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008750A - Composite injection molded article of aluminum alloy and resin and method for production thereof - Google Patents

Composite injection molded article of aluminum alloy and resin and method for production thereof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008750A
TW201008750A TW98119751A TW98119751A TW201008750A TW 201008750 A TW201008750 A TW 201008750A TW 98119751 A TW98119751 A TW 98119751A TW 98119751 A TW98119751 A TW 98119751A TW 201008750 A TW201008750 A TW 20100875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luminum
resin
shaped body
molded article
mold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81197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asanori Endo
Daisuke Nagasawa
Yasumitsu Miyamoto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Light Metal Co
Polyplastics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Light Metal Co, Polyplastics Co filed Critical Nippon Light Metal Co
Publication of TW2010087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08750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4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injection moulding around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 B29C45/14311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injection moulding around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using means for bonding the coating to the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4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injection moulding around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 B29C45/14778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injection moulding around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the article consisting of a material with particular properties, e.g. porous, brittl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FNON-MECHANICAL REMOVAL OF METALLIC MATERIAL FROM SURFACE;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MULTI-STEP PROCESSES FOR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INVOLVING AT LEAST ONE PROCESS PROVIDED FOR IN CLASS C23 AND AT LEAST ONE PROCESS COVERED BY SUBCLASS C21D OR C22F OR CLASS C25
    • C23F1/00Etching metallic material by chemical means
    • C23F1/10Etching compositions
    • C23F1/14Aqueous compositions
    • C23F1/16Acidic compositions
    • C23F1/20Acidic compositions for etching aluminium or alloy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4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injection moulding around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 B29C45/14336Coating a portion of the article, e.g. the edge of the art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705/00Use of metals, their alloys or their compounds, for preformed parts, e.g. for inse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705/00Use of metals, their alloys or their compounds, for preformed parts, e.g. for inserts
    • B29K2705/02Aluminium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6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the element or component having a specified physical dimension
    • Y10T428/263Coating layer not in excess of 5 mils thick or equivalent
    • Y10T428/264Up to 3 mi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6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the element or component having a specified physical dimension
    • Y10T428/263Coating layer not in excess of 5 mils thick or equivalent
    • Y10T428/264Up to 3 mils
    • Y10T428/2651 mil or les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678Of met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ing And Chemical Polishing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Description

201008750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含有鋁合金之鋁形狀體、與在此鋁形狀 體表面藉由熱塑性樹脂之射出成形被整體性地設置的樹脂 成形體之鋁•樹脂射出一體成形品及其製造方法者,雖並 不特別限定,但通常被廣泛地使用於汽車用各種感測器零 件、家電機器用之各種開關零件、各種產業機器用電容器 Φ 零件等,在廣泛領域中可以極適於使用之黏附強度及氣密 性極優之鋁•樹脂射出一體成形品及其製造方法者。 【先前技術】 汽車用之各種感測器零件、家電機器用之各種開關零 件、各種產業機器用電容器零件等領域,尤其汽車零件等 領域中,通常會在溫度、濕度、灰塵等嚴厲之環境下使用 較多,有關此等感測器零件、開關零件、電容器零件等通 ® 常必須在這種嚴厲之環境下提高耐久性或耐熱性,提高氣 密性等,乃成爲極重要課題。 以往金屬與樹脂之接合技術一般而言使用黏著劑之方 法係做爲最普通之技術爲人所知者,惟就作業上效率、刪 減零件件數、製品形狀之簡單樸素化。耐久性觀點,在工 業上較適宜之接合方法有將金屬零件裝在射出成形用模型 ,將熔融樹脂射出塡充於此模型內,將樹脂固定於金屬零 件之嵌入成形的方法等。然後爲更廉價地進行此等金屬零 件與樹脂間的黏合,爲提高黏著力,對於與樹脂接合之金 -5- 201008750 屬零件表面進行所定表面處理之方法亦爲人所知。 例如專利文獻1中係提案由表面粗度爲5 // m至50 m ,且在此表面具有l#m以下之微細凹部或凸部的鋁合金 形狀物、與侵入此鋁合金形狀物之凹部或凸部被黏合之所 定熱塑性樹脂組成物所成複合體。 又,專利文獻2中係提案浸漬於一種以上選自氨、聯 胺、及水溶性胺化合物之水溶液所得、表面被形成有數平 均內徑10〜80nm之極微細凹部的鋁合金零件、與在其表 面以射出成形被固黏之熱塑性合成樹脂組成物零件所成金 屬樹脂複合體。 另外,專利文獻3中係提案以施予選自耐酸鋁、未封 孔耐酸鋁處理、酸蝕刻處理、鋅鍍鉻酸鹽處理、及噴砂處 理之任一底部處理的金屬板、與以嵌入射出成形法無黏著 劑之下被整體化的熱塑性材料所成之成型體。 又,專利文獻4中係提案藉化學性蝕刻法或電解蝕刻 法在鋁薄板上設置微細之粗面層,繼而射出聚矽氧樹脂以 製造聚矽氧樹脂-金靥複合體之方法》 另外,專利文獻5係提案化學蝕刻金屬零件表面,繼 而使用熱塑性樹脂材料射出成形,以製造金屬嵌入樹脂複 合成形品之方法。 惟此等均在曝露於苛刻之環境下時,金屬-樹脂之界 面的黏附強度及氣密性未必能令人滿意,所以在此均希望 能開發更佳黏附強度及氣密性之金屬-樹脂複合體。 