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72931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72931A
CN1672931A CNA2005100697539A CN200510069753A CN1672931A CN 1672931 A CN1672931 A CN 1672931A CN A2005100697539 A CNA2005100697539 A CN A2005100697539A CN 200510069753 A CN200510069753 A CN 200510069753A CN 1672931 A CN1672931 A CN 16729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image processing
processing system
transport sector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6975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93514C (zh
Inventor
西田一
野中学
吉水英毅
成瀬慎一郎
川嶋保宏
末冈秀规
毛利野哲
石川一正
养田泰信
藤田明宏
浅沼升治
榊谷正利
工藤卓
伊藤茂行
道木要造
渡边浩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729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729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9351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93514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8Conveyor bands or like feed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10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Handling Of Cut Paper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Separation, Sorting, Adjustment, Or Bending Of Sheets To Be Conveyed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喷墨记录装置提供了更快的打印速度更快和更方便的应用。记录头将记录液的液滴排出到纸张上以在纸张上形成图像。带状传输机构具有静电吸附纸张的带状物。吸附在带状物上的纸张沿着与纸张纹理方向垂直的方向进行传输。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来说涉及图像形成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以在横向传输纸张时通过记录液(recording liquid)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喷墨记录装置作为结合在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中以及结合在由打印机、传真机和复印机整合而成的一体机中的图像形成装置是公知的,这种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在传输纸张时,使用由能排出记录液液滴的液滴排出头组成的记录头(图像形成装置),使记录液液滴(下文中可指墨滴)粘附在纸上而进行图像成形(记录、打印、复印可用作等同术语)。
液滴排出头可采用压电型(piezoelectric type),此压电型使用机电转换器,比如压电元件;热泡型(thermal type),其使用设在排出腔(discharge chamber)内的热电转换器,比如加热电阻,通过墨水的薄膜沸腾(film boiling)产生气泡;还有静电型(electrostatic type),其通过静电力使形成排出腔壁的膜片(diaphragm)产生变形来排出墨滴。
同时,由于按照喷墨记录的方法,墨水会被粘附在纸上,因此,在纸上形成图像时会出现由于墨水中含有的水性成分而使纸张产生延展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作拱起(cockling)。当发生拱起时,纸张就会产生波动,从而导致纸张表面位置和记录头喷嘴平面(nozzle plane)位置彼比之间产生变化。如果拱起程度增大,在最坏的情况下,就会使得纸张与记录头喷嘴平面接触,从而引起记录头喷嘴平面及纸张自身的污染。另外,由于起拱的影响可能造成墨滴的落下位置产生偏差。
另外,在传统的喷墨记录装置中,例如,如图1所示,传输辊601和压紧辊602位于上游侧,排纸辊604和齿辊603位于下游侧,其间有一个带有喷墨头600的打印区域,并且在排纸辊604和齿辊603的下游侧有第二排纸辊606和第二齿辊605,此外,导向元件507位于打印区中用于引导纸张以便依靠两组辊子对被行纸张传输。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为了获得大的打印面积就需要增大成像区域,因此就存在着在不能保证输纸精度的状态下进行打印的喷墨记录装置,即在纸张只由一对辊子进行限定的状态。然而在纸张只由一对辊子进行限定的状态下,当纸张抬起时,由于没有解决纸张抬起问题的措施或者不能得到输送纸张的力,输送纸张的精度就不能得到保证,这样,就会产生图像质量下降的问题。
另外,专利公开号为JP 2897960的日本专利以及申请号为JP 7-53081和JP2003-103857的日本专利申请也公开了一种喷墨记录装置,这种喷墨记录装置具有一环状电荷带,通过转动其表层已被充电并静电吸附了纸张的环状电荷带而传输纸张,由此防止纸张从电荷带上抬起,从而该环状电荷带能够保持极好的平整度。
再者,除了可以像申请号为JP 10-10878的日本专利申请中所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那样采用电子照相之外,电晕放电型、环状带型和作为分离系统以分离静电吸附在传送器件上的转印材料的分离爪型也是很常见的。
而且,根据申请号为JP 10-138587的日本专利申请所公开的内容,当成像后的纸张被推入喷墨记录装置时,其由一齿辊(spur)压住。
另外,一般来说,纸张上都会有纹理纹路(carding mesh),其纹理方向与纸张的纵向相一致。如果这种带有纹理纹路的纸张被沿着与纹理方向垂直的方向传输,由于前述液滴粘附而导致的拱起,使得纸张沿着传输方向形成较大弯曲,则喷嘴平面和纸张表面将会互相接触,这样就会导致喷墨记录装置特有的图像缺陷(imagefailure)的问题。
也就是说,如图2A所示,在纸张500B的纹理方向与传输方向一致的纵纹方向传输(longitudinal mesh direction conveyance)的情况下,如果纸张发生抬起,则纸张只会在与图2B所示的传输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主扫描方向)上产生波动。这样,波动程度在总体上相对较小,因此,避免了纸张500B与打印头600的喷嘴平面相接触。
