之設定例。 第88圖係每一時間之調變方式、功率變更值、相位變 更值之設定例。 第8 9圖係與加權合成部有關連之訊號處理部之構成 例。 第9 0圖係與加權合成部有關連之訊號處理部之構成 例。 第91圖係每一時間之調變方式、功率變更值、相位變 更值之設定例。 第92圖係每一時間之調變方式、功率變更值、相位變 349 201246826 更值之設定例。 第9 3圖係與加權合成部有關連之訊號處理部之構成 例0 第94圖係I-Q平面之丨6qam及QPSK之訊號點配置例。 第95圖係I-Q平面之丨6QAM及QPSK之訊號點配置例。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300、400…發送裝置 301A、301B、401·.·資訊(資料) 302A、302B、402··.編碼部 303A、303B、403…編碼後之資料 304A、304B·.·交錯器 305A、305B...交錯後之資料 306A、306B.··映射部 307A、307B、704_X、704_Y、801X、801Y、816X、816Y... 基頻訊號 308Α、308Β、600.·.加權合成部 309Α、316Β...加權合成後之訊號 309Α、309Β…預編碼後之訊號 310Α、310Β、703_Χ、703_Υ、1308Α ' 1308Β.··無線部 311Α、311Β、1202Α、1202Β、4608_1〜4608_Ν…發送訊號 312Α、312Β、701_Χ、701_Υ、1310Α、1310Β、3660、3640、3760、 4609 1 〜4609 Ν、4610 1 〜4610 Μ、5904Α、5906Α、 — — — 6202Α、6202Β、6210Α、6210Β、6212Α、6212Β、7626_1、 7626_2.,·天線 313…訊框構成訊號 350 ⑤ 201246826 314.. .訊號處理方法資訊生成部 315…關於資訊處理方法之資訊 316B、309A...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 317A、317B、5201...相位變更部 404、903...分配部 405A、405B、6204X…資料 501_卜501_2、502_卜 502_2、503_卜 503_2、3100〜3104...符元 504#1、504#2...發送天線 505#1、505#2·..接收天線 700、4504…接收裝置 702_X、702_Y、4611_1 〜4611_M…接收訊號 705_1、750_2、707_1、707_2...通道變動推定部 706_1、706_2、708_1、708_2...通道推定訊號 709.. .控制資訊解碼部 710、818...關於發送裝置所通知的發送方法之資訊之訊號 711.. .訊號處理部 712_1、712_2...接收資料 802X、802Y·.·通道推定訊號群 803.. .内部ΜΙΜΟ檢波部 804.. .訊號 805Α、805Β...對數概似算出部 806Α、806Β...對數概似訊號 807Α...解交錯器 808Α、808Β...解交錯後之對數概似訊號 809Α、809Β...對數概似比算出部 351 201246826 810A、810B...對數概似比訊號 811A、811B、901…軟入/軟出解碼器 812A、812B、902...解碼後之對數概似比 813A、813B...交錯器 814A、814B...交錯後之對數概似比 817X、817Y...變形通道推定訊號群 815.. .記憶部 819.. .係數生成部 820.. .關於訊號處理方法之資訊 1201A、1201B...OFDM方式關連處理部 1302A、1302B...序列並列轉換部 1301A...加權後之訊號 1301B...加權且相位變更後之訊號 1303A、1303B...並列訊號 1304A、1304B...重排部 1305A、1305B...重排後之訊號 1306A、1306B··.反快速傅利葉轉換部 1307A、1307B...反傅利葉轉換後之訊號 1309A、1309B、6209A、6209B、6211A、6211B...調變訊號 1402、1502、1702、1802、2201 〜2204、2210、2220...符元群 2800.. .關於相位變更啟用/停用之資訊 3600.. .數位播送用系統 3601.. .播送台 3611.. .電視 3612.. . DVD錄放影機 352 201246826
3613.. .5.B 3620.. .電腦 3630.. .行動電話 3641.. .車用電視 3700.. .接收機 3701.. .調階器 3702.. .解調部 3703.. .串流輸出入部 3704…訊號處理部 3706.. .聲音輸出部 3707.. .影像顯示部 3708.. .記錄部(驅動機) 3709…串流輸出IF 3710…操作輸入部 3720.. .串流輸出入部 3750、4507...遙控器 3901.. .視訊串流 3902、 3905...PES封包串 3903、 3906...TS封包 3904··.音訊串流 3911.. .簡報圖形串流 3912、 3915...PES封包串 3913、 3916...TS封包 3914.. .互動圖形 3917.. .多工資料 201246826 4500.. .影像聲音輸出裝置 4502.. .影像 4503.. .超文件 4505.. .1. 4506.. .通訊裝置 4600…資訊源編碼部 4601.. .影像編碼部 4602…影像編碼後之資料 4603.·.聲音編碼部 4604.. .聲音編碼後之資料 4605.. .資料編碼部 4606.. .資料編碼後之資料 4607.. .發送部 4612、 6203X...接收部 4613、 4615、4617...接收資料 4614.. .影像解碼部 4616.. .聲音解碼部 4618.. .資料解碼部 4619.. .資訊源解碼部 4701…前導符元 4702.. .資料符元 5101…前導符元生成部 5102A、5102B...前導符元之基頻訊號、控制資訊符元之基頻訊號 5103.. .控制資訊 5104.. .控制資訊符元 354 201246826
5901、8402B、9302A、9302B...訊號 5902A...基地台A 5902B...基地台B 5903A、5904B、5905A、7625_1、7625—2...發送訊號
5907.. .終端裝置P
5908.. .終端裝置Q
6201.. .基地台 6203A…中繼器A 6203B...中繼器B
6205A、6205B、6207A、6502a、6502b...接收訊號 6204人、62048、6206人、62068、65013、6501汷..接收天線 6213…終端裝置R 6500.. .訊號處理部 6601.. .關於發送方法之資訊 6602.. .關於中繼器所施加的相位變更之資訊 6603.. .資料符元 6702.. .基頻訊號置換部 6701A、6701B...置換後基頻訊號 7401.. . P1發訊資料 7402…L1預發訊資料 7403…L1後發訊資料
7404.. .共用 PLP
