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83336A - 马达 - Google Patents

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83336A
CN104283336A CN201410267160.2A CN201410267160A CN104283336A CN 104283336 A CN104283336 A CN 104283336A CN 201410267160 A CN201410267160 A CN 201410267160A CN 104283336 A CN104283336 A CN 1042833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magnetic pole
guiding wall
radial
pole too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6716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83336B (zh
Inventor
内村智也
渡边裕介
北地一也
古川敬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3902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2933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3902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4843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00454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33033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2833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833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833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8333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3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 H02K3/3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between conductors or between conductor and core, e.g. slot insulation
    • H02K3/345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between conductors or between conductor and core, e.g. slot insulation between conductor and core, e.g. slot in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3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 H02K3/3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between conductors or between conductor and core, e.g. slot in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48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in slo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48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in slots
    • H02K3/487Slot-clos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21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 H02K3/52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for generally annula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08Insulating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5Mounting arrangements for bearing-shields or end plat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6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 H02K5/161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ary shaft at both ends of the ro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6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 H02K5/173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using 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e.g. ball bearings
    • H02K5/1732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using 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e.g. ball bearings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ary shaft at both ends of the ro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6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 H02K5/173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using 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e.g. ball bearings
    • H02K5/1735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using 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e.g. ball bearings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ary shaft at only one end of the rotor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马达,其具有轴、转子磁铁、电枢、上托架、下托架以及固定部件。绝缘件具有覆盖磁极齿的磁极齿绝缘部和覆盖铁芯背部的上下端面的一部分的铁芯背部绝缘部。定子铁芯具有固定部件配置部。铁芯背部绝缘部还具有铁芯背部绝缘突出部,该铁芯背部绝缘突出部从覆盖所述铁芯背部的面朝向沿轴向远离该面的方向突出且其径向内表面位于比固定部件配置部的径向内端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在铁芯背部绝缘突出部中的与固定部件在径向上对置的部位具有被切除而成的缺口。

Description

马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转子型马达。
背景技术
在内转子型马达中,在马达的轴向长度较长的情况下,在电枢的轴向上侧以及轴向下侧配置轴承的结构的马达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在这种马达中,需要在电枢上下分别安装支承轴承的托架。
在日本特开平11-220860号公报中,通过沿轴向贯通环状定子1的固定螺钉7而使各盖体5、6与环状定子1彼此紧固。
并且,在日本特开2001-136699号公报中,通过将热传导性高的金属制的螺丝9、铆钉10以及翻边11穿过孔8从而安装定子铁芯13和基底16。此时,为了避免金属制的部件与卷线5接触,在这两者之间设置有为绝缘体的绝缘件14,即凸部17。
在如日本特开平11-220860号公报那样设置将定子贯通的螺钉孔的情况下,有时如日本特开2001-136699号公报那样将螺钉孔设置在齿的外端。此时,通过在卷线与螺丝之间设置绝缘件的凸部而实现了绝缘。
