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85547B - 便携式打印机以及便携式打印机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打印机以及便携式打印机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85547B
CN106985547B CN201610952586.0A CN201610952586A CN106985547B CN 106985547 B CN106985547 B CN 106985547B CN 201610952586 A CN201610952586 A CN 201610952586A CN 106985547 B CN106985547 B CN 1069855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bel
distance
conveying
sensor
portable pri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5258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85547A (zh
Inventor
服部直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TEC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TEC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118226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72234A/zh
Publication of CN1069855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855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855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855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36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portability, i.e. hand-held printers or laptop prin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Landscapes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不降低热头的按压而能够输送标签的便携式打印机以及便携式打印机的控制方法。实施方式的便携式打印机包括输送路径、印刷部、传感器、输送控制部。输送路径输送附有多个标签的衬纸。印刷部在输送的所述标签上进行印刷。传感器检测所述衬纸上的标签。输送控制部根据所述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从检测到所述标签的位置将所述标签输送了第一距离后,降低所述衬纸的输送速度。

Description

便携式打印机以及便携式打印机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便携式打印机及打印机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今,在热印刷中,为了有效地将热头的热传递到标签,需要规定的按压。但是,在承载小型电机的便携式打印机中,存在标签通过热头时不能越过标签边缘的问题。标签的厚度越厚这个问题产生的可能性越高。在此,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提出有降低热头的按压从而易于越过标签边缘的方法。
但是,在上述方法中,由于降低按压,从而向标签传热的效率下降。其结果,由于需要提高印刷中的电力,所以存在功耗上升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不降低热头的按压而能够输送标签的便携式打印机以及打印机的控制方法。
实施方式的便携式打印机包括输送路径、印刷部、传感器、输送控制部。输送路径输送附有多个标签的衬纸。印刷部在输送的所述标签上进行印刷。传感器检测所述衬纸上的标签。输送控制部根据所述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在从检测到所述标签的位置到将所述标签输送第一距离后,降低所述衬纸的输送速度。
实施方式的便携式打印机的控制方法包括:输送控制步骤,根据通过检测电压电平的传感器检测出的所述电压电平,从判断有标签开始将标签输送了第一距离后,降低衬纸的输送速度,所述电压电平用于判断通过输送路径输送的所述衬纸上有无所述标签,所述输送路径输送附有多个所述标签的衬纸;以及印刷步骤,通过印刷部在输送的所述标签进行印刷。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便携式打印机100的系统构成的框图。
图2是便携式打印机100的截面图。
图3的(A)~(C)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便携式打印机100的处理的图。
图4是示出便携式打印机100的动作流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的便携式打印机以及便携式打印机的控制方法。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便携式打印机100的系统构成的框图。便携式打印机100包括:控制部1、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2、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3、电机驱动器4、头控制装置5、断线检测电路6、电源开关7、LED(Light 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8、通信I/F 9、透过传感器10、电池电压检测电路11、热头12、二次电池13以及调节器电路14。各功能部经由总线11a连接。
