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53633B - 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53633B
CN102253633B CN201110128030.7A CN201110128030A CN102253633B CN 102253633 B CN102253633 B CN 102253633B CN 201110128030 A CN201110128030 A CN 201110128030A CN 102253633 B CN102253633 B CN 1022536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in slice
image
image forming
image formation
fee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2803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53633A (zh
Inventor
松本英宣
藤井隆行
西方彰信
松本启
中间胜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riority to CN20141010901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26819B/zh
Publication of CN1022536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536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536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5363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6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printing on both faces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 G03G15/2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pying both sides of an original or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1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2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 G03G15/234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by inverting and refeeding the image receiving material with an image on one face to the recording member to transfer a second image on its second face, e.g. by using a duplex tray; Details of duplex trays or inver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4Electronic sequencing contro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unters In Electrophotography And Two-Sided Copying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能够改善单面打印和双面打印混在一起的打印作业的生产率。将薄片逐一进给至图像形成部。当要进行双面打印时,将通过图像形成部在第一面上形成了图像的薄片再进给至图像形成部,以在第二面上形成图像。当存在在页顺序上晚于用于单面打印的薄片的、用于双面打印的薄片时,改变图像形成顺序,以使用于双面打印的薄片的第一面在用于单面打印的薄片之前进行图像形成。当预测到将发生不能进给用于单面打印的薄片的状态时,不改变图像形成顺序。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进行双面打印并高速输出单面打印和双面打印混在一起的作业的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上,为在薄片上进行高效的双面打印,美国专利4978980提出了下面的方法:在预定数量的薄片上连续进行第一面图像形成,然后,在通过双面输送路径使第一面上形成了图像的各薄片循环之后,交替进行各薄片上的第二面图像形成和新进给的薄片上的第一面图像形成(将此称为“交替薄片进给”)。
此外,在商业打印领域,通常作为一套来处理单面打印和双面打印混在一起的打印作业,并且这类作业要求高速输出。在美国专利4978980所公开的控制方法中,从完成用于双面打印的第一个薄片的正面上的图像形成开始,到开始通过双面输送路径所循环的该薄片的反面上的图像形成,这需要时间。无论何时将单面打印切换成双面打印,都需要一定时间,因此极大地降低了总打印速度。
为解决该问题,日本特开2004-145218号公报提出了下面的方法:使单面打印页组之后的双面打印薄片的第一面页在单面打印页组之前进行图像形成,将双面打印薄片移动至双面输送路径并保持待机,然后打印并排出单面打印页组。此后,打印剩余要打印的双面打印薄片的第二面页,然后排出该薄片。因而,高速输出单面打印和双面打印混在一起的作业。
如上所述,在单面打印页组之前,仅打印作为单面打印页组之后的页的、要输出的双面打印薄片的第一面,然后执行单面打印。这使得在有效使用通过双面输送路径输送进行了双面打印的第一面图像形成的薄片的时间段时,可以与双面打印并行执行单面打印,因而,与传统方法相比,可以大大减少总打印时间。
参考图3说明执行下面的作业的示例性情况:该作业用于依次打印一个双面打印薄片(薄片S1)、一个单面打印薄片(薄片S2)、一个双面打印薄片(薄片S3)、一个单面打印薄片(薄片S4)和一个双面打印薄片(薄片S5)。在图3中,分别以P11和P12表示薄片S1的正面页和反面页,以P2表示薄片S2的页,分别以P31和P32表示薄片S3的正面页和反面页,以P4表示薄片S4的页,并且分别以P51和P52表示薄片S5的正面页和反面页。
如图3的上部分所示,在按照页顺序使页进行图像形成的情况下,在正面图像转印和反面图像转印之间,即在页P11上的图像转印和页P12上的图像转印之间、在页P31上的图像转印和页P32上的图像转印之间、以及在页P51上的图像转印和页P52上的图像转印之间,需要薄片输送时间,因此图像形成操作之间的时间间隔增大。为了解决该问题,使得用于双面打印的页P31和P51在用于单面打印的页P2之前进行图像形成,如图3的下部分所示,从而在有效使用正面图像转印和反面图像转印之间的薄片输送时间时,可以进行单面打印,因而减少了总打印时间(以下将该控制称为“超前控制(passing control)”)。
