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94673C - 可调谐多路复用器 - Google Patents

可调谐多路复用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94673C
CN1294673C CNB028113454A CN02811345A CN1294673C CN 1294673 C CN1294673 C CN 1294673C CN B028113454 A CNB028113454 A CN B028113454A CN 02811345 A CN02811345 A CN 02811345A CN 1294673 C CN1294673 C CN 129467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rroelectric
resonance frequency
resonator
capacitor
g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81134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37343A (zh
Inventor
斯坦利·斯拉夫科·通西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Wireles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09/904,631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6690251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Wireless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Wireles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373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373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9467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467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7/00Capacitors in which the capacitance is varied by non-mechanical mean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7/06Capacitors in which the capacitance is varied by non-mechanical mean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having a dielectric selected for the variation of its permittivity with applied voltage, i.e. ferroelectric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20Frequency-selective devices, e.g. filters
    • H01P1/201Filters for transverse electromagnetic waves
    • H01P1/203Strip line filters
    • H01P1/20327Electromagnetic interstage coupling
    • H01P1/20336Comb or interdigital filte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B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DIRECTLY OR BY FREQUENCY-CHANGING, BY CIRCUITS EMPLOYING ACTIVE ELEMENTS WHICH OPERATE IN A NON-SWITCHING MANNER; GENERATION OF NOISE BY SUCH CIRCUITS
    • H03B5/00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using amplifier with regenerative feedback from output to input
    • H03B5/18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using amplifier with regenerative feedback from output to input with frequency-determining element comprising distributed inductance and capacitance
    • H03B5/1841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using amplifier with regenerative feedback from output to input with frequency-determining element comprising distributed inductance and capacitance the frequency-determining element being a strip line resonator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1/00Details of 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nly unspecified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1/56Modifications of input or output impedan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3/00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r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3/189High-frequency amplifiers, e.g. radio frequency amplifiers
    • H03F3/19High-frequency amplifiers, e.g. radio frequency amplifi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3F3/191Tuned amplifie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JTUNING RESONANT CIRCUITS; SELECTING RESONANT CIRCUITS
    • H03J5/00Discontinuous tuning; Selecting predetermined frequencies; Selecting frequency bands with or without continuous tuning in one or more of the bands, e.g. push-button tuning, turret tuner
    • H03J5/24Discontinuous tuning; Selecting predetermined frequencies; Selecting frequency bands with or without continuous tuning in one or more of the bands, e.g. push-button tuning, turret tuner with a number of separate pretuned tuning circuits or separate tuning elements selectively brought into circuit, e.g. for waveband selection or for television channel selection
    • H03J5/246Discontinuous tuning; Selecting predetermined frequencies; Selecting frequency bands with or without continuous tuning in one or more of the bands, e.g. push-button tuning, turret tuner with a number of separate pretuned tuning circuits or separate tuning elements selectively brought into circuit, e.g. for waveband selection or for television channel selection using electronic mea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LAUTOMATIC CONTROL, STARTING, SYNCHRONISATION OR STABILISATION OF GENERATORS OF ELECTRONIC OSCILLATIONS OR PULSES
    • H03L1/00Stabilisation of generator output against variations of physical values, e.g. power supply
    • H03L1/02Stabilisation of generator output against variations of physical values, e.g. power supply against variations of temperature only
    • H03L1/022Stabilisation of generator output against variations of physical values, e.g. power supply against variations of temperature only by indirect stabilisation, i.e. by generating an electrical correction signal which is a function of the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LAUTOMATIC CONTROL, STARTING, SYNCHRONISATION OR STABILISATION OF GENERATORS OF ELECTRONIC OSCILLATIONS OR PULSES
    • H03L7/00Automatic control of frequency or phase; Synchronisation
    • H03L7/06Automatic control of frequency or phase; Synchronisation using a reference signal applied to a frequency- or phase-locked loop
    • H03L7/16Indirect frequency synthesis, i.e. generating a desired one of a number of predetermined frequencies using a frequency- or phase-locked loop
    • H03L7/18Indirect frequency synthesis, i.e. generating a desired one of a number of predetermined frequencies using a frequency- or phase-locked loop using a frequency divider or counter in the loo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6Circuits
    • H04B1/30Circuits for homodyne or synchrodyne re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mplifiers
    • H03F2200/11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mplifiers the amplifier being a dual or triple band amplifier, e.g. 900 and 1800 MHz, e.g. switched or not switched, simultaneously or not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mplifiers
    • H03F2200/294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mplifiers the amplifier being a low noise amplifier [LNA]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mplifiers
    • H03F2200/372Noise reduction and elimination in amplifier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01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 H03H7/0123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distributed impedance elements together with lumped impedance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01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 H03H7/12Bandpass or bandstop filters with adjustable bandwidth and fixed centre frequenc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trol Of Motors That Do Not Use Commutators (AREA)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 Filters And Equalizers (AREA)
  • Inductance-Capacitance Distribution Constants And Capacitance-Resistance Oscillators (AREA)
  • Measurement Of Resistance Or Impedance (AREA)
  • Oscillators With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 Superheterodyne Receivers (AREA)
  • Fixed Capacitors And Capacitor Manufacturing Machines (AREA)
  • Ceramic Capacitors (AREA)
  • Microwave Amplifiers (AREA)
  • Crystals, And After-Treatments Of Crystals (AREA)
  • Inorganic Insulating Materials (AREA)
  • Compositions Of Oxide Ceramics (AREA)
  • Networks Using Active Elements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 Burglar Alarm Systems (AREA)
  • Semiconductor Lasers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Spectrometry And Color Measurement (AREA)
  • Surface Acoustic Wave Elements And Circuit Networks Thereof (AREA)
  • Aerial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CDMA通信装置中使用的可调谐铁电多路复用器。可调的铁电电容器被用于调谐多路复用器中使用的多个谐振器的谐振频率,并且被用于调整多路复用器的频率响应特性曲线。本发明提供了低损耗的铁电材料和结构配置。可调谐的多路复用器体积较小并且插入损耗与固定调谐多路复用器相比较小。

