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45892A - 图像形成设备和开闭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设备和开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45892A
CN102445892A CN2011100789339A CN201110078933A CN102445892A CN 102445892 A CN102445892 A CN 102445892A CN 2011100789339 A CN2011100789339 A CN 2011100789339A CN 201110078933 A CN201110078933 A CN 201110078933A CN 102445892 A CN102445892 A CN 1024458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image forming
forming apparatus
snubber assembly
guiding elemen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7893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45892B (zh
Inventor
高森雄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458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458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458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458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5/00Braking devices, e.g. checks; Stops; Buffers
    • E05F5/02Braking devices, e.g. checks; Stops; Buffers specially for preventing the slamming of swinging wings during final closing movement, e.g. jamb sto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0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 H04N1/1013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with sub-scanning by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at least a part of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 H04N1/1017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with sub-scanning by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at least a part of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remaining positionally invariant with respect to one another in the sub-scanning dir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 H04N2201/0402Arrangements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one of the scanning methods covered by groups H04N1/04 - H04N1/207
    • H04N2201/0422Media holders, covers, supports, backgrounds; Arrangements to facilitate placing of the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 H04N2201/0402Arrangements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one of the scanning methods covered by groups H04N1/04 - H04N1/207
    • H04N2201/0444Arrangements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one of the scanning methods covered by groups H04N1/04 - H04N1/207 for securing moveable scanning components, e.g. for transport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和开闭装置,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图像形成设备主体;由所述图像形成设备主体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的被支撑体;和缓冲装置,其缓冲由于所述被支撑体的旋转操作而引起的振动,所述缓冲装置具有:设置在所述被支撑体中的引导构件;和缓冲装置主体,其具有设置在所述图像形成设备主体中并由所述引导构件引导的被引导构件和对所述被引导构件施力的施力构件,并且在将所述缓冲装置主体安装至所述图像形成设备主体之前的组装中,在所述被支撑体从所述图像形成设备主体打开的状态下,当所述被引导构件被安装至所述引导构件时,设置在所述被引导构件或所述引导构件中的运动防止部防止所述被引导构件在远离所述引导构件的方向上运动。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设备和开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和一种开闭装置。
背景技术
日本公开的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No.2009-134227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上部结构开闭装置,该装置可围绕枢轴开闭地安装至包括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结构。当该上部结构打开的角度超过转动角时,会由于重力而受到与打开方向相反的力矩,从而朝向外部将图像形成设备打开。上部结构具有臂构件,该臂构件的后锚固侧枢转地安装至该上部结构,并且主体结构具有轨道构件,该轨道构件用于根据上部结构的开闭操作引导臂构件的端部。设置有施力构件,以在打开方向上对上部结构施力。上部结构具有设置在轨道构件的终端处的缓冲单元。当上部结构相对于主体结构打开至最大角度时,缓冲单元使臂构件的端部缓冲(shock-absorb)上部结构的打开操作。
日本公开的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No.2008-139763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具有作为设备主体的第一壳体和利用一个枢轴支撑并可相对于第一壳体开闭地设置的第二壳体。在该图像形成设备中,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直接设置通过分担操作来辅助第二壳体的开闭操作的第一辅助开闭机构和第二辅助开闭机构。
