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49256A - 光盘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49256A
CN1549256A CNA2004100073297A CN200410007329A CN1549256A CN 1549256 A CN1549256 A CN 1549256A CN A2004100073297 A CNA2004100073297 A CN A2004100073297A CN 200410007329 A CN200410007329 A CN 200410007329A CN 1549256 A CN1549256 A CN 15492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ignal
focusing
information faces
light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0732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99276C (zh
Inventor
渡边克也
守屋充郎
山田真一
枝广泰明
山元猛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492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492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9927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927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45Methods for initialising servos, start-up sequenc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8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into, or out of, its operative position or across tracks, otherwise than during the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for adjustment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or track change or selection
    • G11B7/08505Methods for track change, selection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by moving the head
    • G11B7/08511Methods for track change, selection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by moving the head with focus pull-in onl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6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adapted for scanning different types of carrier, e.g. CD & DV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9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 G11B2007/001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for carriers having multiple discrete layers

Abstract

本发明旨在提供实现具有两焦点的光学头或多个信息面的盘的高速并稳定的聚焦控制的光盘装置。在装置启动时、再启动时,使聚光镜接近盘后离开,或离开后接近。在光束的聚光点每通过各信息面时计量出现在FE上的S形信号的振幅,切换聚焦检测系统的增益以成为预定的振幅,设定最佳的引入电平。当从最上点离开盘或从最下点接近盘时,在光束的聚光点最初到达的信息面上使聚焦控制工作而结束引入。然后,使聚焦控制一度不工作,根据FE信号的电平和设定在各信息面上的引入电平,来使聚光镜加减速,移动到下一个信息面。

Description

光盘装置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01119458.8”,申请日期为1996年07月26日,发明名称为“光盘装置”的发明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式记录重放装置,利用来自激光器等光源的光束来把信号光学地记录到记录媒体上并且重放该记录的信号,特别是,涉及具有聚焦控制装置以进行把照射到记录媒体上的光束的聚光状态控制成为预定聚光状态的光学式记录重放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光学式记录重放装置,如日本专利公开平7-129968号公报所记录的那样,是这种光学式记录重放装置:把由半导体激光器等的光源所发生的光束聚光照射到以预定转速旋转的圆盘状的记录媒体上,对信号进行记录重放。在上述圆盘状的记录媒体上以螺旋状或同心圆状地设置宽约0.6μm、间距1.5μm的微小轨迹。为了在该轨迹上记录信号或重放记录在轨迹上的信号,在这些光学式记录重放装置中进行聚焦控制以使照射在记录媒体上的光束成为预定的聚光状态。
在图19中表示出表明含有这种现有聚焦控制装置的光学式记录重放装置的简单结构的方框图。下面用图19来说明现有的聚焦控制装置。
如图19所示,该现有的记录重放装置包括:半导体激光器等的光源1,即用于把光束8照射到作为记录媒体的盘7上的光学系统;耦合镜2;偏振光束分离器3;偏振光片4和聚光镜5;以及用于使盘7以预定转速旋转的光盘电动机6。由光源1产生的光束8通过耦合镜2变成平行光。其后,该平行光被偏振光束分离器3反射,然后,通过偏振光片4而由聚光镜5进行聚光,照射到由光盘电动机6驱动旋转的盘7上。
该光学式记录重放装置具有聚光镜9和分光镜10,作为用于接收来自盘7的反射光的器件。来自盘7的反射光通过聚光镜5、偏振光片4及偏振光束分离器3,再经过聚光镜9,而由分光镜10分割成两个方向的光束11和15。光束11和15分别输入聚焦控制装置及跟踪控制装置。
聚焦控制装置由二分割构造的光检测器12、前置放大器13A,13B、差动放大器14、相位补偿电路18、直线电动机19、开关33、驱动电路35、聚焦控制器件(聚焦执行器件)30、逻辑电路40、比较器41和三角波发生器42所构成。光检测器12具有两个感光部A和B,来自各个感光部A和B的输出信号分别由前置放大器13A和13B进行放大,然后输入差动放大器14。其中,能够由聚光镜9和分光镜10实现刀刃检测法,差动放大器14的输出信号成为聚焦偏差(FE:FocusError)信号。
聚焦偏差信号FE由相位补偿电路18补偿聚焦控制系统的相位,通过用于闭合聚焦控制系统的环路的开关33而输入驱动电路35。当通过开关33使聚焦控制系统成为闭合状态时,驱动电路35对来自相位补偿电路18的FE进行功率放大,把其输出给聚焦控制器件36。由此构成,驱动聚焦控制器件36以在聚焦控制系统闭合的状态下使盘上的光束一直成为预定的聚光状态。三角波发生器42的输出信号输入开关33。FE通过比较器41输入逻辑电路40。逻辑电路40控制开关33的开闭。
直线电动机19使聚光镜5、聚焦控制器件36和偏振光束分离器3等向横切盘7上的轨迹的方向移动,通常在把光束的聚光点移动到预定的轨迹上时才工作。
一方面,由分光镜10所分出的一条光束15输入跟踪控制装置的二分割构造的光检测器16。光检测器16具有两个感光部C和D,来自各个感光部C和D的输出信号的差输出信号成为用于进行下列控制的轨迹偏差信号(TE):使盘7上的光束确实扫描轨迹上。由于跟踪控制与本发明没有直接关系,在此省略详细的说明,在以下的实施例中进行必要的说明。
在具有这种构成的聚焦控制装置的光学式记录重放装置中,进行以下这样的聚焦控制。
首先,由光盘电动机6使盘7旋转,当达到预定的转速时,把开关33切换到三角波发生器42侧,由来自三角波发生器42的信号对聚焦控制器件36进行三角波驱动,由此使聚光镜42在与盘7的记录表面垂直的方向上上下移动。由此,成为盘7上的光束的聚光点上下移动的状态。此时,由比较器41检测出光束的聚光点通过记录表面时出现的S状的FE(以下称为S形信号)。通过检测出该S形信号,逻辑电路40就能知道光束的聚光点是否存在于记录表面附近,当聚光点存在于记录表面附近时,把开关切换到相位补偿电路18侧。这样,通过闭合聚焦控制环路,进行聚焦控制(聚焦引入)的工作以使光束位于预定的最佳的目标位置上。
参照图20、图21、和图22来说明该聚焦引入的工作。图20表示出现在聚焦引入时的聚光镜驱动信号和FE上的S形信号的波形图;图21是表示聚光镜5接近离开盘7时在FE上出现的盘7表面的保护膜和记录膜上的S形信号与引入电平的关系的波形图;图22是表示该聚焦控制装置中的基本聚焦引入程序的简单流程图。
如图22所示,当记录重放装置的电源被接入时,在步骤S21,光盘电动机6变为接通,盘7旋转。当盘7达到预定的转速时,在步骤S23中,光源1变为接通,则例如半导体激光器发光。接着,在步骤S23中,直线电动机19动作,使聚光镜5向盘7的内周移动。当以上的初始动作结束时,进入聚焦引入工作中。
在该聚焦引入工作中,首先,如图20所示,在步骤S24中,通过来自三角波发生器42的输出信号,使聚光镜5向下移动而离开盘7,在步骤S25中,使聚光镜5向上移动而接近盘7。在反复进行该聚光镜的远离接近期间,在步骤S26中,检测S形信号到达预定的引入电平的情况。在到达预定的引入电平之后,由逻辑电路40使开关33切换到相位补偿电路18侧,在步骤S27中,中止聚光镜5的上下移动,在步骤S28中,聚焦控制接通,引入工作结束,开始聚焦控制。
通过分别由盘7的记录膜的反射及保护膜的反射所输出的S形信号的振幅来规定用于引入聚焦的比较器41的检测电平(引入电平),如图21所示,大于保护膜的S形信号的峰值并且设定在记录膜的S形信号的峰值与0之间的线性区间内。
在现有的光学式记录重放装置中,通过上述这种方法,来实现聚焦控制的引入工作。
在这种现有的方法中,由于在光束的聚光点每次通过在图6所示的单面上具有两层以上的信息面的大容量盘(例如数字图象盘,以下称为DVD)的各个信号面时S形出现,一旦在引入时使聚光镜成为UP/DOWN,仅信息面的数量S形出现。例如,在DVD的两层盘中,如图7所示,加在保护膜的小S形上,在各信息面上的两周期的S形出现。在现有的聚焦控制装置中,错误检测表面的保护膜的S形,在该部分中使聚焦控制成为ON后使引入失败,由于在信息面上的两周期的S形中使聚焦控制为ON,无法在两层中的任一面上进行引入。这样,就非常难于确实地选择两层中的上面或下面来进行聚焦控制,并难于进行跟踪控制而完成信息的重放。
在使用图1的106这样的全息器件以能在DVD和CD上进行重放互换的光学头中,在图1的107a、107b这样的两个聚焦点上成像,在这两条光束的影响下,在CD等的信息面为1层的盘上,各聚焦点上的S形在引入时出现,则难于判别在任一聚焦点上是否引入,而且,在DVD的两层盘中,如图7所示,在引入时的1次的UP或DOWN中最低6个的S形出现在FE上,而且在盘的面较大的情况下,由于各个S形互相干涉而成为非线形,则几乎不可能计测S形的振幅而学习引入电平并确实检测出引入面以进行引入控制。
在两层盘或以上的多层盘上,由于在各个信息面上偏心量、聚焦关闭设定值、跟踪关闭设定值、聚焦增益值、跟踪增益值及检索中的聚焦偏差量不同,即使一个面上最佳设定这些校正值,但在光束移动到其他的信息面上而进行重放或记录的情况下,就会产生较大的聚焦偏差、跟踪偏差,而使聚焦控制和跟踪控制变为不稳定。在轨迹的检索时,在横断沟的影响下,聚焦偏差变大,而不能进行稳定的检索。
在现有的光学式记录重放装置中,对于CD、DVD的一层盘或DVD的二层盘、CD-R和DVD等的可写入型盘等各种盘不是相对应的,在装入了不是与该装置相对应的盘时,显示出错误,而强制排出该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学式记录重放装置,即使对于两层盘或多层盘,或者即使在把光束照射到该盘上的光学头是具有对应于基板材料厚度不同的盘的两焦点的光学头的情况下,也能进行高速及稳定的聚焦控制的引入。
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对应于大容量的两层或多层盘的可靠性高的光学式记录重放装置,能够在层间进行高速和稳定的移动,无论在哪一层都能确保稳定的聚焦、跟踪及轨迹检索的性能。
本发明的第1方案涉及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聚光装置,把光束聚光照射到具有两个信息面的记录载体上;移动装置,在与上述记录载体的信息面实质上垂直的方向上移动由上述聚光装置所聚光的光束的聚光点;光检测装置,接收来自上述所聚光的光束的记录载体的反射光;聚光状态检测装置,根据上述光检测装置的输出信号而检测出照射在上述信息面上的光束的聚光状态;聚焦控制装置,根据上述聚光状态检测装置的输出信号来驱动上述移动装置,把上述光束的聚光状态控制成为预定的状态;聚焦跃变装置,驱动上述移动装置,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从上述记录载体的第一信息面向第二信息面移动;该聚焦跃变装置由发生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从上述记录载体的一个信息面向另一个信息面移动的加速信号的加速装置和使光束的聚光点的移动速度减速的减速装置构成,在上述记录载体面设置为水平的情况下,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从下方向上方的信息面移动时的加速信号的峰值与时间宽度之积的值大于从上方向下方的信息面移动时的加速信号的峰值与时间宽度之积的值。
本发明的第2方案涉及的光盘装置是,在本发明的第1方案所述的光盘装置中,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从下方向上方的信息面移动时的加速信号的峰值大于从上方向下方的信息面移动时的加速信号的峰值,该加速信号的时间宽度在两者的移动情况下相同。
本发明的第3方案涉及的光盘装置是,在本发明的第1方案所述的光盘装置中,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从下方向上方的信息面移动时的加速信号的时间宽度长于从上方向下方的信息面移动时的加速信号的时间宽度,该加速信号的峰值在两者的移动情况下相同。
本发明的第4方案涉及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聚光装置,把光束聚光照射到具有两个信息面的记录载体上;移动装置,在与上述记录载体的信息面实质上垂直的方向上移动由上述聚光装置所聚光的光束的聚光点;光检测装置,接收来自上述所聚光的光束的记录载体的反射光;聚光状态检测装置,根据上述光检测装置的输出信号而检测出照射在上述信息面上的光束的聚光状态;聚焦控制装置,根据上述聚光状态检测装置的输出信号来驱动上述移动装置,把上述光束的聚光状态控制成为预定的状态;聚焦跃变装置,驱动上述移动装置,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从上述记录载体的第一信息面向第二信息面移动;该聚焦跃变装置由发生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从上述记录载体的一个信息面向另一个信息面移动的加速信号的加速装置和使光束的聚光点的移动速度减速的减速装置构成,在上述记录载体面设置为水平的情况下,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从下方向上方的信息面移动时的减速信号的峰值与时间宽度之积的值小于从上方向下方的信息面移动时的减速信号的峰值与时间宽度之积的值。
本发明的第5方案涉及的光盘装置是,在本发明的第4方案所述的光盘装置中,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从下方向上方的信息面移动时的减速信号的峰值小于从上方向下方的信息面移动时的减速信号的峰值,该减速信号的时间宽度在两者的移动情况下相同。
本发明的第6方案涉及的光盘装置是,在本发明的第4方案所述的光盘装置中,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从下方向上方的信息面移动时的减速信号的时间宽度短于从上方向下方的信息面移动时的减速信号的时间宽度,该减速信号的峰值在两者的移动情况下相同。