现假定在上述超前控制下,发生如图4所示的状态:在单面打印之前,在用于双面打印的各个薄片各自的正面上形成了图像之后,不能进给单面打印所要使用的薄片(例如,没有薄片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当单面打印之前的双面打印的反面图像形成继续进行时,产生没有被超前的用于单面打印的页的产品。简而言之,打印的页顺序乱了。因此,必需停止打印操作,但是如果停止打印操作,则薄片S3和S5残留在设备中,因此操作者不得不清除这些薄片,这使得可操作性下降。
如果在可以进给用于被超前或超越的单面打印页的薄片之前薄片S3和S5残留在输送路径上,则薄片S3和S5可能在弯曲的输送路径上卷曲,并且变得不能用作产品。因此,必需清除薄片S3和S5。
此外,存在下面的情况:由于页之间的图像形成条件的变化,不能连续打印页,或者暂时停止对页的打印。例如,当将普通薄片上的单面打印切换成厚薄片上的双面打印时,可能改变定影装置的目标温度。此外,当将单色打印模式下的单面打印切换成全色打印模式下的双面打印时,可能进行用于维持图像质量的调整操作。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单面打印页组之前打印用于双面打印的各个薄片的第一面,则在各双面打印薄片的第一面上的打印和该薄片的第二面上的打印之间,打印条件改变,这可能导致薄片的正反面之间色调和光泽度的差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不仅能够改善单面打印和双面打印混在一起的打印作业的生产率,而且还可以改善在预测到将停止打印作业的情况下的可操作性。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不仅能够改善单面打印和双面打印混在一起的打印作业的生产率,而且还可以抑制薄片的正面和反面之间图像质量的不同。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图像形成部,用于在薄片上形成图像;薄片进给部,用于容纳多个薄片,并且将所容纳的薄片逐一进给至所述图像形成部;再进给部,用于当要进行双面打印时,将从所述薄片进给部所进给的、并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在第一面上形成了图像的薄片再进给至所述图像形成部,以在第二面上形成图像;以及控制部,用于当存在在页顺序上晚于进行单面打印的薄片的、进行双面打印的薄片时,进行图像形成顺序的改变,从而使进行双面打印的薄片的第一面在进行单面打印的薄片之前进行图像形成,其中,当预测到将发生不能进给改变了图像形成顺序的进行单面打印的薄片的状态时,所述控制部不进行图像形成顺序的改变。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图像形成部,用于在薄片上形成图像;薄片进给部,用于容纳多个薄片,并将所容纳的薄片逐一进给至所述图像形成部;再进给部,用于当要进行双面打印时,将从所述薄片进给部所进给的、并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在第一面上形成了图像的薄片再进给至所述图像形成部,以在第二面上形成图像;以及控制部,用于当存在在页顺序上晚于进行单面打印的薄片的、进行双面打印的薄片时,进行图像形成顺序的改变,从而使进行双面打印的薄片的第一面在进行单面打印的薄片之前进行图像形成,其中,当预测到在改变了图像形成顺序的进行单面打印的薄片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条件将改变时,所述控制部不进行图像形成顺序的改变。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是图像形成设备的反转部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在现有技术中所执行的超前控制的示意图。
图4是用于说明在现有技术中所执行的超前控制的问题的示意图。
图5是用于说明图像形成设备所执行的双面打印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6是示意性示出图像形成设备和薄片后处理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7是用于说明在通过单个薄片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打印作业控制器、图像形成控制器和薄片后处理设备之间的命令交换的图。
图8是示出图像形成顺序的表的例子,其用于说明图像形成设备所执行的正常控制。
图9是用于说明在通过多个薄片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打印作业控制器和图像形成控制器之间的命令交换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正常控制下的图像形成时间间隔的示意图。
图11是示出图像形成设备所执行的超前控制中的图像形成顺序的例子的表。
图12是用于说明超前控制下的图像形成时间间隔的示意图。
图13是用于说明超前控制下在打印作业控制器和图像形成控制器之间所进行的命令交换的序列图。
图14是超前控制下的打印顺序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15是用于举例说明由超前控制导致的错误页顺序的示例性情况的示意图。
图16是在打印顺序控制处理的步骤中所执行的超前控制判断处理的流程图。
图17是示出防止由超前控制所导致的错误页顺序的示例性情况的示意图。
图18是示出超前控制导致图像质量异常的示例性情况的示意图。
图19是防止发生由超前控制所导致的图像质量异常的超前控制判断处理的变形例的流程图。
图20是示出防止发生由超前控制所导致的图像质量异常的示例性情况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性截面图。
参考图1,在设备中转动地支撑作为是图像形成单元的组件的图像承载构件的感光鼓1。在感光鼓1周围,配置电晕充电器2、激光曝光光学系统3和显影装置4。
使用已知的电子照相方式在感光鼓1上形成调色剂图像。
从包括薄片进给器5a、5b和5c的容器5逐一进给薄片,并且进一步将薄片输送到转印部6。将通过转印部6在其上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薄片输送到加热辊定影装置7,并且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薄片上。然后,将薄片从排出口21排出到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外部的薄片后处理设备中。
图2是详细示出定影装置7的图像形成设备下游的部分的图。
图像形成设备设置有再进给机构,其中,当要在作为记录介质的薄片上进行双面打印时,再进给机构运行以将在其第一面上形成了图像的薄片再进给到转印部6,从而在薄片的第二面上形成图像。输送传感器201、排出传感器202、反转传感器203和输送传感器204各自检测是否存在薄片。将这些传感器各自配置成能够检测薄片的前端到达相关联的传感器位置和薄片的后端离开该传感器位置。
驱动包括反转辊213的输送辊211~219以在各自预定的方向上输送薄片。驱动输送辊211以将薄片从定影装置7向反转辊213输送。
驱动输送辊212以在反转和输送路径20内将从输送辊211接收到的薄片向反转辊213输送。此外,为将通过反转辊213反转的薄片向双面路径22输送,驱动输送辊212反向转动。