日本公开的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No.2006-80864公开了一种在原稿记录单元上方设有原稿读取单元的原稿读取记录设备。原稿读取单元和原稿记录单元利用铰链枢转地安装。该原稿读取记录设备具有将原稿读取单元保持在打开状态的机构和防止原稿读取单元的枢转角度大于必要角度的止动件。该止动件与将原稿读取单元保持在打开状态的机构构件分开设置,并且位于枢转中心附近。
日本公开的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No.2006-119474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具有: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设置在图像形成单元的上表面上的排纸盘,利用图像形成单元进行成像之后的片材排出在该排纸盘上;设置在排纸盘上方、用于读取原稿上的图像的图像读取单元;连接构件,该连接构件位于覆盖排纸盘的上部的关闭位置和打开排纸盘的上部的打开位置之间,用于将图像形成单元与图像读取单元连接,使得图像读取单元能够围绕第一枢转中心相对于图像形成单元旋转;以及枢转限制构件,该枢转限制构件设置在与所述连接构件不同的位置处,以便限制图像读取单元在打开方向上超过打开位置枢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容易组装的图像形成设备,并提供一种开闭装置。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在于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图像形成设备主体;由所述图像形成设备主体旋转地支撑的被支撑体;和缓冲装置,该缓冲装置缓冲由于所述被支撑体的旋转操作而引起的振动,所述缓冲装置具有:设置在所述被支撑体中的引导构件;和缓冲装置主体,该缓冲装置主体具有设置在所述图像形成设备主体中并由所述引导构件引导的被引导构件和对所述被引导构件施力的施力构件,并且在将所述缓冲装置主体安装至所述图像形成设备主体之前的组装中,在所述被支撑体从所述图像形成设备主体打开的状态下,当所述被引导构件安装至所述引导构件时,设置在所述被引导构件或所述引导构件中的运动防止部防止所述被引导构件在远离所述引导构件的方向上运动。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在于根据第一方案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缓冲装置主体还具有以可移动的方式支撑所述被引导构件的支撑构件,并且所述支撑构件具有抑制所述被引导构件在远离所述支撑构件的方向上变形的变形抑制构件。
本发明的第三方案在于根据第一方案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缓冲装置主体还具有以可移动的方式支撑所述被引导构件的支撑构件,并且所述施力构件抑制所述被引导构件在远离所述支撑构件的方向上的变形。
本发明的第四方案在于根据第一至第三方案中任一方案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被引导构件支撑处于从所述图像形成设备主体打开的打开状态下的所述被支撑体,并且在支撑处于所述图像形成设备主体打开的打开状态下的所述被支撑体的位置保持静止。
本发明的第五方案在于一种开闭装置,该开闭装置包括:第一结构体;由所述第一结构体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的第二结构体;以及缓冲装置,该缓冲装置缓冲由于所述第二结构体的旋转操作而引起的振动,所述缓冲装置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二结构体中的引导构件;和缓冲装置主体,该缓冲装置主体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一结构体中并由所述引导构件引导的被引导构件和对所述被引导构件施力的施力构件,并且在将所述缓冲装置主体安装至所述第一结构体之前的组装中,在所述第二结构体从所述第一结构体打开的状态下,当所述被引导构件安装至所述引导构件时,设置在所述被引导构件或所述引导构件中的运动防止部防止所述被引导构件在远离所述引导构件的方向上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可以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组装的图像形成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案,除了通过本发明的第一方案获得的效果外,与不具有本结构的情况相比,可以提供一种构件很难掉落的图像形成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案,除了通过本发明的第一方案获得的效果外,与不具有本结构的情况相比,可以提供一种构件很难掉落的图像形成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案,除了通过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三方案中的任一方案获得的效果外,与不具有本结构的情况相比,可以提供一种能以稳定方式支撑处于打开状态的被支撑体的图像形成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案,可以提供一种能够容易组装的图像形成设备。
附图说明
将基于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右侧表面侧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图1中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右侧表面侧的剖视图;
图4是图1中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图像形成设备主体的平面图;
图5是图1中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原稿读取装置沿着图3中的剖面A-A的剖视图;
图6是图5中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原稿读取装置沿着图3中的剖面B-B的剖视图;
图7示出了安装至图5中的原稿读取装置的引导构件;
图8是当原稿读取装置处于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打开的打开状态时,图1中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缓冲装置的缓冲装置主体的立体图;
图9是当原稿读取装置相对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处于关闭状态时,图8中的缓冲装置主体的立体图;
图10是图8中的缓冲装置主体的右侧视图;
图11是图8中的缓冲装置主体沿着图10中的剖面D-D的剖视图;
图12是从图8中的箭头C方向观察的图8中的缓冲装置主体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13是图8中的缓冲装置主体的一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14是图1中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组装过程的流程图;
图15是当缓冲装置主体安装至原稿读取装置时的右侧视图;
图16是当缓冲装置主体安装至原稿读取装置以便防止在远离原稿读取装置的方向上的运动时的右侧视图;
图17是图1中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排出部的立体图;