本发明的第7方案涉及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聚光装置,把光束聚光照射到具有两个信息面的记录载体上;移动装置,在与上述记录载体的信息面实质上垂直的方向上移动由上述聚光装置所聚光的光束的聚光点;光检测装置,接收来自上述所聚光的光束的记录载体的反射光;聚光状态检测装置,根据上述光检测装置的输出信号而检测出照射在上述信息面上的光束的聚光状态;聚焦控制装置,根据上述聚光状态检测装置的输出信号来驱动上述移动装置,把上述光束的聚光状态控制成为预定的状态;聚焦跃变装置,驱动上述移动装置,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从上述记录载体的第一信息面向第二信息面移动;该聚焦跃变装置由发生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从上述记录载体的一个信息面向另一个信息面移动的加速信号的加速装置和使光束的聚光点的移动速度减速的减速装置构成,在上述记录载体面设置为水平的情况下的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从下方向上方的信息面移动时的加速信号的峰值与时间宽度之积的值大于设置成上述记录载体面变为垂直时的加速信号的峰值与时间宽度之积的值。
本发明的第8方案涉及的光盘装置是,在本发明的第7方案所述的光盘装置中,在上述记录载体面设置为水平的情况下的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从下方向上方的信息面移动时的加速信号的峰值大于设置成上述记录载体面变为垂直时从上方向下方的信息面移动时的加速信号的峰值,该加速信号的时间宽度在两者的移动情况下相同。
本发明的第9方案涉及的光盘装置是,在本发明的第7方案所述的光盘装置中,在上述记录载体面设置为水平的情况下的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从下方向上方的信息面移动时的加速信号的时间宽度长于设置成上述记录载体面变为垂直时从上方向下方的信息面移动时的加速信号的时间宽度,该加速信号的峰值在两者的移动情况下相同。
本发明的第10方案涉及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聚光装置,把光束聚光照射到具有两个信息面的记录载体上;移动装置,在与上述记录载体的信息面实质上垂直的方向上移动由上述聚光装置所聚光的光束的聚光点;光检测装置,接收来自上述所聚光的光束的记录载体的反射光;聚光状态检测装置,根据上述光检测装置的输出信号而检测出照射在上述信息面上的光束的聚光状态;聚焦控制装置,根据上述聚光状态检测装置的输出信号来驱动上述移动装置,把上述光束的聚光状态控制成为预定的状态;聚焦跃变装置,驱动上述移动装置,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从上述记录载体的第一信息面向第二信息面移动;该聚焦跃变装置由发生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从上述记录载体的一个信息面向另一个信息面移动的加速信号的加速装置和使光束的聚光点的移动速度减速的减速装置构成,在上述记录载体面设置为水平的情况下的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从下方向上方的信息面移动的加速信号的峰值与时间宽度之积的值小于设置成上述记录载体面变为垂直时的加速信号的峰值与时间宽度之积的值。
本发明的第11方案涉及的光盘装置是,在本发明的第10方案所述的光盘装置中,在上述记录载体面设置为水平的情况下的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从下方向上方的信息面移动时的减速信号的峰值小于设置成上述记录载体面变为垂直时的减速信号的峰值,该减速信号的时间宽度在两者的移动情况下相同。
本发明的第12方案涉及的光盘装置是,在本发明的第10方案所述的光盘装置中,在上述记录载体面设置为水平的情况下的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从下方向上方的信息面移动时的减速信号的时间宽度短于设置成上述记录载体面变为垂直时的,该减速信号的峰值在两者的移动情况下相同。
本发明的第13方案涉及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聚光装置,把光束聚光照射到具有两个信息面的记录载体上;移动装置,在与上述记录载体的信息面实质上垂直的方向上移动由上述聚光装置所聚光的光束的聚光点;光检测装置,接收来自上述所聚光的光束的记录载体的反射光;聚光状态检测装置,根据上述光检测装置的输出信号而检测出照射在上述信息面上的光束的聚光状态;聚焦控制装置,根据上述聚光状态检测装置的输出信号来驱动上述移动装置,把上述光束的聚光状态控制成为预定的状态;聚焦跃变装置,驱动上述移动装置,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从上述记录载体的第一信息面向第二信息面移动;该聚焦跃变装置由发生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从上述记录载体的一个信息面向另一个信息面移动的加速信号的加速装置和使光束的聚光点的移动速度减速的减速装置构成,在上述记录载体面设置为水平的情况下的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从上方向下方的信息面移动的加速信号的峰值与时间宽度之积的值小于设置成上述记录载体面变为垂直时的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移动的加速信号的峰值与时间宽度之积的值。
本发明的第14方案涉及的光盘装置是,在本发明的第13方案所述的光盘装置中,在上述记录载体面设置为水平的情况下的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从上方向下方的信息面移动时的加速信号的峰值小于设置成上述记录载体面变为垂直时从上方向下方的信息面移动时的加速信号的峰值,该加速信号的时间宽度在两者的移动情况下相同。
本发明的第15方案涉及的光盘装置是,在本发明的第13方案所述的光盘装置中,在上述记录载体面设置为水平的情况下的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从上方向下方的信息面移动时的加速信号的时间宽度短于设置成上述记录载体面变为垂直时的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移动时的加速信号的时间宽度,该加速信号的峰值在两者的移动情况下相同。
本发明的第16方案涉及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聚光装置,把光束聚光照射到具有两个信息面的记录载体上;移动装置,在与上述记录载体的信息面实质上垂直的方向上移动由上述聚光装置所聚光的光束的聚光点;光检测装置,接收来自上述所聚光的光束的记录载体的反射光;聚光状态检测装置,根据上述光检测装置的输出信号而检测出照射在上述信息面上的光束的聚光状态;聚焦控制装置,根据上述聚光状态检测装置的输出信号来驱动上述移动装置,把上述光束的聚光状态控制成为预定的状态;聚焦跃变装置,驱动上述移动装置,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从上述记录载体的第一信息面向第二信息面移动;该聚焦跃变装置由发生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从上述记录载体的一个信息面向另一个信息面移动的加速信号的加速装置和使光束的聚光点的移动速度减速的减速装置构成,在上述记录载体面设置为水平的情况下的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从上方向下方的信息面移动时的加速信号的峰值与时间宽度之积的值大于设置成上述记录载体面变为垂直时的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移动的减速信号的峰值与时间宽度之积的值。
本发明的第17方案涉及的光盘装置是,在本发明的第16方案所述的光盘装置中,在上述记录载体面设置为水平的情况下的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从上方向下方的信息面移动时的减速信号的峰值大于设置成上述记录载体面变为垂直时的减速信号的峰值,该减速信号的时间宽度在两者的移动情况下相同。
本发明的第18方案涉及的光盘装置是,在本发明的第16方案所述的光盘装置中,在上述记录载体面设置为水平的情况下的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从上方向下方的信息面移动时的减速信号的时间宽度长于设置成上述记录载体面变为垂直时的减速信号的时间宽度,该减速信号的峰值在两者的移动情况下相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光学式记录重放装置的方框图;
图2是详细表示实施例1的关于图1的聚焦控制及聚焦引入的部分的方框图;
图3是表示实施例1的基板材料厚度不同的CD、DVD(分别为图(a)、(b))中的盘、UP/DOWN信号和FE信号的关系的波形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1的聚焦引入时的基板材料厚度不同的CD、DVD中的FE、UP/DOWN信号和AS信号的关系的波形图;
图5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的工作的聚焦引入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在本发明中使用的两层和多层盘的截面的图;
图7是表示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2的聚焦控制的引入工作的透镜驱动信号及FE信号的波形、和在各步骤中的聚光镜位置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2的聚焦控制的引入工作的FE信号、透镜驱动信号及RF信号的波形图;
图9是表示实施例2的引入工作流程的流程图;
图1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3的详细表示跟踪控制和偏心校正的部分的方框图;
图11是实施例3中的聚焦控制的跳跃动作的聚焦跃变时的FE信号、透镜驱动信号和TE信号的波形图;
图12是表示实施例3的聚焦控制的跳跃动作的流程图;
图13是用于说明实施例3的详细表示聚焦控制的峰值保持及其控制的部分的方框图;
图1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4中的两层盘的检索的图;
图15是实施例4中的把检索中F+、F-、及该信号进行峰值保持的F+PH、F-PH及各个差信号的FE及FEENV的波形图;
图16是表示实施例4中的由象散法检测FE时的电路图的方框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5中的装入两层盘来进行起动时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1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用于从某个信息面向另一个信息面移动的聚焦跃变动作的图;
图19是表示现有聚焦控制装置的构成的方框图;
图20是用于说明现有聚焦控制的引入工作的波形图;
图21是用于说明现有聚焦控制的引入工作的波形图;
图22是表示现有聚焦控制的引入工作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23是在图(a)-(i)中分别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FE信号分别为图18的A-I点时的光检测点的图;
图24是对本发明实施例14中的两层以上的盘的跟踪控制的偏移学习进行说明的图;
图2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9中的盘的偏心学习时的由TE和光盘电动机的FG信号及DSP生成的偏心校正信号的图;
图26是对本发明实施例10中的两层以上的盘的跟踪控制的增益学习进行说明的图;
图27是对本发明实施例11中的两层以上的盘的聚焦控制的增益学习进行说明的图;
图28是对本发明实施例12中的两层以上的盘的聚焦控制的偏移学习进行说明的图;
图29是对本发明实施例13中的两层以上的盘的跟踪控制的偏移学习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用图1至图18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表示本发明的光学式记录重放装置,在下述的全部实施例1-14中是共同的。
1)本发明的光盘装置的构成
如图1所示,包括:用于把光束107a,107b照射到作为记录媒体的盘101上的光学系统即半导体激光器等的光源108;耦合镜109;偏振光束分离器110;全息器件106及聚光镜105;以及用于使盘101以预定转速旋转的光盘电动机102。从光源108产生的光束由耦合镜109变为平行光。该平行光由偏振光束分离器110反射后通过全息器件106,分割成两个光束,由聚光镜105聚光,形成两个焦点的光束点,以在盘的厚度方向上成象为两个聚焦点107a,107b。
各个光束点107a,107b照射在由光盘电动机102驱动旋转的盘101上。这两个光束根据装入的盘的基板材料厚度分别使用。例如,在CD这样的1.2mm的厚度的盘的情况下,在信息面上聚焦控制光束107b,在DVD这样的高密度化的基板材料厚度0.6mm的盘的情况下,在信息上聚焦控制光束107a。
在本发明所述的记录重放装置中使用的盘,除现有的CD等这样的重放面为一个的一层盘以外,是图6(a)所示的单面的信息面为半透明膜并用20-60μm的粘结层粘合成多层状的两层盘,或如图6(b)所示的把几μm的薄膜状的记录重放膜进行多层粘合的N层盘(在图中N=4)。
该记录重放装置,作为用于接受来自盘101的反射光的器件,进一步包括聚光镜111和4分割的光检测器113。来自盘101的反射光通过聚光镜105、全息器件106和偏振光束分离器110,经过聚光镜111而输入4分割构造的光检测器113,分别输入由DSP129、及AD变换器123,124、增益切换电路121,122等构成的聚焦控制装置FC及跟踪控制装置TC。跟踪控制装置TC由4分割构造的光检测器113、前置放大器114a,114b,115a,115b、加法电路116,117、比较器118,119、相位比较器134,差动放大器120、增益切换电路122、DSP129、AD变换器124、驱动电路130及跟踪执行元件103所构成。输入4分割光检测器113的光束被变换成电信号(电流),由前置放大器114a、114b及115a、115b进行电压变换并放大。放大后的各信号在每对角位置由加法电路116及117进行合成后,由比较器118及119进行两值化并由相位比较器134进行相位比较。相位比较后的信号阻断高频后输入差动放大器120。该差动放大器120的输出是比较了照射在光检测器113上的光束的盘101上的相位的值,是表示来自光束点的盘101上的轨迹的偏移量的信号,这是公知的,差动放大器120的输出为:由用于进行使光束确实扫描轨迹的控制的相位差法所产生的轨迹偏差信号(TE:Track Error信号)。
这种轨迹偏差信号TE的检测方法,除上述那样的相位差法外,还有推挽法、三束法等,本发明可以使用任一种检测方法,而没有任何限制。
轨迹偏差信号TE增益切换电路122调整为预定的振幅(增益)。然后,由AD变换器124变换为数字值,输入DSP129。
另一方面,聚焦控制装置由4分割构造的光检测器113、前置放大器114a、114b,115a,115b、加法电路116,117、差动放大器113、增益切换电路121、AD变换器123、DSP129、驱动电路131及聚焦执行元件104所构成。
4分割光检测器113的各感光部A-D的输出信号分别由前置放大器114a,114b及115a,115b进行电流电压变换并放大,然后在每对角位置上由加法电路116和117进行合成,然后输入差动放大器133。
该差动放大器133的输出是表示在光检测器113上所照射的光束的盘101上的信息面上的光束点的聚焦偏差量的信号,这是公知的。差动放大器133的输出为用于使光束在盘101上的信息面上成为预定的聚焦状态的控制的所谓象散法产生的聚焦偏差信号(FE)。其中,对于聚焦偏差信号FE的检测方法,除象散法外,还有刀刃法(ナイフエツジ)、SSD法(Spot Sized Detection法),而本发明可以使用任一种检测方法,而没有任何限定。
聚焦偏差信号FE,由增益切换电路121根据对应于盘101的反射率等的光束光量变化振幅,被调整为预定的振幅。然后,由AD变换器123变换为数字值,输入DSP129。
图2是详细表示DSP129内的该聚焦控制及聚焦引入的部分的方框图。以下把图2加到图1中来进行说明。
DSP129,在内部构数字控制系统,由开关201、相位补偿滤波器202、增益切换部203、开关204、S形检测部205、电平判定部206、波形生成部207及保持部208所构成。
由AD变换器123进行了数字变换的FE通过开闭聚焦控制系统环路的开关201而输入由加法器、乘法器和延时器构成的相位补偿滤色器202。由相位补偿滤色器补偿了聚焦控制系统的相位滞后的FE切换聚焦控制系统的环路增益,通过设定的增益切换部203输入开关204。开关204开闭控制系统的环路,在聚焦控制的引入时,使聚光镜105接近、离开盘101,把用于检测盘101的信息面的UP/DOWN信号通过DA变换器209施加给驱动聚焦执行元件104的驱动电路131。在聚焦控制工作时通过开关204的聚焦偏差信号FE经过DA变换器209而变换成模拟信号,输入驱动电路131。
