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91996A - 光学层叠体及使用了该光学层叠体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学层叠体及使用了该光学层叠体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91996A
CN108291996A CN201680067459.0A CN201680067459A CN108291996A CN 108291996 A CN108291996 A CN 108291996A CN 201680067459 A CN201680067459 A CN 201680067459A CN 108291996 A CN108291996 A CN 1082919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polarizer
optical laminate
liquid crystal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6745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疋田贵巳
武田健太郎
上野友德
岸敦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79960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48742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6/083937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7086338A1/ja
Publication of CN1082919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919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3Optical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83Birefringent or phase retard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02Details
    • H05B33/04Seal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humidity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50OLEDs integrated with light modulating elements, e.g. with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photochromic elements or liquid cryst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2Polarizing, birefringent, filte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551/00Opti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层叠体,其也可适当地应用于非常薄且可弯曲或可折叠的有机EL显示装置。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可用于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该光学层叠体依次具备表面保护层、起偏器及光学补偿层,该表面保护层为可挠性,具有代替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玻璃盖片的功能,且作为起偏器的保护层而发挥功能。

Description

光学层叠体及使用了该光学层叠体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层叠体及使用了该光学层叠体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设备、和数字标牌或窗口显示器等显示装置在强烈的外界光下使用的机会增加。与此相伴,产生了由显示装置自身或显示装置所使用的触摸面板部或玻璃基板、金属布线等反射体引起的外界光反射或背景的映入等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已被实用化的有机电致发光(EL)显示装置由于具有反射性高的金属层,所以容易产生外界光反射或背景的映入等问题。因此,已知:通过将具有相位差膜(代表性而言为λ/4板)的圆偏振片作为抗反射膜设置在可视侧,从而防止这些问题。
然而,继续期望有机EL显示装置的薄型化。而且,近年来,对于有机EL显示装置的柔性化、可弯曲化的期望增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3954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20764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226842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第3815790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以往的课题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也可适当地应用于非常薄且可弯曲或可折叠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光学层叠体。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用于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该光学层叠体依次具备表面保护层、起偏器和光学补偿层,该表面保护层为可挠性,具有代替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玻璃盖片的功能,且作为起偏器的保护层而发挥功能。
在一实施方式中,上述表面保护层由单一的树脂膜构成。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上述表面保护层自表面侧起依次包含硬涂层和树脂膜。
在一实施方式中,上述表面保护层具有能够以3mm以下的曲率半径弯折20万次的弯曲性,且该表面保护层的可视侧表面具有即使以2H以上的铅笔硬度和1000g的载荷来回摩擦300次也不会产生损伤的耐擦伤性。
在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光学补偿层由相位差膜构成;该相位差膜的面内相位差Re(550)为100nm~180nm,且满足Re(450)<Re(550)<Re(650)的关系;该相位差膜的慢轴与上述起偏器的吸收轴所成的角度为35°~55°。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光学补偿层自上述起偏器侧起依次具有第1液晶取向固化层和第2液晶取向固化层;该第1液晶取向固化层的面内相位差Re(550)为180nm~320nm,该第2液晶取向固化层的面内相位差Re(550)为100nm~180nm;该第1液晶取向固化层的慢轴与上述起偏器的吸收轴所成的角度为10°~20°,该第2液晶取向固化层的慢轴与上述起偏器的吸收轴所成的角度为65°~85°。
在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光学层叠体在上述光学补偿层的与上述起偏器相反的一侧进一步具备导电层。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该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在可视侧具备上述光学层叠体,该层叠体的表面保护层被配置在可视侧。
在一实施方式中,上述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至少一部分能够以10mm以下的曲率半径弯曲。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通过在有机EL显示装置用光学层叠体中使用具有代替玻璃盖片的功能且作为起偏器的保护层而发挥功能的表面保护层,可获得也可适当地应用于非常薄且可弯曲或可折叠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光学层叠体。
附图说明
图1是基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的概略截面图。
图2是基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的概略截面图。
图3是基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概略截面图。
图4是基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有机EL显示装置所使用的有机EL元件的概略截面图。
图5是用于实施例及比较例中的耐弯曲性评价的试验机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代表性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
(用语及符号的定义)
本说明书中的用语及符号的定义如下所述。
(1)折射率(nx、ny、nz)
“nx”为面内的折射率为最大的方向(即慢轴方向)的折射率,“ny”为在面内与慢轴正交的方向(即快轴方向)的折射率,“nz”为厚度方向的折射率。
(2)面内相位差(Re)
“Re(λ)”为23℃下的由波长为λnm的光测定得到的膜的面内相位差。例如,“Re(450)”为23℃下的由波长为450nm的光测定得到的膜的面内相位差。在将膜的厚度设为d(nm)时,Re(λ)通过式:Re=(nx-ny)×d求出。
(3)厚度方向的相位差(Rth)
“Rth(λ)”为23℃下的由波长为550nm的光测定得到的膜的厚度方向的相位差。例如,“Rth(450)”为23℃下的由波长为450nm的光测定得到的膜的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在将膜的厚度设为d(nm)时,Rth(λ)通过式:Rth=(nx-nz)×d求出。
(4)Nz系数
Nz系数通过Nz=Rth/Re求出。
(5)液晶化合物的取向固化层
所谓“取向固化层”是指液晶化合物在层内沿规定的方向取向,且该取向状态被固定的层。另外,“取向固化层”为包含使液晶单体硬化而获得的取向硬化层的概念。
(6)角度
在本说明书中,当言及角度时,只要未特别标明,则该角度包含顺时针及逆时针这两个方向的角度。
A.光学层叠体的整体构成
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用于图像显示装置(例如液晶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优选用于可弯曲(bendable)的图像显示装置,更优选用于可弯曲的有机EL显示装置,进一步优选用于可折叠(foldable)的有机EL显示装置。以下,为方便起见,对将光学层叠体应用于可弯曲或可折叠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情况进行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显然明白光学层叠体同样也可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
图1是基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的概略截面图。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100依次具备表面保护层10、起偏器20及光学补偿层30。表面保护层10为可挠性。进而,表面保护层10具有代替有机EL显示装置的玻璃盖片的功能,且作为起偏器20的保护层而发挥功能。此外,详情如下所述,表面保护层显著地比以往的玻璃盖片更薄。因此,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通过表面保护层自身薄,以及能够将起偏器的外侧保护膜省略,从而能够有助于有机EL显示装置的显著的薄型化。有机EL显示装置的薄型化由于会扩大设计的选择范围,所以商业价值大。进而,通过有机EL显示装置的薄型化与表面保护层所具有的可挠性的协同效果,能够实现优选为可弯曲(更优选为可折叠)的有机EL显示装置。在图示例中,表面保护层10自表面侧起依次包含硬涂层11和树脂膜12。根据树脂膜的构成,可省略硬涂层,也可在树脂膜的两侧形成硬涂层。表面保护层10优选具有能够以3mm的曲率半径弯折20万次的弯曲性。通过表面保护层具有这样的弯曲性,能够在将光学层叠体应用于有机EL显示装置时实现可弯曲或可折叠的有机EL显示装置。进而,表面保护层10的可视侧表面(硬涂层表面或树脂膜表面)优选具有如下耐擦伤性,即,即使以2H以上的铅笔硬度和1000g的载荷来回摩擦300次、也不会产生损伤。通过表面保护层具有这样的表面特性,从而表面保护层可代替有机EL显示装置的玻璃盖片而良好地发挥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光学补偿层30由相位差膜构成。在该情况下,该相位差膜也可作为起偏器的保护层(内侧保护层)而发挥功能。其结果是,可有助于光学层叠体(作为结果,有机EL显示装置)的进一步的薄型化。另外,也可根据需要而在起偏器与相位差膜之间配置内侧保护层(内侧保护膜)。相位差膜的面内相位差Re(550)优选为100nm~180nm,且满足Re(450)<Re(550)<Re(650)的关系。相位差膜的慢轴与起偏器的吸收轴所成的角度优选为35°~55°。
图2是基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的概略截面图。在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101中,光学补偿层30具有液晶化合物的取向固化层(以下简称为液晶取向固化层)的层叠结构。通过使用液晶化合物,与非液晶材料相比,可显著地增大所获得的光学补偿层的nx与ny的差,因此,可显著地减小用于获得所期望的面内相位差的光学补偿层的厚度。其结果是,可实现光学层叠体(作为结果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进一步的薄型化。具体而言,光学补偿层30自起偏器20侧起依次具有第1液晶取向固化层31和第2液晶取向固化层32。第1液晶取向固化层31的面内相位差Re(550)优选为180nm~320nm,第2液晶取向固化层32的面内相位差Re(550)优选为100nm~180nm。在一实施方式中,第1液晶取向固化层的慢轴与起偏器的吸收轴所成的角度优选为10°~20°,第2液晶取向固化层的慢轴与起偏器的吸收轴所成的角度优选为65°~85°。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1液晶取向固化层的慢轴与起偏器的吸收轴所成的角度优选为65°~85°,第2液晶取向固化层的慢轴与起偏器的吸收轴所成的角度优选为10°~20°。在图2的实施方式中,也可根据需要在起偏器与第1液晶取向固化层之间配置内侧保护层(内侧保护膜)。
