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62243B - 车辆用远程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远程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62243B
CN104662243B CN201380049137.XA CN201380049137A CN104662243B CN 104662243 B CN104662243 B CN 104662243B CN 201380049137 A CN201380049137 A CN 201380049137A CN 104662243 B CN104662243 B CN 1046622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connecting rod
handle
rotation
lock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4913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62243A (zh
Inventor
町田利雄
篠田康尊
高柳进介
竹野智司
锦边健
小林康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21268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01790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21268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01790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6622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622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622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622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9/00Mounting or connecting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10Connections between movable lock par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7/00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 E05B77/22Functions related to actuation of locks from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of the vehicle
    • E05B77/24Functions related to actuation of locks from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of the vehicle preventing use of an inner door handle, sill button, lock knob or the like
    • E05B77/26Functions related to actuation of locks from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of the vehicle preventing use of an inner door handle, sill button, lock knob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 safety
    • E05B77/265Functions related to actuation of locks from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of the vehicle preventing use of an inner door handle, sill button, lock knob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 safety hand actuated, e.g. by a lever at the edge of the do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1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 E05B81/16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operating on locking elements for locking or unlocking ac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05B81/64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05B81/64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 E05B81/76Detection of handle operation; Detection of a user approaching a handle; Electrical switching actions performed by door hand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3/00Vehicle loc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wing or vehicle
    • E05B83/36Locks for passenger or like doors
    • E05B83/40Locks for passenger or like doors for sliding do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57Operators with knobs or handles

Abstract

车辆用远程控制装置具备与车内操作把手的操作对应地转动的车内把手连结杆、与车外操作把手的操作对应地转动的车外把手连结杆、以及开关装置。开关装置具备:车内操作检测部,其对车内把手连结杆的转动进行检测;车外操作检测部,其对车外把手连结杆的转动进行检测;多个布线部件,它们分别具有连接于车内操作检测部或上述车外操作检测部的检测部连接端子以及外部连接端子;主体,其收纳车内操作检测部、车外操作检测部以及多个布线部件,并具有包围多个布线部件的全部的外部连接端子的连接器部;以及外壳,其覆盖主体。

Description

车辆用远程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技术涉及能够检测车内操作把手以及车外操作把手的操作的车辆用远程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此类车辆用远程控制装置,例如公知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装置。在该车辆用远程控制装置中,如图13所示,在将连接于车内操作把手的车内把手连结杆以及连接于车外操作把手的车外把手连结杆(均未图示)支承为自由转动的基板111的一侧面固定有单一的保护器115。在该保护器115安装有用于检测车内把手连结杆的转动的车内操作把手用开关112、113以及用于检测车外把手连结杆的转动的车外操作把手用开关114。
在将车内操作把手用开关112、113以及车外操作把手用开关114预先安装于保护器115之后,将保护器115固定于基板111。由此,能够统一将车内操作把手用开关112、113以及车外操作把手用开关114组装于基板111的一侧面。
另外,保护器115在固定于基板111的一侧面的状态下覆盖车内操作把手用开关112、113以及车外操作把手用开关114。因此,能够保护上述车内操作把手用开关112、113以及车外操作把手用开关114的侧面。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281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72645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将集合分别连接于车内操作把手用开关112、113以及车外操作把手用开关114的多个电线而构成为集合电线116从保护器115的外侧引出,并且并将用于与外部装置电连接的连接器117连接于引出的集合电线116的终端。因此,需要将集合电线116中的各电线的一方的终端与对应的开关112、113、114连接,并且还需要将集合电线116中的各电线的另一方的终端与设置于连接器117中的多个外部连接端子中所对应的部分连接。而且,因此,需要剥掉集合电线116中的各电线的终端的包覆层、进行焊接等,从而不得不增大制造工时。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尽管附加了检测车内操作把手的操作以及车外操作把手的操作的功能,但能够抑制制造工时的增大的车辆用远程控制装置。
能够解决上述课题的车辆用远程控制装置具备:基板,其构成为固定于车门;车内把手连结杆,其支承于上述基板,并构成为为了解除将上述车门保持在全闭状态的第一门锁装置或将上述车门保持在全开状态的第二门锁装置而与车内操作把手的操作对应地转动;车外把手连结杆,其支承于上述基板,并构成为为了解除上述第一门锁装置或上述第二门锁装置而与车外操作把手的操作对应地转动;以及开关装置,其支承于上述基板。上述开关装置具备:车内操作检测部,其对上述车内把手连结杆的转动进行检测;车外操作检测部,其对上述车外把手连结杆的转动进行检测;多个布线部件,它们分别具有电连接于上述车内操作检测部或上述车外操作检测部的检测部连接端子以及外部连接端子;主体,其收纳上述车内操作检测部、上述车外操作检测部以及上述多个布线部件,并具有包围上述多个布线部件的全部的上述外部连接端子的连接器部;以及外壳,其覆盖上述主体。
根据上述结构,对上述车内把手连结杆的转动进行检测的上述车内操作检测部、对上述车外把手连结杆的转动进行检测的上述车外操作检测部以及上述多个布线部件收纳于上述主体内,并且上述多个布线部件的全部的上述外部连接端子被上述连接器部包围。而且,上述主体被上述外壳覆盖。在该情况下,上述车内操作检测部或上述车外操作检测部电连接于对应的上述布线部件的上述检测部连接端子,从而电连接于被上述连接器部包围的对应的上述外部连接端子。因此,上述车内操作检测部以及上述车外操作检测部通过在上述连接器部安装适当的外部装置的连接器,从而在各自对应的上述外部连接端子能够实现与该外部装置的电连接。因此,例如不需要如现有例那样将电线的一方的终端与上述车内操作检测部或上述车外操作检测部连接同时将电线的另一方的终端与对应的外部连接端子连接的工序,从而能够减少制造工时。
另一方面,作为车辆用远程控制装置,例如公知有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装置。如图14所示,该车辆用远程控制装置具备连接于车内操作把手的车内把手连结杆101、连接于车内操作把手的全开锁定解除杆102、连接于车外操作把手的车外把手连结杆103、连接于释放促动器的动力连结杆104、以及全闭锁定解除杆105。上述车内把手连结杆101、全开锁定解除杆102、车外把手连结杆103、动力连结杆104以及全闭锁定解除杆105被支承轴106可自由转动地支承。