然而,在卷线和螺钉孔在径向上靠近的情况下,绝缘件的凸部的径向厚度变薄。若绝缘件的凸部薄则其刚性下降,在卷绕了卷线时卷线与凸部接触,凸部朝向径向外侧鼓出。存在有朝向径向外侧鼓出的凸部妨碍螺钉那样的固定部件插入的担忧。并且,存在有在插入了固定部件时,绝缘件的凸部与固定部件接触从而绝缘件的凸部破损的担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课题的结构的内转子型马达。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涉及的马达包括:轴,其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且被轴承部件支承为能够旋转;转子磁铁,其与所述轴一起旋转;电枢,其位于所述转子磁铁的径向外侧;上托架,其配置在所述电枢的轴向上侧,且在径向中央保持将轴支承为能够旋转的上轴承;下托架,其配置在所述电枢的轴向下侧,且在径向中央保持将轴支承为能够旋转的下轴承;以及固定部件,其上下延伸,且将所述电枢固定到所述上托架以及下托架,所述电枢包括:定子铁芯,其具有环状的铁芯背部和从所述铁芯背部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磁极齿;绝缘件,其覆盖所述定子铁芯的所述磁极齿的至少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及线圈,其通过将导线隔着所述绝缘件卷绕到所述磁极齿上而构成,所述绝缘件具有:磁极齿绝缘部,其覆盖所述磁极齿;以及铁芯背部绝缘部,其与所述磁极齿绝缘部相连,且覆盖至少所述铁芯背部的上下端面的一部分,所述定子铁芯在所述磁极齿的径向外侧具有固定部件配置部,该固定部件配置部为供所述固定部件沿轴向贯通的贯通孔或者从径向外侧朝向内侧凹陷的缺口,所述铁芯背部绝缘部还具有铁芯背部绝缘突出部,该铁芯背部绝缘突出部从覆盖所述铁芯背部的面朝向沿轴向远离该面的方向突出,且径向内表面位于比所述固定部件配置部的径向内端靠径向内侧的位置,所述铁芯背部绝缘突出部中的与所述固定部件在径向上对置的部位具有被切除而成的缺口部。
并且,所述下托架呈有盖圆筒形状,所述铁芯背部绝缘突出部具有:位于所述磁极齿绝缘部的径向外侧的线圈引导壁;和与所述线圈引导壁相连并引导连接线的连接线引导壁,所述线圈引导壁的外表面和所述连接线引导壁的外表面与所述下托架的内表面对置。
并且,所述线圈引导壁与所述连接线引导壁通过连接壁相连,且所述线圈引导壁位于比所述连接线引导壁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并且,所述铁芯背部绝缘突出部还具有连接线保持部,所述连接线引导壁的内壁与所述连接线保持部在径向对置,所述导线配置在所述连接线引导壁与所述连接线保持部之间。
并且,所述线圈引导壁的径向内表面与所述线圈接触。
并且,所述下托架在其内表面具有沿轴向延伸的肋,所述肋的内表面与所述线圈引导壁的外表面在径向对置。
并且,所述下托架在其内表面具有沿轴向延伸的肋,所述肋的周向侧面的至少一方与所述连接壁对置。
并且,所述连接线引导壁的径向厚度比所述线圈引导壁的径向厚度薄。
并且,所述缺口部的周向宽度比卷绕有所述导线的所述磁极齿的周向宽度窄。
并且,所述固定部件配置部的径向内端位于比所述线圈引导壁的外表面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并且,所述铁芯背部绝缘部具有沿所述固定部件配置部的周缘朝向径向内侧凹陷的凹部。
并且,所述凹部的径向内端位于比所述线圈引导壁的内表面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并且,所述凹部的边沿与所述铁芯背部绝缘突出部的内端边沿在俯视时一致。
并且,所述铁芯背部绝缘突出部的构成所述缺口部的周向侧面在俯视时与所述凹部的一部分一致。
并且,所述缺口部被切除至所述铁芯背部绝缘突出部的根部。
并且,所述下托架具有环状的下突出部,在所述铁芯背部绝缘部的径向外侧具有铁芯背部露出部,在该铁芯背部露出部,所述下突出部的上表面与所述铁芯背部直接接触。
并且,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涉及的马达包括:轴,其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且被轴承部件支承为能够旋转;转子磁铁,其与所述轴一起旋转;电枢,其位于所述转子磁铁的径向外侧;上托架,其配置在所述电枢的轴向上侧,且在径向中央保持将轴支承为能够旋转的上轴承;以及下轴承,其配置在所述电枢的轴向下侧,且在径向中央保持将轴支承为能够旋转的下轴承,所述电枢包括:定子铁芯,其具有环状的铁芯背部和从所述铁芯背部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磁极齿;绝缘件,其覆盖所述定子铁芯的所述磁极齿的至少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及线圈,其通过将导线隔着所述绝缘件卷绕到所述磁极齿上而构成,所述绝缘件具有:覆盖所述磁极齿的磁极齿绝缘部;和与所述磁极齿绝缘部相连且至少覆盖所述铁芯背部的上下端面的一部分的铁芯背部绝缘部,所述定子铁芯在所述磁极齿的径向外侧具有固定部件配置部,该固定部件配置部为供所述固定部件沿轴向贯通的贯通孔或者从径向外侧朝向内侧凹陷的缺口,所述铁芯背部绝缘部还具有铁芯背部绝缘突出部,该铁芯背部绝缘突出部从覆盖所述铁芯背部的面朝向沿轴向远离该面的方向突出,且径向内表面位于比所述固定部件配置部的径向内端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在所述铁芯背部绝缘突出部具有被切除而成的缺口部。
根据本发明,在马达中,能够抑制卷线与固定部件接触。
附图说明
图1是马达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马达的剖视图。
图3是从马达取下上托架的状态的外观图。
图4是从马达取下上托架以及电路板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图5是上托架的立体图。
图6是下托架的立体图。
图7是电枢的仰视图。
图8是从马达取下下托架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图9是变形例所涉及的马达的剖视图。
图10是变形例所涉及的马达的剖视图。
图11是变形例所涉及的马达的剖视图。
图12是变形例所涉及的马达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 马达
2 静止部
21 上托架
211 盖部
212 保持部
2121 内周面
2122 顶面
213 突出部
214 贯通孔
2141 座面
215 开口
216 突起部
23 定子铁芯
231 铁芯背部
232 磁极齿
233 贯通孔
234 纵槽
24 线圈
25 上绝缘件
251 磁极齿绝缘部
252 铁芯背部绝缘部
253 环状壁部
2531 座面
254 定位凸部
2541 (第一)窗部
255 钩部
2552 (第二)窗部
256 固定部件插入凹部
27 电路板
271 磁传感器
272 定位部
273 连接器
274 钩部插入部
275 固定部件插入部
276 中心开口部
28 轴承部
281 上轴承
282 下轴承
29 电枢
31 轴
32 转子保持架
321 中央部
322 筒状部
33 转子磁铁
61 固定部件(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以沿马达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作为上下方向。相对于定子铁芯以电路板侧为上侧来说明各部分的形状和位置关系。但是,这只是为了说明的方便而定义的上下方向,并不限定本发明所涉及的马达在使用时的姿势。
<1.马达的整体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马达例如装设于空调或者空气净化器以及冰箱等家电产品等,作为风扇或者泵的驱动源使用。并且可以作为分类机等工业设备的驱动源使用。但是本发明的马达也可为用于其他用途的马达。例如,本发明的马达也可装设于OA(办公自动化)设备、医疗设备以及汽车等,用于产生各种驱动力。以下,将装设了马达1的设备称为“驱动装置”。
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1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马达1的剖视图。如图1和图2示,马达1包括静止部2和旋转部3。静止部2固定于驱动装置(未图示)的框体。旋转部3被支承为相对于静止部2能够旋转。
本实施方式的静止部2包括上托架21、下托架22、定子铁芯23、线圈24、上绝缘件25、下绝缘件26、电路板27以及轴承部28。
上托架21保持定子铁芯23以及轴承部28(上轴承281)。上托架21呈有盖大致圆筒形状。上托架21为由金属制成的部件。上托架21通过使以锌为主要成分的金属熔融并注入到模具中进行成型的所谓的压铸法而获得。另外,制作方法也可不为压铸法而通过冲压法等其他加工方法进行加工。上托架21也可不由金属制成而由树脂制成。
下托架22保持定子铁芯23以及轴承部28(下轴承282)。下托架22呈有底大致圆筒形状。下托架22为由金属制成的部件。
下托架22通过使以锌为主要成分的金属熔融并注入到模具中进行成型的所谓的压铸法而获得。另外,制作方法也可不为压铸法而通过冲压法等其他加工方法进行加工。上托架21也可不由金属制成而由树脂制成。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为单体部件的下托架22保持定子铁芯23和轴承部28(下轴承282)。因此,能够将定子铁芯23和后述轴31相互精确地定位。
定子铁芯23以及线圈24为作为马达1的电枢发挥作用的部位。定子铁芯23由沿轴向(沿中心轴线J1的方向。下同)层叠硅钢板等电磁钢板而形成的层叠钢板构成。定子铁芯23具有环状的铁芯背部231和从铁芯背部231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多根磁极齿232。铁芯背部231通过被上托架21与下托架22夹持而被保持。除了轴向上部和轴向下部之外,铁芯背部231的外周面为马达1的外周面。定子铁芯23的各磁极齿232中的卷绕有线圈24的部位的周向宽度为铁芯背部231的径向宽度的两倍以下。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磁极齿232的个数为6根。
这里,定子铁芯23的外周面中的除了上端附近以及下端附近之外没有被下托架22以及上托架21覆盖,而是从下托架22以及上托架21露出。也就是说,与定子铁芯23的整个外周面被下托架22以及上托架21覆盖的情况相比,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铁芯23的外周面与下托架22以及上托架21在径向上的对置面积小。因此,即使下托架22以及上托架21为磁性体,磁通也不容易从定子铁芯23的外周面朝向托架22以及上托架21泄漏。因此,能够降低由于下托架22以及上托架21导致的铁损,从而能够提高马达1的能效。
