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19877B - 开合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开合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19877B
CN106019877B CN201610165081.XA CN201610165081A CN106019877B CN 106019877 B CN106019877 B CN 106019877B CN 201610165081 A CN201610165081 A CN 201610165081A CN 106019877 B CN106019877 B CN 1060198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plate
manuscript pressing
spring
connection shaft
side pla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6508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19877A (zh
Inventor
田岛秀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em Hongko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Kem Hongko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em Hongkong Ltd filed Critical Kem Hongkong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0198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198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198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198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0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originals
    • G03G15/605Holders for originals or exposure plate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olders For Sensitive Materials And Original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开合支撑装置,即使体积较小也可产生足够的转动致动力。其中,支撑元件的底端部通过铰链杆可任意转动地连接于组装元件,其中组装元件固定于装置本体,且支撑元件的前端(摆动端)固定在原稿压合板。进一步地,连结元件的一端连接在支撑元件的底端,由压缩线圈弹簧产生的弹力作用于连结元件的另一端。当压缩线圈弹簧的弹力作用于支撑元件的底端部时,原稿压合板将产生转动致动力。

Description

开合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合用于开合并支撑盖体的开合支撑装置,盖体可例如是复印机的原稿压合板。
背景技术
在公知技术中,原稿压合板是覆盖于复印机、扫描机或印刷机等机器的接触玻璃,以对接触玻璃上承载的原稿进行压合。上述的原稿压合板被固定于装置本体一侧的开合装置所支撑。这类开合装置具有一种铰链机构,此铰链机构用于将原稿压合板可任意转动地轴枢支撑于铰链轴的周围。当原稿压合板处在闭合状态时,上述铰链机构使原稿压合板压合在装置本体的上表面上,当原稿压合板处在朝上方开启的状态时,上述铰链机构则使接触玻璃外露。
上述这类开合装置包含组装元件、支撑元件及弹性元件,其中组装元件组装于装置本体,支撑元件用于支撑原稿压合板并通过铰链杆可转动地设置于组装元件,弹性元件设置在支撑元件与组装元件之间并迫使支撑元件往开启方向转动。由于原稿压合板通过弹性元件和支撑元件的设置而往开启方向转动,因此,当原稿压合板往开启方向转动时,操作者可通过弹性手段的弹力,而在不会感觉到原稿压合板本身重量的情况下开启原稿压合板。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第2010-2821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具有上述这类构成的开合装置中,组装于装置本体的侧面上的开合装置举例来说可能具有如图5(A)所示的构造。这类公知的开合支撑装置对铰链杆施加从弹簧指向原稿载置台的向上力而构成,其中该铰链杆用于支撑原稿压合板并使原稿压合板转动。