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08813A - 用于车辆的门开闭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门开闭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108813A CN102108813A CN2010106099046A CN201010609904A CN102108813A CN 102108813 A CN102108813 A CN 102108813A CN 2010106099046 A CN2010106099046 A CN 2010106099046A CN 201010609904 A CN201010609904 A CN 201010609904A CN 102108813 A CN102108813 A CN 10210881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curing rod
- bar
- door
- car door
- bolt lo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3/00—Vehicle loc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wing or vehicle
- E05B83/36—Locks for passenger or like doors
- E05B83/40—Locks for passenger or like doors for sliding door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9/00—Mounting or connecting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10—Connections between movable lock parts
- E05B79/20—Connections between movable lock parts using flexible connections, e.g. Bowden cabl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0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actuators used
- E05B81/04—Electrical
- E05B81/06—Electrical using rotary motor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1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 E05B81/14—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operating on bolt detents, e.g. for unlatching the bolt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05B81/56—Control of actuators
- E05B81/58—Control of actuators including time control, e.g. for controlling run-time of electric motor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05B81/64—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 E05B81/66—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the bolt position, i.e. the latching statu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05B81/64—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 E05B81/66—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the bolt position, i.e. the latching status
- E05B81/68—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the bolt position, i.e. the latching status by sensing the position of the detent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05B81/64—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 E05B81/76—Detection of handle operation; Detection of a user approaching a handle; Electrical switching actions performed by door handl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车辆的门开闭设备,包括:闩锁机构(6,7),所述闩锁机构适合于相对于车体(1)将车门(2)保持在关闭状态;外杆(35),所述外杆设置在形成于所述车门的内部的空间(S2)内从而定位成更靠近所述车辆的内部,并且所述外杆联结到适合于由所述车门以可旋转方式支撑的外把手(3);检测开关(SW1),所述检测开关在所述外杆响应于所述外杆的操作而与所述检测开关接触时、检测到所述外把手的操作;以及释放装置(16),在所述车门处于锁定状态的情况下,当所述外把手的旋转操作由所述检测开关检测到时,所述释放装置通过致动所述闩锁机构的所述释放装置来释放所述车门的借助于所述闩锁机构而处于关闭状态的保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门开闭设备。
背景技术
存在各种用于车辆的门开闭设备。JP 2008-144402A中公开了门开闭设备的一个示例。JP 2008-144402A中公开的用于车辆的门开闭设备被构造成当携带便携装置(电子钥匙)的使用者处于相对于门被锁定的车辆的预定区域内时和当通过无线通信从便携装置输出到车辆的鉴定信号(ID信号)被认证时,识别出使用者(授权使用者)正在接近车辆。在上述条件下、在使用者操作设置在车辆外把手处的开关的情况下,JP 2008-144402A中公开的门开闭设备检测到使用者想要打开车门的使用者的意图。然后,例如,JP 2008-144402A中公开的门开闭设备致动锁定致动器和释放致动器。因此,保持车门锁定的闩锁机构被释放,由此允许车门被打开。
JP 2006-23347A中公开了门开闭设备的另一示例。JP 2006-233447A中公开的门把手设备包括开关,该开关被设置在车辆的外把手处,且被构造成检测外把手被使用者的保持作为使用者想要打开车门的意图。
根据JP 2008-144402A和JP 2006-233447A中的公开内容,开关被设置在外把手处。因此,可能无法充分保证开关的防水性。而且,因为仅外把手内的有限空间被分配给检测开关,开关在外把手内的布置的自由度可能会受到限制。
因而,存在对于这样一种用于车辆的门开闭设备的需求,该设备保证检测开关的充分防水性,且保证被构造成检测使用者想要打开车门的使用者的意图的检测开关的布置上的更大灵活性。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一种用于车辆的门开闭设备,包括:闩锁机构,所述闩锁机构适合于相对于车体将车门保持在关闭状态;外杆,所述外杆适合于设置在形成于所述车门的内部的空间内从而定位成更靠近所述车辆的内部,并且所述外杆联结到适合于由所述车门以可旋转方式支撑的外把手;检测开关,所述检测开关在所述外杆响应于所述外杆的操作而与所述检测开关接触时、检测到所述外把手的操作;以及释放装置,在所述车门处于锁定状态的情况下,当所述外把手的旋转操作由所述检测开关检测到时,所述释放装置以所述释放装置致动所述闩锁机构的方式来释放所述车门的借助于所述闩锁机构而处于关闭状态的保持。
因此,可实现保证防水性和具有更大的检测开关的布置灵活性的用于车辆的门开闭设备,其中该检测开关检测使用者想要打开车门的意图。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该用于车辆的门开闭设备进一步包括开闭装置,所述开闭装置适合于将所述车门操作成被打开和被关闭,其中:所述闩锁机构包括闩锁件以及全闩锁检测开关,所述闩锁件适合于相对于所述车体将所述车门保持成处于完全关闭状态,而所述全闩锁检测开关用于检测当所述车门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所述闩锁件将会到达的旋转位置;当所述车门处于锁定状态之时、在所述外把手的操作由所述检测开关检测到的情况下,所述释放装置致动所述闩锁机构;并且,当所述车门处于锁定状态之时、在所述外把手的操作由所述检测开关检测到之后、在当所述车门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所述闩锁件将会到达的旋转位置未被所述全闩锁检测开关检测到的情况下,所述开闭装置将所述车门控制成被打开。
因此,由检测开关检测对外把手的旋转操作作为使用者想要释放车门借助闩锁机构在关闭状态的保持的意图。然后,在车门处于锁定状态之时、当对外把手的旋转操作被检测开关检测到时,闩锁机构被释放装置致动,使得车门在关闭状态的保持被释放。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外杆的操作被检测开关检测作为对外手柄的旋转操作---其中该外杆被支撑在形成于车门内的、定位成更靠近车辆内部的空间内,因此检测开关可被设置在形成于车门内的空间内。因此,可增强检测开关的防水性。此外,因为检测开关不需要被设置在形成于外把手内部的有限空间内,因此检测开关在布置上可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该用于车辆的门开闭设备进一步包括锁定及解锁状态切换装置,其中:所述外杆包括第一杆以及第二杆,所述第一杆联结到所述外把手并能够联结到所述闩锁机构,而所述第二杆联结到所述释放装置并构造成将由所述释放装置产生的力传递至所述闩锁机构以便释放所述车门的借助所述闩锁机构而处于关闭状态的保持;并且,所述锁定及解锁状态切换装置构造成中断所述第一杆的操作传递至所述闩锁机构以便将所述车门变换成处于锁定状态,并且构造成允许所述第一杆的操作传递至所述闩锁机构以便将所述车门变换成处于解锁状态。
因此,在车门处于解锁状态之时,允许第一杆(外杆)响应于对外把手的操作的操作通过锁定及解锁状态切换装置传递到闩锁机构,使得释放了车门借助闩锁机构在关闭状态的保持。另一方面,在车门处于锁定状态之时,第一杆(外杆)响应于对外把手的操作的操作至闩锁机构的传递通过锁定及解锁状态切换装置而被中断,使得不可释放车门借助闩锁机构在关闭状态的保持。第二杆(外杆)被联结到释放装置,因此,由释放装置产生的力被传递到闩锁机构,而不受车门的锁定或解锁状态的影响,使得释放了车门借助闩锁机构在关闭状态的保持。如上所述,在车门处于解锁状态之时、当外把手被操作时,车门借助闩锁机构在关闭状态的保持的释放(解锁)可通过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门开闭装置来容易地实现,其中该门开闭装置具有外杆被构造成具有第一杆和第二杆的简单构造。可替代地,在车门处于锁定状态之时,车门借助闩锁机构在关闭状态的保持可被由释放装置产生的力释放。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该用于车辆的门开闭设备进一步包括锁定及解锁状态切换装置以及切换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外杆联结到所述释放装置,并且能够与所述闩锁机构接合;所述锁定及解锁状态切换装置构造成中断所述外杆对所述闩锁机构的操作以便将所述车门变换成处于锁定状态,并且构造成允许所述外杆的操作传递至所述闩锁机构以便将所述车门变换成处于解锁状态;并且,所述切换驱动装置构造成致动所述锁定及解锁状态切换装置以便在锁定状态与解锁状态之间转换所述车门的状态。
因此,在车门处于解锁状态之时,允许外杆响应于对外把手的操作的操作被锁定及解锁状态切换装置传递到闩锁机构,使得车门借助闩锁机构在关闭状态的保持被释放。此外,在车门处于锁定状态之时,外杆响应于对外把手的操作的操作至闩锁机构的传递被锁定及解锁状态切换装置中断,使得不可释放车门借助闩锁机构在关闭状态的保持。在这种情况下,锁定及解锁状态切换装置被致动以便通过锁定装置将车门的状态从锁定状态切换到解锁状态,使得可释放车门借助闩锁机构在关闭状态的保持。类似地,在车门处于锁定状态之时,首先,锁定及解锁状态切换装置被致动,以便通过切换驱动装置将车门的状态从锁定状态转换到解锁状态。然后,外杆响应于释放装置的致动的操作被传递到闩锁机构,由此释放(解锁)车门借助闩锁机构在关闭状态的保持。如上所述,在车门处于锁定状态之时,锁定及解锁状态切换装置被致动,以便响应于切换驱动装置的致动而将车门的状态从锁定状态转换到解锁状态,使得可响应于对外把手的操作或由释放装置产生的力而释放车门借助闩锁机构在关闭状态的保持。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该用于车辆的门开闭设备进一步包括中继杆(relay lever),其中:所述用于车辆的门开闭设备包括多个所述闩锁机构,并且所述中继杆将由所述释放装置产生的力分配至多个所述闩锁机构以便释放所述车门的借助多个所述闩锁机构而处于关闭状态的保持。
