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40830A -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40830A
CN102540830A CN2011104079536A CN201110407953A CN102540830A CN 102540830 A CN102540830 A CN 102540830A CN 2011104079536 A CN2011104079536 A CN 2011104079536A CN 201110407953 A CN201110407953 A CN 201110407953A CN 102540830 A CN102540830 A CN 1025408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s
fixing device
holding components
flange
photographic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0795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40830B (zh
Inventor
山口嘉纪
吉川政昭
石井贤治
荒井裕司
高木启正
岩谷直毅
德田哲生
池渊丰
瀬下卓弥
今田高广
藤本一平
吉永洋
后藤创
吉浦有信
下川俊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5408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408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408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408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53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03G2215/2035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stationary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保持支持部件的截面形状的同时还提高其组装性的定影装置及其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定影带,与定影带的外周面压接的加压辊,被固定设置在定影带的内部里,外周面与定影带的内周面滑动接触的支持部件,对支持部件进行加热的加热部件,由插入到支持部件的轴方向端部的内径部里来对该支持部件的端部附近的形状进行保持的圆筒部(28a)和固定设置在该定影装置的框体里的法兰部(28b)构成,以保持支持部件的状态可以装卸于该定影装置的框体里的法兰部件(28),法兰部件(28)在圆筒部(28a)的圆周上的一部分里设置了在该圆筒部(28a)的轴方向里延伸,并在圆筒部(28a)的外周面侧里随着朝向轴方向先端而向圆筒中心侧里倾斜的倾斜面(28d1,28d2),并设置有在插入到所述支持部件的轴方向端部的内径部里时,与支持部件的内周部滑动接触后导引到圆筒部(28a)外周面上的引导部(28d)。

Description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热和压力来将调色剂定影到记录媒介里的定影装置以及利用了包括该定影装置的电子照相方式、静电记录方式等的FAX(传真机)、打印机、复印机及其复合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复印机、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一般考虑的是各种利用了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的过程是在像载置体的感光体鼓的表面里形成静电潜像,并通过显影剂的调色剂等来对感光体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后进行可视像化,再通过转印装置来将显影后的图像转印到记录纸里后使其载置图像,通过使用加压加热的定影装置来对记录纸上的调色剂像进行定影。
在该定影装置中,由相向而对的辊或轮带或它们的组合所构成的定影部件以及加压部件抵接后形成夹持部,将记录纸夹入到该夹持部里,然后施加热和压力后来将调色剂像定影到记录纸上。
举例来说,公知的定影装置有将张架在多个辊部件里的定影带作为定影部件来使用的技术(参照专利文献1)。使用这种定影带的装置包括有作为定影部件的定影带(环状带)204、张架/支持定影带204的多个辊部件、设置在多个辊部件202、203中的一个辊部件202内部里的加热管201、加压辊(加压部件)205等(图21)。加热管介由辊部件来加热定影带。然后,被朝向形成在定影带和加压辊之间的夹持部里搬送的记录媒介上的调色剂像接受夹持部处的热和压力后被定影到记录媒介上(轮带定影方式)。
另外,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里使用的定影装置中,有这样一种定影装置,即具有与转动体的定影部件的内面进行滑动接触的固定部件。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是将耐热性膜材(定影膜)213夹到作为发热体的陶瓷加热管211和作为加热部件的加压辊之间形成定影夹持部N后,在所述定影夹持部N的膜材213和加压辊212之间导入需要进行图像定影的、形成并载置有未定影调色剂像的记录材料,通过将其与膜材213一起夹持搬送,在夹持部N处,陶瓷加热管211的热就介由膜材213被施加到了被记录材料里,另外,还公开了通过定影夹持部N的加压力来将未定影调色剂像热压定影到被记录材料面里的膜材加热方式的定影装置(图22)。
该膜材加热方式的定影装置在能够采用陶瓷加热管及膜材等低热容量的部件来构成响应命令型(ondemand type)的装置的同时,只要仅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执行时,对作为热源的陶瓷加热管通电后使其发热至规定的定影温度即可,从而可以缩短从图像形成装置的电源开启至可以进行图像形成的状态为止的等待时间(快速启动性),以及大幅降低待机时的消耗电力。
另外,在专利文献3、4中,提案有这样一种图像定影装置,在设置表面为弹性变形可以转动的加热定影辊,和与所述加热定影辊在接触的同时可以移动的环状带(加压带),和以非转动状态被配置在所述环状带的内侧里,将所述环状带压接到所述加热定影辊里,使得记录纸通过所述环状带和所述加热定影辊之间的轮带夹持,同时还具有使得所述加热定影辊的表面弹性变形的加压垫,等构成的加压轮带方式的图像定影装置。根据该定影方式,下面的加压部件为轮带,并因为用纸与辊的接触面积增大,就大幅地提高了传热效率,在抑制能源消耗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小型化。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定影装置与使用定影辊的装置相比,在与装置的高速化相适应的预热时间(达到可以打印温度所需的时间)或首次打印时间(收到打印要求后,经过打印准备并进行打印动作至排纸结束的时间)的缩短化上存在着极限。
对此,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定影装置因为低热容量化而能够缩短预热时间或首次打印时间,还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然而,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定影装置中,存在着耐久性的问题和轮带温度稳定性的问题。即,热源的陶瓷加热管和轮带内面的滑动而导致耐磨损性的不足,长时间运行后,因重复的连续摩擦而造成内面变粗后导致摩擦阻力增大,引起轮带的移动不稳定,或者发生定影装置的驱动力矩增大等现象,其结果是形成图像的转印纸发生滑移后导致图像的偏离,或者是驱动齿轮所涉及的2增大后导致齿轮破损等问题的发生(课题1)。另外,在膜片加热方式的定影装置中,因为轮带是在夹持部处进行局部加热的,当转动的轮带回到夹持入口里时,轮带温度处于最冷的状态,(特别是在高速转动时)从而容易发生定影不良的问题(课题2)。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在加压垫的表层里采用浸渍了PTFE后作为低摩擦片材(片材状滑动摩擦材料)的玻璃纤维片材(浸渍PTFE玻璃纤维)后,来改善轮带内面和固定部件的滑动摩擦性的问题的方法。然而,在这种加压轮带方式的定影装置(专利文献3、4)中,因为定影辊的热容量大、升温慢,所以就存在着预热时间长的问题(课题3)。
对于上述课题1至3,在专利文献5中提案了这样一种定影装置,其通过设置配置在环状的定影带内周侧里大致呈管状的相对部件(金属传热体、加热部件、支持部件),和配置在所述相对部件的内周侧里对该相对部件进行加热的陶瓷加热管等的阻抗发热体,就能够对定影带全体进行加热,并缩短预热时间或首次打印时间,同时还可以解决高速转动时的热量不足的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5所记载的定影装置中,因为是通过金属导热体来支持将加压部件的加压辊按压到定影带侧里而形成的夹持部的,所以,夹持部中的夹持宽度、压力等是不稳定的。
于是,在专利文献6中提案了这样一种定影装置,为了保持和稳定由定影带和加压辊构成的夹持部或管状的支持部件的状态、形状、位置等,对应于形成夹持部的部位设置了夹持形成部件(抵接部件、固定部件)及加强部件等。
这时,支持部件的轴方向端部的形状由法兰部件来保持,法兰部件通过被固定在定影装置的框体里,就被配置在规定位置里了。详细来说是,法兰部件的圆筒部被插入到支持部件的轴方向端部的内径部里后来保持该支持部件的端部附近的形状,并且法兰部件的法兰部被固定设置在定影装置的框体的规定位置里。如此,因为法兰部件是对支持部件的端部附近的形状进行保持,并在定影装置对支持部件的位置进行确定的部件,法兰部件的圆筒部外周面和支持部件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就在0.15mm以下。
然而,在将这种支持部件等的定影部件侧的几个部件作为组件来组装的工序中,存在着组装性的问题。亦即,由于支持部件是薄金属管,同时其截面至少要收纳夹持形成部件的关系,决定了其不是单纯的圆形,所以,以在该支持部件的轴方向端部的内径部里的微小间隙来顺利地插入所述法兰部件的圆筒部是困难的。
另外,在将保持支持部件等的法兰部件固定到框体里时,将所保持的支持部件等高精度地组装到框体里并不容易。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98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4-4407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8262903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10-213984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7334205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10-967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的课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保持支持部件的截面形状的同时来提高其组装性的定影装置及包括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另外,括号内显示的是在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时对应的部位及符号等。
[1]一种定影装置(定影装置20,图2,图13),其包括:
定影部件(定影带21),其为可以转动的环状轮带;
加压部件(加压辊31),其与所述定影部件的外周面压接后形成夹持部(夹持部27);
支持部件(支持部件60),是被固定设置在所述定影部件的内部,外周面与所述定影部件的内周面滑动接触的管部件;
加热部件(加热手段25),其对所述支持部件进行加热;
法兰部件(28),其由插入到所述支持部件的轴方向端部的内径部里来对该支持部件的端部附近的形状进行保持的圆筒部(圆筒部28a)和固定设置在该定影装置的框体里的法兰部(法兰部28b)构成,以保持所述支持部件的状态可以装卸于该定影装置的框体里,
