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34063B - Binder resin for toner,ton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binder resin for toner - Google Patents

Binder resin for toner,ton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binder resin for tone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34063B
TWI334063B TW095121559A TW95121559A TWI334063B TW I334063 B TWI334063 B TW I334063B TW 095121559 A TW095121559 A TW 095121559A TW 95121559 A TW95121559 A TW 95121559A TW I334063 B TWI334063 B TW I33406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crystalline
toner
less
mix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51215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702953A (en
Inventor
Shuichi Murakami
Yoshihito Hirota
Original Assignee
Mitsui Chemical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i Chemicals Inc filed Critical Mitsui Chemicals Inc
Publication of TW2007029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7029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340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3406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02Preparation methods
    • G03G9/0808Preparation methods by dry mixing the toner components in solid or softened stat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19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mensions of the partic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25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non-homogenuous distribution of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4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08755Polyes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84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 G03G9/08786Graft polym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84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 G03G9/08795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hemical properties, e.g. acidity, molecular weight, sensitivity to reacta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84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 G03G9/08797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e.g. viscosity, solubility, melting temperature, softening temperatur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7Plasticisers; Charge controlling agents
    • G03G9/09708Inorganic compoun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7Plasticisers; Charge controlling agents
    • G03G9/09708Inorganic compounds
    • G03G9/09725Silicon-oxides; Silicat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10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carrier particles
    • G03G9/113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carrier particles having coatings applied thereto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10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carrier particles
    • G03G9/113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carrier particles having coatings applied thereto
    • G03G9/1132Macromolecular components of coatings
    • G03G9/1135Macromolecular components of coating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1136Macromolecular components of coating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ntaining silicon ato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Description

1334063 21166pif.doc 九、發明說明: •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碳粉用黏合劑樹脂、碳粉、以及碳 粉用黏合劑樹脂的製造方法。 【先前技術】 於電子照相(electrophotograph)等中所使用之碳粉的 固定性與抗偏移性存有相互取捨的關係。因此,如何使碳 粉同時具有上述兩種特性成為設計碳粉用黏合劑樹脂時之 ^ 課題。而且,同時也要求碳粉具有保存性,即於固定裝置 内碳粉粒子不會凝集即結塊(blocking)之特性。 對於如此之要求,已知藉由於含有非結晶性樹脂之黏 -· 合劑樹脂中導入結晶性成分而改良於低溫下之固定性的技 術。結晶性樹脂經過其熔點後急劇熔融低黏度化,故而以 少量之熱能即可降低樹脂的黏度,可期待樹脂固定性的改 善。 . 於含有非結晶性樹脂之黏合劑樹脂中導入結晶性樹脂 ^ 之眾所周知的技術,提出有: 曰 (A) 以嵌段共聚物(block cop〇iymer)、接枝共聚物(以叻 copolymer)之形態,以分子鏈級別混合非結晶性樹脂與結 晶性樹脂的方法(例如,參照日本專利特開平4 — 26 ^ = 公報)、 观 (B) 藉由熔融混合、粉體混合等物理混煉方法,將相六 性良好之非結晶性樹脂與結晶性樹脂的組合進行混合之 法(例如,參照日本專利特開2001 —222138號公報)、D以及, 5 166pif.doc (C)藉由熔融混合、粉體混合等物理混煉方法,將相容 眭幸又差之非結晶性樹脂與結晶性樹脂的組合進行混合之方 法(例如參照曰本專利特開昭62 — 62369號公報、曰本專利 特開2003 —302791號公報)等。 —其中,於上述(A)、(B)之方法中,非結晶部/結晶部之 =容性良好,但存有無法成長為結晶之結晶性聚合物鏈大 量殘存於非結晶部中,難以維持充分之保存性的問題。因 此,有時需要實施一定時間之熱處理等以促進、控制結晶 之成長的步驟(參照曰本專利特開平2 — 35456號公報卜 又,於(C)之方法中,存在有非結晶部與結晶部之相容 眭車父差,結晶性樹脂之分散直徑變大,難以確保碳粉特性 =穩定性的問題。又,已知通過適度調整結晶性聚酯與非 、:曰a性聚酯之單體組成,控制這兩個成分之相容性,使結 晶性聚酯以〇·1〜2 μιη2分散直徑分散的方法(例如,參照 日本專利特開2002 —287426號公報)。然而,於此情形時 ^於結晶之大小、分佈會根據製造黏合劑樹脂時以及製造 炭粉時之冷卻條件而變動,故而於確保碳粉特性之穩定性 方面存有問題。此外,可使用之單體的種類、組成受到限 定。 八又,於曰本專利特開平3 —6572號公報中,揭示有於 $子末端具有不飽和雙鍵之結晶性聚酯的存在下,聚合乙 稀系單體(vinyl monomer),製造黏合劑樹脂之技術。 【發明内容】 其中,於曰本專利特開平3 — 6572號公報中所揭示之 1334063 21166pifdoc 又於本發明之碳粉用點合劑樹脂中,基質之部分面 積比可設?小於等於60%。藉由使基質之含量成為上述程 度’可使碳粉用黏合劑樹脂之保存性良好。 又’於本發明之碳粉用點合劑樹脂中,域之平均粒徑 可設為小於等於2卿。藉由使域之平均粒徑成為上述程 度,”固定性,獲得穩定的碳粉特性。