7405_1 〜7405_N.. .PLP# 1 ~#N 7601.. .PLP用之發送資料 7602.. .PLP訊號生成部 355 201246826 7603.. .PLP之(正交)基頻訊號 7604.. . P2符元用發送資料 7605 ...P2符元訊號生成部 7606.. .P2符元之(正交)基頻訊號 7608.. .控制訊號生成部 7610.. .訊框構成部 7611_1.·.串流1之基頻訊號 7611_2.·.串流2之基頻訊號 7612.. .訊號處理部 7613_1...訊號處理後之調變訊號1 7613_2 .·.訊號處理後之調變訊號2 7609'8400...控制訊號 7614_1、7614_2...前導插入部 7615 1、7615_2·..前導符元插入後之調變訊號 7616_卜 7616_2...IFFT部 7617_1、7617_2...IFFT後之訊號 7618_卜 7618_2...PAPR刪減部 7619J、7619_2...PAPR 刪減後之訊號 7620_1、7620_2...保護區間插入部 7621 1、7621 2...保護區間插入後之訊號 7622.·.Ρ1符元插入部 7623 1、7623 2...Ρ1符元用處理後之訊號 7624 1、7624 2…無線處理部 7701、7702、7703、7704...載波 7800...子訊框 356 201246826
7802_1 〜7802_M...PLP$1 〜PLP$M 8201〜8205...對數概似比絕對值 8401A、8401B、8501A、8501B...功率變更部 8502A、8502B...功率變更後之訊號 8901…數位資料 8902.. .映射部 9001.. .訊號置換部 9002A、9002B...置換後之訊號 9301.. .基頻訊號置換部 F...預編碼矩陣 hll⑴、hl2⑴、h21⑴、h22(t)…通道變動 1.. .同相成分 Q...正交成分 ql、q2...置換後之基頻訊號 rl(t)、r2(t)...接收訊號 R⑴、y...接收向量 s...發送向量 si...第1基頻訊號 si⑴、s2(t)·..串流 si’...相位變更後之第1基頻訊號 s2...第2基頻訊號 s2’...相位變更後之第2基頻訊號 u...向量 U、U+1…符元號碼 Z…資訊向量 357 201246826 zl…第1加權合成訊號 zl、zl⑴、z2、z2⑴…調變訊號 zl’、z2’...預編碼後之基頻訊號 z2...第2加權合成訊號

Claims (1)

  1. 201246826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訊號生成方法,係從複數個基頻訊號,生成在同一 頻帶且在同一時刻發送之複數個訊號者; 使得從第1複數個位元生成之第1基頻訊號si成為U 倍,並使得從第2複數個位元生成之第2基頻訊號S2成為 v倍,前述u與前述v為互異之實數; 對於前述成為u倍後之第1基頻訊號si及前述成為v 倍後之第2基頻訊號s2雙方,進行相位變更,生成相位 變更後之訊號uxsl’及相位變更後之訊號vxs2’ ; 對於前述相位變更後之訊號u X s 1 ’及前述相位變更 後之訊號vxs2’,進行因應預定矩陣F之加權合成,生成 第1加權合成訊號zl及第2加權合成訊號z2,來作為前述 在同一頻帶且在同一時刻發送之複數個訊號; 前述第1加權合成訊號zl及前述第2加權合成訊號 z2係符合(zl、z2)T=F(uxsl’、vxs2’)丁; 對於前述成為u倍後之第1基頻訊號si及前述成為v 倍後之第2基頻訊號s2所施行的相位變更量,係分別一 面切換N個相位變更量之候補一面選擇之1個相位變更 量;前述N個相位變更量之各者係於預定期間内至少被 選擇一次。 2. —種訊號生成裝置,係從複數個基頻訊號,生成在同一 頻帶且在同一時刻發送之複數個訊號者,且具備: 功率變更部,係使得從第1複數個位元生成之第1基 頻訊號si成為u倍,並使得從第2複數個位元生成之第2 359 201246826 基頻訊號s2成為v倍,且前述u與前述v為互異之實數者; 相位變更部,係對於前述成為u倍後之第1基頻訊號 si及前述成為v倍後之第2基頻訊號s2雙方,進行相位變 更,生成相位變更後之訊號uxsl’及相位變更後之訊號 vxs2’者;及 加權合成部,係對於前述相位變更後之訊號uxsl’ 及前述相位變更後之訊號vxs2’,進行因應預定矩陣F之 加權合成,生成第1加權合成訊號zl及第2加權合成訊號 z2,來作為前述在同一頻帶且在同一時刻發送之複數個 訊號者; 前述第1加權合成訊號zl及前述第2加權合成訊號 z2係符合(zl、z2)T=F(uxsl’、vxs2’)T ; 對於前述成為u倍後之第1基頻訊號si及前述成為v 倍後之第2基頻訊號s2所施行的相位變更量,係分別一 面切換N個相位變更量之候補一面選擇之1個相位變更 量;前述N個相位變更量之候補之各者係於預定期間内 至少被選擇一次。 360 ⑤
TW101105291A 2011-02-18 2012-02-17 A transmission method, a transmission method, a reception method, and a reception device TWI5787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33771 2011-02-18
JP2011051842 2011-03-09
JP2011093544 2011-04-19
JP2011102101 2011-04-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46826A true TW201246826A (en) 2012-11-16
TWI578732B TWI578732B (zh) 2017-04-11

Family

ID=46672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05291A TWI578732B (zh) 2011-02-18 2012-02-17 A transmission method, a transmission method, a reception method, and a reception device

Country Status (19)

Country Link
US (10) US8885596B2 (zh)
EP (1) EP2677676A4 (zh)
JP (5) JP5984062B2 (zh)
KR (7) KR20230074299A (zh)
CN (5) CN107070522B (zh)
AR (1) AR090008A1 (zh)
AU (5) AU2012218953B2 (zh)
BR (1) BR112013002605B1 (zh)
CA (3) CA3168049A1 (zh)
CL (1) CL2013000508A1 (zh)
IL (1) IL223918A (zh)
MX (5) MX336169B (zh)
MY (1) MY168825A (zh)
PE (1) PE20131092A1 (zh)
PH (1) PH12017501410A1 (zh)
RU (1) RU2593381C2 (zh)
SG (1) SG187030A1 (zh)
TW (1) TWI578732B (zh)
WO (1) WO201211125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78619B2 (ja) 2010-12-10 2014-08-27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 送信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