然而,由于铰链杆相对于装置本体位于后方,因此在原稿压合板开启时,装置本体与原稿压合板之间将有产生间隙的问题,此外,由于弹簧的施力点位于铰链杆的前方,因此,为使原稿压合板通过弹簧得到充足的转动致动力,还需提供负载较大的弹簧,致使开合支撑装置的体积无法达到小型化的要求。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用于原稿压合板的开合支撑装置,其将铰链杆设置在装置本体的一侧,使装置本体与原稿压合板之间的间隙大幅减小,且相比公知的开合支撑装置,本发明的开合支撑装置只需使用负载较小的弹簧。由此,本发明将能够使开合支撑装置的体积更小。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开合支撑装置设置在装置本体与原稿压合板之间,原稿压合板相对装置本体进行开合。其中,开合支撑装置包含组装元件、支撑元件、导引元件、弹簧承受元件、弹性元件、第一连结轴、第二连结轴及一对连结元件。组装元件组装于该装置本体侧,且具有至少一个背板与设置于该背板的两个侧板。支撑元件支撑该原稿压合板且具有至少一个组装固定部与设置于该组装固定部两侧的一对轴接部,该原稿压合板通过铰链杆朝向该组装元件的该两个侧板可摆动地组装于轴接部前方。导引元件具有至少一个背板与设置于该背板两侧的两个侧板,并于该两个侧板下方分别设置长孔并在该两个侧板上方设置顶板。弹簧承受元件可滑动地收纳于该组装元件下方。弹性元件弹性设置在该弹簧承受元件与该导引元件的该顶板之间。第一连结轴贯穿该导引元件的该引导长孔并接合于该弹簧承受元件下方。第二连结轴将该支撑元件的该轴接部设置于该铰链杆后方。该对连结元件位于该导引元件的两个侧板与该组装元件的两个侧板之间,连结该第一连结轴的两端并连结该第二连结轴的两端。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开合支撑装置具有导引元件,导引元件固定于装置本体的一侧并限制弹簧承受元件的移动方向。
进一步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导引元件具有容纳部,容纳部用于容纳弹性元件与弹簧承受元件,且弹簧承受元件在容纳部内移动。
如上所述,依据本发明的一种开合支撑装置的构成,由弹性元件施加的致动力的施力点位于铰链杆的外侧(后方)的第二连结杆,因此,相比公知技术,本发明可在施力点与铰链杆之间预留充足的距离,故只要使用较小型的弹性元件即可得到充足的转动致动力,且连结元件不会显现于外部,因此,在外观上能给予良好印象。
其次,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构成,弹簧承受元件的移动方向受限于导引元件,因此,由弹性元件产生的致动力可更确实地作用于支撑元件。
另外,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构成,弹性元件与弹簧承受元件容纳在导引元件的容纳部内,因此可将零件单元化,使各零件在组装时较容易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复印机的整体斜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开合支撑装置组装至复印机的状态的部分斜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开合支撑装置的分解斜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开合支撑装置的运作状态斜视图和侧视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的构造与公知的构造的示意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稿压合板开合支撑装置应用于复印机的实施例加以说明。需特别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原稿压合板开合支撑装置只需在考虑原稿压合板的重量、功能和构造的情况下对设计稍作变更,即可直接应用在复印机以外的办公机器上,例如列表机、扫描机或是印刷机。另外,本发明的开合支撑装置也可直接应用在原稿压合板以外的开合体(例如墨盒的墨水容纳部的外盖、马桶座或马桶盖)上。在此,使用了本发明的开合支撑装置的复印机、列表机、扫描机或印刷机均称为装置本体。
图1为复印机的整体斜视图,复印机又称为影像形成装置。本发明在此令图中所示的复印机的前后方向为Y轴方向,令左右方向为X轴方向,令垂直方向为Z轴方向,并以此为前提进行以下说明。在本发明中,复印机1包含装置本体2与原稿压合板3,本发明的开合支撑装置5用于将原稿(图未显示)压合至装置本体2的接触玻璃4上。特别如图1所示,开合支撑装置5将原稿压合板3的后方两端可开合地链接至装置本体2的后方上端。此外,原稿压合板3可分类为两种,其中一种包含公知的原稿自动传送装置(图未显示),另一种则不包含原稿自动传送装置。本发明的开合支撑装置5虽可应用在上述任一种原稿压合板上,但更适合应用在不包含原稿自动传送装置的原稿压合板上,其重量较轻且可通过对自身进行凹折来处理较厚重的原稿。
