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02972A - 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02972A
CN104602972A CN201280075449.3A CN201280075449A CN104602972A CN 104602972 A CN104602972 A CN 104602972A CN 201280075449 A CN201280075449 A CN 201280075449A CN 104602972 A CN104602972 A CN 1046029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vehicle
side airbag
tension force
width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7544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02972B (zh
Inventor
藤原祐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6029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029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029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029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07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vehicle sea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5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138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side prot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15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vers for the inflatable member
    • B60R21/216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vers for the inflatable member comprising tether means for limitation of cover motion during deploy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compartmen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bag-like members, one within the o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4Expansion control features
    • B60R21/2338Teth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138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side protection
    • B60R2021/23146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side protection seat moun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compartmen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bag-like members, one within the other
    • B60R2021/23324Inner walls crating separate compartments, e.g. communicating with v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4Expansion control features
    • B60R21/2338Tethers
    • B60R2021/23382Internal tether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4Expansion control features
    • B60R21/2338Tethers
    • B60R2021/23386External tether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5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 B60R2021/23504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
    • B60R2021/23509Fabr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高了由侧面安全气囊实现的乘员肩部的初始约束性能。在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0)中,当侧面安全气囊(20)膨胀展开时,在该侧面安全气囊(20)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被架设于上侧气囊部(34)与下侧气囊部(36)之间的张力布(26)被上下牵拉。由此,由于侧面安全气囊(20)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膨胀幅度被扩大,因此能够通过小容量的侧面安全气囊(20)来确保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冲击吸收行程。而且,由于张力布(26)作为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支承上侧气囊部(34)的反力面而发挥功能,因此即使在门腰线(49)的位置较低的车辆中,也能够及早地约束乘员(P)的肩部(S)。另外,在车辆发生了侧翻的情况下,张力布(26)会保护侧面安全气囊(20)免受车门玻璃(50)的碎片的损伤。

Description

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下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中,侧面安全气囊具备:在膨胀展开时与乘员的胸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相比靠车辆后方侧而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后侧管道气囊部、和与该后侧管道气囊部相比靠车辆前方侧并且位于与落座乘员的胸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相比靠车辆前方侧而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前侧管道气囊部。后侧管道气囊部的上部被设为,位于乘员的肩部侧方并对肩部进行约束的肩约束部,前侧管道气囊的上边缘与肩约束部相比靠车辆前方侧并处于与乘员的腋部相比而较低的位置处,并被设为放置乘员的上臂部的臂支承部。
也就是说,在该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中,通过肩约束部而对耐性相对较高的落座乘员的肩部进行约束,另一方面,通过将落座乘员的上臂部放置于臂支承部上,从而对上臂部介于耐性相对较低的落座乘员的胸部与安全气囊之间的情况进行抑制。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320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如上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囊由于容量较大,因此存在膨胀展开速度变慢的倾向,从而在提高初始约束性能的观点上存在改善的余地。尤其在侧门的门腰线较低的车辆中,由于乘员肩部与车身侧部(侧门的车门玻璃)之间的间隙较大,因此对在该间隙中膨胀展开的侧面安全气囊的肩约束部及早地付与来自车身侧部的反力较为困难。其结果为,认为乘员肩部的约束会变迟,并且对乘员胸部的负载会增加。
本发明考虑到上述事实,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所述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能够提高由侧面安全气囊实现的乘员肩部的初始约束性能。
用于解决本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具备:充气装置,其通过进行工作而产生气体;侧面安全气囊,其具有通过分隔部而被分隔的两个气囊部,并通过将所述气体供给至内部而从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中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侧部向车辆前方侧膨胀展开,所述两个气囊部沿着车身侧部而排列,并且对落座于所述车辆用座椅上的乘员的至少肩部、胸部以及腹部进行约束;张力布,其在所述膨胀展开状态下的所述侧面安全气囊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被架设于所述两个气囊部之间并在所述两个气囊部之间被牵拉,并且通过对朝向该被牵拉的方向的所述侧面安全气囊的膨胀进行抑制,从而使所述侧面安全气囊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膨胀幅度扩大。
另外,上述侧面安全气囊的大小例如使用国际统一侧面碰撞假人(WorldSide Impact Dummy:WorldSID)而进行了设定。
在第一方式中,例如当检测到车辆的侧面碰撞或侧翻时,充气装置进行工作而产生气体,并将该气体供给至侧面安全气囊的内部。由此,侧面安全气囊从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侧部向车辆前方侧膨胀展开,从而使落座于车辆用座椅上的乘员的至少肩部、胸部以及腹部被侧面安全气囊所约束。