' ―般而5,於碳粉中’結晶性樹脂⑻之含量越多,低 疋H越優良。根據本發明之碳侧黏合劑樹脂,於由 "有結晶性樹脂(X)之混成樹脂(H)而組成的基質中,以微 小,粒徑分散有由非結晶性樹脂(Z)組成的域 。因此,若因 於=固又時對碳粉運行加熱而使混成樹脂⑻溶融,則由 树脂(H)喊之基肢開,於難_微小粒徑分散之 ^結曰^樹脂(Z)亦容易分散。藉此,即使減少結晶性樹脂 (X)之含I,亦可提高碳粉之低溫固定性。 (網狀結構) 夕物2發明中’碳粉用黏合劑樹腊可具有混成樹脂(H) 章/人郝丨⑻I而成的網狀結構(網目結構)。本發明之碳粉用 ' Ή月曰之結構可使用穿透式電子顯微鏡(transmission e ec r〇n micr〇sc〇pe,tem)或掃描探針顯微如 Probe microsc〇pe)進行觀察。 ng ⑽料獅(取奸連結而成 旨/中,形織含混成樹 運、,,。而成的網狀結構。此處雖未圖示,但 12 1334063 21166pif.doc (Η)連結而成的網狀結構。 • 根據本發明之碳粉用黏合劑樹脂,於由含有結晶性樹 月旨(取混成樹脂(Η)構成的網狀結構中,分散有非結晶性 樹脂(¾。又,峨結構是由包含混成樹脂(Η)之微胞的粒 子連結而形成。因此可認為:若因於碳粉固定時對碳粉進 行加熱於碳粉固㈣對碳粉進行加熱而使混成樹脂(聰 融,則由混成樹脂(H)組成之網狀結構容易地散開,分散於 網狀結制之非結晶性樹離)亦容易地分散。藉此,即使 擊減少結晶性樹脂(X)之含量,亦可提高碳粉之低溫固定性。 以下,說明本發明中所使用之較好的材料。 (結晶性樹脂(X)) - —於本發明中,結晶性樹脂(X)例如可為聚醋系樹脂、聚 、稀㈣_以及使這賴騎合“叙混成樹脂(H)。 又’結晶性樹脂(X)可為不溶於的成分。 —結晶性樹脂(X)例如可為結晶性聚醋系樹脂。藉此,可 容易地控制溶點。此處,可將結晶性聚g旨系樹脂之炫解峰 • 值溫度設為大於等於5〇°C,較好的是設為大於等於8(rc。 藉由將熔解峰值溫度設為大於等於5(rc,可使保存性良 ,。又,可將結晶性聚酯系樹脂之熔解峰值溫度設為小於 等於170°C,較好的是設為小於等於11〇。〇。藉由將熔解峰 值溫度設為小於等於17〇。〇,可使低溫固定性良好。 又,可將結晶性聚酯系樹脂之峰值分子量設為大於等 於1,000。藉由將峰值分子量設為大於等於丨,⑻〇,可使保 存性良好。進一步可將結晶性聚酯系樹脂之峰值分子量設 1334063 21166pif.doc 為小於等於10萬。藉由將峰值分子量設為小於等於1〇 可防止結晶化速度下降,使生產性良好。 上述結晶性聚酯系樹脂可為將脂肪族二醇及脂肪族二 羧酸聚縮合而獲得的樹脂。此處,脂肪族二醇之碳數較: 的是2〜6,更好的是4〜6。脂肪族二㈣之碳數較好白: 2〜22,更好的是6〜20。 碳數為2〜6之脂肪族二醇可列舉:丨,4•丁二醇、乙二
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 !,6_己二醇、新戊二醇 (Neopentylglycol)、1,4-丁二醇、丨,5_戊二醇等。 碳數為2〜22之脂肪族二羧酸可列舉:馬來酸(maleic acid)、富馬酸(fumaric acid)、檸康酸⑹廿扣⑽…add)、衣康 酸(itaconic add)、戊烯二酸(glmac〇nic add)等不飽和肪 族二羧酸;草酸(oxalic acid)、丙二酸(mal〇nic acid)、琥珀 酸(succinic acid)、己二酸(adipic acid)、癸二醇酸、十二烷 二醇酸、十二烷二羧酸、十六烷二酮酸、十八烷二酮酸、
二十烷二酮酸等飽和脂肪族二羧酸,以及上述酸的酸酐、 烷基(碳數1〜3)酯等。 結晶性聚酯系樹脂例如可藉由如下方式等獲得,使醇 成分與羧酸成分於惰性氣體環境中,較好的是於〜 230 C的溫度下進行反應。於該反應+,根據f要亦可使用 眾所周知之知化觸媒或聚合抑制劑(inhibitor)。又,亦可藉 由於聚合反應之後半段對反應系進行減壓而促進反應。 (非結晶性樹脂) 於本發明中’非結晶性樹脂(Y)以及非結晶性樹脂(Z) 21166pif.doc 21166pif.doc 可 THF的 使非結日日 成分。 系偷本乙稀丙稀酸系樹脂、聚S旨系樹脂、聚酷聚醯胺 :::曰’以,將這些樹脂複合化而成之混成樹脂。又 性樹脂(γ)以及非結晶性樹脂(z)為可溶於 晶性樹脂(Y)與非結晶性樹脂(z)為 又,較好的是非結 相同種類的樹脂。 歸丙非結晶性樹脂(Z)例如可為笨乙 ^ °本乙稀㈣酸系樹脂的吸水性極低,環 故而可較好地使用為本發明之非結晶⑽ 月曰(γ)以及非結晶性樹脂(z)。 於本七明中,苯乙稀丙稀酸系樹脂可為笨乙稀系單體 與丙烯酸系單體之共聚物。於苯乙烯丙烯酸系樹脂帽使 用的苯乙烯系單體、丙烯酸系單體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 為以下之化合物。 苯乙烯系單體例如可為:苯乙稀、cx-甲基苯乙烯、對 甲氧基苯乙烯、對羥基苯乙烯、對乙醯氧基苯乙烯等。 丙稀酸系單體例如可為:丙稀酸;甲基丙烯酸;丙稀 酸曱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孓乙基己酯、 丙烯酸月桂基酯、丙烯酸硬脂基酯等烷基之碳數為丨〜以 的丙烯酸烧基酯;曱基丙烯酸甲酯 '曱基丙稀酸乙醋、甲 基丙烯酸丁醋、曱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曱基丙稀酸月桂 基酯、曱基丙烯酸硬脂基酯等烷基之碳數為1〜18的甲基 丙烯酸烷基酯;丙烯酸羥乙酯等含有羥基的丙稀酸醋;$ 基丙烯酸經乙酯等含有經基的甲基丙烯酸酯;汚稀^二甲 1334063 2ll66pif.doc 胺乙西曰、甲基㈣酸二乙胺乙醋等含有胺基的两烯酸醋; _ f基丙烯酸二曱胺乙_、曱基丙軸二乙胺乙§旨等含有胺 基的甲,,婦酸®旨;丙稀酸縮水甘油g旨、丙烯酸β-曱基縮 水甘/=1曰等$有縮水甘油基的丙烯酸酯;曱基丙烯酸縮水 甘油S曰、曱基丙稀酸ρ_甲基縮水甘油酿等含有縮水甘油基 的甲基丙烯酸g旨等。 此外,可與上述單體共聚合的單體,可使用:丙烯腈、 曱基,烯腈等腈系單體;乙酸乙稀醋等乙稀醋類;乙稀基 _ 6醚等乙縣嶋;馬來酸、衣康酸、馬來酸之單醋等不 飽和羧酸或者這些鲮酸之酸酐等。 於上述單體中較好的是使用:苯乙烯系單體、丙烯酸、 ,甲基丙烯酸、烷基之碳數為1〜18的丙烯酸烷基酯、烷基 之碳數為1〜18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不飽和羧酸,尤其 '好的疋使用:笨乙烯、丙烯酸、丙烯酸曱酯、丙烯酸乙酯、 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月桂基酯、甲基 丙烯酸、甲基丙烯酸曱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 | 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月桂基酯。 關於非結晶性樹脂(Y)以及非結晶性樹脂(2)之各自較 好的性質’分別於以下進行敍述。 (非結晶性樹脂(Y)) 如上述,非結晶性樹脂(γ)可使用笨乙烯丙烯酸系樹 脂。藉此,可容易地控制物性。進一步,非結晶性樹脂(γ 可使用含有丙烯酸丁酯(BA)的樹脂。藉此,可降低混成 脂(H)的玻璃轉化溫度(Tg),且可提高低溫固定性。 1334063 21166pif.doc (混成樹脂(Η)之製造) • 混合結晶性樹脂(X)與非結晶性樹脂(γ)之混成樹脂 • (以下,亦僅稱為「混成樹脂(H)」),例如可通過以下方式 製造’於結晶性樹脂(χ)中導入雙鍵,於導入有該雙鍵之結 晶性樹脂(X)的存在下,合成非結晶性樹脂(γ)。 導入結ΒΒ性樹脂(X)中的雙鍵的量,例如,每條結晶性 ♦合物鏈平均導入0 05個或〇·〇5個以上,更好的是導入 〇·2個或0.2個以上。藉由將雙鍵之導入量設為〇.〇5個或 擊個以上’可獲得充分量的混成樹脂(Η),可使結晶性樹 脂(X)良好地分散,獲得穩定的碳粉特性。又,導入結晶性 樹脂(X)中之雙鍵的量,例如每條結晶性聚合物鏈平均導入 , 小於I·5個,更好的是小於1個。藉由將雙鍵之導入量設 為小於L5個,可將未混合之未反應之結晶性樹脂(χ)的含 量保持為某程度,可使結晶化良好,且可使保存性良好。 可將結晶性樹脂(X)的構成設為於末端具有經基或幾 基、環氧基、胺基,異氰酸基等官能基^於結晶性樹脂(X) ψ 中導入雙鍵例如可通過以下方法進行:使結晶性樹脂(Χ) 之末端官能基’與具備有可和該官能基有反應性之官能基 的乙烯系單體進行反應。上述之乙烯系單體,可列舉:(甲 基)丙烯酸、馬來酸酐、衣康酸酐、(甲基)丙烯酸羥乙酯、 (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等。於上述化合物中,例如,夢 由於具有末端羥基之結晶性樹脂(X)上加成馬來酸酐,而將 雙鍵導入至結晶性樹脂(X)。藉此,可容易地控制物性。於 此情形時’可使100克結晶性樹脂(X)中之乙稀系單體的含 19 丄州4063 21166pif.doc 量大於等於1 、小於等於200 mmol。 • 於具有末端羥基之結晶性樹脂(X)上加成馬來酸酐的 • ^例如可通過以下方式進行:於雜氣體環境中,較好 的是於120〜18〇t的溫度下使原材料進行反應。此處,馬 來酸酐之裝入量,相對於結晶性樹脂(X)之羥基當量,可為 大於等於0.05%,較好的是大於等於〇 2%。藉由將馬來酸 酐之裝入量相對於結晶性樹脂(χ)之羥基當量,設為大於等 於0·05%,可獲得充分量之混成樹脂(Η)。藉此,可使結晶 •性樹脂(X)易於分散,獲得穩定之碳粉特性。又,馬來酸酐 之裝入里’相對於結晶性樹脂(X)之經基當量,可為小於 75%,較好的是小於50%。藉由將馬來酸酐之裝入量,相 、 對於結晶性樹脂(X)之羥基當量,設為小於75%,可將未混 — 合之未反應之結晶性樹脂(X)的含量保持為某程度,可使結 晶化良好。又,可使保存性良好。 又’本發明者們發現了以下内容。 於藉由馬來化(maleinized)將雙鍵導入至結晶性樹脂(χ) 中之情形時,馬來化的時間越長,馬來化的產率越好,如 圖4(b)所示之微胞的形成產率變得越高。又,由非結晶性 樹脂(Z)組成之域(對應圖3之網目no)的平均粒徑,受混 成樹脂(H)之微胞的形成狀態的影響。即,若微胞之形成產 率較差’則網狀結構變得難以形成,導致域之平均粒徑變 大。由上可知,微胞之形成產率受聚酯樹脂之馬來化時間 的影響。例如,於使用結晶性聚酯系樹脂與苯乙烯丙稀酸 系樹脂之混成樹脂作為混成樹脂(H)之情形時,於馬來化時 1334063 21166pif.doc 間為1小時之情形時,域之平均粒徑為3〜4 μπι ;於馬來 化時間為3小時之情形時,域之平均粒徑可為〇」〜2 。 雖其原因並不清楚,但可5忍為若將馬來化之時間延長至某 個程度,則結晶性樹脂(X)就能夠進行二聚合反應 (dimerization),因此可易於形成微胞。
又,微胞之形成產率亦可藉由,控制相對於結晶性樹 脂(X)之馬來酸的裝入量的方式來進行調整,。此處,可設 定馬來酸.一條結晶性聚合物鍵=1 : 2莫耳比。又,可使 碳粉用黏合劑樹脂之酸值(acid value)大於等於i mgKOH/g、小於等於20 mgK0H/g。如此,可提高微胞之 形成產率,而可使網狀結構易於形成,且可減小域之平均 粒徑’亦可向低溫固定性的效果。 於導入有雙鍵之結晶性樹脂(χ)的存在下,合成非結晶 性樹脂(Υ)之處理例如可選擇如下方法進行:溶液聚合、 狀聚合、懸浮聚合、乳化聚合、塊狀聚合與溶液聚合的址