车内把手连结杆101能够连接于全闭锁定解除杆105。该全闭锁定解除杆105连接于前侧门锁装置以及后侧门锁装置。而且,例如若向第一方向(打开方向)操作车内操作把手、从而车内把手连结杆101伴随于此而转动,则全闭锁定解除杆105转动,从而解除将滑动门保持在全闭状态的前侧门锁装置以及后侧门锁装置。
全开锁定解除杆102连接于将滑动门保持在全开状态的全开门锁装置。而且,例如若向第二方向(关闭方向)操作车内操作把手、从而全开锁定解除杆102伴随于此而转动,则解除全开门锁装置。
车外把手连结杆103能够连接于全闭锁定解除杆105。另外,车外把手连结杆103经由动力连结杆104连接于全开锁定解除杆102。而且,例如若操作车外操作把手、从而车外把手连结杆103伴随于此而转动,则全闭锁定解除杆105转动,从而解除将滑动门保持在关闭状态的前侧门锁装置以及后侧门锁装置。或者,若操作车外操作把手、从而车外把手连结杆103伴随于此而转动,则全开锁定解除杆102经由动力连结杆104而转动,从而解除将滑动门保持在全开状态的全开门锁装置。
动力连结杆104分别连接于全闭锁定解除杆105以及全开锁定解除杆102。而且,若被释放促动器驱动的动力连结杆104转动,则全闭锁定解除杆105以及全开锁定解除杆102与动力连结杆104一体地转动。由此,解除将滑动门保持在全闭状态的前侧门锁装置以及后侧门锁装置,或解除将滑动门保持在全开状态的全开门锁装置。
另外,该车辆用远程控制装置具备伴随着车内把手连结杆101的转动而进行开/关动作的开关107和伴随着全开锁定解除杆102的转动而进行开/关动作的开关108。车辆具备能够电动开闭滑动门的电动门开闭装置(所谓的动力滑动门装置),上述开关107、108的检测信号提供给电动门开闭装置的驱动控制。
在这样的结构中,例如滑动门被前侧门锁装置以及后侧门锁装置保持在全闭状态时,向第一方向(打开方向)操作车内操作把手。此时,车内把手连结杆101转动,从而全闭锁定解除杆105转动,解除前侧门锁装置以及后侧门锁装置。由此,能够实现手动进行的滑动门的打开操作或通过电动门开闭装置电动进行的滑动门的打开动作。
另一方面,开关107因伴随着车内操作把手的该操作导致的车内把手连结杆101的转动而进行开/关动作。根据该开关107的检测信号,以维持前侧门锁装置以及后侧门锁装置的解除状态的方式驱动释放促动器。这是因为如下原因:电动门开闭装置将前侧门锁装置以及后侧门锁装置的解除状态作为动作条件之一,在电动门开闭装置将滑动门从全闭状态至为了进行打开动作而开始动作之前期间,即便释放车内操作把手的操作力,也能够更可靠地维持前侧门锁装置以及后侧门锁装置的解除状态。
另外,在滑动门被全开门锁装置保持在全开状态时,向第二方向(关闭方向)操作车内操作把手。此时,全开锁定解除杆102转动,从而解除全开门锁装置。由此,能够实现手动进行的滑动门的关闭操作或通过电动门开闭装置电动进行的滑动门的关闭动作。此外,开关108因伴随着车内操作把手的该操作导致的全开锁定解除杆102的转动而进行开/关动作。
并且,在滑动门被前侧门锁装置以及后侧门锁装置保持在全闭状态时,操作车外操作把手。此时,车外把手连结杆103转动,从而全闭锁定解除杆105转动,解除前侧门锁装置以及后侧门锁装置。由此,能够实现手动进行的滑动门的打开操作或通过电动门开闭装置电动进行的滑动门的打开动作。
另一方面,全开锁定解除杆102因伴随着车外操作把手的该操作导致的车外把手连结杆103的转动而经由动力连结杆104转动,从而开关108进行开/关动作。根据该开关108的检测信号,以维持前侧门锁装置以及后侧门锁装置的解除状态的方式驱动释放促动器。这是因为如下原因:电动门开闭装置将前侧门锁装置以及后侧门锁装置的解除状态作为动作条件之一,在电动门开闭装置将滑动门从全闭状态至为了进行打开动作而开始动作之前期间,即便释放车外操作把手的操作力,也能够更可靠地维持前侧门锁装置以及后侧门锁装置的解除状态。
另外,在滑动门被全开门锁装置保持在全开状态时,操作车外操作把手。此时,车外把手连结杆103转动,从而全开锁定解除杆102经由动力连结杆104而转动,解除全开门锁装置。由此,能够实现手动进行的滑动门的关闭操作或通过电动门开闭装置电动进行的滑动门的关闭动作。此外,开关108因伴随着车外操作把手的该操作导致的全开锁定解除杆102的转动而进行开/关动作。
并且,在滑动门被前侧门锁装置以及后侧门锁装置保持在全闭状态时,驱动释放促动器而不操作车内操作把手以及车外操作把手。此时,动力连结杆104转动,从而全闭锁定解除杆105转动,解除前侧门锁装置以及后侧门锁装置。此外,全开锁定解除杆102也因动力连结杆104的转动而转动,从而开关108伴随于此而进行开/关动作。
同样,滑动门被全开门锁装置保持在全开状态时,驱动释放促动器而不操作车内操作把手以及车外操作把手。此时,动力连结杆104转动,从而全开锁定解除杆102转动,解除全开门锁装置。当然开关108伴随着因动力连结杆104的转动而导致的全开锁定解除杆102的转动进行开/关动作。
在上述专利文献2中,全开锁定解除杆102因释放促动器的驱动而转动,从而开关108伴随于此而必然进行开/关动作。
这里,在由电动门开闭装置进行的滑动门的开闭动作中,作为使该动作中止等的操作,存在采用车内操作把手或车外操作把手的操作的情况。例如在由电动门开闭装置进行的滑动门的打开动作中,当向第二方向(关闭方向)操作车内操作把手时,中止滑动门的打开动作等。由此,能够应对需要滑动门的打开动作的中止等各种状况。
在该情况下,车内操作把手的操作的检测利用伴随着全开锁定解除杆102的转动而进行开/关动作的开关108。然而,全开锁定解除杆102在通过释放促动器的驱动来转动动力连结杆104时也转动,因此此时开关108也进行开/关动作。
因此,例如驱动释放促动器期间,需要不接收开关108的检测信号。换言之,即便为了中止滑动门的打开动作而操作车内操作把手,只要释放促动器在驱动中,就需要等待至该驱动结束。
因此,优选即便在驱动释放促动器中也能够对车内操作把手的操作或车外操作把手的操作进行检测。
因此,本公开的其他车辆用远程控制装置具备:车内把手连结杆,其构成为连接于车内操作把手,并构成为既能够为了解除将车门保持在全闭状态的第一门锁装置而与上述车内操作把手的打开操作对应地向第一方向转动,又能够为了解除将上述车门保持在打开状态的第二门锁装置而与上述车内操作把手的关闭操作对应地向与上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车外把手连结杆,其构成为连接于车外操作把手,并构成为为了解除上述第一门锁装置或上述第二门锁装置而与上述车外操作把手的操作对应且与上述车内把手连结杆相互独立地转动;动力连结杆,其构成为连接于释放促动器,并构成为为了解除上述第一门锁装置或上述第二门锁装置而通过上述释放促动器的驱动力与上述车内把手连结杆以及上述车外把手连结杆相互独立地转动;车内打开操作检测部,其对上述车内把手连结杆向上述第一方向的转动进行检测;车内关闭操作检测部,其对上述车内把手连结杆向上述第二方向的转动进行检测;以及车外操作检测部,其对上述车外把手连结杆的转动进行检测。
根据上述结构,若打开操作上述车内操作把手,则上述车内把手连结杆向第一方向转动。该向第一方向的转动即上述车内操作把手的打开操作通过上述车内打开操作检测部进行检测。此时,与上述车内把手连结杆独立的上述车外把手连结杆、上述动力连结杆不转动,上述车外操作检测部不进行检测动作。
另外,若关闭操作上述车内操作把手,则上述车内把手连结杆向第二方向转动。该向第二方向的转动即上述车内操作把手的关闭操作通过上述车内关闭操作检测部进行检测。此时,与上述车内把手连结杆独立的上述车外把手连结杆、上述动力连结杆不转动,上述车外操作检测部不进行检测动作。
并且,若操作车外操作把手,则上述车外把手连结杆转动。该转动即上述车外操作把手的操作通过上述车外操作检测部进行检测。此时,与上述车外把手连结杆独立的上述车内把手连结杆、上述动力连结杆不转动,上述车内打开操作检测部以及上述车内关闭操作检测部不进行检测动作。
另一方面,若驱动上述释放促动器,则上述动力连结杆转动。此时,与上述动力连结杆独立的上述车内把手连结杆、上述车外把手连结杆不转动,上述车内打开操作检测部、上述车内关闭操作检测部以及上述车外操作检测部均不进行检测动作。换言之,即便在驱动上述释放促动器中,也能够通过上述各操作检测部检测对应的操作把手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远程控制装置的车门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前侧门锁装置以及后侧门锁装置的简图。
图3是表示图1的远程控制装置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图3的远程控制装置的初始状态的主视图。
图5是表示在图3的远程控制装置中打开操作车内操作把手时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在图3的远程控制装置中关闭操作车内操作把手时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在图3的远程控制装置中操作车外操作把手时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8是表示在图3的远程控制装置中驱动释放促动器时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9(a)是图3的远程控制装置的外壳的后视图,图9(b)是图3的远程控制装置的主体的主视图。
图10是图3的远程控制装置的开关装置的等效电路图。
图11是表示图10的开关装置的组装状态的主视图。
图12是表示引线框的原材料的加工形态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现有形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表示另一现有形态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12对车辆用远程控制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下文中,将车辆前后方向简称为“前后方向”,将车辆上下方向简称为“上下方向”。
如图1所示,在车身1的侧部,经由适当的支承部件(省略图示)可沿前后方向移动地支承有作为车门的滑动门2。滑动门2伴随着向前后方向的移动而开闭形成于车身1的乘降用的开口部。
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近似弓形的车外操作把手3可以后端部为支点而摆动地连结在滑动门2的外表面前侧部。即,车外操作把手3以向车外露出的形态支承于滑动门2。当然,车外操作把手3也可以以前端部为支点而可摆动地连结于滑动门2,车外操作把手3的形状并不局限于近似弓形,例如也可以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形状。另一方面,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车内操作把手4在滑动门2的内表面前侧部可以中央部为支点而摆动地连结。
另外,在滑动门2的内部空间设置有分别连接于车外操作把手3以及车内操作把手4的远程控制装置5即远程控制器5。车内操作把手4以向车内露出的形态而经由远程控制器5支承于滑动门2。
并且,在滑动门2的内部空间,既设置有分别配置于前侧以及后侧的多个作为第一门锁装置的前侧门锁装置6以及后侧门锁装置7,又设置有配置于下侧的作为第二门锁装置的全开门锁装置8。前侧门锁装置6以及后侧门锁装置7与车身1卡合而使滑动门2保持在关闭状态(全闭状态或者半打开状态),全开门锁装置8与车身1卡合而使滑动门2保持在全开状态。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前侧门锁装置6以及后侧门锁装置7分别具备闩锁11以及磁极12,通过与固定于车身1的撞针13卡合而将滑动门2相对于车身1保持在关闭状态。即,关闭滑动门2时,闩锁11旋转而与撞针13卡合,同时,磁极12通过使闩锁11止转而将滑动门2保持在关闭状态。另外,前侧门锁装置6以及后侧门锁装置7分别在磁极12与远程控制器5连接。而且,若根据来自远程控制器5的动力使磁极12移动而解除闩锁11的止转状态,则该闩锁11被恢复弹簧(省略图示)施力而进行回归旋转,解除与撞针13的卡合状态,从而使滑动门2相对于车身1处于可打开的状态。
此外,全开门锁装置8也具有与上述相同的构造,根据来自远程控制器5的动力而动作,从而使滑动门2相对于车身1处于可关闭的状态。
车外操作把手3以及车内操作把手4分别能够经由远程控制器5连接于前侧门锁装置6、后侧门锁装置7以及全开门锁装置8。车外操作把手3或车内操作把手4经由远程控制器5将基于使用者的操作产生的动力(操作力)分别传递至前侧门锁装置6、后侧门锁装置7以及全开门锁装置8,从而能够以上述形态使滑动门2处于可打开的状态或可关闭的状态。