Description

可调谐多路复用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路复用器,尤其涉及一种在CDMA通信装置中使用的可调谐多路复用器。
背景技术
滤波器,诸如带通滤波器,被广泛应用于通信与电子领域。例如,在无线电通信中一个特定频段必须容纳许多无线用户。为了容纳这么多的无线用户,对带通滤波的要求就必须非常严格,因为所提供的频率分配非常密集。
目前,无线手机使用固定调谐的带通滤波器(BPF)以满足它们的滤波规范。因为这些滤波器必须满足通带插入损耗(I.L.)尽可能最小的要求且同时必须满足特定的高带外抑制要求,所以其设计非常复杂。作为特殊的例子,可以考虑PCS CDMA手机。PCS发送(TX)频带(在美国为1850-1910MHz)的带内I.L.不应大于-3.5dB,而其接收(RX)频带(1930-1990MHz范围)的带外抑制至少为38.0dB。
而且,这种BPF除了必须满足这些规范外,其高度还有最大限制。例如,目前其在手机中的典型限高是4.0mm或更小。为了满足这些苛刻的电气要求且同时满足尺寸与高度尽可能最小的要求,通常需要采用由单个同轴谐振器元件或者整体结构构造的高阶(>2阶)固定调谐滤波器。此外,为了满足带外抑制要求,通常需要一个传输零点,越靠近频带边缘I.L.就越大。由于陶瓷中的变化以及制造公差,因此厂家在固定调谐滤波器的制造过程中必须一个一个单独地对它们的特性进行调整,这就增加了成本花费。
而且,如果要支持一个以上频带(例如,在美国、韩国和印度支持PCS频带),则需要多个固定调谐的BPF,因此需要额外的开关元件且因而引入了附加损耗。即使所用的功率放大器和低噪声放大器具有足够的工作带宽以覆盖这些频带,但仍然需要多个固定调谐的BPF。
可调谐BPF允许在任意特定时间在多个频带上使用一个BPF,或者使用低阶滤波器以覆盖宽于所需通带带宽的频带。为了在可调谐BPF中提供可调谐性,通常使用一种能够提供可变电容的元件。
目前可变电容器的结构实现形式有多种。例如,可移动平行板结构的电容器很多年以来一直就被用作家用收音机的调谐器。但是,这样的平行板体积庞大,噪声高,并且不实用于现代应用。
另一种结构选择是电子变容二极管,它是一种响应于外加电压而调整电容值的半导体器件。由于变容二极管通常有噪声并且有损耗,尤其是在500MHz以上的应用中,所以其不能有效工作于需要高性能的高频、低损耗的应用当中。
还有一种结构选择是微电子机械开关(或系统)(MEMS),它是一种微型开关器件,它可以响应外加控制信号在电容器之间进行切换。但是,其造价昂贵,难以制造并且其可靠性未得到证实。在大多数情形下,其提供离散的调谐,因为系统必须在有限(和少量)数目的固定电容器之间进行选择。
铁电可调谐电容器是人们曾经尝试过的另一种结构选择。铁电(f-e)材料是一类材料,典型地是陶瓷稀土氧化物,其突出特征在于,它们的介电常数(k)以及作为结果的电容率(ε)是响应外加的缓变(直流或低频)电场的变化而改变的。材料的介电常数(k)和电容率(ε)之间关系给出如下:
ε=kε0
其中ε0是真空电容率。当前,已知的具有铁电特性的材料有数百种之多。在一种典型的铁电材料中,人们可以得到一个因数高达约3∶1的k值变动范围。产生这样的k值变化所需的直流电压取决于被外加以直流控制电压的铁电材料的尺寸大小。因为铁电材料的介电常数可变,而电容器的电容值取决于电容器导体附近电介质的介电常数值,所以人们可以使用铁电材料制造可调电容器。可调的铁电电容器通常被实现为平行板(叠层)电容器、交叉指型电容器(IDC)、或间隙电容器。
在已知的铁电可变电容器中,在靠近电容器的一个导体或两个导体的地方沉积有一层合适的铁电材料,如钛酸锶钡BaxSr1-xTiO3(BSTO)。电容值的改变取决于施加到铁电材料上的电场强度和所选铁电材料的固有特性。通常,在铁电膜的居里温度Tc以下,铁电材料处于铁电态并且将呈现滞后响应电场改变的特性。在Tc以上时,铁电材料处于顺电态并且将不呈现滞后特性。因此,人们通常选取那些其Tc低于预期工作温度的铁电材料,以便使铁电材料工作在顺电态,从而避免铁电态的磁滞效应。
但是,传统的铁电可变电容器已经被证实因损耗太大而不适用于对插入损耗敏感的应用(如手机)中。另外,这些器件的性能经常是不可预见的,因此阻碍了对铁电可调谐滤波器的优化设计、构造、以及应用。
在CDMA技术中使用双工器来分离Tx频率和Rx频率,以将它们分入各自的信号通道。双工器通常包括两个带通滤波器。每个滤波器或者用于选通Tx频率信号或者用于选通Rx频率信号。这些滤波器在一端耦合连接,以形成一个公共端。该公共端通常被耦合连接到天线或者天线共用器(diplexer),用以发送发射信号并接收接收信号。
严格的插入损耗和带外抑制要求是首要的要求,它影响着在对损耗敏感的应用(例如像无线手机)中使用的双工器的设计。其它的电气和机械规范也必须得到满足,例如对尺寸和高度的要求。
因此,本领域中需要一种其调谐范围能够覆盖期望的频率范围、插入损耗小并且带外抑制作用强的改进的可调谐铁电滤波器以及用于设计这种可调谐铁电滤波器的方法。这些滤波器进而被用于制造可调谐双工器。
发明内容
在CDMA无线手机中,通常需要在双工器中使用高阶(>3阶)滤波器来满足对插入损耗和带外抑制的严格要求。带内插入损耗要求通常适用于一个比在任意给定时间的工作所占用频率更宽的频率。这意味着双工器中使用的固定调谐滤波器应当具有与通过调谐可覆盖同一通带的可调谐滤波器相比较宽的通带。因为可调谐滤波器可以具有一个更小的(可调谐的)通带,所以它可以是低阶的(占据更少的空间)或者它可以具有更小的插入损耗,或者两者兼备。
只有在增大可调谐性不能使双工器的插入损耗增加太多的时候,情况才的确如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铁电可调电容器以及电容器和谐振器电路,它使得双工器可调谐,并且保持低插入损耗。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插入损耗的可调谐双工器,它体积较小,并且与能够覆盖同一通带的固定调谐带通滤波器相比具有较低的插入损耗。无线手机节约的空间可以用于提供其它期望的功能与特性,或者它可用于简单地减小手机的尺寸与重量。另外,插入损耗的节省可以延长通话时间和电池寿命。
附图说明
图1a是铁电间隙电容器的平面图。
图1b是图1a所示铁电间隙电容器沿着线A得到的剖面图。
图2a是铁电叠层电容器连同附随的隔直流电容器的平面图。
图2b是图2a所示叠层电容器中的第一金属层的平面图。
图2c是图2a所示叠层电容器沿着线B得到的剖面图。
图3显示了图2a中区域C的放大视图。
图4是铁电交叉指型电容器的平面图。
图5是与可调铁电电容器耦合连接的谐振器的示意图。
图6是单极可调谐滤波器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6所示单极可调谐滤波器的平面电路实施例。
图8a是具有一个被配置成能够补偿由调谐引致的频率响应失真的铁电电容器的双极可调谐滤波器的示意图。
图8b是具有两个被配置成能够补偿由调谐引致的频率响应失真的铁电电容器的双极可调谐滤波器的示意图。
图9是分压器网络和直流电压源的示意图,其用于调谐图8b所示能够补偿由调谐引致的频率响应失真的两个铁电电容器。
图10示出了图9所示分压器网络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图11a是图8a所示可调谐滤波器的平面图。
图11b是图11a所示可调谐滤波器沿着线D得到的剖面图。
图12是可调谐双工器的示意图。
图13是一种可调谐双工器的频率响应图,该双工器利用片形电容器进行输入、输出耦合,并且铁电电容器Q=180。
图14是一种可调谐双工器的频率响应图,该双工器利用片形电容器进行输入、输出耦合,并且铁电电容器Q=450。
图15是一种可调谐双工器的频率响应图,该双工器利用集成的间隙电容器进行输入、输出耦合,并且铁电电容器Q=180。
图16是一种可调谐双工器的频率响应图,该双工器利用集成的间隙电容器进行输入、输出耦合,并且铁电电容器Q=450。
不同附图中相同的附图参考标记代表了近似或相同的项目。
具体实施方式
在应用于例如像通信系统那样的电子信号处理系统中的可调谐带通滤波器(BPF)的设计过程中,可调谐带通滤波器通常必须符合或优于固定调谐带通滤波器的带外抑制、通带插入损耗(I.L.)两项要求以及尺寸、重量及其它机械、环境与电气方面的要求。
因此,为了使可调谐BPF替换固定调谐BPF在商业上可行,在大多数的或所有的电气性能与机械性能要求方面,可调谐BPF的性能都应当优于其所替代的固定调谐BPF的性能。在要求很高的应用(如无线手机)中,通带I.L.必须被减低到最小程度以防止给手机中其它元器件带来很大的负担。假如可调谐BPF具有的I.L.大于其所替代的固定调谐BPF的I.L.,则增加的I.L.可能给整个系统性能带来太大的负担。通常在如放大器之类的有源器件上的附加负担是最重的。放大器不得不以更大的增益和功率输出来克服比现有的固定带宽滤波器通带损耗增大的效应。
限定说明“通带”的许多定义都是可行的。通带一般是由带通滤波器响应降落至中频带或频带中心处的插入损耗(I.L0.)之下3.0dB处的点来定义的。但是,任意固定滤波器的响应都可以用来定义通带。高阶的(更多谐振器的)带通滤波器通常需要符合特定的带外抑制要求。但是,增大滤波器阶数将导致I.L0.增大。下式给出了滤波器阶数与I.L0.之间有用的基本关系:
I . L 0 . = ( 4.34 * Q 1 / Q u ) * Σ i = 1 N g i - - - ( 1 )
其中N是滤波器阶数,
Qu是所用谐振器在无负载情况下的Q,
Q1=f0/BW(BW是3dB通带而f0是频带中心频率),而
gi是给定拓扑结构的滤波器元件的值(切比雪夫滤波器与巴特沃兹滤波器比较)(Chebyshev vs.Butterworth)。
通常,切比雪夫响应是优选的,因为对于给定的滤波器阶数来说,切比雪夫响应给出的抑制响应比巴特沃兹滤波器给出的抑制响应更加急剧。另外,增加切比雪夫BPF中的纹波(ripple),将增大其带外抑制。由公式(1)可知,对于给定的滤波器阶数N来说,通带越大将导致I.L0.越小,这是因为当BW增大时Q1将减小。减小I.L0.的代价是选择性减低了。为了重新恢复选择性,则必须增大滤波器阶数N,相应代价是I.L0.。带通滤波器设计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会意识到,公式(1)表示出了为满足给定系统需要和滤波器阶数所能做的最好事情。使用较高阶数的滤波器(更多给定的无负载Q的滤波器)会快速增加I.L0.,因为gi值在量值上越来越大,即使有更多的gi值要累加(增加的N)。注意,公式(1)忽略了实际应用损耗,它会使I.L0.进一步增大,尤其当接近频带边缘时。
由公式(1)可知,使用一阶或二阶带通滤波器可减小I.L0.。对于这些低阶滤波器而言,gi系数的数目(N)将会减少并且gi的量值也将减小。为了有可能得到最小化的I.L0.,应该由损耗最低(Qu最大)的谐振器构造这些低阶滤波器。对于给定的谐振器尺寸和类型(即给定Qu)来说,最终所得到的一阶或二阶带通滤波器的I.L0.将总是小于设计具有较高阶数的固定调谐带通滤波器的I.L0.。这种可调谐能力允许用低阶窄带BPF替代较宽频带的固定调谐BPF。可调谐窄带低阶BPF可以克服带宽较窄的局限而覆盖整个感兴趣的频带。这是基于所期望的信道(信息)带宽与整个系统带宽相比较窄的假设。