專利文獻1 : WO 2004/04 1,5 3 3號公報 201008750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7- 1 82,07 1號公報 專利文獻3 :特開2000-127,199號公報 專利文獻4 :特開2000-176,962號公報 專利文獻5 :專利第3,4 6 7,4 7 1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 在此,本發明人等係著眼於做爲金屬材料之鋁合金, 針對提供製造此鋁合金製之鋁形狀體與在其表面藉由熱塑 性樹脂之射出成形整體性地被設置之樹脂成形體間界面之 黏附強度及氣密性極高、溫度或濕度、粉塵等中苛刻環境 下可保持其優異之黏附強度及氣密性,可發揮優異之耐久 性或耐熱性之鋁•樹脂射出一體成形品進行銳意檢討之結 果,發現可藉由蝕刻處理在鋁形狀體之表面形成具有凹狀 部的特定表面形狀時,可以顯著提高鋁形狀體與樹脂成形 @ 體間的黏附性或氣密性,遂而完成本發明。 所以本發明之目的係在於提供藉由射出成形被整體接 合之鋁合金製鋁形狀體與樹脂成形體之間的界面黏附強度 及氣密性極高、溫度或濕度、粉麈等苛刻環境下可保持優 異之黏附強度及氣密性,可發揮優異耐久性或耐熱性的鋁 •樹脂射出一體成形品者。 又,本發明之另一目的係在於提供可製造如上述鋁形 狀體與樹脂成形體間的界面黏附強度及氣密性極高,在極 嚴厲之環境下亦可保持優異之黏附強度及氣密性,可發揮 201008750 優異之耐久性或耐熱性之鋁•樹脂射出一體成形品的鋁· 樹脂射出一體成形品之製造方法。 即,本發明係包含表面一部份或全面具有凹凸部之鋁 合金製之鋁形狀體,與在此鋁形狀體之一表面含有射出成 形熱塑性樹脂使其成對接狀態地結合之樹脂成形體的射出 一體成形品者,而該鋁形狀體之表面係形成有上述凹凸部 所帶來之複數凹狀部,同時此等凹狀部內係形成有射出成 形上述熱塑性樹脂時熱塑性樹脂進入後固化之樹脂成形體 β 之嵌入部,藉由上述凹狀部與嵌入部,鋁形狀體與樹脂成 形體,可以被互相固定爲特徵之鋁·樹脂射出一體成形品 〇 又,本發明係表面之一面或全面具有凹凸部之鋁合金 製之鋁形狀體、與此鋁形狀體之一表面含有藉由熱塑性樹 脂之射出成形整體性地被設置之樹脂成形體的射出一體成 形品,而該鋁形狀體之表面係形成有上述凹凸部所帶來被 形成之在鋁形狀體厚度方向剖面上與厚度方向垂直、且通 ® 過凹凸部之最高部的頂線與通過最深部之底線間的半線中 ,藉由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可測定之開口寬爲0.1 // m以上 3 0 /z m以下之大小,深度0.1 a m以上3 0 μ m以下之大小的 複數凹狀部被形成,同時此等凹狀部內會在上述射出成形 熱塑性樹脂時進入熱塑性樹脂,被形成固化之樹脂成形體 之嵌入部,藉由上述凹狀部與嵌入部可以互相固定銘形狀 體與樹脂成形體爲特徵之鋁•樹脂射出一體成形品。 然後本發明係包含鋁合金製之鋁形狀體、與在該鋁形 -8 - 201008750 狀體表面經由熱塑性樹脂之射出成形所設置之樹脂成形體 的射出一體成形品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爲蝕刻處理鋁合金 材料以形成在表面之一部份或全面具有形成凹凸部起因之 複數凹狀部的鋁形狀體,在樹脂成形體射出成形時鋁形狀 體之各凹狀部內會有熱塑性樹脂進入,成形固化之樹脂成 形體的嵌入部,鋁形狀體之凹狀部與樹脂成形體之嵌入部 可以互相固定成爲鋁形狀體與樹脂成形體結合爲一整體以 © 製造鋁•樹脂射出一體成形品爲特徵之鋁•樹脂射出一體 形成品之製造方法。 [有關鋁•樹脂射出一體成形品] 本發明中爲形成鋁形狀體、鋁合金材料係具體而言可 將純A1系之1 000系、Al-Cu系之2000系、Al-Mn系3 000系 、Al-Si 系之 4000 系、Al-Mg 系之 5000 系、ADC5、及 ADC6 、Al-Mg-Si 系之 6000 系、Al-Zn-Mg 系之 7000 系、Al-Fe 系 ® 之 8000 系、Al-Si-Mg 系之 ADC3、Al-Si-Cu 系之 ADC10、 ADC10Z、ADC12、及 ADC12Z、Al-Si-Cu-Mg 系之 ADC14 等材質所成材料適當地加工爲所希望形狀所得加工材料, 更可以爲適當地組合此等加工材料所得組合材料等。 又’本發明中因鋁形狀體表面之凹凸部引起之鋁形狀 體表面所形成之複數凹狀部係既使其開口邊緣部成爲如無 邊端之周緣部的洞狀或孔狀者(具有無邊端開口邊緣部的 凹狀部)、或在兩邊端均具有開口邊緣部的狹縫狀或溝狀 者(有邊端開口邊緣部之凹狀部)亦無妨,更可以爲具有 -9- 201008750 此等無邊端開口邊緣部的洞狀或孔狀者具有邊端開口邊緣 部之狹縫狀或溝狀者混合於其中。 至於有關鋁形狀體之複數凹狀部係較佳爲其一部份或 全部,自其凹狀部之開口邊緣的一部份或全部向著開口寬 方向中心突出成如外伸狀形成爲突出部爲宜,藉此凹狀部 可以使其開口寬較其內部寬尺寸更狹小,進入這種凹狀部 _ 內的固化之樹脂成形部嵌入部可以在凹狀部之間形成互相 不能脫離之固定構造,除非鋁形狀體之凹狀部或樹脂成形 〇 體之嵌入部中之一或雙方被破壞,不致於脫離。可以更提 高鋁形狀體與樹脂成形體間的黏附強度或氣密性。 另外,如上述在鋁形狀體之複數凹狀部中其一部份或 全部開口邊緣部形成爲如上述外伸狀突出部時,此凹狀部 內之樹脂成形體之嵌入部未必需要以黏附狀態嵌合,例如 依據鋁形狀體與樹脂成形體間線膨脹係數之差與環境溫度 ,此等鋁形狀體與樹脂成形體間發生不可避免的極微小空 隙,此等鋁形狀體與樹脂成形體之間亦可被維持爲極優之 ® 黏附強度或氣密性。 本發明中因鋁形狀體之表面凹凸部所形成複數凹狀部 可以參照模式性表示此鋁形狀體剖面之圖1予以說明。對 於鋁形狀體1之厚度方向剖面中垂直於此厚度方向’且通 過凹凸部之最高部的頂線(TL)與通過最深部底線(BL )之間的半線(HL)中,藉由掃描型電子顯微鏡觀察所 測定開口寬(d )爲0.1 /z m以上30 /Z m以下’較佳爲〇·5 以上20ym以下,更佳爲1/zm以上lOym以下之大小 -10- 201008750 ,深度爲〇. 1 β m以上,30 μ m以下,較佳爲0.5以m以上20 /zm以下大小爲宜。此凹狀部之開口寬(d)較0.1/zin更 狹小時,射出成形時熔融樹脂很難進入,鋁形狀體1與樹 脂成形體之界面會產生微小空隙,很難得到優異之黏附強 度或氣密性,相反地,若欲使其較30/zm更寬時,在鋁形 狀體1之表面處理(蝕刻處理)時會過多地進行溶解反應 ,會產生材料表面之缺失或增加材料之板厚減少量等問題 Ο ,會產生材料強度不足之製品,成爲降低生產效率之原因 。又,對於深度亦較0.1/^m淺時,很難得充分之樹脂成形 體的嵌入部,相反地,若更深於30#m時,鋁形狀體1之 表面處理(蝕刻處理)時會進行過多之溶解反應,會發生 材料表面之缺失或增加材料之板厚減少量等問題。 本發明中起因於鋁形狀體表面之凹凸部所形成之複數 凹狀部的密度以每0.1 mm四方形開口寬爲0.5// m〜20/z m 及深度0.5/z m〜20/i m範圍內之一種或二種以上大小者爲 β 5〜200個程度範圍存在爲較佳。 又,本發明之鋁形狀體中,在其凹狀部所形成之外伸 狀突出部係較佳爲在鋁•樹脂一體成形品厚度方向剖面中 ,自該樹脂成形體一邊向著鋁形狀物一邊延伸至厚度方向 之多數觀察線,互相減去〇. 1 # m間隔時,在1觀察線上形 成至少一個以上樹脂-鋁-樹脂所成層合部,並且此層合部 之鋁形狀體部份的厚度爲0.1// m以上30/z m以下範圍爲宜 ,在鋁•樹脂一體成形品中最好有1〇〇〇支這種外伸狀突出 部在觀察線範圍內存在1個以上。 -11 - 201008750 又,鋁形狀體之複數凹狀部係在其一部份或全部,在 內部壁面亦可具有至少被形成一個以上內部凹狀部的雙重 凹狀部構造,又,內部壁面亦可具有至少被形成一個以上 內部突起部的內部凹凸構造,更可以並存此等雙重凹狀部 構造或內部凹凸構造。在一部份或全部之鋁形狀體的複數 凹狀部中,因存在有這種雙重凹狀部構造或內部凹凸構造 ,鋁形狀體之凹狀部與樹脂成形體之嵌入部會互相堅固地 結合,可以在鋁形狀體與樹脂成形體間發揮更優異之黏附 β 強度或氣密性。 [鋁·樹脂射出一體成形品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中要製造這種鋁·樹脂射出一體成形品時係在 表面形成具有上述複數所希望凹狀部之鋁形狀體,該方法 可爲例如對鋁合金材料施予蝕刻處理,在表面之一部份或 全面形成凹凸部,以形成因此凹凸部而成爲具有複數凹狀 部之鋁形狀體的方法。 在此蝕刻處理此鋁合金材料時所用之鈾刻液可爲例如 由鹽酸、磷酸、硫酸、乙酸、草酸、抗壞血酸、苯甲酸、 丁酸、檸檬酸、甲酸、乳酸、異丁酸、羥基丁二酸、丙酸 、酒石酸等酸水溶液所成蝕刻液,惟爲形成開口寬及深度 具有所希望大小之複數凹狀部、或在凹狀部之一部份或全 部的開口邊緣部向著開口寬方向中心形成突出之外伸狀突 出部等,爲控制表面所形成之凹狀部成爲所希望形狀及大 小,做爲酸水溶液使用氧化力較弱之弱酸水溶液,又,在 -12- 201008750 此等氧化較弱之酸水溶液中,爲溶解鋁合金材料之表面所 形成氧化被膜起見,必須使用含所定濃度之鹵素離子的蝕 刻液。 即,做爲蝕刻液最好使用在氧化力較弱之酸水溶液中 ,以所定濃度範圍含有一種或二種以上選自氯離子(cr )、氟離子(F_)、及碘離子(Γ)之鹵素離子的蝕刻液 。然後使用這種含鹵素離子之氧化力較弱的酸水溶液,浸 ® 漬鋁合金材料於此蝕刻液中時,首先蝕刻液中之鹵素離子 會溶解鋁合金材料之表面的氧化被膜,然後溶解內部之鋁 合金,再浸鈾入鋁合金材料之內部,這時內部之鋁合金較 表面之氧化被膜更容易被浸蝕(容易溶解),所以可藉由 設定蝕刻液之組成或蝕刻處理條件,針對表面所形成之凹 凸部引起之凹狀部,控制其開口部寬度或深度等爲所希望 之大小,在其一部份或全部之開口邊緣形成向著開口寬方 向中心突出之外伸狀突出部。 ¥ 於此目的所用之蝕刻液係具體而言做爲酸水溶液可爲 酸濃度0.1重量%以上80重量%以下,較佳爲0.5重量%以 上5 0重量%以下之鹽酸水溶液、磷酸水溶液、稀硫酸水溶 液、乙酸水溶液等、或酸濃度5重量%以上30重量%以下 ,較佳10重量%以上20重量%以下之草酸水溶液等。又, 爲導入鹵素離子於此等酸水溶液中所添加之鹵化合物可爲 例如氯化鈉、氯化鉀、氯化鎂、氯化鋁等氯化物、或氟化 鈣等氟化物、溴化鉀等溴化物等,就安全性上考慮時以氯 化物爲宜。然後此蝕刻液中的鹵素離子濃度係通常以 -13- 201008750 0.5g/L ( g/L )以上300g/L以下,較佳係lg/L以上200g/L以 下爲宜,小於〇.5g/L時鹵素離子之效果太小,會發生在開 口邊緣部無法形成具有外伸狀突出部之凹狀部的問題,又 ’超出300g/L時,在表面處理(蝕刻處理)鋁形狀體時會 急速地進行溶解反應,而會發生很難控制凹狀部的問題。 又,本發明中爲在鋁形狀體表面形成所希望之凹狀部 的蝕刻液係硝酸或超過80重量%濃度之濃硫酸等較強氧化 力之酸水溶液或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鉀等鹼性水溶液並不適 ❹ 宜。氧化力較強之酸水溶液係對鋁合金有生成被膜之能力 ’反而會在鋁形狀體表面形成堅固之氧化被膜,會讓鹵素 離子很難溶解氧化被膜。又,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鉀等鹸水 溶液對鋁合金之溶解機構作係全面溶解型,添加鹵素離子 時亦不會改變其傾向,很難形成具有所希望之形狀或大小 之凹狀部。 本發明中,使用上述蝕刻液蝕刻處理鋁合金材料之表 面時的處理條件係視其所使用之蝕刻液之種類、酸濃度、 © 鹵素離子濃度等,或鋁形狀體所要求之複數凹狀部的數量 或大小等而異通常鹽酸水溶液時係於浴溫20〜80 °C,浸漬 時間1〜30分鐘,磷酸水溶液時係於浴溫30〜80°C,浸漬 時間1〜5分鐘,硫酸水溶液時係於浴溫40〜80°C,浸漬2 〜8分鐘,草酸水溶液時係於浴溫50〜80°C,浸漬時間1〜 3分鐘,乙酸水溶液時係在浴溫50〜80 °C爲浸漬時間1〜3 分鐘之範圍爲宜。