另一方面,如图3A所示,在纸张500A的纹理方向与传输方向垂直的横纹方向传输(transverse mesh direction conveyance)的情况下,纸张500A就会由于图15B或图1中所示的拱起呈弯曲的形状而抬起,这样,纸张就极有可能与打印头600的喷嘴平面相接触。
因此,在传统的喷墨记录装置中,只允许纵纹方向传输纸张的设置,而横纹方向传输纸张的设置是被禁止的,因而横纹方向的纸张传输无法实现。例如,如果采用A4幅面的纸张,只有沿A4幅面纸张的纵向输纸是允许的,而沿A4幅面纸张的横向输纸是不允许的。上述的问题在不使用记录液的电子照相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是不存在的。
然而,仍需要一种能够处理大幅面纸张的图像记录装置,要求这种图像记录装置不仅能使用传统图像记录装置中的A4幅面纸张而且还能使用A3幅面纸张。在这种情况下,由于A3幅面纸张的短边宽度与A4幅面纸张的长边长度是相等的,如果A4幅面纸张既可以以纵纹方向传输的方式放置又可以以横纹方向传输的方式放置,对使用者来说就会很方便。
此外,对于喷墨记录装置,随着在辅助扫描方向上纸张传输时间的减少,打印速度就会提高,也就是说,通过单一辅助扫描形成的打印区域就会增加。这样,如果采用A4幅面的纸张,沿横纹方向传输纸张的打印速度就会比沿纵纹方向传输纸张的打印速度高许多。
但是,由于前面提到的喷墨记录装置所特有的拱起问题,在传统的喷墨记录装置中仍存在着不能沿横纹方向输纸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总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解决上述问题经过改进的、实用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具体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打印速度且便于使用的图像形成装置。
为这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将记录液的液滴排出到纸张上以形成图像的记录头;以及静电吸附纸张并且垂直于纸张纹理方向传输纸张的带状传输机构。
依据本发明,由于图像形成装置中设有静电吸附纸张并垂直于纸张纹理方向传输纸张的带状传输机构,则沿横纹方向传输纸张的时候,该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对纸张进行记录操作,这样就提高了打印速度而且使用更方便。
依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可以包括从带状传输机构分离纸张的分离机构。该分离机构可以包括与从带状传输机构送出的纸张相接触的分离元件。
依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可以包括防止从带状传输机构送出的纸张抬起的防抬起机构。该防抬起机构可以包括与从带状传输机构送出的纸张相接触的接触元件,该接触元件可以位于将纸张从带状传输机构分离的分离点的上游侧。该防抬起机构也可以包括被带入与从带状传输机构送出的纸张相接触的接触元件,该接触元件可以在与纸张传输方向大体垂直的方向上移动。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从带状传输机构上分离纸张的分离机构;防止从带状传输机构送出的纸张抬起的防抬起机构。分离机构可包括与从带状传输机构送出的纸张相接触的分离元件。防抬起机构可包括与从带状传输机构送出的纸张相接触的接触元件,并且此接触元件可位于将纸张从带状传输机构分离的分离点的上游侧。防抬起机构可包括与从带状传输机构送出的纸张相接触的接触元件,并且接触元件可以在与纸张传输方向大体垂直的方向上移动。
此外,分离机构和防抬起机构可位于与带状传输机构沿同一直线布置,该直线垂直于带状传输机构传输纸张的方向。分离机构和防抬起机构可以二者择一地布置在与纸张传输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防抬起机构可包括与从带状传输机构送出的纸张相接触的接触元件,并且接触元件可以在与纸张传输方向大体垂直的方向上移动。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可包括容纳待供给到所述的带状传输机构的纸张,从而使得所述的带状传输机构将纸张以纸张的纹理方向垂直于纸张传输方向的状态放置在纸张供给机构中。纸张供给机构构造和布置为允许纸张的插入,从而使得纸张的插入方向与纸张的纹理方向一致。
根据上述发明,因为图像形成装置具有静电吸附纸张并沿与纸张纹理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传输纸张的带状传输机构,并且还具有容纳待供给到所述的带状传输机构的纸张从而使得所述的带状传输机构将纸张以纸张的纹理方向垂直于纸张传输方向的状态放置在所述纸张供给机构中的纸张供给机构,在沿横纹方向传输纸张的时候,能对纸张进行记录操作,这样就提高了打印速度而且使用更方便,并且纸张可以从图像形成装置的前面放置,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图像形成装置的使用便捷性。
当通过结合附图阅读下述详细说明时,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将更加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解释传统的辊传输系统的辅助扫描传输部件的视图;
图2A和2B是用于解释纵纹方向传输纸张的视图;
图3A和3B是用于解释横纹方向传输纸张的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侧视图,该图示出该装置整体结构的轮廓;
图5是图4中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图像形成部件和辅助扫描传输部件的平面图;
图6是图4中所示图像形成装置的支架部件的透视图;
图7是向图4中所示图像形成装置的记录头供墨的供墨系统的透视图;
图8是图4中所示图像形成装置的一部分的纸张推出传输部件和辅助扫描传输部件的侧视图;
图9是用于解释供纸盒与纸张放置方向的视图;
图10是图4中所示图像形成装置的一部分的纸张推出传输部件的透视图;
图11是图4中所示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部件的框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部分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侧视图;
图13是图12中所示的一部分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侧视图,该图用来解释第二实施例的效果;
图14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一个变型的部分图像形成装置的侧视图;
图15是显示分离爪和齿辊布置的视图;