用可调谐BPF替代固定调谐BPF的最佳情形是,固定调谐的BPF覆盖的系统带宽大于单个信道发送或接受所需的带宽要求。例如,工作在美国CDMA PCS频带的手机中的固定调谐BPF覆盖了这样一个BW。可以理解,对于美国的蜂窝CDMA以及许多其它标准而言也都是如此。这里教导的技术、方法与装置还可以应用于美国CDMA PCS之外的许多标准。美国CDMA PCS只是作为一个例子被讨论罢了。
在美国PCS频带中,60MHz被分配用于Tx(1850-1910MHz),并且60MHz被分配用于Rx(1930-1990MHz)。CDMA标准是一种全双工系统,即,手机必须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用双工器滤波器以分割频带且避免干扰。虽然PCS频带宽度为60MHz,但单个的CDMA信道的宽度只有1.25MHz。但是,当前的系统架构迫使CDMA PCS带通滤波器和多路复用器(包含双工器)具有BW≥60MHz,因为该系统必须在任意60MHz的频宽区域内允许并且容纳任意的1.25MHz信道的操作。
通过满足最坏情况抑制规范同时提供具有占用物理面积较小的简单拓扑结构的低阶BPF,可调谐PCS频带滤波器就可以改变这种情况。由于公式(1)的原因,这种低阶滤波器应具有较低的I.L0.。
为了有效地利用低阶可调谐BPF替代高阶固定调谐BPF,应当考虑三个因素。首先,低阶BPF的带宽(即Q1)和选择的拓扑结构必须满足最坏情形下的抑制规范。因为Q1=f0/BW,当3dB带宽(BW)减小时,I.L.增大。因此,如果BW与f0相比太小,则最终得到的BPF将具有很高的I.L.,不能被接受,所以就需要在BW与I.L.之间寻求折衷。对于实际设计而言,低阶可调谐BPF应当具有尽可能最低的I.L.,并且要满足最坏情况所需的抑制要求。一些拓扑结构是优选的,它们天然地具有低侧(低于发射频带)零点或高侧(高于发射频带)零点。如图10所示的拓扑结构能够提供较低的通带I.L.,这是因为该BPF的Q1较小(因为带宽较大)或者纹波(表现为相应的切比雪夫BPF的g1项)较小或者两者兼备的缘故。传输零点提供了在特定频率范围内额外需要的抑制。
其次,低阶可调谐滤波器必须能调谐以覆盖整个BW,就像使用固定调谐的滤波器那样。最后,在低阶可调谐滤波器中使用的可调电容器具有的损耗应当足够小,以使得到的滤波器所具有的I.L.符合或优于规范。尽管与较高阶数(N>2)的固定调谐带通滤波器设计相比,可调谐的一阶或二阶带通滤波器将能具有最小化的附加损耗,但是可调元件(可变的铁电电容器)必须具有快速调谐机理并且能够利用有效的调谐电压来调谐以覆盖整个带通范围。
无论是否可调谐,电容器的总损耗Lt都由其消耗能量与存储能量的比值给出,其中能量是存储在电场中而消耗在电阻上的,即Lt=(消耗能量)/(存储能量)。总损耗Lt的倒数就是品质因子。对于一个电容器而言,Lt可以由量度(ω*Rs*C)给出,其中ω是角频率;Rs是电容器的总串联电阻;而C是电容器的电容值。
由下式可以看出确定铁电电容器在谐振器电路中所给出的总损耗的重要性:Lc=1/Qc并且1/QT=1/Qc+1/Qu,其中,
Lc=电容器的损耗;
QT=铁电电容器和所结合的谐振器或电感器的总Q;
Qc=电容器的Q;而
Qu=无负载的谐振器的Q或者是用于产生平行谐振电路的电感器的Q。
当Qc增大时,其对QT的影响将越来越小。假如Qc无限大,则它将不会对QT产生影响。实际应用时,假使Qc近似等于10*Qu则可认为它不会对QT产生影响。反之亦然。当Qu相比于Qc变得越来越大时,Qu对QT产生的影响将越来越小。在两种情形中,理想的是能够得到最高的实际可行的Qc
例如,对于在PCS频带中使用的一个有用的例子来说,对于1.0pF的可调谐电容器而言若想在2.0GHz处具有Qc=250,则需要Rs为.32Ω(欧姆)。为了最小化损耗(得到一个小的Rs),则需要估计当前存在的全部损耗机理并且如有可能应消除这些损耗机理。
对于铁电器件,通过累加各种来源的损耗得到总损耗,如下所示:
Lt=Lgeom+Lattach+Lmetal+Lsub+Lrad+Lmeas+Lf-e
其中Lgeom是由电容器的拓扑结构引起的,
Lattach是由器件连接引起的损耗,
Lmetal是总金属损耗,
Lsub是基底损耗(如果有的话),
Lrad是辐射损耗,包含所期望的和非所期望的两部分,
Lmeas是由测量误差引起的总损耗,而
Lf-e是铁电损耗角正切。
这种损耗分配首先可以用于通过使用铁电电容器的方法而获取在所期望工作频率处的Lf-e(或铁电tanδ)精确值。为了精确导出Lf-e,必须消除或抑制上述的所有其它损耗贡献来源。例如,Lgeom值依据拓扑结构的不同而变化,叠层电容器的最好,间隙电容器的较差,而交叉指型电容器的则更差。尽管可以减少与控制这种损耗,但它是器件所固有的一种损耗。因此,为特定的铁电电容器选择的拓扑结构将会影响到该铁电电容器可能达到的最佳Qc值。假定铁电膜是无损耗的,则由电磁(EM)软件可以构建出所期望的几何结构的基线损耗。这种基线损耗代表了给定几何结构的最佳(最低)损耗。
通常,间隙电容器最容易制造。制造IDC的容易度次之,而在这三种电容里叠层电容器的制造最难。与IDC相比,间隙电容器具有较好的Q特性但是其单位截面积(图1a中的W)的电容值较低。IDC的电容较大,这是因为其在单位截面积上设置使用了多个指状部分的缘故。但是,对于许多通信滤波器应用而言,并不需要大电容(C≥4.0pF)。因此,通常用间隙电容器就可以提供足够的电容。大多数铁电膜固有的k值很高,这有助于提供与传统间隙电容器相比较高的单位截面积(W)的电容。
Lattach是由分立器件的连接技术引起的,例如其包括焊接、银粉漆(silver paint)、或引线接合(wire bonding)。这些连接损耗可能会很大并且不可预知。用铁电电容器直接制造谐振器或其它射频电路可实现损耗最小,因此即使不能消除这种损耗元件,也可以使损耗最小化。
单个独立的铁电电容器的固有损耗的影响很小。具有较大影响的是那些将铁电电容器连接到电路上的连接方法引致的附加损耗。即使铁电电容器是无损耗的,但可能因使用了大损耗的连接方式,而整体上体现为有损耗的铁电器件。例如,假设期望1.0pF的电容在2.0GHz处Q≥250,则总串联电阻Rs必须≤0.32欧姆。因此任何附加损耗都将会进一步减小这个电容器的Q值。这种附加损耗是否来源于实际电容器之外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无法避免的损耗机理,例如像由安装引起的那类情形,由于其对系统有影响因而也会降低电容器的有效Q值。
为了使附加损耗最小化,应当使铁电膜和谐振器之间的连接具有最小的附加电阻。这样,与铁电电容器有关的电流、电荷将遭遇的附加损耗最小。传统的接合或安装技术,如(但不局限于)焊接、引线接合或银粉漆或粘贴,不提供这种低损耗、可控制的接合要求。
因使用了这些接合方法而引起的附加的、不可预知的损耗降低了所实现的Q,而无论铁电电容器是否用于谐振器调谐的目的或者用于铁电膜的表征。因此,为了获得最佳性能(损耗最小),应当将铁电电容器的结构直接地制造到用于调谐的谐振器上或者与用于调谐的谐振器一起制造,或者制造到其它的基本射频电路上。只有通过直接制造,电磁(EM)源(电流)由铁电调谐元件到谐振器的过渡才可以损耗最小。通过减少锐角转角或过渡可以增强直接地制造到谐振器上或者与谐振器一起制造的铁电电容器的所需效果。
Lmetal的因子包括金属的表面粗糙度(SR)、金属厚度与趋肤深度δs之比,以及电导率。设若工作频率在L与S波段(1-4GHz)则SR的均方根值(rms)小于约10微英寸就可以有效消除SR因子的影响。设若金属厚度等于或大于1.5δs,就可以减小金属厚度因子的影响;或者设若金属厚度≥5δs,就可以有效地消除金属厚度因子的影响。对电极接头来说,金属厚度(tm)近似等于1.5δs。对于电磁谐振器的情形,由于其中必须支持行波或驻波,即,承受行波或驻波的金属的延长值相当于波长值的一部分(约10%或更多),所以金属厚度应当近似约为5δs或更大。
Au、Cu或Ag的电导率特性最好。因此,可以减小或控制Lmetal,但不能消除Lmetal因子影响。但是,可以通过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公式计算出电导率的作用效应,或者通过使用应用于通常使用的电路仿真器中的线性计算器工具,如Eagleware或Touchstone,计算出电导率的作用效应。而且,精确的制造控制可以将Lmetal中的几何变化量限定在特定的范围内。
通过选择在感兴趣的工作频率上损耗角正切小于0.001且优选地小于0.0005的低损耗衬底可以将Lsub代表的损耗贡献作用降低到最小程度。合适的材料包括纯度>99%的铝,目前这是损耗费用比的最佳选择。蓝宝石或MgO优于铝,因为它们具有更低的损耗角正切,但是它们更加昂贵。所有这些材料将能接纳多种铁电薄膜而不需要过渡层,并且具有可以接受认可的表面粗糙度,几乎不需要进一步的打磨抛光。半导体衬底是较差的选择,因为它们具有相对较高的电导率。除了损耗角正切、表面粗糙度和价格因素之外,合适的衬底应当是不易破碎的,可以被制造成较大面积的晶片,并且可以很容易地被金属化而无需大量的预处理。
通过使用EM场或电路仿真软件,可以实现将Lsub从复合衬底(铁电膜加衬底)的总损耗中分离出来。例如,可以使用Sonnet、Momentum、或IE3D。因此,可以显著减小Lsub并且精确计算出Lsub
通过适当屏蔽和设计可以消除Lrad,因此Lrad不是典型的通常要考虑的损耗因子。应当注意,各种各样的滤波器,尤其是诸如结合线(combline)式或发夹式那样的平面型滤波器,依靠辐射耦合以实现它们所期望的性能。在这些情形中,应当保证即使不能消除也要减小不希望要的、散射的耦合。
Lmeas会显著增加电路的损耗误差,这是因为小的、附加的损耗使待测器件(DUT)或系统的测得Q值显著减小,从而偏离了DUT固有的Q值。测量材料的介电常数与损耗角正切的传统方法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空腔扰动技术。但是,在L-波带,空腔的尺寸大小变得相当大。当表征具有≤1.5μm膜厚的薄膜(与块相对)如铁电膜时,测量误差很大因此问题变得非常尖锐。而且,应当按照最接近于其适用的方式来表征铁电电容器(或滤波器)。因此,表征铁电化合物或铁电膜的优选途径是采用微带谐振器技术。
为了确定铁电膜的特性并且表征铁电电容器,优选地使用微带技术,例如带状线或者其它用于表征铁电膜的体积测定技术,其理由如下:
1)微带电路是不带有顶覆盖层的平面系统,因此不需要接合硬质衬底以作为顶覆盖层。所以也就不需要例如在带状线中所需的接地板(从顶部到底部)的连续性。
2)使优选的间隙电容器或作为备选的交叉指型电容器的制造与检测变得更加容易。
3)现有的表征微带谐振器的技术方法有很多。
4)不需要复杂的固定或制造或两者都不需要,而这些则是例如介电腔所需要的。
应该利用谐振器技术测量高Q电路,因为宽带测量可能无法精确地以一定精度解决在射频/微波频段的子欧姆(sub-ohm)电阻损耗问题。由于同样的理由,LRC计也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由于低频测量,尤其是那些低于约10-100MHz的频率测量,是由分流所述电容器的大阻值并联电阻Rp主导的,因此需要在射频区段进行测量以正确地为铁电电容器获取Rs以及相应的Q。Rp的主导作用,连同相对较小的所讨论电容器的电容值(≤4.0-5.0pF)都会妨害低频区段的可靠Q(且因此Rs)测量。