在定子铁芯23的若干个铁芯背部231与磁极齿232之间的边界形成有贯通孔233。在本实施方式中,贯通孔233的个数为3个。优选贯通孔233以中心轴线为中心在周向上等间隔地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中心轴线观察时,贯通孔233隔着120度间隔配置。贯通孔233不限定为这种结构,也可为朝向径向内侧凹陷的槽。贯通孔233被后述固定部件61贯通。
在定子铁芯23的外周面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纵槽234。上托架21的突起部216以及下托架22的突起部228被插入纵槽234中或者与纵槽234嵌合。由此,上托架21以及下托架22在径向上以及周向上被定位。
线圈24通过将导线卷绕于磁极齿232的周围而构成。导线隔着绝缘件卷绕于磁极齿232。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线通过所谓的星形接线进行接线。因此,从线圈24引出U相、V相、W相以及公共线这四个端部。被引出的各端部分别被锡焊到电路板27。若通过电路板27向线圈24提供驱动电流,则在作为磁芯的磁极齿232产生径向的磁通。并且,通过磁极齿232与旋转部3侧的转子磁铁33之间的磁通的作用产生周向的转矩。其结果是,旋转部3相对于静止部2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旋转。
绝缘件包括上绝缘件25和下绝缘件26。上绝缘件25以及下绝缘件26为使定子铁芯23与线圈24电绝缘的由树脂制成的部件。上绝缘件25配置在定子铁芯23的上侧。下绝缘件26配置在定子铁芯23的下侧。换言之,在上绝缘件25与下绝缘件26之间夹着定子铁芯23。上绝缘件25覆盖磁极齿232的上表面。下绝缘件26覆盖磁极齿232的下表面。并且,上绝缘件25以及下绝缘件26覆盖磁极齿232的侧面。由上绝缘件25和下绝缘件26构成绝缘件。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线圈24从上绝缘件25以及下绝缘件26上卷绕到磁极齿232,绝缘件被固定到定子铁芯23。
上绝缘件25以及下绝缘件26具有介于磁极齿232与线圈24之间并使磁极齿232与线圈24电绝缘的部分。并且,上绝缘件25在线圈24的径向外侧具有在周向上连续的环状的铁芯背部绝缘部252。铁芯背部绝缘部252配置在线圈24的径向外侧。铁芯背部绝缘部252为在线圈24卷绕溃散时进行线圈24与其他部件之间的绝缘的部位。将定子铁芯23、线圈24、上绝缘件25以及下绝缘件26的组装体定义为电枢29。关于上绝缘件25以及下绝缘件26的详细结构将在下文叙述。
图3是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1取下上托架21的状态的俯视图。如图3所示,电路板27为具有用于从外部电源向线圈24提供驱动电流的配线的基板。电路板27在俯视时呈大致圆板形状。电路板27的外形与后述上绝缘件25的外形大致一致。电路板27固定于为上绝缘件25的上表面的座面上。并且,在电路板27的下表面设置有用于检测旋转部3的转速的磁传感器271。磁传感器271例如使用霍尔元件。
如图2所示,轴承部28为将旋转部3的轴31支承为能够自由旋转的部件。轴承部28由上轴承281和下轴承282构成。上轴承281保持在上托架21的保持部212的内周面2121。下轴承282被保持在下托架22。轴承部28例如使用借助球体使外圈和内圈相对旋转的球轴承。但是轴承部28也可以使用滑动轴承或者流体轴承等其他方式的轴承。
本实施方式的旋转部3具有轴31、转子保持架32以及转子磁铁33。轴31为沿中心轴线J1朝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大致圆柱状的部件。轴31被上述轴承部28支承并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旋转。轴31的下端部朝向下托架22的下方突出。并且,轴31的上端部朝向电路板27的上方突出。轴31的下端部或者上端部借助齿轮等动力传递机构与驱动装置的驱动部连接。但是,驱动装置的驱动部也可被轴31直接驱动。
转子保持架32为在定子铁芯23以及线圈24的径向内侧与轴31一起旋转的部件。本实施方式的转子保持架32由快削钢构成。转子保持架32通过切削而成形。转子保持架32的截面呈大致H形状,且转子保持架32具有中央部321和筒状部322。中央部321位于转子保持架32的轴向中央,且轴31被压入到中央部321的内周面。筒状部322为位于中央部321的径向外侧且朝向中央部321的轴向上侧以及轴向下侧延伸的大致圆筒状的部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子保持架32的截面设置成大致H形状,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通过多个部件构成转子保持架32。例如,也可通过冲压方法获得有底圆筒状的转子保持架32。并且,也可通过层叠磁性钢板而获得转子保持架32。并且,也可通过烧结而获得转子保持架32。并且,也可通过将层叠磁性钢板而形成的部件和通过冲压加工而获得的有盖大致圆筒状的部件组合而获得转子保持架32。并且,也可通过树脂模制而获得转子保持架32。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所谓的SPM型(表面磁铁型)转子,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为所谓IPM型(埋入磁铁型)转子。在为IPM转子的情况下,优选通过层叠磁性钢板而获得转子保持架32。
转子磁铁33为圆筒形状,并且转子磁铁33固定在转子保持架32的外周面。转子磁铁33的径向外侧的面成为与定子铁芯23以及线圈24在径向对置的磁极面。转子磁铁33被磁化成N极的磁极面和S极的磁极面在周向上交替排列。另外,关于转子磁铁33也可取代圆筒形状的磁铁而将多个磁铁配置成N极和S极在周向上交替排列。并且,如上所述,也可将转子磁铁33埋入转子保持架32作为IPM型转子。
<2.关于电路板>
图4是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1取下上托架21以及电路板27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如图3以及图4所示,电路板27在俯视时呈大致圆板形状。在电路板27的外周面设置有从外周朝向径向内侧凹陷的缺口。这些缺口为定位部272。后述上绝缘件25的定位凸部254被插入到定位部272中。由此,在电路板27要相对于上绝缘件25移动时,凸部254与定位部272接触从而限制了电路板27的移动。其结果是,能够精确地进行上绝缘件25与电路板27在周向上以及径向上的定位。定位部272具有:缺口的径向宽度较小的定位宽度狭小部2721;和位于定位宽度狭小部2721的周向中央且缺口的径向宽度比定位宽度狭小部2721大的定位宽度宽阔部2722。更为详细地说,定位凸部254被插入到定位宽度狭小部2721中。另外,定位部272也可为贯通孔。并且,线圈24的导线的端穿过定位部272而被引出到电路板27的上表面,并被锡焊到设置在电路板27的上表面的焊盘。
并且,在电路板27的上表面设置有连接器273。马达1通过连接器273获得驱动电流。
并且,在电路板27的外周面设置有从外周朝向径向内侧凹陷的缺口。该缺口为钩部插入部274。钩部插入部274构成透过部的一部分。在电路板27的上表面中的与钩部插入部274相邻的区域设置有焊盘。后述上绝缘件25的钩部255被插入到钩部插入部274中。钩部插入部274具有:缺口的径向宽度小的钩部插入宽度狭小部2741;和钩部插入宽度宽广部2742,所述钩部插入宽度宽广部2742与钩部插入宽度狭小部2741相邻配置,并且径向宽度比钩部插入宽度狭小部2741的径向宽度大。更为详细地说,钩部255被插入到钩部插入宽度狭小部2741中。
在电路板27的外周面设置有从外周朝向径向内侧凹陷的缺口。该缺口为固定部件插入部275。固定部件插入部275具有与后述固定部件(螺丝61)的螺纹部在俯视时的投影形状对应的面。
在轴向开口的中心开口部276位于电路板27的中央。轴31以及后述上托架21的保持部212、上轴承281位于中心开口部的径向内侧。
另外,需要将配线图案配置在与电路板27的边缘隔着一定距离的位置。因此设置于电路板27的孔或者缺口少的情况更有益于扩大电路板27的配线面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扩大定位部272和钩部插入部274这样的供凸部插入的部位(透过部)来作为导线引出用缺口。由此,能够扩大电路板27的配线面积。
本技术在将控制集成电路、交流-直流转换器、编码器以及连接器等较大的电子元件安装到电路板的情况下、为了向基板流过大电流而扩展配线图案的宽度的情况下以及需要将电路板自身的面积缩小的情况下特别有用。
<3.关于上托架以及上绝缘件>
首先,对上托架21进行详细叙述。图5是上托架21的立体图。如图2至图5所示,上托架21具有盖部211、保持部212、上突出部213、贯通孔214以及开口215。盖部211呈平板状,且位于电路板27的轴向上侧。保持部212为位于盖部211的径向内侧且朝向轴向上侧开口的凹部。保持部212具有圆筒状的内周面2121和圆环状的顶面2122。内周面2121与上轴承281的外圈的外周面接触。顶面2122与上轴承281的外圈的上端面接触。由此,保持部212保持上轴承281。并且,上轴承281的外周面的直径比电路板27的中心开口部276的直径小。并且,由于保持部212的轴向下端位于比电路板27的轴向上端靠轴向下侧的位置,因此能够将马达1薄型化。
上突出部213从盖部211的径向外侧朝向轴向下方突出。上突出部213呈大致环状。并且,上突出部213呈大致圆筒状。上突出部213的内周面与定子铁芯23的上侧的外周面接触。由此,能够提高中心轴线J1与上轴承281之间的同轴精度。并且,能够提高上托架21的刚性。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铁芯23被插入到上突出部213中。但是,不限于插入,也可轻压入。上突出部213的内周面也可与电路板27的外周面或者绝缘件25的外周面接触。通过上突出部213的内周面与电路板27或者上绝缘件25接触,能够提高上托架21的刚性。
在盖部211上的径向外侧部沿周向配置有多个贯通孔214。在本实施方式中,贯通孔214的个数为三个。
并且,在电路板27上安装有发热量较大的电子元件的情况下,优选以上托架21与该电子元件对置的方式配置。由此,能够使电子元件与上托架21之间的距离靠近。其结果是,由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能够从上托架21散发。并且,也可在电子元件与盖部211之间存在硅等导热材料。由此,能够进一步促进电子元件的散热效果。另外,作为发热量较大的电子元件,例如可列举场效晶体管(FET)。