在此,在上述膨胀展开状态下,侧面安全气囊所具备的两个气囊部沿着车身侧部而排列,并且在侧面安全气囊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被架设于两个气囊部之间的张力布在两个气囊部之间被牵拉。其结果为,朝向张力布被牵拉的方向的侧面安全气囊的膨胀被抑制,从而使侧面安全气囊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膨胀幅度扩大。由此,能够通过小容量的侧面安全气囊来确保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冲击吸收行程。换言之,由于能够在不减小冲击吸收行程的条件下减小侧面安全气囊的容量,因此能够使侧面安全气囊及早地膨胀展开。
但是,由于上述那种侧面安全气囊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膨胀幅度被扩大,因此即使在乘员肩部与车身侧部之间的间隙较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对在该间隙中膨胀展开的侧面安全气囊的肩约束部及早地付与来自车身侧部的反力。其结果为,能够提高由侧面安全气囊实现的乘员肩部的初始约束性能。
而且,在本发明中,由于张力布位于膨胀展开的侧面安全气囊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因此即使在车辆发生了侧翻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护侧面安全气囊免受侧门的车门玻璃的碎片等的损害。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为,在第一方式中,在所述侧面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状态下,所述两个气囊部上下排列,并且所述张力布在对所述肩部进行约束的上侧的所述气囊部中的与所述肩部的中心相比靠上方侧的部分与下侧的所述气囊部之间被牵拉。
另外,上述“肩部的中心”的位置例如被设定为,被设置在落座于车辆用座椅上的国际统一侧面碰撞假人的肩部上的螺栓的中心(轴心)的位置。
在第二方式中,当侧面安全气囊膨胀展开时,两个气囊部上下排列,位于侧面安全气囊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张力布,在上侧的气囊部中的与肩部的中心相比靠上方侧的部分、和下侧的气囊部之间被牵拉。其结果为,张力布作为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支承对乘员的肩部进行约束的上侧的气囊部的反力面而发挥功能。由此,能够提高由上侧的气囊部实现的乘员肩部的初始约束性能。
而且,由于张力布位于侧面安全气囊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因此侧面安全气囊在以使上下的气囊部之间的分隔部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进行位移的方式沿着该分隔部稍微弯曲的同时,以使上下方向中间部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突出的方式而膨胀展开。由此,上侧的气囊部中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面以随着趋向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而上升的方式倾斜或弯曲。因此,由于侧面安全气囊与乘员因侧面碰撞的冲击而相对接近,因此能够使乘员的上臂部与上述倾斜或弯曲的面滑动接触并向上方侧滑动。由此,由于能够对上臂部介于乘员的胸部与侧面安全气囊之间的情况进行抑制,因此能够有效地减小胸部的负载。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为,在第二方式中,在所述侧面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状态下,在所述侧面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状态下,所述张力布以上下跨及被设置于所述车身侧部上的侧门的门腰线的方式而展开。
在第三方式中,当侧面安全气囊膨胀展开时,位于该侧面安全气囊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张力布以上下跨及侧门的门腰线的方式而展开。而且,该张力布在上侧的气囊部中的与肩部的中心相比靠上方侧的部分、和下侧的气囊部之间被牵拉并作为上侧气囊部的反力面而发挥功能。由此,即使在无法使来自侧门的车门装饰物等的反力直接作用于在上侧的气囊部中位于与门腰线相比靠上方侧的部分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来自张力布的反力而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良好地支承上侧的气囊部。由此,即使在门腰线的位置较低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由侧面安全气囊实现的乘员肩部的初始约束性能。
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为,在第二或第三方式中,所述车辆用座椅为驾驶席,所述分隔部以如下方式被设定,即,在所述侧面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状态下,在与落座于所述驾驶席上的乘员的上臂部相比靠下方侧处,所述分隔部沿着所述上臂部而向车辆前方斜下方延伸。
另外,在该第四方式中,乘员的上臂部被设为,以向车辆前方斜下方延伸的方式而倾斜的部件。而且,该上臂部的倾斜角度被设为,在例如使用了国际统一侧面碰撞假人的侧面碰撞试验中所规定的倾斜角度。
在第四方式中,由于分隔部在侧面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状态下以上述的方式延伸,因此能够使上侧的气囊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面、即以随着趋向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而上升的方式倾斜或弯曲的面、与乘员的上臂部的长度方向中央部(上臂部的重心附近)良好地接触。由此,能够使通过与上述倾斜或弯曲的面的滑动接触而作用于上臂部上的上推力,良好地作用于上臂部的重心附近。其结果为,能够有效地上推上臂部。
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为,在第一方式中,在所述侧面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状态下,所述分隔部沿着所述乘员的胸部的侧面的前后方向中央部而上下延伸,所述两个气囊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排列。
在第五方式中,当侧面安全气囊膨胀展开时,两个气囊部之间的分隔部沿着乘员胸部的侧面的前后方向中央部而上下延伸,两个气囊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排列。而且,位于侧面安全气囊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张力布在前侧的气囊部与后侧的气囊部之间被牵拉。其结果为,对朝向车辆前后方向的侧面安全气囊的膨胀进行抑制,从而使侧面安全气囊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膨胀幅度扩大。在这种情况下,侧面安全气囊在以使前后的气囊部之间的分隔部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进行位移的方式沿着该分隔部稍微弯曲的同时,以使前后方向中央部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突出的方式膨胀展开。其结果为,前侧的气囊部中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面以越趋向于车辆前方侧则越趋向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方式而倾斜或弯曲。因此,由于该倾斜或弯曲的面与乘员的胸部的侧面因侧面碰撞的冲击而滑动接触,从而能够使乘员的上半身向车辆前方侧进行位移。其结果为,载荷耐性相对较高的乘员胸部的后半部将被前侧的气囊部所约束,从而能够使载荷耐性相对较低的乘员胸部的前半部不承受来自侧面安全气囊的负载。
本发明的第六方式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为,在第一至第五方式中,所述张力布由与构成所述侧面安全气囊的基布分体的布材形成,并在与被设置于所述侧面安全气囊的外周部上的外周缝制部相比靠所述侧面安全气囊的外周外侧处,被缝制于所述侧面安全气囊上。
在第六方式中,由于张力布被缝制于与侧面安全气囊的外周缝制部相比靠外周外侧处,因此能够防止从用于将张力部缝制于侧面安全气囊上的缝制部的气体泄漏。
本发明的第七方式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为,在第一至第五方式的任意一个方式中,所述侧面安全气囊的一部分由所述张力布的一部分构成。
在第七方式中,由于以上述的方式构成,因此能够减少构成侧面安全气囊的基布的量。其结果为,能够实现轻量化以及低成本化。
本发明的第八方式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为,在第六或第七方式中,所述张力布由与构成所述侧面安全气囊的基布相比更难延伸的布材构成。
在第八方式中,由于以上述的方式被构成,因此能够良好地抑制朝向张力布被牵拉的方向的侧面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从而能够良好地扩大侧面安全气囊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膨胀幅度。
发明效果
如以上进行说明的那样,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中,能够提高由侧面安全气囊实现的乘员肩部的初始约束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搭载有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用座椅的侧视图,且为侧面安全气囊膨胀展开的状态的图。