控制部1控制便携式打印机100的各功能部。并且,控制部1存储关于规定的距离的信息。关于规定的距离的信息是指从透过传感器10到热头12的距离、或标签间缝隙的距离。有关控制部1的具体的处理在后文叙述。
ROM 2是读出专用存储器,ROM 2预先存储用于使便携式打印机100动作的程序。
RAM 3是存储各种信息的读出写入存储器。在RAM 3展开从ROM 2读出的程序。另外,RAM 3存储通过执行程序生成的各种数据(例如印刷数据等)。
电机驱动器4驱动用于输送纸张的电机(未图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纸张是附着在带状的衬纸上的标签。电机驱动器4通过控制电机的扭矩控制纸张的输送速度。
头控制装置5进行向热头12的通电控制。
断线检测电路6检测构成热头12的发热元件的断线。在断线检测电路6连接有头控制装置5。
电源开关7机械性以及柔性(soft)地导通/断开。柔性表示根据便携式打印机100的控制信号而导通/断开。
LED 8根据控制部1的控制,对应二次电池13的电压状态发出不同的颜色。
通信I/F 9是用于进行便携式打印机100和主计算机(未图示)的通信的接口。
透过传感器10检测纸张。例如,透过传感器10检测纸张的标签边缘。透过传感器10由照射部及受光部构成。照射部照射光。受光部接收从照射部照射的光,检测与接收到的光量对应的电压电平。然后,受光部根据检测到的电压电平,检测纸张的标签边缘。具体而言,在检测到的电压电平小于阈值的情况下,受光部检测纸张的标签边缘。另一方面,在检测到的电压电平大于等于阈值的情况下,受光部不检测纸张的标签边缘。透过传感器10向控制部1输出检测结果。检测结果中包含标签边缘的检测的有无。透过传感器10在周期性或预先设定的定时输出检测结果。
电池电压检测电路11检测二次电池13的电池电压。从该二次电池13输出的电池电压经由调节器电路14稳定化后,作为电源供给到便携式打印机100的各功能部。经由电源开关7进行向该各功能部的电池电压的供给。
热头12具有配置成一列的多个发热元件。发热元件通过电力的施加进行发热。热头12通过选择性地向多个发热元件施加电力而使发热元件发热。热头12通过发热元件的发热,在纸张上进行印刷。
二次电池13是蓄电池。
调节器电路14使从二次电池13输出的电池电压稳定化。
图2是便携式打印机100的截面图。
如图2所示,在便携式打印机100的一面形成有开口面。在开口面的一端,用于开闭开口面的盖22通过支点轴23转动自如地保持。在便携式打印机100中形成有贮槽(hopper)25,贮槽25作为旋转自如地容纳呈辊状卷绕的标签辊纸24的容纳部。在此,标签辊纸24是在带状的衬纸上附有多个标签构成的标签用纸。
在便携式打印机100中,设置有从贮槽25的底部朝向开口面延伸的纸张引导26。在靠近纸张引导26的开口面的部分设置有旋转自如的压印辊27、以及沿着压印辊27的长度方向的剥离棒28。并且,在便携式打印机100装卸自如地设置有二次电池13。
而且,在头支承体29,作为印字头的热头12通过板簧30向一方向被施力,以支轴31为中心转动自如地被保持。此外,头支承体29被固定在盖22的内面。另外,在盖22的自由端侧的两侧移位自如地设置有轴承34,轴承34通过弹簧32向一方向被施力并转动自如地支承压紧辊33。
并且,盖22由标签排出口35、凹部36、纸压37形成。标签排出口35配置在热头12和压紧辊33之间,排出标签24b。凹部36通过手指实现把手的作用。纸压37按压贮槽25内的标签辊纸24的浮起。这种盖22的长度比便携式打印机100的开口面的长度短。因此,在关闭盖22的状态下,形成有在盖22的自由端和开口面的端部之间排出衬纸24a的衬纸排出口38。另外,剥离棒28的中心与标签排出口35的中心大致一致。并且,从剥离棒28的中心到支点轴23的中心的距离比从热头12的标签排出口35侧的前端到支点轴23的中心的距离稍长。另外,从剥离棒28的中心到支点轴23的中心的距离比从压印辊27和压紧辊33的接触部到支点轴23的中心的距离稍短。
图3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便携式打印机100的处理的图。
在图3的(A)中,X1表示标签间缝隙的距离(mm),X2表示从透过传感器10到热头12的距离(mm)。在此,作为从透过传感器10到热头12的距离,使用从透过传感器10的照射部到热头12的发热元件的距离。但是,从透过传感器10到热头12的距离不限于此。例如,从透过传感器10到热头12的距离可以是从透过传感器10的端到热头12的端的距离X(mm)以内的任意距离。另外,在图3的(B)中,X3表示第一距离(mm)。第一距离是比从透过传感器10到热头12的距离短的距离。例如,第一距离可以是X2-X1-X1。在图3的(C)中,X4表示第二距离(mm)。第二距离是比从透过传感器10到热头12的距离长的距离。例如,第二距离可以是X2+X1。
控制部1在印刷开始的指示后,向电机驱动器4指示电机的驱动。电机驱动器4控制压印辊27的电机,输送标签辊纸24。此时的输送速度是作为印刷时的输送速度预先设定的速度(下文称作“通常速度”。)。标签辊纸24以通常速度输送,在图3的(A)所示的状态下,检测标签24b的标签边缘。如上所述,通过透过传感器10进行标签边缘的检测。作为具体的处理,控制部1根据来自透过传感器10的检测结果,判断标签的标签边缘的有无。具体而言,在检测结果中包含示出检测到具有标签边缘的信息的情况下,控制部1判断检测具有标签边缘。另一方面,在检测结果中包含示出检测到没有标签边缘的信息的情况下,控制部1判断检测没有标签边缘。
将标签辊纸24从检测到标签边缘的位置输送X3的距离时,控制部1使输送速度从通常速度减速到指定速度(图3的(B))。指定速度是能够超过标签边缘的速度。而且,电机驱动器4按照指定速度输送标签辊纸24。其后,将标签辊纸24从检测到标签边缘的位置输送X4的距离时,控制部1使输送速度从指定速度加速到通常速度(图3的(C))。然后,电机驱动器4按照通常速度输送标签辊纸24。此外,控制部1以输送速度减速期间不进行印刷的方式控制热头12。输送速度减速期间表示到以通常速度输送标签辊纸24的期间。在输送速度减速期间,例如包含以下期间。
·输送速度从通常速度减速到指定速度的期间
·以指定速度输送标签辊纸24的期间
·输送速度从指定速度加速到通常速度的期间