开口215为配置在盖部211的贯通孔。安装到电路板27上的连接器273从开口215露出。通过穿过开口215与连接器273连接来向马达1提供电力。
参照图4对上绝缘件25的形状进行详细叙述。上绝缘件25具有磁极齿绝缘部251和铁芯背部绝缘部252。磁极齿绝缘部251覆盖各磁极齿232的上表面以及侧面。铁芯背部绝缘部252呈环状,并且将各磁极齿绝缘部251连接。在各磁极齿绝缘部251的径向内端设置有朝向轴向上侧突出的板部2511。铁芯背部绝缘部252在线圈24的径向外侧朝向轴向上方延伸。铁芯背部绝缘部252的上端面位于比线圈24靠轴向上侧的位置。由此,能够防止线圈24与电路板27或者与上托架21等其他部件干涉。
铁芯背部绝缘部252具有环状壁部253、定位凸部254、钩部255以及固定部件插入凹部256。环状壁部253为从铁芯背部绝缘部252的径向外端沿轴向突出的大致环状的壁。环状壁部253的上表面为座面2531,且为与中心轴线大致垂直的平面。座面2531与电路板27的下表面接触。更加具体地说,座面2531与电路板27的外缘附近的下表面接触。环状壁部253的外端位于比定子铁芯23的外端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因此,定子铁芯23的位于比环状壁部253靠径向外侧的部位为朝向轴向上侧露出的上铁芯背部露出部41。
定位凸部254在径向上位于与环状壁部253大致相同的位置且比座面2531朝向轴向上侧突出。并且,定位凸部254位于比电路板27的上表面靠轴向下侧的位置。因此,定位凸部254容纳于电路板27的定位部272中。由此,如后所述,即使在上托架21的盖部211的下表面与电路板27的上表面接触时,定位凸部254也不会与上托架21接触。因此,电路板27被牢固地固定。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位凸部254在周向上隔着间隔设置有三处。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三处定位凸部254,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设置一处、两处或者四处以上定位凸部。
定位凸部254在俯视时的形状与定位部272大致相同,也就是说定位凸部254呈沿着定位部272的轮廓的形状。由此,能够相对于上绝缘件25精确地定位电路板27。
并且,更加优选定位凸部254的周向两端面与定位部272的周向端面接触。并且,定位凸部254的径向端面与定位部272的径向端面接触。由此,能够相对于上绝缘件25精确地定位电路板27。但是,只要定位凸部254的一部分的端面与定位部272的端面接触,就能够精确地进行定位。若能够相对于上绝缘件25精确地定位电路板27,在后述锡焊导线的工序中,能够在避免将导线夹在上绝缘件25与电路板27之间的情况下进行锡焊。
被朝向轴向下侧切除一部分而成的第一窗部2541位于定位凸部254的周向中央。但是,第一窗部2541也可与定位凸部254相邻地配置。第一窗部2541的下端的轴向位置位于比磁极齿绝缘部251的板部2511的上端靠下侧的位置。
钩部255的一部分位于距中心轴线的距离与环状壁部253的一部分距中心轴线的距离相同的位置,并且钩部255为从铁芯背部绝缘部252沿轴向突出的部位。钩部255在周向上位于与磁极齿绝缘部251不同的位置。钩部255的轴向上端位于比电路板27的上表面靠上侧的位置,且比座面2531以及定位凸部254朝向轴向上侧突出。钩部255在其上侧具有钩状的部位2551。钩状的部位2511朝向径向内侧突出。钩状的部位2511的下表面与电路板27的上表面接触或者隔着间隙与电路板27的上表面对置。
环状壁部253被朝向轴向下侧切除而形成的第二窗部2552位于与钩部255在周向上相邻的位置。第二窗部2552的下端的轴向位置位于比磁极齿绝缘部251的板部2511的上端靠下侧的位置。
另外,定位凸部254以及钩部255为凸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窗部2532、窗部2552以间隔60度配置于四处,间隔120度配置于三处(其中的两处与间隔60度配置的窗部2532、窗部2553重复)的方式一共配置有五处。因此无论是利用星形接线的方式进行接线,还是利用三角形接线的方式进行接线,都能够引出导线。因此,即使在变更接线方法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通用的上绝缘件25。但是,若只利用星形接线的方法进行接线的话,则窗部2532、窗部2522在周向上配置于四处即可。
固定部件插入凹部256为从铁芯背部绝缘部252的外缘朝向径向内侧凹陷的凹陷部。螺丝61被插入固定部件插入凹部256中。固定部件插入凹部256也可不为朝向径向内侧凹陷的凹陷部,而为朝向轴向上侧开口的孔。
<4.关于下托架以及下绝缘件>
首先,对下托架22进行详细叙述。图6是下托架22的立体图。如图6所示,下托架22包括下盖部221、下保持部222、下突出部223、下固定部件容纳部224、下横肋225、下纵肋226以及下凹部227。下托架22为有盖圆筒形状。下盖部221呈大致圆环平板状。下保持部222为位于下盖部221的径向内侧且朝向轴向下侧开口的凹部。下保持部222具有圆筒状的内周面2221和圆环状的顶面2222。内周面2221与下轴承282的外圈的外周面接触。顶面2222隔着弹簧与下轴承282的外圈的下端面接触。由此,下保持部222保持下轴承282。
下突出部223从下盖部221的径向外侧朝向轴向上方突出。下突出部223呈大致环状。并且,下突出部223呈大致圆筒形状。下突出部223的上方的内周面与定子铁芯23的外周面接触。由此,能够提高中心轴线J1与下轴承282之间的同轴精度。并且,能够将下托架22与定子铁芯23牢固地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铁芯23被插入到下突出部223中。但是不限定为插入,也可轻压入。并且,下突出部223的上表面与定子铁芯23的铁芯背部231直接接触。下绝缘件26没有覆盖铁芯背部231的径向外侧的区域。也就是说,铁芯背部231在下绝缘件26的径向外侧具有铁芯背部露出部42。在铁芯背部露出部42,下突出部223的上表面和铁芯背部231直接接触。由此,抑制了下托架22相对于定子铁芯23在轴向定位的精度降低。
在下盖部221上的径向外侧部沿周向配置有多个下固定部件容纳部224。在本实施方式中,下固定部件容纳部224的个数为三个。下固定部件容纳部224也可配置在与上托架的贯通孔214在周向上一致的位置。固定部件61被插入到各下固定部件容纳部224中。在本实施方式中,下固定部件容纳部224为袋状孔,其没有贯通,但是下固定部件容纳部224也可为贯通孔。
下横肋225设置在下盖部221的上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下横肋225的个数为六个。下横肋225呈放射状延伸,且配置在俯视时与下固定部容纳部224重叠的位置。由此,即使配置有下固定部件容纳部224,也能够防止下托架22的刚性下降。并且,下横肋225的呈放射状延伸的部位在下托架22的中央连接为环状。下横肋225的环状的部位与下保持部222相连。由此,能够提高下托架22的刚性。并且,下横肋225在俯视时配置在与多个孔重叠的位置(无图示),该多个孔用于对设置在下盖部221的下表面的驱动装置进行固定。由此,即使配置了孔,也能够防止下托架22的刚性下降。
并且,下纵肋226设置在下突出部223的内表面,且以沿轴向延伸的方式设置。下纵肋226与下横肋225连续地形成。由此,能够提高下托架22的刚性。在本实施方式中,下纵肋226与下横肋225的个数相同,都为六个。在下纵肋226的周向之间设置有朝向径向外侧凹陷的下凹部227。在下凹部227的下方,下纵肋226在周向上连接成环状。下纵肋226的环状的部位与下盖部221相连。
图7是下绝缘件26以及定子铁芯23的俯视图。图8是从马达1取下下托架22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参照图7以及图8对下绝缘件26的形状进行详细叙述。下绝缘件26具有下磁极齿绝缘部261和下铁芯背部绝缘部262。下磁极齿绝缘部261覆盖各磁极齿232的下表面以及侧面。下铁芯背部绝缘部262呈环状且将各下磁极齿绝缘部261连接。下铁芯背部绝缘部262的外周面的径向位置与铁芯背部231的下部的外周面的径向位置大致一致。也就是说,铁芯背部231的大径部位的下表面未被下铁芯背部绝缘部262覆盖而露出。铁芯背部231的大径部位的下表面为上述铁芯背部露出部42。下磁极齿绝缘部261在其径向内端具有沿轴向突出的板部2611。板部2611为在周向上延伸的板状的壁。板部2611与线圈24的内端在径向对置。下铁芯背部绝缘部262具有从覆盖铁芯背部231的面朝向沿轴向远离该面的方向突出的下铁芯背部绝缘突出部2621。下铁芯背部绝缘突出部2621以在周向上成为壁的方式设置。
下铁芯背部绝缘突出部2621具有缺口部2622、线圈引导壁2623、连接线引导壁2624、连接壁2625以及连接线保持部2626。缺口部2622是指将下铁芯背部绝缘突出部2621在周向上连续而成的壁的一部分切除而形成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下铁芯背部绝缘突出部2621在周向上连续而成的壁的部分为线圈引导壁2623、连接线引导壁2624以及连接壁2625。详细地说,缺口部2622设置在下铁芯背部绝缘突出部2621中的与下磁极齿绝缘部在径向上对置的部位。定子铁芯23的固定部件配置部44以及固定部件61位于缺口部2622的径向外侧。也就是说,缺口部2622与固定部件61在径向上对置。换言之,下铁芯背部绝缘突出部2621中的与固定部件61在径向上对置的部位具有被切除而成的缺口部2622。在缺口部2622的周向两端配置有线圈引导壁2623。缺口部2622的周向宽度设置得比卷绕有导线的磁极齿232的周向宽度窄。换言之,下铁芯背部绝缘突出部2621在除了缺口部2622以外的部位是连续地形成的。由此,能够提高下绝缘件26的刚性。