驱动电路131把聚焦偏差信号FE进行适当的电流放大、电平变换,来驱动聚焦执行元件104。由此,聚焦执行元件104进行驱动以使盘101上的光束一直为预定的聚光状态。
在聚焦引入时,波形生成部207输出三角波状的UP/DOWN信号,使开关204的B,C之间为ON,经过DA变换器209和驱动电路131来驱动聚焦执行元件104,而使聚光镜105上下移动,接近、离开盘101。
当用图2进一步进行说明时,AD变换后的聚焦偏差信号FE在DSP129内进行处理分路,实现聚焦引入的学习动作。使盘101旋转,使半导体108发光,由波形生成部207输出上升/下降信号,或者使聚光镜105接近盘,或者离开盘。此时,AD变换后的聚焦偏差信号FE,在S形检测部205中,计量其接近、离开时出现在聚焦偏差信号FE上的S形信号的振幅,如果该计量的振幅小于预定的振幅,则控制增益切换电路122,设定为使增益变低。如果振幅大于预定的振幅,则控制增益切换电路122,设定为使增益变高,由此,就能用AD变换器124后的输出使S形信号为恒定的振幅。由S形检测部205和增益切换电路122使S形信号成为预定的振幅的聚焦偏差信号FE被输入电平判定部206。输入的聚焦偏差信号FE,由该电平判定部206与预定的振幅电平(引入电平)信号比较,在该引入电平检测后,使开关201为ON,使开关204的A、C之间为ON,闭合聚焦控制环路,完成引入工作。
2)本发明中的聚焦引入方法
下面对本发明的光学式记录重放装置中的聚焦引入方法进行详细说明。为了易于理解说明,其中,以CD为1.2mm的基板材料厚度的盘,以0.6mm厚的DVD-ROM盘为薄型基板材料的盘,作为例子来进行说明。
如上述那样,本发明的光学式记录重放装置,为了确保以1.2mm基板材料为CD的盘与以0.6mm基板材料为DVD的盘的相互互换性,如上述那样,由全息器件106把光束分割成两路,使两个光束点聚焦在各个盘上。这样,在引入中,当聚光镜105亦即各光束点接近、离开盘101时,在两个光束点每次通过盘的信息面时,在聚焦偏差信号FE上检测S形信号。即,如图3所示,由基板材料厚1.2mm的CD用的光束和基板材料厚0.6mm的DVD用的光束所产生的S形信号出现了。
可是,如图3(a)所示,因为CD光束点(CD光束)比DVD(DVD光束)的光束点成象更远(上侧),所以,在最远离之后再接近于盘时,所出现的最初的S形是CD光束聚焦的S形;如图3(b)所示,在最接近于盘之后再离开盘时所出现的最初的S形是DVD光束聚焦的S形。
这样,当CD装载到装置中时,以机械的中立点为基准,使透镜暂时离开盘,CD束的点从完全离开盘的状态下再拉近盘,以检测最初出现的S形,就能使CD束聚焦到CD的信息面上。当DVD被装入时,透镜暂时接近盘,DVD束的点再从完全通过的状态下离开盘,以检测最初出的S形,就能使DVD束聚焦到信息面上。
实际上,由于CD、DVD是120mm的直径,则两者的盘的判别是困难的。这样,如图4所示那样,使聚光镜一旦从初始位置0点离开接近A点,由在B点在FE上最初出现的S形振幅Pc或者在AS(全光量信号,即加法器116、117的信号之和)上最初出现的信号振幅,来判别CD或者DVD。然后,在DVD的情况下,在到达最接近点后,再次离开,在通过此时出现的最初的S形信号QD到达预定的电平LVL1而检测出DVD的信息面的E点,引入聚焦控制。在CD的情况下,在到达最接近点D点之后,通过E点而再次移动到最远点F,从最接近点D点再次接近,在通过此时出现的最初的S形Rc到达预定的电平LVL2而检测出CD的信息面的G点,引入聚焦控制。
根据上述结构,在0.6mm基板材料的DVD的情况下,在1.2mm基板材料的CD的情况下,能够高速而稳定地引入聚焦控制。
下面,加入图4(a)、(b)及图5来详细说明其具体的引入程序。
图5是表示该聚焦引入处理的程序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当记录重放装置的电源接入时,电动机102旋转,当盘101到达预定转速时,使半导体激光器108的光源发光。
然后,从波形生成部207输出使透镜上升/下降的三角波信号,经过开关204、DA变换器209而由驱动电路131、聚焦执行元件104使聚光镜105下降到作为图4中的最远点的A(步骤S1)。
当聚光镜105到达最远点A时,上升以使聚光镜105接近盘101(步骤S2),把此时的FE信号进行抽样(步骤S3)。如图4所示,当聚光镜105渐渐上升时,远离透镜的CD光束107b的聚光点在B点到达盘的信息面,由于在该B点附近,由CD束产生的S形PC出现,则测定该S形PC的振幅(步骤S4)。
其中,该S形PC的振幅的计量方法可以是例如对FE连续进行抽样,比较各抽样值,求出MAX值或MIN值,用从该MAX值或MIN值求出振幅。
在S形PC的振幅计量未结束的情况下,驱动聚光镜105来接近盘101(步骤S5)。
当S形PC的振幅计量结束时(在步骤S5中,Y),继续使透镜上升到达最接近点D(步骤S6)。在此期间,下侧的DVD束107a的聚光点成为横切信息面,由此,由于与其对应的S形PD出现在FE上,同样进行振幅计量(步骤S9、S10),把由CD束、DVD束所产生的S形PC,PD的计量值进行比较,判别所装入的盘是CD还是DVD(步骤S11)。
当到达最接近点后,如使聚光镜105离开盘101,则下侧的DVD束107a的聚光点首先成为横切信息面,因此,与其对应的S形出现在FE上。接着,上侧的DVD束107a的聚光点成为横切信息面,由此,与其对应的S形出现在FE上。
所以,在判别为DVD的情况下,如图4(a)所示,检测到:离开最接近点D而且最初出现S形QD到达预定的引入电平LVL1,使聚焦控制工作(步骤S19、S20、S21、S22、S23)。
在判别为CD的情况下,如图4(b)所示,从最接近点D移动到最远点F,而忽略其间出现的S形(步骤S12、S13)。接着,检测出:从最远点再次接近盘而使最初出现的S形RC到达预定的引入电平LVL2,使聚焦控制工作(步骤S14、S15、S16、S17、S18)。
通过上述动作,就能实现DVD,CD的聚焦控制的引入动作。
3)把聚焦引入两层、多层盘的引入方法
图6是0.6mm基板材料贴合成的DVD的两层盘的截面图,和多层层叠薄的薄膜状的信号膜的多层的截面图。以两层盘为例来说明把聚焦引入这种两层及多层盘中时的方法程序。
图7是表示当使透镜接近、离开拉成0.6mm基板材料盘的信息面为两层的两层盘时的FE、聚焦执行元件的驱动信号及透镜与盘的相对位置的波形图。此时,如图7所示,在差动放大器133或从其通过增益切换部121、AD变换部123而得到的FE信号上,可以得到两个连续的S形信号(双S形信号,例如:P1,P2),以该双S形信号的各个振幅为恒定的那样来进行学习,检测出作为聚焦点的过零点附近的预定的电平,引入聚焦控制。
图8是表示实际的聚焦引入时的FE、对应于反射光量和的RF信号、作为波形生成部207的输出的上升/下降信号,即聚焦驱动信号的关系的波形图,在与图7相同的位置上,标以相同的字母。图9是表示由DSP129实现的聚焦学习引入程序的流程的流程图。
当用图2进行进一步说明时,在上述的两层盘中,与一层盘相同,AD变换后的FE在DSP129内进行处理分路,实现聚焦引入学习工作。使盘101旋转,使半导体激光器发光,从波形生成部207输出上升/下降信号,使聚光镜105接近盘101,或离开盘101。此时,AD变换后分路了的FE,在S形检测部205中,计量其接近、离开时在FE上出现的S形信号的振幅,如果该计量的振幅小于预定的振幅,控制增益切换电路121,设定为使增益变低。如果振幅大于预定的振幅控制增益切换电路121,设定为使增益变高,这样,就能由AD变换器123后的输出使S形信号成为恒定的振幅。由S形检测部205和增益切换电路121使S形信号成为恒定的振幅的FE被输入电平判定部206。所输入的FE由电平判定部206与预定的振幅电平(引入电平)进行比较,在检测到该引入电平后,使开关201为ON,使开关204的A,C之间为ON,使聚焦控制的环路闭合,而实现引入。
波形生成部207,在例如两层盘中,在从第一层向第二层、从第二层向第一层移动的情况下,产生加减速脉冲,对此,以下面的第一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聚焦引入时的FE和作为波形生成部207的输出的上升/下降信号的关系,为图7那样,因此,对此关系,在图9中,表示出表示由DSP129所实现的聚焦引入程序的流程的流程图,由此进行进一步说明。
当记录重放装置的电源被接入时,电动机102旋转,当盘101到达预定转数时,半导体激光器的光源1发光,聚焦引入工作开始。
在图9中,在步骤S1,从波形生成部207输出使透镜上升/下降的三角波信号,经过开关204、DA变换器209由驱动电路131、聚焦执行元件104,使聚光镜105上升到作为图7、图8中的最接近点的H。此时,光束105a的聚光点位于盘上层的第二层的记录重放面L1的上侧。
当聚光镜105到达最接近点时,使聚光镜105下降以离开盘101(步骤S2),对此时的FE信号进行抽样(步骤S3)。如图7所示,当聚光镜105缓缓下降时,在透镜附近的光束107a的聚光点在I点到达盘的记录重放面的第二层L1面,在该I点附近,出现对应于L1面的S形Q2(步骤S4)。
其中,在该S形Q2的振幅计量方法中,有各种方法,但可以容易地实现这种方法:例如,对FE连续进行抽样,一边比较各抽样值,一边求出MAX值或MIN值,从该MAX值或MIN值求出振幅。为了防止抽样的FE的电路噪声或在盘上由预格式化的地址部和划伤等所引起的噪声的混入所产生的精度恶化,对抽样的FE,由DSP129的软处理而构成数字低通滤波器,如果由通过该数字低通滤波器求出MAS值、MIN值,就能以高精度计量振幅(步骤S4)。
当S形Q2的振幅计量结束(步骤S5中的Y)时,继续进行透镜下降(步骤S6),对FE进行抽样(步骤S7)。由于第二层L1与第一层L0的间隔为约40微米,在经过L1的I点时,立即到达记录重放面的L0的J点。在J点附近,由于对应于此处的光量的S形Q1出现,与S形Q2的测定相同来进行该S形Q1的测定(步骤S8)。当S形Q1的振幅计量结束时(步骤S9中的Y),继续进行透镜下降而到达最远点E(步骤S10)。在此期间,由于上侧的光束107b的聚光点横切记录重放面,与此对应的S形出现在FE上。特别是,在面振摆大的情况下,光束107a和107b几乎同时检测记录重放面,由此,就成为两个S形干涉形成的散开的非线形的S形,但忽略该部分,降到最远点A(步骤S10、S11)。
在到达最远点A后,如果使聚光镜105再次从最远点A接近盘101,则由于上侧的光束107b的聚光点首先横切记录重放面,而在FE上出现与其对应的S形。特别是,在面振摆大的情况下,光束107a和107b几乎同时检测记录重放面,由此,就成为两个S形干涉形成的散开的非线形的S形,就难于用光束107a正确地检测信息面L0、L1。这样,在上升时,特别是,S形的检测处理进行省略,而使聚光镜105再次迅速上升到最接近点H(步骤S12)。此时,从以前的透镜下降时计量的第二层的S形Q2的振幅值及第一层的S形Q1的振幅值,由各层分别算出适当的聚焦增益,把增益切换电路122的设定值存储在DSP129内的RAM(未图示)中。计算成为该切换的增益值的S形振幅,设定该振幅的10-30%的值作为引入电平。该算出的第一层L0、第二层L1的引入电平,与上述的S形振幅相同,存储在DSP129内的RAM中(步骤S13、步骤S14)。
此后,当使聚光镜105从最接近点E下降时,光束105a把对应于最初检测出的第二层L1的聚焦增益值及引入电平设定给增益切换部122和电平判定部207(步骤S15、S16)。设定后,使聚光镜105下降(步骤S17),对FE进行抽样(步骤S18),把设定的引入电平与FE进行比较。当到达或超过引入电平时,判断为检测出引入电平(步骤S19),停止UP、DOWN信号(步骤S20),停止透镜的下降,FCON。即,通过使开关20为ON,使开关204的A,C之间为ON而闭合聚焦环路(步骤S21),实现聚焦引入。
这样,在光束的聚光点最初到达的信息面L1上进行聚焦引入之后,移动到相邻的预定的记录重放面,进行信号的记录重放,在后面的第一实施例中对该层间的移动方法进行说明。
如上述那样,在步骤S13、步骤S14计量对应于L0、L1的S形信号,把根据该振幅值的增益切换部122的设定值存储到RAM中,算出切换为该设定值而成为预定的振幅时的L0,L1层的引入电平。在聚焦跃变时,对于目的的信息面分别设定该存储的L0,L1的增益设定值。除了S形信号的振幅之外,能够计量与称为AS或RF的反射光量成比例的信号的振幅,同样求出增益切换部的设定值。这降在后面的实施例2和实施例3中详细进行说明。
在该引入方法中,一旦从机械的中立点上升到最接近点H后,就离开而到达最远点A,计量S形的振幅,实施增益等的学习,再次上升到最接近点H,从最接近点H离开,检测出最初出现的信息面L1的S形,把聚焦控制引入到信息面L1。
其中,以机械的中立点为基准,一旦下降到最远点A,在从A点上升到最接近点H时,检测出现在FE上的S形,学习增益。当从最接近点H下降而离开时,检测出最初出现的信息面L1的S形,把聚焦控制引入到信息面L1,根据这种结构,就能缩短引入时需要的时间。
这样,在两层或多层盘的情况下,从聚光镜引入到最远的信息面上,然后,根据需要由后面说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聚焦跃变装置来进行信息面的移动,由此,就能稳定地引入聚焦,并且可以移动到所需的信息面。
如果使用上述的引入方法,在与基板材料厚度不同的盘相对应的两焦点的光学系统的记录重放装置中,即使装入基板材料厚度不同的两层或多层盘,通过用分别相对应的上下的光束正确地检测计量S形,进行增益切换、引入电平的学习,就能确实地引入到最初检测的记录重放面上。
实施例1
下面用图1、图2及图10-图12、图18、图23来对本发明实施例1的光盘装置中用于从某个信息面向另一个信息面移动的聚焦跃变动作进行说明。其中特别是用具有L0、L1的两层信息面的两层盘来进行说明。但是,应当知道,本实施例同样适用于具有两层以上信息面的盘,而不会受到具有该两层信息面的说明的限制。
图10是详细表示图1的DSP129中的跟踪控制部分的方框图;图11是波形图,表示在实施从L0向L1、从L1向L0聚焦跃变时的FE信号、由波形生成部产生的施加给聚焦控制系统的正负脉冲状信号FEJMP脉冲以及TE信号。
图18是波形图,表示图11中的从L0向L聚焦跃变时的盘与聚光镜(光束)的相对位置,以及FE信号和聚焦跃变脉冲信号FEJMP的关系;图23分别在其图(a)、(b)、(c)、(d)、(e)、(f)、(g)、(h)、(i)中表示FE信号分别位于图18的A,B,C,D,E,F,G,H,I点时由光检测器检测的检测点。
首先,用图18来对本实施例1的基本工作进行说明。
如图18所示,当使聚光镜接近两层盘时,光束的聚焦点通过信息面L0,L1,此时在FE信号上出现2周期的正弦波状的S形信号。
其中,作为L0,L1的反射率最好设计成:L0为约30%,L1为约70%,则来自L0,L1的返回光量大致相等,而使性能相同。L0,L1的间隔约为40μm,S形信号的出现范围大于各信息面上下7-10μm的范围,由此,釉各个信息面的反射光所产生的S形信号就不会受到来自其他信息面的反射光量的影响。
当光束的聚焦点接近L0时,由于来自L0的反射光增加,FE从大约0电平(A点)以-(负)极性的振幅,再次接近0电平,当成为0电平时(C点),光束的聚焦点位于信息面L0上。当光束的聚焦点离开L0时,振幅在+(正)极性上增加,D点为峰值而+极性的振幅开始减小而返回0电平。
接着当通过L0而接近L1层时,与L0时相同,由于来自L1的反射光增大,则FC从约0电平(E点)在-极性上增加振幅,再次接近0电平,当成为0电平时(G点),光束的聚焦点位于信息面L1上。当光束的聚焦点离开L12时,在+极性上增加振幅,在H点为峰值而开始减小+极性的振幅以返回0电平。如上述那样,通过光束的聚焦点经过L0,L1,而如图18所示的2周期的S形信号出现。
在实施从L1向L0聚焦跃变时,断开跟踪控制,在保持聚焦控制的状态下,在聚焦控制系统中施加图18所示的脉冲状的加速脉冲、减速脉冲信号。例如,当聚焦控制工作以跟踪L0的信息面(C点的位置)时,保持聚焦控制,以时间t的区间施加具有+极性预定幅值的加速信号。由该加速信号,光束开始从信息面L0向信息面L1移动。加速信号在到达L1之前为0,光束借助惯性向L1移动。如上述那样,此时在FE信号上出现L0的+侧和L1的-侧的S形信号(分别在D、E点之间和E、F点之间的S形),到达信息面L1。
此时,为了使光束的到达信息面L1时刻处的移动速度充分减速并在再动作时稳定地引入聚焦控制,而在S形从L0至L1之间大约为0的E点位置即信息面L0和L1的大致中间的位置上施加具有与加速信号相反的-极性的预定振幅值的减速信号,直到光束到达L1的G点或稍稍通过的R0点为止,以使光束的移动速度减速。在盘的表面振摆等的影响下,由于上述FE的S形信号的振幅在E点附近散开,则上述减速脉冲为0,使聚焦控制迅速动作。由此,光束追踪到信息面L1(G点的位置),聚焦跃变结束。如图11所示那样,当切换其极性而施加加速、减速信号时,就能稳定地从L0移动到L1或从L1移动到L0。
图12是更详细地表示由DSP122所实现的该聚焦跃变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下面用图12和图11来进行说明。
在从第一层L0向第二层L1移动时,或从第二层向第一层移动时,与以前说明的聚焦引入处理相同,通过由DSP122内的软件进行的处理,由波形生成部207把脉冲状的信号FOJMP施加给控制系统,通过从信息面跳到另一信息面的聚焦跃变动作来实现。
例如在从L0向L1移动时,在图12的步骤S1中,使图10中的开关301断开,而使跟踪控制断开(TROF),在步骤S2中,使图2的开关204的B、C之间接通,由HOLD部208来保持(F0驱动保持)聚焦的驱动信号。