因此,因为由释放装置产生的力被中继杆分配和传递到多个闩锁机构,所以当与例如由释放装置产生的力被分开地且个别地传递到多个闩锁机构的已知门开闭设备比较时,力传递构造(力传递路径)可被简化。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该用于车辆的门开闭设备进一步包括锁定杆,所述锁定杆构造成能够在解锁状态与锁定状态之间切换,所述解锁状态用于允许所述外把手的操作力传递至所述闩锁机构,而所述锁定状态用于不允许所述外把手的操作力传递至所述闩锁机构,其中,所述锁定杆包括:第一锁定杆,所述第一锁定杆包括轴承孔;第二锁定杆,所述第二锁定杆适合于由所述车门以可旋转方式支撑并包括轴部,所述轴部插入所述轴承孔中使得所述第二锁定杆由所述第一锁定杆以可旋转方式支撑;偏置装置,所述偏置装置具有绕着所述轴部缠绕的螺旋部,并且偏置所述第一锁定杆和所述第二锁定杆使得所述第一锁定杆和所述第二锁定杆形成所述第一锁定杆和所述第二锁定杆彼此接合的预定角度;第一接合部,所述第一接合部形成在所述第二锁定杆上,并且所述偏置装置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接合部接合;容纳凹部,所述容纳凹部形成于所述第一锁定杆从而定位于所述轴承孔的径向外侧,并且所述螺旋部容纳在所述容纳凹部中;以及第二接合凹部,所述第二接合凹部形成于所述容纳凹部,并且以在所述轴部插入所述轴承孔中的状态下被放置成一个位于另一个之上的所述第一锁定杆和所述第二锁定杆相对于彼此旋转的方式、所述偏置装置的在所述容纳凹部内以可滑动方式移动的第二端部被装配到所述第二接合部中,由此当所述第一锁定杆和所述第二锁定杆相对于彼此进一步旋转直到在其间形成预定角度时,允许所述偏置装置产生偏置力,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一锁定杆和所述第二锁定杆形成预定角度的情况下,所述轴部进一步插入所述轴承孔中,使得所述第一锁定杆和所述第二锁定杆在形成预定角度的同时彼此接合。
因此,首先,对于偏置装置的组装,在螺旋部绕着轴部缠绕的状态下,偏置装置的第一端部与第一接合凹部接合。然后,在轴部被插入轴承孔中的状态下,第一锁定杆和第二锁定杆一个放置在另一个之上,并且第一锁定杆和第二锁定杆相对于彼此旋转,使得在容纳凹部内可滑动地移动的、偏置装置的第二端部被装配到第二接合凹部中且与之接合。在偏置装置的第二端部与第二接合凹部接合的状态下,第一锁定杆和第二锁定杆相对于彼此进一步旋转直到第一锁定杆和第二锁定杆形成预定角度。因此,偏置装置产生偏置力。在第一锁定杆和第二锁定杆形成预定角度的状态下,轴部被进一步插入轴承孔中,使得第一锁定杆和第二锁定杆彼此接合以便形成预定角度,其中第一锁定杆和第二锁定杆以该预定角度分别定位于初始位置。因此,可增强第一锁定杆和第二锁定杆的组装(即可容易地组装锁定杆)。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所述第一锁定杆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二接合凹部的引导表面,使得所述偏置装置的在所述容纳凹部内以可滑动方式移动的第二端部由所述引导表面引导以被装配到所述第二接合凹部中。
因此,偏置装置的第二端部可通过引导表面而顺利地装配到第二接合凹部中且与之接合。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该门开闭设备进一步包括中继装置,其中,所述用于车辆的门开闭设备包括多个所述闩锁机构,并且,构造成将所述外把手的操作力分配和传递至多个所述闩锁机构的所述锁定杆容纳在所述中继装置内。
因此,当与已知锁定杆相比时其尺寸进一步减小的锁定杆在中继装置内的布置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其中在中继装置内具有有限容纳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所述用于车辆的门开闭设备包括多个所述闩锁机构,所述第一锁定杆联结到所述外把手并构造成能够联结到打开杆,所述打开杆在所述车门处于锁定状态的情况下联结到多个所述闩锁机构,并且,所述第二锁定杆联结到锁定致动器以便将锁钮操作成被解锁和被锁定。
附图说明
根据下面的参考了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前述和另外特征和特性将变得更清楚,在所述附图中: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门开闭设备适用于其中的车门的正视图;
图2是沿图1中的线II-II剖取的车门的剖面图;
图3是根据实施方式的远程控制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根据实施方式的远程控制器的正视图;
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前锁定构件和后锁定构件的图;
图6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远程控制器的锁定杆处于锁定位置的图;
图7是示出在锁定杆处于锁定位置之时外把手杆的操作的图;
图8是示出处于解锁位置的锁定杆的图;
图9是示出在锁定杆处于锁定位置之时在外把手杆被致动的情况下锁定杆旋转到解锁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10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门开闭设备的电气构造的图;
图11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车门的打开控制的流程图;
图12是根据实施方式的车门的打开控制的正时的时间图;
图13A是根据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门开闭设备的锁定杆的分解图;
图13B是当被组装时根据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门开闭设备的锁定杆的立体图;
图13C是根据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门开闭设备的已组装的锁定杆的侧视图;
图14A、14B、14C和14D是用于说明根据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门开闭设备的锁定杆的组装的图;
图15是用于说明将扭矩弹簧组装到锁定杆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用于车辆的门开闭设备的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假定门开闭设备适用于电子钥匙系统(被称为智能进入系统(smart entry system):注册商标),该电子钥匙系统被构造成通过门开闭设备和由使用者携带的便携装置(电子钥匙)之间的无线通信、在使用者(授权使用者)的认证后、将车门的状态从锁定状态切换到解锁状态。
如图1所示,用作车门的滑动门2经由适当的支撑构件被支撑在车体1的侧部处,同时允许滑动门2可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移动。滑动门2响应于滑动门2在前后方向上的运动、打开和关闭形成车体1处的开口部,乘客经该开口部进出车辆。
形成为大致弓形形状且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外把手3被连接到滑动门2的外表面的前部,同时允许外把手3可绕作为支点的其后端部枢转。更具体地,如图2示意性地示出,滑动门2包括门外板2a、设置在滑动门2内的门内板2b和设置成面对车辆内部且从车辆内部覆盖门内板2b的门装饰件2c。外把手3被设置在门外板2a处以便暴露到车辆外部。形成在滑动门2内的空间借助于门内板2b被分成空间S1和空间S2。更具体地,空间S1被形成为相对于门内板2b更靠近车辆外部定位,而空间S2被形成为相对于门内板2b更靠近车辆内部定位。另外,外把手3可被设置在滑动门2处以便可绕作为支点的、外把手3的前端部枢转。此外,外把手3的形状不限于大致弓形形状。例如,外把手3可被形成为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延伸。
如图1所示,被形成为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内把手4被设置在滑动门2的面对车辆内部的内表面的前部处,同时允许内把手4可绕作为支点的其中部枢转。更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内把手4从形成在门装饰件2c处的开口暴露到车辆内部的状态下,内把手4经由远程控制器5(中继装置)被门内板2b支撑。此外,联结到外把手3和内把手4中的每一个的远程控制器5被设置在形成在门内板2b内的空间S2中。
如图1所示,每个都用作闩锁机构的前锁定构件6和后锁定构件7分别被设置在滑动门2内、分别处于前部和后部处,以便在前后方向上彼此分离。此外,全开状态保持构件8被设置在滑动门2内以便定位于其下部处。如图2所示,前锁定构件6和后锁定构件7被设置在滑动门2内的空间S1中。此外,前锁定构件6和后锁定构件7被构造成与车体1接合从而将滑动门2保持在关闭状态(包括完全关闭状态和部分关闭状态)。更具体地,如图5所示,前锁定构件6和后锁定构件7中的每一个包括闩锁件11和棘爪12。前锁定构件6和后闩锁件7中的每一个的闩锁件11被构造成可与固定在车体1上的撞针13接合,从而将滑动门2相对于车体1保持在关闭状态。更具体地,滑动门2以闩锁件11被旋转以便与撞针13接合的方式被关闭,同时,棘爪12防止闩锁件11旋转(即棘爪12锁定闩锁件11以便不旋转),由此保持滑动门2相对于车体1处于关闭状态。此外,前锁定构件6和后锁定构件7中的每一个在棘爪12处被联结到远程控制器5。当棘爪12响应于从远程控制器5传递到它的力而移动以便释放闩锁件11的止动时,闩锁件11通过复位弹簧的偏置力旋转到初始位置,这释放闩锁件11和撞针13之间的接合。结果,滑动门2变换到滑动门2可相对于车体1打开的状态。全开状态保持构件8被设置在滑动门2内的空间S1中,且被构造成可与车体1接合,从而将滑动门2保持(锁定)在全开状态。全开状态保持构件8也联结到远程控制器5,使得全开状态保持构件8以与如上所述类似的方式、响应于从远程控制器5传递到它的力而被致动,从而允许滑动门2相对于车体1关闭。
如图2所示,用作释放装置的释放致动器16被附接在门内板2b上以便定位于空间S2中。释放致动器16被联结到远程控制器5,使得释放致动器16将在其处产生的力经由远程控制器5传递到前锁定构件6、后锁定构件7和全开状态保持构件8中的每一个,从而使滑动门2以与如上所述类似的方式变换成处于可打开状态和可关闭状态。此外,用作切换驱动装置的锁定致动器17被支撑在远程控制器5处。锁定致动器17被构造成将滑动门2的状态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在滑动门2处于锁定状态的情况下,即使例如外把手3被使用者可旋转地操作,输入到它的操作力不通过远程控制器5传递到前锁定构件6和后锁定构件7,因此滑动门2不变换成处于可打开状态(即允许滑动门2被打开的状态)。另一方面,在滑动门2处于解锁状态的情况下,例如,当使用者可旋转地操作外把手3时,输入到它的操作力通过远程控制器5传递到前锁定构件6和后锁定构件7,由此使滑动门2变换成处于可打开状态。
如图1所示,在滑动门2内设置被构造成电动地打开和关闭滑动门2的机动滑动门设备9(开闭装置)。下面将给出关于远程控制器5的详细说明。图3示出的是远程控制器5的分解立体图。图4示出的是远程控制器5的正视图。如图3和4所示,远程控制器5包括基架31、打开杆32、用作中继杆的提升杆33、内杆34、外杆35、全开锁定状态释放杆36和用作锁定及解锁状态切换装置的锁定杆37。外杆35被构造成具有用作第一杆的外把手杆41和用作第二杆的释放杆42。锁定杆37包括被构造成在预定角度范围内可相对于彼此旋转的第一锁定杆43和第二锁定杆44。打开杆32、提升杆33、内杆34、外杆35(外把手杆41和释放杆42)和全开锁定状态释放杆36被连接到基架31以便可绕旋转轴45自由旋转。
提升杆33在提升杆33沿其长度方向的中部处由旋转轴45可旋转地支撑。提升杆33的第一端部经由对应的缆索C1和C2连接到相应的前锁定构件6和后锁定构件7的棘爪12中的每一个。在提升杆33的第二端部处形成有在相对于旋转轴45的径向方向上延伸的长形孔33a。此外,接合凸缘33b在提升杆33的第二端部处、在相对于长形孔33a更靠近其边缘部的位置形成,以便在其厚度方向上朝外杆35(释放杆42)延伸。
打开杆32在打开杆32的中部处由旋转轴45可旋转地支撑。在打开杆32的端部处形成被形成为大致L形的插孔32a。插孔32a包括形成为以旋转轴45为中心的弧形形状的第一长形孔32b和从第一长形孔32b在相对于旋转轴45的径向方向上连续延伸的第二长形孔32c。接合凸缘32d在打开杆32上、在插孔32a附近形成以便在其厚度方向上朝外杆35(外把手杆41)延伸。
外杆35的外把手杆41在外把手杆41的第一端部处由旋转杆45可旋转地支撑。外把手杆41的第二端部经由缆索C3联结到外把手3。因此,当外把手3被可旋转地操作时,输入到它的操作力被传递到外把手杆41,由此使外把手杆41旋转。此外,接合凸缘41a在外把手杆41上形成以便在其厚度方向上朝打开杆32延伸。更具体地,接合凸缘41a被布置在外把手杆41上以便在外把手杆41绕旋转轴45的旋转轨迹上面对打开杆32的接合凸缘32d。因此,当响应于外把手杆41在一个方向(第一方向)上的旋转、打开杆32的接合凸缘32d被外把手杆41的接合凸缘41a挤压时,打开杆32和外把手杆41作为一个单元一起旋转。另外,形成为大致L形的开关接触件41b被形成为在与其厚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延伸且被定位成覆盖释放杆42的边缘部(见图4)。