图2为表示沿着图1的F2-F2线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3为表示该侧面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状态的侧视图。
图4为用于对将张力布缝制于该侧面安全气囊上时的状况进行说明的图,且为从前端侧观察该侧面安全气囊时的端面图。
图5为对图2的一部分进行了放大的放大剖视图。
图6为与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改变例的图5相对应的剖视图。
图7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改变例中的侧面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状态的侧视图。
图8为用于对将张力布缝制于该侧面安全气囊上时的状况进行说明的图,且为从前端侧观察该侧面安全气囊的端面图。
图9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侧面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状态的侧视图。
图10为表示沿着图9的F10-F10线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11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侧面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状态的侧视图。
图12为表示沿着图11的F12-F12线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13为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的侧面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状态的俯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根据图1至图6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0进行说明。此外,在各附图中适当标注的箭头标记FR、箭头标记UP、箭头标记OUT分别表示车辆的前方(行进方向)、上方、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以下,在仅使用前后、上下的方向进行说明的情况下,除特别说明之外,均表示车辆前后方向的前后、车辆上下方向的上下。
(结构)
如图1所示,本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0被搭载于车辆用座椅12(在此为驾驶席)的座椅靠背14的车门侧侧部14A(图2所示的侧门46侧的侧部)上。该座椅靠背14以能够倾倒的方式而被连结于座椅坐垫16的后端部上,并在上端部上连结有头枕18。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车辆用座椅12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宽度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与车辆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宽度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一致。此外,在图1以及图2中,在车辆用座椅12上代替实际的乘员而落座有碰撞试验用的假人P。该假人P例如为国际统一侧面碰撞假人(WorldSide Impact Dummy:WorldSID),上臂部A以向车辆前方斜下方延伸的方式而倾斜。该上臂部A的倾斜角度被设为,例如在使用了国际统一侧面碰撞假人的侧面碰撞试验中所规定的倾斜角度。以下,为了使说明便于理解而将假人P称作“乘员P”。
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0将侧面安全气囊20、在该侧面安全气囊20内产生气体的充气装置22(气体产生单元)、对从充气装置22中产生的气体进行整流的扩散器24(整流部件)、和被安装于侧面安全气囊20上的张力布26(张力布:连结布)作为主要部分而被构成。以下,对各构成部件进行说明。
侧面安全气囊20在与张力布26一起被折叠并与充气装置22以及扩散器26一起被组件化(单元化)的状态下,被配置(收纳)于车门侧侧部14A的内部,并通过从充气装置22产生的气体的压力而在乘员P与侧门46之间膨胀展开(图1以及图2所图示的状态)。在该膨胀展开时,被配置于车门侧侧部14A上的座椅靠背衬垫以及座椅表皮(均省略图示)成为受到侧面安全气囊20的膨胀压而破裂的结构。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所记载的侧面安全气囊20的前后上下的方向,除特别预先说明之外,均表示侧面安全气囊20在膨胀展开状态下的方向,并与座椅靠背14的前后上下的方向大致一致。
如图1至图3所示,侧面安全气囊20为所谓双腔室侧面安全气囊,其例如通过对剪切尼龙类或聚酯类的布材而形成的两块基布28、30进行重叠并将外周边缘部在外周缝制部T1(接缝:在图1中省略图示)处缝制在一起,从而被形成为袋状。另外,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即,通过将一块基布对折并将外周边缘部缝制在一起从而形成侧面安全气囊20的结构,还能够对侧面安全气囊20的制造方法加以适当变更。例如也可以采用通过由自动织布机实现的筒织加工方法(所谓OPW加工方法)来形成侧面安全气囊的结构。此外,虽然在图3中,为了便于观察附图而将外周缝制部T1作为一重缝制来进行记载,但是优选为,外周缝制部T2被设为二重缝制。
该侧面安全气囊20被配置为,在膨胀展开状态下,基布28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乘员P侧),基布30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侧门46侧)。此外,在从侧面观察图1以及图3所示的那种膨胀展开状态的情况下,该侧面安全气囊20被形成为,沿着座椅靠背14的高度方向呈长条的大致椭圆形状,并被形成为能够对乘员P的肩部S、胸部C、腹部B以及腰部L进行约束的大小。另外,侧面安全气囊20的大小并不仅限于上述方式,只要为至少能够对乘员P的肩部S、胸部C以及腹部B进行约束的大小即可。
在该侧面安全气囊20的上下方向中间部的上部侧处,设置有从侧面安全气囊20的前端边缘向后端边缘侧延伸的分隔部32。该分隔部32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对基布28、30进行了缝制的缝制部T2(接缝)而构成。通过该分隔部32而使侧面安全气囊20被分隔为上侧的气囊部34(以下,称作“上侧气囊部34”)、和下侧的气囊部36(以下,称作“下侧气囊部36”)。上侧气囊部34的内部被设为上侧腔室38,下侧气囊部36的内部被设为下侧腔室40。上侧腔室38和下侧腔室40通过分隔部32而被划分。但是,分隔部32并不到达至侧面安全气囊20的后端边缘,在侧面安全气囊20的后部处设置有使上侧腔室38与下侧腔室40连通的连通口42。
上述结构的侧面安全气囊20在膨胀展开的状态下,分隔部32从乘员P的腋部的下方附近向座椅靠背14的前方延伸,上侧气囊部34和下侧气囊部36沿着侧门46(车身侧部)上下排列。而且,上侧气囊部34与乘员P的肩部S对置,并且下侧气囊部36与乘员的胸部C、腹部B以及腰部L对置。
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充气装置22为所谓气筒型的充气装置,并与被形成为圆筒状的扩散器24一起被收纳于侧面安全气囊20的内部的后端部侧。该充气装置22被同轴地收纳于扩散器24的内侧,通过铆接有扩散器24的一部分,从而被固定于扩散器24上。充气装置22以及扩散器24如图1所示,以轴线方向沿着座椅靠背14的高度方向的状态而被配置。
从扩散器24的外周部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面突出有上下一对双头螺栓(省略图示)。这些双头螺栓贯穿侧面安全气囊20的基布28以及座椅靠背框架15的侧面框架15A,并在顶端侧拧合有未图示的螺母。由此,扩散器24与侧面安全气囊20一起被结合固定于侧面框架15A上。
在上述的充气装置22上电连接有被搭载于车辆上的ECU52。在该ECU52上电连接有对车辆的侧面碰撞进行检测的侧面碰撞传感器54、和对车辆的侧翻进行检测的侧倾过多传感器56。这些ECU52、侧面碰撞传感器54以及侧倾过多传感器56为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0的构成部件。
ECU52被设为,在根据来自侧面碰撞传感器54的信号而检测出车辆的侧面碰撞(的不可避免)时、以及根据来自侧倾过多传感器56的信号而检测出车辆的侧翻时,使充气装置22进行工作的结构。另外,在ECU52上电连接有对侧面碰撞进行预知(预测)的预碰撞传感器的情况下,ECU52在根据来自预碰撞传感器的信号而预测出侧面碰撞时,使充气装置22进行工作。
当充气装置22进行工作时,气体将从被设置于充气装置22的上端部或下端部的气体喷出口被喷出。被喷出的气体从扩散器24的上端开口部向上方侧被喷出,并通过连通口42而被供给至上侧腔室38,并且从扩散器24的下端开口部向下方侧被喷出并被供给至下侧腔室40。由此,侧面安全气囊20在乘员P与侧门46的车门装饰物48之间膨胀展开。另外,在图2中概要性地对侧门46进行了记载。
另一方面,张力布26通过与构成侧面安全气囊20的基布28、30分体的布材而被形成为长条状。作为该张力布26的材料的布材被设为与基布28、30相比更难延伸的布材。该张力布26在长度方向与分隔部32的延伸方向正交或大致正交并且跨及分隔部32的状态下,隔着基布30而被配置于与基布28相反的一侧。也就是说,该张力布26以在侧面安全气囊20的膨胀展开状态下位于该侧面安全气囊20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方式而被配置。
该张力布26的长度方向一个端部(前端部)在缝制部T3(接缝)中被缝制于侧面安全气囊20的上端边缘部处。此外,张力布26的长度方向另一个端部(后端部)在缝制部T4中被缝制于侧面安全气囊20的下端边缘部处。由此,张力布26被架设于上侧气囊部34的上端部与下侧气囊部36的下端部之间,并通过该张力布26而使上侧气囊部34的上端部和下侧气囊部36的下端部被连结。
另外,该张力布26的宽度尺寸(从一方的长边边缘部到另一方的长边边缘部的尺寸)与平面展开状态下的侧面安全气囊20的前后方向的尺寸相比被设定为较短。此外,该张力布26的长度尺寸(从一方的短边边缘部到另一方的短边边缘部的尺寸)与平面展开状态下的侧面安全气囊20的上下方向的尺寸相比被设定为较短。因此,在张力布26与侧面安全气囊20被缝制在一起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成为如下的结构,即,侧面安全气囊20的上下方向中间部的一部分沿着侧面安全气囊20的前后方向的一对折线L1、L2而被折叠,并且将该被折叠的侧面安全气囊20与张力布26重叠并对缝制部T3、T4进行缝制的结构。
