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57670A - 图像读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读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57670A
CN102857670A CN2012101012011A CN201210101201A CN102857670A CN 102857670 A CN102857670 A CN 102857670A CN 2012101012011 A CN2012101012011 A CN 2012101012011A CN 201210101201 A CN201210101201 A CN 201210101201A CN 102857670 A CN102857670 A CN 1028576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iginal copy
contact surface
reading unit
pressing member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0120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57670B (zh
Inventor
刑部吉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8576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576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576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576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203Simultaneous scanning of two or more separate pictures, e.g. two sides of the same sheet
    • H04N1/2032Simultaneous scanning of two or more separate pictures, e.g. two sides of the same sheet of two pictures corresponding to two sides of a single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046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capable of performing non-simultaneous scanning at more than one scann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2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the sheet-feed movement or the medium-advance or the drum-rotation movement as the slow scanning component, e.g. arrangements for the main-scanning
    • H04N1/121Feed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9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multi-element arrays
    • H04N1/191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multi-element arrays the array comprising a one-dimensional array, or a combination of one-dimensional arrays, or a substantially one-dimensional array, e.g. an array of staggered elements
    • H04N1/192Simultaneously or substantially simultaneously scanning picture elements on one main scanning line
    • H04N1/193Simultaneously or substantially simultaneously scanning picture elements on one main scanning line using electrically scanned linear arrays, e.g. linear CCD arr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 Exposure Or Original Feed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Optical Systems Of Projection Type Copiers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中,扫描单元一边用ADF部输送原稿一边用第一图像传感器及第二图像传感器从原稿的正反两面读取图像。第一原稿按压部及第二原稿按压部防止原稿从输送原稿用第一透明部及输送原稿用第二透明部上浮。关于高度方向,第二原稿按压部的一部分配设于与静止原稿用透明部的原稿载置面的高度位置相比处于下方的位置。因此,与其程度相当地,也能够将输送原稿用第二透明部及第二图像传感器配设于更低的位置,从而能够实现扫描单元整体的薄型化。根据本发明,可以从所输送的原稿的正反两面读取图像,且从正反两面读取的图像都较为鲜明、还可以降低装置的高度方向尺寸。

Description

图像读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以读取原稿的正反两面的图像的图像读取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提出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构成为在平头型图像扫描仪的上部附加有自动原稿输送装置(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以下简称为ADF)(例如、参照对比文献1)。
此外,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情况下,具有两个图像传感器,在将图像读取装置作为ADF型图像扫描仪使用时,能够大体上同时读取原稿的正反两面的图像。
更为详细地说,第一图像传感器除了在将图像读取装置作为平头型图像扫描仪使用时被利用以外,还可以在将图像读取装置作为ADF型图像扫描仪进行使用时用来读取原稿的正面的图像。另一方面,第二图像传感器在将图像读取装置作为ADF型图像扫描仪进行使用时用来读取原稿的反面的图像。
第一图像传感器在读取原稿正面的图像时,在接触玻璃的下方静止,在该位置上读取沿着接触玻璃的上表面输送的原稿的正面的图像。此外,第二图像传感器固定在接触玻璃的上方,读取沿着接触玻璃的上表面输送的原稿的反面的图像。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84404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情况下,当处于接触玻璃的上方的空隙的高度方向尺寸过大时,原稿肯定会容易向远离接触玻璃的方向上浮,所以存在读取的图像容易产生离焦(日文:ピンぼけ)的问题。
针对这种问题,只要缩小接触玻璃上表面侧的空隙的高度方向尺寸,消除原稿从接触玻璃上浮的余地,即可进行某种程度的抑制。但是,这样应对时,还存在接触玻璃上表面侧的空隙变得过窄,容易发生原稿塞住(卡住)的问题。
此外,在上述以往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情况下,只要能使原稿与接触玻璃紧密接触,就会使原稿与第一图像传感器之间的距离最适化,但是,原稿与第二图像传感器之间的距离难以最适化。
特别是,在原稿厚度不同的情况下,若使原稿与第一图像传感器的距离最适化,则原稿与第二图像传感器的距离自然就变得紊乱。因此,无论是哪种厚度的原稿,都难以使读取的图像不发生离焦。
此外,这种具有ADF的图像读取装置与不具有ADF的图像读取装置相比,装置整体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往往容易变大,故而期望即使具有ADF也能够抑制装置的高度方向尺寸。然而,当设置如上所述的两个图像传感器时,还存在如下问题:包括其周围的构造物在内,容易变成整体上较高的构造,难以降低高度方向尺寸。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装置,该图像读取装置可从所输送的原稿的正反两面读取图像,且从正反两面读取的图像都较为鲜明、还可降低装置高度方向的尺寸。