释放杆42在释放杆42的第一端部处以独立于外把手杆41的方式被旋转轴45可旋转地支撑(即释放杆42被旋转轴45支撑以便以独立于外把手杆41的方式可绕旋转轴45旋转)。此外,释放杆42在第二端部处经由缆索C4联结到释放致动器16。因此,当释放致动器16被致动时,由释放致动器16产生的力被传递到释放杆42,由此使释放杆42旋转。接合凸缘42a在释放杆42处形成以便在其厚度方向上朝提升杆33延伸。更具体地,接合凸缘42a被布置在释放杆42上以便在释放杆43绕旋转轴45的旋转轨迹上面对提升杆33的接合凸缘33b。因此,当响应于释放杆42在一个方向(第一方向)上的旋转、提升杆33的接合凸缘33b被释放杆42的接合凸缘42a挤压时,提升杆33和释放杆42作为一个单元一起旋转。换言之,提升杆33被构造成可响应于释放杆42借助释放致动器16在第一方向上的旋转致动而旋转。另外,提升杆33中可省略接合凸缘33b。在这种情况下,提升杆33可被构造成在其侧表面处被释放杆42的接合凸缘42a直接挤压。
锁定杆37的第一锁定杆43在第一锁定杆43的第二端部处包括轴承孔43a。第二锁定杆44包括轴部44a,该轴部44a被形成在第二锁定杆44的第一端部处。此外,轴部44a贯穿轴承孔43a且被基架31支撑,同时允许第二锁定杆44可相对于基架31自由旋转。换言之,第一锁定杆43和第二锁定杆44被构造成可绕轴部44a相对于彼此旋转,该轴部44a包括与旋转轴45的轴线平行延伸的轴线。第二锁定杆44(和第一锁定杆43)在贯穿承轴孔43a的轴部44a的端部处被基架31可旋转地支撑。
在第一锁定杆43上、在承轴孔43a附近形成接合表面43c(见图7)。在第二锁定杆44上、在轴部44a附近形成接合表面44c。第二锁定杆44的接合表面44c与第一锁定杆43的接合表面43c接触并接合。因此,第二锁定杆44相对于第一锁定杆43沿图6中逆时针方向的旋转被限制(局限)于直到接合表面44c与接合表面43c接触时的预定角度范围。缠绕在轴部44a上的扭矩弹簧55(偏置装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分别与第一锁定杆43和第二锁定杆44接合。因此,第一锁定杆43和第二锁定杆44在正常情况下被扭矩弹簧55偏置,使得第一锁定杆43和第二锁定杆44形成预定角度,接合表面43c和44c以该预定角度彼此接合(接触)(即,该预定角度将在下文中被称为初始位置)。扭矩弹簧55产生沿圆周方向的偏置力,由此产生初始扭矩。换言之,第二锁定杆44被构造成可相对于第一锁定杆43沿图6中顺时针方向旋转,同时抵抗由扭矩弹簧55产生的偏置力。
在第一锁定杆43的第一端部处形成被形成为绕旋转轴45的弧形形状的长形孔43b。长形孔43b被形成为通孔,以便在轴向方向上朝插孔32a和长形孔33a敞口。形成为大致柱形状的滑动轴衬47被插入且贯穿插孔32a、长形孔33a和长形孔43b。更具体地,滑动轴衬47被插入以便可沿着长形孔33a、插孔32b(第一长形孔32b和第二长形孔32c)和沿着长形孔43b可滑动地移动。
如图6和7所示,当假设第一锁定杆43(锁定杆37)定位于预定旋转位置(当第一锁定杆43沿图6中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到达该预定旋转位置,即,该预定旋转位置在下文中被称为锁定位置)、且沿着第一锁定杆43的长形孔43b被引导的滑动轴衬47定位于插孔32a的第一长形孔32b处(对应于长形孔33a的端部)时,允许打开杆32相对于提升杆33移动,而不在第一长形孔32b和滑动轴衬47之间引起干涉,即使例如响应于外把手3的旋转操作、打开杆32和外把手杆41一起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也如此。因此,提升杆33不移动,而是保留在当锁定杆37处于锁定位置之时实现的初始位置(见图7)。因此,输入到外把手3的操作力不经由打开杆32传递到提升杆33。因此,将滑动门2保持成处于关闭状态的前锁定构件6和后锁定构件7不解锁。
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当假设第一锁定杆43(锁定杆37)定位于预定旋转位置(当第一锁定杆43沿图8中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到达该预定旋转位置,即,该预定旋转位置在下文中被称为解锁位置)、且沿着第一锁定杆43的长形孔43b被引导的滑动轴衬47定位于插孔32a的第二长形孔32c的一部分处(对应于长形孔33a的基端部)时,则例如当响应于外把手3的旋转操作、打开杆32和外把手杆41一起沿图8中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定位于第二长形孔32c处的滑动轴衬47挤压提升杆33的长形孔33a的侧端部,因此,提升杆33与外把手杆41和打开杆32作为一个单元一起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结果,输入到外把手3的操作力经由打开杆32传递到提升杆33,使得将滑动门2保持成处于关闭状态的前锁定构件6和后锁定构件7解锁。
如图3所示,在第二锁定杆44的第二端部处形成沿径向延伸的长形孔44b。由锁定致动器17可旋转地操作的输出杆51包括接合销52以便在输出杆51的厚度方向上延伸。接合销52被可滑动地插入第二锁定杆44的长形孔44b中。另外,锁定致动器17被固定在基架31上。因此,当输出杆51响应于锁定致动器17的致动而被旋转时,其长形孔44b被接合销52挤压的第二锁定杆44和输出杆51作为一个单元一起旋转。如上所述,通常,第一锁定杆43和第二锁定杆44被扭矩弹簧55偏置,使得第一锁定杆43和第二锁定杆44作为一个单元一起旋转。因此,响应于经由输出杆51等传递到第一锁定杆43的锁定致动器17的驱动力,第一锁定杆43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旋转。
在输出杆51上形成长形孔51a。布置在内把手4附近的锁钮53的接合部53a被可滑动地插入长形孔51a中。因此,响应于借助可滑动地操作锁钮53的输出杆51的旋转,第一锁定杆43也可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旋转。相反地,响应于第一锁定杆43和第二锁定杆44一起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的旋转,锁钮53被致动。
在正常情况下,第一锁定杆43和第二锁定杆44被扭矩弹簧55偏置以便在其间形成预定角度(见图7),其中接合表面43c与接合表面44c以该预定角度接触。当第二锁定杆44被旋转以便抵抗由扭矩弹簧55产生的偏置力时,允许第二锁定杆44可相对于第一锁定杆43沿图7中顺时针方向旋转。因此,即使第一锁定杆43的旋转被限制(不允许)(见图9),以第二锁定杆44响应于锁定致动器17的致动而被旋转以便抵抗扭矩弹簧55的偏置力的方式,第二锁定杆44变得可相对于第一锁定杆43旋转。更具体地,如图9所示,即使滑动轴衬47突出且响应于外把手杆41的旋转而被接合在打开杆32的第一长形孔32b内,锁定杆37的第二锁定杆44仍可相对于第一锁定杆43旋转以便抵抗扭矩弹簧55的偏置力。因此,通过锁定致动器17使锁钮53被操作而解锁,而不受联结到第一锁定杆43的打开杆32和外把手杆41的操作状态的影响。
内杆34在内杆34的第二端部处由旋转轴45可旋转地支撑。此外,内杆34在内杆34的第一端部处经由缆索C5联结到内把手4。内杆34被构造成可经由打开杆32与提升杆33联结。因此,当内把手4被在一个方向(第一方向)上操作时,输入到它的操作力被传递到内杆34,由此使内杆34旋转。因此,提升杆33与打开杆32一起旋转,使得将滑动门2保持成处于关闭状态的前锁定构件6和后锁定构件7以如上所述方式解锁。
全开锁定状态释放杆36在全开锁定状态释放杆36沿其长度方向的中部处被旋转轴45可旋转地支撑。此外,全开锁定状态释放杆36在第一端部处经由缆索C7被联结到全开状态保持构件8。另一方面,全开锁定状态释放杆36的第二端部经由缆索C6联结到内把手4。全开锁定状态释放杆36响应于内把手4在另一方向(即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的操作而被可旋转地致动。因此,当内把手4被在第二方向上操作时,输入到内把手4的操作力经由缆索C7传递到全开状态保持构件8,由此解锁将滑动门2保持成处于全开状态的全开状态保持构件8。
其第一端部与打开杆32接合且其第二端部与旋转轴45接合的扭矩弹簧60绕着旋转轴45缠绕。张力弹簧61被设置在全开锁定状态释放杆36和基架31之间。全开锁定状态释放杆36通过张力弹簧61的偏置力沿图4中逆时针方向旋转,使得全开锁定状态释放杆36在正常情况下定位于图4所示的初始位置。此外,如图6所示,在接合凸缘41a与接合凸缘32d接触的状态下,外把手杆41和打开杆32定位于初始位置。类似地,如图6所示,在接合凸缘42a与接合凸缘33b接触的状态下,释放杆42和提升杆33定位于初始位置。
如图4所示,在基架41上设置机动滑动门开关SW1,其将在下文中被称为PSD开关SW1。用作用于检测外把手杆41的旋转操作的检测开关的PSD开关SW1被构造成当外把手杆41从初始位置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且开关接触件41b与PSD开关SW1接触(见图7)时从关状态切换到开状态。因此,PSD开关SW1被布置在开关接触件41b(即外把手杆41)的旋转轨迹上。因此,例如,当滑动门2处于锁定状态之时外把手杆41响应于外把手3的旋转操作的旋转由PSD开关SW1检测。换言之,PSD开关SW1检测外把手3的旋转操作作为使用者想要释放滑动门2借助于前锁定构件6和后锁定构件7在关闭状态的保持的意图。
在基架31上设置打开开关SW2。打开开关SW2被构造成当打开杆32和外把手杆41一起从初始位置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并且形成在打开杆32上的开关接触件32e与打开开关SW2接触时,从关状态切换到开状态。因此,例如,当滑动门2处于解锁状态之时,响应于外把手3的旋转操作、和外把手杆41一起旋转的打开杆32的旋转由打开开关SW2检测。换言之,打开开关SW2检测外把手3的旋转操作作为使用者想要在滑动门2处于解锁状态之时释放滑动门2借助于前锁定杆6和后锁定杆7在关闭状态的保持、且打开滑动门2的意图。
此外,PSD开关SW1和打开开关SW2被布置成使得当外把手3被旋转地操作时,外把手杆41的开关接触件41b首先接触PSD开关SW1,然后打开杆32的开关接触件32e接触打开开关SW2。
在基架31上设置关闭开关SW3。关闭开关SW3被构造成当全开锁定状态释放杆36沿顺时针方向从初始位置旋转且形成在全开状态保持杆36上的开关接触件36a接触关闭开关SW3时从关状态切换到开状态。因此,例如,当滑动门2处于全开状态之时,全开锁定状态释放杆36响应于对内把手4的操作的旋转由关闭开关SW2检测。换言之,关闭开关SW3检测内把手4的操作作为使用者想要释放滑动门2借助于全开状态保持构件8在全开状态的保持、且关闭滑动门2的意图。
如图5所示,后锁定构件7包括用于检测闩锁件11在滑动门2处于部分关闭状态之时要被定位的旋转位置的半闩锁开关SW4和用于检测闩锁件11在滑动门2处于完全关闭状态之时要被定位的旋转位置的全闩锁开关SW5(全闩锁检测开关)。此外,后锁定构件7包括棘爪开关SW6,该棘爪开关SW6被构造成当棘爪12从其防止闩锁件11旋转的初始位置旋转、且与棘爪12一起旋转的杆14接触棘爪开关SW6时从关状态切换到开状态。
下面将参考图10描述用于车辆的门开闭设备的电气构造(电子钥匙系统)。如图10所示,下文中将被称为门ECU 70且被设置在车体1或滑动门2处的门电子控制单元70被构造成例如具有作为核心的微控制器(MCU)。此外,门ECU 70被电连接到机动滑动门设备9。机动滑动门设备9包括下文中被称为DC马达71的直流马达71、电磁离合器72和脉冲传感器73。门ECU 70被构造成控制DC马达71的致动,以便将滑动门2控制成被打开和关闭。此外,门ECU 70被构造成控制电磁离合器72的致动,以便建立和中断DC马达71和滑动门2之间的动力传递。更具体地,仅在滑动门2被操作以被电动地打开和关闭的情况下,门ECU 70在DC马达71和滑动门2之间建立动力传递。另一方面,在滑动门2被操作以手动地打开和关闭的情况下,门ECU 70中断DC马达71和滑动门2之间的动力传递。因此,在滑动门2被电动地操作或手动地操作的任何情况下,滑动门2被顺利地操作以被打开和关闭。又进一步地,门ECU 70被构造成基于从脉冲传感器73输出的、其相位彼此不同的脉冲信号对检测DC马达71的旋转方向(正向旋转和与正向旋转相反的负向旋转)、旋转(旋转量)和旋转速度,换言之,滑动门2的位置(打开位置、关闭位置)以及滑动门2的打开和关闭速度。然后,门ECU 70基于从脉冲传感器73输出的脉冲信号控制DC马达71的致动以便打开和关闭滑动门2。
门ECU 70被电连接到释放致动器16、PSD开关SW1、打开开关SW2、关闭开关SW3、半闩锁开关SW4、全闩锁开关SW5和棘爪开关SW6中的每一个。因此,例如,门ECU 70被构造成基于从PSD开关SW1、打开开关SW2、关闭开关SW3、半闩锁开关SW4、全闩锁开关SW5和棘爪开关SW6中的每一个输出的检测信号控制释放致动器16的致动。
又进一步地,门ECU 70被电连接到设置在车体1上的接收器ECU76。接收器ECU 76在接收器ECU 76和由使用者携带的便携装置77之间构建无线通信系统。更具体地,在使用者处在相对于被锁定的车辆的预定区域内之时,当从由使用者携带的便携装置输出的鉴定信号(ID信号)被验证时,接收器ECU 76识别出使用者(授权使用者)正在接近车辆。然后,接收器ECU 76向门ECU 70输出验证结果。当例如在滑动门2处于锁定状态之时、在接收器ECU 76识别出授权使用者正在接近车辆的条件之下、PSD开关SW1检测到外把手3的旋转操作时,门ECU 70控制释放致动器16的致动以便释放(解锁)滑动门2借助于前锁定构件6和后锁定构件7在关闭状态的保持。