图4是示出便携式打印机100的动作流程的流程图。图4的处理在印刷指示后的情况下执行。此外,当图4的处理开始时,以通常速度输送标签辊纸24。
头控制装置5控制热头12,在标签辊纸24的衬纸上附有的标签上印刷印刷数据。另外,电机驱动器4控制压印辊27,以通常速度输送标签辊纸24(动作101)。控制部1判断是否检测到标签边缘(动作102)。在没有检测到标签边缘的情况下(动作102:否),控制部1保持待机直到检测到标签边缘。
另一方面,在检测到标签边缘的情况下(动作102:是),控制部1判断检测到标签边缘的标签是否被输送第一距离(动作103)。具体而言,控制部1判断是否将检测到标签边缘的标签从检测到标签边缘的位置输送第一距离。在没有输送第一距离的情况下(动作103:否),控制部1保持待机直到输送了第一距离。
在输送了第一距离的情况下(动作103:是),控制部1控制电机驱动器4,将输送速度减速到指定速度(动作104)。其后,控制部1控制电机驱动器4,以指定速度输送标签辊纸24(动作105)。电机驱动器4根据控制部1的控制,以指定速度输送标签辊纸24。由于输送速度减速到指定速度,热头12通过阶段差(标签边缘)(动作106)。控制部1判断检测到标签边缘的标签是否被输送第二距离(动作107)。具体而言,控制部1判断是否将检测到标签边缘的标签从检测到标签边缘的位置输送第二距离。在没有输送第二距离的情况下(动作107:否),控制部1保持待机直到检测到标签边缘的标签输送了第二距离。
另一方面,在输送了第二距离的情况下(动作107:是),控制部1控制电机驱动器4,将输送速度从指定速度加速到通常速度(动作108)。其后,控制部1控制电机驱动器4,以通常速度输送标签辊纸24。电机驱动器4根据控制部1的控制,以通常速度输送标签辊纸24。另外,头控制装置5控制热头12,在标签辊纸24的衬纸上附有的标签上印刷印刷数据(动作109)。
根据上述那样构成的便携式打印机100,不降低热头的按压而能够输送标签。以下,对其效果进行详细地说明。
在从判断有标签到输送了第一距离后,便携式打印机100使输送速度减速到指定速度。而且,便携式打印机100以指定速度输送衬纸。由此,即便是承载扭矩较弱(在高速区域不输出扭矩)的小型电机的便携式打印机100,也能越过标签边缘。因此,不降低热头的按压,能够输送标签。并且,能够与标签的厚度无关地输送标签。
另外,第一距离根据从透过传感器10到热头12的距离和标签间缝隙的距离确定。具体而言,第一距离是将从透过传感器10到热头12的距离减去标签间缝隙的距离的二倍距离的距离。标签间缝隙的距离的二倍的距离比从透过传感器10到热头12的距离短。由此,在标签到达热头12前,将输送速度减速到指定速度。因此,能够更可靠地越过标签边缘。
另外,第二距离根据从透过传感器10到热头12的距离和标签间缝隙的距离确定。具体而言,第二距离是将从透过传感器10到热头12的距离加上标签间缝隙的距离而得的距离。换言之,在热头12越过标签边缘后,将输送速度加速到通常的输送速度。因此,能够稍微减少印刷时间。
另外,在以往,进行通过上述那种降低热头的按压来越过标签边缘的方法。但是,这样可能功耗升高,热头的寿命短化。并且,由于功耗提高,存在缩短二次电池的寿命的可能性。对此,在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打印机100中,不降低热头的按压而能够越过标签边缘。因此,不需要提高供给到热头的电力。由此,与以往相比,能够延长热头的寿命。另外,由于使输送速度减速到指定速度,功耗较少也可。因此,也能够延长二次电池的寿命。
下面对便携式打印机100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透过传感器10以透过型的传感器为例进行说明,但也可以是其他传感器。例如,透过传感器10也可以是反射型的传感器。
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预先确定第一距离以及第二距离的构成,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测定标签间缝隙的距离的传感器,从测定的结果算出第一距离以及第二距离。例如,控制部1也可以使用测定的标签间缝隙的距离和预先存储的从透过传感器10到热头12的距离算出。
另外,也可以通过计算机实现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便携式打印机100的一部分功能。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将用于实现该功能的程序记录在计算机能够读取的记录介质中。然后,可以使计算机系统读入记录上述程序的记录介质中记录的程序,通过执行来实现。此外,此处所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控制系统或周边设备等硬件。另外,“计算机能够读取的记录介质”是指移动介质或存储装置等。移动介质是软盘、光盘磁盘、ROM、CD-ROM等。另外,存储装置是内置于计算机系统的硬盘等。
此外,“计算机能够读取的记录介质”是如经由通信电线发送程序的情况下的通信线那样,短时间的期间、动态的保持程序。通信电线是互联网等的网络或电话电线等。另外,“计算机能够读取的记录介质”可以是成为服务器或客户端的计算机系统内部的易失性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程序。另外,上述程序也可以是用于实现上述功能的一部分的程序。另外,上述程序也可以是通过组合计算机系统已记录的程序,能够实现上述功能的程序。
根据以上说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通过具有:输送路径,输送附有多个标签的衬纸;热头12,在输送的标签上进行印刷;透过传感器10,检测衬纸上的标签;以及输送控制部(在实施方式中,对应控制部1),根据检测结果,在从检测到标签的位置到将标签输送第一距离后,将衬纸的输送速度降低,不降低热头的按压而能够输送标签。
虽然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示例而提出的,并非旨在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进行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被包括在发明的范围和宗旨中,同样地被包括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附图标记说明