本发明第一技术方案的图像读取装置,其包括:原稿保持表面,所述原稿保持表面被构造成保持用于平面扫描的第一原稿;原稿传送器单元,所述原稿传送器单元被构造成沿着用于ADF型图像扫描的传送路径传送第二原稿;第一原稿接触表面,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被构造成当所述原稿传送器单元传送所述第二原稿时,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接触所述第二原稿的第一侧面;第一原稿按压构件,所述第一原稿按压构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的上方,并被构造成当所述原稿传送器单元传送所述第二原稿时,所述第一原稿按压构件朝着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按压所述第二原稿;第二原稿接触表面,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被构造成当所述原稿传送器单元传送所述第二原稿时,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接触所述第二原稿的第二侧面;第二原稿按压构件,所述第二原稿按压构件被设置在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的下方,并被构造成当所述原稿传送器单元传送所述第二原稿时,所述第二原稿按压构件朝着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按压所述第二原稿;第一读取单元,所述第一读取单元被构造成:当所述第一原稿穿过所述原稿保持表面的下方时,所述第一读取单元读取由所述原稿保持表面保持的所述第一原稿的侧面上的图像;和当所述第一读取单元被固定在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的下方时,所述第一读取单元读取由所述原稿传送器单元传送的所述第二原稿的所述第一侧面上的图像;和第二读取单元,所述第二读取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的上方,并被构造成读取由所述原稿传送器单元传送的所述第二原稿的所述第二侧面上的图像;其中,所述第二读取单元和所述第二原稿按压构件被设置成当从垂直于所述原稿保持表面的方向观察时不与所述第一读取单元和所述第一原稿按压构件重叠。
可选地,所述图像读取装置中,白色基准部分被设置在所述第二原稿按压构件的原稿按压表面上,并被所述第二读取单元读取作为白色基准。
可选地,所述图像读取装置中,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和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中位于所述传送路径上的下游的一个被相对于基准面倾斜并与所述基准面相交;其中,当所述第二原稿沿着所述基准面从所述第二原稿与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和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中位于上游的一个接触的位置向所述传送路径的下游被传送时,所述第二原稿的前缘接触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和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中位于下游的一个;和其中,所述基准面沿着与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和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中位于上游的一个相同的平面延伸。
可选地,所述图像读取装置中,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和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之间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被构造成引导被传送到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和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中位于下游的一个的所述第二原稿的前缘,同时防止所述第二原稿的所述前缘与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和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中位于下游的一个的端面接触。
可选地,所述图像读取装置中,所述第一读取单元和所述第二读取单元包括接触图像传感器。
可选地,所述图像读取装置中,所述第二原稿按压构件的至少一部分被设置成在所述图像读取装置的高度方向上低于所述原稿保持表面,所述高度方向垂直于所述原稿保持表面延伸的方向。
此外,本发明第二技术方案的图像读取装置,其包括:原稿保持表面,所述原稿保持表面被构造成保持用于平面扫描的第一原稿;原稿传送器单元,所述原稿传送器单元被构造成沿着用于ADF型图像扫描的传送路径传送第二原稿;第一原稿接触表面,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被构造成当所述原稿传送器单元传送所述第二原稿时,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接触所述第二原稿的第一侧面;第一原稿按压构件,所述第一原稿按压构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的上方,并被构造成当所述原稿传送器单元传送所述第二原稿时,所述第一原稿按压构件朝着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按压所述第二原稿;第二原稿接触表面,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被构造成当所述原稿传送器单元传送所述第二原稿时,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接触所述第二原稿的第二侧面;第二原稿按压构件,所述第二原稿按压构件被设置在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的下方,并被构造成当所述原稿传送器单元传送所述第二原稿时,所述第二原稿按压构件朝着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按压所述第二原稿;第一读取单元,所述第一读取单元被构造成:当所述第一原稿穿过所述原稿保持表面的下方时,所述第一读取单元读取由所述原稿保持表面保持的所述第一原稿的侧面上的图像;和当所述第一读取单元被固定在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的下方时,所述第一读取单元读取由所述原稿传送器单元传送的所述第二原稿的所述第一侧面上的图像;和第二读取单元,所述第二读取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的上方,并被构造成读取由所述原稿传送器单元传送的所述第二原稿的所述第二侧面上的图像;其中,没有垂直于所述原稿保持表面的直线与所述第一读取单元和第二读取单元都相交,并且没有垂直于所述原稿保持表面的直线与所述第一原稿按压构件和第二原稿按压构件都相交。
可选地,所述图像读取装置中,所述第一读取单元和第二读取单元包括接触图像传感器。
可选地,所述图像读取装置中,白色基准部分被设置在所述第二原稿按压构件的原稿按压表面上,并被所述第二读取单元读取作为白色基准。
可选地,所述图像读取装置中,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和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中位于所述传送路径上的下游的一个被相对于基准面倾斜和与所述基准面相交;其中,当所述第二原稿沿着所述基准面从所述第二原稿与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和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中位于上游的一个接触的位置向所述传送路径的下游被传送时,所述第二原稿的前缘接触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和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中位于下游的一个;和其中,所述基准面沿着与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和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中位于上游的一个相同的平面延伸。
可选地,所述图像读取装置中,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和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之间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被构造成引导被传送到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和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中位于下游的一个的所述第二原稿的前缘,同时防止所述第二原稿的所述前缘与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和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中位于下游的一个的端面接触。
本发明第三技术方案的图像读取装置,其包括:原稿保持表面,所述原稿保持表面被构造成保持用于平面扫描的第一原稿;原稿传送器单元,所述原稿传送器单元被构造成沿着用于ADF型图像扫描的传送路径传送第二原稿,所述原稿传送器单元包括沿着所述传送路径设置的反向辊;第一原稿接触表面,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被构造成当所述原稿传送器单元传送所述第二原稿时,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接触所述第二原稿的第一侧面;第二原稿接触表面,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被构造成当所述原稿传送器单元传送所述第二原稿时,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接触所述第二原稿的第二侧面;第一读取单元,所述第一读取单元被构造成:当所述第一原稿穿过所述原稿保持表面的下方时,所述第一读取单元读取由所述原稿保持表面保持的所述第一原稿的侧面上的图像;和当所述第一读取单元被固定在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的下方时,所述第一读取单元读取由所述原稿传送器单元传送的所述第二原稿的所述第一侧面上的图像;和第二读取单元,所述第二读取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的上方,并被构造成读取由所述原稿传送器单元传送的所述第二原稿的所述第二侧面上的图像;其中,没有与连接所述反向辊的顶点和所述反向辊的最低点的直线平行的直线与所述第一和第二读取单元都相交;并且其中,没有包括所述反向辊的顶点和所述反向辊的最低点的直线与所述第二读取单元相交。