另外,在滑动门2的内部空间设置有释放促动器16。该释放促动器16连接于远程控制器5,从而能够经由该远程控制器5连接于前侧门锁装置6、后侧门锁装置7以及全开门锁装置8。释放促动器16经由远程控制器5将自身的动力(驱动力)分别传递至前侧门锁装置6、后侧门锁装置7以及全开门锁装置8,从而能够以上述形态使滑动门2处于可打开的状态或可关闭的状态。
并且,在远程控制器5支承有锁定促动器17。该锁定促动器17是用于切换滑动门2的上锁状态以及解锁状态的部件。此外,在滑动门2处于上锁状态下,例如即便操作车外操作把手3,远程控制器5也不会将该操作力传递至前侧门锁装置6以及后侧门锁装置7,从而滑动门2不会处于可打开的状态。另一方面,在滑动门2处于解锁状态下,例如若操作车外操作把手3,则远程控制器5将该操作力传递至前侧门锁装置6以及后侧门锁装置7,从而滑动门2处于可打开的状态。
此外,在车辆设置有能够通过电动来开闭滑动门2的电动门开闭装置(所谓的动力滑动门装置)9。
接下来,进一步对远程控制器5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远程控制器5例如具备由金属板构成的基板31、打开杆32、全闭锁定解除杆33、车内把手连结杆34、动力连结杆35、车外把手连结杆36、全开锁定解除杆37、锁定杆38、童锁操作部39以及上述锁定促动器17。打开杆32、全闭锁定解除杆33、车内把手连结杆34、动力连结杆35、车外把手连结杆36以及全开锁定解除杆37按照该顺序从接近基板31的一侧开始重叠,并被从该基板31立起的共用的主支承轴41可转动地支承。锁定杆38在主支承轴41的靠图3的右下侧被与该主支承轴41平行地从基板31立起的副支承轴42可转动地支承。
上述车内操作把手4设置在基板31中与配置有打开杆32等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图3的纸面背侧)的面。车内操作把手4被扭力螺旋弹簧20朝向图3所示的原点位置施力而保持于该原点位置。而且,车内操作把手4能够进行从原点位置向滑动门2的开方向侧(图3的左侧)倾斜的打开操作,以及从原点位置向滑动门2的闭方向侧(图3的右侧)倾斜的关闭操作。
另外,在基板31,在车内操作把手4的下方设置有室内锁定操作部18。该室内锁定操作部18向滑动门2的车内侧露出。室内锁定操作部18能够向滑动门2的开闭方向即前后方向(图3的左右方)移动操作,从而切换滑动门2的上锁状态以及解锁状态。
如图4所示,全开锁定解除杆37具有向以主支承轴41为中心且相互大致相反的径方向伸出的一对杆突片37a、37b。第一杆突片37a大致成形为S字形状,并在其前端部经由线缆C1连结于全开门锁装置8(磁极12)。
第二杆突片37b大致呈L字形状,具有从主支承轴41沿径方向延伸的径方向延伸突出部、以及从该径方向延伸突出部向与以主支承轴41为中心的第一转动方向(图4的顺时针方向)相反的第二转动方向(图4的逆时针方向)延伸突出的圆弧部。而且,在远离主支承轴41的第二杆突片37b的前端形成有朝向车外把手连结杆36(图4的纸面背侧)垂直地翘起的联动抵接片37d。
另外,在第二杆突片37b的上述圆弧部贯通形成有以主支承轴41为中心的近似圆弧状的长孔37c,在该长孔37c内可滑动地支承有滑动衬套51。在图3以及图4所示的全开锁定解除杆37的原点位置中,滑动衬套51配置于远离车内操作把手4的长孔37c的末端。
如图3所示,从车内操作把手4延伸的棒状的连杆52的末端固定于该滑动衬套51。因此,若关闭操作车内操作把手4(使车内操作把手4向图3的右方倾斜),则全开锁定解除杆37被连杆52推动而绕主支承轴41向第一转动方向(图3以及图4的顺时针方向)转动。于是,连结于第一杆突片37a的线缆C1被朝向远程控制器5拉动,从而解除全开门锁装置8(磁极12对闩锁11的转动限制)。
另外,若打开操作车内操作把手4,则连杆52被朝向车内操作把手4拉动,但滑动衬套51在长孔37c内移动,因此全开锁定解除杆37停留在图3以及图4所示的原点位置。此外,全开锁定解除杆37被连结基板31与第一杆突片37a的扭力螺旋弹簧21向第二转动方向施力。
如图4所示,车内把手连结杆34既具有大致沿着第一杆突片37a且向以主支承轴41为中心的径方向伸出的第一杆突片34a,又具有向与该第一杆突片34a不同的径方向(图4的左上方)伸出的第二杆突片34b。而且,在远离主支承轴41的第一杆突片34a的前端部,如图3所示,从车内操作把手4开始延伸的棒状的连杆53的末端被固定在连杆52的上方。
因此,若打开操作车内操作把手4(使车内操作把手4向图3的左方倾斜),则车内把手连结杆34被连杆53拉动而绕主支承轴41向第一转动方向(图3以及图4的顺时针方向)转动。相反地,若关闭操作车内操作把手4(使车内操作把手4向图3的右方倾斜),则车内把手连结杆34被连杆53推动而绕主支承轴41向第二转动方向(图3以及图4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另外,车内把手连结杆34通过将车内操作把手4保持在原点位置而保持于图3以及图4所示的原点位置,或通过车内操作把手4恢复至原点位置而恢复至该原点位置。
此外,如图4所示,第二杆突片34b在远离主支承轴41的前端部形成相互分开的开侧开关按下突片34c以及闭侧开关按下突片34d。
打开杆32经由绕主支承轴41卷绕的扭力螺旋弹簧22而连结于主支承轴41,从而被扭力螺旋弹簧22向第二转动方向施力。该打开杆32具有向以主支承轴41为中心且相互不同的径方向(图4的下方以及右上方)伸出的一对杆突片32a、32b。第一杆突片32a以与全闭锁定解除杆33重叠的方式配置,并在以主支承轴41为中心的径方向的中间部向第二转动方向(图4的逆时针方向)延伸突出,整体大致呈L字形状。
第一杆突片32a贯通形成有与其外形配合且大致呈L字形状的长孔32c。即、长孔32c包括沿以主支承轴41为中心的径方向延伸的卡合孔32d、以及从接近主支承轴41的该卡合孔32d的前端向第二转动方向(图4的逆时针方向)延伸的非卡合孔32e。
从第一杆突片32a的朝向第二转动方向的侧缘部向车外把手连结杆36(图4的纸面近前侧)垂直地翘起有联动抵接片32f。另外,从第一杆突片32a的朝向第一转动方向的侧缘部向全闭锁定解除杆33(图4的纸面近前侧)垂直地翘起有联动抵接片32h。
第二杆突片32b相对于车内把手连结杆34(第一杆突片34a)配置于第一转动方向的先行侧。而且,在第二杆突片32b贯通形成有沿以主支承轴41为中心的径方向延伸的童锁长孔32g。在该童锁长孔32g插通并支承有童锁销54。该童锁销54能够边被沿童锁长孔32g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一对侧边引导边在该童锁长孔32g内往复移动。
如图3所示,从滑动门2的外部对童锁销54的移动操作通过童锁操作部39来进行。即、童锁操作部39可转动地支承于基板31,远离该转动中心的一端部从滑动门2的端面露出,并且远离转动中心的另一端部连结于童锁销54。童锁销54因童锁操作部39的转动操作而在远离主支承轴41的童锁位置(省略图示)与图3所示的靠近主支承轴41的童锁解锁位置之间移动。
当童锁销54位于童锁解锁位置时,该童锁销54位于车内把手连结杆34(第一杆突片34a)的转动区域内。因此,在车内把手连结杆34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打开杆32和车内把手连结杆34一体地与童锁销54一起转动。即、能够将车内操作把手4的打开操作产生的动力从车内把手连结杆34传递至打开杆32。
与此相对地,当童锁销54位于童锁位置时,该童锁销54位于车内把手连结杆34(第一杆突片34a)的转动区域外。因此,车内把手连结杆34与打开杆32被分开为无法联动。即、无法将车内操作把手4的打开操作产生的动力从车内把手连结杆34传递至打开杆32。
图4所示,全闭锁定解除杆33具有向以主支承轴41为中心且相互大致相反的径方向伸出的一对杆突片33a、33b。在向与车内把手连结杆34(第一杆突片34a)相同的一侧突出的第一杆突片33a的前端部分别经由线缆C2、C3连结有前侧门锁装置6以及后侧门锁装置7(磁极12)。
在与打开杆32的第一杆突片32a重叠的第二杆突片33b贯通形成有沿以主支承轴41为中心的径方向延伸的大致呈I字形的长孔33c。该长孔33c在全闭锁定解除杆33以及打开杆32均位于图4所示的原点位置时,能够与长孔32c的卡合孔32d重叠。而且,在长孔33c、32c插通有共用的连结销55。该连结销55能够边被沿长孔33c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一对侧边引导边在该长孔33c内往复移动。
全闭锁定解除杆33在第二杆突片33b的朝向第一转动方向的侧缘部能够与打开杆32的上述联动抵接片32h抵接。因此,全闭锁定解除杆33经由打开杆32接受扭力螺旋弹簧22的作用力,从而被向第二转动方向施力。而且,通常,第一杆突片33a的前端部所具备的限位器部33d与基板31抵接,从而全闭锁定解除杆33以及打开杆32均定位于图4所示的原点位置。
如图3所示,锁定杆38具有从副支承轴42朝向室内锁定操作部18延伸的第一杆突片38a、以及从副支承轴42朝向连结销55延伸的第二杆突片38b。在第一杆突片38a的前端形成有卡合槽38c,该卡合槽38c朝向外侧张开并大致呈U字形,在第二杆突片38b贯通形成有大致呈圆弧状的长孔38d。长孔38d能够与长孔32c、33c重叠,并供上述连结销55可移动地插通。
而且,当锁定杆38位于将连结销55配置于长孔32c的卡合孔32d的转动位置(以下,也称为“解锁位置”)时,在打开杆32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能够实现被连结销55推动的全闭锁定解除杆33的一体转动。即、能够实现从打开杆32向全闭锁定解除杆33的动力传递。此时,锁定杆38的长孔38d沿以主支承轴41为中心的周向延伸,从而连结销55等的转动不会被该长孔38d阻碍。
另一方面,当锁定杆38位于将连结销55配置于长孔32c的非卡合孔32e的转动位置(以下,也称为“锁定位置”)时,即便打开杆32以主支承轴41为中心而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连结销55也是在非卡合孔32e相对地空走,从而全闭锁定解除杆33不会转动。即,打开杆32的动力无法传递至全闭锁定解除杆33,从而该全闭锁定解除杆33停留在图4所示的原点位置。
如图3所示,在解锁位置以及锁定位置间对锁定杆38的转动操作通过上述锁定促动器17或上述室内锁定操作部18进行。
对锁定促动器17而言,作为主要部位而具备根据远程操作(远程控制钥匙或车内的中央门锁按钮的操作)来动作的电动马达,还具有连结于锁定杆38(第一杆突片38a)的卡合槽38c的输出杆19。对输出杆19而言,在位于图3所示的转动位置时,将锁定杆38配置于解锁位置,并且在位于从图3所示的转动位置向第二转动方向转动而到达的规定的转动位置时,将锁定杆38配置于锁定位置。
另一方面,室内锁定操作部18经由输出杆19连结于锁定杆38。对室内锁定操作部18而言,当位于图3所示的解锁状态位置时,经由输出杆19将锁定杆38配置于解锁位置,并且当位于从图3所示的解锁状态位置向图示左侧移动后的上锁状态位置时,将锁定杆38配置于锁定位置。
即、通过驱动锁定促动器17或移动操作(上解锁操作)室内锁定操作部18来经由输出杆19使锁定杆38绕副支承轴42转动,从而使锁定杆38向解锁位置或锁定位置移动。
车外把手连结杆36具有大致沿着打开杆32(第一杆突片32a)以及动力连结杆35且沿以主支承轴41为中心的径方向伸出的近似弓形的第一杆突片36a,并且具有沿与该第一杆突片36a不同的径方向(图4的左下方)伸出的第二杆突片36b。而且,远离主支承轴41的第一杆突片36a的前端部经由线缆C4连结于车外操作把手3。
另外,从第一杆突片36a的朝向第二转动方向的侧缘部向上述打开杆32(图4的纸面背侧)垂直地翘起有联动抵接片36c。该联动抵接片36c在车外把手连结杆36的第一转动方向(图4的顺时针方向)上与上述联动抵接片32f对置地配置。
并且,从第一杆突片36a的朝向第一转动方向的侧缘部向全开锁定解除杆37(图4的纸面近前侧)垂直地翘起有联动抵接片36d。该联动抵接片36d在车外把手连结杆36的第一转动方向(图4的顺时针方向)上与上述联动抵接片37d对置地配置。
车外把手连结杆36在联动抵接片36d能够与全开锁定解除杆37的联动抵接片37d抵接。因此,车外把手连结杆36经由全开锁定解除杆37接受扭力螺旋弹簧21的作用力,从而被向第二转动方向施力。而且,通常,第一杆突片36a的前端部所具备的限位器部36f与基板31抵接,从而车外把手连结杆36定位于图4所示的原点位置。另外,全开锁定解除杆37经由与基板31抵接的车外把手连结杆36定位于图4所示的原点位置。