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部件在所述圆筒部的圆周上的一部分里设置了在该圆筒部的轴方向里延伸,并在所述圆筒部的外周面侧里随着朝向轴方向先端而向圆筒中心侧里倾斜的倾斜面(倾斜面28d1,28d2),并设置有在插入到所述支持部件的轴方向端部的内径部里时,与所述支持部件的内周部滑动接触后导引到所述圆筒部外周面上的引导部(引导部28d)。
[2]根据[1]所述的定影装置(图2,图13),其包括:
夹持形成部件(夹持形成部件26),其被配置在所述定影部件的内周侧里,借助于所述定影部件与所述加压部件抵接后形成夹持部;
加强部件(加强部件23),其被固定设置在所述定影部件的内径部里,对所述夹持形成部件进行支持,
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形成部件的轴方向端部被收纳于设置在所述法兰部件的圆筒部的圆周上的一部分里的切除部(切除部28a1)里,通过所述法兰部来保持。
[3]根据[2]所述的定影装置(图2,图3,图13,图16),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持部件的外周面里设有收纳所述夹持形成部件的凹部(夹持凹部61),该凹部与所述夹持形成部件一起被收纳在所述法兰部件的所述切除部里。
[4]根据[2]或[3]所述的定影装置(图13),其特征在于:
所述法兰部件的圆筒部在其外周上的至少邻接于所述切除部的所述夹持部进口侧的领域(领域A)里,设置有以所需的截面形状来保持所述支持部件的形状保持面(形状保持面28a2)。
[5]根据[4]所述的定影装置(图13),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在所述圆筒部的圆周上是被设置在所述形状保持面以外的领域(领域B)里的。
[6]根据[5]所述的定影装置(图13,图16),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在所述圆筒部的圆周上是被设置在所述夹持部的定影部件转动方向下游侧里的。
[7]根据[1]至[6]所述的定影装置(图13,图17图20),其特征在于:
所述法兰部件及该定影装置的框体(侧板42)在将所述法兰部件安装到所述框体里时,设置有将所述法兰部件导引到所述框体中的目标位置里的导引构造。
[8]根据[7]所述的定影装置(图13,图17,图18),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引构造在所述法兰部中设置在对所述框体的安装面的板形状部分的端部的角里的倒角部(倒角部28b1)在与该框体的端部(端部42a)接触的同时滑动后,所述法兰部件在轴方向里移动。
[9]根据[8]所述的定影装置(图13,图17,图19,图20),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引构造设有在所述框体中的所述法兰部件的位置确定装置(倒角部28b2,位置确定孔28b3,突起部42e,开口部42k)。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1,图1),其特征在于包括:
[1]至[9]任何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定影装置20)。
根据本发明的定影装置,因为法兰部件的圆筒部具有规定的引导部,在将该圆筒部插入到支持部件的轴方向端部的内径部里时,支持部件端部的内周部首先与引导部相接,并在滑动接触的同时由圆筒部的外周面导引,由此就能够将法兰部件的圆筒部顺利地插入到支持部件端部的内径部的适当位置里,从而可以保持适当的形状。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因为设置有本发明的定影装置,组装性变好,能够改善维修维护时的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所示是搭载有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构成图。
图2所示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中央纵向截面图。
图3所示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支持部件、外保持部件及内保持部件的分解状态的中央纵向截面图。
图4所示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支持部件的立体图。
图5所示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支持部件的尺寸的概要主视图。
图6所示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夹持形成部件的取出状态的立体图。
图7所示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夹持形成部件的内侧的立体图。
图8所示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加强部件的立体图。
图9所示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法兰部件的立体图。
图10所示是由面状发热体构成的加热手段的截面图。
图11是利用图5所示支持部件和直径为30mm的定影带时的周长差和摩擦力及温度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2所示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支持部件和法兰部件和侧板的截面图。
图13(a)和图13(b)所示是本发明的定影装置所使用的法兰部件的详细构成的立体图。
图14所示是图13的法兰部件中的引导部的构成(1)的侧视图。
图15所示是图13的法兰部件中的引导部的构成(2)的立体图。
图16所示是图13的法兰部件中组装有支持部件等状态下的主视图。
图17(a)-图17(c)所示是将定影带组件安装到侧板里的步骤的概要图。
图18所示是将定影带组件安装到侧板里的状态(1)的截面图。
图19所示是将定影带组件安装到侧板里的状态(2)的截面图。
图20所示是将定影带组件安装到侧板里的状态(3)的截面图。
图21所示是以往的轮带定影方式的定影装置的概要构成图。
图22所示是以往的膜材加热方式的定影装置的概要构成图。
【符号说明】
1图像形成装置
3曝光部
4Y、4M、4C、4K    造像部
5Y、5M、5C、5K    感光体鼓
12供纸部
18加热领域和分离领域之间的最大外径
19紧固部件
20定影装置
21定影带
21a  基材
21b  脱模层
21c  涂膜
22反射板
23加强部件
23a  本体
23b  承受突起
25加热手段
26夹持形成部件
26a  本体
26b  支持突起
26c  中心线
27夹持部
28法兰部件
28a  圆筒部
28a1切除部
28a2形状保持面
28b  法兰部
28b1,28b2倒角部
28b3位置确定孔
28b4安装孔
28c  锷部
28d  引导部
28d1,28d2倾斜面
29膜部件
31加压辊(加压部件)
32中心轴
33弹性层
34脱模层
42侧板
42a  端部
42e  突起部
42h  螺丝孔
42k  开口部
60支持部件
60a  涂膜
61夹持凹部
62导入领域
63加热领域
63a  加热领域的圆弧中心
64分离领域
64a  分离领域的圆弧中心
65逃离领域
66中间领域
67侧壁
68底壁
69开口
70外保持部件
70a  安装部
71内保持部件
75带电部
76显影装置
77清洁部
78中间转印带
79Y、79M、79C、79K一转印偏压辊
80中间转印清洁部
82二次转印支撑辊
83清洁支撑辊
84张紧辊
85中间转印组件
89二次转印辊
97供纸辊
98对位辊对
99排纸辊对
100堆垛部
101罐收容部
102Y、102M、102C、102K  调色剂罐
201加热器
202,203辊部件
204定影带
205,212加压辊
211陶瓷加热器
213膜材
A,B  领域
N    定影夹持部
P    记录媒介
T    调色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是串列型彩色打印机。在位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上方的罐收纳部101里,可以自由装卸地设置了对应于各色(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的四个调色剂罐102Y、102M、102C、102K。因此,这四个调色剂罐102Y、102M、102C、102K通过用户等就可以自由更换了。
在罐收纳部101下方配设中间转印组件85。与各色(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对应的造像部4Y、4M、4C、4K并列设置,与该中间转印组件85的中间转印带78对向。
在各造像部4Y、4M、4C、4K分别配设感光体鼓5Y、5M、5C、5K。又,在感光体鼓5Y、5M、5C、5K周围,分别配设带电部75Y、75M、75C、75K,显影部76Y、76M、76C、76K,清洁部77Y、77M、77C、77K,未图示的消电部等。并且,在各感光体鼓5Y、5M、5C、5K上实行造像处理(带电工序,曝光工序,显影工序,转印工序,清洁工序),在各感光体鼓5Y、5M、5C、5K上形成各色图像。
感光体鼓5Y、5M、5C、5K由没有图示的驱动马达驱动按图1顺时钟方向转动。并且,在带电部75位置,使得感光体鼓5Y、5M、5C、5K表面均匀带电(带电工序)。此后,感光体鼓5Y、5M、5C、5K表面到达从曝光部3发出的激光L的照射位置,通过在该位置的曝光扫描,形成与各色对应的静电潜像(曝光工序)。
此后,感光体鼓5Y、5M、5C、5K表面到达与显影装置76对向的位置,在该位置对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形成各色调色剂像(显影工序)。此后,感光体鼓5Y、5M、5C、5K表面到达与中间转印带78及一次转印偏压辊79Y、79M、79C、79K的对向位置,在该位置,感光体鼓5Y、5M、5C、5K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78上(第一转印工序)。此时,在感光体鼓5Y、5M、5C、5K上残存少量的未转印调色剂。
此后,感光体鼓5Y、5M、5C、5K表面到达与清洁部77的对向位置,在该位置,残存在感光体鼓5Y、5M、5C、5K上的未转印调色剂由清洁部77的清洁刮板机械回收(清洁工序)。
最后,感光体鼓5Y、5M、5C、5K表面到达与没有图示的消电部的对向位置,在该位置,除去感光体鼓5Y、5M、5C、5K上的残留电位。这样,结束在感光体鼓5Y、5M、5C、5K上实行的一系列的造像处理。
此后,经显影工序在各感光体鼓5Y、5M、5C、5K上形成的各色调色剂像叠合转印到中间转印带78上。这样,在中间转印带78上形成彩色图像。在此,中间转印组件85由中间转印带78、四个一次转印偏压辊79Y、79M、79C、79K、二次转印支撑辊82、清洁支撑辊83、张紧辊84、中间转印清洁部80等构成。中间转印带78由3个辊82-84架设支承,同时,通过驱动一个辊82转动,朝着图11中的箭头方向作环状移动。
四个一次转印偏压辊79Y、79M、79C、79K和感光体鼓5Y、5M、5C、5K之间各自夹着中间转印带78,形成一次转印夹持部。并且,对一次转印偏压辊79Y、79M、79C、79K施加与调色剂极性相反的转印偏压。并且,中间转印带78朝着箭头方向移动,顺序通过各一次转印偏压辊79Y、79M、79C、79K的一次转印夹持部。这样,感光体鼓5Y、5M、5C、5K上的各色调色剂像叠合在中间转印带78上进行一次转印。
此后,各色调色剂像叠合转印的中间转印带78到达与二次转印辊89的对向位置。在该位置,二次转印支撑辊82与二次转印辊89之间夹入中间转印带78,形成二次转印夹持部。并且,形成在中间转印带78的四色调色剂像转印到运送到该二次转印夹持部位置的记录媒介P上。此时,在中间转印带78上残存没有转印到记录媒介P上的未转印调色剂。此后,中间转印带78到达中间转印清洁部80位置。并且,在该位置,回收中间转印带78上的未转印调色剂。这样,结束在中间转印带78上实行的一系列的转印处理。
在此,运送到二次转印夹持部位置的记录媒介P从配设在装置本体1下方的供纸部12经由供纸辊97以及定位辊98等运送。更详细地说,在供纸部12收纳多张重叠的转印纸等记录媒介P。并且,若驱动供纸辊97朝着图11所示逆时针方向转动,则最上面的记录媒介P朝着定位辊对98间供给。