反转辊213拖动从定影装置7所输送的薄片,然后进行反向转动以向双面路径22或排出口21输送该薄片。输送辊214和215通过反转和输送路径20向排出口21输送从反转辊213接收到的薄片。
输送辊216向排出口21输送不通过反转辊213而从定影装置7输送的薄片、以及经由反转辊213从输送辊214和215所输送的薄片。输送辊217经由排出口21将薄片输送到图像形成设备外部。输送辊218和219将用于双面打印的通过反转辊213反转的薄片输送到双面路径22。
移位挡板221以使得在方向223或方向222上输送通过定影装置7的薄片。移位挡板224以使得在方向227或方向226上输送通过反转辊213反转的薄片。
在面朝上,即图像形成面朝上从图像形成设备排出薄片的情况下,移位挡板221以使得在方向222上输送通过了定影装置7的薄片。然后,薄片通过输送辊216和217以从排出口21排出到图像形成设备外部的薄片后处理设备中。将该薄片排出方法称为直接薄片排出。
在面朝下,即图像形成面朝下从图像形成设备排出薄片的情况下,移位挡板221以使得在方向223上输送通过了定影装置7的薄片。然后,经由辊211、212和213将该薄片输送到反转路径225。
当反转传感器203检测到被输送进反转路径225中的薄片的前端时,反转辊213将薄片输送在时间上与薄片的长度相对应的量。此后,反转辊213进行反向转动以在方向226上输送(转回)薄片。此时,移位挡板224以使得在方向226上输送该薄片。然后,薄片通过辊214、215和216以从排出口21排出到图像形成设备外部的薄片后处理设备中。将该薄片排出方法称为反转薄片排出。
接着说明双面打印的薄片输送控制。在其正面形成了图像的薄片通过定影装置7,然后被输送到反转辊213。在薄片被输送到反转辊213之前所进行的控制与反转薄片排出中所进行的控制相同。此后,通过反转辊213转回薄片,然后移位挡板224以使得在方向227上输送薄片。然后,经由辊212、218和219将薄片输送到双面路径22中。在双面路径22上,可以在各个不同位置处保持多个薄片处于待机。
被输送到双面路径22中的薄片如其第一面一样在转印部6中在其第二面上转印调色剂图像,并且加热辊定影装置7再次定影该调色剂图像。在通过定影装置7之后,通过直接薄片排出排出进行了双面打印的薄片。
现说明在多个薄片上进行双面打印的情况下所设置的打印顺序。图5示出对五个薄片进行双面打印的示例性情况。应该注意,在双面路径22上可以保持三个薄片处于待机。
分别以S1、S2、S3、S4和S5表示这五个薄片,并且以P11和P12表示与薄片S1的正面和反面相对应的页,以P21和P22表示与薄片S2的正面和反面相对应的页,以P31和P32表示与薄片S3的正面和反面相对应的页,以P41和P42表示与薄片S4的正面和反面相对应的页,以及以P51和P52表示与薄片S5的正面和反面相对应的页。首先打印在双面路径22上可保持待机的各个薄片的第一面。在本例子中,在双面路径22上可以保持三个薄片处于待机,因此打印页P11、P21和P31。然后打印页P12,即第一个薄片的第二面,然后交替重复第一面打印和第二面打印。在完成第五个薄片的第一面页P51上的打印之后,继续打印保持待机的各个薄片S3、S4和S5的第二面页P32、P42和P52。
图6是示意性示出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和薄片后处理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像形成设备300包括控制图像形成设备300的整个操作的CPU 301、用于存储CPU 301的控制操作所需的程序和数据等的ROM 302、用于保持控制操作所需的设置等的RAM 303以及计时器304。CPU 301用作打印作业控制器321和图像形成控制器322。打印作业控制器321分析打印作业的内容,并且确定要打印的页的顺序。图像形成控制器322与下面所述的ASIC 310合作以控制薄片上的图像形成和薄片输送。此外,图像形成设备300包括用于与外部设备通信的外部接口部305、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控制台部306、用于与外部薄片进给器和排出器通信的配件通信部307、以及装配有用于控制图像形成设备300的组件的控制器功能的ASIC 310。
ASIC 310包括用于驱动各种马达的马达控制器311,用于控制显影、充电、转印等所需的高压的高压控制器312,以及控制来自传感器的输入和向螺线管的输出的输入/输出(I/O)控制器313。
马达控制器311控制对图像形成设备中使用的多个马达中每一个的驱动。各马达均具有与其连接的输送辊,并且马达控制器311控制各马达的速度和转动方向,从而还可以控制图2中出现的输送辊211~219中每一个的速度和转动方向。
I/O控制器313与图2出现的传感器201~204连接,并且CPU301经由I/O控制器313接收传感器信号的变化。此外,用于控制各个挡板221和224的螺线管中的每一个也与I/O控制器313连接,以根据来自CPU 301的指示进行挡板控制。
应该注意,可以通过各自分开的CPU形成打印作业控制器321和图像形成控制器322,或者可以通过一个CPU形成集成控制器321和322各自的功能的一个控制器。可选地,可以将单个控制器配置成集成ASIC 310和CPU 301两者的功能。
薄片后处理设备350包括通信部357、CPU 351、ROM 352、输入/输出(I/O)控制器353和马达控制器354。CPU 351在经由通信部357与图像形成设备的CPU 301通信时,控制薄片后处理设备350的操作。
图7是示出打印作业控制器321、图像形成控制器322和薄片后处理设备350(CPU 351)之间的命令交换的图。
例如,当经由外部接口部305从PC接收到用于一页打印的指示时,打印作业控制器321向图像形成控制器322发送打印开始命令700。当接收到打印开始命令700时,图像形成控制器322向薄片后处理设备350的CPU 351发送打印开始命令720。当薄片后处理设备350准备好接收薄片时,CPU 351向图像形成控制器322发送准备就绪命令721,并且图像形成控制器322向打印作业控制器321发送准备就绪命令701。
当接收到准备就绪命令701时,打印作业控制器321向图像形成控制器322发送薄片输送准备命令702,以指示图像形成控制器322准备薄片输送。薄片输送准备命令702包含包括指定的薄片大小、指定的薄片类型和指定的薄片进给器的信息。图像形成控制器322根据薄片输送准备命令702准备薄片进给。然后,打印作业控制器321在预定时刻向图像形成控制器322发送薄片输送开始命令703,并且图像形成控制器322开始薄片进给。当完成薄片进给时,图像形成控制器322向打印作业控制器321发送薄片进给完成命令704。
应该注意,在对多个页进行打印的情况下,打印作业控制器321针对各薄片发出薄片输送准备命令702,以使得图像形成控制器322在开始薄片输送之前准备薄片进给。
在本实施例中,假定按照排出顺序针对各薄片发出薄片输送准备命令,并且按照进给顺序针对各页发出薄片输送开始命令。
当从CPU 351接收到准备就绪命令721时,图像形成控制器322向CPU 351发送打印条件通知命令725。打印条件通知命令725包含包括后处理操作的类型和排出目的地的信息。CPU 351根据所接收到的条件,向图像形成控制器322发送用于通知处理薄片所需的时间段的薄片间时间段通知命令726。
图像形成控制器322根据所接收到的薄片间时间段通知命令726控制薄片排出定时,并且在紧接着薄片的前端到达薄片后处理设备350之前,向CPU 351发送薄片前端到达命令727。CPU351向图像形成控制器322发送表示是否正常接收到薄片的接收完成命令728。