另外,在前锁定构件6和后锁定构件7被解锁的同时(或之后),门ECU 70控制锁定致动器17的致动,以便使定位于锁定位置的第一锁定杆43旋转到解锁位置。执行前述控制以便避免即使滑动门2处于打开状态而滑动门2仍处于锁定状态的理论上的矛盾。然后,当滑动门2借助于前锁定构件6和后锁定构件7在关闭状态的保持被释放(解锁)时,门ECU 70控制机动滑动门设备9的致动(即DC马达71等)以便打开滑动门2。
下面将参考图11所示的流程图描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滑动门2的打开操作。下面将基于接收器ECU 76识别出授权使用者正在接近处于锁定状态(见图6)的车辆的假定来说明滑动门2的打开操作。因此,在图11的流程图中描述了通过使用者施行的操作以及相应地通过门ECU70执行的过程。
当使用者旋转地操作外把手3(步骤S1)时,相应地缆索C3被牵拉(步骤S2),因此,远程控制器5的外把手杆41被牵拉(步骤S3,见图7)。相应地,PSD开关SW从闭状态切换到开状态(步骤S4)。然后,开始释放致动器16的致动以便释放滑动门2借助于前锁定构件6和后锁定构件7在关闭状态的保持(步骤S5)。同时,锁定致动器17被致动以便使锁钮53解锁(见图8)。
相应地,前锁定构件6的缆索C1被牵拉(步骤S6),由此解锁前锁定构件6(步骤S7)。同时,后锁定构件7的缆索C2被牵拉(步骤S8),使得棘爪12与杆14一起旋转且后锁定构件7被解锁(步骤S9)。因此,棘爪开关SW6响应于棘爪12的旋转从关状态切换到开状态(步骤S10)。然后,当闩锁件11从棘爪12释放时,使得允许闩锁件11被旋转(步骤S11),由此突然打开滑动门2。结果,全闩锁开关SW5从关状态切换到开状态(步骤S12)。
在PSD开关SW1被切换到开状态之后,假定全闩锁开关SW5被切换到开状态(步骤S13),则开始机动滑动门设备9的DC马达71的致动以便打开滑动门2(步骤S14),然后开启电磁离合器72(即电磁离合器72变换成处于接合状态)(步骤S15)。另外,例如,在步骤S13中,即使PSD开关SW1曾经切换到开状态、然后切换到关状态、但是然后在此之后全闩锁开关SW5被开启,仍执行步骤S14和步骤S15的过程。
在开始DC开关71的致动之后,闩锁件11响应于滑动门2的位移而移离撞针13,这允许闩锁件11进一步旋转(步骤S16),半闩锁开关SW4从关状态切换到开状态(步骤S17)。然后,当门ECU 70基于脉冲传感器73的检测结果检测到滑动门2移位(打开)预定距离(预定量)时(步骤S18),停止释放致动器16的致动(步骤S19)。在滑动门2移位预定距离(预定量)后停止释放致动器16的致动的原因是避免曾经解锁的闩锁件11与撞针13再次接合。
当全开状态保持构件8响应于滑动门2在DC马达71的致动开始之后的位移而与车体1接合时(步骤S20),DC马达71的预定范围中的低旋转速度被脉冲传感器73检测(预期被脉冲传感器73检测)(步骤S21)。因此,门ECU 70认为滑动门2到达全开位置且停止DC马达71的致动(步骤S22)。然后,在经过了预定时间之后(步骤S23),电磁离合器72被关掉(即电磁离合器72变换成处于脱离状态)(步骤S24)。在经过了预定时间之后关掉电磁离合器72的原因是例如避免在车辆处于倾斜道路等之时滑动门2移位。
下面将参考图12的时间图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滑动门2的打开操作的正时。如图12所示,当PSD开关SW1响应于使用者对外把手3的旋转操作而在时刻t0从关状态变换到开状态时,在经过了预定时间T1之后,在时刻t1致动蜂鸣器等,同时,开始释放致动器16的致动。因此,棘爪开关SW6在时刻t2从关状态变换到开状态,进一步地,在时刻t3全闩锁开关SW5从关状态变换到开状态,使得开始机动滑动门设备9的DC马达71的致动且电磁离合器72开启。然后,当闩锁件11响应于滑动门2的位移而移离撞针13且闩锁件11被进一步旋转时,半闩锁开关SW4在时刻t4从关状态变换到开状态。因此,停止释放致动器16的致动。如图12的时间图中的表示PSD开关SW1的控制正时的实线所示,即使在PSD开关SW1曾经变换到开状态之后PSD开关SW1变换到关状态、但是在此之后全闩锁开关SW5变换到开状态,则仍开始机动滑动门设备9的DC马达71的致动以便打开滑动门2。另外,如表示PSD开关SW1的控制正时的双点划线所示,在PSD开关SW1处于开状态之时、在全闩锁开关SW5变换到开状态的情况下,开始机动滑动门设备9的DC马达71的致动以便打开滑动门2。换言之,PSD开关SW1用作触发器以释放闩锁件11,而全闩锁开关SW5用作触发器以致动机动滑动门设备9的DC马达71。
下面将描述基于滑动门2处于解锁状态的假定的滑动门的打开操作(打开控制)的概述。在这种情况下,当使用者旋转地操作外把手3时,缆索C3被牵拉,由此牵拉远程控制器5的外把手杆41。因此,打开开关SW2从关状态切换到开状态。然后,前锁定构件6的缆索C1被牵拉,因此,前锁定构件6被解锁。同时,后锁定构件7的缆索C2被牵拉,且棘爪12与杆14一起旋转,由此使后锁定构件7解锁。在这种情况下,棘爪开关SW6响应于棘爪12的旋转运动而从关状态切换到开状态。然后,当闩锁件11被释放时,允许闩锁件11旋转,使得滑动门2被突然打开。因此,全闩锁开关SW5从关状态切换到开状态。
然后,基于打开开关SW2、全闩锁开关SW5和棘爪开关SW6全部都开启的假定,电磁离合器72被开启且机动滑动门设备9的DC马达71被致动以便打开滑动门2。
在DC马达71被致动之后,闩锁件11响应于滑动门2的位移而移动离开撞针31,使得允许闩锁件11进一步旋转。在闩锁件11进一步旋转之后滑动门2的操作如上所述(见步骤S16到S24)。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滑动门2处于锁定状态之时,在对外把手3的旋转操作后,开始了释放致动器16等的致动。因此,如图7所示,在锁钮53被锁定致动器17解锁之前,打开杆32与外把手杆41一起沿图7中顺时针方向旋转。更具体地,在这种情况下,打开杆32被旋转以便将滑动轴衬47沿着打开杆32的第一长形孔32b引导直到滑动轴衬47定位于第一长形孔32b的端部(即第一长形孔32b的定位在图7中右侧的端部),使得不允许第一锁定杆43旋转到解锁位置。然而,如图9所示,当第二锁定杆44响应于锁定致动器17的致动而相对于第一锁定杆43沿图9中顺时针方向旋转以便抵抗由扭矩弹簧55产生的偏置力时,允许锁钮53被操作以被解锁。如前所述,前锁定构件6和后锁定构件7被构造成响应于释放杆42独立于外把手杆41的操作而被解锁。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下述优势和优点被认为可实现。首先,根据本实施方式,对外把手3的旋转操作被PSD开关SW1检测作为使用者想要释放滑动门2借助前锁定构件6和后锁定构件7在关闭状态的保持的意图。然后,在滑动门2处于锁定状态之时、当PSD开关SW1检测到对外把手3的旋转操作时,前锁定构件6和后锁定构件7被释放致动器16致动,使得滑动门2在关闭状态的保持被释放(解锁)。在这种情况下,因为门开闭设备被构造成使得外把手杆41(外杆35)的操作被PSD开关SW1检测作为对外把手3的旋转操作---其中外把手杆41被支撑在形成于滑动门2内部的空间S2内以便被定位成更靠近车辆内部,因此也允许PSD开关SW1设置在空间S2内。因此,可增强PSD开关SW1的防水性。此外,因为PSD开关SW1不需要被设置在例如形成于外把手3内部的有限空间内,因此可提高PSD开关SW1的布置灵活性(布置上的灵活性)。
第二,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滑动门2处于解锁状态之时,允许通过锁定杆37、将外把手杆41(外杆35)响应于对外把手3的操作的操作传递到前锁定构件6和后锁定构件7,使得滑动门2借助前锁定构件6和后锁定构件7在关闭状态的保持被释放(解锁)。此外,因为在滑动门2处于锁定状态之时,外把手杆41(外杆35)响应于对外把手3的操作的操作不通过锁定杆37传递到前锁定杆6和后锁定杆7,因此滑动门2借助前锁定构件6和后锁定构件7在关闭状态的保持不可释放。另一方面,因为释放杆42(外杆35)被联结到释放致动器16,因此由释放致动器16产生的力被传递到前锁定杆6和后锁定杆7,而不受滑动门2的锁定/解锁状态的影响,使得滑动门2借助前锁定构件6和后锁定构件7在关闭状态的保持被释放。如上所述,利用包括外把手杆41和释放杆42的外杆35的简单构造,在滑动门2处于解锁状态之时,可通过对外手把3的操作来实现滑动门2借助前锁定构件6和后锁定构件7在关闭状态的保持的释放(解锁)。可替代地,在滑动门2处于锁定状态之时,可通过使用由释放致动器16产生的力来释放滑动门2借助前锁定构件6和后锁定构件7在关闭状态的保持。
第三,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由释放致动器16产生的力通过提升杆35被分配和传递到前锁定构件6和后锁定构件7(多个闩锁机构),因此当与例如由释放致动器16产生的力被独立地且分开地传递到前锁定构件6和后锁定构件7的情况相比时,可简化动力传递构造(动力传递路径)。
第四,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PSD开关SW1响应于外把手杆41(开关接触件41b)的旋转运动(换言之,响应于外把手3的实际操作)而被致动(即开启),可避免PSD开关SW1借助错误(不适当)的操作的致动。此外,通过调整开关接触件41b和PSD开关SW1之间的接触正时,可容易地调整PSD开关SW1的致动正时。
第五且最后,根据本实施方式,PSD开关SW1被构造成响应于外把手杆41(开关接触件41b)的旋转运动(换言之,响应于对外把手杆3的实际操作)而被致动。因此,当在滑动门2处于锁定状态之时携带便携装置77的使用者在预定区域内正在接近车辆、且从便携装置77输出的ID信号被验证使得门开闭设备识别出在乘客留在车辆内之时使用者(授权使用者)正在接近车辆时,可避免当留在车辆内的乘客操作内把手门4时滑动门2被打开的不适当操作。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锁定杆37的详细组装的示例。
如图14A、14B、14C和14D所示,在锁定杆37的第二锁定杆44处形成接合钻孔44d(第一接合凹部),该接合钻孔44d在厚度方向上在其圆周部穿透轴部44a。扭矩弹簧55包括绕着轴部44a缠绕的螺旋部55a。螺旋部55a(扭矩弹簧55)的第一端部55b被插入接合钻孔44d以便与之接合。
在第一锁定杆43处形成台阶部43d,使得当与长形孔43b相比时,轴承孔43a的周边部定位成在厚度方向上离开第二锁定杆44。换言之,在第一锁定杆43处形成台阶部43d,使得轴承孔43a所定位的部分在第一锁定杆43的厚度方向上从长形孔43b所定位的部分移位。台阶部43d形成滑动表面,第二锁定杆44靠着该滑动表面滑动,使得第二锁定杆44相对于第一锁定杆43可滑动地旋转。此外,形成为大致环形形状的、用于在其中容纳螺旋部55a的容纳凹部43e被形成在第一锁定杆43上,以便被定位于轴承孔43a的径向外侧。接合凹部43f(第二接合凹部)被形成在容纳凹部43e上以便从容纳凹部43e的一部分在厚度方向上延伸(见图13C)。扭矩弹簧55的第二端部55c被插入接合凹部43f中且与之接合。另外,被形成为倾斜且引导将被装配在接合凹部43f中的、扭矩弹簧55的第二端部55c的引导表面43g(见图15)被形成在接合凹部43f处。
下面将详细描述锁定杆37的组装。如图14A所示,在扭矩弹簧55的螺旋部55a预先绕着轴部44a缠绕的状态下,扭矩弹簧55的第一端部55b被插入第二锁定杆44的接合钻孔44d且与之接合。在这种情况下,扭矩弹簧55的偏置力被释放(即扭矩弹簧55处于自由状态)。在建立上述状态之时,轴部44a被插入轴承孔43a中,同时第一锁定杆43和第二锁定杆44处于使得第一锁定杆43和第二锁定杆44对准的角位置,以便将第一锁定杆43沿其厚度方向放置在第二锁定杆44上。因此,螺旋弹簧55的第二端部55c与容纳凹部43e弹性地接触,使得在螺旋部55a被沿轴向方向压缩的状态下,扭矩弹簧55的螺旋部55a被容纳在容纳凹部43e内。在这种情况下,扭矩弹簧55仅在轴向方向上产生偏置力,而不产生在扭矩弹簧55的圆周方向上的偏置力(扭矩)。
在实现如上所述的暂时组装之时,第一锁定杆43和第二锁定杆44相对于彼此旋转以便形成预定角度,接合表面43c与接合表面44c以该预定角度接合。因此,如图15所示---图中轴部44a(容纳凹部43e)的外圆周表面被线性展开,其第一端部55b与第二锁定杆44接合的扭矩弹簧55相对于第一锁定杆43旋转,且扭矩弹簧55的第二端55c在容纳凹部43e内可滑动地移动。因此,当扭矩弹簧55的第二端部55c到达接合凹部43f时,扭矩弹簧55的第二端部55c被引导表面43g引导以便装配到接合凹部43f中且与之接合。
在建立如上所述的状态之时,当第一锁定杆43和第二锁定杆44相对于彼此进一步旋转直到第一锁定杆43和第二锁定杆44形成接合表面43c与接合表面44c接合的预定角度时(见图14D),通过扭矩弹簧55在其圆周方向上产生偏置力。在这种情况下,因为第一锁定杆43和第二锁定杆44形成接合表面43c与接合表面44c接合的预定角度,因此当轴部44a被进一步插入轴承孔43a中时,接合表面43c与接合表面44c彼此接合,同时扭矩弹簧55产生必需扭矩(初始扭矩)(见图13B)。因此,第一锁定杆43和第二锁定杆44被扭矩弹簧55保持在初始位置,由此完成锁定杆37的组装。