运送到定位辊对98的记录媒介P在停止转动的定位辊对98的辊夹持部位置一时停止。然后,与中间转印带78上的彩色图像同步后,驱动定位辊对98转动,将记录媒介P朝着二次转印夹持部运送。这样,在记录媒介P上转印所希望的彩色图像。
此后,在二次转印夹持部位置转印彩色图像的记录媒介P向着定影部20位置运送。接着,在该位置通过定影带21及加压辊31的热和压力,将被转印在表面里的彩色图像定影到记录媒介P上。此后,记录媒介P经排纸辊对99的辊之间,排出到装置外。通过排纸辊对99排出到装置外的记录媒介P作为输出图像顺序码放在堆垛部100上。这样,结束图像形成装置的一系列的图像形成处理。
下面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定影装置20的构成。
如图2所示,定影装置20包括:可转动的具有可挠性的环状定影带21,设在定影带21的径向外侧且将定影带21朝径向内侧推压的加压部件31,设在定影带21的径向内侧且夹着定影带21与加压部件31互相推压的夹持形成部件26,将载置调色剂像T的记录媒介P夹入定影带21和加压部件31之间的夹持部27,设在定影带21的内周侧且可转动地支承定影带21的管状(大致圆筒状、管形状)支持部件(也称为加热部件)60,对支持部件60加热后传热到定影带21里的加热手段25,对夹持形成部件26进行支持的加强部件23,设在定影装置20长度方向两端部里的法兰部件28,分别支承设在两端部里的法兰部件28的侧板42(图12所示的框体)。
定影带21为内径30mm的筒状,包括厚度30-50μm的铁制基材21a,形成在其表面侧里的脱模层21b,以及形成在基材21a的背面侧的涂膜21c。作为形成基材21a的材料,并不局限于铁,可以使用钴、镍、不锈钢或上述金属的合金等的传热性良好的金属材料,或者聚酰亚胺等的合成树脂材料。
脱模层21b用于提高相对于记录媒介P上的调色剂像T的脱模性。脱模层21b系用厚度10-50μm的PFA(四氟乙烯-全氟烷氧基乙烯基醚共聚物)制作。作为形成脱模层21b的材料,并不局限于PFA,也可以使用PTFE(聚四氟乙烯)、聚酰亚胺,聚醚亚胺,PES(聚醚砜树脂)等。通过设置脱模层21b,确保相对于调色剂像T的脱模性。
涂膜21c用于减小与支持部件60的摩擦阻力。涂膜21c是铁氟龙(登录商标)的涂膜。作为形成涂膜的材料,并不局限于铁氟龙(登录商标),也可以使用电镀层,DLC(类金刚石材料),玻璃涂层等表面涂层。
支持部件60如图3至图5所示,呈厚度为0.1-1mm的铁制的截面大致为C字形的管。支持部件60包括收纳夹持形成部件26来形成夹持部27的一部分的夹持凹部61,在夹持凹部61的定影带21的转动方向上游侧里连续设置的导入领域62,连续地设置在该导入领域62里的加热领域63,形成在夹持凹部61的定影带21的转动方向下游侧里的分离领域64,连续地设置在该分离领域64里的平坦的逃离领域65,连续地形成在该逃离领域65的转动方向下游侧里并与加热领域63连续的中间领域66。支持部件60通过冲压成型形成。
加热领域63是从夹持凹部61的转动方向上游侧开始连续的半径为14.5mm的截面圆弧形状,是通过加热手段25加热的区域。又,加热领域63的圆弧中心63a相对于夹持形成部件26的记录媒介搬送方向(图2中空心箭头所示)的中心线26c,在记录媒介搬送方向上游侧里离开3.4mm。由此,定影带21因为朝着记录媒介搬送方向下游侧里被牵拉,定影带21就难以离开加热领域63。又,支持部件60的内面,尤其是加热领域63被涂敷为黑色。由此,来提高加热手段25的辐射热的辐射率。
导入领域62的截面形状被形成为,从加热领域63的圆弧中心63a开始的距离比加热领域63的半径14.5mm小。即,导入领域62是曲率较小的平坦形状,使得夹持凹部61和加热领域63连续。由此,能抑制夹持部27附近的定影带21从支持部件60的浮起。
分离领域64的截面形状是比加热领域63的半径14.5mm小的半径为13mm的圆弧形状,通过使得定影带21从通过夹持部27的记录媒介P急速地拉引离开,来成为记录媒介P从定影带21分离的区域。又,分离领域64的圆弧中心64a相对于加热领域63的圆弧中心63a,在记录媒介搬送方向下游侧里离开2.7mm,并在夹持部27侧里离开2mm。由此,连接加热领域63的圆弧中心63a和分离领域64的圆弧中心64a的最大外径18就成为支持部件60的最大外径,并且,该最大外径18为30.86mm,比定影带21内径30mm要大。由此,定影带21就在加热领域63和分离领域64之间被牵拉,使得定影带21难以离开加热领域63。更进一步地,将组装夹持形成部件26的支持部件60的外周长度设为L1,将定影带21的内周长度设为L2时,周长差L2-L1设为0.7mm。
中间领域66的截面形状是与加热领域63相同半径以及相同中心63a的圆弧形状。由此,能以相同曲率来形成加热领域63和中间领域66,从而容易地加工支持部件60。
逃离领域65是从分离领域64的圆弧中心64a开始朝着记录媒介搬送方向下游侧离开11.5mm的平面,形成在中间领域66和分离领域64之间。由此,在逃离领域65中,因为支持部件60和定影带21是非接触的,就能够减少摩擦阻力。
如图2所示,支持部件60的外面被涂敷有涂膜60a。涂膜60a用于减小与定影带21的摩擦阻力。涂膜60a是铁氟龙(登录商标)的涂膜。作为形成涂膜60a的材料,并不局限于铁氟龙(登录商标),也可以使用电镀层,DLC,玻璃涂层等的表面涂层。又,在支持部件60和定影带21之间涂布润滑脂。由此来减小支持部件60和定影带21之间的摩擦阻力。
如图3所示,夹持凹部61包括向着支持部件60内侧平行延伸的一对侧壁67,连接各侧壁67前端的底壁68,形成在底壁68里的开口69。在夹持凹部61里,安装有设在夹持凹部61外侧即支持部件60内侧里的大致槽形状的外保持部件70,以及设在夹持凹部61内侧即支持部件60外侧里的大致呈槽形状的内保持部件71。上述外保持部件70和内保持部件71夹持支持部件60的夹持凹部61的侧壁67及底壁68后被螺丝固定。通过安装上述外保持部件70和内保持部件71,来维持夹持凹部61的形状。又,在外保持部件7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形成有安装部70a。安装部70a通过法兰部件28相对于支持部件60被固定。
如图2、图6、图7所示,夹持形成部件26设在内保持部件71的内侧。夹持形成部件26为LCP(液晶聚合物)、聚酰亚胺树脂、PAI(聚酰胺-酰亚胺树脂)等的具有耐热性的树脂部件,沿着支持部件60的长度方向大致呈方杆状。该夹持形成部件26包括与加压部件31相向而对的本体26a,在本体26a背面与加强部件23抵接后被支承的支持突起26b,设在本体26a周围的膜部件29。
当本体26a被加压部件31推压时,通过支持突起26b与加强部件23抵接后被支承,就可以防止因加压部件31而被推入了。该夹持形成部件26的加压部件31侧的面被形成为平面状。也可以是沿着加压部件31表面的凹形状。
膜部件29由PTFE纤维织物构成,以减少与定影带21的摩擦阻力。膜部件29被卷绕在本体26a上,被以螺丝固定在支持突起26b附近的紧固部件19和本体26a夹住后得到固定。夹持形成部件26通过法兰部件28相对于支持部件60被固定。
如图2及图8所示,加强部件23为沿着支持部件60的长度方向的金属制的大致呈方杆状,包括具有高的刚性的本体23a,与夹持形成部件26的支持突起26b相接的承受突起23b,与加热手段25相向而对的反射板22。承受突起23b与夹持形成部件26的支持突起26b相接,从背后支持受被加压部件31推压的夹持形成部件26。反射板22反射来自加热手段25的辐射热,减少逃逸到加强部件23的本体23a里的热量。加强部件23通过法兰部件28相对于支持部件60被固定。
加热手段25是沿着支持部件60的长度方向被设在内部里的线状发热体,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卤素加热器。加热手段25被设置在加热领域63的内侧里。因此,来自加热手段25的热量不受加强部件23遮挡,加热领域63成为受到热辐射的辐射区域。又,在加热领域63的适当位置里设有检测定影带21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如图9所示,法兰部件28由对于被插入到支持部件60的轴方向两端部的内径部里的支持部件60的端部附近的形状进行保持的圆筒部28a,和固定设置在该定影装置20的侧板42里的法兰部28b构成,来分别保持固定夹持形成部件26、外保持部件70、加强部件23、加热手段25。又,法兰部件28通过锷部28c来限制定影带21在轴方向里的移动。
还有,支持部件60如前所述地,为了获得在加热领域63中与定影带21密接后来有效加热定影带21,并在分离领域64中确保记录媒介P的分离性等的规定的功能而具有规定的截面形状,但由于支持部件63是薄的金属管,因为加工上的形状的偏差,或受到定影带21的滑动而变形后就会趋向于损失所需的功能。于是,通过法兰部件28的圆筒部28a的外周面来将支持部件60的端部附近的形状保持为前述的形状,以稳定地获得所需的功能。因此,圆筒部28a的外周面和支持部件60的端部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在0.15mm以下。
加压部件31是外径为30mm的加压辊,包括金属制的管状的中心轴32,设在其周围的由耐热性的硅酮橡胶构成的弹性层33,形成在表面里的PFA制的脱模层34。弹性层33为厚度2-3mm。脱模层34系包覆厚度50μm的PFA软管而成。又,可以根据需要在中心轴32内藏卤素加热器等的发热体。
又,加压部件31通过未图示的加压机构借助于定影带21被推压到夹持形成部件26里。加压部件31通过介由定影带21被推压到夹持形成部件26里,就形成了夹持部27。加压部件31在推压定影带21的状态下,由没有图示的驱动机构来转动(图2中沿着箭头方向)。伴随该转动,定影带21在转动的同时,记录媒介P就在夹持部27一边被加压一边被搬送了。
下面,说明其作用。
用户对操作面板或计算机等进行操作后来发出印刷要求。根据该印刷要求,图像形成装置接收到输出信号时,加压部件31就通过驱动机构被转动,定影带21也随之转动。
在此,由于加热领域63的圆弧中心63a相对于夹持形成部件26的记录媒介搬送方向的中心线位于记录媒介搬送方向上游侧里,定影带21朝着记录媒介搬送方向下游侧即与加热领域63的相反侧里被牵拉,因此,加热领域63中的支持部件60和定影带21的密接性在提高的同时,定影带21难以从支持部件60脱离。又,由于加热领域63的截面形状是与定影带21的半径15mm大致相同的半径为14.5mm的圆弧形状,因此,在加热领域63中,几乎不对定影带21作用有变形力地与支持部件60密接,支持部件60和定影带21的密接性就得到提高。再有,由于加热领域63和分离领域64之间的最大外径18的30.86mm要大于定影带21的内径30mm,定影带21就在加热领域63和分离领域64之间被牵拉,在提高加热领域63中的支持部件60和定影带21的密接性的同时,定影带21难以脱离支持部件60。根据上述理由,在加热领域63中,定影带21与支持部件60就密接地滑动了。
另一方面,与加压部件31转动同步地,加热手段25被通电后发热。加热手段25的热被辐射到加热领域63里后,加热领域63被急速地加热。还有,加压部件31的转动和加热手段25的加热并不一定需要同时开始,也可以设有适当的时间差。并且,当通过温度传感器来检测定影带21的温度,在夹持部27升温到定影所需的温度后,就在保持温度的状态下,开始进行记录媒介P的通过纸张。通过夹持部27的记录媒介P上的调色剂像T受到夹持部27的压力和热得到定影。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加热领域63的支持部件60和定影带21的密接性更高,且定影带21难以脱离支持部件60,因此,从支持部件60向定影带21的热传导率变高,抑制支持部件60过热后,就能防止涂膜60a,21c的劣化。又,由于加热领域63的支持部件60和定影带21的密接性更高,能缩短预热时间及首次打印时间,提高节能性。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分离领域64的截面形状是比加热领域63的半径要小的半径的圆弧形状,定影带21就急剧地离开记录媒介P。因此,能提高通过夹持部27后的记录媒介P与定影带21的分离性。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将组装有夹持形成部件26的支持部件60的外周长度设为L1,将定影带21的内周长度设为L2时,周长差L2-L1被设为0.5-0.9mm(图11)。在此,周长差超过0.9mm时,由于定影带21松弛地卷绕在支持部件60里,就会导致定影带21浮起后在支持部件60的一部分里产生过热部分,从而导致涂膜的耐久性容易劣化。又,当周长差不足0.5mm时,因为定影带21相对于支持部件60卷绕过紧,定影带21和支持部件60之间的摩擦力变大而导致定影带21的转动变得困难,加压部件31和记录媒介P相对于定影带21容易发生滑移。因此,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将周长差L2-L1设为0.5-0.9mm时,定影带21就不会从支持部件60浮起,在能够防止支持部件60的过热的同时,还能够使得定影带21不会在支持部件60里卷绕过紧地抑制记录媒介P的滑移。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定影带21在加热领域63和分离领域64之间被牵拉,因此,即使定影带21停止时,在加热领域63中,支持部件60和定影带21之间的密接性也高。由此,在起动停止了的定影装置20后来静止加热定影带21时,就不会使得支持部件60过热,从而能有效地加热定影带21。