图18A是左侧视图,示出了当片材的在片材排出方向上的下游侧端位于延伸部的在片材排出方向上的下游侧端的上游侧时,图17中的排出部支撑片材的状态;
图18B是左侧视图,示出了当片材的下游侧端位于延伸部的在片材排出方向上的下游侧端的下游侧时,图17中的排出部支撑片材的状态;
图19是图1中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排出部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2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原稿读取装置的下侧表面;
图21示出了从图20中的箭头E方向观察的设置在图20的原稿读取装置上的一对引导构件;
图22A是图21中的一对引导构件中的一个沿着图21的剖面F-F的剖视图;
图22B是图21中的一对引导构件中的一个的立体图;
图23是图21中的一对引导构件中的另一个沿着图21中的剖面G-G的剖视图;
图24是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缓冲装置主体的一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25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将臂构件安装到引导构件的过程;
图26A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当臂构件在一对引导构件中的一个中形成的引导槽中移动时,将臂构件安装到引导构件的过程;以及
图26B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当臂构件在一对引导构件中的另一个中形成的引导槽中移动时,将臂构件安装到引导构件的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基于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1至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0。如图1至图3所示,图像形成设备10具有用作第一结构体的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00、用作第二结构体并作为被支撑体的原稿读取装置300、以及缓冲装置500R和500L。
位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00的上侧的表面108用作排出部600的一部分,作为记录介质并且形成有图像的片材在该排出部600处排出。另外,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00在其前表面中设有片材供应开闭构件110。片材供应开闭构件110利用铰链112可开闭地安装至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00。图1示出了片材供应开闭构件110相对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00关闭的状态。图3示出片材供应开闭构件110相对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00打开的状态。另外,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00具有排出孔102,该排出孔102用于排出已经形成有图像的片材。
图像形成单元120和片材供应装置160安装在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00中。另外,在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00中形成有传送通道180。图像形成单元120具有:用作图像保持体的感光鼓122;为感光鼓122的表面充电的充电装置124;潜像形成装置126,其通过在利用充电装置124充电的感光鼓122的表面上照射光而在感光鼓122的表面上形成潜像;显影装置128,其利用显影剂使通过潜像形成装置126形成在感光鼓122的表面上的潜像显影;转印装置130,其将通过利用显影装置128显影而形成在感光鼓122的表面上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片材上;以及定影装置140,其将利用转印装置130转印到片材上的显影剂图像定影至片材。
片材供应装置160具有例如一个用于以堆叠状态保持片材的片材容器162和用于馈送片材容器162中的片材的馈送辊164。为了在片材容器162中存储预定尺寸或更大尺寸的片材,在片材供应开闭构件110打开的状态下,当存储有这样的片材时,片材的后端侧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00伸出,片材的伸出部分由片材供应开闭构件110在重力方向上从下侧支撑。
传送通道180用于从片材供应装置160向转印装置130并进一步向排出部600传送片材。上述馈送辊164、传送辊182、配准辊184、上述转印装置130、上述定影装置140和排出辊186沿着传送通道180从片材传送方向上游侧顺序设置。
传送辊182向配准辊184传送片材。配准辊184使朝向转印装置130传送的片材的端部暂时停止运动,并且根据形成在感光鼓122上的显影剂图像到达转印装置130所在的位置的时刻,使片材的端部重新开始朝向转印装置130运动。排出辊186朝向排出部600传送利用定影装置140定影有显影剂图像的片材。
具有原稿读取装置主体302的原稿读取装置300利用铰链310由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00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另外,原稿读取装置300可在图1和图2所示的相对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00打开的位置和图3所示的相对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00关闭的位置之间运动而开闭。
缓冲装置500R和500L分别用作缓冲装置,用于缓冲由于原稿读取装置300的旋转操作引起的振动。缓冲装置500R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10中的右侧,而缓冲装置500L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00中的左侧。由于缓冲装置500R和缓冲装置500L具有相同的结构,下面将描述缓冲装置500R,而省略缓冲装置500L的描述。另外,除非特别区分缓冲装置500R和缓冲装置500L,以下将缓冲装置500R称为缓冲装置500。
缓冲装置500具有设置在原稿读取装置300上的用作引导件的引导构件510,并具有缓冲装置主体530。缓冲装置主体530具有:臂构件534,其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00上,并用作由引导构件510来引导的被引导构件;以及螺旋弹簧560,其用作对臂构件534施力的施力构件。
图4示出了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00。如图4所示,在位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00的上侧的表面108中形成有用于将缓冲装置500R的缓冲装置主体530R安装至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00的安装孔104R和106R。另外,在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00的上表面中还形成有用于将缓冲装置500L的缓冲装置主体530L安装至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00的安装孔104L和106L。安装孔104R和104L分别设置在安装孔106R和106L的前侧。