所用蝕刻液之酸濃度或浴溫越高,蝕刻 效果可越顯著,可用短時間處理,浴溫係未達2 0 °C時溶解 -14- 201008750 速度會慢,要生成具有充分大小(開口寬及深度)之凹狀 部時需較長時間,又,超出80 °C之浴溫時溶解反應會急速 進行很難控制凹狀部之開口寬及深度、浸漬時間係不滿1 分鐘時很難控制凹狀部之開口寬及深度,相反,超出30分 鐘之浸漬時間時則會成爲降低生產效率之原因。 本發明中如上述在鋁合金材料施予蝕刻處理形成具有 凹狀部之鋁形狀體時,亦可視其需要對此蝕刻處理前的鋁 ® 合金材料之表面,做爲脫脂或表面調整,除去表面附著物 •污染物等之目的,藉由酸水溶液予酸處理,及/或藉由 鹼之鹼處理所成之前處理。 在此,做爲此前處理使用之酸水溶液係可用例如以市 販之酸性脫脂劑調製者,硫酸、硝酸、氫氟酸、磷酸等礦 酸或乙酸、檸檬酸等有機酸、或混合此等酸所得之混合酸 等酸試藥調製者等,又,做爲鹼水溶液則可用例如以市販 之鹼性脫脂劑所調製者,經由鹼性蘇打等鹼試藥調製者, @ 或將此等予以混合調製者等。 使用上述酸水溶液及/或鹼水溶液進行前處理之操作 方法及處理條件係只要與以往使用此種酸水溶液或鹼水溶 液所進行之前處理的操作方法及處理條件進行即可,例如 可藉由浸漬法、噴鍍法等方法進行。 然後於鋁合金材料表面施予上述前處理後,爲形成凹 狀部施予蝕刻處理後,亦可視其需要水洗處理,此水洗處 理可用工業用水、地下水、自來水、離子交換水等,可配 合所製造之鋁形狀體適當地選擇。另外,被施予前處理或 -15- 201008750 蝕刻處理之鋁合金材料係視其需要進行乾燥處理,針對此 乾燥處理亦除可放置於室溫自然乾燥以外,亦可使用吹氣 器、乾燥器、烘箱等強制使其乾燥。 經由上述蝕刻處理,或經由上述前處理及蝕刻處理所 得鋁形狀體表面係經由鈾刻處理被形成凹凸部,其表面之 60度表面光澤度(以Suga試驗機公司製手提式光澤計測定 )較佳係60以下。此表面光澤度若超出60時射出成形熱塑 性樹脂時熔融之樹脂無法充分地進入鋁形狀體的凹狀部內 β ,無法在鋁形狀體與樹脂成形體之間得到十足之黏附強度 〇 又,對於藉由上述蝕刻處理,或藉由前處理及蝕刻處 理所得鋁形狀體表面,藉由SEM或光學顯微鏡以1000倍之 倍率剖面觀察,對所得剖面觀察照相,較佳係鋁形狀體之 表面積爲蝕刻處理形成凹凸部前的鋁合金材料表面積之 1.2倍以上10倍以下爲宜。此表面積增加率若爲未達1.2倍 或超出10倍以上時,熱塑性樹脂之射出成形時熔融之樹脂 £ 會無法充分地進入鋁形狀體之凹狀部內,鋁形狀體與樹脂 成形體間無法得到充分之黏附強度。 其次欲得到本發明之鋁·樹脂射出一體成形品時係將 如上述所得鋁形狀體裝在射出成形用模型內,將熔融之所 定熱塑性樹脂射出至此模型內使之固化,依這種使用所謂 鋁形狀體之熱塑性樹脂的一體成形,製造目的之鋁形狀體 與樹脂成形體之射出一體成形品。本發明中最佳之射出一 體成形品係鋁形狀體之一部份表面含有射出成形熱塑性樹 -16- 201008750 脂使其結合成對接狀態之樹脂成形體所成射出一體成形品 〇 在此’製造本發明之鋁·樹脂射出一體成形品所用之 熱塑性樹脂係雖可單獨使用各種熱塑性樹脂,但考慮到對 於本發明鋁•樹脂射出一體成形品所要求之物性、用途、 使用環境時,做爲熱塑性樹脂係較佳爲例如聚丙烯樹脂、 聚乙烯樹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 ® 聚碳酸酯樹脂、聚醯胺樹脂、聚亞苯基硫醚(PPS)等聚 伸芳基硫化物樹脂、聚甲醛樹脂、液晶性樹脂、聚對苯二 甲酸乙二醇酯(PET)或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 等聚酯系樹脂、聚甲醛樹脂、聚醯亞胺樹脂、間規聚苯乙 烯樹脂等或二種以上此等熱塑性樹脂之混合物,又,爲改 善鋁形狀體與樹脂成形體間的黏附性、機械性強度、耐熱 性、尺寸安定性(耐變形、翹曲等)、電氣上性質等性能 ,較佳係在此等熱塑性樹脂中添加纖維狀、粉粒狀、板狀 β 等塡充劑,或各種彈膠成份爲宜。 又,被添加予熱塑性樹脂之塡充劑可爲例如玻璃纖維 、碳纖維、金屬纖維、石棉纖維、硼纖維等無機質纖維塡 充劑或聚醯胺、氟樹脂、丙烯酸類樹脂等高熔點有機質纖 維塡充劑、或石英粉末、玻璃珠、玻璃粉、碳酸鈣爲主之 無機粉體類等粉狀塡充劑、或玻璃薄片、滑石或雲母等矽 酸鹽類等的板狀塡充劑等,可對100重量份熱塑性樹脂添 加250重量份以下,較佳爲20重量份以上220重量份以下, 最佳爲30重量份以上100重量份以下範圍予以添加。此塡 -17- 201008750 充劑若超過25 0重量份添加量時會降低流動性,很難進入 鋁形狀體之凹部,有時會發生無法很良好之黏附強度、降 低機械性特性之問題。 又,被添加予熱塑性樹脂之彈膠成份可爲例如脲系' 芯殼型、烯系、聚酯系、醯胺系、苯乙烯系等彈膠,可以 考慮射出成形時之熱塑性樹脂之熔融溫度等予以選擇,又 對100重量份熱塑性樹脂使用3 00重量份以下,較佳爲3〜 25重量份範圍。此彈膠成份之添加量若超過30重量份時, 無更加提昇黏附強度效果,會產生降低機械性特性等問題 。又,此彈膠成份之配合效果可在做爲熱塑性樹脂使用聚 酯系樹脂時特別顯著。 另外,製造本發明之鋁·樹脂射出一體成形品用之熱 塑性樹脂中還可配合所要求之性能適當地添加一般被添加 予熱塑性樹脂之公知添加劑,即,難燃劑、染料或顏料等 著色劑、防氧化劑或紫外線吸收劑等安定劑、可塑劑、潤 滑劑、滑劑、脫模劑、促進結晶化劑、結晶核劑等。 本發明中有關將鋁形狀體裝配於射出成形用模型內以 進行熱塑性樹脂之射出成形係可採用所用熱塑性樹脂被要 求一般的成形條件者,惟最重要係射出成形時熔融之熱塑 性樹脂可以確實進入鋁形狀體之凹狀部內固化,所以最好 係將模型溫度或汽缸溫度設定爲熱塑性樹脂之種類或物性 ,更在成形周期可容許範圍之較高溫度爲宜,尤其模型溫 度係必須爲下限溫度90 °C以上,較佳係130 °C以上,上限 係視使用之熱塑性樹脂的種類,以自1 0 0 °C較該熱塑性樹 -18- 201008750 脂之熔點或軟化點(被添加彈膠成份時其中較高之熔點或 軟化點)低20 °C左右之溫度範圍爲宜。又,下限模型溫度 係設定爲不會低於自熱塑性樹脂熔點140 °C以上爲宜。 [發明之效果] 本發明之鋁•樹脂射出一體成形品係鋁形狀體與樹脂 成形體間的界面(鋁/樹脂界面)黏附強度或氣密性極高 ® ,且既使被曝露於極嚴厲之環境中亦可保持其優異之黏附 強度及氣密性,經過長期亦可維持高度信賴度者。所以本 發明之鋁•樹脂射出一體成形品係不僅極適於使用在汽車 用之各種感測器零件、家電機器用各種開關零件、各種產 業機器用電容器零件等,還可以使用於廣泛領域中之金 屬-樹脂一體成形零件,尤其自鋁形狀體之一部份表面以 對接樹脂成形體之狀態突出,被要求高結合強度之金屬-樹脂一體成形零件極適被使用。 _ 又,依本發明之鋁•樹脂射出一體成形品的製造方法 時,可以在製造時測定鋁形狀體之表面光澤度或表面粗糙 度,即可預想所得製品的黏附強度,除可以更容易進行其 製造時之品質管理以外,還可以製造每一製品幾乎無黏附 強度上偏差、信賴性高之製品。 【實施方式】 以下根據實施例及比較例具體說明本發明最佳實施形 態。又,本發明係不被以下記載之例所限定者。 -19- 201008750 [實施例l] [調製鋁形狀體] 自lmm厚之鋁合金(JISA 1050-H24)板切出大小 50mmx50mm之鋁片A (鋁合金材料)、與大小2mmx35mm 之鋁片B (鋁合金材料),針對此等鋁片A及B’首先於常 溫浸漬於30 wt%硝酸水溶液經5分鐘後’以離子交換水充 分地水洗,繼而於50 °C浸漬於5 wt %氫氧化鈉溶液中經1分 鐘後水洗,再於常溫浸漬於3〇 wt %硝酸水溶液中3分鐘後 再予水洗,施予前處理。 其次對於上述前處理後之鋁片A及B’於66°C在2_5wt %鹽酸水溶液中添加54g/L氯化鋁6水合物(A1C13 · 6H20 )予以調製之蝕刻液(氯離子濃度:48 g/L )中浸漬4分鐘 後水洗施予蝕刻,再於常溫浸漬於3 〇wt %硝酸水溶液經3 分鐘後再予以水洗,以120 °C熱風乾燥5分鐘’作成剪斷破 壞荷重測定試驗用及耐密封性評估試驗用之評估樣品使用 的鋁試驗片A及B (鋁形狀體)。 [觀察鋁試驗片A及B (鋁形狀體)之表面凹狀部] 針對所得鋁試驗片A及B’使用掃描型電子顯微鏡( 曰立製FE-SEM、S-4500形)觀察其厚度方向剖面中之某 一區域剖面,首先決定在鋁形狀體之厚度方向剖面中與此 厚度方向垂直,且通過凹凸部之最高部的頂線(TL), 其次與上述大約相同,決定與鋁形狀體厚部方向垂直,且 -20- 201008750 通過凹凸部最深部之底線,再從頂線(TL)對底線(BL )垂直方向上畫出線分,通過此線分之中間部,且與頂線 (TL )[或底線(BL )平行地畫出之半線(HL )上的鋁形 狀體與鋁形狀體之間存在之空隙間的距離做爲凹狀部的開 口寬(d),觀察鋁試驗片A及B之表面凹凸部引起所形成 的凹狀部形狀與大小(開口寬及深度),並予測定。 被觀察之具有鋁試驗片A及B之領域的剖面係例如圖1 © 之剖面複製圖,又,自此圖1所觀念之凹狀部形狀的典型 例係如圖2所示,自開口邊緣部之一部份向著開口寬方向 中心具有外伸狀突出之突出部的凹狀部(形狀a:參照圖2 (a )),自開口邊緣全體向著開口寬方向中心具有外伸 狀突出之突出部的凹狀部(形狀b:參照圖2(b)),內 部更具有凹狀部所形成之雙重凹狀部構造的凹狀部(形狀 c:參照圖2(c)),及在內部壁面具有內部突起部所形 成之內部凹凸構造的凹狀部(形狀d:參照圖2(d)), β 此實施例1中係觀察到全部之形狀a〜d的凹狀部者。又, 此等凹狀部形狀係既使改變觀察之地方亦同樣者。 在此對於被觀察凹狀部形狀的評估’以上述形狀a〜d 之任一爲具有1或2以上者爲良好(〇),又,形狀a〜d之 任一不存在時做爲不佳(X)。又,以下實施例2〜17及比 較例7中所觀察之凹狀部形狀亦以同樣之基準予以評價 〇 又,在被測定之具有鋁試驗片A及B領域的剖面所觀 察到的凹狀部大小(開口寬及深度)以及其比例係每 -21 - 201008750 0.1mm四方形中開口寬0.1/z m〜l/z m凹狀部爲10個〜100 個,開口寬爲lem〜lOym之凹狀部爲1〜1〇個,開口寬 ll//m〜30//m之凹狀部爲1〜3個,深度係0.1/zm〜30/zm 範圍內。又,形成雙重凹狀部構造之內部凹狀部的大小( 開口寬及深度)以及其比例亦大約如上述,每0.1mm四方 形,開口寬0.1/zm〜1/zm之凹狀部爲10個〜50個’開口 寬1//Π1〜l〇/zm之凹狀部爲1〜50個,開口寬Ιίμιη〜30" 111之凹狀部爲1〜2個,深度係0.1/(/111〜20"111範圍內°此 凹狀部的大小係既使改變觀察場所亦幾乎不變。 在此做爲評估所觀察凹狀部大小係以開口寬〇. 1〜30 Aim及深度〇.1〜30;αιη範圍內時做爲良好(〇)’不在其 範圍者爲不佳(X)。又,以下實施例2〜17及比較例1〜7 中所觀察之凹狀部大小亦以同樣基準評估。 [評估鋁試驗片Α及Β (鋁形狀體)之表面光澤度] 對所得鋁試驗片A及B,使用攜帶式光澤機(Sug a試 驗機公司製)測定表面60度光澤度。以60度光澤度値爲60 以下時爲良好(〇),又’超出60度者不佳(X)予以評 〇 f\ 好 良 爲 均 果 結 時 估 [評估鋁試驗片A及B (鋁形狀體)之表面積增加率] 針對所得鋁試驗片A及B’藉由SEM或光學顯微鏡以 1000倍之倍率進行剖面觀察,針對所得剖面觀察照片使用 畫像處理軟體(ImageJ)測定銘形狀體表面的表面積。以 -22- 201008750 對未處理之銘合金材料所得鋁試驗片表面的表面積增加比 率定義爲表面積增加率。又,使用以下鋁試驗片C之實施 例1 13〜17及比較例〗〜7中所觀察之凹狀部表面積增加率亦 以同樣之基準測定。 [剪斷破壞荷重測定試驗] 將所得鋁試驗片A(鋁形狀體)裝配於射出成形機( Sodich plustech公司製TR40VR)之模型內,做爲熱塑性 樹脂使用含有無機塡充劑及彈膠成份的聚苯硫醚樹脂(樹 脂A),含無機塡充劑之聚苯硫醚樹脂(樹脂B),或含 無機塡充劑之聚苯硫醚樹脂(樹脂C),以射出時間(包 含保壓時間)7秒,射出速度80mm/秒,保壓力lOOMPa, 成形溫度3 20°C,及模型溫度159t之成形條件下射出成形 ,如圖3所示,在50mmx50mmxlmm大小之鋁試驗片A ( 1A )表面製作具有外徑1 5mm <ί> X內徑5mm φ X厚度2mm之大 小,上述鋁試驗片A(1A)表面黏固凸緣狀接合部(2a) 與自此凸緣狀接合部(2a)突出之外徑l〇mm Φ X長度 18mm大小之筒狀部(2b)之樹脂成形體(2)使其整體化 之剪斷破壞加重測試用銘•樹脂試驗片(銘•樹脂射出一 體成形品)° [調製樹脂A〜C之方法] 如以下表1所示,以漢氏混合機(Henshellmixer )混 合以下表1所示之下述成份a〜c5分鐘’繼而將所得混合物 -23- 201008750 投入汽缸溫度3 20 °C之雙軸擠出機後,成份d係藉由擠出機 之側邊進料部另外添加,熔融混捏後調製爲錠片狀。 [表1] 成份配合比率 (重量份) 樹脂A 樹脂B 樹脂c a:PPS樹脂 100 100 100 b:彈膠(b-1) 6 _ b:彈膠(b-2) 10 - c··脫離劑 0.7 0.5 0.9 d:無機塡充劑(d-1) 60 66 100 d:無機塡充劑(d,2) 60 - - d:無機塡充劑(d_3) - - 100 詳細之成份a〜d係如以下者。 成份a :聚苯硫醚(PPS )樹脂(Kureha公司製 Photron KPS ;熔點 280°C,樹脂溫度 3 1 〇°C, 於剪切速度UOOsec·1時之熔融速度30Pa*s) 成份b :彈膠 b-Ι :乙烯/甲基丙烯酸甘油酯共聚物70重量份中接 枝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30重量 份的共聚物(日油公司製m〇diperA4300) b-2:乙烯/辛烯共聚物(Dupont Dow Elastomers L· L_ C.製engage 8440) 成份c:脫模劑(日油公司製Unistat H-476 ) 成份d :無機塡充劑 d-1 :玻璃纖維[10 μ m φ短玻璃纖維(Fiberglass Japan公司製 CS03JA-FT636)] -24- 201008750 d-2 :玻璃纖維(日本板玻璃公司製E玻璃,平均粒 徑 600/ζιηφ ) d-3 ·碳酸 #5 (東洋 Fine Chemical 公司 Howaiton P30、平均粒徑4/z m ) 使用剪切破壞加重測定試驗機(Orientec公司製: Tensilon UTA-50KN-RTC),如圖4所示,在該試驗片固 定用夾具(3)固定剪切破壞加重測定試驗用鋁·樹脂試 ❹ 驗片,在離開凸緣狀接合部(2a) 4mm之位置施加荷重於 筒狀部(2b),調査鋁試驗片A(1A)與樹脂成形體(2 )間接合部之剝離狀態。對所觀察之剝離狀態,以樹脂可 以殘留於鋁驗片一邊的凝結破壞時列爲良好(〇),又, 樹脂會發生在不殘留於鋁試驗片一邊之接合界面時列爲不 佳(X)予以進行評估,結果均得良好(〇)結果。 [耐密封性評估試驗] @ 又,將所得2支鋁試驗片B (鋁形狀體)裝在射出成形 機(住友重機公司製SG-50)的模型內,以15秒射出時間 (包含保壓時間在內)’射出速度17mm/秒’保壓力 70MPa,成形溫度320°C,及模型溫度159t的成形條件射 出成形,除此以外其他則與上述剪斷破壞加重測定試驗用 鋁•樹脂試驗片(鋁•樹脂射出一體成形品)時一樣’如 圖5所示’製作2支IS試驗片B ( 1B)與此等2支銘試驗片B (1B)可由長度17mm之樹脂埋設部(4)貫通之樹脂成形 體(2)所成之耐密封性評估試驗用鋁•樹脂試驗片(鋁 -25- 201008750 •樹脂射出一體成形品)。 如圖6所示使用由一端開口筒體所成,開口邊緣部具 有試驗片裝配部(5),同時底部附近具有加壓空氣導入 口(6)之SUS製耐密封性評估試驗裝置,在此試驗片裝 配部(5 )介由0-環(7)裝配上述耐密封性評估試驗用鋁 •樹脂試驗片,自加壓空氣導入口(6)—邊使用調節器 —邊導入壓縮空氣,保持每1分鐘加壓0.1 MPa,一邊讓內 部空氣壓上昇至〇.6MPa,測定其間鋁•樹脂試驗片之樹脂 參 埋設部(4)中自鋁試驗片B(1B)與樹脂成形體(2)間 的界面有沒有發生漏出空氣。即使內部空氣壓達到〇.6MPa 亦未測定漏出空氣時列爲良好(〇),內部空氣壓達到 0.6MPa前被測定出有空氣漏出時評爲不佳(X),結果各 種情形下均爲良好(〇)。 又,如圖10所示,對於爲剪斷破壞加重測定試驗用製 作的鋁•樹脂試驗片厚度方向地切斷,藉由SEM或光學顯 微鏡以倍率1 〇 〇 〇倍觀察此厚度方向剖面,針對所得剖面觀 ❹ 察照片,自樹脂成形體2—邊向著鋁形狀體1 一邊向著延伸 厚度方向之多數觀察線(〇L ),互相以〇. 1 m間隔拉伸 時,1觀察線(〇L )上至少有一個以上自樹脂-鋁-樹脂所 成之層合部存在,且此層合部之鋁形狀體部份的厚度爲 0.1// m以上30 jtz m以下範圍,1000條觀察線(OL)範圍內 存在有1個以上比例存在時做爲良好(〇),此種層合部 爲在1 000條觀察線(OL)範圍內一個也未存在者列爲不 佳(X)以進行評估時’結果每一種均爲良好(〇)。另 -26- 201008750 外,以下實施例2〜1 7及比較例1〜7亦以同樣基準評估。 [實施例2] 做爲切出鋁片A及B之鋁合金板使用JIS A1100-H14以 外其他則與實施例1 一樣製作鋁試驗片A及B (鋁形狀體) ’繼而使用樹脂A分別製作剪斷破壞加重測定用及耐密封 性評估試驗用之鋁•樹脂試驗片(鋁•樹脂射出一體成形 品)’實施上述鋁試驗片A及B表面之凹狀部觀察,光澤 度測定,及表面積增加率測定。又,實施上述鋁•樹脂試 驗片之剪斷破壞加重測定試驗及耐密封性評估試驗,分別 進行評估。 結果與實施例1之結果一起示於表5。 [實施例3] 做爲切出鋁片A及B之鋁合金板使用】IS A5052-H34以 外,其他則與實施例1 一樣製作鋁試驗片A及B (鋁形狀體 )’繼而使用樹脂A分別製作剪斷破壞加重測定用及耐密 封性評估試驗用之鋁•樹脂試驗片(鋁.樹脂射出一體成 形品),實施上述鋁試驗片A及B表面之凹狀部觀察,光 澤度測定,及表面積增加率測定。又,實施上述鋁•樹脂 試驗片之剪斷破壞加重測定試驗及耐密封性評估試驗,分 別進行評估。 結果與實施例1之結果一起示於表5。 -27- 201008750 [實施例4] 蝕刻處理時使用50wt%磷酸水溶液中添加50g/L氯化 鈉予以調製之蝕刻液(氯離子濃度:3 Og/L )以外,其他 則與上述實施例1—樣製作鋁試驗片A及B (鋁形狀體), 繼而使用樹脂A分別製作剪斷破壞加重測定用及耐密封性 評估試驗用之鋁.樹脂試驗片(鋁.樹脂射出一體成形品 ),實施上述鋁試驗片A及B表面之凹狀部觀察,光澤度 測定’及表面積增加率測定。又,實施上述鋁.樹脂試驗 ® 片之剪斷破壞加重測定試驗及耐密封性評估試驗,分別進 行評估。 結果與實施例1之結果一起示於表5。 [實施例5] 蝕刻處理時使用l〇wt%硫酸水溶液中添加5〇g/L氯化 鈉予以調製之蝕刻液(氯離子濃度:3 Og/L )以外,其他 則與上述實施例1 一樣製作鋁試驗片A及B (鋁形狀體), ® 繼而使用樹脂A分別製作剪斷破壞加重測定用及耐密封性 評估試驗用之鋁•樹脂試驗片(鋁·樹脂射出一體成形品 ),實施上述鋁試驗片A及B表面之凹狀部觀察,光澤度 測定,及表面積增加率測定。又,實施上述鋁•樹脂試驗 片之剪斷破壞加重測定試驗及耐密封性評估試驗,分別進 行評估。 結果與實施例1之結果一起示於表5。 -28- 201008750 [實施例6] 除在餓刻處理時使用30wt%草酸水溶液中添加50g/L 氯化鈉予以調製之蝕刻液(氯離子濃度:3 Og/L )以外, 其他則與實施例1 一樣製作鋁試驗片A及B (鋁形狀體), 繼而使用樹脂A分別製作剪斷破壞加重測定用及耐密封性 評估試驗用之鋁•樹脂試驗片(鋁·樹脂射出一體成形品 ),實施上述鋁試驗片A及B表面之凹狀部觀察,光澤度 ® 測定,及表面積增加率測定。又,實施上述鋁•樹脂試驗 片之剪斷破壞加重測定試驗及耐密封性評估試驗,分別進 行評估。 結果與實施例1之結果一起示於表5。 [實施例7] 做爲熱塑性樹脂使用含無機塡充劑之聚對苯二甲酸丁 二醇酯樹脂(樹脂D)、含無機塡充劑及彈膠成份之聚對 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樹脂(樹脂E)、含無機塡充劑、非晶 質樹脂及彈膠成份之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樹脂(樹脂F )’成形條件採用表5所示成形溫度及模型溫度,除此以 外其他則與實施例1一樣製作剪斷破壞加重測定用之鋁· 樹脂試驗片(鋁•樹脂射出一體成形品),實施上述鋁試 驗片A表面之凹狀部觀察,光澤度測定,及表面積增加率 測定。又’實施上述鋁•樹脂試驗片之剪斷破壞加重測定 試驗予以評估。 結果與實施例1之結果一起示於表5。 -29- 201008750 [樹脂D〜F之調製方法] 如以下表2所不’以韓蘇混合機(Henschel mixer)混 合成份a〜c 5分鐘,繼而將所得混合物投入筒溫度260 °C 之雙軸擠出機後,成份d係另外從擠出機之側邊進料部添 加,進行熔融混練,調製成錠片狀。 [表2] 成份配合比率 (重量份) 樹脂D 樹脂E 樹脂F a:PBT 樹脂(a-1) 100 100 _ a:PBT樹脂(a-2) . 100 b:彈膠(b-1) . 16.5 • b:彈膠(b-2) - _ 9 c:非晶質樹脂 23 d:無機塡充劑 40 50 55 詳細之成份a〜d係如下所示者。 成份a: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 )樹脂 a-Ι: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樹脂(Wintec公司製 ,熔點225 °C,固有黏度〇.7dl/g) a-2: 12.5莫耳%之異苯二酸改性聚對苯甲酸丁二 醇酯共聚物(Wintec公司製,熔點205 °C,固 有黏度〇.74dl/g ) 成份b :彈膠 b-Ι: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70重量份中接枝30重 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的共 201008750