图16是根据第二实施例另一变型的部分图像形成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图4至图10对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描述。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侧视图,该图显示该装置的整体结构的轮廓。图5是图4中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内的图像形成部件和辅助扫描传输部件的平面图。图6是图4中所示图像形成装置的支架部件的透视图。图7是向图4中所示图像形成装置的记录头供墨的供墨系统的透视图。图8是图4中所示图像形成装置的部分纸张推出传输部件和辅助扫描传输部件的侧视图。图9是用于解释供纸盒与纸张放置方向的视图。图10是图4中所示图像形成装置的部分纸张推出传输部件的透视图。
图4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组成为:装置主体(箱体)1、用于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件(装置)2和用于传输纸张的辅助扫描传输部件(装置)3。图像形成部件2和辅助扫描传输部件3被容纳在装置主体1内。在装置主体1底部设有供纸部件(装置)4,该供纸部件4一张接一张地供给纸张5,纸张5由辅助扫描传输部件3以面对图像形成部件2的位置输送。在纸张5被辅助扫描部件3传输过程中,图像形成部件2向纸张5排出墨滴从而形成(记录)希望的图像。此后,在单面打印情况下,纸张5通过纸张推出传输部件(装置)7推出至形成于装置主体1上表面的纸张推出托盘8。在双面打印情况下,纸张5从纸张推出传输部件7的中间位置被送入位于装置主体1底部的双面单元10中以便执行折返传输。因此,纸张5再次被提供给辅助扫描传输部件3,并且在纸张5的另一面形成图像并被推送至纸张推出托盘8上。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配备有位于装置主体1上部并且在纸张推出托盘上方的用来读取图像的图像读取部件(扫描部件)11。图像读取部件11作为图像数据(打印数据)的输入系统,在图像形成部件2中用于形成图像。在图像读取部件11中,移动包括照明光源13和镜面14的扫描光学系统15以及包括镜面16和17的扫描光学系统18以便读取放在接触玻璃12上的原始文件图像。设置在透镜19后面的图像读取元件20将被扫描原始文件读取为图像信号。所述读取的图像信号被转化成数字信号并经过图像处理过程,从而,能够用经过图像处理的打印数据进行打印。
而且,图像形成装置能通过网络接收来自主机的包括图像数据的打印数据,并经过处理后打印接收到的打印数据。可以自图像数据(打印数据)输入系统接收包括在打印数据中的图像数据以便通过图像形成部件2形成图像,例如图像处理装置可以是诸如外部个人计算机之类的设备,图像读取装置可以是诸如图像扫描仪或诸如数码相机之类的拍摄装置。
这里,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部件2是属于往复移动类型,也就是如图2所示,每一个都能排出各自颜色液滴的记录头24被安装在支架23上,支架23在主扫描方向(与纸张传输方向垂直的方式)上是可移动的,记录头24通过支架导向器21进行导向,从而通过沿主扫描方向移动支架23,在由辅助扫描传输部件3沿纸张传输方向(辅助扫描方向)传输纸张5时从记录头24排出液滴而形成图像。应当注意的是,图像形成部件2可使用线型打印头。
记录头24总共有五个墨滴排出头(下文仅用头指代),其包括两个排出黑色(BK)墨水的液滴排出头和三个分别排出青色(C)墨水、品红色墨水(M)及黄色墨水(Y)的液滴排出头。每种颜色的墨水由安装在支架23上的副槽25提供,如图6所示。
每个副槽25的供墨都是依靠泵27通过管道28,由连接在装置主体1上的盛放各自颜色的墨水的可拆卸的作为储墨主槽的墨盒26供给,如图4所示。应该注意到除了排出墨滴的记录头24外,还装有一个能排出通过与记录液(墨水)发生反应从而增强墨水固着效果的固着处理液(固着墨水)的记录头。
再者,对于每一个记录头24,可以采用所谓的压电型、热泡型或静电型等类型的记录头。压电型记录头应用压电元件作为压力发生器(致动装置)用以挤压墨水流动通道(压力发生腔)中的墨水,以便通过驱动压电元件而使形成墨水流动通道壁的膜片变形从而改变墨水流动通道的体积,从而排出墨滴。热泡型记录头应用加热电阻从而通过加热墨水流动通道内的墨水产生气泡而产生压力,依靠压力将墨滴排出。静电型记录头应用与形成墨水通道壁的膜片相对的电极,从而通过在膜片与电极之间产生的静电力使膜片变形来改变墨水流动通道的体积,从而排出墨滴。
另外,在托架23扫描方向一侧的非打印区域内布置有维护和修复机构(在下文中指附属系统)127。附属系统127包括一清洁装置,用于维护和修复每个记录头24的喷嘴使之处于良好状态。附属系统127包括罩盖元件128a、128b、128c、128d和128e,用于覆盖各自记录头24的喷嘴平面,并且还有用于刮擦喷嘴平面的刮刀129。罩盖元件128a和128b由罩盖托架128A支撑,罩盖元件128c和128d由罩盖托架128B支撑,罩盖元件128e由罩盖托架128C支撑。
辅助扫描传输部件3采用带状传输方式并在静电吸附纸张5的同时进行沿与纸张纹理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传输纸张5的横纹方向传输。如图8所示,辅助扫描传输部件3包括:一环状传输带31,该环状传输带31与作为驱动辊的环状传输辊32和从动辊(张紧辊)33相配合,还有用于对传输带31表面充电的电荷辊34。传输带31通过将传输方向旋转90度而从正下方供纸从而使纸张5以面对图像形成部件2的位置来传输纸张5。充电辊34通过来自于高压电源(图中未示出)的高电压而对传输带31进行充电。
在这里,带状传输机构(装置)由环状传输带31和充电辊34组成,在此机构中必然要求一具有静电力的结构,以便在吸附纸张5时纸张不抬离环状带的表面,即使在其上粘附有记录液的纸张5被沿横纹方向传输的情况下。这与其中在使用传输带和充电辊时只允许沿纵纹方向输送纸张的传统结构有所不同。
此外,此辅助扫描传输部件3包括导向元件(压板)35,压紧辊36和加压辊37。导向元件35在传送带31正对图像形成部件2的区域里引导环状传输带31。压紧辊在与传输辊32正对的位置上将纸张5压紧在传输带31上。加压辊37在托架23的上游侧与压板35正对的位置上将纸张5压紧在传输带31上。
如图5所示,通过辅助扫描马达131经同步带(timing belt)132和同步辊(timing roller)133使传输辊32旋转,从而使得辅助扫描传输部件3的传输带31沿传输带的传输方向(辅助扫描方向)上旋转。
应当注意到,传输带31具有双层结构,包括后端层(中间阻隔层或基层)和用作纸张吸附表面的前端层。前端层由诸如不受电阻控制的纯树脂之类的材料制成,例如ETFE纯度材料。后端层由与前端层相同的材料制成,但通过添加碳而受电阻控制。
供纸部件4包括供纸盒41,输纸辊42和摩擦垫43。供纸盒41从装置主体1的前端可移除的插入,并且可容纳大量叠放的纸张5。输纸辊42和摩擦垫43将纸张5一张接着一张分离并送出。
沿横纹方向传输的纸张5A可以放入供纸盒41内。例如,A4幅面的纸张可以放在纸盒插入方向与纸张纵向相一致的位置。这种横向输纸的装纸方式在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是可以允许的。
因此,通过提供作为纸张供给装置的供纸盒41,其中纸张可放置在纸张纹理方向与构成带状传输机构(组件)的传输带的传输方向相互垂直的位置,在供纸盒41中沿横纹传输方向放置纸张是允许的,这就提高了使用的方便性,因为纸张既可沿横纹方向放置也可沿纵纹方向放置。