JP5657782B2 (ja) * 2011-04-19 2015-01-21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信号生成方法及び信号生成装置
CN102916923B (zh) * 2012-10-11 2015-07-22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降低多载波系统峰均功率比的信息传输方法
WO2014087674A1 (ja) 2012-12-07 2014-06-1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信号生成方法、送信装置、受信方法および受信装置
CN104170260B (zh) * 2013-01-11 2019-05-10 太阳专利托管公司 发送方法、接收方法
US20150020143A1 (en) * 2013-07-10 2015-01-15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KR102121947B1 (ko) 2013-09-27 2020-06-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신호 처리 장치 및 그의 신호 처리 방법
EP3065322B1 (en) * 2013-10-31 2019-05-22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Transmission method
CN105634696B (zh) * 2014-10-31 2019-02-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多载波调制信号的比特分配方法、装置和系统
JP6643626B2 (ja) * 2015-02-09 2020-02-12 サン パテント トラスト 送信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
JP7002185B2 (ja) * 2015-07-30 2022-01-20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 送信方法、送信装置、受信方法、受信装置
CN105450273B (zh) * 2015-08-24 2016-11-2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传输编码指示信息和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和装置
CN113630362A (zh) * 2016-07-14 2021-11-09 苹果公司 发送方法、发送装置、接收方法及接收装置
CN108023632B (zh) * 2016-11-04 2022-06-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和发送设备
EP3537623B1 (en) * 2016-11-04 2021-12-22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Transmitting device, transmitting method, receiving device and receiving method
EP3553960A4 (en) * 2016-12-12 2019-10-23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RU178755U1 (ru) * 2017-07-04 2018-04-18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Рязан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радио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екодирования ldpc-кодов
US11240083B2 (en) * 2020-03-10 2022-02-01 Ntwine, Llc Bandwidth constrained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frequency domai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CN111970027B (zh) * 2020-07-09 2021-06-08 珠海中慧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宽带载波通信网络的信标信号的发送方法
US11990922B2 (en) 2021-01-11 2024-05-21 Ntwine, Llc Bandwidth constrained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neural network based detection
CN112468423B (zh) * 2021-02-04 2021-05-18 北京紫光青藤微系统有限公司 信号解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50175A (en) * 1967-12-14 1973-07-31 Texas Instruments Inc Modular electronic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3647945A (en) * 1969-09-30 1972-03-07 Rca Corp Color encoding system utilizing two filters alternately for minimizing effects of image misregistration and image pickup device lag
US3747098A (en) * 1970-07-23 1973-07-17 Univ Syracuse Res Corp Phased array antenna
US4227194A (en) * 1971-01-04 1980-10-07 Hughes Aircraft Company Synthetic array processor
US4217587A (en) * 1978-08-14 1980-08-12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Antenna beam steering controller
NL7901865A (nl) * 1979-03-08 1980-09-10 Philips Nv Systeem voor multiniveau datatransmissie met behulp van een hoekgemoduleerde draaggolf van constante amplitude.