聚物(日油公司製,modiperA5300) b-2:聚酯彈膠(東油紡績公司製Pelprene P90BD ) 成份c:非晶質樹脂[聚碳酸酯樹脂(帝人化成公司製 ,Panlite 1 225 WX )] 成份d:無機塡充劑[玻璃纖維(13/ζιηφ之短玻璃絲 (日本電氣硝子公司製ECS03T187)] φ [實施例8] 除做爲熱塑性樹脂使用含有無機塡充劑之聚甲醛樹脂 (樹脂G),及含有彈膠成份之聚甲醛樹脂(樹脂Η), 成形條件採用表5所示成形溫度及模型溫度以外,其他則 與實施例1 一樣製作剪斷破壞加重測定試驗用之鋁.樹脂 試驗片(鋁•樹脂射出一體成形品),實施上述鋁試驗片 Α之表面凹狀部觀察,光澤度測定,及表面積增加率測定 Φ 。又,實施上述鋁•樹脂試驗片之剪斷破壞加重測定試驗 ,予以評估。 結果與實施例1 一起示於表5。 [樹脂G〜Η之調製方法] 如以下表3所示一樣,以韓蘇混合機混合成份a及b 5 分鐘,繼而將所得混合物投入筒溫度210 °C之雙軸擠出機 後,成份c係自擠出機之側邊進料部另外添加,進行熔融 混練,調製成錠片狀。 -31 - 201008750 [表3] 成份聚合比率 (重量份) 樹脂G 樹脂Η a:聚縮醛樹脂(a-1) 100 a:聚縮酵樹脂(a-2) - 100 b灘 - 30 c:無機塡充劑 33 1 — _ 詳細成份a〜c係如下所示。 成份a :聚縮醛樹脂 a-Ι :聚縮醛樹脂[聚塑膠公司製,熔點16(rc,熔 態指數(190°C ) ·· 45g/10分鐘] a-2:聚縮醒樹脂[聚塑膝公司製,熔點i6〇〇c,熔 態指數(190°C ) : 27g/10分鐘] 成份b :彈膠[熱塑性聚胺基甲酸乙酯樹脂(日本 milastoran公司製 milastoran P480RNAT)] 成份C :無機塡充劑[玻璃纖維{ 10 // m φ之chopped strand ( Fiberglass Japan公司製 CS03FT-102) }] [實施例9] 除做爲熱塑性樹脂使用含無機墳充劑之液晶性樹脂( 樹脂I〜K) ’成形條件採用表6所示成形溫度及模型溫度 以外,其他則與實施例1 一樣製作剪斷玻壞加重測定試驗 用之鋁•樹脂試驗片(鋁•樹脂射出一體成形品),實施 上述鋁試驗片A之表面凹狀部觀察,光澤度測定,及表面 -32- 201008750 積增加率測定。又,實施上述鋁•樹脂試驗片之剪斷破壞 加重測定試驗,予以評估。 結果與實施例1 一起示於表6。 [樹脂I〜K之調製方法] 如以下表4所示,在韓蘇混合機混合成份a及b 5分鐘 ,繼而將所得混合物投入雙軸擠出機,成份c係另外從擠 出機之側邊進料部添加,進行熔融混練,調製成錠片狀。 又’雙軸擠出機之筒溫度係調製樹脂I及J時設定爲340°C ,又’調製樹脂K時係設定爲290°C。 [表4] 成份配合比率 (重量份) 樹脂I 觀旨J 樹脂K 阻:液晶性樹脂(a-1) 100 100 _ a:液晶性樹脂(a-2) _ 100 b:脫模劑 0.4 0.5 0.6 c:麵塡充劑(c-1) 40 30 c:無機塡充劑(c-2) _ 20 c:無機塡充劑(c-3) - - 50 成份a〜c之詳細如以下所示。 成份a :液晶性樹脂 a-l :液晶性樹脂E950i (Polyplastics公司製,熔點 3 3 5 〇C ) a-2 :液晶性樹脂A950 ( Polyplastics公司製,溶點 280〇C ) -33- 201008750 成份b·脫模劑(日油公司製,Unistar H-476) 成份c :無機塡充劑 1 :玻璃纖維[1 〇 " m φ之短玻璃絲(日本電氣硝 子公司製,ECS03T-786H)] c-2_滑石(松村產業公司製Cnowntalc PP,平均 粒徑1 0 /z m ) c-3:合成砂石(Admatechs公司製SC2000-ZD,平 均粒徑〇.5/zm) 〇 [實施例10] 做爲熱塑性樹脂使用含有30重量%玻璃纖維的聚醯胺 樹脂(樹脂L:東麗公司Amilan 3001G30),含有50重量 %玻璃纖維之聚酿胺樹脂(樹脂M:三菱Enginealing plastics公司製Reny 1025),成形條件採用表6所示成形 溫度及模型溫度,除此外其他則與實施例1 一樣製作剪斷 破壞加重測定試驗用之鋁•樹脂試驗片(鋁•樹脂射出一 & 體成形品),實施上述鋁試驗片A之表面凹狀部觀察,光 澤度測定,及表面積增加率測定。又,實施上述鋁•樹脂 試驗片之剪斷破壞加重測定試驗,予以評估。 結果與實施例1之結果一起示於表6。 [實施例11] 做爲蝕刻液使用於2.5 wt %鹽酸水溶液中添加5 Og/L氯 化鈉(NaCl )予以調製之蝕刻液(氯離子濃度:54g/L ) -34- 201008750 以外,其他則與實施例1 一樣製作鋁試驗片A及B (鋁形狀 體),繼而使用樹脂A分別製作剪斷破壞加重測定試驗用 及耐密封性評估試驗用之鋁•樹脂試驗片(鋁•樹脂射出 一體成形品),實施上述鋁試驗片A及B之表面凹狀部觀 察,光澤度測定,及表面積增加率。又,實施上述鋁•樹 脂試驗片之剪斷破壞加重測定試驗及耐密封性評估試驗, 分別加以評估。 ® 結果與實施例1之結果一起示於表6。 [實施例12] 做爲蝕刻液使用2.5wt%鹽酸水溶液(氯離子濃度: 24g/L ),於76°C浸漬1〇分鐘後予以水洗進行蝕刻處理以 外,其他則與實施例1 一樣製作鋁試驗片△及B (鋁形狀體 ),繼而用樹脂A分別製作剪斷破壞加重測定試驗用耐密 封性評估試驗用之鋁•樹脂試驗片(鋁•樹脂射出一體成 形品),實施上述鋁試驗片A及B之表面凹狀部觀察’光 澤度測定’及表面積增加率測定。又’實施上述鋁•樹脂 試驗片之剪斷破壞加重測定及耐密封性評估試驗’分別加 以評估。 結果與實施例1之結果一起示於表6。 [實施例13] 自厚2mm之鋁合金(JISA_ iOSO-HZO板切出50mmx 2 5 mm之鋁片C,使用此鋁片C,使用6 wt%鹽酸溶液中添加 -35- 201008750 268g/L之氯化鋁6水合物(A1C13 · 6H20 )調製之蝕刻液( 氯離子濃度:173g/L),於30°C浸漬10分鐘後經水洗之蝕 刻處理除此以外,其他則與實施例1 一樣製作鋁試驗片C ( 鋁形狀體),繼而以實施例1 一樣之成形條件使用樹脂A 製作剪斷破壞加重測定用鋁•樹脂試驗片(鋁•樹脂射出 一體成形品),實施上述鋁試驗片C表面之凹狀部觀察, 光澤度測定,及表面積增加率測定,分別加以評估。 結果與實施例1之結果一起示於表6。 ® [剪斷破壞荷重測定試驗] 將所得鋁試驗片C (鋁形狀體)裝在射出成形機(
Sodick plastic公司製TR40VR)的模型內,做爲熱塑性樹 脂與實施例1一樣使用含無機塡充劑及彈膠成份之聚苯硫 醚樹脂(樹脂A ),以射出時間(包含保壓時間)7秒, 射出速度80mm/秒,保壓力lOOMPa,成形溫度320 °C、及 模型溫度1 5 9 °C之成形條件射出成形,如圖1 1 一樣製作在 @ 50mmx25mmx2mm大小之鋁試驗片C ( 1C)表面具有5mmx 1 0 mm大小’固定黏著於上述鋁試驗片c(lC)表面之樹脂 成形體(2)被一體化之剪斷破壞加重測定試驗用鋁•樹 脂試驗片(鋁•樹脂射出一體成形品)。 使用剪斷破壞加重測定試驗機(Orientec公司製,
Tensilon UTA-50KN-RTC) ’如圖12所示在固定該試驗片 用工具(8)上固定上述剪斷破壞加重測定試驗用鋁.樹 脂試驗片,以控制工具(9)擠壓接合部(1〇),調査鋁 -36- 201008750 試驗片c( 1C)與樹脂成形體(2)間接合部之剝離狀態 。對所觀察之剝離形態,以樹脂可以留在鋁試驗片一邊之 凝聚破壞情況列爲良好(〇),又,若有樹脂不殘留於鋁 試驗片一邊的黏合界面時列爲不佳(X ),經此評估結果 ,每一件都爲良好(〇)。 結果與實施例1之結果一起示於表6。 ® [實施例14] 自厚2mm之鋁合金(JISA 1050-H24)板切出50mmx 2 5 mm之鋁片C,使用此鋁片C,使用6 wt%鹽酸溶液中添加 268g/L之氯化鋁6水合物(AlCh· 6H20)調製之蝕刻液( 氯離子濃度:173g/L),於30°C浸漬20分鐘後經水洗之蝕 刻處理,除此外,其他則與實施例1 一樣製作鋁試驗片C( 鋁形狀體),繼而以實施例1 一樣之成形條件使用樹脂A 製作剪斷破壞加重測定試驗用之鋁•樹脂試驗片(鋁•樹 m 1 脂射出一體成形品),實施上述鋁試驗片C表面之凹狀部 觀察及光澤度測定與表面積增加率測定。又,與實施例13 一樣,實施鋁•樹脂試驗片之剪斷破壞加重測定試驗,分 別予以評估。 結果與實施例1 一起示於表6。 [實施例15] 自厚2mm之鋁合金(JISA 5052-H34)板切出50mmx 25mm之鋁片C,使用此鋁片C,使用6wt%鹽酸溶液中添加 -37- 201008750 268g/L之氯化鋁6水合物(A1C13 . 6H20 )調製之蝕刻液( 氯離子濃度:173g/L),於30°C浸漬20分鐘後經水洗之蝕 刻處理,除此外,其他則與實施例1一樣製作鋁試驗片C( 鋁形狀體)’繼而以實施例1 一樣之成形條件使用樹脂A 製作剪斷破壞加重測定試驗用之鋁•樹脂試驗片(鋁•樹 脂射出一體成形品),實施上述鋁試驗片C表面之凹狀部 觀察及光澤度測定與表面積增加率測定。又,與實施例13 一樣’實施鋁•樹脂試驗片之剪斷破壞加重測定試驗,分 別予以評估。 結果與實施例1 一起示於表6。 [實施例16] 自厚2mm之鋁合金(jISA 3 003 -H24)板切出50mmx 2 5mm之鋁片C’使用此鋁片C,使用6wt%鹽酸溶液中添加 268g/L之氯化鋁6水合物(A1Ci3 · 6H20 )調製之蝕刻液( 氯離子濃度:173g/L),於3(TC浸漬18分鐘後經水洗之蝕 刻處理’除此外,其他則與實施例1一樣製作鋁試驗片C( 鋁形狀體)’繼而以實施例1一樣之成形條件使用樹脂A 製作剪斷破壞加重測定試驗用之鋁.樹脂試驗片(鋁.樹 脂射出一體成形品),實施上述鋁試驗片C表面之凹狀部 觀察及光澤度測定與表面積增加率測定。又,與實施例1 3 一樣’實施鋁•樹脂試驗片之剪斷破壞加重測定試驗,分 別予以評估。 結果與實施例1 一起示於表6。 -38- 201008750 [實施例17] 自厚度2mm之鋁合金(JISA 1050-H24)板切出50mm x25mm之鋁片C,除使用此鋁片C以外’除此外’其他則與 實施例1 一樣製作鋁試驗片C (鋁形狀體)’繼而以實施例 1 —樣之成形條件使用樹脂A製作剪斷破壞加重測定試驗 用之鋁.樹脂試驗片(鋁•樹脂射出一體成形品),實施 β 上述鋁試驗片C表面之凹狀部觀察及光澤度測定與表面積 增加率測定。又,與實施例13—樣,實施鋁•樹脂試驗片 之剪斷破壞加重測定試驗,分別予以評估。 結果與實施例1 一起示於表6。 ❿ -39- 201008750 § 樹脂射出一體成形品 1ISI 評估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1 1 1 1 1 1 測定値 (MPa) | >0.6 1 >0.6 >0.6 ! >0.6 >0,6 >0.6 1 >0.6 I 1 >0. 6 1 1 1 1 1 1 1 剪斷破壞荷重 測定試驗 評估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m 測定値 (N) 〇 LO CO CO 0 〇 to LO ;〇 s 00 ο 0¾ 0 00 〇 00 0 o CO to 0 ϋ SS m 麵溫度 P 05 ΙΟ s 0¾ LO LTD σ> LO t-H 0¾ ΙΛ f1H σ> LO 1-Η 0¾ LO 00 CO § 00 CO i-H § 00 CO 00 CO 成形酿 (°C) 〇 CO 宕 CO 〇 CO CO 〇 CO 〇 CSJ CO Ο CSJ CO 0 CS1 CO 0 CO s Csl 0 CD CM g CM 0 0 樹脂 < CQ ϋ < < < < < Q Ui PL, 0 鋁形狀體 BB «ίΡ LO CO CO CO s CO CO § CO % Csl § οα g CO LO LO CO s CO § CO § CO LO CO CO ΙΛ 寸 CO 層獅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60S 光澤度 00 寸 LO 寸 LH CM LO σ> 寸 ΙΛ 寸 05 ΙΛ CO 寸 凹狀部 5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形狀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蝕刻液 水溶性無機 \Τ cr濃度 (g/L) oo 寸 00 寸 Ο CO s m 化合物 A1C13 • 6H20 A1C13 • 6H,0 A1C13 • 6H90 | NaCl 1 1 NaCl 1 1 NaCl 1 A1C13 ac c£> • 1A1C13 I 酸水溶液 2. 5wt%鹽酸 2. 5wt%鹽酸 2.5wt%鹽酸 50wt%磷酸 l〇wt%硫酸 30wt%草酸 2. 5wt%鹽酸 1 2.5wt%鹽酸 實施例 1 rH (M CO ΙΟ CD 00 -40- 201008750 oe