而且,若操作车外操作把手3,则车外把手连结杆36被线缆C4拉动而绕主支承轴41从原点位置向第一转动方向(图4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此时,被联动抵接片36c按压联动抵接片32f的打开杆32以及被联动抵接片36d按压联动抵接片37d的全开锁定解除杆37一体地绕主支承轴41向第一转动方向(图4的顺时针方向)转动。
因此,当操作车外操作把手3时,若锁定杆38位于解锁位置,则全闭锁定解除杆33经由车外把手连结杆36、打开杆32以及连结销55而一体地绕主支承轴41从原点位置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于是,连结于全闭锁定解除杆33的第一杆突片33a的线缆C2、C3被朝向远程控制器5拉动,从而解除前侧门锁装置6以及后侧门锁装置7(磁极12对闩锁11的转动限制)。即,车外操作把手3的操作力经由车外把手连结杆36、打开杆32以及连结销55传递至全闭锁定解除杆33,从而解除前侧门锁装置6以及后侧门锁装置7。
或者,当操作车外操作把手3时,无论锁定杆38的位置(解锁位置、锁定位置)如何,全开锁定解除杆37都经由车外把手连结杆36一体地绕主支承轴41从原点位置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于是,连结于全开锁定解除杆37的第一杆突片37a的线缆C1被朝向远程控制器5拉动,从而解除全开门锁装置8(磁极12对闩锁11的转动限制)。即,车外操作把手3的操作力经由车外把手连结杆36传递至全开锁定解除杆37,从而解除全开门锁装置8。
如图4所示,第二杆突片36b在远离主支承轴41的前端形成有近似L字形的开关按下突片36e。
动力连结杆35具有大致沿着打开杆32(第一杆突片32a)以及车外把手连结杆36(第一杆突片36a)且沿以主支承轴41为中心的径方向伸出的近似槌状的杆突片35a。而且,在远离主支承轴41的杆突片35a的前端部贯通形成有沿以该主支承轴41为中心的周向延伸的近似圆弧状的长孔35b,在该长孔35b内可滑动地支承有滑动衬套56。该滑动衬套56经由线缆C5连结于上述释放促动器16。该释放促动器16具备根据远程操作(远程控制钥匙或车内的门开闭按钮的操作)来动作的电动马达作为主要部位。
另外,从杆突片35a的朝向第一转动方向的侧缘部突出形成有联动抵接片35c。该联动抵接片35c在动力连结杆35的第一转动方向(图4的顺时针方向)上与锁定杆38位于解锁位置时的连结销55对置地配置。
并且,动力连结杆35具备大致沿着全开锁定解除杆37(第一杆突片37a)且沿以主支承轴41为中心的径方向伸出的近似舌片状的杆突片35e。从该杆突片35e的朝向第二转动方向的侧缘部向全开锁定解除杆37(图4的纸面近前侧)垂直地翘起有联动抵接片35f。该联动抵接片35f在动力连结杆35的第一转动方向(图4的顺时针方向)上与全开锁定解除杆37(第一杆突片37a)的侧缘部对置地配置。
这里,动力连结杆35在联动抵接片35f能够与全开锁定解除杆37的侧缘部抵接。因此,动力连结杆35经由全开锁定解除杆37接受扭力螺旋弹簧21的作用力,从而被向第二转动方向施力。而且,通常,杆突片35a的前端部所具备的限位器部35d与基板31抵接,从而动力连结杆35定位于图4所示的原点位置。另外,对动力连结杆35向第二转动方向施力的全开锁定解除杆37经由与基板31抵接的动力连结杆35而定位于图4所示的原点位置。
因此,若驱动释放促动器16,从而使线缆C5被该驱动力朝向释放促动器16拉动,则动力连结杆35以远离车内把手连结杆34以及车外把手连结杆36的状态绕主支承轴41从原点位置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此时,若锁定杆38位于解锁位置,则联动抵接片35c推动连结销55,从而全闭锁定解除杆33(以及打开杆32)经由该连结销55一体地绕主支承轴41从原点位置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于是,连结于全闭锁定解除杆33的第一杆突片33a的线缆C2、C3被朝向远程控制器5拉动,从而解除前侧门锁装置6以及后侧门锁装置7(磁极12对闩锁11的转动限制)。
同时,动力连结杆35的联动抵接片35f推动全开锁定解除杆37,从而该全开锁定解除杆37与动力连结杆35一体地绕主支承轴41从原点位置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于是,连结于全开锁定解除杆37的第一杆突片37a的线缆C1被朝向远程控制器5拉动,从而解除全开门锁装置8(磁极12对闩锁11的转动限制)。
此外,若锁定杆38位于锁定位置,则即便驱动释放促动器16,联动抵接片35c也不会按压连结销55,因此全闭锁定解除杆33(以及打开杆32)当然保持在原点位置。
如图4所示,在基板31,以与位于原点位置的车内把手连结杆34的开侧开关按下突片34c和闭侧开关按下突片34d、以及车外把手连结杆36的开关按下突片36e的配置配合的方式设置有开关装置60。该开关装置60具备构成其筐体的例如由树脂材料构成的壳体61、收纳于该壳体61内的车外操作把手用开关62以及车内操作把手用开关63。
作为车内操作检测部而发挥功能的车内操作把手用开关63例如是瞬时式的双掷开关,位于中立位置的开关杆63a配置在位于原点位置的车内把手连结杆34的开侧开关按下突片34c以及闭侧开关按下突片34d之间的中央部。即,开关杆63a既位于车内把手连结杆34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的开侧开关按下突片34c的转动区域内,又位于车内把手连结杆34向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时的闭侧开关按下突片34d的转动区域内。
因此,如从图4所示的状态向图5所示的状态的变化所示,若车内把手连结杆34伴随着车内操作把手4的打开操作而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则开关杆63a被开侧开关按下突片34c推动而从中立位置向一方向倾斜。此时,车内操作把手用开关63从断开状态切换为第一接通状态。
即、车内操作把手用开关63直接检测车内操作把手4的打开操作。进一步详细地说,车内操作把手用开关63检测使用者的如下意思,即在由电动门开闭装置9进行的滑动门2的关闭动作中中止该动作的意思。即、在由电动门开闭装置9进行的滑动门2的关闭动作中,在由车内操作把手用开关63检测到车内操作把手4的打开操作的情况下,构成为中止由电动门开闭装置9进行的滑动门2的关闭动作。
但是,在滑动门2处于全闭状态下,在伴随着车内操作把手4的打开操作而手动完成了前侧门锁装置6以及后侧门锁装置7的解除的情况下,可以构成为通过电动门开闭装置9对滑动门2实施打开动作,也可以构成为手动对滑动门2实施打开操作。
另一方面,如从图4所示的状态向图6所示的状态的变化所示,若车内把手连结杆34伴随着车内操作把手4的关闭操作而向第二转动方向转动,则开关杆63a被闭侧开关按下突片34d推动而从中立位置向相反方向倾斜。此时,车内操作把手用开关63从断开状态切换为第二接通状态。
即,车内操作把手用开关63直接检测车内操作把手4的关闭操作。进一步详细地说,车内操作把手用开关63检测使用者的如下意思,即在由电动门开闭装置9进行的滑动门2的打开动作中中止该动作的意思。即、在由电动门开闭装置9进行的滑动门2的打开动作中,在由车内操作把手用开关63检测到车内操作把手4的关闭操作的情况下,构成为中止由电动门开闭装置9进行的滑动门2的打开动作。
但是,在滑动门2处于全开状态下,在全开门锁装置8的解除伴随着车内操作把手4的关闭操作而手动完成的情况下,可以构成为由电动门开闭装置9对滑动门2实施关闭动作,也可以构成为手动对滑动门2实施关闭操作。
如图4所示,作为车外操作检测部而发挥功能的车外操作把手用开关62例如是瞬时式的单掷开关,位于中立位置的开关杆62a处在位于原点位置的车外把手连结杆36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的开关按下突片36e的转动区域内。因此,如从图4所示的状态向图7所示的状态的变化所示,若车外把手连结杆36伴随着车外操作把手3的操作而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则开关杆62a被开关按下突片36e推动而倾斜移动。此时,车外操作把手用开关62从断开状态切换为接通状态。
即,车外操作把手用开关62直接检测车外操作把手3的操作。进一步详细地说,车外操作把手用开关62检测使用者的如下意思,即在由电动门开闭装置9进行的滑动门2的打开动作或关闭动作中中止该动作的意思。即、在由电动门开闭装置9进行的滑动门2的打开动作或关闭动作中,在由车外操作把手用开关62检测到车外操作把手3的操作的情况下,构成为中止由电动门开闭装置9进行的滑动门2的开闭动作。
但是,在滑动门2处于全闭状态下,在前侧门锁装置6以及后侧门锁装置7的解除伴随着车外操作把手3的操作而手动完成的情况下,构成为通过电动门开闭装置9对滑动门2实施打开动作,也可以构成为手动对滑动门2实施打开操作。或者,在滑动门2处于全开状态下,在全开门锁装置8的解除伴随着车外操作把手3的操作而手动完成的情况下,可以构成为通过电动门开闭装置9对滑动门2实施关闭动作,也可以构成为手动对滑动门2实施关闭操作。
此外,如上所述,在为了解除前侧门锁装置6以及后侧门锁装置7或全开门锁装置8而驱动释放促动器16时,如从图4所示的状态向图8所示的状态的变化所示,动力连结杆35以远离车内把手连结杆34以及车外把手连结杆36的状态绕主支承轴41从原点位置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因此,车外操作把手用开关62以及车内操作把手用开关63不会因动力连结杆35的转动而动作,从而上述车外操作把手用开关62以及车内操作把手用开关63保持在断开状态。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车外操作把手用开关62变为接通状态,从而检测车外操作把手3的操作,车内操作把手用开关63变为第一接通状态,从而检测车内操作把手4的打开操作,车内操作把手用开关63变为第二接通状态,从而检测车内操作把手4的关闭操作。另外,即便动力连结杆35被释放促动器16驱动而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车外操作把手用开关62以及车内操作把手用开关63也保持在断开状态。因此,即便在驱动释放促动器16中,也能够通过车外操作把手用开关62以及车内操作把手用开关63检测车外操作把手3的操作以及车内操作把手4的开闭操作。由此,例如即便在驱动释放促动器16中,也能够通过车外操作把手3的操作以及车内操作把手4的开闭操作实现对由电动门开闭装置9进行的滑动门2的开闭动作的中止。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此外,在下文中,使童锁销54位于童锁解锁位置,使锁定杆38位于解锁位置。构成为锁定杆38的位置(解锁位置或者锁定位置)通过适当的位置开关进行检测。
首先,在滑动门2处于全闭状态下,若打开操作车内操作把手4,则如从图4所示的状态向图5所示的状态的变化所示,被连杆53拉动的车内把手连结杆34绕主支承轴41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而推动童锁销54,从而打开杆32与车内把手连结杆34一体地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打开杆32的转动经由连结销55传递至全闭锁定解除杆33,从而全闭锁定解除杆33与打开杆32一体地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由此,线缆C2、C3被朝向远程控制器5拉动,从而解除前侧门锁装置6以及后侧门锁装置7。而且,滑动门2处于可打开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滑动门2处于全开状态下,若关闭操作车内操作把手4,则如从图4所示的状态向图6所示的状态的变化所示,被连杆52推动的全开锁定解除杆37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由此,线缆C1被朝向远程控制器5拉动,从而解除全开门锁装置8。而且,滑动门2处于可关闭的状态。