在图1及图2中的任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均可在光学补偿层30的与起偏器20相反的一侧设置导电层(未图示)。通过设置这样的导电层,光学层叠体可应用于在显示单元(有机EL单元)与起偏器之间插入有触摸传感器的所谓的内嵌式触摸面板型输入显示装置。
在图1及图2中的任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均可在光学层叠体的周缘部(更具体而言为与有机EL显示装置的边框相对应的位置)形成印刷层(未图示)。印刷层可形成于表面保护层10的起偏器20侧(实质上为树脂膜12的起偏器20侧),也可形成于光学补偿层30的与起偏器20相反的一侧。在印刷层形成于光学补偿层30的与起偏器20相反的一侧且形成导电层及印刷层这两者的情况下,代表性而言,可在光学补偿层与导电层之间形成印刷层。
在一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为长条状。长条状的光学层叠体例如可卷绕为卷状而被保管和/或搬运。
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的总厚度代表性而言为30μm~300μm,优选为40μm~250μm。这显著地比使用玻璃盖片和圆偏振片的以往构成中的玻璃盖片与圆偏振片的合计厚度(代表性而言为800μm)薄。因此,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能够有助于有机EL显示装置的显著的薄型化,进一步能够实现可弯曲或可折叠的有机EL显示装置。
上述实施方式可适当地组合,可对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加以本领域显而易见的改变,也可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构成置换为光学上等效的构成。
以下,对光学层叠体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
B.表面保护层
B-1.表面保护层的特性
如上所述,表面保护层10具有代替有机EL显示装置的玻璃盖片的功能,且作为起偏器20的保护层而发挥功能。以下,关于表面保护层的特性的说明中的“表面保护层”在树脂膜单独的情况下,是指树脂膜,在包含硬涂层和树脂膜的情况下,是指它们的层叠体。表面保护层具有能够以3mm以下(例如3mm、2mm、1mm)的曲率半径优选弯折20万次、更优选弯折30万次、进一步优选弯折50万次的弯曲性。通过表面保护层具有这样的弯曲性,在将光学层叠体应用于有机EL显示装置时能够实现可弯曲或可折叠的有机EL显示装置。在表面保护层在树脂膜的单侧具有硬涂层的情况下,使硬涂层处于内侧、进行弯折而进行弯曲性的试验。弯曲性可由夹持心轴而使单侧的夹头反复地弯折180°的耐折试验机测定。
表面保护层优选具有弯折后的恢复性。所谓弯折后的恢复性是指在弯折之后不残留折痕而恢复至原来的状态。弯折后的恢复性例如可由以1mm的曲率半径将表面保护层(树脂膜或层叠体)反复地弯折180°之后直至产生折痕为止的反复次数评价。表面保护层优选具有在该条件下弯折10000次以上的恢复性。
表面保护层的可视侧表面(硬涂层表面或树脂膜表面)具有优选2H以上、更优选3H以上、进一步优选4H以上、特别优选5H以上的铅笔硬度。进而,该可视侧表面具有即使以1000g的载荷来回摩擦优选300次、更优选500次、进一步优选1000次也不会产生损伤的耐擦伤性。若铅笔硬度及耐擦伤性为这样的范围,则表面保护层可代替玻璃盖片而良好得发挥功能。铅笔硬度可依据JIS K 5400-5-4测定。此外,耐擦伤性可利用使用钢丝棉#0000以规定载荷(例如500g/cm2、1000g/cm2)在表面来回规定的次数时的损伤的状态来评价。
表面保护层的光线透射率优选为91%以上,更优选为93%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5%以上。表面保护层的雾度优选为0.5%以下,更优选为0.4%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3%以下。若表面保护层的光线透射率和/或雾度为这样的范围,则在将光学层叠体应用于有机EL显示装置的情况下,可实现良好的可视性。
B-2.硬涂层
如上所述,硬涂层11根据树脂膜12的构成,可形成于树脂膜的单侧(代表性而言为表面侧),也可形成于树脂膜的两侧,还可省略。
硬涂层可由可满足上述B-1项中记载的特性的任意的适当的材料构成。作为构成材料的具体例子,可列举出热硬化型树脂、热塑型树脂、活性能量线硬化型树脂(例如紫外线硬化型树脂、电子射线硬化型树脂)、二液混合型树脂等。优选为紫外线硬化型树脂。这是由于能够利用简单的加工操作而效率良好地形成硬涂层。作为紫外线硬化型树脂,例如可列举出聚酯系、丙烯酸系、氨基甲酸酯系、酰胺系、有机硅系、环氧系等各种树脂。它们包含紫外线硬化型的单体、低聚物、聚合物等。优选为丙烯酸系树脂。紫外线硬化型丙烯酸系树脂包含具有优选两个以上、更优选3~6个紫外线聚合官能团的单体成分及低聚物成分。代表性而言,在紫外线硬化型树脂中配合有光聚合引发剂。硬化方式可为自由基聚合方式,也可为阳离子聚合方式。在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使用在上述构成材料中配合二氧化硅粒子或笼状倍半硅氧烷化合物等而成的有机无机混合材料。硬涂层的构成材料及形成方法例如在日本特开2011-237789号公报中有记载。该公报的记载作为参考而援用于本说明书中。
硬涂层也可在上述构成材料中配合滑移材料而形成。通过配合滑移材料,可赋予良好的可挠性。作为滑移材料的代表例,可列举出聚轮烷。聚轮烷代表性而言具有环糊精(CD)环状分子在直链状的聚乙二醇(PEG)主链上滑移的结构。PEG主链的两末端由金刚烷胺修饰,防止CD环状分子脱落。在本发明所使用的聚轮烷中,CD环状分子经化学修饰而被赋予了活性能量线聚合性基团。在使用滑移材料的情况下,作为上述硬涂层构成材料,优选使用具有自由基聚合性基团的自由基聚合性单体。作为自由基聚合性基团,例如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氧基等。这是由于与聚轮烷的相容性优异,且能够选择多种材料。若聚轮烷(实质上为CD环状分子的聚合性基团)与硬涂层构成材料的活性能量线硬化性成分发生反应而硬化,则可获得交联点即使在硬化之后也可动的硬涂层。其结果是,能够缓和弯折时的应力,弯折耐久性提高。聚轮烷及硬化机理例如在日本特开2015-155530号公报中有记载。该公报的记载作为参考而援用于本说明书中。
硬涂层也可在上述构成材料中配合纳米纤维和/或纳米结晶而形成。作为纳米纤维的代表例,可列举出纤维素纳米纤维、甲壳质纳米纤维、壳聚糖纳米纤维。通过配合这些纳米纤维,可获得维持优异的透明性且可挠性、铅笔硬度、耐擦伤性、耐磨性优异的硬涂层。纳米纤维和/或纳米结晶(在组合使用的情况下为其合计)可相对于硬涂层整体,优选以0.1重量%~40重量%的比例配合。纳米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例如为1nm~100nm,平均纤维长度例如为10nm~1000nm。包含纳米纤维的硬涂层例如在日本特开2012-131201号公报、日本特开2012-171171号公报中有记载。该公报的记载作为参考而援用于本说明书中。
硬涂层的厚度优选为1μm~20μm,更优选为2μm~15μm。若厚度过小,则有时硬度不充分、或由弯折等引起的尺寸变化的抑制效果不充分。若厚度过大,则有时对弯曲性和/或折叠性产生不良影响。
B-3.树脂膜
树脂膜可由可满足上述B-1项所记载的特性的任意适当的材料构成。作为构成材料的具体例子,可列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系树脂、聚萘二甲酸乙二酯系树脂、乙酸酯系树脂、聚醚砜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聚酰胺酰亚胺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聚氯乙烯系树脂、聚偏氯乙烯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乙烯醇系树脂、聚芳酯系树脂、聚苯硫醚系树脂等。这些树脂可单独使用,也可将两种以上组合而使用。优选为聚酰胺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聚酰胺酰亚胺系树脂、聚萘二甲酸乙二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这是由于耐久性优异。
对于树脂膜而言,也可在上述构成材料中配合微粒。更具体而言,树脂膜也可为纳米级的微粒分散在上述构成材料的基体中而成的所谓的纳米复合材料膜。若为这样的构成,则由于会赋予非常优异的硬度及耐擦伤性,所以可省略硬涂层。微粒的平均粒径例如为1nm~100nm左右。微粒代表性而言由无机氧化物构成。微粒优选利用规定的官能团而对表面进行修饰。作为构成微粒的无机氧化物,例如可列举出氧化锆、添加有氧化钇的氧化锆、锆酸铅、钛酸锶、钛酸锡、氧化锡、氧化铋、氧化铌、氧化钽、钽酸钾、氧化钨、氧化铈、氧化镧、氧化镓等、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锆、钛酸钡。
树脂膜的厚度优选为10μm~100μm,更优选为10μm~80μm。若为这样的厚度,则薄型化、处理性、机械强度的平衡优异。
C.起偏器
作为起偏器20,可采用任意适当的起偏器。例如,形成起偏器的树脂膜可为单层的树脂膜,也可为两层以上的层叠体。
作为由单层的树脂膜构成的起偏器的具体例子,可列举出通过碘或二色性染料等二色性物质而对聚乙烯醇(PVA)系膜、部分缩甲醛化PVA系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系部分皂化膜等亲水性高分子膜实施染色处理及拉伸处理而得到的起偏器、PVA的脱水处理物或聚氯乙烯的脱盐酸处理物等多烯系取向膜等。由于光学特性优异,所以优选使用利用碘对PVA系膜进行染色且进行单轴拉伸而获得的起偏器。
上述利用碘进行的染色例如是通过将PVA系膜浸渍在碘水溶液中而进行的。上述单轴拉伸的拉伸倍率优选为3倍~7倍。拉伸可在染色处理之后进行,也可一边染色一边进行。此外,也可在拉伸之后染色。根据需要,对PVA系膜实施溶胀处理、交联处理、洗涤处理、干燥处理等。例如通过在染色之前将PVA系膜浸渍在水中而进行水洗,不仅能够将PVA系膜表面的污渍或抗粘连剂洗涤掉,而且也能够使PVA系膜溶胀而防止染色不均等。
作为使用层叠体而获得的起偏器的具体例子,可列举出使用树脂基材与层叠在该树脂基材上的PVA系树脂层(PVA系树脂膜)的层叠体、或树脂基材与涂布形成于该树脂基材上的PVA系树脂层的层叠体而获得的起偏器。使用树脂基材与涂布形成于该树脂基材上的PVA系树脂层的层叠体而获得的起偏器例如可通过如下方式而制作:将PVA系树脂溶液涂布在树脂基材上,使其干燥而在树脂基材上形成PVA系树脂层,获得树脂基材与PVA系树脂层的层叠体;将该层叠体进行拉伸及染色而将PVA系树脂层制成起偏器。在本实施方式中,拉伸代表性而言包含将层叠体浸渍在硼酸水溶液中而拉伸。进而,拉伸可根据需要进一步包含在硼酸水溶液中的拉伸之前以高温(例如95℃以上)对层叠体进行空中拉伸。可直接使用所获得的树脂基材/起偏器的层叠体(即可将树脂基材作为起偏器的保护层),也可从树脂基材/起偏器的层叠体将树脂基材剥离,将与目的对应的任意适当的保护层层叠在该剥离面上而使用。这样的起偏器的制造方法的详情例如在日本特开2012-73580号公报中有记载。该公报的整体的记载作为参考而援用于本说明书中。
起偏器的厚度优选为15μm以下,更优选为1μm~12μm,进一步优选为3μm~10μm,特别优选为3μm~8μm。若起偏器的厚度为这样的范围,则能够良好地抑制加热时的卷曲,及可获得良好的加热时的外观耐久性。进而,若起偏器的厚度为这样的范围,则可有助于光学层叠体(结果是有机EL显示装置)的薄型化。
起偏器优选在波长380nm~780nm中的任一波长下显示出吸收二色性。起偏器的单体透射率优选为43.0%~46.0%,更优选为44.5%~46.0%。起偏器的偏光度优选为97.0%以上,更优选为99.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9.9%以上。
D.光学补偿层
D-1.由相位差膜构成的光学补偿层
如图1所示的那样在光学补偿层由相位差膜构成的情况下,该相位差膜可作为所谓的λ/4板而发挥功能。相位差膜的面内相位差Re(550)优选为100nm~180nm,更优选为135nm~155nm。
如上所述,相位差膜满足Re(450)<Re(550)<Re(650)的关系。即,相位差膜显示出相位差值根据测定光的波长而变大的逆分散的波长依赖性。相位差膜的Re(450)/Re(550)优选为0.8以上且低于1.0,更优选为0.8~0.95。Re(550)/Re(650)优选为0.8以上且低于1.0,更优选为0.8~0.97。
相位差膜代表性而言折射率特性显示nx>ny的关系,且具有慢轴。如上所述,相位差膜30的慢轴与起偏器20的吸收轴所成的角度为35°~55°,更优选为38°~52°,进一步优选为42°~48°,特别优选为约45°。若该角度为这样的范围,则通过将相位差膜设为λ/4板,可获得具有非常优异的圆偏振光特性(结果是非常优异的抗反射特性)的光学层叠体。
相位差膜只要具有nx>ny的关系,则表示任意适当的折射率椭球体。相位差膜的折射率椭球体优选为显示nx>ny≥nz的关系。另外,这里,“ny=nz”不仅包含ny与nz完全相等的情况,而且也包含ny与nz实质上相等的情况。因此,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有时可成为ny<nz。相位差膜的Nz系数优选为0.9~2,更优选为0.9~1.5,进一步优选为0.9~1.3。通过满足这样的关系,在将光学层叠体用于有机EL显示装置的情况下,可达成非常优异的反射色相。
相位差膜的光弹性系数的绝对值优选为2×10-12(m2/N)以上,更优选为10×10-12(m2/N)~100×10-12(m2/N),进一步优选为20×10-12(m2/N)~40×10-12(m2/N)。若光弹性系数的绝对值为这样的范围,则即使厚度小,也能够确保充分的相位差,且能够维持有机EL显示装置的弯曲性,进而,能够进一步抑制由弯曲时的应力引起的相位差变化(结果是有机EL显示装置的颜色变化)。
相位差膜的厚度优选为1μm~70μm,更优选为1μm~20μm,进一步优选为1μm~10μm。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由于能够维持所期望的光学特性,且能够使用厚度较以往的λ/4板薄的膜,所以能够有助于光学层叠体(结果是有机EL显示装置)的薄型化。