I f出—體成形 耐密封性 評估試驗 1 1 1 1 1 1 1 〇 〇 1 1 1 1 1 測定値 (MPa) 1 1 1 1 1 1 >0.6 >0.6 1 1 1 1 1 <4? ΰοι S 剪斷破瓌荷重 m 1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1111B 赛 測定値 (N) ο CO § 寸 § LO o § CO o 寸 t-H CO 00 s 0 ϊ〇 寸 00 ο r-H ifH CO CnJ T—^ 卜 *—H m 翻溫度 >w^ ο 2 LO CO 0¾ ΙΛ LO 00 00 CO LC 2 σ> LO σ> LO s 0¾ LO Oi ir> t—h 05 LO T-H σ> in i-H 链 SS m ! ! 成形溫度 /«·—Ν Ρ ο 呀 CO 00 § CSJ § § 〇 to CSJ o CSJ CO o CS) CO S CO s CO s CO 0 CO S CO Sg ΗΗ *—i h-1 s < < < c < < < 鋁形狀體 mw ts-g 撇IP LO ΙΛ C0 § CO 1 4-10.. | § 00 g CO CO LO c〇 LO 00 cj § CO g LO LO ΙΛ 0 r-H c\i Μύ3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60度 光澤度 (Μ 寸 LO 寸 00 LO s 卜 00 CS] 凹狀部 七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蝕刻液 水溶性無機 鹵素化合物 « τ«Η bo ΙΛ 寸 eg 00 CO t-H 00 t-H CO t-H 00 化合物 A1C13 o CO a: 參 AlClg X C£> 1 NaCl | 1 A1C13 • 6H90 AICI3 • 6H,0 AICI3 • 6H,0 Alcia • 6H,0 GS 5 . 酸水溶液 2. 5wt%鹽酸 2.5wt%鹽酸 2. 5wt%鹽酸 2. 5wt%鹽酸 6wt%鹽酸 6wt%鹽酸 6wt%鹽酸 6wt%鹽酸 2. 5wt%鹽酸 實施例j σ> o i-H CN] CO 2 LO CD 卜 -41 - 201008750 [比較例1] 只經由實施例1之前處理,不進行蝕刻予以調製鋁試 驗片A及B (比較例之鋁形狀體),然後與實施例1 一樣, 使用樹脂A分別製作剪斷破壞加重測定試驗用及耐密封性 評估試驗用之鋁•樹脂試驗片(鋁·樹脂射出一體成形品 ),實施上述鋁試驗片A及B之表面凹狀部觀察、光澤度 測定、及表面積增加率測定。又實施上述鋁•樹脂試驗片 之剪斷破壞加重測定試驗及耐密封性評估試驗,分別加以 Φ 評估。 實施例1所觀察到的形狀a〜d之凹狀部形狀均未見於 其中,又,凹狀部之大小係其開口寬爲0.001 m以上未達 0 1 /z m。 在圖7示所觀察出之具有鋁試驗片A及B之領域的剖面 複製圖,又,評估結果示於表7。 [比較例2] 經實施例1前處理後,在2.5wt%鹽酸水溶液中,於66 t浸漬4分鐘進行水洗,又,於50°C浸漬於5wt%氫氧化鈉 水溶液中5分鐘,經水洗,再浸漬於30wt%硝酸中浸漬3分 鐘,予以水洗,然後以120°C熱風乾燥5分鐘,調製鋁試驗 片A及B (比較例之鋁形狀體)。然後與實施例1一樣,使 用樹脂A分別製作剪斷破壞加重測定試驗用及耐密封性評 估試驗用之鋁•樹脂試驗片(鋁•樹脂射出一體成形品) ,實施上述鋁試驗片A及B之表面凹狀部觀察、光澤度測 -42- 201008750 定、及表面積增加率測定。又實施上述鋁·樹脂試驗片之 剪斷破壞加重測定試驗及耐密封性評估試驗,分別加以評 估。 實施例1所觀察到的形狀a〜d之凹狀部均未見於其中 ,又,凹狀部之大小係其開口寬多數被觀察到超過30//m 〇 在圖8示所觀察出之具有鋁試驗片A及B之領域的剖面 ® 複製圖,又,評估結果示於表7。 [比較例3 ] 經實施例1之前處理後,浸漬於66°C之50wt%磷酸水 溶液中4分鐘予以水洗,然後以120 °C熱風乾燥5分鐘,調 製鋁試驗片A及B (比較例之鋁形狀體)。然後與實施例1 一樣,使用樹脂A分別製作剪斷破壞加重測定試驗用及耐 密封性評估試驗用之鋁•樹脂試驗片(鋁·樹脂射出一體 @ 成形品),實施上述鋁試驗片A及B之表面凹狀部觀察、 光澤度測定、及表面積增加率測定。又實施上述錦•樹脂 試驗片之剪斷破壞加重測定試驗及耐密封性評估試驗’分 別加以評估。 實施例1所觀察到的形狀a〜d之凹狀部均未見於其中 ,又,凹狀部之大小係其開口寬爲超過10 在圖9示所觀察出之具有鋁試驗片A及B之領域的剖面 複製圖,又,評估結果示於表7。 -43- 201008750 [比較例4]
經實施例1處理後,浸漬於66 °C之1 〇wt %硫酸水溶液 中4分鐘予以水洗,其後以120 °C熱風乾燥5分鐘,調製成 鋁試驗片A及B (比較例之鋁形狀體)。然後與實施例1一 樣,使用樹脂A分別製作剪斷破壞加重測定試驗用及耐密 封性評估試驗用之鋁•樹脂試驗片(鋁•樹脂射出一體成 形品),實施上述鋁試驗片A及B之表面凹狀部觀察、光 澤度測定、及表面積增加率測定。又實施上述鋁·樹脂試 驗片之剪斷破壞加重測定試驗及耐密封性評估試驗,分別 加以評估。 實施例1所觀察到的形狀a〜d之凹狀部均未見於其中 ,又,凹狀部之大小係其開口寬爲0.001 μ m以上未達〇.! y m。 在圖7示所觀察出之具有鋁試驗片A及B之領域的剖面 複製圖,又,評估結果示於表7。
[比較例5] 經實施例1之前處理後,於66 °C在30 wt %草酸水溶液 中浸漬4分鐘予以水洗,其後以120°C熱風乾燥5分鐘,調 製鋁試驗片A及B (比較例之鋁形狀體)。然後與實施例1 一樣,使用樹脂A分別製作剪斷破壞加重測定試驗用及耐 密封性評估試驗用之鋁•樹脂試驗片(鋁·樹脂射出一體 成形品),實施上述鋁試驗片A及B之表面凹狀部觀察、 光澤度測定、及表面積增加率測定。又實施上述鋁•樹脂 -44- 201008750 試驗片之剪斷破壞加重測定試驗及耐密封性評估試驗’分 別加以評估。 實施例1所觀察到的形狀a〜d之凹狀部均未見於其中 ,又,凹狀部之大小係其開口寬爲0.001从m以上未達0.1 β m ° 在圖7示所觀察出之具有鋁試驗片A及B之領域的剖面 複製圖,又,評估結果示於表7。 · ❹ [比較例6] 針對與實施例1 一樣之鋁片A及B,首先浸漬於含 26g/L過氧化氫及90g/L硫酸之餓刻液(水溶液)中,於20 °(:經1分鐘除去防銹被膜,繼而於25°C浸漬於含80g/L過氧 化氫、90g/L硫酸、5g/L苯并三唑及〇.2g/L氯化鈉之蝕刻液 (水溶液;氯離子濃度:〇.lg/L ) 5分鐘,以離子交換水 予以水洗’其後於120°C熱風乾燥5分鐘調製鋁試驗片A ( 比較例之鋁形狀體)。然後與實施例1一樣,使用樹脂A 製作剪斷破壞加重測定試驗用之鋁•樹脂試驗片(鋁♦樹 脂射出一體成形品)’實施上述鋁試驗片A之表面凹狀部 觀察、光澤度測定、及表面積增加率測定。又實施上述鋁 •樹脂試驗片之剪斷破壞加重測定試驗,分別加以評估。 實施例1所觀察到的形狀a〜d之凹狀部均未見於其中 ’又’凹狀部之大小係其開口寬爲上未達〇.1 // m之範圍內者。 將評估結果不於表7。 -45- 201008750 [比較例7] 經實施例1之前處理後’於66 °c在3 Owt%硝酸水溶液 所成蝕刻液中浸漬4分鐘。然後’以120 °C熱風乾燥5分鐘 調製成試驗片A及B (比較例之鋁形狀體)。然後與實施 例1 一樣,使用樹脂A分別製作剪斷破壞加重測定試驗用 及耐密封性評估試驗用之鋁•樹脂試驗片(鋁•樹脂射出 一體成形品),實施上述鋁試驗片A及B之表面凹狀部觀 察、光澤度測定、及表面積增加率測定。又實施上述鋁· 樹脂試驗片之剪斷破壞加重測定試驗及耐密封性評估試驗 ,分別加以評估。 實施例1所觀察到的形狀a〜d之凹狀部均未見於其中 ,又’凹狀部大小係其開口寬爲0.001 A m以上’未達0·1 #m。又’上述評估結果與實施例丨之結果一起示於表7。 -46 - 201008750
Aw
【SI 鋁.樹脂射出一體成形品 耐密封性 評腿驗 評估 X X X X X 1 X 測定値 (MPa) ο Ο ο rH o ο 1 o 剪斷破壞荷重 測定試驗 評估 1 X X X X X X X 測定値 ⑽ /—Ν ιο S ΙΛ /·—S 1Λ ΙΛ -w- ιο ✓ /—V ΙΛ LO m Ib i Oi LO r-S 0¾ LO τ-Η σ> LO O in 0¾ LO τ·Η Oi LO σ> LO 链 SS m 成形溫度 Ct) Ο CO CO 320 ο CM CO 〇 OQ CO Ο CSJ CO o CM CO s CO 樹脂 < < < < < < c 鋁形狀體 表面積 增加率 Τ-Η LO ι-Η CN1 s r-H g 1—* r-H rH s 1 1 層挪 X X X X X X X 60度 光澤度 呀 σ> ι-Η 呀 LO CO 寸 00 § t-H r*H CSJ 凹狀部 1 大小 1_ 1 χ (*3) 1 1 χ (*4) 1 〇 [x (*3) 1 [X (*3) 1 [x⑽| 丨X⑽ I 形狀 X X X X X X X 柴 瘃 m<u 担翠 mm cr濃度 (g/L) ο CM ο o o ί-Η Ο ο 化合物 1 1 1 1 1 1 NaCl 1 ^5 酸水溶液 只施前處理 50wt%磷酸, l〇wt%硫酸 30wt%草酸 /—s ✓ 30wt%硝酸 比較例 No. τ—( 03 CO in 卜 1~H CS) CO 寸 UO * * * * * /-"v 坩 。糠rs製Ϊ迦震si囊¾si籠麗皿i1§ SOS圈 |1.0侧张-1^017/§.0 (νωΐ ·0 :«iiJ3) IDBM-vtloZO+sllllft浒 1/^九0^〒1/306+唁干1/6〇§ Η0Β〒«Λ19ΤΙ3Η-% 芸 g -47- 201008750 【圖式簡單說明】 圖1 :模仿示實施例1有關鋁形狀體之厚度方向剖面, 作爲說明凹狀部用之剖面複製圖。 圖2:表示來自圖1觀念的凹狀部形狀之典型例的剖面 說明圖。 圖3:使用鋁試驗片A (鋁形狀體)調製爲剪斷破壞 荷重測定試驗用之鋁•樹脂試驗片(鋁•樹脂射出一體成 形品)正面圖及側面圖。 Φ 圖4:表示剪斷破壞荷重測定試驗時將鋁•樹脂試驗 片固定於試驗片固定用夾具之狀態的斜視說明圖。 圖5:使用鋁試驗片B (鋁形狀體)予以調製耐密封性 評估試驗用之鋁•樹脂試驗片(鋁·樹脂射出一體成形品 )平面圖及側面圖。 圖6:表示耐密封性評估試驗時將鋁·樹脂試驗片裝 配於耐密封性評估試驗裝置中試驗片組套部之狀態的剖面 說明圖。 £ 圖7:複製有關比較例1、4、5之鋁形狀體厚度方向之 剖面複製圖。 圖8 :複製有關比較例2之鋁形狀體厚度方向剖面之剖 面複製圖。 圖9:複製比較例3有關之鋁形狀體厚度方向剖面之剖 面複製圖。 圖10:複製實施例1有關鋁形狀體厚度方向剖面之剖 面複製圖 -48- 201008750 圖11:使用鋁試驗片C (鋁形狀體)調製剪斷破壞荷 重測定試驗用之鋁•樹脂試驗片(鋁•樹脂射出一體成形 品)的平面圖及側面圖。 圖12:表示剪斷破壞荷重測定試驗時固定鋁·樹脂試 驗片於試片固定用夾具之狀態的側面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 1 :銘形狀體
1A :錦試驗片A 1B :鋁試驗片B 1 C :鋁試驗片C TL :頂線 B L :底線 HL :半線 d :開口寬 > OL :觀察線 2 =樹脂成形體 2a:凸緣狀接合部 2b :筒狀部 3 =試驗片固定用夾具 4 :樹脂埋設部 5 :裝配試驗片部 6 :加壓空氣導入口 7 : 0-環 -49- 瓤 201008750 8:固定試驗片用夾具 9 :壓出夾具 10 :接合部
-50-

Claims (1)