可选地,所述图像读取装置中,所述第一读取单元和第二读取单元包括接触图像传感器。
可选地,所述图像读取装置中,进一步包括第一原稿按压构件,所述第一原稿按压构件被设置在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的下方,并被构造成当所述原稿传送器单元传送所述第二原稿时,所述第一原稿按压构件朝着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按压所述第二原稿。
可选地,所述图像读取装置中,没有包括所述反向辊的顶点和所述反向辊的最低点的直线与所述第一原稿按压构件相交。
可选地,所述图像读取装置中,进一步包括第二原稿按压构件,所述第二原稿按压构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的上方,并被构造成当所述原稿传送器单元传送所述第二原稿时,所述第二原稿按压构件朝着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按压所述第二原稿。
可选地,所述图像读取装置中,没有与连接所述反向辊的顶点和所述反向辊的最低点的直线平行的直线与所述第一原稿按压构件和第二原稿按压构件都相交。
可选地,所述图像读取装置中,白色基准部分被设置在所述第二原稿按压构件的原稿按压表面上,并被所述第二读取单元读取作为白色基准。
可选地,所述图像读取装置中,所述传送路径中的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和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之中在下游的一个被相对于基准面倾斜并与所述基准面相交;其中,当所述第二原稿沿着所述基准面从所述第二原稿与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和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中位于上游的一个接触的位置向所述传送路径的下游被传送时,所述第二原稿的前缘与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和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中位于下游的一个接触;和其中,所述基准面沿着与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和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中位于上游的一个相同的平面延伸。
可选地,所述图像读取装置中,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和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之间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被构造成引导被传送到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和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中位于下游的一个的所述第二原稿的前缘,同时防止所述第二原稿的前缘与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和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中位于下游的一个的端面接触。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构造的图像读取装置,由原稿输送单元输送的原稿通过与输送原稿用第一透明部及输送原稿用第二透明部接触的位置时,第一原稿按压部及第二原稿按压部向输送原稿用第一透明部及输送原稿用第二透明部按压原稿。
因此,能够抑制原稿向远离输送原稿用第一透明部以及输送原稿用第二透明部的方向上浮的情况,能够从原稿读取鲜明的图像。此外,因为通过这种第一原稿按压部及第二原稿按压部防止原稿的上浮,所以,在与输送原稿用第一透明部与输送原稿用第二透明部接触的部分中,无需将作为原稿输送路径的空隙设计得过窄,能够抑制发生原稿塞住(卡住)的情况。
此外,因为在夹持输送路径的互为相反侧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输送原稿用第一透明部以及输送原稿用第二透明部,分别使原稿的正反面与输送原稿用第一透明部或输送原稿用第二透明部接触,所以不管原稿的厚度如何,都能够使原稿与第一读取单元或第二读取单元的距离两者最适化。
此外,在该图像读取装置中,第二读取单元及第二原稿按压部配设于从相对于所述原稿载置面垂直的方向看、与第一读取单元及第一原稿按压部不重叠的位置。而且,第二原稿按压部的至少一部分配设于与原稿载置面相比处于下方的位置。
因此,与从相对于原稿载置面垂直的方向看、第二原稿按压部相当物与第一读取单元相当物或第一原稿按压部相当物重叠的位置上的装置不同,能够使第二原稿按压部的配设位置处于在高度方向上较低的位置。因此,与其程度相当地,也能够将输送原稿用第二透明部及第二读取单元配设于更低的位置,与这些构造在高度方向上叠加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图像读取装置整体的薄型化。
根据上述构造的图像读取装置,不采用设置有与第二原稿按压部分体的白基准部这样的复杂构造,第二读取单元也能够读取白基准部而对白基准进行调整。因此,能够使第二读取单元以及第二原稿按压部附近的构造简单化,相应地还能够抑制第二读取单元以及第二原稿按压部附近的构造的高度方向尺寸,因此能够实现图像读取装置整体的薄型化。
此外,因为白基准部设置于第二原稿按压部的原稿按压面,所以,在与夹有输送原稿用第二透明部而被第二读取单元读取的原稿相同的条件下,白基准部也能被第二读取单元读取,从而对白基准进行调整。。因此,与从不同于原稿位置的位置读取白基准的情况相比,能够更正确地调整白基准。
根据上述构造的图像读取装置,因为原稿的顶端与呈倾斜面的另一方透明部的原稿接触面抵接,所以与上述的基准面与另一方透明部的原稿接触面平行的情况不同,即使不通过其他部件对原稿进行导向,也能够向沿着另一方透明部的原稿接触面的输送路径引导原稿的顶端。
根据上述构造的图像读取装置,从一方透明部侧输送的原稿的顶端由导向部导向,由此不会与另一方透明部的端面抵接,因此,在从一方透明部到另一方透明部的部分能够抑制原稿上产生褶皱、或者发生原稿塞住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有图像读取装置的多功能一体机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概略构造的纵剖面图。
图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概略构造的纵剖面图。
图4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概略构造的纵剖面图。
附图符号说明:
1...多功能一体机;2...打印单元;3、43、53...扫描单元;5...扫描主体部;6...ADF部;7...操作面板;8...排出口;9...供纸盒;10...开闭部;11...第一图像传感器;12...第二图像传感器;15...静止原稿用透明部;17...输送原稿用第一透明部;18...输送原稿用第二透明部;21...第一原稿按压部;22...第二原稿按压部;25...第一白基准部;26...第二白基准部;31...供给辊;32...分离辊;33...中继辊;34...U型弯输送辊;35A~35I...导向部;37...原稿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出具体的例子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第一实施方式:
多功能一体机的构造:
图1(a)及图1(b)所示的多功能一体机1(图像读取装置)除了作为图像读取装置的功能(扫描功能)之外,还兼有其他功能(例如打印功能、复印功能、收发传真功能等)。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为了易于说明多功能一体机1所具有的各部的相对位置关系,采用了图中标注的上下左右前后的各方向。
多功能一体机1具有打印单元2、以及搭载于打印单元2的上部的扫描单元3(原稿传送器单元的一例)。扫描单元3构成为在平头型图像扫描仪的盖体部分具有ADF,其下侧部分为扫描主体部5,上侧部分为ADF部6。
此外,打印单元2的前部上侧设置有由使用者操作的操作面板7。此外,操作面板7的下方形成有使印刷后的被记录介质排出的排出口8,另外,其下方还安装有收纳印刷前的被记录介质的供纸盒9等。
其中,扫描单元3构成为,可以以扫描单元3的后端附近的向左右方向延伸的轴线为转动中心相对于打印单元2转动。随着该转动,扫描单元3可以向使打印单元2的上部开口封闭的位置、或者使该上部开口开放的位置变位。
ADF部6构成为,可以以ADF部6的后端附近的向左右方向延伸的轴线为转动中心相对于扫描主体部5转动。随着该转动,ADF部6可以向覆盖扫描主体部5的上表面的原稿载置面的位置、或者使该原稿载置面露出的位置变位。
ADF部6的上表面设置有开闭部10。该开闭部10在关闭(参照图1(a))时,作为覆盖ADF部6的上表面侧开口部的盖板发挥作用。此外,在开闭部10打开(参照图1(b))时,开闭部10作为装载原稿的托盘发挥作用,此时该原稿为ADF部6的输送对象,此外,还可以作为排出ADF部6完成输送后的原稿的托盘发挥作用。
扫描单元的主要部分的构造:
如图2所示,扫描单元3设置有第一图像传感器11(第一读取单元)以及第二图像传感器12(第二读取单元)。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图像传感器11以及第二图像传感器12两者都采用接触型图像传感器(Contact Image Sensor)。