线圈引导壁2623位于磁极齿绝缘部261的径向外侧。线圈引导壁2623位于比后述连接线引导壁2624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线圈引导壁2623的径向内表面与通过将导线卷绕到磁极齿232而构成的线圈24的径向外侧对置。优选线圈引导壁2623的径向内表面与线圈24的径向外侧接触。线圈24通过向磁极齿232卷绕多层导线而构成。也就是说,需要通过绝缘件或者其他部件来防止多层导线的卷绕溃散。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部件配置部44以及固定部件61位于线圈24的径向外侧。在万一发生线圈24卷绕溃散的情况下,在组装马达时,固定部件配置部44与线圈在俯视时有可能重叠。也就是说,在那种情况下,无法将固定部件61插入到固定部件配置部44中。并且在固定部件61插入到固定部件配置部44后,在因固定变化而造成线圈24卷绕溃散的情况下,固定部件61有可能与线圈24接触。在固定部件61由导电体形成的情况下,无法维持绝缘耐力。通过设置线圈引导壁2623能够防止线圈24向径向外侧卷绕溃散。
连接线引导壁2624与线圈引导壁2623以连为一体的方式设置。也就是说,线圈引导壁2623与连接线引导壁2624借助连接壁2625而连接。通过借助连接壁2625将线圈引导壁2623与连接线引导壁2624连接,提高了线圈引导壁2623的刚性。其结果是,即使由于卷绕导线而向铁芯背部绝缘突出部2621作用张力,也能够防止铁芯背部绝缘突出部2621倾倒。线圈引导壁2623位于比连接线引导壁2624靠径向内侧的位置。连接线引导壁2624的径向厚度比线圈引导壁2623的径向厚度薄。
连接线引导壁2624为引导从线圈24导出的连接线的壁状的部位。连接线引导壁2624从覆盖铁芯背部的面朝向沿轴向远离该面的方向突出。在连接线引导壁2624的径向内侧设置有连接线保持部2626。连接线保持部2626以径向外表面支承连接线。连接线引导壁2624的内壁与连接线保持部2626在径向对置。作为连接线的导线被配置在连接线引导壁2624与连接线保持部2626之间并被引导。在连接线保持部2626的轴向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斜面。这是因为:在将作为连接线的导线插入到连接线引导壁2624与连接线保持部2626之间时,能够利用斜面引导导线,从而提高操作性。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线集中于下托架22侧。因此,在配置有电路板27的上托架21侧不形成连接线。其结果是,在电路板27的配线图案的配置中不必考虑连接线,从而提高了设计电路的自由度。
如上所述,下托架22固定在定子铁芯23,但是下托架22也可固定在下绝缘件26。对这种情况下的下托架22和下绝缘件26之间的固定进行说明。下托架22的内表面与下绝缘件26的铁芯背部绝缘突出部2621的外表面通过抵接而固定。线圈引导壁2623的径向外表面与下纵肋226的内表面抵接。连接线引导壁2624的下端面与下凹部227的下表面抵接。线圈引导壁2623的下端面与下横肋225的上表面抵接。连接线引导壁2624的下端面与下凹部227的上表面抵接。下纵肋226的周向侧面中的至少一方与连接壁2625对置。下突出部223配置在铁芯背部绝缘突出部2621的径向外侧。下突出部223的上端与定子铁芯23的铁芯背部231的下端抵接。由此,下托架22和下绝缘件26被定位。
<5.关于下绝缘件与固定部件>
在图7中,通过将固定部件61插入到固定部件配置部44中,将上托架21、电枢29以及下托架22固定。固定部件配置部44的径向内端位于比线圈引导壁2623的外表面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固定部件配置部44的径向内端位于比线圈引导壁2623的内表面靠径向外侧的位置。铁芯背部绝缘部262具有凹部2627。凹部2627位于固定部件配置部44的周缘且朝向径向内侧凹陷。换言之,凹部2627沿固定部件配置部44的周缘朝向径向内侧凹陷。由于下绝缘件26和定子铁芯23为批量产品,因此以具有一定尺寸公差的状态成型。因此,在将两者组合时,通过设置凹部2627,能够防止下铁芯背部绝缘部262与固定部件配置部44在俯视时重叠。也就是说,在固定部件61插入到了固定部件配置部44中时,能够防止固定部件61与下绝缘件26接触。凹部2627的径向内端位于比线圈引导壁2623的内表面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由此,由于线圈24被容纳在比线圈引导壁2623的内表面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因此能够可靠地使线圈24与定子铁芯23绝缘。
这里,凹部2627的径向内端位于比线圈引导壁2623的外表面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因此,在不存在缺口部2622的情况下,设想会存在以下问题:在线圈引导壁2623的径向的壁厚沿凹部2627配置的情况下,线圈引导壁2623的径向内表面朝向径向内侧突出。也就是说,卷绕导线的区域变窄,占积率变差。由此,存在马达效率下降的担忧。并且,在将导线卷绕到磁极齿232时,导线与线圈引导壁2623的上表面接触的危险性升高,有产生导线断线的危险。另外,线圈引导壁2623的径向外表面沿凹部2627朝向径向内侧凹陷,在线圈引导壁2623的径向内表面未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情况下,在线圈引导壁2623的与凹部2627在径向上重叠的区域,径向的壁厚变小。在线圈24与线圈引导壁2623的径向内表面接触时,在线圈的周向中央,使线圈引导壁2623朝向径向外侧地按压线圈引导壁2623的力较强。也就是说,在线圈引导壁2623与凹部2627在径向上重叠的部位容易朝向径向内侧弯曲。因此,有可能存在线圈引导壁2623与固定部件配置部44在俯视时重叠,从而无法插入固定部件61的担忧。在通过注射成型而形成下绝缘件26时,线圈引导壁2623的径向的壁厚较薄的部位具有由于树脂未充分填充到模具型腔内而导致成型精度不稳定的问题。
并且,也可使凹部2627的边沿与铁芯背部绝缘突出部2621的内端边沿在俯视时大致一致。也可使铁芯背部绝缘突出部2621的构成缺口部2622的周向侧面在俯视与凹部2627的一部分一致。若以这种方式构成,则能够进一步防止线圈24卷绕溃散。
<6.关于电枢和电路板的组装>
接下来,对电枢29、电路板27以及上托架21、下托架22的组装工序进行说明。另外,将定子铁芯23、线圈24、上绝缘件25以及下绝缘件26的组装体定义为电枢29。
首先,从上绝缘件25的窗部2541、2552将线圈24的U、V、W以及公共线的各端部朝向径向外侧引出。由此,即使将电路板27放置在电枢29上,导线也不会被夹在上绝缘件25与电路板27之间。
接下来,将电路板27放置到电枢29的上绝缘件25的座面2531上。此时,以将定位凸部254插入到电路板27的定位部272中的方式放置。由此,能够精确地进行电路板27相对于电枢29的定位。由此,能够精确地配置安装在电路板27上的磁传感器271。并且,将钩部255插入到电路板27的钩部插入部274中。钩部255发生弹性变形,从而部位2551与电路板27的上表面接触或者在轴向上隔着间隙对置。由此,能够限制电路板27相对于电枢29在轴向上移动,从而能够临时固定电路板27。
此时,各窗部2541、2552与钩部插入部274以及固定部件插入部275在周向上的位置一致。优选各窗部2541、2552与钩部插入宽度宽阔部2742以及固定部件插入宽度宽阔部2752在周向上的位置一致。由此,能够提高下述锡焊的可操作性。
接下来,将引出的各端部锡焊到位于电路板27的上表面上的焊盘。此时,一部分焊盘与钩部插入部274、固定部件插入部275相邻地配置。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锡焊。
接下来,将上托架21放置到电路板27上。并且,上托架21的突出部213的内周面以与定子铁芯23的上侧小径部43接触的方式放置。由此,能够精确地进行上托架21与电枢29在周向上以及径向上的定位。其结果是,能够精确地配置电枢29与被上托架21支承的上轴承部281之间的同轴度。并且,此时,贯通孔214、固定部件插入部275以及固定部件插入凹部256在俯视时的位置一致。由此,能够容易地贯通插入螺丝61。
并且,将下托架22放置在电枢29的下侧。此时,线圈引导壁2623的外表面以与下纵肋226的内表面抵接的方式配置。并且,连接线引导壁2624的下端面以与下凹部227的下表面抵接的方式配置。通过以这种方式配置,能够容易地进行下托架22在周向上的定位。
最后,通过螺丝61将上托架21、电路板27、电枢29以及下托架26固定。具体地说,螺丝61贯通上托架21的贯通孔214、上绝缘件25的固定部件插入凹部256、定子铁芯23的贯通孔233以及下绝缘件26的凹部2627,且固定到下托架22的下固定部件容纳部224中。
由此,定子铁芯23的上端面与上托架21的突出部213的下端面接触。并且,定子铁芯23的下端面与下托架22的上端面接触。并且,电路板27夹在上托架21与铁芯背部绝缘部252之间。其结果是,能够将电路板27以及上托架21牢固地固定到电枢29。
并且,上轴承281位于比螺丝61的下端靠轴向上侧的位置。由此,能够延长上轴承281与下轴承282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稳定地支承轴31。
<7.变形例>
以上对本发明所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以下各变形例所示,也有可能存在不具有固定部件61的实施方式。也就是说,通过压入、粘接、铆接、焊接等方法进行上托架以及下托架与电枢之间的固定。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与具有固定部件61的实施方式通用的电枢29。并且,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算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在下绝缘件存在缺口,也能够防止线圈卷绕溃散。
<7-1变形例1>
例如,图9是表示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在以下说明中,以与上述本发明所例示的实施方式不同之处为中心进行说明。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上托架以及下托架分别通过冲裁钢板进行成型的所谓的冲压法而获得。并且,本实施方式的转子保持架通过将有底圆筒形状的上转子保持架部件与下转子保持架部件背对背配置而构成。也就是说,上转子保持架部件的底面与下转子保持架部件的底面隔着微小的间隙对置配置。上转子保持架部件以及下转子保持架部件分别通过冲裁钢板进行成型的所谓的冲压方法而获得。