接着,在步骤S3中,在图2的波形生成部207中生成跃变脉冲(FEJMP脉冲)的加速脉冲A0,接通图2的开关204,经过DA变换器209、驱动电路131,而施加给聚焦执行元件104。施加的加速脉冲的脉宽和峰值根据聚焦执行元件104的灵敏度及盘101的表面振摆加速度来进行设定。当预定的脉冲加到聚焦控制系统上时,聚光镜105开始向上侧即L1的方向移动,与此同时FE信号为图11左侧所示的S形信号。
在步骤S4中,当检测到S形信号到达基准电平0即FE的过零(或其附近的振幅电平)时,由步骤S5、S6把增益切换电路122的增益设定值切换到L1的状态,把由判定部206设定的聚焦的引入电平设定为L1的引入电平。由此,就能确实检测出L1的S形信号和引入电平。进而在步骤S7中,与加速脉冲同样,施加在波形生成部207中生成的减速脉冲B0。由该减速脉冲,而成为对在L1方向上移动中的聚光镜进行制动的状态,当FE信号到达L1的引入电平R0时(步骤S8中的Y),则正好成为聚光镜的移动速度最小(接近于0)的状态。此时,停止减速脉冲的输出,立即使图2中的开关204切换到A、C之间接通的状态(驱动保持断开),通过使聚焦控制成为工作状态(F0控制接通),就能在引入电平R0点附近稳定地引入聚焦(步骤S8、S9)。此后,在到图11中的U0之前的区间内,由TE信号(或RF信号)的输出,通过该输出超过预定值,而确认聚焦正常地进行了引入(步骤S10、S11)。最后,在步骤S12中,在图11中的U0点上,使图10中的开关301接通,使跟踪控制进入工作状态,检索预定的轨迹、扇区编号,结束处理。
虽然以上说明的是:把一定时间t作为加速脉冲的时间宽度,把从L0与L1的大致中间到达L1的时间宽度作为减速脉冲的时间宽度,但其也可以是下述这样:即,把S形的振幅以其极大值、极小值的预定比例(60%-80%左右是合适的)的电平作为比较电平,正在进行抽样的FE信号,通过从该比较电平变大后变小或者变小后变大,来检测到上述S形的极大值、极小值,在用该方法检测到极大值、极小值时,停止加速脉冲并输出减速脉冲,当检测到极小值时,停止减速脉冲而使聚焦控制动作,根据这种结构,就能由上述设定的比较电平来自由地切换加速、减速的定时,尤其是通过在聚焦执行元件104的性能范围内适当地提前上述定时,就能大大降低由表面振摆产生的位置偏差的影响,从而进行高速的移动。
根据上述的实施例1,通过聚焦跃变装置,在保持聚焦控制的状态下,把极性相反的加速信号或减速信号施加给聚光镜驱动装置,使光束在两层的信息面之间移动,进而到达所要到达的信息面,或者,由FE信号的振幅电平即光束的聚光状态检测装置的输出来检测出稍稍通过的状态,通过使聚焦控制动作,就能高速并且稳定地进行两层或多层盘的各个信息面的移动。
实施例2
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光盘装置对盘等的跳动能够使聚焦跃变稳定地工作,下面对其构成及其工作进行说明。
如上述那样,其中,希望控制L0、L1的反射率来以使来自L0、L1的返回光量大致相等,但实际上,由于盘的基板材料的分散性或L0、L1之间的中间层的分散性,来自L0、L1的返回光量会出现偏差。该返回光量的偏差按其原状成为FE信号、AS信号或RF信号的偏差而出现。
一旦FE信号的振幅发生偏差,在聚焦跃变下移动信息面时,聚焦控制系统的增益发生变动,引入变得不稳定,进而偏差变大,则会对检测通过目的信息面的引入电平产生误检测,而变为不能检测,就不能进行稳定的移动。
因此,如图8所示,对对应于在把聚焦引入到两层盘时出现的L0、L1的两个FE信号的S形的振幅值进行计量,根据其各计量值来切换图2中的增益切换部121的FE信号的增益以在L1、L0上成为预定的振幅。进而把该计量的振幅值或根据该计量值的增益切换部121的设定值存储在图2中的DSP129内的RAM中,在进行聚焦跃变时,在图12的步骤S5、S6中,切换为各个信息面的根据其存储的S形振幅值的设定值。进而,把聚焦控制的引入电平对应于增益切换后的FE信号的S形振幅而设定给电平判定部206。
例如,当两层盘的中间层的厚度偏到非常厚时,与L0相比,L1的反射光量非常低。这样,L0的S形大致在预定的振幅下,而L1的S形的振幅比通常小。在聚焦引入时计量存储该L0、L1的S形振幅,在从L0向L1的聚焦跃变时,增大图2中的增益切换器121的设定增益以使该存储的L1的S形振幅成为预定的振幅。
这样,即使来自两层盘或多层盘的各信息面的返回光量出现偏差,FE信号的S形振幅分别发生变化,或者,在盘、装置、光学头上S形振幅发生偏差,通过在DSP129内的RAM中存储FE信号的各S形信号的振幅值或根据该振幅的增益切换部121的设定值,在使聚焦跃变动作时设定该存储值,就能完全对应于该偏差进行引入。
而且,由于起动时的引入的透镜移动速度与聚焦跃变时的透镜移动速度不同(通常与引入时相比聚焦跃变时是高速的),则在考虑了该透镜移动速度的不同而在起动时通过各信息面时,根据计量存储的FE信号的S形振幅来切换增益切换器121的FE增益,然后,在该切换后,对于大致为预定振幅的S形信号,把聚焦跃变时的引入电平设定为起动时的聚焦引入电平。由此就能实现稳定的引入。
如上述那样,根据本实施例2,包括存储装置,驱动移动装置以使光束离开或接近记录载体,存储在通过第一、第二信息面时得到的检测光束的记录载体上的聚焦状态的信号;为了在由聚焦跃变装置进行聚焦跃变时,根据存储在上述聚焦状态检测信号存储装置中的值切换聚焦控制装置的增益,而根据切换了该增益的聚焦控制装置的输出信号,来设定上述聚焦跃变时的聚焦控制的引入电平,由此,即使对来自两层或多层盘的各信息面的返回光量的偏差,或者盘、装置、光学头的S形振幅的偏差,也能与其完全对应使聚焦跃变稳定地动作。
考虑到起动时的引入中的透镜速度和聚焦跃变时的透镜速度,根据起动时存储的FE信号的S形振幅,计算聚焦跃变时的引入电平,独自地设置该引入电平,由此,就能实现稳定的引入。
实施例3
本发明的实施例3,与上述实施例2相同,对盘等的偏差也能够使聚焦跃变稳定地进行,下面对其构成及动作进行说明。
因此,实际上,由于来自L0、L1的返回光量的偏差按其原状成为FE信号、AS信号或RF信号的振幅的偏差,则AS信号、RF信号或其包络线检波信号的振幅与FE信号的振幅成比例。这样,FE信号的振幅就能容易地从AS信号、RF信号或其包络线检波信号的振幅推定出来。
这样,在本实施例3中,在2层盘上引入聚焦时,计量对应于与FE信号的S信号同步出现的L0,L1的2个AS信号(未示出,参照图4)或RF信号的S形信号的幅度,并根据各计量值切换图2中的增益切换部121的FE信号的增益。然后把从该计量的AS信号、RF信号或其包络检波信号的振幅推定出来的FE的振幅值或根据该振幅值的增益切换部121的设定值存储到图2中的DSP129内的RAM中,在进行聚焦跃变时,在图12的步骤S5、S6中,切换为根据各个信息面的其存储的S形振幅的设定值上。对应于增益切换后的FE信号的S形振幅,而设定聚焦控制的引入电平。
通过对应于增益切换后的FE信号的S形振幅,而设定引入电平,与上述实施例2相同,就能使聚焦跃变稳定地动作。
即,尽管来自两层盘或多层盘的各信息面的返回光量发生偏移,而使S形振幅分别变化,或者,尽管存在盘、装置、光学头的S形振幅的偏移,通过计量与各S形信号成比例的AS或RF或RF包络信号,把该计量值或根据计量值的增益切换部121的设定值存储在DS129内的RAM,在使聚焦跃变动作时设定该存储值,就能完全对应于其偏差进行引入。
考虑到起动时的引入中的透镜速度和聚焦跃变时的透镜速度,根据起动时存储的FE信号的S形振幅,计算聚焦跃变时的引入电平,独自地设置该引入电平,由此,就能实现稳定的引入。
在聚焦跃变时,如果使抽样的FE信号成为:把其除以图1中的加法器116和117的输出之和即全光量信号AS的信号,或者成为:根据上述全光量信号AS的振幅对增益切换电路121的设定增益进行切换的信号,由此,即使L1、L0或在盘的内、中、外周上的反射率发生大的偏差,也能正确地检测出跳跃前的信息面的引入电平。
在从L1向L0移动时,为图10右侧那样,而在此情况下,通过与上述相同的程序进行处理,就能完全相同地实现聚焦跃变。
在上述说明中,虽然是构成为把输入图2中的D/A变换器209的控制信号即FE的驱动信号进行保持并抽样,但也可以是这种构成:在表面摆振大的情况下,把输入图2中的开关201的FE信号,用信号高频滤波器除去噪声成分,把该信号进行跳跃中的保持,从D/A变换器209输出给驱动电路131,在此情况下,就能吸收由表面摆振引起的位置误差所产生的不稳定因素。
如上述那样,根据本实施例3,包括聚光状态检测信号存储装置,驱动移动装置以使光束离开或接近记录载体,存储在通过第一、第二信息面时得到的检测光束的聚光状态的信号;为了在由聚焦跃变装置进行聚焦跃变时,把切换S形振幅的FE的增益设定为:根据从存储在上述聚光状态检测信号存储装置中的AS信号、RF信号或其包络检波信号的振幅推定的FE的振幅值,并根据增益切换后的FE信号的S形幅度来设定聚焦控制的引入电平,所以,即使从2层或多层盘的信息面返回的光量发生偏移,并且即使在盘、装置光学头中FE信号的S形振幅发生偏移,对该偏移也能稳定地使聚焦跃变动作。
考虑到起动时的引入中的透镜速度和聚焦跃变时的透镜速度,根据起动时通过各信息面时进行计量存储的振幅和AS信号、RF信号或其包络检波信号的振幅,切换增益,计算切换后的聚焦跃变时的引入电平的值,独自地设置该引入电平,由此,就能实现稳定的引入。
继而,用检测来自信息面的反射光量的信号的振幅除以检测照射在信息面上的光束的聚光状态的信号的振幅,根据该除法运算的结果,驱动移动装置而进行从第一信息面向第二信息面的跳跃,由此,即使盘的内、中、外周上的反射率发生大的偏差,也能正确地检测出跳跃前的信息面的引入电平,实现正确的聚焦跃变。
实施例4
在进行上述聚焦跃变时,需要考虑聚焦执行元件104的灵敏度及表面振摆和来自外部的振动来设定加速脉冲及减速脉冲的峰值,以能够确保聚焦执行元件的稳定性。
在光盘装置是盘水平设置的水平设置型的情况下,聚光镜105的移动加速度在其加速方向是从下方向上方时,为聚焦执行元件104驱动的聚光镜105的移动加速度是+1G(G是重力加速度);在其加速方向是从上方向下方时,为聚焦执行元件104驱动的聚光镜105的移动加速度是-1G(G是重力加速度),因此,聚光镜的移动速度,受其影响在从下方向上方移动时滞后,而在从上方向下方移动时超前。
这样,为了消除该差值而能够稳定地实现跃变动作,本实施例4为:对各个加速脉冲A0、A1,在从上方向下方(从L1向L0)移动时和从下方向上方(从L0向L1)移动时,改变其峰值。即,使从下方向上方(从L0向L1)移动时的峰值大于从上方向下方(从L1向L0)移动时的峰值。
为了改变加速脉冲的时间宽度的设定,来代替加速脉冲的峰值,可以设定为:使从下方向上方(从L0向L1)移动时的加速脉冲A0的时间宽度大于从上方向下方(从L1向L0)移动时的加速脉冲A1的时间宽度。
在上述任一种情况下,如果把从下方向上方和从上方向下方移动时的移动加速度之差设定为大约2G,无论在哪个移动方向上,都能确保聚焦跃变的稳定性。
如上述那样,根据实施例4,聚焦跃变装置由发生使光束的聚光点从记录载体的一个信息面向另一个信息面移动的加速信号的加速装置和使光束的聚光点的移动速度减速的减速装置所构成,在记录载体面被设置为水平的情况下,使从下方向上方移动时的加速信号的峰值与时间宽度之积大于从上方向下方移动时的,或者,使从下方向上方移动时的加速信号的峰值大于从上方向下方移动时的,或使从下方向上方移动时的加速信号的时间宽度长于从上方向下方时的,因此,在任一个移动方向上,都有能确保聚焦跃变的稳定性的效果。
实施例5
在光盘装置与实施例4同为水平设置型的情况下,无需设定加速脉冲的峰值或时间宽度或者其两者之积的值,只要控制减速脉冲的这些值的设定,就能得到与上述实施例4相同的效果。
即,在本实施例5中为:对各个加速脉冲B0、B1,在从上方向下方(从L1向L0)移动时和从下方向上方(从L0向L1)移动时,改变其峰值。即,使从下方向上方(从L0向L1)移动时的减速脉冲B0的峰值小于从上方向下方(从L1向L0)移动时的减速脉冲B1的峰值。
为了改变减速脉冲的时间宽度的设定,来代替减速脉冲的峰值,可以设定为:使从下方向上方(从L0向L1)移动时的减速脉冲B0的时间宽度短于从上方向下方(从L1向L0)移动时的减速脉冲B1的时间宽度。
而且,不必单独地控制减速脉冲的峰值或时间宽度,减速脉冲的峰值与时间宽度之积可以设定为,在从下方向上方(从L0向L1)移动时小于从上方向下方(从L1向L0)移动时。
在上述任一种情况下,如果把从下方向上方和从上方向下方移动时的移动加速度之差设定为大约2G,无论在哪个移动方向上,都能确保聚焦跃变的稳定性。
如上述那样,根据实施例5,聚焦跃变装置由发生使光束的聚光点从记录载体的一个信息面向另一个信息面移动的加速信号的加速装置和使光束的聚光点的移动速度减速的减速装置所构成,在记录载体面被设置为水平的情况下,使从下方向上方移动时的减速信号的峰值与时间宽度之积小于从上方向下方移动时的,或者,使从下方向上方移动时的减速信号的峰值小于从上方向下方移动时的,或使从下方向上方移动时的减速信号的时间宽度短于从上方向下方时的,因此,在任一个移动方向上,都有能确保聚焦跃变的稳定性的效果。
实施例6
本实施例6的光盘装置是水平垂直设置兼用型的,即是关于具有把盘设置为水平的机构和把盘设置为垂直的机构这类型的装置,因此,检测聚焦控制接通(FO控制接通)后的聚焦执行元件104的驱动电流的直流成分即DA变换器209的输入部分的直流值,由该值的大小来判定盘是水平设置还是垂直设置,根据该判定结果,把加速脉冲及减速脉冲切换成各个设置状态的最佳值。由此,在盘的表面摆振大的情况下和在聚焦执行元件灵敏度等没有裕量的情况下,也能稳定地实现聚焦跃变。
在此情况下,当判断为盘是水平设置时,例如可以使加速脉冲及减速脉冲为上述实施例4、5所述的设定值。另一方面,当判断为盘是垂直设置时,从L0向L1移动时的加速脉冲及减速脉冲的移动速度与从L1向L0移动时的加速脉冲及减速脉冲的移动速度可以用相同的值,这样一来,在此情况下当与水平设置的情况比较时,由于从L0向L1移动时受到+G的重力加速度的影响,从L1向L0移动时受到-G的重力加速度的影响,则水平设置时的从上方向下方的移动速度快于垂直设置时的移动速度,水平设置时的从下方向上方的移动速度慢于垂直设置时的移动速度。
为了消除该差值而实现稳定的跃变动作,而把垂直设置、水平设置时的各个加速脉冲AOV、AOH在从下方向上方(从L0向L1)移动时改变峰值或时间宽度。
即,把水平设置时的从下方向上方(从L0向L1)移动时的加速脉冲AOH的峰值与时间宽度之积设定为大于垂直设定时移动时(从L0向L1移动时与从L1向L0移动时相同的加速脉冲AOV的峰值与时间宽度之积。
或者,对于水平设置、垂直设置的加速脉冲,使时间宽度恒定,仅使在水平设置下从下方向上方(从L0向L1)移动时的峰值大于垂直设置下移动时(从L0向L1移动时与从L1向L0移动时相同),或者,对于水平设置、垂直设置的加速脉冲,使峰值恒定,仅使在水平设置下从下方向上方(从L0向L1)移动时的时间宽度大于垂直设置下移动时的时间宽度。
同样地,控制减速脉冲也能得到同样的效果。
即,把水平设置时的从下方向上方(从L0向L1)移动时的减速脉冲AOH的峰值与时间宽度之积设定为小于垂直设定时移动时(从L0向L1移动时与从L1向L0移动时相同)的减速脉冲AOV的峰值与时间宽度之积。
或者,对于水平设置、垂直设置的减速脉冲,使时间宽度恒定,仅使在水平设置下从下方向上方(从L0向L1)移动时的峰值小于垂直设置下移动时(从L0向L1移动时与从L1向L0移动时相同)的峰值,或者,对于水平设置、垂直设置的减速脉冲,使峰值恒定,仅使在水平设置下从下方向上方(从L0向L1)移动时的时间宽度小于垂直设置下移动时的时间宽度。
实施例7
反之,在水平设置下从上方向下方(从L1向L0)移动时,对于垂直设置下从上方向下方的移动,由于受到-1G的重力加速度的影响,则水平设置时的从上方向下方的移动速度快于垂直设置时从L1向L0的移动速度。
为了消除该差值而实现稳定的跃变动作,本实施例7把垂直设置、水平设置时的各个加速脉冲AOV、AOH在从上方向下方(从L1向L0)移动时改变峰值或时间宽度。
即,把水平设置时的从上方向下方(从L1向L0)移动时的加速脉冲AOH的峰值与时间宽度之积设定为小于垂直设定时移动时(从L0向L1移动时与从L1向L0移动时相同)的加速脉冲AOV的峰值与时间宽度之积。
对于水平设置、垂直设置的加速脉冲,使时间宽度恒定,仅使在水平设置下从上方向下方(从L1向L0)移动时的峰值大于垂直设置下移动时(从L0向L1移动时与从L1向L0移动时相同)的峰值,或者,对于水平设置、垂直设置的加速脉冲,使峰值恒定,仅使在水平设置下从上方向下方(从L1向L0)移动时的时间宽度大于垂直设置下移动时的时间宽度。
同样地,控制减速脉冲也能得到同样的效果。
即,把水平设置时的从上方向下方(从L1向L0)移动时的减速脉冲AOH的峰值与时间宽度之积设定为小于垂直设定时移动时(从L0向L1移动时与从L1向L0移动时相同)的减速脉冲AOV的峰值与时间宽度之积。
或者,对于水平设置、垂直设置的减速脉冲,使时间宽度恒定,仅使在水平设置下从上方向下方(从L1向L0)移动时的峰值小于垂直设置下移动时(从L0向L1移动时与从L1向L0移动时相同)的峰值,或者,对于水平设置、垂直设置的减速脉冲,使峰值恒定,仅使在水平设置下从上方向下方(从L1向L0)移动时的时间宽度小于垂直设置下移动时的时间宽度。
在上述的聚焦引入方法中,在装置的起动时、再起动时,最初必然在两层盘中的L1层即离光束的发光侧最远的信息面进行引入。同样,当以该引入的层为基准时,决定进行装置起动时的第一次聚焦跃变的方向。即,在最初引入聚焦控制时由第一次的聚焦跃变进行移动的方向一直是两层盘的L0层即靠近光束的发光侧的方向的相邻的信息面。其中,在因来自外部的冲击等而使最初引入聚焦控制的信息面偶然不是正常的检测面的情况下,或者,在引入聚焦控制后跳跃到另一个信息面的情况下,由于两层盘时信息面不在上述的预定的聚焦跃变方向上,则会使聚焦控制避开,就能通过再起动而恢复。在多层盘时,由引入的信息面的位置,可以在任一方向上进行聚焦跃变引起的移动,但在跃变后,引入跟踪控制,通过读出在此的地址信息或者移动到预定的信息轨迹而写入其中的某层信息,就能认识到现在的位置不是正常的。这样,通过再起动或进行由地址信息产生的校正跳跃,就能恢复到预定的信息面上。