  1. 201008750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鋁•樹脂射出一體成形品,包含表面之一部 份或全面具有凹凸部之鋁合金製之鋁形狀體,與在此鋁形 狀體之一表面射出成形熱塑性樹脂使其成對接狀態地結合 之樹脂成形體的射出一體成形品者,其特徵爲而該鋁形狀 體之表面係形成有上述凹凸部所帶來之複數凹狀部,同時 此等凹狀部內係形成有射出成形上述熱塑性樹脂時熱塑性 樹脂進入後固化之樹脂成形體之嵌入部,藉由上述凹狀部 與嵌入部,鋁形狀體與樹脂成形體可以被互相固定者。 2. —種鋁•樹脂射出一體成形品,包含表面之一部 份或全面具有凹凸部之鋁合金製之鋁形狀體,與此鋁形狀 體之表面藉由射出成形熱塑性樹脂使其設置爲一體之樹脂 成形體所成的射出一體成形品,其特徵爲該鋁形狀體之表 面係形成有上述凹凸部所帶來被形成之在鋁形狀體厚度方 向剖面上與此厚度方向垂直,且通過凹凸部之最高部的頂 線與通過最深部之底線間的半線中,藉由掃描型電子顯微 鏡觀察可測定之開口寬爲〇. 1 // m以上30 a m以下之大小 ,深度0.1 # m以上30 # m以下之大小的複數凹狀部被形 成,同時此等凹狀部內會在上述射出成形熱塑性樹脂時熱 塑性樹脂進入,被形成固化之樹脂成形體之嵌入部,藉由 上述凹狀部與嵌入部可以互相固定鋁形狀體與樹脂成形體 者。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鋁•樹脂射出 一體成形品,其中在鋁形狀體上係其複數凹狀部中的一部 -51 - 201008750 份或全部,自其凹狀部之開口邊緣部的一部份或全部向著 開口寬方向中心突出成如外伸狀形成爲突出部,藉此突出 部使鋁形狀體之凹狀部與樹脂成形體之嵌入部可以形成爲 互相不會脫離之固定構造者。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鋁•樹脂射出一體成形 品,其中鋁•樹脂一體成形品之厚度方向剖面中,自其樹 脂成形體側向著鋁形狀體側於厚度方向延伸之多數觀察線 互相以0.1 μ m間隔拉伸時,外伸狀突出部係在1觀察線 ® 上形成由樹脂-鋁-樹脂所成的至少一個以上之層合部,且 此層合部之鋁形狀部份的厚度爲〇.l/zm以上30#ηι以下 範圍,此外伸狀之突出部爲在1000條觀察線範圍存在一 個以上者。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之鋁. 樹脂射出一體成形品’其中鋁形狀體之複數凹狀部係在其 一部份或全部中’具有在內部壁面上至少形成有一個以上 內部凹狀部的雙重凹狀部構造者。 €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之鋁· 樹脂射出一體成形品,其中鋁形狀體之複數凹狀部係在其 一部份或全部中具有在內部壁面上至少形成有一個以上內 部突起部之內部凹凸構造。 7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6項中任一項之銘· 樹脂射出一體成形品’其中鋁形狀體之60度鏡面光澤度 爲60以下。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7項中任—項之鋁. -52- 201008750 樹脂射出一體成形品,其中鋁形狀體之表面積爲形成凹凸 部前之鋁合金材料表面積的1.2倍以上10倍以下。 9. 一種鋁•樹脂射出一體成形品之製造方法,包含 鋁合金製之鋁形狀體,與在該鋁形狀體表面經由熱塑性樹 脂之射出成形所設置之樹脂成形體的射出一體成形品之製 造方法,其特徵爲蝕刻處理鋁合金材料形成在表面之一部 份或全面具有凹凸部起因之複數凹狀部的鋁形狀體,在樹 脂成形體射出成形時鋁形狀體之各凹狀部內會有熱塑性樹 脂進入,成形固化之樹脂成形體的嵌入部,鋁形狀體之凹 狀部與樹脂成形體之嵌入部可以互相固定成爲鋁形狀體與 樹脂成形體結合爲一體以製造銘•樹脂射出一體成形品者 〇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銘.樹脂射出一體成形 品之製造方法’其中鋁合金材料之蝕刻處理係蝕刻液爲使 用含有鹵離子濃度爲0.5g/L以上300g/L以下範圍內之酸 濃度0.1重量%以上80重量%以下之酸水溶液進行者。 1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〇項之鋁•樹脂射出一體成 形品之製造方法’其中餓刻液係在酸水溶液中添加水溶性 無機鹵素化合物予以調製者。 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至第11項中任一項之鋁 •樹脂射出一體成形品之製造方法,其中對於鋁形狀體係 在其複數之凹狀部中的一部份或全部中,自其凹狀部之開 口邊緣部的一部份或全部向著開口寬方向中心形成外伸狀 突出之突出部,藉此突出部使鋁形狀體之凹狀部與樹脂成 -53- 201008750 形體之嵌入部形成爲互相無法脫離之固定構造者。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鋁•樹脂射出一體成 形品之製造方法,其中鋁.樹脂一體成形品之厚度方向剖 面中’對於自其樹脂成形體側向著鋁形狀體側延伸於厚度 方向之多數觀察線,以互相間隔0.1 // m畫線時,外伸狀 突出部係在1觀察線上形成至少一個以上由樹脂-鋁-樹脂 所形成之層合部,且此層合部之鋁形狀體部份的厚度爲 0.1 以上30ym以下範圍,此外伸狀突出部爲在1000 條觀察線範圍內存在一個以上者。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至第13項中任一項之鋁 •樹脂射出一體成形品之製造方法,其中起因於鋁形狀體 表面凹凸部所形成之複數凹狀部係在鋁形狀體厚度方向剖 面中’與此厚度方向成垂直,且在通過凹凸部之最高部的 頂部線’與通過最深部的底部線間的半部線係經由掃描型 電子顯微鏡所測定之開口寬爲Ο.Ι/zm以上30/zm以下, 且深度爲0_l"m以上30/zm以下之大小者。 1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至第14項中任一項之鋁 •樹脂射出一體成形品之製造方法,其中鋁形狀體之60 度鏡面光澤度爲60以下。 1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至第15項中任一項之鋁 •樹脂射出一體成形品之製造方法,其中鋁形狀體之表面 積爲形成凹凸部目ij之銘合金材料之表面積的1.2倍以上10 倍以下。 -54-
TW98119751A 2008-06-12 2009-06-12 Composite injection molded article of aluminum alloy and resin and method for production thereof TW201008750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53806 2008-06-12
JP2008153805 2008-06-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08750A true TW201008750A (en) 2010-03-01

Family

ID=414168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8119751A TW201008750A (en) 2008-06-12 2009-06-12 Composite injection molded article of aluminum alloy and resin and method for production thereof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111214A1 (zh)
EP (1) EP2298525A1 (zh)
JP (2) JPWO2009151099A1 (zh)
KR (1) KR20110043530A (zh)
CN (1) CN102056724A (zh)
TW (1) TW201008750A (zh)
WO (1) WO200915109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42150B2 (ja) * 2007-12-21 2013-07-24 ウィンテック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複合成形体
JP5577707B2 (ja) * 2010-01-12 2014-08-27 日本軽金属株式会社 アルミニウム合金板と樹脂部材とのレーザー接合方法
TWI404615B (zh) * 2010-04-01 2013-08-11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in-mold formed film having a metal surface
CN102223774A (zh) * 2010-04-19 2011-10-19 苏州滕艺科技有限公司 制造具有金属表面的模内成形薄膜的方法
WO2011152679A2 (ko) * 2010-06-04 2011-12-08 (주)일광폴리머 이종 재질의 일체형 금속 수지 복합 구조물과 그 제조방법
DE112011103922B4 (de) * 2010-11-26 2019-11-14 Taisei Plas Co., Lt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Metall-Harz-Verbundes und Lithium-Ionen-Batterie-Deckel
JP5555146B2 (ja) * 2010-12-01 2014-07-2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金属樹脂複合構造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バスバ、モジュールケース及び樹脂製コネクタ部品
JP5673814B2 (ja) * 2011-05-26 2015-02-18 日本軽金属株式会社 アルミ・樹脂射出一体成形品製造用のアルミ形状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アルミ・樹脂射出一体成形品並びに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KR101997941B1 (ko) 2011-09-26 2019-07-08 니폰게이긴조쿠가부시키가이샤 알루미늄 수지 접합체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13071312A (ja) * 2011-09-28 2013-04-22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金属部材と成形樹脂部材との複合成形体および金属部材の表面加工方法
JP2013072374A (ja) * 2011-09-28 2013-04-22 Toyoda Gosei Co Ltd 金属−樹脂複合容器
KR101355424B1 (ko) 2011-10-06 2014-01-24 (주)일광폴리머 홈부와 돌출부 언더컷을 갖는 알루미늄 합금의 제조방법.