被缝制于侧面安全气囊20上的张力布26通常与侧面安全气囊20一起被折叠并被收纳于车门侧侧部14A内,侧面安全气囊20在受到来自充气装置22的气体的供给而膨胀展开时,向侧面安全气囊20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展开。该张力布26如前文所述,与平面展开状态下的侧面安全气囊20的上下方向的尺寸相比长度尺寸被设定为较短,并且被架设于上侧气囊部34的上端部与下侧气囊部36的下端部之间。因此,当侧面安全气囊20膨胀展开时,张力布26在上侧气囊部34的上端部与下侧气囊部36的下端部之间被牵拉。由此,对朝向张力布26被牵拉的方向(图5的箭头标记T方向)的侧面安全气囊20的膨胀进行抑制。其结果为,形成侧面安全气囊20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膨胀幅度W被扩大的结构。
也就是说,如图2以及图5所示,由于张力布26被牵拉而绷紧(拉伸),因此使侧面安全气囊20无法上下膨胀,侧面安全气囊20以使分隔部32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进行位移的方式沿着分隔部32稍微弯曲。由此,侧面安全气囊20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突出,并且在侧面安全气囊20的上下方向中间部与张力布26之间形成有从车辆前后方向观察时呈大致三角形形状的间隙58。
当从分隔部32延伸的方向(在此为座椅靠背14的前后方向)观察该侧面安全气囊20的膨胀展开状态时,侧面安全气囊20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面(基布28)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翘曲为形成凸起的弓形,另一方面,通过使张力布26被拉伸为直线形状,从而由基布28和张力布26形成大致D字形状的外周面。而且,上侧气囊部34中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面成为以随着趋向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而上升的方式弯曲的上臂部上推面60。
此外,如图1所示,当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观察侧面安全气囊20的膨胀展开状态时,张力布26在侧面安全气囊20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且大致上下方向上延伸,并隔着乘员P的肩部S、胸部C、腹部B以及腰部L而在与侧面安全气囊20相反的一侧配置有张力布26。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侧门46的门腰线49位于与乘员P的肩部S的中心相比而较低的位置处,膨胀展开的侧面安全气囊20的分隔部32被配置于与门腰线49相比而较低的位置处。而且,膨胀展开的上侧气囊部34与门腰线49相比向上方侧突出并介于乘员P的肩部S与侧门46的车门玻璃50之间。而且,被架设于该上侧气囊部34的上端部(与肩部S的中心相比靠上方侧的部分)与下侧气囊部36的下端部之间的张力布26以上下跨及门腰线49的方式而展开,并介于上侧气囊部34与侧门46之间、以及下侧气囊部36与侧门46之间。另外,上述肩部S的中心的位置被设为,设置在落座于车辆用座椅12上的假人P的肩部S上的螺栓62的轴心的位置。
(作用以及效果)
接下来,对本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
在上述结构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0中,当ECU52根据来自侧面碰撞传感器54或侧倾过多传感器56的信号而检测出车辆的侧面碰撞或侧翻时,通过该ECU52而使充气装置22进行工作。于是,从充气装置22喷出的气体被供给至侧面安全气囊20内,从而使侧面安全气囊20在乘员P与侧门46之间膨胀展开。由此,乘员P的肩部S、胸部C、腹部B以及腰部L通过侧面安全气囊20而被约束。
在此,在上述膨胀展开状态下,侧面安全气囊20的上侧气囊部34和下侧气囊部36上下排列,并且在侧面安全气囊20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被架设于上侧气囊部34与下侧气囊部36之间的张力布26在侧气囊部34与下侧气囊部36之间被牵拉。其结果为,对朝向张力布26被牵拉的方向的侧面安全气囊20的膨胀进行了抑制,从而使侧面安全气囊20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膨胀幅度W扩大。由此,能够通过小容量的侧面安全气囊20来确保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冲击吸收行程。换言之,由于能够在不减小冲击吸收行程的条件下减小侧面安全气囊20的容量,因而即使不增加充气装置22的输出,也能够使侧面安全气囊20及早地膨胀展开。
但是,由于上述的那种侧面安全气囊20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膨胀幅度W被扩大,因此即使在乘员P的肩部S与侧门46的车门玻璃50之间的间隙较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对在该间隙中膨胀展开的上侧气囊部34及早地付与来自侧门46的反力。其结果为,由于能够提高由侧面安全气囊20实现的肩部S的初始约束性能,因此能够减小对胸部C的负载,并能够提高由侧面安全气囊20实现的乘员约束性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张力布26位于膨胀展开的侧面安全气囊20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因此例如即使在车辆发生了侧翻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护侧面安全气囊20免受侧门46的车门玻璃50的碎片等的损伤。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侧面安全气囊20膨胀展开时,位于侧面安全气囊20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张力布26以上下跨及侧门46的门腰线49的方式而展开。而且,该张力布26在与肩部S的中心62相比位于上方侧的上侧气囊部34的上端部与下侧气囊部36之间被牵拉。其结果为,张力布26作为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支承对肩部S进行约束的上侧气囊部34的反力面而发挥功能。由此,即使在无法使来自侧门46的车门装饰物48的反力直接作用于在上侧气囊部34中与门腰线49相比位于上方侧的部分上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来自张力布26的反力而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良好地支承上侧气囊部34。其结果为,即使在门腰线49被设定于与肩部S的中心相比而较低的位置处的车辆中,也能够有效地提高由上侧气囊部34实现的肩部S的初始约束性能。
而且,由于张力布26位于侧面安全气囊20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因此侧面安全气囊20在以使分隔部32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进行位移的方式沿着该分隔部32稍微弯曲的同时,以使上下方向中间部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突出的方式而膨胀展开。由此,上侧气囊部34中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面成为以随着趋向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而上升的方式弯曲的上臂部上推面60。因此,由于侧面安全气囊20与乘员P因侧面碰撞的冲击而相对接近,因此上臂部上推面60与乘员P的上臂部A发生滑动接触,从而产生向上方上推上臂部A的力F。其结果为,上臂部A朝向上方侧被上推(上滑),并被上侧气囊部34所约束。由此,由于能够抑制上臂部A介于乘员P的胸部C与侧面安全气囊20之间的情况,因此能够有效地减小胸部C的负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被设定于与侧面安全气囊20的外周缝制部T1相比靠外周外侧的缝制部T3、T4中,张力布26被缝制于侧面安全气囊20上,因此能够防止从缝制部T3、T4的气体泄漏。换言之,无需用于防止来自张力布26与侧面安全气囊20的缝制部的气体泄漏的对策(加强布的追加等),故为优选。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张力布26由与基布28、30相比更难延伸的布材构成,因此能够良好地抑制朝向张力布26被牵拉的方向的侧面安全气囊20的膨胀,并能够良好地扩大侧面安全气囊20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膨胀幅度。
(第一实施方式的补充说明)
虽然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对侧面安全气囊20的分隔部32由缝制部T2构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如图6所示的第一改变例中的侧面安全气囊20’那样,采用分隔部32由分隔布(系绳)64形成的结构。该分隔布64在缝制部T5、T6中与基布28、30被缝制在一起。此外,也可以采用该分隔布64与基布28、30中的一方一体形成的结构。如此,通过利用分隔布64而形成分隔部32,从而能够良好地扩大侧面安全气囊20’的膨胀幅度。
此外,虽然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张力布26被缝制于侧面安全气囊20的外周部上的结构,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如图7以及图8所示的第二改变例所示,也可以采用张力布26’在缝制部T7中与上侧气囊部34的上下方向中间部被缝制在一起,并且在缝制部T8中与下侧气囊部36的上下方向中间部被缝制在一起的结构。由于在该第二改变例中,张力布26’的长度尺寸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张力布26的长度尺寸相比被设定为较短,因此能够实现轻量化以及低成本化。另外,在外周缝制部T1中将基布28和基布30被缝制在一起之前,需将张力布26’缝制于基布30上。