此外,图像形成控制器322在紧接着薄片的后端到达薄片后处理设备350之前,向CPU 351发送薄片后端到达命令729。CPU351向图像形成控制器322发送表示是否正常排出薄片的排出完成命令730。图像形成控制器322向打印作业控制器321发送排出完成命令710。当完成所有打印时,打印作业控制器321向图像形成控制器322发送打印结束命令711。图像形成控制器322向CPU 351发送打印结束命令731。
然后,图像形成控制器322接收来自CPU 351的完成命令732,并且在图像形成设备内完成停止处理时,向打印作业控制器321发送完成命令712。从而完成打印作业。
接着参考图8~13说明在执行单面打印和双面打印混在一起的作业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正常控制和超前控制。
下面说明用于依次打印双面打印薄片(薄片S1)、单面打印薄片(薄片S2)、双面打印薄片(薄片S3)、单面打印薄片(薄片S4)和双面打印薄片(薄片S5)的作业。在本例子中,分别以P11和P12表示薄片S1的正面页和反面页,以P2表示薄片S2的正面页,并且分别以P31和P32表示薄片S3的正面页和反面页。此外,以P4表示薄片S4的正面页,并且分别以P51和P52表示薄片S5的正面页和反面页。
如图8所示,在不涉及超前控制的正常控制下,依次在页P11、P12、P2、P31、P32、P4、P51和P52上进行图像形成。现参考图9,说明在上述情况下在打印作业控制器和图像形成控制器之间所交换的薄片输送准备命令和薄片输送开始命令的发送顺序。
在薄片输送开始命令703之前,按照S1、S2、S3、S4和S5的顺序针对各薄片,即以薄片为单位发出薄片输送准备命令702(薄片输送准备命令702是用于请求准备开始薄片输送的命令,因此以薄片为单位发出该命令)。然后,按照P11、P12、P2、P31、P32、P4、P51和P52的顺序针对各页,即以页为单位发出薄片输送开始命令703,并且按照薄片的上述顺序进行图像形成和薄片输送。
在按照上述顺序进行图像形成的情况下,在通过转印部6将用于页P31的图像转印到薄片S3的正面上之后,将薄片S3输送到双面路径22,并再次将薄片S3输送到转印部6,然后将用于页P32的图像转印到薄片S3的反面上。为此,如图10所示,图像形成时间间隔增大,这导致生产率降低。
为解决这一问题,如图11所示,使页P31(用于双面打印的S3(正面))在页S12(用于双面打印的S1(反面))和页P2(用于单面打印的S2)之前进行图像形成。
如图12所示,在完成页P11上的图像形成和开始页P12上的图像形成之间所需的输送时间段期间,使页P31和页P51在页P2之前进行图像形成,从而使得图像形成时间间隔不会增大。因而,通过执行该超前控制,可以减少总打印时间。
参考图13说明在执行图12所示控制的情况下在打印作业控制器321和图像形成控制器322之间所交换的命令的发送。
如正常控制一样,在薄片输送开始命令703之前,按照S1、S2、S3、S4和S5的顺序针对各薄片发出薄片输送准备命令702。另一方面,按照P11、P31、P51、P12、P2、P32、P4和P52的顺序针对各页发出薄片输送开始命令703,并且按照上述顺序进行图像形成和薄片输送,从而可以执行超前控制。
现参考图14说明超前控制下的打印顺序控制处理。图14是由打印作业控制器321所执行的打印顺序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首先,打印作业控制器321分析所接收到的打印作业的内容,以逐薄片判断要进行双面打印还是单面打印,并且将表示是第几个薄片的变量N设置为1(步骤S1000)。打印作业控制器321判断第N个薄片是否用于单面打印(步骤S1001)。如果第N个薄片用于单面打印,则打印作业控制器321将打印顺序设置成不涉及超前控制的顺序,即与页顺序相对应的顺序(步骤S1009)。如果第N个薄片用于双面打印,则打印作业控制器321判断与前面的页相对应的薄片是否包括用于单面打印的薄片(步骤S1002)。如果与前面的页相对应的薄片不包括用于单面打印的薄片,则打印作业控制器321将打印顺序设置成不涉及超前控制的顺序,即如图5所示,使得打印在双面路径22上可保持待机的数量的双面打印薄片的第一面,然后交替进行第二面打印和第一面打印(步骤S1009)。如果与前面的页相对应的前面的薄片包括用于单面打印的薄片,则打印作业控制器321判断对于执行超前控制,在双面路径22上是否可保持第N个薄片处于待机(步骤S1003)。如果在双面路径22上不可保持第N个薄片处于待机,则打印作业控制器321设置打印顺序,以使得不进行超前控制(步骤S1009)。不可保持第N个薄片处于待机的状态对应于预定数量的页被设置成在第N个薄片之前进行超前控制的状态。预定数量对应于在双面路径22上可保持待机的薄片的数量,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将该数量设置为3。换句话说,在步骤S1003中判断在单面打印薄片之后是否存在被设置成进行超前控制的预定数量的页。如果在双面路径22上可保持第N个薄片处于待机,则打印作业控制器321执行用于判断是否进行超前控制的超前控制判断处理(步骤S1004)。
参考图16说明超前控制判断处理。图16是详细示出步骤S1004的细节的流程图。打印作业控制器321判断相关联的薄片进给器(图1的例子中的薄片进给器5a~5c之一)中剩余的前面的单面打印薄片的数量是否大于或等于预定数量(步骤S2001)。如果薄片进给器中剩余的薄片的数量大于或等于预定数量,则打印作业控制器321设置打印顺序以进行超前控制(步骤S2002)。更具体地,设置打印顺序以使得在前面的用于单面打印的页之前打印第N个薄片的正面。结果,如图13通过例子所示,在针对页P2和P4各自的薄片输送开始命令之前,针对页P51发送薄片输送开始命令703。另一方面,如果薄片进给器中剩余的薄片的数量小于预定数量,则打印作业控制器321判断是否存在容纳大于或等于预定数量的相同类型的薄片的另一薄片进给器(步骤S2003)。换句话说,打印作业控制器321判断是否可以进行薄片进给器切换。如果可以进行薄片进给器切换,则打印作业控制器321将当前使用的薄片进给器(例如,薄片进给器5a)切换成用于进给用于单面打印的薄片的另一薄片进给器(例如,薄片进给器5b)(步骤S2004),然后设置打印顺序以使得进行超前控制(步骤S2002)。如果不可以进行薄片进给器切换,则处理进入步骤S1009,在步骤S1009中,打印作业控制器321设置打印顺序以使得不进行超前控制。
现说明为什么考虑剩余薄片的数量。假定进行超前控制以使得在单面打印页P2之前打印页P31和P51。当在薄片S2之前进给了薄片S3和S5以打印页P31和P51之后,对于薄片S2发生了没有薄片的情况,并且继续已经进给的薄片S3和S5上的图像形成时,产生没有页P2的产品。然而,如果停止图像形成,则薄片S3和S5未被排出而作为残留薄片剩余在设备中。这必需用于清除该残留薄片的工作,因而降低了可操作性。