相位差膜由可满足如上所述的特性的任意适当的树脂形成。作为形成相位差膜的树脂,可列举出聚碳酸酯树脂、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环烯烃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纤维素酯系树脂等。优选为聚碳酸酯树脂。
作为上述聚碳酸酯树脂,只要可获得本发明的效果,则能够使用任意适当的聚碳酸酯树脂。优选聚碳酸酯树脂包含:来源于芴系二羟基化合物的结构单元、来源于异山梨酯系二羟基化合物的结构单元及下述结构单元,所述结构单元来源于选自由脂环式二醇、脂环式二甲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或聚乙二醇、以及亚烷基二醇或螺二醇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二羟基化合物。优选聚碳酸酯树脂包含:来源于芴系二羟基化合物的结构单元、来源于异山梨酯系二羟基化合物的结构单元、来源于脂环式二甲醇的结构单元和/或来源于二乙二醇、三乙二醇或聚乙二醇的结构单元;进一步优选包含:来源于芴系二羟基化合物的结构单元、来源于异山梨酯系二羟基化合物的结构单元、及来源于二乙二醇、三乙二醇或聚乙二醇的结构单元。根据需要,聚碳酸酯树脂也可包含来源于其他二羟基化合物的结构单元。另外,本发明中可适当使用的聚碳酸酯树脂的详情例如在日本特开2014-10291号公报、日本特开2014-26266号公报中有记载,该记载作为参考而援用于本说明书中。
聚碳酸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110℃以上且250℃以下,更优选为120℃以上且230℃以下。若玻璃化转变温度过低,则存在耐热性变差的倾向,有可能会在膜成型之后引起尺寸变化,此外,有时使所获得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图像品质下降。若玻璃化转变温度过高,则有时膜成型时的成型稳定性变差,此外,有时损害膜的透明性。另外,玻璃化转变温度依据JIS K 7121(1987)而求出。
上述聚碳酸酯树脂的分子量能够由比浓粘度表示。使用二氯甲烷作为溶剂,精密地将聚碳酸酯浓度制备为0.6dL/g,以20.0℃±0.1℃的温度,使用乌氏粘度管测定比浓粘度。比浓粘度的下限通常优选为0.30dL/g,更优选为0.35dL/g以上。比浓粘度的上限通常优选为1.20dL/g,更优选为1.00dL/g,进一步优选为0.80dL/g。若比浓粘度小于上述下限值,则有时产生成型品的机械强度变小这样的问题。另一方面,若比浓粘度大于上述上限值,则有时产生成型时的流动性下降、生产率或成型性下降这样的问题。
相位差膜例如可通过将由上述聚碳酸酯系树脂形成的膜进行拉伸而获得。作为由聚碳酸酯系树脂形成膜的方法,可采用任意适当的成型加工法。作为具体例子,可列举出压缩成型法、传递成型法、注射成型法、挤出成型法、吹塑成型法、粉末成型法、FRP(FiberReinforced Plastic,纤维强化塑料)成型法、流延涂装法(例如流延法)、压延成型法、热压法等。优选为挤出成型法或流延涂装法。这是由于能够提高所获得的膜的平滑性,获得良好的光学均匀性。成型条件可根据所使用的树脂的组成或种类、相位差膜所期望的特性等而适当地设定。
树脂膜(未拉伸膜)的厚度可根据所获得的相位差膜的所期望的厚度、所期望的光学特性、后述的拉伸条件等而设定为任意适当的值。优选为50μm~300μm。
上述拉伸可采用任意适当的拉伸方法、拉伸条件(例如拉伸温度、拉伸倍率、拉伸方向)。具体而言,能够单独使用自由端拉伸、固定端拉伸、自由端收缩、固定端收缩等各种拉伸方法,也能够同时或逐步使用各种拉伸方法。关于拉伸方向,也能够在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厚度方向、倾斜方向等各种方向或维度上进行。
通过适当地选择上述拉伸方法、拉伸条件,能够获得具有上述所期望的光学特性(例如折射率特性、面内相位差、Nz系数)的相位差膜。
在一实施方式中,相位差膜通过对树脂膜进行单轴拉伸或固定端单轴拉伸而制作。作为固定端单轴拉伸的具体例子,可列举出一边使树脂膜在长度方向上前行一边在宽度方向(横向)上进行拉伸的方法。拉伸倍率优选为1.1倍~3.5倍。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相位差膜可通过相对于长度方向而在规定角度的方向连续地将长条状的树脂膜倾斜拉伸而制作。通过采用倾斜拉伸,可获得相对于膜的长度方向而具有规定的角度的取向角(在规定的角度的方向具有慢轴)的长条状的拉伸膜,例如能够在与起偏器的层叠时实现卷对卷,从而能够简化制造工序。另外,上述规定的角度可为光学层叠体中的起偏器的吸收轴与相位差层的慢轴所成的角度。如上所述,该角度优选为35°~55°,更优选为38°~52°,进一步优选为42°~48°,特别优选为约45°。
作为用于倾斜拉伸的拉伸机,例如可列举出可在横向和/或纵向上附加左右不同的速度的进给力或者拉伸力或拉拽力的拉幅式拉伸机。拉幅式拉伸机中存在横向单轴拉伸机、同时双轴拉伸机等,但只要可连续地对长条状的树脂膜进行倾斜拉伸,则可使用任意适当的拉伸机。
在上述拉伸机中,通过适当地分别控制左右的速度,可获得具有上述所期望的面内相位差、且在上述所期望的方向上具有慢轴的相位差膜(实质上为长条状的相位差膜)。
作为倾斜拉伸的方法,例如可列举出日本特开昭50-83482号公报、日本特开平2-113920号公报、日本特开平3-182701号公报、日本特开2000-9912号公报、日本特开2002-86554号公报、日本特开2002-22944号公报等所记载的方法。
上述膜的拉伸温度可根据相位差膜所期望的面内相位差值及厚度、所使用的树脂的种类、所使用的膜的厚度、拉伸倍率等而发生变化。具体而言,拉伸温度优选为Tg-30℃~Tg+30℃,进一步优选为Tg-15℃~Tg+15℃,最优选为Tg-10℃~Tg+10℃。通过以这样的温度进行拉伸,可在本发明中获得具有适当特性的相位差膜。另外,Tg为膜的构成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作为聚碳酸酯系树脂膜也可使用市售的膜。作为市售品的具体例子,可列举出帝人株式会社制造的商品名“PURE-ACE WR-S”、“PURE-ACEWR-W”、“PURE-ACE WR-M”、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制造的商品名“NRF”。可直接使用市售的膜,也可根据目的而对市售的膜进行二次加工(例如拉伸处理、表面处理)后使用。
D-2.由液晶取向固化层的层叠体构成的光学补偿层
D-2-1.第1液晶取向固化层
第1液晶取向固化层31可作为所谓的λ/2板而发挥功能。通过将第1液晶取向固化层设为所谓的λ/2板,将后述的第2液晶取向固化层设为所谓的λ/4板,且将它们的慢轴相对于起偏器的吸收轴而设定为规定的方向,可获得在宽带域中具有优异的圆偏振光特性的光学层叠体。第1液晶取向固化层的面内相位差Re(550)优选为180nm~320nm,更优选为200nm~290nm,进一步优选为230nm~280nm。
第1液晶取向固化层的折射率椭球体代表性而言显示nx>ny=nz的关系。如上所述,第1液晶取向固化层31的慢轴与起偏器20的吸收轴所成的角度优选为10°~20°,更优选为13°~17°,进一步优选为约15°。若第1液晶取向固化层的慢轴与起偏器的吸收轴所成的角度为这样的范围,则通过将第1液晶取向固化层及第2液晶取向固化层的面内相位差分别设定在规定的范围,且相对于起偏器的吸收轴以如下所述的规定的角度而配置第2液晶取向固化层的慢轴,可获得在宽带域中具有非常优异的圆偏振光特性(结果是非常优异的抗反射特性)的光学层叠体。
第1液晶取向固化层的厚度优选为1μm~7μm,更优选为1.5μm~2.5μm。如上所述,由于通过使用液晶化合物,与非液晶材料相比,可显著地增大所获得的光学补偿层的nx与ny的差,因此可显著地减小用于获得所期望的面内相位差的层厚度。因此,能够以显著地比树脂膜薄的厚度而实现与树脂膜同等的面内相位差。
在本实施方式中,代表性而言,第1液晶取向固化层以棒状的液晶化合物沿规定的方向排列的状态而取向(沿面取向)。慢轴可体现在液晶化合物的取向方向上。作为液晶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液晶相为向列相的液晶化合物(向列液晶)。作为这样的液晶化合物,例如,能够使用液晶聚合物或液晶单体。液晶化合物的液晶性的体现机理可为溶致性,也可为热致性。液晶聚合物及液晶单体可分别单独使用,也可组合。
在液晶化合物为液晶单体的情况下,该液晶单体优选为聚合性单体及交联性单体。这是由于通过使液晶单体聚合或交联(即硬化),能够固定液晶单体的取向状态。使液晶单体取向之后,例如只要使液晶单体彼此聚合或交联,就能够由此固定上述取向状态。这里,通过聚合而形成聚合物,通过交联而形成三维网眼结构,但它们为非液晶性。因此,所形成的第1液晶取向固化层例如不会引起液晶性化合物所特有的因温度变化而向液晶相、玻璃相、结晶相的转变。其结果是,第1液晶取向固化层成为不会受到温度变化影响的稳定性极其优异的层。
液晶单体显示出液晶性的温度范围根据其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具体而言,该温度范围优选为40℃~120℃,进一步优选为50℃~100℃,最优选为60℃~90℃。
作为上述液晶单体,可采用任意适当的液晶单体。例如,能够使用日本特表2002-533742(WO00/37585)、EP358208(US5211877)、EP66137(US4388453)、WO93/22397、EP0261712、DE19504224、DE4408171及GB2280445等所记载的聚合性介晶基元化合物等。作为这样的聚合性介晶基元化合物的具体例子,例如可列举出BASF公司的商品名LC242、Merck公司的商品名E7、Wacker-Chem公司的商品名LC-Sillicon-CC3767。作为液晶单体,例如优选为向列性液晶单体。
第1液晶取向固化层可通过如下方式而形成:对规定的基材的表面实施取向处理,将包含液晶化合物的涂装液涂装在该表面,使该液晶化合物向与上述取向处理相对应的方向取向,且固定该取向状态。通过使用这样的取向处理,能够相对于长条状的基材的长条方向而使液晶化合物在规定的方向取向,结果是,能够使慢轴体现在所形成的液晶取向固化层的规定的方向上。例如,能够在长条状的基材上形成相对于长条方向而在15°的方向上具有慢轴的液晶取向固化层。这样的液晶取向固化层即使在期望在倾斜方向上具有慢轴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卷对卷而进行层叠,因此,光学层叠体的生产率可显著地提高。在一实施方式中,基材为任意适当的树脂膜,形成于该基材上的取向固化层可转印到起偏器的表面。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基材可为内侧保护层(内侧保护膜)。在该情况下,可将转印工序省略,在形成取向固化层之后,连续地通过卷对卷而进行层叠。
作为上述取向处理,可采用任意适当的取向处理。具体而言,可列举出机械性取向处理、物理性取向处理、化学性取向处理。作为机械性取向处理的具体例子,可列举出摩擦处理、拉伸处理。作为物理性取向处理的具体例子,可列举出磁场取向处理、电场取向处理。作为化学性取向处理的具体例子,可列举出斜向蒸镀法、光取向处理。对于各种取向处理的处理条件而言,可根据目的而采用任意适当的条件。
液晶化合物的取向通过根据液晶化合物的种类以显示出液晶相的温度进行处理而进行。通过进行这样的温度处理,从而液晶化合物成为液晶状态,该液晶化合物根据基材表面的取向处理方向而取向。
在一实施方式中,取向状态的固定通过对以上述方式取向的液晶化合物进行冷却而进行。在液晶化合物为聚合性单体或交联性单体的情况下,取向状态的固定通过对以上述方式取向的液晶化合物实施聚合处理或交联处理而进行。
液晶化合物的具体例子及取向固化层的形成方法的详情在日本特开2006-163343号公报中有记载。该公报的记载作为参考而援用于本说明书中。
D-2-2.第2液晶取向固化层
第2液晶取向固化层32可作为所谓的λ/4板而发挥功能。通过将第2液晶取向固化层设为所谓的λ/4板,如上述那样将第1液晶取向固化层设为所谓的λ/2板,且相对于起偏器的吸收轴而将它们的慢轴设定为规定的方向,从而可获得在宽带域中具有优异的圆偏振光特性的光学层叠体。如上所述,第2液晶取向固化层的面内相位差Re(550)优选为100nm~180nm,更优选为110nm~170nm,进一步优选为120nm~160nm。
第2液晶取向固化层的折射率椭球体代表性而言显示nx>ny=nz的关系。如上所述,第2液晶取向固化层32的慢轴与起偏器20的吸收轴所成的角度优选为65°~85°,更优选为72°~78°,进一步优选为约75°。若第2液晶取向固化层的慢轴与起偏器的吸收轴所成的角度为这样的范围,则通过将第1液晶取向固化层及第2液晶取向固化层的面内相位差分别设定在规定的范围,且相对于起偏器的吸收轴以如上所述的规定的角度而配置第1液晶取向固化层的慢轴,从而可获得在宽带域中具有非常优异的圆偏振光特性(结果是非常优异的抗反射特性)的光学层叠体。
第2液晶取向固化层的厚度优选为0.5μm~2μm,更优选为1μm~1.5μm。
第2液晶取向固化层的构成材料、特性、制造方法等如关于第1液晶取向固化层的上述D-2-1项中说明的那样。
对第1液晶取向固化层31的慢轴与起偏器20的吸收轴所成的角度为约15°、第2液晶取向固化层32的慢轴与起偏器20的吸收轴所成的角度为约15°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如上述A项中说明的那样,该轴角度的关系也可相反。具体而言,第1液晶取向固化层31的慢轴与起偏器20的吸收轴所成的角度也可优选为65°~85°,更优选为72°~78°,进一步优选为约75°;在该情况下,第2液晶取向固化层32的慢轴与起偏器20的吸收轴所成的角度可优选为10°~20°,更优选为13°~17°,进一步优选为约15°。
E.导电层
代表性而言,导电层(未图示)为透明(即导电层为透明导电层)。通过在光学补偿层的与起偏器相反的一侧形成导电层,光学层叠体可应用于在显示单元(有机EL单元)与起偏器之间装入有触摸传感器的所谓的内嵌式触摸面板型输入显示装置。
导电层可单独设为光学层叠体的构成层,也可作为与基材的层叠体(带基材的导电层)而层叠在光学补偿层上。在单独由导电层构成的情况下,导电层可从形成有该导电层的基材而转印至光学补偿层上。
导电层可根据需要被图案化。可通过图案化而形成导通部与绝缘部。结果是,可形成电极。电极可作为感知对于触摸面板的接触的触摸传感器电极而发挥功能。图案的形状优选为作为触摸面板(例如静电电容方式触摸面板)而良好地进行动作的图案。作为具体例子,可列举出日本特表2011-511357号公报、日本特开2010-164938号公报、日本特开2008-310550号公报、日本特表2003-511799号公报、日本特表2010-541109号公报中记载的图案。
导电层的总光线透射率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为8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以上。例如,若使用后述的导电性纳米线,则能够形成透明导电层,该透明导电层形成有开口部,能够获得光透射率高的透明导电层。
导电层的密度优选为1.0g/cm3~10.5g/cm3,更优选为1.3g/cm3~3.0g/cm3