$厂、=:於上述聚合法中,自容易控制聚合的觀 點考慮,較好的是溶液聚合。 ★於導入有雙鍵的存在下,合成非結曰 :脂⑺時之結晶性樹脂(χ)/非結晶性樹脂曰 重比,以結晶性樹脂⑷為基準,例如可為大於等於2=質 更好的是大於等於遍、小於·。藉由 性^曰ml月曰(X)/非結晶性樹脂⑺之組成質量比,以结晶 定性。曰又,#基由t設為大於等於20/80,可良好地改善ί 稭由將結晶性樹脂⑻/非結晶性樹脂⑺之组成 1334063 21166pif.doc 質量比,以結晶性樹脂(χ)為基準,設為小於8〇/2〇,可抑 • 制結晶性樹脂(X)之分散直徑,使之表現出穩定的碳粉特 性。 混合有結晶性樹脂(X)與非結晶性樹脂(γ)之混成樹脂 (Η)之峰值分子量,例如可為大於等於3萬’較好的是大於 等於7萬。藉由將混成樹脂之峰值分子量設為大於等於 3萬,可使保存性良好。又,混合有結晶性樹脂(χ)與非結 晶性樹脂(Υ)之混成樹脂(Η)的峰值分子量,例如可為小於 擊100萬,較好的是小於80萬’尤其好的是小於5〇萬。藉 由將混成樹脂(Η)之峰值分子量設為小於〗〇〇萬,可使固^ 性改善效果良好。 (非結晶性樹脂(Ζ)) 可將非結晶性樹脂(ζ)之峰值分子量設為大於等於 ' 丨,000 ’較好的是大於等於3,000。藉由將非結晶性樹脂(ζ) 之峰值分子量設為大於等於】,_,可獲得充分的樹脂強 度。又:峰值分子量較好的是可設為小於3萬。藉由將峰 _ 值分子量設為小於3萬,可獲得充分的固定性改善效果。 非結晶性樹脂(Ζ) ’如上述,可使用苯乙烯丙烯酸系樹 月曰於此凊^日^,可將笨乙晞丙烯酸系樹脂之峰值分子量 設為大=等於1,000,較好的是大於等於3,_。藉由將峰 值分子1設為大於等於〗,〇〇〇,可獲得充分的樹脂強度。 進Γ步二可將苯乙稀丙稀酸系樹脂之峰值分子量設為小於 3萬,猎由將峰值分子量設為小於3冑,可表現出充分的 低溫固定性。 22 1334063 21166pif.doc 又,可將笨乙烯丙烯酸系樹脂之玻璃轉化溫度設為大 於等於10°c。藉由將玻璃轉化溫度設為大於等於1(rc,可 使保存性良好。又,可將苯乙烯丙烯酸系樹脂之玻璃轉化 溫度設為小於等於14(rc。藉由將玻璃轉化溫度設為小於 等於140°C ’可表現出充分的低溫固定性。 苯乙烯丙烯酸系樹脂之聚合方法可選擇如下任意方 法,如/谷液聚合、塊狀聚合、懸浮聚合、乳化聚合、塊狀
聚合與溶液聚合之組合等。於上述聚合法中,較好的是使 用溶液聚合。藉由使用溶液聚合,變得容易 多官能基的樹脂或分子量較小的_卜 又付導有眾 (碳粉用黏合劑樹脂) 碳粉用黏合劑樹脂可藉由將含有混成樹脂(H)之樹脂 混合物與非結晶性齡(Z)混合而賴。將含有混賴脂 之樹脂混合物與非結晶性樹脂(z)混合的處理可,利用以溶 劑進行混合的方料進行。於制制溶#j進行混合的= 法之情形時’溶劑可使用能夠使非結晶性樹脂(z)溶解的溶
劑。使非結晶性樹脂(Z)溶解的溶劑可使用,二曱苯、乙萨 乙醋、甲苯、THF ^於採較用溶劑進行混合的方法^ 情形時,本發明之碳粉用齡劑樹脂藉由將樹脂溶液脫溶 劑而製造。 將含有混成樹脂(H)之樹脂混合物與非結晶性樹脂⑺ 混合時之樹舰合物/非結晶性_(z)的組成質量比,以 樹脂混合物為基準,例如可多於1〇/9〇、小於等於70^0, 較好的是多於则、小料於6_。藉由_旨混合物 23 1334063 2 Π 66pif.doc Κ曰曰性樹脂(ζ)之組成質量比,以樹脂混合物為基準, ,為小於等於70/30,可表現出敎的碳粉特性。又,藉 由=樹脂混合物/非結晶性樹脂(ζ)之組成f量比,以樹脂 =物為基準,設為多於丨_,可表現出充分的抗偏移 通過以上製造方法所得之碳粉用黏合劑樹脂,於大於 ==晶性樹脂(X)之熔點的溫度下,較好的是呈現為透明 H ’尤其好的是呈現為泛藍光之幾乎透明的溶液。 路-其次,詳細說明本發明之網狀結構。以下,將如圖3 :之粒子100的網目結構稱作「以結晶性樹脂⑻為一種 結構」。於本發日种,所謂以結晶性樹脂⑻為 的:f结構,是指骨架成分中具有結晶性樹脂(x) /、未反應之、,,。晶性樹脂的網狀結構。 化之Γι=ϊ气此結構,可活用介於熔點之間急劇低黏度 為分二二=。即’本發明之以結晶性樹脂⑻ 結構的網狀結構,以少量熱能即可降低樹二 1步’可抑制㈣融狀態下之樹絲度的下= 之碳粉’可表現出優於先前 扒田私入… 固疋性。如上述般,於本發明之碳 中’由於形成混成樹脂(Η)之微胞,故而可 卿)喻之储充分小的大㈣勻地形成 ==二此’碳錄子間之品質差較小,可表現出穩 24 丄334063 21166pif.d〇c 又,以結晶性樹脂(X)為一種成分的網狀結構,相對於 眾所周知之結晶性樹脂導入技術具有以下的特徵。 (句結晶性樹脂(X)與非結晶性樹脂於熔融狀態下為不 相容的關係,兩成分不混合; (b) 保存性可能惡化的結晶性樹脂(乂),以小於等於〇」 的大小分佈於具有保存性改善效果的高分子量, 玻璃轉化溫度(Tg)的樹脂中; —门 (c) 結晶性樹脂(x)並不是無規地分散,而是作為構 、、男相或者部分連續相之成分之一而存在。 非从根據⑻的特徵,無法成長為結晶之結晶性樹脂殘存於 晶部中的可能性下降,故而可維持充分的保存性。進 目根據(b)的特徵’結晶性樹脂與非結晶性樹脂之界面 性改善效果之高分子量’或高Tg的樹脂保護, 故而可維持充分保存性。 =根據⑻之特徵’結晶性樹脂以小於等於〇1 _之 於:ίί綠ί而可確保碳粉特性的穩定性。又,-般而言 分的聚合物摻合物中,摻合物自固體炫融為 =熔融物,接著變為低黏度熔融物之特性(熔融特 片本且;㈣狀態τ ’由構成連續相之成分之 原本具有的熔融特性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故而,根據⑷之特徵,可以較少 量 改良樹脂總體的炫祕性,树月日分八0 ㈣m Z 徒而可改善固定性。結果綠晶 確伴二4:巧少,故而可解決维持充分的保存性以及 確保石厌粉特性的穩定性的問題。 十 25 i66pif.doc 觀容上=結1=7藉,掃插探針顯微鏡_ 可I太Ι、Γ/丁 的萃取’而直接觀察。SPM為 級(腦。响之分解能檢測黏彈性(w雜㈣吻) 的置’可標記網狀成分與其以外之成* 較好:是法獲得之碳_合劑樹脂, =於DSC測定中測定之結晶炫解熱量大於等於$ 並且_峰值溫度大於等於听小於科12叱,又, ^ DSC敎中敎之結晶轉熱量可為小於等於40 J/g。 一要條件表科粉祕合綱m巾含有結晶性樹脂。 (2-l)18〇C 下的儲存模數(storage m〇dulus)(G,)大於等 =LOxlO Pa。該必要條件表示於碳粉用黏合劑樹脂中, ^在抑魏融之樹脂之黏度下降的成分。#此,可表明碳 =用黏合劑樹脂具有耐高溫偏移性。此處,丨8〇。〇下的儲存 模數(G,)可設為小於等於1 〇xl〇6pa。 、(2_2)_°C下的儲存模數((}Ή、於等於2 〇xl〇5 pa。該 =要,件表明於超過結晶性樹脂(χ)之熔點(約8 〇)之高 發生低黏度化。藉此,可表明固定性優良。此處, l〇J)°C下的儲存模數(G,)可設為大於等於 1·〇χ103 Pa。又, 60 C下的儲存模數(G')可設為大於等於 5.〇xl06 Pa小於等 於 3_〇xl〇7pa 0 (3)根據 Carr Purcel Meiboom Gill(CPMG)法,於測定 咖度160 C ’觀測脈衝寬2.0 psec,反覆時間4 sec下進行 26 1334063 21166pif.doc 的脈衝NMR測定中,將所求的111核之自由感應衰減曲線 (FID)之初期信號強度設為ι〇〇%時,2〇 ms之相對信號強 度為小於等於30%,並且80 ms之相對信號強度為小於等 於20%。該必要條件表明,於碳粉用黏合劑樹脂中含有之 結晶性樹脂,以較之碳粉粒子充分小的大小導入至非結晶 月曰中,並且於處於炫融狀態的黏合劑樹脂中,由於結 晶性樹脂之聚合物鏈與非結晶性繼之聚合物鏈的相互; 用,而處於無法自由運動的狀態。 藉由滿足上述必要條件,可表明: (a)結晶性樹脂以充分小的尺度,並且以可結晶化 態導入非結晶性樹脂中; w狀 (=)日即使黏合劑樹脂處於㈣狀態,結晶性樹脂亦處於 、,-。曰曰性树脂成為阻礙而無法自由運動的狀態;、 成分(Q於黏合觸脂巾存在抑舰融之樹_度下降的 徵的^ 種成分的網狀結構之特 。.一大小分佈 高玻璃轉化溫度⑽㈣2改善效果的ν分子置,或 料之樹脂物性而表明,(:日「」日可自⑷、⑻以及成為原 存在」可自(B) 者料賴㈣成分之-而 ⑷「於料㈣下結晶性表明。又’ 關係,兩成料混合」▼自日:非結晶性樹脂為不相容的 成為原料之樹脂物性表明。 27 2ll66pif.d0l (不差掃描熱量測定(DSQ) ,示差掃描熱量挪定(咖辩估 ,方法如下所述。,。㈤ 要=
谈’以】Ot/min降溫至〇t,然後再次升,皿至170C 至i7〇°C 〇 士声,太旅bh 】〇 C/min升溫 此處本毛明之碳粉用黏合一、 升峨時測定之結晶熔解熱量 知於第一-人 仏,較好的是大於等f為大於纽W/g、小於50 於專於10J/g、小於3〇J/ g尤其好的疋大 於等於5(TC、小於13〇t, 夺,=導值溫度為大 l2〇°C ’尤其好的是大於 、疋;尊於60°C、小於 解熱量為大於等於i T/& c、小於110。〇。於結晶熔 果。又,於結ai=r叫可獲得固定性改善效 ,穩又,時,碳粉特性 保存性變得良好。於、h皿度為大於荨於5(TC之情形 時’可獲得固定性改善兮解峰值溫度小於HC之情形 (勸彈性測定) 於本發明中使用黏 以及(2〜2)。以間隙 冽疋裝置評估必要條件(2〜1) 自 50°C升溫至 20(rc^’’、1 mm,頻率為1 ΗΖ 以 2t:/mm 合劑樹脂於180。(:下%而進行。此處,本發明之碳粉用黏 等於1.0><1〇41)&,’、儲存拉數((:}’)為大於等於5(^小於 9·0χ103 Pa,尤其是大於等於lOxlO2 Pa小於等於 8.〇M〇3Pa。於G,為大於等於3.〇xl02 Pa小於等於 的抗偏移性。於G,、寺於50匕之情形時,可獲得充分 於等於〗.〇xl〇4Pa之情形時,固定 28 1334063 21166pif.doc 性變得良好。又’於we下的儲存模數(G,)為大 小於等於2,〇xl〇5pa’較好的是大於等於2㈣〇3 Pa小於等於UxH)5 Pa,更好的是大於等於3 〇χΐ〇3.ρ&小 於等於 1.5xl〇5 Pa。 (脈衝NMR) 於本發明中使用脈衝NMR評估必要條件(3)。脈衝 NMR是作為評估聚合物分子鏈之運動性或不同成分間之 相互作隸_方法㈣fit㈣分析,是藉由測定组成 樹脂之總成分的1H橫向弛豫時間而進行評估。聚合物鏈 之運動性越低他豫時間(transverse relaxati〇n time)變得越 短’故而信號強度之衰減變快,初期信號強度為1〇〇%時 之相對信號強度於短時間内下降。又,聚合物鍵之之運動 性越高弛豫時間變得越長,故而信號強度之衰減變,p,初 期信號強度為l〇G%時之相對信號強度經長時間^下 降。以 Can Purcel Meiboom Gill(CPMG)法,於測定^产 160°C,觀測脈衝寬2.0 Hsec ’反覆時間4似下進行 NMR測定。於該脈衝NMR測定中,本發明之碳粉用黏合 劑樹脂,於所求白勺1H核之自由感應衰減曲線( 信號強度為職時,其2Q⑽之相對信號強度為 於 3%、小於條,較好的是大於等於3%、小於聽更好 的是大於等於3%、小於2〇〇/n,计b , 声為大於蓉於〇,0/ °亚且80ms之相對信號強 ;;· °、小於30°/〇,較好的是大於等於0.5%、 小於篇,更好的是大於等於0.5%、小於10%。 於2〇⑽之相對信號強度為大於等於3% ’並且80 ms 29 1334063 21166pif.doc 之才目對信號強度為大於等於〇.5%之情形時,表現出 改。效果。於20 ms之相對信號強度為小於4〇%,並 ms之相對信號強度為小於3G%之情形時,碳粉特性