如果在地址读出的状态下,存储目前聚焦控制所涉及的信息面的编号,则由振动冲击等使聚焦控制避开,在引入到另一个信息面的情况下,可以同时使该存储的地址正确地恢复到重放中或记录中的信息面上。
实施例8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8的光盘装置进行说明。
实施例8是关于检索时消除散焦而实现稳定的检索的例子,用图1、图13、图14、图15及图16进行说明。图13是详细表示对FE进行峰值保持处理并在DSP122内实现聚焦控制的部分的方框图,图14是表示用于说明检索处理的聚光镜105、光束107a及盘101的位置关系的截面图,图15是以例如图14的箭头方向A进行检索时峰值保持前后的F+、F-、及其差信号的FE及FEENV的波形图,图16是用于说明实施例8的放大了由图1的象散法所产生的FE的检测部分的方框图。
由于以光检测器113为开始的光学元件的调整误差等,F+、F-的轨迹横过的调制信号的电平产生偏差。这样,作为F+、F-的差信号的FE,如图15所示,该偏差受到轨迹横过的影响,而产生聚焦偏差(散焦)。这样,由于在检索中混入了由该轨迹横过所产生的外部干扰,则或者发生聚焦偏差而使TE信号的振幅降低,或者使S/N变差,就不可能进行用于光束的轨变方向的位置检测的TE信号的计数。当上述聚焦偏差量即散焦量变大时,产生聚焦跃变,而难于进行向目的轨迹的移动。
如图1所示,从光检测器113经过前置放大器114、115而得到的F+、F-信号由峰值保持电路125a和125b进行F+、F-信号的上侧(盘101的反射镜侧)的峰值保持,而生成不受图15中的F+PH、F-PH的检索时的轨迹横过的影响。通过用差动放大器126采用该两个信号,而得到图15所示的FEENV信号。
使FEENV信号经过增益切换部127给其设定最佳的增益而成为预定的振幅,通过AD变换器128输入DSC129。由于通常的聚焦控制、聚焦引入和聚焦跃变完全需要应答性,则使该DSC129内的开关401的B、C之间为接通,以进行与现有相同的处理,由于在检索中需要除去仅在该检索中出现在FE上的轨迹横过的影响,则开关401的A、C之间成为接通。这样,通过把由通常的跟踪控制被接通时的聚焦控制所产生的FE信号和在检索中的聚焦控制下输入的FE信号进行切换,就能抑制轨迹横过的影响所引起的散焦,防止检索中的计数误差和聚焦跳跃,而确保稳定的检索性能。
虽然在实施例8中是以使用象散法作为FE的检测方法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施例同样能够适用于使用其他检测方法的情况。但是,由于在实施例8中所述的图15这种象散法所产生的FE检测的情况具有轨迹横过的影响变大的倾向,则其效果非常大。
如上述那样,根据实施例8,构成这种聚光状态检测装置:在由检索装置检索所需的轨迹时,检测出来自光检测装置的两个感光区域的输出信号的峰值电平,从两个峰值电平之差检测出照射在信息面上的光束的聚光状态,由此,对于因光学元件的调整误差等在检索时产生的散焦,通过把由通常的跟踪控制被接通时所产生的FE信号和在检索中的聚焦控制下输入的FE信号进行切换,就能抑制轨迹横过的影响所引起的散焦,防止检索中的计数误差和聚焦跳跃,而确保稳定的检索性能。
实施例9
下面,以两层盘的情况为例,用图10、图25来对本发明的实施例9的光盘装置中的两层以上盘的偏心学习进行说明。图25(a)、(b)表示盘的偏心学习时的TE及光盘电动机的FG信号。
在接入装置的电源并把两层盘装入该装置时,使光盘电动机102以预定的转速旋转(DMON)。接着,使半导体激光器108发光(LDON),由上述动作,首先把聚焦引入到用下侧的光束107a最初能检测出的两层盘的第二层L1上。在把聚焦引入到L1上的状态下,由于偏心的影响,图25(a)所示的正弦波状的轨迹横过信号出现在TE上。
光盘电动机的FG是根据电动机的旋转在一转中的预定脉冲(在图中是10个脉冲)的脉冲信号。这样,由于DSP129计量电动机一转(FG10个脉冲)之间的TE的个数,使FG10个脉冲成为圆周等分的一转一个脉冲,通过检测出该一个脉冲期间的上述TE信号的过零并计数其次数,计量盘的偏心量,完成动作。
光盘电动机在用上述方法完成了在信息面L1上的偏心量Df1的计量之后,DSP129把L1上的偏心量Df1的信息存储在内部的偏心存储器306中,通过上述的聚焦跃变而使光束的聚焦点移动到L0。
与上述相同,在信息面L0上,使跟踪控制不工作,使聚焦控制动作,从图25(b)所示的正弦波状的轨迹横过信号,DSP129计数电动机一转(FG10脉冲)期间的TE个数,例如计数过零的次数,而计量上述盘的偏心量。在信息面L0上的偏心量的计量结束之后,DSP129把L0上的偏心量的信息存储到内部的偏心存储器309中。
当把L1、L0的各个信息面的偏心信息存储到内部的偏心存储器309中时,DSP129参照对应于目前光束控制所涉及的信息面的偏心量,从该量生成电动机的FG信号和与把FG圆周等分的一转信号同步的正弦波状的校正信号(参照图25(b)),通过合成电路304把其加到跟踪控制系统上,而提高对偏心的跟踪性。因此,在两层盘中,从L0向L1或从L1向L0移动,在根据其目的信息面而进行聚焦跃变时,切换用于生成上述校正信号时的存储的偏心信息,由此,就能对偏心构成响应性良好的跟踪控制系统。
因此,对偏心的计量、校正,可以提出其他的各种方法,而本实施例对偏心的计量校正方法,并不仅限于上述的方法。
如上述那样,根据本实施例9,用聚焦跃变装置跳跃扫描信息面,分别存储对应于记录载体的第一信息面和第二信息面上的轨迹的偏心的偏心信号,在由聚焦跃变装置进行跳跃扫描时,进行把对应于跳跃的信息面的偏心存储信号加到跟踪控制装置的输出上控制,由此,在两层盘下在两个信息面之间移动时,根据其目的的信息面,切换用于生成聚焦跃变时的校正信号的存储的偏心信息,由此,就能提高对各信息面的偏心的跟踪性,而构成对偏心的响应性良好的跟踪控制系统。
实施例10
下面,以两层盘的情况为例,用图26来对本发明的实施例10的光盘装置中的两层以上盘的跟踪控制的增益学习进行说明。
图26是方框图,表示图1的整体方框图中的与本实施例10相关联的跟踪控制系统和对其增益学习部分的DSP129的内部结构。
在接入装置的电源并把两层盘装入该装置时,使光盘电动机102以预定的转速旋转(DMON)。接着,使半导体激光器108发光(LDON),由上述动作,首先把聚焦引入到用下侧的光束107a最初能检测出的两层盘的第二层L1上。然后,使跟踪控制为ON,而开始跟踪控制的增益学习。
DSP129内的增益计量部311把增益交点附近频率的外部干扰A施加给跟踪控制系统,读入该施加后的跟踪误差信号TE(相位补偿器302的输入点的信号)及转一周跟踪控制的环路的信号(开关301的输出信号),由这两个信号计算出开路的增益G,由该计算出的目前的增益计算出对所需的跟踪增益的校正量,通过开关312a把对应于其的信号施加给增益切换部303,切换到预定的增益上,进行工作。
在两层盘的情况下,从在信息面L1上计量的目前的增益计算出对应于所需的跟踪增益的校正量,通过开关312a把与其对应的切换值施加给增益切换部303,在切换到预定的增益的同时,把该切换值存储到增益存储部312中。
由上述方法,在结束了在信息面L1上的增益的计量和切换值的存储之后,通过上述的聚焦跃变,把光束的聚焦点移动到L0上。
与上述相同,由在信息面L0上计量的目前的增益计算出对应于所需的跟踪增益的校正量,把与其对应的切换值施加给增益切换部303,在切换到预定的增益的同时,把该切换值存储到增益存储部312中。
在上述L0,L1的各个信息面上,计算出一时的上述跟踪控制增益的校正量后,把上述L0,L1的各个信息面上的作为该跟踪控制增益的校正量的增益切换部303的切换值存储到增益存储部312中,DSP129把该增益切换部303内的对应于目前光束控制的信息面的增益切换值通过开关312a输出给增益切换部312,成为在该信息上最佳的跟踪增益。因此,在两层盘中,从L0向L1或从L1向L0移动时,在根据其目标信息面进行聚焦跃变时,通过学习跟踪增益而切换成存储的各个信息面的最佳值,则无论在哪个信息面上,都能构成稳定的跟踪控制系统。
在本实施例10中,虽然是对使用施加外部干扰而从其一周传递信号求出直接环路增益的方法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实施例对使用其他的增益计量方法的情况同样适用。
如上述那样,根据本实施例10,在两层盘下,在从一个信息面向另一个信息面移动时,由以前的聚焦跃变学习跟踪增益,根据其目的的信息面把此次的聚焦跃变的跟踪增益切换到各个信息面的最佳值上,由此,则无论在哪个信息面上,都能构成稳定的跟踪控制系统。
实施例11
下面,以两层盘的情况为例,用图27来对本发明的实施例11的光盘装置中的两层以上盘的聚焦控制的增益学习进行说明。
图27是方框图,表示图1的整体方框图中的与本实施例11相关联的聚焦控制系统和对其增益学习部分的DSP129的内部结构。
在接入装置的电源并把两层盘装入该装置时,使光盘电动机102以预定的转速旋转(DMON)。接着,使半导体激光器108发光(LDON),由上述动作,首先把聚焦引入到用下侧的光束107a最初能检测出的两层盘的第二层L1上。然后,使跟踪控制为ON,而开始聚焦控制的增益学习。
DSP129内的增益计量部211把增益交点附近频率的外部干扰B施加给聚焦控制系统,读入该施加后的聚焦误差信号FE(相位补偿器202的输入信号)及转一周聚焦控制的环路的信号(开关201的输出信号),由这两个信号计算出开环的增益。由该计算出的目前的增益计算出对所需的聚焦增益的校正量,通过开关212a把与之对应的信号施加给增益部203,切换到预定的增益上,进行工作。
在两层盘的情况下,从在信息面L1上计量的目前的增益计算出对应于所需的跟踪增益的校正量,通过开关212a把与其对应的切换值施加给增益切换部203,在切换到预定的增益的同时,把该切换值存储到增益存储部212中。
由上述方法,在结束了在信息面L1上的增益的计量和切换值的存储之后,通过上述的聚焦跃变,把光束的聚焦点移动到L0上。
与上述相同,由在信息面L0上计量的目前的增益计算出对应于所需的跟踪增益的校正量,把与其对应的切换值通过开关212a施加给增益切换部203,在切换到预定的增益的同时,把该切换值存储到增益存储部212中。
在上述L0,L1的各个信息面上,计算出一时的上述跟踪控制增益的校正量后,把上述L0,L1的各个信息面上的作为该跟踪控制增益的校正量的增益切换部303的切换值存储到增益存储部212中,DSP129进行下列控制:把对应于目前光束控制的信息面的增益切换值通过开关212a输出给增益切换部212,得到在该信息上最佳的聚焦增益。因此,在两层盘中,从L0向L1或从L1向L0移动时,在根据其目的的信息面而进行聚焦跃变时,通过学习跟踪增益而切换成存储的各个信息面的最佳值,则无论在哪个信息面上,都能构成稳定的跟踪控制系统。
在本实施例11中,虽然是对使用施加外部干扰而从其一周传递信号求出直接环路增益的方法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实施例对使用其他的增益计量方法的情况同样适用。
如上述那样,根据本实施例11,在两层盘下,在从一个信息面向另一个信息面移动时,由以前的聚焦跃变学习跟踪增益,根据其目的的信息面把此次的聚焦跃变的跟踪增益切换到各个信息面的最佳值上,由此,则无论在哪个信息面上,都能构成稳定的跟踪控制系统。
实施例12
下面,以两层盘的情况为例,用图28来对本发明的实施例12的光盘装置中的两层以上盘的聚焦控制的增益学习进行说明。
图28是方框图,表示图1的整体方框图中的与本实施例12相关联的聚焦控制系统和对其偏移学习部分的DSP129的内部结构。
在接通装置的电源并把两层盘装入该装置时,使光盘电动机102以预定的转速旋转(DMON)。接着,使半导体激光器108发光(LDON),由上述动作,首先把聚焦引入到用下侧的光束107a最初能检测出的两层盘的第二层L1上。然后,使跟踪控制为ON,而开始聚焦控制的偏移学习。在DSP129内,输入对RF进行包络检波的RFENV信号,该DSP12由聚焦位置探索部218计量该RFENV信号的振幅,为了使该振幅变为最大,通过开关214a把信号施加给合成电路204,进行所谓校正聚焦偏移的动作。
在两层盘的情况下,在信息面L1上,一边把信号施加给合成电路204而使聚焦位置发生变化,一边计量RFENV,由聚焦位置探索部213探索RFENV变为最大的聚焦位置,求出该偏移校正值。通过开关214a把该求出的聚焦偏移校正值输出给合成电路204,在校正聚焦偏移的同时,把该聚焦偏移校正值存储到聚焦偏移存储部214中。
由上述方法,在结束了在信息面L1上的聚焦偏移的探索和偏移校正值的存储之后,通过上述的聚焦跃变,把光束的聚焦点移动到L0上。
与上述相同,由在信息面L0上探索的聚焦位置计算出聚焦偏移校正值,通过开关214a输出给合成电路204,在校正聚焦位置的同时,把该聚焦偏移校正值Cfo0存储到聚焦偏移存储部214中。
如上述那样,在探索了上述各个信息面L0,L1上的聚焦偏移校正值之后,把L0,L1的各个信息面的聚焦控制的偏移校正值存储到上述聚焦偏移值存储阅214中,DSP129进行下列控制:在进行该聚焦控制时,把对应于目前光束控制的信息面的偏移校正值从聚焦偏移存储部214读出,通过开关214a输出给合成电路204,进行对应于该信息面的偏移校正,在正确的目标位置上进行聚焦控制。
因此,在两层盘中,从L0向L1或从L1向L0移动时,在根据其目的的信息面而进行聚焦跃变时,通过学习聚焦偏移而把其切换成存储的各个信息面的最佳值,由此则无论在哪个信息面上,都能确保稳定的聚焦控制性能,扩大重放信号的界限。
在本实施例12中,虽然是构成为在RFENV信号为最大的位置上校正学习L0,L1的各个聚焦偏移,但其也可以构成为:探索RFENV信号的振幅相等的2点(用于估计RFENV信号为最大的聚焦位置到达其2点的中点)的中点。
作为检测聚焦偏移的信号,除RFENV信号之外,可以由TE信号、重放信号的跳动信号、重放信号的C/N或数据的误差数量、或者误差率信号检测,本实施例在其偏移的检测方法上不受任何限制。
如上述那样,根据本实施例12,在两层盘上进行聚焦跃变时,把对应于上述记录载体的第一信息面的第二信息面上的上述聚焦控制装置所需的目标位置的聚焦控制偏移校正值分别存储到聚焦位置存储装置中,此次,在进行聚焦跃变时,通过根据其目的的信息面把上述聚焦控制装置的目标位置切换到各个信息面的最佳值上,由此,则无论在哪个信息面上,都能构成稳定的聚焦控制系统。
实施例13
下面,以两层盘的情况为例,用图29来对本发明的实施例13的光盘装置中的两层以上盘的跟踪控制的增益学习进行说明。
图29是方框图,表示图1的整体方框图中的与本实施例13相关联的跟踪控制系统和对其偏移学习部分的DSP129的内部结构。
在接入装置的电源并把两层盘装入该装置时,使光盘电动机102以预定的转速旋转(DMON)。接着,在步骤S2使半导体激光器108发光(LDON),由上述动作,首先把聚焦引入到用下侧的光束107a最初能检测出的两层盘的第二层L1上。然后,使跟踪控制为ON,而开始跟踪控制的偏移学习。
在引入聚焦的状态下,在偏心的影响下,图25(a)所示的正弦波状的轨迹横过信号出现在TE上。
跟踪偏移校正校正部313,对该正弦波状的TE进行抽样,求出极大值和极小值,由其差分求出跟踪的偏移。或者,对TE进行抽样,对该值进行积分,由积分值求出偏移。该跟踪偏移校正部313通过该计算出的偏移求出施加给合成电路304的校正值,该校正值存储到跟踪偏移校正部313中的RAM中,同时,进行所谓的对输出给合成电路304的跟踪的偏移进行校正的动作。
由上述方法,在结束了在信息面L1上的跟踪偏移的计量和校正值的存储之后,通过上述的聚焦跃变,把光束的聚焦点移动到L0上。
与上述相同,通过在信息面L0上进行跟踪控制动作,使其成为工作状态,对图25所示的正弦波状的轨迹横过信号,通过极大值、极小值的检测或积分计量偏移。在信息面L0的偏移计量结束之后,把L0上的偏移校正值存储到跟踪偏移校正部313中的其他的RAM中。
当把L1、L0的各个信息面的跟踪偏移校正值存储到RAM中时,DSP129的跟踪偏移校正部313选择目前光束的控制涉及的信息面的偏移校正值,即,目前光束的控制涉及的信息面为L0时,以及为L1时,选择跟踪偏移校正值,把其输出给合成电路304,进行跟踪偏移的校正。
因此,在两层盘中,从L0向L1或从L1向L0移动时,在根据其目的的信息面而进行聚焦跃变时,通过进行向对应于目的层的信息面的聚焦偏移校正值的设定,就能除去跟踪控制系统的偏移,而构成稳定的跟踪控制。
所以,对于偏移的计量、校正,提出了除此之外的各种方法,本实施例对于偏移的计量校正方法不受任何限制。
如上述那样,根据本实施例13,在两层盘中进行聚焦跃变时,把上述记录载体的第一信息面和第二信息面上的对应于上述跟踪控制装置的所需目标位置的跟踪偏移校正值分别存储到跟踪位置存储装置中,此次,在进行聚焦跃变时,通过把上述跟踪控制装置的目标位置根据其目的的信息面而切换为各自的信息面的最佳值,则无论在哪个信息面上,都能构成稳定的跟踪控制系统。
实施例14
下面,以两层盘的情况为例,用图30来对本发明的实施例14的光盘装置中的两层以上盘的跟踪控制的增益学习进行说明。
图30是方框图,表示图1的整体方框图中的与本实施例14相关联的跟踪控制系统和对伴随着其相位差而产生的偏移(以下称为相位差偏移)的校正部分的DSP129的内部及其周边的结构。
在接入装置的电源并把两层盘装入该装置时,使光盘电动机102以预定的转速旋转(DMON)。接着,使半导体激光器108发光(LDON),由上述动作,首先把聚焦引入到用下侧的光束107a最初能检测出的两层盘的第二层L1上。然后,在引入聚焦的状态下,因偏心的影响,如图25所示的正弦波状的轨迹横过信号出现在TE上。