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在考虑剩余薄片的数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进行超前控制。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针对相关联的薄片进给器所设置的残留薄片计数传感器51(参考图1)判断剩余薄片的数量是否小于预定数量(例如10个薄片)。如果剩余薄片的数量小于10,则预测到不可能提供用于打印在超前控制期间被超前的页的薄片,因此打印作业控制器321预先设置打印顺序以使得不进行超前控制。例如,在要打印页P2时剩余薄片的数量小于10的情况下,打印作业控制器321设置如图8所示的打印顺序。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页P2后面的页上仍未进行图像形成,因此,即使在打印页P2期间薄片已经用完了,也会由于图像形成停止而不会生成错误页顺序的产品。页按照图17所示的顺序进行图像形成。
再次参考图14的流程图,打印作业控制器321判断在上述单面打印页之前是否存在用于单面打印的薄片(步骤S1005)。例如,在设置打印顺序以使得图12的下部分中出现的双面打印页P51超越单面打印页P4的情况下,页P4前面的单面打印页P2对应于上述薄片。如果对步骤S1005的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是”),则打印作业控制器321判断对于超前控制,在双面路径22上是否可保持第N个薄片处于待机(步骤S1006)。具体地,如步骤S1003一样,判断在更前面的单面打印页和第N个薄片之间是否存在被设置成进行超前控制的预定数量的页。如果对步骤S1006的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是”),则打印作业控制器321再次执行上述超前控制判断处理(步骤S1005)。如果对步骤S1006的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否”),则打印作业控制器321判断第N个薄片是否对应于该作业的最后一页(步骤S1007)。如果第N个薄片不对应于最后一页,则将变量N增大1(步骤S1008),并且对下一薄片重复执行步骤S1001及以下各步骤。如果第N个薄片对应于最后一页,则结束打印顺序控制处理。
应该注意,在图16的超前控制判断处理中,基于剩余薄片的数量预测图像形成设备的异常状态。然而,可以基于消耗品(定影网、ITB(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中间转印带)网、调色剂)的不足和废弃物箱(废调色剂箱、打孔屑箱、薄片切割屑箱或装订切割箱)的满状态等预测图像形成设备的异常状态,从而判断是否进行超前控制。可选地,可以基于在进行图像形成之后被排出并累积在排出托盘上的薄片的数量来预测图像形成设备的异常状态。
下面说明除根据对图像形成设备的异常状态的预测以外的用于判断是否进行超前控制的处理。例如,假定薄片S1是普通纸,薄片S2是铜版纸,并且薄片S3、S4和S5是普通纸,如图18所示。
在这种情况下,当执行超前控制时,在执行页P51上的第一面打印之后,需要执行用于为铜版纸的页P2上的打印的目标定影温度切换控制。由于需要用于改变定影温度的时间,因而进给薄片S2的定时延迟,因而使得页P12和页P2之间的时间间隔比正常时的时间间隔长。在完成温度切换控制之后,在页P2上进行打印,然后继续打印页S32。通常,还可以以用于铜版纸的目标定影温度在普通纸上进行打印。然而,如果例如在预先设置重视生产率的操作模式时,在保持用于铜版纸的目标定影温度的情况下,在执行页P2上的打印之后进行页P32上的打印,则目标定影温度在同一薄片的正面和反面之间变得不同,因此担心对于该薄片的正面和反面不能保持相同的图像质量。
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图14的流程图的步骤S1004中,执行如图19所示的超前控制判断处理的变形例。打印作业控制器321判断前面的单面打印薄片是否需要目标定影温度切换控制(步骤S3001)。如果需要目标定影温度切换控制(步骤S3001为“是”),则打印作业控制器321设置打印顺序以使得不进行超前控制(图14中的S1009)。另一方面,如果不需要目标定影温度切换控制(步骤S3001为“否”),则打印作业控制器321设置打印顺序以使得进行超前控制(步骤S3002)。应该注意,如图20所示,双面打印薄片S5和单面打印薄片S4均是普通纸,因而在薄片S5和S4之间不需要目标定影温度切换控制。因此,可执行在页4之前使页P51进行图像形成的超前控制以改善生产率。当如上所述进行目标定影温度切换时,禁止超前控制,从而防止用于薄片的正面的目标定影温度和用于该薄片的反面的目标定影温度变得不同。这使得对于同一薄片的正面和反面可以保持相同的图像质量。
尽管在该变形例中,说明了在发生目标定影温度切换时禁止超前控制,但是在发生诸如单色打印模式和全色打印模式之间的切换等的由其它因素引起的控制切换时,也可以禁止超前控制。此外,在每当预定数量的薄片进行了图像形成时进行校准操作的时刻,也可以禁止超前控制。
可以基于对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异常状态的预测和该实施例的变形例中的控制切换的发生这两者来判断是否执行超前控制。
还可以利用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器装置上的程序以进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或者CPU或MPU等装置)和通过下面的方法实现本发明的方面,其中,利用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通过例如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器装置上的程序以进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来进行上述方法的步骤。为此,例如,通过网络或者通过用作存储器装置的各种类型的记录介质(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将该程序提供给计算机。
尽管参考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类修改、等同结构和功能。
本申请要求2010年5月1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0-113127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Claims (6)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图像形成部,用于在薄片上形成图像;
薄片进给部,用于容纳多个薄片,并且将所容纳的薄片逐一进给至所述图像形成部;
再进给部,用于当要进行双面打印时,将从所述薄片进给部所进给的、并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在第一面上形成了图像的薄片再进给至所述图像形成部,以在第二面上形成图像;以及
控制部,用于当存在在页顺序上晚于进行单面打印的薄片的、进行双面打印的薄片时,进行图像形成顺序的改变,从而使进行双面打印的薄片的第一面在进行单面打印的薄片之前进行图像形成,