导电层的表面电阻值优选为0.1Ω/□~1000Ω/□,更优选为0.5Ω/□~500Ω/□,进一步优选为1Ω/□~250Ω/□。
作为导电层的代表例,可列举出包含金属氧化物的导电层、包含导电性纳米线的导电层、包含金属网的导电层。优选为包含导电性纳米线的导电层或包含金属网的导电层。这是由于可形成如下导电层,该导电层由于耐弯曲性优异且即使弯曲也不易丧失导电性,所以可良好地弯折。
包含金属氧化物的导电层可通过任意适当的成膜方法(例如真空蒸镀法、溅射法、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化学气相沉积)法、离子镀法、喷雾法等)而在任意适当的基材上成膜出金属氧化物膜而形成。作为金属氧化物,例如可列举出氧化铟、氧化锡、氧化锌、铟-锡复合氧化物、锡-锑复合氧化物、锌-铝复合氧化物、铟-锌复合氧化物。其中,优选为铟-锡复合氧化物(ITO)。
包含导电性纳米线的导电层可通过将使导电性纳米线分散在溶剂中而得到的分散液(导电性纳米线分散液)涂布在任意适当的基材上之后,使涂布层干燥而形成。作为导电性纳米线,只要可获得本发明的效果,则可使用任意适当的导电性纳米线。所谓导电性纳米线是指形状为针状或线状且直径为纳米尺寸的导电性物质。导电性纳米线可为直线状,也可为曲线状。包含导电性纳米线的导电层如上所述耐弯曲性优异。此外,包含导电性纳米线的导电层通过导电性纳米线彼此形成间隙而成为网眼状,从而即使为少量的导电性纳米线、也能够形成良好的导电路径,能够获得电阻小的导电层。进而,通过导电性纳米线成为网眼状,从而在网眼的间隙形成开口部,能够获得光透射率高的导电层。作为导电性纳米线,例如可列举出由金属构成的金属纳米线、包含碳纳米管的导电性纳米线等。
导电性纳米线的粗细度d与长度L的比(长宽比:L/d)优选为10~100,000,更优选为50~100,000,进一步优选为100~10,000。若使用像这样长宽比大的导电性纳米线,则导电性纳米线会良好地交叉,能够通过少量的导电性纳米线而表现出高导电性。其结果是,能够获得光透射率高的导电层。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导电性纳米线的粗细度”,在导电性纳米线的截面为圆状的情况下是指其直径,在导电性纳米线的截面为椭圆状的情况下是指其短径,在导电性纳米线的截面为多边形的情况下是指最长的对角线。导电性纳米线的粗细度及长度能够通过扫描型电子显微镜或透射型电子显微镜来确认。
导电性纳米线的粗细度优选为低于500nm,更优选为低于200nm,进一步优选为1nm~100nm,特别优选为1nm~50nm。若为这样的范围,则能够形成光透射率高的导电层。导电性纳米线的长度优选为2.5μm~1000μm,更优选为10μm~500μm,进一步优选为20μm~100μm。若为这样的范围,则能够获得导电性高的导电层。
作为构成导电性纳米线(金属纳米线)的金属,只要为导电性高的金属,则可使用任意适当的金属。金属纳米线优选:由选自由金、铂、银及铜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的金属构成。其中,从导电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银、铜或金,更优选为银。此外,也可使用对上述金属进行镀覆处理(例如镀金处理)而得到的材料。
作为碳纳米管,可使用任意适当的碳纳米管。例如,可使用所谓的多层碳纳米管、双层碳纳米管、单层碳纳米管等。其中,从导电性高的方面出发,优选使用单层碳纳米管。
作为金属网,只要可获得本发明的效果,则可使用任意适当的金属网。例如可以使用设置在膜基材上的金属布线层以网眼状形成图案的金属网。
导电性纳米线及金属网的详情例如在日本特开2014-113705号公报及日本特开2014-219667号公报中有记载。该公报的记载作为参考而援用于本说明书中。
导电层的厚度优选为0.01μm~10μm,更优选为0.05μm~3μm,进一步优选为0.1μm~1μm。若为这样的范围,则能够获得导电性及光透射性优异的导电层。另外,在导电层包含金属氧化物的情况下,导电层的厚度优选为0.01μm~0.05μm。
F.印刷层
如上所述,印刷层形成于光学层叠体的周缘部,更具体而言,形成于俯视时与有机EL显示装置的边框相对应的位置。也如上所述,印刷层可形成于表面保护层10的起偏器20侧(实质上为树脂膜12的起偏器20侧),也可形成于光学补偿层30的与起偏器20相反的一侧。印刷层可为实施了规定的设计的设计层,也可为整个着色层。印刷层优选为整个着色层,更优选为黑色的着色层。通过将黑色的着色层形成于与边框相对应的位置,能够隐藏非显示区域,因此,若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则可实现不使用边框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其结果是,可提供最表面无阶梯差的具有极其优异的外观的有机EL显示装置。进而,在将印刷层形成于光学补偿层的情况下,可获得以下的优点:即,若为这样的构成,则印刷层必然被配置在起偏器的下侧(有机EL显示装置侧),其结果是,印刷层的界面的反射光通过起偏器而减轻。因此,可实现具有更优异的外观的有机EL显示装置。
印刷层能够通过使用了任意适当的油墨或涂料的任意适当的印刷法而形成。作为印刷法的具体例子,可列举出凹版印刷、胶版印刷、丝网印刷、来自转印片的转印印刷。
所使用的油墨或涂料代表性而言包含粘合剂、着色剂、溶剂以及可根据需要而使用的任意适当的添加剂。作为粘合剂,可列举出氯化聚烯烃(例如氯化聚乙烯、氯化聚丙烯)、聚酯系树脂、氨基甲酸酯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乙酸乙烯酯树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纤维素系树脂。粘合剂树脂可单独使用,也可将两种以上并用。在一实施方式中,粘合剂树脂为热聚合性树脂。热聚合性树脂与光聚合性树脂相比较,使用量少即可,因此能够使着色剂的使用量(着色层中的着色剂含量)增大。其结果是,特别是在形成黑色的着色层的情况下,能够形成总光线透射率非常小且具有优异的隐藏性的着色层。在一实施方式中,粘合剂树脂为丙烯酸系树脂,优选为包含多官能单体(例如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作为共聚成分的丙烯酸系树脂。由于通过使用包含多官能单体作为共聚成分的丙烯酸系树脂,可形成具有适当的弹性模量的着色层,因此在将相位差膜设为卷形状的情况下,能够良好地防止粘连。此外,也会形成由印刷层的厚度产生的阶梯差,该阶梯差可有效地发挥防止粘连的功能。
作为着色剂,可根据目的而使用任意适当的着色剂。作为着色剂的具体例子,可列举出钛白、锌白、炭黑、铁黑、氧化铁红、铬朱红、群青、钴蓝、铬黄、钛黄等无机颜料;酞菁蓝、阴丹士林蓝、异吲哚啉酮黄、联苯胺黄、喹吖啶酮红、多偶氮红、苝红、苯胺黑等有机颜料或染料;由铝、黄铜等的鳞片状箔片形成的金属颜料;由二氧化钛被覆云母、碱性碳酸铅等的鳞片状箔片形成的珍珠光泽颜料(珠光颜料)。在形成黑色的着色层的情况下,可适当地使用炭黑、铁黑、苯胺黑。在该情况下,着色剂优选并用。这是由于可宽范围且均等地吸收可见光,形成不带颜色(即纯黑)的着色层。例如,除了上述着色剂以外,也可使用偶氮化合物和/或醌化合物。在一实施方式中,着色剂包含作为主要成分的炭黑与其他着色剂(例如偶氮化合物和/或醌化合物)。根据这样的构成,可形成没有着色且经时稳定性优异的着色层。在形成黑色的着色层的情况下,相对于粘合剂树脂100重量份,着色剂优选可以50重量份~200重量份的比例而使用。在该情况下,着色剂中的炭黑的含有比例优选为80%~100%。通过以这样的比例使用着色剂(特别是炭黑),能够形成总光线透射率非常小且经时稳定性优异的着色层。
印刷层的厚度优选为3μm~5μm。进而,印刷层在厚度为3μm~5μm时的总光线透射率优选为0.01%以下,更优选为0.008%以下。若总光线透射率为这样的范围,则能够在不使用边框的情况下良好地隐藏有机EL显示装置的非显示区域。
G.内侧保护层(内侧保护膜)
在设置内侧保护层(内侧保护膜:未图示)的情况下,该内侧保护膜优选为光学上的各向同性。本说明书中所谓“光学上的各向同性”是指面内相位差Re(550)为0nm~10nm,厚度方向的相位差Rth(550)为-10nm~+10nm。
内侧保护膜的厚度优选为20μm~200μm,更优选为30μm~100μm,进一步优选为35μm~95μm。
只要可获得上述所期望的特性,则内侧保护膜由任意适当的膜形成。作为成为该膜的主要成分的材料的具体例子,可列举出三乙酰纤维素(TAC)等纤维素系树脂、或聚酯系、聚乙烯醇系、聚碳酸酯系、聚酰胺系、聚酰亚胺系、聚醚砜系、聚砜系、聚苯乙烯系、聚降冰片烯系、聚烯烃系、(甲基)丙烯酸系、乙酸酯系等的透明树脂等。此外,还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系、氨基甲酸酯系、(甲基)丙烯酸氨基甲酸酯系、环氧系、有机硅系等热硬化型树脂或紫外线硬化型树脂等。此外,例如也可列举出硅氧烷系聚合物等玻璃质系聚合物。此外,也能够使用日本特开2001-343529号公报(WO01/37007)中记载的聚合物膜。作为该膜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含有在侧链具有取代或未取代的酰亚胺基的热塑性树脂、和在侧链具有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及腈基的热塑性树脂的树脂组合物,例如可列举出具有由异丁烯与N-甲基马来酰亚胺形成的交替共聚物、和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的树脂组合物。该聚合物膜例如可为上述树脂组合物的挤出成型物。
H.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
对于构成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的各层的层叠,使用任意适当的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更具体而言,表面保护层与起偏器介由粘合剂层或粘接剂层而层叠。对于除它们的层叠以外的层叠,代表性而言可使用粘合剂层。以下,方便起见,将用于表面保护层与起偏器的层叠的粘合剂层简称为粘合剂层,将用于除它们以外的层叠的粘合剂层称为其他粘合剂层。
作为构成粘合剂层的粘合剂,例如可列举出丙烯酸系粘合剂、橡胶系粘合剂、乙烯基烷基醚系粘合剂、有机硅系粘合剂、聚酯系粘合剂、聚酰胺系粘合剂、氨基甲酸酯系粘合剂、氟系粘合剂、环氧系粘合剂、聚醚系粘合剂。粘合剂可单独使用,也可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从透明性、加工性、耐久性等方面出发,优选使用丙烯酸系粘合剂。
粘合剂层的厚度代表性而言为10μm~250μm,优选为10μm~150μm。粘合剂层可为单一层,也可具有层叠结构。
粘合剂层的储存弹性模量(G')在25℃下优选为0.01(MPa)~1.00(MPa),更优选为0.05(MPa)~0.50(MPa)。若粘合剂层的储存弹性模量为这样的范围,则可获得具有非常优异的弯曲性的光学层叠体。结果是,能够实现可弯曲或可折叠的有机EL显示装置。
作为构成粘接剂层的粘接剂,可采用任意适当的形态的粘接剂。作为具体例子,可列举出水性粘接剂、溶剂型粘接剂、乳液系粘接剂、无溶剂型粘接剂、活性能量线硬化型粘接剂、热硬化型粘接剂。作为活性能量线硬化型粘接剂,可列举出电子射线硬化型粘接剂、紫外线硬化型粘接剂、可见光线硬化型粘接剂。可适当地使用水性粘接剂及活性能量线硬化型粘接剂。作为水性粘接剂的具体例子,可列举出异氰酸酯系粘接剂、聚乙烯醇系粘接剂、明胶系粘接剂、乙烯系胶乳系、水系聚氨酯、水系聚酯。作为活性能量线硬化型粘接剂的具体例子,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酯系粘接剂。另外,所谓(甲基)丙烯酸酯是指丙烯酸酯和/或甲基丙烯酸酯。作为(甲基)丙烯酸酯系粘接剂中的硬化性成分,例如可列举出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化合物、具有乙烯基的化合物。此外,也能够使用具有环氧基或氧杂环丁基的化合物作为阳离子聚合硬化型粘接剂。具有环氧基的化合物只要分子内具有至少两个环氧基,则并无特别限定,能够使用一般已知的各种硬化性环氧化合物。作为优选的环氧化合物,可列举出分子内具有至少两个环氧基和至少一个芳香环的化合物(芳香族系环氧化合物)、或分子内具有至少两个环氧基且其中的至少一个形成于构成脂环式环的相邻的两个碳原子之间的化合物(脂环式环氧化合物)等作为例子。
粘接剂层的储存弹性模量在70℃以下的区域中,优选为1.0×106Pa以上,更优选为1.0×107Pa以上。粘接剂层的储存弹性模量的上限例如为1.0×1010Pa。粘接剂层的储存弹性模量会对将热循环(-40℃至80℃等)施加于光学层叠体时的起偏器裂纹产生影响,在储存弹性模量低的情况下,容易产生起偏器裂纹的不良情况。具有高储存弹性模量的温度区域更优选为8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0℃以下。
粘接剂层的厚度代表性而言为0.01μm~7μm,优选为0.01μm~5μm。
作为构成其他粘合剂层的粘合剂,可列举出丙烯酸系粘合剂。优选在光学层叠体被供于使用之前,在设置于光学补偿层(在存在的情况下为导电层)外侧的其他粘合剂层的表面贴合有隔片。
I.有机EL显示装置
作为可应用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的图像显示装置的一个例子,对有机EL显示装置进行说明。另外,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也可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图3是基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概略截面图。有机EL显示装置300具备有机EL元件(有机EL显示单元)200、和在有机EL元件200的可视侧的光学层叠体100或101。光学层叠体为上述A项~H项中记载的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光学层叠体以光学补偿层处于有机EL元件侧的方式(以表面保护层处于可视侧的方式)层叠。另外,光学层叠体不限于上述光学层叠体100或101,也可为未图示的基于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
有机EL显示装置优选为可弯曲。通过将上述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与后述的可弯曲的有机EL元件组合,可实现可弯曲的有机EL显示装置。更详细而言,有机EL显示装置的至少一部分优选为能够以10mm以下、更优选为能够以8mm以下的曲率半径弯曲。有机EL显示装置可在任意适当的部分弯曲。例如,有机EL显示装置可如折叠式的显示装置那样在中央部弯曲,从最大限度地确保设计性和显示画面的观点出发,也可在端部弯曲。进而,有机EL显示装置可沿着其长度方向弯曲,也可沿着其短边方向弯曲。当然,只要有机EL显示装置的规定部分可根据用途而弯曲(例如四个角的一部分或全部可向倾斜方向弯曲)即可。