US4521779A (en) * 1980-04-24 1985-06-04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Pulse compression system
JPS6212814A (ja) * 1985-07-10 1987-01-21 Canon Inc ロ−タリ−エンコ−ダ−
JP2554511B2 (ja) * 1987-11-30 1996-11-13 日本ヒューレット・パッカード株式会社 ベクトル電流計
US5149255A (en) * 1990-02-20 1992-09-22 Arthur D. Little, Inc. Gearing system having interdigital concave-convex teeth formed as invalutes or multi-faceted polygons
JPH0677737A (ja) * 1992-07-08 1994-03-18 Toshiba Corp 位相検波器及びこれに用いる位相検波方式
JP2734955B2 (ja) * 1993-12-24 1998-04-0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データ通信装置
JPH07234382A (ja) * 1994-02-24 1995-09-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超解像走査光学装置
US5790555A (en) * 1994-12-05 1998-08-04 Ntt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Inc. Signal multiplexer and multiplexing method
JP3444001B2 (ja) * 1995-02-10 2003-09-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符号検出回路
US6034987A (en) * 1996-12-17 2000-03-07 Ericsson Inc. System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a received radio signal
US6359923B1 (en) * 1997-12-18 2002-03-19 At&T Wireless Services, Inc. Highly bandwidth efficient communications
US6175550B1 (en) * 1997-04-01 2001-01-16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system with dynamically scalable operating parameters and method thereof
US6026117A (en) * 1997-10-23 2000-02-15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complex four-phase sequences for a 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30138058A1 (en) * 1998-02-06 2003-07-24 Dakshi Agrawal Diversity coded OFDM for high data-rate communication
US6463096B1 (en) * 1998-06-12 2002-10-08 Cisco Systems, Inc MAC protocol employing multiple data rates
US7110444B1 (en) * 1999-08-04 2006-09-19 Parkervision, Inc.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using universal frequency translation technology including multi-phase embodiments and circuit implementations
JP3552622B2 (ja) * 1999-12-24 2004-08-1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Pldを用いた無限移相器およびその調整方法
US7106821B2 (en) * 2000-03-15 2006-09-12 Sony Corporation Data modulation method, data modul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6967993B1 (en) * 2000-05-26 2005-11-22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Ultrawide bandwidth system and method for fast synchronization using sub-code spins
JP4326673B2 (ja) * 2000-06-06 2009-09-09 富士通株式会社 非線形歪補償装置を有する通信装置の起動方法
DE10039666B4 (de) * 2000-08-14 2011-08-11 Rohde & Schwarz GmbH & Co. KG, 81671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Abschätzung der Frequenz und/oder der Phase eines digitalen Signals
US6928120B1 (en) * 2000-09-25 2005-08-09 Cingular Wireless Ii,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reducing residual phase error in OFDM communication signals
US6996418B2 (en) * 2000-12-29 2006-02-07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OFDM data communications
JP3714910B2 (ja) * 2001-02-20 2005-11-0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ターボ受信方法及びその受信機
US6859503B2 (en) * 2001-04-07 2005-02-22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system in a transceiver for controlling a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s channel
KR100510434B1 (ko) * 2001-04-09 2005-08-26 니폰덴신뎅와 가부시키가이샤 Ofdm신호전달 시스템, ofdm신호 송신장치 및ofdm신호 수신장치
FR2824206A1 (fr) * 2001-04-27 2002-10-31 Thomson Csf Procede de generation de modulation par division de frequence suivi de mulitplication de frequence
JP2003087218A (ja) 2001-06-29 2003-03-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マルチキャリア送信装置、マルチキャリア受信装置およびマルチキャリア無線通信方法
US7409012B2 (en) * 2001-07-06 2008-08-05 Motorola, Inc. Modulator and signaling method
US20050201473A1 (en) * 2001-12-06 2005-09-15 Ismail Lakki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ceiving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7224742B2 (en) * 2001-12-14 2007-05-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the 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 of OFDM/OFDMA signals
US6693589B2 (en) * 2002-01-30 2004-02-17 Raytheon Company Digital beam stabilization techniques for wide-bandwidth electronically scanned antennas
JP3407254B1 (ja) * 2002-01-31 2003-05-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データ伝送システム及びデータ伝送制御方法
US8325590B2 (en) * 2002-02-27 2012-12-04 Apple Inc. OFDM communications system
EP1494381B1 (en) * 2002-04-09 2013-06-12 Panasonic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Ofdm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ofdm communication device
FI20021013A0 (fi) * 2002-05-29 2002-05-29 Nokia Corp Tiedonsiirtomenetelmä ja -järjestelmä
US8457230B2 (en) * 2002-08-21 2013-06-04 Broadcom Corporation Reconfigurable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chip supporting single weight diversity
US7263385B2 (en) * 2002-08-23 2007-08-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beamforming with data rate control feedback
US7986742B2 (en) * 2002-10-25 2011-07-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Pilots for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320301B2 (en) * 2002-10-25 2012-11-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IMO WLAN system
US7308063B2 (en) * 2002-12-20 2007-12-11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effectuating post-FFT correction of fine frequency offset
JP4091854B2 (ja) * 2003-01-31 2008-05-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アレーアンテナの制御方法及びその装置、並びにアレーアンテナ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US8422380B2 (en) * 2003-03-26 2013-04-16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Dynamically reconfigurable wired network
JP2004336564A (ja) * 2003-05-09 2004-11-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マルチキャリア送信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移動体通信端末装置
US7761059B2 (en) * 2003-05-28 2010-07-20 Alcatel-Lucent Usa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with constrained feedback information
KR100689382B1 (ko) * 2003-06-20 2007-03-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분할다중화방식을 기반으로 하는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의 송신장치 및 방법
US7031678B2 (en) * 2003-07-15 2006-04-18 Qualcomm Inc. Wireless speech and data transmission