其中,当预测到将发生不能进给改变了图像形成顺序的进行单面打印的薄片的状态时,所述控制部不进行图像形成顺序的改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不能进给改变了图像形成顺序的进行单面打印的薄片的状态是所述薄片进给部所容纳的薄片的数量小于预定数量的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不能进给改变了图像形成顺序的进行单面打印的薄片的状态是所述图像形成设备中所设置的消耗品不足的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不能进给改变了图像形成顺序的进行单面打印的薄片的状态是不能够收集所述图像形成设备中所产生的废弃物的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不进行图像形成顺序的改变而在多个薄片上进行双面打印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控制双面图像形成,以使得在从所述薄片进给部所进给的预定数量的薄片各自的第一面上连续进行图像形成,然后交替进行从所述再进给部所进给的薄片上的第二面图像形成和从所述薄片进给部新进给的薄片上的第一面图像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需要进行图像形成顺序的改变时,所述控制部改变图像形成顺序,以使得在进行双面打印的薄片上进行第二面图像形成之前,在进行单面打印的薄片上进行图像形成。
CN201110128030.7A 2010-05-17 2011-05-17 图像形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536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09019.XA CN103926819B (zh) 2010-05-17 2011-05-17 图像形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13127 2010-05-17
JP2010113127 2010-05-17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09019.XA Division CN103926819B (zh) 2010-05-17 2011-05-17 图像形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53633A CN102253633A (zh) 2011-11-23
CN102253633B true CN102253633B (zh) 2014-09-03

Family

ID=4434325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09019.XA Active CN103926819B (zh) 2010-05-17 2011-05-17 图像形成设备
CN201110128030.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53633B (zh) 2010-05-17 2011-05-17 图像形成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09019.XA Active CN103926819B (zh) 2010-05-17 2011-05-17 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8843055B2 (zh)
EP (1) EP2388651B1 (zh)
JP (1) JP5847434B2 (zh)
KR (1) KR101488556B1 (zh)
CN (2) CN103926819B (zh)
BR (1) BRPI1102498B1 (zh)
RU (1) RU2497172C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388651B1 (en) * 2010-05-17 2021-02-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proved in operability for print job involving single-sided printing and double-sided printing
JP5646552B2 (ja) * 2012-06-28 2014-12-2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高速両面印刷プログラム
JP6226519B2 (ja) * 2012-11-13 2017-11-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14113811A (ja) * 2012-12-12 2014-06-26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JP6121750B2 (ja) * 2013-02-27 2017-04-26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6376806B2 (ja) 2014-04-02 2018-08-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6395179B2 (ja) * 2014-04-24 2018-09-26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ニスカ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9626138B2 (en) * 2014-10-20 2017-04-18 Ricoh Company, Ltd. Reconstruction of suspended print jobs
JP6256436B2 (ja) * 2015-09-08 2018-01-1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757208B2 (ja) * 2016-08-10 2020-09-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JP6862265B2 (ja) * 2017-04-28 2021-04-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9018416A (ja) * 2017-07-13 2019-02-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その記録制御方法
JP7077767B2 (ja) * 2018-05-21 2022-05-3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288582B2 (ja) * 2019-05-23 2023-06-0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12025937B2 (en) 2020-05-22 2024-07-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apparatus,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storage medium