本發明之碳粉用黏合劑樹脂,例如於使用四 (THF)等溶魏行萃取試驗時,可分為可溶部分*不 分。該不溶於THF部分的含量,_合賴脂巾為大於^ 於10 wt%小於等於90 wt%,較好的是大於等於15对 於等於85 wt%。藉由使不溶於挪部分的含量為上^ 圍内’可獲得良好的抗偏移性。 &乾
該THF萃取試驗通過如下方法進行,將樹脂固形物浸 潰於THF後,進行常溫減壓乾燥。該不溶於raF部分於 浸潰於THF之狀態下,通常形狀會走樣,但只要存在:有 THF不溶性之結晶部的混成樹脂的網狀,則混成樹脂不會 溶析於THF中,可觀察到如圖2所示之混成樹脂的網狀。 又,上述非結晶性樹脂(Z)於THF浸潰時溶析,故而形成 如圖2所示之空孔。 於結晶性樹脂未於非結晶性樹脂(Z)中形成網狀,而是 無規分散之情形時,非結晶性樹脂(Z)溶析於THF中,而 結晶性樹脂不溶於THF,故而以粒子之形態存在於THF 溶液中。 含有非結晶性樹脂(Z)之該THF可溶部分,通常可藉 由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EM)觀察到平均孔徑為大於等於 0.05 μπι小於等於2 μπι,較好的是大於等於0.1 μιη小於等 1334063 21166pif.doc 於ΐμιη的多孔結構。藉由將平均孔徑設為大於等於005 μιη,可使保存性良好,藉由設為小於等於2, 粉特性穩定。 反 通過將樹脂溶解於THF,對不溶物進行觀察,可更加 明確:「作為非結晶性獅(z)《THF彳溶部分成為孔狀結 構’並且混成樹脂具有不溶於THF成分的網狀結構」。。 又本發明之碳粉用黏合劑樹脂可溶於氯仿 (chi㈣fbnn)。由該特徵可確認:混⑽脂⑻並不具有 由化學鍵而鍵合而成的通常之3 _目結構,而是呈有^ 微胞,結^的網狀結構。χ,自可形成微胞之現象,可 確涊混成樹脂(Η)含有非結晶性樹脂(γ)。 (電子照相用碳粉) 蚀用本 1明^碳粉用黏合劑樹脂’可藉由眾所周知的方法
Intf t ; f « ^ ^ ^ ^ fi (charge 〇〇ntrol n 散劑等,來製成電子照相用碳粉。 I作本發明之電子照相用碳粉 知的方法。例如,減將本M 用4人所周 色劑、電抑敕扪、先缒本纟灭粉用黏合劑樹脂、著 W W調整劑、躐等進行預混合後, 機於加熱熔融狀態下進行混煉’待冷卻後再使二、:機 巧進行粉碎,並進〜 ;:: 分級,〜、範圍⑽粒子= :溶融。於此情形時,於雙軸混煉機中之加 ,、,、熔融條件,較好的是雙軸混煉機噴 於165Ϊ,滞留時門A丨於】如#、 °Ρ的树知 度為小 ㈣時間為小於180秒、。以上述方法所得之電 1334063 21I66pif.doc 子照相用碳粉中之碳粉用黏合劑樹脂的含量可根據目的加 以》周正。含里較好的是大於等於wtQ/〇,更好的是大於等 於60 wt%。含量之上限較好的是99 wt%。 著色劑例如可列舉:碳黑、乙炔黑、燈黑(lampblack)、 磁鐵鑛(magnetite)等黑色顏料;鉻黃(chrome yeu〇w)、黃色 氧化鐵、漢沙黃(hanza yellow)G、喹啉黃色澱(qUin〇iine yellow lake)、永固黃NCG、固美透黃、鉬撥(m〇iybdate
orange)、烏爾康撥(vuican 〇range)、陰丹士林藍 (indanthrene)、盤燈(brilliant orange)GK、鐵丹、〇|;π丫咬酮、 亮胭脂紅(brilliant carmine)6B、茜素沈澱顏料(Alizarin Lake)、曱基紫色殿、堅牢紫(fast vi〇let)B、始藍(cobalt blue)、驗性藍色澱(alkali blue lake)、酖菁藍(phthalocyanine blue)、堅牢天藍、彥員料綠(pigment green)B、孔雀綠色殺 (malachite green lake)、氧化鈦、鋅白(Chinese white)等眾所 周知的有機以及無機顏料。著色劑的量通常相對於本發明 之碳粉用黏合劑樹脂100重量份為5〜250重量份。
又,根據需要於不損及本發明效果的範圍内,可添加 使用一部分蠟,例如聚乙酸乙烯酯、聚烯烴、聚酯、聚乙 烯醇縮丁醛、聚胺基曱酸酯、聚醯胺、松香、改性松香、 萜烯樹脂、苯酚樹脂、脂肪族烴樹脂、芳香族石油樹脂、 石蠟、聚烯烴蠟、脂肪酸醯胺蠟、氯乙烯樹脂、苯乙烯-丁二烯樹脂、苯并二氫呋喃-茚樹脂、三聚氰胺樹脂等。 又,可適宜選擇以苯胺黑(nigrosine)、四級敍鹽或含金 屬偶氮顏料為首之眾所周知的電荷調整劑加以使用,使用 32 21166pif.doc ,才目=本發明之碳粉用點合劑樹脂ι〇〇重量份 是〇·ΐ〜10重量份。 伙订的 [實施例] 明。以下㈣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加以進—步詳細之說 製造方法 (結晶性樹脂(X)之製造例) 管有氮氣導人管、脫水 ίί Λ 〇 5 0.16 wt〇/〇^a 义鈦(松本«χ她份)製造,tc_3iq),緩慢升溫至 200 C」反應5〜10小時。接著,進一步在小於等於8 〇 kpa 的減壓下反應約1小時,直至溶液的酸值為小於等於2 (mgKOH/g)時結束反應。將獲得之結晶性樹脂作為原樹脂 a、b、b1 〇 表1(結晶性樹脂(X)) 原樹脂a 原樹脂b 原樹脂b1 二醇 1,4-丁二醇 1,6-己二醇 1,4-丁二醇 ~~~~--(g)_ 115 115 11S 十八烷二酮酸 癸二酸 C20之二羧酸 二羧酸 (三井化學製造) AlmatexC2〇 --—_ (r) 385 500 400 争值溫度(°C) 88 __ 67 80 (混成樹脂(H)之製造) (例 1 : a— 1) 33 1334〇63 2ll66pif.doc 於裝備有氮氣導入管、脫水管、攪拌器之4公升容積 的四口 k瓶中,添加500 g上述原樹脂a與7.2 g馬來酸酐, ;150 c下反應2小時,獲得馬來酸加成物。接著,添加 5〇〇g。二曱苯、490 g苯乙烯以及10g曱基丙烯酸,並升溫 至85。(:。之後,投入3 g之叔丁基過氧辛酸酯,使之反應 J、時。進一步,投入丨g之叔丁基過氧辛酸酯,反應2 時,重複該步驟3次,藉此製造混成樹脂。混成 _ 樹脂(H)a—l(St —MAC-MPES)之峰值分子量為15萬。 (例 2 : a—2) 於裝備有氮氣導入管、脫水管、攪拌器之4公升容積 的四口燒瓶中’添加5〇〇 g上述原樹脂&與8 馬來酸酐, . 於150°C下反應2小時,獲得馬來酸加成物。另外,將500 - g二甲苯裝入裝備有氮氣導入管、脫水管、攪拌器之2公 升容積的四口燒瓶中,升溫至二曱苯回流溫度(約138。〇, 接著花費5小時將490 g苯乙稀、i 〇 g曱基丙烯酸、i g叔 丁基過氧辛酸酷之混合溶液與5〇〇 g上述馬來酸加成物滴 攀下至燒瓶中,進一步使之繼續反應卜J、時。其後,降溫至 90 C,加入1 g叔丁基過氧辛酸酯,進行2小時的反應, 重複该步驟2次’藉此製造混成樹脂(H)a — 2。混成樹脂⑻a —2(St-MAC-MPES)之峰值分子量為7萬。 (例 3 : b) 於裝備有氮氣導入管、脫水管、攪拌器之4公升容積 的四口燒瓶中,添加500 g上述原樹脂b與8 9 g馬來酸 酐,於150 C下反應2小時,獲得馬來酸加成物。另外, 34 1334063 21166pif.doc 將500 g二曱苯裝入裝備有氮氣導入管、脫水管、攪拌器 之j公升容積的四口燒瓶中,升溫至二曱苯回流溫度(約 138°C),接著花費5小時將49〇 g苯乙烯、1〇 g曱基丙烯 酸、1 g叔丁基過氧辛酸酯之混合溶液與500 g上述馬來酸 加成物滴下至燒瓶中,進一步繼續反應丨小時。其後,降 溫至90°c,投入lg叔丁基過氧辛酸酯,進行2小時的反 應,重複該步驟2次,藉此製造混成樹脂(H)b。混成樹脂 (H)b(St-MAC-MPES)之峰值分子量為7萬。 — (例 4 : b,) 於裝備有氮氣導入管、脫水管、攪拌器之4公升容積 的四口燒瓶中,添加500 g上述原樹脂b'與10.8 g馬來酸 .酐,於165°C下反應3小時,獲得馬來酸加成物。將500 g 二曱苯裝入裝備有氮氣導入管、脫水管、攪拌器之2公升 容積的四口燒瓶中,升溫至二甲苯回流溫度(約135。〇,接 著花費5小時將490 g苯乙烯、10g甲基丙烯酸、lg乙醯 酸丁酯、1 g叔丁基過氧辛酸酯之混合溶液與5〇〇 g上述馬 φ 來酸加成物滴下至燒瓶中,進一步繼續反應1小時。接著, 降溫至98°C ’投入1 g叔丁基過氧辛酸酯,進行6小時的 反應,從而製造混成樹脂(H)b,。混成樹脂 (H)b'(St-MAC-MPES-BA)之峰值分子量為1〇萬。 (非結晶性樹脂(Z)之製造) 於裝備有氮氣導入管、脫水管、攪拌器之2公升容積 的四口燒瓶中,添加500 g二曱苯,升溫至二曱苯回流溫 度(約138°C)’花費5小時將表2所示之原料單體、反應起 35 1334063 2H66pif.doc H高下至反應燒瓶内。進—步於該狀態下繼續 其後降溫至98。。’添加2.5§叔丁基過氧辛‘ ? 小時的反應。將所得聚合液升溫至195〇c,於小订 減麼下經1小時除去溶劑。將所得之樹胞作為】 -又,通過以下方法製造原樹脂e。於裝備有獅 壓力蒼内,裝入504 g -甲笑、矣,0Fi_- 4広,, ° ^ 本、表2所不之原料單體以
反應起始劑,加壓加熱至2〇8它,獲得峰值分子量為% 的聚苯乙烯聚合液。將所得之聚合液升溫至195。〇,於 於等於8.0 kPa的減墨下經!小時除去溶劑。將所得之 脂作為原樹脂e。 表2(非結晶,瘦」脂彳 ---原樹脂C 原樹脂d 苯乙烯(g) 485 393 付、Λ曰C 504 丙烯酸丁酯(g) 15 57 〇 曱基丙烯酸(g) 0 50 〇 一叔丁基過氧化物(g) 50 2 2.5 玻璃轉化點(°c) 60 93.4 60 峰值分子量 5000 4700(1 5000 (碳粉用黏合劑樹脂之製造(混成樹脂(H)與非結晶性樹脂(z)的混合/脫溶 劑))
於裝備有氮氣導入管、脫水管、攪拌器之2公升容積 的四口燒瓶中,添加表3所示之組成的原樹脂,升溫至 19(TC,於小於等於8.0 kPa之減壓下進行1小時的脫溶 劑。將所得之樹脂作為樹脂A〜D。此處,使用二曱苯為 36 1334063 21166pif.doc 溶劑。 (實施例1〜4) .將表3所示之樹脂A〜D各1〇〇重量份,6重量份之 碳黑(CABOT CORPORATION 製造,REGAL 330r),1 重 量份之電荷控制劑(東方化學工業(0rient Chemical Industries)製造,BONTORON S34)於亨舍爾混合機中充分 混合後,於雙轴混煉機(池貝機械製造,PCM—30型)中, 於設定溫度HOC、滞留時間60秒之條件下,加以溶融混 Φ 煉後,進行冷卻、粗粉碎。其後’以噴射粉碎機進行粉碎/ 分級’獲得體積平均粒徑為8.5 μιη的粉體。相對於所得之 100重量份之粉體,添加0.5重量份之外添材料(日f本 . Aerosil公司製造,AEROSILr972),於亨舍爾混合機中混 合’藉此獲付電子照相用碳粉。將自樹脂A〜d製備的電 • 子照相用碳粉分別作為實施例1〜4。於表5以及表6中表 示實施例1〜4之各種特性。 、 37 1334063