1控制部;2ROM;3RAM;4电机驱动器(输送控制部);5头控制装置;6断线检测电路;7电源开关;8LED;9通信I/F;10透过传感器;11电池电压检测电路;12热头;13二次电池;14调节器电路;22盖;23支点轴;24标签辊纸;25贮槽;26纸张引导;27压印辊(印刷部);28剥离棒;29头支承体;30板簧;31支轴;32弹簧;33压紧辊;34轴承;35标签排出口;36凹部;37纸压;38衬纸排出口;100便携式打印机。

Claims (8)

1.一种便携式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送路径,输送附有多个标签的衬纸;
印刷部,在被输送的所述标签上进行印刷;
传感器,检测所述衬纸上的标签;以及
输送控制部,根据所述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在将所述标签从检测到所述标签的位置输送了第一距离后,降低所述衬纸的输送速度,
其中,所述第一距离是比从所述传感器到所述印刷部的距离短的距离,所述印刷部在输送速度减速期间不进行印刷,从而在不降低热头的按压的情况下,能够与所述标签的厚度无关地输送所述标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在从检测到所述标签的位置输送了第二距离后,所述输送控制部加速所述衬纸的输送速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距离是比从所述传感器到所述印刷部的距离长的距离,
所述印刷部在以加速后的速度输送所述衬纸期间进行印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是透过型的传感器或反射型传感器。
5.一种便携式打印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送控制步骤,根据通过检测电压电平的传感器检测出的所述电压电平,从判断有标签开始将标签输送了第一距离后,降低衬纸的输送速度,所述电压电平用于判断通过输送路径输送的所述衬纸上有无所述标签,所述输送路径输送附有多个所述标签的衬纸;以及
印刷步骤,通过印刷部在输送的所述标签进行印刷,
其中,所述第一距离是比从所述传感器到所述印刷部的距离短的距离,在输送速度减速期间不通过所述印刷部进行印刷,从而在不降低热头的按压的情况下,能够与所述标签的厚度无关地输送所述标签。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打印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从检测到所述标签的位置输送第二距离后,在所述输送控制步骤使所述衬纸的输送速度加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打印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距离是比从所述传感器到所述印刷部的距离长的距离,
在以加速后的速度输送所述衬纸期间通过所述印刷部进行印刷。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打印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是透过型的传感器或反射型传感器。
CN201610952586.0A 2015-11-06 2016-11-02 便携式打印机以及便携式打印机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069855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82261.4A CN109572234A (zh) 2015-11-06 2016-11-02 便携式打印机以及便携式打印机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18585A JP2017087509A (ja) 2015-11-06 2015-11-06 ポータブルプリンタ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15-218585 2015-11-06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82261.4A Division CN109572234A (zh) 2015-11-06 2016-11-02 便携式打印机以及便携式打印机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85547A CN106985547A (zh) 2017-07-28
CN106985547B true CN106985547B (zh) 2019-02-19

Family

ID=5876983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82261.4A Withdrawn CN109572234A (zh) 2015-11-06 2016-11-02 便携式打印机以及便携式打印机的控制方法
CN201610952586.0A Active CN106985547B (zh) 2015-11-06 2016-11-02 便携式打印机以及便携式打印机的控制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82261.4A Withdrawn CN109572234A (zh) 2015-11-06 2016-11-02 便携式打印机以及便携式打印机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7087509A (zh)