EP1646165B1 (en) * 2003-07-16 2010-09-15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optical frequency code, optical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optical reception device thereof, and reflection type optical communication device
JP2005050885A (ja) 2003-07-29 2005-02-24 Kyocera Corp 配線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640461B1 (ko) * 2003-07-30 2006-10-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 방식을 사용하는 이동 통신시스템에서 서브 채널 할당 장치 및 방법
US7356089B2 (en) * 2003-09-05 2008-04-08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Phase offset spatial multiplexing
JP2005086781A (ja) * 2003-09-11 2005-03-31 Regents Of The Univ Of Minnesota 部分的チャネル認識を伴うマルチアンテナ送信のための適応変調
JP2007510329A (ja) * 2003-10-21 2007-04-19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低散乱環境用のmimo送信機および受信機
US7616698B2 (en) * 2003-11-04 2009-11-10 Atheros Communications, Inc. Multiple-input multiple output system and method
KR100584439B1 (ko) * 2003-11-05 2006-05-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를 사용하는 직교주파수분할다중 시스템에서간섭신호 제거 장치 및 방법
WO2005050885A1 (ja) 2003-11-21 2005-06-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マルチアンテナ受信装置、マルチアンテナ受信方法、マルチアンテナ送信装置及びマルチアンテナ通信システム
JP2005184730A (ja) * 2003-12-24 2005-07-07 Sony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7308047B2 (en) * 2003-12-31 2007-12-11 Intel Corporation Symbol de-mapping methods in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systems
US7995667B2 (en) * 2004-02-13 2011-08-09 Broadcom Corporation Reduced latency concatenated reed solomon-convolutional coding for MIMO wireless LAN
US7668227B2 (en) * 2004-03-05 2010-02-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in spread spectrum signals using spreading code cross-correlations
US7447268B2 (en) * 2004-03-31 2008-11-04 Intel Corporation OFDM system with per subcarrier phase rotation
US7633994B2 (en) * 2004-07-30 2009-12-15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ed input-distributed output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JP4513400B2 (ja) 2004-04-27 2010-07-28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4604798B2 (ja) 2004-05-10 2011-01-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8233555B2 (en) * 2004-05-17 2012-07-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ime varying delay diversity of OFDM
JP4256301B2 (ja) * 2004-05-28 2009-04-22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
US7327983B2 (en) * 2004-06-25 2008-02-05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RF-based antenna selection in MIMO systems
US7324794B2 (en) * 2004-09-29 2008-01-29 Tzero Technologies, Inc. Phase combining diversity
US7522562B2 (en) * 2004-10-06 2009-04-21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hannel estimation in a spatial multiplexing MIMO system
US8098776B2 (en) * 2004-10-06 2012-01-17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e-equalization in a single weight spatial multiplexing MIMO system
US7366465B2 (en) * 2004-11-19 2008-04-29 Sirit Technologies Inc. Homodyne RFID receiver and method
US7643444B2 (en) * 2005-03-10 2010-01-05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arsing bits in an interleaver for adaptive modulations in a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system
US7787843B2 (en) * 2005-03-29 2010-08-31 Broadcom Corporation Multiple band direct conversion radio frequency transceiver integrated circuit
US20060227891A1 (en) * 2005-04-07 2006-10-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of channel estimation for MIMO-OFDM using phase rotated low overhead preamble
KR20060124090A (ko) * 2005-05-30 2006-12-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3대역 단일 인테나 공유장치
EP1929667A4 (en) * 2005-08-23 2013-08-07 Apple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ARTITIONING MULTIPLE OFDM ZONES
CN101248608B (zh) * 2005-08-24 2012-03-1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多入多出-正交频分复用发送装置和多入多出-正交频分复用发送方法
US7983236B2 (en) * 2005-09-27 2011-07-19 Nokia Corporation Pilot structure for multicarrier transmissions
JP4528236B2 (ja) * 2005-09-29 2010-08-1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無線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JP4079964B2 (ja) 2005-09-30 2008-04-23 Nec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無線受信装置及びアンテナ・ベリフィケーション方法
JP4939888B2 (ja) * 2005-10-05 2012-05-3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
CN1953361B (zh) * 2005-10-18 2010-05-0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发送多载频信号的方法及系统
US7817641B1 (en) * 2005-10-20 2010-10-19 Amir Keyvan Khandani Methods for spatial multiplexing of wireless two-way channels
EP2034624B1 (en) * 2005-10-31 2011-05-2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Wireless transmitter
US7917176B2 (en) 2006-02-14 2011-03-29 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 Structured codebook and successive beamforming for multiple-antenna systems
JP4748311B2 (ja) * 2005-10-31 2011-08-1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微弱光の光パワー測定方法および装置、それを用いた光通信システム
KR101165629B1 (ko) * 2005-11-03 2012-07-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Ofdm 신호 생성/복원 방법 및 그 장치
JP4680036B2 (ja) * 2005-11-09 2011-05-11 独立行政法人情報通信研究機構 受信装置および受信方法
US8072943B2 (en) * 2005-12-09 2011-12-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ology for communicating via multiple information streams
ES2382933T3 (es) * 2005-12-20 2012-06-1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Método de control de transmisión, estación base, unidad móvil y sistema de comunicación con diversidad de retardo
GB2433681B (en) * 2005-12-21 2009-05-06 Iti Scotland Lt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20070153934A1 (en) 2005-12-29 2007-07-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nstant uneven power loading in beamforming systems for high throughput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8014415B2 (en) * 2005-12-30 2011-09-06 Meshnetworks, Inc.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JP4958565B2 (ja) * 2006-01-06 2012-06-2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
JP4758781B2 (ja) * 2006-01-31 2011-08-31 富士通株式会社 Dcオフセット補正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US7710319B2 (en) * 2006-02-14 2010-05-04 Sibeam, Inc. Adaptive beam-steering methods to maximize wireless link budget and reduce delay-spread using multiple transmit and receive antennas