而且,虽然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将侧面安全气囊20与张力布26作为单独的结构元件来理解,但是也可以将张力布26作为侧面安全气囊的一部分来理解。也就是说,能够将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面安全气囊20作为安全气囊袋体来理解,并且还能够将在该安全气囊袋体上缝制有张力布26的部件理解为侧面安全气囊。
以上的补充说明在以下所说明的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方式也为相同情况。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对于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的结构、作用标注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此外,以下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侧面安全气囊70、80、90的前后上下的方向,除特别预先说明之外,均表示侧面安全气囊70、80、90在膨胀展开的状态下的方向,并与座椅靠背14的前后上下的方向大致一致。
<第二实施方式>
在图9中图示了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观察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构成部件的侧面安全气囊70的膨胀展开状态的侧视图。此外,在图10中图示了表示沿着图9的F10-F10线的截面的剖视图。在该侧面安全气囊70中,分隔部32’的设定方向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虽然该分隔部32’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分隔部32同样由缝制部T2构成,但是其被设定为,在侧面安全气囊70的膨胀展开状态下,在与乘员P的上臂部A相比靠下方侧,沿着上臂部A而向车辆前方斜下方延伸。
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张力布72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张力布26不同。该张力布72由与张力布26相同的布材而被形成为长条状,并在长度方向与分隔部32’的延伸方向正交或大致正交并且跨及分隔部32’的状态下,隔着基布30而被配置于与基布28相反的一侧。
该张力布72的长度方向一端部在缝制部T9处,与侧面安全气囊70的前端边缘部的上部和上下方向中间部被缝制在一起。此外,该张力布72的长度方向另一端部在缝制部T10处,与侧面安全气囊70的下端边缘部的后部侧和侧面安全气囊70的后端边缘部的下部侧被缝制在一起。由此,张力布72被架设于上侧气囊部34的上端部与下侧气囊部36的下端部之间,并通过该张力布72使上侧气囊部34的前端部和下侧气囊部36的下端部的后部侧被连结在一起。
该张力布72的长度尺寸(从一方的短边边缘部到另一方的短边边缘部的尺寸)与侧面安全气囊70的平面展开状态下的上侧气囊部34的前端部与下侧气囊部36的下端部的后部侧之间的距离(长度尺寸)相比被设定为较短。因此,在侧面安全气囊70膨胀展开的状态下,张力布72在上侧气囊部34的前端部与下侧气囊部36的下端部的后部侧之间被牵拉。由此,对朝向张力布76被牵拉的方向(图10的箭头标记T方向)的侧面安全气囊70的膨胀进行抑制。其结果为,形成了侧面安全气囊70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膨胀幅度被扩大的结构。在该实施方式中,上述以外的结构被设为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
在该实施方式中,也实现了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的作用效果。但是,在该实施方式中,在侧面安全气囊70的膨胀展开状态下,由于分隔部32’在与乘员P的上臂部A相比靠下方侧沿着上臂部A而向车辆前方斜下方延伸,因此能够使上侧气囊部34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面(上臂部上推面60)和乘员P的上臂部A的长度方向中央部(上臂部的重心AG附近)良好地接触。由此,能够使通过与上臂部上推面60的滑动接触而作用于上臂部A上的上推力F良好地作用于上臂部A的重心AG附近。其结果为,能够有效地上推上臂部A。
<第三实施方式>
在图11中图示了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观察作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构成部件的侧面安全气囊80的膨胀展开状态的侧视图。此外,在图12中图示了表示沿着图11的F12-F12线的截面的剖视图。在该侧面安全气囊80中,分隔部32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改变例同样地由分隔布64构成。此外,在该侧面安全气囊80中,基布30’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尺寸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布30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尺寸相比被设定为较短,基布28的下部与基布30’的下端相比向下方侧突出。
而且,在该实施方式中,张力布82由构成下侧气囊部36的一部分的气囊构成部82A、和从该气囊构成部82A向上方侧延伸的张力付与部82B构成,并被形成为大致倒T字形状。气囊构成部82A的上端部在缝制部T11处与基布30’的下端部被缝制在一起,前后两端部以及下端部在外周缝制部T1处与基布28的下部被缝制在一起。此外,张力付与部82B的上端部在缝制部T12处与侧面安全气囊80的上端部被缝制在一起。该张力付与部82B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尺寸与从侧面安全气囊80的上端部到缝制部T11的长度尺寸相比被设定为较短,当张力付与部82B的上端部在缝制部T12处与侧面安全气囊80的上端部被缝制在一起时,从侧面安全气囊80的上端部到缝制部T11之间的部位成为沿着至少一对折线而被重叠的结构,所述至少一对折线沿着侧面安全气囊80的前后方向。在该实施方式中,上述以外的结构被设为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
在该实施方式中,当侧面安全气囊80膨胀展开时,由于张力布82的张力付与部82B在缝制部T11、T12之间被牵拉,因此对侧面安全气囊80的上下方向的膨胀进行了抑制。其结果为,侧面安全气囊80在以使分隔部32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进行位移的方式沿着该分隔部32稍微弯曲的同时,以使上下方向中间部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突出的方式而膨胀展开。由此,能够实现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的作用效果。
但是,由于侧面安全气囊80的下侧气囊部36的一部分由张力布82的一部分(气囊构成部82A)构成,因此能够减小构成侧面安全气囊80的基布的量(能够减小基布30’的大小)。其结果为,能够实现轻量化以及低成本化。此外,通过适当变更设定侧面安全气囊80的膨胀展开状态下的缝制部T11的上下方向的位置,从而能够任意地调节沿着分隔部32的侧面安全气囊80的弯曲程度。
<第四实施方式>
在图13中通过俯视剖视图图示了作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构成部件的侧面安全气囊90的膨胀展开状态。该侧面安全气囊90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面安全气囊20同样,通过将基布28、30在外周缝制部T1处缝制在一起而被形成为袋状。在该侧面安全气囊90的内部设置有在侧面安全气囊90的膨胀展开状态下于座椅靠背14的高度方向上延伸的分隔部92。该分隔部92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分隔布94(系绳)构成。该分隔布94被形成为长条状,一方的长边边缘部在缝制部T13处与基布28被缝制在一起,并且另一方的长边边缘部在缝制部T14处与基布30被缝制在一起。侧面安全气囊90通过该分隔部92而被分隔为前侧的气囊部96(以下,称作前侧气囊部96)、和后侧的气囊部98(以下,称作后侧气囊部98)。另外,也可以通过缝制部(接缝)来构成分隔部92。
前侧气囊部96的内部被设为前侧腔室100,后侧气囊部98的内部被设为后侧腔室102。前侧腔室100和后侧腔室102经由被设置于分隔部92上的未图示的连通口而相互连通,来自被设置于后侧腔室102上的充气装置22(在图13中省略图示)的气体通过上述连通口而被供给至前侧腔室100。由此,在后侧气囊部98的内压与前侧气囊部96的内压相比而较高的状态下,侧面安全气囊90在乘员P与侧门46(在图13中省略图示)之间膨胀展开。该侧面安全气囊90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面安全气囊20相同,被形成为能够对乘员P的肩部S、胸部C、腹部B以及腰部L进行约束的大小。
在上述的侧面安全气囊90上安装有张力布104。该张力布104通过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与张力布26相同的布材而被形成为长条状,并在长度方向与分隔部92的延伸方向正交或大致正交并且跨及分隔部92的状态下,隔着基布30而被配置于与基布28相反的一侧。也就是说,该张力布104以在侧面安全气囊90的膨胀展开状态下位于该侧面安全气囊90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方式而被配置。
该张力布104的长度方向一端部在缝制部T15处与前侧气囊部96的前端部被缝制在一起,并且长度方向另一端部在缝制部T16处与后侧气囊部98的后端部被缝制在一起。由此,张力布104被架设于前侧气囊部96的前端部与后侧气囊部98的后端部之间,前侧气囊部96的前端部和后侧气囊部98的后端部通过该张力布104而被连结在一起。该张力布26的长度尺寸与平面展开状态下的侧面安全气囊90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尺寸相比被设定为较短。