图5和图6示出了原稿读取装置300。如上所述,原稿读取装置300具有原稿读取装置主体302。上述缓冲装置500R的引导构件510R和上述缓冲装置500L的引导构件510L安装至原稿读取装置主体302的下表面。另外,原稿读取装置主体302具有利用上述铰链310(参见图2和图3)安装至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00的被安装构件304。
另外,如图5所示,在具有由透光材料制成的台板构件312的原稿读取装置300中,原稿读取装置主体302用作放置原稿的读取台。另外,可相对于原稿读取装置主体302开闭的台板盖322安装至原稿读取装置主体302。
在原稿读取装置主体302中安装有读取器330,其向原稿照射光并基于从原稿反射的光读取原稿。另外,用于自动传送原稿D的原稿传送装置326安装在台板盖322中。原稿读取装置300具有浏览正由原稿传送装置326传送的原稿D的功能和读取放置在台板构件312上的原稿D的功能。
原稿传送装置326具有放置读取之前的原稿D的原稿台340、用于传送原稿的原稿传送通道350和排出图像读取之后的原稿的排出台360。
读取器330具有光源342、透镜344和光电转换元件346。光源344在原稿上照射光,接着利用透镜344聚集从原稿反射的光,然后利用光电转换元件346接收聚集的光并转换成信号。
图7示出了引导构件510。如图7所示,引导构件510具有引导孔512。形成在臂构件534(参见图1和图2)上的后述的突起536(参见图8和图9)插入在引导孔512中。引导构件510支撑臂构件534,使得突起536能在引导孔512中旋转并且能在引导孔512中移动。这样,当突起536在引导孔512中移动时,臂构件534的运动由引导构件510引导。
图8至图10示出了缓冲装置主体530。如上所述,缓冲装置主体530具有臂构件534和螺旋弹簧560,并且还具有用于以可移动的方式支撑臂构件534的支撑构件564。
臂构件534具有对置的侧板544和侧板546、以及连接构件548,连接构件548近似垂直于侧板544和侧板546,以使侧板544和侧板546相连。另外,臂构件534具有插入到引导构件510的引导孔512中的突起536。突起536在臂构件534的一端从右侧朝向左侧伸出。另外,臂构件534具有弹簧安装构件538,螺旋弹簧560的一个端部侧安装至该弹簧安装构件538。
另外,臂构件534在另一端部侧具有直线形状的笔直构件540。笔直构件540形成在相应的侧板544和侧板546上。在图8和图10所示的其中处于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00打开的打开状态下的原稿读取装置300被支撑的状态下,笔直构件540被螺旋弹簧560压靠在支撑构件564的平坦上表面上,由此臂构件534保持静止。这样,臂构件534支撑处于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00打开的打开状态下的原稿读取装置300,并且保持静止在支撑处于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00打开的打开状态下的原稿读取装置300的位置。
支撑构件564具有弹簧安装构件566,螺旋弹簧560的另一端安装至该弹簧安装构件。另外,支撑构件564具有:插入突起568,在缓冲装置主体530安装至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00时该插入突起568插入在安装孔104(参见图4)中;以及插入突起570,在将缓冲装置主体530安装至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00时该插入突起570插入到安装孔106(参见图4)中。
另外,支撑构件564具有螺纹接合构件572,在将缓冲装置主体530安装至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00时该螺纹接合构件572相对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00螺纹接合。另外,支撑构件564具有抑制突起574,抑制突起574用作变形抑制构件,用于抑制臂构件534在远离支撑构件564的方向上的变形。另外,突起536设有突出部556。稍后将描述突出部556的细节。
图11示出了沿着图10的剖面D-D的缓冲装置主体530的剖视图。如图11所示,在支撑构件564中形成有支撑用凹构件580和支撑用凹构件582。另外,在侧板544上形成有支撑用凸构件550,并且在侧板546上形成有支撑用凸构件552。当支撑用凸构件550插入支撑用凹构件580中,并且支撑用凸构件552插入支撑用凹构件582中时,臂构件534由支撑构件564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
当将臂构件534安装至支撑构件564时,如图11中的箭头所示,使臂构件534变形,从而使侧板544和侧板546到更靠近的位置,然后将支撑用凸构件550插入支撑用凸构件580中,并将支撑用凸构件552插入支撑用凹构件582中。此时,在其中臂构件534相对于支撑构件564如图9所示定位的状态下将该臂构件534安装至支撑构件564,以防止抑制突起574和臂构件534之间的缓冲。
当臂构件534已经安装至支撑构件564并且螺旋弹簧560也已经安装时,在图9所示的状态下,螺旋弹簧560设置在侧板544和侧板546之间。因而,臂构件534难以在远离支撑构件564的方向上变形。这样,螺旋弹簧560抑制了臂构件534在远离支撑构件564的方向上变形。
另外,在图8所示的状态下,由于抑制突起574设置在侧板544和侧板546之间,臂构件534难以在远离支撑构件564的方向上变形。这样,抑制突起574抑制了臂构件534在远离支撑构件564的方向上变形。
图12示出了从图8中的箭头C方向观察的在臂构件534的突起536的形成位置附近的部分的放大图。图13示出突起536的放大图。如图12和图13所示,突起536形成在侧板546上,并且近似圆柱形状。另外,在突起536的与侧板546相反的一侧设有突出部556,突出部556用作运动防止部并沿近似平行于侧板546的方向从突起536伸出。
图14示出了图像形成设备10的组装过程。另外,图15示出了在将缓冲装置主体530安装至原稿读取装置300时的状态,并且图16示出了将缓冲装置主体530安装至原稿读取装置300以便防止沿远离原稿读取装置300的方向运动的状态。
如图14所示,在步骤S10,将原稿读取装置300安装至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00。此时,经由铰链310将原稿读取装置主体302的被安装构件304安装至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00。
在下一步骤S20,将原稿读取装置300设置在相对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00打开的打开状态下。
在下一步骤S30,将臂构件534安装至引导构件510,由此将缓冲装置主体530安装至已安装至原稿读取装置主体302的引导构件510。更具体地说,如图15所示,将形成在臂构件534上的突起536从右侧(图15中的前侧)朝向左侧(图15中的后侧)插入引导构件510中形成的引导孔512中。此时,调整缓冲装置主体530相对于原稿读取装置300的角度,使得突出部556设置在不引起相对于引导构件510缓冲的位置,如图15所示,然后将突出部556和突起536插入到引导孔512中。当突出部556和突起536被插入到引导孔512中时,突起536与引导构件510接触,并且突出部556定位在引导构件510的更左侧(图15中的后侧)。
在下一步骤S40,将缓冲装置主体530移动到防止臂构件534在远离引导构件510的方向上运动的位置。更具体地说,将缓冲装置主体530从图15所示的状态向后侧(图15中的右侧)推动,从而使缓冲装置主体530向后移动,以使得突起536在被引导孔512引导的同时移动。于是,如图16所示,突起536被设置在引导孔512的后端。另外,在该状态下,当组装操作者从缓冲装置主体530松开他/她的手时,缓冲装置主体530围绕突起536沿着逆时针方向从图15中所示的角度旋转到图16中所示的角度。