在使用光学层叠体100的情况下(在光学补偿层由相位差膜30构成的情况下),可以以相位差膜30的慢轴方向相对于有机EL显示装置的弯曲方向优选成为20°~70°、更优选成为30°~60°、进一步优选成为40°~50°、特别优选成为45°左右的方式配置光学层叠体100。在使用光学层叠体101的情况下(在光学补偿层具有第1液晶取向固化层31与第2液晶取向固化层32的层叠结构的情况下),可以以第1液晶取向固化层31的慢轴方向相对于有机EL显示装置的弯曲方向优选成为10°~20°、更优选成为11°~19°、进一步优选成为12°~18°、特别优选成为15°左右的方式配置光学层叠体101。在该情况下,第2液晶取向固化层32的慢轴方向相对于有机EL显示装置的弯曲方向优选成为70°~80°,更优选成为71°~79°,进一步优选成为72°~78°,特别优选成为75°左右。另外,第1液晶取向固化层31及第2液晶取向固化层32由于非常薄且弯曲的影响少,所以轴角度的调整也可不如相位差膜的情况那样严密。在任一个实施方式中,通过对光学补偿层的慢轴方向与有机EL显示装置的弯曲方向的关系进行调整,均能够获得由弯曲引起的颜色变化受到抑制的可弯曲的有机EL显示装置。在一实施方式中,有机EL显示装置300(或有机EL元件200)的弯曲方向为长度方向或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短边方向)。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若相对于长度方向(或短边方向)正交或平行地设定光学层叠体的起偏器20的吸收轴,则当层叠于有机EL元件时,无需对准光学补偿层的慢轴,只要对准起偏器的吸收轴方向即可。由此,能够利用卷对卷进行制造。
J.有机EL元件
作为有机EL元件200,只要可获得本发明的效果,则能够采用任意适当的有机EL元件。图4是对本发明中使用的有机EL元件的一形态进行说明的概略截面图。代表性而言,有机EL元件200具有:基板210、第1电极220、有机EL层230、第2电极240、以及覆盖它们的密封层250。有机EL元件200可根据需要而进一步具有任意适当的层。例如,可在基板上设置平坦化层(未图示),也可在第1电极与第2电极之间设置用于防止短路的绝缘层(未图示)。
基板210只要能够以上述规定的曲率半径弯曲,则可由任意适当的材料构成。基板210代表性而言由具有可挠性的材料构成。若使用具有可挠性的基板,则除了上述本发明的效果以外,在使用长条状的光学层叠体的情况下,由于能够利用所谓的卷对卷工艺而制造有机EL显示装置,所以还可实现低成本及大量生产。进而,基板210优选由具有阻挡性的材料构成。这样的基板可保护有机EL层230不受氧或水分影响。作为具有阻挡性及可挠性的材料的具体例子,可列举出赋予了可挠性的薄玻璃、赋予了阻挡性的热塑性树脂或热硬化性树脂膜、合金、金属。作为热塑性树脂或热硬化性树脂,例如可列举出聚酯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环氧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有机硅系树脂、氟系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树脂。作为合金,例如可列举出不锈钢、36合金、42合金。作为金属,例如可列举出铜、镍、铁、铝、钛。基板的厚度优选为5μm~500μm,更优选为5μm~300μm,进一步优选为10μm~200μm。若为这样的厚度,则能够使有机EL显示装置以上述规定的曲率半径弯曲,以及可挠性、处理性及机械强度的平衡优异。此外,能够适当地将有机EL元件用于卷对卷工艺。
第1电极220代表性而言可作为阳极而发挥功能。在该情况下,从使空穴注入性容易的观点出发,作为构成第1电极的材料,优选为功函数大的材料。作为这样的材料的具体例子,可列举出铟锡氧化物(ITO)、铟锌氧化物(IZO)、添加有氧化硅的铟锡氧化物(ITSO)、包含氧化钨的铟氧化物(IWO)、包含氧化钨的铟锌氧化物(IWZO)、包含氧化钛的铟氧化物(ITiO)、包含氧化钛的铟锡氧化物(ITTiO)、包含钼的氧化铟锡(ITMO)等透明导电性材料;以及金、银、铂等金属及它们的合金。
有机EL层230为包含各种有机薄膜的层叠体。在图示例中,有机EL层230具有:空穴注入层230a,其由空穴注入性有机材料(例如三苯胺衍生物)形成,且是为了使来自阳极的空穴注入效率提高而设置;空穴输送层230b,其由例如酞菁铜形成;发光层230c,其由发光性有机物质(例如蒽、双[N-(1-萘基)-N-苯基]联苯胺、N,N'-二苯基-N-N-双(1-萘基)-1,1'-(联苯基)-4,4'-二胺(NPB))形成;电子输送层230d,其由例如8-羟基喹啉铝络合物形成;及电子注入层230e,其由电子注入性材料(例如苝衍生物、氟化锂)形成,且是为了使来自阴极的电子注入效率提高而设置。有机EL层230并不限定于图示例,可在发光层230c中采用可使电子与空穴再结合而产生发光的任意适当的组合。有机EL层230的厚度优选尽可能薄。这是由于优选尽可能使发出的光透射。有机EL层230例如可由5nm~200nm、优选为10nm左右的极薄的层叠体构成。
第2电极240代表性而言可作为阴极而发挥功能。在该情况下,从容易进行电子注入而提高发光效率的观点出发,作为构成第2电极的材料,优选为功函数小的材料。作为这样的材料的具体例子,可列举出铝、镁及它们的合金。
密封层250由任意适当的材料构成。密封层25优选由阻挡性及透明性优异的材料构成。作为构成密封层的材料的代表例,可列举出环氧树脂、聚脲。在一实施方式中,就密封层250而言,也可涂装环氧树脂(代表性而言为环氧树脂粘接剂),并将阻挡性片材贴附于其上而形成。
有机EL元件200优选可利用卷对卷工艺而连续地制造。有机EL元件200例如可通过依据2012-169236号公报中记载的步骤的步骤而制造。该公报的记载作为参考而援用于本说明书中。进而,有机EL元件200利用卷对卷工艺而连续地与长条状的光学层叠体100层叠,从而可连续地制造有机EL显示装置300。
另外,可弯曲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详情例如在日本专利第4601463号或日本专利第4707996号中有记载。它们的记载作为参考而援用于本说明书中。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而具体地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定。
<实施例1>
1-1.相位差膜1
使用包含两个具备搅拌翼及控制为100℃的回流冷却器的立式反应器的分批聚合装置进行聚合。按照以摩尔比率计成为BHEPF/ISB/DEG/DPC/乙酸镁=0.438/0.537/0.025/1.005/1.00×10-5的方式,加入9,9-[4-(2-羟基乙氧基)苯基]芴(BHEPF)、异山梨酯(ISB)、二乙二醇(DEG)、碳酸二苯酯(DPC)及乙酸镁四水合物。在反应器内充分地进行氮置换之后(氧浓度为0.0005体积%~0.001体积%),利用热介质进行加温,在内温达到100℃的时刻开始搅拌。在升温开始40分钟后,使内温达到220℃,以保持该温度的方式进行控制,同时开始减压,达到220℃之后,用90分钟达到13.3kPa。将与聚合反应一并副产的苯酚蒸气引导至100℃的回流冷却器,使苯酚蒸气中所含的少量的单体成分返回至反应器,未冷凝的苯酚蒸气被引导回收至45℃的冷凝器。
将氮导入至第1反应器而暂且恢复至大气压为止之后,将第1反应器内的经低聚物化的反应液转移至第2反应器。接着,开始第2反应器内的升温及减压,用50分钟达到内温240℃、压力0.2kPa。其后,进行聚合直至达到规定的搅拌动力为止。在达到规定动力的时刻,将氮导入至反应器而恢复压力,以股线的形态抽出反应液,利用旋转式切割机进行颗粒化,获得BHEPF/ISB/DEG=43.8/53.7/2.5[mol%]的共聚组成的聚碳酸酯树脂。该聚碳酸酯树脂的比浓粘度为0.430dL/g,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45℃。
以80℃对所获得的聚碳酸酯树脂进行5小时真空干燥之后,使用具备单螺杆挤出机(ISUZU KAKOKI Co.,Ltd.制造,螺杆直径为25mm,气缸设定温度:240℃)、T型冲模(宽度为900mm,设定温度:240℃)、冷硬轧辊(设定温度:120~130℃)及卷取机的膜制膜装置,制作出厚度为125μm的聚碳酸酯树脂膜。
从以上述方式获得的聚碳酸酯树脂膜切出宽度为250mm、长度为250mm的试样。然后,利用分批式双轴拉伸装置(BRUCKNER公司制造商品名“KARO-IV”),在拉伸温度为145.6℃、拉伸倍率为2.4倍的条件下,对该试样进行固定端单轴横向拉伸,制作出厚度为58μm的相位差膜1。
1-2.起偏器
(起偏器A1的制作)
对吸水率为0.75%、Tg为75℃的非晶质的间苯二甲酸共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IPA共聚PET)膜(厚度:100μm)基材的单面实施电晕处理,在25℃下,将以9:1的比包含聚乙烯醇(聚合度为4200,皂化度为99.2摩尔%)及乙酰乙酰基改性PVA(聚合度为1200,乙酰乙酰基改性度4.6%,皂化度为99.0摩尔%以上,日本合成化学工业公司制造,商品名“GOHSEFIMER Z200”)的水溶液涂布于该电晕处理面并使其干燥,形成厚度为11μm的PVA系树脂层,制作出层叠体。
在120℃的烘箱内,在圆周速度不同的辊之间,在纵向(长度方向)上将所获得的层叠体进行自由端单轴拉伸至2.0倍(空中辅助拉伸处理)。
接着,将层叠体在液温为30℃的不溶化浴(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水配合4重量份的硼酸而获得的硼酸水溶液)中浸渍30秒钟(不溶化处理)。
接着,一边以使偏振片达到规定的透射率的方式对碘浓度、浸渍时间进行调整,一边在液温为30℃的染色浴中浸渍。在本实施例中,在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水配合0.2重量份的碘且配合1.0重量份的碘化钾而获得的碘水溶液中浸渍60秒钟(染色处理)。
接着,在液温为30℃的交联浴(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水配合3重量份的碘化钾且配合3重量份的硼酸而获得的硼酸水溶液)中浸渍30秒钟(交联处理)。
其后,一边将层叠体浸渍在液温为70℃的硼酸水溶液(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水配合4重量份的硼酸且配合5重量份的碘化钾而获得的水溶液)中,一边在圆周速度不同的辊之间以总拉伸倍率达到5.5倍的方式在纵向(长度方向)上进行单轴拉伸(水中拉伸处理)。
其后,将层叠体浸渍在液温为30℃的洗涤浴(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水配合4重量份的碘化钾而获得的水溶液)中(洗涤处理)。
通过以上工序,获得包含厚度为5μm的起偏器A1的光学膜层叠体。
1-3.圆偏振片
(保护膜B1的制作)
对保护膜(具有内酯环结构的(甲基)丙烯酸树脂膜:厚度为40μm)的单面(与起偏器粘接的面)实施电晕处理而使用。
(对于保护膜B1的硬涂处理)
将15官能氨基甲酸酯丙烯酸低聚物(新中村化学公司制造,商品名:NK OLIGO UA-53H,重均分子量:2300)40份、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大阪有机化学工业公司制造,商品名:VISCOAT#300)40份、丙烯酸4-羟基丁酯(4-HBA)(大阪有机化学工业公司制造)16份、乙氧基化甘油三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学公司制造商品名:A-GLY-9E)4份、流平剂(DIC公司制造,商品名:GRANDIC PC-4100)5份、光聚合引发剂(Ciba Japan K.K.制造,商品名:IRGACURE907)3份混合,以固体成分浓度达到50%的方式,利用甲基异丁基酮进行稀释,制备出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
将所获得的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涂布在保护膜B1上而形成涂布层,以90℃将该涂布层加热1分钟。利用高压水银灯,对加热后的涂布层照射累计光量为300mJ/cm2的紫外线,形成厚度为5μm的硬涂层。
(应用于保护膜的粘接剂的制作)
将N-羟乙基丙烯酰胺(HEAA)40重量份、丙烯酰基吗啉(ACMO)60重量份、及光引发剂“IRGACURE819”(BASF公司制造)3重量份进行混合,制备出紫外线硬化型粘接剂。
(偏振片的制作)
将具有硬涂层的保护膜B1介由上述紫外线硬化型粘接剂而贴合在上述起偏器A1的单侧。接着,将上述相位差膜介由上述紫外线硬化型粘接剂而贴合在上述起偏器的另一单侧。这里,以使相位差膜的慢轴相对于起偏器的吸收轴而逆时针旋转45°的方式进行贴合,制作出圆偏振片(光学层叠体)。
1-4.粘合剂
通过以下的方法而制作本实施例中使用的粘合层。
((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制备)
将含有丙烯酸丁酯(BA)99重量份、丙烯酸4-羟基丁酯(HBA)1重量份的单体混合物加入至具备搅拌叶片、温度计、氮气导入管、冷却器的四口烧瓶中。进而,相对于上述单体混合物(固体成分)100重量份,与乙酸乙酯一并加入0.1重量份的2,2'-偶氮二异丁腈作为聚合引发剂,一边缓慢地进行搅拌,一边导入氮气而进行氮置换之后,将烧瓶内的液温保持在55℃附近而进行7小时聚合反应。其后,在所获得的反应液中添加乙酸乙酯,制备出固体成分浓度调整为30%且重均分子量为160万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溶液。
(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的制备)
相对于所获得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溶液的固体成分100重量份,配合异氰酸酯系交联剂(商品名:TAKENATE D110N,三羟甲基丙烷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造)0.2重量份和硅烷偶合剂(商品名:KBM403,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0.08重量份,制备出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
1-5.光学层叠体1的制作
利用喷注式涂布机,将上述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均匀地涂装在经有机硅系剥离剂处理的厚度为38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膜(隔片)的表面,在155℃的空气循环式恒温烘箱中干燥2分钟,在隔片表面形成厚度为25μm的粘合剂层。接着,将隔片介由上述粘合剂层而贴合在上述所获得的圆偏振片的相位差膜侧,将该隔片剥离之后,贴合PET膜(厚度为38μm:假定为弯曲性有机EL面板),制作出光学层叠体1。
<实施例2>
2-1.透明导电性膜1
(硬化树脂层的形成)