在该实施方式中,当侧面安全气囊90膨胀展开时,张力布104在前侧气囊部96的前端部与后侧气囊部98的后端部之间被牵拉。由此,对朝向张力布104被牵拉的方向(在此为车辆前后方向)的侧面安全气囊90的膨胀进行了抑制,从而扩大了侧面安全气囊90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膨胀幅度。由此,能够提高由侧面安全气囊90实现的肩部S的初始约束性能。
而且,在该实施方式中,当侧面安全气囊90膨胀展开时,分隔部92沿着乘员P的胸部C的侧面的前后方向中央部(前后方向中央以及前后方向中央附近)而上下延伸,前侧气囊部96与后侧气囊部98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排列。而且,上述的抑制了朝向车辆前后方向的膨胀的侧面安全气囊90如图13所示,在以使分隔部92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进行位移的方式沿着该分隔部92稍微弯曲的同时,以使前后方向中央部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突出的方式而膨胀展开。其结果为,前侧气囊部96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面成为以越趋向于车辆前方侧则越趋向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方式而弯曲的弯曲面106。
因此,由于上述弯曲面106与乘员P的胸部C的侧面因侧面碰撞的冲击而滑动接触,因此能够使乘员P的上半身向车辆前方侧进行位移。在这种情况下,乘员P的上半身以稍微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方式绕垂直轴旋转,从而使载荷耐性相对较高的胸部C的后半部被前侧气囊部96所约束。由此,能够使载荷耐性相对较低的胸部C的前半部不承受来自侧面安全气囊90的负载,并且在约束后半程也能够持续约束载荷耐性相对较高的胸部C的后半部。
另外,虽然在上述第四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如下的结构,即,张力布104的长度方向一端部与前侧气囊部96的前端部被缝制在一起,张力布104的长度方向另一端部与后侧气囊部98的后端部被缝制在一起的结构,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张力布104的长度方向一端部与前侧气囊部96的前后方向中间部被缝制在一起,并且使张力布104的长度方向另一端部与后侧气囊部98的前后方向中间部被缝制在一起。另外,例如也可以与所述第三实施方式同样地,通过张力布104来构成后侧气囊部98的一部分。
以上,虽然列举几个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而实施。此外,显然,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

Claims (8)

1.一种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具备:
充气装置,其通过进行工作而产生气体;
侧面安全气囊,其具有通过分隔部而被分隔的两个气囊部,并通过将所述气体供给至内部而从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中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侧部向车辆前方侧膨胀展开,所述两个气囊部沿着车身侧部而排列,并且对落座于所述车辆用座椅上的乘员的至少肩部、胸部以及腹部进行约束;
张力布,其在所述膨胀展开状态下的所述侧面安全气囊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被架设于所述两个气囊部之间并在所述两个气囊部之间被牵拉,并且通过对朝向该被牵拉的方向的所述侧面安全气囊的膨胀进行抑制,从而使所述侧面安全气囊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膨胀幅度扩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在所述侧面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状态下,所述两个气囊部上下排列,并且所述张力布在对所述肩部进行约束的上侧的所述气囊部中的与所述肩部的中心相比靠上方侧的部分、和下侧的所述气囊部之间被牵拉。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在所述侧面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状态下,所述张力布以上下跨及被设置于所述车身侧部上的侧门的门腰线的方式而展开。
4.如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车辆用座椅为驾驶座,所述分隔部以如下方式被设定,即,在所述侧面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状态下,在与落座于所述驾驶席上的乘员的上臂部相比靠下方侧处,所述分隔部沿着所述上臂部而向车辆前方斜下方延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在所述侧面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状态下,所述分隔部沿着落座于所述车辆用座椅上的乘员的胸部的侧面的前后方向中央部而上下延伸,所述两个气囊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排列。
6.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张力布由与构成所述侧面安全气囊的基布分体的布材形成,并在与被设置于所述侧面安全气囊的外周部上的外周缝制部相比靠所述侧面安全气囊的外周外侧处,被缝制于所述侧面安全气囊上。
7.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侧面安全气囊的一部分由所述张力布的一部分构成。
8.如权利要求6或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张力布由与构成所述侧面安全气囊的基布相比更难延伸的布材构成。
CN201280075449.3A 2012-08-27 2012-08-27 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Active CN1046029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2/071618 WO2014033820A1 (ja) 2012-08-27 2012-08-27 車両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02972A true CN104602972A (zh) 2015-05-06
CN104602972B CN104602972B (zh) 2017-09-22

Family

ID=50182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75449.3A Active CN104602972B (zh) 2012-08-27 2012-08-27 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227590B2 (zh)
EP (1) EP2889189B1 (zh)
JP (1) JP5817933B2 (zh)
KR (1) KR20150039800A (zh)
CN (1) CN104602972B (zh)
WO (1) WO2014033820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50651A (zh) * 2016-03-04 2017-09-12 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安全气帘
CN107933474A (zh) * 2016-10-07 2018-04-2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窗帘气囊装置
CN108177627A (zh) * 2017-12-26 2018-06-19 锦州锦恒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包卷式汽车安全气囊结构
CN110001474A (zh) * 2017-11-17 2019-07-12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座椅装置
CN112424032A (zh) * 2018-07-19 2021-02-26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乘员约束装置
CN112912284A (zh) * 2018-11-30 2021-06-04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CN113002472A (zh) * 2021-03-17 2021-06-22 宁波均胜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座椅远端气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2213284A1 (de) * 2012-07-27 2014-02-13 Takata AG Gassackanordnung für ein Fahrzeuginsassen-Rückhaltesystem
DE102013015141B4 (de) * 2013-09-13 2017-08-10 Trw Automotive Gmbh Verfahren zum Schützen eines Fahrzeuginsassen sowie Gassack
US20150321637A1 (en) * 2014-03-14 2015-11-12 Vernon John Lowe Reinforcement Strip for Use in Airbags and Methods of Their Manufacture
EP2942242B1 (de) * 2014-05-08 2016-11-23 Automotive Safety Technologies GmbH Kopfairbagsystem für ein Fahrzeug und Fahrzeug mit einem Kopfairbagsystem