当用于测量损耗时,必须谨慎使用晶片探针台,因为晶片探针台难以校准去除在射频/微波频段的电阻性与电感性损耗。探针顶尖及其接地连接对DUT上的位置以及施加到DUT上的压力也非常敏感。因此,最好使用能够直接测量所要各种参数的谐振测试电路,而不必进行单独的器件损耗测量。
因此,为了测量谐振电路,优选使用网络分析仪。为了将测量损耗减低到最小程度并获取最精确的测量结果,应当校准去除DUT的损耗,对网络分析仪执行一个全两端校准,并且在校准和测量中使用求平均值算法。最后,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正确分析以析取被测电容器的Q或损耗,例如“Data Reduction Method for Q Measurements of Strip-LineResonators”,IEEE Transactions in MTT,S.Toncich and R.E.Collin,Vol.40,No.9,Sept.1992,pp.1833-1836(S.Toncich和R.E.Collin的“用于带状线谐振器Q值测量的数据处理方法”,MTT中的IEEE学报,第40卷,第9期,1992年9月,第1833-1836页)论文中概要所述,该论文在此通过引用而包含在本文内。
利用上述讨论结果对前述各种损耗进行最小化、消除或限制之后,则总损耗可重新表达为:
Lt=Lgeom+Lmetal+Lf-e+ΔLmisc
如上所论,通过分析可以量化和去除Lgeom及Lmetal。基于铁电材料无损耗的假设,通过对电路进行精确的电磁仿真就可以确定Lgeom。设定电导率、表面粗糙度SR(如果适用)与趋肤深度,则就可以根据金属损耗公式确定Lmetal。最后一项ALmisc表示对Lgeom和Lmetal或二者进行限定抑制或不彻底清除后仍不能完全去除的其它损耗机理的组合项。这样它就表示了不能缩减的误差项。为了精确检测铁电膜/元件的特性,应当将其最小化并局限在一定界限内,如前面部分所记述的那样。
最后,为了将Lf-e的影响减低到最小程度,则必须选择性地仅将铁电膜沉积形成在调谐所需要的区域,除此之外不沉积铁电膜。
处理所有损耗机理和消除或限定这些损耗的方法不仅可以确定铁电损耗,而且还可以建立正确的设计指南以用于低损耗可调谐滤波器的设计。对Lf-e的认知使设计者可为各种类型采用铁电膜的优化设计提供必要的铁电膜基线。例如,这种认知对于有效地折中损耗角正切以换取可调谐性是必要的。简而言之,精确的制造与测量方法可使得铁电膜损耗特性一致、应用一致。
已知上述技术用于使损耗最小化,现在讨论三种类型的铁电电容器的优选实施例。应当明白,尽管这些设计是用于L频带(1-2GHz),但是由本发明给出的技术教导可以用来设计工作于其它频带的铁电电容器。
图1a与1b所示的优选的铁电可调谐间隙电容器10工作于无线手机使用的蜂窝频带(800-1000MHz)和L-频带(1-2GHz)。间隙电容器10优选地形成于纯度≥99%、厚度为0.5-1.0mm的铝、MgO、或者蓝宝石衬底12上,其具有的S.R.小于5.0微英寸RMS。可选地,间隙电容器可以直接被构图形成在任意数目的谐振器结构的前面或后面或侧壁上。其例子是同轴的、整块(monoblock)的或带状线(stripline)的谐振器。构造这样一种电容器时应当尽量使其电连接点靠近谐振器。
依据其它需求,衬底12可以具有一个金属接地平面14。但是,为了将寄生电容减低到最小程度,优选的实施例是没有接地平面的。优选地,为了使电容以及调谐范围最大化,铁电层16是由厚度约0.1-2.0微米的BSTO或者其它合适的或所需的铁电材料沉积在衬底12上形成的。更优选地,铁电层16的厚度约为0.5-1.0微米。通过与其它成分掺杂、组成合金或者混合和/或退火的Ba/Sr分数(fraction)可以确定所需的调谐特性和损耗(tanδ),以及因此得到的Q值。
通常,调谐特性优选地满足利用最小调谐电压的最小必所调谐范围的要求。不论掺杂何种其它元素以及是进行前处理退火或是后处理退火,优选地,BaxSr1-xTiO3化合物中x=0.5,工作在室温下。显然除了BSTO之外还可以使用其它种类的铁电材料。形成在铁电层16上的金属层18定义出了间隙20,间隙的宽度优选为3.0-5.0微米。优选地,金属层18厚度为0.5-6.0微米。更优选地,金属层18厚度为1.5-2.5微米。显然根据实际需要与加工设备的实际情形,间隙20可以比这个范围更宽或更窄些。为了最小化PCS频带中的附加损耗,最终得到的电容值在0伏特直流电压作用下近似为0.6pF-1.5pF,而对于蜂窝CDMA频带这个值近似为1.0pF-3.0pF。基于所使用的特定铁电膜以及所需的间隙20,电容器的宽度W17将进一步确定铁电电容值。该宽度典型地为.25mm-2.0mm。电容值典型地为0.6pF-3.0pF。为了满足最坏情形下CDMA PCS频带BPF损耗的规范,最终得到的电容器在2.0GHz处的Q值应当至少为160。
为了将由铁电膜引起的附加损耗减小到最小程度,必须有选择地进行沉积,即只在如上所述需要调谐的地方沉积形成铁电膜,而不在其它地方沉积形成铁电膜。例如,在图1a的间隙电容器20中,可以在如图1a所示的间隙20周围的狭窄区域Df-e中沉积形成所需的铁电膜16。Df-e应当足够大以确保间隙20在制造过程中可以重复构图形成在铁电膜之上(允许掩模的调整容限),并且出于调谐的目的,Df-e应当足够大以覆盖间隙20之下的必要区域。对于L-频带PCS滤波器,Df-e=0.2-0.5mm就已足够并且优选地等于0.2mm。Df-e随着工作频率的增大而减小。若工作频率减小,则Df-e增大。
铁电膜的属性与构造对于整个电容器损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已知有很多种减小与最小化铁电膜损耗的技术方法。铁电膜的一个特点在于,铁电膜损耗与可调谐性通常呈现相反的关系。即,通常必须对它们两者进行折中。铁电的k调谐范围越大,则在多数情况下铁电损耗也越大。
因此,尽管铁电材料的k调谐变化范围可以达到约3∶1,但对于特定的滤波器应用而言,较小的调谐变化是可以接受的。在该情况下,若选择较小的调谐变化量,则损耗也较小。例如,在美国的PCS CDMA频带中,发射频带的调谐需求是从1850MHz到1910MHz或者约4%。因此,铁电材料可以具有显著小于3∶1的可调谐特性。
例如,在0V直流偏压下电容为0.6pF的铁电间隙电容器需要调谐33%,(从0.6pF下调到0.4pF)以调谐覆盖PCS发射频带。实际调谐范围取决于BPF的拓扑结构以及BPF所需的调谐占用频带。在本实施例中,提供33%调谐需要的调谐电压取决于铁电电容器的几何结构和铁电膜特性,几何结构特性包含铁电膜的厚度。
频率可调谐性的k可调谐性效应是由滤波器拓扑结构决定的。这种效应还必须考虑对铁电材料的选择。只有精确表征铁电损耗与铁电k可调谐性的折中,设计者才能选择出最佳的铁电材料。精确表征这种折中使得设计者能够选择出最佳的铁电材料(具有最小的损耗同时满足调谐要求)。
关于间隙电容器的Lgeom,导致损耗的主要原因在于间隙形成的四角。通过使这四角变圆可以减小这些损耗。
与间隙电容器和交叉指型电容器相比,叠层电容器具有的Lgeom最小。叠层电容器是平行板电容器几何结构的一个例子,但其中板尺寸(长度和宽度)远远大于板间距。给定这样一种几何结构,板之间形成的电场除了边缘处出现边缘现象之外大部分是均匀的。正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公知的那样,通过使用保护频带可以显著地减小边缘效应。因此,平行板电容器的几何损耗非常小。此外,平行板几何结构可以提供大电容并且提供了由控制电压的小幅度变化实现的大幅度调谐。
优选的叠层电容器30如图2a、2b、2c和图3所示,其将Lgeom的损耗贡献减低到了最小程度。电容器30直接沉积在25mil(毫英寸)厚的铝衬底31上。第一金属层34接合在衬底31上。金属层34的形状也在图2b中示出。铁电层36覆盖在金属层34上。为了构成叠层电容器30,在铁电层36上形成的金属衬垫(pad)40覆盖了第一金属层34的一部分。图3显示了该叠层区域的放大视图。金属衬垫40和金属层34都具有一个锥形区域,其构成具有适当电容值的叠层电容器30。另一个金属衬垫41覆盖金属层34以构成隔直流电容器42。金属衬垫41是锥形的,以构成具有适当电容值的隔直流电容器42。
由于使用的铁电膜大都具有很高的介电常数(k),所以叠层电容器30在面积上可能非常小而尽管如此却可以提供1.5pF的电容(Cf-e)。接合的偏压衬垫44被提供用于连接具有很高值(500-1000kΩ)的片状电阻器。注意铁电膜不仅沉积在叠层电容器30之下而且还沉积在隔直流电容器42之下。但是,若CDC≥180pF且Cf-e≤1.5pF,则即使在最大值VDC偏压(优选为10V DC)作用下,隔直流电容器42对电容(CDC)的作用影响仍可以忽略不计。这是因为隔直流电容器具有的电容足够大,甚至当电容在铁电调谐作用下被减小时,对Cf-e的作用影响仍是最小的。
在这样一个实施例中,0.7pF≤Cf-e≤1.5pF,铁电k近似为1000,构成叠层电容器30的金属衬垫40的叠层区域大致为7.0μm×7.0μm,并且铁电膜的厚度约为1.0μm。金属层34可以是Pt的并且具有≤0.5μm的厚度。金属衬垫40与41可以是Ag的并且具有约为1.5-2.5μm的厚度。
虽然叠层电容器的Lgeom小于间隙电容器的,但叠层电容器的Lf-e却较大,因为所有的射频场都集中在铁电膜上。在间隙电容器中,射频场部分在空气中,部分在铁电膜中还有一部分在衬底中。同理,对于特定的外加电压,叠层电容器具有与间隙电容器相比较大的电容可调谐性。
对于一个给定的截面区域,IDC可以提供与间隙电容器相比较大的电容。但是,它的损耗较大,对Lgeom的主要贡献包括间隙间隔;随着间隙间隔减小损耗逐渐增大。类似地,随着指状部分宽度减小损耗逐渐增大。指状部分长度也会影响损耗,随着指状部分长度增大损耗逐渐增大;尤其在采用微带(最常见的)技术实现的IDC中,在这种结构配置中奇模损耗占优势。另外,由于附加的锐角转角引致损耗,因此损耗随着指状部分的数目的增大而增大;注意,增大指状部分的数目是增大IDC电容的常用手段。铁电领域的许多研究者都曾使用具有较窄指宽和间隙(每个都≤5.0μm)的IDC来表征铁电膜的特性。但这是有问题的,因为这种IDC结构带来了较高的Lgeom且因此导致其自身的Q值较低。典型地,即使不带有任何Lf-e,在2.0GHz处约1.0pF对应的Q≤100。这使得Lf-e的测定变得非常困难。应用如上所述的广泛使用的宽带测量技术,将进一步增大任何Lf-e的测定难度。
图4所示的优选的IDC电容器60将对Lgeom的贡献减低到了最小程度。该电容器形成在99%的铝、MgO、蓝宝石或者其它的适当材料的衬底62上,衬底62的厚度约为0.2-1.5mm。铁电层64形成在衬底62上。输入端口66和输出端口68耦合到IDC电容器60。厚度为1.5-3.0微米的金属层70被沉积在铁电层64上,以形成间隔大约为5.0微米的间隙间隔72以宽度70约为150微米或更大的指状部分。
现在对构造可调谐带通滤波器的常规方法进行说明。第一步,设计者必须对可调谐滤波器的3dB带宽和滤波器阶数进行折中以达到所需的带外抑制要求。众所周知,随着滤波器阶数的增大,滤波器的衰减(rolloff)速度也随之增大,因此滤波器很容易实现所需的抑制规范。衰减被模拟为从定义出3dB带宽(BW)的3dB点处开始。因此,随着BW的减小,则达到所需的抑制规范也就变得很容易了。