DSP129由其透镜移位部317把信号施加给合成电路304,使电流强制地流过跟踪执行元件103而提供偏移,把聚光镜105透镜移位约+300μm。在透镜移位的状态下,对称性检测部318对正弦波状的TE进行抽样,求出其极大值和极小值,由其差分求出透镜移位+侧的跟踪的对称性Voff+。或者,对TE进行抽样,把其值进行积分,由积分值求出对称性。接着,切换透镜移位部317的输出信号的极性,在透镜移位约-300μm的状态下,对称性检测部318对正弦波状的TE进行抽样,求出其极大值和极小值,由其差分,求出透镜移位-侧的跟踪的对称性Voff-。或者,对TE进行抽样,把其值进行积分,由积分值求出对称性。
为了使上述算出的正负透镜移位的偏移的差为最小,切换可变延时器315、316的延时量(或超前量)Pb1。
决定上述为最小的延时量,把用于设定该延时量的输出值存储到相位差校正量存储部319中。
由上述方法,设定作为信息面L1上的相位差跟踪的相位差偏移的校正值的可变延时器315、316的延时量,在结束了向该设定值的相位差校正量存储部319的存储之后,由上述聚焦跃变把光束的聚焦点移动到L0。
与上述相同,在信息面L0上使跟踪控制不工作,使聚焦控制进入工作状态,求出相位差偏移的校正的最佳延时量Pd0。
决定信息面L0上的可变延时器315、316的延时量(或超前量)Pd1、Pd0,把用于设定该延时量的输出值存储到相位差校正量存储部319中。
把L1、L2的各个信息面的用于校正上述相位差跟踪的相位差偏移的可变延时器315、316的设定值Pd1、Pd0存储到相位差校正量存储部319中,然后DSP129选择对应于目前光束的控制涉及的信息面的延时量,通过开关319a把其设定给可变延时器315、316。
因此,在两层盘中,从L0向L1或从L1向L0移动时,在根据其目的的信息面而进行聚焦跃变时,由于能够设定对应于目的层的信息面的可变延时器315、316的延时量Pd1、Pd0,就能除去透镜移位时的跟踪控制系统的偏移,而构成稳定的跟踪控制。
所以,对于相位差偏移的计量、校正,提出了除此之外的各种方法,本发明对于偏移的计量校正方法不受任何限制。
如上述那样,根据本实施例14,根据在分割的多个区域接受来自记录载体的反射光时的光检测装置的各感光区域的输出信号的相位关系,发生对应于信息面上的光束的聚光点和轨迹的位置关系的相位差轨迹偏差信号,跟踪控制装置根据该相位差轨迹偏差检测装置的输出信号来驱动上述移动装置,进行跟踪控制,由聚焦跃变装置跳跃过信息面而进行扫描,把记录载体的第一信息面和第二信息面上的上述相位差轨迹偏差检测装置的输出信号为所需的输出这样的上述光检测装置的各感光区域的信号的超前量或滞后量,作为相位消除量进行存储,在由聚焦跃变装置跳跃扫描时,从上述相位消除量存储装置读出的对应于跳的信息面的相位消除量存储信号,切换上述光检测装置的各感光区域的信号的延时量或超前量,由于进行了上述控制,在两层盘上,在两个信息面之间移动,在根据其目的信息面而进行聚焦跃变时,进行向对应于目的层的信息面的聚焦偏移校正值的设定,由此,就能一直除去跟踪控制的偏移,而构成稳定的跟踪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案涉及的光盘装置包括:聚光装置,把光束聚光照射到具有两个信息面的记录载体上;移动装置,在与上述记录载体的信息面实质上垂直的方向上移动由上述聚光装置所聚光的光束的聚光点;光检测装置,接收来自上述所聚光的光束的上述记录载体的反射光;聚光状态检测装置,根据上述光检测装置的输出信号而检测出照射在上述信息面上的光束的聚光状态;聚焦控制装置,根据上述聚光状态检测装置的输出信号来驱动上述移动装置,把上述光束的聚光状态控制成为预定的状态;聚焦跃变装置,驱动上述移动装置,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从上述记录载体的第一信息面向第二信息面移动;该聚焦跃变装置由发生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从上述记录载体的一个信息面向另一个信息面移动的加速信号的加速装置和使光束的聚光点的移动速度减速的减速装置构成,在上述记录载体面设置为水平的情况下,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从下方向上方的信息面移动时的加速信号的峰值与时间宽度之积的值大于从上方向下方的信息面移动时的加速信号的峰值与时间宽度之积的值,由此,得到能够确保聚焦跃变的稳定性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2方案涉及的光盘装置,在本发明的第1方案所述的光盘装置中,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从下方向上方的信息面移动时的加速信号的峰值大于从上方向下方的信息面移动时的加速信号的峰值,该加速信号的时间宽度在两者的移动情况下相同,由此,得到能够确保聚焦跃变的稳定性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3方案涉及的光盘装置,在本发明的第1方案所述的光盘装置中,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从下方向上方的信息面移动时的加速信号的时间宽度长于从上方向下方的信息面移动时的加速信号的时间宽度,该加速信号的峰值在两者的移动情况下相同,由此,得到能够确保聚焦跃变的稳定性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4方案涉及的光盘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聚光装置,把光束聚光照射到具有两个信息面的记录载体上;移动装置,在与上述记录载体的信息面实质上垂直的方向上移动由上述聚光装置所聚光的光束的聚光点;光检测装置,接收来自上述所聚光的光束的上述记录载体的反射光;聚光状态检测装置,根据上述光检测装置的输出信号而检测出照射在上述信息面上的光束的聚光状态;聚焦控制装置,根据上述聚光状态检测装置的输出信号来驱动上述移动装置,把上述光束的聚光状态控制成为预定的状态;聚焦跃变装置,驱动上述移动装置,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从上述记录载体的第一信息面向第二信息面移动;该聚焦跃变装置由发生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从上述记录载体的一个信息面向另一个信息面移动的加速信号的加速装置和使光束的聚光点的移动速度减速的减速装置构成,在上述记录载体面设置为水平的情况下,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从下方向上方的信息面移动时的减速信号的峰值与时间宽度之积的值小于从上方向下方的信息面移动时的减速信号的峰值与时间宽度之积的值,由此,得到能够确保聚焦跃变的稳定性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5方案涉及的光盘装置,在本发明的第4方案所述的光盘装置中,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从下方向上方的信息面移动时的减速信号的峰值小于从上方向下方的信息面移动时的减速信号的峰值,该减速信号的时间宽度在两者的移动情况下相同,由此,得到能够确保聚焦跃变的稳定性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6方案涉及的光盘装置,在本发明的第4方案所述的光盘装置中,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从下方向上方的信息面移动时的减速信号的时间宽度短于从上方向下方的信息面移动时的减速信号的时间宽度,该减速信号的峰值在两者的移动情况下相同,由此,得到能够确保聚焦跃变的稳定性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7方案涉及的光盘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聚光装置,把光束聚光照射到具有两个信息面的记录载体上;移动装置,在与上述记录载体的信息面实质上垂直的方向上移动由上述聚光装置所聚光的光束的聚光点;光检测装置,接收来自上述所聚光的光束的上述记录载体的反射光;聚光状态检测装置,根据上述光检测装置的输出信号而检测出照射在上述信息面上的光束的聚光状态;聚焦控制装置,根据上述聚光状态检测装置的输出信号来驱动上述移动装置,把上述光束的聚光状态控制成为预定的状态;聚焦跃变装置,驱动上述移动装置,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从上述记录载体的第一信息面向第二信息面移动;该聚焦跃变装置由发生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从上述记录载体的一个信息面向另一个信息面移动的加速信号的加速装置和使光束的聚光点的移动速度减速的减速装置构成,在上述记录载体面设置为水平的情况下,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从下方向上方的信息面移动时的加速信号的峰值与时间宽度之积的值大于从上方向下方的信息面移动时的加速信号的峰值与时间宽度之积的值,由此,得到能够确保聚焦跃变的稳定性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8方案涉及的光盘装置,在本发明的第7方案所述的光盘装置中,在上述记录载体面设置为水平的情况下的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从下方向上方的信息面移动时的加速信号的峰值大于从上方向下方的信息面移动时的加速信号的峰值,该加速信号的时间宽度在两者的移动情况下相同,由此,得到能够确保聚焦跃变的稳定性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9方案涉及的光盘装置,在本发明的第7方案所述的光盘装置中,在上述记录载体面设置为水平的情况下的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从下方向上方的信息面移动时的加速信号的时间宽度长于设置成上述记录载体面变为垂直时从上方向下方的信息面移动时的加速信号的时间宽度,该加速信号的峰值在两者的移动情况下相同,由此,得到能够确保聚焦跃变的稳定性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10方案涉及的光盘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聚光装置,把光束聚光照射到具有两个信息面的记录载体上;移动装置,在与上述记录载体的信息面实质上垂直的方向上移动由上述聚光装置所聚光的光束的聚光点;光检测装置,接收来自上述所聚光的光束的上述记录载体的反射光;聚光状态检测装置,根据上述光检测装置的输出信号而检测出照射在上述信息面上的光束的聚光状态;聚焦控制装置,根据上述聚光状态检测装置的输出信号来驱动上述移动装置,把上述光束的聚光状态控制成为预定的状态;聚焦跃变装置,驱动上述移动装置,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从上述记录载体的第一信息面向第二信息面移动;该聚焦跃变装置由发生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从上述记录载体的一个信息面向另一个信息面移动的加速信号的加速装置和使光束的聚光点的移动速度减速的减速装置构成,在上述记录载体面设置为水平的情况下,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从下方向上方的信息面移动时的加速信号的峰值与时间宽度之积的值小于设置成上述记录载体面变为垂直时的加速信号的峰值与时间宽度之积的值,由此,得到能够确保聚焦跃变的稳定性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11方案涉及的光盘装置,在本发明的第11方案所述的光盘装置中,在上述记录载体面设置为水平的情况下的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从下方向上方的信息面移动时的减速信号的峰值小于设置成上述记录载体面变为垂直时的减速信号的峰值,该减速信号的时间宽度在两者的移动情况下相同,由此,得到能够确保聚焦跃变的稳定性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12方案涉及的光盘装置,在本发明的第11方案所述的光盘装置中,在上述记录载体面设置为水平的情况下的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从下方向上方的信息面移动时的减速信号的时间宽度短于设置成上述记录载体面变为垂直时的,该减速信号的峰值在两者的移动情况下相同,由此,得到能够确保聚焦跃变的稳定性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13方案涉及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聚光装置,把光束聚光照射到具有两个信息面的记录载体上;移动装置,在与上述记录载体的信息面实质上垂直的方向上移动由上述聚光装置所聚光的光束的聚光点;光检测装置,接收来自上述所聚光的光束的上述记录载体的反射光;聚光状态检测装置,根据上述光检测装置的输出信号而检测出照射在上述信息面上的光束的聚光状态;聚焦控制装置,根据上述聚光状态检测装置的输出信号来驱动上述移动装置,把上述光束的聚光状态控制成为预定的状态;聚焦跃变装置,驱动上述移动装置,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从上述记录载体的第一信息面向第二信息面移动;该聚焦跃变装置由发生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从上述记录载体的一个信息面向另一个信息面移动的加速信号的加速装置和使光束的聚光点的移动速度减速的减速装置构成,在上述记录载体面设置为水平的情况下,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从下方向上方的信息面移动时的加速信号的峰值与时间宽度之积的值小于设置成上述记录载体面变为垂直时的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移动的加速信号的峰值与时间宽度之积的值,由此,得到能够确保聚焦跃变的稳定性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14方案涉及的光盘装置,在本发明的第13方案所述的光盘装置中,在上述记录载体面设置为水平的情况下的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从上方向下方的信息面移动时的加速信号的峰值小于设置成上述记录载体面变为垂直时从上方向下方的信息面移动时的加速信号的峰值,该加速信号的时间宽度在两者的移动情况下相同,由此,得到能够确保聚焦跃变的稳定性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15方案涉及的光盘装置,在本发明的第13方案所述的光盘装置中,在上述记录载体面设置为水平的情况下的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从上方向下方的信息面移动时的加速信号的时间宽度短于设置成上述记录载体面变为垂直时的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移动时的加速信号的时间宽度,该减速信号的峰值在两者的移动情况下相同,由此,得到能够确保聚焦跃变的稳定性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16方案涉及的光盘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聚光装置,把光束聚光照射到具有两个信息面的记录载体上;移动装置,在与上述记录载体的信息面实质上垂直的方向上移动由上述聚光装置所聚光的光束的聚光点;光检测装置,接收来自上述所聚光的光束的上述记录载体的反射光;聚光状态检测装置,根据上述光检测装置的输出信号而检测出照射在上述信息面上的光束的聚光状态;聚焦控制装置,根据上述聚光状态检测装置的输出信号来驱动上述移动装置,把上述光束的聚光状态控制成为预定的状态;聚焦跃变装置,驱动上述移动装置,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从上述记录载体的第一信息面向第二信息面移动;该聚焦跃变装置由发生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从上述记录载体的一个信息面向另一个信息面移动的加速信号的加速装置和使光束的聚光点的移动速度减速的减速装置构成,在上述记录载体面设置为水平的情况下,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从上方向下方的信息面移动时的减速信号的峰值与时间宽度之积的值大于设置成上述记录载体面变为垂直时的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移动的减速信号的峰值与时间宽度之积的值,由此,得到能够确保聚焦跃变的稳定性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17方案涉及的光盘装置,在本发明的第16方案所述的光盘装置中,在上述记录载体面设置为水平的情况下的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从上方向下方的信息面移动时的减速信号的峰值大于设置成上述记录载体面变为垂直时的减速信号的峰值,该减速信号的时间宽度在两者的移动情况下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第18方案涉及的光盘装置,在本发明的第16方案所述的光盘装置中,在上述记录载体面设置为水平的情况下的使上述光束的聚光点从上方向下方的信息面移动时的减速信号的时间宽度长于设置成上述记录载体面变为垂直时的减速信号的时间宽度,该减速信号的峰值在两者的移动情况下相同,由此,得到能够确保聚焦跃变的稳定性的效果。