然后,通过将作为供纸装置的供纸盒41的插入方向设置为与纸张纹理方向相一致,使得允许在装置主体1的前端上进行补充纸张的操作,这样就提高了使用的方便性。供纸部件4包括手动插入盘46,手动插入辊47,传输辊48和传输辊49。手动插入盘容纳处于堆叠状态的纸张5。手动插入辊47从手动插入盘46中一张接一张地输送纸张5。传输辊48传输来自供纸盒的纸张5,供纸盒可以选择性地安装在装置主体1或双面单元10的下端。传输辊49将供给的纸张5输送到辅助扫描传输部件3中。应该注意到,即使通过手动插入方式进行供纸,纸张也可以被置于沿横纹方向输送纸张的位置。
如图8和图10所示,纸张推出传输部件7包括分离爪71,纸张推出辊72,齿辊73,以及如图4所示的纸张推出传输辊74、75和76和纸张推出辊77。分离爪71作为分离机构(分离组件)的分离元件用于分离来自输送带31的、在形成图像后由输送带31输送的纸张5。纸张推出辊72通过与分离后的纸张5的底部相接触来输送纸张5。齿辊73安装在纸张推出辊72的相对位置。纸张推出传输辊74、75和76传输从纸张推出辊72和齿辊73中间部分地送出的纸张5。纸张推出辊77将纸张5输送至纸张推出托盘8上。纸张推出传输通道70是将纸张5推送至纸张推出托盘8上的传输通道。
双面单元10包括垂直传输部101a和水平传输部101b。垂直传输部101a形成一垂直双面传输通道90c用于接收来自装置主体1侧部的经分流片(branch plate)60导向传输的纸张5,并将接收到的纸张5向下游传输。水平传输部101b形成一水平捕获传输通道90a用于连续向垂直双面传输通道90c和反转传输通道90b输送纸张5。
双面传输通道90c中设置一对向下传输纸张5的双面输入辊(Inletrollers)和一对向水平捕获传输通道90a供给纸张5的传输辊92。水平捕获传输通道90a具有一对双面传输辊93。反转传输通道90b有一双面输出辊(outlet rollers)94和三对双面传输辊95。双面输出辊94包括一反转辊,用于反转来自水平捕获传输通道90a的纸张。
另外,有一可摆动分流片96,其在从水平捕获传输通道90a到反转传输通道90b的传输通道和从反转传输通道90b到传输辊48的用于纸张补给的传输通道之间切换。分流片96可在图4中实线所示的反转端位置和图4中虚线所示的再供纸端位置间摆动。
应当注意到分流片60可在图4中实线所示的纸张推出端位置和在图4中虚线所示的双面端位置之间摆动,从而将纸张5的传输方向转换到朝向纸张推出托盘8的方向和朝向双面输送单元10的方向。当分流片60定位于纸张推出端位置时将会引导纸张5到一对纸张推出辊76端,当分流片60定位于双面端位置时将会引导纸张5到一对双面传输辊91端。
此外,虽然没有图示说明,但在纸张传输方向上图像形成部件2的上游侧装有一图像起始传感器以探测纸张5的前缘,在纸张传输方向上图像形成部件2的下游侧装有一图像末端传感器以探测纸张5的后缘。
现在将参考图11对图像形成装置控制部分的概要给予描述。应该注意到图11是图像形成装置控制部分的框图。控制部件200包括:控制整个图像形成装置的CPU 201;储存由CPU 201执行的程序和其他固定数据组的ROM 202;暂时储存图像数据(打印数据)等数据的RAM 203;当设备电源被关闭时保存数据的非易失存储器(NVRAM)204;对关于图像数据和输入、输出信号处理的多种处理信号进行图像处理以控制整个装置的ASIC205;和通过图像读取部件11进行图像读取并对已读取图像数据进行数据加工的扫描器控制部件206。
控制部件200还包括:一I/F 207,用于在从外部设备接收数据时执行数据和信号的发送和接收;一头驱动控制部件208和一头驱动器209,用于控制图像形成部件2的记录头21的操作;以及电动机驱动部件211至215,用于驱动各种电动机,例如用于沿主扫描方向扫描托架23的主扫描电动机121,用于旋转传输辊32来转动传输带31的辅助扫描电动机131,供纸电动机141,纸张推出电动机151,双面电动机161等。控制部件200还包括:用于驱动各离合器171(例如供纸电磁离合器43)的离合器驱动部件216;在纸张推出位置和双面位置间摆动地移动分流片60的分流片螺线管;在反转位置和再供纸位置间摆动地移动分流片96的分流螺线管。控制部件200还包括使用高压电对电荷辊34充电的高压电路217。
此外,控制部件200包括一I/O 221,用于获取诸如图像起始传感器和图像末端传感器等各种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操作板222也与控制部件200相连以输入和显示图像形成装置需要的信息。
当控制部件通过图像读取部件11读取原始文件图像时,控制部件200加工处理读取的图像并将处理过的读取图像存入安装在扫描控制部件206内的缓冲器中。另外,当控制部件通过外部I/F 207从诸如个人计算机之类的信息处理设备,诸如图像扫描仪之类的图像读取设备,诸如数码相机之类的图像捕捉设备的外部主机接收打印数据时,控制部件200会将接收到的打印数据储存在I/F 207内的缓冲器中。
然后,CPU 201读取和分析来自扫描控制部件206或I/F 207的图像数据,并通过ASIC 205完成必要的图像处理和数据排布的步骤,在此后,将处理过的打印图像数据传输到头驱动控制部件208。应当注意到,基于来自于外部数据的将会形成图像输出的网点图案的生成可以通过例如将字体数据存储在ROM 202中或通过外部主机端的打印机驱动器将图像数据在其被转变成位图数据后传输到图像形成装置来完成。
当头驱动控制部件108接收到相当于每个记录头24一行的图像数据(网点图案数据)时,头驱动控制部件108将相当于一行的网点图案数据传输到头驱动器109。头驱动器109通过选择性地应用与网点图案数据一致的所需的驱动波形来驱动记录头24的致动机构,因而,墨滴从所需的记录头24的喷嘴流出。
在如此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纸张5从供纸部件4或双面单元10中被一张接一张地送出,并由压紧辊36压靠在传输带31上,且传输方向改变了大约90度。然后,纸张5被传输带31静电吸附并通过传输带31的旋转运动进行输送。
然后,在移动托架23的同时,依照图像信号驱动记录头24使记录头在停止的纸张5上排出墨滴,于是就记录了一行图像。在完成一行图像的记录后,纸张5进给一行,然后记录下一行。用这种方法,在间断地传输纸张5的同时就会在纸张5上形成图案。通过接收记录结尾信号或指示纸张5的后缘已经到达打印区的信号,结束记录操作并将纸张5输送至纸张推出托盘8或双面单元10。
现在将对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辅助扫描传输和纸张5的排出给予描述。传输带31是以预先确定的模式通过与电荷辊34接触来充电的,而当传输带31旋转时一个高电压应用至该电荷辊。在这种情况下,电荷辊34的极性以预定的时间间隔转换,因此传输带31以预定的充电间隔被充电。
当纸张5被送到充有高电位电荷的传输带31上时,纸张5被置于极性状态。因此,与传输带31接触的纸张5的表面被引入与传输带31上电荷极性相反的电荷。因此,传输带31上的电荷与被传输到纸张5上的引入电荷相互吸引,从而导致纸张5被静电吸附到传输带31上。所以,纸张5被牢固地吸附在传输带31上,这样就纠正了纸张的弯翘(warp)和不平并形成纸张5的高度平坦的表面。
这时,如上提及,传输带31和电荷辊34上的电荷数量设置为使得即使在执行纸张5的纹理方向与输送方向垂直的横纹传输时,纸张5都能以强大的吸附力附着在传输带31上。
这样,图像形成就能够在纸张5沿纸张5的纹理方向与输送方向垂直的横纹方向传输时得以完成,这样提高了打印速度。另外,纸张5既可以沿纵向也可以沿横向放置,增加了使用的方便性。