KR100817497B1 (ko) * 2006-03-10 2008-03-27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다중 안테나를 위한 심볼 생성 장치 및 방법
CN101039136B (zh) * 2006-03-15 2011-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空频编码的多天线发射分集方法及其系统
JP2007259445A (ja) * 2006-03-20 2007-10-04 Fujitsu Ltd Ofdm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送信装置及び方法
CN101043298B (zh) * 2006-03-20 2011-07-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天线通信中发射信号的方法及系统
US7672388B2 (en) * 2006-03-23 2010-03-02 Motorola, Inc. Method of providing signal diversity in an OFDM system
US7787547B2 (en) * 2006-03-24 2010-08-31 Broadcom Corporation Hybrid radio frequency transmitter
EP2022134B1 (en) * 2006-04-27 2017-01-18 Tyco Electronics Services GmbH Antennas, devices and systems based on metamaterial structures
KR100894992B1 (ko) * 2006-05-09 2009-04-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검출 복잡도 감소 장치 및 방법
KR20070113967A (ko) * 2006-05-26 2007-11-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위상천이 기반의 프리코딩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송수신기
KR101042995B1 (ko) * 2006-07-06 2011-06-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를 이용하는 다중 부반송파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오류를 정정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그 방법
KR101402984B1 (ko) * 2006-07-07 2014-06-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의 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장치
JP2008048092A (ja) * 2006-08-14 2008-02-28 Toshiba Corp Ofdmを用いる無線送信方法、送信機及び受信機
JP4740065B2 (ja) * 2006-08-22 2011-08-03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移動局及びパイロットチャネル生成方法
KR20080022033A (ko) * 2006-09-05 2008-03-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프리코딩 정보 피드백 방법 및 프리코딩 방법
KR20080026010A (ko) * 2006-09-19 2008-03-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위상천이 기반의 프리코딩을 이용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이를 구현하는 송수신 장치
KR20080026019A (ko) * 2006-09-19 2008-03-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위상천이 기반의 프리코딩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송수신기
US7746766B2 (en) * 2006-09-21 2010-06-29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btaining an optimum transmission format of reference signals to maximize capacity and minimize 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
KR101356508B1 (ko) * 2006-11-06 2014-01-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KR100939738B1 (ko) * 2006-12-21 2010-01-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안테나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순환 지연 다이버시티장치 및 방법
CN101573886A (zh) * 2006-12-28 2009-11-0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电通信设备和再发送控制方法
US8422581B2 (en) * 2007-01-19 2013-04-16 Panasonic Corporation Multi-antenna transmission device, multi-antenna reception device, multi-antenna transmission method, multi-antenna recep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device
CN101595703A (zh) * 2007-01-30 2009-12-0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调制装置和解调装置
US8780771B2 (en) * 2007-02-06 2014-07-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Cyclic delay diversity and precodin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FI20075083A0 (fi) * 2007-02-06 2007-02-06 Nokia Corp Ilmaisumenetelmä ja -laite monivuo-MIMOa varten
US7995671B2 (en) * 2007-02-09 2011-08-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transmission with rank-dependent precoding
JP5111524B2 (ja) * 2007-02-14 2013-01-09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位相遷移基盤のプリコーディングを使用するデータ送受信方法及びこれを支援する送受信機
WO2008103317A2 (en) * 2007-02-16 2008-08-28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Precoded pilot transmission for multi-user and single user mimo communications
WO2008115508A1 (en) * 2007-03-19 2008-09-25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Combined precoding vector switch and frequency switch transmit diversity for 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channel in evolved utra
WO2008118474A2 (en) * 2007-03-26 2008-10-02 Sibeam, Inc. Extensions to adaptive beam-steering method
KR20080101023A (ko) * 2007-05-15 2008-11-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타일 구조 기반의 최대전력 대평균전력 감소 장치 및 방법
WO2008139630A1 (ja) * 2007-05-16 2008-11-20 Fujitsu Limited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8107544B2 (en) * 2007-05-16 2012-01-31 Motorola Mobilit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eedback in closed loop transmitting
US8160177B2 (en) * 2007-06-25 2012-04-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t methods with delay diversity and space-frequency diversity
US8144636B2 (en) * 2007-07-09 2012-03-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for sending small packets in a peer-to-peer (P2P) network
KR101421251B1 (ko) * 2007-08-14 2014-07-18 한국과학기술원 중계기를 기반으로 하는 다중안테나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협력 중계를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JP2009077023A (ja) * 2007-09-19 2009-04-09 Sharp Corp チューナ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ダイバーシティ受信システム
KR20090030200A (ko) * 2007-09-19 2009-03-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위상천이 기반의 프리코딩을 이용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이를 지원하는 송수신기
US9137806B2 (en) * 2007-09-21 2015-09-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employing fractional time reuse
JP2009088649A (ja) 2007-09-27 2009-04-23 Toshiba Corp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KR101413309B1 (ko) * 2007-10-08 2014-06-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채널 선택성을 감소시키는 전송기 및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US8130847B2 (en) * 2007-11-09 2012-03-06 Motorola Mobility, Inc. Closed-loop transmission feedb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1437007A (zh) * 2007-11-12 2009-05-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Mimo系统的数据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及设备
KR101048437B1 (ko) * 2007-11-30 2011-07-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시변 순환 지연 다이버시티 방법 및 장치