如上述那样,根据本发明的光盘装置,
1.在称之为DVD、CD的基板材料厚度不同的盘中,能够稳定地引入聚焦控制。
2.在两层盘、或多层盘中,能够稳定地引入聚焦控制。
3.在两层盘、或多层盘中,能够高速并且正确地移动到所需的信息面上。
4.通过保持聚焦信号的峰值并生成聚焦偏差信号,而降低伴随着检索中的跟踪损失产生的散焦,能够实现稳定的检索。
5.通过在各信息面上学习各个控制系统的相位差TE的校正量、偏移、增益及偏心等的校正值,计算出其校正值,对每移动信息面时切换对应于其信息面的学习值,则无论对哪个信息面,都能实现稳定的聚焦、跟踪性能。
这样,就能提供对应于大容量的多层盘的可靠性高的装置。

Claims (15)

1.一种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聚焦装置,把光束聚焦照射到具有第一和第二信息面的记录媒体上;
移动装置,在与上述记录媒体的信息面实质上垂直的方向上移动由上述聚焦装置所聚焦的光束的聚焦点;
光检测装置,检测来自记录媒体的上述所聚焦的光束反射光;
聚焦控制装置,根据上述光检测装置的输出信号而检测出照射在上述信息面上的光束的聚焦状态,根据检测信号来驱动上述移动装置,把上述光束的聚焦状态控制成为预定的聚焦状态;
聚焦跃变装置,驱动上述移动装置,使上述光束的聚焦点跃变到作为目标信息面的上述记录媒体的第一和第二信息面之一上;
存储装置,存储在驱动上述移动装置以使上述光束远离或接近记录媒体而通过第一、第二信息面时所得到的信号;
在由上述聚焦跃变装置进行聚焦跃变时,根据存储在上述存储装置中的值,改变上述聚焦控制装置的增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装置存储对应于一定的反射光光量的信号,该反射光量是在通过驱动所述移动装置从而光束远离或接近记录媒体而光束的聚焦点通过第一和第二信息面时由所述光检测装置所检测到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由上述聚焦跃变装置进行聚焦跃变时,根据存储在上述存储装置中的值,设定聚焦控制的引入电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存储在上述存储装置中的值设置聚焦控制的聚焦控制引入电平,该聚焦控制的增益根据存储在上述存储装置中的值而改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存储装置存储聚焦状态检测信号,该聚焦状态检测信号是在驱动所述移动装置从而光束离开或接近该记录媒体而光束的聚焦点通过第一和第二信息面时得到的,其中所述聚焦状态检测信号包括增益,偏移和电平至少之一,并且当由所述聚焦跃变装置执行该聚焦跃变时,根据存储在该存储装置中的值改变所述聚焦控制装置的增益,偏移和电平至少之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由上述聚焦跃变装置进行聚焦跃变时,根据存储在上述存储装置中的值,设定聚焦控制的引入电平。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存储在上述存储装置中的值,设定聚焦控制的引入电平,根据存储在上述存储装置中的值,改变该聚焦跃变的增益。
8.一种光盘装置,该装置是把光束聚焦照射到具有两个信息面的记录媒体上并重放记录在上述记录媒体上的信息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动装置,移动照射在该记录媒体上的光束的聚焦点从而该聚焦点横跨该记录媒体上的轨迹;
跟踪控制装置,检测光束的聚焦点与上述记录媒体上的轨迹的位置偏差,根据该轨迹偏差信号来驱动上述移动装置,控制光束使聚焦点位于记录媒体的轨迹上;
聚焦跃变装置,使上述光束的聚焦点跳跃到一个目标信息面上,该目标信息面是上述记录媒体的第一信息面与第二信息面之一,并查找该目标信息面;
存储装置,存储用于该第一信息面和第二信息面的跟踪状态信号;
算术运算装置,用上述跟踪控制装置的输出信号对存储在上述存储装置中的跟踪状态信号进行算术操作;
系统控制装置,对系统进行控制,从而在由上述聚焦跃变装置进行跳跃和查找时,使用从上述存储装置中读出并与目标信息面对应的跟踪状态信号来调整该跟踪控制装置的输出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存储在所述存储装置中的跟踪状态信号是偏心信号,该信号对应于在第一信息面和第二信息面上的轨迹的偏心,所述算术运算装置是一个加法装置,将存储在所述存储装置中的偏心信号与所述跟踪控制装置的输出信号相加,所述系统控制装置控制该系统,从而在所述聚焦跃变装置进行跳跃和查找时从所述存储装置中读出并对应于该目标信息面的偏心信号被加到所述跟踪控制装置的输出信号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存储在所述存储装置中的跟踪状态信号是所述跟踪控制装置对第一信息面和第二信息面的所希望的环路增益,所述算术运算装置是一个乘法装置,将存储在所述存储装置中的轨迹增益信号乘以所述跟踪控制装置的输出信号,所述系统控制装置控制该系统,从而在所述聚焦跃变装置进行跳跃和查找时从所述存储装置中读出且对应于目标信息面的跟踪增益信号被与该跟踪控制装置的输出信号相乘。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存储在所述存储装置中的所述信号是所述聚焦控制装置对第一信息面和第二信息面的所希望的环路增益,所述光盘装置包括:
乘法装置,将存储在上述存储装置中的聚焦增益信号与所述聚焦控制装置的输出信号相乘;
系统控制装置,控制该系统,从而从所述存储装置读出且对应于目标信息面的聚焦增益信号与所述聚焦控制装置的输出信号相乘。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存储在所述存储装置中的所述信号是对应于所述聚焦控制装置在第一信息面和第二信息面的伺服偏移,所述光盘装置还包括:
系统控制装置,控制该系统,从而所述聚焦控制装置的目标位置变为从所述存储装置读出且对应于目标信息面的聚焦位置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存储在所述存储装置中的所述信号是对应于所述聚焦控制装置在第一信息面和第二信息面的伺服偏移,所述光盘装置还包括:
系统控制装置,控制该系统,从而所述跟踪控制装置的目标位置变为从所述存储装置读出且对应于目标信息面的跟踪位置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光检测装置,检测来自上述记录媒体多个感光区域的反射光;
相位差轨迹偏差检测装置,根据上述光检测装置的各个感光区域的输出信号的相位关系,生成对应于光束的聚焦点和上述信息面上的轨迹的位置关系的相位差轨迹偏差信号;
所述跟踪控制装置根据上述相位差轨迹偏差检测装置的输出信号来驱动上述移动装置,控制信息面上的光束,以使上述光束的聚焦点正确查找轨迹;
所述存储装置存储上述光检测装置从各感光区域中输出的信号的超前量或滞后量,该超前量或滞后量为上述相应差轨迹偏差检测装置对第一信息面和第二信息面的输出信号提供所希望的值;
所述系统控制装置进行下列控制:在由上述聚焦跃变装置进行跳跃和查找时,把上述光检测装置对各个感光区域的检测信号的滞后量或超前量改变为对应于目标信息面且从上述存储装置所读出的相位偏移信号。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装置存储对应于第一和第二信息面的聚焦控制和跟踪控制参数,当上述聚焦跃变装置执行跃变时改变该聚焦控制和跟踪控制的参数。
CNB2004100073297A 1995-07-27 1996-07-26 光盘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29927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9168095 1995-07-27
JP191680/1995 1995-07-27
JP081245/1996 1996-04-03
JP8124596 1996-04-03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194588A Division CN1174390C (zh) 1995-07-27 2001-06-04 光盘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49256A true CN1549256A (zh) 2004-11-24
CN1299276C CN1299276C (zh) 2007-02-07

Family

ID=26422279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6113227A Expired - Lifetime CN1075222C (zh) 1995-07-27 1996-07-26 光盘装置
CNB2004100073297A Expired - Lifetime CN1299276C (zh) 1995-07-27 1996-07-26 光盘装置
CNB011194588A Expired - Lifetime CN1174390C (zh) 1995-07-27 2001-06-04 光盘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6113227A Expired - Lifetime CN1075222C (zh) 1995-07-27 1996-07-26 光盘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194588A Expired - Lifetime CN1174390C (zh) 1995-07-27 2001-06-04 光盘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3) US6011762A (zh)
JP (1) JP4317896B2 (zh)
KR (1) KR100237914B1 (zh)
CN (3) CN1075222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222C (zh) 1995-07-27 2001-11-2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盘装置
CN1257496C (zh) 1996-07-31 2006-05-24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光盘装置
JP3718941B2 (ja) * 1997-02-26 2005-11-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H1173657A (ja) * 1997-06-27 1999-03-16 Pioneer Electron Corp フォーカス制御装置及び方法
US6178145B1 (en) * 1997-11-26 2001-01-2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Focus servo control system and disk reproducing system
JP3882303B2 (ja) * 1997-12-26 2007-02-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の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並びに光ディスクのトラッキング制御方法
JP3442984B2 (ja) * 1997-12-26 2003-09-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の位置制御装置
JPH11213402A (ja) * 1998-01-27 1999-08-06 Funai Electric Co Ltd 多層記録媒体再生装置
TW444201B (en) * 1998-02-16 2001-07-01 Hitachi Ltd Optical head
JP3720203B2 (ja) * 1998-11-17 2005-11-24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フォーカスジャンプ装置
EP1017044A1 (en) * 1998-12-29 2000-07-05 STMicroelectronics S.r.l. Control device for a focus system of a CD driver using the Fuzzy logic
US6628580B1 (en) 1999-04-07 2003-09-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US6459940B1 (en) * 1999-05-06 2002-10-01 Wm. Marsh Rice University Closed-loop compensation for kinematic error in harmonic driver for precision control applications
US6963520B1 (en) * 1999-05-18 2005-11-0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US6822935B1 (en) * 1999-09-16 2004-11-23 Lg Electronics Inc. Track discrimina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JP3726621B2 (ja) * 2000-02-25 2005-12-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フォーカス引き込み方法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1307341A (ja) * 2000-04-24 2001-11-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DE10041426A1 (de) * 2000-08-23 2002-03-07 Thomson Brandt Gmbh Verfahren zur Spurführung in einem Gerät zum Lesen und/oder Beschreiben eines optischen Aufzeichnungsträgers sowie entsprechendes Gerät zum Lesen und/oder Beschreiben eines optischen Aufzeichnungsträgers
JP4089177B2 (ja) * 2000-10-25 2008-05-2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層間ジャンプ方法
JP2002203324A (ja) * 2000-10-25 2002-07-19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 フォーカス制御装置、フォーカス制御方法
US7522480B2 (en) 2001-01-25 2009-04-21 Dphi Acquisitions, Inc. Digital tracking servo system with multi-track seek with an acceleration clamp
US6970403B2 (en) * 2001-01-25 2005-11-29 Dphi Acquisition, Inc. Calibration of tracking error signal offset in a tracking servo system
US7023766B2 (en) * 2001-01-25 2006-04-04 Dphi Acquisitions, Inc. Flexible servicing of servo algorithms using a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JP2003123282A (ja) * 2001-08-06 2003-04-25 Sharp Corp 焦点調整方法および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WO2003036628A1 (fr) * 2001-10-19 2003-05-01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 Procede d'identification de type de support de stockage