现在将对纸张推出部件7的运转予以说明。如上面所提到的,当纸张5通过静电吸附在传输带31上从而沿横纹方向移动时,如上所述在形成图像后纸张在传输方向趋于卷曲。因此,纸张5有可能不能从传输带31上分离出来并且由于纸张持续吸附在传输带31上而被朝向电荷辊34传输。
因此,在依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安装有作为分离元件的分离爪71,用于分离来自传输带31的纸张5,使得纸张被强制从传输带31上分离出来。从而防止纸张5持续吸附在传输带31上而无法被推出和传输。
下面将参考图12对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给予说明。在第二个实施例中,在分离爪71之上,有一直径小于齿辊73的齿辊78,齿辊73与纸张推出辊72相对。齿辊78作为防抬起机构(防抬起装置)的接触元件,用于防止从传输带31送出的纸张5的抬起。
虽然通过纸张5由输送带31在一个与纸张5的纹理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传输的横纹方向传输也可以执行图像形成操作,但当纸张5从传输带31上分离出来时,由于是横纹传输,粘附了记录液的纸张5可能向上弯曲(抬起),如图13所示。据实验观察,上述现象在纵纹传输时不会发生但在横纹传输时会发生。如果纸张5发生这样的抬起,就会引起纸张5的成像表面与托架23相接触并被托架23摩擦,从而导致图像毁坏。
因此,通过提供齿辊78作为防抬起机构(防抬起装置),如果被传输带31送出的纸张5趋于向上移动,齿辊78作为接触元件就与纸张5相接触,从而减小或阻止了纸张5的向上运动(抬起),如图12所示,因此纸张5的成像表面不会与托架23相接触,从而消除了由于被托架23摩擦而导致的图像毁坏。应该注意到,可以用絮凝聚酯(flocculate mylar)代替齿辊。
此外,如图14所示,作为防抬起机构的齿辊78优选地位于分离点的上游侧,在分离点处通过分离操作将纸张5从传输带31上分离出来(在不使用分离爪71的情况下会形成弯曲的分离点)。
这就是说,由于纸张5的抬起而导致的纸张5与托架23的接触可以通过减少纸张靠近托架23的位置的抬起而有效地抑制。因此,通过在纸张5被分离爪71从传输带31上分离的分离点的上游侧设置齿辊78,有效地防止了由于纸张5的抬起而导致的纸张5与托架23的接触。
另外,分离爪71和齿辊78可选地如图15所示那样安置,或者分离爪71和齿辊78可以安置在主扫描方向上的相同位置,尽管未示出。
而且,齿辊78可以设置为可以向上或向下移动(沿接近或离开纸张传输通道的方向)。因此,在传输较厚纸张的情况下,齿辊可以向远离纸张传输通道的方向移动,这防止了较厚的纸张被齿辊78卡住。所以在沿横纹方向传输纸张时可以有效地防止纸张的抬起。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具体公开的实施例,而是在不背离本发明范围之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修改。
本申请基于2004年3月3日提交的日本在先申请No.2004-058289,其全部内容作为参考结合于此。

Claims (15)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将记录液的液滴排出到纸张上以形成图像的记录头;和
静电吸附纸张并垂直于纸张纹理方向传输纸张的带状传输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从所述带状传输机构分离纸张的分离机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的分离机构包括与从所述带状传输机构送出的纸张相接触的分离元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防止从所述的带状传输机构送出的纸张抬起的防抬起机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的防抬起机构包括与从所述带状传输机构送出的纸张相接触的接触元件,而且所述的接触元件位于纸张从所述带状传输机构分离的分离点的上游侧。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的防抬起机构包括与从所述的带状传输机构送出的纸张相接触的接触元件,而且所述的接触元件可以在与纸张传输方向大体垂直的方向上移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从所述的带状传输机构分离纸张的分离机构;和
防止从所述带状传输机构送出的纸张抬起的防抬起机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的分离机构包括与从所述带状传输机构送出的纸张相接触的分离元件。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的防抬起机构包括与从所述的带状传输机构送出的纸张相接触的接触元件,而且所述的接触元件位于纸张从所述的带状传输机构分离的分离点的上游侧。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的防抬起机构包括与从所述的带状传输机构送出的纸张相接触的接触元件,而且所述的接触元件可以在与纸张传输方向大体垂直的方向上移动。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的分离机构和所述的防抬起机构沿同一直线布置,该直线垂直于所述的带状传输机构传输纸张的方向。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的分离机构和所述的防抬起机构二者择一地布置在与纸张传输方向垂直的方向上。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的防抬起机构包括与从所述带状传输机构送出的纸张相接触的接触元件,而且所述接触元件可以在与纸张传输方向大体垂直的方向上移动。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容纳待供给到所述带状传输机构的纸张从而使得所述带状传输机构将纸张以纸张的纹理方向垂直于纸张传输方向的状态放置在所述纸张供给机构中的纸张供给机构。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的纸张供给机构被构造和布置为允许纸张的插入从而使得纸张的插入方向与纸张的纹理方向一致。
CNB2005100697539A 2004-03-03 2005-03-03 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351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58289/2004 2004-03-03
JP058289/04 2004-03-03
JP2004058289A JP2005247476A (ja) 2004-03-03 2004-03-03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72931A true CN1672931A (zh) 2005-09-28
CN100393514C CN100393514C (zh) 2008-06-11

Family