第一图像传感器11设置在扫描主体部5侧,其构成为由未图示的电动机驱动而向左右方向往复移动。此外,第二图像传感器12固定于ADF部6侧。
此外,在扫描主体部5侧、在处于第一图像传感器11的往复移动路径的上方的位置设置有静止原稿用透明部15(原稿保持表面)以及输送原稿用第一透明部17(第一原稿接触表面)。此外,在ADF部6侧、在处于第二图像传感器12的下方的位置设置有输送原稿用第二透明部18(第二原稿接触表面)。
静止原稿用透明部15以及输送原稿用第一透明部17两者都位于成为扫描主体部5的上表面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该静止原稿用透明部15以及输送原稿用第一透明部17采用单一的玻璃板构成。此外,输送原稿用第二透明部18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与静止原稿用透明部15以及输送原稿用第一透明部17不同的玻璃板来构成。
此外,静止原稿用透明部15以及输送原稿用第一透明部17还可以构成为采用不同的玻璃板。此外,静止原稿用透明部15、输送原稿用第一透明部17、以及输送原稿用第二透明部18的材质只要是利用第一图像传感器11以及第二图像传感器12可读取原稿的透明材质即可,其可以为玻璃以外的材质。
此外,在ADF部6侧、在处于输送原稿用第一透明部17的上方的位置配设有第一原稿按压部21(第一原稿按压构件),在扫描主体部5侧、在处于输送原稿用第二透明部18的下方的位置配设有第二原稿按压部22(第二原稿按压构件)。
第一原稿按压部21通过压缩弹簧23向下方施力,由此,第一原稿按压部21呈轻压输送原稿用第一透明部17的上表面侧的状态。压缩弹簧23的上端侧支撑于ADF部6内的框架(未图示),其下端侧支撑于第一原稿按压部21的上表面(与输送原稿用第一透明部17相反一侧的面)。
此外,第二原稿按压部22通过压缩弹簧24向上方施力,由此,第二原稿按压部22呈轻压输送原稿用第二透明部18的下表面侧的状态。压缩弹簧24的上端侧支撑于第二原稿按压部22的下表面(与输送原稿用第二透明部18相反一侧的面),其下端侧支撑于ADF部6的框架。
此外,在扫描主体部5侧,在左右方向上位于静止原稿用透明部15以及输送原稿用第一透明部17之间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一白基准部25。该第一白基准部25位于与构成静止原稿用透明部15以及输送原稿用第一透明部17的玻璃板的上表面接触的位置。第一图像传感器11实施阴影修正时,第一白基准部25透过玻璃板由第一图像传感器11读取到,以该图像为基准对白色进行修正。
此外,第二原稿按压部22的上表面侧设置有第二白基准部26(白色基准部分)。该第二白基准部26位于与构成输送原稿用第二透明部18的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的位置。即,第二白基准部26组装于第二原稿按压部22的原稿按压面。第二图像传感器12实施阴影修正时,第二白基准部26透过玻璃板由第二图像传感器12读取到,以该图像为基准对白色进行修正。
此外,ADF部6设置有供给辊31、分离辊32、中继辊33、U型弯输送辊34等辊子组,通过该辊子组构成原稿输送路径(参照图2所示的点划线)。位于辊子间的沿着输送路径的位置设置有向沿着输送路径的方向导向原稿的导向部35A、35B、35C、35D、35E、35F、35G、35H等。
在中继辊33的输送路径下游侧、且第一原稿按压部21的输送路径上游侧的位置设置有原稿传感器37。当原稿的顶端到达原稿传感器37所设置的位置时,随着原稿传感器37与原稿的接触,原稿传感器37从非检测位置向检测位置变位,原稿传感器37从关闭切换至开启。此外,当原稿的后端经过原稿传感器37所设置的位置时,随着原稿传感器37与原稿的接触的解除,原稿传感器37从检测位置回复到非检测位置,原稿传感器37从开启切换至关闭。因此,通过监视原稿传感器37的开启、关闭的切换,能够检测出原稿的顶端位置及后端位置。
在上述构成的多功能一体机1中,在使用扫描单元3作为ADF型扫描仪时,原稿设置于ADF部6。在该状态下,通过操作面板7上的操作、或从未图示的PC(PersonalComputer)发出的远程操作而对多功能一体机1施加扫描指令。此外,在施加该扫描指令时,使用者可以任意地指定单面读取或者双面读取。
在对多功能一体机1施加扫描指令时,多功能一体机1首先执行使装置各部初始化的处理,这种初始化处理之一为进行第一图像传感器11以及第二图像传感器12的阴影修正。这时,第一图像传感器11在左右方向上向第一白基准部25的正下方的位置移动,在该位置读取第一白基准部25,实施阴影修正。然后,第一图像传感器11在左右方向上向第一原稿按压部21的正下方的位置移动,在该位置静止。此外,因为第二图像传感器12固定于与第二白基准部26相对的位置,所以能够在该位置读取第二白基准部26,实施阴影修正。
上述初始化处理结束时,接着使ADF部6具有的辊子组动作。此时,由供给辊31从输送方向上游侧供给的原稿通过分离辊32一张一张地分离,并且还被输送向输送方向下游侧。然后,该原稿由中继辊33被输送向输送方向下游侧,该原稿在输送原稿用第一透明部17和第一原稿按压部21之间通过。
原稿到达与第一图像传感器11相对的位置时,第一图像传感器11以多功能一体机1的前后方向为主扫描方向、以输送方向为副扫描方向,从在与各传感器相对的位置上向副扫描方向移动的原稿反复读取在主扫描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像素,由此,从原稿的正面侧读取图像。此外,原稿到达与第一图像传感器11相对的位置的时刻为,从通过原稿传感器37检测出原稿的顶端的时刻起、输送原稿规定时间后的时刻。
此外,在输送原稿用第一透明部17和第一原稿按压部21之间通过的原稿接着在输送原稿用第二透明部18和第二原稿按压部22之间通过。原稿到达与第二图像传感器12相对的位置时,第二图像传感器12以多功能一体机1的前后方向为主扫描方向、以输送方向为副扫描方向,从在与各传感器相对的位置上向副扫描方向移动的原稿反复读取在主扫描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像素,由此,从原稿的反面侧读取图像。此外,原稿到达与第二图像传感器12相对的位置的时刻也为,从通过原稿传感器37检测出原稿的顶端的时刻起、输送原稿规定时间后的时刻。
通过了输送原稿用第二透明部18和第二原稿按压部22之间的原稿到达U型弯输送辊34。然后,原稿沿着U型弯输送辊34的外周弯曲成U型,向扫描单元3的上表面侧排出。
另一方面,在多功能一体机1中,在使用扫描单元3作为平头型图像扫描仪时,ADF部6打开,原稿放置于静止原稿用透明部15上。即,静止原稿用透明部15的上表面为原稿载置面。在该状态下,通过操作面板7上的操作、或从未图示的PC发出的远程操作而对多功能一体机1施加扫描指令。
在对多功能一体机1施加扫描指令时,多功能一体机1首先执行使装置各部初始化的处理,这种初始化处理之一为进行第一图像传感器11的阴影修正。此外,因为已经对第一图像传感器11的阴影修正进行了说明,所以这里省略说明。
初始化处理结束时,第一图像传感器11以多功能一体机1的前后方向为主扫描方向、以左右方向为副扫描方向,一边向副扫描方向移动一边反复读取在主扫描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像素,由此,从载置于静止原稿用透明部15上的原稿读取图像。
效果:
在以上这样构造的多功能一体机1中,原稿通过与输送原稿用第一透明部17及输送原稿用第二透明部18接触的位置时,第一原稿按压部21及第二原稿按压部22向输送原稿用第一透明部17及输送原稿用第二透明部18按压原稿。
因此,能够抑制原稿向远离输送原稿用第一透明部17以及输送原稿用第二透明部18的方向上浮的情况,能够从原稿读取鲜明的图像。此外,因为通过这种第一原稿按压部21及第二原稿按压部22防止原稿的上浮,所以,在与输送原稿用第一透明部17和输送原稿用第二透明部18接触的部分中,无需将作为原稿输送路径的空隙设计得过窄,能够抑制发生原稿塞住(卡住)的情况。
此外,因为在夹持输送路径的互为相反侧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输送原稿用第一透明部17以及输送原稿用第二透明部18,分别使原稿的正反面与输送原稿用第一透明部17或输送原稿用第二透明部18接触,所以不管原稿的厚度如何,都能够使原稿的读取面与第一图像传感器11或第二图像传感器12的距离这两者最适化。
此外,配设第一图像传感器11以及第一原稿按压部21的范围A1(参照图2)、与配设第二图像传感器12以及第二原稿按压部22的范围A2(参照图2)为,从相对于静止原稿用透明部15的原稿载置面垂直的方向看、互不重叠的范围。而且,关于高度方向,第二原稿按压部22的一部分配设于与静止原稿用透明部15的原稿载置面的高度位置H1(参照图2)相比更下方的位置。
因此,不同于从相对于原稿载置面垂直的方向看、第二原稿按压部的相当物与第一图像传感器的相当物、第一原稿按压部的相当物重叠的位置上的装置(即,处于图2所示的范围A1、A2在左右方向上重叠的范围内的装置),而能够使第二原稿按压部22的配设位置在高度方向上处于较低的位置。
因此,与其程度相当地,也能够将输送原稿用第二透明部18及第二图像传感器12配设于更低的位置,进一步地,能够实现扫描单元3整体的薄型化。
此外,在上述多功能一体机1中,因为第二白基准部26设置于第二原稿按压部22的原稿按压面,所以,不采用设置有与第二原稿按压部22分体的任意一种白基准部的复杂构造,第二图像传感器12也能够读取第二白基准部26而对白基准进行调整。因此,能够使第二图像传感器12以及第二原稿按压部22附近的构造简单化,相应地,还能够抑制第二图像传感器12以及第二原稿按压部22附近的构造的高度方向尺寸,因此也能够实现多功能一体机1整体的薄型化。
此外,因为第二白基准部26设置于第二原稿按压部22的原稿按压面,所以,与夹有输送原稿用第二透明部18而被第二图像传感器12读取的原稿相同的条件下,第二白基准部26也能被第二图像传感器12读取,从而对白基准进行调整。因此,与从不同于原稿位置的位置读取白基准的情况相比,能够更正确地调整白基准。
此外,在上述多功能一体机1中,导向部35F设置成:从与输送路径上游侧的输送原稿用第一透明部17接触的位置到输送路径下游侧的输送原稿用第二透明部18的部分。此外,通过导向部35F导向向输送原稿用第二透明部18输送的原稿的顶端,由此,防止原稿的顶端与输送原稿用第二透明部18的右端面抵接的情况。因此,只要设置这种导向部35F,就能够在从输送原稿用第一透明部17至输送原稿用第二透明部18的部分抑制原稿上发生褶皱、或者发生原稿塞住的情况。