图2为开合支撑装置5组装至复印机1时的状态斜视图。开合支撑装置5包含组装元件6与支撑元件7,支撑元件7通过作为摆动轴的铰链杆70而可任意摆动地支撑于组装元件6。如图2所示,组装元件6组装于装置本体2其背面一侧的侧面上端部,且铰链杆70贯通组装元件6的上端部。上述的铰链杆70也贯通支撑元件7的底端部,使支撑元件7可任意转动地连接于组装元件6。支撑元件7的摆动端插入至原稿压合板3其后端面上形成的组装孔31内,由此将支撑元件7的摆动端固定于原稿压合板3。在上述构造中,当支撑元件7以铰链杆70为中心转动时,原稿压合板3将在覆盖至接触玻璃4的闭合状态与立起而使接触玻璃4外露的开启状态之间进行摆动开合,其中,闭合状态已绘示在图2的(A)之中,开启状态已绘示在图2的(B)之中。
图3为开合支撑装置5的分解斜视图。开合支撑装置5包含组装元件6、支撑元件7、导引元件8以及链接机构9,连结机构9链接支撑元件7与导引元件8。其中,组装元件6是用于容纳导引元件8与链接机构9的壳体,且组装元件6包含背面部61、侧面部62a、62b及底面部64,位于左右两侧的侧面部62a、62b分别连接于背面部61的两端而大约形成直角,底面部64连接于背面部61与侧面部62a、62b的下端。同时,组装元件6通过背面部61、左右两端的侧面部62a、62b及底面部64而在内侧划分出收纳部65,后述的导引元件8收纳于此收纳部65。另外,背面部61形成有一对孔洞611、611,导引元件8通过将固定销612、612插入并贯通孔洞611、611而固定于组装元件6。
侧面部62a、62b上分别形成有固定部63a、63b,固定部63a、63b从组装元件6的正面开口端往外侧弯折而形成,且固定部63a与63b上分别形成有贯通孔631a、631a与631b、631b。上述贯通孔631a、631a与631b、631b供固定螺丝使用,以将固定部63a、63b螺合固定至装置本体2的背侧面。
各侧面部62a、62b的上端对立处分别突出形成有轴支部620a、620b,且轴支部620a、620b轴枢支撑作为摆动轴的铰链杆70。轴支部620a、620b上形成有供铰链杆70插入贯通的轴支孔621a、621b。另外,轴支部620a、620b从侧面部62a、62b的前侧端稍往前方(Y轴负方向)突出而设,且轴支孔621a、621b也设置在比侧面部62a、62b的前侧端稍位于前方的位置。通过将铰链杆70支撑在上述位置,将能够使原稿压合板3的支撑位置尽可能地靠近装置本体2,达到减少转动力矩的目的,其中该转动力矩是驱使原稿压合板3开启而产生。
另外,支撑元件7可任意转动地轴枢支撑于上述的轴支部620a、620b。支撑元件7包含板状的组装固定部71及一对轴接部72a、72b,轴接部72a、72b是对组装固定部71其两端的相对位置处分别进行弯折而形成。其中,组装固定部71形成有三个组装孔75a、75b、75c,组装螺丝插入贯通组装孔75a、75b、75c并插入至原稿压合板3其背侧端面上形成的组装孔31,以将组装固定部71锁固于原稿压合板3的一侧。另外,组装固定部71的背侧端面上以冲压方式形成有凹部76、76,凹部76、76用于补足强度。此外,由组装固定部71的两端弯折而形成的轴接部72a、72b也可达到补足强度的效果。
轴接部72a与72b在彼此相对的位置上分别形成有两个孔,其中一方形成的是供铰链杆70插入贯通的轴承孔73a、73b,另一方形成的则是供后述的连结机构9的第一连结轴90插入贯通的轴孔74a、74b。第一连结轴90用于连接链接机构9的链接元件92a与92b。
轴孔74a、74b以轴承孔73a、73b为中心设置在组装固定部71的相反两侧。铰链杆70通过具有挡板的轴承76a、76b而插入贯通至轴承孔73a、73b,第一连结轴90则通过具有挡板的轴承93a、93b而插入贯通至轴孔74a、74b。由此,支撑元件7将以铰链杆70为中心转动,此时轴孔74a、74b将往与原稿压合板3相反的摆动方向进行摆动。
如上所述,导引元件8收纳并固定在组装元件6的收纳部65内。在此,导引元件8包含背板82、侧板83a、83b及顶板84,背板82位在导引元件8的背面且与组装元件6的背面部61重迭,侧板83a、83b是将背板82的左右两端弯折为直角而形成,顶板84连接于背板82与侧板83a、83b的上端。另外,侧板83a、83b的前侧端上形成有导轨部85a、85b,导轨部85a、85b是彼此往相反方向(内侧)弯折而形成,同时,导轨部85a、85b的彼此相对的端边851a、851b为相互平行的导轨。
另外,侧板83a、83b的相对位置处分别形成有作为导引手段的长孔86a、86b。第二连结轴94插入并贯通长孔86a、86b。由背板82、侧板83a、83b与顶板84形成的容纳部87内容纳有作为弹性元件的一对压缩线圈弹簧81a、81b以及作为移动元件的弹簧承受元件88。压缩线圈弹簧81a、81b以压缩状态插入在顶板84与弹簧承受元件88之间。另外,弹簧承受元件88于XY平面上的剖面形状外围大小与容纳部87于XY平面上的剖面形状内围大小大约相同,由此,弹簧承受元件88将能够在稳定保持元件移动轨迹的状态下,受容纳部87的导引而在容纳部87内部移动。
弹簧承受元件88的上表面884其靠接至压缩线圈弹簧81b的位置上形成有凹部且设置有弹簧承受部884a、884b,上述凹部的形状与压缩线圈弹簧81a、81b的横剖面形状一致。由此,具有上述形状的弹簧承受部884a、884b将能够使压缩线圈弹簧81a、81b保持得更稳定。另外,弹簧承受元件88其前侧面881的两端形成有凹部882a、882b,凹部882a、882b的宽度与导轨部85a、85b的宽度大约相同,导轨部85a、85b重迭于凹部882a、882b,且凹部882a、882b之间的凸部嵌入至端边851a、851b之间。由此,弹簧承受元件88将能够通过导轨部85a、85b的作用而更平滑地进行往返运动。