CN (2) CN109572234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59136B (zh) * 2020-08-12 2022-05-13 福建实达电脑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纸张页缝的识别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34905A (ja) * 1998-05-29 1999-12-07 Canon Inc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301260A (ja) * 2000-04-24 2001-10-30 Fuji Xerox Co Ltd 記録装置及び方法
JP2001324890A (ja) * 2000-05-16 2001-11-22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334717A (ja) * 2000-05-24 2001-12-04 Canon Inc 記録制御方法および記録装置
JP2007044947A (ja) * 2005-08-09 2007-02-22 Canon Inc 記録装置
CN101219612A (zh) * 2007-01-08 2008-07-1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及其方法
CN103802496A (zh) * 2012-11-12 2014-05-21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数码印刷系统走纸速度的方法及装置
JP2015166146A (ja) * 2014-03-03 2015-09-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字ラベル作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47344B2 (ja) * 1987-03-31 1995-05-24 株式会社テック ラベルプリンタの先頭ラベル頭出し方法
JPH01288469A (ja) * 1988-05-17 1989-11-20 Anritsu Corp ラベル印字装置
JP2002036653A (ja) * 2000-07-24 2002-02-06 Sato Corp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JP2002086824A (ja) * 2000-09-19 2002-03-26 Sato Corp プリンタにおける用紙送り制御方法
JP3680989B2 (ja) * 2000-12-22 2005-08-10 リコープリンティング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印刷システム
JP2002316448A (ja) * 2001-04-20 2002-10-29 Sato Corp 印刷装置
JP3703429B2 (ja) * 2001-12-07 2005-10-05 株式会社ニデック 角膜形状測定装置
US6795683B2 (en) * 2002-01-11 2004-09-21 Hitachi Printing Solutions, Ltd. Tandem type printing system
JP3862160B2 (ja) * 2002-03-29 2006-12-27 リコープリンティング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印刷停止制御方法
JP2004015373A (ja) * 2002-06-06 2004-01-15 Canon Inc 撮像装置とその制御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JP2004082345A (ja) * 2002-08-22 2004-03-18 Sato Corp 印字装置
JP2004174774A (ja) * 2002-11-26 2004-06-24 Toshiba Tec Corp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JP4396662B2 (ja) * 2005-06-10 2010-01-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印刷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7145492A (ja) * 2005-11-28 2007-06-14 Seiko Epson Corp ラベル媒体搬送方法、ラベル媒体搬送装置、及び印刷装置
JP5075364B2 (ja) * 2006-06-20 2012-11-21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及び画像記録方法
JP2008055604A (ja) * 2006-08-29 2008-03-13 Sato Corp 印字装置
JP2009045787A (ja) * 2007-08-17 2009-03-05 Seiko Epson Corp プリンタおよびモータ制御方法
JP2009134021A (ja) * 2007-11-29 2009-06-18 Kyocera Corp 電子機器
JP2009234021A (ja) * 2008-03-27 2009-10-15 Seiko Epson Corp ラベルプリンタのラベル搬送方法およびラベルプリンタ
JP2010069811A (ja) * 2008-09-22 2010-04-02 Sato Knowledge &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stitute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JP5432050B2 (ja) * 2009-09-17 2014-03-05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ポータブルプリンタ
JP5313208B2 (ja) * 2010-06-21 2013-10-09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1073453A (ja) * 2010-12-06 2011-04-14 Toshiba Tec Corp ポータブルプリンタ