再有,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加热手段25是沿着支持部件60的长度方向而被设在内部的线状发热体,因为线状发热体的组装结构简单,就能使得定影装置20结构简单化。且支持部件60内面被涂敷为黑色,因此,能提高支持部件60的辐射率,能缩短预热时间及首次打印时间,能提高节能性。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加热领域63和夹持形成部件26之间,作为截面形状,设置了从加热领域63的圆弧中心63a的距离比加热领域63的半径14.5mm要小的导入领域62,因此,在导入领域62中,就能抑制定影带21从支持部件60的外周面的浮起,从而能防止支持部件60的过热。
然后,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中间领域66的截面形状是与加热领域63相同半径及相同中心63a的圆弧形状,就能以相同曲率来形成加热领域63和中间领域66。因此,就能够容易地加工支持部件60,并能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中间领域66和分离领域64之间设有平坦的逃离领域65,因此,在逃离领域65中,支持部件60和定影带21成为非接触,它们之间的摩擦阻力减少后使得定影带21和记录媒介P之间的摩擦阻力更小,从而能抑制记录媒介P相对于定影带21的滑移。另外,因为能够缩短用于形成支持部件60的材料,就能减少材料成本。
更进一步地,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定影带21的内面和支持部件60的外面都涂敷有涂膜21c,60a,并且在它们之间涂布有润滑脂,因此,支持部件60和定影带21之间的滑动部分的摩擦阻力得到降低后使得定影带21和记录媒介P之间的摩擦阻力更小,从而能抑制记录媒介P相对于定影带21的滑移。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虽然将组装有本发明中的定影装置20的夹持形成部件26的支持部件60的外周长度设为L1,将定影带21的内周长度设为L2,使其周长差L2-L1为0.7mm,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即,当定影带21的内周长和支持部件60的外周长的差超过0.9mm时,由于定影带21松弛地卷绕在支持部件60里,定影带21浮起后就在支持部件60的一部分产生过热部分,从而可能导致涂膜耐久性的劣化。另外当,当定影带21的内周长和支持部件60的外周长的差不足0.5mm时,由于定影带21相对于支持部件60卷绕过紧,定影带21和支持部件60之间的摩擦阻力变大后使得定影带21难以转动,加压部件31和记录媒介P相对于定影带21就容易滑移。
因此,作为定影带21的内周长度和根据支持部件60的外周长度的周长差,可以设为0.5-0.9mm,优选0.6-0.8mm,更好的是0.7mm,若在上述范围,既能防止支持部件60过热,又能抑制记录媒介P的滑移。还有,根据涂膜21c,60a或润滑脂的有无,或各部分的形状或尺寸,上述周长差也可以不局限在0.5-0.9mm里,可以进行适当的设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本发明的定影装置20的支持部件60的中间领域66作为截面形状,是与加热领域63相同半径及相同中心63a的圆弧形状,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只要不与加强部件23干涉,作为截面形状,也可以使得从加热领域63的圆弧中心63a开始的距离比加热领域63的半径小。这种场合,在中间领域66中,由于支持部件60和定影带21是非接触的,它们之间的摩擦阻力减少后就使得定影带21和记录媒介P之间的摩擦阻力更小,从而能抑制记录媒介P相对于定影带21的滑移。另外,因为能缩短用于形成支持部件60的材料,就能减少材料成本。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虽然本发明的定影装置20的定影带21直径设为30mm,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设为直径15-120mm,尤其是可以设为25mm。
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虽然本发明中的定影装置20的加热手段25是卤素加热器等的线状发热体,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2假想线(双点划线)那样,加热手段25是沿着支持部件60的长度方向被设置为与内周面相接的面状发热体。
面状发热体例如图10所示,包括发热片材52s,该发热片材52s与定影带21的轴方向及圆周方向对应,具有规定的宽度及长度,且具有可挠性。该发热片材52s包括具有绝缘性的基层52a,在耐热性树脂中分散导电性粒子而成的电阻发热层52b,以及向该电阻发热层52b供给电力的电极层52c。在基层52a上,设有绝缘层52d,使得电阻发热层52b和邻接的另一供电系统的电极层52c之间绝缘,或使得发热片材52s的边缘部分和外部之间绝缘。另外,该面状发热体52设有电极端子,其在发热片材52的端部与电极层52c连接后,将从供电线供给来的电力供给到电极层52c里。还有,作为面状发热体,并不局限于上述结构,也可以是其他构成。
通过适用面状发热体的同时来省略线状发热体,加热领域63就成为从由面状发热体构成的加热手段25a将热传导来的接触领域了。由此,面状发热体能有效地加热支持部件60,因此,就能缩短预热时间及首次打印时间,提高节能性。
或者加热手段25也可以是设在支持部件60外部或内部,对支持部件60进行感应加热的感应线圈。这种场合,加热领域63成为与加热手段25相向而对被感应加热的相向而对领域了。由此,在感应加热中,因为除支持部件60以外不会被直接加热,所以就不会如线状发热体那样对于支持部件60以外的例如加强部件23来进行加热,从而能有效地加热支持部件60。
[实施例]
在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条件下,使用图5所示尺寸及形状的支持部件60,仅变化组装有夹持形成部件26的支持部件60的外周长L1和定影带21的内周长L1的周长差(L2L1),来进行各种测定。测定是对周长差和支持部件60的表面温度,以及周长差和支持部件60及定影带21之间的摩擦力的关系来进行的。
图11表示其结果。如图11所示,当周长差超过0.9mm时,支持部件60的表面温度超过规定的温度界限值。即,当周长差超过0.9mm时,由于定影带21松弛地卷绕在支持部件60里,推测定影带21浮起后在支持部件60的一部分里产生过热部分而导致超过温度界限。由此可知,当周长差超过0.9mm时,因支持部件60的过热,涂膜60a的耐久性就容易劣化。
另外,当周长差不足0.5mm时,支持部件60和定影带21之间的摩擦力超过规定的界限值。即,当周长差不足0.5mm时,由于定影带21较紧地卷绕在支持部件60里,推测定影带21和支持部件60之间的摩擦力变大,而超过加压部件31和记录媒介P的滑移界限值。由此可知,当周长差不足0.5mm时,定影带21难以转动,加压部件31和记录媒介P相对于定影带21就容易滑移。
根据上述结果,作为支持部件60的外周长和定影带21的内周长的周长差,可以知道是0.5-0.9mm,优选的是0.6-0.8mm,最好的是0.7mm。由此,既能防止支持部件60过热,又能抑制记录媒介P的滑移。
然而,如前所述,法兰部件28在插入到支持部件60的轴方向两端部的内径部里被固定的同时,分别对夹持形成部件26、外保持部件70、加强部件23、加热手段25进行保持,并进一步地在支持部件60的外周上安装了可以转动的定影带21。将这些部件组装后形成的定影带组件在保持这些部件的同时,可以在定影装置20的侧板42里装卸。
该定影带组件的组装如下所述。
(步骤11)
首先,在安装有外保持部件70及内保持部件71的支持部件60的轴方向的一方的端部的内径部里,将法兰部件28的圆筒部28a的锷部28c插入至与支持部件60的端部抵接。
(步骤12)
接着,在支持部件60的外周上安装定影带21的同时,在支持部件60的夹持凹部61里,将夹持形成部件26的端部插入至与法兰部28b的规定位置抵接,并在支持部件26的内径部里将加强部件23、加热手段25的各自的端部也插入至抵接到法兰部28b的规定位置里。
(步骤13)
最后,在支持部件60的轴方向的另一方的端部的内径部里,将另一个法兰部件28的圆筒部28a的锷部28c插入至抵接到支持部件60的端部里后,就完成了定影带组件。
这里,在上述步骤11或13中,以微小的间隙在例如厚度为0.1mm的不锈钢制的支持部件60的轴方向端部的内径部里插入法兰部件28的圆筒部28a时,因为是在使得薄金属管的支持部件60变形的同时插入的,所以就需要相当量的负荷。另外,由于支持部件60的截面如前所述地不是单纯的圆形,要顺利插入就更为困难,因而产生插入时花费时间或损伤支持部件60等的问题。
对此,发明者们为了解决组装性的问题而进行了锐意的研讨后完成了本发明。以下,对于本发明的要部构成进行说明。
图13所示是本发明的定影装置20所使用的法兰部件28的构成的立体图。其中,图13(a)是从夹持部的反对侧来看的立体图,图13(b)是从夹持部来看的立体图。还有,图13所示的法兰部件28是定影装置20所使用的一对法兰部件28(图12)中的一方,另一方的法兰部件28与图13所示的尺寸相同,并呈镜像关系的形状(左右对称关系)。
法兰部件28如图13所示,包括插入到支持部件60的轴方向端部的内径部里后对支持部件60的端部附近的形状进行保持的圆筒部28a,和固定设置在定影装置20的侧板42里的法兰部28b,以及在成为组装时的支持部件60的轴方向端部的碰触部的同时还是装置运行时的定影带21的偏靠阻止部的锷部28c。
圆筒部28在其圆周的一部分里设置了用于收纳夹持形成部件26及支持部件60的夹持凹部61的切除部28a1。另外,夹持形成部件26和维持夹持凹部61的形状的外保持部件70的安装部70a通过法兰部28b来保持。
另外,圆筒部28a在其外周上设置有形状保持面28a2,其至少在邻接于切除部28a1的夹持部进口侧的领域A里,将支持部件60的轴方向端部附近保持为所需的截面形状。该领域A是在支持部件60中对应于加热领域63的领域。因此,形状保持面28a2就是用于将支持部件60的轴方向端部附近高精度地保持在前述的规定形状里的外周面。
另外,在圆筒部28a的轴方向先端部里进行倒角加工以使得对支持部件60的轴方向端部的内径部的插入更容易实施。
这里,圆筒部28a在其圆周上的一部分里,在该圆筒部28a的轴方向里延伸设置了引导部28d,其包括随着圆筒部28a的外周面侧朝向轴方向先端而向圆筒中心侧里倾斜的倾斜面28d1、28d2。
该引导部28d在圆筒部28a的圆周上以被设置在形状保持面28a2以外的领域B里为好。亦即,领域B是至少对应于支持部件60中的逃离领域65的领域,也可以包含分离领域64及中间领域66的各自的一部分领域。由此,引导部28d在圆筒部28a的圆周上被设置在夹持部的定影带21转动方向下游侧里,在图2(或图16)中,被设置在夹着加强部件23与加热手段25反对侧的领域里。
引导部28d中的倾斜面28d1如图14所示地,随着圆筒部28a的外周面侧朝向轴方向先端,以规定角度,例如30-45度来向圆筒中心侧里倾斜。该倾斜角度与圆筒部28a的轴方向先端的倒角的角度大致相同,该倒角原样延伸后构成了倾斜面28d1。另外,倾斜面28d1在圆筒部28a的圆周上,形成在对应于支持部件60的逃离领域65的领域内,与逃离领域65同样地在圆周方向里为基本没有曲率的平面。
另外,引导部28d中的倾斜面28d2如图15所示地,在圆筒部28a的圆周上分别与倾斜面28d1的两侧邻接地形成,与倾斜面28d1同样地,随着圆筒部28a的外周面侧朝向轴方向先端,以规定角度,例如30-45度来向圆筒中心侧里倾斜。另外,倾斜面28d2随着离开倾斜面28d1,其从圆筒部28a的突出量慢慢减少。因此,倾斜面28d1的部分是最突出于圆筒部28a的。
通过上述构成,因为在圆筒部28a的圆周上的一部分里设置了从该圆筒部28a先端向轴方向里突出的引导部28d,在将法兰部件28的圆筒部28a插入到支持部件60的轴方向端部的内径部里时,不是圆筒部28a的全圆周与支持部件60的轴方向端部的内周部里接触,而是仅有引导部28d的倾斜面28d1先与支持部件60的端部内周部一边接触一边进入。接着,就这样来推入法兰部件28时,在倾斜面28d1之后,倾斜面28d2也与支持部件60的轴方向端部的内周部一边滑动接触一边进入,进入到支持部件60的轴方向端部的内周部里的引导部28d的圆周方向的长度(也就是面积)就慢慢地增加了。另外,与此同时,支持部件60的轴方向端部的内周部在与倾斜面28d1、28d2滑动接触的同时,在圆筒部28a的外周面上被引导。然后,将法兰部件28进一步推入时,支持部件60的轴方向端部的内周部全圆周就插入到圆筒部28a的外周面里了。