US8626079B2 (en) * 2007-12-12 2014-01-07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Link adapt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9152688A (ja) * 2007-12-18 2009-07-09 Toshiba Corp 端末装置、基地局、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JP5244381B2 (ja) * 2007-12-26 2013-07-24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DK2232726T3 (en) * 2008-01-14 2017-04-03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publ) Open loop pre-cycling by MIMO communication
US8599950B2 (en) * 2008-01-17 2013-12-03 Alcatel Lucent Method and device for cyclic delay mapping for the signal in the multi-antenna transmitter
US20090185630A1 (en) * 2008-01-23 2009-07-23 Mediatek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imating the channel impulse response of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ng systems
US8009685B2 (en) * 2008-02-01 2011-08-30 Nokia Corporation Signalling the presence of extension frames
KR100937429B1 (ko) * 2008-02-04 2010-01-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신호 송수신 장치
JP5047834B2 (ja) * 2008-02-15 2012-10-1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09193905A (ja) * 2008-02-18 2009-08-27 Panasonic Corp パネルスイッチ
WO2009104927A2 (en) * 2008-02-21 2009-08-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 frame includ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broadcasting system
WO2009106090A1 (en) * 2008-02-25 2009-09-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 method of and a device for precoding transmit data signals in a wireless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455393B1 (ko) * 2008-03-03 2014-10-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20090231196A1 (en) * 2008-03-11 2009-09-17 Huaning Niu Mmwave wpan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fast adaptive beam tracking
US8014686B2 (en) * 2008-03-20 2011-09-06 Infinera Corporation Polarization demultiplexing optical receiver using polarization oversampling and electronic polarization tracking
US8483134B2 (en) * 2008-06-17 2013-07-09 Panasonic Corporation Radio transmission appratus and radio transmission method that switch between communication methods
CN102077538A (zh) * 2008-06-30 2011-05-25 爱立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存在载波偏移情况中的iq不平衡补偿
KR20100017039A (ko) * 2008-08-05 2010-02-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RU2485690C2 (ru) * 2008-08-05 2013-06-20 Панасоник Корпорэйшн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радиосвязи
KR101268687B1 (ko) * 2008-08-18 2013-05-29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다중-셀 협력 통신을 위한 기지국들 및 단말을 포함하는 통신 시스템
US8331310B2 (en) * 2008-08-22 2012-12-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employing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 techniques
JP5149111B2 (ja) * 2008-09-09 2013-02-2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中継装置及び無線中継方法
JP2010074417A (ja) * 2008-09-17 2010-04-02 Fujitsu Ltd 無線送信機、受信機および無線送信方法
KR101497928B1 (ko) * 2008-09-25 2015-03-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입력 다중출력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송수신 장치 및 그 방법
WO2010043750A1 (en) * 2008-10-13 2010-04-22 Elektrobit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Oy Antenna beam
EP2356767A1 (en) * 2008-11-27 2011-08-1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 reduction
GB0823593D0 (en) * 2008-12-30 2009-01-28 Astrium Ltd Calib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US8116819B2 (en) * 2008-12-31 2012-02-14 Intel Corporation Arrangements for beam refinement in a wireless network
KR101268699B1 (ko) 2009-01-05 2013-05-29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통신 장치, 이동국 및 통신 제어 방법
CN101771648B (zh) 2009-01-06 2018-03-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天线信号处理系统及方法
JP4587004B2 (ja) * 2009-01-07 2010-11-24 岩崎通信機株式会社 マルチアンテナを用いた無線通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US8588193B1 (en) * 2009-02-03 2013-11-19 Sibeam, Inc. Enhanced wireless data rates using multiple beams
JP5420275B2 (ja) * 2009-03-03 2014-02-19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符号多重伝送方法、送信装置及び受信装置
US8537785B2 (en) * 2009-03-05 2013-09-1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ell/sector coverage of a public channel through multiple antennas
US8358718B2 (en) * 2009-04-02 2013-01-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optimum integer perturbation vector of low complexity in multiple antenna system
KR101527110B1 (ko) * 2009-04-13 2015-06-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분산 다중 입출력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력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US8208434B2 (en) * 2009-04-28 2012-06-26 Motorola Mobility, Inc. Method of signaling particular types of resource element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540751B (zh) * 2009-04-30 2013-01-02 北京邮电大学 用于多流数据的解调方法和系统
WO2010131409A1 (ja) * 2009-05-11 2010-11-1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評価装置及び方法
JP5236807B2 (ja) * 2009-06-12 2013-07-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US8520753B2 (en) * 2009-06-19 2013-08-27 Acer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de sequence extension over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s
US8433008B2 (en) * 2009-08-07 2013-04-30 The Aerospace Corporation Receiver for detecting signals in the presence of high power interference
JP5446671B2 (ja) * 2009-09-29 2014-03-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伝送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8923905B2 (en) * 2009-09-30 2014-12-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rambling sequence initialization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s
JP5039110B2 (ja) * 2009-10-05 2012-10-03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及び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US8902873B2 (en) * 2009-10-08 2014-12-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Efficient signaling for closed-loop transmit diversity
US8873650B2 (en) * 2009-10-12 2014-10-28 Motorola Mobility Llc Configurable spatial channel information feedb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599777B2 (en) * 2009-11-17 2013-12-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design for multiple-user 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 in high-speed packet access systems
JP5280991B2 (ja) * 2009-11-30 2013-09-0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mimoシステム及びデータ伝送方法