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铁芯通过压入到上突出部中而与上托架相固定。但是不限定为压入,也可通过插入粘接或者焊接进行固定。在上托架与定子铁芯通过插入粘接或者焊接而固定时,突出部的内周面也可与电路板的外周面或者上绝缘件的外周面接触。通过突出部的内周面与电路板或者上绝缘件接触,能够提高上托架21的刚性。并且,定子铁芯通过压入到下突出部而与下托架22相固定。但是,不限定为压入,也可通过插入粘接或者焊接而固定。
<7-2.变形例2>
例如,图10是表示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如图10所示,下托架22A覆盖电枢29的外周面。更为具体地说,本实施方式中的下托架22A的轴向长度比定子铁芯23的轴向长度长。并且,下托架22A的轴向长度比上绝缘件25与下绝缘件26的轴向长度之和长。更为具体地说,下托架22A的下突出部223A的轴向长度比上绝缘件25与下绝缘件26的轴向长度之和长。在下托架22A的下突出部223A的上侧形成有固定后述上托架21A的铆接部224A。上托架21A呈大致圆板形状且没有上突出部213A。上托架214通过铆接部224A的塑性变形而固定于下托架。也可通过这种方式形成外壳。
如此一来,通过利用外壳覆盖电枢29的整个外侧区域,能够抑制在马达内部产生的振动或者噪音。并且,能够防止灰尘进入到马达的内部。
<7-3.变形例3>
例如,图11是表示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如图11所示,下托架22B的下保持部222B朝向轴向上侧大幅延伸。并且,下保持部222B除了保持下轴承282B以外还保持上轴承281B。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没有上托架,电路板27是露出的。但是也能够取代上托架而配置覆盖电路板的部件。
并且,作为本申请的另一其他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下托架22C也可由内下托架22C1和外下托架22C2这两个部件构成。
<7-4.其他变形例>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于三相无刷马达,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使用单相或者两相无刷马达。并且,也可使用于具有电刷和换向器的有刷马达。并且,也可使用于步进马达等其他类型马达。
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呈环状,但是并不限定于此。突出部也可呈平板状等其他形状。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上轴承位于中心开口部的径向内侧的方式设置上托架21的形状,但是并不限定于此。
并且,被旋转物既可固定在轴31的上侧和下侧中的任意一侧,也可固定于轴31的上侧和下侧双方。并且,上绝缘件25和下绝缘件26也可颠倒配置。
并且,上述实施方式或者变形例中出现的各要素在不产生矛盾的范围可以进行适当组合。

Claims (17)

1.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该马达包括:
轴,其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且被轴承部件支承为能够旋转;
转子磁铁,其与所述轴一起旋转;
电枢,其位于所述转子磁铁的径向外侧;
上托架,其配置在所述电枢的轴向上侧,且在径向中央保持将轴支承为能够旋转的上轴承;
下托架,其配置在所述电枢的轴向下侧,且在径向中央保持将轴支承为能够旋转的下轴承;以及
固定部件,其上下延伸,且将所述电枢固定到所述上托架以及下托架,
所述电枢包括:
定子铁芯,其具有环状的铁芯背部和从所述铁芯背部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磁极齿;
绝缘件,其覆盖所述定子铁芯的所述磁极齿的至少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及
线圈,其通过将导线隔着所述绝缘件卷绕到所述磁极齿上而构成,
所述绝缘件具有:
磁极齿绝缘部,其覆盖所述磁极齿;以及
铁芯背部绝缘部,其与所述磁极齿绝缘部相连,并且至少覆盖所述铁芯背部的上下端面的一部分,
所述定子铁芯在所述磁极齿的径向外侧具有固定部件配置部,该固定部件配置部为供所述固定部件沿轴向贯通的贯通孔或者从径向外侧朝向内侧凹陷的缺口,
所述铁芯背部绝缘部还具有铁芯背部绝缘突出部,该铁芯背部绝缘突出部从覆盖所述铁芯背部的面朝向沿轴向远离该面的方向突出,并且径向内表面位于比所述固定部件配置部的径向内端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所述铁芯背部绝缘突出部中的与所述固定部件在径向上对置的部位具有被切除而成的缺口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托架呈有盖圆筒形状,
所述铁芯背部绝缘突出部具有:
线圈引导壁,其位于所述磁极齿绝缘部的径向外侧;以及
连接线引导壁,其与所述线圈引导壁相连且引导连接线,
所述线圈引导壁的外表面和所述连接线引导壁的外表面与所述下托架的内表面对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引导壁与所述连接线引导壁通过连接壁相连,
所述线圈引导壁位于比所述连接线引导壁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铁芯背部绝缘突出部还具有连接线保持部,
所述连接线引导壁的内壁与所述连接线保持部在径向对置,
所述导线被配置在所述连接线引导壁与所述连接线保持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引导壁的径向内表面与所述线圈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托架在内表面具有沿轴向延伸的肋,
所述肋的内表面与所述线圈引导壁的外表面在径向对置。
7.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托架在内表面具有沿轴向延伸的肋,
所述肋的周向侧面的至少一方与所述连接壁对置。
8.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线引导壁的径向厚度比所述线圈引导壁的径向厚度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缺口部的周向宽度比卷绕有所述导线的所述磁极齿的周向宽度窄。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件配置部的径向内端位于比所述线圈引导壁的外表面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铁芯背部绝缘部具有沿所述固定部件配置部的周缘朝向径向内侧凹陷的凹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的径向内端位于比所述线圈引导壁的内表面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的边沿与所述铁芯背部绝缘突出部的内端的边沿在俯视时一致。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铁芯背部绝缘突出部的构成所述缺口部的周向侧面在俯视时与所述凹部的一部分一致。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缺口部被切除至所述铁芯背部绝缘突出部的根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托架具有环状的下突出部,
在所述铁芯背部绝缘部的径向外侧具有铁芯背部露出部,在该铁芯背部露出部,所述下突出部的上表面与所述铁芯背部直接接触。
17.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该马达包括:
轴,其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且被轴承部件支承为能够旋转;
转子磁铁,其与所述轴一起旋转;
电枢,其位于所述转子磁铁的径向外侧;
上托架,其配置在所述电枢的轴向上侧,且在径向中央保持将轴支承为能够旋转的上轴承;以及
下托架,其配置在所述电枢的轴向下侧,且在径向中央保持将轴支承为能够旋转的下轴承,
所述电枢包括:
定子铁芯,其具有环状的铁芯背部和从所述铁芯背部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磁极齿;
绝缘件,其覆盖所述定子铁芯的所述磁极齿的至少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及
线圈,其通过将导线隔着所述绝缘件卷绕到所述磁极齿上而构成,
所述绝缘件具有:
磁极齿绝缘部,其覆盖所述磁极齿;以及
铁芯背部绝缘部,其与所述磁极齿绝缘部相连,并且至少覆盖所述铁芯背部的上下端面的一部分,
所述定子铁芯在所述磁极齿的径向外侧具有固定部件配置部,该固定部件配置部为供所述固定部件沿轴向贯通的贯通孔或者从径向外侧朝向内侧凹陷的缺口,
所述铁芯背部绝缘部还具有铁芯背部绝缘突出部,该铁芯背部绝缘突出部从覆盖所述铁芯背部的面朝向沿轴向远离该面的方向突出,且径向内表面位于比所述固定部件配置部的径向内端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在所述铁芯背部绝缘突出部具有被切除而成的缺口部。
CN201410267160.2A 2013-07-02 2014-06-16 马达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833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39027A JP6229331B2 (ja) 2013-07-02 2013-07-02 モータ
JP2013139028A JP6248433B2 (ja) 2013-07-02 2013-07-02 モータ
JP2013-139028 2013-07-02
JP2013-139027 2013-07-02
JP2014-004545 2014-01-14