如此,在将法兰部件28的圆筒部28a插入到支持部件60的轴方向端部的内径部里时,圆筒部28a的全圆周不是从一开始就同时接触到支持部件60的内周部里的,而是圆周上的一部分的引导部28d首先插入到支持部件60的内周部里,然后一边慢慢地增加与支持部件60的内周部的接触领域,一边插入圆筒部28a的外周面,由此就可以无需多余的力就容易地插入,并且还不会损失支持部件60的截面形状的保持精度。
另外,从圆筒部28a向轴方向里突出的引导部28d因为是夹着加强部件23被配置在加热手段25的反对侧里的,所以就不容易受到装置运行时来自于加热手段25的热的影响(也不会妨碍加热手段25对支持部件60的加热),还能够防止法兰部件28的局部的过度升温。
如此,如图16所示,通过一个法兰部件28,支持部件60、夹持形成部件26、加强部件23、加热手段25、定影带21就在组装后得到保持了。之后,在支持部件60的轴方向的另一方的端部的内径部里,将另一个法兰部件28a的圆筒部28a的锷部28c插入到与支持部件60的端部抵接为止后,就完成了定影带组件。
下面,对本发明的定影装置20中的导引构造进行说明。
定影带组件是通过将法兰部件28固定到侧板42的规定位置里来安装到定影装置20里的,组件安装时,在支持部件60和法兰部件28的锷部28c之间需要设置一定的间隙。这是因为,加热时支持部件60的金属管在轴方向里热膨胀,并在组装有法兰部件28的状态下,从一开始就与锷部28c抵接的支持部件60的轴方向端部会被损伤。然而,在将法兰部件28插入到支持部件60里时,维持空开该微小的间隙的状态是非常困难的,在将法兰部件28插入到支持部件60的轴方向端部的内径部里时,总是以间隙为零的状态来被装入的。在将其安装到侧板42里时,需要将法兰部件28微小地在法兰拔出方向里移动后来组装,但是,拔出太多时支持部件60就会从法兰部件28脱落,从而可能损伤部件。另外,如果慎重地进行该操作,就会降低组装的节拍时间(Takt Time)或维修维护性。
于是,在本发明的定影装置20中,为了解决该问题,法兰部件28及该定影装置20的侧板42设置了在将法兰部件28安装到侧板42里时,将该法兰部件28导引到侧板42中的目标位置里的导引构造。
为了实现该导引构造,首先在法兰部件28里设置规定的部位。详细来说是,如图13所示地,在成为法兰部28b中对侧板42的安装面的板形状部分(成为圆筒部28a设置面的板形状部分)的端部(图13中下方的端部)的角里,设置了有规定的倾斜角度,例如3045度的倒角部28b1。由此,如后所述地,该倒角部28b1与侧板42的端部42a接触的同时滑动后,成为法兰部件28在轴方向里移动的构造。
另外,前述导引构造以具有侧板42中的法兰部件28的位置确定手段为好。亦即,作为该位置确定手段如图13(b)所示地,在法兰部件28b对侧板42的安装面中,在其角部的至少一处(图13中的面向圆筒部28a设置面时为右侧的上下两处的角部)里,设置朝向端部,法兰部28b的厚度变薄的倒角部28b2,更进一步地,在与该倒角部28b2邻接的位置里设有被设置在侧板42里的突起部42e所插入的位置确定孔28b3。还有,在法兰部28b对侧板42的安装面里,通过螺丝固定来将法兰部件28固定到侧板42里的安装孔28b4,如图13所示地被设置在面向圆筒部28a设置面时的左侧的上下两处的角部里。
在本发明中,采用这样的导引构造来使得法兰部件28如下所述地安装到侧板42的目标位置里。以下,参照图17-图20来说明。
(步骤21)
首先,在设置于侧板42的规定位置里的端部42a(图17(a))里,以操作者支承的状态使得形成有倒角部28b1的端部相接地来配置法兰部件28(图17(b))。还有,图17虽然仅显示了轴方向的一方的侧板42,但实际上尺寸相同、左右对称形状的侧板42(图12)还被配置在轴方向的另一方里,在那一侧里也同样地配置了左右对称形状的法兰部件28,并进行以下同样的操作。
这里,端部42a是设置在成为侧板42中为了安装法兰部件28而设置的开口部42k的进口部分的位置里(图17(a))。另外,端部42a只要是相对于倒角部28b1以规定长度领域平行地接触,并能够支持该倒角部28b1可以进行滑动移动的部位就可以了,既可以是构成侧板42的板材的截断端面,也可以是构成侧板42的板材的折曲部。
还有,突起部42e在侧板42的主面的规定位置中与法兰部28b相接一侧里通过锤压凸出加工突起为吊钟状。另外,螺丝孔42h是在侧板42的主面的规定位置中用于对法兰部件28进行螺丝固定的孔。
(步骤22)
接着,以倒角部28b1与端部42a相接的状态,来将法兰部件28向下方轻轻的推压(图17(b)中的(1)方向,图18中的(1a)方向)。由此,如图18所示地,法兰部件28沿着倒角部28b1的倾斜向下方移动的同时,还朝着轴方向外侧(图18中的(1b)方向),即从支持部件60端部稍微拔出的方向里移动,并在恰好扩展到一对侧板42的跨度时停止移动。由此,法兰部件28的锷部28c相对于支持部件60的轴方向端部就具有了规定的间隙。
(步骤23)
接着,以法兰部28b对侧板42的安装面抵接到侧板42的主面里的状态,来使法兰部件28向加压辊31侧移动(图17(b)中的(2)方向)。
(步骤24)
即使法兰部28b朝向移动方向的端部与突起部42e相接,如图19所示地,继续将法兰部件28向着朝加压辊31侧移动的方向(图19中的(2a)方向)里轻轻推压时,设置在法兰部件28b里的倒角部28b2就搁置到突起部42e里,从而使得法兰部件28朝着轴方向外侧(图19中的(2b)方向)作稍微的移动。接着继续将法兰部件28向着朝加压辊31侧移动的方向(图19中的(2a)方向)里轻轻推压时,法兰部件28沿着倒角部28b2进一步移动,最后,突起部42e被嵌入到位置确定孔28b3里,法兰部件28在侧板42里的位置就得到了确定(图20)。
如此,为了越过用于位置确定而设置的突起部42e,操作者无需再一次将法兰部件28稍微地拔出,只要将法兰部件28向侧板42侧里推压的同时向加压辊方向里移动,通过倒角部28b2自动地越过突起部42e,接着,在越过后就能够容易地将突起部42e插入到分离部件28的位置确定孔28b3里。另外,由于突起部42e直接设置在侧板42里,就能够减少部品的堆积来高精度地确定法兰部件28的位置。
(步骤25)
最后,通过安装孔28b4,以螺丝42n来将法兰部件28固定到螺丝孔42h里(图17(c))。
如上所述,通过设置在法兰部件28和侧板42里的导引构造,在将定影带组件安装到侧板42里时,因为无需担心将法兰部件28拔出至需要以上,就能够防止支持部件60的脱落,并能够容易地在以适当的间隙来配置法兰部件28的锷部28c和支持部件60的轴方向端部的状态下,来将定影带组件安装到侧板42里。
还有,本发明虽然是以图示来说明实施方式的,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前述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除了前述各实施方式所示之外,还可以对前述各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专利说明书的公开内容不局限于上述的说明。
本专利申请的基础和优先权要求是2010年12月14日、在日本专利局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10-278139其全部内容在此引作结合。

Claims (10)

1.一种定影装置,其包括:
定影部件,其为可以转动的环状轮带;
加压部件,其与所述定影部件的外周面压接后形成夹持部;
支持部件,是被固定设置在所述定影部件的内部,外周面与所述定影部件的内周面滑动接触的管部件;
加热部件,其对所述支持部件进行加热;
法兰部件,其由插入到所述支持部件的轴方向端部的内径部里来对该支持部件的端部附近的形状进行保持的圆筒部和固定设置在该定影装置的框体里的法兰部构成,以保持所述支持部件的状态可以装卸于该定影装置的框体里,
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部件在所述圆筒部的圆周上的一部分里设置了在该圆筒部的轴方向里延伸,并在所述圆筒部的外周面侧里随着朝向轴方向先端而向圆筒中心侧里倾斜的倾斜面,并设置有在插入到所述支持部件的轴方向端部的内径部里时,与所述支持部件的内周部滑动接触后导引到所述圆筒部外周面上的引导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包括:
夹持形成部件,其被配置在所述定影部件的内周侧里,借助于所述定影部件与所述加压部件抵接后形成夹持部;
加强部件,其被固定设置在所述定影部件的内径部里,对所述夹持形成部件进行支持,
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形成部件的轴方向端部被收纳于设置在所述法兰部件的圆筒部的圆周上的一部分里的切除部里,通过所述法兰部来保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持部件的外周面里设有收纳所述夹持形成部件的凹部,该凹部与所述夹持形成部件一起被收纳在所述法兰部件的所述切除部里。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法兰部件的圆筒部在其外周上的至少邻接于所述切除部的所述夹持部进口侧的领域里,设置有以所需的截面形状来保持所述支持部件的形状保持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在所述圆筒部的圆周上是被设置在所述形状保持面以外的领域里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在所述圆筒部的圆周上是被设置在所述夹持部的定影部件转动方向下游侧里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法兰部件及该定影装置的框体在将所述法兰部件安装到所述框体里时,设置有将所述法兰部件导引到所述框体中的目标位置里的导引构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引构造在所述法兰部中设置在对所述框体的安装面的板形状部分的端部的角里的倒角部在与该框体的端部接触的同时滑动后,所述法兰部件在轴方向里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引构造设有在所述框体中的所述法兰部件的位置确定装置。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9任何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
CN201110407953.6A 2010-12-14 2011-12-09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25408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78139A JP5625860B2 (ja) 2010-12-14 2010-12-14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78139 2010-12-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40830A true CN102540830A (zh) 2012-07-04
CN102540830B CN102540830B (zh) 2015-03-04

Family

ID=45092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07953.6A Active CN102540830B (zh) 2010-12-14 2011-12-09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725038B2 (zh)
EP (1) EP2466389B1 (zh)
JP (1) JP5625860B2 (zh)
CN (1) CN102540830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76581A (zh) * 2012-09-11 2014-03-26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CN105900021A (zh) * 2014-01-06 2016-08-2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带型定影装置以及包括该带型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CN109541921A (zh) * 2017-09-21 2019-03-29 佳能株式会社 定影设备