e< i比較例2 bJD ο 500 g 比較例1 500 R 1 00 〇 in 實施例4 Q ao o m bO Ο m 實施例3 U do ο in 〇ΰ ο 實施例2 Λ tiD Ο 00 ο 實施例1 < 1 500 g | 1 500 g 1 峰值分子量 減 卜 w 卜 15萬 10萬 5,000 5,000 47,000 5,000 Oh ό < ώ 荖 /—N 00 ω CU S ύ < 二 ri 1 Dm ΠΣ: 荖 原樹脂 a— l(St-MAC-MPES) m CO ω Oh ό < έ 率 CQ CO DC ΒΣ; Μ 00 ? Ζ < ffl Λ St-MAC+還原 PES 混成樹脂(Η) 非結晶性樹脂(ζ) 非結晶性樹脂 1334063 川 66pif.doc (比較例l) 除使用表3所示之樹脂E以外,以盥督 法,製造碳粉。 ”Mm相同方 (比較例2) 除不添加馬來酸針以外,以與製造混成樹脂 例】 相同的處理製造樹脂’使用該樹脂代替樹脂八,以與 例1相同的處理,製造碳粉用黏合劑樹脂。复 二齟與 施例1完全相同的方法製造碳粉。 、後亦H貝 (比較例3) 脂。比較例3使用藉由以下製法製備的苯乙稀丙稀酸系樹 以每100重量份苯乙烯中溶解有06 J過氧化物的比例’將二叔丁基過氧化物均:二入 Γ7·4重量份苯乙婦、u.9 $量份丙烯酸正丁广…i 1份甲基丙烯酸、30重量份二甲金 酉曰〇.7重 得之溶液以750 cc/h連續供給至伴持’將如此般獲 為〇.59MPa的5L反應器中並聚為⑽。C、内覆 (峰值分子量5000)。 " 又仔低分子量聚合液 另外將75重量份苯乙烯、2 1.5重量份甲基丙稀酸裝人經_里伤丙稀酸正丁醋、 内溫120t後,於相同溫度下進置換的燒瓶中,升溫至 polymerization)。接著添力口 5〇 丁_】0亡時的塊狀聚合(buJk 保持為130°C的溫度下連續^ 一甲苯,並花費8小時於 叔丁基過氧化物、50重量份:預先混合溶解的〇·ι份二 〜甲苯,進一步繼續2小時聚 39 1334063 21166pif.doc 合,獲得高分子量聚合液(峰值分子量35萬)。 一其後將上述之100重量份低分子聚合液與100重量广 咼分子聚合液混合後,於16〇。〇、〗33 kPa之容器中進^ 驟洛發除去溶劑等,從而製造碳粉用黏合劑樹脂。 其後,以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的方法製造碳粉。 (比較例4) 比較例4使用藉由以下製法製備之實施有交聯反應 本乙締丙稀酸糸樹脂。 、 將75重i份—甲苯裝入經氮氣置換的燒瓶中,升溫至 二曱=回流溫度(約138。〇。花費5小時將預先混合溶=之 65重量份苯乙烯、30重量份丙烯酸正丁酯、5重量份甲美 丙烯酸縮水甘油酯、1重量份二叔丁基過氧化物連續滴下 至燒瓶中,進一步繼續反應丨小時。其後,將内溫保持為 130C,反應2小時,藉此完成聚合。將上述所得物於 160°C、1.33 kPa的容器中進行驟蒸發除去溶劑等 人 有縮水甘油基的乙烯基樹脂。 X 3 將100重量份與比較例3做法相同獲得之低分子聚八 液(峰值分子量5000),與60重量份高分子聚合液(峰值^ 子! 35萬)混合後,於16〇。〇、1.33 kPa之容器中進行驟蒸 發除去溶劑等。將97重量份該樹脂混合物,與3重量份上 述含有縮水甘油基的乙烯基樹脂於亨舍爾混合機中混合 後,於雙軸混煉機(栗本鐵工所製造,KEXN s —4〇型)中, 以喷出部樹脂溫度17(TC、滯留時間90秒之條件進行混煉 1334063 21J66pif.doc 其後’以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的方法製造碟粉。 • (比較例5) 比較例5使用藉由以下製法製備之將非結晶性聚酯與 結晶性t §旨炫融混合的碳粉用黏合劑樹脂。 將 1013gi L4-丁二醇、143§之 16-己二醇,l45〇g 之富馬酸,2 g之對苯二酚裝入裝備有氮氣導入管、脫水 管、攪拌||之5公升容積的四口燒瓶中,於16〇。〇下反應$ 小時,然後升溫至20(TC反應」小時,接著進-步於8 3 ^ —下反應1小時,獲得結晶性聚醋。 將表4所示之原料單體、以及4 g氧化二丁基錫裝入 裝備有亂氣導入管、脫水管、授拌器、熱電偶之5公升容 •積的四口燒瓶中,於22(rc下花費8小時進行反應。進一 步於8.3 kPa下進行約}小時反應,獲得养結晶性聚醋。 以下’將20重量份結晶性聚目旨、重量份非結晶性 聚g曰A、20重里份非結晶性聚醋b摻合入7〇重量份二曱 苯中,進行脫溶劑從而製造碳粉用黏合劑樹脂。其後,與 φ 實施例1做法相同製作碳粉。
非結晶性聚酯B ---- (略稱:BPA-P〇:雙* A之環氧丙统加成物(平 偏苯三酸jfigl 400 1200 1900 700 均加成莫耳數:2.2莫耳) 41 1334063 21166pif.doc
SPA-BO :雙酚 A 之環氧乙烷加成物(平均加成莫耳數 :2·2莫耳)) (比較例6) 比較例6使用藉由以下製法 結晶性齡進行接枝反躺=性樹脂與 於裝備有氮氣導人管、脫水管、^^曰二 可分離式燒瓶中,添加100g甲笨見拌益之谷量1 L的 酸正丁HQ4g過氧化苯甲二烯,丙烯 的反應。其後,冷卻至贼,添力口 8 C下^丁、16小時 烯酸正丁酯、5g丙烯酸、^過氧化 、、1〇 g丙 8(TC,進行8小時的反應。將所得之聚合 至 於小於等於8.0 kPa的減壓下緩丨 ,皿至195 C, 結晶性樹脂。 T,“小時除去溶劑’獲得非
將15重量份原樹脂b與85舌曰/V ^ + 重篁份上述非結晶性樹
月曰、0.05重量份對甲笨石黃酸、以及1〇〇重量份二甲苯裝入 容量3 L的可分離式燒瓶内,於15叱下回流ι小時,\ 後’藉由抽氣器以及真空泵除去二甲笨,獲得接枝共聚物。 其後,以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的方法製造碳粉。 測定方法 (分子量之測定) 使用凝膠透析層析儀(JASc〇製造,TWINCLE HPLC) ’於以下之條件下’對僅含有可溶於四氫咬鳴之非 結晶性樹脂的碳粉以及黏合劑樹脂的分子量分佈進行測 定0 42 1334063 21166pif.doc 檢出器:RI檢出器(SHODEX製造,SE-31) 管柱· GPCA — 8〇Μχ2 根 + KF — 802χ 1 根(sh〇DEX 製 造) 、 移動床:四氫。夫喃 流量:1.2ml/min •使用由單分散標準聚苯乙烯製成的校準曲線 (calibration curve) ’算出樹脂樣本的峰值分子量。 又,使用凝膠逯析層析儀(昭和電工製造,Shodex (^PC^YSTEM-21),於以下之條件下,對可溶於氣仿的結 晶性樹脂、含有混成•旨(H)的碳粉以域合織脂之分子 量分佈進行測定。 檢出器:RI檢出器 & 柱.GPC K、G + K一806L + K—8〇6L(SH〇DEX 製 造) 管柱溫度:40¾ 移動床:氣仿 流量:l.〇ml/min ,用由單分散標準聚笨乙稀製成的校準曲線,算出樹 月曰樣本的峰值分子量。 (軟化點之測定) 之你使用全自動滴點骏置(Metra製造,FP5/FP53),於以下 '、牛下測疋黏合劑樹脂之軟化點。 ^ 下口徑:6.35 mm 升溫速度:rc/min 43 1334063 21166pif.doc
升溫開始溫度:l〇〇°C 將自反應器取出之熔融狀態的樣本添至採樣保持器 Θ ’同時注意無空氣混人,冷卻至常溫後放人測定盒内°。° (熔解峰值溫度、熱量以及玻璃轉化溫度) 使用示差掃描熱卡計(TA Instruments製造,DSc — Q1000) ’求出碳粉或者黏合劑樹脂、以及它們的不溶於 THF部分之結晶熔解峰值溫度、結晶熔解熱量、破螭轉化 φ 溫度。參照JISK7121「塑料的轉化溫度測定方法」,瞀出 於以UTC/min自20°C升溫至17(TC後,以l〇t:/min ^严 至〇°C,再次以HTc/min升溫至17〇t:的過程中,第二二 升溫時的熔解峰值溫度、以及玻璃轉化溫度。玻靖轉化= 度以外推玻璃轉化開始溫度為測定值。又,參照jiS欠71= . 「塑料的轉化熱量測定方法」,自吸熱峰值面積算出第一 a 升溫時之結晶熔解熱的熱量。 一久 (黏彈性測定) 使用黏彈性測定裝置(Reo Logica公司製造,STREss # TECH),於以下之條件下,對碳粉以及黏合劑樹腊的翻 性進行測定。 * 測定模式:Oscillatioh Strain Control 間隙長:1 mm 頻率:1 Hz 板:平行板 測定溫度:50°C至200°C 升溫速度:2°C/min 44 1334063 21166pif.doc 測定如下進行:於150°C之測定臺上,使粉體樹脂樣 本熔融,成形為厚1 mm之平行板的大小後,降溫至50°C 開始測定。藉由上述測定,求出lOOt:以及180°C下的儲存 模數(G)。 (脈衝NMR測定)
使用固體NMR測定裝置(曰本電子製造, HNM-MU25),於以下之條件下,進行碳粉以及黏合劑樹 脂的脈衝NMR測定。 樣本形狀:粉體 測定方法:CarrPurcelMeiboomGill(CPMG)法
觀察核:1H 測定溫度:160°C 觀測脈衝寬:2.0 psec 反覆時間:4 sec 累計次數:8次
將所求之1 Η核之自由感應衰減曲線(FID)的初期作 號強度設為1〇〇%’求出20ms以及8〇ms後的相射信號^ 度0 (形態誠:罐、微胞、基f 均粒徑) 十 使用掃描電子顯微鏡(日立製作所製造,s — _,以 率對碳粉以及黏合劑翻旨之™f不溶部分進行 又’使用穿透式電子顯微鏡(日立製作所製造,H、 45 1334063 21166pif.doc 7000) ’以任意之倍率對碳粉以及黏合劑樹脂進行丁em觀 察。TEM觀察的測定樣品是於冷卻下’使用超薄切片機製 成超薄膜切片,進行釕染色後用於測定。於本染色方法中, 可觀察到混成樹脂(H)著色較濃,非結晶性樹脂(z)著色較 淡。又’可觀察到未混合之未反應的結晶性樹脂(χ)為白色。 此處,於存在粒徑小於等於約〇.1 左右的黑色粒狀 成分之情形時,稱為「有微胞」。於未觀察到如此之黑色粒 狀成分之情形時,或者於觀察到粒徑為1〇〇 μιη左右的黑 色粒狀成分之情形時,稱為「無微胞」。 另外’將粒徑約小於等於〇.1 μη!左右的黑色粒狀成分 連結形成網目結構的碳粉用黏合劑樹脂稱為「有網狀」。於 此情形時’於網狀之網目中觀察到非結晶性樹脂(ζ)β又, 將即使存在粒徑小於等於約〇1 μιη左右的黑色粒狀成 刀仁僅僅疋分散存在的碳粉用黏合劑樹脂稱為「無網 狀」。 基質之部分面積比如以下方式測定。將透明薄層重疊 於經上述染色處理的ΤΕΜ相片上,用筆劃出對應非結晶 性樹脂(Ζ)的粒子,將粒子全部複寫下來。接著,使用圖像 ,析軟件(Planetron公司Image-Pro Plus)進行解析,算出 張TEM相片之非結晶性樹脂(ζ)的面積。求出剩餘的 ,,作為混成樹脂(H)之基質(由微胞之集合體組成的網狀) 邛分。藉由上述操作,算出基質之部分面積比(%)。又,域 之平均粒徑如下般求出:求出被基質包圍之非結晶性樹脂 ()之平均面積,將具有與該平均面積相同面積的圓的直徑 46 1334063 21166pif.doc 作為平均粒徑。 (不溶於THF部分之分取) 將1 g碳粉或者黏合劑樹脂於1 〇〇 ml之THF中在室溫 下靜置3天,使碳粉或者黏合劑樹脂浸潰,並進行濾過。 取出不溶物,於小於等於1 kPa,30°C的條件下進行1〇小 時的真空乾燥,藉此獲得不溶於THF部分。將所得之不溶 於THF部分使用於SEM觀察中。
表5