另外,弹簧承受元件88的下端部设置有轴杆保持部883,此轴杆保持部883用于保持第二连结轴94且形成有沿X轴方向设置的沟槽。由此,弹簧承受元件88将通过第二连结轴94而被推压至上方,并通过压缩线圈弹簧81a、81b而被推压至下方。
接下来对连结机构9的构造加以说明。连结机构9包含第一连结轴90、第二链接轴94及链接元件92a、92b,其中链接元件92a、92b用于连结第一连结轴90与第二连结轴94。各链接元件92a、92b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孔洞922a、922b,第一连结轴90的两端可任意转动地连接于孔洞922a、922b,各链接元件92a、92b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孔洞921a、921b,第二连结轴94的两端可任意转动地连接于孔洞921a、921b。另外,第二连结轴94插入贯通至长孔86a、86b之内,且侧板83a、83b之间插入设置有垫圈95a、95b。
在以上所述的连结机构9中,当对原稿压合板3进行开合操作时,第一连结轴90相对于原稿压合板3的摆动方向往相反方向移动。举例来说,当往上抬起原稿压合板3时,第一连结轴90将往下移动,而当往下合上原稿压合板3时,第一连结轴90将往上移动。
接着,本发明将依据图4所示的斜视图及侧视剖面图,对具有上述构造的开合支撑装置5的作用加以说明。在图4中,上半部的图(图4的(A))是斜视图,下半部的图(图4的(B))则是组装元件6在剖面状态下的侧视图。其中,图4左侧表示原稿压合板3为闭合状态时开合支撑装置5的状态。在此状态下,原稿压合板3覆盖于接触玻璃4,也即处于位于最下方的状态。同时,在此状态下,连接于支撑元件7的第一链接轴90位于最上方,且第二连结轴94也位于最上方。换句话说,连接于第二连结轴94的弹簧承受元件88此时对压缩线圈弹簧81a、81b的压缩幅度最大,因此,在上述状态下,原稿压合板3作用于其开启方向的转动致动力最大。在此,当抬起原稿压合板3时,如图4的中央附图所示,支撑元件7将往上方转动。此时,随着支撑元件7往上方转动,第一连结轴90将往下方(Z轴负方向)移动,同时,第二连结轴94也将在长孔86a、86b内往下方(Z轴负方向)移动。由此,由压缩线圈弹簧81a、81b的弹力产生的转动致动力将能够使原稿压合板3的开合操作更加省力。
进一步地,当上推原稿压合板3而达到最大幅度的开启状态时,如图4的右侧附图所示,支撑元件7大约处于垂直状态,第一连结轴90移动至最下方位置,同时,第二连结轴94也将沿长孔86a、86b移动至最下方位置,压缩线圈弹簧81a、81b将伸展至最大幅度并维持在压缩状态。
图5为本发明的构造(B)与公知的构造(A)的示意简图。公知构造(A)通过在铰链杆70c与装置本体2c之间配置压缩线圈弹簧81c,并使压缩线圈弹簧81c产生的弹力作用在铰链杆70c与装置本体2c之间,因此铰链杆70c与装置本体2c之间需预留较大的距离La。另外,一般来说,铰链杆中心点至施力点的距离越长,通过压缩线圈弹簧的弹力而以铰链杆为中心产生的转动致动力就越强,而本发明的构造(B)其铰链杆中心点至施力点的距离Mb比公知构造(A)其铰链杆中心点至施力点的距离Ma更长,故本发明的转动致动力较强。因此,在公知构造(A)中,当原稿压合板开启时,支撑元件7c与装置本体2c之间的间隙将会变大,且需采用弹簧负载较大的压缩线圈弹簧81c。对此,在本发明的构造(B)中,铰链杆70与装置本体2之间的距离Lb小于上述构造(A)的距离La,且上述的距离Mb比公知构造(A)的距离Ma更长,因此,使用弹簧负载较小的压缩线圈弹簧81即可符合本发明的需求,使开合支撑装置的体积更小。
借助上述构成,本发明的开合支撑装置可减小原稿压合板与装置本体之间开启时产生的间隙,即便缩小开合支撑装置的体积也能够对原稿压合板提供充足的转动致动力。此外,本发明的开合支撑装置可应用在复印机、列表机、扫描机或印刷机等机器上。

Claims (3)

1.一种开合支撑装置,其设置在装置本体与原稿压合板之间,该原稿压合板相对该装置本体进行开合,
其中,该开合支撑装置包含:
组装元件,其组装于该装置本体侧,且具有至少一个背板与设置于该背板的两个侧板;
支撑元件,其支撑该原稿压合板且具有至少一个组装固定部与设置于该组装固定部两侧的轴接部,该原稿压合板通过铰链杆朝向该组装元件的该两个侧板可摆动地组装于该轴接部前方;
导引元件,其具有至少一个背板与设置于该背板两侧的两个侧板,并在该两个侧板下方分别设置引导长孔并在该两个侧板上方设置顶板;
弹簧承受元件,其可滑动地收纳于该组装元件下方;
弹性元件,其弹性设置在该弹簧承受元件与该导引元件的该顶板之间;
第一连结轴,其贯穿该导引元件的该引导长孔并接合于该弹簧承受元件下方;
第二连结轴,其将该支撑元件的该轴接部设置于该铰链杆后方;以及
一对连结元件,其位于该导引元件的两个侧板与该组装元件的两个侧板之间,连结该第一连结轴的两端并连结该第二连结轴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合支撑装置,其中该导引元件固定于该装置本体的一侧并限制该弹簧承受元件的移动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合支撑装置,其中该导引元件具有容纳部,该容纳部用于容纳该弹性元件与该弹簧承受元件,且该弹簧承受元件在该容纳部内移动。