准备包含100重量份的紫外线硬化性树脂组合物(DIC公司制造商品名“UNIDIC(注册商标)RS29-120”)和0.002重量份的最频粒径为1.9μm的丙烯酸系球状粒子(综研化学公司制造商品名“MX-180TA”)的加有球状粒子的硬化性树脂组合物。将所准备的加有球状粒子的硬化性树脂组合物涂布在厚度为23μm、宽度为1550mm的长条状的基材(聚环烯烃膜,ZEON CORPORATION制造商品名“ZEONOR(注册商标)”)的一个面上,形成涂布层。接着,从形成有涂布层的一侧对涂布层照射紫外线,以厚度达到1.0μm的方式形成第2硬化树脂层。除了不包含球状粒子以外,利用与上述相同的方法,以厚度达到1.0μm的方式,在基材的另一面形成第1硬化树脂层。进而,将由平均粒径为30nm的氧化锆粒子和丙烯酸系树脂的粘合剂构成的有机无机混合树脂(JSR公司制造,商品名:OPSTARZ7412(注册商标),固体成分:20%,溶剂:80%)涂布在第1硬化树脂层上而形成光学调整层,从而制成基材层叠体。对该基材层叠体进行加热卷起处理,制作出卷绕成卷状的基材层叠体的卷。
(透明导电层的形成)
接着,将从上述卷抽出的基材层叠体投入至卷取式溅射装置,在第1硬化树脂层的表面形成厚度为27nm的非晶质的铟-锡氧化物(ITO)层。其后,利用卷对卷方式,将形成有该非晶质ITO层(透明导电层)的基材层叠体投入至空气循环式烘箱,以130℃进行90分钟的加热处理,使透明导电层由非晶质转化为结晶质,形成透明导电层的表面电阻值为100Ω/□的透明导电性膜,制作出卷绕成卷状的透明导电性膜1。
2-2.光学层叠体2的制作
将上述所获得的透明导电性膜1介由上述粘合剂而贴合在实施例1中所获得的圆偏振片的相位差膜侧,接着,将隔片介由上述粘合剂层而贴合在其ITO侧,制作出光学层叠体2。
<实施例3>
3-1.透明导电性膜2
将基材由聚环烯烃膜变更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膜(厚度为23μm),除此以外,与透明导电性膜1同样地进行制作。
3-2.光学层叠体3的制作
将保护膜B1(无硬涂层)介由上述紫外线硬化型粘接剂而贴合在上述起偏器A1的单侧。接着,将上述透明导电性膜2介由上述粘合剂而贴合在起偏器A1/保护膜B1的层叠体的保护膜B1侧。进而,将经硬涂处理的保护膜B1介由上述粘合剂而贴合在其ITO侧。进而,将上述相位差膜介由上述紫外线硬化型粘接剂而贴合在起偏器A1的另一单侧。这里,以使相位差膜的慢轴相对于起偏器的吸收轴而逆时针旋转45°的方式进行贴合。如此,制作出光学层叠体3。
<实施例4>
代替相位差膜1,从起偏器侧起依次使用第1液晶取向固化层(λ/2板)及第2液晶取向固化层(λ/4板),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出光学层叠体4。液晶取向固化层以如下方式制作。
使用显示出向列液晶相的聚合性液晶材料(BASF公司制造:商品名PaliocolorLC242)作为液晶材料。将针对该聚合性液晶材料的光聚合引发剂(BASF公司制造:商品名IRGACURE907)溶解在甲苯中。进而,为了提高涂装性,根据所获得的液晶层厚度,加入0.1至0.5%左右的DIC制造的MEGAFAC系列,制备出液晶涂装液。通过棒涂机将该液晶涂装液涂装在取向基材上之后,以90℃加热干燥2分钟,其后在氮气氛下,通过紫外线硬化而固定取向。在取向基材上,将第2液晶取向固化层(λ/4板)及第1液晶取向固化层(λ/2板)分别形成于取向基材上。第1液晶取向固化层(λ/2板)的厚度为2μm,第2液晶取向固化层(λ/4板)的厚度为1μm。取向基材例如使用如PET那样能够从后方转印液晶取向固化层的基材,以使第1液晶取向固化层(λ/2板)与起偏器A1邻接的方式,依次转印第1液晶取向固化层(λ/2板)及第2液晶取向固化层(λ/4板)。
<实施例5~17>
除了设为表1中所示的构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出具有与光学层叠体1相同的层构成的光学层叠体。另外,表1中的保护膜B2~保护膜B6如下所述。
·保护膜B2:聚酰胺膜(UNITIKA制造“UNIAMIDE EX-25”,厚度为25μm)
·保护膜B3:透明聚酰亚胺膜(I.S.T制造“TORMED”,厚度为25μm)
·保护膜B4:透明聚酰亚胺膜(三菱瓦斯化学制造“NEOPLIML-AJFF-50”,厚度为50μm)
·保护膜B5:聚碳酸酯膜(Mitsubishi Engineering-Plastics Corporation制造UPILON“KH3520UR”,厚度为40μm)
·保护膜B6: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东洋纺制造“COSMOSHINEA4100”,厚度为50μm)
<实施例18>
除了变更硬涂层的形成材料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出具有与光学层叠体1相同的层构成的光学层叠体。硬涂层的形成材料如下所述。
相对于实施例1记载的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100份,将添加有UV硬化型聚轮烷(Advanced Softmaterials Inc.制造商品名:SeRM Super PolymerSA2403P)6份和纳米二氧化硅粒子(日产化学工业公司制造商品名:ORGANOSILICASOL MIBK-ST(平均粒径为10nm~15nm))20份的组合物混合,制成硬涂层形成用组合物。
<比较例1>
直接使用实施例1记载的经硬涂处理的保护膜B1,制成光学层叠体5。
<比较例2>
除了使用保护膜B7(三乙酰纤维素(TAC):厚度为40μm)来代替保护膜B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出光学层叠体6。
<比较例3>
C3-1.起偏器A2(厚度为12μm的起偏器)的制作
将平均聚合度为2400、皂化度为99.9摩尔%的厚度为30μm的聚乙烯醇膜在30℃的温水中浸渍60秒钟而使其溶胀。接着,浸渍在碘/碘化钾(重量比=0.5/8)的浓度为0.3%的水溶液中,一边拉伸至3.5倍为止,一边对膜进行染色。其后,在65℃的硼酸酯水溶液中,以总拉伸倍率达到6倍的方式进行拉伸。在拉伸之后,在40℃的烘箱中进行3分钟干燥,获得PVA系起偏器。所获得的起偏器的厚度为12μm。
C3-2.保护膜B7
使用三乙酰纤维素(TAC,厚度为40μm)作为保护膜B7。
C3-3.光学层叠体6的制作
除了使用起偏器A2来代替起偏器A1,使用保护膜B7来代替保护膜B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出具有与光学层叠体6相同的层构成的光学层叠体。
<比较例4>
除了未对保护膜B7进行硬涂处理以外,与比较例3同样地制作出具有与光学层叠体6相同的层构成的光学层叠体。
<比较例5>
除了使用起偏器A3(厚度为18μm)来代替起偏器A2以外,与比较例3同样地制作出具有与光学层叠体6相同的层构成的光学层叠体。
<比较例6>
除了使用起偏器A4(厚度为23μm)来代替起偏器A2以外,与比较例3同样地制作出具有与光学层叠体6相同的层构成的光学层叠体。
<评价>
1.铅笔硬度
对于各实施例及各比较例中获得的光学层叠体的保护膜的硬涂处理面(在未经硬涂处理的情况下为保护膜表面),依据JIS K 5600-5-4的铅笔硬度试验(其中,载荷为500g)测定铅笔硬度。
2.耐擦伤性(钢丝棉(SW)评价)
对于各实施例及各比较例中获得的光学层叠体的保护膜的硬涂处理面(在未经硬涂处理的情况下为保护膜表面),使用学振型摩擦坚牢度试验机(TESTER SANGYO CO.,LTD.制造,AB-301),利用施加了500g/cm2的载荷的钢丝棉(NIHON STEEL WOOL Co.,Ltd.制造,BONSTAR#0000)来回摩擦300次,通过目视对由擦痕或损伤等引起的外观变化进行评价。评价基准如下所述。
○:未见到损伤
×:确认到损伤
3.耐弯曲性评价
图5中表示180°耐折性试验机(井元制作所制造)的概略图。本装置成为使单侧的夹头夹持心轴而反复弯曲180°的机构,且能够通过心轴的直径而改变弯折半径(曲率半径)。试验是以硬涂侧或保护膜表面向内弯曲的方式将各实施例及比较例中获得的光学层叠体(30mm×150mm)设置在装置上,在温度为25℃、弯曲角度为170°、弯折半径为1mm~3mm、弯曲速度为1秒/次、载荷为100g的条件下反复地实施弯曲。利用直至光学层叠体断裂为止的次数评价耐弯曲性。断裂利用目视而进行评价。评价基准如下所述。
A:100万次以上也未断裂
B:20万次~50万次时断裂
C:1万次~低于10万次时断裂
D:低于1万次时断裂
如由表1表明的那样,获知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学层叠体的铅笔硬度、耐擦伤性及耐弯曲性的平衡优异。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可适当地用于有机EL显示装置,特别可适当地用于可弯曲或可折叠的有机EL显示装置。
符号说明
10 表面保护层
20 起偏器
30 光学补偿层(相位差膜)
31 第1液晶取向固化层
32 第2液晶取向固化层
100 光学层叠体
101 光学层叠体
200 有机EL元件
300 有机EL显示装置

Claims (9)

1.一种光学层叠体,其是用于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光学层叠体,
其依次具备表面保护层、起偏器及光学补偿层,
所述表面保护层为可挠性,具有代替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玻璃盖片的功能,且作为起偏器的保护层发挥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所述表面保护层由单一的树脂膜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所述表面保护层自表面侧起依次包含硬涂层和树脂膜。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所述表面保护层具有能够以3mm以下的曲率半径弯折20万次的弯曲性,且所述表面保护层的可视侧表面具有即使以2H以上的铅笔硬度和1000g的载荷来回摩擦300次也不会产生损伤的耐擦伤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
所述光学补偿层由相位差膜构成,
所述相位差膜的面内相位差Re(550)为100nm~180nm,且满足Re(450)<Re(550)<Re(650)的关系,
所述相位差膜的慢轴与所述起偏器的吸收轴所成的角度为35°~55°。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
所述光学补偿层自所述起偏器侧起依次具有第1液晶取向固化层和第2液晶取向固化层,
所述第1液晶取向固化层的面内相位差Re(550)为180nm~320nm,所述第2液晶取向固化层的面内相位差Re(550)为100nm~180nm,
所述第1液晶取向固化层的慢轴与所述起偏器的吸收轴所成的角度为10°~20°,所述第2液晶取向固化层的慢轴与所述起偏器的吸收轴所成的角度为65°~85°。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在所述光学补偿层的与所述起偏器相反的一侧进一步具备导电层。
8.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在可视侧具备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体,所述层叠体的表面保护层被配置在可视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至少一部分能够以10mm以下的曲率半径弯曲。
CN201680067459.0A 2015-11-20 2016-11-16 光学层叠体及使用了该光学层叠体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Pending CN1082919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99605.7A CN111948742B (zh) 2015-11-20 2016-11-16 光学层叠体及使用了该光学层叠体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27681 2015-11-20
JP2015-227681 2015-11-20
JP2016-222251 2016-11-15
JP2016222251A JP2017102443A (ja) 2015-11-20 2016-11-15 光学積層体および該光学積層体を用い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表示装置
PCT/JP2016/083937 WO2017086338A1 (ja) 2015-11-20 2016-11-16 光学積層体および該光学積層体を用い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表示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99605.7A Division CN111948742B (zh) 2015-11-20 2016-11-16 光学层叠体及使用了该光学层叠体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91996A true CN108291996A (zh) 2018-07-17

Family

ID=590167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67459.0A Pending CN108291996A (zh) 2015-11-20 2016-11-16 光学层叠体及使用了该光学层叠体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10527882B2 (zh)
JP (3) JP2017102443A (zh)
KR (1) KR20180084775A (zh)
CN (1) CN108291996A (zh)
SG (1) SG11201803498QA (zh)
TW (1) TWI781087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71145A (zh) * 2018-02-28 2020-10-1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膜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12334793A (zh) * 2018-10-19 2021-02-05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硬涂膜、包含该硬涂膜的光学层叠体、以及使用了它们的有机el显示装置
CN113167958A (zh) * 2018-12-03 2021-07-23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以及使用了该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的图像显示装置