微胞 網 狀 基質之部分 面積比(%) 域之平均 粒徑(μιη) THF浸潰時 之狀態 網狀 (THF浸潰後) 實施例1 有 〇 45 2 不溶 〇 實施例2 有 〇 50 1.5 不溶 〇 實施例3 有 〇 45 1.5 不溶 〇 實施例4 有 〇 50 1 不溶 〇 比較例1 有 X 50 無 不溶 X 比較例2 無 X 50 無 一部分沈降 X 比較例3 無 X 無 無 溶解 X 比較例4 無 X 無 無 溶解 X 比較例5 無 X 無 無 一部分沈降 X 比較例6 無 X 無 無 溶解 X
47 1334063
9< 酸值 (mgKOH/g) (N ON oo m m CN in (N 相對峰值強度 (%)/80 ms CN to in Οί ο (N oo 〇 卜 〇 寸 相對峰值強度 ; (%)/20 ms m CN Os (N V〇 ΓΝΪ oo (N ΓΟ CN to cn G'(Pa)/180°C 〇 〇 〇 o (N W-ϊ Ο 2800 5140 m G'(Pa)/100°C m 15萬 η=Φ- Os 10萬 30萬 Aefi* 35萬 50萬 28萬 25萬 熔解峰值溫度 (°C) ο ,^ m g ο Ο t < 1110 o o Ο 結晶熔解熱量 (J/g) CN ΓΝ oo T—^ (N to (N o o v〇 ο 1實施例l1 實施例2 「實施例3 1 實施例4 比較例1 1比較例2 1 比較例3 比較例4 1比較例5 比較例6 1334063 21166pif.doc (電子顯微鏡觀察) 子顯 微鏡脂的掃描式電 之結晶性聚_脂的微胞相聯結形摘狀二地=料合化 散於顯現為黑色部分間的淡淡著色之蜮部 ^ ’分 ,。圖2是表示自圖丨所示碳卿合劑樹脂萃取= = 部分的掃描式電子顯微鏡㈣之圖。可知 = 淡淡者色之部分是轉於挪形心孔的部分。· (碳粉之性能評估) 逸> =下所抗偏雜、保存性以及穩定性 進仃坪估。於所有項目中凡是沒有餅估為χ, (固定性) 使用將市售之電子照相複製機加以改造的複製機製成 未固定圖像後’使用改造過的熱滾定裝置將該未固定 ,像^使市售之複製機之H1定部㈣度與E1定速度可得 、4〜、控制。將熱滾筒之固定速度設為190 mm/sec,使熱 浪筒之溫度每次變化1〇〇c,進行碳粉的固定。將所得固定 囷像藉由砂橡皮擦(蜻挺錯筆(Tom Bow pencil)公司製 造’塑料砂橡皮擦“M〇N〇”),並施加]·〇 Kg重的荷重,進 行摩擦10次’藉由Macbeth式反射濃度計測定該摩擦試驗 二後的圖像濃度。以各溫度下圖像濃度之變化率成為大於 等於6〇%的最低固定溫度作為最低固定溫度,依據下述規 49 丄 21166pifdoc =:置另:卜’於此處使用之熱滾筒固定裝置不具有 溫常壓^^;,;^用防偏移液。又,環境條件為常 卜度22 c ’相對濕度55%)。
◎:最低固定溫度為小於12CTC 小於I5〇〇c
〇 ·最低固定溫度為大於等於12(TC X ·最低固定溫度為大於等於150〇C (抗偏移性) μ ; '复P夺不發生偏移的溫度寬幅(表示為耐偏移溫度 摩_以以下之基準進行評估。於表7中表示_系列的結 以上述最低固定溫度之敎為依誠行抗偏移性之評 以上述複製機製成未固定圖像後,轉印碳粉像, 然後f由上述熱滚筒固定裝置進行岐處理。其次於上述 熱滚筒ID疋裝置之熱滾筒之設定溫度逐漸上升的狀態下, 反覆進行以下操作:於相同的條件下將白紙之轉印紙送至 上述熱滚筒固定裝置,以目測觀察轉印紙上是否有破粉污 垢升/成J:b時’將因碳粉產生污垢的最低設定溫度作為熱 偏fit溫度。相同地,於上述熱滾筒固定裝置之熱滾筒 之又疋/皿度逐漸下降的狀態下進行試驗,將因碳粉產生污 垢的最高設定溫度作為冷偏移發生溫度。將這些熱偏移、 冷偏移發生溫度的溫度差作為耐偏移溫度範圍,依照下述 規定進行评估。又,環境條件為常溫常壓(溫度22〇c,相 對濕度55%)。 ◎.耐偏移溫度範圍為大於等於5〇。匚 〇 .耐偏移溫度範圍為小於5(rc,大於等於3〇〇c 50 1334063 21166pif.doc x :耐偏移溫度範圍為小於30°C (保存性) 將碳粉於50°C之環境下放置24小時後,以目測如下 判定粉體的凝集程度。於表7中表示一系列的結果。 ◎:完全沒有凝集 〇:少數凝集。 x:完全團塊化。 (穩定性)
藉由目測評估碳粉之色調,對碳粉粒子之品質進行確 認。顏料分散性良好的碳粉呈黑色光澤,不良的碳粉呈灰 色。於表7中表示一連串的結果。 ◎:呈黑色光澤的碳粉。 〇:無光澤的黑色碳粉。 x:灰色碳粉。
表7 固定性 抗偏移性 保存性 穩定性 實施例1 ◎ ◎ 〇 〇 實施例2 ◎ 〇 ◎ ◎ 實施例3 ◎ 〇 ◎ ◎ 實施例4 ◎ ◎ 〇 ◎ 比較例1 X 〇 〇 〇 比較例2 X X X X 比較例3 X ◎ 〇 ◎ 比較例4 X ◎ ◎ ◎ 比較例5 〇 ◎ X ◎ 比較例6 ◎ 〇 X 〇 51 1334〇63 21166pif.doc 於表5中,。表示確認有網狀,\表示確認無網狀。如 ^所示,於實關丨〜實_ 4中,確認有形成微胞。 ^於實施例1〜實施例4巾,亦確成有網狀結構。 »忍為於魏例】〜實關4中,於脫溶劑時形成有如此 ’又之網狀結構。於實施例1〜實施例4中,於thf浸潰後 =認有纟結構m於比較例丨中,確認形成 有微胞,但確認未喊贿結構。於啸例丨巾,非結晶 =巧(2:)之峰值分子讀大’故而於脫溶劑時之相分離狀 ‘》、'實施例1〜實施仓"不同,可以認為未形成網狀結構。 三若非結g性劃旨(取分子量較大,料致碳粉之低溫 生f、化。於比較例2〜比較例6巾,確認未形成微胞 亦未形成網狀結構。 另外,如表6所示,於實施例卜實施例4中,於高 二所使用之混成樹脂(H)之熔解峰值溫度即丨㈧艺下之 為小於等於2胸化。由此可知,於超過炫解 ,值》皿度之高溫下,樹脂產生低黏度化。其原因在於:於 貫施例1〜貫㈣4中,若混成樹脂⑹中之結晶性樹脂 溶融’則網狀結構制’隨之分散於網狀結構中之非結晶 性樹脂(Z)亦料地分散,故而減會下降。藉此,可使低 溫固定性良好’並且亦可使濕潤性良好。 " 另外,於本發明之碳粉用黏合劑樹脂中,混合有分子 量較大之混_)與分子錄权非結㉟性樹脂(z), 因此可良好地進行於碳_鱗之糾,並可保持碳粉對 於摩擦耐電之強度。 52 1334063 21166pif.doc 士 力卜…个货%又啜粉用黏合劑樹脂中,於製造混成 ,月J(H)時,無需高精度地控制結晶性樹脂(X)與非結晶性 樹脂⑺間的相容性,故而可具有範圍廣泛之 單體選擇性。 k 本1明之兔粉用黏合劑樹脂,除混成樹脂以及 非結晶性樹脂(Z)以外,亦可進—步包含峰值分 結晶性樹脂(Z)的非結晶性樹脂。即使是如此之植成,於混 合混成樹脂(H)與非結晶性樹脂時,存在每值分子量較小的 非結==因此亦可形成與上述相同的網狀結構。 本發明亦包含以下的實施形態。 ⑴-種碳粉㈣合賴脂之製造方法,其 ΐ以ΛΓ驟i合成含有混成樹脂(h)的樹脂混合物之ίι 耘’该混成樹脂(Η)是由、结晶性樹脂⑻與非社 、
通過化學觀㈣紅峰值分子量大於科3 ^曰(I 脂;混合該樹脂混合物與峰值分子量小於 =成树 樹脂(Ζ)的第二製程。 、萬的非結晶性 (2) 如⑴所述之製造方法,1中,於 性樹脂(X)的存在下,W非結日日日性樹有結晶 述樹脂混合物。 胃此δ成上 (3) -種碳粉用為合劑樹月旨, 合劑樹脂是藉由⑴所述之方法獲得,含^料^粉用點 為一種成分的網狀結構。 有將、,,°B曰性樹脂作 (4) 一種碳粉用黏合劑樹脂,苴 劑樹脂所述之·碳粉用點合 _滿足以下⑷〜⑹之 53 1334063 21166pif.doc 必要條件。 (a) DSC測定中測定之結晶熔解熱量大於等於$ j/ 且熔解峰值溫度為60〜120。(:。 、’ (b) 於18(TC下之儲存模數(〇')大於等於i〇〇pa。 (c) 於採用 Carr Purcel Meiboom Gill(CPMG)法進; 脈衝敎中,所求的出核之自由感應衰減曲線= 之初?信號強度為Η)0%時,20 ms之相對信號強度小 於30%,並且80ms之相對信號強度小於等於2〇%。… (5) —種碳粉用黏合劑樹脂,其特徵在於: =脂是利用⑴所述之方法獲得,含有可溶於 部^不餘THF科,㈣錄讀脂= 1HF時,整個塊狀樹脂變得膨潤。 、、 (6) -種碳粉,其特徵在於:碳粉含有以⑴所述 冬又付的碳粉用黏合劑樹脂。 法 ^本發明已哺佳實施觸露如上,然其 限疋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 乂 和範圍内,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 :月之精神 範圍當視後附之中請專利範圍所界^杨明之保護 【圖式簡單制】 為準。 上述目的以及其他目的、特徵以及 敍述之較好的實施形態,以及隨附 ^將錯由以下 式而變得更加明確。 具施形態之以下的圖 之 圖1是表示實施例4中所使用之瑞 掃描式電子顯微鏡相片之-例的圖。^用黏合劑樹脂 54 1334063 21166pif.doc 圖2是表示自實施例4中所使用之碳粉用黏 萃取之不溶於THF部分之電子顯微鏡相片之—例的圖。 圖3是模式地表示具有混成樹脂洱)之粒子連結而成 之網狀結構之組成的圖。 圖4(a)與圖4(b)是詳細地表示混成樹脂(H)的模式圖。 圖5(a)與圖5(b)是詳細地表示圖3之一個網目部分的 模式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0 :粒子 110 :網目 10 :碳粉用黏合劑樹脂 105 :混成樹脂(H)
St-Mac(Y):苯乙烯丙烯酸系樹脂 c-Pes(X):結晶性聚酯系樹脂 102 :結晶性樹脂(X) 104 :非結晶性樹脂(Y) 106 :未反應物 112 :养結晶性樹脂(Z) 55

Claims (1)

1334063 21166pifl.doc 爲第95121559號中文專範圍無劃線修 修正日期:99年9月27日 ??年?月?7日修正本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碳粉用黏合劑樹脂,包括:一混成樹脂與一非 結晶性樹脂(Z) ’其中該混成樹脂的峰值分子量大於等於3 萬、小於100萬,且其是結晶性樹脂(X)與非結晶性樹脂(Y) 混合之混成樹脂,而該非結晶性樹脂(z)之峰值分子量大於 等於1,000、小於3萬,其中上述結晶性樹脂(X)為結晶性 聚醋系樹脂,上述非結晶性樹脂(γ)以及上述非結晶性樹脂 (Z)為苯乙浠丙烯酸系樹脂。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碳粉用黏合劑樹脂, 其中上述混成樹脂可於存在有具雙鍵之上述結晶性樹脂 (X)時’合成上述非結晶性樹脂(γ)而得到。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碳粉用黏合劑樹脂, 其令上述結晶性樹脂(χ)與上述非結晶性樹脂(z)不相容, 上述非結晶性樹脂(γ)與上述非結晶性樹脂(z)相容。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碳粉用黏合劑樹脂,