为了使损耗最小化,需要使滤波器具有最低的阶数。典型地,滤波器是二阶BPF。低阶BPF的优点还在于,其易于制造和调谐,并且使用了较少的可调谐谐振器。
切比雪夫型BPF与巴特沃兹型相比是优选的,因为它给了设计者折中通带纹波和带外抑制的灵活性。设计者应当着重解决通过没有额外传输零点的带宽调整来满足最坏情况的抑制规范问题,因为传输零点会增大滤波器的复杂度、费用以及通带边缘处的相应损耗。但是,也可以通过开发研究自然具有高侧或低侧传输零点的拓扑结构来解决最坏情况的抑制规范问题。
但是,若将BW设定的太窄,则如上所述将使得插入损耗增大。因此,可选择的最窄BW应当满足在所有特定工作条件下必需的抑制规范。假如选定的BW带来了不可接受的插入损耗,则应当增大BW,也许会需要增大滤波器阶数或者增大通带纹波(在允许范围内)。如有必要可以加上附加的高侧或低侧传输零点。
可调谐BPF需要控制电路。与不需要控制电路的固定调谐BPF相比,这是一项增加的费用。因此,与固定调谐BPF相比,所期望的可调谐滤波器设计应当具有相比较低的插入损耗、较小的尺寸或其它优点,这样才能抵偿上述费用增加。为了实现较小的插入损耗和较小的尺寸,优选地使用不超过一阶或二阶的可调谐滤波器。但是,显然本发明的原理可被极为有利地应用到设计任意阶数的可调谐铁电滤波器上。
如果给定滤波器阶数的选择和满足抑制要求的BW,则所使用的谐振器具有的最大可能的Qu应当符合或优于必需的I.L.以及特定的尺寸和高度限制要求。为了定义Qu,应为图5所示的基级(basic stage)100选择拓扑布局。每个基级100都是由谐振器102耦合连接铁电电容器104而构成的。可以将铁电电容器104的类型假定为这里所述的多种型式中的一种。所示的谐振器102是一个接地的四分之一波长谐振器,但也可以使用开路的二分之一波长谐振器。另外,谐振器也可以具有其它合适的电长度。
基级100可被理解为可调谐的EM谐振器。铁电电容器104与谐振器102之间既可以串联耦合也可以并联耦合,这由它们的连接特性确定。如图6所示,铁电电容器104与谐振器102并联耦合,因此铁电电容器104的Qf-e影响了固定调谐的EM谐振器102的Q。容量谐振器(Volumetricresonator)(例如,同轴谐振器、带状线谐振器或整体(monoblock)谐振器)是优选的,因为与平面谐振器即备选的微带谐振器相比,它们具有最高的Qu和最小的面积与高度,价格被减低到了最小程度。
究竟可调电容器与容量谐振器是以串联方式还是以并联方式配置通常是由实际连接情况确定的;有时只能采用一种配置方式。在确定采用串联方式还是并联方式配置可调电容器时,另一个需要重点考虑的是最小的附加损耗,或者在较低的程度上,是调谐范围。并联连接典型地将产生与串联相比体积更加紧凑致密的可调谐滤波器。其通常易于实现。在电磁耦合谐振器(例如整体谐振器、同轴谐振器、或带状线谐振器)沿其整个延伸长度耦合(而不是通过小孔耦合)的条件下,串联可以提供更好的调谐效果。从制造角度考虑,串联在这些情况下是一种更自然的选择。
如上所述,如果铁电电容器104不与谐振器102或其它射频电路集成为一个整体,则连接损耗可能非常大。一旦选定了铁电电容器104的拓扑结构,铁电电容器104的Qc就可以依照前面论述的方法推导得出。由此通过1/QT=1/Qc+1/Qu可以得到整个基级100的QT
其中Qu是谐振器102无负载的Q;
而Qc是铁电电容器的Q。
在给定基级100的QT后,设计者可以利用公式(1)来确定是否能够符合或优于所需的I.L.。如果I.L.太大,则设计者可以通过增大Qc或Qu或同时增大两者而得到较小的I.L.。如果将Qc或Qu增大到了不能再大的地步,则它们将对QT形成极限限制。此时只有通过切换到一个较低损耗的拓扑结构上才能进一步减小I.L.0。例如,对于给定覆盖表面(footprint)(面积),使用容量谐振器取代微带谐振器将可增大Qu
对于大容量应用,诸如CDMA无线手机,横向电磁(TEM)波容量谐振器是优选的。这类容量谐振器可以是陶瓷负载的同轴谐振器、板状线(整体)谐振器或带状线谐振器,以上列述的是三种最常见的实施例。利用与同轴谐振器或带状谐振器一起构造的顶部电容耦合(TCC)的BPF,可以实现标准窄带(典型地定义为BW≤f0的10%)拓扑结构。如图8所示的TCC拓扑结构适于并联铁电调谐,因为这样做提供了最致密紧凑的实现(与串联铁电调谐的TCC拓扑结构相比具有较小的覆盖面积)。并联的四分之一波长谐振器起到了接近谐振的平行LC调谐电路的作用。
也可以使用实现分级阻抗的整体BPF。利用整体BPF设计的直接结果就是,整体谐振器典型地沿着它们的整个长度进行电磁耦合。整体BPF适合于串联铁电调谐。通过铁电调谐电容器的选择性沉积和构图设计,可以调节整体BPF的电长度。也可以使用非TEM谐振器,包括但不限于,介电加载的波导谐振器或介电压轮(pucks)(有或没有屏蔽罩的)。
但是,高的要求可能会对容量谐振器可达到的Qu值产生限制。在这样限制要求很高的系统中,可以使用带状线谐振器替代容量同轴谐振器。这里,可以通过将中心导体设置得更宽些(直到一个限点)而在保持总高度固定不变前提下提高Qu。这个实施例进一步的优点在于,通过使带状线谐振器顶覆盖层终止于铁电电容器位置之前,可以有效实现对平面的铁电电容器诸如间隙电容器或IDC的结合应用。按照这种方式,在形成带状线谐振器底覆盖层的衬底的延伸超出顶覆盖层的这一部分上形成平面铁电电容器。
不管要制造的谐振器的具体结构型式如何,只要高度限制有碍于进一步提高该谐振器的Qu,则不得不转用它法以提高Qc,例如,用间隙铁电电容器或叠层铁电电容器替代IDC铁电电容器。
对于多数应用而言,如图6所示的单阶带通滤波器140就能满足需要。如关于图5所讨论的那样,带通滤波器140包含铁电电容器104和谐振器102。将可变直流电压142外加到铁电电容器104,以调谐带通滤波器140。将需要滤波的射频信号加载到输入端144,并且由输出端146输出。注意,输入端144和输出端146是可互换的。电容器143被定义在输入端144与谐振器102之间。另一个电容器145被定义在输出端146与谐振器102之间。铁电电容器104,无论它是间隙电容器、叠层电容器还是IDC电容器,都是按照前述方式进行构造配置的,用以使损耗最小化。类似地,谐振器102可以是短路的1/4波长谐振器或是开路的1/2波长谐振器,选择谐振器102的类型因此使得Qu最大化。
覆盖面积较小且费用较低的容量谐振器,如同轴谐振器、介电加载的波导谐振器、整体谐振器或带状线谐振器,将能提供较高的Qu。另外,如果技术规范和价格因素限制允许,也可以使用较大面积的平面谐振器,如微带谐振器。大多数微带谐振器电路都是通过在硬质衬底上进行薄膜加工处理而制成的。由于部分电磁场分布在微带之上的空气域中,所以微带谐振器可以实现较小的金属厚度和较大的尺寸。
现在参考图7,其中示出了带通滤波器140的平面实现150。谐振器102由微带线152构成,微带线152通过通路154接地。注意,微带线152也可以端接方式连接适当的无损耗接地面(未示出),这样就避免使用通路154。电容器153和155分别由输入微带线156、输出微带线158以及谐振器微带线152之间的隙构成。期望的是,使电容器155和157的电容值达到实际需要大小(大致0.25pF),以便使输入与输出耦合最大化同时仍保持平面结构形式。微带线形成在衬底157上,衬底157由纯度为99.5%的铝、MgO、或蓝宝石制成,为了提供最大化的微带谐振器Q值,衬底157优选的厚度大致为1.0mm。铁电电容器104是在衬垫160和微带线152之间形成的间隙电容器,并且铁电层162位于衬垫160和微带线152之下。
可变直流电压源通过电阻器164给衬垫160施加偏压。隔直流电容器设置在衬垫160和166之间,其中衬垫166包含接地通路168。注意,衬垫166也可以端接方式连接适当的无损耗接地面(未示出),这样就可避免使用通路168。
如图7所示,如果并联连接谐振器,则需要隔直流电容器。隔直流电容器的电容值理想地至少为100Cf-e,以使其对Cf-e的负载影响最小化。在感兴趣的频带中,其Q理想地≥40。显而易见,这里对间隙电容器和微带谐振器的选用是任意的,即,根据本发明的教导,这里讨论过的任意型式的电容器和谐振器都可以选用。
图7的带通滤波器可以理想地用作测试电路,用以表征铁电膜,如这里所描述的那样。如此,图7带通滤波器提供了下列优点:
1)尤其当要实现的是间隙电容器或IDC时,可以根据其用途而构造铁电电容器。选择性铁电沉积被采用。
2)尽管显示的是铁电间隙电容器,但也可以使用IDC。间隙电容器几何结构较为简单。其与IDC相比制造较为简单并且几何损耗较小。另外,其与叠层电容器相比较容易制造。
3)由于电路是利用薄膜加工处理技术制造的,所以可以精确控制并测量几何结构。
4)可以用轮廓曲线测定方法(profilometry)精确测量金属厚度。金属类型可以根据需要选择(Au、Ag或Cu)。
5)高Q微带电路完善了电路的固定谐振器部分。
6)铁电电容器直接构造在谐振器中。不存在由焊接、接合等等引致的附加损耗。从谐振器到铁电电容器的过渡是均匀的,或如有必要该过渡可以是锥形变化的。
7)如果使用大面积接地面和Wiltron测试夹具(具有用以保持电路顶面和底面并且使电路顶面和底面接地的夹具),则不需要通孔。在坚硬的衬底上钻孔费用显著增大,并且会减少这类测试电路的可构造数目。
8)这种电路可以用EM软件进行精确模拟。
9)这种电路可以不用铁电膜进行构造,以便测定用于仿真校正的电路基本损耗(当然是在较高的f0处)。
10)使用低损耗衬底使衬底对整个电路的影响最小化。
11)f0和I.L0.的测量结果可以用于析取铁电膜介电常数和tanδ。
12)图7中的电路可以在示出铁电电容器的基底上开设孔。然后,可以将独立的铁电电容器放置在孔上,以压力固定,从而使得铁电电容器作为独立元件而被测试。
现在参考图8a,其中示出了一个二阶TCC可调谐BPF 400。如参照图5讨论过的那样,带通滤波器400的各阶都包括谐振器404和408以及铁电电容器410a或410b。图示的谐振器404和408是1/4波长短路谐振器,但是其也可以是1/2波长开路谐振器。
施加到铁电电容器410a和410b上的可变直流电压对带通滤波器400起调谐作用。铁电电容器410a和410b经过隔直流电容器412a和412b耦合接地,因为在这个实施例中谐振器是短路的。
射频信号由输入端402接收而自输出端406输出。注意,输入端402和输出端406是可互换的。除了输入电容器434a和输出电容器434b之外,还提供有一个附加电容器432作为谐振器404和408之间的阻抗变换器或导纳变换器以便生成所需的BPF响应,电容器434a和434b的功能类同于参照附图6讨论过的电容器143和145。显而易见,电容器432也可以是一个分立元件或通过谐振器404与408之间的孔耦合得到实现。
图8a与8b所示的可调谐二阶滤波器400和450都具有基本的拓扑结构,此拓扑结构产生可被用于为给定的通带I.L.提供更好的抑止效果的高侧或低侧零点。当谐振器之间沿它们的整个长度进行耦合时,随着铁电电容器对横跨该通带的带通滤波器进行调谐,通带I.L.和带外抑制度将随之改变。为了将任意由此而引起的失真减低到最小程度,尤其是在抑制频带,电容器432可采用铁电电容器。调谐电容器413和419使得频率中的零道跟随可调谐通带。
为了便于偏置、调谐在谐振器404和408之间耦合的铁电电容器,可将电容器432替换为铁电电容器437a和437b,如图8b所示。电容器437a和437b理想地具有两倍于电容器432的电容。在这个实施例中,铁电电容器410a、410b、437a和437b中的每一个都可利用单个的直流调谐电压VDC进行调谐。