另外,在滑动门2处于全闭状态或全开状态下,若操作车外操作把手3,则如从图4所示的状态向图7所示的状态的变化所示,线缆C4被朝向远程控制器5拉动,从而车外把手连结杆36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此时,联动抵接片36c推动打开杆32的联动抵接片32f,从而打开杆32与车外把手连结杆36一体地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打开杆32的转动经由连结销55传递至全闭锁定解除杆33,从而全闭锁定解除杆33与打开杆32一体地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由此,线缆C2、C3被朝向远程控制器5拉动,若滑动门2处于全闭状态,则解除前侧门锁装置6以及后侧门锁装置7。而且,滑动门2处于可打开的状态。
同时,联动抵接片36d推动全开锁定解除杆37的联动抵接片37d,从而全开锁定解除杆37一体地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由此,线缆C1被朝向远程控制器5拉动,若滑动门2处于全开状态,则解除全开门锁装置8。而且,滑动门2处于可关闭的状态。
并且,在滑动门2处于全闭状态或全开状态下,若通过远程操作(远程控制钥匙或车内的门开闭按钮的操作)驱动释放促动器16而不一同操作车外操作把手3以及车内操作把手4,则如从图4所示的状态向图8所示的状态的变化所示,线缆C5被朝向释放促动器16拉动,从而动力连结杆35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此时,联动抵接片35c推动连结销55,从而全闭锁定解除杆33(以及打开杆32)经由该连结销55与动力连结杆35一体地绕主支承轴41从原点位置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由此,线缆C2、C3被朝向远程控制器5拉动,若滑动门2处于全闭状态,则解除前侧门锁装置6以及后侧门锁装置7。而且,滑动门2处于可打开的状态。
同时,联动抵接片35f推动全开锁定解除杆37,从而该全开锁定解除杆37一体地绕主支承轴41从原点位置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由此,线缆C1被朝向远程控制器5拉动,若滑动门2处于全开状态,则解除全开门锁装置8。而且,滑动门2处于可关闭的状态。
接下来,对开关装置60进行说明。
如图9(a)以及图9(b)所示,开关装置60的壳体61例如为由树脂材料构成的近似箱形的主体64以及外壳65的两部分构造。如图9(b)所示,主体64具有布线收纳部64a、配置于该布线收纳部64a的右下侧的第一开关收纳部64b、配置于布线收纳部64a的右侧的第二开关收纳部64c以及配置于布线收纳部64a的下侧的连接器部64d。上述布线收纳部64a、第一以及第二开关收纳部64b、64c、连接器部64d相互连通。而且,主体64在除连接器部64d的前端部之外的大致整体与底壁大致正交的方向(与纸面正交的近前方向)上开放。
在布线收纳部64a形成有从其内底面朝向外侧(与纸面正交的背侧)凹设的多个(3个)近似四边形的凹部64e。另外,在布线收纳部64a既形成有从内底面向内侧(与纸面正交的近前侧)隆起的多个(2个)近似销状的定位突起部64f,又形成有与连接器部64d邻接且从内底面向内侧隆起的多个(4个)近似台状的引导突起部64g。
如结合图11所示,在第一开关收纳部64b沿其右侧以及下侧的缘部形成有近似L字形的开关台座部64h,并且在与连接器部64d邻接的部位形成有近似舌片状的开关台座部64i。第一开关收纳部64b在开关台座部64h的右侧的部位向右方开口而形成第一开关杆导出部64j。在开关台座部64i形成有向内侧(与纸面正交的近前侧)隆起的近似销状的开关定位突起部64k。
第二开关收纳部64c在其右侧的部位向右方开口而形成第二开关杆导出部64m。在第二开关收纳部64c形成有以横过第二开关杆导出部64m的方式延伸的近似I字形的开关台座部64n,并且在与布线收纳部64a邻接的部位形成有近似舌片状的开关台座部64p。在该开关台座部64p形成有向内侧(与纸面正交的近前侧)隆起的近似销状的开关定位突起部64q。
与布线收纳部64a等的内底面相比,连接器部64d整体上向外侧(与纸面正交的背侧)凹。该连接器部64d具有与电连接于开关装置60的外部装置的连接器(省略图示)的外形对应的内壁面,其前端部成型为大致沿图示下方开口的近似方筒状。
如图9(b)所示,在主体64内布设有多个作为布线部件的由金属板构成的引线框66、67、68、69。上述引线框66、67、68、69以在主体64的内底面(一平面)上扩展的方式配置。
引线框66大致沿第一开关收纳部64b以及连接器部64d所构成的角部延伸,在被连接器部64d和与其对置的引导突起部64g夹着的状态下载置以及定位于主体64的内底面。
在从与车外操作把手用开关62对应的位置延伸的引线框66的端部,以朝向主体64的开放侧(与纸面正交的近前侧)垂直地翘起的方式形成有电连接于车外操作把手用开关62的端子的开关连接端子66a。另外,在连接器部64d内延伸的引线框66的部分形成沿连接器引导方向延伸的外部连接端子66b。该外部连接端子66b在连接器部64d配置于最接近第一开关收纳部64b的位置。
在图9(b)中,引线框67大致沿主体64的左侧的缘部延伸,其较长方向中间部被定位突起部64f插通。引线框67在被连接器部64d和与其对置的引导突起部64g夹着的状态下载置以及定位于主体64的内底面。
在从与车内操作把手用开关63对应的位置延伸的引线框67的端部,以朝向主体64的开放侧(与纸面正交的近前侧)垂直地翘起的方式形成有电连接于车内操作把手用开关63的端子的开关连接端子67a。另外,在连接器部64d内延伸的引线框67的部分形成沿连接器引导方向延伸的外部连接端子67b。该外部连接端子67b在连接器部64d配置于最远离第一开关收纳部64b的位置。
引线框68与引线框67邻接配置,具有被配置于两引线框67、68之间的一对引导突起部64g夹着的近似爪状的定位片68d。引线框68在定位片68d被上述两引导突起部64g夹着的状态下载置以及定位于主体64的内底面。
在从与车内操作把手用开关63对应的位置延伸的引线框68的端部,以朝向主体64的开放侧(与纸面正交的近前侧)垂直地翘起的方式形成有电连接于车内操作把手用开关63的端子的开关连接端子68a。另外,在连接器部64d内延伸的引线框68的部分形成沿连接器引导方向延伸的外部连接端子68b。该外部连接端子68b在连接器部64d配置于外部连接端子67b的附近。
引线框69分为三部分,在图9(b)中,具有大致沿主体64的右侧的缘部延伸的部分和从该部分的较长方向中间部分支而在引线框66、68间延伸的部分。在作为引线框69的分支位置的中间部插通有定位突起部64f。引线框69在被一对引导突起部64g夹着的状态下载置以及定位于主体64的内底面。
在从与车外操作把手用开关62对应的位置延伸的引线框69的端部,以朝向主体64的开放侧(与纸面正交的近前侧)垂直地翘起的方式形成有电连接于车外操作把手用开关62的端子的开关连接端子69a。另外,在与车内操作把手用开关63对应的位置延伸的引线框69的端部,以朝向主体64的开放侧(与纸面正交的近前侧)垂直地翘起的方式形成有电连接于车内操作把手用开关63的端子的开关连接端子69b。并且,在连接器部64d内延伸的引线框69的部分形成沿连接器引导方向延伸的外部连接端子69c。该外部连接端子69c在连接器部64d配置于两外部连接端子66b、68b间。
上述多个凹部64e配置于彼此相邻的引线框66~69间。
车外操作把手用开关62在被开关定位突起部64k插通的状态下载置以及定位于主体64的开关台座部64h、64i。车外操作把手用开关62通过上述开关连接端子66a、69a而电连接于引线框66、69。另外,从第一开关杆导出部64j导出上述开关杆62a。
同样,车内操作把手用开关63在被开关定位突起部64q插通的状态下载置以及定位于主体64的开关台座部64n、64p。车内操作把手用开关63通过上述开关连接端子67a、68a、69b而分别电连接于引线框67、68、69。另外,从第二开关杆导出部64m导出上述开关杆63a。
车外操作把手用开关62以及车内操作把手用开关63共用的引线框69的外部连接端子69c作为接地端子而发挥功能。
如图9(a)所示,外壳65大致配合主体64的外形而成型,并嵌合于该主体64,从而与主体64配合来保持车外操作把手用开关62、车内操作把手用开关63以及引线框66~69。
即,外壳65具有布线收纳部65a、配置于该布线收纳部65a的左下侧的第一开关收纳部65b、配置于布线收纳部65a的左侧的第二开关收纳部65c、以及配置于布线收纳部65a的下侧的连接器罩部65d。上述布线收纳部65a、第一以及第二开关收纳部65b、65c相互连通。而且,外壳65在与底壁正交的方向(与纸面正交的近前方向)上整体开放。
在布线收纳部65a形成有从与连接器罩部65d邻接的内底面向内侧(与纸面正交的近前侧)隆起的台部65e。并设于台部65e上的多个(4个)近似L字形的保持突起部65f从台部65e突出。而且,在各保持突起部65f上突出地设置有多个近似半球状的压接部65g。上述保持突起部65f以与配置于主体64的内底面的引线框66~69的外部连接端子66b、67b、68b、69c的根部66c、67c、68c、69d对应的方式配置。
外壳65嵌合于主体64时,各保持突起部65f的压接部65g与对应的外部连接端子66b、67b、68b、69c的根部66c、67c、68c、69d压接,并在其与主体64的内底面之间坚固地夹持根部66c、67c、68c、69d。
如图9(a)所示,在第一开关收纳部65b既沿其左侧的缘部形成有近似I字形的开关台座部65h,又在与连接器罩部65d邻接的部位形成有近似舌片状的开关台座部65i。第一开关收纳部65b在开关台座部65h向左方开口而形成第一开关杆导出部65j。当外壳65嵌合于主体64时,开关台座部65h、65i通过在主体64所对置的开关台座部64h、64i之间夹着车外操作把手用开关62来保持该车外操作把手用开关62。此时,外壳65的第一开关杆导出部65j与主体64的第一开关杆导出部64j形成允许向外部导出车外操作把手用开关62的开关杆62a的开口。
第二开关收纳部65c在其左侧的部位向左方开口而形成第二开关杆导出部65k。在第二开关收纳部65c既形成有以横过第二开关杆导出部65k的方式延伸的近似I字形的开关台座部65m,又在与布线收纳部65a邻接的部位形成有近似舌片状的开关台座部65n。当外壳65嵌合于主体64时,开关台座部65m、65n通过在主体64所对置的开关台座部64n、64p之间夹着车内操作把手用开关63来保持该车内操作把手用开关63。此时,外壳65的第二开关杆导出部65k与主体64的第二开关杆导出部64m形成允许向外部导出车内操作把手用开关63的开关杆63a的开口。
连接器罩部65d是大致沿主体64(连接器部64d)的底壁扩展的近似平板状,在外壳65嵌合于主体64时,覆盖连接器部64d的开口。而且,连接器罩部65d与连接器部64d形成向连接器引导方向(外部连接端子66b、67b、68b、69b延伸的方向)开口的近似四边形的连接器导入口。因此,电连接于开关装置60的外部装置的连接器在沿连接器引导方向插入连接器导入口时,以四边被嵌合的状态保持于连接器部64d以及连接器罩部65d。此时,外部装置的连接器当然电连接于外部连接端子66b、67b、68b、69c。
接下来,对开关装置60的等效电路进行说明。
如图10所示,开关装置60的车外操作把手用开关62具有电连接于外部连接端子66b的固定端子71和电连接于外部连接端子(接地端子)69c的可动端子72。该可动端子72连接于开关杆62a。即,若伴随着车外操作把手3的操作的开关杆62a的摆动而使可动端子72于固定端子71接触,则车外操作把手用开关62切换为接通状态。
另一方面,车内操作把手用开关63具有电连接于外部连接端子67b的固定端子73和电连接于外部连接端子69c的可动端子74。另外,车内操作把手用开关63具有电连接于外部连接端子68b的固定端子75和电连接于外部连接端子69c的可动端子76。上述可动端子74、76连接于开关杆63a。即,若通过伴随着车内操作把手4的打开操作导致的开关杆63a向第一方向的摆动使可动端子74于固定端子73接触,则车内操作把手用开关63切换为第一接通状态。或者,若通过伴随着车内操作把手4的关闭操作导致的开关杆63a向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的摆动使可动端子76与固定端子75接触,则车内操作把手用开关63切换为第二接通状态。