(2)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而且,以第二实施方式以后的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详细说明,关于共通部分,标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详细说明。
扫描单元的主要部分的构造:
在图3所示的扫描单元43中,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以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状态配置有第二图像传感器12、输送原稿用第二透明部18、以及第二原稿按压部22。
更为具体地说,将与输送路径上游侧的输送原稿用第一透明部17的原稿接触面处于同一位置的平面作为基准面H1,输送路径下游侧的输送原稿用第二透明部18的原稿接触面为相对于基准面H1倾斜且与基准面H1交叉的倾斜面。因此,沿着基准面H1从与输送原稿用第一透明部17接触的位置向输送路径下游侧输送原稿时,原稿的顶端从倾斜的方向相对于输送原稿用第二透明部18的原稿接触面抵接。
这种构造的扫描单元43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扫描单元3相同的作用、效果。而且,当原稿的顶端与输送原稿用第二透明部18的原稿接触面抵接时,原稿的顶端与呈倾斜面的原稿接触面抵接。
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那样的、上述基准面H1和输送原稿用第二透明部18的原稿接触面大致平行的情况不同,即使不通过其他部件(例如第二原稿按压部22)对原稿进行导向,也能够向沿着输送原稿用第二透明部18的原稿接触面的输送路径导向原稿的顶端。
此外,通过使输送原稿用第二透明部18倾斜为朝向输送原稿用第二透明部18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U型弯输送辊34的外周面,由此能够相对于U型弯路径顺利地导入原稿的顶端。
(3)第三实施方式:
在图4所示的扫描单元53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第一图像传感器11与第二图像传感器12配置于在左右方向上分开的位置。此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第二图像传感器12、输送原稿用第二透明部18、以及第二原稿按压部22配置于更下方。
因此,在从输送原稿用第一透明部17到输送原稿用第二透明部18的部分设置有导向部35F、35I,向输送原稿用第二透明部18的下表面侧导向原稿的顶端。
这种构造的扫描单元53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扫描单元3相同的作用、效果。而且,虽然输送原稿用第二透明部18的下表面与输送原稿用第一透明部17的上表面的高度位置H1相比处于下方,但是因为原稿的顶端受到导向部35F、35I恰当地导向,所以不会与输送原稿用第二透明部18的右端面抵接。因此,只要设置这种导向部35F、35I,就能够在从输送原稿用第一透明部17至输送原稿用第二透明部18的部分抑制原稿上发生褶皱、或者发生原稿塞住的情况。
此外,因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第二图像传感器12、输送原稿用第二透明部18、以及第二原稿按压部22配置于更下方,所以能够进一步地减小配置有这类构造的部分的高度方向尺寸,还可以抑制装置整体的高度方向尺寸。
(4)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具体的一实施方式,还可以以其他各种方式实施。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的输送路径为相对于U型弯输送辊34从U型弯输送辊34的下侧供给原稿并从U型弯输送辊34的上侧排出原稿,但是,这一输送方向还可以构成为相反的方向。
这种情况下,因为从输送原稿用第二透明部18侧向输送原稿用第一透明部17侧输送原稿,所以,为了如第二实施方式那样使原稿接触面为倾斜面,只要以从输送原稿用第二透明部18的下表面送出的原稿的行进方向为基准,使输送原稿用第一透明部17的上表面相对于基准倾斜即可。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多功能一体机1为例对本发明的特点进行了说明,但是,无论是否具有扫描功能以外的功能都可以,例如仅具有扫描功能的功能单一的图像读取装置也可以采用本发明。

Claims (20)

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原稿保持表面,所述原稿保持表面被构造成保持用于平面扫描的第一原稿;
原稿传送器单元,所述原稿传送器单元被构造成沿着用于ADF型图像扫描的传送路径传送第二原稿;
第一原稿接触表面,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被构造成当所述原稿传送器单元传送所述第二原稿时,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接触所述第二原稿的第一侧面;
第一原稿按压构件,所述第一原稿按压构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的上方,并被构造成当所述原稿传送器单元传送所述第二原稿时,所述第一原稿按压构件朝着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按压所述第二原稿;
第二原稿接触表面,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被构造成当所述原稿传送器单元传送所述第二原稿时,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接触所述第二原稿的第二侧面;
第二原稿按压构件,所述第二原稿按压构件被设置在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的下方,并被构造成当所述原稿传送器单元传送所述第二原稿时,所述第二原稿按压构件朝着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按压所述第二原稿;
第一读取单元,所述第一读取单元被构造成:
当所述第一原稿穿过所述原稿保持表面的下方时,所述第一读取单元读取由所述原稿保持表面保持的所述第一原稿的侧面上的图像;和
当所述第一读取单元被固定在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的下方时,所述第一读取单元读取由所述原稿传送器单元传送的所述第二原稿的所述第一侧面上的图像;和
第二读取单元,所述第二读取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的上方,并被构造成读取由所述原稿传送器单元传送的所述第二原稿的所述第二侧面上的图像;
其中,所述第二读取单元和所述第二原稿按压构件被设置成当从垂直于所述原稿保持表面的方向观察时不与所述第一读取单元和所述第一原稿按压构件重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白色基准部分被设置在所述第二原稿按压构件的原稿按压表面上,并被所述第二读取单元读取作为白色基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和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中位于所述传送路径上的下游的一个被相对于基准面倾斜并与所述基准面相交;
其中,当所述第二原稿沿着所述基准面从所述第二原稿与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和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中位于上游的一个接触的位置向所述传送路径的下游被传送时,所述第二原稿的前缘接触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和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中位于下游的一个;和
其中,所述基准面沿着与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和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中位于上游的一个相同的平面延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和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之间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被构造成引导被传送到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和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中位于下游的一个的所述第二原稿的前缘,同时防止所述第二原稿的所述前缘与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和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中位于下游的一个的端面接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读取单元和所述第二读取单元包括接触图像传感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二原稿按压构件的至少一部分被设置成在所述图像读取装置的高度方向上低于所述原稿保持表面,所述高度方向垂直于所述原稿保持表面延伸的方向。
7.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原稿保持表面,所述原稿保持表面被构造成保持用于平面扫描的第一原稿;
原稿传送器单元,所述原稿传送器单元被构造成沿着用于ADF型图像扫描的传送路径传送第二原稿;
第一原稿接触表面,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被构造成当所述原稿传送器单元传送所述第二原稿时,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接触所述第二原稿的第一侧面;