JP5849763B2 (ja) * 2012-02-23 2016-02-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ラベル紙の搬送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リンター
JP5963534B2 (ja) * 2012-05-18 2016-08-03 サト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ーおよびその印字用紙連続体位置検出方法
US9126421B1 (en) * 2014-02-14 2015-09-08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Thermal printer, ribbon saving method and ribbon saving program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34905A (ja) * 1998-05-29 1999-12-07 Canon Inc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301260A (ja) * 2000-04-24 2001-10-30 Fuji Xerox Co Ltd 記録装置及び方法
JP2001324890A (ja) * 2000-05-16 2001-11-22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334717A (ja) * 2000-05-24 2001-12-04 Canon Inc 記録制御方法および記録装置
JP2007044947A (ja) * 2005-08-09 2007-02-22 Canon Inc 記録装置
CN101219612A (zh) * 2007-01-08 2008-07-1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及其方法
CN103802496A (zh) * 2012-11-12 2014-05-21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数码印刷系统走纸速度的方法及装置
JP2015166146A (ja) * 2014-03-03 2015-09-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字ラベル作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087509A (ja) 2017-05-25
CN109572234A (zh) 2019-04-05
CN106985547A (zh) 2017-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11175B2 (ja) 消去装置
JP5256893B2 (ja) 記録装置、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US20120055272A1 (en) Paper roll dete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printer
CN106985547B (zh) 便携式打印机以及便携式打印机的控制方法
WO2015033702A1 (ja) プリンタおよびその印字方法
US10946644B2 (en) Printer device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ppropriate conveyance force
CN103901747A (zh) 图像形成装置
KR101167385B1 (ko) 인쇄 장치
US20140119805A1 (en) Printer apparatus
US8537189B2 (en) Thermal printer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US10647139B1 (en) Printer and ribbon winding features
JP2012016874A (ja) プリンタ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293428B2 (ja) プリンタ
JP2019059157A (ja) 印刷処理プログラム
US20170173980A1 (en) Medium handling
JP200820351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06245A (ja) プリンターおよび印刷方法
EP3178657B1 (en) Printer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near-end state of printer device recording paper
JP7216929B2 (ja) 印刷処理プログラム
CN113246618B (zh) 用于打印装置的安全机构
JP2005265774A (ja) 部品の寿命管理方法及び寿命管理装置
JP6293489B2 (ja) プリンタ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リンタ装置
EP4043226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a media jam in a printer
JP6810419B2 (ja)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サーマルプリンタの印刷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H08292662A (ja) 電子写真装置及び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