换言之,开关装置60具备伴随着车外操作把手3或车内操作把手4的操作的开关功能、以及与外部装置的连接功能。
接下来,对开关装置60的组装形态进行说明。
如图11所示,在主体64收纳有引线框66~69用的原材料W。该原材料W是配合引线框66~69整体的外形而成型的无间断的单一板材。这是为了避免将引线框66~69分别独立地组装于主体64的繁琐。此外,在图11中,为了便于说明,对与引线框66~69对应的原材料W的各部位标注与对引线框66~69标注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
如上所述,主体64在大致与其底壁正交的方向(图11中与纸面正交的近前方向)上,大致整体开放,原材料W朝向主体64的内底面而从一个方向进行组装,从而收纳于该主体64。此时,在原材料W插通有多个定位突起部64f,并且原材料W被多个引导突起部64g引导,从而原材料W适当地定位于主体64的内底面上。
原材料W具有在凹部64e上、在彼此相邻的引线框66~69间延伸的连接片W1。即,在原材料W中,引线框66~69经由连接片W1而被短路。
在该状态下,车外操作把手用开关62以及车内操作把手用开关63收纳于主体64。上述车外操作把手用开关62以及车内操作把手用开关63也朝向主体64的内底面而从一个方向进行组装,从而收纳于该主体64。此时,开关连接端子66a、69a插通于车外操作把手用开关62,开关连接端子67a、68a、69b插通于车内操作把手用开关63,从而暂时保持在主体64的内底面上的原材料W的姿势。
然后,如图12所示,若从各凹部64e的上方朝向主体64的底壁放下冲压加工机的凸模P,则伴随着凸模P进入凹部64e内,连接片W1的一端被切断,并且以该连接片W1的另一端为支点而朝向凹部64e内弯曲该连接片W1。由此,能够维持暂时保持在主体64的内底面上的姿势的状态,将原材料W分为4部分而形成引线框66~69。
然后,若将外壳65嵌合于主体64,则对应的外部连接端子66b、67b、68b、69c的根部66c、67c、68c、69d被各保持突起部65f的压接部65g与主体64的内底面夹持。同时,车外操作把手用开关62被开关台座部65h、65i与开关台座部64h、64i夹着,车内操作把手用开关63被开关台座部65m、65n与开关台座部64n、64p夹着。而且,在将车外操作把手用开关62、车内操作把手用开关63以及引线框66~69保持在包括主体64以及外壳65的壳体61内的状态下完成开关装置60的组装。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以下所示的优点。
(1)在本实施方式中,检测车内把手连结杆34的转动的车内操作把手用开关(车内操作检测部)63、检测车外把手连结杆36的转动的车外操作把手用开关(车外操作检测部)62、以及多个引线框(布线部件)66~69收纳于主体64内,并且多个引线框66~69的全部的外部连接端子66b、67b、68b、69c被连接器部64d包围。而且,主体64被外壳65覆盖。在该情况下,车内操作把手用开关63或车外操作把手用开关62电连接于对应的引线框66~69的开关连接端子(检测部连接端子)66a、67a、68a、69a、69b,从而电连接于被连接器部64d(以及连接器罩部65d)包围的对应的外部连接端子66b、67b、68b、69c。因此,车内操作把手用开关63或车外操作把手用开关62通过在连接器部64d安装适当的外部装置的连接器,从而在对应的外部连接端子66b、67b、68b、69c能够实现与该外部装置的电连接。因此,例如不需要如现有例那样既将电线的一方的终端与车外操作把手用开关的端子或车内操作把手用开关的端子连接、又将电线的另一方的终端与对应的外部连接端子连接的工序,从而能够减少制造工时。
(2)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64具有配置多个引线框66~69的配置区域,多个引线框66~69以在一平面上扩展的方式配置于上述配置区域。而且,配置区域在大致与多个引线框66~69扩展的一平面正交的方向上开放。因此,多个引线框66~69能够通过仅从大致与它们扩展的一平面正交的方向(即主体64的开放方向)朝向主体64移动而顺利地组装于该主体64。
(3)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外壳65的保持突起部65f与主体64来夹持外部连接端子66b、67b、68b、69c的根部66c、67c、68c、69d,从而能够抑制外部连接端子66b、67b、68b、69c的晃动。而且,能够更顺利地进行安装于连接器部64d(以及连接器罩部65d)的外部装置的连接器与外部连接端子66b、67b、68b、69c的电连接。
(4)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突起部65f在压接部65g集中力,从而在其与主体64之间夹持外部连接端子66b、67b、68b、69c的根部66c、67c、68c、69d。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外部连接端子66b、67b、68b、69c的晃动。
(5)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车内操作把手用开关63以及车外操作把手用开关62统一配置于一个位置。即,将上述车内操作把手用开关63以及车外操作把手用开关62等收纳于共用的壳体61(主体64以及外壳65)内,从而实现开关装置60的模块化。由此,能够实现组装性的提高、组装工时的减少,进而能够减少成本。另外,能够减少对开关62、63等的防尘性的关照,因此能够采用非防水标准的开关,进而能够减少成本。
(6)在本实施方式中,车内操作把手用开关63是能够对车内把手连结杆34的两个方向的转动即车内操作把手4的打开操作以及关闭操作双方进行检测的单个开关。因此,能够减少部件个数以及成本。另外,能够使收纳车内操作把手用开关63等的壳体61更小型化。
(7)在本实施方式中,若打开操作车内操作把手4,则车内把手连结杆34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该向第一方向的转动即车内操作把手4的打开操作通过车内操作把手用开关63进行检测。此时,与车内把手连结杆34独立的车外把手连结杆36、动力连结杆35不进行动作,车外操作把手用开关62不进行检测动作。
另外,若关闭操作车内操作把手4,则车内把手连结杆34向第二转动方向转动。该向第二方向的转动即车内操作把手4的关闭操作通过车内操作把手用开关63进行检测。此时,与车内把手连结杆34独立的车外把手连结杆36、动力连结杆35不进行动作,车外操作把手用开关62不进行检测动作。
并且,若操作车外操作把手3,则车外把手连结杆36转动。该转动即车外操作把手3的操作通过车外操作把手用开关62进行检测。此时,与车外把手连结杆36独立的车内把手连结杆34、动力连结杆35不进行动作,车内操作把手用开关63不进行检测动作。
另一方面,若驱动释放促动器16,则动力连结杆35转动。此时,与动力连结杆35独立的车内把手连结杆34、车外把手连结杆36不进行动作,车外操作把手用开关62以及车内操作把手用开关63的全部不进行检测动作。换言之,即便在驱动释放促动器16中,也能够通过各开关62、63对对应的操作把手4、3的操作进行检测。因此,不需要为了防止误动作而在驱动上述释放促动器期间不接收它们的检测结果。
因此,即便在驱动释放促动器16中,也能够通过各开关63、62对对应的操作把手4、3的操作进行检测,从而迅速地中止电动门开闭装置9对滑动门2的开闭。
(8)在本实施方式中,当锁定杆38位于解锁位置时,若打开操作车内操作把手4,则车内把手连结杆34转动,从而打开杆32与其对应地转动。该打开杆32的转动经由连结销55而传递至全闭锁定解除杆33,从而解除前侧门锁装置6以及后侧门锁装置7。而且,滑动门2处于可打开的状态(解锁状态)。同样,当锁定杆38位于解锁位置时,若操作车外操作把手3,则车外把手连结杆36转动,从而打开杆32与其对应地转动。该打开杆32的转动经由连结销55而传递至全闭锁定解除杆33,从而解除前侧门锁装置6以及后侧门锁装置7。而且,滑动门2处于可打开的状态(解锁状态)。
另一方面,当锁定杆38位于锁定位置时,若打开操作车内操作把手4,则车内把手连结杆34转动,从而打开杆32与其对应地转动。然而,该打开杆32的转动无法传递至全闭锁定解除杆33,从而也不会解除前侧门锁装置6以及后侧门锁装置7(上锁状态)。同样,若操作车外操作把手3,则车外把手连结杆36转动,从而打开杆32与其对应地转动。然而,该打开杆32的转动无法传递至全闭锁定解除杆33,从而也不会解除前侧门锁装置6以及后侧门锁装置7(上锁状态)。
如上所述,与滑动门2的解锁状态/上锁状态无关,只要打开操作车内操作把手4,车内把手连结杆34就伴随于此而转动,从而能够通过车内操作把手用开关63对该转动即车内操作把手4的打开操作进行检测。同样,与滑动门2的解锁状态/上锁状态无关,只要操作车外操作把手3,车外把手连结杆36就伴随于此而转动,从而能够通过车外操作把手用开关62对该转动即车外操作把手3的操作进行检测。
(9)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通过童锁操作部39将童锁销54配置于童锁解锁位置的状态下,若打开操作车内操作把手4,则车内把手连结杆34转动,从而该转动经由童锁销54而传递至打开杆32,进而该打开杆32转动。此时,若滑动门2处于解锁状态,则打开杆32的转动传递至全闭锁定解除杆33,从而解除前侧门锁装置6以及后侧门锁装置7。而且,滑动门2处于可打开的状态(所谓的童锁解锁状态)。
另一方面,在通过童锁操作部39将童锁销54配置于童锁位置的状态下,若打开操作车内操作把手4,则车内把手连结杆34转动,但该转动无法传递至打开杆32,从而也不会解除前侧门锁装置6以及后侧门锁装置7。即,与滑动门2的解锁状态/上锁状态无关,通过车内操作把手4的打开操作无法使滑动门2处于可打开的状态(所谓的童锁状态)。
如上所述,与童锁解锁状态/童锁状态无关,只要打开操作车内操作把手4,车内把手连结杆34就伴随于此而转动,从而能够通过车内操作把手用开关63对该转动即车内操作把手4的打开操作进行检测。
(10)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车内把手连结杆34直接与从车内操作把手4延伸的连杆53连结(不设定无效运动),并使车内把手连结杆34向与车内操作把手4的打开操作以及关闭操作分别对应的方向转动。因此,仅通过车内把手连结杆34的动作能够对车内操作把手4的打开操作以及关闭操作进行检测。
(11)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车外操作把手用开关62以及车内操作把手用开关63来区别车外操作把手3的操作、车内操作把手4的打开操作以及关闭操作、释放促动器16的驱动。因此,例如能够对机械式开闭与电开闭、动作时的输入源进行判断,从而能够进行更精细的动作状态的分析以及故障判定。
(12)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车外操作把手用开关62以及车内操作把手用开关63能够区别车外操作把手3的操作、车内操作把手4的打开操作以及关闭操作,因此例如能够精细地对滑动门2的从中途停止状态至检测到下一操作时的动作进行控制。例如,在电动门开闭装置9对滑动门2的打开动作中中途停止的情况下,检测车外操作把手3的操作,从而能够通过电动门开闭装置9进行与前一动作相反的动作(即关闭动作)。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以如下方式进行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是仅通过车内操作把手用开关63对车内把手连结杆34的两个方向的转动即车内操作把手4的打开操作以及关闭操作进行检测的结构,但也可以是通过两个开关分别独立地对车内把手连结杆34的两个方向的转动进行检测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车外操作把手3的动作因打开操作以及关闭操作而不同的情况下,可以分别对该车外操作把手3的打开操作以及关闭操作进行检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取代车外操作把手用开关62,而采用能够检测车外把手连结杆36的旋转位置的适当的旋转传感器。同样,也可以取代车内操作把手用开关63,而采用能够检测车内把手连结杆34的旋转位置的适当的旋转传感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舍弃保持突起部65f的压接部65g,而通过该保持突起部65f直接夹持外部连接端子66b、67b、68b、69c的根部66c、67c、68c、69d。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舍弃保持突起部65f。在该情况下,为了抑制外部连接端子66b、67b、68b、69c的晃动,优选设置适当的引导机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引线框66~69(原材料W)的配置区域在大致与上述引线框66~69扩展的平面正交的方向上开放的主体64。与此相对地,只要引线框66~69的配置区域能够开放,该配置区域可以向与引线框66~69扩展的平面交叉的任意方向开放。