第一原稿按压构件,所述第一原稿按压构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的上方,并被构造成当所述原稿传送器单元传送所述第二原稿时,所述第一原稿按压构件朝着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按压所述第二原稿;
第二原稿接触表面,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被构造成当所述原稿传送器单元传送所述第二原稿时,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接触所述第二原稿的第二侧面;
第二原稿按压构件,所述第二原稿按压构件被设置在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的下方,并被构造成当所述原稿传送器单元传送所述第二原稿时,所述第二原稿按压构件朝着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按压所述第二原稿;
第一读取单元,所述第一读取单元被构造成:
当所述第一原稿穿过所述原稿保持表面的下方时,所述第一读取单元读取由所述原稿保持表面保持的所述第一原稿的侧面上的图像;和
当所述第一读取单元被固定在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的下方时,所述第一读取单元读取由所述原稿传送器单元传送的所述第二原稿的所述第一侧面上的图像;和
第二读取单元,所述第二读取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的上方,并被构造成读取由所述原稿传送器单元传送的所述第二原稿的所述第二侧面上的图像;
其中,没有垂直于所述原稿保持表面的直线与所述第一读取单元和第二读取单元都相交,并且没有垂直于所述原稿保持表面的直线与所述第一原稿按压构件和第二原稿按压构件都相交。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读取单元和第二读取单元包括接触图像传感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白色基准部分被设置在所述第二原稿按压构件的原稿按压表面上,并被所述第二读取单元读取作为白色基准。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和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中位于所述传送路径上的下游的一个被相对于基准面倾斜和与所述基准面相交;
其中,当所述第二原稿沿着所述基准面从所述第二原稿与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和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中位于上游的一个接触的位置向所述传送路径的下游被传送时,所述第二原稿的前缘接触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和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中位于下游的一个;和
其中,所述基准面沿着与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和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中位于上游的一个相同的平面延伸。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和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之间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被构造成引导被传送到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和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中位于下游的一个的所述第二原稿的前缘,同时防止所述第二原稿的所述前缘与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和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中位于下游的一个的端面接触。
12.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原稿保持表面,所述原稿保持表面被构造成保持用于平面扫描的第一原稿;
原稿传送器单元,所述原稿传送器单元被构造成沿着用于ADF型图像扫描的传送路径传送第二原稿,所述原稿传送器单元包括沿着所述传送路径设置的反向辊;
第一原稿接触表面,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被构造成当所述原稿传送器单元传送所述第二原稿时,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接触所述第二原稿的第一侧面;
第二原稿接触表面,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被构造成当所述原稿传送器单元传送所述第二原稿时,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接触所述第二原稿的第二侧面;
第一读取单元,所述第一读取单元被构造成:
当所述第一原稿穿过所述原稿保持表面的下方时,所述第一读取单元读取由所述原稿保持表面保持的所述第一原稿的侧面上的图像;和
当所述第一读取单元被固定在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的下方时,所述第一读取单元读取由所述原稿传送器单元传送的所述第二原稿的所述第一侧面上的图像;和
第二读取单元,所述第二读取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的上方,并被构造成读取由所述原稿传送器单元传送的所述第二原稿的所述第二侧面上的图像;
其中,没有与连接所述反向辊的顶点和所述反向辊的最低点的直线平行的直线与所述第一和第二读取单元都相交;并且
其中,没有包括所述反向辊的顶点和所述反向辊的最低点的直线与所述第二读取单元相交。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读取单元和第二读取单元包括接触图像传感器。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一原稿按压构件,所述第一原稿按压构件被设置在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的下方,并被构造成当所述原稿传送器单元传送所述第二原稿时,所述第一原稿按压构件朝着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按压所述第二原稿。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没有包括所述反向辊的顶点和所述反向辊的最低点的直线与所述第一原稿按压构件相交。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二原稿按压构件,所述第二原稿按压构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的上方,并被构造成当所述原稿传送器单元传送所述第二原稿时,所述第二原稿按压构件朝着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按压所述第二原稿。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没有与连接所述反向辊的顶点和所述反向辊的最低点的直线平行的直线与所述第一原稿按压构件和第二原稿按压构件都相交。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白色基准部分被设置在所述第二原稿按压构件的原稿按压表面上,并被所述第二读取单元读取作为白色基准。
19.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传送路径中的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和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之中在下游的一个被相对于基准面倾斜并与所述基准面相交;
其中,当所述第二原稿沿着所述基准面从所述第二原稿与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和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中位于上游的一个接触的位置向所述传送路径的下游被传送时,所述第二原稿的前缘与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和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中位于下游的一个接触;和
其中,所述基准面沿着与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和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中位于上游的一个相同的平面延伸。
20.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和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之间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被构造成引导被传送到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和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中位于下游的一个的所述第二原稿的前缘,同时防止所述第二原稿的前缘与所述第一原稿接触表面和所述第二原稿接触表面中位于下游的一个的端面接触。