TWI562914B (en) * 2014-05-30 2016-12-21 Jamesyuming Pan Airbag with multiple layers of cushioning effect
JP6179469B2 (ja) * 2014-06-23 2017-08-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ファー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US10246041B2 (en) * 2014-06-24 2019-04-02 Autoliv Development Ab Side airbag device
JP6398430B2 (ja) * 2014-07-30 2018-10-03 Joyson Safety Systems Japan株式会社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及び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197777B2 (ja) * 2014-10-10 2017-09-2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ファー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191574B2 (ja) * 2014-10-10 2017-09-0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ファー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428141B2 (ja) * 2014-10-17 2018-11-28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580926B2 (ja) * 2015-09-29 2019-09-25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332308B2 (ja) * 2016-03-10 2018-05-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を備えた車両用シート
JP6696268B2 (ja) * 2016-03-31 2020-05-20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WO2017199850A1 (ja) * 2016-05-20 2017-11-23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KR101776506B1 (ko) * 2016-06-08 2017-09-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커튼에어백
US9969346B2 (en) * 2016-08-24 2018-05-1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irbag restraint system
US10220808B2 (en) * 2016-10-24 2019-03-05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Systems,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of a button bridge installed with a curtain side airbag
KR102593658B1 (ko) * 2016-11-16 2023-10-26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차량용 파사이드 에어백 장치
JP6658585B2 (ja) 2017-02-03 2020-03-0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を搭載した車両用シート
JP6880954B2 (ja) 2017-04-07 2021-06-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0407017B2 (en) 2017-06-09 2019-09-10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side airbag system, and methods of use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KR102293583B1 (ko) * 2017-06-30 2021-08-27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사이드 에어백 장치
KR102452472B1 (ko) * 2017-08-18 2022-10-12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탑승자의 발목 보호 장치
KR102530685B1 (ko) 2017-08-18 2023-05-1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에어백
KR102399622B1 (ko) 2017-08-24 2022-05-1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사이드 에어백 장치
KR102452467B1 (ko) 2017-08-24 2022-10-1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에어백
KR102408575B1 (ko) 2017-09-19 2022-06-14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사이드 에어백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DE102017217499A1 (de) * 2017-09-29 2019-04-04 Joyson Safety Systems Germany Gmbh Gassackeinheit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017220590B3 (de) 2017-11-17 2019-05-09 Takata AG Seitenairba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KR102565349B1 (ko) 2018-03-19 2023-08-14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에어백
WO2019193987A1 (ja) * 2018-04-05 2019-10-10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US10696261B2 (en) * 2018-12-03 2020-06-3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eat assembly including airbags integrated into a tulip armchair
US11059442B2 (en) * 2019-03-26 2021-07-13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Adaptive side airbag for protecting occupants in a vehicle
US10843654B2 (en) * 2019-04-26 2020-11-24 Autoliv Asp, Inc. Side airbag assembly
US11208068B2 (en) * 2019-10-07 2021-12-28 ZF Passive Safety Systems US Inc. Curved side airbag
CN114401868B (zh) * 2019-10-10 2023-11-07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及其配备的安全气囊的制造方法
US11285905B2 (en) * 2019-11-26 2022-03-29 Honda Motor Co., Ltd. Airbag assembly and method
KR102396754B1 (ko) * 2020-06-09 2022-05-12 아우토리브 디벨롭먼트 아베 자동차의 파 사이드 에어백 장치
KR20220026786A (ko) * 2020-08-26 2022-03-07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사이드 에어백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US11590920B2 (en) * 2020-09-23 2023-02-28 Autoliv Asp, Inc. Seat-centric airbag system with pelvis restraint chamber
WO2022100922A1 (en) * 2020-11-10 2022-05-19 Autoliv Development Ab An inflatable airbag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646698A1 (de) * 1995-11-15 1997-05-22 Tokai Rika Co Ltd Seitenairbag-Vorrichtung
CN1150564A (zh) * 1995-10-17 1997-05-28 Trw乘员约束系统公司 气囊横向冲击保护装置
US5730464A (en) * 1995-08-11 1998-03-24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Air bag module with tether
CN101767567A (zh) * 2004-11-12 2010-07-07 高田-彼得里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气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97409A (ja) * 1997-02-27 1998-11-10 Toyoda Gosei Co Ltd 側面衝突用エアバッグ
JP3474799B2 (ja) * 1999-04-13 2003-12-08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