用于铁电电容器的单个直流调谐电压可以配置成如图9所示。在图9中,VDC连接到一个分压器(divider)网络505。分压器网络505耦合连接到铁电电容器437a和437b。分压器网络505的结构配置为铁电电容器437a和437b提供了适当的调谐范围,因此使得零道跟随通带,如上所述。
分压器网络505可以如图10所示进行构造。在图10中,VDC被耦合至R1。R1连接R2同时还连接到电容器437a和437b。R2耦合接地。选择R1和R2使得零道跟随通带,如上所述。
可选地,可以利用单独的电压来调谐电容器437a和437b。
现在来看图11a,其中示出了一个可调谐二阶滤波器300,它使用了同轴、整体谐振器302a和302b。注意,也可以使用其它谐振器类型。谐振器302a和302b可以是开路的或是短路的。谐振器302a和302b固定在衬底301的第一表面上。形成在衬底301的第一表面上的衬垫304a和304b与谐振器302a和302b通过引线305a和305b相连接。形成在衬底301的第一表面上的衬垫306a和306b与衬垫304a和304b耦合以形成铁电电容器310a和3I 0b所必需的间隙。铁电层312a、312b位于衬垫304a、304b、306a、306b的下面,从而完整构成铁电间隙电容器310a、310b。注意,附图不是按比例表示的。例如,为了清楚表示将间隙间隔加大了。
传输线320a和320b位于衬底301的第二表面上。这些传输线用作输入射频信号的输入端320a和输出射频信号的输出端320b。输入电容器315a和输出电容器315b分别形成在传输线320a和320b与衬垫304a和304b之间,传输线320a和320b与衬垫304a和304b之间有衬底301,如图11b所示。图11b是图11a所示滤波器300的一部分的剖面图。该剖面图是沿着线B剖切得到的。
此外,电容器321是由衬垫304a和304b的间隔形成的间隙电容器。注意,由电容器321提供的耦合也可以替代地通过同轴谐振器302a与302b之间的孔耦合来提供,从而不必要使用电容器321。显然,尽管图中显示的同轴谐振器302a和302b是分离的结构,但它们可以共用一个公共的壁,以节约空间并且允许任意的孔耦合。另外,在它们之间可以既没有间隔也没有壁。也就是说,它们可以采用相互耦合的整体谐振器结构。在通过孔耦合实现电容器321所提供的耦合的实施例中,可以将衬垫304a和304b分隔开足够的间距,以使它们之间的任何间隙电容最小化。使偏压VDC通过谐振器340a和340b耦合可以调谐铁电电容器310a和310b。每个铁电电容器310a和310b都通过隔直流电容器341a和341b接地。
如图12所示,滤波器400和450适合用做双工器640的发射部分和接收部分。注意,双工器是多路复用器的一个特例。双工器和两个频带一起使用,而多路复用器则和两个或多个频带一起使用。另外,多路复用器也可以定义为与多于两个的频带一起使用。无论哪一种方式,应当明白,虽然为了简明起见上述讨论是针对双工器的,但本发明通常可以用于多路复用器。
双工器640通过一个公共端口642耦合连接到天线或者天线共用器。发射部分644包括一个二阶可调谐滤波器,该滤波器是参照附图9、10与11所介绍的方式构造的。因此,发射级644具有谐振器604a和608a,谐振器604a和608a分别与它们各自的铁电电容器610a和610b相耦合。谐振器604a、604b、608a和608b可以实现为同轴谐振器、带状线谐振器或整体谐振器,从而可以给出三个实施例。Tx和Rx部分通常被构造成具有相同的拓扑结构,例如是整体型的。但是,如有必要也可以为Tx和Rx部分选用不同的拓扑结构。例如,根据需要或选择,Tx部分可以是带状线型的而Rx部分是整体型的。
如果实现为整体谐振器,它们将沿着它们的整个长度进行电磁(EM)耦合。这种EM耦合与由电容器632a提供的耦合一起可以用于生成Rx频带中的高侧抑制零点。理想地,在PCS CDMA中该零点位于其中含有与Tx信道成对的Rx信道的Rx频带部分之内。这种拓扑结构提供了最小化的Tx频带I.L.0以及最大化的Rx频带抑制度。
隔直流电容器和直流调谐电压源未在图中示出。铁电电容器632a示例性地示出在图8a中。但是,显然如图8b所示,它优选地实现为两个串联耦合的铁电电容器,其中每个电容器的电容为2C2。电容器610a和610b的直流回路通过了短路的谐振器604a和608a。
接收部分646以类似的方式构成。这里使用的对整体耦合和Tx频带抑制的相同说明与对用于Tx滤波器的Rx频带抑制的说明是类似的。但是,接收部分646中谐振器604b和608b的电长度的选择不同于发射部分。按照这种方式,接收部分和发射部分各自调谐覆盖的通带是分离的,而铁电调谐电容器610c和610d的电容值与电容器610a和610b的保持一致。
例如,在美国CDMA PCS全频带中,发射(TX)部分644必须调谐以在1850-1910MHz的通带上发射。类似地,接收(RX)部分446必须调谐以在1930-1990MHz的通带上接收。应当注意,虽然这里所述的是美国PCS全频带,但是同样的概念可以推广到其它的无线频带,包括,例如,蜂窝频带(800MHz-1000MHz),其它的PCS频带,3-G C DMA频带,以及任意的部分频带。
在这种情形下,Tx频带和Rx频带的调谐电压范围将不同,因为即使所需的调谐范围是60MHz(在美国CDMA PCS全频带的例子中),但Tx频带和Rx频带的分数(fractional)带宽却稍有不同。这是因为Tx频带起始于1850MHz,而Rx频带起始于1930MHz。因此,在使用相同值的铁电电容器的情形下,需要单独的调谐电压。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Tx频带的谐振器604a和608a与Rx频带的谐振器604b和608b具有相同的电长度。在这种情况下,用于调谐Tx频带和Rx频带的铁电电容器的电容值是不同的,从而提供了必要的频率分隔。
铁电电容器610a-d也可以用于调谐单独的谐振器。在传统的固定带宽设计中,每个滤波器或双工器都需要100%的出厂筛选和调谐以符合电气规范。使用电可调的铁电电容器可以实现这些目的,从而对介电常数的变化、制造公差以及温度变化做出补偿。实现这种调节的代价是增大调谐电容范围,并且这种调节理想地是通过各个谐振器的独立调谐(控制)电压实现的。这种方案增大了在生成直流控制电压的控制电路上的放置需求。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PCS-配置的双工器可以使用间隙耦合以构成电容器651a、651b、661和671。电容器651a、651b、661和671通常在0.25-0.3PF的范围内以用于美国PCS CDMA频带。它们将BPF或双工器的阻抗变换成准确的输入与输出阻抗,典型地为50欧姆。
在公共端口642上可能需要附加的阻抗匹配电路而不仅仅是使用如图所示的电容器651a和651b。当Tx部分和Rx部分都终结于它们准确的指定阻抗(典型地为50Ω)时,将由系统的具体应用要求来决定从公共端口642看去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电压驻波比(VSWR)。
滤波器或双工器(或多路复用器)是一种频率选择阻抗变换网络。因此,可以把它设计成将其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阻抗水平变换为数值,或者由所述数值变换为其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阻抗水平,而不是标准的50欧姆。考虑及此,电容器661和671可以根据需要而具有更宽的数值范围。在任何情况下必须选择电容器以获取准确的电容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谐振器604a、604b、608a和608b中的陶瓷介电常数(DK)是38.6。发射部分644中的谐振器604a和608b具有的电长度是232mils(毫英寸),而接收部分646中的谐振器604b和608b具有的电长度是221mils。铁电电容器610a-d具有的电容为0.66pF并且Q为180。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使用了用陶瓷DK=38.6构造的整体滤波器,其高度为4.0mm,Zoe=18.95Ω,Zoo=13.80fΩ,中心导体直径为36.24mils,而中心导体的边缘到边缘的间距是64.68mils。
图13显示了这种PCS-配置的部分644和646的最后所得到的频率响应曲线。图14显示了铁电电容器610a-d的Q值增大到450时所得到的频率响应曲线。图13与14的响应曲线都是基于相互间没有电磁耦合的4.0mm的同轴谐振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电容器651a、651b、661和671可被实现为分立的叠层电容器,其品质因子是250或更大。在这个实施例中,发射部分644中的谐振器604a和608b具有的电长度是233.179mils,而接收部分646中的谐振器604b和608b具有的电长度是222.32mils。如果铁电电容器610a-d具有的电容为0.66pF并且Q为180,则最终所得到的PCS-配置的双工器的频率响应曲线表示为图15。类似地,如果铁电电容器610a-d的品质因子增大到450,则所得到的频率响应曲线表示为图16。图13-16是示例双工器的频率响应曲线示例图。
在所有这些实施例中,铁电电容器的Q可以更低,条件是增大的通带I.L.处在可以容忍的限度内。如果Tx频带的最坏情况的通带I.L.规范是-3.5dB,则可以使用Cf-e=0.66pF以及在2.0GHz处Q约为80的铁电电容器,并且仍能符合规范要求。考虑到诸如Lattach的制造损耗,则需要铁电电容器的Q更高。
优选的解决方法是获取尽可能最大的铁电电容器Q值同时满足调谐要求。这将在Tx频带和Rx频带中提供最小的I.L.0。Cf-e较小将导致BPF或双工器在1900MHz处负载较小。Cf-e的低限由调谐范围确定。在图12-16所示的实施例中,在电磁耦合的整体设计中需要的最小变化量(Δ)Cf-e(图8a中的电容器410a和410b的电容值)=0.25pF以及ΔCf-e(图8a中的电容器432的电容值)=0.033pF,而在非电磁耦合的设计中需要的ΔCf-e(图8a中的电容器410a和410b的电容值)=0.34pF。较低的通带I.L通常是优选的,尤其是在诸如手机那样的对功率敏感的应用中,因为较低的通带I.L.给诸如功率放大器的其它元件带来的负担较小。进而可对通话时间或电池寿命产生积极的影响。
以采用整体设计作为例子,如果对于给定的铁电膜、直流调谐电压以及铁电电容器拓扑结构可以实现2∶1的Cf-e调谐范围,则Cf-e(0V DC)=0.5pF是能够满足ΔCf-e=0.25pF要求的最小的Cf-e值。如果期望以Cf-e(0V DC)=0.375pF开始,则需要3∶1的调谐范围才能满足ΔCf-e=0.25pF的要求。
尽管本发明是针对特定具体实施例进行阐释说明的,但是这些阐释说明仅仅是应用本发明的示例而已,且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性说明。因此,对本发明披露的各种实施例特征的改编、组合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