JP5540733B2 (ja) * 2010-01-29 2014-07-02 富士通セミコンダクター株式会社 信号処理装置,信号処理方法とそれを有する受信装置
US9191966B2 (en) * 2010-03-30 2015-11-17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in a communication mode using a frequency range according to a frame structure
US9444577B1 (en) * 2010-04-05 2016-09-13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Calibration correction for implicit beamformer using an explicit beamforming technique in a wireless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520572B2 (en) * 2010-05-05 2013-08-27 Motorola Mobility Llc Multiplexing control and data on multilayer uplink transmissions
EP3032769B1 (en) * 2010-06-17 2017-09-13 Sun Patent Trust Pre-coding method and transmitter
US8472399B2 (en) * 2010-07-06 2013-06-25 Apple Inc. Ranging channel structures and methods
US8948305B2 (en) * 2010-11-16 2015-02-03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Transmission method, transmission apparatus, reception method and reception apparatus
EP2641341A4 (en) * 2010-11-18 2014-06-25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ONFIGURING ANTENNA MODE FOR UPLINK COMMUNICATION
US20120127034A1 (en) * 2010-11-19 2012-05-24 Raysat Antenna Systems, L.L.C. Phased Array Antenna with Reduced Component Count
AU2011339962B2 (en) 2010-12-10 2016-09-01 Sun Patent Trust Signal generation method and signal generation device
JP5578619B2 (ja) * 2010-12-10 2014-08-27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 送信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
KR101921178B1 (ko) * 2010-12-14 2018-11-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방송 신호 송/수신기 및 방송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US20120224651A1 (en) * 2011-03-03 2012-09-06 Yutaka Murakami Signal generation method and signal generation apparatus
US9054757B2 (en) * 2011-09-08 2015-06-09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Signal generating method and signal generating apparatus
US8576951B2 (en) * 2011-10-24 2013-11-05 Sigear Europe Sarl Mixed-signal radio frequency receiver implementing multi-mode spur avoidance
KR101880990B1 (ko) * 2011-11-16 2018-08-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20112304A (ko) 2022-08-10
MX368299B (es) 2019-09-27
US20190158330A1 (en) 2019-05-23
MX336169B (es) 2016-01-11
US20130121307A1 (en) 2013-05-16
BR112013002605B1 (pt) 2022-08-23
CA3020241A1 (en) 2012-08-23
RU2593381C2 (ru) 2016-08-10
CN107612597A (zh) 2018-01-19
AU2022252818B2 (en) 2024-05-23
EP2677676A1 (en) 2013-12-25
IL223918A (en) 2017-02-28
MX2013000953A (es) 2013-02-15
CA2802654A1 (en) 2012-08-23
KR20130142985A (ko) 2013-12-30
CL2013000508A1 (es) 2013-08-09
US20150016570A1 (en) 2015-01-15
JP7117506B2 (ja) 2022-08-15
CN107659351B (zh) 2021-07-06
KR20210033557A (ko) 2021-03-26
US10476720B2 (en) 2019-11-12
KR20200085931A (ko) 2020-07-15
US10009207B2 (en) 2018-06-26
SG187030A1 (en) 2013-02-28
CN107566023B (zh) 2020-10-16
US20240204850A1 (en) 2024-06-20
AR090008A1 (es) 2014-10-15
CN107070522A (zh) 2017-08-18
JP6883789B2 (ja) 2021-06-09
EP2677676A4 (en) 2018-01-24
US20180270096A1 (en) 2018-09-20
CN103109482A (zh) 2013-05-15
KR102133354B1 (ko) 2020-07-13
CA2802654C (en) 2018-12-18
US9667333B2 (en) 2017-05-30
AU2017200598A1 (en) 2017-02-23
MX342312B (es) 2016-09-26
KR102026652B1 (ko) 2019-09-30
JP2016213873A (ja) 2016-12-15
AU2019201897A1 (en) 2019-04-11
KR20190110649A (ko) 2019-09-30
CA3168049A1 (en) 2012-08-23
AU2017200598B2 (en) 2019-04-04
US11240084B2 (en) 2022-02-01
JP5984062B2 (ja) 2016-09-06
MY168825A (en) 2018-12-04
US11063805B2 (en) 2021-07-13
CN107659351A (zh) 2018-02-02
US20220109599A1 (en) 2022-04-07
MX2019011372A (es) 2019-12-05
KR20230074299A (ko) 2023-05-26
CA3020241C (en) 2023-08-22
PH12017501410A1 (en) 2017-10-30
KR102534519B1 (ko) 2023-05-18
WO2012111256A1 (ja) 2012-08-23
PE20131092A1 (es) 2013-10-16
US10225123B2 (en) 2019-03-05
TWI578732B (zh) 2017-04-11
JP2019092204A (ja) 2019-06-13
JP6489454B2 (ja) 2019-03-27
AU2012218953B2 (en) 2017-02-23
AU2022252818A1 (en) 2022-11-10
US11943032B2 (en) 2024-03-26
KR102427003B1 (ko) 2022-07-28
JP6331160B2 (ja) 2018-05-30
BR112013002605A2 (pt) 2020-09-08
CN107070522B (zh) 2021-06-01
JP2021121105A (ja) 2021-08-19
AU2021200843B2 (en) 2022-07-14
US8885596B2 (en) 2014-11-11
KR20220045249A (ko) 2022-04-12
CN107566023A (zh) 2018-01-09
US20230179280A1 (en) 2023-06-08
RU2013104166A (ru) 2015-04-10
US20200021475A1 (en) 2020-01-16
KR102382798B1 (ko) 2022-04-04
JP2018152858A (ja) 2018-09-27
JPWO2012111256A1 (ja) 2014-07-03
US20210306195A1 (en) 2021-09-30
AU2021200843A1 (en) 2021-03-04
CN107612597B (zh) 2021-01-05
US20170230224A1 (en) 2017-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246826A (en) Method of signal generation and signal generating device
JP7129677B2 (ja) 送信方法、受信方法、送信装置及び受信装置
JP7122701B2 (ja) 信号生成方法及び信号生成装置
TWI568206B (zh) A signal generating method and a signal generating device
TWI572157B (zh) A transmission method, a transmission method, a reception method, and a reception device
TWI591993B (zh) Transmitting apparatus, transmitting method,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receiving method (1)
TWI602413B (zh) Transmitting apparatus, transmitting method,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receiving method (3)
TWI569600B (zh) A signal generating method and a signal generating device
TWI584610B (zh) A signal generating method, a signal generating device, a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and a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
TWI583156B (zh) A transmitting apparatus, a transmitting method, a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a receiving method (2)
TWI533649B (zh) A transmitting apparatus, a transmitting method, a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a receiving method
TWI572158B (zh) A transmission method, a transmission method, a reception method, and a reception device
TW201246827A (en) Precoding method, precoding device
TW201223184A (en) Transmission method, transmission device, reception method, and reception device
TW201218665A (en) Transmission method, transmitter apparatus, reception method and receiver apparatus
TW201230709A (en) Precoding method, and transmitting device
TW201320673A (zh) 發送裝置、發送方法、接收裝置及接收方法(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