另外,主体64也不一定要使引线框66~69的配置区域开放。例如主体64的连接器部(64d)可以是包围外部连接端子66b、67b、68b、69c的整体且向连接器引导方向开口的筒状。在该情况下,也可以舍弃外壳65的连接器罩部(65d)。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打开杆32、全闭锁定解除杆33、车内把手连结杆34、动力连结杆35、车外把手连结杆36以及全开锁定解除杆37的全部配置于同一轴上。与此相对地,打开杆32、全闭锁定解除杆33、车内把手连结杆34、动力连结杆35、车外把手连结杆36以及全开锁定解除杆37的至少一个可以配置在与除其以外不同的轴上。另外,在该情况下,不需要打开杆32、全闭锁定解除杆33、动力连结杆35、车外把手连结杆36以及全开锁定解除杆37从原点位置的转动方向一致。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用远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基板,其构成为固定于车门;
车内把手连结杆,其支承于所述基板,并构成为为了解除将所述车门保持在全闭状态的第一门锁装置或将所述车门保持在全开状态的第二门锁装置而与车内操作把手的操作对应地转动;
车外把手连结杆,其支承于所述基板,并构成为为了解除所述第一门锁装置或所述第二门锁装置而与车外操作把手的操作对应地转动;以及
开关装置,其支承于所述基板,
所述开关装置具备:
车内操作检测部,其对所述车内把手连结杆的转动进行检测;
车外操作检测部,其对所述车外把手连结杆的转动进行检测;
多个布线部件,它们分别具有电连接于所述车内操作检测部或所述车外操作检测部的检测部连接端子以及外部连接端子;
主体,其收纳所述车内操作检测部、所述车外操作检测部以及所述多个布线部件,并具有包围所述多个布线部件的全部所述外部连接端子的连接器部;以及
外壳,其覆盖所述主体,
所述车外操作检测部具有第一杆,所述车外把手连结杆的转动被传递给该第一杆,所述车内操作检测部具有第二杆,所述车内把手连结杆的转动被传递给该第二杆,
所述主体以及所述外壳具有保持所述车外操作检测部并且允许向所述第一杆的外部导出的第一开口和保持所述车内操作检测部并且允许向所述第二杆的外部导出的第二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远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具有配置所述多个布线部件的配置区域,所述多个布线部件以在一平面上扩展的方式配置于所述配置区域,该配置区域在与所述一平面交叉的方向上开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远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具有朝向所述主体突出并在其与该主体之间夹持所述各外部连接端子的根部的保持突起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远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突起部具有与所述各外部连接端子的根部压接的压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远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内把手连结杆构成为既能够与所述车内操作把手的打开操作对应而向第一方向转动,又能够与所述车内操作把手的关闭操作对应而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
所述车内操作检测部由能够对所述车内把手连结杆向所述第一方向的转动以及向所述第二方向的转动双方进行检测的单个开关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远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内把手连结杆构成为既能够为了解除所述第一门锁装置而与所述车内操作把手的打开操作对应地向第一方向转动,又能够为了解除所述第二门锁装置而与所述车内操作把手的关闭操作对应地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
所述车外把手连结杆构成为为了解除所述第一门锁装置或所述第二门锁装置而与所述车外操作把手的操作对应且与所述车内把手连结杆相互独立地转动,
所述车辆用远程控制装置还具备构成为连接于释放促动器的动力连结杆,该动力连结杆构成为为了解除所述第一门锁装置或所述第二门锁装置而通过所述释放促动器的驱动力与所述车内把手连结杆以及所述车外把手连结杆相互独立地转动,
所述车内操作检测部包括对所述车内把手连结杆向所述第一方向的转动进行检测的车内打开操作检测部、以及对所述车内把手连结杆向所述第二方向的转动进行检测的车内关闭操作检测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远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中继杆,其构成为连接于所述车内把手连结杆以及所述车外把手连结杆,既能够与所述车内把手连结杆向所述第一方向的转动对应地转动,又能够与所述车外把手连结杆的转动对应地转动;
全闭锁定解除杆,其构成为连接于所述第一门锁装置;以及
锁定杆,其构成为连接于所述中继杆,并能够选择性地配置于解锁位置与锁定位置,
该锁定杆构成为在位于所述解锁位置时,将所述中继杆的转动传递至所述全闭锁定解除杆,并且在位于所述锁定位置时,无法将所述中继杆的转动传递至所述全闭锁定解除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用远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童锁部件,其可自由移动地支承于所述中继杆;以及
童锁操作部,其连接于所述童锁部件,并能够以将该童锁部件选择性地配置在位于所述车内把手连结杆的转动区域内的童锁解锁位置与位于所述车内把手连结杆的所述转动区域外的童锁位置的方式进行操作,
所述童锁部件构成为在配置于所述童锁解锁位置时,能够将所述车内把手连结杆向所述第一方向的转动传递至所述中继杆,并且在配置于所述童锁位置时,无法将所述车内把手连结杆的转动传递至所述中继杆。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远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内打开操作检测部以及所述车内关闭操作检测部由能够对所述车内把手连结杆向所述第一方向的转动以及向所述第二方向的转动双方进行检测的单个开关构成。
10.一种车辆用远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车内把手连结杆,其构成为连接于车内操作把手,并构成为既能够为了解除将车门保持在全闭状态的第一门锁装置而与所述车内操作把手的打开操作对应地向第一方向转动,又能够为了解除将所述车门保持在打开状态的第二门锁装置而与所述车内操作把手的关闭操作对应地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
车外把手连结杆,其构成为连接于车外操作把手,并构成为为了解除所述第一门锁装置或所述第二门锁装置而与所述车外操作把手的操作对应且与所述车内把手连结杆相互独立地转动;
动力连结杆,其构成为连接于释放促动器,并构成为为了解除所述第一门锁装置或所述第二门锁装置而通过所述释放促动器的驱动力与所述车内把手连结杆以及所述车外把手连结杆相互独立地转动;
车内打开操作检测部,其对所述车内把手连结杆向所述第一方向的转动进行检测,而不检测基于所述释放促动器的驱动力的所述动力连结杆的转动;
车内关闭操作检测部,其对所述车内把手连结杆向所述第二方向的转动进行检测,而不检测基于所述释放促动器的驱动力的所述动力连结杆的转动;以及
车外操作检测部,其对所述车外把手连结杆的转动进行检测,而不检测基于所述释放促动器的驱动力的所述动力连结杆的转动。
CN201380049137.XA 2012-09-26 2013-09-13 车辆用远程控制装置 Active CN1046622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12688A JP6017908B2 (ja) 2012-09-26 2012-09-26 車両用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ル装置
JP2012212687A JP6017907B2 (ja) 2012-09-26 2012-09-26 車両用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ル装置
JP2012-212687 2012-09-26
JP2012-212688 2012-09-26
PCT/JP2013/074906 WO2014050617A1 (ja) 2012-09-26 2013-09-13 車両用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ル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62243A CN104662243A (zh) 2015-05-27
CN104662243B true CN104662243B (zh) 2017-09-12

Family

ID=50388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49137.XA Active CN104662243B (zh) 2012-09-26 2013-09-13 车辆用远程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385593B2 (zh)
CN (1) CN104662243B (zh)
WO (1) WO201405061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07409B2 (ja) * 2015-04-24 2019-05-08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車両ドアラッチ装置
JP6097981B1 (ja) * 2015-09-17 2017-03-22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JP6613506B2 (ja) * 2016-03-16 2019-12-04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開閉装置
JP6729241B2 (ja) * 2016-09-23 2020-07-22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開閉体制御装置
JP7047344B2 (ja) 2017-11-24 2022-04-05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JP6977539B2 (ja) * 2017-12-20 2021-12-08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車両用ドア開閉装置