CN201210101201.1A 2011-06-30 2012-03-31 图像读取装置 Active CN1028576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46180A JP5472219B2 (ja) 2011-06-30 2011-06-30 画像読取装置
JP2011-146180 2011-06-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57670A true CN102857670A (zh) 2013-01-02
CN102857670B CN102857670B (zh) 2015-04-29

Family

ID=46025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01201.1A Active CN102857670B (zh) 2011-06-30 2012-03-31 图像读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749856B2 (zh)
EP (1) EP2541888B1 (zh)
JP (1) JP5472219B2 (zh)
CN (1) CN102857670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83471A (zh) * 2016-08-31 2016-12-07 重庆品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浮动式标签压杆结构的打印机
CN106357947A (zh) * 2015-07-17 2017-01-2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设备
CN109691076A (zh) * 2016-09-07 2019-04-26 惠普发展公司, 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边缘感测
CN116208714A (zh) * 2021-11-30 2023-06-0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及记录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87943B2 (ja) * 2011-06-30 2013-09-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6024350B2 (ja) * 2012-09-28 2016-11-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原稿端判定プログラム
JP2014103615A (ja) 2012-11-22 2014-06-05 Brother Ind Ltd 画像読取装置
JP6176172B2 (ja) 2014-03-31 2017-08-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CN109076135B (zh) * 2016-06-30 2021-03-12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偏置部件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890A (zh) * 1996-09-18 1998-03-2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图像印制装置
CN1402094A (zh) * 2001-08-22 2003-03-12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
CN1501685A (zh) * 2002-09-18 2004-06-02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
CN1893521A (zh) * 2005-06-30 2007-01-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包括图像传感器的图像读取装置和包括该装置的成像装置
CN101355621A (zh) * 2007-07-24 2009-01-2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及具有该图像读取装置的成像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1460Y2 (ja) * 1989-05-31 1995-05-17 三田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原稿送り装置
JP2850916B2 (ja) 1990-03-15 1999-01-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両面読取スキャナー装置
WO1993018993A1 (en) 1992-03-19 1993-09-30 Pfu Limited Image reader
JP3253352B2 (ja) 1992-06-11 2002-02-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JP3530599B2 (ja) 1994-11-08 2004-05-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方法
JP3379865B2 (ja) 1994-12-19 2003-02-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読取装置
JP3359180B2 (ja) 1995-03-28 2002-12-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読取方法
JP3537981B2 (ja) 1996-04-11 2004-06-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3580951B2 (ja) 1996-05-22 2004-10-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読取装置
JP3204144B2 (ja) 1997-01-29 2001-09-0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原稿給紙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GB2321637B (en) 1997-01-29 1999-05-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Document feeder and image reader
JP3568368B2 (ja) 1997-07-09 2004-09-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読取装置
JPH1169044A (ja) * 1997-08-21 1999-03-09 Canon Inc 画像読取装置
JP3634597B2 (ja) 1997-11-07 2005-03-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複写機、及びシステム
JP3599578B2 (ja) * 1998-10-02 2004-12-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US6438350B1 (en) 1999-04-26 2002-08-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517607B2 (ja) 1999-05-17 2004-04-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3372893B2 (ja) 1999-05-17 2003-02-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3408190B2 (ja) 1999-04-26 2003-05-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両面画像読取装置
JP3840018B2 (ja) 1999-11-26 2006-11-01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1203845A (ja) * 2000-01-19 2001-07-27 Ricoh Co Ltd 画像読取装置
JP3839214B2 (ja) * 2000-03-08 2006-11-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読取装置、自動原稿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3926537B2 (ja) 2000-05-10 2007-06-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原稿読取装置
JP4447740B2 (ja) 2000-06-08 2010-04-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2084404A (ja) 2000-09-11 2002-03-22 Sharp Corp 両面原稿読取装置
JP3771148B2 (ja) 2001-07-18 2006-04-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両面画像読取装置