CN110291466A (zh) * 2017-03-31 2019-09-27 惠普打印机韩国有限公司 定影设备和包括该定影设备的图像形成设备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25865B2 (ja) 2010-12-16 2014-11-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89820B2 (ja) * 2010-12-17 2014-09-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84299B2 (ja) * 2011-05-31 2016-03-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5821292B2 (ja) 2011-05-31 2015-11-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5786461B2 (ja) 2011-05-31 2015-09-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5773151B2 (ja) 2011-08-17 2015-09-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69828B2 (ja) 2011-12-05 2017-02-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37629B2 (ja) 2011-12-26 2015-06-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36221B2 (ja) 2011-12-27 2017-05-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36220B2 (ja) 2011-12-27 2017-05-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04325B2 (ja) 2011-12-28 2016-04-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063480B2 (en) 2011-12-28 2015-06-23 Ricoh Company, Limited Fix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separating member
JP5796711B2 (ja) 2011-12-28 2015-10-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28783B2 (ja) 2012-01-11 2016-06-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61524B2 (ja) 2012-01-13 2015-08-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37520B2 (ja) 2012-01-13 2015-06-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96714B2 (ja) 2012-01-13 2015-10-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70828B2 (ja) 2012-01-19 2016-08-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分離部材、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33511B6 (ja) 2012-01-23 2023-11-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67468B2 (ja) 2012-01-24 2016-08-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43231B2 (ja) 2012-01-26 2016-07-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35668B2 (ja) 2012-01-27 2016-11-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52598B2 (ja) 2012-01-30 2016-12-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51428B2 (ja) 2012-01-31 2015-07-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51741B2 (ja) 2012-01-31 2016-12-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63105B2 (ja) 2012-02-02 2016-08-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19779B2 (ja) 2012-02-09 2016-11-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95132B2 (ja) 2012-02-09 2016-09-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50326B2 (ja) 2012-02-09 2016-02-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35051B2 (ja) 2012-02-09 2017-05-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19785B2 (ja) 2012-02-09 2016-11-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03679B2 (ja) 2012-02-09 2017-03-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01312B2 (ja) 2012-02-09 2017-09-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9026024B2 (en) 2012-02-09 2015-05-05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capable of minimizing damage of endless rotary body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5896281B2 (ja) 2012-02-09 2016-03-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209311B2 (ja) 2012-02-09 2017-10-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03619B2 (ja) 2012-02-09 2016-10-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91171B2 (ja) * 2012-11-30 2016-09-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423994B2 (ja) 2012-02-09 2018-11-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32525B2 (ja) 2012-02-09 2016-11-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948923B2 (ja) 2012-02-09 2016-07-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64463A (ja) 2012-02-09 2013-08-22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95857A (ja) 2012-03-22 2013-09-30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50152B2 (ja) 2012-03-22 2016-07-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13377A (ja) 2012-06-06 2014-01-23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152106B2 (en) * 2012-08-31 2015-10-06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JP2014186303A (ja) 2013-02-25 2014-10-02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052681A (ja) 2013-09-06 2015-03-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99174B2 (ja) 2013-09-17 2016-04-0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075525A (ja) * 2013-10-07 2015-04-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29422B2 (ja) 2013-10-10 2017-11-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15102285A1 (ko) * 2014-01-06 2015-07-09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벨트타입 정착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화상형성장치
JP6413528B2 (ja) 2014-03-17 2018-10-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22073B2 (ja) * 2014-12-22 2017-11-0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66918A (ja) * 2015-03-09 2016-09-1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83716B2 (ja) 2015-07-07 2019-10-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57814B2 (ja) * 2015-11-09 2020-03-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20180009231A (ko) * 2016-07-18 2018-01-26 에스프린팅솔루션 주식회사 벨트타입 정착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화상형성장치
US10254691B2 (en) * 2017-01-13 2019-04-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Fixing device that regulates a position of an inner surface of a film