CN113166598A (zh) * 2019-01-25 2021-07-23 株式会社Lg化学 表面保护膜和使用其制造有机发光电子装置的方法
CN113423572A (zh) * 2019-02-12 2021-09-2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偏光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偏光板的图像显示装置
CN113454503A (zh) * 2019-02-19 2021-09-28 东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柔性窗口层压件和包括柔性窗口层压件的图像显示装置
CN116203754A (zh) * 2021-11-29 2023-06-02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用于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614183B1 (en) * 2017-04-20 2022-09-14 LG Chem, Ltd. Anti-reflection optical filter an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JP6770649B2 (ja) * 2017-07-26 2020-10-1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KR102156470B1 (ko) * 2017-09-11 2020-09-1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폴딩 안정성이 우수한 점착제의 선정방법
JP7178776B2 (ja) * 2017-09-15 2022-11-2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19053210A (ja) * 2017-09-15 2019-04-0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6619785B2 (ja) * 2017-09-28 2019-12-1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的表示装置の積層体を製造する方法
JP7152138B2 (ja) * 2017-09-29 2022-10-1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WO2019093476A1 (ja) * 2017-11-10 2019-05-1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円偏光板及び表示装置
JP2019091023A (ja) * 2017-11-10 2019-06-1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円偏光板
JP6605682B2 (ja) * 2017-11-10 2019-11-1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円偏光板
WO2019093501A1 (ja) * 2017-11-10 2019-05-1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円偏光板及び表示装置
JP6589033B2 (ja) * 2017-11-10 2019-10-0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WO2019093474A1 (ja) * 2017-11-10 2019-05-1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円偏光板及び表示装置
US20210004101A1 (en) * 2017-11-24 2021-01-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ouch Display Panel, Flexible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ouch Display Panel
US10998529B2 (en) 2017-11-30 2021-05-0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device, method for producing display device,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display device
JP7159564B2 (ja) * 2018-01-30 2022-10-2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9164255A (ja) * 2018-03-20 2019-09-26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
US11845841B2 (en) 2018-04-19 2023-12-19 Toyobo Co., Ltd. Polyester film for surface protection film of foldable display and use thereof
JP2019191330A (ja) * 2018-04-24 2019-10-31 東洋紡株式会社 折りたたみ型ディスプレイ用表面保護フィルム
JP7054651B2 (ja) * 2018-06-19 2022-04-1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下地層付きフィルム、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積層体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N208672973U (zh) * 2018-06-26 2019-03-29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部件
TWI684632B (zh) * 2018-08-02 2020-02-11 明基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抗反射膜、具此抗反射膜之偏光板、及含此抗反射膜及/或含具此抗反射膜之偏光板的影像顯示裝置
TWI667303B (zh) * 2018-08-02 2019-08-01 明基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硬塗層光學膜、具有此硬塗層光學膜的偏光板、及含此硬塗層光學膜及/或偏光板的影像顯示裝置
JP7434704B2 (ja) * 2018-09-25 2024-02-2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位相差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位相差フィルム、該位相差フィルムを用いた表示パネル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7321004B2 (ja) * 2018-10-15 2023-08-0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JP7370177B2 (ja) 2018-10-15 2023-10-2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JP7240269B2 (ja) * 2018-10-15 2023-03-1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JP7240270B2 (ja) * 2018-10-15 2023-03-1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JP7321005B2 (ja) * 2018-10-15 2023-08-0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US11435509B2 (en) 2018-10-30 2022-09-0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Optical stack including multiple optical layers,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optical stack disposed on a panel,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optical stack
KR20200102579A (ko) 2019-02-21 2020-09-0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편광 필름 및 이를 채용하는 표시 장치
JP7292051B2 (ja) * 2019-02-22 2023-06-1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積層体、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表示装置
JP6792660B2 (ja) * 2019-03-04 2020-11-2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334047B2 (ja) * 2019-03-13 2023-08-2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該画像表示装置に用いられる円偏光板
JP7307754B2 (ja) * 2019-03-25 2023-07-1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積層体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7302999B2 (ja) * 2019-03-26 2023-07-0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および該光学積層体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KR102575489B1 (ko) * 2019-09-05 2023-09-07 에스케이마이크로웍스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를 위한 폴리에스테르 보호 필름
KR20210028961A (ko) * 2019-09-05 2021-03-15 에스케이씨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를 위한 폴리에스테르 보호 필름
JP7181260B2 (ja) * 2019-09-17 2022-11-3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円偏光板
JP7198946B2 (ja) * 2019-12-05 2023-01-0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抵抗膜式タッチパネル及び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
WO2021182383A1 (ja) 2020-03-11 2021-09-1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前面板、光学積層体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21179599A (ja) * 2020-05-11 2021-11-1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円偏光板
JP2022040566A (ja) * 2020-08-31 2022-03-1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板、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22046029A (ja) * 2020-09-10 2022-03-2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
JP7059342B2 (ja) * 2020-12-03 2022-04-2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印刷層付フィルム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2022134862A (ja) * 2021-03-04 2022-09-1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円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KR102524843B1 (ko) * 2021-07-13 2023-04-24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광학 적층체 및 이의 제조방법과, 이를 포함하는 스마트 윈도우 및 이를 적용한 자동차 또는 건물용 창호
KR102432802B1 (ko) 2021-08-02 2022-08-18 에스트래픽 (주) 하이패스 과금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14361360B (zh) * 2021-12-30 2024-02-2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04837A (ja) * 1999-06-22 2001-01-1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位相差板および円偏光板
KR20120015942A (ko) * 2010-08-13 2012-02-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사 방지 필름 및 상기 반사 방지 필름을 채용한 접이식 디스플레이 장치