KR100539929B1 (ko) * 2001-12-15 2005-12-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지털 주파수 변조기
WO2003058860A2 (en) * 2001-12-31 2003-07-17 Bae Systems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Systems Integration Inc. System for peak detection among multiple signals
CN1331139C (zh) * 2002-08-26 2007-08-0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盘装置、光盘种类辨别方法及球面像差调整方法
KR101002538B1 (ko) * 2002-11-26 2010-12-17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광 디스크 드라이브, 광의 초점을 얻는 방법, 프로세서 및 프로그램을 기억한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억 매체
KR100489658B1 (ko) * 2003-03-14 2005-05-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학측정장치 초점의 최적화방법, 이를 이용한 광학적불량 검출 방법 및 광학적 불량 검출 장치
EP1463053A3 (en) * 2003-03-25 2006-12-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gnizing optical discs, optical disc drive,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tinguishing data storage layers
JP4392193B2 (ja) * 2003-05-15 2009-12-24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光ビームのフォーカシング制御装置
US8462597B2 (en) * 2003-06-20 2013-06-1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Decoupling technique for optical disk drive optical pickup units
JP2005050434A (ja) * 2003-07-29 2005-02-24 Funai Electric Co Ltd 光記録再生装置
JP2005116079A (ja) * 2003-10-08 2005-04-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ランドプリピットアドレス復調装置
US7276680B2 (en) * 2003-12-01 2007-10-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ontrol unit and optical disk drive including the control unit
JP2005276397A (ja) * 2004-03-26 2005-10-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及びディスク加速調整方法
WO2006106651A1 (ja) * 2005-03-31 2006-10-12 Pioneer Corporation 情報再生装置、情報再生方法、情報再生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情報再生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5349742B2 (ja) * 2006-07-07 2013-11-20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表面検査方法及び表面検査装置
JP4272222B2 (ja) * 2006-07-28 2009-06-03 株式会社ソニー・コンピュータ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光ディスク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08015631A2 (en) * 2006-08-02 2008-02-07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thod and device for focus capture on a specific layer of an optical storage medium
JP2008130117A (ja) * 2006-11-17 2008-06-05 Funai Electric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US8675463B2 (en) * 2007-03-23 2014-03-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Optical disc driving device
JP2009093715A (ja) * 2007-10-04 2009-04-30 Sony Corp データ記録再生装置、カメラ装置、および、データ記録再生方法
KR20090077143A (ko) * 2008-01-10 2009-07-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홀로그래픽 정보 저장 매체와, 결함 조사 장치 및 방법
JPWO2009107176A1 (ja) * 2008-02-27 2011-06-3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用信号処理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CN102067213A (zh) * 2008-06-20 2011-05-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焦点位置控制装置和具有其的光盘装置以及焦点位置控制方法
JP5352295B2 (ja) 2009-03-16 2013-11-27 日立コンシューマ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JP2010250901A (ja) 2009-04-16 2010-11-04 Hitachi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多層ディスクに対するフォーカスジャンプ方法
KR101523168B1 (ko) * 2014-01-27 2015-05-26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아날로그 입력모듈의 오프셋 및 게인 설정 시스템 및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458126A1 (fr) 1979-05-31 1980-12-26 Thomson Brandt Systeme de commande de changement de face lue pour un lecteur optique de support d'information et lecteur optique comportant un tel systeme
JPS60111352A (ja) 1983-11-18 1985-06-17 Nippon Kogaku Kk <Nikon> 光ディスク装置のフォ−カスサ−ボ引き込み装置
JPS6168735A (ja) 1984-09-10 1986-04-09 Nakamichi Corp 光学記録再生におけるフオ−カスサ−ボ起動装置
JPH0736229B2 (ja) 1988-12-16 1995-04-1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フォーカス制御装置
JPH0354740A (ja) 1989-07-24 1991-03-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学情報記録部材および光学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US5303225A (en) 1989-10-30 1994-04-12 Matsushita Electrical Industrial Co., Ltd. Multi-layered optical disk with track and layer identification
JPH0442443A (ja) 1990-06-08 1992-02-13 Sony Corp 光記録再生装置のフォーカスサーボ回路
JPH04364229A (ja) 1990-11-01 1992-12-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方式記録再生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光方式記録再生装置
JP2741961B2 (ja) 1991-03-05 1998-04-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的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3266627B2 (ja) 1991-10-11 2002-03-1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情報再生装置
US7286153B1 (en) 1991-10-11 2007-10-23 Hitachi, Ltd. Three-dimension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JPH05159315A (ja) 1991-12-09 1993-06-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フォーカス制御装置
JP2999874B2 (ja) 1991-12-09 2000-01-17 日立コンピュータ機器株式会社 光学的処理装置における合焦点確認方法
JPH05234110A (ja) * 1992-02-25 1993-09-10 Nikon Corp フォーカスオフセット自動調整装置
JP2646168B2 (ja) * 1992-05-12 1997-08-25 クラリオン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の光学系制御装置
JP3203373B2 (ja) 1992-06-26 2001-08-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のフォーカス制御方法
JPH0696519A (ja) * 1992-09-11 1994-04-08 Sony Corp スピンドルサーボ装置
JP2755070B2 (ja) * 1992-11-10 1998-05-2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トラックジャンプ装置
JPH07129968A (ja) * 1993-09-07 1995-05-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フォーカス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装置
JP3413684B2 (ja) * 1994-12-16 2003-06-03 ソニー株式会社 多層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および方法
JPH08249801A (ja) * 1995-03-10 1996-09-27 Pioneer Electron Corp 反射型光ディスクプレーヤにおけるディスク判別方法
JP3570791B2 (ja) * 1995-03-28 2004-09-29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データ記録異種媒体情報再生装置
KR960038847A (ko) * 1995-04-10 1996-11-21 김광호 다층 구조를 가진 디스크의 검출방법
JP3465413B2 (ja) * 1995-06-16 2003-11-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駆動装置およびフォーカス制御方法
CN1075222C (zh) 1995-07-27 2001-11-2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盘装置
JP4202972B2 (ja) 1995-07-27 2008-12-2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
KR0154736B1 (ko) * 1995-08-07 1998-12-15 김광호 멀티디스크 재생 가능한 광디스크 기록재생 장치에서 리드 인 타임 최소화 방법
US5757743A (en) * 1996-04-01 1998-05-2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Electric circuit for providing a position indicator signal in a system for multilayer optical disk storag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262709A (ja) 2008-10-30
USRE40946E1 (en) 2009-10-27
US6011762A (en) 2000-01-04
KR970007880A (ko) 1997-02-21
CN1174390C (zh) 2004-11-03
CN1379400A (zh) 2002-11-13
CN1075222C (zh) 2001-11-21
CN1299276C (zh) 2007-02-07
JP4317896B2 (ja) 2009-08-19
KR100237914B1 (ko) 2000-01-15
US6298019B1 (en) 2001-10-02
CN1151581A (zh) 1997-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9276C (zh) 光盘装置
CN1257496C (zh) 光盘装置
CN1244105C (zh) 光盘装置
CN1277252C (zh) 光盘装置、光束点的移动方法、在光盘装置中执行的程序
CN1145935C (zh) 多层盘重放装置,和用于重放信息记录介质的装置
CN1310225C (zh) 聚焦位置调整装置及光盘驱动装置
CN1303596C (zh) 光记录/再现装置和焦点控制方法
CN1242388C (zh) 产生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方法、光学信息记录方法及装置
CN101030411A (zh) 光信息装置
CN1261934C (zh) 光盘单元
CN1192369C (zh) 光盘装置
CN1197062C (zh) 集成光学元件及光学拾波器以及光盘装置
CN1542780A (zh) 信息载体设备和信息载体偏心校正方法
CN1311444C (zh) 光盘装置
CN1302467C (zh) 光学头设备和光学记录/再现设备
CN1682289A (zh) 光学头
CN1950896A (zh) 拾光器单元以及具有该单元的拾光器装置和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CN1866363A (zh) 记录设备和方法,以及盘制造方法
CN1913013A (zh) 光盘单元
CN1808588A (zh) 光盘装置
CN1700319A (zh) 聚焦位置调整装置及光盘驱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207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