US6231072B1 (en) * 1999-10-15 2001-05-15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Headliner based supplemental restraint assembly
WO2002004261A1 (fr) 2000-07-07 2002-01-17 Toyoda Gosei Co., Ltd. Air bag protegeant le genoux
JP4529930B2 (ja) * 2000-07-07 2010-08-25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膝保護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EP1577172B1 (en) 2004-03-17 2012-11-14 Takata AG Airbag device
US7549672B2 (en) * 2004-05-27 2009-06-23 Toyoda Gosei Co., Ltd. Side airbag device
DE102005028702A1 (de) * 2004-06-28 2006-03-16 Mazda Motor Corp. Airbag-Vorrichtung
JP2008189132A (ja) * 2007-02-05 2008-08-21 Toyoda Gosei Co Ltd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9137536A (ja) * 2007-12-10 2009-06-25 Toyota Motor Corp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0132072A (ja) 2008-12-03 2010-06-17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2341277B (zh) * 2009-05-11 2013-11-2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JP2011020502A (ja) 2009-07-14 2011-02-03 Toyoda Gosei Co Ltd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WO2011087026A1 (ja) * 2010-01-12 2011-07-21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
US8322747B2 (en) * 2010-07-14 2012-12-04 Autoliv Asp, Inc. Inflatable airbag assemblies with arm-manipulating side airbags
US8360469B2 (en) 2010-08-27 2013-01-29 Tk Holdings Inc. Airbag system
JP5401495B2 (ja) * 2011-03-17 2014-01-29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乗員保護装置及び乗員保護方法
JP5754436B2 (ja) * 2012-12-03 2015-07-2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乗員拘束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30464A (en) * 1995-08-11 1998-03-24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Air bag module with tether
CN1150564A (zh) * 1995-10-17 1997-05-28 Trw乘员约束系统公司 气囊横向冲击保护装置
DE19646698A1 (de) * 1995-11-15 1997-05-22 Tokai Rika Co Ltd Seitenairbag-Vorrichtung
CN101767567A (zh) * 2004-11-12 2010-07-07 高田-彼得里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气囊装置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50651A (zh) * 2016-03-04 2017-09-12 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安全气帘
CN107933474A (zh) * 2016-10-07 2018-04-2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窗帘气囊装置
CN110001474A (zh) * 2017-11-17 2019-07-12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座椅装置
CN110001474B (zh) * 2017-11-17 2022-08-02 株式会社爱信 用于车辆的座椅装置
CN108177627A (zh) * 2017-12-26 2018-06-19 锦州锦恒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包卷式汽车安全气囊结构
CN112424032A (zh) * 2018-07-19 2021-02-26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乘员约束装置
CN112424032B (zh) * 2018-07-19 2023-03-07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乘员约束装置
CN112912284A (zh) * 2018-11-30 2021-06-04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CN112912284B (zh) * 2018-11-30 2023-06-30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CN113002472A (zh) * 2021-03-17 2021-06-22 宁波均胜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座椅远端气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4033820A1 (ja) 2016-08-08
US9227590B2 (en) 2016-01-05
JP5817933B2 (ja) 2015-11-18
EP2889189A1 (en) 2015-07-01
KR20150039800A (ko) 2015-04-13
WO2014033820A1 (ja) 2014-03-06
US20150217714A1 (en) 2015-08-06
EP2889189A4 (en) 2015-10-14
CN104602972B (zh) 2017-09-22
EP2889189B1 (en) 2018-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02972A (zh) 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US10493940B2 (en) Side airbag device
JP5754436B2 (ja) 車両用乗員拘束システム
US10369951B2 (en) Air bag device
JP6263627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KR101316389B1 (ko) 차량의 루프 에어백 장치
JP6361600B2 (ja) 車両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4470764A (zh) 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CN104955681A (zh) 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CN104736396A (zh) 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以及车辆用座椅
CN105452066A (zh) 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以及车辆用座椅
CN104349945A (zh) 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CN104487294A (zh) 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CN103502062A (zh) 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JP6423071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4237382A (ja) 後席乗員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300902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783145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の展開方法及び車両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US20210039579A1 (en) Airbag apparatus
JP6760165B2 (ja)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20117095A (ja) エアバッグシステム
JP2016037127A (ja) エアバッグを有する車両
JP2014037156A (ja) 車両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743743B2 (ja)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4369711A (zh) 侧气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