如上所述,根据锁定杆37的组装示例,可实现下面的优势和优点。首先,对于扭矩弹簧55的组装,在螺旋部55a绕着轴部44a缠绕的状态下,扭矩弹簧55的第一端部55b与接合钻孔44d接合。然后,在轴部44a被插入轴承孔43a的状态下,第一锁定杆43和第二锁定杆44一个放置在另一个之上,并且第一锁定杆43和第二锁定杆44相对于彼此旋转,使得可滑动地在容纳凹部43e内移动的、扭矩弹簧55的第二端部55c被装配在接合凹部43f中且与之接合。在扭矩弹簧55的第二端部55c与接合凹部43f接合的状态下,第一锁定杆43和第二锁定杆44相对于彼此进一步旋转直到第一锁定杆43和第二锁定杆44形成预定角度。因此,扭矩弹簧55产生偏置力。在第一锁定杆43和第二锁定杆44形成预定角度的状态下,轴部44a被进一步插入轴承孔43a中,使得第一锁定杆43和第二锁定杆44彼此接合以便形成预定角度,第一锁定杆43和第二锁定杆44以该预定角度被定位于初始位置。因此,可增强第一锁定杆43与第二锁定杆44的组装(即可容易地组装锁定杆37)。
第二,扭矩弹簧55的第二端部55c可通过引导表面43g顺利地插入接合凹部43f且与之接合。第三,当与已知锁定杆相比时其尺寸进一步减小的锁定杆37在远程控制器5处的布置上可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更灵活地设置在远程控制器5处),其中远程控制器5内具有有限容纳空间。
第四,可仅通过使第一锁定杆43和第二锁定杆44相对地旋转到相应的初始位置且使扭矩弹簧55的螺旋部55a在圆周方向上变形(变行程)来保证初始扭矩。因此,可仅通过调整螺旋部55a在圆周方向上的变形(变形量)来容易地调整初始扭矩。
另外,如上所述的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门开闭设备可如下所述地进行改型。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门开闭设备可被改型成使得外杆35被构造成外把手杆41和释放杆42一体地形成的一个部件。在这种情况下,一体地包括外把手杆41和释放杆42的外杆被构造成联结到释放致动器16且也可经由锁定杆37联结到前锁定构件6和后锁定构件7。在这种情况下,在滑动门2处于解锁状态之时,允许外杆响应于对外把手3的操作的操作经由锁定杆37传递到前锁定构件6和后锁定构件7,使得滑动门2借助前锁定构件6和后锁定构件7在关闭状态的保持被释放(解锁)。另一方面,在滑动门2处于锁定状态之时,一体地包括外把手杆41和释放杆42的外杆响应于对外把手3的操作的操作至前锁定构件6和后锁定构件7的传递被锁定杆37中断,使得滑动门2借助前锁定构件6和后锁定构件7在关闭状态的保持不可释放。在这种情况下,当锁定杆37被锁定致动器17致动以便使滑动门2的状态从锁定状态切换到解锁状态时,滑动门2借助前锁定构件6和后锁定构件7在关闭状态的保持可变得可释放。
如上所述,在滑动门2处于锁定状态之时、当PSD开关SW1响应于对外把手3的实际操作而被致动时,锁定杆37被锁定致动器17致动以便将滑动门2的状态从锁定状态切换到解锁状态。然后,在锁定杆37至解锁位置的位移完成之后(例如,锁定杆37的位移的完成可借助于开关检测,或者,释放致动器16被构造成在经过了使锁定杆37从锁定位置移位到解锁位置的预定时间之后致动),一体地包括外把手杆41和释放杆42的外杆响应于由释放致动器16产生的力的操作被传递到前锁定构件6和后锁定构件7。因此,滑动门2借助前锁定构件6和后锁定构件7在关闭状态的保持可被释放。如上所述,在滑动门2处于锁定状态之时,锁定杆37被锁定致动器17致动以便将滑动门2的状态从锁定状态切换到解锁状态。因此,滑动门2借助前锁定构件6和后锁定构件7在关闭状态的保持可被对外把手3的旋转操作或由释放致动器16产生的力释放。
根据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闩锁机构的数量可被改变,以便包括任何期望数量的闩锁机构。例如,可从门开闭设备去除前锁定构件6或全开状态保持构件8。可替代地,全开状态保持构件8可利用板簧形成。
可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门开闭设备去除机动滑动门设备9。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门开闭设备可适用于摆动型车门。下面描述的是可从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和改型示例中获取的技术构思。
锁定杆37被构造成在解锁状态和锁定状态之间切换,所述解锁状态用于允许外把手3的操作力传递到将滑动门2保持成处于关闭状态的闩锁机构(6,7),而所述锁定状态用于不允许外把手3的操作力传递到闩锁机构(6,7)。锁定杆37包括:第一锁定杆43,该第一锁定杆43具有轴承孔43a;第二锁定杆44,该第二锁定杆44具有轴部44a,该轴部被滑动门2可旋转地支撑且被轴承孔43a可旋转地支撑;扭矩弹簧55,该扭矩弹簧55具有绕着轴部44a缠绕的螺旋部55a且偏置第一锁定杆43和第二锁定杆44以便形成第一锁定杆43和第二锁定杆44彼此接合的预定角度;接合凹部44d,该接合凹部44d被形成于第二锁定杆44且与扭矩弹簧55的第一端部55b接合;容纳凹部43e,该容纳凹部43e被形成在第一锁定杆43处以便被定位于轴承孔43a的径向外侧且在其中容纳螺旋部55a;和接合凹部43f,该接合凹部43f被形成在容纳凹部处,并且当在轴部44a被插入轴承孔43a中的状态下被放置成一个位于另一个之上的第一锁定杆43和第二锁定杆44相对于彼此旋转时,在容纳凹部内可滑动地移动的、扭矩弹簧55的第二端部55c被插入和装配到该接合凹部中,由此当第一锁定杆43和第二锁定杆44相对于彼此进一步旋转直到形成预定角度时允许扭矩弹簧55产生偏置力。在第一锁定杆43和第二锁定杆44形成预定角度的情况下,轴部44a被进一步插入轴承孔43a中,使得第一锁定杆43和第二锁定杆44在形成预定角度的同时彼此接合。
通常,根据已知的构造成具有分开的第一锁定杆和第二锁定杆的锁定杆,采用绕着第一锁定杆和第二锁定杆中的每一个的旋转轴缠绕的扭矩弹簧作为用于偏置第一锁定杆和第二锁定杆以便形成预定角度的偏置机构(偏置装置),其中第一锁定杆和第二锁定杆以该预定角度彼此接合。例如,在采用张力弹簧的情况下,需要保证锁定杆周围的空间以便设置张力弹簧。因此,在已知的锁定杆中,采用扭矩弹簧以便绕着旋转轴缠绕。然而,扭转弹簧需要被设置成绕着第一锁定杆和第二锁定杆之间的旋转轴并且产生所需(必需)的扭矩(偏置力),其中该第一锁定杆和第二锁定杆一个放置在另一个之上以便相对于彼此旋转。因此,同时实现必需扭矩的保证和第一锁定杆和第二锁定杆的组装会是困难的。
根据锁定杆37的组装示例,首先,对于扭矩弹簧55的组装,在螺旋部55a绕着轴部44a缠绕的状态下,扭矩弹簧55的第一端部55b与接合钻孔44d接合。然后,在轴部44a被插入轴承孔43a中的状态下,第一锁定杆43和第二锁定杆44一个放置在另一个之上,并且第一锁定杆43和第二锁定杆44相对于彼此移动,使得在容纳凹部43e内可滑动地移动的、扭矩弹簧55的第二端部55c被装配到接合凹部43f中且与之接合。在扭矩弹簧55的第二端部55c与接合凹部43f接合的状态下,第一锁定杆43和第二锁定杆44相对于彼此进一步移动直到第一锁定杆43和第二锁定杆44形成预定角度。因此,扭矩弹簧55产生偏置力。在第一锁定杆43和第二锁定杆44形成预定角度的状态下,轴部44a被进一步插入轴承孔43a中,使得第一锁定杆43和第二锁定杆44彼此接合以便形成预定角度,第一锁定杆43和第二锁定杆44以该预定角度定位于初始位置。因此,第一锁定杆43和第二锁定杆44的组装可被增强(即可容易地组装锁定杆37)。
根据如上构造的锁定杆37,锁定杆37包括引导表面43g,该引导表面43g被形成在接合凹部43f处且引导扭矩弹簧55的第二端部55c以装配地插入接合凹部43f中,其中该扭矩弹簧55的第二端部55c在容纳凹部43e内可滑动地移动。
根据具有如上所述构造的门开闭设备,扭矩弹簧55的第二端55c可通过引导表面43g而顺利地装配到接合凹部43f中且与之接合。此外,锁定杆37被设置在远程控制器5内,该远程控制器5具有如上所述构造且被构造成将从外把手3输入的操作力分配和传递到前锁定构件6和后锁定构件7。
因此,当与已知锁定杆相比时其尺寸进一步减小的锁定杆37在远程控制器5内的布置上可具有更大灵活性,其中远程控制器5在其内具有有限容纳空间。根据本实施方式和改型示例,第二锁定杆44被联结到锁定致动器17以便将锁钮53操作成被锁定和被解锁。另一方面,在滑动门2处于解锁状态之时,第一锁定杆43被联结到外把手3,且被联结到打开杆32,该打开杆32进一步联结到闩锁机构(6,7)。
Claims (9)
1.一种用于车辆的门开闭设备,包括:
闩锁机构(6,7),所述闩锁机构构造成相对于车体(1)将车门(2)保持在关闭状态;
外杆(35),所述外杆设置在形成于所述车门(2)的内部的空间(S2)内从而定位成更靠近所述车辆的内部,并且所述外杆联结到由所述车门(2)以可旋转方式支撑的外把手(3);
检测开关(SW1),所述检测开关在所述外杆(35)响应于所述外杆(35)的操作而与所述检测开关(SW1)接触时、检测到所述外把手(3)的操作;以及
释放装置(16),在所述车门(2)处于锁定状态的情况下,当所述外把手(3)的旋转操作由所述检测开关(SW1)检测到时,所述释放装置(16)以所述释放装置(16)致动所述闩锁机构(6,7)的方式来释放所述车门(2)的借助于所述闩锁机构(6,7)而处于关闭状态的保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门开闭设备,进一步包括开闭装置(9),所述开闭装置适合于将所述车门(2)操作成被打开和被关闭,其中:所述闩锁机构(6,7)包括闩锁件(11)以及全闩锁检测开关(SW5),所述闩锁件适合于相对于所述车体(1)将所述车门(2)保持成处于完全关闭状态,而所述全闩锁检测开关用于检测当所述车门(2)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所述闩锁件(11)将会到达的旋转位置;当所述车门(2)处于锁定状态之时、在所述外把手(3)的操作由所述检测开关(SW1)检测到的情况下,所述释放装置(16)致动所述闩锁机构(6,7);并且,当所述车门(2)处于锁定状态之时、在所述外把手(3)的操作由所述检测开关(SW1)检测到之后、在当所述车门(2)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所述闩锁件(11)将会到达的旋转位置未被所述全闩锁检测开关(SW5)检测到的情况下,所述开闭装置(9)将所述车门(2)控制成被打开。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门开闭设备,进一步包括锁定及解锁状态切换装置(37),其中:所述外杆(35)包括第一杆(41)以及第二杆(42),所述第一杆联结到所述外把手(3)并能够联结到所述闩锁机构(6,7),而所述第二杆联结到所述释放装置(16)并构造成将由所述释放装置(16)产生的力传递至所述闩锁机构(6,7)以便释放所述车门(2)的借助所述闩锁机构(6,7)而处于关闭状态的保持;并且,所述锁定及解锁状态切换装置(37)构造成中断所述第一杆(41)的操作传递至所述闩锁机构(6,7)以便将所述车门(2)变换成处于锁定状态,并且构造成允许所述第一杆(41)的操作传递至所述闩锁机构(6,7)以便将所述车门(2)变换成处于解锁状态。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门开闭设备,进一步包括锁定及解锁状态切换装置(37)以及切换驱动装置(17),其中:所述外杆(35)联结到所述释放装置(16),并且能够与所述闩锁机构(6,7)接合;所述锁定及解锁状态切换装置(37)构造成中断所述外杆(35)对所述闩锁机构(6,7)的操作以便将所述车门(2)变换成处于锁定状态,并且构造成允许所述外杆(35)的操作传递至所述闩锁机构(6,7)以便将所述车门(2)变换成处于解锁状态;并且,所述切换驱动装置(17)构造成致动所述锁定及解锁状态切换装置(37)以便在锁定状态与解锁状态之间转换所述车门(2)的状态。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门开闭设备,进一步包括中继杆(33),其中:所述用于车辆的门开闭设备包括多个所述闩锁机构(6,7),并且所述中继杆(33)将由所述释放装置(16)产生的力分配至多个所述闩锁机构(6,7)以便释放所述车门(2)的借助多个所述闩锁机构(6,7)而处于关闭状态的保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开闭设备,进一步包括锁定杆(37),所述锁定杆构造成能够在解锁状态与锁定状态之间切换,所述解锁状态用于允许所述外把手(3)的操作力传递至所述闩锁机构(6,7),而所述锁定状态用于不允许所述外把手(3)的操作力传递至所述闩锁机构(6,7),其中,所述锁定杆(37)包括:第一锁定杆(43),所述第一锁定杆包括轴承孔(43a);第二锁定杆(44),所述第二锁定杆适合于由所述车门(2)以可旋转方式支撑并包括轴部(44a),所述轴部插入所述轴承孔(43a)中使得所述第二锁定杆(44)由所述第一锁定杆(43)以可旋转方式支撑;偏置装置(55),所述偏置装置具有绕着所述轴部(44a)缠绕的螺旋部(55a),并且偏置所述第一锁定杆(43)和所述第二锁定杆(44)使得所述第一锁定杆(43)和所述第二锁定杆(44)形成所述第一锁定杆(43)和所述第二锁定杆(44)彼此接合的预定角度;第一接合部(44d),所述第一接合部形成在所述第二锁定杆(44)上,并且所述偏置装置(55)的第一端部(55b)与所述第一接合部接合;容纳凹部(43e),所述容纳凹部形成于所述第一锁定杆(43)从而定位于所述轴承孔(43a)的径向外侧,并且所述螺旋部(55a)容纳在所述容纳凹部中;以及第二接合凹部(43f),所述第二接合凹部形成于所述容纳凹部(43e),并且以在所述轴部(44a)插入所述轴承孔(43a)中的状态下被放置成一个位于另一个之上的所述第一锁定杆(43)和所述第二锁定杆(44)相对于彼此旋转的方式、所述偏置装置(55)的在所述容纳凹部(43e)内以可滑动方式移动的第二端部(55c)被装配到所述第二接合部中,由此当所述第一锁定杆(43)和所述第二锁定杆(44)相对于彼此进一步旋转直到在其间形成预定角度时,允许所述偏置装置(55)产生偏置力,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一锁定杆(43)和所述第二锁定杆(44)形成预定角度的情况下,所述轴部(44a)进一步插入所述轴承孔(43a)中,使得所述第一锁定杆(43)和所述第二锁定杆(44)在形成预定角度的同时彼此接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门开闭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锁定杆(43)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二接合凹部(43f)的引导表面(43g),使得所述偏置装置(55)的在所述容纳凹部(43e)内以可滑动方式移动的第二端部(55c)由所述引导表面(43g)引导以被装配到所述第二接合凹部(43f)中。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门开闭设备,进一步包括中继装置(5),其中,所述用于车辆的门开闭设备包括多个所述闩锁机构(6,7),并且,构造成将所述外把手(3)的操作力分配和传递至多个所述闩锁机构(6,7)的所述锁定杆(37)容纳在所述中继装置(5)内。