在图16所示的状态下,突出部556位于引导构件510的左侧,处于在臂构件534向右侧移动时相对于引导构件510缓冲的位置。因而,能够防止臂构件534在远离引导构件510的方向上运动。
在下一步骤S50,在其中臂构件534在远离引导构件510的方向上的运动被阻止并且缓冲装置主体530安装至原稿读取装置300的状态下,将缓冲装置主体530安装至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00。此时,将插入突起570插入安装孔106中,将插入突起568插入安装孔104中,并且使螺纹接合构件572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00螺纹接合。
如上所述,在将缓冲装置主体530安装至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00之前进行组装时,在其中原稿读取装置300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00打开的状态下,当将臂构件534安装至引导构件510时,突出部556用作运动防止部,以防止臂构件534在远离引导构件510的方向上运动。
图17示出了排出部600。排出部600具有:表面108,其位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00的上侧,用作排出部主体;以及延伸部610,该延伸部610设置在表面108上,可沿着图17中的箭头E所示的片材排出方向从表面108延伸。延伸部610具有可沿着片材排出方向从表面108延伸的第一延伸构件614和可沿着片材排出方向从第一延伸构件610延伸的第二延伸构件620。延伸部610在重力方向上从下侧支撑形成有图像的片材的从表面108伸出的部分。
延伸部610在第二延伸构件620中具有勾挂部630,其在片材的后表面(下表面)的相反侧凹下,以便在延伸部610在片材排出方向上延伸的方向上勾挂住手指。另外,延伸部610具有向片材的后表面侧突出的两个突出部640。如图17所示,勾挂部630设置在两个突出部640之间。
勾挂部630具有在与片材后表面相反的一侧凹下的第一凹构件632、在片材排出方向上设置在第一凹构件632的下游侧且凹下深度大于第一凹构件632的第二凹构件634、以及沿与片材排出方向垂直的方向在片材排出方向上设置在第二凹构件634的下游侧的壁表面636。
图18A示出了排出部600支撑以下片材的状态,该片材的在片材排出方向上的下游侧端在片材排出方向上位于排出部610的下游侧端622的上游侧。图18B示出了排出部600支撑以下片材的状态,该片材的在排出方向上的端部在片材排出方向上位于延伸部610的下游侧端622的下游侧。这样,延伸部610支撑在片材排出方向上的下游侧端在片材排出方向上位于延伸部610的下游侧端622的上游侧的片材,或者支撑端部在片材排出方向上位于端部622的下游侧的片材。
如图18B所示,当排出部600支撑在片材排出方向上的下游侧端在片材排出方向上位于延伸部610的下游侧端622的下游侧的片材时,片材的从下方被一个突出部640支撑的部分与从下方被另一个突出部640支撑的部分之间的部分落入勾挂部630中,于是片材发生变形,该变形使片材产生刚性。
延伸部610在使用时可以伸长,在不使用时可以缩回。
图19示出了排出部600的变形例。在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0的排出部600中,勾挂部630由平坦平面的组合形成。然而,在该变形例中,勾挂部630由弯曲表面形成。由于除了勾挂部630外的其他元件与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0的排出部600的元件相同,因此省略其他元件的说明。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原稿读取装置用作由图像形成设备主体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的被支撑体,并用作由第一结构体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的第二结构体。另外,除了用作被支撑体和第二结构体的原稿读取装置外,本发明还可应用于其他装置。例如,本发明可应用于这种情况,其中对形成有图像的片材进行后处理的后处理装置用作被支撑体和第二结构体。
图2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0的原稿读取装置300的下侧表面。在根据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0中,引导构件510用作引导件,臂构件534用作被引导构件,并且用作运动防止部的突出部556设置在臂构件534上。另一方面,在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0中,运动防止部设置在引导构件侧。也就是说,在将缓冲装置主体530安装至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00之前的组装中,在原稿读取装置300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00打开的状态下,当将臂构件534安装至引导构件时,设置在引导构件上的运动防止部防止臂构件534在远离引导构件的方向上运动。
另外,在根据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0中,缓冲装置500R的引导构件510R和缓冲装置500L的引导构件510L安装至原稿读取装置主体302的下表面(参见图6)。另一方面,在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0中,如图20所示,缓冲装置500R的第一引导构件514R和第二引导构件520R以及缓冲装置500L的第一引导构件514L和第二引导构件520L安装至原稿读取装置主体302的下表面。也就是说,在根据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0中,缓冲装置500R和500L分别具有一个引导构件,而在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0中,缓冲装置500R和500L分别具有一对引导构件。
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在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一样,由于缓冲装置500R和缓冲装置500L具有相同结构,下面将描述缓冲装置500R,并且将省略缓冲装置500L的描述。另外,除非特别区分缓冲装置500R与缓冲装置500L,以下将缓冲装置500R称为缓冲装置500。
第一引导构件514和第二引导构件520均为与片材传送方向近似平行的板件,并且彼此之间以近似恒定的间隔近似相互平行地安装至原稿读取装置主体302的下表面。
图21示出了第一引导构件514和第二引导构件520。在第一引导构件514的面向第二引导构件520的表面中形成有引导槽515。另外,在第二引导构件520的面向第一引导构件514的表面中形成有引导槽521。注意,引导槽515的位于与引导槽52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和引导槽521的位于与引导槽515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之间的距离为L8。
图22示出了第一引导构件514。在第一引导构件514中形成的引导槽515中,前侧(图22A中的左侧)端到达第一引导构件514的前侧端,而后侧(图22B中的右侧)端留在第一引导构件514的后侧端的前侧。另外,引导槽515具有位于前侧且宽度相对较小的小宽度构件516,并具有位于小宽度构件516的后侧且宽度比小宽度构件516的宽度大的大宽度构件517。注意,引导槽515的宽度是指沿着与引导槽515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从引导槽515的一端侧到另一端侧的长度。以下,小宽度构件516的宽度为L1,大宽度构件517的宽度为L2。