Claims (29)

1.一种可调谐多路复用器,包括:
第一控制信号发生器,其用于生成第一控制信号;
第一铁电电容器,其连接至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发生器,所述第一铁电电容器包括具有至少一个间隙以形成第一电容性元件的导电材料、以及沉积在所述第一铁电电容器的所述至少一个间隙周围区域中的第一铁电材料;
第一谐振器;
所述第一铁电电容器与第一谐振器配置成具有第一谐振频率的第一电磁信号滤波器;
其中,所述第一铁电材料响应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来调整所述第一电容性元件的电容值以及调整所述第一谐振频率;
第二控制信号发生器,其用于生成第二控制信号;
第二铁电电容器,其连接至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发生器,所述第二铁电电容器包括具有至少一个间隙以形成第二电容性元件的导电材料、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铁电电容器的所述至少一个间隙周围区域中的第二铁电材料;
第二谐振器;
所述第二铁电电容器与第二谐振器配置成具有第二谐振频率的第二电磁信号滤波器;
其中,所述第二铁电材料响应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来调整所述第二电容性元件的电容值以及调整所述第二谐振频率;
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一谐振频率的调整和对所述第二谐振频率的调整使得所述各个电容器的品质因子大于约8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复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个电容器的品质因子都大于约1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复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个电容器的品质因子都大于约3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复用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谐振频率和第二谐振频率在0.25GHz至7.0GHz变化时,所述品质因子大于约8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复用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谐振频率和第二谐振频率在0.25GHz至7.0GHz变化时,所述品质因子大于约18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复用器,其特征在于,对于范围在约0.3pF至3.0pF的电容,所述品质因子大于约8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复用器,其特征在于,对于范围在约0.3pF至3.0pF的电容,所述品质因子大于约18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复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谐振频率在1850MHz至1910MHz的范围内;并且
所述第二谐振频率在1930MHz至1990MHz的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复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谐振频率在1750MHz至1780MHz的范围内;并且
所述第二谐振频率在1840MHz至1870MHz的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复用器,还包括:
第三控制信号发生器,其用于生成第三控制信号;
第三铁电电容器,其连接至所述第三控制信号发生器,所述第三铁电电容器包括具有至少一个间隙以形成第三电容性元件的导电材料、以及沉积在所述第三铁电电容器的所述至少一个间隙周围区域中的第三铁电材料;
第三谐振器;
所述第三铁电电容器与第三谐振器配置成在第三谐振频率处谐振的第三电磁信号滤波器,其中所述第三谐振频率等于所述第一谐振频率;
其中,所述第三铁电材料响应于所述第三控制信号来调整所述第三电容性元件的电容值以及调整所述第三谐振频率;
第四控制信号发生器,其用于生成第四控制信号;
第四铁电电容器,其连接至所述第四控制信号生成器,所述第四铁电电容器包括具有至少一个间隙以形成第四电容性元件的导电材料、以及设置在所述第四铁电电容器的所述至少一个间隙周围区域中的第四铁电材料;
第四谐振器;
所述第四铁电电容器与第四谐振器配置成具有第四谐振频率的第四电磁信号滤波器,其中所述第四谐振频率等于所述第二谐振频率;
其中,所述第四铁电材料响应于所述第四控制信号来调整所述第四电容性元件的电容值以及调整所述第四谐振频率。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复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谐振器被构造成第一容量谐振器,并且所述第二谐振器被构造成第二容量谐振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路复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谐振频率在1850MHz至1910MHz的范围内;并且
所述第二谐振频率在1930MHz至1990MHz的范围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路复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个谐振器包括带状线谐振器。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路复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个谐振器包括整体谐振器。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路复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个谐振器包括同轴介电加载谐振器。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路复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个电容器的品质因子都大于约180。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路复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个电容器的品质因子都大于约350。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路复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谐振频率在1850MHz至1910MHz的范围内;并且
所述第二谐振频率在1930MHz至1990MHz的范围内。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路复用器,还包括:
第五控制信号发生器,其用于生成第五控制信号;
第五铁电电容器,其连接至所述第五控制信号发生器,所述第五铁电电容器包括具有至少一个间隙以形成第五电容性元件的导电材料、以及沉积在所述第五铁电电容器的所述至少一个间隙周围区域中的第五铁电材料;
其中,所述第五铁电材料响应于所述第五控制信号来调整所述第五电容性元件的电容值以及调整所述多路复用器的第一频率响应;
第六控制信号发生器,其用于生成第六控制信号;
第六铁电电容器,其连接至所述第六控制信号发生器,所述第六铁电电容包括具有至少一个间隙以形成第六电容性元件的导电材料、以及沉积在所述第六铁电电容器的所述至少一个间隙周围区域中的第六铁电材料;以及
其中,所述第六铁电材料响应于所述第六控制信号来调整所述第六电容性元件的电容值以及调整所述多路复用器的第二频率响应。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复用器被构建于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当中并且与下列部件协同工作:
电池;
收发器;
用户界面;以及
罩壳,其将所述电池和收发器包容在内,并且使所述用户界面显现在罩壳之外。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容量谐振器。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带状线谐振器。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整体谐振器。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同轴介电加载谐振器。
25.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个电容器的品质因子都大于约180。
26.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个电容器的品质因子都大于约350。
27.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谐振频率在1850MHz至1910MHz的范围内;并且
所述第二谐振频率在1930MHz至1990MHz的范围内。
28.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谐振频率在1750MHz至1780MHz的范围内;并且
所述第二谐振频率在1840MHz至1870MHz的范围内。
29.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第三控制信号发生器,其用于生成第三控制信号;
第三铁电电容器,其连接至所述第三控制信号发生器,所述第三铁电电容器包括具有至少一个间隙以形成第三电容性元件的导电材料、以及沉积在所述第三铁电电容器的所述至少一个间隙周围区域中的第三铁电材料;
第三谐振器;
所述第三铁电电容器与第三谐振器配置成在第三谐振频率处谐振的第三电磁信号滤波器,其中所述第三谐振频率等于所述第一谐振频率;
其中,所述第三铁电材料响应于所述第三控制信号来调整所述第三电容性元件的电容值以及调整所述第三谐振频率;
第四控制信号发生器,其用于生成第四控制信号;
第四铁电电容器,其连接至所述第四控制信号发生器,所述第四铁电电容器包括具有至少一个间隙以形成第四电容性元件的导电材料、以及沉积在所述第四铁电电容器的所述至少一个间隙周围区域中的第四铁电材料;
第四谐振器;
所述第四铁电电容器与第四谐振器配置成具有第四谐振频率的第四电磁信号滤波器,其中所述第四谐振频率等于所述第二谐振频率;
其中,所述第四铁电材料响应于所述第四控制信号来调整所述第四电容性元件的电容值以及调整所述第四谐振频率。
CNB028113454A 2001-04-11 2002-04-02 可调谐多路复用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467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0)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8309301P 2001-04-11 2001-04-11
US60/283,093 2001-04-11
US09/904,631 2001-07-13
US09/904,631 US6690251B2 (en) 2001-04-11 2001-07-13 Tunable ferro-electric filter
US09/912,753 2001-07-24
US09/912,753 US6639491B2 (en) 2001-04-11 2001-07-24 Tunable ferro-electric multiplexer
US09/927,732 US6690176B2 (en) 2001-04-11 2001-08-08 Low-loss tunable ferro-electric device and method of characterization
US09/927,732 2001-08-08
US09/927,136 2001-08-10
US09/927,136 US6825818B2 (en) 2001-04-11 2001-08-10 Tunable matching circui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37343A CN1537343A (zh) 2004-10-13
CN1294673C true CN1294673C (zh) 2007-01-10