9.如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门开闭设备,其中,所述用于车辆的门开闭设备包括多个所述闩锁机构(6,7),所述第一锁定杆(43)联结到所述外把手(3)并构造成能够联结到打开杆(32),所述打开杆(32)在所述车门(2)处于锁定状态的情况下联结到多个所述闩锁机构(6,7),并且,所述第二锁定杆(44)联结到锁定致动器(17)以便将锁钮(53)操作成被解锁和被锁定。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294642A JP2011132771A (ja) | 2009-12-25 | 2009-12-25 | 車両用ドア開閉装置 |
JP2009-294642 | 2009-12-2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08813A true CN102108813A (zh) | 2011-06-29 |
CN102108813B CN102108813B (zh) | 2015-05-20 |
Family
ID=44173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609904.6A Active CN102108813B (zh) | 2009-12-25 | 2010-12-20 | 用于车辆的门开闭设备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613160B2 (zh) |
JP (1) | JP2011132771A (zh) |
CN (1) | CN102108813B (zh) |
Cited B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24851A (zh) * | 2013-01-15 | 2014-07-16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车辆门锁系统和方法 |
CN105209703A (zh) * | 2013-04-25 | 2015-12-30 | 本田制锁有限公司 | 车辆用门的闩锁控制装置 |
CN105358781A (zh) * | 2013-07-03 | 2016-02-24 | 开开特股份公司 | 机动车门锁 |
CN105464491A (zh) * | 2012-06-28 | 2016-04-06 | 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 车门闭合器装置 |
CN105545126A (zh) * | 2014-10-28 | 2016-05-04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的车门栓锁组件 |
CN106460419A (zh) * | 2014-05-29 | 2017-02-22 | 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 车门开闭装置 |
CN108291408A (zh) * | 2015-11-26 | 2018-07-17 | 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 机动车辆门锁装置 |
CN109281555A (zh) * | 2017-07-19 | 2019-01-29 | 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 车辆侧门闩锁设备 |
CN109477347A (zh) * | 2016-08-23 | 2019-03-15 | 胡夫·许尔斯贝克和福斯特有限及两合公司 | 用于探查在车辆把手装置处的操作的检测系统 |
CN110029891A (zh) * | 2011-12-23 | 2019-07-19 | 麦格纳覆盖件有限公司 | 检测机动车辆门闭锁装置的操作状态的系统及其组装方法 |
CN111212954A (zh) * | 2017-09-13 | 2020-05-29 | 开开特股份公司 | 机动车门、特别是机动车滑动门 |
CN111236770A (zh) * | 2015-10-21 | 2020-06-05 | 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 | 车辆的门把手 |
CN113085743A (zh) * | 2020-01-08 | 2021-07-09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载显示器件 |
CN114270004A (zh) * | 2019-06-18 | 2022-04-01 | 开开特股份公司 | 用于机动车的闭锁装置 |
CN116963421A (zh) * | 2022-04-19 | 2023-10-27 | 上海天能生命科学有限公司 | 活体成像系统及其门锁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260882B2 (en) | 2009-03-12 | 2016-02-16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Universal global latch system |
JP5874277B2 (ja) * | 2011-09-29 | 2016-03-02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
US9551166B2 (en) | 2011-11-02 | 2017-01-24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Electronic interior door release system |
JP5826641B2 (ja) * | 2012-01-18 | 2015-12-02 | アイシン機工株式会社 | ドアラッチ解除力伝達機構 |
US9284758B2 (en) * | 2012-06-28 | 2016-03-15 | Mitsui Kinzoku Act Corporation | Operating device for a vehicle door latch |
WO2014006748A1 (ja) * | 2012-07-06 | 2014-01-09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錠制御システム |
JP5736611B2 (ja) * | 2012-09-13 | 2015-06-17 |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システム |
CN104662243B (zh) | 2012-09-26 | 2017-09-12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车辆用远程控制装置 |
KR101371257B1 (ko) * | 2013-02-04 | 2014-03-26 | 주식회사 리한도어 | 차량의 슬라이딩 도어용 잠금장치 |
KR101371255B1 (ko) * | 2013-02-04 | 2014-03-10 | 주식회사 리한도어 | 차량의 슬라이딩 도어용 잠금장치 |
US9916746B2 (en) | 2013-03-15 | 2018-03-13 | August Home, Inc. | Security system coupled to a door lock system |
US10140828B2 (en) | 2015-06-04 | 2018-11-27 | August Home, Inc. | Intelligent door lock system with camera and motion detector |
US11421445B2 (en) | 2013-03-15 | 2022-08-23 | August Home, Inc. | Smart lock device with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
US11352812B2 (en) | 2013-03-15 | 2022-06-07 | August Home, Inc. | Door lock system coupled to an image capture device |
US9322194B2 (en) | 2013-03-15 | 2016-04-26 | August Home, Inc. | Intelligent door lock system |
US11441332B2 (en) | 2013-03-15 | 2022-09-13 | August Home, Inc. | Mesh of cameras communicating with each other to follow a delivery agent within a dwelling |
US9704314B2 (en) | 2014-08-13 | 2017-07-11 | August Home, Inc. | BLE/WiFi bridge that detects signal strength of Bluetooth LE devices at an exterior of a dwelling |
US10443266B2 (en) | 2013-03-15 | 2019-10-15 | August Home, Inc. | Intelligent door lock system with manual operation and push notification |
US11072945B2 (en) | 2013-03-15 | 2021-07-27 | August Home, Inc. | Video recording triggered by a smart lock device |
US11527121B2 (en) | 2013-03-15 | 2022-12-13 | August Home, Inc. | Door lock system with contact sensor |
US10691953B2 (en) | 2013-03-15 | 2020-06-23 | August Home, Inc. | Door lock system with one or more virtual fences |
US10181232B2 (en) | 2013-03-15 | 2019-01-15 | August Home, Inc. | Wireless access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s for intelligent door lock system |
US10388094B2 (en) | 2013-03-15 | 2019-08-20 | August Home Inc. | Intelligent door lock system with notification to user regarding battery status |
US11043055B2 (en) | 2013-03-15 | 2021-06-22 | August Home, Inc. | Door lock system with contact sensor |
US11802422B2 (en) | 2013-03-15 | 2023-10-31 | August Home, Inc. | Video recording triggered by a smart lock device |
US9416565B2 (en) | 2013-11-21 | 2016-08-16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Piezo based energy harvesting for e-latch systems |
JP6331479B2 (ja) | 2014-02-28 | 2018-05-30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ロッキングレバー及び車両用ドア開閉装置 |
WO2015138747A1 (en) * | 2014-03-14 | 2015-09-17 | August Home, Inc. | Intelligent door lock system that minimizes inertia |