JP2024022344A (ja) * 2022-08-05 2024-02-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78980A (en) * 1987-06-16 1990-12-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ntrol method for a both-surface/multiplex record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67674A (ja) * 1989-08-08 1991-03-2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両面印字制御方法
US5196897A (en) 1991-07-16 1993-03-23 Hewlett-Packard Company High speed duplex printing mechanism having plural reversing pathways
JP3394299B2 (ja) * 1993-11-26 2003-04-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H09230637A (ja) * 1996-02-20 1997-09-05 Fuji Xerox Co Ltd プリント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JP3880281B2 (ja) * 2000-03-30 2007-02-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US6782236B2 (en) * 2001-10-02 2004-08-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uplex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042486B2 (ja) * 2002-07-16 2008-02-06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DE10234629A1 (de) * 2002-07-29 2004-02-19 Nexpress Solutions Llc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Bereitstellung von Bögen in einer Druckmaschine
JP2004101667A (ja) * 2002-09-06 2004-04-0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45218A (ja) * 2002-10-28 2004-05-20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方法
JP2005225039A (ja) * 2004-02-12 2005-08-25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
JP4529536B2 (ja) * 2004-05-06 2010-08-2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17656A (ja) * 2005-07-07 2007-01-25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70758B2 (ja) 2005-08-31 2012-07-11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
JP4886336B2 (ja) * 2006-03-31 2012-02-29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形成装置、シート搬送制御方法、シート搬送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07310055A (ja) * 2006-05-17 2007-11-29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080030756A1 (en) * 2006-07-27 2008-02-07 Carney Dennis M Print job eligibility based on named snapshots of printer settings
JP2008170555A (ja) * 2007-01-09 2008-07-24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印刷制御方法および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08233444A (ja) * 2007-03-20 2008-10-02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5072425B2 (ja) * 2007-05-07 2012-1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シート積載制御方法
JP4980137B2 (ja) * 2007-05-23 2012-07-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
JP4511586B2 (ja) * 2007-12-07 2010-07-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053822B2 (ja) * 2007-12-19 2012-10-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印刷ジョブ振り分け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JP5239560B2 (ja) * 2007-12-28 2013-07-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8090284B2 (en) * 2008-06-23 2012-01-03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control method
JP5145150B2 (ja) * 2008-07-23 2013-02-1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プログラム
JP5322670B2 (ja) 2008-08-26 2013-10-2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印刷制御方法
JP2010105350A (ja) * 2008-10-31 2010-05-13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5337475B2 (ja) * 2008-12-26 2013-11-0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73186A (ja) * 2009-01-29 2010-08-12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印刷制御方法