CN201610165081.XA 2015-03-24 2016-03-22 开合支撑装置 Active CN1060198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60926 2015-03-24
JP2015060926A JP6810439B2 (ja) 2015-03-24 2015-03-24 開閉支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19877A CN106019877A (zh) 2016-10-12
CN106019877B true CN106019877B (zh) 2018-12-04

Family

ID=57082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65081.XA Active CN106019877B (zh) 2015-03-24 2016-03-22 开合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810439B2 (zh)
CN (1) CN106019877B (zh)
TW (1) TWI6280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63254B2 (ja) * 2017-07-18 2021-11-05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開閉装置
US10296048B1 (en) * 2018-03-14 2019-05-21 Htc Corporatio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ual displays and a hinge structure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34707A (zh) * 2003-12-30 2005-07-06 虹光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双面式铰链装置及使用该铰链装置的多功能事物机
CN101076042A (zh) * 2006-05-17 2007-11-21 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铰链装置以及便携式设备
CN101132465A (zh) * 2006-08-23 2008-02-27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和记录设备
CN101290487A (zh) * 2007-04-19 2008-10-22 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原稿压板开闭装置以及具有原稿压板的办公设备
CN101631177A (zh) * 2008-07-18 2010-01-2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开闭装置和具备该开闭装置的图像读取装置
CN102033454A (zh) * 2009-09-25 2011-04-27 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开阖元件的自动开阖装置及应用此自动开阖装置的被开阖元件
CN102137207A (zh) * 2009-12-28 2011-07-27 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及具有此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的事务机器
CN102445892A (zh) * 2010-09-30 2012-05-0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和开闭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38149U (ja) * 1981-09-05 1983-03-12 加藤電機株式会社 原稿圧着板の開閉装置
JPS5930137U (ja) * 1982-08-19 1984-02-2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複写機のプラテンカバ−
JP3728385B2 (ja) * 1998-12-11 2005-12-21 加藤電機株式会社 原稿圧着板開閉装置
DE29923492U1 (de) * 1999-06-25 2000-11-23 Gronbach Lina Scharnier
JP4598189B2 (ja) * 2004-06-18 2010-12-15 ホシザキ電機株式会社 食器洗浄機