US10273725B2 (en) | 2014-05-13 | 2019-04-30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Customer coaching method for location of E-latch backup handles |
US9834964B2 (en) | 2014-05-13 | 2017-12-05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Powered vehicle door latch and exterior handle with sensor |
US10323442B2 (en) | 2014-05-13 | 2019-06-18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Electronic safe door unlatching operations |
US9903142B2 (en) | 2014-05-13 | 2018-02-27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Vehicle door handle and powered latch system |
US10119308B2 (en) | 2014-05-13 | 2018-11-06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Powered latch system for vehicle doors and control system therefor |
JP6446721B2 (ja) * | 2014-07-09 | 2019-01-09 |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ドア開閉装置 |
US9909344B2 (en) | 2014-08-26 | 2018-03-06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Keyless vehicle door latch system with powered backup unlock feature |
JP6149280B2 (ja) | 2014-09-04 | 2017-06-21 |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
JP6511684B2 (ja) | 2014-09-08 | 2019-05-15 |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
JP6651710B2 (ja) | 2015-05-08 | 2020-02-19 |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 自動車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
US9707889B2 (en) * | 2015-06-03 | 2017-07-18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vehicle door lock system |
US9725069B2 (en) | 2015-10-12 | 2017-08-08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Keyless vehicle systems |
EP3388605B1 (en) | 2015-12-07 | 2020-11-11 | Mitsui Kinzoku ACT Corporation | Automobile door locking device |
KR101763586B1 (ko) * | 2016-03-22 | 2017-08-07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도어 개폐 장치, 그를 가지는 차량 및 그 제어 방법 |
DE102016110201A1 (de) * | 2016-06-02 | 2017-12-07 | BROSE SCHLIEßSYSTEME GMBH & CO. KG | Kraftfahrzeugschloss |
US10550610B2 (en) | 2016-06-22 | 2020-02-04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Inside override emergency handle for door release |
DE102016113155A1 (de) * | 2016-07-18 | 2018-01-18 | BROSE SCHLIEßSYSTEME GMBH & CO. KG | Kraftfahrzeugschlossanordnung |
US10227810B2 (en) | 2016-08-03 | 2019-03-12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Priority driven power side door open/close operations |
US10087671B2 (en) | 2016-08-04 | 2018-10-02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Powered driven door presenter for vehicle doors |
US10329823B2 (en) | 2016-08-24 | 2019-06-25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Anti-pinch control system for powered vehicle doors |
US10458171B2 (en) | 2016-09-19 | 2019-10-29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Anti-pinch logic for door opening actuator |
US10544607B2 (en) * | 2016-12-15 | 2020-01-28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vehicle door |
US10604970B2 (en) | 2017-05-04 | 2020-03-31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Method to detect end-of-life in latches |
JP6977539B2 (ja) * | 2017-12-20 | 2021-12-08 |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 車両用ドア開閉装置 |
US10907386B2 (en) | 2018-06-07 | 2021-02-02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Side door pushbutton releases |
JP6915213B2 (ja) * | 2018-08-06 | 2021-08-04 |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 開閉システム |
US11719024B2 (en) * | 2019-06-17 | 2023-08-08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Method of unlocking a vehicle door |
US11959308B2 (en) | 2020-09-17 | 2024-04-16 | ASSA ABLOY Residential Group, Inc. | Magnetic sensor for lock position |
US12067855B2 (en) | 2020-09-25 | 2024-08-20 | ASSA ABLOY Residential Group, Inc. | Door lock with magnetometers |
CN114109156A (zh) * | 2021-11-12 | 2022-03-01 | 有信制造(无锡)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防水锁芯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240049A (ja) * | 1995-03-03 | 1996-09-17 | Oi Seisakusho Co Ltd | 自動車用ロック装置 |
US5632120A (en) * | 1994-12-12 | 1997-05-27 | Ohi Seisakusho Co., Ltd. | Powered vehicle door closing system |
JP2001182401A (ja) * | 1999-12-22 | 2001-07-06 | Aisin Seiki Co Ltd | 車両用ドア開閉装置 |
CN1539666A (zh) * | 2003-04-22 | 2004-10-27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车门控制装置 |
JP2005248485A (ja) * | 2004-03-02 | 2005-09-15 | Mitsuba Corp | ドア閉鎖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装置 |
US20060232100A1 (en) * | 2005-04-13 | 2006-10-19 | Haruo Kamiya | Half-open position hold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opening and closing member |
US20080136195A1 (en) * | 2006-12-07 | 2008-06-12 |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 Door Opening and Clos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137378A (ja) * | 1985-12-09 | 1987-06-20 | 株式会社 大井製作所 | 自動車用ドアロツクの施解錠装置の解錠操作装置 |
JPH07116878B2 (ja) * | 1987-10-08 | 1995-12-18 | 株式会社大井製作所 | 自動車用ドアの半自動開扉装置 |
US5140316A (en) * | 1990-03-22 | 1992-08-18 | Masco Industries, Inc. | Control apparatus for powered vehicle door systems |
US5216838A (en) * | 1990-03-22 | 1993-06-08 | Masco Industries, Inc. | Control apparatus for powered vehicle door systems |
JP2896301B2 (ja) * | 1993-12-16 | 1999-05-31 | 三井金属鉱業株式会社 | スライド式ドア用オートクローズドアロック装置の電源コネクタ |
US6488458B2 (en) * | 1996-02-23 | 2002-12-03 | Hitachi, Ltd. | Taper implant and a screw-fastening structure using a taper implant with female threads |
GB2311811B (en) * | 1996-04-04 | 1998-07-08 | Mitsui Mining & Smelting Co | Powered sliding device for a vehicle sliding door |
JP3656788B2 (ja) * | 1997-03-31 | 2005-06-08 | 株式会社大井製作所 | 車輛用スライドドアの開閉制御装置 |
JPH1181769A (ja) * | 1997-09-05 | 1999-03-26 | Mitsui Mining & Smelting Co Ltd | 車両スライド扉の自動開閉装置 |
US6135513A (en) * | 1997-09-05 | 2000-10-24 | Mitsui Kinzo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Operational apparatus for vehicle slide door |
US6198242B1 (en) * | 1997-12-02 | 2001-03-06 | Mitsui Kinzo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Powered sliding device for vehicle slide door |
JP2000160935A (ja) * | 1998-11-30 | 2000-06-13 | Aisin Seiki Co Ltd | ドア制御装置 |