JP5489481B2 (ja) 2009-02-05 2014-05-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制御装置、印刷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0273022A (ja) * 2009-05-20 2010-12-0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8540441B2 (en) * 2010-03-24 2013-09-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control apparatus and printing control method
EP2388651B1 (en) * 2010-05-17 2021-02-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proved in operability for print job involving single-sided printing and double-sided printing
JP5789117B2 (ja) * 2011-04-12 2015-10-07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78980A (en) * 1987-06-16 1990-12-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ntrol method for a both-surface/multiplex recording apparatus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4-145218A 2004.05.20
JP特开2004-53664A 2004.02.19
JP特开平9-230637A 1997.09.05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47434B2 (ja) 2016-01-20
US8744335B2 (en) 2014-06-03
CN102253633A (zh) 2011-11-23
CN103926819A (zh) 2014-07-16
RU2497172C2 (ru) 2013-10-27
RU2011119592A (ru) 2012-11-27
US8843055B2 (en) 2014-09-23
CN103926819B (zh) 2017-01-04
JP2012003252A (ja) 2012-01-05
EP2388651A3 (en) 2017-09-13
US20110280643A1 (en) 2011-11-17
KR20110126562A (ko) 2011-11-23
BRPI1102498A2 (pt) 2012-11-27
EP2388651A2 (en) 2011-11-23
BRPI1102498B1 (pt) 2020-09-29
EP2388651B1 (en) 2021-02-24
KR101488556B1 (ko) 2015-02-02
US20130202338A1 (en) 2013-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53633B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02173232B (zh) 图像形成设备和控制方法
CN105319890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5272743B2 (ja) 2台連結型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97788A (ja) 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N102253618A (zh) 图像形成设备
JP537055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いて実行される方法
JP492466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76799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ドライバ
JP2014034179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7151165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38565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111026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用紙挿入制御方法及び用紙挿入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0518187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003159B2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402620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558429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of printing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JP2017146508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100807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405495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0370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3069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30430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76923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7045624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排紙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0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