ID=34909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69753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3514C (zh) 2004-03-03 2005-03-03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7712892B2 (zh)
JP (1) JP2005247476A (zh)
CN (1) CN100393514C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74867B (zh) * 2008-05-08 2011-02-09 佳能株式会社 记录设备
CN101607485B (zh) * 2008-06-19 2012-09-26 佳能株式会社 记录介质运送装置
CN107020846A (zh) * 2015-11-30 2017-08-0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CN109070604A (zh) * 2015-10-27 2018-12-21 爱克发有限公司 用于热敏基材的喷墨印刷方法
CN109397909A (zh) * 2018-11-06 2019-03-01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财经管理中的安全印章机构
CN109849532A (zh) * 2017-11-30 2019-06-07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打印装置和打印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62810B2 (ja) * 2005-05-27 2011-03-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674127B2 (ja) * 2005-07-12 2011-04-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408847B2 (ja) * 2005-08-11 2010-02-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用紙搬送装置
JP4579801B2 (ja) * 2005-09-09 2010-11-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
JP4597823B2 (ja) * 2005-09-14 2010-12-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717571B2 (ja) * 2005-09-16 2011-07-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947960B2 (ja) * 2005-11-24 2012-06-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吸引ポンプ、維持回復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38997B2 (ja) * 2005-12-01 2011-08-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890844B2 (ja) * 2005-12-01 2012-03-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776373B2 (ja) * 2005-12-27 2011-09-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623663B2 (ja) 2006-07-10 2011-02-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材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98410B2 (ja) * 2006-07-12 2013-09-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18644A (ja) * 2006-07-14 2008-01-3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33141A (ja) * 2006-07-31 2008-02-14 Ricoh Co Ltd 光走査装置および光走査装置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US7992993B2 (en) * 2007-01-04 2011-08-0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image
US8042931B2 (en) * 2007-01-04 2011-10-25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image
JP2008221497A (ja) 2007-03-09 2008-09-25 Ricoh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949094B2 (ja) * 2007-03-17 2012-06-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999505B2 (ja) * 2007-03-17 2012-08-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着弾位置ずれ補正方法
JP5004622B2 (ja) * 2007-03-17 2012-08-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着弾位置ずれ補正方法
JP5081338B2 (ja) * 2007-03-17 2012-11-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体吐出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4975492B2 (ja) * 2007-03-19 2012-07-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081339B2 (ja) * 2007-03-19 2012-11-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329835B2 (ja) * 2007-03-28 2009-09-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5151285B2 (ja) * 2007-07-13 2013-02-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廃液収容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2042329A1 (en) * 2007-09-28 