JP3931572B2 (ja) * | 2001-03-02 | 2007-06-20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ドア開閉操作装置 |
US6615545B2 (en) * | 2001-03-12 | 2003-09-09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Vehicle door cinch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JP4019037B2 (ja) * | 2003-11-07 | 2007-12-05 | 三井金属鉱業株式会社 | 扉体のクローザー装置 |
JP2006233447A (ja) | 2005-02-22 | 2006-09-07 | Aisin Seiki Co Ltd | 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
JP2006328897A (ja) * | 2005-05-30 | 2006-12-07 | Aisin Seiki Co Ltd | 挟み込み検出装置 |
JP5125234B2 (ja) * | 2007-06-05 | 2013-01-23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スライドドア装置 |
US8789861B2 (en) * | 2010-09-03 | 2014-07-29 |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 Vehicle door operating mechanism |
-
2009
- 2009-12-25 JP JP2009294642A patent/JP2011132771A/ja active Pending
-
2010
- 2010-12-17 US US12/971,595 patent/US8613160B2/en active Active
- 2010-12-20 CN CN201010609904.6A patent/CN10210881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632120A (en) * | 1994-12-12 | 1997-05-27 | Ohi Seisakusho Co., Ltd. | Powered vehicle door closing system |
JPH08240049A (ja) * | 1995-03-03 | 1996-09-17 | Oi Seisakusho Co Ltd | 自動車用ロック装置 |
JP2001182401A (ja) * | 1999-12-22 | 2001-07-06 | Aisin Seiki Co Ltd | 車両用ドア開閉装置 |
CN1539666A (zh) * | 2003-04-22 | 2004-10-27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车门控制装置 |
JP2005248485A (ja) * | 2004-03-02 | 2005-09-15 | Mitsuba Corp | ドア閉鎖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装置 |
US20060232100A1 (en) * | 2005-04-13 | 2006-10-19 | Haruo Kamiya | Half-open position hold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opening and closing member |
US20080136195A1 (en) * | 2006-12-07 | 2008-06-12 |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 Door Opening and Clos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
Cited By (2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29891A (zh) * | 2011-12-23 | 2019-07-19 | 麦格纳覆盖件有限公司 | 检测机动车辆门闭锁装置的操作状态的系统及其组装方法 |
CN105464491B (zh) * | 2012-06-28 | 2017-10-20 | 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 车门闭合器装置 |
CN105464491A (zh) * | 2012-06-28 | 2016-04-06 | 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 车门闭合器装置 |
CN103924851A (zh) * | 2013-01-15 | 2014-07-16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车辆门锁系统和方法 |
US10125524B2 (en) | 2013-04-25 | 2018-11-13 | Kabushiki Kaisha Honda Lock | Vehicle door latch control device |
CN105209703A (zh) * | 2013-04-25 | 2015-12-30 | 本田制锁有限公司 | 车辆用门的闩锁控制装置 |
CN105358781B (zh) * | 2013-07-03 | 2018-12-07 | 开开特股份公司 | 机动车门锁 |
CN105358781A (zh) * | 2013-07-03 | 2016-02-24 | 开开特股份公司 | 机动车门锁 |
CN106460419A (zh) * | 2014-05-29 | 2017-02-22 | 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 车门开闭装置 |
CN106460419B (zh) * | 2014-05-29 | 2018-11-20 | 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 车门开闭装置 |
CN105545126A (zh) * | 2014-10-28 | 2016-05-04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的车门栓锁组件 |
CN105545126B (zh) * | 2014-10-28 | 2018-12-07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的车门栓锁组件 |
CN111236770A (zh) * | 2015-10-21 | 2020-06-05 | 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 | 车辆的门把手 |
US11643855B2 (en) | 2015-10-21 | 2023-05-09 |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 Door handle for vehicle |
CN108291408A (zh) * | 2015-11-26 | 2018-07-17 | 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 机动车辆门锁装置 |
CN108291408B (zh) * | 2015-11-26 | 2020-03-20 | 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 机动车辆门锁装置 |
CN109477347A (zh) * | 2016-08-23 | 2019-03-15 | 胡夫·许尔斯贝克和福斯特有限及两合公司 | 用于探查在车辆把手装置处的操作的检测系统 |
CN109281555A (zh) * | 2017-07-19 | 2019-01-29 | 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 车辆侧门闩锁设备 |
CN109281555B (zh) * | 2017-07-19 | 2021-02-05 | 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 车辆侧门闩锁设备 |
CN111212954B (zh) * | 2017-09-13 | 2022-12-20 | 开开特股份公司 | 机动车门、特别是机动车滑动门 |
CN111212954A (zh) * | 2017-09-13 | 2020-05-29 | 开开特股份公司 | 机动车门、特别是机动车滑动门 |
CN114270004A (zh) * | 2019-06-18 | 2022-04-01 | 开开特股份公司 | 用于机动车的闭锁装置 |
CN114270004B (zh) * | 2019-06-18 | 2023-10-27 | 开开特股份公司 | 用于机动车的闭锁装置 |
CN113085743A (zh) * | 2020-01-08 | 2021-07-09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载显示器件 |
CN113085743B (zh) * | 2020-01-08 | 2023-07-07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载显示器件 |
CN116963421A (zh) * | 2022-04-19 | 2023-10-27 | 上海天能生命科学有限公司 | 活体成像系统及其门锁装置 |
CN116963421B (zh) * | 2022-04-19 | 2024-04-09 | 上海天能生命科学有限公司 | 活体成像系统及其门锁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08813B (zh) | 2015-05-20 |
JP2011132771A (ja) | 2011-07-07 |
US8613160B2 (en) | 2013-12-24 |
US20110154740A1 (en) | 2011-06-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108813A (zh) | 用于车辆的门开闭设备 | |
CN104956019B (zh) | 用于车门的关闭闩锁 | |
JP5082415B2 (ja) | 車両用ドア開閉装置 | |
EP2458118A1 (en) | Door lock device for vehicle | |
US8616594B2 (en) | Device for operating a door latch in a vehicle | |
WO2009128309A1 (ja) |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 |
US20090025438A1 (en) | Lockset having an electrically operated clutch to control transmission of rotation from an outside handle to an outside spindle | |
EP2871310B1 (en) | Latch release device for vehicle door | |
CN102787758B (zh) | 用于锁定装置的电子单元和锁定系统 | |
US20070138813A1 (en) | Hold-open lock structure of sliding door | |
US20040113439A1 (en) | Outside release handle | |
KR20140148049A (ko) | 모티스의 양방향 작동구조체 | |
JP5421083B2 (ja) | ドアロック装置 | |
JP5020854B2 (ja) | 車両用ハンドル装置 | |
KR101759733B1 (ko) | 푸쉬풀형 도어록 바디 | |
KR100604611B1 (ko) | 프리휠형 락레버를 구비한 자동차용 도어 잠금장치 | |
JP4599641B2 (ja) | 車両用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ル装置 | |
EP2312097B1 (en) | Double-lock type vehicle door lock device | |
WO2008073228A2 (en) | Universal electronic lock and trim assembly | |
KR100997889B1 (ko) | 이중 잠금기능을 갖는 도어 잠금장치 | |
KR101089821B1 (ko) | 도어 래치 어셈블리 | |
EP1160403B1 (en) | Lock for a door of a motor vehicle | |
KR100862571B1 (ko) | 잼현상 해소구조를 가진 차량용 도어 잠금장치 | |
KR100600427B1 (ko) | 데드락 기능을 갖는 자동차 도어 잠금장치 | |
KR100828439B1 (ko) | 잼 해소구조를 가진 자동차용 도어래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