JP7073086B2 (ja) * 2017-01-13 2022-05-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JP6625073B2 (ja) * 2017-01-20 2019-12-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JP2018124426A (ja) * 2017-02-01 2018-08-0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073099B2 (ja) * 2017-12-27 2022-05-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7095288B2 (ja) * 2018-01-24 2022-07-05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206620B2 (ja) * 2018-04-19 2023-01-1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298149B2 (ja) * 2018-12-20 2023-06-27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1126119B2 (en) * 2019-05-31 2021-09-21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xing device including heater holding member that holds heater for heating belt
US10996596B2 (en) 2019-08-06 2021-05-04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including a nip formation pad movable with respect to a guide
US11181853B2 (en) * 2020-01-17 2021-11-23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22018257A (ja) 2020-07-15 2022-01-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008286A (ja) 2021-07-05 2023-01-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接離装置、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032595A (ja) * 2021-08-27 2023-03-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ベルト装置、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53666A (zh) * 2002-04-25 2003-11-05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加热装置
CN1648785A (zh) * 2004-01-30 2005-08-03 佳能株式会社 具有挠性套筒的像加热装置
CN1725119A (zh) * 2004-07-20 2006-01-2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
CN101017344A (zh) * 2006-01-26 2007-08-15 株式会社理光 法兰、法兰加工装置和法兰加工方法
US7283780B2 (en) * 2005-04-14 2007-10-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using flexible sleev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50281A (ja) * 1985-12-24 1987-07-04 Fuji Electric Co Ltd 電子写真感光体用フランジ
JPH09187820A (ja) * 1996-01-09 1997-07-22 Canon Inc プラスチック部品の再生方法及びシリンダー組立体
JP2004184517A (ja) * 2002-11-29 2004-07-02 Canon Inc 加熱装置
JP2004258484A (ja) * 2003-02-27 2004-09-16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609988B2 (en) 2003-12-08 2009-10-27 Ricoh Company, Ltd. Heater, fix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power supplied from chargeable auxiliary power supplying unit varied per unit time
JP4298542B2 (ja) * 2004-02-20 2009-07-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US7925177B2 (en) 2004-07-21 2011-04-12 Ricoh Co, Ltd. Image fixing apparatus stably controlling a fixing temperatur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7272353B2 (en) * 2005-09-23 2007-09-18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Fusing system including a tensioned belt with crowned roller
JP2008275886A (ja) * 2007-04-27 2008-11-13 Canon Inc 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70842B2 (ja) 2008-10-14 2013-03-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87884B2 (ja) 2008-10-14 2014-01-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01478B2 (ja) 2009-02-09 2013-06-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81822A (ja) * 2009-02-09 2010-08-1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5348561B2 (ja) 2009-05-15 2013-11-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60686B2 (ja) 2009-05-27 2013-12-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64411B2 (ja) 2009-07-29 2014-04-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43666A (ja) 2009-08-21 2011-03-03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21776B2 (ja) 2009-08-24 2014-06-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18068B2 (ja) 2009-08-26 2014-02-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21905B2 (ja) 2009-09-01 2013-10-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82455B2 (ja) 2009-09-03 2014-09-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56343B2 (ja) 2009-09-03 2014-07-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10886B2 (ja) 2009-09-08 2014-06-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66005B2 (ja) 2009-09-10 2013-12-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41608B2 (ja) 2009-09-10 2014-07-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49160B2 (ja) 2009-09-10 2014-07-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99690B2 (ja) 2009-09-10 2013-09-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75469B2 (ja) 2009-09-14 2013-12-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81634B2 (ja) 2009-09-15 2014-09-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64726A (ja) 2009-09-15 2011-03-31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64767A (ja) 2009-09-15 2011-03-31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26958B2 (ja) 2009-09-15 2013-10-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40922B2 (ja) 2009-09-28 2014-03-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72605B2 (ja) 2009-10-09 2014-04-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40777B2 (ja) 2009-11-17 2014-03-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32977B2 (ja) 2009-11-30 2014-06-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33194B2 (ja) 2009-12-22 2013-11-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03264B2 (ja) 2010-01-13 2014-01-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81746B2 (ja) 2010-01-26 2014-01-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600276B2 (en) 2010-01-27 2013-12-03 Ricoh Company, Limited Heat conduction unit,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445188B2 (ja) 2010-02-07 2014-03-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45189B2 (ja) 2010-02-08 2014-03-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81776B2 (ja) 2010-02-12 2014-01-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69997A (ja) 2010-02-17 2011-09-01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64981B2 (ja) 2010-02-25 2014-08-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56236B2 (ja) 2010-02-26 2014-07-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5509936B2 (ja) 2010-03-03 2014-06-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31676B2 (ja) 2010-03-03 2014-06-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18913B2 (ja) 2010-03-04 2014-02-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00970B2 (ja) 2010-03-08 2014-10-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40278B2 (ja) 2010-03-10 2014-03-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33386B2 (ja) 2010-03-10 2014-12-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71634B2 (ja) 2010-03-11 2014-04-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71637B2 (ja) 2010-03-12 2014-04-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08553B2 (ja) 2010-03-12 2014-02-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30040B2 (ja) 2010-03-15 2014-11-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91607A (ja) 2010-03-16 2011-09-29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25406B2 (ja) 2010-03-16 2014-11-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91591A (ja) 2010-03-16 2011-09-29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97183A (ja) 2010-03-18 2011-10-06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89526B2 (ja) 2010-03-18 2014-09-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47045B2 (ja) 2010-03-18 2014-03-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15906B2 (ja) 2010-03-18 2014-06-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10721B2 (ja) 2010-05-07 2014-06-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10058B2 (ja) 2010-05-19 2014-06-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499999B2 (ja) * 2010-08-31 2014-05-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636889B2 (ja) * 2010-11-09 2014-12-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EP2453316B1 (en) * 2010-11-12 2021-03-24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5625779B2 (ja) * 2010-11-12 2014-11-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25865B2 (ja) * 2010-12-16 2014-11-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53666A (zh) * 2002-04-25 2003-11-05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加热装置
CN1648785A (zh) * 2004-01-30 2005-08-03 佳能株式会社 具有挠性套筒的像加热装置
CN1725119A (zh) * 2004-07-20 2006-01-2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
US7283780B2 (en) * 2005-04-14 2007-10-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using flexible sleeve
CN101017344A (zh) * 2006-01-26 2007-08-15 株式会社理光 法兰、法兰加工装置和法兰加工方法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76581A (zh) * 2012-09-11 2014-03-26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US9229379B2 (en) 2012-09-11 2016-01-05 Ricoh Company, Limite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3676581B (zh) * 2012-09-11 2016-09-07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CN105900021A (zh) * 2014-01-06 2016-08-2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带型定影装置以及包括该带型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CN105900021B (zh) * 2014-01-06 2019-07-19 惠普打印机韩国有限公司 带型定影装置以及包括该带型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CN110291466A (zh) * 2017-03-31 2019-09-27 惠普打印机韩国有限公司 定影设备和包括该定影设备的图像形成设备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US11137701B2 (en) 2017-03-31 2021-10-0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u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10291466B (zh) * 2017-03-31 2022-03-08 惠普打印机韩国有限公司 定影设备和包括该定影设备的图像形成设备
CN109541921A (zh) * 2017-09-21 2019-03-29 佳能株式会社 定影设备
CN109541921B (zh) * 2017-09-21 2022-05-17 佳能株式会社 定影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66389A3 (en) 2017-10-18
EP2466389B1 (en) 2019-09-11
JP5625860B2 (ja) 2014-11-19
CN102540830B (zh) 2015-03-04
JP2012128074A (ja) 2012-07-05
US20120148303A1 (en) 2012-06-14
EP2466389A2 (en) 2012-06-20
US8725038B2 (en) 2014-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40830A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566379B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467046B (zh)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EP2296056B1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fixing device
US8515324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fixing device
CN102023544B (zh) 定影装置和采用该定影装置的成像设备
JP4574574B2 (ja) 定着装置、定着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012662B (zh)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6286840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364052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CN102193432B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6107090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41328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20130095797A (ko) 정착 장치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CN103186086A (zh)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5655535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234803B2 (en) Image heating device capable of ensuring an electrical insulation distance between a rotatable member and a frame
JP6625073B2 (ja) 像加熱装置
US9864313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617259B2 (ja) 加熱伝導体とこれを有する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97318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55541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70255144A1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419940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71637A (ja) 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