2009-04-0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4939377B2 (ja) * 2007-11-14 2012-05-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903114B2 (ja) * 2007-11-14 2012-03-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897966B2 (ja) 2007-11-15 2012-03-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004771B2 (ja) 2007-11-22 2012-08-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043610B2 (ja) * 2007-11-22 2012-10-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26144A (ja) * 2007-11-27 2009-06-1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043614B2 (ja) * 2007-12-05 2012-10-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キャリッジ
JP5145909B2 (ja) * 2007-12-06 2013-02-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073509B2 (ja) * 2008-01-17 2012-11-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着弾位置ずれ補正方法
JP5091693B2 (ja) * 2008-01-18 2012-12-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107735B2 (ja) * 2008-01-28 2012-12-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151563B2 (ja) * 2008-03-05 2013-02-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記録装置
JP5239899B2 (ja) * 2008-07-29 2013-07-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640478B2 (ja) * 2008-09-26 2011-03-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5699552B2 (ja) * 2010-11-09 2015-04-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910921B2 (ja) * 2011-11-11 2016-04-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9211736B2 (en) * 2012-07-25 2015-12-15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electrostatic fields underneath print heads in an electrostatic media transport
JP2014188930A (ja) * 2013-03-28 2014-10-06 Seiko Epson Corp 印刷制御装置および印刷装置ならびに印刷方法
JP6746904B2 (ja) * 2015-12-09 2020-08-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7333009B2 (ja) 2019-06-14 2023-08-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115847A (ja) 2020-01-29 2021-08-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印刷装置
JP7419848B2 (ja) 2020-02-06 2024-01-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印刷装置
JP7419957B2 (ja) 2020-04-28 2024-01-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整合装置、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5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40372A (en) * 1978-04-21 1979-10-31 Taihei Chem Electrostatic holding conveyor belt and electrostatic holding shifter that use said belt
JP2825846B2 (ja) * 1988-08-18 1998-11-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両面画像記録装置におけるシート搬送装置
JPH0249263U (zh) * 1988-09-30 1990-04-05
CN1030626C (zh) * 1988-11-09 1996-01-03 夏普公司 图象形成装置
US5936651A (en) * 1988-12-30 1999-08-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medium conveying mechanism for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2897960B2 (ja) 1989-05-12 1999-05-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部材等の吸着装置、シート部材等の吸着方法、画像記録装置及び原稿取り扱い装置
US5130759A (en) * 1989-09-07 1992-07-1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forming an image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medium
JP3014815B2 (ja) * 1990-08-31 2000-02-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3255409B2 (ja) * 1990-11-29 2002-0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ES2100988T3 (es) * 1991-09-03 1997-07-01 Canon Kk Aparato transportador de hojas.