其中,上述混成樹脂不溶於四氫呋喃(tetrahydrofuran,THF) 而可溶於氯仿(chl〇roform),上述非結晶性樹脂(z)可溶於 THF。 '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碳粉用黏合劑樹脂, 其中,该碳粉用黏合劑樹脂具有以上述混成樹脂為基質 ( )及以上述非結晶性樹脂(Z)為域(domain)的海島結 構。 、。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碳粉用黏合劑樹脂, 其中上述基質之部分面積比小於等於60%,上述域之平均 56 1334063 21166pifl.doc 修正曰期:99年9月27日 爲第95121559號中文專範圍無劃線修正本 粒徑小於等於2 μιη。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碳粉用黏合劑樹脂, 其中該碳粉用黏合劑樹脂含有上述混成樹脂之上述結晶性 樹脂(X)部分向内側配合,且上述非結晶性樹脂(γ)^ =向 外侧配合的微胞。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碳粉用黏合劑樹脂, 其中該碳粉用黏合劑樹脂具有以上述微胞連結而成的網狀 結構。 ,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碳粉用黏合劑樹脂, 其中該碳粉用黏合_脂具有以上述混成樹脂之 而成的網狀結構。 巧、‘°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或第9項所述之碳粉 劑樹脂’其巾上述非結晶性難(Z)分散於上述網狀結二
n.如申請專利範圍帛1項所述之碳粉用黏合 2其ΖΚΓ祕合麟驗。^之辟紐小於等曰於 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碳粉用點合劑樹 脂,,、中該碳粉用黏合劑樹脂之酸值大於等、 mgKOH/g、小於等於 2〇 mgK〇H/g。 、: 1 13. —種碳粉’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至 項所述之-碳粉用a合劑樹脂以及—著色劑 agent)。 iUig 14. 一種碳粉用黏合劑樹脂的製造方法,包括: 57 1334063 21166pifl.doc 爲第95121分9號中文專範圍無劃線修正本 修正日期:99年9月27日 於具有雙鍵之結晶性樹脂(X)存在下,合成非結晶性樹 脂(Y),以形成峰值分子量大於等於3萬、小於1〇〇萬之混 成樹脂的步驟,其中上述混成樹脂包含上述結晶性樹脂(X) 與上述非結晶性樹脂(Y);以及 混合上述混成樹脂與峰值分子量大於等於1,〇〇〇、小 於3萬之非結晶性樹脂(Z)而形成碳粉用黏合劑樹脂的步 驟,
其中上述結晶性樹脂(X)為結晶性聚酯系樹脂,上述非 結晶性樹脂(Y)以及上述非結晶性樹脂(Z)為苯乙烯丙烯酸 糸樹脂。 1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碳粉用黏合劑樹脂 的製造方法’其中上述形成碳粉用黏合劑樹脂的步驟可包 括: 於溶解上述非結晶性樹脂(Z)之溶劑中,生成混合有上 述混成樹脂以及上述非結晶性樹脂(Z)之樹脂混合物的步 驟;以及
自上述樹脂混合物中脫去上述溶劑的步驟。 58
TW095121559A 2005-06-17 2006-06-16 Binder resin for toner,ton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binder resin for toner TWI334063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77685 2005-06-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702953A TW200702953A (en) 2007-01-16
TWI334063B true TWI334063B (en) 2010-12-01

Family

ID=37532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5121559A TWI334063B (en) 2005-06-17 2006-06-16 Binder resin for toner,ton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binder resin for toner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7846630B2 (zh)
EP (1) EP1901127B1 (zh)
JP (1) JP4571975B2 (zh)
KR (1) KR100942874B1 (zh)
CN (1) CN101203811B (zh)
CA (1) CA2611226C (zh)
ES (1) ES2370793T3 (zh)
TW (1) TWI334063B (zh)
WO (1) WO200613504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35106B2 (ja) * 2007-09-20 2010-09-0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静電荷像現像用現像剤
JP5303373B2 (ja) * 2009-06-15 2013-10-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トナーおよ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5630192B2 (ja) * 2009-11-04 2014-11-2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EP2362270A3 (en) * 2010-02-26 2012-08-22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latent images and production method of the same
US8771915B2 (en) * 2010-04-16 2014-07-08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Image forming method
US8741523B2 (en) * 2010-04-16 2014-06-03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imag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5714392B2 (ja) * 2010-05-28 2015-05-07 花王株式会社 トナー及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CN103154823B (zh) * 2010-10-04 2015-06-17 佳能株式会社 调色剂
JP5709065B2 (ja) 2011-10-17 2015-04-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該トナーを用いた現像剤、画像形成装置
JP5999472B2 (ja) * 2012-03-13 2016-09-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二成分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36071B2 (ja) * 2012-09-18 2016-11-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1681821B1 (ko) * 2012-03-13 2016-12-01 가부시키가이샤 리코 토너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및 2 성분 현상제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JP6011051B2 (ja) * 2012-06-18 2016-10-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94601B2 (ja) * 2012-09-10 2017-09-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20150097760A (ko) * 2012-12-28 2015-08-26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토너
JP5794248B2 (ja) * 2013-03-15 2015-10-1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トナー、液体現像剤、現像剤、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768837B2 (ja) * 2013-06-05 2015-08-2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方法
JP6132679B2 (ja) * 2013-06-21 2017-05-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6204756B2 (ja) * 2013-08-30 2017-09-27 花王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JP6376958B2 (ja) * 2013-11-29 2018-08-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US9500972B2 (en) * 2013-11-29 2016-11-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US9377705B2 (en) * 2013-11-29 2016-06-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CN104678723B (zh) * 2013-11-29 2018-11-27 佳能株式会社 调色剂
KR20150062978A (ko) * 2013-11-29 2015-06-08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토너
JP6238781B2 (ja) * 2014-02-17 2017-11-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6335582B2 (ja) 2014-03-28 2018-05-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6341744B2 (ja) * 2014-04-23 2018-06-13 花王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