JP2013111881A (ja) * 2011-11-29 2013-06-10 Polyplastics Co 金属部品の製造方法、及び複合成形体
JP2013159834A (ja) * 2012-02-06 2013-08-19 Nippon Light Metal Co Ltd 樹脂接合用アルミ鋳造合金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の方法で得られた樹脂接合用アルミ鋳造合金部材
CN103286995B (zh) 2012-02-24 2015-06-2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铝合金树脂复合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铝合金树脂复合体
CN103286996B (zh) 2012-02-24 2015-03-2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铝合金树脂复合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铝合金树脂复合体
CN103297565B (zh) 2012-02-24 2015-07-2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壳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86910B (zh) 2012-02-24 2015-09-3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树脂一体化成型方法和一种金属树脂复合体
CN103287009B (zh) 2012-02-24 2015-03-2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铝合金树脂复合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铝合金树脂复合体
CN103286909B (zh) 2012-02-24 2015-09-3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树脂一体化成型方法和一种金属树脂复合体
CN103286908B (zh) 2012-02-24 2015-09-3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树脂一体化成型方法和一种金属树脂复合体
JP5773924B2 (ja) * 2012-03-26 2015-09-02 東京特殊電線株式会社 アクチュエータアー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2855740A4 (en) 2012-05-28 2016-03-09 Byd Co Ltd METAL COMPOSITE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METAL RESIN COMPOSITE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US10300687B2 (en) 2012-08-07 2019-05-28 Nippon Light Metal Company, Ltd. Aluminum resin bonded body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JP5798535B2 (ja) * 2012-09-07 2015-10-21 ダイセル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複合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WO2014061520A1 (ja) * 2012-10-17 2014-04-24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金属樹脂複合体および金属樹脂複合体の製造方法
DE102012222685A1 (de) * 2012-12-11 2014-06-12 Robert Bosch Gmbh Bauteilverbund und dessen Verwendung
JP5843750B2 (ja) * 2012-12-14 2016-01-13 ポリ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金属部品の製造方法、及び複合成形体
CN103862619A (zh) * 2012-12-14 2014-06-18 宝理塑料株式会社 金属树脂复合成型体用嵌件金属构件和金属树脂复合成型体
JP6226724B2 (ja) * 2012-12-21 2017-11-08 ポリ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複合成形体の製造方法及び放熱性を向上させる方法
CN103056525A (zh) * 2012-12-28 2013-04-24 江苏大学 一种新型激光透射焊接连接方法
DE102013000890B4 (de) * 2013-01-18 2018-08-09 Dcb Holding Gmbh Verbindungsanordnung eines Silikonteils und Verfahren zum Verbinden eines Silikonteils
CN105073375B (zh) 2013-03-26 2018-01-05 日本轻金属株式会社 金属树脂接合体及其制造方法
KR101380916B1 (ko) * 2013-07-16 2014-04-02 (주)일광폴리머 금속 합금과 세라믹 수지 복합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WO2015008771A1 (ja) * 2013-07-18 2015-01-22 ダイセル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複合成形体
BR112015004532B1 (pt) * 2013-07-18 2021-12-28 Mitsui Chemicals, Inc Estrutura de compósito de resina metálica e membro de metal
CN104746066B (zh) 2013-12-31 2017-07-0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与塑料的结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制备的结合材料
JP6264905B2 (ja) * 2014-01-31 2018-01-24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複合部材、及び複合部材の製造方法
JP6276080B2 (ja) * 2014-03-25 2018-02-07 ダイセル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繊維強化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それを使用した複合成形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03952703A (zh) * 2014-04-30 2014-07-30 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处理液和复合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60268B (zh) * 2014-06-04 2017-03-08 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态金属处理剂和复合体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018160B (zh) * 2014-06-04 2016-09-28 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态金属处理剂和复合体材料的制备方法
JP2016010811A (ja) * 2014-06-30 2016-01-21 ミネベア株式会社 金属材料の表面処理方法及びこの方法を用いたフォースセンサ
CN104087939B (zh) * 2014-07-01 2016-09-28 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态金属处理液及复合体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152904B (zh) * 2014-08-01 2016-09-07 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孔金属处理液及复合体材料的制备方法
KR101493768B1 (ko) * 2014-09-04 2015-02-17 (주)일광폴리머 알루미늄-수지 복합체의 제조 방법
JP6302072B2 (ja) * 2014-09-30 2018-03-28 ウィンテック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ポリブ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樹脂組成物の成形に用いる離型性向上剤、及び離型性向上方法
KR101469899B1 (ko) * 2014-11-04 2014-12-08 (주)일광폴리머 금속-수지 복합체의 제조 방법
CN105530783B (zh) * 2014-12-26 2016-10-1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讯设备金属外壳及其制备方法
JP5816763B1 (ja) * 2015-01-19 2015-11-18 ヤマセ電気株式会社 異種材料と金属材料との界面が気密性を有する異種材料接合金属材料、異種材料同士との界面が気密性を有する異種材料接合材料
KR20160093899A (ko) 2015-01-30 2016-08-0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금속과 플라스틱 복합체 제조방법
JP6689033B2 (ja) * 2015-05-20 2020-04-28 株式会社Uacj アルミニウム材/熱可塑性樹脂の複合材
KR101606567B1 (ko) * 2015-06-22 2016-03-25 주식회사 태성포리테크 알루미늄-고분자 수지 접합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하여 제조된 알루미늄-고분자 수지 접합체
DE102016102379B3 (de) * 2016-02-11 2016-11-03 Christian-Albrechts-Universität Zu Kiel Verfahren zur Ätzung der Oberfläche von Aluminium-Kleinkörpern, Aluminium-Kleinkörper mit geätzter Oberfläche und solche Kleinkörper enthaltende Materialverbunde
JP6750962B2 (ja) * 2016-05-09 2020-09-02 ポリ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インサート成形体、及び燃料ポンプ用電気接続コネクタ
KR102111948B1 (ko) * 2016-09-30 2020-05-1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이종 소재 접합체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6902950B2 (ja) * 2017-07-20 2021-07-14 ポリ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金属樹脂複合成形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02017118940A1 (de) * 2017-08-18 2019-02-21 Christian-Albrechts-Universität Zu Kiel Kunststofffaserverbundwerkstoff-Aluminium-Laminat sowie Verwendung
JP6778724B2 (ja) * 2017-09-08 2020-11-04 アップル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Apple Inc. ポリマー材料を陽極酸化金属に接合するエッチング
EP3453510B1 (en) 2017-09-08 2022-03-02 Apple Inc. Bonding polymer material to anodized metal using cavities
JP6967953B2 (ja) 2017-11-30 2021-11-17 日本パーカライジング株式会社 少なくとも表面の全部又は一部がアルミニウム又はアルミニウム合金からなる基材の表面を粗面化するためのエッチング剤、粗面化基材の製造方法、粗面化基材、基材−樹脂硬化物の接合体の製造方法、及び基材−樹脂硬化物の接合体
US11584056B2 (en) * 2017-12-06 2023-02-21 S.I.P.A. Societa' Industrializzazione Progettazione E Automazione S.P.A. Injection-compression molding device
JP6819798B2 (ja) * 2018-04-10 2021-01-27 Dic株式会社 複合構造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0549543A (zh) * 2018-05-31 2019-12-10 富智康精密电子(廊坊)有限公司 复合体及其制作方法
CN110549542A (zh) * 2018-05-31 2019-12-10 富智康精密电子(廊坊)有限公司 复合体及其制作方法
EP3950278A4 (en) * 2019-05-10 2023-01-25 Showa Denko Materials Co., Ltd. METAL ELEMENT FOR CONNECTING AND CONNECTED BODY
JP7188571B2 (ja) * 2019-05-10 2022-12-13 昭和電工マテ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接合用金属部材及び接合体
JP7421457B2 (ja) * 2020-09-23 2024-01-24 東海興業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品及びその検査方法
JP7421456B2 (ja) 2020-09-23 2024-01-24 東海興業株式会社 インサート射出成形品の製造方法、インサート射出成形品の中間体、及びインサート射出成形品
US20240140006A1 (en) 2021-03-17 2024-05-02 Tosoh Corporation Metal member-polyarylene sulfide resin member complex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DE102021111149A1 (de) * 2021-04-29 2022-11-03 Christian-Albrechts-Universität zu Kiel, Körperschaft des öffentlichen Rechts Polymer-kompositstruktur aufweisend eine aluminium-polymer verankerungsschicht sowie ätzverfahren
WO2023017762A1 (ja) 2021-08-11 2023-02-16 東ソー株式会社 金属部材-ポリアリーレンスルフィド部材複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23068186A1 (ja) 2021-10-19 2023-04-27 東ソー株式会社 ポリアリーレンスルフィド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SI26408A (sl) * 2022-09-05 2024-03-29 ISKRA ISD d.o.o., Postopek za strukturiranje površine kovinskega obdelovanca in postopek za izdelavo hibridnega izdelka iz kovinskega obdelovanca in polimernega materiala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83431A (en) * 1974-12-23 1976-09-28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Low voltage aluminum commutators
JPS531145A (en) * 1976-06-25 1978-01-07 Sumitomo Chemical Co Method of laminating fluororesin films on aluminum or aluminum alloy
JPS6019529A (ja) * 1983-07-13 1985-01-31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アルミニウム−合成樹脂積層体の製造法
JPS6019528A (ja) * 1983-07-13 1985-01-31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アルミニウム−合成樹脂積層体の製造法
JP2000127199A (ja) 1998-10-30 2000-05-09 Bridgestone Corp 成型体
JP2000176962A (ja) 1998-12-17 2000-06-27 Mitsubishi Plastics Ind Ltd シリコーン樹脂−金属複合体の製造方法
JP3467471B2 (ja) 1999-12-08 2003-11-17 ポリ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金属インサート樹脂複合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JP3916203B2 (ja) * 2000-06-06 2007-05-16 メック株式会社 アルミニウムまたはアルミニウム合金の表面粗化剤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る表面粗化法
JP4629930B2 (ja) * 2000-08-24 2011-02-09 株式会社Adeka アルミニウム箔用エッチング液およびアルミニウム箔のエッチング方法
EP1559541B1 (en) * 2002-11-08 2008-05-07 Taisei Plas Co., Ltd. Composite article of aluminum alloy with resin and method for production thereof
EP1559542B1 (en) * 2002-11-08 2019-08-14 Taisei Plas Co., Ltd. Composite of aluminum alloy and resin composition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2005342895A (ja) * 2004-05-31 2005-12-15 Taisei Plas Co Ltd 金属と樹脂の複合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001216A (ja) * 2004-06-21 2006-01-05 Taisei Plas Co Ltd アルマイト化アルミニウム合金と樹脂の複合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027018A (ja) * 2004-07-14 2006-02-02 Taisei Plas Co Ltd 金属と樹脂の複合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927491B2 (ja) * 2005-10-04 2012-05-09 大成プラス株式会社 金属と樹脂の複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124129B2 (ja) 2005-12-08 2013-01-23 東レ株式会社 アルミニウム合金と樹脂の複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087409A (ja) * 2006-10-04 2008-04-17 Fore Shot Industrial Corp アルミ合金筐体構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177004A (ja) 2013-09-09
JPWO2009151099A1 (ja) 2011-11-17
US20110111214A1 (en) 2011-05-12
WO2009151099A1 (ja) 2009-12-17
CN102056724A (zh) 2011-05-11
KR20110043530A (ko) 2011-04-27
EP2298525A1 (en) 2011-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008750A (en) Composite injection molded article of aluminum alloy and resin and method for production thereof
JP5581680B2 (ja) 耐候性に優れたアルミ・樹脂複合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7709002B (zh) 金属树脂复合成型体及其制造方法
JP4292514B2 (ja) アルミニウム合金と樹脂組成物の複合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KR20140125422A (ko) 알루미늄 합금 수지 복합체 및 그것을 제조하는 방법
JP5055288B2 (ja) 金属と樹脂の複合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JP4452220B2 (ja) 複合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531326B2 (ja) アルミニウム−樹脂複合体の製造方法
JP4527196B2 (ja) 複合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965649B2 (ja) 銅合金複合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TW201144075A (en) Aluminum/resin/copper composite article,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lid member for sealed battery
JP2006001216A (ja) アルマイト化アルミニウム合金と樹脂の複合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162115A (ja) 金属と樹脂の複合体の製造方法
JP5673814B2 (ja) アルミ・樹脂射出一体成形品製造用のアルミ形状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アルミ・樹脂射出一体成形品並びに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2011174133A (ja) 粗面化ステンレス鋼板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ステンレス鋼板と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の成形体とが接合された複合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1071062A1 (ja) アルミニウム接着複合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174099A (ja) 粗面化合金化溶融亜鉛めっき鋼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合金化溶融亜鉛めっき鋼板と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の成形体とが接合された複合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70092210A (ko) 알루미늄ㆍ수지 사출 일체 성형품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13022761A (ja) 銅−樹脂複合体の製造方法
JP7131986B2 (ja) 金属/樹脂複合構造体および金属/樹脂複合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JP6519061B1 (ja) 一体成形物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プライマー組成物
JP2020059203A (ja) 金属樹脂複合体
JP6810576B2 (ja) メッキ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JP2011179047A (ja) 粗面化溶融Al−Si合金めっき鋼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溶融Al−Si合金めっき鋼板と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の成形体とが接合された複合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