JPH06303373A (ja) * 1993-04-14 1994-10-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スキャナプリンタ
DE69429221T2 (de) * 1993-07-28 2002-06-27 Canon Kk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gerät und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verfahren
JPH0753081A (ja) 1993-08-06 1995-02-28 Canon Aptecs Kk 印刷装置
US5668581A (en) * 1993-10-27 1997-09-16 Mita Industrial Co., Ltd.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JP3432052B2 (ja) * 1994-09-02 2003-07-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5847719A (en) * 1995-02-21 1998-12-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apparatus
DE69621553T2 (de) * 1995-10-17 2003-01-16 Sharp Kk Bogenausgabevorrichtung
JPH09183547A (ja) 1996-01-08 1997-07-15 Canon Inc シート材排出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H09183546A (ja) 1996-01-08 1997-07-15 Canon Inc シート材排出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3397605B2 (ja) * 1996-01-19 2003-04-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H09222801A (ja) 1996-02-16 1997-08-26 Casio Electron Mfg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1010878A (ja) 1996-06-20 1998-01-1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059945B2 (ja) 1996-11-13 2008-03-1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US5757407A (en) * 1996-11-25 1998-05-26 Xerox Corporation Liquid ink printer having multiple pass drying
US5933214A (en) * 1996-12-06 1999-08-03 Konica Corporation Scanning exposure apparatus
EP1346936B1 (en) * 1997-01-13 2007-04-11 Canon Finetech Inc. Roll paper supply device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es
US6309064B1 (en) * 1997-11-20 2001-10-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apparatus
US6181884B1 (en) * 1998-03-30 2001-01-30 Minolta Co., Ltd. Image producing apparatus having an image reading unit
US6179419B1 (en) * 1998-09-29 2001-01-30 Hewlett-Packard Belt driven media handling system with feedback control for improving media advance accuracy
JP2000168987A (ja) 1998-11-30 2000-06-20 Canon Inc 搬送ベル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203739A (ja) 1999-01-12 2000-07-25 Canon Inc 用紙搬送装置
JP2000247476A (ja) 1999-03-01 2000-09-12 Canon Inc 搬送ベルト及びベル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272770A (ja) 1999-03-24 2000-10-03 Canon Inc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116679A (ja) * 2000-07-31 2002-04-1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EP1826626B1 (en) * 2000-09-27 2012-12-05 Ricoh Company, Ltd. Apparatuses for color image formation, tandem color image formation and image formation
JP4536897B2 (ja) * 2000-10-02 2010-09-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20106223A1 (en) * 2001-02-02 2002-08-08 Yergenson Robin P. In-line color printer having horizontal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US6752494B2 (en) * 2001-02-27 2004-06-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k-jet recording process
JP3804928B2 (ja) 2001-03-09 2006-08-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体噴射記録装置
JP2002321432A (ja) 2001-04-26 2002-11-05 Canon Inc 情報処理装置、印刷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記憶媒体、およびそ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US6712463B2 (en) * 2001-09-07 2004-03-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apparatus
US6567620B2 (en) * 2001-09-27 2003-05-20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variable gap size based on recording media supply level
US6877854B2 (en) * 2001-09-28 2005-04-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6882823B2 (en) * 2002-01-08 2005-04-1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system
JP3766039B2 (ja) * 2002-04-12 2006-04-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用紙搬送装置および印刷装置
US6851802B2 (en) * 2002-05-02 2005-02-0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device including mechanism to lock cover
US6935739B2 (en) * 2002-09-30 2005-08-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apparatus, printing cartridge, and colorant container
US7097297B2 (en) * 2002-10-23 2006-08-29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Ink jet printer, and image print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printer
US7434927B2 (en) * 2002-11-26 2008-10-14 Ricoh Company, Ltd. Inkjet recording device
WO2004048239A1 (en) * 2002-11-26 2004-06-10 Ricoh Company, Ltd. Stably operable image-forming apparatus with improved paper conveying and ejecting mechanism
US7431278B2 (en) * 2003-03-26 2008-10-0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laten used therein
JP3897007B2 (ja) * 2003-07-31 2007-03-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KR100547160B1 (ko) * 2003-12-04 2006-01-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잉크젯 프린터
US7515866B2 (en) * 2004-12-14 2009-04-07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74867B (zh) * 2008-05-08 2011-02-09 佳能株式会社 记录设备
CN101607485B (zh) * 2008-06-19 2012-09-26 佳能株式会社 记录介质运送装置
CN102785485B (zh) * 2008-06-19 2014-10-08 佳能株式会社 记录介质运送装置
CN109070604A (zh) * 2015-10-27 2018-12-21 爱克发有限公司 用于热敏基材的喷墨印刷方法
CN107020846A (zh) * 2015-11-30 2017-08-0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CN107020846B (zh) * 2015-11-30 2019-12-17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CN109849532A (zh) * 2017-11-30 2019-06-07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打印装置和打印方法
CN109397909A (zh) * 2018-11-06 2019-03-01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财经管理中的安全印章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149299A1 (en) 2010-06-17
US20050194730A1 (en) 2005-09-08
US7712892B2 (en) 2010-05-11
CN100393514C (zh) 2008-06-11
JP2005247476A (ja) 2005-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72931A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775818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n electrostatic conveyance apparatus capable of stably conveying a recording medium
US775350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67178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7626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7891657B2 (en) Sheet feede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sheet feeding method, utilizing sheet deformation prevention member
JP440884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用紙搬送装置
KR20180095447A (ko) 잉크젯 기록 장치
CN1824511A (zh) 成像装置
KR100637912B1 (ko) 용지 이송장치, 화상 형성장치 및 용지 이송방법
JP484279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743492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6111002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搬送装置
JP473096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799299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43899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460374B2 (ja) 静電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3794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7642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55366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0238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34757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79937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2435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782898A (zh) 图像记录装置和片材输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611

Termination date: 2021030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