JP6867332B2 (ja) * 2018-05-28 2021-04-28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ドアロック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46076A (en) * 1994-11-21 1998-05-05 Mitsui Kinzo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oor lock actuator unit
JP2004300826A (ja) * 2003-03-31 2004-10-28 Oi Seisakusho Co Ltd 車両用ドアクロージャ装置
CN1573001A (zh) * 2003-05-29 2005-02-02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门锁装置
JP2010067362A (ja) * 2008-09-08 2010-03-25 Ansei:Kk 端子装置及びロック装置
JP2011140811A (ja) * 2010-01-07 2011-07-21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ドアラッチ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12012810A (ja) * 2010-06-30 2012-01-19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の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ル装置
JP2012072645A (ja) * 2010-09-03 2012-04-12 Aisin Kiko Co Ltd 車両ドア操作機構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03147A (en) * 1986-06-05 1987-10-27 The Cherry Corporation Probe actuated switch
EP0321958B1 (en) * 1987-12-22 1993-11-18 Ohi Seisakusho Co., Ltd. Automatic door latching system
JPH0533542A (ja) * 1991-08-01 1993-02-09 Mitsui Mining & Smelting Co Ltd アクチユエータ用モータホルダ
JP2847461B2 (ja) * 1993-07-05 1999-01-20 三井金属鉱業株式会社 ドアロック装置におけるスイッチ機構
JP2855557B2 (ja) * 1993-07-30 1999-02-10 株式会社大井製作所 自動車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JP3069488B2 (ja) * 1994-02-26 2000-07-24 三井金属鉱業株式会社 車両ドアロック装置用のアクチュエータユニット
IT1296286B1 (it) 1997-07-31 1999-06-21 Roltra Morse Spa Serratura per una porta di un veicolo con modulo di segnalazione preassemblabile.
US6135513A (en) * 1997-09-05 2000-10-24 Mitsui Kinzo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Operational apparatus for vehicle slide door
US6131337A (en) * 1998-04-22 2000-10-17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door closing apparatus
JP2000160930A (ja) * 1998-11-24 2000-06-13 Shiroki Corp スライドドアの中間ストッパコントロール機構
DE19943483B4 (de) * 1999-09-10 2008-03-06 Kiekert Ag Kraftfahrzeugtürverschluss
KR100373242B1 (ko) * 2000-11-14 2003-02-25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슬라이딩 도어의 록킹콘트롤러
JP3931572B2 (ja) * 2001-03-02 2007-06-20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開閉操作装置
JP4300858B2 (ja) * 2003-04-22 2009-07-22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ドア制御装置
JP4453351B2 (ja) * 2003-12-04 2010-04-2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該アクチュエータを備えた車載電動作動装置
JP4405312B2 (ja) * 2004-04-27 2010-01-27 株式会社ホンダロック スライドドアのロック装置
JP4530712B2 (ja) 2004-05-06 2010-08-25 株式会社ホンダロック ドアロック用遠隔制御装置
JP4535856B2 (ja) 2004-11-26 2010-09-01 三井金属鉱業株式会社 ドア開閉装置
JP4659602B2 (ja) * 2005-11-30 2011-03-30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の操作装置
JP4695549B2 (ja) 2006-06-07 2011-06-08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ドア開閉装置
JP4695554B2 (ja) * 2006-06-30 2011-06-08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ドア開閉装置
CA2679146A1 (en) * 2007-02-28 2008-09-04 Magna Closures Inc. Modular latch
JP2009228306A (ja) * 2008-03-24 2009-10-08 Aisin Kiko Co Ltd 電動式ドアラッチ装置
JP5512094B2 (ja) * 2008-04-25 2014-06-04 アイシン機工株式会社 車両ドアラッチ装置
JP5110390B2 (ja) * 2008-11-18 2012-12-26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開閉体制御装置
JP5568981B2 (ja) 2009-12-25 2014-08-13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端子組付構造
JP2011132771A (ja) 2009-12-25 2011-07-07 Aisin Seiki Co Ltd 車両用ドア開閉装置
JP5978484B2 (ja) * 2011-08-31 2016-08-24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US8894103B2 (en) * 2012-06-29 2014-11-25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door opening-clos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46076A (en) * 1994-11-21 1998-05-05 Mitsui Kinzo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oor lock actuator unit
JP2004300826A (ja) * 2003-03-31 2004-10-28 Oi Seisakusho Co Ltd 車両用ドアクロージャ装置
CN1573001A (zh) * 2003-05-29 2005-02-02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门锁装置
JP2010067362A (ja) * 2008-09-08 2010-03-25 Ansei:Kk 端子装置及びロック装置
JP2011140811A (ja) * 2010-01-07 2011-07-21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ドアラッチ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12012810A (ja) * 2010-06-30 2012-01-19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の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ル装置
JP2012072645A (ja) * 2010-09-03 2012-04-12 Aisin Kiko Co Ltd 車両ドア操作機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385593B2 (en) 2019-08-20
WO2014050617A1 (ja) 2014-04-03
CN104662243A (zh) 2015-05-27
US20150204113A1 (en) 2015-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62243B (zh) 车辆用远程控制装置
CN107112648B (zh) 连接端子和用于安装连接端子的方法
CN104995799B (zh) 接线夹
CN107075884B (zh) 用于机动车的车门把手装置
JP3866052B2 (ja) 給電コネクタ
CN104066911B (zh) 车门的开闭操作装置
US11098492B2 (en) Rebar tying tool
CN104981943A (zh) 接线夹
JP5879176B2 (ja) 電動車両
ITTO20011000A1 (it) Serratura modulare per una portiera di un autoveicolo e portiera provvista di tale serratura.
CN107923200A (zh) 用于机动车的把手装置
CN209298424U (zh) 电连接器
CN104047482B (zh) 双重功能电子控制单元
CN109863280A (zh) 机动车把手装置
BR102021002496A2 (pt) Máquina de ligação
CN104249717B (zh) 用于接合启动杠杆和制动助力器的操纵杆的组装辅助装置
CN111247059B (zh) 跨骑型车辆
CN105163966A (zh) 车辆的把手装置
CN106068583A (zh) 杠杆配合式连接器
JP2017185177A (ja) 縫い終わり端検知自動停止装置付きミシン
JP6017908B2 (ja) 車両用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ル装置
JP6020208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保持構造及びベルクランク装置
JP3012489U (ja) 傘用袋の自動開口装置
JP5691952B2 (ja)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5810622B2 (ja)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