JP2014004545A JP6330333B2 (ja) 2014-01-14 2014-01-14 モー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83336A true CN104283336A (zh) 2015-01-14
CN104283336B CN104283336B (zh) 2017-07-14

Family

ID=51928390

Famil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20180.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67846U (zh) 2013-07-02 2014-06-16 马达
CN201410267160.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83336B (zh) 2013-07-02 2014-06-16 马达
CN201410277812.0A Active CN104283392B (zh) 2013-07-02 2014-06-20 马达以及直流无刷马达
CN201410277424.2A Active CN104283391B (zh) 2013-07-02 2014-06-20 马达
CN201420330765.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05896U (zh) 2013-07-02 2014-06-20 马达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20180.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67846U (zh) 2013-07-02 2014-06-16 马达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77812.0A Active CN104283392B (zh) 2013-07-02 2014-06-20 马达以及直流无刷马达
CN201410277424.2A Active CN104283391B (zh) 2013-07-02 2014-06-20 马达
CN201420330765.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05896U (zh) 2013-07-02 2014-06-20 马达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4) US9929614B2 (zh)
CN (5) CN203967846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00668A (zh) * 2015-04-29 2018-08-14 深圳市大疆灵眸科技有限公司 电机、动力装置及使用该动力装置的无人飞行器
CN108880125A (zh) * 2018-08-08 2018-11-23 江苏朗信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的控制器组件
CN109716628A (zh) * 2016-09-16 2019-05-03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CN110323911A (zh) * 2018-03-30 2019-10-11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致动器
CN110971063A (zh) * 2018-09-28 2020-04-07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CN112018927A (zh) * 2019-05-31 2020-12-01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以及电气产品
CN113131679A (zh) * 2021-03-24 2021-07-16 捷和电机制品(深圳)有限公司 电机线架及电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29614B2 (en) * 2013-07-02 2018-03-27 Nidec Corporation Motor with integrated slot liner and bobbin with guides for conductor coils
CN105099013B (zh) * 2014-04-23 2019-05-03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电机定子组件及应用该定子组件的电机
US10211695B2 (en) * 2015-02-27 2019-02-19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Wuerzburg Stator component group for an electric motor
KR101940682B1 (ko) * 2015-04-07 2019-01-22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스테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모터
DE112016003666T5 (de) 2015-08-10 2018-05-03 Nidec Corporation Motor
WO2017026492A1 (ja) 2015-08-10 2017-02-16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6472375B2 (ja) 2015-12-25 2019-02-20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モータ
ES2622300B1 (es) * 2016-03-15 2018-01-09 Benet SAFONT MARESMA Motor eléctrico axial.
EP3858551A1 (en) 2016-03-30 2021-08-04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Brushless motor for a power tool
JP6635338B2 (ja) * 2016-04-15 2020-01-22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回転装置
EP3255759A1 (en) * 2016-06-10 2017-12-13 Goodrich Control Systems Stator assembly
EP3316454A1 (de) * 2016-10-25 2018-05-02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Wickelstütze und stator
JP6412089B2 (ja) 2016-12-01 2018-10-24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2018157613A (ja) * 2017-03-15 2018-10-04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2019068585A (ja) * 2017-09-29 2019-04-25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送風装置、及び、掃除機
WO2019082668A1 (ja) * 2017-10-27 2019-05-02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および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JP2020039218A (ja) * 2018-09-04 2020-03-12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モータのステータ構造及びモータ
CN108923565B (zh) * 2018-09-21 2024-02-27 中创机电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开关磁阻电机定子线架及定子组件
SE542616C2 (en) * 2018-09-27 2020-06-16 Leine & Linde Ab Rotary encod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rotary encoder
JP2020102959A (ja) * 2018-12-21 2020-07-02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作業機及び電動作業機用モータにおけるステータへのコイルの形成方法
JPWO2020137291A1 (ja) * 2018-12-25 2021-11-04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7135911B2 (ja) * 2019-02-08 2022-09-1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ステータ
JP2020137369A (ja) * 2019-02-25 2020-08-3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機子及び回転電機
FR3094585A1 (fr) * 2019-03-25 2020-10-02 Valeo Japan Co. Ltd. Elément isolant de tête de bobine d’un stator de machine électrique tournante, stator et machine électrique tournante correspondants.