JP3751874B2 (ja) 2001-11-08 2006-03-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860026B2 (ja) 2001-12-14 2006-12-20 キヤノン電子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読取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4284920B2 (ja) 2002-04-26 2009-06-24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4067870B2 (ja) 2002-05-14 2008-03-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り装置
JP3904978B2 (ja) 2002-05-31 2007-04-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両面画像読取り装置
JP3883907B2 (ja) 2002-05-31 2007-02-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両面画像読取り装置
JP4112288B2 (ja) 2002-05-31 2008-07-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両面画像読取り装置
JP4163536B2 (ja) * 2003-03-12 2008-10-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読取装置
JP4254597B2 (ja) * 2004-03-31 2009-04-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4245162B2 (ja) 2004-08-27 2009-03-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327071B2 (ja) 2004-11-18 2009-09-09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読取装置
JP4235608B2 (ja) 2004-12-24 2009-03-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6217031A (ja) 2005-02-01 2006-08-17 Canon Inc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JP2006217030A (ja) * 2005-02-01 2006-08-17 Canon Inc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JP4443440B2 (ja) 2005-02-28 2010-03-31 キヤノン電子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4073032B2 (ja) 2005-04-08 2008-04-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047348B2 (ja) 2005-08-02 2008-02-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4366397B2 (ja) 2006-12-04 2009-11-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TW200849964A (en) * 2007-06-08 2008-12-16 Primax Electronics Ltd Sheet-feeding scanner
TW201023615A (en) * 2008-12-12 2010-06-16 Avision Inc Scanning apparatus with flatbed scanning and sheet-fed scanning functions
JP5353782B2 (ja) * 2009-03-31 2013-11-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JP5126270B2 (ja) * 2010-03-30 2013-01-2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890A (zh) * 1996-09-18 1998-03-2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图像印制装置
CN1402094A (zh) * 2001-08-22 2003-03-12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
CN1501685A (zh) * 2002-09-18 2004-06-02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
CN1893521A (zh) * 2005-06-30 2007-01-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包括图像传感器的图像读取装置和包括该装置的成像装置
CN101355621A (zh) * 2007-07-24 2009-01-2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及具有该图像读取装置的成像设备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57947A (zh) * 2015-07-17 2017-01-2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设备
CN106357947B (zh) * 2015-07-17 2019-04-0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设备
CN106183471A (zh) * 2016-08-31 2016-12-07 重庆品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浮动式标签压杆结构的打印机
CN106183471B (zh) * 2016-08-31 2019-03-19 重庆品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浮动式标签压杆结构的打印机
CN109691076A (zh) * 2016-09-07 2019-04-26 惠普发展公司, 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边缘感测
CN116208714A (zh) * 2021-11-30 2023-06-0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及记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16886A (ja) 2013-01-24
US8749856B2 (en) 2014-06-10
US20130003139A1 (en) 2013-01-03
CN102857670B (zh) 2015-04-29
EP2541888A2 (en) 2013-01-02
EP2541888A3 (en) 2013-06-12
EP2541888B1 (en) 2021-10-27
JP5472219B2 (ja) 2014-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57670A (zh) 图像读取装置
CN101850910B (zh) 图像处理装置
CN102857669A (zh) 图像读取装置
US9840095B2 (en) Image recording device
JP4982244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CN102442561B (zh) 输纸装置和包括该输纸装置的成像设备
US9049326B2 (en) Multifunction device with scanner unit offset from recording sheet tray
CN102445892A (zh) 图像形成设备和开闭装置
JP6700960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86988A (ja) 原稿読取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20170183181A1 (en) Document feed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document feeder
CN105035795B (zh) 片状物传送装置
JP5686157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H07101561A (ja) 原稿給送装置
JP6673291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8251363B2 (en) Image reader
JP456028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WO2023089741A1 (ja) 媒体搬送装置
JP4478325B2 (ja) 記録シート積載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203193739U (zh) 图像读取装置
JP2021125856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51916A (ja) 原稿給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2002366940A (ja) 画像読取装置
KR20040001804A (ko) 복합기의 자동 원고 이송장치
KR19980061277U (ko) 팩시밀리의 독취원고 이송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