JP2016080933A (ja) * 2014-10-20 2016-05-1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JP2016080934A (ja) 2014-10-20 2016-05-1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JP6135696B2 (ja) 2015-03-02 2017-05-3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US9897935B2 (en) * 2015-03-25 2018-02-20 Konica Minolta, Inc. Image forming method,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er se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812134B2 (ja) * 2015-05-14 2021-01-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およ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6511661B2 (ja) * 2015-05-21 2019-05-15 花王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用結着樹脂組成物
JP6494421B2 (ja) * 2015-05-28 2019-04-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ブロックポリマーの製造方法
US9798258B2 (en) 2015-09-18 2017-10-24 Fuji Xerox Co., Ltd.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ing toner,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er, toner cartridge, process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6079921B1 (ja) 2016-03-17 2017-02-1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7302221B2 (ja) * 2019-03-26 2023-07-04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7331644B2 (ja) * 2019-11-07 2023-08-23 Dic株式会社 トナー用結着樹脂、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静電荷像現像剤
CN114384773A (zh) * 2020-10-05 2022-04-22 佳能株式会社 调色剂和调色剂的生产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62369A (ja) 1985-09-13 1987-03-19 Nippon Carbide Ind Co Ltd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
JPS6435456U (zh) 1987-08-27 1989-03-03
JP2800026B2 (ja) 1989-06-02 1998-09-21 コニカ株式会社 トナー用バインダー樹脂の製造法及び静電像現像用トナー
JP2872347B2 (ja) 1990-05-23 1999-03-17 コニカ株式会社 トナー用バインダー樹脂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トナー
US6288166B1 (en) * 1993-09-03 2001-09-11 Kao Corporation Binder resin for toner and positively chargeable toner containing the same
JPH09292736A (ja) 1996-04-25 1997-11-11 Tomoegawa Paper Co Ltd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US6329476B1 (en) 1997-10-14 2001-12-11 Phillips Petroleum Company Olefin polymerization processes and products thereof
JP3310253B2 (ja) 2000-02-10 2002-08-05 花王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
JP3589451B2 (ja) 2001-03-27 2004-11-17 花王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
KR20030086350A (ko) 2001-04-11 2003-11-07 세키스이가가쿠 고교가부시키가이샤 토너용 수지 조성물 및 토너
JP3826000B2 (ja) 2001-09-06 2006-09-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フルカラー画像形成用トナー
JP3833917B2 (ja) * 2001-09-27 2006-10-18 花王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
DE60321614D1 (de) * 2002-03-15 2008-07-31 Seiko Epson Corp Tonerherstellungsverfahren, und Toner
JP3971228B2 (ja) 2002-04-11 2007-09-05 花王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
JP2005062510A (ja) 2003-08-13 2005-03-10 Seiko Epson Corp 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387741B2 (ja) 2003-09-25 2009-12-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5106932A (ja) 2003-09-29 2005-04-21 Canon Inc イエロートナ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846630B2 (en) 2010-12-07
KR20080019063A (ko) 2008-02-29
JPWO2006135041A1 (ja) 2009-01-08
JP4571975B2 (ja) 2010-10-27
KR100942874B1 (ko) 2010-02-17
WO2006135041A1 (ja) 2006-12-21
EP1901127A1 (en) 2008-03-19
CN101203811A (zh) 2008-06-18
US20090068578A1 (en) 2009-03-12
CN101203811B (zh) 2010-05-26
TW200702953A (en) 2007-01-16
CA2611226A1 (en) 2006-12-21
EP1901127B1 (en) 2011-09-14
ES2370793T3 (es) 2011-12-22
EP1901127A4 (en) 2010-12-22
CA2611226C (en) 2010-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34063B (en) Binder resin for toner,ton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binder resin for toner
CN100543596C (zh) 调色剂用粘合剂树脂、其制法以及调色剂
CN104345596B (zh) 调色剂
TW201207032A (en) Binder resin for toner, toner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TWI461864B (zh) Toner
CN103562799B (zh) 调色剂
WO2007099693A1 (ja) トナー
TW201234143A (en) Toner
TW201120167A (en) Binder resin for toner, toner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2004085743A5 (zh)
CN104704428B (zh) 电子照相用调色剂的制造方法
TW200844691A (en) Toner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and binder resin for toner
TW200912569A (en) Binder resin for color toner and color toner using the same
JP2019144368A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CN109696807A (zh) 带正电性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
CN104252105B (zh) 调色剂和调色剂制造方法
JP6424981B2 (ja)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
KR101609503B1 (ko) 프로필렌·α-올레핀 공중합체 및 그의 용도
JP6439708B2 (ja) 磁性トナー
JP2019120718A (ja) トナー
JPH0830020A (ja) トナー用樹脂組成物及びトナー
US20150370186A1 (en) Toner Formulations for Controlling Wax Dispersion and Domain Size
JPH0782255B2 (ja) 電子写真トナー用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9426102A (zh) 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