图23示出了第二引导构件520。在第二引导构件520中形成的引导槽521中,前侧(图23中的右侧)端到达第二引导构件520的前侧端,而后侧(图23中的左侧)端留在第二引导构件520的后侧端的前侧。另外,引导槽521具有位于前侧且宽度相对较小的小宽度构件522,并具有位于小宽度构件522的后侧且宽度比小宽度构件522的宽度大的大宽度构件523。注意,引导槽521的宽度是指沿着与引导槽521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从引导槽521的一端侧到另一端侧的长度。引导槽521的小宽度构件522的宽度与在引导槽515的情况下一样为L1。另外,引导槽521的大宽度构件523的宽度与在引导槽515的情况下一样为L2。
图24是在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0中的缓冲装置主体530的臂构件534的一部分的放大图。在根据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0中,突起536形成为在臂构件534的一端侧从右侧朝向左侧伸出(参见图8)。另一方面,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突起590形成为在臂构件534的一端侧从右侧朝向左侧伸出,并且第二突起592形成为在臂构件534的8另一端侧从左侧向右侧伸出。
第一突起590和第二突起592均具有通过沿着其长度方向切割圆柱的一部分而形成的形状,从而具有所谓的D形横截面。在第一突起590和第二突起592的横截面中,未切割的圆周的大直径部的直径为L3。另外,在第一突起590和第二突起592的横截面中,被部分切掉的圆周的小直径(直径的一部分)部的直径为L4。直径L3略小于作为引导槽515的大宽度构件517的宽度和作为引导槽521的大宽度构件523的宽度的宽度L2。另外,直径L4略小于作为引导槽515的小宽度构件516的宽度和作为引导槽521的小宽度构件522的宽度的宽度L1。
另外,第一突起590的左侧端和第二突起592的右侧端之间的长度为L9。长度L9略短于作为引导槽515的与引导槽521相反的端部和引导槽521的与引导槽515相反的端部之间的长度的长度L8(参见图21)。
图25示出了在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0的组装过程中,通过将臂构件534安装至第一引导构件514和第二引导构件520而将缓冲装置主体530安装至第一引导构件514和第二引导构件520的过程(参见图14中的步骤S30)。在该过程中,如图25所示,第一突起590插入引导槽515中,第二突起592插入到引导槽521中。
图26A和图26B示出了在将臂构件534安装至第一引导构件514和第二引导构件520时在引导槽515中移动的第一突起590和在第二引导槽512中移动的第二突起592。在安装臂构件534时,调整缓冲装置主体530相对于原稿读取装置300的角度,然后如图26A和图26B所示,使第一突起590穿过引导槽515的小宽度构件516,使第二突起592穿过引导槽521的小宽度构件522。
更具体地说,在其中引导槽515的小宽度构件516的方向和第一突起590的小直径部(直径为L4的部分)的方向彼此一致,并且引导槽521的小宽度构件522的方向和第二突起590的小直径部(直径为L4的部分)的方向彼此一致时,从前侧朝向后侧推动缓冲装置主体530。此时,当小宽度构件516的方向和第一突起590的小直径部的方向不一致或者小宽度构件522的方向和第二突起592的小直径部的方向不一致时,臂构件534不能安装至第一引导构件514和第二引导构件520。其原因在于,第一突起590的大直径部的直径L3大于作为引导槽515的小宽度构件516的宽度的宽度L1,并且第二突起592的大直径部的直径L3大于作为引导槽521的小宽度构件522的宽度的宽度L1。
当将臂构件534安装至第一引导构件514和第二引导构件520时,将缓冲装置主体530向后推动到其中第一突起590穿过小宽度构件516并且第二突起592穿过小宽度构件522的位置,然后向后移动。然后,在该向后运动之后,将缓冲装置主体530移动到防止臂构件534在远离第一引导构件514和第二引导构件520的方向上运动的位置。更具体地说,进一步向后移动缓冲装置主体530,并且通过例如操作者从缓冲装置主体530松开他/她的手,使缓冲装置主体530围绕第一突起590和第二突起592旋转,如图26A和图26B所示。
在缓冲装置主体530旋转之后的状态下,第一突起590的大直径部的直径L3大于引导槽515的小宽度构件516的宽度L1,第二突起592的大直径部的直径L3大于引导槽521的小宽度构件522的宽度L1。因而,将要向前拉动缓冲装置主体530时,第一突起590相对于第一引导构件514缓冲,第二突起592相对于第二引导构件520缓冲。因而,防止了臂构件534沿着作为远离引导构件510的方向的向前方向运动。
另外,由于臂构件534中的第一突起590的左侧端与第二突起592的右侧端之间的长度L9(参见图24)略短于引导槽515的与引导槽52相反的端部和引导槽521的与引导槽515相反的端部之间的长度L8(参见图21),两者长度近似相同。因此,臂构件534难以左右移动,第一突起590难以从引导槽515掉出,第二突起592难以从引导槽521掉出。
如上所述,本发明可应用于诸如复印机、传真设备或打印机之类的图像形成设备和开闭装置。
为了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已经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描述。并不旨在穷举或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确切形式。很明显,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型都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并描述所述示例性实施方式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由此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可用于各种实施方式,并具有适合于所设想的实际应用的各种修改。本发明的范围旨在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图像形成设备主体;
由所述图像形成设备主体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的被支撑体;和
缓冲装置,该缓冲装置缓冲由于所述被支撑体的旋转操作而引起的振动,
所述缓冲装置具有:
设置在所述被支撑体中的引导构件;和
缓冲装置主体,该缓冲装置主体具有设置在所述图像形成设备主体中并由所述引导构件引导的被引导构件和对所述被引导构件施力的施力构件,并且
在将所述缓冲装置主体安装至所述图像形成设备主体之前的组装中,在所述被支撑体从所述图像形成设备主体打开的状态下,当所述被引导构件安装至所述引导构件时,设置在所述被引导构件或所述引导构件中的运动防止部防止所述被引导构件在远离所述引导构件的方向上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
其中,所述缓冲装置主体还具有以可移动的方式支撑所述被引导构件的支撑构件,并且
所述支撑构件具有抑制所述被引导构件在远离所述支撑构件的方向上变形的变形抑制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
其中,所述缓冲装置主体还具有以可移动的方式支撑所述被引导构件的支撑构件,并且
所述施力构件抑制所述被引导构件在远离所述支撑构件的方向上的变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被引导构件支撑处于从所述图像形成设备主体打开的打开状态下的所述被支撑体,并且在支撑处于从所述图像形成设备主体打开的打开状态下的所述被支撑体的位置保持静止。