JP2020165321A (ja) * 2019-03-28 2020-10-08 日本電産トーソク株式会社 電動オイルポンプ
JP7249590B2 (ja) * 2019-03-29 2023-03-3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動工具用モータ及び電動工具
JP2021010214A (ja) * 2019-06-28 2021-01-28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2021158036A (ja) * 2020-03-27 2021-10-07 日本電産トーソク株式会社 リード線保持部材及び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22026283A (ja) * 2020-07-30 2022-02-1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気モータのロータの製造方法
FR3115948B1 (fr) * 2020-10-30 2023-06-02 Inteva Products Llc Moteur à engrenages sans balais avec pièces isolantes en plastique
CN113991896B (zh) * 2021-10-21 2023-09-01 广东纯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开关磁阻电机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30341A1 (en) * 2000-10-17 2003-02-13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Automotive alternator
US20090224626A1 (en) * 2008-03-05 2009-09-10 Minebea Co., Ltd. Electric machine
CN201422035Y (zh) * 2009-05-11 2010-03-10 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定子结构
CN101783534A (zh) * 2009-01-16 2010-07-21 株式会社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机及使用该电动机的电扇
CN102263443A (zh) * 2010-05-28 2011-11-30 尼得科电机有限公司 具有端盖的分段定子组件
CN102782994A (zh) * 2010-03-03 2012-11-14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定子节段及马达
CN202840704U (zh) * 2012-09-01 2013-03-27 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定子组件
CN203967846U (zh) * 2013-07-02 2014-11-26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Family Cites Families (4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56353U (zh) 1980-04-21 1981-11-21
US5173814A (en) * 1981-09-07 1992-12-22 Papst-Motoren Gmbh & Co. Kg Disk storage drive having internal electrical connection passages and contamination seals at ends of the motor
JPS57139284U (zh) 1981-02-25 1982-08-31
US4495450A (en) 1982-12-29 1985-01-22 Sanyo Electric Co., Ltd. Control device for brushless motor
JPH058771Y2 (zh) 1985-12-27 1993-03-04
JPH0723014Y2 (ja) 1987-05-29 1995-05-24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電動機の引出し線固定装置
US5006744A (en) * 1988-12-27 1991-04-09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Integrated electronically commutated motor and control circuit assembly
JPH05252682A (ja) * 1992-02-28 1993-09-28 Nagano Nippon Densan Kk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
JP3304469B2 (ja) 1993-01-28 2002-07-22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
JPH0677465U (ja) 1993-04-13 1994-10-28 アスモ株式会社 車両用ブロワ装置
US5895994A (en) * 1997-01-30 1999-04-2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Dynamoelectric machine
JP3862844B2 (ja) 1998-02-02 2006-12-27 多摩川精機株式会社 モータ構造
JPH11355996A (ja) 1998-06-09 1999-12-24 Aichi Emerson Electric Co Ltd 固定子配線基板の保持構造
JP2001136699A (ja) 1999-11-09 2001-05-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3723048B2 (ja) 2000-05-17 2005-12-07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回転駆動装置
US6489699B2 (en) * 2000-07-27 2002-12-03 Sanyo Denki Co., Ltd. Motor with a shaft supported by ball bearings
JP3615477B2 (ja) 2000-10-20 2005-02-02 愛知電機株式会社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2003274579A (ja) 2002-03-18 2003-09-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密閉型圧縮機用電動機の固定子
DE10337916A1 (de) * 2003-08-18 2005-03-17 Vorwerk & Co. Interholding Gmbh Reluktanzmotor und Verfahren zum Wickeln eines Reluktanzmotors
JP2007135357A (ja) * 2005-11-11 2007-05-31 Shinano Kenshi Co Ltd Dc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2007143295A (ja) 2005-11-18 2007-06-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Dc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2007166851A (ja) 2005-12-16 2007-06-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4860338B2 (ja) 2006-02-03 2012-01-25 アスモ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及び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DE102007005357A1 (de) * 2006-02-03 2007-10-04 Asmo Co., Ltd., Kosai Stator
JP2007318885A (ja) * 2006-05-25 2007-12-06 Mabuchi Motor Co Ltd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2008011650A (ja) 2006-06-29 2008-01-17 Nidec Sankyo Corp モータおよび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US8450898B2 (en) * 2006-09-01 2013-05-28 Resmed Motor Technologies Inc Insulator for stator assembly of brushless DC motor
KR20080025473A (ko) * 2006-09-18 2008-03-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유도 전동기의 인슐레이터 구조
TWI337437B (en) * 2006-12-22 2011-02-11 Delta Electronics Inc Fan, motor and fixture thereof
JP4867671B2 (ja) 2007-01-18 2012-02-0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アクチュエータ駆動用モータ
CN102751801B (zh) * 2007-07-06 2014-10-15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转子、转子的制造方法以及具有该转子的马达
JP5272527B2 (ja) 2008-06-06 2013-08-2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アクチュエータ駆動用モータ
JP5058339B2 (ja) * 2008-06-13 2012-10-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モータ位置決め構造
JP2010035360A (ja) * 2008-07-30 2010-02-12 Hitachi Industrial Equipment Systems Co Ltd 電動機
JP5088577B2 (ja) * 2008-08-22 2012-12-05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JP2010218612A (ja) * 2009-03-16 2010-09-30 Alphana Technology Co Ltd 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2011135627A (ja) * 2009-12-22 2011-07-07 Nippon Densan Corp モータ
JP2011139549A (ja) * 2009-12-25 2011-07-14 Fujitsu General Ltd インシュレータ及び電動機の固定子
JP5630650B2 (ja) * 2010-01-12 2014-11-26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および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JP5740930B2 (ja) 2010-03-03 2015-07-01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及びモータ
JP5629875B2 (ja) * 2010-08-17 2014-11-26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5564377B2 (ja) 2010-09-22 2014-07-30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ポンプ装置
JP5306411B2 (ja) * 2011-05-23 2013-10-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IN2014CN02465A (zh) * 2011-09-12 2015-08-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JP5843157B2 (ja) * 2012-03-06 2016-01-13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および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JP2014099971A (ja) * 2012-11-13 2014-05-29 Nippon Densan Corp モータ
CN203933325U (zh) * 2013-07-02 2014-11-05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以及直流无刷马达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30341A1 (en) * 2000-10-17 2003-02-13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Automotive alternator
US20090224626A1 (en) * 2008-03-05 2009-09-10 Minebea Co., Ltd. Electric machine
CN101783534A (zh) * 2009-01-16 2010-07-21 株式会社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机及使用该电动机的电扇
CN201422035Y (zh) * 2009-05-11 2010-03-10 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定子结构
CN102782994A (zh) * 2010-03-03 2012-11-14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定子节段及马达
CN102263443A (zh) * 2010-05-28 2011-11-30 尼得科电机有限公司 具有端盖的分段定子组件
CN202840704U (zh) * 2012-09-01 2013-03-27 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定子组件
CN203967846U (zh) * 2013-07-02 2014-11-26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00668A (zh) * 2015-04-29 2018-08-14 深圳市大疆灵眸科技有限公司 电机、动力装置及使用该动力装置的无人飞行器
CN109716628A (zh) * 2016-09-16 2019-05-03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CN110323911A (zh) * 2018-03-30 2019-10-11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致动器
CN108880125A (zh) * 2018-08-08 2018-11-23 江苏朗信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的控制器组件
CN108880125B (zh) * 2018-08-08 2024-02-02 江苏朗信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的控制器组件
CN110971063A (zh) * 2018-09-28 2020-04-07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CN110971063B (zh) * 2018-09-28 2022-02-25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CN112018927A (zh) * 2019-05-31 2020-12-01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以及电气产品
CN113131679A (zh) * 2021-03-24 2021-07-16 捷和电机制品(深圳)有限公司 电机线架及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83392A (zh) 2015-01-14
US9461515B2 (en) 2016-10-04
CN203967846U (zh) 2014-11-26
CN104283392B (zh) 2017-04-12
CN204205896U (zh) 2015-03-11
US9929614B2 (en) 2018-03-27
US20180019633A1 (en) 2018-01-18
US20150008783A1 (en) 2015-01-08
CN104283391A (zh) 2015-01-14
US20150008803A1 (en) 2015-01-08
US20150008784A1 (en) 2015-01-08
CN104283336B (zh) 2017-07-14
US9882446B2 (en) 2018-01-30
CN104283391B (zh) 2017-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05896U (zh) 马达
US11336146B2 (en) Motor
US9496762B2 (en) Motor
JP5740931B2 (ja) 分割ステータ、及びモータ
JP6651545B2 (ja) モータ
CN111295819B (zh) 汇流条及包括该汇流条的电机
CN207475293U (zh) 定子以及马达
JP2016019421A (ja)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これを備えた回転電機及びバスバー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JP2014100029A (ja) 分割コア型モータ、および分割コア型モータの電機子の製造方法
JP6248433B2 (ja) モータ
CN203933325U (zh) 马达以及直流无刷马达
CN105322695A (zh) 马达
CN111181261A (zh) 轴向磁通电机定子与轴向磁通永磁同步电机
JP2018074638A (ja) ステータ、モータ、および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JP2016019420A (ja)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回転電機
JP6229331B2 (ja) モータ
JP2010141965A (ja) ステータ、回転電機、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JP6521137B2 (ja) モータ
JP6330333B2 (ja) モータ
JP2018143048A (ja) 樹脂ケーシングの成型方法およびモータ
JP2018093581A (ja) ステータ、モータ
JP2018143049A (ja) モー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モータ
CN211830356U (zh) 轴向磁通电机定子与轴向磁通永磁同步电机
JP2019054622A (ja) ステータ、モータ、および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CN111247725B (zh) 马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14

Termination date: 202006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