Family

ID=27540676

Famil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10744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9440C (zh) 2001-04-11 2002-04-02 测定铁电元件引致的耗损的方法
CN201010129230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14903B (zh) 2001-04-11 2002-04-02 可调谐铁电滤波器
CN201010129243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00522B (zh) 2001-04-11 2002-04-02 可调谐铁电滤波器
CNB0281116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7738C (zh) 2001-04-11 2002-04-02 可调谐铁电滤波器
CNB02811345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4673C (zh) 2001-04-11 2002-04-02 可调谐多路复用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10744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9440C (zh) 2001-04-11 2002-04-02 测定铁电元件引致的耗损的方法
CN201010129230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14903B (zh) 2001-04-11 2002-04-02 可调谐铁电滤波器
CN201010129243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00522B (zh) 2001-04-11 2002-04-02 可调谐铁电滤波器
CNB0281116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7738C (zh) 2001-04-11 2002-04-02 可调谐铁电滤波器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EP (8) EP1377839B1 (zh)
JP (22) JP2004524778A (zh)
CN (5) CN100419440C (zh)
AT (8) ATE405986T1 (zh)
DE (8) DE60230498D1 (zh)
ES (7) ES2319106T3 (zh)
WO (10) WO200208708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316719B4 (de) 2003-04-11 2018-08-02 Snaptrack, Inc. Frontendschaltung für drahtlose Übertragungssysteme
US7030463B1 (en) 2003-10-01 2006-04-18 University Of Dayton Tuneable electromagnetic bandgap structures based on high resistivity silicon substrates
JP2005236389A (ja) * 2004-02-17 2005-09-02 Kyocera Corp アレーアンテナ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無線通信装置
CN100578914C (zh) 2004-10-11 2010-01-06 Lm爱立信电话有限公司 温度依赖性减小的可变电抗器装置
US8229366B2 (en) 2005-04-08 2012-07-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Tunable duplexer with common node notch filter
US20060274476A1 (en) * 2005-04-13 2006-12-07 Andrew Cervin-Lawry Low loss thin film capacitor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4530951B2 (ja) * 2005-08-29 2010-08-25 京セラ株式会社 誘電定数測定方法及び両端開放形半波長コプレナーライン共振器
DE102005044856A1 (de) * 2005-09-13 2007-03-22 IHP GmbH - Innovations for High Performance Microelectronics/Institut für innovative Mikroelektronik Verringerte Übersprache zwischen benachbarten Frequenzbereichen in einem elektronischen Bauelement mit einem Verstärker oder Mischer und abstimmbarer Impedenzanpassung
EP2013938B1 (en) * 2005-11-18 2016-01-13 Resonant Inc. Low-loss tunable radio frequency filter
JP4838572B2 (ja) 2005-11-24 2011-12-1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安定化回路、マルチバンド増幅回路
JP4621155B2 (ja) * 2006-02-28 2011-01-2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可変フィルタ
JP4737288B2 (ja) * 2006-06-12 2011-07-2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表面実装型アンテナおよびアンテナ装置
US7893879B2 (en) 2006-09-21 2011-02-22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Antenna apparatus
JP4731515B2 (ja) * 2007-03-29 2011-07-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チューナブルフィルタおよびその作製方法
JP2008258670A (ja) * 2007-03-30 2008-10-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KR100964652B1 (ko) * 2007-05-03 2010-06-22 주식회사 이엠따블유 다중 대역 안테나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무선 통신 장치
WO2009003190A1 (en) * 2007-06-27 2008-12-31 Superconductor Technologies, Inc. Low-loss tunable radio frequency filter
WO2009029096A1 (en) 2007-08-29 2009-03-05 Agere Systems Inc. Electronically steerable antenna
JP4924327B2 (ja) * 2007-09-26 2012-04-25 Tdk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その特性調整方法
JP4835572B2 (ja) * 2007-10-16 2011-12-14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同調型アンテナ
EP2210313A4 (en) * 2007-11-14 2013-03-06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ENHANCED ANTENNA SWITCHING ARRANGEMENT
JP2009164997A (ja) * 2008-01-09 2009-07-2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帯域可変フィルタ
US7922975B2 (en) 2008-07-14 2011-04-12 University Of Dayton Resonant sensor capable of wireless interrogation
WO2010049984A1 (ja) * 2008-10-27 2010-05-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
KR101615760B1 (ko) * 2009-07-22 2016-04-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안테나 장치 제조 방법
IL201812A (en) * 2009-10-29 2015-01-29 Elta Systems Ltd Wave-guided antenna
JP5526726B2 (ja) * 2009-11-20 2014-06-18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タグ
DE102009059873A1 (de) 2009-12-21 2011-06-22 Epcos Ag, 81669 Varaktor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Varaktors
CN102474959B (zh) 2010-07-22 2015-01-2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点亮电路、灯以及照明装置
DE102010046677B4 (de) 2010-09-27 2017-10-12 Snaptrack Inc. Schaltungsanordnung
JP5561615B2 (ja) * 2011-01-18 2014-07-30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
CN102347743A (zh) * 2011-05-19 2012-02-08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调节滤波器通频带的方法及滤波器
US9184722B2 (en) 2012-02-10 2015-11-10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Adjustable impedance matching network
US9166640B2 (en) 2012-02-10 2015-10-20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Adjustable impedance matching network
US9000866B2 (en) 2012-06-26 2015-04-07 University Of Dayton Varactor shunt switches with parallel capacitor architecture
US9930592B2 (en) 2013-02-19 2018-03-27 Mimosa Network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recting mobile device connectivity
US9179336B2 (en) 2013-02-19 2015-11-03 Mimosa Networks, Inc. WiFi management interface for microwave radio and reset to factory defaults
WO2014137370A1 (en) 2013-03-06 2014-09-12 Mimosa Networks, Inc. Waterproof apparatus for cables and cable interfaces
US9362629B2 (en) 2013-03-06 2016-06-07 Mimosa Networks, Inc. Enclosure for radio, parabolic dish antenna, and side lobe shields
US9191081B2 (en) 2013-03-08 2015-11-17 Mimosa Network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ual-band backhaul radio
US10320357B2 (en) 2013-03-15 2019-06-11 Wispry, Inc. Electromagnetic tunable filter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for supporting multiple frequency bands
US9295103B2 (en) 2013-05-30 2016-03-22 Mimosa Networks, Inc. Wireless access points providing hybrid 802.11 and scheduled priority access communications
US10938110B2 (en) 2013-06-28 2021-03-02 Mimosa Networks, Inc. Ellipticity reduction in circularly polarized array antennas
EP3028382B1 (en) * 2013-07-29 2019-06-12 Wispry, Inc. Adaptive filter response systems and methods
US9160296B2 (en) * 2014-01-21 2015-10-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Passive switch-based phase shifter
US9001689B1 (en) 2014-01-24 2015-04-07 Mimosa Networks, Inc. Channel optimization in half duplex communications systems
DE102014102521B4 (de) 2014-02-26 2023-10-19 Snaptrack, Inc. Abstimmbare HF-Filterschaltung
DE102014102707A1 (de) 2014-02-28 2015-09-03 Epcos Ag Abstimmbares elektroakustisches HF-Filter mit verbesserten elektrischen Eigenschaften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s solchen Filters
US9780892B2 (en) 2014-03-05 2017-10-03 Mimosa Network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ligning a radio using an automated audio guide
US9998246B2 (en) 2014-03-13 2018-06-12 Mimosa Networks, Inc.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n shared channel
CN105723563B (zh) * 2014-09-03 2019-03-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复合左右手传输线天线
US10958332B2 (en) 2014-09-08 2021-03-23 Mimosa Networks, Inc. Wi-Fi hotspot repeater
CN104993801A (zh) * 2015-08-01 2015-10-21 王福建 一种双工器电路
US10749263B2 (en) 2016-01-11 2020-08-18 Mimosa Networks, Inc. Printed circuit board mounted antenna and waveguide interface
CN105738708B (zh) * 2016-04-06 2018-08-07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一种短波天线调谐器插入损耗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05932378B (zh) * 2016-06-13 2018-11-02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带宽可控的平面可调带通-带阻滤波器
US11251539B2 (en) 2016-07-29 2022-02-15 Airspan Ip Holdco Llc Multi-band access point antenna array
GB201616637D0 (en) * 2016-09-30 2016-11-16 Radio Design Limited Multiplexer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EP3319165B1 (en) * 2016-11-07 2020-03-18 Nokia Technologies Oy A radio frequency reflection type phase shifter, and method of phase shifting
JP6580278B2 (ja) * 2017-01-13 2019-09-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高周波共振器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高周波発振器
JP7011806B2 (ja) * 2017-10-06 2022-01-27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誘電体材料評価装置
US10498290B2 (en) * 2017-11-21 2019-12-03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VCO
US10511074B2 (en) 2018-01-05 2019-12-17 Mimosa Networks, Inc. Higher signal isolation solutions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 mounted antenna and waveguide interface
US11069986B2 (en) 2018-03-02 2021-07-20 Airspan Ip Holdco Llc Omni-directional orthogonally-polarized antenna system for MIMO applications
CN108872713B (zh) * 2018-07-02 2020-06-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介电常数的测量装置、测量系统、测量方法
US11289821B2 (en) 2018-09-11 2022-03-29 Air Span Ip Holdco Llc Sector antenna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high gain and high side-lobe rejection
CN110095654B (zh) * 2019-05-09 2020-12-22 东北电力大学 一种电网电感检测方法
CN113964513B (zh) * 2021-10-25 2024-01-26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无线通信微波天线及其成型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66857A (en) * 1991-12-24 1992-11-24 Motorola Inc. Electronically tunable capacitor switch
WO2000035042A1 (en) * 1998-12-11 2000-06-15 Paratek Microwave, Inc. Electrically tunable filters with dielectric varactors
EP1058333A2 (en) * 1999-06-03 2000-12-06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Duplexer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5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13543A (en) * 1965-04-23 1968-11-26 Gen Motors Corp Compensated ferroelectric hysteresiscope employing ground reference
US4378534A (en) * 1981-03-31 1983-03-29 Motorola, Inc. Wideband modulation sensitivity compensated 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
US4494081A (en) * 1982-05-24 1985-01-15 Rca Corporation Variable frequency U. H. F. local oscillator for a television receiver
US4475108A (en) * 1982-08-04 1984-10-02 Allied Corporation Electronically tunable microstrip antenna
DE3316881C1 (de) * 1983-05-07 1990-01-25 Deutsche Thomson-Brandt Gmbh, 7730 Villingen-Schwenningen Oszillatorschaltung fuer Fernsehempfangsgeraete
GB2178616B (en) * 1985-07-26 1989-04-26 Marconi Co Ltd Impedance matching arrangement
JPS639303A (ja) * 1986-06-30 1988-01-16 Murata Mfg Co Ltd マイクロ波フイル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送受信機
US4736169A (en) * 1986-09-29 1988-04-05 Hughes Aircraft Company 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 with frequency sensitivity control
JPH082766B2 (ja) * 1987-03-09 1996-01-17 インペリアル・ケミカル・インダストリーズ・ピーエルシー 除草剤組成物
JP2693959B2 (ja) * 1988-02-08 1997-12-24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局部発振回路
US4835499A (en) * 1988-03-09 1989-05-30 Motorola, Inc. Voltage tunable bandpass filter
JPH03160801A (ja) * 1989-11-17 1991-07-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圧制御発振器
JPH0394841U (zh) * 1990-01-18 1991-09-27
EP0473373A3 (en) * 1990-08-24 1993-03-03 Rockwell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Calibration system for direct conversion receiver
FR2681994B1 (fr) * 1991-09-26 1994-09-30 Alcatel Telspace Dispositif de transmission numerique comportant un recepteur a demodulation coherente realisee directement en hyperfrequence.
US5293408A (en) * 1991-10-14 1994-03-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SK data receiving system
JPH05160616A (ja) * 1991-12-10 1993-06-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薄膜共振器
JPH08509103A (ja) * 1992-12-01 1996-09-24 スーパーコンダクティング・コア・テクノロジーズ・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高温度超電導膜および強誘電性膜を含む同調可能マイクロ波装置
US5472935A (en) * 1992-12-01 1995-12-05 Yandrofski; Robert M. Tuneable microwave devices incorporating 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ng and ferroelectric films
JP2962966B2 (ja) * 1993-03-25 1999-10-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整合回路装置
US5407855A (en) * 1993-06-07 1995-04-18 Motorola, Inc. Process for forming a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a reducing/oxidizing conductive material
US5496795A (en) * 1994-08-16 1996-03-05 Das; Satyendranath High TC superconducting monolithic ferroelectric junable b and pass filter
JPH0879069A (ja) * 1994-09-08 1996-03-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Vco回路及びpll回路
US5617104A (en) * 1995-03-28 1997-04-01 Das; Satyendranath High Tc superconducting tunable ferroelectric transmitting system
US5479139A (en) * 1995-04-19 1995-12-26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rmy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librating a ferroelectric phase shifter
JPH0969799A (ja) * 1995-09-01 1997-03-11 Antenna Giken Kk 自動制御サーキュレータ装置
US5640042A (en) * 1995-12-14 1997-06-17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rmy Thin film ferroelectric varactor
US6216020B1 (en) * 1996-05-31 2001-04-10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calized electrical fine tuning of passive microwave and radio frequency devices
JPH1013181A (ja) * 1996-06-21 1998-01-16 Nec Corp Ifフィルタ自動整合方式
US5990766A (en) * 1996-06-28 1999-11-23 Superconducting Core Technologies, Inc. Electrically tunable microwave filters
JP3005472B2 (ja) * 1996-07-26 2000-01-31 埼玉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受信機
JPH10209714A (ja) * 1996-11-19 1998-08-07 Sharp Corp 電圧制御通過帯域可変フィル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る高周波回路モジュール
US5777524A (en) * 1997-07-29 1998-07-07 Motorola, Inc.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circuit for a crystal oscillator and associated circuitry
US5973519A (en) * 1997-01-20 1999-10-26 Nec Corporation 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 circuit capable of switching between oscillation frequency bands
US5880921A (en) * 1997-04-28 1999-03-09 Rockwell Science Center, Llc Monolithically integrated switched capacitor bank using 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 (MEMS) technology
JPH10335903A (ja) * 1997-05-28 1998-12-18 Sharp Corp 電圧制御通過帯域可変フィルタ、電圧制御共振周波数可変共振器およびそれらを用いる高周波回路モジュール
US6052036A (en) * 1997-10-31 2000-04-1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Crystal oscillator with AGC and on-chip tuning
JP3212930B2 (ja) * 1997-11-26 2001-09-2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容量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1289229A (ja) * 1998-04-02 1999-10-19 Kokusai Electric Co Ltd 広帯域高周波増幅器
JP3454163B2 (ja) * 1998-08-05 2003-10-0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周波数可変型フィルタ、アンテナ共用器及び通信機装置
KR20010089308A (ko) * 1998-10-16 2001-09-29 추후기재 전압 튜닝 가능 버랙터 및 그러한 버랙터를 포함하는 튜닝가능 장치
KR20010089305A (ko) * 1998-10-16 2001-09-29 추후기재 동조 가능 유전 구조물, 동축 케이블, 공동 안테나 용도의동조 가능 공동, 마이크로스트립 라인, 공면 라인 및 도파관
DE69925027T2 (de) * 1998-11-09 2006-01-12 Paratek Microwave, Inc. Ferroelektrischer varaktor mit eingebauter gleichstromblockierung
JP3552971B2 (ja) * 1998-12-14 2004-08-1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アクティブフェイズドアレイアンテナ
JP2000323669A (ja) * 1999-03-10 2000-11-24 Sanyo Electric Co Ltd 半導体不揮発メモリ素子
DE19915247A1 (de) * 1999-04-03 2000-10-05 Philips Corp Intellectual Pty Spannungsabhängiger Dünnschichtkondensator
SE513809C2 (sv) * 1999-04-13 2000-11-06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Avstämbara mikrovågsanordningar
US6333719B1 (en) * 1999-06-17 2001-12-25 The Penn State Research Foundation Tunable electromagnetic coupled antenna
SE516235C2 (sv) * 1999-06-18 2001-12-03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Avstämbar spiralantenn
JP2001036155A (ja) * 1999-07-21 2001-02-09 Japan Science & Technology Corp 電磁波素子
JP4652499B2 (ja) * 1999-07-29 2011-03-16 株式会社ダイヘン インピーダンス自動整合方法及び整合装置
US6292143B1 (en) * 2000-05-04 2001-09-18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Administrator Of 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Multi-mode broadband patch antenna
JP3640595B2 (ja) * 2000-05-18 2005-04-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積層パターンアンテナ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無線通信装置
JP2001338839A (ja) * 2000-05-29 2001-12-07 Kyocera Corp 可変容量コンデンサ
EP1290753A1 (en) * 2000-06-16 2003-03-12 Paratek Microwave, Inc. Electronically tunable dielectric composite thick film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66857A (en) * 1991-12-24 1992-11-24 Motorola Inc. Electronically tunable capacitor switch
WO2000035042A1 (en) * 1998-12-11 2000-06-15 Paratek Microwave, Inc. Electrically tunable filters with dielectric varactors
EP1058333A2 (en) * 1999-06-03 2000-12-06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Duplexer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207697D1 (de) 2006-01-05
JP2004526379A (ja) 2004-08-26
JP2004524770A (ja) 2004-08-12
EP1393403B1 (en) 2006-08-30
ES2315361T3 (es) 2009-04-01
EP1382083B1 (en) 2008-12-24
JP4666564B2 (ja) 2011-04-06
DE60230498D1 (de) 2009-02-05
DE60207697T2 (de) 2006-08-10
ES2319106T3 (es) 2009-05-04
DE60220664D1 (de) 2007-07-26
DE60228430D1 (de) 2008-10-02
CN1537343A (zh) 2004-10-13
ES2269673T3 (es) 2007-04-01
EP1377994A1 (en) 2004-01-07
JP4077322B2 (ja) 2008-04-16
WO2002087082A1 (en) 2002-10-31
DE60214368D1 (de) 2006-10-12
CN101814903B (zh) 2012-09-05
JP4268205B2 (ja) 2009-05-27
CN1511261A (zh) 2004-07-07
JP2007325321A (ja) 2007-12-13
EP1382083A1 (en) 2004-01-21
EP1377839A1 (en) 2004-01-07
JP2008167474A (ja) 2008-07-17
WO2002084686A1 (en) 2002-10-24
JP4031367B2 (ja) 2008-01-09
WO2002087016A1 (en) 2002-10-31
CN1524276A (zh) 2004-08-25
EP1384285A1 (en) 2004-01-28
CN101800522A (zh) 2010-08-11
EP1380106B1 (en) 2008-08-20
ES2252442T3 (es) 2006-05-16
CN101800522B (zh) 2012-05-23
JP2004529558A (ja) 2004-09-24
ES2265493T3 (es) 2007-02-16
EP1384312A1 (en) 2004-01-28
WO2002084778A3 (en) 2003-04-17
JP4452444B2 (ja) 2010-04-21
JP4286304B2 (ja) 2009-06-24
CN100419440C (zh) 2008-09-17
EP1377839B1 (en) 2005-11-30
EP1377994B1 (en) 2010-09-29
ES2287264T3 (es) 2007-12-16
DE60220664T2 (de) 2008-02-21
WO2002084781A1 (en) 2002-10-24
DE60237808D1 (de) 2010-11-11
JP2008035569A (ja) 2008-02-14
JP2004536287A (ja) 2004-12-02
DE60212370T2 (de) 2007-06-06
ATE405986T1 (de) 2008-09-15
DE60212370D1 (de) 2006-07-27
WO2002084857A1 (en) 2002-10-24
JP2008005535A (ja) 2008-01-10
JP2008219900A (ja) 2008-09-18
JP2007295635A (ja) 2007-11-08
DE60230030D1 (de) 2009-01-08
EP1393403A2 (en) 2004-03-03
JP2004530359A (ja) 2004-09-30
EP1384286A1 (en) 2004-01-28
WO2002084858A1 (en) 2002-10-24
EP1384286B9 (en) 2006-11-02
JP2008005552A (ja) 2008-01-10
JP2009268122A (ja) 2009-11-12
WO2002084798A1 (en) 2002-10-24
EP1384285B1 (en) 2007-06-13
EP1384286B1 (en) 2006-06-14
JP2006109512A (ja) 2006-04-20
ATE418801T1 (de) 2009-01-15
JP2006320026A (ja) 2006-11-24
ATE364916T1 (de) 2007-07-15
JP2008005534A (ja) 2008-01-10
EP1384312B1 (en) 2008-11-26
JP2004524778A (ja) 2004-08-12
ATE483238T1 (de) 2010-10-15
ATE330340T1 (de) 2006-07-15
JP2005502227A (ja) 2005-01-20
ATE415734T1 (de) 2008-12-15
ATE311606T1 (de) 2005-12-15
DE60214368T2 (de) 2007-09-13
JP2008228315A (ja) 2008-09-25
WO2002084310A1 (en) 2002-10-24
ES2314045T3 (es) 2009-03-16
WO2002084685A1 (en) 2002-10-24
ATE338351T1 (de) 2006-09-15
WO2002084778A2 (en) 2002-10-24
JP2004530360A (ja) 2004-09-30
EP1380106A1 (en) 2004-01-14
CN101814903A (zh) 2010-08-25
JP2008022585A (ja) 2008-01-31
CN100557738C (zh) 2009-11-04
JP2008072740A (ja) 2008-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4673C (zh) 可调谐多路复用器
CN101136618B (zh) 可调谐铁电滤波器
CN1855613A (zh) 带通滤波器及使用其的无线通信设备
CN112840562A (zh) 大功率体声波谐振器滤波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KYOCERA CO.,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OR ADDRESS: KYOCERA WIRELESS CORP.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American California

Patentee after: Kyocera Wireless Corp.

Address before: American California

Patentee before: Kyocera Wireless Corp.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KYOCERA CORP.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KYOCERA WIRELESS CORP.

Effective date: 2011062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CALIFORNIA, THE USA TO: KYOTO, JAPA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628

Address after: Kyoto Japan

Patentee after: Kyocera Corp.

Address before: American California

Patentee before: Kyocera Wireless Corp.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110

Termination date: 2012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