5.一种开闭装置,该开闭装置包括:
第一结构体;
由所述第一结构体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的第二结构体;以及
缓冲装置,该缓冲装置缓冲由于所述第二结构体的旋转操作而引起的振动,
所述缓冲装置具有:
设置在所述第二结构体中的引导构件;和
缓冲装置主体,该缓冲装置主体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一结构体中并由所述引导构件引导的被引导构件和对所述被引导构件施力的施力构件,并且
在将所述缓冲装置主体安装至所述第一结构体之前的组装中,在所述第二结构体从所述第一结构体打开的状态下,当所述被引导构件安装至所述引导构件时,设置在所述被引导构件或所述引导构件中的运动防止部防止所述被引导构件在远离所述引导构件的方向上运动。
CN201110078933.9A 2010-09-30 2011-03-30 图像形成设备和开闭装置 Active CN1024458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20359 2010-09-30
JP2010220359A JP5435411B2 (ja) 2010-09-30 2010-09-30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開閉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45892A true CN102445892A (zh) 2012-05-09
CN102445892B CN102445892B (zh) 2015-03-11

Family

ID=45889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78933.9A Active CN102445892B (zh) 2010-09-30 2011-03-30 图像形成设备和开闭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699919B2 (zh)
JP (1) JP5435411B2 (zh)
CN (1) CN102445892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93902A (zh) * 2013-06-17 2013-09-11 天津光电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办公设备抽拉硒鼓机构用硒鼓抽拉支架缓冲器
CN104717381A (zh) * 2013-12-12 2015-06-17 金宝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缓冲结构及事务机器
CN105005187A (zh) * 2010-10-22 2015-10-28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和开闭装置
CN106019877A (zh) * 2015-03-24 2016-10-12 加藤电机(香港)有限公司 开合支撑装置
CN107239028A (zh) * 2016-03-29 2017-10-10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减震机构以及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7407900A (zh) * 2015-03-24 2017-11-28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感光鼓用传动装置
CN107662406A (zh) * 2016-07-29 2018-02-06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记录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1002117A1 (de) * 2011-04-15 2012-10-18 Horst Lautenschläger Möbelscharnier
JP6031814B2 (ja) * 2012-04-27 2016-11-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8794722B2 (en) * 2013-01-08 2014-08-0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Drawer assembly for an appliance
JP6296850B2 (ja) * 2013-03-29 2018-03-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622456B2 (ja) * 2014-12-03 2019-12-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積載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09019B2 (ja) * 2015-04-27 2019-05-08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
JP6493110B2 (ja) * 2015-09-09 2019-04-0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開閉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複合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09112A (zh) * 2004-10-22 2006-07-2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限制图像读取单元过度枢转移动的成像设备
US20080175620A1 (en) * 2007-01-24 2008-07-24 Ricoh Company, Ltd. Upper frame opening and closing mechanis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20090087209A1 (en) * 2007-09-27 2009-04-0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6277A (en) * 1977-07-07 1979-02-06 Toshiba Seiki Kk Device for automatically opening lid and absorbing impact
JPH0310582U (zh) * 1989-06-16 1991-01-31
JPH0749588Y2 (ja) * 1989-09-22 1995-11-13 加藤発条株式会社 自動販売機の取出蓋の構造
JPH064952A (ja) * 1992-06-24 1994-01-14 Sony Corp 蓋装置
JPH10254431A (ja) * 1997-03-12 1998-09-25 Yamaha Corp 鍵盤楽器の鍵盤蓋開閉装置
JP2919433B2 (ja) * 1997-05-07 1999-07-12 タキゲン製造株式会社 ボックスの蓋用減速緩衝装置
JP2004360291A (ja) * 2003-06-04 2004-12-24 Aidesu Kk 扉の緩衝装置
JP4640571B2 (ja) * 2004-08-04 2011-03-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開閉機構及びこの開閉機構を備えた画像記録装置
JP2006080864A (ja) 2004-09-09 2006-03-23 Canon Inc 画像読取記録装置