JP2007186884A (ja) * 2006-01-12 2007-07-26 Shimonishi Giken Kogyo Kk ヒンジ
JP5645210B2 (ja) * 2009-06-08 2014-12-24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原稿圧着板開閉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34707A (zh) * 2003-12-30 2005-07-06 虹光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双面式铰链装置及使用该铰链装置的多功能事物机
CN101076042A (zh) * 2006-05-17 2007-11-21 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铰链装置以及便携式设备
CN101132465A (zh) * 2006-08-23 2008-02-27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和记录设备
CN101290487A (zh) * 2007-04-19 2008-10-22 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原稿压板开闭装置以及具有原稿压板的办公设备
CN101631177A (zh) * 2008-07-18 2010-01-2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开闭装置和具备该开闭装置的图像读取装置
CN102033454A (zh) * 2009-09-25 2011-04-27 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开阖元件的自动开阖装置及应用此自动开阖装置的被开阖元件
CN102137207A (zh) * 2009-12-28 2011-07-27 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及具有此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的事务机器
CN102445892A (zh) * 2010-09-30 2012-05-0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和开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19877A (zh) 2016-10-12
TWI628087B (zh) 2018-07-01
JP2016180862A (ja) 2016-10-13
TW201634301A (zh) 2016-10-01
JP6810439B2 (ja) 2021-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628190B1 (en) Flat panel display
CN1761269B (zh) 具有滑行机构的携带式信息终端
CN102004524B (zh) 电子设备
CN106019877B (zh) 开合支撑装置
KR101481364B1 (ko) 사무기기의 덮개 개폐용 힌지장치
CN108979383B (zh) 铰链装置及使用铰链装置的办公机器
JP2020055360A (ja) 収納ホルダ
CN107921867A (zh) 车辆的盖装置
US20080253555A1 (en) Slide module for a slide type electronic device
JP2005047434A (ja) 収容装置の開閉機構
CN113330826A (zh) 铰链
JP6146138B2 (ja) 電子機器
CN102338997B (zh) 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及事务机器
KR101435728B1 (ko) 원고압착판 개폐유지장치 및 이것을 구비한 사무기기
CN106468871A (zh) 开合支撑装置及具备此开合支撑装置的设备
CN111032410A (zh) 盖的施力结构
TWI646246B (zh) 門體開闔裝置及具備此門體開闔裝置的櫃體
CN209692828U (zh) 通讯设备
CN103038149B (zh) 卷筒纸设置构造
EP2584765A1 (en) Slide device for electronic apparatus
JP3215562U (ja) シャフト装置
JP4580287B2 (ja) 引戸のロック機構
JP587998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208340094U (zh) 易于收合的游戏手柄
CN107678266B (zh) 开合装置及产业机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