WO2014141734A1 (ja) * 2013-03-12 2014-09-1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376785A (zh) * 2013-08-14 2015-02-25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用于制造该显示装置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83191B (en) 2001-05-10 2004-04-11 Sumitomo Chemical Co Phase retarder
JP3570415B2 (ja) 2001-05-10 2004-09-29 住友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位相差板
JP2003215341A (ja) * 2002-01-25 2003-07-30 Nippon Oil Corp 円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4091618A (ja) * 2002-08-30 2004-03-25 Toray Ind Inc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4283551B2 (ja) 2003-01-24 2009-06-2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楕円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4361774A (ja) * 2003-06-06 2004-12-24 Sumitomo Chem Co Ltd フレキシブルディスプレイ
EP1788004B1 (en) 2004-07-16 2013-10-23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Novel modified polymer,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use of said novel modified polymer
JP3815790B1 (ja) 2004-07-16 2006-08-3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位相差フィルム、光学フィルム、液晶パネル、液晶表示装置、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6163343A (ja) * 2004-11-15 2006-06-22 Nitto Denko Corp 楕円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TWI412843B (zh) * 2005-03-17 2013-10-21 Fujifilm Corp 光學補償膜、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KR101354361B1 (ko) * 2006-02-28 2014-01-22 데이진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적층 편광 필름, 위상차 필름,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JP2008015408A (ja) 2006-07-10 2008-01-24 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 フレキシブルディスプレイ用透明光学フィルム
JP5340649B2 (ja) * 2007-10-22 2013-11-1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用粘着剤組成物、光学フィルム用粘着剤層、その製造方法、粘着型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397741B2 (ja) 2008-12-09 2014-01-2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カラーフィルタおよ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KR101566077B1 (ko) * 2012-07-25 2015-11-05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광학필름, 그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디스플레이
JP2014170221A (ja) * 2013-02-07 2014-09-18 Nitto Denko Corp 円偏光板および屈曲可能な表示装置
JP6049645B2 (ja) * 2013-03-27 2016-12-2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板、液晶表示装置、及び、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CN105210137B (zh) 2013-05-16 2018-11-16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带静电容量式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
WO2015064581A1 (ja) * 2013-10-28 2015-05-07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複層フィルム、光学異方性積層体、円偏光板、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JP5932760B2 (ja) * 2013-11-29 2016-06-0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子及びそれを含む偏光板
JP6585333B2 (ja) * 2013-12-03 2019-10-0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フィルム、粘着剤層付偏光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5210459A (ja) 2014-04-30 2015-11-2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有機el表示装置用円偏光板および有機el表示装置
WO2016158300A1 (ja) 2015-03-31 2016-10-0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円偏光板、および、屈曲可能な表示装置
JP2016222251A (ja) * 2015-05-27 2016-12-28 グンゼ株式会社 包装袋
KR101987265B1 (ko) * 2015-09-15 2019-06-1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편광자 보호필름, 이를 포함하는 편광판 및 상기 편광판을 포함하는 액정 디스플레이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04837A (ja) * 1999-06-22 2001-01-1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位相差板および円偏光板
KR20120015942A (ko) * 2010-08-13 2012-02-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사 방지 필름 및 상기 반사 방지 필름을 채용한 접이식 디스플레이 장치
WO2014141734A1 (ja) * 2013-03-12 2014-09-1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376785A (zh) * 2013-08-14 2015-02-25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用于制造该显示装置的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71145A (zh) * 2018-02-28 2020-10-1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膜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11771145B (zh) * 2018-02-28 2022-04-2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膜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12334793A (zh) * 2018-10-19 2021-02-05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硬涂膜、包含该硬涂膜的光学层叠体、以及使用了它们的有机el显示装置
CN113167958A (zh) * 2018-12-03 2021-07-23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以及使用了该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的图像显示装置
CN113166598A (zh) * 2019-01-25 2021-07-23 株式会社Lg化学 表面保护膜和使用其制造有机发光电子装置的方法
CN113423572A (zh) * 2019-02-12 2021-09-2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偏光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偏光板的图像显示装置
CN113454503A (zh) * 2019-02-19 2021-09-28 东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柔性窗口层压件和包括柔性窗口层压件的图像显示装置
CN116203754A (zh) * 2021-11-29 2023-06-02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用于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80084775A (ko) 2018-07-25
JP2021015307A (ja) 2021-02-12
TWI781087B (zh) 2022-10-21
US10527882B2 (en) 2020-01-07
TW201732327A (zh) 2017-09-16
US20180329125A1 (en) 2018-11-15
US20190391312A1 (en) 2019-12-26
JP2017102443A (ja) 2017-06-08
JP2022107643A (ja) 2022-07-22
SG11201803498QA (en) 2018-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91996A (zh) 光学层叠体及使用了该光学层叠体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CN111948742B (zh) 光学层叠体及使用了该光学层叠体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CN109792812A (zh) 有机el显示装置
CN104969101B (zh) 圆偏振板及能够弯曲的显示装置
CN108292004B (zh) 长条状光学层叠体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9642136A (zh) 挠性图像显示装置用粘合剂组合物、挠性图像显示装置用粘合剂层、挠性图像显示装置用层叠体、以及挠性图像显示装置
CN110235091A (zh) 触摸面板用膜层叠体
CN108292005A (zh) 圆偏振片及使用了其的柔性图像显示装置
JP7024725B2 (ja) 光学積層体、円偏光板、タッチパネル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TW201602658A (zh) 積層體及圖像顯示裝置
CN111527425B (zh) 光吸收各向异性膜、光学层叠体及图像显示装置
JP6977737B2 (ja) 表示装置
CN108603970A (zh) 光学层叠体及使用了该光学层叠体的图像显示装置
JP6904666B2 (ja) 光学積層体
KR20180087266A (ko) 위상차층 부착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TWI791068B (zh) 圓偏光板及顯示裝置
CN108292003A (zh) 光学层叠体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10023084A (zh) 光学膜以及具有该光学膜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前面板、图像显示装置、带图像显示功能的反射镜、电阻膜式触摸面板及静电电容式触摸面板
CN108292063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7107586A (zh) 防静电膜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8139505A (zh) 防静电硬涂膜、偏振片、触摸面板、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102314543B1 (ko) 광학 보상층 부착 편광판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el 패널
CN108292002B (zh) 光学层叠体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8627901A (zh) 带防反射层及防映入层的偏振片及其制造方法
JPWO2018179893A1 (ja) 光学フィルムならびにこれを有する画像表示装置の前面板、画像表示装置、画像表示機能付きミラ−、抵抗膜式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