JP4713276B2 (ja) * 2005-08-29 2011-06-29 リコープリンティング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848258B2 (ja) 2006-12-05 2011-12-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582159B2 (ja) 2008-02-26 2010-11-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146157B2 (ja) * 2008-06-30 2013-02-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597034B2 (ja) * 2010-06-11 2014-10-01 株式会社岡村製作所 テーブル付椅子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09112A (zh) * 2004-10-22 2006-07-2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限制图像读取单元过度枢转移动的成像设备
US20080175620A1 (en) * 2007-01-24 2008-07-24 Ricoh Company, Ltd. Upper frame opening and closing mechanis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20090087209A1 (en) * 2007-09-27 2009-04-0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Device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05187A (zh) * 2010-10-22 2015-10-28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和开闭装置
CN103293902A (zh) * 2013-06-17 2013-09-11 天津光电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办公设备抽拉硒鼓机构用硒鼓抽拉支架缓冲器
CN103293902B (zh) * 2013-06-17 2015-09-09 天津光电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办公设备抽拉硒鼓机构用硒鼓抽拉支架缓冲器
CN104717381A (zh) * 2013-12-12 2015-06-17 金宝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缓冲结构及事务机器
CN104717381B (zh) * 2013-12-12 2017-12-08 金宝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缓冲结构及事务机器
CN106019877A (zh) * 2015-03-24 2016-10-12 加藤电机(香港)有限公司 开合支撑装置
CN107407900A (zh) * 2015-03-24 2017-11-28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感光鼓用传动装置
CN106019877B (zh) * 2015-03-24 2018-12-04 加藤电机(香港)有限公司 开合支撑装置
US10534308B2 (en) 2015-03-24 2020-01-14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a photosensitive drum
CN107239028A (zh) * 2016-03-29 2017-10-10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减震机构以及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7662406A (zh) * 2016-07-29 2018-02-06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记录装置
CN107662406B (zh) * 2016-07-29 2020-03-31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记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073559A (ja) 2012-04-12
US8699919B2 (en) 2014-04-15
CN102445892B (zh) 2015-03-11
US20120080987A1 (en) 2012-04-05
JP5435411B2 (ja) 2014-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45892A (zh) 图像形成设备和开闭装置
JP5387840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CN102857670B (zh) 图像读取装置
EP2541890B1 (en) Image reading device
JP2014051338A (ja) 用紙搬送装置
JP6184392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210263B2 (ja) 媒体搬送装置
US7753363B2 (en) Paper feeding device
US20170144851A1 (en) Paper stop structure, paper feed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417122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963741B (zh) 片状物馈送装置和具有该片状物馈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US20080197560A1 (en) Paper Feeding Device
CN109941786A (zh) 供纸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US7773272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JP553163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455620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921983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H07101561A (ja) 原稿給送装置
US8678377B2 (en) Sheet conveying device
CN105600528B (zh) 记录介质传送和读取设备
JP2009290441A (ja) 原稿供給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原稿読取装置
TWM318011U (en) Paper picking up device having paper blocking apparatus
US9896288B2 (en) Paper feed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H1072140A (ja)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
JP200802644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